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 lines
340 KiB
Plaintext
1969 lines
340 KiB
Plaintext
前言
|
||
绪论
|
||
第一章 欧洲鳗鲡的分类位置及地理分布
|
||
第一节 欧洲鳗鲡的分类位置
|
||
一、欧洲鳗鲡的分类位置
|
||
丹麦约翰·施米德(Johannes Schmidt,1914~1917)对世界上25267尾鳗鲡标本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埃格(Ege,1939)又对鳗鲡进行了系统发生学和地理分布学的研究,结果认为世界上鳗鲡属有16种,其中3种又各分出2个亚种,因此总共为19种。
|
||
鳗鲡的分类方法,主要是根据背鳍前端基部至肛门的距离与体长的比例,以及脊椎骨数、鳃条骨数、胸鳍条数、头长和齿状数等来分类。在全世界19种鳗鲡中,分布于大西洋的种类有2种,其余17种分布于太平洋和印度洋。在大西洋的2种鳗鲡中,一种是分布于欧洲的为欧洲鳗鲡(Anguilla anguil-la L.),另一种是分布于美洲的为美洲鳗鲡(Anguilla rostrata L.)。欧洲鳗鲡[Anguilla angulla(Linnaeus 1758)],英文名为Europen eel,它隶属于鳗鲡目、鳗鲡亚目、鳗鲡属(Shaw,1803)。
|
||
二、欧洲鳗鲡、日本鳗鲡和美洲鳗鲡形态特征的区别
|
||
欧洲鳗鲡、日本鳗鲡、美洲鳗鲡形态特征区别见表1-1。
|
||
表1-1 欧洲鳗鲡、日本鳗鲡和美洲鳗鲡形态特征的区别
|
||
表1-1 欧洲鳗鲡、日本鳗鲡和美洲鳗鲡形态特征的区别(续)-1
|
||
第二节 欧洲鳗鲡的地理分布及渔业利用
|
||
一、欧洲鳗鲡的地理分布
|
||
鳗鲡分布与海流有密切的关系,因为鳗鲡属于温水性和热水性鱼类,有暖流经过或受暖流影响的区域,到处都有鳗鲡存在。
|
||
在全世界19种鳗鲡中,其中有2种分布于大西洋。分布在大西洋的2种鳗鲡中,其中欧洲大陆和美洲大陆各有1种。从鳗鲡分布的纬度来看,大西洋的鳗鲡仅限于赤道以北,其中欧洲鳗鲡分布的最北限大约在北纬70°即挪威北部,根据鳗鲡的分布纬度可将其划分为热带区和温带区2个种类。全世界有6种鳗鲡属于温水性的,分布在温带圈内。其中包括:分布在大西洋区域的,有欧洲鳗鲡和美洲鳗鲡;分布在太平洋区域的,在亚洲的有日本鳗鲡;分布在新西兰附近的有大鳗鲡、新澳鳗鲡;以及分布在大洋洲区域的有澳洲鳗鲡。
|
||
鳗鲡在全世界经度分布上,有显著的不连续性或空白区,即非洲的西海岸,南美的东西两海岸,北美的西海岸,夏威夷、大洋洲南岸及西岸的部分,印度洋的西北部(从非洲的东海岸北部优巴河附近起至印度的孟买附近),以及从马来半岛至大洋洲北部的马来西亚诸岛周围浅海处,大多数没有分布。在大西洋区域的北美和欧洲沿海均有分布,而在太平洋区域主要分布在太平洋的西部,而东面即美洲却完全没有分布。分布在大西洋的欧洲鳗鲡,由于受到著名的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其分布范围广,主要在欧洲大陆沿海区域,北至冰岛,南至非洲的摩洛哥,甚至延伸到高纬度的海区如黑海,以及欧洲内陆地区如俄罗斯的北部附近。
|
||
鳗鲡的地理分布除了与海流有关外,还可能与地质变迁及环境变化复杂等原因有关。总之,鳗鲡的分布是在世代生存中,通过自然选择的方式对各种各样的外界环境条件适应的结果(表1-2)。
|
||
表1-2 鳗鲡的种类和分布地区
|
||
二、欧洲鳗鲡的渔业利用
|
||
鳗鲡由于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有滋补强壮之功效而被视为珍品。自从19世纪以来,世界上有关国家,逐渐发展人工养鳗,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鳗鲡养殖获得丰厚的投资回报率,因此吸引了众多的养鳗业者。
|
||
目前,应用于商业养殖的鳗鲡品种主要有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和欧洲鳗鲡(Anguilla anguilla),其养殖产量占大多数;其次为美洲鳗鲡(Anguilla rostrata)和澳洲鳗鲡(Anguilla australis),也有一定的养殖产量。就天然鳗苗资源量而言,欧洲鳗鲡苗种的天然产量最为丰富,其次为美洲鳗鲡、日本鳗鲡、澳洲鳗鲡和新西兰鳗鲡,其他鳗鲡的种类天然资源量较少。而就养殖产量而言,日本鳗鲡是世界上鳗鲡品种中产量最多的一种鳗鲡,从1990-1994年生产统计数据来看,日本鳗鲡约占全世界鳗鲡总产量的90%。目前全世界每年鳗鲡的捕捞和养殖的总产量为20万吨左右,1991-1994年,全世界鳗鲡总产量基本上稳定在20万~21万吨之间。其中养殖产量一般为18万~19万吨,捕捞产量为1.5万吨左右。由于养殖产量的迅速增加,捕捞产量变化不大,所以捕捞产量所占的比例逐渐减少到7%。鳗鲡总产量的变化趋势是与全世界渔业资源变化趋势一致的,捕捞产量相对稳定甚至下降,养殖产量在总产量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也和全世界渔业生产变化的趋势相符合(表1-3)。
|
||
近几年来,由于受到日本鳗鲡苗种资源供应紧张及苗价迅速高涨的影响,日本鳗鲡养殖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养殖风险日益加大。相对而言,欧洲鳗鲡苗种的价格低廉,只相当于日本鳗鲡苗价的10%~5%,而这两种商品鳗鲡的价格却相差不多,因此欧洲鳗鲡养殖成功所获取的利润比日本鳗鲡更大。由于受比较效益驱动的影响,特别是1994年以来,欧洲鳗鲡的养殖规模逐年扩大,养殖产量居日本鳗鲡之后,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养殖鳗鲡种类之一。欧洲鳗鲡与日本鳗鲡有所不同的是捕捞和养殖都有一定的产量。但近年来,捕捞产量在总产量中的比例不断下降,养殖产量不断上升。近10年来,养殖欧洲鳗鲡的产量在缓慢增加,目前除亚洲以外的其他大陆,包括欧洲和北非养殖欧洲鳗鲡的年产量大约为7000吨左右。这些地区养殖欧洲鳗鲡占当地欧洲鳗鲡总产量的比例在迅速提高,从1985年的20%增加到1993年的42%。与此同时,欧洲鳗鲡的捕捞产量却在不断减少,从1985年的1.25万吨减少到1993年的0.9万吨左右。在欧洲鳗鲡总产量中,其所占的比例也从80%减少到60%以下(表1-4)。
|
||
表1-3 1985——1994年世界主要鳗鲡种类的养殖产量和捕捞产量(吨)
|
||
表1-3 1985——1994年世界主要鳗鲡种类的养殖产量和捕捞产量(吨)(续)-1
|
||
欧洲鳗鲡的传统产地,除了西欧、北欧和地中海沿岸国家以外,还包括北非的突尼斯和摩洛哥,以及俄罗斯联邦、东欧的波兰、拉托维亚、爱莎尼亚、克罗地亚等前南斯拉夫和前苏联国家。上述国家和地区的总产量较长时期以来,一直相对保持稳定。从1985年至今,年产量基本保持在1.5万~1.8万吨之间。
|
||
目前欧洲鳗鲡在欧洲的主要养殖国家,1993年的养殖产量为:意大利3000吨、丹麦900吨、法国810吨、葡萄牙505吨和荷兰375吨,其中意大利、葡萄牙等国家主要是采用开放式养殖方式,而丹麦、法国、荷兰等国家主要是采用室内再循环水工厂化封闭式养殖方式。
|
||
表1-4 1984——1994年欧洲鳗鲡的捕捞和养殖产量情况(吨)
|
||
表1-4 1984——1994年欧洲鳗鲡的捕捞和养殖产量情况(吨)(续)-1
|
||
欧洲鳗鲡天然捕捞产量,近年来虽然不断下降,但目前产量仍占总产量的60%左右。野生欧洲鳗鲡广泛分布于从北非的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伊比利亚半岛的西班牙、葡萄牙,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亚得里亚海和爱琴海沿岸的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希腊、土耳其,到整个西欧和北欧诸国家和欧洲大陆的腹部国家(如瑞士、奥地利),以及俄罗斯联邦和其他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可以说,整个欧洲和北非的江河湖泊都可以捕捞到天然的欧洲鳗鲡。1993年捕捞产量较多的国家有:意大利1507吨、丹麦1081吨、瑞典1144吨和法国683吨。其中意大利和丹麦的产量基本保持稳定,瑞典的产量增加很快,而法国的产量却在迅速下降。
|
||
随着有些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许多国家修建了各种防洪堤坝,在河口地区建立了大量堤坝和闸门,隔断了欧洲鳗鲡的自然洄游通道,以及近年来亚洲国家从欧洲进口大量欧洲鳗鲡种苗,也给欧洲鳗鲡资源的持续发展造成了很大的不利影响。
|
||
据有关资料报道,目前欧洲鳗鲡种苗资源量大约在1500吨左右。从捕捞产量来看,南欧和北欧比较稳定,而西欧产量减少较多。这可能与近年来法国和英国的欧洲鳗鲡种苗大量向中国出口,以及法国、英国的种苗还同时供应其他欧洲国家有关。中国从1992年开始从欧洲进口鳗鲡种苗以来,进口量迅速增加,估计1996年进口欧洲鳗鲡种苗量为150吨,1997年进口量增加到200吨左右。如果加上欧洲各国养殖欧洲鳗鲡所需种苗量50~100吨,以及西班牙食用玻璃鳗的数量(法国目前每年要向西班牙出口欧洲鳗鲡800吨,估计其中很大部分是使用拖网捕捞的玻璃鳗),目前全世界每年消耗玻璃鳗的总量为1000吨左右,甚至更多一些。这已达到甚至超过了欧洲鳗鲡的最大持续可捕量(按苗种资源量1500吨的一半即750吨计算),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欧洲的鳗鲡苗种资源也有可能会逐渐衰退,欧洲鳗鲡天然捕捞量的不断下降就是一个危险的信号。由于欧洲鳗鲡苗种在自然环境中从生长至成熟周期要6~12年时间,因此这种对天然资源的影响,可能要经过若干年后才会明显地反映出来。
|
||
目前在英国和法国有人提出,在亚洲,欧洲鳗鲡养殖主要是中国大陆和台湾省及日本,对欧洲鳗鲡在欧洲的种苗资源造成很大影响,如果不加以限制将会破坏欧洲鳗鲡在欧洲的生态平衡,今后也将会影响欧洲国家养殖欧洲鳗鲡对苗种的供应。如果今后一旦欧洲国家对中国进口欧洲鳗鲡种苗采取严格限制,那么中国的鳗鱼养殖苗种来源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值得我国渔业主管部门和养鳗业者深思。
|
||
由于近年来玻璃鳗产量呈下降趋势和中国的大量进口,因此价格呈上涨趋势。过去鳗苗的价格每千克为100美元,现在每千克价格已经涨到200美元,预计今后价格还将可能会继续上涨。
|
||
目前欧洲所有国家的欧洲鳗鲡养殖的年产量只有7000吨,加上天然捕捞产量大约1万吨,总共也不过1.7万吨左右。而亚洲尤其是中国,近年来大规模地发展欧洲鳗鲡养殖,已经使欧洲鳗鲡在亚洲的产量达到并超过了其原产地欧洲和北非。根据有关部门统计,1996年中国进口欧洲鳗鲡种苗大约为150吨,如欧洲鳗鲡白仔鳗每千克按3000尾计算,养成商品规格200克的平均商品率为30%,1千克欧洲鳗鲡苗种可养成商品鳗180千克,那么150吨欧洲鳗鲡苗种可养成商品鳗约为2.7万吨,1997年进口欧洲鳗鲡苗200~250吨,则欧洲鳗鲡养殖产量为3.6万~4.5万吨,由于养殖技术水平的提高,商品率逐年增加,预计产量可达5万~6万吨,如果加上中国台湾省和日本养殖的欧洲鳗鲡产量,那么欧洲鳗鲡在亚洲的养殖产量将会更多。
|
||
目前,全世界鳗鲡市场年需求量大约在20万吨左右,日本由于国内产量的减少,前几年进口量大量增加,现在已经趋于饱和,盲目继续扩大生产规模,无限制地增加产量,很可能导致供过于求,造成市场滞销。1995年以来,在我国进行日本鳗鲡养殖已经无利可图,甚至造成全面亏损。应当看到日本鳗鲡苗种供应量,在短期内将不可能增加,甚至有可能继续减少,而欧洲鳗鲡苗种供应量也可能已经达到极限,鳗鲡苗种的供应也将制约鳗鱼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建议有关部门考虑引进美洲鳗鲡、澳洲鳗鲡或其他鳗鲡苗种进行试养,探讨开拓新的养殖品种,扩大鳗苗来源。尽管如此,但从目前看,由于欧洲鳗鲡资源相对地充足、价廉,使饲养欧洲鳗鲡的投入大大地减少,生产成本降低,同时欧洲鳗鲡优良的品质、上好的口感,正越来越博得消费者的青睐,同时由于近几年来广大养鳗业者和科技人员的积极探索,饲养欧洲鳗鲡的技术水平日臻提高,商品率进一步提高,养殖欧洲鳗鲡经营性风险进一步降低。相对的低成本,虽然是价格低,但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能力,为欧洲鳗鲡养殖业的稳步发展提供了基础,因此在我国大陆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方式发展欧洲鳗鲡养殖,前景还是十分广阔的。
|
||
第二章 欧洲鳗鲡的生活史、形态结构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
||
第一节 欧洲鳗鲡的生活史
|
||
1925年,丹麦海洋地理学家约翰·施米德(Johannes Schmidt)发现,欧洲鳗鲡的生命周期,始于大西洋马尾藻海的400米深的水下,在那里柳叶状的欧洲鳗鲡幼体,即欧洲鳗鲡的柳叶鳗开始随着湾流漂流到欧洲沿岸(图2-1),幼鳗在漂流过程中以浮游生物为饵料,经历了一系列的幼体发育、变态、生长阶段(图2-2),在进入大陆坡时,已经成为透明的幼鳗,被称为玻璃鳗。
|
||
图2-1 欧洲鳗鲡的柳叶鳗幼体在大西洋分布示意图
|
||
图2-2 欧洲鳗鲡柳叶鳗幼体的各个生长阶段
|
||
玻璃鳗聚集于江河口,当水温上升到6~8℃时,它们则穿越咸、淡水的交界处,进入了淡水水域,其中一部分被捕捞用于人工养殖或用于增殖放流。其进入淡水的时间为农历每月的最后一星期,而且是在夜间进入。
|
||
当玻璃鳗进入淡水水域之后,在水温上升到10~12℃时,即开始摄食,体色开始形成,这时期欧洲鳗鲡被称为黄鳗。黄鳗继续溯河而上,捕食饵料,继续生长。6~8年之后,性开始成熟,这时开始返向大海进行生殖洄游。这个时期的欧洲鳗鲡被称为银鳗。银鳗腹部发黄,眼睛较大,消化系统开始衰退。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还没有在大陆坡以外捕到性成熟的欧洲鳗鲡。因此,性成熟后的欧洲鳗鲡向大海里洄游后的行踪,以及如何繁殖后代这个“谜”至今尚未揭晓,今后有待于科学家们进行深入的研究。
|
||
在温带的天然水域中,欧洲鳗鲡生长非常缓慢。玻璃鳗穿越大西洋大约要花1~2年的时间,从耳石环估算,黄鳗阶段需要6~12年。欧洲鳗鲡的生活史见下页图2-3。
|
||
图2-3 欧洲鳗鲡的生活史
|
||
当水温下降至10℃以下时,欧洲鳗鲡则停止摄食和生长;当水温下降到4~1℃时,则进入冬眠状态。生长的最适水温约为22~26℃。如果饲料充足,水温保持在25℃,从玻璃鳗长到200克的上市商品规格,最快需要8~10个月时间。至死水温为38℃。
|
||
欧洲鳗鲡越小,生长越快。欧洲鳗鲡的性别,对其生长有很大影响,雌鳗生长较快;雄鳗个体重达到80~100克后,要经过一个生长缓慢的阶段,这一阶段尽管投喂大量饲料,但生长仍然非常缓慢。
|
||
第二节 欧洲鳗鲡的外部形态特征和内部结构特性
|
||
一、欧洲鳗鲡的外部形态特征
|
||
(一)体形
|
||
欧洲鳗鲡的体形相对于日本鳗鲡而言较为粗短。体形似蛇,前部近圆筒状,尾部稍侧扁。其体形特征与其长期钻泥潜居的生活方式相适应。
|
||
(二)体色
|
||
欧洲鳗鲡的体色为银灰色,无斑纹。背部颜色较深,为深灰色。腹部颜色较浅,为近白色。有少数欧洲鳗鲡或大多数隔年的老鳗,体色为暗褐色或略带黄色,通常称为茶色鳗。欧洲鳗鲡的体色与水质、饲养环境条件、饲料营养等有密切的关系,在黑暗、缺氧的环境条件下,体色变深。
|
||
(三)身体外部结构
|
||
1.头部
|
||
欧洲鳗鲡头部稍短而钝,前端有吻,吻短圆。下颌较上颌稍为突出,带灰色,上、下颌均有呈带状排列的细齿,上颌骨齿带无纵走凹沟,口裂后缘达眼球中部。头后缘两侧各有鳃孔1个,鳃孔为头部和躯干部的分界线。
|
||
头部两侧有鳃,鳃藏于鳃腔内。每侧鳃由4片鳃叶构成,每片鳃叶又由许多鳃丝组成,鳃条骨9~13。鳃是欧洲鳗鲡的呼吸器官,即鳗鱼体内外气体的交换场所,水由口腔进入,透过鳃腔,经鳃交换水中气体,然后由鳃孔排出体外,周而复始。
|
||
欧洲鳗鲡的眼球大而稍凸,眼距较宽,位于口角上方,视野广,前后、左右、上下均可观察到物体。在微弱光线下也有一定视力,但近视,只能观察到距离很近的东西。眼的前上缘有前后两鼻孔,管状,当其钻泥时,鼻孔关闭,防止泥沙进入。
|
||
2.躯干部
|
||
腹部有肛门,肛门可视为躯干与尾部的分界。欧洲鳗鲡的躯干占全长的30.1%~30.2%,脊椎骨数为110~119,肛门至背鳍前端基部的距离为全长的11.2%,躯脊椎骨数为44~47。躯干是内含脏器的部分(后肾在肛门的后面)。
|
||
欧洲鳗鲡体正侧位鳃孔后左右各有一个短圆、透明、似耳的胸鳍,胸鳍鳍条数为15~21。
|
||
3.尾部
|
||
欧洲鳗鲡尾部较长,背鳍、臀鳍低且长,与尾鳍相连一体,光滑无缺,鳍条间透明,尾鳍有黑色素斑点环。
|
||
(四)体表及鳞片
|
||
欧洲鳗鲡的皮肤由外皮和鳞片构成,外皮又由表皮和真皮组成。表皮中有很多黏液细胞,经常分泌大量的黏液。黏液是一种胶状物,能使水中污物澄清,防止悬浮微粒充塞鳃中的作用,同时黏液也是防病的一种天然屏障,如黏液分泌殆尽,鳗鲡则无法抵抗病原体的入侵,也无法存活。
|
||
欧洲鳗鲡的鳞片埋于表皮下,不易直接观察到,但是个体较大的鳗鲡用小刀刮尽黏液可看到鳞片小而细长,排列极似纺织的芦席。
|
||
欧洲鳗鲡在鱼苗阶段不具鳞片,体长15~20厘米时逐步长出鳞片,最先是从胸部两侧长出,然后沿侧线方向向背部和腹部延伸,最后到头部。根据鳞片的特征、耳石和脊椎骨,可推算欧洲鳗鲡的生长年龄。
|
||
欧洲鳗鲡身体两侧各有1条闪光的点线,称为侧线。侧线对声音和压力很敏感,是声音和压力的感受器。欧洲鳗鲡由于在洞穴及水底生活,眼的作用不很重要,但其他感觉器官,如嗅觉器官、侧线等都很发达。
|
||
二、欧洲鳗鲡的内部结构特性
|
||
1.口腔
|
||
由上、下颌组成,是摄取食物的器官。
|
||
2.食道
|
||
食物的通道,与口腔相连,后与肠相连。
|
||
3.胃
|
||
胃较发达,位于腹腔中部,为盲囊状。胃壁厚,伸缩性强,与肠呈“丫”状。胃容量大,一次可吃很多东西。胃承受食物的量与水温有密切关系,在一定范围内水温越高,胃的食物容量越大。
|
||
4.肠
|
||
肠较短为体长的0.7倍,近于直线状,不能明显区分前、中、后肠。食物不适口或缺氧时,肠中食物易吐出来。
|
||
5.肝脏
|
||
肝脏是最大的腺体,分泌消化酶,是物质代谢场所。长方形,稍弯曲,较大,占体重的1.5%以上。肝呈淡黄红色,分成左右两叶,左叶大于右叶。
|
||
6.胆囊
|
||
大部分埋在肝脏内,呈椭圆形,深绿色或淡绿色,胆囊内储存的胆汁是肝脏分泌出来的汁液,由肝管经胆管流入胆囊。胆囊大小随着摄食饥饿等情况的变化较大,长期饱食后如突然饥饿,胆囊中储存的胆汁则增多,胆囊膨大;如长期饥饿,肝脏分泌出来的肝汁越来越少,则胆囊日趋缩小。
|
||
7.肾脏
|
||
肾脏分为头肾、中肾和后肾三个部分。前端在咽喉上部,分成2小叶,称做头肾。头肾是欧洲鳗鲡的免疫器官,相当于人的淋巴结;中肾在腹腔,紧贴背脊下面,索带状;从肛门向尾部方向沿腹线剖开,可见到紧邻肛门之后有一卵形器官,质地坚实,这是后肾,是排泄器官,尿液由此排出。
|
||
8.鳔
|
||
鳔为一室,不同于常见鲤科鱼类。鳔小壁厚,紧贴后肾,有一细小鳔管与肠相通,鳔室内的气体通过鳔管出入。
|
||
9.心脏
|
||
在肝脏的前方,位于两胸鳍相当的胸腔内。心脏的搏动次数随着水温的增高而增加。血压维持在65帕。
|
||
10.脾脏
|
||
脾呈短棒状,为紫红色,位于胃肠交叉处,埋于肝脏内侧。
|
||
第三节 欧洲鳗鲡的生物学特性
|
||
一、行为习性
|
||
(一)趋流性
|
||
玻璃鳗到淡水时,有趋流性,会在淡水中活跃地溯流游动,其趋流性一直保持到银鳗阶段。所以在养殖中,尤其是玻璃鳗阶段(白仔鳗阶段),在建造鳗鱼池的进水道时,要防止鳗鱼因喜欢溯流游动而逃逸。欧洲鳗鲡在潮湿的池壁上攀爬能力比日本鳗鲡强,所以欧洲鳗鲡养殖池边应建有防逃檐。
|
||
(二)趋触性
|
||
欧洲鳗鲡喜欢相互靠在一起,在自然界中经常可看到它们聚集成群,或许多尾同时挤在洞中或其他隐蔽的地方。在养殖中它们喜欢挤在管道中或其他幽暗的藏身之处。掌握趋触性可进行高密度养殖。
|
||
(三)趋光性
|
||
欧洲鳗鲡的眼睛发育相对良好,对光敏感。白仔鳗时虽然不喜欢强光,但对弱光有趋光性。随着鳗苗的长大,这种趋光性即减弱和消失。因此在捕捞鳗苗或进行驯养鳗苗时,可利用趋光性的特点,采用灯光诱集的方法使其聚集,达到增加捕获量或提高引食的效果。欧洲鳗鲡不喜欢较强的光照,这与其长期钻泥、洞居生活习性有关。从鳗苗开始就是如此,因此鳗苗溯河只在夜间进行,白天潜入水底,昼夜呈垂直分布,这就是欧洲鳗鲡的背光性。在自然界里,鳗鱼白天躲藏在阴暗处,夜间出来索饵。在池塘饲养的环境条件下,欧洲鳗鲡也喜欢在荫蔽处摄食和栖息。在饲养欧洲鳗鲡中,要求的光线应比日本鳗鲡更暗,所以养殖生产中一般在投饵台上方及池子的上方加盖遮阳网或黑色薄膜。
|
||
(四)其他特性
|
||
在正常情况下,欧洲鳗鲡在水中游动或停在水底栖息。
|
||
欧洲鳗鲡对经常性的噪音不敏感,如增氧机、水泵的声音。但对各种振动十分敏感,这意味着在养殖过程中,尤其白仔鳗阶段,应尽量防止各种建筑或施工及其他容易产生振动声音的干扰。
|
||
欧洲鳗鲡的嗅觉十分敏感,在自然界中它可用嗅觉判断食物的位置和识别方向。因此,在养殖中它可用嗅觉来确定饵料的位置,使得在浑水中也能摄食。欧洲鳗鲡对饲料中某些物质的特殊气味的变化十分敏感,故在饲养中要避免饲料种类经常发生变化而影响欧洲鳗鲡的摄食状况。
|
||
欧洲鳗鲡的味觉也是非常敏感的,它能区别甜、咸、苦、酸四种味道,对砂糖液敏感程度比人高出512倍,对食盐的敏感度也比人高出184倍。
|
||
二、生理特性
|
||
与其他鱼类相比,鳗鲡几乎在所有方面都非常强壮,它的皮肤(包括真皮和表皮)十分厚,对机械损伤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但与日本鳗鲡相比,欧洲鳗鲡的皮肤相对薄些,因此操作时易受损伤而诱发病害。它的皮肤一般不透水分和电解质,皮肤包含可产生粘液的细胞,可防止鳗体在接触空气时变得干燥。它可放在地上几小时,看上去就要死去,但放回水中又恢复了生气。
|
||
欧洲鳗鲡皮肤的另一个生理特性是在空气中能够进行气体交换,用皮肤进行呼吸,因此它在空气中生存的概率比在含氧量差的水中更高。
|
||
以上特性意味着欧洲鳗鲡比其他鱼类更不容易受到损伤,特别是在分池及出售选别时,只要注意掌握带水操作及保持一定的湿度,就不容易受损伤。
|
||
三、摄食习性
|
||
欧洲鳗鲡幼体,摄食浮游生物。在变态后停止摄食,直到进入淡水后才重新开始摄食。
|
||
欧洲鳗鲡的整个生长过程都是杂食性的,摄食死的动物和有机碎屑。从欧洲鳗鲡胃含物中分析可知,它摄食的是一些无脊椎动物及小鱼。养殖时可投喂鲭、沙丁鱼、秋刀鱼及其他小杂鱼,以及水产品加工过程中的下脚料,如鱼头、鱼尾、鱼的内脏及畜禽屠宰中的下水等作为其饲料。
|
||
欧洲鳗鲡的牙齿细小,口不是特别大,喜欢吃食小块食物,即使是大块食物,也会将食物咬住,用力甩头直到从大块食物上咬下适当大小的一块。它的索饵与摄食依靠嗅觉和味觉,主要在黎明和黄昏时进行。
|
||
在欧洲精养欧洲鳗鲡,推广使用配合浮性颗粒饲料喂养。颗料饲料的大小,则随着其个体大小而调整。国内目前普遍使用粉状饲料做成面团状喂养。有的饲料厂家试销浮性颗粒饲料,也有单位引进欧洲鳗鲡浮性颗粒饲料。
|
||
四、生态习性
|
||
(一)温度
|
||
适宜生长水温为14~28℃,最适生长水温为24~26℃,出现异常反应的水温为35.5℃,致死最高水温为38.5℃。在水温上升至8~10℃时开始摄食,16~28℃时摄食较好,20~26℃时增重最快,水温超过29℃时,摄食呈不稳定状态,摄食状况明显下降,摄食量反而减少,消化能力较差。此外,对温差的忍耐力不强,当日温差达到3℃时,摄食强度将减弱。当水温降至4.5~0℃时,进入僵卧的冬眠状态。
|
||
(二)溶解氧
|
||
对溶解氧低的忍受性极强,但饲养中溶解氧一般要求在5.0毫克/升以上,低于3毫克/升,明显影响摄食状况及饵料转换效率。鳗鲡通过皮肤进行呼吸,可获得70%的氧气。
|
||
(三)盐度
|
||
欧洲鳗鲡为广盐性鱼类,可在盐度为0%~3.05%的水中正常生活,出现异常反应的盐度值为3.05%,出现死亡的盐度值为4.95%,其忍受的盐度值为5.05%(急性试验条件下),欧洲鳗鲡不但适宜在淡水中饲养,也可在盐度1.2%~1.8%的半咸水中生活。
|
||
(四)pH
|
||
适宜的pH范围为6.5~8.0,最适宜的pH为7.0~7.5。进行急性忍受反应试验表明:随着水温的升高,对PH变化的忍受性减小,出现异常反应和死亡的时间缩短。在2℃时,对pH的忍受值为11.32和3.2,出现异常反应的pH为8.6和3.7;在25℃时,对pH的忍受值为10.9和3.7,出现异常反应的pH为8.5和3.8;在30℃时,对pH的忍受值为10.7和3.9,出现异常反应的pH为8.3和4.3。如果pH过高,可直接对其鳃组织和皮肤造成腐蚀破坏作用;如果pH过低,可导致血液的载氧能力下降,出现缺氧症及吐食现象。
|
||
(五)氨氮
|
||
1.游离NH3
|
||
应控制在0.01毫克/升以下,否则会影响其食欲及鳃的载氧能力。
|
||
2.NH4+—N
|
||
一般要求在1.0毫克/升以下,在白仔鳗转饵阶段及水泥池饲养黑仔鳗期间,NH4+—N值均较高,一般可达2~5毫克/升。因此水泥池的排污工作要彻底并换水量要加大,否则NH4+—N值长时间处于高浓度条件下,将影响摄食,降低饲料的转化率,鱼体生长缓慢。
|
||
3.N02-—N
|
||
一般要求控制在0.1毫克/升以下,在水泥池饲养情况下,N02-—N值一般偏高。因此最好控制在0.5毫克/升以下。N02-—N是非常有害的,在血液中会导致血红蛋白变成高铁血红蛋白,减弱血红蛋白的运送氧的功能,同时会造成鳃和肝脏组织发生变异,从而引起欧洲鳗鲡缺氧及慢性中毒症。
|
||
4.N03-—N
|
||
硝化作用的完全产物是硝酸盐,其浓度取决于投喂饲料后的换水量和脱硝的程度。目前尚无报道硝酸盐的致死浓度,但在饲养中发现,当硝酸盐的浓度超过800~1000毫克/升时,会影响食欲。因此,硝酸盐的浓度应控制在500毫克/升以下,国内现有饲养模式,N03-—N浓度宜控制在30毫克/升以下。
|
||
(六)透明度
|
||
透明度高低对生长也十分重要,一般透明度在60厘米以上时,生长良好。如果透明度低于15厘米,一般会降低食欲。故在植被状况差的地区,暴雨及雨季期间,水源最好采取预处理,将水沉淀澄清后方可使用,否则,就必须通过减少换水量或控制投饲量的方式,以防止雨季期间的发病。
|
||
五、生长及性别差异
|
||
欧洲鳗鲡在体重处于80~100克/尾以下时,雌、雄个体的生长速度相等。一般雄性个体的生长速度低于雌性个体,雄性个体重在饲养条件下很少达到200克。欧洲鳗鲡越小,生长速度越快,但其生长过程的个体分化现象十分突出。欧洲鳗鲡的性别对其生长影响很大,雌鳗生长较快,雄鳗个体在生长到80~100克后,出现一个缓慢的生长期,这一阶段,尽管投喂大量饲料,生长仍然非常缓慢。欧洲鳗鲡的性别不稳定,性别变异不完全依靠基因型,变异成一性别后有可能在条件改变后,又变成另一性别。欧洲鳗鲡在长到20~30厘米时,性别开始确定,在此之前为两性兼备阶段。
|
||
第三章 欧洲鳗鲡天然苗的采捕、暂养及运输
|
||
第一节 欧洲鳗鲡天然苗的采捕
|
||
一、欧洲鳗鲡天然苗的产地和汛期
|
||
(一)产地
|
||
欧洲鳗鲡苗广泛分布于欧洲大陆沿海地区,其中以西欧的法国产量最高;其次为英国、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其他国家如丹麦、荷兰等国产量较少。欧洲沿海国家,海岸线漫长,入海江河众多,沿海岛屿星罗棋布。在各江河的入海口和岛屿周围,饵料生物资源丰富,淡水流量充足,是鳗苗索饵、洄游的良好场所。由于受着著名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南自非洲北部的摩洛哥,北至欧洲北部的格陵兰或冰岛,甚至延长到高纬度的海区如地中海,整个欧洲西海岸沿海的江河入海口处,几乎都分布有欧洲鳗鲡苗。欧洲沿海国家的鳗苗产量,因为气候、海况、河川、栖地等环境条件的变化,以及近几年来的过度捕捞等因素的影响,已呈现逐年减产的趋势。
|
||
(二)汛期
|
||
1.水温
|
||
欧洲鳗鲡苗溯河活动最低水温是6℃,而以8~10℃为最适宜。河水和海水的温差越接近,越适于鳗苗上溯。如温差过大(即河水水温过低),则影响鳗苗上溯。
|
||
2.光照
|
||
在鳗苗汛期早期捕捞的白仔鳗,虽鳗体纤弱,游泳能力有限,但对光线有强烈的反应,避开强光,对弱光有趋光性。因此鳗苗白天沉入水底,夜间上溯,鳗苗溯河数量以日落后至黎明前较多。
|
||
3.潮汐
|
||
鳗苗从外海进入江河口,还是以被动性漂游为主,所以在捕捞前必须了解当地的潮汛情况。对涨潮、满潮、落潮的时间,潮高及月亮有无、圆缺等作好记载,只有掌握了潮汐的变化规律,才能捕到大量的鳗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先决条件。鳗苗数量,一般为大潮比小潮多,涨潮比落潮多,并以日落之后开始至涨潮1~3小时为最高峰。大潮汐的鳗苗虽然其数量比小潮汐多,但大潮汐的水质浑浊,鳗苗质量相对较差,这种鳗苗称为混水苗。小潮汐以后,大潮汐开始时水质还不很浑浊,这批鳗苗的质量最好,被称为清水苗。
|
||
4.水流
|
||
柳叶鳗经过变态成为白仔鳗后,就开始主动趋向淡水水流。因此在河流入海口附近有比较多的鳗苗集中。在水闸处凡有淡水流出的,流量越大,鳗苗就越多。但有涡流、洄流或流水太急、太深的地方,鳗苗很少。水表层比深层多,鳗苗喜于聚集。
|
||
5.气候
|
||
鳗苗溯河期间,以无风或小风天气为宜,在上风处鳗苗较多;风力过大,则影响上溯量。
|
||
二、欧洲鳗鲡天然苗的采捕
|
||
(一)欧洲鳗鲡天然苗种产量
|
||
在目前人工繁殖鳗苗尚未成功的情况下,饲养欧洲鳗鲡的苗种主要是依靠天然资源。每年10月至翌年5月,都可在欧洲沿海捕捞到玻璃鳗,主要生产国是法国和英国。每年实际捕捞玻璃鳗的产量与估计到达欧洲沿海玻璃鳗的数量之间的差距非常大。欧洲鳗鲡苗的资源量,据估计年产量约为1500吨左右。从捕捞产量来看,目前南欧和北欧比较稳定,西欧产量减少较多。这可能与近几年来法国和英国的欧洲鳗鲡苗种大量向中国出口以及法国、英国的种苗还同时供应其他欧洲国家有关。欧洲鳗鲡苗的年捕捞量约为650吨左右,其中:摩洛哥产量很少,仅够自用;葡萄牙30吨左右;西班牙15吨左右;法国500~600吨左右;英国30~40吨;新西兰、丹麦、荷兰3个国家共计1吨左右。从近几年捕捞产量的统计情况看,欧洲鳗鲡苗已呈现显著减产的趋势。
|
||
(二)欧洲鳗鲡苗种捕捞方法
|
||
1.三角推网和手抄网
|
||
(1)作业地点
|
||
用三角网和小抄网捕捞,是一种简单的采捕方法。适宜于小溪、河口的沿岸或浅滩处,水深在1米以内的地方作业。
|
||
(2)网具结构
|
||
三角推网是用两根长5米的小竹竿交叉固定,或用一根长的竹竿弯曲成三角形,作为骨架,用25~30目的尼龙纱绢或棉纱布作网片,缝在骨架上呈三角簸箕形状。
|
||
手抄网的结构与此类似。用小竹竿或铁丝网围成圆形或方形骨架缝上网片。
|
||
(3)捕捞方法
|
||
这两种网都由单人操作,用手电筒照明。手持三角网在水中推行,或用手抄网在水中来回捞取。
|
||
鳗苗喜欢在有水草或落入枯枝树叶的地方栖息,因此也可以人为地把稻草、树枝捆成小把,放入浅滩水中或闸口前水中,引诱鳗苗潜入。采捕时,用网将稻草、树叶一起捞起,潜入的鳗苗也就在其中。
|
||
(4)捕捞效果
|
||
这两种网具采捕的鳗苗质量较好,鳗苗不易受到损伤,但采捕面积小,产量不高。
|
||
2.扳罾网
|
||
(1)作业地点
|
||
适且于水闸附近水域中,也适宜于近海的较浅河口处采捕。
|
||
(2)网具结构
|
||
扳罾网的网板(即网片),用聚乙烯尼龙线编织而成。网板四方形,通常每边长3米,网目从边缘到中心逐渐加密,中心为网袋,网目25~30目。
|
||
(3)捕捞方法
|
||
作业时用竹竿(扳罾杆)把网的四角撑开,在扳罾杆下挂一煤油灯或电灯,以光引诱鳗苗。另用一长杆作支撑与扳罾杆上部相连固定,在固定点再拴一绳索引至岸边。
|
||
作业时,由一个人在岸上进行,把网放在作业点,网片沉入水中,定期拖拉绳索提起网片观察,当鳗苗进入扳罾中时,缓缓将网离开水面,让鳗苗逐步进入中心网袋中,另用一长柄小抄网从中心网袋中捞取鳗苗,放入随身携带的装苗容器中。
|
||
(4)捕捞效果
|
||
扳罾网简便灵活,采捕鳗苗质量好,成活率高,但采捕量受到限制。
|
||
3.定置张网
|
||
(1)捕捞地点
|
||
大规模的捕捞用定置张网。定置张网适宜设置在较宽较深的河流、海湾。
|
||
(2)网具结构
|
||
定置张网由袖网和囊网组成,袖网下沿用沉子沉入河底,上沿用浮子浮在水面,囊网后面连接塑料箍、漏斗网或集苗箱。囊网的末端用绳索拴于渔船上,另在袖网口、囊网口及网尾各挂1个浮子,以作标志。
|
||
(3)捕捞方法
|
||
一般在夜间涨潮时张捕作业。根据河口的宽度可同时并排张设数张网,彼此相连,鳗苗随着流水进入网内,收集在漏斗网中,平潮时起网收取鳗苗。鳗苗较多,中途也可取漏斗网3~4次,或在尾端连接1个随水流上下浮动的集苗箱及时捞取。
|
||
(4)捕捞效果
|
||
定置张网的采捕量大,但死苗、杂鱼和渣子较多,鳗苗相互撞挤、挣扎和摩擦,体表容易受伤,一定程度上影响成活率。
|
||
4.袋网
|
||
(1)捕捞地点
|
||
袋网适宜在外海采捕。
|
||
(2)网具结构
|
||
网具做成口袋状,每1个口袋长达十数米至数十米。袋网挂在2米×2.5米左右的木框上,顺着海流方向张设,数个相连成为一排,两边用大浮桶浮起,或用木桩或用铁锚固定,袋网尾部设弱光引诱。
|
||
(3)捕捞方法
|
||
平潮时设网,开始退潮前用渔船在袋网尾部收取鳗苗。
|
||
第二节 欧洲鳗鲡天然苗的暂养
|
||
一、暂养目的
|
||
刚采捕的欧洲鳗鲡苗要及时处理,先拣去掺在鳗苗中的杂鱼、杂虾、杂物以及死苗和伤残苗。然后再送往专门的暂养中心。无论是自己准备留用的苗,还是送往收购点出售的苗,刚采捕的鳗苗只有经过暂养之后才能进行运输。暂养的目的是,使鳗苗体内的食物充分消化吸收,排净粪便,清除体表的污物及过多的粘液,保证运输中较高的成活率。
|
||
二、暂养
|
||
(一)渔民暂养方法
|
||
1.在河流中网箱暂养
|
||
最简单的暂养方法是在水流畅通的河流中,打4根木桩,然后用尼龙丝绢或聚乙烯网布制成的网箱,上下四角挂在扎牢的木桩上。网箱面积大小无一定的规格尺寸,高度60~70厘米即可。然后将刚采捕上来的鳗苗放入箱体内进行漂洗,去除杂物、死苗等后,进行短期暂养。网箱暂养的密度一般为每平方米2~6千克,但要视水温高低而灵活掌握。
|
||
2.海、淡水混合水暂养
|
||
如果是从海边捕捞来的鳗苗,一般还需要经过海水和淡水混合水,暂养一段时间,使它逐渐适应淡水的生活环境后,再进入淡水暂养。
|
||
3.暂养中的管理
|
||
(1)每天洗刷网箱里的污物,剔除死苗、伤苗。
|
||
(2)暂养2~3天后要及时换箱。
|
||
(3)平时要注意河水涨落和风浪影响,经常检查网箱的缚绳是否牢固,网片是否有破损。
|
||
最好是将捕获的鳗苗集中漂洗干净后及时送往专门的鳗苗暂养中心,以便保证鳗苗暂养的成活率。
|
||
(二)暂养中心的暂养方法
|
||
1.低温暂养及条件
|
||
低温暂养池建在室内,用冰或制冷设备降低水温。暂养池的面积较小,一般为4~10平方米。水温一般控制在6~8℃之间,不能低于4℃,如低于4℃的时间长,鳗苗将处于僵卧状态而容易引起死亡。水中溶氧量控制在5毫克/升以上,暂养密度为每平方米6~8千克。暂养时间可适当延长。
|
||
2.降温处理
|
||
鳗苗进入低温暂养池,必须逐渐降温。降温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先将暂养池的水温调节到与包装鳗鱼苗容器中温度一致,然后把鳗鱼苗放入其中,再把暂养池的水温慢慢冷却到6~8℃;另一种方法是分级降温。先把鳗鱼苗连同装苗容器(如尼龙袋等)一起投入暂养池中,然后逐一经过水温级差池,每一级差池水温差不超过3℃,等容器中的温度与级差池水温一致时才能转入下一级差池,最后暂养在6~8℃暂养池中。在逐步降温的过程中,要注意温差不宜过大,降温时间也不宜太快,否则易引起鳗苗冻伤死亡。
|
||
3.加强暂养管理
|
||
(1)不同潮位、不同时期采捕的鳗苗要分开暂养
|
||
在鳗苗暂养过程中要注意,把不同潮位中采捕到的鳗苗分开暂养,不同时期采捕的鳗苗也要先分开暂养,待其体内外污物已充分清理干净后再合并暂养。否则,先采捕的鳗苗会吞食后来未经暂养的鳗苗排出的污物,污物在消化道内发酵闷胀致使鳗苗发病,甚至死亡。
|
||
(2)早苗、晚苗暂养时间及成活率
|
||
在苗汛旺季产的早期苗,体壮质优,一般每千克2500~3000尾,由于当时水温较低,鳗苗活力弱体耗小,一般暂养10天以上成活率仍可达95%以上;晚期的鳗苗体质较弱,一般每千克3200~3600尾,此时水温已渐升高,活动性强,体耗大,容易瘦弱,暂养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暂养2~3天即可运出。若暂养时间过长,鳗苗体色转黑,体瘦细长,活动力极弱,不耐运输,成活率极低。
|
||
(3)水温渐高易得水霉病,要细心操作
|
||
一般水温达12℃以上时,鳗苗易得水霉病,运输和操作时要谨慎细心。
|
||
第三节 欧洲鳗鲡天然苗的运输
|
||
一、选择早苗、好苗运输
|
||
欧洲鳗鲡苗,从当年的11月开始至翌年5月都有供应,以法国南部和英国的鳗苗质量最佳。早期供应的鳗苗质量比晚期供应鳗苗的质量好。进口时还要注意不要购买损伤、质量差的鳗苗。途中运输时间太长,也对其质量有直接影响。途中由于飞机航班误点等原因造成运输时间超过2天,也会对鳗苗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
||
二、包装启运
|
||
鳗苗经过暂养中心的暂养处理后,即可准备进行长途运输。在欧洲,玻璃鳗一般经过秤重后,被放入规格为60厘米×40厘米×10厘米左右的泡沫塑料箱中。一般在每个泡沫塑料箱中装放玻璃鳗5千克,然后加入少量水(以能湿润箱底,不没过玻璃鳗为度),在箱中放置一定量用杯盛或用塑料袋封装的碎冰,以起到降温作用。泡沫塑料箱经密封后装入制冷的集装箱中,通过汽车、火车、飞机等运输工具运往目的地。
|
||
三、进口抵港
|
||
玻璃鳗从欧洲运抵我国机场,一般要求运输时间不超过24小时。目前国内的中转站一般设在香港特区和上海市两地。进口商在机场接货后,要将泡沫塑料箱打开,在机场进行分拣计数,拣出其中的死苗,将健康的鳗苗分别装入事先准备好的塑料袋中,注意在分装过程中速度要迅速。鳗苗在欧洲启运时泡沫塑料箱中的温度大约在5℃,到达国内机场时箱中的温度大约为10~12℃,这时准备好分装玻璃鳗用的塑料袋,并调节塑料袋中的温度基本与泡沫塑料箱中的温度一致,温差不超过2℃,塑料袋在装入玻璃鳗后要及时进行充氧包装,放置在调节好水温的水箱中,以保证温度稳定。如果需要在机场滞留检疫,也须事先将检疫池的水温调节到与泡沫塑料箱一致,并对检疫池进行事先消毒和充氧。
|
||
四、国内中转站暂养、包装及中转运输
|
||
1.中转暂养
|
||
欧洲鳗苗运抵我国后,一般要经过中转站的短期暂养,重新剔除死苗、伤苗及去除污物后,水温控制在6~9℃,经暂养1~2天,即重新进行包装,然后发送至国内欧洲鳗鲡主要养殖区福建、广东、江苏、浙江等地的养殖场进行放养。
|
||
2.国内中转运输
|
||
目前国内欧洲鳗鲡的运输,主要采用尼龙袋充氧包装方式。具体做法是:用50厘米×70厘米大小的双层尼龙袋,装好鳗苗和水,然后排出空气,充入氧气,用皮筋扎紧袋口再放入瓦楞纸箱中。纸箱大小与尼龙袋大小相适应。每箱放入2袋,并在2袋间加放冰袋1只,以保持箱内低温。国内中转站暂养池的水温一般控制在6~9℃,因此进行包装运输时,包装袋的水温一般控制在8~10℃,每箱中装入的鳗苗量和加水量以及冰袋装入的冰和水的量,随着运输鳗苗个体的大小、气温高低、运输时间长短进行酌情调节。这种运输方法,一般经24小时左右运输,成活率可达98%以上。
|
||
3.国内中转运输注意事项
|
||
(1)运输前要做好充分准备,联系好运输工具、装苗容器、降温措施、转运地点,以免延误时间。根据运输时间长短,必要时可先进行一次包装试验。
|
||
(2)鳗苗起运前必须经过暂养,排除体内食物,漂洗皮肤黏液,以减低耗氧量和保持容器内水质的清新。
|
||
(3)运输鳗苗用水必须干净、清洁,最好用井水、泉水,如用自来水必须经过曝气去氯,建议最好不要用自来水。用水不能含有过多的浮游生物和细菌,以免增加水中耗氧量。
|
||
(4)鳗苗运抵目的地后,要注意不可直接将袋放入水温过高或过低的水中,一般温差不超过3℃(此点要求比日本鳗鲡要严格,日本鳗鲡一般要求5℃)。可先将装苗尼龙袋放入水中,让袋内水温逐渐增高后再开袋放苗(见表)。
|
||
尼龙袋包装欧洲鳗鲡苗的数量及加冰量
|
||
第四章 淡水饲养欧洲鳗鲡
|
||
第一节 白仔鳗的培育
|
||
一、场地选择条件及池子结构、建造
|
||
(一)场地选择条件
|
||
1.水源
|
||
养鳗的首要条件是水。不论江河、溪流、湖泊、水库、泉水、地下水等,只要水量充足,水质良好,一般均可做为水源。欧洲鳗鲡对水质条件要求很高,对水环境的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不如日本鳗鲡,所以要尽量选择水源丰富、水质清新的地方。养殖水源以山溪水、泉水、地下水为最佳,其次为无污染的河流水、水库水、湖泊水。
|
||
养鳗场用水选择,一般要因地制宜,随地区而不同。平原地区以江河和湖泊水为水源;而丘陵地区多以溪流、泉水或地下水为水源。为了满足养殖使用水量的要求,对水源的情况必须加以考察。一般源远流长、水量充沛,可以避免水源干涸。但河、湖有泛滥漫溢之灾,溪、泉有山洪暴发之险。所以对水源的水文、地理及历史变迁有必要进行调查。如以水库水作为养鳗场的水源,只要调查水库现有的资料,就能了解水库的蓄水量和有关控制设施等。
|
||
水源选择的另一方面是,要注意水源的环境。如河水来自工厂区,有工业污水流入,应调查污水有否经过处理,有否影响鳗鱼生长和生活的有害物质。如河流通过城镇,则需调查市政的区域规划和发展计划,注意工厂区的现状和发展情况。对于养殖场建设密度过高地区(即一些发达的养鳗老区),要注意尽力避免使用已受污染的河沟水或溪河水,以免造成交叉感染,引起鳗病大范围暴发。养殖欧洲鳗鲡,最好能打1~2口地下水井,以防止暴雨季节,自然水源的水浑浊或带有大量病菌时,可采用井水暂时代替,同时井水还可在盛夏季节,用来调节水温,但进水要经过严格水质化验,确认不含有超量的金属离子或其他有毒物质时方能使用。
|
||
水源的选择,还要从工程设施方面来考虑,如利用溪流水作养鳗场水源,要考虑是否需要拦河筑坝,储积水量;如利用地下水或泉水作养鳗场的水源,要考虑是否需要钻井建造引水、导水和调温等工程设施。这些建筑物,一般都是水工结构建筑,设计施工复杂,投资也较大。
|
||
2.水质
|
||
水质好坏是选择场地的一个重要条件,它直接影响欧洲鳗鲡养殖生产的效果。因此,考察水质不能光凭一时的肉眼观察,必须对水源的水质物理、化学、生物三个方面进行水质全面分析,看它是否适合欧洲鳗鲡的栖息、生长;或查阅当地环保部门掌握的历史资料,进行分析。逐项对照养鳗池的用水标准,同时还要了解乡镇企业发展动向。欧洲鳗鲡养殖池水的各项水质标准见表4-1。
|
||
表4-1 欧洲鳗鲡养殖池水水质要求
|
||
3.水量
|
||
当选择水源的水质符合养鳗要求后,进一步要考虑的是其水量能否保证满足养鳗场的需要。目前,国内精养池养殖欧洲鳗鲡一般采用半流水方式,其用水量比日本鳗鲡要高得多。用水量的高峰期是每年的6~9月,日换水量一般达到80%~150%,即建造一亩面积的欧洲鳗鲡养殖池,每天交换池水0.8~1.5次,需用水500~1000立方米。如建造一个养殖水面15亩的欧洲鳗鲡养殖场,其最高峰的日用水量需达到0.75万~1.5万立方米。
|
||
用水量是养鳗场建造的重要因素。而水源水量是随当地的水文、气象、地形、土质等条件而变化,在勘察水位时,要定时搜集有关方面的资料,结合各季节生产需水的数量来确定水源的水量是否适当。如果以江河、湖泊、水库作水源,水量一般能满足养鳗场的需要;若水源是溪流、泉水、地下水等,就要注意它的水量。
|
||
在勘察时还须注意水源在一年中最高、最低和平常水位,以供设计养鳗场时参考,对于历年来该地区的最高洪水位也应调查,作为设计外堤时的依据。由于设计时水量考虑不周,造成养鳗场部分或全部报废的例子不少,应引以为鉴。
|
||
4.气候
|
||
由于欧洲鳗鲡原所处的地理位置及由此而形成的生活习性特点(如较适应低温生活、不耐高温等),所以在我国选择欧洲鳗鲡养殖场地,当地气候条件也是一个重要的条件之一。一般要求当地的气候变化要比较小,欧洲鳗鲡的最适生长水温为22~26℃,如果冬季水温低于15℃,就需要对鳗池进行加热,这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如果夏季水温超过35℃,甚至高达39℃,就会对欧洲鳗鲡生长造成严重影响,使寄生虫、细菌和病毒性疾病的发病率大大增加,在这样的高温下,即使采用大换水的方法,效果也不明显,因为当时的水源温度也是很高的,而且大量换水还会增加鳗鱼感染病菌的机会。因此选址时,要尽量选择气温在15~32℃之间的地区。
|
||
5.地理位置
|
||
欧洲鳗鲡养殖场要尽量建立在交通便利、离机场或其他种苗集散地较近的地方,便于种苗的运输,同时也便于商品鳗的销售、饲料和其他物资的运输;如果可能,养鳗场还应尽量靠近主要的港口或出口集散地、靠近烤鳗厂、靠近饲料供应地等。
|
||
6.养鳗场的动力
|
||
养鳗场的注、排水、增氧、饲料加工、暂养等都要靠动力来驱动机械,因此,养鳗场的用电量相当可观,且要持续用电。一般年产100吨成鳗的养鳗场,大约需要150千瓦的电力才能保证正常生产。因此场地一定要选在有国家电网的地区,并且最好有两路电源。为防止停电,要自备发电设备。
|
||
7.土质
|
||
养鳗场的土建工程,一般都是就地取材。若用土壤围堤,在勘察时就要从工程角度来分析土壤的软硬、稳定以及透水性、压缩性、含水性等性质,观察是否符合建池要求。如果不根据土质而盲目设计施工,会造成巨大损失。在很软的土质上建造,结果堤身过重下沉,造成水漫堤顶,使整个养鳗场被水淹没。若事先了解土质,采用预压加固等措施,这种过重沉陷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另外,鳗鱼不适应酸性环境,所以养鳗场一般不能建在酸性土壤区,土壤颗粒微细的沉泥区也不适宜,最好选择在壤土地区。
|
||
土壤根据物理性能,可分为砾石土、砂土、砂壤土、黏土、壤土、腐殖质土等。土壤类别可按表4-2所述方法进行鉴别。
|
||
表4-2 野外确定土壤类别的方法
|
||
除了上述因素之外,还要求场址的地形要平坦,便于建造,同时在建造过程中,还要根据长远发展规划,留有发展扩建的余地。如场址如能建在地热水或地下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则养殖的成本可大大降低,经营风险也可降低,经济效益亦更有保证。
|
||
从目前我国欧洲鳗鲡养殖场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福建、广东、江苏、浙江等沿海地区,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夏季温度过高,同时上述地区多为养鳗集中产区,当地淡水资源条件较为紧张,养殖密度也较高,极易造成鳗病大量暴发流行。近2~3年来,已开始从沿海逐渐向条件较好的山区及内陆省份发展。
|
||
(二)池子结构及建造
|
||
1.温棚
|
||
为减少投资,一般采用简易式温室,使用的材料,主要有镀锌管、角钢等钢材,也有的采用毛竹或木材,做成弯拱形的棚架,棚架上覆盖黑色塑料薄膜,起到遮光及保温作用。
|
||
2.水泥池
|
||
(1)面积、池深、水深
|
||
白仔鳗池,一般面积以80~100平方米为宜,池深1.0米,水深控制在0.5~0.7米。
|
||
(2)池壁结构
|
||
为便于白仔鳗池的自流、自排,一般鳗池不宜深挖,直接在平地上夯实后混凝土浇铸基础然后砖砌。要求池壁必须做到如下三点:①保水不渗漏;②安全牢固,池壁基础坚实,不沉陷;③要有防逃设施。
|
||
鳗池的池壁一般采用100#水泥和红砖砌筑,砖墙厚24厘米,两池相隔之砖墙厚37厘米,外用150#水泥砂浆抹面,池壁顶端要高出最高蓄水位20厘米以上,并且必须有向内伸出6厘米的混凝土压口(檐),以防止白仔鳗附着在池壁上,往外爬出逃逸。
|
||
池壁的基础必须牢固、不沉陷、不漏水。因此,基础池底必须建在比较坚实的硬土上,如有淤泥、杂物应当清除。砂壤土、黏土一般能承受池壁的压力,加上有可塑性,不渗水,在这种土质里建造,池壁基础能达到设计要求。若是在砂质土或腐殖质土壤上建造池壁,其基础要特别注意。砂质土能承受压力,但渗透系数大易漏水,在设计池壁基础时要增加基础的厚度,或加深、加宽基槽,最好压实后再挖基槽,做混凝土基础。
|
||
池壁不宜用乱石浆砌,因浆砌很难保证不漏水,而一旦漏水就会形成缝或小洞,鳗鱼躲在里面无法捕出,若和外界相通,鳗鱼就会不分昼夜地逃走。
|
||
欧洲鳗鲡苗易爬壁,故池壁要用水泥砂浆抹平,以防止苗体擦伤及逃出。一般采用五层防水砂浆抹面,具体做法是:①砖砌基层第一层用1:2水泥砂浆抹面(500#普通硅酸盐水泥);第二层素水泥浆加防水液用条帚刷匀;第三层、第五层抹面和第一层相同;第四层和第二层相同。五层总厚度为2.5厘米。②混凝土基层第一层、第三层、第五层用素水泥;第二层、第四层用1:2水泥砂浆。不论采用哪种方式,均要不渗漏水,不开裂,池壁光滑。
|
||
(3)池底结构
|
||
首先白仔鳗池子的池底要求不漏水。为此,建造时一般先去掉浮土及淤泥,经平整后夯实,25厘米厚块石垫底,上面加15厘米厚150#混凝土底板。池底也采用五层防水砂浆抹面。
|
||
为便于清污排水和收苗,池底要建造成锅底形,一般池底由四周向中央倾斜,倾斜度为2.5%~3.0%,再由中心向一边角的收苗口倾斜,倾斜度1.5%~2.0%。池底中央设出水口(见图)。
|
||
锅底形白仔鳗池(横断面)示意图
|
||
3.注、排水口
|
||
(1)注水口
|
||
注水口位置依据给水道与排水口(或收苗口)相对,设在池角。注水口应高于池壁,最好距池水水面50厘米以上。向池内伸出30~40厘米。注水口材料可用混凝土圆管,砖砌土渠。如用压力管道输水,可用铸铁管、钢板管、水泥压力管,但必须装置控制设施。一般采用直通截止阀,白仔鳗池子可选用管径∮50~100毫米。如为无压力输水,注水口应设置闸门等控制注水。
|
||
(2)排水口(排污口或收苗口)
|
||
目前白仔鳗培育,排污口和排水口往往联在一起,均设在池子的中央,平时用于排污,在清池选别收苗时则用于排水。为便于白仔鳗的分选捕捞,有的也在注水口一边的池边角上另外设置收苗口,有的也可与排水口联在一起,既可做排水口,也可做收苗口使用。
|
||
为防止逃鳗,控制池子水位,并能够将池底污水依靠水流压力提升而溢出池外,一般需在排水口上设置2道闸门:第一道网闸,起网拦白仔鳗防逃作用。拦网材料有不锈钢网或用30目的聚乙烯网布、尼龙筛绢,敷在拦网框上。排水时只要拔取排污管,池水就可从池底通过网栅流出;第二道管闸,也称溢水闸,溢闸水口的高度与鳗池正常水位相近,在池子注水时,可以使底层池水上提并从管闸口的溢水口处溢出,保持鳗池水位的恒定。当鳗池需要排干时,只需将管闸抽起,水即可从排水道流出。
|
||
4.加热管道
|
||
除有条件的地方采用地热水加热外,一般培育白仔鳗的加温方法是采用蒸气加温。锅炉的选用以温室最大耗热量来挑选锅炉的规格和型号,一般选KZG型卧式快装锅炉(0.5~4吨锅炉)。将蒸气锅炉产生的蒸气通过钢质盘管直接通入池水进行加温。加热管一般采用无缝钢管,为便于安装维修,蒸气管入池时每池单独设蒸气阀门控制进气量。蒸气管离开池底及池壁各20~25厘米较为合适。为使蒸气畅流,必须注意回水系统,否则将引起加热不良和严重振动。回水管的安装高度最好低于加热盘管,末端要安装疏水器阀门,以便及时排除冷凝水,并防止蒸汽逸出。如钢管直管部分较长,则还应考虑钢管的胀缩,配置一定数量的伸缩管。
|
||
二、白仔鳗的培育
|
||
(一)池子消毒
|
||
旧池可在使用前1个月,用200毫克/升生石灰或20毫克/升漂白粉全池泼洒消毒10~20天,洗刷干净后,在投苗前7天,用20~30毫克/升高锰酸钾全池泼洒消毒3~5天,然后洗净排干待用。
|
||
新池在使用前,一定要充分浸泡,可选用1~1.5毫克/升草酸全池泼洒浸洗,然后蓄水浸泡。要求多次浸洗换水,浸泡时间至少在20天以上。用前测定pH,检测池子浸泡后的效果,投苗前7天,再用20毫克/升高锰酸钾全池泼洒消毒3天,洗净排干待用。
|
||
(二)苗种放养
|
||
1.选苗
|
||
由于产地和采捕期的差别,法国产的欧洲鳗鲡苗最好在12月至翌年2月底前投放,规格一般为2500~3200尾/千克;3月后,规格多为3100~3500尾/千克,此时,最好选择投放英国产的欧洲鳗鲡头茬苗,规格为2800~3200尾/千克。苗体要求健康、活泼、体色白,黑苗比例不能超过2%,且规格整齐,无明显外伤,最好是采用手抄网捕捞的优质苗种。为减少三类苗的比例,建议最好掌握在春节前后投苗。早期苗,体质健壮、整齐,易饲养,病害少,生长快。
|
||
2.放苗
|
||
放苗前,池子灌水水深30厘米,盐度调为0.5%~0.7%。调整好增氧机的浮力、流速及方向,使转动起来的水车叶片刚好接触水面,以使全池水转动为准。
|
||
目前,因为欧洲鳗鲡苗的暂养及包装的水温一般控制在8~10℃,所以放苗前,池水的水温应控制在15℃以内。3~4月投苗时,如遇气候回暖、水温过高,需采取措施降低池水温度或采取缓慢过渡的方式调节包装袋内水温与池水水温的温差,一般温差不超过3℃。具体操作是:将装白仔鳗的塑料袋放入池中过渡20~30分钟,使袋内外的水温基本达到一致,再将鳗苗放入池中。放苗时最好不要集中在一个地方,以免白仔鳗的苗体弱聚集成群,造成局部缺氧,增加死苗数量。
|
||
3.放养密度
|
||
白仔鳗放养密度一般为500~800尾/平方米,最好不超过800尾/平方米,以低密度培育效果较好。
|
||
(三)水温控制
|
||
放苗初始,要求升温始缓末快,一般放苗24小时后开始升温。开始加温时,每4~6小时升温0.5℃,至18℃后升温速度可稍微加快,此时如苗体较弱,可提前开食。
|
||
开始驯饵时的水温可控制在22~24℃,驯饵结束后,水温可控制在24~26℃,后期如水质条件好,排污管理工作落实,水温还可适当提高,控制在26~28℃,以提高饵料投喂量,促进快速生长。
|
||
为保持稳定的水温,可设置专用的白仔鳗调温池。白仔鳗培育期间,水温的恒定及水质的稳定尤为重要,目前,以地下水培苗效果最佳,原因就在于地下水水温恒定、水质稳定,培苗期间池水水温、水质变化幅度不大。所以在采用山溪水、河流水等外来水源作为白仔鳗培苗用水的养鳗场,可采取设置专门的调温池,通过调温池的温度预调及池水预处理,然后再抽至白仔鳗池换水,可保证白仔鳗培苗期间,池水的水温、水质的稳定,从而有利于白仔鳗的正常摄食生活,达到快速生长的效果。
|
||
(四)驯养
|
||
当水温升至22~24℃,换水去盐,池水盐度淡化至0.2%~0.3%时,即可开始驯饵。如果放养的鳗苗个体较小,途中运输耽误的时间较长,入池后体质较虚弱,可考虑提前投喂,可在水温升至18℃时即开始投饵。驯养从夜间开始,诱食前2~3天,采取全池泼洒碾碎的水蚯蚓。投喂量按苗体重的10%~15%投喂,投量宁多勿少,充分让其摄食均匀、吃饱、胃撑大,以减少三类苗的数量。撒投碾碎的水蚯蚓应沿着池塘的边缘、饵料台的上方撒投,少量水蚯蚓撒投于池中央。投后要及时捞去剩饵,换水排污要彻底。开始泼洒水蚯蚓诱食时,要关停增氧机30~40分钟,随后以开饵料台上方灯光照射方法诱食,一般撒投2~3天后的夜晚开始定点投喂,水蚯蚓应逐渐集中投到饵料台中。每次投喂前开启灯光,关闭水车,食完关闭灯光及开启水车,使鳗苗定时趋食,集中摄食,一般经3~5天的驯食后,应逐渐培养鳗苗形成定时、定点、定量摄食。驯食结束后,正常投喂一般以一日三餐为佳。投喂时间为6时、14时、22时。投喂量应逐渐提高,日投饵率可增到35%~45%,吃食旺盛时可达50%~70%。摄食时间一般控制在60分钟以内,剩下水蚯蚓应及时捞除。开食后水深应逐渐增加到最终水位以50~70厘米为止,同时饵料台也应逐渐提升到离水5厘米的位置。
|
||
(五)饵料转换
|
||
白仔鳗投喂水蚯蚓20~35天后,鳗苗体能及活力已增强,即可开始饵料的转换,此时日投饵率应降为6%~8%。转食前宜停食一餐,然后于夜晚开始转饵,转饵时采取逐渐调整水蚯蚓与白仔鳗饵料的比例来进行(3:1,2:1,1:1,1:2,1:3,……100%),逐渐过渡到全部用白仔鳗饲料投喂,转饵过渡期一般为5~7天,此时由于混合调成糊状给食,易造成饵料散失,水质恶化,所以转饵的时间不宜过长,同时加工饵料时要增加粘弹性,且添加适量的维生素、助消化的物质等营养强化剂类,以保证营养的全面。转饵结束改投白仔鳗饲料后,日投饵率应降为5%~8%。日投两次,投喂时间为6时、18时,此时可根据鳗苗吃食情况好坏酌情增减,一般以30分钟内吃完为原则,掌握在八分饱为宜,切忌过量摄食,要适度控制投喂量。
|
||
(六)水蚯蚓的暂养及处理
|
||
水蚯蚓暂养池,一般要建在注、排水方便的地方,暂养池的水源最好采用山溪水或井水,水温最好低于20℃,pH以6.0~7.5为宜,浮游生物宜少些。最好能做到自流水,同时在池子上方要搭盖简易遮阳棚,保证池内阴凉挡雨,便于管理人员操作,同时可提高水蚯蚓暂养成活率。
|
||
暂养池一般用砖砌成,并用水泥抹面。每一个分隔的小池,长为1.0~1.2米,宽为0.8~1.0米,高为0.10~0.15米。若干个小池排成一排,每排从一端进水,从另一端出水,每一小池的排水口放一块砖即可保持一定水位。日常保持水微流,每一个小池约可暂养水蚯蚓10~15千克。
|
||
水蚯蚓购进时要尽量做到污物、杂质要少,暂养漂洗的时间要保证。驯食前期漂洗时间至少要在5天以上,漂洗、爬活的次数要多,一般要3次,后期正常投喂时,由于水蚯蚓投喂量大,此时苗体体质已逐渐恢复,活力强,水蚯蚓暂养漂洗时间如受暂养池面积限制可控制在2天以上,漂洗、爬活的次数在2次以上即可。此时,可采用黑暗分离方法进行水蚯蚓和污物的快速分离处理。水蚯蚓投喂前一定要保证做到漂洗、爬活彻底,同时要完全排除死虫和污物,保证虫体洗净、鲜活。
|
||
白仔鳗培育期主要投喂生物饵料,因此水蚯蚓暂养漂洗及投喂前的药物处理至关重要。水蚯蚓投喂前必须经过严格的消毒杀菌等处理,避免鳗苗因摄食水蚯蚓而得病。具体做法为:水蚯蚓暂养漂洗3天以上,爬活2~3次,喂前选用0.5%~1.0%的食盐水浸泡30分钟,刺激虫体吐出体内脏物,然后换水漂洗干净,每千克水蚯蚓用鳗康毒2.0~2.5克或土霉素2~2.5克等药物消毒30~60分钟。这样处理可做到预防爱德华氏病的发生,且鳗苗成活率高,体质强壮,生长好。
|
||
(七)水质管理
|
||
1.排污(捞污或吸污)
|
||
白仔鳗培育池,一般均安装有独立的排污设施,通过排污设施定期排除污物。根据欧洲鳗鲡对水质要求较高的习性特点,除采取定期排污外,还应采取橡皮管虹吸或密捞网定时将污物捞除。排污及吸污工作一般安排在投饵结束后2小时开始进行,每天要求捞污或吸污2~3次,每隔2~4小时应吸污除臭一次。排污时要关停增氧机,待污水随水流旋转集中沉淀后再进行吸污或捞污。排污时要耐心细致,防止污物在排污时冲散和管子吸污时损伤鳗苗。在培育后期,由于鳗苗摄食量大,增重迅速,密度增大,代谢物较多,此时必须进行定期的刷池和定期的全池彻底洗刷排污工作。可购置专用的白仔鳗池塑料毛刷,采取严格细致、规范的刷池操作方式进行,严防苗体受伤。
|
||
2.换水
|
||
定期换水是改善池水水质的积极有效的措施之一。白仔鳗培育期的换水量,要根据鳗苗摄食和水质变化情况而定。在水蚯蚓驯食初期,由于投喂碾碎的水蚯蚓,易引起水质恶化,所以此时换水、吸污要彻底。一般换水量控制在每次40%~50%。驯食结束后,正常投喂水蚯蚓时,由于水蚯蚓易消化吸收,鳗苗排出的污物极少,为保持水质的稳定、水温的恒定,可适当减少换水量,一般控制在每次换水量为池水量的10%~15%,日换水3次。换水应在吃食结束后2小时进行,先排除池底污水井进行捞污或吸污后,再加注新水。在培育后期,尤其是开始进行转饵并进入投喂配合饲料时,此时池水水质极易恶化,因此要加大放水量,并结合进行彻底的刷池排污。一般换水量提高到每次为池水量的35%~50%。在水质严重恶化或防病施药时,应增加换水量,必要时应彻底换水。同时每隔2小时应拔管除臭1次,及时添注新水。一般经过药物消毒的池水,在24小时内必须彻底更换。使用溪水、江河、湖泊等地表水作为养殖用水水源时,最好设置专用调温池预调水温,并进行必要的水质调节处理。注水时要通过密网过滤,防止病害生物进入培苗池。
|
||
3.水质调节
|
||
根据白仔鳗对水质要求清新等习性特点,结合白仔鳗苗培育期各个阶段的水质变化特点,要坚持定期进行水质理化因子测定。根据测定结果,进行必要的水质净化和调控处理,尽量使水中各项理化指标保持在适宜范围内,一般可选用对鳗苗无明显刺激作用的物质,如20~30毫克/升光合细菌,3~5毫克/升水质改良剂(如海中宝等),5~10毫克/升生石灰等方法调节水质,使水体保持良好的生态平衡。
|
||
4.其他
|
||
除抓好日常水质管理工作外,还必须加强鳗苗的防逃措施,欧洲鳗鲡白仔鳗具有极强的顶水逆行能力,沿潮湿的池壁逃逸的习性远胜于日本鳗鲡,所以平时除了在白仔鳗池排水管或出苗管的出口处要设有聚乙烯网套之外,还需在排污沟设置总的防逃拦网,以防鳗苗逃逸后能及时捕回。在日常管理中,应经常检查注、排水设施、过滤设施、池壁有无漏水潮湿现象等,发现破损要及时修补。此外在日常管理中,要建立正常的工具保管、饲料投喂、药物消毒等工作。注意技术数据的记录,健全日常值班管理制度,保证安全生产。
|
||
(八)疾病防治
|
||
白仔鳗苗培育期间,一般易患的病害有:爱德华氏病、小瓜虫病、烂尾病、水霉病、拟指环虫病、两极虫病等。其中尤以爱德华氏病、小瓜虫病的发生率较高,且危害较大,一旦发生,轻则影响生长,重则造成大量死亡。因此应加强日常的预防工作,初期一旦发现症状,应对症下药及时治疗,把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中。一般每隔3~5天,要对水体进行消毒,可采用含氯、呋喃类等药物,低浓度处理,同时在爱德华氏病发生的高峰期(即水蚯蚓投喂第7~15天),进行该病的预防治疗。在转饵及投喂白仔鳗饵料期间,可定期内服药物(如土霉素2~2.5克/千克料或鳗康素1.5~2.0克/千克料),预防细菌性疾病。
|
||
三、白仔鳗的筛选、分养
|
||
(一)分养准备工作
|
||
1.预计分养的规格和数量
|
||
在分养前1~2天,先进行苗种的抽样检查,算出平均规格和各种规格大小的大致比例。然后推算池塘的存鳗量,估计出分养的规格和数量,便于作出下一步生产的放养安排。
|
||
2.工具准备
|
||
(1)捕捞网具
|
||
可采用聚乙烯筛绢做成的拉网或直接使用网箱。
|
||
(2)分养用网箱
|
||
准备4~5只聚乙烯筛绢网布做成的网箱。网箱规格一般为:800厘米×80厘米×100厘米(长×宽×高)。
|
||
(3)鳗种选别器
|
||
一般采用日本鳗鲡选别器(表4-3)。目前,大多数欧洲鳗鲡养殖场都使用传统的竹制鱼筛(表4-4),采取带水方式进行白仔鳗的选别。竹制鱼筛采用竹编、半圆形,规格一般为:5、6、7、8、9、10、11、12朝(广东、福建俗称“朝”)。一般养鳗场最好备有竹制鱼筛一套和日本鳗鲡槽式选别器一套,根据不同的鳗种规格,选择不同的筛选工具,轮换使用。
|
||
表4-3 槽式选别器筛选欧洲鳗鲡苗种的系列规格
|
||
(4)分养用小工具
|
||
收苗套网4~5只,鳗篓10个,50千克磅秤1台,2~2.5千克盘秤1只,木制捞海2~3只等。
|
||
3.停食
|
||
在欧洲鳗鲡苗种分养之前,一定要停食。经过停食使苗种感到饥饿,在引食诱捕时的效果较好。同时经过停食的苗种,在排净粪便后,空腹时对忍受缺氧的能力增强,在操作时不易受伤,也便于正确计数。
|
||
表4-4 竹制鱼筛筛选欧洲鳗鲡苗种的系列规格
|
||
由于欧洲鳗鲡苗种的规格一般较小,所以停食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在选别分养前停食1天即可。
|
||
4.排水和降温
|
||
一般在选别前一天,在停食的同时,开始添注新水,逐渐将池水水温适当降低,同时将池水水位降至35~40厘米,以便于捕捞操作。此时白仔鳗苗池选别操作的水温一般控制在22~24℃。水温适当降低,一方面可适当降低苗种的活动能力,另一方面可减少机械操作带来的损伤,减少苗种暂养过程中的代谢分泌物,提高暂养的密度、时间及成活率。
|
||
5.选别池及放养池的设备
|
||
准备吊养苗种并进行选别操作的池子,其水体环境最好能与原白仔鳗池相近。准备放养的池子也要求尽力与原白仔鳗池子水体环境一致。所以放养池需要提前2~3天蓄水,如水温低,可适当加温,要求池水水温与白仔鳗池水温相近。
|
||
(二)分养
|
||
1.捕捞
|
||
由于欧洲鳗鲡苗种规格较小,故一般先采取诱捕的方法将个体较大、摄食能力较强的苗种捕捞出来,然后再放水将苗全部捕出。具体做法是:在捕苗前可在食台上投喂较硬韧的团状配合饲料,使鳗苗虽聚集而无法吞食。当鳗苗集中在食台抢食时,即可用抄网抄捕。经过2~3次抄捕,可将绝大部分的好苗捕出。
|
||
抄捕结束后,可将池水排出,在出苗管口敷设集苗套网,待池水大部分排出后开启集苗管的阀门或栓塞,让鳗苗自行流入收苗套网中。在排水时边排水边捞苗,直到排干池水,将鳗苗从污物中全部分出为止。
|
||
2.选别
|
||
目前白仔鳗选别工具,最好使用竹制的鱼筛,可采取带水方式选别,减轻机械操作的损伤程度,确保选别后的鳗苗快速恢复、提早开食。
|
||
选别前可根据放养计划、筛选要求来选定选别器的规格。在鳗苗选别时,必须注意如下几点:
|
||
(1)一般分选的时间,尽可能安排在清晨温度较低时进行,如在2~3月选别,此时气候较寒冷,可选择晴天上午8时过后,气温回升后进行选别。
|
||
(2)由于欧洲鳗鲡皮肤相对较薄,加之鳗种个体小,体质娇嫩,如操作不慎易造成损伤而感染发病,所以选别时抄网捕苗、排水口收苗操作均要细心,装苗桶要带有少量水搬移,筛选操作均应在水中进行,离水时间要短。
|
||
(3)筛选必须在有增氧的条件下进行,并拿握好网箱暂养的密度、时间,防止鳗苗在网箱中缺氧,影响后期苗种饲养管理。
|
||
3.放养
|
||
分选后将规格相对一致的鳗苗集中于同池放养。分选后规、格小于800尾/千克、体质较弱的苗种,可放回原白仔鳗池子再投喂水蚯蚓开始重新驯养,并注意加强该批苗种的强化饲养管理工作,以尽量降低三类苗的比例。而较大规格的苗种,可转入黑仔鳗培育池进行培育。
|
||
第二节 黑仔鳗的培育
|
||
一、池子结构及建造
|
||
(一)面积、池深、水深
|
||
黑仔鳗池,每个面积200~300平方米为宜,池深1.2~1.4米,水深控制在1.0~1.2米。
|
||
(二)池堤结构
|
||
一般要求黑仔鳗培育池的池堤结构,需满足如下要求:无缝,不穿孔漏水,安全牢固,基础牢固不沉陷歪斜,能防止鳗鱼逃失,堤面稍宽些,便于行走操作。其结构特点及建设同白仔鳗培育池相同。
|
||
(三)池底
|
||
1.池底用卵石或砾石和砂子铺成
|
||
其做法是:先将池底要求整形后夯实,然后铺20~25厘米厚的卵石或砾石(规格不一),按先大块后小块顺序铺设,夯实后再铺上20厘米左右厚的砂子,加水冲灌填实即可。
|
||
2.池底用三合土铺成
|
||
其做法是:先将池底整形夯实,然后铺上10~15厘米厚的三合土(其比例为:黄土:砂:石灰=5:3:2),用电振动器进行夯实,要求三合土铺设时采取填一层后即夯实、再填、再夯的处理方法。
|
||
用砂石或三合土铺设的池底,在注水口直下的相应地方和池底中心周边2米范围以及到收鱼口一带最好用混凝土浇注,一是保护池底,二是便于捕捞收鳗时方便,三是便于排污口附近清污处理。
|
||
(四)排污口、注水口和排水口
|
||
1.排污口
|
||
排污口是鳗池污物的出口,一般设在池子中央。排污口面积一般占养殖面积的0.5%~1.0%。排污口关键部位是拦鱼设施,其作用是防止鳗鱼随污物一起逃出。目前一般采用塑料板或∮6厘米的钢筋做成长方形拦鱼栅,根据鳗种大小不同规格,网孔大小也不同,一般间距或网孔为0.2~0.6厘米。排污管道一般采用硬塑料管(PVC管)制成,管径为150毫米,池外部分是可随意抽出或插入的连接管。拔出连接管时,池水水面高于外侧,污物通过排污口随水排出,插入时,连接管的管口比池堤低20厘米左右,当池水水面比连接管管口高时,池水可自动排出,防止池水漫过池堤。排污口附近2米周边均浇上混凝土,以便于排污清洗及保护排污口。
|
||
2.注水口
|
||
注水口一般要高于池堤,并向池内伸出20~30厘米,可采用∮50毫米的PVC管,以防鳗鱼顶水逃出。为便于捕捞时收集鳗鱼,注水口与排水口应设在同一侧。在捕捞收集鳗鱼时,需不断补给一些清水,鳗鱼有逆水向上的特性,都向注水口集中,同时也就集中到排水口附近。
|
||
3.排水口
|
||
排水口一般设在与沟相连的池堤一侧,不可靠近饲料台附近。目前黑仔鳗培育池排水口一般采用∮30厘米的水泥管或槽式闸板。排水口即为收鱼口,当水排放快干时,只要拔除排水口的栓塞或取掉挡水板,套上集鳗的网袋即可收捕鳗种。
|
||
二、黑仔鳗的培育
|
||
(一)清池、清毒
|
||
在黑仔鳗放养前,要做好培育池的清池、消毒准备工作。水泥池的消毒准备工作可参照白仔鳗培育池的方法进行。对砂石底或三合土底的池子,首先要将池排干,尽量去掉池中沉积的淤泥(新池可省去)。让池底充分曝晒,使池底中的腐殖质充分分解。同时要仔细检查池壁、注排水设施,包括拦鱼栅、食场等,如有损坏或渗漏,要及时进行修补。
|
||
放养前20天左右,池中注入少量水,使池底浸湿为止,用20~30毫克/升漂白粉或用200毫克/升生石灰进行清塘消毒,除去池中有害生物。把漂白粉或生石灰事先溶化在少量水中,然后均匀泼洒在池壁和池水中。
|
||
放养前2~3天打复水,把清塘后池中的积水排出,注入新鲜水。注水时,为防止大型浮游生物或小鱼虾等进入培育池,可用密尼龙筛绢网过滤。注水后如发现池中有大型水蚤、锚头鳋幼体等有害生物,可采用0.5毫克/升晶体敌百虫消毒池水,待毒性消失后方可放鱼。
|
||
(二)鳗种放养
|
||
1.黑仔鳗消毒
|
||
黑仔鳗经过捕捞、筛选、搬动等操作,体表粘液部分脱落,皮肤擦伤容易引起细菌感染,故在放养后的当天傍晚,要立即进行药浴。一般采用盐水或呋喃类药物消毒,切忌使用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消毒。消毒后需大量换水,保持水质良好,以增进鳗种的食欲。
|
||
2.放养密度
|
||
白仔鳗经筛选后,可按不同规格分别投放入黑仔鳗培育池内培育。刚刚选别出来的黑仔鳗最好继续在水泥池内培育,再经过一段时间培育后,规格大些再进行分养于砂石底或三合土底的池子。有的是将黑仔鳗直接放入砂石底或三合土底池子培育,由于土池自净能力强,加之水质、水温变化相对稳定,培育效果较好,尤其是新建的场,不妨直接使用砂石底或三合土底的池子进行黑仔鳗的培育。水泥池的放养密度要比砂石底或三合土底的池子要低些。具体投苗密度见表4-5。
|
||
表4-5 不同规格鳗种放养密度
|
||
(三)投饲管理
|
||
筛选后的小规格黑仔鳗(500~800尾/千克),仍投喂白仔鳗饲料,大规格黑仔鳗(一般规格达500尾/千克)可通过饲料转换的方法改喂特制黑仔鳗(俗称特黑),饲料中需添加一定比例的水和油,加水量一般为饲料量的1.3~1.5倍,鱼油添加量一般控制在3%以内。黑仔鳗阶段,由于鱼体仍较小,饲料加工时一定要搅拌制成柔软而膨胀、黏性强、不易溃散的团状后方可投喂。每天投喂2次,即:上午5~6时,下午5~6时。上午投喂量一般占总投喂量的40%,下午占60%。每天投喂量以半小时内吃完为适量,日投饲量的增减一般根据池塘存鳗量、每天吃食状况及鳗鱼活动状况和天气情况而及时调整。
|
||
4月底至5月初后分选出来的黑仔鳗,由于正值春夏交接,气候变化大,日温差波动大,故停炉的时间应适当推迟,否则由于早晚水温不稳定,黑仔鳗吃食将出现不正常,尤其水泥池更为明显,养殖管理难度明显加大。
|
||
欧洲鳗鲡有过饱食的摄食习惯,故在高温期,要控制好日投喂量,切忌过量投喂。具体做法如下:
|
||
(1)在水源充足、水质条件好、水温可控制在28℃以下时,可适当提高投饵率,一般在3%以上,鱼油添加量可控制在3%左右。尽量让其吃饱,以达到快速生长的目的。
|
||
(2)在水量充沛、但池水水温无法控制的情况下,一般要采取适度控制日投喂量,日投饵率一般控制在3%以下。同时鱼油添加量控制在1%~2%。如池水水温超过28℃时,摄食状况及消化功能明显下降,要注意防止贪吃的欧洲鳗鲡过分饱食而产生消化不良导致疾病频发。
|
||
(3)在水源供应紧张、水交换量有限、水质管理较差的情况下,日投喂量要严格控制,一般日投饵率控制在1.5%以下,鱼油添加量一般为1%或不添加。此时要密切注视吃食状况,如发现吃食状况差,应及时捞出剩饵。切忌摄食时间长而导致水质恶化的后果。
|
||
(4)改进投喂方法,在食台上尽量把饲料铺开或分成两大片,以便有更大的接触空间让欧洲鳗鲡容易摄食,从而缩短摄食时间,减轻对水质的污染(表4-6),保证摄食均匀,减少“三类苗”的比例。
|
||
表4-6 欧洲鳗鲡养殖各阶段配合饲料适宜投饵率
|
||
(四)水质管理
|
||
1.设置“栖息台”根据欧洲鳗鲡的生活习性,喜欢在池底群聚静卧,所以在池水的流水处设置一定面积的“栖息台”让其悬挂于台上栖息,避免鳗鱼钻入砂底长期处于不良环境中栖息,避开池底水质状况差的生态环境,生活在水质较好的环境中,从而减少病害发生机率。
|
||
栖息台一般采用竹制或钢筋做框架,然后用聚乙烯绳编织的各种规格的网做成上、下数层的栖息网,置于池塘中投饵台两侧流水处。栖息台的面积及大小一般根据池塘大小设备,面积300平方米以上的池子,可设置2~3个;150~300平方米池子,可设置1~2个。每个栖息台的面积一般为3~4平方米,分为4~5层。
|
||
2.搭盖遮阳网、膜
|
||
在饲养过程中,为了降低水温,保持适宜的生活水温及避开强光刺激,保持池水水温、水质的相对稳定,一般采取在池子的中间走道及投饵台上方搭盖黑色塑料薄膜,在池子的其他部分搭盖遮光率达80%的遮阳网,以营造一个幽暗的栖息环境。春冬时,则拆除遮阳网,让阳光照射,以利于池水水温的升高。
|
||
3.捞取剩饵
|
||
每次投饲后要及时捞取剩饵,一般在投饲后的10~15分钟,如发现摄食状况差应立即捞除,以免饵料长时间漂于水中散失污染水质,同时饵料框要及时洗刷干净、晾干。
|
||
4.排污
|
||
每天早晚投饵后2小时要彻底排污,同时每间隔2~4小时应排污一次,如排污不畅,要用虹吸管吸污,坚持做到每日刷洗池子,定期彻底刷洗池底及池壁。
|
||
5.加注新水
|
||
要求每天换水量达到100%~120%以上,有条件的地方可采取换水后加满水保持微流水。
|
||
6.调节水温
|
||
高温期要适当提高水位,以利调节水温,避免水温有较大波动。
|
||
7.注意水色变化
|
||
经常注意鳗池水色变化,要求土池水色淡绿,水泥池水色清澈见底,透明度要求在40厘米以上。遇暴雨季节,水源水浑浊,水质pH骤降,水温波动大,可适当控制换水量及控制投饵量,同时采用5~10毫克/升生石灰进行调节。雨季过后要彻底洗刷池子,加强药浴防病工作。有条件的地方,可打地下水进行水温调节或雨季备用,也可采取将水源水引入土池沉淀过滤后再使用,此时可采用沙滤法或化学方法。化学方法为,当水源pH偏高时使用明矾,当pH较低时可使用碱式氯化铝,或先施石灰1.0~1.5毫克/升,再使用明矾。
|
||
8.定期测定水质理化因子
|
||
可采用水质快速测试盒进行水质监测,养殖的池水一般要求水温最好在24~26℃,高温最好不超过28℃,pH6.5~7.5,溶解氧5毫克/升以上,NH4+—N≤1.0毫克/升,N02-—N≤0.1毫克/升,硫化氢≤0.02毫克/升,水透明度≥40厘米。
|
||
(五)病害防治
|
||
黑仔鳗培育阶段由于正处于春夏季节,气候变化大,雨水多,同时水温偏高,由于欧洲鳗鲡不耐高温,适应力下降,所以病害发生的机率明显上升。此阶段主要的病害为细菌性烂鳃病、赤鳍病、赤点病、拟指环虫病、车轮虫病、烂尾病等,其中尤以烂鳃病、烂尾病、拟指环虫病的发病机率较高。采用水泥池饲养,水温控制及水质管理方面较容易,但往往在气候突变时,如暴雨季节、寒潮突袭时,池水水温波动大,水质易引起突变而诱发疾病的发生。故要坚持做到定期进行全池泼洒药物消毒及内服抗生素等药物进行预防。一般每隔5~7天,要采用含氯消毒剂、二氧化氯或其他药物交替进行全池泼洒消毒,同时每隔10天,可采取在饲料中添加一些抗生素,如土霉素、氟哌酸等和助消化的物质,如利胆片、酵母粉、多维等,对增强体质、提高抗病力极为有利。采用砂石底或三合土底池子培育黑仔鳗,由于排污工作难以彻底,故养殖时间过长或旧池老化,一般在养殖25天后即明显出现摄食量下降,发病机率上升,要及时进行药物预防。同时定期泼洒10~20毫克/升生石灰或水质改良剂、光合细菌等进行水质调控,减轻水质环境不利因子的影响,减少疾病的发生。拟指环虫病害的发生往往与雨季期间水源水浑浊、水质、水温突变紧密相关,故暴雨过后一定要加强预防药浴工作。如无显微镜等检测手段,可采用定期(10~15天)泼洒2~2.5毫克/升高锰酸钾药浴20~24小时,或每个月泼洒0.8~1.2毫克/升复方甲苯咪唑,药浴30小时进行预防。
|
||
(六)适时淘汰“三类苗”
|
||
个体大小分化显著,是欧洲鳗鲡生长的特性之一,尤其投苗期越迟,其三类苗的比例越高,同时驯食管理的好坏,也直接造成三类苗比例的上升。三类苗可通过改变养殖环境,减少放养密度,同时采用专用特制饲料强化饲养及再投喂水蚯蚓来逐渐降低其比例。但经过2~3次选别的尾苗,长期处于摄食状况不佳、营养状况差的条件下,其体质虚弱,极易诱发病害,从养殖经营管理角度及成本核算上看,应采取果断措施,及时将其淘汰,以减少其交叉感染的机会,从而确保一、二类苗的正常生长。淘汰的时间可根据养殖规模、池子配套情况、水源紧张程度、供热状况等来确定,一般在第三次选别后即可开始淘汰三类苗。
|
||
(七)分养
|
||
欧洲鳗鲡个体生长速度快慢不齐,大小分化现象较为突出,故养殖一段时间要及时进行选别。一般饲养35~40天选别一次。分养的目的是使个体成长均匀,同时结合清池,彻底清除池底腐殖质和鳗鱼排泄物,以保持池子的整洁,使鳗鱼正常生长。由于欧洲鳗鲡不耐高温,在高温条件下,其对水质变坏的抵抗力相对较弱,故应尽可能实施分养。分养的次数要多,此为养殖欧洲鳗鲡成功的关键条件之一。同时由于欧洲鳗鲡的皮肤比较薄,如时常清池易受伤死亡,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至关重要。黑仔鳗阶段由于正处于盛夏高温期,故其选别的时间应利用雨天或清晨太阳尚未出来之前分选。选别时一定要做到带水操作,选别池和分养池的水质、水温条件,尽可能一致。此阶段,如鳗种规格已达到150尾/千克以上,除采用竹制的鱼筛操作外,也可采用日本鳗鲡选别器进行选别,选别时要采取微流水喷洒,以保持选别时鳗体体表湿润,避免操作损伤。
|
||
第三节 塑料大棚淡水水泥池
|
||
一、池塘准备
|
||
目前欧洲鳗鲡饲养,普遍采用微流水精养池,池子一般为水泥池壁,水泥池底、砂石池底或三合土池底。成鳗饲养的池子与黑仔鳗培育的池子结构基本相同。与日本鳗鲡养殖池相比,要求池子的面积小些,以利于选别操作。一般池子面积不超过400平方米,最好为200~400平方米。池底的坡度应比养殖日本鳗鲡池子的坡度要大。排污口设在池底中央,排污管要求大些,直径在20厘米以上,采用暗管阴井自动溢水。夏季,一般在成鳗池顶上用黑色塑料薄膜或遮阳网搭设遮阳棚。冬季,一般采用镀锌管、毛竹或木条简易搭盖保温棚,并用白色塑料薄膜覆盖进行保温。水深一般要求在1.3~1.5米。池塘消毒方法同黑仔鳗培育池一样。要求消毒时间长一些,同时要求留有备用池子,以便选别分养换池时,可将旧池充分曝晒消毒后再使用。
|
||
二、鳗种放养
|
||
鳗种放养前的消毒工作同黑仔鳗培育期一样。放养密度,根据鳗种规格及水质、水源条件而定。一般放养密度为:①放养规格30~50尾/千克。如水泥池底为60~80尾/平方米、2.5~3.0千克/平方米;如砂石池底或三合土池底为80~100尾/平方米、3.0~4.0千克/平方米;②放养规格10~30尾/千克。如水泥池为40~60尾/平方米、3.0~6.0千克/平方米;如砂石池底或三合土池底为50~80尾/平方米、5.0~8.0千克/平方米。
|
||
三、饲养管理
|
||
(一)夏季高温期饲养
|
||
由于放养的鳗种规格一般为30~50尾/千克,在高水温的条件下,大规格鳗种的摄食状况及活力均不如小规格鳗种好。因此,要适当控制投饵量,一般日投饵率控制在3.0%以内,尤其鱼油添加量要控制在2.0%以内。如摄食状况差,水源供应紧张,可停止添加鱼油或只添加1.0%,日投饵率控制在1.5%以内,以避免欧洲鳗鲡在高水温期间摄食能力较弱,摄饵时间较长,易造成饵料散失而导致水质腐败恶化。一般每天投喂2次,即早晨6时、晚上6时各投喂1次,早、晚投喂量基本一样,或早上只投全天投喂总量的60%,晚上再投喂剩余饲料的40%。在不同水温下成鳗日投饵率见表4-7。
|
||
表4-7 不同水温下成鳗的日投饵率
|
||
(二)秋季饲养
|
||
进入秋季,气温凉爽,较适宜欧洲鳗鲡的生长,为欧洲鳗鲡生长的黄金季节(各饲养阶段水温控制范围见表4-8),可适当增加投喂量,日投饵率可提高至2.5%~4.0%,鱼油添加量一般为2.0%~3.0%,欧洲鳗鲡的摄食状况及活力均较强,生长也较为迅速。
|
||
表4-8 欧洲鳗鲡各饲养阶段水温控制范围
|
||
(三)冬季、开春期(越冬期)饲养
|
||
冬季寒冷,水温下降,欧洲鳗鲡对低温的适应能力要比日本鳗鲡强,只要日温波动不大,即使水温在14~16℃时,欧洲鳗鲡的摄食状况及活力仍为较好。为了提高饲料转化效率,促进欧洲鳗鲡越冬期的正常生长,越冬期一般水温控制在16℃以上,如锅炉供热条件好,可将池水水温提高至20~22℃;如供热条件有限,则可将水温控制在18~20℃,尽量避免日温差波动过大。此时,投饲量一般可达到1.2%~2.0%,鱼油添加量为1.0%。如养殖规模较大,供热不足,则要搭盖塑料薄膜简易保温棚,一般在南方地区,水温可维持在14~16℃,投饲量可维持在0.8%~1.2%。此时欧洲鳗鲡生长较慢,饲料转换效率较低,日投喂一次即可。第二年开春后,水温又逐渐回升,欧洲鳗鲡的摄食状况及活力也逐渐增强,此时欧洲鳗鲡的规格已经较大,多为出售选别后回池的老鳗,因此日投喂量应逐渐提高,一般日投饵率可提高到1.2%~2.0%,鱼油添加量为1.0%~1.5%。
|
||
(四)成鳗饲养阶段的病害及防治
|
||
成鳗饲养阶段,主要病害有肠炎病、赤鳍病、烂鳃病、赤点病、拟指环虫病、车轮虫病、脱黏病等。此期由于鳗体规格多数已达10~20尾/千克,摄食状况及活力均不如小规格鳗种,加上放养密度一般较高,日投饲量大,代谢物较多,水质状况较差。尤其越冬期,成鳗的活力下降,消化能力明显减弱,此时应加强定期内服助消化的物质如胆利平、酵母粉、维生素C、维生素E等,同时添加一些预防肠炎病的药物如磺胺类、大蒜素等。另高温期选别,由于鱼体抗病力减弱,如操作不当,囤箱时间过长,易造成损伤,此时回池后,如药物使用不当或药量过高,极易造成欧洲鳗鲡粘液大量脱落,引起脱黏病的发生。
|
||
四、水质管理
|
||
(一)夏季高温期
|
||
要提高换水量,加强清洗排污工作。日换水量一般要求达到120%~150%,尽可能采取微流水方式,白天水温较高,而夜间水温稍低,夜间池水水位可适当提高至1.3~1.5米。要经常注意鳗池透明度的变化。夏季为保持水质稳定,降低水温,一般采取遮阳网遮光的方式进行养殖,水泥池要求水色清澈,透明度在40厘米以上。土底池子,要求水色保持淡绿色。
|
||
(二)秋季
|
||
水温适宜,尽可能加大换水量。
|
||
(三)冬季(越冬期)
|
||
由于气候寒冷,水温较低,为保持水温稳定,减轻锅炉的供气压力,可适当提高水温,同时要适当控制换水量,一般日换水量为全池的40%~50%。除在投饵台上方保持遮光外,其余部分的遮阳网可拆除,让阳光直射,以利水温提高,要求水色保持淡蓝绿色,以保持水中生物群的生态平衡,培育有益生物,控制有害生物,减少病害的发生。要采取定期泼洒10~20毫克/升的光合细菌,或3~5毫克/升的水质改良剂、10~20毫克/升的生石灰进行水质调节,促使水中有益微生物形成优势种群,抑制其他致病菌的繁殖,降低铵态氮、亚硝酸氮等有害物质的浓度。
|
||
五、分养
|
||
成鳗饲养阶段,由于鱼体规格较大,选别操作工作量大,操作过频易造成损伤死亡,故选别的时间可适当延长,一般饲养45~60天选别一次,旧池可适当缩短选别时间,视具体情况适时选别、分池。鳗鱼规格达20尾/千克以后,一般只分池,不再进行筛选。可结合成鳗出售挑选进行分选。高温期间选别时间宜安排在雨天或清晨太阳未出来时及夜间进行,规格为20~50尾/千克的鳗种,其选别操作办法同黑仔鳗时期一样。
|
||
六、其他
|
||
欧洲鳗鲡饲养达到80~120克/尾时,即8~12尾/千克时会出现一个生长缓慢期。摄食状况及活力明显下降,饲料转换效率低,个体生长缓慢,甚至出现停滞不前,这与欧洲鳗鲡的性别分化有关。欧洲鳗鲡的性别分化,一般在规格达80克/尾左右时开始进行,此时雌性个体生长较快,而雄性个体生长明显缓慢甚至停止,雄性个体很少能达到200克/尾以上。在自然界中,欧洲鳗鲡的雌雄比例较为接近,而在高密度饲养条件下,由于放养密度大,饲养水温过高等原因,造成雄性比例上升,从而导致欧洲鳗鲡的饲养周期较长,养成的商品率较低,尤其在选别出售回塘老鳗中,明显出现摄食下降,日摄食有时不足0.8%,仅够维持基本生存,难以增重。因此要十分重视选别回池老鳗的饲养管理,尽量降低放养密度,创造一个良好的栖息生态环境,同时要加强和改善机体内脏的功能,多添加些营养强化剂和提高机体抗力的物质,逐渐提高欧洲鳗鲡的活力,增强食欲,提高机体营养状况,达到加快生长,提高养成商品率、提高欧洲鳗鲡养殖经济效益的目的。
|
||
七、成鳗捕捞
|
||
(一)成鳗捕捞
|
||
1.起捕成鳗时不能缺氧
|
||
成鳗起捕后至上市或加工厂加工这一过程中,一直处于高密度集聚状态下,如从起捕开始就处于缺氧状态,以后就更没有增氧的缓冲机会,必然会出现大批鳗的窒息,造成死亡事故,所以起捕时不能缺氧。
|
||
2.起捕前要有足够的停食时间
|
||
夏天选别要特别注意停食的时间,要求起捕时鳗鱼消化道中无食物。
|
||
3.起捕操作要迅速、紧凑
|
||
一个池子的鳗鱼要一次全部起捕完毕,不能断断续续的操作。
|
||
4.成鳗暂养、增氧
|
||
起捕的成鳗先放入网箱中暂养。因
|
||
暂养的密度大,因此增氧水车要保持不停地运转,使暂养池中水流不断。
|
||
(二)商品鳗选别
|
||
1.分选宜选择在阴雨天进行
|
||
阴雨天选别,气温较低,空气湿度大,鳗鱼在操作中不易受伤。夏季天气晴朗时,选别宜选择在清晨或傍晚进行,如天气热水温过高时,鳗鱼可采用冰水降温至25℃以下进行选别操作,切忌在阳光直射下操作,因此在分鳗器上最好装有遮光防雨的顶篷。
|
||
2.选别力求规格整齐
|
||
可将符合规格的样品钉在选别器上,供操作人员比较,防止不负责任的乱拣。
|
||
3.选别中的所有操作必须耐心细致
|
||
动作要轻巧,避免在操作过程中损伤鳗体。
|
||
(三)成鳗暂养
|
||
1.暂养池流水暂养
|
||
(1)暂养池
|
||
为砖砌或混凝土结构。为防止鳗鱼在暂养时擦伤皮肤,要求池壁光滑。面积一般7~10平方米,池底或池的一端装有过水设施,并借以控制水位。为防止鳗鱼逃逸,过水设施上装有金属网或有孔塑料板制成的拦鱼设备。暂养池的两端上方装有冲水水管,可不断向暂养池内冲水,为了防止池水流动时产生死角,暂养池四角做成圆弧形。
|
||
暂养池水深40~50厘米,暂养水温以20~25℃为宜,最好采用深井水,如水温超过28℃时,应采取降温措施。如用江水暂养,在夏季应有制冷设备。
|
||
(2)暂养密度
|
||
视暂养水质而定,水质好,水温低,则暂养密度可大一些;如水质差,水温高,则暂养密度相应减少一些。一般当水温为20~25℃时,暂养密度为60~80千克/平方米。
|
||
(3)暂养管理
|
||
商品鳗暂养前,要做好暂养池的准备工作,包括清洗池子,检查注排水系统和过水、防逃设施等,然后注水入池。放入暂养池的商品鳗应过秤计数,由于商品鳗在暂养中要减轻体重,所以,一般暂养鳗鱼时的重量应比出口时的重量增加10%左右。
|
||
暂养池管理方法主要有:
|
||
①当鳗鱼放入暂养池后,应加大水的交换量,使粘液能尽快随水排出,保持池水的水质清洁。
|
||
②用平底捞海不断翻动暂养鳗,使鳗鱼在池中游动,尽快适应暂养池的环境。
|
||
③在暂养过程中应随时观察水温、水流、过水设施及鳗鱼活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对策。
|
||
④遇到暂时停电、缺水等应关闭出水闸门,以保持水位,并采取人工搅动池水,防止鳗鱼在池底堆积缺氧窒息死亡。
|
||
⑤若停电停水较长,应将鳗鱼移至大池用网箱暂养,待通水后再将鳗鱼放回暂养池,或者自备发电机组、柴油机提水等。
|
||
⑥如采用循环水暂养,应根据水温及水质情况及时更新循环水,以免由于水温过高或水质污染而造成损失。同时,还要加强值班制度,防止鳗鱼逃逸和管理水电设施。
|
||
2.淋水暂养
|
||
淋水暂养是把商品鳗按一定重量装在硬质塑料制成的盛鳗器里,一般每只盛鳗器可盛鳗鱼5千克。十几只重叠放置在水管的喷头下,进行不断淋水暂养,淋水暂养用水最好也采用地下深井水。鳗鱼在淋水暂养前,应先在网箱中暂养一段时间,待其恢复体质和清除其排出的粘液之后,再过秤、放在盛鳗器内。其管理方法与暂养池管理方法相同。
|
||
淋水暂养的好处是,鳗鱼在暂养中活动小,体质消耗相对较少,可用淋水直接降温,减少鳗鱼受伤,包装操作比较方便,缩短包装时间,提高运输成活率。
|
||
不管采用哪种方法进行暂养,暂养时间一般应控制在48小时以上。
|
||
3.网箱暂养
|
||
目前,许多鳗场为节省专用暂养设施基建投资,一般采用在水泥池中安装网箱进行商品鳗的暂养。每个网箱暂养鳗的重量根据池水水温条件,水质情况,增氧机功率,水泥池面积大小及水的交换量等情况而定。一般网箱规格为:10米×1.0米×1.2米(长×宽×高)。每个网箱可暂养500~1000千克商品鳗。每口水泥池,面积200平方米左右,可安装网箱3~4个,一次可暂养商品鳗2000~3000千克。
|
||
(四)商品鳗的包装及运输
|
||
1.降温
|
||
降温分为三级降温。一级降温:将商品鳗从暂养池放出后立即放入一级冷却池中的网箱内降温。一级降温池水水温宜控制在16~18℃,降温时间20~40分钟,降温时应不断捞除网箱内的黏液和杂物。为防止鳗鱼在网箱内缺氧,一级降温用水应随时加注或更换一部分。同时,应控制一级降温池的鳗鱼数量,做到逐渐取出;二级降温:将鳗鱼用鳗篓从一级池中园出过秤(按每只塑料袋装载鳗鱼量为7.5~10千克),连篓放入二级降温池中降温。二级降温池水温宜控制在14~15℃。降温时间大约5分钟。降温时并用小盆不断向篓里泼水,使篓内外水体进行交换,去净黏液及其他污物;三级降温:池内的水温宜控制在10~12℃,将鳗鱼从二级降温池中移至三级降温池,操作和二级降温池相同,降温时间一般为2分钟。有的养鳗场是在二级降温池过秤后转入三级降温池,其效果也相同。如果采用淋水暂养的鳗鱼,只要在包装前2~3小时将暂养用水逐步降温即可。
|
||
2.装袋
|
||
商品鳗用塑料袋包装,一般规格为30厘米×28厘米×65厘米的双层塑料袋,每袋可装商品鳗7.5~10千克,冰水温度及加冰数量随气温变化而异,冰水温度一般控制在6~8℃,加冰水量0.5~1千克。冰可直接放在商品鳗袋里,也可另用冰袋装水,冰的添加量一般每箱1.5~3千克。
|
||
3.充氧扎袋
|
||
将装好商品鳗(包括水、冰)的塑料袋,排除空气后注入氧气,迅速将袋口用橡皮筋扎牢。充氧多少以纸板箱能装下塑料袋为度。
|
||
4.装箱
|
||
鳗鱼包装用纸箱的规格,一般为32厘米×35厘米×65厘米,每箱装商品鳗2袋,为防止塑料袋漏水,箱内还配有塑料衬袋1只。冰袋与商品鳗袋之间还垫有衬板。装箱时将充好氧气的商品鳗袋、冰袋先后放在纸板箱内的衬袋里,并打好包。
|
||
5.运输工具
|
||
有条件的最好采用冷藏车运输,可保持运输途中的低温环境,车厢内温度宜保持10℃左右;用普通卡车运输时,最好在夜间下半夜起运,此时气温相对较低,避免箱内温度迅速提高或加速冰块的融化,提高运输成活率;用鳗箱运输,最好沿途经常淋水,以保持商品鳗体低温、湿润;用塑料袋包装运输,一般在24小时内是安全的,但要控制包装、运输的时间,把开始包装到拆箱之间的时间严格控制在24小时之内,以便提高运输成活率。
|
||
八、经济效益分析、评价
|
||
我国养鳗,自70年代末引进日本鳗鲡养殖技术以来得到迅速发展。进入90年代,由于受效益驱动,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处于全盛时期。目前,我国养鳗规模、养殖产量及产值均居世界首位。但随着养鳗业不断发展,日本鳗鲡苗种资源日益枯竭,苗种、饲料、药品等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尤其是日本鳗鲡苗的价格持续上涨。高昂的苗价,已导致日本鳗鲡的养殖生产成本飞速上升,养殖的效益连续下滑,经营风险日益加大。尤其是1995年以来,由于商品鳗市场价格连续下跌,造成日本鳗鲡养殖业连续3年处于全面亏损的境地。养鳗业的发展步入低谷,1997年日本鳗鲡养殖已近无人问津的地步。
|
||
针对日本鳗鲡养殖发展的状况,自1992年开始,我国大陆各地,尤其是福建省,积极探索资源丰富、苗价低廉的欧洲鳗鲡的引进养殖,经过近几年来广大养鳗业者及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欧洲鳗鲡的养殖技术日趋成熟,我国的欧洲鳗鲡养殖得到迅速发展壮大。目前,欧洲鳗鲡养殖的成功率正在逐年提高,经营效益好的鳗场逐步增加,应该说目前在我国,欧洲鳗鲡引进养殖已取代日本鳗鲡养殖而成为养鳗业的主养品种。从1995—1997年养殖经营的效果分析,养殖的生产成本欧洲鳗鲡比日本鳗鲡明显低,且养殖经营的效益欧洲鳗鲡也较日本鳗鲡为高,尤其在当前商品鳗市场价格不稳定、波动大的情况下,大力开发欧洲鳗鲡的养殖已成为大势所趋。
|
||
现就以一个拥有养殖水面积20亩的养鳗场为例,以1995—1997年养鳗的生产经营核算为准,进行日本鳗鲡和欧洲鳗鲡饲养经济效益的对比分析,探讨日本鳗鲡和欧洲鳗鲡养殖经营发展的前景。具体分析对比情况详见表4-9(鳗场的固定资产为200万元,其中包括鳗池、锅炉、发电机组、进排水系统等)。
|
||
表4-9 欧洲鳗鲡和日本鳗鲡培育经营经济效益分析
|
||
从表4-9中可见,1997年日本鳗鲡养殖生产经营,当商品率高达90%以上且养殖效果较好时,仍然出现经营亏损,主要原因是由于1996—1997年商品鳗价格连续下跌,尤其1997年最低已下跌至7.5万元/吨,加上日本鳗鲡养殖成本高,所以经营出现了严重亏损,出售1吨商品日本鳗鲡亏损达3万元以上。而同期欧洲鳗鲡饲养如获成功,且养殖商品率达50%时,由于养殖成本相对低,每吨欧洲鳗鲡可获利1.0万~3.5万元。显然,饲养欧洲鳗鲡的经济效益要显著高于饲养日本鳗鲡。以福建省为例,1997年投放欧洲鳗鲡苗约150~170吨左右,即约为5.0亿尾,如按养殖的成功率达70%、养成商品率平均40%,出池商品鳗平均规格为4尾/千克计算,则可生产商品欧洲鳗鲡达3.2万吨,如每吨商品鳗平均价格按7.0万元计算,产值可达22.4亿元,可获利税3亿元左右。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是十分显著的,可扭转当前日本鳗鲡养殖所面临严重亏损的局面,从而促进鳗业的复苏与发展。
|
||
综上分析,可以明显看出,在当前市场鳗价波动大,价格连续下降的状况下,继续发展日本鳗鲡养殖已不可能,而当务之急应是大力发展欧洲鳗鲡养殖,从而以欧洲鳗鲡逐渐取代日本鳗鲡而成为我国养鳗业的当家品种。同时也应当清醒地看到,欧洲鳗鲡养殖技术水平虽然在逐年提高,养殖成功率也大大提高了,但仍存在较大的养殖风险,尤其养殖周期较长,商品率明显较日本鳗鲡低,饲养技术尚未完全掌握,故尚需进一步深入探索有效提高欧洲鳗鲡养殖商品率的途径与方法,提高欧洲鳗鲡养殖经营的整体经济效益,推动我国欧洲鳗鲡养殖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从而带动我国养鳗业的再次腾飞。
|
||
第四节 土池饲养商品鳗
|
||
一、场址选择
|
||
1.在高海拔区域选择场址
|
||
从气候来看,在海拔800~1500米左右地区是发展饲养欧洲鳗鲡的理想地区,但这些地区主要是分布在云贵高原和其他边远山区。因此,在选择场址时,要充分考虑到具备交通方便,防洪能力强,水源充足,水质稳定,土质以壤土为佳等因素,切不可在冲积砂滩上建场。
|
||
暂无标题
|
||
2.利用石灰岩溶洞水或山溪水、地下水为水源选择场址在这些地区建场,必须充分考虑到可供水量与计划饲养规模的关系,如利用同一水源,最好只建一个鳗场。如果供水量充裕,一个水源要建多个鳗场,则必须注意设计进、排水系统独立、分开,防止污水回流污染养鳗用水。同时,要特别注意,场址要选择在山洪暴发时的绝对安全区内。
|
||
3.在丘陵山区、平原地区选择场址
|
||
要考虑利用地下水、溪流水及水库下层水,水源充足,在夏季高温期水温保持在24~26℃左右,并要充分考虑高温期降温、避暑度夏的措施。
|
||
二、养鳗场的总体布局、结构与建造
|
||
(一)养鳗场的高程设计
|
||
养鳗场的高程设计,一般是在50年一遇特大洪水及山洪暴发时的最高水位线再加上0.5~1米作为养鳗场的高程。同时,要考虑到排水口所排出的污水绝对不能倒流至进水处,以免清污不分,影响养鳗用水。
|
||
(二)养鳗场的总体布局
|
||
1.办公室、化验室
|
||
设在养鳗场的近入口处,避免来往人员及车辆对饲养鳗鱼的影响,也可减少外来病原体的传播。
|
||
2.职工宿舍
|
||
分散至养鳗场的各个有关部位,便于管理并可及时发现养鳗场中意外事故的发生。
|
||
3.供电房、发电机组
|
||
应设在用电范围的中央位置,并与职工宿舍与仓库分开,以利安全和减少输变电时的损耗。
|
||
4.饲料、渔具仓库
|
||
应设在鳗池的适中位置,且可通车,以便运输和投饲作业。面积200亩以上的养鳗场,可考虑以200亩为1个单元设置1个饲料仓库。
|
||
5.养鳗池
|
||
应排列整齐。在进行平面布局设计时,可从中央开始,然后向四周排列,这样一些不太规则的鳗池,则可排列到养鳗场的外缘,以保持整个养鳗场的布局排列整齐。
|
||
(三)养鳗池及进、排水系统的结构与建造
|
||
1.养鳗池
|
||
包括黑仔鳗培育池和商品鳗饲养池。其中黑仔鳗培育池占养鳗池总面积的30%左右。如果一个养鳗场总面积在400亩以上,则应以200亩左右为1个单元,进行规划黑仔鳗培育池和商品鳗饲养池。这样可以减少在饲养过程中鳗种分养时的运输距离,从而减轻鳗种在分养、运输过程中的人为机械损伤。鳗池形状以正方形为最佳,也有长方形的。一般每口养鳗池的大小,黑仔鳗培育池为3~5亩左右,商品鳗饲养池为8~10亩左右,水深1.5~2.0米。
|
||
2.进、排水系统
|
||
(1)取水设施
|
||
在可自流取水的山溪,只要安装引水管道,连接明渠,把水源引进养殖池即可;需要用水泵抽水的养鳗场,则要视养鳗场的用水量而设置水泵。如扬程在2.5米以下时,选择轴流泵,可节省电力,如1台25千瓦20.32厘米口径的轴命泵,每小时可抽水270立方米,而1台4千瓦12.7厘米的离心泵,每小时抽水量为160立方米。同时,在设置水泵时,应设备用水泵,以便出现故障时应急使用。
|
||
(2)简易水质净化设备
|
||
建一个沉淀、净水池塘,为自流取水或水泵抽水时,因遇暴雨水质混浊时加净水剂沉淀、澄清净化水质后供养鳗池使用。
|
||
(3)进、排水渠道
|
||
养鳗场进、排水渠道,除自流引水有压力部分用管外,其余进入养鳗场后一般采用明渠进、排水。如果用管道进水,明渠排水,则应注意防止管道渗漏。因为管道中渗出的水会流入池塘,池塘中的鳗苗会沿水而上,久而久之便会被鳗苗挖成一个洞,最后鳗苗会整窝闷死或逃逸;进水渠的截面积主要依据养鳗场的用水量来确定。例如一般土池饲养欧洲鳗鲡日用水量为每亩100~150立方米,以此为依据推算出养殖场每天的用水量,然后根据输水距离、比降等即可求出进水渠的截面积;排水有两种方式,一种为中央底置式排水,另一种为溢出式排水,土池养鳗一般采用后一种形式。
|
||
三、商品鳗的饲养
|
||
(一)清池、哂塘、消毒
|
||
1.清池
|
||
已养过鳗鱼的土池,特别是饲养多年的老池,淤泥较厚,必须进行清池,有条件的地方每年最好清池一次。
|
||
2.晒塘
|
||
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如广东、海南等地,为了防止饲养欧洲鳗鲡过程中鳗病的暴发,一般在7~9月高温季节进行长达3个多月的晒塘,并让塘底长草,以减少塘泥的氨氮含量。在药物消毒之前20天,彻底清除池底杂草,平整池底,检查并维修好进、排水口、沟渠,整修塘埂。在夏季气温不高的山区,晒塘时间可适当缩短。
|
||
3.消毒
|
||
用于消毒池塘的药物主要有生石灰、茶粕、漂白粉等。一般每亩用生石灰250千克,加漂白粉10千克。如果池塘底泥中有机质较多,则可适当增加生石灰用量。水蚯蚓多的池塘,每亩加入茶粕40千克,可有效杀灭水蚯蚓和池底的其他病原体。
|
||
(二)鳗种放养规格和放养密度
|
||
1.放养密度
|
||
在广东珠江三角洲及粤东地区,以及福建平原地区,由于夏季气温较高,多数养鳗业者利用欧洲鳗鲡价格便宜、资源丰富的特点,每年9月下旬,将80~50尾/千克鳗种投放到池塘饲养,于翌年4~6月,规格达到6~4尾/千克时上市,余下部分未达到上市规格的鳗鱼,则集中起来继续饲养。这种饲养方式,中间不进行筛选、分养,一般放养密度为2500~3000尾/亩,亩产量可达500~600千克。这种放养方式的优点在于,可利用华南地区秋、冬、春三季气候温和的有利条件,减少饲养欧洲鳗鲡病害发生的风险。缺点是大规格鳗种来源无保证;另外,在大规模经营时,如果遇到春、夏季鳗鱼价格下跌,由于池塘条件和气候因素的制约,商品鳗待价而沽,因而风险增大。如1997年3~4月,5尾/千克的欧洲鳗鲡为11万元/吨,但到6~7月,鳗价下跌至5~6万元/吨,而此时气温开始升高,继续饲养下去,则风险加大,唯恐发生“狂奔病”而导致更大损失。
|
||
2.分级饲养
|
||
(1)第一级
|
||
放养规格为300~200尾/千克鳗种,放养密度为7000~8000尾/亩,经2~3个月的饲养,将规格达50~30尾/千克的鳗鱼,经筛选、过塘进行分养。
|
||
(2)第二级
|
||
鳗种的放养规格为50~30尾/千克,放养密度为2500~3000尾/亩,经过5~7个月的饲养,可达到6~4尾/千克的出口商品鳗规格。
|
||
(3)第三级
|
||
超规格的鳗种,即3尾/千克,放养密度为800~1000尾/亩,经饲养5~7个月;达到2~1尾/千克大规格的商品鳗,以供应国内市场或提供出口欧洲市场(见表4-10)。
|
||
表4-10 淡水土池饲养商品欧洲鳗鲡分级放养
|
||
3.在土池中混养
|
||
(1)吃食性鱼类和滤食性鱼类同时混养
|
||
这样可以使池塘中的浮游生物种群保持稳定,以减少池塘中水质的剧烈变动,同时又可以充分利用鳗鱼的残饵,保持水质清新。
|
||
(2)尽可能混养优质鱼类
|
||
以提高经济效益。
|
||
(3)不混养鲤、鲫、罗非鱼等可在池塘中自繁并在塘底挖掘取食的鱼类
|
||
以免引起池水的过度混浊而无法控制,从而引发鳗病的发生。目前较适宜在鳗塘中混养的鱼类有鳙、蓝鳃太阳鱼、团头鲂、长吻鮠、斑鱯、斑点叉尾鮰、广东鲂等。
|
||
(4)混养鱼类数量
|
||
鳙30~40尾/亩,鳊或鲂100~200尾/亩;如无混养鳊或鲂的池塘,可混养长吻鮠、斑鹱、斑点叉尾鲴等,混养量为100~200尾/亩。
|
||
(三)饲料及投喂
|
||
1.水温
|
||
水温是影响水生生物新陈代谢强度的重要生态因子之一,在水温20~25°℃时,欧洲鳗鲡摄食等生理活动活跃。因此,对水温的调节尤为重要。
|
||
(1)夏季高温季节,适当提高水位,以降低水温。需要换水时,应在下半夜气温较低时进行。
|
||
(2)在池塘中种养水浮莲,有助于降低水温,另外可吸收池水中的氨氮,有助于改善水质。
|
||
(3)在饲料台附近搭盖遮阳网,以降低太阳直射,有助于鳗鱼摄食。
|
||
2.pH
|
||
在华南沿海地区,由于工业发展较快,酸雨问题日趋严重,如广东省近年来雨水中有60%的酸雨,在珠江三角洲地区,雨水中酸雨达到90%。因此,在饲养鳗鱼过程中,在大雨过后,鳗鱼经常出现停食,或发生暴发性发病现象,与酸雨引起池水pH剧变有直接关系。所以在下雨后,应适当泼洒生石灰,以保持池水中pH的稳定,一般生石灰的用量为20~30千克/亩。
|
||
3.溶解氧
|
||
(1)控制浮游植物量
|
||
饲养欧洲鳗鲡池塘的水色,应比饲养日本鳗鲡池塘的水色要淡些,水的透明度应保持在40厘米左右,水色呈淡绿色。如果池水过浓,浮游植物量过大,可全塘泼洒生石灰或漂白粉,用量分别为20~30千克/亩和1毫克/升,或加入新水、换水,然后再泼洒生石灰或漂白粉。
|
||
(2)控制浮游动物量
|
||
池水中浮游动物繁殖旺盛,水色变为清淡或混浊时,每亩水面泼洒高锰酸钾2.5千克,再全塘泼洒敌百虫0.3~0.5毫克/升,池水即可转绿。
|
||
(3)混养鳙、鲢、长吻鮠等鱼类
|
||
控制浮游生物的种群密度和摄食残饵,减少耗氧量。
|
||
(4)安装增氧机
|
||
晴天中午开机2~3小时,将上层饱和的溶解氧通过水的对流作用带到中、底层,减少“氧债”,提高水柱的溶氧量;晚上10~11时左右,开机至早上日出之前停机;由于水的热分层现象,当表层水温上升,水温高于30℃时,底层的水温较低,所以中午不应开机,以免打破热分层,使整个水柱的水温上升,对鳗鱼活动不利;在阴雨天,看具体情况决定开机时数;在投饵时,应开机诱食。
|
||
4.无机氮
|
||
对土池饲养欧洲鳗鲡影响较大的是氨氮和亚硝酸氮,主要是池塘中的残饵、生物的排泄物及无氧分解产生的。所以饲养过程中,应注意放养密度适宜,掌握饲料投喂量,减少残饵。同时,在池塘中可放养一些水浮莲,有利于吸附水中的氨氮,净化水质。
|
||
四、成鳗捕捞
|
||
先用网目比鱼体规格小2倍的密眼网,在日出之前要拉网捕捞。在捕捞之前,可先用高锰酸钾泼洒,用量为每亩2.5千克。经数次扦捕后再干池诱捕。诱捕方法为,利用鳗鱼溯水性,将池水排干,在池底挖一小沟,不断反复往池底注、排水,使鳗鱼集中在小沟里,以便捕捉。诱捕也应在清晨作业,以免鳗鱼闷死。
|
||
五、经济效益分析评价
|
||
利用土池饲养欧洲鳗鲡,经历时间较短,还需要进一步总结经验,要强调因地制宜,避免一哄而上,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
||
(1)在我国东南沿海或平原地区,可利用秋、冬、春初气候较温和,水温较低的有利条件,开展土池饲养欧洲鳗鲡,在秋季10~11月,放养大规格鳗种,30~50尾/千克,至翌年4~6月,可养成4~6尾/千克,符合出口的商品规格。如果选择的场址有良好的地下水源或有条件进行微流水饲养,则可取得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但这种饲养模式,存在两个方面的风险,一是大规格鳗种,30~50尾/千克,来源较为困难;二是遇到夏初鳗价下跌,如继续饲养下去,则唯恐夏季高温而引发“狂奔病”等病害发生而造成更大经济损失。
|
||
(2)在山区等有石灰溶洞水或有山泉水,水源充足,常年水温可保持在25℃左右,一般采取三级饲养方法,加强饲养经营管理,多数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
||
第五节 病害及防治
|
||
一、病毒性疾病
|
||
(一)病毒性肾脏病(EVED)
|
||
1.病原
|
||
病原为欧洲鳗鲡病毒(EVE),它为传染性胰脏坏死病病毒(IPNV)样病毒,其理化性状、细胞病变作用(CPE)各点几乎与传染性胰脏坏死病病毒一致,为多面体,于RTG-2细胞的直径为68~77纳米,从病鳗的鳃及肾脏可分离,亦可将幼苗整体均浆分离,培育温度为10~20℃,于RTG-2细胞,在20℃条件下,3~4天产生细胞病变作用(CPE),其特征为核浓缩,细胞呈碎屑状。欧洲鳗鲡病毒对乙醚、乙醇、氯仿、甘油稳定,在血清学上与传染性胰脏坏死病病毒的AT-C的VR299相异,与Ab型相似。
|
||
2.症状及病理变化
|
||
频死鳗表现间隙性肌肉惊挛或僵直,鳃丝肿胀,充血,鳃小板水肿,上皮细胞增生,使鳃瓣呈棍棒样病变,消化道无食物,肾脏肿大并出现溃疡,病理切片显示肾小管细胞玻璃样变性,肾、肝、脾脏的间隙组织呈局灶性坏死。
|
||
3.流行情况
|
||
本病流行于日本养殖的日本鳗鲡,但欧洲鳗鲡及日本鳗鲡均对欧洲鳗鲡病毒敏感,而本病一般认为由欧洲鳗鲡携带传播。传播方式一般认为是垂直传播,用腹腔注射及浸浴方式感染健康鳗鲡均已获得成功,常于8~14℃左右的低温下造成幼鳗的批量死亡。我国饲养欧洲鳗鲡于冬季筛选后常出现批量死亡,可能与此病毒有关。
|
||
4.诊断
|
||
在低温季节,无特异病兆,细菌学检查及寄生虫检查呈阴性,突发性出现大批量死亡,病毒学检查出现传染性胰脏坏死病病毒样特性。
|
||
5.防治方法
|
||
升温至24~26℃,对防治此病有较大帮助。
|
||
二、真菌性疾病
|
||
(一)水霉病
|
||
1.病原
|
||
(1)有性生殖
|
||
从外菌丝分生短枝,细胞质及细胞核质聚积于分枝顶部,形成藏卵器,其中的细胞质裂解,每个核周缘包裹一层细胞质成为卵球;同期,于同枝或异枝菌丝上生长出细长的雄性横隔;核于其中分裂,雄器绕于藏卵器上,利用生长出的芽管穿透藏卵器,放出雄核与卵球接合成为受精卵。
|
||
(2)无性生殖
|
||
在外菌丝的顶部膨大。菌丝内的细胞质膨大并集中,尔后于膨大部的下方形成横隔与下部菌丝分离成为孢囊。囊内细胞质分裂形成动孢子。动孢子从孢囊顶部开口处逸出,呈梨形,顶部具两根鞭毛,于水中自由游动后附于基物,静止后分泌产生细胞壁,形成孢孢子。孢孢子经一段时间后形成肾形的第二孢子,于侧面凹口处具两根鞭毛,在水中游动,遇到基物附着后分泌细胞壁形成第二孢孢子。第二孢孢子萌发形成新菌丝体。
|
||
环境恶劣时,厚壁孢子外菌丝顶部膨大,同时在其中形成浓密的原生质,生长出几个横隔,形成一串厚壁孢子,每个厚壁孢子在条件适宜时发芽,形成菌丝或动孢子囊。
|
||
水霉科中常见的绵霉与水霉的区别:绵霉的动孢子形成后,排出并聚积于动孢子囊的顶端开口处,无鞭毛,聚集成团,成为第一孢孢子,无第一动孢子。再生孢子囊一般从旧囊壁附近长出,而水霉再生孢子囊从旧孢囊壁内向上伸出。
|
||
2.症状和病理变化
|
||
感染初期,凭肉眼很难看出症状。随着菌丝从伤口处入侵组织并向外生长出外菌丝,可见伤口处粘附白色或黄色棉絮状的菌丝。内菌丝能分泌蛋白分解酶,分解组织中的蛋白质,使宿主体表粘液分泌增加,病鳗焦躁不安,严重时鱼体衰弱,游动迟缓,于水面或静水处缓游不摄食,内脏一般表现为肝脏、肾脏微肿,胆囊肿大。
|
||
3.流行情况
|
||
水霉广泛分布于各淡水水域,适温范围广,5~26℃均能繁殖,最适水温为13~18℃,流行水温为18℃左右。本病一般为继发,仅当鳗鱼体表粘液脱落、受机械损伤或受其他病原感染使体表受损后,才被动孢子感染。由于本病易诊断,一般能及时处理,危害不会太大。
|
||
4.诊断
|
||
水霉病常感染病鳗的尾部,一般凭肉眼看到尾部附着黄色、白色丝状体,即能初诊。确诊需凭显微镜观察菌丝,确定种属则需进行人工培养,观察其无性和有性生殖过程。
|
||
5.防治方法
|
||
(1)预防措施
|
||
池塘在放养鳗鱼前,要彻底清池消毒;养殖期间保持水温在20℃以上;操作鳗鱼及日常排污时,动作要轻柔,避免鳗体受伤;用药适度,避免鳗体产生应激反应而促进黏液脱落。
|
||
(2)治疗方法
|
||
①用食盐0.7%~1%浸浴36~48小时。
|
||
②用孔雀绿0.1~0.2毫克/升加福尔马林30毫克/升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续2~3次,每天换水1/2以上。
|
||
③用亚甲基蓝1.5~2.0毫克/升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续2~3次,每天换水1/2以上。
|
||
④水温升至25℃左右,保持1周。
|
||
⑤用0.3~0.5毫克/升水霉净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续2~3次,每天换水1/3左右。
|
||
(二)鳃霉病
|
||
1.病原
|
||
一般认为寄生欧洲鳗鲡的鳃霉为血鳃霉(Branchiomyces sanguinis),菌丝直径为20~25微米,仅在鳃小片的组织中生长,不进入血管及软骨。动孢子囊常在较老的菌丝中形成,局部产果,有一段菌丝照常进行营养功能。
|
||
2.症状和病理变化
|
||
病鳗体弱,不摄食,鳃黏液分泌增加,色发白,鳃小片肿大、黏连,被霉菌感染的鳃常呈苍白色,严重时鳃丝缺损,病鳗常在池角及池边水流缓慢处缓游,呼吸频率加快。常伴有胸鳍及臀鳍充血现象,轻压鳃部流出黏脏的血色黏液。一般肝脏肿大、色淡,具出血小点。肾脏肿大,呈褐色。肠道壁出血,有时肠道积透明液。本病常与细菌合并感染引起综合感染症。
|
||
3.流行情况
|
||
本病流行于越冬期水温较低的春冬季节,一般于20℃以下时发生,往往呈急性病,于1~2天内暴发导致鳗鱼较大量的死亡,尤其在水质不良、池底较脏的砂石底池中易发生,引起的死亡率较高。鳃霉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前期寄生虫或细菌感染使鳃受到损伤后被孢子感染而暴发。由于养殖场缺乏必要的检测手段,许多鳗场在未确诊的情况下盲目处理:先处理细菌性烂鳃,抑制了细菌的繁殖,促进了霉菌的进一步繁殖,从而造成较大损失。
|
||
4.诊断
|
||
在低温季节,解剖鳗鳃,可发现少量鳃丝呈苍白色,严重时可见部分鳃丝溃烂,黏脏,整个鳃瓣呈苍白色,取白色或溃烂鳃丝制作水封片,可见鳃丝内具粗大的菌丝,即可诊断。但在初期,不易检测到菌丝。
|
||
5.防治方法
|
||
(1)预防措施
|
||
①于流行季节,水温保持在20℃以上;池水保持清洁;防止寄生虫及细菌的感染引起烂鳃。
|
||
②在池底较脏的池内,设置栖息台,避免鳗鱼钻入池底砂石中栖息。
|
||
(2)治疗方法
|
||
①用食盐0.7%~1%浸浴3~5天。
|
||
②用孔雀石绿0.1~0.2毫克/升+福尔马林30毫克/升,每2天1次,连续2~3次。
|
||
③用亚甲基蓝1.5~2.0毫克/升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续2~3次,每天换水1/3~1/2。
|
||
④将水温升至24~25℃,连续保持1周以上。
|
||
经上述处理后,应确认鳃霉被完全杀灭,再行细菌处理。而一旦真菌未完全被杀灭,即行细菌处理,过若干天便导致真菌重新萌发。10天以后重复杀灭真菌1次,并及时在饵料中添加制霉菌素0.05%~0.1%,连续投喂5~7天。
|
||
(三)肤孢虫病
|
||
1.病原
|
||
(Dermocystidium anguillae),常于鳗鱼鳃部形成香肠形状的白色孢囊,直径为2毫米×5毫米,肉眼可见。
|
||
2.症状和病理变化
|
||
病鳗鳃肿胀,鳃盖膜外凸,不摄食,体弱,常被水流卷入池中央,体色深,肝脏、胆囊微肿,打开鳃盖,可见大量白色胞囊附于鳃瓣。
|
||
3.流行情况
|
||
一般在苗种及幼鳗期易发生,尤其在冬季经长途运输的鱼体易流行。流行水温为15~18℃左右。水温高于20℃未见发生。一旦发病的感染率为5%~15%,死亡率为2%,个别引起的死亡率达5%。
|
||
4.诊断
|
||
在低温季节,剪开鳗鱼鳃盖,发现鳃丝附有大量白色香肠状的孢囊,凭肉眼即可诊断。
|
||
5.防治方法
|
||
无良好防治方法,一般只需将水温升至25℃,保持10天左右,即可控制病情的发展,但病鳗难以康复。
|
||
三、细菌性疾病
|
||
(一)烂尾病
|
||
1.病原
|
||
病原为柱状屈烧杆菌(Flexibacter columanaris)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柱状屈烧杆菌为革兰氏阴性杆状菌,大小为4~8微米×0.5~0.7微米,能产生滑动,菌落扁平,周缘为树根状呈蓝绿色,严格好气,甲基红反应阳性。在4~30℃下均能生长,耐盐范围为0%~0.5%,1%时不能生长。利用贫营养型培养基可培养。常用Fijian(1969)型选择培养基:牛肉膏0.02%,蛋白胨0.02%,酵母膏0.05%,醋酸钠0.02%,琼脂0.09%,硫酸新霉素5微克/毫升,多黏菌素B10国际单位/毫升,pH为7.2~7.4。嗜水气单胞菌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大小为0.8~1.0微米×1.0~3.5微米,在5~37℃下均能生存,甲基红反应为阴性,接触酶、氧化酶为阳性。
|
||
2.症状和病理变化
|
||
病鳗体痩,在水面缓游,反应迟钝,开始表现为尾部黏液脱落,色发白,易挂于饵料台,可见尾部呈白色,一旦黏脏呈黄色,进而表现为尾部皮肤出血、发红及溃疡。皮肤溃疡后,细菌进一步感染尾部肌肉,使肌肉溃烂,严重时尾部皮肤、肌肉组织溃烂脱落,仅剩尾部脊椎骨外露,碰撞后,外露脊椎骨即断裂。内脏器官中肝脏、肾脏肿大,肠道无食物,肠道壁充血,肾小管上皮细胞相互融合,部分肾小球坏死,肝脏充血,心脏水肿、具结疖状坏死灶,鳃上皮细胞相互融合,部分鳃丝溃烂,胃黏膜层粘液分泌增加,血细胞浸润结缔组织。
|
||
3.流行情况
|
||
烂尾病流行于春夏及秋季,冬季较少发生。在养殖周期中,白仔鳗、黑仔鳗及幼鳗易发生。本病诱发因子主要为养殖过程中操作方式,尤其在白仔鳗时期,由于池水浅,大量白仔鳗在池底活动,清扫池底时方法不对,易造成鳗体损伤;有些在加热系统周围未加护围,不加热时少量鳗鱼喜吊挂于加热管,如果加热,即会烫伤鳗鱼体表皮肤;在排污换水过程中,水流过急,少量鳗鱼被水流圈致鳗池中央,尾部倒插入排污栏而引起机械损伤等原因造成少量鳗鱼发病,病原体大量繁殖后传染给健康鳗鱼。烂尾病的传染速度快,往往在1~2天内感染全池鳗鱼,由于细菌不仅感染皮肤,严重时还将感染肌肉,因而不易彻底治愈。
|
||
4.诊断
|
||
起始时肉眼不易观察,仅可见鳗鱼尾部皮肤颜色发白,待中期可见病鳗尾部溃烂并黏脏而成黄色。一旦溃疡,可见尾部肌肉溃烂,炎症严重,取少量溃烂处组织制作水封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大量杆状细菌及点状运动细菌,有时柱状屈桡杆菌聚集成草堆状。
|
||
5.防治方法
|
||
(1)预防措施
|
||
保持池水清洁;清洗全池时由四周向中央的池底慢推,不可来回洗刷;加热系统周围要加设防护网;换水及排污时,水流不可太急;洗刷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并在洗刷后及时预防细菌感染。
|
||
(2)治疗方法
|
||
①用食盐0.5%~0.7%浸浴2~3天。
|
||
②用呋喃唑酮3毫克/升+福尔马林30~50毫克/升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续2~3天。
|
||
③用氯霉素20~50毫克/升或水溶性红霉素15~20毫克/升全池泼洒,浸浴24~48小时。
|
||
④用有机碘(如优碘灵、龙碘、宝碘)1.5~2.0毫克/升+呋喃唑酮3~5毫克/升全池泼洒,连续2~3天。
|
||
通过上述处理后,仍应连续使用含氯消毒剂消毒2~3天,控制池水中病原体的数量,勿使未完全恢复的创伤处继续受细菌感染。
|
||
(二)烂鳃病
|
||
1.病原
|
||
病原为柱状屈桡杆菌及嗜水气单胞菌。
|
||
2.症状及病理变化
|
||
病鳗体瘦,体色加深,不摄食,在水面或池边或增氧机附近水流缓慢处缓慢游动;鳃孔周围充血发红;胸鳍充血;鳃黏液分泌增加;呼吸频率加快,鳃丝充血,黏脏,轻压鳃部从鳃孔流出血色黏液,显微镜观察,起初可见鳃丝顶端水肿,黏液层细胞排列紊乱,进而顶端细胞融合,呈黄色,溃烂出现,接着整条鳃丝溃烂,细胞外突,有时脱落,严重时鳃丝腐烂仅剩软骨,皮肤有时具有出血点。肝脏、肾脏微肿,颜色加深或变浅,具点状出血,肠道无食物,肠壁充血,有时肠、胃积水。
|
||
3.流行情况
|
||
周年发生,流行高峰期为春夏交替时节。在水质较差,砂石底及养殖池老化的鳗池中易发生,在鳗种及幼鳗期可引起较高的死亡率,而在成鳗期死亡率不高,但累积死亡率较高。
|
||
4.诊断
|
||
鳃孔周围及胸鳍充血;鳃丝细胞排列紊乱;上皮细胞外突脱落;取溃烂处鳃组织制水封片可发现大量杆状菌及活动短杆状菌,尤其在温度较高季节出现上述症状即可诊断,确诊需分离培养细菌并进行病理切片。
|
||
5.防治方法
|
||
(1)预防措施
|
||
每天换水,保持池水清洁。如为土池,养殖过程中应保持水色稳定。要定期做好预防工作,及时治疗鳃部寄生虫,以防鳗鳃受损。用药要掌握适度,勿使鳗鳃受损。
|
||
(2)治疗方法
|
||
首先将池底及池壁清洗干净,大量换水后用下述方法处理。
|
||
①用水溶性红霉素10~15毫克/升浸浴24~48小时。
|
||
②用食盐0.5%~7%+呋喃唑酮5~6毫克/升浸浴4~5天,每天换水井补充药物。
|
||
③用氯霉素20~50毫克/升浸浴36~48小时。
|
||
④用土霉素20~30毫克/升浸浴24~48小时。
|
||
⑤用黄莲15~20毫克/升+大黄3~5毫克/升+黄芩3~5毫克/升煎汁全池泼洒,24小时1次,连续2~3次。
|
||
⑥用优碘灵或龙碘、宝碘等有机碘剂1.5~2.5毫克/升,每天1次,连续2~3天。如果池水水质较差,尚可考虑首先使用氧化剂及水质改良剂后,再行上述处理。在上述处理后,仍应坚持使用含氯消毒剂处理2~3天,以便巩固疗效。
|
||
(三)赤鳍病
|
||
1.病原
|
||
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或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而王国良等认为仅为嗜水气单胞菌。
|
||
爱德华氏菌为革兰氏阴性的短杆菌,以周边鞭毛运动,菌体大小一般为1.0~1.5微米×2.0~3.0微米,对2,4-二氨基-6,7-二异丙基喋啶磷酸盐(0/129)不敏感,氧化酶、伏普(V-P)反应、氧化-发酵反应(ONPG)阴性,接触酶、硫化氢产生阴性,用TSA或BHA均能分离培养,24~26℃下经48小时培养形成透明菌落。
|
||
由于在不同地区分离到的病原存在差异,所以国内报道的菌种有福建爱德华氏菌及浙江爱德华氏菌。而国外报道主要为迟钝爱德华氏菌,但存在不同的血清型。嗜水气单包菌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大小为0.6~1.1微米×0.9~6微米,极生单鞭毛、具动力、无芽胞和荚膜,5~40℃均能发育,最适培育温度为28℃,pH为6~11均能生长,最适pH为7.2~7.4,适盐范围为0%~4%,最适盐度为0.5%。
|
||
2.症状及病理变化
|
||
病鳗体痩,活力下降,在池边缓游或吊附于饵料台,仅胸鳍发红时仍能上台摄食。病情严重时各鳍均充血发红,不摄食或食欲下降,肛门红肿,腹部皮肤充血,具点状出血点,严重者腹部出现红斑或头部、躯干部、尾部皮肤局部坏死,有时下颚亦具出血点。解剖可见肠壁局部或全部充血,肠内无食物,肠黏膜层脱落使肠管内含血色黏液,有时胃、肠内积水,使腹部膨胀,肾脏、肝脏肿大,充血呈暗红色,脾脏肿大、淤血,体表出血严重时,病鱼严重贫血,使鳃及内脏器官颜色变淡。
|
||
3.流行情况
|
||
周年流行,主要发生于季节交替的春、秋季,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仅冬季发病率较低。感染途径主要为消化道感染,其次通过创伤感染,引起的死亡率不高,但不易彻底治愈。
|
||
4.诊断
|
||
凭外观各鳍充血及肠道积血色黏液初步诊断。但其他细菌性疾病常易引起鳍充血现象,而且在环境突变情况下,亦常易造成鳗鱼应激反应而鳍充血。因而,确诊仍需进行病理切片及细菌分离鉴定。
|
||
5.防治方法
|
||
(1)预防措施
|
||
保持水质清洁,并保持养殖池水各种理化指标的稳定性,操作鳗鱼时动作要轻柔,勿使鳗体受到损伤。
|
||
(2)治疗方法
|
||
①用含氯消毒剂全池泼洒,使有效氯浓度达0.1~0.3毫克/升,每天1次,连续2~3次。
|
||
②用呋喃唑酮3~5毫克/升+福尔马林30~50毫克/升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续2~3次。
|
||
③用病毒净或BKC1.5~2.5毫克/升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续2次。
|
||
本病的治愈关键要靠调节水质,并投喂抗生素进行治疗,仅靠药浴不能治愈本病。因此,经上述处理后,在饵料中添加鳗菌净或抗生素原粉,添加量为饵料量的0.1%~0.3%,连续投喂5~10天。
|
||
(四)爱德华氏菌病
|
||
1.病原
|
||
病原为迟钝爱德华氏菌或浙江爱德华氏菌,或福建爱德华氏菌。迟钝爱德华氏菌能利用麦芽糖,具鸟氨酸脱羧酶;福建爱德华氏菌不利用麦芽糖,无鸟氨酸脱羧酶,能利用海藻糖、蔗糖、纤维糖;而迟钝爱德华氏菌不利用这些糖;浙江爱德华氏菌具鸟氨酸脱羧酶,能利用乳糖、麦芽糖、阿拉伯糖、纤维糖和蔗糖。爱德华氏菌最适生长水温为26~30℃,5℃以下和42℃以上不生长,0%~3.5%盐度范围能生长,0.5%~2%的盐度内易繁殖,pH4以下或pH10以上不生长。
|
||
2.症状和病理变化
|
||
胸、背、臀鳍充血发红,不摄食,肛门红肿突出,周围皮肤充血,前腹部膨大红肿,外观腹部具一凹线,肝脏肿大。解剖观察病鳗,肝脏色深,具出血点,严重时肝脏具斑块状溃疡病灶,肝脏糜烂呈蜂窝状,腹腔内膜溃疡,由内部向外溃烂形成穿孔;肾脏色深严重肿大,溃烂,肠道为卡他性发炎,轻压腹部从肛门流出淡红色脓汁。病理切片显示:肝、肾等内脏器官呈化脓性炎症,实质细胞坏死及变性,产生炎性血栓。
|
||
3.流行情况
|
||
流行季节为夏季高温季节,但由于苗种培养期水温一般为26℃左右,因而在春季培苗季节亦常发生,尤其在白仔鳗培育期,主要投喂鲜活饵料丝蚯蚓,如果丝蚯蚓吐食及消毒不干净,病原体由丝蚯蚓带入,经口传播机率极大,而暴发肝肾病。在白仔鳗期易造成批量死亡,常呈急性传染病,至幼鳗及成鳗期,表现为慢性传染病,日死亡率不高,但累积死亡量大。
|
||
4.诊断
|
||
一般凭外观,肝、肾肿大,腹部具凹线,即能初诊。确诊需细菌分离、培养。
|
||
5.防治方法
|
||
(1)预防措施
|
||
丝蚯蚓应暂养数日,并反复搅动流水暂养,刮走吐出脏物,最好能压爬3~4遍,取出洁净丝蚯蚓,用食盐水0.5%浸泡刺激吐脏0.5小时左右,后冲洗干净,再用10毫克/升左右氯霉素或土霉素或施得福浸泡30~40分钟后,直接投喂,投喂的配合饵料,要新鲜优质。如在高温季节,则要控制适量投饵,勿使鳗鱼饱食。
|
||
(2)治疗方法
|
||
①白仔、黑仔期治疗方法
|
||
用食盐0.5%~0.7%+氯霉素20~50毫克/升,浸浴36~48小时;用喹酸原末3~5毫克/升,浸泡36~48小时。
|
||
经上述处理后,连续使用含氯消毒剂2~3天;如果投喂丝蚯蚓,则应及时转为配合饲料,在饵料中添加鳗菌净0.1%或噁喹酸原末0.1%,连续投喂1周,以水浴及内服并重治疗。
|
||
②幼鳗、成鳗期治疗方法
|
||
降低水温至25℃以下,保持1周;含氯消毒剂全池泼洒,使有效氯浓度达0.2~0.3毫克/升,隔天1次,连续3~4次;同时调节水质,投喂饲料,在饲料中添加喹诺酮类抗菌素0.1%~0.2%或鳗菌净0.1%,连续投喂10~15天。应以内服药为重点,辅以水浴。
|
||
(五)赤点病
|
||
1.病原
|
||
病原是鳗败血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nguilise ptica),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大小为0.5~0.8微米×1~3微米,极端单鞭毛,具动力,适宜生长温度5~30℃,最适宜为15~20℃,如在25℃下培育时,运动能力减弱。适宜盐度为0.1%~4%,最适盐度为0.5%~1%。发育pH为5.3~9.7,最适pH为7~9。对氯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等均为敏感。
|
||
2.症状及病理变化
|
||
病鳗在水面缓游或在池底池角水流缓慢处聚积,体色变浅、不摄食,体表黏液脱落,全身尤其是腹部皮肤、下颚、肛门周围具显著细杆状出血点,是由于病原菌侵入表皮基层和真皮中增殖产生炎性反应,吻端常充血。一般无赤鳍现象,肝脏、肾脏淤血呈暗红色,脾脏褪色,胆囊肿大,肾脏萎缩,肠、胃壁血管扩张,外观红色,肠内无食物。
|
||
3.流行情况
|
||
流行季节为水温低于25℃的春、秋、冬季,在水温高于25℃时较少发病;另外,在半咸水养殖池和较纯淡水养殖池中发病率高。
|
||
4.诊断
|
||
皮肤出现许多细杆状出血点,一般在低温期出现即可诊断。确诊为从血液、肝、肾、脾脏取样,接种于TSA培养基;在20℃下培养2~3天,形成直径为1毫米左右透明滴露状小菌落,氧化酶反应为阳性。
|
||
5.防治方法
|
||
(1)预防措施
|
||
保持水质优良,投喂饵料量适中,操作时轻柔,勿使鳗鱼体表黏液脱落。
|
||
(2)治疗方法
|
||
①水温提高至27℃左右,保持1周。
|
||
②用优碘灵1.5~2.5毫克/升+呋喃唑酮3~5毫克/升全池泼洒,连续2天。
|
||
③用呋喃唑酮3~5毫克/升+福尔马林30~50毫克/升全池泼洒,连续2~3天。
|
||
④用含氯消毒剂全池泼洒,有效氯浓度为0.2~0.3毫克/升,连续2~3天。
|
||
在上述处理的同时,并在饵料中添加0.1%~0.2%抗生素,如氯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等,连续投喂1周。
|
||
(六)弧菌病
|
||
1.病原
|
||
病原为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另据报道,鳗弧菌(V.awguillarum)亦为病原菌。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大小为0.5~0.7微米×1~2微米;极端单鞭毛,能运动;氧化酶阳性;最适温度为25℃左右,发育温度为10~35℃;发育盐度为0.5%~6%,最适盐度为1%;发育pH为6~10,最适pH为8。
|
||
2.症状及病理变化病
|
||
鳗游动缓慢,皮肤黏液脱落、粗糙,起初于体表及尾部出现圆形出血小点,发展为皮肤具白色隆起点,隆起边缘为红色,隆起内部化脓,随病情进一步发展,白色隆起破裂露出腐烂病灶,病灶中央凹陷溃疡,由皮肤发展至肌肉流出脓汁,大多数病鳗肛门红肿,臀鳍充血,肠道发炎,肝脏色浅,肾脏色深。
|
||
3.流行情况
|
||
流行于夏、秋高温季节,春、冬发病少。一般发病水温在28℃以上,当水温低于25℃时较少发病。本病主要流行于沿海,所用水源含有一定量盐分,在纯淡水中养殖还未发现过本病的流行。
|
||
4.诊断
|
||
一般凭外部皮肤具上述溃疡病灶,即能诊断。采用选择培养基TCBS从肝、肾、脾、血液取样培养,可确诊。
|
||
5.防治方法
|
||
(1)预防措施
|
||
夏季避免使用含盐分水源,在高温季节保持水质清洁,投饵量降低,并定期使用消毒剂消毒池水。
|
||
(2)治疗方法
|
||
清洗池底及池壁,大换水,有条件者将水温降至25℃以下,并用纯淡水替换含盐水分,尔后用下述方法处理:
|
||
①用优碘灵1~2毫克/升,全池泼洒,6小时后加土霉素15~20毫克/升浸浴24~36小时。
|
||
②用高锰酸钾1.5~2.5毫克/升全池泼洒,3~4小时后大换水,加呋喃唑酮3~5毫克/升或氯霉素原粉10~20毫克/升浸浴24~36小时。
|
||
③用含氯消毒剂全池泼洒,有效氯浓度为0.2~0.3毫克/升,连续泼洒2~3天。
|
||
在上述处理的同时,在饵料中添加磺胺类及氯霉素、鳗菌净等连续投喂1周。
|
||
(七)红头病
|
||
1.病原
|
||
病原是鲁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lwoffii),为革兰氏阴性双杆状菌。不运动,接触酶阳性,不产色素,精氨酸双水解酶为阳性,OF试验为阴性,在麦康凯琼脂中易生长。对四环素、妥布霉素、强力霉素等敏感。大小为
|
||
1.6~1.8微米×0.8微米×2微米。
|
||
2.症状及病理变化
|
||
病鳗体弱,摄食不良或绝食,在池边缓慢逆水游动或静伏于水流缓慢处,头部上、下颚充血发红,头部皮肤水肿,鳃盖膜严重水肿、充血,剪开充血水肿的鳃盖膜,流出膜间的积水,鳃丝充血,水肿严重,鳃小瓣相互融合,顶端溃烂,严重水肿。胸鳍、臀鳍及头部皮肤充血发红,肝脏肿大具出血点,色淡,肝脏内血管壁常破裂,引起内脏器官色变浅,肝脏细胞内脂滴增加明显,肠道发炎,黏膜层脱落,结缔组织水肿,肾小管结构丧失,形成坏死结疖,脾脏肿大,细胞相互融合。
|
||
3.流行情况
|
||
在养殖水温为26℃左右流行,秋、冬较少发生。主要流行于黑仔鳗及幼鳗期的春、夏季,成鳗不发生。在水质偏酸严重,pH低于6.0,养殖密度较高,池水水质较差的养殖池中易发生。本病传染迅速,往往在2~3天内感染全池鳗鱼的50%左右,且一旦出现明显症状的鳗鱼,死亡率达100%。鳗鱼经运输及高密度暂养亦易暴发红头病。
|
||
4.诊断
|
||
一般凭头部肿大、胸鳍充血,头部皮肤充血即可确诊,但需与温和气单胞菌性败血症相区分。
|
||
5.防治方法
|
||
(1)预防措施
|
||
保持优良水质,放养密度适中,避免环境产生突变,在偏酸严重的养殖池水中常使用生石灰15~20毫克/升调节水质,2~3天1次。
|
||
(2)治疗方法
|
||
首先使用生石灰调节池水的pH,使pH达6.8以上,如果放养密度过高,亦应首先进行疏稀后再进行下述处理:
|
||
①生石灰15~20毫克/升,经1小时后再使用痢特灵5~6毫克/升,每天1次,连续3次。
|
||
②用中药黄莲15~20毫克/升,煎开半小时后,再取汁全池泼洒,连续3天。
|
||
③用优碘灵1.0~2.0毫克/升+痢特灵5毫克/升,每天1次,连续3次。
|
||
④用鳗菌净10~20毫克/升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续2次。
|
||
在上述处理的同时,要求每天检测池水pH,要求调节池水pH至6.8以上,并在饵料中添加磺胺类或鳗菌净等,连续投喂5~7天。
|
||
(八)脱黏病
|
||
1.病原
|
||
病原为非o1群霍乱弧菌(NO o1 Vibrio cholerar 革兰氏阴性,弧状,具动力,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呈阳性,对O/129敏感,耐盐范围为0%~6%,Ol群霍乱弧菌血清凝集呈阴性,非o1群霍乱血清(o51)凝集呈阳性,对氯霉素、四环素、壮观霉素等敏感,对诺氟沙星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为0.2毫克/升,对最低杀菌浓度(MBC)值为0.4毫克/升。
|
||
2.症状及病理变化
|
||
病鳗体弱,在池边、水面或水底顺水或逆水缓慢游动,严重时易吊挂于饵料台或水中柱桩等,体表黏液呈斑块状脱落,黏液脱落处体色改变,使鳗鲡体表呈花斑状,病灶具典型规则,主要分布于头顶及躯干部,为圆形或椭圆形,随病情发展,斑块状病灶处溃疡,中央为白色,周围呈炎型,反应为红色,鳗体披脱落堆积的黏液,此期头部顶端发红,吻端出血或溃烂,鳃丝水肿色淡,并常伴有胸鳍、臀鳍充血现象,病理切片显示肝脏细胞肿胀,核固缩并形成坏死结疖、肾脏严重坏死,部分肾小管萎缩,肠道发炎,胃黏膜层脱落。
|
||
3.流行情况
|
||
本病为近年来欧洲鳗鲡养殖中新发现的疾病。1995年在福建省饲养的部分欧洲鳗鲡中流行,至1996年在欧洲鳗鲡养殖区中普遍发生。主要流行季节为夏、秋两季,春、冬发病较少。而从1997年流行情况看,本病流行时间在不断延伸,春季亦开始流行,从幼鳗至成鳗期均有发生,主要发生于筛选后3~5天,传染速度快,往往在1~2天内感染全池的30%以上,传染性强,一池发生,几乎全场养殖的鳗鲡均能被传染,引起的死亡率较高,且不易彻底治愈,病情拖延时间长,一般需半个月以上才能完全恢复。
|
||
4.诊断
|
||
从外部观察,在体表出现斑块状病灶,即能确诊。
|
||
5.防治方法
|
||
(1)预防措施
|
||
操作鳗体时动作要轻柔,避免鳗体损伤,并在选别后将鳗鲡投放在与选别前相同的水质中养殖;养殖过程中要保持水质稳定性,勿产生环境紧迫;用药适度。
|
||
(2)治疗方法
|
||
使用食盐0.3%~0.4%+复合中药制剂+法拉乃司3~5毫克/升,每天换水1/3,添加食盐保持盐分0.4%+复合中药制剂+法拉乃司3~5毫克/升,连续3天,3天后,使用有机碘1.5~2.5毫克/升+呋喃唑酮5~6毫克/升,连续药浴1天后大换水,并持续使用含氯消毒剂巩固处理,连续2~3天。由于鳗鲡养殖过程中常使用高浓度福尔马林,易使鳗鲡受到刺激产生黏液增生现象,因此,在本病治疗过程中,禁止使用福尔马林。
|
||
中药复合制剂配方:黄莲15~20毫克/升+大黄3~5毫克/升+黄岑3~5毫克/升+五倍子1~3毫克/升+甘草3~5毫克/升加5倍水,煎开0.5~1小时后过滤取汁,用于全池泼洒。
|
||
(九)肠炎病
|
||
1.病原
|
||
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
|
||
2.症状及病理变化
|
||
病鳗在发病前食欲正常,一旦发病,食欲明显下降,甚至绝食。起始,可见鳗池水面具鳗鲡排出的粪便,外包黄白色黏膜层而使粪便聚浮于水面;部分病鳗离群独游,活力下降;肛门红肿外突,解剖可见消化道黏膜层脱落,消化道壁呈炎性反应而呈红色,消化道内含淡黄色,或血色黏液,轻压腹部从肛门流出的脓汁散发恶臭气味,严重时消化道积水,外观鳗鲡腹部膨胀;肝脏及胆囊肿大,肝脏往往为淡黄色,呈脂肪肝样;肾脏肿大、淤血呈褐色。
|
||
3.流行情况
|
||
主要流行于春、秋及水温较高的季节,但本病主要发生在春夏、夏秋、冬春交替时节,尤其在环境变化异常时仍投喂较高的饲料率易发生。一般本病传染速度慢,也不会引起较大的死亡量。
|
||
4.诊断
|
||
体表及鳍无明显病变,观察肛门为红肿外突,从肛门处流出脓汁,粪便外包黏膜层即可诊断。
|
||
5.防治方法
|
||
(1)预防措施
|
||
投喂新鲜优质饲料,不可投喂变质或贮存过久的饲料,在高温及季节交替环境突变频繁的时节,要减少投饵量,并在饵料中添加有助于消化的酵母等。
|
||
(2)治疗方法
|
||
外用含氯消毒剂,隔天1次,连续2~3次,并及时调节池水,使之适于鳗鲡生长摄食,引诱鳗鲡上台摄食,饵料中停上加入鱼油,添加0.1%氟哌酸或呋喃唑酮片、氯霉毒或大蒜素,并添加有助于消化的利胃散、酵母粉,连续投喂1周。
|
||
(十)温和气单胞菌性败血症
|
||
1.病原
|
||
病原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具动力,氧化酶、过氧化氢酶阳性,能发酵甘露糖、蔗糖,具明胶酶,耐盐范围为0%~3%,在6%盐度中不能生长。
|
||
2.症状及病理变化
|
||
病鳗体弱,在水流缓慢处顺水游动,不摄食,体色变浅,腹部膨胀,鳃盖膜水肿,鳃丝水肿充血,严重时头部下颚充血,胸鳍、臀鳍充血,腹部皮肤出血点连成片状,肛门红肿突出。解剖病鳗腹腔有积血水,肝脏严重失血呈苍白色,胆囊肿大,消化道无食物、常充血,肾脏、脾脏肿大。
|
||
3.流行情况
|
||
温和气单胞菌性败血症,在欧洲鳗鲡养殖中危害越来越严重。自1995年发现本病,1996年已在部分地区流行,引起的损失较大,一旦发病引起的全池死亡率在10%左右。主要流行于夏、秋高温季节,在幼鳗期易流行,传染速度快,一般1~2天内全池鳗鱼被感染30%~40%左右,呈暴发性疾病,从发病至完全控制,一般需10~15天。
|
||
4.诊断
|
||
在流行季节,观察体腔积聚血水,躯干部点状出血连片,肝脏呈苍白色,一般即可诊断。
|
||
5.防治方法
|
||
(1)预防措施
|
||
在夏、秋高温季节,投饵量要适宜,切勿投喂饲料过多;调节水质,使pH为6.8左右;定期使用含氯消毒剂消毒池水,降低养殖池中病原体数量。
|
||
(2)治疗方法
|
||
①用食盐0.5%+氯霉素15~20毫克/升,浸浴24小时左右,换水1/3,添加食盐保持盐分0.5%+优碘灵1.5毫克/升+呋喃唑酮5~6毫克/升,连续处理2天。
|
||
②用食盐0.5%+中药复合制剂(同脱黏病)+含氯消毒剂,连续处理3天。
|
||
③用生石灰15~20毫克/升,经1小时后,加四环素10~15毫克/升,每天1次,连续2~3天。
|
||
④用土霉素15~20毫克/升,浸浴24~36小时,换水后,重新加药连续处理2次。
|
||
在上述处理的同时,在饲料中添加鳗菌净0.5%~1%或纳克菌102型1%~1.5%+维生素C,连续投喂1周。
|
||
四、原虫病
|
||
(一)小瓜虫病
|
||
1.病原
|
||
病原为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multifiliis)。成虫为圆形或卵圆形,易变形,大小为0.3~0.8厘米×0.35~0.5厘米,体表周身长纤毛,胞口位于前腹面,具大核和小核,大核呈马蹄形,小核为球形,小核附于大核,一般不易观察,细胞质外层具伸缩泡和食物泡。幼虫为卵形或椭圆形,前端尖,后端钝圆,前端具1个乳突状的钻孔器,后端具1细长尾毛,胞质常流动。
|
||
2.症状及病理变化
|
||
病鳗首先表现为突发性不摄食,使全池鳗鱼几乎同时出现不上台摄食,但此期仍可发现鳗鱼具有食欲,投喂饲料时鳗鱼在食台周围游动,但不摄食。如体表寄生时,在体表,尤其是头部顶端、躯干背部,形成许多小白点,鱼体由于受虫体寄生刺激而分泌大量的黏液,严重时,黏液块状脱落,使鳗鱼体披白云状黏液,继而细菌感染,黏液脱落处溃疡。鳃寄生时,鳃丝充血,黏液分泌增加,幼虫易寄生于鳃丝内并形成外包膜,仅于显微镜下发现虫体内的细胞质流动,大量寄生时,鳃丝黏液层增厚,有时黏液脱落崩解,被细菌感染而发生烂鳃及黏脏,并发丝状细菌增生。
|
||
3.流行情况
|
||
流行水温为25℃以下,从白仔鳗至成鳗期均发生,冬、春季为流行高峰期,但夏、秋也有发病的例案。以前认为小瓜虫在25℃时即至死,但近年发现,水温在26~27℃左右时仍能暴发本病,欧洲鳗鲡对小瓜虫尤其敏感,1997年春季苗种培育期间,本病成为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尤其在白仔鳗期间大量寄生时,在短时间内易发生大量死亡,在幼、成鳗期相对死亡率较低,但如果不及时控制,也将暴发引起批量死亡。
|
||
4.诊断
|
||
体表出现白点或刮取体表白点、取鳃丝制作水封片,观察到小瓜虫,即可诊断。
|
||
5.防治方法
|
||
(1)预防措施
|
||
保持水质清洁,使透明度保持在40厘米以上,在流行季节,水温保持在26℃,勤于观察,发现体表具白点,立即治疗。
|
||
(2)治疗方法
|
||
首先有条件者,则应把水温升至25~26℃;然后再用下述方法处理:①用食盐0.7~1%,浸浴3~5天。
|
||
②用福尔马林50~70毫克/升,连续浸浴2~3天。
|
||
③用孔雀绿0.1~0.2毫克/升+福尔马林30~50毫克/升,连续浸浴2天。④用硝酸亚汞0.05~0.1毫克/升浸浴,6小时后加硝酸亚汞0.05~0.1毫克/升,6小时后换水1/2,加硝酸亚汞0.05~O.1毫克/升,12小时后换水1/2,加硝酸亚汞0.05~0.1毫克/升,12小时后大换水,痢特灵3~5毫克/升+福尔马林20~40毫克/升,1周后用硝酸亚汞0.05~0.1毫克/升浸浴24小时,以上所述浓度,白仔鳗使用低剂量,幼、成鳗期使用高剂量。由于硝酸亚汞为剧毒品,使用时浓度仍应根据水质而定,水清则应减量,水肥可适当增量,并且应尽力从水温及水质方面调节,而不主张使用剧毒品。
|
||
(二)车轮虫病
|
||
1.病原
|
||
病原为壶形科(Urceolariidae)车轮虫亚科(Tri-chodinidae)的代表,包括车轮虫属(Trichodina)和小车轮虫属(Trichodinlla)。虫体侧面观呈毡帽状,隆起面为口面,与口面相对向内凹入的一面为反口面。口带沿口面向左环绕与胞口相通,凹入处具齿环和辐射环。大核为马蹄形,小核为球形或棒形。无性生殖方式为二分裂,有性生殖是大小相同或大小不同的两个接合体接合,大车轮虫主要侵袭皮肤,体型大。而小车轮虫,主要是侵袭鳃,体型小。
|
||
2.症状和病理变化
|
||
车轮虫主要寄生在鳍、鳃及皮肤
|
||
上。如少量寄生时,鳗鱼摄食及活动正常。如大量寄生时,易导致鳃及皮肤黏液分泌增加,鳃丝充血,体表皮肤具细小出血点,食欲下降,投喂饲料时,集中于饲料台下游,不上台摄食,或上台摄食易散群。由于虫体对皮肤及鳃的损伤,常导致细菌继发感染,而引起烦躁及皮肤溃疡。如果仅为车轮虫寄生,一般不导致死亡。
|
||
3.流行情况车
|
||
轮虫广泛分布在各种天然水域及养殖鱼类中。在鳗鲡饲养中,由于采用温室饲养,因而周年发生,流行高峰期为春、夏季,冬季发病少。
|
||
4.诊断
|
||
刮取体表黏液或取少量鳃瓣,制作水封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可发现大量车轮虫,即可确诊。
|
||
5.防治方法
|
||
(1)预防措施
|
||
保持水质清洁,在流行高峰季节,定期使用双硫合剂。
|
||
(2)治疗方法
|
||
①用双硫合剂:硫酸铜0.5~0.7毫克/升+硫酸亚铁0.2~0.3毫克/升全池泼洒,18~24小时换水。②用高锰酸钾2~3毫克/升,每天1次,连续2天。③用福尔马林50~70毫克/升,每天1次,连续2~3天。用杀虫灵0.8~1.2毫克/升,每天1次,连续2~3天。
|
||
由于欧洲鳗鲡对硫酸铜较敏感,在病情严重或综合感染导致鳗鲡体质较弱时,最好此时不使用硫酸铜。
|
||
(三)鱼波豆虫病
|
||
1.病原
|
||
病原为漂游鱼波豆虫(Ichth yobodo necator)。虫体侧面观,呈梨形或卵形。侧腹面观,呈汤匙形。正面观,呈卵形。大小为5.5~11.5微米×3.1~8.6微米。侧腹面有1条纵口沟,具1个生毛体,从生毛体长出2根或4根鞭毛。2根鞭毛个体,鞭毛大致等长。在鳗鲡鳃上寄生的鱼波豆虫,一般仅看到2根鞭毛的个体。
|
||
2.症状及病理变化
|
||
少量寄生时,无明显症状。严重寄生时,体表及鳃黏液分泌增加,鳃丝充血,食欲不振,游动迟缓,常在池边独游(逆水),最终呼吸困难致死。
|
||
3.流行情况
|
||
流行在黑仔鳗及成鳗时期。流行季节为春季及秋末季节,夏季发病少,一般不引起大量死亡。
|
||
4.诊断
|
||
取少量鳃瓣,制作水封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大量虫体,即可确诊。
|
||
5.防治方法
|
||
(1)预防措施
|
||
池塘在放养前彻底清塘、消毒,苗种入池用5毫克/升硫酸铜,浸浴15~20分钟。
|
||
(2)治疗方法
|
||
①用双硫合剂全池泼洒,浸浴24小时。
|
||
②用食盐0.7%~1%,浸浴24小时。
|
||
③用福尔马林50~70毫克/升,每天1次,连续2天。
|
||
④用杀虫灵0.8~1.0毫克/升,每天1次,连续2天。
|
||
(四)杯体虫病
|
||
1.病原
|
||
病原为杯形科(Scyphidiidae)、杯虫属(Apioso-ma)。虫体身体易收缩,充分伸展时为杯形,前端为盘状口围盘,边缘围绕三层透明薄膜,内具1条螺旋状口沟。身体后端具一吸盘状结构,称为茸毛器,借此将身体黏附于鱼体上。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身体中部纤毛带,长出比平时更细密的纤毛,口围盘及茸毛器收缩,整个身体变成茄状能自由游动的游动体。杯体虫主要以水中有机颗粒为营养,对寄主没有直接危害作用。
|
||
2.症状和病理变化杯
|
||
体虫主要寄生于养殖鳗鲡的鳃
|
||
瓣中,刺激鳃丝,黏液分泌增加,致使鳃丝水肿,充血。大量寄生时,病鳗离群独游,不摄食,呼吸频率加快,换水时,向进水处集中。一般不引起死亡。
|
||
3.流行情况
|
||
春、夏为流行高峰,其次为秋季,冬季发病较少。一般在水质浑浊,有机物丰富的饲养池中易发生,尤其在雨季,水源浑浊后易暴发。一般不引起鳗鲡的死亡。
|
||
4.诊断
|
||
取少量鳃丝,制成水封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有大量吊钟状虫体,即可确诊。
|
||
5.防治方法
|
||
(1)预防措施
|
||
池水透明度保持在40厘米以上,定期使用生石灰调节池水,保持池底清洁,定期刷池。
|
||
(2)治疗方法
|
||
①大换水,将透明度提高至50厘米,保持1周。
|
||
②用福尔马林50~70毫克/升,连续2~3天。
|
||
③用高锰酸钾2~3毫克/升,每天1次,连续2天。
|
||
④用硫酸铜0.5毫克/升+硫酸亚铁0.2毫克/升,每天1次,连续2天。
|
||
(五)黏孢子虫病
|
||
1.病原
|
||
病原为两极虫属(Myxidium)中的两极虫。孢子为纺锤形,两端尖,两个极囊位于两端,缝线平直。孢子虫的生活史,还没有一致定论,一般认为生活史中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都在同一寄主内进行和完成,没有寄主交叉。成熟孢子从病鳗身上落入水中,被吞食或接触黏附在体表或鳃,放出极丝,胚质成为小变形虫状,用伪足移动,钻入寄主组织细胞内发育,成为营养体。胞核反复分裂,形成孢母体,最终形成孢子。营养体周围寄主组织,因受到刺激而发生退化或改变,产生一层膜壁,将营养体包住,形成孢囊。
|
||
2.症状和病理变化
|
||
两极虫主要寄生于养殖鳗鱼的皮肤、鳃、肾脏、肝脏、脾脏。在鳃上寄生时,在鳃丝间及鳃丝内形成圆形或椭圆形孢囊,成熟后可见内含成熟孢子。轻压后,孢囊破裂,释放出孢子,也可见孢子在鳃组织内游离寄生。病鳗常呈单鳃呼吸,鳃丝严重充血。在皮肤寄生时,可见皮肤上具有泡状白点,较小瓜虫寄生引起的白点大,最终泡状白点破裂,释放出孢子,病灶处被细菌感染而溃疡。在肾脏寄生时,可见肾脏内具有小白点,为孢囊,肾脏色深肿大,严重时溃疡,使病鳗外观肛门红肿外突,臀鳍充血,严重时肾脏处肌肉及皮肤溃烂,脾脏寄生使脾脏呈暗褐肿大。肝脏有时也被寄生。被两极虫大量寄生的鳗鲡一般食欲不振,鳃严重充血。
|
||
3.流行情况
|
||
欧洲鳗鲡对黏孢子虫敏感,在肾上寄生率达90%以上。在鳃上寄生,主要发生在春、秋、冬季,寄生率达50%左右。在肝脏及脾脏上寄生机率较小。但黏孢子虫寄生,无明显季节性。在清瘦水质中,感染率较高;水泥精养池比土池感染率高。本病在今后欧洲鳗鲡饲养中很可能成为危害较大的疾病。
|
||
4.诊断
|
||
取上述各寄生组织,制作水封片,可发现大量梭形、极囊在两端的孢子,或发现大量孢囊,即可诊断。
|
||
5.防治方法
|
||
(1)预防措施
|
||
使用生石灰进行彻底清塘,饲养过程中要保持池底清洁。
|
||
(2)治疗方法
|
||
①用生石灰20毫克/升全池泼洒,2天1次,连续3~5次。
|
||
②用晶体敌百虫0.3毫克/升全池泼洒,每3天1次,连续3次,可消除部分皮肤上寄生的黏孢子虫。
|
||
③用中草药制剂(制孢散等)3~5毫克/升,浸浴24小时,对鳃及皮肤上寄生的黏孢子虫有一定疗效。
|
||
④内脏寄生的黏孢子虫至今未见有明显疗效的药物,一般采取服用抗生素,以防细菌继发感染而使内脏器官败坏。只要摄食正常,体质健壮,在饲养中有时会自然康复。
|
||
(六)微孢子虫病
|
||
1.病原
|
||
病原为匹里虫(Plistophora Sp.)孢子大小为2~4微米×3~6微米,形如梨形,孢膜由单一的一片几丁质膜组成,里面有孢质和1个极囊,与极囊相对的一端有1个透明而近似卵形的液泡,极囊与液泡间为均匀的孢质,孢子附在消化道上皮细胞上,形成小变形虫状体,借变形运动,穿过肠上皮,通过血管进入肌肉内,定居后繁殖。
|
||
2.症状和病理变化
|
||
微孢子虫寄生在鳗鱼肌肉上。病鳗体弱,不摄食,消瘦。病原在肌纤维间形成孢囊,孢囊周缘肌肉分解死亡,呈黄色,使病鳗外观呈凹凸状,因而本病也称为凹凸病,病鳗最终成僵鳗而死亡。
|
||
3.流行情况
|
||
欧洲鳗鲡对微孢子虫不太敏感,在欧洲鳗鲡养殖过程中,较少发生凹凸病。
|
||
4.诊断
|
||
取凹凸状病鳗的肌肉组织,捣烂后制成水封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大量微孢子虫即可确诊。
|
||
5.防治方法
|
||
(1)预防措施
|
||
彻底清除老化养鳗池淤泥,用生石灰彻底清塘。
|
||
(2)治疗方法
|
||
①用生石灰20毫克/升,隔天1次,连续3~5次。
|
||
②提高水温至30℃,保持10天。
|
||
发现本病,一般不作治疗,仅将病鳗及时捞走消毁。
|
||
五、单殖吸虫病
|
||
(一)拟指环虫病
|
||
1.病原
|
||
拟指环虫(Pseudodac tylogyrus),在鳗鲡中寄生,已知有两种:即短沟拟指环虫(P.bini)和鳗鲡拟指环虫(P-anguillae)。短沟拟指环虫,虫体较大,体长0.5~1.6毫米,锚钩很小,黏液腺长。而鳗鲡拟指环虫,虫体小,体长0.4~1.3微米,锚钩大,黏液腺短。后固定器具1对中央大钩和7对胚钩型边缘小钩,锚钩内突发达,具2对眼点呈黑色,形如柳叶状,主要寄生在欧洲鳗鲡的鳃瓣上,以鳃黏液、水中有机颗粒为饵料。
|
||
2.症状和病理变化
|
||
如欧洲鳗鲡体上寄生少量拟指环虫时,欧洲鳗鲡摄食及活动正常。如果欧洲鳗鲡体上寄生拟指环虫数量较大时,则病鳗鳃的黏液分泌增加,鳃丝充血严重,常呈单鳃呼吸,不摄食,并逆水游动或喜于池壁磨擦,鳃丝受后固着器的刺激和破坏,鳃丝肿胀,缺损,坏死,病鳗呼吸频率加快,绝食。
|
||
3.流行情况
|
||
白仔鳗至成鳗期均流行,流行高峰季节为夏季高水温期。一般流行季节的水温为24~26℃。
|
||
4.诊断
|
||
剪取病鳗少量鳃片,制成水封片,对光仔细观察,可见鳃丝表面具有短线状物作弯曲运动,即可初诊为单殖吸虫,但确诊还要应用显微镜观察。
|
||
5.防治方法
|
||
(1)预防措施
|
||
苗种购进时,用50~70毫克/升福尔马林消毒20~30分钟;在饲养中,应保持水质清洁。
|
||
(2)治疗方法
|
||
欧洲鳗鲡拟指环虫对有机磷类不敏感,一般用甲苯咪唑纯品以有机溶剂助溶后,用0.5~1.0毫克/升浸浴18~24小时,也可用复方甲苯咪唑,计算其纯品,达0.5~1.0毫克/升,即4~8片/立方米,浸浴18~24小时。在上述治疗后,应针对细菌处理1~2天。这是由于虫体在药品刺激下活动,加剧了对鳃产生严重创伤,易受细菌感染的原因。由于甲苯咪唑引起的副作用大,因而在使用此品时,一般白仔鳗、黑仔鳗期间都要使用低剂量。在日本鳗鲡养殖过程中,禁止使用甲苯咪唑。
|
||
(二)三代虫病
|
||
1.病原
|
||
三代虫(Gyrodact ylus)在世界各地报道约有500多种,我国也发现40种左右。三代虫体长0.3~0.8毫米,形如指环虫,无眼点,前端具有头器1对,后端为固着盘。固着盘具有中央大钩1对,边缘小钩8对。三代虫营胎生繁殖,在每一个成虫的身体中部,都可见到1个橢圆形的胎儿,在此胎儿的体内,又开始孕育着第三代的胚胎。繁殖最适水温为20℃左右。
|
||
2.症状和病理变化
|
||
少量寄生时,鳗鲡无异常反应;而当大量寄生时,鳗鲡显示不安,逆水窜游或在池的边壁磨擦,食欲下降或绝食,鳃丝黏液分泌增加,严重时鳃丝充血或出血、水肿、粘脏,往往伴随丝状细菌或屈挠杆菌的继发感染。
|
||
3.流行情况
|
||
三代虫产出的幼虫与成虫体形相似,在鱼体间传播,依靠直接接触或作自由漂游时遇寄主而感染。主要流行于土池养殖的欧洲鳗鲡,在精养池中发病率较低。流行季节同拟指环虫。
|
||
4.诊断
|
||
(1)预防措施
|
||
鳗鱼放养前用50~70毫克/升福尔马林浸浴15~20分钟。
|
||
(2)治疗方法
|
||
①用5%食盐水浸浴5~8分钟。
|
||
②用复方甲苯咪唑或甲苯咪唑纯品0.5~1.0毫克/升,浸浴18~24小时。
|
||
③用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使浓度为0.2~0.3毫克/升,浸浴18~24小时。
|
||
④用马速展0.3~0.5毫克/升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续1~2次。
|
||
⑤用高锰酸钾2~3毫克/升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续2天。
|
||
六、鳗居线虫病
|
||
1.病原
|
||
病原为粗厚鳗居线虫(Anguillicola crassus)。虫体呈长圆筒状。小的仅为3毫米×0.3毫米,大的雌虫可达70毫米×5毫米,雄虫一般为50毫米×2.5毫米,前端尖,虫体粗短。虫体为卵胎生,卵在子宫后段发育为幼虫。含幼虫的虫卵产出后在鳔中孵化,通过鳔管进入消化道,随粪便排入水中,以尾尖附于固体上,不断摆动。幼虫被剑水蚤吞食后,在其体内约1周时间成为感染幼虫。剑水蚤被鳗鱼捕食后,幼虫通过胃壁进入体腔,在肝脏附近停留一段时间后,随血液流动入侵鳔组织,在鳔组织内发育3~6个月后进入鳔腔、成熟受精。
|
||
2.症状和病理变化
|
||
在鳗居线虫成熟于鳔腔内,主要以摄食血液为营养,成虫的消化道内充满了鳗鱼的红血球,因而受鳗居线虫感染的鳗鲡在血液循环中的红血球数量降低。鳔呈急性炎症,鳔腔壁纤维化。病鳗摄食能力下降,生长受阻,体色加深,严重时鳔壁破裂,线虫进入腹腔,引起腹膜炎,病鳗腹部膨胀,失去调节水压功能,使病鳗浮于水面上,而逐渐瘦弱而死亡。
|
||
3.流行情况
|
||
在土池饲养的欧洲鳗鲡及以砂底池饲养的欧洲鳗鲡中,本病流行较广,而以水泥池饲养的欧洲鳗鲡发生较少。周年发生,但以夏、秋季6~10月发生较多。
|
||
4.诊断
|
||
解剖病鳗检查鱼鳔,可在鳔内发现呈黑色粗壮的虫体,即可确诊。
|
||
5.防治方法
|
||
|
||
(1)预防措施
|
||
用生石灰彻底清塘,并定期使用敌百虫杀灭其中间寄主剑水蚤,以切断其生活史。投喂的饲料,含较高的脂肪酸。
|
||
(2)治疗方法
|
||
用晶体敌百虫0.3~0.5毫克/升全池泼洒,隔周1次,连续2次,杀灭中间寄主,或以盐酸佐旋咪唑1毫克/升浸浴24小时,同时内服盐酸佐旋咪唑0.05%~0.1%,加维生素C0.05%,连续投喂7~10天。
|
||
七、甲壳动物病
|
||
(一)锚头鳋病
|
||
1.病原
|
||
病原为锚头鳋(Lernaea)。身体细长,呈圆筒状,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但各部分间没有明显界限。头部具背腹角各2对,呈铁锚状,钻入鳗鱼口腔组织及胸鳍基底的皮肤组织。其生活史为:卵→无节幼体→桡足幼体→成虫等几个阶段。无节幼体经5次蜕皮,桡足幼体也要经5次蜕皮。发育时间与水温密切相关,如26~31℃时,各幼体期一般需经1~3天,15~20℃时需经一星期左右。
|
||
2.症状和病理变化
|
||
病鳗不摄食,口腔张开,不能闭合。
|
||
外观下颚具出血点;打开口腔可发现大量黑色锚头鳋;胸鳍基部寄生时,胸鳍充血;鳃孔周围皮肤充血发炎;病鳗一般体瘦弱,体色发黑;肝、胆肿大,肠道无食物。
|
||
3.流行情况
|
||
锚头鳋病与鳗居线虫病相似,主要流行于土池养殖的欧洲鳗鲡,与日本鳗鲡相比,欧洲鳗鲡对锚头鳋的敏感度较低,在精养池中至今未见锚头蚤感染的病例,这可能与精养池用药频率较高有关,而在土池养殖中用药频率较低。本病一般不引起大量死亡。
|
||
4.诊断
|
||
观察病鳗,下颚具出血点,打开口腔可见黑色针状虫体附于口腔上颚或下颚,即可确诊。
|
||
5.防治方法
|
||
(1)预防措施
|
||
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杀死幼虫及带虫的杂鱼,在养殖期间定期(1次/月)使用敌百虫消毒。
|
||
(2)治疗方法
|
||
①用0.3~0.5毫克/升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隔天1次,连续2~3次,即可杀灭寄生锚头鳋。
|
||
②用高锰酸钾2~3毫克/升,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续2~3次。
|
||
八、中毒症
|
||
(一)重金属中毒
|
||
1.病因
|
||
可能为锌、铜及汞中毒引起。其中锌,主要为外源性中毒,如利用镀锌管抽水及利用镀锌管作加热管道;另外有时因为保温棚架利用镀锌管受腐蚀后脱落镀锌层而引起。汞和铜,主要为利用重金属盐类药物杀虫而导致。此外一些利用山溪水的养殖区,溪水中含矿物质过高也易导致重金属中毒。
|
||
2.症状及病理变化
|
||
病鳗活动异常,在池边或水面作间隙性急速窜游,游动时头部往往离开水面;体色加深;鳃呈暗红色,镜检可见鳃血色偏深;病鳗捞出水体后常呈抽筋状态,严重时鳗体易被水流冲至池塘中央聚集,可见臀鳍充血,有时尾鳍也充血发红。解剖可见肝脏肿大色深,胆囊肿大明显,肠道无食物。
|
||
3.流行情况
|
||
主要流行于白仔鳗和黑仔鳗。由于在此期间,鳗鱼的个体小,对重金属较敏感;另外,在此期间,池水浅,水量少,一般少量污染源便造成高浓度,而且在此期间一般水清,缓冲能力差。本病常造成批量死亡,或对后期饲养造成严重影响。
|
||
4.诊断
|
||
一般观察鳗鲡的活动情况进行诊断。但确诊还需对水质中重金属进行测定。
|
||
5.防治方法
|
||
禁止使用含锌的加热管道和进水管道;使用重金属盐类药物,在幼体期,要尽量使用低剂量或用替代药品替换。
|
||
一旦发现中毒症,应及时查找污染源,进行排除;加大池水水体量,利用无污染水替换旧池水,并在池水中加入络合剂如EDTA钠盐或海中宝,并加0.5%左右食盐以缓解中毒症状。经几天后,除中毒重者无法恢复外,一般中毒轻者均能恢复,但对以后生长将造成一定影响。
|
||
(二)水质中毒
|
||
1.病因
|
||
在水质中毒中,主要为氨氮、亚硝酸氮慢性及急性中毒。K.Sadler实验表明,分子态氨在0.12毫克/升以下时,鳗鲡生长速度及黄鳗出现比例无异常,当超过0.12~0.5毫克/升时,生长率几乎为零;当达到1.0毫克/升时,出现死亡。作者曾对鳗场进行水质跟踪分析,在常规饲养池中,氨氮(N)含量达0.0001毫克/升,亚硝酸氮(N)浓度达0.01毫克/升,明显超过欧洲鳗鲡正常生活所需要的适宜浓度。主要原因是:①池塘老化,池子底部淤积大量有机物;②放养密度过高,投饵量多,鳗鱼粪便及排泄、分泌物多;③排污不彻底;④养殖水源、水质不佳等造成的。
|
||
2.症状及病理变化
|
||
病鳗体色偏褐黄色;外观粗糙,无光泽;食欲不振,饵料转换率下降;鳃充血,呈暗红色,鳃丝肿胀,血窦数量明显增加,鳃黏液分泌增加,鳃瓣增生,有时黏连;不聚群上台吃食,易于饵料台下咬食,往往易吐食;严重时,池水发黑,走到池边有异恶臭味,在晴天下午3~5点左右,鳗鲡常浮于水面,在池中央聚集缓游,驱赶能散开,但很快又集群,病鳗几乎不游动,头向上、躯干部向下,似缺氧状态,严重时导致批量死亡。
|
||
3.流行情况
|
||
主要流行于高密度养殖的幼鳗及成鳗池,在夏、秋季节易呈急性中毒。但本病冬季普遍流行,呈慢性中毒。主要是由于冬季进入保温棚,密度加大,为了保持水温,日换水率降低,造成水质比夏、秋季更差的结果。在水质良好,换水量达100%以上的饲养场,则较少发生。在水源质量较差,水量供应不足的情况下,更易导致中毒症的发生。在越冬过程中,大多数鳗鱼摄食不良,饵料转换率降低,体色粗糙,鳃丝血窦增加,也证明了上述分析的原因。
|
||
4.诊断
|
||
主要凭鳗鲡症状及水质检测结果进行诊断。
|
||
5.防治方法
|
||
(1)预防措施
|
||
针对产生的原因,降低放养密度,彻底清池,翻新旧池底,利用无污染水源,加大换水量,在高温季节控制投饵量。
|
||
(2)治疗方法
|
||
①用生石灰20毫克/升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续3天。
|
||
②用高锰酸钾2~3毫克/升,每天1次,连续3天。
|
||
③用亚甲基蓝1.5~2.0毫克/升,每天1次,连续2~3天。
|
||
④用水质改良剂如氨氯净、海中宝等,连续使用2~3天。
|
||
⑤用生物制剂如光合细菌等消除氨氮、亚硝酸氮。
|
||
九、狂游性死亡症
|
||
(一)“狂游性死亡症”发生概况
|
||
“狂游性死亡症”又称“狂奔病”,这种提法并不确切。因为在该症发生过程中,有些病鳗不出现“狂游”的现象,但由于习惯提法,作者仍借用此名。
|
||
通过两年多的调查研究发现,饲养欧洲鳗鲡死亡量的90%为“狂奔病”引起。此病突发性强,无明显发病前兆,发病后引起的死亡率高,一般精养池发病后引起的死亡率高达90%左右。死亡发生时间短,一般整池鳗鲡在15~20天内基本毁灭。传染速度快,相邻饲养池在短时间内发病,而引起整个饲养场的鳗鲡发病。土池饲养发病引起死亡一般在70%左右。死亡延续时间较长,一般为2个月左右。在饲养的各个时期均有此病发生,即从白仔鳗、黑仔鳗、幼鳗、成鳗阶段均有发病例子,发病高峰期为白仔鳗、黑仔鳗,其次为幼鳗和成鳗,成鳗以越冬鳗发病较多。各阶段发病引起的死亡率基本相似,仅死亡速度不同,白仔鳗死亡速度最快,其次为黑仔鳗、幼鳗和成鳗。周年发病,主要发病高峰季节为5~8月,其次为2~4月及9~10月,一般11月至翌年1月发病率最低。各饲养方式均有发病例子,调查研究发现,以山溪水、地下水为水源的饲养场发病率较低,而利用河流、水库、沟渠等地表水为水源的养殖场,则发病率较高。从池塘底质情况看,水泥底、三合土底和碎石底的养殖池,发病率基本相似。从管理上来看,管理精细,用药品种及数量较少的养殖场,发病率低;放养密度较低的养殖场,发病率较低;阶段性控制投饵量的养殖场,发病率较低。反之,则相反。
|
||
(二)群体症候
|
||
“狂奔病”,突发性强,无明显发病症兆。于发病早期,群体中有少量个体体质减弱,活动能力降低,不摄食,呼吸功能减退,而被水流冲至排污箱口,起初为几尾至几十尾。这些病鳗,一般用手即能捞起,在短时间内(一般为48小时内),群体中病鳗数量迅速增加,而使排污箱口聚集病鳗数量增加至几十尾至几百尾。集中于排污箱周围的病鳗大多数体色正常,体表黏液分泌量减少,体较僵硬,用手即能拾起。在这一时期,群体中鳗鱼体质正常,并能正常摄食,当排污箱周围病鳗增至几十尾时,一般便开始发生死亡,起始为几尾或十几尾,随着病情的发展,排污箱周围的病鳗逐渐增加,日死亡几十尾或几百尾乃至几千尾。此时,少量病鳗在池边顺水无力游动,或在靠近增氧机附近的静水中聚集。在白仔鳗期及黑仔鳗期,一般当排污箱周围病鳗集中百尾时,即可在水面上发现少量鳗侧身做间隙性窜游(因此将该病暂名为“狂奔病”),然后无力游动而下沉死亡,而在幼鳗或成鳗期,仅当发生死亡时,才偶尔在水面上发现有几尾或十几尾病鳗在水面做间隙性窜游。群体死亡发生在后半夜,当水中溶解氧含量较低的时刻,而白天的死亡率相对较低。从死亡开始发生,一般在半个月至一个月内,精养池全池鳗鱼死亡达80%左右。
|
||
根据群体症候,诊断该病依据为:①水面出现个别鳗鱼做间隙性窜游;②无其他病原或病因,鳗鱼体弱、体僵、聚集在排污箱口周围,用手随意可捞取。
|
||
(三)个体主要症状
|
||
病鳗体质减弱,活力降低,体色一般正常或偏深,体表粘液量降低,鳃黏液分泌增加,呼吸频率加快,身体僵硬。解剖观察发现,鳃黏液细胞层加厚,有时表层黏液细胞部分外突、脱落或破裂,肝脏肿大,色偏淡;肾脏颜色加深,一般不肿大;胆囊肿大;肠道无食物,肠壁充血发红。电镜切片观察发现:肝脏细胞脂肪样性严重;肝细胞线粒体内基粒增加,部分肝细胞水肿;肾小管部分坏死,炎性细胞浸润;肠上皮细胞水肿,炎性细胞量增加;鳃上皮细胞坏死,水肿,微绒毛破损,炎性细胞浸润,线粒体水肿;脑神经细胞正常。死亡病鳗全身肌肉僵硬,导致死鳗呈棍棒状僵直,不能弯曲,头部微向上扬,一般口张开,少量死鳗除上述症状外,伴有臀鳍充血或腹部皮肤具有出血点或烂尾症状。部分病鳗下颚或前段腹部具有磨损的皮肤块斑,斑块发白,周缘有时发炎。当“狂奔病”与寄生虫病或细菌病并发时,部分死鳗显示细菌病症状,且身体不僵直及张口,而部分死鳗显示上述症状。
|
||
根据个体症状,诊断“狂奔病”依据为:①病鳗身体僵硬,鳃无特异病原而黏液层显著加厚;②死鳗体僵直,头上扬,口张开。
|
||
(四)发病原因
|
||
根据诊断检查及流行病学调查,初步诊断本病具病原(拟为病毒),其理由为:
|
||
(1)本病发展迅速,引起死亡率极高,相邻池塘间也具有传染性。因此,本病具有传染性,即存在病原。
|
||
(2)发生过“狂奔病”的饲养场,如进行改良,第二年饲养的鳗鱼迟早还要发生“狂奔病”,这也说明存在传染源。
|
||
(3)检查患病个体,有时能检测到寄生虫及病原菌,而未检测到寄生虫或病原菌的鳗体,也有患病例子,说明寄生虫及细菌不为原发病原。
|
||
(4)至今分离到的细菌未有感染成功的例子;且按细菌性疾病治疗,从未成功;而本病传染迅速,引起死亡率高。因此,病原怀疑为“病毒”。
|
||
(5)发生“狂奔病”的池水水质,根据检测,有优良的,亦有不良的。因此,排除水质为原发病因。
|
||
国内外现有研究普遍认为,水质不良为本病发生的第一原因。而根据作者调查认为,本病存在病原,且本病原寄生专一性强,在饲养的欧洲鳗鲡的部分鳗体即带有本病原。当鳗鱼体质健壮,饲养环境优良时,鳗体抵抗能力强,从而抑制了病原的大量繁殖。而一旦养殖水环境恶化,或鳗体受到其他病原感染,或鳗体内脏功能降低时,鳗体对携带的病原抑制能力降低,在适宜条件下,病原大量繁殖而暴发疾病。病原在鳗体间不断扩散而传染健康鱼体,从而导致大批量死亡。上述推测的依据为:一般暴发过“狂奔病”的养鳗场中存活下来的鳗鱼,不再发生“狂奔病”,说明幸存鳗体对病原产生了免疫能力,也说明了病原为“狂奔病”的起因;本病在水质较差的饲养池中易发生,但在水质良好的养殖池中也有病例,说明水质可能为诱发因子,而非为本病的真正病因;发生寄生虫病或细菌病时,随病情发展可能并发“狂奔病”,近期国内部分研究单位已从病鳗中发现在脑细胞浆中具弹状病毒颗料及包涵体,大多为短杆状或球状,大小为4~5微米至20~30微米;黎诚耀等从肝脏、肾脏、心脏发现类冠状病毒样病毒,并进行了回归试验,证实病毒能引起本病的发生;作者在病鳗消化道上皮细胞的胞质中也发现了病毒颗粒。因此,更进一步证实了上述的推测。
|
||
(五)控制方法
|
||
由于本病病原尚未完全确立,控制方法应采取综合预防措施,简述如下:
|
||
(1)保持优良水质,降低水中有机物含量,保持水温、pH等理化因子的稳定性,避免其大幅度变动。
|
||
(2)降低放养密度。
|
||
(3)在气候变动较大的季节,控制投饵量,勿使鳗鱼饱食,坚持控制整个饲养周期的计划投饵量。
|
||
(4)在饲养中不可滥用药物,必须对症下药,并尽量减少使用药物。
|
||
(5)为便于排污、保持池水清洁和管理,饲养池面积不宜过大。
|
||
(6)池底以水泥底或三合土底为好。
|
||
(7)定期使用漂白粉消毒池水。
|
||
(8)在饲料中添加抗病毒物质,进行预防。
|
||
(9)勤于观察,一旦发现少量鳗鱼集中于排污箱周围,应立即检查、诊断,如确为“狂奔病”,应立即采用调控水质处理。
|
||
基于本病致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因而仅能从饲养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预防。一旦发病,疏稀放养密度,不失为最优方法。
|
||
第五章 海水饲养商品鳗
|
||
第一节 海水网箱饲养商品鳗
|
||
一、饲养场地的选择
|
||
(一)场地位置
|
||
场地要选择在避风、向阳、风浪小、有一定潮流、水面宽敞的浅海、内湾中。
|
||
(二)水深
|
||
一般要求水深在8~10米以上,最低水深不低于8米,网箱底部与底泥相距在2米以上。
|
||
(三)底质
|
||
要求沙质或沙泥质底,底泥有机物沉积较少。
|
||
(四)水质条件
|
||
1.水质
|
||
要求水质清新,无工业废水污染,无赤潮发生,非靠近河口海、淡水交界处,无大量洪水注入,水质无富营养化,常年水质变化较为稳定。
|
||
2.水温
|
||
15~30℃,以22~28℃为最适宜,最高水温不宜超过30℃。
|
||
3.pH
|
||
7.8~8.4。
|
||
4.盐度
|
||
2.0%~3.5%,最适为2.5%~3.3%。
|
||
5.溶解氧
|
||
5毫克/升以上,最适为6~9毫克/升。
|
||
6.透明度
|
||
40~60厘米以上。
|
||
(五)海浪、流速
|
||
要求海浪小,不受台风、激流影响,流速0.75立方米/秒为适宜。
|
||
(六)交通、电、淡水
|
||
交通运输方便,电力充足,饲料供应方便,有一定淡水水源地方。
|
||
二、饲养场中网箱的排列及布局
|
||
(一)饲养场中网箱设置数量与布局
|
||
在饲养场中,一般设置养鳗网箱的面积,占该海区可养海水面积的20%左右。如果网箱设置太少了,则造成可利用养殖海区水面的浪费;如果网箱设置太密了,一方面会造成放养密度过大,由于投饵引起水质富营养化,水中溶解氧含量下降,引起缺氧,同时,由于水质恶化,可能会引起鱼病的暴发。另一方面,由于网箱设置密度过大,造成行船、管理等不便。
|
||
(二)网箱的排列及设置
|
||
1.鱼台每
|
||
只网箱与其四周的框架,构成1个鱼台。
|
||
2.鱼排
|
||
每一列鱼排由若干个鱼台组成,目前分别有12、16、20、24个鱼台组成一组鱼排。
|
||
3.网箱排列间距
|
||
前后相邻两组鱼排间距为3米以上,左右两组鱼排并列,间距在5米以上。网箱排列时,分为主航道和副航道,主航道宽20米,副航道宽10米。
|
||
4.鱼排与水的流向
|
||
鱼排与水流呈垂直方向设置,便于网箱内外水体的充分交换。
|
||
三、网箱结构及配套设备
|
||
(一)网箱形式
|
||
1.浮动式网箱
|
||
即把网箱绑在具有浮力装置的框架上,使箱体漂浮于水面上,随着海水水位的升降,风向、风力、流速的变动,而自由地上下升降浮动。但要求网箱底部要离开海底,防止底质淤泥搅浑影响网箱养鱼效果。浮动式网箱饲养的特点是:移动网箱方便;便于机械清洗网箱;便于观察鱼群活动情况和管理;造价较低等。但主要缺点是,不能抗拒较大的台风和风浪。因此,使用浮动式网箱,必须选择在风浪小的避风港湾或近海内湾水面较为平静的海区。
|
||
2.沉下式网箱
|
||
即把整个网箱沉入海水表面以下若干米水层进行养鱼,饲料是通过一个网筒进行投喂。沉下式网箱特点是,可避免海面上台风或风浪的袭击,抗风能力强,适合于避风条件差的养殖港湾和多台风海区使用。但主要缺点是,观察鱼群活动情况、管理等不方便。
|
||
3.升降式网箱
|
||
即通过机械装置,可把整个网箱随时上下升降,当风平浪静时,网箱升起来,漂浮于水面上;当台风、大浪来临时,则将网箱下沉到一定水深处;一旦台风过后,风平浪静时,又可将网箱升到水面上。升降式网箱的特点是,抗风浪性能强,便于管理,可观察鱼群活动情况。但缺点是,造价太高,成本太大。
|
||
上述三种网箱形式,目前广东、海南、福建沿海一带,多采用第一种形式。第二、三种形式,目前国内尚未采用。
|
||
(二)网箱结构及配套设备
|
||
1.网箱形状、规格
|
||
网箱由网片缝扎而成。海水网箱形状一般为正方形。网箱规格(长×宽×高)为:3米×3米×4~5米、4米×4米×4~5米、5米×5米×4~5米、6米×6米×4~5米等不同规格。目前福建沿海海水网箱饲养商品欧洲鳗鲡,经实践证明,采用6米×6米×5米形式较为经济、实用。
|
||
2.网箱、网目、网线
|
||
网箱由盖网、底网和四周围的墙网组成。网目以正方形为准。网目大小,应以放养鳗鱼苗种的不同规格和随着个体生长而更换规格大小相应的网目。网目规格大小为0.5~1毫米,不超过1毫米,一般进箱欧洲鳗鲡苗种规格为50~200尾/千克,尽量作到按规格大小分开进箱。放养鳗苗规格200尾/千克以下,网目采用0.5毫米;放养鳗苗规格100~150尾/千克,网目采用0.6毫米;放养鳗苗规格50~100尾/千克,网目采用0.7毫米;放养鳗苗规格50尾/千克以下,网目采用0.8毫米。如果鳗苗太小,采用网目太细,容易被附着物堵塞,影响网箱内外水体的交换。所以,一般海水网箱放养鳗苗个体规格应不小于200尾/千克以下。在高密度集约网箱养鱼中,美国、英国、挪威、日本等国家,多采用合成纤维网衣和镀锌网衣。但金属网衣入水后不易提起,起捕鳗鱼时工作量较大,同时金属网衣也不便于运输与保存。我国大部分地区采用绵纶(尼龙)、聚乙烯(乙纶)和聚苯乙烯(丙纶)等合成纤维纺织而成。福建沿海一带多采用聚乙烯网衣。这种网衣,上述0.5~1毫米网目,可提供20%~40%的滤水面积。网衣上部四周必须串过聚乙烯绳子的网纲的上纲,使之把网箱悬挂在网箱的框架上面,使网衣的网目垂直而下张开。
|
||
3.框架
|
||
网箱的箱体框架材料,一般有木料、竹竿、铝、钢等。前两种材料较为经济、轻便,但不耐用。而后两种材料,较为耐用,但造价较高。我国沿海网箱养鱼,多采用木质框架。木质材料的规格:厚5~8厘米,宽25~30厘米,长4米。优点是:箱体框架容易装配,造价低,陈旧腐蚀便于更换。缺点是:易吸水,增加箱体本身负载量,使用年限较短,一般为5~7年左右。现生产上推广应用的木质网箱框架为6米×6米。
|
||
4.铁架
|
||
网箱的下端,装上一个相应大小的四方形铁架,使网箱下沉,并使其张开,以保持网箱一定的体积。铁架一般用6分镀锌管弯曲制成。
|
||
5.铁锚
|
||
每个重量为50千克,每组鱼排用铁锚4个,分别以绳索固定在鱼排的4个角上。
|
||
6.浮力装置
|
||
一般使用浮筒、泡沫塑料块、空心塑料球、玻璃球等,各地可因地制宜选用。福建沿海多采用聚乙烯泡沫塑料浮筒,每个150升。浮筒规格为长80厘米,直径48厘米。它的特点是浮力较大,负载力强,抗腐蚀性能好,耐用,不易损坏。在浮筒外面套上由聚乙烯编织的网袋,可防止蔓足类和其他附着物附着。由6米×6米×5米的20个框架组成1组鱼排,需配备140个浮筒。浮筒用80×3单丝聚乙烯绳子将其捆绑在框架上,使框架漂浮在水面上。
|
||
7.投饵装置
|
||
网箱饲养鳗鱼,最好设置投饵装置。如果是投喂浮性膨化颗粒饲料,投饵装置可设在箱盖上。如果是投喂沉性颗粒饲料,则可使用伸入网箱内的活动投饵装置,待饲料被吃完后,即可收起,既方便,又卫生。
|
||
四、网箱安装
|
||
目前世界上网箱养鱼多为小型化,多采用规格为:1米×1米或2米×2米。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大多数地区采用3米×3米×3米、4米×4米×4米、5米×5米×4米、3.5米×6米×5米、6米×6米×5米(长×宽×高)等。目前开始倾向于使用6米×6米×5米网箱。
|
||
网箱安装首先应备好木料、垫板、垫铁、螺丝、螺拴、浮筒、聚乙烯网衣、绳子等部件。如安装1个3.5米×6米×5米的20个框架组成的鱼排,必须备足:木板32块,长4米,宽25~30厘米,厚5~8厘米;垫板120块,长50~70厘米,宽25~30厘米,厚5厘米;垫铁120块,长20厘米,宽25~30厘米,厚5厘米;螺丝、螺铨、螺母各240粒,螺拴的长度以木料厚度而相应增长3厘米;塑料泡沫浮筒140个,长80厘米,直径48厘米。
|
||
先装好网箱木质框架(见图),然后将已组装好的网箱用聚乙烯绳捆绑在框架上,将浮筒捆绑在框架下,使网箱悬浮于水面上,在鱼排四角用绳索把铁锚固定起来,最后安装投饵装置。
|
||
浮动式网箱图
|
||
在进箱养鳗前一周,应把网箱组装好备用。组装好后要进行认真检查,检查网箱框架是否装好,拧紧,网衣是否有破洞,箱体是否展开,箱形是否正常,网箱底部与水底是否保持一定距离等。
|
||
五、网箱养鳗配套机械设备及渔具
|
||
(一)饲料搅拌机
|
||
饲料搅拌机,一般按作业配备,每个作业组配备大、小饲料搅拌机各1台,根据每次调配饲料量的不同,分为1千克、5千克、30千克和50千克等若干种不同的档次。年产百吨商品鳗的养鳗场,可购置饲料搅拌机:5千克2台、50千克2台,共4台。小的为搅拌调配黑仔鳗的饲料搅拌机,大的为搅拌调配成鳗的饲料搅拌机。
|
||
(二)选别器
|
||
1.筛网式选别器
|
||
用聚乙烯筛绢网片制成,供选别鳗苗和幼鳗时使用。
|
||
2.框式选别器
|
||
又称选别箱。其结构为木质外框,四周用木板围成,长宽为50~40厘米×50厘米,高9~12厘米。底部用板条钉成栅状,板条断面宽1厘米,高1~2厘米。栅状板条之间的间隙宽度要求均匀一致。框式选别器一套8只,每只底部栅条间隙宽度不同,每种栅条间隙宽度也不同,可分选出不同规格的鳗种(表5-1)。
|
||
表5-1 不同规格框式选别器
|
||
3.槽式选别器
|
||
也称为选别槽。主要用于分选规格较大的鳗种。多为单槽式,长3.5~4米,宽40~50厘米,高20~30厘米。两侧由木板制作,底部是栅板,栅板的栅条间隙距离同框式选别器,不过栅板可整块取下,放入其他间隙距离,使用时可根据需要选择规格适宜的栅条板嵌入。
|
||
4.选别台
|
||
主要用于选别成鳗用。其结构包括前部和后部。前部为集鳗箱,可盛装成鳗30~50千克;后部为各种大小不同规格的鳗鱼通道,一般为3~4个通道。集鳗箱的一侧用于分拣,把不同规格的鳗鱼分别送到不同的通道中去。
|
||
(三)其他专用工具
|
||
1.鳗篓
|
||
(1)小鳗篓
|
||
用聚乙烯纱网做成袋状,悬挂在用6~8毫米钢筋的筐架中,高50厘米,直径40厘米左右。
|
||
(2)大鳗篓
|
||
为鼓形,用全塑料压成,周壁多孔,上端有盖,既可作为搬运工具,又可作为暂养容器。
|
||
2.吊水桶
|
||
主要供成鳗吊水用。为全塑料压成,圆盆状。桶直径40厘米,高18厘米左右,可逐个套接。每个水桶可盛鳗鱼5千克。桶底和侧壁均有漏水孔,上一个桶的水可漏到下一个桶中。
|
||
3.网具
|
||
有手抄网、小捞网、鳗鱼箱等。
|
||
六、海水网箱饲养商品鳗
|
||
(一)鳗种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
||
1.网箱提前下水
|
||
在鳗种入箱之前一星期,网箱要先下水,使少量藻类附着在网衣上。这样可避免因新网衣比较粗糙,损伤鳗鱼身体。
|
||
2.网箱消毒
|
||
在鳗种放养之前,要彻底进行网箱消毒。
|
||
3.鳗种消毒
|
||
在鳗种放养之前,要严格进行消毒,杀死病原生物,减少疾病的传播。
|
||
(二)鳗种放养
|
||
1.放养规格
|
||
鳗种进箱规格,应视箱体网目大小、达到商品鳗要求规格来定。一般以50~200尾/千克为宜,尽可能按不同规格分开饲养。在网箱规格(长×宽×高)为3.5米×6米×5米中,如网目规格为0.5毫米时,放养鳗种规格为200尾/千克;如网目规格为0.6毫米时,放养鳗种规格为100~150尾/千克;如网目规格为0.7毫米时,放养鳗种规格为50~100尾/千克;如网目规格为0.8毫米,一般不超过1毫米时,放养鳗种规格为50尾/千克。如果鳗苗规格太小,网衣网目太细小,则容易被附着物堵塞,影响水体交换和饲养效果。因此,一般海水网箱放养鳗种规格不小于200尾/千克。选用上述四种规格鳗种,鳗种规格大的比规格小的生长快,投喂同样的配合饲料,鳗种规格50尾/千克以下,每1千克饲料可增重鳗鱼0.5~0.75千克,如果是8~10月,放养30尾/千克以下规格的鳗种,投喂每1千克配合饲料,增重肉将更高,而且成活率可达85%以上。
|
||
根据福建沿海网箱养鳗经验,一般放养鳗种规格要求在200尾/千克以下,即5克/尾以上,水温在15℃以上,饲养6个月,个体重可达到0.5~0.75千克,生长率比在淡水中饲养大约快一倍。但不同地区不同的生长环境条件,特别是水温对欧洲鳗鲡体重增长有很大影响。因此,在放养之前,要先把残伤及体质瘦弱个体的鳗种单独分开饲养,其他鳗种,则按大、中、小不同规格,进行分级饲养,以便掌握投饵量和日常管理。
|
||
2.放养密度
|
||
目前由于各地水域环境条件不同,采用网箱规格不同,饲养管理和技术水平差异,因此确定放养密度也不相同。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可根据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来确定网箱放养的密度:①水域的生态环境条件,特别是水温、溶解氧、水流、风浪、水质等;②欧洲鳗鲡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习性;③采用生态饲养方法进行科学管理;④网目大小及堵塞程度;⑤水体中的天然饵料生物丰歉情况;⑥要求达到单位面积的产量;⑦网箱的面积大小及形状等。目前生产上一般放养密度,如网箱规格为3.5米×6米×5米,则放养密度与规格见表5-2。
|
||
表5-2 放养密度与规格
|
||
放养之后,随着个体长大,而进行合理分箱。适宜的放养密度,可获得高产,降低饲料系数,提高经济效益。如果放养密度过大,则会造成网箱内鳗鱼的激烈竞争,同时放养密度过大,鳗鱼本身也会阻碍网箱内外水体的交换。一般鳗鱼群体所占空间为网箱空间的40%~50%时,不影响水体的交换;当鳗鱼群体占网箱空间达60%以上时,则网箱内水体的交换量大大减少。所以掌握最适放养密度,必须控制在网箱可容纳量的允许范围之内。
|
||
鳗鱼个体在网箱内不断增长,如果鳗苗入箱时密度恰好是当时的最大密度,即网箱的最高容纳量,那么随着鳗鱼个体的增大,密度就会偏大。在考虑放养密度时,也要考虑到出箱个体规格。最适放养密度,可确定为饲养期末达到网箱最高容纳量的起始鳗苗的放养密度。
|
||
在欧洲鳗鲡饲养生产实践中,在估算网箱生产能力的前提下,根据所要求达到的出箱规格,参考鳗种成活率,即可推算出相应的放养密度。计算公式为:
|
||
欧洲鳗鲡饲养技术
|
||
所以欧洲鳗鲡的产量,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其种群的密度。密度过高或过低,都会直接影响生产效果。在最适放养密度内,一般可获得最快的生长速度和最高的生产量,以及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但其最适密度又受到许多客观条件的制约,诸如养殖场地的水质好坏、苗种大小、饵料丰歉、病害状况、管理水平、成活率高低等等。因此,鳗种放养密度必须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适时掌握,科学管理,才可获得高产高效。
|
||
七、饲养管理
|
||
(一)饲料投喂技术
|
||
投喂饲料要根据放养数量、规格、摄食生长状况、天气、水温、水质等因素确定投喂量。把确定日投喂量之后分成2份,上、下午各投喂一份。因夏、秋季节中午前后光照太强,所以应在上、下午光照较弱、水温较低及水面较为平静时投喂。一般掌握在上午8~9时投喂第一次,下午4~5时投喂第二次。如放养规格为50~100尾/千克,每只网箱放养1.5万~2万尾,正常投喂鳗料为12千克,另外添加投喂一些新鲜海水小杂鱼。在3~6分钟之内可全部吃完。日投喂量一般控制在鳗鱼饱食量的70%~80%左右比较适中。投饵率为:10尾/千克,2%左右;10~20尾/千克,2%~2.5%;20~50尾/千克,2.5%~3.5%左右。较好的鳗料并投喂技术较好的,不仅饲料散失少,而且鳗鱼吃食后消化、吸收好,增重快,饲料转化率高,鳗鱼生长好。相对排泄物少,减少对水质的污染。
|
||
投喂饲料要坚持做到“四定”,即定点、定时、定量、定质。同时,根据天气变化及鳗鱼生长状况,因地制宜,进行酌情调整。欧洲鳗鲡贪吃,切不可多喂。投喂量要严格掌握在饱食量的70%~80%。要注意饲料质量,不用变质、过期饲料。
|
||
我国当前饲养欧洲鳗鲡,引用日本鳗鲡粉末料加水制成面团饲料,而欧洲目前推广应用较为先进的膨化浮颗粒饲料。
|
||
1997年福建省福清市江镜镇水产技术推广站引用欧洲“泰普”牌膨化浮颗粒欧洲鳗鲡饲料与当地群众认可为较好的一种品牌欧洲鳗鲡粉末面团饲料进行对比试验,经当地水产主管部门组织同行专家验收鉴定,证明欧洲“泰普”牌膨化浮颗粒饲料质量上乘,试验取得显著效果(表5-3),欧洲“泰普”牌膨化浮颗粒饲料的饲料转化率高9.2个百分点,饲料系数低0.252,饲养1吨商品鳗饲料成本可节省2930元,这是值得各地引用推广的。经化验分析,欧洲“泰普”牌膨化浮颗粒饲料所以质量好的原因是:①采用原料质量好;②蛋白质中欧洲鳗鲡必需氨基酸平衡得好;③采用先进的膨化加工工艺,膨化饲料易被欧洲鳗鲡消化、吸收、转化,饲料消化、吸收、转化率禽;④饲料散失率极少,饲料利用率很高。
|
||
表5-3 欧洲“泰普”牌黑仔鳗膨化浮颗粒饲料与当地“××”牌粉末面团饲料海水网箱饲养欧洲鳗鲡试验结果对比
|
||
(二)饲养管理
|
||
1.水质管理
|
||
(1)水温
|
||
最适水温为25~28℃。根据福建福清沿海海水网箱饲养欧洲鳗鲡实践经验,水温在10~32℃时欧洲鳗鲡都能正常生活。日本和我国台湾养鳗专家到当地实地考察,欧洲鳗鲡在当地夏天高温达35℃及冬天低温为3℃时,也能照常摄食。福清海水网箱饲养欧洲鳗鲡选择海区,位于内湾,水温变化不大,每年12月至翌年3月,水温平均为13℃左右,从4月份开始,水温迅速上升到20℃以上,并延续至11月。因此该海区是饲养欧洲鳗鲡较为理想的海区。所以在建场时,必须首先考虑到海区的水温条件。水温条件适宜,当年商品率高,经济效益好。
|
||
(2)溶解氧
|
||
要求海水网箱饲养欧洲鳗鲡溶解氧在5毫克/升以上,最适为6~9毫克/升。如溶解氧低时,鳗鱼呼吸频率增加,如长期处于缺氧状态,容易使身体产生疲劳,生活机能随之减弱,行动不活泼,摄食量减少。
|
||
据测定,海水中表层溶解氧在网箱附近减少,离网箱5米处的含氧量明显增多;水深不到3米处的底层,在网箱附近含氧量增多;网箱内,表层和底层溶解氧相差不大,在接近网箱底部,溶解氧达到其饱和度的70%左右;底层溶解氧饱和度和水深呈反比。
|
||
另外,网箱内外溶解氧的昼夜变化,白天相差较大,夜间较小。同时,在一般情况下,下午由于风浪的作用,表层溶解氧均能达到100%的饱和度,而在风平浪静的上午,表、底层溶解氧相差较大。
|
||
(3)pH
|
||
适宜范围为7.8~8.4。如果pH在5.5以下时,欧洲鳗鲡容易发生疾病。如果pH超出适应范围时,会影响鳗鱼体内新陈代谢。如超出极限范围时,则往往会破坏其皮肤粘膜和鳃,严重导致死亡。pH的变动,对欧洲鳗鲡呼吸作用也有明显地影响。
|
||
(4)氨氮
|
||
氨为有机物质在氧气不足的条件下分解产生。海水中氨的含量以夏季为多。氨的含量超过10毫克/升时,对鳗鱼均有致命的作用。一般网箱养殖欧洲鳗鲡氨的含量允许在0~2毫克/升以下。水中溶解氧少,氨含量高,同时水温和pH的升高,氨浓度也会增加。但在偏酸性的水中,氨在化学作用下,可转变为毒性小的铵(NH4+)。在这一过程中,化学耗氧量增加,水中溶解氧减少,水质也可能恶化,轻则影响鳗鱼的摄食和生长,降低鳗鱼的抗病力和免疫力,严重时将出现各种病害甚至死亡。
|
||
海水网箱放养欧洲鳗鲡的水质受散失的饲料和鳗鱼的排泄物污染,在一定的条件下,水质产生恶化,病原体大量繁殖,生物耗氧量增加,同时产生大量的氨、氮和硫化氢,水体又增加了化学耗氧量和有害的化学物质。一方面受水域环境各因素如溶解氧、光照、水温、酸碱度、底质、有机和无机悬浮物、风浪、水流以及水体中饵料生物等外界因子的影响,另方面与欧洲鳗鲡本身的生理状态(如肥满度、含脂量等)、病害、放养密度和摄食条件等密切相关,这些非生物性和生物性的环境因子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任何一个环节被破坏和改变,就会引起其他一系列的改变。网箱内鳗鱼群体本身的活动也在不断地影响和改变其周围环境,特别残饵和粪便会严重地污染水域。
|
||
(5)光照
|
||
光的来源主要为太阳光。欧洲鳗鲡属底栖钻穴洞居生物,较日本鳗鲡怕阳光、紫外线,活动量远较日本鳗鲡小,白天栖于底部,深夜浮在水面挂栏休息,排列极有规律,只有在寻食时才活动。欧洲鳗鲡栖息在光度最适应的水层里,当光度发生昼夜变化时,它们的垂直分布也相应地发生变化,在黄昏时上升到上层,黎明后逐渐下降。昼夜垂直移动在某些程度上可使欧洲鳗鲡鱼群避开强光的伤害;上升到表层可得到丰富的食物;夜间上升,白天下降,可避免敌害。总之,光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欧洲鳗鲡的新陈代谢、性发育、运动和生活习性。
|
||
(6)水交换
|
||
水流对欧洲鳗鲡有多方面的影响。水流的刺激会使鳗鱼产生逆水游泳;水流方向的改变也会引导鳗鱼改变其游泳的方向;水流大小的不同,对鳗鱼产生的刺激作用也不同,在静水中活动无明显的方向性,在流动的水体中其头部迎向水流。然而鳗鱼对不同流速的反应、适应和极限都不一样。流速一般可分感应流速、适应流速和极限流速等三种。极限流速是当流速超出鳗鱼游泳能力时,无力上溯游动的临界流速。所以极限流速的水域是鳗鱼不能赖以生存的水域环境,只能感应流速和适应流速下限的水域才能适宜鳗鱼的正常活动。
|
||
网箱放养欧洲鳗鲡,应把网箱设置在有一定的流速的水域里。大流速,虽对水体交换量有好处,但鳗鱼消耗能量大,生长速度减慢,投喂的饵料也易流失;流速过小,又会影响水体交换量。一般按常规来说,以选择流速0.75立方米/秒的水域为宜,这种流速能实现精养密养,对欧洲鳗鲡有一定的益处,能促进箱体内外水体不断交换,增加水中的天然饵料生物和溶解氧,有利于消除残饵、粪便等,改变网箱内水域环境。所以选择网箱首先应考虑到水域的环境和箱体内外水体交换量是至关重要的,起码具备以下三个作用:①冲洗网箱内食物残渣及鳗鱼排泄物;②随着水流带进新鲜水体,确保网箱内优越的溶氧条件;③通过水流带进滤食性、杂食性饵料。
|
||
2.网箱日常管理
|
||
(1)消除网箱附着物
|
||
在海水网箱饲养欧洲鳗鲡过程中,作为日常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清除网壁上和网目上的附着物。因为网箱下水后,无论任何海区,网目都会遇到一些着生物附着。附着物对网箱饲养欧洲鳗鲡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除增加箱体重量、增加水流对箱体的压力、影响箱体寿命外,更重要的是阻塞网眼,严重地影响箱内、外水体交换量,导致箱体内水质恶化,溶解氧降低,影响了鳗鱼的正常生长和成活率。架设在海湾中的网箱,由于潮水的涨落、波浪的冲击,泥沙沉积物较多,再加上藻类中的硅藻、绿藻,软体动物中的牡蛎、藤壶等着生,严重时网目完全堵塞。所以定期清除附着物工作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
|
||
①定期检查
|
||
每周至少检查1次。最好是在风平浪静之际和投喂摄食之后上午进行。主要检查网箱的网身部分有无漏洞和破损,特别接近水面的网衣是否被钉子或其他硬物刮坏和刺破;其次是检查底网,网衣缝合处是否被绳索磨损;最后检查盖网部分是否有破洞。如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以防造成更大的损失。另外,由于自然海区的水位不断地变化,网箱网衣经常受到波浪的冲击,故选择网衣和绳索除考虑选用同一种或不容易磨损的材料外,还应经常调整网箱框架绳索的长度,特别对于浮动式网箱的网衣,应及时调整网箱四角的锚绳,以保持网箱网衣的正常形状。
|
||
②不定期检查
|
||
一般在特殊情况下进行的,如在大风浪和台风前后,要进行清网安全检查。若遇到台风暴雨季节水位猛涨时,应大幅度松开网箱四角的锚绳,并在清网时要特别注意网箱各部件结构的牢固性,以防止整个网箱被淹没。同时,要勤测网箱区域的水深变化情况,检查底框垂直下索牢固程度。发现问题,应采取紧急措施,以确保整个网箱的安全。
|
||
清洗网箱方法有以下几种:
|
||
机械清洗网箱方法:目前最先进的方法是采用洗箱机。其由动力、高压水泵、喷枪和起吊机4部分组成。冲洗网衣时,先用吊机将箱体一边提出水面,用水枪冲洗网衣,干净后再换另一边。换下干净的箱体可移到陆上晒干、检修。清洗快速、干净、操作方便。
|
||
日光曝晒法:清洗网衣最简单、最经济的方法就是用手工操作,可以采用比较柔软的木枝条将网衣提起用人力抽打,弹着附着物,清洗干净后即在箱体一边设挂杆,将网衣挂在挂杆上曝晒,晒好一边,再换一边,继续曝晒。
|
||
化学清洗法:将换下的箱体如果是合成纤维网衣,晒干后则可放在化学药物中浸泡。据资料报道,溶液配方是:硫酸铜3~4千克,甲酸10~15升,加淡水400升。按这个比例配好浸洗液,浸泡2~3天,拿出来再用水冲洗干净、检修备用,经过硫酸铜处理的合成纤维网衣一般可减少50%的着生生物。
|
||
(2)修补网箱破漏
|
||
鳗种入箱前1周,网箱要先检查是否有漏损。入箱后,还要定期检查,一般采用1周全面检查一次,平时投饵、巡箱时要经常注意,如发现破损,要立即修补,防止逃鳗。另外在洪水或风浪来临之前,也要检查网箱的网衣、锚绳、桩子的牢固程度,及时采取加固措施。等台风或洪水过后,要立即检查网衣是否破漏、绳索是否断裂等,如发现问题,应及时修补。
|
||
八、成鳗捕捞
|
||
捕捞是网箱养鳗的最后一道工序。在决定起捕时,在起捕前一天停止投饵。一般不需要什么大型网具,只用手抄网就可以捕捞。实际上网箱养鳗跟暂养一样,起捕比较方便,而且起捕率可达到100%。
|
||
如果是大型浮动式网箱的起捕,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把网箱底框四角用绳索吊在浮子框的四角上(可减少移动时的阻力和防止被外物刺破),解开拴留绳索,把网箱拖上鱼台旁边,就可以起网捕捞;另一种是就地起捕,捕捞时把网箱两角的底网提起,再用竹竿顺着箱底拦隔,将鳗群赶至一端,然后将竹竿放在框架上,鳗群驱集于网箱一角,只留出一隅,用小抄网捞取,既方便操作,又不伤鳗体。
|
||
如果是沉下式网箱,首先把网箱的下沉装置(如坠沙、石头等)卸掉,将网箱底框拉起,使网箱的箱体浮出水面,从一侧开始慢慢收绞网衣,再将鳗群驱赶到网箱的任何一角,然后再用小抄网捞取即可。
|
||
一般上市规格应根据用户需要而定,欧洲鳗鲡通常规格以4~5尾/千克价格看好。因此,欧洲鳗鲡达到商品鳗后应及时起捕上市,少数未达到商品鳗规格的,需要继续进行饲养,养成后要适时收获。
|
||
第二节 海水土池饲养商品鳗
|
||
一、场地选择的条件与要求
|
||
(一)场地选择
|
||
1.场地位置
|
||
选择场地最好是位于避风向阳、不受台风、洪水袭击、无工业污染的海区,同时要避开在海、淡水交界的河口处建场。
|
||
2.水质条件
|
||
(1)盐度
|
||
常年保持在1.5%以上,最好在2%~3%左右。
|
||
(2)水温
|
||
常年在10℃以上,最好在22~28℃,最高不超过35℃。
|
||
(3)溶解氧
|
||
在4毫克/升以上。
|
||
(4)透明度
|
||
30厘米以上。
|
||
(5)pH
|
||
保持在7.0~8.5。
|
||
3.交通、电源、水源
|
||
交通方便,电源、海淡水水源充足。
|
||
(二)对改养欧洲鳗鲡虾池的要求
|
||
1.面积
|
||
每口土池面积为5~10亩,便于管理。
|
||
2.水深
|
||
日常水位保持在1.5米左右。
|
||
3.底质
|
||
以沙壤土底质为好,不宜选用酸性土池。
|
||
4.池底
|
||
平坦,无积水凹凸处。
|
||
5.进排水渠道
|
||
池子进、排水渠道分开独立设置。进、排水闸内外均应设有内、外闸网,闸门板及其槽缝要严密,以防逃苗。
|
||
6.蓄水池
|
||
具备一定容量的海水蓄水池,可作为沉淀、消毒、蓄水用,以备日常供水及如遇外界环境水质发生意外污染或病害发生时,可供进行内封闭养鳗用水。
|
||
7.换水
|
||
最好池子能利用潮水自然换水,或提水换水。
|
||
8.增氧机
|
||
配备增氧机,以防缺氧时开启增氧。
|
||
(三)对新建海水养鳗场的设计要求
|
||
1.池子配套
|
||
黑仔鳗培育池与商品鳗饲养池要根据实际情况按一定比例进行配套设计,以便配套使用。
|
||
2.养成池面积
|
||
一般每个池子大小以5亩左右为宜,以便精养、细管。要求池底以沙壤土底质,池底平坦,池形为长方形,池底比降稍大一些,以便日常排污管理及排水捕捞。池埂无漏洞,严密防逃。
|
||
3.进、排水渠道
|
||
进、排水渠道分开、独立设计,并设置防逃设备。
|
||
4.蓄水池
|
||
设计一个具有一定容量的蓄水池,以备进水沉淀、消毒供水。如蓄水池设在养鳗池的高位,则可自流灌水;如蓄水池设在养鳗池的低位或同位,则要安设抽水设备,使用直流泵较为经济。
|
||
5.淡水水源
|
||
要具备淡水水源,如无天然水源,则要具备机井,以备黑仔鳗培育池使用及成鳗饲养池因盐度太高时进行调节使用。
|
||
6.发电机及增氧机
|
||
场部要设备用发电机,以防电厂断电时使用,并为养鳗池配备相应马力的增氧机。
|
||
二、商品鳗的饲养
|
||
(一)清池消毒
|
||
在计划定好下苗日期之后,要在鳗苗入池前几天完成清池消毒工作。清池消毒要求与养虾池基本相同,但特别要注意彻底清除各种贝类,以免饲养期间底栖贝类大量繁殖。如带水清塘,则一般用100毫克/升漂白粉,然后再泼洒20毫克/升生石灰,经3~5天,药性消除后即可放苗饲养。
|
||
(二)苗种放养
|
||
1.放苗规格
|
||
(1)放养黑仔鳗或幼鳗
|
||
海水土池多数放养经过当年标粗后的黑仔鳗或幼鳗。经过试验,投入当年经标粗的黑仔馒,生长快,饲料系数低,当年商品率高者达50%~60%。
|
||
(2)放养鳗苗
|
||
海水土池放养当年鳗苗,容易“训食”,大多数上食台快,但抗病能力不如隔年幼鳗,投苗过程要严格注意防病。
|
||
(3)放养隔年幼鳗
|
||
海水土池如放养隔年幼鳗,规格为80~150尾/千克,属上一年的三类苗,上食台慢,但抗病力强,多数可正常生长,在饲养一周年内,商品率高的可达40%~50%。如饲养隔2年以上的幼鳗,即“老头鳗”,则即使规格为50尾/千克的幼鳗,商品率也低,虽经一年饲养,商品率仅达30%。
|
||
从上述可见,海水土池饲养欧洲鳗鲡商品鳗,宁可投放当年正常生长的小规格的黑仔鳗,规格为200~300尾/千克,也比放养隔年的中等规格幼鳗,规格为80~100尾/千克,经济上划算;而如放养隔2年以上的所谓“老头鳗”,即使放养的规格大,经济上也划不来。值得注意的是,“老头鳗”刚移入海水土池饲养时,由于饲养环境突然变得宽松,因此不少幼鳗摄食变得旺盛,体态也变得好看,生长也会变快。但其中仍有不少个体达到近100克时,还是表现生长迟缓,群体商品率低。经解剖分析比较,在“老头馒”中的雌性个体所占比例很少。
|
||
因此选用经本场标粗的黑仔鳗饲养商品鳗,可保证质量,生长快,当年商品率高,可获得较好经济效益。
|
||
2.放苗季节
|
||
放养黑仔鳗或小规格幼鳗,多数安排在春季4~6月投苗,此时正值水温相对较低,操作时不易受伤而感染疾病,同时是当年新苗标粗出池季节,可及时利用标粗黑仔鳗放养;到了翌年收获时,又是烤鳗厂收购旺季。从水质条件来看,进、出水及水质条件好的海水土池,也可安排在夏末秋初投放较大规格幼鳗。如在高温季节投苗,由于集苗、筛选、计数、运输等高密度操作,鳗苗下池后很容易感染疾病。夏季福建、广东沿海地区,雨水偏多,海水土池因雨水较多而含盐度偏低,不少地区因夏季下苗后发生黑仔鳗脱粘病,损失较大。
|
||
3.放苗密度
|
||
放苗密度与海水土池饲养条件、放养苗种规格大小以及计划饲养周期长短、出池规格有密切关系。
|
||
一般亩放3000~5000尾。如进、排水方便,水体交换量大,水深在1.5米左右,海水土池面积大小又较适中,则放养量可适当增加,亩可放苗5000尾以上。如放养苗种规格较大,计划达到商品规格的时间相对较短,则放养密度应相对适当减少。如投放小规格鳗苗,计划商品率偏低,则放苗密度可相对增大。如1996年广东省饶平县黄冈镇有的鳗农,采取放养小规格鳗苗,当年鳗苗规格为2~3克/尾,高密度放养,亩放6000~8000尾,结果达到4~5尾/千克商品规格鳗所占的比例反而提高,效益颇佳。
|
||
4.放苗前预处理
|
||
经在淡水中标粗的鳗鱼放养海水土池之前,必须经过预处理阶段。欧洲鳗鲡也属于降河生殖洄游的鱼类,在白仔鳗阶段,自然习性喜于淡水。所以欧洲鳗鲡由海水向淡水过渡是符合其自然习性的。而把鳗苗从淡水中重新投放海水中饲养,可以说是逆向。白仔鳗要在淡水中“标粗”,要从淡水逐步过渡到纯海水中,需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以便使其生理上适应这种逆向的调节过程。根据试验,白仔鳗经过10多天的“标粗”,在淡水中逐步加入海水,盐度达到1.3%左右,对鳗苗的摄食生长并无不良影响。所以欧洲鳗鲡在海水中饲养,应从标粗期开始,避免把指环虫和其他一些淡水中细菌性病害带入海水中,通过白仔鳗经海水中“标粗”培育出无病、健康的黑仔鳗,这是实现海水健康饲养欧洲鳗鲡的良好开端。
|
||
黑仔鳗对不同盐度的渗透压的生理调节适应能力要比白仔鳗强。幼鳗从全淡水中直接投入海水中饲养也能适应,但以往的投苗实践证明,盐度差别大的,鳗鱼要经过多天的“自身调节”过程,方能逐步转入正常的摄食和生长,而逐步经过“掺咸”过渡到海水中饲养的黑仔鳗或幼鳗,则上食台快,生长个体大小整齐,不适应的反应少。
|
||
从外地购买经长途运输来的白仔鳗,要经过海水标粗的暂养“过渡”数天,经调养、灭菌除虫,彻底杀灭拟指环虫后方可放养海水土池。至于烂尾、轻度鳃炎或红头等常见病,一般进入海水后,就会很快痊愈。
|
||
(三)驯食及投饲
|
||
1.驯食
|
||
黑仔鳗或幼鳗,从淡水进入海水,由小水体进入大水体,都要经过一个调节和适应的过程,有的池投放苗种后,要经过0.5~1个月时间才能上食台摄食。为了缩短这段调节适应的时间,让鳗鱼快速上食台摄食,就必需经过“驯食”。驯食主要措施是,一清塘消毒要彻底;二要在饲养池的一端用密眼网隔开一部分,如从5亩土池中隔出1.5~2亩做为暂养驯食池,把饲养的黑仔鳗或幼鳗都控制其中,一般驯食暂养池的面积约占饲养池总面积的1/3左右,迫使黑仔鳗或幼鳗早日上食台摄食,同时也便于黑仔鳗或幼鳗下塘后的疾病防治。
|
||
2.投饲
|
||
每口海水土池面积,小者5亩左右,大则10~10多亩,每口池塘只设立一个饲料台。饲料台的大小,视苗种放养量多少而定,一般为120~150厘米×80厘米×22厘米。饲料台位置要设在避风、水深和靠近排水口处。夏季水温高,在食台上方要搭设数平方米至数十平方米的遮阳网棚,避免日照直射,降低水温,以利鳗鱼夏季的摄食生长与度夏。冬季用木板或彩条塑料布在食台上风处搭设挡风墙,以减轻风浪对鳗鱼摄食时的不良影响。
|
||
投喂饲料方式,基本上与淡水池塘饲养相同。欧洲鳗鲡在海水土池饲养条件下,摄食水温范围为10~35℃,摄食高温上限明显高于淡水土池。最适摄食水温为20~28℃,春、秋季节是其摄食生长的高峰期。投饲量随着苗种规格大小及水温高低的变化而变化,当鳗种规格为300~200尾/千克时,日投饲量约占鳗种体重的3%;当鳗种规格为100~50尾/千克时,日投饲量约占鳗种体重的3%~2%;当鳗种规格为20~10尾/千克时,日投饲量约占鳗种体重的2%~1%;当鳗种规格为每千克在10尾以下时,日投饲量约占鳗种体重的1.5%~0.5%。投喂次数和时间:全年多数时间每日分早、晚各投喂1次;夏季投喂时间,清晨早,傍晚迟;冬季,下午投饲逐步提早到3时左右。在高温期,适当减少投饲量,有利于鳗鱼安全度夏。
|
||
三、水质管理
|
||
(一)pH
|
||
pH是水体化学和生态因子综合性指标,经测定表明,当pH为7.5~8.3时较为理想,在此范围内,池水溶解氧较高,可达6毫克/升以上,浮游植物生长旺盛,鳗鱼摄食量大,生长快。当pH降到7.0以下时,池水中溶解氧往往低于4.0毫克/升,亚硝态氮相应提高,达0.02毫克/升以上,鳗鱼活力下降,摄食减退,继续下去,有可能导致亚硝酸中毒。如阴雨连绵天气,要多加注意,采取泼洒生石灰方法调节PH。
|
||
(二)水色及透明度
|
||
早春、晚秋及冬季,东南沿海地区,海水水温多在20℃左右,此时池水呈现棕褐(红黄)色,为最佳水色。通过浮游生物镜检观察表明,在此种水色的水体中,含有大量耐低温的硅藻类(当光合细菌占优势种群时也会反映红色),大量硅藻进行光合作用,为养鳗池提供了充分的溶解氧。
|
||
冬季如果水色为浅绿、浅黄色,则表明硅藻类未形成优势种群,水质不稳定。
|
||
夏季,当水色呈现黄绿色,则为好的水色,表明以耐高温的绿藻门为主的浮游植物占优势。
|
||
当养鳗池水色呈现不均匀红色时,下风处常见大量浮游动物,过量的浮游动物会抑制浮游植物的繁殖,又与鳗鱼争氧。一般采取排水,尽量减少其密度,或泼洒低剂量杀虫剂加以去除。
|
||
当养鳗池中水色呈现灰绿色或灰白色时,表明池中化学和生物耗氧量增高,水呈弱酸性,溶解氧下降,表明有害细菌滋生,菌膜上浮,甚至“肥水座清”。采取措施是,泼洒15~20毫克/升生石灰和1~2毫克/升“神鱼灵”鱼药,或泼洒0.5毫克/升二氧化氯,在抑制细菌的同时,经3~5天,水色可恢复正常。
|
||
水体透明度一般是通过排、进水进行调节。冬季维持在20厘米,夏季维持在30厘米。在大潮时,潮水涨满,进水比较洁净。根据水色变化情况,有时也抽取邻近池子的肥水或清水加以调节,以控制浮游植物量在适度范围内,使有益的生物群形成良好的生态系。
|
||
在整个水质管理过程中,主要通过排、进水,交换水量,调节水质,在一般情况下,水的交换量大,水质好,鳗鱼食欲旺盛,身体健壮,生长快。
|
||
四、主要病害防治
|
||
(一)寄生虫病害
|
||
1.拟指环虫
|
||
(1)发病原因
|
||
一是从淡水黑仔鳗标粗池带入;二是引进水源为不洁净的淡水或半咸淡水带入;三是地表雨水带进寄生虫和卵。
|
||
(2)症状
|
||
欧洲鳗鲡一旦感染,进入海水土池也会暴发拟指环虫的危害,尤其是盐度偏低的海水土池,但高盐度海水对拟指环虫的繁殖有缓慢的抑制作用。病鳗主要症状是摄食锐减,表现烦躁状态,白天到水面上缓游、打圈,类似“狂游病”症状。
|
||
(3)预防措施
|
||
杜绝将带有拟指环虫的鳗种或水体引入海水土池。采用淡水逐步过渡到海水进行标粗黑仔鳗。
|
||
(4)治疗方法
|
||
用0.5毫克/升的甲苯咪唑原粉,以冰醋酸溶解,全池泼洒,24小时后再施加0.5~1毫克/升“敌虫死”。大水体施药前经过普通消毒剂预氧化处理后,除虫效果更好。
|
||
2.三代虫
|
||
(1)症状
|
||
欧洲鳗鲡感染三代虫后,摄食锐减,呼吸加剧,加上有时池中缺氧,可引起浮头死亡。
|
||
(2)预防措施
|
||
提倡设立蓄水池,海水经在蓄水池中消毒净化后引入养成池。
|
||
(3)治疗方法
|
||
采用“敌虫死”、“敌百虫”等均为有效。视温度,头3~4天内泼洒2次0.5毫克/升药液,过2~3天再泼一次,可彻底杀灭。
|
||
3.车轮虫等其他寄生虫
|
||
车轮虫等其他淡水寄生虫,多发生在半咸淡水养成池。以山西临猗兽药厂生产的中草药制剂“鱼虫净”0.5毫克/升泼洒全池,效果明显,且可结合驱除脊尾白虾。脊尾白虾对“鱼虫净”敏感,施药后2~3小时大多数上浮或游向排水口,很容易通过排水网,集中后加以去除。
|
||
(二)细菌性病害
|
||
1.脱黏病
|
||
(1)流行及症状
|
||
黑仔鳗感染疾病初始,清早静卧池边浅滩处,病情进一步发展,则清早和傍晚离群浮游水面。背面观体肤褪色呈浅灰色花斑状(容易被误诊为“白点病”),有的鳗体有数道划线状横纹或眼后头盖部有一伤痕状的凹陷横道,腹部有脱黏斑块。病鳗因黏液脱落,容易用手抓住,体表常附着脏泥。严重时下颌充血,臀鳍、胸鳍也充血,肝、肾受损。暴发时,有的在水面上挣扎和死亡的,形状很像“狂游病”,死后僵直开口。当年鳗苗易感此病,尤其经筛选、集苗、运输过程中的高度密集和短暂缺氧,更易暴发。隔年幼鳗则较少发生此病。而成鳗脱黏斑块界限较明显,还常伴有腹部表皮出血和烂鳃。
|
||
(2)病因
|
||
本病1997年在广东饶平,福建诏安、东山等地海水土池及淡水土池均呈暴发态势,其原因和1997年夏季特殊的多雨气候,太多的地表水直接流入鳗池密切相关。樊海平等已确定成鳗脱粘病的病原为非01型霍乱弧菌。
|
||
本病如能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效果还好;一旦暴发,则病程延续10多天,死亡率高,高者可达90%以上,且预后效果差,摄食大大减退,
|
||
(3)预防措施
|
||
避开高温季节入苗,入池前水体要彻底消毒,入苗后紧跟着泼洒生石灰和二氧化氯或其他氯制剂。水质偏酸,也容易发病,故pH应经常保持在7.5左右。如发现个别鳗鱼有病兆,要赶快下药,进行预防。
|
||
(4)治疗方法
|
||
使用生石灰、二氧化氯或其他氯制剂加湖南凤凰鱼药公司生产的中药制剂“神鱼灵”结合大换水,可控制病害蔓延。病情严重时,氯制剂可连续使用,此法在海水土池中使用可谓经济有效。
|
||
2.肠炎
|
||
(1)病因
|
||
肠炎是海水土池养鳗常见的细菌性疾病。发病原因是养殖水体环境恶化。如池底污泥、残饵过多,水温突然升高,水中浮游生物种类交替变化太大,或其他原因引起水质变化,水色变青,变为灰白,杂菌滋生,尤其是溶解氧不足,亚硝酸态氮增加等均可引发肠炎。
|
||
(2)症状
|
||
患病鳗鱼基本不摄食或吐食,肛门红肿,解剖可见肠道充血,有时伴有胸鳍、臀鳍充血。池面下风处可见肠状未消化物或肠袋状半透明的胶状物。
|
||
(3)治疗方法
|
||
早期发现,调节水质,泼洒15~20毫克/升生石灰,后泼洒1~1.5毫克/升“神鱼灵”或0.5毫克/升二氧化氯,多数在3天内可获得康复。内服可拌0.2%~0.3%烟酸氟哌酸或0.1%呋喃唑酮。
|
||
3.鳗孤菌病
|
||
(1)病原
|
||
属条体致病菌,1995年海水网箱饲养中开始出现此病。
|
||
(2)症状
|
||
初期体表出现淤血点或体侧有灰白色突起,进而腐烂形成出血性溃疡,肛门臀鳍充血。多发生在夏、秋季节。
|
||
(3)治疗方法
|
||
海水网箱养鳗,以淡水加庆大霉素100毫克/升药浴15~20分钟,或泼洒氟哌酸、呋喃唑酮类。
|
||
(三)狂游病
|
||
1.病原
|
||
淡水养鳗所说“狂游病”,也称“狂奔病”,是一种病毒引起的暴发性流行病。
|
||
2.预防措施
|
||
在试验中发现,高盐度海水和适度疏养对本病有明显抑制作用。把数例初发生“狂游病”的鳗苗移入海水土池,结果发现多数鳗苗可幸免于此病。这是目前防治此病最简单而最有效的方法。
|
||
1996年笔者发现个别海水土池中黑仔鳗发生“狂游病”,检查结果是误购患有“狂游病”的黑仔鳗,经及时处理,可阻断病害的流行。
|
||
3.治疗方法
|
||
先泼洒20毫克/升生石灰水,然后再施2毫克/升烟叶浸出液及1毫克/升二氧化氯,可降低死亡率,多数池子不再发展。
|
||
(四)其他病害
|
||
1.亚硝酸中毒
|
||
当氨氮、亚硝酸盐含量偏高且持续一段时间后,将会引起鳗鱼慢性的亚硝酸中毒。中毒鳗鱼开始食量减退,有吐食现象,发展下去,则平衡失调,常在水面作不规则游动,有的在池边缓游,也有的在池面上时进时退,或头朝上近垂直状态游动,每日有少量死亡。这种中毒现象,用一般细菌性病害方法治疗,肯定无效。施用强氧化剂或硫酸酮、氯霉素或新霉素等,会阻止亚硝酸盐氧化为硝酸盐,反而加重其毒副作用。防止亚硝酸中毒,只能靠平时加强水质调节,保持饲养水体的生态平衡。
|
||
2.浮头
|
||
春季气温突然回升,各种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细菌等大量繁殖,耗氧量猛增,此时多数鳗池的存鳗量又接近收获前最大容量,如遇上气压低和无风闷热天气时,后半夜容易造成缺氧。1997年3月15日前后,天气闷热,不少海水土池出现欧洲鳗鲡浮头现象,个别池子鳗鱼本来就感染了三代虫,呼吸强度加大,加上管理不慎,导致少量鳗鱼窒息死亡。
|
||
防治方法是加强监测,当发现下午溶解氧低于4.0毫克/升时,则要及时采取措施,加大更换新水量,甚至采用应急措施,施用增氧剂等,安有增氧机的池塘,夜间应开机,增加下层水体的溶解氧。
|
||
3.黑蚬、白蚬、虾蛄虫及丝状藻等竞生生物的防治
|
||
海水土池随着潮水进出,经常会滋生小型贝类如黑蚬、白蚬及虾蛄虫等,尤其是老虾池,这些敌害生物往往以惊人的速度繁殖,与鳗鱼竞争溶解氧。当其大量繁殖时,则水肥不起来,浮游植物繁殖不起来,pH下降到7.0以下,溶解氧小于5.0毫克/升,亚硝酸氮增加,此种情形正如前述很快导致鳗鱼食欲减退,严重的进而发展为亚硝酸中毒症。
|
||
丝状藻的大量繁殖和衰亡也会导致同样的结果,预防方法为:①连续饲养的海水土池,一定要经过彻底清塘;②人工清理黑砚、白蚬、丝状藻等竞生生物;③当小贝类已发生时,放置人工附着物,以便清理附着了的小贝类;④泼洒欧虫净,可抑制小贝类的繁殖;⑤提高水位,抑制丝状藻的滋生。
|
||
五、成鳗捕捞
|
||
海水土池饲养欧洲鳗鲡成鳗,多为一次性捕捞。欧洲鳗鲡在人工海水饲养条件下,很少钻入泥层,使用网具容易起捕。目前多采用排出少量水,使水位降至50厘米以下,又是沙壤底质,且池底平坦,第一网即可起捕80%以上。如果是泥土底质,可投撒少量高锰酸钾,使鳗鱼浮游,用网也可以把绝大部分鳗鱼捕捞起来,剩余的少量鳗鱼,通过排干池水,即可捕尽。
|
||
六、海水土池饲养欧洲鳗鲡的效益分析及评价
|
||
(一)生产成本低,相对效益好
|
||
经过多个虾池改养欧洲鳗鲡的生产统计分析表明,当前,海水土池饲养1吨欧洲鳗鲡的生产成本约为4万~5万元,其中苗种费用约占25%~30%,饲料费用约占40%~50%,池租、整池等费用占5%~10%,药费占5~8%,机、电、油、工资及其他费用约占12%~15%,其中苗种和饲料两项费用占总成本的70%左右,可见合理安排投苗和投饲,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1996年高密度放养当年小规格鳗苗的池子,比低密度放养大规格鳗苗池子的经济效益好。这对于充分利用欧洲鳗鲡苗种资源,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说明了小规格、高密度、要求商品率较低、适度的饲养周期等是构成海水土池饲养欧洲鳗鲡低成本、效益好的重要因素。由于受到时下鳗价下跌的影响,海水土池饲养欧洲鳗鲡虽然成本低,但也未能获得丰厚的利润,但比淡水精养池的效益略高一筹。如果鳗价回升至每吨6万~7万元以上,则将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
||
(二)海水土池饲养欧洲鳗鲡的经济、社会效益评价
|
||
1.投资少,周期短,经济效益好
|
||
海水土池饲养欧洲鳗鲡多是利用现有虾池略加整修,投入的基建投资仅为淡水精养池的20%~10%。多数虾农放养经标粗的健壮黑仔鳗,经9~12个月饲养即可一次性收获,亩产商品鳗达300~500千克,其综合成本均比淡水精养欧洲鳗鲡和工厂化饲养欧洲鳗鲡低。
|
||
2.生长快,成活率高
|
||
海水土池饲养欧洲鳗鲡比淡水土池饲养欧洲鳗鲡的病害少,相对成活率高。
|
||
3.管理方便
|
||
海水土池饲养欧洲鳗鲡,环境较为稳定,管理方便,便于推广。
|
||
4.饲料转化率高,可节省饲料
|
||
饲料系数为1.7左右,每生产1吨商品鳗可节省饲料费用2000元左右。
|
||
5.肉质好
|
||
海水饲养的商品鳗,肉质品味好,土腥味小。
|
||
6.节省淡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
||
淡水精养池每养1吨商品鳗,要用河流、水库地面水或地下淡水1万多吨。同时,这1万多吨淡水,经养鳗排放后又成为新的污染源。而海水土池饲养欧洲鳗鲡,完全或主要使用海水,可大大节省淡水资源,这对于保护环境,尤其是养鳗业集中地区,具有重要意义。
|
||
第六章 淡水封闭式循环水控温饲养欧洲鳗鲡
|
||
第一节 封闭式养鳗系统运作的基本原理
|
||
封闭式养殖系统,又称为循环水水产养殖系统(Red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s,简称RAS)。它可分为控温循环水养殖系统和非控温循环水养殖系统。控温循环水养殖系统的重要特点是养殖系统被设置在具有保温作用独立的建筑物内,不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养殖用过的废水经过净化、加热、消毒、增氧后被重复利用,水的利用率很高。这种养殖模式,在水源十分紧缺、气候条件不太理想的地区也可进行。同时还可以有效地控制养殖排水对外界环境引起的不良影响。
|
||
控温循环水养鳗系统和非控温循环水养鳗系统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控温。即从鳗鱼池中排出用过的废水,首先经过密眼筛网过滤,清除其中的粪便、残饵等较大颗粒状的杂质,然后进入生物净化池。在净化池中,一方面在细菌等微生物的作用下,将水中可溶性的有机物进行分解,并产生二氧化碳(CO2)和氨(NH3),以及大量的细菌体;另一方面,在硝化细菌作用下,将水中的氨转化成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以降低对鱼类的毒害作用(图6-1)。
|
||
图6-1 生物过滤器的作用机制(R.A.S.Remmerswaal,1993)
|
||
经生物净化后的水,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和悬浮物等的含量,必须符合养殖欧洲鳗鲡的水质要求;从净化池出来的水,经紫外线或臭氧灭菌消毒处理;如为控温循环水养殖系统,则还要进行加热,以达到养殖欧洲鳗鲡各阶段所需的最适生长水温;然后通过水泵进入氧气发生器或圆锥体氧气交换器中进行气、水交换,以增加水中溶解氧(D.O)。经过增氧后的水,即可进入养殖池供养鳗再使用。由于整个系统是在不停顿地运行,循环水养殖系统内的总水量因不断排污及蒸发而减少,因此需要补充一定量的新鲜水。一般每天补充的水量约为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总水量的10%~15%。
|
||
第二节 控温循环水养殖系统的结构
|
||
一、养鳗池
|
||
(一)圆形养鳗池
|
||
呈圆形或圆角方形,沿池壁进水,从池中央排水。
|
||
(二)长方形养鳗池
|
||
呈长方形,一端进水,另一端排水。为了达到最大利用水体,可在池内安装拦网,将水体分成若干段,以便鳗鱼相对均匀分布,并可增加养殖批次。
|
||
(三)D型尾端养鳗池
|
||
D型尾端养鳗池由两个长方形平行的养鳗池末端相连构成,使之形成环形水流。
|
||
在生产实践中,圆形养鳗池的应用最为广泛。因圆形养鳗池的环形水流迫使水体中的固形物聚集于中央出水口而被排出,具有自我清污功能。但圆形养鳗池的缺点是,饲养员操作时难以到达养鳗池的中央,且平面利用率低。长方形养鳗池的缺点是,当固形物沉积于池底时,即出现淤积现象。D型尾端养鳗池,虽然兼有圆形养鳗池和长方形养鳗池的特点,但一般很少使用。
|
||
二、固形物除去装置
|
||
(一)利用重力悬浮的水流速度除去不同比重的固形物
|
||
在沉淀池(图6-3,a)和平板分离池(图6-3,b)中,在重力的作用下,固形物随着水流进入沉淀区,并被排出。为除去沉降速度较慢的固形物,需要增大沉降区的体积。为了使悬浮颗粒得到有效沉淀,需要经常清洗沉淀池。涡流式浓缩池利用离心力的作用,也可获得同样的沉淀效果(图6-3,cl、c2)。
|
||
图6-3 固形物除去装置
|
||
利用重力悬浮原理,除去固形物的优点是,不需要机械设备。但当固形物的比重接近于水的比重时,就难以被除去。由于沉淀池所占体积较大,所以通常很少使用。与之相比,平板分离池要紧凑得多,其在沉淀表面可形成一层生物膜,通过生物膜进行脱氮,以降解被浓缩的有机物质和减少水体交换。
|
||
(二)根据颗粒大小和形状特性除去固形_
|
||
当水流经过筛网时,固形物即被分离出来,然后用水冲洗筛网,使固形物聚集一起,即可被排去。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固形物可被迅速除去。但是,被分离的固形物颗粒大小取决于过滤器的结构。最常用的过滤器有鼓形过滤器、三角形过滤器和沙过滤器。这些过滤器的主要特点是,系统结构复杂,沙过滤器还需要配备高压水泵才能运行。
|
||
(三)浸没式生物过滤器除去水中固形物
|
||
丹麦养鳗系统通常采用这种方法,它兼有沉淀和分离的特点。固形物除去效果,因细菌等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不同而不同。
|
||
三、水泵
|
||
水泵是使循环水养殖系统内的水得到循环利用的设备。在固形物除去装置之后,安装水泵显得十分重要,它可避免固形物淤积。水泵种类很多,选择其主要是依据水流大小、所需要的水头及摩擦损耗等因素来确定。
|
||
四、生物过滤器(池)
|
||
(一)洒滴式过滤器
|
||
在洒滴式过滤器中,废水从填料塔的顶部喷洒而下,它的运作在某种程度上好比烟囱,把空气吸纳到填料塔内,从而起到增氧和除去二氧化碳的作用。洒滴式过滤器的结构高而轻,在强压力的作用下,生物膜保持较薄状态,以防堵塞。缺点是蒸发量和热耗较大,会产生淤积。填料类型和喷水装置必须与过滤作用相一致,以防填料因干燥而使生物膜失去活性。
|
||
(二)浸没式过滤器
|
||
在这类过滤器中,滤器填料是浸没在水中的,污水可从顶部流向底部或反向流过,所有填料都与水接触,并在低压力作用下使生物膜长厚,形成厌氧脱氮区。浸没式过滤器的不足之处是氧气受到限制,不能有效地排除废气以及产生堵塞现象。这种滤器需要坚固而昂贵的建筑结构支撑。沙质滤器是一种水流从下而上的浸没式滤器,通过沙的涡动可防止堵塞。但当水泵停止工作时,沙床发生沉降,会造成生物膜受损,从而降低净化功能。
|
||
(三)转动式生物滤器
|
||
这种滤器,填料滚筒或一排生物转盘被固定在转轴上,转轴的转动速度为2~15转/分。滚筒或转盘上的生物膜一部分暴露在空气中,另一部分则浸没在污水中,这两部分因转轴的转动而交替进行着。与浸没式或洒滴式滤器相比,转动式生物滤器气体交换充分,且生物膜更具活力,能量转换率也较高。但它需要较多的空间,并且驱动齿轮常常发生机械故障。
|
||
五、除气
|
||
鱼类和细菌的生理活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硫化氢以及氮,必须通过空气与水接触,即曝气才能消除,洒滴式和转动式滤器就是为此而设计的。在另外一些污水处理装置中,还应包括曝气装置,为此,可采用洒滴式滤器或充气机。洒滴式滤器在除气过程中,使用最为广泛。为保持室内允许范围内的二氧化碳含量和湿度,必须加强通风。在实验情况下,有的采用水生植物除去二氧化碳。
|
||
六、热交换器
|
||
在使用洒滴式或转动式滤器时,水通过空气而被加热。但循环养殖系统中的热交换器是安装在水下的,由燃烧汽油或煤油的中央加热装置供热。有时采用电热棒加热,但电热转化率很低。直接对水体进行加热要比通过空气加热效果高得多。在加热时,必须考虑鱼类、细菌、水泵等因素所产生的潜热。当外界环境温度较高时,必须采用降温措施,如使用冷水或地下水。为了防止散热,建筑物必须采取隔热措施。
|
||
七、充氧器
|
||
鱼类和生物滤器中的需氧细菌,都需要氧气。生物滤器中的氧气,可通过空气与水接触获得,如洒滴式和转动式滤器。对浸没式滤器,必须进行充气或供给富氧水。通过充气,污水中氧气含量可增加到7~10毫克/升,这主要取决于水温的高低。对鱼类通常供给纯氧,水体溶解氧很容易达到过饱和状态,含氧量达15~25毫克/升,尽可能减少水的流量。纯氧供给方式,主要有高压供氧和低压供氧两种类型。在高压供氧过程中,借助于压力发生器、压力圆锥塔或压力井(U型管),将氧气加注到系统内(图6-5,a、b、c)。在低压供氧装置中,通过扩大氧气与水接触面而达到与氮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主要设备有逆流填料塔、蘑菇状交换塔和喷射装置(图6-5,d、e)。
|
||
图6-5 供氧装置
|
||
在紧急情况下,可用简单的喷射装置供氧。
|
||
在生产实践中,使用高压供氧方式最为普遍,其性能可靠,结构紧凑。但需提供额外压力(0.6~1.2巴)或压力井(6~12米),且可引发气泡病。因此,当鱼池内含氧量过高时,必须进行脱氧处理。低压供氧使用的填料塔,虽然没有这种缺陷,但容易发生堵塞,所占空间较大,且难以控制。
|
||
八、紫外灯和臭氧发生器
|
||
病原体和非生物降解有机物,往往会聚集在循环系统内,紫外线和臭氧可以控制这类聚集。紫外灯可安装在水面上或浸没水中,外套石英管,起保护作用。将紫外灯安装在水面上时,由于紫外线的反射和散射作用,会降低其有效性。将紫外灯安装在水下,虽然有效性大大提高,但费用昂贵。臭氧发生器使空气或纯氧在高压电作用下产生臭氧(03),臭氧溶解于水,起杀菌和降解有机物的作用。由于臭氧对鱼类有很强的毒性,因此在含臭氧的水进入鱼池之前,必须用活性炭滤器进行吸附处理。
|
||
九、控制和应急设备
|
||
在控温循环水养鳗过程中,往往因某一机件故障而导致产生重大经济损失。因此,各国在自动控制和应急设备的研制和应用上肯于花大气力,如氧气探头,水位传感器,应急发电机,应急供氧设备等。
|
||
第三节 控温循环水养殖系统设计基础
|
||
(一)设计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原则
|
||
在设计循环水养殖系统时,应考虑如何选择系统装置,如何计算装置规格,如何比较或评估系统性能等,必须对构成系统的相关设备及其处理能力进行量化。这些处理能力,取决于最大污水负荷、耗氧量,以及系统内最大水流量。当这些内容得到量化后,设备规格也就可以确定,而后通过比较,选择一种最有效的污水处理方法(表6-1)。
|
||
表6-1 用于比较和核对RAS设计的若干参数
|
||
(二)举例说明设计控温循环水养鳗系统
|
||
1.最大污水产量和耗氧量
|
||
最大污水产量,取决于系统中最高持续鱼产量所需要的最大饲料消耗量。虽然最大饲料消耗量(千克/天)与饲料利用率有关,每日污水产量和耗氧量会上下波动,但由此可估算出污水处理设备的最大负荷。
|
||
放养个体重20克的鳗种,长到150克商品规格鳗,大约需要10个月时间。每2个月收获一批商品规格鳗,同时再放养一批(5.85万尾)鳗种。假如鳗鱼的生长率和成活率已知,则可估算出系统内的持续产量(表6-2)。表6-2中第一、三行分别显示鳗鱼平均个体重和成活率,下面几行分别显示每批18鱼产量。
|
||
表6-2 年产50吨鳗鱼场的持续产量模式
|
||
每2个月新投放一批鳗种,到第11个月开始收获第一批放养的鳗种。最后一行显示该场所有批次鳗鱼总的持续产量。如每年收获6次,总平均成活率为95%,则每批放养量为50000千克/(0.15千克/尾×6批次×95%)=58480尾/批。在每个时间区域,根据成活尾数乘以平均个体重即可算出每批产量。6批累计产量即为该场持续产量。当收获第一批鳗鱼时即知道了该场的稳定产量。所以最大持续产量为25.21吨,约占年产量50%。生产实践中,最大持续产量约占年产量的30%~100%。
|
||
如果每个体重组的投饲水平已定,那么同样地可算出每天所需的饲料总量。生产上,平均日投饲水平约为体重的1.4%,这样:最大日投饲量=25210×0.014=350(千克/天)根据经验(现场数据),耗氧量平均约为350克/千克饲料,co2产量约为耗氧量的1.2倍,即420克CO2/千克饲料。
|
||
为计算氨氮产量,建立了一个总平衡式。如每千克饲料含蛋白质450克,蛋白质中含16%的氮。则相当于含氮72克。用1千克饲料喂养鳗鱼,如饲料系数为1.7,则1千克饲料可产鳗鱼590克。假设鱼体含蛋白质20%,则有18.9克氮被贮存在590克鱼体内,结果有53.1克氮被排出体外。其中约20%随鱼类粪便排出,所以铵的产量为42.6克氮/千克饲料。这是估算污水负荷的有效方法。不过这是简化计算法,因为事实上蛋白质利用率因鱼类规格和饲料组成等不同而各有差异。据现场试验,悬浮物和BOD产量大约都是500克/千克饲料。
|
||
由于鳗鱼摄食是非连续的,因此污水负荷也呈波动变化,必须根据污水负荷峰值来设计污水处理装置。如果给定最大投饲量,则每千克饲料产生的污水量和耗氧量及其日变动情况(最大产量/平均产量)也就确定了。最大污水产量和耗氧量可由计算得到表6-3。
|
||
表6-3 年产量50吨鳗鱼场最大污水产量的估算
|
||
2.最大水流量
|
||
水流的作用是排除污水,净化水质。为设计固形物除去器和选用水泵,必须知道所需的最大水流量。最大水流量(米3/时)由鱼池中允许的污水浓度变化和有害气体最高产量决定。通常氧气是第一限制因子,决定着水流量大小。表6-4例举了不同水质条件下最大水流量的估算值。
|
||
表6-4 年产量50吨养鳗场最大水流量估算
|
||
3.水体交换率
|
||
硝酸盐的聚积,取决于每天水体交换量。否则硝酸盐将会达到损害鱼类的浓度水平。硝酸盐浓度估算方法与水流量的计算方法相似。一般养鳗池中NO3-允许浓度为不超过500毫克/升,这样,Cout=500克NO3/米3=114克NO3-N/米3,Cin=0克/米3(自来水)。如果其中30%NO3-被脱氮(反硝化作用),则水体最大交换量为0.7×15100/(114-0)=93米3/天。每天每千克饲料的水体交换量可作为衡量系统性能的一个指标,这样,每天350千克饲料的水体交换量为93米3/天,即等于266升/千克饲料。在生产实践中,每千克饲料的水体交换量为200~500升。通常,每天水体交换量为系统中总水量的5%~20%。
|
||
表中:
|
||
最大水流量(米3/时)=P/(Cout-Cin)
|
||
式中P——最大污水产量(克/时);
|
||
Cout——出水中某成分允许浓度(克/米3);
|
||
Cin——进水中某成分浓度(克/米3)。
|
||
Cout由鱼类品种和环境因子如pH等决定,Cin由污水处理系统的工作性能决定。这样最大流量为425米3/小时。
|
||
4.悬浮物除去
|
||
选择和设计除去悬浮物的机械设备时,必须了解悬浮物的特性,包括大小、分布和沉降速度,以及最大水流量。在鳗鱼养殖中多数悬浮物可用网目40微米的筛网滤去,其中50%悬浮物的沉降速度超过5米/天。养鳗场中使用筛网和浸没式过滤器最为普遍,而平板过滤器通常只在养殖沟鲶时使用。
|
||
只有当大部分固形物(50%~70%)可以被滤去时,才能使用筛网。筛网表面积大小,根据水流量和最小颗粒尺寸而定。水流量随着网目的减小而减少(网目为50微米和140微米,其水流量分别约为25米3/(米2·时)/和70米3/(米2·时)。以养鳗场为例,水流量425米3/小时,网目40微米,则筛网表面积接近20米2。如使用直径1.5米的鼓形过滤器,则其长度约为5米。筛网网目一般为40~100微米。
|
||
平板式过滤器是根据沉淀池原理而设计的。沉降颗粒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到达沉淀池底。沉淀池表面积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
||
欧洲鳗鲡饲养技术
|
||
平板式过滤器通过设置平板形成一个巨大而紧凑的沉淀表面。平板设置与水平方向呈45°~60°迫使沉降颗粒进入收集仓。平板沉淀表面即平板竖向投影。当沉淀板水平投影的总面积一定时,则不论平板大小还是两板间距都不会影响沉淀效果。以上述养鳗场为例,假设每块平板的表面积为2米2,设置角度为45°,则平板数量可计算如下:
|
||
欧洲鳗鲡饲养技术
|
||
所以,平板块数=2040/1.41=1447块。显然,平板式过滤器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
|
||
5.可溶性有机物和氨的除去设计生物过滤器要考虑的主要问题是,必须提供多少附着表面才能够附着繁衍细菌,这由过滤器中最大污水负荷和过滤器R性能所决定(BOD克或NH3-N克/米2·天)。最大过滤器负荷即为鱼类排泄的最大BOD和NH3-N产量。生物膜活性受多种因子影响,最重要的影响因子有“食物”供应(如BOD,NH3和O2),环境因子(水温、盐度)以及由过滤器类型和填料所决定的水力特性。污水中“食物”(BOD、NH4-)和O2浓度决定着生物膜细菌“食物”可得程度。浓度越高,则每平方米生物膜的活性越强。
|
||
如果水中氧气饱和,则洒滴式过滤器最大除NH4-N率为0.5~0.7克/(米2·天)(水温25℃);浸没式过滤器的除NH4-N率一般小一些,为0.2~0.6克/(米2·天);沙滤器除NH4-N效果与洒滴式过滤器相似;转动式过滤器通常具有更好的除氮效果,为0.5~1.5克/(米2·天)。水温25℃时,洒滴式过滤器BOD除去率约为10~15克/(米2·天),而转动式过滤器则为15~50克/(米2·天)。尽管由于竞争氧气,除去BOD时会降低去氮功能,但是在同一过滤器中,上述除去率都可达到。
|
||
水温对细菌活性有强烈影响。水温变幅在10~40℃范围内,如果氧气不受限制,则水温每上升10℃,细菌活性就增强大约1倍。盐度对硝化细菌的活性却呈负影响。与淡水相比,在纯海水中硝化细菌活性大约降低50%。
|
||
为确定过滤器表面积和体积,事先必须确定污水负荷。假设采用洒滴式过滤器(O2=7毫克/升,25℃),预计最大除氮率为0.5~0.7克/(米2·天),除去BOD的能力为10~15克/(米2·天)(表6-5)。为避免过滤器发生问题,要根据较低NH4+-N除去率进行设计。
|
||
表6-5 年产量50吨鳗鱼场过滤器的技术规格
|
||
每千克饲料的滤器表面积是衡量系统性能的指标之一。上述例子中每千克饲料的滤器表面积为53000米2/350(千克/天)=151米2·天/千克。实践中该值变幅为50~200。
|
||
6.废气除去
|
||
洒滴式或转动式滤器,具有超负荷除气能力,通过曝气能有效地除去二氧化碳,其效率高低决取于气—水接触面的大小、水和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以及气—水接触时间。室内必须通风,以使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保持在允许范围。
|
||
7.加氧
|
||
选择设备的标准是依据能量和氧气效率(表6-6),其最适范围因设备和水流量的不同而各有差异,并由最佳氧气饱和度所决定。为增加氧气浓度,必须增加压力或反应器尺寸。
|
||
表6-6 不同供氧设备的氧气效率(D.O千克/千克纯02)和能量效率(D.0千克/千瓦小时)
|
||
8.紫外线和臭氧
|
||
紫外线的单位用微瓦秒/厘米2表示,它的辐射剂量,根据目标微生物大小和对水的穿透力来确定。悬浮物和溶解的有机物会降低紫外线对水的穿透力。杀灭90%的细菌和病毒大约需要2000~10000微瓦秒的剂量,杀灭霉菌和小型寄生虫分别需要10000~100000微瓦秒和50000~200000微瓦秒。通过紫外灯的电能大约只有10%~20%是以紫外光形式发射的。
|
||
选择臭氧发生器的功率,必须根据需要氧化的非生物降解有机物的数量来确定。非生物降解有机物的数量用化学需氧量(COD)来表示,将化学需氧量乘以3即得所需的臭氧量。由于臭氧具有很强的毒性,因此在选择臭氧发生器功率时必须慎而处之。
|
||
第四节 欧洲鳗鲡的饲养
|
||
(一)白仔鳗培育
|
||
1.放养前准备
|
||
(1)培育池大小、水深
|
||
循环水养殖系统的鳗苗培育池,通常由玻璃钢材料制成,主要形状为正方形圆角池或圆形池(中央排污),有效体积(蓄水体积)为2~3米3,水深0.6~0.7米。
|
||
(2)培育池的清池、消毒
|
||
放养鳗苗前,必须对培育池进行洗刷和消毒,尤其是对多年使用的培育池,更应重视此项工作。培育池可用15~20毫克/升漂白粉或200毫克/升福尔马林(含40%甲醛)进行静水消毒(不使用循环水),24小时后,将池水排出循环水养殖系统之外。
|
||
(3)注水、曝气
|
||
放苗前1~2天,向培育池注水。注水后向曝气池慢慢加入食盐,使整个系统盐度达到0.7%~0.9%
|
||
(4)控温
|
||
放苗前培育池水温控制在16~18℃。
|
||
(5)备用调温暂养池
|
||
准备1口调温暂养池,加满水。水温与培育池基本一致,控制在16~18℃,D O≥7毫克/升。
|
||
2.鳗苗放养前暂养消毒、放养规格、密度及升温
|
||
(1)鳗苗暂养
|
||
鳗苗通常用聚笨乙烯泡沫箱(或塑料袋充氧)运输,并在运输箱盖板内侧安置一个降温冰盒(封闭式塑料盒,其内为冻结的冰块,可防止冰块溶化后冰水直接接触鳗苗)。鳗苗经过长途运输,体质较弱,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特别是水温变化,所以需要一个适应过程。一般放养前运输箱内温度与池水温度差不可超过5℃。放养前将鳗苗运输箱置于调温暂养池边,打开箱盖,用池水淋洒鳗苗箱,使鳗苗体温与水温相接近。然后将鳗苗倒入事先设置于暂养池中的鳗苗网箱内(用尼龙筛绢制成),暂养1小时后,剔除死苗和污物。若用塑料袋充氧装运鳗苗,放养前将装有鳗苗的塑料袋直接放到暂养池内,经过1小时左右的调温后再将塑料袋口解开,将鳗苗倒入暂养箱内暂养。
|
||
(2)鳗苗消毒
|
||
从天然水体采捕的鳗苗,常常有寄生虫如伪指环虫、三代虫、车轮虫等。因此,在鳗苗放养前,需用显微镜进行镜检,以确诊鳗苗是否感染了寄生虫。如发现鳗苗有寄生虫,则必须用药物进行浸浴消毒。具体做法是:选择一空水池(体积1~2立方米),或取一大容器(木质、玻璃钢或塑料制成),按要求配好药液,然后将适量鳗苗(3~5千克)倒入用尼龙筛绢制成的小网箱内,将网箱连同鳗苗一起放到药液中进行药浴。药浴时间长短,视鳗苗规格、体质、药物浓度和水温高低等情况而定。药浴过程中,可开启曝气机,防止缺氧。经药浴后的鳗苗,即可放养。
|
||
(3)鳗苗放养规格
|
||
因产苗时间和产地不同而有所差异。欧洲鳗鲡苗产期,一般为12月至翌年5月,规格为2800~6000尾/千克。鳗苗以法国产为佳,苗产期早(约12月至翌年3月),规格大(2800~3200尾/千克),成活率高;英国产欧洲鳗鲡苗的规格约为5000尾/千克;意大利产的欧洲鳗鲡苗的规格为4000~6000尾/千克。
|
||
(4)放苗密度
|
||
循环水养殖系统是一种高密度精养系统,鳗苗放养密度很高,一般为10~15千克/米3,高者可达20千克/米3。
|
||
(5)升温
|
||
鳗苗放养结束后4~6小时,可开始缓慢升温,每天升温2~3℃,直到水温达到22~26℃,即为欧洲鳗鲡最适生长水温。
|
||
3.驯食和投饵
|
||
在放养白仔鳗后3~5天内,应停止投饵,因此时是鳗苗适应新环境的过程。此后需对鳗苗进行3周左右的引食驯养。欧洲国家养鳗,主要采用冷冻鳕鱼卵或牛脾脏对鳗苗引食驯养。投饲时将冷冻鳕鱼卵切成小块状,投放在培育池的食台上(食台为木制长方形框架,不锈钢金属网固定其上,金属网浸入水中约2~3厘米)。第一天试投饵时,投饵率约为鳗苗体重的5%,分上午、中午、下午3次投喂。以后几天里逐渐增加投饲率,约占体重的10%左右。从第二周的后期开始,逐渐降低鳕鱼卵的投饲率,并相应增加膨化颗粒饲料投喂量。颗粒饲料可直接投放在鳕鱼卵上。经过这样驯食后,约到第三周末,鳗苗即可完全摄食颗粒饲料。此时投饲率约占鳗苗体重的3%~4%。鳗苗颗粒饲料直径0.6毫米,可用自动投饵机投喂。
|
||
在我国可采用丝蚯蚓作为欧洲鳗鲡苗的引食饵料。投喂前需要对丝蚯蚓进行消毒处理,避免将致病菌带入培育池和鳗苗因吞食带菌丝蚯蚓而感染疾病。具体做法是:将在流水池中暂养2天以上的丝蚯蚓,用200毫克/升氯霉素或30毫克/升呋喃唑酮,消毒1~1.5小时,然后用清水漂洗2~3小时,再用打浆机切碎,即可投喂。因欧洲鳗鲡苗对丝蚯蚓比较贪食,故不宜过量投喂,以七八成饱为度。投饲率约占鳗苗体重的15%~20%;从第二周后期开始逐渐加入配合颗粒饲料,直到最后完全改用颗粒饲料投喂。在引食驯养期间,如采用粉状配合饲料,需将切碎的丝蚯蚓与配合饲料一起制成炼饵(面团状)后再行投喂。
|
||
4.水质管理
|
||
(1)溶解氧
|
||
溶解氧(DO)达到7~8毫克/升为佳,如溶解氧含量太低,则影响生长和水质。当水体中溶解氧达到过饱和时(饱和度达350%以上)会引发气泡病。
|
||
(2)总氨含量
|
||
总氨-N含量控制在6毫克/升以下为宜。
|
||
(3)亚硝酸、盐硝酸盐含量
|
||
亚硝酸盐应控制在5毫克/升以下,硝酸盐含量控制在200~400毫克/升为宜,当硝酸盐含量超过500毫克/升时,鳗苗摄食较差。
|
||
(4)pH
|
||
以7.2~8.5为宜。在系统中要定期加入粉状石灰[Ca(OH)2],以调节pH和预防疾病。
|
||
(5)盐度
|
||
食盐浓度为0.3%~0.7%。
|
||
(6)悬浮物含量
|
||
水体中悬浮物的含量应控制在10毫克/升以内,否则会影响鳗鱼摄食和引发鱼病。
|
||
(7)换水量
|
||
鳗苗驯养阶段因摄食鳕鱼卵或丝蚯蚓,水质容易变坏,因此每天适当增加换水量,约占系统总水量的15%~20%o
|
||
(8)光照
|
||
欧洲鳗鲡喜荫,对光照无特殊要求。
|
||
5.选别和分养
|
||
由于高密度饲养鳗苗,个体健康状况不同,摄食机会不等,经过一段时间培育后,极易出现个体大小差异。欧洲鳗鲡个体生长差异大于日本鳗鲡。同时,由于体重增加,相对密度增大,会影响小规格鳗的个体生长和成活。因此,欧洲鳗鲡苗经过1.5~2个月的培育后需要进行选别和分养。选别前应停食,否则选别时鳗种容易受伤。经选别后留下的小规格鳗鱼,可再次使用鳕鱼卵或丝蚯蚓搅拌配合饲料投喂,以改善体质,加速生长。
|
||
在欧洲,普遍采用选别机自动选别。在我国可采用养殖日本鳗鲡的选别方法进行选别。选别工具有竹制鳗筛、选别网和木制选别器等。
|
||
(二)黑仔鳗和商品鳗培育
|
||
1.黑仔鳗培育
|
||
欧洲鳗鲡苗经过2个月的培育后,一般平均体重可达1克以上,经过筛选后进行分养。以后每隔1.5~2个月进行一次选别和分养。当个体达到80~90克以上时一般不再选别,而直接养至商品鳗(130~150克/尾)出售。每次选别后放养前需要对培育池进行清洗。清洗后一般不用药物消毒,可直接放养鳗鱼。
|
||
2.商品鳗饲养
|
||
商品鳗饲养与黑仔鳗培育的方法基本相同,只是放养密度,饲养池大小,所用饲料、投饲率不同,以及大规格鳗鱼对环境有更强适应能力(表6-8)。
|
||
表6-8 循环水养殖系统欧洲鳗鲡放养密度和投饲率
|
||
日常管理工作,主要有投饲、水质测定与调节、疾病防治、定期选别分养等。投饵必须实行“四定”,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此阶段一般日投饲2次,即上午8~9时投喂1次,下午3~4时投喂1次。水质测定内容主要是水温、溶氧、pH、三氮(NH3-N、NO2--N、NO3--N)及悬浮物含量等(水质标准参阅表6-7)。每天要清洗鳗池出水口栅网,防止堵塞而影响排污。如有病鱼、死鱼,应及时除去。
|
||
对污水处理系统要定期进行排污和“清扫”,以除去沉淀池和生物过滤池中淤积的污物。一般为每2个月“清扫”1次。每次清扫时要注意,不要一次性同时“清扫”所有的生物过滤池,以免因一次性“清扫”而大大降低生物过滤器的污水净化能力,从而使整个养殖系统不能正常运行而影响鳗鱼的摄食和生长。正确的“清扫”方法是分2次进行,即第一次只“清扫”其中一口或几口生物过滤池,一周后再“清扫”余下的一口或几口过滤池。这样每次“清扫”后污水处理能力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从而保证了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
|
||
第五节 营养与饲料
|
||
在欧洲,养殖欧洲鳗鲡是采用全价膨化颗粒饲料。与常规鱼类相比,欧洲鳗鲡需要高蛋白、低脂肪、低碳水化合物的饲料。饲料还应富含各种微量元素,如维生素、矿物质等,且各营养元素之间应该平衡。否则鳗鱼易患营养性疾病(表6-9)。
|
||
表6-9 两种淡水生长鳗苗和成鳗配合饲料营养指标(%)
|
||
第六节 疾病及防治
|
||
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欧洲鳗鲡的疾病发生率较高,但大多数是以寄生虫病为主。在水质长期不良时也会引发细菌性疾病。表6-10列举了欧洲鳗鲡几种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
|
||
表6-10 控温循环水饲养欧洲鳗鲡中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
|
||
表6-10 控温循环水饲养欧洲鳗鲡中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续)-1
|
||
要强调的是,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不能使用高浓度药物进行杀虫、灭菌,否则会破坏过滤器上的生物膜,降低系统的污水处理能力,影响系统正常运作。一般不宜使用遍洒法防治细菌性疾病,而改用口服法。循环水养殖系统主要靠紫外线和臭氧处理池水,杀灭大部分病原体。小鳗池配套工具应与成鳗池配套工具分开使用,以免交叉感染。
|
||
第七节 收获
|
||
收获前2~3天,停止投饲。将收获的鳗鱼放入盛满清水的暂养池里暂养。然后,通过不断注入冷水的方法降低池水温度。降温速度以每隔1小时水温下降1℃为宜,直到池水降温到12℃止。保持池水温度12℃达5~7天。同时向暂养池加入食盐,使池水盐的浓度保持在0.3%~0.5%,以利于消除鳗鱼的泥土腥味和改善肉质。经过上述方法暂养处理的鳗鱼,即可用活鱼车或泡沫塑料盒将其活运到市场销售。
|
||
第七章 欧洲鳗鲡的营养与饲料
|
||
第一节 欧洲鳗鲡的食性与摄食行为特征
|
||
一、欧洲鳗鲡的消化系统
|
||
(一)口腔
|
||
由上、下颌组成,是摄取食物的器官。
|
||
(二)食道
|
||
它是食物通过咽喉头之后进入胃的通道(咽头骨有微细的咽喉齿)。
|
||
(三)胃
|
||
盲囊状,较发达,位于腹腔中部与肠形成Y状。胃壁较厚,伸缩性强。胃容量大,其变化与水温有关。
|
||
(四)肠
|
||
肠短,约为鳗体长的0.7倍,在腹腔中近似于直线形。
|
||
由口腔、咽喉、食道、胃和肠构成消化道。食物不适口或缺氧时,肠中食物容易吐出来;饥饿或食物特别适口,水温、水质条件优越,一次性的采食量可达到饱食的胃容。食物量较大。
|
||
(五)胆囊
|
||
大部分包埋在肝脏内,呈椭球状,墨绿色或绿色。胆囊内贮存胆汁。胆汁由肝脏分泌,经胆囊管输入胆囊。胆囊的大小随着摄食、饥饿状态变化较大。长期饱食后,一旦突然饥饿,胆囊中的胆汁消耗减少,贮存的胆汁增多,胆囊膨大;如长期饥饿,肝脏分泌进入胆囊的胆汁越来越少,胆囊则日趋缩小。
|
||
(六)肝脏
|
||
呈赤褐色,长条,稍弯曲,较大,占体重的1.5%以上。分两叶,左叶大于右叶。它是物质代谢、分泌消化酶的器官(烤鳗时,可加工鳗肝制品)。
|
||
(七)脾脏
|
||
呈紫红色,短棍状,位于胃肠交叉处,埋于肝脏内侧。
|
||
二、欧洲鳗鲡的嗅觉
|
||
欧洲鳗鲡的鼻腔有一对略呈长条形的嗅囊,比其整个脑髓还大。嗅囊表面积与眼球表面积的比约为1:6.23,相当于一般鱼类的4~15倍。囊内表皮褶膜有纤毛,能够调节进入囊内的水流量。嗅囊表皮感觉细胞密度大,据报道(Te-ichmann,1959),体长10~15厘米的鳗鲡,其表皮感觉细胞密度每平方毫米竟达4.2万~4.5万个。
|
||
嗅觉表皮组织见图7-2。嗅囊褶膜血管系见图7-3。嗅囊的毛细管网见图7-4。
|
||
图7-2 欧洲鳗鲡嗅觉表皮(Laibach,1937)
|
||
图7-3 欧洲鳗鲡嗅囊褶膜血管系(Kaluza,1959)
|
||
图7-4 欧洲鳗鲡嗅囊的毛细管网(Kaluza,1959)
|
||
欧洲鳗鲡白仔鳗对中性氨基酸,特别是对直链氨基酸、谷氨酸(glutamine)、天冬酰胺(asparagine)、苏氨酸(threenine)、蛋氨酸(methionine)和季胺化合物十分敏感。据竹田正彦(1987)报告,丙氨酸、甘氨酸、组氨酸的混合物,在极低浓度下,对欧洲鳗鲡有强有力的促进摄食作用。
|
||
据 Grnijar 等(1992)报道,欧洲鳗鲡的白仔鳗和黑仔鳗阶段对L-天门冬氨酸和L-谷氨酸嗅觉最敏感;成鳗阶段对L-天门冬氨酸的嗅觉敏感性不大,而对L-谷氨酸嗅觉敏感性则很高;对L-亮氨酸,白仔鳗阶段比黑仔鳗阶段更敏感。据Mackie等(1983)判明,L型氨基酸对欧洲鳗鲡有诱食作用,但D型氨基酸无诱食作用;中性和酸性氨基酸对1.5~4.5克的欧洲鳗鲡具有很强的诱食作用,但芳香族和碱性氨基酸的诱食作用不大。Sola等(1993)指出,不同的盐度能够影响白仔鳗对氨基酸的行为反应。在淡水中,谷氨酸和苏氨酸对其吸引作用很强,而丙氨酸、蛋氨酸、谷氨酸、异亮氨酸对欧洲鳗鲡白仔鳗却产生明显的排斥作用;组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天门冬氨酸则对其影响不大。在3.3%的盐水中,仅甘氨酸、赖氨酸对白仔鳗的行为有明显的影响。
|
||
总之,欧洲鳗鲡嗅觉发达,对嗜食性物质十分敏感,对某些氨基酸非常敏感,具备嗅觉引导自身行为的能力。掌握这些特性,对于顺利进行白仔鳗驯饵,深入研究改进欧洲鳗鲡配合饲料的诱食效果提供了技术理论依据。
|
||
三、消化酶与食性
|
||
(一)胃蛋白酶(pepsinA-C,E.C.3,4,23,1~3)
|
||
它是从鳗胃黏膜分泌出来的酸性蛋白酶,分子量为33500,等电点化(pI)1.0以下。在pH6以上时极不稳定。无活性的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分子量40400),被分泌到胃液中之后,由胃蛋白酶自身,或在胃液中[H+]的作用下水解除去N—末端42个氨基酸残基成肽段之后,转变成有活性的胃蛋白酶。与哺乳动物相比,鳗的胃蛋白酶适温较低,约35℃左右,对pH活性曲线中的最适范围较宽,某些场合还显有两个最适pH值。
|
||
(二)胰蛋白酶(trypsin,E.C.3,4,21,4)
|
||
它起源于胰脏的丝氨酸蛋白酶,以胰蛋白酶原(trypsmo-gen)形式被分泌,由胰蛋白自身,或肠肽酶(enteropeptidase,E.C.3,4,21,9)从N-末端切下6~8个氨基酸残基的肽段之后,转变成具有活性的胰蛋白酶。
|
||
(三)糜蛋白酶(chymotrypsin,E.C.3,4,21,l~2)
|
||
也是以糜蛋白原(chymotrypsinogen)形式,从胰脏分泌后,被胰蛋白酶切去一段肽链后激活。由于肽链被切断的位置不同,可产生数种糜蛋白酶。
|
||
饲料蛋白质经胃蛋白酶部分水解后进入肠道,在胆汁作用下形成的碱性环境,经部分水解的蛋白质再经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等的进一步降解,然后透过粘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循环而被吸收。
|
||
(四)胶原蛋白酶(collagense,E.C.3,4,24,3)
|
||
它在鳗胰脏、肠、肠间膜中的活性较高,在肝脏中的活性较低。欧洲鳗鲡的胶原蛋白酶活性远高于杂食性鱼类的胶原蛋白酶。
|
||
(五)糖类分解酶(carbohydrase或glycosidase)
|
||
欧洲鳗鲡体内具有淀粉酶(α-amylase,E.C.3,2,1,1)和壳多糖酶(β-l,4-N-acetylucosaminoglycan)。欧洲鳗鲡体内淀粉酶的活性远低于草食性的草鱼和杂食性的罗非鱼(见表7-l)。
|
||
表7-1 欧洲鳗鲡与草鱼、罗非鱼体内淀粉酶活性的比较
|
||
(六)脂肪酶和脂酶
|
||
饲料脂肪不能被欧洲鳗鲡直接吸收利用,必须经过脂肪酶分解成游离脂肪酸和甘油后才能被直接吸收利用。欧洲鳗鲡脂肪酶和酯酶的资料缺乏,只是一般了解胰脏是脂肪酶和酯酶的主要分泌器官,消化脂肪的能力很强,特别是对低溶点的脂肪(如鱼油和植物油)的消化率可达90%以上。
|
||
欧洲鳗鲡是典型的溯河索饵育肥、降海产卵的肉食性鱼类。检测体长小于50厘米野生欧洲鳗鲡的胃容物,以昆虫、甲壳类和软件动物为主。贪食,甚至同种类相残。幼体比成体更贪婪。因此,欧洲鳗鲡饲料对蛋白质的要求不仅是含量比较高,而且要求以动物性蛋白为主。
|
||
四、摄食行为特征
|
||
欧洲鳗鲡的嗅囊特别发达,嗅觉灵敏,特具有嗅觉引导自身行为的能力。野生欧洲鳗鲡在混浊水域和夜间的摄食效率最高。据实验观察,欧洲鳗鲡在饲养池中,主要是依靠嗅觉辨别饲料并定位,然后摄食。
|
||
欧洲鳗鲡的口裂不太长,牙齿细,喜欢摄食小片食物,即使是大块食物,也总是先咬住食物,用力甩动头部,直到从大块食物中咬下适当大小的一块后吞咽,然后再继续撕咬肢解大块食物。
|
||
欧洲鳗鲡对食物和投喂方式的适应性较好。在饲养池中,经过驯食,且又定点投喂,可形成条件反射,增强其突发性的觅食活动和掠食行为。一旦投喂,饥饿感和条件反射可引发欧洲鳗鲡的掠食高潮。在半流水饲养池中,面团状饲料进入饲料台,欧洲鳗鲡能很快聚到饲料台摄食。在封闭式饲养池的自动投饵机附近,可看到欧洲鳗鲡争相掠食,甚至有的头胸部跻跻朝上、身体跃出水面挣食膨化颗粒饲料的状态。
|
||
从整体上比较,欧洲鳗鲡的摄食强度略低于日本鳗鲡。池养欧洲鳗鲡的开食水温,在饥饿状态下约为10℃。饲料效率高的旺盛摄食水温为22℃~25℃。
|
||
第二节 欧洲鳗鲡的营养需求
|
||
一、对能量的需求
|
||
(一)饲料在鳗体内的能量分配与流程
|
||
鳗鲡摄食饲料总能量的收支情况可用下列方程模式表示:
|
||
I=M+E+G式中I——摄入总能量;
|
||
M——维持生命活动代谢过程消耗的能量;
|
||
E——未被吸收,从粪、尿和鳃排泄出去的能量;
|
||
G——被消化吸收积蓄在体内的能量,即用于增加体重部分的能量。
|
||
据Brett&GroVeS(1979)提供,肉食性鱼类从饲料中吸收能量在体内的流程如图7-5。
|
||
图7-5 肉食性鱼类摄取能量的体内流程
|
||
从图7-5表明,所摄取的饲料总能量假定是100(卡),在消化过程中,约有80%为可消化能(DE),20%从粪便中被排出。在可消化能量占总能量80%中,其中占总能量的73%为代谢能(ME),占总能量的7%以尿排出。在占总能量的73%的代谢能量(ME)中,有占总能量的14%作为增加热量随着消化、呼吸被消耗掉,而真正被当作能量利用的净能(NE)只占总能量的59%。在净值能量(NE)占总能量的59%中,用作生长的部分为0%~45%,平均为29%,而在占总能量59%的净值能量(NE)中,用于代谢以热能损失的部分为7%~59%,平均为30%,其中7%作为基础代谢,23%作为活动代谢。
|
||
上述能量流程还受到很多因素的支配和影响,如I供应少,M比例增加,则G将减少;如饲料蛋白质质量低劣,E将增加,则G将减少。此外,由于水温、溶氧量等环境因素的变化,G部分也要受到影响。
|
||
(二)能量与蛋白比
|
||
欧洲鳗鲡饲料的总能量是饲料中蛋白质、脂肪和糖(碳水化合物)释放出来能量的总和。适当提高非蛋白质能量,可能起到节约蛋白质需要量的效果。所以,研究欧洲鳗鲡饲料应认真探讨其最合适的能量和蛋白质之比(缩写为C/P)。C/P的概念,即为饲料中每克蛋白质相应的总能量。经粗略计算,欧洲国家市售欧洲鳗鲡配合饲料的C/P比值,其中:欧洲鳗鲡种苗饲料蛋白约为41.6~43.2千焦/克,欧洲鳗鲡养成饲料蛋白约为42.0~46.0千焦/克。
|
||
(三)影响欧洲鳗鲡能量需求量的因素
|
||
1.水温
|
||
直接关系欧洲鳗鲡的代谢速率,影响肌体能量的消耗和积累。
|
||
2.水流
|
||
水流过急直接增加欧洲鳗鲡体能消耗,不利于体能积蓄。
|
||
3.个体大小
|
||
鳗鲡个体的大小不同,需要能量多少也不同。
|
||
4.溶解氧
|
||
是饲养欧洲鳗鲡第一制约因素,直接影响摄食活动和食物养分被吸收利用程度和能量产生与消耗水平。
|
||
5.放养密度
|
||
放养密度等也是影响的因素。
|
||
今后,应在不同的饲养条件下,采用经验计算,或计算机模拟,探讨欧洲鳗鲡能量消耗和再生利用的能量平衡数据。
|
||
二、对蛋白质的需求
|
||
(一)必需氨基酸同非必需氨基酸的关系
|
||
从营养角度评价,非必需氨基酸并非不重要。这类氨基酸也是鱼体内合成蛋白质所必需。例如,酪氨酸(非必需氨基酸)可由苯丙氨酸(必需氨基酸)转变而成;胱氨酸、半胱氨酸(非必需氨基酸)可由蛋氨酸(必需基酸)转变而来。因此,当饲料中酪氨酸和胱氨酸含量丰富时,在体内就不必耗用苯丙氨酸和蛋氨酸去合成,则相对可降低苯丙氨酸(必需氨基酸)和蛋氨酸(必需基酸)的消耗量。由于存在这种关系,因此将酪氨酸和胱氨酸称为半必需氨基酸。
|
||
在鱼类给饲的日粮中,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之间的比例大致是4:6。
|
||
(二)氨基酸平衡
|
||
设计优化欧洲鳗鲡饲料配方,必须依据氨基酸平衡要求的数据作为目标函数的约束条件。所谓氨基酸平衡,是指饲料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分别对应等于养殖对象10种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具体来说,欧洲鳗鲡从饲料中吸收进入体内的必需氨基酸的品种和数量,恰巧与欧洲鳗鲡对10种必需氨基酸的品种和数量对应相等时,欧洲鳗鲡体内合成新的蛋白质的生物化学反应才能达到完全、充分、有效。生产实践证明,在饲料中,无论缺乏哪一种必需氨基酸,都会影响饲料营养效价,有碍蛋白质的积蓄,抑制养殖对象的生长。实践证明,如果饲料中的某种必需氨基酸中能满足欧洲鳗鲡需要量的一半,那么,其他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再高也无效果,只能按这种必需氨基酸的半量为基准,按半量的比例,进行有效的生物化学反应,合成欧洲鳗鲡新的肌体蛋白质。这个机理尤如木桶盛水一样,其中一块桶板缺损,木桶就不能装满水。人们把每一种必需氨基酸比作一块桶板,构成一个可合成蛋白质的木桶,不平衡的氨基酸尤如这种合成蛋白质的木桶的10只桶板高低不齐,盛不满水一样,多余的必需氨基酸即从最短的桶板缺口流失。
|
||
(三)限制性氨基酸
|
||
是指在饲料蛋白质中,按照养殖品种的需要及其比例,其相对不足的某种必需氨基酸,称之为限制性氨基酸。依据限制程度的大小,依次称为第一、第二或第三限制性的氨基酸。限制性氨基酸必会限制其他各种必需氨基酸的利用率,在评价或设计欧洲鳗鲡饲料配方过程中是一个重要依据。
|
||
(四)氨基酸互补作用
|
||
在多种饲料源的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之间的相互补偿、取长补短,使饲料整体的必需氨基酸构成趋近于养殖品种(机体蛋白质氨基酸组成)需要的模式,从而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在实际生产中,选用多种饲料蛋白源,就是依据这种原理。
|
||
此外,饲料中各种氨基酸之间还存在加强、替代和拮抗作用。例如,鳗鲡饲料中酪氨酸可明显替代部分苯丙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三者之间的相互拮抗现象在斑点叉尾鲴试验中也有表现。
|
||
(五)对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
|
||
据美国学者o.W.Neuhaus & J.E.Halver(1969)报道,用氨基酸混合物替代全部或部分蛋白质的饲料试验饲育鳗鲡,从饲料的必需氨基酸添加量与鳗鲡的生长速度之间的关系求得鳗鲡必需氨基酸的需求量(表7-4)。表7-4中的数据虽是日本鳗鲡的实验结果,但仍暂可作为欧洲鳗鲡饲料配方优化(多目标)函数求解的多因素约束条件。
|
||
表7-4 通过氨基酸混合饲料的饲育实验求得的日本鳗鲡必需氨基酸需求量(蛋白质37.7%)
|
||
总之,欧洲鳗鲡饲料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量,各种氨基酸之间的关系和营养代谢作用,以及多变的欧洲鳗鲡饲养条件对必需氨基酸的需求等等许多内容,有待深入研究。因为欧洲鳗鲡对饲料蛋白质的需求实质上是对必需氨基酸的需求,所以从饲养欧洲鳗鲡生产的角度考虑,探讨欧洲鳗鲡对氨基酸的需求,比研究其对蛋白质的需求更具有理论和现实的意义。
|
||
早在1959年米歇尔(Mitchell)研究指出,构成动物体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的组成,反映了动物所要求的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比率。此后,J.E.halver等学者把色氨酸作为对照基准,将多种鱼类肌体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与色氨酸的比率,同已研究的大鳞大马哈鱼的10种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与色氨酸的比率进行比较,发现两组比率很接近,几乎没有差别。据此,可以欧洲鳗鲡肌体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的组成(表7-5)作参考,判断欧洲鳗鲡对必需氨基酸的需求量,进而科学地设计和优化欧洲鳗鲡饲料的配方,提高蛋白质利用率,降低饲料成本。
|
||
表7-5 活体欧洲鳗鲡的必需氨基酸组成(含蛋白质16.02%)
|
||
三、对脂类的需求
|
||
脂类(lipid)是脂肪(fat)和类脂(lipoid)及其衍生物的总称。一般在室温下呈液态的叫做油,呈固态的叫做脂肪。其共同特征是不溶或微溶于有机溶剂。广义的脂肪,即包括中性脂肪和类脂质。狭义的脂肪,系指中性脂肪,是指甘油三酸脂。脂类是欧洲鳗鲡肌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
||
欧洲鳗鲡摄食饲料中的脂类有两种效用:一是摄取较高能量,为肌体供能、储能,兼备节省饲料蛋白质之效果;其二是摄取必需脂肪酸(简称EFA)。
|
||
氧化1克脂肪,可产生的生理热能为34~38千焦(kJ),相当于蛋白质或碳水化合物生理热能的2.25倍。
|
||
欧洲鳗鲡摄食一定量的脂类,可促进脂溶性维生素A、D、E、K和胡萝卜素的吸收。其中的磷脂(Phospholipid)和胆固醇(cholesterol)两类化合物是生物膜的主要组成成分,维持生物膜结构完整和正常功能。磷脂在脂肪的吸收和运转以及储存脂肪酸(特别是不饱和脂肪酸)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胆固醇,还是类固醇激素、胆汁酸盐及维生素D3的前体。因此,对欧洲鳗鲡的营养价值尤为重要。
|
||
脂肪酸依据碳原子的价键不同可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又分为不饱和单脂肪酸和不饱和多脂肪酸(或称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简称HUFA)。饱和脂肪酸不含双键。不饱和单脂肪酸仅有一对双键;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则含有两对以上的双键。不饱和脂肪酸中的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可分别写成18:ln-9,18:2n-6和18:3n-3。式中18是代表碳原子的个数;1、2、3代表双键的数目;n右边的9、6、3代表第一个双键的位置。双键位置的顺序号是从分子式末端的甲基(CH3)算起。
|
||
在不饱和脂肪酸中有若干种是不能在鱼体内合成的,必需由食物供给。这几种不饱和脂肪酸,即称为必需脂肪酸。据日本学者竹内俊郎报告,n-3和n-6两种系列不饱和脂肪酸是温水、肉食性鳗鲡的必需脂肪酸。竹内俊郎和渡边武实验结果表明,n-3系列和n-6系列脂肪酸1:1的饲料,投喂鳗鲡的效果最佳。类似的试验报告显示,n-3和n-6系列的混合不饱和脂肪酸的饲用效果比单一的效果好。
|
||
欧洲鳗鲡对脂类的最适需求量尚缺资料。但前人的实验研究和养鳗实践中已有四点认识:
|
||
(1)欧洲鳗鲡脂肪酶活性强,对脂肪的消化率很高,可达90%以上。商品欧洲鳗鲡饲料中粗脂肪的消化率可达85%~88%。
|
||
(2)对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n-3系列和n-6系列的需求比例和数量与水温、盐度等环境条件关系密切,且其需求有适应环境的能力。
|
||
(3)饲用脂类的品质对商品鳗的脂肪积蓄和风味均有明显的影响。
|
||
(4)鱼油、大豆油和玉米油混合使用,比使用单一品种油脂的效果好。
|
||
饲料中的脂肪,在空气中氧化后便失去其供给必需脂肪酸的价值,只能充当能量来源。若进一步氧化,则转化为醛、酮等有害鳗鱼正常生长的毒素。因此,为了便于保存,欧洲鳗鲡粉状配合饲料,其粗脂肪的含量要降低至4%~5%,在炼饵投喂时,再添加1%-3%鳗用饲料油。添加的量,随水温的高低进行调节。高温期不宜额外提高鱼油添加量。
|
||
饲料中的脂类,在欧洲鳗鲡体内的代谢过程中需有胆碱、蛋氨酸及维生素E配合。因此,欧洲鳗鲡饲料配方,需有适量的氯化胆碱和维生素E。
|
||
欧洲国家用于集约化的欧洲鳗鲡成鳗饲养配合饲料的营养指标中,粗脂肪高达18%~20%,占其总能量的39%~41%。同时,欧洲的饲料科技工作者还积极试验探索,采用廉价的畜禽油,替代宝贵的鱼油,作为欧洲鳗鲡饲料的脂类原料,从而降低欧洲鳗鲡饲料费用,取得初步进展。
|
||
四、对糖类的需求
|
||
糖类(carbohydrate),广泛存在于生物界,是供给欧洲鳗鲡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最为经济的能源物质。欧洲鳗鲡配合饲料中的糖类,主要是α-淀粉或原淀粉。它既是能量来源,又是充当饲料的粘合剂。
|
||
糖是由碳、氢、氧3种元素组成,其分子式为Cn(H2O)n,分子构式中的H:O=2:1,与水(H2O)的组成相同,所以将这类化合物总称为碳水化合物。它的生理功能主要有:
|
||
(1)供给欧洲鳗鲡生存和生长的能量。糖类在鳗体消化器官内被酶水解为单糖后再被吸收,并在体内氧化时释放能量。每克葡萄糖完全氧化可释放16.4千焦(4千卡)热能。
|
||
(2)部分转化为糖原或脂肪积蓄贮存在鳗体内,在停止摄食或摄食不足时,再被动用,转化为能量来维持生命活动。
|
||
(3)转变成非必需氨基酸的骨架。
|
||
(4)构成鳗体组织成分。核糖和脱氧核糖是核酸的基本成分;糖与蛋白质结合成糖蛋白和蛋白多糖作为组织细胞的构成成分。
|
||
(5)适配糖的种类和比率,可节省饲料蛋白质的消耗。对于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
|
||
据Degani[3]等(1986)对于个体重5.13克至5.14克的幼鳗进行50天室外和室内的喂养试验。结果表明,投喂40%蛋白质匹配38%小麦粉的饲料,欧洲鳗鲡的生长指标[4]比投喂50%蛋白质搭配20%小麦粉,或30%蛋白质和56%小麦粉饲料的生长指标高。投喂高糖分配合饲料的欧洲鳗鲡,鳗体脂肪含量高于投喂低糖饲料的个体。投喂40%蛋白质的欧洲鳗鲡饲料转换值(food conversion value)比投喂50%或30%蛋白质的低。同时,投喂蛋白质含量低的那些个体,其蛋白质效率(PER)低于蛋白质含量高(40%或50%)的试验饲料组合。
|
||
欧洲鳗鲡的淀粉酶活性,及其对淀粉消化率远低于杂食性鱼类。同时,欧洲鳗鲡对糖类的吸收有明显的选择性,对某些淀粉的吸收利用率很高,如对α-淀粉的表观消化率可达80%~90%;而对某些种类的消化率则很低,或者是不能吸收利用,如对生淀粉、木质素和纤维素等。据Degam等(1986)的试验数据表明,每平方米实验水槽的欧洲鳗鲡体重增加值大小的顺序依次是:含30%小麦粉、30%面包粉、27%可溶性淀粉、30%高粱粉和27%马铃薯淀粉(图7-8)。
|
||
图7-8 投喂不同种类淀粉(35天、55天和79天)饲料实验水槽欧洲鳗鲡的单位面积增重量
|
||
欧洲鳗鲡成鳗阶段实用配合饲料淀粉的含量为22%~26%。粉状配合饲料α-淀粉含量约22%~23%。膨化颗粒饲料约为22%。白仔鳗和黑仔鳗饲料淀粉含量略低于成鳗。值得一提的是,膨化颗粒饲料的加工过程,使原淀粉熟化,大大提高了淀粉和饲料总消化率。
|
||
为探求节省蛋白质,近10年来,对欧洲鳗鲡利用糖类的营养研究逐渐成为热点。Garcia等(1991)发现,体重都是45克的个体,欧洲鳗鲡比鲑鳟鱼具有更强的利用糖类的能力。Sanz等(1993)在研究欧洲鳗鲡饲料能源物质的适宜组成的试验中发现,通过提高饲料糖类的含量,或提高糖类与脂质含量来降低饲料的能量蛋白比,进而节省蛋白质的效果好于单独提高脂质含量的途径,并认为,欧洲鳗鲡利用糖类的能力好于欧洲鳗鲡利用脂质的能力。
|
||
五、对维生素的需求
|
||
维生素(Vitamin)是维持欧洲鳗鲡正常代谢、生存和生长所必需的一类微量营养素。维生素的分子量较低,多数是构成某些酶的辅酶或辅基的成分。据现有研究获悉,欧洲鳗鲡对维生素的需求量虽然很微小,但其自身几乎不能合成任何维生素。欧洲鳗鲡肠道短,肠内细菌活动少,也不能依靠肠道细菌合成维生素,所需的维生素必须依赖摄食饲料来提供。欧洲鳗鲡若长期缺乏维生素,就会导致代谢失调,生长受阻碍,产生各类维生素缺乏症,适应外界环境能力差,体弱病害多,以致造成死亡。
|
||
维生素通常分为水溶性和脂溶性两大类。水溶性维生素主要有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抗坏血酸)。B族维生素包括:B1(硫胺素)、B2(核黄素)、B6(吡哆醛、吡哆醇和吡哆胺)、泛酸、胆碱、烟酸(尼克酸)、B12(钴胺素)、叶酸、生物素(维生素H)和肌醇等。脂溶性维生素主要有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生育酚)及维生素K。
|
||
水溶性维生素的共同特点是,均为极性分子,易溶于水,在体内不易储存,当饲料中含量过高,欧洲鳗鲡摄入量超过机体饱和程度时,即排出体外。脂溶性维生素不溶于水,而溶于脂肪及脂肪溶剂,常与饲料中的脂类共存;摄食并吸收后,一般不易排出体外。
|
||
在欧洲鳗鲡饲料中若添加抗菌素,且长期饲用,可导致B族维生素缺乏症。食欲降低,生长缓慢,死亡率增大。
|
||
维生素C(ascorbic acid)为白色结晶体,易溶于水。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具有生理活性的维生素C,均为L-抗坏血酸。它是一种有机酸,又是一种强还原剂,因此极不稳定,容易受热和氧所破坏。在中性和碱性溶液中尤甚。为此,维生素C在一般条件下的活存只有25天。它主要存在于新鲜的茎叶类、酸性水果、豆芽中。在这些天然食物中维生素C非常丰富。它可促进细胞间隙粘连物质的生成,并参与体内氧化-还原反应和肾上腺类固醇激素的生化合成。促进生长和骨骼发育,抗坏血病。促进伤口愈合,增强欧洲鳗鲡对细菌和病毒的抵抗力,防止寄生虫的侵袭。特别是投喂油脂含量较高饲料时,添加适量的维生素C,在高温季节尤显重要。但是维生素C,无论是钙盐或钠盐,或者是微粒被膜形态,在配合饲料中均不稳定,尤其是在空气、高温、碱、矿物质中,都很容易被氧化而失活。在饲料加工粉碎、制粒工序中,其效价损失比率高。为提高渔用饲料中的维生素C的稳定性,北京营养源研究所继美国,以及瑞士罗氏公司之后,已经开发研究成功多聚磷酸酯维生素(L-Vc-2-三聚磷酸酯),于1993年11月通过新产品鉴定,正在推广应用。杭州高新技术开发区高成饲料添加剂厂等厂家生产的高稳态维生素C、已广泛应用于欧洲鳗鲡饲料。
|
||
对欧洲鳗鲡维生素缺乏症的资料极少,仅有日本鳗鲡维生素缺乏症的资料,归纳成简表7-6,供参考。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配合饲料中鱼粉成分高,欧洲鳗鲡的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症尚无发现,水溶性维生素缺乏症偶有在养殖池中出现。
|
||
表7-6 日本鳗鲡(A.japonica)水溶性维生素缺乏症
|
||
欧洲鳗鲡对维生素的需求量的研究仍是空白。现将日本高松氏1980年推荐的鳗鲡配合饲料维生素添加量配方和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RC)1981年推荐的温水性鱼类饲料维生素配方,以及Haver配方列于表7-7,供实用参考。
|
||
表7-7 鳗鲡饲料每100克中维生素添加量(毫克)
|
||
六、对矿物质的营养需求
|
||
1.矿物质
|
||
矿物质也是欧洲鳗鲡不可缺少的营养素之一,一旦缺乏,轻则影响正常生长;如长期缺乏,适应环境能力低下,容易患病,会引起大批死亡,直接影响养殖效果。
|
||
2.矿物质元素,是欧洲鳗鲡机体构成的成分
|
||
如钙、磷,是欧洲鳗鲡骨骼、软骨和牙齿的主要成分,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成分。
|
||
3.pH
|
||
以离子形态存在欧洲鳗鲡体内,调节其渗透压和体液的pH,适应水环境。
|
||
4.矿物质是机体某些酶分子辅基成分
|
||
矿物质不仅是机体某些酶分子辅基的成分,而且还是某些酶的激活剂。
|
||
5.对矿物质的吸收机制比较复杂
|
||
欧洲鳗鲡从外界水中吸收钙的能力与饲料中的含量有关,若水中释放磷,会有助于欧洲鳗鲡对钙的吸收。。
|
||
6.鳗鲡对矿物质的需求量相对较高
|
||
以Halver混合无机盐配方作试验,日本鳗鲡配合饲料矿物盐的添加量通常方5%~8%。欧洲市售欧洲鳗鲡配合饲料矿物质元素的含量为4.05%~3.86%(表7-8)。
|
||
表7-8 欧洲市售欧洲鳗鲡配合饲料中矿物质元素含量*
|
||
目前市售欧洲鳗鲡配合饲料的矿物质元素的添加,多数采用麦考伦(E.V.Micollam & N.Simmonds,1918)185号,Halver配方,美国药典U.S.P.XⅡNo.2(1942).U.S.P.XⅢ(1947),U.S.P×Ⅳ(1950),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RC)暖水性鱼类饲料矿物质混合盐配方,各个饲料厂家各自设计修改后用于实际生产。现将上述原始配方列下,供参考(表7-9、表7-10、表7-11、表7-12、表7-13和表7-14)。
|
||
表7-9 麦考伦(E.V.Micollam,1918)185号配方
|
||
表7-10 Halver矿物质混合盐配方
|
||
表7-11 U.S.P.XⅡNo.2矿物质混合盐配方
|
||
表7-12 U.S.P.XⅢ矿物质混合盐配方
|
||
表7-13 U.S.P.XⅣ矿物质混合盐配方
|
||
表7-14 美国NRC暖水性鱼类饲料矿物质混合盐配方
|
||
值得一提的是,半个世纪以来,微量元素营养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代产品是上述矿物质无机盐;第二代产品是一些简单的有机化合物,例如柠檬酸亚铁、富马酸锌等;第三代产品是80年代初出现的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可喜的是80年代末,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等单位开发成功的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蛋白微素精。据李爱杰等(1994)报告,氨基酸金属螯合盐对杂食性罗非鱼和鲤鱼的消化率和促生长效果明显优于无机态的金属元素。在福建欧洲鳗鲡配合饲料配方中,已采用氨基酸螯合盐替代部分的矿物质无机盐,且取得了实效。
|
||
从营养和配合饲料加工工艺角度看,氨基酸螯合物的优点显著;无机盐类的金属元素例如硫酸亚铁,呈离子形态,进入肠道后,因pH值高,会同其他元素发生反应,很快变成不溶性物质,难以消化吸收利用;而氨基酸螯合物,例如氨基酸铜,即由氨基酸中的羧基与铜元素形成盐,同时,氨基酸中氨基[NH2]上的氮原子又有未共用电子对,可与铜元素形成配位键,因而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与生化稳定性。另外,氨基酸金属元素螯合物由于其分子电荷趋于中性,在鱼类机体内碱性条件下,溶解性好,易于释放金属离子,因此易被鱼体消化吸收。同时,氨基酸金属螯合盐,接近于酶的天然形态,可促使鱼体酶的复制和激活。此外,氨基酸金属螯合盐产品,不易吸潮结块,便于粉碎,作为微添加成分也便于搅拌混合,而且无拮抗和毒副作用,安全性能好。
|
||
第三节 欧洲鳗鲡的鲜活饲料
|
||
一、水蚯蚓
|
||
(一)深栖水丝蚓
|
||
活体长约10~15毫米,体宽0.75毫米,平均个体重约5.78毫克。蚓体由50~70个体节组成,口前叶呈圆锥形,全身只有钩状刚毛,体前端7~8根一束。环带在第11~12节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极强,单产高,于每年的秋、冬、春三季均能高产,仅在高温的8、9、10月份的产量稍低。是最适用于人工养殖的主要品种。
|
||
(二)正颤蚓
|
||
活体长约20~30毫米,体宽1毫米,平均个体重约6.76毫克。蚓体分为60~80节,口前叶为钝锥形,背腹刚毛始于第2节。身体前端背面每束刚毛由1~3根发状刚毛和3~5根针状刚毛组成。发状刚毛自身体前端向尾部逐渐减少,直至全部消失;针状钢毛也逐渐减少,但不消失。环节在第9~12节上。正颤蚓的周年各季产量相对稳定,每年10月至翌年元月的秋冬季节,产量相对略高,属更喜低温的种类。
|
||
(三)指鳃尾盘虫
|
||
单体长约5毫米,因能营无性分裂繁殖,其连芽体有6~12毫米长,平均个体重约5.06毫克。体分为20~26节,无吻,身体大部分呈血红色。背刚毛自第11节开始,每束针状、发状各一根。尾鳃盘较体为宽,有鳃4对。环带位于体第5节上。高温季节生长、繁殖速度最快,属偏喜高温的种类。
|
||
(四)叉形管盘虫
|
||
体长约25毫米,体宽0.5毫米,平均个体重约1.42毫克。有体节18~25个。口前叶呈圆形,背刚毛自第5节开始出现。尾鳃盘呈漏斗状。腹侧有2根“触须”。有鳃3~4对。
|
||
环带位于第5~8节上。其生态特点与指鳃尾盘虫相似,属喜高温种类,在高温季节产量较高。
|
||
(五)苏氏尾鳃蚓
|
||
这是水蚯蚓家族中个体最大的种类,活体体长可达15毫米以上,体宽约1.0~1.25毫米,平均个体重约50.55毫克。体色呈淡红至深紫色。尾部的每个体节有一对丝状鳃,整条蚓至少有60对以上。口前叶呈锥形。背刚毛自第2节开始出现。环带在第9~12节上,呈隆起状。
|
||
为均衡提供欧洲鳗鲡开食驯化用饵料的水蚯蚓,可在周年采用上述5个种类接茬培育,蚓量高低互补。我国各地水蚯蚓资源丰富,不必异地长途采运。大城市的明沟暗渠,城镇近郊的排污沟、排污口,港湾码头,禽畜饲养场及屠宰场,食品厂,制糖厂的废水坑等处的天然水蚯蚓比较丰富,可就近采种(或采蚓)。蚓种不必淘洗过于干净,以免损坏蚓体、淘掉卵茧。就地采种繁育,可充分利用各地的优势种群资源。
|
||
为了减少或断绝病原细菌带进欧洲鳗鲡白仔鳗驯养池,保障欧洲鳗鲡的健康,水蚯蚓饲用之前必须经微流水暂养3~5天,洗净水蚯蚓体表的污物,同时逼使水蚯蚓排泄或吐出腹腔中的污物,这是欧洲鳗鲡养殖病害防治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
|
||
暂养水蚯蚓要求具有适当的条件:pH在4.0~7.5之间时,水蚯蚓能正常生活,过高或过低都会引起水蚯蚓的死亡;在湿润状态下,水蚯蚓可存活3天;水深6厘米仅存活1天多;水深0.5~1.0厘时存活10天以上;在水深0.5厘米且有污泥时,水蚯蚓的存活时间更长;若蚓池严重缺氧时,水蚯蚓往往会爬出水表并聚集成团块浮在水中,体色由鲜红色变成暗红色,活动力很弱,群体中部分凹陷,有的水蚯蚓死亡。
|
||
水蚯蚓暂养池,有多种形状,最简单常用的可用砖块砌成如图7-9所示的形状。分隔的每个小池的长、宽各约1米,高10~15厘米,若干个小池串成一排,维持1%坡降。还可若干串并联。每排从一端进水,另一对角端排水。每个小池的排水口堵挡一块砖即可保持适宜的水位。
|
||
图7-9 水蚯蚓暂养池示意图(单位:厘米)
|
||
暂养水蚯蚓宜用井水,以便保持较低的水温和pH。
|
||
由于养鳗池的水中浮游生物导致pH较高,不能用来暂养水蚯蚓。要引用井水,以利提高水蚯蚓暂养的成活率。
|
||
水蚯蚓放入暂养池数小时后,排放池水,从上游池逐一向下游池清理,清除池底的污物和死亡的蚯蚓。然后,重新恢复微流水。每隔1天清理1次,或耙活1次。经3~5天漂洗,清理或耙活,水蚯蚓可基本洁净。要维持微流水和足够的溶氧,保持整片群集的水蚯蚓呈鲜红色的毡毯。
|
||
经暂养漂洗、耙活的水蚯蚓在投喂之前还须用0.5%~1%食盐水浸泡30分钟,刺激蚯蚓体吐出体腔内的脏物,然后更换淡水,再次漂洗干净,用25~30毫克/升呋喃唑酮或200毫克/升氯霉素消毒1~1.5小时,最后用清水再漂洗2~3小时,用打浆机切碎后投喂。日投饲率(湿重计)约占白仔鳗总重量的15%~20%。
|
||
二、鱼卵及禽畜脾脏
|
||
鱼卵是优质的蛋白质供给源。通常,在鱼卵中存有类似于鸡蛋卵黄中含磷量高的蛋白质卵黄高磷蛋白(phosvitin)的磷蛋白质或磷肽。此外,鱼卵与鸟类的卵同样含有卵黄蛋白质主成分之一的卵黄脂磷蛋白(lipovitellin),富含类胡萝卜素。几种鱼类卵巢的一般组成见表7-15。
|
||
表7-15 几种鱼类卵巢的一般组成(%)
|
||
鳕鱼卵巢富含B族维生素。含维生素B12500微克/千克,维生素B25500微克/千克,烟酸8000微克/千克,维生素B61400微克/千克,维生素B12150微克/千克,泛酸19700微克/千克,生物素H170微克/千克。
|
||
欧洲国家的循环水养殖系统(R.A.S)多采用当地资源丰富的鳕鱼卵作为白仔鳗驯饵饲料。鳕鱼卵不仅是诸营养素丰富均衡的优质蛋白质供给源,而且在水中保持形状稳定、性能好,其外形大小适合于欧洲鳗鲡白仔鳗摄食。冷藏、贮运以及养鳗场保管方便,不容易携带寄生虫及病原细菌。冻结成块的鳕鱼卵,投入白仔鳗驯饵池,浮于水面,既便于白仔鳗摄食,也便于清除残饵,可控制池水污染。我国有的也曾试用来源方便的鲤鱼卵,作为欧洲鳗鲡白仔鳗驯饵饲料。
|
||
畜禽屠宰加工厂的下脚料——脾脏,有较高的饲用价值。据介绍,欧洲的R.A.S养鳗过程,为提高雌鳗的比例,将牛、鸡的脾脏打浆制糜,作为欧洲鳗鲡饲料的添加成分。
|
||
三、螺旋藻
|
||
1.螺旋藻的三大营养素,堪称为各种食物之冠
|
||
见表7-16。
|
||
表7-16 螺旋藻与高蛋白物质的三大营养素组成比较(%)
|
||
2.蛋白质中的10种必需氨基酸齐全
|
||
其10种必需氨基酸构成与鳗鲡10种必需氨基酸的需求量的比较见表7-17。
|
||
表7-17 螺旋藻蛋白质的EAA组成与鳗鲡需求量比较(克/100克蛋白质)
|
||
3.蛋白质的营养价值高
|
||
螺旋藻细胞壁结构的纤维素成分极少,不必经过复杂的加工处理即可被利用。根据喂鼠测定,蛋白质的功效比值为2.2~2.6,相当于74%~87%酪蛋白;蛋白质净利用率(NPU)53%~61%,相当于85%~92%酪蛋白;消化率(DC)为83%~91%;生物价(BV)为77.6%~79.5%。
|
||
4.维生素和矿物质
|
||
综合文献报告见表7-18。表7-18显示,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叶酸和胡萝卜素都比10种高等植物的含量高。一般公认,螺旋藻中的维生素C具有最大的活性,因此可作为饲料理想的维生素C的供给原。
|
||
表7-18 螺旋藻中各种维生素含量分析*(毫克/千克)
|
||
*于守洋等,中国营养保健食品指南,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
||
矿物质元素含量与螺旋藻的培养基构成、水质和生产工艺有关,不同产地的含量各有明显差异,其中较稳定的元素含量(毫克/千克)是:铁580~646,锰23~25,镁2915~3811,钙、钾和磷约为1000~3000,或更高。此外,硒约为0.4毫克/千克,错约为0.7毫克/千克。
|
||
5.脂肪
|
||
螺旋藻总脂含量约6%~7%,脂肪酸为4.9%~5.7%,且多数是不饱和脂肪酸。更可贵的是亚油酸(18:2,n-6),含量高达13784毫克/千克,γ-亚麻酸(18:3,n-3)ll970毫克/千克,在其他天然食物中是很罕见的(表7-19)。
|
||
表7-19 螺旋藻粗粉(Sosa Texcoco产)中各种拟脂(化合)物的含量*(毫克/千克)
|
||
总之,螺旋藻作为欧洲鳗鲡饲料优质饲源和添加剂已有充足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只要经济核算划得来,则可大胆采用,特别是在复健欧洲鳗鲡三类苗方面可望取得良好的饲用效果。
|
||
四、鱼溶浆
|
||
鱼溶浆亦称水解鱼蛋白。它是以新鲜低值水产品,或鱼类加工的废弃物为原料,用酸、碱或酶,将水产品的肉蛋白进行部分或全部水解,使之成为可溶性蛋白质。鱼溶浆的原料价格低廉,生产方法简便,能耗低,水解过程属温和反应,故原料中的各种营养素保存比较完整,同类蛋白质所有的功能特性在鱼溶浆中均具备,较之同样原料制成的鱼粉具有更优良的饲用价值。
|
||
低溶度鱼溶浆粗蛋白质仅12%~14.5%,如经浓缩,水分降至45%,则成膏状鱼溶浆。酶解过程,大分子蛋白质被降解为小分子蛋白,乃至多肽,因此更容易被动物体消化吸化。此外,鱼溶浆在加工膨化饲料过程中,由于加热、加压、液蛋白纤维化,是营养型的水产饲料良好的黏结赋形剂,可供膨化饲料选用。
|
||
在初始液化,pH为4,在液化温度45~50℃条件下,自身酶解液化的鱼溶浆,经过滤除渣、离心脱脂、真空干燥成干物质后,蛋白质含量为69.5%,脂肪为8.2%,粗灰分为21.8%,必需氨基酸齐全(表7-20),完全可与优质鱼粉相媲美。
|
||
表7-20 鱼溶浆干物质氨基酸的组成
|
||
日本鱼溶浆年产量达10万吨以上,我国台湾省的鱼溶浆年产量已超过0.2万吨。
|
||
第四节 欧洲鳗鲡的配合饲料
|
||
一、欧洲鳗鲡配合饲料评价择优原则
|
||
(一)经济指标
|
||
1.饲料系数
|
||
投喂饲料总量除以欧洲鳗鲡净增总量。实 际计算时,饲养过程死亡的鳗鱼需要计重,残饵应扣除,饲料 系数的量纲是1。计算公式为:
|
||
欧洲鳗鲡饲养技术
|
||
2.饲料效率
|
||
饲料系数的倒数乘以100,即为饲料效率,也称为饲料转换率。计算公式为:
|
||
欧洲鳗鲡饲养技术
|
||
3.饲料成本
|
||
生产单位重量的欧洲鳗鲡所耗费的饲料费,由饲料系数和饲料单价所决定。计算公式为:
|
||
欧洲鳗鲡饲养技术
|
||
4.饲料产出投入
|
||
比饲养欧洲鳗鲡总产值与耗用饲料费之比,或欧洲鳗鲡销售单价与每养成单位重量欧洲鳗鲡的饲料费的商乘以饲料效率,量纲为1。计算公式为:
|
||
欧洲鳗鲡饲养技术
|
||
(二)化学指标评价
|
||
1.挥发性盐基氮(T.V.B—N)
|
||
这是表示欧洲鳗鲡饲料鲜度的指标。欧洲鳗鲡饲料含脂肪酸,其中高度不饱和脂肪酸极易被氧化,形成组胺酸,因此暂以挥发性盐基氮的含量作为指标。欧洲鳗鲡饲料挥发性盐基氮含量愈低越好,每100克欧洲鳗饲料的挥发性盐基氮不宜超过60毫克。
|
||
2.能量蛋白比(colorie protein ration)
|
||
这是从质的角度评价欧洲鳗鲡饲料的常用指标,表明主要营养物质——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相互比例。缩写称C/P。
|
||
欧洲鳗鲡饲养技术
|
||
单位为千卡/克·蛋白,或千焦/克·蛋白,习惯上将蛋白质含量高的饲料称为狭蛋白比饲料,而将低蛋白质含量的饲料称为广蛋白比饲料。
|
||
在欧洲鳗鲡配合饲料中,种苗培育阶段的c/p约为41.6~43.2千焦/克·蛋白,成鳗饲养阶段的C/P约为42.0?46.0千焦/克·蛋白。种苗培育阶段较之成鳗饲养阶段,相对可称为狭蛋白比。
|
||
3.必需氩基酸指数(EAAI)
|
||
欧洲鳗鲡饲料的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是指其饲料蛋白质中10种EAA含量与参考蛋白质中相对应的必需氨基酸(EAA)含量比值连乘积的10次根值,再扩大100倍。
|
||
参考蛋白,可以是全卵蛋白,也可以是欧洲鳗鲡肌肉蛋白。计算公式为:
|
||
欧洲鳗鲡饲养技术
|
||
式中a、b、C……j——欧洲鳗鲡饲料蛋白质中的10种必需氨基酸(EAA)的含量;A、B、C……J——参考蛋白质中相应的10种必需氨基酸(EAA)的含量。由于欧洲鳗鲡的必需氨基酸(EAA)含量尚未知,故其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的范围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
(三)生理学评价
|
||
1.消化率
|
||
欧洲鳗鲡对饲料的消化吸收的比例称为饲料的总消化率,对饲料中某一营养素的消化比例则分别称为其蛋白质,或脂质,或糖等消化率。
|
||
欧洲鳗鲡饲养技术
|
||
欧洲鳗鲡饲养技术
|
||
实际多以间接法测定欧洲鳗鲡饲料的表观消化率,即用三氧化二铬(Cr2O3)与欧洲鳗鲡试验饲料均匀混合,从单位饲料和粪中所含单位指标物三氧化二铬(Cr203)计算。计算公式为:
|
||
欧洲鳗鲡饲养技术
|
||
间接法是,以饲料和欧洲鳗鲡粪中三氧化二铬(Cr2O3)的浓度为基础来测算其消化率的,所以实际测定时,三氧化二铬(Cr2O3)必须在饲料中充分均匀,采粪时须待喂养环境稳定,粪便中三氧化二铬(Cr203)浓度相对稳定。
|
||
2.蛋白质效率(PER)
|
||
又称为蛋白质利用效率。计算公式为:
|
||
欧洲鳗鲡饲养技术
|
||
3.净蛋白质效率(NPR)
|
||
在考虑欧洲鳗鲡体重净增的同时,还考虑了体重维持的部分。计算公式为:
|
||
欧洲鳗鲡饲养技术
|
||
4.净蛋白质利用率(NPU)
|
||
表示欧洲鳗鲡摄入的蛋白氮(N)后,在鳗体中保留的部分与摄食总氮量的百分比率。实际测定净蛋白质利用率(NPU)时,用含有蛋白质饲料和不含蛋白质饲料进行一定时间的喂养试验,然后取样分析欧洲鳗鲡体氮的增加量与饲喂期间,氮的摄取量之比。计算公式为:
|
||
欧洲鳗鲡饲养技术
|
||
(四)生物学评价
|
||
1.欧洲鳗鲡相对生长率(GR)
|
||
计算公式为:
|
||
欧洲鳗鲡饲养技术
|
||
式中Wt——喂养t时间后的欧洲鳗鲡总体重;W0——初始时欧洲鳗鲡总体重。
|
||
即在t时间内净增重的百分率来衡量饲料的喂养效果。
|
||
2.生长指标
|
||
或称平均日间生长率(SGR)。欧洲鳗鲡的生长指标表示,在饲喂期间内,喂养终结体重与初始体重的商之自然对数,再除以喂养的天数。计算公式为:
|
||
欧洲鳗鲡饲养技术
|
||
式中Wo——饲喂初始欧洲鳗鲡总重量;Wt——饲喂终结欧洲鳗鲡总重量;d——饲喂天数。
|
||
上式也可以转换成以10为底的对数计算。即SGR=logWt-logW0)×2.3026/天数。
|
||
3.欧洲鳗鲡品质的指标
|
||
诸如鳗体丰满度,烤鳗得率,等等。
|
||
(五)物理指标评价
|
||
1.对粉状欧洲鳗鲡配合饲料
|
||
要求外观色泽均匀一致,无发霉,无变质,无结块现象,不得有虫寄生,无酸败异味;对膨化颗粒饲料,要求外表应光洁,颗粒大小规格整齐,无酸败异味。
|
||
2.对粉状欧洲鳗鲡饲料须考察粘弹性
|
||
从原始样品中秤取200克,倒入加有10克鱼油、200~240克蒸馏水的搅拌器中,在常温(25℃±2℃)下,低速(每分钟105转)搅拌10秒钟。搅拌完毕后,取出,分成两半,一半立即做手感实验,应具有良好的黏弹性和伸展性,而且不黏手;另一半保存10分钟后再做手感实验,仍然继续保持良好的伸展性和黏弹性,不黏手。只有前后两次手感实验效果都不黏手,具有良好伸展性和黏弹性的产品,才表示符合要求。有条件的欧洲鳗鲡粉状饲料厂家,为了监控产品黏弹性,可用Bmbender黏度计,测定产品(淀粉)的黏度时效变化,绘出曲线图(Brabender Amylo-graph图)。需注意的是,此时的黏度单位是B.U.。也可借用测定面粉黏度时效特性曲线的仪器监测,但各种仪器的不同测定方法的计量单位,尚无互换系数,各种结果难以比较,因此,只能作为生产厂家监控自己产品黏弹性的厂家企业标准。
|
||
黏弹性是粉状欧洲鳗鲡饲料极其重要指标,它直接影响饲料系数的高低和鳗池残饵污染,直接影响养鳗效果,历来为养鳗者所关注,也是饲料生产厂家品质管理的头道关卡。
|
||
3.水溶散失率与颗拉漂浮时间
|
||
这是评价欧洲鳗鲡饲料在水中稳定性的指标。对粉状饲料,准确秤取两份,每份各取样200克,按黏弹性评价检验的搅拌方法进行黏合,取其中一份静浸在常温(25℃±2℃)水中,1小时后捞起与另一份对照饲料同时放入烘干箱中,在105℃恒温下烘至恒重,然后分别准确秤重,计算水溶散失率S(%)。
|
||
计算公式为:
|
||
欧洲鳗鲡饲养技术
|
||
式中W1——对照样品烘干重(克);w2——浸泡样品料浸泡后烘干的重量(克)。水溶散失率S不得超过4.0%。对于膨化颗粒(EP)饲料,须观察计算漂浮时间和散失率。具体操作是:准确秤取样品100克,分成两半,取其一半投入静置玻璃烧杯的常温水中,浸泡2小时,观察颗粒吸水溶胀或崩解过程,记录沉底颗粒的数量。将漂浮在液面上的全部颗粒捞出,连同另一半未浸泡的对照试样,同时放入烘箱,于105℃下恒温,烘至恒重后,分别准确秤重,按方法计算水溶散失率。若没有出现颗粒沉底,同时S小于1.0%,则可认定饲料颗粒的漂浮时间不低于2小时。
|
||
二、实用欧洲鳗鲡配合饲料的营养构成
|
||
欧洲鳗鲡配合饲料尚无法定产品标准,各个生产厂家自订企业标准。市售欧洲鳗鲡粉状饲料主要成分见表7-21,海马牌欧洲鳗鲡膨化颗粒饲料营养构成见表7-22。欧洲鳗鲡配合饲料的特点是,高能量密度,高蛋白质含量,低纤维含量。欧洲国家市售的欧洲鳗鲡配合饲料的营养素构成标准大 体如下:①总能量21.45兆焦/千克;②可消化能16.38兆焦/千克;③粗蛋白质48%;④粗脂肪10%;⑤水分8%;⑥碳水 化合物24%;⑦粗灰分10%。s=W1-W2_×l00%
|
||
表7-21 福建省市售欧洲鳗鲡粉状饲料主要成分(%)
|
||
表7-22 海马牌欧洲鳗鲡膨化颗粒(EP)饲料营养构成(%)
|
||
从能量构成比例看,由蛋白质提供的能量占63%,脂质提供的能量占23%,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占14%。能量蛋白比(C/P)为每克蛋白质44.7千焦。但各种品牌的标称数据各有差异。见表7-23。
|
||
表7-23 用于集约化饲养欧洲鳗鲡的几种配合饲料成分对照
|
||
丹麦(Dansk φrredfoder A/S.DK-7330 Brande.Denm-ark)实用欧洲鳗鲡配合饲料的营养指标与效果见表7-24。丹麦促长型(Aqualife)欧洲鳗鲡颗粒饲料成分见表7-25;粉状面团和膨化颗粒两种欧洲鳗鲡饲料的成分见表7-26。
|
||
表7-24 欧洲鳗鲡配合饲料营养指标与效果
|
||
表7-25 丹麦促长型(Aqua Eel 19)欧洲鳗鲡颗粒饲料成分构成
|
||
表7-26 粉状和膨化颗粒两种欧洲鳗鲡饲料的成分[5](%)
|
||
从上述5个实用欧洲鳗鲡饲料成分(表7-22~7-26)可见,各种品牌产品标称的项目和数据各不相同,加上饲料形态的差异,显得紊乱,给养鳗场挑选饲料带来很大不便。但现阶段尚缺乏试验研究依据,又缺乏暂定的地方标准,很难评价那种品牌饲料的优与劣,既浪费资源,又不利于养鳗业的有序健康发展。对此,需逐步努力予以规范管理。
|
||
三、欧洲鳗鲡饲料经验配方
|
||
鉴于对欧洲鳗鲡营养需求的应用基础研究,远远赶不上饲养欧洲鳗鲡生产发展的需要,市售饲料只好依据经验配方组织生产。今摘录其中一种加以说明(表7-27),供参考。其产品主要成分大致是:粗蛋白≥45%,粗脂肪≥4.5%,粗纤维0.8%~1.5%,灰分15%~13%,磷1.5%~2.0%,钙3%~4%。对于由多种因素导致抑长的僵鳗(俗称三类苗),据试验报告和福建、广东饲养欧洲鳗鲡生产实践经验,可在实用配方的基础上,添加1%~2%的营养代谢改良剂——欧洲鳗鲡康,借以促进机体细胞的同化作用,改善欧洲鳗鲡营养状态,增强欧洲鳗鲡体力与活力,最终改变欧洲鳗鲡抑长为正常生长。
|
||
表7-27 欧洲鳗鲡配合饲料实用配方(%)
|
||
前已叙及,欧洲鳗鲡脂肪酶活性强,对脂肪的消化率可达85%~88%,容易积累脂肪,因此,经验配方应注重胆碱及其他甲基供体化合物的比率。同时,提高维生素C的添加量,增强欧洲鳗鲡的抗病能力。
|
||
四、欧洲鳗鲡饲料配方选优的原则及步骤
|
||
(一)优选配方的原则
|
||
1.营养原则
|
||
根据已知的欧洲鳗鲡营养需要为前提,在原有的经验配方的基础上,使其诸营养素更加全面,匹配比例恰当,数量足够,能充分满足欧洲鳗鲡饲养的需要。在建立优选配方的数学模式、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之后,应用计算机及相应软件求解。但是求解最佳比例是相对的,即为各约束条件所限。如果各种约束条件(含工艺条件约束)选择不当,那么提供的最佳解并非实际所需的最佳解,达不到优化目的,最佳解提供的并不是一个更科学、更合理的欧洲鳗鲡饲料配方。因此,约束条件的设定,是至关重要的。
|
||
2.经济原则
|
||
一个科学的欧洲鳗鲡饲料配方,不仅要求诸营养素均衡、周全,能满足饲养欧洲鳗鲡生产需要,而且成本要最低。所以在优选配方过程中,只有合理选用饲料原料,结合饲料加工的工艺要求,正确的设定各约束条件中的各个限定因子或限定值,才能实现欧洲鳗鲡饲料配方优选兼顾营养原则和经济原则。
|
||
3.生理原则
|
||
一个科学的欧洲鳗鲡饲料配方,不仅须具最佳的营养平衡和经济效益,而且对其选用的饲源及其配成的产品,要适合欧洲鳗鲡摄食和消化生理的特点,最后在可比较的饲养条件下,引用生理学评价和生物学评价加以适当验证。
|
||
4.质量原则
|
||
最重要的是饲源营养成分的真实含量,若饲源营养素数据不可信,有虚假,那么计算机优选出的配方也是不可信的。对配方主体原料如鱼粉,必须逐批自行检验分析,保证产品营养成分指标符合厂标或符合地方标准。这是各饲料企业品质管制的要害之处。
|
||
遵循上述4项原则,借助计算机就可在实践中逐步优化欧洲鳗鲡饲料配方。但配方的设计者,或者是配方的优化者,应兼备计算机使用和欧洲鳗鲡营养需求,饲料制作工艺,乃至欧洲鳗鲡饲养等方面的技术或常识,方可奏效。这是一门新兴的应用技术,从长远着想,欧洲鳗鲡饲料配方的优化,应由计算机应用、鱼类营养、饲料制造加工等方面的专家通力合作,方能成功。
|
||
(二)优选配方的步骤
|
||
1.确定营养指标
|
||
根据欧洲鳗鲡生长的三个阶段-白仔鳗、黑仔鳗和成鳗,确定能量(千焦/千克)、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灰分、水分、钙、磷、含硫氨基酸、赖氨酸,以及B族维生素等项目数据和数据范围,或上、下限。每种营养指标的确定必须要有依据。目前可暂凭经验数据,或制定配方者自身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结合,或是国内、外正式公布的研究成果或标准,或是养鳗户的特殊要求(如防病药饵),或者是特殊的科研试验的要求等等。
|
||
2.确定饲源种类
|
||
在线性规划优选中称为确定决策变量。主要是根据市场行情和工艺条件,确定大宗原料——鱼粉、淀粉和昂贵的添加剂。有的原料则不必参加计算,如特殊用途的引诱剂等,可减少约束方程的个数,简化计算,更利于求解。
|
||
3.调用自己建立的欧洲鳗鲡饲料营养成分数据库
|
||
营养含量值需要同位同量级。采用百分比,或用绝对量,避免紊乱出现互相矛盾的结果。
|
||
4.核实原料价格
|
||
|
||
5.审查结果
|
||
如不理想,则修正约束方程,再交由计算机运算,经多次人机反复,直至接近理想时,暂告某试验历程为止。
|
||
欧洲鳗鲡饲料配方优化工作正待起步。应从养鳗要求出发,利用欧洲鳗鲡营养学的成果和经验,采用普遍使用的饲料配方线性规划求解的技术,乃至人工智能技术,逐步优化刚刚兴起的欧洲鳗鲡的饲料配方。
|
||
五、欧洲鳗鲡配合饲料生产工艺流
|
||
(一)对工艺流程的要求
|
||
应根据生产规模、总投资额和产品的不同种类来确定工艺流程。总的要求是:工艺流程既完备又简单,不得出现工序重复;主机与辅机的生产率要匹配,保障在最佳负荷状态下运行,力求充分发挥其技术性能,获得较高经济效益。
|
||
(1)为满足配方调整、更替原料、生产粉状或颗粒不同形态规格产品的需要,工艺流程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较好的适应性。
|
||
(2)选用先进的工艺和相应的设备,以利提高饲料产品的质量。
|
||
(3)选用标准化、系列化和零部件通用化的设备。
|
||
(4)整体配套,运转可靠,耗能少,成本低。
|
||
(5)各种设备和装置安排合理、紧凑,以利操作、维修和管理。
|
||
(6)噪声和粉尘应符合卫生和防火要求,力求减轻劳动强度,为工作人员创造方便的工作条件,保障人机安全,实现文明生产。
|
||
(二)工艺流程实例
|
||
1.预混合-微粉碎-二次混合的主体工艺
|
||
由于鳗鱼配合饲料的主要原料如鱼粉、α-淀粉、酵母粉等,都已经粉碎和定量包装,原料的粒度和容重都比较接近。同时,由于不同种类物料存在物理性能差异,粉碎过程粒子相互摩擦加剧,粉碎混合料比粉碎单一物料的动力能耗低。所以该鳗鱼饲料生产线采取预混合-微粉碎-二次混合的主体工艺。即先将各种主原料(不包括维生素、部分或全部的黏合剂、微量元素),按配方进行人工计量投料,经预混合、粉碎;粉碎后符合细度要求的连续粉料进行两次混合装置再行分批混合,同时将复合维生素、部分或全部的粘合剂、微量元素等微添加成分一并掺入,定时混合均匀后即为成品。其工艺框图见图7-10。工艺流程见图7-11。
|
||
图7-10 MSSI-2A鳗鱼饲料生产线工艺框图
|
||
图7-11 国产MSSI-2A型鳗鱼饲料生产线工艺流程
|
||
2.模块化设计,灵活性高,自控功能完备
|
||
模拟主体工艺流程要求将其划分为:投料预混合,微粉碎,分级,定量,添加两次混合,以及产品定量包装等4个工段,划分单元模块,分别控制。
|
||
(1)正常生产时,各单机在自动状态下受控运行,操作者只要启动4个单元,生产线即能自动工作;当需要调试和维修时,可按单元脱离自动状态实施单机操作。
|
||
(2)每个单元能相对独立工作。单元之间以料位器作为联系,一旦后续单元发生异常时,即自动做出反应,停止个别单机运行,直接排除异常后自动恢复工作。
|
||
(3)微粉碎机设有负载自动调节装置,使之保持在给定范围内工作,既充分发挥额定的生产能力,又不致于发生超荷。
|
||
(4)采用计算机辅助控制,能够方便地了解生产过程的动态,还可根据对现场各电气设备的实时跟踪检测,便于及时发现各电气设备的故障因素,提前防范。
|
||
(5)中央控制台和流程模拟屏采用灯光流水闪亮,可全面、直观反映设备的运行状况。并设有声光报警和数据显示。
|
||
(6)预留单元模块接口,便于膨化制粒工序连接的设备扩展,以及在线产品质量指标的联机检测。
|
||
3.设备布高及性能指标
|
||
整条生产线全部采用国产定型推荐的优质机电产品。总装机容量为190千瓦,占地面积为13米×7米。最大安装高度为9.8米,分三层布置,钢架结构联接,布高紧凑合理,造型美观,方便操作管理。另设中央控制室、配电房、空压机房、原料和成品仓库。整条生产线只需5~6人操作。当产品98.5%通过60目筛时,每小时产量为2吨;98.5%通过80目筛时每小时产量为1.2吨。产品混合均匀度的变异系数(C.V.)小于8%。料温低于50C。秤量精度为静态不大于±0.1%FS,动态不大于±0.2%FS。每吨产品的电耗小于100千瓦时。
|
||
六、改善欧洲鳗鲡粉状饲料黏弹性的作法
|
||
(一)精选鱼粉和α-淀粉
|
||
1.精选鱼粉
|
||
鱼粉以高纬度海域底层的鳕、鲽、狭鳕等新鲜大宗渔获物为原料,在海上工船加工的高蛋白、低脂质的鱼粉为首选的上乘原料。对鱼粉的检验,在常规成分指标合符要求的前提下,还需检测其α-淀粉酶的活性、酸价、皂化价,其值愈低愈理想。
|
||
2.优选α-淀粉
|
||
以高黏度值的马铃薯α-淀粉为优选对象。马铃薯淀粉的分子量大于木薯淀粉,一般在充分糊化的情况下,其α-淀粉的黏度值和凝胶弹性都优于木薯α-淀粉。
|
||
α-淀粉既是欧洲鳗鲡饲料的能量源,又直接充当粉状欧洲鳗鲡饲料的黏合剂,而且黏合剂占配方的份额不允许超过25%(否则营养素不可能达标),尽管α-淀粉本身的黏度值满足要求,但与鱼粉混合之后,受α-淀粉酶和辛酸、癸酸、月桂酸等游离脂肪酸作用,使其黏弹性劣化。而且产品存放时间愈长,黏弹性劣化愈明显。
|
||
(二)鱼粉与α-淀粉拌合试验
|
||
生产之前,必须先行鱼粉和α-淀粉拌合试验。每批原料均须按本章有关方法进行拌合试验,凡符合工艺要求的原料,方可投料生产。
|
||
(三)控制原料的粉碎粒度
|
||
从理论上考虑,鱼粉和α-淀粉的粒度愈细,两者的接触表面积相对增大,黏合性能提高(同时提高饲料的消化率)。因此,加工过程须监控产品的粉碎粒度。需参照农业部行业标准SC1004-92之4.3表3列明的粉碎粒度指标,企业生产宜要求产品98%通过80目筛,如有波动,甚至不能达标,则需及时调整,直至超过上述标准方可继续生产。
|
||
(四)控制产品库存时间
|
||
α-淀粉存放一段时间之后,可能回生,变成不溶于水,丧失黏性的β-淀粉(即生淀粉)。α-淀粉回生的比率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存放时间越长,回生比率将越大,因此产品库存时间越短越好。最好是α-淀粉产品不压库,饲料产品不压库,出厂后尽早使用,其黏弹性劣化程度可大为减轻。
|
||
七、膨化颗粒饲料(EP)
|
||
(一)膨化颗粒饲料的优缺点
|
||
1.膨化颗粒饲料的主要优点
|
||
(1)饲料颗粒具有多孔性,容重小,能在水面漂浮一定时间,不沉不散,不浪费饲料;同时减轻养鳗池的水质污染,有利于欧洲鳗鲡的病害防治。
|
||
(2)原料通过调质,再经高温、高压膨化形成的饲料颗粒,使其淀粉糊化(α-化),蛋白质分层化,从而提高其营养价值,并有良好的杀菌(尤其是杀灭沙门氏杆菌)效果,可减少消化道系统鱼病。
|
||
(3)可依据不同规格欧洲鳗鲡口裂的大小,生产相应粒径(粒径≤口裂长度的0.7倍)的膨化颗粒饲料,便于欧洲鳗鲡摄食,便于实现自动投饲,亦便于控制给饲量。
|
||
(4)与粉状欧洲鳗鲡饲料配方比较,可以生淀粉替代要求苛刻、售价高的α-淀粉。
|
||
2.膨化颗拉饲料的主要缺点
|
||
(1)与粉状欧洲鳗鲡饲料比较,加工能耗较高,原料调质还需配备蒸汽锅炉,故加工费用较高。
|
||
(2)经高温、高压,原料中不稳定的成分,特别是对普通形态的维生素C破坏损失较大。
|
||
(3)饲料配方中约需1/5以上的淀粉质原料充当粘合剂,膨化颗粒饲料后续工序须喷涂油脂和维生素C等成分,设备投资费用较大。
|
||
(4)需经驯食阶段,让欧洲鳗鲡摄食习惯逐步适应。
|
||
权衡膨化颗粒饲料的优缺点,利大于弊,应提倡采用膨化颗粒饲料饲养欧洲鳗鲡。
|
||
(二)膨化颗粒饲料加工原理
|
||
膨化颗粒饲料系采用膨化颗粒饲料机加工。膨化颗粒饲料机多采用螺杆式挤压造粒膨化原理。含有一定量(20%以上)淀粉的粉状原粒,经过蒸汽或加水调湿、搅拌、捏和调质之后,进入由螺杆和机筒组成的造粒腔内,借助螺杆推进作用,连续地将原料向前移动,由于造粒腔中螺杆与机筒之间的容积逐渐缩小,原料、腔壁、螺杆相互摩擦发热,使腔内物料处于高温、高压而呈糊状粘流态,在出料口处的压力和温度达到最大值(温度可达110~170℃,压强约为20~96千克/厘米2),当经模孔挤出时,由于瞬间脱离机腔而进入大气,温度和压力骤降,在温差和压差的协同作用下,粘流态饲料中的水分快速蒸发,而料温下降散热缓慢,水在瞬间汽化,将粘流态饲料的内部胀成许多微孔,体积迅速膨胀,脱水凝成膨松的长条饲料,再经旋转的切刀切成浮性膨化颗粒饲料。这个过程的原理可简言为“节流闪蒸膨胀”。
|
||
(三)膨化颗粒饲料加工工艺流程
|
||
膨化颗粒饲料的加工工艺,可在粉状欧洲鳗鲡饲料加工生产线的两次混合之后延续,增加调质、膨化造粒、颗粒破碎、筛理分级、颗粒外表喷涂添加和产品定量包装等6道工序,即成完整的膨化颗粒饲料生产线。但还须配备蒸气锅炉供蒸汽,可强化原料调质,提高膨化颗粒饲料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见图7-12)。
|
||
图7-12 膨化颗粒饲料工艺框图
|
||
第五节 欧洲鳗鲡的给饲技术
|
||
一、白仔鳗驯食给饲
|
||
(一)白仔鳗驯食目的
|
||
白仔鳗驯食给饲,是饲养欧洲鳗鲡必不可缺少的头一道环节,其目的在于恢复白仔鳗体质,促使白仔鳗健康生长,适应人工饲养工艺条件,食性发生三个改变:改变夜间觅食为白天摄食;改变其分散觅食为集群采食;改变其摄食活鲜饵料为摄食配合饲料。
|
||
(二)白仔鳗驯食操作
|
||
1.安置食台
|
||
食台面积适当宽阔一些,在食台内部再重叠设置可装卸的网眼为5毫米×5毫米和10毫米×10毫米的金属网,或在网的上面放一块木板,减少饲料流失。食台附近的光线要暗弱,光线能透入的地方应严密遮敝,特别是食台附近1~2米范围内的光线要特别暗,以利提高灯光诱集白仔鳗上食台的效果。食台上面离水面高度为20~30厘米处,安装一盏兼作照明的白仔鳗诱集电灯,电灯功率按驯饵池面积大小选配,约每10平方米匹配1瓦即可。
|
||
2.遍洒丝板蚓浆液,诱发白仔鳗食欲
|
||
用组织捣碎器将漂洗、消毒洁净的丝蚯蚓磨成浆液。水车停止转动,把浆液洒遍池中,察看白仔鳗的食欲情态。若白仔鳗活跃,有觅食行为,表明食欲很强。丝蚯蚓浆液洒入池中后,让白仔鳗能嗅到丝蚯蚓的味道,但又找不到可食的蚓体,是诱发欧洲鳗鲡白仔鳗食欲的好办法。若丝蚯蚓浆液洒入池后,白仔鳗反应不敏感,表明食欲欠缺,须隔天再重复一次,沿池边缘,在食台上方,全池遍洒丝蚯蚓浆液,诱发欧洲鳗鲡白仔鳗鲡的食欲。随着水温稳定在23~24℃,白仔鳗变得活跃,体能消耗增加,一般都会出现强烈的食欲,无需多次刺激诱发。
|
||
3.开食
|
||
一般认为,欧洲鳗鲡白仔鳗饥饿的时间长一点,驯食的效果比较好,开食后白仔鳗采食的比例也较高,日后生长将会相对整齐,增重快。因此,不急于开食,宁可迟开食;但绝不可盲目拖延开食时间,以免丧失宝贵的生长时光。应认真察看欧洲鳗鲡白仔鳗食欲的情态,不失时宜开食。
|
||
白仔鳗表现出强烈食欲的第2天,即可投喂丝蚯蚓开食。在天然环境中,欧洲鳗鲡白仔鳗喜欢在黑暗环境中采食,因此开食的第一餐宜安排在日落之前的傍晚进行。由于白仔鳗较长时间的饥饿,体质弱,水流妨碍采食,所以在投喂丝蚯蚓之前,必须暂停增氧水车的转动。然后,将食台放到最低处,紧贴池底。再把搅碎的丝蚯蚓投洒在白仔鳗骤集的地方和食台上。给饲量约为白仔鳗总体重的15%~20%。摄食完毕,评估白仔鳗摄食的比例。第一次给饲时,要求有八成的白仔鳗摄食。丝蚯蚓若不能满足白仔鳗摄食,则应再补投一些。摄食完毕后关闭电灯,开动水车,让白仔鳗分散。
|
||
4.食台诱集
|
||
开食第2天清早,进行第2次给饲。给饲之前,先开电灯,将白仔鳗诱近食台。第2次给饲仍然是用搅碎的丝蚯蚓,期望有九成的白仔鳗采食。丝蚯蚓含水量90%以上,干物质比例小,给饲的量偏多一些也无妨。第2天傍晚进行第3次给饲。从第3天开始,可投喂整条丝蚯蚓。之后,每天按白仔鳗总重的10%~15%分早、晚2次给饲。洒丝蚯蚓的范围也天天缩小,直至3~4天之后,仅在食台上投饲。
|
||
5.转食
|
||
开食第10天前后,丝蚓蚯投喂量增至8~10倍之后,可逐步过渡,改用欧洲鳗鲡白仔鳗配合饲料。改投白仔鳗配合饲料的过程称为转食。转食约需3~5天,逐步减少丝蚯蚓的量,增加配合饲料量,直至全部投喂白仔鳗配合饲料。
|
||
转食的第一餐也宜在傍晚实施。先用捣碎机把丝蚯蚓打成浆,再把白仔鳗配合饲料掺入,混合搅拌,调制成黏糊。由于白仔鳗初始摄食配合饲料的能力很弱,给饲时可用竹片削成的拌料竹刀,将黏糊饲料薄薄地摊开在木板上,尽量摊匀,边缘尽量摊薄,方便白仔鳗啃食。
|
||
初始转食调制丝蚯蚓拌制的黏糊料,丝蚯蚓的比例要稍为偏多,黏糊料要求稀薄。为减少散失,不要一次给饲,应该分多次,逐步增加给饲量,并观察白仔鳗采食情态。如果上食台白仔鳗不够活跃,白仔鳗配合饲料的比例不能提高,应按原比例再重复给饲1~2天。如白仔鳗的绝大部分上食台采食,再进一步增加配合饲料的比例,直至全部转化为白仔鳗配合饲料,历时不宜太长,一般为10~12天。转食过程,食台离池底的高度逐渐升高,直至转食完毕,食台应贴近水面。
|
||
6.驯食给饲须做好记录
|
||
翔实记录投苗量、水温、水位、丝蚯蚓和白仔鳗配合饲料的投喂量,以及白仔鳗采食情态。
|
||
7.驯食给饲量
|
||
请参考表7-28。
|
||
表7-28 欧洲鳗鲡白仔鳗驯食给饲量和增重参考
|
||
(三)欧洲国家的白仔鳗驯食
|
||
在丹麦、法国和意大利等欧洲国家,欧洲鳗鲡驯食饲料惯用冷冻的鳕鱼卵。鳕鱼卵营养成分比较均衡充足,粒径与白仔鳗口裂的大小相宜,方便于白仔鳗觅食,在水中的稳定性好,不易流散污染水质,便于隔离病源菌和寄生虫,便于预防病害,也便于贮运。在欧洲,鳕鱼卵的来源较为丰足。驯食过程约需20天,先全部投喂鳕鱼卵诱食,尔后逐步掺入膨化饲料,并提高膨化饲料的比例,逐步诱集白仔鳗上食台,直至完全投喂膨化饲料为止。驯食的膨化饲料的粒径约为0.25~0.30毫米。
|
||
二、成鳗给饲
|
||
1.转换饲料
|
||
最好是选用同一品牌的欧洲鳗鲡配合饲料,或同一形态饲料,避免频繁改变欧洲鳗鲡嗜食性。如果变更不同种类的饲料,需做好饲料转换的过渡,即逐步减少原来投喂的饲料量,同时增加替代的饲料量,通过3~5天的时间,全部以新替旧,完成新旧饲料的转换。切忌突然全部调换饲料的品牌或形态。不要使饲料的口味调换太快而影响欧洲鳗鲡的食欲,甚至出现拒食。
|
||
2.调整饲料率与给饲量
|
||
(1)给饲率与水温的关系
|
||
欧洲鳗鲡养成从水温12℃开始投饲,随着水温的升高给饲率逐渐加大;当水温达到28℃以上时,欧洲鳗鲡摄食能力减弱,采食节律相对减缓,日给饲率应逐渐减少;高于32℃,或出现33℃高温时,则不给饲料(表7-29)。
|
||
表7-29 不同水温欧洲鳗鲡(幼、成鳗)给饲率参考
|
||
(2)给饲率与个体大小的关系
|
||
水温相同,个体小,给饲率高;个体大,给饲率低(表7-30)。
|
||
表7-30 不同个体欧洲鳗鲡日给饲率参考
|
||
(3)给饲率与水质的关系
|
||
饱食后的欧洲鳗鲡需消耗大量溶解氧。若欧洲鳗鲡饱食后,溶解氧降至4毫克/升以下,会出现消化不良。若溶氧低于2毫克/升,则出现拒食。因此,当溶氧降低,且低于5毫克/升时,要减少给饲率。此外,水中浮游生物过多,pH偏高或偏低时,都应降低给饲率。
|
||
(4)给饲率与病害的关系
|
||
无论发生什么情况,欧洲鳗鲡病害都须降低给饲率,或停止给饲。某些药物妨碍欧洲鳗鲡的食欲,往往在施药后也减少或暂停给饲。
|
||
(5)给饲与气候的关系
|
||
气候除直接引起水温波动外,还影响水质和欧洲鳗鲡的行为。气候多变时要减少给饲量,特别是寒潮来袭和气温陡降之前,不能按当时水温确定给饲率,而应减少给饲量,避免摄食过量,饲料在胃、肠中停留时间过长而发酵、刺激胃、肠,特别要警惕在春季气温回升时可能会引起暴发性细菌病。
|
||
(6)给饲量与欧洲鳗鲡生长的关系
|
||
随着欧洲鳗鲡饲养时间的延续,群体重量逐日增加,给饲量也要相应增加。日给饲量可根据下式估算:
|
||
日给饲量=(盘池时欧洲鳗鲡体重+给饲累计量×饲料效率)×给饲率
|
||
欧洲鳗鲡给饲率较难恰如其分地确定,应该坚持每天、每次给饲时亲自到食台观察欧洲鳗鲡摄食动态。一般在投饲后30分钟内吃完,食台上饲料被吃完之后还有许多欧洲鳗鲡聚集在食台框架不忍离去为适度。
|
||
日给饲率确定之后,算出日给饲量,每天再分2~3次投喂。
|
||
3.粉状饲料的调和与投喂
|
||
粉状饲料调和得当,可减少饲料散失浪费。为适应欧洲鳗鲡啃食,个体小时,调得略稀一些,面团状调和料相对软一些;个体大时,相对调得硬一些。投喂时,按确定的给饲率,安排各池的给饲量。调和饲料使用养鳗饲料搅拌机。按配合饲料重量的1.2~L3倍加入清水,再加入添加的鱼油,然后倒入配合饲料,启动马达,搅拌半分钟,倒出的调和料呈面团状,要求面团中间没有夹杂粉末,溶胀柔软,表面光滑,略具弹性和伸展性,投入食台经群鳗串压啃食不易散失,食台周边的池水不出现异常水色。添加鱼油的量要根据水温的高低酌情增减,一般控制在给饲量的3%以内,高水温不宜增加鱼油添加量。具体的鱼油添加率有待深入摸索。
|
||
在正常情况下,将每天的给饲量,固定在清早和傍晚各投喂一次;清早投饲量占4成,傍晚投饲量占6成。要看天气和摄食情况,尽量少喂多餐,力戒暴食,力戒无限度、缺乏节制地盲目给饲。
|
||
4.膨化颗粒饲料的投喂
|
||
膨化颗粒饲料的给饲投喂,同样要考虑欧洲鳗鲡个体的大小、水温、溶氧、pH,以及欧洲鳗鲡售价等诸多因素。膨化颗粒饲料的给饲率可参照粉状饲料的给饲率,但须选用适宜粒径(表7-31)。
|
||
表7-31 欧洲鳗鲡个体规格与投喂膨化颗粒饲料粒径参照
|
||
膨化颗粒饲料的优点之一,是给饲投喂过程便于采用自动投饵机。自动投饵机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微型电机驱动的定时自动投饵机。使用时,将适宜粒径的膨化颗粒饲料装进贮粒筒,调节出料口的大小和微电机驱动时序来控制给饲量;另一种是被动式的,无需微电机驱动,而是投饵机出粒闸门的连动触杆伸入池水中,欧洲鳗鲡抢食膨化颗粒饲料过程碰撞触杆,料筒中的膨化颗粒饲料间歇不断地落入水中,达到自动投喂的目的。使用时,应将日给饲量分次装料。
|
||
5.做好给饲日志
|
||
包括池号,投喂时间,投饲量及添加物,摄食状况,残饵量,水温及水质因子等栏目内容。须及时、认真记录,以供查考。
|
||
三、欧洲鳗鲡饲料的保管
|
||
认真保管好饲料,是欧洲鳗鲡饲养管理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鲜活饲料,一定要冷藏或低温保鲜。
|
||
欧洲鳗鲡配合饲料系高蛋白质饲料,为减轻脂质氧化,防止营养成分变质,保持饲用价值,保障饲用安全,在湿度较大的养鳗场,贮放饲料的库房一定要保持干燥、通风,防止水患、潮湿,避免阳光暴晒。还要防止鼠害,杜绝虫害。为保障饲料安全,防止污染,严禁配合饲料与农药、鱼药混装在同一库房。
|
||
注意饲料的生产日期,不能旧料压库,不投喂变质饲料。搬运饲料时,力戒野蛮装卸,避免破包损失。
|
||
四、药物饲料的投喂
|
||
饲养欧洲鳗鲡尚处于探索的初始阶段,病害防治是饲养欧洲鳗鲡成败的关键。当欧洲鳗鲡受到病原体的侵袭但尚能摄食,一定要内服药物方能有效时,目前唯一的好办法是依照鱼病专家的处方要求,按比例将药物加进常用的欧洲鳗鲡配合饲料中,制成欧洲鳗鲡药物饲料,然后投喂给饲,使欧洲鳗鲡在采食的同时也吃到药物。
|
||
投喂药物饲料,须克服欧洲鳗鲡拒食的障碍。欧洲鳗鲡肠道很短,如遇拒食味道,很容易在摄食后不久即吐出食物,而且一旦出现个别欧洲鳗鲡吐食,群体也将发生吐食,口服的药物也将随之被吐出来,既达不到服药防治病害的目的,反而还污染了水质。因此,投喂药物饲料时,应先投喂一些没有添加药物的、平常投喂的饲料,让那些体质健康的欧洲鳗鲡先行采食,然后再投喂药物饲料,使欧洲鳗鲡逐渐适应药物饲料的口味,克服拒食障碍,同时避免健康欧洲鳗鲡吃药多,病态、体弱、需要服药的欧洲鳗鲡反而吃药少。
|
||
目前,欧洲鳗鲡药物饲料的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其药物动力学、药效学和毒理学的研究还很粗浅,临床跟踪判断药饲有效性的确认方法,也不够严谨,药物在欧洲鳗鲡体内的有效剂量、安全剂量及半衰期等资料尚不可能详尽完备。另一面,对鱼药的生产和使用还没有严格规范,也缺乏有效的药政管理。因此,实际应用要谨慎再三。应遵照鱼病专家处方施用药物饲料,防止滥用药物饲料。更重要的是,投喂药物饲料,一定要重视药物成分在欧洲鳗鲡体内的残留量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务必严格执行停药时间的要求,防止活体欧洲鳗鲡或烤制欧洲鳗鲡产品的药物残留量超标,有害于人体健康,有损我国饲养欧洲鳗鲡产品质量的信誉,影响出口贸易,同时损害各养鳗业者自身利益。现将日本国农林水产省于1993年4月1日发布水产药品的使用规范第十报对鳗鱼规定的剂量和禁用时间(休药期),列于表7-32,以供参考。并将最新资料整理成《部分欧洲鳗鲡疾病防治的药物饲料简表》(表7-33),供参考。
|
||
表7-32 对鳗鲡部分用药剂量和禁用时间*
|
||
表7-33 防治部分欧洲鳗鲡疾病的药物饲料简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