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knowledge_base/agriculture/content/水生动物病理学诊断技术.txt

1675 lines
239 KiB
Plaintext
Raw Blame History

This file contains invisible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invisible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are indistinguishable to humans but may be processed differently by a computer. If you think that this is intentional,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reveal them.

This file contain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ight be confused with other characters. If you think that this is intentional,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reveal them.

前言
附录
附录1 主要试剂配制方法
1.福尔马林固定液
110%福尔马林固定液
10%福尔马林固定液
2中性缓冲福尔马林固定液
中性缓冲福尔马林固定液
34%多聚甲醛固定液
4%多聚甲醛固定液
2.80%90%乙醇固定液
80%90%乙醇固定液
3.波恩氏固定液
波恩氏固定液
4.Davidsons AFA固定液
Davidsons AFA固定液
5.不同浓度的戊二醛固定液
不同浓度的戊二醛固定液
6.2%多聚甲醛2.5%戊二醛固定液
2%多聚甲醛2.5%戊二醛固定液
7.1%四氧化锇固定液
1%四氧化锇固定液
8.苏木精染液
1改良Lillie Mayer苏木精
改良Lillie Mayer苏木精
将硫酸铝钾溶于蒸馏水加热至4050℃使硫酸铝钾充分溶解冷却至室温备用。将苏木精溶于无水乙醇再将硫酸铝钾水溶液与苏木精无水乙醇液充分混合加入碘酸钠最后加入甘油和冰醋酸充分溶解混合。
2Harris苏木精
Harris苏木精
将苏木精溶于无水乙醇中充分搅拌至完全溶解后备用。将硫酸铝钾溶于蒸馏水中加热至完全溶解。将硫酸铝钾水溶液与苏木精醇溶液混匀煮沸1 min。稍冷却向混合液中缓慢加入氧化汞0.5 g加热溶解后溶液变为紫红色。将上述溶液迅速冷却、过滤并加入冰醋酸每100 mL溶液加入冰醋酸5 mL即可使用。
3Mayer苏木精
Mayer苏木精
将蒸馏水加热至4050℃加入苏木精使彻底溶解再加入碘酸钠和硫酸铝铵玻璃棒搅拌至彻底溶解。加入柠檬酸和水合氯醛混匀后将溶液过滤置于4℃冰箱保存备用。
4Ehrlich苏木精
Ehrlich苏木精
将苏木精溶于95%乙醇溶解后依次加入蒸馏水、甘油、硫酸铝钾和冰醋酸充分混合均匀后置于容器中密封。经常摇动容器23个月自然氧化成熟溶液为红褐色过滤即可使用。
5Gill苏木精
Gill苏木精
将苏木精溶于乙二醇,硫酸铝溶于蒸馏水,待彻底溶解后将两者混匀,再加入碘酸钠和冰醋酸充分混匀。
6Carazzi苏木精
Carazzi苏木精
将苏木精充分溶于甘油,硫酸铝钾溶于少量蒸馏水,彻底溶解后将两者混匀。再将碘酸钾加入余下的蒸馏水中,待彻底溶解后,与上述混合液混合,摇匀即可使用。
9.盐酸酒精分化液
盐酸酒精分化液
10.返蓝液
返蓝液
11.伊红染液
伊红染液
12.Masson三色染色液
1Masson复合染色液
Masson复合染色液
2亮绿染色液
亮绿染色液
13.改良James染液
1酸性KMnO4溶液
酸性KMnO4溶液
2二胺银液
二胺银液
35%草酸
5%草酸
45%甲醛
5%甲醛
14.AB-PAS染色法
1阿利新蓝染色液pH 2.63.0
阿利新蓝染色液pH 2.63.0
2Schiff试剂
Schiff试剂
先将碱性复红溶于80℃的蒸馏水再加热煮沸片刻并充分搅拌5 min冷至50℃时过滤将盐酸加入滤液内冷至35℃时加入重亚硫酸钠封口用棕色瓶贮存于4℃冰箱中备用。
15.苏丹Ⅲ染色液
苏丹Ⅲ染色液
16.Gram染色液
1结晶紫液
结晶紫液
结晶紫溶于乙醇草酸铵溶于蒸馏水然后将二液混合均匀置于室温下24 h后过滤即可长期保存可放于4℃冰箱中。
2鲁戈氏碘液
鲁戈氏碘液
将碘化钾溶于少量蒸馏水再加入碘片搅拌至充分溶解蒸馏水标定至300 mL即可存放于棕色瓶内备用若液体变黄则不可使用。
3番红液
番红液
将番红O溶解于乙醇中制成储备液存于密闭棕色瓶中。用时取20 mL储备液与80 mL蒸馏水混合即可。
17.抗酸染色
1石炭酸碱性复红染液
石炭酸碱性复红染液
23%盐酸乙醇液
3%盐酸-乙醇液
3亚甲蓝染液
亚甲蓝染液
18.SSC4×
SSC4×
19.TBS0.5 mol/L
TBS0.5 mol/L
20.DNA ladder消化液
DNA ladder消化液
附录2 水生动物剖检调查样表
水生动物剖检调查样表
附录3 水生动物脏器取材标准参考样表
水生动物脏器取材标准参考样表
水生动物脏器取材标准参考样表(续)-1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一章 水生动物病理剖检技术
第一节 鱼类病理剖检技术
一、剖检器械
鱼类剖检前应准备好适合剖检对象的解剖器械,以使解剖过程更方便、快捷,主要包括解剖台和解剖器具等。
解剖台以不锈钢材质且台面光滑、方便冲洗为宜图1-1
解剖器具:有钩/无钩弯头镊大、中、小号钝头剪大、中、小号尖头剪大、中、小号骨剪手术刀若干解剖垫板天平刻度尺图1-2
图1-1 解剖台
图1-2 鱼类解剖常用器具
剖检器械光学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Diff quick染色液迪夫快速染色液或革兰氏染色液Gram stain等。
其他防护类器械:剖检者和助手防护用实验服、口罩、手套(一次性手套和橡胶手套)、防护镜、头套等。
二、鱼类的基本结构
鱼类主要包括被皮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骨骼系统、肌肉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感觉系统、尿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共10个系统。鱼类各系统与哺乳动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如哺乳动物皮肤上有角质层、汗腺、皮脂腺及毛发等皮肤衍生物而鱼类的皮肤上没有角质层其主要皮肤衍生物为鳞片哺乳动物通过肺呼吸而鱼类则主要通过鳃呼吸哺乳动物的血液系统为双循环而鱼类为单循环等。此外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鱼类与陆生动物之间鱼类不同品种之间各个器官的形态结构也存在着明显差异。掌握鱼类器官的位置、形态、颜色及功能对于鱼类剖检过程中准确地描述疾病病理变化、研究疾病发生机制及发生发展过程等具有重大意义是剖检者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
鲫的主要器官及分布位置见图1-3。
图1-3 鲫主要器官及分布位置
三、剖检步骤及方法
(一)样本要求
1.样本采集
不同于陆生动物鱼类死亡后的自溶及腐败过程更为迅速加上鱼类死亡后常沉入水底随着身体腐烂才浮出水面当被发现时病鱼往往由于腐败而丧失一些典型的病理症状难以作为疾病诊断剖检的对象因此用于剖检的鱼类对象应为活体。对于经济价值较高或者较难获得的患病样本可选用新鲜死亡的鱼类个体进行剖检一般要求样本在冬季死亡不超过2 h、夏季死亡不超过0.5 h。
在选择剖检对象时,需要考虑样本的代表性,样本的正确选择将有利于疾病的正确诊断,避免误判。一般选择具有典型症状且发病特征与其他患病鱼相似的样本进行剖检。
2.样本数量
适当的样本数量既能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性也是节省人工成本的必要前提。一般根据养殖面积及患病鱼的患病情况进行样本数量的界定。样本数量应与动物剖检目的相适应不同目的剖检所需样本数量不同一般情况下以流行病学调查为目的的样本数量以疾病监测为目的的样本数量以疾病检测为目的的样本数量。以流行病学调查和疾病监测为目的的剖检往往需要广范围、大样本进行对某些疾病暴发区还应加大调查的样本数量。参考《实验用鱼 第4部分病理学诊断规范》DB11/T 1053.4-2013、《实验动物病理学检测 第2部分病理剖检方法》DB53/T 293.2-2009等相关标准规范进行样本数量选择表1-1
表1-1 鱼类剖检样本数量参考
(二)样本的临床剖检
1.体表检查
体表检查主要包括对样本的外观以及暴露于体表的皮肤、鳞片、鳍条和眼睛等器官进行检查。检查过程中,应对各器官的病变情况进行记录。
1外观检查
先将解剖垫板置于解剖台上垫板上可铺上一层无尘擦拭纸以方便剖检结束后受检鱼尸体的整理再将麻醉好的鱼捞出置于垫板上开始剖检。常按照体型、体态、颜色、完整性、赘生物的顺序对受检鱼的外观进行检查。首先观察受检鱼的体型判断有无脊柱弯曲、鳃盖缩短等明显畸形如重金属中毒或维生素E缺乏时病鱼可表现为脊柱弯曲、尾部上翘图1-5鲢缺氧后可见其口腔极度扩张、下颌前伸图1-6。之后观察受检鱼的体态判断有无体型增大、消瘦等病理变化如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感染后可出现明显的腹部膨大、眼球突出图1-7而黏孢子虫Myxosporea常导致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身体极度消瘦呈头大尾小的体态。然后观察鱼体颜色和光泽度判断鱼体表有无发黑、发红、发白、发黄等颜色变化或光泽度降低等改变。当鱼患病后大部分鱼类表现为体色发暗、光泽度降低有些以体表充出血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则表现为体表皮肤发红而部分疾病还表现为体表皮肤全部或部分区域褪色发白。如鲑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infectious pancreatic necrosis in trout, IPN发生时病鱼表现为明显的体色发黑草鱼出血病grass carp haemorrhagic disease发生时病鱼体表出血明显皮肤发红斑点叉尾鮰Ietalurus punetaus套肠病intussusception发生时则表现为典型的体表圆形或椭圆形褪色斑黄颡鱼Pelteobagrus eupogon、斑点叉尾鮰被鮰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ictalu-ir感染后表现为头部皮肤和背鳍dorsal fin基部明显发红图1-8、图1-9。最后观察体表的完整性和有无赘生物出现判断鱼体表有无鳞片脱落竖鳞、溃疡、烂尾、烂鳍等症状是否出现肿瘤或肉眼可见寄生虫、水霉等异物。如草鱼赤皮病发生时可出现典型的体侧鳞片脱落图1-10加州鲈Micropterus salmoides感染诺卡氏菌Nocardia sp.后可在体表形成明显的皮肤溃疡斑点叉尾鮰感染柱状黄杆菌Flavobacterium cloumnare后可出现明显的烂尾蛀鳍现象感染维氏气单胞菌后可在体表不同部位形成大小不等的溃疡图1-11黄颡鱼感染爱德华氏菌后期头顶可形成典型的开放性溃疡图1-12碘泡虫Myxobolidae、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等寄生虫可以寄生于鱼类体表形成包囊图1-13水蛭Whitmania pigra Whitman、锚头鳋Lernaea、鱼虱等虫体可以直接附着在鱼体表等。此外若体表有典型的结节如黏孢子虫在皮肤上形成的包囊、鱼类患淋巴囊肿病lymphocystis disease而在体表形成的巨大结节应进行压片检查。
图1-5 维生素E缺乏鲤Cyprinus carpio脊柱畸形
图1-6 鲢口腔极度扩张下颌前伸
图1-7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腹部严重膨大
图1-8 斑点叉尾鮰头部皮肤严重充出血明显发红
图1-9 斑点叉尾鮰头顶皮肤及背鳍基部皮肤明显发红
图1-10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尾柄鳞片脱落、皮肤糜烂、尾鳍腐烂
图1-11 斑点叉尾鮰皮肤溃烂
图1-12 黄颡鱼头顶开放性溃疡
图1-13 斑点叉尾鮰头部皮肤大量小白点
2皮肤检查
皮肤是覆盖鱼机体最大的器官且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是最容易出现病理表现的器官之一往往是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等病原攻击的靶器官。皮肤可在不同疾病中表现出不同的病理变化特征因此除肉眼观察外还应使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辅助对皮肤进行重点检查。黏液mucus作为鱼体的第一道防线在鱼类抵抗外界病原入侵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故引起皮肤病变的病原多反映在黏液中。如车轮虫Trichodina、斜管虫Chilodonella、小瓜虫、三代虫Gyrodactylus等寄生虫常常在黏液中出现黄杆菌感染鱼皮肤和鳍条的同时在黏液中也经常出现水霉Sa-prolegnia是皮肤上最常见的真菌性病原在黏液中往往也可以发现其菌丝。因此应重点检查黏液中是否有寄生虫、细菌、真菌等病原。
在进行黏液检查时首先观察及触摸样本体表黏液有无增多或减少。之后制作黏液涂片进行微生物检查首先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干净的双蒸水然后使用棉签或镊子从受检鱼体表刮取少量黏液均匀涂抹于水滴中注意涂抹量不能太多以免影响后期光镜检查最后取一张盖玻片覆盖在样本处直接置于显微镜下观察检测有无寄生虫出现图1-14。观察时应注意调暗显微镜视野并调高对比度从低倍视野逐渐放大到高倍视野从而更有利于发现不同类型、不同大小的寄生虫。之后再制作一张黏液涂片将涂片置于酒精灯火焰上方1520 cm处晃动载玻片利用火焰余温加热固定。此处应特别小心不能将涂片直接置于火焰上烤干否则易破坏细胞而影响后续观察。固定完成后可进行Diff quick染色树脂胶resin封片后烘干置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或染色完成后暂不封片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观察过程中应善用油镜oil im-mersion lens以发现黏液中的细菌及小型寄生虫如小瓜虫、黏孢子虫等病原图1-15
图1-14 鱼类黏液涂片制作
图1-15 皮肤黏液检查可见小瓜虫
检查体表结节时可直接将结节取下置于载玻片上用盖玻片覆盖后直接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若结节较为坚硬可用眼科剪剪开暴露内容物后再覆盖盖玻片。若有必要可用Diff quick染色液染色后再在显微镜下观察。
3眼睛检查
眼睛一般位于鱼体前端成对出现。作为直接暴露于外界环境的器官之一加上眼角膜只有23层细胞故眼睛也是鱼类最容易出现病理变化的器官之一。如患有细菌性败血症的鱼常出现典型的眼球突出、眼眶充血症状锦鲤感染疱疹病毒herpesvirusⅢ型后可见眼球凹陷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感染的罗非鱼Oreochroms mossambcus、米尔伊丽莎白金菌El-izabethkingia miricola感染的虎纹蛙Hoplobatrachus chinensis以及茎双穴吸虫Posthodip-lostmum cuticola感染的鱼类可出现明显的白内障图1-16黄杆菌感染的大西洋鲑Salmo salar常表现为眼球脱落鱼体长期暴露于紫外线及在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B1或维生素B2时常出现角膜水肿、角膜模糊等症状。
图1-16 患病鲢眼球出现明显白内障
检查时,可握住鱼体,俯视观察眼球有无突出、凹陷现象。此外,目检或使用放大镜观察眼球外表面是否清澈透明,有无色泽变化、充出血等,并用镊子轻压眼球,目检或使用放大镜观察眼眶内有无充出血、寄生虫附着等病理变化。之后,剪破眼球取出晶状体,刮下晶状体表面一层,在显微镜下观察有无寄生虫。但由于感染眼睛的病原如黄杆菌往往寄生在眼睛软骨和脉络膜上,而茎双穴吸虫多在晶状体内,通过常规剖检观察往往不易发现病原,故应结合组织病理切片联合诊断。
2.血液检查
血液检查一般在剖检开始前进行以免在解剖过程中造成血液污染或发生鱼体死亡导致血液循环停滞、出现血液样本采集困难等问题。血液检查一般可采用血细胞比容检测和涂片检查。血细胞比容的检测方法较多常用的有微量离心法micro centrifugation有条件的实验室可配备血液分析仪进行血细胞比容或生理生化指标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indexes检测。
在进行红细胞比容检测时可用抗凝剂处理后的注射器从鱼的尾静脉或心脏采集0.2 mL左右血液采血方法见第二章第一节将抗凝血置于孔径统一的温氏管Wintrobe或毛细玻管cap-illary glass tube以一定转速离心后计算红细胞层占全血的体积比。由于不同种类以及不同发育阶段的鱼类的红细胞比容可能不同在实际操作中往往需要与正常对照组的鱼相比较或与正常鱼比容数据相比较以评估受检鱼的红细胞比容情况。如传染性鲑贫血症infectious salmon anaemia发生时可出现严重的贫血红细胞比容可降低至10%以下,故临床检测时可作为重要的评判标准。
通过血液涂片可检查受检鱼血细胞的形态、血液中的寄生虫和细菌等变化。从尾静脉或者心脏采集0.2 mL左右血液迅速将血液滴到载玻片的一端使用另一张载玻片作为推片置于血滴前沿与第一张载玻片呈30°45°角并向血滴靠拢、接触待血液分散到推片末端边缘后将推片向另一端匀速推动使血液在载玻片上形成一层薄膜。注意推动速度不能太慢且力度要均匀保证血液被均匀推开以出现明显的拖尾为宜图1-17。之后在酒精灯火焰上方1520 cm处将血液涂片烘干固定注意不要直接烘烤防止血细胞变形。血液涂片制作完成后使用瑞氏染液Wrights stain、吉姆萨染液Giemsa stain或Diff quick染液染色在显微镜下评估红细胞形态、血细胞组成情况并观察血液内有无细菌、寄生虫等病原如患锥体虫病的大口鲇血液中可观察到大量锥体虫图1-18
图1-17 血液涂片的制作
3.鳃盖、鳃腔及鳃检查
鳃盖gill cover为保护鳃和鳃腔gill cavity的重要器官。检查时可首先观察鳃盖形态是否正常有无缩短、上翘等畸形或充出血、溃烂等损伤。然后用带钩镊子轻轻夹住鳃盖用骨剪或锋利的大手术剪沿着鳃盖边缘将鳃盖剪下暴露鳃丝图1-19目检或使用放大镜观察鳃腔内、鳃盖上有无寄生虫、结节、红肿、充出血等病变鳃丝有无颜色变化有无溃烂、杂质附着或黏液增多的症状。
图1-18 患锥体虫病大口鲇血液中的锥体虫
图1-19 加州鲈鳃腔的剖检
鳃作为鱼类最主要的呼吸器官由于含血量丰富是鱼类最容易出现病变的器官之一易遭受寄生虫、细菌、真菌的感染和水体中化学物质的损伤。剖检时除了肉眼观察还应制作鳃丝水浸片检查。用镊子夹住鳃弓并用手术剪剪取36根鳃丝。将鳃丝贴放于滴有一滴洁净生理盐水或自来水的载玻片上使用盖玻片轻压鳃丝使其分散变薄制好鳃丝水浸片图1-20。将压片置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寄生虫、真菌寄生情况以及鳃上藻细胞或其他杂质等。注意水浸片制成后应及时观察以免影响镜检结果。
图1-20 加州鲈鳃丝水浸片的制作
寄生虫、细菌、真菌和病毒常导致鳃出现黏液增多、发红或发白、鳃丝腐烂断裂等症状。口丝虫Costia、隐鞭虫Cryptobia、车轮虫、斜管虫、指环虫Dactylogyridae和三代虫等寄生虫会导致鳃上出现大量黏液。中华鳋、狭腹鳋以及黏孢子虫包囊常导致鱼鳃盖张开、鳃丝肿大等。鲤疱疹病毒Ⅲ型Cyprinid herpesvirusⅢ感染锦鲤后鳃丝可出现典型的坏死灶鲤疱疹病毒Ⅱ型Cyprinid herpesvirusⅡ感染鲫后鳃丝则表现为严重充血发红图1-21柱状黄杆菌感染草鱼后可导致鳃丝明显溃烂并有大量污物附着图1-22
图1-21 患病异育银鲫鳃黏液增多呈西瓜红色
图1-22 草鱼鳃丝明显溃烂、污物附着、参差不齐
4.口咽腔检查
不同品种、体型的鱼类口咽腔oropharyngeal cavity大小不一因此主要通过扩张或剖开口咽腔的方式进行检查。对于口咽腔较大的鱼类可使用镊子夹住受检鱼吻端向外拉伸受检鱼的口咽腔会自动张开。而对于鳅科或其他小体型和小口型鱼类在检查前需要使用骨剪沿着吻裂的方向剪开颊部暴露口咽腔图1-23。由于口咽腔和鳃腔贯通离鳃瓣位置较近故使用骨剪剖开口咽腔时切勿剪到鳃造成大出血。扩张或剖开口咽腔后在光照下目检或使用放大镜观察口腔内部有无充出血、溃烂等病变以及寄生虫寄生等情况。一些寄生虫如扁弯口吸虫Clinostomum com-planatum图1-24、锚头鳋等可在口腔内寄生。
图1-23 鱼类口咽腔的剖检
图1-24 鲫口腔内可见扁弯口吸虫在口腔皮下形成的黄色包囊
5.围心腔及心脏检查
鱼类的围心腔pericardial位于腹腔前端与胸鳍pectoral fin基部靠近呈封闭状态。在进行围心腔检查时用手术刀先在胸鳍基部的肌肉上切开一个小口并用手术剪沿着这个小口往上往前剪开剪掉包裹围心腔的肌肉和包膜暴露整个围心腔图1-25目检或使用放大镜观察围心腔内有无粘连、积液、积血等病变。比如肾杆菌Renibacterium感染心脏后可造成围心腔积血或积液后期可见围心腔内大量纤维素渗出而导致心脏与围心腔膜粘连溴氰菊酯等药物会造成鱼围心腔扩张鱼怪会在鱼的胸鳍基部开一个小孔进入围心腔并寄生于围心腔后端此外线虫感染六须鲇Silurus glanis后可缠绕在其心脏表面。
图1-25 鱼类围心腔的剖检
心脏及附属大血管作为围心腔内主要器官以及鱼类全身的血液泵需进行重点检查。在围心腔检查完毕后对心脏的形态、颜色等进行检查。如肾杆菌感染鲑心脏后心脏明显发白心脏边缘变钝、变圆心壁显著肥大增厚图1-26传染性胰腺坏死病毒感染导致虹鳟心脏出现明显出血斑图1-27
图1-26 大西洋鲑肾杆菌感染致心脏变圆表面凹凸不平心壁明显增厚
图1-27 传染性胰腺坏死病毒导致虹鳟心脏出现明显出血斑
6.腹腔检查
腹腔abdominal包裹了鱼类多数的内脏器官以“围心腔后端→腹正中线→泄殖腔前缘→侧线”的路径从前向后打开腹腔。当围心腔及心脏检查结束后剖检者一手持带钩镊子夹住围心腔外的肌肉另一手持手术剪从该剖口处进刀沿腹正中线朝肛门方向剪开剪至肛门后剪刀向上经侧线最后返回至围心腔附近剪下整个腹壁充分暴露内脏器官图1-28。若此时涉及微生物学检查则整个剖检过程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剖开腹腔前应先用70%酒精进行体表消毒,且剖剪时应十分小心,不要剪破肠道,避免造成污染而影响微生物的分离。暴露腹腔后,观察腹腔内是否有积液或积血、腹膜是否出血等。
图1-28 鱼类腹腔的剖检按照①→②→③→④顺序进行解剖
腹水是腹腔中常见的病变之一腹水一般由机体器官如心脏、肝、肾病变腹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或炎症反应增强等导致。如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感染异育银鲫、鲢、鳙、鲤、鲟等可引起腹水图1-29维氏气单胞菌可导致斑点叉尾鮰出现大量腹水图1-30斑点叉尾鮰病毒可感染斑点叉尾鮰鱼苗使其腹腔内出现大量淡黄色或淡红色腹水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pring viremia of carp virus可导致鲤腹腔内出现严重带血腹水图1-31诺卡氏菌可导致鱼腹腔出现黄色腹水鰤鱼腹水病毒可引起幼鰤鱼腹腔内充满大量低黏性的淡黄色透明腹水。腹水中可能存在细菌等微生物或红细胞解剖后若发现肉眼可见的腹水可参照黏液涂片制作方法用棉签蘸取少量腹水于载玻片上烘干后用Diff quick染液染色置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图1-32
图1-29 患病杂交鲟腹腔内可见大量清亮积液
图1-30 患维氏气单胞菌病的斑点叉尾鮰腹腔内可见大量带血腹水
图1-31 患鲤春病毒血症的鲤腹腔内可见大量带血腹水
图1-32 乌鳢Ophiocephalus argus腹水涂片可见大量丝状细菌
腹腔检查完毕后一手持带钩镊子夹住食道另一只手持剪刀剪断食道往肛门方向拉剪断直肠后取出内脏图1-33。仔细观察肝、胆囊、消化道、脾的颜色和形态之后用镊子夹下鳔swim bladder暴露肾观察鳔和肾的病理变化。若内脏器官检查前需要进行微生物学检查则应在打开腹壁后先进行微生物学检查再进行剖检观察。
图1-33 切断加州鲈食道取出内脏
1肝胰腺检查
肝胰腺hepatopancreas位于整个腹腔内脏器官的前端占据了较大的体积。打开腹腔后用带钩的镊子夹住肝叶边缘观察肝胰腺正面和反面的颜色、质地变化有无肿胀、充出血、腐烂、萎缩等病变有无结节样物质、寄生虫等附着。由于肝含血量丰富是微生物攻击的靶器官之一。因此在目检完成后可对肝胰腺进行触片检查。首先用带钩镊子夹住部分肝胰腺用无菌手术刀切断另一端将断面在载玻片上轻触制成触片然后将制得的触片在酒精灯火焰上方微热固定用Diff quick或Giemsa等染色液染色后置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真菌、细菌等微生物生长情况图1-34。特别注意若需要对肝胰腺进行细菌接种需要在目检前进行防止操作污染。
图1-34 组织触片制作方法
集约化养殖过程中肝不仅常遭受微生物的感染也是营养性疾病的靶器官病变极为常见。如爱德华氏菌感染黄颡鱼后肝表现为肿大、边缘钝圆和明显出血斑等症状无乳链球菌感染斑点叉尾鮰后可用触片法检查出大量链状球菌图1-35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infectious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感染可导致虹鳟肝明显出血图1-36。此外由于肝还是重要的解毒和消化器官若投喂饲料中碳水化合物或脂肪含量过高以及养殖过程中过度追饲则易造成养殖鱼类的肝脂含量偏高表现为花斑肝、黄肝、白肝、肝肿大等明显的脂肪肝甚至肝坏死的症状图1-37、图1-38
图1-35 斑点叉尾鮰肝触片可见无乳链球菌
图1-36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感染导致虹鳟肝肿大出血
图1-37 鲈肝严重发白
图1-38 鲟肝严重肿大发黄
2胆囊检查
胆囊位于肝胰腺与肠道连接处常隐藏在肝下方因此在剖检过程中很容易被忽略。检查胆囊时主要观察其形态大小、颜色及有无寄生虫等变化。不同鱼类的胆囊由于胆汁内胆绿素和胆红素的比例不同导致颜色存在一定差异。常见的养殖鱼类胆囊呈青绿色有的鱼类如杜父鱼Cottus的胆呈无色或浅绿色而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的胆呈暗绿色。鱼类在不同生理状态时胆囊颜色和大小也存在一定差别因此在对不同鱼进行剖检时最好有正常鱼进行对照或者剖检者对于相关鱼类的正常结构比较了解。目检完毕后用手术剪沿着胆囊与肝边缘将胆囊分离用带钩镊子夹住胆囊的颈部将其取出之后用手术剪剪开胆囊取一滴胆汁制作涂片参照血液涂片制作方式图1-39并置于光学显微镜下镜检。
胆囊在鱼类某些疾病中也常出现病理变化。当水生动物患肝胆疾病如患有肝胆综合征或脂肪肝的鲤、草鱼、罗非鱼等鱼类的胆囊常出现肿大症状有的甚至肿大到正常胆囊的23倍胆汁发黄而长期不摄食也会出现胆囊肿大、囊内胆汁淤积的现象。
3消化道检查
消化道包括口腔、食道、前肠、中肠和后肠等,有的鱼已经分化出胃、幽门盲囊、肠袢等器官。进行消化道检查时,首先用带钩镊子夹住唇部检查口腔情况,也可剪掉鳃盖和峡部,完全暴露口腔后观察有无充出血和寄生虫等异物;然后剖开腹腔观察肠道(胃)表面的颜色、质地等变化;最后,使用手术刀或手术剪剖开肠(胃)壁,观察肠道(胃)内壁的病理变化,并观察内腔内容物、消化液情况等。目检完毕后,选取一截未剖开的肠段,取少量消化道内容物制作涂片,染色后,置于光学显微镜下检查微生物情况。
图1-39 胆汁涂片制作步骤
许多疾病均可导致消化道病变如鲁氏耶尔森氏菌Yersinia ruckeri感染虹鳟后可引起虹鳟口腔黏膜出血斑点叉尾鮰患套肠病时其肠道常发生痉挛或异常蠕动在肠道的不同部位可出现套叠症状严重的还会发生前肠回缩进入胃内的现象图1-40细菌性肠炎发生时肠道表现为明显的肠壁变薄、弹性降低肠炎性内容物聚集增多爱德华氏菌引起的斑点叉尾鮰肠型败血症可出现明显的肠黏膜出血、肛门红肿、外凸等症状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感染斑点叉尾鮰也导致病鱼明显脱肛图1-41饲养管理不当可导致鲟肠黏膜充血等症状图1-42
图1-40 斑点叉尾鮰胃肠道病变
图1-41 斑点叉尾鮰脱肛
图1-42 饲养管理失当致鲟肠黏轻微膜充血
4脾检查
脾位于腹腔内脏器官的中部肝的下方与肠道连接处。部分鱼类的脾包被于脂肪内呈暗红色。检查脾时观察其是否有肿大、萎缩、出血、贫血、结节等病理变化。此外脾作为鱼类主要的免疫和造血器官之一含血量丰富也是微生物攻击的主要靶器官常需要进行触片检查以及细菌分离如无乳链球菌感染造成罗非鱼脾肿大、出血图1-43。取少量脾制成触片染色后置于光学显微镜下检查。
5鳔检查
鳔通常为白色囊状结构内含大量气体囊壁由内向外分为黏膜层、肌层和外膜层而黏膜层又由黏膜上皮和固有膜组成固有膜内充满大量的毛细血管。与肝、脾、肾等含血量丰富的器官相比鳔含血量相对较少但一些疾病也有可能造成鳔的损伤。如鲤科鱼类的鳔炎可表现为严重的鳔充血或成片充血发红、鳔壁增厚、鳔腔狭窄图1-44鲁氏耶尔森氏菌感染斑点叉尾鮰后可产生鳔壁充出血现象。
图1-43 无乳链球菌感染导致罗非鱼脾肿大出血
图1-44 鲤春病毒血症病毒致鲈鲤Percocypris pingi鳔壁出血
6脂肪组织检查
在大多数疾病中,脂肪组织一般不表现病理变化,但某些对血管危害严重的疾病也可能在脂肪中表现出明显的充出血。如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感染斑点叉尾鮰后可导致腹腔脂肪组织出血、发红。除此以外,某些全身性疾病,如胆汁全身性淤积,也可表现为明显的脂肪发黄等病变。
7性腺检查
鱼类的性腺分为精巢和卵巢,位于腹腔后端,精巢一般呈白色,卵巢呈白色、黄色或灰色。性腺在鱼类发育时期与脂肪组织比较相似,检查时需认真辨别精巢、未发育完全的卵巢和脂肪组织,除观察其发育状况外还应观察其有无充出血等病理变化。检查发育完全的卵巢时,可用挖卵器挖取少量卵粒,在放大镜或解剖镜下观察卵粒的发育状况并评估其死亡量。
8肾检查
鱼类的肾分为头肾和中肾不具有后肾。有的鱼类的头肾和中肾较为明显在两端分化为大的实质结构其中头肾head-kidney位于腹腔前端背侧中肾trunk-kidney位于腹腔中后端背侧中间以肾组织和血管连接而有的鱼类的头肾和中肾分界不明显一般将肾前端部分归为头肾后端归为中肾。肾的质地较软且内部分布大量血管因此剖检时需小心。首先目检或使用放大镜观察肾的外观变化有无充出血、肿大、结节等病变图1-45。由于中肾多位于鳔后方紧贴于腹腔背部在剖检过程中相对于其他内脏不易被污染因此中肾是细菌分离的最佳部位。细菌分离完成后使用手术刀挖出头肾和中肾切取少量组织制作触片染色后置于光学显微镜下镜检图1-46
图1-45 患病斑点叉尾鮰头肾肿大
图1-46 患病杂交鲇肾触片内可见大量杆状细菌
7.颅腔检查
鱼类的颅腔位于眼球和背部凸起的中线处被颅骨紧紧包裹。有的鱼颅腔很硬比如斑点叉尾鮰、加州鲈在剖检时需用骨剪或锋利的手术刀切除头骨暴露颅腔图1-47观察颅腔中有无积液、充出血等病变。脑作为颅腔内的唯一器官起着神经中枢的作用。检查时观察脑的外观、体积以及质地变化有无充出血等病变。然后使用手术刀切取少量脑组织制成涂片染色并置于光学显微镜下镜检。
图1-47 加州鲈颅腔的剖检
8.肌肉检查
肌肉由于比其他内脏器官更为紧实致密常作为最后剖检器官也是极容易被漏检的部位。剖检时用锋利的手术刀从鳃盖后缘体侧肌肉进刀随后将刀插入肋骨与肌肉之间沿着侧线朝尾部方向将皮肤肌肉与肋骨划开为了保持切面的整齐美观应避免多次切割图1-48随后将切开的肌肉翻开观察其颜色、质地变化有无溃烂、充出血、结节、肉芽组织granula-tion tissue等病变及有无寄生虫寄生图1-49、图1-50
图1-48 加州鲈皮肤肌肉切割检查
图1-49 患病草鱼肌肉严重出血发红
图1-50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感染导致虹鳟肌肉明显出血
(三)剖检过程中的微生物检查
1.细菌分离
在剖检过程中可能需要进行细菌的分离以供后续研究。由于肝、脾、肾含血量丰富更易遭受细菌攻击故常从这三个脏器分离细菌。细菌分离过程最好在无菌环境中进行避免环境细菌的污染。选取器官未被解剖工具划伤的部位酒精消毒后使用手术刀迅速灼烧器官表面并用刀尖戳出一个小洞接着在无菌操作下将接种环从小洞中探入器官内部完成细菌的分离操作图1-51。需要注意的是当进行体表溃疡细菌接种时应在皮肤完好的溃疡边缘接种以免分到大量杂菌干扰结果。
图1-51 杂交鲟细菌接种
2.真菌分离
在剖检过程中如需要进行真菌的分离可将患病鱼鳃、肌肉等器官患处的真菌着生处污物轻轻刮掉用酒精棉球消毒切取小块表层含菌丝组织。然后将组织置于加有抗生素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板上培养1周对长出的菌丝进行连续分离纯化得到纯化的真菌。
3.病毒分离
在剖检过程中,如需要进行病毒样品的采集及分离,可用手术剪剪取少量患病鱼的鳃、肾、脾、肌肉等组织,保存于-80℃用于病毒PCR或Elisa检测。如需进行病毒分离可将采集样品匀浆用细胞培养基按1:10稀释离心2000 g20 min。然后将上清液通过膜滤器过滤并将滤液接种到相应细胞系上16℃下温育1 h后移出接种物重新接种于新鲜培养基中孵育培养定时观察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 CPE
(四)结果记录、留样及无害化处理
所有样本剖检结束后,应对每条鱼各组织器官的病理变化进行记录统计,并根据统计结果进行合理的疾病诊断。在解剖中,可采集相关器官组织或全鱼保存,用于后续检测。
此外剖检完毕后应对受检鱼进行集中销毁处理切勿随意扔放造成环境污染或疾病的传播参照《染疫水生动物无害化处理规程》SC/T 7015-2011、《病死养殖鱼类无害化处理规范》DB 22/T 2157-2014、《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农医发201725号、《病死动物尸体安全处理技术规范》DB 22/T 2158-2014等相应标准对剖检后尸体进行处理。在进行无害化处理前应根据具体疫病暴发情况需处理的水生动物病料数量使用的场地、设备、物资、资金等实际情况遵循无害化处理的原则选择适当的方法制定科学严谨的计划和措施。目前水生动物尸体处理的方法主要有焚毁处理、高温处理、掩埋销毁等。
1焚毁处理
将剖检尸体投入焚化炉或用其他方式烧毁炭化。本法适用于患国家一、二类疫病,病原菌具有芽孢的疫病,因重金属污染、不易分解的禁用药物残留而引发的疾病及其他病因不明的鱼类。
2高温处理
将剖检尸体根据体重切成重不超过2 kg、厚不超过6 cm的肉块。将肉块放入密闭的高压锅内112 kPa压力下蒸煮30 min或在普通锅内沸水中煮1 h。本法适用于患传染性疾病的剖检鱼类。
3掩埋销毁
掩埋地点应远离公共场所、居民住宅区、鱼类养殖场所、饮用水源地、河流等地区。选择地下水较低、土质无径流的地点挖坑。坑底铺2 cm厚的石灰将剖检动物分层放入每层加与尸体等质量生石灰覆盖。最后用厚度不低于1 m的土层填埋、夯实掩埋地应设清楚标识。本法适用于因自然灾害或一般疾病死亡鱼类。
剖检人员容易在剖检工作中被针头、手术器械、玻璃制品、医疗仪器设备、医疗废弃物及其他锐利物品刺伤或割伤导致病原微生物感染。兽医和人医经常有由于锐器处理不当而导致感染的情况出现,虽然目前没有公认的水生动物人类共患病,但是对于人类来说,锐器的损伤后检查与治疗也成为较大的问题。因此,在每次剖检过后,需保持对锐器损伤的防范意识,并进行特殊处理。
第二节 蟹类病理剖检技术
一、剖检器械
蟹类剖检时所需实验器械与鱼类病理剖检类似,见第一章第一节。
二、蟹类的基本结构
蟹类身体左右对称可分为额区、眼区、心区、肝区、胃区、肠区、鳃区其机体内部包括外骨骼exoskeleton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排泄系统、肌肉系统。蟹类与鱼类身体构造差异较大。其中外骨骼系统为蟹类与鱼类相比最特殊的系统之一其附着于鳃丝、胃、肌肉及全身表面。此外蟹类的身体两侧分化出附属肢头部的附属肢称为触角antenna和摄食器分别具备感觉和摄食功能胸腔的附属肢称为胸足pereiopod最前方的一对为螯pincers作觅食之用后四对为足作爬行用海蟹的最后一对足分化为片状的游泳足营游泳功能。除此之外蟹类其他器官与鱼类也有所区别。认识蟹类器官构造有利于剖检的顺利进行图1-52为蟹类的剖检模式图。
三、剖检步骤及方法
(一)剖检样本的采集
相比于鱼类,蟹类的器官组织弥散程度和含水量更高,组织发生自溶与腐败的速度也更快。因此,在选择病蟹样本做病理学剖检时,必须为活蟹,否则组织自溶会干扰病理检查结果。疾病诊断样本应选择有典型发病症状的病蟹。
正确选择患病样本数量能够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性,也是节省人工成本的必要前提。目前,暂无统一的蟹类剖检样本数量的标准。由于蟹类个体间受水体影响较大,建议样本选择时在鱼类剖检样本数量基础上加大一倍,以获得较为准确的剖检结果。
(二)剖检步骤
1.体表检查
体表检查主要是对蟹活力、肥满度、外观形状、完整性、质地、颜色等进行检查,对抱卵蟹还需检查卵粒质量。
首先观察蟹的活力和肥满度判断活力强弱和营养状态如患有抖抖病的病蟹上岸表现为胸足抽搐、蟹爪颤抖、行动无力患有“水瘪子”病肝胰腺坏死综合征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disease的病蟹上岸后活力较低离水易死、发育停滞等。其次观察蟹的外观变化判断是否有畸形、甲壳破碎、步足断裂等情况并评判甲壳的质地、硬度如中华绒螯蟹腐壳病发生时背甲、胸板上会出现白点并形成黑色溃疡逐渐被侵袭成洞等。然后对蟹的体表颜色进行观察判断蟹体表甲壳有无色素沉着等如不同种类的蟹以及蟹的不同发育时期其外壳颜色不同“老头蟹”往往发育缓慢和正常蟹相比规格小颜色更深因此剖检人员需熟悉蟹的颜色变化规律并作出正确的判断。
除了目检外,还应使用放大镜或显微镜对体表寄生虫和真菌进行检查,观察蟹的甲壳关节处是否有寄生虫或真菌,检查眼球的外观、大小、颜色,眼眶内有无寄生虫等异物,检查摄食器的完整性及可能的寄生虫,如异盘并殖吸虫、肺吸虫等寄生虫的囊蚴多寄生于步足近关节的肌肉中以及蟹的口器内。
最后用手轻轻拨开蟹的腹脐观察有无肉眼可见的寄生虫以及腹脐中后肠内有无食物、有无“拉黄”现象和肠炎等病变图1-53。针对抱卵蟹还需检查其抱卵情况以及评估卵的死亡量等。
图1-53 蟹后肠的剖检以中华绒螯蟹示例
2.血淋巴检查
从蟹心脏中抽取0.2 mL左右血淋巴hemolymph采血方法见第二章第一节。采血后立即观察血淋巴的颜色。正常血淋巴由于含有血蓝蛋白颜色呈淡蓝色而亚健康的蟹血淋巴呈淡黄色甚至黄色。然后将血淋巴制作成血液涂片Diff quick染色后置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血淋巴中大颗粒细胞、小颗粒细胞的组成情况有无寄生虫、真菌及细菌等病原感染。
3.胸腔检查
用手术剪沿着腹脐与身体的连接处剪下腹脐并沿着背甲缝将头胸甲剥离图1-54。头胸甲剥离后暴露整个胸腔内器官图1-55可依次对不同器官进行检查和判断。需要注意的是剥离头胸甲时胃及肝胰腺前叶由于位置原因常常被带离、黏附到头胸甲上而其他脏器却停留在腹甲侧的胸腔中。为了防止胃被漏检应先对胃的大小、颜色等的病理变化进行检查之后使用手术刀剖开胃腔观察内部情况并取少量内容物制作涂片染色后置于光学显微镜下进行胃内容物镜检。胃检查完毕后再对腹甲侧整个胸腔及腔内器官进行检查。首先观察整个胸腔是否充盈有无寄生虫寄生有无积水或凝胶类物质出现如严重的“水瘪子”病蟹可在胸腔内观察到明显的胶冻状积液之后再逐步进行胸腔内器官的单独检查。蟹类胸腔中的主要内部器官包括鳃、心脏、肝胰腺、中肠、性腺、脊神经索supraspinal cord等。
图1-54 蟹类头胸甲的剥离以中华绒螯蟹示例
图1-55 蟹类胸腔检查以中华绒螯蟹示例
1鳃检查
由于品种不同蟹的鳃主要有枝状鳃dendrobranchiate和叶状鳃phyllobranchiate两种类型。鳃作为蟹的呼吸器官又直接暴露于水环境中因此极易受环境中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影响发生病变是剖检过程中需重点检查的器官之一。对鳃的检查主要包括颜色、形态的检查观察有无肿胀、溃烂等。正常的鳃呈白色或轻微的淡黄色由于水环境影响或蟹个体差异可见鳃发红、发黑等症状。目检完毕后使用手术剪剪取少量鳃丝进行压片置于光学显微镜下进一步检查注意判别鳃上寄生虫、真菌、藻类的寄生情况。如患黑鳃病的河蟹通常可见鳃丝发黑图1-56易浮头严重时表现为病蟹喜上岸等临床症状显微镜下可见鳃小片上有大量藻类附着。
图1-56 患病中华绒螯蟹鳃发黑、腐烂
2心脏检查
心脏位于心区下胸腔内,覆于肝胰腺之上,正常蟹的心脏为白色半透明五边形,心跳有力。对心脏的检查主要包括颜色、质地、形状、大小。蟹类心脏病变常出现透明度降低、颜色泛黄、肿大及其上有很多小泡等现象。
3肝胰腺检查
肝胰腺为蟹类主要器官之一一般分为前后叶成对存在前叶在剥离头胸甲过程中常常被背甲带离并留在头胸甲内侧而后叶多位于胸腔内心脏下方。肝胰腺呈橙黄色小管状结构明显整体呈饱满状态。检查肝胰腺时首先观察其颜色、饱满度、胸腔内有无积液等。然后目检或使用放大镜观察肝小管结构是否明显有无肿大、溶解等症状发生图1-57。如“水瘪子”病发生后可见肝胰腺明显萎缩体积缩小颜色发白在胸腔内可见胶冻样物质图1-58。目检完毕后使用手术刀切取少量肝胰腺制作触片染色后置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菌的感染情况。
图1-57 肝胰腺整体发白肝小管溶解呈凝胶状
图1-58 患病中华绒螯蟹肝胰腺泛白胸腔内有大量积液
4中肠检查
中肠位于心脏下,从肝胰腺内部穿过,连接胃和后肠,是蟹类的主要消化器官。肝胰腺检查结束后,可用镊子小心地挑出内部的中肠组织,检查中肠的大小、肠壁透明度、弹性等情况。之后用手术剪剖开肠壁,观察其内容物的多少、色泽、黏液多少等,并采集少量内容物制作涂片,染色后置于光学显微镜下镜检。
5性腺检查
幼蟹的性腺由于未发育成熟体积较小甚至无法观察到性腺的存在,故检查起来较为困难。随着蟹的生长,其性腺开始发育。雄蟹的性腺一般呈乳白色,螺旋状,成对且对称分布于腹腔内。雌蟹的性腺在不同发育时期呈现不同颜色,如在发育时期呈绛红色,发育成熟后呈酱紫色,而卵粒成熟时呈橘红色。能引起蟹性腺病变的疾病较少,对蟹性腺的检查主要观察其营养发育状况,以及颜色、质地的变化等。对于发育成熟的雌蟹性腺,可剪取少量于滴有一滴生理盐水的载玻片上,轻轻将性腺拨散后,置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卵细胞的发育、死亡等情况。
6脊神经索检查
使用镊子挖出胸腔内肝胰腺与性腺暴露位于胸腔底部的脊神经索图1-59。对脊神经索的检查主要包括颜色和质地的观察正常的情况下脊神经索呈淡黄色、半透明状。
图1-59 中华绒螯蟹脊神经索的剖检方法
4.肌肉检查
蟹的肌肉被包裹在甲壳内,主要分布于步足和胸腔两侧。步足肌肉检查时使用手术剪剪下蟹步足,剪开其甲壳,暴露内部肌肉,观察整个步足腔内肌肉是否饱满,步足内肌肉的颜色、质地变化,判断肌肉是否腐烂等。胸腔两侧肌肉嵌在内甲壳内,检查时应使用手术刀沿着胸腔壁切开胸腔暴露其内的肌肉,观察各内甲腔中肌肉的饱满程度、颜色及质地变化,评判其是否萎缩、腐烂等。如河蟹“水瘪子”病发生后,可见步足肌肉明显萎缩,肌肉与步足甲壳之间的间隙显著增大,且可见大量胶冻样物质充斥在该间隙中。
由于蟹类动物的组织具有弥散性,若需进行细菌分离操作,可对其全身甲壳进行消毒后将其置于无菌环境中。在无菌环境下扳开头胸甲,并使用接种环从肝胰腺、性腺等处进行病原分离,其他病原分离可参考第一章第一节“剖检过程中的微生物检查”的方法进行。剖检完成后对尸体和锐器的处理参考第一章第一节“结果记录、留样及无害化处理”的方法进行。
第三节 虾类病理剖检技术
一、剖检器械
虾类剖检时所需实验器械与鱼类病理剖检类似,详见第一章第一节。
二、虾类的基本结构
虾跟蟹类似同属于甲壳亚门、十足目其机体包括外骨骼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排泄系统、肌肉系统等。和蟹一样虾同样具有特有的和鱼类不同的外骨骼系统包被于鳃、胃及机体表面。但相对于蟹虾无内化的“内骨骼”。此外虾的腹部未退化成蟹“腹脐”结构其内拥有强劲有力的肌肉。了解虾类的器官构造有利于对虾进行正确剖检图1-60为克氏原螯虾的剖检模式图。
图1-60 克氏原螯虾常见器官及分布位置
三、剖检步骤及方法
(一)样本选择
正确选择患病样本数量能够增加病理诊断的准确性,也是节省人工成本的必要前提。目前,暂无统一的虾类剖检样本数量的标准。和蟹类似,在选择虾剖检样本时,同样要求受检样本必须为活体。此外,虾类个体间受水体影响较大,建议在样本选择时可在鱼类剖检样本数量基础上加大一倍,易于获得较为准确的剖检结果。
(二)剖检步骤
1.体表检查
体表检查主要包括对虾的活力、外观、颜色等进行检查。其中可先对虾的爬行能力、游泳能力以及攻击能力进行判断与评估。接着对外观进行检查包括体型、甲壳质地和硬度等观察虾体有无畸形头胸甲、步足等是否完整用手按压背甲感受甲壳硬度等并检查虾头胸甲是否容易脱落。然后对虾的触须、甲壳、尾扇的颜色进行检查判断其颜色是否有明显变化如白斑、黄斑等。大体检查完毕后使用放大镜观察虾甲壳关节处有无寄生虫、真菌寄生。针对南美白对虾等虾类繁殖时期易感染弧菌的情况可在黑暗中观察虾的后盲囊posterior caecum处荧光情况。
2.血淋巴检查
从虾体内采集0.2 mL左右的血淋巴采集方法见第二章第一节。采血后30 s内观察血淋巴的颜色虾的正常血淋巴和蟹类似呈淡蓝色而亚健康或疾病状态下呈淡黄色甚至黄色。将血淋巴制作成血涂片Diff quick染色后置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血淋巴中大颗粒细胞、小颗粒细胞等血细胞的组成情况有无寄生虫、真菌及细菌等病原感染。
3.鳃检查
使用手术剪从后往前剪掉虾头胸甲暴露鳃图1-61。病理检查时主要观察其完整性及颜色的变化判断其是否有腐烂、寄生虫寄生、杂质黏附等情况出现。正常的鳃一般为白色或乳白色半透明状态由于鳃直接暴露于水环境中其鳃丝易出现发红、发黑等病变。目检完毕后取少量鳃丝制成压片显微镜下观察是否有寄生虫和水霉等感染。
图1-61 虾类鳃的剖检
4.内脏检查
使用手术刀或手术剪剥离头胸甲暴露虾的内脏器官图1-62依次检查各内脏器官。
图1-62 虾类心脏的剖检
1心脏检查
心脏位于头胸甲下方中央呈半透明至透明状。用镊子揭起心脏检查时主要观察心脏的颜色、形状有无增生、肿胀等病变图1-62
2肝胰腺检查
肝胰腺占据整个胸腔的大部分空间,可用镊子完整挖出。正常虾的肝胰腺较蟹浅,呈黄色。检查时首先观察肝胰腺的颜色变化,是否有水肿、萎缩等病变,并进行检查记录;然后目检或使用放大镜观察肝小管结构完整性,是否有溶解等变化。目检完毕后,使用手术刀切取少量肝胰腺制作触片,染色后,置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是否有细菌、寄生虫或真菌感染。
3性腺检查
雄虾的性腺被称为精荚spermatophore在发育早期呈乳白色中后期呈褐色或深褐色。检查精荚时主要观察其发育情况、颜色和质地的变化等。
雌虾的性腺在不同发育时期同样呈现不同颜色,发育早期呈浅黄色,发育期间呈褐色,而发育成熟时呈褐绿色。对雌虾性腺的检查主要为观察其发育状况、颜色和质地的变化等,对于发育成熟的雌虾性腺,可剪取少量于滴有一滴生理盐水的载玻片上,轻轻将性腺拨散后,置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卵母细胞的发育、死亡等情况。
4消化道检查
虾的消化道主要分为口、胃、前肠、中肠和后肠五部分前肠与胃相连位于头胸甲内。可用眼科剪紧贴头胸甲边缘剪断头胸甲底部与尾部肌肉相连处暴露头胸甲内部器官对消化道进行检查图1-63
图1-63 虾类头胸甲的剖检
胃检查:对胃的大小、颜色进行检查,使用手术刀剖开胃壁,观察内部情况,并取少量内容物制作涂片,染色后置于光学显微镜下进行微生物检查。
前肠检查:观察前肠内有无食物、肿胀及颜色变化等。
中、后肠检查中肠位于腹部肌肉背部起消化食物的作用后肠为后盲囊后一截肠段。检查时可从中间尾扇处直接将中肠和后肠拖出观察肠内有无食物、肿胀及颜色变化等图1-64
图1-64 虾类肠道的剖检
5.肌肉检查
虾的肌肉主要分布在腹部和足内以外骨骼包裹。腹部肌肉可直接用手术刀沿着腹部小节纵切开步足肌肉可用手术剪沿着甲壳纵向剪开以暴露肌肉。检查时主要观察肌肉颜色、饱满度、质地及是否有腐烂等病变图1-65
图1-65 虾类肌肉的剖检
虾的细菌分离可在剖检前进行。对虾的甲壳表面消毒后,将接种环从头胸甲与腹部接缝处探入肝胰腺或性腺内,完成细菌分离操作。其他病原分离可参考第一章第一节“剖检过程中的微生物检查”的方法进行。剖检完成后对尸体和锐器的处理参考第一章第一节“结果记录、留样及无害化处理”的方法进行。
第四节 两栖类病理剖检技术
一、剖检器械
两栖类剖检时所需实验器械与鱼类病理剖检类似,见第一章第一节。
二、两栖类的基本结构
两栖类动物属两栖纲目前养殖量较多的有无尾目的蛙、蟾蜍以及有尾目的大鲵等。两栖类动物机体内主要包含被皮系统、骨骼系统、肌肉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感觉系统、排泄系统、生殖系统共10大系统。两栖类的生长周期分为两个阶段幼体阶段和成体阶段。无尾目的幼体蝌蚪阶段与鱼类似用鳃呼吸靠尾部摆动游动经过变态发育后无尾目进入成体阶段尾部退化进化出四肢鳃消失进化为肺用肺进行呼吸有的无尾目还能用皮肤进行呼吸。而有尾目一般终生有尾其余发育与无尾目类似。两栖类相比于鱼类已进化出四肢和肺营水陆两栖生活两栖类动物的身体结构划分、内部器官及分布位置如图1-66、图1-67所示。
图1-66 蛙类外观形态以牛蛙示例
图1-67 蛙类内部器官形态及分布以牛蛙示例
三、剖检步骤及方法
(一)样本选择
一般在进行疾病检测或流行病学调查时应该选择症状明显的个体进行剖检。对于已经死亡的个体应该选择死亡时间较短的样本进行剖检一般要求冬季时样本死亡时间不超过2 h而夏季时样本死亡时间不能超过1 h。
两栖类剖检样本数量和鱼类要求一致建议每个养殖池选择症状明显的5个样本进行剖检。在某些极端情况下如患病样本较难获得时可减小样本剖检数量但亦不能少于3只。选择具有明显病理症状的动物活体进行病检放入密闭容器中麻醉待检两栖类推荐麻醉药物为MS 222或者乙醚diethyl ether。将活蛙样本放置在广口瓶中用脱脂棉蘸取适量乙醚放入瓶内盖好瓶盖轻晃至蛙昏迷无知觉后即可进行剖检。
(二)剖检步骤
1.体表检查
体表检查主要包括外观、皮肤、四肢和眼球的检查。
1外观检查
首先观察两栖类的活力状况、游泳能力有无异常。其次对受检动物的外观变化进行检查观察有无畸形、体表是否完整等。最后对受检动物的体型、大小变化进行检查。近年来养殖蛙中暴发了一种疾病俗称歪头病其病原为米尔伊丽莎白金菌、脑膜脓毒性伊丽莎白金菌Elizabethking-ia meningosepticum等细菌患病蛙主要表现为身体倾斜、头偏向一侧的体态改变图1-68
图1-68 患病黑斑蛙头歪、身体倾斜
2皮肤检查
观察皮肤颜色变化及进行体表完整性检查。首先观察有无充出血、溃疡等病变其次观察四肢有无肿胀、出血、溃疡等病变。大鲵经常因为打斗导致断肢、四肢溃烂等大鲵虹彩病毒Chinese giant salamander iridovirus感染常导致大鲵四肢肿胀、出血图1-69黑斑蛙、棘胸蛙或牛蛙感染蛙病毒ranavirus后表现为体表皮肤明显充出血、溃烂等图1-70嗜水气单胞菌感染黑斑蛙后使其后肢内侧皮肤明显充血发红。
图1-69 患病大鲵腿部红肿、溃烂
图1-70 牛蛙腿部红肿
3眼球检查
眼球位于两栖类动物前端,成对出现。检查时,可将受检动物固定,俯视观察眼球有无突出、凹陷现象。此外,目检或使用放大镜观察眼球外表面是否清澈透明,有无色泽变化、充出血等,并用镊子轻压眼球,目检或使用放大镜观察眼眶内有无充出血、寄生虫寄生等病理变化。
两栖类与鱼类一样其眼球暴露于水环境中因此常因水质变差或病菌感染导致眼球出现病变。例如患有歪头病的蛙常伴随眼球白内障症状图1-71
图1-71 患歪头病和白内障的黑斑蛙
2.口咽腔检查
用拇指和食指按压受检动物的口腔两侧使其口腔自然扩张目检或使用放大镜观察口腔内部有无肿胀、充出血、溃疡、疱疹样病变。使用镊子轻轻夹住舌端并向上提起观察有无病理症状图1-72
图1-72 牛蛙口咽腔检查
3.血液检查
以心脏采血的方式从蛙心脏内采集0.2 mL左右的血液。观察血液的颜色以及黏稠度并制作血液涂片染色后置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有无寄生虫、真菌和细菌等病原感染。
4.内脏检查
使用手术刀在腹部下方皮肤开一切口用手术剪从切口处进刀沿腹正中线向心脏方向剪开腹部皮肤暴露腹壁肌肉之后再沿腹正中线剪开腹壁肌肉暴露内脏器官图1-73
图1-73 牛蛙腹腔的剖检
1心脏检查
剪断胸腔前胸骨,用镊子扩张胸腔,暴露心脏。观察围心腔内是否有液体增多或纤维素粘连等情况,此外,观察心脏的律动情况、颜色、形状、有无增生肿胀等。
心脏与肝由一层薄薄的结缔组织相连食道位于心脏与肝下方。可用剪刀将心脏和肝之间的结缔膜剪开暴露食道之后用手术刀切断食道和直肠用镊子拉出整个内脏图1-74
2肝检查
肝位于腹腔前端占据腹腔大部分空间是很多病原微生物侵袭的靶器官。进行病理诊断时主要检查肝的颜色、质地变化有无充出血、肿胀、结节、白点等病变有无寄生虫寄生等。此外营养性疾病也可能在肝上表现典型的症状。如大鲵养殖过程中若饵料脂肪含量过高或长期加量投喂易使肝出现发黄、发白、肿大等脂肪肝或肝坏死症状图1-75。目检完毕后可用手术刀切取少量肝制成触片染色并置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寄生虫、真菌、细菌等病原感染情况。另外在进行触片检查的同时可对肝进行细菌分离。
图1-74 黑斑蛙腹腔内脏器官的剖检
图1-75 患病大鲵肝肿大发黄
3消化道检查
两栖类的消化道包括食道、胃、小肠、回肠、十二指肠和直肠等。首先检查肠道和胃的表面有无颜色、质地变化,以及充出血、肿胀等病变。然后,用手术刀剖开消化道壁,观察消化道内容物的有无、颜色等。之后用手术剪剪出一段消化道,将消化道内容物冲洗后仔细观察消化道黏膜面有无充出血等病变。如大鲵肠炎发生后,可见肠道浆膜面明显发红,部分个体可见肠壁变薄,弹性降低;黏膜面明显发红,充血出血,肠腔内可见大量黄色或淡红色炎性分泌物。在解剖患有套肠症的牛蛙时发现其胃部与肠部形成挤压凸套,胃内无食物且肿胀,肠内有黄色黏液,并伴有异味。此外,可从未解剖肠管内取少量内容物制作涂片,染色后置于光学显微镜下镜检。
4脾检查
脾一般位于腹腔中部肝胰腺的下方,与肠道连接,呈暗红色,由于含血量丰富,亦是很多病原微生物感染的主要器官。两栖类的脾一般体积较小,检查时可用镊子轻轻掀开覆于脾表面的结缔组织,夹起脾边缘,仔细观察脾的颜色、形状和大小,观察是否有发黑、发白、肿大、萎缩等病变。之后,用手术刀轻切脾组织,感受其质地,判断是否有质地变脆、变硬等病理改变。目检完毕后,可用手术刀切取脾组织制作触片,染色后置于光学显微镜下检查有无细菌、真菌、寄生虫等病原感染。如伊丽莎白金菌、运动性气单胞菌、假单胞菌等均可感染脾,导致脾出现发黑、肿大等病理表现,触片染色后在高倍显微镜下可见杆状细菌。
5脂肪组织检查
脂肪组织分布于消化道、肝胰腺等脏器表面,呈淡黄色或黄色半透明状,与其他脏器相比,较少表现病理症状。脂肪易被氧化,检查时主要观察其颜色、质地的变化。
6性腺检查
两栖类的性腺分为精巢和卵巢,位于腹腔下端,精巢一般呈近白色,卵巢呈灰黑色。检查精巢时,观察其发育状况,有无充出血等病变;检查卵巢时,观察其发育状态及病变情况。对于怀卵的成熟卵巢,可在目检后用挖卵器挖取少量卵粒,在解剖镜或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卵粒的发育状况,并对其死亡量进行评估。
7肾检查
两栖类的肾紧贴在腹腔下端脊柱腹面,在掏出其余内脏器官后可充分暴露。检查时主要观察其颜色的变化,有无肿胀、充出血等病变。目检完毕后,可用手术刀切取肾组织制作触片,染色后置于光学显微镜下检查有无寄生虫、细菌、真菌等病原感染。肾作为两栖类的泌尿器官,是较易病变的器官之一,如嗜水气单胞菌、伊丽莎白金菌等细菌常可导致蛙肾充血肿大呈鲜红色。
5.肌肉检查
两栖类的肌肉检查包括腿部和背部肌肉检查两部分。剖检腿部肌肉时由于腿部皮肤和肌肉之间仅有很少的结缔组织连接易于脱离可直接用镊子轻轻掀开皮肤暴露肌肉图1-76。而背部皮肤与肌肉连接稍紧密需用镊子夹住腰部皮肤使用手术剪沿与身体垂直的方向剪开一个切口之后用手指伸入切口处往头部方向将皮肤剥离以暴露肌肉。正常的肌肉呈乳白色富有光泽。检查时观察肌肉是否出现颜色、质地改变是否有萎缩、充血、溃烂等病变。如当孢子虫在肌肉中寄生形成包囊后可见肌肉灶性浑浊而溃疡病发生时可见溃烂部肌肉明显腐烂、病灶边缘发红等。
图1-76 牛蛙腿部肌肉的剖检
在解剖过程中,若需要进行细菌或病毒的分离,可参考第一章第一节“剖检过程中的微生物检查”的方法进行。剖检完成后对尸体和锐器的处理参考第一章第一节“结果记录、留样及无害化处理”的方法进行。
第五节 龟鳖类爬行动物病理剖检技术
一、剖检器械
龟鳖类剖检时所需实验器械与鱼类病理剖检类似,见第一章第一节。
二、龟鳖类的基本结构
龟鳖类的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体表覆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温度变化。龟可分为9个系统即消化系统、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和感觉系统。龟鳖类属爬行动物其身体构造与鱼类有较大差异比如龟鳖类的心脏有三个腔其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此外龟鳖类为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了解龟鳖类的身体构造对其正确剖检具有重大意义龟鳖的内部构造如图1-77所示。
图1-77 鳖常见内脏器官及其分布
三、剖检步骤及方法
(一)样本选择
和鱼类剖检样本数量要求一致建议每个养殖池选择症状明显的5个样本进行剖检。在某些极端情况下如患病样本较难获得时可减小样本剖检数量但亦不能少于3只。选择具有明显病理症状的龟鳖活体放入密闭容器中加入麻醉剂深度麻醉后待检。目前常用的龟鳖类麻醉药物主要有乙醚。
(二)剖检步骤
1.体表检查
体表检查主要包括对样本的活力、外观等进行检查。首先,在麻醉前可对龟鳖的活力、游泳能力进行评判,观察是否有游泳倾斜、瘸腿现象。然后,对龟鳖的外观进行检查,观察有无溃疡、畸形等异常情况。接着,观察甲壳完整性,并用手轻按背甲感受其硬度。此外,用镊子轻轻夹住头部、四肢与尾部向外拉伸,检查各部分皮肤有无充出血、肿胀、溃烂等病变,以及四肢趾甲是否脱落等。如鳖穿孔病发生后可在背甲和腹甲上出现圆形或椭圆形溃疡灶,部分溃疡灶溃烂程度较深,甚至暴露内脏器官,病灶边缘可见出血。
2.口腔检查
使用镊子夹住龟鳖下颌并将头部拉出,轻轻拨开嘴,观察口腔内部有无红肿、充出血、溃疡等病变。如鳖出血性败血症发生时,口腔黏膜成片发红并伴随大小不等的出血斑。
3.眼球检查
使用镊子轻轻拨开眼睑暴露眼球,在光照下观察龟鳖的眼球充出血情况,有无肿胀、突出或角膜发白等病变。
4.血液检查
从龟鳖类的背甲下方采集0.2 mL左右的血液采血方法见第二章第一节。采血后观察血液的颜色及黏稠度并制成血涂片染色后置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有无寄生虫、真菌和细菌感染。
5.内脏检查
龟鳖类的骨骼异常坚硬可用锋利的手术刀沿着腹甲与背甲连接处将皮肤划开并掀开整个腹甲以暴露内脏器官图1-78。首先观察腹腔内部情况有无积液、出血等症状然后检查有无寄生虫、真菌等感染图1-79
图1-78 鳖腹腔的解剖
图1-79 鳖腹腔检查
1心脏检查
心脏位于整个腹腔偏头部上方,可首先检查心脏的律动情况,然后用镊子夹住心尖,用手术剪剪断动静脉血管后将心脏拖出,仔细观察其有无增生、肿胀等病变发生。
2肝检查
肝位于腹腔上方,是龟鳖爬行类最大的消化腺。进行病理诊断时主要检查肝胰腺的颜色、质地变化,有无充出血、肿胀、结节等病变。目检完毕后,可用手术刀切取少量肝制成触片,染色并置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寄生虫,以及真菌、细菌等微生物感染情况。
3胆囊检查
胆囊位于肝胰腺与肠道连接处,常隐藏在肝下方,因此在剖检过程中很容易被忽略。检查胆囊时,主要观察其形态、大小及颜色变化。目检完毕后,沿着胆囊与肝边缘将胆囊取出,再剪开胆囊,取胆汁制作涂片,并置于光学显微镜下镜检。
4消化道检查
爬行类的消化道包括食道、胃和肠等。消化道的检查主要包括胃和肠道检查。首先,观察肠道和胃的外表面有无肿胀、充出血等病变,以及颜色和质地的变化情况。然后,剖开消化道管腔,观察内容物及消化液情况,以及消化道黏膜面有无充出血等病变。目检完毕后,从未剖开肠管处取少量消化道内容物制作涂片,染色后置于光学显微镜下检查微生物感染情况。
5脾检查
脾一般位于腹腔中部,肝胰腺的下方,呈暗红色。进行脾检查时,主要检查脾的大小、颜色等变化。检查完毕后,使用手术刀切取少量脾制作触片,并置于光学显微镜下镜检。
6脂肪组织检查
脂肪组织为腹腔内分布于消化道、肝胰腺等脏器表面的呈淡黄色的半透明状组织,脂肪易受氧化,对脂肪进行检查时主要观察脂肪的颜色、质地的变化。
7性腺检查
龟鳖类的性腺分为精巢和卵巢,位于腹腔后端,精巢一般呈近白色,卵巢呈灰黑色。检查性腺时,主要分析其发育状况,并观察其有无充出血等病理变化。
8肾检查
龟鳖类的肾紧贴于背部,呈暗红色,片状。检查肾时主要观察其颜色、质地的变化,有无肿胀、溃烂等病变。目检完毕后,可用手术刀切取少量肾制成触片,染色并置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寄生虫,以及真菌、细菌等微生物感染情况。
6.肌肉检查
龟鳖类的腿部肌肉较为发达,可作为检查部位进行解剖。使用手术刀划开腿部皮肤,暴露肌肉。检查肌肉的颜色与质地变化,以及有无萎缩等病变发生。
在解剖过程中,若需要进行细菌或病毒的分离,可参考第一章第一节“剖检过程中的微生物检查”的方法进行。剖检完成后对尸体和锐器的处理参考第一章第一节“结果记录、留样及无害化处理”的方法进行。
第二章 水生动物病理采样技术
第一节 血液样本采集
一、试剂及耗材
消毒试剂:消毒碘酒、酒精等。
采血器械:注射器或采血管、采血针。针头的大小一般根据动物大小进行选择。
血液储存器材离心管常见离心管容积有1.5 mL、2 mL、4 mL等离心管可以进行血液的储存并析出血清、血浆等。根据血液需求量选择离心管容积。
抗凝血剂:肝素钠、柠檬酸钠等。使用前需要进行抗凝血剂的稀释。
二、采集方法
(一)鱼类采血方法
鱼类的血液循环方式为闭管式单循环其循环模式如图2-1所示。
图2-1 鱼类的血液循环
鱼类的常见采血方法主要有尾静脉采血和心脏采血两种。
尾静脉采血法将受检鱼麻醉后鱼体侧卧于解剖台上以润湿的干净毛巾覆盖使腹部平行。用注射器沿着鱼体腹部的中线、臀鳍anal fin基部后面的鳞下刺入直至脊柱处感觉针尖遇到明显阻力为止。尾静脉处于脊柱腹面此时在脊柱周围轻微转动针尖并抽动注射器内筒直至血液进入注射器时为止图2-2
图2-2 加州鲈尾静脉采血
心脏采血法将受检鱼麻醉后以润湿的干净毛巾覆盖体表将鱼体腹部朝上使其仰侧卧于实验解剖台上用食指按压胸鳍基部前方的胸部感触到有跳动的位置将注射器直接刺入当感觉针尖触碰到心脏时即缓慢拉动注射器取出血液图2-3。此外也可剖开体壁和围心腔暴露心脏使用注射器插入动脉球采集血液。此法采到的血液量较多但采血后会导致鱼体死亡图2-4
图2-3 加州鲈心脏穿刺采血
图2-4 加州鲈心脏直接采血
(二)蟹类血淋巴采集
蟹类循环系统的循环方式为开放式循环其循环系统由心脏、动脉、毛细血管、血窦、鳃血管等组成循环模式如图2-5所示。
图2-5 蟹类的血液循环
蟹类的采血方法主要有步足基部采血法和截肢采血法。
步足基部采血法将蟹麻醉后使用注射器从第三、第四步足基部进针使针头到达心区位置抽取血淋巴图2-6A
截肢采血法将蟹麻醉后使用手术剪剪断蟹第三、第四步足的长节等待其析出血淋巴后吸取血淋巴保存图2-6B
图2-6 中华绒螯蟹血淋巴采集
(三)虾类采血
虾类循环系统的循环方式与蟹类相似为开放式循环其循环系统由心脏、动脉、毛细血管、血窦、鳃血管等组成循环模式如图2-7所示。
虾类的采血方法主要有心脏采血法和腹部采血法两种。
心脏采血法将虾麻醉后使用注射器从虾的胸节与腹节接口处进针针尖入内710 mm抽取血淋巴图2-8
腹部采血法麻醉后将虾平躺腹部朝上使用注射器从神经下动脉平行插入抽取血淋巴图2-9
图2-7 虾类的循环系统
图2-8 虾心脏采血
图2-9 虾腹部采血
(四)两栖类采血
两栖类的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心脏由静脉窦、心房、心室和动脉圆锥四部分组成。两栖类的心脏为两心房一心室结构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由于心室不分隔因此体循环和肺循环不能完全分开循环模式如图2-10所示。
图2-10 两栖类的循环系统
两栖类的采血方法主要为心脏采血法,可分为穿刺采血法和直接采血法两种。
心脏穿刺采血法将蛙麻醉后用食指感受胸骨与心脏位置使用注射器在胸骨下方凹陷处向心脏进针710 mm抽取血液图2-11
图2-11 黑斑蛙心脏穿刺采血★示进针位置
心脏直接采血法用手术剪剖开胸腔暴露心脏。取一支灭菌注射器小心刺入蛙心室位置注意针尖不能触及蛙的心室内壁随着蛙心脏收缩的频率缓慢抽吸即可得到较多的血液图2-12
图2-12 黑斑蛙心脏直接采血
(五)龟鳖类采血
龟鳖类爬行动物具有闭合的循环系统具有三腔室的心脏这种心脏由两个心房与一个心室所构成通常只有一对大主动脉循环模式如图2-13所示。
龟鳖类的采血方法主要有背甲下方采血法,除此之外,还可以从尾部、前臂、大腿抽吸血液,而背甲下方采血容易获得且更常用。
背甲下方采血法将龟鳖类麻醉后使用注射器从其背甲中央与颈部皮肤连接处进针针尖抵达约背甲第一节处微微搅动针头抽取血液图2-14
图2-13 龟鳖类的循环系统
图2-14 鳖背甲下方采血
第二节 组织病理样本采集
一、试剂及耗材
(一)器材准备
组织病理样本采集时所需实验器械和准备与鱼类病理剖检类似,见第一章第一节。除此以外,还需准备样品瓶、组织固定液等。
(二)固定液的使用
1.福尔马林固定液
110%福尔马林固定液的配制方法见表2-1。
表2-1 10%福尔马林固定液的配制
固定原理:甲醛有效固定作用的要点是在蛋白质末端基团之间形成交联链。参与甲醛固定蛋白质的基团主要为氨基、亚氨基、胍基、羟基、巯基、肽键和芳香环,与赖氨酸之间的交联更为明显。这种交联不会破坏蛋白质的整体结构,所以不丢失抗原性。因此,免疫酶组织化学染色选用甲醛固定效果比较好。
优缺点:甲醛成本较低,使用甲醛固定液固定的组织收缩与损伤少,保存效果好。此外,其固定效果均匀,穿透力强,能加强组织弹性,有利于切片。甲醛还能够保存组织内的脂类物质,固定的组织可用于进行脂肪染色。然而,甲醛的杂质含量较多,如甲醇可引起酶类钝化,影响反应。此外,甲醛易被氧化为甲酸,导致固定液酸变,不仅影响染色,而且易在组织中形成福尔马林色素。甲醛还具有不能固定组织中的糖类、与蛋白结合后难以去除等缺点。
适用情况及配制:这是一种最简单、便捷的固定液,常用于大多数水生动物的组织固定。由于其配制简单方便,适合于边远地区携带与野外采样使用。一般在固定液配制过程中需要考虑样品来源,若固定的组织样本来源于淡水水生生物,则使用蒸馏水或自来水配制固定液,若样本来源于海水水生生物,则使用海水或人工海水配制固定液。固定液最好现配现用,以免时间过长引起固定液酸化,影响固定效果。
注意甲醛能够阻止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 nucleic acid, DNA的复制在细胞中引起DNA链断裂。同时甲醛能引起DNA修复蛋白破坏具有较强的致癌性。因此工作人员在使用甲醛过程中需保持通风并做好必要的防护措施。
固定时间24 h以上。
2中性缓冲福尔马林固定液的配制方法见表2-2。
表2-2 中性缓冲福尔马林固定液的配制
由于单一的福尔马林固定液具有易酸化的特性因此使用磷酸盐缓冲液配制福尔马林固定液能够有效维持固定液pH保护组织不被酸化。此外磷酸盐还具有维持样品渗透压的作用能够更好地保护细胞形态是目前组织病理样本采集过程中最常用的固定液之一对组织固定较好损伤较少有利于后续其他研究的开展尤其在免疫组化的染色中常用。
固定时间24 h以上。
34%多聚甲醛paraformaldehyde固定液的配制方法见表2-3。
表2-3 4%多聚甲醛固定液的配制
配制方法将以上混合溶液加热到60℃并搅拌使其逐渐溶解至澄清调pH至7.2左右。在固定液配制过程中,针对海水水生生物需使用海水或人工海水配制固定液,针对淡水水生生物则使用淡水配制固定液。
固定原理:多聚甲醛是甲醛以氢键聚合在一起的线性聚合物,在水中不溶解,一般配制时需用磷酸盐缓冲液解聚。与甲醛固定原理类似,多聚甲醛可使细胞或组织的蛋白质凝固,终止内源性或外源性酶反应,防止组织自溶或异溶,以保持原有结构和形态。多聚甲醛性质比甲醛稳定,且对抗原的破坏能力弱于甲醛,可避免抗原失活或弥散。
用途:常用于免疫组化或免疫荧光等需要进行抗体标记的组织固定、脂肪组织的预固定等。
注意事项:多聚甲醛在固体状态时毒性低于甲醛,溶于水后分解形成甲醛溶液。因此,对人与动物仍具有强烈的致病性和致癌性。挥发的甲醛能强烈刺激眼睛和皮肤,主要损害呼吸道。工作人员在使用多聚甲醛过程中需保持通风,并做好必要的防护措施,避免皮肤接触和吸入。
固定时间24 h以上但固定时间不能过长一般为2448 h。
2.80%90%乙醇固定液
80%90%乙醇固定液的配制方法见表2-4。
表2-4 80%90%乙醇固定液的配制
固定原理:乙醇是一种蛋白质变性剂,其可以迅速渗透到细胞内部,使细胞内蛋白、糖类发生沉淀,从而到达固定细胞内结构的作用。
优缺点:乙醇可以以任何比例与水混合,对于组织内尿酸结晶和糖原等物质的保存具有较好的效果。然而,乙醇能够溶解脂类物质,且经乙醇固定的组织容易收缩、变硬、变脆,所以,乙醇一般不作为常规组织固定液。
用途可用于保存用来陈列的标本。此外95%乙醇对于组织DNA具有较好的保存效果。在固定液配制过程中针对海水水生生物需使用海水进行固定液配制针对淡水水生生物需使用淡水进行固定液配制。
3.波恩氏固定液
波恩氏固定液Bouins staining stationary liquid的配制方法见表2-5。
表2-5 波恩氏固定液的配制
固定原理:波恩氏固定液中含有苦味酸,作用机制尚不清楚,能引起蛋白质沉淀,但对脂肪无明显固定作用。固定后组织样本被染为黄色。固定液中的甲醛对组织有收缩作用,而冰醋酸对胶原纤维等组织有膨胀作用。两种试剂的混合使用能够抵消彼此间的副作用并达到优良的固定效果。
优缺点苦味酸picric acid具有软化组织的作用在制作标本过程中组织不易变脆具有一定的媒染作用而增进染色可使细胞各部位易于着色染色效果理想核着色鲜明细胞质着色较差脂肪着色效果好。波恩氏液也有着明显的缺点冰醋酸glacial acetic acid有强烈的刺激气味苦味酸属于易爆试剂。染色时需用70%酒精加适量的浓氨水来祛除苦味酸,以达去黄处理。波恩氏固定液的配制过程相较于中性缓冲福尔马林繁杂,需现配现用。
用途是一种良好的标本常规固定液也常作为媒染剂mordant使用。
固定注意事项:苦味酸、甲醛、冰醋酸均为刺激性有毒物质,苦味酸干燥保存时容易爆炸,通常以饱和水溶液存放,具有较大毒性。甲醛具有致癌作用,而冰醋酸为强烈腐蚀剂,吸入时可影响呼吸系统。在波恩氏固定液的配制以及使用过程中切记在通风处操作,戴防护眼镜、手套并穿工作服,避免接触和吸入。
4.Davidsons AFA固定液
Davidson's AFA固定液的配制方法见表2-6。
表2-6 Davidsons AFA固定液的配制
Davidson's AFA固定液是一种快速固定液在固定的同时兼有脱水的作用。作为复合固定液中的一种Davidsons AFA固定液中的乙醇、甲醛、冰醋酸均具有良好的固定作用其中冰醋酸每小时能够渗透组织0.1 cm以上可快速固定样本对于虾蟹类自溶较快的组织能起到良好的固定效果。溶液中的甲醛和乙醇对组织的收缩作用较强但冰醋酸能使蛋白质冻胶化而产生膨胀能中和这种现象维持细胞形态。此外冰醋酸还是一种良好的促染剂可弥补酒精和福尔马林引起的着色不良。冰醋酸还具有一定的脱钙效果使鳃、甲壳等组织软化。
固定原理:同甲醛、乙醇和冰醋酸固定原理。
优缺点Davidsons AFA固定液不含汞或其他金属因而与其他多种混合固定液相比其对健康和环境的危害性较小。Davidsons AFA固定液是一种快速固定液组织放入后会快速变白呈不透明状血液会变成棕色。因其作用迅速Davidsons AFA固定液的固定时间最多为24 h此后应转移至10%中性缓冲甲醛或70%乙醇中保存。
用途:常用于甲壳类动物(虾、蟹等)以及鱼类一些弥散组织(如草鱼肝胰腺)等的固定。在固定液配制过程中,针对海水水生生物需使用海水进行固定液配制,针对淡水水生生物需使用淡水进行固定液配制。固定后,组织在一定程度上脱水硬化,便于后续步骤的操作。
固定注意事项Davidsons AFA固定液的作用与波恩氏固定液相似但要注意的是凡使用含有醋酸的固定液其脱水用具不能使用铜制的脱水盒因冰醋酸可与铜离子反应生成醋酸铜这种物质可沉淀于组织间破坏组织中的抗原造成免疫组化检测的失败。
此外在动物中使用的其他固定液如Zenker氏固定液、Flemming氏液、Helly氏液、醛糖钙固定液等在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常规组织固定中使用较少这里不做详细介绍。
二、组织的取材
(一)鱼类的组织样本采集方法
1.鳍条
由于鳍条在体表,最容易观察到其大体病理变化,故应首先采集。采集时,选取疑似病变的鳍条,用骨剪整体剪下,直接置入固定液中固定。
2.鳃
鱼类的鳃主要由鳃耙、鳃弓和鳃丝三部分构成。鳃丝内部有许多血管,表面仅有一层上皮组织包被,组织较为柔嫩,取样时需小心。在剪除鳃盖后,可用带钩镊子轻轻夹住鳃弓处,使用手术剪剪断镊子两侧的鳃弓,并用镊子将取下的鳃夹出放到解剖盘中,使用手术刀将鳃修成需要的大小后置入固定液中固定。
3.心脏
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组织结构较致密。采集心脏时可沿着胸鳍基部开一个十字口暴露胸腔。用带钩镊子轻轻夹住心脏动脉球与心室交界处轻轻往外拉伸暴露腹大动脉与静脉窦然后用手术剪剪断腹大动脉和静脉窦与身体的连接部位取出心脏图2-15。取下的心脏样品应完整保留静脉窦、心房、心室、动脉球。将取出的心脏放入解剖盘中镊子轻轻夹住后使用手术刀沿着心室处开一矢状小口让固定液浸入心腔达到良好固定效果。最后将其置入固定液中固定。
图2-15 加州鲈心脏采集
4.肝胰腺
不同动物的肝胰腺分布不同,有些鱼类的胰腺弥散性分布在肝中,如草鱼、鲤;而有些鱼类的胰腺组织则相对集中,如鲈、鲟。
不同种类的鱼类肝胰腺采集方法略有差异。如鲤科鱼类由于其肝胰腺弥散分布在肠道盘旋之间故采集时应取下整个内脏团然后用手术刀从有肝胰腺和肠道的部位横切下0.51 cm厚度的组织块置于固定液中固定。此种方法可以有效保留肝胰腺与肠道的空间关系并最大可能采集到肝胰腺组织。鲇形目和鲈形目鱼类具有较为独立的肝胰腺故在采集时可直接用手术刀切下大部分肝胰腺组织并置于解剖盘内再切成0.51 cm厚的组织块最后将其置于固定液中固定图2-16。应注意的是若肝胰腺存在明显肉眼可见的病变区应注意取病变交界处的样本若肝胰腺无明显肉眼可见的病变可随机选择光滑整齐处取样后置于固定液中固定。
图2-16 肝胰腺采集标准
5.消化道
鱼类的消化道主要为肠道有的鱼还具有胃、幽门盲囊、肠袢等器官。对于体长小于10 cm的小规格鱼可用手术剪直接剪取一定长度消化道并置入固定液中固定对于体长大于10 cm的较大规格鱼为了保证固定液进入消化道以达到良好固定的目的可在剪下部分消化道后用注射器将固定液灌注入消化道中或保证截取的消化道长度小于1 cm。
6.脾
脾样品一般体积较小使用手术刀将脾取下后用手术刀小心剔除脾表面的脂肪并直接将脾取下置入固定液中固定。若脾的体积较大1 cm×1 cm×1 cm可参照采集肝胰腺的操作将脾切成厚度0.51 cm的组织薄片后置于固定液中固定。
7.鳔
采集鳔时,可使用手术刀在鳔上戳一小口放气,然后用镊子夹住鳔的一端,使用手术剪剪断鳔管并将鳔完整取下,直接置于固定液中。
8.性腺
性腺分为精巢和卵巢为鱼类的生殖器官。采集精巢或未发育成熟的卵巢时可参考肝胰腺的取样方法直接将组织切成0.51 cm厚的组织块后置于固定液中固定。卵巢发育成熟后其质地较软内部包含大量卵粒而表面仅有一层薄膜组织包被故在取样时可适当增加组织块的厚度预固定12 h待组织块稍微变硬之后再修块至需要的厚度然后置入固定液中固定。
9.肾
鱼类的肾分为头肾和中肾分别位于腹腔背部前端和中后端。鱼类的肾质地软采集时易受损因此采集过程中需小心。采集时需先用手术刀沿着头肾或中肾与腹腔紧贴的边缘划开并将整个头肾或中肾挖出置于解剖盘内。然后将样品切成0.51 cm厚的组织块置入固定液中固定。若得到的头肾和中肾本身较小可不经修块直接固定。
10.脑
脑为鱼类神经中枢位于颅腔内被整个骨组织包裹。由于眼睛、鼻腔等器官位置与脑组织十分靠近故病原可轻易经过这些器官到达脑室最终导致脑部感染。脑组织采样时应最大限度保留脑与脑室、眼睛、鼻腔的位置关系特别是与脑室的位置关系故不能直接打开颅腔取出脑组织而应采集整个头部。对于体长小于10 cm的小规格鱼可直接将头整体剪下或直接将整条鱼置入固定液中固定对于体长大于10 cm的鱼应将鱼头部整体取下使用锋利的手术剪沿着头部眼缘后方开一个小洞暴露颅腔以便固定液进入然后用手术剪剪掉下颌、鳃盖等多余的组织后将其置于固定液中固定。
11.皮肤和肌肉
皮肤和肌肉通常同时采样不能剥离皮肤后进行单独采样以免破坏皮肤和肌肉的连接关系。如有病变时需选择病变和正常组织交界处采样。对于无鳞鱼或细鳞鱼类可使用手术刀插入待取的皮肤和肌肉部位深度约0.51 cm为宜形状以长方形或正方形为佳取下后置于固定液中固定。对于鳞片较大且坚硬的鱼类如鲤、草鱼等应在取样时尽量保证待取区域鳞片不脱落故在取样深度不变的情况下应适当加大取样面积待固定完成后适当修剪样本外围被破坏的皮肤组织最大限度还原样本原貌。
12.眼球
相对于其他组织眼球的自溶速度较慢。此外采集眼球时易造成大出血因此最后进行眼球的采集。采集时用骨剪剪下半侧头部并沿着眼眶下缘剪掉多余组织再用剪刀轻挑眼球将其剪下并保留一定长度的视神经。然后使用手术刀在眼球后方视网膜区域作一个矢状切口以保证固定液的进入之后将样品投入固定液中固定图2-17
图2-17 加州鲈眼球采集
鱼类脏器取材标准见表2-7。
表2-7 常用鱼类脏器取材标准参考
(二)虾蟹类组织病理样本采集方法
1.心脏
虾蟹类动物的心脏位于围心腔中,呈半透明五边形。采集虾、蟹的心脏时,需用手术剪剪断心脏周围的血管,然后用镊子将整个心脏挖出,并投入固定液中固定。
2.肝胰腺
虾蟹类动物的肝胰腺又称为中肠腺一般分为4叶是虾蟹类动物的主要消化、解毒器官。采集肝胰腺时使用弯头镊子沿着胸腔底部将肝胰腺完整挖出并置于解剖盘内。使用手术刀切取一定大小的样本投入固定液中进行固定。
3.肠
虾蟹类动物的肠道包括前肠、中肠和后肠。
前肠由口腔、食道和胃组成,由于很难将前肠单独取出,故一般只进行胃的采集。蟹的胃位于背甲前端,胃区下,其周边分布有脑、造血组织等,采集时可将背甲直接剪下并适当修剪。虾的胃位于头胸甲内,采集时可用镊子轻轻夹住胃表面,然后用手术剪将胃与食道和前肠连接处剪断并取下胃。胃的表面布有一层角质,可用手术刀在胃表面开一个小口,有利于固定液进入,再投入到固定液中固定。
蟹的中肠位于胸腔内肝胰腺中间,采集时,用镊子将中肠挑出,使用手术刀截取一定长度的肠段后投入固定液中固定。虾的中肠位于其背部肌肉沟中,可折断虾尾扇将中肠拉出,然后使用手术刀截取一定长度的肠段投入固定液中固定。
蟹的后肠位于腹脐内,与中肠以肠球划分。采集时,用手术剪剪开腹脐,并截取一截肠段投入固定液中固定。虾的后肠与中肠没有明显的分界线,可用手术剪截取泄殖腔前一段肠道,并投入固定液中固定。
4.性腺
虾蟹类动物的精巢一般呈半固体膏状采集样品时使用镊子小心将精巢拉出并投入到固定液中进行固定。卵巢质地较软将卵巢完整挖出后可先投入到固定液中固定24 h再切取其表面0.5 cm厚度的样本进行后续固定。
5.神经
虾类的神经位于胸腹部称为神经链蟹类的神经位于胸腔内称为神经索。采集时使用手术剪沿着神经边缘剪断周围小神经将神经取下并投入固定液中固定。虾蟹类的神经容易在长时间固定时碎化因此最好在短期48 h固定内进行后续处理。
6.鳃
虾蟹类动物的鳃可分为枝状鳃、丝状鳃和叶状鳃3种质地较软。采集时可用手术剪沿着鳃轴基部将鳃剪断并将取下的鳃投入固定液中固定。
7.肌肉
蟹类的肌肉样本采集分为步足肌和内骨骼肌的采集。截取第二或第三步足的长节,使用手术刀在长节上开一个小口使肌肉暴露,再将样品投入固定液中。采集内骨骼肌时,使用手术刀将内骨骼肌切成片,并投入固定液中固定。
虾类的肌肉样本采集分为步足肌和腹部肌肉的采集。截取第二或第三步足的长节,使用手术刀在长节上开一个小口使肌肉暴露,再将样品投入固定液中。采集腹部肌肉时,使用手术刀将腹部肌肉切成一定大小的小片,并投入固定液中固定。
8.眼
虾蟹类动物的眼位于眼柄上而窦腺复合体X器官也位于眼柄中。因此采集眼的组织病理样本时可用手术刀将整个眼切下直接投入固定液中固定。
虾、蟹类脏器取材标准见表2-8。
表2-8 常用虾、蟹类脏器取材标准参考
(三)两栖类和龟鳖类爬行动物组织病理样本采集方法
1.心脏
两栖类和龟蟞类爬行动物的心脏采集与鱼类较为类似。采集心脏时用带钩镊子轻轻夹住心脏心冠处并轻轻往外拉然后用手术剪剪断心脏附近的动脉和静脉血管取下的心脏样品需保留心脏、动脉球。取下心脏后用镊子轻轻夹住其心冠处使用手术刀沿着心尖处划一小口以便固定液进入心腔然后直接置于固定液中固定图2-18
图2-18 心脏采集方法
2.肺
用镊子夹住肺部底端并提起,使用手术剪沿着肺与气管连接处剪断气管,取下整个肺,置于解剖盘内。使用手术剪,剪取一段肺组织并投入固定液中固定。
3.肝
使用手术刀沿着肝与肝导管连接处将导管剪断取下整个肝并置于解剖盘中。根据肝有无明显病变选择取样位点有病变时需选择眼观正常及病变的交界处用手术刀将肝切成0.51 cm厚的组织块后投入固定液中固定。
4.消化道
消化道主要为肠道和胃,使用手术剪沿着肠道的病变位置剪取一段消化道管,如无明显病变,需采集小肠和直肠各一段肠段,并投入固定液中进行固定。对于胃等较大的消化器官,固定前需使用手术刀剖开胃壁,然后投入固定液中固定。
5.脾
采集脾时如样品的体积较小可使用手术刀将脾取下用镊子挑除其表面脂肪组织后再浸入固定液中固定。若脾的体积较大1 cm×1 cm×1 cm在挑除脂肪组织后使用手术刀将脾切成0.51 cm厚的组织块后投入固定液中固定。
6.性腺
对于精巢或未发育成熟的卵巢使用手术刀将组织切成0.51 cm厚的组织块并投入固定液中固定。成熟卵巢的采集与鱼类相同。
7.肾
两栖类和龟鳖类动物的肾均紧贴于腹腔背部的脊柱两侧。采集过程中用手术刀沿着肾与腹腔背部紧贴的边缘剥离并将其挖出置于解剖盘内图2-19。使用手术刀将肾切成0.51 cm厚的组织块后置入固定液中固定。
图2-19 鳖肾的样品采集
8.脑
对小型动物的脑组织取样时可直接使用利器剖开其颅腔将整个头部投入固定液中进行固定。两栖类动物的脑位于眼后方颅腔内而龟鳖类动物的脑位于眼后方菱形头骨后因此剖开颅腔前需注意找准位置图2-20、图2-21。对于较大型动物需将脑挖出使用手术刀切成小片后再投入固定液中进行固定。
图2-20 黑斑蛙脑的位置及采集
图2-21 鳖脑的位置及采集
9.皮肤、肌肉
采集皮肤和肌肉样品时根据有无病变选择采样位点有病变时需选择病变和正常组织交界处使用手术刀切下0.51 cm厚带有皮肤的肌肉直接置于固定液中进行固定。
10.眼球
相对于其他组织,眼球自溶速度较慢,且眼球的采集过程中易造成大出血,因此可以在其他组织样品采集完毕后再进行眼球的采集。采集时,用骨剪沿着眼眶边缘将眼球与整个眼眶一起剪下,并保留一定长度的视神经。然后,使用手术刀在眼球后方视网膜区域作一个矢状切口,再将样品投入固定液中固定。
需要注意的是,与鱼类和甲壳动物取材类似,在进行两栖类和龟鳖类爬行动物的取材时,若有肉眼可见的病变,应注意取病变与正常组织的交界区域。
两栖类和龟鳖类爬行动物的脏器取材标准见表2-9。
表2-9 常用两栖类及龟鳖类爬行动物脏器取材标准参考
表2-9 常用两栖类及龟鳖类爬行动物脏器取材标准参考-1
三、水生动物组织样本的固定方法
1.样本采集好后将其置于固定液中固定。注意所有组织与固定液的比例不能低于1:9否则易造成组织固定不良、组织内部自溶等现象。
2.对于小型组织或小型水生动物厚度0.5 cm可直接将样品投入固定液中固定但应注意固定整条/只水生动物时应用手术刀或手术剪在其腹部剖开一矢状切口,使固定液能够浸入,达到固定良好的目的。
3.对于不同的器官组织,由于其组织大小、致密度、形状等差异巨大,因此在进行相关的固定操作时也有一定的差别。
1头肾、中肾、脾、肝胰腺等器官组织结构较致密不易被固定液渗透应先切成一定厚度的小片再投入固定液中固定厚度以0.51 cm为宜。由于这些脏器含血丰富因此在样本置入固定液时可用镊子夹住组织在固定液中轻轻涮洗有必要的话可用生理盐水或PBS磷酸盐缓冲液涮洗以洗掉组织表面的血渍之后再投入到固定液中进行固定。肝胰腺与胆囊位置相近在解剖时如果胆囊破碎胆汁溢出则需采集未被胆汁污染的肝胰腺固定。
2胃、肠道、鳔等器官内部中空固定液不易进入腔体内部而造成固定不良。故固定时可先剖开壁再固定或用注射器将固定液注入腔体内以防组织内部固定不良。此外鳔、肺等含气量较大的器官在投入固定液后可能会漂浮在固定液表面因此在固定过程中可先用细线把样品绑在木棍等支撑物上再固定以使组织与固定液充分接触。
3其他非整体器官的小组织直接用足量固定液固定即可。
四、样品采集及固定的注意事项
1.组织离体后越早固定越能保持细胞和组织的形态。用作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或其他酶相关染色的病理样本最好在组织离体后3060 s内固定。
2.固定液的量要充分。固定液量的足够与否决定着组织固定的成败组织样品大小与固定液的体积比一般为1:9。为了让样本与固定液充分接触可将样品瓶置于振荡箱里振荡也可适当升高振荡箱温度以加快固定液进入组织中提高固定效果。样本振荡34 h后可以更换一次固定液。
3.组织固定时间不宜太短也不宜太长一般在固定24 h后便可进行后续操作。时间过短会影响组织的固定效果切片质量难以保证固定时间过长甲醛易被氧化为甲酸影响细胞核的着色且固定时间过长会降低抗原的活性。
第三节 超微病理样本采集
一、试剂及耗材
(一)器材
超微病理样本采集时所需实验器械与鱼类病理剖检类似,见第一章第一节。除此以外,还需准备双面刀片、小标本瓶以及电镜样品固定液等。
(二)固定液
1.不同浓度的戊二醛固定液
不同浓度戊二醛固定液的配制方法见表2-10。
表2-10 不同浓度戊二醛固定液的配制
固定原理:戊二醛通常用于电镜标本的固定,其通过引起蛋白质螺旋结构变形从而达到固定目的。
优缺点戊二醛是当前广泛使用的样品固定剂其优点在于固定速度很快对细胞质和细胞核的细微结构如对糖原、糖蛋白、微管、内质网和细胞基质等有较好的固定作用其对组织和细胞的穿透能力比四氧化锇强并且还能保存某些酶的活力长时间的固定12个月不会使组织变脆等。然而戊二醛不能保存脂肪电子染色作用较弱对细胞膜的显示较差其渗透力差对样品大小要求较高此外戊二醛固定过后的样品一般不能用于免疫过氧化物酶染色。
固定注意事项戊二醛固定液一般为2.5%4%2.5%的戊二醛在达到良好固定效果的同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试剂成本4%戊二醛的固定效果则更优。但是过高或过低的药物浓度都会导致固定效果下降,若固定液浓度过低,则需较长时间固定,易引起组织中酶的扩散,造成组织的肿胀,而过高浓度的固定液易造成蛋白质分子的断裂,损坏酶活性和细胞结构,使细胞过度收缩,此外,浓度太高还会在组织中产生类似温度过高的人为现象,影响固定效果。
2.2%多聚甲醛-2.5%戊二醛固定液
2%多聚甲醛-2.5%戊二醛固定液的配制方法见表2-11。
表2-11 2%多聚甲醛-2.5%戊二醛固定液的配制
甲醛分子量最小,在组织中渗透快,固定迅速,对细胞精细结构的保存虽不如戊二醛,但在酶活性的保存上却优于戊二醛。因此将戊二醛与甲醛混合作固定液,能够综合两种固定液的固定效果。
优缺点:固定剂戊二醛和多聚甲醛分子中的醛基均能与蛋白质结合形成分子间的交联,影响蛋白质构象而使之固定,而戊二醛能与蛋白质分子中的氨基、杂环上的亚氨基、巯基、羟基以及酰胺基反应形成更加稳定的产物。醛基浓度越高则越多的蛋白质被结合,结构就保存得越好。但分子间过度的交联形成的网格结构可能部分或完全掩盖某些抗原决定簇,使之不能充分暴露,可能造成假阴性的错误结论。
用途:能够较好地保存抗原的免疫原性而得到较满意的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又能够较好地固定细胞超微结构,从而达到较好的电镜标本的固定效果。使用该固定液固定后的样本一般可兼顾免疫组化和电镜样品的固定要求。
3.1%四氧化锇固定液
1%四氧化锇固定液的配制方法见表2-12。
固定原理四氧化锇又名锇酸是一种淡黄色、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晶体。它是强氧化剂与氮原子有较强的亲和力因而对于细胞结构中的蛋白质成分有良好的固定作用。此外四氧化锇还能固定脂蛋白使生物膜结构的主要成分磷脂蛋白稳定但不能固定天然DNA、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 RNA及糖原。四氧化锇固定剂具有强烈的电子染色作用用它固定的样品图像反差较好。
表2-12 1%四氧化锇固定液的配制
优缺点四氧化锇对蛋白质、脂肪有良好的固定作用对磷脂蛋白和核蛋白也有良好的固定作用但对糖原和核酸保存不良。其对脂类的固定作用可以补充醛类固定剂对脂类固定不足的缺点。同时四氧化锇能增加膜的反差起到电子染色作用用四氧化锇固定的材料往往细胞膜结构比较清晰这是由于被还原的锇沉积在细胞膜结构上而锇是一种原子序数较高的元素能加强它们的电子散射使被固定的样品图像有较好的反差。四氧化锇的缺点是渗透能力较弱每小时仅渗透0.10.3 mm。四氧化锇固定时间一般为2 h左右样品长时间停留在四氧化锇溶液中会引起一些脂蛋白复合体溶解而使组织变脆造成切片困难。固定液中含葡萄糖使固定液保存期大为缩短需现用现配。
用途:四氧化锇能够保护脂肪,但对糖类和核酸保护作用差,一般用于电镜样品的后固定。四氧化锇是酶的钝化剂,不能用于细胞化学的研究。
固定注意事项:四氧化锇容易蒸发,其蒸气对皮肤、呼吸道黏膜及眼角膜有伤害作用,因此,使用时要注意通风,操作宜在通风橱中进行。因受热或见光会促使四氧化锇氧化,故应保存于避光阴凉处。
二、电子显微镜样品采集方法
(一)取材方法
和普通组织样品的采集方法略有不同采集电镜样品时最好在低温下进行取样前将器材与固定液置于4℃温度下预冷。选择需要制作电镜切片的组织部位使用手术刀切取小部分组织并快速置于4℃的戊二醛固定液中涮洗。然后使用锋利的双面刀片将样品切平整如“火柴棍”样大小比较适合的样品厚度一般在2 mm左右并将样品置于固定液中4℃固定。随后将带有样品的固定液置于冰箱中冷藏。
(二)取材要求
1.为避免在取样以及固定过程中样品发生自溶取样的环境和工具以及固定液必须进行低温处理一般需要4℃预冷。
2.取样时动作要快所用的刀片要锋利一般要求器官在离体12 min内完成取材。另外应避免对组织的挤压和人为损伤影响后期诊断。
3.为了能让组织充分固定必须把组织切成尽可能小的块。水生动物的组织相对于哺乳动物的致密度较低固定液较为容易渗透一般要求组织厚度在2 mm以内形状以“火柴棍”形状为宜。
4.电镜标本规格较小,为了电镜观察的准确性,取材部位必须要准确,而且不同实验组的标本尽量取在相同部位,比如心肌组织一律取左心室,否则将无法比较。
(三)样品的固定
1.初固定
用2%4%戊二醛固定液或者2%多聚甲醛2.5%戊二醛固定液固定24 h, pH为7.37.4温度为4℃。固定液的用量为标本的40倍左右。
2.缓冲液漂洗
漂洗时间0.52 h4℃若戊二醛固定时间延长漂洗时间应相应延长以彻底洗去戊二醛残液。在漂洗期间注意要换液数次。所用的组织漂洗液一般为同系列缓冲液。
3.后固定
用1%四氧化锇固定液固定12 h4℃pH为7.37.4固定完毕用缓冲液漂洗20 min后脱水。
第三章 水生动物病理切片技术
第一节 石蜡切片
一、仪器与试剂
仪器:石蜡切片机、可控恒温水箱、恒温烘箱、组织石蜡包埋机、石蜡包埋模具。
试剂:石蜡、乙醇、二甲苯。
二、实验步骤及方法
(一)骨质脱钙
1.实验步骤
1将固定至少24 h的需要脱钙处理的组织从固定液中取出直接置于脱钙液中进行脱钙。
2一般以针刺法来判断脱钙是否完成即用大头针轻刺脱钙中的骨组织在刺入时如手感无阻力则脱钙完成如手感有阻力则需继续脱钙。
2.注意事项
1脱钙时间的长短与组织钙质多少、脱钙液酸性强弱和温度高低密切相关。组织钙盐越多脱钙时间越长如同等规格的真骨鱼类鲤的骨组织脱钙时间比软骨鱼类鲟长而同一种鱼类的成鱼比幼鱼的脱钙时间长强酸脱钙液比弱酸脱钙液脱钙迅速。此外强弱酸混合脱钙液的脱钙时间与温度在一定范围内呈负相关。
2骨组织在脱钙过程中若脱钙过度轻者可使细胞核染色不良重者可导致组织严重受损细胞核不着色一片红染。
3若脱钙不足会妨碍石蜡的进入阻碍切片的顺利进行切片时亦会损伤刀锋使切片有刀痕或切片裂开影响切片的质量。
(二)修块与冲洗
1.实验步骤
1用单面刀片将固定好的组织按照需求进行修块一般组织块的大小以0.5 cm×0.5 cm×0.2 cm为宜或尽量保留较大的切面以观察到更多的病变组织图3-2
图3-2 固定组织修块
2修块后将组织装入塑料包埋筐并用铅笔或防有机溶剂溶解的马克笔在塑料包埋筐上标记好对应组织的病理编号。
3将修块后的组织连同塑料包埋筐用流水冲洗数小时至一晚。
2.注意事项
1修块时切割面必须整齐使用刀片切割时最好一刀切下避免反复切割导致切割面不齐影响制片图3-3。特别是在修整脱钙后的组织时由于酸性脱钙液对铁质刀片有腐蚀作用需要勤换刀片以保证切面整齐。
图3-3 修块后样品
2组织取材应包括各脏器的重要结构或全部结构若所取的器官太大不易全部制片时则可切取能代表该器官的部分材料最好是病变与正常部位交接区域的组织。
3应注意切割方向。管状器官如肠道一般是横切制片观察其环行皱壁而心脏一般是纵切切面应包括静脉窦、心房、心室和动脉球。
4流水冲洗的时间根据所用的固定液、固定时间和组织大小而定。如用甲醛固定的组织若固定时间较长则应流水冲洗数小时。
5冲洗用的冲洗剂应依据固定液的种类和性质来选择。用水溶性固定剂固定的样品用流水冲洗用酒精溶剂的固定剂固定的样品用同浓度的酒精浸洗或不必洗涤直接进行脱水用含有苦味酸的固定液固定的样品需用酒精多次浸洗用含有氯化汞的固定剂固定的样品应在水或酒精中加碘以洗去组织内汞的沉淀用含有铬酸的固定剂固定的样品在冲洗时最好置于暗处以免产生沉淀或使组织硬化而影响制片。
6脱钙后的组织需严格冲洗防止组织pH过低影响染色。
(三)脱水
1.实验步骤
为了保持组织细胞的形态,脱水过程应采用乙醇梯度脱水,流程与时间参考如下:
175%乙醇脱水1 h。
275%乙醇Ⅱ脱水1 h。
395%乙醇脱水1 h。
495%乙醇Ⅱ脱水1 h。
595%乙醇Ⅲ脱水1 h。
6无水乙醇脱水1 h。
7无水乙醇Ⅱ脱水1 h。
2.注意事项
1由于脱水剂穿透组织速度很快高浓度乙醇脱水易导致组织骤然收缩因此必须从低浓度到高浓度循序渐进。但初始浓度过低虽可减缓组织的过度收缩但却会增加脱水时间故初始浓度一般是70%或75%为佳。
2脱水必须彻底否则会造成随后透明和浸蜡过程中二甲苯和石蜡液无法渗入组织导致组织不易透明浸蜡不充分不但使透明剂内出现白色混浊现象也可使包埋后的组织块内出现凹陷和白点难以切出完整的组织切片。常见做法是同一浓度设置23次重复并且经常更换新液以保证脱水液的浓度。
3脱水时间视组织种类、组织块大小和温度而异不必严守此时间。如斑马鱼Danio rerio的大脑较心脏、肠、脾体积大含水量高故脱水时间应适当延长。用乙醇脱水时当温度高于40℃组织内的水和乙醇的分子运动加快可缩短组织脱水时间而当温度低于15℃由于分子运动减缓组织脱水时间宜延长。
4脱水过度会使组织变脆切片时组织极易裂开可通过调整各步骤的脱水时间来控制过度硬化现象。
(四)透明
1.实验步骤
水生动物组织透明过程与时间如下:
1二甲苯透明0.5 h。
2二甲苯Ⅱ透明0.5 h。
2.注意事项
1透明时间长短依组织大小、厚薄而异一般为3060 min组织小而薄则透明时间短组织大而厚则透明时间长。可以通过肉眼观察来判断组织的透明状态若组织呈现完全透明状就说明脱水剂已完全被透明剂所取代即可进行下一步浸蜡操作。
2二甲苯应设置2次重复并且定期更换否则实验过程中吸收的水会沉降在二甲苯底部使组织块重吸水影响浸蜡。
3在二甲苯中透明的时间不宜过长否则易使组织变脆制片过程中易出现裂隙或折叠部位不易打开。实际上透明过久是否会导致组织过度硬化变脆取决于脱水彻底与否如果组织脱水完全则不会导致过度硬化和变脆个别含胶样物质过多的组织例外。
4透明时间短容易造成组织浸蜡不全难以切出完整的切片且易使染色过程中发生掉片。
5在正常透明时间内不透明组织内仍有白色浑浊状态可能的原因是脱水不净、组织太厚或与组织本身的性质有关。这时需要把组织中的二甲苯置换出来再退回到之前的无水乙醇脱水步骤经过无水乙醇充分脱水后再进行二甲苯透明。
(五)浸蜡
1.实验步骤
通常先把组织材料块放在熔化的石蜡和二甲苯的等量混合液中浸渍1 h再移入纯石蜡液中浸渍1 h左右。水生动物浸蜡过程与参考时间如下
1甲苯石蜡浸蜡1 h。
2纯石蜡Ⅱ浸蜡1 h。
2.注意事项
1切片所用的石蜡有软蜡和硬蜡两种熔点范围较宽4864℃。石蜡的熔点越低其质地相应地较为疏松硬度也小一些应根据组织类型、切片厚度以及制片时的温度和气候选择不同熔点的石蜡进行浸蜡和包埋。夏季采用高熔点5862℃的石蜡冬季则采用低熔点5658℃的石蜡质韧和过硬组织最好用硬度较高的石蜡软组织则应用硬度较低的石蜡。
2浸蜡通常在恒温箱中进行浸蜡温度要恒定不可忽高忽低。并且应尽量保持在较低温度中进行以石蜡不凝固为标准一般使浸蜡温度高于石蜡熔点23℃。
3浸蜡温度过低会导致石蜡不能够完全熔化难以均匀地渗透到组织内部造成组织与石蜡脱离蜡块中出现气泡、裂隙浸蜡温度过高会引起组织块变硬变脆而收缩降低切片质量研究表明浸蜡温度高于60℃时易使组织硬化且不利于保存组织的抗原性影响免疫组化的结果。
4浸蜡时间的长短与组织种类、大小和温度有关。水生动物组织较疏松浸蜡时间较哺乳动物短。标本越小、温度越高浸蜡时间越短。
5浸蜡时间过长会引起组织收缩硬脆不能切出完整的切片也极易引起脱片浸蜡时间过短石蜡得不到充分的饱和组织块与石蜡结合不严也会给制片带来许多困难。
6浸蜡操作要迅速力求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石蜡浸入操作。
图3-4 组织脱水、透明、浸蜡流程示意图
(六)包埋
1.实验步骤
将熔好的石蜡倒入包埋模具内然后用镊子快速将浸好蜡的组织放入模具内组织的平整切面朝下再放上塑料包埋框待石蜡自然冷却后即可取出塑料包埋框完成包埋图3-5
2.注意事项
1包埋用石蜡温度不可过高最好与浸蜡温度一致。
2蜡温过低影响组织与石蜡融合造成包埋面凹凸不平切片时甚至出现组织块脱落。
3蜡温过高会出现组织漂浮情况不易包埋在同一水平面上并且容易将组织烫坏使得组织硬化变脆、收缩变形。
4包埋时速度要快以防止包埋蜡与组织块的温度相差太大导致二者结合不紧密造成切片困难。
5石蜡包埋后不宜冷凝过慢特别是室温较高时石蜡凝固后应立即投入冷水或放入冰箱中加速冷却可增加石蜡密度、韧性和硬度。但冷凝过快也会因为内外温差过大造成蜡块裂损。
图3-5 包埋完成的组织块
(七)切片
1.实验步骤
1先对蜡块进行粗修其目的主要是切去组织上方多余的石蜡暴露出组织切面。
2正式切片前将修好的蜡块置于冰水中以增加蜡块的硬度减少切片的褶皱。
3将刀片装好调整好切片的厚度将蜡块固定调整蜡块与刀片的位置使蜡块与刀片接近。
4左手执毛笔右手旋转切片机滑轮切出连续的含组织的蜡带。
5组织蜡带切出后一端用镊子夹住另一端用毛笔托起将其平整的放入展片用的水浴锅里3740℃待蜡带展平。
6蜡带展平后用镊子分离组织完整、切面平整的蜡带12片用载玻片捞起并使含组织的蜡带贴于载玻片上。贴片时注意其位置一般位于载玻片稍中间的位置便于染色与封片。
7切片贴好后在玻片上用铅笔写上与蜡块相同的病理编号然后置于5665℃恒温烘箱内烤片2030 min至载玻片上石蜡熔化。
2.注意事项
1室温在25℃左右时切片顺利室温过高时蜡块变软不易切出连续的蜡带应使用冰块或者冰箱加以冷却后再行切片这样不仅可保持石蜡的硬度也可减少切片的褶皱。切片刀必须锋利无缺口以免造成切片卷曲、不能连成带、有划痕、破碎等情况。
2展片水温要适中。水温过高会导致石蜡快速溶解而撕烂携带的组织引起组织细胞间隙离散水温过低切片皱褶展开不完全影响后续读片观察。
3贴片时依据蜡带上组织的宽度确定贴片方式尽量将载玻片两侧留出2 mm宽度防止玻片架上的铁栏损坏蜡带上的组织。
4贴片时蛋白甘油涂得过多易使制作的切片背景红染不利于镜下观察。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可以在涂蛋白甘油时注意用量及涂抹均匀另外也可以通过彻底清洗载玻片后不使用粘片剂直接捞片避免蛋白甘油的影响。
5烤片时间与烤片温度有密切关系温度高可缩短烤片时间反之则需延长烤片时间。烤片时间过短组织与载玻片贴合不紧染色时易发生脱片或脱蜡不净。如不需立即进行染色可将组织蜡片置于45℃恒温箱内烤片数小时直至水分烤干由于烤片温度不高蜡片石蜡不会熔化蜡片在防潮防霉条件下可以长时间保存。
第二节 冰冻切片
一、仪器及耗材
仪器:恒温冰冻切片机。
试剂:甲醛、中性树脂胶、冰冻切片包埋剂等。
二、实验步骤及方法
(一)冰冻切片机预冷
1.实验步骤
切片前应提前3060 min设置冰冻切片机的速冻头温度和箱体温度一般情况下为-22-20℃。
图3-7 冰冻切片机刀座和冰冻台
2.注意事项
1为避免空气进入机内结霜影响制冷效果需每日定时启动冰冻切片机的除霜功能以保持其最佳制冷效果。
2由于制作冰冻切片的组织一般未经过固定等处理因此实验结束后应做好冰冻切片机的清洁消毒工作清扫组织残屑并启动冰冻切片机的消毒功能或用紫外线消毒。
(二)取材与固定
1.实验步骤
1将动物麻醉或急性处死暴露出所需组织器官。
2新鲜组织做冰冻切片时将不经各种处理的新鲜组织用双面刀切成1 cm×1 cm×0.2 cm大小的组织块。
3固定组织做冰冻切片时用剪刀剪下所需组织块然后立即放入固定液中固定且包埋前需将固定好的组织用流水冲洗24 h用修块刀修成1 cm×1 cm×0.2 cm大小。
2.注意事项
1冰冻切片多用于新鲜组织、甲醛固定组织和冰箱冷藏组织等。
2如果使用未完全固定的组织做冰冻切片就会出现冰晶。这是因为含水的固定液在组织未固定前其中的水分也可渗入到组织中去当冰冻发生时这些水分就存留于组织中形成了冰晶。
3固定组织冰冻切片较新鲜组织冰冻切片易脱片可在载玻片上涂上粘片剂以防脱片。
(三)组织速冻
1.实验步骤
1取出冰冻托根据组织大小滴上薄薄的一层冰冻切片包埋剂放入恒温切片机冰冻。
2待包埋剂即将冰冻时将组织块平整地放在上面再用包埋剂将组织完全覆盖置于冰冻台上冰冻。
2.注意事项
1冰冻切片中冰晶的形成是冰冻切片过程中最难避免、也是影响诊断的最大问题尤其是含水较多的组织如脑最容易形成冰晶。建议每次取材前把取材板用纱布擦干取材后用纱布轻轻按压组织表面尽量吸干组织表面水分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因组织水分过多冰冻后形成过多冰晶的现象。另外包埋时在冰冻托上滴加包埋剂的厚度较一般组织适当增加0.6 cm厚度这样可以使组织离冰冻托不至于太近从而避免冰冻过度减少冰晶的形成。
2冰冻温度要严格控制一般以-20℃最为适宜且冰冻时间不宜过长注意随时观察以刚刚冻上即止为宜避免冰冻过度。某些组织较脆极易冰冻过度造成切片干、脆而难以制片。若不小心冻过了可以将组织移出冰冻台回暖一下即可补救回来。
3温度过低会导致组织块过硬切片碎裂出现梯状厚薄不均或空洞温度过高组织块硬度不够切片易成形成皱褶。细胞多的组织如肝、肾等以及肿瘤组织在-20℃下冰冻3060 s即可含脂肪较多的组织需在-35℃或更低温度冰冻6090 s。
4脑组织极易收缩造成诊断困难。针对这种情况其解决办法依然是严格控制冰冻温度和时间。冰冻温度不宜过低一般以-18℃为宜且冰冻时间不能过长需随时观察冻上即可。
5冰冻速度要快冰冻越慢形成的冰晶越多造成组织结构的破坏。一些组织如脑、肌肉等极容易形成冰晶使组织结构受到破坏必要时需用液氮急速冰冻组织。
6若组织块过小先滴少量包埋剂在组织固定器中并预先放在冰冻机中冰冻待包埋剂凝固时再将小组织放上组织周围再滴加一些包埋剂再次置于冰冻机中冰冻组织被垫高便于快速切出高质量的切片。
7组织急速冰冻后稍用力就可将冰冻锤与组织分开。如果组织急速冰冻不彻底包埋剂还未完全凝固或者冰冻锤底面不干净则会导致冰冻锤与组织粘贴过紧需要很用力才能分开这样就容易拉扯组织使组织切面凹凸不平。因此要注意观察组织急速冰冻是否完全并保持冰冻锤底面干净。
(四)冰冻切片
1.实验步骤
1正式切片前先用修块刀片进行组织切面修理即将组织块夹紧于切片机持承器上调整组织块平面与切片刀面平行同时转动切片手轮直至暴露出组织的最大切面。
2放下防卷玻璃板调整好切片的厚度换切片刀片开始切片。一般细胞密集的组织如脾要薄切细胞稀少的组织如肌肉等适当厚切切片厚度为510μ m。
3掀开防卷玻璃板用载玻片轻轻贴紧组织切片由于载玻片温度较组织切片高组织切片会立即变软黏附在载玻片上。
2.注意事项
1切片时如切片未能顺着防卷玻璃板和切片刀平摊在切片刀面上应重新调整防卷玻璃板的位置调节防卷玻璃板慢慢向前或向后移动使防卷玻璃板的末端与切面刀锋几乎相接和平行一致。如不使用防卷玻璃板切出的切片经常会存在稍有卷起现象可用毛笔轻轻扫平并轻压在切片刀面上立即取载玻片贴片。
2用于贴片的载玻片应放置在室温下如果放在冰冻切片机内组织切片则很难贴紧在载玻片上。
3若所切组织有褶皱可以用毛笔将其拉伸微调后迅速进行贴片。
4理想的切片应完整、较薄、均匀、无皱褶、无刀痕、贴片恰当。
(五)固定
1.实验步骤
切片完成后立即用乙醚和95%的乙醇1:1固定液固定数秒。
2.注意事项
1使用不同的固定液其染色效果存在差异研究表明乙醚乙醇1:1固定液的效果最好组织结构清晰细胞无明显收缩核质染色鲜艳、对比明显其次是AFA固定液和4%多聚甲醛固定液而经95%乙醇固定液以及中性福尔马林固定液固定的组织结构模糊,染色效果差。
2如制作的冰冻切片不需马上进行染色切片需要保存在-20℃或者-80℃冰箱内。不同的组织保存的时间不同如肌肉组织的乙酰胆碱酯酶在-20℃冰箱内可保存1年温度越低保存的时间越长。
第三节 电镜制片技术
一、仪器及耗材
仪器烘箱、玻璃制刀机、修块机、超薄切片机、电子显微镜图3-8
试剂戊二醛、0.1 mol/L磷酸缓冲液、锇酸、丙酮、环氧树脂812Epon812、十二烷基琥珀酸酐DDSA、六甲酸酐MNA、246-三二甲基氨基甲基苯酚DMP-30、乙醇、醋酸双氧铀、氢氧化钠、枸橼酸铅lead citrate
图3-8 JEM1400plus透射电子显微镜
二、实验步骤及方法
(一)取材
1.实验步骤
1将动物麻醉或急性处死暴露出所需组织器官。
2用剪刀剪下一小块组织放在滴有预冷固定液的蜡块上用双面刀修成细长条再切成1 mm×1 mm×1 mm的小块。
3细胞样品通过低速离心1000 r/min收集至离心管。
2.注意事项
1电镜样品要求取材及时、新鲜并且立即固定。
2由于用于电镜标本制备的固定液渗透速度极慢超薄切片的面积又很小故取材时必须注意取材部位取材部位要准确需掌握解剖及组织学特点如胃肠道、皮肤、角膜、视网膜等一定要注意方向性。
3取材用的器皿、双面刀片等都应该尽量干净锋利做好标记瓶签上用铅笔做好标记注明组别、编号。
(二)固定
1.实验步骤
1固定
取材后将组织样品用生理盐水漂洗并立即用2.5%戊二醛固定。细胞样品离心后弃掉培养液管底的细胞团不要打散沿管壁缓慢加入适量2.5%4%戊二醛并轻轻摇晃使细胞块脱离管底一般在47℃下固定24 h以上。
2漂洗
用去离子水或磷酸缓冲液漂洗3次每次15 min。
3再固定
用1%锇酸固定2 h左右。
4漂洗
用去离子水或磷酸缓冲液漂洗3次每次15 min。
2.注意事项
1戊二醛的优点是渗透能力强组织块可以长期保存能固定核酸且安全但是没有电子染色作用。锇酸可以电子染色但渗透能力差不能固定核酸、糖原有剧毒固定时间不宜太长否则容易使组织变脆。
2固定液需置于4℃冰箱或冰水中提前预冷。
3固定液的体积约为组织总体积的810倍。
4组织固定后应用漂洗液洗去残留的固定液否则残留的醛可与锇酸反应产生细的电子致密的还原态锇。
5固定组织样品最重要的是要做到快速固定不及时会导致超微结构改变有条件尽可能活体灌注固定。
(三)脱水
1.实验步骤
130%丙酮4℃脱水15 min。
250%丙酮4℃脱水15 min。
370%丙酮4℃脱水15 min或过夜。
490%丙酮常温脱水15 min。
5100%丙酮常温脱水15 min。
6100%丙酮Ⅱ常温脱水15 min。
2.注意事项
含水组织在电镜高真空状态下反差极低,且常用的包埋剂不能与水互溶,只有将组织内的游离水除去后,包埋剂才能均匀浸透到组织内部。
(四)浸透
1.实验步骤
1配制Epon812包埋剂。
2Epon812包埋剂丙酮3:1于40℃浸透3040 min。
3Epon812包埋剂丙酮1:1于40℃浸透3040 min。
4Epon812包埋剂于40℃浸透可过夜存放。
2.注意事项
为避免切片出现空泡影响观察,切片制作时浸透要彻底。
(五)包埋聚合
1.实验步骤
浸透后将样品平放在包埋模具里加入Epon812包埋剂置于烘箱中于80℃过夜。
2.注意事项
包埋剂的软硬需根据季节做出相应调整常用方法是在环氧树脂包埋剂中加入不同比例的固化剂如在夏季要求包埋剂硬度高些固化剂DDSA控制软度MNA控制硬度的比值就要下降而冬季要求包埋剂硬度低些这个比值则升高。
(六)修块与半薄切片
1.实验步骤
1将包埋好的组织块用刀片修成梯形。
2需要定位的组织修整后用超薄切片机先切成13μm的半薄切片用亚甲蓝或甲苯胺蓝染色边加热边染色约2 min清水漂洗烘干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定位。
2.注意事项
制备切割性能良好、半薄切片定位精确的包埋块,需要达到切面光滑、上下边缘平行的要求。
(七)超薄切片
1.实验步骤
用超薄切片机将半薄切片切成厚度为6080 nm的超薄切片用支持膜碳膜铜网或福尔莫瓦膜裱片红外灯下烤干。
2.注意事项
1锋利的切片刀是切出高质量超薄切片的关键故建议使用钻石刀。
2包埋块和切片刀安装后必须将固定螺丝拧紧锁住样品臂后要将包埋块置于切片机的可切割范围内否则切片易出现颤痕。
3捞片的质量对制片的成败尤其关键捞片时要仔细认真确保不脱片。尤其是要做立体计数时切片与相邻的切片的比较才有意义。研究表明无膜捞片也可以获得高质量切片既省去做膜的麻烦又可避免因制作过程中膜带来的背景污染。
(八)染色
1.实验步骤
1用滴管将饱和醋酸双氧铀染液滴到胶板上胶板应置于避光培养皿中一次可染多片铜网保证液体完全覆盖切片避光染色1520 min。
2倾倒胶板上的染色液用双蒸水漂洗5 min然后用滤纸吸除铜网上的水滴不要吸太干
3用滴管将枸橼酸铅染液滴到胶板上保证液体完全覆盖切片然后把胶板置于避光培养皿中围绕培养皿放入适量氢氧化钠颗粒吸收CO2避免枸橼酸铅沉淀避光染色1015 min。
4双蒸水漂洗5 min滤纸吸去水滴晾干后将铜网放入透射电镜中观察、拍照。
2.注意事项
切片易受铅、铀污染特别是铅染液。染色前可将铅、铀染液离心4000 r/min离心15 min可降低污染概率。铅盐类易与二氧化碳反应染色时要注意尽量减少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
图3-17、图3-18、图3-19、图3-20、图3-21是一些质量较好的电镜切片。
图3-17 患肝病的加州鲈肝细胞透射电镜观察
图3-18 患肠炎病的鲟肠道内细菌穿透内黏液层
图3-19 米尔伊丽莎白金菌感染的黑斑蛙肝细胞
图3-20 草鱼肌肉组织超微电镜观察
图3-21 饥饿胁迫下中华绒螯蟹肝细胞内大量脂滴可见自噬样小泡及细胞核皱缩
第四章 水生动物病理染色技术
第一节 苏木精伊红HE染色技术
一、染色原理
苏木精也称苏木素是一种天然碱性染料分子式为C1 6H14O6分子量为302.282呈无色或淡灰黄色粉末状。苏木精是南美洲洋苏木树Hematoxylon campechianum干枝的乙醚抽提物。抽提出来的苏木精不具有发色基团没有染色能力。但其溶解产物放置一段时间后可发生氧化即苏木精分子失去两个氢原子且其中一个苯环转化成醌型苯环这个过程又称成熟图4-1。氧化后的苏木精称为苏木红hematein其分子结构中既具有原有的助色团羟基又具有发色团醌型苯环在碱性染料中呈蓝色。苏木精在水中解离成带正电的阳离子与细胞核中DNA双螺旋结构外侧的磷酸基团结合使细胞核呈蓝色。
图4-1 苏木精的氧化
伊红又称曙红、酸性曙红分子式为C20H6O5Br4Na2分子量为691.859呈桃红色或粉红色粉末状。伊红是一种酸性染料属人工合成染料中的咕吨类染料由荧光素衍生而来。常见的伊红有2种分别是伊红Y呈黄色伊红B呈淡蓝色。而淡蓝色的伊红B与蓝色的苏木精对比染色不理想所以在HE染色中选用伊红Y进行染色。伊红Y在水中解离成带负电荷的阴离子与蛋白质的氨基正电荷的阳离子结合使细胞质染色细胞质、红细胞、肌肉、结缔组织、嗜伊红颗粒等被染成不同程度的红色或粉红色。
细胞由细胞核和细胞质组成。因此在HE染色中选用苏木精伊红Y进行染色可以将细胞核蓝色和细胞质红色清晰的区别开来。
二、染色液的配制
(一)苏木精染液配制
1.改良Lillie Mayer苏木精
1所需药品
苏木精5.0 g100%乙醇10 mL硫酸铝钾50 g蒸馏水650 mL碘酸钠500 mg甘油300 mL冰醋酸20 mL。
2配制步骤
将硫酸铝钾aluminium potassium sulfate溶于蒸馏水加热至4050℃使硫酸铝钾充分溶解冷却至室温备用。将苏木精溶于无水乙醇再将硫酸铝钾水溶液与苏木精无水乙醇液充分混合加入碘酸钠最后加入甘油和冰醋酸充分溶解混合。
2.Harris苏木精
1所需药品
苏木精1.0 g100%乙醇10 mL硫酸铝钾20 g蒸馏水200 mL氧化汞0.5 g冰醋酸10 mL。
2配制步骤
将苏木精溶于无水乙醇中充分搅拌至完全溶解后备用。将硫酸铝钾溶于蒸馏水中加热至完全溶解。将硫酸铝钾水溶液与苏木精醇溶液混匀煮沸1 min。稍冷却向混合液中缓慢加入氧化汞0.5 g加热溶解后溶液变为紫红色。将上述溶液迅速冷却、过滤并加入冰醋酸每100 mL溶液加入冰醋酸5 mL即可使用。用时现配不适宜长期保存。
3.Mayer苏木精
1所需药品
苏木精1.0 g蒸馏水1000 mL碘酸钠0.2 g硫酸铝铵50 g柠檬酸1 g水合氯醛50 g。
2配制步骤
将蒸馏水加热至4050℃加入苏木精使彻底溶解再加入碘酸钠和硫酸铝铵玻璃棒搅拌至彻底溶解。加入柠檬酸和水合氯醛混匀后将溶液过滤置于4℃冰箱保存备用。
4.Ehrlich苏木精
1所需药品
苏木精2 g95%乙醇100 mL硫酸铝钾25 g甘油100 mL蒸馏水100 mL冰醋酸5 mL。
2配制步骤
将苏木精溶于95%乙醇溶解后依次加入蒸馏水、甘油、硫酸铝钾和冰醋酸充分混合均匀后置于容器中密封。经常摇动容器23个月自然氧化成熟溶液为红褐色过滤即可使用。需要注意的是Ehrlich苏木精应至少在用前两周配制可长期保存。
5.Gill苏木精
1所需药品
苏木精2 g乙二醇250 mL硫酸铝17.6 g蒸馏水730 mL碘酸钠0.2 g冰醋酸20 mL。
2配制步骤
将苏木精溶于乙二醇,硫酸铝溶于蒸馏水,待彻底溶解后将两者混匀,再加入碘酸钠和冰醋酸充分混匀。
6.Carazzi苏木精
1所需药品
苏木精1 g硫酸铝钾50 g甘油200 mL蒸馏水800 mL碘酸钾5 mL。
2配制步骤
将苏木精充分溶于甘油,硫酸铝钾溶于少量蒸馏水,彻底溶解后将两者混匀。再将碘酸钾加入余下的蒸馏水中,待彻底溶解后,与上述混合液混合,摇匀即可使用。
(二)盐酸酒精分化液配制
1.所需药品
浓盐酸0.51 mL75%酒精9999.5 mL二者共100 mL。
2.配制步骤
将浓盐酸加入75%的酒精中配制成0.5%1%的盐酸酒精。应注意新配制的分化液分化时间要短,但若已使用一段时间则需要延长分化时间或更换分化液。
(三)返蓝液配制
1.所需药品
氢氧化铵1 mL蒸馏水99 mL。
2.配制步骤
将上述氢氧化铵与蒸馏水混合即可配成返蓝液。
(四)伊红染液配制
1.所需药品
伊红Y 1 g蒸馏水200 mL冰醋酸甲醛。
2.配制步骤
先将伊红溶解于蒸馏水中然后加入冰醋酸1滴按照每200 mL加冰醋酸1滴的比例。应注意为防止真菌生长可向伊红水溶液中加入甲醛按照每200 mL加入甲醛数滴的比例
3.注意事项
伊红染液配置后需进行检查pH大于5可能会导致伊红着色较淡。同时伊红染料的浓度不宜过高否则会导致细胞质过染分色不足。若出现这种状况可适当降低伊红浓度或者减少染色时间。
三、染色操作步骤
1.二甲苯脱蜡
二甲苯脱蜡1015 min二甲苯Ⅱ脱蜡10 min。
2.梯度酒精复水
无水乙醇复水3 min无水乙醇Ⅱ复水13 min95%酒精复水3 min85%酒精复水3 min75%酒精复水3 min水洗2 min。
3.苏木精染色
苏木精浸染1020 min水洗数次至水无色。
4.盐酸酒精分化
盐酸酒精分化130 s水洗56次显微镜下控制细胞核分化程度
5.稀氨水返蓝
1%氨水返蓝310 s水洗56次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核
6.伊红染色
伊红浸染67 min水溶性伊红染色后水洗数次至水无色醇溶性伊红染色后跳过水洗直接使用85%的酒精脱水)。
7.梯度酒精脱水
75%酒精脱水10 s85%酒精脱水20 s90%酒精脱水30 s95%酒精脱水1 min95%酒精Ⅱ脱水1 min无水乙醇脱水2 min无水乙醇Ⅱ脱水2 min。
8.二甲苯透明
二甲苯透明10 min二甲苯Ⅱ透明15 min。
9.封片
中性树脂滴胶封片37℃烘干后观察切片调节中性树脂胶黏稠度使其呈水滴状
10.镜检
细胞核呈紫蓝色,细胞质呈粉红色。
四、染色结果
组织经HE染色后肉眼观察呈紫红色淋巴细胞较多的组织如脾、头肾切片颜色偏蓝而肌肉、肝等组织颜色偏红图4-2、图4-3。在显微镜下正常的细胞边界清晰细胞核呈蓝色细胞质呈均质红色血浆或组织液呈淡粉红色。其中淋巴细胞的细胞核染色最深蓝色最分明极少见细胞质红细胞的细胞质颜色最鲜艳呈椭球形蓝色的细胞核位于中央网状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质呈淡红色细胞核呈淡蓝色位于中央。骨骼肌纤维的细胞核小呈蓝色位于边缘细胞质为淡粉色。鱼类肝胰腺中的腺泡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内可见嗜伊红的红染颗粒。甲状腺腺泡呈均质红染样。嗜碱性粒细胞中可见蓝染小颗粒。在病理情况下图4-4细胞变性细胞质可能出现染色变浅、不均质等现象严重的细胞变性可导致细胞坏死可见散布的蓝色小碎片核碎裂、细胞核染色浅甚至消失核溶解或细胞核浓染核浓缩
图4-2 HE染色切片
图4-3 鱼类各器官组织图HE染色
图4-4 虹鳟IHNV感染后的病理学变化HE染色×400
五、染色注意事项
1.为避免脱蜡过程中使用的有机溶剂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脱蜡操作需在通风橱中进行。
2.根据切片厚度、组织样品细胞疏密程度、脱蜡液使用频次、环境温度等适当调整切片脱蜡时间。脱蜡时间不足切片呈云雾状不易着色建议脱蜡液在处理50张切片后及时更换。
3.梯度酒精复水时伊红染液容易从酒精中脱落造成染色过浅因此在高浓度酒精中不易长时间停留低浓度75%酒精可短暂停留建议全过程准确计时。此外建议在处理100张切片后更换酒精。
4.若苏木精染液出现大量沉淀,需进行过滤处理或重新配制替换,避免污染切片。其染色时间可根据组织样品细胞疏密程度进行适当调整,如脾、头肾、中肾等细胞核密集组织的染色时间相对于肝、脑、肌肉可以适当缩短。
5.盐酸酒精分化时间建议准确摸索,提前准备好水洗液及时终止反应。一旦时间稍长就会出现苏木精染色过浅或脱色的现象,这时可以返回苏木精染液中重新染色。尤其是在使用新配制的盐酸酒精时,更需准确把握时间。
6.盐酸酒精分化和稀氨水返蓝的过程建议通过镜检来严格把握时间。
7.伊红染色后水洗时间要短,否则容易脱色。
8.染色结束后应充分脱水透明,避免将水分带入二甲苯,从而使得切片透明不彻底,出现组织细胞轮廓模糊的现象。
9.封片前,需要吹干或风干切片上的水分,避免出现云雾状或水雾状不清晰的细胞界限;同时滴加的封片用中性树胶应适量,太多会导致溢出、浮片,太少容易出现气泡,甚至覆盖不全。
六、染色常见问题
1.切片着色不均
1脱蜡复水不彻底出现石蜡在局部组织中的残留建议更换脱蜡液和复水用梯度酒精。
2组织未被分化液完全浸泡出现切片浸泡部位着色较浅未浸泡部位着色相对较深的现象建议添加足够分化液确保完全覆盖整张切片。
3切片着色不均也可能是样本自身质量较差或切片操作不当所造成的。如组织块过大固定不彻底、切片厚薄不均、组织块浸蜡不彻底等图4-5J、图4-6D
2.切片着色模糊
1分化液分化过度细胞质和细胞核着色浅模糊不清。
2染色后脱水透明不彻底组织细胞轮廓模糊不清建议根据室温适当延长透明时间或更换梯度脱水酒精和透明液。
3样品自身质量较差和切片操作不当也能造成切片着色模糊。如固定样本不新鲜或固定不彻底有腐败自溶的现象石蜡包埋温度过高组织蛋白质发生质变使得其与染料亲和力降低造成染色模糊。
3.切片有杂质污染
1染液长时间使用存在杂质、组织碎片脱落、或室温过低有过饱和颗粒析出导致切片存在组织碎片污染或大量染料颗粒污染应及时更换染液。
2载玻片或盖玻片过脏建议使用前先用2%盐酸酒精浸泡清洗。
3捞片时水面不清洁也会使切片被污染建议更换水体、保持干净。
七、其他切片问题
染色封片后借助显微镜可能观察到切片出现褶皱、空洞、异物或模糊等质量不高的现象有时并不都是染色问题而可能是样品不新鲜、固定不完全或切片不均匀等人为操作因素引起的切片质量问题图4-5AI、KL图4-6AC。这些结果会给病理切片观察和病理诊断带来一定的干扰或困惑因此在切片观察中需要准确地辨识并排除。
图4-5 人为因素导致的组织切片结果
图4-6 人为因素导致的组织切片结果
第二节 常用特殊染色技术
一、Masson三色染色法
(一)染色原理
根据组织的不同渗透性能采用不同大小的阴离子染料进行染色从而将不同组织成分显示出来。小分子量染料易穿透结构致密、渗透性低的组织而大分子量染料则只能进入结构疏松、渗透性高的组织。红细胞对阴离子染料的渗透性最小肌纤维与细胞质次之而胶原纤维具有最大的渗透性。染液中亮绿水或苯胺蓝的分子量都很大因此Masson染色后肌纤维被丽春红染成红色胶原纤维被亮绿水染成绿色细胞核呈蓝色。
(二)染色液的配制
1.Masson复合染色液
酸性复红1 g丽春红2 g橘黄G 2 g0.25%醋酸300 mL混匀过滤后备用。
2.亮绿染色液
亮绿干粉0.1 g0.2%醋酸100 mL充分混匀过滤后备用。
(三)染色步骤及方法
1.常规石蜡包埋、切片、脱蜡。
2.Masson复合液染5 min自来水过洗2次。
3.0.2%醋酸浸洗1 min0.2%醋酸Ⅱ浸洗1 min自来水过洗1次。
4.1%磷钨酸浸洗6 min自来水过洗1次。
5.亮绿染15 min自来水过洗2次。
6.0.2%醋酸浸洗1 min0.2%醋酸Ⅱ浸洗1 min自来水过洗1次。
7.无水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固。
(四)染色结果
以苯胺蓝复染时胶原纤维、软骨、黏液呈绿色。肌纤维、纤维素、红细胞、细胞质、神经胶质呈红色细胞核呈清晰的黑蓝色。鱼类动脉血管外膜结缔组织中含有丰富的胶原纤维而静脉血管外膜结缔组织较单薄Masson染色可见血管壁上胶原纤维呈绿色图4-7
图4-7 罗非鱼脾Masson三色法
(五)注意事项
1.用1%磷钨酸处理时,应在显微镜下观察控制分化时间,以肌纤维清楚为止。
2.醋酸溶液有分色作用又能防止染色剂洗脱浓度范围为0.2%1%。
二、改良James染色法
(一)染色原理
James染色法是用于网状组织中网状纤维染色的一种特殊染色法。网状纤维reticular fiber主要分布在脾、头肾、中肾肾间质、脂肪组织、血管壁等组织内。大量纤细的网状纤维在组织内堆集形成精巧的网状结构星形网状细胞沿着网状结构零散分布共同形成网状组织为血细胞、淋巴细胞、脂肪细胞等提供良好的支架。网状纤维能与银化合物结合经甲醛还原为金属银而沉淀于组织内及表面从而呈现为黑色因其嗜银特性故又称为嗜银纤维argyrophil fiber。James染色法具有成本低、色泽清晰、保存时间久的优点。
(二)染色液的配制
1.酸性KMnO4溶液
KMnO43 g加入80 mL ddH2O中溶解后用ddH2O定容至100 mL制成3%KMnO4溶液300μL H2SO4加入100 mL ddH2O中制成0.3%H2SO4溶液。临用时将等体积的3%KMnO4与0.3%H2SO4混合即为酸性KMnO4。
2.二胺银液
AgNO310 g加入80 mL ddH2O中溶解后用ddH2O定容至100 mL制成10%AgNO3溶液。将浓氨水逐滴加入20 mL 10%AgNO3溶液中并轻摇容器直至最初形成的沉淀恰好完全溶解随后加入20 mL ddH2O过滤备用。
3.5%草酸
草酸5 g加入80 mL ddH2O中溶解后用ddH2O定容至100 mL。
4.5%甲醛
甲醛溶液5 mL加入95 mL ddH2O充分混匀。
(三)染色步骤及方法
1.常规石蜡切片,脱蜡至水。
2.切片轻微干燥后立即置入酸性KMnO4溶液中浸泡5 min去离子水洗涤3次每次35 min。
3.切片轻微干燥后置入5%草酸溶液中浸泡5 min去离子水洗涤3次每次35 min。
4.切片轻微干燥后放入5%AgNO3溶液中浸泡5 min去离子水洗涤3次每次35 min。
5.置于二胺银溶液中浸泡5 min去离子水洗涤3次每次5 min。
6.置于5%甲醛溶液中浸泡5 min去离子水洗涤3次35 min。
7.核固红复染5 min去离子水洗涤3次每次23 min。
8.脱水、透明和封片。
9.干燥后于显微镜下观察。
(四)染色结果
网状纤维呈黑色胶原纤维呈黄色细胞核为红色。常用于组织内网状纤维分布观察如脾白髓区域网状纤维的分布和脾动脉血管外膜结缔组织观察图4-8也可用于组织纤维化检测和纤维性病变观察如诺卡氏菌、肾杆菌导致的肝、脾、肾肉芽肿等。
图4-8 罗非鱼脾改良James染色法
三、天狼猩红染色法
(一)染色原理
胶原纤维collagen fiber是结缔组织中分布最广、含量最多的一种纤维广泛分布于各脏器其中皮肤、巩膜、肌腱中最丰富。型胶原纤维主要是骨、皮肤、肌腱纤维Ⅱ型胶原纤维主要是软骨胶原Ⅲ型胶原纤维主要分布在胚胎组织、血管、胃肠道中Ⅳ型胶原纤维主要分布在基膜中。天狼猩红染色Sirius red staining通常使用天狼猩红染色液和Mayer苏木精染色液用于各种组织病变时对胶原纤维异常或纤维增生的研究。天狼猩红是一种强酸性和长形展开的分子结构染料每个分子内含有6个磺酸基与胶原分子的碱性氨基酸发生强烈反应易与胶原分子中的碱性基团结合。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胶原纤维被染成红色。在偏振光镜检查中胶原纤维有正的单轴双折射光的属性与天狼猩红复合染色液结合后可增强双折射提高分辨率从而区分两型胶原纤维。
(二)染色液的配制
1 g天狼猩红溶解于1000 mL苦味酸饱和液中。
(三)染色步骤及方法
1.样品处理
1石蜡切片
二甲苯中脱蜡2次每次5 min复水无水乙醇5 min、90%乙醇2 min、70%乙醇2 minPBS漂洗2 min。
2冰冻切片
PBS漂洗2 min。
3培养细胞
用4%多聚甲醛固定10 min以上PBS洗涤2次每次2 min。
2.天狼猩红染色
1苏木精染核8 min用自来水漂洗切片10 min。
2用天狼猩红染色1 h一般不使用短时间染色即使染色效果很好
3酸化水在1 L水中加入5 mL冰醋酸漂洗切片2次每次35 min。
4用吸水纸吸去切片上的多余水分。
5100%乙醇脱水3次每次35 min。
6二甲苯透明2次每次5 min用树脂封片。
(四)染色结果
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胶原纤维呈红色细胞核呈蓝色图4-9A。偏振光显微镜下可通过颜色区分胶原纤维图4-9B
Ⅰ型胶原纤维:紧密排列,显示很强的双折光性,呈黄色或红色的纤维;
Ⅱ型胶原纤维:显示弱的双折光,呈多种色彩的疏松网状分布;
Ⅲ型胶原纤维:显示弱的双折光,呈绿色的细纤维;
Ⅳ型胶原纤维:显示弱的双折光的基膜,呈淡黄色。
其中,Ⅰ、Ⅲ型胶原所显示的不同颜色对比鲜明,极易区别这两种类型的胶原。
图4-9 黑斑蛙脑静脉天狼猩红染色
(五)注意事项
1.为使在偏振光镜下显示清晰本法的切片厚度以67μ m为宜。
2.复染细胞核宜用Mayer苏木精染色液它不影响型和Ⅲ型胶原纤维的数量和双折射强度的显示。如果没有Mayer苏木精染色液亦可采用其他明矾苏木精但染色时应缩短时间否则容易染色过深。
3.苦味酸有毒性,应避免皮肤直接接触溶液。
四、AB-PAS染色法
(一)染色原理
阿利新蓝是铜钛花青染料其分子中带正电荷的盐键与酸性黏蛋白多糖物质中带负电荷的酸性基团进行结合使酸性黏液物质带上蓝色而中性黏液物质不着色。过碘酸作为一种氧化剂可使黏液中葡萄糖分子的两个相邻的带有羟基的碳键打开从而生成醛基。氧化后暴露出来的游离醛基再与Schiff试剂中的无色复红液结合生成新的红至紫红色复合物。
(二)染色液的配制
1.阿利新蓝染色液
阿利新蓝1 g冰醋酸3 mL蒸馏水97 mL。混合后搅拌至充分溶解pH为2.63.0。
2.Schiff试剂
碱性复红1 g1 mol/L盐酸20 mL重亚硫酸钠2 g蒸馏水200 mL。
先将1 g碱性复红溶于200 mL 80℃的蒸馏水再加热煮沸片刻并充分搅拌5 min冷至50℃时过滤将20 mL 1 mol/L盐酸加入滤液内冷至35℃时加入2 g重亚硫酸钠封口用棕色瓶贮存于4℃冰箱中备用。
(三)染色步骤及方法
1.常规石蜡切片,脱蜡至水。
2.阿利新蓝染色液染色1020 min。
3.蒸馏水洗3次每次2 min。
4.Schiff试剂染色1030 min。
5.流水冲洗510 min。
6.苏木精复染细胞核12 min水洗。
7.常规分化、返蓝,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固。
(四)染色结果
糖原和中性黏蛋白呈紫红色酸性黏蛋白呈蓝色含有中性黏蛋白和酸性黏蛋白的细胞或组织可染成不同程度的蓝紫色至紫色其他组织细胞的细胞核呈蓝色图4-10、图4-11、图4-12
图4-10 草鱼口咽腔横切面AB-PAS染色
图4-11 草鱼食道复层扁平上皮AB-PAS染色
图4-12 草鱼中肠AB-PAS染色
(五)注意事项
1.糖原组织样品固定时,取样块不宜过大,固定要透彻、均匀。
2.阿利新蓝染色的切片,不宜采用含糖物质进行防脱处理,否则会使背景着色。
3.Schiff试剂应为无色清亮溶液不能用陈旧无硫的刺激性试剂溶液出现淡红色时表明试剂失效。
4.Schiff试剂从冰箱中取出后应放至室温后再以滴染方式进行染色效果更佳。
5.过碘酸溶液和重亚硫酸钠溶液应用小口磨砂瓶盛装置于4℃冰箱内保存可保存3个月以上。
五、苏丹Ⅲ染色法
(一)染色原理
苏丹ⅢsudanⅢ是一种脂肪偶氮染色剂为红褐色结晶。其在脂质中的溶解度较在原有溶剂中的溶解度大所以在染色时染料便从染液中转移至被染的脂质中去从而使脂肪着色。
(二)染色液的配制
1.所需药品
苏丹Ⅲ0.15 g70%乙醇100 mL。
2.配制方法
将0.15 g苏丹 Ⅲ溶解于70%乙醇,充分摇匀,放入冰箱保存。由于苏丹Ⅲ难溶,需每天摇匀,连续几天。临用时过滤,所得液即为饱和液。
(三)染色步骤及方法
1.新鲜组织-25-20℃低温处理。
2.冰冻切片815μm贴于载玻片上。
3.蒸馏水稍洗苏木精复染细胞核1 min。
4.自来水洗后0.5%盐酸酒精液分化,流水洗直至核为蓝色。
5.蒸馏水洗后放入70%乙醇内稍洗。
6.苏丹Ⅲ染液浸染30 min或更长时间。
7.70%乙醇分化数秒,自来水洗。
8.切片稍干后,甘油明胶封片。
(四)染色结果
脂质呈橘红色细胞核呈蓝色。常用于鱼类肝脂肪变性观察如草鱼脂肪肝中脂质观察。冰冻切片的细胞结构不如石蜡切片清晰草鱼脂肪肝苏丹Ⅲ染色后脂质呈橘黄色颗粒聚集分布细胞核呈浅蓝色图4-14。草鱼背侧肌肉组织苏丹Ⅲ染色可见肌细胞内含有大量呈红色的脂质图4-15
图4-14 草鱼脂肪肝苏丹Ⅲ染色×400
图4-15 背部肌组织横切面示脂肪组织苏丹Ⅲ染色×200
(五)注意事项
1.该方法只适合于冰冻切片。
2.苏丹Ⅲ染液配制时,采用低浓度的乙醇溶解,避免染液溶剂溶解切片中的脂质。
3.封片时注意避免气泡。
4.切片不宜长期保存,应及时观察、照相。
六、油红O染色
(一)染色原理
油红O属于偶氮染料是很强的脂溶剂和染脂剂能溶于组织和细胞中的脂类与甘油三酯结合呈小脂滴状。它在脂类中的溶解度比在溶剂中大当组织切片置入染液时染料则离开溶剂而溶于组织内的脂质如脂滴使组织内的脂质呈橘红色。
(二)染色液的配制
储备液油红O 0.5 g加异丙醇100 mL60℃水浴玻璃棒搅拌至完全溶解。封口4℃长期贮存。
实验液实验前将储备液与蒸馏水按3:2稀释过滤去除沉淀。使用油红O染液时最好现配现用避免出现沉淀。
(三)染色步骤及方法
1.制备冰冻切片。
2.切片用10 mL 40%福尔马林溶液原液+CaCl21 g+H2O 100 mL固定10 min。
3.蒸馏水洗。
4.60%异丙醇浸洗。
5.油红O染液染色10 min。
6.60%异丙醇分化至背景无色。
7.蒸馏水洗。
8.Mayer苏木精复染。
9.自来水蓝化13 min。
10.蒸馏水洗。
11.甘油明胶封片。
(四)染色结果
组织细胞中的脂滴呈橘红色核呈蓝色图4-16
图4-16 油红O染色显示禁食胁迫下中华绒螯蟹肝胰腺脂质的变化情况
(五)注意事项
1.由于脂肪易溶于有机溶剂,石蜡切片在处理过程中无法保存脂类物质,所以一般用冰冻切片染色来显示。
2.用于脂肪染色的冰冻切片不能太薄,过薄的切片常会使脂质丢失。
3.染色结果不能长期保存,应尽快观察。
4.油红O染液使用一段时间后染出的脂滴颜色会偏黄此时就需要更换染液。
七、Gram组织染色法
(一)染色原理
Gram染色法步骤包括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乙醇脱色和番红复染四个步骤。细菌经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胞壁内形成了不溶于水的结晶紫碘复合物。在革兰氏阳性菌中由于细菌的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较多、交联致密且不含类脂等物质在乙醇脱色处理时细胞壁失水使网孔缩小将结晶紫碘复合物束缚在细胞壁中呈蓝色。而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交联度差且含有较多类脂物质当乙醇脱色后类脂溶解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碘复合物的溶出因此通过乙醇脱色后仍呈无色。细菌再经番红复染使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
(二)染色液的配制
1.结晶紫液liquid crystal violet
草酸铵1 g95%乙醇20 mL结晶紫2 g蒸馏水80 mL。结晶紫溶于乙醇草酸铵溶于蒸馏水然后将二液混合均匀置于室温下24 h后过滤即可长期保存可放于4℃冰箱中。
2.鲁戈氏碘液Lugols iodine solution
碘片1 g碘化钾2 g蒸馏水300 mL。将碘化钾溶于少量蒸馏水再加入碘片搅拌至充分溶解蒸馏水标定至300 mL即可存放于棕色瓶内备用若液体变黄则不可使用。
3.番红液safranin solution
番红O 2.5 g95%乙醇100 mL。将番红O溶解于乙醇中制成储备液存于密闭棕色瓶中。用时取20 mL储备液与80 mL蒸馏水混合即可。
(三)染色步骤及方法
1.常规石蜡切片,脱蜡。
2.结晶紫液染色2 min自来水冲洗。
3.碘液媒染25 min风干。
4.95%酒精脱色1030 min自来水冲洗。
5.番红染色12 min自来水冲洗。
6.梯度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固。
(四)染色结果
革兰氏阳性菌呈蓝色阴性菌呈红色组织细胞呈红色图4-17、图4-18、图4-19
图4-17 鲑肾杆菌聚集在脾的包囊中Gram染色
图4-18 大西洋鲑鳃丝和鳃小片上的鲑肾杆菌Gram染色
图4-19 大鳞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tshawytscha胰腺组织中的鲑肾杆菌Gram染色
(五)注意事项
1.若采用组织触片染色,注意触片不易过厚,细胞堆叠会影响染色观察。
2.碘液若变黄不能再使用。
3.番红染色可根据切片上色情况,适当增加染色时间。
八、抗酸染色法
(一)染色原理
在室温条件下抗酸杆菌细胞壁内的脂质、蛋白质和多糖能与石炭酸碱性复红结合形成复合物。其中石炭酸苯酚carbolic acid作为媒染剂能提高染料的染色性能使碱性复红与抗酸杆菌牢固结合。这种复合物结构能抵抗酸性乙醇脱色通过亚甲蓝复染后抗酸杆菌仍然呈初染的红色而其他细菌及背景呈蓝色。
(二)染色液的配制
1.石炭酸碱性复红染液
碱性品红0.3 g95%乙醇10 mL5%苯酚溶液90 mL。先将品红充分溶解于乙醇中再与苯酚溶液均匀混合。
2.3%盐酸乙醇液
浓盐酸3 mL95%乙醇97 mL。取浓盐酸3 mL加入乙醇后混匀。
3.亚甲蓝染液methylene blue dye
亚甲蓝0.3 g95%乙醇30 mL0.01%氢氧化钾溶液100 mL。先将亚甲蓝溶解于乙醇中再与氢氧化钾溶液均匀混合。
(三)染色步骤及方法
1.常规石蜡切片,脱蜡至水洗。
2.石炭酸碱性复红染液浸染1530 min60℃烘箱水洗。
3.3%盐酸乙醇脱色13 min至切片呈浅粉色止水洗。
4.亚甲蓝染液复染1 min水洗。
5.梯度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片。
(四)染色结果
抗酸性细菌被染成红色背景组织及其他物质为蓝色图4-20。在水产动物上乌鳢易被诺卡氏菌感染可用该方法进行检测图4-21
图4-20 鲈肝触片抗酸染色
(五)注意事项
1.染色时,应选用阳性切片做对照。
2.采用立式染缸盛染液便于均匀加热,减少切片污染。
3.盐酸酒精脱色要适度,切片水洗后呈淡粉色为宜。
4.亚甲蓝复染时间不宜过长,应迅速进行乙醇脱水。
图4-21 乌鳢组织触片诺卡氏菌呈红色抗酸染色
第三节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
一、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类型
1.直接法
直接法即一步法是直接使用标记的抗体抗原与检测组织中的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图4-22。在此步骤中抗原与抗体的连接步骤少干扰染色结果的因素少染色特异性高但由于没有将抗原抗体结合物放大所以染色敏感性低且标记的抗体通常商业化程度低需要自行制备。
图4-22 直接免疫荧光法
2.间接法
间接法是使用未标记的抗体一抗与检测组织中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再进一步使用标记的抗体二抗对前一步骤中未标记的抗体一抗进行特异性结合图4-23、图4-24。该步骤中连接抗体的步骤多能把抗原抗体结合物进行特异性放大因此敏感性高但由于在放大抗原抗体结合物过程中影响染色结果的因素增多故染色特异性相对较低。
图4-23 间接免疫荧光法
图4-24 非均相间接酶免疫测定
二、具体步骤及方法(以间接酶联免疫法为例)
1.常规石蜡切片,脱蜡至水。
2.PBS浸洗23次每次2 min。
3.3%H2O2处理10 min, PBS洗23次每次2 min。
4.抗原修复选择下列中的1种方法修复
1煮沸热修复
将组织切片置于0.01 mol/L枸橼酸钠缓冲液pH 6.0电炉加热至95℃左右1015 min。
2微波热修复
将组织切片置于0.01 mol/L枸橼酸钠缓冲液pH 6.0微波加热510 min通过断电通电控制剧烈沸腾。
3酶消化法
用0.1%胰蛋白酶或0.4%胃蛋白酶与组织切片37℃孵育530 min。
5.PBS洗23次每次2 min。
6.滴加胎牛血清封闭室温20 min弃多余液体。
7.滴加一抗50μL湿盒37℃静置13 h或4℃过夜。
8.PBS洗3次每次2 min。
9.用0.05%Tween 20稀释二抗至适宜浓度滴加二抗50μL于组织切片湿盒室温或37℃静置1030 min。
10.PBS洗3次每次2 min。
11.湿盒中DAB显色510 min显微镜下控制染色程度。
12.自来水冲洗10 min。
13.苏木精复染3060 s自来水冲洗。
14.梯度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固。
三、染色结果
组织切片背景为白色或淡黄色阳性信号呈黄色细胞核呈蓝色。免疫组织化学可用于鉴定原位标记组织内的细菌图4-25、图4-26、图4-27、病毒或蛋白质图4-28等。
图4-25 斑点叉尾鮰脾内的海豚链球菌
图4-26 斑点叉尾鮰脾内的海豚链球菌
图4-27 罗非鱼脾内的无乳链球菌免疫组化×1000
图4-28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罗非鱼脾IgM
四、注意事项
1.新鲜组织采用多聚甲醛固定后,尽快包埋。
2.组织包埋块和石蜡切片于4℃冰箱保存。
3.石蜡切片建议采用防脱切片,避免后期反复处理切片造成脱落。
4.切片必需均匀平展,无褶皱、刀痕等,避免出现背景色过高。
5.切片脱蜡必需干净彻底,避免出现非特异性染色。
6.3%H2O2应现配现用避免出现背景色过高。
7.滴加抗体时要尽量除去切片上的PBS但不能让切片干涸否则会出现背景色过高。
8.抗体一般保存在4℃现用稀释若长期保存可以分装放于-20℃。
9.设立阳性对照、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切片,能更好地分析染色结果和优化染色方法。
第五章 水生动物分子病理学技术
第一节 原位杂交技术
一、原理
ISH技术涵盖了探针标记label of probe技术、DNA重组技术recombinant DNA technology和染色体显色技术chromosomal chromogenic technique。利用碱基互补配对原理使用已知探针与待测组织或细胞中的核酸序列形成杂交体通过间接标记待检序列实现核酸定位图5-1。其中探针probe为已知的带标记的外源核酸序列。ISH在检测上具有独特的优势检测时不需要提取组织的核酸检测的灵敏度高可检测组织中含量极低的靶序列组织细胞形态完整有利于揭示组织细胞的相互关系和功能状态。
图5-1 原位杂交
ISH的关键在于探针根据探针的组成和目的可将探针分为4类DNA探针、cDNA探针、cRNA探针和寡核苷酸探针。其中cDNA探针又可分为双链cDNA探针和单链cDNA探针。
探针上必须带有用于示踪的标记物,根据探针的标记物是否能直接被检测,原位杂交技术可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直接法使用的探针标记物为可直接观测的物质,如放射性同位素、荧光和酶。间接法的探针通常以半抗原作为标记物,检测时需首先使用标记的抗体特异性结合半抗原,然后再对标记的抗体进行观察。
二、原位杂交的应用
DNA检测
常见于检测基因组DNA、细菌和DNA病毒。如利用ISH检测组织中的无乳链球菌、鱼类分枝杆菌、鲤疱疹病毒Ⅱ型的组织嗜性。
RNA检测
常用于检测细胞质内mRNA和RNA病毒。Denise Vizziano等利用ISH研究虹鳟性别分化早期因子李晓恬利用ISH技术研究了补体C3在罗非鱼肝中的分布Gregory利用ISH检测大西洋鲑的鲑贫血病毒。
(三)染色体原位杂交
染色体原位杂交是基因物理定位的主要方法之一主要用于鱼类特异重复DNA的定位、多拷贝基因的定位、鱼类染色体的重排与丢失等。张锡元等使用人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基因类似顺序定位了草鱼m组一染色体短臂末端耿波等利用荧光素标记的生长激素基因定位了大麻哈鱼生长激素基因在鲤染色体上的插入位点董在杰利用荧光素标记了6个性别连锁或相关标记基因并在尼罗罗非鱼染色体上对其位置和分布进行了定位。
(四)组织块原位杂交
将全部组织不经切片直接杂交其优点是具有立体感。如在斑马鱼上整体观察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的分布使用整胚ISH方法研究罗非鱼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基因功能和基因表达模式。
三、步骤及方法
1.组织固定
1新鲜的组织
应尽快取材清除多余的组织后置于液氮中冷冻保存。为维持组织的形态可使用OCT包埋后储存。
2积液及脱落细胞
检测积液及脱落的细胞时需首先对样本进行短暂离心取沉淀涂抹在玻片上待干燥后直接置于4℃或-20℃保存也可使用丙酮或4%多聚甲醛固定后保存。
3RNA样本
取材后应尽快固定或冷冻。若固定可选用4%多聚甲醛磷酸盐缓冲液为固定液固定程序为4%多聚甲醛12 h→15%蔗糖4℃过夜次日切片或保存在液氮中备用。若冷冻保存则可在取材后将组织直接置入液氮中待切片后再将其浸入4%多聚甲醛固定约10 min。
2.探针设计
ISH探针的最佳碱基长度为50100 bp。探针短则进入细胞易、杂交率高、杂交时间短但特异性相对较低反之探针长则进入细胞阻力大、杂交率低、杂交时间长但特异性相对较高。如500 bp的长探针其杂交时间约需20 h。因此200500 bp探针仍可应用但如探针超过500 bp则在杂交前最好用碱或水解酶先水解探针使其变成短的片段再进行杂交。
3.预处理
预处理主要是为了增加组织的通透性便于探针进入细胞提高杂交率。常用的试剂有酸、去垢剂、酒精和消化酶如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胶原蛋白酶和淀粉酶。这种广泛的去蛋白作用虽然可增强组织的通透性但也会降低RNA的含量和影响组织结构的形态因此掌握其用量及孵育时间极为重要。
以蛋白酶Kproteinase K为例蛋白酶K 1μg/mL于0.1 mol/L Tris、50 mmol/L EDTA, pH 8.0缓冲液中37℃孵育1520 min可以达到充分的蛋白消化作用而不致影响组织形态的目的。蛋白酶K还具有消化包围着靶DNA的蛋白质的作用从而提高杂交信号。
4.再固定
为保持组织结构通常在消化后使用4%多聚甲醛进行再固定。
5.预杂交
预杂交prehybridization是降低背景染色的一种有效手段。将组织切片浸入预杂交液中可达到封闭非特异性杂交点的目的从而降低背景染色。
6.杂交
预杂交液和杂交液的区别在于前者不含探针和硫酸葡聚糖dextran sulphate。杂交时将杂交液滴于切片组织上加盖硅化的盖玻片防止孵育过程中的高温50℃左右导致杂交液蒸发。在杂交过程中为保证杂交所需的湿润环境可将杂交玻片放入含有5×SSC标准柠檬酸盐standard saline citrate或2×SSC溶液的硬塑料盒湿盒中进行孵育。
7.洗涤
洗涤是ISH中的重要环节。非特异性的探针片段易黏附在组织切片上从而增强背景染色。大多数ISH是在低盐度条件下进行洗涤的条件如盐溶液的浓度、温度、洗涤次数和时间因核酸探针的类型和标记的种类不同而略有差异一般遵循的共同原则是盐溶液浓度由高到低而温度由低到高。必须注意的是在漂洗过程中切勿使切片干燥。干燥的切片即使用大量的溶液漂洗也很难减少非特异性结合从而增强了背景染色。
8.显色
根据核酸探针标记物的种类分别进行放射自显影或利用酶检测系统进行不同显色处理。细胞或组织的原位杂交切片在显色后均可进行半定量的测定如放射自显影可利用人工或计算机辅助的图像分析检测仪computerassisted image analysis检测银粒的数量和分布的差异。非放射性核酸探针杂交的细胞或组织可利用酶检测系统显色然后利用显微分光光度计或图像分析仪对不同类型和数量的核酸的显色强度进行检测。但利用ISH做组织切片的半定量测定时必须严格保持相同的实验条件、切片厚度、核酸保存量和取材固定的间隔时间等。如为放射自显影核乳胶膜的厚度与稀释度等必须保持一致。
9.建立对照
并非ISH的任何阳性信号都是特异性的故必须同时设置对照实验以证明其特异性降低假阳性和假阴性的概率。实验中要求设置34个平行对照DNA/RNA丢失对照预先将切片用DNA酶或RNA酶消化然后用ISH技术证明丢失的是DNA或RNA阴性对照使用编码链上的序列作为探针即序列顺序与mRNA序列相同进行ISH。
10.具体方法(以石蜡切片为例)
1清洁玻片和防脱处理
①玻片清洗热肥皂水刷洗1%盐酸浸泡24 h煮沸10 min烘干锡纸包好于4℃保存备用。
②防脱处理使用0.01%多聚左旋赖氨酸poly-L-lysin或3氨苯基3乙氧基甲硅烷APES处理清洗后的玻片烘干备用。
2组织前处理
①常规脱水、浸蜡、包埋。切片厚度68μ m。
②石蜡切片经常规脱蜡至水3%H2O2室温处理10 min蒸馏水洗涤2次。
3暴露核酸片段
切片上滴加20 mg/mL蛋白酶K溶解于50 mmol/L Tris HCl、pH 7.410 mmol/L NaCl10 mmol/L EDTA37℃或室温消化515 min。4%多聚甲醛再固定5 min。0.5mol/L TBS洗3次每次5 min。蒸馏水洗1次。
4预杂交和杂交
①预杂交湿盒的准备干的杂交盒底部加20%甘油20 mL以保持湿度。按每张切片20μL加预杂交液50%去离子甲酰胺5×SSC50μg/mL酵母tRNA50μg/mL肝素0.5%Tween 20。恒温箱42℃60 min。吸取多余液体不洗。
②杂交将制备的探针滴加在前处理的切片上孵育过夜。杂交液组成50 mol/L DTT50%甲酰胺200μg/mL tRNA无RNA酶或20μg/mL ssDNA1×Denhardt液10%硫酸葡聚糖1×SSC。杂交时将探针用杂交液稀释至0.52μg/mL混匀于SSC 10 min加热变性将20μL含探针的杂交液滴加至前处理后的切片用封口膜覆盖含50%甲酰胺与2×SSC湿盒中37℃、42℃或50℃1620 h以上保温。注如为DNA检出或染色体及间期核原位杂交则需经过以下变性处理70%甲酰胺1×SSC中70℃10 min保温后于80%冷乙醇30 s风干。检测RNA时需戴手套防止RNA酶的污染。无水乙酸的半衰期约5 min所以需在使用前配制。
③杂交后,去掉盖玻片,洗涤除去多余和非特异结合的探针。
5杂交后显色及观察
杂交显色的标记物多为非同位素标记物,如生物素、地高辛、荧光素、化学发光、胶体金等。如为碱性磷酸酶催化,所形成的沉淀会溶于有机物,因此不能用乙醇和二甲苯脱水、透明,用水性封片剂封片,并尽快照相留档。如为荧光标记,则荧光易淬灭,应尽快观察。显色步骤大同小异,以下以过氧化酶为例:
①血清1:100或3%牛血清蛋白BSA室温3060 min。
②ABC复合物或SAHRP标记37℃60 min。
③PBS处理3次每次2 min。
④1 mg/mL联苯胺DAB0.06%H2O2显色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⑤自来水终止。
⑥复染,常规脱水封固。
⑦染色结果:过氧化酶显色为黄褐色,碱性磷酸酶显色为蓝紫色。
第二节 原位PCR技术
一、原位PCR技术类型及原理
直接原位PCR
直接原位PCR是使扩增产物直接携带标记分子如使用标记的三磷酸核苷酸或引物图5-2。当标记物用于PCR扩增时标记分子就掺入到扩增产物中通过放射自显影、免疫组织化学、亲和组织化学等技术检测产物。目前常用的3种标记物为地高辛11 dUTP、生物素荧光素dUTP和放射性同位素3H-CTP。该技术快速、简便但特异性低于间接原位PCR容易出现较强的假阳性信号。
图5-2 直接原位PCR原理
间接原位PCR
间接原位PCR是PCR技术与原位杂交技术的结合亦称PCR原位杂交PCR in situ hybrid-ization, PISH。与常规PCR相同间接法原位PCR所用的引物和三磷酸核苷酸都不带任何标记物。当原位PCR扩增结束后再利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特异性扩增产物图5-3。间接原位PCR虽然操作复杂但其增加了原位杂交的灵敏度又提高了直接原位PCR的特异性因此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靶序列原位扩增技术。
原位反转录PCR
原位反转录PCRin situ 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in situ RT PCR是结合反转录、PCR和原位杂交3种技术的一种结合技术主要用于检测细胞内低拷贝mRNA。全过程分两步进行图5-4第一步以mRNA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催化下合成cDNA。第二步则以cDNA为模板用PCR对靶序列进行扩增。与液相反转录PCR不同的是原位反转录PCR反应过程在固定的组织细胞标本上进行。进行原位反转录PCR的标本先要用DNA酶处理以破坏组织细胞中的DNA保证PCR扩增的模板是mRNA反转录合成的cDNA而不是细胞中原有的DNA。
图5-3 间接原位PCR原理
(四)原位再生式序列复制反应
1990年Guatelli等首次提出使用再生式序列复制反应self sustained sequence replication reaction3SR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RNA。3SR是以mRNA为模板在逆转录酶、核糖核酸酶、RNA聚合酶和特异性引物的作用下进行直接RNA扩增。不同于普通PCR引物3SR引物3端为特异性的靶基因序列中间为转录起始位点5端添加额外碱基以提高扩增效率。由于IS-3SR扩增具有非特异性的特点因此该技术仅适用于间接原位杂交。IS-3SR能够检测到早期的病毒感染灵敏度极高。目前该技术主要用于人类疾病和原癌基因的检测在鱼类疾病的研究上尚属空白。
图5-4 原位反转录PCR原理
二、步骤及方法
(一)标本处理
染色体、细胞及组织切片样品均可用于原位PCR。相较而言以悬浮的完整细胞做原位PCR效果最好石蜡切片效果最差。在该步骤中固定是关键所选固定剂需有利于PCR反应。新鲜组织一般使用10%中性福尔马林或4%多聚甲醛于4℃下固定根据组织大小固定时间为46 h细胞爬片多用甲醛醋酸1:3V/V、2%4%多聚甲醛固定悬浮细胞多用4%多聚甲醛固定固定后可于25倍体积的70%乙醇中,-20℃保存。若为切片则切片厚度一般选择410μm。切片越厚靶DNA含量越多膜结构也越多防止扩增产物弥散的作用也越明显。但切片细胞重叠多形态观察效果差且分辨率较低。
(二)引物设计
原位PCR非特异性或假阳性极大程度上来源于引物与模板的错配。因此设计引物时应选择与其他序列同源性低的片段。设计原则与液相PCR一致引物长度1824 bp引物T m相差不超过2℃G、C含量较高。扩增片段在1001000 bp其中石蜡切片的DNA序列一般不超过400 bp。
PCR前处理
通常在扩增前使用蛋白酶处理常用蛋白酶K、胰蛋白酶或胃蛋白酶。不同的反应条件会影响实验的结果反应时间、温度等需要在实验过程中进行优化。消化过度会破坏细胞形态使核酸网络破坏导致PCR产物流失消化不够则核酸蛋白网络结构结合紧密导致试剂不能进入影响后续反应。另外若为石蜡切片需先脱蜡至水再进行上述步骤。
PCR
原位PCR与液相PCR扩增原理完全相同但为获得较好的扩增效果引物的加入量、Mg2+浓度、聚合酶的浓度应比液相PCR高。为减少聚合酶的用量防止其黏附于载玻片和盖玻片表面还需在反应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牛血清白蛋白BSA。同时PCR的延伸时间需较液相PCR长。扩增过程中为保证体系不至丢失过多可使用指甲油、矿物油或PAP笔对盖玻片四周进行封闭。当PCR扩增结束后揭去盖玻片将组织放入4%多聚甲醛中进行再固定。
(五)洗脱
当原位PCR结束后要将目的样本进行洗涤以去除多余PCR试剂和非目的产物。洗片的强度对实验结果有极大的影响洗涤不充分检测时漂散的扩增产物会造成假阳性或背景颜色过深洗涤过度将可能引起扩增产物的丢失出现假阴性。因此需根据阳性信号强弱和背景调整洗涤的程度。
(六)对照设置
原位PCR技术具有高度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极易受到试剂和操作中各种因素的干扰。为确保实验结果的正确性应严格设置对照和重复以降低假阳性和假阴性的概率。实验中要求设置不含引物和探针的空白对照用无关探针或抗体取代、不加核酸酶消化、不加Taq酶的阴性对照。同时对相应的组织或细胞提取DNA或RNA进行液相PCR对照检查以排除假阴性。
具体方法以石蜡切片间接原位PCR方法为例
1.清洁玻片和防脱处理
1玻片清洗
热肥皂水刷洗1%盐酸浸泡24 h煮沸10 min烘干锡纸包好于4℃保存备用。
2防脱处理
使用0.01%多聚左旋赖氨酸poly-L-lysin或3-氨苯基-3-乙氧基甲硅烷APES处理清洗后的玻片烘干备用。
2.石蜡切片
切片厚度410μ m。方法同普通HE染色。
3.常规脱蜡至水
方法同普通HE染色。
4.灭活过氧化物酶
室温下以3%H2O2处理10 min灭活内源性酶。蒸馏水洗涤3次每次5 min。
5.蛋白酶K消化
蛋白酶K溶解于0.1 mol/L Tris HClpH 8.0、10 mmol/L EDTA中蛋白酶K浓度组织片为10μg/mL细胞片为20μg/mL。消化时间因蛋白酶浓度不同、组织不同而异一般为20 min。消化结束后95℃2 min灭活蛋白酶K0.1 mol/L Tris HClpH 7.4洗3次每次5 min。注蛋白酶K需洗涤干净防止影响PCR酶作用。
6.梯度酒精脱水
75%酒精1015 s85%酒精1015 s95%酒精1530 s无水乙醇2 min无水乙醇Ⅱ5 min。
7.原位扩增与杂交检测
1直接原位PCR扩增100μ L1×Taq缓冲液加于载玻片加盖玻片后95℃5 min变性。每片30μ L扩增混合液[1×Taq缓冲液终浓度200μ mol/L dUTP含生物素或Dig标记dATP100 pmol/L引物5U Taq酶加去离子水至总量30μL]加盖玻片用指甲油封边后进行PCR扩增。PCR反应参数根据引物和扩增片段而设定一般控制在2025个循环。扩增完成后揭下盖玻片使用0.1 mol/L Tris-HCl、pH 7.4洗2次每次5 min冰乙醇10 min80%乙醇洗2次每次5 min100μ L碱性磷酸酶抗生物素蛋白或抗Dig-抗生物素蛋白37℃30 min水洗2次每次5 min根据标记物不同而特异性底物显色终止反应封片观察。
2间接原位PCR扩增原位PCR扩增同直接法但dNTP不需标记。PCR扩增后进行原位杂交。2×SSC杂交液调节探针浓度至每片5 ng/20μL用前探针95℃变性10 min滴加探针95℃5 min42℃温盒中杂交过夜揭下盖玻片4×SSC洗涤室温2 min2×SSC、0.5×SSC、0.1×SSC42℃洗涤2次每次10 min加碱性磷酸酶标记的抗地高辛抗体复合物37℃2 h碱性磷酸酶NBT/BCIP暗处显色终止反应封片观察图5-5
3原位RT-PCR扩增所有试管、玻片等使用前用0.1%焦碳酸二乙酯DEPC预处理。样本制备和蛋白酶消化方法与直接法相同。DNA酶780 U/mL过夜去除DNA。反转录反应以RNA为模板通过反转录合成cDNA。将逆转录反应液2030μL含逆转录反应酶上、下游引物dNTP加在组织切片上覆以盖玻片并用指甲油密封42℃孵育60 min。反转录结束后PBS洗涤60 min。再按上述PCR方法进行扩增。
图5-5 斑点叉尾鮰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感染12 h间接原位PCR法检测可见肝大量阳性信号
第三节 基因芯片技术
一、基因芯片的原理
基因芯片是最早期的生物芯片又称为DNA微阵列DNA microarray或DNA集微芯片DNA microchip。其原理是点制在固相载体上的核苷酸探针与其标记互补的样本核酸杂交从而实现对目的基因的检测。基因芯片可完成对多个基因的同步检测。
按照固定在载体上的探针类型可将基因芯片分为cDNA芯片、寡核酸芯片和PCR扩增子探针芯片。cDNA芯片灵敏性较高寡核酸芯片特异性较高PCR扩增子探针芯片常用于基因表达分析。
基因芯片在动物疫病的诊断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①同时对多个样品进行平行检测②分析过程中可以根据研究目的选用多色荧光最多为4种或单色荧光对样品进行标记③检测所需样本量小试剂损耗少④灵敏度高特异性强⑤研究的整个过程可完全自动化使检测结果更为客观、准确。
二、基因芯片的应用
在水产动物疾病检测中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国内外均处于开始阶段。刘荭2004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实现了在1个载体上同时检测两个样品、12种水生动物病毒的目的。Go nzález等2004构建的DNA芯片可同时检测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等5种海水鱼病原菌。Warsen等2004利用细菌16S rDNA构建的基因芯片完成了15种鱼类病原菌的检测特异性高达100%。Panicker等2004构建了创伤弧菌、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副溶血弧菌的基因芯片其结果可靠、灵敏度高能成功检测到1 g牡蛎Ostrea组织匀浆中1 CFU的弧菌。日本水产综合研究中心2005年宣布已成功开发出利用DNA芯片快速诊断鱼类细菌性疾病新技术适用的病原菌共计38种包括20种淡水鱼病原菌和18种海水鱼病原菌。
三、步骤及方法
(一)芯片微阵列建立
芯片微阵列建立时需要结合待解决的问题,根据目的不同,设计靶基因扩增效率高的探针,采用原位合成或合成后交联的方式按照一定的种类和顺序固定在固相支持物(硅片、玻片、聚丙烯或尼龙膜)上。
(二)核酸样品制备和处理
核酸样品制备和处理是基因芯片技术非常重要的环节方法不当会影响整个技术流程选择适宜的处理方式获取其中的DNA、RNA等信息分子并加以标记以减少假阳性和假阴性情况发生。核酸样品的标记与扩增是同时进行的目前使用的荧光标记素种类繁多常用的标记方法有随机引物标记法、末端转移标记法、PCR反应荧光标记法。
(三)杂交
杂交是芯片检测的关键,为使生物分子间反应处于最佳状况,需对芯片进行预杂交以降低杂交背景,减少错配率。标记的靶基因在特定温度优化条件下杂交,从而获取最能反映样品本质的信号。最常用的信号检测方式是激光共聚焦扫描仪扫描,经相关软件获取图像及数据。
(四)信号检测
杂交反应后的芯片上各个反应点的荧光位置、荧光强弱经过芯片扫描仪和相关软件分析图像将荧光转换成数据即可以获得有关生物信息。基因芯片技术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将从样品制备、杂交反应到信号检测的整个分析过程集成化以获得微型全分析系统micro total analytical system或称缩微芯片实验室laboratory on a chip。使用缩微芯片实验室就可以在一个封闭的系统内以很短的时间完成从原始样品到获取所需分析结果的全套操作。
(五)具体方法
1.芯片点制
第六章 水生动物细胞凋亡检测技术
第一节 光学显微镜形态学检测
一、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法
(一)原理
HE染色的组织切片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凋亡细胞通常与周围细胞分离常以单个的形式存在且细胞体积缩小细胞质致密、嗜酸性增强可见凋亡小体。HE染色方法简单方便但是这种方法对于研究细胞密集的组织较困难这种组织观察到的细胞结构不典型常缺乏特异性的指标具有主观性强、重复性差的缺点。尤其是在凋亡早期凋亡细胞的形态学变化不显著通过普通光学显微镜判断细胞凋亡较为困难。因此本方法仅适用于细胞凋亡的初步诊断。
(二)检测方法
1.试剂与仪器
材料鲤上皮瘤细胞epithelioma papulosum cyprini, EPC细胞或其他细胞组织。
试剂凋亡诱导剂根据实验自定、苏木精染液、伊红染液、固定液4%甲醛或多聚甲醛)、梯度乙醇、二甲苯、中性树胶。
仪器:普通光学显微镜、细胞涂片离心机、细胞培养常规设备和用品。
2.方法
以细胞涂片HE染色为例。
1培养细胞诱导细胞凋亡消化细胞后制成单细胞悬液。细胞悬液于4℃、500 r/min离心去上清将细胞重悬于PBS中细胞浓度为1×106个/mL。取100μL细胞悬液用细胞涂片离心机1000 g12 min制成细胞涂片。4%甲醛或多聚甲醛固定10 min后染色。
2苏木精染液染色3 min自来水洗1 min。
3在分化液中分化30 s提插数次后用蒸馏水浸泡515 min。
4伊红染液染色2 min。
5依次经75%乙醇、80%乙醇、95%乙醇、100%乙醇、100%乙醇Ⅱ、二甲苯和二甲苯Ⅱ处理1 min以脱水透明。
6中性树脂封片。
7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
3.结果判定
细胞核呈蓝色细胞质红色。凋亡细胞的核染色质固缩、边集染色较深或者出现核破裂图6-2
图6-2 饥饿导致中华绒螯蟹肝胰腺出现凋亡
二、吉姆萨Giemsa染色观察法
(一)原理
吉姆萨是一种复合染料主要成分是天青和伊红适用于血涂片、体外培养细胞和组织等染色。细胞凋亡时细胞核染色质边集浓缩染色体DNA断裂片段进入凋亡小体Giemsa染色可以显示凋亡细胞。
(二)检测方法
1.试剂与仪器
材料EPC细胞或其他细胞、组织。
试剂凋亡诱导剂根据实验自定、Giemsa染液、固定液4%甲醛或多聚甲醛、PBS、细胞消化液0.02%EDTA、二甲苯、中性树胶。
仪器:普通光学显微镜、细胞涂片离心机、细胞培养常规设备和用品、组织切片机。
Giemsa染色液的配制方法取Giemsa染料0.8 g加入50 mL甲醇加热至58℃溶解后缓慢加入50 mL甘油充分摇匀置于37℃温箱中保温812 h。棕色瓶中密封保存即为Giemsa原液1224 h后可用。使用时1 mL Giemsa原液与10 mL PBS混合即为Giemsa工作液。
2.方法
以细胞涂片Giemsa染色为例。
1细胞悬液于4℃、500 r/min离心去上清将细胞重悬于PBS中细胞浓度为1×106个/mL。
2取100μ L细胞悬液均匀涂布于载玻片上晾干后用甲醛固定1 min。
3在细胞上滴加两滴Giemsa工作液室温下染色5 min。
4用水轻轻洗去染液室温下晾干24 h。
5用二甲苯浸泡3 min去除杂质以中性树胶封片。
6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
3.结果判定
Giemsa染色后的标本细胞核呈红紫色细胞质呈蓝色。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凋亡细胞的染色质浓缩、成块状、边缘化染色较深或核破裂细胞膜皱褶、卷曲出泡或出芽形成凋亡小体。
三、荧光显微镜观察法
(一)原理
Hoechst 33342是一种可以穿透细胞膜的蓝色荧光染料对细胞的毒性较低对细胞核染色后发出蓝色荧光可用于检测细胞凋亡。当细胞发生凋亡时细胞核会发生皱缩或者碎裂这时用Hoechst 33342染色后能观察到蓝色的碎裂团块或者是染色质皱缩而发生的蓝色高亮。
(二)检测方法
1.试剂及仪器
试剂Hoechst 33342染色液、PBS。
仪器:荧光显微镜。
2.操作方法
1固定的细胞或组织
①对于细胞或组织样品固定后适当洗涤去除固定剂随后如果需要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则先进行免疫荧光染色染色完毕后再按后续步骤进行Hoechst 33342染色如果不需要进行其他染色则直接进行后续的Hoechst 33342染色对于贴壁细胞或组织切片加入少量Hoechst 33342染色液覆盖样品即可对于悬浮细胞至少加入待染色样品3倍体积的染色液混匀。室温下放置35 min。
②吸除Hoechst 33342染色液用TBST、PBS或生理盐水洗涤23次每次35 min。
③直接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或封片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发生凋亡时,会看到凋亡细胞的细胞核呈致密浓染或呈碎块状致密浓染。
2活细胞或组织
①加入适当量Hoechst 33342染色液必须充分覆盖住待染色的样品通常对于6孔板一个孔需加入1 mL染色液对于96孔板一个孔需加入100μL染色液。
②在适宜于细胞培养的温度下培养2030 min。弃染色液用PBS或培养液洗涤23次即可进行荧光检测。
3.结果判定
凋亡细胞的细胞核呈现致密浓染且呈现高亮的蓝色图6-3
图6-3 EPC凋亡细胞核呈致密浓染
第二节 电子显微镜形态学检测
一、原理
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是多阶段的,不同时期的凋亡细胞在透射电镜下形态特征不同。起初,细胞间连接和微绒毛消失,细胞体积缩小,细胞质浓缩,内质网变疏松并与细胞膜融合、形成一个个空泡,核糖体与线粒体等细胞器聚集、轻微肿胀、结构和功能尚无明显改变,细胞核内的染色质逐渐凝聚成新月体形附在核膜周边,细胞核固缩呈均一的致密物,进而断裂成碎块,此时细胞膜仍保持完整;然后,细胞膜及核膜不断出泡、脱落,一个细胞芽形成数个大小不等的有膜包裹的凋亡小体,内含完整的细胞器和核碎片;最后,凋亡小体被巨噬细胞、实质细胞或肿瘤细胞吞噬,并在吞噬体内降解。在细胞凋亡发生的全过程中,细胞膜一直保持完整。电镜可观察到凋亡细胞的细胞核染色质浓缩边移及新月体的形成、凋亡小体出芽、完整凋亡小体的形成等,是细胞凋亡检测的最直观的方法。
二、检测方法
(一)试剂与仪器
1.透射电子显微镜或扫描电子显微镜、离心机、离心涂片机。
2.戊二醛固定液取25%戊二醛原液10 mL加入0.2 mol/L PBS 50 mL再加入蒸馏水40 mL混匀4℃保存
3.锇酸固定液将1 g锇酸溶于50 mL双蒸水置于100 mL棕色磨口瓶内避光4℃保存。用时再稀释1倍成1%的应用液。
(二)方法
以细胞样本为例,具体介绍操作步骤。
1.离心收集约5×106个细胞用PBS洗涤两次后弃上清加1 mL 2.5%戊二醛悬浮细胞移入1.5 mL Ep管中室温下4000 r/min离心15 min固定细胞0.51 h。
2.在磷酸缓冲液中漂洗12 h或更长时间尽量将戊二醛洗净用1%锇酸固定液固定0.51 h。
3.固定完毕后脱水50%乙醇10 min→70%乙醇10 min→90%乙醇10 min→90%丙酮10 min→100%丙酮三次各10 min。
4.丙酮与环氧树脂1:1包埋2 h再放入纯包埋剂环氧树脂包埋全浸透数小时或过夜。
5.环氧树脂包埋置于62℃烘箱中烘烤2天进行超薄切片用醋酸铅铀双染法进行切片染色。
6.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细胞质及细胞核的变化,照相并记录实验结果。
(三)结果判定
在细胞凋亡早期染色质发生固缩电子密度增强核型不规整核膜表面凹凸不平细胞体积变小细胞质浓缩其内的细胞器保存较好细胞质内可见空泡增多细胞膜保存完整细胞膜表面微绒毛和伪足减少或消失可见细胞膜芽生出泡现象。细胞凋亡的晚期细胞核裂解为碎块产生凋亡小体图6-4、图6-5
图6-4 鲤喹乙醇慢性中毒时肝细胞凋亡小体形成
图6-5 透射电镜下大鲵由于蛙病毒感染引起EPC细胞凋亡小体形成
第三节 流式细胞术检测法
一、原理
PI单染色法
碘化丙啶PI是一种核酸染料它不能透过完整的细胞膜因为细胞膜完整的活细胞对某些阳离子染料如台盼蓝、碘化丙啶等拒染以此区分活细胞和凋亡细胞。所以PI仅能进入死细胞使核着染不同颜色的荧光正常细胞呈均匀荧光染色而凋亡细胞呈致密浓染的颗粒状或块状荧光。对于坏死细胞PI染色呈强红色荧光。从正常细胞、早期凋亡细胞、晚期凋亡细胞到坏死细胞PI染色逐渐增强。
Annexin V/PI双染色法
Annexin V/PI双染色法是目前区分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特异性较强的方法。其原理是正常活细胞带负电的磷脂酰丝氨酸PS定位于细胞膜的内侧而在细胞凋亡早期由于细胞膜失去对称性磷脂酰丝氨酸由脂膜内侧翻向外侧成为巨噬细胞清除凋亡细胞的识别标志Annexin V是一种分子量为3536 kD的Ca2+依赖性磷脂结合蛋白与磷脂酰丝氨酸有高度亲和力故可通过细胞膜外侧暴露的磷脂酰丝氨酸与凋亡早期细胞的细胞膜结合。因此Annexin V被作为检测细胞早期凋亡的灵敏指标之一。将Annexin V进行荧光素EGFP、FITC标记以标记了的Annexin V作为荧光探针利用荧光显微镜或流式细胞仪可检测细胞凋亡的发生。凋亡早期细胞仍保持膜的完整性碘化丙啶PI不能进入细胞内而凋亡晚期和发生继发坏死的细胞可同时被AnnexinV-FITC和PI染色。利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双参数分析即可将凋亡细胞Annexin V+与继发性坏死细胞AnnexinV+和PI+)区分开来,并能计算出阳性细胞的百分率。该方法染色时间短,检测速度快,对细胞活性影响不大。
二、检测方法
PI单染色法
1.试剂与仪器
试剂PBS、PI染液、70%乙醇。
仪器400目筛网、流式细胞仪。
PI染液配制方法将PI溶于PBSpH 7.4终浓度为100μg/mL用棕色瓶4℃避光保存。
2.方法
1收集细胞数目1×1065×106个/mL5001000 r/min离心5 min弃去培养液。
23 mL PBS洗涤1次。
3离心去PBS加入冰预冷的70%乙醇固定4℃12 h。
4离心弃去固定液3 mL PBS重悬5 min。
5400目筛网过滤1次5001000 r/min离心5 min弃去PBS。
6用1 mL PI染液染色4℃避光30 min。
7流式细胞仪检测
PI用氩离子激发荧光激光光波波长为488 nm发射光波波长大于630 nm产生红色荧光。
8结果判断
可分析PI荧光强度的直方图也可分析前散射光对侧散射光的散点图。在前散射光对侧散射光的散点图或地形图上凋亡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前散射光降低而侧散射光可高可低与细胞的类型有关在分析PI荧光的直方图时先用门技术排除成双或聚集的细胞以及发微弱荧光的细胞碎片在PI荧光的直方图上凋亡细胞在G1/G0期前出现一亚二倍体峰如鲤喹乙醇中毒14 d后可见明显凋亡峰图6-6。如以G1/G0期所在位置的荧光强度为1.0则一个典型的凋亡细胞样本的亚二倍体峰的荧光强度为0.45可用鸡和鲑红细胞的PI荧光强度作参照标准两者分别为0.35和0.7,可以确保在两者之间的不是细胞碎片而是完整的细胞。
Annexin V/PI双染色法
1.试剂与仪器
1孵育缓冲液10 mmol/L HEPES/NaOH、pH 7.4140 mmol/L NaCl5 mmol/L CaCl2
2标记液将Annexin V FITC和PI加入孵育缓冲液中终浓度均为1μg/mL
3流式细胞仪。
2.方法
1细胞收集
悬浮细胞直接收集到10 mL的离心管中每样本细胞数为15×106个/mL5001000 r/min离心5 min弃去培养液。
图6-6 流式细胞仪检测鲤喹乙醇中毒后肝细胞的细胞凋亡变化
2用孵育缓冲液洗涤1次5001000 r/min离心5 min。
3用100μL的标记液重悬细胞室温下避光孵育1015 min。
45001000 r/min离心5 min沉淀细胞孵育缓冲液洗1次。
5加入荧光SA-FLOUS溶液4℃下孵育20 min避光并不时振动。
6流式细胞仪分析
流式细胞仪激发光波长用488 nm用一波长为515 nm的通带滤器检测FITC荧光另一波长大于560 nm的滤器检测PI荧光。
3.结果判定
凋亡细胞对所有用于细胞活性鉴定的染料如PI有抗染性坏死细胞则不能。细胞膜有损伤的细胞DNA可被PI着染产生红色荧光而细胞膜保持完好的细胞则不会有红色荧光产生。因此在细胞凋亡的早期PI不会着染而没有红色荧光信号。正常活细胞染色情况与此相似。在双变量流式细胞仪的散点图图6-7左下象限显示活细胞FITC-/PI-右上象限是非活细胞即坏死细胞FITC+/PI+右下象限为凋亡细胞显现FITC+/PI-)。
图6-7 大鲵蛙病毒诱导EPC细胞凋亡的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
第四节 TUNEL检测法
一、原理
凋亡的特征是内源性核酸内切酶被激活细胞自身的染色质或DNA被切割出现单链或双链缺口并产生与DNA断点数目相同的3-OH末端。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可以将脱氧核糖核苷酸、荧光素、过氧化物酶、碱性磷酸化酶或生物素形成的衍生物标记到3-OH末端从而进行凋亡细胞的检测图6-8
图6-8 凋亡细胞TUNEL检测原理
TUNEL检测属于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技术是分子生物学和形态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完整的凋亡细胞核或凋亡小体进行原位染色能准确地反映细胞水平细胞凋亡最典型的生物化学和形态特征可用于石蜡包埋组织切片、冰冻组织切片、培养的细胞和从组织中分离细胞的细胞形态测定并可检测出极少量的凋亡细胞灵敏度远比一般的形态学方法和DNA条带测定法要高而且快速、简单通过阳性细胞计数和流式细胞光度计可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因而在细胞凋亡的研究中被广泛采用。
二、检测方法
biotin dUTP标记法
1.试剂与仪器
15倍浓度的TdT反应缓冲液含有以下成分1 mol/L碳酸钾或碳酸钠溶液、125 mmol/L Tris-HCl4℃pH 6.6、1.25 mg/mL牛血清白蛋白BSA、10 mmol/L氯化钴。
2biotin-16-dUTPBoehringer Mannheim Biochemical, Indianapolis, IN, USA.
3TdTBoehringer Mannheim Biochemical, Indianapolis, IN, USA.
4含有荧光标记亲和素avidin-FITC的柠檬酸盐缓冲液含有以下成分4倍浓度SSCSigma Chemical, St.Louis, MO, USA、2.5μ L/mL荧光标记亲和素DAKO, Carpinteria, CA, USA、0.1%V/VTriton X-100Sigma Chemical, St.Louis, MO, USA、10 mg/mL BSASigma Chemical, St.Louis, MO, USA
5洗涤缓冲液含0.1%Triton X-100及5 mg/mL BSA的PBS缓冲液
6荧光显微镜。
2.方法
1经过PBS漂洗过的玻片按50μ L/cm2滴加反应液见下使反应液覆盖整个组织面用塑料盖玻片加以覆盖以保持组织或细胞均匀接触反应液将玻片置于湿盒中37℃下孵育3060 min。
反应液50μL的配制
TdT反应缓冲液 10μ L
biotin-16-dUTP 1μ L1μ g
TdT 0. 2μ L5U
双蒸水 38.8μ L
2倒去玻片上的反应液将玻片置入盛有洗涤缓冲液的染色缸中洗涤15 min其间每5 min换一次洗涤液。
3用吸水纸吸干玻片上组织或细胞周围的液体滴加100μL含有荧光标记亲和素的柠檬酸盐缓冲液以塑料盖玻片覆盖置湿盒中室温下避光30 min。
4倒去作用液重复2步骤。
5根据实验需要进行DNA套染以显示玻片上的全部细胞并由此进行凋亡细胞计数或组织学定位。需要注意的是套染的DNA染料浓度应尽量低以不掩盖凋亡细胞的特异性标记为宜。若采用PI染料建议染色终浓度为0.52 mg/mL加1 mg/mL的RNA酶
6荧光显微镜观察采用蓝色激发光波长为488 nm。
7所有的细胞核均被PI着色显示出红色荧光而凋亡细胞被特异性地标记上FITC显示出黄绿色荧光。
digoxigining dUTP标记法
1.试剂与仪器
试剂DAB显色试剂盒、3%H2O2、TBS、蛋白酶K、抗体稀释液。仪器显微镜。
2.方法
1石蜡切片常规脱蜡入水。
2新鲜配制3%H2O2室温下处理10 min。蒸馏水洗涤3次每次2 min。
3标本片加0.01 mol/L TBS1:200新鲜稀释蛋白酶K 37℃消化115 min0.01 mol/L TBS洗3次每次2 min。
4标本片加标记缓冲液labeling buffer20μ L/片以保持切片湿润。按每张切片取TdT和DIG dUTP各1μ L加入18μ L标记缓冲液中混匀。甩去切片上多余液体后加标记液20μ L/片。置样品于湿盒中37℃标记2 h。
50. 01 mol/L TBS洗3次每次2 min。
6加封闭液50μ L/片室温下处理30 min甩掉封闭液不洗。
7用抗体稀释液1:100稀释生物素化抗地高辛抗体取1 mL抗体稀释液加生物素化抗地高辛抗体10μ L混匀后50μ L/片加至标本片上。置样品于湿盒中37℃反应30 min。0.01 mol/L TBS洗3次每次2 min。
8用抗体稀释液1:100稀释链霉亲和素-过氧化物酶SABC即取1 mL抗体稀释液加SABC 10μ L混匀后50μ L/片加至切片。37℃反应30 min。0.01 mol/L TBS洗4次每次5 min。
9DAB显色
取1 mL蒸馏水分别向DAB试剂盒中加入A、B、C试剂各一滴混匀后加至标本片上显色1030 min。水洗。
10苏木精轻度复染。0.01 mol/L TBS洗蒸馏水洗。脱水透明封片。荧光显微镜观察。
11阴性对照组在步骤4中用0.01 mol/L TBS代替TdT和DIG-dUTP与标记缓冲液混合滴加到组织上其余步骤不变。
3.结果判定
细胞核中有棕黄色颗粒者为阳性细胞即凋亡的细胞图6-9阴性对照组中无阳性反应物细胞核为蓝色。
图6-9 鲤喹乙醇慢性中毒肝细胞凋亡TUNNEL检测
第五节 DNA ladder检测法
一、原理
由于细胞核染色质DNA断裂是细胞凋亡的标志特征因此可以采用DNA梯状条带DNA ladder对细胞凋亡的内切酶裂解产物进行可视化研究。在细胞发生凋亡时核酸内切酶被激活染色质DNA在核小体间被切割成50300 kb长的DNA片段或180200 bp整倍数的单或寡核苷酸片段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时表现为特征性的梯状条带。细胞经处理后采用常规方法分离提纯DNA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溴化乙啶染色在凋亡细胞群中可以观察到典型的连续的梯形DNA图谱。如果细胞量很少还可在分离提纯DNA后用32P-ATP和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标记DNA然后进行电泳和放射自显影观察凋亡细胞中DNA ladder的形成。
该方法操作简单但敏感性不高灵敏度为1×106个细胞即检测水平为1000000个细胞大量凋亡细胞同时存在时才会出现典型结果且只能被用于细胞群体不能用于组织的原位检测故在凋亡细胞数量较少的情况下不推荐使用这种方法。这种方法还有其他缺点由于DNA断裂发生在细胞凋亡的后期缺乏DNA梯状结构并不能排除细胞早期凋亡的可能性。此外DNA在制备过程中也会发生断裂很难产生核小体坏死细胞也会产生DNA片段。研究中可采用细胞凋亡DNA ladder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其提供了一种简便、快速地提取染色质DNA的方法并增加了对小片段DNA的回收从而增强了检测的敏感性。
二、检测方法
(一)试剂与仪器
试剂PBS缓冲液、消化液、酚氯仿异戊醇混合液25:24:1、氯仿异戊醇24:1、7.5 mol/L醋酸铵、100%乙醇、70%乙醇、TE缓冲液pH 8.0、TBE缓冲液、不含DNA酶的RNA酶、2%凝胶、10 mg/mL溴化乙啶EB
仪器电泳仪、UV投射仪、DNA分子量标准物Bio-Rad Lab.Hercules, CA, USA
消化液的配制100 mmol/L NaCl、10 mmol/L Tris-HClpH 8.0、25 mmol/L EDTApH 8.0、0.2 mg/mL蛋白酶K。
TE缓冲液pH 8.0的配制10 mmol/L Tris-HCl、5 mmol/L EDTA。
2%凝胶的配制取凝胶粉2 g溶于100 mL 0.5倍的TBE缓冲液中加热至沸腾搅拌使其均匀。待凝胶温度降至50℃时倒入模板待其凝固。
(二)方法
1.培养的悬浮细胞经离心300 g5 min去上清液后用冷4℃PBS洗涤2次培养的贴壁细胞用胰蛋白酶消化后收集同样方法洗涤2次离心并去掉上清仅留细胞沉积物。
2.向细胞沉积物中加入消化液混匀后于50℃孵育1216 h。
3.用酚氯仿异戊醇混合液抽提液1次再用氯仿异戊醇混合液抽提2次。每次加入抽提液后混匀5 min然后离心3600g5 min吸取抽提物。
4.向抽提物中加入醋酸铵至终浓度为2.5 mol/L混匀后加入2倍体积的100%乙醇4℃下静置2 h。
5.将抽提物在室温下离心1200 g30 min弃去上清。
6.用70%乙醇重复步骤4洗涤1次弃去上清。
7.真空抽干或空气干燥DNA抽提物。
8.将提取的DNA用TE缓冲液溶解。
9.取10μL溶于TE缓冲液的DNA抽提物加入0.1U无DNA酶的RNA酶于37℃孵育1 h。
10.吸取样品在2%的凝胶孔内加样并在第一孔内加入DNA分子量标准物。
11.将凝胶置于0.5倍TBE缓冲液的电泳槽内在4 V/cm电压下电泳7 h。
12.将电泳后的凝胶置于0.5μL/mL的EB水溶液中染色30 min。
13.用双蒸水洗涤凝胶12 h其间换水数次。
三、结果判定
将凝胶置于UV投射仪上观察出现梯状电泳条带最小的条带为180200 bp其他的条带为其整倍数大小图6-10。坏死细胞则出现弥散的电泳条带无清晰可见的条带。正常细胞DNA基因条带因分子量大迁移距离短故停留在加样孔。
图6-10 IPNV感染致奇努克鲑胚胎细胞凋亡normal对照组MOIIPNV感染组
第七章 水生动物其他相关病理技术
第一节 水生动物病理大体标本制作技术
一、耗材及器械
器械主要包括各种型号的标本瓶、标本缸、手术刀、手术剪和长刃刀等。试剂主要包括37%40%甲醛溶液、纯酒精等。标本瓶和标本缸的大小以适合标本大小为宜太大影响观察太小则会对标本造成挤压。水生动物病理学发展之初多用玻璃材质图7-1但由于玻璃材质的标本瓶重量较大、易碎且造价高等特点目前多采用透明度高、重量轻、防摔的有机玻璃材质的标本瓶替代图7-2。由于病理标本大小差异较大既有刚出膜尚带有卵黄囊的仔鱼也有体型巨大、超过1 m的成鱼既有肉眼难以辨识的寄生虫、真菌等也有病变明显的巨大肿瘤。为了更好地表达病变特征应选择适合样本大小的标本瓶或标本缸存放。其中对于微小标本如寄生原虫、水霉等应用载玻片收集固定后保存。
手术刀、手术剪多为常规型号图7-3。不同大小、不同质地的组织可选择不同大小、不同锋利程度的手术刀或长刃刀以得到切面平整、美观度高的标本。所用的固定液通常是10%福尔马林溶液市售甲醛溶液用水1:9稀释既可使组织内的蛋白质和脂类等成分凝固又防止了组织腐烂图7-4。若组织内存在黏液、淀粉和尿酸盐结晶等水溶性成分应在剖检时将部分脏器切成组织块放入纯酒精中固定切不可着水。
图7-1 玻璃标本瓶
图7-2 有机玻璃标本瓶
图7-3 不同型号手术刀和长刃刀
图7-4 无水乙醇和40%福尔马林
二、取材原则及固定的一般方法
(一)取材的原则
为更好地保存病变特征,标本应尽量新鲜,取材和固定都宜尽早进行,尽量保持与活体时相似的形态结构和物质成分特征。若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标本易出现自溶、形状改变、颜色改变等现象,失去标本保存的价值。在固定前应移除多余组织,保留完整器官,呈现的病变切面应典型且平整,尽最大努力展示标本的病理美感。针对不同大小的标本应采取不同的取材和固定策略,以便更清晰地还原标本原貌。
(二)固定的一般方法
固定标本的容器宜宽大容器口不宜过小容器大小应尽量与标本大小相符。常用10%福尔马林溶液作为水产标本固定液。配制方法将市售甲醛溶液和水以1:9的比例混匀后使用。如果是淡水鱼类可直接使用自来水若是海水鱼类则使用海水。固定液的量应充分与标本的比例应保持在9:1以上固定24 h后可换液1次根据组织大小每隔24 h持续换液23次。固定时间应根据标本的种类和大小、固定液的性质、温度而适当调整。一般组织通常固定时间为27 d。骨及骨肿瘤标本因其密度较大固定时间一般为23周较大的标本则需45周。固定液浓度不能过高或过低浓度过高易使标本表层迅速硬化阻碍固定液向标本内部渗透导致内部组织固定不良浓度过低又起不到固定作用造成组织自溶、病变特征消失等后果。
三、制作方法
(一)小规格标本的取材固定
1.仔鱼、稚鱼的取材及固定
由于仔稚鱼规格较小全长通常小于10 cm想要展示不同内脏器官的病变较为困难常常用于展示大型寄生虫以及明显的腹部膨大、体表溃疡、水霉感染、烂鳃烂鳍等肉眼可见的病变。若需要展示体表可见的病理表现如腹部膨大、体表溃疡、肤霉病、烂尾烂鳍、水蛭感染、锚头鳋感染等可直接将病鱼麻醉后置于10%福尔马林固定液中固定。若要展示鳃部疾病如细菌性烂鳃、鳃霉导致的鳃部病变等则需要将病鱼麻醉后用眼科剪剪掉鳃盖、暴露鳃组织直接置于10%福尔马林固定液中固定。对于此类标本,标本瓶的选择宜小,以适合标本大小为宜。
2.原虫、蠕虫、甲壳动物的取材及固定
为了展示原虫、蠕虫、甲壳动物类寄生虫的虫体形态,也可对虫体进行标本的单独取材并固定保存。由于不同种类寄生虫的虫体大小差异较大,故取材及保存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区别。
对于原虫类寄生虫由于个体较小通常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清楚地辨别其形态且由于不同原虫在寄主体内或体表的寄生部位不同故在样本取材时有所差异。如寄生在血液的原虫可从尾静脉或心脏采血后利用血液涂片的方法采集感染皮肤、肌肉、鳃、肠道、肝、肾等组织器官的原虫则可以触片方式采集。涂片和触片需先在空气中自然晾干后经不同固定液固定并染色后制备成玻片标本若需要长期保存则可用二甲苯逐级透明后用环氧树脂胶封片烘干保存。常用的固定液有用于固定鞭毛虫的何氏液用于固定黏孢子虫孢子或孢囊的4%5%福尔马林用于固定纤毛虫、变形虫的肖氏液用于固定组织的葡翁氏液用于固定球虫卵囊的2.5%戊二醛等。
蠕虫类寄生虫虽然比原虫更大但不同蠕虫的个体差异较大应根据不同的蠕虫种类选择合适的取材方法。如三代虫和指环虫个体较小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清晰地观察到其形态故在取材时可参考原虫的取材方法。绦虫和棘头虫在取材时应注意保证其虫体的完整性尤其应保留绦虫的头节和棘头虫的吻部虫体采集后用清水清洗之后用70%乙醇、巴氏液或10%福尔马林等固定24 h。大型的绦虫可将其头节和成熟的节片分别固定。线虫常用70%乙醇固定可将固定液加热至70℃左右将虫体放入后使其变直冷却后再移入70%乙醇或5%10%甘油乙醇中保存。线虫不需要染色一般用甘油透明后观察观察后的虫体仍然置于5%10%甘油乙醇中保存。棘头虫固定前需在清水中清洗24 h待吻部污物充分渗出后置于葡翁氏液、70%乙醇或Davidsons AFA固定液中固定。蛭类固定前应先麻醉使其自然舒展常用葡翁氏液或福尔马林固定。
甲壳动物类寄生虫如锚头鳋、中华鳋取材时应小心操作将其埋在组织内的附肢或头部分离出来在固定前应充分清洗可用5%福尔马林固定后制作玻片标本。对于大型寄生虫如线虫、绦虫、棘头虫、锚头鳋、中华鳋等寄生虫若想展示寄生虫在鱼体上的寄生情况也可根据鱼体大小直接制作鱼类寄生虫病病理标本图7-5
图7-5 寄生虫固定标本
(二)大规格标本的取材固定
1.病鱼整体取材固定
由于大部分水生动物个体大小适宜相比于人类和陆生动物更适合整体固定为了体现病变部位与机体整体的关系可以进行整体固定。在固定前应评估病变部位的展示程度若被其他组织遮挡可将其他组织摘除后暴露病变器官图7-6。如鲤春病毒病发生时在鲤的鳔上常常可见出血斑但侧面剪开腹壁后发现大部分鳔被肠道和肝胰腺遮挡。为了突出显示鳔的出血病变可将整个肝胰腺和肠道摘除便于鳔充分暴露更好地显示其病变。当病变发生在器官组织内部时应用手术刀切一剖面以更好地暴露内部病变。如草鱼出血病发生时体壁肌肉可表现为明显的出血此时可直接剥离体表皮肤暴露肌肉也可用手术刀沿体纵轴方向切一整齐的剖面显示肌肉内部出血情况。
图7-6 病鱼固定标本
2.不同器官单独取材固定
对于大型鱼类,其脏器较大且病变明显的,可以摘下病变器官单独取材固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根据器官大小、质地、病变位置等调整取材和固定方案。
1实质性器官
实质性器官如肝器官体积较大、质地较硬若直接做器官整体固定则固定液不易穿透从而导致组织固定不良。固定前常用刀片沿器官长轴平整切成12 cm厚的薄片将欲展示的切面向上放在固定容器中。若想展示肿瘤、脓肿或肉芽肿等病变可用手术刀从病变中心切开保留部分器官组织后再固定这种方法便于观察病灶切面变化及病变在原器官中的位置和表现。由于大多数鱼类的脾和肾较小故可直接固定。如鲈诺卡氏菌病发生后肝胰腺、脾、肾上会出现多个大小不等的肉芽肿结节此时既可剪开腹壁暴露肝胰腺、脾和肾与鱼体一起整体固定也可摘下肝胰腺、脾和肾将多个相同的器官用透明的细尼龙丝线捆在透明的有机玻璃上再放入盛有10%福尔马林的标本瓶或标本缸中。若想观察脏器内肉芽肿的情况或肉芽肿中心的情况,则可用手术刀从较大的肉芽肿中间剖开,使脏器露出一个剖面后再放入固定液中。对于鲤科鱼类的肝胰腺,如草鱼、鲤等,由于无法单独完整分离,故不采用器官单独取材固定的方式。
2空腔器官
鱼类的空腔器官主要包括胃肠道和胆囊。由于胃肠道较长,固定液不易进入,在固定时可用注射器将固定液注入胃肠腔内,再将消化道整体放入固定器中。若想展示黏膜面的情况,则需先剖开肠壁,清水轻轻冲洗掉胃肠腔内容物后,用透明的尼龙细线将其固定在带孔的有机玻璃板上。如鱼类细菌性肠炎发生时,肠道扩张,肠壁变薄,肠腔内积聚大量淡黄色或红色黏液,此时不必剖开肠道,可将整段肠道两端捆扎后再用透明尼龙细丝线固定在有机玻璃板上。当肠炎型草鱼出血病发生时,为了展示肠道黏膜面严重出血,可将肠道剖开,冲洗掉肠腔内容物,再用尼龙细丝线将整个黏膜面固定展示。当肠道内有大量寄生虫等异物时,如严重的绦虫病、线虫病发生时,则不必剪下消化道单独展示,可剖开部分肠段,半拔出寄生虫虫体以便观察,然后将带有虫体的胃肠道连同鱼体一起整体固定,呈现鱼体病原携带的病理状态。
3
鱼的脑位于脑室内,外由颅骨和皮肤肌肉包裹,固定液很难直接渗透入脑室固定,故在实际操作中,应尽量剥离头顶部皮肤肌肉和骨骼,暴露脑组织,以利于固定液的进入。由于鱼类的脑组织都较小,一般不单独取出后固定展示,常常连同鱼体整体固定,不仅能展示脑部病变,也有利于脑室病变的观察。
4
大多数鱼的鳃组织存在于鳃腔中少数鱼也有外鳃的存在。鳃也是鱼类最容易出现病变的器官之一故鳃的大体标本的制备十分重要。若仅想展示鳃丝病理变化或异物可直接剪掉鳃盖暴露鳃组织后固定若还想展示鳃弓病变则需剪下全鳃单独固定。如鳃黏孢子虫病发生时鳃弓上可见大量巨大孢囊此时可用眼科剪剪下鳃弓两端与鱼体的连接处将多片带虫的病鳃用透明尼龙丝线固定在有机玻璃展示板上置于10%福尔马林固定液中。
5心脏
鱼类的心脏存在于围心腔中,和脑一样体积较小,多与鱼体一起整体固定。但在固定前必须打开围心腔,暴露心脏,不仅有利于固定液的进入,而且可同时观察到心脏和围心腔的病变情况。若需要观察心脏内部病变,可将心脏剖开后再固定。
四、封固和标签
标本采集固定结束后即可进行封固保存注意固定液不能太满距瓶口或缸口应保留23 cm的距离。之后在封固后的标本瓶上贴上标签标明标本来源、器官名称、病变名称、日期及编号等必要项目。封固前可对固定的标本造型或位置固定后再封缸保存。包括直接装置和造型后装置。
直接装置:选择与标本大小相符的标本瓶/缸,将固定完成的样本直接放入后,盖上瓶盖或粘上缸盖,确保无渗漏即可。水产标本由于常常整体取材固定,故多采用直接装置即可封固。
造型后装置:对于摘取下的器官标本,特别是同一个标本瓶/缸中有多个器官存在时可经造型后再装置封固,过大、过重的标本易造成支架折断而不宜采用此方法。常用的方法有支架固定和有机玻璃板固定。支架固定是将玻璃棒制成合适的支架,用尼龙线将标本固定在支架上,连同支架一起放入标本瓶/缸中,以其不摆动为准。有机玻璃板固定是选择一块大小与标本适合的有机玻璃板,在适当位置打孔,再用尼龙线将标本固定在上面,最后一起放入标本瓶/缸中,常用于展示单面病变,如肠黏膜面出血、多个鳃瓣寄生虫孢囊等。
第二节 病理学摄影技术
一、大体病理摄影技术
大体病理摄影是对水生动物大体病理变化的记录,与组织病理变化和超微病理变化结果相互印证,有利于病理学家下定病理结论。随着照相机的更新换代,大体病理摄影已经变得更加智能化、简便化,也不再需要使用胶卷和照片冲洗设备,对摄影者在照相过程中滤色镜的使用、曝光程度等专业要求也降低了一些,大大减轻了病理学家的摄影负担。随着数码照相机、单反相机的问世,大体病理摄影技术变得更为简便,拍摄数量也不再受到胶卷数量的限制,拍摄失败可无限次反复重拍修正,大大推动了大体病理摄影的发展。
大体病理摄影以最真实地反映病变特征为终极目标,应注意光线、相机质量等给拍摄带来的干扰,做到病变特征表达突出、色彩明亮真实、主题表达明确。另外,由于水生动物标本大小差异较大,拍摄距离等还应根据标本的大小进行适当调节,不仅可以单个标本成像,也可以多个典型标本共同成像,或正常与对照同时成像等。
如要表现鱼卵或卵黄囊鱼苗的病变情况由于拍摄对象太小使用数码相机拍摄时应特别注意焦距调整防止照片模糊不清。其中拍摄鱼卵时不宜直接使用数码相机拍摄由于鱼卵过小无法聚焦病变部位病理变化也无法准确表达故应该借助解剖镜进行放大后摄影且拍摄过程中应注意尽量调暗背景并提高对比度让拍摄目标更清晰、主题明确、视觉冲击力强图7-7、图7-8、图7-9
图7-7 鲑卵黄囊鱼苗鳃出血
图7-8 鲑卵黄囊鱼苗发育畸形
图7-9 鲤卵感染水霉后呈现明显“太阳籽”样表现
相对而言拍摄个体较大的水生动物更易操作更易表达出病理学家的想法也更易得到效果好的照片。若有条件除了对病变部位单独拍摄外还应与正常对照及不同发病程度的其他个体对比拍摄以有利于读者迅速获取病变信息也让照片更生动表达的病理信息更明确。如鲤硒缺乏时可引起明显的肌肉萎缩症以背部肌肉萎缩最为典型表现为明显的“瘦背病”。为了表达出这一病理变化特征可将发病鱼与正常鱼置于同一视野下拍摄以突出“瘦背病”的异常表现。此外为了让读者更清楚地了解肌肉的萎缩程度可将整条鱼横切掏空内脏后保留体壁肌肉骨架并与正常对照对比拍摄既可突出病变程度又能增加照片的美感提升拍摄效果图7-10
图7-10 图片背景整洁、对焦准确、图像清晰、主题表达突出
除了主题表达突出、对焦准确以外在拍摄过程中还应特别注意背景干净、整洁特忌背景杂乱无序干扰病理主题的表达图7-11。此外还要注意照片整体光线应柔和、均匀、明亮不应出现曝光过度或部分区域明显反光、阴影等图7-12、图7-13
图7-11 图片背景杂乱主题表达欠突出
图7-12 图片曝光过度对焦不准图像模糊
图7-13 照片主题表达突出对比清晰但鳃丝部分区域严重反光降低了照片质量示草鱼烂鳃病
二、组织病理摄影技术
(一)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
1.光学显微镜的结构
光学显微镜optical microscope是利用光学原理把人眼所不能分辨的微小物体放大成像以供人们提取微细结构信息的光学仪器图7-14。光学显微镜由两个重要的部分组成光学系统和机械装置。
图7-14 光学显微镜的构造
1光学系统
显微镜的光学系统主要包括物镜、目镜、反光镜和聚光器四个部件。此外,广义的说法还包括光源、滤光器、盖玻片和载玻片等。
物镜:是决定显微镜性能的最重要部件,安装在物镜转换器上,接近被观察的物体,故叫作物镜或接物镜。物镜的放大倍数与其长度成正比,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因为目镜靠近观察者的眼睛,因此也叫接目镜,安装在镜筒的上端。通常目镜由上下两组透镜组成,上面的透镜叫作接目透镜,下面的透镜叫作会聚透镜或场镜。目镜的长度越短,放大倍数越大(因目镜的放大倍数与目镜的焦距成反比)。
聚光器:也叫集光器。位于标本下方的聚光器支架上。它主要由聚光镜和可变光阑组成。其中,聚光镜可分为明视场聚光镜(普通显微镜配置)和暗视场聚光镜。聚光镜的作用相当于凸透镜,起会聚光线的作用,以增强标本的照明。
可变光阑也叫光圈,位于聚光镜的下方,由十几张金属薄片组成,中心部分形成圆孔。其作用是调节光强度和使聚光镜的数值孔径与物镜的数值孔径相适应。可变光阑开得越大,数值孔径越大(观察完毕后,应将光圈调至最大)。在可变光阑下面,还有一个圆形的滤光片托架。
反光镜:是一个可以随意转动的双面镜,一面为平面,一面为凹面,其作用是将从任何方向射来的光线经通光孔反射上来。反光镜装在聚光器下面,可以在水平与垂直两个方向上任意旋转。平面镜反射光线的能力较弱,是在光线较强时使用;凹面镜反射光线的能力较强,是在光线较弱时使用。观察完毕后,应将反光镜垂直放置。
照明光源:显微镜的照明可以用天然光源(如自然光线)或人工光源(如显微镜灯、日光灯)。
滤光器:安装在光源和聚光器之间。作用是让所选择的某一波段的光线通过,而吸收掉其他的光线,即为了改变光线的光谱成分或削弱光的强度。分为两大类:滤光片和液体滤光器。
盖玻片和载玻片:盖玻片和载玻片的表面应相当平坦、无气泡、无划痕。最好选用无色、透明度好的,使用前应洗净。
2机械装置
显微镜的机械装置是显微镜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固定与调节光学镜头,固定与移动标本等。主要由镜座、镜臂、载物台、镜筒、物镜转换器与调焦装置组成。
镜座和镜臂:镜座支撑整个显微镜,装有反光镜,有的还装有照明光源。镜臂支撑镜筒和载物台,分固定、可倾斜两种。
载物台又称工作台、镜台载物台的作用是安放载玻片有圆形和方形两种中心有一个通光孔通光孔后方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安装压片夹用的小孔分为固定式与移动式。有的载物台的纵横坐标上都装有游标尺一般读数为0.1 mm游标尺可用来测定标本的大小也可用来对被检部分做标记。
镜筒:镜筒上端放置目镜,下端连接物镜转换器。分为固定式和可调节式两种。机械筒长(从目镜管上缘到物镜转换器螺旋口下端的距离称为镜筒长度或机械筒长)不能变更的叫作固定式镜筒,能变更的叫作可调节式镜筒,新式显微镜大多采用固定式镜筒,国产显微镜也大多采用固定式镜筒。
安装目镜的镜筒,有单筒和双筒两种。单筒又可分为直立式和倾斜式两种,双筒则都是倾斜式的。其中双筒显微镜,两眼可同时观察以减轻眼睛的疲劳。双筒之间的距离可以调节,而且其中有一个目镜有屈光度调节(即视力调节)装置,便于两眼视力不同的观察者使用。
物镜转换器物镜转换器固定在镜筒下端有34个物镜螺旋口物镜应按放大倍数高低顺序排列。旋转物镜转换器时应用手指捏住旋转碟旋转不要用手指推动物镜因时间长容易使光轴歪斜使成像质量变坏。
调焦装置显微镜上装有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有的显微镜粗准焦螺旋与细准焦螺旋装在同一轴上大螺旋为粗准焦螺旋小螺旋为细准焦螺旋有的则分开安置位于镜臂的上端较大的一对螺旋为粗准焦螺旋其下方较小的一对螺旋为细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一周镜筒上升或下降10 mm细准焦螺旋转动一周镜筒升降值为0.1 mm细准焦螺旋调焦范围不小于1.8 mm。
2.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由于每个人的视力调节能力不同及可能存在近视度数的差异,在开始正式观察组织切片之前,不同的使用者应先将显微镜调整到适合自己视力的最佳范围,以便能找到显微镜下最细微的组织病理学变化。
1目镜距离调节
显微镜的目镜多为双筒目镜,但也有少数单筒目镜,这里重点介绍双筒目镜的使用。由于每个人的瞳距不同,故在观察第一步应先调节目镜的距离。先将组织切片置于载物台上,将目镜镜筒距离拉到最大,双眼向目镜靠近到适宜距离,然后将目镜镜筒距离慢慢向中间拉近,直到眼下的两个视野合并成一个视野则调节完成。若不能一次找到目镜的最佳位置,则应重复以上动作直至变成一个视野。
2聚光调节
将物镜旋转至4倍镜头观察视野中明视野与暗视野的位置与对比度调节聚光镜的位置和高矮将明视野调至中央并使明暗视野的交界边缘清晰锐利。
3双眼焦距调节
大部分人双眼视力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保证最佳的观察效果,需要对双眼焦距分别进行调节。首先睁开对准固定式镜筒的一边眼睛,闭上另外一只眼睛,调节粗细准焦旋钮,直到视野内组织变得清晰;之后两眼交替,闭上固定式镜筒一边的眼睛,睁开调节式镜筒一边的眼睛,轻轻旋动调节式镜筒,直到视野变得清晰。
4组织病理观察
当以上步骤完成后,显微镜已经调整至适合观察者的最佳状态,此时可根据需要在不同的放大倍数下观察。注意观察寄生虫时可适当调暗视野,增加对比度,而观察细菌或细胞细微病理变化时应滴加香柏油使用油镜进行观察。
(二)组织病理摄影技术
若组织病变范围较广呈弥漫性表现则组织病理摄影时应先拍摄低倍视野下的病变范围及表现再逐渐放大进入中高倍视野拍摄病变区域具体部位的病理变化以明确病理损伤的主要细胞、浸润的炎症细胞类型及增生的主要细胞种类等。如鲈诺卡氏菌病发生后在全身多个脏器可出现明显的增生并可见不同程度的肉芽肿样变为了体现该病在器官中的病变范围及危害程度可先拍摄低倍视野的病理表现之后逐渐放大对肉芽肿进行重点拍摄图7-15
图7-15 鲈诺卡氏菌病头肾大范围弥漫性肉芽肿增生可见明显肉芽肿形成肉芽肿中间为包裹的坏死细胞边缘为上皮样细胞
由于水生动物疾病多以感染性疾病为主故在拍摄过程中应使用油镜以追踪致病病原微生物找到发病病因从而进行准确的病理诊断。常常需要在炎症、出血、坏死、增生等病理变化表现明显的区域进行高倍油镜观察拍摄以找到病原微生物的入侵部位感染的细胞类型是胞内入侵还是胞外入侵等。通常只有细菌、真菌等体型较大的微生物以及寄生虫才容易在光学显微镜下发现图7-16、图7-17而胞内菌、胞内寄生虫等虽然也可以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但由于个体太小往往需要有经验的病理学家才能辨别病毒由于太小如果分散排列则在胞内不能形成明显的胞内包涵体不能通过光学显微镜鉴别但有些病毒在大量繁殖时由于病毒颗粒排列整齐数量较大在光镜下往往呈现典型的胞内包涵体可做鉴别诊断图7-18。如锦鲤疱疹病毒病发生时鳃小片上可见大量巨大细胞肿大的细胞核内可见粉红色包涵体图7-19
此外对于特殊染色的切片如Diff quick染色、Gram染色、Giemsa染色、油红O染色、马氏染色、银染等以及一些分子病理学检测如原位杂交、原位PCR检测的切片染色完成后应尽快照相并保存防止时间过久颜色消退。
组织病理摄影常见的摄影失败包括图片模糊、对焦不准、存在背景偏色、呈现的病变部位不典型、表达主题欠清晰等图7-20
图7-16 虹鳟疖病可见心肌海绵层中的细菌团块
图7-17 大西洋鲑暴发冷水性弧菌病后心肌海绵层可见杀鲑弧菌Vibrio salmonicida弥漫性浸润
图7-18 淋巴囊肿病增生的结节中可见大量巨大细胞胞质内可见巨大蓝色包涵体
图7-19 锦鲤疱疹病毒感染后鳃小片上出现大量巨大细胞其细胞核内可见粉红色包涵体
图7-20 组织病理摄影失败示例
三、超微病理摄影技术
超微病理摄影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和拍摄。早期的电子显微镜需要使用胶卷拍摄并冲洗后才能获得照片,且分辨率较低。随着电子显微镜的升级换代,目前已与数码相机结合,照片的获得再也不需要胶片,与大体和组织病理摄影一样,照片可存储在电脑硬盘中,照相过程中可以多次摄影反复纠错,且分辨率更高,使超微病理摄影更方便、快捷。
与大体病理和组织病理检测技术相比,超微病理检测技术耗时较长,相对烦琐,故在科研和临床上的使用频率稍低,常常在需要观察细胞的超微病理损伤或需要找到一些胞内微生物如病毒、细菌、胞内寄生虫等时才使用。由于超微病理放大倍数往往较大,很难全面体现组织病变位置和范围,故超微病理摄影主要以表达单个或多个细胞的病理变化为主,且更多的是表达细胞内细胞器的病理变化。超微病理摄影时应主题突出、显示清晰、大小适中。
如当鲤浮肿病毒carp edema virus, CEV感染鲤后会导致各组织器官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变其中鳃、肾病变最为明显。主要表现为鳃小片上皮细胞大量增生伴随脱落和坏死出现使得相邻的鳃小片发生粘连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变性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和多灶性坏死。其他组织病变常见为肝细胞肿胀、脾髓萎缩、皮肤结缔组织水肿和肌肉纤维混浊肿胀图7-21。电镜观察到的细胞变化包括线粒体损伤和变性尤其是肝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和心肌细胞。由于鳃是病毒复制的主要器官通常能在患病鱼的鳃中观察到病毒颗粒也有研究报道在肾中观察到CEV病毒颗粒。
图7-21 图片清晰表达主题清楚对比度明显示鲤水肿病脾
常见的超微病理摄影失败包括由于染色失败导致的各细胞器电子密度较低、对比度差焦距未调节准确导致的图像模糊不清、主题表达不明确以及构图层次感差等。如在拍摄草鱼红肌组织的超微结构时为了突出草鱼红肌组织线粒体密集这一特点在构图时将肌原纤维及线粒体拉入同一视野图片有良好的层次感但由于拍摄时焦距调节失败及受到电子显微镜分辨率的影响导致照片对比度差、模糊不清拍摄失败图7-22
图7-22 图片曝光过度对焦不准对比度差草鱼红肌组织可见大量密集分布的线粒体
第三节 病理档案管理
一、大体标本档案管理
(一)陈列场所
标本存储场所应为室内通风良好、防潮隔尘、避免阳光直射的房间或通道温度以1520℃为宜墙面、地面平整符合普通实验室建设标准各转角处最好为圆角便于清扫。若条件允许还可在天花板或标本架上多安置照明灯使光线明亮均匀便于观察。陈列场所内还可设定展示说明牌以对展示的标本进行详细说明方便观察者对比学习。此外应设置抽风系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证科研人员的安全。
(二)陈列柜
为了承托标本的重量,陈列柜应具有良好的承重能力,宜采用木质或金属框架,目前多采用铝合金材质,承重力好,也便于清洁。除底部框架外,其余各面可为中空或玻璃,方便观察。为了防止标本掉落,陈列柜一般不挪动。摆放时应以全开放通道方式摆放,四面任何一面都不要靠墙。通道应宽敞,方便运送标本的小型推车进出。
(三)标本的摆放
水产病理标本的摆放可以按不同疾病类型摆放,方便学生系统学习。可分为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寄生虫性疾病、真菌性疾病和其他因素导致的疾病等不同类别,每一种类别中又可再进一步细分。且在摆放时应将较重的大型标本放在陈列柜的下层,以降低标本掉落的风险,保障人员安全。
二、组织切片档案管理
组织切片存档需要的空间较小可以根据样本量进行存档规划。如样本量太多可按天或按月分别装箱保存若样本量小则可按年装箱保存。每张切片应有明确的编号且应与其他档案材料如文档和蜡块档案编号一致所有的切片应按编号顺序或时间顺序存档置于切片柜中图7-23、图7-24、图7-25
图7-23 组织切片切片盒保存
图7-24 组织切片存放板保存
图7-25 保存组织切片的陈列柜
三、蜡块及文档档案管理
与组织切片存档类似蜡块和对应的文档资料可根据实际数量的多少分别进行存档规划。可以按月也可按年存档。每个蜡块上应用不易褪色的标记笔写上编号信息编号应与其他档案材料保持一致图7-26
图7-26 蜡块及文档存档管理
第八章 病理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
第一节 水生动物病理实验室建立的相关标准
一、国家相关政策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