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knowledge_base/agriculture/content/无公害泥鳅黄鳝标准化生产.txt

897 lines
173 KiB
Plaintext
Raw Blame History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ight be confused with other characters. If you think that this is intentional,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reveal them.

前言
第一章 品种选择
一、泥鳅的品种选择及生物学特性
(一)泥鳅的品种及其形态特征
1.真泥鳅
一般称为泥鳅图1-1是最常见的个体较大的泥鳅一般成熟体长1015厘米最大个体可达30厘米左右。
图1-1 真泥鳅依叶桂瑶1991
真泥鳅在我国分布很广,除青藏高原外,北至辽河、南至澜沧江的我国东部地区的河川、湖泊、沟渠、稻田、池塘和水库等各种淡水水域均有自然分布,尤其是长江和珠江流域中下游,分布最广,产量最大。在国外,真泥鳅主要分布于东南亚一带,如日本、朝鲜、韩国和越南等国家。
真泥鳅体小而细长前部略呈圆筒形后部侧扁腹部圆。头较尖近锥形吻部向前突出倾斜角度大吻长小于眼后头长口小下位马蹄形口裂深弧形。唇软有细皱纹和小突起上、下唇在口角处相连唇后沟中断上唇有23行乳头状凸起下唇面也有乳头状凸起但不成行上颌正常下颌匙状。口须触须5对其中2对吻须1对口角须2对颌须。口角须长短不一最长者可伸至或略超过眼后缘短者仅达前鳃盖骨。泥鳅口须和唇上味蕾丰富感觉灵敏可很好地协助泥鳅觅食。头部有1对眼眼前方有1对鼻孔。眼小侧上位并覆有雾状皮膜因而视力弱只能看见前上方的物体对躲避敌害有利。头侧有1对鳃孔内有鳃鳃孔小鳃裂至胸鳍基部鳃完全但鳃耙不发达呈细粒状。泥鳅的耳在外表上是看不到的。
鳃孔至肛门是躯干部有细小的圆鳞埋于皮下黏液较多因而体滑。侧线完全但不明显侧线鳞在141150片左右。躯干部长有胸鳍、背鳍和腹鳍。胸鳍不大且雌雄异形位于鳃孔后下方背鳍末根不分枝鳍条软背鳍起点距吻端较距尾鳍基为远背吻距为背尾距的1.31.5倍。腹鳍不大位于体中后部与背鳍相对但起点稍后于背鳍起点臀鳍末根不分枝鳍条软末端到达尾鳍退化鳍条。尾鳍后缘圆弧形在尾柄上下有尾鳍退化鳍条延伸向前的鳍褶上方的鳍褶达到臀鳍之上方下方的鳍褶约达到臀鳍末端处。肛门约在腹鳍末端与臀鳍起点之间的中点。各鳍鳍式为背鳍368臀鳍356胸鳍1910腹鳍156。
鳃耙外行退化,内行短小。鳔前室哑铃形,包于骨质鳔囊中,后室退化。骨质鳔囊由第四椎体横突、肋骨和悬器构成,第二椎体的背支和腹支紧贴于骨囊的前缘,不参与骨质鳔囊的形成。无明显的胃,肠管直,无弯曲,自咽喉后方直通至肛门。腹膜灰白色。
体浅黄或灰白色背、侧部褐色散布有不规则的褐色斑点背鳍、尾鳍和臀鳍多褐色斑点尾鳍基部偏上方有1显著的深褐色斑。因栖息环境不同体色变异较大。
体长为体高6.17.9倍为头长5.46.7倍。头长为吻长2.43.1倍为眼径4.67.0倍为眼间距4.45.5倍。尾柄长为尾柄高1.21.4倍。
2.大鳞副泥鳅
体形酷似泥鳅图1-2一般成熟体长1015厘米最大个体可达28厘米。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附属水体中数量较少。
图1-2 大鳞副泥鳅依王幼槐1990
体延长前部近圆筒形后部侧扁腹部圆。头小近圆锥形。吻长稍尖吻褶不发达游离。口小亚下位马蹄形。唇发达下唇分2叶游离。眼小侧上位被皮膜覆盖眼缘不游离。眼间隔宽稍隆起无眼下刺。前后鼻孔紧邻位于眼前方前鼻孔短管状后鼻孔圆形。口须5对吻须2对口角须1对细长后伸超过前鳃盖骨后缘颌须2对较短小。鳃孔小侧位。鳃盖膜与颊部相连。
体被圆鳞鳞片较泥鳅体鳞为大埋于皮下。头部无鳞。侧线不完全止于胸鳍的上方。侧线鳞108113。背鳍小无硬刺其起点距吻端大于距尾鳍基部胸鳍距腹鳍甚远腹鳍短小起点在背鳍第二至第三分枝鳍条的下方。尾鳍圆形。肛门较近臀鳍起点。约位于腹鳍基部至臀鳍起点之间的3/4处。尾柄上下方具发达的皮褶皮褶与背鳍、尾鳍和臀鳍相连。各鳍鳍式为背鳍367臀鳍356胸鳍11011腹鳍156。
鳃耙外行退化内行短小。鳔的前室哑铃形包于骨质鳔囊中后室退化。骨质鳔囊参与构成的骨骼与泥鳅同。食道后方为U字形的胃肠自胃的一端发生直通肛门体长约为肠长的2倍。腹膜灰白色。
背部及体侧上半部灰黑色,体侧下半部及腹面灰白色,体侧密布暗色小点,并排列成线纹。背鳍、尾鳍具暗色小点。其余各鳍灰白色。
体长为体高的4.95.1倍为头长的5.15.7倍为尾柄长的6.16.7倍为尾柄高的5.15.7倍。头长为吻长的2.32.5倍为眼径的5.35.7倍为眼间距的3.23.8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0.8倍。
大鳞副泥鳅与泥鳅形态结构较相似主要区别见表1-1。
表1-1 大鳞副泥鳅与泥鳅的比较
3.中华花鳅
体长通常为69厘米雄鱼一般为68厘米雌鱼913厘米图1-3。主要分布于黄河以南至红河以北地区各水系海南和台湾均有分布。
图1-3 中华花鳅依叶桂瑶1991
体形似泥鳅体形稍延长侧扁腹部平直。头侧扁吻钝。口下位上下唇在口角处相连接唇后沟中断。须4对分別为吻须2对颌须2对都很短最长的颌须末端后伸仅达眼前缘的下方。前后鼻孔紧靠在一起。眼很小侧上位。眼下刺分叉较短。鳃盖膜连于峡部。
体被小鳞头部裸出。侧线不完全仅伸至胸鳍上方。背鳍最后不分枝鳍条软背鳍起点位于吻端和尾鳍基部之间的中点。臀鳍起点约位于腹鳍起点至尾鳍起点连线的中点末端不达尾鳍基部。胸鳍短小侧下位。腹鳍腹位起点在背鳍起点后下方约与背鳍的第二或第三根分枝鳍条相对末端远离肛门。尾鳍后缘圆弧形。肛门在腹鳍末端的臀鳍起点之间明显接近后者离开腹鳍的距离约等于腹鳍之长。各鳍鳍式为背鳍37臀鳍35胸鳍189腹鳍167。
鳃耙短小。鳔的前室呈哑铃形,包于骨质鳔囊中,后室退化,骨质鳔囊由第四椎骨横突、肋骨和悬器构成,第二椎骨的背支和腹支紧贴于骨囊之前,不参与骨质鳔囊的形成。肠道前部稍膨大,向后至相当于腹鳍附近稍弯折后直通肛门。
体浅黄色背侧部稍暗通常是亮黄色基色与褐色斑纹组合成特殊体色但斑纹变异较大。头部自吻端经眼至头顶有1条黑斜纹左右斜纹在头顶相接。背部有1列菱形深褐色斑或横斑在背鳍前有58个斑背鳍基部23个斑背鳍之后有610个斑。体侧沿中轴有1115个较大的深褐色斑。尾鳍基部上侧有1醒目的黑斑除背侧和中轴的斑块外身体上侧部还有很多虫形斑或小斑点。背鳍和尾鳍有很多斑点常排成2列背鳍和34列尾鳍其他鳍无斑点。
体长为体高5.56.4倍为头长5.25.3倍。头长为吻长2.02.2倍为眼径的5.48.5倍为眼间距5.36.0倍。
4.花斑副沙鳅
体长通常为715厘米最大个体22厘米图1-4。自黑龙江至珠江的各河系均有分布数量极少。
图1-4 花斑副沙鳅依叶桂瑶1991
体稍延长侧扁背部在背鳍之前稍隆起腹部平直。头部侧扁吻部尖吻长与眼后头长几乎相等。口下位口裂深弧形。上、下唇在口角处相连下唇在中部分开唇后沟中断。上颌中部有一关节凸起下颌匙状。须3对2对吻须聚生于吻端外吻须长于内吻须后伸达前鼻孔之下1对颌须后伸达眼前缘或眼中央之下方。前、后鼻孔紧靠在一起。眼小侧上位。眼下刺分叉。鳃盖膜连与峡部。
体和头的峡部被小鳞鳞隐于皮下。侧线完全平直位于体侧中部。背鳍末根不分枝鳍条软其长约为头长之半背鳍起点接近体长之中点。臀鳍无硬刺后伸达尾鳍基部。胸鳍小下侧位。腹鳍腹位起点与背鳍的第一根分枝鳍条相对末端不达肛门。尾鳍后缘深分叉上、下叶等长叶端尖。肛门约位于腹鳍末端和臀鳍起点之间的中点。各鳍鳍式为背鳍39臀鳍35胸鳍11113腹鳍167尾鳍分枝鳍条1719根。
第一鳃弓外侧鳃耙退化内行鳃耙短小。鳔2室前室近圆球形部分包于骨质鳔囊中后室长卵圆形游离于腹腔中末端约达到相当于胸鳍末端至背鳍基部起点的中点。骨质鳔囊由第二锥体横突的腹支向后伸展与第四锥体横突、肋骨和悬器参与构成。胃“U”形。肠较短自胃发出后直通肛门。腹膜灰白色。
体浅黄色背、侧部稍暗。头后方有褐色横斑条从背部向下延伸至侧线下方斑条宽度常窄于斑条间的间隔在背鳍之前有46条背鳍下3条背鳍后56条。尾鳍基部中央有1显著的黑色斑点。背鳍和尾鳍有褐色斑点列。
体长为体高5.36.3倍为头长3.94.1倍。头长为吻长2.12.5倍为眼径5.28.0倍为眼间距4.65.0倍。尾柄长为尾柄高1.01.4倍。
5.大斑花鳅
体长通常为513厘米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附属水体。
体长侧扁。头侧扁锥状。吻短微下钩。口小亚下位唇厚上颌及上唇可将下唇盖住。吻须4对上颌1对下颌口角处2对下唇处1对极短。下唇中部略断极显厚实。眼小侧上位且偏高有较明显的眼下刺刺基部为双叉状刺尖须纵向倒向体后长刺贴体而隐短刺显露并可触及到。鼻2对前鼻有半透明短管状皮突。鳃孔窄小偏下。
侧线不完全。鳞细小,头部无鳞。胸鳍侧下位,蝇翅状,较小。背鳍位于正中,起点距吻端较距尾鳍基为近。腹鳍侧下位,略大于胸鳍。臀鳍圆铲形。尾柄较长,尾鳍后缘平截或稍圆。泄殖孔靠近臀。
通身呈褐黄色体侧沿纵轴有69个较大的略呈方形的斑块。紧靠大斑块两侧各有1行或多行排列规则的褐黑色小斑尾鳍鳍基上侧具一明显的亮黑斑。各鳍为透明淡黄色。
6.北方条鳅
体长一般512厘米图1-5。主要分布于黄河以北的水系中尤以黑龙江、吉林等地较多。
图1-5 北方条鳅
体长侧扁或圆柱形。头侧扁或平扁体被细鳞或部分被鳞有的全身裸露无鳞。眼较小侧上位。侧筛骨无变形的眼下刺。口下位口裂弧形。须3对其中吻须2对分生呈1行排列。口角须1对。
鳔前室包于骨质囊内此囊是由第二椎骨横突的背、腹支和第四椎骨的腹肋和悬器共同组成的游离的鳔后室退化或存在。侧线完全位于两侧正中。尾鳍圆形、截形、浅凹或叉状峡鳃很宽鳃孔狭小臀鳍分枝鳍条为5根少数为6根。各鳍鳍式为背鳍27臀鳍25胸鳍19腹鳍16。
背部棕灰色且带暗色斑,腹部色浅。背鳍、尾鳍和胸鳍上有若干纵列暗斑。腹鳍和臀鳍上也有这种斑,或无或者不明显。
体长为体高的5.910.3倍为头长的4.14.9倍为尾柄长的5.15.6倍。头长为吻长的1.92.4倍为眼径的5.36.3倍为眼间距的3.64.8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92.3倍。
(二)泥鳅的生物学特性
1.生活习性
泥鳅为底栖鱼类喜栖息于泥沙底的浅水中白天常钻入泥土中夜出活动觅食。泥鳅除用鳃呼吸外肠和皮肤也有呼吸作用。当水中缺氧时游到水面吞入空气在肠内进行气体交换然后从肛门排出废气因而它对恶劣环境的适应力很强。当水中溶解氧下降到0.16毫克/升时也安然无恙。如果水干涸则钻入淤泥中,靠湿润的环境进行肠道呼吸,可长期维持生命。因此,泥鳅可高密度饲养,并易于运输。
泥鳅喜在中性和微酸性的黏性土壤中生长适温范围为1530℃最适2527℃此时生长最快。当水温下降到15℃以下或上升到30℃以上食欲减退生长缓慢。当水温下降到6℃以下或上升到34℃以上钻入泥中呈不食不动的休眠状态。
2.食性
泥鳅属杂食性鱼类。在幼苗阶段体长5厘米以内主要摄食动物性饲料如浮游动物的轮虫、枝角类、桡足类和原生动物体长58厘米时由摄食动物性饲料转变为杂食性饲料主要摄食甲壳类摇蚊幼虫丝蚯蚓水、陆生昆虫及其幼体蚬子幼螺蚯蚓等底栖无脊椎动物同时摄食丝状藻硅藻水陆生植物的碎片及种子。泥鳅的摄食量与水温有关水温1530℃为适温范围2527℃为最适范围此时摄食量最大生长最快。水温下降到15℃以下或上升到30℃以上食欲减退生长缓慢。水温下降到6℃以下或上升到34℃以上泥鳅进入不食不动的休眠状态。泥鳅多在晚上摄食在人工养殖时经过训练也可改为白天摄食。
通过研究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泥鳅的食物组成可知,泥鳅是偏动物食性的杂食性鱼类,主要食物有昆虫幼虫、小型甲壳动物、藻类、高等植物,环境中食物的易得性及喜好性是影响泥鳅食物组成的重要原因。而且,泥鳅摄食水生昆虫时并不是主动向目标移动,而是当昆虫游至泥鳅触须感知的范围内激起水花,泥鳅感知后,才突然前冲,将昆虫吞入口中。因此泥鳅的摄食方式是半主动方式。另外,泥鳅的食物组成表明,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在动物性饵料缺乏的情况下,可以摄食植物性饵料,在动植物饵料均缺乏的情况下,也可以摄食有机碎屑和活性淤泥来维持其能量供应。因此可以认为,泥鳅不仅能适应水质恶劣的环境,而且可以摄食多种饵料以维持其生长。
3.年龄与生长
泥鳅的生长速度和饵料、养殖密度、水温、性别等息息相关。在人工养殖中个体差异也较大。
在自然环境中泥鳅生长较慢。刚孵出的泥鳅苗一般体长34毫米1个月后长到23厘米6个月达57厘米体重23克。孵化10个月后体长达910厘米体重67克。此后雌雄泥鳅生长便产生明显差异雌鳅生长比雄鳅快。雌鳅最大个体可达20厘米重100克左右雄鳅最大17厘米重50克。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刚孵出的泥鳅苗经15天即可长至3厘米以上当年可长至1012厘米即每千克80100尾的商品鳅。第二年虽生长趋缓但其肥满度却可以增加。
4.繁殖特性
泥鳅是多次性产卵鱼类一般1冬龄可达性成熟雌鳅最小成熟个体为8厘米雄鳅为6厘米以上雌、雄泥鳅在形态上的主要区别可见表1-2图1-6、1-7。泥鳅的繁殖季节因地区不同而不同一般是48月而以56月为产卵盛期。泥鳅的繁殖水温为1830℃最适水温为2228℃。
表1-2 雌、雄泥鳅的鉴别
图1-6 雌(♀)、雄(♂)泥鳅的胸鳍
图1-7 雌(♀)、雄(♂)泥鳅的外形
泥鳅的怀卵量因个体大小而有差异表1-3。卵为圆形直径1毫米左右黏性较差虽能在附着物上黏着但很容易脱落。
表1-3 泥鳅不同体长的怀卵量
泥鳅在水温1820℃时多在晴天早晨产卵水温在25℃以上常在雨后或水温较低的时候产卵。它的产卵方式很特殊产卵时数尾雄鳅追逐纠缠1尾雌鳅并不断用嘴吸吻雌鳅的头部和胸部时而游出水面不久1尾雄鳅将身体蜷曲于雌鳅肛门稍前的腹部以刺激雌鳅产卵同时排出精子完成体外受精。数分钟之内可连续产卵数次。受精卵黏附在水草或其他附着物上。在水温20℃时23天就可孵出幼苗。
二、黄鳝的品种选择及生物学特性
(一)黄鳝的品种及其形态特征
1.黄鳝的品种选择
黄鳝俗称鳝鱼、长鱼、罗鳝、田鳗、无鳞公主等图1-8。为温热带的淡水底栖生活鱼类。在分类学上属于鱼纲、辐鳍亚纲、合鳃目、合鳃科、黄鳝亚科。
图1-8 黄鳝依刘成汉1991
发展黄鳝的人工养殖首先要有好的鳝种。从目前各地养殖的鳝种来源来看黄鳝至少有6个地方种群。而这些种群对养殖环境的适应能力、生长速度和养殖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因而在发展黄鳝人工养殖、选购鳝种时要特别注意。
1深黄大斑鳝 该鳝身体细长体圆体形标准体表颜色深黄背部和两侧分布有褐色大斑大斑从体前端至体后端在背部和两侧连接成数条斑线。生产实践表明深黄大斑鳝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强生产速度较快个体较大鳝肉品质较佳养殖效果较好。在养殖条件下深黄大斑鳝的增重倍数可达56倍是国家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 黄鳝养殖技术规范》NY/T 5169—2002推荐养殖的鳝种。
2土红大斑鳝 体色土红尤以两侧较明显。其环境适应力较强生长速度较快个体较大养殖效果也较好。在养殖条件下增重倍数可达45倍是国家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 黄鳝养殖技术规范》NY/T 5169—2002推荐养殖的鳝种。
3浅黄细斑鳝 浅黄细斑鳝体色浅黄斑点细密不明显几乎无斑线。该鳝体形也较标准体色亦浅黄色身上的褐黑色斑纹比较细密生命活力较强。但其生长速度不如深黄大斑鳝。在养殖条件下其增重倍数可达34倍。同时该鳝在自然鳝群中为数量最多的一种来源方便故该鳝也是发展人工养殖、解决鳝种的重要来源。
4青灰色鳝 该鳝体细长体色呈青灰色身体上有细点状褐色斑点但没有形成斑线。青灰色鳝适应环境的能力相对较弱生长速度较慢个体相对较小。在养殖条件下该鳝增重倍数只有12倍养殖效果不如前两种鳝好因而青灰色鳝一般不宜选作人工养殖的鳝种。
此外,在黄鳝的自然种群中,还有浅白色鳝和浅黑色鳝,这两种鳝数量不多,生长不快,外相不好,一般也不宜用来发展黄鳝养殖。
由于目前黄鳝种的大规模生产技术还未完全过关,养殖的鳝种来源,一是靠从市场上选购,二是靠养殖单位自己捕捉,而目前市场上的小黄鳝又是提供鳝种的重要来源。因而,要养好黄鳝,除了选购良种外,还要把好鳝种质量关。
2.黄鳝的形态特征
体形细长体形似鳗鱼前部近圆筒形向后渐细侧扁尾细尖。头部膨大头高大于体高。吻长钝尖长于眼径。口较大端位口裂伸越眼后下方上颌稍突出上、下唇颇发达下唇尤其肥厚。上、下颌及口盖骨上都附有细齿咽喉部具有细小呈绒毛状上咽齿和下咽齿。齿的排列不规则大小也不一致。眼极小外面有一层防止泥沙侵入的皮膜覆盖着侧上位眼间隔稍隆起视觉差。两对鼻孔前鼻孔位于吻端后鼻孔位于眼前缘上方鼻孔内有发达的嗅觉小褶嗅觉极为灵敏。鳃3对鳃孔较小鳃孔相连为一横裂位于喉部鳃通常呈退化状只有鳃耙的痕迹不能在水中独立呼吸。但它的口腔、咽腔及肠腔内壁表面布满了血管利用口咽腔及肠来呼吸空气。夜间主要靠发达的嗅觉小褶来接收水中饲料生物释放出来的微弱的化学气味以此来寻找食物。黄鳝喉部特别膨大因它在浅水中常竖直前半端身体将吻伸出水面呼吸使空气长时期贮存在口腔的喉部所引起。如果长时间不能将头部伸出水面进行呼吸即便是水中溶氧量很丰富也会窒息而死。
体润滑无鳞、无须。侧线发达稍向内凹。背鳍与臀鳍仅为皮褶所代替没有腹鳍鳍无棘背鳍、臀鳍与尾鳍连在一起且较小仅留下不显眼的低皮褶。无鳔。心脏离头部较远约在鳃裂后5厘米处。背侧呈黄褐色具有黑色的不规则的斑点腹部灰白色并有淡色的条纹或呈青灰色。肠较短无盘曲伸缩性大肠中段有一结将肠分为前后两部分肠的长度一般等于头后体长。
体长一般为3040厘米最大的个体长度可达70厘米以上体重达1.5千克。体长为体高18.727.7倍为头长10.813.7倍。头长为吻长4.85.7为眼径10.812.6倍为眼间距6.27.1倍。
(二)黄鳝的生物学特性
1.生活习性
黄鳝为底栖生活鱼类喜在静水水体的泥质底层钻洞或在堤岸的石隙中穴居适应力强昼伏夜出。喜栖于腐殖质多的水底淤泥中在水质偏酸的环境中也能很好生活。常钻入泥底或田堤、堤岩和水边乱石缝中孔隙内营居生活。其洞穴洞长约为鱼体全长的2.453.65倍结构较复杂分洞口、前洞、中洞和后洞四部分有的黄鳝洞穴有3个甚至多个洞口。鳃不发达借口腔及喉腔的内壁表皮作为呼吸的辅助器官能直接呼吸空气故离水后不易死亡。
黄鳝属变温动物其体温会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适宜生存水温为132℃适宜生长水温为1530℃最适生长水温为2128℃。水温低于15℃时黄鳝吃食量明显下降10℃以下时则停止摄食随温度的降低而进入冬眠状态。当水温超过30℃以上时黄鳝行动反应迟钝摄食停止长时间高温或低温甚至引发黄鳝死亡。黄鳝具有自行选择适温区的习性当所栖息的环境水温不适时黄鳝会自动寻找适宜的区域。
2.食性
黄鳝是一种以动物性饵料为主的鱼类。在野生条件下,幼鳝主要摄食丝蚯蚓和枝角类、桡足类等大型浮游生物,也摄食水生昆虫的幼虫,如摇蚊幼虫、蜻蜓幼虫等,有时也兼食有机碎屑、丝状藻类和浮游藻类。成鳝主要摄食小型鱼类、虾类、蝌蚪、幼蛙、小型的螺和蚌。黄鳝也很爱吃陆生动物,夜间常游近岸边,甚至上岸觅食,捕食陆生蚯蚓、蚱蜢、金龟子、蟋蟀和飞蛾等,也吃人工投喂的河蚌肉、螺蚬肉、蚕蛹、熟猪血、畜禽下脚料和鱼肉浆等,其食物组成中也有不少浮游植物(黄藻、绿藻、裸藻、硅藻等)。黄鳝还有自相残食的习性。
黄鳝性贪食在夏季活动旺盛时摄食量大据报道其日食量约占体重的1/7左右。黄鳝比较耐饥饿长期不吃食不会死亡但体重明显减轻。其摄食方式为口噬食及吞食多以噬食为主食物不经咀嚼咽下遇大型食物时先咬住并以旋转身体的办法将捕食物一一咬断然后吞食摄食动作迅速摄食后即以尾部迅速缩回原洞中。
3.年龄与生长
黄鳝的生长速度受品种、年龄、营养、健康和生态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总体来说野生黄鳝在自然条件下的生长是非常缓慢的。据测定当年生的越冬幼鳝体长12.213.5厘米体重67.5克1冬龄鳝体长28.033.0厘米体重1117.5克2冬龄鳝体长30.340.0厘米体重2049克3冬龄鳝体长35.049.0厘米体重58101.0克4冬龄鳝体长47.059.0厘米体重83.0248.0克5冬龄鳝体长56.571.0厘米体重199.0304.0克6冬龄鳝体长68.575.0厘米体重245.0400.0克7冬龄鳝体长71.079.8厘米体重392.0752.0克。体重500克的野生黄鳝一般年龄在12年以上且极为少见。国内有资料记载的最大野生黄鳝体重为3千克左右。
黄鳝的生长期各地不同一般南方的生长期较长北方较短。如江苏、浙江一带生长期为510月大约170天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生长期更长些。黄鳝68月生长最快。
人工养殖条件下只要饵料充足、饵料质量好和饲养管理得当黄鳝的生长速度就比天然条件下快得多。黄鳝一般1冬龄全长为2744厘米体重为1996克2冬龄全长为4566厘米体重为74270克。
4.繁殖特性
1繁殖季节及环境条件 黄鳝每年只繁殖1次而且产卵周期较长。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每年58月是黄鳝的繁殖季节繁殖盛期在67月而且随气温的高低而变化可以提前也可推迟。繁殖季节到来之前亲鳝先打洞称为繁殖洞繁殖洞与居住洞有区别繁殖洞一般在田埂边洞口通常开于田埂的隐蔽处洞口下缘2/3浸于水中繁殖洞分前洞和后洞前洞产卵后洞较细长洞口进去约10厘米处比较宽广洞的上下距离约5厘米左右距离约10厘米。
2性比与配偶构成 根据长江下游解剖的黄鳝看黄鳝生殖群体在整个生殖时期是雌多于雄。7月之前雌鳝占多数其中2月雌鳝最多占91.3%8月雌鳝逐渐减少到38.3%雌、雄比例0.61因为8月之后多数雌鳝产过卵后性腺逐渐逆转912月雌、雄鳝约各占50%。自然界中黄鳝的繁殖,多数是属于子代与亲代的配对,也不排除与前两代雄鳝配对的可能性,但在没有雄黄鳝存在的情况下,同批黄鳝中就会有少部分雌鳝先逆转为雄鳝后,再与同批雌鳝繁殖后代,这是黄鳝有别于其他鱼类的特殊之处。
3黄鳝的性逆转现象 黄鳝具有独特的性逆转现象。在达到性成熟的黄鳝群体中,较小的个体是雌性,较大的个体主要是雄性,两者间的个体被称为雌雄间体,而这种呈雌雄间体的性腺组织实际上是一个动态过程。在这个生理变化过程中,有功能的雌性转变为有功能的雄性。黄鳝的幼体性腺逐步从原始生殖母细胞到分化成卵母细胞,黄鳝从幼体进入成体,性腺发育成典型的具有卵母细胞和卵细胞的卵巢,以后又逐渐发展到变成成熟卵,这就决定第一次进入性腺发育成熟的个体都是雌鳝。雌鳝产卵后,可以明显地发现性腺中的卵巢部分开始退化,起源于细胞索中的精巢组织开始发生,并逐步分枝和增大,即性腺向着雄性化方向发展,这一阶段的黄鳝即处于雌雄间体状态。这以后卵巢完全退化消失,而精巢组织充分发育,并产生发育良好的精原细胞,直到形成成熟的精子,这时的黄鳝个体已转化为典型的雄性。
综合国内外学者对黄鳝性逆转的调查研究可以概述如下体长200毫米以下的成体黄鳝均为雌性体长220毫米左右的成体开始性逆转体长360380毫米时雌、雄个体数几乎相等380毫米以上时雄性占多数530毫米以上时则全部是雄性。
4产卵与孵化 黄鳝的怀卵量少绝对怀卵量一般为300800粒相对怀卵量610粒/克体重个体绝对怀卵量随体长而增加全长20厘米左右时怀卵量约200400粒。黄鳝的怀卵量最大个体约为5001000粒。
性成熟的雌鳝图1-9腹部膨大体橘红色个别呈灰黄色并有1条红色横线。产卵前雌、雄亲鳝吐泡沫筑巢然后将卵产于洞顶部掉下的草根上面受精卵和泡沫一起漂浮在洞内。受精卵黄或橘黄色半透明卵径吸水后一般为24毫米。雄亲鳝有护卵的习性一般要守护到鳝苗的卵黄囊消失为止。这时即使雄鳝受到惊动也不会远离而雌亲鳝一般产过卵后就离开繁殖洞。亲鳝吐泡沫作巢一般有两个作用一是使受精卵不易被敌害发觉一是使受精卵托浮于水面而水面则一般溶氧高、水温高鳝卵孵化的适宜水温为2128℃这就有利于提高孵化率。
图1-9 雌、雄黄鳝的外部形态
黄鳝卵从受精到孵出仔鳝一般在30℃左右2831℃水温中需要57天长者达911天并要求水温稳定自然界中黄鳝的受精率和孵化率为95%100%。刚出膜的鱼苗全长1113毫米胸鳍不断来回摆动能间断地作上下游动。
第二章 无公害泥鳅、黄鳝标准化生产的环境卫生管理
一、无公害泥鳅、黄鳝标准化生产基地的要求
(一)建立无公害水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的重要性及其意义
无公害水产品是指生产环境、生产过程和最终产品质量安全符合无公害农产品(水产品)标准要求,对人类健康有安全保障,并获得无公害农产品(水产品)认证的渔业产品,主要是指水产品品质、色、香、味等达到国内或国际标准,包括无药物(农药、抗生素、激素等)残留、无病原微生物、无重金属残留,霉菌毒素、细菌总数不得超出国家或国际标准。
无公害水产品养殖生产基地是一种标准化的生产基地,它的管理和运作是基于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标准。建立这种基地的基本目的是为了生产符合食品安全要求,对人类健康有安全保障的水产品,这类水产品既符合直接进入市场,为消费者选购的要求,又可为生产加工企业提供合乎质量要求的(水产)原料,为进一步加工开发利用。
建立无公害水产品养殖生产基地既是我国水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迫切需要也是进一步提高水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及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内在需求。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食品质量和安全性也日益关注和重视。2001年4月农业部在全国启动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并首先在北京、上海、天津和深圳4个城市试点制定了73项无公害农产品的产地环境、生产技术规范和产品质量安全行业标准开展了京、津、沪和深圳市的无公害食品定点跟踪监测安排了6个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创建了100个无公害果、蔬、茶生产基地。其后国内一些省市先后建立起了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把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职能部门的重要日常管理工作对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及人们身体健康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规范化管理生产无公害水产品是满足市场准入条件的重要措施是确保水产业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二)无公害泥鳅、黄鳝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基本条件
无公害水产品生产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从生产、加工到销售各个环节都要满足相应的条件。要保证水产养殖产品无公害,符合食品质量安全要求,对人类健康有安全保障。因而,无公害泥鳅、黄鳝标准化生产基地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养殖环境符合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标准要求如养殖水质达到无公害养殖用水标准《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1—2001养殖场周边无污染源基地整洁布局合理。
2按照无公害水产品生产技术标准组织生产如各种养殖技术规范等。
3具有相应的技术机构和技术人员这是确保无公害养殖生产能够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
4具有完善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和可依托的技术保障措施。
5具有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程序化的生产管理模式包括建立生产管理档案详细记录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内容。
6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
(三)无公害泥鳅、黄鳝生产基地的布局与鱼池修建
1.场址选择
无公害生产基地地形选择的原则:一是减少施工难度和施工成本;二是便于养殖管理。建设应考虑利用地形防风、防旱和防洪,充分利用太阳光、风能增加鱼产量。最好能建成排灌自流,以节省养殖中的能耗。另外,养殖场经营的便利,要求交通与通讯便捷。
2.无公害养殖基地的布局
无公害养殖基地的布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地形、四季风向和光照等自然条件。同时,要考虑生产、保安和运输等的方便。
总体平面图的设计,有以下几点原则:①场房应尽可能居于鱼场平面的中部;②亲鱼池应在场房的前后;③试验池也应设在场房前后;④产卵池、孵化设备应与亲鱼池靠近;⑤鱼苗池接近孵化设备,鱼种池围绕鱼苗池,鱼种池外围则为成鱼池;⑥蓄水池应建在全场最高点,最好使水源能自流灌注各池;⑦污水处理池建在全场最低处,并能收集全场污水。
3.精养鱼池的修建原则
①走向应保证养殖季节全天最充分接受光照和风吹一般以东西向为长、南北向为宽②池形为长方形一般要求宽度应统一以减少网具设备③堤顶面宽及坡面梯度应按各堤功用与土质而定④进水口应最高排水口应最低有一定比降一般为1/3001/200能从排水口排尽所有的池中水⑤注、排水应具有独立的系统不允许池间串水。排水应安两个管一个高位管以便排余水和利用风力排污及过量藻类故应装在下风处另一个低位管应能彻底排尽池中集水与底污。
4.集约化养殖池建设原则
①养殖池为全砖石水泥结构内壁光滑四角修成弧形池底铺设5厘米混凝土表面水泥抹光并整体水平并保证不开裂、不漏水②池壁顶部修成T字形既可防止泥鳅、黄鳝逃逸又可避免鼠蛇的侵入③鳝池两侧放养大量水葫芦不仅可提供泥鳅、鳝苗潜伏夏季遮阳降温和冬季保温同时更具有极强的水质净化作用④池中间留出1米宽无水葫芦的空置区作为投喂饲料场所同时由于泥鳅、鳝苗在水葫芦下活动可将污物集中于中间排污极为方便⑤池水体容存量大约3米3有害容存因子难以达到危害浓度⑥进、排水方便快捷。
(四)无公害泥鳅、黄鳝标准化生产基地环境质量检测和监控
由于水产养殖水质因子、自然条件、周边环境和水体中各种生物要素随时都处于一种动态变化之中,因此,有必要随时了解各种相关因子的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才能确保无公害养殖生产按计划进行,其最终产品达到无公害水产品质量要求。所以,无公害泥鳅、黄鳝标准化生产基地环境质量检测和监控,是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环境质量检测和监控主要依据《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1—2001、《渔业水质标准》等指标进行检测对一些当前引起较大关注的水产养殖药物要重点监控如氯霉素、呋喃唑酮和土霉素等严格遵守水产养殖药物管理规定其监控内容和频率可以根据养殖生产的实际情况而定。一般可以在养殖池准备阶段、放苗前、养殖过程中进行布点监控和抽样检测同时要注意养殖场周边环境变化情况对周边污染源分布、排污特点、排污强度要详细了解并建立相关档案重点是水源的监测和监控防止外来污染。
此外,对养殖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自身污染也要进行监控。如何处理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养殖废水也要列入管理工作内容,逐步向零排放或达标排放过渡。当前,对养殖业自身产生的废水,污染环境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并已出台了一些法规,水产养殖废水排放问题也要引起重视。今后如何处置养殖废水,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新问题,不要生产了无公害产品,同时又产生了新的“公害”。
二、无公害泥鳅、黄鳝标准化生产的产地环境要求
(一)产地环境要求
养殖地应是生态环境良好,无或不直接受工业“三废”及农业、城镇生活、医疗废弃物污染的水(地)域。养殖地区域内及上风向、灌溉水源上游,没有对产地环境构成威胁的(包括工业“三废”、农业废弃物、医疗机构污水及废弃物、城市垃圾和生活污水等)污染源。
(二)水质要求
无公害养殖用水要满足泥鳅、黄鳝的生产养殖需要除了要有足够的水量之外还要具备相应的水质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含适量的溶解盐类溶氧丰富几乎达到饱和含适量植物营养物质及有机物质不含毒物pH在7左右。我国渔业水质标准规定一昼夜16小时以上溶氧必须大于5毫克/升其余任何时候不得低于3毫克/升。
泥鳅、黄鳝的生长好坏和水中溶氧量呈正比,水中溶氧量高时,泥鳅、黄鳝摄食旺盛,泥鳅、黄鳝的耗氧量会受水中溶氧量、水温的影响,当水中溶氧量增加及温度升高时,泥鳅、黄鳝的耗氧量也随着增加,泥鳅、黄鳝的新陈代谢加快,有利于泥鳅、黄鳝的生长。
养殖水质必须严格按照生产技术规范操作建立水质监测制度及时调控水质废水处理防止养殖生产的自身污染。无公害泥鳅、黄鳝标准化生产用水水质应符合表2-1的要求。
表2-1 无公害泥鳅、黄鳝标准化生产用水水质要求
表2-1 无公害泥鳅、黄鳝标准化生产用水水质要求(续)-1
(三)底质要求
无公害生产基地底质无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无大型植物碎屑和动物尸体底质养殖呈自然结构无异色、异臭。底质中有害有毒物质最高限量应符合表2-2的规定。
表2-2 底质有害有毒物质最高限量
三、无公害泥鳅、黄鳝标准化生产的环境卫生管理
(一)水源
1.封闭性水源
主要为地下井水,是作为泥鳅、黄鳝养殖用水的较佳选择途径。地下水水质清新,杂质少,几乎没有有害病菌和寄生虫,但使用时必须注意三点:一是水量渗出能否满足养殖需求;二是用前必须经蓄水池充分曝气,平衡温度;三是使用前需作检测,井水中不得含有无公害养殖所要求的有毒物质,还要防止水源人为地被污染与破坏。
2.开放性水源
如水库水、河水、湖水及池塘水,最好用人饮用水系的水,不能用生活污染水与工农业污水。
1水库水 一般水库水的水体都很清澈溶氧丰富有机质含量低且有害病菌和寄生虫类少是极佳的养殖用水。取水采用表层1米以下左右的水层该水层水温恒定基本无昼夜温差变化。
2河水、湖水 由于自然流经和养殖开发的原因,该水源虽然溶氧丰富,但一般都含有较多的杂质和有机质,有一定的浑浊度,并且含有一定的病害生物。如果选作泥鳅、黄鳝养殖用水,应该建蓄水池,以便于对水体进行过滤沉淀或必要的消毒。
3池塘水 此种水源有机质和浮游生物浓度极大,一般在集约化(工厂化)养殖中尽量不选用。
(二)生活区与池埂
主要为避免一些高残毒的农药大量使用,如除草剂、杀虫灭鼠剂。同时,防止大量有机物(如人畜粪便)冲入池中。
(三)污水处理与循环再利用
1.物理法
根据要处理的污水量至少修建2个以上体积合适的沉淀池。沉淀池应建成圆柱形漏斗底并在底部装有除污管。污水进入沉淀池时应从圆柱的水平圆截面的切线方向加入以便形成漩涡将固态污物沉入漏斗底。上清液由上排水孔排出作下步处理。固态污物从位于最底层的除污管排出可做成有机肥。上述处理的上清液可以进一步进行物理吸附作用可加入助净剂通过物理吸附方式进一步减少水体悬浮物。常见的水体助净剂如表2-3。
表2-3 常用的水体助净剂
2.化学法
常用的简单经济可行的方法是用生石灰进行水质、底质改良。底质常用生石灰以水即化即泼洒的方法池水中则以每667米2用1015千克生石灰进行化水泼洒能产生净化、消毒和改良水质、底质的效果。
3.生物法
生物法处理养殖废水的方法很多,在泥鳅、黄鳝的养殖中一般可采用以下方法:
1微生物制剂 具有改良水质、增加溶氧、降低氨氮、抑制致病菌生长、改善动物体内水环境生态平衡、提高动物抗病与免疫力促进泥鳅、黄鳝生长等功能它是由一些对人类和养殖对象无致病危害并能改良水质状况能抑制水产病害的有益微生物制成。主要有硝化细菌、光合细菌、枯草杆菌、放线菌、乳酸菌、酵母菌、链球菌和EM微生物菌群等。微生物制剂必须含有一定量的活菌一般要求每毫升含3亿个以上的活菌体且活力要强。同时注意制剂的保存期大量实验证明随着制剂保存期的延长活菌数量逐渐减少即意味着其作用越来越小故保存期不宜过长。还要注意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如温度、pH等并且禁止与抗生素、杀菌药或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草药同时使用。
2水生植物净化水质 在泥鳅、黄鳝的养殖中,栽种水生植物可以有效地降低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盐,消除有机物污染,增加水体透明度,而且水生植物对某些有毒物质有很强的吸收、分解净化能力。如凤眼莲(水葫芦)、空心莲子草(水花生)在泥鳅、黄鳝的养殖中可以明显改善水质,降低氮、磷含量,吸收锌、酚、铬、有机物等有害物质。这种方法有很好的净化效果和节能作用,所以很有应用前景。
3生物滤器 利用细菌(亚硝化单胞菌、硝化杆菌)把含氮有机物转化为硝酸盐的过程称为生物过滤。因此这种方法需要大量的氧气和动力,所以对我国目前的适用性受到制约。而且这种方法处理后的水需要脱氮滤器与之相匹配,脱氮滤器利用兼性厌氧异养细菌(如假单胞菌、反硝化芽孢杆菌等)将硝酸盐转变为氮气。
4.消毒与再利用
经以上处理的水要再利用,必须经过消毒。当然,最环保消毒为紫外线消毒和臭氧消毒法。出于节省费用的目的,可以用非卤化剂的氧化剂。
第三章 无公害饲料的选择
一、泥鳅、黄鳝的营养需要
(一)蛋白质
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是动物生长、发育和维持生命的必要营养素是构成细胞原物质、各种酶、激素与抗体的基本成分也是动物本身的物质组成的基本成分。按干物质基础计算泥鳅、黄鳝体中的蛋白质含量分别高达90%和70%,在水产品中名列前茅,可以认为,对泥鳅、黄鳝来说,所需的蛋白质含量必须较高。
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构成单元又分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黄鳝对氨基酸的需求种类及各种类的比例数量可以从其开口饵料蚯蚓中得到启发。自然界中与动物体必需氨基酸组成相近似的饲料蛋白源即为该动物的最适饲料蛋白源其氨基酸组成模式和该动物肌体氨基酸组成情况及氨基酸需求情况密切相关Phillips和Brockway1956。因此用鳝苗天然开口饵料水丝蚯蚓的氨基酸组成表3-1和黄鳝肌肉成分表3-2作比较可以分析黄鳝对蛋白质的需要。
表3-1 丝蚯蚓的测试分析
表3-2 黄鳝肌肉成分分析每100克鲜重
(二)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动物性饲料的主要成分,有无氮浸出物和粗纤维两类。按泥鳅、黄鳝的需要和营养生理的功能作用来看,饲料中碳水化合物的添加要注意以下几点:
1可溶性糖和淀粉能溶于水和稀酸中极易被动物消化和吸收生理作用是供能量和构成组织细胞的成分是泥鳅、黄鳝饲料中必要的一般添加15%即可。而且用在饲料配方中,可以不以高价的蛋白质去代替这些廉价的碳水化合物。
2泥鳅、黄鳝对半纤维的消化率很低无需专门加入。
3泥鳅、黄鳝难于消化纤维素无需加入。
4木质素没有营养价值还有碍于机体内微生物分解纤维素的作用降低其他养分的消化和吸收故不可用作泥鳅、黄鳝饲料。
(三)脂肪
脂肪是组成细胞原生质的成分,在所有细胞中都是不可短缺的组织成分。脂肪是泥鳅、黄鳝体组织和构成成分,其细胞膜等生物膜都是由类脂质结合的脂蛋白构成的,细胞质也是由蛋白质和脂肪形成的乳状液。在泥鳅、黄鳝的饲料中,适当添加一定数量的脂肪,对提高脂肪酸含量,节省蛋白质和提高饲料转化率和泥鳅、黄鳝生产率具有明显的不可忽视的作用。按脂肪的结构看,泥鳅、黄鳝体内所缺乏的是不饱和脂肪酸,即“必需脂肪酸”,通常植物饲料中必需脂肪酸含量较高。同时,脂肪酸存储多少,对泥鳅、黄鳝越冬和翌年的复壮至关重要。
(四)维生素
维生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和控制泥鳅、黄鳝新陈代谢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生理活性。现已发现的维生素有20多种分为水溶性和脂溶性两大类。水溶性维生素有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肌醇、烟酸、泛酸、胆碱、生物素和叶酸等脂溶性维生素有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
维生素A具有维持泥鳅、黄鳝上皮细胞健康的作用。但它是不可能在体内合成的必需从动物性饲料中供给。维生素A缺乏时上皮细胞可发生角质化其表现为尾端的角质化坏死。
维生素D能促进动物体内钙、磷的吸收直接关系到动物骨骼的发育。维生素D缺乏时动物会发生佝偻病、骨骼弯曲和溶骨症等病症。在鱼市上有时可见到身体折叠式弯曲的畸形泥鳅、黄鳝就是患了维生素D缺乏症。
对泥鳅、黄鳝来说人工配合饲料中的抗氧化剂宜采用维生素E它具有多重效应。
在高密度养殖状态下饲料中长期缺乏维生素K凝血酶原的合成受到抑制。有时会发现高密度养殖池的泥面上有一滩鲜红的血迹这就是泥鳅、黄鳝在受伤后大量出血所致。维生素K是促进凝血酶原合成的快速促进剂试验证明曾因大出血而死亡了4.25千克的成鳝池中只需加喂2天维生素K就不见血迹和死鱼了。
维生素B是一个大的系列家族对于泥鳅、黄鳝在生理功能上和需求与缺乏后所出现的症状方面国内的专题研究尚属空白。但对黄鳝来说缺乏维生素B1硫胺素和维生素B2核黄素的症状基本相同即黄鳝身体不全部进洞有留头胸于洞外的也有留腹尾于洞外的还有根本不进洞的分别以核黄素和硫胺素加酵母拌蚯蚓饲喂早期患者5天即有明显好转但中晚期患者均相继死亡。
(五)矿物质
泥鳅、黄鳝所需要的元素,有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个类型,常量元素包括碱性元素(钾、钠、钙、镁)和酸性元素(硫、氯、磷);微量元素包括铁、铜、钴、锰、锌、钼、硒和碘等。虽然,所需矿物质是微量的,仅在千万分之一,但务必及时补充。许多养殖者在这问题上有过教训的,最终多数以彻底换去池水才得以解决,这是极不合算的。
钙、磷是黄鳝骨骼的主要成分。由于钙在肌肉功能、凝血作用、神经脉冲传递、渗透压的调节和酶反应中有重要作用;在能量传递、细胞膜穿透、遗传编码、生长及繁殖中直接参与和有控制作用。所以,钙、磷是泥鳅、黄鳝肌体所需矿物质营养成分中比重最大、最重要的成分,如果钙、磷比例失调,鱼体骨质会软化,体态瘫软,不易游动。
根据一般鱼类对钙、磷的比例要求进行了泥鳅、黄鳝需求的摸索试验配合饲料中的需磷量为0.99%需钙量为0.35%才可满足。钙、磷的主要来源为骨粉和鱼粉试验表明任意使用一种自制粉即可满足所需而且可使泥鳅、黄鳝增重提高6.7%。
在微量元素中铁在饲料中的添加量较少一般每100千克饲料中补充160毫克即可。碘在饲料中的添加量与泥鳅、黄鳝所处的生态环境有关生态环境越好代谢越平衡添加量越少。一般每100千克饲料中添加20毫克左右即可。锌在饲料中的添加量与泥鳅、黄鳝的个体有关一般每100千克饲料添加60130毫克。
要使泥鳅、黄鳝达到理想的催肥要求,务必使配合饲料中的蛋白质、脂肪及其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保持平衡,使其表现出体液、水、电解质的酸碱平衡,主导因素就是钾、钠、氯的平衡。有人说泥鳅、黄鳝饲料中不可加入食盐,从黄鳝的生化功能来看,是不正确的。
黄鳝的营养需要标准见表3-3。
表3-3 黄鳝的营养需要标准
表3-3 黄鳝的营养需要标准(续)-1
二、无公害泥鳅、黄鳝饲料的选择
(一)动物性鲜活饵料
这类饲料主要有蚯蚓、蚕蛹、黄粉虫、蝇蛆、螺、蚌和小鱼虾等。其中蚯蚓是泥鳅、黄鳝最喜食的饲料干体蛋白质含量达61%,接近鱼粉和蚕蛹。这些饲料的共同点是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转化率高,有利于泥鳅、黄鳝的生长发育,是饲料的最佳选择。
(二)植物性饲料
对植物性饲料大多是迫食性的。其消化特点是对动物蛋白、淀粉和脂肪等能有效消化,对植物性蛋白和纤维素几乎不能消化。在规模化养殖中,需要一定的植物性饲料。这是因为人工养殖环境里的泥鳅、黄鳝,比天然环境中的个体容易得到食物,且吃得多,吃得好,投入一定量的富含纤维素植物饲料有利于促进肠道蠕动,提高摄食强度。通常在配合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麦粉(同时又是黏合剂)、玉米粉、麸、糠和豆渣等。
(三)动物下脚料
动物下脚料可以作为人工养鳝的补充饲料,如猪、牛肺等内脏,但因泥鳅、黄鳝不食腐败饵料,故动物下脚料直接用于饲喂泥鳅、黄鳝存在一定的副作用。
(四)人工配合饲料
1.饲料配方中的原料种类选择
1谷物类 一般称为能量饲料,如米、麦、高粱、玉米、黍子等。它们具有如下优点:
①高能量、低蛋白质每千克含代谢能3兆卡以上蛋白质含量在10%在右,作为变温动物对代谢能的需要是有余的,但蛋白质远远不够配用,黄鳝饲料中只是在作为黏合剂时才被采用。
②低氨基酸,低维生素,低矿物质,有少量的赖氨酸和色氨酸,其他氨基酸更微不足道,无取用价值。
③用马铃薯氨基酸营养素,配入黄鳝饲料或是直接用于饲喂黄鳝仔苗具有极好的饲料效益,且加工简单,贮存期限长。
2饼粕类 常被称为植物性蛋白饲料。其粗蛋含量高一般在30%以上饼的含油量5%6%粕的含油量1%以下,饼的蛋白质含量低于粕,但都属于高蛋白质原料,都是黄鳝饲料中上等的原料。
①豆饼含蛋白质40%46%平均42%含赖氨酸2.6%2.7%蛋氨酸0.6%豆粕含蛋白质44%50%含赖氨酸2.8%2.9%蛋氨酸0.65%。显然,用豆饼、豆粕调节饲料中赖氨酸的含量是较为简单的。在黄鳝饲料中,豆饼、豆粕主要是作为蛋白质补充、赖氨酸的平衡作用和脂肪的补充取用的。
②花生饼是重要的蛋白质补充源之一蛋白质含量高达45%且纤维素含量低不含毒素含赖氨酸1.55%蛋氨酸0.4%。
③芝麻饼是高蛋白源含蛋白质高达40%赖氨酸1.37%蛋氨酸1.45%,是所有饼粕类含蛋氨酸最高的一种。
3动物性蛋白饲料资源 在动物机体中蛋白质占有机物质的70%以上其各种氨基酸的含量与所养动物的氨基酸模式最为接近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D类都较丰富钙、磷含量及比例均较适中故是泥鳅、黄鳝的最好饲料源如鱼粉、蛤蛎、螺蛳和蝇蛹等。
4添加剂 在饲料行业中,凡是用于补充和满足动物机体生化反应和生理作用达到较完美平衡的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均称为添加剂,包括有限的氨基酸、维生素、无机盐、脂肪酸、抗菌素、激素、防霉剂、防病剂、抗氧化剂、诱食剂、黏合剂、防浮剂和软化剂等。
2.饲料配方的原则和依据
泥鳅、黄鳝饲料要求有营养成分外,还有营养价值的实用效应,营养价值的大小就是饲料转化率的大小。饵料系数越小,转化率越高;反之,饵料系数越大,转化率越小。营养价值可用测定黄鳝的消化率来验证。
根据泥鳅、黄鳝的营养需要,即在一定条件下,单位体重的泥鳅、黄鳝每天所需能量和营养物质的合理数量,即最佳长势、最低饲料消耗的数量。
3.配方程序(以黄鳝为例)
1选择配合饲料的主要原料成分表3-4
表3-4 原料营养成分表(干物质)
2将高能量原料玉米面筋和高蛋白原料秘鲁鱼粉等作为补充性能量和调节蛋白质的比例用。根据经验和估算提出初步配方方案为豆饼粉碎20%蚯蚓30%折干计算熟大豆粉40%余下20%部分作为差额补充。预备原料的营养累积见表3-5。
表3-5 预备营养累积表
3根据以上初步配方方案以试差法余下部分作为差额补充算出配方表3-6
表3-6 黄鳝配合饲料配方一览表(成鳝)
4泥鳅配合饲料配方 根据上述配方程序,同样可以得到泥鳅的配合饲料配方:
无公害泥鳅黄鳝标准化生产
4.人工配合饲料的应用
人工配合饲料不能直接投喂泥鳅、黄鳝必须先行驯化。人工驯饵时可用专用饲料65%加入新鲜河蚌肉浆35%用34毫米绞肉机加工而成。然后用手工或用搅拌机充分拌和成面团状然后用34毫米模孔绞肉机压制成直径34毫米、长度为34厘米的软条形饵料略为风干即可投喂。如此配制的饵料投喂效果极为理想。
用以上配方加工的人工配合饵料成本一般在40006000元/吨左右。在水泥池规模化养殖中饵料系数为2在无土流水工厂化养殖中饵料系数仅为1.21.5。而利用动物性饵料的饲料系数为56折合成本计算可节约饲料成本25%。
三、无公害泥鳅、黄鳝饲料的要求
(一)配合饲料的安全卫生要求
配合饲料所用的原料应符合各类原料标准的规定不得使用受潮、发霉、生虫、腐败变质及受到石油、农药、有害金属等污染的原料皮革粉应经过脱铬、脱毒处理大豆原料应经过破坏蛋白酶抑制因子的处理鱼粉质量应符合SC3501的规定鱼油质量应符合SC/T3502中二级精制鱼油的要求使用药物添加剂种类及用量应符合农业部《允许作饲料药物添加剂的兽药品种及使用规定》中的要求。
配合饲料安全卫生指标,可遵照《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NY5072—2001所规定的标准参照执行表3-7
表3-7 渔用配合饲料的安全限量
对于使用未经加工的动物性饲料必须进行质量检查合格之后方可使用。投饲的鲜动植物饲料一般应经洗净之后再消毒方可投喂。消毒处理可用含有效碘1%的30毫克/升聚维酮碘浸泡15分钟。
水产饲料中药物添加应符合NY5072要求不得选用国家规定禁止使用的药物或添加剂也不得在饲料中长期添加抗菌药物。配合饲料不得使用装过化学药品、农药、煤炭、石灰及其他污染而未经清理干净的运输工具装运。在运输途中应防止曝晒、雨淋与破包。装卸过程中严禁用手钩搬运应小心轻放。
配合饲料产品应贮存在干燥、阴凉和通风的仓库内防止受潮、鼠害、受有害物质污染和其他损害。产品堆放时每垛不得超过20包并按生产日期先后顺序堆放。产品应标明保质期在规定条件下贮存产品保质期限为3个月。
(二)无公害泥鳅、黄鳝的安全卫生要求
养殖无公害商品泥鳅、黄鳝必须符合《无公害食品 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NY5073—2001的要求表3-8
表3-8 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
第四章 科学的饲养管理
一、泥鳅的无公害饲养管理
(一)泥鳅的人工繁殖
1.亲鳅的选择
亲鳅来源一是从稻田、池塘、沟渠、河川等水体中捕捉;二是从专塘越冬池中挑选亲鳅;三是从市场购买。
选择亲鳅必须体质健壮、体型端正、体色正常、无伤无病的雌雄亲鳅。亲鳅的个体要大些为好雌鳅要体长15厘米以上体重20克以上腹部膨大富有弹性雄鳅体长在10厘米以上体重15克以上行动活泼胸鳍上有追星。
2.泥鳅的自然繁殖
泥鳅自然繁殖的时间长江以南一般在4月开始。繁殖前先将产卵池水泥池或土池用生石灰进行消毒按每667米275千克化水后全池泼洒然后注入新水7天后药性消失即可放养亲鳅。土池每667米2放养600800尾水泥池每平方米放养300克左右按雌、雄亲鳅12或13放入池中。
当水温上升到20℃左右时就要在池中放置棕片、柳树须根等做的鱼巢图4-1。放置鱼巢后要经常检查并清洗上面的污泥沉积物以免泥鳅产卵时影响卵粒的黏附效果。泥鳅喜在雷雨天或者水温突然升高的天气产卵。产卵多在清晨开始至上午10时左右结束产卵过程需2030分钟。产卵时亲鱼追逐激烈高峰时雄鳅以身缠绕雌鳅前腹部位完成产卵受精过程。产卵后要及时取出粘有卵粒的鱼巢另池孵化以防亲鱼吞吃卵粒。同时补放新鱼巢让未产卵的亲鱼继续产卵。产卵池要防止蛇、蛙、鼠等危害。在水温25℃左右约12天即可孵出幼苗。
图4-1 鱼巢的放置方法
3.人工催产繁殖
1育苗池 应建亲鳅培育池面积可为1020米2池深1米催产、孵化池面积可为510米2池深1米育苗池面积可为2040米2池深1米。水泥池边底平整呈长方形池边设注排水管道所有水泥池在使用前7天左右用水浸泡、消毒。
2亲鳅的培育 亲鳅培育池在使用前710天池底铺20厘米肥泥每平方米用150200克生石灰泼洒全池消毒注水4050厘米注水用40目筛绢过滤防止有害生物入池。在注、排水口用铁丝网设置防逃网。
5月初水温稳定在18℃左右后选择体长1520厘米、体重3050克、体质健壮、无病无伤和性腺发育良好的泥鳅作为亲鱼按雌、雄比12放入培育池中进行强化培育放养密度810尾/米2。培育期间主要投喂动物碎肉、动物碎内脏和鱼粉等动物性饲料日投饵量占亲鳅体重的5%8%并辅以少量米糠、麦麸及鲜嫩水草等植物性饲料。由于泥鳅喜欢夜间觅食投喂应以傍晚为主。每23天冲换新水1次每次换池中的1/41/3水。
3人工催产 在晴天水温达到20℃以上后从培育池中选择性腺发育成熟的亲鳅雌鳅腹部圆大轻压腹部有无色透明的卵粒流出雄鳅精液充沛挤压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进行人工催产雌、雄比例为11.51。
人工催产可采用肌肉注射和腹腔注射图4-2每尾雌鳅注射的剂量为鲤鱼脑垂体0.51个或青蛙脑垂体23个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13国际单位或类似物LRH-A510微克雄鳅剂量减半。将激素用生理盐水0.7%氯化钠)配成溶液,
图4-2 人工催产注射部位
采用1毫升注射器和4号针头进行注射。肌肉注射在背鳍前下方两侧针头朝头部方向与亲鳅呈45°角插针深度约0.4厘米雌鳅注射0.2毫升雄鳅减半。腹腔注射在腹鳍前约1厘米的地方将注射器朝头部方向呈30°角注射进针深度0.20.3厘米。
注射后的亲鳅为便于人工授精雌、雄分别放入培育池的网箱中观察发情产卵适时进行人工授精。雌、雄亲鳅在注射后的效应时间见表4-1。
表4-1 雌、雄亲鳅注射后的效应时间
4人工授精 雌鳅产卵前在前面游雄鳅在后面紧追泥鳅发情活动多在水表面。注射催产剂的亲鳅在水温20℃左右经20小时即可发情产卵。发现雌鳅产卵立刻将亲鱼捞出进行干法受精。用干净毛巾擦干体表水将雌鳅卵挤入瓷碗、瓷盆或塑料盆中并立刻进行雄鳅挤精。因雄鳅精液很难挤出也可剖腹取精雄鳅精巢在脊椎两侧呈乳白色精巢取出放入研钵内每尾雄鳅精巢加入1520毫升林格氏液保存备用。1尾雌鳅卵配2尾雄鳅精液经羽毛搅拌约3分钟使精液和卵粒混匀充分受精后撒在鱼巢上放入孵化池中进行静水或流水孵化。鱼巢由洗净的柳树根、小草扎成小束做成用20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消毒。整个受精过程避开强光。
5人工孵化 孵化前10天孵化池图4-3用生石灰彻底消毒待药效消失注水30厘米把粘满卵粒的鱼巢扎在竹竿架上用石头坠入水面下每平方米大约2万3万粒卵。池顶覆盖帆布避免强光照射。在水温20℃左右34天即可孵出鱼苗。刚孵出的泥鳅苗体长约2.53.6毫米不能自由活动用头上的黏液腺吸附在鱼巢及池壁上3天后开始游动取出鱼巢开始投喂。
图4-3 孵化池
孵化期间为防止水质恶化,胚胎发育缺氧死亡,应定期向池中加入新水,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当仔鱼全部出膜后,迅速把死卵捞出,以免卵子腐败造成水质恶化。
(二)泥鳅的无公害苗种培育
1.鳅苗培育
1培育池的准备 培育池为水泥池或土池均可。面积3050米2池深70厘米左右。如用水泥池池底要铺20厘米肥泥水深2030厘米。培育池在使用前710天用生石灰消毒池底铺10厘米左右的腐熟粪肥作基肥注新水2030厘米待水色变绿色透明度20厘米左右放入泥鳅苗进行培育。
也可利用孵化池、孵化槽、产卵池及家鱼苗种池作为泥鳅苗培育池。
2鳅苗优劣的判别 ①好的苗体色鲜嫩,体形匀称、肥满,大小一致,游动活泼有精神;②将少量苗放于盆中,用手顺时针搅水,其中逆水游动者多数则优;③将盛苗盆中的水沥去,鱼体剧烈挣扎,头尾弯曲厉害,说明鳅苗体质好。
3鳅苗的放养 一般静水池每平方米放8001000尾半流水池每平方米放15002000尾。放养时同一个池中要放同一天孵出的鳅苗否则规格相差太大会出现大苗吞小苗影响成活率。
放苗时可先在池中放1口网箱将挑来的规格一致的鳅苗放入网箱暂养喂12个蛋黄。然后在网箱上风头轻轻放入鱼苗放入鱼苗时勿将水弄浑浊。在网箱中暂养半天后即可移入池塘。
4投喂管理 放养初期培育水质应与投喂相结合。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通常采用豆浆培育和施肥培育两种方法:
①豆浆培育豆浆不仅是鳅苗的饲料还可以培育水体中的浮游动物。一般鳅苗下塘后56小时开始投喂每天泼洒2次。投喂时要全池泼洒力求细而均匀落水后呈雾状。投限量应视池塘肥瘦、施肥情况而定。一般每万尾鳅苗用豆浆56千克。为提高投喂质量豆浆需用水温2530℃浸泡67小时的黄豆磨一般每千克黄豆可磨15千克豆浆每千克豆饼可磨10千克豆浆。磨浆时要将黄豆和水同时加入不能磨好后再加水冲稀否则会产生沉淀。磨好的豆浆要及时投喂以防变质。
②施肥培育施用经发酵腐熟的畜禽粪、堆肥、绿肥等有机肥或无机肥培育水质以培育鳅苗喜食的饵料生物。一般水温在25℃时施入有机肥后1周轮虫生长达到高峰并能维持35天之后随鳅苗摄食其数量会迅速降低这时要适当追施肥料。除施肥之外尚应投喂一些熟蛋黄、豆饼粉和鱼粉等。投喂量占鳅苗体重的5%10%上、下午各喂1次。
上述两方法还可以混合使用。饲养1周后鳅苗体长约8毫米还可沿边投喂剁碎的蚯蚓、蚕蛹等动物饲料。经20天左右培育苗体可达1.5厘米以上此时可投喂昆虫、昆虫幼体和有机碎屑等食物投喂打碎的动物内脏、血粉、鱼粉等动物性饲料及米糠、豆粉、玉米粉、豆饼屑之类的精饲料。每天上午、下午各投喂1次开始日投喂量占泥鳅体重的2%5%以后随着泥鳅的生长日投量可增加到10%。投喂量不宜过多,否则鳅苗大量摄食,会引起消化不良,尤其是投喂高蛋白或单一饵料时,易使鳅苗腹部膨胀而浮于水面,造成大批死亡。
5日常管理 饲养期间除每天巡塘、清除敌害外特别要防止池水缺氧。因为鳅苗在孵化后半个月左右才开始进行肠道呼吸在这之前池水溶氧一定要充足否则会导致全池鳅苗死亡。另外放养初期水位应保持在30厘米每5天添加一部分水量。通过控制施肥、投饵保持水色。生长到后期逐步加深水位达50厘米。
鳅苗经1个多月的培育苗体长可达34厘米此时应进行分池转入鳅种池或池塘饲养。
6分养 当鳅苗大部分长至34厘米的夏花苗时要及时进行分养避免密度过大和生长差异影响生长。分塘起捕时发现鳅苗体质较差时应立即放回强化饲养23天后再起捕。分塘操作要轻用夏花渔网将夏花苗捕起集中于网箱中待筛选分塘。用泥鳅筛子筛选出不同规格的夏花苗分别放入不同池中分养。泥鳅筛长和宽均为40厘米高15厘米底部用硬木做成栅条四周以杉木板围成。
2.鳅种培育
经1个多月培育长至34厘米的夏花鳅苗已有钻泥习性这时可以转入鳅种池中饲养。目前鳅种培育一般有两种办法即鳅种池培育和稻田培育。
1鳅种池培育 鳅种池面积一般为50100米2水深4050厘米。池壁用砖石砌成无漏洞池壁高出水面40厘米设进、排水口和防逃设备。池底铺2030厘米肥泥在排水口附近开挖35米2的鱼溜深30厘米以便捕鳅种。鳅苗下池前也要清池消毒并施足基肥培养浮游生物。
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500600尾要将规格相同的鳅苗放入同一鳅种池中。鳅苗下池后除施肥培养浮游动物外也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在鳅苗下池后的前1015天投喂粉状配合饲料调成糊状投喂。随着鳅苗的生长逐渐掺加成鳅饲料即将豆饼、米糠、小麦粉等植物性饲料煮熟加上蚕蛹、鱼肉、动物内脏等动物性饲料剁碎后拌上配合饲料投喂。人工配合饲料中的动物和植物性饲料的比例为64用豆饼、菜饼、鱼粉或蚕蛹粉和血粉等配成。若水温升至25℃饲料中动物性饲料比例可提高到80%以上。
日投喂量占鳅种总重的3%5%而且要根据天气、水质、水温、饲料质量和摄食情况灵活掌握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一般以12小时内吃完为宜。每天投饵应投喂在饵料台上以便观察。
饲养期间要注意水质变化,经常加注新水,保持池水黄绿色,池水呈黑褐色时应立即换水。其他日常管理可参照鳅苗培育中的日常管理进行。
经3个月左右的饲养可培育出体长8厘米、体重56克的大规格泥鳅种。
2稻田培育 稻田养鳅种也是培育鳅种的有效途径,用施肥和投饲相结合的办法培育。
一般培育鳅种的稻田不宜太大须设沟凼设施。放养前3天每667米2先施基肥50千克。每平方米放养鳅种50100尾左右。
饲养期间还应在鱼凼中及时追肥追肥量为每667米2100千克。饲养可投喂人工饲料如鱼粉、鱼浆、动物内脏、蚕蛹和猪血粉等动物性饲料以及谷物、米糠、大豆粉、麦麸、蔬菜和豆粕等植物性饲料。随泥鳅生长在饵料中应逐步增加配合饲料的比重。人工配合饵料可用豆饼、菜饼、鱼粉或蚕蛹粉和血粉配制成。饵料应投在食台上使泥鳅习惯集中摄食否则到秋季难以集中捕捞。
平时注意清除杂草调节水质。到7月稻田除草时稻苗隔行敷入干草或烂稻草用以培育鳅种的天然饵料生物。当鳅苗长成全长6厘米以上、体重56克时便成为大规格鳅种可转入成鳅池饲养。
(三)无公害池塘养殖
1.养殖池塘的建造
养殖成鳅的池塘面积以6672000米2为宜池深0.81.5米。池土应以保水性强的黏土或壤土为好池壁有一定倾斜并用砖、石护坡池底必须夯实同时在排水口附近挖一面积数平方、深20厘米左右的集鱼坑以便捕获。进、排水口及溢水口须设防逃栅。土池结构见图4-4。
图4-4 土池结构(单位:厘米)
2.天然苗种的驯养
天然水域的泥鳅,长期栖息在水田、河湖、沼泽及溪坑等淡水中,白天极少游到水面活动,夜间到岸边分散觅食。因此,利用天然鳅苗在池塘里进行养殖,必须经过驯养。
一般驯养从下塘后的第二天晚上开始先投少量人工配合饲料分几个食台放吃完后再投以后每天逐步推迟2小时投喂并且逐渐减少食台个数这样过10天左右鳅种即可适应池塘的生活环境便由夜间分散觅食转到白天集中食台摄取配合饲料。而人工培育的鳅种从小进行人工投喂饲养放养后不必驯养。
3.鳅种的放养
放养鳅种前池塘要用生石灰清塘消毒1周后注水4050厘米并施基肥培育水质每100米2施有机肥5060千克堆在池边四角浅水处。施肥45天后池中有大量浮游动物繁殖鳅种即可下池。每平方米放养体长5厘米左右的鳅种4050尾即每667米2放养2.6万3.3万尾。最初也可将鳅苗放于网箱内暂养图4-5待鳅苗能吃饵后再将鱼池灌水40厘米随着泥鳅的生长逐步把水加深至80厘米左右原则上平时可浅些高温季节可深些。
图4-5 鳅种暂养网箱
4.饲养投喂
在养殖过程中除施肥培养天然饵料外还应投喂人工饲料。鳅种下池后要根据水质肥瘦适时追肥一般每月追肥1次每次100米2追肥1015千克使池水呈黄绿色透明度在20厘米。投喂的人工饲料有动物性饵料如蚕蛹、蚯蚓、猪血粉、鱼粉、动物内脏等植物性饵料如饼、米糠煮熟、菜饼、谷物等。如能将上述饵料做成配合饲料投喂效果更好。
泥鳅的摄食与水温密切相关水温在20℃以下泥鳅摄食60%70%的植物性饵料水温在2023℃摄食的植物性饵料和动物性饵料各占50%水温2328℃摄食60%70%的动物性饵料。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投喂应随水温不同而改变。一般水温15℃时日投饵量为2%随着水温的升高日投饵量可增加到7%8%在水温2228℃的生长旺季日投饵量可增加到10%15%水温高于30℃或低于10℃时可少喂或不喂。投喂时将饵料做成带黏性的团块状放入饵料台内沉入水底。饵料台可设23个夏季高温时要在饵料台上面搭遮荫棚。
5.日常管理
有条件的池塘应在池边种植一些凤眼莲、蕹菜、慈姑和水浮莲等水生植物供泥鳅遮荫水生植物占池塘面积的10%左右。这样既可以净化水质,水生植物的嫩芽又可以被泥鳅摄食。
养殖泥鳅的水要“肥、活、嫩、爽”。养殖期间要注意不断地加水或换水一般每710天换水12次每次换水30厘米左右。严禁农药和化肥水流入池内。当水温超过30℃时泥鳅便钻入泥中避暑这时更应注意勤灌新鲜水以增加水中氧气和调节水的温度。如果池内水呈褐色或泥鳅时时蹿上水面就表明水中缺氧要停止施肥并即使灌入新鲜水。
饲养期间要经常巡塘,做好防逃、防病工作。发现漏洞要及时堵塞,定期清扫和消毒食台。
一般规格5厘米体重2克左右的鳅种经1年养殖可达10克以上的商品泥鳅。
(四)无公害水泥池养殖
1.水泥池建造
水泥池一般面积为100200米2可建成地下式、地上式或半地上式。池壁多用砖、石砌成水泥光面壁顶设约10厘米的防逃倒檐。水泥池池底必要时应先打一层“三合土”其上铺垫一层油毛毡或加厚的塑料膜以防渗漏然后再在上面浇一层厚5厘米的混凝土。应设独立的进排水口、溢水口。池底应有2%3%的坡度,以使水能排尽。进水口高于池水水面,排水口设在池底集鱼坑的底面。
集鱼坑大小根据池子大小建造一般坑深30厘米面积13米2或开50厘米宽、200厘米长、30厘米深的沟以便泥鳅避暑和捕捞时用。
1有土饲养 回填到池底的泥土最好用壤土而不能用黏土厚度为2030厘米。在集鱼坑四周应设挡泥壁并在泥面水平处设1个排水口以便换水。池深为0.70.8米。
2无土流水饲养图4-6池深为0.5米。池中放置长25厘米、孔径16厘米的多孔管。每6根为—排每两排扎成一层每三层垒成一堆每平方米放置23堆。
图4-6 无土流水饲养池
鳅池建成后,可在池内种植一些水生植物,如凤眼莲、水浮莲和浮萍等。
2.放养前的准备
放养前1015天要清池消毒按每平方米100150克生石灰消毒也可在日光下曝晒34天。7天后加注新水池水深2030厘米。在有土饲养时苗种放养前78天在池中堆放禽畜有机肥用量为每平方米0.30.5千克并将池水加深至4050厘米。数天后即可培育出水蚤等水生动物。放苗前池水透明度应保持在2030厘米之间。
3.放养密度
在有土饲养时一般在每平方米可放养鳅苗体长1厘米5001000尾放养体长34厘米夏花鳅种100150尾体长5厘米以上则可放养5080尾。
在无土流水养殖时一般每平方米可放养体长34厘米夏花鳅种300400尾体长5厘米以上则可放养150200尾。
4.饲养投喂
在水泥池养殖过程中饲料最好以配合饲料为主动物性饵料为辅。为使泥鳅的长势与良好的环境基础达到最佳的协调饲料的营养成分必须与泥鳅的最佳生化转化率尽可能达到精确的配比。除了可购买专用全价配合饲料之外也可自己配制配合饲料如小麦粉50%豆饼粉20%菜饼粉10%或米糠粉10%鱼粉10%或蚕蛹粉10%血粉7%酵母粉3%。自制配合饲料须将原料搅拌均匀饲料和水的比例为11并用制粒机制成条状。
动物性饵料要适口、新鲜,可选择当地数量充足、较便宜的饵料,这样不致使饲料经常变化,而造成泥鳅阶段性摄食量降低。
投喂饲料要严格按“四定”原则。即“定时”每天3次800、1400和1800“定量”根据泥鳅生长不同阶段和水温变化在一段时间内投喂量5%15%相对恒定“定点”每100米2池中设直径3040厘米固定的圆形食台食台距池底约5厘米驯化到投饲上台“定质”做到不喂变质饲料饲料组成相对恒定。每天投喂量应根据天气、温度、水质等情况随时调整。当水温高于30℃时和低于12℃时少喂甚至停喂。要抓紧开春后水温上升时期的喂食及秋后水温下降时期的喂食做到早开食晚停食。
5.日常管理
要坚持巡塘检查,主要检查水质,看水色,观察泥鳅活动及摄食情况等。
在有土养殖中,要经常观察水体透明度及水色,如果透明度有降低趋势,则说明浮游植物繁殖过盛,可稍加抑制,或换注新水。还要防止浮头和泛池,特别在气压低、久雨不停或天气闷热时,如池水过肥极易浮头、泛池,应及时冲换新水。清晨若发现大量泥鳅浮头、蹿跳时不要轻易增氧。可拍掌惊扰,如果泥鳅顷刻入水则属正常,如果无动于衷,则须立即增氧。
而在无土流水养殖中,由于水体透明度较大,水中溶氧较高,一般不会缺氧。
在每天投喂时应注意观察泥鳅的聚集、摄食情况,定期检查泥鳅的生长状况,如果放养的泥鳅生长差异显著时,应及时按规格分养,避免生长差异过大而相互影响。
泥鳅的逃逸能力很强,尤其在暴雨时应注意防范。水泥池中还要定期消毒,以防病菌的滋生。
(五)无公害稻田养殖
1.稻田选择
选择水质良好、排灌方便、日照充足、温暖通风和交通方便的稻田进行养鳅最为适宜。土质要求微酸性、黏土、腐殖质丰富为好。在黏质土水体中生长的泥鳅,体色黄、脂肪多、骨骼软、味道鲜。相反,在沙质土水体中生长的泥鳅,体乌黑、脂肪少、骨骼硬、肉质差。因此,养鳅稻田的土质以黏质土为佳。若在土质中混加腐殖土,则更有利于泥鳅的天然饵料繁殖,促进泥鳅生长。
田块不宜过大一般6672000米2即可。
2.稻田改造
放养前要加高、加固田埂。田埂的高度和宽度应根据需要而定一般埂高50厘米宽30厘米。田埂至少要高出水面30厘米且斜面要陡堤埂要夯实以防裂缝渗水倒塌。堤埂内侧最好用木板或水泥板挡住木板或水泥板要埋入地下2030厘米。进、出水口也要用聚乙烯网片拦好高出埂面2030厘米起防逃作用。
稻田要开挖围沟和田间沟图4-7。围沟一般宽23米深50厘米田间沟宽11.5米30厘米沟的面积占整个稻田面积的10%左右。另外田角留出2米以上的机耕道便于拖拉机进田耕耘。田埂内壁衬一层聚乙烯网片20目或尼龙薄膜底部埋入土中2030厘米上端可覆盖在埂面上。田埂要求整齐平直、坚实高出埂面5060厘米。
图4-7 稻田改造
开挖鱼沟、鱼窝是稻田养鱼的一项重要措施鱼沟与鱼窝相连可开挖成“十”字沟、“田”字沟等。当水稻浅灌、追肥、治虫时泥鳅有栖息场所。盛夏时泥鳅可入沟窝避暑秋冬季便于捕鱼操作。一般鱼沟宽3050厘米、深3050厘米。每个鱼窝46米2深3050厘米。形状为方形、圆形、长方形。鱼窝最好选择在便于投喂管理的位置如田块的横埂边或进出水口处。
鱼沟和鱼窝的面积占稻田面积的5%7%。
3.苗种放养
放养前23周每667米2用100千克生石灰消毒1周后注入3040厘米新水。同时每667米2施入经腐熟发酵的有机肥200300千克并在肥料上覆盖少量稻草和泥土培养水质为泥鳅种下塘后提供丰富的饵料生物。
放养规格要求全长在3厘米以上最好是5厘米以上这样可当年养成商品鳅。
放养时间可根据本地的气候特点一般在5月上旬至6月中旬放养为宜此时水温已达到20℃以上泥鳅放养后可正常摄食。
放养密度要根据养殖户的管理水平、稻田条件及苗种规格确定。一般35厘米的鳅种每667米2放养3万5万尾。鳅种放养前要用3%4%食盐水或203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浸泡1015分钟。
4.饲养投喂
投饲要做到“四定”还要根据泥鳅食性投喂充足的适口饵料。夏花阶段35厘米主要是施肥培养浮游动物另外还需投喂蛋黄和其他粉状饲料、蚕蛹粉等。鳅种阶段5厘米以上可投喂米糠、豆渣、菜叶、螺、蚯蚓、动物内脏和小型甲壳类等。投喂时要注意动、植物饵料的合理配合。
稻田养殖亦可用配合饲料成分鱼粉20%、菜籽饼粕40%50%、米糠20%、磷酸氢钙2%3%、渔用无机盐0.5%、添加剂4%。为让其尽快适应人工饲养应加以驯化下田前应把泥鳅种放在暂养池中饿上45天让其腹中残食消化掉再放养。
投饲量一般夏花阶段5%8%鳅种阶段5%左右每天投饲2次上午占日投饲量的1/3下午占2/3水温高于30℃或低于10℃可不投饲料。投饲一般投在食台上食台可用编织袋搭设食台距水底2030厘米每667米2稻田可设35个食台。投饲量以2小时内吃完为宜。
5.日常管理
稻田水质要求“肥、活、嫩、爽”透明度一般控制在1520厘米。定期施有机肥培育水质另外须定期加注新水每次1015厘米。如发现水质变坏泥鳅上下蹿动频繁应马上换水或打跑马水。田埂边可种植茭白、莲藕等挺水植物或在田埂上搭设丝瓜棚等以利泥鳅在高温季节避暑降温。
稻田饲养泥鳅一般很少发生病虫害。在预防稻田病虫害时要选用高效、低毒降解快、残留少的农药绝对禁止使用久效磷、敌百虫等含磷类有机剧毒农药。防治病害时必须按规定的浓度和用量用药。用药具体方法为一是先喷施稻田的1/2剩余的1/2隔1天再喷施这样可以让泥鳅有可躲避的场所。二是喷雾时其喷嘴必须朝上让药液尽量喷在稻叶上千万不要泼洒和撒施。施药时间选择在阴天或晴天的下午这样效果较好。施药后要勤观察、勤巡田发现泥鳅出现昏迷、迟钝的现象要立即加注新水或将其及时捕起集中放入活水中待其恢复正常后再放入稻田。
平时要做好泥鳅的防逃工作,下大雨时特别注意不能让水漫过田埂,以免泥鳅随水逃出;并检查是否有河蟹等钻洞漏水,如有则需及时堵塞。另外,对稻田中的老鼠、黄鼠狼、水蜈蚣、蛇等敌害生物要及时清除、驱捕。每天检查吃食情况及水质状况。
(六)无公害网箱养殖
1.网箱设置
网箱原材料是用聚乙烯制作而成网目大小以泥鳅不能逃出为准。网箱规格为6米×4米×1.8米。网箱框架为竹竿搭制每口箱需竹竿6根每条长边3根直接固定于水中网箱水下部分为1.5米水上0.3米箱底距底约0.5米。
泥鳅苗种放养前15天安置网箱使网箱壁附着藻类并移植水花生占网箱面积的1/3。箱体底部铺垫1015厘米的泥土。网箱适于设置在池塘、湖泊、河边等浅水处。
网箱养殖泥鳅,应加盖网,可以防逃、防敌害。泥鳅有肠呼吸的功能,因而泥鳅在网箱中经常上下蹿动,吞食空气,实际养殖生产中易被水鸟啄食。
2.放养密度
一般每平方米放养5厘米以上的鳅种10001200尾并根据养殖水体条件适当增减。水质肥、水体交换条件好的水域可多放反之则少放。泥鳅在投放网箱前应严格筛选确保无病无伤游动活泼体格肥壮鱼种规格尽量保持一致并用3%的食盐溶液浸洗510分钟再投放网箱中。
3.饲养投喂
饵料与池塘养殖相同应以配合饲料为主动物性饵料为辅。每天投喂2次上、下午各1次。鱼种入网箱时停食1天平时日投喂量占鱼体重5%,视鱼的生长情况、天气等因素酌情增减。
4.日常管理
每天早晚巡塘检查网箱有否破损泥鳅活动是否正常78月高温季节水花生占网箱面积维持在1/2平时清除过多水花生使水花生网箱面积维持在1/3左右。还要勤刷网衣保持箱体内外流通。经常检查网衣有洞立即补上。网箱养殖密度大要注意病害防治。平时要定期用生石灰泼洒或用漂白粉挂袋方法是每次用2层纱布包裹100克漂白粉挂于食台周围一次挂23只袋。
(七)无公害木箱养殖
1.木箱制作
木箱规格为1米×1米×1.5米容量为1.5米3图4-8。要求木箱内壁光滑在一侧或两侧设直径34厘米的注、排水口并安装网眼为2毫米的金属网。箱底填入粪肥、泥土或一层稻草一层泥土最上层为泥土保持箱内水深3050厘米。木箱可放在向阳流水处使水可从一个孔流进另一个孔排出。亦可将几只箱连在一起搞连箱生产。
图4-8 木箱结构
2.苗种放养
每个木箱约注水1.85千克。35天后每平方米投入5厘米以上的鳅鱼种1.52.5千克。放养前应先对鱼体进行消毒。
3.饲养管理
投喂的饵料为米糠、蚕蛹、螺类和鱼内脏等。每天喂2次早上67时及下午12时投喂。日投喂量为鳅鱼体7%8%可根据鱼的吃食情况酌情增减最高投喂量可达鱼体重的15%。每隔10天左右将下层泥土搅拌1次以利于泥鳅天然饵料的生长。
由于木箱养殖密度较高所以水质管理工作很重要。每天要清除残饵经常观察泥鳅吃食及活动情况若发现泥鳅呼吸频繁突然停食等反常行为就立即换水。一般每10天换水1次换水后可适当追肥。如发现病鳅、死鳅要及时捞取以防鱼病传染。饲养后期应适当添加新水或将已达上市规模的泥鳅取出以降低密度促进生长。
经411月的饲养泥鳅可增重810倍。
(八)越冬管理
1.越冬前的准备
泥鳅在越冬前,必须加强育肥饲养管理,使泥鳅有足够的营养和能量积蓄,度过冬季。
一般从9月开始水温不再继续上升泥鳅的摄食量会有所增加。此时应多投喂一些营养丰富的饲料其中动物性和植物性饲料之比为64。随着水温的下降泥鳅的摄食量有所减少应逐渐调整投喂量。当水温降至15℃时仅需投喂泥鳅体重的1%的饲料即可当水温降至12℃以下时则可停食当水温降至6℃时泥鳅就会钻入泥土中休眠。
2.越冬池的准备
越冬前要对越冬池进行消毒防止有毒、有害物质危害泥鳅越冬。一般1米3水体用20毫克的含氯消毒剂进行全池泼洒。池底要铺2030厘米厚的泥土便于泥鳅钻入休眠。再在越冬池四角适量放一些牛、猪、家禽粪等有机粪肥以发酵增温利于保温越冬。同时池水深保持在1米左右可使池底泥温保持在5℃左右。
越冬池中的放养密度可高于饲养期常规放养密度的23倍。
3.越冬管理
越冬期间池水中因有有机粪肥的发酵因而每1015天应排出底层水10%20%再加注新水。水位控制在1米以上水温控制在28℃之间。每次加注的新水应尽可能用水温度较高的地下水或池塘水。发现池水较瘦时还应在越冬池四角及时添加有机粪肥以便发酵增温。
气候寒冷时,严防池水结冰。如果结冰,则必须随时敲破。由于泥鳅钻入底泥的密度较大,需要溶解氧较大,一旦水体结冰,就将造成危险。
4.越冬箱越冬
有条件的还可制作木质越冬箱越冬。越冬箱规格为90110厘米×2535厘米×2025厘米箱内装20厘米左右厚的细土每箱放68千克泥鳅。土和泥鳅要分层装箱装箱时先放34厘米厚的细土再装2千克左右泥鳅如此装35层最后装满细土钉好箱盖。箱盖上事先打好57个洞以便通气。箱盖钉牢后找背风向阳的越冬池塘把越冬箱沉入1米深以下的水中使泥鳅安全越冬。
5.稻田越冬
稻田养殖的泥鳅在越冬前应将泥鳅及时诱集于鱼窝内,并用稻草铺在鱼窝上,泥鳅便会潜入鱼窝底部的淤泥中越冬。越冬前,同样可在鱼窝四周施用一定量的有机肥,以便发酵增温。
二、黄鳝的无公害饲养管理
(一)黄鳝的人工繁殖
1.黄鳝的生态繁殖
1亲鳝的来源及选择 5月下旬至7月上旬从江河、湖泊或稻田中用笼捕方法捕捉野生的、已达性成熟的雌、雄鳝或从养鳝池中捕捉经过饲养达到性成熟的雌、雄鳝也可从市场上购买。
亲鳝要求选择体质健壮、无伤病、游动迅速、体色为黄褐色的作亲鳝。
2亲鳝的雌、雄鉴别 可通过体长、色泽和形态进行鉴别。
①体长鉴别鉴于非产卵期的雌、雄黄鳝较难鉴别可凭体长初选。一般体长在2035厘米的多为雌鳝体长在45厘米以上的多为雄鳝。
②色泽鉴别雄性鳝体色素为豹皮状斑点分布背部有3条褐色素斑点组成的平行带体两侧沿中线各有1条色素带腹部黄色大型个体呈橘红色雌性黄鳝背青褐色无色斑微显平行褐色素斑3条体侧褐色斑点色素细密、均匀分布但颜色向腹部逐渐变浅腹部为浅黄色或淡青色。
③形态鉴别繁殖季节手握黄鳝将其腹面向上膨胀不明显、腹腔内的组织器官不突显的为雄鳝若见腹壁较薄肛门前端膨胀微透明显出腹腔内有1条710厘米长的橘红色或青色卵巢卵巢前端显有紫色脾脏则为雌鳝。
3亲鳝培育
①水源与水质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应符合GB 11607的规定无污染有机质含量低水温昼夜差异不大。一般可以采用水库水表层1米以下左右的水或经蓄水池充分暴气、平衡温度的地下水或经蓄水池充分沉淀和必要消毒的河道、湖泊水尽量不用池塘水。
②培育设施:池塘网箱或水泥池均可。
4繁殖池的准备 以土池或稻田为宜并模拟黄鳝自然条件下的产卵环境在繁殖池的四周和中间堆筑土埂埂宽40厘米高出水面10厘米土埂平行排列埂间间距50厘米。繁殖池内适当栽培一些较矮的草类植物或水花生以便仔鳝隐蔽、栖息也便于仔鳝收集。
5亲鳝的催熟催产 5月下旬后水温达25℃时每尾亲鳝先注射LRH-A促黄体素释放激素12.5微克、药量0.5毫升以催熟性腺7天后再注射DOM地欧酮0.5微克、药量0.5毫升或LRH-A+HC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0.5微克+3国际单位、药量0.5毫升用来催产,然后把亲鳝放入繁殖池。
6亲鳝的投放 投放密度以每平方米12对亲鳝为宜密度不能过高。
7亲鳝的饲养管理 亲鳝入池后水位可适当加高保持在50厘米左右防止日间水温的急剧升高不利于黄鳝的性腺发育。一般头2天不用投食至第3天后投喂少量的蚯蚓以方便诱食然后可投人工饲料生产养殖期间的饲料将投饲食台放置于进水口边使饲料气息随水流遍布全池以吸引亲鳝摄食这样持续几天后直至吃食正常。繁殖池最好有微流水保持水质清新使黄鳝处于良好的水质、水温中。进水口用40目筛绢过滤以防敌害生物的进入。
8产卵期管理 密切注意繁殖池中有无泡巢出现泡巢一旦形成则说明再过3天左右雌鳝即会产卵此间应保持环境安静减少投料。此期间可见鳝洞口有2条黄鳝探头呼吸若有其他雄鳝靠近则洞内原雄鳝则会发生猛然攻击一般来犯者不再进攻而败退。若发现洞口只有1条黄鳝探头呼吸则证明雌鳝已产完卵并已离去仅留雄鳝守护了。试验表明这种生态繁殖的受精率可达85%以上。
9受精卵的孵化管理 一旦在繁殖池中发现有受精卵的泡沫巢一般57天后仔鳝即会孵出。此时的孵化水温应保持在2528℃孵化池中适当放入一些水草以便仔鳝隐蔽、栖息也便于日后仔鳝的收集。试验表明其自然孵化率可达80%。
10鳝苗的捞取和培育 鳝苗孵出5天内可捞至鳝苗培育池养殖。鳝苗培育池内的水温与孵化池水温一致相差不超过2℃。捞苗时采用细纱布做成的小网兜动作应快以免因护仔雄亲鳝的攻击而影响捞苗。捞取的鳝苗入专池培育。
仔鳝孵出1周后待卵黄囊消失可投喂一些煮熟的蛋黄或水蚤以后可喂丝蚯蚓、蝇蛆及切碎的蚯蚓、螺和蚌肉等。
已产卵的亲鳝还应精心培育约过1520天后还可进行第二次产卵。
2.黄鳝的全人工繁殖
1亲鳝培育 5月下旬至7月上旬从笼捕的野生黄鳝或养殖的黄鳝中选择青色或黄色体长2545厘米、体重25100克腹部膨大柔软有1条紫色的横条纹卵巢轮廓较明显腹部呈浅黄色生殖孔红肿的作为雌亲鳝体长5075厘米、体重100500克腹部呈橘红色生殖孔红肿的作为雄亲鳝。
亲鳝选购后可用2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20分钟或3%4%的食盐水浸洗1020分钟进行杀菌消毒及杀灭鳝体上的寄生虫同时去除体弱、受伤和带病的黄鳝。然后在网箱或水泥池中分雌、雄精心暂养。每天视摄食情况投喂一些小杂鱼、螺蛳肉、蚯蚓和下脚料等动物性饵料约为体重的3%6%对于原人工养殖的黄鳝则仍可直接投喂配合饲料。池内放置适量水花生、水葫芦等每23天换1次水注意温差保持水质清新有条件最好是微流水水深1020厘米。
一般亲鳝的雌、雄性比为231。
2催产 选择性腺发育良好的亲鳝是催产成败的关键。
成熟的亲鳝一般雌鳝腹部膨大,呈纺锤形,腹部有一明显的透明带,体外可见卵粒轮廓,用手触摸腹部可感到柔软而有弹性,生殖孔明显突出、红肿;雄鳝体形呈长锥体状,头前部较大,腹部膨大不明显,两侧略有凹陷,有血丝状斑纹,生殖孔不突出,轻压腹部,能挤出少量透明状精液。经验表明,黄鳝的性腺发育,尤其要注意重视雄鳝的性腺发育。
凡是适合鱼类的催产激素对黄鳝都适用。曾分别用促黄体激素释放素类似物LRH-A、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脑垂体、利血平RES、地欧酮DOM等多次对黄鳝进行催产试验。结果表明用于黄鳝的催产剂以LRH-A和HCG的混合剂较为适宜。
在人工授精过程中雄鳝的精巢发育往往不够理想较难采集到成熟有效的精子成功率不高不超过50%。因此人工授精前宜对雄鳝提前710天用低剂量LRH-A催熟培育效果较好。
黄鳝和四大家鱼相比,所需催产剂量较大,而且效应时间较长。
3催产剂的用量用LRH-A以0.11.0微克/克体重剂量较为适宜用HCG以15国际单位/克体重的剂量其催产排卵均为有效范围但以23国际单位/克体重催产最为适宜。黄鳝对LRH-A与HCG的催产效应还与性腺自身成熟度有密切关系。5月上旬繁殖季节开始不久激素引起排卵效应不明显。6月至7月为繁殖盛期激素具有明显诱导排卵的效应。8月卵巢逐渐退化对激素反应减弱诱导排卵效果差。所以在不同时间要依卵巢成熟程度酌情增减催产剂量雄鳝为雌鳝剂量的1/2。
4效应时间 采用LRH-A或HCG催产效应时间为15天。
效应时间和催产剂量关系不大但与水温和注射次数有关。试验表明当水温为30℃时效应时间约在40小时而水温低于27℃时则效应时间在50小时以上。另一试验表明在水温23℃时用相同剂量的LRH-A催产时一次注射的效应时间为83160小时而两次注射则可缩短至2381小时。
5催产注射剂的配制 LRH-A和HCG均为白色结晶用生理盐水溶液将其充分溶解按LRH-A0.3微克/克体重+HCG23国际单位/克体重精确计算剂量吸入注射器内备用。每尾亲鳝注射量以0.51毫升为宜不宜超过1毫升。注射液要随配随用不能放置太久注射第一针后剩余的药液可放置在冰箱中下一针注射时可以再用。如果没有冰箱则第二针注射时要重新配制。
6注射方法 采用510毫升医用注射器46号针头注射器要经过水煮消毒10分钟或用酒精消毒。注射有腹腔注射和胸腔注射两种由于黄鳝体形细长胸腔较小一般宜采用腹部卵巢注射效应也较快。注射时要两人配合一人用毛巾或纱布握住黄鳝使腹部朝上下面用毛巾垫好双手固定鳝体另一人擦干注射部位的水分将针头朝鳝头方向、与鱼体保持45°60°的夹角、于卵巢部位刺入腹腔深度不超过0.5厘米,将注射液慢慢地推入鳝腹腔中,抽出针头时用酒精棉花球压在针眼处,轻轻揉动以避免注射液流出,这样做还能起消毒作用。针头不能插入太深以免刺伤内脏,但也不能太浅,否则药液不能进入腹腔。
7人工授精 注射催产剂后的亲鳝放入水族箱或网箱中暂养箱内盛水不宜过深保持在2030厘米每天换水1次。水温在25℃以下时注射50小时以后每隔3小时检查1次。检查方法是捉住亲鳝用手触摸腹部由前向后滑动如感到卵粒已经开始游离或有卵粒排出则表明已经开始排卵可立即进行人工授精。同一批注射的亲鳝效应时间往往不一致故检查工作应延长到注射之后的80小时左右。
将开始排卵的雌鳝取出一手用干毛巾垫于鳝体下并握住前部另一只手由前向后挤压腹部部分亲鳝即可顺利挤出卵粒于准备好的、经消毒的人工授精容器内。但多数亲鳝会出现生殖孔堵塞现象此时可用小剪刀在泄殖孔处向里剪一个0.51.0厘米的口子然后再将卵挤出连续挤压35次。也可将整个卵巢取出这样可减少血污带入。
在卵粒挤入容器之后立即把雄鳝杀死取出精巢将其中一小块放在400倍以下的显微镜下观察如发现精子活动正常即可用剪刀把精巢剪碎放入挤出的卵中用羽毛充分搅拌人工授精的雌、雄比例视数量而定一般为351然后加入任氏溶液200毫升任氏溶液配方氯化钠0.78克+碳酸氢钠0.0021克+氯化钾0.02克+氯化钙0.021克+蒸馏水100毫升或用0.5%0.7%的生理盐水放置5分钟再加清水洗去精巢碎片和血污反复清洗后的受精卵放入孵化器中进行孵化。
8人工孵化 受精卵比重大于水,无黏性,自然繁殖时受精卵附着在亲鳝吐出的泡沫产卵巢上,漂浮在水面孵化出苗。而人工孵化时要选择合适的孵化器,不致使受精卵堆积水底,因缺氧而夭折,要管理得当才能孵化出苗。
孵化器要根据卵的数量和当地条件进行选择。如数量少可选用玻璃缸、瓷盆、水族箱和小型网箱等水不宜太深一般控制在10厘米左右。在静水中孵化时要经常换水如果大批量生产则要采用孵化桶、孵化环道和孵化缸等采用流水法可以增加水中溶氧使水从孵化器底部进入由上部溢出这样会使受精卵不断翻滚不沉入水底可避免缺氧引起死亡。
9孵化管理
①水质管理:凡孵化用水,都要经过砂滤或筛绢过滤,目的是滤去敌害生物或大型浮游生物。黄鳝人工授精率较低,又不易鉴别是否已经受精,未受精的卵在孵化过程中崩解后很容易使水质恶化,因此必须及时换去污水或保持水流动,保持孵化水质的良好。
②水温管理黄鳝孵化水温最适为2530℃。孵化过程中力求保持水温的相对稳定水温急升骤降相差35℃时都会导致胚胎发育畸形甚至死亡孵化率下降。若水温保持在2528℃57天后陆续孵化出幼鳝苗10天后全部孵出。
(二)黄鳝的无公害苗种培育
1.鳝苗来源
可从原产地采捕自然繁殖的鳝苗;也可从国家认可的黄鳝原(良)种场人工繁殖获得鳝苗。
2.鳝苗质量要求
放养的鳝苗应无伤病、无畸形、活动能力强。
3.鳝苗放养
1水泥池微流水培育 培育池面积应为210米2池深4050厘米水深一般1020厘米水面离池上沿距离应大于30厘米。进、排水口直径35厘米并用网孔尺寸为0.25毫米的筛绢网片罩住进水口高出水面20厘米排水口位于池的最低处。
鳝苗可在卵黄囊消失后投入培育池中饲养放养密度宜为200400尾/米2。池底可放些经消毒的丝瓜筋、瓦块等还有在水面放适量的水草如水花生等以供幼鳝栖息藏身同时可净化水体。
2网箱培育 苗种培育还可采用网目为3050目的密目网箱面积315米2深度3050厘米上沿应高出水面1520厘米水面可放适量的水生植物如水花生等放养密度同上。
4.饵料驯化
在人工规模化养殖中,黄鳝的饲料应经驯食后逐步转到人工配合饲料为主。
1开口饵料驯化 幼鳝出膜后的57天内以其自身的卵黄为营养不需摄食。这时鳝苗全长13毫米胸鳍不断来回摆动能间断地上下游动这一阶段体长在30毫米以内。待卵黄消失胸鳍也随之退化时开始投喂。
鳝苗适宜的开口饲料有水蚯蚓、大型轮虫、枝角类、桡足类、摇蚊幼虫和微囊饲料等。因此在水泥池水体中可接种藻类、轮虫以培育浮游动物最好培育有丰富的水丝蚓。对于池塘网箱培育则在池塘中先类似一般鱼苗发塘提前培育浮游动植物使鳝苗下塘即有丰富的开口饵料。也可投喂蛋黄投饵量为每5万苗1只蛋黄35天后可投饲煮熟蛋黄和新鲜蚯蚓浆的混合饵料用100目筛绢挤浆泼洒投喂投饵量每天递增20%日投喂34次。
经过1520天培育当鳝苗长至5厘米以上时可开始驯饲配合饲料。
2配合饲料的驯饲 鳝苗刚入池的34天不投饵料使其腹中的食料消化排泄而成空腹。然后将池水排干再加入新鲜水这时黄鳝处于饥饿状态就可以在晚上进行诱食。诱食饲料一般采用黄鳝最爱吃的蚯蚓而后逐步让黄鳝摄食配合饲料。
诱食投饲量第一次的投量可为鳝种总体重的1%2%第二天早上检查如果全部吃光投喂量可增加到2%3%。如水温在2024℃时投饲量可增加到3%4%。如当天的饲料吃不完第二天应及时将残饵捞出并不再增加投饲量。一般驯饲1周就可以正常投饲了。
3投饲量 鲜活饲料的日投饲量为鳝体重的8%12%配合饲料的日投饲量干重为鳝体重的3%4%。
5.分级饲养
由于黄鳝具有自相残杀的习性放养时应规格均匀切忌大小混养。根据鳝苗的生长和个体差异应及时分级饲养同一培育池的鳝苗规格应尽可能保持一致。当苗种长到个体重20克时转入食用鳝的饲养。
幼鳝出膜后的57天内鳝苗全长1330毫米以内这一阶段的鳝苗称之为“卵囊级”。
约培育20天后鳝体全长可达45厘米这一阶段称之为“蛋黄级”此时可分池过筛降低放养密度为150300尾/米2。
幼鳝体长在510厘米以内这一阶段称之为“浆蚓级”。
鳝苗长至10厘米以上时再分池过筛降低密度为100200尾/米2。当年的鳝苗可培育成约20克左右的鳝种。
6.水质管理
应做到水质清爽勤换水保持水中溶氧量不低于3毫克/升。流水饲养池水流量以每天交换23次为宜每周彻底换水1次。
7.水温管理
换水时水温差应控制在3℃以内保持水温在2028℃为宜。水温高于30℃应采取加注新水、搭建遮阳棚、提高凤眼莲的覆盖面积或减小黄鳝密度等防暑措施水温低于5℃时应采取提高水位、确保水面不结冰、搭建塑料棚或放干池水后在泥土上铺盖稻草等防寒措施。
8.巡池
坚持早、中、晚巡池检查,每天投饲前检查防逃设施;随时掌握鳝吃食情况,并调整投饲量;观察鳝的活动情况,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勤除杂草、敌害、污物;及时清除剩余饲料;查看水色,测量水温,闻有无异味,做好巡池日志。
在苗种培育过程中同时也要注意病害的防治。如在分池时可用3%4%的食盐水浸泡1020分钟以杀死鳝体的病菌敌害。
(三)无公害土池养殖
1.土池建造
黄鳝养殖土池应建在避风向阳、靠近水源和土质较坚实的地方。面积根据饲养规模而定一般为10100米2池深0.81米。土池宜建在土质坚硬的地方从地面向下挖4050厘米挖出的土堆在池四周打埂埂高5060厘米埂宽6080厘米。埂要打紧夯实池底也要夯实。有条件的最好在池底铺设一层油毡再在池底及周围铺一层塑料薄膜在池底的薄膜上堆放2030厘米厚的泥土图4-9
图4-9 黄鳝养殖土池
土池的底部要开一涵洞,用细网目铁纱罩好,作排水口。在池的上端留一溢水口,多余的水可从溢水口流出。进、出水口都要安装拦鱼栅,以防大雨时黄鳝逃出。鳝池建成后,在池内放一些水葫芦、水浮莲,可供黄鳝高温时遮荫和隐藏休息。
2.鳝种放养
1鳝种来源 养殖的鳝种可从原产地采捕野生鳝种,也可从国家认可的黄鳝原(良)种场人工繁殖、人工培育获得鳝种。如若购买野生黄鳝应以笼捕的为好,钩钓、铁夹、手捉所获苗都会因受伤而死亡率高,造成养殖失败。放养的鳝种应反应灵敏、无伤病、活动能力强、黏液分泌正常。宜选择深黄大斑鳝、土红大斑鳝的地方种群。
选苗要注意挑选背侧呈深黄色并带有黑褐色或黄颈的鳝苗。这种苗体壮、抗病力强,耐寒耐热,生长快。背部带青色的苗生长慢,可酌情选用。
2放养 每年48月是黄鳝产卵季节56月是产卵盛期。当年或翌年长至尾重20克即可投入大池中养殖成鱼。鳝鱼投放的时期以早春为宜养到10月大鳝可超过150克小的也在100克左右。
根据饲养水平确定放养密度放养规格以2035克/尾为宜按规格分池饲养。一般每平方米放养0.51千克如管理水平高、饲养条件好可放养鳝苗1.5千克/米2。
放养前还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①清塘消毒放养前810天每平方米用生石灰100120克清塘消毒1周后排干池水换新水备用。
②鳝种消毒放养前鳝种应进行消毒常用消毒药有食盐浓度为2.5%3%浸浴58分钟聚维酮碘含有效碘1%浓度为2030毫克/升浸浴1020分钟四烷基季铵盐络合碘季铵盐含量50%浓度为0.10.2毫克/升浸浴3060分钟。消毒时水温差应小于3℃。
③放养时间:放养季节以早春为宜,因为黄鳝越冬后体内营养消耗多,此时需大量摄食。其食量大、食性杂,便于驯化,同时可延长生长期。如靠暂养赚季节差价,则夏季鳝苗价格低,可因地制宜进行放养。夏季宜在早晚时放苗,切忌中午放苗。
放养鳝种的时间应选择在晴天水温宜为1525℃。
④规格整齐:同池个体要求规格一致,切忌大小不齐的苗混养,避免相互残食。为便于驯饵,尽量做到一次投放。
放苗后一般12天内鳝苗可自行打洞入土。不自行打洞入土的一般是病、伤苗应拣出。黄鳝有很强的繁殖力一般第一次放养后只要注意取大留小则翌年无需再放苗。为保护鳝苗黄鳝孵化繁殖所喂饲料应满足其营养需要减少对幼鳝的残食这是重要环节。有条件的可将鳝卵用纱布袋捞出分池饲养在池中放一些成熟的丝瓜或栽荸荠其大量根须可供鳝苗躲藏。
3套养泥鳅 水泥池中可搭配养殖一些泥鳅,搭养泥鳅有三个作用:一是泥鳅好动,上下游动可以改善池内的通气条件;二是可防止黄鳝密度过大而引起的“发烧”和相互缠绕;三是可防止或减少黄鳝疾病的发生,如池中混养龟和鳖,还可将吃剩的残饵清除干净。
3.饲养管理
1驯饲 野生鳝种入池宜投饲蚯蚓、小鱼、小虾和蚌肉等饲料鳝种摄食正常1周后每100千克鳝用0.20.3克左旋咪唑或甲苯咪唑拌饲驱虫1次3天后再驱虫1次然后开始驯饲配合饲料。
驯饲开始时将鱼浆、蚯蚓或蚌肉与10%配合饲料揉成团状饲料或加工成软颗粒饲料或直接拌入膨化颗粒饲料然后逐渐减少活饲料用量。经57天驯饲鳝种能摄食配合饲料。
黄鳝对饲料的选择性很严格如果长期饲喂一种食料后很难在短期改变其食性。改用某种饲料时需在前23天内不投饵此后即可投喂新的饵料。黄鳝习性昼伏夜出因此初放养时给饵的时间宜在每天的下午45时或傍晚天黑以后然后逐日提早喂食时间。
2饲料种类 成鳝饲料有配合饲料、动物性饲料(鲜活鱼、虾、螺、蚌、蚬、蚯蚓、蝇蛆等)、植物性饲料[新鲜麦芽、大豆饼(粕)、菜籽饼(粕)、青菜、浮萍等]。
3投饲方法 经过一段时间的驯饲,则须按“四定”要求喂食。
①定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应符合NY 5072的规定动物性饲料和植物性饲料应新鲜、无污染、无腐败变质投饲前应洗净后在沸水中放置35分钟或用高锰酸钾20毫克/升浸泡1520分钟或食盐5%浸泡510分钟再用淡水漂洗后投饲。
②定量水温2028℃时配合饲料的日投饲量干重为鳝体重的1.5%3%鲜活饲料的日投饲量为鳝体重的5%12%水温在20℃以下、28℃以上时配合饲料的日投饲量干重为鳝体重的1%2%鲜活饲料的日投饲量为鳝体重的4%6%投饲量的多少应根据季节、天气、水质和鳝的摄食强度进行调整所投的饲料宜控制在2小时内吃完。
③定时水温2028℃时每天2次分别为上午9时前和下午3时后水温在20℃以下、28℃以上时每天上午投饲1次。
④定点饲料投饲点应固定可投在木框和聚乙烯网布做成的饵料台上宜设置在阴凉暗处并靠近池的上水口。一般每100米2设3个投饲点。
4.日常管理
1水温 黄鳝生长适宜的水温为1528℃水温低于15℃会影响黄鳝摄食低于10℃鳝鱼完全停止摄食进入冬眠状态水温超过28℃黄鳝的摄食量也会下降。
2水质 鳝苗入池后第3天日常管理主要是保持鳝池水质清新要求肥、活、嫩、爽溶氧充足水中溶解氧不得低于4毫克/升。刚放养时池水要浅一般以1015厘米为宜以便观察幼鳝成活情况。以后水深一般保持在1520厘米。喂食以后要防止水质污染需换入部分新水。高温季节适当加深水位增加换水次数。暴雨前为防止水位升高要排出部分池水以防黄鳝越墙逃出。夏季池边种植丝瓜、扁葡萄等遮荫降温。秋季要投喂优质饵料以增强黄鳝体质利于抗寒越冬。
3越冬 越冬前将水排出要保持泥土湿润在泥层上加盖2030厘米厚的稻草防止结冰。草上禁止人畜走动以利黄鳝冬眠。如冬季雨雪过多应及时排除池中积水。越冬后当初春水温上升至14℃以上时逐步将池草取出加水但加水不应超过5厘米。如加水过早、过深则会将黄鳝诱出洞因温度变化频繁造成死亡。
(四)无公害水泥池(有土)养殖
1.水泥池建造
水泥池形状可以因地制宜根据地形和环境综合考虑一般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椭圆形。水泥池大小应根据养殖的规模而定庭院副业式养殖以45米2为宜专业户以长方形为宜面积以1530米2为好。
建造水泥池时先在平地上下挖4050厘米挖成土池后池壁高出地平面30厘米使池深达到7080厘米。池壁用砖块、石块、砂浆砌好用水泥填缝。为防黄鳝逃跑池底用水泥铺底。池内放30厘米厚的淤泥土质软、硬、实要适度。如土质过硬可加些青草、菜籽秸、蚕豆秸沤熟土质过软、烂要加硬泥拌和。这样既有利于黄鳝打洞潜伏又不易因土质太硬造成打洞困难也不会由于土质太软而使洞口堵塞造成过多黄鳝缠绕。池边墙顶做成T形出檐离池底30厘米处开出水孔50厘米处开进水孔进、出水时孔口都要用细网目的网罩住以防黄鳝逃出图4-10
图4-10 水泥池
池建好后注入新水水位高出泥土1015厘米夏季水位要适当加高。池面1/3水面养水葫芦或茭白既可净化水质也可为黄鳝提供栖息产卵场所。为保护幼鳝还可在池中建1米2左右的圆形幼鳝池池底向上30厘米处的池壁留23个大小不等的窗孔窗孔用铁纱罩好不让成鳝入内只让幼鳝通行。
2.鳝种选择与运输
1鳝种选择 养殖的鳝种最好是从国家认可的黄鳝原(良)种场人工繁殖、人工培育获得鳝种,此类鳝种易驯养、成活率高、苗种纯、病害少,较适宜于人工养殖环境,易养殖成功,但这类鳝种数量较少。目前,养殖黄鳝的苗种大部分来自野生黄鳝种。由于捕捞的野生鳝种带内伤或外伤的较多,如选购不当易造成驯养失败,故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野生黄鳝以深黄大斑鳝、土红大斑鳝的地方种群为好,其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适合人工养殖。
②鳝种以笼捕苗种为好,笼捕苗种成活率高,而电捕、钩钓、药捕、针叉和徒手捕捉等方式所得苗种成活率低。
③鳝种要无病。鳝体表有明显红色带血块状腐烂病灶,为腐皮病;尾部发白呈絮状绒毛,为水霉病;头大体细,甚至呈僵硬状卷曲、颤抖,为体内寄生虫病;肛门红肿发炎突出,为肠炎病。凡带有这类疾病的鳝,挑选时应予剔除。
④鳝种要无伤。受伤黄鳝以口中常伴有针眼、头部皮肤擦伤、腹部皮肤磨伤、身体有针叉眼等常见。腹部磨伤如果腹部不朝上较难发现应注意检查。还可将黄鳝倒入3%5%的食盐水中,受伤个体会立即蹿跳起来,这类鳝也应淘汰。
⑤鳝种要健壮。健康的黄鳝体表光滑、黏液丰富。手抓时感觉鳝体硬朗,并有较大的挣逃力量。将黄鳝倒入盛浅水的盆中,游姿正常,稍遇响声或干扰,整盆黄鳝会因突然受惊抖动而发出水响声,说明黄鳝敏感健康。
⑥要暂养时间短、贩运环节少。挑选鳝种最好能直接到捕鳝户手中收购且起捕的时间不超过3天。
2运输 运苗时应注意:
①最好是水桶带水运输。数量少可用鱼篓装运,但不能用放过各种油类而未洗净的容器做运输工具;
②刚捕获的黄鳝体表和口中都附有泥沙、污物装运前还须注意清水洗苗。所用清水应尽量和鳝池的水质相同温差不超过±2℃
③在贮运黄鳝的容器中可放少量泥鳅。泥鳅在容器中上下蹿动防止黄鳝相互缠绕,增加水中的溶氧,减少疾病。
3.放养
1清塘消毒 鳝种放养前1015天要清整鳝池修补漏洞疏通进、排水孔并用生石灰消毒每平方米用量为150200克。在放苗前67天注入新水至水深1020厘米备用。如有条件在放水前将底泥翻过来在烈日下曝晒几天则更好。池内放养占池面积2/3的凤眼莲。
苗种在放养前要进行消毒,可选用盐水、聚维酮碘和四烷基季铵盐络合碘浸泡。消毒时,若水温低,浸洗时间可长些;若水温高,则浸洗时间要短些,并彻底剔除有伤、病的鳝种。浸泡后用清水冲洗方可入池饲养。
2放养时间 放养时间有冬放和春放之别但以春放为主。长江流域从4月初到4月中旬开始放养长江以北以4月下旬放养为宜。放养水温应在16℃以上不宜过低。
3放养规格与密度 放养的黄鳝规格应在20克/尾以上为佳。这种鳝种适应性强生长快。放养量一般为每平方米12千克最高每平方米可放养35千克。
值得注意的是黄鳝在饥饿状况下有自相残食的习性,因此放养时力求规格一致,切忌大小混养。
4.饲养管理
鳝种入池后一般经过720天的连续驯饲即可完全养成白天摄食的习惯。成鳝饲养中投饵除要遵守“四定”原则外还要坚持“四看”。
1看季节 根据黄鳝四季食量不等的特点应掌握69月投饲最多占全年的70%80%。长江流域3月以后以中午23时吃完为度清明后水温高投饵量要大梅雨季节投饲量要适当控制小暑以后适量增大投饵量但也不宜一次投得太多78月间可以日夜投喂白露以后可增大投饲量。
2看天气 晴天多投阴雨天少投闷热无风或阵雨前停止投喂雾天、气压低时要在雾散去以后再投。当水温高于28℃、低于15℃时要注意减少投饲量。室外饲养的黄鳝在下雨天很少吃食要少投或不投。水温2528℃时要及时适当增加投饲量和投喂次数并投喂蛋白质较多、质量较好的饲料。
3看水质 水肥时可以正常投饲,水淡时适当增加投饲量,水质过浓、过肥,要适当减少投饲量。
4看食欲 黄鳝贪食抢食快短时间内能吃光饵料应增加投饲量反之应减少一般以2小时内全部吃光为宜。
5.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的好坏关系到黄鳝养殖的成活率、生长和产量,因而养殖中应注意以下环节:
1水质管理 鳝池水浅,水质容易恶化,易引起黄鳝停食和患各种疾病,所以要重视鳝池的水质管理。
养鳝用水在保持“肥、活、嫩、爽”的基础上还应注意其酸碱度须保持在pH68之间。鳝池水主要营养盐类的氮磷比控制在71这样有利于浮游植物的生长溶解氧控制在4毫克/升以上。黄鳝能用咽腔呼吸,当水体短期缺氧时,黄鳝会把头伸出水面呼吸空气中的氧气,因此水体短期缺氧时黄鳝不会因泛塘致死。但缺氧会影响黄鳝对饵料的摄取,影响生长速度。
鳝池内的残食和黄鳝粪便容易使池水变质因此防止水质恶化的有效途径是在池中放养1/3面积的水葫芦。水葫芦的根须发达净化水质能力很强同时黄鳝可钻入水葫芦的根须栖息。但在高温季节水葫芦生长旺盛隔天就要捞出一部分。另外黄鳝也吃些水葫芦的嫩根可补充部分饵料。如果在池中再投放些绿萍则净化水质效果会更好。用这样的办法可大大减少换水次数延长换水时间。
一般情况下鳝池每57天换一次水天热时每23天换一次水。在换水的同时要清洗食物残余和污染的场地使污物随水流出。换水时应注意水温用水温度与鳝池内水的温度差不得超过3℃否则黄鳝易患感冒。
2水温管理 水温大于28℃时要防暑降温。一般可在池子上方搭盖遮阳网或在四周种植一些攀援植物让其起遮荫降温作用以调节水温。
水温高于30℃时要加注新水最好用地下水降温但温差不要超过3℃。当水温小于15℃时应投喂优质饲料同时加强防寒措施。水温低于10℃并持续降温时要及时排干池水并在底泥上铺盖稻草等保温物使土温保持在4℃以上保证黄鳝安全越冬。
3坚持巡池 每当天气由晴转雨或由雨转晴且闷热时,可见黄鳝出穴,竖直身体前部,将头伸出水面,这是水体缺氧之故。一经发现,都要灌注新水。
巡池时,还要密切注意黄鳝逃逸,特别是在缺乏饵料、下雨、雷雨和暴雨天时,应仔细检查鳝池是否有洞,排水道、排水孔是否有疏漏。
还要防敌害。水老鼠、飞鸟、蛇及家鸭等都会入池捕食黄鳝,可采用捕捉或驱赶的办法将其清除。
6.越冬
每年11月气温下降到10℃以下时黄鳝即停止摄食进入休眠期。越冬前可趁黄鳝大多潜伏在泥土表层时可将塘水排干彻底翻泥捕鳝。对当年达不到上市规格或准备囤留到春节期间价高时上市的黄鳝应及时采取安全越冬措施。
1干池越冬 黄鳝停食后将池水放干保持池内泥土湿润。为防冰冻可在池面以上盖上一层1520厘米厚的稻草、草包等保暖物防冻。覆盖物不要堆积过密以防黄鳝窒息死亡。此法适用于春节前后要进行收捕的鳝池。
2带水越冬 在黄鳝进入越冬期前将池水升高到1米左右以保证严寒不结冰到底为准让其钻入水下泥土中冬眠。若温度较高白天还可出洞呼吸与捕食。越冬期间若池水结冰应及时人工破冰以防冰封导致鳝池缺氧。
(五)无公害水泥池流水养殖
1.水泥池的建造
1场址选择 养殖场要选择水源方便、水质良好、无污染、不受农用施药影响的区域,水源最好具备自流、自排功能,或常年有流水的地方建场,以降低生产成本。有热水供应的地方更佳,如热电厂、钢铁厂及温泉等,既有自流水功能,在冬季又能利用热源进行控温养殖。
为保证微流水养鳝时有充足的水量在基建时要开挖沉淀池、蓄水池各1口。沉淀池2×667米25×667米2蓄水池667米22×667米2两池均为土池也可利用鱼池代替。为保证换水温度需视养殖规模建调温池1个。
2水泥池结构 选择有常年流水的地方建池在有温流水的地方更好可以通过调节水温使黄鳝一直在适温条件下生长。养殖的水泥池分室外池和室内池。在室外的鳝池面积为宽2米、长3米在室内的为宽1米、长2米或宽2米、长2米。
池壁顶用砖横砌成T字形压口用以防逃。池底用水泥浆抹面或用黄泥、石灰和沙子混合夯实。四周池壁高40厘米左右并在池的相对位置设直径34厘米的进、排水孔各1个溢水孔1个。进水孔高出底部25厘米排水孔与池底等高。溢水孔高出池底20厘米与排水孔同一边。孔口装金属网罩防逃。
3水泥池排列 在规模化养殖中宜将若干池并列成排每排水泥池的一边设进水沟高出池底25厘米宽1530厘米视池多少而定另一边设排水沟低于池底510厘米宽1530厘米图4-11。在所有养殖池外围建一圈防逃墙高80100厘米。设有总进水口与总排水口。
图4-11 水泥池流水养殖
4水泥池脱碱 由于新建水泥鳝池碱度较高,必须进行脱碱处理后才能投入鳝种,否则很易使黄鳝受到碱害而死亡。
常见的脱碱方法是先将总排水口塞好灌满池水然后按每吨水溶入过磷酸钙肥料1千克或磷酸250克浸泡2天即可。也可用10%冰醋酸洗刷水泥池表面然后注满水浸泡35天。还可往装满水的池中一点一点地放进明矾直到不溶解为止。进行上述脱碱后为稳妥起见可用pH试纸测试或先放几尾小鱼试水12天后确无不良反应才能说明碱已脱去。然后将池底1个排水孔堵住使每口小池始终保持活水深5厘米即可投放鳝种。
5水泥池消毒 在放养前15天加水10厘米左右用生石灰75100克/米2或漂白粉含有效氯28%1015克/米2全池泼洒消毒然后放干水再注入新水至水深1020厘米。
6水泥池生态条件 养殖池灌水18厘米深保持各养殖池有微流水。池内宜种植一些水草如水浮莲、水葫芦等水草覆盖率应达60%。水草可改善水质,增加溶氧,还可供黄鳝隐藏栖息。
养殖池水应达到无公害养殖的用水标准《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1—2001
2.放养
1鳝种选购 养殖的鳝种可从原产地采捕野生鳝种,也可从国家认可的黄鳝原(良)种场人工繁殖、人工培育获得鳝种。最好选择深黄大斑鳝、土红大斑鳝的地方种群。放养的鳝种应反应灵敏、无伤病、活动能力强、黏液分泌正常。
2消毒驱虫 苗种在放养前要进行消毒可选用盐水、聚维酮碘、四烷基季铵盐络合碘浸泡。野生鳝种入池应对其体内的寄生虫进行驱除可在鳝种入池后1周时在其饲料中拌入驱虫药物一般每100千克鳝用0.20.3克左旋咪唑或甲苯咪唑拌饲驱虫一次3天后再驱虫1次。
3放养时间 鳝种放养一般以早春放养效果较好水温在15℃左右时最佳。当水温在15℃左右时经过越冬的黄鳝开始大量摄食此时黄鳝驯养成活率高食性易改变有利于黄鳝在养殖过程中的快速生长。如开春后购种有困难可在前一年秋季有计划地贮养好鳝种待春季水温回升即投放鳝种。
根据养殖经验鳝种投放还有一个时间即7月下旬的鳝种成活率相对较高避开6月至7月中旬黄鳝的产卵季节在此时放养鳝种是一个较好的时期。此时的鳝种价格较低供应量也大。
4放养密度 根据养鳝场的设施条件、饵料来源、鳝种规格及饲养管理技术等因素来确定。一般每平方米放养体重在2535克的鳝种4050尾即每平方米1.01.5千克。如条件好管理水平高可以多放一些达到2千克/米2以上。鳝种的规格如偏大尾数应相对减少反之则增加放养量。
放养时尽量在同一池中一次性放足鳝种而且同一池中鳝种应规格整齐避免黄鳝自相残食。待黄鳝摄食正常后可在池中搭养少许泥鳅数量占5%左右。泥鳅上下游蹿,能防止黄鳝在高密度状态下引起的相互缠绕,以降低黄鳝病害发生率。
3.饲养管理
在黄鳝小规模低密度养殖时一般投喂蚯蚓、小杂鱼、河蚌、螺类和昆虫等鲜活饵料鳝苗能够很快形成摄食习惯但在1000米2以上的规模化养殖或放养量在2千克/米2以上的高密度养殖时就会遇到饵料难以长期稳定供应、饵料系数高、饵料难以保存等困难。因此黄鳝规模化养殖时首先必须对黄鳝进行食性驯化使其食用配合饲料。试验表明黄鳝食性驯化后养殖过程中使用黄鳝专用饲料还能达到摄食率高、增重快和饵料系数低约为1.21.5)等水平。
1驯饲 选用新鲜蚯蚓肉或蚌肉经冷冻处理后用6毫米模孔绞肉机加工成肉糜将肉糜加清水混合于每天下午57时均匀泼洒于鳝池中投喂量控制在鳝苗总重的1%范围内。这一投喂量远低于黄鳝饱食量,因此,黄鳝始终处于饥饿状态,便于建立黄鳝群体集中摄食条件反射。
3天后观察到黄鳝摄食旺盛即改为定点投喂一般每10米2设23个点继续投喂2天投喂量仍为鳝种总重的1%此时黄鳝基本能在10分钟内吃完。
待黄鳝摄食正常后即在饵料中掺入人工配合饵料进行诱食。第一天可取代食饵饲料的1/5以后每天增加1/5的量56天后可完全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每次投喂时直接撒入定点投喂区域内投喂量增至鳝种总重的2%。由于黄鳝习惯在晚上摄食因此驯饲多在晚上进行。每天下午57时投喂一次特别注意投喂量应以15分钟内吃完为度以提高饲料利用率。
2人工配合饵料的调制 一般饲料厂生产的饲料并不能直接投喂必须先行调制。将黄鳝专用饲料65%加入新鲜河蚌肉浆35%用34毫米模孔绞肉机加工而成的用手工或搅拌机充分拌和成面团状然后再用34毫米模孔绞肉机压制成直径34毫米左右、长度为34厘米软条形饵料略为风干即可投喂。
这样配制的饵料其投喂效果极为理想。在有土规模化养殖中饵料系数约为2在无土流水规模化养殖中饵料系数仅为1.21.5。
3投饲方法 投饲应做到“四定”、“四看”原则。
①定时黄鳝虽有在夜间摄食的习惯但在人工驯饲过程中可以把每天投饲时间逐渐向前推移移到早上89时、下午23时各投饵一次。
②定质黄鳝对饵料选择性较强一经长期摄食某种饵料就很难改变其食性故在饲养初期经过不断驯饲后可以投喂人工配合饲料。人工配合饲料的蛋白质含量要达35%40%,各种维生素也要有保证,原料切忌变质发霉。黄鳝若以动物性饵料为主饲养的,饵料必须鲜活,切忌投喂腐败的。
③定量黄鳝的人工配合饲料投喂量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加。一般在11月至翌年4月的日投饵量约占体重的1%2%日投饵1次春秋季节的日投饵量为体重的3%4%日投饵2次68月摄食量最大投喂体重的5%6%日投饵2次。
④定位:鳝池中宜设固定食台。食台用木框加聚乙烯网布做成,固定在一定位置上,饲料投于其上。
4.日常管理
黄鳝流水养殖是项技术要求比较高的工作,这就要求养殖人员要有较强的责任感。规范操作,日常要观察黄鳝的摄食情况,留意鳝池进、排水量是否一致,严防干池现象发生,定期清除残饵,清洗鳝池。
1水质管理 养鳝池要求水质“肥、活、嫩、爽”养殖水的pH在6.57.5之间。因鳝池的水位浅只有1820厘米投喂的饲料蛋白质含量又高水质容易败坏。因此养殖期间必须保证微流水和及时换水。
一般养殖池中水的流量应控制在0.010.1米3/小时春秋两季水温较低时水流量可小一些夏季高温时水流量应大一些。而且要定期更换池水清刷养殖池。一般每57天换水1次。夏季高温时要每天吸污45天换水一次换水温差不能超过3℃。冬季水位要保持在2530厘米。
在彻底换水的操作中,当水彻底排干后,要将集中于中间空置区的排泄物、食物残渣等清除掉,用刷子将养殖池清洗干净,并将养殖池彻底消毒。同时,将繁殖过密的水葫芦清除一部分,清除水葫芦时注意根系中常有黄鳝潜伏。
2水温管理 黄鳝适宜的生长水温为1828℃。在夏季水温超过28℃时应注意遮荫、降温或加大流水量以降低水温。冬季鳝种越冬时要注意防寒、保暖。当水温下降到10℃以下时可加深池水或池上覆膜保暖以免鳝体冻伤或死亡。
3分级饲养 黄鳝在饲养一阶段后为避免黄鳝相互自残宜及时按大小规格分池养殖。鳝鱼种内竞争性很强同规格下池的鱼种经一段时间的饲养规格就会参差不齐长此以往不利于产量的提高。所以在鳝鱼生长期间应每隔1个月左右将池中的鳝鱼全部捕出经过筛选将大、中、小规格的鳝鱼分池饲养。
4防逃、防敌害 要经常检查水位、池底裂缝及排水孔的拦鱼设备,及时修好池壁,堵塞黄鳝逃跑的途径。因黄鳝易循水流逃窜,故在雷雨天更要防止雨水流入池中。并防止鸟、兽、蛇和鼠等危害黄鳝。
(六)无公害网箱养殖
1.网箱设置的水域
目前,黄鳝网箱养殖合适的主要水域有湖泊、水库、江河和池塘等。这里主要介绍生产上常用的池塘网箱养殖技术。
池塘网箱养殖黄鳝,是将网箱设置在理想的池塘中。虽黄鳝对环境适应性较强,但它为底栖生活,喜栖于腐殖质多的浅水水体中,性喜温、避风、避光、怕惊,故网箱养殖黄鳝应选择向阳、避风、水源方便和外界干扰少的池塘,其环境条件的好坏,会直接影响黄鳝的生长。因而养殖黄鳝的网箱所设置的池塘,要求符合以下条件:
1池塘地势要稍高背风向阳周边环境安静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未受污染。
2池塘为东西向可增加池塘日照时间有利于池塘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对提供溶解氧有利水中溶氧3毫克/升以上时,黄鳝活动正常,同时也有利于池塘中浮游动物如枝角类、桡足类的生长繁殖,增加黄鳝对浮游动物的摄食量。东西向还对避风有好处,可减少南北风浪对池埂的冲刷和对网箱的飘打。
3池塘的面积以5×667米2左右为宜池深3米水深22.5米水中无杂物透明度1520厘米池底部要平坦向排水方向稍倾斜池塘排灌方便避免串灌可预防疾病传染。
4池塘的形状尽量为长方形长宽比为21或32。
5池塘用水泥或石块护坡为好。
6池埂的横、纵向均要有2米的宽度便于人工活动操作。
2.网箱制作与设置
1网箱制作 网箱箱体选用聚乙烯无结节网片制作要求网布质量好网目密而匀。网孔尺寸1.180.80毫米网箱上下纲绳直径0.6厘米网箱面积1520米2为宜。网箱长、宽视池塘长宽而定高1.0米其水上部分为0.4米水下部分为0.6米图4-12
图4-12 黄鳝网箱
2网箱设置 网箱设置最少要求在水深1米以上水面面积宜在500米2以上网箱面积不宜超过水面面积的1/3网箱吃水深度约为0.5米网箱上沿距水面和网箱底部距水底应各为0.5米以上图4-13
图4-13 网箱设置
其他水域的网箱设置应符合SC/T 1006的规定。
3网箱准备 放养前15天用20毫克/升高锰酸钾浸泡网箱1520分钟将喜旱莲子草或凤眼莲放到网箱里并使其生长。在网箱内设置一个长60厘米、宽30厘米、与水面成30°角左右的饲料台沿网箱长边靠水摆放。
3.鳝种放养
养殖的鳝种一般来自人工饲养或笼捕野生的鳝种要求体表鲜亮健康无病游动自如。鳝种在捕捞、运输和放养过程中要尽量避免擦伤以防细菌侵入发生赤皮病症状为体表出血、发炎以腹部和两侧最为明显呈块状需内服药和外用药消毒结合治疗。预防方法鳝种放养时严格消毒具体方法为100千克水中加50毫升水产苗种消毒剂浸洗30分钟或用8%含碘盐水浸洗10分钟然后放入清水中暂养1小时再经清水洗一遍后即可放入箱中。
鳝种投放时间最好是3月底或4月初。放养鳝种量要做到适中注意观察鱼池中水质即浮游生物量的变化一般每平方米放鳝种1.5千克平均每尾2035克。购买鳝种规格不一致时但放入网箱内时要求同种规格避免因摄食能力不同而导致生长的差异以致互相残食。
黄鳝的网箱养殖最为关键的阶段是放养后1个月内。这一时期是黄鳝改变原来的部分生活习性适应新环境的过程。如果方法得当鳝种成活率可达90%以上方法不当则成活率有时在30%以下,甚至全部死亡。这一个月是黄鳝网箱养殖成败的关键所在,除应做好鳝种的消毒和驯化外,还应有效地控制疾病的发生。具体方法是用水体强力消毒剂和生石灰交替消毒,杜绝病原体的产生。
网箱黄鳝养殖的水域可以放入一些耐低氧和控制水质的鱼类。一方面可以活跃水体促进水体流动另一方面可以清理黄鳝养殖形成的残剩饵料和有机质。可选用的品种以鲫、鲤、鲢、鳙较好数量每667米2放2550千克左右具体数量可根据放养规格来决定。由于网箱养殖的水体溶氧降至3毫克/升以下是经常性的,虽然缺氧对黄鳝没影响,但放养的鱼类会缺氧死亡,因此要做好增氧工作准备。
4.饲养管理
1饵料种类 网箱黄鳝养殖以投低值的小鱼、蚌螺肉、蝇蛆和蚯蚓为主,或人工养殖时已做好驯化的可投喂黄鳝专用颗粒饵料。试验表明,如长期采用单一饲料投喂,中间更换饲料时易产生拒食现象。
2驯饲 鳝种在野生环境下密度小,活动范围广,自己觅食,故开始放养的几天内基本不吃人工投喂的饲料或吃食极少,要进行驯化,如果驯化不成功就会导致养殖的失败。
驯化的具体方法为鳝种放养后3天内不投饲以使鳝种体内食物全部消化成为空腹使其处于饥饿状态然后在晚上投喂黄鳝喜食的蚯蚓和切碎的小杂鱼和动物内脏投饲量为体重的1%。投饲时间逐渐推向傍晚和早上各1次投饲量视吃食情况逐渐增加到体重的4%。
3投饵量 投饵量根据饵料的种类、水温、水质及其当天摄食情况来定。驯饵结束后根据“四定”定质、定量、定时、定位投喂每天投喂鳝总体重6%7%的饵料残饵在次日要及时清出。约15天后黄鳝开始适应网箱环境了以后投饵时间分2次每天上午8时和傍晚6时。
由于水温在2028℃时黄鳝摄食旺盛而水温降到10℃以下及超过29℃时摄食均下降。因此在水温10℃以下或29℃以上时只需每天傍晚投喂1次。一般到11月底可停止投喂。
黄鳝网箱养殖因密度较大,当饲料投放不足时会相互咬伤而使感染霉菌,在体表生长“白毛”,病鱼食欲不振而死亡。治疗方法是用食盐水和小苏打合剂泼洒。在饲料充足的情况下,不但可避免这一现象,即使同一网箱中放养的鳝种规格差异较大时,也不会发生相互残食现象。
5.日常管理
1水质、水位调控 首要的是保持水位稳定,特别是夏季下暴雨或高温干旱时,应及时调整网箱位置。夏季注意防暑,水位不宜过浅,防止水温过高而影响黄鳝的生长,在网箱内投入喜旱莲子草、凤眼莲和水浮莲等水生植物,可以有效地避暑。
虽然池塘中种植了水生植物水质较好溶氧充足适应了黄鳝生长对环境的要求但春秋季仍需68天换水1次夏季可23天换水1次换水量约占全池的1/21/3。冬季池水温度降低黄鳝停止摄食进入冬眠状态及时做好防冻越冬工作此时保持水位1.2米深以上,而且在网箱上加盖塑料薄膜,有效避风防寒。
2坚持巡塘 在平时的日常管理中,做好日常观察和检查,坚持早晚巡塘。要经常检查清洗网箱,一般在生长季节隔天清扫一次网箱,清扫时可用扫帚或高压水枪。要经常仔细检查箱体,是否被水老鼠咬破,如有漏洞应及时修补,有条件的养殖户可在网箱养殖区外侧拦设围网防逃。要定期捞取网箱内过多的水生植物,防止草生长过旺,长出箱体,在雨天出现逃鳝现象。
随着黄鳝个体长大应及时筛选分养调整密度防止黄鳝以大吃小。根据鳝鱼大小分养于不同网箱约1个月分养1次。
(七)无公害稻田养殖
1.稻田的选择
应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排灌自如、旱涝保收,且通风、透光、保水性能好,弱酸性土质的田块。
2.稻田工程
加高、加宽、加固田埂一般田埂宽应大于0.4米并高出田面0.5米以上田埂夯实不漏水并在田块排水口用密眼铁丝网罩好。其次要平整田块在四周开挖宽、深0.40.5米的排水沟田内再开数条纵横沟宽、深0.30.4米沟与沟相通形成井字状沟占稻田面积的8%10%。再翻耕、曝晒、打碎泥土后每667米2施腐熟发酵的猪、牛粪8001200千克作基肥均匀撒于田块中。3月底至4月初排水沟放50100千克鸡粪注水深0.3米,繁殖大型浮游动物供黄鳝摄食。
为防止黄鳝逃逸可在稻田四周砌砖墙或土墙图4-14。砖墙一般砌1.1米高的单砖墙以水泥填缝其中水位线下为50厘米水位线上60厘米。土墙是将田埂加至2米宽在埂的外围加60厘米的土墙注意不能有缝进、出口用泥土封好再拦上铁丝网然后在田中均匀地挖些沟深0.51.0米面积占稻田的5%左右。
图4-14 稻田工程
3.水稻栽培
选择高产、优质、耐肥、抗倒伏的水稻品种株行距20厘米×26厘米。
4.鳝种放养
选择无伤无病、游动活泼、规格整齐、体色发黄或棕红色的苗种。一般每667米2放养3050克/尾的鳝种8001000尾并套养5%泥鳅。泥鳅上下蹿游可增加水中溶氧也可防止黄鳝相互缠绕。放养时水温差不要太大切勿用冷水冲洗鳝种以防“感冒”。用3%5%食盐水浸泡鳝种510分钟以杀灭体表病菌及寄生虫。
5.饲养管理
1饵料来源 可以因地制宜,通过以下方式收集或培养饵料生物:
①直接培养陆生动物性饲料:黄鳝喜食饵料主要有蚯蚓、蝇蛆和黄粉虫,可利用小块零星荒地、庭院边角地和废旧沟塘,经过施畜禽粪肥,利用屠宰场的下脚料,辅以麸皮、糟渣等来培养。
②同时培养陆生动物性饲料主要为鳝蚓合养在稻田的埂、垅上先施有机粪肥再接种100克/米2的太平二号蚯蚓使蚯蚓、蝇蛆和黄粉虫等三种动物性饲料的数量占饲料总量的60%以上。
③养殖收集水生动物性饲料:鱼、虾、螺、蚬、蚌、蝌蚪都能作为黄鳝的饲料。可利用鳝池早春空闲时养殖鲫鱼、泥鳅、蟾蜍等,用作黄鳝活饵料;另可根据当地资源情况,收集上述活饲料,经加工后,添加蚯蚓或蚯蚓酶作引诱剂喂鳝;此外,也可捞取水蚤、轮虫等大型浮游动物直接投入鳝池。
④光诱捕虫:在黄鳝养殖池上搭棚架种植一些瓜、豆等植物,既可遮荫、降温,又能孳生昆虫,在鳝池上面吊挂黑光灯诱引昆虫入池供鳝捕食。
⑤利用其他饵料:把畜禽的下脚料如血液、内脏等收集,冲洗干净后,切细或绞碎煮熟后喂鳝;从缫丝厂购买蚕蛹,晒干后投入鳝池中喂鳝;此外,鳗鱼配合饲料也可喂鳝。但这些饲料都必须添加诱食剂,通过逐步引食方可喂鳝。
2投饲管理 根据黄鳝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初养阶段可在傍晚投饵以后逐渐提早投饵时间经过12周的驯化即可形成每天上午9时、下午2时、傍晚6时的集群摄食习惯。每次投喂根据天气、水温及残饵多少灵活掌握一般为其体重的5%左右。黄鳝是以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喜食小鱼、蚯蚓和蛆等鲜活饵料57天投喂1次投喂量为30%50%。把活饵放入排水沟让黄鳝自由采食并搭配一些蔬菜和麦麸等。生长期间也可投喂一些蛋白质较高的配合饵料分多点投喂确保黄鳝均匀摄食。动物性饵料一次不可投喂太多以免败坏水质。夏季要勤检查食物捞出剩饵剔除病鳝。高温季节加深水位15厘米以利于黄鳝生长。暴雨时及时排水以防田水外溢鳝鱼外逃。
6.水质调节
保持水质清新、肥活、溶氧丰富。黄鳝和水稻共同生活在一个环境水质调节要根据水稻的生产需要兼顾黄鳝的生活习性。初期灌注新水以扶苗活棵分蘖后期水层加深控制无效分蘖也利于黄鳝生长生长期间57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20%并加高水位10厘米。每15天向田中泼洒一次生石灰水每立方米水体用生石灰1015克。在闷热的夏天应特别注意黄鳝的活动变化如身体竖直、将头伸出水面表示水体缺氧需加注新水增氧。
7.田间管理
协调好水稻田间管理和养鳝之间的关系,注重养鳝与水稻耕作制度的配合。施农药时,宜施高效低毒农药,防止农药过多直接落入水里。
1施肥 稻田要下基肥在平田前施入禾苗返青后在中耕前施尿素一次每平方米田块用尿素3克施钾肥一次每平方米用7克。水稻抽穗开花前追施有机肥一次每平方米1500千克。为避免禾苗疯长和烧苗有机肥的有形成分主要施在围沟靠田埂边及沟中使与沟底淤泥混合。
2病害防治 由于黄鳝捕食稻田中的小型昆虫,因而稻田病害少,为防止稻飞蛾的危害,可喷洒一次叶蝉散乳剂。稻田饲养黄鳝的结果表明,杂草和虫害减少,稻谷生长也明显好于未放养黄鳝的稻田。应尽量不施农药或少施农药,非施不可时、尽可能使用高效低毒的农药。
第五章 疾病防控及安全用药
一、无公害泥鳅病害防治
1.疾病预防
泥鳅病害主要由于生存环境、病原体以及泥鳅体质三方面原因协同作用而引起的。养殖泥鳅的水域一般较浅,且多为静水,所以水质容易恶化。恶化的环境又使泥鳅食欲减退,体质下降,病原体也容易繁殖。在防病方面应注意科学合理投饵,放养密度恰当,保持水质肥、活、爽,放养前鳅种要消毒处理并剔除病弱苗种。因此,做好泥鳅养殖的病害预防工作主要是要做好以下几点:
1饲养环境 泥鳅的饲养环境应选择在避风向阳、靠近水源的地方。泥鳅对水质的要求不高,但被农药污染或化学药物浓度过高的水域不能用来养殖。苗种放养前,要将池塘进行彻底清整、消毒,并在池塘中种植一些水生植物,给泥鳅提供一个遮荫、舒适和安静的生活环境。同时,水生植物的根部还为一些底栖生物的繁殖提供场所,为泥鳅提供天然饵料。
2苗种质量 要选择体质健壮、活动力强、体表光滑和无病无伤的泥鳅苗种。
3苗种消毒 苗种放养前最好用2%3%的食盐水浸浴510分钟以杀灭其体表的病原体。
4放养密度 在泥鳅养殖期间,如放养密度低,则造成水资源的浪费;放养密度过高,又容易导致泥鳅患病。
5饲料管理 泥鳅是一种杂食性的淡水经济鱼类,尤其喜食水蚤、丝蚯蚓及其他浮游生物。但动物性饲料一般不宜单独投喂,否则容易造成泥鳅贪食,食物不消化,肠呼吸不正常,“胀气”而死亡。对腐臭变质的饲料绝不能投喂,否则泥鳅易患肠炎等疾病。
6水质管理 养殖期间,抓好水质培养是降低养殖成本的有效措施,同时符合泥鳅的生理生态要求,可弥补人工饲料营养不全和摄食不均匀的缺点,还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提高产量。泥鳅放养后,根据水质情况适时施用追肥,以保持水质一定的肥度,使水体始终处于活、爽的状态。
2.常见病的治疗
【病原】
由水霉菌寄生引起。
【症状】
该病易发生在泥鳅的孵化阶段,水温较低,受精卵最易发生此病。另外,鱼体受伤后,也易发生此病。病鳅行动迟缓,食欲减退,体表可见灰白色棉絮状绒毛。
【防治方法】
①尽量避免鱼体受伤鳅种下塘前要消毒②受精卵受感染用0.04%食盐与0.04%小苏打混合溶液浸泡1015分钟连续2天③泥鳅感染时用0.04%小苏打和食盐混合液全池泼洒④用3%4%食盐水浸洗7分钟左右用1毫克/升漂白粉溶液全池遍洒。
2腐鳍病
【病原】
短杆菌感染。
【症状】
背鳍附近肌肉腐烂,表皮脱落,呈灰白色。严重时鳝条脱落,肌肉外露,鱼体两侧浮肿,不摄食。易在夏季流行。
【防治方法】
①用0.30.5毫克/升聚维酮碘含有效碘1%全池泼洒1次②用每毫升含1050微克的土霉素溶液浸洗1015分钟每天1次12天即可见效5天即可痊愈③将八黄散加入25倍的0.3%氨水浸泡提效连汁带渣全池泼洒使水体浓度为3毫克/升。在病情初期使用效果极佳。
3打印病
【病原】
嗜水产气单胞杆菌。
【症状】
病灶红肿椭圆或圆形。患处主要在尾部两侧似打上印章。流行于79月。
【防治方法】
①用0.10.3毫克/升的溴氯海因全池泼洒1次②用2%的石炭酸或漂白粉干粉直接涂抹患处。
4赤皮病
【病原】
荧光假单胞菌感染。
【症状】
体表充血发炎可蔓延于全身。整个鳍或鳍基部充血鳍端腐烂常有缺失鳍条间软组织多有肿胀甚至脱落呈梳齿状并常继发感染水霉菌。病鳅时常平游浮于水面动作呆滞、缓慢反应迟钝。死亡率高达80%以上。
【防治方法】
①用0.30.5毫克/升聚维酮碘含有效碘1%全池泼洒1次②用0.10.3毫克/升的溴氯海因全池泼洒1次③将1千克干乌桕叶合4千克鲜品加入20倍重量的2%生石灰水中浸泡24小时再煮10分钟提效后连汁带渣全池泼洒使池水浓度为3毫克/升④用鲜蟾酥10克化水搅拌均匀全池泼洒每10克蟾酥可用于20米3水体每3天1次。
5细菌性肠炎
【病原】
肠型点状气单胞菌。
【症状】
病鳅肛口红肿、有黄色黏液溢出。肠内无食物或后段肠有少量食物和消化废物肠壁充血呈红色严重时呈紫红色。病鳅常离群独游动作迟缓、呆滞体表无光泽不摄食最后沉入池底死亡或窒息而亡。水温2530℃时是发病高峰期死亡率可高达90%以上。
【防治方法】
①用50毫升的高度白酒浸泡大蒜素5克37天待酒液中含有浓郁的大蒜素味后拌入10千克蚯蚓浆或4千克精饲料中投喂连喂3天②每100千克鳅每天用干粉状地锦草、马齿苋、辣蓼各500克、食盐200克拌饲料投喂分上、下午2次投喂连喂3天③病情严重时用鲜蟾酥10克化水搅拌均匀全池泼洒每10克蟾酥可用于20米3水体每3天1次。同时每100千克鳅每天用10克肠炎灵拌饲投喂内服上、下午各1次连喂35天。
6车轮虫病
【病原】
车轮虫寄生于鳃及体表。
【症状】
被感染的鳅苗常出现白斑,甚至大面积变白,游动呆滞、缓慢,呼吸吃力,直至沉于池底而死。刚孵出不久的鳅苗感染严重时,苗群集体沿池边绕游,行动怪异,神经质地狂摆、跃动,直至鳃部充血、皮肤溃烂而死。
【防治方法】
①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使池水浓度为0.7毫克/升②降低水位后全池泼洒福尔马林溶液使池水浓度为25毫克/升。半小时之后视鳅苗耐受力及车轮虫脱离寄主情况加满池水1小时之后再更换新水。
7三代虫病
【病原】
三代虫寄生引起。
【症状】
鳅苗体表无光泽游态蹒跚无争食现象或根本不近食台常浮水呼吸镜检鳃及体表可观察到虫体在寄主体表作蛭状蠕动。易在56月流行对鳅种危害大。
【防治方法】
用15毫克/升高锰酸钾水溶液药浴鳅苗2030分钟杀死苗体寄生虫体。
8舌杯虫病
【病原】
舌杯虫侵入鳃或皮肤。
【症状】
附着泥鳅鳃或皮肤时平时取食周围水中食物对寄主组织没有破坏作用感染程度不高时危害不大。如是与车轮虫并发或大量发生时能引起泥鳅死亡。对幼鱼特别是1.52厘米的鳅苗大量寄生时妨碍正常呼吸严重时使鳅苗死亡。一年四季都可出现以夏秋两季较为普遍。
【防治方法】
①流行季节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挂袋②放养前用浓度为8毫克硫酸铜溶液浸洗鳅种1520分钟③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使池水浓度为0.7毫克/升。
9小瓜虫病
【病原】
多子小瓜虫寄生。
【症状】
肉眼观察,病鳅在皮肤、鳃、鳍上布有白点状孢囊。
【防治方法】
①病鳅用浓度为1520毫克/升福尔马林隔天一次全池泼洒直至控制病情②或以生姜和辣椒汁混合剂治疗每667米2用辣椒粉250克和干生姜100克混合煮沸半小时全池泼洒。
10气泡病
【病原】
水中氧气或其他气体含量过饱和。
【症状】
体表出现气泡,常由气泡浮力浮于水面,很难向下游入水中。因反复向下挣扎,体力耗竭而死。主要危害泥鳅夏花,且个体越小越易犯病,严重时可导致全部死亡。
【防治方法】
①加强日常管理合理投饵防止水质恶化②适当提高水体pH和水体透明度具有很好的缓解作用③发病时每667米2用46千克食盐全池泼洒。
二、无公害黄鳝病害防治
1.疾病预防
引发黄鳝疾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故应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加强日常管理与消毒措施,才能有效地预防病害的发生。任何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必定有病原体的存在。因此,预防疾病应从控制或消灭病原体着手。有些疾病在传播过程中有一系列环节,如能打断其一个环节,就能达到控制和消灭病原的目的。
1生态预防 鳝病预防宜以生态预防为主。生态预防措施有:
①保持良好的空间环境:养鳝场建造合理,满足黄鳝喜暗、喜静和喜温暖的生态习性要求。
②加强水质、水温管理:日常管理中做好水环境的改善工作,为黄鳝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由于鳝粪、残饵以及肥料渣等,在饲养过程中日积月累,使池水水质过肥,黄鳝容易生病。反之,过瘦也会导致黄鳝患病。因而,在饲养管理过程中,一定要认真观察水质变化,及时采取培肥、加水和换水等有效措施。
水温高于30℃应采取加注新水、搭建遮阳棚、提高凤眼莲的覆盖面积或减小黄鳝密度等防暑措施水温低于5℃时应采取提高水位确保水面不结冰、搭建塑料棚或放干池水后在泥土上铺盖稻草等防寒措施。
③在鳝池中种植挺水性植物或凤眼莲、喜旱莲子草等漂浮性植物,在池边种植一些攀援性植物。水草不仅能起到防暑御寒的作用,而且还可以为黄鳝提供隐蔽场所,有明显的净化改良水质的作用,可有效降低黄鳝的发病率。
④在池中搭配放养少量泥鳅以活跃水体。同时,每池放入数只蟾蜍,以其分泌物预防鳝病。
2药物预防 药物预防措施有:
①鳝种消毒放养前鳝种应进行消毒一般可选用以下消毒剂食盐浓度为2.5%3%浸浴58分钟聚维酮碘含有效碘1%浓度为2030毫克/升浸浴1020分钟四烷基季铵盐络合碘季铵盐含量50%浓度为0.10.2毫克/升浸浴3060分钟。
②环境消毒周边环境用漂白粉喷洒土池和有土水泥池在放养前1015天用生石灰150200克/米3消毒再注入新水无土水泥池在放养前15天用生石灰75100克/米3消毒或用漂白粉含有效氯28%1015克/米3全池泼洒消毒网箱在放养前15天用20毫克/升高锰酸钾浸泡1520分钟。
③定期消毒饲养期间每10天用漂白粉含有效氯28%12毫克/升全池遍洒或生石灰3040毫克/升化浆全池遍洒,两者交替使用。
④饲料消毒动物性饲料在投饲前应洗净后在沸水中放置35分钟或用高锰酸钾20毫克/升浸泡1520分钟或5%食盐浸泡510分钟再用淡水漂洗后投饲。
⑤食台、工具消毒养鳝生产中所用的食台、工具应定期消毒每周23次。用于消毒的药物有高锰酸钾100毫克/升浸洗30分钟5%食盐浸洗30分钟5%漂白粉浸洗20分钟。发病池的用具应单独使用或经严格消毒后再使用。
3病鳝隔离 在养殖过程中,应加强巡池检查,一旦发现病鳝,应及时隔离饲养,并用药物处理。当连片鳝池的某一个池子发生传染病时,一定要做好“封池”隔离工作,即在该池用过的网具等,要经过消毒后,才能再在其他池中使用。死鳝要挖坑埋好,切勿乱丢,同时应避免该池水流入其他鳝池,以防传播蔓延。
药物处理方法按NY 5071—2002《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的规定执行。
2.常见病的治疗
【病原】
由真菌引起的疾病。
【症状】
由机械损伤后伤口被水霉感染而致。初期病状并不明显数天后病灶部位长出棉絮状菌丝在体表或受精卵的表面迅速繁殖扩散形成肉眼可见的白毛。如果正在孵化中的受精卵受到感染严重时就会终止胚胎发育。春秋季水温在1318℃时流行此病危害极大。
【防治方法】
尽量减少机械损伤防止感染用5%碘酒涂抹患处池塘立即加注新水用400毫克/升食盐、小苏打11全池泼洒用3%4%的食盐水浸洗病鳝5分钟受精卵可用67毫克/升亚甲基蓝溶液浸泡1015分钟连续使用23天。
2细菌性疾病
①赤皮病:
【病原】
由假单胞菌感染而引起的疾病。
【症状】
病鳝体表发炎充血,尤其是鳝体两侧和腹部极为明显,呈块状,有时黄鳝上下颌及鳃盖也充血发炎。在病灶处常继发水霉菌感染,一年四季都有发生,春末和夏初较常见。
【防治方法】
用1.01.2毫克/升漂白粉全池泼洒用0.05克/米3明矾对水泼洒2天后用25克/米3生石灰对水泼洒用24毫克/升五倍子全池遍洒每100千克黄鳝用磺胺嘧啶5克拌饲投饲连喂46天。
②打印病:
【病原】
由点状产气单胞菌感染而引起疾病。
【症状】
主要发生在鳝体后部腹部两侧更为严重少数发生在体前部这与体躯后部容易受伤有关。患病部位皮肤先出现圆形或椭圆形坏死和糜烂露出白色真皮皮肤充血发炎的红斑形成显明的轮廓好似在黄鳝体表加盖了红色印章故称打印病。随着病情的发展病灶的直径逐渐扩大糜烂加深严重时甚至露出骨骼或内脏病鳝游动缓慢头常伸出水面久不入穴最后瘦弱而死亡。发病率可达80%以上以56月最为常见。
【防治方法】
用24毫克/升五倍子全池遍洒同时以每100千克黄鳝用2克磺胺间甲氧嘧啶拌饲投饲连喂57天水深30厘米的池水每100米2水面用水辣蓼200克、苦楝树皮汁果均可采用300克、烟叶100克切碎熬成5千克汁加食盐10克全池遍洒重点在食场周围泼洒。每天1次连续3天池内放养几只蟾蜍黄鳝患病时可取12只剖开连皮用绳系好在池内拖几遍。蟾蜍身体上产生蟾酥分泌物具有防治功能12天即可除病。
③细菌性烂尾病:
【病原】
由产气单胞菌感染引起。
【症状】
黄鳝尾部受伤后病菌经皮肤接触而感染。感染后尾柄充血发炎、糜烂,严重时尾部烂掉,肌肉出血、溃烂,骨骼外露,病鳝反应迟钝,头常露出水面,最后丧失活动能力而死亡。
【防治方法】
用10毫克/升的二氧化氯药浴病鳝510分钟每100千克黄鳝用5克土霉素拌饲投饲每天1次连喂57天。
④细菌性肠炎:
【病原】
由肠型点状产气单胞菌感染引起。
【症状】
病鳝离群独游,游动缓慢,鳝体发黑,头部尤甚,腹部出现红斑,食欲减退。发病早期,剖开肠管可见肠管局部充血发炎,肠内没有食物,肠内黏液较多。发病后期可见全部肠道呈红色,肠壁的弹性差,肠内无食物,只有淡黄色黏液,肛门红肿。患病严重时腹部膨大,如将病鳝的头拎起,即有黄色黏液从肛门流出,很快就会死亡,死亡率甚高。
【防治方法】
发病期间用1.01.2毫克/升漂白粉全池泼洒同时每100千克黄鳝每天用大蒜30克拌饲分2次投饲连喂35天或每100千克黄鳝用5克土霉素或磺胺甲基异恶唑连喂57天每100千克黄鳝用辣蓼5千克、薄荷叶3千克熬水全池泼洒15天后重复1次每100千克黄鳝用干地锦草0.5千克或鲜辣蓼24千克熬水全池泼洒连用3天。
⑤出血病:
【病原】
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败血病。
【症状】
病鳝体表有血斑,斑块形状不定,斑块周边出血较中间严重,有时呈弥漫性出血,整个体表以腹部出血为重,两侧次之,背部不多。解剖发现其内部各器官出血,肝的损坏尤为严重,肠黏膜点状出血,肾肿胀出血,肠道内无食物,有黄色黏液,血管壁变薄甚至破裂。
【防治方法】
用10毫克/升的二氧化氯浸浴病鳝510分钟同时每100千克黄鳝用2.5克氟哌酸拌饲投饲连续5天第一天药量加倍每667米2水深30厘米用250克烟叶温水浸泡58小时后全池泼洒。
⑥红斑病(梅花斑病):
【病原】
由细菌感染引起。
【症状】
病鳝体表尤其是背部出现黄豆或蚕豆大小的黄色圆形斑块。此病在长江流域常发生在7月中旬。
【防治方法】
在饲养池内放养几只蟾蜍能预防此病发生一旦发病可用12只蟾蜍剥开头皮系上绳子在池中反复拖数次12天后即可痊愈因为蟾蜍分泌的蟾酥对此病有特殊的防治功能。鳝池应经常换水改善水质条件。
3寄生虫病
①毛细线虫病:
【病原】
由毛细线虫寄生在黄鳝肠道后半部所引起的疾病。
【症状】
患病黄鳝时常将头伸出水面腹部向上。解剖后肉眼可见后肠内有乳白色细小如线的毛细线虫体长为211毫米其头部钻入肠壁黏膜层破坏组织导致肠中其他病菌侵入肠壁引起发炎溃烂如大量寄生病鳝离穴分散池边极度消瘦继而死亡。发病期大多在7月中旬。
【防治方法】
每100千克黄鳝用0.20.3克左旋咪唑或甲苯咪唑连喂3天用贯众、荆芥、苏梗、苦楝树根皮等中草药合剂按50千克黄鳝用药总量290克比例为16535加入相当于总药量3倍的水中煎至原水量的1/2倒出药汁再按上述方法加水煎第二次将两次药汁拌入饲料投喂连喂6天把兽用敌百虫片0.5克/片用水浸泡后碾碎按0.1%的量拌饲料使用连喂6天。
②棘头虫病:
【病原】
由棘头虫寄生在黄鳝前段肠内而致病。
【症状】
患病黄鳝的食欲严重减退或不进食体色变青发黑肛门红肿。经解剖后肉眼可见肠内有白色条状蠕虫能收缩体长8.428毫米吻部牢固地钻进肠黏膜内吸取其营养以致引起肠道充血发炎阻塞肠管使部分组织增生或硬化严重时可造成肠穿孔或肠管被堵塞鳝体消瘦引起黄鳝死亡。
【防治方法】
每100千克黄鳝用0.20.3克左旋咪唑或甲苯咪唑和2克大蒜素粉或磺胺嘧啶拌饲投饲连喂3天每50千克黄鳝用4045克90%晶体敌百虫混于饲料中投喂连喂6天。
③锥体虫病:
【病原】
由锥体虫寄生在黄鳝血液中而引起的疾病。
【症状】
锥体虫的寄生一般与水域中存在水蛭有关水蛭吸鳝血时就将锥体虫传到鳝体血液中。黄鳝感染锥体虫后大多数发生贫血鳝体消瘦生长不良。流行期为68月。
【防治方法】
由于水蛭是锥体虫的中间宿主在放鳝种时要用生石灰彻底清池杀死水蛭用2%3%的食盐水浸洗病鳝510分钟用0.5毫克/升硫酸铜和0.2毫克/升硫酸亚铁合剂浸洗病鳝10分钟。
④隐鞭虫病:
【病原】
由隐鞭虫寄生在黄鳝血液中而引起的疾病。
【症状】
被隐鞭虫寄生的黄鳝发生贫血,吃食减少,病体消瘦,游动缓慢,呼吸困难,大量寄生于血液中会引起黄鳝死亡。一般感染率较低,危害不大。
【防治方法】
用2%3%食盐水浸洗病鳝510分钟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使池水达到0.7毫克/升的浓度。
⑤黑点病:
【病原】
由复口吸虫的囊蚴寄生在黄鳝皮下组织而引起的。
【症状】
发病初期,黄鳝尾部出现黑色小圆点,后期小圆点颜色加深变大,隆起而形成黑色小结节,手摸有粗糙感,故称黑点病。有些黑色小结节进入皮下,并蔓延至身体多处,有时会引起鳝体变形、脊椎骨弯曲等症状,病鳝贫血,严重感染时,生长停止,萎瘪消瘦而死。
【防治方法】
在放养鳝种前用0.7毫克/升硫酸铜溶液全池泼洒杀灭锥实螺用0.7毫克/升的二氧化氯全池泼洒。
⑥水蛭病:
【病原】
由中华颈蛭和拟扁蛭寄生在黄鳝体表引起。
【症状】
由于水蛭寄生于黄鳝头部及体侧皮肤上,吸取血液,黄鳝表皮组织受伤,易引起细菌感染,还会带入多种寄生虫,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轻者影响黄鳝摄食生长,重者因失血过多或继发水霉病和细菌性疾病死亡。
【防治方法】
每立方米水体加10克硫酸铜浸洗病鳝浸洗20分钟水蛭还不脱落时向容器中冲加新水用0.1%的90%晶体敌百虫溶液浸泡黄鳝15分钟同时按每立方米水体用90%晶体敌百虫0.10.2克全池泼洒药物用药2次用茶籽饼浸泡液全池泼洒24小时后换水1次用丝瓜络浸入鲜猪血待猪血凝固后放入水中诱捕水蛭30分钟后取出如此反复多次。
4非生物因素引起的疾病
①发烧病:
【症状】
在高密度养殖和长时间运输过程中黄鳝体表分泌的黏液在水中聚积发酵释放出大量热量可使水温骤升有时高达50℃水中的溶氧量降低黄鳝焦躁不安相互缠绕造成大批死亡死亡率可达90%。
【防治方法】
在鳝池内混养少量泥鳅吃掉残铒并通过泥鳅上下游动防止黄鳝相互缠绕运输前先暂养勤换水将黄鳝体表泥沙及肠道内容物除净气温2330℃时每隔68小时换水1次或者每隔24小时向水中投放1次青霉素每25升水放30万单位每立方米水体泼洒0.7克硫酸铜水溶液每立方米水体用大葱100克食盐50克桑叶15克捣成汁均匀泼洒每天2次连用23天。
②感冒病:
【症状】
水温的急剧变化,刺激黄鳝的神经末梢,引起鳝体内部器官活动的失调而发生感冒。当天气突然变化或在运输途中换水温差过大,或注入池塘新水时使池内水温变化过大,均能引起感冒。其主要症状是黄鳝皮肤失去原有光泽,并有大量黏液分泌。
【防治方法】
每次换水量不超过全池的1/3运输及养殖中换水温差不超过2℃入冬前后水温下降至12℃左右时黄鳝开始入穴越冬这时要排出池水保持池土湿润并在池土上面覆盖一层稻草或麦秸以免池水冰冻。
③萎瘪病:
【症状】
由于放养过密或饵料不足引起的疾病,常发生在鳝种池及成鳝池。病鳝身体明显消瘦、干瘪,头大身细,尾如线状,脊背薄如刀刃,体色发黑,往往沿池边迟钝地单独游动,严重时丧失摄食能力,不久便会死亡。
【防治方法】
严格控制鳝种的放养密度和规格,并要加强饲养管理,保证鳝种有足够的饵料;越冬前要保证黄鳝吃饱吃好,发育正常;严格进行分级饲养。
④痉挛症:
【症状】
一般出现在野生鳝苗放养后210天初始表现为不开食易受惊随后鳝苗开始表现出弯曲症状并且就地作打圈运动同时肌肉极度紧张身体收缩开始死亡。一般死亡率达30%以上。
【防治方法】
鳝苗下池前抗酸剂浸泡处理鳝苗下池前抗痉剂浸泡处理4小时鳝苗下池后拌喂抗痉剂和抗酸剂非氧化类消毒剂全池泼洒2个疗程。
⑤昏迷症:
【症状】
此病多发生于炎热季节,由于池水较浅,水温过高,黄鳝适应不了这种环境。病鳝呈昏迷状态。
【防治方法】
先遮荫降温,并加少量清水,再将蚌肉切碎撒入池内,有一定疗效。
三、无公害安全用药
1.渔用药物使用基本原则
1渔用药物的使用应以不危害人类健康和不破坏水域生态环境为基本原则。
2水生动植物增养殖过程中对病虫害的防治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3渔药的使用应严格遵循国家和有关部门的有关规定严禁生产、销售和使用未经取得生产许可证、批准文号与没有生产执行标准的渔药。
4积极鼓励研制、生产和使用“三效”高效、速效、长效、“三小”毒性小、副作用小、用量小的渔药提倡使用水产专用渔药、生物源渔药和渔用生物制品。
5病害发生时应对症用药防止滥用渔药与盲目增大用药量或增加用药次数、延长用药时间。
6食用鱼上市前应有相应的休药期。休药期的长短应确保上市水产品的药物残留限量符合NY 5070要求。
7水产饲料中药物的添加应符合NY 5072要求不得选用国家规定禁止使用的药物或添加剂也不得在饲料中长期添加抗菌药物。
2.实践用药的其他原则
1为了减少外用药的用药量和对环境的影响可采用以下几种办法能药浴防治的病例就不要全池泼洒用药必须全池泼洒用药时应先排部分池水后再用药浸浴后药物残液不得倒入养殖水体
用药的时间选择有些寄生虫或浮游动物的幼虫有趋光特性应在晴天上午用药晴天上午水体pH较下午要低多数药上午用好二氧化氯在近傍晚用好等。
2药物防治时要对疾病的诱因、主因、继发原因作全面考虑分清主次抓住缓急。有几点可借参考先杀虫后杀菌如果寄生虫不杀细菌、真菌、病毒的感染门户永远存在易再发或继发疾病防治病毒病时应注意对继发或并发的细菌和真菌病的防治对动物的营养状况做正确评价如营养有问题应及时调整针对病原用药与提高动物免疫力并重。任何药物的疗效均是以动物的免疫力为基础综合防治时特别要注意改良水环境增加氧供应减少动物的应激并增加抗应激的药物利用生物学的规律综合防治。
3.常用药物使用方法
泥鳅、黄鳝养殖中常用药物的使用方法应遵循国家规定的《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1—2002见表5-1。
表5-1 常用药物使用方法
表5-1 常用药物使用方法(续)-1
表5-1 常用药物使用方法(续)-2
表5-1 常用药物使用方法(续)-3
表5-1 常用药物使用方法(续)-4
4.禁用渔药
泥鳅、黄鳝养殖中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或具有三致毒性(致癌、致畸、致突变)的渔药。严禁使用对水域环境有严重破坏而又难以修复的渔药,严禁直接向养殖水域泼洒抗生素,严禁将新近开发的人用新药作为渔药的主要或次要成分。
禁用的渔药及其他化合物应遵循国家规定《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1—2002见表5-2。
表5-2 禁用渔药
表5-2 禁用渔药(续)-1
5.渔药残留限量
泥鳅、黄鳝上市前应有相应的休药期。休药期的长短应确保上市水产品的药物残留限量符合NY 5070要求表5-3
表5-3 渔药残留限量
6.饲料中禁止使用的药物
泥鳅、黄鳝饲料中药物的添加应符合NY 5072要求不得选用国家规定禁止使用的药物或添加剂也不得在饲料中长期添加抗菌药物表5-4
表5-4 饲料中禁止使用的药物
表5-4 饲料中禁止使用的药物(续)-1
第六章 科学的加工储藏技术
一、泥鳅的加工
1.泥鳅鱼干加工工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