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86 lines
649 KiB
Plaintext
3286 lines
649 KiB
Plaintext
前言
|
||
第九章 杂交水稻种子加工和贮藏
|
||
第一节 杂交水稻种子清选、精选和干燥
|
||
一、种子清选精选
|
||
(一)种子清选精选原理
|
||
1.根据种子大小进行分离
|
||
根据种子大小进行分离的清选设备,在生产上应用较多的为筛选机械,其主要工作部件是一至数层静止或运动的筛面,筛面上有很多筛孔。
|
||
筛孔尺寸选择的正确与否,对大杂、小杂的除净率和种子的获选率有着极大的影响。应根据种子、杂质的尺寸分布,成品净度要求及获选率要求进行选择。通常底筛让小杂质通过,用于除去小杂,而让好种子留在筛面上。底筛筛孔尺寸大,小杂除去量多,有利于质量提高,但小种子淘汰量也相应增加。中筛主要用于除去大杂,让好种子通过筛孔,而大杂留在筛面上到尾部排出。中筛孔越小,大杂除净率越高,有利于成品种子质量的提高,但获选率会相应下降。上筛主要用于除去特大杂质,便于种子流动和筛面分布均匀。
|
||
筛孔的形状有圆孔、长孔、鱼鳞孔等。圆孔筛是按种子的宽度进行分离,对种子的长度和厚度不起限制作用。种子宽度大于筛孔直径的,留在筛面上;宽度小于筛孔直径的,则通过筛孔落下。长孔筛的筛孔有长和宽两个量度,由于筛孔的长度大于种子的长度(大2倍左右),所以只有筛孔宽度起限制作用。水稻种子为扁长形种子,其长度>宽度>厚度,种子可侧立起来以厚度方面从筛孔落下,所以种子的长度和宽度不起作用。只有按厚度分离,种子厚度大于筛孔宽度的留在筛面上,小于筛孔宽度的落于筛下。这种筛子工作时,只需使种子侧立,不需竖起,种子作平移运动即可。因此,这种筛子可用于不同饱满度种子的分离。
|
||
在实际分离过程中,根据水稻种子的大小,以及杂质的大小尺寸,往往需要几种不同规格和类型的筛子组合,才能将杂质、不饱满种子和病粒彻底去除。值得提出的是,种子尺寸越接近筛孔尺寸,其通过的机会越少,二者尺寸相等时,实际上不能通过。因此,确定筛孔尺寸时应比被筛物尺寸稍大些才可以。另外,筛孔的布置对于种子通过性有很大关系。种子通过筛孔的可能性是随着筛面上的筛孔面积之和的增加而增加的。
|
||
在选用长孔筛清选水稻种子时,筛孔的宽度一般上筛为4.0~4.5mm,中筛为3.2~3.8mm,下筛为1.7~2.0mm。
|
||
2.根据种子的空气动力学特性进行分离
|
||
(1)垂直气流
|
||
垂直气流分离,一般配合筛子进行。当种子沿筛面下滑时,受到气流作用,轻种子和轻杂物的临界速度小于气流速度,便随气流一起上升运动,到气道上端,断面扩大,气流速度变小,轻种子和轻杂物落入沉积室中,而重量较大的种子则沿筛面下滑,从而起到分离作用。
|
||
(2)平行气流
|
||
目前农村使用的风车就属此类。它一般只能用作清除轻杂物和瘪谷,不能起种子分级的作用。
|
||
(3)倾斜气流
|
||
根据种子本身的重力和所受气流压力的大小而将种子分离。在同一气流压力作用下,轻种子和轻杂物被吹得远些,重的种子就近落下。
|
||
(4)种子抛扔分离
|
||
目前使用的带式扬场机属于这类分离机械。当种子从喂料斗中下落到传动带上,种子借助惯性向前抛出,轻质种子或迎风面大的杂物,所受气流阻力较大落在近处;重质和迎风面小的,则受气流阻力较小落在远处。这种分离也只能作初步分级,不能达到精选的目的。
|
||
3.根据种子的比重进行分离
|
||
种子的相对密度因作物种类、饱满度、含水量以及受病虫害程度的不同而有差异,相对密度差异越大,其分离效果越显著。
|
||
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水稻种子与杂质、不饱满粒和病粒种子在液体中的浮力不同进行分离,种子的相对密度大于液体的相对密度时,种子就下沉;反之则浮起,然后将浮起部分捞去,即可将轻、重不同的种子分离开。一般用的液体可以是水、盐水、黄泥水等。这是静止液体的分离法。此外还可利用流动液体分离。种子在流动液体中是根据种子的下降速度与液体流速的关系而决定种子流动得近还是远,即种子相对密度大的流动得近、相对密度小的被送得远,当液体流速快时种子也被流送得远。一般所用的液体流速约为50cm/s。用液体进行分离出来的种子,如生产上不是立即用来播种,则应洗净、干燥。
|
||
(二)水稻种子常用的清选、精选机械
|
||
一般新收获水稻种子必需进行初清和基本清选,其主要目的是除去混入种子里的空壳、茎叶碎片、泥沙、石砾等掺杂物。因此,最常用的清选机械有空气筛、带式扬场机等机器。如5X-4.0型精选机和5XF-3型风筛式清选机等用于初清和基本清选。
|
||
精选是在清选的基础上,选出饱满优良的种子并分成等级。其主要目的是从种子中分离出异作物、异品种或饱满度和比重低、活力低的种子。因此,通常利用的精选机械有窝眼筒、窝眼盘,比重精选等机械。如5XZ型系列重力精选机、5XW系列窝眼筒精选机、5XJC型系列种子精选车等。
|
||
有条件的单位可采用种子加工成套设备,如5XT型系列种子加工成套设备是根据种子不同的外型特征和比重的区别,对种子进行比较全面的精选和分级。精选后的种子无论在几何尺寸上或在内在质量上,均达到种子等级标准要求。
|
||
设备包括种子预清机、风筛清选机、窝眼清选机、比重清选机、种子包衣机、计量称、封包机、斗式提升机、皮带输送机等设备。
|
||
(三)水稻种子清选、精选工作要求
|
||
(1)明确分离目的
|
||
在水稻种子分选前,首先应明确其目的,是清洗还是精选,经分离要求种子达到的等级标准,以便正确选择分离机型。
|
||
(2)了解欲选种子的组成
|
||
在选用分离机械前,必须分析欲选水稻种子大小、比重等特性及混杂物的特性,并明确获选种子要求,以便正确选用清选、精选机械以及正确选择清选用筛规格大小、窝眼筒窝眼直径大小等技术参数。
|
||
(3)熟悉机械性能,合理调节运转数据
|
||
不同清选精选机械均按分离目的而设计制造。只有完全掌握机械性能,选用正确分离机件,合理调节运转参数,才能获得最佳效果。
|
||
(4)及时检查分离效果
|
||
在分离过程中,应及时了解清选、精选的效果,及时改进和调节机器运转参数,以获得最佳分离效果。
|
||
(5)在整个清选和精选过程中,不应影响水稻亲本和杂种种子的生活力和活力。
|
||
|
||
二、种子干燥
|
||
(一)自然干燥
|
||
自然干燥就是利用日光、风等自然条件,或稍加一点人工条件,使种子的含水量降低,达到或接近种子安全贮藏水分标准,这是目前我国普遍采用的节约能源、廉价安全的种子干燥方法。
|
||
在晾晒时,种子摊的厚度不宜过厚,一般以10~15cm为宜。另外晒种子最好摊成波浪形,形成种子垄,增加种子层的表面积,这样晒种比平摊降水快,此外在晒种时应经常翻动,使上下层干燥均匀。
|
||
但应注意,在南方炎夏高温天气,中午或下午水泥晒场或柏油场地晒种时,因表面温度太高,易伤害种子。特别是不育系和杂种种子,耐热性差,在早夏制繁种收获时,气温较高,极易受到损伤,导致种子生活力和活力的下降。
|
||
(二)通风干燥
|
||
对新收获的较高水分种子,因遇到天气阴雨或没有热空气干燥机械时,可利用送风机将外界凉冷干燥空气吹入种子堆中。把种子堆间隙的水汽和呼吸热量带走,以达到不断吹走水汽和热量,避免热量积聚导致种子发热变质,达到种子变干和降温的目的。这是一种暂时防止潮湿种子发热变质,抑制微生物生长的干燥方法。这种干燥方法较为简便,只要有一个鼓风机就能进行通风干燥工作。
|
||
据实际经验推荐,通风干燥时,可按种子水分的不同,分别采用表9-1的最低空气流速。
|
||
表9-1 不同水分水稻种子常温通风干燥作业参数
|
||
(三)加热干燥
|
||
这是一种利用加热空气作为干燥介质(干燥空气)直接通过种子层,使种子水分汽化跑掉,从而干燥种子的方法。在温度潮湿的热带、亚热带地区,特别是大规模的种子生产,需利用加热干燥方法。
|
||
在加热干燥时,对(空气)介质进行加温,以降低介质的相对湿度,提高介质的持水能力,并使介质作为载热体向种粒提供蒸发水分所需的热量。加热的气流最高温度不宜超过40℃,小型干燥室种子厚度以40~60cm为宜;中型干燥室厚度尽量不超过1m。采用的干燥设备以连续流动式干燥设备较为合适,如三久系列循环谷物干燥机、EL型循环式种子干燥机和5H型系列种子干燥机等。
|
||
第二节 种子包衣
|
||
一、水稻种衣剂的开发
|
||
(一)水稻种植和栽培的特点
|
||
(1)水稻种子的特点
|
||
水稻种子与其它作物种子相比,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颖壳坚硬,表面粗糙,糙米质地紧密,颖壳与糙米不粘连。
|
||
(2)水稻育秧和栽培的特点
|
||
在所有的栽培作物中,水稻的栽培是最具专业性、复杂性的一种作物。随着地区、气候、种源、水源的不同,种植方式千差万别。但总体上说,所有的种植方式都是围绕两个最基本的因素而发展的。一是水稻嗜水又忌水;二是水分、空气和温度是水稻发芽、生长的最基本的条件。水和氧气是水稻种子发芽不可缺少的条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五分之一,而在水中最多只溶解了15mg/kg,水稻种子或秧苗根系缺水不行,缺氧更不行;但水多了氧就少了。为了解决这一对矛盾,在水稻栽培中,形成了直播和育秧移栽两大系列。温度同样是水稻发芽、生长、繁殖的基本因素,针对南北方不同的气候条件,为了避开霜冻期必须尽量提前育秧,因此,又出现了旱育秧、水、旱直播、浸种催芽等多种栽培方式。
|
||
(3)水稻种植分布的特点
|
||
我国的水稻种植几乎遍及全国,南方以双季稻为主,生长期短,北方水稻生长期长,尤其在育秧期,气温偏低,因此有着各不相同的要求。各地的土质差异很大,南方不少地区以酸性土壤为主,而沿海地区又以盐碱地为主,同样也对育秧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不同的水稻品种对栽培方式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
||
(4)水稻芽期和苗期常见病虫害的特点
|
||
水稻芽期和苗期常见病虫害与种源、土壤、地区等因素密切相关,总体上说早稻和北方水稻以病害为常见,而南方的中晚稻病虫害会同时发生,主要的病害有恶苗病、纹枯病、干尖线虫病等,虫害有稻蓟马、稻瘿蚊等。
|
||
(5)成本因素
|
||
必须考虑种衣剂制作和包衣的成本,一般来说,根据我国目前现有的农业生产力水平,每千克水稻种子的包衣成本不宜超过0.3元。
|
||
此外,还应考虑所用农药成分的残留和毒性等问题。
|
||
(二)水稻种衣剂类型
|
||
目前我国的水稻种衣剂产品系列已逐具雏形,简介如下:
|
||
(1)从剂型分可分为三类 ①水悬浮型(固体农药在水中的悬浮体),如南沈UF-2(多福)、华农(多福甲)、水悬浮型生物种衣剂ZSA(或ZSB)等;②水乳型或悬乳型种衣剂,如南沈UF-8(咪鲜安水乳型)、南沈UF-3(吡腈悬乳型)、南沈UF-9(咪腈水乳型)等;③衣胞型,如旱育保姆。
|
||
(2)从防治功能分,可分为二类:①防病型;②病虫兼治型。
|
||
(3)与种子处理方式相配套,还可分为①普通型;②浸种型。
|
||
从目前的推广和使用情况看,水乳型(悬乳型)和水悬浮型是水稻种衣剂的主体,衣胞型由于包衣机械、烘干、包装、仓储等条件的不配套,只能用于田头手工包衣,随配随用,很难产业化。
|
||
二、水稻种子包衣技术和机械
|
||
(一)对包衣种子的要求
|
||
准备进行包衣的种子必须是符合国家标准的良种,控制包衣稻种的水份含量不超标显得尤为重要,此外,在包衣前还必须弄清以下情况:
|
||
(1)稻种的种源和种传病害的情况,并以此选择对症下药的种衣剂。
|
||
(2)准备包衣的种子的品种的特点和生长特点。
|
||
(3)包衣种子销售的地区及该地区的土壤、气候、水源、农田流行的病虫害等情况。
|
||
(4)农民的耕作方式,如是否直播、是否浸种、育秧的方式、是否稻田养殖等。
|
||
(二)包衣机械
|
||
目前采用的包衣机械有转盘式(试验用)、螺旋推进式、转筒式和甩盘式等。螺旋推进式如美国Gustfson公司生产的S-100-SS,甘肃、浙江等地生产的国产种子包衣机械;转筒式的包衣机械如南京、石家庄、北京等地生产的包衣机械;甩盘式如山西生产的山水牌等。从目前国产的水稻种衣剂来看,以上各类机械均可用以水稻种子包衣。
|
||
(三)水稻种子包衣注意事项
|
||
(1)严格把好种子包衣前后的水分关,尤其是中晚稻稻种的包衣,包衣种子贮存期的气温较高,应严防种子生活力和活力的降低。
|
||
(2)调节和选择合适的药种比,对于浓缩型的水稻种衣剂,使用前加水调匀后包衣,药种比最好在1∶50~80,以尽量减少包衣后种子的水分。
|
||
(3)成批包衣之前应进行种子生活力和活力的测定和包衣种子的发芽试验,取得可靠数据后再投入生产。
|
||
(4)包衣种子在包装前应达到国家规定的水分要求,严禁带湿包装。
|
||
(5)包衣种子的仓储条件应符合国家规定。
|
||
(6)作好售后的技术指导工作,如应在容器中浸种,浸种液应倒入秧田。避免在鱼塘、饮水沟塘中浸种。不育系和杂交种子浸种时间不宜过长,否则有可能会影响种子的生活力和活力。
|
||
(7)在酸性土壤尤其在盐碱地使用包衣水稻种子不宜采用直播方式,应按要求做好育秧苗床,同时要注意苗床的酸碱度必须保持在中性,否则,将会对种子的发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
||
第三节 种子包装
|
||
一、种子包装的工作要求
|
||
(1)防湿包装的种子必须达到包装所要求的种子含水量和净度等标准,确保种子在包装容器内、在贮藏和运输过程中不变质,保持原有质量和活力。特别是用防湿容器包装的水稻种子,种子的含水量应在10%以内。
|
||
(2)包装容器必须防湿、清洁、无毒、不易破裂、重量轻种子是一个活的生物有机体,如不防湿包装,在高湿条件下种子会吸湿回潮;有毒气体会伤害种子,而导致种子丧失生活力。
|
||
(3)按不同要求确定包装数量 应按不同种类、苗床或大田播种量,不同生产面积等因素,确定适合包装数量,以利使用或方便销售。如浙江省水田面积普遍较小,包装规格一般可定为0.5~2kg。
|
||
(4)有较长保存期限 保存时间长,则要求包装种子水分更低,包装材料好。
|
||
(5)包装种子贮藏条件 在低湿干燥气候地区,则要求包装条件较低;而在潮湿温暖地区,则要求严格。
|
||
(6)包装容器外面应加印或贴标签纸 写明类别和品种名称、采种年月、种子质量指标资料和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等,并最好印上醒目的图案,引起种植者的兴趣,以使良种能得到较好的销售。
|
||
二、包装材料的种类、特性及其选择
|
||
(一)包装材料的种类和特性
|
||
目前应用比较普遍的水稻种子包装材料主要有麻袋、聚丙乙烯编织袋及聚乙烯袋等。用黄红麻制成的麻袋和聚丙乙烯编织袋,强度好,透湿容易,可以重复使用,适宜大量种子的包装,但防湿、防虫和防鼠性能差,聚乙烯和聚氯乙烯等为多孔型塑料,不能完全防湿。用这种材料所制成的袋和容器,密封在里面的干燥种子会慢慢地吸湿,因此其厚度在0.1mm以上是必要的。但这种防湿包装只有1年左右的有效期。
|
||
聚乙烯薄膜是用途最广的热塑性薄膜。通常可分为低密度型(相对密度0.914~0.925g/cm3)、中密度型(相对密度0.93~0.94g/cm3)、高密度型(相对密度0.95~0.96g/cm3)。这三种聚乙烯薄膜均为微孔材料,对水汽和其他气体的通透性因密度不同而有差异。经试验,在37.8℃和100%相对湿度下,645.16×10-4m2的0.0254mm厚薄膜,在24h内可透过水汽:低密度薄膜为1.4g,中密度薄膜为0.7g,高密度薄膜为0.3g。0.254mm厚的低密度薄膜在上述条件下每24h645.16×10-4m2可透过0.13g水汽,约为0.0254mm厚的薄膜透过量的1/10,制成的袋子几乎完全能防止仓虫,薄的薄膜可能被某些仓虫蛀破。
|
||
(二)包装材料的选择
|
||
包装材料要按种子水分、保存期限、贮藏条件、种子用途和运输距离及地区等因素来选择。
|
||
麻袋有坚固耐磨的特点,常用于大量种子的贮藏和运输包装。麻袋3号-Ⅰ(50kg)和3号-Ⅱ(100kg)用机针缝口,分别为9针和11针;用手针缝口,则分别为7针和9针,两角均成“马耳”形。
|
||
聚丙乙烯编织袋一般用于数量大,贮存在干燥低温场所,保存期限短的批发种子的包装。并采用封包机缝口,针距14~15针/10cm。
|
||
聚乙烯袋等通常用于零售种子的包装,采用电热器热合封口。
|
||
三、包装方法和包装机械
|
||
(一)包装方法
|
||
目前水稻种子一般按种子重量包装。其每个包装重量,按农业生产规模、播种面积和用种量进行包装。
|
||
包装的方法有人工称量和自动计量两种。有条件的单位最好采用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计量方法进行包装,以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人为误差。
|
||
种子包装主要工艺流程包括:种子从散装仓库→加料箱→称量或计数→装袋(或容器)→封口(或缝口)→贴(或挂)标签等程序。
|
||
(二)包装机械
|
||
目前国产的机械包装装置较多,基本上均能满足从小到大的计量要求,如无锡产DCS系列自动计量分装装置、哈尔滨产GM系列自动定量包装秤、新乡产DGS系列包装生产线和合肥产VFSS系列包装机组等。
|
||
四、种子标签
|
||
种子法要求在种子包装容器上必须附有标签。标签是指固定在种子包装物表面及内外的特定图案及文字说明。对于不经加工包装进行销售的种子,标签是指种子经营者在销售种子时向使用者提供的特定图案及文字说明。
|
||
杂交水稻亲本和杂种种子标签应当标注种子类别、品种名称、产地、种子经营许可证编号、质量指标、检疫证明编号、净含量、生产年月、生产商名称和地址以及联系方式。另外,还应当加注种子生产许可证编号和品种审定编号;药剂处理的种子应当标明药剂名称、有效成分及含量、注意事项,并根据药剂毒性附骷髅或十字骨的警示标志,标注红色“有毒”字样;转基因种子应当标注“转基因”字样、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编号和安全控制措施,分装种子应注明分装单位和分装日期;种子中含有杂草种子的,应加注有害杂草的种类和比率。
|
||
标签上各项内容的标注应遵照以下规定:种子类别按常规种和杂交种标注,类别为常规种的,可以不具体标注,同时标注种子世代类别,按育种家种子、原种、杂交亲本种子、大田用种标注,类别为大田用种的,可以不具体标注。品种名称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属于授权品种或审定通过的品种,应当使用批准的名称;产地是指种子繁育所在地,按照行政区划最大标注至省级;质量指标是指生产商承诺的质量指标,按品种纯度、净度、发芽率、水分指标标注;检疫证明编号标注产地检疫合格证编号或者植物检疫证书编号;生产年月是指种子收获的时间,年、月的表示方法同下列的示例:2000年7月标注为2000-07;净含量是指种子的实际重量或数量,以千克(kg)、克(g)表示;生产商是指最初的商品种子供应商;生产商地址按种子经营许可证注明的地址标注,联系方式为电话号码或传真号码。
|
||
标签标注内容应当使用规范的中文,印刷清晰,字体高度不得小于1.8mm,警示标志应当醒目。可以同时使用汉语拼音和其他文字,字体应小于相应的中文。
|
||
标签标注内容可直接印制在包装物表面,也可制成印刷品固定在包装物外或放在包装物内。种子类别、品种名称、生产商、质量指标、净含量、生产年月、警示标志和“转基因”标注内容必须直接印制在包装物表面或者制成印刷品固定在包装物外。
|
||
印刷品的制作材料应当有足够的强度,长和宽不应小于12cm×8cm。可根据种子类别使用不同的颜色,育种家种子使用白色并有紫色单对角条纹,原种使用蓝色,亲本种子使用红色,大田用种使用白色或者蓝红以外的单一颜色。
|
||
种子标签一般由种子经营者自行印制。但认证种子的标签须由种子认证机构印制,认证标签没有标注的内容,由种子经营者另行印制标签标注。
|
||
第四节 种子贮藏
|
||
一、种子仓库
|
||
(一)仓地选择及建仓标准
|
||
1.建仓地段的选择
|
||
(1)仓基选择坐北朝南,地势高燥的地段较好 长江以南地区,除山区、丘陵地外,地下水位普遍较高,而且雨水较多,因此必须根据当地的水文资料及群众经验,选择高于洪水水位的地点或加高建仓地基。
|
||
(2)建仓地段的土质必须坚实稳固。
|
||
(3)建仓地点尽可能靠近铁路、公路或水路运输线,以便利种子的运输。
|
||
(4)建仓地点应尽量接近种子繁育和生产基地,以减少种子运输过程中的费用。
|
||
(5)建仓以不占用耕地或尽可能地少用耕地为原则。
|
||
2.建仓标准
|
||
(1)仓房应牢固
|
||
能承受种子对地面和仓壁的压力,以及风力和不良气候的影响。建筑材料从仓顶、房身到墙基和地坪,都应采用隔热防湿材料,以利于种子贮藏安全。
|
||
(2)具有密闭与通风性能。
|
||
|
||
(3)具有防虫、防杂、防鼠、防雀的性能
|
||
仓内房顶应设天花板、内壁四周需平整,并用石灰刷白,便于查清虫迹,仓内不留缝隙,即可杜绝害虫的栖息场所,又便于清理种子,防止混杂。库门需装防鼠板,窗户应装铁丝网,以防鼠雀乘虚而入。
|
||
(4)仓库附近应设晒场、保管室和检验室等建筑物
|
||
晒场用以干燥或处理进仓前的种子,其面积大小视仓库而定,一般以相当于仓库面积的1.5~2倍为宜。
|
||
(二)仓库的类型
|
||
1.房式仓
|
||
外形如一般住房。目前建造的大部分是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式仓,这类仓库较牢固,密闭性能好,能达到防鼠、防雀、防火的要求。仓内无柱子,仓顶均设天花板,内壁四周及地坪都铺设用以防湿的沥青层。这类仓库适宜于贮藏散装或包装种子,仓容量15万~150万kg不等。
|
||
2.圆筒仓
|
||
这类仓库的仓体呈圆筒形。因筒形比较高大,一般配有遥测温湿仪、进出仓输送装置及自动过磅、自动清理机械设备。一般的机械化圆筒仓由十多个筒体排列组成,四个筒体组合的中心成为星仓。这类仓库充分利用空间,仓容量大,占地面积小,一般要比房式仓省地6~8倍,但造价较高,存放的种子要求较严格。
|
||
3.低温仓库
|
||
这类仓库是根据种子安全贮藏的低温、干燥、密闭等基本条件建造的。其库房的形状、结构大体与房式仓相同,但构造相当严密,其内壁四周与地坪除有防潮层外,墙壁及天花板都有较厚的隔热层。库房内设有缓冲间。低温库不能设窗,以免外界温、湿透过缝隙传入库内。有时库内外温差过大,会在玻璃上凝结水而滴入种子堆。垛底设置18cm高度的透气木质垫架,房内两垛种子间留60cm过道,垛四周边离墙体50cm,以利取样、检查和防潮。库房内备有降温和除湿机械设备,能使种温控制在15℃以下,相对湿度在65%左右,是目前较为理想的种子贮藏库。
|
||
(三)仓库设备
|
||
(1)检验设备
|
||
为正确掌握种子在贮藏期间的变化动态和种子进出仓时的品质,必须对种子进行检验。检验设备应按所需测定项目设置,如测温仪、水分测定仪、烘箱、发芽箱、容重器、扩大镜、显微镜和手筛等。
|
||
(2)装卸、输送设备
|
||
种子进出仓时,采用机械输送,可配置风力吸运机、移动式皮带输送机、堆包机及升运机等。
|
||
(3)机械通风设备
|
||
当自然风不能降低仓内温湿度时,应迅速采用机械通风。通风机械主要包括风机(鼓风、吸气)及管道(地下、地上两种)。一般情况下的通风方法以吸风比鼓风为好。
|
||
(4)种子加工设备
|
||
加工设备包括清选、干燥和药剂处理三大部分。清选机械又分粗选和精选两种。干燥设备除晒场外,还应备有人工干燥机。药剂处理机械如包衣机、消毒机、药物拌种机等,对种子进行消毒灭菌,以防止种子病害蔓延。
|
||
(5)熏蒸和消防设备
|
||
熏蒸设备是防治仓库内害虫必不可少的,有各种型号的防毒面具、防毒口罩、投药器及熏蒸剂等。仓库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防火,因此,仓库应有消防设备,包括各种灭火器、干沙、消防栓等。
|
||
(6)其他设备
|
||
为了随时了解种子堆各部位和袋装种子堆垛不同部位的温度和湿度。现在通常采用遥测温湿度仪,将其探头埋在种子堆不同部位,就可及时观察到种子堆里温湿度变化,了解种子贮藏的稳定性。此外,仓库内还需要包装器材如打包机、封口机,各种规格麻袋、复合袋,晒场用具,计量用具如磅秤、电子秤等。
|
||
二、种子入库
|
||
(一)入库前的准备
|
||
1.种子的准备
|
||
水稻种子水分含量的多少是直接关系到稻种在贮藏期内的安危状况。在生产上,一般对早稻种子的入库水分应掌握严一些。这是因为早稻种子须经过高温的夏季,而且曝晒条件较好,种子容易降低水分。对晚稻种子,尤其是晚粳稻种子的入库水分,可适当放宽一些。这是根据晚稻种子入库时气温较低,干燥条件比较困难,粳稻种子又不易降低水分等具体情况而放宽的。但是种子水分不能放得过宽,以免发热和生霉。晚稻种子的水分,一般不能超过15%,而且还须在晴朗天气进行翻晒降水。总之,须经过高温季节的稻种,水分必须控制严格一些,进入低温季节的稻种,水分可适当放宽一些。通常是温度为30~35℃时,种子水分应掌握在13%以下;温度在20~25℃,种子水分应掌握在14%以内;温度在10~15℃,水分可放宽到15%~16%;温度在5℃以下,水分则可放宽到17%,但是,16%~17%水分的稻种只能作暂时贮藏,应抓紧时间进行翻晒降水,以防高水分种子在低温条件下发生霉变。
|
||
2.种子入库前的分批
|
||
农作物种子在进仓以前,不但要按不同品种严格分开,还应根据产地、收获季节、水分及纯、净度等情况分别堆放和处理。每批(囤)种子不论数量多少,都应具有均匀性,要求从不同部位所取得的样品都能反映出每批(囤)种子所具有的特点。
|
||
通常不同的种子都存在着一些差异,如差异显著,就应分别堆放,或者进行重新整理,使其标准达到基本一致时,才能并堆,否则就会影响种子的品质。如纯、净度低的种子,混入纯、净度高的种子堆,不仅会降低后者在生产上的使用价值,而且还会影响种子在贮藏期间的稳定性。纯、净度低的种子,容易吸湿回潮。同样,把水分悬殊太大的不同批的种子,混放在一起,会造成种子堆内水分的转移,致使种子发霉变质。又如种子感病状况、成熟不一时,均宜分批堆放。同批种子数量较多时(种子超过2.5×104kg)也以分开为宜。入库时注意做到“五分开”,即新、陈种子,干、湿种子,有虫、无虫种子及不同种类和不同纯净度的种子分开贮藏,提高贮藏的稳定性。
|
||
3.消毒
|
||
①喷雾法
|
||
用80%敌敌畏乳油1~2g对水1kg,配成0.1%~0.2%的稀释液即可喷雾。
|
||
②挂条法
|
||
将在80%敌敌畏乳油中浸过的宽布条或纸条,挂在仓房空中,行距约2m,条距2~3m,任其自行挥发杀虫。
|
||
上述两法,施药后门窗必须密闭72h,才能有效。消毒后须通风24h,种子才能进仓,以保障人体安全。也可以用磷化铝熏蒸消毒,但需注意安全。
|
||
4.仓容计算
|
||
仓容计算是为了合理使用和保养仓库,可以有计划地贮藏种子。通常计算仓容的方法是在不损坏仓库、安全贮藏种子、不影响操作的前提下,合理地测算出仓库的可用面积、可堆高度、种子容积,再根据堆放种子的种类来确定仓房的容量。
|
||
袋装仓容量=可堆放面积(m2)×每层包装种子重量/m2×堆放层数散装仓容量=仓库容积×种子容重
|
||
可堆放面积为仓库总面积减去操作道面积(垛与垛之间、垛与墙之间面积等)。散装的仓房一般是采取全仓散装堆放,可以将整个仓房面积减去柱子、门距及间隔的面积。包装的仓房以及围包散装或需要堆多品种的散装仓房,应留出必要的走道、墙距和间隔,其宽度根据搬运工具与机械操作的需要而定,一般可按走道2~3m掌握。种堆与种堆、种堆与墙壁之间的距离一般不超过0.6m。
|
||
仓库容积为可堆放面积乘以可堆高度(m),如不堆成立方体,需根据实际计算,如圆柱体(计算圆筒仓时)。可堆高度一般按设计规定在仓内四壁画有堆高线。
|
||
水稻种子由于表面粗糙,其散落性较一般禾谷类种子差,静止角约为33°~45°,对仓壁产生的侧压力较小,一般适宜高堆,以提高仓库利用率。
|
||
(二)种子入库
|
||
1.袋装堆放
|
||
袋装堆放是指用麻袋、编织袋等装种子,然后堆垛贮藏。为了管理和检查方便,堆垛时应距离墙壁0.5m,垛与垛之间相距0.6m,留作操作道(实垛例外)。垛高和垛宽根据种子干燥程度和种子状况而增减。含水量较高的种子,垛宽越狭越好,便于通风散去种子内的潮气和热量;干燥种子可垛得宽些。堆垛的方法应与库房的门窗相平行,如门窗是南北对开,则垛向应从南到北,这样便于管理,打开门窗时,有利空气流通。堆装时袋口要朝里,以免感染虫害和防止散口倒堆。一般包装种子,底部有垫仓板,离地约20cm,利于通气。
|
||
袋装堆垛法有实垛法、非字形和半非字形堆垛法、通风垛等方法。袋装高度一般为七袋。
|
||
2.散装堆放
|
||
在种子数量多,仓容不足或包装工具缺乏时,多半采用散装堆放。此法适宜存放充分干燥、净度高的种子。
|
||
散装堆放又可分为全仓散堆、围包散堆等方法。
|
||
三、稻种入库后的管理
|
||
(一)制度的建立和管理
|
||
1.制度的建立
|
||
(1)生产岗位责任制。
|
||
|
||
(2)安全保卫制度
|
||
仓库要建立值班制度,组织人员巡查,及时消除不安全因素,做好防火、防盗工作,保证不出事故。
|
||
(3)清洁卫生制度
|
||
仓库内外须经常打扫、消毒,保持清洁。要求做到仓内“六面光”,仓外“三不留”(杂草、垃圾、污水)。种子出仓时,应做到出一仓清一仓,出一囤清一囤,防止混杂和感染病虫害。
|
||
(4)检查和评比制度
|
||
检查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气温、仓温、种子温度、大气湿度、仓内湿度、种子水分、发芽率、虫霉情况、仓库情况等。根据种子仓库情况开展“五无”仓库的评比,“五无”种子仓库是指种子贮藏期间无虫、无霉变、无鼠雀、无事故、无混杂。
|
||
(5)建立档案制度
|
||
每批种子入库,都应将其来源、数量、品质状况等逐项登记入册,每次检查后的结果必须详细记录和保存,便于前后对比分析和考查,有利于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改进工作。
|
||
(6)财务会计制度
|
||
每批种子进出仓库,必须严格实行审批手续和过磅记账,账目要清楚,对种子的余缺做到心中有数,不误农时,对不合理的额外损耗要追查责任。
|
||
2.管理工作
|
||
(1)防止混杂
|
||
种子进出仓库时容易发生品种混杂,特别是当品种繁多,收获季节相近时,特别需注意。杂交水稻不育系与保持系种子难以区别,如搞混则损失巨大。种子包装袋内外均要有标签。散装种子要防止人为的混杂,也要防止啮齿动物造成的混杂。散在地上的种子,如品种不能确定,则不能作为种用。
|
||
(2)隔热防湿,合理通风
|
||
根据不同季节,做好仓库的密闭工作,防止外界的热气和水汽进入仓内。根据种子水分情况还要进行合理的通风,以降温降湿。
|
||
(3)治虫防霉
|
||
治虫防霉是种子贮藏期间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种子的安全贮藏,减少数量损失有明显作用。
|
||
(4)防鼠雀
|
||
种子贮藏期间,鼠雀除造成种子数量损失外,还可能引起散装种子的混杂,老鼠还能破坏包装器材及仓房建筑。因此防鼠雀也是管理工作的一个环节。
|
||
种子仓库发生的害鼠主要为家栖鼠类,主要有小家鼠、褐家鼠和黄胸鼠,其分布广,栖息场所多。防治时应注意地上地下、室内室外的全面防治。种子仓库应从结构上考虑防止鼠类进入室内,即门窗要密合,不留缝隙,门的下端嵌镶铁皮高30cm;墙基、墙壁要用水泥填缝;地面要硬化;通往室外管道和电线的四周不留孔隙,管道口上安装铁丝网;仓库门口设防鼠板。另外,可采用捕鼠机械和化学药物等方法杀灭老鼠。
|
||
(5)防事故发生
|
||
防止事故的发生是“五无”种子仓库中重要的一项内容,贮藏期间要防止发生火灾、水淹、盗窃、错收错发和不能说明原因的超耗等仓贮事故。
|
||
(6)检查工作
|
||
查仓是一项细致的工作,检查要有详细的记录。具体步骤是,打开仓门后,先闻一下有无异味,然后再看门口、种子表面等部位有无鼠雀活动留下的足迹,观察墙壁等部位有无仓虫;划区设点安放测温湿度仪器;扦取样品,供水分、发芽率、虫害,霉变等项目的测定所用;观测温湿度结果;观看仓库内外有无倾斜、缝隙和鼠洞,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分析,针对问题,及时处理或提出解决的方法。
|
||
(二)仓库害虫和微生物的控制
|
||
1.仓虫的防治
|
||
我国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地区的特点是高温多湿,仓虫容易滋生。仓虫通常在稻谷入仓前已经感染种子,如贮藏期间条件适宜,就迅速大量繁殖,造成极大损害。仓虫对稻谷危害的严重性,一方面决定于仓虫的破坏性,同时也随仓虫繁殖力的强弱而不同。一般情况下,每千克稻谷中有玉米象20头以上时,就能引起种温上升,每千克内超过50头时,种温上升更为明显。单纯由于仓虫危害而引起的发热,种温一般不超过35℃,由于谷蠹危害而引起的发热,则种温可高达42℃。水稻种子主要的害虫有玉米象、米象、谷蠹、麦蛾、谷盗等。
|
||
仓虫大量繁殖,除引起贮藏稻谷的发热外,还能剥蚀稻谷的皮层和胚部,使稻谷完全失去种用价值,同时降低酶的活性和维生素含量,并使蛋白质及其他有机营养物质遭受严重损耗。
|
||
仓内害虫可用药剂熏杀。目前常用的杀虫药剂有磷化铝,另外,还可用防虫磷防护。
|
||
磷化铝为浅灰黄色或浅灰绿色松散粉末,剂型有片剂和粉剂两种。种子仓库熏蒸常用片剂。磷化铝片剂含磷化铝56%以上、氨基甲酸铵34%左右、石蜡4%左右。磷化铝能从空气中吸收水汽而逐渐分解产生磷化氢。磷化氢(PH3)是一种无色剧毒气体,有乙炔气味。气体相对密度为1.183,略重于空气。它的渗透性和扩散性比较强,在种子堆内的渗透深度可达3.3m以上,而在空间扩散距离可达15m之远,所以使用操作较为方便。磷化氢气体易自燃,如果周围有易燃物品,容易酿成火灾,所以投药时应予注意。为了预防磷化氢燃烧,在制作磷化铝片剂时,通常加入氨基甲酸铵和其他辅助物。氨基甲酸铵潮解后产生氨和二氧化碳气体,能起辅助杀虫作用,同时还可起到防止磷化氢自燃的目的。
|
||
磷化铝片剂每片约重3g,能产生磷化氢气体约1g。磷化铝片剂用药量种堆为6~9g/m3,空间为3~6g/m3,加工厂或器材为4~7g/m3。磷化铝粉剂用药量种堆为4~6g/m3,空间为2~4g/m3,加工厂或器材为3~5g/m3。投药时应分别计算出实仓用药量和空间用药量,二者相加之和即为该仓总用药量。投药后,一般密闭3~5d,即可达到杀虫效果,然后通风5~7d排除毒气。
|
||
投药方法分包装和散装两种。包装种子在包与包之间的地面上,先垫好15cm见方的塑料布或铁皮板再投药,以便收集药物残渣。散装种子投在种子堆上面,与上述同样要求垫好塑料布或铁皮板,将药物散放在上面即可。药片也可以用布袋分装,每袋药量不超过10片,按施药量将布袋埋入种堆,袋上拴有细绳,便于熏蒸结束取出。
|
||
磷化氢的杀虫效果决定于仓库密闭性能和种温。仓库密闭性好,杀虫效果显著,反之效果差,毒气外逃还会引起中毒事故。所以投药后不仅要关紧门窗,还要糊3~5层纸张将门窗封死。温度对气体扩散力影响较大,温度越高,气体扩散越快,杀虫效果越好。如果温度较低,则应适当延长密闭时间。通常是当种温在20℃以上时,密闭不少于3d;种温在16~20℃时,密闭不少于4d;种温在11~15℃时,则要密闭5~7d;种温在5~10℃时,则要密闭约10d。低于5℃,不宜熏蒸。
|
||
熏蒸过程须注意:
|
||
(1)磷化氢为剧毒气体,很容易引起人体中毒,使用时要特别注意安全。磷化铝一经暴露在空气中就会分解产生磷化氢,因此,开罐取药前必须戴好防毒面具,切勿大意。
|
||
(2)为防止发生自燃,须做到分散投药,每个投药点的药剂不能过于集中,每点片剂不超过30片,粉剂不超过100g。片剂之间不能重叠,粉剂应薄摊均匀,厚度不宜超过0.5cm。
|
||
(3)药物不能遇水,也不能投放在潮湿的种子或器材上,否则也会自燃。
|
||
(4)为提高药效和节省药物,可在种子堆外套塑料帐幕以减少空间。但是帐幕不能有漏气的孔洞。
|
||
(5)种子含水量过高时进行熏蒸易产生药害,会影响种子的发芽率。籼稻种子水分不宜超过12.5%,粳稻种子水分不宜超过14%。
|
||
(6)正确选定施药时间。根据其分解特性,磷化铝在雨季用药时,只要施药后4~10h内不遇雷雨大风就可以基本避免着火。故要根据天气预报掌握施药时间。
|
||
(7)为了解仓库门窗缝隙不同密封程度的漏气散毒情况,在施药后的5~6h,即散毒盛期时,可以用硝酸银显色法,检测门窗的漏气散毒情况。熏蒸通风后,排毒是否彻底也可用硝酸银显色法检查。即用3%~5%硝酸银溶液浸湿的滤纸条,放在被检查处。如空气中有磷化氢,则滤纸变黑,如滤纸在空气中于7s内变黑,即表示空气中毒气浓度已能引起人中毒。
|
||
另外,还可采用敌敌畏进行熏杀,其方法与种子入库前的敌敌畏消毒方式类似。
|
||
2.微生物的控制
|
||
水稻种子上寄附的微生物种类较多,但是危害贮藏种子的主要是真菌中的曲霉和青霉。温度降至18℃时,大多数霉菌的活动才会受到抑制;只有当相对湿度低于65%,种子水分低于13.5%时,霉菌才会受到抑制。霉菌对空气的要求不一,有好气性和嫌气性等不同类型。虽然采用密闭贮藏法对抑制好气性霉菌能有一定效果,但对能在缺氧条件下生长活动的霉菌如白曲霉、毛霉之类则无效。所以密闭贮藏必须在稻谷充分干燥、空气相对湿度较低的前提下,才能起到抑制霉菌的作用。
|
||
(三)稻种入库后的管理重点
|
||
1.做好早夏制和夏制种子的降温工作
|
||
新入库的早夏制和夏制种子种温较高,生理活动较强,所以它的贮藏前期稳定性较差。种子入库一般又在立秋以后,白天气温较高,夜间气温下降,形成明显的昼夜温差,影响到仓温和上层种子,以至造成上层种子增加水分。因此,在入库后的2~3周内须加强检查,并做好通风降温工作。在傍晚打开门窗通风,经常翻动面层种子,以利散发堆内热量。
|
||
2.做好秋制种子的降水工作
|
||
秋制种子的干燥受气候条件限制,入库后已进入冬季低温阶段,所以一般对种子入库水分要求不是十分严格。由于种子水分偏高,引起某些低温性霉菌的危害以至影响发芽率,这是造成种子发芽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因此,种子入库时同样要严格控制水分,超过16%水分的种子不能入库贮藏。即使已经入库的种子必须做好降水工作,把水分降到13%以内。水分超过15%的秋制种子应在2~3周内设法将水分降低,否则在第二年播种时,难以保证应有的发芽率。
|
||
3.做好“春防面,夏防底”的工作
|
||
“春防面,夏防底”是指春季要预防面层种子结露,夏季要预防底层种子霉烂。经过冬季贮藏的稻种,温度已经降得较低,由于种子本身导热性较差,使这种低温要延续很长一段时间。当春季气温回升时,种温与气温形成较大的温差,如果暖空气接触到冷种子,便会在表层种子发生结露,使这层种子增加水分,并且会逐渐向下延伸。种堆越大,上层的结露现象越是明显。所以,开春前要做好门窗密闭工作,尽可能预防潮湿的暖空气进入仓内。对于水分低于13%,温度又在15℃以下的稻种,可采用压盖密闭法贮藏,既可预防上层种子结露,又可延长低温时间,有利于稻种安全过夏。到了夏季,地坪和底层温度还低,湿热扩散现象使底层稻种水分升高,易使底层种子霉烂。
|
||
4.水稻包衣种子容易吸湿回潮,最好采用防湿包装,密闭防湿贮藏。
|
||
|
||
(四)不育系和杂种种子贮藏特性及越夏贮藏技术
|
||
1.不育系和杂种种子的贮藏特性
|
||
(1)种子保护性能比恢复系和保持系种子差
|
||
不育系和杂种种子米粒组织疏松,闭颖较差。据对籼型杂交水稻种子闭合程度的直观考察,颖壳张开的种子数量占总数的23%。而常规种子颖壳闭合良好,种子开颖数极少。颖壳闭合差,使种子保护性能降低,易受外界因素影响,不利于贮藏。
|
||
据刘天河(1984)对水稻(籼型)杂交种及其三系种子耐藏性的研究,保持系和恢复系的种子较不育系和杂交种子的寿命为长。又据胡晋等(1989)研究,籼型汕优6号及其三系种子中恢复系IR26种子的耐藏性最好,其次是保持系珍汕97B,耐藏性最差的是不育系珍汕97A和杂交种汕优6号种子;粳型虎优1号及其三系种子中则以恢复系77302-1和杂交种虎优1号种子的耐藏性最好,保持系农虎26B种子的耐藏性最差。并认为杂交种及其三系种子耐藏性的不同和种子的原始活力及种子覆盖物的保护性能有关,裂壳率和柱头残迹夹持率高的种子不耐藏。种子的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对种子的耐藏性也有一定影响。
|
||
(2)耐热性差
|
||
不育系和杂种种子耐热性低于常规水稻种子。早夏季制种的杂交稻种子晴天午间水泥地晒种,温度可达60℃左右,造成种子损伤,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均降低(胡晋等,1999)。
|
||
(3)不同收获期的杂交稻种子贮藏期间出现情况不同
|
||
春制和早夏制收获的种子收获期在高温季节,贮藏初期处于较高温度条件下,易发生“出汗”现象。秋制种子收获期气温已降,种子难以充分干燥,到翌年2~3月份种子堆顶层易发生结露发霉现象。
|
||
(4)不育系和杂种种子生理代谢强,呼吸强度比常规稻大,贮藏稳定性差
|
||
杂交水稻生产过程中由于喷施了大量的赤霉素,易使种子内部可溶性物质增加,可溶性糖分含量比常规稻种子高,呼吸强度较大,不利于种子贮藏。
|
||
2.不育系和杂种种子越夏贮藏技术
|
||
(1)降低水分,清选种子
|
||
选择通风、透气良好、密闭性能可靠的仓库,对种子水分准确测定,以确定其是否直接进仓密闭贮藏,或作翻晒处理。种子水分在12.5%以内,可以不作翻晒处理,采用密闭贮藏,对种子生活力影响不大。但必须对进库种子进行清选,除去种子秕粒、虫粒、虫子、杂质,以加大种子孔隙度、散热性,减少病虫害,提高种子间通风换气的能力,为降温降湿打下基础。采取常规管理,根据贮藏种子变化,在4月中旬到下旬进行磷化铝低剂量熏蒸。剂量控制在种子含水量为12.5%以下,空间每立方米为2g,种堆为3g,熏蒸7d后开仓释放毒气,3h后,作密闭贮藏管理。
|
||
(2)搞好密闭贮藏
|
||
种子含水量在12.5%以下时,可采用密闭贮藏。利用杂交水稻种子在贮藏期中,因呼吸作用所释放的碳酸气累积量,以抑制微生物及仓虫活动,使种子呼吸减少到最小程度,从而造成种子自发保藏的一种作用。由于种子处在相对密闭条件下,故对外界气温、湿度的影响也起着一定的隔绝作用,使种堆温度变化稳定,水分波动较小,延长种子安全保管的期限。每年6月至9月,要防止种子发热。
|
||
(3)注意控制温湿度
|
||
外界温湿度可直接影响种堆的温湿度和种子含水量。长期处于高温高湿季节,往往造成仓内温湿度上升。如果水分较低,温度变幅稍大,对种子贮藏亦无妨碍。但水分过高,则必须要求在适当低温下贮藏。种子含水量未超过12.5%,种温未超过20~25℃,相对湿度在55%以内,能长期安全贮藏。湿度同样影响种子含水量,能使种堆发热。如水分、温度、湿度均在标准范围内,则应严格控制含水量、温湿度的变化。在6月下旬至8月下旬可采取白天仓内开除湿机,除去仓内高湿。晚上10点后或早上8点左右,采取通风、换气、排湿、降温,使仓内一直处于相对低温、低湿,以顺利通过炎热夏季。
|
||
(4)采用低温库贮藏
|
||
有条件的地方,应采用低温库贮藏,可以较好地保持种子的生活力。在低温库条件下(15℃以下),种子的水分控制在13%以下,可以安全度夏,而保持其原有的生活力水平。
|
||
第十章 杂交水稻种子检验
|
||
第一节 种子检验程序
|
||
一、种子检验的构成与操作程序
|
||
1995年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由总则、扦样、净度分析、发芽试验、真实性和品种纯度鉴定、水分测定和其他项目检验等七个标准(GB/T3543.1~7)构成。其内容可分为扦样、检测和结果报告三部分。
|
||
杂交水稻种子工程学
|
||
其中检测部分的净度分析、发芽试验、真实性和品种纯度鉴定、水分测定为必检项目,生活力的生化测定等其他项目检验属于非必检项目。
|
||
全面检验时应遵循的操作程序如图10-1所示。
|
||
图10-1 种子检验程序图
|
||
种子检验结果单是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扦样与检测而获得检验结果的一种证书表格(表10-1)。
|
||
表10-1 种子检验结果报告单
|
||
二、种子检验室的设置和功能
|
||
(一)样品接收室
|
||
该室的主要任务是对接收的样品进行检查、称重、登记、编号等项工作。一般需设有登记工作桌、电动台秤、号码机、日戳、剪刀、胶纸、样品暂存箱等。
|
||
在先进的样品接收室一般有电子计算机,将样品有关信息和编号马上输入计算机,并储存入磁盘里,自动打印出登记卡片,并将卡片与样品袋放在一起,放入铁皮盘内,送往分样室。
|
||
(二)分样室
|
||
该室主要任务是按登记卡片上检验项目,分取各项测定试样,应设有工作台、分样器、天平等。
|
||
(三)净度分析室
|
||
该室主要任务是对样品进行筛理或均匀吹风、试样分析、各种成分称重和计算等净度分析工作。因此一般应设有净度工作台、台灯、灯光放大镜、套筛、吹风机、电子天平、计算机等仪器。
|
||
(四)发芽工作室
|
||
该室主要任务是进行发芽床的准备、数种置床、幼苗鉴定、记载和结果计算等工作。因此应设有办公桌或工作台,其上可摆设发芽试验用品、台灯、灯光放大镜、喷水器、卡片盒等,桌边安装有真空数种系统,以便进行发芽试验的准备、数种置床、幼苗鉴定和记载等工作。此外还应配备小推车,放置培养皿等,推入或推出发芽室。
|
||
(五)发芽室
|
||
该室主要是用来保温培养的。为了充分利用发芽室内的空间,多放入发芽器具,可定制铝质发芽架,并装上紫外光灯,用于杀菌消毒。这种发芽室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可用计算机程序控制。一般的检验室只需配置1~2台光照培养箱即可。
|
||
(六)生活力测定室
|
||
生活力测定工作室主要进行四唑染色法测定种子生活力等工作。因此需设置工作台、恒温箱、真空烘箱、显微镜等仪器,以及橱柜,存放有关物品。此外还需装置足够亮度的灯和通风系统,以吸去四唑有毒气体。
|
||
(七)纯度检验室
|
||
(1)形态鉴定室
|
||
主要进行水稻种子和幼苗的形态鉴定。因此需配备有放大镜、双筒显微镜、测微尺、小型人工气候箱或光照发芽箱等设备。
|
||
(2)生化分析室
|
||
主要进行电泳、色谱分析和染色体鉴定等品种真实性鉴定和纯度测定等工作。因此需设置瓷台和工作桌、冰箱、空调机、离心机和抽气机等,并应配备电泳仪和电泳槽等有关仪器和用品。
|
||
(3)标准样品陈列室
|
||
主要陈列有关品种鉴定的标准样品的种子,以便在进行形态、生化和其他测定时的对照和核对。因此需配备陈列样品的橱柜和样品瓶等。
|
||
(八)水分测定室
|
||
该室主要是进行标准烘箱法和电子仪器速测法测定种子水分的工作室。因此应设置工作台,放置天平、干燥器等器具;一边须设低基水泥台二个,一个放置恒温干燥箱,另一个放置磨粉机等。另外还需备有橱柜,以便存放硅胶、铝盒、坩埚钳、手套等用品。
|
||
(九)病虫害检查室
|
||
该室应设有工作台、套筛、放大镜、主要病虫害标本、双筒显微镜和高倍显微镜、振荡机、培养箱和消毒器等病理检查的仪器和用品,以便进行肉眼、过筛、剖粒、染色、比重洗涤和分离培养检查等项工作。
|
||
(十)重量测定室
|
||
该室应配备电子自动数粒仪、电子天平以及容重器等,以便进行千粒重和容重的测定。
|
||
第二节 扦样
|
||
一、划分种子批
|
||
一批水稻种子不得超过25000kg(GB/T3534.2-95),其容许差距为5%。若超过规定重量时,须分成几批,分别给以批号。
|
||
二、扦取初次样品
|
||
(一)袋装种子批扦样法
|
||
首先根据欲检种子袋数确定应扦样袋数(表10-2);其次均匀设置扦样点;然后用单管扦样器从各扦样点袋中扦取初次样品。
|
||
(二)散装种子批扦样法
|
||
先按种子堆水平面积分区设点(表10-3),再按种子堆高度分扦样层;然后由上到下扦取初次样品。
|
||
(三)小包装种子批扦样法
|
||
首先将小包装种子批合并成100kg为一个扦样的基本单位,然后确定从每个基本单位中取出的数量,并取出作为初次样品。
|
||
三、配置混合样品
|
||
各袋各点或各扦样单位扦出的初次样品,经感官粗查,只要质量大体一致就可将它们充分混合而组成混合样品。
|
||
四、分取送验样品
|
||
用分样器或分样板从混合样品中分出规定数量(或略多)的送验样品,在全面检验时需三份送验样品。其中一份供净度、发芽测定样品用,重量不低于400g,可用清洁的纸袋或布袋包装;另一份供水分测定样品用,重量不低于100g,须用密封容器包装;第三份作为品种鉴定用,若仅限于实验室测定,重量不低于500g,若用于田间小区及实验室测定,则不低于1000g。附上扦样证明书,应尽快于24h内送往检验室。
|
||
五、试验样品的分取
|
||
(1)机械分样器法
|
||
使用钟鼎式分样器时应先刷净,样品放入漏斗时应铺平,用手很快拨开活门,使样品迅速下落,再将两个盛接器的样品同时倒入漏斗,继续混合2~3次,然后取其中一个盛接器按上述方法继续分取,直至达到规定重量为止。使用横格式分样器时,先将种子均匀地散布在倾斜盘内,然后沿着漏斗长度等速倒入漏斗内。
|
||
(2)四分法
|
||
将样品倒在光滑的桌上或玻璃板上,用分样板将样品先纵向混合,再横向混合,重复混合4~5次,然后将种子摊平成四方形,用分样板划两条对角线,使样品分成4个三角形,再取两个对顶三角形内的样品继续按上述方法分取,直到两个三角形内的样品接近两份试验样品的重量为止。
|
||
表10-2 袋装的扦样袋(容器)数
|
||
表10-3 散装的扦样点数
|
||
六、样品存放
|
||
收到样品应从速进行检验,如果不得不延搁时,须将样品保存在凉爽通风良好的室内,使种子质量的变化降到最低限度。
|
||
为了便于进行复验,应将保留样品在适宜条件(低温干燥)下保存一年,使质量变化降到最低限度。
|
||
第三节 种子净度分析
|
||
一、净种子、其他植物种子和杂质的区分
|
||
(一)净种子
|
||
(1)完整的种子单位
|
||
种子单位如是小花须带有一个明显含有胚乳的颖果或是糙米。有颖片、内外稃包着颖果的小穗,当芒长超过小花长度时,须将芒除去;有或无不孕外稃、有内外稃包着颖果的小花,当芒长超过小花长度时,须将芒除去。
|
||
(2)超过原来大小一半的破损种子单位。
|
||
|
||
(二)其他植物种子
|
||
其鉴定原则与净种子相同。
|
||
(三)杂质
|
||
明显不含真种子的种子单位;破裂或受损伤种子单位的碎片为原来大小的1/2或不及1/2的;按水稻净种子定义,不将这些附属物作为净种子部分或定义中尚未提及的附属物;脆而易碎、呈灰白色、乳白色的菟丝子种子;脱下的不育小花、空的颖片、内外稃、稃壳、茎叶、真菌体、泥土、砂粒、石砾及所有其他非种子物质。
|
||
二、净度分析方法
|
||
(一)送验样品的称重和重型混杂物的检查
|
||
1.将送验样品倒在台秤上称重,得出送验样品重量M。
|
||
|
||
2.重型混杂物的检查
|
||
在送验样品(或至少是净度分析试样重量的10倍)中,若有与供检种子在大小或重量上明显不同且严重影响结果的混杂物,如土块、小石块或小粒种子中混有大粒种子等,应先挑出这些重型混杂物并称重,再将重型混杂物分离为其他植物种子和杂质。
|
||
将送验样品倒在光滑的木盘中,挑出重型混杂物,在天平上称重,得出重型混杂物的重量m,并将重型混杂物分别称出其他植物种子重量和杂质重量m2。m1和m2重量之和应等于m。
|
||
(二)试验样品的分取
|
||
先将送验样品混匀,再用分样器分取试验样品一份,或半试样两份,试样或半试样的重量分别不少于40g或20g。然后,用天平称出试样或半试样的重量。按规定留取小数位数(表10-4)。
|
||
表10-4 称重与小数位数
|
||
(三)试样的分析分离
|
||
选用筛孔适当的两层套筛,要求小孔筛的孔径小于所分析的种子,而大孔筛的孔径大于所分析的种子。使用时将小孔筛套在大孔筛的下面,再把筛底盒套在小孔筛的下面,倒入(半)试样、加盖,置于电动筛选机上或手工筛动两分钟。筛理后将各层筛及底盒中的分离物分别倒在净度分析桌上进行分析鉴定,区分出净种子、其他植物种子、杂质,并分别放入小碟内。
|
||
(四)结果计算
|
||
1.各种分出成分称重
|
||
试样分析结束后将每份试样(或半试样)的净种子、其他植物种子和杂质分别称重,称量的精确度与试样称重时相同。然后将每份试样各成分的重量相加,并计算各成分所占百分率。百分率的计算应以分析后各成分的重量之和为基数,而不用试样原来的重量。各成分重量总和应与原试样重进行比较,校对在分析过程中重量有无增减或其他差错。如果两者之间重量差异超过原试样重的5%,表明可能有差错,必须重新分析,并取用重新分析的结果。
|
||
2.两份(半)试样分析结果计算
|
||
根据两份(半)试样分析结果,分别计算三种成分的重量百分率,并求出平均值,查表10-5,查对容许差距,两份(半)试样之间,各相同成分的百分率相差不能超过规定的容许差距。如超过容许范围,则须重新分析成对试样,直至得到各成分的差距均在容许范围为止,但最多分析不必超过四对。若某成分的差距达容许值的二倍,则将其所属成对试样的分析结果弃去。最后用留下的全部数值来计算加权平均百分率。
|
||
3.分析两份或两份以上试样的结果计算
|
||
如果在某种情况下有必要分析第二份试样时,那么两份试样各成分的实际差距不得超过表10-5中所示的容许差距。若所有成分都在容许范围内,则取其平均值;若超过,则再分析一份试样;若分析后的最高值和最低值差异没有大于容许误差两倍时,则填报三者的平均值。如果其中的一次或几次显然是由于差错造成的,那么该结果须去除。
|
||
表10-5 同一实验室内同一送验样品净度分析的容许差距
|
||
表10-5 同一实验室内同一送验样品净度分析的容许差距(续)-1
|
||
表10-5 同一实验室内同一送验样品净度分析的容许差距(续)-2
|
||
三、结果报告
|
||
净度分析的结果应保留一位小数,各种成分的百分率总和必须为100%。成分小于0.05%的填报为“微量”,如果一种成分的结果为零,须填“-0.0-”。
|
||
当测定某一类杂质或某一种其他植物种子的重量百分率达到或超过1%时,该种类应在结果报告单上注明。
|
||
第四节 种子发芽试验
|
||
一、发芽床的选用和湿度的控制
|
||
水稻种子发芽试验可选用纸床和砂床。纸床所采用的材料要求具有一定的强度、质地好、吸水性强、保水性好、无毒无菌、清洁干净,不含可溶性色素或其他化学物质,pH为6.0~7.5。可以用滤纸、吸水纸等作为纸床。纸床包括纸上(TP)和纸间(BP)。纸上(TP)是将种子放在一层或多层纸上发芽;纸间(BP)是将种子放在两层纸中间。将纸床吸足水分后,沥去多余水即可置床发芽。
|
||
砂床所用的砂要求砂粒大小均匀,其直径为0.05~0.80mm,无毒无菌无种子,持水力强,pH为6.0~7.5,使用前必须进行洗涤和高温消毒。化学药品处理过的种子样品发芽所用的砂子,不再重复使用。将砂床加水至其饱和含水量的60%时,即可将种子播在一层平整的湿砂上,然后加盖10~20mm厚度的湿砂。
|
||
二、置床前破除休眠
|
||
(1)物理机械方法
|
||
①加热干燥
|
||
将发芽试验的各重复种子放在通气良好的条件下于40℃温度下干燥,种子摊成一薄层。
|
||
②去稃壳处理
|
||
用出糙机脱去稃壳。
|
||
(2)化学方法处理
|
||
①硝酸处理
|
||
水稻休眠种子可用硝酸溶液(0.1mol/L)浸种16~24h,然后置床发芽。
|
||
②硝酸钾处理
|
||
发芽开始时,发芽床可用0.2%(m/V)的硝酸钾溶液湿润。在试验期间,水分不足时可加水湿润。
|
||
③双氧水处理
|
||
用3%(V/V)浓度,浸种24h。
|
||
三、数取试样、培养和管理
|
||
从经充分混合的净种子中,用数种设备或手工随机数取400粒。以100粒为一次重复,共4次重复。
|
||
将数取的种子均匀地排在湿润的发芽床上,粒与粒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在培养器具上贴上标签,于30℃恒温或20~30℃变温光照条件下进行培养。发芽期间要经常检查温度、水分和通气状况。如有发霉的种子应取出冲洗,严重发霉的应更换发芽床。
|
||
在种子发芽期间,应进行适当的检查管理,以保持适宜的发芽条件。发芽床应始终保持湿润,切忌断水,也不能水分过多或过干,以保持适宜的发芽水分。温度应保持在所需温度的±2℃范围内,防止因控温部件失灵、断电、电器损坏等意外事故造成的温度失控。如发现霉菌滋生,应及时取出洗涤去霉.当发霉种子超过5%时,应调换发芽床,以免霉菌传开。如发现腐烂死亡种子,则应将其除去并记载。还应注意氧气的供应情况,避免因缺氧而使正常发芽受影响。
|
||
试验持续时间为14d,初次计数时间为5d。试验前或试验间用于破除休眠处理所需时间不作为发芽试验时间的一部分。
|
||
如果样品在规定试验时间内只有几粒种子开始发芽,则试验时间可延长7d。根据试验情况,可增加计数的次数。反之,如果在规定试验时间结束前,样品已达到最高发芽率,则该试验可提前结束。
|
||
四、幼苗鉴定和观察计数
|
||
(1)正常幼苗条件(幼苗的全部主要构造均应正常)
|
||
根系:初生根完整或带有轻微缺陷,如褪色、有坏死斑点,开裂已愈合。若初生根有缺陷,而次生根正常,并有足够的数目。
|
||
幼芽:中胚轴完整,或带有轻微缺陷,如褪色、有坏死斑点,破裂已愈合,稍有弯曲。
|
||
芽鞘:完整或带有轻微缺陷,如褪色、有坏死斑点、稍有弯曲,顶端开裂少于1/3或等于1/3。
|
||
叶片:完整,从芽鞘顶端伸出,至少达一半长度,或有轻微缺陷,如褪色、有坏死斑点,轻微损伤。
|
||
(2)不正常幼苗(幼苗有一个或数个主要构造有缺陷,或正常发育受影响)
|
||
根系:初生根有缺陷或无功能或次生根缺失。如发育不良、停滞、障碍、缺失、破裂、从顶端开裂、收缩、纤细、负向生长、玻璃状,由初次感染引起的腐烂。
|
||
幼芽:中胚轴有缺陷,如破裂、形成环状、螺旋形、严重卷曲,由初次感染引起的腐烂。
|
||
芽鞘:有缺陷,如畸形、破裂、顶端损伤、缺失、形成环状或螺旋形、严重卷曲和弯曲、从顶端开裂并超过总长度的1/3、基部开裂、纤细,由初次感染引起的腐烂。
|
||
叶片:有缺陷,叶片不到芽鞘长度的一半,或缺失、弯曲及其它畸形。
|
||
幼苗:一个或数个主要构造有缺陷,或正常发育受影响,或整株有如下缺陷:畸形、黄化或白化、纤细、玻璃状、两株连生在一起,由初次感染引起的腐烂。先长芽鞘,尔后长根。
|
||
五、结果计算和报告
|
||
(一)结果计算
|
||
试验结果以粒数的百分率表示。当一个试验的四次重复(每个重复以100粒计,相邻的副重复合并成100粒的重复)正常幼苗百分率都在最大容许差距内(表10-6),则其平均数表示发芽百分率。不正常幼苗、硬实、新鲜不发芽种子和死种子的百分率按四次重复平均数计算。正常幼苗、不正常幼苗和未发芽种子百分率的总和必须为100,平均数百分率修约到最近似的整数,修约0.5进入最大值中。
|
||
表10-6 同一发芽试验四次重复间的最大容许差距
|
||
当100粒种子重复间的差距超过表10-6最大容许差距时,应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重新试验。如果第二次结果与第一次结果相似,即其差异不超过表10-6中所示的容许差距,则将两次试验的平均数填报在结果单上。如果第二次结果与第一次结果不相符合,其差异超过表10-7所示的容许差距,则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第三次试验,填报符合要求结果平均数。
|
||
表10-7 同一或不同实验室来自相同或不同送验样品间发芽试验的容许差距
|
||
(二)结果报告
|
||
填报发芽结果时,须填报正常幼苗、不正常幼苗、硬实、新鲜不发芽种子和死种子的百分率。假如其中任何一项结果为零,则将符号“-0-”填入该格中。
|
||
同时还须填报采用的发芽床和温度、试验持续时间以及为促进发芽所采用的处理方法。
|
||
第五节 种子水分测定
|
||
一、测定方法
|
||
(一)预防要求
|
||
由于自由水易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所以应采取一些措施尽量防止水分的丧失。如送验样品必须装在防湿容器中,并尽可能排除其中的空气;样品接收后立即测定;测定过程中的取样、磨碎和称重须操作迅速,避免磨碎蒸发等。
|
||
(二)测定程序
|
||
1.低恒温烘干法(103±21℃烘箱法)
|
||
(1)把电烘箱的温度调节到110~115℃进行预热,之后让其保持在103±2℃。
|
||
(2)把样品盒置于103±2℃烘箱中约1h左右,放入干燥器内冷却后用感量1/1000g天平称量,记下盒号和重量。
|
||
(3)把粉碎机调节到要求的细度,从送验样品中取出15~25g种子进行磨碎(种子磨碎物至少50%通过0.5mm的铜丝筛,而留在1.0mm铜丝筛上的不超过10%)。
|
||
(4)称取试样两份(放于预先烘干的样品盒内称重),每份4.5~5.0g,并加盖。
|
||
(5)打开样品盒盖放于盒底,迅速放入电烘箱内(样品盒距温度计水银球2~2.5cm),等5~10min内温度回升至103±2℃时,开始计算时间。
|
||
(6)103±21℃烘干8h后,打开箱门,戴好手套迅速盖上盒盖(最好在箱内盖好),立即置于干燥器内冷却,经30~45min取出称重,并记录。
|
||
(7)结果计算
|
||
水分(%)=((样品烘前重量-样品烘后重量)/样品烘前重量)×100
|
||
若一个样品两次测定之间的差距不超过0.2%,则用两次测定的算术平均数来表示。否则,须重做两次测定。
|
||
2.高恒温烘干法(130~133℃烘箱法)
|
||
(1)把烘箱的温度调节到140~145℃。
|
||
(2)样品盒的准备、样品的磨碎、称取样品等与103±2℃烘箱法相同。
|
||
(3)把盛有样品的称量盒的盖子置于盒底,迅速放入烘箱内,此时箱内温度很快下降,在5~10min内回升至130℃时,开始计算时间,保持130~133℃,不超过±2℃,烘干1h。
|
||
(4)到达时间后取出,将盒盖盖好,迅速放入干燥器内,经15~20min冷却,然后称重,记下结果。
|
||
(5)结果计算同上。
|
||
3.高水分种子预先烘干法
|
||
(1)从水稻或小麦高水分种子(水分超过18%)的送验样品中称取25.00±0.02g种子,用感量为1/1000g的天平称重。
|
||
(2)将整粒种子样品置于8~10cm的样品盒内。
|
||
(3)把烘箱温度调节至103±2℃,将样品放入箱内预烘30min至1h。
|
||
(4)达到规定时间后取出,至室内冷却,然后称重,求出第一次烘失的水分。
|
||
(5)将预烘过的种子磨碎,称取试样两份,各4.5~5.0g。
|
||
(6)用103±2℃烘箱法或130℃高温法烘干,冷却,称重,求出第二次烘失的水分。
|
||
(7)计算出总的种子水分%:
|
||
种子水分(%)=S1+S2-[(S1×S2)/100]
|
||
式中:S1——第一次烘失的水分%;
|
||
S2——第二次烘失的水分%。
|
||
二、结果报告
|
||
结果填报在检验结果报告单的规定空格中,精确度为0.1%。
|
||
三、电子水分仪速测法
|
||
(一)电阻式水分仪
|
||
现在我国常用的电阻式水分仪有武汉无线电厂制造的KLS-1型粮食水分测试仪和山东益都无线电厂生产的TL-4型钳式粮食水分测试仪和日本Kett L型数字显示谷物水分仪等。其构造原理和测定方法基本相同。
|
||
(二)电容式水分速测仪
|
||
目前我国普遍使用的电容式水分仪有美国帝强十二型水分仪、杭州工业仪器仪表厂制造的DSR型电脑式水分仪,以及日本Kett公司的量杯式水分仪等。
|
||
第六节 真实性和品种纯度鉴定
|
||
一、种子鉴定
|
||
(一)形态鉴定法
|
||
1.稻属品种种子的形态特征和记载标准(颜启传,1996)
|
||
(1)谷粒形状
|
||
分卵圆形(内外稃凸)、短圆形(内外稃甚凸)、椭圆形(内外稃微凸)、直背形(内稃微凸,外稃凸)、新月形(二边平行或者内稃微凸或直,外稃微凸或直)。
|
||
(2)芒的有无和长短
|
||
主穗中有芒粒数在10%以下的为无芒;在10%以上的为有芒;芒的长短分长、中、短、顶四级:芒长在60mm以下为顶芒;芒长在11~30mm为短芒,30~60mm为中芒;芒长在60mm以上为长芒。
|
||
(3)柱头色
|
||
在开花时记载柱头的实际颜色,分无色、红色、紫色三级。
|
||
(4)稃色、稃尖色、护颖色
|
||
从开花至成熟有变化,以成熟期颜色为主,同时就其发育过程加以区别。
|
||
①稃色 分秆黄色、褐斑色、茶褐色、红色、深红色、灰白色、紫色、紫黑色条斑纹等。
|
||
②稃尖色 分秆黄色、延展褐色、红色、淡黑褐色、黑褐色等。
|
||
③护颖色 分秆黄色、淡黄栗色、淡褐色、紫褐色、部分红色、部分黄褐色等。
|
||
(5)糙米率
|
||
取谷粒样品1000g,脱壳,称其糙米(包括碎米)重量,计算:
|
||
(6)米色
|
||
分琥白、乳白、红、紫黑等色。
|
||
(7)米质
|
||
根据腹白大小、心白大小、色泽、碎米率等项综合评定。分上、中、下三级记载。
|
||
(8)胀性测定
|
||
以出饭率表示。除去杂质及碎米的样品,用感量0.01g天平称取每份重40g试样3份,分别放入250ml已称重的烧杯(或搪瓷杯)内,并按下列标准用量筒加入清水(ml):
|
||
糯米:60、70、80;
|
||
粳米:70、80、90;
|
||
籼米:85、95、105。
|
||
加水后分别放入已煮沸的蒸笼中蒸煮40min,再闷10min后取出,表面立即盖以玻璃,防止水分散失和饭面硬结,冷却至室温后称重。最后在几份样品中选出一份硬软适中的饭样测算之:
|
||
(9)谷粒整齐度
|
||
取种子样品100g,通过长方形多层筛(各层筛孔宽度相差0.1~0.3mm),经筛动后分别将留在各层筛上的种子称重,把其中重量最大的相邻两层相加,求其占样品总重的百分率。
|
||
(10)硬度
|
||
取种子样品20~30粒,用螺旋式种子硬度计测定每粒种子破碎前承受的压力公斤数,并计算其平均数。
|
||
(11)透明度
|
||
将种子20g去壳后取糙米10粒,逐粒检查。凡是米粒全为角质或剖面上的粉质部分不到1/4的都归入角质种子;粉质部分达到1/4而不到3/4的归入半角质种子。求出角质种子及半角质种子的重量之和,并分别计算其百分率。
|
||
2.鉴定方法
|
||
(1)裂颖和柱头残迹夹持情况
|
||
据试验调查,三系杂交种种子裂颖率20%以上,柱头残迹夹持率60%以上,而一般常规籼稻种(含恢复系、保持系)裂颖率、柱头残迹夹持率一般在5%以下。两系杂交种裂颖率20%左右,柱头残迹夹持率10%左右,常规粳稻种一般无裂颖和柱头残迹夹持现象。
|
||
(2)谷壳、稃尖颜色及芒的有无
|
||
杂交稻种壳上普遍带有不同深浅生理性褐色斑迹。常规稻种谷壳呈黄色、均匀、光滑。杂交稻种稃尖颜色均匀一致,多为紫色,且无芒,杂交稻二代种稃尖颜色深浅不一,多呈浅红色或无色,有短芒。
|
||
(3)谷、米粒整齐度
|
||
杂交稻种粒大小一致,无长短不一现象。否则就是异品种种子。杂交稻种米粒腹部多有凹陷,青瘪粒较多,垩白较大,透明度较差,而杂交二代种和常规稻种腹部无凹陷,米粒饱满,腹白少,透明度高。
|
||
此外,杂交稻种还与稻粒黑粉病有关,杂交稻种一般有一定量的稻粒黑粉病,常规稻种一般无。
|
||
形态鉴定法简单、经济、快速,但准确性较差,且随着现代育种科学的发展,不同品种间种子外观形态的差异越来越小。因此,靠区别种子形态上的差异来鉴定种子纯度也变得越来越困难。
|
||
(二)苯酚染色法
|
||
将种子浸入清水中经6h,倒去清水,注入1%(m/V)苯酚溶液,室温下浸12h取出用清水洗涤,放在滤纸上经24h,观察谷粒或米粒染色程度。谷粒染色分为不染色、淡茶褐色、茶褐色、黑褐色和黑色五级;米粒染色分不染色、淡茶褐色、褐色或紫色三级。
|
||
此法可以鉴别籼粳稻,一般籼稻染色深,粳稻不染色或染成浅色,因籼、粳型不同品种染色均有深浅之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凡不染色者均属粳稻。
|
||
二、幼苗形态鉴别
|
||
随机从送验样品中数取400粒种子,鉴定时须设重复,每重复为100粒种子。在培养室或温室中,可以用100粒,二次重复。
|
||
幼苗鉴定可以通过两个主要途径:一种途径是提供给植株以加速发育的条件(类似于田间小区鉴定,只是所需时间较短),当幼苗达到适宜评价的发育阶段时,对全部或部分幼苗进行鉴定;另一种途径是让植株生长在特殊的逆境条件下,测定不同品种对逆境的不同反应来鉴别不同品种。
|
||
目前,应用较多的为芽鞘颜色鉴定。该方法主要利用双亲和一代杂种在苗期表现的某些植物学性状,如幼苗芽鞘颜色的差异,在苗期可以准确地鉴别出杂种和亲本苗(假杂种),这种容易目测的性状称为“标记性状”或“指示性状”。
|
||
利用该法进行鉴别真假杂种,杂种带有苗期隐性性状,而父本带有相应的显性性状,这样杂交所得的杂种表现显性方可与其母本区别。同时该性状还是不易受环境条件影响,最好是一对基因控制的质量性状,如果是数量性状则双亲差异应该是很大的。
|
||
禾谷类幼苗芽鞘通常分绿色与紫色两类,因品种不同,紫色有深浅之分,如水稻IR24芽鞘为绿色,献党1号芽鞘为紫色,杂种(F1赣化二号则为浅紫色。鉴定时取试样4份,各100粒,在适宜温度和连续光照下培养发芽,待芽鞘露出品种固有颜色时就可鉴定,凡紫鞘中出现绿鞘幼苗时则为异品种,计算品种纯度。为使花青素加深可在较低的温度下发芽或用1%盐酸湿润发芽床。
|
||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张集文发明了一种“苯达松敏感标记杂交水稻种子纯度保障技术”,解决了杂交水稻制种时发生不育系自交混杂后难以鉴别和清除的难题。其技术原理是通过将隐性苯达松敏感性状导入水稻不育系,使其自交结实种子长成的秧苗可以被一定浓度的苯达松杀死,而真正的杂交种苗安全无害。这样,只要在苗期喷施苯达松溶液,就可迅速地检验出其种子纯度,并且简便有效地清除混入的不育系自交种苗,确保大田种植纯度。
|
||
三、田间小区种植鉴定
|
||
(一)稻属品种植株的形态特征和记载标准(颜启传,1996)
|
||
1.茎秆
|
||
(1)株高
|
||
分高、中、矮三级。110cm以上为高,90~110cm为中,90cm以下为矮。
|
||
(2)茎秆粗细
|
||
以测量茎地上部分第二节间的直径为标准,分粗、中、细三级。大于6.1mm的为粗,4~6mm为中,小于4mm为细。
|
||
(3)茎色
|
||
分浅绿、深绿、淡紫、紫红、紫色五级。
|
||
(4)茎节色
|
||
分浅绿、深绿、淡紫绿、紫绿四级。
|
||
(5)上部节间状态
|
||
分直、半弯、弯三级。
|
||
(6)茎集散性
|
||
指主茎与分蘖间的角度大小。以分蘖盛期为标准,分集、中、散三级。主茎与分蘖全部直生的为集,斜垂的为中,散开的为散。
|
||
2.叶片
|
||
(1)叶毛
|
||
分无毛、微毛和有毛三级。
|
||
(2)叶长
|
||
分长、中、短三级。
|
||
(3)叶宽
|
||
分宽、中、窄三级。
|
||
(4)叶色
|
||
分浅绿、深绿、稍带紫红、稍带紫绿四级。
|
||
(5)叶鞘色
|
||
以分蘖盛期为准,分绿色、淡红、紫红三级。
|
||
(6)剑叶长度
|
||
分长、中、短三级。35cm以上为长,25~35cm为中,25cm以下为短。测量时以剑叶叶枕至叶尖长度为准。
|
||
(7)剑叶宽度
|
||
分宽、中、窄三级。以叶片最宽处为准。大于1.5cm为宽,1~1.5cm为中,小于1cm为窄。
|
||
(8)剑叶角度
|
||
指剑叶与穗颈所成角度大小,在齐穗期记载。分大(钝角)、中(直角)、小(锐角)三级。一般以大于60°角度的为大,30°~60°为中,小于30°为小。
|
||
(9)叶舌长度
|
||
分缺、短、中、长四级。
|
||
(10)叶舌色
|
||
分绿色、淡红、紫红三级。
|
||
(11)叶耳色
|
||
分浅绿,中绿、浅紫红三级。
|
||
3.穗部
|
||
(1)穗形弯直
|
||
分为直生形、垂头形、弧形、半图形、弯形五种。直生形为穗轴直立,垂头形为近穗头略弯;弧形为全穗斜弯;半圆形为穗基部起弯成半圆;弯形为从穗近基部下弯。
|
||
(2)穗枝集散
|
||
指穗枝梗与穗轴所成角度,分集、中、散、披散四级,在抽穗期记载。凡枝梗与穗轴靠近成束状为集;枝梗角度大于25°散开的为散;枝梗角度小于25°而全穗枝梗较集结的为中;枝梗角度接近90°分散在周围的为披散。
|
||
(3)穗颈长短
|
||
指主穗茎节露出剑叶叶枕的长度,在齐穗期以后记载,分长、中、短三级。长于8.5cm为长;2.2~8.5cm为中;小于2.2cm为短。穗颈包在叶鞘内的为包颈。
|
||
(4)穗长
|
||
从穗颈节至穗顶(不连芒)的长度。求出10~20穗长的平均数,以cm表示,以测定主穗长度为准,分长、中、短三级。25cm以上为长;20~25cm为中;20cm以下为短。
|
||
(5)每穗粒数
|
||
包括每穗上的实粒、不实粒,以及已脱落粒的总数。白穗和半枯穗不计算在内,而落粒应作实粒计算,以测定主穗总粒数为准。取5~10穴穗测定,求平均值。每穗粒数分多、中、少三级。151粒以上为多;100~151粒为中;100粒以下为少。
|
||
(6)结实率
|
||
指每穗平均实粒数占每穗平均总粒数的百分率。
|
||
(7)空瘪谷率
|
||
指每穗平均空瘪粒占每穗平均总粒数的百分率。
|
||
(8)着粒密度为10cm穗长内的着粒数(包括实粒、瘪粒和脱落粒),以粒/10cm穗长表示。
|
||
着粒密度分为密、中、稀三级。每10cm穗长在60粒以上为密;54~60粒为中;54粒以下为稀。
|
||
(9)穗重
|
||
从每穗穗颈处剪下,晒干称重,除以穗数,即得每穗平均重(g)。考查时以主穗为准,品种的穗重分为大、中、 小三级。3.5g以上为大;2.3~3.5g之间为中;2.3g以下为小。
|
||
(10)千粒重
|
||
测定国家规定水分的1000粒种子的重量。按千粒重可分为特大粒、大粒、中粒、小粒、特小粒五级。千粒重在30g以上为特大粒;27~29g之间为大粒;24~26g之间中粒;21~23g之间为小粒;20g以下为特小粒。
|
||
(二)鉴定方法
|
||
1.土地选择、种植密度和栽培管理措施
|
||
为使品种特征特性充分表现,试验的设计和布局上要选择气候环境条件适宜的、土壤均匀、肥力一致、前茬没有种植水稻和杂草的田块,并有适宜的栽培管理措施。
|
||
行间及株间应有足够的距离,采用单本插,行株距13cm×20cm。
|
||
2.鉴定种植株数
|
||
为了测定品种纯度百分率,必须与现行发布实施的国家种子质量标准相联系起来。试验设计的种植株数要根据国家种子质量标准的要求而定。一般来说,若标准为(N-l)×100%/N,种植株数4N即可获得满意结果。如标准规定一级杂交种纯度为98%,即N为50,种植200株即可达到要求。
|
||
3.鉴定时期和方法
|
||
(1)异品种
|
||
在幼苗四叶期,按其假茎宽窄、长短、叶色深浅、叶片挺拔、分蘖强弱、角度大小进行鉴别。
|
||
(2)变异株
|
||
最佳分辨时期在幼穗分化5~6期,根据株型松散、剑叶长度等性状进行鉴别。
|
||
(3)不育系和保持系
|
||
大田分蘖属弱株,而播始历期一般约60d左右,在秧田后期(特别是两段秧寄插),它们表现为株矮、分蘖弱、幼穗分化早、叶片淡黄等性状,在秧田后期或移栽大田时鉴别。
|
||
(4)恢复系
|
||
分蘖弱,叶片较窄、淡绿,易在苗期识别。
|
||
(5)大青棵
|
||
属籼粳交,在分蘖末期至孕穗初期表现三个特征:一是叶色淡绿、叶窄挺直,剑叶较长;二是株型高;三是分蘖特别旺盛。
|
||
(6)小青棵
|
||
籼籼杂交,在扬花期才易识别剔除,表现属分蘖弱株,叶色淡,叶片披长,叶鞘薄淡等明显特点。
|
||
四、结果报告
|
||
(一)结果计算和表示
|
||
1.种子和幼苗
|
||
用种子或幼苗鉴定时,用本品种纯度百分率表示。
|
||
2.田间小区鉴定
|
||
将所鉴定的本品种、异品种、异作物和杂草等均以所鉴定植株的百分率表示。
|
||
(二)品种合格和淘汰的评判
|
||
品种纯度是否达到国家种子质量标准、合同和标签的要求,可利用表10-8进行判别。
|
||
表10-8 品种纯度的容许差距
|
||
表10-8 品种纯度的容许差距(续)-1
|
||
表10-8 品种纯度的容许差距(续)-2
|
||
如杂交水稻亲本良种国家种子质量标准规定品种纯度为99.0%。从表10-8第一行查到规定值99%,然后从样本株数、苗数或种子粒数栏到样品400的行,即容许差距为0.8%,假设抽检品种纯度98.75%,比标准规定值仅低0.25%,小于容许差距0.8%,表明这批杂交水稻亲本种子是合格的。
|
||
表10-8中品种纯度测定的容许差距,可通过下列公式计算:
|
||
式中:P——标准规定纯度(%);
|
||
q——100-P;
|
||
N——种植株数或样品数量。
|
||
国家种子质量标准规定纯度要求很高的种子,如育种家种子、原种,是否符合要求,可利用淘汰值。淘汰值是在考虑种子生产者利益和有较少可能判定失误的基础上,把在一个样本内已观察到的变异株数与质量标准比较,作出接受符合要求的种子批或淘汰该种子批,其可靠程度与样本大小密切相关(表10-9)。
|
||
表10-9 不同样本大小符合标准99.9%接收含有变异株种子批的可靠程度
|
||
不同规定标准与不同样本大小下的淘汰值见表10-10,如果变异株大于或等于规定的淘汰值,就应淘汰该种子批。
|
||
表10-10 不同规定标准与不同样本大小的淘汰值
|
||
淘汰值(R)的计算,可按下列公式进行:
|
||
式中X为杂株数。
|
||
例如:田间小区种植4000株。标准规定纯度为99.9%,则X(杂株数)=4。
|
||
在实验室、培养室所测定的结果须填报种子数、幼苗数或植株数。
|
||
田间小区种植鉴定结果除品种纯度外,可能时还填报所发现的异作物、杂草和其他栽培品种的百分率。
|
||
第七节 重量测定
|
||
一、重量测定方法(千粒法)
|
||
将净度分析后的全部净种子均匀混合,分出一部分作为试验样品。
|
||
用手或数粒仪从试验样品中随机取两个重复,种子数各为1000粒,各重复称重(g),小数位数与表10-4的规定相同。
|
||
两份重复的差数与平均数之比不应超过5%,若超过应再分析第三份重复,直至达到要求,取差距小的两份计算测定结果。
|
||
二、结果计算
|
||
根据实测千粒重和实测水分,按GB4404.1种子质量标准规定的种子水分13.0%,折算出规定水分的千粒重。计算方法如下:
|
||
其结果按测定时所用的小数位数表示。
|
||
在种子检验结果报告单“其他测定项目”栏中,填报结果。
|
||
第十一章 杂交水稻种子管理
|
||
第一节 杂交水稻制繁种管理
|
||
一、种子管理的基本职能
|
||
(1)贯彻执行国家和省有关种子法规和方针、政策
|
||
组织种子法规的宣传、贯彻与实施是种子管理部门的重要任务,同时为了促进种子产业与种子事业的发展,根据国家有关产业政策,制定并组织各级种子公司实施种子发展建设规划。
|
||
(2)负责农作物品种的审(认)定
|
||
根据《种子法》的要求,国家和省市两级成立品种审定委员会,对需要审(认)定的主要农作物品种进行审(认)定,为了做好这一工作,必须同时做好品种的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及新品种展示工作,制订有关区域试验规程。
|
||
(3)发放《农作物种子生产许可证》和《农作物种子经营许可证》
|
||
依照《种子法》和《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负责种子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的审核、发放、公示等工作。
|
||
(4)种子质量监督检验
|
||
根据农业生产和主管部门的要求,依据《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在本行政区域内负责种子质量监督、抽检和仲裁检验,也可接受生产单位的委托检验。
|
||
(5)救灾备荒种子的管理
|
||
根据《种子法》的规定,各级政府按照分级贮备的原则,都应建立和完善救灾备荒种子贮备制度,以防不测之需。
|
||
(6)查处种子违法案件
|
||
种子市场管理是种子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能之一,随着市场的不断放开,经营主体大量增加,假冒伪劣种子案件时有发生,必须及时查处各种案件,保护农民利益。
|
||
(7)人员的培训
|
||
组织系统内的干部和职工的培训对于提高干部和职工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种子管理部门应经常性地组织培训考察交流活动。
|
||
二、与杂交水稻种子有关的法律、法规概述
|
||
(一)法律
|
||
(1)种子法
|
||
①把种子管理提高到了法律的高度
|
||
《种子法》与《产品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平行,具有同等作用。并且《种子法》是特别法,其效力优于《产品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普通法,在《种子法》有规定的应当遵从《种子法》的规定。
|
||
②内容全面
|
||
从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到种子的使用的整个过程,涉及种质资源保护、品种选育、种子的生产、经营、使用和行政管理等各个方面,对育种者、种子生产者、种子经营者、种子使用者、种子管理人员的权利义务都作了明确规定。
|
||
③体现了市场经济的特点
|
||
市场经济要求一切经济活动都要遵循价值规律,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优胜劣汰,合理资源配置。《种子法》取消了政府指定经营和地方分割,把种子的行政管理和生产经营彻底分开,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参与种子的生产经营活动,所有的种子企业都平等竞争,品种审定标准、种子生产经营条件、进出口办法等都由全国统一制定。
|
||
④可操作性明显增强
|
||
《种子法》对每一具体的违法行为如何处理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执法人员在执行时就可以严格按照《种子法》的有关条款加以执行。
|
||
⑤鼓励育繁推销一体化
|
||
对于从事育繁推销一体化且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由农业部发放《种子经营许可证》,其效力可在全国范围内有效,为大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创造了宽松的政策环境,打破了市场封锁和贸易壁垒。
|
||
(2)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
||
《标准化法》共五章26条,对需制定标准的产品、标准的制定、实施、法律责任等作了规定。
|
||
(3)产品质量法
|
||
《产品质量法》共六章74条,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生产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损害赔偿和有关法律责任作了规定。
|
||
(4)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共八章55条,对消费者的权利、经营者的义务、国家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消费者组织、有关争议的解决和法律责任作了规定。
|
||
(二)条例
|
||
(1)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及其实施细则
|
||
《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共八章46条,对品种权的内容和归属、授予品种权的条件、品种权的申请和受理、品种权的审查与批准、期限、终止和无效以及有关罚责作了规定。《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实施细则(农业部分)》共10章80条,对品种权的内容和归属,授予品种权的条件,品种权的申请和受理,品种权的审查批准,品种权的无效宣告,文件的递交、送达和期限,费用和公报以及有关罚责作了规定。
|
||
(2)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
|
||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共八章56条,对研究与试验、生产与加工、经营、进口与出口、监督检查和有关罚责作了规定。《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共7章44条,对安全等级和安全评价、申报和审批、技术检测管理、监督管理与安全监控和有关罚责作了规定。
|
||
(3)植物检疫条例及其实施细则
|
||
《植物检疫条例》共24条,对组织机构、疫区划分与保护、植物品种调运、产地检疫、有关罚责等作了规定。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农业部分)共8章30条,对检疫机构的职责,检疫范围,植物检疫对象的划区、控制和消灭,调运检疫,产地检疫,国外引种检疫,奖励和处罚等作了规定。
|
||
(三)规章和规程
|
||
(1)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
|
||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共七章36条,对品种审定委员会设立、申请和受理、品种试验、监督管理等作了规定。
|
||
(2)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
|
||
《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共五章29条,对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许可证、农作物经营许可证、监督管理等作了规定。
|
||
(3)农作物种子标签管理办法
|
||
《农作物种子标签管理办法》共四章22条,对种子标签标注内容、标签制作、使用和管理等作了规定。
|
||
(4)农作物商品种子加工包装规定
|
||
《农作物商品种子加工包装规定》共7条,对农作物商品种子的加工包装作了规定。
|
||
(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
||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规定了种子扦样程序,种子质量检测项目的操作程序,检测基本要求和结果报告。
|
||
三、杂交水稻繁殖制种体系
|
||
(一)“县提、县繁、县制”繁制体系
|
||
所谓“县提、县繁、县制”繁制体系是指由县级及县级以上农业科研单位负责“三系”亲本的提纯和原种生产,县原种场再扩大繁殖使不育系和恢复系有足够的种源,人民公社利用原种场提供的种源进行制种生产,为生产提供杂交一代种子。这种体制建立于1976—1978年,在当时的情况下为杂交水稻的大面积示范、推广提供了基地保证。但由于体系点多面广,技术条件差,繁殖制种产量低,质量难以保证。
|
||
(二)“地提、县繁、县社制”繁制体系
|
||
所谓“地提、县繁、县社制”繁制体系是指由地(市)农业科研单位或种子公司负责“三系”亲本的提纯和原种生产,为县种子公司的繁殖提供种源;县种子公司则负责不育系和恢复系二个亲本的繁殖,为县制种基地或公社制种提供种源;县制种基地或公社负责杂交水稻大面积制种,提供杂种一代,这种体系有了改进,但仍然存在点多面广的不足,种子质量和产量得不到保证。
|
||
(三)“省提、地繁、县制”繁制体系
|
||
所谓“省提、地繁、县制”繁制体系是指由省级种子公司建立原种生产基地,负责“三系”亲本的提纯和原种生产,其设备、生产设施和技术条件、人员完备,种子质量可靠,不育系纯度达到99.8%以上,为地(市)种子公司的繁殖基地提供了可靠的种源;地(市)种子公司再建立繁殖基地,负责不育系和恢复系的繁殖,其种子纯度可达99%以上,为县种子公司制种提供种源;县种子公司则选择条件较好的制种基地,统一大面积制种,为本县和其它各业务关系的县提供种子,其种子纯度有了保证,这一体系沿用时间较长,使种子质量得到了一定保证。
|
||
(四)“提纯、繁殖、制种”一体化繁制体系
|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实施前几年,由于计划经济的成份下降,市场经济的比重上升,加上财政体制作了相应的调整,一些种子公司变成了差额预算或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同时各地在执行“省提、地繁、县制”繁殖制种体系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有的单位不但繁种而且制种,县种子公司占领了本县地盘,搞市场封锁,省种子公司只能做一些服务性工作,经济效益很低,湖南省农业厅率先在全国提出了“省提、省繁、县制县供”繁制体系,并得到了农业部的认可和推广。《种子法》实施以后,种子市场彻底打破了垄断局面,全面实施“种子工程”,要求按照育、繁、推、销一体化和现代企业制度来运营种子公司,在这一新形势下,大型股份公司把“提纯、繁殖、制种”一体化作为公司发展的基本目标,并且相应地建立了大型的原种生产基地和制种基地,配备了先进的仪器设备,生产出高质量的种子。特别是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亲本和品种更是采用这一方法。
|
||
四、杂交水稻繁制体系的管理
|
||
(一)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实行许可证制度
|
||
杂交水稻亲本及杂种一代作为一种特殊的生产资料和特殊商品,由于技术含量较高,与粮食安全关系密切,故《种子法》对杂交水稻种子生产作出严格的规定。除必须具有一定的注册资金外(有效区域在省内的需500万元,在全国有效需3000万元,进出口需1000万元),还需有技术人员,种子基地要有良好的隔离条件和无检疫性病虫害等。
|
||
(二)对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实行宏观调控
|
||
杂交水稻在露天工厂中生产,受自然的影响很大,特别是我国区域辽阔,各地的自然环境差异明显,往往会遇到不同程度的自然灾害,因此,各级种子管理部门有计划地对杂交水稻种子生产进行宏观调控,如核发生产许可证时对一些生产面积较大的组合适当调减,根据《种子法》要求,各级建立种子贮备制度,做好种子贮备工作,对某些紧俏组合进行余缺调剂等。
|
||
(三)对种子质量进行监控
|
||
杂交水稻种子质量事关农民收益,如果质量不能达标,将会严重影响产量,因此,必须对种子质量进行全程跟踪,按照国家种子质量认证的要求对种子企业进行质量认证,特别对在市场上经销的种子更应进行质量抽查,以防假冒伪劣种子流入市场。
|
||
第二节 杂交水稻种子质量认证
|
||
一、质量认证的概念
|
||
通常所说的质量认证也称为合格评定,指由第三方对产品、过程或满足规定的要求给出书面保证的程序。《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认证管理条例》将产品质量认证定义为:依据产品标准和相关技术要求,经认证机构确认并颁发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来证明某一产品符合相应标准和相关技术要求的活动。该定义的要点有:①认证的对象是产品、过程或服务;②标准是认证的基础;③鉴定方法包括质量抽检、质量体系的审核和评定;④认证的证明方法有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⑤认证是第三方从事的活动。认证包括产品质量认证和质量体系认证。
|
||
二、种子质量认证的概念与作用
|
||
(1)提供正确信息,保护农民利益
|
||
实施种子认证制度,是做好持续供应良种,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
|
||
(2)消除技术壁垒,促进贸易发展
|
||
在国际种子自由贸易流通中,种子质量认证是唯一被认可的途径。种子认证通过非歧视、透明度等来确定种子贸易的共性规则,通过互相签订双边或多边认证合作协议,消除技术壁垒,得到全球普遍认可,促进全球贸易的健康发展。
|
||
(3)规范企业行为,树立良好形象
|
||
企业通过开展种子质量认证的全过程,重视全过程的质量监控。通过种子质量认证树立良好的社会公众形象。
|
||
(4)利于品种保护,进入良性循环
|
||
一个国家的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完善程度与其种子产业的健康发展密切相关,品种保护工作做得好,有利于种子产业的良性发展,而种子认证有利于植物新品种保护。
|
||
三、种子认证的法律框架
|
||
(一)我国种子认证的基本原则
|
||
(1)国家对质量认证工作实施统一管理。
|
||
(2)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作用。
|
||
(3)按照国际通行准则和结合我国国情规范质量认证活动。
|
||
(4)从事质量认证工作的机构应成为具有明确法律地位的第三方实体,并接受相应的监督管理,依靠公正、科学、有效的服务取得信誉,在公平竞争中求得发展。
|
||
(5)坚持企业自愿申请的原则,同时对列于目录的强制性认证产品实现“四个统一”。
|
||
(6)质量认证的目的,在于促进企业强化技术基础,完善质量体系,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
|
||
(二)认证机构组织种子认证的一般原则
|
||
(1)申请认证品种须经认可有特异性和使用价值,并列入品种目录
|
||
种子认证确认的内容包括品种合格和种子质量合格两方面,品种合格是开展质量认证的前提和基础,如果品种不合格,种子质量就不可能合格。所谓品种合格,就是说品种必须具有特异性和使用价值,特异性是指新品种与已知的品种能相互区别,有自己的特异性状,品种的使用价值是指新品种在高产、抗逆、品质等特性之一比对照品种有优势,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
||
在种子认证过程中,为了便于管理,通常作法是把测试合格的品种汇集在一起,形成品种目录。种子认证实行目录管理。
|
||
(2)生产的所有认证种子必须与基础种子的一代或几代有直接关系,代数必须严格限制,通过不同颜色的标签或证书加以标识。
|
||
这条规定了种子生产的途径应采用系谱、限代繁殖的方法,按照育种家种子—原种—生产用种的程序进行,为便于识别,不同类别的种子采用不同颜色的标签进行识别,如规定育种家种子为红色,原种种子为白色,生产(认证)种子为蓝色等。
|
||
(3)采用后控手段鉴定品种真实性 对于遗传质量监控除把握好源头(如品种合格性、纯度达标、种子田隔离要求)、过程控制(田间检验、不混杂管理、标识与封缄等)外,还强调采用小区种植的办法来验证系谱繁殖的真实效果。
|
||
(三)种子认证的要求
|
||
我国种子认证试点所推行的《农作物种子质量认证手册试行方案》采用总论和分论相结合的标准,分为九章和一个附录。
|
||
第一章 范围
|
||
第二章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第三章 术语和定义
|
||
第四章 认证种子类别 常规种分为原种、大田用种;杂交种亲本种子分为原种、大田用种,杂交种子仅为大田用种。
|
||
第五章 种子生产者要求 生产主要农作物种子应具有《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许可证》和《农作物种子经营许可证》,申报时,应承诺严格遵循种子认证规定并履行有关义务。
|
||
第六章 种子遗传质量的监控
|
||
①种子生产源头控制。种子田应有良好的隔离条件和无检疫性病虫害以及较好的栽培条件。
|
||
②生产主要农作物种子的品种应是国家或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品种。
|
||
③种子来源应有种子标签。
|
||
④建立完整的种子生产体系。
|
||
⑤在秧苗期、花期和成熟期进行田间检验。
|
||
⑥对种子田进行混合。
|
||
⑦严防机械混杂。
|
||
第七章 扦样、标识与封缄监控
|
||
扦样:
|
||
①种子的扦样一般在种子加工的最后一步即包装前或包装后不久进行;
|
||
②扦样由种子扦样员负责扦取;
|
||
③扦样方法应依据《农作物种子扦样检验规程——扦样》。从种子批中扦取有代表性的、规定重量的样品。
|
||
标识:
|
||
①认证标识的发放、使用和管理应遵守《农作物种子质量认证证书和认证标识管理试行办法》的规定;
|
||
②认证标识使用应接受扦样员或认可种子扦样员的监督。
|
||
封缄:
|
||
①所有挂认证种子标识种子容器都应有封缄;
|
||
②封缄应接受种子扦样员或认可种子扦样员的监督。
|
||
第八章 种子物理质量的监控
|
||
①采取措施,减少种子收获和加工过程的质量劣变;
|
||
②根据《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扦样》所规定的最大限量,划分种子批;加工后的种子批应均匀一致,没有异质性,并应有唯一性的批号。
|
||
③种子检验由认证检验机构承担,并应根据《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规定的方法送样品进行检验;检验完成后,签署种子检验结论,出具检验报告。
|
||
第九章 批准放行
|
||
种子认证机构根据种子生产者申报的种子批,对照田间检验报告、种子检验报告以及其他报告,对达到认证种子质量要求的种子批签发认证证书。
|
||
四、质量手册的编写
|
||
(1)概况
|
||
包括封面(标题名称、简述、标识、分发和控制)、颁发令和任命书、目次、企业概况。
|
||
(2)质量手册说明与修改控制。
|
||
|
||
(3)组织结构。
|
||
|
||
(4)质量管理体系。
|
||
|
||
(5)管理职责
|
||
包括管理承诺和质量方针,质量政策,计划控制等。
|
||
(6)资源管理
|
||
包括人力资源控制,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
||
(7)产品实现
|
||
包括品种选育控制、亲本繁殖控制、种子生产过程控制、种子收购过程控制、种子加工过程控制、种子贮运过程控制。
|
||
(8)测量、分析与改进
|
||
包括顾客满意度评定程序、内部审核程序、不合格品控制程序、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等。
|
||
(9)附录
|
||
|
||
五、程序文件的编制
|
||
程序文件的内容与编制采用下列格式:①文件编号和标题;②目的和适用范围;③相关文件和术语;④职责;⑤工作流程;⑥报告和记录格式。
|
||
GB/T19001规定必须制定的6个程序:文件控制程序(4.2.3)、记录管理程序(4.2.4)、内部审核程序(8.2.2)、不合格品控制程序(8.3)、纠正措施控制程序(8.5.2)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8.5.3)。其他可选择的建议程序还有质量目标展开程序、管理评审程序、设备管理程序、采购控制程序、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等26个程序。
|
||
另外还要编写作业指导书和记录,作业指导书用于具体指导现场生产或管理工作,其结构和形式取决于作业的性质和复杂程度;记录包括质量记录和技术记录,分布于质量管理体系的四大板块中,每个环节都有质量记录。
|
||
第十二章 杂交水稻种子企业及其管理
|
||
第一节 种子企业的职能
|
||
一、现行种子企业的职能
|
||
(一)业务管理
|
||
(1)种子生产
|
||
根据以销定产的原则,制定种子生产计划,建立种子生产基地,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种子生产。对种子生产基地建立管理组织,实行合同管理,派出技术人员进行全程的技术指导和保证各项技术措施的到位,提高种子产量,保证种子质量。
|
||
(2)种子经营
|
||
及时搜集市场供求信息,依据本地种子需求量及外地预约生产合同量,制定本公司的经营计划,确定种子收(购)、销售价格。对所生产的种子及时组织收购,对需外购的种子适时组织调入。种子购入后进行精选加工,分级包装,应包衣的进行包衣处理。确保种子质量。对外销种子要及时组织发运,以利客户抢占市场和组织销售。对内销种子要做好统一供种工作。营销中必须确保经营信誉,向农业生产提供优质良种,让农民用上放心种。同时企业自身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
||
(3)新品种引进与科研育种
|
||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种子科研(新品种选育)与种子生产经营相分离的格局,即农业院校和科研单位负责新品种的选育,种子公司负责种子的生产和经营。现时这种状况仍在延续,新形势下种子公司虽都意识到应以自主组织科研开发取代原有的单纯引进应用职能,但这项工作只有部分种子企业刚刚涉足,与科研或与农业院所联合开发新品种。种子公司现时大多还是行使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的应用职能。
|
||
(4)技术服务
|
||
售后服务是种子企业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除负责种子生产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咨询工作外,对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和推广要与适宜的栽培方法同时进行,要研究高产稳产的栽培技术,保证良种良法一齐推,同时对售后种子实行全程跟踪服务。
|
||
(二)人财物管理
|
||
(1)财务管理
|
||
财务管理即对种子企业产、购、加、销全过程进行计划、调节和控制,加强资金管理、降低种子生产成本、严格财务控制,以最佳方案筹措资金,并有效地利用和分配资金,以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财务管理是种子公司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一个种子公司管理水平的主要标志。
|
||
(2)人事管理
|
||
种子生产、经营离不开有事业心、责任感和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企业中最宝贵的是人。加强人事管理、建立合理的用人制度、工资制度、内部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以及职工培训制度,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充分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是关系企业前途,命运的战略性工作。
|
||
(3)物流管理
|
||
随着种子事业的不断发展,重视物流管理,建立种子贮存制度、物料管理制度和综合设备管理制度等,在采购、添置、库存或使用中强化管理,提高设备完好率及物品的适用性,对企业提高经济效益都具有重要作用。
|
||
第二节 种子企业组织结构
|
||
一、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组织结构
|
||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按行政区域设立了纵向结构的各级国有种子公司,分别担负着本行政区域内的种子生产、组织种子供应和种子市场管理工作。主要结构包括:①中国种子公司;②省市级种子公司;③市(地)级种子公司;④县级种子公司。
|
||
《种子法》实施后,根据种子产业发展的需要,在各级国有种子公司主渠道的基础上,种子企业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是许多科研院校相继成立了技术服务型种子企业;二是多种经济成分的合资公司;三是国有公司转制或民间资本组成的民营种子公司;四是中外(含港、台、澳)合资或独资种子公司。这些种子企业的相继成立使我国的种子企业形成了经营主体多元化,多种经济成份共存的纵横交错新模式。
|
||
二、种子企业管理机构和人员
|
||
(一)种子企业机构设置的基本原则
|
||
(1)统一领导原则
|
||
种子企业的管理组织中,在指挥和命令上严格实行经理负责制,即下属只对一个上级负责,各级管理机构中都保持了集中领导,避免多头领导和政出多门。
|
||
(2)权责对等原则
|
||
在种子企业中,每个管理和工作人员都应有与其职务相对应的责任和权力。避免滥用职权的现象发生。
|
||
(3)分工协作的原则
|
||
每个机构和人员都要有明确的分工,有规定的职责范围,但分工不等于分家,还必须加强相互间的合作,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以提高整体效益。
|
||
种子企业管理组织的基本形式,目前普遍实行的是“直线制”,一类是管理人员,如经理和部门经理、分公司经理,一类是办事人员,如技术员、检验员、会计等。这种组织形式的优点在于各级管理机构中都保持了集中领导和统一指挥,避免多头领导和政出多门的现象,做到集中领导、分工严密、职责清楚、提高效率。
|
||
(二)种子企业领导的艺术
|
||
(1)领导者本人的素质
|
||
领导者的才能主要是学会用人,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者要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市场信息,同时正确运用权力,走群众路线,要知人用人,正确运用各种奖惩手段。
|
||
(2)处理事物的艺术
|
||
作为一个领导者,每天要面对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涉及公司的生产经营和方方面面,领导者要统揽全局,善于拍板,办事果断。市场如战场,来不得拖拉和回避。
|
||
(3)用人的艺术
|
||
一是用其长处,避其短处;二是善于授权;三是重视创新的人才和思维。
|
||
(三)一般中小种子企业内设机构
|
||
1.办公室
|
||
(1)负责种子公司的人事管理和劳资管理,执行种子公司的考勤制度,严格职工考勤。
|
||
(2)负责种子公司有关行政事务管理,搞好文明单位建设工作。
|
||
(3)负责检查国家有关种子工作方针、政策的宣传、贯彻和落实,为种子生产、经营工作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
||
(4)负责种子公司文字材料的组织,编写和印发,对事务信息及时搜集、整理、传递和反馈,并按规定安排存档。
|
||
(5)负责种子公司档案管理工作,建立收发文登记簿,搞好文件、电函和报刊的收发工作,对上级来文、业务往来电函和有关材料及时安排阅办和存档。
|
||
(6)负责种子公司日常事务、迎来送往、上报下达和来往客户的生活安排。
|
||
(7)负责种子公司后勤、车辆和卫生管理工作,搞好职工生产、福利,解决职工后顾之忧,保持工作环境的卫生。
|
||
(8)负责种子公司的治安保卫工作 建立治安防范制度,搞好防火、防盗和防事故,做到有备无患,杜绝恶性事故的发生。
|
||
2.生产技术部
|
||
负责种子生产工作,具体工作内容如下:
|
||
(1)以销定产,制定种子生产计划,并进行组织和实施,保证生产计划按计划落实。
|
||
(2)建立种子生产基地,组织种子生产。加强种子基地组织建设,建立健全行政管理组织和技术实施组织,搞好技术培训,强化技术队伍建设,使基地成为组织过硬、技术力量雄厚的稳固型基地。
|
||
(3)负责制种基地与农户的合同签订工作,按合同约束基地管理,使基地纳入法制化管理。
|
||
(4)制订分组合制种技术操作规程,加强全程的技术指导、实行规范化管理。严格把好精细播种、隔离区设置、去杂、收获和验收关,确实保证种子质量。
|
||
(5)加强制种技术员和基地的质量教育,提高种子生产人员的质量意识,强化质量管理,生产质量达标种子,树立本公司的质量信誉。
|
||
(6)负责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根据生产需要及时搜集信息,引进新品种,并按要求认真搞好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使生产的种子处在不同的品种寿命周期,保证品种适时更新换代。
|
||
3.市场营销部
|
||
负责种子营销工作,具体工作内容如下:
|
||
(1)负责市场调查 采取科学的方法搞好市场调查,调查品种发展方向和寿命周期,调查种子的需求、供给及价格,为经营预测和决策积累资料和提供依据。
|
||
(2)负责经营信息搜集 对来自种子公司内外的经营信息要及时、准确、全面地进行搜集和整理,并不断提高信息工作的水平、质量和经营预测的准确性,为经营决策奠定基础。
|
||
(3)制定种子经营计划 生产型种子公司要根据承约数量和当地需种量制定种子经营计划、流转计划、发运计划等;购销型种子公司根据种子需求量制订购销计划、运输计划等。并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保证各项计划的实现。
|
||
(4)开拓市场对外签订经济合同 在稳定原有市场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方法开拓新市场,增加新用户,扩大种子公司的经营数量。建立合同档案,加强合同管理,提高合同的兑现率。
|
||
(5)根据市场种子供需求状况,确定适宜的营销策略,制定种子购销价格,保证经营业务的正常往来。按合同规定及时组织种子收发,依生产需要组织统一供种,向客户和农业生产提供优质合格种子,获取较好的经济效益。
|
||
(6)总结分析营销活动,积累资料,结合市场调查和信息搜集,向总经理提供经营预测和决策的依据,协助总经理搞好经营预测和决策。与财务部共同搞好经济活动分析和经济效益评价。
|
||
4.财务部
|
||
财务部是种子公司内部的会计机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二条,对会计的职责以法律形式作了规定,其主要职责是: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拟定本单位办理会计事务的具体办法;参加与拟订经济计划、业务计划,考核、分析、预算财务计划的执行情况;以及办理其他会计事务。
|
||
(1)根据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按会计制度要求,建立健全科学的内部管理制度和会计事务处理的办法,并认真贯彻各项制度和实施有关业务处理办法,实行广泛的群众监督。
|
||
(2)正确、及时、完整地做好记账、算账、报账工作,要求做到手续完备,内容真实,数字准确,帐目清楚,按期编制报表。认真记载反映种子公司的单位财产、资金的变化和财务成果,为经营管理提供可靠的资料,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
|
||
(3)通过会计信息工作和预测,参与决策,以及对拟定各项业务计划和财务计划提出积极的建议,并在实施中及时找出实际完成情况与计划的差异,监督种子公司经济活动和财务活动。
|
||
(4)在进行日常核算的同时,通过办理决算、审核凭证、核对合同、审查价格等工作环节,对种子公司内部的经济活动以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财经纪律、税务纪律以及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实行事中监督。
|
||
(5)建立健全种子(商品)的各项财产物资的责任制,严格种子(商品)进出和财产物资变动的手续,做到进有凭、出有据,手续完备,账目清楚,账实相符,把资金核算与物资核算结合起来。
|
||
(6)严格资金管理,加速资金周转,搞好财务分析,扩大种子流转,节约各项支出,办求以最少的耗费取得较大的效果,提高种子公司的经济效益。
|
||
5.质检部
|
||
负责种子质量检验工作,具体工作内容如下:
|
||
(1)加强种子质量宣传,提高公司职工、乡镇干部和制种农户的质量意识,按照《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进行种子生产、经营中的质量检验工作,签发种子质量检验报告。
|
||
(2)负责种子公司生产经营种子的田间检验和室内检验。对种子生产基地的隔离区、去杂和收获等关键环节,按检验规程要求进行田间检验,评定田间质量,对收购、调入种子把好室内检验质量关,确保合格种子入库。
|
||
(3)同仓库保管员密切配合,搞好库存种子的保管和检验。根据种子贮存情况定期检验发芽率和水分,防治虫鼠害,种子熏蒸前后和出售前要进行综合性检验,保证种子贮藏质量。
|
||
(4)按合同和种子检验规程要求,搞好调运检验和手续签办工作。
|
||
(5)负责种子在大田生产中的纯度和发芽率等质量指标的鉴定工作,并和生产技术部一起对种子质量纠纷进行处理。
|
||
6.收贮加工部
|
||
负责种子收购、贮藏和加工工作,具体工作内容如下:
|
||
(1)按照种子贮藏要求,做好库存种子保管工作。
|
||
(2)根据种子公司生产和营销计划,做好种子收购、贮存和加工计划,保证按时收购、加工整理、安全贮藏和及时发运供应生产。
|
||
(3)负责种子收购工作,组织种子收购、同检验员密切配合,严格检验,保证收购种子质量,把好种子收购关。
|
||
(4)对收购、调入或库存种子进行精选加工整理,提高种子播种品质,依种子状况和生产需要,做好种子晒(烘)干、精选、分级、包衣、小包装等加工工作,使种子达到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满足用户和农业生产对种子质量的要求,并利于发运和贮存。
|
||
(5)建立库存保管账,严格出入库手续,凭单入库,凭票(销售票)出库,并定期和会计核对帐目。
|
||
(6)负责仓库、加工设备和包装、贮运设备的使用维修和管理工作。
|
||
7.科研部
|
||
负责新品种的选育、引进与开发工作,具体工作内容如下:
|
||
(1)搜集新品种信息,根据农业生产需要确定育种目标,制定新品种选育和引进计划,并组织实施。
|
||
(2)与农业科研院所联合,利用种子公司自身的经营和资金优势引进、开发新品种,对苗头品种及时投入生产,使种子公司后继有种。
|
||
(3)吸收育种人才,建立科研队伍,搜集、积累育种材料,选育适宜生产需要的新品种,并做到推出一个,参试一个,后备一个,保证品种定期更新。
|
||
近几年来我国相继组建了几家种业上市公司,根据股份制公司对企业的组织结构的要求,这些公司还设有董事会办公室、证券交易管理部、国际合作部、科研研究院所等。
|
||
第三节 种子企业的管理
|
||
一、种子生产基地建设与管理
|
||
(一)建立种子基地的意义与条件
|
||
1.建立种子基地的意义
|
||
种子产业化是农业产业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建立稳固的种子生产基地,并能得到有效控制,才能实现种子产业化。因此,种子基地是种子经营工作的基础和效益之源。其意义有:
|
||
(1)建立种子基地,有利于提高制种产量,保证种子供应,满足农业生产用种;同时有利于组织规模生产,发挥专业化生产的优势和作用,既可降低种子生产成本,又可促进种子加工机械化的实施。
|
||
(2)有利于党和国家有关种子工作方针、政策和种子法规的贯彻与执行,杜绝自发制种,控制社会分散制种,净化种子市场,实现种子管理法制化。
|
||
(3)有种于种子质量控制与管理,生产优质种子,加速国家质量标准的实现。
|
||
(4)有利于组织统一供种,平抑种子市场。
|
||
(5)有利于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品种权的保护和促进新品种的开发与利用,形成育、繁、推、销一体化。
|
||
2.建立种子基地的必备条件
|
||
(1)制种农户有积极性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规定农民有经营自主权,也就是说,在农民自己的土地上农民有权选择种什么作物,当然主要的是种植作物的经济效益。为了提高制种产量需要集中联片建立制种基地,而集中联片需要农户放弃种植其它作物,各项技术措施也必须靠制种户去实施,只有农户对制种有积极性,乐于制种,才能保证各制种环节的管理和各项技术措施的到位,才能保证种子质量的稳定和提高制种产量。因此,制种基地一般选择在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和半山区。
|
||
(2)技术力量强
|
||
制种技术操作规程的实施和技术指导、检查落实工作主要靠公司技术人员、乡镇、村技术辅导员一起完成。因此一定规模的制种基地要配备一定数量的懂技术、责任性强的技术人员,并且要有一定的管理水平。
|
||
(3)自然条件适宜
|
||
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必须有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选择制种基地要从积温、光照、降水、地势、土壤肥力水平、排灌条件和隔离条件来考虑,同时也要考虑灾害性天气发生的频率、检疫性病害发生状况和交通运输状况。
|
||
(4)领导重视
|
||
我国目前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以户为基础,分散经营的生产方式,而建立种子基地必须采取联户集中连片,形成规模。所以,在制种基地的确定、隔离区确定、去杂等质量管理和收购环节都离不开行政领导的支持与组织,如制种田串花需割除异品种需行政强制手段。基地乡镇、村领导必须重视种子基地建设工作,力量较强,具有权威并有很强的组织能力。
|
||
(5)具有相对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
||
杂交水稻制种是一项较费力的体力劳动,用工较多,特别是在喷施九二〇、赶花粉、抢晴收割、翻晒等环节,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因此建立制种基地时,不但要保证劳动力能及时提供,而且要使劳动力能接受新的技术。
|
||
(6)具有很强的质量意识
|
||
种子基地建设最关键的是种子质量控制与管理。基地辅导员、农户和管理人员应有公司一样的质量意识,明确是在为自己生产种子。
|
||
(二)种子基地的组织管理
|
||
1.组织形式
|
||
(1)成立制种领导小组
|
||
一般规模较大的基地由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任组长,农业局、工商局、公安局和有关乡镇的领导为成员,负责全县制种工作的计划指导、管理、宏观调控和重大问题的处理。
|
||
(2)成立技术指导组
|
||
由公司生产技术部全面负责制种的技术指导工作,对各基地乡镇进行技术辅导和培训检查。
|
||
(3)成立村级管理小组
|
||
制种村成立有村干部和公司蹲点技术员参加的管理小组,负责具体村片的技术落实工作。
|
||
(4)成立去杂专业队
|
||
为确保种子质量,在农户自己去杂的基础上,组织技术比较熟练,专门的去杂专业队伍在始穗期和收割前期两次组织去杂。
|
||
2.管理方法
|
||
(1)行政方法
|
||
就是依靠乡镇村行政力量,采取经济政策、制度等约束手段对种子生产基地进行管理。种子公司管理种子基地,抓质量抓收购离不开行政领导的支持,特别是在种子紧俏的年份,在种子收购时更要充分利用行政力量。
|
||
(2)经济方法
|
||
①实行经济合同管理 在落实制种基地和面积时,公司要与农户签订特约制种合同,明确权利与义务,特别在制种组合、面积、隔离要求、质量要求和收购价格确定等方面要制订得非常明确。
|
||
②收取质量管理保证金 为加强种子基地管理,提高种子质量,防止种子自留、套购和倒卖,确保种子收购数量,在落实制种基地时要根据基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基地信誉程度,按面积收取质量保证金,待种子入库后,再根据质量和种子交售情况,进行返还和奖惩。
|
||
③风险抵押,联保管理 种子交售后一般扣留种子款的10%作为种子质量风险抵押金,待来年海南鉴定或本地大田种植纯度和发芽率都合格后,将留取的种子质量风险抵押金连本带利还付给种子基地。如果哪个制种基地在生产中出现问题,从留取的整个基地的风险抵押金中扣除,以体现基地与种子公司是一体化管理,应该风险共担。
|
||
④种子收购价格的控制 在制订种子收购价格时既要考虑当年当时粮食价格、种子行情,也要考虑农户的心理承受能力,可以用“公司+农户”的模式,确定一个预付价格,再根据市场销售价格的好坏返还给农户一部份利润。在收购中要按质论价,做到优质优价,绝不收购不合格种子。
|
||
(3)法律手段
|
||
除对制种基地进行有关《种子法》及配套法规的宣传外,对于到种子基地哄抬价格、抢购、套购种子的不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
||
(4)实行经济责任制,层层承包
|
||
对种子基地实行种子公司技术员包乡包片,公司蹲点技术员和乡镇制种辅导员包村,使工作职责与经济利益挂钩。对管理和完成任务好的乡、村干部进行奖励,管理不善或出现问题的加以处罚。对制种技术辅导员根据其制种工作量大小和管理状况确定报酬和奖惩,达到管理目标给予奖励;达不到管理要求,出现隔离区不合格、去杂不彻底、不及时等不符合质量要求问题,除令其抓紧时间补救和处理外,还应视情节轻重给予经济罚款,以确保种子田管理的科学性和严肃性。
|
||
(5)教育与培训的方法
|
||
要使种子基地增强质量意识,搞好管理,必须加强种子基地干部与农户的质量教育,利用一切机会向基地农户灌输种子质量管理的重要性,种子基地与种子公司应一体化管理,使种子基地干部、群众同种子公司齐心协力,加强管理抓好种子质量。当然,这需要有一个过程,经常宣传灌输、日积月累形成共识,才能表现在行动上。同时,还要搞好种子基地各制种环节的技术培训,使种子基地干部和农户掌握所制品种的特征特性,管理要点,保证质量的关键措施,逐步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为建立稳固的制种基地培养技术和管理人才。
|
||
3.提高基地制种积极性的办法
|
||
(1)合理的种子收购价格
|
||
种子收购价格牵涉着制种户收入,是最为敏感的因素。制种较大田生产风险大、投入和花工多,制种和大田水稻相比需要设置隔离区、去杂、赶花粉、喷施九二〇,还要观察和调节父母本花期,施肥量也比较多,这些既增加管理上的工作量,又要增加经济投入。制种还要承担可能因花期相遇不好或受灾而减产的风险。所以,只有比大田生产增加较多收入,农户才会有制种积极性;否则,如果制种收入与大田收入相同甚至降低,也就不会有谁去搞制种。而收入是由制种产量与收购价格两因素构成的,使制种基地农户获得较理想的收入多于大田生产,一般制种生产比大田生产667m2增加投入和花工300元以上,只有每667m2制种比大田增收200~400元,才能激发起基地干部和农户的制种积极性。
|
||
(2)提高制种产量
|
||
产量是制种田收入的主要因素之一,制种产量的高低是基地最为关心的。提高制种产量的途径,一是选用制种容易获得高产、稳产的组合和亲本,这需要从育种上抓起,Ⅱ-32A、中9A、优1A、K17A等柱头外露率较高的不育系制种产量较高,因此,与其相配的组合农户制种积极性较高。
|
||
二是加强技术指导,搭好丰产苗架,选择适宜的抽穗扬花期、做好父母本花期调节,喷好九二〇,赶好花粉,同时,防治好病虫害,提高结实率,夺取高产。
|
||
(3)保证制种亲本种子质量
|
||
制种亲本种子的纯度直接影响到制种基地农户的情绪和制种产量。亲本纯度好,发芽率高,既减少去杂工作量,又能有效保证密度,从而能激发制种户加强田间管理的积极性。否则,亲本纯度差,去杂花工多,难度大,种子发芽率低,造成秧苗不足,都会挫伤制种基地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所以,亲本种子纯度和发芽率是保证制种质量、提高产量和调动农户制种积极性不可忽视的因素。
|
||
(4)认真组织种子收购
|
||
制种基地农户辛勤耕耘了一年,所收获的种子是他们劳动的结晶,种子公司必须体会和理解他们的艰辛,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要妥善地安排种子收购工作,为基地农户交种提供方便。收购时的检验、过磅,既要严把种子质量关,又要热情、公正、合理地组织收购,切不可压级压价。在此方面种子公司要对工作人员以及雇用的工人都应加强职业道德和文明礼貌教育,并有严格的制度予以约束。
|
||
(5)种子收购后及时结算付款
|
||
使种子款尽早地支付到制种农户手中,以便制种农户安排购买所需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制种户最迫切的要求就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及早结算。收种后久拖不付款、“打白条”等现象,会影响基地农户的制种积极性,这也是国家政策不允许的。抢购、套购种子者能够得逞的条件也就是一是价格高,二是当场兑现种子款,这也是需要我们种子公司进行认真总结的。
|
||
(6)用合同约束基地乡、村少扣款
|
||
基地乡、村愿意组织种子生产,主要是为了当地农户增加收入,但也不排除少数基地乡、村在一定程度上有提留款好收、杂款好扣的思想。近几年来,有些基地乡、村把所有的扣款项目都寄托在种款上,个别的地方还要加码多扣,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制种农户的积极性,基地农户反应很大,提出只有种子公司交种时兑付现金才制种。解决这一问题,一是种子公司通过合同约束基地乡、村少扣款,以及减少不应有的杂项开支;二是种子公司对基地乡、村的各项应扣款和制种费用进行核定,剔除不合理的扣款项目后,平均每千克种子摊多少应扣款和制种费用,由种子公司直接支付给基地乡、村,与制种农户的见面收购价格是扣除以上因素的价格,此价格不许基地乡、村再从中扣款,或收购时直接兑付农户现金,以充分调动基地农户制种的积极性。
|
||
(7)采用优惠政策
|
||
利用国家对农业的倾斜政策,争取国家对种子产业的支持和投资。如对种子基地进行一些水利、电力、公路配套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
|
||
4.种子基地的技术管理
|
||
(1)制订技术规程
|
||
为规范种子基地的技术管理,必须制订制种技术操作规程,以作为基地技术管理的行为标准。制种技术操作规程国家没有制定统一标准,有的省、市(地)分作物、品种制定了地方标准,基地种子公司一般都根据国家的种子分级标准、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和省、市(地)地方标准,结合本公司的管理要求制订所制种组合的技术操作规程,用以指导本种子基地的种子生产。不同品种需要不同的管理技术,杂交水稻亲本原原种、原种种子和杂交种子之间的管理要求有所不同。在隔离区的设置、去杂等技术管理、质量标准等各不相同。所以,应根据种子基地所繁、制的种子类别制订技术操作规程,以便于分类指导,具体实施。制定技术操作规程时应明确以下内容:
|
||
①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
||
②明确技术要求 包括选地、隔离、播种、去杂、花期预测与调节、喷施九二〇、人工辅助授粉、割叶、防治病虫害、施肥、灌溉、收获、脱粒、翻晒等各项技术均应提出明确指标和具体措施,以规范各管理环节的操作。
|
||
(2)健全约束机制
|
||
①制定制种田管理办法。种子基地为搞好制种田管理,保证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完成各项技术指标,应根据所制的品种特性要求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以及对完成情况的奖惩。杂交水稻制种为保证隔离区合格,种子基地要实行统一规划,共同监督落实,并在播种和苗期进行逐户、逐地块的多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为保证去杂达标,就要在始穗前组织专人去杂2~3次,保证在开花期前将杂株拔除干净;花期加强去杂人员管理,实行定人员、定地块、定时间、定标准、定报酬和定奖惩的管理办法,保证去杂及时。如在公司组织技术人员对其制种田进行定级时再发现杂株,则要有严厉的处罚措施。
|
||
②严格检验控制。制种田田间检验控制既是质量控制的一个环节,也是保证各项技术指标完成的主要约束机制。检查是抓好技术措施落实不可缺少的关键手段。种子基地必须严格检验控制。一是督促基地想尽办法完成技术指标;二是评定基地对技术指标的完成情况,兑现奖罚措施。
|
||
(3)标准的约束
|
||
种子基地的技术管理是有标准约束的。种子检验有国家制定的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种子定级有国家的农作物种子质量分级标准,不同品种、不同类别种子的技术管理有严格的技术操作规程,这些都是对种子技术指标的约束。只有达到规定的标准,才能搞好各项技术管理,才会符合种子质量要求。否则,技术管理搞不好,达不到规定的质量标准,就会生产出不合格的产品。勉强作种子用,将会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
||
(4)技术培训与宣传
|
||
要使种子基地农户掌握制种技术,提高种子基地的技术水平和管理素质,就必须加强技术培训和宣传工作。技术培训与宣传要结合种子基地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合理安排。
|
||
①新、老基地的培训特点。新基地由于刚开始制种,对各时期各项技术都是比较生疏的,进行技术培训时应系统地全面的讲解,使基地农户能够较为系统地了解某组合的制种技术和要求,然后分期突出重点地培训、传授技术,使之能够掌握和操作。老基地对制种技术有一定的基础,但易犯经验主义,培训时要针对所制的品种与以前制过的品种的不同特性和气候条件的影响等方面进行重点技术讲解,通过分析总结以往制种的经验教训,提醒其不要犯经验主义,要发扬成绩,克服和改进不足,接受新技术,并针对所制品种和气候条件的不同,要求其必须按技术规程办。
|
||
②宣传、培训的方法与内容。不论是新基地还是老基地,都要利用广播、电视、黑板报和宣传材料等宣传工具和途径,搞好种子制种技术和种子法规等方面的宣传工作,加强种子基地和种子市场的管理。对于制种生产,应抓好以下几个时期的技术培训和宣传:一是播前的全面技术培训,把所制品种的整个生产过程的技术要求和品种特性讲明、讲透,并侧重隔离区划分、播种准备和播种技术要求的培训;二是去杂技术培训,讲解制种亲本的苗期及成株期的特征特性和去杂要求;三是花期预测与调整培训,讲解花期预测方法和花期调整方法,以及田间管理技术;四是花期去杂培训,进一步强调花期去杂的重要性和讲解母本去杂,的要求和技术,及喷施九二〇时期和技术等;五是收获和交售种子培训,讲解收获、晾晒的技术措施,除杂防混保纯要求等,保证交售合格种子。
|
||
(5)现场指导
|
||
在搞好种子基地培训的基础上,种子公司蹲点技术员还必须深入田间进行现场指导。根据基地所制的品种、不同管理时期和基地农户的接受技术的程度进行。它是直接指导技术操作,易于基地农户接受和掌握,也利于发现基地农户技术管理中出现的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技术指导。现场指导的方法,一是随时深入田间,结合不同管理时期的技术要点,随时对基地农户的技术管理进行指导,以一带十,传播技术;二是在种子管理的关键时期,召集村、组干部和技术骨干到田间指导,传授这一时期的技术管理要点和操作技术等,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使被指导者真正掌握所授技术,进而指导他人,使种子田按同一技术措施规范管理,达到管理上的一致性。
|
||
二、种子经营管理的特点和内容
|
||
(一)种子经营管理的特点
|
||
种子公司生产经营的主要对象是种子,种子是有生命的生产资料,它的选育、繁殖、试验、示范和推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而自然条件是复杂多变的。种子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既涉及到农业生产,又涉及到商业性经营业务;既要以种为主,搞好良种的繁育推广,又要积极开展多种经营;既要安排良种的生产和精选加工,又要组织种子购销贮运;既要为农业生产服务,又要考虑经济效益。因而内容、范围和要求十分复杂。种子公司在经营管理活动中,要正确处理公司与国家、公司与公司、公司与其它经济组织之间的关系,又要处理公司与农民、公司与下属单位和职工之间的关系。所以,种子公司的经营管理除了具有其它国营企业相同的特征外,更具有复杂性,使经营管理与其它单纯生产性的农业企业、工业企业或商业性公司相比较要复杂得多、困难得多。这就要求种子公司要针对自身的经营管理特点和种子发展客观要求,对整个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科学决策、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凋,使产、加、销各个环节相互衔接,密切配合,使人、财、物各种要素合理结合,充分利用,以便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经营目标。
|
||
(二)种子经营的内容
|
||
各种子企业由于所在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不同,企业职工的素质和公司的经济基础不同,以及改革和发展的进程不同,因而在经营管理水平上有很大的差异。但依据种子公司的性质和职能,我国种子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
(1)确定种子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组织机构,选配管理人员。制定各岗位责任制和各种管理制度,推行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处理好各方面的责、权、利关系,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
|
||
(2)搞好市场调查,搜集经济信息,掌握新品种发展动态和种子供求状况,进行经营预测和决策,确定适宜的经营目标、方针和营销策略。
|
||
(3)制定营销计划,开拓种子市场,签订经济合同,搞好营销管理和合同管理。
|
||
(4)搞好种子生产、收购、贮藏和精选加工。
|
||
(5)搞好种子市场的价格管理。
|
||
(6)搞好资金管理和流通费管理,合理分配公司盈利。
|
||
(7)加强种子质量检验和精选加工,把好种子质量关。
|
||
(8)正确分析公司的各项经济活动,评价公司的经济效益。
|
||
三、种子企业财务管理
|
||
(一)流动资金的管理
|
||
1.商品资金管理
|
||
商品资金是各种商品种子的货币表现。种子公司经营商品种子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资金,这是实现商品种子流转的前提条件,必须根据商品种子流转任务和其他条件确定必需的资金数量,然后筹集资金保证需要,财务工作必须为种子经营业务服务并促其发展,只有种子经营业务发展了,才能加速资金周转,扩大资金来源,从根本上改善财务状况。所以正确组织和使用商品资金,不断调整资金的需要和平衡资金的收支,服务于种子经营业务的发展,是财务管理所必须的。
|
||
商品资金所占比重较大,应根据计划及当地农业生产需要合理组织商品种子购销活动,充分发挥商品资金在流转过程中的作用,收购种子时应按种子流转计划执行,并严格按代繁合同规定的质量、数量采购。对供不应求的优质种子,要扩大采购,所需的资金财务部门必须保证供给;对于劣质种子,必须严格控制购进。财务部门应监督业务部门完成购销计划,及时结算贷款。要有严格的出库入库制度,加强库存管理,防止种子霉变,保证种子贮存质量,定期盘点,使库存种子与帐面相符。
|
||
2.非商品资金管理
|
||
非商品资金包括包装物,物料用品,低值易耗品和待摊费用等。非商品资金应分类管理、专人负责,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和采购、使用、保管制度,正确编制采购计划,物料用品应“勤进少储”,经营业务需要的低值易耗品,要保证供应,建立账簿,各种购进物品及时登记,每半年清点一次,做到账物相符。各种物品的保管,调出,报废和领用要有严格的手续制度,管理好仓库,防止损坏丢失,霉烂变质,搞好修旧利废;提高商品资金的效能。
|
||
3.待摊费用的管理
|
||
待摊费用应按规定分期摊算,不得任意多摊或少摊,避免出现各年度流通费忽高忽低的现象,影响企业当年财务成果,凡不属于待摊费用的支出,不得列入待摊费用。
|
||
4.货币资金管理
|
||
(1)现金管理
|
||
现金是指种子公司库存现金,包括库存人民币和外币。种子公司的库存现金主要用于企业的日常零星开支,除了在规定限额内可以保存少量现金以外,其余都必须存入银行。
|
||
种子公司应按照国务院颁发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规定,严格现金使用范围:只用于支付给职工个人的工资、资金、补贴、福利补助费、差旅费等款项;支付给不能转账的集体单位或城乡个人的劳动报酬和购买物资的款项;在转账金额起点以下零星支付的款项。种子公司因特殊情况确需使用现金的,如因采购地点不固定,交通不方便,生产和市场急需,抢险救灾和其它特殊情况必须使用现金的,由公司向开户银行提出申请,经本单位财会部门负责人签字盖章,并经开户银行审核后,才能支付现金。除以上规定的现金使用范围(包括经开户审核批准使用的)外,在其它各种经济活动中,一律不准使用现金结算,而应采用银行结算方式。种子公司要严格现金管理,按月编制现金收支计划,向银行提取现金时按指定用途使用;与其他单位间的经济往来,除零星支出外,应通过银行结算;实行钱账分管,出纳人员管钱,会计人员管账,不得一人兼管;设置“现金日记账”,有外币现金的企业,应分别按人民币、各种外币设置“现金日记帐”,进行日常核算。“现金日记账”由出纳人员按照经济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登记;一切现金收支要有凭证,遵守审批制度,具备合法手续方可支用;现金收支必须做到日清月结,帐款相符,严禁“白条”抵充库存现金,如发现账款不符,要及时查明原因,进行处理。
|
||
(2)银行存款管理
|
||
银行存款是种子公司存入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的各种款项。种子公司收入的一切款项,除国家另有规定的以外,都必须及时解交银行,严禁截留现金;一切支出,除规定可以用现金支付的以外,应按银行有关结算规定,通过银行办理转帐结算。办理结算时,必须严格遵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发布的《银行结算办法》中规定的银行结算纪律,即不准出租、出售银行帐户,不准签发空头支票和远期支票,不准套取银行信用,以保证结算业务的正常进行。
|
||
设置“银行存款日记账”,按开户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存款种类等分别设置,由出纳人员根据收付款凭证,按照业务的发生次序登记,按日结出余额。“银行存款日记账”应定期与“银行对账单”核对,至少每月核对一次,企业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余额之间如有差额,必须查明原因,并按月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整表”,调整相符。
|
||
(3)其他货币资金
|
||
其他货币资金是指因存入地点和用途的不同,即区别于库存现金,又区别于银行存款的一种货币资金,企业的其他货币资金包括: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在途货币资金,信用证存款,保函押金等。
|
||
外埠存款:是指企业到外地进行临时或零星采购时,汇往采购地银行开立采购专户的款项。
|
||
银行汇票存款:是企业为取得银行汇票,按规定存入银行的款项。
|
||
银行本票存款:是企业为取得银行本票,按规定存入银行的款项。
|
||
在途货币资金:是指企业同所属各单位或上下级之间的汇解款项,在月结时款未到达,处于在途的资金。
|
||
信用证存款:是指采用信用证结算方式的企业,为开具信用证而存入中国银行信用证保证专户的款项。
|
||
保函押金:是指企业为了从银行取得保函而向银行交纳的一定数额的押金。
|
||
为了核算和监督企业的各种货币资金,企业应设置“其他货币资金”账户,并按其他货币资金的种类,协调外埠存款、银行汇票、银行本票、在途资金、信用证存款、保函押金等明细帐户。
|
||
5.结算资金管理
|
||
(1)结算资金的方式
|
||
结算资金是货款结算过程中所占用的资金。目前,企业可以采用的结算方式有:银行汇票、商业汇票、银行本票、汇兑、支票、委托收款,此外还有小额现金结算及应收、应付等非正式结算方式,采用哪种方式应根据不同情况和条件办理。对结算资金的管理要求“钱货两清”及时结清货款,不内赊不外欠,对应收款项要及时清理,以减少流动资金占用,加速资金周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以应收账款的方式向客户进行赊销,即向客户提供信用,同意客户赊欠货款,给予一定的付款期限。这种赊销的方式,随着商品供求状况而表现,并将越来越多,使应收账款在销售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因此,应收帐款的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必须随之加强。下面仅介绍应收帐款的管理。
|
||
(2)运行状态
|
||
种子公司近几年来在结算资金的应收账款上,呈现随种子市场供求的吃紧或过剩而消长。种子歉收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时,基地型种子公司坚持款到发货,以汇款的先后安排发种数量,款到多少发多少种子,使买方种子公司四处奔波筹集货款,以把所需种子抢到手。种子丰收供过于求买方市场时,买方种子公司不用说货款难于筹集,就是账户有款也要观望一番,而不急于汇款,基地型种子公司为减少种子积压,从价格上和结算方式上优惠抛售,大量赊销,甚至让买方为其代销,买方将种子销给农户后再将货款承付给基地型种子公司,使基地型种子公司虽种子发出但货款什么时候回来却无时间限制,少则半年,多则一年,甚至2~3年还未结清账目,出现坏账损失。这样,有可能使双方在不同年份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影响双方公司正常运营。基地种子公司在种子供过于求时,货款不能及时回收,造成大数额支付利息和坏账损失。买方种子在种子供不应求时,款汇出可种子不能及时到位,或一时筹不足款,不能将所需种子如数购入,影响农业生产和自身的经济效益。鉴于此,基地型种子公司和买方种子公司要总结前几年相互间的结算情况,形成共识。确定合理信用期。买方种子公司要考虑基地型种子公司生产经营量大,收购农户种子不能打白条,必须兑付现金,全靠基地型种子公司一方借贷;基地型种子公司也要考虑买方种子公司筹款不容易和急需获取种子供应等情况。彼此互谅,共担风险,增进合作友谊,减少各自的经济损失。最佳方式是建立固定供求关系,缺种年份基地公司保证优先供应,余种年份购销公司保证按合同购入,货款定期兑付。双方均无风险,彼此受益。
|
||
(3)应收账款的管理
|
||
种子公司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主要是应收账款的控制,确定信用期的长短和提供折扣的大小。
|
||
①应收账款的控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种子公司从事赊销业务必然会有一定的风险,如客户拖欠,坏帐等,所以种子公司应将应收账款作为应收帐目管理和控制的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
||
一是做好应收账款的日常核算工作,及时与客户对账查询,尽早催收款项。二是对客户的偿还能力和资信状况进行调查,判断确定不同客户的信用等级和赊账期限,记入应收帐款明细账内,以控制赊销活动。三是正确统计坏账损失。
|
||
②信用期 企业放长信用期,一方面可以增加销售额和毛利,另一方面可能增加收账费用和坏帐损失,所以种子公司在信用期时,必须同时考虑到这两个方面,分析、比较延长信用期取得的收入与增加的贷款利息和费用的情况。
|
||
③现金折扣 种子公司提供现金折扣以加速收回应收账款,减少应收账款占用资金。是否提供现金折扣,要看通过折扣减少的应收账款占用资金能否获得比折扣代价更大的收益。
|
||
(二)固定资产管理
|
||
1.固定资产的使用管理
|
||
种子公司固定资产种类较多。在使用管理上要充分发挥公司各部门职工的积极性,把固定资产的使用与管理权落实到使用单位,实行分口管理,建立起完善的责任制,消灭无人管理现象。各使用部门落实到个人身上,做到每件固定资产有专人负责,维护保养。财务部门负责组织全公司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定期检查各部门固定资产管理使用情况,使其处于良好的质量状态。
|
||
种子公司固定资产应按类分别登记账簿,并建立固定资产卡片,记录建造或购进时间、原值、性能、备折、使用年限、使用单位等,正确反映固定资产增减变化,把握好新购进固定资产的验收关,检验质量是否符合技术要求,价格是否合理;固定资产报废时应严格掌握,要经过鉴定后方可报废;定期进行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工作,盘亏、盘盈要查明原因,妥善处理,发现保存使用中的问题,采取措施及时解决,做到账物、账卡相符。
|
||
2.固定资产折旧
|
||
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固定资产由于损耗而转移到产品中去的那部门以货币表现的价值。应以折旧费用按期计入产品成本或计入管理费用,从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并转化为货币资金,保证固定资产再生产的资金来源。
|
||
影响固定资产折旧额大小的因素有三个:一是折旧的基数,即计提折旧的依据,一般为固定资产原值;二是固定资产净残值,指残值收入减去清理费用后的差额。《工业企业财务制度》中规定:净残值率按照固定资产原值的3%~5%确定;三是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长短直接影响各期应提的折旧额,种子公司应参照《工业企业财务制度》中对各类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的规定,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合理地确定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
|
||
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范围是:房屋和建筑物;在用的机器设备、仪器仪表、运输工具;季节性停用、修理停用的设备;融资租入和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范围包括:未使用、不需用的机器设备;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项目交付使用以前的固定资产;已提足折旧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未提足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国家规定不提折旧的其他固定资产。
|
||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法主要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方法的选用直接影响到企业成本,费用的计算,也影响到企业的收入和纳税,因此按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一般采用平均年限法。
|
||
平均年限是指按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平均计算折旧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
||
以上公式适宜计算某项固定资产的折旧率和折旧额,计算的折旧率称为个别折旧率。这样计算出的折旧比较准确,但需要对每一项固定资产进行计算,工作量比较大,在种子公司的实际工作中还可采用分类折旧率和综合折旧率。
|
||
分类折旧率:把固定资产归类,按性质和使用相同的为一类计算折旧率。
|
||
综合折旧率:是按企业全部固定资产计算折旧率的方法。
|
||
(三)流通费管理
|
||
1.流通费的核算项目
|
||
(1)经营费用
|
||
是指企业在整个经营环节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由企业负担的运输费、装卸费、整理费、包装费、保险费、差旅费、展览费、保管费、检验费、中转费、劳务费、手续费、广告费、商品损耗、进出商品累计佣金、经营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等。
|
||
(2)管理费用
|
||
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管理和组织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由企业统一负担的管理人员工资及职工福利费,职工待业保险费、业务招待费、劳动保险费、涉外费、租赁费、咨询费、诉讼费、商标注册费、技术转让费、低值易耗品摊销、折旧费、修理费、开办费摊销、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车船使用税、审计费及坏账准备金等。
|
||
(3)财务费用
|
||
是指企业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企业经营期间发生的利息净支出、外汇调剂手续费、加息、支付金融机构手续费等。
|
||
2.流通费管理
|
||
(1)实行计划管理
|
||
流通费计划是企业管理中一个重要环节,是对种子流通费进行计划管理的工具,它是以货币形式综合反映种子公司在计划期内流通费构成、费用水平,以及可比流通费降低程度,是计划期管理,控制流通费的目标和依据,增强对费用消耗的预见性,减少盲目性。流通费计划包括:
|
||
一是计划期内,完成一定销售量所必需的流通费数额;二是确定流通费用各费用项目的构成及所占比例;三是确定流通费较上期降低额和降低率;四是经常性的控制方法。
|
||
(2)流通费控制的方法
|
||
流通费控制是对每项费用的开支、人力物力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管理,使各项耗费控制在计划范围之内,并不断改进措施,解决种子经营过程中的损失浪费现象,其方法如下:
|
||
一是控制流通费开支。流通费控制是多方面的,既要从金额上严格掌握,又从开支时间、用途和效果上控制,建立严格的开支审批制度,各项费用不得超过计划指标,各项物资消耗不得超过消耗定额。
|
||
二是人力消耗控制。种子公司要以岗定员,控制职工人数,制定劳动定额,实行工效挂钩,合理组织劳动力使用。
|
||
三是对商品种子流通过程进行控制,着重放在提高种子质量方面,在保证种子质量的前提下,增加种子流转量,减少费用支出,提高种子公司经济效益。
|
||
四是建立流通费分口管理责任制,实行费用承包。按费用发生部门下放管理,实行包干责任制,并注意加强统计和计量工作,以便随时分析控制费用开支情况。
|
||
(3)分类管理
|
||
搞好流通费控制,必须认真分析各项费用在流通费数额中所占的比例和可塑性,确定主要控制项目,实行分类管理,对可塑性大的费用项目进行严格管理,重点控制,把各项费用降低到最低水平。
|
||
对经营费用中的各项费用,要分别情况采取适当方法加以控制,一是严格检验手续,保证收购和调入种子质量,减少种子晾晒、烘干、精选加工等整理费和种子损耗。二是把好入库种子质量关,各品种单存单放,避免混杂,加强种子贮藏期间的管理,杜绝种子发热霉变现象,保证种子贮藏质量,降低种子转商率,减少库存损耗和保管费用;三是对种子运输费、装卸费、整理费、包装费等采取定额管理,对保管费和检验费实行费用承包,降低费用水平;四是搞好市场调查和预测,依种子市场供求状况确定适宜的营销方式,合理支付广告费、展览费和差旅费等。
|
||
对管理费用要突出业务招待费等重点费用项目的管理控制。第一,业务招待费是指种子公司为经营业务的合理需要而支付的费用,按《商品流通企业财务会计制度》规定,业务招待费在以下范围内据实开支:全年营业收入在1500万元(不含1500万元)以下的,不超过年营业收入的0.5%;全年营业收入在1500万~5000万元(不含5000万元)的部分,不得超过营业收入的0.3%;全年营业收入在0.5亿~1亿元(不含1亿元)的部分,不得超过营业收入的0.2%;全年营业收入在1亿元以上的部分,不得超过营业收入的0.1%。种子公司的业务招待费应本着热情礼貌,实惠节俭的原则从严掌握,控制招待标准和陪客人数。严禁种子公司内部各部门间或部门内以任何形式用公款吃喝和赠送礼品及非业务性招待。第二,种子公司要实行定员制度,控制行政管理人员人数,并严格考核、考勤,使人尽其才,降低管理费用支出;第三,其它各项费用应分别情况,按规定比例提取支付,采取科学的方法严格管理、控制和核算。
|
||
对财务费用的控制,种子公司应重点抓好营销管理,利用好自有资金和客户资金,加速资金周转,及时结算种子购销帐目,加强应收帐款的回收工作,以利及早还贷,减少银行贷款数额,提高种子公司盈利水平。
|
||
(四)经济效益评价
|
||
种子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一方面要消耗和占用一定量的劳动,另一方面又有其经营的成果,并将它们用货币表现为一定的支出和收入,把其收入与支出进行比较的结果,就是经济效益。讲求经济效益,就是寻求收入抵偿支出以后取得最大利益的途径或者寻求利益的最大化。提高种子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于发展种子事业,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意义重大,只有经济效益提高才能增长公司实力,改善职工生活,加速良种推广应用。
|
||
经济效益评价的内容有种子经营量的评价、经营资金利用效率的评价、经营费用情况的评价和基本建设投资效益的评价。种子经营量是最直观的评价指标,在评价时要考虑品种结构和地区分布;对经营资金利用效率的评价要分析资金的来源和构成,一是要分析时间因素对资金使用的影响;评价经营费用时要严格分清各项费用项目的开支界限;评价基本建设投资效益要注重效果和偿还能力。
|
||
种子企业一般采用销售利润率、资金利用率和利润增长率等综合指标来衡量经济效益。
|
||
四、种子贮藏管理
|
||
种子贮藏的任务是利用先进的贮藏技术,改善种子贮藏条件,使种子在贮藏期间生理代谢和物质消耗降到最低限度,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种子的活力,延长种子的寿命,为农业生产服务。
|
||
基地型的种子公司从基地收购种子后,有一部分要入库贮存,大型基地的公司还有国家或省下达的种子储备任务,丰年也可能有部分的剩余种子,均需入库贮藏。经营型种子公司购入种子后至销售前也要贮藏,一般也都有些储备。所以种子贮藏是各公司的经常性工作之一。而种子又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更关键的一点,种子是有生命的,贮藏期间应该保证种子生活力不受或尽量少受影响,保持稳定状态,以保证种子作为生产资料的利用价值。这是种子库管理的核心任务,一切工作均应围绕这一点来进行。
|
||
管理质量的关键在于人。种子库的管理必须选择熟悉种子业务,具有种子贮藏管理经验,工作认真仔细,责任心强的人来担任,而且应该是专职专责,并要保持相对地稳定。另一项重要因素是必须建立健全种子库管理的规章制度,有标准,有要求,使一切人员既有章可循,又有所约束,以保证任务指标的实现。
|
||
在完成库房建设,实现“五无”仓库的基础上,种子库的管理应该在保证种子贮藏安全的大前提下,有步骤地并根据管理工作的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和必要的方法来完成贮藏任务。管理的内容包括:入库前的准备工作、种子入库、贮藏期间的调节、贮藏期间的检测和处理等项工作。
|
||
五、种子基地的质量管理
|
||
(一)质量意识的现状
|
||
我国种子行业在质量管理上虽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都有已逐步制定并组织实施,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质量管理还基本停留在检验阶段,人们的质量意识还不高,还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
||
首先,就种子公司来说,能够宣传、贯彻国家《种子法》,执行国家的种子检验规程、种子包装、贮藏标准、制定种子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工作制度和管理方法等,进行质量管理。但在落实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种子生产上,对于亲本种子的保纯、制种田的技术还不够规范,还缺乏科学性和严肃性;在种子营销中无论种子余缺,也很少存在质量上的竞争,多为价格和服务上的竞争。卖方市场时,基地种子公司为了把种子抢收入库,难免放松质量管理,购方种子公司不论价高低、质量好坏,只要把种子抢到手也就满足了,此时种子质量处于从属地位。买方市场时,虽质量管理有所上升,基地种子公司为满足用户需要必须注重质量管理,购方种子公司对质量也从严起来,增加一些挑剔意识。但还是价格上的竞争,种子价格低,就销的快,种子价格高,就会造成积压。更为可怕的是,少数种子营销者的质量意识就是生产上不出现问题即可,认为种子纯度劣点差点无所谓,只要价格低有钱赚就可购来销售。这与现时不能体现优质优价有关。
|
||
其次,基地种子公司代制种子是一种合同关系,其目的是为了通过制种增加经济收入,在种子质量管理上缺乏主动性,多半是处于被动管理,缺乏质量意识。如果种子公司忽视质量教育、技术指导和检验控制,不强化质量管理,其质量意识就会更加淡薄。
|
||
(二)质量教育
|
||
为了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种子公司必须针对目前的种子质量意识状况,开展经常性的质量教育工作。质量教育的范围,既要加强种子公司职工的质量教育,还要搞好种子基地干部、农户的质量教育。在质量教育的内容上,一是质量意识教育,即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使每个职工都充分认识种子质量管理的重要性,达到对每一项工作都与种子质量联系起来,并将工作标准、技术规程变为自觉的行动;使种子基地干部和农户与种子公司同舟共济,自觉抓质量。二是加强质量管理重要意义与管理方法的教育。使职工认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懂得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达到各部门相互配合,共同抓质量管理;使种子基地按技术操作规程管好种子田。三是抓好技术培训。使每个职工熟练地掌握所在岗位的技术、业务技能,并不断学习先进技能,使种子基地掌握所制组合的管理技术,落实各项技术措施,提高种子质量和产量。总之,全面质量管理涉及到种子公司全体职工和基地干部、农户,要教育所有人员自觉地参加质量管理。
|
||
六、种子公司对各部门的管理
|
||
(一)制订岗位责任制和各种管理规章制度
|
||
1.行政方法的作用
|
||
行政方法就是行政组织或领导者依靠自己的权力和威望,采取行政手段(发指令性计划、行政法规、制度、命令或指示等),按行政系统隶属关系来组织和指挥生产经营活动,行使管理职能,它具有权威性、强制性、直接性、单一性和具体性等特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经济管理和企业内部微观管理中,行政方法都是不可缺少的。借助行政方法,可以统一目标,统一行动,有利于保证统一任务的完成,可以有效地发挥管理职能,实现种子公司的经营目标,可以在特殊情况或紧急情况下,迅速排除阻力,纠正错误倾向,解决实际问题。
|
||
2.建立规章制度
|
||
(1)考勤制度
|
||
建立严格的考勤制度,用以规范职工请销假行为,记载职工的出勤状况,考察职工日常工作状态和遵纪情况,使种子公司形成紧张而严肃的工作作风。
|
||
(2)奖惩制度
|
||
规范职工行为,确定奖惩方法。除实施承包责任制或工效挂钩的奖惩外,还要制定特殊的奖惩机制:①培育、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为种子公司提高经济效益者;②对搜集经济信息、提合理化建议,收到显著经济效益或改进了工作而有功者;③对紧守工作岗位,成绩突出,贡献较大,获市级以上劳动模范和优秀共产党员者;④对实行科学管理,节约在万元以上者;⑤其它有突出贡献者。依贡献大小给予一次性的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从而激发职工勤奋工作,注重信息,多提建议,想公司之所想,急公司之所急的敬业精神。当然,对严重违纪、造成重大责任事故或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者,均要给予严厉的行政或经济处罚,以免再犯。
|
||
(3)财务管理制度
|
||
种子公司要在遵守国家财经纪律、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商品流通企业财务制度》和《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必须规范本单位财务管理,制定有关财务管理制度。严格审批手续,实行一支笔审批,控制开支范围和数额。加强对货币资金和应收账款等资金管理及费用管理,加速资金周转,节省费用开支,最大限度地增收节支,获取较好的经营效果。
|
||
(4)费用管理制度
|
||
种子公司的费用控制虽属财务管理范畴,但由于种子公司经营管理的特点所决定,费用开支项目多,数额大,既有生产性的,也有非生产性的,管理的好坏对种子公司经济效益影响甚大。所以,单独制订种子公司的费用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对属于生产性开支的运杂费、保管费、包装费和临时人员工资等,可根据前三年开支水平,再考虑一定数量的物价上涨因素及税率等,进行定额管理,减少浪费;对非生产性办公费、旅差费、邮电费和水电费等公务费,要本着节约的原则进行合理控制;对于招待费要本着友好、礼节、节俭、适度的原则,严禁大吃大喝;对于其它费用开支,要本着有关规定按比例提取或摊销,能控制的必须严格控制。对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的进行分类管理,合理安排生产性开支,控制非生产性开支,杜绝不合理开支,把费用水平控制在最低限度。
|
||
(5)种子贮运制度
|
||
种子贮存的好坏,既影响着种子公司经济效益,也关系着生存和发展。所以,种子公司应制定完备的种子贮藏和发运制度,规范种子贮藏管理方法和种子保管员的管理行为,切实保证种子贮藏质量和避免发运中出现失误。
|
||
(6)会议制度
|
||
种子公司建立良好的会议制度,规范各种会议(如董事会、经理办公会、职工大会和职代会等)的开法、时间要求、表决(讨论)程序等,对形成良好会风、发扬民主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集思广益、形成整体合力,搞好经营预测和经营决策都是大有益处的。
|
||
另外,建立劳动保护制度、医疗保险制度,以加强职工的劳动保护管理和医疗保险,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建立设备维修管理制度和车辆使用养护制度,以提高设备完好率和设备、车辆的使用寿命。还有种子公司应建立的其它管理制度,都应完备,使公司的行政管理走上制度化。
|
||
(二)实行部门经济责任制,用经济的方法管理各部门
|
||
1.实行经济责任制的意义与原则
|
||
经济责任制是指在国家计划指导下,以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职工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为原则,以经济责任、经济权力和经济利益紧密结合为核心,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的科学管理方法和制度。
|
||
种子企业实行经济责任制的意义有:
|
||
(1)实行经济责任制能充分发挥公司职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
||
(2)能使公司和职工职权利紧密结合,做到责任清楚、权力明确。
|
||
(3)能够按照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进行效益分配,打破大锅饭,克服平均主义。
|
||
(4)能使种子企业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益。
|
||
2.实行经济责任的原则
|
||
种子企业实行经济责任制的实质,就是公司与职工相互之间承担义务和责任,并与经济利益相关联的一种责任和制度。具体应遵循以下原则:
|
||
(1)按农业生产需要组织良种的生产和供应,克服片面追求公司的经济效益而不顾农业生产的社会效益的错误倾向。
|
||
(2)树立为农民服务的思想,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保证种子质量,严禁以次充好。
|
||
(3)坚持奖勤罚懒的原则,把公司和职工的劳动成果、经营成果同公司和职工的个人利益相结合。
|
||
3.经济责任制的内容和形式
|
||
(1)内容
|
||
①明确经济责任 责任是指公司主体与内部各层次对国家应负的经济责任,公司对国家应承担的经济责任应包括:第一,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令,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合理组织生产和经营,努力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第二,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和提高科技水平,在新品种选育与引进开发上有新的突破,为农民提供优良品种;第三,严格履行经济合同,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第四,管好用好资金,实行经济核算,努力降低流通费用。
|
||
②争取公司权力 权是尽责任的必要条件,目前大多数公司都是国有独资公司,隶属于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和管理,应争取以下经济权力:第一,经营决策权。公司有权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农业生产需求,安排各种农作物种子生产和经营;第二,内设机构的设置权。公司根据经营发展变化的需要,对机构有增力口、合并或撤销的权力,对中层干部有任免权;第三,对职工的奖惩权。对优秀职工有给予奖励的权力,对违反纪律,不负责任的职工有处分的权力;第四,财务管理自主权。公司要有独立的资金和使用资金的自主权,对固定资产的处置权,有权扩大再生产;第五,种子价格定价自主权。公司有权在国家宏观指导下确定种子的收购和销售价格。
|
||
③做好公司经济效益的分配 经济利益是公司和职工的追求目标,公司利益的分配要体现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关系,特别要在不同职位上拉开分配差距。
|
||
(2)经济责任制的形式
|
||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开始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后,各地种子公司都在探索着用不同的经济责任制的形式,诸如:计分计奖制、指标承包责任制、费用承包责任制、工效挂钩承包制、租赁承包制、浮动工资制、记件工资制、股份制经营和分类管理等,这些方式都对种子公司内部管理起了积极作用。
|
||
4.责任制的制订
|
||
(1)生产技术部
|
||
适宜根据种子生产面积、产量和质量核定承包基数,实行工效挂钩的承包管理方式。既可对生产技术部人员承包也可划片(即划分制种基地)承包或直接对制种技术员个人承包。
|
||
(2)经营部
|
||
经营部担负着种子公司的合同承揽与管理,种子购销和发运工作,适宜工效挂钩或费用承包。
|
||
(3)财务部
|
||
财务部是种子公司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财务控制部门,不适宜进行工效挂钩和费用承包等经济管理方式,可实行指标考核。
|
||
(4)质检部
|
||
质检部负责质量监督检验和种子公司内部的质量控制,难于实行工效挂钩,可实行指标承包或费用承包。
|
||
(5)收贮加工部
|
||
依其工作性质和岗位责任,适宜工效挂钩或费用承包。
|
||
(6)科研部
|
||
根据科研部的工作性质和岗位责任制要求,一个新品种选育(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于生产,不是一年或两年的事,一个品种更新换代,少则3~4年,多则7~8年或更长。所以,不宜实行工效挂钩。采取目标管理或费用承包加科研推广奖励为宜。
|
||
(7)下属分公司
|
||
拓宽经营范围设置的分公司和开展多种经营设立的实体性摊子,无论是单独核算还是实行向总公司报帐制,都在经营管理体制上自成体系,能够独立开展经营工作。在管理上,适宜采取核定承包利润指标,包死基数,确保上缴,超收按比例分成,亏损自负的大包形式。
|
||
(8)办公室
|
||
就其工作性质和岗位责任制要求,办公室是事务工作较多的管理部门,难于实行工效挂钩和费用承包管理,可采取考核管理。
|
||
(三)强化思想建设,培植本企业的“企业文化”
|
||
1.思想建设的意义
|
||
制定各部门的岗位责任制、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和实行经济责任制,建立种子公司内部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用行政方法和经济方法管理各部门,是必不可少和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但种子公司大多是国有企业,原有的吃大锅饭的思想根深蒂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我们更应加强职工的思想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学习。通过培训不断提高职工的素质,使职工热爱自己的公司,与公司荣辱与共,同舟共济,真正心系公司,发挥主人翁的作用。还要学习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培植企业文化。
|
||
2.培植企业文化
|
||
(1)企业文化内涵
|
||
国外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的指导思想、经营哲学和管理风貌,是一种以价值为核心对全体职工进行企业意识教育的微观文化体系。第一,它是一种重视人,以人为中心的企业管理方式,它强调要把企业建成一个人人都具有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命运共同体。第二,它的核心要素,是共同价值观,也就是一个企业的基本理念和信仰,或者说是指导职工和企业行为的哲学。
|
||
(2)企业文化的培植
|
||
企业文化的培植实际上就是企业精神的确立、发展应用和物化。种子公司要培植企业文化,首先要设计企业精神,从现代社会大量的精神产品中筛选出合格的精神财富,与本公司实际进行对比分析,发掘出本公司的闪光行为,设计出具有本公司特色的企业精神。第二,把设计出来的企业精神,传播给每一个职工,在传播过程中,考虑到职工参差不齐的理解程度,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公司全体职工都能够正确地理解企业精神,把企业精神完整无缺地灌输给每个职工。种子公司领导不要苛求每个职工对企业精神的理解都十分深刻、全面,要为他们合理地提供接受培养和教育的机会,要利用一切机会,向广大职工灌输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企业精神经过广大职工正确理解以后,必然会转化为强大的精神力量,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展现出来,形成企业文化,树立起种子公司整体形象。
|
||
第十三章 杂交水稻种子市场与营销
|
||
第一节 种子市场构成要素及其特点综述
|
||
一、构成要素
|
||
(1)新品种育种者
|
||
科研育种单位是良种的源头,通过科技创新培育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强、适应性广的新品种,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
||
(2)种子供应者
|
||
包括科研育种单位、大专院校所办、原良种场所设、中外合作合资、国有种子公司转制、原有的国有种子公司、县市及乡镇农技部门成立的各种种子企业、个体工商企业。通过经营高产优质新老品种和良好的售后服务来实现利润。
|
||
(3)种子生产者
|
||
包括原良种场和特约繁种基地(农户),通过提高产量,保证质量来达到实现利润的目的。
|
||
(4)种子用户
|
||
主要是广大农民,农民是市场的主体,是市场的最终用户,其目的是通过购买良种达到丰产丰收,提高土地产出率和经济效益。
|
||
二、种子市场的特点
|
||
(1)具有极强的区域性
|
||
不同品种都有其区域适应性,同时由于气候等原因,不同作物的种子生产也有相应的区位优势。
|
||
(2)明显的周期性
|
||
种子市场的供求关系呈明显的周期性,而且持续时间较一般商品长,最少是一个生产周期。
|
||
(3)供给的不确定性
|
||
种子生产是在露天工厂中完成的,受自然条件影响很大,种子的供应对象是千家万户的农民,种子本身具有生命力,不可长期保存,这些因素都决定了种子供给的不确定性。
|
||
(4)较强的营销季节性
|
||
种子市场的季节性表现在收购种子有季节性,供应种子也有季节性,要求不失时机,保证收购和供应。
|
||
(5)较强的计划性和极大的风险性
|
||
一般情况下,种子都是提早一年或一个季节生产,这就要求搞好市场调查和预测,否则存在极大的风险。
|
||
第二节 杂交水稻种子市场调查
|
||
一、市场调查的内容
|
||
(1)市场环境调查
|
||
包括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调查。政治环境调查主要是国家已经颁布的农业生产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近期农业发展规划,农业产业政策特别是对种子生产和经营密切相关的价格、税收、银行信兑和财政补贴政策等。经济环境调查主要是农民收入状况、自然灾害可能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农业产业化发展趋势等。
|
||
(2)市场需求调查
|
||
主要了解一定范围内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各组合种植面积、所需种子数量及其变化趋势;城乡居民对稻米的口味变化;市场对种子的质量、包装、运输、服务方式等方面的要求;本公司销售种子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对手的市场占有率。
|
||
(3)销售渠道调查
|
||
主要调查某地区的种子是通过什么途径进入的,存在哪几个环节,中间费用多少,进一步拓展空间多大。
|
||
(4)竞争状况调查
|
||
主要调查竞争者的种子生产规模、质量和价格状况、经营管理水平、促销措施、销售途径、经济实力。
|
||
(5)价格调查
|
||
主要调查农民对种子价格的反应,新老品种的价格差异。
|
||
二、市场调查的方式
|
||
(1)普查
|
||
普查是指利用行政手段通过发文件、信函等形式向所有客户了解情况的方式,这种方式工作量大,效率低,时间长,成本高。
|
||
(2)重点调查
|
||
就是选择部分重点客户对市场的热点问题进行调查,这种方式可以较少的人力、物力获得较大的效果。
|
||
(3)典型调查
|
||
就是对种植大户或者对某一技术问题或者对某一客户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比较仔细,但代表性差。
|
||
(4)抽样调查
|
||
就是对所有客户和所要调查的问题进行分类编号,随机抽样调查一定数量的客户的过程,这种调查方式取得的数据比较客观可靠。
|
||
调查方式一般采取询问法和问卷法进行。
|
||
第三节 杂交水稻种子市场预测
|
||
一、杂交水稻种子市场预测的特点
|
||
(1)受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品种结构调整的影响较大
|
||
为了适应我国加入WTO后对农业发展的新形势,近几年各地均大量调减粮食种植面积,同时为了提高品质,对不同用途的品种相应进行调整,这种趋势在一段时间内将会长期进行下去。由于粮食种植面积的减少,势必带来种子供应量的减少。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用优质米的要求相应提高,因此,优质品种的销售量会明显上升。
|
||
(2)受自然灾害影响很大
|
||
杂交水稻的种子生产是在露天条件下完成的,受天气影响很大,水稻种植的全过程也是在与自然灾害作斗争中度过的,特别是杂交水稻种子生产由于是父母本异交授粉及需要喷施九二〇等因素,受自然灾害的影响更大,特别在幼穗分化—抽穗期,抽穗一成熟期这两个阶段。如果在这两个阶段发生干旱、多雨等恶劣气候,将导致花期不遇,造成减产或穗上发芽,则势必带来种子供应量和供应价格的波动。
|
||
(3)需求弹性小
|
||
除了因种植面积下调带来的种子供应量下降外,种子的需求量并不因价格升降而波动,上一年的种子价格走势会刺激来年制种面积。杂交水稻种子生产是一种跨年度的行为,如上一年度种子走俏,价格高,库存积压种子量少,则会增加第二年的制种面积。反之,则会减少制种面积。目前的杂交水稻种子市场的产量和价格往往是3~4年一个循环。
|
||
二、杂交水稻种子市场预测的内容
|
||
(1)品种预测
|
||
包括品种发展趋势,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数量及发展前景,竞争对手可能生产的品种及其数量,新品种在市场上的适应性和可能的投放量。
|
||
(2)生产量和需求量预测
|
||
可以通过全年气候现象特别是主要生育季节的气候特征来判断当年的种子产量,可以通过分析前三年的市场需求量、当年粮食价格及国家和省市有关农业产业政策来预测当年的市场需求量。
|
||
(3)价格预测
|
||
根据市场上可能的种子生产量、品种发展趋势、市场上的粮食价格及上一年的种子价格来预测当年销售价格。
|
||
第四节 杂交水稻种子价格制定
|
||
一、种子价格的现状
|
||
我国的种子价格长期依附于农产品价格,农产品价格对种子价格影响较大。种子市场形成较晚,种子价格虽然随着市场的开放和商品粮价格的提高向上有所拉动,但由于仍残留着计划经济体制下物价部门对种子市场实行批零差价规定的约束,使种子公司的经营处在微利下运转,种子生产、经营及价格不能很好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种粮比价还较低,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不能真正地反映出种子科技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种子的生产。以杂交稻为例,随着农用生产资料的涨价,制种投入的增加,以及商品粮价格的上涨,机会成本的提高,制种基地农户失去了积极性,集中连片制种面积减少。现在杂交水稻种子收购价只是商品粮的5~6倍,产量高的品种(组合)比种植大田水稻的收入有所增加,中等水平的组合与种植大田水稻基本持平,低产组合还不及种植大田的收入高,基地已感到制种投入的技术管理没有体现出真实价值,增加投入没有换回应得的效益,承担风险的价值更无从谈起,严重地挫伤了基地农户的制种积极性。种子公司正面临着制种基地难于建立和巩固的困难。生产基地难于落实,必然影响种子的市场供应。所以,无论基地型种子公司还是购销型种子公司都应正视这一现实,形成共识,将种子收购价格向上拉动提高,种子收购价依据组合产量的高低确定在商品粮的7~10倍;基地型种子公司的外销价维持在商品粮的12~14倍;购销型种子公司的销售价维持在20倍以上。这样,才能使种子生产者有一定的积极性,使种子经营者能够获取抗御风险的能力。
|
||
二、种子收购价格的制订
|
||
(一)种子定价的特殊性
|
||
种子定价不同于工业品定价,工业品在厂内生产,定价时只要核算生产成本,考虑市场需求和参与竞争等因素,就可以确定所生产的产品价格——销售价。而种子在露天工厂的基押地农户生产,种子公司实质上是一购一销过程。虽然收购销售差价越大,种子公司的经济效益越好,但收购价格过低会挫伤制种农户积极性,农户不再为种子公司承担制种,收购价格过高,种子销售价格又受着市场供求状况的制约,收购销售形不成一定的差价,种子公司也就无经济效益可谈。所以,种子收购价格的制定既影响种子公司的经济效益,又牵涉种子基地的建设与质量管理。定价时应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合理制定种子收购价格。
|
||
(二)影响制订种子收购价格的因素
|
||
(1)成本因素
|
||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若价格低于其价值,就要影响种子生产者的积极性;若价格高于价值较多,同样会影响种子经营者的积极性,基地农户选择杂交水稻制种后,由于土地是有限的,也就不可能再种植大田水稻和其它作物,即失去了种植大田水稻和其它作物的机会。制种后在肥料投入,激素使用,隔离区、去杂、赶花粉等投入,以及其他管理投入上都要比种植大田水稻增加。农户选择杂交水稻制种的目的就是要获得高于种植大田水稻的收入。我们把种植大田水稻的收入称之为杂交水稻制种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衡量杂交水稻制种增收与否的关键性指标,我们在制定种子价格时首先要看机会成本的高低,然后再看制种产量等情况,使制种平均收入一般比机会成本每667m2增加不低于200元。
|
||
(2)需求因素
|
||
种子需求大于供给时,市场销售价格上升,种子收购价即可相应随之上升,基地农户制种收益增加;反之,当需求小于供给时,市场销售价格下降,种子收购价也将随之相应地降低,使制种成本较机会成本增加值减少。因此,在制定种子价格时,要考虑市场供求情况,当市场供应紧张时适当提高价格,当市场供应疲软时适当降低价格,充分利用价格杠杆来调节种子的生产和销售实现供求平衡。
|
||
(3)政策因素
|
||
政策是政府的行为,种子公司在制定种子价格时必须遵守国家的政策法令,即在国家给定的范围内活动。目前种子收购价格是以农产品合同定购价为基础,就必须考虑到国家农产品价格政策对种子价格的影响。
|
||
(4)周边地区收购价格
|
||
由于交通方便,县与县、基地与基地之间的往来非常方便,信息畅通,如果不考虑周边地区的收购价格,就可能将种子从价格较低的一边流向较高的一边,影响种子公司收购计划,因此,在决策种子收购价格时,要主动与周边的公司了解情况,做到基本一致。
|
||
(三)如何制订种子收购价格
|
||
在综合考虑了影响种子价格的因素之后,才能合理制订种子收购价格。一般在供过于求的年份,多数是与制种面积的扩大、种子的丰收、上年种子积压较多等情况相伴随的,此时种子生产量过多,销售价格不理想,基地型种子公司为避免种子积压都要采取折扣让价策略或降价倾销。在制订种子收购价格时,必须要考虑种子市场需求因素。种子外销价受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左右着,提不起来,种子公司为不挫伤基地农户的制种积极性,要本着适当让利的原则,即缩小收购与销售差价让利于民,把种子收购价定到基地农民可以理解和接受的最低限度为宜。这种年份种子产量较高,收购价格适当低些,制种农户一般是能够接受的,当然,对个别产量较低的组合也要适当照顾。定价过高,外销没有竞争力,种子公司也无效益可言;但也不能过低,过低收种难度大,也挫伤基地农户来年制种的积极性,而不利于种子基地的长远建设。在供不应求的缺种年份,多数是与制种面积的减少、种子的歉收、上年库存种子较少等情况相伴随的。此时种子生产量少,销售价格上涨,需方对种子价格挑剔的少,最需要的是满足种子数量。在这种供求状况下,一些不法商贩到种子基地抢购、套购,哄抬种价的现象时有发生,种子外流严重,收购难度大。种子公司为把所制的种子及时全数收购入库,除采取一些行政和法律措施外,最主要的就是利用价格的杠杆作用刺激基地农户交售种子。要把种子收购价格定的适当高一些,在农户尚不完全清楚外面市场行情的情况下,将种子尽快收起来,采取各种措施调动基地农户尽快交种。
|
||
三、种子销售价格的制订
|
||
(一)影响制订种子销售价格的因素
|
||
(1)需求因素
|
||
我国的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1500万hm2,年需要杂交水稻种子2亿多kg。无论种子价格高低,需求量增减幅度很小,也就是说,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杂交水稻种子的需求弹性很小,价格不是刺激需求的主要因素。当制种面积扩大,种子丰收时,供给大于需求,种子市场呈现积压态势,供方种子公司为减少积压,必然降低销售价格。当制种面积减小或遭灾减产时,供给量少于需求量,形成缺口,需方种子公司为抢购到所需的种子,必然抬高种子购进价格。使需求因素在不同供求状态时,以不同的方式作用于种子价格。
|
||
(2)种子竞争的激烈程度不同,对定价的影响也不同
|
||
竞争越激烈,对价格的影响也越大。我国的种子市场尚未形成垄断状况,是一个近似的完全竞争市场,而且,许多组合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在全国许多省份都有可以种植。因此,在品种保护制度没有很好贯彻的情况下,在这个市场上,单一种子公司几乎没有定价的主动权,即任何一家种子公司事实上没有权力确定种子销售价格,只有按照市场的平均价格销售自己的种子。所以,种子公司必须认真搞好市场调查,分析市场行情,了解竞争者的情况,才能制定好种子销售价格。
|
||
(二)种子销售价格的制订
|
||
(1)基地型种子公司对销售价格的制订
|
||
在考虑种子需求因素和竞争因素的基础上,不同的供求状况要采取不同的订价方法和订价策略。种子丰收,供过于求的年份,销售者之间的竞争主要是价格上的竞争。此时种子公司应以应付竞争为定价目标,在定价之前,广泛收集情报资料,将本公司的生产情况、品种、质量等与竞争者进行认真的比较,并主要以对市场有决定影响的竞争者的价格作为定价基础。可以采取与竞争者相同的价格,也可以低于竞争者的价格。也就是随行就市定价法,这样有利于保持或扩大市场占有率,避免激烈的竞争。如果一家公司另行定价,往往难于对客户和竞争者的反应作出确切的估计。定价过低,别的公司可能也跟着降价,需求和利润仍不会增加;定价过高,别的公司不一定跟着提价,这样就会失去客户,丢掉市场。所以,在供过于求竞争激烈的种子市场上,随行就市是一种比较保险的方法。同时,还可采取一些促进销售的定价策略,如折扣与让价策略中的现金折扣、数量折扣、推广回扣等;差别价格策略中的产品差价策略和数量差价策略等。在种子供过于求的年份,也不是所有的品种都不好销。定价时要区分情况,对比较畅销的新品种或本公司独一无二的品种或已经申请国家新品种保护的品种可适当提高销售价格,用以补亏;对滞销品种可以压低销售价格,销出即可减少资金占用和贮存费用,加速资金周转,获取经济效益。
|
||
种子歉收供不应求的年份,种子销售形成缺口,价格不是竞争的主要矛盾,关键看占有种子数量的多少。此时供方在市场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应以获取最大利润为定价目标,实行高价政策,以获取高额利润。从定价方法可采取理解价值定价法,因为缺种年份客户急需得到的是种子,对价格高、低反应不很敏感,这时定价应本着既能通过提高价格增加利润,又不致于引起客户反感而丢掉市场的原则,把价格定到客户可以理解和接受的程度为好。过低失去了获取高额利润的机会;过高把客户赶跑,丢掉市场,从长远考虑也是不利的。这时,为保持和扩大市场占有率,差别价格策略和折让价格策略还是可以考虑的,应根据情况灵活掌握。
|
||
(2)购销型种子公司对销售价格的制订
|
||
在现行管理体制下,购销型种子公司由于注册资金较少,缺乏基地优势,一般不会在其它地区设立分公司,基本上是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种子供应工作。无论种子余缺年份及种子价格高低其需求量基本是相同的,几乎没有需求弹性。只是如果种子市场管理的好,种子公司可以适当多供应一些,管理的不好,种子公司则少供应一些。在制订种子销售价格时,一般要考虑周边其他行政区域种子销售价格的竞争因素,以避免周边种子公司挤占本行政区域内的种子市场,保持稳定的市场占有率。由于种子公司所控制的市场需求量基本固定,所以多采取进价加成定价法,即以种子进价为基数,加上若干百分比的毛利的定价方法。在实际掌握上,可根据种子余缺状况和各品种的销售势头灵活掌握。短缺畅销品种适当提高加价比例,积压滞销品种适当降低加价比例。缺种年份适当提高加价比例,余种年份,根据种子进价情况,掌握适中程度。
|
||
第五节 建立适应市场机制的种子营销战略
|
||
一、种子营销目标
|
||
(1)最大限度地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
|
||
发展农业生产离不开种子,种子是农业生产的内因,是第一位和决定性的东西,优良品种的推广可以不增加肥料投入和农药投入的情况下取得好的收成。
|
||
(2)推广先进科技
|
||
通过良种这个载体,把先进的科学技术推广到生产中去,满足农民通过科技致富的愿望。良种是先进科技的载体,如种子包衣剂,可以把杀虫剂、杀菌剂、微量元素等包在种子外面,通过种子推广开来。
|
||
(3)引导农民紧跟市场
|
||
市场上紧俏的农产品往往是用新品种栽种的,因此,通过种子的营销,可以引导农民紧跟市场步伐,发展效益农业。
|
||
二、种子营销的内容
|
||
种子营销是种子公司为使种子从生产基地到用种农户,以实现其经营目标,获取最大利润所进行的经济活动。它包括市场研究,品种开发,种子生产、定价、分销、促销和售后服务等方面。现阶段种子公司的营销活动不只是种子的流通过程,还有种子的产前活动(市场研究,新品种选用,签订预约合同及定价等)和售后服务活动(走访用户,征求意见,信息反馈等),也就是说,种子公司在种子生产之前,营销活动早已开始;种子生产出来以后,要进行分销、促销等活动;种子销售给用户以后,要了解客户(用种户)的反映。种子公司只有这样搞好市场研究,了解客户的需求,按农业生产需要选育(引进)新品种,严格生产管理,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种子,合理定价,采取畅通的分销渠道和促销策略,才能使种子畅销出去,获取较理想的经济效益。所以种子公司必须针对自身的经营特点,树立正确的市场营销意识(观念)。
|
||
三、种子营销的战略意识
|
||
(1)大市场意识
|
||
《种子法》实施后,我国的种子市场已经是一个开放的市场,市场封锁基本上已经打破,因此,种子企业应树立大市场意识,立足当地,放眼全国,甚至在国际市场上寻找商机,如种子库存积压时要从全国市场上捕捉信息。
|
||
(2)超前意识
|
||
品种是有生命周期的,粮食市场和消费者的个人偏好是存在波动的,在种子销售中一定要把握适当的超前意识,对一些目前可能没有销路的品种类型也要有意识地组织试验和示范,一旦时机成熟就可以组织开发。
|
||
(3)信息就是财富的意识
|
||
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在农业生产中也要善于捕捉有用的信息,如领导干部的讲话,今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全国发生的大的自然灾害等,这些信息都有可能影响种子的销售。
|
||
四、市场营销意识
|
||
(一)生产观念
|
||
生产观念是以生产为中心的市场经营观念。是一种较为古老的经营思想,一般存在于商品经济发展初期,是在“卖方市场”的形势下形成的。由于科学技术进步缓慢,商品供不应求,市场需求处于被动状态,没有多大选择的余地,企业生产的产品,只要质量好,价格便宜,在市场上就有销路,一般都能出售并获取利润,因而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是以生产为中心,“生产什么就卖什么”,企业主要精力是增加产量,降低成本,不讲究推销和销售促进,从杂交水稻种子市场来看,这一时期大概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当时制种技术未过关,产量不高不稳,最大的问题是扩大制种面积。
|
||
(二)推销观念
|
||
推销观念是以销售为中心的市场经营思想。是在“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过渡期间产生的。随着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的推广,产量增加,市场出现供过于求,竞争激烈,即使物美价廉的产品也未必能卖出去,产品销售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迫使企业由只抓生产,转向销售,重视运用推销和销售促进工作,从杂交水稻市场来分析,1984年以后,由于全国制种面积增加过快,加上技术已经基本成熟,组合比较单一,造成种子市场疲软和全国性的大积压。
|
||
(三)市场观念
|
||
1.生产基地种子公司的营销意识
|
||
生产基地种子公司作为种子基地主要是向购销型种子公司提供种子,为此,首先要加强稳定制种基地的意识,抓好稳定基地的措施。在营销意识上必须真正树立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观念。要注重市场的调查、研究、开发和培育,讲究种子的分销方式,销售渠道和促销策略,巩固老客户,稳定传统市场。积极争取新用户,开发新市场。并力争形成稳定的市场销售网络。还要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培育(引进)新品种,使品种生产形成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新的格局,保证品种满足市场的需求。
|
||
要规范种子生产,树立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的质量第一意识,保证种子质量达标,使用户放心、信任。如果能提高一个层次,树立以客户需要为标准的意识,会对争取用户,增强市场竞争力产生极显著的优势。
|
||
此外,还要根据市场行情,采取适宜的价格策略,合理定价,促进销售,并加强售后服务,注重征求用户的意见,形成用户至上的市场营销观念。
|
||
2.中间购销型种子公司的营销意识
|
||
中间购销型公司的经营特点相似于商品流通中的中间商,承担着从基地公司购进种子,并将种子批发给零售商(乡镇种子站)或直接零售给用种农户的任务,在营销意识上,必须要树立一切为农业生产服务,满足农户需求以提高社会效益促营销业务的发展,从而扩大自身效益的观念,要注重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与推广工作。保证品种定期更新。要搞好市场的调查研究,选准合作伙伴,建立固定关系,稳定种源渠道,保证丰歉年稳如泰山,又要保证所购进的种子质量能满足用种农户的要求。要采取适宜的促销方式,合理确定种子批零差价,促进种子销售。要搞好生产调查,征求用种农户意见,改进自身的经营工作,例如,开发小包装;改变等客上门,实行预约定货,送种到村等便民利民措施,适应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
||
五、种子营销战略
|
||
(一)我国种子市场的形势
|
||
面对当前我国种子市场的现状,种子营销的战略和体制很值得深入地思索与探讨。现在杂交水稻种子经营已步入市场经济轨道,由于政策放宽和效益驱动,除原来国营种子公司逐步扩大发展外,“各路诸侯”也纷纷登场。尤其当出现严重自然灾害,造成种子减产,供应紧张,种价上涨,有些公司或个人不顾是否有制种优势,不考虑是否具备制种所必要的社会、自然、技术条件,更不掌握市场脉搏,盲目一哄而上,结果造成种子过剩,价格下落或积压,冲击了市场,形成年际间悬殊的余缺反差。不但不利于我国杂交水稻生产的平衡发展,而且极大地阻碍着种子事业的发展和种子公司的建设。在竞争中,如某一家公司能抢先完善生产营销体制,开展科学管理,采用先进技术,从多角度综合实现这项系统工程,谁就可能优先取胜,立于不败之地。但也要有危机意识,现在的强,不见得永远的强。各种子集团之间必然还存在着竞争,但种子市场的秩序将进入相对有序和平衡的轨道。在这种形势下,谁要想占有较大的优势,最关键的是要善于联合,避免孤立。从多方利益的角度来看,在纷繁复杂、变化多端的市场条件下,联合则两利,敌对则俱伤。不管意识到或承认与否,它是客观存在的现实。
|
||
(二)营销体制
|
||
至于联合的形式与程度,则可视市场发育的水平和该阶段市场动态而定。在现阶段可以采取基地公司与购销公司建立产销双向联合体。固定关系,互保互促。丰年产地不愁销,歉年用种方不缺种。因为即使是异常年份,完全绝收的现象是极少的,绝大多数情况是歉收。如果不是固定联合的关系,产地公司为了长远的业务,必然尽量全面地照顾到各个用户,而固定联合的关系,必然是全力优先保证供应,宁可不给其它客户,也必须满足联合体自身的需要,自然会有可靠的保证。这种形式的联合双方应本着诚实、信任、公平、互利的原则对待自己的业务伙伴,各自均不追求份外的利益,而是同舟共济。这样无论对稳定市场,平衡供求关系,还是保护和提高产销双方利益,都会发挥相应的作用。
|
||
针对过去几次杂交水稻种子生产的起伏跌宕对市场的冲击,尤其是余种年份,各公司为尽量销售,避免积压,而竞相削价,自食苦果,损失巨大,给各生产基地造成破坏性的后果,一些种子公司从此破产。为了扼制这种事态的再度出现,化解对种子事业发展和种子公司建设的严重威胁,可以将全国几个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组成集团性质的集团公司,以保证生产与市场需求的平衡和稳定;统一议定销售价格,以消除余种年份竞相压价的内耗现象,有效地保护生产各方的稳定效益,防止缺种时随意提价,给用种户增加负担的现象。可将分力变为合力,更能加强集团的竞争实力,有利于控制市场,抑制非正常渠道的种子进入市场,避免发生坑农害农现象,保持种子市场的纯洁与健康,从而维护多方利益,使种子事业在正常的市场竞争中稳步发展。是利国、利民、利公司之举。这项工作可由某一集团发起或预先协商共同发起。
|
||
现在已到建立国际市场意识的时刻。一方面,我国已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种子市场也将面临国际市场的竞争,国外几个有实力的大公司已经在国内建立基地和分公司。没有远虑,必有近忧。不事先做好准备,届时将处于被动地位。就我国目前杂交水稻种子的现状,与某些发达国家相比,在不少方面处于劣势,主要表现在生产体制、企业规模、经营和管理人员素质、种子质量检测上,必须迎头赶上,有备无患。但也不必妄自菲薄,我国种子生产也是有相当坚实的基础。我们应该发扬优势,扭转劣势,完善自身,迎接即将到来的竞争。
|
||
另一方面,我们不应消极被动地等待人家进行和我们竞争。我们放眼世界,有计划、有步骤地打入国际市场,无论是迎接竞争,还是主动“出击”,先决条件是提高种子工作的科学水平,增加种子的科技含量,在种子质量和各项业务质量上达到先进国家水平,使我们具有竞争实力。要想走出去,还应先“拿”进来,吸收其先进、可用的部分,同时也为摸清底细。方式可采取引进、合资联营,或相当于补偿贸易的形式,为其代生产,为向外发展先探路。走出去的道路,要想进入发达国家市场,近期可能性不大,主要应瞄准发展中国家开拓市场,是大有可为的。
|
||
此外,还应转变单一经营的观念。从发展观点出发,实力雄厚才能发展快,而实力的增长要靠积累,积累得多而快,实力才能迅速壮大。但任何生产经营都有一定的风险性,而且是难以避免的,尤其是种子生产经营的风险频率更高,如果单一经营,遇风险纯消耗,无从弥补。切不可自持有一定实力可以抗御风险,国外一些实力很强的大银行遇风险也有倒闭的实例,何况一个种子公司。鉴于正大集团的经验,采取多渠道经营,相互间可以互补互保互促,能有效地降低风险所带来的负作用,从而能加速积累,日益壮大。因此,种子公司也不必囿于种子一项经营业务,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当地资源与社会状况,开发一切可以开发经营的项目,以求增强自身实力,保证安全顺利地发展。
|
||
六、营销策略和手段
|
||
(一)品种策略
|
||
1.品种的寿命周期及其应用策略
|
||
(1)品种的寿命周期
|
||
品种像生物的生命周期一样,在市场上也表现为一定的寿命周期。品种的寿命周期是指新品种育成后,从投入市场到被市场淘汰,种子公司不再生产该品种的持续时间,品种的寿命周期一般为分四个阶段,即试销期,增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
||
试销期:品种育成后的试验、示范阶段。此时品种刚投放市场,还没有知名度,生产量小,成本较高,销售渠道不畅,需要有一个试验、示范的认可过程。种子公司应申请新品种保护,集中力量,采取相应的手段,提高品种的知名度,促使品种迅速推广,此时企业往往处于无利甚至亏本状况。
|
||
增长期:品种经过试验、示范,并经过国家或省有关部门组织的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和品种审定,具有推广价值,开始扩大生产进行推广。此期销售渠道已基本形成,销售量增加,成本下降,利润迅速增长,激烈的市场竞争还没有出现。由于较高的利润吸引,很快有好多生产型种子公司千方百计寻找亲本种子,投入生产,使企业利润开始下降。这一时期种子公司应尽力控制亲本种子外流,加强质量管理,降低成本,提高竞争能力。
|
||
成熟期:种子生产量逐步达到最大,市场逐步达到饱和,潜在的用种户都已认识并接受了这个品种,农业生产需要量达到最大。持续一定年限后,由于新品种的投入生产,使其销售量开始下降,生产量减少,利润随之下滑。这一时期,种子公司应提高种子质量,加强销售服务,延长品种寿命周期,并有更新品种作为后盾。
|
||
衰退期: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转移,品种的市场缩小,销售量急剧下降,新的替代品种增长较快,品种或许衰退到一定程度后仍可能保持一部分销售量;或许彻底地退出市场。这一时期,种子公司应果断地收缩促销活动,调整目标市场,生产推广新品种。
|
||
(2)品种寿命周期的应用策略
|
||
品种的寿命周期曲线,主要是从品种的销售量和盈利能力来进行分析的,从理论上讲,品种寿命周期曲线一般呈正态分布。但实际上,不但不同的品种有不同的市场寿命周期曲线,而且大多数并非正态曲线,多数品种在试验试销阶段未能被生产所接受,即已夭折;有的品种衰退期来得非常快;有的品种寿命周期运动的时间很长。种子公司营销活动中,必须认真分析、研究每个品种所处的市场寿命周期,一方面使本公司所生产、经营的品种分别处在不同的市场寿命周期,达到不同品种间有互补,有接应,定期更新换代。另一方面,将各品种的生产规模与其市场寿命周期联系起来,对处在增长期的品种,可适当扩大生产规模,多生产一些,即使有点积压,还有销售的机会,说不定存放一二年后,还会赚大钱;对于处在成熟期的品种,要本着以销定产的原则,合理安排生产规模,丰产时有点剩余存放一段时间还能销出,不会造成什么经济损失,歉收时也不会有多大的缺口;对于处在衰退期的品种,要本着宁缺勿滥的原则,严格控制生产规模,避免滞销积压,造成转商损失。除根据品种寿命周期来决定其种子生产规模外,还应根据该品种是专用型还是广谱型来决定其种子生产规模。对于专用型品种则只能根据合同定生产规模,因为非该地区很少使用。而对于广谱型品种,由于适应性很广,只要该品种处于成熟期以前的时期,只要按合同生产,一般是不会造成大量积压的。
|
||
2.新品种开发
|
||
农作物种子的新品种开发不同于工业新产品的开发,工业生产周期短,新产品更新换代快,有时可以说是日新月异,而农作物新品种的培育时间长,投资大,见效慢。一个品种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才能培育出来,开发利用慢,特别是在我国,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科研与生产经营相脱节,更给现实新品种的开发与利用带来一些不便。而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种子公司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不断创新,培育(引进)开发新品种。只有开发新品种,才能满足市场的潜在需求,使种子公司获得生存和发展;才能增加种子公司的种子销售量,提高经济效益;才能使种子公司具有活力和创造精神,在千变万化的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力。所以,种子公司在新品种开发利用上,要针对现时体制的特点,一是与科研院所联合,开发利用新品种;二是成立科研部,吸收育种人才,收集种质资源和育种材料,培育新品种,以满足市场和农业生产的需要。总之,新品种的开发要采取灵活的策略,务实的精神,一切从提高种子公司的经济效益出发。
|
||
(二)种子营销的名牌战略
|
||
(1)树立名牌意识是实施名牌战略的前提
|
||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种子销售处于较低级状态,名牌意识非常淡薄。表现在质量不稳定或将不合格的种子在市场上销售;包装袋及包装不符合市场需求;没有本公司的商标;种子销售后未能跟踪服务;品种陈旧。当前,《种子法》已经全面实施,各种子经营企业都应该树立名牌意识,争创国内一流的名牌。
|
||
(2)科技创新是实施名牌战略的基础
|
||
实施名牌战略,应把科技创新放在第一位,不断增加科技的投入,提高种子科技的含量。把发展优质品种,高科技含量的品种放在首位。
|
||
(3)保证质量是实施种子名牌的关键
|
||
质量是名牌产品的生命,严格的质量管理是开拓名牌、保护名牌、发展名牌的先决条件,只有过硬的质量才能产生过硬的名牌。
|
||
(4)开拓市场是实施名牌的目的
|
||
市场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也是名牌培育和生存的空间,只有以市场为导向,才能创造名牌和保持名牌,名牌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根据市场需要,不断创新,才能较持久的保持名牌。同时要注重宣传,千方百计树立公司的形象,提高企业的社会知名度。
|
||
(三)种子的商标与包装策略
|
||
(1)商标
|
||
商标在市场营销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维护企业正当权益,保护企业的信誉,使企业在市场上合理的竞争;它可以监督企业产品的质量,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它可以促进名优产品的销售,有利于创新精神的企业占领市场,促进经济的发展。为充分发挥商标的作用,种子公司要选择合理的商标策略,一是在生产型公司和购销型公司之间,一般应采用生产型公司的商标,以利促进种子质量的提高,使生产型公司推出名优产品,突出基地的作用,但有些购销型公司在长期的营销活动中,树立了良好的商业信誉,而生产型公司及产品在没有名声的情况下,也可以考虑采用有良好信誉的购销型公司的商标,这实质上生产型公司也就从属于购销型种子公司了。二是生产型公司采用统一商标还是个别商标问题,统一商标是指一个企业生产的各种产品均采用同一商标进入市场,使用统一商标可以节约促销费用,可以利用成功的产品带动新产品的推销,不断提高企业的信誉,但也有风险性,假如一个品种的种子质量出现了问题,对所有品种的种子质量信誉都会产生影响。个别商标是指企业对各种产品采用完全不同的商标,这样便于企业调整产品质量结构,适应市场的不同需求,可以减少市场风险,也便于管理。
|
||
(2)包装
|
||
包装一般分为运输包装和销售包装。运输包装的作用在于保护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如粮食作物种子的麻袋或编织袋包装;销售包装是指直接与消费者见面的零售包装。除了保护商品外,更重要的是要按农业部《农作物种子包装规定》,将品种类别、品种名称、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质量标准、植物检疫证、净重、经销商等标注在包装袋内外,使其具备销售的各项条件,同时在造型结构、装璜画面和文字说明上更上一个层次。在各种包装策略中,种子公司可采用类似包装策略(统一包装策略)。即对生产的各品种种子在包装外型上采用相同的图案、近似的色彩,共同的特征,使用户极易识别本公司的种子,这样可以壮大企业的声势,产生采用“统一商标”策略相同的效果,同时也可以节约包装设计成本。
|
||
我国当前推行的种子产业化工作,就是采取中间突破,带动两头的抓法。即从中间环节的种子清选,包衣,包装,标牌,质量抓起,带动科研和农民用种。随着种子工程的全面实施,将使种子的商标和包装再上一个新台阶。
|
||
(四)定价策略
|
||
1.新品种定价策略
|
||
(1)高价格策略
|
||
即将新品种种子价格定得较高,尽可能在新品种市场寿命的初期,赚取最大的利润。
|
||
(2)低价格策略
|
||
即将新品种种子定价低于预期价格,以利于新品种为市场所接受,迅速打开销路。同时,低价低利能有效地排斥竞争者加入,因而能较长时间的占领市场。
|
||
(3)满足定价策略
|
||
由于定价过高,对消费者不利,不但容易引起竞争,而且可能遭消费者的拒绝,具有一定的风险;定价过低,对企业最初收入不利。可以将价格定得适中,既能吸引消费者购买,又能扩大市场,使企业、顾客双方都满意。
|
||
2.折让策略
|
||
(1)现金折让策略
|
||
即对按约定日期付款的客户给予一定的现金折扣,鼓励客户提前付款,加速资金周转。
|
||
(2)数量折扣策略
|
||
即按购买数量的多少,分别给予不同的折扣。购买数量越大,折扣越多,鼓励客户大量购买。
|
||
(3)推广回扣策略
|
||
又称推广津贴策略。客户为产品提供各种推广活动,如刊登地方性广告,布置专门的橱窗等。对此,生产者给予客户一定数量的津贴或回扣。
|
||
(4)运费折让策略
|
||
即对较远的客户,适当降低价格,以弥补其部分或全部运费,这样有利于市场范围的扩大。
|
||
3.地区定价策略
|
||
(1)产地定价法
|
||
以产地价格或出厂价格为标准,运费全部由买方负担。这对卖方是最单纯、有利、单一的定价,适用于各地区的买主。在国际贸易中又称“离岸价格”,简称B.O.B价格,从启运港到目的地的全部运费全都由买主负担。
|
||
(2)目的地交货价格
|
||
按合同规定卖方的产地价格加上到达指定地点以前的一切运费和保险费由卖方负担。在国际贸易中又称“到岸价格”,简称C.I.F价格,即启运港到目的地的费用和保险费由卖方负担。
|
||
4.差别价格策略
|
||
(1)地区差价策略
|
||
即依据不同地区对某品种的不同需求弹性,确定不同的销售价格的策略。对需求弹性大的地区实行较低价格;对需求弹性小的地区实行较高价格。
|
||
(2)产品减价策略
|
||
即根据同一种商品规格、质量的不同,确定其不同销售价格的策略。
|
||
(3)数量差价策略
|
||
即根据客户购买数量的多少确定销售价格的策略。购买量大则价低,购买量少则售价高。批零差价,也可以视为数量差价。
|
||
5.心理定价策略
|
||
运用心理学原理,根据不同类型的顾客购买商品的心理动机来制定商品价格,引导消费者去购买。这类策略主要有奇数定价策略和整数定价策略。
|
||
定价策略是多种多样的,除以上介绍的几种,实际中还有促销定价策略,特价优惠策略和综合定价策略等。应用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不可能有固定的模式。
|
||
(五)销售渠道策略
|
||
(1)广泛销售策略
|
||
即通过批发商把产品广泛分布到各零售点,以便及时满足消费需要。
|
||
(2)选择性的销售策略
|
||
这种策略也是采用间接销售方式,但是生产者只在一定的市场,一定的地区范围内选中少数几个信誉优良的中间商进行销售。
|
||
(3)独家销售策略
|
||
即生产者在特定市场仅选择一家批发商或零售商销售其产品。
|
||
目前,我国的杂交水稻等农作物种子主要仍由国有种子公司生产经营,销售渠道多采取基地型种子公司把所产种子分销给购销型种子公司(一般为县级种子公司),购销型种子公司再把购进的种子批发给零售点(乡镇种子站),由其再销售给用种农户,或直接零售给用种农户的分销方式。
|
||
(六)促进销售策略
|
||
1.促销方式
|
||
促进销售就是生产者运用各种手段向消费者推销产品,促使产品从生产者向消费者转移。在市场营销中,促进销售是企业以人员或非人员的方式,帮助或说服顾客购买某种商品或劳务,或使顾客对卖方的营销观念产生好感。其任务就是通过沟通信息,激发消费者的欲望,促进消费者采取购买行动。
|
||
促进销售的方式大致分为人员推销和非人员推销两大类。人员推销包括程序式推销和利用中介人推销等方法。非人员推销包括营业推广、公共关系和广告等形式。营销人员应根据产品特点和经营目标,选择适宜的促销方法。农作物种子,因营销批量大,科技含量高,季节性强,最适宜的促销方法为人员推销,要求推销的对象主要是种植大户、科技示范户,这种方法适宜于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可以面对面地进行技术指导。再辅之以营业推广中的业务会议和贸易展览,以及印刷媒体广告等方法。
|
||
2.不同方式的优缺点
|
||
(1)人员推销的优缺点
|
||
人员推销就是推销人员以谈话方式,面对面地向消费者和用户推销商品和劳务。这虽是一种最古老的推销方法,但又是现代产品推销的一种重要形式。这种方法的优点是:
|
||
①推销人员能与用户面对面地洽谈,能灵活而有效地根据顾客的欲望、要求、动机和行为作出针对性极强的说明,并进行试用示范表演,消除人们对产品的各种怀疑,促使顾客采取购买行为;
|
||
②推销人员在活动中,与一些单位或个人从一开始的买卖关系会逐步发展成一种友谊关系,这种友谊关系可以使买卖业务关系稳定发展;
|
||
③推销人员在推销产品的同时,还可以兼作售前、售后的技术服务工作以及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工作。
|
||
④由于双方面对面交谈,涉及人员的面小,可以避免社会其它方面的干扰。
|
||
人员推销的缺点:一是成本大,费用高;二是优秀的推销人员比较难找,需要花大气力培养才能达到成熟。
|
||
(2)非人员推销的优缺点
|
||
①优点 一是形式灵活,可以根据商品情况、市场形势等条件和时机,采取针对性的有效形式来推销。由于时间上占主动,可以深思熟虑,充分准备,合理安排,因而能避免失误。二是覆盖面大,影响广。
|
||
②缺点 由于不是直接接触,而是要再经过其它环节的交往,所以推广速度比较慢,处于相对的被动地位,实际成交效果往往不够理想。
|
||
3.不同方式的推销策略
|
||
(1)人员推销策略
|
||
此种策略多种多样,一般多采取程序式推销策略和利用中介人的推销策略。
|
||
①程序式推销策略 就是根据顾客心理变化不同阶段的特点,有步骤地进行推销的一种策略。一是探测性方法,事先对顾客的情况不甚了解,先介绍一些内容,看看顾客的反应,再进一步介绍,根据顾客的反应,不断调整和改进谈话内容,逐步深入,以引起顾客的兴趣,促成顾客的购买行为。二是针对性方法,事先知道顾客的某种需要,推销员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推动成交。三是诱导性方法,通过交谈引起顾客的某种需要,然后说明自己的商品能满足这种需要,从而完成推销过程。第四是争取性方法,顾客原无购买意图,为促成交,可提出给一次竞争机会,作为观察阶段,如果满意,以后再建立稳定联系。此法既可当时推销,又可打开新市场。
|
||
②利用中介人的推销策略 推销人员不直接与消费者接触,而是通过其他对消费者具有影响的中介人对消费者进行宣传引导的推销过程。这里关键是选择中介人,并对中介人给予一定利益,使中介人的推销效果和个人利益结合起来。
|
||
(2)非人员推销策略
|
||
①营业推广 营业推广是为了在一个比较大的目标市场中刺激需求,扩大销售,而采取的鼓励购买的各种措施。营业推广的形式多种多样,企业要根据市场类型、销售目标、竞争环境来进行选择。主要的方式有:
|
||
消费品推广技巧:这方面的技巧是多种多样的,如向消费者赠送样品或试用样品、廉价包装、奖励等。
|
||
业务会议和贸易展览:企业可以根据情况召开产品订货会议,也可以有选择地参加一些商品展销会。
|
||
交易推广:企业可以和一些批发商和零售商建立合作关系,由他们来帮助企业推销产品。企业根据情况对这些中间商给予报酬。
|
||
种植展示推广:这是农作物种子所特有的一种营业推广方式,即对农作物新品种进行多点示范种植,展示其优良特征特性,在成熟期组织技术干部和种粮大户参观考察,以扩大推广、增加销售量。
|
||
②公共关系 公共关系也称公众关系,是20世纪30年代西方国家在销售促进中发展起来的一个概念。它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和生产优质产品的基础上,为增进社会各界的信任和支持,树立企业的良好信誉和形象而采取的一系列决策的行动。公共关系作为一种促销手段,其目的主要是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制造舆论,使社会公众掌握企业的经营方针和政策,掌握企业产品和服务的特点和优点,在社会上树立企业的崇高信誉,促进产品推销的顺利进行。
|
||
③广告策略 广告是企业支付费用、通过大众媒介,向顾客传送企业、商品和服务的信息,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和兴趣,以达到促销目的的最重要的非人员推销的手段。
|
||
广告的种类很多,从不同的角度可划分不同的类型。从生产者广告的目的上看,可分为:先导广告。对新产品的性能、质量、价格等进行一般的介绍,为产品进入市场服务;竞争广告。劝导消费者对本企业的产品产生一种偏爱性;维持广告。对一些处于寿命周期的成熟后期的产品进行宣传,以延长该产品的寿命;声誉广告。目标是为企业及产品在社会上树立一种名优形象。
|
||
广告是靠一定的媒体进行传播的。生活中可供选择的媒体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印刷媒体,包括报纸、杂志、书籍、传单等;电波媒体,包括广播、电视、电影等;实体展览媒体,包括各种造型、橱窗陈列、实物展览等。企业在实际中选择哪类广告媒体,要在全面考虑目标市场的顾客习惯、产品性质、媒体的影响范围和影响力以及媒体的成本等因素的基础上来确定。杂交水稻种子的广告宣传,主要应该在农村普及型报纸和电视媒介上或是在大型农产品交流会上效果较好。
|
||
七、种子的发运
|
||
(一)种子运输的特点
|
||
(1)季节性强
|
||
由于种子的运输有很强的季节性,运输的淡旺十分明显,种子经营者必须根据农时季节组织安排好运输力量,将种子运到其目的地,及时供应给农民。如果是救灾的种子,则应突击发运,以保证在较短的时间内将种子送到灾区农民手里。
|
||
(2)运输量大
|
||
我国的杂交水稻种子供应区域跨度非常大,制种基地又非常集中,除本县范围内用汽车运输外,相距较远的省际运输都需要铁路运输。
|
||
(3)对运输条件和工具要求严格
|
||
种子是有生命的特殊生产资料,在运输过程中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如遇到淋湿就会影响种子发芽率。
|
||
(二)及早发运的意义
|
||
我国的杂交水稻种子产区主要集中在四川、湖南、江苏等省份,种子发运呈现西种南运的流向。同时杂交水稻种子需求量大、季节性强。因而,杂交水稻种子发运的第一个高潮在每年的10月初到农历春节前,此时正值年底运输繁忙季节和春运期间,在种子运输量大,流向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及早组织发运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
||
(1)在竞争激烈的种子市场中,每个种子公司都要扩大自己的市场占有率,及早发运有利于客户占领市场,从而扩大自己的种子销售量,避免多余年份的种子积压。
|
||
(2)及早发运有利于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地点和方式履行合同,进而促进合同的全面履行,尽快回收结算资金,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
|
||
(3)及早发运可以使客户在接到种子后有一个晾晒、整理、包衣、小包装和销售时间,有利于增加种子科技含量,促进种子产业化的实施。
|
||
(4)及早发运可避免耽误南方早春播种的农时,使这些地区的需种农户及早获得所需种子,按计划安排生产夺取丰收。
|
||
(5)及早发运可适当避开铁路春运的繁忙时节,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保证春运物资的运输。
|
||
(6)及早发运可以减轻种子公司自身场地、库房的压力,有利于尽快组织收购,降低种子收购费用。
|
||
(三)发运的准备工作
|
||
(1)做好发运计划
|
||
种子发运前要根据各品种的签约量和实际生产量,安排对客户的种子兑现数量,然后分品种、分区域确定种子流向、发运次序及时间,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种子发运计划。
|
||
(2)报批铁路车皮计划
|
||
杂交水稻种子的长途运输主要靠铁路,公路运输只能作为辅助措施,用于中短途和少量种子的运输。而铁路运输必须纳入全国的铁路运输计划,这就要求种子在种子发运前要按照铁路部门的规定申报要车计划,车皮计划获批后才能组织发车。
|
||
(3)按照种子发运计划要及时备足种子
|
||
对所产种子要及时组织收购入库,加工精选,切不可耽误发车。因当月不发车,计划就要作废,而重新申报车皮计划又需1~2个月,将打破发运计划,还要影响对方组织销售。对收购或库存的种子在发运前要按合同规定的包装形式和规格进行包装,保证包装符合要求,数量足斤足两,随时都可组织上站发运。
|
||
(4)调运检疫
|
||
发运前要将客户方植检部门的检疫要求函递交给当地植检部门,并提出检疫申请。由植检部门抽样检疫后,确定有无对方提出的检疫对象。如有,向对方声明,种子停发;如没有,由植检部门出具种子检疫证书,组织种子发运。
|
||
(5)调运检验
|
||
发运前对所要发出的种子按检验操作规程要求抽样,进行室内检验,评定纯度、发芽率、净度和水分等质量指标。经检验如符合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即填写种子检验合格证书,按规定分发各处;如未达到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填写种子检验结果单,哪项未达标可加工整理的,提出加工整理意见,直至达到合同规定标准才能进行出售。
|
||
(6)其它方面的准备
|
||
种子发运前的加工整理及灌包需要用工,短途运输和公路运输部分需要运输工具,这些都需要雇用人员,要进行质量教育和各项管理制度的培训,使之必须按照种子公司的要求去做。另外,种子发运需要大量的资金,还必须做好资金方面的准备工作。
|
||
(四)发运的组织方法
|
||
(1)合理安排车辆
|
||
发车的计划获批后,要向铁路计划运输部门做好当日计划,当日要车计划批准后,才能组织上站发运。这就要求必须有专职人员负责种子的发运工作,以加强同铁路计划室和货运室的联系,及时申报计划,组织种子上站前发车。
|
||
(2)组织上货
|
||
获得日批车后,要及时组织人力和运输车辆将种子运到车站。上货前,负责发运人员要向种子检验员索要种子检验证书,同种子保管员对所发品种进行点件接货,递交种子出库单。上货当中,要严防种子丢失、破包等现象发生。运到车站后要码垛点件,安排专人看管。
|
||
(3)组织装车
|
||
装车前要填写货运单,填写时要按要求认真细致,不能出现丝毫差错,以免带来不应有的损失。并向铁路货运室递交种子检疫证书,使之与货同行。种子检验合格证书随货同行或直接邮寄给客户均可。装车时要同货运管理人员一同清点件数,监督装车,核对是否与货运单所填数量相符。装车后封好车门。注意的事项是:发运种子要使用棚车,以避免雨淋雪盖和丢失,装车前要清扫车箱,防止对种子的污染。
|
||
(4)账目结算
|
||
种子装车发运后及时与铁路货运室结算各项费用,以利根据合同约定的结算方式和费用负担的划分对客户及早结算,回收货款,加速资金周转。另外,发运种子一定要投保,以避免或减少运输风险。
|
||
八、提高服务质量
|
||
(一)对基地制种户的服务
|
||
(1)技术指导服务
|
||
制种基地承担制种任务主要是为了增加收入,这就要求种子公司必须提供周到的技术服务。从种子基地的落实、品种区划布局,到制种田各时期的管理;从播种到收获交种;从种子质量的保证到产量的提高,都必须加强各时期技术指导。种子公司要派驻技术员到基地工作,进行技术培训和现场技术指导。既要把各项保质增产技术措施传授给制种农户,又必须把这些措施落到实处,从而达到保质增产、基地制种户增收的目的。
|
||
(2)改善服务态度
|
||
种子基地既是种子生产的第一大车间,又是种子公司的协作单位。在加强种子基地管理的同时,还必须改善服务态度,协调与基地的关系,共同建设和发展种子基地。在落实种子基地时,要认真考察种子基地,划好隔离区,根据品种特性,制订制种技术规程,并提供纯度高、质量好的亲本种子;基地管理当中要随时调查了解基地管理情况,协助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收获交售种子环节,既要严把种子质量关,又不要压级压价,更应该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尽力为交种农户提供方便。收种时期,基地农户把种子送到收种场之后,必须及时扦样检验,对个别种子质量不合格需要整理的农户要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劝其按要求进行整理提高质量,真正做到珍惜制种基地农户一年辛勤劳动的成果,使基地农户担心而来,满意而归。种子收购后要及时结算,兑付种子款。另外,对管理好的种子基地还要通过一定的方式给予奖励,调动基地加强管理的积极性。
|
||
(二)对用户的服务
|
||
种子公司的类型不同其服务对象也有所不同,基地型种子公司的服务对象主要是购销型种子公司,而购销型种子公司的服务对象则主要是所控制市场内的乡(镇)种子站或农户,不论大用户,还是小用户,在种子营销中都是种子公司的客户。种子公司都应该调查了解他们的购买心理和所需提供服务的要求,努力做好各项服务工作。
|
||
(1)组织促销宣传并印发说明书,向客户介绍品种,使用户了解品种的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
|
||
(2)客户来单位进行田间检验和调运验收时,要按照用户的要求进行取点、抽样和检验,并主动向客户介绍制种田管理情况和种子收发等情况,征求客户意见。还要为客户提供方便的住宿等。
|
||
(3)按照合同约定的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组织好种子发运工作。对送货到对方检验验收的要按约定时间及时组织种子发运;对在当地检验验收接货的要按合同要求代办托运,协助对方办理种子发运工作,保证种子按时按量发出,不误农时。
|
||
(4)种子发出后要及时结算账目,定期和客户核对帐目,避免出现差错 种子在生产使用过程中要加强技术服务工作,走访客户征求意见,调查本单位的品种在对方种植的表现情况,以改进服务工作,提高种子质量。对客户提出的质量问题,要及时派员同对方共同调查情况,以协商解决。
|
||
(5)合理确定营业时间 种子公司的营业时间要从有利于农户出发,灵活掌握,要适应农村的上市习惯,种子公司的销售有淡旺季之分,旺季时要增加门市部人员,延长营业时间,最好分管经理也亲临第一线,激发职工搞好服务,并听取意见,改进工作;淡季时可适当减少门市部人员,相应缩短营业时间。
|
||
(6)改善服务态度 业务人员应主动、热情、有礼貌地为用户提供服务,把文明经商、礼貌待客、方便客户和群众作为服务的主要标志。
|
||
(7)买卖公平、计量准确 种子销售时要明码标价,准确计量,不得抬级抬价,更不准变相涨价。
|
||
(8)创造舒适的环境 购销业务活动场所要方便客户,建有相应的便民措施,注重机关风貌,讲究种子公司的环境卫生,为客户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
|
||
九、营销实用业务
|
||
(一)经济合同的签订,履行与管理
|
||
1.经济合同的签订
|
||
(1)订立合同的原则
|
||
经济合同是当事人双方为实现一定经济目的所达成的协议,要使这个协议在当事人之间明确权利义务关系,具有法律效力,就必须遵守法律规定的基本原则。不遵守这些原则,这个协议就不会发生法律约束力,也不可能实现当事人所预期的经济目的,有时还会出现相反的结果,订立经济合同应遵守以下原则:
|
||
①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和政策要求 《经济合同法》第四条明确规定:“订立经济合同,必须遵守国家法律,必须符合国家政策和计划的要求”。国家法律,是人们的行为准则,订立经济合同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的规定,不但要遵守经济合同法,而且要遵守宪法和其它各种法律、法令、条例、决议以及国家管理机关的规范性文件。国家政策,是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为了实现一定的政治经济任务而制定的调整各种社会关系的行动准则和依据,是我国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准则,特别是在目前我国法制不完全的情况下,国家政策对调整我国各种社会关系更有重要意义。业务人员或其他人员在签订合同时,要注意了解国家规定,不然就难免出现失误,这样不但不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反而会受到法律制裁,甚至使企业倾家荡产。
|
||
②平等互利,等价有偿 平等互利,是指缔结经济合同当事人双方的权利义务是对等的。平等,是互利的基础,有两层含义:一是当事人双方处于平等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民事主体;二是当事人双方存在着同等的权利义务,任何一方都享有一定的民事权利和负有相应的义务。互利,是指合同当事人双方在经济交往活动中都有可能得利,这种利益和对方的义务互为条件。在签订合同时,只有切实地坚持平等互利原则,当事人双方才能自愿地、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并向对方提出比较合理的要求,以实现预期的法律效果。
|
||
③协商一致原则 协商一致,是经济合同成立的前提条件。它是指签约双方在自愿的基础上,充分表达各自真实意愿,对合同内容进行详细的讨论,最后达成一致意见,这是签订经济合同必须遵守的原则。在实际工作中,业务人员在签订经济合同时,必须要互相讨论,共同商量,取得一致意见。没有经过协商即订立的合同是无效合同。
|
||
协商标准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般来说,可从两方面分析:一是看形式是否协商一致,即是否共同签字盖章;二是看实质上是否协商一致。另外,经济合同的组成部分,也需要双方协商一致。
|
||
(2)合同的内容
|
||
合同的主要内容,也就是合同的主要条款,按照《经济合同法》规定,经济合同必须具备标的,数量和质量,价款或酬金,履行的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等主要条款。还规定,根据法律规定或按经济合同性质必须具备的条款,以及当事人一方要求必须规定的条款也是主要条款。
|
||
①标的 种子购销合同的标的就是某品种(组合)的种子。签订合同时必须写明所订作物的种类和各品种的名称,否则,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就无所依据,无法落实。
|
||
②数量 数量是衡量标的的尺度,它确定经济合同权利和义务的大小。种子购销合同中没有数量的约定,就无法确定双方权利义务的大小,而使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处于不确定状态。所以,在签订合同时必须明确规定标的数量,计量单位和计量方法。
|
||
③质量 质量标准是合同应具备的主要条款。我国种子质量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签订合同时,质量标准要明确,并规定验收方法,如预约繁种合同要明确种子的质量标准,还要规定种子田间检验时期,方法和标准,以防止不必要的争议。现时公司之间签订合同多执行国家标准,公司与繁种基地间签订合同也必须执行国家标准。
|
||
另外,种子的包装质量在合同中也需要予以明确。要规定包装物的材料,规格和包装操作的要求,以利减少运输损耗或促进种子销售。
|
||
④价款或酬金 价款或酬金是指取得标的一方向给付标的的一方所支付的货币代价。种子的价款一般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指种子的单位价格,二是指种子的总值和各种费用的总额。杂交水稻种子的预约合同,多参照商品粮价格以一定比例确定种子价格或按种粮比定价;近年来,由于受种子余缺等供求状况的影响,种子价格春季时难以预测确定,也有在合同中,定为随行就市价的。但在最终履行时还是有一个明确价格。
|
||
⑤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 合同履行的期限,地点和方式,是合同的重要内容,是检验合同是否全面、正确履行的标准之一。
|
||
履行期限,即标的(种子)的交付,接受时间。它是衡量合同是否合理和明确责任必须具备的指标,也是享有请求权的需方要求对方履行合同的时间依据,是确定合同是否按时履行或延迟履行的标准。农作物种子的农时季节性很强,有一个不违农时的问题,所以,在合同中更应明确规定交接时间。交(提)货期限的计算方法也是不容忽视的,一般的计算方法是,凡供方自备运输工具送货的,以需方收货戳记日期为准;委托运输部门运输的,以发送货物时承运部门的戳记日期为准;自提货物,以供方通知的提货日期为准。
|
||
履行地点,一般指交付标的(种子)具体地方,它是合同当事人履行义务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合同中确定履行地,是明确当事人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一个依据,也是仲裁机关和人民法院划分合同纠纷案件管辖范围的依据。在种子购销合同中,如果合同约定由需方到供方自提种子或在供方所在地交付验收,其合同的履行地即在供方所在地;如果说合同约定在需方所在地交付验收,合同的履行地点则在需方所在地。
|
||
履行方式,指当事人采用什么方法来完成合同规定的义务。种子购销合同是以转移一定量种子的方式来履行,在实施中,一般采取铁路或公路运输,需方到供方仓库检质验收,供方仓库或供方所在地承运车板交货,交货后的一切运杂费由需方承担,供方协助需方办理调运或需方委托供方办理调运。
|
||
⑥验收方法 标的物(种子)的验收可分为数量验收和质量验收两项。数量验收主要是在发货时验收清楚,如件数,箱数,千克数等。质量验收,应按合同约定的验收方法和标准进行。农作物种子验收分为制种田间检验,交货前抽样检验和种植后生产大田检验三个方面。
|
||
⑦结算方式 种子公司在签订种子购销合同和特约繁种合同时,必须在合同中明确结算方式。《经济合同法》第十三条明确规定:“经济合同用货币履行义务时,除法律另有规定以外,必须用人民币计算和支付。除国家允许使用现金履行义务的以外,必须通过银行转账结算”。所以,种子公司在购销业务中,属于国有、集体单位的经济往来,应按人民银行的管理办法进行结算;属于农户交售的种子一般可支付现金。
|
||
⑧违约责任 所谓违约责任,简单地说,就是因违约而承担的法律责任。具体地讲,即是指一方或双方当事人不履行或不全面履行合同,依照法律或合同的规定,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如支付违约金,赔偿金。在合同中,订立违约责任条款,一方面可以督促合同双方全面履行合同;另一方面,一旦某方违约,也容易追究其法律责任。在我们的种子营销工作中,很多业务人员订立合同时对违约责任的条款认识不足,也不习惯在合同中规定必须的违约责任条款,即使作了一些规定,也不愿意受其约束。这对合同的履行,改善种子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是不利的。
|
||
⑨根据法律规定或按经济合同的性质必须具备的其他条款 经济合同内容的合法性,除了指经济合同的各项条款,特别是主要条款,不能违反法律外,还必须注意把法律规定某种经济合同所必须具备的条款订入合同。如种子购销合同,按照《检疫条例》和《种子法》要求,需方应向供方递交当地检疫部门的检疫要求证明,而供方也需向需方提供检疫证书,这些要求都应在合同条款中予以明确。
|
||
⑩当事人一方要求必须规定的条款 《经济合同法》第12条规定:“当事人一方要求必须规定的条款,也是经济合同的主要条款”。这项规定,充分说明了法律对合同当事人的合理、合法要求的积极保护,也体现了经济合同必须贯彻协商一致的原则。当事人双方作为合同关系出现任何一方都有权充分表达自己的意志,并且有权利提出在合同中必须规定的条款。例如,在签订种子购销合同时,需方提出对种子的特殊包装及费用负担;供方要求需方自带亲本种子质量和价格等,都应作为合同的订立条款。
|
||
(3)合同签订的程序
|
||
合同签订的程序一般可分为要约、承诺、协商、签订和生效五个步骤,最主要的是要约和承诺两阶段。
|
||
①要约阶段 要约又称之为订约提议,是指当事一方以签订合同为目的,向对方提出的意思表示,提出订约的一方称为要约方。要约应遵循如下法律要求:
|
||
第一,要约方必须作出肯定的意思表示。要约方要根据国家法律、政策、市场状况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对拟订的经济合同表明意思,明确提出主要条款,如标的,数量,质量,价格,履行期限等内容。以及要求对方作出答复的期限,以利对方约定。要约方对于这些表示不能有保留条件,只要受约人对要约人的提议表示完全同意,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同才能成立。
|
||
第二,要约生效后,要约方必须承担法律责任,要约是一种肯定的、明确的意思表示,不同于没有主要条款的订约通知、企业广告等。要约一经作出生效后,要约方必须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一是在要约有效期限内,要约方负有同对方订立合同的义务,如一供方种子公司将拟好的种子购销合同于2003年3月10日邮寄给一需方种子公司,附信要求对方需在本年4月10日前必须将合同回寄到本公司。那么在4月10日前这个供方种子公司就承担着必须同对方签订合同的义务;二是出售特定物的要约,要约人在要约有效期间,不得再向第三方发出销售该特定物的要约;三是在要约有效期内,要约方不得改变、撤销原要约中的条件,即要约方有义务按原订要约提议中的条件与对方订立合同;四是要约方在有效期限内擅自撤销要约,变更要约条件或将特定物出售给第三方的,要承担赔偿对方经济损失的责任。所以,要约的提出必须要慎重。
|
||
第三,要约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更或撤销要约,按照我国的法律规定,一项要约发出后,在一定条件下,要约方是可以变更或撤销要约的,因为一项要约必须是在送达受约方时才生效的,所以要约方发了要约后,如欲变更或撤销要约,只要在该要约到达对方之前或到达对方的同时,及时下变更、撤销的通知到达对方,就可以使要约失效或部分失效。另外,在得到对方同意的情况下,要约人也可以变更或撤销自己的要约。
|
||
第四,再要约,在实际上,签订合同的过程是双方当事人就合同内容不断协商的过程,也就是要约—新要约—再要约一直到对新要约承诺的过程。对要约的修改,部分同意或附有条件的接受,都不能认为是承诺,应视为拒绝要约,提出新要约。四川省某基地县种子公司将拟定好的预约杂交水稻种子合同邮寄给云南省某县种子公司,对方在接到要约后,对预约种子合同中的供货期限为本年12月底前有异议,怕过晚到货影响销售及播种,即回电基地县种子公司:“合同条款基本同意,只是需将供货时间提前到本年11月底前,以利及时组织供种不误农时”。基地县种子公司收到电报后及时复电:“同意将供货日期改为本年11月底前”,这就是一个要约,再要约,直到承诺的过程。供种方提出要约,需种方提出新要约,供种方最后承诺,预约种子合同即告成立。
|
||
此外,要约时还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要约形式的选择必须适当。及时结清的合同可以用口头方式要约;对异地受约人可采用信函形式;如果要约的内容较为紧迫,可采用加急电报、电传要约的形式,对于供大于求的商品,还可以采取上门推销的方式。二是要约期限的规定要合理。一般来说,采取以下公式计算要约期限:要约期限=要约的在途时间+对方考虑接受要约的正常时间+承诺的在途时间。三是要约有效期的起止日期必须具体,业务人员在签订合同向对方要约时,要约的有效起止日期必须用二〇××年×月×日×时字样规定得具体明确,既能使对方及时作出答复,又能避免纠纷。
|
||
②承诺阶段 承诺,是指要约的相对人,完全接受要约中的全部条款,向要约方作出同意按要约签订经济合同的意思表示。作出承诺的一方叫承诺方,承诺应遵循如下法律要求。
|
||
第一,承诺必须是无条件的。承诺是对要约的完全同意,也就是说,受约方作出承诺的内容,必须同要约的内容完全一致,如果承诺的内容与原要约的内容不一致,承诺方增加新的条件,或改变了原要约条件,那么这种承诺不能导致合同成立,但我们所说的承诺人增加了新的条件或改变了原要约条件,是指对原要约条件进行了实质性变更(指对订立合同的标的,价格,质量,数量,履行期限和地点,违约责任等条件进行增加或修改),而不是说承诺方根本不能提出任何建议和要求。在合同订阅的实践中,存在着大量的附加建议或条件的承诺行为,如果我们不加区别地一概认为无效,也是不合理的。如:“我公司同意你方的要约条件,但包装缝口需加固,不得少于10针。”就不能认为是对原要约的否定,该承诺应是有效的。
|
||
第二,承诺必须在有效期内作出。超出有效期限作出的承诺,法律认为是无效的,要约方可以拒绝承诺,合同不能成立,即使要约方认为可以接受的,该承诺也是迟到承诺。
|
||
第三,承诺必须由受约方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代理人表示,承诺是合同生效的最后步骤,受约方做出承诺,将导致合同的成立,所以,受约方必须严肃认真地对待,受约方法定代理人代其行使法律行为。如果承诺人为非法定代表人或没有经法定代表人委托的代理人,则承诺不发生法律效力。
|
||
第四,承诺的方式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要约人的约定和习惯做法。承诺的方式有许多,如可用口头表示,也可用文件,电报,甚至可以用行为表示等。但是,如果法律规定了某种行为的承诺方式,或者要约方在要约中约定了承诺方式时,受约方必须按法律规定或按约定的方式作出承诺,否则,承诺将是无效的。如果法律和受约人均未对承诺方式提出特殊要求。则受约方可用要约方采用的方式或习惯采用的方式作出表示。
|
||
(4)合同签订的方法与要求
|
||
①合同签订的方法 种子公司的购销合同多数是采取产前签订预约繁种合同的方式。在签订上,多采取两种方法:
|
||
一是直接签订。即供方到需方或需方到供方,不需经过中间环节,由双方当事人直接协商签订合同。
|
||
二是函电联系订立合同。一种情况是通过函、电联系后,其中一方把拟好的预约合同寄约对方,对方收到合同后如无异议,签字,盖章后寄回;如有修改意见,以函电方式协商一致后,进行修改,签字,盖章后寄回。另一种情况是通过函电直接订立合同,这种方式随着传真、录音、录像等设备的发展,以后将成为一种重要的方法。
|
||
②签订合同的要求 一是条款要齐全,不同种子公司之间,还是种子公司与基地之间签订合同,都必须把条款齐全地规定出来,这样才能为合同的履行创造条件。合同的条款如不齐全,则容易引起合同纠纷。二是规定要具体,合同的每条每款都必须做明确、具体的规定,否则,往往给合同的履行留下隐患。二是表达要明确,在合同中不能使用伸缩性很大的语言,合同的内容和文字表达,必须绝对确切,不能含糊不清。合同涉及的期限、金额、数量等数目字一般都要大写,不得打官司补涂改,如有必要增添、修改或删除的字名,要在原字句的后面注明,并由当事人签名盖章。
|
||
2.合同的履行
|
||
(1)合同的履行原则
|
||
①实际履行原则 所谓实际履行原则,是指合同当事人必须按照合同规定的标的来履行各自应尽的义务,即此项标的既不能由其他物品代替,也不允许折合为金钱代偿。因此,在实践中实际履行就是实物履行。
|
||
②完全履行原则 完全履行原则,又称全面履行原则,适当履行原则,约定履行原则。是指当事人必须按照合同约定的标的、数量、质量、期限、地点、方式等全面履行经济合同。这一原则的实际意义在于约束当事人信守诺言,讲究信用,按中行约定履行合同,防止撕毁协议及违约情况的发生,以保护当事人双方的合法权益。
|
||
③协作履行原则 协作履行原则,就是要求合同当事人双方不仅要各自严格履行自己的义务,而且应当发扬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与对方共同努力,履行合同责任,保证合同兑现。
|
||
特别是我们的种子购销合同,任何一方当事人履行合同是否顺利,都关系到另一方生产经营上的需要能否得到满足。所以在执行合同中,都应关心对方履行合同的情况,相互检查和督促,遇到困难,互相提供方便和帮助;对于可能影响合同履行的行为和问题,应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一旦发生违约,双方应本着积极的态度,及时协商解决,以免扩大分歧。同时,双方还应采取必要的措施,设法防止或减少损失,避免损失蔓延扩大。
|
||
(2)种子营销中合同管理和履行的现状
|
||
种子是农业生产资料,不同于工业品的生产,它生产周期长,影响的因素多,在生产经营上有其特殊性。生产中受着自然气候条件的影响,使产量结果与计划有时偏差较大,且不容易预测和控制;经营中离不开市场供求状况的左右,使生产难以确定适宜的规模,以使合同的履行期限长,管理难度大。再加之我国的种子市场形成的时间较短,人们有合同管理上的法律意识还比较淡薄等因素的影响,在合同管理与履行上还很不严格。好多营销过程虽有一纸条款比较齐全的合同,但在执行过程中往往偏离很大,只相当于一张约束不大的订货单。
|
||
以杂交水稻种子近几年的营销来说,由于自然气候条件和市场供求状况对种子生产的双重影响,使种子大余大缺的供求状况交替出现,生产型种子公司的生产计划难以制订,购销型种子公司不敢以需订购。呈现出受灾缺种年份,基地型种子公司不能兑现购销型种子公司的合同,迫使购销种子公司东奔西跑挖种子,由于受灾又无法追究基地型种子公司的违约责任,即使追究也难以履行合同的标的——所需的种子。所以,为了保证本地种子供应,即采取多头签订,超需求量预约对策,在本公司控制的市场范围内能销100万kg,却少则订购150万kg,多则200万kg,甚至更多,履行中,即使种子受灾减产,一二处受灾无甚影响,多处减产按比例供应也够用了,丰产年份看合作关系取舍,视种子价格高低决定调运多少。而基地型种子公司在种子丰收过剩年份,合同内种子对方不能如数接收,致使种子积压而四处奔波推销种子,其苦处可想而知。受灾年份未如数兑现客户种子,多余时人家不要那么多,也难以诉诸法律,追究人家违约责任,为稳妥起见,只有缺口生产经营,你超出需要量的50%订购,我按签约量的三分之二安排生产,丰收了正好。歉收了形成卖方市场,我更为主动。致使合同如同一张简单的订货单,较为齐全的条款实际上难以履行。表现为:你签订合同有水分,我安排生产留缺口,是水分多,还是缺口大,谁也难以统计准确。其结果是市场供求状况难以调查统计,种子余缺预测不准,致使供需双方受损。基地型种子公司在种子丰收多余时承担积压损失,种子歉收时丢掉信誉,丢掉市场。购销型种子公司种子欠收紧缺时,购不足所需种子,影响当地农业生产及自身的经济效益,种子平销或略有多余时,从表面看来,基地县种子公司都不能如数兑现合同,造成一种紧缺的假象,促使形成前期竞相抢购,而后期多购积压的结局。因此,不论基地型种子还是购销型种子公司都必须加强合同管理,重视合同的履行,以扭转这种对供需双方都不利的事态。
|
||
(3)合同履行的保证措施
|
||
合同履行需要有一定的保证措施,就目前种子购销合同的执行状况来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
||
①增强履行合同的意识 为保证种子购销合同的履行,种子公司必须加强对经济合同法、有关种子法规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学习,不断增强全体干部、职工履行合同的意识,把履行合同与每个人所担负的工作联系起来,使每个职工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保证合同履行的一个环节,是树立种子公司经营信誉和提高经济效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在合同管理中,无论基地型种子公司,还是购销型种子公司都要本着实事求是、适当留有余地的原则,抱着相互负责任的态度签订合同。
|
||
购销型种子公司签订合同前要对本公司所控制的市场进行所需品种和数量等方面的调查,预测每个品种的需求量,然后按照预测的需求量选择2~4家基地县种子公司签订合同,以防止一处受灾影响全局。签约数量可比需求量增加10%~20%。歉收年份可保证种子供应,丰收年份按合同数接收也没有多大的压力。
|
||
基地型种子公司要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瞄准目标市场签订合同,以签订合同数量增加10%~20%安排生产计划,组织种子生产,保证兑现合同,遇灾减产不会有多大的缺口,种子丰收适当留有储备。这样,供需双方都有较强的履行合同意识,相互负责任地签约,组织生产和兑现合同,遇有困难相互理解,提供方便和帮助,尽力设法解决,就可以保证合同的顺利履行。
|
||
②基地生产的保证 基地型种子公司努力组织好种子的生产是保证合同履行的关键。种子购销合同(实为种子预约合同)签订后,有一段较长的生产过程,在生产过程中基地型种子公司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基地管理,严格种子质量控制,保质保量生产出对外签约的种子。
|
||
对种子基地要实行合同管理,基地型种子公司签订合同后,要按照预约合同量制定种子生产计划,落实制种基地,与种子基地签订特约繁种合同,实行全过程合同管理。在与种子基地签订合同时,要按照《经济合同法》的要求,完整合同条款,严谨合同文字。要做到:明确生产品种的组合名称;数量采取双重指标,即种子公司要根据所生产品种的以往产量情况,既约定制种面积,又明确签约数量,以达到按计划面积生产,保证种子数量的目的;质量上要规定隔离区,去杂和去雄标准,质量分析标准,室内检验规程以及田间检验时期、方法和要求等;价格以种子收购时期商品粮价为基数,确定种子与商品粮的比例价即可;要严格规定种子的交售时期、交售地点和交售方法及费用承担等,特别是交售时期直接影响着种子公司对外供种的合同履行期限,必须要明确的规定,并有相应的奖惩措施;结算方式,既可采取兑付现金,也可通过银行转账;违约责任必须规定得详细明白,因为实行联户制种,总有少数人在抢购、套购等不法行为的影响下,见利忘义,将所产种子私自外流,不向种子公司交售,而影响合同兑现的问题。所以,对这些违约行为的处理,合同必须予以明确规定,以便行政或诉诸法律处理;对于亲本种子必须由种子公司提供,基地管理的各项措施等事项都应予以规定或明确,并在生产管理中,严格执行合同规定的条款,使种子基地注重合同履行、加强管理,提高种子质量和产量,从而保证对外种子购销合同的履行。
|
||
③合同担保 经济合同的担保形式主要有人的担保和物的担保两大类,包括保证、定金、留置权和抵押权四种,比较适宜种子购销合同和较为常用的形式是定金。
|
||
定金,是指合同当事人一方在合同签订后未履行前,在规定应支付的价款或现金的数额内,先行给付对方一定数额的资金。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合同,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接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合同,应当双倍返还定金。经济合同履行后,定金可以收回,也可以抵作给付部分价款。定金与预付款是有区别的,二者有相似之处,都有具有预付性质。但二者却有完全不同的效力。预付款仅仅是一种预先付给,经济合同履行后按实际应当支付款额计算,多退少补。不履行经济合同的,应当如数退回全部预付款,不存在“无权请求返还”或“双倍返还”的问题。定金则具有以下作用:
|
||
第一,定金有证明经济合同成立的作用。经济合同依法成立的一方担心对方悔约,按合同规定而给付定金,以此证明和维护该经济合同关系,而给付和接受定金的事实,就是该经济合同成立的法律依据。
|
||
第二,定金对于违约行为有惩罚作用。按照经济合同法规定,给付定金的一方违约不履行合同时,就丧失了该定金;接受定金的一方违约不履行合同时,应向对方双倍返还定金。由于定金具有这种惩罚性,就可以促使合同当事人认真履行合同,以避免定金制裁。
|
||
第三,定金具有预先给予支援的作用,由于定金是在经济合同签订后未履行前先给付的,因此接受定金一方就可及时将这款项用于生产经营中,促进资金加速周转,有利于经济合同的履行。
|
||
定金数额,可参照《农副产品购销合同条例》的规定来确定。
|
||
④合理进行合同的变更和解除 种子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自然气候条件的影响,可能要遭到一些不可预想的自然灾害,如风、雹、旱、涝、冻及病虫害等,有些通过采取人力措施可以适当减轻或避免,而有些则是人力不可抗拒的。即使通过人力措施可以减轻的灾害,也会给合同履行带来困难。这就要求合同当事人适时修改、删节或补充合同的条款,甚至终止整个合同,以避免发生违约。
|
||
变更或解除合同如同签订合同,必须经过双方协商同意,并经过一定的程序,《经济合同法》规定,“当事人一方要求变更或解除经济合同时,应及时通知对方”。变更或解除经济合同的程序是:先由需要变更或解除合同的一方及时向对方提出变更或解除合同的建议,说明需要变更或解除合同的理由及善后处理等,提供对方考虑,对方于收到建议的一定期限内给予答复。如果对方同意该建议,双方就可以签订新协议,变更或解除合同;如果经过协商不能取得一致意见时,任何一方都可以向仲裁机关或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
种子田在遭受自然灾害后,基地型种子公司必须及时通知购销型种子公司来基地勘察灾情,通知要明确约定到达期限。对方在接到通知后,要及时做出反应,回电基地公司是否勘察灾情,并根据受灾程度修订或解除合同;回电如不来,要申明理由及表示同意基地公司的勘灾结果和变更或解除合同的建议;在约定期限内对方既不来人勘灾也无任何反应,则视为同意基地公司的处理意见。种子田受灾后基地公司及时通知对方来人验灾并修订合同,是注重合同履行和对对方负责的友谊表现,这样有利于对方修订合同后,视缺口情况向其他公司求援种子,减少工作被动。购销型种子公司应给予谅解和支持,达到相互负责,促进合同顺利履行。
|
||
⑤建立种子贮备制度 种子生产承担着很大的自然风险,虽按需求计划组织生产,但遭受严重灾害时,生产严重歉收,种子供应还将会形成缺口。这就非常有必要建立种子贮备制度,丰年把种子贮备起来,歉年时投入市场,以丰补歉稳定种子市场,保证合同的履行。种子贮备,需要仓贮设备和资金,现时国有种子公司多数基础都不很雄厚,缺乏贮备资金。这就要求:一方面国家建立种子贮备基金制度,按计划投放于国家建立的几个重点种子基地,用以平衡全国种子市场,保证国家种子基地的合同兑现率,进而巩固和壮大国家种子基地。另一方面种子供需双方联合建立种子贮存制度,利益均沾,风险共担。按前面所述,需方按种子需求量增加10%~20%签订合同,供方按签约量增加10%~20%安排生产。这本身就孕育着来年种子积压的风险,如果把风险都转嫁给基地型种子公司,一则承受不了,二则供方种子公司也不会这样傻干。丰年如需方种子公司能把定购的种子都买回来,超出需求量的部分贮备起来。自己有仓贮设备的运回贮存,自己缺少仓贮设备的,可存于供方种子公司。使供需双方都建立相应的种子贮备制度,共同承担一定的积压贮存风险,形成一个和谐的合同关系。使基地型种子公司无论丰年还是歉年都敢于按承担合同量安排生产,歉收时有贮备作为补充。购销型公司也有贮备用以补歉,即可避免大余大缺的情况发生。
|
||
⑥加强统计报表管理 近几年来,种子营销情况统计报表的失真也是影响合同履行的一个主要因素。统计报表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依据。可近几年来种子生产情况的统计数字缺乏真实性,有些种子公司出于自身的经营利益,上报种子生产情况出入很大;还有一些社会上非种子部门的零散制种难以统计,也多未列入统计范畴,使统计数字参考价值很小。一是影响了国家宏观调控。本来我国幅员辽阔,气候类型多,春播受灾可用夏播和南繁弥补,但因统计情况不实,只有作为大致参考,应调控的措施难以决策实施。二是更影响着供需双方的合同履行。调查统计数字不实,市场形势难以预测,严重地影响着种子生产的安排和补救措施的采取。所以,加强统计报表的管理已势在必行。
|
||
3.合同的管理
|
||
(1)成立合同管理组织
|
||
种子公司由于生产经营的主要商品是农作物种子,合同往来关系比较简单,合同管理可采取职能式的组织形式,即将合同管理作为公司的一个职能,成立一个3~4人的合同管理小组,由经营部兼管,与其他业务部并列,受经理的领导,对种子公司经济合同进行全过程监督管理。
|
||
杂交水稻种子工程学
|
||
(2)业务管理人员的选配和培训
|
||
经理是种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他有权代表种子公司签订合同。但在实践中,并非事事处处都由经理亲自出面进行谈判和签订合同。常常是授权(委托)本单位所属职能部门的负责人或有关业务人员负责签订合同,这些人的品德、作风和业务能力等,对于种子公司的经营有重大作用。认真地选择、配备和组织,并在思想上、业务上及法律、管理等方面加强教育和培训,使他们成为可靠的、有能力的专业管理人员,对于合同的签订、履行、管理和公司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都具有极大的影响。
|
||
(3)建立合同管理制度
|
||
种子公司合同管理制度,是在管理活动中要求共同遵守的具有一定约束力的办事规程和行为准则。
|
||
第一,岗位责任制度,即规定有关工作人员在签订和履行合同中应负的责任,明确分工。
|
||
第二,协作制度,即规定合同签订以后,各有关部门和工作人员根据自己的职责,主动共同协商,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履行合同所规定的各项要求时出现的问题,保证合同兑现。
|
||
第三,资金调查制度,对签约方的资金、技术力量和信誉等情况进行调查的制度,以保证合同的真实性和可行性。
|
||
第四,汇报登记制度,业务人员代表公司签订合同后,要及时向公司的有关职能部门和领导汇报,并登记注册,以便监督审查。
|
||
第五,授权委托制度,在经理未直接参与合同的签订,而是由业务人员代理签订合同时,要实行授权委托制度,使业务人员取得合法资格。
|
||
第六,监印制度,签订合同时,对企业的公章,合同专用间要监督使用,不能随便滥用。
|
||
第七,检查制度,由有关职能机构和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合同的签订和履行进行检查,以防止发生问题和差错,酿成纠纷。
|
||
第八,履约率(合同兑现率)考核制度,这是合同考核制度中最重要的一项,也是国家对企业进行考核的重要方面,一般根据合同供货量计算,其方法是:
|
||
第九,合同档案制度,合同文书及有关文件是履行合同及处理纠纷的重要依据,不能损坏或遗失,因此应建立合同档案,将合同文书等文件归档,妥为保管。
|
||
第十,奖罚制度。规定对经济合同管理人员的工作情况予以检查、评比,工作好的给予表扬和奖励;工作差的给予批评和教育,直至给予经济制裁,行政处分的制度。
|
||
(4)加强合同的全过程管理
|
||
①合同签订准备阶段的管理 首先,要进行品种需求情况的市场调查,了解同行业的生产和销售情况。并对所有调查情况建立档案,积累资料,以备签订合同时参考。其次,对调查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整理,预测市场行情和发展趋势,找出本单位的目标市场。调查和预测是做出签订合同决策的基础条件,决不可放松管理。第三,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的决策。即决定生产经营什么品种,生产经营多少,决定和谁签订合同,签订多大数量,如何组织生产等。
|
||
②合同签订中的管理
|
||
第一,协调谈判,也就是要约和承诺的过程,是签订经济合同的第一个步骤。发出要约要谨慎,要约内容要明确无误;承诺要肯定、准确。组织协商谈判,要事先做好充分准备,确定参加谈判的人选,研究谈判的对策,商定谈判要达到的最低和最高目标。不能没有准备,仓促洽谈。
|
||
第二,草拟合同文书,合同文书可以在谈判前事先拟定,也可以根据谈判情况随时拟定。如规定要求使用统一合同格式的,要按规定将协商一致的意见,逐项填写在合同书上,要使合同条款齐备,责任明确,逻辑性强,文字表达清楚。
|
||
第三,签订合同,双方当事人在已达成一致意见的合同文书上签字、盖章,这一环节不可遗漏,否则,不能认为合同已正式成立,对双方都不会发生法律约束力。
|
||
第四,鉴证和公证,双方约定要鉴证、公证的合同,应送有关机关鉴证、公证。经鉴证、公证后合同才能最后生效。
|
||
③合同履行中的管理
|
||
第一,建立合同台帐,落实合同任务。合同台账就是对本单位的全部合同,分类进行登记,如客户登记,品种登记,托收承付登记等。做到合同的签订和履行一目了然,便于检查。与此同时,公司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分工合作,相互配合,按合同约定组织生产、收购和筹集资金等。
|
||
第二,交接货物与结算。供方要按合同规定的期限和其他要求,准时向需方交付货物,不准延期,也不得违反合同中的其他规定。需方要及时验收、接收货物,不得无故拒收。双方在交接合同标的后,要按合同规定价格、结算方式、结算期限,办理结算手续。
|
||
④合同清理检查中的管理
|
||
第一,搞好售后服务,要经常走访用户,征求意见,提高合同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
||
第二,协调。即协调企业与用户的关系,公司应该经常了解用户对本单位履行合同的反映,协商解决可能发生的问题和矛盾,避免纠纷的发生,巩固协作关系。
|
||
第三,处理纠纷,对已经发生的合同纠纷,应主动与对方协商。对协商不成的,应即依照法律程序申请仲裁和向人民法院起诉,保护本公司的合法权益。
|
||
附录1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
|
||
第一章 总则
|
||
第一条
|
||
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种质资源,规范品种选育和种子生产、经营、使用行为,维护品种选育者和种子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提高种子质量水平,推动种子产业化,促进种植业和林业的发展,制定本法。
|
||
第二条
|
||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品种选育和种子生产、经营、使用、管理等活动,适用本法。
|
||
本法所称种子,是指农作物和林木的种植材料或者繁殖材料,包括籽粒、果实和根、茎、苗、芽、叶等。
|
||
第三条
|
||
国务院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分别主管全国农作物种子和林木种子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分别主管本行政区域内农作物种子和林木种子工作。
|
||
第四条
|
||
国家扶持种质资源保护工作和选育、生产、更新、推广使用良种,鼓励品种选育和种子生产、经营相结合,奖励在种质资源保护工作和良种选育、推广等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
|
||
第五条
|
||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科教兴农方针和种植业、林业发展的需要制定种子发展规划,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财政、信贷和税收等方面采取措施保证规划的实施。
|
||
第六条
|
||
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扶持良种选育和推广。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
||
第七条
|
||
国家建立种子贮备制度,主要用于发生灾害时的生产需要,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对贮备的种子应当定期检验和更新。种子贮备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
||
第二章 种质资源保护
|
||
第八条
|
||
国家依法保护种质资源,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和破坏种质资源。
|
||
禁止采集或者采伐国家重点保护的天然种质资源。因科研等特殊情况需要采集或者采伐的,应当经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
||
第九条
|
||
国家有计划地收集、整理、鉴定、登记、保存、交流和利用种质资源,定期公布可供利用的种质资源目录。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规定。
|
||
国务院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国家种质资源库,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需要建立种质资源库、种质资源保护区或者种质资源保护地。
|
||
第十条
|
||
国家对种质资源享有主权,任何单位和个人向境外提供种质资源的,应当经国务院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从境外引进种质资源的,依照国务院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办理。
|
||
第三章 品种选育与审定
|
||
第十一条
|
||
国务院农业、林业、科技、教育等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单位进行品种选育理论、技术和方法的研究。
|
||
国家鼓励和支持单位和个人从事良种选育和开发。
|
||
第十二条
|
||
国家实行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对经过人工培育的或者发现的野生植物加以开发的植物品种,具备新颖性、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的,授予植物新品种权,保护植物新品种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具体办法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选育的品种得到推广应用的,育种者依法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
|
||
第十三条
|
||
单位和个人因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为选育林木良种建立测定林、试验林、优树收集区、基因库而减少经济收入的,批准建立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经济补偿。
|
||
第十四条
|
||
转基因植物品种的选育、试验、审定和推广应当进行安全性评价,并采取严格的安全控制措施。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
||
第十五条
|
||
主要农作物品种和主要林木品种在推广应用前应当通过国家级或者省级审定,申请者可以直接申请省级审定或者国家级审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和主要林木品种实行省级审定。
|
||
主要农作物品种和主要林木品种的审定办法应当体现公正、公开、科学、效率的原则,由国务院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规定。
|
||
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分别设立由专业人员组成的农作物品种和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承担主要农作物品种和主要林木品种的审定工作。
|
||
在具有生态多样性的地区,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委托设区的市、自治州承担适宜于在特定生态区域内推广应用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和主要林木品种的审定工作。
|
||
第十六条
|
||
通过国家级审定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和主要林木良种由国务院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公告,可以在全国适宜的生态区域推广。通过省级审定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和主要林木良种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公告,可以在本行政区域内适宜的生态区域推广;相邻省、自治区、直辖市属于同一适宜生态区的地域,经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可以引种。
|
||
第十七条
|
||
应当审定的农作物品种未经审定通过的,不得发布广告,不得经营、推广。
|
||
应当审定的林木品种未经审定通过的,不得作为良种经营、推广,但生产确需使用的,应当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报同级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
|
||
第十八条
|
||
审定未通过的农作物品种和林木品种,申请人有异议的,可以向原审定委员会或者上一级审定委员会申请复审。
|
||
第十九条
|
||
在中国没有经常居所或者营业场所的外国人、外国企业或者外国其他组织在中国申请品种审定的,应当委托具有法人资格的中国种子科研、生产、经营机构代理。
|
||
第四章 种子生产
|
||
第二十条
|
||
主要农作物和主要林木的商品种子生产实行许可制度。
|
||
主要农作物杂交种子及其亲本种子、常规种原种种子、主要林木良种的种子生产许可证,由生产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其他种子的生产许可证,由生产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
|
||
第二十一条
|
||
申请领取种子生产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
||
(一)具有繁殖种子的隔离和培育条件;
|
||
(二)具有无检疫性病虫害的种子生产地点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采种林;
|
||
(三)具有与种子生产相适应的资金和生产、检验设施;
|
||
(四)具有相应的专业种子生产和检验技术人员;
|
||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
||
申请领取具有植物新品种权的种子生产许可证的,应当征得品种权人的书面同意。
|
||
第二十二条
|
||
种子生产许可证应当注明生产种子的品种、地点和有效期限等项目。
|
||
禁止伪造、变造、买卖、租借种子生产许可证;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无证或者未按照许可证的规定生产种子。
|
||
第二十三条
|
||
商品种子生产应当执行种子生产技术规程和种子检验、检疫规程。
|
||
第二十四条
|
||
在林木种子生产基地内采集种子的,由种子生产基地的经营者组织进行,采集种子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
|
||
禁止抢采掠青、损坏母树,禁止在劣质林内、劣质母树上采集种子。
|
||
第二十五条
|
||
商品种子生产者应当建立种子生产档案,载明生产地点、生产地块环境、前茬作物、亲本种子来源和质量、技术负责人、田间检验记录、产地气象记录、种子流向等内容。
|
||
第五章 种子经营
|
||
第二十六条
|
||
种子经营实行许可制度。种子经营者必须先取得种子经营许可证后,方可凭种子经营许可证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办理或者变更营业执照。
|
||
种子经营许可证实行分级审批发放制度。种子经营许可证由种子经营者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主要农作物杂交种子及其亲本种子、常规种原种种子、主要林木良种的种子经营许可证,由种子经营者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实行选育、生产、经营相结合并达到国务院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注册资本金额的种子公司和从事种子进出口业务的公司的种子经营许可证,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国务院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
|
||
第二十七条
|
||
农民个人自繁、自用的常规种子有剩余的,可以在集贸市场上出售、串换,不需要办理种子经营许可证,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管理办法。
|
||
第二十八条
|
||
国家鼓励和支持科研单位、学校、科技人员研究开发和依法经营、推广农作物新品种和林木良种。
|
||
第二十九条
|
||
申请领取种子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
||
(一)具有与经营种子种类和数量相适应的资金及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
||
(二)具有能够正确识别所经营的种子、检验种子质量、掌握种子贮藏、保管技术的人员;
|
||
(三)具有与经营种子的种类、数量相适应的营业场所及加工、包装、贮藏保管设施和检验种子质量的仪器设备;
|
||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
||
种子经营者专门经营不再分装的包装种子的,或者受具有种子经营许可证的种子经营者以书面委托代销其种子的,可以不办理种子经营许可证。
|
||
第三十条
|
||
种子经营许可证的有效区域由发证机关在其管辖范围内确定。种子经营者按照经营许可证规定的有效区域设立分支机构的,可以不再办理种子经营许可证,但应当在办理或者变更营业执照后十五日内,向当地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原发证机关备案。
|
||
第三十一条
|
||
种子经营许可证应当注明种子经营范围、经营方式及有效期限、有效区域等项目。
|
||
禁止伪造、变造、买卖、租借种子经营许可证;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无证或者未按照许可证的规定经营种子。
|
||
第三十二条
|
||
种子经营者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向种子使用者提供种子的简要性状、主要栽培措施、使用条件的说明与有关咨询服务,并对种子质量负责。
|
||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种子经营者的自主经营权。
|
||
第三十三条
|
||
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建立的林木种子生产基地生产的种子,由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单位有计划地统一组织收购和调剂使用,非指定单位不得在基地范围内组织收购。
|
||
未经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得收购珍贵树木种子和同级人民政府规定限制收购的林木种子。
|
||
第三十四条
|
||
销售的种子应当加工、分级、包装。但是,不能加工、包装的除外。
|
||
大包装或者进口种子可以分装;实行分装的,应当注明分装单位,并对种子质量负责。
|
||
第三十五条
|
||
销售的种子应当附有标签。标签应当标注种子类别、品种名称、产地、质量指标、检疫证明编号、种子生产及经营许可证编号或者进口审批文号等事项。标签标注的内容应当与销售的种子相符。
|
||
销售进口种子的,应当附有中文标签。
|
||
销售转基因植物品种种子的,必须用明显的文字标注,并应当提示使用时的安全控制措施。
|
||
第三十六条
|
||
种子经营者应当建立种子经营档案,载明种子来源、加工、贮藏、运输和质量检测各环节的简要说明及责任人、销售去向等内容。
|
||
一年生农作物种子的经营档案应当保存至种子销售后二年,多年生农作物和林木种子经营档案的保存期限由国务院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规定。
|
||
第三十七条
|
||
种子广告的内容应当符合本法和有关广告的法律、法规的规定,主要性状描述应当与审定公告一致。
|
||
第三十八条
|
||
调运或者邮寄出县的种子应当附有检疫证书。
|
||
第六章 种子使用
|
||
第三十九条
|
||
种子使用者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购买种子,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
|
||
第四十条
|
||
国家投资或者国家投资为主的造林项目和国有林业单位造林,应当根据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计划使用林木良种。国家对推广使用林木良种营造防护林、特种用途林给予扶持。
|
||
第四十一条
|
||
种子使用者因种子质量问题遭受损失的,出售种子的经营者应当予以赔偿,赔偿额包括购种价款、有关费用和可得利益损失。
|
||
经营者赔偿后,属于种子生产者或者其他经营者责任的,经营者有权向生产者或者其他经营者追偿。
|
||
第四十二条
|
||
因使用种子发生民事纠纷的,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或者调解解决。当事人不愿通过协商、调解解决或者协商、调解不成的,可以根据当事人之间的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
||
第七章 种子质量
|
||
第四十三条
|
||
种子的生产、加工、包装、检验、贮藏等质量管理办法和行业标准,由国务院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种子质量的监督。
|
||
第四十四条
|
||
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委托种子质量检验机构对种子质量进行检验。
|
||
承担种子质量检验的机构应当具备相应的检测条件和能力,并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考核合格。
|
||
第四十五条
|
||
种子质量检验机构应当配备种子检验员。种子检验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
||
(一)具有相关专业中等专业技术学校毕业以上文化水平;
|
||
(二)从事种子检验技术工作三年以上;
|
||
(三)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合格。
|
||
第四十六条
|
||
禁止生产、经营假、劣种子。
|
||
下列种子为假种子:
|
||
(一)以非种子冒充种子或者以此种品种种子冒充他种品种种子的;
|
||
(二)种子种类、品种、产地与标签标注的内容不符的。
|
||
下列种子为劣种子:
|
||
(一)质量低于国家规定的种用标准的;
|
||
(二)质量低于标签标注指标的;
|
||
(三)因变质不能作种子使用的;
|
||
(四)杂草种子的比率超过规定的;
|
||
(五)带有国家规定检疫对象的有害生物的。
|
||
第四十七条
|
||
由于不可抗力原因,为生产需要必须使用低于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种用标准的农作物种子的,应当经用种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林木种子应当经用种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
|
||
第四十八条
|
||
从事品种选育和种子生产、经营以及管理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有关植物检疫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防止植物危险性病、虫、杂草及其他有害生物的传播和蔓延。
|
||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种子生产基地从事病虫害接种试验。
|
||
第八章 种子进出口和对外合作
|
||
第四十九条
|
||
进口种子和出口种子必须实施检疫,防止植物危险性病、虫、杂草及其他有害生物传入境内和传出境外,具体检疫工作按照有关植物进出境检疫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
||
第五十条
|
||
从事商品种子进出口业务的法人和其他组织,除具备种子经营许可证外,还应当依照有关对外贸易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取得从事种子进出口贸易的许可。
|
||
从境外引进农作物、林木种子的审定权限,农作物、林木种子的进出口审批办法,引进转基因植物品种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
||
第五十一条
|
||
进口商品种子的质量,应当达到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没有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可以按照合同约定的标准执行。
|
||
第五十二条
|
||
为境外制种进口种子的,可以不受本法第五十条第一款的限制,但应当具有对外制种合同,进口的种子只能用于制种,其产品不得在国内销售。
|
||
从境外引进农作物试验用种,应当隔离栽培,收获物也不得作为商品种子销售。
|
||
第五十三条
|
||
禁止进出口假、劣种子以及属于国家规定不得进出口的种子。
|
||
第五十四条
|
||
境外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来我国投资种子生产、经营的,审批程序和管理办法由国务院有关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
|
||
第九章 种子行政管理
|
||
第五十五条
|
||
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是种子行政执法机关。种子执法人员依法执行公务时应当出示行政执法证件。
|
||
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为实施本法,可以进行现场检查。
|
||
第五十六条
|
||
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参与和从事种子生产、经营活动;种子生产经营机构不得参与和从事种子行政管理工作。种子的行政主管部门与生产经营机构在人员和财务上必须分开。
|
||
第五十七条
|
||
国务院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异地繁育种子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异地繁育种子工作的管理和协调,交通运输部门应当优先保证种子的运输。
|
||
第五十八条
|
||
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在依照本法实施有关证照的核发工作中,除收取所发证照的工本费外,不得收取其他费用。
|
||
第十章 法律责任
|
||
第五十九条
|
||
违反本法规定,生产、经营假、劣种子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责令停止生产、经营,没收种子和违法所得,吊销种子生产许可证、种子经营许可证或者营业执照,并处以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处以违法所得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
第六十条
|
||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种子和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可以吊销违法行为人的种子生产许可证或者种子经营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
(一)未取得种子生产许可证或者伪造、变造、买卖、租借种子生产许可证,或者未按照种子生产许可证的规定生产种子的;
|
||
(二)未取得种子经营许可证或者伪造、变造、买卖、租借种子经营许可证,或者未按照种子经营许可证的规定经营种子的。
|
||
第六十一条
|
||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种子和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
(一)为境外制种的种子在国内销售的;
|
||
(二)从境外引进农作物种子进行引种试验的收获物在国内作商品种子销售的;
|
||
(三)未经批准私自采集或者采伐国家重点保护的天然种质资源的。
|
||
第六十二条
|
||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责令改正,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
||
(一)经营的种子应当包装而没有包装的;
|
||
(二)经营的种子没有标签或者标签内容不符合本法规定的;
|
||
(三)伪造、涂改标签或者试验、检验数据的;
|
||
(四)未按规定制作、保存种子生产、经营档案的;
|
||
(五)种子经营者在异地设立分支机构未按规定备案的。
|
||
第六十三条
|
||
违反本法规定,向境外提供或者从境外引进种质资源的,由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没收种质资源和违法所得,并处以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
||
未取得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携带、运输种质资源出境的,海关应当将该种质资源扣留,并移送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处理。
|
||
第六十四条
|
||
违反本法规定,经营、推广应当审定而未经审定通过的种子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种子的经营、推广,没收种子和违法所得,并处以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
||
第六十五条
|
||
违反本法规定,抢采掠青、损坏母树或者在劣质林内和劣质母树上采种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采种行为,没收所采种子,并处以所采林木种子价值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
第六十六条
|
||
违反本法第三十三条规定收购林木种子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没收所收购的种子,并处以收购林木种子价款二倍以下的罚款。
|
||
第六十七条
|
||
违反本法规定,在种子生产基地进行病虫害接种试验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试验,处以五万元以下罚款。
|
||
第六十八条
|
||
种子质量检验机构出具虚假检验证明的,与种子生产者、销售者承担连带责任;并依法追究种子质量检验机构及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
第六十九条
|
||
强迫种子使用者违背自己的意愿购买、使用种子给使用者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
||
第七十条
|
||
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违反本法规定,对不具备条件的种子生产者、经营者核发种子生产许可证或者种子经营许可证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
第七十一条
|
||
种子行政管理人员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或者违反本法规定从事种子生产、经营活动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
第七十二条
|
||
当事人认为有关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
第七十三条
|
||
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吊销违法行为人的种子经营许可证后,应当通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注销或者变更违法行为人的营业执照。
|
||
第十一章 附则
|
||
第七十四条
|
||
本法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
||
(一)种质资源是指选育新品种的基础材料,包括各种植物的栽培种、野生种的繁殖材料以及利用上述繁殖材料人工创造的各种植物的遗传材料。
|
||
(二)品种是指经过人工选育或者发现并经过改良,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一致,遗传性状相对稳定的植物群体。
|
||
(三)主要农作物是指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以及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各自分别确定的其他一至二种农作物。
|
||
(四)林木良种是指通过审定的林木种子,在一定的区域内,其产量、适应性、抗性等方面明显优于当前主栽材料的繁殖材料和种植材料。
|
||
(五)标签是指固定在种子包装物表面及内外的特定图案及文字说明。
|
||
第七十五条
|
||
本法所称主要林木由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确定并公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在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主要林木之外确定其他八种以下的主要林木。
|
||
第七十六条
|
||
草种、食用菌菌种的种质资源管理和选育、生产、经营、使用、管理等活动,参照本法执行。
|
||
第七十七条
|
||
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与种子有关的国际条约与本法有不同规定的,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
|
||
第七十八条
|
||
本法自2000年12月1日起施行。1989年3月13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管理条例》同时废止。
|
||
附录2 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
|
||
第一章 总则
|
||
第一条
|
||
为了规范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审核、审批和管理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
||
第二条
|
||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申请、审核、审批和管理农作物种子生产许可证和种子经营许可证,适用本办法。
|
||
第三条
|
||
审核、审批机关应当对办理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许可证和种子经营许可证的条件、程序予以公示。
|
||
第二章 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许可证
|
||
第四条
|
||
主要农作物商品种子生产实行许可制度。
|
||
主要农作物杂交种子及其亲本种子、常规种原种种子的生产许可证由生产所在地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主要农作物常规种的大田用种生产许可证由生产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
|
||
生产所在地为非主要农作物,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为主要农作物,申请办理种子生产许可证的,生产所在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受理并核发。
|
||
第五条
|
||
申请种子生产许可证的,由直接组织种子生产的单位或个人提出申请。
|
||
委托农民或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生产的,由委托方提出申请;委托其他经济组织生产的,由委托方或受托方提出申请。
|
||
第六条
|
||
申请领取种子生产许可证应当具备《种子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的条件,并达到如下要求:
|
||
(一)生产常规种子(含原种)和杂交亲本种子的,注册资本100万元以上;生产杂交种子的,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上;
|
||
(二)有种子晒场500平方米以上或者有种子烘干设备;
|
||
(三)有必要的仓储设施;
|
||
(四)经省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合格的种子检验人员2名以上,专业种子生产技术人员3名以上。
|
||
第七条
|
||
申请领取种子生产许可证应向审核机关提交以下材料:
|
||
(一)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许可证申请表(见附件1),需要保密的由申请单位或个人注明;
|
||
(二)种子质量检验人员和种子生产技术人员资格证明;
|
||
(三)注册资本证明材料;
|
||
(四)检验设施和仪器设备清单、照片及产权证明;
|
||
(五)种子晒场情况介绍或种子烘干设备照片及产权证明;
|
||
(六)种子仓储设施照片及产权证明;
|
||
(七)种子生产地点的检疫证明和情况介绍;
|
||
(八)生产品种介绍,品种为授权品种的,还应提供品种权人同意的书面证明或品种转让合同;生产种子是转基因品种的,还应当提供农业转移基因生物安全证书;
|
||
(九)种子生产质量保证制度。
|
||
第八条
|
||
申请种子生产许可证按以下程序办理:
|
||
(一)申请者按本办法第四条的规定向审核机关提出申请;
|
||
(二)审核机关应在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30日内完成审核工作。审核时应当对生产地点、晾晒烘干设施、仓储设施、检验设施和仪器设备进行实地考察。具备本办法规定条件的,签署审核意见,上报审批机关;审核不予通过的,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原因;
|
||
(三)审批机关应在收到审核意见之日起30日内完成审批工作。对符合条件的,发给生产许可证;不符合条件的,退回审核机关并说明原因。审核机关应将不予批准的原因书面通知申请人。审批机关认为有必要的,可进行实地审查。
|
||
第九条
|
||
种子生产许可证(见附件2)应当注明许可证编号、生产者名称、生产者住所、法定代表人、发证机关、发证时间,生产种子的作物种类、品种、地点、有效期限等项目。
|
||
许可证编号为“(X)农种生许字(XXXX)第X号”,第一个括号内为发证机关简称,第二个括号内为年号,号码为顺序号;品种是指批准生产的所有作物种类的品种;地点可以明确到县级及县级以下行政区;有效期限为3年;生产种子是转基因品种的,应当注明。
|
||
第十条
|
||
在种子生产许可证有效期限内,许可证注明项目变更的,应当根据本办法第八条规定的程序,办理变更手续,并提供相应证明材料。
|
||
种子生产许可证期满后需申领新证的,种子生产者应在期满前3个月,持原证重新申请。重新申请的程序和原申请的程序相同。
|
||
第三章 农作物种子经营许可证
|
||
第十一条
|
||
农作物种子经营许可证实行分级审批发放制度。
|
||
主要农作物杂交种子及其亲本种子、常规种原种种子经营许可证,由种子经营者所在地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其他种子经营许可证由种子经营者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
|
||
从事种子进出口业务的公司的种子经营许可证,由注册地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农业部核发;实行选育、生产、经营相结合,注册资本金额达到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的种子公司的经营许可证,可以向注册所在地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审核,报农业部核发。
|
||
第十二条
|
||
申请主要农作物杂交种子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具备《种子法》第二十九条规定的条件,并达到以下要求:
|
||
(一)申请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上;
|
||
(二)有能够满足检验需要的检验室,仪器达到一般种子质量检验机构的标准,有2名以上经省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合格的种子检验人员;
|
||
(三)有成套的种子加工设备和1名以上种子加工技术人员。
|
||
第十三条
|
||
申请主要农作物杂交种子以外的种子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具备《种子法》第二十九条规定的条件,并达到以下要求:
|
||
(一)申请注册资本100万元以上;
|
||
(二)有能够满足检验需要的检验室和必要的检验仪器,有1名以上经省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合格的检验人员。
|
||
第十四条
|
||
申请从事种子进出口业务的种子经营许可证,应当具备《种子法》第二十九条规定的条件,申请注册资本达到1000万元以上。
|
||
第十五条
|
||
实行选育、生产、经营相结合,向农业部申请种子经营许可证的种子公司,应当具备《种子法》第二十九条规定的条件,并达到如下要求:
|
||
(一)申请注册资本3000万元以上;
|
||
(二)有育种机构及相应的育种条件;
|
||
(三)自有品种的种子销售量占总经营量的50%以上;
|
||
(四)有稳定的种子繁育基地;
|
||
(五)有加工成套设备;
|
||
(六)检验仪器设备符合部级种子检验机构的标准,有5名以上经省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合格的种子检验人员;
|
||
(七)有相对稳定的销售网络。
|
||
第十六条
|
||
申请种子经营许可证应向审核机关提交以下材料:
|
||
(一)农作物种子经营许可证申请表(见附件3);
|
||
(二)种子检验人员、贮藏保管人员、加工技术人员资格证明;
|
||
(三)种子检验仪器、加工设备、仓储设施清单、照片及产权证明;
|
||
(四)种子经营场所照片。
|
||
实行选育、生产、经营相结合,向农业部申请种子经营许可证的,还应向审核机关提交下列材料:
|
||
(一)育种机构、销售网络、繁育基地照片或说明;
|
||
(二)自有品种的证明;
|
||
(三)育种条件、检验室条件、生产经营情况的说明。
|
||
第十七条
|
||
申请种子经营许可证按以下程序办理:
|
||
(一)申请者按本办法第十一条的规定向审核机关提出申请;
|
||
(二)审核机关应在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30日内完成审核工作。审核时应当对经营场所、加工仓储设施、检验设施和仪器进行实地考察。具备本办法规定条件的,签署审核意见,上报审批机关;审核不予通过的,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原因;
|
||
(三)审批机关应在收到审核意见之日起30日内完成审批工作。对符合条件的,发给种子经营许可证;不符合条件的,退回审核机关并说明原因。审核机关应将不予批准的原因书面通知申请人。审批机关认为有必要的,可进行实地审查。
|
||
第十八条
|
||
种子经营许可证(见附件4)应当注明许可证编号、经营者名称、经营者住所、法定代表人、申请注册资本、有效期限、有效区域、发证机关、发证时间,种子经营范围、经营方式等项目。
|
||
许可证编号为“(X)农种经许字(XXXX)第X号”,第一个括号内为发证机关简称,第二个括号内为年号,号码为顺序号;经营范围按作物种类和杂交种或原种或常规种子填写,经营范围涵盖所有主要农作物或非主要农作物或农作物的,可以按主要农作物种子、非主要农作物种子、农作物种子填写;经营方式按批发、零售、进出口填写;有效期限为5年;有效区域按行政区域填写,最小至县级,最大不超过审批机关管辖范围,由审批机关决定。
|
||
第十九条
|
||
在种子经营许可证有效期限内,许可证注明项目变更的,应当根据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的程序,办理变更手续,并提供相应证明材料。
|
||
种子经营许可证期满后需申领新证的,种子经营者应在期满前3个月,持原证重新申请。重新申请的程序和原申请的程序相同。
|
||
第二十条
|
||
根据《种子法》第二十九条第二款的规定,具有种子经营许可证的种子经营者书面委托其他单位和个人代销其种子的,应当在其种子经营许可证的有效区域内委托。
|
||
第四章 监督管理
|
||
第二十一条
|
||
种子生产经营单位停止生产经营活动一年以上的,应当将许可证交回发证机关。
|
||
第二十二条
|
||
弄虚作假骗取种子生产许可证和种子经营许可证的,由审批机关收回,并予以公告。
|
||
第二十三条
|
||
种子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的申请人对审核、审批机关的决定不服或者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得到答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
||
第二十四条
|
||
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违反本办法规定,越权核发许可证的,越权部分视为无效。
|
||
第二十五条
|
||
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在依照本办法核发许可证的工作中,除收取工本费外,不得收取其他费用。
|
||
第五章 附则
|
||
第二十六条
|
||
本办法所称主要农作物,是指《种子法》第七十四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的农作物。
|
||
第二十七条
|
||
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许可证申请表、农作物种子经营许可证申请表由各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分别印制,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许可证、农作物种子经营许可证由农业部统一印制。
|
||
第二十八条
|
||
本办法由农业部负责解释。
|
||
第二十九条
|
||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996年4月16日农业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布的《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管理暂行办法》同时废止,原有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至2001年6月30日废止。
|
||
附录3 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
|
||
第一章 总则
|
||
第一条
|
||
为了保护植物新品种权,鼓励培育和使用植物新品种,促进农业、林业的发展,制定本条例。
|
||
第二条
|
||
本条例所称植物新品种,是指经过人工培育的或者对发现的野生植物加以开发,具备新颖性、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并有适当命名的植物品种。
|
||
第三条
|
||
国务院农业、林业行政部门(以下统称审批机关)按照职责分工共同负责植物新品种权申请的受理和审查并对符合本条例规定的植物新品种授予植物新品种权(以下称品种权)。
|
||
第四条
|
||
完成关系国家利益或者公共利益并有重大应用价值的植物新品种育种的单位或者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给予奖励。
|
||
第五条
|
||
生产、销售和推广被授予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以下称授权品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种子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审定。
|
||
第二章 品种权的内容和归属
|
||
第六条
|
||
完成育种的单位或者个人对其授权品种,享有排他的独占权。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品种权所有人(以下称品种权人)许可,不得为商业目的生产或者销售该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不得为商业目的将该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重复使用于生产另一品种的繁殖材料;但是,本条例另有规定的除外。
|
||
第七条
|
||
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条件所完成的职务育种,植物新品种的申请权属于该单位;非职务育种,植物新品种的申请权属于完成育种的个人。申请被批准后,品种权属于申请人。
|
||
委托育种或者合作育种,品种权的归属由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没有合同约定的,品种权属于受委托完成或者共同完成育种的单位或者个人。
|
||
第八条
|
||
一个植物新品种只能授予一项品种权。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分别就同一个植物新品种申请品种权的,品种权授予最先申请的人;同时申请的,品种权授予最先完成该植物新品种育种的人。
|
||
第九条
|
||
植物新品种的申请权和品种权可以依法转让。
|
||
中国的单位或者个人就其在国内培育的植物新品种向外国人转让申请权或者品种权的,应当经审批机关批准。
|
||
国有单位在国内转让申请权或者品种权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经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
||
转让申请权或者品种权的,当事人应当订立书面合同,并向审批机关登记,由审批机关予以公告。
|
||
第十条
|
||
在下列情况下使用授权品种的,可以不经品种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使用费,但是不得侵犯品种权人依照本条例享有的其他权利:
|
||
(一)利用授权品种进行育种及其他科研活动;
|
||
(二)农民自繁自用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
|
||
第十一条
|
||
为了国家利益或者公共利益,审批机关可以作出实施植物新品种强制许可的决定,并予以登记和公告。
|
||
取得实施强制许可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付给品种权人合理的使用费,其数额由双方商定;双方不能达成协议的,由审批机关裁决。
|
||
品种权人对强制许可决定或者强制许可使用费的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3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
第十二条
|
||
不论授权品种的保护期是否届满,销售该授权品种应当使用其注册登记的名称。
|
||
第三章 授予品种权的条件
|
||
第十三条
|
||
申请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应当属于国家植物品种保护名录中列举的植物的属或者种。植物品种保护名录由审批机关确定和公布。
|
||
第十四条
|
||
授予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应当具备新颖性。新颖性,是指申请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在申请日前该品种繁殖材料未被销售,或者经育种者许可,在中国境内销售该品种繁殖材料未超过1年;在中国境外销售藤本植物、林木、果树和观赏树木品种繁殖材料未超过6年,销售其他植物品种繁殖材料未超过4年。
|
||
第十五条
|
||
授予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应当具备特异性。特异性,是指申请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应当明显区别于在递交申请以前已知的植物品种。
|
||
第十六条
|
||
授予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应当具备一致性。一致性,是指申请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经过繁殖,除可以预见的变异外,其相关的特征或者特性一致。
|
||
第十七条
|
||
授予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应当具备稳定性。稳定性,是指申请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经过反复繁殖后或者在特定繁殖周期结束时,其相关的特征或者特性保持不变。
|
||
第十八条
|
||
授予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应当具备适当的名称,并与相同或者相近的植物属或者种中已知品种的名称相区别。该名称经注册登记后即为该植物新品种的通用名称。
|
||
下列名称不得用于品种命名:
|
||
(一)仅以数字组成的;
|
||
(二)违反社会公德的;
|
||
(三)对植物新品种的特征、特性或者育种者的身份等容易引起误解的。
|
||
第四章 品种权的申请和受理
|
||
第十九条
|
||
中国的单位和个人申请品种权的,可以直接或者委托代理机构向审批机关提出申请。
|
||
中国的单位和个人申请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涉及国家安全或者重大利益需要保密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
||
第二十条
|
||
外国人、外国企业或者外国其他组织在中国申请品种权的,应当按其所属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办理,或者根据互惠原则,依照本条例办理。
|
||
第二十一条
|
||
申请品种权的,应当向审批机关提交符合规定格式要求的请求书、说明书和该品种的照片。
|
||
申请文件应当使用中文书写。
|
||
第二十二条
|
||
审批机关收到品种权申请文件之日为申请日;申请文件是邮寄的,以寄出的邮戳日为申请日。
|
||
第二十三条
|
||
申请人自在外国第一次提出品种权申请之日起12个月内,又在中国就该植物新品种提出品种权申请的,依照该外国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根据相互承认优先权的原则,可以享有优先权。
|
||
申请人要求优先权的,应当在申请时提出书面说明,并在3个月内提交经原受理机关确认的第一次提出的品种权申请文件的副本;未依照本条例规定提出书面说明或者提交申请文件副本的,视为未要求优先权。
|
||
第二十四条
|
||
对符合本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的品种权申请,审批机关应当予以受理,明确申请日、给予申请号,并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个月内通知申请人缴纳申请费。
|
||
对不符合或者经修改仍不符合本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的品种权申请,审批机关不予受理,并通知申请人。
|
||
第二十五条
|
||
申请人可以在品种权授予前修改或者撤回品种权申请。
|
||
第二十六条
|
||
中国的单位或者个人将国内培育的植物新品种向国外申请品种权的,应当向审批机关登记。
|
||
第五章 品种权的审查与批准
|
||
第二十七条
|
||
申请人缴纳申请费后,审批机关对品种权申请的下列内容进行初步审查:
|
||
(一)是否属于植物品种保护名录列举的植物属或者种的范围;
|
||
(二)是否符合本条例第二十条的规定;
|
||
(三)是否符合新颖性的规定;
|
||
(四)植物新品种的命名是否适当。
|
||
第二十八条
|
||
审批机关应当自受理品种权申请之日起6个月内完成初步审查。对经初步审查合格的品种权申请,审批机关予以公告,并通知申请人在3个月内缴纳审查费。
|
||
对经初步审查不合格的品种权申请,审批机关应当通知申请人在3个月内陈述意见或者予以修正;逾期未答复或者修正后仍然不合格的,驳回申请。
|
||
第二十九条
|
||
申请人按照规定缴纳审查费后,审批机关对品种权申请的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进行实质审查。
|
||
申请人未按照规定缴纳审查费的,品种权申请视为撤回。
|
||
第三十条
|
||
审批机关主要依据申请文件和其他有关书面材料进行实质审查。审批机关认为必要时,可以委托指定的测试机构进行测试或者考察业已完成的种植或者其他试验的结果。
|
||
因审查需要,申请人应当根据审批机关的要求提供必要的资料和该植物新品种的繁殖材料。
|
||
第三十一条
|
||
对经实质审查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品种权申请,审批机关应当作出授予品种权的决定,颁发品种权证书,并予以登记和公告。
|
||
对经实质审查不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品种权申请,审批机关予以驳回,并通知申请人。
|
||
第三十二条
|
||
审批机关设立植物新品种复审委员会。
|
||
对审批机关驳回品种权申请的决定不服的,申请人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3个月内,向植物新品种复审委员会请求复审。植物新品种复审委员会应当自收到复审请求书之日起6个月内作出决定,并通知申请人。
|
||
申请人对植物新品种复审委员会的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通知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
第三十三条
|
||
品种权被授予后,在自初步审查合格公告之日起至被授予品种权之日止的期间,对未经申请人许可,为商业目的生产或者销售该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的单位和个人,品种权人享有追偿的权利。
|
||
第六章 期限、终止和无效
|
||
第三十四条
|
||
品种权的保护期限,自授权之日起,藤本植物、林木、果树和观赏树木为20年,其他植物为15年。
|
||
第三十五条
|
||
品种权人应当自被授予品种权的当年开始缴纳年费,并且按照审批机关的要求提供用于检测的该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
|
||
第三十六条
|
||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品种权在其保护期限届满前终止:
|
||
(一)品种权人以书面声明放弃品种权的;
|
||
(二)品种权人未按照规定缴纳年费的;
|
||
(三)品种权人未按照审批机关的要求提供检测所需的该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的;
|
||
(四)经检测该授权品种不再符合被授予品种权时的特征和特性的。
|
||
品种权的终止,由审批机关登记和公告。
|
||
第三十七条
|
||
自审批机关公告授予品种权之日起,植物新品种复审委员会可以依据职权或者依据任何单位或者个人的书面请求,对不符合本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二条、第十六条和第十七条规定的,宣告品种权无效;对不符合本条例第十八条规定的,予以更名。宣告品种权无效或者更名的决定,由审批机关登记和公告,并通知当事人。
|
||
对植物新品种复审委员会的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3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
第三十八条
|
||
被宣告无效的品种权视为自始不存在。
|
||
宣告品种权无效的决定,对在宣告前人民法院作出并已执行的植物新品种侵权的判决、裁定,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部门作出并已执行的植物新品种侵权处理决定,以及已经履行的植物新品种实施许可合同和植物新品种权转让合同,不具有追溯力;但是,因品种权人的恶意给他人造成损失的,应当给予合理赔偿。
|
||
依照前款规定,品种权人或者品种权转让人不向被许可实施人或者受让人返还使用费或者转让费,明显违反公平原则的,品种权人或者品种权转让人应当向被许可实施人或者受让人返还全部或者部分使用费或者转让费。
|
||
第七章 罚则
|
||
第三十九条
|
||
未经品种权人许可,以商业目的生产或者销售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的,品种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请求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部门依据各自的职权进行处理,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部门依据各自的职权,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对侵权所造成的损害赔偿可以进行调解。调解达成协议的,当事人应当履行;调解未达成协议的,品种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程序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部门依据各自的职权处理品种权侵权案件时,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可以责令侵权人停止侵权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
|
||
第四十条
|
||
假冒授权品种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部门依据各自的职权责令停止假冒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和植物品种繁殖材料,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
第四十一条
|
||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部门依据各自的职权在查处品种权侵权案件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部门依据各自的职权在查处假冒授权品种案件时,根据需要,可以封存或者扣押与案件有关的植物品种的繁殖材料,查阅、复制或者封存与案件有关的合同、账册及有关文件。
|
||
第四十二条
|
||
销售授权品种未使用其注册登记的名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部门依据各自的职权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1000元以下的罚款。
|
||
第四十三条
|
||
当事人就植物新品种的申请权和品种权的权属发生争议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
第四十四条
|
||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部门的及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索贿受贿,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
||
第八章 附则
|
||
第四十五条
|
||
审批机关可以对本条例施行前首批列入植物品种保护名录的和本条例施行后新列入植物品种保护名录的植物属或者种的新颖性要求作出变通性规定。
|
||
第四十六条
|
||
本条例自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
|
||
第一章 杂交水稻的诞生和发展
|
||
第一节 杂交水稻的选育过程
|
||
一、我国杂交水稻选育概况
|
||
(一)三系杂交水稻选育概况
|
||
与国外相比,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工作起步较晚。1964年,袁隆平从洞庭早籼稻中找到雄性不育株,提出了实现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设想,并开始杂交水稻的研究。1970年10月湖南黔阳农业学校李必湖和海南南红农场冯克珊等在海南崖县的普通野生稻中找到花粉败育雄性不育株,经过2年的努力,到1972年冬,湖南、江西等省的育种家利用该不育株为基础材料,分别转育成二九南1号A和珍汕97A等不育系。接着广西、湖南等地的育种家于1973年从大量测恢组合中筛选出泰引1号、IR24、IR661和古154等恢复系,对野败型不育系具有较强的恢复力和明显的杂种优势,从而实现了三系配套。1975年,在广西、江西、湖南、广东等10多个省(自治区)种植杂交水稻370多hm2,表现出强大的生产潜力和一般品种所没有的优良特性。1975年10月,中国农业科学院和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在长沙共同主持召开了第四次全国杂交水稻科研协作会,全国2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协作单位和有关部门出席了会议。会议期间,参观了湖南、江西大面积双季杂交晚稻的生产示范现场,总结了几年来的科学研究成果,认为杂交水稻大面积生产应用的时机已成熟,并命名了一批优良的不育系和恢复系。不育系有:矮A(二九矮4号不育系)、南A(二九南1号不育系)、汕A(珍汕97不育系);恢复系有:1号(泰引1号)、2号(IR24)、3号(IR661)、4号(古154)、5号(IR665)、6号(IR26)。
|
||
1976年1月,农业部在广州召开了南方13省参加的籼型杂交水稻推广会议,决定在中国南方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从此,杂交水稻在中国大面积投入生产。
|
||
籼型杂交水稻的推广应用,使中国育种科学工作者看到了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光辉前景。他们在进一步改造野败不育系的同时,广泛开展了新质源不育系的选育研究。国内许多育种工作者采用各种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籼粳亚种间杂交,地理远距离及不同生态型品种间杂交,又先后选育成具有不同细胞质源的不育系。其中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D汕A和D297A不育系,其细胞质来自西非光身稻Dissi D52/37(周开达等,1987);协青早A不育系的细胞质来自江西省东乡矮秆野生稻(吴让祥,1986),Ⅱ-32A不育系的细胞质来自印度水田谷(张慧廉,1983)。
|
||
为了进一步扩大水稻杂种优势的利用,1981年后,各地围绕着多抗、强优势和不同熟期的要求进行新恢复系选育。以广泛测交筛选获得了IR30、密阳46等抗病性强、米质较优的强优恢复系以及测64-7、测48-2等早熟恢复系。用一次杂交或复式杂交方法,将两个以上品种的优良性状和恢复性综合于一体而育成了二六窄早、桂33、明恢63、台八-5和1126等早、晚杂交稻新恢复系。这些不同熟期的新恢复系已在生产上更换了IR24、IR26等原有恢复系。尤其是早熟杂交水稻组合的育成,推动了长江流域双季早稻的杂种优势利用。
|
||
1969年,云南、辽宁、北京、湖南等省(自治区)以及中国农业科学院利用包台A、滇型A、野败A等转育成黎明A等一批粳型不育系,并采用籼粳杂交人工制造恢复系的方法,育成C57、300号、粳67等一批恢复系,继之选配出一批强优势组合如黎优57等,于1976年开始在生产上试种。1977年以来,长江流域各省先后选用包台型、里德型以及滇型不育系转育若干中粳、晚粳稻不育系,并以杣型恢复系、北方粳型恢复系为基础材料育成一批中、晚粳恢复系,从而育成一些适于南方稻区种植的粳型杂交稻。
|
||
(二)两系杂交水稻选育概况
|
||
最早提出杂交水稻“两系”法概念的是安徽省芜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的科技人员,20世纪60年代末他们利用的是隐性雄性核不育材料,不育材料有5%~10%的自交结实。用带有显性遗传标记(叶或叶枕紫色)的恢复系与之进行杂交制种,通过遗传标记来辨别杂交种F1和自交种子。播种后待秧苗长到3叶期,紫叶秧苗即为杂种,用于大田生产;绿叶秧苗即为自交种子,用作母本繁殖。由于不育系的不育性受环境变化(主要是温度)影响较大,年度间杂种与自交种子比率不稳定,在生产上难以直接利用。1978年,福建省崇安县综合农场用自己培育的两系法不育系“珍龙选”配制成功了显著增产的两系杂交稻紫优1号。不育系珍龙选的不育性高低与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所处的气温条件密切相关,平均气温达到28℃时,不育度才提高到95%~100%。
|
||
1973年石明松发现了农垦58S,其雄性不育性主要是受光周期调控,即在夏季长日高温下不育,而在秋季短日低温下转为可育。由于日照长度是一个变化相对稳定的因素,因而这种雄性不育性易于控制,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1988年,农垦58S转育成的粳型光敏不育系31111S、WD1S、N5047S和籼型光敏不育系W6154S通过了国家级鉴定。到1998年为止,全国各地育成通过省级或省级以上技术鉴定的光温敏不育系达到60多个。
|
||
但这些不育系的鉴定往往只针对育性进行,且早期育成的不育系仅对一时一地的育性进行鉴定,而对于一个优良的两用核不育系来说,除要求有稳定的育性外,还必须具有农艺性状优良、配合力强、异交结实率高、抗性好、米质优良等特点。因此,60多个通过鉴定的两用核不育系经过多年的考验、筛选,只有8个所配组合通过省级审定,并在生产应用(表1-1)。
|
||
表1-1 实用水稻两用不育系
|
||
截止2002年,全国两系杂交水稻约占杂交水稻播种总面积的20%。
|
||
两系法品种间杂交稻与三系法杂交稻相比较,存在两大优点:一是光温敏核不育可一系两用,不需要保持系,突破了三系杂交水稻优势利用的恢保关系限制,而且光温敏核不育系的遗传简单,因而可望获得更多的强优势组合;二是可选育出具有正常细胞质的核不育系,容易实现杂交水稻细胞质多样化,消除当前三系杂交稻存在的野败细胞质单一的潜在威胁,可解除野败细胞质对产量的负面作用,从而可能提高杂交水稻的产量。
|
||
(三)杂交水稻化学杀雄研究概况
|
||
对化学杀雄剂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Naglor和Moore(1950)报道了马来酰肼(MH)可用于玉米杂交去雄,启示了有可能以化学杀雄剂代替杂交种子生产中的人工去雄。从那时起,化学杀雄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研究过的作物多达40多种,筛选出有杀雄活性的化合物超过50种,其中已注册的就有10多种。
|
||
在我国,从1970年起,广东、江西、湖南、浙江等省先后开始水稻化学杀雄的研究。江西农业大学于1971年筛选出甲基砷酸锌杀雄剂(商品名为化杀1号),以后广东省杂交水稻协作组研制出甲基砷酸钠(化杀2号)。这两个杀雄剂在水稻上应用均有良好的杀雄效果,但存在砷的毒理障碍及有效使用时期、有效使用浓度范围较窄等方面的问题。1984年罗泽民等报道,已筛选出具有较强选择杀雄活性的无毒、非砷杀雄剂HAC123、N-312。1991年中国水稻研究所王熹等人报道一种新型雄性配子诱杀剂CRMS-1,它的有效使用期长,杀雄效果明显。
|
||
化学杀雄诱导的雄性不育是非遗传性的,在杂种优势利用中可以较自由地挑选品种配制杂种,而不需要进行复杂的三系或两系选育工作,从而可大大缩短育种年限,提高强优势组合出现的几率。
|
||
化学杀雄制种要取得成功,首先要满足以下几项关键的措施:一是杀雄剂具有较高的选择活性,同时不会伤害雌蕊;二是在杀雄有效期内,母本植株能接受相同剂量的药液,以保证产量和纯度;最后要安排最适宜的杀雄期,避免气候及其它因素对杀雄效果的不良影响。在具体操作上,主要是要掌握好最佳的杀雄时间、用药量、喷药次数,药液避免喷到父本植株上去。
|
||
化学杀雄杂交稻,在中国研究了近30年,但至今不能大量投入生产,主要的原因是:现有的杀雄剂的选择活性不够强,杀雄剂量和杀雄适期变幅较窄,加上落后的喷施技术,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杀雄效果;同时,杀雄效果的好坏又受到天气的干扰,难于保证杂种的产量和纯度;此外,喷药技术也难以掌握。因此,要发展中国的化学杀雄杂交水稻,必须解决好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不断提高化学杀雄杂交稻的制种产量和种子纯度,努力提高化学杀雄杂交稻推广应用的经济效益。
|
||
(四)亚种间杂交水稻研究概况
|
||
利用籼粳杂交的优势培育常规品种或通过籼粳交选育粳型恢复系在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便分别开始了。印度在1950年开展了籼粳杂交的研究,但由于存在生态适应性问题,育种成效不大。从60年代中后期起,韩国的籼粳杂交育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育成了统一、水原、密阳和Iri等高产矮秆系统,这些品种一般比传统粳型品种增产20%~40%。日本在80年代初制订了以籼粳交为中心的超高产育种计划,要求在15年内使产量增加50%。至今被命名和登记的超高产品种有明之星、大力、星斗和高鸣等。
|
||
我国早在1951年便开始进行籼粳杂交研究,通过中间型籼粳搭桥的方法,育成了一系列高产、抗病、优质的品种和品系直接用于生产或间接用作杂交的重要亲本。如浙江的矮粳23、T209和城特232等,辽宁的辽粳5号、沈农1033和沈农1071等,江苏的紫金粳等,湖北的鄂晚5号等,北京的中作系统等。
|
||
杨振玉等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从事粳型杂种优势的利用研究,通过籼粳搭桥制恢培育出强优势粳型恢复系C57,使粳三系攻克杂种优势关而用于生产。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浙江省台州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共同育成的籼型杂交稻汕优10号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其较强的优势与恢复系密阳46中含有粳的血缘不无关系。
|
||
籼粳杂种一代具有强大的优势。主要表现在植株高大、穗大粒多、分蘖力强、根系发达、茎粗抗倒、再生能力和抗逆能力强等方面,不少优势组合库大源足,有人推测产量可超过现有高产品种间杂交稻30%~50%。然而,籼粳杂交存在较大的负优势,主要问题是杂种结实率偏低、籽粒不饱满、熟期偏迟和植株过高。池桥宏等(1979—1985)研究发现籼粳杂交亲和性基因并提出广亲和基因概念后,为籼粳杂种优势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
||
所谓“广亲和现象”是指一些中间型水稻材料与籼、粳品种杂交,F1代能正常结实的现象。具有这一特征的品种称为广亲和性品种;控制广亲和性的基因称为广亲和基因。广亲和基因的利用为解决结实率问题带来了希望,用矮生等位基因的籼粳稻配组,有可能解决F1植株过高问题;选择感光性、感温性上互有强弱的协调亲本配组,可能获得在晚季条件下营养生长适当,生育期适宜的F1;选择根系发达、叶片厚、叶色浓、具高光效特点的类型作亲本,可能有利于获得籽粒灌浆正常,籽粒饱满的F1代。
|
||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内外研究机构相继开展了水稻广和性的研究。对广亲和性基因进行了广泛的发掘和研究,并初步解决了广亲和性基因遗传及基因定位等问题,筛选到了一大批广亲和性材料,同时进行了三系和两系法的配套及制种技术研究。其中浙江省于1988年12月成立了籼粳杂种优势利用协作组,又称“8812”计划,由浙江省科技厅牵头,专家委员会领导,参加单位有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浙江大学和浙江省农业厅。经多年的艰苦攻关,在籼粳亚种间杂交稻选育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选育了一批在生产上具有直接利用价值的亚种间杂交稻组合。
|
||
二、国外杂交水稻研究进展
|
||
中国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促进了其他产稻国对杂交水稻的研究。
|
||
但是,国外杂交水稻的研究目前大多尚处于试验示范阶段,他们的杂交水稻生产主要靠从中国引进组合和直接购买种子。1979年,美国开始引进中国的杂交水稻南优2号、汕优2号等组合,试验结果比当地推广的良种Lemont增产50%以上。由于引种试验成功,美国农业部的官员和育种家们对杂交水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80年3月17日,美国圆环种子公司与中国种子公司在北京签署了“杂交水稻综合技术转让合同”,并于当月31日由中国国家进出口管理委员会正式批准生效。1981年6月,美国另一家跨国公司以同样的方式获得了中国杂交水稻的转让权。从此,中国的杂交水稻通过这两家公司走向世界,分别迈进了美国、墨西哥、巴西、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尼日利亚、埃及、日本、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阿根廷、澳大利亚等国国土。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对世界杂交水稻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要求中国派专家帮助世界各国发展杂交水稻,并资助越南、印度、印度尼西亚、巴西、哥伦比亚、法国、埃及以及俄罗斯等国研究和发展杂交水稻。许多国家派专家参观学习中国的杂交水稻技术,菲律宾、印度、印度尼西亚、泰国、斯里兰卡和孟加拉等国还派员在中国进行培训。
|
||
国际水稻研究所于1979年重新开始杂交水稻的研究工作,引用中国育成的V20A和珍汕97A不育系进行测交和回交,并转育成适合于热带地区种植的一批新不育系,其中IR54752A和IR58025A两个不育系与三个恢复系配组成6个杂交组合,1990年在印度进行比较试验,其中以IR58025A分别与IR9761-19-IR、IR29723-143-3R、IR35366-62-1-2-2-3R组配的3个杂交组合,其产量均比Jaya、IR26和Rasi增产10%以上。
|
||
1980年,印度中央水稻研究所和旁遮普(Punjab)农业大学与国际水稻研究所合作,制定了全印杂交水稻育种规划。开始阶段是直接引用中国的胞质雄性不育系进行强优组合的选配,但所配组合由于不育系影响,不抗热带地区的病虫害,米质较差,无法直接利用。近年来,采用野栽交的方法,育成RR988A和RR39A两个新质源雄性不育系,目前正在进行强优组合的测配选育。马来西亚回交转育成了Ru2340A、MR118A、MR83A、MR112A;泰国将野败不育细胞质进行转育,获得了RD21A-1、RD21A-23两个不育系;印度尼西亚培育出了IR19774A、IR19809A、TondanoA和M8601A;韩国将野败胞质和CoA胞质转入朝鲜优良品种(系)中,进行不育系选育。越南曾从国际水稻研究所引入IR46829A、IR46830A、IR48483A和IR54752A等4个不育系,分别与22个籼稻品种测交配组,经1987—1988年旱、雨两季鉴定试验,其中10个品种与4个不育系配组表现较好,其结实率均在80%以上,其他8个为半恢、4个为保持。近年来又引用中国的籼型杂交晚稻进行试种并获得成功。目前越南杂交水稻已在生产上进行大面积推广。
|
||
总之,在中国杂交水稻研究成功之后,国外杂交水稻的研究也开始活跃起来。尽管国外的研究目前尚处于试验示范阶段,但也在进行一些开拓性的工作。比如,通过花药培养技术有效地提纯保持系和恢复系;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如RELP和RAPD)或同工酶技术,选育新质源的雄性不育系。目前国外研究的重点是:选育抗病虫性和适应性好的新三系;利用两系法、遗传改良不育系的异交结实率等途径,解决种子生产问题;选育优质的杂交水稻;利用广亲和基因(S-5n)进行籼粳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利用无融合生殖基因固定水稻杂种优势等。
|
||
第二节 杂交水稻应用概况
|
||
一、我国杂交水稻应用概况
|
||
(1)一季杂交粳稻区
|
||
主要分布在黄河以北,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宁夏、陕西、新疆、吉林、辽宁等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江苏、上海、湖北、浙江也有少量的粳稻栽培。
|
||
(2)一季杂交籼稻区
|
||
主要分布在江苏、四川、云南、贵州、湖北、安徽等省。这些省份只种植一季杂交籼稻。
|
||
(3)双季杂交籼稻区
|
||
主要分布在江西、湖南、广东、浙江、福建、广西等省(自治区)。本地地区一年两季,分早晚稻,早稻以常规水稻品种为主,晚稻以杂交籼稻为主,杂交晚稻面积占90%以上。近几年来,该地区又在大力推广杂交早稻,实行早晚双季杂交稻。一季杂交籼稻区和双季杂交籼稻区是中国杂交水稻的主要生产区。
|
||
(4)籼粳杂交水稻混栽区
|
||
这些地区,既适宜种植粳型杂交稻,同时也种植籼型杂交稻。主要分布在云南、浙江、江苏的部分地区。
|
||
目前,三系杂交稻仍以野败胞质质源为主,但正在逐步形成冈、D型和印尼水田谷型等胞质杂交组合比重增加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四川重穗型杂交稻选育成功并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野败胞质垄断三系杂交稻的局面已经被打破。两系杂交稻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广亲和两用不育系培矮64S在生产上表现出配组自由度大、产量高、米质好、抗性有所提高等优势,展示了两系杂交稻超三系的诱人前景。
|
||
中国有60%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同时又面临着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人口持续增长等问题。联合国粮农组织将中国从1978—1988年10年间水稻种植面积减少而产量却大幅度提高主要归功于杂交水稻的推广应用。杂交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总产量及种植面积都已经超过了水稻常规品种。因此,随着杂交水稻在中国的水稻生产中主导地位的确立,我国的粮食生产必将持续稳定地增长。
|
||
二、国外杂交水稻应用概况
|
||
杂交水稻于20世纪70年代初在中国研究成功并于1976年大面积应用于生产以来,27年的时间过去了。截止目前,全球已有20多个国家开展了杂交水稻研究,有少数国家已将杂交水稻成功应用于商业化生产。目前,在越南、印度、菲律宾、孟加拉、缅甸和美国,共种植杂交水稻约70万hm2。越南是继中国之后,实现了杂交水稻大面积商业化生产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目前越南杂交稻年种植面积约50万hm2,位居世界第二位,主要在北方地区种植,大多数的组合和种子来自中国。在不久的将来,印度尼西亚、埃及和斯里兰卡的杂交水稻也可望大面积应用于生产。预计5年后不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杂交水稻面积将达到200万~300万hm2。
|
||
国外发展杂交水稻尚存在三个认识问题:一是中国发展杂交水稻的经验对亚洲具有普遍意义,各国尚未充分吸收利用;二是中国杂交水稻组合在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试种,表现适应性强、增产幅度大等优点,还没有得到这些国家普遍认同;三是我国没有把杂交水稻作为农业创汇的高新技术产品推向国际市场。另外,到目前为止,杂交水稻国际互利合作还没有全面开展。
|
||
随着世界人口的激增,粮食问题将成为世界各国首先要解决的难题,特别是亚洲国家大多属发展中国家,人口多,耕地少,人民又以稻米为主食。因此,杂交水稻将发挥其应有的重要作用。
|
||
第三节 杂交水稻种子工程学概述
|
||
一、我国种子工程和种子产业化
|
||
我国20世纪70年代杂交水稻的育成,1985年杂交油菜的育成和大面积推广,促进了我国种子产业的大发展。但在种子市场发展的初期,由于种子管理体制不完善和种子法制不健全,全国发生了不少以假冒真,以次充好,贩卖伪劣种子事件,给国家和农民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
|
||
由于我国种子产业的迅速发展和许多重大种子质量问题的发生,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一个国家抓种子工作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和互相制约的系统工程。这一问题首先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重视,并在1995年明确提出“突出抓好种子工程,加快良种培育、引进和推广”。这就指明我国创建种子工程,推动农业上新台阶,发展种子产业的方向和奋斗目标。
|
||
种子工程是包括种质资源的收集和利用,新品种选育和引进,建立原良种繁制体系和种子质量认证制度,发展种子加工和包衣技术,完善种子质量监督检验体系,规范种子经营和加强种子法制管理等互相配合和互相制约的系统工程。种子产业化是指将新品种选育、引进、种子生产、加工、包装、贮藏、推广、销售和售后服务管理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育繁推销一体化的产业化体系。
|
||
种子工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新品种选育和引进、种子繁殖和推广、种子加工和包装、种子推广及销售和宏观管理等五个方面,具体包括种质资源收集和利用、新品种选育和引进、品种适应性区域试验、新品种审定和管理、原种繁殖、良种生产、种子加工精选、种子包衣、种子挂牌包装、种子贮藏保管、种子收购销售、种子调拨运输、种子检疫、种子检验和种子管理等15项内容。
|
||
我国自1995年实施种子工程以来,共推广农作物新品种1300多个,使主要农作物品种更换率达到了60%左右,良种覆盖率达到了95%,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农业生产与种子产业的发展。
|
||
二、杂交水稻种子工程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
|
||
杂交水稻种子工程是种子工程和种子产业化的一个分支,是两者在杂交水稻研究和应用领域的有机结合,是研究杂交水稻新品种选育和制繁种的理论与方法、杂交水稻种子特征特性和生命活动规律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的一门应用型科学技术。它包括种质资源的搜集、利用、拓宽和创新,遗传规律的研究和杂种优势的利用,新亲本和组合的选育,亲本繁制和种子生产、加工、包装、贮藏,种子管理和质量控制,种子推广、销售和售后服务管理等内容。
|
||
杂交水稻种子工程学是一门直接为杂交水稻生产服务的应用技术,其主要任务是为杂交水稻新品种的选育、种子生产和营销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和先进技术,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杂交水稻大田生产及种子生产的产量和质量。
|
||
第二章 水稻的生物学特性
|
||
第一节 水稻的形态构造
|
||
一、种子的形态构造
|
||
水稻的谷粒在植物上称为颖果,习惯上称种子。水稻种子外面为颖(稻壳)所包围。颖又分为内颖和外颖,外颖较大,内颖较小,两者的缘部互相勾合,是糙米的保护结构。与常规种子相比,杂交水稻不育系和杂交种子内外颖勾合较为疏松,有些品种稻壳有开裂现象。
|
||
剥掉内外颖的谷粒叫糙米。糙米可分为果种皮、胚乳和胚三大部分,其中果种皮的表面为果皮,系子房壁发育而来,果皮里面是由子房珠被发育而来的一层极薄的种皮,其内部为胚乳组织。
|
||
胚乳外层为糊粉层。虽然糊粉层贮藏淀粉粒不多,但其在种子萌动时,有分泌溶解胚乳所需的酶类以促使淀粉转化的功能,故对幼苗的生长具有重要的作用。胚乳的主要部分为淀粉组织,由淀粉细胞构成,是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养料。
|
||
胚的体积约占谷粒的3%,当胚受到损伤稻种便不能萌发。胚主要由盾片、胚芽、胚轴和胚根四部分组成。盾片是一种退化的子叶,贴近胚乳,成为吸收养分的器官,稻种萌发后留在土中。胚芽外层为胚芽鞘和外胚叶,以后生长成鞘叶;内层多包含三个叶原基,籽粒不充实时也可能不足三片,以后分化成一、二、三叶,最中心为生长点。胚根是萌发前的胚中惟一的种根,其上为根冠,再往上为胚根鞘,是种根的保护组织。从鞘叶基部到种根基部之间的一段叫胚轴。稻种在有光的条件下发芽时,胚轴不伸长,故从外观上很难辨认,但如在黑暗条件下发芽,则可以明显地看到胚轴的伸长,而且在胚轴上端的芽鞘节上,还可以长出不定根。
|
||
颖壳、果种皮、糊粉层和胚,在加工大米时,尤其是加工精米时将全部被碾去。
|
||
二、根的形态构造
|
||
水稻的根系属须根系。根据发根的部位不同,可分为种子根和不定根。由种子的胚根直接发育而成的根称为种子根,只有1条,种子根上发生的分枝根,形成种子根系。不定根是从茎的基部各节由下而上依次发生的根。在秧苗2叶期内发出的不定根,共有5条。这些根短白粗壮,形似鸡爪,俗称鸡爪根,对扎根立苗极为重要。
|
||
从茎节上长出的不定根,也称节根、冠根。随着生育的进展,每一节上能发生大量的冠根。稻株吸水、吸肥主要靠这些根。
|
||
稻根由表皮、皮层和中柱三部分构成。表皮是根最外层的一层细胞,寿命较短,当根毛枯死后,往往解体脱落。皮层由外皮层和内部的薄壁细胞构成。外皮层具有机械支持作用,而薄壁细胞在根长成后,会形成良好的通气组织,输送呼吸所需的氧气。所以,水稻能适应有水的环境。中柱由木质部和韧皮部组成,是根的主要输导组织,又有坚强的支持、固定作用。根自节部产生,随着地上部的生长而继续不断地大量增加。水稻一生的发根节位数,主要决定于主茎总叶数和伸长节间数。根的长度,在分蘖期于地表20cm以内的土层中作横向扩展,从分蘖停止期到节间伸长期,在地上部向上面伸长的同时,根迅速向下伸长,至抽穗期达到最长,深约60~80cm。
|
||
三、茎的形态构造
|
||
稻茎呈圆筒形,中空,直立生长于地面上。节上着生叶和芽,节与节之间称为节间。单株茎秆上的节间数、长度、粗度因品种或杂交组合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少的9~10个,多的19~20个或以上。一般生长期短、成熟早的水稻节数少,反之则多。基部茎节密集,通称分蘖节,地表面有拔长节4~7个。茎节在生育初期伸长很慢,到幼穗形成时才急剧伸长。茎秆伸长称为拔节,从拔节开始茎秆基部由扁变圆,俗称“圆秆”。到开花期,茎秆伸长达到最大的高度。通常稻穗完全抽出剑叶叶鞘,穗颈节可露出在剑叶叶枕的上面。但是,杂交水稻的不育系常不能顺利伸出剑叶叶鞘,这种现象称“卡颈”(或“包颈”),要注意适时、适量施用九二〇。
|
||
节的内部充实,表面隆起。节的薄壁细胞充满原生质,生活力旺盛,比其他部分富含糖分和淀粉,使节部成为出叶、发根、分蘖的活力中心。杂交水稻的茎节较粗,所以它长出的根、叶和分蘖要比常规品种强大、粗壮一些。
|
||
四、叶的形态构造
|
||
水稻叶互生,排列成两行,叶片呈条状或狭带形,平行叶脉。但稻种发芽时,最先出现的是芽鞘(鞘叶),芽鞘无主脉。继而从芽鞘内出现1片只有叶鞘而无叶身的不完全叶,以后才顺次长出有叶鞘和叶身的完全叶。不完全叶和完全叶虽都称真叶,而国内习惯上都把第一片完全叶称主茎第一叶,以后则顺次类推。真叶是水稻的主要光合器官和贮藏器官。1片完全叶由叶鞘、叶片(又称叶身)、叶枕(又称叶环)、叶耳和叶舌等部分组成。叶鞘包围着茎秆,主要起保护、输导和支持作用。叶片着生在叶鞘上端,是制造养分的主要器官。叶片基部与叶鞘连接处称为叶枕。叶枕内面有从叶鞘内表皮上伸长的膜片,称为叶舌。它的作用主要是封闭茎秆和叶鞘间的隙缝,保护茎的幼嫩部分不至失水,同时防止雨水等顺着叶面流下而聚集于叶鞘和茎秆之间。叶枕两侧有从叶片基部生出的钩状小片,称为叶耳,也有防止雨水浸入叶鞘的作用。
|
||
五、花的形态构造
|
||
稻穗为圆锥花序。穗的中轴为主梗,即穗轴。轴上有穗节,由节着生枝梗,称为第一次枝梗;由此再分出的小枝,称为第二次枝梗;由第一次枝梗和第二次枝梗分生出小枝梗,末端着生小穗,即颖花。一般每个一次枝梗上有6~9个颖花,每个二次枝梗上有3~5个颖花。每个穗轴上有一次枝梗6~15个,二次枝梗12~30个,杂交稻F1代一般明显多于常规稻。通常每个穗节有1个枝梗,是互生的,近穗轴基部的穗节则常有2~3个枝梗,为轮生排列。
|
||
颖花由内颖、外颖、鳞片、雄蕊和雌蕊各部分组成(图2-1)。内外颖互相勾合而成稻壳,保护花的内部和米粒。外颖先端尖锐,称为稃尖,或伸长成芒。芒的长短是品种特征。
|
||
图2-1 水稻颖花的构造
|
||
颖壳内有6个雄蕊,3个排成1列。花药有4室,每室成为1个花粉囊,内含很多黄色球形的花粉粒。花丝细长,开花时迅速伸长,可达开花前的5倍。雌蕊1个,位于颖花的中央,柱头分叉为二,各呈羽毛状。花柱极短,子房呈棍棒状、1室,内含胚珠,子房与外颖间有两个无色的肉质鳞片,中有1个螺纹导管,开花时,鳞片吸收水分,使细胞膨胀,约达原来体积的3倍,推动外颖张开。
|
||
目前推广种植的杂交水稻,不育系的雄蕊失去作用,花药瘦小,乳白色或淡黄色,内无花粉或花粉畸形,呈多角状或圆形,体积比正常花粉小,内无精子。必须靠保持系和恢复系的花粉传授,才能结实。
|
||
第二节 水稻的生长发育
|
||
一、水稻的生育期
|
||
(一)营养生长期
|
||
包括幼苗期和分蘖期。从种子萌发开始至三叶期,称幼苗期;从第四叶出生开始发生分蘖直到拔节分蘖停止,称为分蘖期。稀播秧苗可在秧田发生分蘖,密播除个别秧苗外,一般在秧田不发生分蘖。秧苗移栽后到秧苗恢复生长时,称为返青期;返青后分蘖不断发生,至能抽穗结实的分蘖发生停止时,称有效分蘖期;此后所发生的分蘖一般不能成穗,故从有效分蘖停止至拔节开始分蘖停止时称无效分蘖期。在生产上要求在无效分蘖期中所发生的分蘖数越少越好。在杂交水稻生产及制繁种时,要求培育带蘖壮苗,以夺取高产。
|
||
(二)生殖生长期
|
||
包括幼穗分化形成的幼穗发育期和开花灌浆结实的开花结实期。幼穗发育期是从幼穗分化开始至出穗期止,此期经历的时间一般较为稳定,为30d左右。此时水稻茎生长点开始分化为幼穗,并继续成长,同时最后3张叶片陆续伸出,茎秆迅速伸长,故又称拔节长穗期。以剑叶伸出为界,之前叫幼穗形成期,之后叫孕穗期。在幼穗发育期间,实际上营养生长如茎节间伸长、上位叶生长和根系发生仍在进行,因而可以说幼穗发育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期。开花结实期又可分为开花期、乳熟期、蜡熟期和完熟期。当稻穗顶端伸出剑叶叶鞘时称为抽穗。全田植株抽穗率为10%、50%、80%时,分别叫抽穗始期、抽穗期和齐穗期。在气温适宜时,抽穗后1~2d即开始开花。乳熟期也叫灌浆期,此期间谷粒内为乳白色乳状液体,谷壳仍为绿色。蜡熟期谷粒变硬,谷壳逐渐变黄。完熟期谷壳全部变黄,并有透明感,米粒硬结而不易破碎。开花结实期所经历的时间,因当时的气温和品种特性而异,一般为25~50d,早稻偏短,晚稻偏长。
|
||
二、水稻的光温反应特性
|
||
(一)感光性
|
||
水稻品种在适宜生长发育的日照长度范围内,短日照可使生育期缩短,长日照可使生育期延长,水稻品种因受日照长短的影响而改变其生育期的特性,称为感光性。
|
||
一般原产低纬度地区的水稻品种感光性强,而原产高纬度地区的水稻品种对日长的反应钝感或无感。南方稻区的晚稻品种感光性强,而早稻品种的感光性钝感或无感;中稻品种的感光特性介于早、晚稻之间,其中偏迟熟的品种,其感光性接近于晚稻,而偏早熟的品种的感光特性则与早稻相似。
|
||
由于晚稻品种感光性强,它的感温特性必须在短日条件下才可能表现出来。因晚稻感温性的表现受日照长短的约束,所以影响晚稻生育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日照长度。感光性强的品种,在长日照条件下不能抽穗。
|
||
(二)感温性
|
||
水稻品种在适宜的生长发育温度范围以内,高温可使其生育期缩短,低温可使其生育期延长,水稻品种因受温度高低的影响而改变其生育期的特性,称为感温性。水稻生长上限温度一般为40℃,而发育上限温度不会超过28℃。若超过其发育上限温度,其生育期不仅不会缩短,有的品种还会因生理上不适应其生育期有所延长。
|
||
大多数晚稻品种在短日条件下,高温对其生育期缩短幅度较早稻为大,表明晚稻较早稻感温性更强。除此之外,感温性的强弱,与水稻品种系统发育的条件也关系密切,一般北方的早粳稻品种,比南方的早籼稻品种的感温性强些。
|
||
(三)基本营养生长性
|
||
水稻生育期虽可被光照长短和温度高低促进或延长,但是,即使在最适合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下,也必须经过一个不可缺少的最短营养生长期,才能进入生殖生长,开始幼穗分化。这个不受短日、高温影响的最短营养生长期称为基本营养生长期,水稻品种的这种特性称为基本营养生长性。基本营养生长期又称为“短日高温生长期”。
|
||
水稻品种在一定地区、一定季节播种和正常栽培条件下,其抽穗成熟季节和生育期长短年度间变化不大,表明水稻各品种的生育期长短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这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如前所述,由于水稻品种间“三性”不同,水稻生育期可因温度和日照条件不同而发生较大的变化。特别是在杂交水稻制繁种生产中,双亲“三性”往往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不同地点、不同季节安排制繁种时不能完全照搬。
|
||
(四)积温
|
||
积温是表示作物整个生育期内生长发育所需热量的总和。水稻是喜温作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其发育速度加快。水稻生育期一般与积温呈正相关,即生育期越长,积温越多。
|
||
积温通常以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来表示。将≥10℃的日平均温度称为活动温度,活动温度持续生育日数的温度之总和,称为活动积温。活动积温与生物学下限的温度之差,称为有效温度,有效温度持续生育日数的温度之和,称为有效积温。籼稻和粳稻的生物学下限温度分别为12℃和10℃。
|
||
感光性弱或钝感的早稻品种和部分中稻品种,影响其生育期的决定因素是温度,因而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或在同一地区不同季节播种,其有效积温是相对稳定的;而感光性强或较强的晚稻品种和部分偏迟熟的中稻品种,影响其生育期的主导因素是日照时间长短,同一品种在同一地区和在相同季节播种,其有效积温是相对稳定的,而同一品种在不同生态地区或在同一地区的不同季节播种,因受其光照长度的影响,其有效积温会产生较大差异。
|
||
此外,水稻生育期的积温,随着纬度的增加、海拔的升高和播种季节的提早而顺序递增。在高温季节播种,其生育期虽未延长,但积温却有可能增加。
|
||
(五)杂交水稻的光温反应特性
|
||
四川农学院(1978)研究表明,三系亲本“三性”是相互联系的,基本营养生长性强,感温性、感光性一般较弱;反之,基本营养生长性弱,则感温性、感光性强。对光、温的反应,总的趋势是感温性强于感光性,即高温促进率要大于短日促进率,尤其在不育系(包括保持系)与恢复系中,表现更为明显。因此,在制繁种过程中,运用积温调节花期有一定的准确性。
|
||
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的光温反应特性较为复杂,不同核不育材料所衍生的后代,其光温反应对育性的影响有所不同。
|
||
孙宗修等(1991)利用中国水稻研究所的人工气候箱群,研究了光温条件对不同来源的籼稻光敏不育系W6154S、安农S-1、衡农S-1和5460S育性转换的影响,明确了温度在育性转换中的主导作用是:在高温下,不同光照长度引起了自交结实率差异不显著,即不论光周期长短,自交结实率都很低或为0,不表现光敏雄性不育特性;在低温下,不论光照长短,育性普遍提高;在相同光照长度下,不同温度处理间的自交结实率差异极显著。
|
||
孙宗修等(1991)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进一步明确了主要的粳型光敏不育系的育性无论是在不育期间的不育性表达,还是在可育期的育性恢复均受到光周期和温度的双重影响,并以光周期的影响为主。具体表现为,在长日高温条件下,自交结实率为0或接近0;在短日低温下自交结实率提高,有些趋于正常;但在长日低温或短日高温下,育性出现不同程度的转变,即在长日低温下出现少量结实,在短日高温下结实率不同程度地下降。
|
||
孙宗修(1993)和张自国等(1992)的深入研究表明,光敏核不育水稻在营养生长期所遇光温条件,对后期育性转换的条件有一定影响。前期高温或短日条件,有使育性转换下限临界温度增高的作用;前期低温或长日条件,有使育性转换下限温度降低的作用。
|
||
三、植株的器官建成及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
||
(一)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
||
水稻种子在供给水分、温度和氧气的条件下,就开始发芽生长。其所需的水分,籼稻为自重的25%,粳稻为自重的36%。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籼稻为12℃左右,粳稻为10℃左右,最适温度是28~32℃,大于40℃发芽受抑制,甚至停止生长。种子萌发也需要充足的氧气及光照条件。当然,还需要相应的矿质营养元素和适宜的酸碱度。
|
||
(二)分蘖
|
||
当幼苗长出第四片完全叶时即开始分蘖。秧苗移栽后,一般8~12d开始分蘖,称为分蘖始期。分蘖盛期约在移栽后20d左右。分蘖早的有效分蘖率高,分蘖迟的常为无效分蘖。肥料、阳光充足,温度在25~30℃,适当的水分和浅插,有利于早分蘖,这是争取有效穗的重要环节。
|
||
(三)稻穗形成
|
||
稻穗分化是水稻一生中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的转折点,稻穗的大小与秧苗是否健壮有关,这个时期的外界条件,如阳光、肥料要充足,特别是磷肥、钾肥、水分、温度要适宜(25~30℃),是形成大穗的关键。
|
||
植株在满足光温要求,完成发育阶段的转变之后,剑叶分化完成,茎生长锥分化出第一苞原基,便是穗分化的开始。幼穗分化发育至穗的形成及内部生殖细胞的全部建成是一个连续过程,也是水稻产量构成三因素(穗数、粒数、粒重)的形成过程。
|
||
虽然幼穗的分化和发育是在茎的内部进行,不用镜检很难辨认。但根据内部发育与植株的某些外部形态之间的相互关系,可大体推断幼穗发育进程。常用的方法有叶龄指数法、叶耳间长法(又称叶枕距)和幼穗长度法等。
|
||
(四)开花结实
|
||
稻穗从剑叶中抽出,即开始开花,开花顺序是先主茎后分蘖。从开始开花到结束,约需5~7d。开花受气温及其他外界条件影响很大。在正常情况下,多从8:00~10:00开始开花,9:00~11:00开花最盛,14:00左右终止。开花的适宜气温是25~30℃,带有微风的晴天,水分、肥料要充足。受精后,籽粒逐渐膨大,经过乳熟、黄熟到完熟,约需30d左右。在成熟过程中温度需25~32℃,日夜温差大,水分、肥料适宜,阳光充足,有利于籽粒充实饱满,增加粒重。开花时温度低于20℃,会影响受精造成秕粒。
|
||
第三章 水稻雄性不育和杂种优势利用
|
||
第一节 雄性不育的主要类型及其遗传规律
|
||
一、核不育型
|
||
(一)光敏型核不育系
|
||
光敏型核不育系的育性变化主要受光照长度影响,温度起协同作用。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某一光照条件可诱导其完全雄性不育,在另一光照条件下则表现雄性可育。反应敏感时期为二次枝梗分化期到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如农垦58S、N5047S和7001S等中晚粳属此类型,其育性基因表达受光周期调节,表现为长日不育、短日可育。
|
||
(二)温敏型核不育系
|
||
温敏型核不育系的育性变化主要受温度影响,光照对育性变化只起修饰作用或作用甚微。根据诱导不育的温度高低不同,也可进一步分为高温不育型和低温不育型。高温不育型是指在较高的温度条件下表现雄性完全败育,在较低的温度条件下表现雄性可育的特性。反应敏感时期大致在花粉母细胞形成期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如安农-1S、衡农-1S、5460S等。低温不育型是指在较低的温度下,表现雄性完全败育,而在比较高的温度条件下,则表现雄性可育。反应敏感期大致为花粉母细胞形成期至花粉内容充实期,如IVA等。
|
||
(三)光温互作型
|
||
在现有的光敏核不育水稻中,严格地讲,还没有纯粹的光敏不育系,而只能称为光温互作型或温光互作型。前者的育性转换以光长为主,温度起协调作用;后者的育性转换以温度为主,光长起协调作用。
|
||
二、质核互作不育型
|
||
(一)孢子体雄性不育系
|
||
孢子体雄性不育的花粉育性是由孢子体(植株)基因控制的,与花粉(配子体)的基因型无关。当孢子体的核基因型为S(ff)时,全部花粉败育;当基因型为S(Ff)时,虽然产生S(F)和S(f)两种不同基因型的花粉,但受孢子体显性可育基因的作用,都表现可育。目前生产上应用的野败型、D型和矮败型等不育系均属此类。
|
||
孢子体雄性不育具有如下的遗传特点:
|
||
(1)孢子体雄性不育系与恢复系配制的F1代杂种,其花粉可育度一般在90%以上,结实正常,一般在80%以上,杂种第二代(F2)则产生育性分离,出现一定比例的不育株。
|
||
(2)花粉败育时期较早,绝大多数在单核期,以半月型、三角型、棱型等典败花粉为主,花药乳白色、水渍状、不开裂。
|
||
(3)孢子体雄性不育的育性稳定,高温并不引起花药开裂,雄性不育系的育性在不同的外界环境条件下变化不大。穗颈短,伴有包颈现象。
|
||
(4)保持的品种多,恢复的品种少,恢复的范围比较窄。
|
||
(二)配子体雄性不育系
|
||
配子体雄性不育是受花粉(雄性配子体)的基因型控制的,与孢子体的基因型无关。花粉基因型为S(F)是可育的,基因型为S(f)是不育的。目前生产上应用的BT型、红莲型和滇Ⅰ型等不育系均属此类型。
|
||
配子体细胞质雄性不育具有如下的遗传特点:
|
||
(1)配子体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F1代基因型为S(F)和S(f)的花粉各占一半,花粉可育度为50%,但能满足杂种一代正常结实的需要,结实率一般在80%以上。因只有S(F)可育花粉参与受精,杂种第二代(F2)全可育花粉植株与花粉半可育植株约各占一半,两者均能正常自交结实,没有不育株出现。
|
||
(2)用杂种一代作父本与雄性不育株回交,其后代花粉可育度为50%,结实率在80%以上。用杂种一代作母本与其保持系杂交,其后代花粉完全不育株与50%不育株各占一半。
|
||
(3)花粉败育时期较晚,多数在双核期或三核期,以圆败和染败为主,花药细小淡黄色,不开裂。
|
||
(4)配子体细胞质雄性不育的育性稳定性较差,对外界环境条件特别是温度反应敏感,若花粉发育时期平均气温在25℃以上,往往有部分花药开裂散粉,并有少量自交结实。
|
||
(5)配子体细胞质雄性不育的不育性易于恢复,恢复基因分布范围较广。
|
||
第二节 雄性不育的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
|
||
一、雄性不育的形态特征
|
||
杂交水稻不育系与恢复系在形态上具有明显的差异,而三系杂交水稻不育系与保持系之间的形态却非常相似,所不同的是保持系具正常的雌、雄蕊,抽穗后自交结实。而不育系的雄性器官发育不正常,花药瘦小,花粉粒畸形,无授粉能力。其主要区别见表3-1。
|
||
表3-1 三系杂交水稻不育系与保持系的差异
|
||
二、雄性不育的生理生化特性
|
||
(一)物质与能量代谢
|
||
1.物质代谢
|
||
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1977)、肖翊华等(1987,1988)和王台等(1993)研究表明,与花药败育有密切关系的氨基酸为脯氨酸,其次是丙氨酸。脯氨酸的含量在不育系花药中是从高到低地变化,至三核期仅为花药干重的0.1%;可育花药中其含量则从低到高,至三核期仍占花药干重的1.0%。丙氨酸的变化规律则与脯氨酸相反,但变化幅度不如脯氨酸大。脯氨酸含量的下降现象在水稻化学杀雄不育系中也观察到。由此表明,不育花药中脯氨酸含量减少,是不同类型水稻不育花药所具有共同生理特征。
|
||
脯氨酸在植物体内作为一种氨基酸的贮存形态,可以转变为其他的氨基酸,因而脯氨酸含量的降低,必然会影响到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由脯氨酸转变的谷氨酸又可转变成α-酮戊二酸,从而参与糖的代谢作用。此外,脯氨酸还是花粉发育中所必需的贮藏蛋白或酶的成分,具有促进花粉发育、萌发和花粉管伸长的作用等。因此,脯氨酸含量在花药中的下降,将导致蛋白质合成、糖代谢受阻和其他氨基酸含量的代谢变化等,最终导致雄性不育。
|
||
在雄性不育的花药中,幼穗发育初期的核酸含量几乎与雄性可育花药相等,但是在小孢子阶段,由于绒毡层结构紊乱,雄性不育花药中核酸不能得到补充。在核苷酸形成时,DNA从退化的绒毡层和核中泄漏出来。这些DNA被花粉母细胞吸收用于合成过程,或部分地转化为RNA。因此,在花药部位,低水平的RNA和DNA可能是小孢子发育为成熟花粉粒的限制性因素。
|
||
由于雄性不育植物中RNA和DNA的变化,必然会导致蛋白质变化。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1977)、代尧仁等(1978)、卢向阳等(1990)和黄庆榴等(1994)的研究表明,可育花药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不育花药的含量,由于蛋白质是维持活力和促进花粉萌发所必需的物质,因此不育的花粉当然是无活力的。
|
||
2.能量代谢
|
||
张明永(1998)研究表明,不育系花药的呼吸强度低于可育花药,表明雄性不育花药中的呼吸代谢途径发生了障碍,呼吸途径亦有改变,保持系的抗氰呼吸高于不育系。
|
||
ATP是“能量”的携带者和贮存者,它参与植物体内各种代谢途径的调节。ATP本身是核酸合成的前体物质之一,而其他几种核苷三磷酸前体也只能从ATP转化而来。农垦58S在长日下,叶片内ATP含量较短日下的叶片为低,同时由于长日下的水稻花药维管束鞘细胞发育不正常,排列不规则,使物质运输受阻,造成花粉发育物质能源缺乏而败育。众所周知,单核晚期是花粉发育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它是从小孢子走向雄配子体的重要分水岭,这时期细胞中的ATP水平低,核酸、蛋白质的合成活性低,导致酶的数量和种类减少,致使DNA不能正常合成,染色体不能加倍,细胞分裂停止,最后分解大于合成,花粉发育停滞而败育。
|
||
(二)酶的活性
|
||
植物体内酶的种类和存在量的多少与酶的活性,都会直接影响到植株生长发育的强弱、可育与不育等的特性。
|
||
大量研究表明,不育株和可育株花粉中酶的活性有较显著的差异。过氧化物酶在败育型不育株中活性最强,保持系最弱。但此酶在不育株中,随着花粉走向败育而活性逐渐降低,直至完全消失。多酚氧化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ATP酶、琥珀酸脱氢酶、细胞色素氧化酶在不育株的花粉中,其活性均低于可育株,并随着花粉的发育逐渐降低,最后也完全消失;而在保持系、恢复系中随着花粉的发育,活性逐渐增强。不育系颖花中过氧化氢酶大大低于保持系,到成熟时,可育株比不育株高48.9%~57.7%。不育系中酶的活性发生异常,必然造成代谢过程纷乱,导致花粉走向败育。
|
||
(三)植物生长物质
|
||
IAA分布于植物体的各个部位,它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种激活剂,在调节植物基因转录和酶活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幼穗发育过程中,在环境因素的影响下,雄性不育植株随着花粉发育的进程,花药的IAA氧化酶活性升高,从而降低雄性器官中IAA的含量,影响生长素的库源平衡,进而影响花粉发育,导致雄性不育的发生。
|
||
对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中的其他内源激素如赤霉素(GA)、脱落酸(ABA)含量的变化也有大量的研究。虽然所用的材料基本上是农垦58S,但测定结果却有差异,并对不同激素的含量变化有不同的解释。其中一种解释是,IAA亏损是其他内源激素变化的主导因素,其他激素的变化是IAA亏损引起的代谢调整。如GA在减数分裂期以前含量较高有利于器官形成,弥补由IAA亏损引起的生理障碍,对保证雄性器官形态发生的正常进行有一定的作用,因此GA的变化不是导致不育的主导因子。另一种解释是,在光周期敏感期,长日处理的光敏不育系叶片IAA水平之所以明显较短日处理低,其原因与GA水平偏低导致氧化酶活性增强有关。
|
||
(四)光敏色素
|
||
光敏色素不仅与光敏核不育水稻光周期诱导成花、种子萌发、节间伸长、叶片生长等系列光形态建成过程有关,而且也是光敏核不育水稻光周期诱导其育性转变的受体,对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
||
科学家于1964年首次分离到了光敏色素蛋白,随后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大量研究,现已清楚光敏色素是由蛋白质和生色团两部分组成,在红光或长日光和远红光或短日照下以Pr和Pfr两种形式相互转化,这两种形式是由于光敏色素生色团有光照异构现象而在构象上发生变化的结果。Pr叫红光吸收型(或吸红型),Pfr叫远红光吸收型(或吸远红型)。Pr为蓝绿色,Pfr为浅绿色。Pr和Pfr可发生相互转化,其光转化反应如图3-1。
|
||
图3-1 光敏色素两种形式相互转化的光转化反应
|
||
李合生等(1990)、朱英国等(1990)、童哲等(1989)和陈克诚(1991)等研究认为,光敏色素参与了光敏核不育水稻的育性转换过程。即在短日(SD)长夜中红光(R)闪光可抑制SD效应,使大部分花粉败育,导致结实率很低;远红光(FR)闪光则没有这种效果。红光(R)后加远红光的效果与单独远红光(FR)的效果基本相同,这也说明远红光可以充分逆转红光(R)的效应。以红光(R)、远红光(FR)和红光(R)顺序处理所得结果与单独红光(R)效应相似,说明光敏核不育水稻的育性决定于短日(SD)长夜中最后一次闪光处理的光质。但远红光对红光的逆转效应,以花粉育性和自交结实率分析,均达不到短日(SD)处理的完全效果,这种逆转效应只是部分逆转。另外,蓝光对农垦58S的育性转换也有效,但红光的效应大于蓝光的效应。据此推测除光敏色素外,可能还有其他色素系统参与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过程。
|
||
第三节 杂种优势利用
|
||
一、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
|
||
用两个遗传特性不同的品种或类型作父母本进行杂交所产生的杂种第一代,往往比双亲有较强的生长势、适应性、抗逆性和生产力,这种超亲现象就叫做杂种优势。
|
||
在筛选杂交组合过程中,凡是亲缘关系、生态类型、地理起源以及性状上差异较大的杂交组合,表现有明显的杂种优势;而差异小的组合,一般优势较小或完全没有优势。目前我国在生产上应用的杂交籼稻,不育系是用长江流域早熟矮秆籼稻良种育成的,恢复系多数来自国际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中、迟熟品种或品系。由于双亲属于远距离的不同生态类型,而且各具有优良的经济性状,各性状之间彼此又能起到互补作用,所以优势较强。
|
||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1979)对杂种一代与双亲性状平均值进行回归和相关分析,杂种一代与双亲平均值比较,生育期、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有效穗数和千粒重等性状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40、0.817、0.683、0.551和0.545,均达1%显著水平。徐静斐、汪路应(1980)研究了水稻杂种优势和配合力,认为杂种一代优势的大小一般取决于亲本间遗传差异大小及双亲优良性状互补。四川农业大学(1982)估算了株高、生育期等16个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结果表明,杂种一代及其他性状同时受不育系、恢复系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组合特殊配合力效应的作用,一般配合力比组合特殊配合力效应更起着重要的作用。杂交水稻各种性状遗传力分析结果是,单株粒重、分蘖力、每株穗数、蛋白质含量等的遗传力较低,而千粒重、生育期、粒长、籽粒长宽比、籽粒透明度、谷率、粒宽等,表现为中等偏高的遗传力。
|
||
二、杂种优势的表现
|
||
(一)根系发达,吸收力强
|
||
杂交水稻在生长发育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表现为早生快发,生长迅速。它与常规水稻品种比较,具有根系发达、吸收和合成能力强、功能旺盛等特点。不论幼苗期或本田期杂交水稻的根系活力均超过其亲本或推广良种,具有明显的优势。
|
||
此外,杂交水稻还具有良好的通气性能,使得杂交稻比一般水稻品种更易抵抗涝渍环境。
|
||
(二)光能利用率高
|
||
杂交水稻长势茁壮,分蘖能力特强;叶色浓绿,叶面积大。因此,能较好地利用光能,制造更多的养分。据测定,杂交水稻从始穗到成熟,叶绿素含量始终高于亲本。在合理的栽培条件下,孕穗期叶面积系数可达7~9,到黄熟期还能保持4.5的水平,比常规稻品种分别高出1~2。同时,杂交水稻的光呼吸明显比常规稻低,特别是在孕穗期间更为显著。光呼吸低,减少了光合产物的消耗,增加了物质积累,为穗大粒多创造了条件。
|
||
(三)分蘖力强,穗大粒多
|
||
杂交水稻移栽后能早生快发,三叶期即开始分蘖,七叶期分蘖可达5个以上。秧田期的分蘖,移栽后易于成活,只要栽培管理好,多数能成大穗。
|
||
杂交水稻一般每穗110~150粒,甚至达300多粒,明显比常规稻穗型大、粒数多。
|
||
(四)适应性广
|
||
杂交水稻有较强的耐旱、耐淹、耐碱、耐酸能力。无论在山区、高寒山区、丘陵区、平原湖区或者肥田、瘦田、深泥脚田、浅泥脚田、冷浸田种植,均表现增产。特别是在山垄田、冷浸田改种杂交稻后,往往表现成倍增产。
|
||
三、杂种优势的利用途径
|
||
(一)品种间杂种优势的利用
|
||
目前我国生产上应用的杂交水稻主要是利用品种间杂种优势,其中以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应用最广,其产量比常规品种增产20%左右。
|
||
从已报道的研究结果看,在构成籼型三系杂种产量的诸因素中,以单株颖花数和千粒重较突出地显示正向优势,且单株颖花数和产量之间以及产量和千粒重之间相关显著,所以,千粒重和单株颖花数这两个因素对产量有最大的直接影响。由此可知,杂种最高产量的形成将取决于双亲配组后,其杂种能否兼具有颖花数多和较大千粒重的特征。大多数研究者认为杂种株高显示较强的平均优势,但杂种株高正向优势也存在不利的影响,例如株高优势可引起倒伏。杂种生育期一般较长,杂种苗期的抗寒性表现为较强的优势,但在成熟期抗寒力呈负优势。开花期,杂交水稻比常规稻对极端温度特别是低温更加敏感。杂种的抗旱性、耐盐碱性、再生能力和耐深水性都倾向优于常规稻。
|
||
粳型三系杂交稻应用不如籼型三系杂交稻,但近年来在长江以北以及长江中下游省市发展较快。研究表明,粳型杂交水稻主要经济性状具有较强的相对优势,组合之间也有较大差异,而各性状之间以株高和单株粒重相对优势最强,千粒重相对优势亦较强,单株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大部分表现部分显性优势,结实率的相对优势较差,绝大部分表现负向优势,这也是杂交粳稻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
||
两系法品种间杂交籼稻与目前生产上应用的三系法杂交稻,在本质上都是利用籼亚种内的杂种优势,但两系法可直接利用常规育种的最新成果配组,容易选配出比同生育期三系杂交稻增产的两系杂交籼稻组合。两系法杂交稻育种的技术关键是培育育性稳定性好、配合力强、开花顺畅的籼型光温敏型核不育系(卢兴桂,1995)。
|
||
粳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基本选育成功之后,就开始进行两系法杂交粳稻组合的筛选,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湖北省从1987年开始,先后有10多个组合参加了省级以上的区试。通过对比试验和鉴定,有的较对照增产显著,有的表现有突出的优势性状。
|
||
(二)亚种间杂种优势的利用
|
||
籼粳杂交种具有巨大的优势。不少优势组合库大源足,有人推测产量可超过现有高产品种杂交稻30%~50%。然而,籼粳杂交存在较大的负优势,主要问题是杂种结实率偏低、籽粒不饱满、熟期偏迟、植株过高。广亲和基因的发现、研究和利用为解决结实率问题带来了希望。
|
||
广亲和品种一般是指那些对籼稻和粳稻都具有良好亲和性的品种。但是,国内外许多研究者鉴定筛选出的广亲和材料中,有的广亲和性表现虽然较好,配制的亚种间杂种优势却并不理想,常表现出F1生育期和株高超亲,籽粒充实度也还达不到生产需要的标准。有的广亲和系与籼、粳品种杂交的亲和力不强,F1结实性易受环境条件影响。因此必须选育出实用性好的广亲和系,包括籼型广亲和系、粳型广亲和系、广亲和光温敏核不育系和广亲和恢复系等。只有选育多种类型并在生产上能利用的广亲和系,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才能配组自由,并选育出强优势的亚种间组合。
|
||
朱英国(2000)针对选育强优势亚种间杂交组合的技术难题,提出下列对策:
|
||
(1)引入广亲和基因品种与光、温敏核不育系配组,可使亚种间F1的结实率有明显提高,选育多种类型的广亲和系,利用籼爪交、粳爪交和籼粳中间类型的亲本配组。
|
||
(2)克服籼粳亚种间杂交F1株高超亲的技术 通过籼粳杂交把籼稻的矮秆基因导入粳稻中,用具有矮秆等位基因的双亲配组;将矮秆显性或高秆隐性基因导入籼、粳光敏核不育系或广亲和系,育成不同类型矮秆显性或高秆隐性的光敏核不育系或广亲和系;尽量选择双亲茎秆都矮的籼、粳稻配组,并注意亲本的早熟性。
|
||
(3)控制F1生育期超亲的对策 相同熟期的水稻品种杂交,生育期遗传受微效多基因控制,表现为数量性状;早晚稻杂交一般晚熟性为显性,也有个别组合早熟性为显性。故应重视F1生育期较容易控制的中、晚稻组合选育;重视早熟性特殊配合力的亲本,如桂朝2号等;发掘新的早熟显性的种质资源。
|
||
(4)克服籼粳开花不同步性的对策 选育开颖时间长,柱头外露率高的籼型不育系;选择花时早的粳稻不育系,在粳型光敏核不育系中,7001S、WD1S开花较早,同时还可把籼稻柱头外露及早开花特性转移到粳稻中;选育花时早的粳型广亲和系,与籼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制种,花时相遇较好,制种产量也有所提高。
|
||
(5)提高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度的对策 搞好组合选配,重视亲和性好的不育系与亲和力强的广亲和系的选育;加强亚种间组合胚乳遗传和发育的研究;加强亚种间组合籽粒充实的生理特性研究;研究亚种间组合对生态条件的适应性及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籽粒灌浆的特点。
|
||
(三)远缘杂种优势的利用
|
||
远缘杂交水稻特别是属间杂种,可能会出现迄今我们还难以想象和预料的强大优势。但远缘杂种优势的利用却是非常困难的,杂种不育可能是基因不育,也可能是染色体不育。
|
||
袁隆平(1987)对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提出战略设想:三系法→两系法→一系法。“一系法”即利用无融合生殖法固定并利用水稻种间以致更远缘的强大杂种优势。借助于无融合生殖和遗传工程,从理论上说,是有可能在生产上利用远缘杂种优势的,因为无融合生殖既可固定会发生疯狂分离的远缘杂种,又能消除远缘杂种的结实障碍。
|
||
第四章 杂交水稻的选育
|
||
第一节 育种的程序
|
||
一、品种资源圃
|
||
主要任务是根据育种目标,收集各种三系材料和其它具有不同生物学特性的种质资源,供测交、杂交和选育三系用。定型亲本一般单株栽植10~20株,便于测交,亲本之间,适当稀植。为使杂交花期相遇,亲本可分期播种或短光照处理。制恢、制保的材料以及未稳定的其它材料,按世代高低和要求确定群体大小。用于测交的不育系,根据需要酌情分期种植。
|
||
二、测交鉴定圃
|
||
对杂种一代进行育性鉴定及优势初步观察。一般每一组合种10~20株,杂种表现不育且该父本性状又合乎育种目标的,便进行回交,选育不育系;杂种育性恢复正常且表现优势的(包括去雄配组的杂交种在内),就用该父本与原不育系或母本复测,选育恢复系。半恢半保的组合,一般予以淘汰。
|
||
图4-1 杂交水稻育种程序
|
||
三、回交圃
|
||
将测交圃中当选的保持父本转育成不育系。一般要回交4~6代,回交杂种与父本成对种植。当母本不育性稳定,性状与父本基本一致,群体达1000株以上时,即育成不育系,相应的父本就是保持系。
|
||
四、复测鉴定圃
|
||
对父本的恢复力和杂种的优势程度再次进行鉴定。如杂种仍结实正常,父本无分离,该组合的父本就可称作恢复系,如杂种优势又强,即可升入下一试验阶段。复测圃每一组合种100株左右,一般情况下以父本或一般推广良种作对照,但有时也用母本.(保持系)作对照,不设重复。
|
||
五、配合力测定圃
|
||
用多个不育系与多个恢复系进行配组比较,以选出配合力较好的不育系、恢复系和优良组合。配合力测定圃的供试杂种群体,每个组合100~200株,单本插秧,并设重复,以一般推广良种或当家组合为对照。
|
||
六、比较试验圃
|
||
对配合力测定圃入选的组合进行比较试验。通过对供试组合的产量、品质、抗逆性等主要性状的观察分析,得出综合结论,推荐最优组合参加区域试验。
|
||
七、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
||
区域试验目的是进一步确定当选组合在不同地区的丰产性及适应性。试验的具体做法与组合比较试验相似,各试验点必须按统一的区试规程要求执行。在区试的同时选择在本试点表现较好的杂交稻,进行生产试验。
|
||
两系法杂交水稻不育系的选育方法与三系法不育系的选育方法有所不同,这种不同可归结为五个方面:一是两用核不育系的选育大多通过自交方式完成,较少采用回交或回交次数少;二是两用核不育系早世代选择种植群体大,一般在1000株以上,而三系不育系转育的低世代群体都在数十株以内;三是两用核不育系选育要进行双向选择,即通过增大选择压力,在不育条件下连续多代选择选到的不育株成为不育系之后制种安全可靠;在可育条件下连续多代选育成的不育系繁殖要高产稳产;四是两用核不育系育成的时间长,这是因为选到的不育株必须经再生收种而耽搁了一个生育世代,核不育系的不育性既受环境条件影响,又受转育亲本(遗传背景)的影响,鉴定程序较为繁复;五是两用核不育系的选育不像三系不育系转育那样受恢复、保持关系的制约,任何亲本通过杂交或回交都可育成新的核不育材料,这一特点对病虫的高抗多抗、高异交率、强配合力、优良品质等性状的选择十分有利。
|
||
第二节 三系杂交水稻的选育和组配
|
||
一、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的选育
|
||
(一)利用自然不育株选育不育系
|
||
我国生产上广泛应用的野败型不育系,就是利用海南岛的普通野生稻中发生自然杂交而分离出的雄性不育株为母本,与栽培稻杂交,选择其后代的全不育株进行连续回交,或再与栽培品种进行三交和连续回交,如野败/6044//二九南1号和野败汕97均通过与原父本连续回交数代,分别育成二九南1号A和珍汕97A两个早期籼稻不育系。后来又以这两个不育系为基础材料,分别转育成V20A和V41A等野败型系列不育系。
|
||
矮败协青早不育系是用江西省东乡矮秆野生稻中的自然不育株(简称矮败)经杂交和选择的矮败/竹军//协珍1号的B1F1,然后又用军协/温选青//秋塘早5号选系即协青早杂交并继续回交转育而成(图4-3)。
|
||
图4-3 协青早不育系选育过程
|
||
野败和矮败不育系均属孢子体不育类型,不育性稳定,很少受环境影响。长江流域的早、中籼稻品种绝大部分对其具有较强的保持力,而粳稻品种几乎都可作保持系。此外,滇Ⅰ型红帽缨粳稻不育系,也是利用自然雄性不育株选育而成的。
|
||
(二)远缘杂交核置换法选育不育系
|
||
1.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
|
||
采用普通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较易育成雄性不育系。武汉大学遗传研究室(1977)育成的红莲型不育系莲塘早A,就是选用海南岛的红芒普通野生稻为母本,与早籼稻莲塘早杂交和多次连续回交育成的。
|
||
2.籼稻与粳稻杂交
|
||
利用籼粳杂交是选育水稻雄性不育系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生产上应用的粳稻不育系绝大多数是通过籼粳杂交选育而成。云南农业大学的滇Ⅲ型不育系,是以高原籼稻峨山太白谷为母本,与低海拔粳稻科情3号杂交后,再用红帽缨复交或数次回交选育而成的。日本的BT型不育系也是用籼粳交育成的。我国杂交粳稻生产上广泛应用的黎明A、秀岭A、农虎6号A、六千辛A和当选晚2号A等不育系,都是从BT型胞质不育系转育而成的。此外,云南农业大学(1973)曾用粳稻科情3号为母本,与海南岛早籼稻地方品种山兰杂交,从其F2代中选得雄性不育株,再用台中1号连续回交,育成了粳稻胞质的台中1号不育系。
|
||
3.远距离品种间杂交
|
||
利用地理远距离或不同生态类型品种的籼籼交或粳粳交选育雄性不育系也较易成功。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室选育成的冈、D型不育系就是用西非的两个籼稻品种冈比卡亚和迪斯锡D52/37为母本,分别与早籼稻矮脚南特杂交而出现不育株,然后再与其他籼稻品种测交和连续回交,分别育成冈12朝阳1号A、冈12二九矮7号A和D汕A、D297A等冈、D型不育系。
|
||
当获得自然不育株后,应选用一批优良常规稻品种,先进行成对测交,然后选择能使其保持全不育的父本进行回交,一般回交4~5代后能达到农艺性状较一致的不育系。对通过有性杂交获得的雄性不育株若不符合生产要求,可采取测交和连续回交的方法,将其转育成更理想的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
|
||
二、恢复系的选育
|
||
(一)测交筛选法
|
||
测交筛选是选育恢复系的一个常用方法,即利用现有常规水稻品种与不育系杂交,从中筛选恢复力强配合力好的材料。开始推广杂交稻时的恢复系IR24、IR26和IR661等都是测交筛选获得的。测交筛选应考虑以下几方面:
|
||
(1)根据亲缘关系,凡与不育系原始母本亲缘较近的品种,往往具有该不育系的恢复基因。例如普通野生稻对野败型不育系测交,多数具有良好的恢复力。野败型不育系的恢复基因多来自籼稻,很少来自粳稻。
|
||
(2)根据地理分布,低纬度低海拔的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品种具有恢复力的较多,高纬度高海拔地区的品种很少有恢复力。
|
||
测交筛选选株分别与不育系成对测交,每个成对测交F1应种植10株以上,如F1花药开裂正常,正常花粉达80%以上(孢子体型)或50%左右(配子体型),结实正常,即表明父本具有恢复力。经过初测后,必须复测100株以上的群体,如结实正常则确认为一个恢复系。
|
||
(二)杂交选育法
|
||
杂交选育恢复系是选育恢复系的重要方法。采用两个恢复系相互杂交较易成功。由于双亲均带有恢复基因,在杂种各个世代中出现高恢复力植株的频率较高,低世代可以不测交,待其他性状已稳定后再与不育系测交。这种方式成功率很高,如福建省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IR30/圭630,育成明恢63,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用IR36/IR24育成桂33和桂34。
|
||
不育系和恢复系杂交,育成同质恢复系,可以减轻繁重的测交工作。这种杂交方式可采用不育系/恢复系//其他保持系杂交并连续回交,在后代中选择育性良好的单株。利用恢复系和保持系杂交,从其稳定的杂交后代测交筛选也可以育成恢复系。如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从C57/城堡1号的后代中选得C堡恢复系。
|
||
通过多个亲本复交综合选育恢复系。例如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用IR26/窄叶青F2//早恢1号三者复交,育成恢复系二六窄早3-1-2-9与V20A配制了威优35,表现早熟、抗性好和优势强。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从IR26/科情3号/京引35的复交后代中选得C系统恢复系,其中以C57表现较突出,从而配制了黎明A/C57的粳型杂交稻黎优57。
|
||
籼粳杂交是当前选育强优恢复系的重要途径。根据选育目标和复交方式的不同,可向偏粳或偏籼选择,以培育成粳型和籼粳型的新恢复系。
|
||
三、三系杂交组合的选配
|
||
(一)强优组合的选配原则
|
||
1.双亲要有较大的遗传差异
|
||
双亲间遗传差异是产生杂种优势的重要基础。在适当范围内,双亲的遗传背景差别越大,杂种优势越明显。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组合汕优63、威优64、汕优桂33、汕优46等,都是用中国的矮秆早籼型不育系与半矮生性、中籼型恢复系进行配组而成。
|
||
籼粳亚种间杂交,因双亲血缘较远,遗传基础差异大,能产生强大的杂种优势。但籼粳交表现为不亲和性,杂种结实率低。就杂交粳稻而言,一般可采用粳稻不育系与以籼粳交育成偏粳型的恢复系进行配组,可望获得优势较强的组合。近年来,由于广亲和基因的发现,使亚种间杂种优势的直接利用取得了新进展。
|
||
2.双亲性状明显互补
|
||
杂交水稻的重要特点之一,是能将双亲的优良性状综合在一起,达到优缺点互补的目的。除寡基因控制的质量性状能相互弥补外,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如生育期长短、分蘖多少、穗型大小、千粒重高低、稻米品质优劣等也都可以起调和或互补的作用。目前生产上推广应用的籼型杂交水稻组合,都具有父母本多种优良性状的互补作用,而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
|
||
3.双亲有较好的配合力
|
||
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对其子一代的产量影响颇大,因而在强优组合选配中,不仅要注意其亲本的遗传差异及其优良性状的互补作用,而且更要注意它们的配合力。在现有不育系中,以珍汕97A、V20A、D汕A、协青早A、黎明A等的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单株产量等性状表现为一般配合力效应好;恢复系中以IR24、IR26、测64-7、明恢63、密阳46、C57等的一般配合力效应表现也较好。因此,用上述不育系与相应的恢复系组配的杂交水稻,均表现出综合性状好、杂种优势明显、适应性广、增产效益高。
|
||
4.双亲要有较好的丰产性、抗性和稻米品质
|
||
一般认为以优良不育系和优良恢复系杂交,才能出现优良的杂交种。潘熙淦等(1979)的研究认为,杂交稻的有效穗、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重要经济性状与其双亲平均值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
||
选配组合一般先行初测,杂交一代株数可以少些,但配制组合数应多一些。根据F1的优势表现状况,选择少数组合进行复测,并进行小区对比试验,对估计有希望的新组合在对比试验的同时,可进行小规模制种,以供次年品种比较试验的用种;并探索制种技术(包括不育系与恢复系的花期相遇以提高异交率)和高产栽培技术。
|
||
(二)三系杂交水稻组合的命名
|
||
1975年第四次全国杂交水稻科研协作会通过了杂交水稻的命名方法,由不育系和恢复系的名称共同构成,并在中间加上“优”字。规则如下:
|
||
(1)每一个组合的第一个字都用不育系母本简化名,如二九南1号A简名为“南”,二九矮4号A简名为“矮”,珍汕97A简名为“汕”。
|
||
(2)每一组合的第二个字都用“优”字,以示与常规品种有别。
|
||
(3)每一组合的第三个字采用恢复系的阿拉伯数字编号。全国的主要恢复系编号为:泰引1号编号“1”,IR24编号“2”,IR661编号“3”,古154编号“4”,IR665编号“5”,IR26编号“6”。
|
||
例如二九南1号A/IR24,定名为南优2号;而珍汕97A/IR26,则定名为汕优6号。
|
||
随着恢复系选育研究日趋深入,不同类型的恢复系相继出现,给统一命名带来一些困难。现选育单位都根据统一命名的原则自行定名,如珍汕97A×明恢63,定名为汕优63;协青早A×密阳46,定名为协优46等。
|
||
第三节 两系杂交水稻的选育和组配
|
||
一、两用核不育系的选育
|
||
(一)系统选育法
|
||
水稻中存在着非常丰富的光温敏不育突变体,尤其是在一些辐射处理后代、化学诱变后代、籼粳杂交后代、野栽杂交后代、远缘杂交后代、外源DNA导入后代、花培后代,都可能找到光温敏雄性不育株。找到这些雄性不育株后,让其在高温长日、高温短日、低温长日和低温短日各种环境条件下抽穗,使其敏感期育性得以充分发挥,然后观察是否具有光温敏不育特性。如果具有不育特性,且各种性状指标符合两用核不育系标准,则可能很快获得新的核不育资源。
|
||
最早湖北省育成的农垦58S就是从晚粳稻农垦58的大田中发现天然败育株,经过不断的回交和选择而成。1986年福建农业大学从三系法杂交稻的恢复系5460中获得自然不育株,选育成5460S;1987年湖南省安江农校从复交组合40B/H285//6029-3的第五代群体中选得1株不育株而育成安农S。杨远柱等1993年从抗罗早//4342/02428F2中发现不育株,通过湖南春夏之交频繁低温条件及严格人工筛选,于1996年育成不育起点温度低的早稻两用核不育系株1S和株625-18S。
|
||
(二)杂交选育法
|
||
杂交选育的方式有单交、复交和回交等。
|
||
目前报道的多数粳型光温敏不育系是以农垦58S为母本通过单交法育成的,如N5047S、31111S、WD1S和70013等。单交法方法简便,一次杂交,从F2起采用单株系谱选择至不育株定型。
|
||
以农垦58S为基因源转育籼型光温敏不育系由于涉及籼粳交,而籼粳交一般后代分离较大,性状难以稳定,因此籼型光敏不育系的选育一般多用复交或回交的办法。如W6154S是由农垦58S与两个籼稻品种通过三交法(农垦58S/CS253-2-3-2//珍汕97)选育而成的。
|
||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罗孝和等选育的培矮64S,是1985年用农垦58S与培矮64杂交,次年在长沙从分离的F2代中选择性状倾向父本,且在8月份完全不育的单株作母本,再与培矮64回交1次,后经多代自交选择育成。
|
||
对初步育成的两用核不育系,需经两年以上多点分期播种及人工气候室(箱)的光温鉴定,于多点分期播种试验第二年,设置不育系1000株以上群体以及制种和组合比较3个现场,对其育性稳定性、生态适应性、农艺性状的一致性、自然异交率、抗性、配合力、稻米品质等,进行系统的鉴定与实用评价。
|
||
二、父本的选育
|
||
由于两用核不育系不存在恢复和保持的关系,恢源比较广泛,组合选择自由。但与三系法一样,一个优良的父本必需具备:①所配杂种结实率高,受环境影响小;②配合力高;③农艺性状优秀,主要经济性状能与不育系互补;④与不育系的遗传差异大。
|
||
两系法杂交组合父本的选育与三系法相同,一般也采用测交筛选和杂交选育等方法。
|
||
测交筛选就是利用现有品种资源(包括现有常规稻品种资源和三系杂交稻恢复系资源)对两用核不育系进行广泛测交,从中筛选优良恢复系的一种方法。这是一种简便易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目前生产上应用的两用核不育系的恢复系,多数都是利用这种方法筛选出来的,如特青、皖恢9号、秀水04、288、余红1号和R402等。
|
||
杂交选育是以优良常规稻品种和优良三系杂交稻恢复系或保持系为亲本,以提高新选父本配合力水平和主要经济性状水平为目标,采用一次杂交、复交、回交等方式来选育新父本品种的一种方法,它是一种目的性很强且行之有效但花费时间较长的方法。如湖南农业大学严钦泉等用广亲和品系DT713与优良三系恢复系明恢63杂交,经多年系统选育,育成籼型父本新品种“198”,该品种的一般配合力和主要经济性状、米质性状水平等都优于明恢63。
|
||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单位通过常规育种技术与生物技术(细胞工程、转基因、分子辅助选择等)相结合,围绕高产、优质和高效的原则,对个别性状进行了改良和创建。如选育带有bar基因和苯达松敏感基因的恢复系,以期解决两系杂交水稻种子的纯度问题;选育不同质源(包括三系和两系)的广亲和、高配合力和高光效的恢复系,以应用于超级杂交稻的育种。
|
||
三、两系杂交组合的选配
|
||
高产、优质、多抗一直是三系杂交水稻组合和常规水稻品种的选育目标,也是两系法品种间杂交水稻组合的选育目标。在两系法品种间杂交水稻组合的选育目标中,首要目标是优质,在优质的基础上求高产,在优质高产的基础上求多抗。具体地说稻米品质达到部颁一等优质稻米标准,产量应与同熟期三系杂交稻区试对照组合相当;若稻米品质达到二等,产量应比同熟期三系杂交稻区试对照组合增产7%以上,且均抗两种以上主要病虫。
|
||
选配强优势两系杂交稻组合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双亲遗传差异较大;②双亲主要优良性状能够互补;③配合力强;④双亲农艺性状优良等。
|
||
第五章 杂交水稻种子生产
|
||
第一节 杂交水稻繁制种形式
|
||
一、春繁、春制
|
||
杂交水稻繁制种安排在春季播种,就称为春繁、春制。春繁、春制的基本特点是适宜广东、广西和长江中下游诸省,把抽穗扬花的时段选择在6月底至7月初,依据这个前提,按不同不育系、保持系和杂交组合亲本的生育期长短,其播种期分别处于3月下旬至4月20日这个时段。一般生育期较长的亲本可早播,生育期较短的迟播。目前在这些地区春繁、春制的主要是一些不感光的早杣类型亲本和组合,具体是早籼不育系(如珍汕97A和威20A等)和所有早杂组合,以及晚杂早熟组合。
|
||
二、早夏繁、早夏制
|
||
早夏季繁殖制种,它是在早稻季节末期进行繁制种的一种种子生产熟制,迟于春繁、春制,早于夏繁、夏制的时段,故称早夏季繁制种。抽穗扬花期安排在7月中下旬(7月10~15日始穗,大暑前授粉结束),它是根据浙江省的气候条件、耕作制度和栽培技术水平而创造的一种繁制种形式。其主要特点是前后作衔接较为紧密,光温、土地、劳力资源利用率较高,是一种高复种、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耕作制度类型。依据繁制种抽穗扬花期安排在7月中、下旬这个前提,按不同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生育期长短倒推,其播种期分别处于3月下旬至5月下旬,主要是适合不育系繁殖和早杂、晚杂早中熟组合制种。
|
||
三、夏繁、夏制
|
||
在夏季安排播种的杂交水稻亲本繁殖和组合制种,统称为夏繁、夏制。夏制由于是单季,时间充裕,没有前作影响,相对隔离条件好,繁制种纯度高。夏繁、夏制适合所有不育系繁殖和早、中、晚稻杂交组合制种。抽穗扬花季节一般定在7月底至8月上中旬这个阶段。具体安排时,各地一定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来确定,浙江省夏繁、夏制的适宜扬花期是8月15日左右。具体什么时候播种还要根据不同组合亲本的生育期长短来定,长的早播,短的迟播。绝大部分夏制组合适宜的播种期一般在5月上、中旬,夏繁父母本适宜的播种期一般在6月上、中旬。另外,夏制整个生长期光温条件好,有利于高产苗穗结构的建立。
|
||
四、秋繁、秋制
|
||
秋繁、秋制通常是指夏末播种,秋季抽穗扬花的亲本繁殖和组合制种。一般早、中熟亲本、早稻组合、晚稻早、中熟组合可安排秋繁、秋制,晚稻迟熟组合不宜秋制。秋繁、秋制是在前作收获后再安排一季繁制种的耕作形式,成本较低,经济效益较高,在光温资源比较充足的地方,可以适当发展秋繁、秋制,如湖南省南部地区、江西省的赣南地区适宜秋繁、秋制。
|
||
五、冬繁、冬制
|
||
杂交水稻的冬繁、冬制具体是指在海南岛进行的异地繁制。海南省并不都适宜冬繁、冬制,仅海南省的南端(具体指陵水县以南地区)才具备冬繁、冬制的气候条件。海南的南端(三亚附近)属热带海洋性气候,每年的11月到来年的5月温暖多湿,类似江南的春夏时季,是杂交水稻冬繁、冬制的理想场所。根据多年的实践和气象资料分析,海南冬繁最适宜抽穗扬花的天气是在3月底至4月上旬,在这之前,容易遇上低温、雨水;在此之后,又会遇上高温天气,都不利于开花授粉。
|
||
六、杂交水稻再生繁制种
|
||
我国有些地区,在进行了一季繁制种之后,仍有一定的时间空隙,一定的光温条件,可以适应水稻生长,为了充分利用各地的气候资源(主要指一季稻区),增加水稻的复种指数,提高全年的水稻单产,这些地方卓有成效的再生稻生产利用,取得了良好的结果。杂交水稻的再生繁制种正是借鉴水稻再生的技术和原理,在不影响前季繁制种产量的前提下,利用父母本稻茬上休眠芽萌发的再生苗作亲本,在后季继续生产杂交种子的一种方法。20世纪80年代以后,各地对再生繁制种技术进行了研究和示范推广,取得了成效,使杂交水稻再生繁制种能够达到1125kg/hm2,甚至更高,提高了繁制种产量。
|
||
七、母本直播繁制种
|
||
母本直播繁制种,就是不通过育秧和移栽等技术环节,直接将母本播种于已经整好的繁种田或栽好父本(恢复系)的制种田中,称之为杂交水稻母本直播繁制种。母本直播与育秧移栽相比,省掉了一些技术环节、技术难点,但群体建成和产量构成等与异交高产栽培的方法和内容基本一致。
|
||
第二节 杂交水稻种子产量构成因素
|
||
一、影响杂交水稻制繁种产量的因素
|
||
(一)异交特性
|
||
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栽培水稻已经成为一种严格的自花授粉作物。柱头大小、柱头外露率、活力等异交特性要比玉米等异花授粉作物差很多。因此,杂交水稻的异交特性主要靠人工遗传改良和辅助调节得以增强。水稻不育系是人工创造的畸形遗传材料,除花粉不育外,其植株也大多表现矮小、包颈严重、花时分散,开花受天气条件影响大,这些都不利于花粉向不育系柱头传播。此外,制繁种田父母本花时不同步也会影响异交结实。因此,在优良不育系和杂交组合选育过程中,针对这些异交性能的缺陷,加以遗传改良是杂交稻育种中的重要任务。
|
||
(二)亲本栽培
|
||
杂交水稻制繁种田中异交栽培方式和栽培技术影响到双亲群体的建立和发展,直接影响到最终产量。虽然双亲在同一块田中间隔种植,处于一种共生状态。但是,收获的是母本上的异交种子。杂交水稻制繁种,不像常规水稻栽培那样,只是为了获得最高的稻谷产量,而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母本异交结实而得的种子产量。在杂交水稻繁制种时,同一组合采用不同繁制种形式会影响到双亲的生长量。因此,要因时、因种确定合理的父母本行比和栽插密度。还要通过肥水调节双亲的生长状态,既要保证母本有足够有效穗,同时要争取父本足蘖多穗,增加花粉容量和延长花期。
|
||
二、繁制种高产的穗粒结构特点
|
||
(一)保证父母本足穗
|
||
父母本有效穗、总颖花数和母本结实粒数是构成制种产量的两个主要因素。一般从低产到高产主要是增苗增穗;从高产到更高产,则在一定苗穗花的基础上主攻异交结实率,增加结实粒数。由表5-1可见,不同产量水平父本穗花数、母本穗花数、母本实粒数的变化是不同的。
|
||
表5-1 不同产量水平的父母本穗粒结构
|
||
(二)协调的父母本颖花比
|
||
杂交水稻繁制种田间群体是由父本和母本两个品种共同组成的。父母本群体比例、群体与个体之间是否协调合理,对繁制种产量影响极大。从多年的制种高产典型田块考测得出,父本的颖花数对母本的结实率影响很大(见表5-2),两者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r=0.996**),父母本之间较适宜的群体穗花比是:父母本穗数比为1∶2.5~1∶3,穗花比为1∶2.0~2.5,即母本有效穗达300万~330万个/hm2,颖花数30000万~33000万朵/hm2;父本有效穗达到105万~120万个/hm2,颖花数13000万~15000万朵/hm2。
|
||
表5-2 父本有效穗颖花数与母本结实的关系
|
||
三、创建高产的群体结构
|
||
从产量构成因素分析表明,杂交水稻繁制种主要是通过增加有效穗和提高结实率来实现的,各因子与产量之间的相关性依次为有效穗>结实率>每穗总粒数>千粒重。说明增加有效穗,提高结实率是提高杂交水稻繁制种产量的主要途径。据多年、多点、多组合大量的高产田块调查表明,杂交水稻繁制种高产、足穗是基础,多粒是关键,粒重是保证(表5-3)。
|
||
从各地高产实践看,母体多穗,主要靠多插、早发和高成穗率。产量在3000kg/hm2以上的田块,插秧丛数在37.5万~45.0万丛/hm2,最高苗数450万株/hm2,成穗率70%~80%。母本多粒,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要求父本多穗、多花、足粉,有效穗在105万个/hm2以上,颖花数在12000万朵/hm2以上;二是要求母本本身有足够的穗花数和较强的异交结实性能。母本的千粒重,除了取决于其本身的品种特性以外,栽培措施也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后期与植株健壮状况有密切关系。
|
||
表5-3 不同组合制种产量3000kg/hm2以上父母本穗粒结构
|
||
第三节 杂交水稻种子生产
|
||
一、三系杂交水稻繁制种技术
|
||
(一)生态环境的选择
|
||
(1)最佳抽穗扬花期的安排
|
||
各地应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和气候特点,以及具体组合的生长发育特性,作出合理的安排。籼型杂交水稻繁制种抽穗扬花理想的气象条件是:日平均气温24~30℃,花时气温28~32℃,相对湿度70%~90%,白天无连续三日雨,无风或有微风。在这样的条件下,有利于不育系的异交结实。抽穗扬花期如遇到日平均气温23℃以下的低温或36℃以上的高温,开花时阴雨连绵或大风干燥天气,都会使小花闭颖不开或推迟花时,降低繁制种产量。粳型三系杂交水稻繁制种开花适宜的日平均气温为23~30℃,下限温度为18~20℃,略低于籼稻,但不同“三系”亲本间存在一定差异。
|
||
(2)杂交水稻繁制种基地田片、田块选择
|
||
是指基地具体选择什么样的田片、田块进行繁制种。繁制种的田片、田块,必须符合以下条件:首先,要求水源方便,土壤肥沃,阳光充足,病虫害少,无检疫对象,不能用冷浸田、山荫田、改土田。其次,要求隔离条件好,隔离是杂交水稻繁制种的必备条件之一。杂交水稻繁制种是通过异花授粉产生种子。水稻花粉轻而小,可随风远距离传播。如果繁制种田的抽穗扬花期与周围其它水稻品种的抽穗扬花期处于同一时期,周围其它水稻品种的花粉就会传到繁制种田不育系的柱头上,受精结实,造成生物学混杂。第三,要求无检疫性病虫害。
|
||
(3)地域选择
|
||
主要是指选择本地繁制种,还是异地繁制种(主要指海南岛南繁制种)。
|
||
(二)亲本的播差期安排
|
||
1.父母本的播差期安排
|
||
(1)时差推算法
|
||
时差推算法是根据父母本历年分期播种的生育期资料推算出当地某个季节父母本播种至始穗(播始历期)相差的天数,确定为当地当年同一季节父母本播种的时间及相关的天数。
|
||
播始历期是杂交水稻三系亲本的生育特性之一。同一亲本或组合,在同一地区、同一季节、同样的管理条件下,其播始历期具有相对稳定的特性。特定条件下的播始历期,实质上反映了气温、日照、营养、品种特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时差是一个综合指标,与实际生产条件相对应,以播始历期相差的天数来确定父母本的播种差期,具有一定的可靠性,且方法简单,易于掌握。因此,生产上使用较广泛。但是生育期受气温的影响较大,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根据各地历年的气象资料分析,夏秋季繁制种,气温比较稳定,父母本生育期变化不大,应用时差推算法确定父母本的播种差期相对比较准确;而春季繁制种或早夏季繁制,年际间的气温变化较大,一般父本播种早,受气温影响较大,播始历期变幅较大,而母本播种迟,已进入夏季,气温变化小,播始历期比较稳定,应用时差推算法安排父母本的播种差期就会有较大的出入,往往会造成花期不遇。所以,时差法较适用于气温变化小的地区、季节和繁制多年的老亲本和老组合。
|
||
(2)温差推算法
|
||
温差推算法就是依据父母本播始历期有效积温的相对稳定性及其差异来确定播差期的办法。目前生产上应用的“三系”亲本大都是感温型品种,生育期长短受温度影响很大。春播温度低,生育期长;夏秋播温度高,生育期短。同一品种虽然在不同年份、不同播种季节、不同地区会出现较大的生育期差异,但其生育期间的有效积温是相对稳定的。有效积温的计算公式为:
|
||
A=∑(T-H-L)
|
||
式中:
|
||
A为某一生育阶段的有效积温(℃);
|
||
T为日平均气温值;
|
||
H为高于上限温度(27℃)的温度数;
|
||
L为下限温度值(12℃);
|
||
∑为这一生育阶段从始日到终日的累计数。
|
||
如某亲本3月28日播种,3月29日的日平均气温为12℃,4月20日的日平均气温为23℃,5月18日的日平均气温为27℃,6月26日的日平均气温为31℃,则这4d的有效积温A=(12-0-12)+(23-0-12)+(27-0-12)+(31-4-12)=0+11+15+15=41℃,在计算父母本播始历期有效积温时,一般播种当天不计算进去,从播种第二天开始计算,并把始穗当天的计算进去。
|
||
有了亲本从播种到始穗的有效积温,就可以计算出不同组合的父母本有效积温差。如浙江衢州,密阳46和协青早A播始历期有效积温分别为1073.0±10℃和785±10℃,因此协优46制种父母本有效积温差为288±10℃,换句话说,当父本有效积温达到288℃左右时为母本播种适时。相对来说比时差推算法要科学一些。但是,温差法由于只有温度这个单一指标,易受管理水平或小气候变化造成秧苗生长快慢的误差。另外,还要配备一定的气象工具(仪器),同时,查阅当年当时的气象资料手续繁琐、工作量大,一般基地不具备这个条件,近年来生产上应用有所减少。实际上,若在稳定的栽培技术或最适营养条件基础上,积温差是一个相当稳定的技术参数,又可相互应用,具有一定普遍意义。故此办法比较适用育种单位远距离引种观察新亲本和异季、异地(新组合)制种。
|
||
(3)叶差推算法
|
||
叶差推算法是以父母本主茎总叶片数及其出叶速度为依据推算播差期的方法。主茎叶片数是杂交水稻三系亲本的生育特性之一。在正常的气候和栽培管理条件下,同一亲本在同一地区同一季节,不同年份的主茎叶片数是比较稳定的。
|
||
一般早稻品种11~14叶,中稻品种15~17叶,晚稻品种16~19叶。部分不育系和恢复系的主茎叶片数见表5-4。应用叶差推算法来确定父母本的播差期,必须准确观察早播亲本的叶龄动态。从秧田到大田都要专人负责,定点、定株、定时跟踪观察记载。叶龄一般从第一片完全叶算起(即与谷粒同侧的第一张叶)。父母本主茎总叶数及其出叶速度是水稻对温、光、水、肥、气等的综合反应,是一个综合指标,在不同条件下主茎总叶数相对比播始历期更稳定。所以,叶差比时差温差更具有普遍性,应用叶差推算法来确定父母本播种差期比时差推算法和温差推算法都要准确一些,尤其在异地异季条件下使用效果更好。但是,由于父母本在不同年度间存在着出叶速度和总叶片数的变化,一般变幅在±0.5叶左右,极差达1叶。如果单一应用叶差法确定父母本播差期,也不能保证父母本花期完全相遇。
|
||
表5-4 部分不育系和恢复系的主茎叶片数
|
||
通常生产上父母本播种三差的确定,是以长势长相类型相似,花期相遇良好田块为基础确定的。在丰产、稳产、高产栽培条件下花期相遇田块所形成的叶、时、温差,就是最佳叶、时、温差。这种最佳三差,实质上是最适环境和营养状况下的三差。如果机械地单一地运用某种方法来确定父母本播差期都不能很有把握地保证花期全遇,只有把叶差法、时差法、温差法这三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灵活运用,才能确保父母本花期相遇。
|
||
在具体确定父母本播种差期时,还应考虑到繁制种季别、组合等因子。就繁制种季别来说,春季繁制种或早夏季繁制种应以叶差为主,宜用时差定大向,叶差为依据,温差作参考;在夏季繁制种或秋季繁制种时,可以时差为依据,叶差作校正,温差作参考。就不同组合而言,对父母本播差期大的组合(如汕优63、协优9803等)应以叶差为依据,叶差作校正,温差作参考;父母本播差期小的组合(如Ⅱ优63、威优402等)应以时差为主,叶差和温差作参考。对于同一地区(基地)、同一季节配制同一老组合,应以时差为依据,叶差作校正,温差作参考;对于异地异季新组合,则应以叶差或温差为依据,时差作参考。
|
||
2.父本期数确定和播差安排
|
||
在“三系”杂交水稻繁制种初期,曾试行一期父本,由于不仅不能满足母本花期长的要求,而且容易造成花期严重不遇。根据不育系抽穗比较分散,开花时间拖得比较长,而父本抽穗比较快,开花比较整齐集中的特点,繁制种田的父本发展为二期或三期播种,促使父母本盛花期相遇,从而提高繁制种产量。随着繁制种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完善,许多繁制种地区和单位又提倡一期父本,来提高花粉密度,增加有效花粉,达到增加异交结实和提高繁制种产量的目的。
|
||
纵观繁制种历史,无论是采取一期父本、二期父本还是三期父本,确定父本期数的原则是以达到父母本盛花期相逢,力争花期全遇为总目标。具体确定父本期数务必要因父本特性、技术水平、地区差异而有所不同。对播始历期长、分蘖力强、有效穗多、穗型大、花粉充足、扬花期长的父本(如明恢63、辐恢838、浙大8220等),其播种期数可少些,采取一期或二期父本;对于播始历期较短、分蘖力弱、有效穗少、穗型小、花粉不足、扬花期短的父本其播种期数宜多些,采取二期或三期父本。在繁制种技术经验比较丰富、栽培管理水平高的老(基地)地区,可采用一期父本繁制种技术;而在繁制种技术经验不足的新(基地)地区,尚未取得经验和提高栽培管理水平的情况下,采用多期父本为妥,以确保繁制种的稳产性。
|
||
(三)育苗移栽
|
||
1.培育壮秧
|
||
(1)壮秧的标准和特点
|
||
谚语说得好:“秧好半熟稻”,杂交水稻繁制种也不例外,并且要求更突出。繁制种的父母本主要靠分蘖成穗,秧苗素质直接影响到分蘖的多少、成穗率的高低。因此,培育好多蘖壮秧是父母本移栽后在规定时间内达到丰产高产苗架的重要环节之一。
|
||
一般壮秧有如下特点:矮壮、扁蒲、分蘖多、叶挺、叶色浓绿、叶面积大、叶绿素含量高、光合作用强,根多而白、根系发达,利于养分的吸收,生长健壮,抗逆力强。但由于各组合的父母本不同,或同一组合的繁制种季别地区不同,其父母本壮秧的其它标准如秧龄、分蘖数等有所差异。如浙江所提出的主要亲本壮秧的秧龄和分蘖标准见表5-5。
|
||
表5-5 不同亲本、不同制种季别的秧龄和分蘖数指标
|
||
(2)培育壮秧的技术措施
|
||
①选好秧田,下足底肥 杂交水稻繁制种父母本秧田,一定要选择肥力中上、排灌方便、背风向阳、易起发的田块。底肥要足,以腐熟的栏肥和人畜粪及各类饼肥为主,一般在翻耕时深施栏肥15000~225000kg/hm2,父本秧田在播前或寄秧前3~4d,再施碳酸氢铵600kg/hm2,过磷酸钙450kg/hm2,呋喃丹30kg/hm2作面肥和施药消毒,为秧苗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营养环境条件。秧板要做平整,上糊下松,通气很好,畦沟深直,排灌畅通。如母本秧田套育在土质好肥力高的制种田内,其畦宽应视配制组合父本栽插规格而定。同时要特别注意母本秧田的土质和管理措施要大体一致,以免父母本秧苗素质差异过大,导致本田期的生长发育进度不协调,造成花期不遇。
|
||
②种子消毒 水稻种子往往带有某些疾病,如稻瘟病、黑粉病、恶苗病、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等病菌,采用种子消毒处理可预防这些病害的发生。当前生产上主要消毒方法是药剂浸种。强氯精是一种广谱性杀菌剂,对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有较好的防效,对稻瘟病和恶苗病也有一定防效,是目前使用较多的消毒剂之一。具体使用方法是:早夏季繁制种(春季繁制种)父本种子用1∶500倍药液浸种24h后用清水洗净,再用清水浸24h后,洗净催芽播种。母本种子用1∶500倍药液浸种12h后用清水洗净,露种3~4h,再用清水浸种10~12h,洗净催芽播种。夏制父本浸种时间、方法同早夏制,母本种子则先用清水浸种8~10h后洗净,露种3~4h,再用1∶500倍药液浸种6~8h后用清水洗净催芽播种。另外,也可用抗菌剂402浸种。402药液浸种浓度一般以用400~500倍为宜。父本浸种36~48h,母本浸种时间和方法同强氯精。
|
||
③催芽技术 父母本的催芽要求做到“快、匀、壮”。“快”是指在短时间内催好芽,要求达到该批种子的发芽势水平;“匀”是指胚根胚芽的长短整齐一致;“壮”是指胚根芽粗壮,两者比例适当(胚芽半粒谷长,胚根一粒谷长),颜色鲜白,气味清香。
|
||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父母本用量少,要催好芽难度大。根据浙江繁制种高产基地的经验,父本以村、组集中催芽,母本以组或大户集中催芽,然后分芽谷到户播种为佳。这样可以保证种子发芽势、并提高繁制种户之间秧苗素质平衡度,利于大面积平衡高产。
|
||
④稀播匀播 稀播匀播是培育壮秧的关键环节。稀播就是要降低播种量,使秧苗个体能充分发育,为确保一定的空间条件。稀播的前提是留足做足秧田面积,秧田面积根据用种量和秧龄长短,父本按1∶10~15,母本按1∶3~10来确定。一般生育期长的父本用种量为2.25~3.75kg/hm2,秧田播种量为22.5~37.5kg/hm2(两段育秧);生育期短的父本用种量为6.0~7.5kg/hm2,秧田播种量为90~112.5kg/hm2,秧田面积在700~1000m2/hm。母本在双本插的情况下,用种量在45kg/hm2左右,在2.5~3.0叶移栽的短龄秧苗、4.5~5.0叶移栽的中龄秧苗、6.0~6.5叶移栽的长龄秧苗情况下,秧苗播种量分别为675kg/hm2、225kg/hm2、112.5kg/hm2,所需秧田面积大多数为1000m2/hm2、2000m2/hm2和3000m2/hm2。
|
||
稀播必须匀播,只有匀播才能真正达到壮秧的要求。否则,稀的浪费了地力和光能;密的秧苗长势弱、不分蘖,造成全田秧苗素质不一致,移到大田后,就会出现生长发育不均衡,有快有慢,导致抽穗不整齐的现象。所以,播种时要带秤下田,分畈(畦)定量,来回分次播种,做到落籽均匀,稀密一致。
|
||
(3)育秧方式
|
||
①两段育秧 此法宜用于生育期长的父本育秧。主要技术要点是,第一段为沙床播种,当秧苗长到1叶1心时开始寄秧到秧田。早夏制盖地膜苗龄10~13d、夏制苗龄7~8d,要求在2叶1心前寄秧结束。寄秧密度依配制组合父本生育期长短而定。一般生育期长的父本(明恢63、密阳46等),寄秧密度第一期父本以13.3cm×13.3cm,第二期父本以9.0cm×11.7cm为宜。两期父本寄足57000~67500株/hm2,秧田面积要求达到1000m2,秧田大田比值1∶10。
|
||
②划格点播 即把催好的芽谷,直接按组合父本密度要求摆寄在划格线交叉点上。每点放2粒芽谷,这样育成的秧苗素质均匀强壮。本法适宜生育期长的和短的父本育秧,摆寄密度和秧田面积同两段育秧。
|
||
③超稀播种 一般适用生育期短的父本(如测64-7、R402、测早2-2等)和母本育秧。其技术要领:一是要求匀播,严格控制秧田播种量,父本不超过75kg/hm2,母本不超过112.5kg/hm2。二是要求在1叶1心至2叶1心期,父本按(6.0cm×7.0cm的要求,搞好间苗工作,使秧苗的空间均匀一致,以利秧苗个体生长一致,提高秧苗整齐度。三是做足秧苗面积,父本秧田850m2,母本秧田1500m2。
|
||
④地膜覆盖育秧 主要适用于春季和早夏季繁制种父母本育秧。主要技术在前面已作介绍,下面着重介绍地膜管理技术。
|
||
第一,播种至出苗,采取地膜低拱棚架覆盖,四周用泥块压实,要求密封保温,防止通风漏气。
|
||
第二,出苗至1叶期,仍以密封保温为主,但膜内温度超过35℃时,要适当通风降温(揭拱棚两头通风)。
|
||
第三,1叶期至2叶期,要经常注意通风降温,防止高温烧苗。当气温达到24℃时,膜内温度可上升到35℃。因此,一般晴天中午都要揭膜通风。
|
||
第四,2叶1心期,在做好通风炼苗的基础上进行揭膜。揭膜前,先灌水上秧板,防止秧苗生理失水造成青枯死苗。揭膜后秧苗抗低温能力较弱,如遇冷空气来临,要灌水上秧板护苗。冷空气过后,不能急于排水,要在午后慢慢排水,并保持浅水层,以防青枯死苗。揭膜后,要过2~3d待秧苗适应环境后,再进行追肥,一般施稀薄人肥9000~11250kg/hm2。
|
||
2.父母本移栽格式
|
||
繁制种田父母本移栽格式的变化主要是父本栽插变化,一般可分为三种(图5-1)即单行、假双行、大双行。
|
||
图5-1 父本移栽格式
|
||
单行就是每厢只栽1行父本,父母本的间距较为稳定,一般是23.3~26.7cm,其余均栽母本;假双行每厢2行父本,父本行距很窄,一般只有13.3~16.6cm,父本呈三角形栽插;大双行每厢栽2行父本,父本间距较宽,一般是26.7~40.0cm,2行父本之间往往作为田间管理的走道。这三种父本的栽插形式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适应条件。它们的基本差别是因父本的栽插形式、父母本的厢宽以及父母本的占地比率的不同而使适应范围不同,这三个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在不同的条件下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
||
另外,在具体移栽时,还要考虑到父母本当时的生育进程、叶龄差距情况及预测的花期相遇与否,适当调整父母本移栽格式。如预测父母本花期相遇,父1和父2的移栽之比为1∶1,若母本早于父本时,父1和父2的移栽之比可调为3∶2(即60%父本1,40%父2);反之,父1和父2的移栽之比可调为2∶3。也可调整母本密度和本数,母本早于父本田块适当放宽密度要求,单本插;反之,提高移栽密度,2~3本插。
|
||
3.父母本移栽行向
|
||
行向是杂交水稻繁制种田中父母本种植行的方向。在繁制种实践中,根据季节和地形特点,一般要求行向与抽穗扬花期间的风向成一定的角度,以借助风力传粉,提高异交结实率。当行向与风向成一定角度时,花粉不仅可以借助风力传到母本的柱头上去,而且还可以均匀分布,从不同的方向落到母本柱头上。从理论上讲,行向与风向成45°最为理想,此时花粉传播的距离最远,利用率最高。一般以东西行向光照充足、均匀,透风透光好,不会出现阴阳苗,不仅有利于父母本生育均衡一致、抽穗整齐,而且有利于开花和花时相遇。据湖南省试验,东西行向比南北行向异交结实率提高2.9%,单产增加7.4%。
|
||
4.移栽质量
|
||
(1)抓住季节,力争早播
|
||
如浙江省金华、衢州地区的早夏季繁制种,要求安排在空闲田、绿肥田或早熟春花田,力求在5月15日前将春花作物收割完毕。为防止父本超秧龄,打乱花期,务使插秧不过小满关。母本以18~20d秧龄为宜,在5月28日前移栽结束。夏季繁制种,对长生育期的父本要求在5月底前移栽结束,短生育期父本及母本在6月20~25日前栽插完毕,以利早发多分蘖。
|
||
(2)父母本秧苗素质要相配
|
||
无论采用哪种方式,父母本秧苗个体间在叶龄、分蘖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对于这种差异明显的秧苗移栽到大田后,生长发育进度往往不一致,影响抽穗的整齐度。所以,对个体差异明显的秧苗,在移栽前应进行适当的分类,移栽时采取母本壮秧配父本生长好的,母本瘦秧配父本生长较差的办法。使父母本秧苗“门当户对”,尽量减少大田父母本个体间的差异,以提高花期相遇程度和抽穗整齐度。
|
||
(3)强调拔秧技术
|
||
实践证明,拔秧技术的好坏,对秧苗返青期影响很大。所以,在拔秧时,为了减轻秧苗损伤程度和比例,小秧苗和中秧苗提倡带土移栽,这样不仅有利于浅插,减轻落黄,返青快,发稞早。大苗秧在移栽前3~4d,灌水上秧板,使秧板软化,以便于拔秧。秧苗要随拔随插,不插隔夜秧。总之,一切为了减轻移栽后的败苗程度,缩短返青期,促进早发、快发,为搭好高产苗架打下坚实的基础。
|
||
(4)注意移栽天气和时间
|
||
一般以选择阴天或晴天下午4时以后插秧为好,尽量避免大风大雨天和烈热高温下插秧。除小苗秧外,中大苗秧在插秧时田间都要保持寸水,防止栽后败苗,促使返青快、分蘖早。
|
||
(四)父母本行比和密植
|
||
1.适宜的父母本行比
|
||
父母本行比是繁制种田中父本与母本种植的行数比例。如父母本行比为1∶10,即表示1行父本10行母本依次相间种植;父母本行比2∶12,即表示2行父本12行母本依次相间种植。实际上也就是父本、母本占地大小的问题。行比越大,表示母本占地比例越多,插秧丛数和有效穗越多;相反母本占地比例就越小,插秧丛数、有效穗和花粉量也越少。行比过大,尽管母本穗数增加,但因父本花粉量不足,影响母本异交结实率,最终影响产量提高;行比过小,尽管父本花粉量充足,但母本穗数不足,即使结实率较高,产量仍然不高。行比直接关系到繁制种产量高低,因此合理确定父母本行比是杂交水稻繁制种的重要技术环节。
|
||
围绕着杂交水稻繁制种的行比问题,各地进行了广泛深入细致的比较研究,父母本行比由小到大,母本占地比率也逐渐扩大。在杂交水稻的发展初期,繁殖制种一般采用小行比1∶3或2∶3;中期扩大到1∶6~8或2∶10~12;目前生产上使用的行比,繁殖田为1∶6~8或2∶8~12,制种1∶8~14或2∶12~18。对具体组合来说,要根据父本的生育期长短,父本长势的强弱,父本花粉量的多少,以及父母本植株的高矮来确定。父本生育期长、长势好、花粉量多、植株较高,行比可以适当加大,如汕优63制种行比可达1∶10~14或2∶12~18,反之,就要适当缩小,如汕优64、威优64制种行比一般为1∶8~10或2∶12~14。值得指出的是:母本柱头发达,外露率高,生活力强,行比也可适当大些,如博A、优ⅠA制种,行比就可比珍汕97A、V20A的大些。由于保持系与恢复系相比,生育期短、长势弱、供给粉量较少,因此,不育系繁殖田的行比总是比杂交制种田小些。
|
||
2.移栽密度和本数
|
||
(1)父本密度和本数
|
||
繁制种父本密度和本数,主要根据其播始历期长短和分蘖力强弱来决定。一般播始历期长、分蘖力强、生长旺盛的父本(明恢63、浙大8220等)插秧密度稀些,株距以23cm为宜,单本插;密阳46、测64-7等播始历期中等或中偏长、分蘖力中等的父本,株距以20cm为好,如果采用假双行种植,则行株距以20cm×13.5~16.5cm较好,单本插;对测早2-2、26窄早、R402、珍汕97B、V20B等播始历期短、分蘖力偏弱的父本,栽插密度应高些,假双行的行株距以16.5cm×13.5~16.5cm×10cm较好,每丛插2~3本。二期父本的种植比例一般父1和父2各占50%;父1∶父2∶父3三期父本的种植比例一般为1∶3∶2,即父1占16.7%,父2占50%,父3占33.3%;或者是1∶2∶1,即父1和父3各占25%,父2占50%。
|
||
(2)母本移栽密度和本数
|
||
当前生产上使用的不育系大多数营养生长期和播始历期较短,在一定范围内,适当提高插秧密度和本数具有明显的增穗增产作用。据试验,珍汕97A的插秧密度以16.5cm×10cm最高,高于或低于这一密度的产量都不理想。因此,如珍汕97A、V20A、协青早A、金23A等生育期较短的母本种植密度以13.5cm×13.5cm或16.5cm×10cm为宜;但对于营养生长期较长的不育系(Ⅱ32A等)应适当放宽移栽密度的要求,一般16.5cm×16.5cm或20cm×13.5cm为好。在繁制种初期,由于不育系纯度较低,为了便于田间去杂,保证种子纯度,各地一直提倡单本插。随着不育系繁殖技术的改进,不育系纯度的提高,繁制种用的不育系种子纯度已达到原种或一级种的标准,为母本多本插创造了前提条件。具体栽插本数因各地气候条件、地理位置及栽培水平不同而有差异。试验表明,浙江省丛插2本,四川、湖南等省丛插2~5本为好,这样较好地兼顾了群体与个体、多穗与大穗之间的矛盾。
|
||
(五)施肥与排灌
|
||
1.秧田期管理
|
||
(1)水浆管理
|
||
一般父母本种子播种后至3叶期前,应保持半旱秧板,即沟中有水,畦面湿润不积水,以利通气、促发新根、扎根立苗。3叶期以后至拔秧前7~8d,以湿润为主的浅水灌溉促分蘖,不宜灌深水“护秧”抑制秧苗分蘖,直至拔秧前5~7d再灌水上秧板,以后不断水,以期拔秧时减少秧苗损伤。
|
||
(2)施肥技术
|
||
秧田施肥是为了提高秧苗体内养分的积累,促进早发多分蘖,并为移栽后不落苗、早返青打下营养物质基础。在2叶1心前,秧苗属于异养阶段,不必施肥。当秧苗长到3叶时,应视秧田肥力和底面肥情况,巧施断奶肥。一般可施1∶3的稀释人(畜)粪尿2500~3800kg/hm2。尽量少用尿素,尤其是早夏季制种生育期长的父本秧苗。此时处于白天揭膜通风、晚上盖膜保温的炼苗期,加上原有底肥刚被秧苗所吸收,尚不缺肥,故要禁用尿素作追肥,否则秧苗易造成氮素中毒而蹲苗不发,甚至心叶卷缩,老叶上锈斑,严重影响素质。重施促蘖肥,一般父母本秧田施用尿素120~150kg/hm2。移栽前3~5d施好起身肥,施用尿素60~190kg/hm2。
|
||
2.分蘖期管理
|
||
(1)施足基肥
|
||
繁制种大田可将15000~20000kg/hm2腐熟有机肥(猪栏肥等),翻耕入土作底肥。无论哪个季节繁制种,在父本移栽前一天拉线排水开沟深施150kg/hm2腐熟菜饼、150kg/hm2过磷酸钙、150kg/hm2碳酸氢铵、25kg/hm2氯化钾作基肥,然后灌水。如早夏季繁制田随即施用碳酸氢铵、过磷酸钙各660kg/hm2,氯化钾150kg/hm2和呋喃丹30kg/hm2作面肥和施药消毒,1~2d后移栽母本。促使母本移栽后几乎无返青期,一夜出新根,两天露新叶,四天见新蘖,七天进入分蘖高峰期,以提高成穗率。
|
||
(2)早施追肥
|
||
分蘖追肥要根据繁制种季别、组合、亲本、苗情、田块土质肥力而定。一般情况下分蘖肥要早施、重施,要求在父母本移栽成活后4~5d内,追施一次尿素120~180kg/hm2。搁田前父本以塞秧根方式增施1~2次球肥,球肥用尿素、过磷酸钙各45kg/hm2、氯化钾30kg/hm2加湿泥土300~450kg/hm2制成。搁田前母本一般不宜追肥,以防徒长,打乱花期。
|
||
(3)水浆管理
|
||
分蘖阶段的水浆管理,总体掌握浅水勤灌、干湿交替原则,以促进早发、多发。对于保水保肥性好、土壤通气性差的大泥田或冷浸田,移栽后即要排水晒田,以便通气增温,促进根系生长,达到以根促蘖。
|
||
3.拔节孕穗期管理
|
||
(1)适时适度搁田
|
||
搁田的时间应根据“时到不等苗,苗到不等时”的原则来确定。一般是母本倒4叶露尖即开始排水搁田,早夏季繁殖制种田大致在6月15日前后开始,历时7d左右,搁田要适度。具体要求是:田边细细裂,田中不陷脚,叶色略褪绿,白根上田面。大泥田、低洼田、高肥田、长势过旺的田要适当早搁、重搁;对肥力差、砂性重、长势不够的田轻搁、适当露田即可。搁田后及时复水,一般要求在幼穗分化三期以前全面灌水,以后保持水层10~13cm。尤其在幼穗分化第六期,即剑叶全露与倒2叶叶枕平时,千万不能断水,以防颖花退化,确保穗大粒多。
|
||
(2)施好保花增粒肥
|
||
保花增粒肥施用的好坏对颖花退化,异交结实等影响很大,施好了能明显促进保花增粒。如果施不好不但达不到保花增粒的效果,反而会增加穗期的病虫害。所以,保花肥要考虑到繁制种季别、配制的组合、田块土质肥力及父本生长势等因素,巧妙灵活应用。采用早夏季制种的协优46等组合,在施用保花肥方面,应特别慎重。除了苗黄缺肥,且是砂质土田块要补施少量保花肥外,一般田块不能用保花肥,否则极易导致抽穗期出现大量的高节位无效分蘖,喷施九二〇后形成大量无效“笔杆”穗,影响母本的授粉受精、结实及灌浆。配制汕优等其他系列组合,则应施保花肥,以减少颖花退化,增加实粒数,提高异交结实率。保花肥的施用时间以幼穗分化4~5期为宜,施肥量45~90kg/hm2尿素。在6~8期,叶面喷施0.2%~0.5%磷酸二氢钾及0.2%~0.3%硼肥2~3次,为提高结实率和增加粒重打好营养物质基础。
|
||
4.抽穗成熟期管理
|
||
(1)水浆管理
|
||
在父母本抽穗扬花期,田间要保持4~5cm的水层,做到以水养花,调节穗层小气候,以利保持父本花粉生活力,改善母本开花环境条件,促使母本颖花开颖角度增大,柱头外露率提高,柱头活力增强,提高异交结实率;灌浆期要薄水灌溉适当露田,以增强根系活力;蜡、黄熟期切忌断水过早,要满足籽粒对水分的要求,以养根保叶,防止植株缺水早衰。在整个抽穗灌浆成熟阶段,无论是遇上高温或低温,都要保持土壤湿润,以利灌浆后籽粒饱满,增加粒重。
|
||
(2)根外追肥
|
||
在抽穗期可以结合喷施九二〇等激素,叶面喷施多种作物营养元素,对提高异交结实率和产量有明显效果。
|
||
(六)提高异交结实率技术
|
||
1.异交结实率的构成
|
||
杂交水稻繁制种的目的是获取通过异交结实的母本籽粒。在高产苗穗结构已形成,父母本花期相遇理想的前提条件下,繁制种田的产量能否上去,主要取决于母本的异交结实率。母本异交结实率的构成,一是开花当天柱头接受花粉受精结实,它包含非柱头外露结实和柱头外露结实;二是开花当天以后通过柱头外露来接受花粉受精结实。据观察测定,开花当天非柱头外露的结实粒数约占总异交结实粒数的10.5%~30.6%,依靠柱头外露结实的籽粒数约占总异交结实粒数的69.4%~85.7%,后者是当前繁制种生产上异交结实的主体,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表5-6)。相对而言,母本花时越早(即父母本花时相遇机率越高),开花当天结实的比率越大;柱头外露率越高,异交结实率也越高。当前应用最多的珍汕97A、V20A、协青早A等母本开花当天的结实籽粒数和开花当天以后结实粒数各占50%。因此,在争取更多开花当天结实的同时,必须十分重视开花当天以后依靠柱头外露结实的重要性。
|
||
表5-6 高产田块异交结实率构成比较
|
||
2.异交结实率的因素
|
||
(1)亲本遗传特性
|
||
不同组合其亲本的性状不同,同一亲本在不同地区、不同繁制种季别和不同栽培水平下主要性状也有一定差异。因此要从根本上提高不育系的异交结实率,首先应从育种着手选用柱头外露率高的不育系,达到繁制种高产的目的。如Ⅱ优32A、优ⅠA的柱头外露率(50%~60%)几乎要比珍汕97A、V20A(20%~30%)高一倍。
|
||
(2)栽培管理水平
|
||
从繁殖制种高产角度看,繁制种栽培管理水平对母本异交结实影响很大。如通过栽培措施提高父母本花期相遇程度,保证父母本充足的穗花数和合理的颖花比,促进植株健壮生长等,可以提高柱头外露率,增加外露柱头面积,增强柱头活力和延长其寿命。
|
||
(3)天气条件
|
||
抽穗扬花期的天气状况对父母本花时的影响很大。天气条件可分为高温高湿、高温低湿、低温高湿、雨日型和雨后晴天型等几种类型。高温高湿类型天气,父母本花时相遇率一般较高,开花集中,有利于异交结实;高温低湿类型天气父母本花时相遇率较低,花粉离开花药后失水较快,寿命有所影响,花粉萌发率低。低温高湿类型天气,虽然花时相遇率较高,但是父本花粉粘连多,散粉性差,不利于异交结实。在开花期出现间断的个别雨日或雷阵雨天气,不仅不影响父母本花时相遇,反而使相遇率提高。近几年浙江省衢州、金华地区正常年份早夏季繁殖制种产量高于夏季繁殖制种产量。这是因为早夏季繁殖制种父母本抽穗扬花期安排在梅雨刚过,大伏天未到的7月中旬,日平均温度约28~32℃,相对湿度80%~95%,基本上属于高温高湿类型天气,珍汕97A、协青早A等不育系的柱头外露率可达50%~60%。而夏季繁殖制种的抽穗扬花期在8月上、中旬,日平均平均温度29~33℃,相对湿度65%~80%,类似高温低湿类型天气,珍汕97A、V20A等不育系的柱头外露率仅35%~50%,比前者低10~15个百分点。
|
||
(4)九二〇等激素类物质的使用
|
||
抽穗期喷施九二〇,对提高繁制种产量有重要作用。
|
||
①可以解除不育系包颈现象,提高穗粒外露率,使绝大部分颖花获得授粉,增加异交结实;
|
||
②调节父母本株高及穗位的比值,达到理想的异交状态,使母本群体形成疏密适宜、通风透光的主体穗层利于授粉;
|
||
③可以提早母本开花时间,提高父母本花时相遇几率,增加开花时间当天授粉结实比率;
|
||
④能增大开颖角度,提高柱头外露率,增大柱头外露授粉面积,延长柱头活力,增强受精能力,增加开花当天以后依靠外露柱头接受花粉受精结实的比率;
|
||
⑤增强水稻生育后期冠层叶片的光合性能,加速营养物质向穗粒部输送转化。
|
||
因此,九二〇对异交结实影响重大,可以说杂交水稻繁殖制种中如何用好九二〇是一项最普遍、最关键的技术。
|
||
(5)人工授粉
|
||
水稻属于自花授粉作物,在生殖器官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利于自交、而不利于异交的结构特点和开花习性。
|
||
与异交授粉作物相比,在异交性能方面存在许多严重缺陷,如父本开颖后花粉寿命短、传播效果低,母本柱头面积小、外露少、活力低,父母本花期不稳定,花时不同步,穗粒不协调等。通过包括使用九二〇在内的一系列栽培技术措施,可以改善父母本的异交性能。而父本的花粉单靠自然风力传播是远远不够的,何况风力时有时无、时大时小,花粉飞不高、传不远,着落在母本柱头上的花粉粒数根本达不到授粉受精的数量要求。所以,一定要通过人工辅助授粉——赶粉来达到母本柱头上有足够的可萌发的花粉粒数量(即每个柱头上3~4粒),促使授粉受精结实。
|
||
3.提高异交结实率的途径和措施
|
||
(1)科学使用九二〇
|
||
随着繁制种技术的发展,各地对九二〇喷施技术不断进行研究,九二〇的作用机理的功效日趋明了,喷施技术有了很大改进。
|
||
①最佳喷施时期 九二〇适宜的施用时期是在抽穗1%~40%之间,其中最佳喷施时期在抽穗15%~25%时,不育系之间略有差异。抽穗较分散或包颈较轻的不育系(珍汕97A、Ⅱ32A等),喷施时间要略迟一点,第一次于抽穗5%~10%、割叶前喷,第二次在间隔36~48h后、抽穗20%~25%、轻割叶当天喷;抽穗较集中或包颈较重的不育系(协青早A、优ⅠA、V20A等),喷施时期要适当早一点,第一次于抽穗1%~5%时为好,第二次在间隔36~48h后、抽穗15%~20%时喷施,第三次则一般在母本抽穗35%~40%时施用,距第二次24~36h。其余时期一般不宜施用。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次(甚至第二次)喷施时间最迟不能迟于抽穗30%时,否则柱头活力显著下降。
|
||
一天中,不同时间喷施九二〇对水稻植株的作用也是不同的。据试验,一天中不同时间喷施其对水稻的效果有明显差异,尤其是第二次(表5-7)。在不割叶的情况下,早晨至上午9:30以前喷施的效果好于下午4:00至傍晚喷施;在轻割叶情况下,第二次喷施的效果以割叶当天边割边喷最好,上午11:00割叶、当天下午3:30喷施的效果次之,下午割叶、第二天早上喷的效果最差。因此,轻割叶的组合(如汕优系统、Ⅱ优系列等),3次喷施都要在上午,以达到最佳效果。
|
||
表5-7 一天中不同时间喷施九二〇对母本经济性状的影响
|
||
②最佳施用剂量和次数 施用九二〇可以提高繁制种产量,但并不是用量越大,产量越高。据试验,在一定范围内,九二〇用量与母本株高、穗粒外露率、异交结实率、产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但当用量超过一定值时,异交结实和产量反而降低。不育系不同,其最佳用量也有差异,协青早A为120~150g/hm2,珍汕97A为150~180g/hm2,V20A为180~225g/hm2,Ⅱ32A为240~270g/hm2。各次的剂量,应视喷施的时间、次数、苗穗群体结构、天气状况而定。一般喷施3次,掌握前轻、中重、后补原则,第一次在母本抽穗1%~10%时施用(即适宜喷施的初始期),用量约占剂量的15%~25%;第二次在抽穗15%~25%时施用,这一次是关键,剂量一定要足,约占总量的50%~60%;第三次在抽穗30%~40%时喷施,施用量约占总量的20%~30%。正常情况下不需喷施第四次,个别母本抽穗较分散的田块或花期不相遇(尤其是母本偏早)的田块可以喷施第四次。
|
||
每次喷施的浓度,要根据喷施工具、时间、天气状况灵活掌握。有条件的农户和单位最好使用超低量电动喷雾器,每次对水22.5kg/hm2,在早晨露水未干时喷施,以提高九二〇黏附率和利用率。用常规喷雾器在高温干旱天气早晨露水未干情况下喷施时,用水量150~200kg/hm2;上午8~9时喷施,用水量200~300kg/hm2,以保证穗层一定的湿度。如果是割叶后的下午3~4时喷,则用水量增加到约300~450kg/hm2。多云阴天喷施,则应适当减少用水量,以早晨150kg/hm2、上午200kg/hm2为宜。
|
||
③配合施用九二〇增效剂,提高九二〇的吸收利用效率为了用好九二〇,充分发挥九二〇的功效,近十年来各地先后研制了多种九二〇增效剂,以求提高植株对九二〇的吸收利用效率,降低九二〇用量,节省成本。其中效果最好、应用面积最大的是浙江农业大学与衢县种子公司合作研制的Ⅱ、Ⅲ型九二〇增效剂(即制种乐),一般可节约九二〇1/3左右,幅度在1/4~1/2之间,可提早母本花时30min以上,提高柱头外露率10个百分点,增加制种产量5%以上,并能改善种子质量,主要是减少穗上芽谷率。加入九二〇增效剂后,第一次喷施的九二〇用量降低一半左右,第二次用量降低1/3左右。
|
||
(2)讲究赶粉技巧
|
||
赶粉(即人工辅助授粉)是指抽穗扬花期人为地改变父本花粉粒离开花药的时间、速度、飞扬的高度、方向和距离,促使花粉均匀散落在母本穗层上的技术措施。它是提高父本花粉利用率一项经济有效的技术措施,是繁制种技术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经各地不断摸索,目前以竹竿赶粉效果最好。一般竹竿长3~4m,赶粉时用手握竹竿中腰部,对准父本株高的2/3~3/5部位,轻推、重摇、快抖、慢回手,通过推、摇、抖,振出花粉,使花粉随着一排父本扇动的风力上扬飘向母本厢内,均匀散落在母本穗层颖花柱头上随机授粉。赶粉时应注意把握好着力部位和用力强度,做到既要使花粉高高弹起,又要避免损伤父本茎秆叶片。同时还要注意风力,风力大时摇轻点,风力小或无风时摇抖重些。
|
||
在始花期和终花期,一般每天赶粉2~3次,在盛花期每天赶粉3~4次,每次间隔时间30min左右。为了更好地利用花粉,可以采用隔行赶粉,以增加母本授粉几率。
|
||
(3)花时调节
|
||
繁制种母本由于生理上有缺陷,开花零星分散,对穗部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反应敏感,往往开花时间比父本迟,父母本花时相遇几率低。为了促使父母本花时相遇,从繁制种高产的要求出发,在父母本花期相遇理想、颖花比协调(1∶2.5左右),花粉量充足的前提下,根据父母本开花规律,进行花时调节可以提高异交结实率。除了九二〇等激素能调节花时外,还有以下几个有效措施。
|
||
①抽穗扬花期灌深水 在父母本抽穗扬花期灌深水,人为地造成高温高湿的生态环境,具有调节田间温、湿度,协调父母本花时的效果,尤其是高温低湿天气下效果更加明显。
|
||
②母本赶露水 由于父本开花时间早,母本开花时间迟,加上群体大,抽穗扬花期间叶面存积露水多,大量热量用于水分蒸发,穗部温度回升慢,开花时间往往推迟。在晴天早上7~8时,用竹竿扎上一块塑料薄膜或一只编织袋赶掉母本穗层上的露水,可以降低湿度,提高穗部温度,促进母本提早开花。
|
||
③父本喷冷水 在高温干旱年份田间灌水较困难情况下,傍晚全田喷冷水(井水)或早上用井水单喷父本,能起到调节父母本花时的作用。据试验及对制种农户的调查,此法可使父本延迟开花30~45min。
|
||
(4)减少授粉障碍
|
||
杂交水稻繁制种初期,为了改善母本异交性能,减少授粉障碍,一般采用人工割去母本剑叶,甚至采用剥苞的办法,来提高母本授粉几率。随着繁制种栽培技术的改进,母本异交结实率大幅度上升,对冠层叶片的功能要求也随之提高。因此,短剑叶、不割叶的定向栽培技术在全国各地逐渐得到应用和推广。但在具体应用时,各地还应该因地制宜,视配制组合、田块等情况人工控制冠层叶片长度,即割去部分剑叶,汕优、Ⅱ优系列组合,宜适当轻割叶。V20A、协青早A、优ⅠA等系列组合,一般田块剑叶较短可以不割叶。通常割叶时间比较固定,在母本抽穗15%~30%时,切忌贪图省力、方便,过早割叶。一般以割去剑叶的1/3为宜,不能超过1/2,否则易影响柱头外露率、异交结实率和千粒重。
|
||
(七)病虫害的防治
|
||
1.特点
|
||
杂交水稻繁制种是由两种熟期不同、特征特性各异的亲本按一定种植比例同田共生栽培方式组成,其病虫害与常规水稻生产比较,发生期、发生量、危害程度和后果等不尽相同。它们的发生特点是:
|
||
(1)父母本生长势,株型形态、叶色及抗性都不同,亲本之一发生病虫害往往引发另一个亲本感染受害。
|
||
(2)繁制种田还需采取某些特殊的栽培管理技术措施,易引起某些病虫害的大发生,如割叶易引起白叶枯病的发生和蔓延,扬花赶粉期一般不施用杀虫农药,灌浆期易发生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蛀心虫)大暴发。
|
||
(3)母本的花粉败育,开颖时间长,依赖父本花粉受精结实等特殊性,导致某些特殊病虫害的发生,如稻粒黑粉病成了繁制种生产的特殊病害,而这一病害在普通水稻田中极少发生。
|
||
(4)由于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受到“三系”种质资源的制约,某些亲本尤其不育系长期应用而得不到更换。本身抗病虫性下降,如珍汕97A、V20A等不育系已在生产上应用近30年,抗病虫性远不如普通水稻品种,稻瘟病危害特别严重。
|
||
(5)繁制种田病虫害往往发生早、数量多、时间长、程度重、危害大。
|
||
2.常见病虫害防治
|
||
(1)秧田期
|
||
为使秧苗生长整齐、健壮、数量充足,在防治病虫害上应贯彻“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除了搞好种子消毒处理,减少种子病菌来源;铲除秧田四周杂草,以减少越冬或转移潜伏的虫源病源以外,重点抓好稻蓟马、叶蝉和叶瘟的防治。在移栽前防治一次病虫以防秧苗移到大田后扩散蔓延。
|
||
(2)分蘖期
|
||
在母本秧苗封行前,主要还是防治稻蓟马,从封行到拔节初期重点防好纹枯病和稻螟虫(二化螟、三化螟)。及时注意病虫预测预报,用药对口,适时防治,以保证防效。
|
||
(3)拔节孕穗期
|
||
在这个时期,主要有螟虫、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白叶枯病、稻瘟病等病虫害,应根据病虫情报及时用药防治。尤其在幼穗分化7~8期时,一定要全面防治病虫害一次,药量用足,为抽穗扬花授粉作好健身准备。
|
||
(4)抽穗成熟期
|
||
在繁制种田抽穗成熟阶段,一定要防治好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稻瘟病、纹枯病、稻纵卷叶螟、螟虫、稻飞虱、稻叶蝉等常见病虫害。
|
||
3.特殊病害的防治
|
||
(1)稻粒黑粉病的侵染途径及症状
|
||
稻粒黑粉病[Neovossiohorrida(Takaha Shi)Padwick et A.Kahn]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病菌的厚垣孢子在种子上、带病菌的草、茎、叶残体或土壤中越冬。以土壤表面的菌源为主要侵染源,种子上的病菌也是侵染源之一,且是远距离传播源。从水稻开花、灌浆至乳熟前期均可侵染,但以开花期侵染为主,黑粉菌萌发产生的小孢子随风飘扬,散落在花器柱头上,侵入花柱,到达子房的末端,菌丝在谷粒内不断蔓延,进而发展成黑粉孢子堆。根据侵染时间不同,在谷粒内形成的黑粉孢子数量有差异,早期被侵染的(谷粒)全部变成孢子堆,中后期被侵染的谷粒中大部分或小部分变成黑粉孢子。到成熟收割期遇日晒雨淋、风吹后使谷粒内的黑粉孢子堆开裂,撒出黑粉粘附在周边的健粒、茎叶、杂草上,同时散落到土壤表面。到第二年再行侵染危害,一般病菌在贮存的种子中可存活2~3年,在土壤中可存活1~2年。稻粒黑粉病从侵染到显出症状时间很长,一般到黄熟期以后才能发现明显的症状,病粒在稻穗上无规则发生。一般症状有三种:第一种是谷粒饱满既不变色也不开裂,类似于健谷,只有剥开来才能知道是病粒;第二种是谷粒半饱满,虽然不变色,但在内外颖间闭合不完全,类似于裂颖谷粒,在开裂口上露出圆锥形黑色角状物(似羊角);第三种是谷粒饱满或半饱满,呈暗绿色,不开裂,极像未完全成熟的青粒,手捏有松软感,用水浸泡后谷粒即变黑色,易与健谷区分开来。
|
||
(2)稻粒黑粉病发病条件
|
||
稻粒黑粉病的发生与流行受气候条件、栽培条件、亲本特性及田间病原菌基数等各因素的影响。
|
||
①气候条件 开花授粉期间的天气条件,对发病程度的影响很大。一般这个阶段的日平均气温为25~32℃,是病菌孢子萌发生长的适宜温度,都有利于病菌孢子的萌发和菌丝的蔓延。所以,发病的轻重主要取决于降雨或湿度情况,如抽穗扬花期遇阴雨天多,光照少,病害往往较重,反之,发病就较轻。
|
||
②栽培管理水平 实践表明,父母本花期相遇程度,父本花粉量充足与否和发病轻重关系相当密切。如果父本培育好,花粉充足,且花期相遇好,穗层花粉密度高,母本一开花柱头就能接受到父本花粉,闭颖快、开颖时间短、受病菌侵染的几率大大减少,病害就轻;如果父本培育差,花粉量少,花期相遇差,穗层花粉密度低,母本开花后柱头不能及时接受到花粉粒,则开颖时间延长,甚至到第二天才闭颖(即隔夜花),由于外露柱头能保持活力3~5d,受病害侵染的机会就大幅度增加,病害就重。这种因素影响在生产上比较普遍。另外,繁制种肥水管理不当,中后期氮肥过多,尤其是重氮调节花期的田块,稻苗生长过旺,贪青现象严重,往往发病更重。长期深灌满灌,排水不良的田块,田间湿度大,也会加重发病。
|
||
③亲本特性 稻粒黑粉病的发生与亲本的开花习性,生理特点和抗性有密切关系。一般在保持系和恢复系之间发病差异极少,而在不育系之间发病差异极为明显,虽然不育系开颖角度大,张颖时间长,内外颖闭合差,柱头外露率高,这些都有利于病菌的侵染,发病率较高,但不同的不育系之间仍然存在着很大差异。据多年观察和调查,目前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三系”不育系中,V20A、D297A、金23A易感病,发病严重,珍汕97A较重,协青早A较轻,优ⅠA、Ⅱ32A最轻。
|
||
④菌源基数 稻粒黑粉病的菌源主要由土壤和病草、茎叶、残体中的越冬孢子和种子中病粒孢子所组成。尤其是土壤中的越冬孢子数量与发病程度关系较为密切。这从各地的老繁制种区田块发病往往重于新繁制种区田块的事实中得到验证。主要原因是由于随着繁制种年限的增加,土壤病菌数量的积累也随之增加,稻粒黑粉病就越重。
|
||
(3)稻粒黑粉病防治措施
|
||
①农业防治 从各地长期繁制种生产实践表明,稻粒黑粉病的发病程度不仅年度间、地点(基地)间变化很大,而且在同一地点的不同田块间差别也很大,往往在轻发病年有较重的发病田块,重发病年也有不少发病较轻田块。因此,农业防治措施在该病防治中有特殊的重要性。农业防治不仅本身有效,且只有在加强农业防治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保证较好的化学防治效果。更重要的是针对稻粒黑粉病所采取的农业防治措施,如选择晴朗少雨的天气为抽穗扬花期、进行土壤处理和清除病粒以减少病源菌、确保父母本相遇和足够的父本花粉量、搞好肥水管理等有效措施,与繁制种高产栽培完全一致。抓好这些措施,既可防病又可促进高产,起到一举两得的作用。
|
||
②药剂防治 近十多年来,各地加强了稻粒黑粉病药剂防治的研究、示范和推广,虽然不同组合、不同地方、不同年度结果反映不一,但总的来看,药剂防治的效果良好,尤其有些复配新药防效更好,增产作用也较明显,施用技术也是成熟的。因此,在农业防治的基础上,花期的药剂防治是控制或减轻病害必不可少的有效手段。大量的实践表明,要提高药剂防治的效果,关键是要选择好药剂,并根据开花期天气情况灵活掌握好,防治时期剂量和次数。目前生产上防治效果比较好的几种药剂,从防效和结实率两方面的综合效果看,主要有克黑净、灭黑1号、多菌灵、粉锈宁等。从防治时间来看,稻粒黑粉病的有效防治时期在孕穗末期至灌浆绿熟期,其中以盛花期防病效果最佳,一般在17:00以后喷药为宜。具体防治次数和剂量,主要是要根据当时当地天气状况、发病程度来考虑,一般开花季节天气较好,发病较轻的地区(基地)可以减少次数和每次的剂量,以免对异交率影响过大;反之,则应适当增加次数和剂量,以降低病粒率来增加异交结实率。在正常年份,一般防治1~2次就能达到较好的防治和增产效果。从次数上看喷2次的好于喷1次的,同一剂量在盛花期喷施的高于在终花期的,较高剂量优于低剂量。如克黑净的用药时间、次数和剂量见表5-8。
|
||
表5-8克黑净不同用药时间、次数和剂量对防病增产效果比较
|
||
(4)稻曲病的发病规律及症状
|
||
稻曲病菌原(Ustilaginoidea virens(Cooke)Tak.)也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其次也可借厚垣孢子在被害谷粒内或健谷颖壳上越冬。次年7~8月,当菌核和厚垣孢子遇到适宜条件时,即可萌发产生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侵入水稻花器及幼颖。病菌早期侵害子房、花柱及柱头,后期侵入幼嫩颖果的外表皮,蔓延到胚乳中,然后大量繁殖并形成子座。病菌侵染后,首先在颖壳合缝处露出淡黄色菌块,后膨大如球,包裹全颖壳成墨绿色或橄榄色粉包,最后龟裂,散出墨绿色粉末。病粒的剖面显示,中心为菌丝组织密集构成的白色肉质块,外围因产生厚垣孢子的菌丝成熟度不同,又可分为三层:外层最早成熟,呈墨绿色或橄榄色;中层成熟次之,为橙黄色;内层成熟更次,呈淡黄色。
|
||
(5)稻曲病发病条件
|
||
①气候条件 气候条件是影响稻曲病菌发育和侵染的重要因素,稻曲病菌在温度为24~32℃均能发育,以26~28℃最为适宜,34℃以上不能生长。同时,稻曲病菌的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均借风雨侵入花器。因此,影响稻曲病菌发育和侵染的气候因素以降雨为主。在水稻抽穗花期雨日、雨量偏多,田间湿度大,日照少一般发病较重。
|
||
②亲本特性 一般粳稻比籼稻、迟熟品种比早熟品种发病重;秆矮、穗大、叶片较宽而角度小,耐肥抗倒伏和适宜密植的亲本品种,易感染稻曲病。此外,颖壳表面粗糙无茸毛的品种发病种。
|
||
③栽培管理 栽培管理粗放,密度过大,灌水过深,排水不良,尤其在水稻颖花分化期至始穗期,稻株生长茂盛,若氮肥施用过多,造成水稻贪青晚熟,剑叶含氮量偏多,会加重病情,病穗病粒亦相应增多。
|
||
④菌源基数 稻曲病的菌源主要由土壤中的菌核和沾附于种子病粒中的厚垣孢子所组成,尤其是土壤中越冬菌核产生的子囊孢子数量与发病程度关系较为密切。
|
||
(6)稻曲病防治措施
|
||
①消灭初侵染源 翻耕整地时,结合防治纹枯病,捞除浮渣,消除越冬菌核。同时,做好种子消毒工作,用2%~3%石灰水或50%多菌灵500倍液或500倍液强氯精浸种12h。
|
||
②合理追肥,科学管水 在施肥上,应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增强稻株抗病能力,切忌迟施、偏施氮肥。在水浆管理上,宜干干湿湿灌溉,适时适度晒田,增强稻株根系活力,降低田间湿度,提高水稻的抗病性。
|
||
③适时喷药防治 老病区或杂交水稻繁制种集中的地区,或在抽穗扬花期遇到雨日多、湿度大的天气,应在孕穗末期至破口期前2~3d及时喷药防治。一般每公顷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2.25kg加5%井冈霉素水剂1.50~3.00kg,对水1050kg喷雾,或在始穗前6d左右每公顷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或用35%稻曲清可湿性粉剂0.75~1.50kg,在破口前7~10d对水1050kg喷雾,效果良好。
|
||
二、两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
|
||
(一)生态环境要满足两系杂交水稻制种的要求
|
||
(1)安全的育性转换期
|
||
安全的育性转换期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育性转换敏感期,日平均温度必须高于25℃,日平均气温不小于20℃,光照长度必须长于14h,从而保证母本的育性安全转为不育。二是在制种基地选择上,应选择阳光充足,排灌方便,土壤性能好,无冷浸水的地方制种。
|
||
(2)安全的扬花授粉期
|
||
安全的扬花授粉期应包括三个方面的条件:①扬花授粉期应多为晴朗天气,开花时段无3d以上的连续阴雨洗花;②日平均气温26~32℃,无连续3d以上高于36℃或低于24℃;③相对湿度80%~90%,无连续3d以上高于95%或低于75%。
|
||
(3)播种期与始穗期的确定 播种期与始穗期的确定应服从于两个“安全期”,在两个“安全期”确定好之后,再根据父母本的生育期长度来逆推父母本播种期,也就是说,在安排播种期和始穗期时,既要考虑到安全地度过扬花授粉期,又要考虑能安全地通过育性转换敏感期,从而达到制种既高产又优质的目的。
|
||
(二)严格选择制种区域(基地)
|
||
两系制种由于其母本具有两个“安全期”的特殊性,在选择制种区域(基地)时,除了要考虑制种区域的环境条件外,还应考虑它的地理位置,这里的环境条件与三系制种区域相似,是保证杂种种子纯度的关键之一。制种区应该保证母本始穗后,除父本外周围不能有其他种类的水稻花粉传给母本,即只允许有父本花粉。区域的地理位置主要指它的纬度和海拔。一般来讲,在同一季节,温敏型两用核不育系不宜在高海拔地区进行制种。由于高海拔地区温度变化快,昼夜温差大,对不育系的育性稳定不利,光敏型两用核不育系不宜在低纬度地区进行制种。而不论是温敏型还是光敏型的两用核不育系都不宜选择在山区有冷水田的地方制种,否则,种子质量难以保证。根据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周承恕等对温度与育性的关系研究表明,在日均温、日最高温、日最低温三因素中,日最低温与育性表达的相关系数最大,日均温次之。山区地带气候异常、变化多端,除了阴、雨、大风外,还有雾气、大露水等,即使白天天气较好,由于昼夜温差大,对不育系的育性表达就有影响,同时,高湿气候还会带来严重的病害和虫害。因此,在选择制种区域(基地)时要特别注意以上几点。
|
||
近几年来,随着对两系法的不断深入研究,各地都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与气象部门合作,制订了各自与当地相适应的两系制种区域与计划,这也是两系杂交稻不断发展、完善的结果。做到“三防”、“四佳”。“三防”为:一防敏感期低温,制种基地抽穗前10~20d历年日平均气温不低于24℃,最低温度不能低于20℃;二防敏感期冷灌,制种基地抽穗前10~20d不能有20℃左右冷水灌溉;三防花期高温,制种基地花期日平均气温不得高于35℃,最高温度不能高于38℃。“四佳”为:①最佳地区。两系制种区域在丘陵山区、低丘平原和滨湖,丘陵山区优于平原。②最佳海拔。海拔为250~350m的区域为两系杂交稻制种的适宜区域(山区例外)。③最佳季节。以7月下旬至8月下旬可安排抽穗扬花期。④最佳时段。既能保证稳定通过育性转换敏感期又能保证正常地抽穗扬花。
|
||
(三)两用核不育系不育性转换的观察
|
||
在选定区域(基地)的基础上,首先要观察母本在该地区(基地)的特定育性转换规律。不同的母本对光温的敏感性不同,育性转换的临界值不同,稳定不育期起止时间也不同。就是同一母本,在不同的光温生态区域育性转换期也不相同。对母本育性转换规律观察,常用的方法是分期播种,然后观察自交结实率和花粉镜检。不论是新选育的两用核不育系还是新引进的两用核不育系,在当地被应用之前必须进行分期播种试验,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光照、温度、雨量、风力等)总结出该不育系在当地的最佳制种安全期。分期播种的具体措施是:从早稻播种期开始,每隔7~10d播一批种子(约100株),分批移栽,待第一批始穗后分批进行花粉镜检、套袋,计算花粉的育性情况,并调查不育株及自交不结实率,考虑到年度间的光温条件有变化,分期播种一般需进行2年,然后根据两年结果选出不育系的育性最稳定的时段,相对应的这些播种期及抽穗期就可用来作制种的参考。将选择并确定其中育性转换明显,自交不育株率100%,不育度达到99.5%以上,稳定不育期30d以上的两用核不育系才能作为当地两系制种母本使用。这是获得两系制种成功,保证F1种子纯度的前提。
|
||
(四)采用定向栽培技术
|
||
因为在建立两系制种群体结构的时候,不仅要像三系制种一样考虑父母本穗粒结构的相互协调,夺取制种高产,而且要考虑母本群体育性转换同步一致,避免出现母本自交结实现象。因为如果母本群体发育不同步,就会导致群体育性转换敏感期延长,群体转换为不育的安全系数就会降低,而且根据观察,迟发高位分蘖穗往往出现育性恢复现象。因此,实行定向栽培,培育分蘖壮秧,插足基本苗,肥料一次入库等措施,培育出穗层整齐的群体,对夺取两系制种优质高产尤为重要。
|
||
(五)母本靠插不靠发
|
||
这是因为:①要建立母本的高产苗穗结构,必须插足基本苗;②靠插不靠发,才能使母本群体穗层整齐,便于喷施九二〇,利于扬花授粉,植株间平衡结实;③靠插不靠发,才能使母本群体生长发育同步一致,做到育性转换同步,避免少数个体出现自交结实,影响种子纯度。
|
||
(六)特别注意防治稻粒黑粉病和稻曲病
|
||
稻粒黑粉病和稻曲病对两用核不育系危害极大,尤其在抽穗开花至成熟期,遇上降雨,更有利于稻粒黑粉病和稻曲病的发生与流行。因此,两用核不育系柱头外露率高,既是理想的异交特性,同时又为黑粉病和稻曲病的病菌的入侵创造了有利条件。如培矮64S不育系的柱头外露率高达78.7%,而且双边外露率为43.4%比单边外露率35.3%高9个百分点。加上其内源物质适合于黑粉病菌的生存和繁殖,稻粒黑粉病感染特别严重,一般发病率可高达40%~50%左右。粳型光敏核不育系,如7001S、N5088S及其配组父本秀水04、R187等,易感稻曲病。因此,如何加强对黑粉病和稻曲病的防治,同样是夺取制种高产优质的关键技术之一。具体防治措施同三系。
|
||
第六章 花期的预测和调节
|
||
第一节 父母本的幼穗分化发育和开花习性
|
||
一、穗的发育
|
||
(一)发育过程
|
||
在营养生长期,水稻的顶端生长点(分生组织)没有分化,是一个很小肉眼看不见的半球状小突起。当稻株进入生殖生长时,先是生长点分化成苞原基(即穗的原始体),再由苞原基分化出一次枝梗原基,在第一次枝梗原基上分化出二次枝梗原基,在一次二次枝梗原基上分化出颖花原基,然后进行颖花各部分的分化,由外向内依次分化出护颖、外颖、内颖、雄蕊、雌蕊原基,以后又进行雄蕊和雌蕊各部分的分化,形成雌雄生殖细胞,形成稻穗。整个稻穗发育过程可分为生殖器官形成和生殖细胞形成两个阶段。稻穗的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为了应用上的方便,常将它分为若干时期(表6-1)。
|
||
表6-1 稻穗分化发育进程
|
||
表6-1 稻穗分化发育进程(续)-1
|
||
(二)穗分化历期
|
||
从第一苞分化开始到抽穗,整个穗分化过程所经历的时间,因品种、地点、播期、栽培水平的不同而有差异,变幅在20~50d之间,但绝大部分繁制种亲本的变化范围26~33d。一般生育期长的幼穗分化历期较长,生育期短的幼穗分化历期相应也短。如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早稻的幼穗分化历期为25~30d;中稻穗分化历期为30d左右,晚稻的幼穗分化历期为30~35d。
|
||
幼穗分化的各个时期所经历的时间,因整个穗分化历期的长短不同而有所变化。生殖器官形成期(即Ⅰ~Ⅳ期)各期所经历时间易受环境条件影响变幅较大,生殖细胞形成期(即Ⅴ~Ⅷ期)各期所经历时间相对较稳定。一般苞原基分化期约需2~3d,一次枝梗原基分化约3~5d,二次枝梗原基及颖花原基分化期需5~7d,雌雄蕊形成期3~5d,花粉母细胞形成期2~3d,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约2d左右,花粉内容充实期为5~7d,花粉完成(熟)期2~3d。在上述各个分化时期中,因品种地点及季别不同而有差别,但是同一品种,还是相对稳定的(表6-2)。
|
||
表6-2 几个不育系和恢复系幼穗分化各期的历期
|
||
二、开花习性
|
||
(一)开花过程
|
||
水稻颖花开花以前,内外颖紧密闭合,花药位于颖花的中下部,待花快开时,花迅速伸长,花药随之上升,达到颖壳顶部。与此同时,两片浆片吸水迅速膨胀,压迫外颖使颖壳逐渐张开,在一般情况下,小花开颖后3min左右花丝伸长,7~8min开始散粉也有个别花在开颖后花丝伸出即散粉。当花药伸出颖壳外时,花丝失水而下垂,花药逐渐干枯,颖壳开放一段时间后又逐渐闭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
||
颖花的开闭时间,不同的亲本,从开颖至闭颖的时间,差别甚大。不育系开颖至闭颖的时间,一般在2~5h。恢复系和保持系则短的多,通常是45~60min,比不育系短1~4h,晴天开颖散粉的时间短,阴天开颖、散粉的时间长。
|
||
(二)开花时间
|
||
(1)开花天数
|
||
水稻的开花天数因品种、长势和气候条件不同而不同。在正常条件下,一般不育系当天抽穗,第二天开花,而保持系和恢复系则当天抽穗,当天开花。在低温阴雨等不利条件下,不育系抽穗到第三天开花,保持系和恢复系抽穗后第二天开花。父本开花集中,始花后的第三天进入开花盛期,此后3d为开花高峰期,第九天已开花80%以上;而母本开花零散,始花后的第四天进入开花盛期,直到第十三天开花仅达78%,无明显期。以一个单株而言,从始花到终花的天数,一般在单株栽培条件下,不育系需9~15d;恢复系需9~15d。以一个穗而言,从始花到终花的天数,不育系为4~8d,恢复系为5~10d(表6-3)。无论是春季、早夏季、夏季还是秋季繁制种,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在抽穗后,逐日开花数都是由少到多,抽穗后3~5d为盛花期,此后,开花数逐渐减少。
|
||
表6-3 不同亲本在不同季节的抽穗和开花历时
|
||
(2)开花时间
|
||
水稻在一天当中开花的花时各有特点,但都随着品种和气候的不同有所不同。在正常情况下,保持系、恢复系开花稳定,开花时间早、短而集中,开花高峰明显,而不育系开花不稳定,开花时间迟、长而分散,开花高峰不很明显,而且出现在保持系、恢复系开花高峰期以后,父、母开花时相遇的几率一般是50%左右。
|
||
水稻三系一天中始花、盛花时间,受当天的气候条件影响很大。一般晴天、田间温湿度比较高的天气始花早,父、母本花时相遇的几率高;阴天、低温天气则相反,特别是雨天,往往闭颖不开。V20A的盛花时间推迟到下午2~3时,比正常天气推迟3h。IR24的盛花时间比正常天气推迟1h左右。IR26的开花时间,阴雨天气比晴天推迟0.5~1h,低温天气(气温22~23℃)比晴天(气温27℃左右)推迟2h左右;盛花时间,阴雨天气比晴天推迟0.5~1h,低温天气比晴天推迟3h。
|
||
(三)开花顺序与花势
|
||
水稻三系的开花顺序,一般是主茎和早发的低位分蘖先抽穗开花。稻穗颖花的开花顺序,大体上与常规稻品种的开花顺序一样,同穗各一次枝梗间,上位枝梗比下位枝梗的颖花开花要早;同一个穗节上的枝梗,一次枝梗比二次枝梗的颖花开花要早;同一枝梗各颖花间,顶端颖花先开,接着由最下位的一朵颖花顺次向上开花,顶端向下数的第二朵颖花开花最迟。但不育系的开花顺序则比较凌乱,同一个穗节的枝梗,有一次枝梗的颖花先开,也有二次枝梗上的颖花先开;同一枝梗各颖花间,有顶端颖花先开,也有下端颖花先开。
|
||
一穗中颖花开与闭,开花早与迟,与输送碳水化合物的管道粗细有密切关系。一般一次枝梗输送物质的管道粗,掌握着输送水分和营养物质的优势,所以颖花开花早,闭颖快,闭颖率低,灌浆速度也快;而二次枝梗由于维管束是从一次枝梗上分枝出来的,其管道细,水分和营养物质输送要慢,因此颖花开花迟,闭颖慢,闭颖率高,灌浆速度也慢。
|
||
第二节 影响父母本播始历期的生态环境因素
|
||
一、水稻“三性”对父母本播始历期的影响
|
||
在杂交水稻繁制种生产中,由于父母本的感温性、感光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性(即水稻三性)存在较大差异,它们的播始历期可因温度和日照条件不同而发生较大的变化。
|
||
从繁制种高产技术上来看,要根据父母本光温生态特点确定安排抽穗扬花期。对感温性强且播始历期差别大的制种组合,或对父母本感温性差异大的制种组合,要避免在气温低而不稳的春季、早夏季制种,只能选择夏秋季制种且在不同年度间的播种期,尽量要相对稳定,减少光温变化而影响播始历期,以免造成父母本花期不遇。
|
||
从父母本理想花期的标准来看,要求父母本具有相适应的光温生态特性。父母本的基本营养期较长,可变营养生长期较短,感温性弱,它们的播始历期相对稳定,有利于保证两者花期相遇。父母本的感光性弱,抽穗扬花的时节长,适应的地区广,可以通过调整播期来选择(有利于改善父母本异交性能的开花期)最佳抽穗扬花期的天气条件,确保繁制种优质高产稳产。
|
||
因此,理想的父母本光温生态特性是感温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期两者越相似越好,最好是感温性和感光性都弱的品种。
|
||
二、营养条件(栽培条件)对父母本播始历期的影响
|
||
(1)秧苗素质和秧龄秧苗
|
||
不同素质的秧苗其播始历期差异较大,可以说秧苗素质是对父母本播始历期影响极为显著的一个栽培因素。秧苗阶段是一个营养敏感期,本田营养环境的影响也取决于秧苗的营养健壮状态。一般来说,秧苗对播始历期的影响因品种和秧苗素质不同而异。秧苗素质对生育期长的亲本播始历期影响较大,对生育期短的亲本影响较小。对于同一品种,秧苗好、粗壮、带蘖多的会使播始历期相应缩短,主茎叶片随之减少,抽穗期提前;反之,会使播始历期相对延长,主茎叶片相应增加,抽穗期延后。秧苗差的播始历期受秧龄长短影响较大,秧苗好的受秧龄影响较小。对秧龄的不同反应,可归因于秧苗的营养状态,多蘖秧秧田营养环境较好,个体营养也好,移栽后对本田营养环境敏感性弱,秧龄弹性大,播始历期变化小;无(少)蘖秧秧龄越长,秧田营养越恶化,移栽到本田越迟,营养环境变化越大,播始历期变化也越大。
|
||
(2)施肥(对播始历期的影响)
|
||
施肥的时间、数量、方法及肥料种类与父母本播始历期密切相关。一般而言,在秧田期施肥越早,数量越多,种类越全,播始历期越短;在本田期施肥时期,依秧苗营养状态而异,常常施肥时期越早,播始历期也缩短,施肥越迟则播始历期越长。施肥数量越多,播始历期一般延长;施肥数量越少,播始历期一般缩短。但有时也不尽如此,这与土壤肥力有关,在施肥量达到一定程度后,播始历期对施肥量的反应就非常迟钝。施肥种类常常是氮肥有延迟效应,磷肥有提早效应,施钾肥在繁制种上也有促进始穗的作用。
|
||
(3)移栽密度和本数
|
||
密度对播始历期的影响程度取决于植株的敏感期和营养状态。一般而言,种植密度愈高,播始历期愈短,插秧本数愈多,播始历期也愈短,据试验,双本插比单本插播始历期短1~2d。在早栽的条件下,如本田小苗直插等,密度对播始历期的影响将增大。当秧苗很小就稀植足肥时,苗期营养状态好,播始历期并不再延长,反而有提早的趋势。
|
||
(4)移栽质量
|
||
插秧深浅不同也会导致播始历期的变化,如插秧过深,使分蘖节位提高,分蘖期推迟,从而使播始历期推迟。在高温干旱或大风大雨等不良天气下插秧,往往败苗严重,使秧苗返青期推迟,致使播始历期推迟。
|
||
(5)水浆管理
|
||
苗期水分适当有利早发早始穗,其基本趋势与其它栽培因素的影响一样。在繁制种上常常根据亲本对水分敏感性不同来进行水促旱控调节花期。明恢63、IR26、26窄早、密阳46等恢复系对水分反应敏感,田间长期灌深水会加快发育,提早抽穗,长期干旱则将延缓抽穗。
|
||
第三节 花期预测
|
||
一、花期相遇的标准
|
||
理想的花期相遇是指父母本盛花期全遇。虽然不同组合的花遇标准由于亲本的开花习性、花期历时、异交性能和繁制种季别等方面的差异而有所不同,有的要求母本早1~2d抽穗(汕优10号、Ⅱ优92),有的要求父本早1~3d(汕优63、协优46),也有的组合要求父母本最好同天始穗(汕优48-2、Ⅱ优63),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要求父母本盛花期相遇的程度越高越好。高产和超高产繁制种花期相遇的要求更高,不只是要求抽穗一致,而是要采用技术措施加以调节,促使父母本盛花期全遇,以达到母本开花期间不仅都有花粉供应,而且母本盛花期与父本撒粉高峰期相吻合,即做到“始花有粉,盛花足粉,终花仍有粉”的花遇标准。确保父母本花期相遇是高产或超高产繁制种的必要技术措施。
|
||
繁制种父母本播始历期的长短,除品种的遗传特性外,同时还受到气候变化、秧苗素质、秧龄长短、移栽质量、土壤性质和肥力、肥水病虫管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致使父母本原定的始穗期发生变动,造成父母本花期不遇或不够理想。因此,为使父母本花期相遇,必须在算准播种差期的基础上,认真做好花期预测工作。在整个父母本生育期间,都要密切注意生育进程的动态变化,按照理想花期相遇的标准及早预测,一发现偏离就要采取促控措施进行调节。
|
||
二、花期预测
|
||
(一)叶龄对应法
|
||
(1)特点
|
||
就是根据常年花期相遇高产田块的父母本的主茎叶片数及整个生育期间叶龄对应动态关系来预测和判断当年花期的方法。这种方法较简便可靠,准确性较高,且在整个播始历期内随时都可进行预测,适用范围较宽,尤其对老组合更为适用。但对新组合试制,因无参照的对应关系而难以使用。因为它的叶龄对应关系是以当地同类长相的花期相遇的田块为基础建立的,所以当年气温或栽培反常造成的对应叶龄进程不平衡容易反映出来,从而可以在早、中期调节花期,“有错早纠”,这样容易调整,对异交高产栽培影响就小。避免后期花期调整效果差、弊端多的问题。使用这种方法的必要条件是:要知道总叶片数或以同类花期相遇田块的双亲叶龄为基础作对应比较。一般而言,长势长相不同类型的田块,不同的季节播种,都需要特定的对应叶龄模式,这对老组合的制种是容易办到的,但对新组合的制种就难以办到。
|
||
(2)具体方法
|
||
把当年父母本叶龄,与同类田块或父母本总叶数相当田块的对应叶龄的历史资料进行比较。若当时叶龄比历史同期记载叶龄明显偏大或偏小,那么,就可能花期不遇。具体作法是:①分类型定点,准确记载父母本叶龄;②选取花期相遇很好田块的父母本实际叶龄动态为比较依据;③根据当年具体长势长相情况(主要依据是同期分蘖数多少),判断父母本总叶片数或确定田块类型,然后与同类田块或父母本总叶数相当的田块历史同期记载叶龄比较,从而判断花期相遇状况。
|
||
(二)叶龄余数法
|
||
(1)特点
|
||
根据父母本进入生殖生长阶段后的最后几张叶片的出叶速度和叶片余数与幼穗分化各期及始穗期相对恒定的特性来预测和判断花期的方法。用叶片数为基础反映幼穗分化,以叶龄余数最准确,它受品种、栽培、年份影响较小。叶龄余数就是用主茎总叶片数减去已经长出的叶片数。即:
|
||
叶龄余数=主茎总叶数-伸出叶片数
|
||
由于叶龄余数比幼穗分化各期更容易定量测定,叶龄余数与始穗期的时间关系又较恒定,因而繁制种上经常使用,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叶龄余数在3叶以内,对幼穗分化进程的判断,或对始穗时间的判断是比较准确的,不易受品种、地点、季别、栽培等条件影响。但它的局限性:一是在于叶龄余数不是依赖总叶数,同一品种的主茎总叶数受地点、季别、栽培等条件影响有所变化,这样就会因总叶数的变动而有偏差;二是只适宜中后期预测,前期则较为困难。但是也易导致叶龄余数判断幼穗分化进程的不准确。
|
||
(2)具体应用
|
||
首先要根据外观特征和总叶片数判断出父母本的叶龄余数,再根据它与幼穗分化各期对应关系判断出幼穗分化状态,然后再根据所处幼穗分化时期推算父母本能否同时始穗。一般父母本叶龄余数与幼穗分化各期的对应关系如表6-4所示。比较直观地表示了最后几片叶与幼穗发育和到抽穗的时间关系。
|
||
表6-4 叶龄余数与幼穗分化的关系
|
||
(三)幼穗剥查法
|
||
(1)特点
|
||
通过剥苞观察父母本幼穗分化发育的形态和进程就可判断是否同时始穗的方法。这种方法比较简便易懂,直观准确,是繁制种中最常用的方法,适用范围广。同一品种幼穗分化历期是相当稳定的,用它作为衡量父母本的对应关系和抽穗期是比较可靠的。这种方法不足之处是时间较迟,一般生产上在幼穗分化到2~3期以后才预测得比较准确,但这时采取花期调节措施,已错过最佳时机,影响调节效果。幼穗分化的8个时期为:一期看不见(水泡现),二期毛即现(白毛尖),三期毛丛丛,四期粒粒现(1cm),五期颖壳分(3cm),六期叶枕平,七期转绿色(穗定型),八期穗即出(伸)。大部分不育系的幼穗分化历期约26~29d,个别的32~33d(Ⅱ32A),恢复系的幼穗分化历期28~33d。同一亲本的幼穗分化历期及各期的天数相对稳定,因此只要熟悉和掌握不同亲本的幼穗分化历期及8个时期的历时就可预测其始穗期。
|
||
(2)剥查方法
|
||
幼穗分化的检查,通常是以主茎的穗为对象,而田间丛与丛之间发育进度差异相当大的,尤其是父本分蘖多,往往又有一期、二期父本的差别穴间差异,分蘖与主穗的差异就更大。因此,抽样方法、样本数量和计算标准就很重要,否则误差太大,影响准确性。在具体剥查时,应注意取样的代表性和准确性。一般不取最好的或最差的作为样本,采用梅花形五点取样,父母本各取10~20个主茎作为剥查样本,取父本样本时,应抓住叶耳最大、茎秆最粗、叶枕距最长这几个特征,才能准确地拔到主茎。将剥查结果,与表6-7对照确定其发育阶段。样本量可根据不同的田块决定,父母本长势不平衡的、花期估计有问题的宜多些。取样注意不要完全取田边植株,田边植株发育进程一般有差异。调查的时间一般在幼穗刚开始分化时进行,大约每隔2~3d检查1次,花期估计有问题的或第一次检查父母本幼穗分化进度差异大的,次数宜多点,反之则可少一点。
|
||
(四)判断父母本幼穗分化进度的对应关系
|
||
不同的繁制种组合,不同的预测检查时期,父母本幼穗分化进度的对应关系也不同。判断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分化进度的对应分析,一般而言,象汕优63这种父本叶片比母本多4叶左右的组合,父本分化历期较长,幼穗分化三期前,父本要早1~2期,幼穗分化的4、5、6期,父本早0.5~1期,幼穗分化的7、8期同期或相近,花期就能相遇;若父母本总叶片数相当的组合,那么各期进度要基本一致;若父本比母本多2叶左右,对应关系一般则介于两者之间。第二种是根据以往的研究,查明父母本各个分化时期到始穗的天数,来判断发育关系是否对应。
|
||
总之,繁制种生产中的花期预测,往往根据上述几种方法的特点,综合使用。前中期主要使用对应叶龄法,进入生殖生长后则主要用幼穗剥查法和叶龄余数法,判断父母本花期相遇与否,再确定要不要采取调节措施。其余几种方法,如双零叶期法、葫芦叶法、叶龄指数法、回归方程法、座标图象法等,由于生产上使用较少,在这里不再详述。
|
||
第四节 花期调节
|
||
一、秧田期调节
|
||
(1)叶差、时差综合相互校正
|
||
一般的调节原则是:时到稍等叶,叶到不等时。即时差已到,若叶差未到,表明当年气温低或营养不良,造成苗期出叶速度慢,这种秧苗,播始期有所延长,因此,适时加大时差,稍等叶差;相反,若叶差已到,时差未到,表明当年气温较高或营养较好,出叶速度变快,这种秧苗,播始历期有所缩短,因此,适当减小时差。
|
||
(2)温度校正
|
||
在气温高的地区或季节繁制种,早播亲本的有效积温快,同一组合叶时差要适当减少,相反,气温低的地区或季节制种,早播亲本的有效积温慢,则应适当增加叶时差。一般在最适叶差基础上,地区间、季节间叶差正负相差多在0.5叶以内,时差3d以内。
|
||
(3)出叶速度校正
|
||
早播亲本的出叶速度快,表明气温或营养条件较好,播始历期有所提前,时差要稍为缩小;反之,时差则稍为延长。
|
||
使用叶差时差温差这三差相互校正,既要考虑综合因素影响,也要注意适用条件,不同长势类型的田块组合,叶差、时差和温差有所不同,要分类确定,不能简单地统一时差、时差和温差。
|
||
(4)分蘖速度法
|
||
分蘖速度法就是依据苗期秧苗素质对播始历期影响较大的方法。秧苗阶段是播始历期变化的敏感期,如果秧苗同期分蘖速度一致,分蘖数相当,就表明苗期气温和营养条件正常,那么,叶差、时差和温差无需调整。若迟播亲本播前,早播亲本分蘖数比同期明显偏少或偏多,那么叶差和时差就要作相应调整。由于分蘖数是秧苗素质的较好指标,秧苗素质又是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迟播亲本播前,早播亲本分蘖数的多少,实质是早播亲本播后环境变化的综合反映指标。因此,生产上越来越广泛采用分蘖速度法进行校正。
|
||
此外,在具体调整时,还必须考虑到其他诸如栽培水平、种子来源等因素。基地农户栽培管理水平高低对亲本的播始历期影响很大,如栽培管理水平高,亲本生长同步协调,稻苗生长旺盛一致,播始历期相对缩短;如栽培管理水平低,亲本生长不协调,秧苗生长弱且不一致,其播始历期延长;一般栽培水平高低,可使同一亲本、同一时间播种,最后播始历期相差7~15d。新种子和陈种子播始历期有差异,一般冷藏一年的陈种子比新种子播始历期短3~5d。因此,在栽培水平和种子来源发生变化时,父母本播差期也要有所调整,栽培水平高、早播亲本秧苗素质好,且是陈种子时,可以适当缩小播差;反之,栽培水平低,秧苗素质差,迟播亲本为陈种子时,播差可以适当加大。
|
||
二、移栽期调节
|
||
(1)秧龄调整
|
||
据研究,在一定范围内,父母本播始历期随秧龄延长而延长。珍汕97A和D汕A等不育系的秧龄在20~34d范围内,秧龄与播始历期呈极显著正相关(r=0.85**),秧龄每延长4山播始历期约延长1d;Ⅱ-32A秧龄每延长5d,播始历期约延长2d(r=0.9878**)。因此,当父本偏早时,可对母本适当缩短秧龄,提早移栽,反之适当延长秧龄,推迟移栽。采用这一方法,一般对播种量适中或偏多的母本效果较好,特别是母本采用旱地育秧时效果特明显,而在稀播的条件下效果不太明显。
|
||
(2)调整密度和本数
|
||
对生长偏早的亲本适当放宽密度和减少插秧本数,以延迟抽穗;反之,则适当提高移栽密度和增加本数,以提早抽穗,一般可调节1~4d。调节天数,一是与品种有关,播始历期长,分蘖力强的亲本,效应一般大些,反之则小;二是与密度有关,越稀或越密效应越大。密度调节对母本要慎用,要在密度允许的范围内使用。一般不宜过稀,否则穗数不足,抽穗分散。在不过密的条件下,适当密植促进早始穗是可取的。对父本密度允许范围较大,效应也较大。适当稀植肥育,延迟延长花期也是可取的,密植需要慎用,否则花期太短,反而造成花期不能全遇。
|
||
(3)调整移栽方法
|
||
一般而言,带泥浅插比洗泥深插可提早1~2d抽穗。鉴此对偏早的亲本采取洗泥并在晴天中午栽插,田间留薄水以加重高温下的植伤败苗,延长返青期,一般可延迟2d左右抽穗;而对偏迟的亲本,采用带泥安排在傍晚插秧,以减少高温植伤败苗,缩短返青期促使早发,提早抽穗。
|
||
另外还可挑选秧苗来调节,对迟插的偏早亲本,选择分蘖少,素质较差的秧苗移栽;反之,挑选秧苗素质好,分蘖多的移栽,也可以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
||
三、分蘖期调节
|
||
从父母本移栽后到幼穗分化前这一阶段,约历时40d左右,这段时期内,利用叶龄对应法预测父母本生育动态变化,两者是否同步协调。如果发现不同步,可采取以下措施:
|
||
(1)在移栽后15d内,可用肥料调节法结合搭苗架,适当调整N、P、K肥料种类的比例,分别作为父母本的分蘖肥追施,促使两者同步生长。
|
||
(2)若在移栽15d以后预测到父本偏快的田块,则可根据亲本对水份敏感性差异的特性,采用水促早控和N控P、K促的方法,结合母本的正常烤搁田来控制该父本的生育进程,同时对父本偏施N肥(尿素)75~150kg/hm2,效果明显,一般可推迟3~4d始穗。
|
||
(3)对偏慢的母本可直接施用过磷酸钙375~450kg/hm2,或氯化钾150~225kg/hm2,也可用67.5~90kg/hm2,过磷酸钙,对水450~560kg的浸出液或1.2~1.5kg/hm2磷酸二氢钾,对水560~675kg/hm2,进行叶面喷施3~4次;对父本偏慢的田块,则用22.5~30kg/hm2过磷酸钙,对水150~190kg的浸出液或0.4~0.5kg/hm2磷酸二氢钾,对水190~225kg叶面喷施3~4次,或直接施用125~150kg/hm2过磷酸钙或112.5~150kg/hm2氯化钾,同时灌深水满田埂历时7~10d,一般可调节2~5d。
|
||
四、分蘗末(圆秆)期到拔节初期调节
|
||
此阶段是父母本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的过渡时期,也是对外界环境营养条件反应最敏感的时期,约历时5~7d。因此,必须抓住这个花期预测及调节的关键时间。观察要仔细、预测判断要准确、调节措施要果断,即要做到“细、准、狠”。细就是要仔细观察记载,第二双零叶期和第一叶枕距伸长期的出现时期;准就是预测父母本生育进程是否同步,运用叶龄对应法进行预测,若有偏差,差距多少等作出准确判断;狠就是提出的调节措施要具体果断,用什么肥、数量多少、什么时间用,排烤田多少时间、到什么程度,灌溉深度多少、历时多长等。
|
||
主要采用旱控水促和N控P、K促结合使用的措施。具体使用方法同分蘖期,一般可调节2~4d。在应用肥料调节特别是重N调节时,必须注意三点:
|
||
一是调节时间宜早不宜迟,一般在幼穗分化三期前效果较好,尤其在分蘖末期至拔节初期(幼穗分化前)效果最佳,因这时偏施N肥可延长分蘖期,增加高节位迟生分蘖,并提高成穗率,从而使抽穗期推迟。
|
||
二是数量要合理。在幼穗分化偏快一期的情况下,对生长势较差有所落黄的母本用尿素225kg/hm2左右。而对生育偏快又长势正常或旺盛的母本则要慎用N肥,否则不仅易恶化群穗结构,加剧病虫为害,而且会减低母本异交性能。父本则可施用尿素75~112.5kg/hm2进行调节。
|
||
三是方法要适当。偏施父本要采取球肥深施塞秧根,偏施母本则要先排水后施肥,只施中间几行母本,尽量不要施到靠近父本的1~2行母本。
|
||
五、幼穗分化期调节
|
||
(1)九二〇调节
|
||
对偏慢亲本,在6期末至7期末(即孕穗中后期),喷施20μg/g九二〇溶液,也可提早1~2d抽穗,此时调节效果相对好些,对雌雄蕊盛花粉粒影响较少。在幼穗分化4~6期初时可提早抽穗2d左右,但易造成雌雄蕊退化或花药退化较严重,虽然穗抽出,但不会马上开花,要经过1~2d后才会开花。
|
||
(2)多效唑调节
|
||
在生产上除九二〇外,还有用多效唑调节花期,对偏早亲本于幼穗分化4~5期时,施用15%多效唑1.5~3.0kg/hm2,对水750kg喷雾,可推迟2~4d。
|
||
(3)二甲四氯调节
|
||
对偏早亲本用20%二甲四氯水剂1.5~1.75kg/hm2,冲水750kg于幼穗分化初期喷雾,可使老根腐烂,根系生长暂时受到抑制,可推迟抽穗2~4d。但这后种药剂对穗粒有致畸作用,千万慎用,使用要适度,否则弊大于利,得不偿失。
|
||
此外用机械损伤调节措施,如重割叶、剥苞、拔苞、踩根、拔苗重栽、拔穗等更要慎用,不到万不得已,尽量不要采用。
|
||
六、抽穗扬花期调节
|
||
对于花期严重不足的田块,虽然通过上述各种措施调节,到抽穗扬花期,父母本花期仍有差异,这时可采用外露柱头法来调节花期。也就是利用外露柱头接受花粉时间长的特点,采取一切栽培措施提高母本柱头外露率,延长柱头活力的方法。
|
||
由于母本柱头露出后,其活力一般可维持3~4d(即外露柱头有3~4d的授粉受精能力),这相当于调节花期3~4d。因此,效应是明显的,而且这种异交栽培措施与高产栽培是完全一致的。因此,越来越受到生产上重视,值得大力提倡(推广)。
|
||
具体方法是:在正常喷施九二〇后,再每天用15~30g/hm2九二〇对水225kg喷施,可以延长母本柱头活力,增加授粉几率,起到调节花期的作用。
|
||
另外,对于个别田块可以借用其它田块同期抽穗的父本,带土移栽于母本行间进行传粉倒不失为一种可取有效的补救方法。
|
||
第七章 种子质量控制技术
|
||
第一节 亲本的保纯和繁殖
|
||
一、杂交亲本混杂退化的表现和原因
|
||
(一)主要表现
|
||
(1)不育系
|
||
无论是三系不育系还是两用核不育系。如果忽视提纯工作都可能出现不育性的变化。发生退化主要表现在:
|
||
①三系不育系的不育性(度)下降,出现少数花粉正常染色,自交结实的植株;两用核不育系可能会出现“育性漂移”,不育起点温度提升,从而严重影响育性的整体稳定性。
|
||
②可恢性变劣(三系不育系),配合力下降,异交性能、开花习性变差,结实率降低。
|
||
③农艺性状变异(分离)、熟期、株高、形状等参差不齐。
|
||
④劣杂株率增多等不良后果。
|
||
(2)保持系和恢复系
|
||
保持系的保持能力下降,恢复系的恢复能力减弱,配合力降低是保持系和恢复系退化的主要表现,同时出现农艺和经济性状衰退,以及杂株率增多等情况。
|
||
(二)混杂退化的原因
|
||
据各地调查和鉴定,机械混杂和生物学混杂仍是杂交水稻亲本和F1代杂种混杂退化的主要原因。它占总杂株率的90%以上,而不育系的遗传变异则与常规品种存在一定的差异。机械混杂和生物学混杂可以在繁殖制种中通过严格隔离和规范操作降低到最低限度。亲本本身的种性分离、基因突变等自然变异出现各种异形不育株。有的不育系对外界环境(主要是温度)比较敏感,会造成三系杂交水稻不育系花粉育性的变化,这种育性回复虽然会对当代杂种种子的纯度造成一定影响,因为它是不遗传的,因此对繁种的影响不大。
|
||
不育系的“育性返祖”则会造成不育系的退化。所谓“返祖”是指现行不育系是由正常结实的常规稻核置换转育而来,它的祖先至少有一亲本是正常可育的。这类不育系的个别单株在某个世代的育性自行恢复的现象,称为“返祖”现象。由于“育性返祖”往往是一不可逆过程,不育系中的“可育株”通过散粉会导致相邻不育株结实而成为可育株,且一个可育株与不育株串粉一般结实可达400~500粒,高的可达上千粒,比一般不育株的繁殖系数大5~10倍,从而造成不育系退化快、类型多,危害十分严重。这种“育性返祖”在两用核不育系中还表现为育性漂移现象。由于两用核不育系在繁种阶段其植株是可育的或半可育的,这给两用核不育系繁殖时剔除“可育”变异株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两用核不育系必须在严格的条件下进行提纯复壮,才能保证它的利用效果。
|
||
(三)混杂退化对生产的影响
|
||
(1)杂株类型
|
||
据各地对杂交水稻繁制种及大田的调查统计,杂株类型有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半不育株、变异株、大青株和异品种(常规籼、粳、糯稻)等。从近几年鉴定的结果看,繁种田、制种田和大田生产中的杂株一般以不育系和保持系为主,约占总杂株的75%~95%,这种现象在地区之间、年度之间和生产大田的表现是相一致的,而且是很有规律性的。
|
||
(2)对生产的影响
|
||
若用混杂退化的亲本进行繁殖和制种,杂劣株多,不仅大大增加去杂去劣用工,而且影响繁殖制种的质量和产量,严重的甚至不能作为种用。有的地方因种植纯度差的亲本或F1代种子,出现“三层楼,跷稻头”,“老中青”等现象,造成大范围(大面积)的严重减产,导致农户减少收入损失惨重,双方为此走上法庭对簿公堂,败坏了杂交水稻的声誉,影响了杂交水稻的推广。
|
||
二、三系亲本的提纯保纯和繁殖
|
||
(一)三系亲本的提纯保纯
|
||
1.三系亲本提纯保纯的重要性
|
||
三系提纯保纯,原种生产是杂交水稻繁制种工作的基础,是保证F1代种子质量,保持杂种优势,提高杂交水稻产量的前提。由于杂交水稻三系是互相依存、彼此制约的有机整体。只要其中一系发生混杂退化,就会产生连琐反应,互为影响,导致杂交水稻纯度降低,产量下降。
|
||
如前所述,虽然造成“三系”及F1代种子混杂退化的原因主要的大量的是机械混杂、生物学混杂,但是“三系”本身的变异或突变也是不能忽视的。
|
||
不育系是有缺陷的水稻品种,需要依赖保持系才能存在和繁衍下去,而保持系本身是常规品种,一旦保持系发生退化或变异,就会使不育系的育性恢复,配合力降低。如各地使用的协青早保持系,由于种性不稳,时有分离,是造成协青早不育系发生青秆株、变异株,粒型变短,剑叶变长等多种类型的原因之一。不育系不育度、不育株率的降低,染色花粉的增多和自交结实等现象的产生,除受到保持系影响外,不育系本身细胞质内遗传物质如线粒体(DNA)、叶绿体(DNA)、叶绿素蛋白质(RUBPC)等的突变也是不能排除的。
|
||
恢复系如IR26、IR24、明恢63、测64-7、密阳46等,在各地多年种植以后,由于生态条件的不同或改变,经常分离出农艺经济性状不同于典型的植株,如IR26在浙江分离出早熟株、迟熟株类型,早熟株的生育期比IR26早10d左右,恢复度不到80%左右。明恢63则分离出比典型株的株型松散,叶片较窄、挺直,叶色较深、粒型变短等类型。密阳46也同样有一些早熟株出现,据观察这些类型的后代发生更严重的分离,恢复度显著下降。
|
||
因此,做好三系提纯复壮,定期生产原种,是杂交水稻生产丝毫不能放松的工作。
|
||
2.三系亲本提纯复壮与原种生产的程序和方法
|
||
(1)分步提纯法
|
||
分步提纯法的基本理论依据是,在三系亲本之间,其恢保关系比较稳定,但株系间存在差异。它的主要程序是将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分开,分步进行选择提纯。主要环节是单株选择、成对回交、分系测交、分系鉴定、混系繁殖。
|
||
(2)配套提纯法
|
||
配套提纯的基本理论依据是,三系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整体,而三系又各自不断地发生变异,三系个体变异带来了群体变异和三系之间遗传关系的变异,这些变异存在着复杂性、连续性和多向性,致使株系间和不同单株之间的配组往往存在显著差异。必须将三系亲本在单株选择的基础上配套成组、成对提纯,在配合力、优势鉴定的基础上,选出最优的成对配套单系亲本组合。配套提纯法的特点是三系成套或成对回交、测交,以测交F1代的产量为主要依据,评选成套三系的单系亲本作为原种。根据这一原理各地结合当地实际发展起了多种具体方法,其基本的程序是通过建立杂交圃,成对回交圃、鉴定圃和原种圃来完成。这种方法的程序比较复杂,周期长、用工多,是针对“三系”混杂退化主要由内因引起而采用的方法。从实践来看,通过此法生产的原种质量可靠,但原种数量少,需要多次加代繁殖,才能在繁制种生产上应用。此法一般在有经验、有设备的单位和亲本种性不稳的情况下采用。
|
||
(3)简易提纯法
|
||
简易提纯法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三系亲本提纯法,它的依据是:
|
||
①三系亲本的遗传基因是基本纯合,相对稳定的;
|
||
②造成三系及F1代混杂退化的主要原因是机械混杂和生物学混杂,而不是由于三系本身的变异使杂种优势减退;
|
||
③在三系的核质关系中,多数性状由保持系和恢复系的核基因控制,只要维持保持系、恢复系的典型性状,就可以防止三系退化,稳定不育系的育性和杂种优势;
|
||
④不育系有少量染色花粉和自交结实,除受遗传因子控制外,还受环境因素影响,自交种子的后代绝大部分是不育的,不同的自实率亲本与其F1代产量也无明显相关性。
|
||
简易提纯法的特点是不需要成对回交,也不需搞分系测交和优势鉴定,而以三系的典型性和育性作为选留的依据。方法简便、周期短、繁殖群体大,在生产上应用最广。现将由南京农业大学陆作楣提出的典型的简易提纯法即三系七圃法,简述如下。其主要操作程序是单株选择、分系比较、混系繁殖,不育系设株行、株系和原种三圃,保持系和恢复系设株行、株系二圃,一共七圃(图7-1)。
|
||
第一季:根据典型性状选择优良单株。不育系选150~200株,用保持系回交,保持系、恢复系各选100~120株。均为单株收种。
|
||
第二季:将上季按单株收获的种子种植成株行圃。不育系和保持系每株行250株,恢复系每株行500株。通过育性、典型性鉴定,初选株行。不育系用保持系中优良单株进行回交生产种子。
|
||
第三季:初选的三系亲本株行收获的种子升入株系,为了防止遗传基础的贫乏,每年升入株系的单株不应少于20个,根据鉴定结果,选定典型的株系混收作为原种。
|
||
第四季:不育系原种圃。将入选的不育系混系繁殖,回交亲本用保持系的典型种。
|
||
(4)两步提纯法
|
||
浙江省种子公司曾经提出的两步提纯法是分析了三系的混杂退化,既有内因,也有外因的关系,它的做法就是将配套提纯法与简易提纯法结合起来,做到取长补短,分工协作,使原种生产既保证质量又满足数量,基本程序分第一步和第二步。
|
||
图7-1 杂交水稻三系七圃法亲本提纯程序
|
||
第一步为配套提纯。配套提纯如前所述,全省确定一个有经验、有熟练专业技术人员,有设备的原种场负责。每年根据全省各地、市原种场生产需要提供经测配过的三系亲本单株。
|
||
第二步为简易提纯。经过第一步测配提纯的单株,由各地、市原种场采用简易提纯法生产原种。
|
||
在实行第二步提纯时,如果一个地区要求制种的亲本不需要很多,地市原种又有扩大不育系株行圃的条件,那么可以由原来的“三年七圃”生产原种缩短为“二年四圃”生产原种,第三年便可以实现由原种制种的目的。
|
||
浙江省采用“两步法”提纯生产的“三系”原种,经过多年鉴定,保持了品种典型性,育性稳定,配合力、恢复力等性状都较好,杂种优势较强,“三系”亲本和F1代种子都达到原种、一级种的标准。承担第二步提纯的各原种、良种场,简化手续,缩短原种生产周期,节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
||
3.“三系”提纯的技术要点
|
||
(1)选好生产基地,重视栽培技术
|
||
“三系”原种生产是关系到各地杂交水稻生产的大事情,原种的丰歉直接影响到繁制种面积和杂交水稻的种植计划。在建立原种生产基地时,应选择土地平整沟渠配套、排灌自如、没有检疫病害的地区。为了防止生物学混杂,要注意周围的自然隔离条件和农户的茬口安排、品种布局等,以保证原种正常顺利的生产。确定的选种圃、株行圃、鉴定圃等田块,要求土质较好,均匀一致。田间操作,尤其是肥水管理要按照试验区的要求,促使稻苗生长发育一致整齐,减少人为的误差,以免影响单株选择、株行比较、优势鉴定的正确性。
|
||
不论采用哪种方法提纯,建立选种圃、株行圃时,都要适当放宽行株距,以提高单株种子量和株行产量,为扩大繁殖系数,增加原种产量创造条件。不育系株行圃的行比可采用1∶2或2∶1,株系圃,原种圃可适当扩大行比。株行圃的每个株行,在3叶期时,要选择有代表性的10~20个单株,定期观察主茎叶片数,作为考察典型性的内容之一。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株行圃、株系圃,还应记载分蘖动态,为评选株行、株系提供相关参考依据。
|
||
在进行提纯复壮过程中,更要按照规定做好严格隔离和防杂保纯工作。
|
||
(2)正确掌握“三系”品种的典型性
|
||
掌握“三系”典型性是提纯复壮的基础,不论采用哪种方法提纯都必须遵循这一原则。品种典型性就是品种真实性,是一个品种的基本面貌和特性。在选择单株,评选株行时,都要符合这些典型标准。一般说,品种性状分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质量性状如叶鞘、叶缘、稃尖色泽等,有些品种呈紫色或浅紫色,有些为无色,不易受环境条件影响,遗传性比较稳定,容易区分,是确定一个品种的主要特征,必须严格掌握。抽穗期(播始历期)、粒形、千粒重、株高、穗长、着粒密度等数量性状,遗传力比较高,比较稳定,变异系数也比较小,在选择和确定典型性时,同样应作为重要的标准。根据生产实践“四型”是选择和确定典型性的重要指标:
|
||
①株型 包括株高、茎集散度、单株有效穗。
|
||
②叶型 包括叶鞘色、叶片色、剑叶特征,如剑叶的宽、狭、厚、薄、长短、挺拔、皱卷及角度大小等。
|
||
③穗型 包括穗的形状,如直生形、垂头形、弧形、半圆形、弯形和穗颈的长短、粗细等。
|
||
④粒型 包括粒的形状,如卵圆形、短圆形、椭圆形、直背形、新月形,芒的有无、长短、又分稃尖、谷壳色泽、千粒重,以及抽穗期(播始历期)等性状。
|
||
在具体测定以上性状,如株高、穗长、千粒重等,可用平均数选择法,就是通过各种样本的考种,计算出总平均数加减一个标准误差的范围;抽穗期(播始历期)、叶片数、单株成穗数等,可用众数选择法(如在50个株行中,有35个株行在8月15日抽穗,那么抽穗期的选择标准就定在8月15日,或前后相差一天的范围)。在最后决定取舍或确定当选单株、株行、株系时,还要掌握品种的质量性状从严,数量性状从宽;变异系数大的性状从严,变异系数小的性状从宽;父本从严,母本从宽的原则,并重视抗病性、整齐度、青秆黄熟等性状。不育系要选开花习性好(如柱头发达、外露率高、开颖角度大、开花较早等),恢复系、保持系选抽穗整齐、花药丰满、花粉量足、开花散粉畅的性状。
|
||
(3)花粉染色镜检技术
|
||
在提纯时,都要进行不育系育性的鉴定。育性鉴定有自然隔离检查、套袋检查和花粉染色镜鉴检查等。自然隔离检查,方法简便、比较可靠,但在材料多、隔离距离要求严格的情况下,很难找到这样的隔离条件的地点。套袋检查、花粉染色镜鉴检查,是常用的方法。花粉染色镜鉴检查,常常由于选取花粉迟早或时间、镜鉴视野等不同,结果往往差异较大。
|
||
花粉染色镜检是利用不育系花粉败育时间的迟早,影响着花粉壁的成熟度和含淀粉量的多少,经碘-碘化钾溶液染色,呈碘败(皱形,不染色)、圆败(圆形,不染色)、染败(圆形,染色有深有浅)。不同品种的不育系的花粉,碘败、圆败、染败组成比例是不同的。如属于孢子体不育的不育系,珍汕97A、协青早A等是在单核期败育,只少量花粉在双核、三核期败育,花粉呈皱形,以不染色的碘败为主。属配子体不育的不育系,如BT型、滇型不育系,多在双核期、三核期败育,花粉以染败或圆败为主。保持系是常规品种,花粉呈圆形、丰满、深染色。
|
||
花粉染色镜检的具体做法是:当不育系见穗后、始穗前,选取主穗(或第一次分蘖穗)抽出3~4cm时,在上午8:00前,剪一穗或取一穗上、中、下部各一朵花,编号放于湿毛巾内,带回室内,然后用普通100倍的显微镜,先在载玻片中央滴绿豆大小、浓度为1%~2%的碘-碘化钾溶液(配制方法是:取碘化钾2g溶于5~10ml蒸馏水中,然后加入1g碘,待全部溶解后,再加入蒸馏水200~300ml,即成碘—碘化钾溶液,存放于棕色瓶中备用),用镊子在每朵花中取出两个花药,在溶液中充分捣碎,使花粉粒分布均匀,减少重叠,取出花药残渣物,调整好显微镜的光线和焦距,从边缘开始,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进行全视野扫描,记录圆败(包括正圆不染色的大小个数)、染败(浅染色至较深染色的圆形个数)和其他(包括深染色正圆形的),然后以一个花药含1000粒花粉的标准,计算出碘败、圆败、染败(含其他的,在备注中说明)花粉组成百分率。或者是在载玻片上,经过全视野扫描后,选取有代表性的5个视野,计算出碘败、圆败、染败的花粉组成百分率。
|
||
花粉染色镜检的穗(株)数,因种源或材料不同,或是人力条件等,可适当有所变动,一般选择的单株材料株株都要镜鉴,并结合套袋。野败型不育系,如珍汕97A碘败率要求100%,不低于95%,无染色花粉,无自交结实。株系圃镜鉴50株(穗)以上,套袋不少于30穗(株),以碘败为主,无自交结实。
|
||
(4)“三系”提纯要坚持混优繁殖
|
||
因为人为的选择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选择那些繁茂性好、穗大粒多的单株或株行的,而这些“优良”的株行(系),往往不一定代表品种的群体而走样,选一个株行(系)繁殖,极有可能会偏离品种典型性。从群体遗传学来分析,如果连续单株的连续选择、繁殖,容易造成控制品种产量或其他性状的一些微效基因的丢失。这些基因一旦丢失,对自花授粉的水稻来说是不可逆的。可见,作为一个品种群体,不是越纯越好,如果纯中带有“杂”(基因型的异质性)反而更“壮”。因此,在进行株行比较时,株行与株行之间,在品种典型性、株高、整齐度、抽穗期基本一致的前提下,要采取求大同存小异,混优繁殖,以利于保持原品种的典型性。
|
||
(二)“三系”亲本的繁殖
|
||
1.不育系繁殖
|
||
(1)不育系繁殖的特点
|
||
不育系繁殖是不育系与保持系杂交生产种子,制种是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生产种子。不育系繁殖与杂交水稻制种的特点基本相似,在技术措施上,大同小异。但是,又有它的特殊性,与杂交水稻制种相比较,主要有以下几个不同的特点。
|
||
①母强父弱 不育系繁殖田父本保持系的生育期比恢复系短,分蘖力不仅比恢复系弱,甚至比不育系还弱。制种田的苗架往往是父强母弱;不育系繁殖田则与其相反,不育系具有营养生长优势,分蘖力强于保持系,不育系繁殖田的苗架,往往是母强父弱。往往易造成父本有效穗数不足,因此,不育系繁殖田特别要注意保持系的培育,使其花粉的供应能以满足不育系结实的要求,这样才能提高不育系繁殖田的产量。
|
||
②植株高度差异不大 繁殖田的不育系和保持系,由于是姊妹系,植株的高度差异不大。一般不育系由于穗颈下节间短,株高略低于保持系10cm左右;而且保持系生育期短,营养体小,加之保持系的穗型小,粒数少,花药又比恢复系短,每个花药花粉量较少,易造成田间潜在花粉量相对不足。因此,要提高不育系的异交结实率,其行比就不宜过大,一般为2∶6或2∶8。
|
||
③生育期差异不大 繁殖田的不育系和保持系的生育期仅稍有差异,不育系从播种到始穗,比保持系长3~4d,花期相遇问题较易解决。
|
||
④种子纯度要求高 繁殖田不育系的种子纯度,不仅直接影响到制种的纯度和产量,而且影响到杂交水稻杂种优势的发挥。因此,繁殖田的种子质量比制种田要求更高,在繁殖、制种和杂交水稻三田中,防杂保纯的重点应在不育系繁殖田。
|
||
(2)不育系繁殖要点
|
||
①季节安排 目前,应用的不育系、保持系都是感温性较强的早籼类型品种,如珍汕97A、珍汕97B、D汕A、D汕B、威20A、威20B、金23A、金236等。虽然一年四季均可繁殖。但是从保证质量和提高产量两方面考虑,除冬季南繁外,应提倡早夏繁,缩短春、夏繁,不宜秋繁。
|
||
早夏季繁种产量高、质量好,主要有较多的优越条件:
|
||
一是有利于搭好丰产苗架。早夏季繁种的播始历期一般比夏季要长7~8d,营养生长期也相应拉长。在营养生长的5~6月份,温度适宜,光照充足,容易搭好父母本丰产苗架,为穗多、粒多奠定基础。
|
||
二是早夏季繁种的抽穗扬花期是在7月10日到大暑前,这段时间梅雨季节则过,而伏天尚未到来,光、温、湿诸因素都适宜父母本开花授粉,有利提高异交结实。种子进入灌浆期以后,又是伏天来临之时,有利种子正常成熟、收晒、风干、扬净,既可增加繁种产量,又可大大提高种子质量,减轻稻粒黑粉病和穗上发芽。
|
||
三是既可与早稻迟熟品种抽穗扬花期错开15d以上,有效防止与早稻串花,又可杜绝前作早稻谷成苗,保证种子纯度。早夏季繁种田前作是以大小麦或油菜为主,可避免秋繁那样,早稻谷落田成穗,造成串花,或者是与晚稻(包括杂交稻、粳糯稻)花期相遇,严重影响种子纯度。
|
||
四是早夏季繁种田收后,可增种一季晚稻,提高了经济效益。
|
||
夏季繁种是各地的主要形式。夏季繁种产量较高,纯度有保证,但空秕谷、芽谷较多,影响种子净度和发芽率。特别是播种前和收割之后,将近一个月左右时间,光、温、土等自然资源浪费很大,土地产出率很低,不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春季繁种虽然产量高,收获后可种一季晚稻经济效益较好,但是其父母本基本上与迟熟早稻品种同时抽穗扬花,隔离难度较大,容易受到串粉,纯度难以保证^此外,整个抽穗扬花灌浆成熟期尚处于梅雨季节,往往黑粉病和穗上发芽较严重,影响种子质量。因此,从发展的角度看,春繁和夏繁将逐渐减少。而秋季繁种隔离困难,容易受到晚季稻的串粉,纯度不能保证,且产量不高不稳,一般情况下不宜采用。
|
||
②培育壮秧,强化父本栽培 繁种的父本(保持系)的播始历期不仅比恢复系短,而且比不育系还短3~4d,分蘖成穗的时间短。一般穗子小,穗数少,花药短(如珍汕97B,花药仅为1.95mm长,测64和明恢63则分别为2.45mm和2.55mm)。因此要千方百计培育多蘖壮秧,改大田攻苗为秧田攻蘖。要求父母本15~18d秧龄,父本带蘖1.5个以上,母本带蘖2.0个以上。同时,父本移栽应比母本早3~5d,适当扩大操作行间距,并采取球肥深施“塞秧根”等“吃小灶”措施,促使早发,争取更多的分蘖成穗,增加穗数和颖花数,以延长开花历期,并增强和提高与母本的共生能力。
|
||
③适当扩大行比,插足落田苗 繁种田由于受父本生育特性所限制,行比应比制种田小一些。但是,从各地繁种实践看,行比也不能过小,应适当扩大,以利提高产量。根据金华市石门农场等地经验,要使产量达到2250kg/hm2以上,父母本行比应为2∶8或2∶10。父母本间距26.6cm,父本行株距16.5cm×10cm,母本行株距13.2cm×13.2cm,父本插9.0万丛/hm2,母本插45.0万丛/hm2,并且采用畦式栽培,以利父本生长和赶花粉。
|
||
在扩大行比、增加每公顷丛数的同时,还必须插足落田苗。足苗是足穗的基础,一般产量2250kg/hm2以上,父本应插足36万落田苗,即每株带蘖1.0个以上,每丛插双株;母本应插足225万苗/hm2,那每株平均带蘖1.5个以上,每丛插双本。通过肥水管理,父本达到90万~150万个/hm2,每穗100粒以上;母本300万穗/hm2,结实率40%~45%。
|
||
④确保花期相遇,提高异交结实率 由于父母本的遗传基因基本相同,植株形态相似,而不育系具有生长优势,播始历期比保持系长3~4d,始花到终花历期也长2~3d。因此,在一般情况下,花期相遇要比制种田有把握。但是,父母本的栽培条件要求不一样,如播种量的差异,秧苗带蘖的不同,以及本田的施肥量不同等,这些不同的技术措施,往往影响着父母本播始历期的变化。再加之父本花期短、花粉量少等原因,只要稍有偏差或是思想麻痹,就会造成花期不遇,影响繁种产量。因此,繁种过程要摸索和总结栽培措施与父母本生长发育的关系,并重视花期预测工作。具体方法措施与制种相同。
|
||
喷好九二〇等激素是提高异交结实率的重要措施,要做到适时、适量、适法。具体措施参照第五章。
|
||
⑤保证纯度,提高质量繁种田的用种,要选用高纯度的种子。浙江省采用“两步法”提纯后,珍汕97不育系已经实现原种制种,原种圃就是繁种田,种源都是经过提纯的原种,生产的种子纯度都是可靠的。在采用协青早A、D汕A、Ⅱ-32A等不育系繁种时,种源要选用纯度高的进行繁殖,如用纯度不高的种源繁殖,种子质量就很难得到保证。
|
||
在繁殖过程中,要严格做到防止机械混杂和生物学混杂,尤其是保持系在授粉结束后,一定要提前割青,这是防止保持系混入不育系中的最有效的措施。
|
||
2.保持系、恢复系的繁殖
|
||
(1)采用良种播种
|
||
精选种子,保证用纯、净、健、壮的种子播种。
|
||
(2)稀播培育壮秧秧
|
||
田播种量不宜超过450kg/hm2,并施好断奶肥和促蘖肥,施肥量应比一般秧田增加1/3。同时,要增加磷、钾肥比例。
|
||
(3)适当缩小行株距,走壮秧少本密植的路子。
|
||
通过增丛减苗,为在早发的前提下,降低苗峰打好基础。
|
||
(4)施肥
|
||
采用“前促蘖、中壮苗、后攻粒”的施肥技术。施肥量一般掌握450kg/hm2标准肥,并增施磷钾肥。
|
||
(5)抓好质量
|
||
严格隔离,做好防杂、保纯,确保种子质量。
|
||
三、两系亲本的保纯和繁殖
|
||
(一)两用核不育系的保纯
|
||
1.两用核不育系性状变异的表现
|
||
(1)育性漂移
|
||
一个新育成的光温敏两用核不育系,在技术鉴定时,尽管育性转换起点温度表现基本一致,但随着繁殖世代的增加,个体间育性转换起点温度将表现明显的差异。不育基因来源于粳型农垦58S的秈型核不育系W6154S,1988年通过了技术鉴定,1989年夏季出现了不育性波动。据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1990年从湖北、福建、广东、江西等省征集W6154S种子试验,结果来自各地的W6154S育性转换起点温度很不一致,花粉败育类型和自交结实率均表现有明显的株间差异。从农垦58S转育的培矮64S,1991年技术鉴定时,不育起点温度为23.31℃。随后,通过二年的繁殖和人为选择留种,1993年在长沙人工控制不育条件下进行育性鉴定,在光照14h、气温24.02℃条件下,有的单株产生了少量自交结实。同年据湖南汝城县气象站在自然条件下观察,培矮64S不育临界温度达24.51℃。1994年据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用培矮64S的160个单株在育性敏感期,用日平均温度29.29℃、14h日光照处理,结果只有25个单株的花粉为碘败,自交结实率为0;2个单株自交结实率30%以上,其余133个单株的自交结实种子1~10粒。由此说明,培矮64S个体间不育起点温度产生了差异。1996年,湖南芷江县的少部分制种田,由于7月15~17日连续3d遇上低温(日均温分别为22.8℃、22.71℃、24.0℃),7月底至8月初抽穗,不育性产生了波动。据田间调查并抽样隔离自交表明,2%左右植株恢复了可育性,自交结实率为50%~70%,2%左右植株自交结实率为20%~50%,3%左右植株自交结实率在20%以内,93%左右植株仍未产生不育性波动,由此进一步说明了培矮64S通过几年的繁殖后,个体间不育起点温度的差异逐步体现。
|
||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不育起点温度的差异及变化具有普通性,除农垦58S的不育基因来源外,其他不育基因源也表现类似。衡农S-1于1989年通过技术鉴定,当时不育起点温度约24℃,到1993年用于大田制种时,7月初遇上日平均气温低于24℃天气。据7月20~24日田间调查,花药开裂散粉植株占15%左右,有的单株自交结实率高达71.38%。如1988年安农S-1不育起点温度25.8℃,通过系统选育获得的安农S-1-6,不育起点温度降至25℃。用安农S-1为不育基因供体转育的测64S,1994年在分期播种试验中发现25%可育株,通过不断选择鉴定,1996年技术鉴定时,不育起点为23.0℃。
|
||
(2)育性转换起点光照长度变异
|
||
在粳型光敏核不育系的分期播种试验中,如7001S,1990—1991年8月25日左右在长沙出现不育性向可育性转换,但并非所有单株在同一天开始转换,在100株的群体中,转换的时期相差3~5cU由此可说明7001S个体间存在育性转换起点光照长度的差异。
|
||
(3)农艺性状变异
|
||
在研究中发现,随着光温敏核不育系不育性向可育性的转换,生育期、株高、株叶形也往往出现较明显的株间差异。这些性状的差异在不育系表现完全不育时表现不大明显,由于人们往往只注意不育性的一致性而忽视这些性状的差异。
|
||
2.光温敏核不育系性状变化的原因
|
||
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转换起点温度(或光照长度)的遗传漂移是育性变化的主要原因。由于不育系育性转换起点温度的株间差异,在不育系繁殖时,起点温度较高的单株,其可育的温度范围较宽,在温度经常变化且有时变化幅度较大的自然条件下,自交结实率也较高。相反,起点温度较低的单株,因可育温度范围较窄,自交结实率也较低。在繁殖不育系时,人们往往只求产量忽视株间的自交结实率差异。随着繁殖世代的演进,群体内育性转换起点温度向上漂移。
|
||
一个新育成的光温敏核不育系,在技术鉴定时即使不育转换起点温度较低,而且群体育性较整齐,经2~3代的繁殖,就有可能变为不合格的不育系(表7-2)。如培矮64S在1991年技术鉴定时不育起点温度为23.3℃,1993年已上升至24℃,有的单株高达25℃,甚至更高。
|
||
表7-2 水稻光温繁核不育系不育起点温度的遗传漂移
|
||
3.两用核不育系的保纯
|
||
(1)核心种子生产技术
|
||
鉴于两用核不育系种子生产的特殊性,为了保证两系杂交水稻种子质量。人们提出了由核心种子来生产两用核不育系原种和繁殖的策略。所谓核心种子就是指两用核不育系最原始的典型单株,经人工光温控制处理确认雄性不育性后割茬再生的,自交结实的种子,核心种子的生产可以说是育种家种子的生产,它的技术和条件要求比三系严格得多,基本程序为单株选择→人工低温/长日照处理→花粉育性镜检→割茬再生→人工短日照/低温处理→再生苗自交结实留种(核心种子)→海南冬繁(原种)→低温/短日照繁殖(原种一代)→制种。采用核心种子生产保纯,虽然种子纯度高、质量好,但是程序繁琐、成本高。具体操作技术为:
|
||
①建立单株选择圃 利用原种一代或纯度较高的种子建立单株选择圃。根据不育系生育期长度确立播种期,一般可在4月份播种,5月份移栽,密度13.3cm×16.6cm或13.3cm×20cm,单本移栽,采用一般栽培管理技术,让植株表现应有的特征特性。在幼穗分化前,根据不育系农艺性状典型性进行选择,当选单株数依人工气候室的大小和原种生产需要而定,一般可选择500~1000个单株。将选择的单株带泥移植至盆内,尽量减少植伤或无植伤,以免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
|
||
②人工气候室的处理与选择 当植株进入育性最敏感的时期,一般在幼穗分化第4~6期,用长光照14h/d光照强度150001x左右、23.5℃低温(一天内温度变幅19~27℃)处理5~10d。抽穗开花期进行花粉育性镜检,镜检时期从始花期至末花期,逐日取当天开花的颖花镜检,并在齐穗后15d左右检查单株的自交结实情况。选留花粉败育彻底,无自交结实,其他农艺性状典型的单株作为核心植株,其余单株一律淘汰。
|
||
③再生复雄处理 将人工气候室选留的单株移植到日光充足、气温25~30℃的大田,尽可能稀植,株行距33.3cm×33.3cm。进行割茬再生,待分蘖充分长出后,将老穗和老黄叶片剪掉。分蘖开始幼穗分化时,再将植株移至短光照(13h/d)、低温(20~22℃)的人工气候室连续处理15d左右,使育性得到恢复。见穗时将人工气候室的温度升至25~28℃,使抽穗、开花、散粉顺畅,提高结实率和种子充实度,并随机取样镜检花粉育性,以判断处理效果,同时单株分别套袋。待种子成熟时,再逐株按不育系性状典型性进行一次选择,选留性状典型,结实率基本一致的单株,混合收获种子,得到核心种子,即为育种家两用核不育系的原原种。
|
||
湖南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中心从1994年起对培矮64S进行提纯复壮,生产核心种子。实践证明,在原用于制种的培矮64S种子单株选择田选取1000株,通过人工气候室筛选后,有20%左右单株入选,即选到200株完全碘败株,在大田和人工气候室条件适合,培育管理较好的情况下,通过再生苗恢复育性,每株可收到核心种子300粒左右,200株共收60000粒核心种子。若用原种一代种子建立单株选择圃,起点较高,通过人工气候室筛选后,入选率高,核心种子量增大,能基本满足繁种生产种源的需要。
|
||
(2)利用自然温光条件生产核心种子(原原种)
|
||
利用自然温光条件提纯、生产两用核不育系原种,首先必须具有适宜于不同起点温度值充分表达的自然温光条件,使起点温度不同的单株表现差异明显,从而易于鉴别。根据对气象资料分析,海南三亚2月中、下旬的最高日平均温度26℃左右,最低日平均温度17~18℃,日平均温度一般为23~24℃。如果将不育系的敏感期安排在这一时期,不同起点温度的单株都可充分表现各自的育性。起点温度高于24℃的单株表现可育,结实基本正常;起点温度23~24℃的单株,结实率中等,并出现反复的育性波动;起点温度低于23℃的单株,结实率较低,表现不育的时间较早,并且有较长的不育期。因此,根据自交结实率的高低和育性波动情况,可以较准确地鉴别不育系群体中育性转换起点温度不同的单株。实践证明,不用人工气候室鉴定,而利用自然温光条件生产两用核不育系的核心种子及原种是可行的。此法程序简化,降低了成本。
|
||
另外,粳型光敏核不育系育性的外界控制因素主要是光照长度,不育与可育的转换有较明确的季节性,因此原种生产及繁殖技术较籼型温敏核不育系容易。
|
||
(3)光温敏核不育系种子纯度鉴定
|
||
为了保证两系杂交水稻种子的纯度,原则上应采用不育系的原种一代制种。不管如何,凡是将用于制种的不育系种子,都必须首先进行纯度检验。纯度检验的方法主要是种植鉴定,其中又以海南种植鉴定为主。
|
||
在不育系繁地基地收购种子时,分户取样,造册登记。当年秋季至次年春季在海南进行种植鉴定,其鉴定技术要点如下:
|
||
①适时播种让育性敏感期避过育性转换起点温度以下的低温天气。根据对海南三亚市气象资料的分析和不育系生育特性,播种期一般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或12月中旬,育性敏感期分别在11月中旬和3月中旬以后。
|
||
②鉴定田的田间设计要合理 选择安全隔离区作纯度鉴定田,每个样品不少于500株,密度13.3cm×16.6cm。严格注意随机性,不能选秧移栽,每穴单本。用原种作对照。
|
||
③搞好培育管理 移栽返青后,逐样品清查,严格每穴1株,登记每个样品的株数。鉴定田不能粗放栽培,但也不宜采用高肥水平栽培,整个生育期不要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搞好病虫防治,让稻苗长势长相中等,生长发育正常,让育性及其他农艺性状充分表现,有利于对杂株的识别,达到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
||
④掌握正确的鉴定时期与方法 分别在分蘖期、抽穗期、成熟期进行鉴定,其中以抽穗期的鉴定为主。每次鉴定前,认真观察对照后,以不育系各方面性状的典型性为依据,逐个样品逐株进行判别,分类登记。若在育性敏感期遇上了低于育性转换起点温度的天气,鉴定样品产生育性变化时,可进行花粉育性镜检,观察开花散粉情况;成熟期可取样考种,调查自交结实率,以对照为标准,结合评定鉴定样品的育性纯度。
|
||
⑤鉴定结果的处理 用于制种不育系的种子纯度要求达到国家标准(99%)以上(表7-1),达不到标准的样品,应及时清出相对的不育系种子,作报废处理。
|
||
湖南省水稻光温敏核不育鉴定标准:
|
||
a.育性标准:有明显的育性转换期,育性转换的临界温度不高于24℃,完全不育期稳定在35d以上;在彻底败育时期,不育株率100%,花粉败育率99.7%以上,在隔离栽培条件下自交结实率低于0.1%。
|
||
b.制种繁殖特性标准:在667m2以上制种田,异交结实率达40%以上。在制种特性方面,柱头外露率50%以上,父母本花时相遇率60%以上,闭颖率10%以下,株叶型良好,抽穗较整齐,张颖历期与角度适宜。在可育期,表现散粉基本正常,自交结实率达40%以上。
|
||
c.组合产量与品质标准:所配制的组合,产量较现有三系同熟期当家组合增产5%~10%,或产量相当,但米质比现有三系同熟期当家组合提高一个档次以上。
|
||
d.抗性标准:对省内主要病虫害,尤其是稻瘟病、白叶枯病、黑粉病等,在田间的抗性鉴定圃中表现发病率不高于现有抗性较强的不育系。
|
||
4.两用核不育系繁殖
|
||
(1)籼型温敏核不育系繁殖
|
||
①海南冬季繁殖 第一,繁殖时期的安排。多年来对培矮64S在海南三亚冬繁的研究与实践表明,可育的最适温度为23.3℃,可育上限温度为25.6℃,可育下限温度19.0℃,不育临界日长为12.85h,可育最适日长为12.Oh。根据培矮64S生育期特性和海南三亚的气候特点,培矮64S在海南三亚冬繁于11月20日左右播种,育性敏感期处于2月下旬,温度和光照条件最适于向可育转换,3月中旬抽穗,气温升高,日照加强,有利于抽穗、开花、结实、繁殖产量最高。
|
||
据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1991—1996年在海南三亚对培矮64S的12次冬繁,除1991年第二批繁殖(3月下旬抽穗)失败外,其余各年各次繁殖都基本成功,其中以3月中旬抽穗的成功率最高(表7-3)。为了使海南冬繁育性敏感期的低温条件更可靠,若能在海南找到有冷水灌溉的繁殖基地,繁殖产量将更加理想。
|
||
表7-3 培矮64S海南三亚冬繁结果
|
||
第二,栽培管理技术。提高种子发芽率,培育分蘖壮秧。在当地秋季收获的种子,11月或12月份去海南三亚浸种催芽,如果种子有休眠特性,发芽率将有一定影响。培矮64S种子收获后3个月内发芽率不正常。因此,去海南冬繁的种子要适时收割,及时干燥,浸种时可用1%的稀硝酸浸12h,打破休眠,用最适宜的温度(30℃左右恒温)催芽。秧田要求平整,施足基肥,稀匀摆播种子,防止鼠、雀为害,保证发芽正常的种子粒粒成秧。及时追施“断奶肥”,促进分蘖。为了提高种子繁殖系数,在育好秧苗的基础上,移栽时适当稀植,密度为16.5cm×20cm,严格单本移栽。繁殖田要求中上肥力水平,大田基肥足,追肥早,使秧苗在充足的营养条件下发挥生长潜力,营养生长期适当延长,提高分蘖成穗率,发挥多穗大穗的增产作用。单株有效穗10个以上,每穗种子100粒以上,繁殖系数1000倍以上。
|
||
第三,防杂保纯措施。两用核不育系的繁殖,自交结实率一般不如大面积水稻生产结实率,易与其他水稻品种串粉异交,造成生物学混杂。为了保证繁殖种子的纯度,繁殖田的前作以不种水稻的为好,并要有严格的隔离条件。如采用抽穗期的时间隔离,繁殖区与非繁殖区的抽穗期要错开20d以上;若用距离隔离,繁殖区与非繁殖区相距不少于200m。分蘖期、抽穗期、成熟期为除杂的主要时期,应根据不育系性状的典型性除杂,凡农艺性状不典型,自交结实率不同于一般植株的个性,都应按杂株清除。在播种、移栽、收割、干燥、加工等一系列操作过程中,都要防止机械混杂。
|
||
②冷水串灌繁殖 目前,能够较安全制种的籼型两用核不育系,其育性转换的起点温度较低,如培矮64S育性转换起点温度为23.5℃,安农810S、安湘S起点温度低于24℃。这些不育系在育性敏感期即使遇上了日平均气温23~24℃的天气,所表现的只是不育性的波动,自交结实率只有5%~10%。要使自交结实率达到40%以上(湖南省光温繁核不育系技术鉴定标准),必须使不育系育性敏感期连续10d左右处于21~22℃冷水环境。湖南、江西、浙江等省一般3月中旬至10月上旬为全年的水稻生产季节,其中播种季节在3月中旬至7月中旬。育性转换起点温度为23.5℃左右的温敏型不育系,无论是早稻还是中、晚稻类型的生育期,也不管安排什么季节播种,采用一般的水稻生产技术,难以获得不育系繁殖的较高产量。培矮64S、香125S等,在一般年份内的整个水稻生产季节均表现不育。因此,育性转换起点温度较低的温敏型核不育系,其繁殖曾一度成了难题。
|
||
湖南杂交水稻中心发明了冷水串灌繁殖技术,解决了育性转换起点温度较低的温敏型核不育系的繁殖难题。利用水库低层冷水串灌是繁殖育性转换起点温度低的两用核不育系的一条有效途径,其主要技术措施如下:
|
||
第一,繁殖季节的安排。要使温敏型核不育系的繁殖获得高产,首先应使不育系的育性敏感期恰当地受到低气温、水温的影响,使不育系顺利地转向可育。另一方面,抽穗扬花期气温适宜,不受高温影响,也不受低温危害,开花结实正常。在湖南及气候纬度相似地区,尽可能进行春繁或夏繁。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播种,使育性敏感期在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该时期尚处于梅雨季节,雨水较多,容易出现连续几天气温低于24℃的天气,配合冷水串灌,对不育系开花散粉自交结实有利。相反,温敏型两用核不育系不宜秋繁。秋繁育性敏感期在8月中、下旬,该时期雨水少,气候干燥、高温,一般水库放水量很大,水温升高快,而且很可能出现串灌水源不足的情况,导致不育系向可育性转换不好。如抽穗期安排在9月上、中旬,易遇秋季寒潮危害,影响结实率。
|
||
第二,冷水串灌繁殖基地的条件。繁殖基地的重要条件是冷水源充足。我国南方山丘区水库较多,而且在6月份能蓄足水量,为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串灌准备了水源。在具备了充足的冷水源的前提下,要有方便的冷水串灌系统。水库必须有低层放水口,从水库流出的水进入灌水渠,冷水从灌水渠分别流入繁殖田。为了保持从水库流出水的低温,灌水渠可以修成暗渠,水从暗渠经多个入水口流进繁殖田,在繁殖田的另一方有多个出水口,形成串灌。串灌用完的水,流入排水渠,再灌溉其他稻田。
|
||
繁殖基地要求有安全可靠的隔离条件,土壤肥沃,阳光充足,无检疫性病虫害。
|
||
第三,冷水串灌的时期。
|
||
一是开始冷水处理的时期:从各地多年的研究冷灌繁殖实践结果表明,从主穗的幼穗分化第四期(即雌雄蕊形成期)初开始冷灌处理较为稳妥,灌早了易产生颖花退化,灌迟了则有部分穗结实率低。
|
||
二是停止冷灌处理的时期:据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在幼穗分化第六期(即剑叶与倒2叶的叶枕距为零)时停止冷灌为宜,因为冷水灌溉过迟,则因冷害影响花粉的充实,降低结实率,同时冷害会造成叶片发黄,影响物质的制造与运输,导致籽粒不饱满而减产。
|
||
三是冷水处理的实际天数:不育系的育性敏感期从幼穗分化第三期到第六期,经历了幼穗分化的4个时期(即幼穗第二次枝梗及颖花原基分化期、雌雄蕊形成期、花粉母细胞形成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13~15d,其中最敏感的时期是第四、第五期,约7d。但是,由于不育系群体内的个体间,单株的主穗与分蘖穗之间发育进度不一致,而且进入冷灌处理后,幼穗发育速度减慢,使实际冷水处理的时间拉长,培矮64S冷处理的时间以15d为宜。
|
||
第四,冷水串灌的深度。灌水的深度依不育系植株育性的温敏感部位及敏感期气温而定。据周承恕等(1992)对培矮64S繁殖田灌冷水深度试验,结果以幼穗分化第四期末至第六期末历时10d日夜连续灌深水(即以淹没茎生长点为准)的产量是高,由此推测育性的温敏感部位在生长点。徐孟亮等(1995)对培矮64S育性表达的温度敏感部位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植株生长点为育性表达的温度敏感部位。
|
||
在冷水串灌处理期间,随着植株节间的伸长和幼穗的长大,为了淹没植株生长点,灌水应由浅加深,最后加深到15cm以上,如果晴天气温高时,甚至加深到17cm以上。
|
||
第五,冷水串灌繁殖的栽培管理。为了扩大繁殖面积,用种量应尽量减少,用种量11.25kg/hm2。稀播匀播,秧田施足肥料,并及时追施“断奶肥”和“送嫁肥”,育成大龄多蘖壮秧,5.5叶左右移栽密度13.3cm×20cm或13.3cm×16.6cm,每穴单本。冷水串灌前要求打好丰产苗穗结构基础,而且要求群体生长发育整齐,长势长相平衡、稳健,以便缩短群体的育性敏感期,提高冷水处理效果。因此,繁殖田要按高产目标进行培育管理。大田基肥重,移栽后早施分蘖肥,并注重磷、钾肥的配合施用。由于冷水串灌的时间长、灌水深、水温低,对稻苗生长发育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如发育减慢,抗性变差,后期可能导致纹枯病、稻瘟病、黑粉病、稻曲病、稻飞虱的发生。冷水处理结束后,采用浅水或湿润管理,及时防治各种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
|
||
第六,繁殖田的防杂保纯。防杂保纯始终是不育系繁殖过程中的重要工作内容。在繁殖田隔离条件合格的前提下,还要不断地抓住不育系性状的典型性进行除杂去劣。除杂去劣可分三次进行:
|
||
首先是分蘖期的除杂,根据株形、叶形、叶片、叶鞘、颜色等特征特性清除杂株,要求在冷水处理前进行一次田间去杂去劣;其二是始穗期的除杂,根据株形、叶形、生育期等性状清除杂株,为了提高繁殖产量,在始穗期喷施45~75g/hm2九二〇,解除分蘖的抽穗卡颈,提高结实率,减轻黑粉病危害,但在喷九二〇前应将田间杂株除尽,否则喷施九二〇后,杂株难以识别,造成除杂困难;其三是收割前的除杂,根据穗形、粒形、结实率等表现,逐丘逐行检查验收,验收合格才可以收割。在收割、干燥、风选、精选、包装等操作过程中严守操作规程,防止机械混杂。
|
||
(3)粳型光敏核不育系的繁殖
|
||
7001S和5088S是目前生产上应用的有代表性的粳型光敏核不育系,其主要繁殖技术措施如下。
|
||
①基地的选择 繁殖基地要求土壤肥沃,排灌方便,光温资源适宜,确保繁殖成功。隔离条件好,用地理隔离,保证距离有200m以上;用时间隔离,繁殖区与非繁殖区花期错开20d以上。用作繁殖的田块,前季不宜种水稻。整个繁殖基地不能有检疫性对象,而且要求常年发生的其他病虫害也较轻,易于防治。
|
||
②季节的安排 以不育系的育性光敏特性为依据,以繁殖基地的光温资源条件为基础,综合考虑安排繁殖季节。由于7001S和N5088S等均属于发育感光型育性光敏型的不育系,因此按照不同的繁殖地点,有秋繁和冬繁。就繁殖地点而言,有当地繁殖和异地繁殖。但是,根据粳型光敏核不育系的特点,一般应以当地秋季利用短光照条件繁殖方式为主,以海南冬季(或初春)短光照条件繁殖为辅。据研究与实践,在安徽、湖北等地秋繁,一般于6月25日至7月初播种,25~30d秧龄移栽,9月10~15日安全齐穗,结实率提高到70%左右,产量可达到4500kg/hm2。在海南冬季繁殖,一般12月20日前后播种,播始历期只有50~60d,2月15始穗。若将秧龄期缩短至20d左右,播始历期可延长至70d左右。但是,在海南冬季繁殖,由于生育期缩短,植株偏矮,穗型变小,加上2月中、下旬气温偏低,结实率受到一定影响,因此,繁殖产量偏低。
|
||
③栽培管理措施 粳型光敏核不育系在短日照条件下繁殖,生育期的缩短主要体现在本田营养生长期缩短,这对搭好丰产苗架及穗粒结构显然较困难。因此,各项栽培措施都要围绕增穗增粒的目标进行。
|
||
④严把繁殖纯度关 除杂去劣,防杂保纯应贯穿于整个繁殖过程。在秧苗期、分蘖期、抽穗期、成熟期等各个生育阶段,要经常检查,发现杂株、变异株及时除掉。种子收割前要组织田间纯度检验验收,检验合格发证后方可收割。在浸种、催芽、播种、收割脱粒、干燥、加工、运输、贮藏过程中,要专人负责,严防混杂。种子收割收购后要取样进行纯度种植鉴定,对纯度达不到国家良种级标准的种子应及时处理报废。
|
||
第二节 繁制种田的质量控制
|
||
一、三系杂交水稻防杂保纯技术
|
||
(一)严格隔离
|
||
(1)空间隔离
|
||
空间隔离即利用空间距离进行隔离。隔离的距离一般山区丘陵地区制种田要求在50m以上,繁种田500m以上,平原田区,制种田要求至少100m以上,繁种田要求1000m以上。在这个范围内不能种有同期抽穗扬花的其它水稻品种。
|
||
(2)时间隔离
|
||
时间隔离就是把繁制种田的父母本抽穗期与其它水稻品种的抽穗扬花期错开的间隔时间。在空间隔离的范围内虽然种有父本以外的其它品种,但与繁制种田中的父母本不在同一时期抽穗扬花,也能避免串粉混杂。利用时间隔离,与繁制种田周围其它水稻品种的抽穗扬花期错开时间应在20d以上。
|
||
(3)父本隔离
|
||
父本隔离即将繁制种田四周隔离区范围内的田块都种植与繁制种田父本相同的父本品种。这样既能起到隔离作用,又增加了父本花粉的来源。但用此法隔离,父本种子必须纯度高,以防父本田中的杂株(异品种)串粉。
|
||
(4)障碍隔离
|
||
障碍隔离即利用地形、地物等。如房屋等建筑物、山坡、树林、高秆作物(甘蔗、玉米、红麻、高粱、果树、桑树)等自然(作物)障碍进行隔离。障碍物的高度应在2m以上,距离不少于30m。
|
||
为了隔离的安全保险,生产上往往是因地因时将几种方法综合运用,用得最多、效果最好的是空间、时间双隔离,即在繁种田四周500m,制种田四周100m范围内,不能种有与父母本同期抽穗扬花的其它水稻品种,两者头花、末花时间至少要错开20d以上方能避免串粉、保证安全。
|
||
(二)严格繁制种的田间去杂
|
||
1.不同生育阶段的去杂
|
||
(1)苗期
|
||
苗期的除杂工作应该从秧田开始,一般秧田要求去杂1~2次。移栽时再仔细观察,单本逐株检查。主要从植株茎的颜色、叶鞘的颜色以及秧苗的生长速度仔细判断。到分蘖期,茎及叶鞘颜色更明显可辨,不属于正常颜色的应当拔除。同时,有些分蘖力特强、叶片宽大、从苗期开始生长一直领先的徒长植株,是一些串粉混杂的变异株,也要拔除。
|
||
(2)孕穗期
|
||
该时期清除的对象是父母本中的混杂株、分离株、再生稻等。判断的标准是父母本植株的发育速度、株型紧散程度和叶片形状、叶色深浅等。一般不育系中混入保持系,孕穗比正常不育系要快;分离变异的不育株及半不育株,其发育进度也比正常的母本偏早或偏迟;父母本中混入的异品种及前作的再生稻,此时更加明显可辨。
|
||
(3)始穗期
|
||
始穗期是除杂的关键时期,一定要在开花散粉之前将杂株及时拔除。清除的对象主要是保持系、未彻底除尽的混杂株及半不育株、低不育株。保持系一般比不育株早2~4d抽穗,应抢在母本见穗之前,每天清除1~2次,直至彻底清除为止。
|
||
(4)盛花期
|
||
辨认的特征是亲本的包颈程度、颖尖颜色、芒的有无、花药形状、穗粒形状、抽穗的迟早等。每天上午10时前,抢在母本未开花授粉前,把保持株再一次细致地清除干净。如果在除杂前,母本及杂株都已经散粉,应将杂株周围4株母本同时除去。总之,杂株应尽可能抢在始穗前彻底清除。
|
||
(5)成熟期
|
||
经苗期、孕穗期、始穗期和盛花期除杂的基础上,仍难免有漏网的杂株,因此在收割之前还要分别逐行检查母本,凡不符合正常种子特征的属于杂株,应下决心割掉,带出田外作杂谷处理,在收获前还要组织力量逐行逐丘逐户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收割。如浙江省衢州、金华等地采用圈割的验收方法效果很好。即父本行中发现一丛杂株就圈割四周母本9m2,母本行中发现一穗保持系等杂株,则圈割1m2母本带出田外当场作杂谷销毁处理。这种方法能很好地促使农户在见穗至始穗期前后自觉及时彻底地去尽杂株,以确保田间纯度。
|
||
(6)收割期
|
||
制种田的父母本应分别收割。收割时严防父本谷粒及穗子带入母本内;不育系繁殖田,在授粉完毕后就将保持系割掉,防止收割时保持系种子带入不育系中去,影响不育系种子的纯度。
|
||
2.母本中杂株的辨认方法
|
||
田间父本中的异品种容易辨认和清除。而母本中的保持系及一些低不育、半不育的变株,由于其性状多与母本类似,需要认真细致检查才能清除干净。母本中混杂的保持系及变异株可根据抽穗时间、包颈程度、花药的大小与颜色等的不同加以去除(见表7-5)。
|
||
表7-5 不育系、保持系和半不育株的主要区别
|
||
3.严防机械混杂
|
||
在整个制种过程中都要严格遵守技术操作规程,防止机械混杂,不论是不育系、保持系或恢复系,还是浸种催芽播种、拔秧、插秧等环节,都要有专人负责,分开进行,尤其是收割这一关,是最容易造成机械混杂的一个环节,特别要细心,绝对要做到单收、单运、单晒、单藏。收割所用的一切工具都要严格清理干净,晒场、风车、包装袋内外都要有标签,写明组合名称,层层把好防杂保纯关。
|
||
浙江省历来重视种子纯度,使得不育系的F1代杂种的纯度一直位居全国前茅,如1993—1995年浙江省种子检测中心连续三年对省内基地县抽样到海南进行纯度鉴定,不育系平均纯度达到99.86%,F1代杂种纯度达99.73%(见表7-6)。
|
||
表7-6 1993—1995年浙江省杂交水稻种子海南纯度鉴定结果
|
||
二、两系杂交水稻种子保纯技术
|
||
1.影响两系杂交水稻种子纯度的因素
|
||
(1)不育系育性转换起点温度的高低
|
||
从1988年至90年代初期,我国选育出一大批籼型温敏核不育系,如安农S-1、W6154S、KS-9、KS-14、W6111S等,导致不育的起点温度大都在25℃以上,制种时育性敏感期易受低温(日平均温度低于25℃或26℃)影响,不育性产生波动,出现部分自交结实种子。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对温敏核不育系育性转换的起点温度有了深刻的认识。袁隆平1992年提出育性转换起点温度标准为24℃,1995年又降至23.5℃。从而培育出了培矮64S、香125S、安农810S、安湘S等一批育性转换起点温度较低的温敏核不育系,起点温度为23.5~24℃,制种风险大大减少,杂交种子纯度基本获得保证。
|
||
(2)不育系育性转换起点温度的一致性
|
||
在制种实践中发现,两用核不育系群体中常出现少数可育株,自交结实率可达到50%以上。1993年衡两优1号制种,不育系群体中出现3%左右可育株。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不育系群体中存在育性转换起点温度较高的个体,起点温度往往高于24℃,尽管在制种时,不育系育性敏感期未出现24℃以下低温,这些单株仍表现可育或部分可育。
|
||
(3)不育系迟发高位分蘖穗和再生穗的自交结实现象
|
||
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1992)在培矮64S的分期播种试验中发现,5月10日播种,8月上旬抽穗开花,自交结实率仅为0.5%。齐穗后又不断长出分蘖,9月上旬抽穗开花,花药开裂散粉,自交结实率达22.6%。但是,6月30日播种,9月上旬抽穗开花,染色花粉率仅0.81%,自交结实率只有0.1%。该校又对5月20日播种,8月中旬抽穗开花表现不育后,割茬再生,9月上旬再生穗表现染色花粉率高达12.9%,自交结实率10%左右。在调查、考种时发现,这些迟发高位分蘖穗、再生穗主要着生在头季稻秆上的倒二至倒四节上,其中以倒二节位的最多,占60%以上。
|
||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王长义等(1993—1995)对5个两系粳杂组合种子纯度进行了鉴定与分析,尽管种子纯度都符合国家标准,但是仍出现大青稞、不育株和其他杂株,其中不育株产生的原因,属于9月中、下旬制种田的不育系基部、上部节间的营养转移,长出分蘖小穗,该时正处于育性转换阶段,该部分小分蘖穗产生了不育性波动,出现自交结实种子所致。
|
||
(4)制种基地局部冷浸水导致不育系波动
|
||
在两系杂交水稻制种基地中,难免有部分山沟冷浸水、洼田冷浸水、水库低层水、井水等田块,往往温度要低于24℃,易造成制种田局部的不育系不育性波动,而且不易发现,给两系杂交水稻种子纯度带来隐患。
|
||
2.保证两系杂交水稻种子纯度的措施
|
||
(1)坚持用原种或良种作制种亲本
|
||
两系杂交水稻的亲本,主要是不育系,其育性的表达受光温生态条件控制,属多基因性状,随着繁殖代数的增加,群体内产生育性转换起点温度较高的个体,并在群体内的比例逐步扩大,导致不育系育性转换起点温度向上漂移。与此同时,株叶型、生育期、异交特性也相应产生分离现象。因此,要坚持用原种或良种制种。
|
||
(2)制种田的纯度检测
|
||
①花粉育性镜检
|
||
从母本始花期起,在制种片选择有代表性的丘块(根据生育期、肥力水平、灌溉水源、地形地势等选择取样田)作为取样田,采用五点取样法,每点每天取母本开花的颖花10朵,取出全部花药,捣烂,用碘液染色法镜检,记载花粉育性情况。
|
||
②绝对隔离自交
|
||
在花粉育性镜检取样田喷施九二〇前,三或五点取样,每点取一厢内的一横行所有植株,带泥移至安全隔离区,并同取样田一样喷施九二〇。防止畜禽为害。齐穗后20d考查自交结实率。
|
||
③调查母本结实率,估算杂交种纯度
|
||
在花粉镜检和隔离自交取样田,采用五点取样法,每点一横行,调查母本结实率。根据母本隔离自交结实率和取样田母本结实率,可以估算所配制种子的纯度。例如,隔离自交结实率为2%,取样田母本结实率为40%,所配制种子纯度约为95%。
|
||
(3)制种田的除杂
|
||
两系制种田母本除杂难度较三系制种大,主要体现在杂株的识别上。母本群体内可能存在株叶形态方面的变异株,也可有育性方面的变异株:一株内的穗间,一穗内的不同部位颖花也可能因发育期间的气温变化而存在育性差异,这些差异有可能只在抽穗开花期1d或2d内表现,容易被人忽视,必须不断识别与清除。
|
||
(4)种子纯度种植鉴定
|
||
种子收购时要分户取样,及时去海南进行纯度的种植鉴定。
|
||
不论是两系,还是三系杂交种子,其含杂的类型均有可能出现不育株。三系杂交种子中的不育株,由于不受温光条件的影响,总是表现不育特性,鉴定时易于识别。但是,两系杂交种子中的不育株,是制种时不育系的自交结实种子,在纯度鉴定时,其育性同样受温光条件影响,若在育性敏感期遇上低于或短于育性转换起点温度或光照长度,制种时不育系的自交结实种子表现自交结实,给杂交种子的纯度鉴别增添了一定难度。因此,两系杂交种子纯度鉴定时,应尽量将幼穗分化的第三至第六期(即育性敏感期)避开温光条件对育性的影响,使不育系自交结实种子的不育性得到表现,便于识别。否则,只能依靠自交种和杂交种在生育期,株、叶、穗、粒等方面的特征特性辨别判断。
|
||
粳型组合杂交种子在海南冬繁鉴定,12月下旬播种,籼型组合9~12月均可播种,每份材料播种30g左右,播种量不超过225kg/hm2,稀匀播种,培育分蘖壮秧,1月下旬移栽,秧龄30d左右。移栽株行距为13.3cm×13.3cm,每小区移栽20行,每行25株,严格单本移栽,共500株。鉴定区周围留1m左右,区间走道35cm。移栽2行,40株单本植,鉴定时用作对照。鉴定田移栽时,不能选苗移栽,掌握秧苗的随机性。鉴定田要求中等肥力水平,施肥的原则是多施磷肥,少施氮肥。及时防治病虫和防止鼠、雀、牲畜为害,确保植株正常生长至成熟。
|
||
在鉴定方法上,分蘖期、抽穗期可以进行初步鉴定,将一些很明显的杂株识别并记录。但是,最能准确鉴定纯度的时期是成熟前5~7d。根据株高、抽穗特性、生育期、株叶形态、穗型、粒型、稃尖颜色、结实率等,并以杂交种的亲本作对照,逐株检查,将混入的杂株、父本株、异品种、变异株、大青稞等分别记载,然后统计分析,计算杂交种子的纯度。根据国家标准,纯度98%以上为一级种子,纯度96%~98%为二级种子,纯度96%以下为不合格种子,不能用于生产。
|
||
三、繁制种穗上发芽特性及其调控
|
||
(一)穗上发芽的原因(生理机理)
|
||
1.外源激素(GA)的使用
|
||
不育系(母本)始穗期施用赤霉素(九二〇),是杂交水稻繁制种生产中为提高异交结实率和产量所采用的关键技术,但是我们在多年的试验中发现杂交水稻种子本身内部虽含有较低的赤霉素,如果没有外源的影响,种子早萌的机率较小。但在繁制种过程中,在不育系始穗前后必须施行赤霉素(九二〇)处理,此后,这部分赤霉素有相当的部分能转运到种子内部,所以种子内源GA含量成倍提高,而内源ABA含量在种子成熟后期(花后24d)只有对照的一半,种子发育生理由此而发生很大变化,如α-淀粉酶活性急剧上升,各年份中施用150g/hm2九二〇处理的汕优和威优组合种子α-淀粉酶活性比未施用的对照均高一个数量级以上(3~5倍),而且大部分集中在胚乳中,导致种子提前进入萌发状态。
|
||
(1)使发育过程中的种子提前获得发芽力,而且九二〇(赤霉素)的使用量愈高,发芽力提高的愈快。如在1989年的汕优64早夏季制种中,九二〇用量300g/hm2、150g/hm2、0g/hm2(CK)处理的(不育系)新鲜种子在授粉后10d的发芽率分别为35%、6%、0%,授粉后19d的发芽率是77%、73%和39%。
|
||
父本(恢复系)明恢63、测64等种子与F1代种子比较,无论始穗期是否进行(九二〇)处理,种子在整个发育期间一直保持不发芽的状态,对外源激素GA3(九二〇)的敏感性远不如不育系和F1种子。
|
||
(2)使收获前种子的早萌程度显著提高,这种影响在阴雨天气表现得特别明显。不育系施用九二〇之后,种子的萌动速率急剧上升,穗上芽谷率和穗萌指数明显增加。生产上目前的九二〇用量150~300g/hm2,个别不育系(培矮64S)九二〇用量在600~675g/hm2,在此水平的处理穗上芽谷率成倍高于不施用九二〇的处理。在天气晴朗的条件下,虽然九二〇处理的穗上芽谷率较低,但萌动速率仍然很高。萌动速率与芽谷率、穗萌指数有显著的正相关。在1989年汕优63夏制试验中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89*和0.84*。因此,在晴好的天气下,可利用萌动速率来预测阴雨天气下杂交水稻种子发生早萌程度的可能性。另对恢复系明恢63、测64、保持系珍汕97B发育种子的测定表明,这些种子内源已含较高的GA3,花期的GA3处理对发育种子内含的赤霉素影响较小,种子在整个发育期间一直保持不发芽状态,种子的α-淀粉酶活性为0。
|
||
2.CMS(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对GA3的敏感性
|
||
杂交水稻早萌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似与目前不育系材料所携带的CMS基因有很大关系。不育系和F1代种子均对外源的GA3有很高的敏感性。颜启传和段宪明等(1991)在同工酶聚丙酰胺凝胶电脉分析中发现,不育系始穗期喷施赤霉素产生的种子其脂酶、淀粉酶、α-淀粉酶、苹果酸脱氢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的酶带和活性均成倍高于对照。
|
||
具体从脂酶看,经GA3处理后,比对照(CK)的增加了RF为0.14、0.25、0.36、0.39、0.51、0.64、0.67和0.82谱带,并且其活性强度也显著增加;
|
||
从淀粉酶和α-淀粉酶看,淀粉酶比对照(CK)增加了RF为0.60、0.74酶带,α-淀粉酶并且比对照(CK)的增加了RF为0.72和0.80谱带,活性强度显著增加;
|
||
从可溶性蛋白质看,比对照增加了RF为0.41、0.48、0.51、0.75、0.78谱带,并且其强度也明显增加;
|
||
再从苹果酸脱氢酶看,比对照增加了RF为0.64和0.67谱带;
|
||
此外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也增加。
|
||
由此可见,经GA3处理后,种子内贮藏营养物质的水解代谢明显加强,种子内的氧化还原代谢水平也明显提高,促进了萌发的代谢过程。但与不育系携带相同核基因的保持系经同样处理后却没有这种变化。
|
||
(二)穗上发芽特性
|
||
杂交水稻繁制种不育系穗上发芽特性是由多种因素协同影响的,父母本的遗传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也受到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如母本抽穗期间喷施外源GA3就促进了种子的萌发。从植物生理角度来说,由于不喷施GA3,种子内源GA3在成熟后期,尤其是在生理脱水后期含量很低,水解酶的活性处于纯化或失活状况;在喷施GA3后,由于残留的外源GA3的作用,导致水解酶活性提高,种子处于相对旺盛的生理状态,一旦穗层的相对湿度较高,就极易引起种子萌发。据胡伟民等的试验,不同父母本、同一母本不同父本和同一父本不同母本组配的F1代种子,平均穗上发芽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表7-8)。平均穗上发芽率较低的亲本,其F1代穗上发芽的变异幅度明显比平均穗上发芽率较高的亲本要高;穗上发芽率与刚收获的新鲜种子室内发芽率、以及种子α-淀粉酶活性之间不存在相关性。由此说明,为了组配低穗发芽的组合,首先要考虑父母本自身的穗发芽特性,尽可能选择平均穗发芽率均较低的父母本加以组配,此外,应当注意特殊配合力的作用,即某一特定的母本和父本组配的F1代的具体表现。因此,要提高种子品质,减轻繁制种田间穗上发芽,除采取一定措施减少穗发芽的各种诱发因素外,选择适当的父本和母本组配是一条经济有效的途径。
|
||
(三)穗发芽的化学控制技术
|
||
(1)有效控制种子穗上萌发,提高种子质量
|
||
在繁制种母本齐穗后14d左右(即成熟收获前5~7d),叶面喷施穗萌抑制剂药液1~2次,用量1800g/hm2(有效浓度1000μg/g),能有效地控制穗上萌芽,一般减少穗发芽率75%以上,穗萌指数减轻50%以上。如浙江衢县,一般年份制种平均穗上芽谷率7.75%,使用穗萌抑制剂后,穗上芽谷率降低到1.90%,显著提高种子质量和商品性。
|
||
(2)具有增加种子粒重的作用
|
||
在繁制种田乳熟末期至黄熟初期施用穗萌抑制剂,对不育系植株的外观性状和籽粒灌浆成熟无副作用,且能明显增加种子千粒重,一般增加0.5g左右。增加籽粒的内含营养物质后,为延缓种子生活力衰老,提供了营养基础,同时对繁制种产量也起到了一定作用。多年的实践证明,在繁制种种子成熟时段的多阴雨天气条件下,施用穗萌抑制剂的效果极为显著,即使在种子成熟后期天气较好的情况下,亦有明显的增加粒重功效和一定的增产作用,能为确保种子优质丰产提供安全保障。
|
||
(3)明显延缓衰老,提高种子耐藏性和播种品质
|
||
从我们多年、多点、多组合的大面积应用来看,在不育系乳熟末期至黄熟初期施用1800g/hm2(有效浓度1000μg/g)的穗萌抑制剂药液,处理的种子收获后室温贮藏2个月左右,其抑制作用自行消除,发芽力恢复到正常水平。当种子贮藏到8~9个月(即第二年播种季节),其发芽力则高于对照种子,发芽势提高10.4%,发芽率提高5.9%。特别是对春季和早夏季繁制种效果更加明显。由此说明,穗萌抑制剂施用后的种子生活力下降缓慢,从而表现出提高种子播种品质和种用价值的实际效果。
|
||
四、提高种子活力的措施方法
|
||
(一)种子活力及其重要性
|
||
1.种子活力和产量的关系
|
||
(1)活力与产量的关系间接而复杂
|
||
种子活力之所以被受到重视,主要是它能达到防止减产的目的。但是由种子萌发到成熟收获的过程极为漫长,其间尚有不少其它因子,因此种子活力与产量的关系是间接而复杂的。并不能简单地说高活力的种子必然有高产量。这是因为:
|
||
①组合(品种)间的差异极大,生育期长短,收获时间也不一样。
|
||
②高活力的种子,只有在较差的环境(逆境)中才会优于低活力的种子;在适宜的环境中将显不出多大的差别。此外,在极差(恶劣)的环境下,例如早春播种季节严重低温,夏秋播种季节严重干旱,或遇到严重病害发生,高活力的种子亦可能失败。
|
||
③当种子活力减弱而导致出苗率下降时,由于秧苗植株间竞争减弱,植株可能更健壮,反而起到补偿作用,致使不大影响产量或对产量全无影响,即为农谚“烂秧年份出好稻”。
|
||
④由于播种方式不同,也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对于同一季节、同一组合,采用不同的育秧方式,如两段育秧、旱育秧、直播秧等,所产生的产量结果是不一样的。
|
||
(2)植株数目(密度)与产量关系
|
||
当种子活力下降及衰老后,其田间出苗率往往下降,尤其在环境不大适宜的情况下,出苗率的减少意味着田间种植密度的下降,但下降到什么程度才会导致产量减少,这是一个不易解答的问题。总的来说,假如由于活力下降而导致植株低于最适宜的数目时,也将会导致产量的下降。至于最适宜的密度则因组合不同及播种季节不同而有所差异。
|
||
2.种子活力与出苗整齐度的关系
|
||
农谚“远看绿油油,近看三层楼”、“看苗郁葱葱,看谷老中青”,意思是在远距离观看水稻田一片翠绿,似乎长得不错,但走近一看,则看到长得参差不齐,植株的整齐度极差,高矮不等。苗期看上去,生长旺盛繁茂,到了穗期看有的稻穗已转色落黄,有的正在抽穗扬花,有的还是青苗一棵,生育期长短不一。造成植株整齐度不均匀,究其原因为二:第一,种子的纯度差,参杂了其它水稻品种的种子;第二,种子的活力差,所长出的植株强壮瘦弱不一,因而显出植株的高度参差不齐。
|
||
3.种子活力与早播的关系
|
||
在早杂生产过程中,往往由于早杂组合的生育期偏长。为了全年的茬口安排,而适当提早播种,以争取季节。但早播往往会遇到“倒春寒”天气,即冷害,在早播的情况下,田间表现极不一致,其关键主要在于种子活力,只有高活力的种子成苗率才会高。早播的冷害成因主要是土壤温度太低所致。通常活力高的早杂种子抗逆性强,能经受住低温的影响而成活出苗,活力低的则死亡而不能出苗成苗。早播的出苗不良,是由于在低温条件下,种子的生理及生化作用均减慢,生长减慢,留在泥土中的时间增长,由于活力低的种子对细胞膜的修补作用缓慢,细胞内和内含物外渗现象变得严重,不少土壤真菌在侵染种子后随着种子萌发,从种子渗漏液中摄取营养而得以进一步繁殖,危害幼芽,尤其在土壤温度低的条件下,对低活力的种子为害更为严重,造成烂秧,或出苗率下降。
|
||
4.种子活力与节省播种量及生产成本的关系
|
||
各地种子部门和单位常常因各种原因(如减产年份、灾害年份)销售发芽率低于80%或不饱满的杂交稻种子,农民使用低质量杂交种子,虽然必须增加用种量,才能达到人们期待的田间成苗率。假如遇到天气良好,土壤环境适宜,则可能出苗太密,必须进行人工间苗;如果天气不好,土壤环境不佳,则活力低的或不饱满种子不能出苗,很可能需要补播,而增加劳作和成本费用。
|
||
5.种子活力与植株性能的关系
|
||
(1)植株生长势和秧苗素质的好差
|
||
活力高的种子出苗快、分蘖早、长势旺、秧苗素质好;反之,则出苗慢、长势弱、分蘖慢、秧苗素质差。
|
||
(2)抗病性强弱
|
||
一般说来,种子受到病菌侵染后往往活力下降,这是种子活力下降的原因之一,与抗病性并无关系,低活力的种子往往因代谢作用的失调而有挥发性的醛类物质产生,这些醛类物质有利于病菌向种子侵入而造成烂种(秧),高活力的种子却会因缺少此种醛类物质的的释放而不致受病菌侵染。活力低的种子因细胞完整性下降而致渗漏现象严重,渗漏物往往促进病菌的生长而增加受袭的机会。这在生产实践中,如霉变的种子,或芽谷多的种子,在浸种时特别容易发生“现糖”现象,浸种水变混浊,有异味,其种子外表发粘等,稍不注意就可能出问题,催不出芽来。
|
||
(3)抗逆性好差
|
||
高活力的种子,其长成的秧苗抗逆性较强。高活力种子及秧苗的抗冷耐低温、耐高温干旱、耐盐碱等均较强。
|
||
(4)抗药性
|
||
由于在生产过程中,经常需要施用各种农药,如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以及外源激素等,都会对水稻植株造成一定伤害即“药害”。相对来说,活力高的种子其秧苗、植株对农药的抵抗能力相对强一些。具体抗药性与活力的关系,则因组合不同而有所差异。
|
||
6.种子活力与种子贮藏性能的关系
|
||
在干燥(即安全水分以内)种子贮藏中,因种子含水量低,细胞既不能进行新生的细胞分裂,也不能进行修补作用。种子细胞在劣变(老化)过程中的大分子损伤及细胞器和质膜构造的损伤,必然不断积累。因此在未经老化劣变的高活力种子,在损伤为零或接近于零的情况下,远比低活力的种子更耐贮藏。现在许多有实力的种子公司已开始采用加速老化测定法来检测不同组合(批次)的耐贮藏性。作储备种子,以丰补欠,他们将活力低的种子先行销售,将活力高的杂交种子贮藏,以免经贮藏后种子失去发芽力(低于国标)而无商用价值。因此,活力测定对贮藏的影响已被应用于生产实际操作之中。
|
||
(二)影响种子活力的主要因素
|
||
(1)遗传因素的影响
|
||
种子活力取决于母体(亲本)的基因,种子蕴藏着亲本的遗传特性,即基因,上述种子活力组分在很大程度上由基因所决定,因而种子活力水平也必然受基因所支配。活力特别是在理论上具有最大内在潜力,即当种子在母体上达到发育成熟之时,其活力水平即使受结实、成熟过程中所处的种种环境因素影响与制约,更主要的还是取决于遗传性。因此,在不同组合间种子活力有显著差异。杂种一代的种子活力往往具有超亲优势,且种子活力的遗传力较高,亲本的高活力可在杂种中得到体现。
|
||
(2)环境因子对种子活力的影响
|
||
①在种子形成发育过程中受到环境及母体营养状况影响
|
||
卵细胞的受精,合子(受精卵)的形成是意味着新生命的起步。当然,从此开始,胚就受到来自母株所处的周围环境条件的影响。实际上,早在苗期、分蘖期、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授粉之际,比如不同时期的抽穗或同一穗上不同部位上着生的小花,其形成、发育的颖花(籽粒)在活力水平上表现出不同程度上的差异,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各自所处的环境条件不一样,至于种子发育成熟期间受气候因子、土壤肥力条件和母株的营养状态的影响也有不少报道。
|
||
②收获期种子成熟度的影响
|
||
随着种子发育成熟过程,胚的发育与生长潜势在不断增强,当种子达到形态和生理上的充分成熟时,种子胚已处于旺盛活力的顶峰。气候、土壤、病虫害各种外界因素可以直接或间接通过母株影响种子的成熟过程。种子成熟度表现在种子本身含水量的下降程度、密度或容量、体积大小以及颖壳色泽上。充分成熟的种胚,其细胞学上的结构完整度也最好、质膜的渗漏性最少、导电性最低,应是最好的标志,然而其成熟度显然不可能一样。因此,其活力水平自然存在差异,如若等待所有的种子都进入完熟期后再采收,不仅会因早成熟的种子脱落造成损失,还会由于过熟的种子随着自然老化而活力下降。在此阶段若是迅速连续雨天,则易导致穗上发芽严重。因此,适时收获是关系到获得高活力优质种子的重要环节之一。
|
||
③收获、干燥、精选、包装及运输过程中的影响
|
||
收获及其后所进行的一系列过程都密切地关系到种子的活力,其影响与作用方式可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造成种子机械损伤,更直接受到外界不利因素的有害作用,加速老化及劣变的进程。更何况机械损伤还往往以不同程度直接涉及到胚器官的损害。种子遭受机械损伤也给微生物的侵染提供方便,也是促使种子劣变的外加因素之一。二是过快过多地脱水。干燥种子的目的在于降低种子含水量,以免贮藏中发热、变质、甚至霉烂。再就低温贮藏而言,也必须首先将种子适度干燥后再进库。过度干燥对种子有害,杂交水稻种子过快的脱水速度会给种胚细胞造成无形或有形的内伤,其危害程度,不亚于过度失水干燥的后果。所以,无论晒种或人工干燥都必须注意掌握,选择合适的条件和方法。严禁在中午太阳底下,在水泥地上晒刚上田的湿谷,以免烫伤种胚。最好选用竹垫晒种。三是发酵、压胚、中毒以及霉烂,种子收获应及时翻晒干燥,严禁湿谷闷在编织袋里过夜,以防压胚。若不及时处理,任其堆放,势必发热、发酵,以至中毒、霉烂、严重损伤活力,甚至丧失发芽力。因此应根据各基地农户的自然条件,分别采取合适的翻晒、堆放、清选加工处理和妥善包装、运输技术,以尽量减轻种子在入库贮藏前因老化、劣变造成活力的下降和变化,为贮藏期间保持高活力种子创造有利条件。
|
||
④贮藏条件
|
||
种子寿命的长短受来自亲本的遗传基因所制约,但就杂交水稻种子而言,种子耐贮性和寿命在更大程度上易受环境因素的作用与支配,诸如湿度、温度、气体、光线、高能辐射以及病菌、微生物、虫害等。其中尤以湿度、温度、气体三者为最为关键,单一因素起作用,综合因素的作用更大。低温、低湿、低氧对杂交水稻的不育系和F1代种子保存是有利的。但必须强调一点,就种子含水量来说,并非越低越好,极度干燥会有不同程度的危害,这是由于过度脱水后,种子内质膜构造损伤严重,到播种浸种催芽时,质膜修复(补)困难,生理功能失调,而影响发芽率。有关具体贮藏条件,详见第九章。
|
||
⑤微生物的侵染和害虫的危害
|
||
在贮藏过程中,由于种子本身携带的各种微生物的活动会促进种子呼吸作用的加强和有毒物质的积累,从而加速种子的劣质,导致活力的下降。微生物本身繁殖与蔓延的结果,分泌许多有毒物而直接伤害种胚。
|
||
害虫在贮藏期间的活动,其危害性除了直接破坏种子完整性,造成胚的伤亡或贮藏养料丢失之外,也同样由于害虫自身活动的结果,产生热能与水分,促进种子呼吸代谢,加速老化、劣变进程。
|
||
控制微生物和害虫的为害活动,除采用药剂外,应更多地从贮藏生理考虑,采用适度干燥、低温密闭或结合采用CO2或其它惰性气体的气调法来加以有效地抑制。同时可达到有利活力的保持和延长寿命的实效。
|
||
⑥播前预处理或播后遇到的生理失调与伤害
|
||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为了促进萌发,提高抗逆力,齐苗、健苗或为防治种子本身携带的土壤病虫,通常要在播种前,进行种子预处理。但是由于条件、方法或剂量掌握不好,常出现不良效应,造成生理上失调或致使伤害种胚,从而影响种子发芽力。
|
||
(三)提高种子活力的措施和方法
|
||
1.获得高活力种子途径和措施
|
||
(1)选育亲本
|
||
即通过育种技术手段而加以改良,从而获得高活力亲本和F1代种子。
|
||
(2)繁制种田间栽培管理
|
||
如农户、田片、田块的基地选择,最佳抽穗扬花期和安全收获期的选择与安排,肥水管理,病虫防治—健身栽培,花期预测与调节,提高异交结实率措施,适时采收、干燥、精细清选等等。
|
||
上述田间管理措施均与优质高产技术相吻合。详见第五章、第六章。
|
||
2.种子活力的保持
|
||
种子即使在其活力高峰收获、加工清选,假如不能将高的品质维持到播种季节,亦难免前功尽弃。通常种子需有一段运输贮藏保管过程,在这些过程中,必须采用适当的方法来贮藏保管和包装运输。具体参见第九章。
|
||
3.种子活力的恢复与提高
|
||
(1)渗透调控
|
||
如用PEG+H2O2能显著增效,SPP(交联型聚丙稀酸钠)作为新的高分子引发剂获得成功,湿冷处理或热汽焖种、丸化处理以及“回干”处理等均能起到“渗控”引发的效果。但此法成本太高,在具体生产上应用极少,基本上处于科研单位试验应用。
|
||
(2)有机溶剂渗入法
|
||
即有些生长调节物质(激素)、杀虫剂、杀菌剂等不能直接溶于水,通过有机溶剂浸种后把上述物质带到种子内来引发、恢复和促进种子活力。
|
||
(3)种子包衣技术,详见第九章。
|
||
|
||
(4)物理因素处理
|
||
例如磁场、电场、超声波及微波等,可以提高种子的活力及幼苗性能的表现,这些方法尚在试验中,尚未能在生产上应用。
|
||
第八章 杂交水稻亲本系谱及其种子生产特点
|
||
第一节 稻属遗传资源的收集与开发利用
|
||
一、稻属遗传资源的来源
|
||
亲代传给子代的遗传物质称为种质,携带各种种质的材料称为种质资源,也称品种资源或遗传资源。国际上公认的遗传资源的范围包括:
|
||
(1)商业品种(栽培品种),过时的、现在的和新育成的品种,可利用的优良育种品系。
|
||
(2)民间品种(农家种)。
|
||
(3)野生种。
|
||
(4)遗传材料 非整倍体、多倍体以及突变体。
|
||
根据《种子法》第七十四条规定,种质资源指选育新品种的基础材料,包括植物的栽培种、野生种的繁殖材料以及利用上述繁殖材料人工创造的各种植物的遗传材料。具体包括粮、棉、油、麻、桑、茶、糖、菜、烟、果、药、花卉、牧草、绿肥等作物,包含种用的籽粒、果实、根、茎、苗、芽等繁殖材料和近缘野生植物以及人工创造的各种遗传材料。
|
||
中国稻作历史悠久,稻区分布辽阔,耕作制度复杂,经过长期自然与人工选择形成了丰富的稻作资源。具体可分为:
|
||
(1)野生种,包括原产我国的3种野生稻与引入原产外国的野生稻种。
|
||
(2)地方品种(又称农家品种),它是数千年稻作栽培中,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下经过长期驯化与选择而形成的基因综合体,对原产地的自然环境、栽培条件和耕作制度具有高度适应性,有不少的优良性状,其中某些性状的遗传传递力较强。
|
||
(3)现代改良品种(含优良的育种品系)。
|
||
(4)国外引进品种,经过试种和鉴定后,其中表现优良者在某些地区直接利用,也可以直接用作育种亲本。
|
||
(5)杂交稻“三系”中的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和“两系”中的两用系。
|
||
(6)遗传测验材料,主要有突变体、标记基因、多倍体、非整倍体等材料。
|
||
二、稻属遗传资源的收集
|
||
水稻资源广泛分布在世界五大洲,以亚洲为主。稻属遗传资源的考察与收集活动,少数亚洲国家始于20世纪初期,多数产稻国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才进行。当时收集主产区的商用品种和未经改良的地方品种,而对边缘地区的特殊类型品种和野生近缘种收集很少。进入70年代初,世界主要产稻国家对稻种资源的考察和收集十分重视,通过考察与收集活动,目前已经保存了130000多份不重复的种质资源。
|
||
三、稻属遗传资源的保存
|
||
保存遗传资源的目的是:培育抗病品种;防治新发生的病虫害或现有病虫的变异型;耐逆境(旱、涝、不良土壤因素等);改良理化性状,提高营养品质;增加产量。
|
||
遗传资源异质性包括三个层次,即生态系统差异性、物种多样性和物种内的遗传资源多样性。所以种质保存的基本单位是整个基因库,遗传资源保存的方法分为原位保存和离位保存,所谓原位保存是在原始生态条件下的自然保存,即在农田和自然环境中保存,以保持高水平的遗传完整性,为动态型保存,保存难度大;所谓离位保存是采集种子和植株部分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保存种质,是静态型保存,离位保存比较经济方便,是当前最重要的保存方式。种子贮藏是最有效的离位保存方式,种子长期保存应注意空气中相对温度和湿度,种子的保存要求发育健全、无病虫害和适宜的种子含水量。
|
||
根据种子贮藏条件、年限和用途,种质库分为长期、中期和短期3种类型,长期库贮存的种子称为基础收集材料,仅供种子更新,不提供利用,保存年限至少25年以上,保存温度为-20~0℃,种子含水量4%~10%,以金属罐或铝箔袋密封保存;中期库保存的种子称为流动收集材料,供分发利用,保存25~30年,长达50年,库温一般-1~10℃,相对湿度30%~70%,种子含水量5%~12%,容器有金属罐等多种;短期库存的种子,供近期利用,一般保存3~5年,库温为5~22℃,相对湿度60%~90%。种质库贮藏的种子要定期进行生活力监测。
|
||
四、稻属遗传资源的评价与利用
|
||
(1)评价的主要项目与程序 评价的主要项目有农艺形态性状鉴定,有关品种改良特性鉴定,如抗病虫性、耐逆性、品质等。其程序是:种子繁殖与初步评价,农艺性状的系统鉴定,选择性状的群体筛选,选择性状的鉴定试验等。
|
||
(2)遗传资源利用的途径是通过鉴定评价发掘有用基因,品种改良中种质资源的直接或间接利用,建立核心收集种质库。
|
||
五、国家对种质资源的保护
|
||
(1)国家对种质资源享有主权
|
||
种质资源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但种质资源并非是不分国界的,国家对种质资源享有主权,不受任何国家的干预,任何国家及其机构或人员未经主权国家的许可,不得采集主权国家的种质资源。农业部规定农作物种质资源分为三类:一类是具有重大科研和经济价值,受国家重点保护的资源,不得向国外提供;二类是较大价值的资源,可有条件对外交流;三类是一般资源,可以对外交流。
|
||
(2)种质资源的保护措施
|
||
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防止种质资源的灭绝,保护和合理利用种质资源十分紧迫。《种子法》明确以立法的形式规定国家扶持种质资源的保护工作,奖励在种质资源保护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国家在扶持方面主要采取对重点课题经费资助,建立国家作物种质资源重点开放实验室,组织种质资源考察,投资建立种质资源库,设立自然保护区等。并对破坏种质资源的行为予以严惩。
|
||
第二节 杂交水稻亲本系谱
|
||
一、三系杂交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系谱
|
||
(一)野生稻细胞质
|
||
1.野败型细胞质不育系
|
||
(1)珍汕97A与珍汕97B
|
||
江西萍乡市农科所1971年以野败不育株为母本,以长江流域迟熟珍汕97为父本,用珍汕97作父本连续回交5代,1973年育成珍汕97A,保持系为珍汕97B,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杂交稻使用面积最大的不育系。珍汕97A株高80cm,株型较紧凑,主茎总叶片数为13~14叶。春播播种至始穗65d左右,分蘖力强,穗型较大,一般配合力强,柱头、稃尖紫色,叶鞘、叶缘紫红色,柱头发达部分外露,开花习性好,花时集中,异交结实率较高,制种易获高产。配合力强,所配籼型杂交稻组合穗大粒多,千粒重26g左右,中抗G群稻瘟病生理小种,不抗白叶枯病,可恢复性好,配组的杂交稻适应性较广,结实率高。珍汕97B具矮仔粘血缘。
|
||
(2)V20A与V20B
|
||
湖南省贺家山原种场以野败/6044//71-72的后代不育系为母本,用早籼V20为父本杂交,1973年秋育成V20A,保持系为V20B。株高70~75cm,主茎叶片数为13~14叶,叶片较长宽,繁茂性好,开花习性较好,异交结实率较高,制种易获高产,千粒重28~30g,一般配合力强,缺点是米粒垩白较大,不抗白叶枯病。它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国推广面积较大的不育系之一。目前主要以配制杂交早稻组合为主,如威优402。
|
||
2.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
||
武汉大学于20世纪70年代初总结国内外选育植物雄性不育系的研究成果,制定出采用远缘亲本核置换技术作为水稻雄性不育培育途径,1972年春开始利用海南红芒野生稻与栽培稻莲塘早杂交选育水稻雄性不育系,1974年秋育成红莲型雄性不育系。1974年利用红野莲塘B4F2稳定的不育系开始大量测交转育,1976年转育成红莲华矮15A、中锋1号A、1024A、B杂金A和泰引1号A等多个不育系,并对其恢保关系、不育性的遗传、细胞学进行了系统研究。1978年广东佛山地区农科所从武汉大学引进红莲华矮15A并进行大量测交转育,广东地区高抗稻瘟病、经济性状优良的青四矮2号测交保持良好,F1达到全不育标准,用青四矮2号作父本连续回交,1980年育成红莲型青四矮2号不育系,并选育出青优系列杂交稻。
|
||
1981年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从武汉大学引进红莲华矮15号不育系,进行了系统研究和测交,在广泛测交基础上选用华南高产、株型优异的早籼品种测交和回交,1985年育成丛广41不育系,简称广41A,并选配出广优系列杂交稻。
|
||
针对杂交稻米质不理想的状况,广东省农业科学研究院利用红莲质源选育优质不育系,1986年用红莲型不育系的两个保持系丛广41和早熟泰引1号杂交,F3代选长粒、优质、柱头外露率高的株系丛广41A测交和回交,1990年育成红莲型优质不育系粤泰A,粤泰A花粉主要为圆败型,1990年取样观察,圆败花粉占92.55%,典败花粉占7.25%,不育系花药瘦长呈水白色,一般不开裂,花粉不育度达100%,小穗不育度达99.86%,粤泰A柱头外露率高,张颖角度大,异交结实率比丛广41A高20%~30%,稃尖、柱头和叶鞘绿色,株高85~90cm,株型紧凑挺直,分蘖力强,成穗力高,穗着粒较密,每穗120~130粒,谷粒长7.88mm,粒宽2.84mm,谷粒长宽比为3.34,抽穗整齐,播种至始穗72~102d,主茎叶片数为14.8~15.3叶,属华南感温性较强的早籼稻类型。利用红莲粤泰A已选育出泰优2号、粤优938等系列优质杂交稻新组合。
|
||
红莲型不育系具有以下共同特点:
|
||
(1)花粉二核期败育,表现为圆败的空泡花粉,不裂药,花粉不育度和小穗不育度均在99.8%以上。
|
||
(2)红莲型不育系均为籼型配子体不育,与其恢复系杂交F1大部分组合正常花粉在50%左右,自然结实率在80%以上,F2正常花粉与50%左右正常花粉植株呈1∶1分离,强恢复组合F2基本没有不育株出现,根据组合不同,F2代有一定的利用价值。
|
||
(3)与野败型等孢子体不育系的恢保关系不同,恢复面广,测交一般籼稻品种中具有强恢复品种(结实率80%以上)占17%,长江流域许多早籼品种是红莲型不育系的恢复系,易于选育出强优势杂交稻组合。
|
||
(4)不育系抽穗正常,卡颈、闭颖等现象少,开花习性好,花时集中,有利于提高繁殖制种产量。
|
||
红莲型不育系系谱见图8-1。
|
||
3.矮败细胞质
|
||
亲本来源:矮败细胞质来自江西东乡普通野生稻,这种野生稻植株较矮呈匍匐状,分蘖力强,谷粒细长有短芒,叶鞘及稃尖绿色,柱头发达外露率高,易落粒,对日照长度反应不敏感,在江西东乡自然条件下抽穗结实,对野败不育系具有恢复能力。1979年安徽省广德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在厦门秋繁时在这种矮秆野生稻中发现一株雄性不育系,花药瘦小不开裂,呈水浸状乳白色,套袋自交不结实,当季就用竹军、军协等早籼品种与其杂交,后又用协珍1号转育。1980年用柱头外露率高、抗病力较强的军协/温选青//秋塘5号选株为父本与矮败/竹军//协珍1号的B1F1杂交和连续回交获得不育性稳定,农艺性状一致的矮败不育系材料。细胞质来源于花粉败育的矮秆东乡野生稻,矮败型不育系的恢保关系与野败型相同,其遗传特点也属孢子体不育,矮败不育系的来源可能是江西东乡普通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的后代。矮败的主要不育系有矮败协青早A。
|
||
图8-1 红莲型不育系系谱
|
||
协青早A是由不同生态型早籼与晚籼杂交系统选育而成,其亲本组成是军协/温选青/秋塘矮5号,1980年秋在该组合中选择柱头双边外露、开好习性好、株高适中、株型较好、抗性强、生长青秀的单株与矮败/竹军//协珍1号的回交后代不育株杂交和连续回交,1982年夏选育出矮败型协青早不育系,即协青早A。
|
||
协青早A属长江流域的迟熟早籼,主茎总叶片数为13片左右,在安徽广德县春播全生育期118d,在长沙5月上中旬播种,播种至始穗60d左右,株高70cm左右,分蘖力中等,穗粒数中等,千粒重27g,谷粒细长,米质较好,有少量心垩白,谷壳较薄,柱头、稃尖、叶鞘、叶缘紫色,柱头外露率较高,开花习性好,中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可恢复性不及野败型珍汕97A。
|
||
(二)籼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系谱
|
||
1.生产上利用的籼籼交不育系与保持系系谱
|
||
(1)冈型不育系与保持系
|
||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室1965年以西非籼稻冈比亚卡(Gambiaka)为母本,矮脚南特为父本杂交,利用其后代中分离的不育株杂交转育一批不育系,从而发现了冈型不育细胞质。由冈型不育细胞质导致的雄性不育和育成的不育系,其恢保关系、雄性不育的遗传特性与野败基本相似,但可恢复性比野败好,一些对野败保持的品种如麻抗、珍汕97、茂玉4号、新青早、Bj1等对冈型半恢或低恢;一些对野败恢复力较差的品种,对冈型不育则表现出比较好的恢复力。冈型细胞质导致的雄性不育,花粉败育的时期先后不一,既有近似无花粉型的,又有单核或三核期走向败育的。冈型主要不育系有冈型朝阳1号A。冈型朝阳1号A属早熟早籼,4月中旬在四川雅安播种,播种至齐穗71~77d,主茎叶片数春播12片,夏播11片。
|
||
株高春播60cm左右,夏播52cm左右。株型较好,分蘖力强,粒型较小,异交结实率较高。所配杂种的表现与野败朝阳1号A类似,一般株叶型好,分蘖力强,穗大粒多,千粒重较低。
|
||
(2)D型不育系
|
||
四川农业大学1972年在Dissi D52/37//矮脚南特F7的一早熟、大粒株系中发现一株不育株,该不育株特点是花药白色、肥大、花粉典败,是自交不结实的单株,用意大利B、珍汕97、297杂交和回交转育成D型珍汕97和D297A,其花粉为不规则的典败型,遗传特性为孢子体雄性不育类型,恢保关系与野败型类似,开花习性好,异交结实率高,主要不育系有D珍汕97A、D297A。
|
||
①D珍汕97A与D珍汕97B 生育期比珍汕97A长1~2d,四川雅安夏播,播种至齐穗68d左右,主茎13.3叶,分蘖力中等,穗型较大,平均每穗116粒,叶片稍大,中抗稻瘟病,不育性稳定,可恢复性好,一般配合力较强,柱头外露率高,开花习性较好,花时早且集中。
|
||
②D297A与D297B 生育期较野败珍汕97A长4~5d,株型紧凑,分蘖力强,叶色深绿,夏播株高78cm左右,穗较大,平均每穗122.1粒,一般配合力较强,抗稻瘟病能力较强,千粒重26.6g,米粒中长,基本无垩白,可口性较好,柱头较长,外露率高,开花习性好,异交结实率较高。
|
||
(3)马协型不育系与保持系系谱
|
||
武汉大学1984年在水稻农家品种马尾粘中发现一株花粉败育的不育株,用不同类型品种测交,则珍汕97、V20和协青早选保持较好,协青早选具有米质优、抗性好等特点,选用协青早选作轮回亲本回交,1986年育成马协不育系,后来通过保/保改造,于1997年选育出马协型同型不育系武金2号、武金3号等10多个不育系。
|
||
①马尾粘败育株的主要特征特性 1984年春在海南岛陵水县南繁时,在大群体种植的鄂西地区农家品种马尾粘中发现的一株花粉败育型的不育系,株高95cm,比原始的马尾粘略矮,分蘖力明显增强,株形、叶形、叶鞘、稃尖颜色与马尾粘完全相同,花药呈箭头形,乳白色,内含畸形不规则的败育花粉,碘—碘化钾不染色,套袋自交不结实。
|
||
②马协不育系与保持系选育 1984年春在海南发现不育株后,将不育株从马尾粘群体中移出分蔸繁殖,选用与野败型、红莲型恢复和保持关系不同的品种如IR24、IR26、明恢63、测64-7、M55、8307、灵武粘、珍汕97、V20、协青早选、红突31和滇瑞500、T538、圭630选等品种作父本测交,研究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与马尾粘败育株测交F1代育性表现,1984年初秋在武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观察F1,不同品种测交F1表现明显差异,马尾粘败育株与IR24、IR26、明恢63、测64-7等品种杂交,F1代育性恢复好,杂种优势明显,马尾粘败育株与M55、8307、灵武粘、滇瑞500等品种杂交,F1杂种具有恢复能力,但杂种优势不明显,马尾粘败育株与V20、珍汕97、协青早选、红突5号等品种杂交,F1表现雄性不育,这些品种有很好的保持能力。选择抗性较好,米质较优的协青早选作轮回父本回交,1985年春在海南岛陵水县种植马尾粘败育株/协青早选B4F1群体600株,其不育性稳定,株、叶、穗粒性状似协青早选,主要农艺性状基本稳定,命名为马协雄性不育系,简称马协A。以后每年成对回交,1992年通过鉴定,1995年通过湖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0年开始改造不育系的保持系,通过保/保选育新的马协型的不育系,1994年开始用协青早选/珍汕97、协青早选/Ⅱ-32B的稳定株系与马协A测交转育新的马协型不育系,经过多代回交,已转育马协型不育系10多个,其中马协型武金2号A、武金3号A于1997年通过鉴定。
|
||
③马协不育系主要特点 马协A花药为箭头形,花粉败育类型为不规则的典败类型,碘—碘化钾液染色不显蓝色,成熟花粉在显微镜下观察呈不规则形,花粉以单核后期败育为主,花粉败育率达100%,典败花粉率达99.5%以上,套袋自交不实率达100%,1992年专家鉴定马协A群体1000株以上,不育株率100%,花粉不育度达99.99%,套袋自交不实率为99.98%。
|
||
2.籼稻细胞质的粳型不育系
|
||
(1)BT型不育系系谱
|
||
BT型台中65不育系由日本硫球大学新城长有以Chinsurah BoroⅡ为母本,台中65为父本,于1966年育成。包台三系1972年引入我国,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繁殖提拱给国内有关科研单位研究利用。湖南农业科学院利用黎明(藤稔辐射变异)为父本与台中65A杂交和连续回交,转育成包台型黎明不育系和相应的保持系黎明B。辽宁省农科院稻作研究所也转育成黎明A、黎明B,并以黎明A为基础,用日本推广品种秀岭、秋光为父本杂交和连续回交转育成包台型秀岭A、B,秋光A、B。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转育成的不育系有京引66A、黄金A及相应的保持系京引66B、黄金B。
|
||
长江流域是我国晚粳稻栽培的重要地区,转育适应长江流域的晚粳型不育系,是研究杂交粳稻的重要基础,安徽农业科学研究院用黎明A/当选晚2号,1978年育成当选2号A和B,浙江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桂花黄A与农虎26杂交,1979年育成农虎26A与B。江苏省农科院用矮秆黄A与六千辛杂交,1981年转育成六千辛A与B。华中师范大学1974年用BT型不育系为母本,农进2号为父本杂交和回交转育成BT型农进2号A与B,1982年又以农进2号A为母本,矮选为父本杂交和回交转育成BT型矮选育系。
|
||
(2)滇型不育系系谱
|
||
云南农业大学1965年在台北8号田中发现不育株,推测是由云南高海拨籼稻与台北8号杂交而成,用红帽缨测交和回交育成滇Ⅰ型红帽缨A,后以红帽缨为母本与台中31杂交和回交转育成滇Ⅰ型台中31A、B。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稻作研究所1974年以云南农业大学育成的滇Ⅰ型台中31A为母本,丰锦为父本杂交和回交转育成丰锦A和相应的保持系丰锦B,辽宁省盐碱地区农业科研所以滇Ⅰ型台中31A为母本,D56为父本杂交和回交转育成D56A和D56B。华中农业大学1972年育成滇Ⅰ型红帽缨为母本,华粳14为父本杂交和回交,1976年育成滇Ⅰ型华粳14A和B。
|
||
二、光(温)敏核不育雄性不育系系谱
|
||
(一)粳型光敏核不育系系谱
|
||
1973年,石明松发现农垦58不育株并开始了研究。农垦58是20世纪60年代推广的晚粳品种,直接用于配组两系杂交粳稻优势不强,秆高易倒伏,只有将农垦58S的光敏核不育特性转育到优良的粳稻品种中,才能配组两系杂交粳稻强优势组合。20世纪80年初期石明松和冯云庆开始进行粳型光敏核不育系选育,随后许多单位开展了粳型光敏核不育和两系杂交粳稻研究。长江流域的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华中农业大学和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选育出许多粳型光敏核不育系,在北方粳稻区的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辽宁盐碱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单位也选育了中粳型光敏核不育系,至1997年通过省级以上鉴定的粳型光敏核不育系有20余个(表8-2)。粳型光敏核不育系的光敏基因均是来自农垦58S,育成的不育系有5047S、5088S、31111S、7001S、WD1S、C407S等。
|
||
表8-2 我国粳型光敏核不育系的系谱分析
|
||
表8-2 我国粳型光敏核不育系的系谱分析(续)-1
|
||
(二)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系谱
|
||
我国杂交水稻推广主要为籼型杂交稻,每年种植面积在1600万hm2以上,只有将光温敏核不育系基因转移到籼稻品种中,选育出多种类型的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两系杂交稻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不论是两系品种间杂交稻还是亚种间杂交稻的发展,选育出优良的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是基础和关键。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国内许多杂交水稻育种专家开始探索将农垦58的光敏核不育特性转移到籼稻品种中,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武汉大学、广西农业科学院、湖南杂交水稻研究所较早地开展这项研究工作。
|
||
20世纪80年代中期,光敏核不育的两系杂交稻列入国家“863”高技术计划,全国集中优秀的科研力量进行研究。10多年来、温敏雄性不育性和广亲和性3个性状及控制性状的基因进行遗传学、生态学、育种学及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等系统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两系法杂交稻技术已基本成熟,育成了一批实用性的光、温敏雄性不育系和一批实用的两系杂交稻组合,到1997年底,已有40余个光、温敏核不育系通过省级以上的鉴定,有7个两系杂交稻组合通过了省(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别是两优培九(培矮64S/9311)的育成,由于产量高、品质好、抗性强和适应性广,使两系杂交稻开始大面积推广。
|
||
我国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其不育基因来源有两方面,主要是来源于农垦58S,也有从自然界籼稻品种发现的。由农垦58S转育来的籼型核不育系有光敏型和温敏型两类,光敏型如8902S、8912S、W7415S、W9451S、W91607S、1103S、9759S、湖农5S、M901S、HS-1等;温敏型有W6154S、W6184S、KS-9、KS-14、2177S、二九青S、培矮64S、GD-2S、8087S、3502S、及蜀光612S等。从自然界发现的材料基本上属温敏型如安农S-1、5460pS、衡农S-1等,从生态型分析有早杣型(目前的早籼型均是温敏材料)、早中籼型和中籼类型。中籼型有光敏和温敏两种类型。从品种的来源分析,目前用来选育光敏核不育系的亲本材料主要有我国早、中籼优良品种和三系杂交稻保持系和恢复系如珍汕97、V20、金南特43、明恢63、协青早、红突31、测64-7等,有IR系统品种如IR8、IR24、IR54等,有密阳系统的品种如密阳23、密阳46、密阳42等,还有印度、斯里兰卡品种如BG90-2等。把目前国内外的优良新品种和三系杂交稻优良恢复系转育成光敏核不育系,分析其亲本来源,表现出多样性,也吸收了新品种选育和杂交水稻育种的科研成果,随着研究工作的开展,将有更多新的光(温)敏核不育类型出现,我国两系杂交稻将会获得更快的发展。表8-3为我国育成的主要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
|
||
表8-3 我国主要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的系谱
|
||
表8-3 我国主要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的系谱(续)-1
|
||
表8-3 我国主要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的系谱(续)-2
|
||
三、水稻雄性不育的恢复系系谱
|
||
(一)研究概况
|
||
我国生产上杂交水稻用的不育系野败型(冈型、D型、Ⅱ-32型、矮败型、马协型)、红莲型、杂交粳稻(BT型、滇Ⅰ型)的恢复系各有不同,野败型不育系的第一批7个恢复系(泰引1号、IR24、661、IR26、古154、古155、桂选7号等)是通过广泛测交而来,IR28、IR30、IR36也是通过测交而来,其恢复品种来源主要是国际稻系统,也有密阳系统品种,如密阳46,恢复基因也来自IR24。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选育的恢复系如明恢63等主要是杂交而来,明恢63是IR36和圭630杂交选育。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以明恢63为核心亲本,杂交又选育出一系列新的恢复系,如辐恢838、绵恢501、绵恢725、明恢77、明恢86等。生产上用红莲型的第一批恢复系也是利用常规优良品种测交而成,如红梅早、特青、胜优2号等,粳型不育系BT型的恢复系福山也是测交而来,但杂交优势不明显,生产上用的粳型杂交稻恢复系C57,C堡、宁恢3-2等是引入籼稻IR24的恢复基因,渗入籼稻血源,杂交粳稻才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
||
(二)野败型不育系的恢复系
|
||
1.IR24及其衍生的恢复系
|
||
IR24是1975年统一命名的2号恢复系,黎垣庆(1984)对IR24育成系谱的各品种进行测交,分析了IR24恢复基因的来源和系谱,IR24是一对恢复基因Rf1Rf1来自中国的晚籼品种Cina,另一对恢复基因Rf1Rf2来自与印度品种有亲缘关系的SLO17。Cina的一对恢复基因Rf1Rf2通过皮泰传递到IR8,而SLO17的Rf1Rf2通过CP-SLO传递到IR127,然后IR8与IR127杂交使Rf1Rf1和Rf1Rf2重组,培育成具有两对恢复基因的强恢复系IR24(Rf1Rf1 Rf1Rf2)。该恢复系属感温迟熟类型,自播种至始穗春播为110~114d,夏播约90d,有效积温平均1133.1℃。春播主茎总叶片数18片左右,株高90cm左右,株型集散适中,叶片窄又挺直,谷粒细长,稃尖无色,米粒透明无腹白,分蘖力强,耐肥抗倒,穗大粒多,千粒重27g左右,但对稻瘟病、白叶枯病的抗性较差,是20世纪70年代利用面积最大的恢复系。
|
||
以IR24为亲本的主要衍生恢复系有桂33、桂34等。IR24的一对恢复基因来自西纳(Cina),西纳是1914年从福建省被引入印度尼西亚的,1941年与孟加拉品种Latisail杂交,育成了著名品种皮泰(Peta)、Intan和Tjeremas,以及Mas、Bengawan、Cahaja、Fadjar、Relopor和Salak。据HargroveF.R等(1980)分析,到1979年底,国际水稻研究所和菲律宾政府已命名的IR5、IR8、IR20、IR22、IR26、IR28、IR29、IR30、IR32、IR34、IR36、IR38、IR40、IR42等15个品种来自西纳(图8-2)。自IR8育成后,具有西纳血缘品种的种植面积在孟加拉占62%,印度占22%,印度尼西亚占74%,韩国占60%,在斯里兰卡占75%,在泰国占25%,菲律宾占50%,其中许多品种成为水稻野败型雄性不育的恢复系。
|
||
桂33由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IR36/IR24育成,全生育期和株高IR24相似,主茎叶片17~18片,叶片狭长,挺直,繁茂性好,恢复力强,既保持了IR24和株叶形态、穗粒结构和配合力,又导入了IR36的抗性和繁茂性,花粉量大,制种产量高,抗白叶枯病和稻瘟病,较抗褐飞虱。从IR36/IR24后代选育的恢复系还有桂32。
|
||
图8-2 籼型杂交稻恢复系系谱(一)
|
||
桂34由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IR30为母本,IR24为父本杂交,并以IR24连续回交2次,再用花药培养而成,比IR24早熟5d,春播自播种至始穗105d,夏播85d左右;分蘖力强,株型集散适中,叶片挺直、厚、呈瓦形,深绿,恢复力强,配合力好,较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花粉量大,制种产量高。
|
||
2.IR26及其衍生恢复系
|
||
国际水稻研究所以IR24/TKM6育成IR26,其恢复力强,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1974年由广西、湖南两地测交筛选出,全国统一编号为6号恢复系。属感温迟熟类型,春播自播种至始穗111d左右,夏播自播种至始穗88d,春播主茎总叶片数17~18片,株高85cm左右,株型较集中,叶片稍宽,挺直,分蘖力强,穗型中等,千粒重25g左右。
|
||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主要配组恢复系。以IR26为亲本的衍生恢复系主要有二六窄早、2229、975等。
|
||
3.IR28及其衍生恢复系
|
||
国际水稻研究所以IR833/IR1561-149//IR1737杂交育成。1975年全国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协作组测出,属感温中熟类型,比IR24早熟10d左右,株高80cm,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稻飞虱,恢复力中等。20世纪70年代湖南南部曾用于配种早稻组合,湖北配组汕优28。以IR28为亲本的主要衍生恢复系有台8-5、T0498、2730等。
|
||
4.IR30及其衍生恢复系
|
||
国际水稻研究所以IR1541-102为母本,IR20/O.nivara为父本杂交并连续回交4次育成。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将IR30与V20A、V41A配制的杂交晚稻组合在福建南部作晚稻。IR30春播自播种至始穗113~115d,夏播70~78d,株高80cm,分蘖力中等,叶片挺直稍宽,株型集散适中,穗大粒多,着粒较稀,千粒重25g,抗白叶枯病和褐飞虱,中抗稻瘟病。以IR30为亲本的主要衍生恢复系有明恢63、IR30等。
|
||
5.IR36及其衍生恢复系
|
||
国际水稻研究所以IR1561-228为母本,IR1737(IR24/O.nivara)为父本杂交,再与CR94-13复交育成。其中的亲本IR24、IR1561、CR94-13分别是IR8的衍生品系。1975年由广西平南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测出,属感温中迟熟类型。春播自播种至始穗104d左右,秋播自播种至始穗83d。春播主茎总叶片数16片左右,株高85cm左右,株型适中,分蘖力强,谷粒细长,米质较优,抗稻瘟病中的B群生理小种,恢复力中等。以IR36为亲本的主要衍生恢复系有测64-7等。
|
||
6.测64系谱
|
||
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从IR36的衍生品系IR9761-19中系选测出。全生育期130d,在长沙春播,自播种至始穗95d,夏播63d,主茎总叶片数15~16片,株高90cm左右,株型紧凑,分蘖力强,叶片短、宽、直,穗粒数中等,粒细长,千粒重24g;抗稻瘟病、白叶枯病、矮缩病和褐飞虱,恢复力强,配合力好,花粉量大,制种易获高产,所配杂种表现较早熟。是我国应用面积仅次于明恢63的恢复系,与V20A、协青早A配制了威优64、协优64,1988年推广160万hm2。该校从测64-7中继续筛选出测64-49、测48-2等早熟恢复系,与V20等不育系配组而成的杂交早稻可在长江流域中作早稻栽培。
|
||
7.泰引1号及其衍生品种
|
||
广西钦州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73年测交选出,全国统一编号为1号恢复系。泰引1号恢复力强,配合力好,配制的组合主要有矮优1号、冈优1号。泰引1号衍生恢复系有5716、辐恢06、辐恢10、辐恢68、2125、717、975和453等。
|
||
野败型恢复系除上述7个衍生系谱之外,还有古154(即IR837-36)和泰国稻选,前者是江西省萍乡市农业科学研究所1974年测选,全国统一编号为4号恢复系,后者是广西钦州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1974年测选,全国统一编号为7号恢复系。这二个恢复系的特点是分蘖力强,穗大粒多,千粒重大,配合力高。
|
||
8.明恢63及衍生恢复系
|
||
(1)多系1号
|
||
四川省内江地区农科所1988年以明恢63为母本,Tetep为父本杂交,F2用明恢63回交系选育成。
|
||
图8-3 籼型杂交稻恢复系系谱(二)
|
||
(2)CDR22
|
||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1988年以IR50为母本,明恢63为父本杂交育成CDR22。
|
||
(3)晚3
|
||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1984年以明恢63为母本,二六窄早为父本杂交,以射线处理定向选择而成。
|
||
(4)辐恢838
|
||
重庆市原子核研究所1982年用泰引1号早熟突变株系辐恢06与大粒糯杂交育成糯稻恢复系226,1984年用60Co-γ射线照射明恢63干种子选育比明恢63早熟5天的株系552,1986年用226作母本与552杂交,经4~6代选株测恢,1990年定型90838,1995定名辐恢838。辐恢838株高100~110cm,茎秆粗壮,叶色青绿,剑叶硬立,叶鞘,柱头,稃尖无色,主茎15片叶,全生育期127~132d,分蘖力中等,穗大粒大,千粒重32~34g,恢复力强,配合力高,花粉量大,配组Ⅱ优838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
||
(5)川恢802
|
||
明恢63与测64-7杂交经辐射选育出川恢802。
|
||
(6)绵恢501
|
||
四川省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谢崇华等1984年3月在海南陵水县以明恢63为母本,泰引1号/IR26的选系为父本杂交,于1989年育成绵恢501,生育期比明恢63早5~7d,主茎16~17片,株高100cm左右,株型较紧凑,分蘖力强,穗大粒多,长粒,叶鞘,稃尖无色,米粒半透明,品质好,花粉量大,恢复力强,配合力好,配组后有Ⅱ优501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
|
||
(7)明恢72
|
||
福建省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谢华安等以(C堡/N)F4为母本,明恢63为父本杂交育成。
|
||
(三)红莲型不育系的恢复系
|
||
红莲型不育系的恢复系主要是华南及长江流域的品种,主要恢复系有红梅早、特青、胜优2号等。红梅早属矮子占系统,由珍珠矮衍生而来。广东省新会县用珍珠矮/梅峰7号于1967年育成,在广州全生育期118d,比广陆矮4号迟熟7d,属中熟早籼,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全生育期12~123d,属迟熟早籼,株型紧凑,叶小而色深,叶功能期长,不早衰,抗稻瘟病强,耐肥性好,成穗率高,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华中和华南大面积推广。特青属矮子占衍生系统品种,广东省农业科学水稻研究所以特矮为母本,叶青伦为父本杂交,1984年育成,可以作早、中、晚稻兼用品种,在华南作早籼迟熟品种,在华中作中稻品种,株高109cm,穗大、秆坚、叶直,耐肥抗倒,高抗白叶枯病,是一个高产品种。
|
||
(四)粳型杂交稻恢复系系谱
|
||
(1)C57
|
||
辽宁农业科学院稻作研究所从IR8/科情3号引35选育而成。
|
||
(2)300号
|
||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从台中39/水原300粒//白金//IR24中选育而成。
|
||
(3)77302-1
|
||
浙江省嘉兴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C57/IR28作母本与科情3号/京引37杂交育成77302-1恢复系,该恢复系株高76~83cm,株型紧凑,自播种至始穗69d,恢复能力强,配合力高,花粉量大。
|
||
(4)C堡
|
||
安徽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C57为母本与城堡1号杂交育成C堡恢复系,C堡株高90~95cm,株型紧凑,叶片挺直,分蘖力较强,全生育期120d左右,米质优良,恢复力强,配合力好,抗稻瘟病能力强,中抗白叶枯病,是长江流域杂交粳稻较好的恢复系之一。
|
||
(5)培C115
|
||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以培迪为母本,C57为父本杂交育成C115,该恢复系恢复能力强,配合力好,开花习性好,穗大粒多,花粉量大,株高100cm左右,株叶形态好,叶片直立挺拨,在长江流域6月10日播种,播种至始穗88d。
|
||
(6)宁恢32
|
||
江苏农业科学院以IR24与自选2号杂交选育出粳7623,以粳7623为父本与忝占利杂交育成宁恢32。
|
||
另外,近几年来有关科研单位先后育成了闽优128、八优161、甬优系列组合,这些组合的恢复系的恢复基因也来自上述的恢复系。
|
||
四、杂交水稻组合系谱
|
||
(一)三系杂交稻组合系谱
|
||
籼型三系杂交稻组合由不同的籼型CMS和恢复系配组而成。我国不断培育出新的不育系和恢复系,逐步形成了多组合的籼型杂交稻组合群。现将应用较广的籼型杂交稻组合列于表8-4中。
|
||
(二)两系杂交稻系谱
|
||
1.两系粳杂研究概况
|
||
农垦58S是晚粳,以农垦58S为基因源首先是晚粳型光敏核不育系如5088S、7001S选育成功。两系杂交稻首先在晚粳中获得突破。我国三系杂交粳稻研究,虽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与籼型杂交稻相比,发展是缓慢的。据王才林、汤玉庚分析,北方杂交粳稻每年推广面积12万hm2左右,约占北方粳稻面积6%,全国杂交粳稻面积约13.3万hm2,占粳稻种植面积的2.1%。杂交粳稻为什么发展不快,主要问题是:第一,杂交粳稻杂种优势不够强,杂交籼稻比推广籼稻品种一般增产20%左右,而杂交粳稻经多年的品比试验,产量优势较当家的粳稻品种增产10%左右,主要表现在穗数不足,结实率较低且不稳定。第二,杂种纯度不高,杂交粳稻的混杂率高达20%,大大影响杂交粳稻优势的发挥。上述两方面的问题是杂交粳稻推广较慢的重要原因。解决这些问题,除选育强优势组合和建立健全的种子生产体系外,利用光敏核不育系,选育强优势的两系杂交粳稻,是杂交粳稻选育的突破点。
|
||
两系杂交粳稻比三系杂交粳稻具有两个明显优点:
|
||
(1)具有更多的不育系和恢复系,配组自由。从目前研究表明,粳型光敏核不育系比较容易选育,可以把优良的粳稻品种的优良粳稻恢复系转育成光敏核不育系,同时研究表明:90%以上的粳稻品种和粳稻恢复系对粳型光敏核不育系育性恢复,表现为配组自由,无细胞质雄性不育的恢保关系,选配优良组合的概率大大增加,一般粳稻优良品种、粳型三系杂交稻的恢复系及籼粳交偏粳的中间类型品种,对粳型光敏核不育系均表现恢复,因而强优势组合较易选出。
|
||
(2)光敏核不育系的不育期不育性稳定,属孢子体不育类型,杂种一代整齐一致,杂株率小。实践证明,光敏两系粳型杂交稻F1代杂种纯度可以达95%以上,预计两系粳杂比三系粳杂发展更快,湖北省三系粳杂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由三个研究单位主攻三系杂交粳稻,至今未能投入生产,而两系杂交粳稻研究80年代初期才开始,1997年已发展到3.3万hm2,预计今后几年有更大的发展。
|
||
表8-4 全国主要推广组合亲本一览表(1994年)
|
||
2.两系籼型杂交稻系谱
|
||
(1)培两优特青
|
||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用培矮64S、特青选育而成。
|
||
(2)培两优288
|
||
由湖南农业大学以培矮64S为母本,288为父本配组而成,在1997年湖南开始大面积推广。
|
||
(3)两优681
|
||
由四川农业大学以籼型温敏核不育系蜀光612S为母本,981为父本配组而成。
|
||
(4)两优培九(65002)
|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以培矮64S为母本与9311杂交而成,属中籼型两系杂交稻新组合。
|
||
(5)两优1178
|
||
武汉大学以1103S为母本与6078配组而成,属中籼型两系杂交稻。
|
||
(6)两优1125
|
||
武汉大学以1103S为母本与绵恢725配组而成。
|
||
(7)香两优68
|
||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以香125S为母本与D68配组而成的两系早杂组合,1998年通过湖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母本香125S是用美国稻品种Lemont和IR9761-19-1杂交,经系谱选育出6711品系,再与安农S-1杂交,从F2代选不育株与香B杂交,经过9代选育出低温敏雄性不育系香125S,不育性的起点温度为23.5℃,1994年通过省级鉴定,不育基因源为安农S-l,父本D68从优质早籼91-81中测交筛选而来,香两优68,全生育期110d,日产量达4.6kg。
|
||
(三)浙江省部分当家组合介绍
|
||
1.金优402
|
||
(1)来源
|
||
湖南安江农校与常德市农科所用金23A×R402配组的早稻组合。1997年通过湖南省品审会审定。
|
||
(2)特征特性
|
||
该组合株型松紧适中,分蘖力较强,株高85~90cm,植株生长繁茂整齐、熟期较早、落色好。全生育期约115d,667m2有效穗22万左右,每穗总粒约90粒,结实率80%以上,千粒重27g,抗倒性稍差,中抗稻瘟病、白叶枯病。
|
||
(3)产量品质
|
||
一般每667m2产400~450kg,米质优,食味较好。
|
||
(4)栽培要点
|
||
①培育多蘖壮秧。播种期宜3月下旬,地膜育秧,每667m2用种1~1.5kg,秧田播种量15~20kg,秧龄掌握30d内。秧田施足基肥,早施促蘖肥。
|
||
②合理密植。该组合生育期较短,移栽时应适当密植,行间距20cm×16.5cm,667m22万丛,双本插,插落田苗667m210万。
|
||
③科学施肥。施足基肥,早施促蘖肥,增施磷钾肥,底肥占70%,追肥占20%,穗肥占10%。
|
||
④合理用水。浅水插秧促早发,中期适度搁田控蘖防倒,后期湿润灌溉提高结实率。
|
||
⑤防治病虫参照其它早稻组合。
|
||
(5)适应性
|
||
适宜浙中、浙南地区作早稻种植。
|
||
2.威优402
|
||
(1)来源
|
||
湖南省安江农校用V20A×R402配组而成的杂交早稻迟熟组合。1991年3月经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5年经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浙品审字第122号)。
|
||
(2)特征特性
|
||
株高85~90cm,株型松紧适中,分蘖力较强,穗型中等偏大,每穗总粒数101.4粒,实粒数77.9粒,结实率76.8%,千粒重28.1g,每667m2有效穗21.93万,成穗率较高,约70%左右。谷粒椭圆形、无芒,耐肥抗倒力较强,剑叶中长,抽穗整齐,成熟期落色好。感温性中等,感光性弱,绿肥田全生育期118~123d。抗稻瘟病能力较强,纹枯病轻,不抗白叶枯病,湖南省植保所鉴定,叶瘟4~6级,穗颈瘟3级,白叶枯病7~9级。对白背飞虱、褐稻虱的抗性均为7级。苗期耐寒性较强。
|
||
(3)产量品质
|
||
一般每667m2产稻谷500kg左右,高的可达550kg以上。米质中等,糙米率81.5%。米饭适口性较好。
|
||
(4)栽培要点
|
||
①适时早播,培育多蘖壮秧。绿肥田早稻3月下旬播种,地膜覆盖,每667m2秧田播种量15~20kg,秧龄35d,6.5叶移栽,单株带蘖2~3个。春花田早稻看前作成熟期决定播种期,于4月10~15日播种,7叶移栽,移栽时单株带蘖3个以上。
|
||
②每667m2插2万丛、10万苗,争取有效穗23万以上。
|
||
③施标准肥667m22500kg。施足基肥,占60%~70%;早施促蘖肥,占30%;巧施保花肥。
|
||
④前期浅灌勤灌促早发,2次灌浆明显,后期保持干湿灌溉,防止断水过早。
|
||
⑤生长繁茂,注意防治病虫为害。
|
||
(5)适应性
|
||
适宜在浙中、浙南地区作杂交早稻种植。
|
||
3.汕优10号
|
||
(1)来源
|
||
中国水稻研究所与台州地区农科所用珍汕97A×密阳46配组而成的中籼型杂交组合。1989年经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命名为汕优10号(浙品审字第051号)。
|
||
(2)特征特性
|
||
株型紧凑,株高85~90cm,剑叶短,叶片挺,穗长21~22cm,每667m2有效穗18万~22万,每穗总粒数110粒左右,结实率80%左右,千粒重27~28g,稃尖紫色,偶有顶芒,叶鞘紫色,分蘖中等,长相好,茎秆粗壮,抗倒,后期青秆黄熟不早衰。作连晚栽培,全生育期128~132d;作中稻栽培,全生育期150~160d。后期耐寒性强,抗稻瘟病能力较强,对褐稻虱也有一定抗性,中感白叶枯病,较耐肥,秧龄弹性一般。
|
||
(3)产量与品质
|
||
一般每667m2产稻谷500kg,米质中等,米饭软而不黏。
|
||
(4)栽培要点
|
||
①适时播种,培育壮秧。连作栽培6月15日前播种,作中稻栽培5月上、中旬播种,高海拔山区4月中旬播种。秧田播种量667m28~10kg,在二叶期前做好移密补稀,并要施多效唑,控长促蘖,育成带蘖矮壮秧。
|
||
②适龄移栽,力争早栽。秧龄控制在35d以内,超过35d的采取二段育秧,力争在7月25日前移栽。
|
||
③合理密植,增施肥料。一般密度20cm×16.5cm,每667m2插足万丛,8万~10万落田苗,争取有效穗22万~23万。施肥掌握“前促、中控、后补”的原则,一般基肥与促蘖肥占90%,留下10%看苗看天施好保花肥,抽穗期结合喷药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1~2次。
|
||
④科学用水,防治病虫。做到浅水插秧,深水护苗,耘头遍田轻搁,使根系下扎,浅水促蘖,苗数发足667m222万~23万时,搁田控苗争大穗,后期不宜断水过早,保持根系活力增粒重。做好强氯精浸种消毒,秧田三叶期、大田孕穗末期和破口期做好病虫害防治。
|
||
(5)适应性
|
||
适宜全省白叶枯病轻的地区作连晚种植。
|
||
4.Ⅱ优46
|
||
(1)来源
|
||
浙江省庆元县、丽水地区和遂昌县种子公司共同协作,用Ⅱ-32A与密阳46配制而成的中籼型杂交组合。1991年4月浙江省丽水地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小组审定通过。
|
||
(2)特征特性
|
||
株型紧凑,茎秆粗壮,叶色深绿,株高95cm左右,分蘖力中等偏强,每667m2有效穗19万~21万,每穗总粒数120~130粒,实粒数105粒,结实率85%左右,千粒重28g左右,谷粒椭圆形,稃尖无色,谷壳黄色。秧龄弹性较好,耐肥抗倒。抗稻瘟病、白叶枯病和褐稻虱的能力较强,感温性强,抗寒力较弱,作单晚栽培前期起苗稍慢。全生育期作单晚栽培150d左右,作连晚栽培比汕优10号长2~3d。
|
||
(3)产量品质
|
||
一般每667m2产稻谷500kg,米质较优,整精米率高,垩白率明显低于汕优10号。
|
||
(4)栽培要点
|
||
①适时播种,培育壮秧 海拔800m地区,以4月15日前播种为宜;海拔600m地区,4月下旬播种;作连晚栽培,6月10日播种,9月10日前安全齐穗。
|
||
②合理密植,增丛增穗 每667m2插2万丛,插足10万苗,力争有效穗20万以上。
|
||
③施足肥料,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 每667m2施标准肥2750kg,基面肥占70%,早施促蘖肥,后期根追肥。
|
||
④注意防治白叶枯病、稻瘟病和螟虫。
|
||
⑤浅水移栽促早发,深水护苗防冷寒,后期干干湿湿防早衰,防止断水过早增粒重。
|
||
(5)适应性
|
||
适宜在浙南海拔800m以下作单晚和河谷平原连作搭配种植。
|
||
5.Ⅱ优92
|
||
(1)来源
|
||
金华市农科所和浙江省杂交稻新组合开发联合体以Ⅱ-32A×恢“92”[原名20964-791(IR20×测64-7)]选配而成的早中熟杂交中籼组合,于1992年育成,1994年5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浙品审字第107号)。
|
||
(2)特征特性
|
||
株高87cm左右,主茎叶片数16片左右,剑叶挺笃。分蘖中等偏强,667m2有效穗23万左右,穗长23cm,每穗总粒数115粒左右,结实率80%,千粒重25g左右,谷粒较长,无芒,稃尖紫色,谷壳黄亮,落粒性适中。耐肥抗倒,后期转色好,青秆黄熟。对稻瘟病的抗性,省农科植保所1991—1992年鉴定,叶瘟平均2.6级,穗瘟3.8级,比汕优64轻,但高于汕优10号,白叶枯病的抗性为7.3级,与汕优64相仿。全生育期:作连晚栽培122~125d,作中稻栽培145d。
|
||
(3)产量品质
|
||
一般每667m2产稻谷450kg,高的可达550kg以上,米质好,米饭较软,有光泽,适口性好。
|
||
(4)栽培要点
|
||
①适时播种,培育带蘖壮秧 作连晚栽培,6月15~20日播种,秧龄35d,宜采用两段育秧。单季稻5月初播种,高海拨山区4月中旬播种。
|
||
②每667m2插2万丛,插足10万落田苗。
|
||
③耐肥力强,需肥量较大,每667m2施标准肥2500kg左右。强调配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掌握“施足基面肥,早施促蘖肥,补施穗粒肥,施好根外追肥”。
|
||
④水浆管理,前期浅灌促早发,稻苗达到667m220万苗时,及时排水搁田,后期干湿交替,不可断水过早,以防早衰。
|
||
⑤注意防治稻虱、螟虫及白叶枯病。
|
||
(5)适应性
|
||
适宜在全省季节较紧、肥力水平中下地区种植。
|
||
6.协优63
|
||
(1)来源
|
||
安徽广德县农科所用协青早A×明恢63杂交配组的迟熟籼型组合。
|
||
(2)特征特性
|
||
株高100~110cm,秆粗壁厚,分蘖力强,长势旺盛,株型紧散适中,主茎叶片17叶左右,上部叶片窄直。
|
||
穗长22~23cm,每穗总粒110~120粒,结实率80%左右,谷粒长形,稃尖无色,谷壳黄色,千粒重30~31g,全生育期与汕优63相仿,耐肥抗倒性强,后期落色好,不早衰,较抗稻瘟病,不抗白叶枯病。
|
||
(3)产量品质
|
||
一般每667m2产稻谷500kg,米质好,米粒细长。
|
||
(4)栽培要点
|
||
①适时播种,培育壮秧。海拔600m以下稻区作单季中稻种植,4月下旬播种为佳,大田用种量667m21kg,秧田播种量667m28~10kg。秧田施足基肥,早施促蘖肥,秧苗2叶1心前结合喷多效唑每667m2用36%秧苗净40g对水40kg进行秧田除草,同时做好移密补稀。
|
||
②适时移栽,合理密植。秧龄掌握在35d左右为佳,如需延迟移栽须进行两段育秧。密植程度掌握每667m2插1.6万丛左右,落田苗8万左右,争取有效穗18万~20万。
|
||
③做好肥水管理,及时防治病虫。每667m2施纯氮14~15kg,增施磷、钾肥。方法上掌握施足基肥,早施促蘖肥,巧穗肥,后期根外追肥促粒重。水浆管理掌握前期浅水促蘖,中期适时搁田,后期干湿交替提高结实率。病虫防治上要重视白叶枯病、纹枯病、穗瘟、稻虱、螟虫的防治,确保增产增收。
|
||
(5)适应性
|
||
适宜全省白叶枯病轻的地区作单季稻种植。
|
||
7.协优46
|
||
(1)来源
|
||
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浙江省开发杂交水稻新组合联合体共同用协青早A×密阳46配组而成的籼型杂交稻组合。衢州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小组和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分别于1989年1月和1990年3月审定通过(浙品审字第058号)。
|
||
(2)特征特性
|
||
株型紧凑,茎秆细韧,叶片挺直,叶鞘、叶色紫色,分蘖较强,耐肥抗倒,成熟时功能叶仍保持绿色,株高85~90cm,穗长21cm,每667m2有效穗20万~24万,每穗总粒95~105粒,结实率85%左右,千粒重27~30g,谷粒椭圆形,偶有顶芒。谷壳淡黄色,稃尖紫红色,前期对温度敏感,秧龄弹性小。抗稻瘟病和褐稻虱,对白叶枯病抗性比汕优10号强。全生育期:作连晚130d左右,作单晚150~160d。
|
||
(3)产量品质
|
||
一般每667m2产稻谷500kg。米质较优,食味较好。
|
||
(4)栽培要点
|
||
①适时播种,力争早插。宜安排早、中熟早稻田种植,在6月10号前播种,秧龄掌握35d以内,超过35d宜采用沙床二段秧。
|
||
②适时密植,力争多穗。要求每667m2插2万丛,落田苗8万~10万,力争有效穗22万~24万。
|
||
③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每667m2施标准肥3000kg,施肥采用前促中控后补的办法,看苗看田看天施好保花肥,抽穗期施好根外追肥。
|
||
④防病治虫,确保丰收。苗期易受螟虫、叶蝉、稻虱、卷叶螟的危害,要及时防治,中后期要注意防治白叶枯病和稻虱的危害。
|
||
(5)适应性
|
||
适宜浙中、浙南作单晚和连晚种植。
|
||
8.Ⅱ优63
|
||
(1)来源
|
||
庆元县种子公司、浙江省种子公司用Ⅱ-32A×明恢63配制而成的迟熟中籼组合,1999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号:浙品审定第192号)。
|
||
(2)特征特性
|
||
株高100~125cm,茎秆粗壮,穗长23~25cm,呈弧形,每穗总粒130~150粒,结实率80%左右,谷壳黄亮,稃尖无色,无芒,千粒重27~28g。全生育期比汕优63长3~5d。较抗稻瘟病、白叶枯病、褐稻虱,易感纹枯病、稻曲病。
|
||
(3)产量品质
|
||
一般每667m2产稻谷500~550kg,产量略高于汕优63。米质优,食味好。
|
||
(4)栽培要点
|
||
施肥水平比汕优63略高,密植程度比汕优稍稀,其他管理方法同汕优63。
|
||
(5)适应性
|
||
适宜浙中南作单晚种植。
|
||
9.协优914
|
||
(1)来源
|
||
台州市农科所用协青早A与恢复系T914配组而成的籼型杂交水稻。1997年5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浙品审字第158号)。
|
||
(2)特征特性
|
||
株高102cm左右,株型紧凑,茎秆粗壮,叶片挺而笃,叶色淡绿,主茎叶片数16叶左右,后期转色好,青秆黄熟,全生育期136d左右,比汕优10号长4d,分蘖中等偏弱,穗大粒多,穗长23cm左右,每穗总粒125粒左右,结实率80%左右,千粒重23~24g,谷壳薄,谷粒偏长形,抗白叶枯病能力明显强于汕优10号,抗稻瘟病。
|
||
(3)产量品质
|
||
一般每667m2产稻谷500kg。米质优良,多项稻米品质达部颁优质米二级标准。
|
||
(4)栽培要点
|
||
①适时播种,培育壮秧 作连晚栽培,播种期比汕优10号早3~4d,秧田播种量8~10kg,注意肥水管理,施用稀效唑或多效唑促蘖矮化。
|
||
②适期移栽,合理密植 秧龄弹性差,适宜秧龄34d左右,超过40d有早穗现象。株型紧凑,可适当密植。
|
||
③做好肥水管理,防治病虫害 每667m2施纯氮13kg,氯化钾7.5~10kg,磷肥15~20kg。掌握基面肥60%,栽后一周内促蘖肥35%,穗肥5%。苗数达到16万~20万时及时搁田,后期保持干干湿湿,不要断水过早,以利充分灌浆,提高千粒重。前期注意防治稻蓟马,孕穗前注意防治螟虫,抽穗期喷施粉锈宁加扑虱灵防治稻曲病及稻虱。
|
||
(5)适应性
|
||
适宜于杂交稻地区种植。
|
||
10.两优培九
|
||
(1)来源
|
||
江苏农科院与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利用培矮64S×9311配组而成的两系法高产优质组合。
|
||
(2)特征特性
|
||
该品种分蘖力强,株型紧凑,茎秆粗壮,株高118cm左右,叶片较长,叶色深,剑叶挺拔,长相清秀,穗型大,穗粒结构较协调;一般有效穗667m217万穗左右,每穗总粒数190粒左右,结实率82%左右,千粒重26~27g,外观米质优,生育期比汕优63约长5d,抗倒性强,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纹枯病轻;对肥水较为敏感,后期肥水不足植株有“青枯”死亡现象,应加强后期肥水管理,防止断水过早。
|
||
(3)产量品质
|
||
一般每667m2产稻谷650kg,高产田块700kg以上。米质优。
|
||
(4)栽培要点
|
||
①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一般5月中旬播种,秧龄掌握在25~30d,播种量667m28~10kg。采用宽窄行种植(33cm×13.2cm),每667m2栽1.5万~1.8万丛。单产700kg的田块群体要求:有效穗数667m215万~17万,每穗总粒200粒左右,结实率85%,千粒重26~27g。
|
||
②合理施肥,加强水浆管理 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巧施穗粒肥。本田每667m2施纯氮15kg,基蘖肥与穗粒肥比例以7∶3为宜,氮、磷、钾配比大体为1∶0.5∶0.6。水浆管理可以仿照其它杂交稻组合,但要注意茎蘖接近预定穗数时就要轻搁,经2~3次脱水把田搁硬,中后期干干湿湿,不能断水过早。
|
||
③病虫害防治 两优培九较抗白叶枯病和稻瘟病,但感纹枯病和稻曲病,要选择对口药剂重点防治;另外,还要防治好稻虱、卷叶螟和二化螟等虫害。
|
||
(5)适应性
|
||
适宜在肥水管理水平较高的地区作单季稻种植。
|
||
11.协优9308
|
||
(1)来源
|
||
中国水稻研究所用协青早A×T9308选育而成的超高产组合。1999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浙品审字第194号)。
|
||
(2)特征特性
|
||
表现为株型偏粳、叶色浓绿、剑叶狭而挺直,茎秆坚韧粗壮、耐肥抗倒、穗大粒多、抗病能力强、后期青秆黄熟、米质优,全生育期比汕优63长7~10d,具有弱感光性。不足之处是落粒性较强,苗期分蘖力偏弱,播种过密易造成秧苗瘦长。该组合适宜在海拔500m以下地区作单季稻栽培,在浙南等温光资源较充裕的地区,可发展双季连晚种植,播种期比汕优10号适当提前4d为宜。
|
||
(3)产量品质
|
||
一般每667m2产稻谷700kg,高产田可达800kg以上。产量高,米质优。
|
||
(4)栽培要点
|
||
①适时播种,培育壮秧 全生育期160d左右,适合海拔500m以下稻区作单季种植(山区阴湿垄田、冷水灌溉田除外)。播种期4月底为宜。大田每667m2用种量1kg,秧田播种量8~10kg,施足秧田基肥,早施促蘖肥,用好多效唑,培育壮秧。
|
||
②适龄移栽,合理密植 由于该组合秧龄弹性差,秧龄控制在35d左右,力争早播早插。每667m2栽1.4万丛左右,落田苗7万。
|
||
③肥水管理,病虫防治 该组合茎秆粗壮高大,耐肥抗倒,施肥应比一般杂交稻适当增加,重施磷钾肥,充分发挥增产潜力。水浆管理掌握前期浅水促早发,中期及时搁田控制无效分蘖,后期湿润灌溉使谷粒充分灌浆提高产量。由于该组合茎秆粗壮,在做好常规病虫防治基础上,重点抓好二化螟的防治。
|
||
(5)适应性
|
||
适宜海拔500m以下杂交稻区作单季稻种植,温光资源充裕的地区可作晚稻种植。
|
||
12.协优963
|
||
(1)来源
|
||
协优963系浙江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育成的籼型杂交稻新组合,2000年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浙品审字第213号)。
|
||
(2)特征特性
|
||
该组合分蘖力较强,属穗粒兼顾型组合。每667m2有效穗约22万,每穗116粒左右,结实率为81.6%,千粒重28~30g。株高103cm,穗层整齐,剑叶短而挺拔,茎秆坚韧,后期青秆黄熟,转色好,抗稻瘟病,感白叶枯病和稻虱。
|
||
(3)产量品质
|
||
一般每667m2产稻谷500kg,米质一般。但外观米质好,食味较佳。
|
||
(4)栽培要点
|
||
①适时播种,培育壮秧 作单季稻,5月上旬播种,作连晚种植一般于6月10日播种,秧龄控制在30~35d,最好采用两段秧。
|
||
②插足落田苗 培育壮秧的基础上,每667m2栽1.2万~1.5万丛为宜,提倡宽窄行种植。
|
||
③控制肥水,建立高产群体 施足基肥,为总需肥量(2750kg标准肥)的60%,分蘖肥30%,穗肥10%。配施磷、钾肥。适时搁田,控制无效分蘖,灌浆中后期保持干干湿湿,防治断水过早。
|
||
④防病治虫,确保丰收 该组合抗病虫能力较强,但仍需及时防治,尤其注意白叶枯病及稻曲病的防治。
|
||
(5)适应性
|
||
适宜全省杂交稻地区种植。
|
||
13.Ⅱ优3027
|
||
(1)来源
|
||
浙江大学核农所与金华市种子公司用Ⅱ32-A×R3027选育而成。2000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浙品审字第214号)。
|
||
(2)特征特性
|
||
该组合株型好,分蘖力中等,茎秆粗壮,耐肥抗倒,剑叶挺立,生长清秀,青秆黄熟,后期转色好,株高100cm,穗长约25cm,对稻瘟病、白叶枯病、细条病等抗性好,适应性广。作连晚栽培,全生育期135d左右,比汕优10号迟2~3d,作单季栽培较汕优63早1~2d,单双兼宜。
|
||
(3)产量品质
|
||
每667m2产稻谷500kg左右,米质较优。
|
||
(4)栽培要点
|
||
①适时播种,培育壮秧 作单季种植,海拔500m以下地区5月上、中旬播种,800m左右高山区,4月10~15日播种,地膜覆盖育秧。作连晚种植,海拔200m左右地区6月15日前播种,海拔300m地区6月10日播种,秧龄40d以上需采用二段秧。
|
||
②科学施肥,合理密植 该组合耐肥中等偏强,掌握“重视前期(基面肥、促蘖肥)施肥,控氮增钾肥”的原则,作单季种植密度26cm×23cm,每667m2插1.2万~1.5万丛左右,高海拔山区密度宜20cm×20cm。作连晚种植密度20cm×20cm,栽1.5万丛,掌握“主攻大穗,兼顾多穗”的原则。
|
||
③做好病虫害防治 注意稻瘟病、纹枯病、卷叶螟、稻虱等防治。
|
||
(5)适应性
|
||
适宜在金华、丽水及类似地区作单晚或连晚种植。
|
||
14.Ⅱ优8220
|
||
(1)来源
|
||
浙江大学农学系与浙江省杂交水稻种业有限公司用Ⅱ-32A×浙大8220配组的中晚杂交新组合。恢复系浙大8220含Xb-21白叶枯病抗性基因,经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育成。2003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浙审稻2003第013号)。
|
||
(2)特征特性
|
||
该组合株型挺笃,分蘖力较强,株高110cm,穗长23.3cm,每667m2有效穗16.2万,每穗总粒数144.2粒,实粒数124.8粒,结实率86.5%,千粒重27.2g。全生育期139d,与汕优63相仿。稻瘟病抗性好。
|
||
(3)产量品质
|
||
一般每667m2产稻谷550kg,高产田块600kg以上,米质中等。
|
||
(4)栽培要点
|
||
①适时播种 作中稻在5月下旬至6月初播种,浙南地区作晚稻可与汕优63同播。
|
||
②合理密植 每667m2插1.5万~1.8万丛,力争16万以上有效穗。
|
||
③加强肥水管理,力争大穗夺高产。
|
||
(5)适应性
|
||
适宜在浙江省中部作中稻,浙南作连晚种植。
|
||
15.协优5968
|
||
(1)来源
|
||
台州市农科所与浙江省杂交水稻种业有限公司合作选育开发的杂交晚稻新组合。2003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浙审稻2003第012号)。
|
||
(2)特征特性
|
||
分蘖力强,茎秆粗壮,成穗率高,穗型中等,着粒密,千粒重高,剑叶较长,后期褪色好,全生育期作单季稻150d左右,作连晚136d左右。每穗总粒数111粒,实粒数98粒,结实率88%,千粒重30g,抗性中等。
|
||
(3)产量品质
|
||
一般每667m2产稻谷550kg,米质较优。
|
||
(4)栽培技术
|
||
①适时播种,培育壮秧 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较好,大田每667m2用种量1kg,秧田播种量8kg。秧田施足基肥,早施促蘖肥,秧苗2叶1心及时喷施多效唑。
|
||
②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秧龄掌握30~35d,每667m2插1.5万丛,落田苗8万左右。
|
||
③肥水管理,病虫防治 施肥掌握施足基肥,早施追肥,适施穗肥,增施磷钾肥。水浆管理掌握前期浅水促蘖,中期搁田控苗,后期湿润到老;病虫应抓住适期选准药剂及时预防。
|
||
(5)适应性
|
||
适宜作单季种植,浙南地区也可作连晚种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