ai/knowledge_base/agriculture/content/科学用药 绿色发展.txt

4090 lines
830 KiB
Plaintext
Raw Blame History

This file contains invisible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invisible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are indistinguishable to humans but may be processed differently by a computer. If you think that this is intentional,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reveal them.

This file contain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ight be confused with other characters. If you think that this is intentional,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reveal them.

第一部分 农药减量控害与科学安全使用
农药科学减量使用的思考与对策
1 现状与问题
2 对策与措施
2.1 认真抓好绿色防控
我们有非常好的综合防治基础和经验现在升级为绿色防控应该抓好这一基础性工作。一是抓好品种及栽培防病的农艺措施。选择抗病虫品种并合理布局可以显著减少农药使用通过轮作、深耕及测土配方施肥、合理灌溉及水稻田科学灌水等农艺措施可以创造有利于作物生长而减少病虫发生的条件从而减少用药。二是抓好土壤及种苗处理。适应农村实际和农民需求认真抓好播种前土壤消毒、种子药剂处理及种衣剂应用切实抓好秧苗期防治特别是水稻统一育秧田的防治搞好“送嫁药”可减少大田防治压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大力推广生物农药、生物防治如苏云金杆菌Bt制剂、井冈霉素、病毒制剂比较成熟要大力推广扩大应用面积同时积极应用“以螨益螨治螨”、释放赤眼蜂控制玉米螟等技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四是集成配套推广应用一批实用技术。包括生态调控、灯光诱杀、信息迷向、气味驱避、食源诱杀等技术及产品应用建立并推广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生物防治、物理防控、生态调控和科学用药为核心的绿色控害技术体系提升生态系统抵抗力保持农田生物多样性减轻对化学防治的依赖。比如有条件的地区水稻田积极提倡养鸭、养蟹推广生物农药等环境友好型技术措施。同时要严格执行病虫害防治阈值和防治指标减少农药施药次数减少农药用量减少防治成本。五是积极应用作物全程解决方案。从作物整个生长期通盘考虑病虫防治研究综合的解决方案。根据作物解决方案适时、科学、合理使用农药既可改进作物健康减少用药还可帮助和保障种植者提高作物产量、提升作物品质、增加种植收益。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与有关公司在水稻病虫害全程解决方案方面合作几年来效果非常好可减少施药次数23次应积极推广。
2.2 加大新技术和新产品示范与推广力度
这是减量用药、提高利用率的重要措施。应充分发挥新技术、新产品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一是要大力推广一批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新型高效高含量的农药可大大节省用量。目前开发的新一代杀虫剂如双酰胺类、新烟碱类等不仅有效成分含量高而且用量少原来用甲胺磷、毒死蜱等杀虫剂防治棉田、稻田害虫每667m2用100mL左右现在用双酰胺类杀虫剂仅使用10mL左右单位面积用药量显著减少。同样使用高效杀菌剂甲氧基丙烯酸酯类防治小麦锈病、白粉病比用常规杀菌剂减少50%左右。二是大力推广新剂型如颗粒剂、泡腾剂、水乳剂、悬浮剂及缓释剂等。同时积极示范推广使用可以降低农药用量、提升防治效果以及减少飘移的喷施助剂。三是认真抓好安全科学用药培训。全面普及科学用药知识加强使用技术指导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科技素质这是搞好减量用药的基础。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与经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与先正达公司合作持续13年抓安全用药培训并专门编印出版《农药安全科学使用指南》成效显著。借鉴这一经验一方面要引领国内企业参与培训工作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已于2014年开始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合作引导企业抓农药安全科学使用培训工作一些企业积极响应进展顺利。另一方面政府不应缺位要列出专门经费支持培训工作加大培训力度推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层层搞好培训引导生产者科学合理用药帮助他们提升病虫防治技能改变对农药的过度依赖。四是要认真抓好抗药性监测与治理及时发布抗性监测公告指导科学用药防治并分区建好抗性治理示范区集成抗性治理技术积极推广应用。五是抓好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工作探索统一回收处理模式指导包装袋3次清洗统防统治组织可集中采购农药并使用大包装支持和鼓励企业、协会、公司等多元参与回收处理。建议主管部门尽早制定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管理办法。
2.3 加大力量抓好专业化统防统治
这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内容是搞好科学用药、减量用药提高农药利用率的最重要组织形式。中央1号文件先后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专业化统防统治的要求。近年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探索并抓了一批典型和模式如专业合作社型、协会型、企业型、大户型、集体组织型和互助型等重点开展代防代治、阶段承包防治、全程承包防治等服务促进了专业化统防统治蓬勃发展和重大病虫防治的技术进步。要继续推进“百千万”行动抓技术指导抓规范化服务抓高效机械应用提升装备水平提升技术水平提升服务水平推动统防统治更好地为农业规模经营主体服务。当前一是要抓好全程承包服务继续扩大小麦特别是水稻统防面积二是抓好服务范围和内容的拓展除植保外逐步拓展到播种、插秧、收割及烘干等服务三是抓好“走出去”服务跨区作业。比如湖北省的统防统治组织可参与河南省小麦病虫统防统治河南省的统防统治组织可参与湖北省的水稻病虫统防统治服务。当前统防统治还要研究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如除草问题应考虑纳入统防内容。对突发病虫如2014年稻瘟病的问题如何纳入统防要进行研究。另外要切实研究防效评估及纠纷如何解决等难题。
2.4 积极推广新型高效植保机械和精准施药技术
大力提升植保装备水平实现机械化防治这是减量用药、提高农药利用率的关键。一是要大力支持研发和引进工作。要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支持和鼓励研发创制适应农村实际、满足现有栽培条件的新机型。要引进一批大中型、对靶性强、农药利用率高的新药械同时引进一批先进、防飘喷头。要加强农机和农艺融合既要考虑产品的机械性能又要适应播种与耕作和栽培实际。二是要加大推广力度。加大对适用于旱地的自走式喷雾机、高地隙喷杆喷雾机以及用于水稻田的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的推广提升植保装备水平推进植保现代化。据测定这些新型药械农药利用率比传统的手动喷雾器高20%左右。要通过这些高效药械推进精准施药低容量喷施提高农药利用率节本增效。三是要加快淘汰劣质喷雾器。建议设立专项资金用58年时间把技术落后、“跑、冒、滴、漏”的质量低劣的旧式喷雾器强制淘汰实现施药机械的全面更新换代。四是要积极示范应用低空无人机施药技术。当前低空无人机喷药发展很快为适应这一现状要研究规范管理问题扶持与推进无人机的健康发展满足生产需求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防治效率的新期待。无人机施药尤其适用于丘陵地区、玉米及甘蔗等高秆作物以及中小规模的水稻田发展潜力比较大。
2.5 抓好农药法规建设及监管工作
一是抓好法律、法规建设。一方面,要争取尽快出台《农药管理条例》,并经过几年努力争取上升为《农药管理法》。另一方面,要着手考虑研究制定《植物保护法》,做到病虫防治和农药使用依法开展。同时,有关部门应考虑研究《农业环保法》。总之,要从法律层面加强监管,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法律支撑。二是依靠创新驱动鼓励企业创新,大力支持企业和科研单位研发、生产绿色环保型低毒低残留农药,建议国家从企业利润、税收中提留一部分专门经费用于研发。三是要加强监管与处罚,加大问责和处罚力度,对违规生产、销售高毒农药者,要狠狠打击,重拳出击,以起到威慑与警示作用。对违规使用、过量用药从而造成残留超标的事件,也要及时曝光,加大惩处力度。总之,要依法“治”药,在“产”和“用”两个环节上都要强化管理。
2.6 大力支持施药技术研发
要立足10年的时间尺度制订好研发计划。一是抓好替代技术研发研究替代的技术、产品、方法并本着边研究边推广的原则积极应用于生产实际。二是要抓好施药技术与方法的研究。不同农药品种如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不同病虫如稻飞虱、小麦赤霉病不同作物如小麦、水稻及果树等需要不同的施药方法要系统进行研究。三是抓好降低农药使用风险技术的研发减少农药对天敌特别是有益生物如蜜蜂的影响。同时研究降低农药对施药者的影响保护他们的健康。四是抓好新型药械的研发。要组织攻关利用“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的机遇以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技术为基础加大对新药械如自走式喷杆喷雾机以及低空无人机的研发以满足不同作物、防治不同病虫及统防统治组织的需求。五是要抓好精准施药技术研发如对靶施药、静电喷雾、循环喷雾技术的研究以及数字化对靶技术、基于靶标生物光谱特色的农药最低量实用技术的研究。抓好喷头及防飘移技术研发特别是研究适用低空施药的剂型集成应用低容量喷施技术研究喷施助剂特别是防飘移助剂等增加药液展布性提高农药利用率争取用5年左右时间把农药利用率提高到40%左右农药用量减少20%。应该说,这个目标是科学的,是符合实际的,也是可以实现的。
植保无人机与农药减量控害行动的实践与探索
1 实施农药减量控害行动的背景
1.1 农药使用现状
受异常气候、复种指数高以及农药使用技术不到位等因素影响农药使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据统计2014年广西全区农药使用量1.66万t折百下同比2003年1.39万t增长了19.4%。
1.2 实施农药减量控害的必要性
1.2.1 促进病虫可持续治理的需要
防病治虫如果单纯依赖化学农药,容易造成病虫抗药性增强、防治效果下降,出现农药越打越多、病虫越防越难的问题。实施生物防治、采取综合性措施修复生态、保护天敌,有利于充分发挥生态、生物控害的作用,遏制病虫加重发生的态势,实现可持续治理。
1.2.2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需要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关键是要通过标准化生产和科学防治病虫害来控制农药残留,注重源头治理、标本兼治,实现农药减量使用、科学使用。
1.2.3 促进农业节本增收的需要
配套推广绿色防控集成技术,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果、效率和效益,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实现提质增效。
1.2.4 保护生态环境安全的需要
目前我国农药平均利用率仅为35%,大部分农药通过径流、渗漏和漂移等流失,污染土壤、水环境,影响农田生态环境安全。必须改进施药方式,提高农药利用率和病虫害防治效果,推进农药减量控害,减轻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农田生态,促进生产与生态协调发展。
1.3 实施农药减量控害的可行性
广西2005-2009年5年与2010-2014年5年农药平均使用量由1.67万t下降到1.63万t下降了2.4%,由此可以看出,广西近年来大力推广绿色植保技术已取得初步成效,实施农药减量控害行动已有一定的基础。
2 植保无人机应用与实施农药减量控害的实践与探索
2.1 植保无人机在国内的发展及应用现状
随着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精准农业技术革命的不断发展采用无人机进行植保作业已成为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随着投入研究力量的加大近年来我国农用无人机的研究也步入了新的阶段特别是2012年3月温家宝总理视察河南漯河植保无人直升机广西田园公司研究生产喷施农药现场后农用植保无人机市场逐步形成热潮。其中农业应用的小型植保无人机发展势头最为迅猛目前国内生产植保无人机的厂家从2010年的23家猛增到2014年的40家并呈快速增长趋势。
2.2 植保无人机在广西的发展及应用现状
广西植保无人机最早出现在农业植保领域的时间是2012年初。在2012年5月举行的全区现代农业创新发展现场上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植保总站推荐的农用全智能无人直升机广西田园公司研究生产进行喷药作业演示成为现场会上的一大新亮点并得到出席现场的自治区党委危朝安副书记的肯定。目前植保无人机技术在广西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2014年11月自治区农业厅利用政府专项补助资金通过政府招标采购了6架植保无人机分别委托给广西科虹、广西大丰收、广西象州鼐立等6家区内实力较强的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运营目前这批植保无人机已经在广西田野大显身手。2015年初桂林市临桂区农业局利用政府专项经费采购了6架植保无人机供当地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使用为县级农业部门利用财政专项经费开展植保无人机技术推广开了先例。截止到2014年底广西植保无人机保有量超过50架年作业面积超过2万hm2作物涵盖水稻、甘蔗、柑橘、玉米、番茄、火龙果等。
2.3 植保无人机的应用与实施农药减量控害的实践成效
2.3.1 植保无人机效率高、省劳力
目前植保作业大部分采用背负式喷雾器和担架式植保机作业时需要在田间穿梭劳动强度大。而广西农业劳动力女性化、老龄化、低文化特征明显农业劳动力明显短缺使用植保无人机劳动强度大大减小作业效率极大提高。一台植保无人机喷施农药每天可作业2740hm2400600亩节约50个以上劳动力成本和人工喷施农药相比采用无人机作业成本优势明显。
2.3.2 植保无人机安全性高,有力助推农药减量控害行动的实施
植保无人机具有传统植保器械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一是植保无人机作业是常规植保机械作业提高50倍左右可应对大面积突发的生物灾害的发生有效减少农作物损失保障农业生产安全。二是植保无人机远距离遥控操作使人与药隔离喷施作业人员避免暴露于农药的危险提高了喷施作业人员的安全性。三是植保无人机可直接记录每一块田地喷施的农药品种、喷施量农业主管部门可准确掌握农田用药信息对农作物是否进行达标防治、是否进行安全间隔喷药及农作物生长过程用药情况可溯源管理为提高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切实可行的保障。
2.4 植保无人机的发展前景
2.4.1 植保无人机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植保无人机凭借其作业高效性等优势已经得到农业种植大户和各级农业部门的普遍认同。从国内外成熟的无人机产业的发展来看广西乃至中国的植保无人机产业的市场潜力巨大。以目前中国大田作物1.2亿hm2平均年施药5次计算共需6亿hm2次施药作业植保无人机施药每667m2次10元服务费年总服务产值为900亿元。中国的水稻面积是日本的28倍预计到2020年中国植保无人机需求量是10万架无人机植保从业人员需求量是40万人广西植保无人机保有量将超过1000架作业面积达100万hm2以上。农用植保无人机代表着未来的发展趋势部分大型机械没能解决的难点植保无人机可以轻易解决。它们不仅将人从繁重的农业劳动中解放出来缓解农村劳动力短缺节本增效同时也将提高农业机械和植保的现代化发展水平为现代农业的蓬勃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4.2 植保无人机符合国家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
十七届三中全会发起了农村第二次改革浪潮,国家加快了农业机械化的进程,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全国主要大田种植区域农机普及率大幅增加。农机社会化服务的迅速发展,立即将植保机械的缺陷凸显出来,植保机械的空白带来的最大威胁使得国家推行的统防统治工作难以实施,粮食安全受到极大威胁。近年来植保无人机的作业试验和示范演示,验证了无人机植保技术的可行性,填补农机现代化最后的空白。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动力转换的关键时期,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持平台的指导意见》,植保无人机的发展不断开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顺应国家创业、创新蓬勃发展的时代潮流。
3 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3.1 主要存在问题
3.1.1 缺少针对植保无人机的专项法规
植保无人机作为航空器,依法遵循我国的通用航空法规管理,但是,现有的植保无人机怎样管理?如何获取植保无人机适航证?植保无人机操控员需要什么资质?无人机植保作业如何申报空域?无人机植保作业时如何实施航管?植保无人机市场法规的缺失,是植保无人机健康有序发展的瓶颈问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农业植保的刚性需求。
3.1.2 没有统一的作业标准和作业规范
无人机飞防作业对象有大田作物、果树、苗圃等,同时还涉及不同的生长周期。目前,无人机生产企业虽编制有自己的飞控培训手册和操作规范,但没有相应的无人机植保作业规范,对不同作物、不同生长周期的作业速度、喷量、飞行高度等作业指标没有统一的标准,仅靠用户的经验进行作业,无统一的标准可参照执行。
3.1.3 电池作业时间短、充电消耗时间较长
目前电动植保无人机单架次作业时间偏短实际作业时间不足10min户外充电受限还需自备发电机多组电池充电占用大量时间。
3.1.4 无人机售价较高,农民购买力不足
无论是油动直升机还是电动多旋翼机手动标配无人机售价均在10万元以上配置地面站系统的价格会更高甚至多达几十万元农民购买积极性不高。
3.1.5 农业无人机施药设备与控制技术落后
我国的农业无人机尽管发展迅速,但是基本都是基于航模发展而来,简单组装而成,施药设备与控制技术的研究远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
3.2 对策与建议
3.2.1 建立完善相关标准,纳入农机补贴目录
由于植保无人机没有相应的制造、鉴定等标准,此项工作一直难以推动。建议尽早明确一个主管部门对植保无人机加强管理,制定出台制造标准、鉴定标准、准入制度等,使其及早进入农业机械补贴目录。
3.2.2 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加快推进技术进步与应用
积极争取政府政策和资金支持,特别是鼓励和扶持科研生产一体化、机药一体化,扶持有实力的无人机生产企业进行科技攻关,在高稳定性飞控系统、高性能电池、高效耐用喷头以及飞防专用农药等方面取得突破。
3.2.3 加强法规建设,确保施药安全
植保无人机技术是一种特殊的技术,它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在农业生产当中已必不可少;另一方面可能会由于在生产中使用不当造成较大的危害。因此,必须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约束施药技术的全过程。我国应尽快制定施药技术的相关法规,以法律形式规范施药技术的全过程,确保施药过程中的环境安全、人身安全和食品安全。
3.2.4 广西发展植保无人机的初步构想
大力推进植保无人机在广西示范推广应用大幅提升广西壮族自治区专业化统防统治水平。“十三五”期间计划分两个阶段实施2016-2018年为发展布局阶段用3年时间扶持建设2530个植保无人机专业化统防统治“飞防”组织每个“飞防”组织适当配置先进适用大型植保机械。建设植保无人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利用植保无人机统一配置记录仪对使用农药实行扫码管理掌控全区植保无人机在不同地区、不同作物上的用药情况及施药区域面积等全部信息。第二阶段2019-2020年为巩固完善阶段重点是适当补充若干植保无人机“飞防”组织构建完善全区植保无人机“飞防”网络。植保无人机购置采取财政补贴与专业化服务组织共同出资的方式辅以先进适用的中小型植保机械则由专业化组织自身购置。
农药减量使用技术的实践与思考
1 农药使用现状
农药使用量与农作物布局及病虫草鼠害发生程度关系十分密切。江苏是一个农业大省拥有耕地面积近466.67万hm2。常年种植粮食面积533.33万hm2以上油料面积53.33万hm2左右蔬菜面积146.67万hm2作物品种繁多品种布局复杂栽培方式多样病虫发生频率高防治方式单一农药用量较多。历史上用量最多的是2005年全省农药用量达 103254t每667m2耕地面积农药使用量达1.44kg位居全国前列。自2007年5月底太湖流域蓝藻大规模暴发引发太湖水危机重大事件后为了有效控制农药使用量过度过快增长江苏省实施了农作物化学农药减量控害工程把农药减量使用作为减轻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手段以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为抓手按照“减用量、调结构、保安全”的工作思路把减少化学农药用量和科学使用农药放在植保工作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多措并举量质并重在有力控制病虫危害的同时实现化学农药减量使用的既定目标任务为全省农业生产安全和推进生态省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据统计局统计2014年全省农药用量为79531t商品量每667m2农药使用强度为1.14kg比2007年的96792t减少17.8%农药使用强度较2007年每667m21.36kg下降了16.1%其中化学农药用量为61637t比2007年的83677t下降26.3%,化学农药用量明显减少。
2 主要减量措施
2.1 加强病虫监测预警,减少使用次数
抢抓国家植保工程和优粮工程建设契机完善病虫监测体系建设全省共建成预警与控制区域站62个、标准病虫观测场62个全部配备了智能虫情测报灯、摄影显微镜等先进的测报调查设备测报硬件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大大提高了测报准确率。开发应用“江苏省农业有害生物监控信息系统”整合病虫测报信息的采集、分析、预警、会商决策支持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等功能开展病虫草害可视化预报实现省、市、县三级全覆盖。通过层层开展病虫害监测技能“大比武”病虫电视预报制作、有害生物监控信息系统应用、新型测报设备使用等方面的技术培训组织开展新上升病虫发生规律、测报技术联合攻关等方式进一步提高测报人员业务水平为准确测报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病虫监测对象由传统的粮、棉、油扩大到蔬菜、特种粮食、特种经济作物等系统监测病虫种类由21种增加到40余种病虫监测对象更加全面中长期测报准确率85%以上短期预报准确率90%以上,为正确指导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在准确测报的基础上,坚持达标防治,压缩防治面积,减少防治次数。
2.2 推广绿色防控技术,降低农药用量
加强植保技术集成因地制宜推广应用农业、物理防控措施。在农业防控措施上水稻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重病区推广种植抗病品种调整春、夏玉米播栽期预防玉米粗缩病在油菜、蚕豆、蔬菜生产区推行麦油、麦豆、麦蔬等轮作方式将小麦重草田改种油菜等其他阔叶作物控制农田草害。在物理防控措施上机插秧田、旱育秧田推广防虫网或无纺布全程覆盖技术有效阻断灰飞虱迁入秧田传播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蔬菜田夏季覆盖防虫网有效减轻病虫危害。在蔬菜生产基地、农产品出口基地和设施蔬菜栽培区示范推广黄板诱杀技术减轻蚜虫、烟粉虱等害虫危害。通过每年推广行之有效的农业、物理防控措施333.33万hm2次以上有效地压低了病虫发生基数减轻了病虫危害减少了农药用量。
2.3 推广高效低毒农药,调整使用结构
开展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协调的药剂防治技术优先生物防控优化防控策略。在生物防控方面研发推广应用生物源农药和生物农药及其复配制剂大力推广甲维盐、阿维菌素、苏云金杆菌Bt、井·蜡芽、井冈霉素、菌克毒克等生物农药防治病虫。自2011年起江苏省财政已连续5年每年拿出1500万元用于蔬菜收获前最后一次防控用生物农药补贴和推广应用其他绿色防控技术措施有效减少了蔬菜中农药残留。在化学农药防控方面筛选示范农药新品种、新剂型、新助剂大力推广吡蚜酮、氯虫苯甲酰胺、烯啶虫胺等一批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充分发挥其用量少、防效好、持效期长的优势有效减少了化学农药用量。
2.4 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提高技术到位率
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服务组织引导农药械生产企业、农资经销商等民营资本投资创建多元化服务组织开展病虫害防治承包服务鼓励已建农机合作社等服务主体拓展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扩大服务规模提升运行质态。开展评选“全省十佳农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和创建“五有五好”服务组织活动建立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区提升防控能力。不断加大扶持政策落实力度整合病虫害防控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项目资金加大对防治药剂、机具购置、专业化统防统治等补贴力度江苏省财政每年拿出不少于2000万元用于补助新型高效大型植保施药器械的引进示范和推广提高机械作业效率提高农药利用率。自2012年起江苏省财政每年拿出3500万元用于扶持专业化服务组织开展水稻全程承包统防统治用工补贴每667m2补贴40元补贴接受服务的农民30元补贴服务组织10元年新增水稻病虫全承包防治面积5.83万hm2。
2.5 实行农药推介制度,引导科学用药
自2010年起江苏省农委实行农药推介制度每两年一次确定“主推农药”品种明确规定政府采购农药必须全部选用主推农药水稻病虫综合防治示范区、高产增效示范区和化学农药减量示范区优先使用主推农药。2014-2015年针对五大农作物22种防治对象确定了78个高效低毒农药品种进入“四主推”名录引导农民正确使用农药避免盲目用药、乱用药和错用药。苏州地区及南通部分地区推行农药零差价配送由政府招标采购配送中心以出厂价直接供应到农民不加任何差价政府补贴差价引导农民科学用药。全省加强农药市场监管实行高毒农药定点专柜销售。明确专人负责建立进货查验、实名购药、经销等台账管理制度。对进入市场流通的所有农药实行销售“可追溯制”从源头上控制高毒农药的销售和使用。
3 几点思考
3.1 农药减量使用的本质是减少单位耕地面积的农药使用纯量
从表象上来看,减少的是农药商品量,但随着现代化学工业的发展,新型高效农药不断问世,农药活性越来越高,低含量、低用量的高效农药品种越来越多,单位面积用量不断减少,因而在减少农药商品量的同时,农药使用纯量减少更多。
3.2 农药减量的基本要求是坚持减量与控害并举
在减少农药使用量的同时要有效控制病虫危害,提高病虫害综合防治水平,做到农药减量、病虫害防治效果不降低,保障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稳定发展。当病虫害大发生时,优先推进绿色防控技术和科学用药,统筹考虑生态环境安全,减少农药面源污染,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在减少农药使用量的同时,大力推广新药剂、新药械、新技术,做到保产增效、提质增效,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3.3 农药减量的要点是调整农药使用结构
江苏省农业现代化指标明确提出到2020年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面积占比达85%。根据这一目标要求,要不断加大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和生物农药的筛选、引进示范和推广力度,加大“四主推”农药和联合推广技术与产品的宣传推广力度,加大蔬菜生物农药财政补贴力度。强化病虫草抗药性监测,不断优化药剂配方,严格控制高毒农药使用,正确指导农民科学用药。
3.4 农药减量的关键技术措施是坚持综合治理
根据病虫害发生危害的特点和江苏省的生产实际,充分应用行之有效的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优化化学防控技术,优化农药组合,坚持达标防治。创建有利于作物生长、天敌保护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有效控制病虫发生危害,从而实现减少农药使用次数、降低农药用量、提高农药利用率的目标。
从“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谈水稻病虫减量控害技术配套集成
1 农药减量控害目标
水稻病虫害总体防控效果85%以上农药利用率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减少农药用量10%以上年单位防治面积农药使用量控制在近3年平均水平以下稻谷农药残留量不超标不发生重大农药使用安全事故达到水稻生产优质、高产、安全的目的。
2 农药减量控害策略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健身”栽培为基础,抓好水稻肥水管理,综合运用绿色防控技术措施,科学组装配套水稻主要病虫减量控害技术,有效减少农药使用量。
3 主要农药减量控害技术
3.1 农业防控技术
选用抗病虫品种,适时犁耙田,做好田园清洁,合理密植水稻,加强田间管理,施足基肥,多施农家肥,适时施肥,实行浅水勤灌,及时露晒田,提高水稻抗逆性,减少病害发生为害。
3.2 物理防控技术
稻田灌溉时在排水口处用滤网过滤福寿螺及其卵块并及时清理和填埋。利用害虫趋光性每2.03.3hm2稻田安装一盏杀虫灯,可减轻水稻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等害虫的为害。
3.3 生物防控技术
使用茶粕等进行大田杀灭福寿螺;使用苏云金杆菌防治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等水稻螟虫,用春雷霉素防治稻瘟病,用蜡质芽孢杆菌和井冈霉素防治纹枯病;水稻分蘖期,可利用稻鸭共育减少虫害和草害。
3.4 农药安全科学使用技术
科学安全使用高效低毒农药是实现农药减量控害的关键。使用农药要坚持达标防治,做到适时、适期、适量用药,合理轮换农药,延缓病虫抗药性产生。农药混用以增效、不增毒、无药害和现配现用为原则。
根据国际杀菌剂抗性行动委员会FRAC、杀虫剂抗性行动委员会IRAC、杀菌剂抗性行动委员会HRAC的杀菌剂、杀虫剂和除草剂作用机理分类方案附件1、附件2、附件3结合广东省病虫草害抗药性情况制定水稻主要病虫草害科学用药轮换方案附件4重点推广应用高效、低毒农药品种。
3.5 高效植保机械与施药技术
探索、示范和推广风送式电动喷雾器、自走式喷杆喷雾器和植保无人机等高效植保机械,改变担架式喷雾器等施药机械的喷淋式施药方法。防治稻飞虱和纹枯病,采用中偏大用量喷雾法施药,确保药液喷施到水稻中下部;防治稻瘟病、稻纵卷叶螟和三化螟等,采用中用量喷雾法施药,确保药液喷施到水稻中上部。喷头是植保机械的重要部件之一,决定药液用量、雾滴大小和分布均匀度等,要根据不同防治对象,选择相应的喷头,通过控制药液雾化程度和沉降度,实施靶标式精准施药,达到提高农药利用率和防效的目的。
3.6 作物全程解决方案
3.6.1 秧苗阶段
用含噻虫嗪、精甲·咯菌腈等农药成分的种衣剂包衣育秧,能有效防控稻飞虱、叶蝉、蓟马和病毒病等,具有明显壮苗、促分蘖作用。移栽后用氰氟草酯、五氟磺草胺、丙草胺和苄嘧磺隆、吡嘧磺隆等防除杂草。
3.6.2 分蘖期—孕穗期
用噻嗪酮、吡蚜酮、呋虫胺、氟啶虫胺腈等防治稻飞虱;用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毒死蜱等防治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和三化螟;用苯甲·丙环唑、丙环·嘧菌酯等防治纹枯病;用三环唑、春雷霉素、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嘧菌酯等)等防治稻瘟病。
3.6.3 成熟期
在水稻成熟的初、中期使用烯啶虫胺、噻虫胺、敌敌畏等防治稻飞虱,使用苯甲·丙环唑等防治纹枯病。
根据抗性治理原则,在防治过程中相同作用机理的药剂不能连续使用,并且每茬水稻上使用不得超过两次。
3.7 种衣剂应用技术
种衣剂是在拌种剂和浸种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能在种子表面形成一层较牢固的膜,在土壤中遇水膨胀透气且不溶解,通过农药缓释杀灭地下病虫害和种子内病菌,提高发芽率,有明显的壮苗、壮根作用。使用种衣剂处理,比喷雾、土壤处理、毒土等方法省药、省工、省时,对大气、土壤无污染,不伤天敌,使用安全。
用含噻虫嗪、吡虫啉的种衣剂防控飞虱、叶蝉、蓟马等;用含咪鲜胺的种衣剂防控稻瘟病;用含咯菌腈和精甲霜灵等的种衣剂防控水稻恶苗病。
3.8 农用助剂应用技术
农药制剂里有多种助剂,主要作用是优化农药的乳化性、悬浮性、湿润性等物理性状,但很多时候不能满足药液在靶标植物上的湿润和展布。在推荐剂量下,多数农药药液难以在水稻叶面良好湿润和展布,使用有机硅类等助剂能显著改善药液附着、展布和渗透能力,减少农药用量和施药液量。
施药前使用“农药药滴在植物表面粘着展布比对卡”图1确定所用农药是否要加或加多少农用助剂。方法如下
图1 农药液滴在植物表面粘着展布比对卡
把按浓度要求配制好的药液点滴在水平放置的待喷施作物叶片上将液滴形状与“农药药滴在植物表面粘着展布比对卡”进行对比。当液滴形状介于78时不再加助剂当液滴形状介于16时逐次加入少量助剂将液滴再与“农药药滴在植物表面粘着展布比对卡”对比直至液滴形状介于78时记录加入助剂量作为这种农药使用时添加助剂用量的依据表1
表1 农药液滴在植物表面粘着展布情况与相应的助剂用量
3.9 农药植物健康技术
农药植物健康作用是指农药能激发植物生长潜能,明显改善植物健康状态,增强抗逆性,提升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吡唑醚菌酯是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具有高效、低毒、广谱的优点,对农作物大部分真菌病害有良好防效,同时还具有植物健康作用。一是改善作物品质。如增加叶绿素含量,降低呼吸作用,增加糖类积累。二是提高硝酸还原酶活性,增加氨基酸及蛋白质积累,提高对病菌侵害的抵抗力。三是促进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提高作物抗逆能力(干旱、高温和冷凉等)。四是提高坐果率、果实甜度及胡萝卜素含量,抑制乙烯合成,增加产量,延长果品保存期。
使用吡唑醚菌酯等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可在有效防治水稻稻瘟病、纹枯病等多种病害的同时,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
4 结束语
以上提出的水稻农药减量控害技术,有的是可以结合正常田间管理实施的;有的因合用成本较高等原因,更适宜用于有机和绿色农产品种植。我们应根据生产实际情况,以科学、有效、简便实用为原则,对农药减量技术进行集成配套,开展试验、示范和推广,进行不断优化和完善。
附件1 杀菌剂作用机理及分类水稻
附件2 杀虫剂作用机理及分类水稻
附件2 杀虫剂作用机理及分类水稻 (续)-1
附件3 除草剂作用机理及分类水稻
附件4 水稻主要病虫草害科学用药轮换方案
1 防治稻瘟病
选用D3组杀菌剂如春雷霉素或F2组杀菌剂如稻瘟灵、异稻瘟净等或G1组杀菌剂如咪鲜胺、丙环唑或I1组杀菌剂如三环唑
2 防治水稻纹枯病
选用G1组杀菌剂如丙环唑、己唑醇或C2杀菌剂如噻呋酰胺、氟酰胺
3 防治稻纵卷叶螟
主害代第一次用药选用28组杀虫剂如氯虫苯甲酰胺或18组杀虫剂如甲氧虫酰肼第二次用药选用6组如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或11组杀虫剂如苏云金杆菌第三次用药选用1组的1B有机磷杀虫剂如毒死蜱、稻丰散、丙溴磷或14组杀虫剂如杀虫单
4 防治稻飞虱
4.1 防治白背飞虱
第一次用药选用4组杀虫剂如吡虫啉第二次用药选用16组杀虫剂如噻嗪酮或1组的1B有机磷杀虫剂如敌敌畏
4.2 防治白背飞虱和褐飞虱混合发生
第一次用药选用16组杀虫剂如噻嗪酮第二次用药选用9组杀虫剂如吡呀酮第三次用药选用1组的1B有机磷杀虫剂如敌敌畏、毒死蜱
4.3 防治褐飞虱
第一次用药选用9组杀虫剂如吡呀酮第二次用药选用4组杀虫剂如烯啶虫胺或16组杀虫剂如噻嗪酮第三次用药可选用1组的1A氨基甲酸酯杀虫剂如异丙威、速灭威
5 防治二化螟、三化螟
5.1 防治第一代螟虫
第一次用药选用1组的1B有机磷杀虫剂如毒死蜱、稻丰散或6组杀虫剂如阿维菌素或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第二次用药选用18组杀虫剂如甲氧虫酰肼
5.2 防治第二代至第四代螟虫
第一次用药选用28组杀虫剂如氯虫苯甲酰胺第二次用药选用6组杀虫剂如阿维菌素或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或14组杀虫剂如杀虫单
6 防治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
用B组除草剂如苄嘧磺隆、吡嘧磺隆
7 防治禾本科杂草
选用A组除草剂如氰氟草酯、O组除草剂如二氯喹啉酸、B组除草剂如五氟磺草胺
农企合作共建示范基地推进农药减量使用的几点体会
1 统一认识
在新疆,农企合作共建示范基地是一种全新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广机制。对其的认识和理解程度直接关系到这一工作的成败。为此,加强宣传,统一认识,是推进工作的首要任务。首先,要明确各方的职责所在,自治区和县级植保部门是搭桥牵头,实施的主体是农业经营主体和企业。其次,自治区和县级层面要逐步制定和出台相关的支持扶持政策。再次,要坚持实施主体间的市场化运作机制。最后,必须将病虫综合防治、农药减量控害、农业提质增效作为各方共同的目标。
2 找准切入点
不同的农业经营主体的需求不同,不同的企业所能提供的产品也不同。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当需求与供给达成一致的时候,切入点也就找到了。如奇台县粮都合作社,需要放心农药,需要组建一支防治队伍,通过对接,江苏克胜集团的产品及其蜻蜓农服的模式,成为双方共建的切入点。再如沙湾县双泉合作社,需要优秀的拌种剂和飞防药剂,通过对接,河北威远生化公司的相关产品就成了他们的选择。还有博乐市玉米后期害虫防治的难题,在与河北昊阳化工集团联合攻关下,通过随水施药技术得以解决。
3 变竞争为合作
一种农药不可能“包打天下”,一个农药企业也不可能解决病虫害防治中的所有问题。因此,在农企合作共建示范基地中,需要两个甚至多个企业共同为一个农业经营主体来服务。同时,实施农药减量控害,还需要诱抗剂、增效剂或助剂的生产企业参与其中。此外,为了保证农企合作共建示范基地的质量,往往会选择拳头产品。这就要求参与其中的企业要变竞争为合作,共同发力做好示范基地的建设。
4 药、械联合
如果说农药是子弹,那么施药器械就是发射子弹的枪,只有好的药与好的械联合,才能发挥出最佳的效果。不同施药器械或者施药方式对农药的种类、剂型等有不同的要求,如飞防需要专用制剂;同一种农药通过不同的器械或施药方式施用,所发挥出来的药效也不尽相同。为此,药、械联合,探索不同药和不同械的科学配合,才能真正实现高效率、高防效、低成本、低污染,达成零增长的目标。
5 建立长期合作机制
对于病虫防控,无论是技术,还是产品,大面积地推广应用都有一个过程。尤其是新技术、新产品,还要经过试验示范才能推广应用。为此,农企合作共建示范基地将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通过不断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将其作为未来一段时期内病虫防治技术和产品推广的重要模式加以推广。
我国农药生产应用现状及减量使用重要意义
1 2010-2014年农药生产、使用及出口情况
1.1 农药生产量
多年来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对我国农药原药生产厂家的生产量进行了统计汇总。2010-2014年全国农药原药生产量见表1。
表1 2010-2014年全国农药原药生产量万t
从我国农药原药生产量的统计数据及农业生产用药实际来看,全国农药市场总体平稳,货源充足。我国不仅满足国内农业生产需要,而且已成为全球农药生产、使用和出口大国。
1.2 农药出口量
我国农药出口数据主要来源于农业部农药检定所、海关总署,其中农药检定所的统计为货物量(即出口的农药原药和农药制剂之和),是每一批实际发生了贸易行为的数据统计,比较符合出口贸易实际。
从表2可以看出我国农药出口量呈逐年增加趋势这主要与除草剂生产量在各类农药品种中占比最高以及近年来除草剂出口量逐年攀升有关。
表2 2011-2014年农药出口量统计货物量万t
1.3 农药使用折百量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从事全国农药使用量统计工作。该项工作始于1985年是按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杀鼠剂来统计的。但该统计数据主要是种植业生产中使用农药情况不包括林业、草原、草坪、卫生防疫等方面使用农药量。目前常年农药使用量32万t左右。2010-2014年我国种植业农药使用量见表3。
表3 2010-2014年我国种植业农药使用量折百量万t
2 各类农药占全年生产农药的比例
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占全年生产农药的比例也是以农药原药生产量进行统计的。其中除草剂为最大约占60%杀虫剂接近30%杀菌剂约占10%。具体情况见表4。
表4 2010-2014年各类农药生产量占生产总量的比例%
由于缺乏生物农药生产量统计数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将近5年种植业在农业生产中使用的生物农药占农药总量的数据进行了占比分析。该组数据考虑到生物农药的特殊性因此在占比统计中是以商品量进行汇总分析的目前各类生物农药占农药总量的比例约8%。2010-2014年我国种植业生物农药占农药总量比例见表5。
表5 2010-2014年我国种植业生物农药占农药总量比例%
3 大田作物、果蔬农药使用情况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3.1 我国大田作物、果蔬农药使用情况
据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植保机构汇总分析不含西藏按种植作物来统计2010-2014年全国农药使用量平均31.72万t其中大田作物用药量19.81万t果蔬用药量9.25万t其他农作物用药量2.67万t。
本次统计数据不包括我国卫生用药、草原和森林病虫害防治用药以及经销商和农户库存农药量,不包括一家一户小面积种植的产量极少的作物用药,也不包括未统计的经济作物用药。
本次调查统计的大田作物包括水稻、小麦、玉米、棉花、油菜、马铃薯和大豆,果蔬包括果树和蔬菜(果树中有些果树属于林业范畴,不在本统计之列)。
目前大田作物用药量接近20万t占70%以上果蔬用药9万t以上约占25%。2010-2014年我国种植业农药使用情况统计见表6。
表6 2010-2014年我国种植业农药使用量分类统计折百量万t
3.2 我国农药使用与发达国家的主要差异
3.2.1 单位面积用药量不同
总的来说,发达国家注重综合防治,农药使用水平较高并尽量减少化学农药使用,而我国施药人员素质、防治规模、施药机械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存在滥用农药现象,单位面积用药量明显偏高。
3.2.2 使用农药的主要类型不同
相对来说发达国家除草剂应用比较普遍使用量大比例占70%以上而杀虫剂使用比例相对较低而我国除草剂生产比例虽然也占到50%60%但我国除草剂使用比例5年平均值为33%杀虫剂使用比例5年平均值为40.1%。
3.2.3 施药方式存在差异
发达国家比较注重预防,因此土壤、种子(种苗)处理药剂使用较多,如土壤熏蒸、消毒、种子包衣等农药使用量大,而我国以用于防治有害生物发生危害的用药为主。
3.2.4 农药利用率差距明显
由于发达国家基本采用大型喷杆喷雾设备或飞机喷施施药规模大并由专业技术人员采取精准施药因此农药利率较高达到50%以上。我国施药机械较为落后以小型施药机械为主多以农民一家一户的方式打药施药组织化程度低导致农药利用率仅30%左右近年来随着新型喷雾机械的使用和采用专业化统防统治加上组织科学施药技术培训农药利用率上升到36%左右,但与发达国家还有明显差距。
3.2.5 农药使用管理规范程度不同
发达国家将农药纳入精细化工品、危险品管理范畴,不仅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健全,而且对农药生产、销售、使用等各个方面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而我国相关管理包括法规建设、销售市场管理、标准制定、从业人员素质要求等不够系统健全,且执法监督比较薄弱。特别是一些小作物缺乏农药登记的品种,乱用药、滥用药现象较为普遍。
4 农药减量使用的空间及可能带来的影响
4.1 减量使用农药存在较大空间
2015年初农业部组织实施“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计划实现农药减量控害。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转变有害生物防控方式推行综合防治、科学用药特别是从改进施药机械、组织方式、使用技术等方面推进精准施药可不断提高农药利用率实现减量控害。在以下几个方面还有较大改进空间
一是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构建病虫监测预警体系,提升监测、预报装备水平,为科学预防、有效防控、精准施药提供信息支撑。改变施药方式,重视土壤、种苗处理,压低病虫基数,减少应急防治。因地制宜推行健康栽培、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非化学防治措施,改变过分依赖农药的局面。
二是开发推广农药新产品、新技术。要研发、推广一批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促进农药高效减量使用的新剂型,如颗粒剂、水悬浮剂、缓释剂等。开展对靶施药、静电喷雾、循环喷雾技术的精准施药技术和防飘移及利用助剂提高防效的研发,同时引进一批先进、防飘喷头,全面淘汰技术落后、“跑、冒、滴、漏”的喷雾器械。
三是推广使用新型植保机械。我国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控中以背负式手动、机动喷雾器和部分担架式喷雾机为主不仅人力成本高、防治时效性差而且农药利用率仅30%左右,而采用大中型高效植保机械可将农药利用率大幅提高。使用无人机、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防治病虫害,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引进、开发、推广现代植保机械是促进农药减量使用的重要途径。
四是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我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组织化程度低,一家一户单一防治仍较为普遍,由于农民缺乏科学用药意识,乱用、滥用、过量用药问题比较突出。发展专业化防治组织,大力推行统防统治,不仅可以提高防治效率、防控效果,而且可以解决分散防治的滥用药现象,将大大减少农药使用量。采取一些政策措施扶持专业化防治组织发展,也是促进农药减量使用的一个有效方式。
五是强化农药科学安全使用技术培训与指导。当前我国农业生产上从事病虫害防治的主体仍是农民,且以老年人、妇女居多,他们大多不会考虑防治指标,导致不能适期防治、适量用药。通过对农民进行科学安全用药培训,提高农民合理用药意识,按照防治指标、防治规程适时打药,采用科学轮换用药等措施,延缓抗药性产生,从而减少农药用量。
4.2 推行农药减量使用带来的重大影响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迫切需要减少农药使用。推行农药减量使用,是我国农药应用行业的一项重大创新,必将对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农产品的农药污染和残留超标,是影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实现农药的科学减量使用,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农药对农产品的污染,也将有效控制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必将大大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二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农药是造成农业和农村面源污染的一个重要方面。长期以来,农药的大量使用不仅对农田产生严重污染,而且农药进入土壤、水体、大气,也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实现农药的科学减量使用,将从源头上减轻农药对环境的影响,对于保护农业生态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三是减轻农作物药害和抗药性发生。如果农药不合理使用特别是过量使用,容易产生农作物药害,近年来除草剂等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引发农作物药害事故频繁发生。同时,农药的乱用、滥用和过量使用,是病虫草鼠抗药性产生的主要原因。实现农药的科学减量使用,将能有效预防农作物药害发生,延缓抗药性的发展。
四是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药的科学减量使用,不仅能保障农业增产,而且可以降低农药使用成本,因而也有利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陕西省苹果病虫害农药减量控害技术的实践与成效
1 设立示范县建立示范区
核心示范区设立在洛川县旧县镇、交口镇的洛阳村、京兆村和绿佳源苹果专业合作社。涉及110户果农、34.17hm2果园其中树龄20年23.37hm2幼园9hm2。项目共设3个区即旧县镇洛阳村减量控害综合示范区、绿佳源苹果专业化统防统治减量控害及绿色防控融合试点示范区和交口镇京兆村老园挖改综合技术应用示范区。辐射带动面积0.067万hm2。
2 主推技术实施情况
2.1 加强病虫监测预警,做到适期用药
在病虫防治关键时期组织技术人员及时开展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并结合闪讯虫害远程实时监测系统3sJ-3系列监测结果和果园生态FRT X06A自动气象监测数据对病虫害的发生趋势和发生程度进行综合分析制订出果园病虫防治用药方案。通过《洛川植保》简报向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报送植保信息通过“洛川植保”电视预报节目、洛川植保微信平台向果农发布防治信息向专业化合作组织发放防治通知单。全方位、多层次发布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防治信息。做到病虫预报准确、发布信息迅捷指导果农适期用药。
2.2 引进新型农药,开展精准施药试验
开展了35%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颗粒剂防治苹果小卷叶蛾、金纹细蛾等鳞翅目害虫试验22.4%螺虫乙酯悬浮剂防治苹果叶螨苹果全爪螨、山楂叶螨、黄蚜等刺吸式口器害虫试验20%丁香菌酯悬浮剂防治苹果树腐烂病试验22%氟啶虫胺腈防治苹果棉蚜田间防治试验。配套使用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雾滴测试卡,开展精准施药试验。
2.3 开展高效器械引进示范推广,提高农药利用率
引进试验了江苏万事达生产的6HYH-36W脉冲烟雾一体机、山东永佳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3WZ-500L型自动式传送农药喷雾机等新型高效施药器械。改进了的三联泵喷枪喷头提高雾化效果。提高了施药效率和防治效果降低了农药的施用量。
2.4 应用植物免疫诱导技术,增强果树抗逆性
引进使用了碧护、氨基寡糖素、芸薹素等可诱导激活植物抗性和调节植物生长的产品在果树开花前期、套袋后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喷施提高树体的抗逆能力促进果树健壮生长改善果实品质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减少农药使用次数。根据5月6日调查结果显示坐果率普遍提高平均坐果率92.5%较常规区提高16.9%。
2.5 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控制病虫基数
综合应用“健身”栽培技术合理进行整形修剪和水肥管理。示范区清园过程中推广使用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等农药和苦参碱等生物源农药辐射带动全县使用面积达2万hm2占全县使用面积60%以上。充分利用黄板、杀虫灯、诱虫带以及性诱剂等防控技术诱杀害虫减少产卵降低虫口基数。悬挂苹小卷叶蛾和金文细蛾性诱捕器1000个覆盖面积6.67hm2。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示范区应用性诱剂防治金文细蛾效果明显。自5月27日至8月19日单芯累计诱集量7130头。
2.6 推广全程解决方案,降低化学农药使用
抓住6个重要防治时期萌芽至开花前期、花后幼果期、套袋前幼果期、套袋后幼果期、果实膨大期、果实采收后因地制宜推广应用农业、物理、生物和化学防治相配套的防控技术开展病虫害综合防治提高防治效果优化农药组合集成组装配套技术选用高效安全农药进行综合防控科学安全用药减少用药次数降低农药残留。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次数和使用量形成果园全生育期用药组合技术方案形成陕西省果园农药使用指导名录。
2.7 推进专业化防治,提高农药应用水平
依托绿佳源示范区为基点建立了269.27hm2果园统防统治示范区涉及5个行政村、384户果农。通过组建专业化防控专业队伍推行统一组织、统一发动、统一时间、统一技术、统一实施“五统一”措施使减量控害及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达到100%示范带动推广面积达到0.23万hm2。
2.8 农机农艺结合,增强苹果树势
对15年以上的老果园实施逐年挖改措施降低果园密度由过去3.3×3.2m挖改为现在4.4×7m每667m2株数由63株减少到21株。通过采取增施有机肥、适度修剪、合理负载等技术措施改善果园的通风透光条件增强果树抗性减少用药量改善果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
3 工作措施
3.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
农药减量控害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实行部、省市、县共建。成立由钟天润副主任任组长,邵振润、杨普云、李思训、黄长科、范东晟、潘怀良、王永红、王建峰为成员的项目领导小组;同时成立由郭永旺任组长,张帅、李萍、苏小记、徐文华、杨林、屈军涛、赵延生为成员的项目技术小组。陕西省植保总站、延安市植保站负责项目实施的组织协调工作;洛川县农业局、植保站具体负责项目实施工作,形成上下联动、多方互动的工作格局,确保技术示范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农药减量控害收到预期效果。
3.2 加大资金扶持,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争取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专项资金6万元试验费2万元。省站配套资金5万元确保技术研发、试验示范、技术推广等资金保障。同时免费对示范区进行药械、物资扶持。
3.3 强化宣传培训,提高思想认识
核心示范区和辐射带动区向广大果农宣传农药减量控害技术示范区通过印发技术手册、制作宣传牌、悬挂宣传横幅、张贴宣传画等多种形式宣传减量控害技术要点。同时在6个关键施药时期对农药经销商、专业化防治组织、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人员和农民进行培训通过专题讲座、开办农民田间学校、发放技术明白纸等形式指导果农科学防控。目前已开展培训6次发放防治通知单8次。
4 主要成效
4.1 病虫防治效果显著
通过对项目区实地调查示范区、辐射带动区病虫发生种类、发生程度均少于农民常规药剂防治区。示范区病虫防控率达90%以上示范区果园较农民常规防治区的果园病虫害发生偏轻。9月7日的调查结果显示示范园褐斑病平均病叶率5.38%比常规区8.9%减少3.52个百分点平均落叶率7.3%比常规区25%降低了17.7个百分点白粉病平均病梢率8.36%比常规区20.5%减少12.14个百分点。红蜘蛛虫叶率7.6%比常规区16.0%减少8.4个百分点金纹细蛾平均虫叶率2.9%比对照区100叶虫叶率4.17%减少1.27个百分点。
4.2 防治用药量减少
一是减少了用药品种优化了品种结构。调查结果显示示范区年平均累计使用农药品种19.7个比常规29个减少9.3个减少32.07%示范区平均生物农药和无机农药的施用量增加24.9%比常规的6.8%增加了18.1个百分点。二是农药使用量明显减少。通过老园挖改措施的落实和对现有的施药器械维护以及新型喷枪使用解决了防治中的“跑、冒、漏”和常规喷头雾化效果差的问题提高了喷枪的雾化效果减少了农药的施用量。示范结果显示示范区挖改果园防治用药量135kg比未挖改果园减少农药用量25kg减少18.5%比对照常规果园用量400kg减少32.5%新型喷头示范区用药量160kg比常规喷头果园用药量200kg减少20%以上。
4.3 生态效益增强
当前果园施药器械落后普遍使用三缸泵进行“喷淋式”施药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雾化效果差浪费药液量。项目区采用新型风送自走式喷雾机机械化程度高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省时、省工、省水雾化效果好经过试验示范新型高效施药器械比常规机械每667m2喷药液量减少80120kg每小时作业面积增加约2hm2提高了农药利用率减少农药飘移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降低了果品农药残留提高了工作效率。
滑县小麦病虫害减药控害技术探索
1 试验设计
1.1 试验药剂
敌委丹30g/L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20mL/袋),瑞士先正达公司生产。
芸天力0.01%芸薹素内酯可溶液剂10mL/袋),上海绿泽生物科学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苗势600g/L悬浮种衣剂10mL/袋),美国世科姆公司生产。
1.2 试验处理
1.2.1 包衣拌种试验表1
表1 包衣拌种试验
1.2.2 喷雾试验表2
表2 喷雾试验
小麦返青拔节期于3月4日对相关处理区用芸天力1500倍液喷雾小麦打苞孕穗期于4月22日对相关处理区用芸天力1500倍液喷雾小麦扬花灌浆期于5月13日对相关处理区用芸天力1500倍液喷雾。
1.3 试验区田间管理情况
该试验设在留固镇尹新庄其中包衣拌种试验设在尹保群责任田喷雾试验设在尹永希责任田。试验区地势平坦肥力中等秋耕时玉米秸秆全部还田每667m2施51%小麦配方肥40kg小麦品种为中麦89510月11日播种播量11kg各处理于2月28日每667m2用75%苯磺隆干悬浮剂2g进行化学除草3月21日浇返青水结合浇水每667m2施尿素20kg4月22日每667m2用2.5%功夫菊酯乳油30mL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g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30g混合喷施防治麦蚜、白粉病等4月27日每667m2用50%多菌灵100g12.5%烯唑醇30g防治赤霉病、白粉病等5月9日每667m2用4.5%高效氯氰菊酯50mL43%戊唑醇25mL防治麦蚜、白粉病等5月14日用12.5%烯唑醇30g防治白粉病、叶锈病等。
2 调查内容
2.1 调查时间
拌种试验分小麦出苗日期、小麦冬前分蘖盛期、春季小麦返青后、小麦拔节后、小麦收获期共调查5次喷雾试验调查是在拌种试验调查的基础上返青拔节期第一次药后1520d和小麦灌浆期喷药后15d增加2次收获期对各处理进行测产。
2.2 调查方法
每处理定点调查每点1m双行查小麦分蘖数、单株次生根调查病虫害采取5点取样每点20株调查病株率、病叶率及其严重度并调查蚜虫发生情况测产调查畦宽、行数、1m双行穗数每处理随机调查2个点、穗粒数及千粒重等计算产量。
3 试验结果分析
3.1 拌种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分别于冬前12月19日、返青期3月4日、拔节期3月19日对小麦生长发育及纹枯病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表3结果显示芸天力敌委丹苗势拌种和芸天力拌种处理区单株分蘖均较空白对照增加0.02个芸天力敌委丹苗势拌种处理区单株次生根较空白对照减少0.81条芸天力拌种处理区单株次生根较空白对照增加0.55条;各处理区对纹枯病防治效果不明显。
表3 拌种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3.2 拌种及喷雾处理对防治病虫害影响
3.2.1 拌种对麦蚜防治效果明显
从调查看表4芸天力敌委丹苗势拌种处理区对小麦蚜虫控制作用明显植株下部蚜量很少而空白对照区植株下部蚜虫发生较重100株蚜量较空白对照减少438.3头防治效果达91.3%芸天力拌种处理区对小麦蚜虫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100株蚜量较空白对照减少111头防效为23.1%。
表4 拌种对麦蚜防治的效果4月30日
3.2.2 拌种及喷雾对小麦赤霉病和全蚀病防效明显
从表5看拌种及喷施芸天力对提高病害防治效果作用显著芸天力敌委丹苗势拌种处理区对小麦赤霉病防效为63.9%芸天力拌种处理区防效为68.9%各处理区均未见小麦全蚀病而空白对照全蚀病白穗率为1.4%。拌种及喷雾对纹枯病防效不明显芸天力敌委丹苗势拌种和芸天力拌种处理区防治纹枯病效果分别为5.0%、2.5%。
表5 小麦灌浆期病害调查5月25日
从各处理看表6、表7包衣拌种试验处理区未见全蚀病空白对照全蚀病白穗率为0.7%芸天力敌委丹苗势拌种和芸天力拌种处理区对小麦赤霉病防效分别为12%、48.8%。喷雾试验各处理未见全蚀病空白对照全蚀病白穗率为2.14%各处理对提高小麦赤霉病均有较好的效果其中以芸天力拌种处理最好防效为89.9%其次为扬花灌浆期喷雾1次和返青拔节打苞孕穗扬花灌浆期喷雾3次防效分别为84.0%、74.0%。
表6 包衣拌种试验小麦后期病害调查5月25日
表7 喷雾试验小麦后期病害调查5月25日
3.2.3 拌种及喷雾处理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从调查表看表8、表9拌种及喷雾各处理对小麦均有增产作用。包衣拌种试验芸天力敌委丹苗势拌种和芸天力拌种处理区较空白对照分别增产4.6%、7.2%。喷雾试验以返青拔节打苞孕穗扬花灌浆期喷3次增产最高每667m2产量为516.1kg较空白对照每667m2产量452.5kg增63.6kg增14.1%其次为返青拔节扬花灌浆期喷2次和返青拔节喷1次增产率分别为10.7%、8.3%。
表8 包衣拌种试验区小麦产量调查
表9 喷雾试验区小麦产量调查
表9 喷雾试验区小麦产量调查-1
6月10日对喷雾试验区进行了实产验收表10返青拔节、打苞孕穗、扬花灌浆喷3次的每667m2产量610.580kg较对照每667m2产量549.595kg增产60.85kg增11.1%返青拔节喷1次每667m2产量562.965kg较对照667m2产量549.595kg增产13.37kg增2.4%。
表10 喷雾试验实产验收6月10日
4 小结
2015年滑县小麦蚜虫、白粉病等病虫害发生早繁殖蔓延迅速发生严重4月、5月上旬阴雨多赤霉病也发生较重通过种衣剂包衣和喷施芸天力试验得出如下结论
①种衣剂包衣能有效控制小麦苗期麦蚜虫基数,减轻对小麦生长后期的危害程度。
②种衣剂包衣及芸薹素内酯拌种能促使麦苗健壮生长,提高植株的抗病性,在施用同样剂量农药防治病虫害的情况下,明显提高防治效果。
③种衣剂包衣对小麦全蚀病等土传病害控制效果显著。
④种衣剂包衣、芸薹素内酯拌种及生长期喷施芸薹素内酯能明显增产增产率为5%10%。
⑤该试验区生长期每667m2用药315mL较常规用药530mL减少40.6%,减量用药效果明显。
总之,小麦播前种衣剂包衣、芸薹素内酯拌种及生长期喷施芸薹素内酯不但能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而且增产显著,是减药控害促增产的一项重要措施,值得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减量用药条件下冀北地区春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探讨
1 危害冀北春玉米的病虫害种类
通过调查整个生育期内危害玉米的有害生物约有35种按发生情况及危害程度可分为3类一是发生普遍且危害较重的病虫害主要有玉米丝黑穗病、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玉米弯孢霉叶斑病、玉米纹枯病、玉米穗腐病及玉米螟、黏虫、地下害虫蝼蛄、蛴螬、金针虫、地老虎、玉米穗虫二代玉米螟、棉铃虫、桃蛀螟、高粱条螟、三代黏虫等15种二是发生普遍但危害较轻或危害相对较重但发生面积小的病虫害主要有玉米瘤黑粉病、玉米粗缩病毒病、玉米茎腐病及玉米蚜虫、蓟马、瑞典蝇、耕葵粉蚧等8种三是零星发生且危害较轻的病虫害主要有玉米镰刀菌苗枯病、玉米茎基腐病、玉米根腐病、玉米圆斑病、玉米褐斑病、玉米灰斑病、玉米锈病、玉米矮花叶病毒病及玉米双斑萤叶甲、玉米叶螨、蟋蟀、玉米大猿叶虫12种。
2 减量用药条件下防治病虫害的用药次数
2.1 药剂拌种
2.1.1 拌种药剂
选用40%辛硫磷EC、70%吡虫啉SE高巧等药剂防治地下害虫蝼蛄、蛴螬、金针虫、地老虎及苗期害虫蚜虫、蓟马、瑞典蝇、耕葵粉蚧选用50%多菌灵WP、25%粉锈宁WP、6%烯唑醇SE、6%立克秀SE等药剂防治玉米瘤黑粉病、丝黑穗病、大斑病、小斑病等病害加入益微等生物菌肥提高土壤养分的有效性促进幼苗生长。
2.1.2 拌种方法
拌种分5步进行一是拌药兑水二是把种子放入包衣机三是两次放药拌种时先拌杀虫剂后拌杀菌剂先拌乳剂阴干后再拌粉剂四是均匀搅拌五是倒出拌好的种子放到阴凉干燥处12h后播种。
2.1.3 药剂拌种对病虫害的影响
通过药剂拌种的一次综合用药可有效地防治玉米丝黑穗病、地下害虫、苗期的蓟马、耕葵粉蚧、玉米粗缩病、玉米苗枯病等病虫害,故药剂拌种对防治玉米苗前、苗后的病虫害至关重要。
2.2 在玉米中后期进行“一喷多效”用药
2.2.1 选择杀菌剂防治中后期病害
玉米中后期需要防治的病害主要有大斑病、小斑病、褐斑病、灰斑病、弯孢叶斑病、纹枯病、锈病等害。选择50%多菌灵WP、10%苯醚甲环唑WG、50%嘧菌酯WG等杀菌剂防治以上病害。
2.2.2 选择杀虫剂防治中后期虫害
玉米中后期需要防治的虫害主要有玉米螟、棉铃虫、桃蛀螟、高粱条螟、三代黏虫等选择20%氯虫苯甲酰胺EC、5%甲维盐ME30%吡虫啉SC和2.5%高效氯氟氰菊酯SC等药剂防治以上害虫。
2.2.3 选择适宜的生长调节剂、微肥保障玉米植株健壮生长
为防止倒伏、促进玉米健壮生长、增强玉米植株抗逆性,选择金德乐叶面肥、金大棒(玉米控旺补锌)叶面肥、磷酸二氢钾、胺鲜酯等生长调节剂、微肥和农药一起喷施。
2.2.4 玉米“一喷多效”药剂配方
配方要根据本地区玉米中后期发生的病虫害种类而定但最好是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方之一每667m2用量20%氯虫苯甲酰胺EC 10mL玉米金得乐35mL50%多菌灵WP 20g硫酸锌20g。配方之二5%甲维盐ME 20mL10%苯醚甲环唑WG 25g磷酸二氢钾20g。配方之三2.5%高效氯氟氰菊酯SC 20mL50%嘧菌酯WG 20g金大棒玉米控旺补锌叶面肥30mL。
2.2.5 喷药时期与喷药时间
喷药时期在玉米810叶期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喷药太早对玉米后期病虫害药效差喷药太晚田间作业不方便对一代玉米螟等害虫的防效差。喷药时间最好避开高温阶段一般在晴天上午9时前或下午4时后喷药肥。
2.2.6 喷药机械
最好采用植保无人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背负式机动喷雾器等先进的植保机械进行喷药,运用新型植保机械喷药雾化好、作业效率高、节水节药,可达到高效、环保的效果。
2.2.7 “一喷多效”施药注意事项
一是选择合适药剂玉米810叶期用药应尽量使用药效持效期较长的药剂。二是不能使用含唑类的农药唑类农药影响玉米所需赤霉素的合成控旺技术不可使用多效唑等尤其避免同时使用唑类杀菌剂与唑类控旺剂。三是玉种植模式上要充分考虑所用植保药械的作业要求提前做好合理安排。
3 减量用药后所采取的其他综合防治技术
3.1 采用适宜的农业技术进行
3.1.1 精细整地
玉米播种前进行精细整地。首先是冬前灭茬与深翻深翻一般深度要求25cm左右深翻每23年进行一次深翻后要及时耙耢防止跑墒其次是在早春土壤刚解冻时再进行细致的耙耢以备播种。精细整地可直接杀死害虫还可以深埋或翻出害虫使之不能安全越冬而减轻危害土壤深翻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调节土壤气候、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病、抗虫能力。
3.1.2 选种
选择抗病、抗虫、芽势壮的品种种植。品种确定后,对种子进行人工精选,把异形粒、瘪粒、虫咬粒、病粒、杂粒选出。
3.1.3 种子处理
种子处理包括晒种与溶液浸种。晒种将选好的种子铺在席上或地上56cm厚连续翻晒23d切不可把种子直接摊在水泥地或塑料上以免温度过高烫伤种子。晒种的作用一是可以杀死病菌利用太阳光中的紫外线杀死黏附于种子上的病菌孢子预防和减轻由种子带来的丝黑穗病等病害二是通过晒种可以降低种子的含水量使其吸水能力增强播种后能很快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发芽快出苗齐三是可以提高发芽率通过晒种增强了酶的活性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溶液浸种溶液浸种可根据需要选择400600倍液磷酸二氢钾浸种810h、0.020.05%硫酸锌土壤缺锌、0.010.10%硫酸锰土壤缺锰、0.010.05%硼酸土壤缺硼分别浸种1215h。溶液浸种的作用浸种既能刺激种子增强新陈代谢作用促进萌发提高发芽能力早出苗12d又有促进壮苗的作用减少丝黑穗病菌的侵入机会从而减轻病害发生。
3.1.4 适时播种
春播玉米最好在耕作层510cm地温稳定在1012℃、土壤田间最大持水量60%以上时播种。冀北春玉米区的气候特点是春旱夏涝适宜的播种时间是4月下旬至5月上旬采用平作以利于保墒播种深度以35cm为宜墒情差时可适当增加播种深度。播种深浅要适宜覆土厚度一致以保证出苗时间集中、出苗整齐。若播种过浅根系不发达苗弱遇气候干旱易死苗对病虫害的抗性降低播种过深则易粉籽、臭籽。播种密度依据品种特性而定稀植大穗品种密度为每667m228003000株密植品种密度为每667m235004000株。如密度过大易发生大斑病、蚜虫等病虫害。
3.1.5 配方施肥
施肥包括基肥与追肥。基肥以农家肥为主配合施用化肥、微肥、生物钾肥要求深度为20cm左右。整地前把优质农家肥3000kg、1kg生物钾肥、1kg硫酸锌混在化肥中施入化肥选择撒可富三元复合肥氮、磷、钾有效成分各为15%25kg作为基肥。追肥定苗后每667m2施4kg尿素催苗在大喇叭口期追施20kg尿素作为穗肥抽雄后追施3kg尿素作为粒肥。追肥方法可采用条施或穴施施肥深度1015cm施肥后及时覆土。
3.1.6 中耕除草与定苗
最好采用人工中耕除草中耕不但可以疏松土壤还能提高地温调节土壤墒情利于幼苗早发减轻病虫危害根据品种密度在34叶时定苗去掉弱苗、病苗。
3.2 在虫害发生较重的年份合理运用其他非化学防治技术
3.2.1 物理防治
3.2.1.1 利用频振式杀虫灯防治害虫
利用频振式杀虫灯可以诱杀蝼蛄、金针虫、地老虎、玉米螟、黏虫等玉米的主要害虫。每23hm2玉米安一盏频振式杀虫灯灯距地面1.52m高。
3.2.1.2 利用糖醋液诱杀害虫
糖醋液配制的比例为糖∶醋∶酒∶水=14116每667m2玉米挂6个糖醋液碗高度为1.5m左右,定时清除诱集的害虫,每周更换一次糖醋液。糖醋液可诱杀地老虎、黏虫、金龟子、鳞翅目类害虫。
3.2.2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主要是利用赤眼蜂或白僵菌防治玉米螟。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时先做好玉米螟化蛹、羽化时间调查。在冀北地区每年5月中旬开始每5d剖秆调查一次调查幼虫化蛹和羽化进度当玉米螟化蛹率达20%时向后推10d进行第一次放蜂放蜂量为每667m20.8万只。第一次放蜂后57d进行第二次放蜂放蜂量为每667m21.2万只。放蜂方法每667m2设5个放蜂点放蜂避免阴雨天。利用白僵菌防治玉米螟可在大喇叭口期施用白僵菌每667m2施入400g左右菌粉每克含50亿100亿个孢子按110的比例兑细沙土施入心叶或以1100的比例兑水配成菌液灌心防治。
荣县推进现代植保促进农药减量的措施与成效
1 农业基本情况
荣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面积1609km2辖区内27个乡镇人口70万人耕地面积3.95万hm2境内气候温和降水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7.5℃降水量1000mm左右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也适宜病虫害的发生、危害。农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油菜、蔬菜、柑橘等为主据2014年统计复种面积13.33万hm2总产131.72万t其中粮食产量45.12万t、蔬菜60.75万t水果12.35万t病虫草鼠发生35.82万hm2次防治37.89万hm2次挽回损失15.94万t其中粮食5.67万t蔬菜5.63万t水果1.82万t实际损失3.07万t农药使用量329.52t。
2 推进现代植保的主要措施
2.1 加强领导,明确职责,确保现代植保工作开展
2.1.1 成立现代植保示范县建设领导指挥小组
成立以分管县长为组长,农牧业局、气象局、财政局负责人为副组长,植保、农气、农财等相关站股负责人为成员的荣县现代植保示范县建设领导小组,组织、协调荣县现代植保示范县建设工作,规划、审核现代植保示范县建设实施方案,确保现代植保示范县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2.1.2 成立现代植保示范县建设工作组
成立以县农牧业局总农艺师为组长,农牧业局办公室主任、植保站长为副组长,植保站技术干部、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为成员的现代植保示范县建设工作组。负责制定现代植保示范县建设实施方案,组织实施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开展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技术宣传、培训,指导,组织实施绿色防控、专业化统防统治,加强检查各项措施落实。
2.1.3 完善县、乡两级现代植保推广体系
县级设立公益性植物保护机构属县农牧业下属独立法人事业单位编制10人。负责全县农作物病虫害监测制定病虫防控方案发布病虫发生防治预报指导病虫害防治进行病虫发生和防控信息收集、汇总、上报进行检疫性有害生物的监控、阻截及植物检疫执法。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设立植保岗负责本乡镇的病虫防治指导及信息收集、汇总、上报。
2.2 加强病虫监控体系建设,完善病虫监控系统,准确掌握病虫发生防治动态
2.2.1 科学布局病虫监测点,严格按病虫测报规范调查、监测
荣县农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小麦、油菜、蔬菜、柑橘等,根据产业规划和作物布局,在粮食作物主产区双石、旭阳、长山、双古等地设立水稻、玉米、小麦病虫监测点,在经济作物优势区乐德、鼎新、旭阳等地设立蔬菜病虫监测点,在双石、留佳等地设立柑橘病虫监测点。按病虫测报规范对四川省植保站安排的小麦蚜虫、小麦条锈病、水稻稻瘟病、水稻纹枯病、稻飞虱、玉米螟、油菜菌核病、鼠害等重大病虫以及在荣县发生危害较重的其他病虫如水稻螟虫、玉米纹枯病、蔬菜病虫、柑橘病虫等开展调查、监测。
2.2.2 改善监测手段,提升监控能力
为了改变荣县病虫害及疫情监测手段滞后、费时费工和劳动强度大的现状运用2014年粮食生产能力提升工程项目资金对病虫观测点配置了太阳能频振虫情测报灯2盏、性诱电子虫情测报灯24盏提升监控能力。
2.2.3 快速、准确传递病虫发生和防治信息
及时整理病虫监测、调查及大面积普查的病虫数据上报省、市业务部门同时结合气象、历史资料分析准确发布病虫发生及防治预报通过病虫电视预报、党政网、短信平台、电子邮件、QQ群等现代信息传递平台发送到相关部门及领导、各乡镇农业中心、村干部、绿色防控示范区、各农民植保专业合作社及种粮大户指导全县大面积农作物的病虫防治。
2.3 加强现代植保技术的宣传、培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科学用药防控病虫技术水平
2.3.1 广泛宣传,提高科学用药及病虫防控技术水平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板报、墙报、印发资料等多形式宣传病虫发生防治知识,绿色防控、专业化统防统治,农药安全操作规程,轻型机动喷雾器、电动喷雾器等植保机械的使用,绿色防控产品:(“禾生绿源”、阿维菌素、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太抗”“爱可”等生物农药及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使用及“激健”、安融乐等农药减量增效技术的宣传,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科学用药及防控病虫的技术水平。
2.3.2 加强培训指导
为了促进绿色防控和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的开展一是充分利用荣县培训资源采取县培训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人员乡镇培训村、组和农民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等方式开展现代植保技术的培训二是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和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干部对农民植保专业合作社机手、示范区的农户等相关人员通过现场会、技能培训会、农民田间学校等方式进行技术培训三是在病虫防治关键时期对绿色防控、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区开展针对性现场培训、指导。通过培训促进绿色防控、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落实提高了防治效果减少了手动喷雾器使用的“跑、冒、漏、滴”造成作物药害、人畜中毒、环境污染等事故的发生。据统计2013-2015年全县每年以各种形式培训农民10万余人次。
2.4 积极探索农作物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的集成技术,为科学防控病虫害提供技术支撑
引进频振式杀虫灯、捕食螨、生物导弹、性诱诱捕器、黄色粘虫板、太抗、甲维盐、碧护等绿色防控产品,根据作物及病虫害发生特点,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在示范成功的基础上,优化、集成了以“爱可+碧护+甲维盐+安融乐”为核心的水稻(中稻+再生稻)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以“生物导弹”为核心的玉米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以“太抗+甲维盐”为核心的大豆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以“捕食螨+太抗+碧护”为核心的辣椒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以“捕食螨”为核心的柑橘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为荣县主要农作物的主要病虫害实现科学防控、减少农药使用提供技术支撑。
2.5 加强病虫防控能力建设,为有效控制病虫提供保障
2.5.1 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重大病虫防控应急队伍
为了提高重大病虫害应急防控能力和促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开展根据《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管理办法》运用支持农民植保专业合作社配套建设项目、农作物病虫防治补助费项目等资金购置先进植保机械如机动喷雾器结合现代农业产业规划布局对符合“六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扶持建立病虫防治队伍作为全县的重大病虫害应急防控队伍并开展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据统计2011-2014年共采购机动喷雾器475台扶持3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病虫害防治队伍其中2011年7个2013年15个2014年10个。
2.5.2 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园区,促进绿色防控与专业化统防统治融合
根据荣县农业产业结构和作物布局制定了《荣县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绿色防控专业化统防统治实施方案》优化了水稻、粮经玉米套种辣椒或大豆、柑橘等作物的主要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及绿色防控集成技术。农民植保专业合作社通过“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或“专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运行建立了以新桥镇、乐德镇为中心的水稻中稻再生稻病虫害绿色防控专业化统防统治融合示范园区266.7hm2以乐德镇为中心的粮经复合型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专业化统防统治融合示范园区66.7hm2以留佳镇为中心的柑橘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绿色防控示范园区66.7hm2辐射带动全县病虫害绿色防控专业化统防统治1.67万hm2通过示范园区促进绿色防控与专业化统防统治融合和病虫工作的开展。
2.5.3 探索政府购买植保公共服务,促进病虫防治方式的转变
根据《四川省农业厅、四川省财政厅关于政府购买植保病虫害公共服务实施指导意见》(川农业函[2015]121号、《四川省财政厅关于下达2015年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培育专项资金的通知》川财农[2015]30号文件精神围绕发展粮食产业和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全程承包服务开展政府向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购买病虫害防治植保公共服务试点探索政府购买病虫害防治植保公共服务的做法。按要求拟定对新桥、乐德、长山等镇的291.7hm2水稻病虫害,实施政府购买服务、全程承包、整村推进绿色防控、专业化统防统治。为此,荣县制定了工作方案和防控技术方案,报市农牧业局审核、批复后,通过政府采购,中标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防治适期内,按工作方案和防控技术方案的要求,兑水稻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螟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开展了全程承包防治服务。防治工作结束后,经县农牧业局组织有关单位的专家验收合格,有效地控制病虫为害,效果显著。
2.6 加强植物检疫监管,阻截检疫性生物传入
一是加强植物检疫宣传、培训,增强社会关注与自觉遵守检疫法规意识;二是加大重大植物疫情的监测、阻截工作,重点对稻水象甲为主的疫情开展田间监控,并对红火蚁、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番茄溃疡病、柑橘溃疡病等检疫性生物普查;三是加强农业植物检疫市场监管,严格检疫执法,对生产、经营单位依法进行植物检疫登记管理,重点加强调运检疫管理和调入种子、苗木进行登记备案。通过对植物检疫监管,有效地阻止检疫性生物传入,保证了农业安全生产。
3 取得成效
3.1 农作物重大病虫监控能力和病虫预报的准确率显著提升
通过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系统建设根据重大病虫监测对象结合地理、作物种类、产业分布、耕作习惯和气候等因素科学布局病虫监测点应用病虫监测先进设备改善监测手段按病虫测报规范开展监测提升病虫监控能力提高病虫预报准确性。建立了快速、准确传递病虫发生和防治的信息平台实现害虫测报的数字化、精准化、标准化、自动化和信息化。据统计2015年已发布植保信息14期准确率在90%以上并制作电视预报4期发送短信3000余条指导大面积病虫防治。
3.2 提升了病虫害的防控能力,效果显著
通过病虫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为病虫害防控和科学用药提供技术支撑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的病虫防治队伍作为重大病虫应急防控队伍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园区使绿色防控与专业化统防统治融合开展了政府购买植保公共服务探索病虫防治方式的转变提升病虫防控能力有效控制病虫为害效果显著。据调查绿色防控专业化统防统治平均防效为92.7%常规防治平均防效为83.6%比常规防治提高9.1个百分点其中水稻防效96.1%提高7.9%玉米防效93.2%提高8.7%大豆防效93.2%提高9.1%辣椒防效87.5%提高8.9%柑橘防效89.8%提高6.3%。
3.3 有效地控制农药使用量的增长,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随着现代植保的推进和绿色防控和专业化统防统治的推广有效控制了病虫为害保证了农业丰收农药总用量和化学农药用量逐年减少生物农药用量逐年增加减少了使用农药造成的污染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据调查专业化绿色防控示范区平均每667m2农药用量0.205kg较常规防治减少0.165kg减少44.59 %其中水稻0.213kg减少0.127kg减少37.35%玉米0.138kg减少0.012kg减少8.00%大豆0.110kg减少0.100kg减少47.62%辣椒0.486kg减少0.254kg减少34.32%柑橘0.258kg减少0.508kg减少66.32%。据统计2015年农药用量为271.36t其中化学农药228.11t生物农药43.25t。2015年农药用量较2014年329.52t减少17.65%其中化学农药减少24.23%生物农药增加39.16%较2013年380.95t减少28.77%其中化学农药减少36.14%生物农药增加60.90%较2012年370.73t减少26.80%其中化学农药减少34.81%生物农药增加81.04%。
3.4 提高农民病虫防治技术水平,节约病虫防治成本,从而促进农民增收
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提高广大农民病虫防治技术水平促进病虫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和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的顺利开展。实施专业化绿色防控、健株防病应用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节约防治成本从而促进农民增收。据在专业化绿色防控示范区的调查平均每667m2病虫防治成本181.4元较农户常规防治成本215.5元节约34.1元。其中水稻病虫防治成本152.9元节约7.3元玉米病虫防治成本117.7元节约5.6元大豆病虫防治成本151.5元节约3.7元辣椒病虫防治成本249.6元节约84.4元柑橘病虫防治成本316.1元节约133.9元。
4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4.1 加强农民植保科技培训,提高绿色防控和科学用药技术水平
近年由于劳动力转移,农村从事生产的主要是老年人和妇女,文化水平、科技意识不高,在防治病虫时存在选择农药不对路、用药不准、施药时间不及时、施药方法不当等问题,因此,要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广大农民绿色防控意识,促进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实现农药减量,减少污染,保护环境。
4.2 加大投入,完善病虫监控体系,充分发挥病虫监测预警对现代农业防灾、减灾的作用
由于长期资金不足,病虫监控设备缺乏,近年,整合资源,对病虫监测、预警设备进行增加,但建设不系统、不配套,加之工作经费不足,不能满足现代植保工作的要求,因此,应加强监测、预警设备及资金投入,尽快实施植保工程,加速现代植保的进程。
4.3 加大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力度,进一步提升病虫防控能力
近年利用病虫防治补助项目资金购置先进药械,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农民植保专业合作社,开展了绿色防控和专业化统防统治探索,但规模不大、作业能力不强,因此,应加大政策引导,资金上给予扶持,促进农民植保专业合作社壮大,进一步提升病虫防控能力。
4.4 加强植保队伍自身建设,促进植保事业发展
由于体制的制约植保专业人员大多是20世纪80年代参加工作年轻人较少年龄断挡知识老化专业人员不足严重制约植保事业的发展因此应加强植保队伍自身建设通过改革、培训、竞聘等方式补充植保新生力量促进植保事业发展。
云南德宏州农药替代的现状及对策
1 德宏州农药使用现状
1.1 化学防治及农药使用量
2014年全州化学防治73.56万hm2次其中虫害防治42.46万hm2次占57.71%病害防治15.61万hm2次占21.49%化学除草10.44万hm2次占14.19%。化学防治是农业有害生物防治的主体,杀虫剂的使用又构成了化学防治的主体。
全年农药商品使用总用量1463.11t其中杀虫剂859.44t占58.74%除草剂374.51t占25.60%杀菌剂201.04t占13.74%。在杀虫剂使用中氨基甲酸酯类693.82t占81.12%有机磷类489.01t占8.44%拟除虫菊酯类48.59t占5.68%其他类杀虫剂40.69t。氨基甲酸酯类已经替代了有机磷类农药成为杀虫剂的主体有机磷类农药使用量的减少对减少农产品的农药残留十分有利。每0.067万hm2次用药量1.33t处于全省中等偏高水平其中杀虫剂1.40t除草剂2.39t杀菌剂0.86t杀螨剂0.94t。在杀虫剂中有机磷类4.45t拟除虫菊酯类0.49t其他类杀虫剂为0.40t。使用含量高的农药是减少农药使用量的有效途径。
1.2 新农药筛选试验及规范化防治技术制定
通过几年的新农药筛选试验筛选评价出新农药品种13个和使用方法。制定了水稻、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南推荐了13种新农药使用技术和制定了新农药应用指南。如在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中成功试验出种子消毒、秧田期防虫网隔离育苗、“送嫁药”使用、大田期喷药防治的技术路线在防治药物上使用了拟除虫菊或噻嗪酮两种新农药防治稻飞虱用毒氟磷防治病毒病。又如在甘蔗食叶类害虫防治上使用内吸作用强的新农药噻虫嗪康宽、阿克泰在中耕培土时拌尿素一次性撒施可以解决甘蔗大田生长期的食叶害虫防治问题实现了甘蔗害虫防治不用喷雾器的技术难题。
1.3 农药行政执法
根据农药监督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出动检查人员637人次整顿市场381个次查处违规农药12352kg检查企业956个次印发资料2.13万份。进一步提高了经营者、消费者的对高毒农药危害性的认识切实维护农药市场秩序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开展农药监督抽查对农药产品质量和标签进行抽查随机抽查农药品种10个产品质量和标签全部合格。指定厂家农药品种32个产品质量合格30个合格率80%。对蔬菜、茶叶、水果等作物的用药情况进行调查。
1.4 新农药的示范及推广应用
在化学防治面积逐年扩大的前提下通过各种科学防治技术措施的落实有效减少农药使用量。全州推广新农药23种全年使用新农药569.4t比2009年增加8.01倍全州新农药推广应用32.67万hm2次占全州当年化学防治面积的44.41%比2009年增加了2.32倍。
毒死蜱、甲基毒死蜱等成为有机磷类杀虫剂的主要用药品种菊酯类农药在烟草、茶叶、甘蔗等害虫防治上广泛应用内吸作用强的新农药如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等使用面积正在扩大。吡蚜酮替代拟除虫菊酯在水稻上应用防治螟虫效果好的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等生物农药防治面积逐步扩大。通过低毒新农药的推广应用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确保了餐桌上的安全。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合格率达到96.06 %。
2 农药替代更新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新农药更新速度不快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2009年推荐高毒农药目录中规定的46种新农药德宏州目前仅使用了23种菊酯类杀虫剂连续频繁使用是造成德宏州蔬菜作物农药残留超标的原因之一。
2.2 防治地下害虫的药物相对缺乏
药物难于满足旱地作物如甘蔗、玉米、经济林果等作物化学防治的需要;一些限制使用的高毒农药如甲拌磷、杀虫双、杀螟丹等还在部分作物上使用。
2.3 农药安全规范使用问题突出
由于农药商品名多种多样如“吡虫啉”就有10多种商品名导致农民使用时用一种有效成分的几种农药防治一种病虫害。
2.4 用药品种不对路
农药经销商乱搭配售药现象非常严重,农户在种植过程中,不懂得防治适期,不能对症下药,形成用药量加大、防治效果差、用药次数增加。长期连续使用单一农药,导致防治效果降低,为了保证防治效果,只能增大农药的使用量和增加使用次数,引起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个别农户由于盲目追求产量,只要看到有虫就施药,无形中增大了农药的使用量。不严格遵守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对鲜菜、鲜果类存在打药后就采摘上市销售的现象。
3 德宏州农药替代更新的对策
3.1 开展农药使用普查,及时掌握农药更新动态
农药使用量调查是农药市场监管和新农药推广工作中的基础性工作,可以及时掌握全州农药使用情况,摸清主要农药使用种类,明确主要施用对象,确定替代农药品种及其针对的病虫害种类,找出农药使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农药替代“把脉问诊”。使制定的控制措施更加科学、高效,确定的防治目标更有针对性,实现农药管理制度规范化、农药使用技术标准化、农药治理控制目标化,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3.2 利用病虫害查询系统,提高实用技术的普及率
德宏州植保植检网于2012年正式开通网站的病虫害查询系统经过更新和补充完善现已有327种病虫害可供查询可以提供给广大网民对病虫害的发生症状、危害特点、防治方法提供查询服务。利用网络平台宣传新农药、植保新技术是解决德宏州“看病难”“防病难”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网络化诊断的重要手段。通过病虫害查询系统的应用可以不断提高实用技术的普及力度。
3.3 不断加强农药市场监管,实现农药更新的“双保险”
要从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高度认识农药市场监管工作,树立“优质农产品是种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思想,切实维护农药市场秩序。首先,要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增强群众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提高农民鉴别真假农药的能力。其次,要强化农资市场管理,规范农资经营行为。通过实施农资经营上岗证制度、经营许可制度和备案制度,严把农资市场准入关。通过农资市场日常监管与重点整顿相结合,突出“三重一大”,做好“五个不放过”,严厉打击各种制售假冒农资和生产、销售国家禁止销售农资的违法行为。再次,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不断提高技法水平。根据农业行政执法技术性要求高的特点,不断提高执法者的技术水平、政策水平,明确执法权限,规范执法行为。严格按照立案、调查取证、权利告知、听取陈述申辩、审查决定、送达执行的相关程序办理各种案件,确保每一件案件都能成为“铁案”。
3.4 开展新农药试验及技术规范的制定,确保新农药示范推广
不断引进新农药品种和剂型及施用技术,是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客观需要,也是德宏州特殊气候条件下的实际需要。按照“补新、补缺、补不足”的原则,积极开展新农药引进试验工作。采用“三条腿走路”的方式,充分发挥农药生产企业、农药代理商、植保技术推广部门三方面的力量;采用“突出一个新字,抓住两个环节,实现三个目标”,农药筛选试验突出新农药、新剂型,实行报备制度和田间试验效果中期评价制度,达到使用者有新药、经营者有利润、植保部门有技术储备。
为了规范用药行为,提高用药的科学性、合理性,避免盲目用药,制定出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南。技术指南突出实用性和新颖性,以农事活动和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为主线,解决好什么时候该用、用什么药最有效、怎么用最好三个问题。
3.5 抓好新农药推广,解决“舌尖上的安全”
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意识的增强,食用安全的农产品已成为人们的共同期盼,如何解决好 “舌尖上的安全”成为社会关注、领导重视、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也成为推进现代农业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通过加速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推广应用步伐,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农药残留超标问题;通过强化农业投入品的监管,为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源头保障;通过向农民普及科学用药知识,提高他们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掌握正确的农药使用方法,把握好用药间隔期,减少和杜绝蔬菜、新鲜水果中毒事件的发生。
虽然德宏州新农药推广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但离社会关注、领导重视、群众反映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要求相距甚远。在新农药引进试验中存在着试验点过少、靶标对象不多、试验评价标准过低等突出问题在新农药推广应用中也存在着面积过小的问题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推荐的46种新农药推广品种只有23种推广面积只达到化学防治面积的39.43%。无论是推广品种,还是推广应用面积,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农药减量控害技术的探索与实践
1 农药减量控害势在必行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东南部东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毗邻西、北分别与省内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和曲靖市相连南与越南接壤国境线长438km全州面积31456km2。北回归线贯穿全州属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由于海拔高低悬殊有“山高一丈大不一样”和“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征。全州总人口351.8万人其中乡村人口253.2万人居住着汉、壮、苗、彝、瑶、回、白、傣、蒙古、布依、仡佬11个民族少数民族占56.7%。属老、少、边、穷地区又是个典型的农业州辖8县102个乡镇总耕地面积23.13万hm2常年农作物播种面积80万hm2发生农作物病虫草鼠害100万hm2次防治126.67万hm2次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立体气候导致农作物病虫害发生严重因此是农药使用量较大的地区平均年使用农药量4000 t左右农药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和生态环境的污染比较严重推行农药减量控害技术势在必行。
2 农药减量控害技术措施
2.1 加强宣传引导,强化现代植保理念
当前大多数地方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仍主要依赖化学农药,加之施药机械和技术落后,导致农药残留严重超标。加强植保工作是加快构建新型植保体系,迅速提升有害生物监测防控能力的迫切需要。新型植保要站在新的起点,对新阶段植保工作的发展进行战略思考。因此,要走进农民、走进农业经营企业,采用多种形式,充分利用赶集日、科普宣传日、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月等,大力宣传引导,更新观念。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牢固树立“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现代植保理念,大力营造施行农药减量控害必要性的氛围。
2.2 构建现代化测报体系,提升病虫害监测水平
农作物病虫监测预警是植保工作的基础是有效防控病虫害、保护农业生产安全的前提和保障。近年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植保部门逐步完善以州植保植检站为中心7县1市植保植检站和28个重点乡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为主的病虫监测预警网络体系对主栽农作物重大病虫草鼠害等进行系统监测州、县、乡各级网络加强联系互通情报按期调查、收集、整理和分析及时发布预报。全州年均发布病虫情报117期7015份其中警报12期960份电视节目播出病虫预警信息约30期报刊报道20余条发出手机短信约60期预报及时、准确有效指导了大面积病虫害防治工作。但是由于乡镇植保技术人员更换频繁、测报灯安放位置常遭破坏、设施配备不完善、仪器设备陈旧老化等原因导致州、县、乡测报体系不健全所报送数据不全面、准确。因此要建立健全测报体系提升病虫害监测水平。一是要健全完善县、乡、村级农业有害生物监测体系加强测报队伍管理。二是加大植保员培训力度提高植保业务技术水平。三是加强病虫测报标准观测场建设提高病虫监测调查准确性。要利用实施植保工程契机加快病虫观测圃建设配备田间自动气候观测仪、自动虫情观测灯和病菌孢子捕捉器等病虫和气候数据采集仪器和设备大大提高病虫调查资料的准确性。四是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提高病虫监测数据分析处理水平。五是用现代网络技术和传媒技术加快病虫预报可视化推广进程和预警信息传递速度。
2.3 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措施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就是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调控和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技术措施,及时有效预防控制病虫危害,从而有效控制作物病虫发生危害,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从源头上提高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水平。
应用黄蓝板、杀虫灯、农田鼠巢堵洞器、性诱剂、生物农药5%阿维菌素、多抗霉素、春雷霉素、苏云金杆菌、印楝素、苦参碱、农用链霉素等绿色防控技术主要针兑水稻、甘蔗、玉米、蔬菜、柑橘、茶叶等作物大力推广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重点对早疫病、晚疫病、黑斑病、霜霉病、玉米螟、蚜虫、菜青虫、小菜蛾、斜纹夜蛾、农田鼠害等进行防控。2014年全州完成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核心样板0.253万hm2辐射带动推广面积4.04万hm2次安装杀虫灯391台、色板及粘虫板 119000块。应用性诱剂防治水稻、蔬菜害虫152.33hm2使用生物农药防治蚜虫、菜青虫、小菜蛾、叶螨、斑潜蝇、夜蛾类害虫、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等病虫害2.14万hm2。通过示范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成效显著减少了农药的使用次数降低了农药残留保护了生态环境。今后要大力推广绿色防控实现病虫的可持续治理。
2.4 积极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加大病虫防控力度
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是解决一家一户农民防病治虫难题、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农药污染的途径。按照“政府扶持、市场运作、农民自愿、稳步推进”的发展思路以规范组织建设为突破口以推广高效药械为手段以财政补贴为动力全面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目前全州共有专业化防治队伍91支、队员1775人拥有机动药械1490台其中已注册队伍36支。2014年主要针兑水稻、蔬菜、甘蔗、辣椒、玉米等作物组织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12.41万hm2次大面积专防效果比农民自防效果提高810个百分点平均减少用药23次全年减少农药商品量使用量130.13t多点抽样调查水稻每667m2增产2028.7kg小麦每667m2增产2643.6kg玉米每667m2增产1530.8kg。今后要继续扶持植保专业化组织,实行农药统购、统供、统配、统施,推广使用高效植保施药器械、无人机飞防等,从源头上控制假冒伪劣农药,实现安全、科学、合理使用农药,既减少农药用量,防止农药残留超标,又加大病虫防控力度,使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2.5 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优先选用生物农药,降低化学农药用量,提高病虫防治效果
为了减缓病虫草鼠产生抗药性提高药剂防治效果降低防治成本提高防治成效自2006年以来州、县植保植检站联合组织开展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防治三七黑斑病3%多抗霉素防治烟草赤星病5%高效氯氟氰菊酯、10%醚菊酯等防治水稻稻飞虱;开展以使用艾美乐、吡呀酮、苦参碱等替代药物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试验示范。通过多年的试验结果,逐步摸索推广一批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有计划地轮换使用安全、高效、经济的农药,禁止剧毒、高残留农药在农产品上使用。同时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向农民群众开展安全、科学合理用药技术指导或召集村镇人员集中培训,向农民推荐对口农药、优先选用生物农药,最大限度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实施科学防治方法,减少农药使用量,减少农药使用污染,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
3 取得成效与问题思考
从表1可以看出主要农作物病虫草鼠发生面积逐年增多采用化学防治面积逐年减少生物防治、物理防治面积逐年增多农药使用量逐年减少。这是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植保部门通过多年来开展农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农药控害减量工作取得的成效。虽取得一定成效但还存在很多问题由于农民安全用药意识较差乱配混用农药、使用高毒禁用农药和重化学防治轻综合防治现象时有发生由于农药市场乱、品种多导致高效低用量农药推广难施药机械差、补贴少导致新型高效机械推广难等。因此植保部门要加大力度采取有效防控措施依托植保工程的运作极力争取政府扶持构建现代新型植保防控体系。
表1 2012-2014年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主要农作物病虫草鼠发生及防治情况
农药减量控害技术是一项病虫草鼠综合治理控制技术能有效降低农药的使用量达到“减量、控害、增效”的目的而化学农药减量使用是一项长期而意义深远的工作。今后我们要加强植保队伍建设增加政府投入强化“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创新植保服务组织实行统防统治大力实施绿色防控优先使用低毒高效农药和生物农药通过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引导各统防统治服务组织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区及农药减量使用示范区采用以点带面、辐射带动的方式切实抓好农药减量使用技术的推广应用进一步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逐步实现农业部提出的“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目标以控制农产品污染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
景洪市农药安全科学使用做法与思考
1 培训目的意义及内容
1.1 目的意义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安以质为本。”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农业部等4部委关于全面禁止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在农业上使用的有关规定应做好高毒农药替代品种示范与推广工作从源头上控制农药残留及污染以降低农药风险减少对人、畜及环境的危害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不仅惠及农业生产、惠及生态环境还惠及生产者和消费者更重要的是引导了一种节约型、和谐型的生产生活方式进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发展做出新贡献。
1.2 培训内容
该项目主要针对种植农户、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人员和农药经营者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有农药的安全使用国际行为准则空包装的管理与处置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个人防护装备展示和喷雾器的维护及现场演示操作等。此次培训传达了“适用于中国负责任使用农药培训的10个关键要点”知识宣传“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积极引导农民使用安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促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发展确保农产品消费者的根本利益切实把安全科学用药的知识和技能交给农民从而达到增强农民安全用药意识和提高科学用药水平的目的。通过培训提高了农民安全合理用药意识和水平降低了用药成本降低了农药残留污染促进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社会、经济、生态都获得显著效益。
2 抓好培训主要方法及内容
2.1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主体
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景洪市人民政府成立由市委常委、副市长担任组长市政府办副主任、市农业局局长任副组长市财政局局长、市质监局局长、市工商局局长、市环保局局长、市农业局分管副局长为成员的景洪市安全科技使用农药技术培训项目领导小组。同时成立了以景洪市植保植检站长、各乡镇分管农业副乡镇长、各相关单位负责人和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实施小组。2013年3月8日组织召开了110人参加的“安全科学用药培训及农药废弃包装物处置”项目动员大会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研究员梁帝允、云南省农业厅种植业处副处长、云南省植保植检站站长、景洪市市委常委和副市长、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农业局副局长、植保中国农药安全委员会主席Jeff Au区越富、植保亚太协会官员Bruce布鲁斯到会并讲话。会上市政府和各乡镇负责本项目的成员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并列入2013年目标考核。
2.2 组织宣传发动,培训内容全面
①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采用告示、横幅、网络转载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农药安全使用培训及废弃包装物乱丢、乱弃危害性和安全处理重要性的宣传,提高城乡居民对农药安全使用培训及乱扔农药包装物危害性的认识,使其积极参与到农药安全使用培训及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工作中来,营造全民参与环境保护的氛围。
②为使此次培训工作做好、做细、做严、做出成绩达到预期的目的3月7日由植保亚太协会在景洪举办了“植保中国协会安全科学使用农药培训师培训会”。此次培训的内容有农药的安全使用国际行为准则包装的管理与处置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个人防护装备展示和喷雾器的维护及现场演示操作等。此次培训传达了“适用于中国负责任使用农药培训的10个关键要点”知识提高了协会成员公司培训师的培训技能和知识水平确保了在景洪市实施的“安全科学使用农药及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培训项目工作顺利进行。
③景洪市植保植检站严格按照培训计划和内容组织实施与培训的10个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和20个培训村寨签订了项目责任状根据各村不同作物调整培训的具体内容。积极引导农民使用安全、高效、低毒、经济的农药促进农药品种结构调整步伐促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发展确保农产品消费者的根本利益切实把安全用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交给农民从而实现提高他们安全用药意识和用药水平的目的。在整个培训过程中云南大学生物学院进行了全面跟踪调查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2.3 培训方式灵活多样,培训成效显著
为解决培训时间和农户的劳动时间之间的矛盾,我们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利用农户休息时间到具体村寨,首先用投影仪图文并茂地讲解,然后带领农户到田间地头解决实际生产中发生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深受老百姓欢迎。
培训选择在蔬菜和水稻面积较大、常年使用农药量较多的村进行实施时间从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在勐龙、嘎洒、景哈等10个乡镇的20个村寨开展20场集中培训培训对象包括蔬菜种植户、水稻种植户、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人员、农药经销商、基层村组干部群众等近1000人。项目培训覆盖景洪市10个乡镇、20个村小组共培训农民1244人次完成任务的124.4%。发放培训资料2288本发放施药防护服及防护面罩1500套。
3 培训的效果
3.1 农民安全合理用药水平明显提高
培训后,农民基本做到科学选药、合理用药,注意轮换用药和合理混配,注意用药安全间隔期。
3.2 农民科学安全用药意识明显增强
通过培训,农民在农药选择、存放、配制、施用、废弃物处理等方面的安全意识有了很大提高,施药时都有防护意识和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施用农药后都注意回收农药空包装药瓶,安全用药意识明显增强。
3.3 农民不科学的用药行为明显改变
培训后农民在购农药时看标签并根据田间病虫种类和轻重打药盲目用药、滥用农药和盲目混配用药现象大大减少。通过勐养、勐罕、勐龙嘎洒几个乡镇培训点调查培训前有33%的农民在中午喷药培训后上午10时前和下午3时后用药达94.3%比培训前的67.0%增加了27.3个百分点每天喷药3h以内的从56.0%上升为86.4%增加了30.4百分点。培训前农民使用有“跑、冒、滴、漏”现象的喷雾器占85.61%培训后有“跑、冒、滴、漏”现象的占18.82%下降了66.79个百分点。农民对处理盛装过农药的空瓶、空袋培训前随便扔的占73.80%培训后随便扔的为9人占3.32%降低了70.48个百分点。
3.4 防治成本明显减低
农民根据病虫发生实际,有针对性选用高效、低毒的药剂,并控制好使用次数、使用剂量,减少了浪费,降低了防治成本。
3.5 农药中毒人数明显减少
由于农民安全意识增强,并注重了农药的安全妥善保管,生产性中毒人数大大减少。
3.6 促进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发展
通过培训,农民科学安全使用农药,有效控制农药使用,有效降低了农产品农药残留。通过培训,蔬菜农药残留不合格率总体降低。
3.7 创造了技术推广部门和企业合作培训农民的新途径
把技术推广体系良好的运行机制与企业的先进理念结合起来,把先进的技术、先进的植保器械以及高效低毒的新农药迅速运用到生产中去,为有效控制病虫害、减少和控制农药残留做出了积极贡献。
洛南县实现农药“零增长”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1 农作物种植及病虫发生防治概况
洛南县地处秦岭东段南麓辖16个镇、381个行政村有农业户数9.5万户农业人口34.8万人耕地总面积4.13万hm2常用耕地3.13万hm2基本农田3万hm2。全县农作物种植面积6.56万hm2其中小麦1.21万hm2、玉米2.01万hm2、豆类0.61万hm2、薯类1.2万hm2、蔬菜0.53万hm2其中设施蔬菜0.02万hm2、烤烟0.47万hm2、药材0.53万hm2。种植作物种类繁杂是一个具有多种生物类型的典型农业区。常年病虫发生4.33万hm2左右防治3.93万hm2左右主要病虫害有小麦条锈病、白粉病、蚜虫、红蜘蛛、地下害虫、马铃薯晚疫病、病毒病、玉米大、小斑病、双斑萤叶甲、蔬菜疫病、霜霉病、灰霉病、叶霉病、白粉虱、蚜虫、烤烟褐斑病、黑茎病、病毒病、烟青虫、蚜虫、地下害虫等。
2 植保服务现状
2.1 植保体系基本情况
洛南县植保站属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内设站有植保技术人员9人其中本科学历1人大专学历5人中专学历3人植保专业2人农业专业4人非农专业3人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1人工勤人员3人。办公用房面积60m2配备电脑6台单反数码相机一个普通显微镜2台数码显微镜1台虫情测报灯一台自动化性诱监测仪一台远程实时监测仪一台目前都在正常运行。病虫防控设备80台其中机动喷雾器30台电动喷雾器50台。
病虫监测防控主要以小麦、玉米、马铃薯、蔬菜病虫害为主监测对象30余种年发布病虫预报13期多以纸质、网络、电视预报为主中短期预报准确率90%以上长期预报准确率85%以上年开展病虫监测防控培训10期次500余人。全县在石门、永丰、三要、保安、洛源设镇级监测网点5个各镇都没有专职专业监测人员都由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人员兼职。
2.2 农药、器械使用现状
2.2.1 农药使用现状
2.2.1.1 农药使用范围广泛
在小麦、马铃薯、设施蔬菜、烤烟、药材等作物都有使用。
2.2.1.2 农药品种繁多
据不完全统计洛南县农药使用品种多达32个品种其中杀菌剂主要有多菌灵、三唑酮、百菌清、甲霜灵锰锌、己唑醇、菌核净、吗胍乙酸铜、烯酰吗啉、异丙威等17种杀虫剂主要有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高效氯氟氰菊酯、辛硫磷、氯氟吡虫啉等8种除草剂主要有苯磺隆、烟嘧磺隆、烟嘧·莠去津、精喹禾灵等6种生长调节剂以多效唑为主。农药剂型多以可湿性粉剂、乳油、烟剂、颗粒剂为主。
2.2.1.3 农药使用量较大
调查显示全县农药年使用量约42.75t其中小麦农药年使用量约8.1t主要用于春季麦田化学除草及小麦抽穗扬花期“一喷三防”马铃薯农药年使用量约0.65t主要用于现蕾开花期晚疫病防治设施蔬菜虽然面积较小但因多年连作病虫害发生程度较重用药次数较多一般防治57次农药年使用量约8t烤烟年病虫发生面积0.47万hm2左右发生面积大用药次数多从苗期到成熟期一般防治56次农药年使用量约22t药材主要以防治虫害为主农药年使用量约4t。
2.2.2 植保机械使用现状
2.2.2.1 种类单一
经过调查全县植保机械仅有6个品种即背负式手动喷雾器、背负式机动喷雾器、背负式电动喷雾器、背负式静电喷雾器、牵引式喷杆喷雾器和担架式动力喷雾器。在一般农户和一些种植业合作社以背负式手动喷雾器为主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部门和植保专业合作社以背负式机动喷雾器为主烤烟种植合作社配备少量的牵引式喷杆喷雾器、担架式动力喷雾器、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及背负式静电喷雾器。
2.2.2.2 保有量少
据统计洛南县农业户数9.5万户植保机械在一般农户保有量57527台占总户数的60%。其中背负式手动喷雾器保有量55944台占所有植保机械保有量的97.2%背负式机动喷雾器保有量1583台占所有植保机械保有量的2.8%。全县专业化防治组织17个拥有植保机械586台其中背负式手动喷雾器保有量232台占所有植保机械保有量的40%背负式机动喷雾器保有量251台占所有植保机械保有量的43%电动喷雾器56台占所有植保机械保有量的9%大中型喷雾器47台只有烟叶合作社配备占保有量8%。
2.2.2.3 使用频率低
调查显示植保机械在一般农户年平均作业天数为2.01d户均年平均作业面积0.188hm2专业化防治组织年平均作业天数为13.8d每个专业化防治队年平均作业面积455.53hm2。
2.3 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服务现状
2.3.1 专业化防治组织基本情况
目前洛南县拥有植保专业化统治组织17个队员391人现有防治器械586台其中背负式机动喷雾器 251台手动喷雾器232台日作业能力533.33hm2历年防治面积0.93万hm2。截止到2014年底已注册专业化统防统治防治组织3个即麻坪镇东方红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洛南县东河蔬菜专业合作社、永丰镇阳光烟叶专业合作社这些防治组织基本达到“五有”标准共计注册资金251.6万元拥有队员67人持证上岗55人配备背负式机动喷雾器45台手动喷雾器36台全年专业化统防统治防治面积0.267万hm2其中全程承包防治面积0.233万hm2。已备案但未注册的专业化防治组织14个分别为永丰镇、保安镇、洛源镇、四皓镇、城关镇、石门镇、石坡镇、麻坪镇、景村镇、古城镇、三要镇、灵口镇、高耀镇、柏峪寺镇农牧综合服务站组成的植保专业防治队。
2.3.2 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服务情况
全县专业化防治组织的防控形式主要分公益性全程防治和阶段防治2种全年作业面积0.93万hm2施药种类和用量根据防治靶标而定小麦病虫防治一般选用三唑类杀菌剂及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等马铃薯选用甲霜灵锰锌、烯酰吗啉、高效氯氰菊酯等设施蔬菜施药种类较多有百菌清、腐霉利、异丙威、多菌灵、氟啶胺、甲霜霜霉威、霜脲锰锌、代森锰锌、氰霜唑、高效氯氰菊酯、毒辛、高效氯氟氰菊酯等烤烟施用药剂一般有菌核净、吗胍乙酸铜、辛硫磷、吡虫啉等药材以防虫为主主用使用高效氯氰菊酯。
2.3.3 专业化防治组织发展存在问题
洛南县专业化防治组织主要以专业合作社和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为主体,近年来依托“一喷三防”及统防统治项目支撑不断发展壮大,防治器械和防治队员不断增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但依然存在一些瓶颈问题,影响和制约着专业化防治组织的发展。
一是组织规模小,服务能力弱。在已建成的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中,个别属“三无”组织,即无牌子、无经费、无收入,这些组织的日常办公费用如差旅费、复印费等,都要由组织的主要发起人或理事长临时垫支。很多组织的办公场所,不是挂靠在村委会里,就是临时设在理事长家里。由于没有资金作支撑,很多组织依靠自身实力开展培训、标准化生产、产品品牌化建设等工作都比较困难。
二是防治机手难固定,工作专业性差。各个机防队队员多数为农民,现在许多青壮年劳力都外出打工,很少有人专门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只有少部分人在家务农,但多数都忙于搞经济收入。剩余的劳动力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工作效率低,不能准确把握农药配制技术和施药剂量,病虫发生时不能主动开展防治,必须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开展工作,有时危害造成了才发现问题的严重性,对防治效果带来一定影响。
三是专业化统防统治防治收效差。目前,全县专业化防治以公益性服务为主,无收益,开支费用大,不能长久维持,不利于工作的继续拓展。
四是扶持力度不够。目前,国家用于统防统治专项补贴资金较少,与实际需要相比差距较大。一方面农民没有建立起防治观念,觉得全程承包服务收费太高,不太愿意接受;另一方面,机手收入又太低,也不愿意从事统防统治专业化服务工作。缺少扶持资金,两个积极性都难以调动。
2.4 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开展情况
洛南县病虫害绿色防控以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覆盖面积约0.384万hm2。物理防治主要是采用黄板诱杀和防虫网广泛应用于设施蔬菜其中黄板应用面积约133.33hm2占设施蔬菜面积的67%防虫网应用面积约40hm2占设施蔬菜面积的20%。生物防治主要是释放烟蚜茧蜂防治烟蚜及病毒病传播该项技术是商洛市烟草局从云南引进于2014年在洛南县永丰镇中华品牌烟叶原料基地单元阳光烟叶专业合作社首次试验推广0.067万hm22015年在该合作社建立烟蚜茧蜂繁育基地目前利用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烤烟种植覆盖全县14个镇推广面积0.367万hm2占种植面积79%。该项技术的应用推广有效减少烟叶生产过程中的农药施用,极大地降低了烟叶农药残留,提高了烟叶原料的安全性,减少了环境污染,为洛南县绿色防控工作的开展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3 制约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的主要因素
3.1 施药器械落后,农药有效利用率低
目前农户使用的喷雾器绝大多数还是构造简单的手动喷雾器市场卖价只有60多元“跑、冒、滴、漏”现象严重影响了用药质量降低了防治效果且造成浪费加大了农药投入量。
3.2 用药技术水平低,农民环保意识差
目前,广大农村基本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绝大多数农区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在家种田的主要是老人和妇女,文化程度低,身体素质差,管理粗放,对农药的安全使用标准和安全使用原则基本不了解,对农药的性质知之甚少,农药使用问题突出。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品种选用不当,施药方法不正确。不分作物品种用药,不管防什么病,治什么虫,也不论水稻和蔬菜,不分大棚和露地,只按照自己的习惯,怎样方便怎样用,一成不变地使用一种用药方法;也不按病虫为害习性来施药,药害事故也不断发生。
二是药剂选择不科学,用药剂量不标准。防治同一种病虫害,多种相同作用的农药一起使用,不根据防治对象、作物和施药时间对症用药,常常是连续多次用药,用药量激增,农药利用率低下。
三是盲目施药,用药目的不明确。不按病虫预报情况,不管有无病虫均施药,防效不佳,施药次数增多。
四是故意加大用药浓度,兑水量不足。不按照技术部门推荐的合理用量配置农药,认为浓度越大效果越好,造成浪费,甚至出现药害。
五是随意施药,用药时间不准确。不按田间病虫草害发生的防治适期用药,而是根据自己的时间用药,因防治不适期,效果不好而不断增加防治次数,造成用药量倍增。
六是随意丢弃农药废弃物。对用过的农药瓶、袋等包装物随意丢弃,污染环境,残留药物蒸发到空气中,或经过水冲、雨淋流入到河流和土壤里等产生危害。
3.3 绿色防控覆盖面窄,生物制剂使用量少
目前洛南县绿色防控技术仅应用于设施蔬菜和烤烟种植只有悬挂黄板、防虫网及繁殖释放烟蚜茧蜂防治害虫覆盖面只有0.384万hm2仅占作物种植面积的5.9%。生物制剂应用较少调查5个农资经营门店只有一家有卖阿维菌素生物制剂销量较差生物制剂使用量少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应用率低。
3.4 统防统治服务范围小,技术水平低
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需要依托项目支撑才能开展,服务范围以小麦、马铃薯、烤烟为主,由于资金少,培训经费缺乏,技术水平难以提高。
4 推进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的对策
4.1 推广新型高效植保机械
因地制宜推广自走式喷杆喷雾机、高效常温烟雾机、固定翼飞机、直升机、植保无人机等现代植保机械,采用低容量喷雾、静电喷雾等先进施药技术,提高喷雾对靶性,降低飘移损失,提高农药利用率。
4.2 推进科学用药
重点是“药、械、人”三要素协调提升。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扩大低毒生物农药补贴项目实施范围,加快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的筛选、登记和推广应用,推进小宗作物用药试验、登记,逐步淘汰高毒农药。科学采用种子、土壤、幼苗处理等预防措施,减少中后期农药施用次数。对症选药,合理添加喷雾助剂,促进农药减量增效,提高防治效果。普及科学用药知识,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为重点,培养一批科学用药技术骨干,辐射带动农民正确选购农药、科学使用农药。
4.3 推进绿色防控
加大政府扶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快绿色防控推进步伐。集成推广一批技术模式。因地制宜集成推广适合不同作物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解决技术不配套、不规范的问题,加快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
4.4 推进统防统治
以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为重点,大力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一是提升装备水平。发挥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补助、农机购置补贴及植保工程建设投资的引导作用,装备现代植保机械,扶持发展一批装备精良、服务高效、规模适度的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二是提升技术水平。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集成示范综合配套的技术服务模式,逐步实现农作物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的规模化实施、规范化作业。三是提升服务水平。加强对防治组织的指导服务,及时提供病虫测报信息与防治技术。引导防治组织加强内部管理,规范服务行为。
苹果树春季病虫害的发生特点与减量用药防治技术探讨
1 春季苹果树主要病虫害种类与发生特点
1.1 苹果树腐烂病
苹果树腐烂病又称为臭皮病、串皮湿、烂皮病是目前我国苹果树发生较重的病虫害之一全国各苹果树产地均有发生。发病轻的可造成枝干枯死、果品产量和品质下降、结果年限缩短发病重的可导致整树枯死常造成毁园。以我国苹果主产区之一的冀北地区为例据调查成龄果树病株率35%以上严重的果园达到80%以上幼树病株率也有10%左右目前约有20%苹果园因此病而毁园。
苹果树腐烂病的病原物是苹果黑腐皮壳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是一种寄生性很弱的兼性寄生菌,当春季气温回升后,树液开始流动,营养向生长点转移,造成树体枝干营养水平相对较低,导致抗病能力迅速降低,病菌则乘机扩展蔓延,形成春季发病高峰。一般在萌芽前后进入发病高峰期。
1.2 苹果树锈病
苹果树锈病又名赤星病、羊胡子,有的地区俗称黄斑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果实,造成叶片大量脱落、果实变硬等,严重影响果品产量和品质。
苹果树锈病病原菌是山田胶锈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是转主寄生菌在苹果树、梨树上形成性孢子和锈孢子在转主寄主上形成冬孢子以后萌发产生担孢子转主寄主主要是桧柏其次是塔柏、新疆圆柏、龙柏等周边无转主寄主地区不发病。该病一般在春季苹果树花期降水量达到15mm以上时桧柏类植物上的菌瘿开始迅速吸水膨大形成花瓣状的冬孢子角冬孢子随即萌发形成担孢子随气流传播至苹果树染病一般从谢花后10d左右叶片正面开始出现病斑至幼果期开始大量发病。
1.3 苹果树白粉病
苹果树白粉病主要为害幼苗、嫩梢、叶片,也可为害芽、花及幼果,病部满布白粉是此病的主要特征。该病发生轻的叶片光合作用减弱,发病重的可导致叶片干枯、花器畸形、果实污染。
苹果树白粉病病原菌是白叉丝单囊壳,属子囊菌亚门真菌,春季温暖干旱条件利于其发病。一般春梢旺盛生长期是第一次发病高峰。
1.4 苹果树蚜虫
苹果树春季发生的蚜虫主要是瘤蚜、黄蚜(绣线菊蚜)和绵蚜,均以成蚜和若蚜吸食树体汁液,其中瘤蚜和黄蚜在叶片上发生,也为害果实,绵蚜主要发生在枝干、锯口及根部等部位,严重削弱树势、影响产量、污染果实,还容易诱发霉污病。
苹果树蚜虫均属半翅目害虫一年发生10余代。苹果瘤蚜发现最早一般在苹果展叶后即可见大量若蚜至花期和落花后达到为害高峰期夏季则虫口数量大大下降苹果黄蚜也称为绣线菊蚜一般在春末开始大量发生夏季为害也较重绵蚜一般在春季开始扩散为害到夏季出现为害高峰期。
1.5 苹果树害螨
为害苹果树的害螨主要有山楂叶螨、苹果叶螨、苹果果苔螨、二斑叶螨等,冀北地区以山楂叶螨为主。以成螨、幼螨和若螨刺吸苹果树叶片汁液,造成叶片提早脱落、树势削弱,还影响展叶、开花及花芽分化,影响果实品质。
山楂叶螨俗称红蜘蛛属蛛形纲蜱螨目叶螨科一年发生610代早春苹果萌芽后即开始为害可吐丝拉网一般发生较重。
2 病虫害防治原则和减量用药防治技术要点
2.1 防治原则及施药时期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积极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和非化学防治技术,能兼治的尽量兼治,减少农药使用次数和数量,有效保护农业生态安全、环境安全和果品质量安全。
以冀北地区苹果园为例春季有两个必须施药的关键时期即萌芽前和谢花后710d其他时期则根据病虫害发生具体情况确定是否需要施药防治。
2.2 病虫害减量用药防治技术
2.2.1 早春清洁田园
萌芽前及时清除园内病枝梢、枯枝、落果、僵果、落叶和杂草,集中烧毁或深埋,减少越冬虫菌源;结合延迟冬剪或花前复剪,细致疏除一些可见的病虫枝、虫苞等,并注意破除树枝上的害虫卵块或虫茧;刮除老翘皮,集中烧毁或深埋;及时处理果园内设置的干草、瓦片等诱虫设施。
2.2.2 萌芽前进行树干施药
苹果树萌芽前是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应对树干进行淋洗施药重点是主干和较大的枝干常用药剂是21%过氧乙酸水剂150200倍液及2.12%腐殖酸铜水剂100倍液、45%代森铵水剂300倍液等杀菌剂主要目的是消灭腐烂病、轮纹病、白粉病等越冬菌源、减少越冬基数也可使用45%石硫合剂结晶2030倍液5波美度对腐烂病等病害及红蜘蛛、蚜虫、蚧壳虫等虫害的越冬虫态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病虫害发生严重的果园可在早春施用一次过氧乙酸1520d再施一次石硫合剂效果较好两次施药都要保证在萌芽前进行。如果苹果树芽萌动后再施药应降低药剂浓度否则易产生药害一般使用45%石硫合剂结晶300倍液或21%过氧乙酸水剂500倍液等。
2.2.3 树液流动后处理病斑
实践表明春季年进行两次比较合适第一次在萌芽期此时病斑尚未蔓延第二次在苹果花期尤其是降过一场春雨过后此时病斑最容易辨别可及时发现第一次未发现的病斑。对于腐烂病病斑要刮至露出木质部边缘要超过病部1cm左右刮好后及时涂药保护对于枝干轮纹病病斑可不刮病斑直接涂药。通过调查和试验目前防效较好的涂抹药剂有3.315%甲硫·萘乙涂抹剂原液、20%丁香菌酯悬浮剂150倍液、2.12%或4%腐殖酸铜水剂原液、21%过氧乙酸水剂5倍液等一般防治效果可达80%90%。对于过氧乙酸等腐蚀性较强的药剂,涂药后应及时涂抹伤口愈合剂。
2.2.4 展叶后防治病虫
展叶后至开花前是防治瘤蚜的关键时期此时瘤蚜尚未卷叶易于防治且鳞翅目食叶害虫开始活动但尚未严重为害。药剂可选择1.2%苦参碱·烟碱乳油8001000倍液、4%阿维·啶虫脒乳油3000倍液喷雾也可使用5%啶虫脒乳油2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等还可同时兼治金龟子等此期山楂叶螨开始活动如上一年越冬基数较大可选择含有阿维菌素成分的药剂达到兼治效果。
2.2.5 花期防治金龟子
苹果树花期易发生小青花金龟、苹毛丽金龟等金龟子为害成虫咬食果树的芽、花蕾、花瓣及嫩叶发生严重时常将花器或嫩叶吃光影响果树的产量和树势。此虫可结合其他害虫一起防治或利用杀虫灯诱杀也可利用成虫假死性早晚敲打树枝震落成虫进行人工捕捉。如果发生特别严重可以防治成虫常用药剂有50%辛硫磷或杀螟松10001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1200倍液以及其他菊酯类药剂。
2.2.6 花期及谢花后施药保护
霉心病和褐腐病在花期侵染、果实生长后期发病轮纹病和炭疽病在谢花后710d侵染、近果实成熟期发病必须在此期施药保护才能达到防治效果因此此期是苹果树病虫害防治的又一个关键时期。防治霉心病和褐腐病一般在初花期和盛花末期各施药一次防治轮纹病和炭疽病一般在谢花后710d施第一次药以后根据降水情况10d左右施一次连施23次。常用的药剂有80%戊唑醇·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
另外对于苹果树锈病切断苹果树锈病的侵染循环是防治该病最有效的手段新建果园时应当远离桧柏、龙柏、刺柏等植物5km以上对于5km之内已有桧柏等植物的有条件的建议彻底清除。对于彻底清除5km之内桧柏等植物有难度的果园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控制冬孢子萌发可剪除桧柏类植物上的菌瘿并集中烧毁或喷药抑制冬孢子萌发在苹果树花芽露红和谢花后施药进行防治可选药剂有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12%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43%戊唑醇悬浮剂30004000倍液、25%戊唑醇水乳剂10002000倍液、25%丙环唑乳油10004000倍液、40%氟硅唑乳油8000倍液等。上述药剂可在白粉病发生初期施用兼治白粉病。
浅析水稻病虫全程解决方案在农药减量控害中的示范效果
1 示范地点与规模
2015年在丰都县水稻主产区的包鸾镇飞仙洞村6社示范面积14.67hm2涉及农户58户。在示范区内设置0.13hm2常规用药区和333.3m2空白对照区。
2 技术措施
2.1 药剂选择
紧紧围绕以最低施药量实现控制水稻主要病虫危害、促进水稻健康生长、保证农田生态和稻米食用安全的目的结合丰都县水稻常年病虫害发生种类和2015年发生趋势根据方案要求针对性地选择了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高巧、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安泰生、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艾美乐、10%阿维·氟酰胺悬浮剂稻腾、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拿敌稳、20%烯啶虫胺6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极锐)。
2.2 用药方案
2.2.1 示范区
在水稻播种前每667m2用高巧10mL直接拌种后充分摊开晾干24h以上在催芽播种基础上根据水稻生育进程、水稻长势结合2015年田间病虫发生情况确定用药方案。
第一次5月20日返青期每667m2用安泰生100g稻腾45mL拿敌稳15g兑水15kg进行机动喷雾防治一代螟虫、叶稻瘟。
第二次6月26日分蘖至拨节期每667m2用稻腾45mL兑水15kg进行机动喷雾防治二代螟虫。
第三次7月7日 孕穗期每667m2用艾美乐1包井冈霉素45g安泰生100g极锐12g兑水15kg进行机动喷雾防治稻飞虱、纹枯病。
第四次7月29日抽穗期每667m2用安泰生100g稻腾45mL拿敌稳15g极锐12g兑水15kg进行机动喷雾防治。
2.2.2 常规用药区
常规用药区面积0.13hm2。设置在“更多水稻”示范区内,防治用药配方和施药时间由农户自己决定。
第一次5月25日每667m2用枯草芽孢杆菌30g阿维菌素100g三环唑30g水胺硫磷150g兑水50kg进行手动喷雾。
第二次于7月10日每667m2用井冈毒素30g扑虱灵200g毒死蜱100mL水胺硫磷150g兑水50kg进行手动喷雾。
第三次8月3日每667m2用井冈毒素30g扑虱灵200g毒死蜱100mL水胺硫磷150g三环唑30g兑水50kg进行手动喷雾。
2.2.3 空白对照区
水稻全生育期不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
3 示范药剂效果
从表1中看出
表1 2015年丰都县“更多水稻”项目防治对照调查结果
一代二化螟枯鞘率配方区比常规用药区减少86.7%比空白对照区减少94.3%。二代二化螟枯鞘率配方区比常规用药区减少68.6%比空白对照区减少93.3%枯心率配方区比常规用药区减少75%比空白对照区减少83.3%。
稻瘟病病叶率配方区比常规用药区减少45.5%比空白对照区减少76.9%。
纹枯病病株率配方区比常规用药区减少52.9%比空白对照区减少77.8%。
稻纵卷叶螟卷叶率配方区比常规用药区减少66.7%比空白对照区减少84.4%。
稻飞虱每100丛虫量配方区比常规用药区减少95.7%比空白对照区减少99.2%。
4 效益评估
4.1 经济效益
从表2中看出示范区平均每667m2稻谷理论产量为537.77kg实际产量为507.23kg按每千克稻谷3.0元计算产值1521.7元每667m2药剂成本226元每667m2施药费用44.4元每667m2效益1251.3元常规用药区每667m2理论产量484.29kg实际产量为458.29kg按每千克稻谷3.0元计算产值1374.9元每667m2药剂成本96元施药费用93元每667m2效益1285.9元空白对照区理论产量为430.23kg实际产量为411.15kg按每千克稻谷3.00元计算产值1233.5元效益1233.5元。
表2 “更多水稻”项目示范效果
4.2 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通过“更多水稻”项目的实施,提高了农民兑水稻生产长期大量使用、乱用、滥用农药兑水稻病虫害产生的抗性以及农药兑水稻产品的安全和环境的污染的认识,推广了新技术、新农药、新器械,树立了病虫害专业化、绿色防控等新的植保服务理念。同时有利于大幅度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农药面源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5 存在问题与建议
丰都县2015年承担实施的水稻“更多水稻”示范项目通过示范表明示范区内生态良好使用“更多水稻”组合用药不仅能有效控制水稻病虫害而且秧苗素质较好结实率和千粒重等穗部经济性状得到明显改善青秆黄熟与农民常规用药和对照区每667m2分别增稻谷48.94kg和96.08kg分别增产10.7%和23.4%同时农药用量减少760g减少58.5%。虽然增产明显农药用量大幅度减少实现了农药减量控害、保增产和安全的目标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但是在2015年的示范中农药的使用次数增加1次和防治成本增加43.2%每667m2增加81.6元。
在今后的推广中建议:
一是强化病虫测报,优化技术方案。
二是适当降低农药价格。丰都县2016年水稻全程社会化服务病虫害统防统治价格为每667m290元而更多水稻方案防治成本至少在每667m2270元甚至更高难以在生产实际中特别是水稻全程社会化服务中推广。
三是2016年在重大病虫害防治补助项目中对实施“更多水稻”方案的给予政策倾斜。
商洛市实施蔬菜病虫农药减量控害技术实践与思考
1 示范推广的主要技术
1.1 设施蔬菜推广以下组合技术
1.1.1 病虫基数控制
定植前清除设施棚室内的病残体,选用广谱性杀菌剂与杀虫剂混合对棚室全面消毒。
1.1.2 理化诱控
全生育期采用“防虫网黄板臭氧仪”控制病虫害。扣棚时于棚室入口及上、下风口覆盖60目的防虫网阻隔害虫迁入定植后采用TSP-60S热力烟雾机喷施1次高效氯氢菊酯等杀虫剂压低害虫基数每个标准大棚安装2台O3防病并悬挂3040张黄板诱杀粉虱、蚜虫、斑潜蝇等小型害虫。
1.1.3 生态调控
采用滴灌或膜下灌水,适当推迟上午放风时间,待棚室内的水汽化后通风排湿,降低棚室内湿度。
1.1.4 农药科学使用
定期查看风口或棚室基部病害发生情况,病害发生初期采用新型高效施药器械科学合理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残留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1.2 露地蔬菜推广以下组合技术
1.2.1 病虫基数控制
定植前清除田间病残体,减少病虫源基数。
1.2.2 理化诱杀
在49月实施“杀虫灯黄板”或“杀虫灯性诱剂”诱杀害虫。
1.2.3 农药科学合理使用
坚持以病虫测报为基础,当田间虫口基数达到防治指标时,对症交替轮换使用筛选出的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残留农药进行防治,压低病虫基数。
1.2.4 高效施药器械的应用
实施药液喷雾防治时,采用雾化效果较好的静电喷雾器或热力烟雾机施药,准确掌握使用剂量和次数,并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
2 取得的效果
2.1 集成了绿色防控模式
通过试验示范,形成了“病虫基数控制、理化诱控、生态调控、生物农药及高效低残留农药(器械)科学使用”的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模式,示范带动了大面积推广应用。
2.2 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
从示范结果看示范区病害虫基数显著低于对照区防控效果明显。2013年9月中旬调查表明设施蔬菜示范田块对大型害虫的防效均为100%对烟粉虱、斑潜蝇、蚜虫的防效分别为96.5%、80.0%和86.9%。调查还发现示范田块后期病毒病发病株率为33.8%较对照病株率63.1%偏低29.3个百分点。露地蔬菜示范田块对甜菜夜蛾、斜纹夜蛾、菜青虫、小菜蛾等大型害虫防效分别为79.5%、77.4%、97.0%和88.9%对烟粉虱、斑潜蝇、蚜虫防效分别为73.5%、83.3%和92.0%。
2.3 筛选出了部分生物农药及高效低残留农药
通过在不同作物上试验示范筛选出防治蔬菜主要害虫的高效低残留农药防治甜菜夜蛾主要是防治斜纹夜蛾3%啶虫脒EC、50%丁醚脲SC、1%甲氨基阿维菌素EC。防治菜青虫0.2%苦皮藤EC、0.3%印楝素EC、0.9%阿维菌素EC、2000 IU/μL苏云金杆菌SE、2.5%溴氰菊酯EC。防治小菜蛾15%茚虫威EC。20%氟虫双酰胺WG。防治烟粉虱10%吡虫啉WP、25%噻虫嗪WP。防治斑潜蝇1.8%阿维菌素EC。防治蚜虫4.5%高效氯氰菊酯EC、10%吡虫啉WP、7.5%氯氟·吡虫啉WP、0.5%甲氨基阿维菌素ME。防治线虫10%福气多MG。要在害虫低龄期三龄前使用。试验明确了使用剂量和防效减少了农药使用量及使用次数有效提高了蔬菜品质。
2.4 实现了节本增效的目的
示范结果表明示范区农药使用次数和剂量大幅度降低示范区化学农药使用次数减少23次使用量降低20%以上每667m2节约农药和人工成本60元以上农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天敌种群数量明显上升。
3 主要作法
3.1 科学制定病虫防控策略
结合蔬菜优势产区生产实际,分别制定了露地蔬菜、设施蔬菜病虫防控方案。在露地蔬菜上重点推行“灯诱、性诱、色诱”措施,优先使用生物防治技术,配合应用高效低残留农药精准使用技术为主的绿色防控技术;在设施蔬菜上重点推广全生育期覆盖防虫网+悬挂色板诱控技术,辅以生态调控、生物防治及高效低残留农药精准使用技术为主的绿色防控技术;引导群众开展生态有机种植,最大限度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
3.2 强化技术宣传培训
以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化病虫防治、基层植保机构为重点,培养一批技术骨干,普及科学用药和病虫绿色防控知识,指导适期对症用药,培养提升农民的公众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以及网络等传统和现代的媒体,大力宣传农作物病虫害科学防控技术知识,增强群众安全用药意识,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3.3 提升科学合理用药水平
开展农药使用情况调查与监测,掌握农药使用状况。大力开展主要作物病虫草鼠害防治药剂试验,引进筛选新型高效低残留农药品种,建立全市主要大田作物病虫草鼠害防控农药使用品种库,完善《商洛市主要大田作物病虫草鼠害防控农药使用品种名录》,制定农药轮换使用规划。科学采用预防措施,减少中后期农药施用次数,延缓病虫抗药性的产生,引导群众科学防治病虫害,提升农药使用水平。
3.4 推广应用高效施药器械
整合现有资源,利用重大病虫防控项目和农机补贴惠农项目资金,加大老旧施药器械的更新换代力度,引进示范推广新型高效植保施药器械和配套施药技术,重点推广热力烟雾水雾机、静电喷雾器、电动喷雾器等新型植保施药器械替代原有的“跑、冒、滴、漏”等老旧防治器械,开展新型高效施药器械使用维修技术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实现人、机协调统一提升,降低农药飘移损失,提高农药利用率。
3.5 建立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区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先易后难、循序推进的原则,以现代农业园区、蔬菜基地等为重点,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扶持发展和培育,建立一批绿色防控示范区,因地制宜集成推广适合不同作物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在方式上一是跟进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有机食品等“三品一标”基地;二是跟进农产品生产企业、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三是跟进优势特色作物。在这些区域分层次建立示范,第次推进,形成规模,以示范辐射和带动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全面推广应用。同时扶持发展一批装备精良、服务高效、规模适度的蔬菜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加强对防治组织的指导服务,及时提供病虫测报信息与防治技术,引导防治组织加强内部管理,规范服务行为,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扎实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集成示范综合配套的技术服务模式,逐步实现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的规模化实施、规范化作业,使其达到节本增效、农药减量、环境友好、产品安全的效果。
实现农药“零增长”的战略思考与对策
1 我国农药使用现状
农药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对农业发展和人类粮食供给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世界范围内农药防治农业病虫草害挽回的损失占粮食产量的1/3我国以占有世界7%的耕地面积养活着占世界22%的人口,其中农药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长期大量使用农药其污染和危害也是十分严重的。在食品五大污染源中,农药首当其冲,污染面最广,持续时间最长,残留农药对人体健康影响最大。长期大量使用农药还将造成病虫抗性增强、农药残留增加和病虫的再猖獗,使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性降低。农药污染的不断加剧,还会导致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而使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大大下降。以苹果为例,我国苹果产量居世界第一位,而目前我国苹果出口量仅占生产总量的 1%左右,出口受阻的主要原因是农药残留超标。
在当今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日益增强以及对绿色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的形势下许多国家针对农药安全性制定出的相关法规也越来越严格而我国在农业病虫害防治的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伴随粮食作物常发病害危害严重、流行性病害连年猖獗、次要病害呈上升趋势经济作物常发病害危害逐渐严重、新病害不断出现病虫害防治用药仍呈上升趋势就杀菌剂需求量来看从2000年的59831t折百到2012年的79402t折百增加32.7%。据统计我国农作物病害发生面积约为1.13亿hm2次防治面积1.53亿hm2次常用杀菌剂用药量7万t折百量左右占农药总用量的23%左右。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农业保护体系,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难以开展行之有效的技术推广普及工作,农民普遍缺乏病虫害识别及综合防治技术知识,把农药当作唯一的控害抗灾手段,并过于依赖化学农药。虽然化学农药具有快速、高效、使用灵活等优点,但是随着化学药剂的增多和盲目大量的施用,农业害虫的抗药性提高,使施药次数增多,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同时,农药的效能降低,杀伤天敌,破坏生态平衡,使自然控制虫害能力减弱,由此产生残毒,污染环境,并导致人类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出现等。为满足农业生产需要,达到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和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目的,科学、安全地使用农药,控制和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已势在必行。
2 农药科学安全使用战略目标
面对我国农药使用现状结合农业发展新要求在2015年1月6日举行的农业部新闻发布会上农业部提出到2020年我国农业要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化肥、农药用量实现零增长基本实现畜禽养殖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病死畜禽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基本实现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秸秆露天焚烧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实现农业投入品包装物及废弃农膜有效回收处理。2015年2月25日农业部农农发[2015]2号文件《农业部关于印发〈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和〈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的通知》4月5日国务院通过了《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
如何才能保障13亿人吃饭的问题同时也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最有效的办法是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传统农业发展方式难以为继今后农业发展必须转变发展方式要从过去拼资源消耗拼农资投入拼生态环境转变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的轨道上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路子。
3 实现农药科学安全使用战略目标的对策
3.1 强化培训,更新观念,提升技能
一方面,虽然目前人们对大量使用农药对环境及人们身体健康的危害有所认识,但却是肤浅的。多数人只考虑眼前利益,在更多的人看来,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就是打药,而且以见效快、药效期长的农药为首选,商家也迎合用药者的喜好,为自己谋利,更多深层次的问题往往被忽视。另一方面,因种种原因,农业科技人员缺乏必要的工作积极性,并长期处于“闭门造车”的状态,知识老化,技术更新滞后,急需提升相应的技能。
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从提高农民的思想意识、更新观念入手,让农民了解病虫害防治的相关知识及科学安全用药的必要性。对农民的宣传、培训可采取田间指导、开办讲座、农民田间学校等形式,教会农民认识常规的病虫害并掌握相应的防控技术,宣传国家的政策法规,使农民规范用药,推进绿色防控技术的有效实施。
作为农业科技的领头人农业科技人员理当走在最前面在提升自身技能的前提下指导农民科学有序地做好病虫害的防治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农药使用量。农作物病虫的防治贯穿于农业生产的全过程涉及千家万户家区域面广植保专业技术人员可首先培训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人员及专业防治协会人员然后层层推广使相关技术家喻户晓同时必须争取多方面的支持和协助并借助网络、电视等媒体进行宣传培训。IPM项目的开展对于提高广大农户的思想意识和技能将是行之有效的值得推广。
3.2 加强农作物病虫调查监测,做好病虫绿色防控示范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若单纯依赖化学农药不仅防治次数多成本高而且还会造成病虫害抗性增加进一步加大农药使用量。当今进入现代农业发展阶段植保的新任务已经不单单是为农业控害减灾、丰产丰收服务还要保证生态安全和食品安全。因此农业部在2006年召开的全国植保植检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两个重要理念那就是“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公共植保”就是把植保工作作为农业和农村公共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其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绿色植保”就是把植保工作作为人与自然界和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其对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保障和支撑作用。许多专家把“绿色植保”又称为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方法。这一定义的核心是强调植保措施要与自然界和谐友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是指以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为目标以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为目的优先采用生态控制、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环境友好型技术措施控制农作物病虫为害的行为。为有效地做好病虫害的绿色防控必须加强对病虫的调查监测掌握病虫的发生、发展规律从而采取有效的栽培管理措施采用抗性或耐性品种抵抗病虫害侵染采用适当的施肥、灌水以及间作、套种等科学栽培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害发生和发育的条件从而抑制病虫害的发生与为害破坏病虫害的生态循环减少虫源或菌源量从而减轻病虫害的发生或流行了解害虫的生活史以及病害的循环周期采取物理、生态或化学调控措施充分保护和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自然天敌并推行人工增殖和释放天敌掌握药剂防治的最佳时期并使用生物制剂来防治。
3.3 加强高毒农药替代品种的试验示范与推广
1998年我国由于农药残留超标而被退货的农副产品高达70多亿美元。2002年农业部对全国23个城市农药残留监控检测表明30%城市农药残留超标率为5%以下40%城市农药残留超标率为5%10%30%城市农药残留超标率为10%以上。高毒农药替代工作是全国性的政府统一部署、农业部门及农业植保部门具体执行的一项重要工作,是 “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的一项重要实践是农业生产安全、食品生产安全和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迫切需求。2003年农业部公告第274号、云南省农业厅云农种植字[2007]33号文《云南省农业厅关于加强高毒农药管理的通知》等对此项工作都有明确的要求。高毒农药替代应用及试验、示范是整体中的最关键步骤其中又以各种替代农药及使用技术为核心内容。截止到2009年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植保站历经4年多的试验筛选出了70多种替代农药及100多种配套使用技术云南省植保站结合本省实际情况筛选出30多种替代农药及50多种配套使用技术各地应结合生产实际加以示范推广。
3.4 推广生物农药和高效植保机械,大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
生物农药对害虫具有控制特效而且是安全性极高的农药具有高效、低毒、无残留、抗药性慢等特点。如细菌杀虫剂Bt苏云金杆菌微生物杀虫剂、阿维菌素若参碱植物杀虫剂真菌杀虫剂白僵菌昆虫病毒杀虫剂及昆虫信息素类如性诱剂。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的第21条决议指出“要在全球范围内控制化学农药的使用到2000年生物农药的产量将占农药总量的60%”。
多年来,农民防治病虫害的施药器械多为工农-16型老式手动喷雾器型号老喷头单一普遍采用大容量、大雾滴喷雾存在严重的“跑、冒、滴、漏”问题。通过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用新型高效的喷雾器代替手动喷雾器既省工省时又能大幅度降低农药的使用量和使用次数而且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用药提高了防治效果有效地减少了盲目用药的现象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并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还解决了因农村劳动力转移而带来的防病治虫难题。
应依托植保公共服务机构,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强化服务、规范管理,大力发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服务组织,努力提高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和病虫害统防统治水平。为确保专业化统防统治的防治效果,专业化防治应结合粮油产业及特色产业,按照“四统一”要求,及时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减少损失。重点抓好重大病虫监测,各示范片设立病虫监测点,及时做好病虫发生动态调查,分析与发布防治信息。积极推广替代高毒农药品种及使用技术,各地要按照农作物主要病虫害防治情况,结合当地实际组织对路农药,满足机防队需要,同时做好机防手的技术培训。
3.5 加强农药管理,从农药的生产、销售、使用及农产品的检测上加以规范,促进农药的科学安全使用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以一家一户分散防治为主。使用的农药品种“多、杂、乱”。农药市场不合格产品比例较高30%40%),所以应严格按《农药管理条例》及《农药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全方位加强管理,并加强对农药及施药机械使用技术的指导。
我国在农药使用的技术理论和技术措施上的研究严重不足人们一直认为农药使用只是个简单的称量、配制的药物学问题农药使用技术仍停留在大容量、大雾滴喷雾技术水平上。由于以上原因我国农药有效利用率很低喷出的农药只有20%30%持留在作物上,而且药液在作物上的分布也极不均匀,喷施的大部分农药流失到环境中,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人畜中毒,同时造成了农产品农药残留量的增加。只有提高了农药的使用技术,才能提高农药的利用率,减少用药量,降低成本和农产品残毒。
改性植物油类喷雾助剂在农药减量使用技术中的应用
1 助剂的作用与分类
农药助剂是农药加工和使用过程中除有效成分以外的其他辅助物的总称。助剂能改善农药的表面张力、润湿渗透等性能,对农药利用率的影响很大。助剂按使用方法分为配方助剂和喷雾助剂,其中配方助剂在生产时直接添加到配方中。喷雾助剂是在农药使用时添加到药桶中。喷雾助剂对提高农药利用率的效果更明显,它在农药使用时直接与药液现混现用,对产品储存稳定性无影响,使用更方便。常用的喷雾助剂有有机硅类、改性植物油类(也有的统称为植物油型)、矿物油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类和无机盐类,每种类型的喷雾助剂作用效果都有差别,使用时需要根据作物种类、防治靶标和助剂的作用特点进行合理选择。
2 改性植物油类喷雾助剂在农药减量使用技术中的应用
2.1 作用机理
2.1.1 降低表面张力
植物叶片具有不同的临界表面张力如果喷施的农药药液表面张力高于靶标的临界表面张力就会在沉积分布过程中以珠状滚落难以在靶标表面铺展。改性植物油类喷雾助剂可降低表面张力减小雾滴与叶面接触角使液滴在叶片表面迅速扩展增加覆盖面积尤其对触杀型药剂的作用效果更显著。表1是笔者单位开发的改性植物油类喷雾助剂GY-Tmax在不同浓度下的表面张力测定结果。
表1 改性植物油类喷雾助剂GY-Tmax对表面张力的影响
2.1.2 破坏蜡质层、促进药剂吸收和传导
植物、昆虫体表一般都具有疏水性的蜡质层药液中加入改性植物油类喷雾助剂可增加部分蜡质溶解从而调节药液在雾滴和角质层之间的分布促进气孔吸收和在体内的传导。试验表明GY-Tmax可持续增加叶片对苯唑草酮的吸收性在处理6h后测定不同处理叶片吸收的苯唑草酮含量加GY-Tmax明显大于加有机硅和不加助剂的处理图1
图1 改性植物油类喷雾助剂GY-Tmax对苯唑草酮吸收性能的影响
2.1.3 减少水分蒸发,减少雾滴飘移
雾滴从形成到消失的过程中特别是在随空气扩散时受到制剂挥发性的影响会产生飘移飘移给附近作物造成药害进入空气中的农药又给环境带来了污染。改性植物油类喷雾助剂闪点大于100℃沸点大于200℃不易挥发可减少药液中水分的蒸发保持雾滴粒径减少飘移损失。
2.1.4 增强药液黏附性,耐雨水冲刷
加入改性植物油类喷雾助剂可改善药液的体系黏度,从而增加药液在叶面上的附着牢度,还可使药液耐雨水冲刷。
2.2 使用技术
有专家将植物油类喷雾助剂的关键使用技术概括为“两降一加”即降低喷液量、降低用药量、加植物油类喷雾助剂准确地表述了植物油类喷雾助剂使用方法。一般建议现混现用其用量按喷液量的百分比计算喷液量越少则越节省助剂。国内用户综合考虑加入助剂后的成本和效果目前用量多为喷液量的0.5%左右在国外为达到产品最佳使用效果一般用量为喷液量的1.0%。不同喷雾方式喷液量不同,因此不同喷雾方式助剂用量差别很大。
2.3 使用效果
2.3.1 GY-Tmax对玉米田除草剂的增效效果
试验表明该助剂对玉米田除草剂硝磺草酮、烟嘧磺隆增效明显硝磺草酮加入GY-Tmax后可显著降低反枝苋、马唐、稗草的ED50表3。在烟嘧磺隆30g a.i./ha用量下加入GY-TmaxGY-Tmax使用量为喷液量的0.25%效果达到了烟嘧磺隆60g ai./ha单用对马唐的防除效果表4。两种农药加入增效剂GY-Tmax后都能明显降低用药量。
表3 GY-Tmax对硝磺草酮的室内增效作用
表4 GY-Tmax对烟嘧磺隆防除马唐的增效作用
表4 GY-Tmax对烟嘧磺隆防除马唐的增效作用 (续) -1
2.3.2 GY-Tmax对小麦田和水稻田除草剂的增效效果
GY-Tmax对小麦田除草剂15%炔草酯WP、120g/L氟噻草胺120g/L吡氟酰草胺120g/L呋草酮SC防效好于药剂单用的效果且对小麦安全对25g/L五氟磺草胺OF、10%双草醚SC防除水稻田杂草提高了效果且水稻苗生长安全。
2.3.3 GY-Tmax对杀菌剂的增效效果
GY-Tmax对杀菌剂和杀虫剂有显著的增效作用。试验表明GY-Tmax对43%戊唑醇、50%醚菌酯、40%腈菌唑、30%己唑醇及25%丙环唑防治苹果褐斑病有明显增效作用。其中增效剂GY-Tmax对43%戊唑醇的防病效果影响较大明显降低了病叶率以病叶率为依据的实际防治效果增加10.12%相对防效增加42.28%病情指数变化不明显以病情指数为依据的田间综合防治效果无显著差异表5
表5 GY-Tmax对43%戊唑醇防治苹果褐斑病的增效作用
综上所述,改性植物油类喷雾助剂适用范围广,对大多数农药都具有增效作用,但需要说明的是该类助剂也不是适用于所有农药或作物,如唑草酮在防治冬小麦田杂草时加入植物油或改性植物油类喷雾助剂时会加重药害。在大量推广使用该助剂前需要进行小面积试用试验。
3 改性植物油类喷雾助剂的展望
国内市场上应用最普遍的是有机硅类其他矿物油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类和无机盐类喷雾助剂在国内应用很少。有机硅助剂降低溶液表面张力的能力远远高于常规表面活性剂但是有机硅兑水溶液pH相当敏感在pH5或pH9的情况下都极易缩聚而失去作用且由于其极低的表面张力容易导致除草剂产生药害因此很多农药产品是不适合加入有机硅的。改性植物油类喷雾助剂对pH和水质适应范围广在干旱条件下可获得稳定药效对作物安全。该类助剂对除草剂的增效作用及对作物的安全性均优于液体肥料类喷雾助剂、矿物油类喷雾助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近几年在除草剂中用量越来越大而且在杀虫剂和杀菌剂中也具有增效作用。
改性植物油类喷雾助剂在飞机喷雾中可减少雾滴飘移,提高对靶沉积量,提高防治效果,随着机械喷雾、飞机喷雾的发展,改性植物油类喷雾助剂的使用会越来越普遍。植物油具有环保、安全、可再生等优点,顺应了我国农药及助剂的发展趋势,以改性植物油为主要成分的喷雾助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盐都区五项措施与对策提高农药利用率
1 目前农药利用的现状
农药利用率是指农药由喷雾机械或其他方法喷施后到达靶标体植物的有效量。我国每年约有100万t的农药制剂施用到田间盐都区2014年有623.40t农药制剂施用到田间。据报道若以实际喷施到目标靶区的农药计算我国农药有效利用率为20%30%另外70%80%的农药流失到土壤、水源或飘移到环境中真正到达害虫体的药量不到施用量的1%。也就是说有99%的杀虫剂不仅没有起到杀虫作用,还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2 影响农药利用率的因素
2.1 农药自身性质
农药通过不同的工艺可以制成不同的剂型,过去我国农药的剂型以可湿性粉剂、乳油为主,对环境污染严重,且利用率低。近年来,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农药剂型研究正朝着水性、粒剂、缓释、功能化、省力化方向发展,许多高效安全低毒经济的农药剂型应运而生,使得农药的利用率有所提高。
2.2 喷雾药械性能
农药的利用率取决于喷雾药械的雾化质量、流量、雾滴大小及分布均匀性等。喷雾器是雾化质量的决定因素直接影响农药在作物上的沉积分布。雾滴分布密度是关系到防治效果的一项重要因素等量的药液如果雾滴尺寸缩小50%所得的雾滴数目可增加8倍在作物靶标上的分布也会相应提高。
2.3 农民施药技术
施药技术是保证农药利用率的关键因素。农民施药前大多没有经过培训在施药过程中不按规定施药、随意增加药量、乱改农药配方、施药方法不当如农民习惯于大雾滴、大容量喷施等现象非常突出造成农药浪费严重而且加重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防治效果也不好导致农药有效利用率低。此外农药喷施过程中也有许多因素影响农药的利用率如行走方向、站立位置、喷嘴与靶标作物的距离等。正确的施药方式是采用顺风单侧“Z”字型喷雾方法使施药人员在无药区作业。
2.4 自然环境条件
农药的施用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大,如风向、气流、温度、湿度等,要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采用不同的施药技术。大雾、大风和雨天施药,会造成大量流失和漂移,并容易发生人员中毒事故。若气温太高,水分容易蒸发,喷到作物上的农药浓度增加,会引起作物发生药害。喷施农药的最佳时间是每天的清晨和傍晚,此时地表气温比较稳定,农药可以直接均匀地喷施到作物上。
3 提高农药利用率的措施与对策
3.1 加强病虫监测预警,提高预测预报准确率
农作物病虫害是重要的农业自然灾害事关粮食增产、农业增收、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是科学有效地防控农作物病虫害的前提和关键。因此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对确保粮食安全、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减少农药使用量提高农药利用率促进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2014年盐都区认真落实“三查三结合”工作机制坚持做到应查尽查应报必报不漏报、不瞒报、不错报准确掌握病虫害发生、发展动态定期开展虫情会商科学分析及时预报指导农民科学用药适期防治避免盲目用药。针对2015年水稻病重虫轻的新情况在害虫防治上除灰飞虱、褐飞虱进行2次防治外其他害虫一般实行兼治减少用药12次。全年共发布小麦赤霉病、油菜菌核病、水稻病毒病、纹枯病、稻瘟病、两迁害虫、棉花棉铃虫、蔬菜烟粉虱等粮、棉、蔬病虫情报28期重大病虫预报准确率均在95%以上。
3.2 提高施药机械质量,改进喷雾机械性能
目前农村使用最多的是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和背负式机动喷雾器等中小型施药机械质量普遍不高“跑、冒、漏、滴”现象严重大大降低了农药的利用率。因此要大力推广、引进和开发高效率、低能耗、低噪音、低成本、小型、轻便、耐用、安全、省力的药械。建议设立专项资金用35年时间采取国家补助、分步实施的办法把技术落后、质量低劣的旧式喷雾器强制淘汰实现施药机械的更新换代。据统计2014年盐都区共有药械 159498台、架其中大型机动药械3台小型机动药械65台背负式机动药械26480台手动施药药械 132950台。这些中大小型机动药械及背负式机动药械的使用减少了传统手动喷雾器的应用防止了传统施药过程中“跑、冒、漏、滴”现象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药利用率。
3.3 建立专防服务组织,大力推进统防统治
以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为重点大力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扶持发展一批装备精良、服务高效、规模适度的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加强对防治组织的指导服务及时提供病虫测报信息与防治技术。引导防治组织加强内部管理规范服务行为。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集成示范综合配套的技术服务模式逐步实现农作物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的规模化实施、规范化作业。据统计至2014年盐都区已成立各种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66个其中经工商、民政登记注册的植保专业合作社25个。2014年全区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12.93万hm2次。全区稻麦高产创建示范区重大病虫专业化防治覆盖率100%稻麦重大病虫专业化防治覆盖率平均57.1%其中小麦重大病虫专业化防治覆盖率55.9%水稻重大病虫专业化防治覆盖率58.3%。小麦、水稻核心示范区专业化统防统治防治效果达98%以上。通过开展病虫专业化代治、全程承包防治、农田全程托管、农机+植保综合服务以及农资连锁经营等,提高病虫防治工作的专业化、组织化水平,充分发挥弥雾机等植保机械快速、高效的优势,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
3.4 积极开展植保科研,推广综合防控技术
2014年共承担全国农业有害生物抗性监测和风险评估、全国农药使用情况调查、小麦赤霉病新药剂防治试验、水稻主要病虫全程解决方案、农田草害调查及防治试验等部省市植保新技术攻关及新农药试验、示范18项。在省级以上专业技术刊物发表技术论文6篇参加的市联合攻关项目3个其中“虫媒病害致灾规律及防控技术研究”正在申报市政府科技进步奖。
大力引进和推广抗病、抗虫品种积极应用农业措施发挥生态控制作用优化作物生长环境增强抗病、抗虫能力减轻病虫发生程度。示范推广物理技术防虫杀虫。主要应用杀虫灯杀虫和防虫网避虫盐都区植保植检站在七星农场有机米生产基地、潘黄仰徐和楼王高效农业基地安置30多台佳多牌频振式杀虫灯控制面积100hm2对防治水稻中后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蔬菜烟粉虱起到明显控制作用。在七星现代化农场、楼王等地通过与稻田养鸭技术集成应用达到基本控制稻飞虱、有效控制稻纵卷叶螟危害的效果。为防治灰飞虱、烟粉虱在水稻秧田、蔬菜基地大力推广防虫网应用面积80hm2左右。对严重发生的病虫草害及时组织虫情会商科学制定防治预案主打阶段性病虫防治攻坚仗确保用药适时、方法科学、效果良好在确保全面控制病虫大发生、大流行势头的前提下千方百计减少农药使用次数和使用量。据不完全统计由于科学测报推广综合防治技术及绿色防控技术近年来盐都区化学农药减少使用量商品量约15%圆满完成每年下降3%的减控目标。
3.5 开展施药技术培训,掌握科学施药方法
农药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农药的喷施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可以结合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素质提升计划重点培训家庭农场、种粮大户、蔬菜基地、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技术骨干让农民了解作物生长发育情况及病虫害发生危害特点同时让农民了解各种农药的性能特点、防治对象、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中毒解救方法等知识和技术提高科学用药水平。只有施药人员的素质和知识水平提高了才能合理使用农药提高农药利用率实现农药零增长。2014年共举办小麦赤霉病、麦田化除、水稻病毒病、直播稻田化除、水稻穗期“三病二虫”、蔬菜烟粉虱、加拿大一枝黄花、植检法规及基本知识等培训7个场次培训公益性服务人员、植保合作社负责人、农资经销户代表300多人次。安排植保专家到镇村讲课24场次培训农民2000多人次。
4 结束语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高度关注和重视,要求尽可能地降低农药使用量,但农药使用量的减少不是以牺牲防治效果为代价,而是建立在提高农药利用率的基础上。农药作为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生产资料,其利用率非常令人关注。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绿色高效低毒农药被用来防治农作物病虫草害,但由于我国农药科学使用知识普及不足以及农药使用率低,农药流失严重,不仅浪费了大量农药,降低了防治效果,还对环境造成了污染,不能满足“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因此,一方面植保部门在继续做好现有工作的基础上,应从提高全员环保意识、修复农田生态系统、开展专业化防治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做好化学农药减量使用工作。另一方面植保部门还应重视农药的安全使用问题,重视农药使用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工作,提高农药安全使用技术水平,提高农药有效利用率,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苹果病虫害绿色防控与农药减量使用技术
1 苹果病虫害绿色防控与农药减量使用技术要点
1.1 实施病虫系统监测
病虫监测是做好绿色防控的关键必须贯穿苹果生产全过程。定点调查果园采取对角线5点取样固定5棵树每树分别在上、中、下3个枝条做标志作为系统监测点710d调查一次主要防治的病虫发生种类、病叶率和虫口密度根据调查结果和防治指标确定示范区用药品种和最佳施药时间。
1.2 做好病虫基数控制
主要抓住苹果采收后和开花前两个关键时期,针对越冬病虫害,采用长残效的杀虫、杀菌剂进行全园喷雾,降低越冬和春季出蛰病虫基数,这是有效控制病虫危害的基础。重点要把握越冬、出蛰病虫害的种类、虫态等特征,选用对症的农药种类和施药时间。
1.3 遵循用药安全要求
苹果全生育期使用的所有农药品种,必须遵照国家《农药管理使用准则》的相关要求,严格控制最多使用次数、使用量、安全间隔期等各项指标。在防效不理想时,可通过调整、增加农药品种来解决,不能增加相同品种的使用次数和使用量。控制农药残留量,确保果品质量安全。
1.4 应用免疫诱导产品
海岛素5%氨基寡糖素水剂、新奥霉素等植物抗病免疫诱导剂是优化果树农艺性状并增强抗病抗逆能力的有效途径。综合考虑功效、成本等因素果树每个生长季节使用免疫诱导剂3次为宜并与农药进行混用。花前使用可防冻保花保果幼果期使用可增强免疫力减少病虫发生促进生长果实膨大期使用可减控害虫改善品质增加产量。
1.5 提高科学施药技术
选用高效施药器械注重雾化效果科学把握施药液量。田间喷药时雾滴越细越好喷到叶面湿润欲滴为宜。喷雾要做到均匀周到常量喷雾果园每667m2施药液量掌握在5075kg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浪费和污染。
2 苹果病虫害绿色防控与农药减量使用技术
2.1 农业生态防治技术
2.1.1 “健身”栽培技术
抓住落叶后的有利时机,彻底清理果园病枝落叶,并在虫害尚未出蛰时刮粗皮,运出果园集中烧掉,可以大量消灭病菌和虫害。在土壤封冻前,对果园进行一次深翻,将土壤中潜藏的虫害如桃小食心虫、金龟子、潜叶蛾等翻于地表,并将地表病菌、虫害,翻于土壤深处,对果园进行冬灌,既能冻死或闷死相当一部分果树根隙、土壤中的害虫,又能使果园含氧量减少温度大降,大大压低害虫基数和蛹的羽化率。进入秋季,在树干绑草把诱集蚜虫、红蜘蛛等害虫或在树干绑上诱虫袋,第二年春集中烧掉,并采取树干涂白,以杀死藏在树皮裂缝中的多种病虫害。
2.1.2 果园生草
就是人工全园种草或果树行间带状种草。根据不同果园肥水状况分别采用自然生草和种草生草。肥水水平高的采用种草生草在4月下旬至5月套袋结束进行人工种植可种白三叶、紫花苜蓿、毛叶苕子等。肥水水平一般或较差的采用自然生草。在春季对深根系杂草进行拔除对狗尾草、画眉草等禾本科杂草长到20cm以上后留5cm左右茬采用机械刈割或人工拔除覆盖于树冠下。注意主干周围1520cm不覆盖。在果园生草可增加天敌种群改善田间小气候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
2.1.3 果园覆草
因地制宜地利用小麦、玉米、油葵等作物秸秆覆盖到果树树盘和树的行间盖到树冠外缘覆盖厚度1520cm主干周围0.3m可不盖草。盖草后压少量土防止风刮和火灾。如果秸秆丰富可以增加果树树盘盖草量和行间盖草。每年或隔年加盖一次连续覆盖34年后浅翻一次把腐草翻压入土内。果园覆草可以保持水土培肥土壤保蓄水分防止杂草生长改善果园小气候减轻根腐病、褐斑病等病虫的发生。
2.1.4 科学施肥
秋季苹果树落叶前1个月进行秋施基肥。施肥应遵循“斤果斤肥或斤果斤半肥”的原则以有机肥为主科学配肥将需要补充的硼砂、过磷酸钙、硫酸锌等加入到有机肥中混匀后放入树盘周围4060cm深的土壤中没有机肥的果园可每667m2施腐殖酸铵或腐殖酸钾100kg。在萌芽前、套袋前、果实膨大期、采收前结合施药可因园因树喷施铁、锌、钙、尿素、旱地龙、磷酸二氢钾等以提高果树抗病虫能力减轻病虫害发生。前期12次以氮为主后期23次以磷、钾为主果实采收前20d停喷。喷施浓度春季花前喷尿素1%3%、磷酸二氢钾0.5%1%、有机铁、硫酸锌0.1%0.2%生长季节喷施旱地龙、稀土等。有条件的果园喷23次沼液。
2.1.5 合理修剪
推广高光效型树型,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早疏花,及时疏果,合理负载,增强树势,可减少病虫危害。
2.2 物理防治技术
2.2.1 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技术
就是利用特定波长引诱害虫然后以频振式高压电网触杀。经过实际调查杀虫灯对果园40多种害虫有诱杀作用捕获最多的是鳞翅目和鞘趐目害虫鳞翅目害虫主要有卷叶蛾、桃小食心虫等鞘翅目以金龟子为主开灯时间4月中旬至10月下旬。
2.2.2 性信息素诱杀技术
每年4月上旬至9月上旬在果园内利用苹小卷叶蛾、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等性信息素诱杀害虫降低害虫的种群数量减少落卵量。诱芯每月更换一次粘板根据诱虫量及时更换。悬挂高度1.5m为方便操作田间排列最好为直线形。悬挂时间为4月下旬至8月下旬。
2.2.3 糖醋液诱杀技术
用红糖1份、醋2份、酒0.5份、水10份还可以加入少量杀虫剂。配制方法是先把红糖和水放在锅内煮沸然后加入醋并关火放凉再加入酒和杀虫剂搅匀即可。4月上、中旬及梨小娥蜂期每667m2悬挂35瓶。可以防治金龟子、椿象、蛾类等害虫。
2.2.4 粘虫板诱杀技术
粘虫板是利用害虫对黄色敏感的特点吸引并且粘住害虫从而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按每667m22030和悬挂于果树枝条上最好上、下边缘都进行固定提高诱杀效果对翅蚜、果蝇、粉虱、叶蝉等有防治作用尤其对有翅蚜防治效果特别好。
2.3 生物防治技术
2.3.1 活体微生物农药
主要有绿僵菌、白僵菌、苏云金杆菌Bt、青虫菌等。用金龟子绿僵菌悬浮剂500倍液喷雾防治金龟子效果很好。用白僵菌粉600800倍液在树盘喷施后覆草可防治桃小食心虫。用Bt乳剂500倍液喷雾可以防治食叶毛虫、金纹细蛾、桃小食心虫等多种害虫。用青虫菌6号600800倍液可防治多种鳞翅目害虫。
2.3.2 农用抗生素
主要有农抗120用4%农抗120500600倍液喷雾可防治苹果的白粉病、锈病、炭疽病等。用农抗12050倍液涂抹腐烂病病疤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也可用3%多抗霉素600800倍液或10%宝丽安10002000倍液喷雾防治苹果斑点落叶和霉心病。
2.3.3 捕食螨
根据果园害螨发生情况,在苹果园种植或保留良性杂草,释放胡瓜钝绥螨等捕食螨防治害螨。
2.4 粘虫带诱杀技术
最佳时期为8月底即在害虫越冬之前越早越好绑扎时将诱虫带绕果树主干1周对接后用胶布或胶带固定在树干上以诱杀红蜘蛛、毒蛾、梨小食心虫、卷叶蛾等越冬害虫。注意要在害虫孵化前12月下旬至2月底将诱虫带解下集中烧毁如果天敌较多要注意保护天敌。
2.5 果实套袋技术
推广果实套袋技术,可以阻断害虫和病原菌对果实的危害,还可以降低果面农药的残留量。
2.6 科学减量用药技术
2.6.1 苹果腐烂病
在合理负载、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早发现早治疗。病斑小的选用划涂,病斑大的选用刮涂,可选用菌清涂抹伤口,在花芽露红期和采果期后用树安康对整个枝干喷雾一次。
2.6.2 褐斑病、斑点落叶病
在培育壮树的基础上以发病前喷波尔多液为主病叶率达5%可选用乙磷铝、3%多抗霉素300倍或苯醚甲环唑喷雾防治。
2.6.3 果实病害防治
抓住套袋前选用对幼果面安全无害的药剂如纯多菌灵、喷克、大生M-45、进富等药剂喷雾防治。
2.6.4 苹果绵蚜
防治适期一是苹果展叶至初花期。此期间为越冬绵蚜开始活动盛期发生比较整齐。二是5月上、中旬绵蚜进入普遍蔓延阶段及5月底绵蚜二次迁移盛期前进行喷药防效最好。三是10月上、中旬苹果绵蚜繁殖为害第二高峰期。绵蚜大量发生时采用树冠喷雾方法防治可选药剂有48%乐斯本乳油1500倍液杰效利3000倍液或20%康福多浓可溶剂吡虫啉25003000倍液70%艾美乐水分散粒剂吡虫啉30003500倍液3%莫比朗乳油20002500倍液啶虫脒1.8%阿维菌素乳油 3000倍液重点喷透树干和树枝的剪锯口、伤疤、缝隙等处。
2.6.5 红蜘蛛
重点是采后和春季施药降低病虫基数萌芽前单叶有螨12头花后至7月中旬单叶有螨4头有螨叶片率30%选用1.8%阿维菌素乳油20002500倍液。
2.6.6 苹小卷叶蛾
为害叶片或嫩尖率5%选用苦参碱0.26%水剂300500倍液或2.2%甲维盐3000倍液或灭幼脲悬浮剂15002000倍液等。
2.6.7 桃小食心虫
可选用48%乐斯本乳油10001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2000倍液。
浅议铜陵水稻绿色防控与农药减量使用
1 水稻绿色防控的重要性
1.1 绿色防控是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
近年来,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作为人们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的水稻,备受消费者重视。要让餐桌上的食品更绿色、更营养、更安全,就应该从源头抓起,多种绿色防控技术的综合运用,对稻田生态系统的破坏大大减少,使天敌的数量显著增加,天敌控害作用日益增强。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既保证了水稻产量,又提高了水稻的品质。
1.2 绿色防控是农业生产实际的需要
2011-2014年铜陵市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面积为34.766万hm2年均发生面积为8.69万hm2。其中水稻病虫害发生面积占48.87%病虫害危害损失稻谷6861.06t占粮食危害总损失的52.0%水稻病虫害防治面积为24.31万hm2占主要农作物防治总面积的48.8%。
1.3 水稻绿色防控是农药减量的前提
目前农业病虫防治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农药用量偏高利用率偏低。据统计近5年全国农药用量都在31万t左右折百制剂100多万t农药利用率为35%左右。若按单次防治用药量基本相同算我国农作物农药使用总量的1/32/5用在了稻田中。水稻绿色防控就是通过农业防治[种植抗(耐)病品种、调整播栽期避害栽培、“健身”栽培、肥水管理等技术]、物理防治(灯光诱杀、防虫网、无纺布阻隔、热水浸种)、生物防治(细菌、真菌、农用抗生素等生物农药、昆虫性信息素、人工释放天敌、稻田养鸭)等技术,实行达标防治、综合防治,减少化学防治次数,降低农药用量,提高防效,确保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
2 铜陵市水稻绿色防控与农药减量的可行动性
2.1 农药用量总体逐年减少
农药使用量一般逐年下降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土地向大户流转杀虫剂特别是有机磷类杀虫剂用量下降较快而杀菌剂和除草剂用量在逐渐增长。由表1中可知2011-2014年农药使用量普遍逐年下降2011年、2012年2013年和2014年农药商品量分别比上年递减-2.6%、12.7 %和7.0%;折百量分别比上年递减-1.0%、14.2%和2.8%。其中杀虫剂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商品量分别上年递减-2.6%、26.1%和24.3%;折百量分别比上年递减-6.8%、38.9%和24.7%。在杀虫剂中又以有机磷类下降最显著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商品量分别比上年递减20.4%、47.4%和32.1%。折百量分别比上年递减11.0%、47.4%和29.7%。
表1 2011-2014年铜陵市农药使用情况t
2.2 主要杀虫剂由高毒高残留被低毒、低残留的长效农药替代
过去铜陵市防治水稻螟虫主要用杀虫双、三唑磷和毒死蝉近年来逐渐被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氯虫苯甲酰胺康宽、阿维氟酰胺、阿维氯苯酰酰、9080四氯虫酰胺等取代。由表2可见三唑磷从由2011年40t折百量8t下降到2014年的5t折百量1t下降87.5%。杀虫双下降38.46%辛硫磷增长100%毒死蝉下降75%。一些其他类杀虫剂如吡蚜酮、吡虫啉、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从2011年到2014年分别递增500%、200%、100%和66.7%。当然不同年份农作物播种面积不同、茬口不同、绿色防控力度不同虫害发生的程度不同用药量也有一定的差异。2011-2014年病虫害总面积分别为4.53万hm2、4.67万hm2、3.87万hm2和3.92万hm2其中病害分别占42.99%、32.53%、27.22%和46.46%。水稻虫害2012年最重随后逐年下降病害2011年最重为1.95万hm22012年、2013年逐渐下降2014年又增加主要是水稻稻瘟病、稻曲病和水稻纹枯病。
表2 铜陵市2011-2014年主要杀虫剂分品种用量情况t
2.3 防治措施主要以化学施药为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为辅,实施综合防治
由表3可以看出2011-2014年农作物总化学防治面积为51.21万hm2次水稻占47.7%水稻24.43万hm2次其中化学施药46.77万hm2次占总化防91.33%水稻22.03万hm2次占其总化防90.2%生物防治面积4.21万hm2次水稻占95.25%物理防治面积为0.212万hm2次水稻占16.67%)。
表3 2011-2014年铜陵市农作物病虫害主要防治情况
2.4 水稻绿色防控,减少了化学农药用量,防控效果十分明显
2014年铜陵市被安徽省植保总站列为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省级示范区示范面积74.67hm2其中有机稻20hm2。辐射推广面积0.067万hm2。防控效果明显为害损失率控制在3%以内在稻瘟病、稻曲病普遍偏重发生情况下有效控制了两病危害。据10月10日实收测产核心示范区平均单产591.4kg比自防区530.2kg增加61.2kg增产率11.5%辐射区平均单产550.7kg比自防区增加20.5kg增产率3.9%。核心示范区施药3次辐射区施药4次分别比自防区少用药2次、1次。与农民自防区比较核心示范区每667m2节本增效233元辐射区每667m2节本增效102元。同时绿色防控减少了化学农药使用量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显著。
3 绿色防控实现农药减量使用的措施
3.1 抓重大病虫致灾关键期的防控,开展达标防治
以稻田作物为中心,以控害减少损失提高效益为目标,针对铜陵市重大病虫害的致灾关键期,选择适合的药剂、兑足水量开展达标防治,减少防治次数,减轻对天敌的杀伤,提高种植效益。
3.2 选用高效低毒农药
防治白背飞虱:噻嗪酮、噻虫嗪、吡虫啉。防治褐飞虱:噻嗪酮、噻虫嗪。防治稻纵卷叶螟:氯虫苯甲酰胺、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毒死蜱、阿维菌素、甲维盐、苏云金杆菌。防治二化螟:氯虫苯甲酰胺、丁烯氟虫腈。防治三化螟:氯虫苯甲酰胺、毒死蜱。防治稻瘟病:春雷霉素、三环唑、稻瘟灵。
3.3 调整栽插期避害
结合塑盘育秧、工厂化育秧和机插秧、抛栽稻、直播稻等轻型栽培技术适当推迟水稻播插期避开一代灰飞虱成虫迁入秧田和早栽大田的时机减少一代灰飞虱成虫传毒的概率。耕沤灭蛹、打捞菌核。利用水稻螟虫蛹期抗逆性减弱的特点春季越冬代二化螟、三化螟蛹期进行统一翻耕冬闲田、绿肥田灌深水浸没稻桩710d可消灭70%左右的越冬虫量,有效降低螟虫发生基数。翻耕灌水时,打捞纹枯病菌核残渣,集中烧毁或者深埋,可以推迟纹枯病始见期,减轻发生程度。水稻分蘖末期有效分蘖结束后,将田间水层排干晒田,可以减少无效分蘖,抑制纹枯病的发生,培育壮苗。
3.4 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
3.4.1 扶持防治组织
积极争取各级财政经费与政策支持其中铜陵市购置植保无人机4台、自走式喷杆喷雾机20台和手推式多喷头施药机械200台扶持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和规模种植大户做好植保施药机械更新换代增强专业化防控能力。到2020年每个乡镇至少有1个在工商部门注册的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每个组织日作业能力在133.33hm2以上33.33hm2以上的规模种植大户均有自己的机防队每个机防队日作业能力在13.33hm2以上。普济圩农场将为5个高产创建示范片和现代农业示范区示范点配置新型较大植保机械10台、农用植保无人机5架。
3.4.2 推进统防统治整体发展
结合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在铜陵市建立6个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区示范面积400hm2。在普济圩农场建立5个现代农业示范区示范点。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推进示范区要优先在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服务组织发展积极抓好整村、整社、整乡统防统治推进样板推进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整体发展。
3.4.3 创新服务方式
以拓展服务内容、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为重点,建立不同层级的病虫防治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推进服务示范组织,规范管理,提升统防统治服务能力和效果,引领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发展。
抓好蔬菜病虫绿色防控推动农药使用减量增效
1 主要技术措施
1.1 坚持植物检疫检验
植物检疫是指植物检疫人员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和技术应用科学的方法对调运的植物和植物产品的疫病、害虫、杂草等有害生物进行检疫检验和监督处理并根据国务院《植物检疫条例》和《山西省植物检疫实施办法》检疫法规保障实施。承包期间发挥植物检疫职能对承包区蔬菜植物检疫对象进行了产地检疫检疫面积超过0.067万hm2对调入调出太原市的蔬菜种子苗木和鲜活产品进行了调运检疫共检疫检验486批次3530000kg同时还对承包区超过0.067万hm2蔬菜田进行了有害生物疫情普查未发现检疫性有害生物的疑似疫情。
1.2 普遍应用农业防治技术
农业防治是根据病虫、作物、环境条件三者之间的关系,结合整个农事操作,有目的地改变某些环境条件,使之不利于病虫的发生发展,而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或是直接消灭、减少病虫来源,达到防治病虫害使农作物增产的目的。要求承包区菜农做到六点:一是选用抗病虫良种,减轻病虫发生为害;二是适时播种,避开病虫发生高峰期;三是培育壮苗,增强抗病力;四是深翻整地,减少病虫来源;五是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洁田园,降低病虫基数;六是温室推广生态调控技术,及时调节温室温度和湿度,减轻病害发生条件;七是采用嫁接技术,控制病害危害。据统计,承包区基本上全部采取了上述农业防治措施,大大降低了病虫基数,减少了病虫防治次数和防治成本,深受广大菜农欢迎。
1.3 大力推广物理机械防治技术
1.3.1 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多种害虫
频振式杀虫灯采用现代光、电、数控技术与生物信息技术集光、波、色、味于一体具有诱杀多种农林害虫的功能单灯可控面积2.673.33hm2。在承包区田间应用诱杀到的蔬菜害虫主要有小菜蛾、甘蓝夜蛾、银纹夜蛾、连纹夜蛾、斜纹夜蛾、大豆卷叶蛾、烟青虫、棉铃虫、小地老虎、蝼蛄、豆荚螟、菜螟、金龟子、象甲、芜菁、绿盲椿、绿家蝇等涉及5目16科30余种害虫。田间应用该灯诱杀蔬菜害虫可大量减少化学农药用量减轻环境污染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菜农收入保护人们身体健康。承包区共安装频振式杀虫灯2000余盏控制面积超过0.53万hm2。
1.3.2 捕虫板诱杀微小害虫如斑潜蝇、蓟马、蚜虫和白粉虱
捕虫板主要利用昆虫的趋色性诱杀害虫其中黄色捕虫板专门诱杀美洲斑潜蝇、蚜虫兼治白粉虱蓝色捕虫板诱杀蓟马、种蝇。捕虫板用特殊材料制成抗日晒雨淋安全环保。每667m2悬挂40cm×25cm1520片悬挂高度与植物顶端同等水平并随植物生长调整高度。应用于蔬菜整个生长期。
一年多来承包区0.13万hm2示范田悬挂了捕虫板黄板和蓝板共计50余万张减少用药3次以上。
1.3.3 在温室大棚推广应用防虫网
利用尼龙网在温室大棚风口处设置成防虫网,可避免外界成虫钻入室内为害。春茬瓜类蔬菜自花授粉品种还可免除蜜蜂进入室内造成畸形瓜果带来的经济损失。该方法简单、无污染,可减少使用农药次数。经普查,承包区温室基本全部使用了防虫网。
1.3.4 脉冲式烟雾机防治温室蔬菜病害
烟雾机以共振脉冲喷气发动机为动力产生高温高速气流来烟化油烟剂以烟雾为载体使农药迅速扩散弥漫整个防治空间从而提高防治效果。用烟雾机防治温室蔬菜病害具有省时、省工、省药的特点充分利用了药剂避免了流失解决多年来“跑、冒、滴、露”的施药问题更重要的是降低温室湿度减轻病害发生。又由于烟雾机施药速度快100m的温室仅需要5min就可喷完每667m2降低人工费80%左右使用次数减少50%左右。
1.4 大力推广生态防治技术
不同种病虫对温度和湿度有一定的要求,有其适宜的温区范围,高于或低于适宜温区的温度,必然影响病虫的正常生理代谢,从而影响其生长发育、繁殖与为害,甚至影响其存活率。因此可以人为地利用生态调控进行防治。如晒种、温烫浸种等高温处理种子;高温灭杀土壤中的病虫;高温闷棚(黄瓜霜霉病的生态防治)抑制病情。推广温室生态调控技术,可控制黄瓜霜霉病、灰霉病、疫病、白粉病等温室病害。鉴于棚室蔬菜高温高湿易诱发病害,进行大量宣传培训生态调控技术,项目区菜农在生产过程中基本掌握了棚室温湿度调节,大大降低了病害的发生概率。
1.5 积极推广生物防治技术
1.5.1 保护利用天敌
保护利用瓢虫、草蛉、食蚜蝇、猎椿等捕食性天敌和赤眼蜂、丽蚜小蜂等寄生性天敌。
1.5.2 利用性诱剂诱杀露地蔬菜小菜蛾、棉铃虫成虫
通过使用性诱剂诱杀成虫起到杀一灭百之效是一种既保护天敌又无污染的防治方法。每667m2设置诱芯68枚诱盆距蔬菜1020cm高诱芯距水面12cm每月换一次诱芯及时添加水。该法是解决夏季蔬菜生产中防治小菜蛾和棉铃虫等害虫用药次数多、害虫抗药强等技术难点的有效途径。可减少防治次数5次每667m2减少投资3040元。
承包一年来在田间设置小菜蛾、棉铃虫等诱芯15万枚控制面积超过0.13万hm2。
1.5.3 利用植物源农药和微生物农药
承包期间组织技术人员进行了大量的药效试验推广植物源杀虫剂苦参碱、茴蒿素、除虫菊素微生物源杀虫剂阿维菌素、苏云金杆菌Bt乳剂等利用颉颃微生物N14和S52抑制番茄病毒病的发生达到降低农药残留的目的。
1.6 大力推广高效低毒农药应用技术
在保证植检、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防治技术大面积应用的前提下,化学防治作为一种有效的应急防治措施,它突出的优点是收效迅速、救急性强,无论在害虫大量发生为害以前,或是已经大量发生为害,化学药剂一般都可以及时取得显著的防治效果。化学防治做到:加强病虫测报,选择有利时机进行防治;熟悉病虫种类,了解农药性质,做到对症下药。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掌握正确的施药技术,安全合理使用农药。
2 主要做法
2.1 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技术承包顺利开展
由于蔬菜病虫发生的区域性、时空性、变化性和防治工作的准确性、技术性、时效性都很强,要求蔬菜病虫绿色防控是一项技术性强、涉及面广的工作。为保证“蔬菜病虫绿色防控技术承包”到位。采取集体承包的形式,由太原市、清徐县、小店区植保技术人员组成蔬菜病虫绿色防控技术承包领导组和技术指导组,乡、村两级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承包领导组负责制定承包实施方案,并统筹协调、组织实施、进行工作总结等;技术指导组负责技术培训、技术指导、物质供应等工作。乡、村级领导组配合承包领导组负责组织发动、落实方案等工作。
2.2 开展病虫普查,摸清病虫发生发展现状
为使防治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在承包区进行了病虫情况普查。主要调查了各种蔬菜以黄瓜、西葫芦为主的瓜类蔬菜以番茄、茄子、甜椒为主的茄果类蔬菜以菜豆、豇豆为主的豆科蔬菜以甘蓝、白菜为主的十字花科蔬菜以芹菜、菠菜、莴笋为主的绿叶类蔬菜以萝卜为主的根菜类蔬菜以韭菜、大葱为主的葱蒜类蔬菜幼苗期病虫害和各种蔬菜生理性病害。共计8类15种蔬菜作物、109种病虫其中75种病害、34种虫害并拍摄到许多病虫图片。
2.3 做好病虫预警,有效指导病虫绿色防控
农作物病虫预测预报是根据病虫发生规律结合气象因素和农业生态环境等因子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病虫害的发生期、发生量、发生范围和可能达到的流行为害趋势做出预测并发出准确预报。为做好这一工作在项目承包区建立病虫测报点5个技术人员长期坚持病虫观测与调查并根据气象条件、病虫发生基数、历史资料和太原市农业生态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准确发布病虫发生趋势预报。
2.4 制定操作规程,促使病虫绿色防控
为使承包区病虫防治更加规范针对病虫发生实际起草制定了包括大白菜、茄子、青椒、辣椒、油麦菜、大葱、西葫芦、香菜、生菜、油菜、黄瓜、番茄、韭菜、芹菜14种承包区蔬菜的病虫绿色防控技术操作规程。规程吸纳了当前蔬菜病虫防治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融入了广大承包人员的智慧和经验对承包区蔬菜作物从播种到收获各个不同生育阶段主要病虫绿色防控提出了规范性要求是蔬菜病虫绿色防控的主要内容和依据。
2.5 深入宣传培训,普及病虫绿色防控知识
农民是科技的最终受体是技术转化的关键载体因此我们重点抓技术培训提高承包区菜农接受新技术的主动意识。蔬菜病虫绿色防控技术是一项全新的植保技术为切实保证项目的实施承包组从提高农民素质入手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技术宣传和培训介绍先进的病虫防治技术和优良的农药品种。一年来累计技术培训近100次受益群众达2万余人次提高了承包区菜农科技素质和用药水平为保证项目顺利实施起到积极作用。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菜田用药次数偏大、用量增大
近年来菜田轮作复种指数提高倒茬困难农药使用频繁用量也增大。据调查一些大棚蔬菜1015d就要喷一次药不仅破坏菜田的生态平衡也加剧了环境污染使农产品质量的提高负面影响加大。
3.2 对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认识模糊
生产中,农户不建立农业投入品档案记录,经常为了赶市场行情,随意采收,容易发生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
3.3 缺乏对绿色防控植保器械的投入
一些效果良好的物理防控技术如杀虫灯、杀虫板、臭氧水及电离子水等,由于前期投入高,技术普及受阻。
4 建议
4.1 加强安全用药技术培训和宣传
一方面,不断提高技术干部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意识;另一方面,要使广大农民群众掌握农药使用和病虫害相关知识,始终把减量用药贯彻到植保工作的各个环节。
4.2 加大生物农药和新药械的试验示范
一定要结合生产需求,不断筛选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特别是结合生物农药使用特点,开展一些施药技术和方法的研究。通过整合技术力量,增加技术含量,逐步建立一批无农药污染的绿色防控综合示范园,带动植保新农药、新药械的推广工作。
4.3 实施有害生物结合治理
要大力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植保方针,坚持“绿色植保”和“公共植保”理念,建立健全各级病虫害预测预报体系,强调保护利用害虫天敌等自然控制因子,扶持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为实现农业绿色转型、优质高效安全发展不断提供高新技术手段。
浅谈如何安全科学使用农药
1 安全科学使用农药的措施
1.1 选择适宜的农药产品
农药的品种很多,特点不同,应针对要防治的对象,选择最适合的品种,防止误用;应尽可能选用对天敌杀伤作用小的品种。
1.2 选择适宜的施药器械
手动喷雾器、机动喷雾器、弥雾机是常见的施药器械。我国农药喷雾器种类很多,应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药械,注意产品的使用维护,避免“跑、冒、滴、漏”,并定期更换磨损的喷头。
1.3 适时施药
现在各地已对许多重要病、虫、草、鼠制定了防治标准,即常说的防治指标。根据调查结果,达到防治指标的田块应该施药防治,未达到指标的不必施药。施药时间一般根据有害生物的发育期、作物生长进度和农药品种而定,还应考虑田间天敌状况,尽可能避开天敌对农药敏感期施用。既不能单纯强调“治早、治小”,也不能错过有利时期。
1.4 适量施药
任何种类农药均需按照推荐用量使用,不能任意增减。为了做到准确,应将施用面积量准,药量和加水量称准,不能草率估计,以防造成作物药害或影响防治效果。
1.5 均匀施药
喷施农药时必须使药剂均匀地分布在作物或害虫表面,以保证取得好的防治效果。现在使用的大多数内吸杀虫剂和杀菌剂,以向植株上部传导为主(称为向顶性传导作用),很少向下传导的,因此也要喷施均匀。
1.6 合理轮换用药
实践证明,在一个地区长期连续使用单一品种农药,容易使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连续使用数年,防治效果即大幅度降低。轮换使用作用机制不同的品种,是延缓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的有效方法之一。
1.7 合理混配用药
合理地混用农药可以提高防治效果,延缓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或兼治不同种类的有害生物,节省人力。混用的主要原则是:混用必须增效,不能增加对人、畜的毒性,有效成分之间不能发生化学变化,如遇碱分解的有机磷杀虫剂不能与碱性强的石硫合剂混用。要随用随配,不宜贮存。为了达到提高施药效果的目的,将作用机制或防治对象不同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商品农药混合使用。有些商品农药可以混合使用,有的在混合后要立即使用,有些则不可以混合使用或没有必要混合使用。在考虑混合使用时必须有目的,如为了提高药效,扩大杀虫防病除草的范围,同时兼治其他虫害、病害,收到迅速消灭或抑制病、虫、草危害的效果;用混配用药法防治抗性病、虫和草来解决农药不足的问题等。但不可盲目混用,因为有些种类的农药混合使用时不仅起不到好的作用,反而会使药剂的质量变坏或使有效成分分解失效,浪费了药剂。除草剂之间的混用较为普遍,市售的很多除草剂产品本身就是混剂,如丁·苄、乙·苄、二氯·苄等。除草剂的混用除了提高药效和扩大杀草谱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降低单剂的使用剂量,从而防止对作物产生药害。
2 安全使用农药注意事项
2.1 施药人员应符合要求
①施药人员应身体健康,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具备一定的植保知识,严禁儿童、老人、体弱多病者以及经期、孕期、哺乳期妇女参与施用农药。
②施药人员需要穿着防护服,不得穿短袖上衣和短裤进行施药作业;身体不得有暴露部分;防护服需穿戴舒适,厚实的防护服能吸收较多的药雾而不至于很快进入衣服的内侧,棉质防护服通气性好于塑料防护服;使用背负式手动喷雾器时,应穿戴防渗漏披肩;防护服要保持完好无损。施药作业结束后,应尽快把防护服清洗干净。
2.2 施药时间应注意安全
2.2.1 应选择好天气施药
田间的温度、湿度、雨露、光照和气流等气象因子对施药质量影响很大。在刮大风和降水等气象条件下施用农药对药效影响很大不仅污染环境而且易使喷药人员中毒。刮大风时药雾随风飘扬使作物病菌、害虫、杂草表面接触到的药液减少即使药液已附着在作物上也易被吹拂挥发或震动散落大大降低防治效果刮大风时易使药液飘落到施药人员身上增加中毒机会刮大风时如果施用除草剂易使药液飘移有可能造成药害。下大雨时作物上的药液被雨水冲刷既浪费了农药又降低了药效且污染环境。因此应避免在雨天及风力大于3级风速大于4m/s的条件下施药。
2.2.2 应选择适宜时间施药
在气温较高时施药施药人员易发生中毒。由于气温较高农药挥发量增加田间空气中农药浓度上升加之人体散热时皮肤毛细血管扩展农药经皮肤和呼吸道吸入引起中毒的危险性就增加。所以喷雾作业时应避免夏季中午高温30℃以上的条件下进行。夏季高温季节喷施农药要在上午10时前和下午4时后进行。对光敏感的农药选择在上午10时以前或傍晚施用。施药人员每天喷药时间一般不得超过6h。
2.3 注意安全采收间隔期
农药在施用后分解速度不同,残留时间长的品种不能在临近收获期使用。有关部门已经根据多种农药的残留试验结果,制定了《农药安全使用规定》和《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其中规定了各种农药在不同作物上的安全间隔期(即在收获前多长时间停止使用某种农药)。
2.4 注意保护环境
施用农药须防止污染附近水源、土壤等,一旦造成污染,可能影响水产养殖或人、畜饮水等,而且难于治理。按照使用说明书正确施药,一般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2.5 施药操作应安全规范
2.5.1 田间施药
①进行喷雾作业时应尽量采用低容量的喷雾方式把施药液量控制在300L/hm2以下避免采用大容量喷雾方法。喷雾作业时的行走方向应与风向垂直最小夹角不小于45°。喷雾作业时要保持人体处于上风方向喷药实行顺风、隔行前进或退行避免在施药区穿行。严禁逆风喷施农药以免药雾吹到操作者身上。
②为保证喷雾质量和药效在风速过大大于5m/s和风向常变不稳时不宜喷药。特别是在喷施除草剂时当风速过大时容易引起雾滴飘移造成邻近敏感作物药害。
③在使用触杀性除草剂时,喷头一定要加装防护罩,避免雾滴飘失引起的邻近敏感作物药害。
④喷施除草剂时喷雾压力不要太大,避免高压喷雾作业时产生的细小雾滴引起的雾滴飘失。
2.5.2 设施内施药
在温室大棚等设施内施药时应尽量避免常规大容量喷雾技术最好采用低容量喷雾法。采用烟雾法、粉尘法、电热熏蒸法等施药技术应在傍晚进行并同时封闭棚室。第二天将棚室通风1h后人员方可进入。如在温室大棚内进行土壤熏蒸消毒处理期间人员不得进入棚室以免发生中毒。
浅谈施药后安全处理常识
1 施药田块的处理
1.1 常规施药田块的处理
施过农药的田块作物、杂草上都附有一定量的农药一般经45d后会基本消失。因此要在施用过农药的田块树立明显的警示标志在一定的时间内禁止人、畜进入。
1.2 施用过高毒农药田块的处理
对施用过有机磷高毒农药的棉田5d内人、畜都不可进入。稻田施药后要巡视田埂防止田水渗漏和溢出而污染水源3d内不放出田水。
2 残余药液及废弃农药包装的处理
2.1 残余药液的处理
①未喷完药液(粉)的处理:在该农药标签标明许可的情况下,对于少量的剩余药液,如果不可能在第二天继续使用,可在当天重复施用在目标物上。
②农药喷施结束后,剩余的药剂或药粉必须保存在其原有的包装中,并密封储存于上锁的地方,不能用其他容器盛装农药,严禁用空饮料瓶分装剩余农药。要存放到儿童拿不到的地方。
2.2 农药废弃包装的处理
2.2.1 对常用农药废弃包装的处理
①对金属类的农药容器应冲洗3次砸扁后将其深埋于土壤中。
②对塑料容器应冲洗3次砸碎后掩埋或烧毁。
③对玻璃瓶冲洗3次砸碎后掩埋。
④对纸包装烧毁或掩埋。
2.2.2 对农药溢出物污染的包装和废弃物的处理
被农药溢出物污染的包装和废弃物必须集中在一个通风和远离人群、牲畜、住宅和作物的地方烧毁或掩埋在不可能污染水井和水源的地方。
2.3 对特殊农药的包装处理要求
①除草剂的包装不能焚烧,因燃烧时产生的烟雾有可能对作物产生药害。
②装有植物生长调节剂类农药的废弃物也不能采用焚烧的办法处理。
2.4 废弃包装物处理安全注意事项
①焚烧农药废弃物必须在远离住宅和作物的地方进行,操作人员在焚烧时不要站在烟雾中。要阻止儿童接近。
②掩埋废容器和废包装时应远离水源和居民点。
③对于不能及时处理的农药容器,应妥善保管,以防被盗和滥用,同时要阻止儿童和牲畜接近。
④不要用农药空容器盛装其他农药,更不能作为人、畜的饮食用具。
3 施药后的清洁与卫生
3.1 施药器械的清洗
施过农药的器械不得在小溪、河流或池塘等水源中冲洗或洗涮,洗涮过施药器械的水应倒在远离居民点、水源和作物的地方。
3.2 防护服的清洗
①施药作业结束后,应立即脱下防护服及其他防护用具,装入事先准备好的塑料袋中带回处理;
②带回的各种防护服、用具、手套等物品,应立即清洗。根据一般农药遇碱容易被分解破坏的特点,可以用碱性物质对上述物品进行处理。如用碱水或肥皂水或草木灰水浸泡。草木灰是碱性物质,常用 1kg草木灰加16kg水做成清洗液待澄清后取上面的清液使用。若被农药原液污染可先放入5%碱水或肥皂水中浸泡12h然后用清水清洗。
③若橡皮手套及塑料薄膜手套、围腰、胶鞋被农药原液污染可放入10 %碱水内浸泡30min再用清水冲洗35遍晾干备用。
3.3 施药人员的清洗
①应先用清水冲洗手、脚、脸等暴露部位,再用肥皂洗涤全身,并漱口换衣。施用敌百虫后不能用碱性肥皂洗涤,而应使用中性肥皂洗涤。
②对于使用了背负式喷雾器人员的腰背部,因污染较多,需反复清洗。有条件的地方最好采用淋浴,条件差的地方在用肥皂清洗后,用盆或桶装上温度适合的清水进行冲洗。
3.4 用药档案记录
每次施药应记录天气状况、用药时间、药剂名称、防治对象、用药量、加水量、喷施药液量、施用面积、防治效果、安全性等。
4 农药的安全贮藏与保管
农药是特殊商品,如果贮藏不当,就会变质甚至失效,也有产生其他有害作用的可能。要仔细制订购买计划,以缩短贮藏时间和避免过剩。农药的贮存条件要符合标签上的要求,尤其要避免将农药贮存在其限定温度以外的条件下。贮藏的农药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做到安全、保险。
①农药应专地储存,不能与粮食、蔬菜、瓜果、食品、日用品等混放,也不能和火碱、石灰、小苏打、碳酸氢铵、氨水、肥皂以及硝酸铵、硫酸铵、过磷酸钙等碱性或酸性物品同仓存放。另外也不能和火柴、爆竹、火油、硫、木炭、纸屑等易燃易爆的物品放在一起。最好单独储存在有锁的仓库或专用设施中,还应远离儿童、家禽、牲畜、动物饲料和水源,以消除一切造成污染的或误当其他物品的可能性。
②农药和化肥不能贮放在同一仓库里。因为化肥的品种较多,农药的品种就更多了,而且它们的性质又各不相同。如化肥有易挥发的、易爆炸的,有酸性的,也有碱性的。农药也有易分解的、易燃的、易爆炸的,而且是有毒的,所以不能同库存放。
③要把经农药处理过的种子单独存放,并在上面做上记号,以免误作粮食食用。
④除草剂应该与其他农药分开储存,以免误将除草剂当杀虫剂使用,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⑤要定期检查农药包装的破损和渗漏情况。
⑥对有破损和渗漏的包装和容器,要及时转移。
⑦如果破损包装和容器中的农药仍可使用,可将它们重新包装,但必须装进贴有原始标签的容器,若没有原始容器,则必须将原始标签贴到新的包装容器的显著位置。
⑧不要在溢出的农药旁吸烟或使用明火。对溢出的农药液体,应用土或锯木屑吸附,在仔细清扫后将废渣埋在兑水源不会污染的地方。
⑨要定期检查农药的有效期,对已过期的农药要及时销毁。
信阳市2016年农药械需求预测调查研究
1 全市基本概况
信阳市位于河南省南部东接安徽南临湖北人口近800万人总面积1.89万km2约占全省面积的11%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四季分明降水充沛气候温暖湿润雨热同季水资源充足。年平均气温15.215.5℃年平均降水量1100mm年日照时数19402180h无霜期217229d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活动积温为48204970℃。地形自西向东倾斜由南往北逐渐降低南部、西部山地属大别山、桐柏山系总面积约为1197km2中部为丘陵和垄岗面积约为5574km2北部为平原面积约为1059km2。信阳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常年耕地面积为53.33万hm2农作物种植面积为93.33万hm2复种指数为179%以水稻、小麦、油菜等为主常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为80万hm2总产110亿t是河南省的主要粮食生产地之一也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由于独特的自然气候条件使南北气候带农作物病虫草害在信阳市都能发生使信阳市在全省乃至全国的病虫测报上都极具代表性。
2 2015年主要农作物病虫草害发生情况
2.1 小麦
2014年信阳市小麦播种面积32.46万hm2主要品种以豫麦18-99、郑麦9023、偃展4110、西农979、郑麦004、扬麦15等为主。据市气象部门通报信阳市在2月下旬、3月中旬后期至4月上旬前期和4月中旬后期至4月下旬前期降水偏多对小麦条锈病、纹枯病、赤霉病的发生比较有利4月下旬末至5月中旬中段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对后期部分地区穗蚜的发生也比较有利。信阳市小麦病虫草害总体中度发生病害重于虫害条锈病、纹枯病、赤霉病、穗蚜、麦蜘蛛等在局部地区偏重发生。据统计全市小麦病虫害发生面积70.83万hm2次防治64.77万hm2次防治率达91.4%。其中病害发生26.83万hm2次防治25.53万hm2次使用药剂主要有多菌灵、禾果利、井冈霉素、戊唑醇、三唑酮、甲基硫菌灵、氰烯菌酯等虫害发生18.72万hm2次防治16.29万hm2次使用药剂主要有吡虫啉、乐果、菊酯类、哒螨灵、吡蚜酮、毒死蜱、抗蚜威、阿维菌素类等草害中度发生发生25.28万hm2次防治24.95万hm2次优势种群主要以看麦娘、猪殃殃、繁缕、野燕麦等为主使用药剂主要有苯磺隆、乙草胺、二甲四氯、草甘膦等。
2.2 水稻
水稻是信阳市主要的秋粮作物。2015年信阳市水稻种植面积47.37万hm2比2014年增加了0.71万hm2。主要品种有扬两优6号、Y两优1号、丰两优四号、冈优系列、国豪杂3号、珍珠糯、Ⅱ优688、9优418、郑稻18、粤优938等为主。前期由于降水频繁、温度适宜稻瘟病、纹枯病等病害发生较重稻蓟马、二化螟等虫害也在部分田块偏重发生后期全市普遍高温降水偏少对虫害的繁殖和病害的流行不利全市水稻病虫草害发生有所抑制。据植保部门统计信阳市水稻病虫草害中度发生发生面积88.17万hm2次防治面积15.93万hm2次防治率93.7%。其中病害发生23.96万hm2次防治20.14万hm2次使用药剂主要有多菌灵、井冈霉素、三唑酮、三环唑、戊唑醇、稻瘟灵、甲基硫菌灵、拿敌稳、酚菌酮、申嗪霉素等虫害发生31.50万hm2次防治31.40万hm2次使用药剂主要有稻丰散、稻腾、吡蚜酮、艾美乐、杀虫双、杀虫单、吡虫啉、噻嗪酮、毒死蜱、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等草害中度发生发生32.71万hm2次防治31.05万hm2次稻田草害优势种群主要以稗草、牛毛毡、莎草、节节菜、鸭舌草、矮慈姑等为主使用药剂主要有杀稗王、敌稗、二甲四氯、丁草胺、苯磺隆、乙·苄、草甘膦等。
3 2016年农药械需求预测及分析
3.1 2016年农药械需求预测
根据在农资市场的调查结果结合信阳市常年农作物病虫草害发生与防治情况综合分析预计2016年全市农药的商品需求量合计是2564.38t折百量798.22t。其中杀虫剂1302.26t折百量349.79t杀螨剂5.5t折百量1.4t杀菌剂556.72t折百量157.85t除草剂673.47t折百量283.11t植物生长调节剂11.53t折百量5.12t杀鼠剂14.9t折百量0.94t。植保机械需求量大约为 314843台套其中手动喷雾器需求量为66500台电动喷雾器需求量为 243600台机动喷雾喷粉机需求量为2301台动力液泵喷雾器需求量为430台喷杆式机动喷雾器需求量为112台套风送式喷雾机需求量为149台套航空喷雾机需求量为171台套诱虫灯需求量为1242台套烟雾机需求量为336台。
3.2 2016年农药械需求分析
3.2.1 农药械市场供需形势良好
经过1020年的发展信阳市农药械市场形势良好大多数品种货源充足市场总体基本保持稳定上下波动幅度不是很大。其中杀虫杀螨剂主要以杀虫双、杀虫单、辛硫磷、毒死蜱、吡虫啉、噻嗪酮、三唑磷、吡蚜酮、拟除虫菊酯类、稻丰散、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哒螨灵等为主杀菌剂主要以多菌灵、三唑酮、三环唑、井冈霉素、烯唑醇、甲基硫菌灵、百菌清、菌核净、咪鲜胺、戊唑醇等为主除草剂主要以乙草胺、丁草胺、草甘膦、二甲四氯、苯磺隆、苄嘧磺隆、敌稗等为主植保机械仍以手动喷雾器为主机动喷雾器、大型喷杆式机动喷雾器和航空喷雾器等现代植保机械的需求量增加迅速。
3.2.2 农药械结构有所优化
农药仍以杀虫杀螨剂为主导占50.8%杀菌剂占21.7%除草剂占26.3%杀螨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杀鼠剂等其他药剂占1.2%相对以前杀虫剂占70%以上市场的情况,农药品种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除草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的使用受到农民群众越来越多的重视。植保机械中,机动喷雾器、电动喷雾器、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担架式动力喷雾器、喷杆式机动喷雾器、航空喷雾器等方便快捷的新型现代施药器械由于省力、省药、省时、省工等特点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需求量越来越大。
3.2.3 高毒农药的限用、禁用和替代工作稳步开展
当前许多高毒农药需求急剧下降一些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面积大幅度增加。根据2016年需求预测可以看出有机磷类农药中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已基本禁止使用氧乐果、甲基异硫磷、敌敌畏等需求量也大幅下降一些高效低毒农药和生物农药则深受市场欢迎吡蚜酮、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BT、NPV、井冈霉素、申嗪霉素、氰烯菌酯等需求逐步增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农产品品质要求的不断增长新型无公害、绿色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需求量将飞快增长。
3.2.4 新型施药器械的推广力度不断加大
施药器械的落后是制约农民施药高效的关键。大量使用的手动喷雾器存在多种问题严重影响施药效果。飞防具有高工效、适应性好、机动灵活和省水、省工等优点是植保机械发展的方向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通过近两年植保部门的大力推广和全力支持全市植保遥控无人机从无到有2015年发展到18架上半年飞防面积达到0.73万hm2次比2014年0.12万hm2次增加了6倍多信阳市植保机械现代化取得重大突破。在省站支持下还在商城、息县、淮滨等县大力推广了风送式远程喷雾机、自走式水旱两用喷杆喷雾机等大型施药机械数量也达到140台套这些机械能大幅提高喷药效果、病虫害防治效果和农药利用率每天可喷防农田面积2033.33hm2,标志着全市植保机械化进程飞速发展,实现了人背机器到机器背人的跨越式发展。另外还推广了拉杆式、手推式喷雾器,该机器效率高、质量轻、操作方便,应用范围广。这些大型、先进的施药器械在信阳市农作物病虫害大规模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推广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3.2.5 农药销售渠道发生变化
一是农药销售渠道仍以个体经营为主,主要分布在乡镇和村;二是农药连锁经营模式和厂家直销网逐步扩大;三是随着专业化防治组织的发展,出现了农药生产企业与专业化防治组织联合或农药企业上门服务的新模式,缩短了产品流通过程,显现了良好的销售效果;四是随着高产创建、油料倍增计划、小麦“一喷三防”等种植类项目的实施,政府采购农药数量逐年增加。
4 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信阳市农药械市场总体形势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一些高毒高残留农药由于价位低、效果快、使用方便,加之替代的低毒农药品种不多,导致高毒农药在广大的农村仍有一定的市场,限用、禁用和替代工作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二是施药器械落后,制约施药的效果。现在全市施药器械仍以手动喷雾器为主,“跑、冒、滴、漏”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施药效果,同时也容易引起中毒事故的发生,而机动喷雾器尤其是大型喷雾器由于价格较贵,一家一户购买不太现实,今后通过建立专业化植保服务组织或协会,组建病虫害防治专业队来逐步改变这些现状。三是农药械市场中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三证”不全的农药仍有一定比例,农药标签问题仍很突出,农药械质量问题普遍存在,不合法的广告宣传误导农民现象时有发生等,今后各地应加强对农药械市场的监管,净化农药械市场,保护农民利益。
总之,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之政策的调控和宣传力度的加大,农民防病治虫意识逐步增强,对农药械等生产资料的投入逐渐增多,一批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和生物农药已成为本地首选推广的主要产品,需求量将飞快增加,一些方便、快捷、大型的新型机动喷雾器如航空植保机械等也将越来越受到农民群众尤其是种粮大户和合作社的欢迎。
第二部分 绿色防控与专业化统防统治
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技术在高标准粮田建设中的应用
1 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相融合的意义
专业化统防统治是病虫防治组织方式和服务方式的创新,绿色防控是病虫防治技术内容和技术体系的创新。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技术,就是把统防统治的组织方式与绿色防控的技术措施集成融合为一系列综合配套的技术服务模式,建立一批融合推进示范区,进行大面积示范展示和熟化、优化技术服务模式,逐步实现农作物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的规模化实施、规范化作业,有效提升病虫害防治组织化程度和科学化水平,大幅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促进农业稳定增产、节本增效、绿色可持续发展。
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推进势在必行,意义重大。融合推进是可持续控制病虫危害,保障农业生产安全;融合推进是从源头上减少农药残留,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融合推进是实现农业节本增效,保障农民持续增收的需要;融合推进是综合治理农药面源污染,保障生态环境安全的需要。高标准粮田建设离不开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是高标准粮田建设的保障。两年来高标准粮田通过实施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融合技术,解决了农民防病治虫的难题;提高了重大病虫防控效果,促进粮食稳定增产;降低了农药使用风险,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提高了农业专业化程度,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使防控方式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变;提升农产品品牌,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2 主要做法
2.1 加强组织领导
漯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标准粮田建设,把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作为农业工作的重点和突破口,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目标考核体系,加大督导检查,强化过程管理,狠抓工作落实,形成了上下合力推进、齐抓共管的良性工作运转机制;为确保高标准粮田有序开展,市政府定期召开市政府常委会议、专题会议,听取各县(区)、各成员单位阶段性工作汇报,研究推进措施;市人大把高标准粮田建设和粮食生产安全作为重点议案,要求各相关单位重点办理;组织开展全市高标准粮田建设及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观摩,全面梳理高标准粮田建设情况,敦促各县区查漏补缺,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市委书记马正跃、市长曹存正、副市长刘瑞红多次深入高标准粮田方内视察工程建设情况,这一系列有力举措,对推动高标准粮田建设及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顺利实施起到了重要作用。
2.2 强化资金整合
整合部门预算及各级财政重大病虫防控专项资金,强化对高标准粮田中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试点工作扶持力度。出台了《漯河市高标准粮田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办法》(漯高农领[2014]2号和《漯河市2014年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实施方案》漯农办[2014]6号文件办法要求实行项目申报审核备案制度以项目的整合实现资金整合实行“多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管理机制破除部门所有、部门支配的观念整合项目资金确保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措施集成应用落到高标准粮田建设区域内。2015年累计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超过1834万元。
2.3 提高科技集成水平
发挥部门优势利用行业科技水平提高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效果。把农业气象科技示范园、苗情监测仪、农机合作社和农业技术推广区域站优先向项目区布设并在项目内实施飞机喷药统防统治病虫害逐步实现了人工防治病虫害向机防病虫害的大转变。据统计在建成的高标准粮田方中病虫害统防统治、农业专业化组织统一服务覆盖率达到100%。
2.4 加强宣传和指导服务
采取广播与视频相结合、报纸与网络相呼应的方式大力宣传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融合的好处。每个示范基地明确2名责任人和2名植保技术指导专家具体负责方案制订和组织实施工作。并通过对村组干部、专业化防治组织成员、高产示范片区的种田大户进行培训、现场观摩、示范展示、深入生产一线指导等多种形式强化他们的“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科学植保”理念宣传融合技术措施提高他们的组织化、规模化绿色防控水平普及生物防治、生态调控、农药安全使用等绿色技术推广专业化统防统治措施让广大生产者实实在在地看到两者融合的好处增强自觉参与意识。
2.5 推行科学防控
2.5.1 推行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模式
高标准粮田建设其中一项就是要满足“六统一”统一整地、统一品种、统一测土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机械化作业、统一技术服务的要求而“六统一”为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提供了有利条件。高标准粮田内统一耕作方式、统一作物品种、统一播种时间、统一肥水管理使农作物生育期一致便于开展病虫害统一时间防治。“六统一”后依托合作社、家庭农场、村委会等种植大户和机构针对融合技术推行统一组织、统一发动、统一时间、统一技术、统一实施的“五统一”防治组织模式大幅提高了病虫防控组织化程度。目前全市现有专业化防治组织112个已注册108个拥有大、小专业化防治队伍35个机械6100台套其中大中型机械192台日作业面积0.267万hm2左右从业人员856人其中持证上岗138人。2014年统防统治面积达4.55万hm2小麦3.10万hm2玉米1.20万hm2其他0.247万hm2其中全程承包防治1.49万hm2。组织形式主要以种植专业合作社、农资经销大户、种植大户为主。
2.5.2 推广绿色防控
一是在高标准粮田内平均每3.33hm2布设1台太阳能杀虫灯。二是平均每0.667万hm2张挂1张黄蓝板诱杀蚜虫、蓟马等害虫。三是应用赤眼蜂携毒防治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四是加强监测及早防治。每个百亩方安排1名技术员每周对田间进行一次测报一旦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五是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生物农药开展防治。推广井冈·蜡蚜菌、井冈·嘧苷素、低聚糖素等生物农药。
2.5.3 推进病虫害综合治理进程
两年来的实施初步形成了一套以农业防治、生态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以及高效安全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为主要内容的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即“清洁田园三诱技术生物防治低毒化学农药防治”模式推进了病虫害综合治理进程。通过全面推广灯诱、色诱、性诱以及生物防治、生态控制等绿色防控技术措施合理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病虫害综合防治效果达到95%以上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50%以上,降低了生产成本,农药残留不超标,显著地提高了粮食产量和品质。
2.6 强化科技支撑作用
在加快推进高标准粮田项目区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技术的基础上,将农业气象科技示范园、农机合作社和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推广站优先向高标准粮田项目区布设。积极开展“千名科技人员包千村”科技服务行动和高产示范创建活动,集中推广先进农业技术,推广农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技术,使良种、良法相配套,不断提高科技对农业生产的支撑作用。
2.7 实行考核督查制度
要求各高标准粮田都要建立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区,推广实施具体技术措施。农业局强化督查考核,考核统防统治覆盖率、考核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措施融合程度,并报市政府作为年终综合考评指标。
3 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技术取得的成效
高标准粮田建设全面推进了联耕、联种、联管,为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提供了基地。高标准粮田即是粮食高产示范区,又是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示范区,使病虫绿色防控技术在统防统治中得到很好的运用。
通过两年来的实施高标准粮田区已较好地控制住农作物病虫害的暴发与流行特别是在2014年气候条件易于发病的条件下由于统防统治适时有力把药用在“节骨眼”上既减少了防治次数又保证了防治效果。由于科学用药、绿色防控实现了高产高效全市万亩方平均每667m2产量1252kg示范方超吨粮的比例达到100%。高标准粮田建设的扎实推进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粮食生产的稳产增产2014年全市粮食总产达到174.8万t实现“十一连增”。
武山县蔬菜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工作成效及建议
1 示范区基本情况
1.1 示范区基本情况
示范区设在武山县城关镇清池村是一个以蔬菜生产为专业的行政村2014年底蔬菜栽培面积为256.93万hm2占总耕地面积的87%以上其中大棚韭菜种植面积218.53万hm2主栽蔬菜为韭菜其次为甘蓝、菜花、黄瓜、番茄、西葫芦等。当地主要采用韭菜套菜花甘蓝的种植模式前茬韭菜后茬菜花甘蓝辐射带动全县蔬菜面积2.43万hm2。2014年蔬菜病虫害总体上中度偏轻发生主要有蔬菜灰霉病、霜霉病、白粉病、黄瓜角斑病、韭菜疫病、枯萎病、番茄叶霉病、小菜蛾、菜青虫、韭蛆、斑潜蝇、蓟马等。全县各类蔬菜病虫害发生2.09万hm2次防治3.087万hm2次。
1.2 示范区建设目标
示范区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的关键技术普及率达到80%以上防控效果达到90%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15%以上每667m2防治成本平均降低10%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蔬菜病虫害与往年比减轻45%农药使用量减少20%。杜绝使用高毒高残留化学农药产量和优质率明显提高质量100%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建立产品可追溯制度。
2 示范内容
2.1 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
①依托清池村蔬菜专业合作社和村民委员会,组织实施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在病虫害发生前进行预测预报,落实各种综合预防措施;在病虫害发生前期推行灯诱、色诱以及生物防治、生态调控等绿色防控措施,合理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生物农药,提高防治效果;当病虫害发生较普遍时则由蔬菜专业合作社和村委会组织推行统一组织、统一发动、统一时间、统一技术、统一实施的“五统一”专业化统防统治,大幅提高病虫防控组织化程度。
②从政策和补贴资金层面,加大对清池村蔬菜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提高该合作社在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融合中的协调和服务能力。
2.2 综合防治技术配套,推进病虫绿色防控
①示范区按东、中、西设立3个测报灯和自动气象观测仪。
②示范区内设立70个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诱杀蔬菜害虫。诱杀对象为韭菜蛾、皇帝老虎、烟青虫等。
③主要在棚内悬挂黄色诱虫板。诱杀对象为蔬菜蚜虫、温室白粉虱、美洲斑潜蝇等每667m2悬挂规格不同的自制黄板2040个。
④引进、试验、示范新型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和专用生物农药。该示范区推广高效低毒的新型农药阿维菌素400kg香芹酚水剂100kg和南霉素水剂200kg。
2.3 推进病虫综合治理
2.3.1 普及塑料薄膜多层覆盖增温“健身”栽培技术
秋后或冬季、春季温室栽培中除外层采用棚膜覆盖外棚内覆盖13层地膜同时要保证覆膜的透光性以提高棚内地温和气温确保作物健壮生长增强抗病性。主要防治对象为各种灰霉病、黄瓜霜霉病、角斑病、晚疫病、早疫病等。
2.3.2 推行换茬韭根腐熟还田技术
将三年生韭菜连根带土移出田间堆放腐熟,分年度还田,将该地施肥后直播新茬韭菜。防治对象主要是各种根蛆、韭菜蛾和韭菜疫病等。
2.3.3 推广黑色地膜面覆盖技术
整地起垄时,垄面覆盖黑色地膜,以改善田间小气候,促进植物生长发育,杀灭膜下杂草,阻断土内越冬虫害出土羽化。
2.3.4 推广配方施肥技术
使土壤营养平衡,以肥壮苗,提高抗病性。
2.3.5 清洁田园卫生
将田间铲除或拔除的带有病虫的植物残体全部带出蔬菜生产区域,进行深埋或烧毁,减少病虫侵染来源。
3 取得的成效
3.1 园区主要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
示范区蔬菜主要病虫害防控成效显著蔬菜灰霉病、霜霉病、白粉病、黄瓜角斑病、韭菜疫病、枯萎病、番茄叶霉病、小菜蛾、菜青虫、韭蛆、斑潜蝇、蓟马等全生育期病虫均控制在防治指标内未发生重大流行示范区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的关键技术普及率达到82%以上防控效果达到90%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15%以上每667m2防治成本平均降低9%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园区内未发生由于韭蛆造成的毁苗情况经采样检测蔬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100%达到无公害农产品标准。
在示范菜园区进行了融合示范落实面积241.33hm2涉及菜农1320户其中大棚韭菜206.67hm2、甘蓝10hm2菜瓜、番茄16hm2。在该示范区推广高效低毒的新型农药阿维菌素400kg、香芹酚水剂100kg和南霉素水剂200kg全部分配到示范点农户据调查使用效果好可以代替一些高毒农药防效达到90%以上。
在大棚黄瓜、番茄等作物田内悬挂黄色诱虫板700多个每667m2挂30个共挂580个棚。据调查挂黄板诱杀蚜虫、温室白粉虱和斑潜蝇一年少喷57次药少用0.7kg杀虫剂每667m2减少用药成本30元左右效果比较明显。
示范区机防队在6月上旬对韭菜小菜蛾进行统防统治用阿维菌素160kg防效达93%农药使用量降低21个百分点6月下旬对甘蓝和花菜虫害进行防治用阿维菌素5.5kg防治面积18.67hm2,防治效果较好,菜农比较满意。
通过以上一系列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技术的实施示范区蔬菜病虫害与往年比减轻45%农药使用量减少20%。
3.2 落实绿色植保,实现减量增收
在药剂防治过程中充分考虑作物生育期、蔬菜园区生态环境、药剂特性等因素推广高效低毒生物农药进行统防统治科学减少施药次数和施药量提高农药利用率。通过各项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优化和推广应用明显提高项目实施区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水平。示范区蔬菜病虫害与往年比减轻45%农药使用量减少20%防治成本降低15%。其中用药次数减少57次用药种类减少30%推广生物农药3种700kg最大限度地减少农药使用量尽可能使用生物农药生物农药使用占45%以上病虫害损失控制在5%以下蔬菜农药残留达到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标准。蔬菜每667m2增产220kg增收1100元。
3.3 形成蔬菜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技术
项目实施过程中,在总结生产实践中有效技术措施的基础上,试验示范诱杀技术、统防统治技术,集成农业、物理、生物和化学等技术,推广生物农药等措施,初步形成了蔬菜全生育期病虫害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技术,明确了以农业技术措施如轮作倒茬、清洁田园、推行换茬韭菜根腐熟还田、黑膜利用、配方施肥等为基础,实施黄板和杀虫灯诱杀、使用生物农药、统防统治、科学药剂组合和高效施药为核心的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技术,辅以人工掐枝打蔓、疏花疏果等规范化栽培管理技术,综合配套应用,有效防控蔬菜病虫害,探索出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蔬菜种植模式,总结出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总结编制《清池村韭菜无公害生产技术规范》《清池村无公害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生产规程。
4 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4.1 存在的问题
4.1.1 技术推广力度有限
国家对虽然蔬菜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工作给予资金支持但农业植保技术推广工作是“公共植保、绿色植保”需要全社会、各部门和各阶层的共同参与及大力支持才能在全县蔬菜种植上广泛应用。而当前武山县蔬菜种植比较分散基本是各家各户种植存在品种、技术和管理不统一、不规范的问题尽管武山县有部分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在产业化销售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但在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环节还比较弱县植保和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等部门、乡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推广与综合服务中心、专业合作社、菜农、企业5方未形成强大的合力与凝聚力未能搭建形成成熟的技术推广机制推广力度受限。
4.1.2 菜农意识不高
一是受传统种植模式影响,农民不了解、不相信绿色防控技术的有效性和经济合理性,开展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试验的意愿不高。二是绿色防控中使用的生物农药成本高、见效慢,农民不愿使用。三是统防统治需要统一时间、统一作业,目前农村多为一家一户的土地分散经营管理,农户意见不统一,造成连片作业困难,影响大型植保机械工作效率,进而影响服务组织的效益,制约其发展。四是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技术实施成本高、技术性强,菜农只关注投入成本,对菜品质量的提高意识不强,对环境保护意识更模糊,技术使用的直接经济成本影响菜农对新技术的采用率,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技术的大面积推广使用。
4.1.3 技术体系有待进一步提升
虽然在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技术的集成、优化、示范与推广应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操作技术日趋完善,但在蔬菜生产中针对不同品种蔬菜的简便、易行、经济实用的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技术还需不断提高完善。
4.2 建议
4.2.1 扩大宣传,提高农民接受程度
通过试验、示范展示和宣传培训等活动,让农民了解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技术的科学性、实用性;让农民真正掌握该技术,切身体会到该技术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4.2.2 创新模式,指导服务
加大蔬菜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技术的研究与集成,形成简便实用的规范技术,尝试与植保新技术推广等项目结合,进一步加强物资、技术补贴力度,从而促进蔬菜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技术推广应用,建立面向菜农的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技术支持与咨询网络,提供及时的技术指导与服务。
4.2.3 加快蔬菜规模化种植进程
应加快土地流转,形成规模化种植,以适应大型植保机械连片作业的要求;引导和推动有力的服务组织联系种植大户或开展土地代管,实行连块或整村推进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技术,提高整体效益和服务效益。
4.2.4 政策扶持,项目带动
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技术的示范与推广不同于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只有从推广政策、机制、方式和方法上不断创新,因地制宜开展推广活动,才能大力推进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工作。如生物农药由于售价高、见效慢、使用技术性强,菜农未能完全认可,需要国家继续进行药物补贴,再通过示范宣传加以引导和推广,才能在蔬菜栽培上广泛应用。
广南县作物病虫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发展思路
1 前言
当前,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的飞速发展,农药“双刃剑”的矛盾也日益突显,寻找“减药不减产”的抗灾减灾新出路迫在眉睫。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是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树立“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以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农业贸易安全“四大安全”为目标,以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依托,以专业化统防统治为主要形式,以农作物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为重点内容,加大扶持力度,加强指导服务,强化科技支撑,形成“政府扶持、市场运作、多元主体、专业服务”的机制,辐射带动大面积推广应用,实现病虫综合治理、农药减量控害。
广南县地处滇东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具有云南独特的“十里不同天”的特殊气候特点。据农业普查全县总耕地面积12.197万hm2其中稻田3.374万hm2旱地8.823万hm2。据植保专业年报统计2010-2014年各种农作物年均发生病虫草鼠害29.33万hm2防控37.05万hm2粮食作物挽回损失6425.7万kg实际损失1008.68万kg。由此植保防控新技术挖掘潜力很大开展农作物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推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现状
2.1 做法
2.1.1 成立专业化防治队伍,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
专业化统防统治是降低农药使用风险、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的有效途径。广南县自2010年组建了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至2015年拥有331台机动喷雾器大型车载机动喷雾器1台植保无人机1台登记注册的植保专业合作社有广南县小广南植保合作社、广南县端鸠植保专业合作社、广南县凯鑫惠农植保专业合作社、广南县坝美农丰植保专业合作社、广南县八宝优农惠民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
2.1.2 抓好培训,提高专业化队伍的综合能力和技术水平
利用“阳光工程”“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机会组织和参与培训机防手6期500人次培训专业化防治机防手320名。主要是培训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与识别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专业化防治组织建设的相关政策和组建方法机动喷雾器的使用、维修、常见故障及保养知识。
2.1.3 抓好示范样板,为机防手和群众提供学习和观摩的平台
在莲城、八宝、坝美、旧莫、那洒、珠琳等10个乡镇开展机防统治示范样板12场次参加群众3000余人防治水稻两迁害虫面积940hm2带动和辐射大面积防治8000hm2其中统防统治样板3340hm2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与蔓延。
2.1.4 药械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畴
利用农机购置补贴购买植保机械3WF-2.6机动喷雾器131台WFS-DBL-0杀虫灯20台、WFS-DBL-14台购机补贴资金40000元自筹资金106360元目前机器已经安排到各个组织。加强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体广泛宣传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好处和重要意义。通过典型和示范积极宣传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争取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与配合引导农民自觉加入专业化防治。
2.1.5 引进绿色防控技术试验示范
5年来在水稻、玉米、小麦、甘蔗、蔬菜、茶叶、油菜、柑橘等作物引进杀虫灯、性诱剂、色板、防虫网等开展绿色防控累计完成0.77万hm2。
2.1.6 组装集成,融合推进
2014-2015年将植保合作组织的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技术在水稻、甘蔗、茶叶、柑橘上集成融合开展试验示范区0.24hm2。
2.2 成效
2.2.1 防控成本明显下降
据调查水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两种害虫采用“灯诱稻田养鸭统防统治”的专防田较群众自防田平均减少农药防治分别2次以上和1次以上每667m2节约农药、用工成本2030元。
2.2.2 防效提高,增产明显
通过对从业人员加强安全用药、防治技术和药械维修技能等方面的技术培训每个从业人员每年培训12次。在防治技术上专防队员防治规范专防突出重点、把握适期、选准药剂、兑足水量、喷准部位防治效果明显提高。据调查专防田较自防田病虫防治效果达85%以上一般增产5%以上,增产效果显而易见。
2.2.3 农药用量下降,农田生态环境改善
实践证明示范区内农药使用量与农民自防相比降低10%防治成本下降15%以上病虫害造成损失率控制在4%以下。农田有益生物种群如青蛙、蜘蛛、瓢虫、绿盲椿、草蛉等数量上升特别是已经匿迹近20年的麻雀又飞回来了捕食大量害虫使田间害虫群体密度明显下降对防虫治病起了积极的作用。
2.2.4 促进了农村服务业发展
农作物专业化合作组织吸收农村以种田为主的农民或闲散劳动力,开展病虫专防社会化服务,不仅促进了农村服务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解决了外出务工户和无劳力户病虫防治的后顾之忧,同时增加了务农农民的收入。
2.2.5 生态效益突出
农作物专业化防治降低了农药使用量减少用药次数12次加快了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推广进程有利于农药废弃包装物的回收和处理有利于其他农业措施、物理措施在农作物病虫防治推广中的应用有利于害虫天敌的保护和利用减少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优化了农田生态环境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
2.3 体会
2.3.1 政策至上,资金保障
近些年来每年的中央1号文件都把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工作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从政策、资金方面均给予大力支持从指导思想、工作思路、技术上给予指导使植保工作得以可持续发展。
2.3.2 观念转变,理念革新
2006年3月31日在北京举行的植保高层论坛上初步形成“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的理念2006年4月13日在湖北襄樊举行的全国植保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2007年6月14日在广西南宁召开的全国水稻重大病虫防控暨重大植物疫情阻截带建设现场会上提出要全面推进“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要强化“公共”性质公共植保和“公共”管理开展“公共”服务提供“公共”产品着力服务“四大安全”。
2.3.3 技术创新,方法简便
各产区集成技术:玉米产区,杀虫灯+赤眼蜂+白僵菌控制玉米螟;水稻产区,佳多频振杀虫灯+鸭/鱼等技术;蔬菜产区,灯+色板/防虫网;果树产区,灯+性诱剂/色板;茶叶产区,灯+性诱剂/色板;辣椒产区,灯+性诱剂/色板;甘蔗产区,灯+性诱剂/色板。
3 必要性
当今的世界是国际经济世界。我国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贸易壁垒更加突出。当前,我国已发展到一个崭新的现代农业发展阶段,步入了世界发展的快车道,发展绿色、安全农业势在必行。同时,我国国民经济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国民收入逐渐提高,人民的生活迈向小康水平,人们从吃饱到吃好、吃得营养的方向转变,对绿色、安全、营养的食品的需求日趋迫切。
4 发展思路
4.1 指导思想
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技术的推广应用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环境安全的主推手,是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目标的重要举措。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推进“公共植保、绿色植保”新理念的贯彻落实,加快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技术推广步法。
4.2 技术路线
抗病虫品种+“保健”栽培(合理密植、灌溉、施肥)+生物多样性(间套种)+物理防控(灯诱+色诱+性诱)+生物防控(保护天敌+稻鱼工程)+专业化统防统治(生物农药,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高效节药器械等药控技术),组装集成融合推进的技术模式。
4.3 措施
4.3.1 创新思路,引进人才
广南县乡村植保体系不健全力量薄弱技术落后必须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强化技术支撑。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要充实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的植保专业技术人员提高防控指导能力。全县18个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基本没有全日制的植保专业技术人员因此应用13年时间通过事业单位招考的方法每个乡镇招聘至少1名植保专业技术人才。县植保植检站非植保专业人员不聘用且每次招聘必须设置考试环节通过专业技术测试者方可调入从而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4.3.2 发展专业化植保合作组织,增强防控能力
积极争取地方财政支持设立植保专业化防治合作组织专项补贴充分利用各项病虫防治经费补贴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植保专业化防治合作组织领域探索企业共建、联建模式。特别要扶植有技术实力的植保专业合作社如广南县凯鑫惠农植保专业合作社、广南县八宝优农惠民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等。2015年广南县八宝优农惠民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广南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的支持下购买了一架无人机。
4.3.3 抓宣传、搞培训、办样板,提高社会影响力和凝聚力
一抓宣传,二抓培训,三抓示范样板,走“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方法,为机防手和群众提供学习和观摩的平台,促进融合推进项目的有序健康发展。
4.3.4 研究部署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方法、模式
因地制宜,借鉴外地成功经验,去粗取精,研究部署适宜广南县的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方式、方法、模式。病害防控模式:抗病品种+耕作制度(间作、轮作)+保健栽培(条播、合理密植、配方施肥、合理灌溉)+专业化统防统治(低毒低残留高效农药)。虫害防控模式:抗虫品种+耕作制度(间作、轮作)+保健栽培(条播、合理密植、配方施肥、合理灌溉)+保护天敌+物理防控(性诱、色诱、灯诱、防虫网)+专业化统防统治(低毒低残留高效农药)。草害防控模式:覆膜+除草剂。鼠害防控模式:保护天敌(猫、猫头鹰、蛇)+粘鼠板、鼠夹+堵鼠洞+防鼠粮仓+毒饵站。
4.3.5 设立绿色防控技术便民服务部门
目前,鉴于高效节药器械、诱虫灯、色板、性诱剂、防虫网等物资在当地没有部门出售和咨询平台,群众欲购买但又不知道去哪里才能购买得到的实际,建议在县植保植检站或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设立技术服务部门,负责规划、技术咨询、物资配套等一系列工作,便于群众咨询和物资购置,促进项目工作的顺利推进。
蓝田县玉米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的探索与思考
1 实施成效
1.1 示范规模
2014年根据全县玉米种植布局和主要病虫发生分布特点结合近年来玉米病虫防控试验示范结果并借鉴同类型地区玉米病虫防控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整合农作物病虫防控、玉米高产创建、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资金集聚技术力量在自然条件较好、群众科技意识强的三里镇柴寨村、杨坡头村普化镇当院村焦岱镇柳家湾村史家寨镇田家村、侯家村等地建立6个玉米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以下简称融合示范百亩示范田在三里镇杨村建立千亩融合核心示范区在三里镇、普化镇、焦岱镇和史家寨镇4镇建立0.33万hm2融合试点基地辐射带动全县融合技术应用面积0.67万hm2。
1.2 示范效果
7月中旬对化学除草和黏虫的防效调查表明化学除草、防虫效果均达85%以上8月上旬对玉米螟等害虫的防效调查表明化学除草、防虫效果达80%。由于开展专业化防治时避开了草蛉、瓢虫、农田蜘蛛、赤眼蜂等天敌繁殖期,选用了对天敌杀伤力小的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和生物制剂,示范田、示范区天敌种类和数量保持稳定或略有上升,较对照田显著增加,综合防控效果明显。
调查表明:示范田、示范区采取种植高产优质抗病品种、使用包衣种子、机械硬茬单粒播种或机械旋播技术,实现了种肥同施,科学施肥和合理密植;安装太阳能杀虫灯,诱杀了大量的黏虫、玉米螟、金龟子等害虫成虫,压低了害虫虫口基数,减少了化学防治次数和农药用量;使用玉米病虫自动化监测设备,实时监测了玉米螟、黏虫等害虫成虫羽化高峰期,为准确预测幼虫孵化盛期、确定专业化防治最佳用药时期提供了理论依据;对田间杂草及二代黏虫适期混合用药专业化防治,提高了防效,降低了防治成本。总之,通过“健身”栽培等农业措施,太阳能杀虫灯物理诱虫措施,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或生物药剂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等综合防控技术措施,避免了因防控病虫害对田间草蛉、瓢虫、蜘蛛、赤眼蜂等天敌的杀伤,为天敌存活、繁殖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充分发挥了天敌对害虫的捕食、寄生作用,逐步恢复了农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玉米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成效明显。
1.3 产量结果
9月中旬市、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部门联合测产调查百亩示范田平均每666.7m2产量为661kg较大田高209kg千亩示范区平均每666.7m2产量为607kg较大田高155kg示范基地平均每666.7m2产量为594kg较大田高142kg。
2 具体做法
2.1 加强组织领导,确保顺利实施
为了确保融合示范工作取得实效,蓝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专门成立了由中心主任任组长,分管副主任、植保站站长任副组长,植保站、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土肥站、信息站、中心办相关人员为成员的融合示范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对示范工作总体方案、经费使用等重大问题进行决策。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植保站,负责项目的落实和实施。同时,成立技术专家组,负责技术方案的编制,开展技术培训、宣传指导和咨询服务等,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2.2 各司其职,确保示范效果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根据玉米品比试验示范结果,为各示范田、示范区选择适宜的品种和包衣种子,应用机械旋播技术和机械单粒硬茬播种技术,起到一定的保墒作用;土肥站根据地力及产量水平选用配方肥,合理确定施肥标准,实施机械播种施肥,提高了施肥的精确度,确保了一播全苗;植保站做好玉米病虫监测,及时掌握病虫和天敌动态,根据监测结果发布防治预报,制定防治技术方案,确定专业化防治最佳时期,尽量避免和减少化学防治对天敌的杀伤。
示范田播种后县植保站及时抽调3名工作责任心强的技术骨干组成病虫监测小组在全县建立5个玉米病虫草系统监测点利用害虫远程实时监测系统、虫情测报灯等设备监测黏虫、玉米螟等害虫发生动态定期检查成虫数量变化情况开展田间监测调查结合田间调查结果综合分析预测幼虫孵化高峰为开展专业化防治提供最佳施药时期。累计开展监测调查32次上报重大病虫信息6次编发《病虫情报》2期1200份防治技术明白纸4种8000份及时科学地指导了玉米病虫专业化防治。
2.3 突出关键技术,狠抓落实到位
对示范田、示范区、示范基地采取“七统一”措施即统一品种种植正大12、农华101、登海605、秦龙12、统一包衣种子、统一播期播量、统一机械播种旋播或硬茬单粒播种、统一施用配方肥六国控失肥N-P-K为20-15-540kg、统一田间管理措施、统一病虫专业化防治并安排技术人员“一对一”抓示范点确保了各项技术措施的到位率。
2.4 强化技术培训,不断扩大应用规模
在抓好示范技术集成展示的基础上为了配合推广应用相关技术人员多次深入到史家寨镇、焦岱镇、普化镇和三里镇4镇26个行政村开展玉米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技术宣传培训12场次累计培训群众15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8000份以示范田、示范区与试点基地为平台在作物生长的关键季节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适时开展田间管理辐射带动全县推广应用面积0.67万hm2实现了规模效应。
2.5 安装太阳能杀虫灯,发挥物理措施防虫作用
在千亩核心示范区内按每3.33hm2安装1台太阳能杀虫灯的标准共安装20台太阳能杀虫灯充分利用物理措施诱杀黏虫、玉米螟、金龟子等害虫成虫压低害虫基数减少了化学防治次数和农药使用量充分保护了草蛉、蜘蛛等农田天敌有利于发挥农田生态系统自身调节功能。
2.6 确定防治组织和防治药剂,保证专业化防治效果
对县内有意愿承担玉米病虫草专业化防治的专业防治组织的资质、人员药械配置、作业能力、档案资料、规章制度等内容进行综合考察最终选定在省、市、县有较大影响力的蓝田县为农植保专业合作社承担示范区专业化统防统治作业。开展防治所需药剂均选用陕西省植保总站2013年农药优化工程试验示范推荐名单中的高效、低毒、低残留产品。提前与蓝田县为农植保专业合作社签订防治合同明确双方责任和权利确保了专业化防治作业顺利实施。
2.7 抓住病虫防治适期,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
根据示范田病虫草害监测调查情况委托蓝田县为农植保专业合作社适时开展专业化除草、防虫作业。7月初即玉米35叶期、杂草23叶期二代黏虫幼虫13龄100株虫口在5头以上时每667m2选用22%烟嘧·莠去津油悬浮剂苗后保100mL加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氟虎50mL混合喷雾达到了迅速、高效、经济的除草灭虫效果减少了药害、人畜中毒和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7月中旬结合玉米病虫监测结果每667m2选用华夏生物制剂有限公司生产的70亿个/g苏云金杆菌乳剂80g防治玉米螟、双斑萤叶甲、棉铃虫、桃蛀螟等害虫有效地扼制了害虫的发生危害。
2.8 因地制宜,灵活应用防治技术
针对玉米苗期和生长中期遭遇的持续高温干旱气候参考海岛素产品在小麦生产上的应用效果分别于7月上旬和8月中旬对百亩示范田、千亩示范区统一喷施海岛素1000倍液各1次。调查表明示范区植株较对照田高1520cm叶片多35片长相明显优于对照有效地缓解了不良气候对玉米正常生长的影响提高了植株的抗逆性、抗病性。
3 存在问题
3.1 遭遇不良气候,直接影响融合示范工作成效
夏玉米播种后至8月上旬蓝田县一直持续高温干旱中期又有较长时间的连续阴雨不仅严重影响了玉米健壮生长还影响了绿色防控措施和专业化防治的整体效果同时连续阴雨天气又为大斑病和小斑病的发生、蔓延、危害创造了有利条件特别是对品种增产潜力挖掘和天敌保护利用效果影响较大。
3.2 耕作栽培方式改变,影响病虫生态调控效果
由于耕作、栽培制度变化,目前玉米田天敌种类和数量发生明显变化。我们对天敌的种类和数量变化规律缺乏了解,因此在保护利用天敌、开展生态调控方面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3.3 粮食种植效益低,严重影响病虫防控积极性
由于种粮效益低,种植户普遍对玉米病虫专业化防控和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兴趣不大,虫害不严重时不轻易喷药防治,主动防控意识淡薄,支持、配合示范工作不积极。
3.4 技术和装备不足,影响示范工作效果
受资金困扰,所购置的太阳能杀虫灯数量有限,不能满足大面积实施绿色防控技术的需要。同时,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人员对赤眼蜂等天敌工厂化繁殖、田间应用、保存和释放等相关技术知识的了解很有限,也缺乏天敌生产、供应信息,因而这一措施应用效果不佳。
4 体会
4.1 整合项目资金是扩大融合示范规模、提升实施水平的基础
融合示范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技术、装备等方面大量投入,才能找到最佳结合点,实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只有将玉米高产创建、测土配方施肥及农作物病虫防控等项目整合起来,集聚资金和技术,才能扩大融合示范的实施规模,不断提升实施水平。
4.2 宣传和技术培训是做好融合示范工作的前提
为使融合示范工作得到干部认可、群众接受,应从多个层面开展宣传、培训活动,确保示范技术进村、入户、到田,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培训,在全县营造实施融合技术的浓厚氛围。
4.3 各司其职、通力合作是确保融合示范工作成效的关键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做好示范的品种选择、整地、播种及田间管理等;土肥站做好示范田施肥方案制定、全生育期施肥指导等;植保站做好玉米全生育期病虫草害监测、防控技术方案的制定、防控技术宣传、培训及指导服务等;专业防治组织按照防治合同要求,提前采购防治药剂,适时开展专业化防治作业,确保专业化防控效果。农技站、土肥站、植保站及专业化防治组织等机构明确责任,各尽其责,通力合作,确保综合技术措施落实到位,为示范工作取得显著效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4 因地制宜、不断探索完善是提升融合示范技术水平的保障
融合示范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工作,采取的综合防控技术易受气候和耕作制度、田间管理水平、农业机械化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在生产中必须做到因地制宜地试验筛选、示范集成,与时俱进,不断尝试各类专业化防治器械,不断完善绿色防控技术,尽快研究形成一套切合蓝田县农业生产实际的融合技术规范,从而探索出一条经济、高效、科学的玉米病虫防控新途径。
都昌县油菜蜜蜂授粉与绿色防控增产技术集成应用研究
1 示范前的准备工作
1.1 蜂群的预备
2014年12月对都昌县外来养蜂户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全县养蜂户21户90%以上来自浙江其余来自安徽。养蜂规模一般在110130群多的200210群全县累计蜂3100群左右70%以上集中在都蔡公路沿线蜂种为意蜂他们大都在都昌县过冬翌年4月中旬后期至下旬初北移。具备每2001m2油菜地放1群蜂、示范区200hm2需1000箱蜜蜂的条件。
1.2 示范基地的选择
在全县油菜种植面积较大的主要乡选择了群众基础好、集中连片面积大、农田基础设施较好、交通便利、示范效果好的徐埠和蔡岭两镇结合部区域作集中示范区。该示范区周围半径5km以内无大型化工区无以蜜、糖为原料的厂家附近无大型社会公共场所。示范区圈定200hm2作为蜜蜂授粉与绿色防控增产技术集成应用示范区其中徐埠高桥集中连片33.3hm2为核心示范区。
1.3 油菜栽培管理
①高桥核心示范区选择了两个高产优质抗性较好的品种——浔油九号、华油杂62。
②示范区油菜种植应用油菜高产栽培模式,土壤条件、油菜栽培模式、长势长相及其他农事活动同大面积自然对照区基本一致。。
③油菜田机械开好“三沟”,做到沟沟相通,确保田间明水能排、暗渍能滤,降低田间湿度,提高油菜根系活力,增强植株抗逆性。
1.4 加强宣传培训
2015年3月上旬结合春季送科技下乡活动培训、宣传油菜蜜蜂授粉与绿色防控增产技术。
2 主要示范内容
2.1 蜜蜂授粉增产技术
在油菜初花期3月13日按照每0.2hm2油菜田释放1群意蜂辅助授粉至油菜花期结束时4月13日收蜂此期间增加油菜地授粉蜜蜂种群数量发挥蜜蜂辅助授粉的作用加强蜂群管理提高蜜蜂授粉效果以期增加油菜产量和品质。
2.2 油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在蜜蜂授粉期间适时协调应用对蜜蜂安全的农业、物理、化学等措施防治油菜菌核病等病虫害实现蜜蜂授粉与病虫害绿色防控协同增产。2015年油菜菌核病偏重发生在初花期和盛花期两次用药防治菌核病选择对蜜蜂低毒、对环境友好的高效对路农药咪鲜胺利用硼肥防花而不实选用高效药械统防统治提高防效。
3 示范设计
3.1 大棚无蜂区(用网棚物理隔离、油菜病虫害绿色防控但不放蜂的处理区)
在蜜蜂授粉区选3块肥力、长势均匀的直播油菜 品种为华油杂62内各搭建一个宽6m、长11.2m、中间开3条0.2m宽的畦沟棚外两头各开一条宽0.2m的腰沟棚高2.8m用10目防虫网覆盖钢管大棚大棚用防蚊门帘作扇门方便农事操作。3个大棚成正三角形排列间隔100m。大棚不释放蜜蜂3个大棚作无蜜蜂试验区的3次重复。
3.2 蜜蜂授粉区(油菜病虫害绿色防控并放蜂处理)
在核心示范区直播油菜田内按每0.2hm2释放一群意蜂意蜂由江西省蜜蜂所提供油菜品种以华杂油62为主在油菜初花期释放蜂群。在上述3个大棚所在田块尽量靠近大棚的地方各固定66.7m2作为大面积示范实收测产小区即3次重复。
3.3 自然对照区距离放蜂区2km以上油菜病虫害绿色防控但不放蜂处理属纯自然授粉状态
在其中选择3块相隔100m的66.7m2直播油菜田作为3次重复。油菜品种以华油杂62为主。
3.4 绿色防控
大棚无蜂区和蜜蜂授粉区在油菜初花期3月13日第一次防治菌核病每667m2用25%咪酰胺乳油50mL混配23%速利高硼30g兑水45kg釆用便携式机动喷雾器防治在盛花期3月22日每667m2用25%咪酰胺乳油50mL兑水45kg釆用便携式机动喷雾器第二次防治菌核病。自然对照区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g代替25%咪酰胺乳油50mL其他药剂及使用与蜜蜂授粉区一致。各处理理论测产时同时调查油菜菌核病茎发病率。
3.5 测产
油菜收割前5月57日每个小区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量1m2计算株数推算每667m2密度每点随机取4株共计20株调查单株有效角数再摘取所有角果从中随机取20个角果调查单角粒数最后脱粒去杂烘干50℃烘24h65℃烘7h测千粒重进行理论测产理论产量=每667m2株数×每株角果数×每角果粒数×千粒重×85%。实测产量每个小区面积66.7m2收割脱粒去杂自然晾晒再称重计算每667m2产量表1
表1 油菜蜜蜂授粉产量相关因素平均值
4 结果与分析
4.1 产量构成因子分析表1
4.1.1 单株平均有效角数
蜜蜂授粉区比大棚无蜂区单株有效角数增幅2655.3个相同田块两种处理增20.4%43.3%两种处理单株平均有效角果数增加39.9个增31.4%。蜜蜂授粉区比自然对照区单株有效角果数平均增加16.5个增11.0%。
4.1.2 单角平均粒数
蜜蜂授粉区比大棚无蜂区单角实粒数增幅4.458.35粒相同田块两种处理增34.4%71.1%两种处理单角实粒数平均增加6.32粒增51.6%。蜜蜂授粉区比自然对照区单角实粒数平均增加2.55粒增15.8%。
4.1.3 千粒重
大棚无蜂区比蜜蜂授粉区千粒重增幅1.0261.618g相同田块两种处理增29.6%45.6%两种处理千粒重平均增加1.343g增39.3%。
4.1.4 理论单产
蜜蜂授粉区比大棚无蜂区每667m2理论产量增幅30.880.3kg相同田块两种处理增25.6%71.7%两种处理每667m2理论产量平均增加53.5kg增44.8%。蜜蜂授粉区比自然对照区每667m2理论产量平均增加31.5kg增21.9%。
4.1.5 实测单产
蜜蜂授粉区比大棚无蜂区每667m2实测产量增幅3768kg相同田块两种处理增35.6%69.4%两种处理每667m2实测产量平均增加50kg增47.8%。蜜蜂授粉区比自然对照区每667m2实测产量平均增加33kg增26.8%。
4.1.6 油菜菌核病
蜜蜂授粉区油菜菌核病平均茎发病率9.4%大棚无蜂区平均茎发病率12.3%自然对照区平均茎发病率14.2%。蜜蜂授粉区比大棚无蜂区防效提高23.6%比自然对照区防效提高33.8%,有效控制病虫为害。
4.2 效益分析
4.2.1 经济效益表2
大面积蜜蜂授粉示范区每667m2实收156.3kg较大面积自然对照区123.3kg增26.8%菜籽价格按5.4元/kg计算每667m2增产值178.2元。若要租蜂每群蜂租金150元授粉面积2001m2每667m2租金50元。绿色防控培训、清沟费用每667m2成本30元。蜜蜂授粉示范区每667m2农药成本18元较对照区7元增157.1%蜜蜂授粉示范区和自然对照区防治用工费均为20元。蜜蜂授粉示范区和自然对照区每667m2效益分别为726.02元、638.02元新增纯收益87.2元。核心示范区33.3hm2新增纯收益4.16万元总示范面积200hm2新增纯收益26.16万元。
表2 经济效益评价
4.2.2 生态效益
蜜蜂授粉示范区比对照区每667m2农药用量减少43.4%,而且都是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型农药,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油菜施药后释放蜂群,蜜蜂授粉示范区未见蜜蜂和其他生物非正常死亡现象。油菜盛花期,繁花似锦,游人如织,花、人、蜂和谐共处,蜂在花丛中,人在道中游,好一幅自然风光图!
4.2.3 社会效益
大棚无蜂区油菜终花期和成熟期均较蜜蜂授粉区油菜晚34d蜜蜂授粉区油菜收割时大棚无蜂区内的油菜仍是青枝绿角、茎秆直立田内荫蔽株还在开花而蜜蜂授粉示范区的油菜都已倾斜上部尽是金色角果。蜜蜂授粉有利于油菜提早成熟和提高单产直观感觉明显得到农民认可和称赞社会反响强烈值得推广。
5 小结与讨论
①由蜜蜂授粉示范及大棚无蜂试验可知,蜜蜂具有明显辅助授粉作用,蜜蜂授粉示范区平均单株角数、单角平均粒数、理论单产、实收单产均高于大棚无蜂区和自然对照区。而大棚无蜂区千粒重明显高于蜜蜂授粉示范区和自然对照区。
②油菜单株平均角数、单角平均粒数、千粒重受品种、密度、肥力、授粉媒介等多种因素影响。风雨是重要传粉媒介之一,而无蜂大棚试验区降低了风雨的传粉作用,为更好地探索蜜蜂独自授粉效果,建议在同一无蜂大棚中分隔出两个小棚,一边放蜂,一边无蜂,结果更准确。
博乐市棉花绿色防控技术研究
1 博乐市棉花病虫害绿色防控主推技术
1.1 生态调控技术
重点采取推广抗病虫品种、优化作物布局、培育健康种苗、改善水肥管理等健康栽培措施,并结合农田生态工程、作物间套种、天敌诱集带等生物多样性调控与自然天敌保护利用等技术,改善病虫害发生源头及滋生环境,人为增强自然的控害能力和作物抗病虫能力。
1.2 生物防治技术
重点推广应用以虫治虫、以螨治螨、以菌治虫、以菌治菌等生物防治关键措施加大赤眼蜂、捕食螨、苏云金杆菌Bt、枯草芽孢杆菌、核型多角体病毒、养鸡养鸭等成熟产品和技术的示范推广力度积极开发植物源农药、农用抗生素、植物诱抗剂等生物生化制剂应用技术。
1.3 理化诱控技术
重点推广昆虫信息素(性引诱剂、聚集素等)、杀虫灯、诱虫板(黄板)防棉花害虫,积极开发和推广应用植物诱控、食饵诱杀和银灰膜驱避害虫等理化诱控技术。
1.4 科学用药技术
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型农药,优化集成农药的轮换使用、交替使用、精准使用和安全使用等配套技术,加强农药抗药性监测与治理,普及规范使用农药的知识,严格遵守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通过合理使用农药,最大限度地降低农药使用造成的负面影响。
2 绿色防控工作进展
2.1 绿色防控面积明显扩大
博乐市建立9个绿色防控示范区其中棉花4个完成农作物绿色防控面积达1.41万hm2比2014年增长0.57万hm2占棉花总播面积的52%,实施面积得到了明显突破。
2.2 防控效果显著
2015年棉花防控面积达到了10.03万hm2次总体防控效果达到了87.6%较2014年提高3.58%其中核心示范区达87.4%较2014年提高1.71%。
2.3 增产效果显著
通过棉花绿色统防统治每667m2增产达25.5kg每667m2增加经济收入达165元籽棉按照6.5元/kg合计增收3498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2.4 化学农药使用量明显减少
目前棉花绿色防控区使用低毒高效化学农药达140g左右较2014年同期减少了60g绿色防控化学农药使用量平均减少42.85%。病虫害危害损失率平均3.48%,创历史最低水平。
2.5 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显著
全面推行以“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安全化学防治”集成优化的绿色防控技术,全面施用低毒低残留农药,优先选择生物源农药和矿物源农药,全面禁止施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严格农药施用备案制度。全面推行抗病品种、种子消毒、性引诱剂诱杀、灯光诱杀、黄板诱杀、生物防治、生态调控和科学用药技术。通过推行绿色防控技术,降低农药使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在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 采取的措施
3.1 切实加强组织实施,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博乐市印发了《关于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通知》制定了各项相关实施方案及规划要求各级成立专门机构大力推进绿色防控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把绿色防控作为帮助农民办实事的重要措施明确责任分工保障工作顺利开展为发展绿色防控专业化统防统治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2015采取药剂补贴、作业补助、以奖代补和植保机械购置补助等方式大力扶持专业化防治组织推动专业化统防统治快速发展。共投入210万元资金用于统防统治药剂防治同时购买60万元低毒高效农药免费发放给农户。农业植保部门积极指导和帮助防治组织建立各种绿色防控规章制度保障绿色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有序开展。制定了《棉花病虫害绿色防控规程》对专业化组织建立、服务合同签订、从业人员资质、防治效果评定、矛盾纠纷调处等进行了规范。同时建立有法人资格、有固定场所、有防控队伍、有专业人员、有技术规程、有服务档案的 “六有”标准,这些措施对强化服务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促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健康发展作用明显。
3.2 加大绿色防控力度,落实各项绿色防控措施
3.2.1 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区
按照2015年初自治区植保站《2015年新疆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推进试点方案》的通知要求建立了4个棉花核心试验示范区每个示范区面积0.067万hm2以上带动辐射2万hm2的棉花病虫害防控。
3.2.2 优化绿色防控技术模式
根据棉花病虫害发生情况、发生规律及不同时期,制定了《博乐市棉花绿色防控技术模式》,示范区重点推广农业措施、种植业调整种植小麦、玉米、苜蓿等诱集带生态控害,充分利用自然天敌防控棉花害虫,示范应用种子处理,充分应用频振式杀虫灯、食诱剂、性诱剂诱杀害虫,大力推广非化学防治技术,将绿色防控技术组装到综合防治技术体系中,逐步加以规范化和标准化,进一步推动了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推广应用,从而保护棉田生态、减少农药使用,达到增产增效的作用。
3.2.3 大力推进绿色防控融合试点
按照2015年初自治区植保站的通知要求博乐市根据《2015年新疆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推进试点方案》以柯莱芙特统防统治组织为依托在博乐市建立了2个棉花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试点基地面积达0.13万hm2实行农作物种植全程服务一体化专业化服务将绿色防控技术与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模式相结合大幅度地提高了病虫防控的组织化程度。
3.3 积极开展新型无害化农药试验示范推广
3.3.1 碧护对棉花立枯病和黄萎病的试验示范
2015年通过拌种在棉花苗期、花蕾期、花铃期每667m2各滴施0.136%赤·吲乙·芸可湿性粉剂3g在棉花立枯病发病高峰时期对棉花立枯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防效达到了61.1%且发生时期较对照晚5d左右在棉花黄萎病发病高峰时期调查时防效达到了59.84%。通过测产示范田比对照田每667m2产62.8kg增幅为19.45%。
3.3.2 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药效试验
2015年通过拌种在苗期、花蕾期、花铃期每667m2各滴施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30g在出苗后第一次调查时即黄萎病第一次发病高峰时期防效达到了64.58%;连续两次滴入枯草芽孢杆菌,在第三次调查(第二次发病高峰时期 9月21日拨秆调查防效达到了62.09%增产幅度达到了25.4%。
3.3.3 多抗霉素防治棉花病害试验
该试验于6月6日进行滴施在苗期、花蕾期、花铃期每667m2按照5%多抗霉素200g进行滴施在6月25日调查时期多抗霉素防治棉花立枯病和黄萎病达到了87.5%植株长势旺盛较对照略高根系粗壮叶色较对照浓绿植株健壮。8月2日调查多抗霉素防治棉花立枯病和黄萎病达到了92.85 %。
3.3.4 芸薹素内酯壮苗防病试验
2015年通过拌种以及在苗期、花蕾期、花铃期各喷施10g后6月25日调查根系粗壮、多茎秆粗壮长势较对照强防立枯病和黄萎病为48.2%8月1日调查长势较对照生育期提早710d防效达到了36.36%。
3.4 开展技术培训,全力做好绿色防控技术推广
为提高绿色防控技术措施到位率2015年分别在贝林乡、达勒特镇、乌图布拉镇等驻点对机防手、农民、乡村干部等进行全方位培训举办培训活动30场次、培训人数2000人次以上。通过科技培训、印发宣传材料、召开现场会、现场观摩、田间指导、跟机指导、电话咨询、发布病虫害发生及防治信息、广播宣传等多种形式保证了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基地的建设带动了绿色防控技术大面积、大范围使用。
马铃薯晚疫病偏重发生原因及绿色防控对策
1 发生为害重的原因
1.1 主栽品种抗性较差
品种抗病性差是马铃薯晚疫病发生严重的直接原因。目前召陵区马铃薯主栽品种有郑薯五号、郑薯六号、中薯三号、费乌瑞它、东农303等其品种抗病性均较差。
1.2 初次侵染菌源量大
马铃薯晚疫病致病疫霉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de bary]主要在病薯病残组织、土壤中越冬,其中带菌种薯是主要的初次侵染源。长期以来,召陵区马铃薯生产大多为分散零星种植,马铃薯品种多、杂、乱,种薯质量参差不齐。一是部分农户生产用种习惯自留自用;二是较多农户缺乏种薯与商品薯的概念认识,购种时大多因价格因素选用脱毒薯已种植了多代的生产薯作种薯,甚至在市场上直接购买商品薯作种薯,全区优质脱毒良种覆盖率不高;三是许多农户在播种时未能剔除带菌病薯,不搞种薯消毒,导致种薯带菌率较高。
1.3 气候条件适宜发病
气候条件是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和流行的决定因素,召陵区马铃薯生长期忽暖忽冷、多雾、多露或连阴雨的气候环境条件十分有利于晚疫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囊产生和萌发,病菌大量繁殖和侵染,导致病害发生和流行。
1.4 栽培管理水平较低
栽培管理水平较低也是导致马铃薯晚疫病为害较重的原因之一。召陵区马铃薯栽培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现象:一是部分农户习惯传统的平地穴播,不开排水沟,整地质量差,不中耕培土,造成薯苗长势弱,抗病能力降低;二是施肥普遍存在重氮、轻磷、轻钾现象,导致植株徒长,特别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播种密度较大的田块,田间通透性差,形成了有利于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流行的田间小气候;三是农户防治意识普遍淡薄,对马铃薯晚疫病的危害性认识不够,缺乏主动防治意识,耽误了最佳防治时机,并且选药不当、喷药不规范,导致控制效果较差。
2 防治对策
2.1 农业防治
2.1.1 因地制宜,合理选用优良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晚疫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但马铃薯不同品种对晚疫病的抗病能力有较大差别。加强筛选和推广具有多基因或水平抗病性的优良品种,是预防晚疫病发生流行的根本措施。从近两年召陵区引进的几个马铃薯生产品种的引种示范结果看,郑薯五号、中薯三号抗病性较强,且产量高、品质好、适应性强,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2.1.2 选用脱毒种薯,搞好种薯消毒
带病种薯是马铃薯晚疫病的主要侵染源。选用脱毒生产种薯、精选种薯、严格种薯药剂消毒处理是减少菌源的重要措施。生产上要用脱毒种薯避免使用自留种、商品薯和脱毒薯已种植多代的品种。精选种薯严格挑选表面光滑、无病班和无损伤的薯块作种薯。种薯切块时切刀用0.1%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播种前用70%甲霜灵锰锌或0.19%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达到从源头上控制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流行的目的。
2.1.3 垄作栽培,合理密植
改平作栽培为垄作栽培单垄单行合理密植可有效改善田间小气候增加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病力降低病害的发生概率减轻病害发生程度。种植密度应根据不同品种生育期长短、结果习性以及不同种植模式确定。召陵区马铃薯栽培一般以垄距66.7cm、株距16.7cm、每667m2密度控制在6000株左右为宜。
2.1.4 配方施肥,强化田间管理
合理的配方施肥可增强植株的抗病力。在生产上应避免偏施氮肥要增施磷、钾肥一般N、P2O5、K2O比例以214为宜每667m2施农家肥1500kg或氮肥30kg、过磷酸钙50kg、硫酸钾50kg。此外在马铃薯生长期要及时排渍雨后及时排水以降低田间湿度创造不利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有效控制病害发生和流行。在生长中前期要增加培土次数和培土厚度避免块茎裸露减少游动孢子囊侵染块茎的机会。一般进行3次中耕培土一是苗齐后结合除草进行一次中耕二是苗高15cm左右时结合追肥进行浅中耕小培土三是封行前进行第三次浅中耕大培土。
2.2 化学防治
2.2.1 推广诱导抗病
研究表明无论植物品种抗病或感病都存在着潜在的抗病基因经适当的诱导基因的抗性可以通过免疫系统的反应表达出来从而使植物获得对病原物的抗性。近两年召陵区用碧护药剂的试验结果表明在马铃薯34叶期时每667m2用0.136%碧护赤·吲乙·芸薹可湿性粉剂3g兑水50kg进行大田喷雾可显著提高抗晚疫病能力。这为未来召陵区马铃薯晚疫病防治工作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2.2.2 选择适宜药剂,及时施药防治
在马铃薯齐苗后当苗高15cm左右时每667m2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80100g兑水50kg喷雾如遇发病则在发病初期及时拔除中心病株带出田间深埋并喷施64%杀毒矾WP 500倍液间隔710d施用一次连续施用23次。为减少抗药性的产生最好多种药剂交替使用。有条件的地方应积极组织专业化防治队伍实施统防统治做到对症下药、科学用药努力推行多种产业化发展模式确保马铃薯优质高产高效。
蜜蜂授粉与绿色防控增产集成应用技术研究
1 蜜蜂授粉试验
1.1 材料和方法
1.1.1 试验区设置和试验地点的选择
本次试验采用对照试验的方法设蜜蜂授粉区绿色防控加蜜蜂授粉、自然对照区农户常规种植并距离蜜蜂授粉区2km以上和空白区不授粉3个小区每个小区重复3次每小区66m2空白对照区单株罩网。试验区土壤肥力、长势、田间管理等条件基本一致选取了新疆伽师县卧里托格拉克乡30村2组和新疆伽师县卧里托格拉克乡1村3组。
1.1.2 播种日期的选取
本次试验过程中放蜂区、对比区同一时间段播种2015年4月1617日。出苗时间为2015年4月24日初花期为2015年5月10日。最后蜜蜂的放养密度为60箱蜜蜂进入示范区的时间为2015年5月15日出场时间为2015年6月10号。
1.2 试验结果分析
1.2.1 蜜蜂授粉对甜瓜果实发育的影响
本次试验过程中甜瓜的播种日期、出苗日期和初花期基本相同但是坐果期、坐果率以及成熟期不同。采用蜜蜂授粉的地区日期显著提早其中授粉区的坐果期比自然授粉区和隔离区分别提早了3d和8d坐果率分别高7%和84%成熟期分别提早了4d和7d。这就为甜瓜提早上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表1
表1 蜜蜂授粉对甜瓜发育的影响
1.2.2 蜜蜂授粉对果实质量的影响
本次试验过程中分别在蜜蜂授粉区、自然授粉区以及隔离区随机选取了30株甜瓜秧苗对果实的纵向直径、横向直径果实果肉的厚度、边糖度和心糖度进行了比较分析。在这几项标准中蜜蜂授粉对果实质量的促进作用最大其中蜜蜂授粉区的果实纵向直径分别比自然授粉区和隔离区大1.1cm和3.9cm果实的横向直径分别大0.5cm和2.0cm果肉的厚度分别厚0.4cm和0.7cm边糖度分别高1.2°和2.3°心糖度分别高0.8°和2.7°。通过蜜蜂授粉能够切实提升甜瓜个体的质量和纵向以及横向的直径甜瓜的甜度大大得到了提升表2
表2 蜜蜂授粉对甜瓜果实质量的影响
1.2.3 蜜蜂授粉对甜瓜增产的影响
本次试验过程中分别在蜜蜂授粉区、自然授粉区以及隔离区随机选取了30株甜瓜秧苗对甜瓜的质量每667m2生产甜瓜的数量和每667m2产量以及甜瓜的商品率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发现蜜蜂授粉地块的上述产量均明显优于自然授粉区和隔离区甜瓜的商品率明显得到了提升。其中蜜蜂授粉区单个甜瓜的质量比另外两个示范区高0.6kg和1.1kg每667m2生产的总数量比其他两个示范区多10个和605个每667m2产量分别高398kg和2728kg商品率分别高12%和63%表3
表3 蜜蜂授粉对甜瓜增产的影响
2 农药使用效果分析
2.1 示范区农药使用原则分析
首先优先使用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方法控制病虫害。在病虫害发生时能用无公害手段控制时尽量不采用化学农药防治。如使用农药一定要在花期前或花期后同时设定安全隔离期。其次严格执行农药使用准则。示范区内绝对禁止使用第一类药剂有节制地使用第二类药剂优先采用第三类药剂。最后科学用药。对病虫危害要做多方面预测如对气候、天敌数量和种类、病虫害发生基数及速度等做出判断该用药时及时用药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选择对蜜蜂毒性较低的农药优先选择第三类低毒农药。花期前用药要选择残效期短的农药并设安全隔离期花期后蜜蜂授粉结束用药可适当放宽。一般情况下在上午10时前和下午4时后用药。各部位应均匀着药特别是叶片背面、果面等易受害虫危害的部位。
2.2 示范区用药情况分析
本次试验过程中主要用药次数为5次用药选择的是低残留和低毒的农药。详细的用药情况如表4所示。
表4 示范区用药情况分析
3 集成技术模式
3.1 技术模式
充分利用蜜蜂的生物学特性依托蜜蜂产业和植保技术体系强化蜜蜂授粉与绿色植保技术的协调配合集中科技力量加大扶持力度完成好示范任务促进蜜蜂授粉产业发展和农业丰收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蜜蜂箱均匀摆放巢门背风向阳蜂场与授粉田间距离小于100m蜂群摆放可位于中央或田地一边。授粉期间保证蜂群具有干净、充足的水源。
3.2 甜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
花期前在蜜蜂授粉区3km范围内在蜂入场前7d喷施防蚜虫或治疗细菌性果斑病的药剂但必须选择对蜜蜂安全的药剂。授粉期结束后撤出蜂群继续执行其他绿色防控措施。蜜蜂入场前10d至蜂场撤离期间禁止喷施化学农药。蜜蜂授粉时蜂场半径3km其他作物均禁止施药。
在防治病虫过程中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和次数保障蜜蜂安全授粉。一是物理防治。每3.33hm2一盏灯灯间距离180200m离地面高度1.51.8m呈棋盘式分布或者每667m2悬挂20片左右并均匀分布。悬挂高度超过瓜类植株1520cm。二是生物防治。采用畜用链霉素、多抗霉素或者枯草芽孢杆菌等生物制剂。三是化学防治。推荐使用对蜜蜂安全的杀虫杀菌剂如氧化亚铜、噻菌铜、氰霜唑、嘧菌酯、醚菌酯、三唑酮、烯酰吗啉、乙基多杀霉素、茶皂素、氯虫苯甲酰胺等。
4 存在问题
首先,从技术层面上看,在蜜蜂授粉和品种的选择方面还不是十分的协调,在不同的示范区试验设计和评价方法还不够统一,在不同示范区其示范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可比性不强,在一些示范区蜜蜂授粉和绿色防控技术的集成程度不高,标准化建设程度也不是很高,技术模式的通用性比较差。其次,从认知层面上看,不管是农民群众还是蜂农,对示范项目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蜂农对甜瓜授粉的安全性存在一定的顾虑,绿色防控技术对蜜蜂安全性的宣传还不是很到位,蜂农的参与积极性不高。此外,在示范项目建设过程中,由于时间短、任务重,经常存在制度建设不完善和工作秩序混乱的现象,从而严重影响到了项目的正常建设和开展,同时,建设经费不足已经成为严重影响到项目建设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各种补贴经费和补贴标准都远远低于实际的需求。另外,数据的统计方式和计算标准还需要进一步进行完善,从而切实促进蜜蜂授粉和绿色防控增产集成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中原地区夏玉米黏虫发生规律与绿色防控技术初探
1 为害特征
玉米黏虫为杂食性暴食害虫。主要以幼虫咬食叶片,一龄、二龄幼虫多隐藏在玉米心叶或叶鞘中,昼夜取食嫩叶,但食量很小,啃食叶肉残留表皮,造成半透明的小条斑。三龄以上幼虫危害叶片后呈现不规则的缺刻。老熟幼虫取食叶片造成孔洞,暴食时,可短期内吃光叶片,只剩叶脉,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
2 生活习性
河南省中部1年发生3代一代主要是迁飞过境的成虫二代幼虫危害春玉米和夏玉米幼苗发生盛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三代幼虫危害玉米盛期为8月上中旬。
①成虫昼伏夜出需取食花蜜补充营养具有较强的趋光性和趋化性对糖醋液趋性强卵多产于玉米端部与下部枯叶或叶鞘中很少在青叶上产卵。成虫具有远距离迁飞能力一次可飞行500km左右又名“行军虫”。
②幼虫具潜土性、假死性、转移性畏光。一龄、二龄幼虫被惊动或感到环境不适时立即吐丝下垂。三龄以上幼虫被惊动时立即落地身体卷曲不动。四龄以上的幼虫常躲在玉米根际附近、松土处或土块下12cm把附近玉米吃光后由于饥饿或环境的不适就群集迁往异地。
③黏虫抗寒力不强在河南中部不能越冬且气温高于35℃不能产卵。
3 发生规律
3.1 寄主多、食性杂
据观察黏虫除危害玉米外还为害小麦、棉花、大豆、蔬菜、果树等16科100余种作物。成虫取食植物花蜜幼虫取食植物叶片严重时可将作物叶片全部食光导致毁种重种或绝收。
3.2 局部发生明显,发生量大
一般高产田、密植型玉米品种明显比中低产田、稀植型玉米品种被害重同一地块玉米玉米植株在田间的位置不同玉米叶片为害程度不同边行玉米被害较重中间行玉米被害较轻同一株玉米以新叶为害最重达80%左右。
3.3 种群数量多,繁殖快,为害严重
黏虫群集迁移为害,无滞育现象,只要条件适宜,可连续繁育,其幼虫大多聚集在新叶部位咬食叶片,严重时吃光叶片,仅剩叶脉,导致严重减产,甚至绝收。
3.4 远距离迁飞性
黏虫属鳞翅目夜蛾科,其成虫具有远距离迁飞性,幼虫把当地大部分玉米吃光后,由于饥饿或环境的不适,就群集迁往异地。
4 绿色防控技术
4.1 绿色防控的含义
绿色防控,就是在 “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的基础上,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结合现阶段植物保护的现实需要和可采用的技术措施,形成的一个技术性概念。其内涵就是按照“绿色植保”理念,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调控以及科学、合理、安全使用农药的技术,达到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确保农作物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农业增产、增收的目的。
4.2 黏虫绿色防控原则
4.2.1 严密监测,做好预测预报
黏虫的发生消长,主要取决于虫源基数、性别比、繁殖机能及其他生物学特性等内在因素,并受气候、营养、天敌和人类生产活动等生态因素的影响。在中原地区强降水和温、湿度变化是影响黏虫发生的重要因素。因此全面掌握灯下蛾量、卵巢发育进度和田间虫量等情況,及时发布防治警报,对于黏虫的绿色防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2.2 做好宣传工作,普及黏虫绿色防控技术
积极深入田间地头做好黏虫防控宣传,提高农民群众防控黏虫的警惕性和自觉性;提前制定绿色防控预案,一旦黏虫大发生,积极组织农民群众开展统防统治,确保将黏虫危害的损失降到最低。
4.2.3 蛾、卵先防
针对黏虫繁殖速度快、短期内暴发成灾、三龄后食量暴增、抗药性增强等特性,黏虫防治应采取“控制成虫发生,减少产卵量,抓住幼虫三龄暴食危害前关键防治时期,集中连片普治重发生区,隔离防治局部高密度区,控制重发生田害虫转移为害,密切监视一般发生区,对超过防治指标的点片及时进行挑治的策略。
4.2.4 统防统治
针对玉米黏虫重发地域集中的特点,强调“突出重点,集中防控”。积极组织开展专业化大面积连片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率和效果。针对黏虫迁飞性、暴发性、迁移危害的特点,做好应急防治药剂储备和区域联防联控。充分发挥专业化防治组织的作用,调集一批自走式高杆高效施药机械,大力推进统防统治,适宜地区积极发展飞机航化作业,提高防控的快速处置能力和防治效果。
4.3 绿色防控措施
4.3.1 农业防治
①清除田间秸秆,烧毁或作堆肥,以杀死潜伏在秆内的虫蛹。
②合理轮作,浅耕灭茬,减少成虫基数。
③人工捕杀及中耕除草消灭幼虫。玉米出苗后,人工捕取食的幼虫。也可在幼虫发生期,利用中耕除草将杂草及幼虫翻于土下,杀死幼虫,同时也降低了田间湿度,增加了幼虫死亡率。
4.3.2 生物防治
①投放赤眼蜂或田埂种植芝麻、大豆等显花植物,保护利用蜘蛛、寄生蜂、青蛙等天敌,采用天敌防治。
②应用生物农药白僵菌防治,可显著减轻为害。
4.3.3 物理防治
4.3.3.1 诱杀成虫
利用成虫的趋光性、趋化性可用黑光灯、糖醋液糖、水、酒、醋比例为1234、性诱剂诱杀成虫。注意诱杀成虫应掌握在首次蛾峰前期亦即产卵前如果在首次蛾峰后或二次蛾峰时诱集因成虫大部分卵已经产出诱杀效果极差。
4.3.3.2 杨树枝把诱蛾杀卵
把萎蔫的杨树枝捆成66.7cm直径10cm的小把插于玉米田间高于植株35d换一次把糖醋液喷在草把上效果更好换下的杨树枝把要烧掉凡是诱蛾、诱卵的糖醋盆、草把附近每隔7d喷一次药把产出的卵所孵化出的幼虫杀死。
4.3.3.3 人工采卵
成虫产卵高峰期结合田间管理人工采摘枯叶尖内的卵埋入10cm深土下防效亦佳。
4.3.4 化学防治
4.3.4.1 防治指标
玉米田二代虫防治指标虫口密度为每100株10头。
玉米田三代虫防治指标虫口密度为每100株30头。
4.3.4.2 防治参考时间
玉米田二代虫防治时间6月中旬至7月上旬。
玉米田三代虫防治时间7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
4.3.4.3 农药类别
4.3.4.3.1 生物农药 在黏虫卵孵化盛期喷施苏云金杆菌Bt制剂注意临近桑园的田块不能使用。
4.3.4.3.2 化学农药
①早期防治三龄前。低龄幼虫期可用灭幼脲1号、灭幼脲2号或灭幼脲3号等进行喷雾防治。这类药剂用量少、防效好且不杀伤天敌不污染环境对农作物安全。由于杀虫机理特殊药效较慢一般施药23d后黏虫死亡。
②达标防治。玉米田三代黏虫虫口密度每100株达30头以上时可用辛硫磷、毒死蜱等杀虫剂喷雾防治。或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50mL加水30kg均匀喷雾。或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功夫乳油、2.5%溴氰菊酯敌杀死乳油10001500倍液叶面喷雾。
③撒施毒土。在玉米心叶期每667m2用40%辛硫磷乳油75100g加适量水拌沙土40-50kg撒于玉米心叶内既可保护天敌又可兼防玉米螟。
④封锁隔离。在幼虫迁移危害时可在其转移的道路上撒15cm宽的药带进行封锁或在玉米田撒施辛硫磷毒土建立隔离带。
普洱市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实践与成效
1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情况
按照2011-2014年《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意见》和《云南省植保植检站关于印发云南省植物保护工作要点的通知》精神2011-2014年普洱市建立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区78个示范总面积1.55万hm2综合防治效率提高到95.08%带动完成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面积51.85万hm2次占防治总面积372.63万hm2次的13.92%其中灯诱2.09万hm2次、色板诱杀7.03万hm2次、性诱剂0.71万hm2次、间套种22.01万hm2次、稻鸭共育防治水稻害虫1.35万hm2、稻鱼共育防治稻田杂草和病害1.08万hm2、养猫灭鼠5.79万hm2、毒饵站灭鼠3.57万hm2次、茶园养鸡灭虫2.62万hm2次良种良法、“保健”栽培等其他绿色防控技术5.60万hm2次。项目区通过实施农药减量控害技术推广年度每667m2平均农药使用次数从5.8次下降到到3.4次每667m2平均减少农药使用次数2.4次年度每667m2平均农药使用量从0.4kg下降到0.23kg每667m2平均农药使用量降低42.5%累计减少农药商品使用量178.89万kg年度每667m2平均农药成本投入从87.56元减少到51.31元,下降 41.4%累计减少农药成本投入28195.61万元。通过推广农药减量控害技术,减轻了项目区因使用化学农药造成的农田生态环境污染,有效保护有益生物,促进有益生物种群数量增加,为充分发挥有益生物持久抵抑害虫发生奠定了良好生态基础。
2 主要技术措施
2.1 农业措施
根据全市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病虫害发生情况,结合绿色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推广一系列“保健”栽培措,降低病虫害基数,减少重大病虫害爆发危害概率,从而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降低化学防治面积。
①在水稻、玉米、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上,主要利用生物多样性对病虫害的调控机制,通过推广种植抗病虫品种、播前种子消毒、间套种植、合理轮作和清洁田园等模式,优化作物或品种布局,加强田间肥水管理,培养健壮植株,提高作物自身抵抗病虫害的能力,恶化病虫害滋生环境,增强自然的控害能力和作物抗病虫能力,从而减少防控投入。
②在蔬菜、茶树、咖啡和果树等经济作物上,注重生态调控,通过培育健康种苗、加强管理、及时采收、及时清除带病虫枝叶和周边杂草等措施,降低病虫害基数,减少重大病虫害爆发危害概率,从而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降低化学防治面积。
2.2 生物措施
生物防治是指应用天敌来控制有害生物种群。在重点推广茶园、烟区释放寄生蜂,开展性诱剂诱捕害虫,稻田养鸭、果园和茶园养鸡防虫、农户(社区)及周边农田养猫灭鼠等基础上,开展多种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重点推广应用:
①水稻生产上前期尽量不用或少用化学农药,为稻田蜘蛛、青蛙、蜻蜓、草蛉、螳螂等捕食性天敌种群的建立营造适宜环境,充分发挥其兑水稻害虫的自然控害作用。
②推广稻鱼、稻鸭共育生物防治技术措施控制水稻害虫发生危害在水稻分蘖后每667m2放养一定数量的罗非鱼、鲫鱼、鲤鱼等鱼苗或鸭苗让其自然生长利用鱼类和鸭子捕食稻田害虫和杂草同时优化稻株生长环境减少病虫害爆发危害概率从而减少化学防治实现增产增收。
③利用雌性昆虫性信息素产品直接诱杀雄虫和干扰其交配信号达到以虫治虫的防治目的。重点推广了茶毛虫、茶尺蠖、芒果实蝇等害虫性诱剂。如景谷县植保站配合景谷县芒果工作站2011-2014年每年引进甲基丁香酚作为性引诱剂自制诱杀瓶500余个防治芒果实蝇100hm2平均每瓶诱杀实蝇成虫数为360只并及时捡除虫害落果有效减轻芒果实蝇发生危害每年节约了大量农药成本投入。
2.3 物理措施
2.3.1 灯光诱杀法
利用茶园害虫如茶尺蠖、茶毛虫、茶刺蛾等趋光性较强的特性采用灯光诱杀的方法减少害虫的发生每23.33hm2安装一盏频振式杀虫灯灯离地面1m左右时间以4月下旬至10月底为宜。经对防治前、防治后茶园害虫的调查平均防效达87.2%。
2.3.2 色板诱杀技术
主要是诱杀蚜虫、粉虱、斑潜蝇、蓟马等害虫每667m2使用3035片诱杀效果达76.31%。
3 保障措施
3.1 加强监测预警,做好趋势分析和预报
为推进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工作的全面开展全市设立了90个农作物重大病虫鼠害监测点对主要粮食、茶树、咖啡、蔬菜、果树、马铃薯等作物开展病虫害监测调查及时会商监测结果分析发生趋势为开展各项农药减量使用技术措施提供依据。全市共召开分析会商会19次发布绿色防控相关病虫简报95期制定农药减量使用技术措施7项指导各县农药减量控害工作开展。
3.2 开展农药减量使用技术宣传培训,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4年来全市共开展各种技术培训243期发放宣传资料和技术手册12.73万份粘贴绿色防控挂图2.56万张培训基层植保人员和农民6.3594万人。同时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大力宣传农药减量使用技术,倡导“绿色植保”理念,提高了农药减量使用技术入户率和技术覆盖面,为推进农药减量控害工作全面开展奠定基础。
3.3 建立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点,及时组织现场观摩与交流
4年来全市在茶树、咖啡、蔬菜、烟草、花椒等特色产业种植基地建立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点78个示范面积1.55万hm2。2011年组织基层植保人员和参训农户在孟连县勐马茶叶有限公司、澜沧县大林窝有机茶示范基地和思茅区云春茶厂等地现场参观学习观摩农药减量使用技术成果展示结合自身具体工作实际总结交流经验促进农药减量使用技术共同进步和发展。
4 取得的成效
4.1 节本增效明显
对4年的示范推广结果的调查统计证明非项目区水稻、玉米、小麦、茶树、咖啡、马铃薯、蔬菜等作物每667m2年使用农药3.59次平均5.8次每667m2平均投入农药成本87.56元其中化学防治每667m2年均施用量0.4kg每667m2平均投入农药成本87.56元。而项目区应用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每667m2年均使用农药25.7次平均3.4次每667m2减少化学农药使用2.4次每667m2减少农药成本投入51.31元每667m2平均农药投入下降 41.4%累计减少农药商品使用量178.89万kg减少农药成本投入28195.61万元,累计实现新增纯收益 109790.22万元。
4.2 社会效益显著
一是推动全市“三品一标”基地建设和产品认证工作的发展。项目实施前的2010年末“三品”基地面积为14.53万hm2“三品”认证企业48户产品121个。到2014年全市“三品”基地20.33万hm2占总耕地面积的72.61%“三品”认证企业57户产品175个。项目的实施促进了普洱市委、市政府“生态立市绿色发展”战略和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的进程推动全市绿色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二是提高了广大农业生产者的安全生产意识提高了重大病虫鼠害防控水平逐步改变传统的过分依赖化学防治的思想增强了少用农药、降低农药风险的意识项目实施过程中推广的8种措施尤其是“三诱”技术已成为绿色产业企业和广大农民的自觉行为一些重点企业和重点区域培养了一批懂农药减量使用技术的生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农民为今后更好地发展全市绿色产业奠定了基础。三是通过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次数和数量不断提升普洱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树立绿色农产品品牌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的收入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为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四是为进一步维护农田生态环境有效保护有益生物开辟了新的途径。随着农药减量使用技术的推广农田中有益生物种群数量将逐年恢复或增加天敌生物持续控害作用将日益明显为发挥大范围的生态调控作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奉贤区水稻绿色防控集成技术初探
1 奉贤区绿色防控集成技术应用情况
1.1 生态调控技术
选用当地较抗病虫的杂交品种花优14适时播种培育无病虫壮秧增强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做到合理密植每667m2基本苗控制在5万6万株。及时清除田边、沟边杂草破坏病虫越冬场所降低病虫基数减轻病虫危害。注重越冬基数减控耕翻灭蛹。4月越冬代螟虫化蛹盛期进行翻耕灌710cm深水保持5d使螟虫窒息而死降低虫源基数减轻危害。生长期抓好以肥水管理为中心的栽培防病。一方面注意氮、磷、钾的合理搭配另一方面贯彻“前期灌浅水中期多露轻晒后期湿润灌溉”的田间肥水原则促进植株健壮控制病害发生。
1.2 理化诱控技术
1.2.1 性诱技术
2015年在丰贤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青村种源基地设置了6.67hm2大螟、二化螟、稻纵卷叶螟性诱剂防控示范区。在二代、三代、四代大螟为害定型后各调查一次诱杀大螟分别为953头、1573头、394头在一代、二代、三代二化螟为害定型时也各调查一次诱杀二化螟分别为948头、826头、1320头诱杀稻纵卷叶螟分别为1493头、3860头、6274头。性诱剂诱杀效果明显表1、表2
表1 螟虫性诱剂防控螟害效果
表2 稻纵卷叶螟性诱剂防控水稻效果
1.2.2 太阳能杀虫灯诱杀害虫技术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种植制度日趋多样化稻田害虫食源增多。近年来利用振频式杀虫灯诱杀水稻害虫已成为稻田无害化治理的重要优化措施之一。2015年在上海海习粮食专业合作社安装了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并兑水稻田诱虫效果进行了观察杀虫效果明显。
1.3 生物防治技术
1.3.1 稻鸭共育
生物控制技术是指利用有益生物或其代谢产物将病虫控制在经济危害水平以下的技术措施。2015年在上海海习粮食专业合作社实施稻鸭共育技术在水稻生长季节向稻田里放养一定鸭龄、一定数量的鸭子利用鸭子旺盛的杂食性除掉稻田里的杂草和害虫。鸭子的活动产生的中耕浑水作用可以促进稻田的物质循环增强植株的抗性。鸭子的粪便则为稻田提供了必要的肥料。
1.3.2 开展生物农药筛选试验
2015年在上海市奉贤区庄行镇西校村试验田进行了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药剂筛选试验试验结果为生物农药16000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每667m2用100g兑水稻稻纵卷叶螟的卷叶防效及虫防效较理想持效性较长可以加以推广使用表3。但是其速效性较差在推广使用中以卵孵化盛期使用最为合适。
表3 防治稻纵卷叶螟药剂筛选试验结果
1.4 科学用药
绿色防控区防治时间在水稻病虫发生危害的关键时期,利用药剂的持效性,同时根据田间的实际发生情况,推广应用阿维·氟酰胺(稻腾)、氯虫苯甲酰胺(康宽)、吡蚜酮、噻呋酰胺(满穗)、肟菌·戊唑醇 拿敌稳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环境友好型农药并进行不同药剂的组合和轮换适时进行专业化统防统治有效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并将示范区主要病虫危害均控制在经济理论水平以内达到了绿色防控的效果。在2015年整个水稻病虫防治期间绿色防控区共防治3次比常规防治区防治次数6次减少了3次同时绿色防控区每667m2化学农药使用量折纯为41.85g与常规防治区148.8g相比每667m2化学农药使用量下降了106.95g下降幅度为71.88%。
表4 纹枯病调查表
表5 稻飞虱调查10月10日
2 小结与讨论
2.1 示范现状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是由具有一定植保专业技能和独立经营能力的防治组织,利用先进植保机械和防治技术,建立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推广综合防治技术。此项技术的推广应用,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方向,适应病虫发生规律变化,是提升植保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减少了农药中毒事件和假冒伪劣农药坑农害农现象的发生,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2.2 主要成效
通过近几年的试验数据分析,在整个水稻病虫防治期间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区比常规防治区防治次数减少,并通过科学合理选择药剂,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合理确定使用浓度和安全间隔期,有效控制病虫害发生,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降低了防治成本,提高了生态和效益经济效益。
2.3 存在问题
绿色防控集成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从现行运行情况看,还存在病虫监测体系不够完善,技术服务队伍力量不强,绿色防控技术的组装配套、优化集成、推广应用有待不断完善等问题。另外,绿色防控集成技术的推广运用要依靠专业化统防组织力量,在防控经费与统防组织培养上还需加大扶持力度。
水生蔬菜绿色防控的六项关键技术
1 水生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策略
采取“以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策略,即从水生蔬菜生态系统的总体出发,本着安全、经济、有效的原则,综合利用农业、生物、理化及其他手段,把病虫害控制在允许水平以下,以达到高产、优质、低成本、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减少污染的目的。
2 水生蔬菜绿色防控关键技术
2.1 “三清”杜绝病虫源
清洁田园、清除病残体及四周杂草使塘口尽可能少受污染减少初侵染源降低病虫源基数。清除藕田杂草尤其是眼子菜、鸭舌草等寄主可减少成虫取食和产卵场所。对已发病的病株残体要彻底清除并集中烧毁或深埋。栽种前对田块实行冬耕冻晒于冬季尽可能排干田水进行耕翻如土壤偏酸性酸碱度pH在6以下还需每667m2施石灰粉5080kg以调整土壤的酸度。防治慈姑斑纹病及时清除病叶、黄叶、枯叶、杂草和防治害虫。防治荸荠白禾螟荸荠采收后至翌年越冬幼虫活动前清理田间残株枯茎3月上旬及时清理并集中烧毁田间遗留的荸荠茎秆消灭越冬虫源5月上旬铲除荸荠田遗留的球茎抽生苗减少一代虫源。防治菱角菌核病及时清理池塘边的菱株残体或残渣并铲除塘边杂草。防治菱角褐斑病发病初期摘除病叶或病盘携出到塘外销毁或深埋。防治菱角萤叶甲采菱后及时处理老菱盘冬前铲除田边、菱塘边杂草并集中烧毁可消灭大量越冬代幼虫、蛹及成虫减少翌年虫源针对其幼虫、蛹、卵抗水性差的特点于菱盘封行或开花前将幼虫、蛹、卵用扫帚扫落水中淹死。另外45月在菱塘周围留一道空白带宽1.01.5m,能有效地防止塘边越冬病菌侵入菱叶为害。
2.2 选用无病株留种
不但要选用无病的塘田留种,还要选择无病、健壮、抗病品种作种,预防病源,杜绝残、次、小水生蔬菜植株体作种。预防慈姑斑纹病、慈姑钻心虫,选留无病球茎作种。预防茭白黑粉病,选用健壮无菌优良茭种。
2.3 实行合理轮作
对莲藕腐败病、僵藕、慈姑黑粉病、慈姑斑纹病、茭白胡麻斑病等病害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合理水旱轮作种藕的田块要与其他水生蔬菜或水稻轮作间隔3年以上。预防荸荠秆枯病推行轮作特别是老产区实行3年以上轮作是最经济有效的措施。莲藕食根金花虫发生严重的田块改种12年旱作植物。
2.4 抓好田间管理
做到增施腐熟有机肥料并与氮、磷、钾含量齐全的化肥相结合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适时适量追肥做到有机肥和化肥相结合氮肥与磷、钾肥相结合避免偏施、过施氮肥。按照生长期需水量管水浅水勤灌严防干旱避免长期深灌适时、适度搁田做到干干湿湿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植株抵抗力。防治茭白胡麻斑病梅雨季节或高温多雨天气抓住晴天放水搁田12d还水以增加土壤含氧量提高根系活力促进植株生长增强植株抗病能力。盛夏季节适当灌深水降温并定期换水以控制后期无效分蘖。茭白生长期间应经常剥除植株基部的黄叶、病叶和无效分蘖以减少菌源并改善株间通风透光条件。防治茭白黑粉病结合冬前割茬清除病残老叶减少菌源春季结合割老墩、压茭墩等农事操作挖除灰茭病墩和雄茭墩连地下根状茎彻底挖除并适当降低分蘖节位。老墩萌芽初期即茭白发苗时疏除过密分蘖弱苗使养分集中、出苗整齐。防治慈姑斑纹病要根据慈姑发芽期、抽叶至球茎开始膨大和球茎形成期的生育需要管好水层适时换水避免串灌、浸灌和长期深灌。发病初期应及时拔除病株。防治菱角褐斑病、菱角菌核病实行合理密植防止夏、秋季水面菱盘过于拥挤。
2.5 理化诱杀控虫
食根金花虫成虫盛发期用眼子菜等诱集成虫,产卵后集中烧毁或深埋;藕田套养龙虾,放养泥鳅、黄鳝等,控制食根金花虫;冬季排干田水,冬耕冻垡,可杀死部分越冬幼虫,减轻为害。防治慈姑钻心虫,如幼虫已钻入叶柄蛀食,要及时拔除为害茎叶,或将有虫叶和叶柄一起踩入泥中沤杀。防治夜蛾类害虫,可利用成虫有趋光性和趋糖醋性的特点,用频振式杀虫灯和糖醋盆等工具诱杀成虫;或利用夜蛾性诱剂诱杀。
2.6 适期药剂防治
2.6.1 做好种苗处理
慈姑播种前将种球置于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中浸泡16min左右。定植前再对幼苗根系或种球进行同样处理可基本消除种苗带菌。防治慈姑黑粉病种球用25%多·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80%“402”抗菌剂乳油1000倍液浸泡13h后定植。
2.6.2 病害的化学防治
防治慈姑斑纹病发病初期可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15%粉锈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每15kg药液加入10mL有机硅表面活性剂以增加展着性710d喷1次连续防治23次。交替施用前密后疏喷匀喷足。防治莲藕腐败病用12%绿乳铜700倍液或多菌灵600倍液或甲基硫菌灵700倍液喷雾也可每667m2用50%多菌灵1.5kg或75%百菌清0.5kg拌细土30kg堆闷34h后田间保持浅水层施入隔710d一次连续防治23次。防治茭白黑粉病初期用40%氟硅唑乳油6000倍液或20%腈菌唑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710d喷1次连喷34次避免孕茭期用药。若在多雨季节喷药注意雨后及时补喷。防治荸荠秆枯病发病初期及时用药交替防治。药剂可选用30%苯甲·丙环唑乳油或43%戊唑醇3000倍液、25%丙环唑乳油15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荸荠叶状茎直立光滑上覆盖着蜡质药液不易展着喷药时最好加入展着剂如加有机硅表面活性剂每15kg药液加10mL以提高药物的黏着力。
2.6.3 害虫的化学防治
食根金花虫的防治常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防治越冬代幼虫每667m2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3050mL或5%辛硫磷颗粒剂11.5kg拌细土1530kg或肥料混匀撒入或兑水撒入塘中。对夜蛾类害虫三龄以上至高龄幼虫抗药性增强难以防治。一般可用15%茚虫威悬浮剂3500倍液或5%虱螨脲乳油1000倍液或24%甲氧酰肼2500倍液。对个别老熟幼虫则可用人工捕杀。防治慈姑钻心虫掌握在卵孵化高峰期进行施药防治。可选择10%虫螨腈乳油2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1500倍液。蚜虫的防治在发生初期即全田有蚜株率达15%20%时用药防治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抗蚜威1000倍液或50%吡蚜酮4000倍液喷雾防治。喷药时力求做到细致彻底以提高防效。防治荸荠白禾螟一般二代、三代发生期各用药防治2次在第一代孵化高峰后12d进行隔78d再施1次并以生长嫩绿田、早栽田为防治重点田。药剂可选用20%氯虫苯甲酰胺、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30005000倍液或10%阿维·氟虫双酰胺1500倍液。施药时应保持水层以提高防效。菊酯类农药对鱼虾蟹等毒性大不要在进行水产养殖的水生蔬菜种植区域及周边使用。
香河县绿色防控的做法与成效
1 香河县韭菜发展概况
香河县的韭菜种植已有30余年历史截至2014年韭菜种植面积已达3335万m2总产量为30.0万t。现已由单一的露天种植发展为科技含量较高的日光温室大棚种植一年四季鲜菜均可上市远销北京、天津、东北、广州、上海、山西、内蒙古、广州等10余个省份并通过黑龙江出口俄罗斯等国家。香河县五百户镇曾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蔬菜种植专业乡”、被省农业厅命名为“河北省韭菜之乡”等称号。
近年来香河县迅速建成了一批蔬菜生产基地尤其是以五百户镇香城屯村为核心区的韭菜基地成长势头迅猛。但是韭菜品质参差不齐农药残留超标现象时有发生偶尔还能发现使用剧毒农药的农户。特别是2015年河北省农业厅出台禁止使用毒死蜱农药的通知和农业部2016年底在蔬菜上全面禁止使用毒死蜱的通知蔬菜种植更加需要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进行引导。目前香河县有较大型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绿德隆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霄云蔬菜产销合作社、桑梓乐园蔬菜产销合作社、鲜速达蔬菜产销合作社等实力雄厚、客户群强大。
2 香河县五百户镇发展无公害韭菜种植依托的技术支持
2.1 中粮沼液
沼液是人畜粪污和秸秆等有机物在沼气池中经生物发酵产生沼气后的残留液体。沼液含有水溶性的多种营养成分是一种速效性优质有机肥料。其营养成分主要有全氮0.03%0.08%全磷0.02%0.06%全钾0.05%1.40%。含有各类氨基酸、赤霉素、生长素、糖类、核酸、抗生素以及B族维生素[其中维生素B12、烟酸维生素B1和核黄素维生素B2含量较高]、水解酶等。还含有钙、钠、铁、碘等矿物元素。
2.2 沼肥在蔬菜上应用
沼液浸种:沼液可以提高种子发芽率、促生根,提高菜苗抗逆性。沼液作追肥:沼气肥中的上层液是含氮量较高的液体肥料,易为蔬菜作物吸收利用,适合前期追肥;沼肥中层是糊状物,具有丰富的速效氮、磷、有机质和腐殖质,肥力较高,适合在蔬菜作物的生长中期做追肥用。通常结合灌水,直接将沼液追施到垄沟或垄面内,效果会更好。
沼液叶面喷施沼液中离子状营养成分富集用于蔬菜叶面喷施利用率高能及时补给蔬菜生长对养分的需求。叶面喷施宜使用好氧处理1d并过滤沉淀后的沼液使用合理的浓度配比。蔬菜幼苗期喷施沼液时应稀释1020倍中后期叶面喷施应稀释510倍一般每667m2蔬菜用沼液4550kg。一般在上午露水干后喷施夏季宜在傍晚喷施中午和下雨时不宜施用在蔬菜上市前1周勿喷施沼肥。
2.3 奈玛—昆虫病原线虫
奈玛是昆虫病原线虫类生物农药它是多种地下害虫的天敌在田间使用后会主动搜寻寄主害虫从害虫肛门、气孔、节间膜等处进入害虫体内随后释放出共生菌使寄主害虫在2448h患败血症死亡。昆虫病原线虫可在寄主体内繁殖23代当寄主营养物质耗尽时昆虫病原线虫从寄主体内爬出主动搜寻新的寄主反复侵染有效杀死田间地下害虫。河南省济源白云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奈玛—昆虫病原线虫经香河县500户绿福韭菜产销专业合作社实地试验后在防治韭蛆方面效果显著。
2.4 “根力多”生物蛋白控释肥
“根力多”生物蛋白控释肥是根力多公司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共同研制的新型肥料。产品采用无机有机NX-PG-PR生物菌群蛋白质复硝酸钠的组合方式可充分发挥无机的速效性有机的长效性固氮解钾菌的增效性颉颃菌的抗病性等。有效保护配施肥料养分不流失、保护土壤养分不流失。内含保水因子有效控制土壤水分不流失。真正可保肥、可保墒一次施肥整季有效。可调节自身或配施肥料养分调节养分均衡释放。调整作物生长能量使其根系发达NX-PGPR中的多抗菌群充分调整农作物的抗虫、抗病能力可有效抗重茬、抗土传病害。真正药、肥一体化。其中高标量的动植物蛋白、有机质与高含量的NX-PGPR复合肥菌群彻底改善土壤中养分结构与微生物营养环境促使菌群成倍制造养分真正二次造肥。
3 多年种植积累经验
除了上述各大公司的技术支持外,香河县绿福韭菜产销专业合作社还摸索出采用纯物理、生物方法防治韭蛆。首先是全程使用腐熟牛羊粪,羊粪对韭蛆具有明显的趋避作用。其次覆膜高温治蛆法:在韭菜地中覆盖塑料薄膜,利用膜内高温杀死地下韭蛆,此物理防蛆法在防治韭蛆方面效果也比较明显。
在各级政府的引导下,在国内各大农企及专家的支持下,在专业合作社的不断摸索下,香河县在防治韭蛆、禁用高毒农药、大力推广无公害韭菜种植方面,已取得初步成效,今后还要大力宣传推广,以点带面,使香河县农产品真正做到无公害生产。
邵阳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制约因素及对策
1 应用现状
近年来邵阳县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采取综合技术点上示范和适用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发展思路制定全县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发展规划和推进方案根据《湖南省主要农作物有害生物防控科学用药品种》意见确定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主要技术之一的科学用药主推品种。大面积推广上着重做好科学合理用药技术的推广。落实用好药、少用药尤其是在专业化统防统治整体推进中落实科学合理用药技术。在办点示范上邵阳县大胆创新首先是建立了县级核心示范区规定核心示范区创建面积、主推技术及其他技术指标其次积极引进相关企业、合作社参与共建示范基地再次探讨对病虫绿色防控技术实行物资和经费补贴。几年的实践邵阳县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取得了一定进展。主要体现①创建县级绿色防控示范区与乡镇级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示范点推行一系列技术取得较为明显的综合效益。2011-2015年全县相继在五丰、下花桥、塘渡口等乡镇建立县级示范区5个核心示范面积累计达到6670万m2辐射面积3.8万hm2创造经济效益上3000万元。②摸索出政府部门企业基地农户为主线的病虫绿色防控推广模式参与绿色防控基地共建的湖南浩天米业、邵阳县华强米业均实现了盈利同时农户也得到了增收。③开展一些绿色防控应用技术研究。重点是掌握性诱技术、灯诱供技术、生物防治技术、科学合理用药技术等单项技术和集成技术的应用效果和管理方式为单项技术由点上示范向大面积推广打下了坚实基础。④社会认可度得到逐渐提高。通过宣传、示范等途径社会对病虫绿色防控认可度逐渐提高氛围渐浓。国家、省、市、县各级媒体报道了邵阳县病虫绿色防控开展情况。
邵阳县病虫绿色防控技术应用虽然在发展,但速度仍较慢,并存在几个问题:①对绿色防控的概念不清晰,认为绿色防控就是用非化学农药的措施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盲目排斥化学农药。②办示范区时,单纯地堆砌绿色防控技术,缺乏足够的科学性,出现了“绿色防控是个筐,什么技术都往里面装”的现象。③社会资本投入意愿不强,农民参与积极性极不高。虽然近年来鼓励一些粮食生产企业如湖南浩天米业公司,加入到病虫绿色防控行列中来,丰富了投资渠道,但整体来说投入资金不大,农户基本没投入,示范区建设还是依靠项目资金。
2 制约因素
2.1 适用技术少,技术集成水平不高
目前一些绿色防控技术由于技术本身的缺陷或应用困难原因,很难在生产实际中较好的应用,适用性强的绿色防控关键技术还不多,以水稻为例,目前相对比较成熟的水稻病虫非化防绿色防控单项技术只有翻耕灌深水灭蛹技术、二化螟性诱剂技术、灯光诱杀技术、稻鸭共育控虫技术、稻螟赤眼蜂控害技术和一些生物农药控害技术。即使如此,上述每一单项技术在生产实际中总会遇到成本高、应用要求高、管理复杂、见效较慢、性价比低等问题,与传统化学用药防治相比处于劣势,技术推广应用遇到较大的障碍。就集成技术来讲,目前还未实现对多项技术在应用上的有效契合,依靠某项技术又达不到满意效果,多项技术结合使用的方法经济性又未有效解决,未能形成比较成熟的针对单一作物或单一病虫的绿色防控技术规程,更未形成针对不同档次、不同需求的农产品病虫绿色防控技术规程,技术储备的不够,较大程度地影响绿色防控后势发展。
2.2 推广模式不健全,应用规模不大
近年邵阳县病虫害绿色防控都是以县农业局为主体的示范展示模式重在技术示范普遍规格较小投入人少投入渠道单一难以起到示范引路的效果。表现在技术应用示范与市场严重脱节应用主体积极性不高经济效益不好制约绿色防控技术大面积应用。2014年笔者积极探索引导部分粮食生产企业在基地上开展病虫绿色防控鼓励企业利用绿色防控技术的产品创建绿色食品品牌提升企业效益提高了企业参与、投入病虫绿色防控的积极性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整体上看现有的以县农业局为主体的推广模式尚显单一和不足难以大面积应用满足不了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病虫绿色防控的要求也不利于有效完善投入机制、扩大融资渠道制约病虫绿色防控可持续发展。
2.3 绿色防控市场品牌不响,通道不畅
病虫绿色防控在全社会的认知度还较低,主要还是在邵阳县农业系统内部传播,未在全县社会大众中达成共识,无法建立绿色防控的品牌,也就无从为病虫绿色防控技术生产的产品构成市场需要,建立不起产品流通的市场通道。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力量左右资源配置,一项技术、一个产品能否推开,最终由市场决定,而盈利水平决定社会资本参与热情。病虫绿色防控生产的产品与非绿色防控生产的产品相比未形成相应的价格优势,优质难以优价,优价则销售不畅,造成盈利水平不高,难以提高相关参与者的积极性。目前,制约病虫绿色防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绿色防控品牌难建立,产品未与市场形成有效对接,未建立针对绿色防控产品的市场通道。
2.4 政策支持力度不大
病虫绿色防控当前只是一种农业部门行为未纳入政府议事日程政策支持力度不大影响快速发展。支持力度不大表现在3个方面①政府未建立对病虫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的补贴政策未出台像支持节能灯、先进农机具推广一样的补贴优惠政策②未建立针对绿色防控技术生产和应用企业的相关扶持优惠政策如税收减免贷款贴息等③未设专项经费支持病虫防控近几年来邵阳县病虫绿色防控研究、示范与推广经费都是省级植保部门的投入和从其他经费中挤出来的资金量非常有限应用面积难以扩大④政府相关部门对病虫绿色防控宣传力度不够未营造一种好的绿色防控技术推广氛围。
3 解决对策
3.1 着重处理3个结合
着重处理好市场与政府、当前与长远、示范与推广的3个结合。①绿色防控要在政府引导下多部门协作和全社会参与将部门行为逐步上升为政府和社会行为。政府及其领导下的相关部门明确自己的职责做好宣传、引导、支持、服务、监督工作政府要从事关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的高度出台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扶持政策对病虫绿色防控推行实物扶持与经费补贴。实行以农产品农药残留限制指标的市场准入政策、国家优质、优价政策和生态补偿政策。要把企业和生产者作为实施绿色防控的主体通过在生产的过程中应用绿色防控技术所生产出的产品入市销售取得合理盈利。相关企业要落实政府要求在政府的支持、引导、扶持下实施市场运作把绿色防控与市场有效对接起来在落实病虫绿色防控的同时又实现自我追求利润的目标。②绿色防控要兼顾当前谋划长远科学制订短期目标与中长期目标理清当前亟须完成任务与长远任务。当前就是要加大宣传、储备技术做好示范加大对适用技术尤其是科学用药技术的推广力度长远就是要制定政策不断提高病虫绿色防控水平和能力并不断扩大病虫绿色防控的面积、规模让更多企业和生产者积极应用病虫绿色防控技术。③绿色防控发展初期阶段要处理好面上推广与点上示范与展示的结合。面上推广的主要措施目前还是集中在科学合理用药上少用药、用好药是精髓。我们要根据湖南省农作物病虫害防控科学用药推荐品种依据实际情况认真组织推广并要求专业化防治组织优先选名录品种科学合理用药。与此同时邵阳县农业局与相关企业、合作社共建示范样板通过示范、展示、宣传引导社会参与、支持绿色防控进而形成政策支持、部门推动、企业和生产者积极响应参与的发展局面。
3.2 重点抓好4个环节
3.2.1 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开发
成熟且适用的绿色防控技术是开展病虫绿色防控的基本前提。针对当前适用技术不多、技术集成水平不高的问题邵阳县财政局和邵阳县农业局应将有关费用列入预算突出重点资助农业生态调控技术、生物农药技术、物理控害技术、理化诱控技术和绿色环保农药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对已有绿色防控技术应进行优化集成与规范化推广应用。特别是建立符合邵阳县实际的绿色防控技术集成模式建立单一作物或单一病虫的绿色防控技术规程或标准以供生产实际推广应用。近几年邵阳县农业部门把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作为推进绿色防控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在有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要求、效果、管理方式、成本分析等方面做了大量探讨摸索出了二化螟性诱剂技术、稻鸭共育技术、科学合理用药技术等一些适用技术并依托“十二五”期间农业产业标准化创建项目着手研制水稻、柑橘、茶叶、蔬菜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规程着手研制不同档次、不同需求的稻米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标准期望通过35年努力实现绿色防控技术标准化或规程化。
3.2.2 创新应用推广模式
针对目前邵阳县绿色防控推广模式较为单一,投入机制不健全的现状,须大胆创新,逐步建立、健全适合邵阳县情况的应用推广模式。从近年邵阳县以至全国涌现出的较为成熟推广模式来看,邵阳县选择推广以下推广模式,并加以改革创新:政府部门+企业+农户的推广模式。三方按一定比例投入资金,政府部门负责技术指导和给予一定防控物资支持和防控经费补贴,企业负责与农户签订合同、部分物资投入、产品销售等,农户负责技术的应用、管理及投入部分防控物资。
3.2.3 产业化推广
产业化推广是绿色防控的关键和保障。从绿色防控的特点来看只有大面积推广应用才能产生规模效应只有实业化推广才能建立起长效推广机制才能有稳定的投入和积极地介入才能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从2011年起邵阳县以水稻为突破口迈出了产业化推广的步伐由省级粮食生产龙头企业湖南浩天米业公司带头与农业部门合作签订合作协议共建水稻病虫绿色防控示范区基地规定各自责任。农业部门负责指导技术、农民培训和部分防控物资企业部门负责另一部分防控物资与农民签订供种与回收合同做好基地管理与稻米的销售。产业化推广的结果实现了企业获利、农民增收、农业部门树立良好形象的三赢格局为病虫绿色防控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3.2.4 建立市场通道
建立绿色防控产品的市场通道对推进病虫绿色防控作用明显意义重大。从目前情况来看可采取以下3项措施来建立市场通道。①政府及相关部门要通过各种媒体、采取不同方式大力宣传病虫绿色防控提高绿色防控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引导广大消费者了解与选择绿色防控产品。②要严格实施三品一标认证并逐步优化建立一个明确的认证机制要制定针对“三品一标”中单个农产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强制性标准或规程并强化监督与管理。③要推行市场准入制建立农产品可追溯系统。虽然2006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对农产品市场准入有了相关规定但尚未对农产品市场准入明确具体办法和管理机制市场管理部门通常依据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对农产品市场进行抽查农产品很难实施准入制度。笔者认为推行绿色防控产品市场准入制除需要相应的政策法规、质量标准和健全的质量监督检测体系作保障外还需要有效运作形式。有效运作形式主要有①设立“三品一标”专营市场②在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设立专营区③设立专卖店和在超市设立专营柜④建立多种形式的农产品配送中心大力发展农产品专供直销缩短流通环节减少运销环节的污染。同时还要明确规定推行农产品分级包装销售对包装销售的农产品应当要求标明品名、产地、生产日期、产品的品级等内容逐步建立起农产品可追溯制度。
信阳市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规划
1 目标任务
农作物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要突出以作物为主线针对农作物重大病虫在优化绿色防控单项技术基础上集成农业、物理、生物和化学等综合配套技术体系形成绿色防控技术规程。以平桥区、光山县、固始县、潢川县、商城县、罗山县等部、省级绿色防控示范区为重点其中经济作物每个示范区核心示范点面积不少于33.3hm2辐射带动推广面积666.7hm2粮食作物每个示范区核心示范点面积不少于66.7hm2辐射带动推广面积1333.3hm2。示范区内大幅减少化学农药使用,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以内。
2 主推技术
2.1 水稻
21.1 因地制宜选用抗(耐)病品种;种子处理、防虫网或无纺布秧田防护和带药移栽预防病虫技术。
21.2 昆虫性信息素和太阳能灭虫灯诱杀害虫技术。
21.3 稻鸭共育治虫控草技术。
21.4 综合运用翻耕灌水灭蛹、人工释放赤眼蜂压卵控幼虫的二化螟及稻纵卷叶螟种群控制技术。
21.5 农业措施和生态工程技术控制稻飞虱及其传播的病毒病技术。
21.6 生物农药和高效环保化学防治稻瘟病、稻曲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技术等。
2.2 小麦
2.2.1 选用小麦抗病虫品种预防技术
因地制宜选用抗(耐)条锈病、纹枯病、赤霉病、白粉病和抗蚜虫、吸浆虫品种。
2.2.2 秋播拌种技术
推广秋播拌种和种子包衣防治地下害虫、早期蚜虫和预防条锈病技术。
2.2.3 生物多样性控制和生态调控技术
在吸浆虫等虫害重发区推广结构调整、适期播种、合理轮作等技术。
22.4 综合运用光诱、性诱、异色瓢虫和捕食螨等物理、生物防治技术控制小麦蚜虫、吸浆虫、麦蜘蛛、地下害虫技术。
22.5 生物农药和高效环保化学农药防治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白粉病、蚜虫、麦蜘蛛等技术。
2.3 茶叶
23.1 太阳能杀虫灯应用技术。
23.2 黄板、信息素板诱杀技术。
23.3 捕食螨应用技术。
23.4 生物制剂NPV、Bt制剂、天然除虫菊等和环保型化学农药防治技术。
23.5 海岛素、普绿通叶面肥抗逆抗病增产应用技术。
3 技术集成
在优化单项绿色防控技术的基础上,示范区重点开展绿色防控技术体系集成创新。
①以农作物为主线,在水稻、小麦、茶叶等作物上集成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因地制宜形成绿色防控技术规程,推进绿色防控技术的标准化。
②以靶标为主线,在病虫害防治重点区域集成全程绿色防控技术体系,规范绿色防控技术,健全防控技术体系。
③以技术为主线,在性诱剂、食诱剂、杀虫灯等绿色防控技术产品上,认真总结经验,提出应用技术规程,结合技术产品生产标准,制定绿色防控产品应用技术标准,建立效果评价体系。
④以农产品为主线,分别针对有机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等不同级别的产品要求,制定出相应的有害生物防治技术标准。
4 示范要求
4.1 技术要求
4.1.1 示范区设置
每个示范区内要设置绿色防治核心区、不防治对照田面积6671334m2和农民常规防治田可选择与示范区邻近的田块示范区要设立示范标牌、制订实施方案、明确主推技术和技术指导负责人。
4.1.2 调查分析内容
为科学准确验证评估绿色防控效果,各示范区务必做好各种数据的系统调查工作,评估新技术的使用效果,并要在适当时期组织专家对各项技术措施的效果进行实地考核、评估,对重大活动、关键措施必须要有影像资料,年底要写出专项工作总结上报上级业务主管部门。
4.1.3 防治标准制定
示范区要突出重点,根据不同技术模式和不同级别绿色产品要求,集成防治技术体系,确立防治技术指标,研究效果评价方法,制定防治技术标准。
4.2 工作要求
4.2.1 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全市要将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工作纳入全年植保工作的重中之重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抓出成效。要做到4个明确一是要明确领导责任各示范县区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做好组织协调二是明确技术责任人每个示范区都要有一套技术班子三是明确各类示范区、示范田的地点和规模四是明确任务目标要建立工作和技术档案明确工作目标与考核办法。
4.2.2 制定细化实施方案
各地要根据承担的示范任务,结合本地实际,细化示范工作方案,明确主推技术,确定工作进度和组织保障措施。
4.2.3 大力开展宣传培训
各级植保部门在开展新技术示范推广工作中,要做好技术指导、培训和宣传工作。示范区设计要突出示范展示作用,重点展示绿色防控技术处理的防治效果,真正把示范区办成绿色防控技术的宣传田,要及时组织当地农民到示范区参观、学习,使绿色防控由政府倡导变为农户的自觉行动,并通过组织现场会和新闻媒介宣传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普及绿色防控技术,提高绿色防控的实践效果和社会影响。
4.2.4 争取多渠道增加投入
省、市各级安排的绿色防控产品必须全部用于此项工作。各地在工作过程中要注重上下结合和横向联合,多渠道争取资金支持,切实把示范区办成政、技、物有机结合和多部门协作配合的新技术示范推广样板。
湖北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新模式探讨
1 主要做法
1.1 组织统防统治现场观摩活动
为了让更多农业专业合作社、种田大户了解植保机械化进度和植保服务5S店服务模式公司2015年先后在荆州、天门、孝南、孝昌、汉川、监利、沙洋、襄阳等地成功地组织了26场统防统治现场观摩活动。通过现场观摩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应得到了多家专业合作社的认可最终达成合作协议。
1.2 培训专业性、实用性人才
植保5S店通过互联网面向社会招募职业机防手经过公司系列培训掌握操作技能。2015年有215人参加培训经过考核145人成为职业机防手其中有70人公司给予了创业基金作为补贴让其购置植保设备带机加盟植保服务平台。
1.3 推广新型、高效植保机械,提高植保机械化水平
从防治设备上植保5S店将新型、高效的植保机械地面机和空中机综合应用用新型高效的植保机械代替传统背负式落后机械提高植保设备的使用率植保5S店为合作社配备自走式喷杆喷雾机45台、植保无人机12架、悬挂式喷雾机加农炮5台手推式担架喷雾机180台、电动喷雾器3640台。
1.4 完善的售后服务团队
植保5S店现有售后服务车两台设备维修与保养人员5人负责建立设备维修保养档案为其提供零配件的供应设备系列及配件更新定时回访使用情况并每年定期一次冬季保养。
1.5 共建植保服务平台
1.5.1 定制服务
一是代防代治。植保服务平台根据用户需求与意愿,下单给机防队对其提供打药服务,农药由用户自行购买。二是统防统治。植保服务平台与用户签订服务意向协议,并安排人员到防治地进行实地勘察地形、面积后与用户沟通为其服务的设备、服务付费方式等并签订正式服务合同,在植保专家的指导下,统一配药,实施病虫害的全程统防统治。
1.5.2 设备的归属
一是由机手一次性购买设备,所有权归其所有,自行保管,可带机加盟;二是机手交付一定的押金,租赁设备作业,自行保管,设备归公司所有,支付公司设备折旧费。
2 取得成效
2.1 降低防治成本,提高防治效果
据统计用专业人员、高效设备、科学用药技术专业化统防统治比常规防治要减少12次高效设备可提高工效1020倍农药成本节省10%20%防效提高20%25%,成效显著。
2.2 扩大服务范围,提高设备使用率
从原来只有水稻、小麦到现在增加了马铃薯、油菜、玉米、茶叶、蔬菜等作物,下一步将在果树上进行试验示范。根据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合理调配适宜的植保机械,充分发挥机械本身的效能,提高设备使用率。
2.3 提高机手收入
通过整合订单资源集中配发服务订单将防治时间从原来的60d增加200d不但提高植保机械使用率同时对机手收入有大幅度提高。
2.4 减轻面源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集约化生产,规模化服务,专业化技术,选择大包装农药产品,不仅节约成本,控制农产品农药残留,同时能有解决农药包装废弃物对农田环境的面源污染,对清洁田园,保护环境起了显著作用。
3 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3.1 农业生产格局分散,农民要求多样化,众口难调
要积极推进土地流转,扩大规模种植、连片种植。这样才符合植保专业化服务的要求。强化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区建设,加大新型植保机械示范推广力度,使示范区种植与新型植保机械相适宜,为大面积推广专业化统防统治树立样板。
3.2 无作业标准,易产生防治纠纷
从事植保服务门槛低,只要有设备都可以提供服务,对操作人员的素质和从业职格没有要求,作业无标准,防治效果无保障。建议应加强对植保专业防治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持证上岗,并尽快出台植保服务管理办法,明确病虫害防治标准与损失赔偿标准。
3.3 新型设备价格高,应加大植保机械的购置补贴扶持力度
在农业机械化进程中,耕、种、插、收的机械化与政府引导和补贴力度密不可分,但植保是农业机械化进程中的薄弱环节,希望政府能重视植保机械化,加强植保机械的补贴力度,增加补贴比例,有助于加快植保统防统治进度。
西安市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调研与思考
1 农业病虫害发生概况
西安市地处陕西省中部自然生态条件好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3.7℃无霜期平均为216d年平均降水量553.3mm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农作物播种面积150万hm2粮食播种面积42万m2左右主要以小麦、玉米、油菜、大豆等一年两熟的旱地粮油作物为主。西安市的种植业以粮食为主蔬菜和瓜类占的比重也较大充分体现了都市农业的特点。全市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种类有200种之多危害严重的有30余种农田杂草常见的有10余种。年均农作物各类病虫草害发生防治面积达80余万hm2次以上这些农业有害生物的频繁发生对西安市农业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成为限制西安市粮食增产重要因素之一。病虫防治主要以农民千家万户小规模分散防治为主防治效果差防治水平低防治成本过高劳动强度大。农民安全使用农药知识匮乏使用的施药器械落后农药利用率低。
2 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发展现状
2.1 基本情况
在开展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中西安市植保站积极扶持多种形式的专业化服务组织创新服务的方式和方法扩大统防统治的覆盖面。逐步形成了以专业化防治组织为主体的以“政府监管、农资供应、病虫防控”三位一体的专业化统防统治体系。截至目前据全市各区、县统计拥有专业化防治组织56个管理99支专业防治队其中工商部门注册18个民政及农业部门备案52个从业人员达2495人持证上岗640人拥有的机动、电动防控机械3480台其中大中型防控机械数有28台日防控能力达到了7697.18万m2。基本覆盖全市主要的粮食及果菜主产区。组织开展防治服务的主要对象有小麦、玉米、果树、瓜菜等的病虫害。2013年专业化防治面积达15.478万hm2次占总防治面积的20.1%其中专业化防治小麦面积8.3万hm2次、玉米面积3.7万hm2次、果树面积2.52万hm2次、瓜菜面积1.018万hm2次总体防效达87%以上。
2.2 专业化统防统治的组织形式
2.2.1 协会型
由一些协会或专业合作社把大量分散的机手组织起来,组建专业化防治队伍,拓展服务内容,提供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其服务模式主要是全程承包防治。
2.2.2 公司型
由农资企业购置防治器械,组建专业化防治队,不仅为农户提供农药销售服务,同时还开展防治工作。其主要采取代防代治和全程承包服务模式。
2.2.3 应急防治型。
主要为各县区植保站组建的应急专业防治队,针对流行性或大范围迁飞的重大病虫害和高产创建示范区开展应急防治和公共地带的公益性防治服务,由当地植保站进行统一组织、统一供药、统一防治,无偿服务。其服务模式主要是阶段承包。
2.3 专业化组织服务方式
2.3.1 全程承包防治
全程承包防治服务:专业化防治组织对防治药剂、用工、防治效果实行全程承包服务。适用于劳力外出打工或无劳动力的农户,农户与公司签订承包合同后,就可放心地外出打工,既不误“农”,又不误“工”,解决了外出打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很受农民欢迎。根据合同约定,在病虫害发生防治的有效时期,统一实施防治。
2.3.2 阶段承包防治服务
公司与农户签订服务合同承包部分或一定时段内的病虫害防治任务。一些农户受经济条件和病虫害防治意识的限制只愿将部分病虫害防治承包给专业化防治组织。本着双方自愿的原则在每季作物的开始种植时或不同病虫害防治前期就1种或2种病虫害与农户签订防治合同。根据合同在不同的病虫害防治时期公司机防队员带药剂、带施药机械到农户田间施药并保证防治效果。缺点是签订合同工作量大但是也不失为一种让农户了解专业防治优越性的好方法这是暂时的或者说是过渡型当农户感受到专业化防治的好处时就会逐步转向全程承包服务。
2.3.3 依托国家惠农项目开展代防代治服务
受各级政府部门委托,政府提供农药或由公司统一供应,公司为农户防治病虫害,收取施药费用或补贴后不足的部分。主要依托的国家惠农项目有国家技术性补贴小麦“一喷三防”资金项目、小麦高产创建项目等,防治结束后,由植保部门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田间防效调查,防治合格后,项目单位组织验收,支付专业化防治组织补助。
3 取得的成效
3.1 提高了小麦重大病虫害的防控能力,保障粮食丰收
针对西安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态势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改善了植保装备配备了新型的植保机械以植保部门提供的技术为支撑由植保部门制订防治方案确定农药配方进行科学防治极大地提升了病虫防控能力及时、快速、高效的控制病虫害提高了防治效果减轻了病虫危害统防统治区防治效果明显好于农户自行防治多挽回粮食损失4.5%,并且带动了周边农户及时防治,为确保全市粮食丰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2 提高了农民种田收入和促进农村劳动的转移
实行专业化统防统治后减少了防治次数节省了防治费用提高了防治效果增加了作物产量改善了农产品品质增加了农民收入。据调查统防统治区2012年每667m2节本增效95.6元2013年每667m2节本增效106.8元。同时,有效地解决了因农民进城务工,农田病虫防治难的问题,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减少了粮田荒芜,促进了粮食生产。
3.3 改善农民传统的用药习惯,促进农民对科学防治病虫害方法的掌握
高毒农药的使用量不断下降,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的使用量不断上升,减少了农药残留、环境污染。群众逐步接受和掌握了植保新技术,推动了农业科技进步和高效农业的发展。
3.4 增加了从事植保服务农民的收入
增加了从事植保服务农民的收入。参加专业化防治组织的农民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日收入可达300400元。
4 西安市在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中所做的主要工作
4.1 成立重大病虫应急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西安市成立了以西安市农业委员会主管主任为组长的专业队管理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组织实施西安市农作物病虫害应急防治和统防统治工作,制订防治预案。各区县也都建立了相应的专业队管理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机防队的组织管理及技术培训等日常工作。
4.2 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
进一步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以目标、责任和制度加强管理专业队的日常工作,确保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如签订目标责任书,区县植保站每年与各专业队签订《目标责任书》,各专业队与队员签订《器械使用合同书》,同时建立队员档案,要求队员每次作业都要做好防治记录,以便对防治总量和防治效果进行监督。形成队员向专业队负责,专业队向区站负责,层层责任追究的自上而下的监督管理机制。
4.3 改善设施手段,提升防控能力
专业化防治的实施,有赖于先进施药机械和科学施药技术的推广。为了加强统防统治工作,在有条件的地方加大新型先进植保器械的引进和推广力度,加速落后机械、传统施药技术的更新换代,以克服施药中“跑、滴、漏”现象,减少农药用量,提高防治效果。
4.4 以测报为基础,及时指导防治
西安市植保站及各县区植保部门均加强了病虫测报队伍,密切关注病虫发展动态,根据实地调查得来的病虫信息,认真汇总整理分析,结合短期天气预报,每周形成一套集时效性、全面性为一体的短期病虫信息及防治技术材料下发。
4.5 建立示范,总结推广
为了有效引导农民群众及时有效地开展病虫防治工作,积极开展新农药、剂型的引进和推广工作,倡导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根据生产实际,分作物分区域建立了多个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示范中心,并制订了各类防治预案和应急防治方案,调集专业的防治队统一作业,进行一定规模的试验示范,以达到引导带动作用。
5 存在的问题
5.1 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发展不平衡 机防服务的范围小。目前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的地方主要是项目区域,依托国家项目支持,主要针对小麦、玉米等大宗作物的部分病虫草害进行防治,如化除、小麦“一喷三防”等,涵盖作物和病虫草害种类少,在果树和蔬菜上防治很少。
5.2 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规模小,数量少,操作运行不够规范,大部分没有经过工商、民政注册,且资金不足,机械设备差,工作机制等不完善。
5.3 农民认识不够到位 种植粮食的比较效益低,大多数都是一家一户自防,不愿意将自己的田交给专业化组织防治,对专业化服务组织信任不够。
5.4 资金扶持力度小 虽然国家在植保机械的推广应用上给予资金项目支持,但基层财政紧张,购机补贴少;加之器械使用率低,主要用于小麦、玉米等作物的部分病虫草害的防治,闲置时间长,收益低,制约着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的开展,更需要国家给予购机补贴的支持。
5.5 防治风险较大 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受天气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很大,若遇上病虫害大爆发或防治期间连阴雨的不利条件,势必会影响专业化防治的效果,易引起纠纷和上访,服务风险比较大,一旦出现问题尚无专业机构评估鉴定。
5.6 开展服务困难 土地分散经验,集约化水平低,大型植保器械(担架式、车载式、航化作业器械)等难以发挥其快速防治的优势,制约了大中型植保机械的使用和发展,给病虫专业化防治服务带来不少困难。
6 发展西安市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的建议与对策
6.1 加大政策项目扶持力度
一是要统筹各种惠农政策,支持专业化防治组织、队伍的发展,通过项目支持是专业化组织能迅速起步、发展。二是引入社会保险制度。政府在自然灾害突发、队员人身安全保障等方面积极与相关行业接洽,引入保险机制,解决组织后顾之忧。三是要在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等规模化经营中给予政策扶持,使其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6.2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一是在支农资金中提高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发展资金的比重,对专业化防治组织的扶持重点倾斜。整合支农资金,充分发挥其作用,将各类财政支农项目委托有条件的专业化防治组织实施。二是把握好当前中省市加大对农业投入的有利时机,多渠道争取各级财政对植保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扩大植保药械补贴范围和补贴标准,利用好各级扶持专业化统防统治的资金和项目。三是奖励扶持先进典型。各级政府除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外,还要从资金和物资(器械)上给予支持扶助,使其起好步、开好局,在其正式运转之后,对服务好、带动示范能力强的要以奖代补的形式鼓励其做大做强。
6.3 强化专业化防治的技术支撑
专业化统防统治离不开精准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一是各级植保部门要针对专业化防治集成优化防治技术,技术要与新型大规模防治器械相对接,技术要向全程承包防治方向发展。二是要加大农机农艺相结合的种植模式研究,实现机械化作业与高产栽培高度统一。三是各级农业部门将公益性服务覆盖所有专业化服务组织,使新技术、新产品、新机械在专业化服务中能快速得到应用。
6.4 大力发展高效植保器械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农业生产播种、收获机械化已基本实现,田间管理机械化程度最低、劳动强度较大的就是病虫害防治。事实证明,大型、高效的现代化作业器械是实现专业化统防工作规模化、市场化的核心要素。当前,植保器械已向机械化大力发展,但仍不能满足生产需要,不能很好地与农艺相结合,要大力发展高效植保器械,充分实现农机、农艺和植保技术三者的充分融合,特别是针对不同作物类型、不同生态区域引进推广相配套的专业化防治机械,推动这项工作健康有力发展。
6.5 建立村级服务站
要多渠道鼓励支持优秀的种田大户、农资经营户成立村级服务站,并加入到专业化服务组织中去,成为专业化统防统治的“眼睛”和“联络站”;村级服务站要有专业化防治服务队,要有较为专业的技术负责人,要与群众签订服务合同,承担服务任务,达到“揽活”和“干活”双发展。
6.6 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对专业化服务组织的宣传力度,使广大农户认识到专业化统防统治的作用意义,在思想上接受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愿意把自己的田交给专业化服务组织防治。
7 西安市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建设规划
7.1 建设目标
支持各区县建设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队13个拥有50人以上的专业化统防统治队伍日规范化开展专业化防治面积166.75万m2以上。
7.2 建设原则
在建立健全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中,坚持以下“三项原则”:
一是政府支持原则。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出台相关政策,设立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专项补贴,及时了解并帮助解决专业化统防统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采取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自主购机、政府出资补贴,农业部门提供技术和管理知识培训的办法,扶持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的发展。
二是农民自愿原则。尊重农民的意愿,引导农民自愿参加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要求,积极扶持多种形式的专业化服务组织,包括专业合作型、企业带动型、大户主导型、村级组织型等,创新服务的方式和方法,扩大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的覆盖面。
三是市场运作原则。坚持走市场化道路,鼓励和发动社会资本创办各类专业化防治组织,按照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开展有偿服务,逐步实现自我发展。
7.3 建设内容
按照“五有”标准,建设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
一有法人资格。在粮食作物主产县选择13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基础条件较好、积极性较高的农民合作社或农药生产销售企业能够承担对外开展业务和承担民事责任。
二有技术队伍。各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必须配备相对稳定的专业机手50人以上和懂得主要农作物病虫识别、科学防治和植保机械维修等相关专业技术的农民技术员2名以上。
三有防治设备。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必须具有较先进的农作物病虫防治专用设备、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每个组织须具备日防治能力达166.75万m2以上。
四有规章制度。各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要建立健全服务章程、服务承诺、收费标准和内部管理制度等。要与服务对象签订服务合同,明确双方的权责利。
五有档案记录。各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要建立完整的服务档案记录,包括服务对象与联系电话、防治作物面积、防治方式、防治病虫种类、病虫发生情况、农药用量与时间、防治效果评估等。
新型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1 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现状及主要形式
1.1 便民施药服务型
主要由个体施药人员组成防治对象主要是小麦、玉米、花生病虫害。在服务方式上也比较灵活服务价格公开或提前约定农户负责提供水源个体施药人员负责田间施药农民可以自由购药按每打一壶药5元的标准向农户收取服务费。
1.2 售药服务型
该组织以农药门市为基础,自购喷雾器,于农忙时节聘用队员,农药门市以销售农药盈利为主要方式,并免费提供汽油为其代治服务,目的是以服务促销售,以期获得更大利润。农民自愿选购农药,村级农药经销商组织人员免费喷药,直接服务农民。
1.3 农业项目带动型
清丰县紧紧抓住实施现代农业植保项目为契机大力发展农业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分别指导建立了2支规范化的专业化防治队伍。县植保站为各机防队提供防治药、械在核心示范区建立病虫测报点确保在病虫害达到防治指标时集中开展统一防治。特点是项目带动技术到位率高。核心示范区的防治效果非常理想由核心示范区带动农户进行防治基本能达到较为理想的防治效果。
1.4 植保专业合作社(协会)
以当地有规模的农药经营门市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病虫专业防治组织。机动喷雾器由政府发放或补贴购买、农民自主认购。其以合作社形式运作以群众自愿入社为原则以连片种植区域内的农户为服务范围。合作社组织者统一购买优质农药配备喷药机械、配药装置、运水设备及车辆。合作社与农民签订病虫防治服务合同根据病虫发生情况确定防治对象、用药品种、用药时间并统一配药组织人员统一防治。收费标准每667m210.5元。
1.5 种植大户集中统防
清丰县种植面积在33350m2以上的种植大户有227个平均每户至少2台机动喷雾器在病虫害发生期将主要劳力组织起来进行集中培训统一开展病虫防治。
2 存在问题
2.1 组织化程度低,管理水平不高
植保机防队多为临时雇佣队员组建而成,闲时无固定收入,又无约束机制;指导防治是植保专业化服务的传统形式,但在一些地方组织不力,多为名统实分。
2.2 人员素质急需提高
植保服务组织的人员绝大多数来自于农民,文化水平普遍偏低,虽有长期的农业生产经验,但对植保专业知识了解不够,对病虫识别、发生规律、农药特性、使用方法等更是一知半解,植保服务组织建立后,虽对他们进行了短暂的业务培训,但其科技素质距专业要求仍有很大差距,急需进一步学习、提高。
2.3 服务组织和管理仍需规范
植保服务组织是一种新生事物,此前没有现成的模式,近两年虽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些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但大多处于摸索阶段,需要今后在工作中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2.4 病虫害防治信息的传输渠道不够畅通
统防统治服务组织(如:机防队)无法准确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很难及时掌握防治适期,从而错过防治关键期,降低了防治效果。
3 发展对策
3.1 加强统防统治服务组织的地位和作用
统防统治服务组织是实现“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最重要的一环。是提高植保防灾、减灾能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是植保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中央1号文件要求探索建立专业化防治队伍推进重大植物病虫害统统防统治构建新型的植保基层服务体系正是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生产者能力下降等问题是当前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
3.2 广泛宣传,提高认识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现场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让政府和群众认识到开展统防统治活动的意义和重要性。对提高生产力、提高防治效果、环境保护有着的重要意义,从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3.3 增加政府支持力度,促进植保服务组织
一是扶持创建基层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如补助购置新的施药机械,组建新的机防队,扩大机防队服务范围。二是设置统防统治专项补贴。补助各种基层组织的统防统治作业,按作业面积补助用工费用,既保证服务从业人员的利益,又体现了政府惠农政策。三是对组建专业化服务组织在税收、信贷、服务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以加快其发展。要创新植保服务机制,积极鼓励发展植保服务合作社等多种形式的专业化防治队伍,把它作为服务“三农”、防灾减灾、确保农业生产安全的重要工作来抓。
3.4 示范带动,扎实推进
要及时总结经验,对成功的经验加以推广。要开展试点建设,建立植保服务组织(如:机防队)专属的示范园区,加速推进植保服务组织建设步伐,扩大服务类型和面积,提高统防统治水平。
3.5 规范管理,强化服务
各级植保机构要发挥管理职能,加强对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的管理和指导。要从规范管理植保行为,制定管理服务、植保事故评定等标准,为构建新型的服务体系服务。利用农药使用管理、植保服务资格认证等职能,强化植保从业人员培训,切实提高其服务技能和能力,确保统防效果和服务质量,促进统防统治水平的提高。利用植保部门的技术优势,及时提供病虫情报。加强技术指导,发挥农药和植保机械的技术载体功能,加大植保技术的推广力度。
3.6 加强培训,提升素质
植保部门要以县为单位开展对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的技术培训,加强植保技术服务资格认证,重点开展对机防队岗位技能培训,要达到一能三会,即能维修机动喷雾器;会识别病虫害,会正确施药,会检查防治效果,提升服务组织的整体素质,确保统防统治效果和服务质量。
邢台市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现状、问题及建议
1 植保服务组织发展现状
1.1 近年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发展情况
截至2015年5月邢台市共有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940个其中经工商和民政部门注册的服务组织320个配备大型自走式施药机械352台航空植保飞机21架烟雾机426台从业人员6000多人其中持证上岗860人日作业能力达到2.67万 hm2。植保药械装备快速提升是邢台市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发展的显著特点图12015年仅大型植保药械保有量较2014年增加160%。2012年邢台市植保航空飞机实现零的突破2015年植保航空飞机的数量达到21架。
图1 邢台市大型植保药械保有量
1.2 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形式
目前,邢台市服务组织的形式主要包括:一是农资企业型;二是种植大户型;三是合作社型及其他类型。
一是农资企业型。由农资、农药经营大户组建的农资连锁经营服务组织,这种类型的服务组织在邢台市比重较大。一般是农资企业出资购买药械,农户只要购买其所经营的农药,药械可免费使用,部分此类服务组织逐渐发展转变为合作社型服务组组织。
二是种植大户型。由科技示范户、种植大户等科技能人组建的服务组织。利用自已较丰富的病虫害防治经验和先进的植保器械,一户或多户组成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除对自己种植的农作物进行病虫害防治外,还为周边农民提供病虫防治服务,并收取一定量的防治服务费,近年这种形式发展较快。
三是合作社型。近年发展最快的一种服务类型,在邢台市南宫、宁晋、隆尧、巨鹿、新河等县市发展较快。该类形势以企业形式运作,以群众自愿入社为原则,以社内的农户为服务对象。合作社配备大型施药器械,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确定防治对象,统一购药,统一时间组织开展防治
四是其他类型。包括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部门组成的专业化防治队伍;村集体组织的为广大村民开展免费服务的防治组织等,数量较少,规模不大。
1.3 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服务形式
1.3.1 全承包服务
此类服务形式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农场、土地承包大户、种植大户按照当地不同作物病虫草害发生代数、防治次数防治成本进行测算费用由专业队全部承包进行防治。机防队既提供优质农药又负责喷药作业服务由机防队人员到所承包的农田进行防治。在签订服务协议时按照作物面积预收一定数量的定金整个作物病虫草害防治季节过后根据防治效果结算全部承包防治费用。邢台市小麦全生育期化学除草、防治蚜虫、吸浆虫、红蜘蛛、白粉病等病虫害费用1500元/hm2玉米化学除草、防治苗期虫害、二点委夜蛾、蚜虫等各类病虫等费用1800元/hm2。邢台市全承包服务作业面积所占比例相对偏低约12%。
1.3.2 半承包服务
此类服务主要是针对的作物为棉花同时还有部分玉米和小麦。主要原因是棉花病虫草害防治次数多防治效果不能通过最终的调查来确定加之种植户劳动力缺少在病虫草害防治关键时期无暇照顾。此类服务的收费按照防治次数进行结算防治一次收取工、药费120150元/hm2其中6075元钱用于机防队员工资农药成本费6075元15元钱用于油料消耗及器械折损维修。防治小麦病虫害收费105135元/hm2。邢台市半承包服务作业面积所占比例约38%。
1.3.3 服务组织会员服务站代防代治
此种服务主要集中在服务组织规模较大组织成员包括分散于各地的会员服务站例如邢台市的隆尧县科明种植专业合作社。由服务组织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情况统一配方供应农药会员服务站组织机防队进行作业向农户收取药费、用工费。此类服务的作业面积所占比例约为40%。
1.3.4 承包有关部门的病虫草害防治作业服务
主要包括农业部门小麦、玉米高产创建示范片公路部门对公路两边或绿化带进行病虫草害防治作业服务组织集中开展防治公路、河道、撂荒地恶性杂草防除作业等。此类服务的作业面积所占比例约为10%。
2 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开展情况
邢台市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作业主要作物为小麦、玉米和棉花其中小麦统防统治面积最大每年作业面积达到10万hm2左右约占小麦种植面积的33.4%小麦病虫害统防统治作业主要集中在秋季除草、春季除草、小麦吸浆虫防治和小麦“一喷三防”作业玉米统防统治作业面积8万 hm2主要作业为玉米苗期除草、苗期病虫害防治中后期统防统治作业面积相对较少每年作业面积约占28.6%棉花统防统治作业面积为6.67万 hm2占全市棉花种植面积的43.5%在棉花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统防统治作业比率最高。开展不同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作业情况。见图2。
图2 邢台市2014年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作业面积
3 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探索
3.1 领导重视是关键
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涉及范围广工作难度大要求有较强的组织性和协调性各级领导的重视程度是促进统防统治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从2009年开始邢台市农业局专门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主管副局长为副组长植保站、技术站、农机办、财务科、种植业管理科、经管科等科站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统防统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邢台市专业化防治队伍建设和统防统治工作实施方案》确保各项服务有计划、有步骤地顺利实施。农业部、河北省农业厅主管领导多次莅临指导邢台市政府主管副市长多次实地观摩统防统治作业邢台市农业局每年都把统防统治列为全市农业的重点工作并作为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
3.2 项目带动是动力
统防统治服务组织的发展,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加上人们对开展统防统治的意义缺乏认识等,为引导其及早步入良性发展轨道,邢台市利用“植保田间工程与药械库建设”、“高产创建示范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推广示范县”、农机补贴等项目及扶持资金,对购置大型施药器械的服务组织进行补贴,提高其装备水平。在项目建设中涉及田间作业的,向统防统治服务组织倾斜,从病虫情报共享、技术培训、新药械试验示范等多方面积极扶持,为统防统治服务组织的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3.3 培育典型促发展
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方法促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健康稳步发展是大力发展专业化统防统治队伍的有效途径。为此每年邢台市重点扶持发展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30个列入农业部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区的宁晋、清河、南和3个县每个县扶持发展示范性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5个。市级示范县巨鹿县、南宫市、邢台县和其他植保工程项目县每个县重点扶持3个服务组织其他县市扶持1个服务组织。利用这些统防统治服务组织开展病虫害防治逐步提高了专业化统防统治的影响力为推进统防统治营造了良好的舆论导向和社会氛围。
4 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建议
4.1 存在的主要问题
4.1.1 投入不足,扶持力度有待加强
病虫害防治工作在农业生产中属于劳动强度大、用工多、技术要求高、任务重的环节之一。在农民自行防治时往往不计用工成本但在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时则增加了用工费用增加了现金支出影响了其参与的积极性。目前就邢台市而言各级财政投入到统防统治中的专项资金约120万元资金量太小扶持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
4.1.2 效益低,风险大
服务组织实施统防统治作业的利润主要来源于提供农药的价格差,但是由于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作业时效性强、服务面窄、技术要求高等特点,总体收益较低。但服务组织在作业时一旦出现失误,往往会承担相对较大的责任风险。
4.1.3 农机农艺脱节,制约药械效率
大型植保药械虽然具有作业效率高、防治效果好的特点,但是由于机械构造与农作物种植模式不匹配,往往限制了大型植保药械的使用率,降低了药械的回报率。同时,目前的大型植保药械仍有许多改进之处,例如自走式植保药械档位单一,限制了其辐射范围;三轮自走式植保药械容易侧翻而发生事故;实施作业时对机手防护有待加强等。
4.1.4 作业规范仍需加强,持证人数较少
虽然邢台市的服务组织数量持续增加,大中型装备数量增长迅速,但是持证上岗人数仍较少,作业规范受到限制。
4.2 发展建议
4.2.1 加大投入,调动社会资金积极参与
近年各级财政资金持续对邢台市农作物重大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实施补助每年补助120余万元。此外还积极争取农机购置补贴整合粮棉油高产创建、粮食核心区建设项目经费部分县级财政还对统防统治给予补助使邢台市的统防统治工作迅速发展。但是较统防统治发展较早的地区邢台市的服务组织还处于规模较小、创新能力不够强、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小等突出问题。因此各级财政应该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并鼓励企业、个人等积极参加充分调动社会资金参与力度。
4.2.2 建立评定机制,明确防治效果或事故责任
邢台市服务组织已经具备一定的数量和规模,作业能力逐渐增强,但同时风险也在急剧增加。目前,比较缺乏规范的第三方对作业效果进行评价,在农民对防治效果不满意时,权威机构鉴定往往成为一大难题。同时,在防治过程中出现药害时,事故责任也很难确认。
4.2.3 做好培训,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邢台市大部分服务组织制度完善,建立健全了各项章程、制度、合同,规范收费标准和行为。但是,服务组织规模小、从业人员素质低仍然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充分发挥目前各地开展的职业农民培训项目作用,对服务组织队员开展病虫害防治技术、病虫害田间鉴别、药械维修等开展培训,努力提高队员个人素质,规范操作程序,做到持证上岗,确保人员安全与防治效果。
4.2.4 加强引导,鼓励组织积极参加社会保险
随着耕作制度的改变,种植结构不断调整,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呈现多发、频发、新病虫害不断出现的新特点。植保社会化服务进入了高危期,防治风险大,统一防治风险更大。服务组织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差,政府部门应该与金融部门加强合作,制定适合当地的政策性农业商业保险,确保服务组织健康成长。
4.2.5 做好关键技术攻关,努力实现技术集成
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的快速发展还须解决如下问题:针对当地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制定适合的防治技术规范,包括适用药械、药剂、时间、防治效果评价等;积极探索新的种植模式,促使农机农艺相结合;加强公关,研发新型高效施药器械,尤其要适用于高秸秆作物;继续改进现有机械,确保机手安全和防治效果。
元江县主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的实践与思考
1 专业化防治组织实践及成效
1.1 加强领导,明确目标
元江县把农作物专业化防治作为提高农业防灾减灾和保产保质保安全的新举措,摆在了当前农业工作中的重要位置,明确提出工作思路。制订了实施方案,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方法步骤及纪律要求,成立了组织机构和技术小组,开通了技术服务电话。实行以乡镇(街道)为单位的属地管理责任制,县、乡两级签订防控协议,保障了责任的落实到位,为全县水稻重大病虫害专业化防控指明了方向,奠定了组织基础。
1.2 安排专款,保障资金到位
在与元江县农业局签订防控协议后,把防控资多分配到各乡镇(街道),由技术组根据各乡镇(街道)作物病虫害发生情况指导防控,保障了必需的防治经费。
1.3 深入调查分析,确定工作重点
为使中央购机补贴政策真正落到实处,把补贴资金用在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的刀刃上,元江县植保植检站深入到县内病虫害发生面积较大,危害较严重的乡镇和水稻、玉米、油菜等农作物高产创建的乡镇及负责单位,深入到农业专业合作社,调查分析病虫害发生和防治情况,宣传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购机补贴政策,了解购机需求情况,按照“政府扶持、群众自愿、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建设原则,把水稻、热带水果、蔬菜种植面积较大的乡镇和区域,作为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购机补贴的试点,重点抓好工作的落实,以期达到以点促面的效果和目标。
1.4 结合实际,正确选择机具
根据元江县水稻、玉米、烤烟和热带水果等主要粮经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实际需要,请实力雄厚、植保机具齐全的经销商到试点乡镇现场演示,供用户选择,解决了农户机具选择难的问题。
1.5 国补县补结合,减轻农民购机负担
元江县是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聚集的山区农业县农民收入低农业投入少为解决农民购机需求旺盛但资金短缺的矛盾元江县积极筹措资金在国家补助的基础上由县级再给予机具原价30%的补助。2010-2012年全县共购置电动和机动喷雾器196台共使用购置资金 116695元共补贴给农民购机款91250元其中国家补贴15800元县级补助75450元。在减轻农民购机负担的同时有力提高了病虫害防控的技术水平和装备条件。
1.6 成立专业化防治队,加强机防手培训
推进病虫害防控专业化和集约化发展着力扶持扶助专业化防治组织充分利用好中央购机补贴政策为专业化防治组织和农民配备先进的植保器械对专业化防治队和机防手进行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培训有效提高了病虫害防治的水平和能力稳步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进程。当前全县共注册成立17个专业化防治组织通过购机补贴植保器械总数达5756台培训机防手3360人专业化防治区比非专业化防治区防治效果提高了8.7个百分点防治成本降低了8.5个百分点节本增效明显。服务范围遍及全县10个乡镇街道2个农场。
1.7 组织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防治效益明显提高
几年来全县共组建8个专业化防治组织建立13个专业化防治示范区新增高效机动喷雾器1548台培训机防手1698人。2014年实施专业化防治3.28万hm2次专业化防治区比非专业化防治区防治效果提高了8.8个百分点防治成本降低了8.6个百分点节本增效明显。服务范围遍及全县10个乡镇街道2个农场。专业化防治的化学农药使用量与农民自防相比下降15%、防治成本下降18%、防治效果提高8%损失率降低1.8%。通过开展农民田间学校、召开现场培训会等多种形式,使各级领导、和广大农民了解专业化防治的效果和作用,形成重视和专业化防治技术的社会氛围,为农业防灾减灾和保产保质保安全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组织力度不够,防控效益难提高
客观上寄主作物多杂,防控时期不一致,给统防统治增加了难度;主观上,不能引起政府和社会的足够重视,属地管理责任制难落实,千家万户种植户思想难统一,“统一时间、统一区域、统一技术、统一设备”的统防统治组织难度大,防控效果难提高。
2.2 农民科学防治意识低,专业化防治队运作难
农民综合素质偏低,习惯于单家独户的生产劳动,接受专业化统防统治还需要一定的过程,专业化防治队运作存在一定的难度。
2.3 组织发展不平衡,防治效果不理想
元江县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从总体来看只能说刚刚起步,专业化防治组织发展不平衡,专业化统防统治规模小,覆盖率低,专业化防治组织技术力量弱,机动喷雾器数量不足,机防队伍不稳定,防治效果有时不尽如人意,在迁飞性害虫大发生、流行性病害大流行的年份,远远不能满足应急防控的需要。
2.4 防治手段单一,技术研究滞后
对病虫害种类、危害特点、致害机理、治理技术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还相对滞后,经济、实用及有效的技术手段不多,不能满足专业化防治需求。植保施药机械跑、冒、漏、滴十分严重,因此,提高农药利用率不仅是一个严重的植保问题,已成为重大的环保和社会问题。
2.5 组建防治队伍困难,队伍不稳定
防治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艰苦,对队员要求很高。目前,掌握相关知识和经验的人数少。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对机防手的技术要求较高,但目前因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到城市,在家从事种养业的高素质劳动力不足,而且队伍极不稳定,有时甚至请不到人。
2.6 资金投入不足,制约发展水平
元江县经济发展滞后,县财力单薄,县级财政补助资金筹措难,农民购机资金不足,突发性重大病虫害防控难度大。由于长期缺少专项防治经费,不能进行全面、有效防治。各乡镇经费不足,导致个别乡镇行动迟缓,使专业化工作时间拉长,给工作无形中增加了难度,从而制约了已成立专业化组织机构的正常运转和快速发展。
3 思路与对策
3.1 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农作物病虫害每年都要给农民群众造成一定的损失,要充分认识各种病虫害的严重性和重要性,克服麻痹思想,把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作为农业保丰收的措施来抓,成立必要的行政领导小组和技术领导小组,建立防治工作负责制,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和目标任务,为有效开展重大病虫害防治做好组织和技术保障。
3.2 积极宣传发动,营造良好氛围
一是要进一步争取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相关职能部门的配合支持,按照农业有害生物防控应急预案的要求,全面落实农业有害生物防控的资金保障、物资保障和人才保障措施。二是要进一步发动农民群众,提高农民群众对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的认识和理解,引导农民群众自觉参加到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中来。三是要进一步争取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在政策、技术、资金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努力提升专业化防治的组织化程度和科学化水平。
3.3 强化奖补政策,培育防治组织
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是新形势下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是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趋势所在,各级政府应研究出台更多实惠的扶持奖励政策,对上规模的专业化防治组织按一定比例给予植保机械购置补贴,以期提高专业化防治组织的积极性。要稳定进入国家购机补贴目录的机具价格,提高购机补贴的比例,解决农民购机资金不足的问题,正真让农民享受到国家补贴政策带来的实惠。
3.4 搞好技术服务,提高防治水平
一是要建立健全农作物有害生物预警与防控体系,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及时为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组织提供准确的病虫预报和防治技术信息。二是要加强技术培训,积极引导专业化防治组织应用除化学防治以外的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重点搞好机防手职业道德、植保技术、药械使用保养维修和农药安全使用技术培训,提高专业化统防统治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三是对县境内稻飞虱、果实蝇、害鼠,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稻瘟病等病虫害实行常年监测,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控的关键时刻,要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利用病虫害防治专项资金,组织专业化防治组织和农民进行统防统治。四是要协助做好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所需物资的采购供应工作,特别要做好对口农药推荐、药械选型和维修保养服务,为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提供物资和设备保障。
3.5 多方筹集资金,保障正常运转
实行防治工作分级负责制,多渠道筹集经费。争取政府及各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确保专业化服务组织(机构)的正常运转。积极做好宣传、汇报、协调工作,争取各级和农民群众对工作的重视,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争取政府财政资金的支持,增强工作的力度,加快工作推进的速度。
3.6 健全运行机制,实现规范管理
一是结合实际,制定和完善适合本区域的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管理制度,确保专业化防治组织健康发展。二是研究制定各类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效果评价认定标准和损失赔偿办法,探索建立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效果评估机制,及时解决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三是结合农药监管和法制建设年的实施,加大农药市场监管,与工商、安监等部门紧密协作,积极配合,依法严肃查处农药案件,确保农民用上质量好的“放心农药”。四是要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将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作为农业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各级目标管理考核,适时开展督导检查和绩效考核,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及时给予表彰奖励,促使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更加规范、科学和有效。
3.7 加快体系建设,搭建服务平台
建立防治工作新机制,引导目前政府组织防治向社会化防治过渡,实现市场化防治运作,鼓励个人、集体等形式承包防治或专业公司参与防治,进一步搭建社会化防治服务体系平台。
召陵区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发展现状与对策
1 基本情况
1.1 组建情况
1.1.1 依托植保部门的
截至2015年上半年由植保站扶持建立的专业机防队共2个新建1个。现共拥有机动喷雾器150台其中植保站提供100台机动弥雾机和植保自走式喷药机械主要用于重大病虫害应急防治以及平时在村中及周边进行统防防治。
1.1.2 依托经营户的
目前全区共有9个拥有机动药械85台。这些经营户为了拓宽服务范围带动农药销售自购一定数量的机动药械争取植保技术和国家购机补贴政策的支持。这种机防队一般是由经营户自家人员或雇佣人员组成一般35人机动药械58台规模较小防治的全部费用由农户自己负担。
1.1.3 依托种植大户的和服务公司型
共有1个拥有机动喷雾药械10台。该种防治型是以自我服务为主的。种植大户和公司主要是依托植保技术为自己的承包田或生产基地开展统防统治在满足自身防治的前提下为周边农户提供服务。
1.1.4 依托农机部门、村中单机作业和其他类型的1个
拥有机动喷雾药械15台大中型植保机械5台其组成专业防治队购买回机动喷雾器为农户服务。
1.2 服务与收费情况
1.2.1 以机手不带药,临时代防代治为主
每667m2收取防治费用510元防治面积占54%
1.2.2 机手带药代治
机防队与农户协商好根据农户意愿收取农药费用和每667m2510元的防治费用为农户带药进行防治的面积占26%
1.2.3 全程承包防治(全季包药包工)
机防队与农户签订协议订保底产量或收益由机防人员进行全程防治。防治面积占3.2%
1.2.4 自治
主要是种植大户为自己防治的面积占16.8%。
1.3 防治开展情况
2015年全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总面积12.7万hm2次其中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3万hm2次全程承包统防统治面积0.7万hm2次为召陵区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开展打下了基础。
2 存在问题
2.1 认识不够
克服发展统防统治就是统一打药的误区,在众多的植保防控措施当中喷施农药进行防治只是其中一个手段。如:大徐蔬菜病虫害防治采取黄板、黑光灯、性诱剂、糖醋液等诱杀,仅靠一家一户很难达到预期防治效果,需要统一投放实施,这些都是统防统治范畴。
2.2 开展专业化防治困难
我国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农村土地基本经营制度农户分散经营大多农户仍采用一家一户分散防治统一开展病虫害专业化防治还比较困难虽然召陵区进行土地流转但面积较小不足承包土地面积10%。
2.3 统防统治组织少
目前全区已注册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13个。全区有180个行政村要求统防统治组织日作业能力20hm2以上才能达到专业化统防统治要求而符合这个条件的植保服务组织更少。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发展也不太平衡个别乡镇还是空白而且有的植保服务组织规模还很小大中型机械不多所以总体服务规模和能力不强。
2.4 植保机械与农艺不匹配
目前推广的悬挂式车载喷杆喷雾机只适宜作物前期作业,作物中后期作业比较困难;自走式喷杆喷雾机虽有所改进,但必须考虑小麦等作物的种植模式与之相匹配。
2.5 自身建设不足
内部制度不健全、管理欠规范,缺乏长远发展目标,服务质量和机防人员素质差;不能满足大规模开展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需要,目前的统防统治只适宜作物前期作业,中后期作业比较困难,难以满足在病虫大发生、大流行年份应急防控的需要。
2.6 机防手报酬较低
因专业化统防统治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机防手报酬与出外务工相比,收入明显偏低。为此,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转移,专业化防治队员年龄普遍偏大,甚至不能从事防治工作,有的还缺乏技术,严重阻碍了专业化防治组织的发展。
3 发展对策
3.1 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
植保专业化防治服务,是农业生产新的服务形式,需要政府在资金和政策上予以扶持,地方政府要作为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才能促进快速发展。
3.2 切实推进土地流转
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曾经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但目前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生产发展。因此,政府要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将耕地向少数人手中集中,扩大规模种植、连片种植。这样才能有利于发展植保专业化防治和服务层次的要求。
3.3 积极培植新型的机防队伍
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积极扩大植保专业化防治队伍,鼓励有志于服务农业、服务农民的中青年劳动力参与植保服务组织,积极引导他们开展专业化防治,定期开展技术培训,并对机防手在空闲季节给予一定的补贴,同时进一步加大植保机械补贴力度,增加补贴比例,推动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快速发展。
3.4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培植规范的机防组织,对现有的农民临时组织要加强技术培训和健全管理章程、工作守则,规模报酬支付和收费标准,指定有关部门鉴定植保专业化防治质量,制定防治质量标准,解决防治引发的矛盾。
3.5 整合农业技术资源
为做好植保机械与农艺相匹配,要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建立现代植保体系,按照“大农业、大植保、大服务”的理念,开展植保机械与农艺相配套。政府应鼓励统防统治组织引进机械化程度更高,服务能力更强的先进植保机械,这样才能达到服务能力的最大化。
3.6 树立典型
对于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应积极地加以分析和总结,尤其是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要进行认真的剖析和提炼,形成相关的理论,并加以宣传,让政府、农民、各涉农部门和相关企业认识和了解专业化统防统治,使其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4 温馨提示
发展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是政府倡导、社会受益、农民期盼的民心工程。中央1号文件多次明确提出要大力扶持和发展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但是专业化统防统治代表了一种先进的农业生产关系其发展进程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不断深化的过程。发展专业化统防统治既不能固步自封也不能急于求成当地政府要在全面分析当地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大力营造良好氛围努力提供各项统防统治配套服务确保农业丰收、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为漯河打造“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市”实现农业部“2020年农药零增长”的目标做出贡献。
益阳市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形式、发展现状及今后思路
1 组织形式
1.1 企业主导型
以农药生产企业为依托,建立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并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技术顾问和设备物资,分区域设立服务站,由植保部门负责技术指导,聘请离退休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人员、村组干部、种田能手和社会能人担任服务站站长或机防队队长,并负责村一级的组织和管理,以公司形式进行规范化运作。
由坐落于沅江市竹莲工业园的国家定点农药生产企业——湖南万家丰科技有限公司2009年初成立的沅江市万家丰现代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原沅江市万家丰农作物病虫防治专业合作社就是这一组织形式的典型代表。凭借其农药生产加工、企业管理水平和地理位置优势近年发展迅速。该公司2009年初成立以沅江市为主要服务区同时在益阳其他区县较为成熟的区域发展到2015年共建立区域服务站57个聘请专业技术人员18人组织机防队员1195人拥有自走式喷杆喷雾机5台、担架式远程喷枪喷雾机30台、背负式机动喷雾机1460台日服务能力达4000hm2与12114户农民签订水稻统防统治全程承包服务合同全年完成早稻、中稻、晚稻服务面积2.1878万hm2。公司始终把握“重技术、保效果、抓队伍、强管理”的指导思想承包价格较低、防治质量优良、增产效果明显、群众满意度高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被评为“全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百强服务组织”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推荐学习的典型。其运作管理模式是公司负责合同的签订、技术的把握、机手的培训、药剂的配送、工作的协调服务站站长负责工作的宣传解释、队员的管理考核、田间的病虫调查、药剂的管理分发、防治的监督落实、费用的收发管理、机械的维修保养和问题的协调解决机防队队长负责机手的施药技术指导、机械的故障排除、田块的面积落实、防治的效果检查机防队员负责与农户的沟通联系和田间施药。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监督相互协调职责与效益挂钩管理严密。
1.2 公司服务型
由具有一定经营实力和工作热情的农资销售公司成立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在现有的销售网络中挑选合适的网点负责人或聘用地方村组干部和能人进行合作,经村委会协调与农户签订病虫防治承包服务合同,在植保技术部门的指导下开展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工作。
由资阳区中盛农资和益阳市旺农肥业两家农资公司强强联手成立的益阳市资阳区中正种植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合作社是这一形式的典型代表。该合作社2008年成立以资阳区为主要服务区同时以资阳区在益阳其他区县种粮的大户为服务对象2015年共建立区域服务站27个聘请专业技术人员15人组织机防队员687人拥有自走式喷杆喷雾机2台、植保无人机2台、担架式远程喷枪喷雾机180台、背负式机动喷雾机370台日服务能力2500hm2与4328户农民签订水稻统防统治全程承包服务合同全年完成早稻、中稻、晚稻服务面积1.2046万hm2。同样被评为“全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百强服务组织”成为学习的典型。合作社运行过程中牢牢把握了以下几点一是配良药、降成本。由中盛农资直接与农药厂家联系统一采购确保高效低毒的防治药剂供应降低成本同时利用旺农肥业的肥料优势为服务农户提供更多服务。二是备机械提效率。享受国家农机补贴从植保机械厂家批量购置以担架式为主的机动施药机械以提高田间作业效率解决大面积防治机手短缺难题提高机防队员收入三是投农保降风险。合作社积极与保险、农业部门联系为承包服务田购买农业保险降低风险损失四是均利益明责任。合作社与各服务网点明确相应的利益分配和责任风险形成分工合作、利益共享、风险分担的管理模式。
1.3 基层组织型
由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发起成立服务组织,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人员既是股东,又是管理者,还是技术负责人,建立以行政村为单位的村级服务站,站长由村干部或有一定影响力的能人担任,组建机防队,沿用基层行政服务管理路线,直接服务本乡镇农户,在植保部门的指导下,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
由赫山区泉交河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发起成立的益阳市赫山区农保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有限公司是这一形式的典型代表。该公司2009年成立以赫山区泉交河镇为固定服务区2015年共建立村级服务站21个参与专业技术人员30人组织机防队员478人拥有担架式远程喷枪喷雾机40台、背负式机动喷雾机700台日服务能力2000hm2与1780户农民签订水稻统防统治全程承包服务合同全年完成早稻、中稻、晚稻服务面积6955hm2。公司由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占大股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人员个人占小股份运行过程中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人员结合其他工作分村包干各负其责整体核算按股分红的管理模式。
1.4 农民协作型
由当地村干部或有影响力的农民牵头成立服务组织机手入股参与服务全过程通过与本村组和相邻村组农户签订病虫防治承包合同参与者相互协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在植保部门或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的指导下开展以村为单位的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针对安化县山多田少、土地分散等不利因素较多的特点在植保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奎溪镇奎溪坪村由当地威望高的老支书组织成立的安化县便民粮油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12名身强力壮的农民承包几个相邻村189hm2面积的水稻病虫防治工作参与者既是入股合作人又是施药机防手形成山区特色的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模式。
1.5 大户自治型
由种植大户成立的服务组织自行购置农药、机械等防治设备和物资以雇佣工人或本地农民为机防手在植保部门的技术培训和指导下结合农业栽培管理措施统一开展病虫防治工作。桃江县沾溪镇开长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专业合作社为这一形式的典型代表从2010年正式组建机防队在自己流转的种粮基地和周边农户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到2015年服务规模已达到1050hm2。
不同组织形式各具自身优势企业主导型农药成本低、管理水平高、资本大、实力及抗风险能力强覆盖面较广有明显优势公司服务型自有网络、范围大、操作灵活基层组织型技术力量强、可操控性好农民协作型运行成本低、管理方便大户自治型机防手有保障、配套措施易到位。据统计2015年全市正式注册并运营的83个服务组织中企业主导型3个公司服务型51个基层组织型16个农民协作型3个大户自治型10个。
2 发展现状
2.1 服务队伍不断壮大
2015年全市正式注册运营的服务组织达83个自2008年推进起年均递增10个其中获得湖南省服务组织标志使用授权的服务组织60个共建立区域服务站974个聘请和培训机防队员12231名拥有施药机械21311台套日服务能力达5万hm2。
2.2 服务面积不断增加
统计表明2015年各服务组织共与56686户农户签订全程承包服务合同全年完成早稻、中稻、晚稻服务面积22.47万hm2全市统防统治覆盖率已达59.1%自2008年起年递增70%,其中,发展最快的沅江市已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2.3 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一是技术水平提升。全市统防统治服务组织共聘请技术人员达466人由服务组织自发组织植保部门授课对服务站长、机防队员每年开展两次全员正规培训核心示范区和连片推进服务区每年开展一次集中农民培训每一区县市培训近100场次5000人次以上通过培训大大提高了参与者的病虫防治、机械维修等方面的实用技术同时通过各种田间试验示范和推广科学用药和绿色防控水平迅速提高二是机械水平提升。开展大量的先进施药机械示范演示结合项目采购和政府补贴新型、高效、大型施药机械引进加快植保无人飞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全市已配置18台套。三是管理水平提升。加强对沅江市万家丰现代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管理经验的交流推介全市服务组织内部管理水平大大提高在人员管理、药械管理、资金管理等各方面都有了成熟的经验和固定的模式。
2.4 服务成效明显加大
据田间调查施药后服务区比农户自防区平均效果一般提高10%左右应用大型机械施药单个劳动力日工作效率一般提高510倍服务区比农户自防区单季一般减少化学农药使用12次减少化学农药用量30%工作效能大大提高服务区病虫灾害有效控制为害损失大大减轻测产表明服务区比农户自防区单季平均每667m2减损增产50kg左右包括节省用药和用工一般每667m2增收节支100150元经济效益明显增加生态环境逐步好转社会影响不断扩大。核心示范区通过与绿色防控融合开展基本实现了无人畜中毒事故和作物药害、无农药包装废弃物污染、无高毒及违禁农药下田、无农药残留超标及接受培训的农户达到100%、培训后接受服务的农户达到100%、农民对服务的满意度达到100%、水稻服务区早晚两季每667m2减损增产100kg的“四无”、“四百”目标。实现了农民有较大实惠、从业人员有可观收入、服务组织有合理利润的“三赢”格局。
2.5 存在问题较为突出
2.5.1 机防队员难稳定
目前,使用以电动、机动背负式喷雾机为主以及单架式机动喷雾机均存在劳动强度较大、作业效率较低两大问题,加上工种有毒性、作业时间短、报酬低,对农村强劳动力的吸引力不够,机防队员往往只能在种植大户和留守人员中产生,培训后正式上岗的机手常由于多种原因而退出,在靠近城市或经济活跃的地方甚至请不到机手。
2.5.2 高效机械难推广
一是成本太高无人植保机买价10万20万元未列入国家农机补贴和地方财政补贴自走式喷杆喷雾机买价15万元左右补贴后仍然在10万以上一般的服务组织难以承受二是操作不便特别是无人植保机操作手必须经专业培训培训时间长技术熟练难出问题概率高不能体现应有的高效三是承包田块不集中连片或播插期不一致大型机械不便开展。基于上述原因目前服务组织大多持徘徊观望态度。
2.5.3 规范管理难到位
一是服务组织自身欠规范。表现为:思想认识不足,特别是对自企形象、全程承包、高效机械、药剂规范等认识不清;主动性不高,自身建设、宣传培训、高效机械等方面舍不得投入;守法经营意识不强,为节省成本不惜违规使用添加隐性成分药剂等现象时有出现。二是服务组织内部管理难度大。表现为区域站长管理水平不高,规定动作难到位,大多有服务档案但极少有服务流程台账;机手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机械易损坏,药剂易丢失,施药质量难保证,常常包药自治的没问题,而机手施药反而出问题,聘请合同约束力不强;培训难度大,特别是农户培训要花钱请、成本大、效果差;农户配合不够,存在“即包了就不管了”的思想。
2.5.4 全包比率难提高
基于上述原因极大部分服务组织在满足要求全程承包农户的前提下采取只包防治用药由农户自己施药防治的办法来开展有的服务组织对自己施药防治的农户甚至没有进行施药技术培训。据近期对各区县统防统治农户电话询问抽查全程承包比例一般在30%50%最低的不超过30%最高的也不到70%。
2.5.5 恶性竞争难扼制
随着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农药市场实现了一次大的革命,小的农药经销商被取缔或成为了区域服务站,大的则转型开展统防统治服务,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管理措施,这一部分服务组织原有经营理念根深蒂固,思想观念转变慢,有的免费提供机械,但不签承包合同,变相销药,有的不购机械,只包药剂,不包服务,有的故意降价,搅乱市场。另外,服务组织之间存在“抢地盘”的现象,导致承包价格降低,服务水平下降。
3 发展思路
3.1 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
要更好地发挥各级统防统治行政领导小组的作用,将统防统治列入政府工作内容和绩效考核内容,要规划工作目标,制定工作方案,加大行政推动力度,形成工作压力,落实工作责任。
3.2 进一步加大宣传引导力度
要加大专业化统防统治意义和好处的宣传,让领导高度重视、社会氛围浓厚、农民积极参与、组织激情高涨;同时,要特别加强对统防统治全程承包服务典型模式、特点及要求的宣传,让社会了解、农户清楚、组织自律。
3.3 进一步加大扶持服务力度
3.3.1 要争取政策倾斜,力争财政支持
要力争实现中央有补贴、省级有项目、地方有奖励,并确保扶持政策的连续性;要加大高效施药机械补贴力度,要尝试对服务组织防治服务的农业政策性保险,使统防统治能够真正受益。当前益阳市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已渐进完善,但离开政策的支持将可能一落千丈,重回老路,因此,政策支持是当前推进的关键之关键。
3.3.2 要调整扶持方向,确保补贴重点
要以补贴服务组织为主,对获得湖南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标志授权并在年度考评中达标的服务组织要确保有资金或物资支持,优秀的服务组织要给予重点安排;要以补贴硬件物资为主,要对经全省专家评估确认真正高效实用的施药机械、方向性药剂和主要绿色防控措施进行高额补贴,特别是高效施药机械的高额补贴和推广,对解决当前机防队员难稳定、高效机械难推广、全包比率难提高等问题至关重要。
3.3.3 要加强技术指导,确保先进技术到位
植保部门在搞好大面积病虫监测、准确测报的前提下,要加强病虫绿色防控技术的指导,大力推进植保新技术,把植保新技术的应用与扶持补贴挂钩,要以县为单位,植保技术人员分片、分服务组织包干负责,强化责任,确保在病虫防控技术上不出问题。
3.3.4 要强化行业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要以机防队员、区域服务站长、服务组织管理人员培训为主,服务对象培训为辅,对从业人员既要培训植保技术和职业技能,更要培训思想道德和职业操守。要打造一批严格按公司化水平运作的服务组织,提高内部管理能力和水平。
3.4 进一步加大规范监管力度
3.4.1 要进一步加强服务组织自身建设,提高形象地位
既要提高标准,加强服务组织形象、标准区域站、机械设备等硬件建设,又要规范和完善各项章程与管理制度,服务承包合同书、劳动用工合同书、服务对象信息、档案、台账等,规定动作必须到位。
3.4.2 要建立和完善行业标准,确保有序开展,减轻无序竞争
要科学制定基本统一的承包服务价格,并严格实行,要有意识地规定各服务组织的服务区域,现行条件下立足本区域,减少跨区域服务,防止恶性竞争。
3.4.3 要提高准入门槛,加大考评奖惩力度
要严格按照《湖南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管理办法》加强管理,服务标志授权要严格实行准入淘汰机制,对尚未授权的服务组织要反复核查,达标才予申报,对已经授权的服务组织通过考评不达标的要坚决予以淘汰;加强对服务组织的用药监管和其他行为监管,对违法违规用药、恶性降价竞争等行为要严厉打击;每年要对服务组织开展年中年末两次考评,支持和补贴均严格与考评结果挂钩,确保奖惩分明。
邗江区植保社会化服务工作九年之举
1 循序渐进的工作思路
近年来,邗江区不断探索,总结当年和历年的工作经验和不足,每年岁末年初经过谋划均出台了明确的工作新思路。
2007年“三不三经营”放心店和“三高三不”好机手竞赛。广泛组织农药经营企业开展“三不”不经销非推广药、不卖违心药、不卖假冒伪劣药“三经营”守法经营、诚信经营、有效经营的放心店竞赛活动在植保专业队、弥雾机手中开展“三高”道德素质高、业务水平高、防治质量高“三不”不乱购药、不乱加价、不乱喷药好机手竞赛活动年终进行评比和表彰邗江区植保协会2007年1号文件
2008年区镇村“三级联动”。即区级组建利民植保专业合作社镇级有植保专业合作社村级有植保专业服务队实行区、镇、村三级联动、连锁服务。当年秋季被省农委领导称为“邗江模式”——健全的网络先进的手段规范的行为。江苏农业杂志2008年第7期
2009年邗江“新三招”。即在有条件的村开展整村推进服务、与愿意参加的农户签订连锁服务协议和对配方药实施全区统药统价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推广中心《2009年全国植保工作优秀论文集》
2010年“六个百工程”。即由区组织100名植保专业化服务工作指导员开展百人抓百村、百人进万户、百人挂百方示范方、百人建百队植保专业服务队、百人联百户种田大户、百人查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扬邗政办[2010] 35号及扬邗政传发[2010]56号文件
2011年“四二一”计划。“四”即4个继续继续加大“六个百”工程实施力度、继续加大植保连锁服务力度、继续加大植保市场化服务力度、继续加大公共植保工作力度“二”即两个积极积极推行病虫全程承包防治、积极推行使用大包装农药“一”即一个启动启动建设绿色植保示范区。扬邗农发[2011]43号文件
2012年“逼进、完善、提升”6字要求。因邗江区与维扬区两区合并原维扬区工作基础为零为此提出。“逼进”即“逼”原维扬乡镇同步跟进、“逼”原邗江农业乡镇向前迈进“完善”即完善“六项补贴”细则、“六百”工程措施和差别考核办法等“提升”即提升技术指导水平、农业综合服务水平和绿色防控水平。扬邗农发[2012]89号文件
2013年“五三五”工作思路。“五”即落实五件实事一是每名指导员挂钩一个村二是讲通一个村民小组所有农户参与全程承包防治三是坐看一个村民小组每次成片稻田的病虫防治四是导督一个专业化防治组织的防治过程、防效、防治档案建立五是展示一个水稻病虫全程承包防治示范点有展示牌。“三”即着眼三点探索综合型服务、高性能植保机防治和农业规模经营。第二个“五”即牢记五个关键词与植保社会化服务工作相关的“热心人”、“农村能人”、“市场化”、“支持”和“行政推动”。扬邗农发[2013]64号文件
2014年现代植保机械推广年。通过“四大”、“四动”、“四多”落实工作对农业服务组织、家庭农场、种田大户、农民进行“四比”以及“四异”面对面说明的形式来进行“四大”即在全区开展大宣传宣传植保社会化服务工作的意义阐述5个观点大提问设计了6套问卷65道题大调查调查设计了7张表格55项内容大思考人人思考如何抓该项工作。“四动”即区、镇职能部门人员和村分管人员要做到动腿进村入户了解相关情况动嘴宣传植保社会化服务工作的意义提问调查的内容如何引导、完成工作任务动手协助被调查人完成调查问卷动脑经提问调查统计分析人人发表意见谋划这项工作在本地应该怎么抓。“四多”即多机种展示、多对象演示、多途径补贴、多主体购用。“四比”即比防治效果、比工作效率、比劳动强度、比投资收入。“四异”即损苗有差异、使用动力有差异、工作时气象条件要求有差异、可用农药剂型要求有差异。解决职能部门和农业服务组织的“四难”问题即工作情趣难提高、劳动强度难减轻、防治效果难保证、服务人员难固定达到“四进”目的即服务面积进一步扩大、服务内容进一步延伸、服务效率进一步提高、服务人员进一步固定。扬邗农发[2014]37号文件
2015年粮食生产现代化的“两化同步推进”构想与实践。“两化”即推进粮食种植规模化和农业服务社会化。在有条件的镇村推进粮田向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种植粮食在近几年仍有想种植、不愿土地流转的农户推进实施“六统一分”农业社会化服务。当然粮食规模种植业者也可花钱买单项或多项农业社会化服务。六统一分即提供统一耕整地、统一机播机插、统一管水、统一机防、统一机施肥、统一机收等服务由农户分别以合同约定一次性缴费或分项缴费购买服务整体提升科技应用和农业集约化经营水平。构想是从2015-2017年分3年时间对不同乡镇提出了不同的工作目标力争到2017年底家庭农场、村集体土地股份合作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经营规模占比达50%以上农业社会化占比达90%以上。(扬邗委办[2015]27号文件
2 逐步配套的补贴政策
一是机动机械购买补贴。邗江区对该项工作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对开展水稻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的植保专业服务队或其成员添置、更新植保机动机械给予补贴。除去国家的政策补贴外从2007-2013年担架式弥雾机补助600元/台背负式弥雾机补助200元/台。2013年邗江区引进了3台大型植保机械——自走式喷杆喷雾机。邗江区政府给予每台3万元的补贴。2014年邗江区引进购买植保飞行器和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区政府补贴50%费用。2015年邗江区政府出台文件对购买现代植保机械给予45%的补贴(含国家补贴)。
二是专业化防治购药补贴。2012年开始整合项目资金对参与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实施防治费用补贴保证了农药的安全使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也保证了农药减量使用和减次使用实现的可能有效促进了植保社会化服务工作的开展。
三是病虫危害损失保险补贴。为全面落实惠农政策——农业保险政策,邗江区对农户进行稻麦病虫危害损失保险补贴,要求农户加入农业保险。农业保险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专业化统防统治的服务风险。病虫专业化防治有优势、有市场,但自身属于微利行业,运作风险相对较高。对于参加病虫专业化防治的田块,在主观上防治到位后有客观原因时,只要有一定的危害损失就可享受一定的农业保险补贴。
四是机手作业安全保险补贴。机手作业安全保险也是邗江植保模式下的创新工作之一。近几年来,邗江区对开展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的弥雾机手统一集中免费购买机手作业安全保险,消除了机手因农药作业安全问题及在工作或生活中而引发的意外伤害顾虑,增加了机手作业信心,稳定了专业化机防队伍。目前不少周边县、市效仿邗江区这一做法。
五是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补贴。农药废弃物回收是邗江植保模式下的创新工作之一这项工作有效控制了农药包装废弃物的环境污染问题。农药包装废弃物统一实行5元/kg的有偿回收资金来源于邗江区利民合作社经营收入。对开展全程承包防治的田块农药包装废弃物100%回收,项目检查时作为考核内容之一。
3 不断完善的推进机制
在有效推进植保社会化服务工作的同时,邗江区不断探索、出台推进考核机制,使植保社会化服务工作推进、考核机制更加全方位、立体化。
一是纳入区农委农业系统考核。区农委每年出台《全区植保社会化服务工作意见》,对各镇(街道)就植保社会化服务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考核,同时对共建病虫专业化防治和稻麦高产创建示范方和病虫专业化防治工作指导员两项进行专项考核。
二是区政府进行专项考核。邗江区连续多年对植保社会化服务工作实行专项考核,出台《全区植保社会化服务工作考核办法》,明确了各镇(街道)任务和目标,对镇(街道)的行政推动措施、专业化组织档案建设、示范方的建设以及专业化服务面积的覆盖率等方面进行考核。
三是纳入区委区政府农业农村工作考核。
四是纳入区委区政府对镇级综合考核。农业考核仅3分而植保社会化服务工作就占1分较好地调动了乡镇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试论种植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植保技术推广中的作用
1 种植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植保技术推广中的作用
1.1 能更好地组织实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
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提高农作物有害生物预警和防控能力,及时有效地应对突发性农业病虫灾害,在政策的鼓励、引导下,近年麒麟区成立了一批病虫害统防统治专业合作社(农民协会),农业部门也组建了农作物重大病虫害专业化应急防治队,开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为广大农户服务,对确保粮食和农业生产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近几年的实践中,也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由于传统农业的分散种植模式,农户的生产规模普遍偏小,对开展统防统治的认识不一,不愿将防治交给专业防治组织,质疑由村组统一组织的统防效果,不愿缴纳服务费用,造成了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运作十分困难;二是专业化防治要求人员掌握一定的病虫害识别、农药使用、劳动防护、植保机具使用维护等专业知识,且施药过程劳动强度较大,对防治队员的身体素质、体能等要求较高,而在当前市场化高度发达的情况下,要保持一支相对稳定的防治队伍和人员,需要支付较高的酬劳,对开展统防统治的农民合作社的资金压力较大,普遍难以适应;三是病虫害发生的阶段性较强,防治适期外人员、设备长时期处于闲置状态,难以保证防治队员的稳定,也不利于防治设备的保养维护;四是受防治经费和人员不足的制约,植保机构更多的只能提供技术支持,而无法组织开展大范围的统防统治工作。然而,对流行性病害、迁飞性害虫和突发性重大病虫害而言,又只有开展较大范围的统防统治才能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种植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由于作物单一,种植规模较大且集中连片,也极易造成部分性病虫害的流行蔓延,内部成员相对固定,具备了开展统防统治的条件和需求,在这种条件下,由农业植保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组织专业化统防统治就能做到统一预测预报、统一防治时间、统一防治药剂、统一专业化施药的“四统一”要求,防治工作也就能顺利地组织实施。
1.2 有利于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实施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减少“餐桌污染”、摆脱农业生产对化学农药过分依赖的重要措施,但由于现有的绿色防控技术多数以杀虫灯、粘虫板、性信息素、生物农药、天敌昆虫的应用为主,需要在较大的区域使用才能体现效益,与常规化学防治相比技术相对复杂,应用成本高,管理难度大,控制效果有明显的滞后性,不易被一家一户的农业生产者接受,导致绿色防控技术的覆盖率相对较低。解决这一矛盾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农业植保机构与种植型农民专业合作社配合协作,其合作社具备的规模化种植区域、相同的种植作物、相同的防治技术需求等特点都为部分绿色防控技术的实施创造了有利条件。
1.3 便于组织开展农民技术培训
多渠道开展培训既懂农业生产管理、又懂农业生产技术的新型农民提高农业生产者科技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是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发展现代农业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的迫切需要。但在具体的培训过程中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一是由于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外出打工在农业生产一线的劳动者以“3860”人员为主整体年龄偏大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接受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有限影响培训效果二是一些新型的培训如农民田间学校是在作物全生长季定期培训学员需要相对固定的场地、必要的多媒体展示设备等条件这些条件在基层只有村及合格的合作社才能满足三是在单家独户分散种植的小农经济模式下农户的技术需求及培训认识有所不同又缺乏相对固定的召集人在培训过程中特别是全生长季节的培训学员缺课、流失现象非常严重影响培训效果的展现。在这种情况下农业植保机构与种植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由合作社负责组织并召集学员由技术部门提供培训服务则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4 有效降低农药使用风险
在农业生产中,生产者使用农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风险:①是否能够正确选用并购买到质量合格的农药;②是否能够根据病虫害发生防治需要,做到对症、适时、合理施药,减少漏施和多施现象的发生;③在施用农药过程中,能否做到配置安全的防护设备,采取安全有效的防护措施,保护自身和他人的安全;④是否能够做到安全储存农药;⑤是否有较强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做到合理收集、统一处理废弃物,在适合的地点清洗防治器械。
在一家一户的分散种植模式下,由于各个生产者的科技文化素质、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存在差异,很多人不能正确选择、合理、适量施用农药,随意混配、过量使用农药、随意丢弃农药废弃物、不注意安全防护的现象时有发生。而以种植型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培训合作社负责人及社员,提高科学合理使用农药技能,集中采购、储存农药,配置防护设备,统一开展防治,统一收集、处理农药废弃物,就能有效降低农药使用的风险。
1.5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农药残留是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内容,农业生产者在种植过程开展病虫害防治时,是否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是否科学合理施药,是否严格按照安全间隔期采收农产品等相关生产因素,都直接关系到农产品质量。就目前而言,农业植保机构可加强与种植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统一进行技术指导,全面推广高毒农药替代技术和绿色防控技术,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防治,减少高剧毒化学农药的使用,引导合作社建立生产档案,做到质量可追溯,生产出真正的安全农产品,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2 以种植型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开展植保技术推广的建议
2.1 大力促进种植型农业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
具备完善管理制度、组织架构基本稳定、运行平稳、社员参与能力强且积极性高的种植型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以其为载体进行相关植保技术推广的首要前提。为此,建议从以下几方面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建康稳步发展:一是各级、各部门进一步落实好对专业合作社的优惠政策,在资金、业务指导、监督管理等方面加以扶持,使其向组织化、规范化、规模化、经营模式多样化等方向发展,确保健康运行;二是加强宣传,让广大农户充分认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职能、性质、作用及运作特点,鼓励、引导广大农户积极参与,扩大专业合作社的影响力和覆盖面;三是加强培训,积极引导,创新专业合作社的选人用人机制,多渠道吸收、引进、稳定所需专业技术人才,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促进专业合作社健康可持续发展;四是抓典型,积极整合资金,支持符合条件、运作良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实施国家或地方重大农业科技推广项目,农业部门提供技术支持,创建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典范,带动其他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
2.2 在种植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创建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
在种植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建立一支队员基本稳定、文化素质较高的病虫害专业化防治队伍,是植保机构以其为载体,做好植保技术推广工作,并取得良好推广效果的必要条件。从而,建议在种植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创建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在农业、植保部门的指导下,负责实施具体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具体创建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相关部门应大力支持和引导有条件的种植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成立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资助其配置一定数量的先进植保器械,完善其硬件设备;二是引导其合作社选择文化素质较高的社员组建专业化统防统治队伍,经过培训,负责操作使用相应植保器械;三是帮助其专业合作社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基本保障其专业化防治组织相关成员的劳动报酬,提高其成员的工作积极性,确保各项防治工作能顺利开展;四是植保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对合作社开展技术指导,鼓励植保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有偿技术服务,提供技术支持,培训人员,提升合作社的植保技术力量,达到能根据生产需要,开展病虫害监测,提出防治计划方案并组织实施;五是植保机构要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在统防统治项目、资金等方面对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引导合作社采用具有先进性、适用性、安全性的防治技术进行病虫害综合防治,以达到提高防治效果、降低农药使用风险、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总体目标。
阿克苏地区统防统治组织运作模式、成效及发展思路探讨
1 新和、库车两县植保专业化建设基本情况
1.1 新和县专业化防治组织基本情况
据统计目前该县已建立乡级专业化统防统治队伍8个现有防治队员312人拥有大型防治机械379台杀虫灯3127盏背负式喷雾器249台拖拉机60台。从调研情况看上述8个乡级机防队承担全县80%左右重大病虫害的防治任务其中技术指导工作由新和县农林有害生物防治中心统一承担。从近几年该县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控情况看全县农林病虫草害年发生面积6.67万hm2次左右防治面积5.33万hm2次左右该县当前已有的植保专业化防治力量与群防群治的有机结合已基本满足农林生产的需要。
1.2 库车县专业化防治组织基本情况
据统计目前库车县已成立县级专业化防治队伍1个已注册村级专业化防治队伍12个未注册以上专业化防治队伍具有较为完善的组织结构制定了相对完善的防治技术操作规范和制度。另外以村为单位组建的松散型防治组织160余个此类防治组织均拥有大中型防治药械但防治人员相对不固定组织形式以及相关制度不健全没有建立有偿服务机制大多以村委会行政命令为指导开展防治工作。上述专业化防治组织共拥有各类防治药械1237台其中容积1000kg以上拖拉机牵引式药械46台容积250450kg拖拉机悬挂式药械711台担架式机动喷雾器190台背负式机动喷雾机290台日作业能力可达3200万hm2。
从调研情况看上述机防队承担全县70%左右重大病虫害的防治任务其中技术指导工作也由库车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统一承担。从近几年该县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控情况看全县病虫草害年发生面积10万hm2次左右防治面积8万hm2次左右当前该县已有的植保专业化防治力量及群众防治力量已基本满足当前农林生产的需要。
2 植保专业化组织的成立形式及运行模式
2.1 乡级机防队的成立形式及运作模式
2.1.1 乡级机防队成立形式
从调研情况看为提高农林病虫害的整体防控效果新和县在所有乡均建立了机防队。机防队均由乡政府牵头并整合乡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林管、农机技术力量吸收部分回乡大中专毕业生及文化素质较高的农民组建而成每队人员数量2030人不等大中专生占1/5左右。其中技术指导工作由上述3站技术人员共同落实喷药防治由机防队青壮年共同承担完成在农作物及果树不同生育期分片区开展防治工作。
为保障防治工作的全面有序开展,每乡(镇)均选定一名主管农林业生产的副乡(镇)长具体负责机防队工作,日常工作由一名回乡大中专毕业生或文化素质较高的民兵、农民承担,内设一名记账(收费)及保管员,负责机防队所需燃料、药剂的供应及财务收取支出、器械保管等工作。
2.1.2 技术指导工作
从调研情况看,两县乡级机防队技术指导工作均由乡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林业、农机站技术人员共同承担完成,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人员主要负责病虫害监测、上报及大田用药时间、方法把控等,林管人员具体负责田间用药配制及喷施方法等,农机人员主要负责拖拉机及防治器械使用、维修及管护等。
2.1.3 机防队已配制设备的购置渠道
从调研情况看两县乡级机防队所需设备拖拉机及防治器械等的购置渠道除靠国家项目支持外其他均靠县乡两级政府财政补助、农机购置补贴及自筹资金3种渠道来解决固定财产归属乡级机防队统一所有纳入乡级财务管理。
2.1.4 机防队收费原则
从调研情况看,在乡级机防队收费原则的制定方面,上述两县均进行了明确规定,针对突发性重大病虫害防治,均由县政府及各乡镇政府统一组织农药、油料等物资的供给,并安排统一时间集中开展防治工作,适当向农民收取部分农药以及油料成本。其中对由县政府补贴资金统一发放农药等防治物资的,只收取油料、人工等成本;对一般性发生或小面积发生危害的病虫害,由各村委会自行筹措农药及油料物资等,向农民收取少量的防治费用。
经梳理归类上述4个方面为上述两县乡级机防队在成立形式及运作模式上的相同之处但因县域情况差异不同之处有以下3个方面。一是在承担防治任务数量方面出现的差异二是在机防队员工作内容方面出现的差异三是在机防队作业收费标准及队员工资支出渠道等方面出现的差异。
2.2 村级机防队的成立形式及运作模式
从调研情况看因新和、库车两县县域之间差异故在村级机防队组成形式及运作模式上也出现一定差异对库车县来讲因70%左右重大病虫害防治任务要由村级机防队承担故全县172个行政村逐村建立了村级机防队专业合作社平均每村1个大村12个。均由村民委员会牵头吸收本村文化素质较高的农民或部分民兵组建而成人员规模1020人不等同样选定一名村领导负责机防队日常工作而新和县由于村级只承担20%左右病虫害防治任务,因防控任务量相对较小,故未大批次地逐村建立村级机防队,当病虫害一般性发生或小面积发生危害时,由各村委会自行筹措农药、油料等物资开展防治工作,村委会则根据防治面积向农民收取少量防治费用。
3 专业化统防统治典型经验
3.1 专业化统防统治领导小组的建立,对专业化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为切实加强植保专业化防治工作,新和、库车县均成立了相应的领导组织机构。针对突发、重大需大面积防治的病虫害由县政府及各乡(镇)政府统一安排并组织实施,针对发生较轻或小面积发生危害的病虫害,由各村委会自行安排组织防治工作,但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工作均由县农林有害生物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负责。
3.2 病虫害预测预报体系的建立健全,为专业化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指导
农林病虫害预测预报是大田防治的前提与基础为对专业化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的技术指导库车、新和两县均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病虫害监测体系做到县级监测人员34人乡、村级监测人员12人共同完成病虫害田间监测、预报等项工作任务。为拓宽监测覆盖面提高预报准确率部分乡镇还按33.35hm2土地固定1名农民技术员的办法加强虫情监测确保对病虫发生动态的及时掌握并适时防治。
3.3 “五统一”措施的全面实施,确保了专业化防治效果的实效性及统一性
从调研情况看新和、库车两县在专业化防治实施当中均做到了5个统一确保了防治效果的统一及实效性。
一是统一虫情监测:在农作物及果树不同生育期,深入田间,就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监测,根据虫情适时指导防治。
二是统一配方:在重大病虫害发生时,在药剂选用上,由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植保部门根据病虫发生情况,统一用药品种。
三是统一防治时间:在重大病虫害发生时,在植保部门虫情信息指导下,在最佳防治适期内,机防队统一进行防治。
四是统一防治技术:机防队在防治病虫时,严格按照植保部门提出的防治技术要求开展防治工作。
五是统一管理:对专业服务人员统一管理,加强技术培训,帮助解决防治当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3.4 不同时期实施的45次大面积专业化防治有效控制了病虫害发生
据调研新和、库车在农作物不同生育期实施的45次大面积防治均有效地控制了病虫害的发生危害。一是秋季和开春于红蜘蛛、地下害虫等农林病虫害休眠期统一秋翻冬灌、清洁田园二是3月初在棉铃虫、地老虎等鳞翅目害虫羽化之前大面积铲埂除蛹同时大面积摆放杀虫灯三是5月上旬在棉蓟马、枣瘿蚊的发生及危害高峰期在红枣与棉花间作田对两种害虫统一进行防治达到一药多治的目的四是7月中、下旬在红蜘蛛高发期对单、间作棉田统一防治把因交叉传播等不利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据统计2015年全地区农林病虫害发生35.132万hm2次综合防治完成面积34.424万hm2次经综合防治挽回产量损失16.7万t挽回经济损失8.5亿元。
3.5 加强引导及技术培训,农户观念的转变及素质的提高,极大促进了专业化防治工作的进展
由于受传统分散防治等因素的影响,致使专业化防治工作开展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在专业化工作开展之初,新和、库车两县均从资金上给予了大力支持,从建立示范点抓起,利用现场会、科技之冬等机会,加强对统防统治队员的技术培训,通过引导让农民在实践中感触到专业化防治的优点及带来的好处,农户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及思想观念的重大转变,极大促进了专业化防治工作的进展。
3.6 经费保障和物资支持,确保了专业化防治工作的进展
3.6.1 财政资金大力支持病虫害防控工作
从调研情况看两县从财政上对农林业病虫害防控工作均给予了大力支持。据统计库车县自2010-2015年累计投入资金456.8万余元全面用于病虫害防控工作新和县每年用于支付机防队队员工资数额就达112万元之多。其中2015年投资36万元用于 153台大型施药器械的购买同时出资25万元为各专业化统防队建设了喷药器械放置库房、机械停放大棚及操作场地等8处不断完善了乡级机防队场地的硬件建设。
3.6.2 依托项目资金,购置大型植保药械
2014年库车县依托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控体系项目建设筹措资金40余万元购买了250450L大容量悬挂式喷雾药械134台2015年利用项目资金50余万元购买大容量悬挂式喷雾药械350台。以上植保药械均免费发放到各行政村以村为单位集中保管在病虫害发生期间集中开展统防统治工作。
4 今后发展建议
4.1 进一步提高植保专业化防治体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大力营造植保专业化防治工作社会氛围。
乡、村植保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植保专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植保防灾减灾能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保障。今后,地区及各县(市)均要加大对植保专业化工作开展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各界对植保专业化防治体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推进阿克苏地区植保专业化工作的全面开展。
4.2 加大经费投入,加强技术培训,提升统防统治水平。
随着农林业的发展,各县(市)现有机防人员及设备均不能完全满足当前农林业生产的需要。因此,今后地区及各县(市)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购置更多更先进的防治器械,尤其要加大背负式喷雾机、担架式喷雾机、车载式喷雾机的配置力度与步伐;吸收更多的有志青年加入各级专业化防治组织,并加强技术培训,通过专业化组织建设的逐步完善,提高阿克苏地区专业化综合防治能力。
4.3 加强引导与管理,通过多形式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的建立,提高阿克苏地区病虫害综合防治能力。
目前,阿克苏地区大部分县(市)均已成立了一定数量的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但除乡、村两级为主导的政府型组织外,市场化运作的专业化组织数量均比较少。今后,地区及各县(市)要以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为指导,按照“政府引导、部门扶持、市场运作、强化服务、分类指导”为原则,培育部分市场化运作的专业组织,并加以系统培训,提升地区统防统治水平。可把病虫害预测预报、农药经销等与组建专业队有机地结合起来,与科技入户结合起来,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专业队及防治机手的管理机制,如实行合同制、制定收费指导价、持证作业、向社会公布监督电话、向农民签发信誉卡等,从而使各种专业化组织不断完善,防治能力不断增强。
盐都区水稻绿色防控的“六个关键”
1 水稻绿色防控示范区的建设目标
1.1 有效控制病虫危害
重抓农业、物理、生物防治、生态控制结合科学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环保型农药提高总体控制效果水稻重大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
1.2 稻米质量得到提升
最大可能地减少使用化学农药防治水稻生产严重发生的“两迁”害虫、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等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到位率90%以上防控效果95%以上,稻米中的化学农药残留量明显降低,农药残留检测不超标,稻米质量检验合格。
1.3 有效改善生产环境
通过推广水稻病虫绿色防控综合配套集成技术,有效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实现稻米产业可持续发展。
1.4 水稻增产增效明显
2013年起通过水稻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辐射带动全区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面积2.71万hm2次以上稻米产品优质优价同时每季水稻减少化学防治1.33次以上减少防虫防病农药成本及劳资每667m2增收节支约60元以上年增收节支达1100万元以上。
2 盐都区水稻绿色防控示范区的创建
2.1 地址及水稻品种
2013年起盐都区创建水稻绿色防控示范区示范区核心区选择在盐都区现代化七星农场当年面积190hm22015年面积达366.7hm2。水稻品种以南粳9108为主。
2.2 示范区目标任务
示范区综合利用各种农业、物理、生物防治手段科学开展化学防治大力推广应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农药生物农药使用量较上年增长5%以上高效低毒农药使用总量达90%以上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下。绿色防控集成技术应用覆盖率100%核心示范区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100%稻米产品质量检验合格率100%,各项指标达到绿色食品生产标准。
2.3 示范区主推技术
加强病虫调查监测综合运用农业、物理、生物、化学等防控措施在示范区水稻生产上推广“育秧防虫网防虫TFC太阳能灭虫器诱杀蛾类害虫和甲壳类害虫稻田养鸭性诱剂诱杀大螟、稻纵卷叶螟生物杀菌剂”的绿色防控模式严格控制化学农药用量实行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
3 水稻绿色防控的“六个关键技术”
3.1 加强监测预警,指导适时用药
重点监测迁飞性害虫的迁入、迁出动态,系统观察病虫害的消长情况和水稻生长、生育状况,准确掌握病虫害的发生动态、水稻生育进程、生长状况,综合分析病虫发生趋势,及时发布病虫信息,为指导适时用药提供准确信息和关键防治技术。
3.2 推广阻隔技术,覆盖防虫网
旱育秧、机插秧苗期全程覆盖40目的防虫网或无纺布阻拦一代灰飞虱进入秧田传毒和繁殖有效地控制水稻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的发生危害程度。
3.3 推广综合防控,减少病虫基数
3.3.1 选用抗耐品种
重点推广应用抗耐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稻瘟病、稻曲病等灾害性病害的高产优质品种,杜绝引进、推广易感病品种,坚决淘汰已推广种植的高感病性品种。
3.3.2 统一品种布局
结合联耕联种、土地流转,实行一匡一品、一村一品,实行集中连片种植,统一播栽期,杜绝插花种植,保证水稻生育进程一致,便于开展统防统治,减少用药次数,提高防治效果。
3.3.3 实行耕翻种植
杜绝稻套麦、麦套稻等免耕翻种植,全面推广机械耕翻灭茬种植,将土表和病残体上的害虫、病菌、杂草埋入土中,有效降低病虫基数,减少发生数量。
3.3.4 适期播种移栽
根据前茬生长状况和病虫发生情况,确定水稻适宜播栽期,做到空茬早茬不早栽早播,于小麦收获后突击耕翻灭茬、播种移栽,避免一代灰飞虱成虫直接定居大田繁殖和二代若虫传毒,控制病毒病危害。
3.3.5 合理施肥管水
实施健身栽培,平衡施肥,氮磷钾搭配施用,浅水勤灌,适时适度搁田,使稻苗个体健壮,群体适中,增强植株抗逆性。
3.3.6 清除田间杂草
沟、渠、田埂上的杂草是水稻田病虫重要的适生寄主,及早全面清除,消灭其滋生地,可有效减少病虫的虫源、菌源基数。
3.4 示范灯杀生防,提高绿防效果
3.4.1 杀虫灯诱杀
利用害虫的趋光性每1.332hm2设置1盏太阳能杀虫灯诱杀二化螟、三化螟、大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害虫的成虫减少田间落卵量降低种群数量。
3.4.2 稻田养鸭
每667m2稻田放养1012只鸭子通过鸭的不断取食、走动可有效控制田间多种杂草、稻飞虱、纹枯病的发生程度减少用药次数或不用药。
3.4.3 性诱剂诱虫
在田间设置水稻害虫性诱剂,诱杀二化螟、大螟、稻纵卷叶螟等害虫雄蛾,打破害虫性比平衡,有效降低繁殖力,减少有效卵量,降低发生基数,减轻发生危害。
3.5 科学安全用药,减少残留污染
3.5.1 进行种子处理
用17%杀螟·乙蒜200400倍液浸种或6.25%亮盾(精甲霜·咯菌腈)悬浮种衣剂拌种,防治水稻恶苗病、线虫病等种传病害。
3.5.2 分生育期开展总体防治
3.5.2.1 水稻苗期
主治代灰飞虱兼顾稻象甲、稻蓟马、螟虫、稻瘟病、病毒病等病虫杀虫防病保苗压基数。根据病虫发生情况用药12次控制秧田、直播稻、移栽大田前期病虫。
3.5.2.2 分蘖到拔节期
主治纹枯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兼治螟虫、叶蝉等。掌握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用药2次。
3.5.2.3 水稻穗期
主治穗颈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稻飞虱、大螟、稻纵卷叶螟等。采取主动出击病虫兼治保穗增重防治策略根据水稻生育进程掌握在孕穗初期、破口抽穗期、齐穗期用好23次药。
3.5.3 优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对路药剂
3.5.3.1 推广应用高效低毒的杀菌剂
选用兑水稻病害防治效果优良、药效期长、毒性低的杀菌剂,以减少用药次数,提高防治效果。如噻呋酰胺、肟菌·戊唑醇、三环唑、苯甲·丙环唑、井·三环、氟环唑等。
3.5.3.2 应用高选择性低毒杀虫剂
选用对靶标害虫高效,对天敌杀伤力低的高选择性药剂,如吡蚜酮、烯啶虫胺、噻虫嗪、虫酰肼、氯虫苯甲酰胺、阿维·氟酰胺等,在剂型上选择水乳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等对环境友好的新剂型,淘汰有机磷等广谱高毒类杀虫剂,杜绝使用菊酯类杀虫剂,达到杀灭害虫保护天敌的目的。
3.5.3.3 推广应用生物农药
防治水稻病虫害,优先选用井冈霉素、井冈·蜡芽菌、井冈·多黏菌、申嗪霉素、低聚糖、枯草芽孢杆菌、春雷霉素、农用链霉素、短稳杆菌、苏云金杆菌、阿维菌素、甲维盐等生物农药。
3.5.3.4 使用增效剂
施药时在药液中加入农药助剂、展透增效剂,增强农药的展布、黏性、扩散、渗透性能,提高药效,减少农药用量。
3.5.3.5 交替轮换用药
交替、适量使用农药,水稻全生育期用药次数多,一个生长期内连续多次使用一种药剂,宜加速抗药性的产生,所以必须坚持多种农药交替使用,在水稻的一个生长期内,一种药剂的单用次数不超过两次,同时按经济有效剂量使用农药,切勿随意加大药量,以防抗药性上升,延缓药剂的使用寿命。
3.5.3.6 安全用药
严格按照农药的使用操作规程用药,确保人畜、作物安全;掌握不同药剂的安全间隔期,控制用药次数和用药量,确保稻米质量安全;集中回收和处理农药包装废弃物,确保农业生产环境安全。
3.6 推行统防统治,提高防控效果
在水稻绿色防控示范区全部推行专业化统防统治,充分发挥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时间准、药剂优、药械好、效果高的优势,保证防治质量,提高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率,提高病虫防治效果和稻米的质量。
南充市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规律及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应用
1 条锈病发生流行区划和精准勘界
根据条锈病侵染循环和条锈病发生流行规律我们将1月1日前发病的区域划为冬繁区将3月20日前严重暴发流行的区域划为春季流行区。对此组织市、县、乡植保、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人员和群测人员集中在11月10日至12月31日和3月1日至30日每5d1次对全市394个乡镇进行大田普查表1将处在风口河谷地带和公路铁路沿线的70个乡镇共计超过13340万m2小麦种植区划为冬繁区将处在风口河谷地带、公路铁路沿线和浅丘坝区的168个乡镇共计超过53360万m2划为春季流行区为全市条锈病的准确预警和应急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并用GPS和GIS对冬繁区与流行区进行了精准勘界和定位图1
表1 1999-2014年条锈病区划分布
表1 1999-2014年条锈病区划分布-1
图1 南充市小麦条锈病区划冬繁区和流行区定位图
2 探明了小麦条锈病的发生流行规律
2.1 发生始见期和发生特点
系统调查结果表2表明1999-2014年小麦条锈病发生始见期在上年秋苗以下省略11月的有2000、2001、2005、2008和2011年占31.25%在12月的有1998、2002、2003、2004、2006、2007、2009、2010和2013年占56.25%在1112月始见条锈病的共有14年达87.5%在当年分蘖拔节期1月的只有2000和2013年仅占12.5%。由此说明小麦条锈病在南充市发生始见期集中出现在11月中旬至12月较1949-1995年其中大发生的1950、1956、1958、1962、1964、1996和中偏重发生的1975、1983和1985年除外提前4060d。且呈现始见期越早发病越重的特点。
表2 南充市1999-2014年条锈病始见期与发生面积和程度
2.2 传入初始菌源地(即始见期)地点及分布规律
从表2看出近16年来小麦条锈病始见期地点出现集中地为距陇南和川西北等越夏区相对较近、系嘉陵江流域的阆中7年、南部3年、仪陇和蓬安各2年4个县占93.75%表明该4县尤其阆中是条锈菌越夏后首先传入南充市的侵染冬麦的初始菌源地。
2.3 传播路径
从表3、图2看出南充小麦条锈病菌的传播路径是由陇南和川西北等越夏区经距越夏区相对较近、每年条锈病发生早于南充市的绵阳和广元传入阆中、南部、仪陇和蓬安后再随西北风沿江河南下传播扩散到嘉陵江流域的高坪、顺庆、嘉陵和西河流域的西充随之在市内各条江河为主的风口河谷地区和公路、铁路沿线及历史上重发、常发与早发区域扩散蔓延然后传入没有江河的营山和全市各小麦种植区域轻至偏轻发生年发生始见期可能与此传播路径不同如2013年西充和营山比高坪、顺庆、嘉陵始见期早最后传播扩散到毗邻的遂宁、广安、达州、巴中和渝、鄂、湘邻近麦区及中国东部主产麦区。如1999、2001、2002、2009和2014年监测几乎所有种植小麦地方都有条锈病发生。
表3 南充市高坪区、顺庆区、嘉陵区、西充县和营山县部分年份条锈病发生始见期统计
图2 南充市小麦条锈病菌传播路径
2.4 流行趋势
普查结果表2显示在16年中有13年小麦条锈病在全市偏重至大发生频率达81.25%比1999年以前高50个以上百分点而偏轻发生只有1年2013年频率仅6.3%。说明近年南充市条锈病已完全处于重发流行期康振生和费永成报道的中国2000年以来、成都市小麦条锈病流行趋势与本研究一致。其中发生始见期在11月的5年中条锈病大发生有4年占80%偏重发生1年占20%发生始见期在12月的9年中条锈病大发生有2年占22.22%偏重发生5年占55.56%中等偏重发生2年占22.22%始见期在当年1月的2年中条锈病偏重和偏轻发生各占50%没有大发生。由此推断发生始见期凡在11月的大发生与偏重发生概率有80%和20%可能性说明11月始见条锈病当年条锈病将偏重以上发生始见期在12月的大发生、偏重发生和中等偏重概率有22.22%、55.56%和22.22%可能性始见期在当年1月的偏重、偏轻发生概率各有50%,没有大发生可能性。始见期已经成为定性预报的依据。
2.5 流行特点
根据小麦各生育期条锈病发生情况表4及不同温度下条锈病的潜育期和小麦生长期的气候特点发现本地小麦条锈菌有2次传入侵染高峰期第一次在分蘖至拔节期11月至翌年2月此时以外来菌源侵染为主病田率和病株率相对稳定分别为下同1.1%31.4%和0.3%7.3%其中偏重至大发生年表1下同6.1%18.3%与1.7%5.3%特大发生年31.4%与7.3%中等局部偏重发生年4.3%5.1%与0.8%1.2%第二次在孕穗期当年3月此时既是外来菌源侵染高峰期又是本地越冬菌源田间多次重复侵染和大区传播侵染高峰期病田率和病株率迅速上升分别达到下同14.3%77.9%和3.4%38.8%其中偏重至大发生年25.5%31.5%与9.3%23.4%特大发生年77.9%和38.8%中等局部偏重发生年18.6%19.2%与8.5%8.9%。由此推断如2月底病田率和病株率分别下同达到6.3%18.3%与1.7%5.3%3月底达到25.5%31.5%与9.3%23.4%当年条锈病必将偏重至大发生如2月底达到31.4%与7.3%3月底达到77.9%与38.8%当年条锈病必将特大发生如2月底达到4.3%5.1%与0.8%1.2%3月底达到18.6%19.2%与8.5%8.9%当年条锈病将是中等局部偏重发生如2月底达到2.1%和0.9%3月底达到或低于14.3%和3.4%当年条锈病必将偏轻或轻发生。2次传入侵染高峰期病田率和病株率范围大小是该病大流行的前提尤其是第一次外来菌源大范围传入对病害流行起着关键作用。如特大发生的2002年病田率高达26.5%31.4%。2次传入侵染高峰期病田率和病株率是南充市条锈病长、中期定性预报的重要依据。
表4 南充市部分年份小麦不同生育期条锈病发生情况
以各个生育时期病田率和病株率为自变量年发生面积为因变量采用SPSS Version 22对表37年统计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孕穗期病株率、拔节期病田率和孕穗期病田率等3个自变量对年发生面积影响最为显著同时得到以下预测数学模型
Y=0.1790.09X1-0.7720X20.105X3
R2=0.996
其中Y为年发生面积万亩X1为孕穗期病株率%X2为拔节期病田率%X3为孕穗期病田率%)。
该预报模型是南充市条锈病长、中期定量预报的科学依据。
小麦条锈病在本地田间存在13个流行高峰期流行高峰期次数直接关系到病害发生程度。本地3个流行高峰期分别集中在12月中、下旬至翌年1月下旬分蘖中期至盛期2月下旬至3月中旬拔节至孕穗期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孕穗末期至灌浆初期3个时段。如果同时存在3个流行高峰病害必然大发生而同时存在2个流行高峰病害则中等至偏重发生只存在一个流行高峰病害就轻至偏轻发生。据小麦条锈病发生周报表5看出大发生的2009年第一个流行小高峰期2008年12月至2009年1月下旬发生面积206.6721900.00hm2第二个流行高峰期春季2月下旬至3月中旬发生面积扩展到42900.0064300.00hm2第三个加速流行高峰期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中旬发生面积达到77000.0092800.00hm2占小麦播种面积的60.4%居全省首位中等局部偏重发生的2011年第一个春季流行小高峰期2月下旬至3月中旬发生面积2933.3315253.33hm2第二个春季加速流行高峰期3月下旬至4月中旬发生面积扩展到18420.0044466.67hm2偏轻发生的2013年仅存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1个春季流行高峰期发生面积14846.6726520.00hm2。同时对第一次流行高峰期与当年发生面积进一步研究发现第一次流行高峰期发生面积对当年病害流行起着决定作用若此期发生面积越大当年条锈病春季第二次和第三次流行高峰期越明显总发生面积也越大程度越重。对1月下旬的累计发生面积与当年发生面积相关分析表明1月下旬的累计发生面积与当年发生面积成较高正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7692与近16年来偏重至大发生频率81.25%是相吻合的。
表5 南充市小麦条锈病部分代表年份发生流行情况统计hm2
2.6 探明了影响重条锈病重发的决定因子
根据“植物病理学、农业气象学、生态学、统计学、作物栽培和耕作学”等条锈病发生发展基础理论结合1998-2008年条锈病发生实况和植保专业统计筛选出了“品种抗性、病菌基数、异常气候”3个影响条锈病发生程度的主导因子确立了条锈病重发流行的条件。结果表明小麦条锈病受品种抗性影响最大条锈病发生流行所需要一定的初始菌源量越冬菌源基数是影响条锈病发生流行的主要决定因子气候因素对条锈病影响也很大。
3 小麦条锈病流行原因分析
3.1 小麦主栽品种抗条锈病能力
小麦主栽品种抗条锈性降低或丧失是导致南充市小麦条锈病重发及流行的内因。据多年在阆中、蓬安开展的全省生产用小麦品种抗条锈性鉴定和每年全市主推品种抗条锈性监测结果表6表明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市乃至全省的小麦主栽品种多为“繁6”衍生系在经历了30多年大面积种植后绵阳川麦等系主栽小麦品种抗条锈性严重丧失。如绵阳15绵阳19绵农4号川麦32川麦107等。本世纪新审定推广的品种也多为繁6血缘品种一经推广抗性即很快衰退乃至丧失。如川麦川育绵麦川农内麦等系列品种。2011年来抗性好的品种有川麦47川农19川农23绵麦41韩德俊等和徐志等报道的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表6 南充市部分年份主推小麦品种条锈病发生情况
3.2 条锈菌新生理小种的变异
条锈菌新生理小种出现并成为优势小种是导致条锈病连续流行的又一内因。1998年来课题组每年从抗条锈性鉴定试验圃和大面积条锈病抽样送中国有关教学和科研单位检测条锈菌生理小种、及省植保所和植保站对全省条锈菌生理小种监测结果表明条锈菌生理小种高度变异尤以条中30、条中31、条中32、条中33和水源11类群等小种成为主要小种且呈逐年上升之势。2013年对采集的122份小麦条锈病菌标样进行了生理小种鉴定。结果表明Hybrid46类群的各小种的频率总和为67.21%其中条中32号出现频率居首位为19.67%条中33出现频率为10.66%。这2个小种致病性强仍是四川小麦条锈病的优势小种。2014年共鉴定小麦条锈菌标样50份其中Hybrid46类群各小种出现的频率总和为32%对全省大多数主栽品种有强致病力的贵农22致病类群占54%,已成为四川当前小麦条锈病主要流行优势小种,全省条锈病菌整体保持强致病性。
3.3 冬、春气象因素与病情的关系
暖冬和春季天气波动幅度大雾、露日偏多是造成条锈病在南充市大流行的外因。据气象资料记载表71998-2014年各年11月至翌年4月全市各月平均气温较历年1949-2014年平均下同偏高01.0℃各月平均光照偏多0.316.1h各月平均露日数占各月总日数的71.0%87.1%各年11月至翌年1月平均各月雾日数占各月总日数的26.7%29.0%雨日1112月和34月偏少12 d、12月偏多01d各月平均降水偏少2.55.0mm3月偏多1.5mm除外降水虽偏少但雾露日偏多田间湿度大暖冬明显有利于病菌孢子萌发和侵染冬季气温最低的1月平均6.5℃对条锈菌孢子萌发无明显抑制作用小麦生长前、中期全市都是以西北风或偏北风为主且风力较大最大风力达6.78.0级有利病菌随气流从西北越夏区传入并扩散蔓延。小麦生长中后期3月中下旬至4月中旬气温波动较大回暖偏迟风力偏大导致条锈病菌的2次传入并迅速扩散从而促使条锈病大流行。温度适宜于病菌孢子萌发生长此期间最大风力达6.58.7级更利于病菌从绵阳和广元等地2次传入致使病菌垂直、水平扩散迅速病情加重。
表7 1998-2014年南充市气象资料
近16年研究还发现春季温度持续偏低、寒潮频繁或时间偏长条锈病发生危害时间随之延至5月上旬个别年份延至5月中旬。如特大发生的2002年、偏重发生的2010年和2014年因春季气温持续偏低寒潮频繁条锈病发生危害期就延至5月中旬。据监测5月15日前后个别防治不力或未防治的麦田还有条锈菌夏孢子堆。另外还发现秋、冬、春持续干旱坡台地和沙地等保水力差的麦地土壤和空气湿度较低时条锈菌不能产孢或孢子堆自然消亡或提前变成冬孢子而休眠。如2012年秋至2013年春持续干旱导致严重缺水既不利于条锈病菌侵染又不利于繁殖。2013年1月8日在阆中七里始见条锈菌夏孢子堆2月发现已有部分孢子堆自然消亡且在3月又发现有的孢子堆出现冬孢子当年小麦条锈病偏轻发生。
3.4 重发、常发、早发和风口河谷地区严重发生是小麦条锈病流行的重要环节
近16年全市均不同程度发生小麦条锈病尤以重发、常发、早发和风口河谷地区发病严重其余地方相对较轻。据对上述环境条件区域的嘉陵江、西河流域和阆中的七里、思依、南部的老鸭、宏观、仪陇的新政、度门等70个乡镇即冬繁区未防治的302块麦地调查病株率85.1%100%平均95.3%病叶率67.2%100%平均86.8%病情指数53.7100平均73.9损失率19.4%50.2%平均31.6%。因此,加强这些地方的监测和综合治理,可以大大减少条锈病菌源量,减轻条锈病流行危害程度和及其他麦区发生防治压力。
4 提出了南充市小麦条锈病菌源地综合治理策略
4.1 全力控制冬繁区,减少越冬菌源量
4.1.1 抗性多种基因合理布局,丰富麦田生物多样性
4.1.1.1 加快抗性品种繁育、示范和推广
加快抗性品种推广,坚决淘汰已感病多年的老品种,以压低菌源量和病菌毒性突变基数,控制条锈病流行并延长抗性品种使用寿命。
4.1.1.2 切实做好冬繁区小麦多种抗条锈基因的布局
坚持引导一个乡镇至少选择推广3个以上抗条锈病品种参考品种系谱和基因推导结果丰富各地主栽品种的抗性基因类型。
4.1.1.3 加大不同抗性基因聚合群体抗病丰产作用示范和推广
筛选、示范和推广不同基因型的高抗品种混播组合,形成高抗基因聚合群体,最大程度减低冬繁菌源并发挥抗性基因的相互保护作用,延缓新毒性小种的形成,延长抗性品种使用寿命。
4.1.1.4 推广小麦与有关作物间作、轮作和套作
利用间作、轮作、套作等经济有效和符合耕作传统且易为农户所接受的手段,最大程度丰富田间物种多样性,延缓病害流行,提高种植效益。
4.1.1.5 积极推广药剂拌种
大力推广药剂拌种,突出抓好越夏菌源首侵区域感病品种、慢锈性品种、成株抗性品种的药剂拌种工作,推迟秋苗始发病期,压低冬季菌源,为春季防治争取主动。
4.1.1.6 抓住关键环节、注意药剂防治策略
春前重点抓好条锈病菌源首侵、相邻区域和冬繁区查治工作以控制发病中心为重点压低菌源减缓和防止病菌进一步向四周和更大区域扩散蔓延减轻春季防治压力。据周报表8表明2007-2014年全市春前1月下旬累计防治面积占发生面积的102.9%111.7%防治效果达85.0%87.0%,真正做到了防好条锈病再过年。全省提出的“防好条锈病再过年”举措,首先在南充市得到全面落实。
表8 2007-2014年春前1月下旬累计发生防治面积统计
4.1.2 预防、早防流行区,减少菌源传出
春后主要针对春季流行区域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印发明白纸等多种媒介,以及建立综防示范区、举办农民田间培训等多种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引导农民预防、早防和科学用药。
5 创新推广思路和模式技术成果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
5.1 科学构建了预警与应急防控体系和机制
5.1.1 健全预警(测报)体系
5.1.1.1 强化队伍管理
一是强化岗位管理。各地按照工作内容定岗、工作任务定量、工作业绩定奖惩,确保了队伍稳定、岗位科学、任务合理、奖惩分明。二是严格目标考核。各地按照省植保站和市农业局《关于切实加强农作物病虫测报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印发〈南充市植保植检考核管理办法〉的通知》文件,要求对在工作中表现好、业绩突出的技术骨干,优先推荐参加各类评优评先表彰、晋职晋级和技术培训,激发了从业人员的积极性。
5.1.1.2 完善测报手段
全市形成了以“南充市小麦条锈病菌源地综合治理监控站”为中心阆中市、营山、仪陇和南部县4个“农业有害生物预警防控区域站”、顺庆和高坪区“观测场和应急药械库”建设重点站为纽带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和88个群测点为基础的病虫预警网络各地依据植保项目购置虫情测报灯14台、测报专用工具10套、锈病孢子捕捉仪4台、电脑46台、多媒体教学设施5套、视频采编设备5套修建病虫抗性观测圃6处2.2hm2亩、温室大棚6个2650m2丰富了测报手段加快了情报传输实现了测报管理规范化、情报传递信息化、病虫预报可视化、基础设施现代化全市植保网络化和突发性与危险性病虫信息快速反应机制落实了条锈病会商制、汇报制、预警制、执班和周报日报制“五化、五制”的规范化管理确保了测报数据的科学性、时效性统计上报的系统性和准确性。
5.1.1.3 强化监测预警
一是加强业务培训。培训就是推广通过培训全面提高了技术成果的应用水平。市、县两级植保部门采取集中培训、以会代训、专业进修等形式加强了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员、群测点人员条锈病发生识别及调查方法的培训、系统内专职测报员条锈病发生流行规律、调查统计方法和植保新技术的培训从而提高了专业技能充分发挥了全市植保推广系统的技术优势和人员优势。二是举办农民田间学校对条锈病防控的关键技术进行田间培训。16年间全市植保推广部门共计举办农民田间学校2000余次累计培训农民近4万人。三是提高监测预警水平为条锈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采取定点系统观测、定期或不定期大面积普查及时召开会商会及时发出预警预报和防治警报为党政领导指挥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据统计全市每年都要召开条锈病会商会10次发布条锈病预报和防治警报40期左右电视预报30期以上完成省、市、县条锈病数据交流近200次手机短信1000余条次确保了全市条锈病预警全覆盖。四是建立了小麦条锈病阶段汇报数据库和实时监测数据库图3实现了监测数据的高效和规范传递。并利用南充植保站QQ群建立了小麦条锈病阶段汇报和实时监测数据库实现了监测数据的规范化和网络化填报数据时效性比项目实施前提早了710d。监测数据的利用率和处理效率提高了30个百分点以上。
图3 小麦条锈病实时监测流程
5.1.1.4 建立秋苗查治鼓励机制,创新监测信息发布方式
5.1.1.4.1 实行条锈病首发奖制度
为鼓励基层人员加大秋苗普查力度扩大秋苗普查面落实早发现、早防治的秋苗防控策略根据省植保站首发奖制度南充市从2005年起实行小麦条锈病首发奖制度并实行带药侦查在普查的过程中一旦发现病点立即开展喷药防治防止病情进一步扩散蔓延和菌源外传。
5.1.1.4.2 全面推行条锈病电视预报
南充是四川省最早开展病虫电视预报的市之一也是病虫电视预报普及率较高的市之一。通过多年的推广应用目前全市100%县市、区开展了病虫电视预报病虫电视预报已成为了发布病虫信息和推广防控技术的重要方式。电视预报的开展进一步强化了植保部门的公益性事业的形象适应了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为在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为政府、农民、企业服好务推广植保新技术、新产品探索了一条新路子。全市各级农业植保部门每年都要针对小麦条锈病制作播放数期次的电视预报据统计该课题实施期间全市各级植保部门共计发布小麦条锈病电视预报168期开辟了病害监测信息的发布和防控技术推广的新渠道。
5.1.1.4.3 创建植保短信平台
为及时将病虫发生情况和防治技术告知干群从2004年起在全市创建了植保短信平台对条锈病发生情况和综合防控技术及时用短信发给各级领导、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群测员、植保专合组织和业主等。
通过上述措施的落实使全市小麦条锈病长、中、短期预报准确率分别达95%和98%以上及100%位居全省前列比项目实施前分别提高515个百分点。
5.2 构建了应急防控体系
5.2.1 建立植保专合组织
通过对病虫防治中出现的各种专业化防控模式表9研究我们认为病虫专业防治组织应定位于政策扶持方便、管理容易、行为具有经济性、公益性、自我管理良好、具备简单再生产能力、具有一定专业水平、从业人员具备相应从业资格的农村经济组织。同时充分利用植保和农机购置补贴等项目资金大力发展以集体、协会、专合组织、病虫防治公司、种田大户、龙头企业、联合体农资营销店机械出租公司和个体户等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多元化基层植保专合组织切实搞好病害专业化防治。为加强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领导和管理促进专业化防治快速健康发展2009年市政府办公室和市农业局先后发出了《关于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的意见》。据统计到2014年底全市已建各类植保专业服务组织702个拥有植保机械装备12582台其中大中型装备139台专业化防治面积达7.2万hm2次以上占条锈病应治面积的80%以上专业化防治效果比农户自防高10个百分点左右。日作业能力2.3万hm2较2013年增加0.41万hm2其中营山县向坝植保专业合作社和西充县“绿农植保专合社”分别于2012、2014年获“全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百强服务组织”。
表9 2000-2014年条锈病专业化防控模式结果
5.2.2 建立“金桥”纽带体系
为解决农资经销商不懂植保技术和便于农民咨询植保技术问题南充市植保植检站整合植保、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科研和农资生产、经营企业力量于2009年牵头成立了南充市植保协会并通过组织会员参加病虫防治现场会和植保技术培训会提高了会员植保知识水平。在各条锈病防治关键时期市植保站和市植保协会将条锈病发生和高效药剂通过群发短信告知会员即农药厂商再由厂商告知广大农民从而架起了市、县市、区植保、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科研和农资生产、经销商与农民之间的“金桥”为2009年以来条锈病持续偏重发生赢得防控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5.2.3 建立健全应急防控机制
5.2.3.1 争取党政支持
1999年来为搞好应急防控累计争取市政府下发“农作物病虫草鼠统防统治”、“小麦条锈病防控工作”、“南充市农业重大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预案”和表彰文件23个召开防控和示范现场32场次、共2.82万hm2条锈病防控工作做到了“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群众主体、预防为主、平战结合、依靠科技、提高素质”有机结合将部门植保上升为政府公共植保“公共植保”理念深入人心。
5.2.3.2 成立组织机构
争取市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市长任指挥长,分管秘书长、市农业局局长任副指挥长、应急办、广电局、财政局、公安局、气象局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农业重大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防控指挥部,下设办公室,挂靠市农业局,办公室主任由分管局长担任,副主任由植保站站长和局办公室主任担任。各县(市、区)也成立了相应组织机构,明确了各自职责。
5.2.3.3 量化预警类别
明确了小麦条锈病预警级别分类和应急响应程序、响应办法和后期处置办法。
5.2.3.4 强化应急保障
争取市政府建立健全了信息、队伍、物资、经费、技术、培训、宣传七大保障体系,明确了各体系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细化了奖励与责任追究办法。
5.2.4 建立健全推广机制
5.2.4.1 建立需求反馈机制
一是建立了以市农情信息网为中心、县农情信息网为纽带、乡镇农业信息服务站和村级农情信息员为基础的农业信息反馈体系。二是建立了农民需求定期收集反馈机制。安排专人定期收集、整理、反馈和发布农民相关信息,及时调整相关研究内容,优化相关技术。
5.2.4.2 建立技术服务机制
一是在全市条锈病综合防控示范基地累计建立了86个快速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小组根据群众需要加强现场技术指导。二是通过市农牧业局开通的“12316”三农服务热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推广QQ群和农业信息网建立农业专家技术咨询数据库为农民的农业科技咨询提供了便捷的渠道。三是每年在条锈病防治关键期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农村开展农业科技下乡服务搞好重点区域、重点农户的技术培训。四是加强条锈病监测防控等基础性技术服务项目。
5.2.4.3 建多元化主体合作机制
一是加强了与中国和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南大学等院校(所)合作,为关键技术的研发提供了保障。二是各地充分利用植保协会、植保专业化防治等专业合作组织,大力推广小麦条锈病综合治理技术。
5.2.4.4 建立投入保障机制
共争取中、省、市、县条锈病和“一喷三防”经费7585.22万元其中市、县在支农资金中累计安排1000余万元用于支持技术研发推广工作。同时全市整合高产创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民工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植保工程等项目资金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保障科研和推广经费投入到位增强实施效果。
5.2.4.5 建立督查考核机制
在条锈病防控关键时期,市政府抽派市农牧业局全体局领导组成督查组,随时深入各地加强条锈病防控督查,各县(市、区)也派出督查组对各乡镇的防控情况进行督查,新闻媒体加大了防控典型宣传和舆论监督力度,对防控工作抓得好的予以表彰,对造成严重损失的进行通报批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确保工作落实和技术到位。
5.2.5 强化组织保障措施
5.2.5.1 强化组织领导
市、县党政每年都及时下发小麦条锈病防控文件,实行条锈病行政首长负责制,将条锈病防控任务纳入各级政府的目标管理;成立了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农业、财政、气象、救灾、供销、农机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病虫防控领导小组,切实加强了病虫防控协调管理工作。南充市农业局整合农、科、教有关技术力量,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小组下设关键技术攻关协作组和成果推广应用组,具体负责防控关键技术的研究、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
5.2.5.2 强化宣传发动
一是加强媒体宣传。每年通过南充日报、南充电视台、南充电台、群发短信和网络加强条锈病动态、防治技术和防治典型宣传,增强群众条锈病防治氛围。二是通过《植保情报》、《简报》、《专报》加强领导宣传,增强领导条锈病防控决策能力,提高基层条锈病防控的组织能力。三是利用各种生产现场和科技赶场,印发技术资料、培训重点农户和专业种植大户,增强条锈病防控的辐射能力。四是培育和培训各种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提高专业人员的条锈病识别能力,提高条锈病防控效果,增强基层条锈病防控的组织化程度。
5.2.5.3 强化专家参与
我们结合农业科技“三大行动”和条锈病防控示范,在生产关键期,组织市、县、乡镇课题组技术骨干召开条锈病防控示范观摩会。建立专家大院,经常聘请国、省农科院植保所、省植保站、四川农业大学等单位小麦病虫岗位科学家和推广专家,协助课题组研究制定技术实施方案和推广方案,指导课题组搞好条锈病防控关键技术的示范,帮助解决该技术在推广应用过程中的技术难题。
5.2.5.4 强化技术培训
一是制订条锈病综合防控技术。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制订了小麦条锈病综合防控技术。二是加强重点对象的培训。各地以基层干部、植保专合组织从业人员和综合防控示范区重点农户为对象围绕条锈病识别防控技术等进行培训。三是举办农民田间学校。在综防示范区共举办农民田间学校142班次培训农民6500多人次。四是农药安全科学使用。对专合组织从业人员和重点农户进行高效药械选用、农药品种选择、农药安全科学使用等培训。据统计全市举办科学安全使用农药技术培训班200多班次、10余万人。
5.2.5.5 强化示范带动
按照中、省、市大示范、大样板、大带动要求和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和以点带片、以片带面的示范原则市、县、乡每年都要建立条锈病“万、千、百、十”示范工程辐射带动了大面积病虫防控工作的落实并做到了条锈病综防与小麦高产创建有机结合。据统计全市从2001-2014年共建立各级综合防控示范区856个、19.33万hm2辐射带动59.75万hm2既为赢得条锈病防控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又为条锈病发生流行规律和综合治理技术研究提供了平台。同时成果应用减少农药使用大大提高了麦粒质量为条锈病防控找准了安全方向。
该项目实施以来,通过宣传培训和示范,增强了各级党政加强防控工作领导与责任和基层干群自觉搞好病虫监测防控意识,提高了农民对条锈病监测防控、科学安全使用农药水平,使农民“等靠要和政府要我防”的旧思想观念转变为“我要防”的新思想观念。并且,在条锈病防治中,全市无一例人畜中毒和药害事件。
5.2.6 强化农药监管
为确保防治效果我们除单独依法组织开展农药市场检查整顿、条锈病防治专项药剂抽检外还积极配合市农牧业局执法支队开展了高毒农药的取缔和替代工作常年开展农药管理宣传月活动。每年依法培训经营法人和经营人员2500余人及时理顺了农药市场。同时通过广电、报纸、文件、植保信息等形式明确条锈病防治专项药剂并在每年条锈病防治关键期开展一次农药市场整治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农药坑农害农。每年全市农业系统春秋两季都要集中整顿农药市场检查所有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严格受理举报案件严肃查处农药生产、经营违法案例多次受到省农业厅表彰。
6 集成核心技术示范推广
6.1 农业生态防控技术研究
6.1.1 抗、耐病品种监测与选用及品种布局
1999年来连续16年对小麦主推品种的大田抗条锈性进行了跟踪监测同时还多年在阆中和蓬安对全省大面积生产用品种进行了抗条锈性鉴定试验结果表6表明各主推小麦品种抗条锈性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逐年降低直至严重发生而淘汰。根据监测结果按照35年更换一次具有不同抗原的原则对当年平均严重度达到50%及以上品种实行逐步淘汰平均严重度80%以上的品种翌年全部淘汰。并在嘉陵江、西河流域和阆中的七里、思依、南部的老鸦、宏观、仪陇的新政、度门等70个冬繁区、重发、常发、早发和风口河谷地区乡镇种植高抗品种严禁种植高感品种。根据省植保所和省植保站2013、2014连续2年对全省生产用品种条锈病抗性鉴定结果近年可积极推广种植川麦47川麦58川农19川农23川育18川育20川育21川育23川育24绵麦41绵麦43等抗性较好的优良品种并搞好品种布局同一生态区尽量多种植不同种质资源的小麦品种亲缘关系越远越好防止品种单一化。据统计2000年以来每年推广川麦、川育、川农、绵麦、绵农和内麦等系列高产、抗病、优质良种面积都在90%以上。
6.1.2 生物多样性生态控制技术研究
6.1.2.1 小麦间大麦、油菜等
2005-2007年在营山回龙、丰产等乡镇进行了3年的生物多样性防治小麦条锈病试验表10发现利用小麦间大麦和油菜等栽培方式可推迟718d发病减少农药使用次数12次在相同施药次数情况下不同间套模式在3月中旬、4月中旬的防效分别为18.56%62.89%和14.84%59.57%比对照区损失率低1.334.57个百分点。2006年以来在小麦条锈病常发、重发和早发及风口河谷地区因地制宜引导农民推广小麦与蔬菜、蚕豆、大麦、油菜间作和小麦混播等种植模式每年推广5.33万hm2以上控病效果在15%60%。对改善田间温湿条件和小环境,推迟病害发生期,减轻发病程度,减少农药施用次数和对麦粒与生态环境的污染,发挥了重要作用。
表10 2005-2007年小麦间作不同作物防治小麦条锈病结果
6.1.2.2 明确了小麦中抗品种聚合群体的控病作用和稳产作用
6.1.2.2.1 四元和六元混播对条锈病的控制作用
6.1.2.2.1.1 对整个群体中病害扩展的控制作用 6个净作品种除绵阳28号为12月16日发病外其余5个净作品种均为12月11日发病而3个混播处理G、H、I均为12月20日发病比单品种净作推迟714d。
系统调查表明品种净作以川育10号发病最重川育18号和川育16号发病最轻其次是金丰626而川麦107号在灌浆至成熟期慢锈性明显。图4、图5显示单播处理普遍率和病情指数在3月10日至4月20日期间分别上升了74.5%和52.17%二元混播的分别上升了84.7%和68.94%四元混播的分别上升了54.3%和28.6%六元混播分别上升了50.5%和23.99%可见四元和六元混播降低了病害扩展速度。四元品种混播对条锈病的相对控制效果为39.39%58.19%平均达47.7%6个品种混播对条锈病的相对控制效果为54.09%76.96%平均达63.05%,控病作用更明显。
图4 不同混播处理小麦条锈病普遍率的增长
图5 不同混播处理小麦条锈病病情指数的增长
6.1.2.2.1.2 对混播群体中感病品种的保护作用 在另一试验中6个品种分别为川农10号、绵阳26选系、川麦36、川农19、川育16和川育18。川农46成株期高抗反应型01川农10号及“绵阳26选”均为高感。单播和混播处理间表现极显著差异的有平均严重度P ≤ 0.0007和病情指数P ≤ 0.01两个指标二、四、六混播处理的平均严重度和病情指数均显著低于感病品种川农10号和绵阳26选单播其中四、六元混播最终病情指数与成株抗性品种无显著差异表11
表11 单播小区和不同品种混合播种小区中小麦条锈病最终病情比较
调查了相同品种在单播和混播条件下的普遍率、严重度和病情指数成株抗性品种川农46最终平均严重度和病情指数的在单播及二、四及六元混合播种小区中均无。
显著差异但感病品的“绵阳26选”在四元和六元混合播种小区内的条锈病平均严重度和病情指数均显著低于单播及二元混合播种小区说明多个混播的抗病品种并非只起简单的稀释作用而且还可以减轻高感品种上条锈病病情表12
表12 不同种植方式下川农46和绵阳26上的小麦条锈病最终病情比较1
6.1.2.2.1.3 小麦品种四元和六元混播的稳产保产效果 试验中川麦107绵阳11混播低于绵麦40单播川麦107川麦31川育16川育18混播产量低于后3个品种单播而6个品种混播的平均产量在所有处理中产量最高显著高于感病品种川农10号的产量图6
图6 不同抗性小麦品种单或四元、六元混播的收获
6.1.2.2.1.4 研究明确了小麦与蚕豆间作对条锈病和蚕豆叶斑病具控制作用 利用物种之间共存互惠关系与自克他克作用进行间作套种对生态系统的组分进行重新组装可以增加物种多样性维持系统稳定增强系统功能充分发挥自然因素对病害的控制作用。本研究主要目的在于探讨小麦与蚕豆间作在南充对于控制病害方面的作用为病害控制提供技术支撑。对此2009在阆中进行了小麦与蚕豆间作对条锈病和蚕豆叶斑病控制效果试验结果表13T检验表明小麦—蚕豆间作田与小麦净作田的条锈病病情指数具有极显著差异说明小麦与蚕豆间作能显著降低条锈病病情。小麦间作和净作田条锈病病情指数分别为0.3、1.9小麦与蚕豆间作对条锈病的平均控制作用为82.3%表14小麦与蚕豆间作对条锈病的控制作用随着当地条锈流行程度的加剧而变弱。小麦与蚕豆间作对于蚕豆叶斑病有一定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小麦与蚕豆间作田中蚕豆叶斑病病情指数显著轻于蚕豆净作田小麦与蚕豆间作对蚕豆叶斑病的平均相对控制效果为9.9%表14
表13 阆中市蚕豆小麦间作田和小麦净作田条锈病发病调查结果
表14 阆中市小麦与蚕豆间作对病害的相对控制效果
6.2 健身栽培示范
2000-2002年进行了晒种小窝疏株密植重底早追、氮磷钾合理搭配优化配方施肥两季麦田实行窄厢深沟加强田管等健身栽培示范结果表明小麦条锈病发生程度比一般栽培或氮肥偏多的轻10%30%。说明健身栽培能促进小麦健壮生长增强抗病能力减轻条锈病发生危害。据统计2003年来全市每年实施健身栽培面积达小麦总面积的90%以上。
6.3 最佳防治时期和药剂研究
6.3.1 最佳防治时期
2003年在阆中、仪陇和高坪三县市、区每667m2用15%三唑酮WP100g进行化防时期研究表15发现在条锈病偏重至大发生年份分别于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扬花期各防治一次效果最好在抽穗扬花期和乳熟期调查的防效分别达98.98%和97.65%于拔节期、孕穗期各防治一次的效果次之在抽穗扬花期和乳熟期调查的防效分别为99.45%和82.26%于孕穗期防治一次的效果较差在抽穗扬花期和乳熟期调查的防效分别为72.89%和36.91%于抽穗扬花期防治一次的效果最差在乳熟期调查的防效仅为28.24%。廖中元等“粉锈宁对小麦条锈病最佳防治时期的研究”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表15 小麦不同生育期施药防治条锈病的防效试验结果表阆中、仪陇和高坪3试点平均
6.3.2 防治药剂试验与筛选试验
6.3.2.1 药剂拌种
2000年在高坪区走马乡进行了小麦药剂拌种试验结果表16表明用15%三唑酮粉锈宁WP按用种量的0.2%干拌种子或2%戊唑醇立克秀SC按用种量的0.1%湿拌种出苗率分别为89.3%和87.6%比CK分别低2.1和2.8个百分点小麦条锈病发生时间分别推迟26d和28d在30d、40d、50d、60d后病株率及防效分别为98.7%和98.9%、93.6%和94.1%、84.8%和85.0%及61.3%和62.1%说明三唑酮和戊唑醇拌种对小麦出苗略有影响但可明显推迟条锈病发生期26d以上药效持续60d以上降低越冬菌源量和春季流行程度。李朝苏等、贺新红等和颉青龙报道的药剂拌种对小麦出苗和秋苗条锈病的影响与本研究一致。2002年以来每年推广药剂拌种面积都在90%以上推迟发病均在2628d防效超过85%。
表16 2000年小麦药剂拌种对条锈病的防治效果
6.3.2.2 最佳防治药剂
1999-2005年在嘉陵、南部、仪陇和营山县对市场上用于条锈病防治的几种新药剂进行了药效试验表17其中丙环唑25%科惠、25%三唑酮棉宁、15%三唑酮WP药后防效在80%以上且EC和SC药剂百理通、20%三唑酮EC、50%硫·酮粉锈清等防效较好药后20d防效均在90%以上其次是60%多·酮麦防效优于WP。王新茹等、高应奇等报道的三唑类杀菌剂对小麦条锈病防治和小麦条锈病药剂防治试验结果与本研究一致2006年以来上述试验防效好的药剂都是交替使用延缓了条锈病抗药性。
表17 1999-2005年药剂药后20d防效评价嘉陵、南部、仪陇和营山县平均
6.3.2.3 新药剂丙环唑适宜用量及效果评价
2008-2009年在南部、高坪进行了25%丙环唑EC防治小麦条锈病适宜用量及效果评价试验结果表18表明每667m2用25%丙环唑EC43.3mL效果最好药后7d、14d防效分别比40mL、36.7mL、33.3mL和15%三唑酮WP对照药剂高2.1、15.3、22.5、11.8和1.9、13.5、18.1及7.9个百分点有效穗、穗粒数、千粒重、实际产量分别比CK高0.26万穗、6.7粒、9.7g和49.0%实产比36.7mL和33.3mL分别高19.1%和28.6%其次是40mL药后7d、14d防效分别比36.7mL、33.3mL和15%三唑酮WP对照药剂高13.2、20.4、9.7和11.6、16.2及6个百分点有效穗、穗粒数、千粒重、实际产量分别比CK高0.22万穗、6.5粒、9.6g和47.3%实产比36.7mL和33.3mL分别高17.7%和27.1%。说明25%丙环唑EC适宜用量为每667m24043.3mL发生不重时从节约成本考虑以40mL为宜。
表18 2008-2009年25%丙环唑防治小麦条锈病适宜用量及效果评价
6.4 本项目还发现综合防控技术有3种特殊情况
一是偏重发生以上年份防治时期和次数不能完全以本研究结果为准必须搞好春前1月底前第一个流行高峰期防控切实做到防好条锈病再过年以减少越冬菌源量和春季流行程度春季第二、三个流行高峰期抓好普防普治防控示范和应急防控以带动大面积防控有效控制条锈病发生流行。二是春季持续低温阴雨或寒潮频繁条锈病发生危害期延长必须根据发生实际情况适当增加防治次数切实有效控制条锈病延期发生危害减少条锈病菌传出数量。三是秋冬春持续干旱条锈病偏轻或轻发生只需要在春季流行高峰期搞好12次防治即可以减少农药用量、农药残留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7 核心区样板示范
按照中、省、市大示范、大样板、大带动要求和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和以点带片、以片带面的示范准则市、县、乡每年都要建立条锈病“万、千、百、十”亩示范工程辐射带动了大面积病虫防控工作的落实。据统计全市从2001-2014年共建立各级综合防控示范区856个、19.3万hm2辐射带动59.75万hm2既为赢得条锈病防控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又为条锈病发生流行规律和综合防控技术研究提供了平台。据多年防效验收结果表明表19农民自防和专业化防治为主的综防展示片的平均病株率、病叶率和病情指数分别比对照低55.2、84.4和50.8、74.4个百分点和39.3、44.8相对防效分别为80.9%和92.2%。
从全市防效测产表20可以看出专业化防治为主的综防示范片对于控制小麦条锈病危害有很好的效果农民自防和综防示范片的每667m2实际产量平均分别为318.4kg和344.4kg比未防对照区分别增产81.0%和95.8%综防示范片的实际产量比农民自防增产8.1%。
表19 综防展示片条锈病发生与防效调查2002-2014年全市平均
表20 综防展示片和农户自防防效测产结果2002-2014年全市平均
8 条锈病防控与高产创建结合
从2008年开始做到了条锈病防控与高产创建相结合仅用本项目实施的近3年结果说明。据统计。2012-2014年全市共建立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片3.81万hm2平均每667m2产429.8kg比全市统计上报平均每667m2产量高155.1kg增产56.5%比未实施高产创建统计上报产量减去高产创建产量的平均每667m2产量高170.4kg增产65.7%据省农业厅和市农牧业局组织的专家对搞好条锈病综合防控的小麦高产创建典型田块验收表21表明共计40.66hm2实际每667m2产量平均为434.5kg比大面积统计上报产量减去高产创建产量增产67.8%。
表21 2012-2014年条锈病防控和高产创建结合产量验收统计
通过上述各项措施的扎实落实使各项防控措施得到全面落实、全市条锈病防控技术入户到田率和整体应急防控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条锈病实际损失率连续12年控制在2%以内远低于中、省5%的规定标准2007-2009年连续3年荣获市政府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并且南充市预警与应急防控技术取得的成功经验多年都在省农业厅召开的小麦条锈病防控现场会上作典型发言受到省上充分肯定和表扬。
9 推广应用成效显著
9.1 经济效益显著
2001-2014年14年全市累计推广106.1万hm2其中2012-2014年推广17.57万m2占此3年条锈病防治总面积的90.1%每667m2比农民自防区平均多挽回小麦损失55.84kg共挽回小麦损失88841.6万kg新增总产值 147521.14万元加上每667m2比农民自防区平均节约务工费9.5元和农药费5.1元共节约生产费23228.6万元减去科研和推广投入13398.66万元后,增收节支 170677.48万元。采用该成果后14年防治面积累计减少28.47万hm2按照每667m2防治成本14.6元计算合计节支总额为6234.2万元。该项成果在生产上推广的实际经济效益为投入1元钱可以产生11.01元的经济效益,经济成效显著。另外,南充市小麦条锈发生流行规律和综合治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不但为实现南充市小麦条锈病的防控目标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通过菌源地治理,直接减少了外传菌源量,对于保护川东南、渝、鄂、湘及我国东部主产麦区的小麦安全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9.2 社会效益明显
该成果在应用过程中及时有效地控制小麦条锈病的发生与危害确保了全市小麦和粮食生产安全、小麦产量连续12年实现了持续增产并多次创出历史新高长期保持四川第一粮食大市殊荣真正让农民得到了实惠确保了小麦质量与贸易和人畜生命健康安全满足了农产品加工企业对优质小麦的需求贯彻落实了科学发展观中国梦果断处置和紧急应对了植保突发事件维护了农村和社会稳定构建了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与和谐南充。
9.3 生态效益显著
该成果在应用过程中及时为广大农民提供了小麦条锈病发生信息在综合运用农业生态防控基础上及时推介了高效、低毒、低残留和绿色防控生物农药等进行应急防治既保证了防治效果。采用该项目成果后化学农药的施用量大幅降低。按照每667m2平均防治2.5次每次每667m2用15%三唑酮类农药100g计算14年累计减少施用化学农药1591.0 t对于保护农田生态系统起到了积极作用。
漯河市小麦全蚀病防控与综合治理技术
1 小麦全蚀病发生特点及发病规律
1.1 小麦全蚀病发病机理
小麦全蚀病是一种根腐和基腐性病害在小麦全生育期均可发病病菌只侵染根部和茎基部12节。幼苗发病后植株矮化下位黄叶多分蘖减少类似干旱缺肥状初生根种子根和根茎地中茎变成褐色严重时可造成全株连片枯死。拔节期冬麦病苗返青迟缓、分蘖少、病株根部大部分变黑易于拔起在茎基部及叶鞘内侧出现较明显灰黑色菌丝层。抽穗后病株成簇或点片状发生早枯白穗病根变黑易于拔起。在茎基部及叶鞘内布满黑褐色菌丝层呈“黑脚”状后颜色加深呈黑膏药状其上密布黑褐色颗粒状子囊壳。土壤干旱时黑脚及黑膏药特征不明显也不行成子囊壳但茎基和根变成黑褐色出现白穗。“黑脚”和“白穗”是成株期所特有的症状。
1.2 小麦全蚀病传播途径
一是土壤传播小麦全蚀病菌主要集中在病株根部及茎基部地上15cm范围内小麦收割后病根茬大部分留在田间土壤中菌源量逐年积累致使病田的病情也逐年加重。而土壤中的病菌还可以通过犁耙耕种向四周扩展蔓延。二是粪肥传播病菌能随落场土、麦糠、麦秸、茎秆等混入粪肥中这些粪肥若直接还田或者不经高温发酵沤制施入田中就可把病菌带入田间导致病害传播蔓延。三是种子传播混杂在种子间的病株残体随种子调运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
1.3 小麦全蚀病发病条件
一是耕作措施不当。小麦—玉米—小麦连作有利于土壤中病原菌积累病害逐年加重合理耕作能减轻发病降低土壤的通气性能减轻发病。二是营养条件不良。主要营养要素缺乏有利于全蚀病发生但营养元素对全蚀病发生的影响较为复杂一般认为土壤缺氮引起全蚀病严重发生使用氮肥后全蚀病严重度降低。也有报道称使用铵态氮NH4-N能减轻小麦发病加重春大麦发病使用硝态氮NO3-N能增加全蚀病菌的侵染降低产量。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能明显减轻发病是非常明确的。土壤中严重缺磷或氮磷比例失调是全蚀病危害加重的原因之一。施用磷肥能促进植物根系发育减轻发病减少白穗保产作用明显。夏季高温多雨有利于田间病残体的腐熟降低菌量能减轻冬麦发病四是品种抗病性差异。目前国内外均缺乏抗全蚀病的品种小麦属和大麦属也缺乏可利用的抗原在感病程度上有差异。
1.4 小麦全蚀病发生规律
小麦全蚀病菌以菌丝体在田间小麦残茬、夏玉米等夏季寄主的根部或混杂在场土、麦糠、种子间的病残组织上越夏。小麦播种后菌丝体从麦苗种子根侵入。在菌量较大的土壤中冬小麦播种后50余天麦苗种子根即受害变黑。病菌以菌丝体在小麦的根部及土壤中病残组织内越冬。小麦返青后随着地温升高菌丝增殖加快沿根扩展向上侵害分蘖节和茎基部。拔节后期至抽穗期菌丝蔓延侵害茎基部12节致使病株陆续死亡田间出现早枯白穗。小麦灌浆期病势发展最快。
2 小麦全蚀病防病与综合治理技术
2.1 植物检疫
繁育小麦种子必须在播种前15d向检疫部门申报繁育材料必须进行检疫除害处理严禁在全蚀病、腥黑穗病等检疫对象发生区繁育小麦种子凡未经产地检疫合格的种子不得在生产上推广使用对违反植物检疫条例而擅自繁育、调运、经营小麦种子的单位与个人依法严肃处理确保从源头上控制小麦检疫性病害的传播。
2.2 农业防治
2.2.1 选用抗病良种
结合当地实际选用对小麦全蚀病具有一定抗性小麦品种。如科优1号、预展9705、新麦11号等。
2.2.2 轮作
在小麦全蚀病重发区有条件的可改种非禾本科作物3年以上以降低土壤中病原菌的数量充分发挥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颉颃作用。
2.2.3 深翻倒土,精细整地
实行深耕,精耕细耙,提高播种质量,促进小麦壮苗早发。
2.2.4 合理施肥
增施有机肥,施用小麦专用配方肥,避免偏施氮肥和带有病残体的有机肥。
2.2.5 加强管理,避免早播,合理密植
返青期及时中耕,促进小麦根系发育,创造一个有利于小麦生长而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生态环境。
2.2.6 发病麦田采取拔除病株或高茬收割焚烧麦茬等措施防止扩散
2.3 生物防治
在全蚀病发生区用生物农药消蚀灵、蚀敌每100g拌10kg麦种返青期每667m2用蚀敌200g加入20kg灌根对全蚀病的防效达50%。
2.4 化学防治
2.4.1 药剂拌种
在全蚀病重发区用2.5%的施乐时每20mL拌麦种10kg对全蚀病的防效达70%。
2.4.2 药剂灌根
小麦返青期在全蚀病重发区每667m2用20%的三唑酮100mL加水50kg灌根可防治多种土传病害兼治白粉病和锈病。
3 小麦全蚀病防控与综合治理成效
3.1 小麦全蚀病防控与综合治理试验示范效果
2011年在临颍县安排小麦全蚀病防控与综合治理试验、示范选择2014年小麦全蚀病普查发生较重田块试验示范分5种类型。一是常规地分3个处理硅噻菌胺20mL苯醚甲环唑40mL加咯菌腈20mL苯醚甲环唑60mL各拌种10kg种子。二是深耕40cm分3处理10hm2硅噻菌胺20mL苯醚甲环唑40mL加咯菌腈20mL苯醚甲环唑60mL各拌种10kg种子。三是深耕40cm不拌种2.67hm2。四是当地常用种衣剂拌种15hm2五是空白对照常规整地、不拌种 1.33hm2)。
试验示范小麦全蚀病防治效果①硅噻菌胺20mL加深耕防效达86%以上②硅噻菌胺20mL常规整地和苯醚甲环唑40mL加咯菌腈20mL加深耕防效达82%③苯醚甲环唑60mL加深耕防效达77%④深耕不拌种防效达40%。
4.2 大面积防控与综合治理效果
2005年综合治理示范方面积867.1万m2辐射带动周边9338万m2。经调查测产综合防治区平均每667m2产量442kg较对照区平均每667m2产量311kg增产42.12%较辐射区外平均每667m2产量389kg每667m2增产131kg增产率达13.6%2006年综合治理示范方面积0.12万hm2综防区平均每667m2产量433.02kg较对照田平均每667m2产量348.3kg增产24.76%每667m2增产值为156.82元2007年综合治理示范方面积533.6万m2综防区平均每667m2产量435.5kg较对照田平均每667m2产量345.2kg增产27.6%2009年综合治理示范方面积0.1万hm2平均每667m2产量512kg增产11.6%。2010年综合治理示范方面积0.37万hm2平均每667m2产量489kg增产12.5%。2011年综合治理示范方面积0.59万hm2平均每667m2产量509kg增产12.3%。2012-2015年综合治理示范方面积0.59万hm2平均每667m2产量500kg以上较对照区增产15%以上。
千阳县小麦地下害虫发生现状与防控对策
1 发生现状
对小麦地下害虫的危害真正引起重视是从2006年开始的当年小麦出苗后突然大面积死亡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认真调查后确诊为地下害虫危害所致但死亡麦苗已无挽救措施缺苗轻微的群众进行了补种大面积缺苗的只能毁田几近上万亩小麦耕翻重播产量严重受损。吃一堑长一智2007年千阳县采取了防治措施开始大面积推广播前药剂拌种和土壤处理技术从长远考虑甚至还出台了人工消灭金龟子的措施采取报酬回收等方法动员农民人工捕捉成虫。经过多方努力地下害虫危害得到控制小麦缺苗断垄、苗期死亡大大减轻2008-2011年危害率较低平均每667m2虫量和虫田率处于相对较低水平但平均每667m2虫量仍然高出防治指标的2倍以上潜在威胁依然存在。之后的2012至2015年虫田率和每667m2虫量一直处于上升水平危害呈逐年加重趋势尤其2015年虫田率达到100%平均每667m2虫量17787头高出防治指标8倍以上为了确保小麦出苗农民采取了逐步增大土壤处理药量的办法来减轻危害连年土壤处理虽保得一时平安但这种做法不但与“减量控害”要求背道而驰而且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在逐年扩大环境污染、土壤残留等一系列问题不容忽视表1、图1
表1 2006-2015年小麦秋播田地下害虫发生情况
图1 小麦秋播田地下害虫发生趋势2006-2015年
2 发生趋势及原因分析
自2012年以来小麦地下害虫发生呈逐步加重趋势防治难度逐年加大随着害虫抗药性的产生药效愈发疲软防治用药量不得不增大人力、物力各种消耗无形之中增加了农民的种粮成本。大量使用农药带来的不利因素越来越突出诸如土壤残留、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问题令人担忧。
缘何年年防治而害虫基数却高居不下甚至出现峰值呢客观原因有两个一是果菜等产业的发展为地下害虫的繁衍生息创造了良好条件。近年千阳县大力发展果菜等产业2014年全县苹果面积达到6100hm2蔬菜面积4080hm2加上苗木、蚕桑等产业为金龟子成虫提供了充足的食源和栖息地有利于其种群的迅速扩大。二是奶畜发展加速了地下害虫的繁殖速度。千阳县是奶畜大县2014年奶牛存栏量46089头奶牛粪分布广、数量大为金龟子成虫产卵繁殖提供了良好条件且大多农户将未腐熟的奶牛粪直接施入田地对地下害虫的滋生有利。主观方面有两个原因一是统防统治不够。同一块田地有的农民防治有的却不加防治有的按技术标准有的不按标准执行整体防效难以保证以致虫量积累呈逐年恶性上升态势。二是耕作制度变化直接导致虫量增加。让我们来对比一下近年来耕作制度都有那些变化以前农民的传统做法是小麦收割后马上耕翻灭茬晒垡一段时间后再耕翻二次、三次然后才种植下一茬作物这样做不但有熟化土壤、蓄墒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消灭了地下害虫所以几乎没有地下害虫危害的迹象。近年来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农村耕牛已基本很少见农民的耕作方法也改变很大加上免耕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及机械耕作的高成本小麦收割后基本不深翻灭茬一直推迟到秋种前机耕一次直接播种而近年小麦收割基本都是联合收割机留茬较高这样一来麦茬最少要在地里留存2个多月这段时间正是金龟子成虫产卵繁殖的重要时期较高的小麦残茬既能遮风避雨、又能遮挡高温暴晒为成虫产卵繁殖创造了绝佳环境致使麦田地下害虫数量迅速上升。这是近年来小麦田以蛴螬为主的地下害虫重发的根本原因。耕作制度影响的另一个方面是轮作倒茬较少。现在的农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农村劳动力锐减劳力所限大部分田地都是常年种植小麦一种作物基本不倒茬这也是导致地下害虫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3 防控对策
3.1 宣传培训是前提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农民的观念不转变,仅仅依靠行政推动和几个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人员,防治很难取得成效。要彻底改变农民单纯依靠化学防治的观念,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会、发放宣传资料、放映科教电影、电视专题片、电子大屏幕、农村远程教育网络等多种形式,大力推行农业、物理为主要措施的绿色防控技术,大力推行统防统治、减量控害、提高防效,从根本因素入手彻底根除地下害虫。
3.2 农业、物理措施是根本
3.2.1 杜绝成虫产卵
小麦收割后710d内及时深翻灭茬破坏其产卵环境阻止成虫产卵。并连续深翻暴晒23次杀灭土中幼虫这是降低害虫基数彻底根除地下害虫最直接、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措施。可制定扶持政策对及时深翻灭茬的麦田给予补助鼓励农民广泛开展灭茬防虫。
对于免耕田要做好驱避防虫可施用碳酸氢铵、腐殖酸铵、氨水等依靠所散发的氨气对蛴螬等地下害虫成虫进行驱避。也可用糖醋液诱杀配方比例为糖6份、醋3份、白酒1份、水10份、50%敌百虫1份配好后取新鲜的嫩杨树叶浸泡均匀撒于麦茬地内诱其取食毒杀或直接向麦茬地喷施农药可选用辛硫磷、毒死蜱、菊酯类农药等具有驱避、直接杀死害虫和虫卵的作用。
3.2.2 提倡轮作倒茬
合理轮作倒茬可明显减轻地下害虫危害。一般种植23年小麦后可与玉米、豆类、荞麦、谷子等轮作倒茬以改善土壤环境降低虫口基数。
3.2.3 施用腐熟有机肥
牛粪等农家肥要充分腐熟施用前进行药剂处理可喷施80%敌敌畏500800倍液后用塑料布封严闷24h杀死其中害虫。
3.2.4 物理消灭成虫
利用害虫的假死性,在其停落的作物上捕捉或振落捕杀;利用其趋光性,在果园、菜地、桑园内设置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诱杀。
3.3 播前防治是关键
3.3.1 药剂拌种
可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或40%辛硫磷乳油20mL加水1kg稀释喷拌麦种10kg然后堆闷23h晾干后播种。也可用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或直接购买包衣种子能有效防治地下害虫和小麦苗期病害。
3.3.2 土壤处理
每667m2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或40%辛硫磷乳油500mL或48%毒死蜱乳油400mL加水2kg拌细土25kg均匀撒施于地表后立即耕翻或每667m2用3%辛硫磷颗粒剂5kg随播种沟撒施。另外可积极采用病原线虫、病原真菌、病原细菌每667m2用Bt乳剂0.3kg配制毒土施用毒土用量一般为50kg左右或其他生物农药进行防治以减少化学农药用量。
3.4 苗期防治是保障
小麦出苗后受地下害虫危害较重时可用48%毒死蜱乳油10001500倍液或4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淋灌根。也可根部淋施2530倍过磷酸钙与草木灰混合浸出澄清液或1520倍烟叶浸出澄清液既能有效防治地下害虫又能促进幼苗生长保障苗期安全。
3.5 减量控害是趋势
3.5.1 试验推广新型高效农药
近年地下害虫防治多选用辛拌磷进行土壤处理,常年单一使用极易使害虫产生抗药性,且辛拌磷属高毒农药,对人畜不安全、土壤残留大,应逐步予以淘汰,可试验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新型农药品种,如纳米特杀、各种生物农药等,以降低抗性,减少化学农药用量,提高药效。
3.5.2 加强测报、科学用药
要完善监测网络,配置乡镇、村级监测点,培训乡村级测报技术人员,使每个乡镇及重点村均有监测点,每个监测点配备完备的监测检验设备,提高监测预警能力,用准确的测报数据指导农民科学用药,提高用药精度,减少污染。
3.5.3 开展统防统治
统防统治可减少农药用量、降低防治成本、提高防治效果。要以村组为单位,通过政策扶持,采取行政推动、专业队承包等有效方式,由群众集资,村组或合作社统一采购药剂,专业队统一操作,统一药剂拌种、统一施药、统一耕翻,提高防治效率,降低农药用量。
秦岭山区马铃薯高效栽培及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集成与效果
1 试验示范区基本情况
我们选择秦岭沿线的保安镇、洛源镇、石坡镇、寺耳镇、巡检镇、石门镇、麻坪镇7个马铃薯生产种植大镇建立试验示范区333.33hm2其中核心示范区66.67hm2涉及保安镇保安街村20hm2洛源镇张坪村40hm2洛源镇腰庄村6.67hm2一般示范区266.67hm2涉及保安镇34.67hm2、洛源镇100hm2、石坡镇33.33hm2、寺耳镇32hm2、巡检镇40hm2、石门镇17.33hm2、麻坪镇9.33hm2。
2 试验示范开展情况
2.1 马铃薯优质脱毒品种引进示范
333.33hm2示范区统一选用从甘肃定西、内蒙古牙克石等地引进适合洛南县气候和栽培模式的高产、中晚熟紫花白脱毒原种用于种薯的更新换代并建立种薯良繁基地40hm2。
2.2 配方施肥技术示范
示范区全面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一般在每667m2施腐熟农家肥3000kg的基础上每667m2施N 911kgP2O535kgK2O 1518kg。66.67hm2核心示范区选用35%14-6-15欣金谷马铃薯专用肥每667m2施用50kg266.67hm2一般示范区选用30%12-6-12信邦马铃薯专用肥每667m2施用5060kg。
2.3 规范化高效栽培模式示范
示范区统一采用马铃薯—玉米双套双间套模式1.67m对开带双垄双行。同时改变当地群众多年稀植的种植习惯推广合理密植和起垄覆膜技术马铃薯株距2326cm每667m230003500株玉米株距30cm每667m22700株充分挖掘增产潜力实现高产高效。
2.4 地下害虫绿色防控试验示范
示范区统一于马铃薯播种前每667m2用3%辛硫磷颗粒剂2.53kg加细土2025kg拌匀制成毒土撒施翻耕入土进行地下害虫防治。
为考察防控示范效果在保安镇保安街村、洛源镇张坪村建立地下害虫防治核心示范点各6.67hm2示范点采取同一药剂处理即每667m2用3%辛硫磷颗粒剂2.53kg加细土2025kg拌匀制成毒土撒施翻耕入土并分别设立667m2田块作为示范对照田对照田不做任何防治处理其他管理同示范处理区相同。
2.5 马铃薯“一喷三防”与统防统治示范
确定2名专业技术人员于马铃薯出苗后每周开展一次病虫害监测调查同时在示范区的保安镇保安街村及时安装了马铃薯晚疫病监测仪器MLS-1306设备加强马铃薯病虫害监测预警。针对2015年洛南县气候低温多雨马铃薯晚疫病偏重发生的趋势于马铃薯现蕾开花期大面积示范推广了以防治晚疫病为主的“一喷三防”及统防统治技术。为考察防控示范效果在保安镇保安街村、洛源镇张坪村建立“一喷三防”核心示范点各6.67hm2示范点采取同一药剂处理第一次施药6月5日每667m2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mL72%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80g 99%磷酸二氢钾100g兑水4050kg喷雾第二次施药6月15日每667m2用7.5%氯氟吡虫啉33g80%烯酰吗啉水分散剂25g99%磷酸二氢钾100g兑水4050kg喷雾。并分别设立每667m2田块作为示范对照田对照田不做任何防治处理其他管理同示范处理区相同。
3 防效考察
3.1 地下害虫防效考察
于7月2日在马铃薯收获期分别对处理区和对地下害虫危害情况进行调查调查采取5点取样每点调查双行5m薯块被害率以薯块被害率减退率计算防效其中洛源镇张坪村防效为62.8%保安镇保安街村防效为63.4%地下害虫防治综合防效为63.1%表1
表1 马铃薯地下害虫防效调查
3.2 “一喷三防”防效考察
在以晚疫病防治为主的“一喷三防”施药前和施药后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调查10株分别调查被害率、病情指数以病情指数减退率计算防效。其中保安镇保安街核心示范点马铃薯晚疫病防效为59.4%洛源镇张坪村核心示范点马铃薯晚疫病防效为41.5%马铃薯“一喷三防”晚疫病防效为50.4%防效较差。表2
表2 马铃薯晚疫病防效调查
3.3 增产效果
处理区平均每667m2折纯产2953.1kg对照区平均每667m2折纯产2716.7kg处理区较对照区每667m2增产236.4kg挽回和增产8.7%。其中保安镇保安街村处理区平均每667m2折纯产3374.9kg对照平均每667m2折纯产3151.2kg处理区较对照区每667m2增产223.7kg挽回和增产7%洛源镇张坪村处理区平均每667m2折纯产2531.3kg对照区平均每667m2折纯产2282.2kg处理区较对照区每667m2增产249.1kg挽回和增产10.9%。表3、表4
表3 马铃薯晚疫病防治处理区核心示范区产量调查
表4 马铃薯晚疫病防治对照区产量调查
3.4 原因分析
导致2015年晚疫病防治效果较差的主要原因有2个。一是气候因素导致晚疫病发生范围广发生程度重。气象信息显示洛南县5月月平均气温17.0℃月总降水量102.3mm比历年同期偏多41%6月月平均气温19.39℃比历年偏低1.1℃月总降水量164.4mm比历年偏多75%降水时段连续集中其中6月7日至6月10日连续降水23.6mm6月16日至6月23日连续降水140.8mm导致晚疫病在大田大面积发生流行。二是防治后连续降水导致防治效果较差。6月5日第一次防治后连续降水4d 23.6mm6月15日第二次防治后连续降水7d 140.8mm药剂的防治效果和气候因子的致病效果相抵消因此防效较差。2015年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虽然较重但流行期较晚接近收获期同时防治措施及时得力对产量没有太大影响在省、市联合验收高产创建工作中马铃薯平均单产2467.4kg,在整个商洛市市乃至陕南地区名列前茅。
4 结果与分析
在马铃薯收获期我们对核心示范区、一般示范区以及其他各镇的马铃薯进行了产量考察产量考察参照陕西省农业厅马铃薯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办法进行。每个示范随机选择5个取样点每个样点取1垄5m双行。将每个样点的全部植株进行收获并分商品薯和非商品薯分别称重其中非商品薯指重量小于50g的小薯以及病薯、烂薯和绿皮薯等薯块。结果显示核心示范区关键技术应用率100%平均每667m2产量达2953.1kg表3较全县平均每667m2产量1984.6kg每667m2增产968.5kg增幅48.8%一般示范区关键技术应用率95%平均每667m2产量2402.7kg表5较全县平均每667m2增产418.1kg增幅21%。
表5 马铃薯一般示范区产量调查
从试验示范结果来看,脱毒良种、合理密度、地膜覆盖、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是马铃薯获得高产的重要因素。其中,种薯质量是高产的基础,密度是前提,肥水是关键,病虫防治是保障,四者缺一不可。若遇到低温多雨天气,要加强晚疫病的监测预警,且防治晚疫病、实施马铃薯“一喷三防”要适时提早,最好在马铃薯现蕾初期施药喷防,可以有效控制晚疫病的扩展蔓延。要推动我们秦岭山区马铃薯产业发展上规模、上水平,必须要加大脱毒良种、合理密植、地膜覆盖、规范化栽培、配方施肥、“一喷三防”等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治技术的推广力度,大力提高关键技术的应用率,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植保融合。
召陵区夏玉米弯孢霉叶斑病发生规律与综合对策
1 为害症状
玉米弯孢霉叶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叶鞘及苞叶病斑多在玉米913叶期开始出现发生高峰期为玉米抽雄至灌浆期。典型病斑为圆形或椭圆形12mm大小中间枯白或黄褐色边缘暗褐色四周有浅黄色晕圈。湿度大时病部正反两面均可产生灰黑色霉层。注意玉米弯孢霉叶斑病在抗病及感病品种上病斑大小、形状、晕圈宽窄等特征差异极大且容易与其他叶斑病相混淆所以对其诊断应格外谨慎和小心。
2 发生特点
2.1 病害在玉米小喇叭口期发病,抽雄至灌浆期为显症高峰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属于典型的成株期病害玉米苗期抗病性较强随着植株生长抗性减弱。召陵区田间发病始于7月下旬至8月初发病高峰在玉米抽雄至灌浆期即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由于该病潜育期短23d710d即可完成一次侵染循环。
2.2 发生面积逐年扩大,为害程度加重
2008年召陵区玉米上发现该病当时零星发生而2014年、2015年发生面积分别达到1.33万hm2、1.67万hm2约占当年全区玉米种植面积2/3以上而且多发生在夏玉米上春玉米上少见。
2.3 品种之间发生程度有差异
据召陵区植保站田间调查不同品种抗性不同病斑大小、形状、晕圈宽窄等特征差异极大。如浚单26、中科4号等叶片平展型玉米品种发病程度较重而郑单958、鲁单981、农大108等竖叶且株型紧凑型玉米品种发病程度较轻且病斑较小扩展较慢。
2.4 相同品种在不同地块发病程度有差异
同一品种在不同地点,不同地块种植,发病程度不同。近年来,召陵区植保站调查发现:雨水偏多,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玉米种植密度过大,田间杂草丛生,管理粗放的田块发病较重;而有机质含量高、肥力足、植株长势旺的地块发病相对较轻。
2.5 气象条件是诱发该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高温高湿有利于该病的发生,而干旱无雨(或少雨)不利于该病的发生。
3 原因分析
3.1 气候条件有利于该病的发生
2015年召陵区比常年降水量明显偏多特别是78月降水较常年多78月均温在2730℃特别适宜玉米弯孢霉叶斑病发生危害这是近年来该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3.2 感病品种的大面积种植,利于病菌侵入
多年来郑单958、浚单26、中科4号、鲁单981等品种在召陵区种植面积较大占全区种植面积的70%以上。据调查和查阅资料这些品种均较感弯孢霉叶斑病特别浚单26、中科4号更是高感品种。感病品种大面积种植致使该病大流行。
3.3 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及连年重茬种植,加重了该病发生
据研究表明高感品种连作时土壤中菌量每年增加510倍由于召陵区全面实行秸秆禁烧秸秆还田面积大幅度增加未经高温腐熟的病残体大量存在造成菌源数量增加。截至2014年召陵区秸秆还田面积占全区玉米种植面积的95%以上由于种植玉米收益好、省工省时致使玉米重茬面积相当大已连续10年以上重茬面积占全区玉米种植面积的90%以上,加重了召陵区玉米弯孢霉叶斑病的发生。
3.4 田间管理粗放,致使部分玉米田发病重
近年来,农村因劳动力缺失,农业效益低下,农业投入降低,防病意识淡薄,农业管理愈加粗放。一是施肥不及时,施肥量不够,偏施氮肥,且趁雨天撒施,造成养分流失,植株抗病性明显降低。二是排涝不及时,田间湿度大,发病重。三是农户轻病害防治,关键期不能及时施药,往往造成不施或施药偏晚,达不到防治效果。
3.5 防治不利,病情难以控制
由于弯孢霉叶斑病多在玉米生长中后期发生,这气温偏高,植株高大,拔节后群体郁闭,大面积施药有一定困难,因此疏于施药,使病情得不到控制,使其继续发展蔓延。
4 防治措施
4.1 选育和种植抗病良种
加速品种抗病性鉴定,选育和推广抗病良种是防治该病的根本措施。田间调查表明,品种的抗病性存在差异,在重病区可因地制宜,种植竖叶且株型紧凑型品种。
4.2 加强栽培管理
①合理轮作与密植,加强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②玉米收获后及时清理病株和落叶,集中清理或深耕深埋,减少初次侵染来源。③前期施足底肥,并及时追肥,以防后期脱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④注意田间中耕除草,降低湿度,促使植株健壮生长。
4.3 药剂防治
4.3.1 药剂拌种
用2%戊唑醇可湿性粉剂10g拌玉米种22.5kg,可有效地预防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及其他病害的发生。
4.3.2 及早预防
在玉米45叶期每667m2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叶面喷雾可预防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发生。
4.3.3 及时防治
发病初期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混加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可兼治玉米大叶斑病、小叶斑病等。根据目前多雨的气候特点喷施杀菌剂时应每间隔7d喷一次连喷23次喷后6h内遇雨应重喷。喷施杀菌剂的同时可加入一些营养调节剂和叶面肥以增强玉米的抗病能力促进玉米植株健壮生长从而达到玉米抗病丰产的能力。
商洛市玉米灰斑病的重发原因与防控对策
1 发生危害现状
玉米灰斑病是近年来商洛市新发生的玉米病害之一该病害于2009年在商州区夏播玉米田首次发现2010年在商州区的部分乡镇个别田块轻度发生2012年在商洛市发生面积迅速扩大到0.67万hm22013年在商州、洛南、丹凤、山阳、镇安等县区气候冷凉的山区乡镇春玉米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67万hm2平均病田率80%以上病株率达100%病叶率70%以上严重度23级重发田块病株率100%病叶率95%以上严重度45级中下部叶片提早干枯死亡一般田块产量损失在10%以上严重田块产量损失可达20%以上。
2 发生特点
2.1 在春播玉米发病较重,夏播玉米发病轻
玉米灰斑病又称尾孢叶斑病、霉斑病病原菌为玉蜀黍尾孢菌cercospora zeae-maydis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病菌适宜繁殖条件为冷凉潮湿的气候环境该病菌主要侵染为害叶片发病初期为水渍状淡褐色斑点后逐渐扩展为灰色至褐色长条斑并与叶脉分布病斑中央灰色边缘褐色湿度大时病斑背面生出灰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在感病品种上病斑密集常相连成片而造成整个叶片枯死。据2012-2014年调查玉米灰斑病在商州区三岔河镇、黑山镇山阳县色河镇、小河口镇、元子街镇镇安县高峰镇丹凤县的蔡川镇洛南县的保安镇、洛源镇等海拔较高的冷凉山区乡镇春播玉米田发生较重平均病田率80%以上平均病叶率30%以上平均严重度23级部分严重田块病株率、病叶率均100%严重度45级全部叶片枯死对玉米产量影响极大。而在海拔较低、气温相对较高的夏播玉米区发病区域小发病田块少发生为害轻平均病株率20%40%病叶率10%30%严重度0.51级同一品种作为春播和夏播发病程度差异明显灰斑病已成为商洛市春播玉米主要病害之一。
2.2 玉米品种之间抗性差异明显
据调查在商洛市种植的玉米品种多、乱、杂其中发病较重的品种有临奥1号、豫玉22号、登海11号、秦奥23、陕单22、登海605、敦玉518等抗病品种有陕单2001、正大999、奥利10号、安森7号、安玉2166等。在同样环境条件下不同品种发病程度不同同一品种在海拔较高、气候冷凉的山区田块偏重发生在海拔较低、气温相对较高的低热区、中温一类区发生较轻。
3 发生规律
①玉米灰斑病始发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即大喇叭口至心叶末期。为了弄清玉米灰斑病的发生流行规律近年来我们做了大量的试验研究。2013年78月对全市7县区玉米灰斑病发生分布区域、发生面积和发生程度做了全面的调查统计。2014年7月4日在2013年度玉米灰斑病重发区山阳县元子街镇沙沟口村调查灰斑病在部分春玉米下部叶片零星发生病株率50%左右严重度0.5级。在重发区商州区黑山镇药王坪村调查未见灰斑病发生。玉米生育期为大喇叭口至心叶中期。7月11日在商州区三岔河镇闫坪村试验田调查未发现灰斑病发生但在试验田下游200m处地势相对较低的个别玉米田块有灰斑病零星发生。7月15日商州区三岔河镇闫坪村试验田调查个别品种下部叶片灰斑病零星发生病株率60%70%严重度0.5级。玉米生育期为心叶末期。7月18日在洛南县洛源镇中村调查部分春玉米下部23叶出现零星病斑病株率70%80%严重度0.5级,玉米生育期也为心叶末期。
②在玉米抽穗扬花至灌浆期若气候凉爽、降水偏多、菌源充足玉米灰斑病将流行重发流行盛期在灌浆期。2014年6月至8月上旬商洛市出现长达2个月的严重干旱气候商州、丹凤2县区浅山川道区玉米大面积干枯死亡中、高山区玉米受害相对偏轻但对其生长发育也受到了严重影响直到8月5日以后商洛市降水陆续增多8月13日全市旱情全面解除8月中旬至9月中旬商洛市降水较常年偏多有利于玉米灰斑病的发生流行。8月25日至26日对丹凤、商州两地试验田进行第一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两地试验田灰斑病均已普遍发生病株率均达100%严重度0.52级高感品种严重度最高3级。9月20日第二次调查结果显示商州区三岔河镇闫坪村试验田灰斑病发生偏重感病品种平均严重度达34级病株率100%。丹凤蔡川镇蔡川村试验田灰斑病发生程度较商州区三岔河镇闫坪村试验田偏轻感病品种严重度23级病株率100%。由表1气象资料显示2013年7月全市降水188.6mm较常年平均偏多29.2%对于灰斑病的发生流行极为有利。2013年同期我们在上述各地调查玉米灰斑病普遍偏重发生平均严重度34级感病品种达45级病株率100%。导致2014年玉米灰斑病发生比2013年轻的主要原因是2014年68月上旬持续两个多月干旱致使早期发生灰斑病的玉米植株下部叶片提早枯死对于灰斑病菌进一步扩展蔓延受到严重抑制后期虽然温度、湿度等气候因素适宜但是发生程度较2014年轻。
4 重发原因
4.1 气象因素
玉米抽雄至灌浆期降水偏多有利于灰斑病发生流行发生。表1气象资料显示2009-2013年连续5年商洛市6月平均降水量为55.9mm比常年同期平均降水量偏少34.9%,该时期正值商洛市春玉米拔节-抽雄阶段降水普遍偏少致使玉米抗病性减弱而7、8月平均降水量为178.4mm、318.4mm比常年同期平均降水量偏多20.3%、16.5%而商洛市78月海拔较高的山区乡镇平均气温在2530℃该气候环境适宜玉米灰斑病的流行发生。调查结果显示2009-2013年玉米灰斑病在海拔较高、气候冷凉山区乡镇发生区域逐年扩大发生程度逐年加重。由表1数据看出2012年和2013年6月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分别偏少41.9%、80.0%玉米生长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干旱危害致使抗病性降低7月平均降水量分别为155.8mm、188.6mm较常年平均分别偏多6.1%、29.2%正值春玉米抽雄抽丝授粉期对灰斑病菌浸染发生有利。2012年8月平均降水量为130.3mm较常年偏多10.9%,对玉米中后期灰斑病的扩展流行十分有利,而 2013年8月平均降水量为63.2mm较常年偏少51.7%对玉米中后期灰斑病的扩展流行有一定抑制作用导致2012年灰斑病发生去危害程度达35级高于2013年发生区的危害程度24级。同时由于2012年78月气候适宜于灰斑病发生流行促使病源菌迅速向周边扩展蔓延导致2013年发生面积较2012年增加了1.5倍。
表1 商洛市2009-2013年68月平均降水量及玉米灰斑病发生情况
2014年6月至8月上旬商洛市持续2个多月的高温干旱气候出现了50年来不遇的特大旱灾对玉米灰斑病发生流行极为不利。经普查2014年全市玉米灰斑病为轻度发生在2012-2013年灰斑病重发区发生危害程度仅为0.51级只有个别田块发生危害程度达到23级。
4.2 品种选择与布局不合理
近年来商洛市广大群众高度重视品种的更新换代但在品种选择上只顾及选择单产水平高品种而忽视了品种的抗病性特别是在海拔较高的冷凉山区大面积种植临奥1号、登海11号、秦奥23、陕单22等感病品种。感病品种大面积种植是病害偏重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4.3 菌源控制措施不到位
在玉米收获后至播种前,对玉米田没有彻底深翻土壤,对玉米秸秆、杂草、杂物不能及时进行彻底清理或销毁,长期堆放在玉米田边,加之人们长期遗留的连年种植玉米习惯,土壤表面和玉米秸秆上的病菌常年累积,由于长期耕作栽培措施不到位导致玉米田的灰斑病等病原菌菌量充足,一旦遇到适宜的气候环境,玉米灰斑病等病害将会大面积流行发生。
5 防控对策
5.1 选用抗(耐)病优质高产品种
选用优质、高产、抗耐灰斑病的玉米品种是防治灰斑病的根本措施可因地制宜选择正大999、奥利10号、陕单2001等抗病品种。玉米品种的抗病性与种植年限、海拔高度等有着密切关系在选用抗病品种时要做好玉米品种的合理布局或品种轮换种植也是防治玉米灰斑病的重要措施。对于多种病害混合发生区应选用多抗品种以防顾此失彼。
5.2 控制减少菌源基数
枯叶、秸秆等病残体是灰斑病的主要菌源,在玉米收获后要对田块进行彻底深翻,将病残体埋入土中,加速病菌分解。要及时彻底清除玉米秸秆、根茬、病叶、杂草等病残体,将其带出田外集中深埋或烧毁。用玉米秸秆作堆肥时必须经高温发酵杀死病菌。实行大面积轮作倒茬,减少菌量积累。
5.3 适时播种
在田间湿度较大或阴雨天气较多时将翌年播期适当提前1015d错开78月高湿多雨季节以降低灰斑病高发期对玉米生长的影响减轻其危害损失。
5.4 化学药剂防治
由于玉米植株高大,防治用药量大、喷雾器械田间操作难度大等客观条件限制,在目前生产条件下进行大面积药剂防比较困难,要坚持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重点对间作套种田、高产试验田、示范田等进行药剂防治若大面积发生流行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购置专用无人植保飞机进行空中飞防。防治适期宜在玉米抽雄期至灌浆初期病情扩展流行前进行药剂防治。防治用药可选用70%代森锰锌EC800倍液喷雾或70%甲基硫菌灵EC500倍液喷雾。每667m2兑水6070kg隔710d喷药1次为了延缓作物对药物的抗药性建议选用23种药剂轮换交替使用连续喷防23次可以产生较好的防治效果。
双棘长蠹在葡萄上的发生危害及防治新技术
1 形态特征
双棘长蠹成虫宽1.62.2mm体长4.25.6mm黑褐色圆柱形头部有致密颗粒其前缘有1排小瘤触角棕红色、10节末端3节栉齿状咀嚼式口器下口式上颚发达粗而短末端平截有下颚须。额上有1条横脊。前胸背板帽状盖住头部前半部有齿状和颗粒状突起后半部具刻点。鞘翅赤褐色密布粗刻点后端急剧下倾倾斜面黑色、粗糙斜面合缝两侧有1对棘状突起棘突末端突出似脚状两侧近于平行。足棕红色胫节和跗节有短毛。
白色、卵形或椭圆形大小为0.30.6mm
幼虫体长4.55.5mm,乳白色。蛴螬形,头小,胸部膨大,周身散布细毛。上颚基部褐色,齿黑色。颅顶光滑,额面布长短相间的浅黄色刚毛。腹部扁,向胸部弯曲。
蛹:白色,裸蛹。长 5mm左右宽 2.02.5mm有明显的红褐色眼点乳白色的栉状触角位于眼点两侧。前胸背板膨大而隆起可见颗粒状棘突。3对足跗节顺体长向下延伸端部稍膨大可见 1对跗钩在蛹壳内微微活动。后足隐于双翅下仅有端部伸出翅外。羽化前头部、前胸背板及鞘翅黄色或浅黄褐色内翅前端黑色上鄂红褐色。
2 生活史及习性
双棘长蠹在淮河以北地区每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较浅的坑道内越冬。成虫抗逆性很强可长期存活在枯蔓内。成虫为害有转孔危害习性喜危害12年生枝条。蛀食方向一般是从节间进入向上蛀食从侧面进入向上向下都蛀食。此外成虫有自相残杀习性。
3 发生规律
双棘长蠹在每年3月中下旬天气转暖后开始出蛰在23年生的藤蔓上先从节部芽基下方蛀入蛀孔直径23mm蛀入节部后环形蛀食木质部导致节部环状受损遇风折断。而后将蛀屑推出坑道。1头成虫可钻蛀23个枝条。4月中旬至5月上旬成虫陆续爬出坑道活动交尾将产卵器刺入枝条表皮下将卵散产于木质部外侧而后返回坑道内继续蛀食补充营养。每个雌虫在坑道内产卵10多粒。卵期一般58d孵化不整齐。正常年份4月下旬始见幼虫幼虫期3040d。幼虫顺枝条纵向蛀食木质部粪便排于坑道内。随着龄期增长坑道逐渐串通相连交错。幼虫老熟后在坑道内化蛹。5月下旬至7月上旬陆续化蛹蛹期约7d。6月上旬开始出现成虫到7月上旬羽化基本结束。新羽化的成虫在不转移继续取食木质部反复串食使枝干只留表皮和少部分髓心而不另行迁移危害。8月中下旬陆续出孔迁飞但不危害葡萄新枝。10月下旬开始在较浅坑道内越冬成虫期约10个月。
4 防治对策
4.1 农业防治
结合冬、夏季修剪,彻底剪除虫蛀枝蔓和枝条,集中烧毁,杀死枝蔓内害虫,减轻为害。增施有机肥与微量元素肥料,提高树势和抗病虫能力。尤其要注意增施磷钾肥,以增强树势,提高葡萄生长期的抗病虫能力。
4.2 物理防治
在双棘长蠹出蛰期将修剪下来的枝条捆成捆每捆50100根均匀放置于园内行间离地高度为0.5m每667m220捆。利用双棘长蠹对诱集枝的趋性诱集越冬成虫以减轻对活株的为害。
4.3 生物防治
5月中旬白天平均气温在20℃以上时释放管氏肿腿蜂每667m2放蜂15002500头。选择911时或1518时释放释放时用胶带将指形管绑于树干中下部保持管口朝上然后打开棉塞将细枝插入管中便于蜂爬出。放蜂前后34d需无降水天气。
4.4 化学防治
4.4.1 新果园在该害虫发生初期、发生量较小的情况下可以选用80%敌敌畏乳油500倍液进行蛀孔注射然后用泥巴封堵虫孔以熏杀成虫和幼虫。
4.4.2 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使用4.5%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 45%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雾树体进行防治也可使用毒死蜱乳油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57d进行1次一般防治23次即可控制其危害。
太谷县辣椒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及应用效果
1 示范园区基本情况
园区位于太谷县武家堡村太徐路西侧距离县城6km北通太原南通大运高速公路。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农民有悠久的种菜历史。园区所在村现有人口2600人耕地280hm2常年主要播种作物为辣椒133.33hm2菜花、茴子白33.33hm2茄子40hm2番茄13.33hm2玉米20hm2辣椒面积占全村耕地面积的48%,是当地农民主要经济来源。
2 示范园区辣椒防治技术
2.1 农艺措施
2.1.1 深翻土壤、整地晒田、清洁田园、合理轮作、间作套种。
2.1.2 开沟起垄、覆盖栽培 示范区内辣椒种植按每1m开一沟沟深2530cm垄高4045cm沟宽5060cm起垄后用240cm的塑料覆盖垄面每垄2行株距2528cm每667m2定植50005500株。
2.1.3 施足底肥 每667m2施农家肥12500kg氮、磷、钾复合肥3540kg。
2.2 药土入穴
辣椒定植前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与细土按1150混合均匀在定植打穴后将约50g药土点入穴内然后将幼苗移植入内。
2.3 玉米间套技术
选用大丰5号玉米在辣椒浇缓苗水时点播。一般采用2种模式一是玉米行距1.5m株距1m辣椒行距0.4m株距0.5m二是玉米行距2.2m株距0.5m辣椒行距0.4m株距0.3m。
2.4 合理用药
除上述各种措施外示范区辣椒病虫防治还采用了常用的化学农药防治病虫方法。主要为每667m270%代森联可湿粉剂168g、2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18g、50%锰锌氟吗啉可湿性粉剂50g、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55g、40%福甲锰锌可湿性粉剂50g、440g/L精甲百菌清悬浮剂48g兑水喷雾每隔7d 1次连续使用3次以后视病情用药。
3 防治效果
3.1 对辣椒疫病防治效果
2013年6月下旬至7月下旬全县降水较常年偏多导致辣椒疫病偏重发生。6月下旬辣椒初花期处理区平均发病率为1.23%对照田发病率为9.21%处理区比对照区发病率降低86.6%七月中旬辣椒结果初期处理区发病率为3.42%对照田发病率为13.4%。处理区比对照区发病率降低74.6%8月中旬辣椒成熟期处理区果实发病率为2.31%对照区果实发病率为6.46%处理区比对照区发病率降低64.2%。以上数据表明辣椒间套玉米和药土入穴综合应用防治技术对辣椒疫病有很好的控制作用处理区平均发病率为2.32%对照区平均发病率为9.69%处理区比对照区发病率平均下降7.37%。玉米在辣椒定植后浇缓苗水时套播玉米,玉米在辣椒缓苗期间玉米很快生根发芽,形成发达的根系和茂盛的叶片,其吸收水分的能力增强,辣椒行间积水被玉米根系吸收,抑制了辣椒疫霉病的发生。
3.2 对棉铃虫的防治效果
6月下旬棉铃虫卵量的调查结果显示处理区玉米百株卵量26粒单株最高卵量6粒辣椒百株卵量4粒单株平均蛀果2.1个蛀果率4.37%对照区辣椒百株卵量12粒单株平均蛀果2.46个蛀果率8.71%。证明辣椒套种玉米后玉米能起到诱集棉铃虫产卵的作用处理区比对照区辣椒落卵量平均减少8粒单株平均蛀果率减少4.34%玉米间套辣椒降低了辣椒上棉铃虫的落卵量玉米起到了诱集棉铃虫产卵的作用且95%的卵产在玉米的心叶,卵孵化后直接在玉米心叶危害,间接抑制了对辣椒的危害。
3.3 对辣椒病毒病防治效果
辣椒病毒病发病时田间病株叶片明显变黄造成早期落叶影响辣椒的产量。2013年示范区内辣椒疫霉病防治情况为处理区病毒病平均发病率为6.73%重病率为9.26%对照区平均发病率为13.66%重病率为15.5%。处理区比对照区病毒病的发病率减少6.93%。可能由于辣椒套种玉米后,在高温季节玉米起到了遮阴作用,避免了阳光的强烈照射和引诱蚜虫、蓟马的作用,降低了病毒病的发病率。
4 经济效益分析
辣椒田套种玉米的方法获得收益明显从收获期10月下旬对不同种植模式的测产结果辣椒为干重辣椒套种玉米后每667m2增收330400元基本上可以满足浇水、施肥、种子所需费用每667m2纯收入可达到1500元以上表1
表1 不同辣椒套种玉米模式产量
食用菌重茬栽培失败原因及综合防治对策
1 重茬栽培易失败原因
1.1 灭菌消毒不彻底
种植过食用菌的菇棚再利用时,消毒灭菌不彻底,尤其是土壤处理不彻底,菇棚内的空气、土壤、设施带菌,是造成食用菌重茬栽培失败的主要原因。
1.2 预防措施不够
前1年发生的轻微病虫害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感染菌袋随处乱扔虫卵和病原菌积累越来越多导致设施环境恶化无法再进行食用菌生产。
1.3 害虫发生严重
大多害虫往往携带大量病菌,一旦害虫随培养料进棚,即可形成“病源”,到处传播,形成蔓延。
2 防治对策
2.1 老菇棚处理
2.1.1 严格栽培环境的消毒处理
清理菇棚周围环境粪堆、草堆、垃圾等应清理干净将杂草一并清除并喷施500倍液的多菌灵类杀菌药物以彻底清洁环境。
2.1.2 棚内消毒
使用多甲溶液多菌灵、甲醛、水为12100对棚内进行地毯式喷施墙体、墙角、立柱、通风孔等亦应喷施药物不留任何死角。对于土棚应把内墙面铲去35cm厚再进行消毒。
2.1.3 晒棚
出菇结束后揭掉遮阳物和棚膜对可拆的竹木拆掉后用0.1%0.2%的高锰酸钾溶液洗刷干净利用太阳的强光长时间暴晒竹木和棚可雨淋1015d即可启用。该项措施能够较彻底地杀灭棚内病毒、病原菌。
2.1.4 更换架杆棚膜
对原发病害严重的菇棚,可拆除上层架杆、塑料膜等物,棚内堆以秸秆杂草,点燃焚烧,将草灰翻入土层中,重新架杆覆膜,再施以药物喷施,效果很好,该法采用物理化学结合方式进行杀菌,相对要彻底一些。具体操作时应选择无风天气,并备有适当的灭火手段,菇棚集中区域应统一行动,此外靠近村庄、建筑物的菇棚不要采用该法,以免发生火险。
2.2 土壤处理
2.2.1 覆土材料的处理
对于必须采用覆土栽培的品种双胞蘑菇、鸡腿菇等和采用覆土方式栽培的品种平菇、高温香菇、灵芝等对覆土材料倾向于暴晒、药物闷堆的方法进行消毒灭菌。选择覆土材料后在硬化地面进行暴晒随着翻动使土粒保持在0.5cm以下的粒度多为粉末状。1m3土壤用5%甲醛10kg并掺入1%石灰粉、0.05%敌敌畏边喷施边搅拌最后覆盖薄膜闷堆24h摊开等气味完全散失后堆放待用。
2.2.2 老菇棚地表土的消毒
铲去老菇棚内10cm以上的地表土更换新土或对地表土采用覆土材料的处理方式进行处理。
2.3 培养料处理
该阶段包括培养料的暴晒处理、发酵处理适当延长发酵时间将培养料温度升高到50℃并保持810h每天翻料打透气孔1次保持水分适宜绝不可“干烧”、装袋播种采用颗粒环播法即袋头封面用中部环播法使菌种尽量避开袋内中心高温以缩短菌种的复苏时间。、熟料接种及培养发菌等环境的清洁杀菌。菌袋发菌完成后菌袋进棚前应配制3%石灰水溶液盛于大盆等容器将菌袋逐一浸洗一遍后再进棚培养料进棚后密闭菇棚所有门窗及通风口用甲醛1520mL/m3、高锰酸钾10g/m3和80%敌敌畏58mL/m3熏蒸4872h以达到彻底消毒杀虫的目的。
2.4 菇棚管理
2.4.1 温度管理
发菌温度采取先高后低的方式管理即装袋后迅速提升料袋温度使其达到3538℃袋内中心温度升到40℃维持2d翻袋透气稍降5℃左右再次升温保温在35℃左右至菌种块产生抗体菌膜逐渐降低至室温。这样管理既能使料内嗜热放线菌迅速繁殖达到以菌治菌的目的又可杀灭虫卵及部分杂菌。通过热刺激复苏后的菌种吃料十分迅速。
2.4.2 通风排湿
由于棚内相对密闭造成通风差湿度大可诱使病害的发生。结合通风换气菇棚内经常喷施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1000倍液或10%石灰水溶液。
2.4.3 避开化学污染气体
一些化学气味,如涂料、汽油、煤油、农药等气味,对发菌十分不利,应尽量避开。做到既有气流畅通,又有稳定的小气候环境,有经验的菇农可在室外进行发菌。
2.5 病害防治
建议将食用菌病害消灭在萌芽之中,争取“治早、治少”。食用菌病害初发之时,是防止病害大量繁殖形成危害的最佳时机。对初发病害,应进行彻底处理,对菌袋立体栽培的,连同发病菌袋清理出棚,浸石灰水(或焚烧)后深埋处理。数量较大时,可撒拌石灰粉后进行堆闷,方法是:建堆后,用稀泥巴封堆,令其自然发酵,产热杀死病菌仍可继续使用。对覆土栽培的,应扩大病区范围连同培养料一控到底,清理出棚。
2.6 虫害防治
清理菇棚外部环境可喷施4.5%氯氰菊酯1000倍液等高效低毒药物控制菇蚊、蚤蝇、夜蛾及跳虫等虫源菇棚门口撒施2m以上石灰过道以防爬虫类进入通风口、门口封挂防虫网以防飞虫进入发现螨虫后采用菜籽饼也可用棉饼、豆饼替代等毒饵诱杀在菌床上铺若干纱布纱布上铺一层炒熟的菜籽饼粉螨类闻到香味后便会聚集于纱布上取食此时将纱布连同螨虫一起放入沸水中浸烫效果较好。对菇蚊蝇类可在出菇间歇期喷施灭害灵即可杀死也可配制糖醋液诱杀按高度白酒水为1234的比例配好后另加34滴敌敌畏液盛于容器成虫趋味飞入即可杀死。
适应新常态下的丰都植保工作新路径思考
1 丰都县植保工作现状
1.1 植保体系不健全,专业人才匮乏
目前丰都县县级植保机构为县农业生态环保检验检测站下面的一个职能科室编制4人在岗4人负责全县超过5万hm2耕地植物保护工作4名专业技术人员中只有1人具有植保专业背景其余3人为农学相关专业植保工作依托乡农业服务中心负责指导辖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在整个乡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被边缘化的背景下植保工作更是面临线断、网破、人散的窘境村级植保体系为空白植保技术服务体系出现断层技术提供者和使用者缺乏纽带“最后1km”现象极为突出。
1.2 农业生产主体植保观念落后,用药不科学
植保工作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农作物病虫防治手段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但农业从业者甚至有的农业技术人员片面地认为植物保护工作就是打农药化学防治对农作物病虫防治缺乏正确、科学的认识。在化学防治工作中也存在许多问题许多农民不能完全识别农作物病虫害也不知道该用什么农药农作物一旦出现病虫害就去农药销售店购药农药经销商既开处方又卖药都追求利益最大化为了多赚钱常常为农民开大处方有些经销商甚至不懂植保基本常识乱配农药的情况时有发生。2015年社坛镇德盛村1组殷某某稻田出现飞虱危害本该用12种对路农药便可有效防治经销商却配了5种农药且不对路既有杀虫剂又有杀菌剂农民用药后不但没能治住害虫飞虱危害却越来越重。
1.3 管理不到位,农药市场经营混乱
目前丰都县县级设立农业执法大队,负责全县农业执法工作,但由于人员少,管理范围宽,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又无执法权,常出现管理真空带,导致乡镇农药市场经营混乱,例如有的经销商销售未经登记的农药、过期农药、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剧毒农药缺乏有效管理,常发生中毒事件,给农业生产造成损失,农产品质量安全出现隐患。
1.4 经费短缺,植物监测、检疫及植保公共服务难以开展
丰都属国家级贫困县,长期以来由于县级财政困难,植保工作经费严重不足,导致植物检疫和监测工作难以有效开展,目前已出现柑橘大实蝇肆虐危害,给丰都县柑橘生产造成严重影响。由于缺乏监控,微甘菊、加拿大一支黄花等有害生物已入侵丰都县。近年,大田农作物病虫害流行规律发生变化,一些病虫开始流行泛滥,由于缺乏资金,防控不力,给农业生产带来损失的现象时有发生,植保公共服务工作开展难以为继。
2 丰都植保工作的新常态和面临的新形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面临着新形势新局面,科学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生态、环保、可持续成为农业发展的主旋律,这给作为农业保障措施的植保工作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在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前提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科学植保”成为丰都县植保工作的新常态。
公共植保具有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是农业和农村公共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检疫和农药管理是农业执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属公共管理,许多农作物病虫害具有迁飞性、爆发性、流行性,其监测和防控需政府组织跨区域的统一监控。因此植保工作应该属于农村公共服务事业,各级政府领导及农业部门应该高度重视。
绿色植保就是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植保方针,在注重生态效益前提下,发挥自然控制作用,强调各种防治措施的相互协调,采用生态、环保、高效、安全的病虫防控技术。其主要措施是利用植物检疫、农业栽培措施(选用抗病品种、规范栽培、优化耕作制度、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水肥调控)、物理防治(频振式杀虫灯、黄板诱杀等)、生物防治(构建和谐的农田生态系统、稻鸭、鱼稻共生、保护天敌、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生物农药)、化学防治(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等手段防治病虫害。也就是说既要控害保产,更要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在突出位置。
科学植保就是注重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相结合,坚持预防为主,结合化学防治,选用低毒高效农药和先进药械、科学施药技术,减轻残留污染,避免人畜中毒和作物药害,要生产绿色产品,确保环境和生态安全。实际上,科学植保贯穿于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之中,它们相互促进,相互协调。
随着丰都县农村经济发展和环境变化农业生产方式加快转型升级农村产业结构和种植布局发生了系列变化农村改革之初的家庭联产承包双层经营体系悄然发生改变近年来土地流转速度加快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应运而生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城市工商资本下乡办企业勃然兴起逐渐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分户经营的低组织化生产正在发生裂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逐步提高给新常态下植保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再则由于气候环境的变化、耕作制度及栽培方式的改变病虫生理小种的变异农作物病虫害流行规律发生演替一些次要病虫害上升为主要病虫害偶发性病虫害成为常发性病虫害例如稻曲病前几年丰都县几乎未发生而近几年正上升为主要病害但未引起农民的重视水稻螟虫以前偶发近几年连年偏重发生柑橘大实蝇属国际性、全国性检疫对象丰都县不是疫区但由于植物检疫不力柑橘大实蝇近年已逐渐呈泛滥之势县乡农业部门曾定点监测防控但防不胜防2015年在丰都县虎威镇大面积发生发生率达95%近期在丰都县社坛镇三桥村二组柑橘果园调查柑橘大实蝇蛀果率达97.2%。
为此,丰都县种植业生产格局和农作物病虫害已发生了新的变化,对植保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形势,植保工作必须顺应自然规律和经济发展趋势,主动适应新常态,迎接新挑战,探索新路径。
3 积极探索丰都县植保工作新路径
3.1 夯基固本,在强化植保基础建设中落实公共植保
一是加强植保体系建设,为公共植保提供人才保障。加强县级植保机构建设,配足配强技术人员,强化病虫监测预报职能,尤其是要加强县级植物检疫工作,完善检验检疫职能,加强非疫区建设。乡镇农业服务中心要增强植保服务能力,逐年引进植保专业技术人才,力争重点乡镇能够开展病虫监测预报和专业技术服务。二是建立公益性和经营性相结合的植保服务组织,为公共植保提供组织保障。县乡植保服务机构作为国家公益性服务组织,承担农作物检疫、病虫测报、农药管理和技术指导等公共服务职能,具有公共性和社会性。随着丰都县农村经济社会的稳步发展,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逐步开展,各种经营性植保服务公司、机防服务队、专业合作社等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逐步成长,与公益性植保体系相互配合,各司其职,取长补短,协同发展,县级政府及农业主管部门要加大扶持力度,促其健康发展,共同搞好全县植保工作。三是加大财政资助扶持力度,为公共植保提供资金保障。县级财政要给予资金支持,保障植物检疫机构全面有效开展工作,将检疫对象拒之门外。建议将农业补贴资金切块补贴,补助水稻种植乡镇全面安装频振式杀虫灯,减轻螟虫等常发性害虫危害。对于重大病虫害、流行性病虫害由政府向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购买服务实施防控,切实将公共植保落到实处。
3.2 宣传培训,在突出效益和质量的双向调节中贯彻绿色植保
一是加强宣传引导,树立绿色植保理念。在以往的植保工作中,我们的理念是防病保产,增加效益,在绿色植保新常态下,必须注重效益和农产品质量协同发展,为此,要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各级领导、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人员和农业从业者树立绿色防控的理念,既要增产增效,又要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二是加强技术培训,提高绿色防控技术水平。通过新型农民培育、农民田间学校、农业信息传播、现场指导等形式开展技术培训,提高农业从业者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水平。三是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注重农业措施防控病虫害,选用高产优质抗病品种、水旱轮作、规范栽培、增施有机肥配方施肥,防病于未发,让作物不得病或少得病,这是绿色防控最重要的手段。推广频振式杀虫灯,黄板诱虫,生物农药等先进适用技术,逐步普及减量用药技术,实现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的目标。
3.3 相互配合,在强调公共性和安全性协调发展中实施科学植保
绿色防控是目标,公共植保是保障,要在通过公共植保实现绿色植保的过程中体现植保工作的科学性,通过建立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实施绿色植保。这里要厘清一个误区——专业化统防统治就是统一打药,其实专业化统防统治是一种专业化、社会化、规模化、组织化的病虫防治措施,并不是统一打药那么简单。专业化统防统治防治途径多样化,防治目标多极化,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环保、可持续是其宗旨,真正体现了新常态下植保工作的科学性。
新形势下构建新型植保服务体系的实践与对策建议
1 主要做法
1.1 树立“公共植保”理念,找准构建新型植保服务体系的切入点
植保是农业生产中十分重要的作业环节技术性强专业要求高不仅影响作物产量而且直接关系到农产品质量安全同时由于农作物病虫具有迁飞性、流行性和爆发性等特点分散防治的效果十分有限需要统一、全面、及时有效的防治方法这就决定了植保工作具有较强的公共性既是农户自己的事情同时也是政府的一项公共职能。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及农业部门在总结、吸取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条锈病等病虫危害教训的基础上对植保工作的性质、地位、作用有了更高的认识更加重视植保公共职能的履行把构建适应当前农业生产需要、切实有效的植保服务体系作为工作的切入点。按照“政府推动、市场拉动、统分结合”和先易后难、先水稻后经济作物的原则积极探索新型的植保服务模式。经过三、四年的组建全市现有县、乡、村专业化防治队100个其中县级的10个乡级的31个村级71个拥有机动施药器械1517台机防人员847人。全市专业化防治面积逐年上升2008年专业化防治面积达到13.33多万hm2占全市应防面积的20%左右。植保服务组织已延伸到村级自2002年建设村级植保服务组织以来信阳市已建成533个村级植保技术网络形成了市县乡级防治专业队、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民协会、村级服务站等多种服务组织。
1.2 加强服务队伍管理,把握植保服务体系队伍建设的着力点
1.2.1 优化选择植保服务队人员
植保服务队能否有效运行机手的身体素质和文化技术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在组建植保服务队时我们要求组成人员必须有一定文化知识和病虫防治知识身体健康责任心强年龄一般不超过50周岁。符合条件人员由本人申请并经审核确定后建立队员档案。
1.2.2 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
我们采取基础技能培训和经常性给予技术支撑相结合的办法,基础培训以病虫识别、防治技术、安全用药及药械维修保养等内容为主。机手上岗后,植保部门及时把《病虫情报》印发给机手,为机手提供准确防治依据。
1.2.3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通过制定各项规章制度,规定了植保服务队的服务宗旨、组织方式、服务范围、服务方式和防治员安全用药操作规程。各级植保部门还与服务队的机手建立联系制度,做好机手日常的技术指导和服务管理。同时加大考评力度,奖优淘劣。
1.2.4 提高队伍组织化程度
为增强服务队的服务能力和抗风险能力2015年市植保站、淮滨县植保站、平桥区植保站分别建立了植保服务专业合作社制定了合作社章程、财务制度、岗位工作职责和安全操作规程等规章制度选举产生了理事会和监事会。植保服务专业合作社既保证了防治组织者的经济利益还使机手有稳定的务工收入农户通过防治则有明显的保产增收效益三轮驱动实现“多赢”。
1.3 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探索植保服务与市场需求的结合点
1.3.1 不断创新服务模式
我们坚持因地制宜、形式多样的原则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积极创新服务方式、探索服务模式努力实现服务与市场的有效对接达到植保服务队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益的最大化推动植保社会化服务健康稳步发展。通过近年来的实践目前信阳市推行的代防代治、承包防治、全程服务、应急统一防治及出租药械5种主要服务模式基本上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农民需求。
1.3.2 大力推进统防统治
我们在推行上面5种主要服务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水稻高产示范方建设各地纷纷建立了水稻病虫害千亩综合防治示范区。示范区内病虫害防治严格实行“统一组织、统一人员、统一药械、统一配方、统一时间”由植保服务队实施全面推广植保“三新”技术新农药、新技术、新药械达到以点带片、以片带面的示范作用。
1.3.3 深入开展技术服务
对于采取分户防治的地方,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印发病虫情报、开展技术培训等途径对农民进行防治技术指导,做到防治时间、防治药剂、防治技术的统一。
1.4 积极联系种粮大户,探索植保服务的突破点
近年来在中央“1号文件”及各级政府一系列惠农政策推动下信阳市涌现出一批规模经营生产粮食的种植大户为全市粮食生产注入了新的活力。种植大户一般具有面积大、投资多、自身素质高、规模效益好等特点对科技要求迫切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易于接受如在病虫防治上他们基本能做到按病虫情报要求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适期防治。2008年我们扎实开展了对全市百亩以上种粮大户的调研把他们的基本情况、土地流转模式、联系方式等填入调查表格并征求了他们对病虫害防控、植保机械化、社会化服务等方面的意见取得了宝贵的资料。下一步我们将加强与种粮大户的联系和沟通将服务对象向种粮大户延伸帮助其解决生产上技术难题真正为种粮大户提供有效的植保服务和支持。
2 初步成效
2.1 提高了防效
植保服务队运行以来充分发挥了统防统治的功能防治效率和治虫效果都明显提高。过去用手动喷雾器打药每天只能防治0.20.33hm2且防治效果差现在用机动喷雾器打药一台机平均1d可防治25.33hm2弥雾机22.67hm2/d烟雾机3.335.33hm2/d工效是手动喷雾器的1020倍而且防治效果好。
2.2 普及了技术
以服务队为植保技术推广的载体明显提高了技术普及的效率有效降低了技术普及的成本大大提高了技术的覆盖面和到位率如一个服务队在一个防治时期就可将技术直接落实到6.6713.33hm2左右的面积,同时周边农户也能间接接收到植保信息,这样的带动效应远胜于平时培训、宣传。
2.3 增加了收入
通过服务实现了双赢。一是增加了种粮效益。机防队每667m2比自防增产5%10%施药费用每667m2节省2030元这对全市66.67多万hm2粮食面积来说是相当可观的。二是增加了服务效益服务队在一个防治期可防治面积6.6713.33hm2按1年防治57次计平均每年可防治66.67hm2次左右0.067hm2次收取代治费510元可收取代治费500010000元。
2.4 保障了安全
服务队实行统防统治,保证了对口用药,杜绝了“两高”农药和禁用农药的使用,减少了农民自防后随地丢弃药瓶、药袋的现象,使农药的污染问题从源头上得到了控制,降低了农药残留量,提高了农产品的无公害生产水平,保护了环境和农民的身体健康。
2.5 方便了农户
服务队解决了外出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农田打药由植保服务队来实施,时间短、效果好、收钱少。这样外出务工和经商的人员能够安心在外,不用担心家里的庄稼被病虫为害。
3 今后对策建议
3.1 进一步发挥植保部门职能作用,加强植保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植保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中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减灾防灾、保障农业安全、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的公益性事业。务必引起各级政府、农业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增加投入。各级植保部门是植保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中坚力量和领导者,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重要责任,把植保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好、管理好,为其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政策支持,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3.2 建立健全植保社会化服务行业法规,进一步规范服务行为和提高服务质量
当前,植保社会化服务队伍正处在发展初期,服务行为需要进一步规范,亟待建立植保行业服务法规,职业纪律,对欺诈、误导农民用药等行为进行处罚,引起严重后果的要依法赔偿和追究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使植保社会化服务队伍健康发展。
3.3 进一步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加大投入
近几年来,“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新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信阳市各级政府乃至农村社会各个方面,都逐渐把植保工作作为农业和农村公共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其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与之相适应,信阳市植保部门强化职能,加强管理,使政府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生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的责任得到全面落实。同时,信阳市植保部门引导农民全面树立“绿色植保”理念,加快有害生物防治路线和治理方式的转变,把综合防治放在突出位置,深入实施农药减量控害增效工程,扭转用药结构不合理、药械使用不安全的状况,提高农药利用率,避免对农产品和环境的污染,推进环境友好型农业的发展。为了进一步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各地应将植保工作纳入公共卫生的范畴,作为农业和农村公共服务事业来支持和发展。按照分级负担的原则,各级财政要将农业生物灾害防控经费列入预算,保障人员、宣传培训以及重大疫情监测、调查、扑灭和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补贴所需的经费,使农业生物灾害防控工作正常运转。
信阳市现代植保科学技术创新及推广应用
1 加强病虫监测
信阳市处于南北过渡带是各种病虫害的常发区和易发区扎实搞好病虫测报工作是植保部门的基础职责。推进植保科技创新应用必须要有健全的推广体系、完善的运行机制、良好的推广方法。在病虫测报工作中我们严格按照制度规范化、管理科学化、手段现代化、宣传多样化的要求全面开展。即严格按照测报技术操作规程进行调查坚持定期汇报制度和突发病情随时汇报制度及时准确发布病虫情报预报准确率在85%以上逐步完善了市、县、乡三级测报网络稳定测报技术人员队伍加大对测报工作的投入力度全市测报信息和数据全部实现了电子传递提高了测报准确性和传递的时效性病虫信息还上传到河南植保信息网和信阳农业信息网上并在关键时期开展病虫电视预报扩大宣传面。全市每年发布《病虫情报》200期左右印发4万余份既给各级领导指挥防治提供决策依据又能及时指导农民开展防治全面提升了各级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防控指挥和检疫监管等信息化水平。
2 开展专业化防治
开展专业化防治是解决农民防病治虫难、确保粮食安全的需要是降低防治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是解放农村劳动力、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建立和完善与现代农业相配套的植保体系特别是农作物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体系建设为科技创新应用提供试验示范和推广平台。信阳市按照“政府引导、部门扶持、农民自愿、市场运作”的推进原则以一个市级小麦条锈病应急防治站和7个县级农业重大病虫预警与控制区域站为中心以发展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为着力点以加强技术、信息、管理服务为支撑提高病虫防治的机械化水平扶持多种形式的专业化服务组织创新服务的方式和方法努力扩大统防统治和应急防治的覆盖面。每年市站都会在病虫害防控的关键时期召开专业化防治现场会对全市病虫害防控工作做详细的安排。各县区也纷纷召开病虫害防治现场会对主要病虫害进行大面积统防统治。2015年全市召开病虫防治工作会60余场次召开防治现场会50余场次共出动手动施药器械30余万台次出动机动施药器械11万余台次喷施农药2000多t。共实施专业化防治面积30.05万hm2次占全市应防面积的21.3%尽最大努力将农作物病虫草危害降到了最低限度。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的成立对于控制大区域流行性、爆发性、毁灭性的病虫危害及解决一家一户防病治虫难问题作用重大实现了植保服务形式上的一次成功创新受到了广大农民朋友的欢迎也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其中商城县绿色田园粮油种植专业合作社、淮滨县兴农种植专业合作社、息县项店镇广永种植专业合作社被农业部确定为第一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组织。据统计全市现有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715个在工商局注册或备案374个拥有从业人员11255人其中持证上岗人员4368人拥有机械装备2.01万台。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的开展,在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方面成效显著。
3 推进绿色防控
绿色防控是贯彻“绿色植保、科学植保”理念的重要举措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符合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植保工作就是植物卫生事业绿色防控要突出其对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保障和支撑作用通过采取生态治理、农业防治、生物控制、物力诱杀等综合防治措施并选用低毒高效农药应用先进施药机械和科学施药技术减轻残留、污染避免人、畜中毒和作物药害为植物防病治虫使之健康生长及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和传播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安全、生态安全。近年来信阳市植保系统以绿色防控核心示范区建设为着手点创新技术服务模式加强试验示范大范围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取得了一定成效和经验绿色防控工作进展迅猛“三诱技术”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技术、性信息素诱杀技术、色板诱杀技术、生物防控技术、生态调控与科学用药技术等绿色防控技术的试验示范及应用面积逐年扩大。据统计全市5个部、省级绿色防控技术承担县区平桥、光山、潢川、固始、商城共建立了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14个面积0.20万hm2推广水稻、小麦、茶叶等绿色防控面积达2.04万hm2其中水稻1.44万hm2小麦0.47万hm2茶叶0.13万hm2使用太阳能杀虫灯223台频振式杀虫灯275台色板84000张生物农药9.1t。实现了既科学、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又减少农药的使用既保障了农产品的食用安全改善了农田生态环境又减少农民生产投入成本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中水稻绿色防控主推技术包括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种子消毒、秧田保护和带药移栽预防病虫技术昆虫性信息素和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技术稻鸭共育治虫控草技术黄板诱杀稻飞虱等害虫技术综合运用翻耕灌水灭蛹和生物农药BT控幼虫的二化螟及稻纵卷叶螟种群控制技术生物农药和高效环保化学农药病虫害技术等。小麦绿色防控主推技术包括因地制宜选用抗病虫品种推广秋播拌种和种子包衣防治早期病虫害技术生物农药和高效环保化学农药防治小麦病虫害技术以小麦重大病虫为防治对象集成以小麦作物为主线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等。茶叶绿色防控主推技术包括太阳能杀虫灯应用技术黄板、信息素板诱杀技术生物制剂NPV核多角体病毒、Bt制剂苏云金杆菌、天然除虫菊和环保型化学农药防治技术海岛素、普绿通叶面肥抗逆抗病增产应用技术等。蔬菜绿色防控主推技术包括健身栽培技术采用抗性品种选育、合理水肥管理、清洁田园、合理轮作等措施增强蔬菜抗病虫能力、减少病源、虫源基数性信息素诱杀技术利用性诱剂防治甜菜夜蛾、小菜蛾、斜纹夜蛾、棉铃虫等害虫灯光和色板诱杀技术利用黄板和蓝板等色板防治蚜虫、粉虱、蓟马等害虫利用灯光诱杀蛾类害虫科学用药技术选用生物制剂和高效低毒化学药剂防治病虫害。注意轮换用药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等。
4 推广新药械
现代农业应该是安全的、高效的、更是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要达到这样的标准就需要植保新技术、新药械的大力推广做后盾。植保部门要不断筛选安全高效的农药、能充分发挥药效的药械提高整体防效减少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实现绿色植保、生态植保。一是积极试验、示范、推广新技术、新药械加快高毒农药取代工作的步伐。近年来我们积极筛选出一批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并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像毒死蜱、苦皮藤素、氰烯菌酯、申嗪霉素、阿维菌素、戊唑醇、鱼藤酮、阿维菌素、必菌鲨、炔草酸、氟吡乙氧乙酸立、克秀悬浮种衣剂等通过大田试验示范逐步在全市大面积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受到了广大农民朋友的欢迎。二是加大航空飞行器等现代、新型施药器械的推广以提高施药效率和农药利用率。施药器械的落后是制约农民施药高效的关键。大量使用的手动喷雾器存在多种问题严重影响施药效果。植保机械化是病虫害防治工作的一次跨越式发展它把农民从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笨拙劳动中解放了出来标志着病虫害防治人背机器的时代即将过去农民梦想的机器背人时代已经到来。近年来信阳市在潢川、罗山、商城、平桥、淮滨等县区推广使用了遥控植保无人机喷施农药防治小麦、水稻等作物病虫害每667m2防治时间仅用1min左右每天防治面积可达26.6733.33hm2让广大农民群众大开眼界。全市目前淮滨县、商城县2个县区拥有5架农用遥控无人机购买时间都很短2013年下半年至2015年上半年服务面积1253.33hm22015年小麦病虫害飞防面积800hm2。总体来说目前尚处于试验示范推广阶段使用面积很小。但飞防具有高工效、适应性好、机动灵活和省水、省工等优点是植保机械发展的方向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我们还在息县、淮滨、商城等县区大力推广了高效远程喷雾机、水旱两用喷杆式喷雾机、拉管式、手推式机动喷雾机等大型、现代植保机械这些机械每天可喷防农田面积26.6733.33hm2能大幅提高喷药效果、病虫害防治效果和农药利用率并大大减轻了人工的使用和喷药的工作量标志着全市植保机械化进程飞速发展实现了人背机器到机器背人的跨越式发展相信它将会像收割机一样逐步普及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据统计全市现有大、中型喷雾器433台套日作业能力达到1.91万hm2。
5 当前存在问题
①我国仍以分户经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限制了现代植保科学技术的推广。虽然最近几年土地流转速度加快,面积迅速扩大,但信阳市仍以分户经营为主,农户个体种植规模小,田块也大小不一,不利于绿色防控技术大规模推广和大型现代化植保机械的推广使用。
②大量农民外出务工,留守都是老、弱、妇、幼等,无人施药现象普遍,导致新农药、新技术大面积推广工作存在较大困难。
③植保科学技术推广应用费用较高,如绿色防控的开展和大型植保机械的购买费用很高,一般农民或家庭农场承受不起,国家应加大对实施绿色防控的项目扶持力度,并加大购买植保机械和开展防治的补贴力度。
④宣传力度不够。农民是植保科技创新应用的实施主体,其文化程度和科技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植保科技创新能否被农民接受和应用的程度。近年来,信阳市各级植保部门组织举办了很多大规模的现代植保科学技术培训班,但培训、宣传力度还不够大,范围还不够广,广大农民对绿色防控关键技术和大型植保机械使用方法等现代植保科学技术一知半解,影响了科技创新应用的速度。
转变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方式的思考与对策
1 防治现状
1.1 地区农业基本情况
昌吉州是新疆农业大州全州现辖五县两市一区是天山北坡经济带核心区之一常年播种各类农作物超过53.33万hm2。主要种植有棉花、小麦、玉米、油葵、制酱番茄、瓜菜、大麦等50多种高效优质农作物农作物常发性病虫害种类多、发生面积大年均需防治病虫草害面积达106.67万hm2次以上。突发性、暴发性、流行性病虫害发生面广、危害严重农业有害生物的频繁发生每年因病虫害而造成的损失平均在农业生产总产值10%以上,对昌吉州农业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
1.2 监测预警体系健全
近年随着国家对植保工作的重视和扶持昌吉州植保体系建设已初具规模目前共建有昌吉州、玛纳斯县、昌吉市、阜康市、奇台县共5个全国区域性病虫害监测站配备自动虫情测报灯、自动计数性诱捕器、病害智能监测仪等现代监测工具承担全州农作物主要有害生物的监测预警和预报定期会商发布短、中、长期发生趋势预报基本实现了数字化监测、网络化传输、模型化预测和可视化预报监测预警的时效性和准确性逐年提高具有了一定的防灾减灾能力。
1.3 防控方式逐步改变
昌吉州综合应用农业、物理、生物防治及科学用药等技术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害并始终致力于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大病虫害防治措施宣传和技术培训大力倡导农业、生物、物理等绿色防治技术措施逐步减少化学防治面积。但在调查中我们也感到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部分农民主观上对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方式还存在畏难思想客观上因费工、费时而不愿实施有的仍旧采取短平快的化学防治方式为主全州综合防治水平还不是很高农药的使用量仍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图1
图1 昌吉州2010-2014年农作物病虫害不同防控方式防治面积万亩次
1.4 统防统治组织发展现状
为改变和扭转防控现状昌吉州从2006年开始示范推广统防统治方式并根据本地区农业经济规模和各县市农业经济集体形式因地制宜建立了多样化、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植保专业化防治合作社、防治协会和种植大户型组织二是村集体防治型组织三是农资企业专业化防治型组织四是基层农业技术部门防治型组织。同时还培育了一批拉得出、用得上的专业化服务型组织。如昌吉州奇台县兴盛农农植保种植专业合作社就是典型代表2012年还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百强服务组织。截至2014年昌吉州共有各种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255家其中注册登记备案的有228家未注册的有27家。每年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面积超过10.67万hm2其中全程承包防治面积超过3.33万hm2大中型药械4500多台从业技术人员有1500多人平均日作业能力在66.67hm2左右。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农药防治比较普遍,违规用药问题较多
近年来,由于农药品种繁多,经销渠道混杂,施药方法简单,成本价格低廉,加之农民习惯传统施药防治,导致过量用药、盲目用药、甚至违规用药现象比较严重。
2.2 技术力量明显不足,从业人员素质偏低
由于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技术要求较高而目前全州植保专业技术人员仅122人平均每人每年要承担约0.43万hm2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指导工作工作量异常繁重很难满足防治要求和防治效果。同时由于部分农业技术部门专职人员较少定岗定位困难人员流动性大工作指导时常断档造成病虫害防治技术宣传不到位、田间指导跟踪不够连续防治措施难以有效开展。加之统防统治组织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很难做到科学用药。
2.3 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缺乏长远发展规划
虽然全州建立起了多种形式、数量较多的病虫害防治服务组织,但由于普遍存在服务方式不够规范、服务内容比较单一、收费标准价格较高、服务人员技术偏低等问题,综合防治作用发挥还不够明显。同时,由于高效施药机械普及率较低,药械维修人员缺乏,规模化技术服务体系明显滞后于发展需求。
3 对今后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方式的建议和对策
3.1 进一步建立健全专业化防治体系
重点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效益显著防控组织的扶持力度,在技术支持和资金投入上有所倾斜。同时要积极探索专业化防治的新模式,保持多种模式并存、多种服务融合、技术力量互补格局,本着“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以农民为主体,通过政府引导、植保部门支持、农民自主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形式,支持专业队伍发展壮大,同时加快制定各项管理章程,实行规范化管理,促进专业化防治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专业化防治体系,即组织体系、责任体系、保障体系、培训体系、考核体系、淘汰体系建设。充分利用国家有关项目资金,增加植保机械的拥有量,改善植保机械实行项目,带动行政推进。政策促动发展,壮大植保专业化防治队伍。
3.2 加大扶持绿色防控措施的实施
要解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规模小、难度大、成本高的问题必须积极申请财政扶持资金通过绿色防控补贴、绿色技术研究引进、示范区建设等多种方式大力推进绿色防控措施的落实。具体做法一是集成推广一批技术模式。因地制宜集成推广适合不同作物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解决技术不配套、不规范的问题加快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二是建设一批绿色防控示范区保护生物多样性降低病虫害暴发概率实现病虫害可持续控制。2015年昌吉州共建立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48个核心示范区面积达到2.40万hm2辐射带动面积超过了11.27万hm2。三是培养一批技术骨干。以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为重点带动农民科学应用绿色防控技术。此外大力开展清洁化生产推进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减轻农药面源污染、净化乡村环境。
3.3 坚持不懈开展安全科学用药培训
昌吉州每年结合科技之冬、科技下乡、农民田间学校等活动,开展安全合理用药知识普及,农民施药水平近年明显得到提高。但是要把安全科学用药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推进农药“零增长”行动,实现科学防控病虫,还需要继续加强这方面的培训。推进科学用药,重点是“药、械、人”三要素协调提升。一是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扩大低毒生物农药补贴项目实施范围,加快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的筛选和推广应用,逐步淘汰高毒农药。科学采用种子、土壤处理等预防措施,减少中后期农药施用次数。对症选药,合理添加喷雾助剂,促进农药减量增效,提高防治效果。二是推广新型高效植保机械。因地制宜推广自走式喷杆喷雾机、高效常温烟雾机、固定翼飞机、直升机、植保无人机等现代植保机械,采用低容量喷雾、静电喷雾等先进施药技术,提高喷雾对靶性,降低飘移损失,提高农药利用率。三是普及科学用药知识。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为重点,辐射带动农民正确选购农药、科学使用农药。
3.4 积极探索专业化服务组织管理模式
从昌吉州实际情况看,应在进一步巩固现有统防统治专业队伍的基础上,鼓励各县(市)创新服务模式,积极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专业化服务组织,具体讲就是要在提升装备水平、提升技术水平、提升服务水平的基础上,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技术融合,集成示范综合配套的技术服务模式,逐步实现农作物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的规模化实施、规范化作业,达到农药减量控害成效目的。
3.5 努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技术
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推进就是要在统防统治过程中,广泛采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控制等绿色防控措施,扩大低毒生物农药试用范围,在绿色防控过程中,充分发挥统防统治组织和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作用,统一组织实施。一是解决谁来防病治虫的问题。二是解决当前防病治虫依赖经验、打保险药、防治不科学的问题。三是解除防病治虫的安全之忧。为实行农药减量控害节本增效的目的,解决农业生产中有毒投入品对农产品安全问题隐患,探索病虫灾害防控的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新模式,提高现代植保技术对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生态环境安全的科技支撑能力,保障主要农产品安全有效供给,实现农药减量农业增效。
略阳县植保体系建设之思考
1 植保体系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1.1 植保预警设施落后,综合条件差,难以有效地开展工作
1.1.1 人少事冗
略阳县植保植检站和县农检中心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原定从事植保植检的10人中实际只有5人专门从事植保工作不但要承担大田病虫防治办点、植物检疫及农药管理工作还要兼顾县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目前有专职测报人员1名因长期有病不能正常工作新人员又配置不上无法从事农作物病虫害的标准测报预警工作。
1.1.2 设施简陋
双挂牌单位实际上植保办公室只有4间加上库房面积接近200m2。县站的派出机构——接官亭测报站也是房屋简陋、年久失修。县植保站原有的检测仪器20台多已无法正常使用。如测报灯仅有3盏没有配备相应的JPS定位仪更谈不上检测手段另外的徐家坪、郭镇2个病虫监测点名存实亡。县站没有移动投影仪没有视频信息传播的现代化手段无法开展实用植保技术培训。
1.2 组织管理不力,在病虫防控中难以发挥指导性作用
1.2.1 机构体制不顺,积重难返
自90年代初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进行了“人、财、物”三权下放改革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主要隶属镇级政府管理上级业务部门进行指导。基层站名副其实的成了派出机构——人员随意抽调长期从事镇级政府的中心工作对植保业务无暇顾及、敷衍塞责。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面临“网破、线断、人散”的现状。由于这种 “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管理模式,使得技术传递上下脱节,工作推广配合不力,信息反馈堵塞不畅,对于区域性病虫调查数据不能及时搜集分析,新植保技术不能及时推广到群众手中,导致病虫预报预警的发布局限性大、准确性不高,新的植保技术推广滞后,无法转化成为生产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不能发挥病虫防控的指导性作用。
1.2.2 专职技术人员,无心业务
由于镇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隶属镇政府管理,农业技术人员常被另行安排其他中心业务,工作职责不清,不能专心负责农业技术服务工作。这种“条块分离”的现行体制,导致了“管人不管事,管事不管人”的尴尬现象,使得专业技术人员无心业务工作。
1.2.3 县域测报网络,力量薄弱
目前略阳植保站仅有工作人员10名其中专职测报人员1名常年因病无法上岗。镇上虽有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但是工作职责不明考核机制不健全导致专业技术人员工作上缺乏积极性改行流失较多技术人员“青黄不接”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村一级更是无从谈起没有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人员。这种“网破、线断、人散”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使得植保工作多半是“架在镇里空在村里落实不到农户手里”。因此略阳县农作物病虫害测报和防控技术仍停留在比较传统、落后的方式方法上。
1.3 “一岗双责”的体制,使公益性职责履行困难
略阳县植保站是与县农检中心的双挂牌单位既要负责全县的植保工作又要承担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固定从事植保工作的只有4人本来就少还要经常应对其他工作的干扰植保工作停留在“县上发情报、镇上看情报群众不知道”层面上除过个别镇县站办示范点情况略微好一些外全县范围内的大田病虫防控、植保技术培训与推广等工作无法落实难以履行机构的职责。
2 建立健全植保体系的对策
2.1 独立建立机构,完善病虫害预报、预警机制
2.1.1 争取政府重视
在独立建立机构的基础上,争取政府资金支持,采取以“中央主投、地方配套”的专项资金为主,单位争跑农业主管部门项目为辅的原则,采用多种渠道加大对植保事业和病虫预报、预警的投入,保障办公设施及预警手段、队伍建设的基本经费,建立病虫害预报、预警的长效机制。
2.1.2 抓住政策保障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要“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创新管理体制提高人员素质力争3年内在全国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逐步建立村级服务站点。”植保服务作为国家公共服务机构的一部分必将得到加强。我们要根据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国发[2006]30号文件的精神要求结合当前新常态下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发展机遇保障病虫预警正常运转保障植保公益服务切实履职。
2.1.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努力改善测报设施是植保事业发展的关键。今后我们将大力改善测报办公条件建立和完善病理实验室、昆虫实验室、化验室、标本室、档案室、图书室等除继续加强接官亭病虫测报站建设外还要强化片区镇域测报站建设提高病虫观测资料的系统性和可比性改善技术手段购买必需的现代化仪器设备如电脑高清数码相机、GPS定位仪、测报专用交通工具等来减轻测报人员的田间工作强度和工作时间使测报机构拥有先进的自动病虫监测设备、信息传输网络设备、测报调查交通工具提高病虫测报服务农业生产的能力和效率。
2.2 加强植保工作的宣传,提高全社会关注度
2.2.1 争取政府领导支持
积极向县级主要领导汇报植保工作在新常态下,农业生产增产减灾、保障农产品安全的重要作用。
2.2.2 加强植保成果的宣传
加强植保工作和病虫预警成果的宣传,加大预警和防控在有害生物治理中显著作用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植保和预警,形成全社会关心植保事业、关注病虫预警,支持农业增效、农产品安全的良好氛围,从而促进植保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3 加强植保队伍专业化服务能力的提高
2.3.1 建立人才制度
通过西部振兴计划,采取考试录用制度。
2.3.2 提高人员待遇
通过改善和提高植保测报人员待遇,相应提高下乡补贴等。
2.3.3 加强培训体系和制度的建设
加强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汉中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院校的联系,建立基层植保技术人员定期轮训制度、上岗培训制度,拓宽植保人员的知识面,提高其应用现代科技设备的技能,不断提高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人员的业务技能和素质。
2.4 实施植保技术管理标准化,提高预报准确率。
2.4.1 测报管理系统化
进一步理顺县、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实行“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管理体制。充实镇一级的技术力量每个镇都应配备12名专业植保人员并配备联网电脑定期向县植保站汇报工作。通过增加镇级测报人员完善测报网络从而避免测报工作的“倒金字塔”现象建立上、下联通的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病虫测报的准确率发挥测报在防治中的前哨作用。
2.4.2 测报技术标准化
加强技术创新不断加强对重大病虫害发生流行规律的研究提高病虫发生趋势的分析判断和防控能力。一是测报调查规范化。要在认真推广30种病虫测报技术规范国家行业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做好修订、简化工作确定简便系统的测报调查取样方法为基层测报机构制定简要、实用的一般测报方法全面推进测报技术的标准化。二是信息采集和资料处理自动化。要通过加大测报设备与技术更新积极引进采购自动病虫监测工具。如自动虫情诱测灯、害虫性诱剂测报工具和昆虫自动识别计数系统等提高病虫害观察调查数据的自动采集水平通过加强测报专用软件的开发实现资料处理自动化减轻测报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三是信息发布规范化。病虫信息发布是植保部门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农村、服务于农民的必要途径和手段可根据内容的重要性将其分成3类即预报、预警和警报。大力开展电视预报增强病虫测报的可视性和直观性广泛建立网络预报方便了群众的信息查阅提高技术转化率。四是资料整理规范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略阳县测报站积累了大量的历史资料。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资料的使用率十分有限资料整理不规范使用不便特别是难以适应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的需要这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因此资料规范整理必须与现代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接轨。
综上所述,健全独立运行的植保机构,完善测报管理系统化、信息传递网络化、技术标准规范化的植保技术服务体系,是在总结略阳县过去几十年来植保工作的经验基础上,结合新常态下略阳农业发展现状及产业发展趋势与植保技术细分、减量用药、精准指导的现实需求提出来的。虽然这个意见还不够成熟,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充实和细化;但是,我们愿与全国植保行业的同仁来一起努力,不断完善植保体系和测报标准化建设,渴望在不久的将来,建成植保行业的标准化体系,进一步提高预报的准确率,增强重大病虫害的防控能力,为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健康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第三部分 新农药与植保机械试验示范
3%甲氨基阿维菌素·多杀霉素SC防治稻纵卷叶螟田间药效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作物与靶标
1.2 试验田概况
1.3 试验处理设计表1
表1 试验处理设计
试验设4个处理3次重复共12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面积50m2。
1.4 试验条件和方法
试验于2015年8月4日78时施药施药工具为卫士牌WS-16型背负式喷雾器每667m2兑水40kg施药时田间有浅水层保水3d以上。施药前每667m2田间稻纵卷叶螟卵量平均在3.45万粒黄色卵占63%幼虫平均在0.508万条。施药当天天气多云风力2级平均温度32.0℃最高温度35.7℃最低温度28.3℃。药后1d、4d至7d有小雨或中雨雨量分别为0.2mm、5.1mm、0.8mm、22.5mm和13.5mm其余为阴到多云天气药后7d日平均温度29.3℃日平均最高温度31.8℃日平均最低温度26.7℃。
1.5 调查内容与方法
每小区5点取样每点5穴共25穴于药前、药后3d、7d、14d分别调查、记载各考查点卷叶数和残留活虫数与空白对照比较计算卷叶防效和杀虫防效。药效计算方法
卷叶率=(调查卷叶数/调查总叶数×100%
1.6 对作物安全性调查
在每次药效考察时,观察各用药区作物生长有无异状表现。
2 结果与分析
2.1 统计方法
各处理区药效差异性比较采用Abbott校正公式计算各处理区之间药效差异性比较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DMRT法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按p=0.05和0.01标准进行显著性检验。
2.2 药效评价表2
3%甲氨基阿维菌素·多杀霉素SC每667m2用50mL对稻纵卷叶螟防效总体优良药后3d、7d和14d的卷叶防效分别为80.6%、87.9%和92.5%杀虫防效分别为85.2%、91.3%和96.8%。该药剂速效性、持效期较好药效期约14d。与常规对照5.7%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WG每667m2用20g比较试验药剂处理的卷叶、杀虫防效均好于常规对照处理卷叶防效增2.4%6.1%杀虫防效增2.4%以上。与对照药剂5%氯虫苯甲酰胺SC每667m2用40mL相比试验药剂处理除药后14d的杀虫防效基本一致外其余卷叶、杀虫防效均低于对照药剂处理卷叶防效低1.0%1.9%杀虫防效低2.7%4.7%。经方差分析各处理间杀虫防效无显著性差异试验药剂处理和对照药剂处理的卷叶防效无显著性差异但药后7d、14d显著高于常规对照处理。
表2 3%甲氨基阿维菌素·多杀霉素SC防治稻纵卷叶螟药效试验效果
2.3 作物安全性
各参试药剂在试验每667m2用量范围内经田间目测兑水稻生长无不良影响无药害症状。
3 小结
上海农乐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3%甲氨基阿维菌素·多杀霉素SC每667m2用50mL对稻纵卷叶螟防效总体优良药后3d、7d和14d的卷叶防效分别为80.6%、87.9%和92.5%杀虫防效分别为85.2%、91.3%和96.8%。与常规对照5.7%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WG每667m2用20g相比卷叶防效提高2.4%6.1%杀虫防效提高2.4%以上与对照药剂5%氯虫苯甲酰胺SC每667m2用40mL相比试验药剂处理除药后14d的杀虫防效基本一致外其余卷叶、杀虫防效均低于对照药剂处理卷叶防效低1.0%1.9%杀虫防效低2.7%4.7%。该药剂速效性、持效期较好药效期约14d。本试验参试药剂对作物安全。建议3%甲氨基阿维菌素·多杀霉素SC防治稻纵卷叶螟可进一步扩大试验和示范推荐剂量3%甲氨基阿维菌素·多杀霉素SC每667m2用50mL使用方法在稻纵卷叶螟卵孵化高峰至低龄幼虫期每667m2用喷雾法兑水40kg均匀喷雾。
不同杀虫剂防治稻纵卷叶螟、二化螟试验效果初探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康宽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上海杜邦空化有限公司9080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沈阳科创化学品有限公司蓝锐1.8%阿维菌素·乳油河北威远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稻腾10%阿维·氟酰胺·悬浮剂[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景道氯苯虫酰胺10%氯苯虫酰胺·悬浮剂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天利牌球孢白僵菌300亿孢子/g牌球孢白僵菌可分散油悬浮剂江西天人生态股份有限公司
1.2 试验设计
1.2.1 药剂用量与编号表1
表1 试验处理设计
1.2.2 小区安排
试验区示范区各小区都采用随机排列方式。示范区在试验区周围随机分布。
小区面积试验区5176各小区面积均为66.7m2示范区7440.22m2、8293.48m2、9260.13m2、10233.45m2、20206.77m2、19473.57m2)。
图1 试验区排列示意
图2 示范区空白区排列示意
重复次数试验区示范区共设3次重复。
1.2.3 施药时间与方法
第一次用药5月20日水稻正处于分蘖盛期稻二化螟12龄高峰基数基本稳定稻纵卷叶螟未发生。第二次用药6月11日水稻正处于分蘖末期稻纵卷叶螟12龄发生高峰期·叶面喷施每667m2药兑水30kg用电动喷雾器双弯头喷细雾
1.2.4 使用用量
康宽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30mL/hm29080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60mL/hm2蓝锐1.8%阿维菌素·乳油405mL/hm2稻腾10%阿维·氟酰胺·悬浮剂45mL/hm2景道氯苯虫酰胺·10%氯苯虫酰胺·悬浮剂24mL/hm2天利牌球孢白僵菌300亿孢子/克牌球孢白僵菌可分散油悬浮剂) 450000亿孢子/hm2。
1.3 调查方法与计算方法
1.3.1 调查时间和次数
第一次调查5月19日第一次药前1d第二次调查5月27日第一次药后7d第三次调查6月03日是第一次药后14d第四次调查6月10日第二次药前1d第五次调查6月18日第二次药后7d第六次调查6月25日第二次药后14d
1.3.2 调查方法
调查方法与次数试验采用平行跳跃随机5点取样调查幼虫减退率每样本查25丛调查白穗率、卷叶率上部3张叶每样本查100丛。稻二化螟第一次用药前1d调查枯鞘丛率、枯鞘株率剥查活虫数第一次用药后7d14d继续调查枯鞘丛率枯鞘株率剥查残虫数由于第一次用药14d后调查大部分小区二化螟残虫数已极低故第二次用药期间对二化螟未做调查。稻纵卷叶螟第一次用药后7d14d第二次用药前1d药后7d调查卷苞数和残虫数第二次用药后14d调查总叶数限上3片叶及卷苞数。
1.3.3 药效计算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第一次用药后7d每667m2二化螟防效分析以处理1康宽10mL防效最好86.42%但与处理5氟苯虫酰胺16mL防效84.37%、处理2908040mL防效83.14%差异不显著与处理4稻腾30mL防效75.25%差异显著,与处理 3蓝锐150mL防效60.82%、处理6白僵菌100mL防效44.64%差异极显著。处理1至处理5防效都较好在生产中可轮换施用延缓虫体产生抗药性处理6白僵菌100mL防效44.64%最差,在生产实践中不建议推广。
第一次用药7d后每667m2稻纵卷叶螟防效分析以处理1康宽10mL防效最好95.24%与处理5氟苯虫酰胺16mL防效90.95%、处理2908040mL防效87.83%、处理4稻腾30mL防效75.93%差异不显著,与处理 3蓝锐150mL防效70.47%差异显著但总体防效仍较高可在生产实践中更替施用处理6白僵菌100mL防效16.67%最差,与其他处理相比差异极显著,在生产实践中不建议推广。
第一次用药后14d每667m2二化螟防效分析以处理1康宽10mL防效100%、与处理5氟苯虫酰胺16mL防效100%防效最好与处理2908040mL防效93.5%差异不显著、与处理4稻腾30mL防效89.68%差异显著,与处理 3蓝锐150mL防效68.03%、处理6白僵菌100mL防效55.47%差异极显著。处理1、处理5、处理2、处理4、处理3防效较高可在生产实践中更替施用处理6防效55.47%最差,在生产实践中不建议推广。
第一次用药14d后每667m2稻纵卷叶螟防效分析处理1康宽10mL防效87.18%、处理5氟苯虫酰胺16mL防效87.02%、处理2908040mL防效86.58%、处理4稻腾30mL防效81.11%防效较好其间差异不显著、处理 3蓝锐150mL防效74.97%次之可在生产实践中更替施用处理6白僵菌100mL防效41.51%最差,与其他处理差异极显著,在生产实践中不建议推广。
第二次用药7d后每667m2稻纵卷叶螟防效分析处理1康宽10mL防效90.77%、处理5氟苯虫酰胺16mL防效89.84%、处理2908040mL防效86.77%、处理4稻腾30mL防效81.46%防效较好其间差异不显著,可在生产实践中更替施用;处理 3蓝锐150mL防效44.25%次之、处理6白僵菌100mL防效28.18%最差处理3、处理6与其他处理差异极显著在生产实践中不建议推广。
第二次用药14d后每667m2稻纵卷叶螟防效分析处理1康宽10mL防效87.75%、处理5氟苯虫酰胺16mL防效89.84%、处理2908040mL防效86.77%、处理4稻腾30mL防效81.46%防效较好其间差异不显著,可在生产实践中更替施用;处理 3蓝锐150mL防效44.25%次之、处理6白僵菌100mL防效28.18%最差处理3、处理6与其他处理差异极显著在生产实践中不建议推广。
3 小结与讨论
从表2可看出处理1康宽10mL、处理5氟苯虫酰胺16mL、处理2908040mL、处理4稻腾30mL对每667m2稻纵卷叶螟、水稻二化螟防效都较好其间差异不显著可在生产实践中灵活施用处理 3蓝锐150mL防效次之可在水稻生长前期稻纵卷叶螟、水稻二化螟发生量不大时施用处理6白僵菌100mL防效最差在生产实践中不建议施用。
表2 湖南省早稻重要病虫害用药试验杀虫剂试验结果
噻虫嗪·咪鲜胺悬浮种衣剂防治水稻病虫作用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
试验药剂35%噻虫嗪·咪鲜胺悬浮种衣剂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产品对照药剂30%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产品市购、25%咪鲜胺乳油(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市购)。
1.2 试验设计
试验在广东省高要市蚬岗镇进行选择在晚稻田进行试验地常年种植水稻历年蓟马、恶苗病均有发生试验地土壤为河流冲积土肥力较好pH为5.8灌溉条件好。供试水稻为当地常栽品种丰山占于当年7月17日浸种7月19日拌种后播种8月10日移栽。
试验共设置6个处理依次为试验药剂35%噻虫嗪·咪鲜胺悬浮种衣剂有效成分用量每100kg种子58.3g、70g、87.5g依次为166.6g制剂、200g制剂、250g制剂30%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每100kg种子有效成分用量70g每100kg种子233.3g制剂对照药剂25%咪鲜胺乳油稀释3000倍液处理和空白对照。每个处理设4次重复共24个小区试验各小区水稻品种和植期相同长势和肥水管理等条件一致。小区按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面积秧田为2m2、本田25m2有水稻625650株。
1.3 施药方法和天气条件
采用拌种法处理按每千克水稻种子所需药剂量加水40mL的标准将药剂稀释水稻浸种露白后边轻轻搅拌种子边将已稀释好的药液缓慢倒入直至药液均匀包裹种子表面摊开晾干或阴干后按常规方法进行播种。按照试验设计预先将苗床划分成小区用红绳标记隔开每小区先播下100粒种子用作出苗率调查剩余种子在旁边播下用田埂隔开。秧苗移栽时将各个小区的秧苗相应地移栽到本田中做好标记。每千克水稻种子加200mL药液进行搅拌边搅拌种子边将已稀释好的药液缓慢倒入让药液均匀包裹种子表面摊开晾干后按常规方法进行浸种、催芽和播种。
试验从当年7月19日至11月23日进行施药当天为晴天吹2级东南风试验期间日平均温度18.530.8℃相对湿度31%74%降水天数32d总降水量571.2mm。试验期间在供试田块未施用其他同类杀虫剂和杀菌剂。
1.4 调查时间和方法
药害调查分别在播种后3d、7d和移栽后20d观察有作物无药害发生调查供试药剂对作物有无药害记录药害的症状、类型和危害程度。
恶苗病药效调查在播种后7d调查出苗率秧苗移栽前调查病株率大田抽穗前调查病株率全期共调查3次。出苗率调查在空白对照区出齐苗时进行调查调查各处理区的水稻出苗期和出苗率出苗率调查按每小区调查100粒种子计算。病株率调查在秧苗移栽前每小区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调查100株秧苗计算病株率。在大田抽穗前每小区5点取样每点调查20丛水稻记录发病丛数计算发病率。
蓟马防效调查在空白对照区蓟马为害基本定型时移栽后20d本田期水稻分蘖末期8月31日进行一次性调查。每小区平行跳跃法调查10点每点调查2丛水稻每小区统一调查500片叶记录卷尖叶数计算卷尖率和防效。
产量测定在水稻收获期11月23日进行测产对各小区进行实收测产折算亩产量计算保产率。
2 结果与分析
试验结果见表1试验药剂35%噻虫嗪·咪鲜胺悬浮种衣剂每千克种子12.5g制剂处理与每千克种子8.33g制剂处理比较移栽前调查和大田期调查对恶苗病防效均在0.01水平上差异显著对蓟马防效在0.01水平上差异显著与每千克种子10.41g制剂处理比较移栽前调查对恶苗病防效在0.01水平上差异显著大田期调查对恶苗病防效在0.05水平上差异不显著对蓟马防效在0.05水平上差异不显著试验药剂35%噻虫嗪·咪鲜胺悬浮种衣剂每千克种子10.41g制剂处理与对照药剂25%咪鲜胺乳油3000倍液处理比较对恶苗病防效均在0.05水平上差异不显著与对照药剂30%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每千克种子6g制剂处理比较对蓟马防效在0.05水平上差异不显著。
表1 35%噻虫嗪·咪鲜胺悬浮种衣剂防治水稻恶苗病、稻蓟马试验结果
测产结果表明各药剂处理的保产率均在4.97%8.30%试验药剂35%噻虫嗪·咪鲜胺悬浮种衣剂每千克种子10.41g制剂处理分别与两种对照药剂处理比较保产率均在0.05水平上差异不显著。
3 讨论与结论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药剂35%噻虫嗪·咪鲜胺悬浮种衣剂均表现出兑水稻蓟马、水稻恶苗病均具有较好的防效防效随用药剂量的增加而提高。其中每100kg种子剂量处理使用250g制剂对蓟马防效达82%以上对恶苗病防效达79%以上收获保产率达4.5%以上,防效和保产率均优于或相当于两种常规的对照药剂处理。同时,试验期间未发现试验药剂对供试水稻产生药害现象,在试验剂量下兑水稻安全,未发现供试药剂对有益生物有不良影响。
综上复配制剂35%噻虫嗪·咪鲜胺悬浮种衣剂兑水稻恶苗病有较好的防效,兑水稻有较好的保产作用,同时又可以避免使用单一药剂易引发的抗药性问题,是防治水稻恶苗病、蓟马较为理想的药剂,可以用效减少农药用量,为绿色防控水稻病虫、农药减量使用提供良好的代替用药产品。
使用技术上建议与水稻种子进行拌种处理每千克种子用药量以200250g制剂为宜。拌种前先将药剂稀释至所需浓度然后边搅拌种子边将药液缓慢倒入让药液均匀包裹种子表面摊开晾干或者阴干后便可按常规方法进行浸种、催芽和播种使用方法轻巧简便、经济环保同时可以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和保产作用。
中粳稻曲病最佳防治时期试验小结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品种为粳稻甬优12号防治药剂为30%苯甲·丙环唑。
1.2 试验设计
1.2.1 田块安排
试验在同一田块进行与其他粳稻试种品种相邻土壤肥力水平和周围环境基本一致表1
表1 试验小区安排示意
1.2.1.1 试验共设7个处理小区随机排列2次重复
1.2.1.2 试验区域总宽43.47m长14.90m面积647.7m2
1.2.1.3 每个小区宽5.87m长6.93m面积40.7m2小区间沟宽53.3cm
1.2.1.4 每个小区按26.66cm×26.66cm规格栽插横向插22蔸纵向插26蔸合计栽插572蔸。
1.2.1.5 小区外插保护行宽度1.52m。
1.2.2 农药使用
每667m2用30%苯甲·丙环唑15mL兑水60kg叶面喷施。
1.2.3 用药时间
处理1抽穗前7d喷施1次共1次。
处理2破口期喷施1次共1次。
处理3齐穗期喷施1次共1次。
处理4抽穗前7d和破口期各喷施1次共2次。
处理5抽穗前7d和齐穗期各喷施1次共2次。
处理6抽穗前7d、破口期和齐穗期各喷施1次共3次。
处理7空白对照稻曲病不防治
1.3 调查方法
在收割前3d在每个小区中点为中心横、竖各取10蔸禾分别调查其总穗数和稻曲病发病穗数。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试验结果
见表2。
表2 中粳稻曲病防治试验效果调查
2.2 结果分析
2.2.1 防治效果
苯甲·丙环唑防治稻曲病有较显著的防治效果用药防治3次的病穗率为1.28%比空白对照稻曲病不防治病穗率减少7.51%用药2次最低病穗率2.26%比空白对照稻曲病不防治病穗率减少6.35%用药1次最低病穗率3.7%比空白对照稻曲病不防治病穗率减少5.09%。
2.2.2 防治次数
表现依次为用药防治3次防治效果最好用药防治2次防治效果次之用药1次防治效果最差呈规律性表现
2.2.3 最佳防治时期
用药3次在抽穗前7d、破口期和齐穗期各喷施1次达到了取好的防治效果病穗率为1.28%用药2次抽穗前7d和齐穗期各喷施1次的效果要好于抽穗前7d和破口期各喷施1次病穗率减少0.91%用药1次以抽穗前7d喷施效果较好病穗率比齐穗期喷施1次、破口期喷施1次各降低0.95%和1.17%。
3 结论
3.1 试验表明生产上使用30%苯甲·丙环唑防治稻曲病能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在抽穗前7d、破口期和齐穗期各防治1次能有效地控制病曲病的发生如考虑生产成本、劳力安排、天气影响等因素防治两次则应选在抽穗前7d左右和齐穗期各用药1次效果较好防治1次应选在抽穗前7d左右打药防治效果更好。
3.2 本试验数据仅为一年的数据,不同品种、不同环境、不同农药防治稻曲病的最佳时期可能存在不同,需进一步试验摸索。
18.7%丙环·嘧菌酯悬乳剂防治水稻纹枯病试验初报
1 试验目的
评价18.7%丙环·嘧菌酯悬乳剂(扬彩)兑水稻纹枯病的防效,及兑水稻的增产效果,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2 试验条件
2.1 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
防治对象水稻纹枯病Thanatephorus cucumeris
试验作物:水稻(品种:三澳占)。
2.2 基本情况
试验地点:新会区三江镇新村村。
试验时间2014年7月29日至11月13日。
试验田为连年水稻田纹枯病常发生田块。供试水稻于2014年7月13日播种2014年7月29日机插秧移植每667m2密度1.6万丛。试验田地势平坦、各处理区土壤性质和肥力均匀,耕作、肥水管理等条件基本一致。
3 试验设计和安排
3.1 试验药剂
3.1.1 试验药剂
18.7%丙环·嘧菌酯悬乳剂(扬彩),由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生产,江门市植保有限公司提供。
3.1.2 对照药剂
300g/L苯甲·丙环唑乳油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生产市场购买。
3.2 试验处理
3.3 试验设计
试验设5个处理3次重复每个小区30m2随机排列。除药剂处理因素外其他管理措施一致。试验前及过程中试验区不施用其他兑水稻纹枯病具有防治作用的药剂。
3.4 施药方法
背负式静电喷雾器,兑水均匀喷雾。
3.5 施药时间
按表1药剂使用量于水稻纹枯病发病初期2014年8月25日第一次施药10d后2014年9月5日再施药1次全期共施药2次。空白对照区不作任何药剂处理田间管理同试验区。
表1 试验处理
3.6 防治其他病虫害情况
试验期间未施用其他杀菌剂2014年9月11日、2014年9月24日施用杀虫剂防治稻纵卷叶螟、稻飞虱。
4 试验调查
4.1 气象及土壤资料
4.1.1 气象资料
2次施药当天均为晴天、多云药后6h内无降水。试验期间总降水量221mm日平均温度1830℃。
4.1.2 土壤资料
试验田土壤类型为沙壤土pH为4.5,中等肥力,灌溉条件较好。
4.2 试验调查
4.2.1 调查时间和次数
在第一次用药之前调查并记录病情基数在第二次施药后14d调查防治效果。调查时间分别为2014年8月25日和2014年9月18日。
4.2.2 调查方法
每处理区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法每点调查相连5丛共调查25丛水稻分别调查记录总株数、各级病株数和病级数。
水稻纹枯病分级标准:
0级全株无病叶
1级第四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以剑叶为第一叶片
3级第三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
5级第二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
7级剑叶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
9级全株发病提早枯死。
4.2.3 药效计算方法
4.3 其他
该药剂对稻曲病、鞘腐病有一定防治效果。试验期间未发现该药剂对供试水稻产生药害现象,未发现该药剂对有益生物产生影响。
4.4 产量调查
收获期测产,测定每处理区的稻谷千粒重及产量,分析各处理对产量的影响。
5 结果与分析
5.1 对纹枯病的防效
如表2所示处理1每667m230mL 18.7%丙环·嘧菌酯悬乳剂、处理2每667m240mL 18.7%丙环·嘧菌酯悬乳剂、处理3每667m250mL 18.7%丙环·嘧菌酯悬乳剂、处理4每667m220mL 300g/L苯甲·丙环唑乳油第二次药后14d的防效分别为50.72%、53.80%、78.52%、70.41%。
表2 18.7%丙环·嘧菌酯悬乳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示范结果
5.2 兑水稻产量的作用
如表3所示处理1每667m230mL 18.7%丙环·嘧菌酯悬乳剂、处理2每667m240mL 18.7%丙环·嘧菌酯悬乳剂、处理3每667m250mL 18.7%丙环·嘧菌酯悬乳剂、处理4每667m220mL 300g/L苯甲·丙环唑乳油、空白对照各处理千粒重分别是18.07g、18.30g、18.73g、18.07g、18.33g每667m2产量分别是377.4kg、381.7kg、437.2kg、393.7kg、368.7kg。
表3 18.7%丙环·嘧菌酯悬乳剂兑水稻产量的作用
5.3 安全性观察
喷药后3d、7d、15d对各处理的稻株稻叶调查均未发现药害。
6 药剂评价
18.7%丙环·嘧菌酯悬乳剂扬彩兑水稻纹枯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作物无药害每667m2防效较优的用量为50mL效果优于对照药剂20mL 300g/L苯甲·丙环唑乳油。
18.7%丙环·嘧菌酯悬乳剂扬彩兑水稻产量也有一定的影响每667m2用量为50mL 18.7%丙环·嘧菌酯悬乳剂扬彩处理的水稻千粒重最重为18.73g产量最高437.2kg。
建议于水稻纹枯病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病丛率5%第一次施药以后每隔710d施药1次连续施药23次具体施药次数视病害的发生程度而定。每667m2用药剂量以50mL为佳。
激键与杀菌剂混用防治水稻纹枯病的增效作用初探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药剂包括尊保23%醚菌·氟环唑悬浮剂阿米妙收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激键6.3%多元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乳油。水稻品种早稻金优268防治对象水稻纹枯病。
1.2 试验设计
1.2.1 药剂用量与编号
1.2.2 小区安排
试验区示范区各小区都采用随机排列方式。示范区在试验区周围随机分布图1
图1 试验区排列示意
小区面积各小区面积均为6.67m2。
重复次数试验区示范区共设3次重复。
1.2.3 施药方法
叶面喷施每667m2兑水30kg用电动喷雾器双弯头喷细雾
2 结果与分析
2.1 湖南省早稻重要病虫害激键试验试验结果
本试验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分析法,分析结果如下:
表2 湖南省早稻重要病虫害激健试验 (杀菌剂 )试验结果
表3 早稻重要病虫害激健试验杀菌剂理论产量、实际产量结果
第一次药后7d药效分析每667m2处理470%阿米妙收14mL激健8mL防效97%最高与处理8阿米妙收20mL防效94.13%、处理560%阿米妙收12mL激健8mL防效91.68%差异不显著与处理650%阿米妙收10mL激健8mL防效79.52%差异显著但兑水稻纹枯病仍有较高的防效这说明激健在与阿米妙收混配时确实起到了增效作用处理7尊保40mL防效89.55%与处理170%尊保28mL激健8mL防效87.98%、处理260%尊保24mL激健8mL防效83.83%差异不显著与处理350%尊保20mL激健8mL防效77.38%差异显著,但兑水稻纹枯病也有较高的防效,这说明激健在与尊保混配时也确实起到了增效作用。
第一次药后14d药效分析从表1可看出处理8、处理4、处理5、处理7、处理1防效都很高彼此差异不明显与处理6、处理2、处理3防效有差异但防效均较高这说明激健与以上两种药剂混配时在水稻纹枯病流行初期增效明显。
表1 供试药剂试验设计
第二次药后7d药效分析以处理8、处理4、处理5、处理7、处理1防效都较高与处理6差异极显著但兑水稻纹枯病仍有较高的防效这说明激健在采用以上处理时在水稻纹枯病流行高峰期确实起到了增效作用但处理260%尊保24mL激健8mL防效52.4%、处理350%尊保20mL激健8mL防效49.46%,防效较差。
第二次药后14d药效分析以处理8、处理4、处理5防效都较高与处理650%阿米妙收10mL激健8mL防效87.37%差异显著但兑水稻纹枯病仍有较高的防效这说明激健在与阿米妙收混配时在水稻纹枯病流行高峰后期也增效明显处理7、处理1防效相近与处理2、处理3差异极显著这说明在后期水稻纹枯病防控中激健可减少30%尊保用量。
产量分析处理7与处理1产量相近差异不显著处理8与处理4产量相近差异不显著说明激健可减少30%农药用量。
3 小结与讨论
从表1可看出激健与不同的药剂、不同用量、不同的时期混用时取得了较好的防效生产实践中可灵活运用在保证防治效果的情况下可减少常规农药使用量的30%40%达到减量控害的目的。另外笔者同时做了激健分别与康宽、9080不同剂量混用防治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试验混用减少常规农药用量40%可保证防效达80%以上。从本试验结论可以看出激健与农药混用可提高农药穿透力使药效得以充分发挥从而减少农药使用量通常能减少40%的农药使用量,可作为推广应用参考依据,但对作物、人畜、环境安全性方面有待进一步验证。
不同杀菌剂对南方双季晚粳稻曲病防治效果初报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选用药剂为50%氟环唑SC和25%咪鲜胺EC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市购12.5%氟环唑SC和25%吡唑醚菌酯EC德国巴斯夫有限公司生产市购75%肟菌·戊唑醇WG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生产市购30%苯甲·丙环唑EC江苏丰登作物保护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市购2%·8亿孢子/g井·蜡芽菌SC上海农乐生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市购
药械采用WS-18D型号卫士电动型背负式喷雾器单喷头流量0.8L/min喷雾工作压力0.25MPa。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安排
试验于2014年9月至11月在江西省上高县泗溪镇曾家村百亩粳稻示范基地进行。粳稻品种为“甬优538”。药剂处理详见附表和空白对照共12个处理每处理3次重复共36个小区小区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26.6m2,小区间筑小埂分隔,周边设保护行。
于粳稻破口前6d即9月3日剑叶叶枕与倒二叶叶枕基本齐平的植株比例为15%时上午进行喷雾用药1次后期未用杀菌剂。
1.2.2 调查方法
药后310d调查兑水稻生长安全性和稻田天敌的影响。稻曲病病情定局后即粳稻黄熟期11月12日调查。每小区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查5丛调查记录总穗数、病穗数和病穗病粒数、总粒数计算病穗率、病情指数与空白对照相比计算防治效果。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检验法DMRT法对防治效果进行差异性显著分析。
稻曲病分级标准0级未发病1级每穗1个病粒2级每穗3个病粒3级每穗35个病粒4级每穗69个病粒5级每穗10个以上病粒。
2 结果与分析
2.1 防效情况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从穗防效来看具体详见附表50%氟环唑SC20mL处理对稻曲病的防效最好防效为69.80%其次是12.5%氟环唑SC40mL处理、30%苯甲·丙环唑EC30mL处理和12.5%氟环唑SC30mL处理防效分别是65.04%、65.00%和61.76%以上4个处理的穗防效均在60%以上。防效在60%50%从高到低分别是50%氟环唑SC15mL处理、2%·8亿孢子/g井·蜡芽菌SC120mL处理、100mL处理、75%肟菌·戊唑醇WG15mL处理、25%吡唑醚菌酯EC30mL处理25%咪鲜胺EC50mL处理和25%咪鲜胺EC100mL处理的防效分别是38.56%和37.75%,防效最低。方差分析,各处理间均无极显著和显著性差异。
从病情指数防效来看各处理防效高到低依次为50%氟环唑SC20mL、50%氟环唑SC15mL、12.5%氟环唑SC40mL、2%·8亿孢子/g井·蜡芽菌SC120mL、12.5%氟环唑SC30mL、25%吡唑醚菌酯EC30mL、30%苯甲·丙环唑EC30mL、2%·8亿孢子/g井·蜡芽菌SC100mL、75%肟菌·戊唑醇WG15g、25%咪鲜胺EC100mL、25%咪鲜胺EC50mL具体的防效分别为91.48%、87.22%、87.20%、83.49%、81.63%、80.59%、80.15%、79.04%、76.78%、76.25%、66.88%。方差分析25%咪鲜胺EC50mL处理除极显著低于50%氟环唑SC20mL处理外和其他处理均无极显著但50%氟环唑SC20mL处理又与其他9个处理无极显著差异25%咪鲜胺EC50mL处理显著性低于50%氟环唑SC20mL、50%氟环唑SC15mL、2%·8亿孢子/g井·蜡芽菌SC120mL但与25%咪鲜胺EC100mL、75%肟菌·戊唑醇WG15g、30%苯甲·丙环唑EC30mL、25%吡唑醚菌酯EC30mL、2%·8亿孢子/g井·蜡芽菌SC100mL无显著性差异。
2.2 安全性
用药后观察,各个药剂处理区内的粳稻均正常生长,无药害产生,亦未发现对天敌有不良影响,表明杀菌剂在试验用量内对粳稻和天敌安全。
3 结论与讨论
针对粳稻稻曲病试验对7种药剂的11个用量处理进行筛选。通过比较氟环唑两种含量的4个剂量处理都对稻曲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50%氟环唑SC20mL、15mL处理又优于12.5%氟环唑SC40mL、30mL处理说明高含量的防效优于低含量的。除25%咪鲜胺EC50mL处理效果差外其他处理效果都较好。因本试验只在破口前用药1次齐穗期未用杀菌剂需进一步试验验证防治稻曲病的效果。
附表 不同杀菌剂防治南方双季晚粳稻曲病的田间药
附表 不同杀菌剂防治南方双季晚粳稻曲病的田间药 (续)-1
“碧护+爱可”在水稻健株防病配套技术中的应用
1 水稻中稻再生稻健株防病集成技术
1.1 中稻及再生稻产量构成及制约因素
1.1.1 产量三要素
在水稻生产中,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是构成产量的三要素,无论是中稻还是再生稻,品种确定后要获得高产,必须要有足够的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及千粒重。中稻的有效穗与栽插的基本苗和分蘖成穗有关,栽足基本苗,促进分蘖,提高成穗率、每穗实粒数及千粒重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措施。再生稻是由前季稻稻桩上的休眠芽萌发、出苗、抽穗、结实收获的一季水稻。前季稻收割后,潜伏芽是否萌发,萌发出苗的数量及时间是决定再生稻蓄留成功和产量关键。前季稻收割时,茎秆青、叶片绿、不早衰,即有利中稻产量,又有利潜伏芽及时萌发,保证再生稻栽培成功。
1.1.2 影响水稻(中稻+再生稻)产量的因素及应对措施
荣县地处丘陵地带年均温17℃左右光照不足受温光条件制约水稻种一季有余而种两季不足水稻获得高产“中稻再生稻”是水稻种植的理想模式“中稻再生稻”的种植成功必须是再生稻蓄留成功。在水稻生产中影响水稻中稻再生稻产量因素首先受低温、毒害引起的坐兜赤枯病影响前季中稻的分蘖和生育进程中稻收获期推迟造成再生稻发苗推迟抽穗、扬花时的气温偏低不结实或结实差其原因①春未夏初的低温寡日照气候影响引起水稻长势差低温坐兜赤枯病时有发生②耕作不合理主要是水稻收获后移栽前才整田稻桩、稻草、及杂草等翻耕埋在田中水稻移栽刚成活有机物发酵产生的草酸等有害物质对秧苗的为害引起毒害坐兜赤枯病。其次水稻生长的后期早衰。由于农村劳力转移劳力不足移栽前一次性的肥不进行追肥后期营养不足水稻植株及根系生长不良造成早衰影响前季稻千粒重和再生稻发苗。最后螟虫、纹枯病等病虫危害。不仅影响中稻产量还影响再生稻发苗特别是纹枯病危害引起叶鞘、茎秆腐烂甚至休眠芽坏死不仅影响中稻的成穗率、千粒重还影响再生稻发苗、成穗。在水稻栽培中促进水稻生长健壮分蘖多有效控制病虫特别是纹枯病危害是提高中稻有效穗、千粒重和促进再生稻发苗、成穗、结实的重要措施。根据资料报道赤·吲乙·芸薹可湿性粉剂碧护使用后促进水稻植株强健增加根系茎秆粗壮叶片宽厚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爱可可有效控制纹枯病兼治稻曲病等病害在水稻生产应用效果较好。通过兑水稻中稻再生稻产量构成要素及影响因素分析结合水稻生长发育、病虫发生的特点及赤·吲乙·芸薹可湿性粉剂碧护、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爱可的应用实践遵循水稻病虫绿色防控的原则集成了以“碧护爱可”为中心的水稻中稻再生稻健株防病增产集成技术。
1.2 中稻及再生稻健株防病增产集成技术要点
1.2.1 选用高产、优质、再生力强的品种,适时播种,培育壮秧
选用德香4103、川香6203等优良品种充分利用光温条件在3月上旬播种搞好稻种消毒、旱育稀播、地膜覆盖等措施培育壮秧中苗4.55.5叶平均每株分蘖达2个蘖。
1.2.2 适时带药移栽,促壮、返青快、分蘖,减轻病虫发生
中苗移栽栽培规格按行窝距33.3cm×33.3cm每窝栽双株保证基本苗达3.5万株以上。移栽前12d按每667m2用1%甲维盐乳油100mL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爱可2030mL0.136%赤·吲乙·芸薹可湿性粉剂碧护4g喷雾带药移栽减少秧田病虫传播减轻病虫发生促进快速返青分蘖。
1.2.3 加强中稻肥水管理
中等肥力田块按每667m2用28%塔式喷浆测土配方肥50kg碳铵8kg尿素57kg其中底肥占总肥量70%、追肥20%、穗肥10%。栽秧后4550d每667m2秧苗达1314万株时晒田以后干湿交替拔节后保水710cm提高结实减少空秕粒。
1.2.4 促进中稻分蘖成穗,提高结实率和防治纹枯病
6月下旬即分蘖末期按每667m2用0.136%赤·吲乙·芸薹可湿性粉剂碧护4g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爱可2030mL喷雾防治纹枯病和促进分蘖成穗。
1.2.5 防病治虫、防早衰和促休眠芽萌动,为再生稻生产打基础
7月上中旬按每667m2用1%甲维盐乳油100mL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爱可2030mL0.136%赤·吲乙·芸薹可湿性粉剂碧护4g喷雾防治第二代螟虫、纹枯病和提高结实率防早衰促休眠芽萌动在中稻乳熟期稻田保水1015cm每667m2用尿素1520kg休眠芽萌发。
1.2.6 促进再生稻发苗、苗壮,控制纹枯病、螟虫危害
中稻收获后23d水稻再生苗萌发时每667m2用0.136%赤·吲乙·芸薹可湿性粉剂碧护4g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爱可2030mL喷雾促进发苗健壮、整齐、成穗和防治纹枯病。孕穗期每667m2用1%甲维盐乳油100mL喷雾防治第三代螟虫、稻纵卷叶等控虫保穗。
2 水稻健株防病增产集成技术的应用示范
2.1 水稻健株防病增产集成技术示范的基本情况
在新桥镇牛皮洞、赶场冲等村建立核心示范区选用品种为德香4103面积80hm2。3月旬播种4月上中旬移栽中稻8月中旬收获再生稻10月中旬收获施肥量中稻每667m2用28%塔式喷浆测土配方肥50kg碳铵8kg尿素57kg按底、追、穗肥721施用。再生稻每667m2用尿素1520kg作促芽肥4月上旬移栽前、6月20日前后分蘖末期、7月8日前后抽穗前结合防治螟虫、8月20日前后再生稻发苗后各施用1次“0.136%赤·吲乙·芸薹可湿性粉剂碧护德国阿格福莱农林环境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爱可,沈阳科创化学有限公司)”。
每个乡镇示范6.67hm2全县24个乡镇共计200余hm2按水稻健株防病技术实施。
2.2 水稻健株防病增产示范效果分析
2.2.1 目测观察表现“碧护+爱可”药剂处理后,中稻、再生稻健株防病效果明显
中稻表现经过药剂处理后秧苗长势健壮前期分蘖快叶片更直立坐兜较轻中后期植株有弹性纹枯病较轻收获时稻谷黄色叶片、茎秆带绿色生长健壮对照秧苗长势稍微弱一些叶片稍匍匐坐兜稍重一些中后期植株弹性差一些纹枯病较重收获时稻谷呈黄色有少部分带青叶片、茎秆带绿中带黄下部衰老叶较多。再生稻表现药剂处理的发苗快出苗较整齐中后期植株有弹性纹枯病较轻收割时叶片、茎秆带黄绿色对照发苗要晚12d整齐要差一些中后期植株有弹性差一些纹枯病较重收割时叶片、茎秆带黄色。
2.2.2 “碧护+爱可”,促进中稻的早分蘖,再生稻的发苗快、发苗整齐
中稻5月20日调查每667m2药剂处理出苗13.08万苗对照12.21万苗较对照高0.87万苗6月20日调查药剂处为20.35万苗对照为20.25万苗处理与对照差异不大。再生稻8月28日调查每667m2经药剂发苗为22.0万苗对照田为18.8万苗较对照高3.23万苗发苗率提高17.2%。
2.2.3 “碧护+爱可”,促进水稻成穗
中稻每667m2药剂处理有效穗为14.54万穗对照有效穗为13.33万穗较对照增加1.20万穗再生稻每667m2有效穗为18.81万穗对照有效穗为16.12万穗较对照增加2.69万穗。
2.2.4 “碧护+爱可”,提高水稻实粒数
中稻进行药剂处理着粒数为174.65粒/穗实粒数为138.60粒/穗结实率为79.36%对照着粒数为173.04粒/穗实粒数为133.00粒/穗结实率为76.86%处理着粒数较对照高1.51粒/穗实粒数较对照多5.60粒/穗结实率较对照高2.50%。再生稻药剂处理着实数为89.64粒实粒数为66.37粒结实率为71.04%对照着粒数为88.05粒/穗实粒数为59.20粒/穗结实率为67.24%处理的着粒数较对照高1.49粒实粒数高7.17粒结实率高6.80%。
2.2.5 “碧护+爱可”,提高水稻千粒重
中稻药剂处理千粒重为28.94g对照千粒重28.09g处理较对照高0.85g。再生稻药剂处理千粒为22.98g对照千粒重22.54g处理较对照高0.44g。
2.2.6 “碧护+爱可”,有效控制水稻纹枯病危害
中稻7月25日调查处理病株率为4.83%病情指数1.45对照的发病株率高29.00%病情指数17.64相对防效为91.83%再生稻9月25日调查药剂处理病株率为4.67%病情指数1.47对照病株率为24.83%病情指数14.95相对防效为90.74%。
2.2.7 促进中稻及再生稻增产
通过水稻健株防病技术实施促进分蘖、成穗控制纹枯病为害防止水稻早衰促进再生稻发苗、成穗从而促进中稻及再生稻增产。根据对中稻和再生稻健株防病示范进行测产每667m2药剂处理的产量为868.96kg对照为711.49kg增产157.47kg增产22.13%其中中稻药剂处理的为582.74kg对照为497.85kg增产84.88kg再生稻药剂处理的为286.23kg对照为213.63kg增产72.59kg。
3 小结
水稻中稻再生稻的生产模式是充分利用温光资源的一项农艺栽培措施围绕水稻中稻再生稻产量构成要素根据水稻生长发育、病虫发生的特点结合赤·吲乙·芸薹可湿性粉剂碧护、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爱可的应用实践以“碧护爱可”为中心集成适合荣县水稻中稻再生稻健株防病增产技术通过示范效果显著10月18日四川省农业厅和科技厅分别组织省内外水稻科研、推广专家组成现场测产验收专家组对荣县再生稻测产最高产量345.7kg,是荣县历年来再生稻的最高产量。
通过示范效果调查分析可见:“碧护+爱可”,一是有效控制水稻病水稻纹枯病的发生、为害,保证了水稻安全生产;二是促进中稻分蘖,提高成穗率和结实率;三是预防中稻早衰,增加千粒重,促进中稻增产;四是促进再生稻发苗、抽穗、成穗,提高成穗率和结实率,提高再生稻产量。以“碧护+爱可”为中心,集成的适合荣县水稻(中稻+再生稻)健株防病增产技术,通过示范应用,促进了再生稻蓄留成功,为推进荣县“中稻+再生稻”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通过水稻(中稻+再生稻)健株防病集成技术的应用,虽然兑水稻病虫防控及增产取得较好效果,但赤·吲乙·芸薹可湿性粉剂和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的使用量是按说明书的推荐剂量施用,是否是最佳剂量,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附表1 2014年中稻生长及产量调查
附表2 2014年再生稻生长及产量调查
附表3 2014年水稻纹枯病防治效果调查
昆虫性信息素迷向防治稻纵卷叶螟试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稻作和品种及栽植密度的选择
早、晚双季稻常规品种玉香占及桂香2号栽植密度0.167m×0.2m早稻抛秧期2014年4月12日晚稻抛秧期2014年8月9日。
1.2 环境条件
试验田选在上林县大丰镇云温村云温庄水稻田试验田母质为河流冲积物发育而成的潮泥田质地为黏壤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约3.3%pH6.5,排灌正常。
1.3 试验材料
稻纵卷叶螟迷向圈,稻纵卷叶螟性诱剂,干式飞蛾诱捕器,由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1.4 试验设计
1.4.1 处理区
面积66700m2从稻纵卷叶螟迁入初始开始每667m2均匀放置50枚迷向圈迷向圈挂置于水稻植株上高度可随着水稻植株的生长而提高各点放置高度应有不同以达到立体迷向效果。诱芯持效期34个月试验期间无需更换诱芯。试验为单一处理不设重复。试验期间不针对靶标害虫采取药剂防治幼虫措施只有当田间害虫幼虫量过大可造成严重产量损失时才可药剂防治。
种群动态监测处理区域的东、南、西、北、中各设置1个干式飞蛾诱捕器用于监测靶标害虫成虫量设置时间同迷向圈。放置高度为诱捕器底端低于水稻植株顶端1020cm。诱芯为水稻稻纵卷叶螟诱芯。
1.4.2 诱杀区
与处理区的稻作、品种、播栽期、农事管理等条件一致且稻纵卷叶螟发生期、程度基本一致距处理区500m以上面积13340m2不设置迷向圈每667m2设置1个干式飞蛾诱捕器诱捕成虫。诱捕器设置时间、高度和诱芯同处理区种群动态监测。
1.4.3 空白对照区
距离处理区和诱杀区200m以上面积333.5m2,试验期间不使用性诱剂和农药防治稻纵卷叶螟(可防病害)。
1.4.4 其他防治措施
田间安装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2盏稻田养鸭300只主害代幼虫量过大时应急防治药剂苦参碱防治病害药剂井冈霉素枯草芽孢杆菌。
1.5 调查内容及方法
1.5.1 调查内容、方法和时间
1.5.1.1 稻纵卷叶螟蛾量调查
处理区和诱杀区每5d收集1次诱捕器内的成虫分别记录各诱捕器内的蛾量。
1.5.1.2 稻纵卷叶螟卵量调查
处理区、诱杀区和空白对照区从蛾始期到卵孵化期末每处理田随机5点取样每点查20丛水稻共查100丛调查稻纵卷叶螟卵粒数。
1.5.1.3 危害调查
处理区、诱杀区和空白对照区分别在稻纵卷叶螟各代次危害稳定后分别在小区的东、南、西、北、中随机5点取样每点查20丛水稻共查100丛调查总叶片数、卷叶数。
1.5.2 药效计算方法
1.6 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
试验前调查稻株10丛有蜘蛛23头试验后15d调查10丛有蜘蛛26头表明在试验条件下试验药剂、迷向圈、诱芯对田间蜘蛛的发生没有影响且经观察对其他天敌及其他生物的发生也很少有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迷向率
试验结果表明见表1利用迷向法控制稻纵卷叶螟产卵具有一定的效果平均迷向率为22.05%但低于诱杀区防效33.54%。非主害代第二、第五代稻纵卷叶螟性迷向率分别为52.55%和51.79%明显高于主害代第三和第六代11.81%和11.23%。性迷向区和诱杀区的平均诱蛾量分别为12.96头/个·次和12.30头/个·次每100丛平均卵块数分别是149.2块和127.2块。另外田间调查显示试验期间第三和第六代均为主害代稻纵卷叶螟田间虫量明显高于第二和第五代但利用干式飞蛾诱捕器诱捕的4个代次稻纵卷叶螟数量无明显差异。
表1 昆虫性信息素迷向法对稻纵卷叶螟产量的影响
2.2 卷叶率
试验结果表明表2利用迷向法控制稻纵卷叶螟卷叶具有一定的效果非主害代第二、第五代防效分别为44.22%和63.29%明显高于主害代第三、第六代6.83%和4.56%。说明当田间虫口密度较低时非主害代性迷向法对控制稻纵卷叶螟卷叶率具有一定的效果能够将卷叶率控制在5%以下;当虫口密度较大时(主害代),利用性迷向法防治稻纵卷叶螟卷叶情况效果较差。
表2 昆虫性信息素迷向法控制稻纵卷叶螟卷叶效果
3 结论与讨论
当田间虫口密度低时(非主害代),性迷向法对控制稻纵卷叶螟产卵及卷叶具有一定效果,但其对控制稻纵卷叶螟产卵及卷叶效果没有诱杀法理想。性迷向法可用于广西第二代、第五代(非主害代)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有关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试验验证。
木霉对小麦全蚀病菌的颉颃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与药剂
小麦全蚀病菌是从河南新乡地区发病小麦根部中分离培养。木霉菌株由河南科技学院植保系植病实验室提供。70%甲基托布津WP西安美邦农药有限公司75%百菌清WP江苏省灌云县农药厂50%速克灵WP日本住友公司50%退菌特WP河北赞峰农药厂
1.2 颉颃作用的测定
采用对峙培养法。挑取新鲜培养的病原菌菌丝块放在PDA培养基平板一侧的中间同时在相对一侧的中间放置同样大小的木霉菌丝块。两者相距3cm。以单独接种病原真菌的平板作对照。每处理重复3次置于25℃恒温箱中培养逐日观察菌落的生长和木霉的抑制作用连续观察4d。根据下面公式计算抑菌效果。
I为木霉的抑制力R2为对照病原菌的菌落半径R1为病原菌菌落中心到木霉菌落边缘的直线距离。
1.3 木霉对小麦全蚀病菌生长抑制率的测定
将培养4d的木霉菌配制成孢子悬浮液孢子含量为1.0×108个/mL。用系列稀释法稀释1、10、102、103、104、105、106倍配制成一系列不同孢子含量的PDA平板。然后挑取病原菌菌丝块接种于平板中央。以不接种木霉孢子和只接种病原真菌的平板作对照重复3次。置于25℃恒温箱中培养逐日观察测量菌落直径连续观察7d。按下式计算生长抑制率
1.4 木霉与杀菌剂对小麦全蚀病菌抑菌效果比较测定
分别制备含杀菌剂培养基平板50%速克灵WP50%退菌特WP70%甲基托布津WP75%百菌清WP和木霉菌孢子含量108个/mL。然后用打孔器制取小麦全蚀病菌菌碟接种到各含药平板上以不含杀菌剂和木霉菌株的培养基作对照重复3次25℃下培养7d后测量菌落直径计算生长抑制率。
1.5 木霉菌对小麦全蚀病菌的颉颃作用机理观察
在对峙培养试验中,在两菌落的交接处形成对峙界面,挑取界面处的菌丝做涂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两种菌丝的交接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木霉对小麦全蚀病菌颉颃作用
对峙法测定结果表明木霉对小麦全蚀病菌有强烈的颉颃作用。木霉和小麦全蚀病菌先后在各自一边的PDA平板上生长随后木霉迅速生长并占领小麦全蚀病菌的平板48h两者接触后开始出现抑菌圈并且可以观察到小麦全蚀病菌在和木霉菌相遇后就受到抑制生长速度减缓。72h后木霉菌沿小麦全蚀病菌菌落的四周生长形成包围圈。小麦全蚀病菌逐渐被压缩抑制最后小麦全蚀病菌菌落为木霉菌菌落所覆盖。经测量R2为10.56mmR1为5.23mm。根据公式算出生长抑制力为97.98。
2.2 木霉对小麦全蚀病菌的生长抑制率
由图1、图2可以看到在不同浓度木霉孢子平板中木霉对小麦全蚀病菌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其抑制程度随木霉孢子浓度的降低而减弱相应每种病原菌菌落直径随木霉孢子浓度的增加而减小。
图1 木霉不同孢子量对小麦全蚀病菌的生长抑制作用
图2 木霉不同孢子量对小麦全蚀病菌的生长抑制率
2.3 小麦全蚀病菌在木霉孢子平板上菌落形态观察
不同浓度的木霉孢子制成平板并接种病菌菌碟后小麦全蚀病菌能在含木霉的平板上逐渐生长24h后高浓度的木霉平板上逐渐可见木霉菌丝及小菌落72h后各浓度平板均可见均匀分布的木霉菌落且连成一片此时小麦全蚀病菌仍在生长但生长速度明显减缓。4d后木霉逐渐侵入小麦全蚀病菌菌落内部并逐渐覆盖病原菌将小麦全蚀病菌局限于中央呈小菌落和四周有气生菌丝圆环。
2.4 木霉与杀菌剂对小麦全蚀病菌抑制作用比较
由表1可知木霉对小麦全蚀病菌的抑制作用较50%速克灵WP和50%退菌特WP相对较差但木霉孢子悬浮液含孢量106个/mL的抑制效果与75%百菌清WP相当抑制率分别为60.5%和65.5%含孢量108个/mL的抑制效果与70%甲基托布津WP相当抑制率分别为82.5%和85.6%。
表1 木霉与杀菌剂对小麦全蚀病菌抑制作用比较
2.5 木霉菌对小麦全蚀病菌的颉颃作用机理
显微镜观察对峙结果发现,在木霉与病原菌交接处,形成对峙面,界面处小麦全蚀病菌菌丝被木霉菌丝重寄生或利用吸器进入小麦全蚀病菌菌丝,吸取菌丝营养,使小麦全蚀病菌营养菌丝逐渐失活、气生菌丝逐渐断裂、解体,最后均被木霉孢子所覆盖。通过观察试验结果发现木霉的颉颃作用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重寄生:木霉菌丝以缠绕、穿插、紧贴等方式寄生于小麦全蚀病菌上,并产生木霉分生孢子,使小麦全蚀病菌菌丝变形,细胞变短。并观察到木霉菌丝产生的圆形吸器侵入小麦全蚀病菌菌丝,吸取营养,致使小麦全蚀病菌菌丝从隔膜处断裂、解体的现象。
溶菌作用:由于木霉能产生多种降解细胞壁的胞外酶,对小麦全蚀病菌菌丝的生长和孢子萌发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致使小麦全蚀病菌菌丝停止生长。由于木霉能产生毒素或抗生物质,使小麦全蚀病菌菌丝细胞质消解或使菌丝原生质凝结,并逐渐腐烂、失活、解体,有时还发生自溶或外溶现象。
空间竞争作用小麦全蚀病菌菌丝被木霉菌丝争夺生活空间使小麦全蚀病菌菌丝生长受到限制生长混乱、扭曲表现为环行生长菌丝顶部变细内容物减少最后被木霉菌丝覆盖。显微镜视野下多为木霉菌丝和正在解体的小麦全蚀病菌菌丝碎段而木霉孢子量却很多统计结果表明木霉和小麦全蚀病菌的交接面处木霉菌孢子占90%以上。
3 讨论
通过室内生物测定表明了木霉对小麦全蚀病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是小麦全蚀病防治的理想的生防菌,在生产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生产上常用的木霉剂多为它的孢子制剂,将木霉发酵制成的孢子制剂进行种子包衣或土壤处理,可以有效地防治苗期病害。但木霉活菌制剂的田间应用效果与实验室的试验效果相差甚远,可能由于木霉在自然环境中的定殖与繁殖不仅受到温度、湿度等物理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也会受到环境中其他微生物的影响,所以应对木霉生态学习性方面进行广泛的研究,会有助于在生产实践中提高木霉的生防效果。
新型杀菌剂不同剂量拌种防治小麦苗期病害试验初报
1 试验目的
①筛选满穗与瑞苗清不同剂量拌种对小麦苗期病害防效。
②探索满穗与瑞苗清不同剂量在小麦拌种上的安全性。
2 试验作物及防治对象
2.1 试验作物
冬小麦。
2.2 品种
开麦18。
2.3 防治对象
小麦根腐病、纹枯病。
3 试验处理与设计
3.1 试验药剂
①满穗240g/L噻呋酰胺SC由中农立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②瑞苗清24%霉灵·6%甲霜灵AS由中农立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3.2 试验设计与处理
3.2.1 试验设计
①本试验共设11个处理不设重复各小区随机排列。小区面积25m2。从每个处理中取出50粒做室内芽率试验调查各处理出苗率。
②播种时间。2013年8月23日上午对田间各小区进行人工拉耧方式播种8月30日做室内出苗率试验。
3.2.2 试验处理
见表1。
表1 试验处理表
表1 试验处理表-1
4 调查、记录和测量方法
4.1 气象和土壤资料
4.1.1 气象条件
2013年8月23日至9月1日日均温度为26.8℃较常年同期偏高2.3℃没有降水、光照充足。9月28日日均温度为23.6℃最高温30℃降水量为6.1mm较常年同期偏少13.4mm光照偏少。9月916日日均温度为24.1℃较常年同期偏高2.4℃最高温35℃降水偏少总降水量为4.3mm较常年同期偏少13.7mm;光照正常。总之,试验期间总降水量偏少,天气干旱少雨。
4.1.2 试验地点及土壤情况
试验地设在开封市金明区水稻乡孙庄村农户刘河的承包地内土壤为两合土肥力中等前茬作物为西瓜。播种前先浇地后机械旋耕平整成11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25m2。
4.2 调查方法、时间和次数
4.2.1 调查方法
每个小区随机五点取样每点调查30株查病苗数记录出苗日期。室内出苗率调查各处理出苗数及出苗日期。
4.2.2 调查时间、次数
第一次调查:田间各处理的出苗日期及出苗情况。
第二次调查:空白对照小区出现明显病状时调查所有小区病苗数。
4.3 对作物的直接影响
观察药剂对作物有无药害,记录药害的类型和程度。
5 结果与分析
5.1 出苗率
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所有的处理当中以处理5、处理6的出苗率最高100%高出对照8个百分点其次是处理1出苗率是98%。以处理10的出苗率最低仅为78%较对照低14个百分点。处理4的出苗率与对照相比也低了4个百分点。上述数据表明处理4、处理10对小麦出苗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处理10对小麦出苗率影响最大。另外处理8、处理10的出苗时间均较对照晚1d。
表2 小麦室内拌种出苗率试验调查表
5.2 药剂防效
从表3中我们能看出处理4、处理6的病苗率均在10%以下病苗率分别是7.3%、5.3%。病苗率最高的是对照病苗率达到69.3%其次是处理7病苗率为40.7%该处理的死苗数也最多。再从防治效果看以处理6的防效最好防效达到了92.4%其次是处理4防效为89.5%。防效最差的是处理7防效仅为41.3%。除此之外处理1、处理8、处理9的防效均未达到70%。
表3 不同处理对小麦苗期病害的田间防效
从田间观测情况看8月23日播种后8月27日田间调查大部分处理区小麦已出苗经目测出苗率最差的是处理8、处理10出苗面积均在20%以下。这与室内芽率试验两处理出苗晚的结果相吻合。9月11日田间再次调查处理10试验区内出苗情况仍表现最差目测出苗面积在50%70%之间与其室内出苗率78%相近。由此可见处理10对小麦发芽影响大不安全。
6 结论
6.1 安全性
根据田间、室内小麦拌种试验结果满穗每667m2用量60mL拌麦种15kg和瑞苗清每667m2用量64mL拌种15kg均对小麦出苗有影响。其中瑞苗清的影响最大。建议今后生产中上述两种处理不宜使用。
6.2 防效
从田间试验结果看对小麦苗期以纹枯病、根腐病为主的病害防治效果最佳配方是满穗瑞苗清每667m2用量20mL16mL拌小麦种15kg。上述配方对小麦出苗没有影响可在今后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
45%烯·苯·噻FS拌种防治小麦病虫害试验初探
1 试验目的
为了验证45%烯·苯·噻FS防治小麦主要病虫害效果及安全性在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对45%烯·苯·噻FS进行了防治小麦主要病虫害药效试验验证45%烯·苯·噻FS防治小麦主要病虫害以及对小麦增产效果为大田示范推广提供依据。
2 材料和方法
2.1 供试药剂
见表1。
表1 试验药剂
2.2 试验作物及防治对象
2.2.1 试验作物
小麦品种为新春14。
2.2.2 防治对象
金针虫、麦秆蝇和小麦散黑穗病。
2.3 试验设计
2.3.1 试验设计
试验设5个处理其中4个为药剂处理1个空白对照试验安排详见表2。
表2 试验药剂处理
2.3.2 小区安排
试验按上述药剂及剂量共设5个处理3次重复共15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面积667m2小区边缘设保护行。
2.4 试验概况
2.4.1 试验田概况
试验田设置在博乐市小营盘镇基建队赵治平的春小麦田中该地块属于沙壤土有机质32.2g/kgpH 8.1土壤肥力上等前茬为玉米总面积2hm2试验应用面积1hm2设置对照1hm2。试验田于3月22日播种每667m2播种量30kg整地前亩施用22kg二铵5kg尿素1kg硫酸锌肥在拔节头水时追尿素10kg二水追尿素10kg三水追尿素5kg四水追尿素3kg。常年发生病虫害主要有金针虫、麦秆蝇、小麦蚜虫、小麦蓟马、小麦锈病等主要病虫害。
2.4.2 使用方法及施药器械
各药剂按试验各个处理制剂用量每10kg种子药剂兑水至200mL配制成药液与种子充分搅拌直到药液均匀分布到种子表面阴干后即可播种。
2.4.3 施药时间和次数
本试验于2015年3月23日进行拌种施药一次。
2.5 调查方法、时间和次数
2.5.1 出苗及烂种情况
播种时在各个处理的每一小区选择一行进行人工开沟均匀撒播100粒种子小麦齐苗时调查记录全部出苗数统计出苗率。
2.5.2 小麦苗期生长发育情况
小麦4叶1心期每小区随机取样调查20株小麦苗测量株高土面以上至每株最高叶尖的平均高度为株高、根长以及植株的鲜重。
2.5.3 药效调查
2.5.3.1 地下害虫—金针虫
5月中旬每小区内按Z形5点取样每点调查200株分别记载调查区域内被害株数害虫数量计算被害株率、防治效果。
2.5.3.2 小麦麦秆蝇
6月10日在春小麦灌浆期初期调查每小区5点取样每点固定200株调查小麦麦秆蝇发生危害株率计算防治效果。
2.5.3.3 小麦散黑穗病
6月10日在小麦灌浆初期进行。每小区随机5点取样每点取调查200株记录病株数计算病株率、防治效果。
2.5.3.4 产量调查
每小区三点取样条播小麦田每点选取1.11m测量4行数出0.667m2的小麦株数测量穗数、单穗粒数、千粒重计算每667m2产量、增产率。
每667m2产量kg=每667m2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g×0.85
3 结果
3.1 出苗时间及出苗率
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无烂种情况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处理5的出苗率分别为97%、97.6%、98.3%、97.3%、98%药剂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施用80g 45%烯·苯·噻FS处理3试验区小麦出苗率最高详见表3。
表3 药剂处理田间出苗情况调查结果
3.2 株高、分蘖数、根数及地上、地下部分鲜重
对试验区株高、根长、分蘖数,以及地上和地下部分的鲜重,记录结果如下:
株高通过田间系统调查测量处理3株高较对照高出5cm较处理4高出4.3cm处理3与处理1、处理2、处理4、处理5有显著差异其余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其中施用80g 45%烯·苯·噻FS的处理3试验区小麦株高最高达到47.5cm详见表4。
表4 各处理小麦生长情况调查表株高
分蘖数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处理5的分蘖数分别为0.7个、1.0个、1.49个、1.33个、0.41个药剂处理间差异显著其中施用80g 45%烯·苯·噻FS处理区小麦分蘖最多详见表5。
表5 各处理小麦生长情况调查表分蘖数
根长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处理5的根长分别为11.43cm、10.85cm、13.56cm、13.13cm、9.81cm药剂处理间差异显著其中施用80g 45%烯·苯·噻FS处理区小麦根长最长详见表6。
表6 各处理小麦生长情况调查表根长
根数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处理5的根数分别为6.3条、6.47条、6.89条、6.63条、6.15条各个药剂处理间根数无显著差异详见表7。
表7 各处理小麦生长情况调查表根数
地上部鲜重处理1、处理2、处理3的地上部鲜重分别为3.8g、4.77g、5.82g、4.05g、3.21g药剂处理间差异显著其中施用80g 45%烯·苯·噻FS处理区小麦植株鲜重最重详见表8。
通过对小麦生长性状分析45%烯·苯·噻FS对小麦出苗、株高、根系及分蘖都有积极作用能够促进小麦生长提高小麦自身抗性。
表8 各处理小麦生长情况调查表植株鲜重
3.3 防治病虫害效果
3.3.1 防治地下害虫金针虫效果
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的防效分别为71.43%、74.37%、86.27%、81.90%药剂处理间差异显著其中80g 45%烯·苯·噻FS对金针虫防效最佳详见表9。
表9 45%烯肟菌胺苯醚甲环唑噻虫嗪对金针虫防效
3.3.2 防治麦秆蝇效果
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的防效分别为55.35%、64.77%、74.65%、65.72%药剂处理间差异显著其中80g 45%烯·苯·噻FS对麦秆蝇防效最佳达74.65%详见表10。
表10 45%烯肟菌胺苯醚甲环唑噻虫嗪对麦秆蝇防效
3.3.3 小麦散黑穗病的防效
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的防效分别为71.04%、79.81%、91.63%、86.60%处理间差异显著其中80g 45%烯·苯·噻FS对小麦散黑穗病防效最佳达91.63%详见表11。
表11 45%烯肟菌胺苯醚甲环唑噻虫嗪对散黑穗病防效
3.4 对产量的影响
7月20日对各个处理进行测产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处理5穗粒数分别为 29.3粒、30.16粒、30.16粒、30.13粒、29.4粒、28.5粒千粒重分别38.36g、38.33g、38.7g、38.56g、38.5g每667m2均有效穗数45.7万穗、46.5万穗、47.76万穗、48.3万穗、43.46万穗每667m2产量分别为436.59kg、452.35kg、470.51kg、465.56kg、406.05kg与空白对照相比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增产率分别7.5%、11.4%、15.87%、14.65%其中处理3增产率最高详见表12。
3.5 对作物的安全性
试验中各个45%烯·苯·噻FS药剂浓度对供试小麦生长安全各试验小区均无药害发生。
4 结论
通过田间试验45%烯·苯·噻FS药剂拌种对春小麦出苗和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对春小麦病虫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控害保产增产方面也表现出较好的效果。作为一种新的拌种药剂45%烯·苯·噻FS拌种在新疆春麦区具有潜在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价值。
药剂拌种是新疆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措施之一,对作物生长初期,甚至中期的病虫害控制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但目前可选的拌种药剂和组合方式较为单一,因此结合高毒农药替代、农药减量控害等技术的试验研究,进一步试验筛选和优化新的药剂及组合方式是我们下一步的重点工作之一。
表12 45%烯·苯·噻FS田间测产情况
不同时期和施药次数小麦“一喷三防”防效对比试验
1 试验条件
1.1 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
1.1.1 防治对象
小麦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吸浆虫、穗蚜及预防减轻干热风危害。
1.1.2 作物品种
富麦2008。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点在富平县流曲镇臧村,试验地灌溉条件便利,属于引黄灌区、桃曲坡灌区双灌区,土壤类型娄土,土壤肥力适中,地形南北走向,小麦中后期主要病虫害是小麦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吸浆虫、穗蚜。
2试验设计和安排
2.1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置7个药剂处理1个对照每个处理面积为333.5m2。各处理具体设计为处理1在小麦抽穗10%20%时施药一次处理2在小麦抽穗60%70%时施药一次处理3在小麦抽穗10%20%时第一次施药抽穗60%70%时第二次施药处理4在小麦抽穗10%20%时第一次施药灌浆前期第二次施药处理5在小麦扬花后灌浆前期施药一次处理6在小麦灌浆中期施药一次处理7在小麦扬花后灌浆前期第一次施药灌浆前中第二次施药对照不防治。
技术方案药剂处理按照试验设置每667m2用70%甲基硫菌灵WP 100g2.5%高效氯氟氰菊酯EC 25mL叶面肥20g金麦穗
2.2 施药方法
按照试验设置的用药时期和技术方案4月21日处理1、处理3第一次施药4月26日处理2、处理4第一次施药5月1日处理4、处理5、处理7第一次施药5月10日处理6第一次施药处理7第二次施药。
3 调查、记录和测量方法
3.1 试验期间天气状况
4月25日4月29日全县普降小到中雨降水量分别为13mm、11mm日平均温度18℃最低温度13℃最高温度26℃土壤含水量12.1%。
3.2 数据调查
3.2.1 小麦条锈病、白粉病病害分级
0级无病害
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10%
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1%25%
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6%50%
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0%以上。
3.2.2 赤霉病病害分级
0级无病
1级病小穗数占全部小穗的1/4以下
2级病小穗数占全部小穗的1/41/2
3级病小穗数占全部小穗的1/23/4
4级病小穗数占全部小穗的3/4以上。
3.2.3 病害药效计算方法
式中CK0——空白对照区施药前病情指数
CK1——空白对照区施药后病情指数
PT0——药剂处理区施药前病情指数
PT1——药剂处理区施药后病情指数。
3.2.4 虫害药效计算方法
3.2.5 产量调查
小麦收获时每个处理区随机5点取样每点面积不小于1m2。统计计算每667m2穗数万穗穗粒数和千粒重g平均产量kg、增产率等。
4 试验结果评价
4.1 防治效果
4个施药一次的处理中处理2防治效果最好对蚜虫、吸浆虫防效分别为89%、92%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防效分别为94%、93%、92%处理1对小麦赤霉病、小麦吸浆虫防效较好防效分别为83%、78%处理5、处理6对蚜虫防效较好防效分别为92%、85%对小麦吸浆虫、小麦赤霉病防效不明显。3个两次施药的处理中处理4对小麦病虫害防治效果较好各种病虫害防效均达到90%以上处理3对小麦吸浆虫、小麦赤霉病防效最好防效分别为98%、96%处理7对小麦蚜虫防效最好防效为95%对小麦条锈病、白粉病防效较好防效分别为91%、85%。处理6对小麦病虫防治效果最差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仅15%对小麦吸浆虫防治效果不明显表1
表1 小麦“一喷三防”不同时期、不同次数防效调查结果
表1 小麦“一喷三防”不同时期、不同次数防效调查结果-1
由此可见,小麦抽穗至扬花前施药对小麦赤霉病、小麦吸浆虫防治效果较好,对其他病虫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小麦扬花后灌浆前期施药,对小麦蚜虫防效较好,对小麦吸浆虫防治效果不明显。
4.2 产量和增产率
空白对照每667m2产量382kg处理3产量最高每667m2产量555kg增产率45%处理4产量较高每667m2产量545kg增产率42%处理6增产量最低每667m2产量447kg增产率12%表2
表2 小麦“一喷三防”不同时期、不同次数产量调查结果
4.3 施药效果
处理1对小麦病虫的综合防治效果高于处理6而低于其他处理。
5 结论与建议
5.1 小麦抽穗至扬花前施药对小麦赤霉病、小麦吸浆虫防治效果最好,对其他病虫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小麦扬花后灌浆前期施药,对小麦蚜虫防效最好。
5.2 对小麦吸浆虫发生区或小麦抽穗期如遇阴雨天气小麦“一喷三防”建议在小麦抽穗60%70%时第一次施药,灌浆前期第二次施药才能确保较好防治效果。
5.3 对小麦病虫发生较轻田块建议小麦“一喷三防”在小麦抽穗60%70%时施药一次,或在小麦扬花后灌浆前期施药一次,就能达到好的防治效果。
六种药剂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试验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田概况
试验田设在富平县流曲镇臧村小麦高产创建田土质为娄土肥力中等均匀灌溉条件便利引黄、小井双灌区是小麦赤霉病发生危害区小麦品种为郑麦366种植方式机械条播试验田长势良好生长平衡。试验用药在小麦处于齐穗扬花期试验期间天气晴朗微风最高温度26℃最低温度13℃药后24h无降水。
1.2 供试药剂与剂量
供试药剂及每667m2使用剂量为
50%多菌灵80g、70%甲基硫菌灵50g、10%三唑酮50g、30%戊·福90g、30%己唑醇10g、43%戊唑醇6g。
1.3 施药方式
试验设6个药剂处理和1个空白对照处理每处理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667m22013年4月24日小麦齐穗时用药采用背负式电动喷雾器进行喷雾药剂采用二次稀释法配制每667m2用水量30kg。
1.4 调查内容和方法
药后20d小麦赤霉病基本定局后鉴定调查每个处理对角线五点取样每点50穗分别记载病穗数、病级计算病穗率、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分级标准采用麦类赤霉病测报调查规范国家标准GB/T 15796-1995
1级病小穗占全穗的1/4以下
2级病小穗占全穗的1/41/2
3级病小穗占全穗的1/23/4
4级病小穗占全穗的3/4以上。
式中CK0——空白对照区施药前病情指数
CK1——空白对照区施药后病情指数
PT0——药剂处理区施药前病情指数
PT1——药剂处理区施药后病情指数。
2 试验结果
5月15日对小麦赤霉病不同药剂进行防治效果调查调查结果见表1。从表1看出50%多菌灵、70%甲基硫菌灵、30%戊·福3种药剂对小麦赤霉病防效相近。每667m2用50%多菌灵80g病穗率防效83.4%病情指数防效91.8%每667m2用70%甲基硫菌灵50g病穗率防效86.8%病情指数防效93.4%每667m2用30%戊·福90g病穗率防效85.9%病情指数防效92.9%。每667m2用43%戊唑醇6g和30%己唑醇10g对小麦赤霉病防效相近每667m2用43%戊唑醇6g病穗率防效73.7%病情指数防效73.8%每667m2用30%己唑醇10g病穗率防效54.6%病情指数防效54.7%每667m2用15%三唑酮50g病穗率防效50.9%病情指数防效50.6%。
表1 小麦赤霉病不同药剂试验结果
3 小结
从2013年不同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试验结果分析得出以下几点
3.1 每667m2用50%多菌灵80g、70%甲基硫菌灵50g、30%戊·福90g、43%戊唑醇6g、30%己唑醇10g 5个处理对小麦赤霉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病穗防效均达80%以上病情指数防效均达90%以上。其中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和戊·福防效相近。病穗防效分别为83.4%、86.8%、85.9%病情指数防效分别为91.8%、93.4%、92.9%。每667m2用70%甲基硫菌灵50g防治效果最好。每667m2用30%戊·福90g和50%多菌灵80g防治效果较好。
3.2 每667m2用43%戊唑醇6g和30%己唑醇10g这两个处理对小麦赤霉病病穗防效分别为81.6%、82.7%病情指数防效分别为90.6%、90.8%可有效控制小麦赤霉病发生危害而每667m2用10%三唑酮50g对赤霉病防效较差病穗防效仅为50.9%病情指数防效仅为50.6%,需进一步试验示范。
3.3 由于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在本县已使用多年赤霉病对其的抗性上升较快为了减缓抗性应交替用药。每667m2用30%戊·福90g对小麦赤霉病的防病效果进行试验从施药到调查结束小麦成熟期均未发现该药剂对小麦生产不利影响小麦生长良好。本试验证实该药剂对小麦赤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推荐在生产中使用可替代常规药剂或与其他类型药剂交替使用。通过田间目测观察该药剂对小麦白粉病有兼治效果处理区内未发现小麦白粉病。
3.4 由于2013年天气干旱小麦赤霉病属于中度发生年份抓住关键时期选择有效杀菌剂喷施一次就能控制其发生危害。在小麦齐穗扬花期间若遇阴雨天气为赤霉病大流行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必须增加用药次数才能确保好的防治效果。
小麦应用芸天力增产效益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药剂
敌委丹30g/L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瑞士先正达公司生产芸天力0.01%芸薹素内酯可溶液剂上海绿泽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苗势600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美国世科姆公司生产。试验用药全部由绿业元公司提供。
1.2 试验条件
试验地点为襄阳市原种场小麦品种为郑麦9023播种日期分别为2013年10月25日和2014年10月20日、每667m2播种量为12.5kg播种方式为人工撒播每667m2施45%的三元复合肥50kg。整个试验田不再使用其他种衣剂生长期间不施用其他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病虫草害防治正常进行冬前12月中旬进行一次化学除草4月20日小麦扬花期每667m2用氰烯菌酯100g预防赤霉病一次。
1.3 试验处理
1.3.1 2013-2014年度试验设计
播前拌种试验设3个处理芸天力0.01%芸薹素内酯敌委丹30g/L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敌委丹30g/L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和不拌种空白对照表1。种子包衣方法按照10kg麦种对150mL水的剂量根据试验各处理要求混匀后包衣待包衣自然晾干后播种。
表1 2013-2014年度拌种试验设计
拔节期和穗期喷雾试验共设4个处理分别为拔节期3月10日喷一次、抽穗期4月6日喷一次、拔节期3月10日和抽穗期4月6日各喷一次、空白对照表2
表2 2013-2014年度喷雾试验设计
1.3.2 2014-2015年度试验设计
包衣拌种试验设计见表3。
表3 2014-2015年度包衣拌种试验设计
包衣方法每667m2播种量按12.5kg种子按以上设计药剂剂量先兑水200mL混匀后包衣晾干后播种。
喷雾试验选一整块4669m2的试验地平均划分为7大区每区每667m2为1个处理。喷雾试验是在拌种基础上进行表4
表4 2014-2015年度喷雾试验设计
1.4 测产方法
每小区5点取样每点取1m2调查每667m2穗数从中随机取20个穗调查穗粒数。
穗粒数=20穗粒数的加权平均数
每667m2产量kg=每667m2穗数×穗粒数×千粒重g×85%×10-6
2 结果与分析
2.1 2013-2014年度试验结果与分析
2.1.1 田间调查结果
2.1.1.1 5月9日田间调查数据统计每小区取样调查1m2 见表5。
表5 2014年5月9日田间调查结果
2.1.1.2 5月26日田间调查数据统计每处理5点取样、每点2m2 见表6。
表6 2014年5月26日田间调查结果
2.1.1.3 5月27日田间实产结果每处理机收667m2 见表7。
表7 2014年5月27日田间实产结果
2.1.2 结果分析
2.1.2.1 5月9日田间调查数据统计每小区取样调查1m2
对有效穗的影响分析
对穗粒数的影响分析
对千粒重的影响分析
对产量的影响分析
2.1.2.2 5月26日田间调查数据统计每处理5点取样、每点2m2
对有效穗的影响分析
对穗粒数的影响分析
对千粒重的影响分析
对亩产量的影响分析
2.1.2.3 田间实产结果分析
2.2 2014-2015年度试验结果与分析
2.2.1 田间调查结果
见下表。
2.2.2 结果分析
见下表。
3 结论
3.1 2014-2015年度试验结论
植物生长调节剂商品芸天力分蘖拔节期喷施具有促进有效穗形成的作用。采用该产品在拔节期施用一次每667m2施10g每667m2有效穗为34.4万比不施药处理每667m2有效穗32.9万增加1.5万增4.56%拔节期和抽穗期各喷施用一次每667m2施10g每667m2有效穗为35.33万比不施药处理每667m2有效穗32.9万增加2.6万增7.9%。
芸天力具有促进小麦单穗粒数增多效果。拔节期喷施芸天力一次每667m2施10g的穗粒数为38.2粒比不施处理的单穗粒数35.3增加2.9粒增8.2%。其中拔节期和扬花期同时喷施处理单穗粒数增加更明显穗粒数增加9.63%。
现场实打实测每667m2产量拔节期喷施芸天力一次每667m2施10g的为437.75kg比对照处理的404.94kg增产32.81kg增产8.10%扬花期喷施一次每667m2产量为425.08kg增产20.14kg增产4.97%。
3.2 2014-2015年度试验结论
芸天力1500倍液在返青拔节期、抽穗扬花期和灌浆期施用三次增产效果显著。理论产量和实产每667m2分别达到496.58kg和519.26kg比在返青拔节期、抽穗扬花期施用两次的393.69kg和496.92kg分别高102.89kg和22.34kg比返青拔节期施用一次的373.72kg和466.07kg分别高122.86kg和53.19kg比灌浆期施用一次的388.59kg和434.38kg分别高109.99kg和84.88kg比对照的305.90kg和414.37kg分别高190.68kg和104.89kg。
在返青拔节期、抽穗扬花期施用两次的增产效果比返青拔节期施用一次和灌浆期施用一次的效果好。
使用芸天力拌种对增加有效穗效果明显使用芸天力拌种后每667m2有效穗为38万比不拌种空白对照的35.5万高2.5万。
在小麦返青拔节期喷施芸天力对增加穗粒数效果明显在返青拔节期施用一次和施用两次、三次的穗粒数分别为29粒、28粒、32粒比灌浆期施一次及拌种和空白对照的25粒、24粒、26粒均高。
扬花灌浆期施用芸天力对提高千粒重效果明显。在灌浆期施用一次和返青拔节、抽穗扬花和灌浆期施用三次及返青拔节、抽穗扬花施用两次的千粒重分别为39.37g、41.11g、41.56g明显高于拌种的36.76g和空白对照的34.86g。
芸天力对小麦减药控害、增产提质的作用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药剂选用0.01%芸天力SL、24%噻呋酰胺SC和25%吡唑醚菌酯EC试验地块种植的小麦品种为济麦22防治对象为小麦纹枯病和小麦白粉病。
1.2 试验方法
试验地块设在夏津县郑保屯镇高产创建示范方王长明责任田。试验地块地力较高地势平坦排灌方便。2014年10月15日播种每667m2播种量为11kg。试验设4个处理
处理1小麦起身拔节期、孕穗期、扬花期每667m2喷施0.01%芸天力SL10mL。
处理2小麦起身拔节期每667m2喷施24%噻呋酰胺SC20mL孕穗期、扬花期每667m2喷施25%吡唑醚菌酯EC15mL。
处理3小麦起身拔节期每667m2喷施0.01%芸天力SL10mL24%噻呋酰胺SC16mL孕穗期、扬花期每667m2喷施0.01%芸天力SL10mL25%吡唑醚菌酯EC12mL。
处理4清水空白对照。
处理1、处理2每区面积1333.4m2不设重复处理3、处理4每区面积66.7m23次重复分别在小麦起身拔节期、孕穗期、扬花期采用手动喷雾器常量喷雾每667m2喷药液30kg。
1.3 调查方法
药后30d调查小麦纹枯病发病情况每处理区调查5个点每点调查20株小麦计算病株率和病情指数。灌浆中期调查小麦白粉病发病情况每处理区10点取样每取样点取相邻3个分蘖查小麦白粉病的发生情况计算病株率及病情指数。小麦收获前进行测产每处理区调查5个点每点取2m行长统计小麦成穗数每点取20穗小麦测量穗长、千粒重计算理论产量。小麦收获时进行实收测产计算增产效果。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小麦纹枯病防治效果
每667m2喷施噻呋酰胺20mL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为55.01%喷施芸天力10mL配合噻呋酰胺16mL的防治效果为59.99%农药用量减少20%较单用噻呋酰胺防治效果提高4.98个百分点。单独喷施芸天力的处理对纹枯病的控制效果为38.51%表1
表1 芸天力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2.2 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喷施吡唑醚菌酯15mL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为60.63%喷施芸天力10mL配合吡唑醚菌酯12mL的防治效果为82.81%农药减量20%较单用噻呋酰胺防治效果提高22.18个百分点。单独喷施芸天力的处理对白粉病的控制效果为14.06%表2
表2 芸天力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2.3 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从调查结果看喷施芸天力与配合杀菌剂的穗粒数较对照分别增加2.85个、4.6个千粒重分别增加1.9g、3.6g穗长分别增加0.24cm、0.57cm。单独喷施杀菌剂的处理穗粒数、千粒重和穗长差异不显著。各处理的每667m2穗数差异不明显。
根据实收测产结果芸天力与农药减量喷施的处理产量最高每667m2为627.5kg较对照产量提高100.76kg增产19.13%单独喷施芸天力的处理每667m2产量为586.51kg较对照产量提高59.77kg增产11.35%单独喷施杀菌剂的处理每667m2为549.44kg较对照产量提高22.7kg增产4.31%表3
表3 芸天力对小麦的增产效果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本次试验说明使用芸天力对防治小麦病害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在农药减量20%的情况下对小麦纹枯病、白粉病的防效分别提高4.98和22.18个百分点可以达到减药控害的作用。同时喷施芸天力对小麦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主要表现为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增加增产幅度达11.35%19.13%。通过减少农药使用可以减少农药在小麦中的残留,提高小麦品质,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本次试验对芸天力在小麦纹枯病、白粉病防治中的作用效果进行了验证,对防治小麦其他病害、其他施用方式的作用效果以及对小麦品质指标的影响,还有待于进一步试验研究。
滴灌施药防治棉花蚜虫试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作物与防治对象
本试验供试作物为棉花品种为新陆中46防治对象为棉蚜。
1.2 供试药剂及每667m2使用剂量
处理170%吡虫啉95g 专用助剂50mL滴灌施入。
处理270%吡虫啉110g专用助剂50mL滴灌施入。
处理370%滴滴净95g专用助剂50mL滴灌施入。
处理470%滴滴净110g专用助剂50mL滴灌施入。
处理540%啶虫脒10g叶面喷雾。
处理6清水对照。
1.3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选在博乐市达勒特镇都图敖博村滴灌棉田前茬作物棉花土壤肥力中等。试验地为沙壤土有机质含量17.1g/kgpH为7.9。2015年4月12日播种。
试验时棉株高6065cm花蕾期长势偏旺蚜虫较其他棉田量大。百株有蚜率23%百株蚜量1500头左右。主要为有翅蚜和无翅蚜混合发生。棉花下面叶片开始变成油叶部分卷叶。主要天敌有瓢虫和草蛉。
1.4 试验设计与处理
按上述药剂及剂量共设5个药剂处理区和1个空白对照区每个药剂试验处理为一个轮灌区滴灌药剂进行4个处理处理面积为3.33hm2叶面喷雾药剂处理为3.33hm2设置清水对照面积为0.33hm2。不设置重复。
1.5 试验时间与方法
试验示范于2015年6月28日晴天无风上午进行。棉蚜正值发生时期。喷雾试验用3WP-3000型牵引式喷杆喷雾机进行喷雾喷药前按照试验设计配制药液进行喷雾每667m2药液量60kg。滴灌施药先滴清水2h后然后每667m2按照试验设计比例进行施药本试验施药一次。
1.6 调查时间和次数
本试验调查5次第一次6月28日调查药前虫口基数第二次6月29日调查药后虫口数第三次7月1日调查药后虫口量第四次7月3日调查药后虫口量第五次7月5日调查药后虫口量及瓢虫和草蛉数量。
1.7 调查方法
每个处理选择3个小区每小区5点取样每点固定2株施药前要挂牌标记每株固定上部有蚜叶片2处调查固定叶片上的蚜虫数。调查药效的同时调查对作物的影响和对其他生物的影响。
2 结果分析
2.1 各处理间药效防治情况
由表1可知不同处理棉蚜均有效第一天防治效果最好的为啶虫脒为13%处理间无明显差异第三天防治效果最好的为40%啶虫脒防治效果达到了82%其他均无明显差异第七天用量为110g 70%滴滴净防治效果最好达到了96%其次为40%啶虫脒防治效果达到了91%第十五天后观察110g 70%滴滴净防治效果最好达到了97%其次为95g 70%滴滴净达到了92%40%啶虫脒达到了86%防治效果有所下降蚜虫量有所反弹说明15d后常规药剂啶虫脒药效期已过需再防治一次。
表1 各药剂处理对棉蚜的防治效果
2.2 对其他非靶标生物的影响
由表2可知通过药剂处理对天敌的田间观察可知施药后除40%啶虫脒喷雾对天敌(草蛉及瓢虫等)有大的影响,药后第一天和第三天均无大的影响,药后第七天天敌大量下降,施药后第十五天后,天敌数量大量回升。各药剂对天敌无影响。
表2 各药剂处理对其他非靶标生物的影响
2.3 对棉花安全性调查
通过田间观察可知各药剂对棉花的处理无任何影响均未产生药害。其药剂处理对棉花的安全性较好。为此通过试验可知滴灌药剂70%滴滴净和70%吡虫啉滴灌施药对棉花安全性没有影响。
2.4 滴灌施药的利、弊
由于采用滴灌施药可保护天敌为农田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保证了绿色食品的可持续生产安全。滴灌施药方式省工、省时、省力同时避免了人工喷药时中、下部的药差影响防效。还避免了人工及机械喷药踩踏、病虫害的传播、碰落花蕾等损失的弊端减少生产与操作造成的损失达5%以上。
3 结论
从试验结果来看由河北昊阳有限公司生产的70%滴滴净和70%吡虫啉对棉蚜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比传统的杀虫剂啶虫脒防治效果略好在药后7d防治效果最好。在防治方面每667m2使用110g的滴滴净防治效果较其他梯度好。各处理在药后15d常规药剂棉蚜均有反弹现象在使用浓度方面各种浓度均未发现药害现象对作物较为安全对天敌的影响不大。生产上如果要使用该药剂在棉蚜达到防治指标的田块建议每667m2使用110g 70%滴滴净和70%吡虫啉,防治时注意对棉花要滴灌时,一定要滴透。对于该药剂对棉蚜发生初期就应开始滴,这样防治效果将会更好。
多种杀螨剂防治棉叶螨试验效果初探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1.1 1.8%阿维菌素乳油河北省化工有限公司3000倍液。
1.1.2 57%奥美特乳油美国康普顿化工公司上海代表处生产1000倍液。
1.1.3 73%克螨特乳油美国康普顿化工公司处生产2000倍液。
1.1.4 34%哒螨灵乳油东莞市瑞德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2500倍液。
1.1.5 40%炔螨特乳油湖北仙桃农药厂生产1000倍液。
1.1.6 尼索朗日本昔大达株式会社生产1500倍液。
1.2 试验方法
共设6个处理不设重复供试棉花品种为新陆早54喷药时间6月10日。每个处理喷3个膜要求叶片正反两面喷雾均匀保证喷药质量。每个处理固定调查3个点每点调查2株每株分上、中、下三片叶分别于防前、防后1d、3d、5d、7d、10d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见表1。
表1 阿维菌素、奥美特、克螨特等农药防治棉叶螨试验结果调查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由表1调查结果表明防后第一天克螨特、炔螨特防效达100%阿维菌素防效达92.7%奥美特防效达65.4%哒螨灵防效64%尼索朗防效达56.3%但克螨特在药后3d、炔螨药后5d出现反弹。哒螨灵药后3d出现反弹尼索朗防效没出现反弹在药后10d防效达86.7%。而阿维菌素、奥美特防效逐渐提高第七天阿维菌素、奥美特防效达100%而第十天奥美特防效出现反弹阿维菌素防效没出现反弹。这说明克螨特、炔螨特速杀性好于阿维菌素、奥美特等对成螨、若螨防效好。而阿维菌素、奥美特杀成螨、若螨和卵效果好防效均好但防效期上阿维菌素可达2030d奥美特防效期在1520d。
3 结论
6种农药不同剂量的处理防治棉叶螨效果均有一定的防效防后第一天防效较好的有克螨特、炔螨特防效均达100%阿维菌素防效达92.7%。防后第七天防效较好的有阿维菌素、奥美特防效均达100%。第十天奥美特防效出现反弹而阿维菌素防效未出现反弹。哒螨灵药后1d防效最好仅达64%3d后出现反弹。尼索朗药后防效逐渐提高第十天最高达56.3%。
从防治效果看6种农药中阿维菌素、奥美特最佳克螨特、炔螨特次之。这几种药在试验及大田应用中表现出对天敌杀伤小的特点尤其阿维菌素、奥美特表现最佳。由于尼索朗、哒螨灵在试验中防效表现一般充分说明该农药在大田中一年最好使用一次使用两次防效不理想。通过试验和大田试验发现速杀性强的与杀虫缓慢的农药混配防虫效果较好如选用阿维菌素或奥美特与克螨特或炔螨特混配克螨特或炔螨特与尼索朗混配、阿维菌素或奥美特与哒螨灵混配可以起到良好的增效作用同时混配农药再加一些增效灵可增加药液的黏附性能延长持药期1520d。
小菜蛾田间防治药剂试验评价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药剂为多杀菌素025SC菜喜陶氏益农公司生产乙基多杀菌素060SC艾绿士陶氏益农公司生产氟虫双酰胺20%WG垄歌日本农药株式会社生产丁虫腈 5%EC大连瑞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氟虫腈5%SC锐劲特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生产。
试验作物为西兰花,品种为优秀。
1.2 试验地情况
试验设在昆明市晋宁县上蒜镇柳坝村试验地前作为西兰花。供试西兰花于2012年7月12日进行播种起垄栽培每667m2栽株数2700株行距55cm株距45cm田间管理水平中等土质为红壤土土壤肥力中等试验前15d内未施过任何杀虫剂。试验时西兰花处于旺长期。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6个处理分别为①丁虫腈 5%EC每667m240mL②多杀菌素025SC菜喜每667m2100mL③乙基多杀菌素060SC艾绿士每667m240mL④氟虫双酰胺20%WG垄歌每667m216g⑤氟虫腈5%SC锐劲特每667m240mL⑥清水对照。小区面积为15.4m2设3次重复。
1.4 施药及调查方法
1.4.1 施药方法
试验于2012年8月16日进行施药共施药1次于下午4时以后进行。按每667m2用药液量90kg计折每小区用药液量2.1kg。使用“三燕”牌电动喷雾器对西兰花叶片正反面进行均匀喷施。施药时西兰花处于旺长期。试验前15d至试验期间该试验田未施用其他任何药剂。
施药当天天气晴朗平均气温20.8℃相对湿度74%无降水。施药期间8月1630日平均气温19.7℃平均相对湿度78%降水量42.3mm日照时数60.2h。
1.4.2 调查方法
试验于第一次施药前8月15日进行药前基数调查施药后3d8月19日、7d8月23日、14d8月30日进行防效调查。每小区随机取样挂牌固定10株有虫植株调查整株作物上的小菜蛾活幼虫数。同时观察西兰花生长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根据试验结果表1乙基多杀菌素060SC艾绿士、氟虫双酰胺20%WG垄歌、多杀菌素025SC菜喜、氟虫腈5%SC锐劲特 、丁虫腈 5%EC对小菜蛾均有较好防效。
表1 几种药剂防治小菜蛾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药后3d防效最好的是每667m2使用乙基多杀菌素060SC艾绿士40mL防效为96.35%其次是氟虫双酰胺20%WG垄歌16g、多杀菌素025SC菜喜100mL、氟虫腈5%SC锐劲特 40mL和丁虫腈 5%EC 40mL防效分别为94.22%、90.68%、89.11%、83.54%。每667m2使用乙基多杀菌素060SC艾绿士40mL与氟虫腈5%SC锐劲特 40mL、丁虫腈 5%EC 40mL防效差异显著。
药后7d各处理的防效达到最高每667m2使用乙基多杀菌素060SC艾绿士40mL处理的防效为98.34%氟虫双酰胺20%WG垄歌16g处理的防效为96.49%多杀菌素025SC菜喜100mL处理的防效为94.11%氟虫腈5%SC锐劲特 40mL处理防效为91.01%、丁虫腈 5%EC 40mL处理防防效为85.69%。其中每667m2使用乙基多杀菌素060SC艾绿士40mL与氟虫腈5%SC锐劲特 40mL、丁虫腈 5%EC 40mL防效差异显著。
药后14d各处理防效开始下降但每667m2使用乙基多杀菌素060SC艾绿士40mL处理和氟虫双酰胺20%WG垄歌16g处理防效仍高于90%分别为95.33%和95.68%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其次是氟虫腈5%SC锐劲特 40mL、多杀菌素025SC菜喜100mL、丁虫腈 5%EC 40mL防效分别为88.05%、87.6%、84.8%。
3 结论与讨论
3.1 几种试验药剂中每667m2使用乙基多杀菌素060SC艾绿士40mL处理对小菜蛾防效最好其次是氟虫双酰胺20%WG垄歌16g、多杀菌素025SC菜喜100mL、氟虫腈5%SC锐劲特 40mL和丁虫腈 5%EC 40mL。
3.2 每667m2使用乙基多杀菌素060SC艾绿士40mL、氟虫双酰胺20%WG垄歌16g和多杀菌素025SC菜喜100mL对小菜蛾的防治效果均较氟虫腈5%SC锐劲特 40mL好生产上可作为替代药剂推广用于小菜蛾的防治。
3.3 药后14d每667m2使用乙基多杀菌素060SC艾绿士40mL和氟虫双酰胺20%WG垄歌16g对小菜蛾仍具有较好防治效果生产上防治间隔期可达14d左右而多杀菌素025SC菜喜100mL的用药间隔期则为10d左右。
3.4 每种药剂一季作物使用不得超过3次可几种药剂交替使用避免抗药性产生。
印楝素等6种生物农药防治蚕豆蚜虫试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1.1 供试作物
试验作物为蚕豆,品种为昆明大白豆。
1.1.2 防治对象
豌蚜Acyrthosiphon pisum、豆蚜Aphis fabae、桃蚜Myzus等无翅蚜。
1.1.3 供试药剂
0.7%印楝素乳油河南省鹤壁陶英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1%虫菊苦参碱微囊悬浮剂云南省山水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浙江威尔达化工有限公司生产0.3%苦参碱水剂山东省莱阳市星火农药有限公司生产0.5%苦参碱水剂河北省沧州正兴生物农药有限公司10%多杀霉素悬浮剂上海农乐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3%阿维菌素水浮剂(上海农乐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田基本情况
试验田选择在凤羽镇江登村民委员会江农合作社海拔2150m地势平坦灌排方便前茬为水稻土壤为黑沙壤土、中上等肥力杂草覆盖度为中等。蚕豆生育期为结荚期。试验在有足够蚜虫为害的蚕豆作物上进行。
1.2.2 田间药效试验设计
试验设8个处理药剂与667m2使用量分别为A0.7%印楝素乳油80gB1%虫菊苦参碱微囊悬浮剂80gC0.3%苦参碱水剂100gD0.5%苦参碱水剂80gE10%多杀霉素悬浮剂16gF3%阿维菌素水浮剂12gG70%吡虫啉4gH空白对照喷清水50kg。小区面积为13.4m2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
1.2.3 施药时间和方法
在2014年4月4日1012时选用16型手动喷雾器每667m2兑水50kg均匀喷雾并用塑料隔断防止药液飘移。试验期间2014年4月314日全县最高气温26.0℃最低气温3.0℃。在施药后2h和第二天降阵雨其他为多云、晴天未出现恶劣气候因素。
1.2.4 调查时间和方法
施药前1d调查虫口数施药后3d、7d和10d调查防效每小区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标记6株共计30株调查活蚜虫数蚜量不少于1000头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同时调查药剂对作物的直接影响按照药害分级方法记录每小区药害情况。
1.2.5 数据处理
蚕豆蚜虫各处理药效计算公式如下:
当对照区种群增加时用“+”,当对照区种群减少时用“-”。
数据经反正弦转换后用邓肯氏新复极差DMRT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洱源县蚕豆蚜虫种群变化概况
洱源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大理白族自治州北部。全县年平均气温14.0℃,年平均降水量为 741.0mm属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类型。2014年全县蚕豆蚜虫为中偏重发生年份。通过4月314日对空白对照区蚜虫种类和数量调查洱源地区蚕豆蚜虫为豌蚜、桃蚜和豆蚜混合发生主要优势种为豌蚜其次桃蚜表1从全县蚕豆蚜虫发生情况看前期发生的主要为豌蚜中期发生的主要为豌蚜、豆蚜后期发生的主要为豌蚜、桃蚜。
表1 洱源县蚕豆蚜虫种群自然变化表
2.2 洱源县蚕豆蚜虫自然增长规律简况
通过4月314日对空白对照区蚜虫种类和数量调查结果表明豌蚜在4月7日百株蚜量达高峰随后逐渐下降而桃蚜和豆蚜4月3日以来百株蚜量均在增加但增长幅度不大图1
图1 蚕豆蚜虫自然消长规律
2.3 几种试验药剂对作物的影响
通过对药剂处理小区蚕豆作物观察,本试验药剂所使用剂量对蚕豆作物生长无明显影响。
2.4 几种药剂对蚕豆蚜虫的田间防治效果
在施药后3d调查防效较好的处理是每667m2使用0.7%印楝素80mL、0.3%苦参碱100mL、70%吡虫啉4g和0.5%苦参碱80mL分别为99.56%、98.74%、95.32%和92.16%防效较差的处理是每667m2使用3%阿维菌素12mL、1%虫菊苦参碱80mL和10%多杀霉素16mL防效仅分别为39.58%、33.89%和27.09%。经方差分析防效较好的4个处理中仅有0.7%印楝素防效显著高于0.5%苦参碱其他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防效较好的4个处理防效显著和极显著高于较差的3个处理防效较差的3个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表2
在施药后7d调查防效较好的处理是每667m2使用0.3%苦参碱100mL、0.7%印楝素80mL、0.5%苦参碱80mL和70%吡虫啉4g分别为98.80%、98.33%、90.06%和87.11%防效较差的处理是每667m2使用1%虫菊苦参碱80mL、3%阿维菌素12mL和10%多杀霉素16mL防效仅分别为44.23%、36.17%和22.07%。经方差分析防效较好的4个处理中0.3%苦参碱和0.7%印楝素防效显著高于0.5%苦参碱和70%吡虫啉其他之间差异不显著防效较好的4个处理防效显著和极显著高于较差的3个处理防效较差的3个处理中3%阿维菌素、10%多杀霉素差异不显著且防效显著低于1%虫菊苦参碱表2
表2 6种生物农药防治蚕豆蚜虫田间药效试验防治效果汇总表
在施药后10d调查防效较好的处理是每667m2使用0.7%印楝素80mL、0.3%苦参碱100mL、0.5%苦参碱80mL和70%吡虫啉4g分别为97.57%、97.29%、84.77%和83.84%持效期长防效较差的处理是每667m2使用1%虫菊苦参碱80mL、3%阿维菌素12mL和10%多杀霉素16mL防效仅分别为44.41%、40.43%和22.14%。经方差分析防效较好的4个处理中0.7%印楝素和0.3%苦参碱防效显著高于0.5%苦参碱和70%吡虫啉其他处理间差异不显著防效较好的4个处理防效显著和极显著高于较差的3个处理防效较差的3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表2
3 结论与讨论
从调查结果看洱源地区34月蚕豆生育期为开花期至结荚期为害蚕豆的蚜虫为豌蚜、桃蚜和豆蚜主要优势为种豌蚜其次为桃蚜表1。此时期蚜虫种群数量最大危害最重对产量影响最大是防治的关键时期。
试验结果表明防治蚕豆蚜虫每667m2可选用0.7%印楝素80mL、0.3%苦参碱100mL、0.5%苦参碱80mL和70%吡虫啉4g防效为83.84%99.56%效果较好且施药10d后防效仍保持在80%以上。但生物农药防治蚜虫作物较缓慢施药后1d蚜虫才死亡。同时每667m2使用3%阿维菌素12mL防治蚕豆蚜虫效果差的原因可能是推荐剂量不足将用量增到每667m2使用2225mL可能会有较好效果。
从防治成本考虑每667m2用生物农药80100mL防治蚜虫每次用药成本在人民币10元左右成本高而每667m2使用70%吡虫啉46g防治蚜虫每次用药成本仅为人民币2元左右。生产上应根据农产品的生产目的参考农药价格等合理选用。
在选择生物农药防治害虫时因大多数生物农药药效较慢施药策略应“治早、治小”以利早期控制且很多生物农药属胃毒和触杀剂极少有内吸传导作用所以要均匀施药。一般每666.7m2喷4050kg稀释液为宜。
在使用70%吡虫啉防治蚜虫时从使用方便考虑用机动喷雾机进行专业化统防时每667m2可使用4g选用16型手动喷雾器防治时每667m2可使用6g每桶水用药量2g/包),均可取得较好效果。
650g/L夜蛾利它素饵剂诱杀蔬菜害虫效果初探
1 试验目的
对深圳百乐宝生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夜蛾利它素饵剂(夸姆)进行田间试验,明确该新产品对夜蛾及其他蔬菜害虫的诱杀效果,寻找产品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为绿色防控新技术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示范
650g/L夜蛾利它素饵剂夸姆及专用粘虫板深圳市百乐宝生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2.1.2 对照
宁波纽康性诱剂——甜菜夜蛾、斜纹夜蛾性诱剂及诱捕器(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2.2 试验地点
该试验设在上海市奉贤区青村镇陶宅蔬菜基地试验地为露地土壤pH为中性肥力中等。试验蔬菜为卷心菜品种为迎春8月4日定植主要害虫为夜蛾类试验地块面积1.5hm2。
2.3 试验设计
示范区一在面积1hm2的地块上放置黄、白色粘板型夸姆夜蛾利它素饵剂20个点每点间隔距离20m以上每个点由4块粘板组成其中全白粘板10个点、全黄粘板5个点、半白半黄粘板5个点。
示范区二在面积0.5hm2的地块上放置三角形粘板型夸姆夜蛾利它素饵剂8个点每点间隔距离20m以上。
对照区一离示范区范围以东200m外放置甜菜夜蛾、斜纹夜蛾诱捕器各1个。
对照区二离示范区范围以西200m外放置甜菜夜蛾、斜纹夜蛾诱捕器各1个。
2.4 试验调查
2.4.1 调查方法与内容
2014年8月25日放置放置后每3d调查一次共调查10次。取示范区一6个点其中2个全白粘板点、2个全黄粘板点、2个半白半黄粘板点取示范区二2个点分别记录诱捕害虫的种类和数量。对照区一、对照区二调查与示范区同步记录诱虫的数量。
2.4.2 调查时间
2014年8月25日至9月28日
3 结果与分析
3.1 夸姆夜蛾利它素饵剂与宁波纽康性诱剂对比
同一时期,夸姆夜蛾利它素饵剂比性诱剂的诱虫量少,但夜蛾利它素饵剂诱虫谱广,试验中诱捕到的害虫除了甜菜夜蛾、斜纹夜蛾,还有小菜蛾、菜螟、瓜绢螟等;在调查中还发现,夜蛾利它素饵剂粘板上有部分雌虫所产的卵块,雌虫占有一定比例,从而证明夜蛾利它素饵剂既可以诱捕雌虫,又可以诱捕雄性害虫;无论是粘板装置还是三角形装置,夸姆夜蛾利它素饵剂诱到的害虫主要以甜菜夜蛾为主以及其他个头小的蛾类,斜纹夜蛾数量较少。
3.2 夸姆夜蛾利它素饵剂粘板装置和三角形装置对比
粘板装置和三角形装置在诱虫数量上无明显差别,粘板装置由黄、白粘板组成,在田间整体外观上比三角形美观,但在安装上粘板装置较三角形复杂。
3.3 夸姆夜蛾利它素饵剂粘板颜色和摆放位置之间的差别
从表1中可以看出夜蛾利它素饵剂装置诱虫数量全白粘板诱虫数量最多半白半黄粘板其次全黄粘板最少初步判断白色粘板的夜蛾利它素饵剂装置比较吸引虫子。夜蛾利它素饵剂装置位置的摆放影响诱虫量在调查中发现夜蛾利它素饵剂装置放置在甘蓝田外侧的比甘蓝田中间放置的诱虫效果好。
4 讨论
从试验结果看:夸姆夜蛾利它素饵剂的诱捕效果得到初步的肯定,但也存在比较明显的问题,一是诱虫数量明显少于性诱剂,且差距比较大;二是对两种夜蛾的诱虫效果不平衡,对甜菜夜蛾效果好于斜纹夜蛾;三是夜蛾利它素饵剂诱捕装置过于简陋。因此夜蛾利它素饵剂首先要对配方进行科学改进,以提高诱虫量,特别是对斜纹夜蛾的引诱效果;其次要增加粘板的黏性,提升对大型害虫的诱捕力。夜蛾利它素饵剂粘板颜色选择上优先选用白色。
茶树茶小绿叶蝉不同药剂防治效果研究
1 试验目的
通过示范,了解和展示参试药剂对茶树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为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观摩现场。
2 试验条件
2.1 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的选择
试验对象为茶小绿叶蝉Empoasca flavescens茶树品种为迎霜。2.2 环境或设施栽培条件 试验设在江西省婺源县思口镇思口村坑口组俞得持的茶树苗圃基地内。该试验地茶树树龄1年2014年10月下旬扦插。茶苗长势良好该茶地土壤肥沃阳光充足。该地为茶小绿叶蝉的常发区。
3 试验设计和安排
3.1 药剂
3.1.1 试验药剂及生产厂家
3.1.1.1 2.5%联苯菊酯EC
江西正邦化工有限公司(自购)。
3.1.1.2 2.5%高效氯氟氰菊酯EC
南京红太阳集团。
3.1.1.3 20%啶虫脒SPX
江苏克胜集团。
3.1.1.4 50%烯啶虫胺SG
日本佳田公司。
3.1.1.5 25%噻虫嗪WG
瑞士先正达公司。
3.1.1.6 25%吡蚜酮WP
江苏安邦公司。
3.1.1.7 40%噻嗪酮SC
江苏安邦公司。
3.1.1.8 10%吡虫啉WP
江苏克胜公司。
3.1.1.9 4.5%高效氯氰菊酯EC
南京红太阳(自购)。
3.1.2 清水空白对照
3.1.3 药剂用量与编号
见表1。
表1 供试药剂试验设计
3.2 试验区安排
3.2.1 试验区排列
试验药剂和清水空白对照按顺序排列分布如图1所示。
图1 各处理分布图
3.2.2 试验区面积和重复
3.2.2.1 试验区面积
总面积1780m2每个药剂处理小区133.4m2清水空白对照处理66.7m2。
3.2.2.2 重复次数
各处理均不设重复。
3.3 施药方法
3.3.1 使用方法
按试验设计每667m2制剂用量兑水60kg配制好药液然后用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对茶苗进行均匀喷雾。喷药时并注意到对芽梢、嫩叶的正、反两面喷透喷至药液欲滴为止。
3.3.2 施药器械
山东卫士牌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喷雾压力为2kg/cm2喷孔口径为1.3mm。
3.3.3 施药时间和次数
于2014年7月3日早上在茶树茶小绿叶蝉低龄若虫发生始盛期若虫数量达到防治指标百叶有若虫10头以上且茶小绿叶蝉虫量还在不断增加时进行叶面均匀喷雾一次。
3.3.4 使用容量
每667m2用药液量为60kg。
3.3.5 防治其他病虫害的药剂资料
试验期间未施其他药剂防治其他病虫害。
4 调查、记录和测量方法
4.1 气象及土壤资料
4.1.1 气象资料
施药当天2014年7月3日早晨无雾白天阴转多云最高气温28℃最低气温22℃药后第一天7月5日阴天高温32℃低温24℃药后第三天7月7日小雨高温32℃低温22℃药后第七天7月9日中雨高温31℃低温23℃。试验期间无恶劣气候因素的影响。
4.1.2 土壤资料
沙壤土微团粒平地肥力水平较高pH 6.9,茶地里无杂草覆盖。
4.2 调查方法、时间和次数
4.2.1 调查时间和次数
于施药前调查茶小绿叶蝉虫口基数施药后1d、3d和7d各进行一次残存虫量的调查共调查4次。
4.2.2 调查方法
早晨露水未干时68时进行调查。每处理区随机调查100张嫩叶取芽下第二张嫩叶上的若虫数。
4.2.3 药效计算方法
4.3 对作物的直接影响
在试验设计的剂量范围内,供试药剂处理区的茶苗均生长正常,未见明显药害。
4.4 对其他生物影响
4.4.1 对其他害虫的影响
试验药剂2.5%联苯菊酯EC和2.5%高效氯氟氰菊酯EC对同期发生的茶尺蠖、茶毛虫等均有较好的兼治效果。
4.4.2 对其他非靶标生物的影响
供试药剂对其他非靶标生物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2.5%联苯菊酯EC和2.5%高效氯氟氰菊酯EC对蜘蛛有一定的杀伤作用。
5 结果与分析
药后1d供试药剂2.5%联苯菊酯EC和2.5%高效氯氟氰菊酯EC防治茶树茶小绿叶蝉效果最好其速效性比20%啶虫脒SPX、25%吡蚜酮WP药剂都要好表2
表2 防治茶小绿叶蝉药效评估示范结果2014年
表2 防治茶小绿叶蝉药效评估示范结果2014年 (续)- 1
药后3d供试药剂40%噻嗪酮WP、2.5%联苯菊酯EC、25%噻虫嗪WG防治茶树茶小绿叶蝉效果超过60%表2
药后7d供试药剂防治茶树茶小绿叶蝉效果均能维持在88.91.92%95.86%防治效果较高且持效性比较理想表2
所有供试药剂在试验设计的剂量范围内,对茶树都很安全,未见不良影响。故可作为高毒农药替代药剂进行大面积推广使用。
技术要点建议大面积使用时从防效、成本及食品安全和环保等方面考虑在其他害虫不需兼治的情况下应尽量选用20%啶虫脒SPX、25%噻虫嗪WG、50%烯啶虫胺SG、25%噻嗪酮SC、25%吡蚜酮WP等高效、低毒、低残留、环保型药剂。
施药时,应注意侧重蓬面喷雾,以使更多的药液喷至茶树的嫩芽、嫩叶、嫩茎上。使用时注意不要污染其他作物等。
夜蛾利它素诱饵剂对烟草害虫的防治效果
1 原理及目的
杀虫原理是将昆虫利它素与害虫食诱剂组合利用鳞翅目部分昆虫在产卵前有营养补充的习性采用“生物吸引—集中杀灭”的模式以引诱靶标害虫聚集取食在食诱剂中加入微量的杀虫剂通过食诱剂诱使害虫误食而集中杀死于产卵前从而达到减少大田虫口基数、减轻危害和减少农药使用量的目的。2014年首次引进该产品在烟草上示范旨在提高烟叶质量为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烟草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点
砚山县盘龙乡白石岩村“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中华品牌烟叶原料保障科技试验示范基地”。海拔1653m前作玉米。
2.2 试验作物及品种
示范作物为烟草。品种为云烟87。试验面积3.33hm2大田移栽时间为2014年4月30日。
2.3 试验材料
650g/L夜蛾利它素饵剂塔巴克由深圳百乐宝生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2.4 防治靶标(害虫)
烟青虫、斜纹夜蛾、棉铃虫、地老虎、黏虫等夜蛾科害虫以及金针虫、金龟子等鞘翅目害虫。
2.5 使用方法
2014年5月14日烟草返青后在烟地设置3个诱虫箱监测虫情每天上午89时调查诱集器内诱到的种类及数量当诱到靶标害虫成时即6月12日每667m2插置诱虫器3个间隔26m×26m梅花状布置。
2.6 诱剂和杀虫剂的配比
塔巴克与水11配制以每升塔巴克加入90%灭多威粉剂5g混合均匀每个诱捕器注入5080g的混合液均匀平铺在诱虫器的底部诱捕器捆扎在竹竿上高出烟草顶部2050cm。
2.7 试验区设置
试验区面积3.33hm2设置诱捕器150个不使用杀虫剂。在试验区200m外选择管理水平与示范区相同的云烟870.13hm2作为对照不设置诱捕器和使用杀虫剂在试验区150m外选择云烟871.2hm2作为对照Ⅱ,烟农按常规使用杀虫剂。
3 调查内容及方法
3.1 示范区Z形定点10个诱捕器调查投置诱捕器后每5d调查一次共调查3次记录诱杀害虫的种类及数量。每次调查完清除诱捕器内及周边的死亡虫体以备第二次调查。
3.2 为害株率调查 投置诱捕器的前1d示范区与非示范Z形定点调查10点每点调查20株于7月12日 药后30d分别调查为害株。以烟株上部幼嫩6片叶为调查对象有虫蛀、啃食痕迹的为为害株。计算为害株率和防治效果。
4 示范结果
从调查结果看出投药后10d诱杀量多药后15d第三次调查数量明显减少表1
表1 10个诱捕器诱杀成虫统计
5 小结
5.1 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夜蛾利它素诱剂(塔巴克),可有效控制烟草烟青虫、斜纹夜蛾、棉铃虫等虫害,同时对地老虎、金针虫地下害虫有很好的控制效果。
5.2 防控效果 使用诱剂与不使用诱剂的对照相比防效81.3%与使用两次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50亿PIB/mL悬浮剂的对照相比防效60.7%表2
表2 药后30d示范效果调查
5.3 在大田使用持效期1015d。
5.4 可利用其作为靶标害虫的虫情监测为确定防治时期提供依据。在生产上应用时可以采用该产品为主视虫情辅之药剂防治。也可在烟草生长期根据害虫成虫发生情况在烟株打顶前添加诱剂23次能有效控制烟草上述害虫的发生危害。
5.5 该产品是在靶标害虫产卵前集中诱杀,达到降低虫口基数,减少化学农药使用的目的,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安全,有推广应用前景。
黄陵县苹果树腐烂病重发原因与综合防治对策
1 腐烂病发生实况调查
2012-2014年笔者从黄陵县隆坊、阿党、仓村、田庄4个苹果主产乡镇抽取12个村组的60个不同树龄的红富士苹果园进行了连续3年的腐烂病跟踪调查分别调查和记载每株果树的老病疤数、新生病疤数、复发病疤数、发生部位、因腐烂病而导致的死亡株数初步掌握了当地苹果树腐烂病发生的基本情况。调查结果显示一是近年来苹果树腐烂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危害程度逐年加重二是不同树龄的红富士果树随树龄增加腐烂病加重。8年内树龄发病程度较轻915年树龄的发病程度明显加重15年以上树龄进入病害高发期表1三是树体上现存的病疤大多数83%发生在主干和中心干上其余17%主要发生在大枝上四是复发的病疤占到病疤总数的36%在复发的病疤中有70%发生在老病疤的上下两端30%发生在老病疤的中部。
表1 不同树龄苹果树腐烂病发生情况统计表
2 发病特点及规律
腐烂病是一种弱寄生真菌引起的传染性病害病原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和子囊壳在病树伤组织及残体内越冬来年早春病菌产生大量分生孢子主要靠雨水飞溅传播目前人为作业工具带菌也成为一种主要传播方式病菌随作业过程从剪口、锯口、虫伤、烂伤、冻伤等伤口侵入。腐烂病发生具有“欺弱怕强”和“症状隐蔽”两大特点。树势越弱发病愈重树势越强发病就轻。腐烂病菌具有潜伏侵染特性从伤口侵入后先不立即致病只有当树体或局部组织衰弱或者果树进入越冬休眠期生理活动减弱抗病力明显降低时病菌才由侵入部位扩展进入致病状态形成典型病疤。因此“夏侵入秋潜伏冬扩展春烂皮”成为腐烂病典型的变化规律。该病在黄陵县一年有两次发病高峰第一次是34月春季烂皮高峰此期病斑扩展速度最快每天扩展0.3mm左右。第二次11月初冬发病高峰此期由7月侵入潜伏的侵染点形成新病斑部分旧病斑复发变软扩展增大。
3 发病原因分析
3.1 营养
有机肥和其他营养素施入量不足,树体负载量总体偏高,大小年结果现象普遍,使得越冬前树皮中贮藏的营养积累较少,抗病能力降低,是腐烂病发生的主要因素。
3.2 其他病虫害
有些果园其他病虫害管理不到位,如金纹细蛾、褐斑病及斑点病等病虫严重发生后,造成提早大量落叶,尤其是近几年来的褐斑病和斑点落叶病引起的大量早期落叶,使果树生长后期制造营养能力大为降低,树势严重削弱,树体抗腐烂病扩展能力也进一步下降,也是腐烂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3.3 病源
越冬腐烂病疤基数高,清园不彻底,留有死角,部分果农习惯把剪、锯下的树枝堆放在果园边沿和地头,把刮除的腐烂病皮、渣物乱倒,不深埋或烧毁,这些都为病害发生提供了大量的传播菌源。
3.4 人为传播
果农园内作业时,使用的剪、锯、刮刀等不消毒引起工具交叉感染,环剥、环切过重,伤口愈合慢,以及剪锯后的大伤疤未及时保护等,是病害侵染发生的人为因素。
3.5 防治不到位
由于7、8月园内枝、叶、果生长茂盛药剂涂干作业难度较强枝干表皮腐烂病菌和潜伏侵入的病菌没有及时得到杀灭这为腐烂病的冬季扩展提供了充足的菌源。
3.6 冻害
冬季的冻害也有利于腐烂病的发生。连年来,黄陵县冬季均会出现-20℃左右的低温苹果树易发生冻害。在塬区连片果园冬季政府强制树干凃白防冻而在一些较为偏僻的峁地、台地、边地等常因果农认识不到位而忽视了树干涂白导致冻害发生为腐烂病菌的侵入创造了有利条件。
4 综合防治对策
4.1 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能力
4.1.1 加强肥水管理,强壮树体
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深翻熟化土壤科学施入化肥补足微量元素贯彻控氮、稳磷、补钾、补微量元素的施肥思路坚决不偏施氮肥实行配方施肥使苹果树保持健壮生长增强抗病能力。一般每生产100kg优质果需纯氮0.7kg、纯磷0.3kg、纯钾0.7kg。腐熟有机肥应按每生产1kg优质果施2kg肥的标准。基肥施入应占全年肥量的65%70%遵循“早、饱、全、深、匀”的技术要求以秋季中熟苹果采收完、晚熟苹果即将采收时施入基肥效果最好。2月中旬至3月上旬即萌芽前追1次萌芽肥以氮、磷为主。果实膨大期施1次以磷、钾为主的膨大肥。
4.1.2 果园种草
全面推行果园生草实行土壤免耕改良土壤结构活化土层扩大根系生长范围。在34月、78月可抓住墒情在果园种植三叶草。每667m2播种量0.20.5kg深12cm等草长至2530cm高时及时刈割覆盖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团粒结构疏松土壤减少化肥用量免除土壤耕作。
4.1.3 合理修剪,阳光树冠
坚持改形和应用夏、秋季修剪相结合,去低留高、去粗留细、去远留近、去密留稀、去大留小,做到大枝稀、小枝密、上稀下密、外稀内密的阳光树冠。
4.1.4 合理负载,均衡营养
根据树龄、树势、土壤肥力、施肥水平等条件疏芽、疏蕾、疏花、疏果合理负载中型果果距保持20cm大型果2530cm避免大小年结果现象防止树体营养消耗过大。肥水较好果园每667m2产量控制在25003000kg肥水一般果园每667m2产控制在20002500kg肥水条件较差果园每667m2产控制在1500kg左右。
4.2 及时刮治病疤,防止病斑扩大
春季果树发芽前后和晚秋两次刮治腐烂病病斑要逐园逐树逐枝认真检查随时发现病疤及时刮治坚持刮早、刮小、刮了刮治时必须将病变组织及带菌组织彻底刮除应当在顺着树干方向多刮除健皮3cm垂直树干方向多刮去1cm健皮用锋利刀子刮成立茬深达木质部。病疤刮后及时用烯唑醇或噻霉酮或代森铵或有机腐殖酸钾等涂刷病疤两周后再涂一次。对于较轻病疤还可用人工刮皮划道涂药治疗在病疤上下用力每隔0.5cm平行划道深度达木质部然后用3%果康宝11兑水或21%过氧乙酸水剂原液涂抹隔810d再反复涂抹即可。
4.3 早春清园、花后、采后喷药防止侵染
4.3.1 早春彻底清扫落叶清除园内杂草、纸袋、僵果等杂物及时剪除病虫枝梢锯掉死枝挖除病死树剪截病死剪口和愈合不好的干桩枯橛刮除粗老翘皮和腐烂病皮这些叶、果、枝、皮等杂物不乱倒及时深埋或烧毁。尤其对刮除的粗老翘皮和腐烂病皮和冬春剪锯下来的枝条不要在果园地头堆放应及时运出园外烧毁降低病虫越冬基数。结合清园选用3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高浓度铲除性杀菌剂全树喷布有效压低腐烂病菌基数。
4.3.2 花后和釆果后在主干与主枝结合其他病虫防治全树喷布铲除性杀菌剂如10%苯醚甲环唑、乙膦铝·锰锌等),以杀灭潜伏的腐烂病菌和预防新的侵染。
4.3.3 及时防治如金纹细蛾、褐斑病、斑点病等易引起果树提早落叶的各种病虫害。
4.4 药剂涂疤、涂伤、涂干,预防病菌感染伤口和旧疤复发,提高治愈能力
4.4.1 禁止严冬修剪保护剪锯口尽量减少伤口伤口及时涂药保护主要从防寒、防病菌、促伤口愈合入手尽量选用封闭、杀菌、愈合等功效好的专用药剂如4%树康、封剪油。另外还可用3%腐殖酸钠溶液或5%菌毒清水剂50倍液或1.5%噻霉酮膏剂。
4.4.2 早春和晚秋刮除腐烂病斑后及时涂抹渗透性较强的铲除性杀菌药剂或消毒后用黄泥巴封闭药剂涂抹范围要大出刮制范围23cm防止复发。
4.4.3 果树生长期用腐殖酸钠或腐殖酸钾等加入一定高浓度杀菌药剂1.6%噻霉酮5倍或45%代森铵涂抹剂50100倍涂抹主干或大枝能杀灭在落皮层潜伏的病菌抑制腐烂病发展诱导果树产生抗性增强果树营养水平促进落皮层尽快翘起脱落。
4.4.4 初冬落叶后树干涂白防止冻害。要求在土壤封冻前用涂白剂涂完主干主枝涂至距主干50cm处。
4.5 开展桥接,恢复树势
4.5.1 病疤桥接
刮后大病疤抓紧春季桥接,选无病桥接枝条用塑料缠绕,桥接位置以刮口两头为佳;
4.5.2 脚接
用留有健康枝条避开上下病疤进行桥接,恢复树势。
36%硝苯菌酯乳油防治葡萄白粉病药效试验
1 试验目的
通过试验评价36%硝苯菌酯(卡拉生)乳油对葡萄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为今后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2 试验条件
2.1 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
试验对象葡萄白粉病。试验作物葡萄。品种里扎马特。树龄10年。
2.2 环境条件
该试验选在农四师70团九连刘建平葡萄园试验面积2668m2土壤为沙壤土葡萄品种为里扎玛特2008年6月定植棚架结构每667m2株数160株左右葡萄长势较好生育阶段为结果期株距1.2m行距3.8m。5月初喷施两次大生M45历年葡萄白粉病发生较重发病率达80%以上。底肥以农家肥为主每667m2施6t两次追肥鸡、羊粪每667m22.7t,总体长势较好。
3 试验设计和安排
3.1 药剂
3.1.1 试验药剂
36%硝苯菌酯(卡拉生)乳油(美国陶氏益农公司生产)。
3.1.2 对照药剂
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江苏剑牌农药化工有限公司生产)。
3.1.3 药剂用量与处理编号
见表1。
表1 供试药剂试验设计
3.2 小区安排
3.2.1 小区排列
详见表2。
表2 小区排列
3.2.2 小区面积和重复
每小区定2棵树进行调查重复3次试验总树为24棵树。
3.3 施药方法
3.3.1 使用方法
严格按照上述试验药剂及剂量对葡萄枝条进行均匀喷雾。按小区用量依次用量筒量取药液,采用二次稀释法配制,混匀后均匀喷雾。同一种药剂,从低用量到高用量进行喷雾,每喷完一个处理,喷雾器用清水洗净。更换药剂时,则用洗衣粉水和清水将喷雾器清洗干净。
3.3.2 施药器械
采用WS-16型背负手动式喷雾器进行喷雾每667m2兑水量90kg喷雾均匀。WS-16型背负手动式喷雾器喷头采用圆锥雾喷头皮碗直径46mm工作压力可达1200kPa雾滴细当第一次压动摇杆压力升到最高以手压摇杆吃力为止每分钟压动摇杆67次即可达到良好的喷雾效果。
3.3.3 施药时间和次数
本试验于2014年6月2日第一次施药施药期间葡萄处于结果期葡萄白粉病初发生6月17日第二次施药7月2日第三次施药共施药3次。
3.3.4 使用剂量
处理药剂36%硝苯菌酯卡拉生乳油按每667m2使用30mL、35mL等药液量使用对照药剂为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0gCK即为空白对照喷施清水
3.3.5 防治其他病虫害的药剂资料
试验葡萄园有霜霉病发生喷施两次大生M45800倍液。
4 调查、记录和测量方法
4.1 气象及土壤资料
4.1.1 气象资料
施药当天即2014年6月2日伊宁市天气晴好最高气温21℃、最低气温10℃风力45级偏西。37月气温偏高伊犁河谷十站平均降水量114.8mm比历年同期偏少41.5%位于有气象记录以来第一少比历史第二少1961年122.1mm还少7.3mm比2008年同期的126.1mm少11.3mm干旱程度位于同期有气象记录以来最重。6月平均气温在21.522.5℃较常年偏高0.20.5℃月降水量在2540mm较常年偏多12成7月月平均气温较历年平均值偏高月总降水量较历年平均值偏少月平均气温为24.025.4℃月总降水量十站累计263.0mm较历年平均值偏少41.6%较2013年同期略偏少。
4.1.2 土壤资料
该葡萄园土壤为沙壤土。
4.2 调查方法、时间和次数
4.2.1 调查时间和次数
6月2日在第一次施药前调查病情基数6月17日进行第二次施药前调查7月2日进行第三次施药前调查第三次施药后10d调查共调查4次。
4.2.2 调查方法
每小区两株调查每株分东、南、西、北、中五点取样每点取20片叶及20片果调查。
具体分级方法:
0级无病斑
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10%以下;
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1%20%以下;
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1%40%以下;
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41%以上。
药效计算方法:
CK0为施药前不施药对照区PT1为喷药后处理区CK1为施药后不施药对照区PT0为喷药前处理区。
5 结果与分析
5.1 试验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36%硝苯菌酯卡拉生乳油对葡萄白粉病病有一定的防效经过3次喷药防治后白粉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第二次施药前调查各处理区的防效分别为78.3%85.30%对照药剂的防效为72.00%第三次施药前调查各处理区病情得到很好控制处理2防效达100%处理1为85.30%对照药剂的防效也达到83.00%清水对照区新蔓叶片病叶数增加平均病情指数为5.67第三次施药后10d调查各处理区的病情已明显得到控制霉层干枯、脱落仅见个别霉层处理区的防效均为100%对照药剂的防效也为88.00%清水对照区发病较处理区重最高级别已达到5级平均病情指数为6.66表3
表3 36%硝苯菌酯(卡拉生)乳油对葡萄白粉病防治效果
5.2 结果分析
试验区各处理区及对照药剂区均未见明显药害现象,葡萄生育期内均未见果实、枝、叶等部位的明显药害及其他不良影响等,嫩梢未发现药害症状,枝干、果实均未发现药害。果实着色、大小均正常,未出现异常现象。药效本身产生的作用显著延缓了霜霉病及其他病虫害的发病和发生时期。
几种新型拌种剂防治花生根腐病田间药效对比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
4.23%甲霜灵·种菌唑微乳种衣剂40%福美双·萎锈灵悬浮种衣剂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拌种剂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35g/L咯菌·精甲霜种衣剂。
1.2 供试作物
花生品种为鲁丰2号
1.3 防治对象
花生根腐病。
1.4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设在河南省开封市鼓楼区仙人庄乡龙王庙村三组农户赵金平的一块花生田内试验地块地势平坦土质为沙质土酸碱度为中性水浇条件好肥力中等偏上、均匀一致。当地种植花生多年花生根腐病发生较重。2011年5月20日播种每667m2播量15kg播后墒情较好。试验期间开封市2011年7、8月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平均值略偏多9月偏少。7月降水量约174.9mm8月降水量约109.7mm9月降水量约69.5mm。79月平均气温均较常年同期均偏高7月平均气温在26.9℃以上8月平均气温在25.9℃以上9月平均气温在21.1℃以上。
1.5 试验设计
本试验主要为种子包衣处理设7个处理不设重复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小区面积222.3m2小区边缘设保护行。播种前先将药剂按表1剂量调成浆状液选用干净的编织袋6个每个袋称量5kg花生种子然后将调好的药液与种子充分搅拌混合使药液均匀分布在种子上摊开晾干再播种。各处理药剂使用量如表1。
表1 各试验处理药剂品种及用量统计表
1.6 调查内容
1.6.1 安全性调查
药后观测各施药区对花生生长的影响。
1.6.2 出苗率及保苗率
播种时在各个处理的每个小区选择一行进行行间人工开沟均匀播种50粒种子作为调查出苗率的处理。调查时采用平行线取样法每个小区取5个调查点每隔10m 1个点每点调查10株调查记录出苗数统计出苗率。苗后30d调查定量播种区成苗数计算保苗率。
1.6.3 防效和产量调查
苗后30d调查死苗率计算防治效果苗后60d每个小区挖去花生植株不低于30株记录总株数及各级病株数。收获期测定每个小区的株数折合每667m2株数、每株荚果数、每荚粒数、千粒重和产量折合每667m2产量。计算和空白对照相比的增产率。
1.6.4 株高、根长、地上部鲜重、干重及地下部分鲜重、干重调查
苗后60d每小区随机取样取有代表性的花生20株测量株高、根长以及地上和地下部分的鲜重、干重与对照比较计算不同处理对花生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2 试验结果
2.1 安全性
药后各施药区的花生,各生育期与对照区相比,没有明显的提前与推后,成熟期基本一致,均未有药害产生。
2.2 出苗率及保苗率
花生齐苗时间为6月1日。从表2中可看出每个处理的出苗率均为100%。30d后观察以处理3、处理4保苗效果最好达到100%其次是处理5、处理2保苗率为98%。
表2 各理间出苗及保苗效果调查表
2.3 防效调查
从表3中我们看到苗后60d调查处理4、处理5、处理6的防效明显优于处理2、处理3、处理7的防效。其中以处理5效果最好防效达到84.8%其次是处理4防效为81%。
表3 各处理区花生根腐病病株分级调查及防效统计
2.4 长势调查
表4中数据表明苗后60d调查各处理的株高基本一致以处理7最高株高达到37.6cm其次是对照株高为34.85cm根长以处理4、处理5最长均达到10.65cm对照根最短为9.03cm地上部鲜重、干重以处理5最高其次是处理4地下部分鲜重、干重以处理5最高其次是处理4最低的是对照。
表4 各处理区花生株高、根长及地上、下部分干、鲜重情况统计表
2.5 收获时测产
从表5中可以看出每667m2产量对比以处理5最高其每667m2产量达到520.46kg较对照区增产率达到18.89%。其次是处理4每667m2产量达到465.71kg增产率为6.38%。增产率最低的是处理7只有1.04%。
表5 各处理区花生株数产量及增产率统计表
3 结论
3.1 安全性
本试验中,各个药剂处理区的花生,从观察情况来看,花生整个生育期长势正常,均未有药害现象产生,生育期与对照区相比,成熟期基本一致。
3.2 防治效果
从调查情况和计算结果看60%吡虫啉4.23%甲霜灵·种菌唑以1515mL拌种花生5kg的处理对花生根腐病的防效最好校正防效为84.8%。增产率达18.9%防治效果最好增产最显著其次是60%吡虫啉4.23%甲霜灵·种菌唑1510mL的配方效果次之校正防效为81.0%增产率为6.38%60%吡虫啉2.5%咯菌腈校正防效为80.2%增产率为4.73%,以上几种拌种剂在花生播种期拌种,可以较好地控制花生根腐病对花生的危害。
玛咖根肿病防治试验研究
1 试验地点
永胜县大安乡大安村委会干塘子村民小组,前茬种植玛咖且根肿病发生严重的田块。
2 试验材料
2.1 50%氟啶氨
规格500g/瓶,剂型:悬浮剂,生产厂家:日本石原产业株式会社。
2.2 10%氰霜唑
规格500g/瓶、剂型:悬浮剂,生产厂家:日本石原产业株式会社。
2.3 生防菌剂XF-1
规格100g/袋,剂型:粉剂,生产厂家:云南星耀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3 试验方法
3.1 育苗处理
3.1.1 漂盘育苗处理
播种时间2012年4月29日育苗盘规格52cm×52cm×6cm每盘160孔。育苗基质由云南农业大学提供做法将基质装入育苗穴盘中用木板刮平然后将种子点播在漂盘孔穴面上每空点播2粒种子上盖一层拌好的育苗基质厚度0.3cm以下。处理1每千克基质和水中各加入50%氟啶胺30mg。处理2每千克基质和水中各加入10%氰霜唑30mg、XF-1生防菌剂0.4g。处理3每千克基质中加入10%氰霜唑30mg、XF-1生防菌剂0.4g每千克水中加入10%氰霜唑30mg。CK空白对照不处理基质也不处理水。
3.1.2 常规育苗处理
播种时间2012年5月21日育苗盘规格42cm×42cm×5.5cm。育苗基质采用60%草炭土、35%山基土、5%腐熟的羊粪。通过磨碎形成小颗粒状充分混合搅拌后使用方法将基质装入育苗盘中用木板刮平然后将种子称量后均匀的撒播在育苗盘基质面上上盖一层拌好的育苗基质厚度0.3cm以下。处理1每千克基质和浇灌用水中各加入50%氟啶胺30mg。处理2每千克基质和浇灌用水中各加入10%氰霜唑30mg、XF-1生防菌剂0.4g。处理3每千克基质中加入10%氰霜唑30mg、XF-1生防菌剂0.4g浇灌用水每千克加入10%氰霜唑30mg。CK空白对照不处理基质也不处理浇灌用水。
3.2 重复、处理数
3.2.1 漂盘育苗处理以漂浮盘计算
每5盘为1个处理共4个处理各重复3次共用60盘。
3.2.2 常规育苗处理以营养盘计算
每3盘为1个处理共4个处理各重复3次总共用36盘。
3.3 大田小区设置
本试验共设置8个处理漂盘处理3个、空白处理1个常规苗盘处理3个、空白处理1个各3个重复共24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为0.048hm2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隔离沟0.3m试验面积51.2hm2,四周设保护行。大田移栽时间、栽培方式、后期管理等与当地大面积种植方法一致。
图1 大田小区分布示意图
4 调查方法及结果
4.1 调查方法
在移栽时调查植株根部记录发病株率。在生长期间于移栽后32d、52d、59d、
88d、119d和收获期调查病情。收获前只记录地上部症状收获时调查地上部和地下部症状。每小区5点Z字形取样调查每点10株根据分级标准对发病情况做出评价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4.2 调查内容
每个小区每次调查根肿病发病株数并按表1分级标准进行记录。
表1 分级标准
4.3 调查结果
本试验共调查7次第一次在大田移栽时7月24日进行小苗调查未发现病株第二至第六次调查为大田生长期调查时间分别为8月26日、9月16日、9月23日、10月22日、11月21日第七次在收获时12月22日调查。
根据每次调查结果,分别计算各处理发病率、病情指数、防治效果(按病情指数计算)。计算方法如下:
结果如表2表4所示。
表2 发病率%
表3 病情指数
表4 防治效果%
5 试验结果分析
5.1 发病时间及病情指数 漂盘育苗处理9月16日前后开始发病持续至12月22日前后小区最高发病率为26%病情指数为24.33空白对照小区最高发病率为80%病情指数为72.14。常规育苗处理10月22号前后开始发病持续至12月22日前后小区最高发病率为12%病情指数为11.43空白对照小区最高发病率为28%病情指数为24.63。
5.2 各个时期的平均防治效果 漂盘育苗处理9月16日为98.97%、9月23日为94.98%、10月22日为84.53%、11月21日为84.47%、12月22日为80.48%。常规育苗处理9月23日为100%、10月22日为81.92%、11月21日为71.89%、12月22日为72.24%。
5.3 各个处理的平均防治效果 漂盘育苗处理处理1为82.85%处理2为88.13%处理3为70.45%。常规育苗处理处理1为61.11%处理2为85.86%处理3为75.76%。
5.4 各个处理的防治效果排名 漂盘育苗处理①处理1基质和育苗池水中分别加入10%氰霜唑30mg/kgXF-10.4g/kg②处理1基质和育苗池水中分别加入50%氟啶胺30mg/kg③处理3基质内加入10%氰霜唑30mg/kgXF-10.4g/kg育苗池水中加入10%氰霜唑30mg/kg。常规育苗处理①处理2基质和育苗盘后期浇灌用水中分别加入10%氰霜唑30mg/kgXF-10.4g/kg②处理3基质内加入10%氰霜唑30mg/kgXF-10.4g/kg后期浇灌用水中加入10%氰霜唑30mg/kg③处理1基质和育苗盘后期浇灌用水中分别加入50%氟啶胺30mg/kg。
5.5 由于本试验用地处于高寒山区,道路通达条件较差,玛咖移栽时又逢雨水季节致使移栽时间推迟,导致漂盘内的苗大部分脱肥、老化、倒伏,使其抗逆性及试验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
6 讨论
在本次玛咖根肿病药效试验中参试的3种药剂不同组合的试验效果在漂盘育苗处理及常规育苗处理中处理2基质和育苗池水中分别加入10%氰霜唑30mg/kgXF-10.4g/kg基质和育苗盘后期浇灌用水中分别加入10%氰霜唑30mg/kgXF-10.4g/kg在防治效果上均优于其他两种处理。
魔芋抗病促生专用肥试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处理
设4个处理。处理①每穴种芋上盖有机肥后再均匀施腐殖酸有机专用肥50g其上施配制的密旋链霉菌肥10g有效成分1g处理②每穴种芋上盖有机肥后再均匀施专用肥100g其上施配制的密旋链霉菌肥20g有效成分2g处理③每穴种芋上盖有机肥后再均匀施用纯密旋链霉菌剂1g处理④空白对照CK按当地常规方法播种。各处理的施肥同当地大田生产。密旋链霉菌肥配制将100g纯菌剂用专用肥0.9kg均匀稀释成10倍供试验用。
1.2 田间设计
试验安排在汉滨区早阳镇界岭村1组杨化剑承包地海拔584m旱坡地土壤为沙壤土前茬为冬闲地。试验个处理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小区面积9m2。每小区播种芋2.5kg42穴。
1.3 试验实施
2014年5月8日播种播种前晾晒魔芋种芋用20%噻菌铜300倍液处理种芋垄作栽培每小区起1垄每垄播2行魔芋纯种。随播种每小区施有机肥火粪63kg磷酸二铵0.35kg区组间间隔0.5m。在2014年7月26日和8月15日分别用乙铝乙酸铜和噻菌铜叶面喷雾当年没有收获露地越冬2015年4月16日播种前收挖。
2 结果与分析
2.1 软腐病发生
4个处理均于2014年6月46日出苗6月1114日散盘。从6月下旬陆续开始发病随着温度的上升软腐病呈上升的态势。8月13日测定密旋链霉菌1g加腐殖酸有机专用肥50g即处理①的病株率11.52%密旋链霉菌2g加腐殖酸有机专用肥100g即处理②为10.0%纯密旋链霉菌剂1g即处理③为11.35%CK为10.4%4个处理的病株率差异不大。9月1日测定处理①病株率20.45 %较8月15日增加了77.52%处理②为19.49%增加了94.9%处理③为15.69%增加了38.24%CK为22.22%增加了136.54%。施菌肥处理病株率均低于CK降低幅度为7.97%29.39%。
2.2 鲜芋产量
从收获产量看CK小区平均产量6.63kg折合每667m2491.08kg膨大系数2.65均为最低。处理①小区平均产量8.43kg折合每667m2624.41kg膨大系数3.37均为第一较其他处理增产6.71%27.15%处理③小区平均产量7.9kg折合每667m2585.15kg膨大系数3.16均为第二较CK增产19.16%处理②小区平均产量6.73kg折合每667m2498.49kg膨大系数2.69较CK增产1.51%表1
表1 魔芋生防菌与专用肥试验产量统计表
3 结论与讨论
3.1 本试验为了验证魔芋抗病促生专用肥的抗病作用安排在魔芋非适宜种植区的低海拔夏季高温区域且未进行高秆作物遮阴尽管软腐病病株率相对较高但由于以密旋链霉菌剂为主的魔芋抗病促生专用肥对魔芋软腐病的发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使得施用菌肥处理的病株率均低于CK在高温季节作用较明显降低幅度为7.97%29.39%。
3.2 魔芋抗病促生专用肥对魔芋产量提高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密旋链霉菌1g加腐殖酸有机专用肥50g的增产效果突出腐殖酸有机专用肥为密旋链霉菌提供了较佳的生长环境有利于密旋链霉菌生长发育较好地抑制魔芋软腐病菌的侵染与发生较CK增产达27.15%。纯密旋链霉菌剂缺少了有利于其生长发育的腐殖酸有机专用肥仅菌剂的作用尽管不如菌剂加专用肥但较CK仍增产19.16%。密旋链霉菌2g加腐殖酸有机专用肥100g由于链霉菌剂量偏大对魔芋生长有一定的影响故产量在3个施用菌剂的处理中最低。
在商品魔芋生产上可将放线菌制剂与腐殖酸钾及专用有机肥配合施用扩大示范密旋链霉菌1g加腐殖酸有机专用肥50g配方以有效提高魔芋抗病增产效果解决魔芋连作障碍。
新型生物农药和高钾复合肥料防治烤烟花叶病试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地选择在旬阳县甘溪镇十字岭村3组张院成烟地地力较为均匀连续3年种植烤烟地块。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置5个处理①氨基寡糖素每667m2用量为100mL②吗胍·乙酸铜每667m2用量为40g③0.1%过氧乙酸溶液每667m2用量为30kg④墾宝N-P2O5-K2O=13-5-42每667m2用量为400g⑤CK清水
1.3 试验过程
试验地面积1666.67m2每小区面积333.33m2每小区栽烟10行500株不设重复。2014年6月20日每小区用15kg溶液叶面喷雾。在喷施前和施后的20d调查烟草花叶病发生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喷施药肥前病毒病发生情况
所选试验地施药肥前烟草花叶病为58.64%59.31%基本无差异平均病株率为58.91%、严重度为2.37、病情指数为33.1835.34表1
表1 喷施药肥前病毒病发生情况
2.2 喷施药肥后病毒病发生情况
在喷施药肥后20d进行调查从发病株率看处理④的病株率最低为14.29%较其他处理降低了9.50%82.85%处理②和处理③分别为15.79%和15.87%列第二和第三位较其他处理降低了37.84%80.96%处理①较CK降低了69.36%。从各级发病株数看CK均为Ⅳ级喷施药肥的处理均较CK轻处理④级别最低。从病情指数看处理④为8.93最低较其他处理分别低27.40%89.28%处理③为12.30较其他处理分别低22.10%85.24%CK最高达83.33。从相对防效看处理④达89.29%最高其他3个处理为79.58%85.24%表2
表2 喷施药肥后病毒病发生情况调查表
2.3 喷施药肥前后病毒病比较
从病株率看处理④由施药肥前的58.64%下降到14.29%减少了75.63%为4个施药肥处理中病株率减少最多的处理处理②和处理③的病株率较施药肥前分别减少了73.21%和73.02%处理①减少了56.95%CK则增加了41.57%。从病情指数看处理④较之前减少了73.81%处理③减少了62.93%处理②减少了54.80%CK则增加了141.61%。结果表明喷施药肥后对烟草花叶病均有一定的修复作用表1、表2
2.4 烟叶产量
根据不同部位产量构成选取下部、中部和上部叶片进行产量测定每个处理取样40株每株取鲜叶5片共200片取样部位为6、10、14、18、22叶对鲜叶称其鲜重和干重结合生产调查确定单位面积烟叶产量。从样品鲜重看处理④最重为12.5kg较其他处理增加8.70%38.89%处理②第二较其他处理增加9.52%27.78%CK最低。样品干重依然是处理④最重较其他处理增加7.32%15.79%。喷施药肥4个处理的产量均较CK增产处理④增产率15.79%处理②增产率7.89%表3
表3 墾宝防治烤烟花叶病样点产量调查表
2.5 生产示范
在开展试验的同时我们在旬阳县甘溪镇十字岭1组李开顺和3组张院成承包烟田分别进行了施用墾宝生产示范示范面积1.87hm2分别于2014年6月25日和7月15日分两次喷雾防治每667m26月25日用墾宝N-P2O5-K2O的均衡配方19-19-19100g和中钾配方15-8-34100g兑水15kg混合喷雾7月15日用高钾配方13-5-42400g兑水15kg喷雾。据8月18日和22日调查示范田烟草花叶病病株率为11.14%对照田病株率为58.86%墾宝对烟草花叶病相对防效达81.07%。据调查每667m2示范田产量为鲜叶1430kg折合产烟叶272.56kg对照田产鲜叶1012kg折合产烟叶192.89kg喷施墾宝增产率高达41.30%。
3 结论与讨论
3.1 叶面喷施氨基寡糖素、吗胍·乙酸铜、过氧乙酸和墾宝20d后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均明显低于CK相对防效为79.58%89.29%。通过喷施药肥前后病毒病比较4种药肥对烟草花叶病均有一定的修复作用在CK病株率增加了41.57%、病情指数增加了141.61%的情况下4种药肥处理则分别减少了56.95%75.63%和51.84%73.81%。产量测定结果表明喷施药肥4个处理的产量均较CK增产增产率为2.63%15.79%。
3.2 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喷施墾宝后对烟草花叶病的修复作用最为突出在4个药肥处理中病株率、病情指数减少最多相对防效89.29%每667m2产量242kg均为最高。生产示范结果为相对防效81.07%每667m2产烟叶272.56kg,与试验资料一致。
3.3 刘晓燕对钾在植物抗病性中的作用及激励研究结果为,钾在植物抗病性中的作用基本得以确认,其抗病机制包括避开病害危险期,易于植物组织形成坚韧的角质层、坚硬的表皮层和厚实的细胞壁。钾有利于提高植物组织酚类物质含量,影响烟草防御反应中酚类物质合成的莽草酸途径。叶片喷施钾肥能诱导多种植物对叶片病害产生系统抗性。钾的缺乏导致低分子质量的碳水化合物和可溶性氮含量提高,进而抗病性降低。孙广宇等人研究认为,随着苹果叶片钾的含量提高,苹果腐烂病病班长度明显变小,表明钾含量提高时组织抗腐烂性病菌扩展能力提高。
我们对烤烟感病叶片和恢复后叶片仔细观察,感病叶片叶缘翻转,叶片凹凸不平、变小加厚萎缩、叶色加深、叶肋爆突,手感粗糙;施用高钾叶面肥后,感病叶片得到修复,叶片舒展平滑,叶色淡绿,与正常叶基本一致,手感滑腻,烟油较重,仅长度和宽度略有减少。分析高钾复合肥料墾宝叶面喷施对烟草花叶病有预防和修复作用,烤烟为喜钾作物,长期连作导致土壤钾素不足,氮、钾不平衡,植株易受病毒侵染而发病严重。喷施高钾叶面肥墾宝后,钾能促进植株体内的养分平衡,使烟叶细胞的细胞壁增厚,表皮层硬度增强,增强叶片的系统抗性,能够抵御烟草花叶病毒在烟叶细胞内的复制和裂变,进而阻止烟草花叶病毒的进一步扩展和蔓延,感病叶片逐步得到修复,故可在生产上开展墾宝的扩大示范应用。
在示范中,配合使用墾宝的均衡配方、中钾配方和高钾配方,效果更佳。
扇吸式诱虫灯与频振式杀虫灯防治茶园害虫效果比较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茶园栽培品种为槠叶齐、碧香早和福鼎大白扇吸式诱虫灯处理和频振式杀虫灯对照各3台均由怀化本业农机有限公司提供。
1.2 试验时间及地点
1.2.1 试验时间
本实验于2015年8月1日至9月1日进行。
1.2.2 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设在湖南沅陵碣滩有机茶公司太常茶场该场位于沅陵县太常乡太常村茶园面积40多hm2属山地梯田茶园茶园常年受茶尺蠖、茶毛虫、茶角胸叶甲和茶小绿叶蝉为害。
1.3 试验方法
1.3.1 杀虫灯设置安装
于8月1日每2hm2安装1台杀虫灯灯距为100m接虫口距离地面1.5m2种杀虫灯各设3个重复。杀虫灯每天傍晚开灯次日凌晨关灯。
1.3.2 试验数据调查
逐日记载灯下益害虫种类、数量等并记载灯具故障发生时间、部位、原因等详细情况田间虫量调查在试验灯具周围按3个方位延伸以灯为中心调查距杀虫灯20m、40m、60m、80m、100m 5个点的害虫虫口密度并与非灯区害虫虫口密度进行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两种杀虫灯对茶园主要害虫诱捕效果比较
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从诱捕害虫重量来看表1扇吸式诱虫灯对茶园害虫诱捕效果高于频振式杀虫灯平均高出32.3%16次调查数据有14次高出20%以上高出频率达75%从诱捕主要害虫数量来看表2扇吸式诱虫灯对茶园主要害虫诱捕数量高于频振式杀虫灯其中对茶椿象平均高出22.4%对茶小绿叶蝉平均高出20.7%对叶甲类平均高出31.9%对茶尺蠖平均高出29.1%。
表1 2种杀虫灯对茶园害虫的诱捕量比较表
表2 2种杀虫灯对茶园主要害虫的诱捕量比较表
表2 2种杀虫灯对茶园主要害虫的诱捕量比较表-1
2.2 两种杀虫灯对茶园主要天敌影响比较
两种杀虫灯诱捕的天敌种类基本相同有瓢虫、草蛉、虎甲等两种杀虫灯对茶园天敌的诱捕效果差别不大其中扇吸式杀虫灯6次平均为10头频振式杀虫灯6次平均为9.1头扇吸式杀虫灯略高出9%但诱集到的天敌的存活情况差别明显前者的存活率达到了98.7%后者的存活率只有1.7%两者相差97%表3
表3 两种杀虫灯对茶园主要天敌影响比较表
2.3 两种杀虫灯对茶园主要害虫控制效果比较
因实验的时候茶叶上的鳞翅目害虫以成虫存在田间虫量调查只查到茶小绿叶蝉两种杀虫灯对茶园害虫的控制效果不明有待继续实验。相对于茶小绿叶蝉统计结果表明两者的控制效果区别不大表4原因可能与实验区的地形和灯的安装位置有关。
表4 两种杀虫灯对茶园茶小绿叶蝉控制效果比较表2015年
3 讨论
杀虫灯作为一种重要的物理防治技术手段,在无公害和有机茶园的绿色防控中扮演重要角色。本实验研究证明两种杀虫灯对茶园主要害虫诱捕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试验区的害虫数量,减轻害虫危害,在茶叶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扇吸式杀虫灯在诱捕效果、对天敌的影响和操作方面优势更加明显。
防虫网和黄板防治烤烟花叶病毒病试验示范
1 材料与方法
1.1 防虫网防蚜控制花叶病
防虫网防蚜控制花叶病试验示范在旬阳县甘溪镇十字岭村烤烟种植大户袁治强烤烟育苗烟床进行2014年4月上旬在烟苗假植苗床开展选择宽1.82.0m的40目[1]防虫网随着烟苗假植在烤烟育苗烟床覆盖塑料薄膜前先覆盖防虫网并于每个烟床的放风口投放诱虫黄板2块炼苗只揭塑料薄膜不揭防虫网直至起苗移栽烟草起苗移栽过程中边揭防虫网边栽苗防虫网控制苗床面积为75m2栽植示范面积1.67hm2。
2014年5月20日即烤烟移栽大田换衣后的15d调查示范田及对照田烟草花叶病发生率。
1.2 黄板诱蚜预防花叶病
试验示范地点在旬阳县甘溪镇桂花树村、十字岭村现代烟草示范园区进行试验地地势平坦肥力中等供试的烤烟地面积4.2hm2。试验用黄板从江苏省动感科技有限公司购进规格为20cm×30cm。分别于2013年6月6日、2014年5月10日前后挂黄板每667m2挂黄板30块呈Z形均匀分布在烟田内挂板高度保持黄板下边缘高于植株生长点1520cm随作物生长进行调节对照田不挂黄板。
挂黄板以后每隔7d在示范园区五点取样调查记载1次连续调查9次详细记载每块黄板诱虫种类、数量并重新更换黄板供下次调查记载在挂板当日及隔一次调查的同时对照田烟蚜的发生量进行记载。2014年8月7日调查示范田及对照田有蚜株率、单株蚜量、花叶病发生率及严重度。
2 结果与分析
2.1 黄板诱杀害虫情况
2013年6月6日放置黄板以后每周调查1次一直调查到8月7日。从调查结果看6月20日对照蚜量为最高较6月6日增加了132.22%而后蚜量呈现减少趋势到7月31日蚜量下降了38.56%单板诱蚜量也以6月20日为最高较其他时段增加了24.27%132.60%黄板的诱蚜效果为55.24%88.48%。黄板不仅能诱蚜也能诱杀其他害虫和天敌诱杀害虫的平均值分别为跳甲8.9头、飞虱18.7头、蚊蝇25.1头、其他害虫4.8头诱杀天敌分别为蜂4.7头、瓢虫1.9头表1
表1 烤烟地黄板诱杀蚜虫田间调查统计表
2.2 防虫网防蚜控病情况
2014年烟草起苗时在旬阳县甘溪镇十字岭村进行调查防虫网防蚜控制花叶病示范田烤烟花叶病病株率为5.12%比对照田花叶病病株率49.12%降低了89.58%表2
表2 防虫网防蚜控制花叶病示范效果统计表
2.3 黄板诱蚜预防花叶病
2014年在旬阳县甘溪镇十字岭村黄板诱蚜示范田调查有蚜株率为5.8%单株蚜量平均为21头烤烟花叶病病株率为7.81%平均严重度为Ⅱ级比对照田有蚜株率降低了77.86%单株平均蚜量降低了89.29%花叶病病株率降低了72.21%严重度降低一个等级表3
表3 黄板诱蚜预防花叶病田间调查统计表
3 结论与讨论
3.1 68月旬阳县大田烤烟田每667m2蚜虫数量在4500头以上最高为6月20日的10450头黄板单板诱蚜量以6月20日为最高诱蚜效果为55.24%88.48%。黄板不仅能诱蚜,也能诱杀跳甲、飞虱、蚊蝇及其他害虫和蜂、瓢虫等天敌。
3.2 防虫网防蚜控制花叶病效果较好示范田烤烟花叶病病株率为5.12%比对照田降低了89.58%,可在生产上扩大防虫网防蚜示范和应用。
3.3 黄板诱蚜示范田比对照田有蚜株率降低了77.86%单株平均蚜量降低了89.29%花叶病病株率降低了72.21%,严重度降低一个等级。结果表明,黄板防蚜控制花叶病的效果是显著的,可在生产上扩大示范应用。
不同植保施药机械田间作业效率与防治效果评价初探
1 试验内容
1.1 试验地情况
试验地位于常德市鼎城区谢家铺镇港中村地势平坦视野开阔障碍物少。种植水稻品种为中早39播期基本一致土壤性质、肥力和管理水平基本相同。
1.2 试验设计
本试验共设11个处理即每种供试机械各1个处理加1个空白对照处理。每种供试机械的施药面积及排列顺序见表1。
表1 不同植保施药机械作业效率与防治效果评价试验处理设计
1.3 试验安排
第一次施药时间为5月11日防治一代二化螟预防纹枯病、稻瘟病。防治药剂每667m2用20%氯虫苯甲酰胺SC 10mL30%苯丙甲环唑EC 15mL40%稻瘟灵EC 80mL。
第二施药时间为6月12日防治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预防稻瘟病。防治药剂每667m2用10%阿维·氟酰胺SC 30mL10%烯啶虫胺AS 50g75%肟菌·戊唑醇 WG 15g。
沉降剂和黏着剂所有供试机械统一使用,以上药剂均由常德宏瑞奇植保服务有限公司提供。
广州尊农多旋翼无人机未参加第一次施药,此次施药由常德宏瑞奇植保服务有限公司自行补施。
2 调查方法
2.1 作业效率调查
从开始配药起计时,记录完成作业面积施药所需时间,包括期间更换电池、加油、添加药剂等所花时间,分别统计准备工作所需时间和纯施药所需时间,统计每台施药机械的工作人员数,分别计算施药效率和作业效率:
据统计第一次施药常德邦达多旋翼无人机作业效率最高作业效率在200m2/min·人左右其次为单旋翼无人机和日本丸山自走式喷雾机作业效率为106.7140.7m2/min·人三禾永佳自走式喷雾机和担架式喷雾机最低作业效率为60.03m2/min·人
第一次施药施药效率从高到低依次是河南田秀才多旋翼无人机406.87m2/min·人深圳莲花百川多旋翼无人机326.83m2/min·人常德邦达多旋翼无人机286.81m2/min·人湖南金骏单旋翼无人机273.47m2/min·人湖南丰茂远程精准喷雾机246.79m2/min·人大方植保单旋翼无人机226.78m2/min·人日本丸山自走式喷雾机166.75m2/min·人三禾永佳自走式喷雾机80.04m2/min·人担架式喷雾机73.37m2/min·人
第二次施药河南田秀才多旋翼无人机作业效率最高作业效率为300.15m2/min·人担架式喷雾机最低作业效率为40.02m2/min·人其他机械作业效率在133.4m2/min·人左右。
第二次施药施药效率从高到低依次是河南田秀才多旋翼无人机720.36m2/min·人日本丸山自走式喷雾机240.12m2/min·人常德邦达多旋翼无人机213.44m2/min·人深圳莲花百川、广州尊农多旋翼无人机、大方植保单旋翼无人机均为206.77m2/min·人湖南金骏单旋翼无人机193.43m2/min·人三禾永佳自走式喷雾机140.07m2/min·人湖南丰茂远程精准喷雾机86.71m2/min·人担架式喷雾机40.02m2/min·人
2.2 防治效果调查
2.2.1 二化螟防效
药后7d调查对二化螟幼虫的防效药后30d在二化螟为害症状稳定后调查枯心白穗防效。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每小区调查100丛稻统计药后活虫数、枯心率或白穗数。
药后7d的防效自走式喷雾机和担架式喷雾机防效均为94.4%常德邦达多旋翼无人机防效为88.9%深圳莲花百川多旋翼无人机和大方植保单旋翼无人机防效均为83.3%河南田秀才多旋翼无人机防效为77.8%湖南金骏单旋翼无人机和湖南丰茂远程精准喷雾机防效均为72.2%。
药后30d的防效三禾永佳自走式喷雾机防效为83.1%担架式喷雾机防效为81.7%日本丸山自走式喷雾机防效为78.9%常德邦达多旋翼无人机防效为60.6%河南田秀才多旋翼无人机防效为53.5%湖南金骏单旋翼无人机防效为49.3%深圳莲花百川多旋翼无人机和大方植保单旋翼无人机防效均为46.5%湖南丰茂远程精准喷雾机防效为36.6%。因对照田二化螟基数偏低,危害较轻,导致调查结果偏低。
2.2.2 稻纵卷叶螟防效
药前调查幼虫基数药后7d和药后14d调查幼虫防效和卷叶率及相对防效。五点取样共查100丛稻统计活虫数和卷叶率计算幼虫减退率和校正防效并与对照区卷叶率比较计算卷叶率相对防效。
药后7d调查对幼虫的校正防效常德邦达多旋翼无人机和大方植保单旋翼无人机防效均为83.3%广州尊农多旋翼无人机防效为82.7%日本丸山自走式喷雾机和担架式喷雾机防效均为77.8%深圳莲花百川多旋翼无人机和三禾永佳自走式喷雾机防效均为73.3%河南田秀才多旋翼无人机和湖南金骏单旋翼无人机防效均为66.7%湖南丰茂远程精准喷雾机防效只有7.3%。
药后7d对卷叶率的相对防效日本丸山和三禾永佳自走式喷雾机防效均为85.3%湖南金骏单旋翼无人机防效为82.4%担架式喷雾机防效为79.4%大方植保单旋翼无人机防效为76.5%常德邦达和深圳莲花百川多旋翼无人机防效均为70.6%河南田秀才多旋翼无人机防效为64.7%。
药后14d调查对幼虫的校正防效三禾永佳自走式喷雾机防效为76%广州尊农多旋翼无人机防效为73.6%常德邦达多旋翼无人机和大方植保单旋翼无人机防效均为70%日本丸山自走式喷雾机和担架式喷雾机防效均为60%深圳莲花百川多旋翼无人机防效为52%湖南丰茂远程精准喷雾机防效为49.9%河南田秀才多旋翼无人机和湖南金骏单旋翼无人机防效均为40%。
药后14d对卷叶率的相对防效大方植保单旋翼无人机防效为81.1%常德邦达多旋翼无人机防效为79.3%三禾永佳自走式喷雾机防效为77.5%日本丸山自走式喷雾机和担架式喷雾机防效均为76.6%湖南金骏单旋翼无人机防效为73.9%深圳莲花百川多旋翼无人机防效为65.8%河南田秀才多旋翼无人机防效为55.9%。
因各处理田块之间,稻纵卷叶螟发生量及危害程度差异较大,广州尊农多旋翼无人机施药区和湖南丰茂远程精准喷雾机施药区稻纵卷螟幼虫发生量较大,危害卷叶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区,其防效无法比较。
2.2.3 稻飞虱防效
施药前调查虫口基数施药后第3d和7d调查防治效果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调查20个点每点2丛计数稻飞虱活虫数、虫口减退率和校正防效。
药后3d校正防效日本丸山自走式喷雾机防效为92%三禾永佳自走式喷雾机防效为88.7%担架式喷雾机防效为87.6%湖南金骏单旋翼无人机防效为84.6%常德邦达多旋翼无人机防效为84.3%河南田秀才多旋翼无人机防效为77.9%广州尊农多旋翼无人机和深圳莲花百川多旋翼无人机防效均为77.3%大方植保单旋翼无人机防效为74%湖南丰茂远程精准喷雾机防效为71.2%。
药后7d校正防效日本丸山自走式喷雾机防效为97.3%三禾永佳自走式喷雾机防效为94.9%担架式喷雾机防效为93.5%湖南金骏单旋翼无人机和常德邦达多旋翼无人机防效均为92.6%河南田秀才多旋翼无人机防效为88.1%广州尊农多旋翼无人机防效为80.1%深圳莲花百川多旋翼无人机防效为88.6%大方植保单旋翼无人机防效为77.5%湖南丰茂远程精准喷雾机防效为74.2%。
2.2.4 纹枯病防效
第一次施药之前调查基数第二次施药前调查基数第二次施药后7d和14d调查防治效果。调查采取定点对角线五点取样法每点固定调查相连5丛共25丛记录总株数、病株数和病级数。
第一次施药前调查纹枯病基数时各处理均未见发病,而第一次施药时加了预防纹枯病的药,第二次施药后计算防效时均采用相对防效。
第二次施药后7d防效日本丸山自走式喷雾机防效为89.3%湖南金骏单旋翼无人机防效为87.5%广州尊农多旋翼无人机防效为83.2%三禾永佳自走式喷雾机防效为81%湖南丰茂远程精准喷雾机防效为77.2%担架式喷雾机防效为69.2%大方植保单旋翼无人机防效为67.6%河南田秀才多旋翼无人机防效为55.8%常德邦达多旋翼无人机防效为35.9%深圳莲花百川多旋翼无人机防效为36%。
第二次施药后14d防效日本丸山自走式喷雾机防效为86.5%湖南金骏单旋翼无人机防效为85.2%广州尊农多旋翼无人机防效为83.9%三禾永佳自走式喷雾机防效为78.8%湖南丰茂远程精准喷雾机防效为77.2%担架式喷雾机防效为69.3%大方植保单旋翼无人机防效为70.5%河南田秀才多旋翼无人机防效为55%常德邦达多旋翼无人机防效为40.9%深圳莲花百川多旋翼无人机防效为44%。
2.2.5 自走式喷雾机施药对禾苗压损情况调查
每种施药机械各调查一丘田每丘田调查2个点即直线行走处和转弯处各调查1个点。每个点的调查面积为施药机械前进1m的距离乘以施药机械的施药宽幅即日本丸山自走式喷雾机调查5m2三禾永佳自走式喷雾机调查6m2。计数调查面积内水稻总丛数和压损丛数计算压损率。
分蘖期三禾永佳自走式喷雾机总压损率为2.2%日本丸山自走式喷雾机总压损率为2.7%。
孕穗末期三禾永佳自走式喷雾机平均压损率为2.4%日本丸山自走式喷雾机平均压损率为3%。
总压损率即为两次压损率之和三禾永佳自走式喷雾机总压损率为4.6%日本丸山自走式喷雾机总压损率为5.7%。三禾永佳自走式喷雾机施药宽度大于日本丸山自走式喷雾机,因此,三禾永佳自走式喷雾机压损率小于日本丸山自走式喷雾机。同时直播稻压损率要大于抛秧田。
3 试验结果
3.1 作业效率
从两次施药总体情况看不同类型施药机械之间作业效率差异较大。同一类型施药机械之间的差异主要取决于机手的操作水平和熟练程度及施药人员之间的配合情况。如果不考虑更换电池、配药、添加药剂、机械移动、故障排除等所消耗时间只比较机械纯喷药作业效率即一台机械一个人每小时施药多少面积综合两次试验结果从高到低依次是河南田秀才多旋翼无人机773.72m2/min湖南金骏单旋翼无人机700.35m2/min大方植保单旋翼无人机660.33m2/min深圳莲花百川多旋翼无人机533.6m2/min日本丸山自走式喷雾机和湖南丰茂远程精准喷雾机均500.25m2/min常德邦达多旋翼无人机493.58m2/min三禾永佳自走式喷雾机480.24m2/min广州尊农多旋翼无人机413.54m2/min担架式喷雾机260.13m2/min。
3.2 防治效果
从每个处理的病虫防效总体来看,自走式喷雾机和担架式宽幅喷枪喷雾机总体防效要好一些,超远程喷枪喷雾机和植保无人机总体防效相对差一些,尤其多旋翼植保无人机对纹枯病防效普遍不大理想,这可能与药液量多少、操作手熟练程度、田块之间病虫发生差异以及调查取样差异有一定关系。
3.3 不同类型施药机械的优缺点
3.3.1 自走式喷雾机
优点:喷雾雾量大,雾滴均匀,喷雾低,不易飘移,不易漏喷,有利于保证防效。喷幅宽,作业效率高,施药人员劳动强度低。
缺点:易压坏禾苗,压坏田埂,在田块水平高度差别大的地方不太适应。需水量较大,水稻后期田间缺水,取水较困难,兑水源有一定要求。同时,施药区域田块的大小和形状对施药也有一定影响。
建议:适合在平原地区,或土地平整过,田块大小合适、形状较规则,且水源条件较好的地方使用。同时对耕作方式有一定要求,适合机插田,抛秧、直播田最好根据施药机械喷幅宽度预留工作行。
3.3.2 担架式喷雾机和远程精准喷雾机
优点:施药比较均匀,药液量充足,施药部位精准,不易漏喷,有利于保证施药效果,不受地形的限制。
缺点:施药人员劳动强度大,工作辛苦,特别是拿喷枪的人员,接触药液较多,对身体有一定影响,因此施药时必须穿戴好防护设施。施药人员较多,影响作业效率。水稻生育后期,田间缺水,施药取水较困难。
建议:只要水源条件尚可,均可使用。
3.3.3 多旋翼无人机
优点:操作轻松,施药人员劳动强度低,不受地形限制,需水量少,受水源条件限制小。
缺点:电池续航时间短,更换电池频繁,影响作业效率,需同时配备多组电池。施药液量少,雾滴细,易飘移,施药时受自然风速的影响较大。施药中途更换电池或施药时操作不当,易造成漏喷或重喷,影响防效或有可能造成药害。
建议: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要求机控手操作熟练,施药时要求飞机飞行平稳,飞行高度保持一致。
3.3.4 单旋翼无人机
优点:操作轻松,施药人员劳动强度低,不受地形限制,需水量少,受水源条件限制小。以汽油机为动力,续航时间长,作业效率相对较高。
缺点:施药液量少,雾滴细,易飘移,施药时受自然风速的影响较大。施药时,机翼旋转风力较大,飞行过高易造成雾滴飘移,影响防效,飞行过低易造成禾苗倒伏,水稻生育后期施药可能兑水稻造成一定影响。个别机型对使用药剂的剂型有选择性,使用药剂受到限制。施药时操作不当,易造成漏喷或重喷,影响防效或有可能造成药害。同时机械维修保养也相对困难一些。
建议: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要求机控手操作熟练,施药时要求飞机飞行平稳,飞行高度保持一致。
4 小结
参加此次植保机械作业效率与防治效果评价筛选试验的各种机械各有所长,均有一定的优点,也存在明显的不足,选购时应根据自身需求,结合服务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条件等综合因素,建议选用性价比高,适宜现有服务规模及服务人员的机型,算清账,明得失,规划自身“三赢”模式,随时关注药械动态,合理逐步更新装备。
因本次试验田面积较大,涉及不同农户、不同田块、不同品种、不同机械的处理区及同一处理区的不同田块之间,各种病虫发生程度存在一定差异,对试验结果可能造成一定影响。加上此次试验每种参试机械都是由厂家派操作人员,由于操作人员实际操作经验不足,施药过程很多环节不熟悉,有的机械在试验过程中出现故障,取水、配药环境差异较大,对测试造成一定误差。如需精准试验数据,有待进一步试验。
不同类型喷雾机防效及压损率试验初报
1 试验目的
通过选用三轮、四轮喷杆喷雾机等药械对麦田蚜虫进行化学防除,探索新型药械和配套施药技术,为今后农药械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2 试验地点
试验设在清丰县韩村乡大韩村施药面积为333.33hm2。
3 试验田选择
选择在韩村乡大韩村河西地,该地地势平坦连片、土壤性质和肥力均匀一致,排灌方便,蚜虫发生量达到试验标准的小麦田。
4 试验设计
4.1 试验药剂及机械
试验药剂采用当地常规品种和常用剂量施药品种2.5%高效氯氟氰菊酯生产企业陕西皇牌作物科技有限公司各处理每667m2使用剂量均为30mL。
各机械型号及生产厂家:
四轮喷杆喷雾机永佳3WSH-1000喷杆喷雾机临沂三禾永佳动力有限公司。
三轮喷杆喷雾机永佳3WX-280H喷杆喷雾机临沂三禾永佳动力有限公司。
电动喷雾器3WBD-16电动喷雾器石家庄市普兰迪电机设备有限公司。
4.2 试验处理
共设4个处理其具体处理见表1。
表1 试验处理
各处理不设重复,每个处理顺序排列。
5 试验结果
5.1 土壤及气象资料
土壤资料土壤的pH 8.31有机质含量为10.384mg/kg土壤类型为沙壤质沙质脱潮土土壤相对湿度为70%。
气象资料天气晴最高温24℃最低温14℃平均温度19℃无持续风向风力≤3级。
5.2 测试参试药械的流量
在药箱中加入配好药剂的溶液达到额定转速时进行水平喷施测得该压力下的流量为四轮喷杆喷雾机流量为4L/min三轮喷杆喷雾机流量为4L/min电动喷雾器流量为1.4L/min。
5.3 计算出各处理的作业行走速度表2
本试验各机械设定有效喷幅为0.612m根据设定的施药量选择适当的流量压力得出四轮喷杆喷雾机行走速度为1050m/h三轮喷杆喷雾机行走速度为850m/h电动喷雾器行走速度为2700m/h。
表2 各处理机械作业性能分析表
5.4 药效调查表3
表3 各处理防效调查表
每处理区采用五点取样法每点1m2共计5m2。施药前调查害虫基数四轮喷杆喷雾机、三轮喷杆喷雾机、电动喷雾器药前基数分别为675头、714头、626头药后1d、3d、7d调查害虫防效分别为98.5%、98.3%、97.2通过对不同施药机械药效的调查对比3种施药机械的防效从大到小依次为四轮喷杆喷雾机药效三轮喷杆喷雾机电动喷雾器。
5.5 对作物及产量的影响
通过施药后观察采用三轮喷杆喷雾机与四轮喷杆喷雾机施药机械的地块不存在药害,喷雾均与,防效较好。采用电动喷雾器施药的地块,存在喷雾不均匀,局部漏喷现象。
3种机型在当前种植模式下在小麦后期作业时对小麦均存在损伤。具体的损伤株数、损伤比例见表4。相比较三轮喷杆喷雾机存在碾压现象比较严重碾断株数占碾压株数18.6%在转弯时存在的弧度碾压为三道车辙。四轮喷杆喷雾机采用四轮驱动麦田碾压比三轮喷杆喷雾机要轻碾断株数占碾压株数17.7%在转弯时存在的弧度碾压为两道车辙。电动喷雾器存在麦田碾压最少碾断株数占碾压株数1.3%。
表4 各处理机械对小麦损伤情况分析及产量调查
通过麦收测定各处理区的实际产量。2015年清丰县小麦每667m2平均测产为494.26kg。四轮喷杆喷雾机处理区每667m2实际产量为576.2kg比平均产量增产16.6%三轮喷杆喷雾机处理区每667m2实际产量为551.6kg比平均产量增产11.6%电动喷雾器处理区每667m2实际产量为528.1kg比平均产量增产6%。
6 小结与讨论
通过各种试验数据分析3种药械中四轮喷杆喷雾机防效最好可达到98.3%电动喷雾器防效最差达到97.3%但是四轮喷杆喷雾机和三轮喷杆喷雾机存在的碾压现象比较严重碾压率分别为6.4‰、8.2‰最后测产四轮喷杆喷雾机防治区产量最高每667m2达到576.2kg电动喷雾器防治区产量最低每667m2达到528.1kg。综合对比,采用四轮喷杆喷雾机防效最好。
无人遥控飞机防治油菜菌核病试验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对象
油菜品种为浔油8号
1.2 试验处理
处理设计见表1试验共设6个处理重复3次共18个小区每小区面积667m2总面积1.2hm2。
表1 试验处理、施药时间、施药品种及用量
1.3 调查时间和方法
油菜菌核病发病稳定后即4月28日进行一次病情调查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每点10株共50株计算发病株率、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收获期5月21日进行实测产量。分级标准9级0级无病1级轻微发病发病面积占主茎表面积5%以下3级轻度发病发病面积点主茎表面积6%15%5级中等发病发病面积占主茎表面积16%30%7级高度发病发病面积占主茎表面积30%50%9级发病面积占主茎表面积50%以上)。
2 结果与分析
2.1 防治效果
根据表2可知各种无人机对油菜施药一次防治菌核病的防治效果在55.89%62.50%人工防治一次效果为20.60%防治两次效果为38.24%。峰源无人机防效最佳防治效果为62.50%昌九无人机防治效果最差防治效果为55.89%,但均优于人工电动喷雾器的防治。
表2 各处理田间防治油菜菌核病效果
2.2 增产效果及新增效益
根据表3可知各种无人遥控飞机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可以使每667m2油菜新增纯收益达70.7286.4元而人工电动喷雾器对油菜进行一次防治每667m2可新增纯收益38.18元进行两次防控新增纯收益为27.51元。无人遥控飞机的防治新增纯收益均优于人工电动喷雾器的防控收益。
表3 各处理增产效果及新增效益
3 小结和讨论
无人遥控飞机在2015年油菜菌核病为中等偏重发生年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也具有较好新增效益从试验结果表明有较高的推广使用价值。
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示范推广与防控效率提升
1 材料与方法
1.1 示范药械及来源
30%苄嘧·丙草胺WP湖南万家丰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20%氯虫苯甲酰胺SC美国杜邦公司生产。
30%苯甲·丙环唑EC湖南万家丰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30%噻虫嗪SC湖南万家丰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激健,四川蜀峰化工有限公司生产。
3WSH-500型喷杆喷雾机山东三禾永佳动力有限公司生产。
3WBD-16型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台州市路桥邦国塑料制造有限公司生产。
1.2 示范田基本情况
示范田选择在河坝镇王兴村二组示范面积40hm2土壤紫潮泥田pH 7.2土壤肥力中等排灌条件良好。早稻品种两优287栽培方式为机插3月17日播种4月15日机耕整地4月17日机插机插密度每667m22.3万蔸基肥每667m2施碳铵50kg、磷肥50kg追肥每667m2施尿素20kg、钾肥10kg7月1718日机收。
1.3 示范设计
设4个处理处理1喷杆喷雾机60%常规农药用量激健每次每667m215mL示范面积33.3hm2每667m2喷水20L处理2喷杆喷雾机常规农药用量示范面积0.33hm2每667m2喷水20L处理3电动喷雾器常规农药用量示范面积0.33hm2每667m2喷水16L处理4空白对照面积667m2每667m2喷清水16L。
1.4 示范施药时间、次数及方法
早稻施药3次。第一次防治杂草4月21日施药每667m2用30%苄嘧·丙草胺WP 70g。第二次防治二化螟5月21日施药第一代二化螟一至二龄幼虫高峰期每667m2用20%氯虫苯甲酰胺SC 10mL。第三次防治稻飞虱、纹枯病6月16日施药防治稻飞虱每667m2用30%噻虫嗪SC 10mL防治纹枯病每667m2用30%苯甲·丙环唑EC 20mL。每次示范施药前检验试验机具完好无损雾型正常量杯、量筒、秒表等试验所需物品齐备。配药步骤先加50%的水与农药搅拌后再加入激健搅拌均匀最后加入50%的水搅拌均匀。
1.5 示范施药期间气候条件
第一次施药后7d内日平均气温20.21℃雨日2个药后第三天、四天降水量均为0.1mm。第二次施药后7d内日平均气温23.26℃雨日1个药后第七天降水量2.0mm。第三次施药后7d内日平均气温24.9℃雨日5个施药当天晚上降水量3.5mm施药后第一天、二天、五天、六天降水量分别为27.1mm、9.1mm、28.7mm、0.2mm。
1.6 防效调查方法
稻飞虱防治效果调查施药前调查基数施药后7d、15d将涂有机油或肥皂水的白瓷盘伸入稻行间摇动或拍打稻丛迅速统计白瓷盘上的飞虱数计算防治效果。
二化螟防治效果调查在危害稳定后调查白穗率施药后7d、15d采取平行式跳跃取样调查残虫防效。调查白穗率每处理查100丛残虫防效调查25丛。
纹枯病防治效果调查在病情稳定后采取五点取样调查25丛计算防效。
杂草防除效果调查施药后15d、30d每处理4点随机取样每点0.25m2共计1m2分杂草种类稗草、千金子、阔叶草、莎草调查株防效及鲜重防效。
1.7 产量调查
早稻收割时进行每处理5点取样每点取1m2计算每667m2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估每667m2产量。
2 结果与评价
2.1 防治效果
2.1.1 对杂草防除效果
由表1可知处理1在药后30d对稗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为最高处理2次之处理3较差对莎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以处理2最高处理1次之处理3较差各处理的持效期均较长且兑水稻无药害现象。
表1 喷杆喷雾机防除杂草田间药效调查表
2.1.2 对病虫害防治效果
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由表2可知处理1的白穗防效最高为78.57%比处理2和处理3分别高2.86%和8.57%药后15d对二化螟残虫防效以处理1最高为93.06%比处理2和处理3分别高1.39%、6.95%。
表2 喷杆喷雾机防治二化螟田间药效调查表
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由表3可知处理1药后7d、15d对稻飞虱的防效分别为95.20%、86.65%最高比处理2、处理3分别高0.46%、1.71%和3.6%、5.59%。
表3 喷杆喷雾机防治稻飞虱田间药效调查表
对纹枯病的防治效果由表4可知对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处理1为72.61%最高比处理2和处理3分别高3.55%、7.96%。
表4 喷杆喷雾机防治纹枯病田间药效调查表
2.2 对产量和效益的影响
由表5可知处理1的产量为每667m2538.9kg产值1401元最高比处理2增产17.3kg增收45元比处理3增产24kg增收62元处理1防治药剂含助剂成本每667m238.4元比处理2和处理3的成本减少8.6元两项合计处理1比处理2和处理3分别节本增收53.6元、70.6元。
表5 水稻产量影响调查表
2.3 作业效率及机械损伤
2.3.1 作业效率及机械对禾苗的损伤
由表6可知电动喷雾器完成一次装水打药作业约需18min日作业面积1.77hm2喷杆喷雾机完成一次装水打药作业约需45min人均日作业面积8.87hm2作业效率是电动喷雾器的5倍。水稻生长前期喷杆喷雾机作业对禾苗造成的损伤率约为1.96%连施2次以上施药造成的损伤率约为2.74%水稻生长中后期喷杆喷雾机作业对禾苗造成的损伤率约为1.3%比水稻生长前期造成的损失降低0.66%。
表6 两种施药器械作业效益比较
3 讨论
3.1 喷雾药水量大降低机械的作业效率 建议提升喷嘴的雾化程度每667m2用水量降至1015kg每次作业面积2.23.3hm2效率提高20%66.7%。
3.2 田间无水时,阻碍机械作业 水稻分蘖中期田间无水,泥浆变硬、黏稠,喷杆喷雾机作业时,泥浆黏在车轮上,对禾苗的损伤较大,作业速度下降。
3.3 喷杆喷雾机的桥腿粗16cm车轮宽11cm桥腿底部离地的距离为30cm当泥脚深30cm时桥脚即可对禾苗造成碾压损伤。应改进桥腿的大小或将桥脚设计为内置降低机械损伤率。
3.4 洞庭湖区的泥脚深当泥脚深度35cm以上喷杆喷雾机易沉陷应改进车轮及防陷配套设施减少沉陷次数。
3.5 喷杆喷雾机的施肥装置只能施颗粒肥料,且施肥时朝一边跑,在双季稻上应用率低;施肥机播种时将种子碾压烂,根本不能用于播种和抛秧,不利水稻生产的全程机械化,应加大研发力度将该机真正做到一机多用。
3.6 喷杆喷雾机价格昂贵,限制购买力。各级政府应充分考虑农民的购买力,从政策和资金上加大扶持力度,对购买的植保机具进行补贴,实现施药器械的更新换代。
植保无人机在昆明农作物上示范防治效果初报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喷雾器械北方天途航空技术发展北京有限公司生产的八旋翼无人机PM8TTA农业植保机工农16型手动喷雾器。
供试药剂①防治油菜蚜虫选择50WG氟啶虫胺腈70WG吡虫啉②防治大麦蚜虫选择70WG吡虫啉③防治玉米害虫选择白僵菌400亿个/g、阿维·三唑磷EC玉米病害选择三唑酮SC、苯醚甲环唑WG。试验药剂由作业单位云南天穗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云南农延植保专业化防控有限公司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提供。
雾滴测试卡: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中保科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设计
1.2.1.1 防治油菜蚜虫试验 油菜生育期花荚期株高70130cm不等。设无人机处理6个、人工处理2个、空白对照1个不设重复。每667m250WG氟啶虫胺腈商品用量3g70WG吡虫啉商品用量7g。处理面积1.47hm2。试验设计各处理用药量和兑水量一致但实际操作中有一定偏差表1为实作情况。
表1 无人机防治油菜蚜虫示范试验各处理实作情况
1.2.1.2 大麦蚜虫防治示范 大麦生育期灌浆期株高60cm。每667m270WG吡虫啉商品用量7g兑水量3L作业高度22.5m处理面积13.33hm2。
1.2.1.3 玉米螟虫防治试验 白僵菌400亿个/g每667m2使用30g兑水量3L处理面积0.33hm2。
1.2.1.4 玉米病虫害统防 玉米抽雄期株高1.71.8m。苯醚甲环唑WG处理面积3.33hm2阿维·三唑磷EC三唑酮SC常规用量每667m2兑水量3L作业高度2.52.8m处理面积66.67hm2。
1.2.1.5 每次示范各处理分别在飞机航线0m及左右1.5m共3个点每点在作物上、中、下分别设雾滴测试卡用竹竿固定或直接固定在叶片上。
1.2.2 调查方法
1.2.2.1 油菜蚜虫试验 每处理随机定3点每点定有蚜株10株每处理共调查30株药前调查蚜虫基数药后3d、5d调查防效。
1.2.2.2 各示范施药后在病虫害发生稳定后调查一次分别在每个处理区和对照区5点取样调查100株计算相对防效。
1.2.2.3 调查计数各雾滴卡上每平方cm3cm2平均肉眼可见雾滴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无人机防治油菜蚜虫
无人机防治油菜蚜虫试验防治效果见表2。药后5d调查结果各处理间差异显著重复取样3点间差异不显著。
表2 无人机防治油菜蚜虫示范试验防治效果
从表2中看出药后3d除机防处理6外其他处理均有明显防效药后5d处理1、处理3、处理4、处理5、处理7防效上升且机防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5及人工处理7、处理8防治效果均达90%以上几个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最高为人工喷雾防治氟啶虫胺腈防效99.83%。机防处理最高防效为处理1药后5d防效达99.20%其次为处理398.49%在同等用药水平上处理1飞行高度最高而处理3平均作业时间最长。
机防处理4防效84.36%在同种药剂中防治效果最差并且与最高防效在10%水平上差异显著其平均作业时间最短单位面积用药量最少操作中存在喷幅不周到情况。机防处理6防治效果最差并且调查数据中3个重复取样点有2个防效为0与试验设计每667m2用量低于推荐用量有关为避免喷雾浓度大而降低了每667m2用量、飞行时飞机悬停时间较长、远距离操作控制不稳、喷雾不均匀平均作业时间较短等多种因素有关。
本试验未添加机防助剂供试水分散粒剂用于本试验机型没有发现影响操作现象常规推荐用量氟啶虫胺腈防治效果高于吡虫啉在机防上即使喷雾不均匀仍然有明显效果处理4
从雾滴分布调查结果表3机防处理防效达98%以上的处理1、处理3平均每平方cm肉眼可见雾滴数为250300个机防处理雾滴均匀分布人工处理雾滴几乎遍布卡面图1
表3 各处理平均雾滴数
图1 施药后药液在植株上部雾滴卡上的分布
从表1、表2中看出单位面积平均用药液量人工喷雾为无人机喷雾的10倍防治效果都在99%以上的人工处理7的作业时间是机防处理1的4.48倍人工处理8是机防处理1的8.98倍平均每667m2省时13.0529.92min。人工喷雾2个处理作业情况与田间作物群体大小关系很大处理7植株高70cm处理8植株高130cm用时量后者是前者的2倍单位面积用水量后者是前者的5倍机防处理以田地面积为单位计算用时、用水量与作物群体关系不大。
2.2 其他无人机示范结果
2.2.1 大麦蚜虫示范
调查结果示范区和对照区蚜虫均未造成产量损失防治效果不明显。对雾滴卡上雾滴分布调查结果飞行高度距作物顶端140190cm。雾滴水平分布航线上雾滴卡上雾滴量占总量的33.67%顺风向占37.94%逆风向占28.39%垂直分布植株上部雾滴卡上雾滴量占总量的42.12%中部占35.06%下部占22.83%。
2.2.2 用无人机喷施白僵菌防治玉米螟虫
试验结果用白僵菌粉剂即使稀释到1500倍仍然对无人机载喷头产生了不可逆的损坏喷施的0.33hm2,玉米螟危害轻。
2.2.3 无人机防治玉米锈病及害虫示范
乳油和悬浮剂制剂对无人机喷雾无明显影响。调查结果锈病相对防效20%黏虫相对防效53.6%玉米螟示范和对照危害株率均小于3%,可能与后期气候不利于玉米病虫上升危害有关。
示范区随机设置雾滴卡测试点6个各点雾滴分布见图2。计算每点3张雾滴卡平均雾滴数量及所占比例点1仅占2.1%点6占27.7%其他各点从11%24%不等图中各层次内雾滴数变化也较大说明田间喷雾雾滴水平分布不均匀图2还可以看出6个点雾滴总量下部48.4%中部28.2%上部19.4%可能与飞行高度较低2.52.8m仅高于作物0.81.1m)有关,由于机手是昆明市培养的新手,低空飞行更容易掌控。
图2 玉米田间随机设置6点植株上、中、下雾滴数量变化
3 讨论
3.1 无人机低空喷雾防治油菜蚜虫最高防治效果药后5d达99.2%仅比同等用药条件下人工防治少0.63个百分点但平均每667m2省时13.0529.92min每667m2用水量比人工至少节省13.8L。无人机防治省工、省时、省水,是业界的共识。
3.2 在田间随机设置雾滴卡是了解机防喷雾质量的有效方法。本试验条件下无人机喷雾雾滴垂直分布在麦类作物上由上到下逐渐降低与国内其他研究结果一致在玉米作物上由上到下逐渐增加不表现为中部最高。最佳雾滴数为250300滴/cm2风向和喷雾质量对雾滴的水平分布有影响。
3.3 本试验条件下无人机防治最佳高度为3.8m距植株顶部2.7m),与高圆圆等研究结果相近。机手的熟练程度影响飞行高度的控制。
3.4 同等用药条件下,飞行高度、喷雾质量和作业时间对防治效果有影响,机手的操作质量、机械故障和电源使用时长会影响机防时长。植保无人机的使用技术及在昆明农业上的应用前景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3.5 对于昆明市域坝区,无人机防治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尤其是玉米等高秆作物封行后人工防治困难,无人机统防很受欢迎。对于山半区及一些农田电讯电线线路复杂的区域,无人机应用存在很大局限。植保无人机相关行业的发展滞后,如专用药剂和助剂、专业人士培训等,也是制约无人机推广的重要因素。
植保无人机施药防治水稻病虫害效果示范
1 示范内容
1.1 示范地条件
示范地位于常德市鼎城区中河口镇柴马村。示范区地势平坦土壤为沙壤土耕作层土壤有机质含量1.4%碱解氮103mg/kg有效磷35mg/kg有效钾63mg/kgpH 6.5土壤肥力中等地力较均匀。示范区供试水稻施药面积44.13hm2水稻种植品种为黄华占6月1215日播种一季稻栽培。施肥情况每667m2基肥施40%复合肥20kg追肥施尿素15kg。
1.2 示范机型
4旋翼6L无人植保机、8旋翼10L无人植保机、8旋翼18L无人植保机等三种机型均为湖南金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3 示范设计
每一型号植保无人机集中连片施药1个区域共3个区域。每1个施药区域内各选定1块田作为防治效果调查田同时在整个施药示范区内选定1块田块留333.5m2面积不施药剂,作为对照田。
1.4 施药时间、防治对象及防治药剂
第一次施药时间7月1011日防治纹枯病、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防治药剂每667m2用进口20%氯虫苯甲酰胺SC 10mL 50%吡蚜酮10g30%己唑醇16g。
第二次施药时间7月3031日防治纹枯病、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防治药剂每667m2用进口20%氯虫苯甲酰胺SC 10mL 70%烯啶噻嗪酮40g30%己唑醇20g。
第三次施药时间8月2526日防治纹枯病、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防治药剂每667m2用5%甲维盐30g50%吡蚜酮20g60%苯甲·丙环唑20mL。
每次施药时均加入沉降剂和黏着剂每667m2用水量600700mL。
2 调查与统计
2.1 二化螟防效调查
调查方法施药后7d调查对二化螟幼虫的防效每区剥查50株螟害株计数螟虫幼虫死、活虫数计算死亡率和防治效果施药后20d在二化螟为害症状基本稳定后调查枯心白穗防效。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每区调查100丛水稻计数100丛水稻总株数、枯心率或白穗数计算防治效果。
调查结果4旋翼6L无人植保机、8旋翼10L无人植保机、8旋翼18L无人植保机施药后7d对二化螟幼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9.4%、87.1%、85.4%施药后20d对二化螟螟害率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2.2%、80.8%、84.5%表1
表1 植保无人机对二化螟防效调查记载表
2.2 稻纵卷叶螟防效调查
调查方法施药前调查幼虫基数施药后7d调查幼虫防效施药后20d幼虫危害基本稳定后调查保叶效果。五点取样每区调查100丛水稻统计活虫数和卷叶率计算幼虫减退率和幼虫防治效果及保叶效果。
调查结果4旋翼6L无人植保机、8旋翼10L无人植保机、8旋翼18L无人植保机施药后7d对稻纵卷叶螟幼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5.3%、94.2%、95.1%施药后20d保叶效果分别为95.9%、95.4%、95.8%表2
表2 植保无人机施药对稻纵卷叶螟防效调查记载表
2.3 稻飞虱防效调查
调查方法施药前调查虫口基数施药后第3d和7d调查防治效果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调查20个点每点2丛计数稻飞虱活虫数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
调查结果4旋翼6L无人植保机、8旋翼10L无人植保机、8旋翼18L无人植保机施药后3d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分别是89.6%、89.1%、89.5%施药后7d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6.1%、95.2%、97.2%表3
表3 植保无人机防治稻飞虱效果调查记载表
2.4 纹枯病防效调查
调查方法水稻生育后期纹枯病病情基本稳定后调查对角线五点取样法每点调查相连水稻10丛共50丛记录总株数、病株数和病级数计算防治效果。
调查结果4旋翼6L无人植保机、8旋翼10L无人植保机、8旋翼18L无人植保机施药后对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1.5%、80.4%、79.8%表4
表4 植保无人机防治纹枯病效果调查记载表
3 结果与分析
通过施药后对病虫防治效果的具体调查及每次施药后和水稻生育后期大范围目测防治效果认为3种型号植保无人机施药防治水稻病虫都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3种型号植保无人机之间兑水稻各种病虫总体防效无显著差异。
因植保无人机用水量少、喷雾细、药液浓度较高,为确保病虫防治效果和水稻不产生药害,农药剂型的选择及加入的农药助剂很重要。同时要求机手操作熟练,施药时要求飞机飞行平稳,飞行高度保持一致,确保不重喷、不漏喷。
从操控性看8旋翼18L无人植保机因负载相对较重操控相对要难一些。从实用性看4旋翼6L无人植保机和8旋翼10L无人植保机相对好一些1箱药液大约防治水稻病虫面积0.67hm2。因此从操控性、实用性及性价比等综合考虑建议推广使用4旋翼6L无人植保机和8旋翼10L无人植保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