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knowledge_base/agriculture/content/无公害南美白对虾标准化生产.txt

662 lines
191 KiB
Plaintext
Raw Blame History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ight be confused with other characters. If you think that this is intentional,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reveal them.

第一章 南美白对虾的生物学
一、主要形态特征
外形与墨吉对虾酷似图1。成体最大体长可达23厘米甲壳较薄正常体色为透明的浅黄色全身不具斑纹但若仔细观察会发现南美白对虾的外壳密布有许多细小斑点尤其是在25厘米之幼虾身上更为明显步足常呈白色故有白脚虾或白肢虾之称。
图1 南美白对虾外部形态
额角隆起前端稍向下弯尖端的长度不超过第1触角柄的第2节其齿式为8-9/1-2下缘多为2齿头胸甲较短与腹部的比例为13额角后脊延至头胸甲近后缘额角侧沟短到胃上刺下方即消失头胸甲具肝刺及触角刺但不具颊刺及鳃甲刺肝脊明显第1触角具双鞭内鞭较外鞭纤细长度大致相等但皆短小约为第1触角柄长度的1/3第13对步足的上肢十分发达第45对步足无上肢第5对步足具雏形外肢腹部第46节具背脊尾节具中央沟但不具缘侧刺。
南美白对虾不具纳精囊已成熟的雌性个体在第四和第五对步足间外骨骼呈倒Ω状纳精器属于开放性纳精囊类型。雄虾第一腹肢的内肢特化为交接器略呈卷筒状其表面布有不同形态和大小的沟缝和突起图2
图2 南美白对虾的雌雄交接器
二、生态习性
(一)生活习性
自然栖息区为泥质海底水深172米水温2532℃盐度2834pH8.0±0.3。成虾多生活在离岸较近的沿岸水域,幼虾则喜欢在饵料丰富的河口区觅食生长。白天一般都静伏池底,晚上则活动频繁。
(二)对水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1.耐干力
南美白对虾耐干能力较强可以较长时间离水而不死。体长27厘米的幼虾在湿毛巾包裹下气温27℃室内相对湿度80%24小时以后的存活率为100%。
2.耐盐性
南美白对虾不同发育阶段对盐度的适应力不同在PL4时对低盐度变化较敏感之后对盐度变化及低盐度的耐受性随着生长而增强其对盐度的渐变范围为250但在缓慢的变化中甚至可适应盐度为0.020.05的水域在盐度40以下均可生长。朱春华2003报道了其进行的盐度试验的结果在盐度为230的8个试验梯度中南美白对虾在1422的范围内生长最快成活率最高饵料系数最低尤以18为最佳见表1。
近年许多内陆淡水池塘亦在养殖但在苗种阶段应进行淡化处理才可放养。通常情况下淡水养殖的虾口感较差而海水养殖的对虾其虾体肌肉组织内的自由氨基酸含量高自由氨基酸正是造成对虾口感鲜美的主因因此淡水养殖的南美白对虾在收获前的12周逐渐调高盐度有助于提高对虾的品质。
表1 盐度对南美白对虾生长、存活及饵料系数的影响
3.耐温性
南美白对虾在温度逐渐变化的条件下可耐受极限为943.5℃最适生长温度为2532℃。由试验数据显示1克左右的幼虾在30℃时生长速度最快而1218克的大虾则在27℃时生长最快。水温低于18℃或高于33℃时虾处于胁迫状态其摄食、活动力均受影响抵抗力下降使潜在的感染暴发为虾病。在水温渐变的条件下9℃时虾侧倒8℃全部死亡但是在水温骤降时12℃也可造成死亡。
4.溶解氧
水体中的溶解氧是维系水生生物生存的重要因子。南美白对虾正常生存需要较高的溶解氧不同体长的个体对耐受低氧的程度有所差异个体越大耐受低氧的能力越差。陈琴等2001报道体长51.33毫米的幼虾耗氧量是0.69毫克/尾·小时窒息点为0.34毫克/毫升而体长80.88毫米时分别为1.23毫克/尾·小时和1.018毫克/升。养殖生产中切勿低于2毫克/升,特别是当对虾蜕皮时,对溶解氧的需求较高,否则不能顺利蜕壳,甚至死亡。
5.对pH的适应
南美白对虾适于在弱碱性水中生活pH以8±0.5较为适宜其耐受程度在79。低于7时就会出现个体生长不齐而且活动受到限制主要是影响蜕壳和生长。pH在5以下就很难养殖成功。
6.氨
同规格的南美白对虾在水温和pH相同的条件下随着盐度的升高对总氨的耐受能力增强但对非离子氨的耐受力降低表2
表2 南美白对虾对总氨、非离子氨的耐受力
三、食性
研究表明在自然条件下南美白对虾属杂食性虾类偏向肉食性以小型甲壳类、贝类及多毛类等小动物为主食。南美白对虾具有昼夜摄食的特点幼虾边吃边排便且有拖便现象其拖带的粪便常是体长的23倍。南美白对虾耐饥饿能力也很强可以在停食的情况下存活30天左右但体重明显下降。
四、蜕壳与生长
南美白对虾的生长与变态发育总伴随着幼体的不断蜕皮或幼虾的蜕壳而进行的因此蜕壳与其生长速度及生长增殖率密切相关。但是蜕壳是对虾生长发育的结果机体组织生长及营养物质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必然要进行蜕壳而蜕壳不一定都会生长在营养不足的情况下蜕壳后还会出现负增长。同时蜕壳还可去除体表上的附着物和某些病变。因此蜕壳不仅是南美白对虾发育变态的一个标志也是个体生长的一个必经的过程。在南美白对虾的一生中进行50余次的蜕壳蜕壳贯穿于整个生命活动之中对其生命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刚蜕壳的虾身体虚弱无力不进食此时最容易受到敌害或同类的攻击。通常13克的幼虾大约只需数小时新壳才会变硬而大虾则可能需要时间更长。
研究表明对虾的蜕壳主要受体内内分泌激素调控。通过切除对虾的单侧眼柄可以造成虾体内分泌平衡失调并诱发蜕壳。此外对虾蜕壳也受环境因子及营养条件的影响营养充足、低盐度及高水温会增加蜕壳频率养殖环境的突然变化或某些化学药物的使用也会刺激蜕壳。据报道南美白对虾仔虾阶段于28℃水温时约3040小时蜕壳一次15克的幼虾约46天蜕壳一次而15克以上的虾约两周蜕壳一次。蜕壳虽是对虾的个体行为但就群体而言蜕壳具有明显的与潮汐有关的周期规律性大潮期蜕壳较多。在蜕壳高峰来临前对虾往往表现的异常活跃并有池边巡游现象。
南美白对虾是一种生长较快的虾类。张仕华等2002研究了南美白对虾的生长模式认为在半精养的条件下在池水盐度26.428.2pH7.818.04溶解氧6.36.7毫克/升的半精养池中其生长遵从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并呈良好态势。
南美白对虾体长L和体重W的生长与日期t呈如下关系式
Lt=18.66×1-e-0.009 5t-11.59
Wt=82.03×1-e-0.009 5t-11.593
体重W与体长L的关系
W=0.013 1L2.992 2
五、繁殖生物学
南美白对虾的繁殖期较长怀卵亲虾在主要分布区周年可见但不同分布区的亲体其繁殖时期的先后并不完全一致。例如厄瓜多尔北部沿海的繁殖高峰一般在49月每年3月开始虾苗便在沿岸一带大量出现延续时间可长达8个月左右分布范围优势可延展到南部的圣·帕勃罗湾这一时期是当地虾苗捕捞的黄金季节而南方的秘鲁中部一带沿海繁殖高峰一般在12月至翌年4月。人工培育环境只要条件适宜周年皆可繁育。
南美白对虾属于开放性纳精囊类型,其繁殖特点与闭锁性纳精囊类型差别很大。开放性的繁殖顺序是:蜕壳(雌体)→成熟→交配(受精)→产卵→孵化;而闭锁型(如中国明对虾)为:蜕壳(雌体)→交配→成熟→产卵(受精)→孵化。
雌虾头胸甲沿身体的背面有明显的橘红色卵巢腺,雄虾第五步足基部的一对白色精荚贴近生殖乳突,用手轻压,可见精荚松动,这标志着亲虾已经成熟。
南美白对虾交配多发生在雌虾产卵前几个小时或者十几个小时多数在产卵前2小时内。交配前的成熟雌虾并不需要蜕壳。交配过程中先出现求偶行为雄虾靠近并追逐雌虾然后居身于雌体下方作同步游泳继而雄虾转身向上两性个体腹面相对头尾一致但偶尔也见到头尾颠倒的将雌虾抱住释放精荚并将它粘贴到雌体第45对步足间的纳精器上。如果交配不成雄虾会立即转身并重复上述动作。雄虾也可以追逐卵巢并未成熟的雌虾但是只有成熟者才能接受交配行为。新鲜的精荚在海水内具有较强的黏性因此交配过程中很容易将它们粘贴在雌虾身上。养殖条件下自然交配的几率较低其原因尚待研究。
南美白对虾受精卵的直径约0.28毫米。在水温2831℃、盐度29的条件下从受精开始到孵化为止只需12小时。刚经孵出的幼体为第期无节幼体经6次蜕皮后成为第期溞状幼体。溞状幼体蜕皮3次后进入糠虾期糠虾幼体再经3次蜕皮而变态成为仔虾图3、图4。上述变态过程需要经历12次蜕皮历时约12天。
一般雌虾成熟需要9个月以上平均寿命至少可以超过32个月。
六、南美白对虾的免疫
(一)免疫系统
1.免疫器官
对虾的免疫器官几乎都是兼职免疫功能更具其他功能的器官。主要包括甲壳、鳃、血窦和淋巴样器官。
图3 南美白对虾的无节幼体
1甲壳 对虾的甲壳充当外骨骼,起支持和保护作用。主要成分是几丁质、蛋白质复合物及其结合钙。甲壳在对虾的非特异性免疫过程中起机械阻挡作用。
2鳃 鳃由鳃轴、主鳃丝、二级鳃丝组成。鳃起滤过作用。
3血窦 对虾血窦实质上就是充满血淋巴的腔,大小血窦遍布全身。对虾的血液循环是开放式循环,体液和血液混在一起,为此对虾的血液常被称作血淋巴。血窦起滤过作用。
4淋巴样器官 对虾的淋巴样器官位于肝胰腺前方,通过器官被膜的微血管和网状结缔组织连在肝胰腺上,由一主动脉管通进肝胰腺。对虾淋巴样器官是一对半透明的囊状结构,作用似脊椎动物的淋巴结。
图4 南美白对虾的溞状幼体
2.免疫细胞
对脊椎动物言,免疫细胞泛指所有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及前体,如:造血干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抗原递呈细胞、粒细胞、红细胞和肥大细胞等。而无脊椎动物没有完善的细胞免疫机制,其细胞防御主要是对“异己”的识别与排斥。主要的免疫细胞是血细胞和淋巴细胞。
1血细胞 对虾血细胞尚没有系统的分类。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对虾的血细胞应分为三类,即透明细胞、小颗粒细胞、大颗粒细胞。我国学者将对虾的血淋巴细胞根据有无颗粒和颗粒大小,分为无颗粒细胞(即透明细胞)、小颗粒细胞(即半颗粒细胞)、颗粒细胞(也称大颗粒细胞)和浆样细胞。
透明细胞多数呈卵圆形或球形,表面光滑无突起,其胞质不含有特征性颗粒,电子密度低,呈透明状,具有较强的吞噬能力。小颗粒细胞为卵圆形或纺锤形,偶有伪足,胞质中有大量的线粒体和核糖体,特征性结构是胞质中有大量体积小的高电子密度的颗粒,在防御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大颗粒细胞是四种细胞中体积最大的一种,呈卵圆形,无伪足,特征性结构是胞质中有较多体积大的颗粒,颗粒由单位膜包被,其间充满均质的高电子密度物质,在宿主防御中起细胞协同作用。浆样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类似于哺乳动物的浆细胞,呈卵圆形或梭形,表面有少量微绒毛伸出,特点是胞质内充满糙面内质网,且以胞核为轴心,呈圈状排列,因此有着强烈的轮状感。
2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指淋巴样器官中的细胞。分为三种淋巴细胞A、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C。
淋巴细胞A呈圆形直径1012微米核大约占整个细胞的3/4内含噬碱性颗粒是最主要的淋巴细胞占淋巴细胞总数的60%左右该细胞有很强的吞噬活性。淋巴细胞B呈圆形直径911微米成熟后多为椭圆形占淋巴细胞总数的35%左右。淋巴细胞C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2030微米是最大也是数量最少的一种淋巴细胞占总数的5%左右。
(二)对虾的免疫机理
1.器官免疫
1甲壳的机械阻挡作用与蜕皮排除作用 对虾甲壳充当外骨骼,除了支持机体外,还兼具阻挡异物进入机体的功能,是机体的第一道防线。
蜕皮是对虾排除体内异物的重要途径是对虾抵抗病原感染和自洁的有效方法。有人做过实验中国明对虾蜕皮第二天甲壳表面的细菌数为456个/厘米2第五天增至1060个/厘米2第八天为1280个/厘米2随时间的延长一些利用甲壳质的菌有可能穿透甲壳蜕皮行为在对虾的免疫过程中起了自洁作用。
异物入侵体腔迅速随血淋巴进入血窦、鳃、淋巴器官。由于异物的刺激虾体将发生生理变化促进蜕皮激素分泌从而提早蜕皮以排除鳃及血窦内异物注射0.1%德国碳素、副溶血弧菌9.6×106个/升0.01%TTC溶液、灭活的白色念珠菌1.8×106个/升均可使对虾提前25天蜕皮。甲壳受伤、病原的表面吸附作用也会使虾提前蜕皮。
2鳃的滤过作用 异物进入机体后由血淋巴携带经鳃管入鳃轴,再入鳃丝,带入鳃丝的异物被滤在鳃血窦和鳃丝末端膨大部,异物或被血细胞吞噬或到蜕皮时一并蜕掉,无论什么异物进入鳃,其出鳃血管总是洁净的。
3血窦的滤过作用 血窦是遍布机体的一些腔,在全身形成网络,是交换血淋巴的地方。交换时异物被限制在血窦中。血窦内血细胞数量增加,血细胞吞噬作用增强,吞噬后的残余物通过输出淋巴管被排入肝胰腺而被降解。
2.免疫细胞的吞噬作用
吞噬杀菌是很重要的非特异性清除异物的过程。吞噬细胞主要是血淋巴中的血细胞和淋巴器官中的淋巴细胞。
1血细胞的吞噬作用 吞噬杀菌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吸附阶段、吞入阶段、消化杀菌阶段。病原入侵后,被血清因子(一种糖蛋白)识别,异物可能被带上标记,吞噬细胞对其进行吸附。有效吸附后,血细胞伸出伪足或形成凹陷吞噬异物。异物被吞入的同时,血细胞将其分解,血细胞自身也大多解体。
2淋巴细胞的吞噬作用 异物或病原被滤入淋巴样器官后,进入淋巴小管的腔中,淋巴细胞大量进入管腔进行吞噬,其吞噬过程与血细胞基本相似,但好像没有蛋白识别阶段。淋巴细胞具有比血细胞更强的吞噬活性,并能在体外条件下完成吞噬过程,而血淋巴中的血细胞在体外只表现为极少数的吸附。
3.体液性免疫因子
体液性免疫因子在对虾免疫防御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些因子包括天生的和诱导产生的各种生物大分子,目前研究比较多的有:凝集素、溶血素、抗菌肽、酚氧化酶原系统以及具有免疫活性的酶类。
免疫因子的作用在于识别异物,然后通过凝集、沉淀、包囊、溶解等抑制病原体的繁殖和扩散,或者直接将其杀灭并排出体外;发挥调理作用,促进血细胞吞噬异物;还可能参与止血、凝固、物质吸收与运输及创伤修复等生理作用。
1凝集素 一类能与细菌、脊椎动物红血细胞等发生凝集的蛋白因子。凝集素是一种抗体具有特异性决定簇的受体是对虾体内的一种免疫识别因子。通常认为凝集素在血淋巴中可与外来病原微生物、异物结合或覆盖于外来异物表面而引起异物聚集使病原丧失进一步感染宿主的能力。凝集素还具有调理功能促进吞噬细胞识别连接吞噬细胞和异物颗粒促进吞噬细胞对异物的吞噬作用。但是对虾的凝集素在对虾免疫中的具体机制还不清楚。罗日祥等1997报道中国明对虾凝集素的活力比某些昆虫的高而且对虾凝集素活力下降和对虾疾病有密切关系。牟海津1999以脊椎动物红血球与对虾血清凝集的最高血清稀释度作为对虾血清的凝集效价比较了健康对虾和发病对虾的血清对鸡、小鼠和兔的红血球的凝集效价结果发现发病对虾的凝集效价大约是健康对虾的1/4。
2溶血素 溶血素是无脊椎动物免疫防御系统中一种重要的非特异性免疫因子,可溶解破坏异物细胞、参与调理作用,并可能与无脊椎动物的杀菌作用及酚氧化酶原的激活系统有关。
3抗菌肽 虽然节肢动物昆虫广泛存在抗菌肽然而对虾体内的抗菌肽发现较晚。Destoumieux D等1997年在南美白对虾内发现血淋巴三个新抗菌肽因为这些抗菌肽只有在对虾类可以被检出所以这些抗菌肽也被称为对虾素。它们对真菌和细菌有抗菌活性特别是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抑制活性更为明显溶解破坏细菌的细胞壁使细胞崩解。免疫标记表明这些抗菌肽存在于血细胞的颗粒细胞和小颗粒细胞中。现在已经证明对虾被感染的最初1小时内血细胞向感染物集结并释放抗菌肽同时增加血流量、血细胞量及其他综合免疫作用共同应答感染物Destoumieux1997
4酚氧化酶原系统 酚氧化酶是一种含铜的蛋白酶,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真菌中,对黑色素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在对虾体内,黑色素及其形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均为高活性物质,可抑制病原体胞外蛋白酶和几丁质酶的活性,在对虾伤口愈合、抑制病原、杀死病原体等方面起重要作用。酚氧化酶还可能是一种调理因子,促进血细胞的黏附、吞噬作用。因此,对虾酚氧化酶原的激活及其对机体的免疫防御机制一直是人们关注的对象。酚氧化酶原激活系统中的因子以非活化状态存在于对虾的小颗粒细胞、大颗粒细胞中,当血细胞受体与非己分子结合或受到其他刺激时,细胞产生胞吐、脱颗粒,将酚氧化酶原释放到介质中,该系统的酚氧化酶原激活酶,可被微量的微生物多糖,如β-13葡聚糖、脂多糖和肽聚糖等激活激活后的酚氧化酶原激活酶又激活酚氧化酶原并将其转化为具有活性的酚氧化酶。在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疾病和对虾免疫关系的研究中多数学者证实对虾体内的酚氧化酶活性增高和对虾受到病原感染有关然而与对虾的发病临床状态并非线性关系通常是健康对虾的酚氧化酶活性低受到病原感染后增高严重感染临床症状严重酚氧化酶活性有些对虾个体很高但有些个体又很低恐怕和对虾个体的生理状态或病理状态有关。
5对虾血淋巴中的和免疫有关的几种酶类的变化 溶菌酶、溶血素、对虾血淋巴的抗菌活性、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等对维持对虾体内的病原微生物杀灭、清除等免疫功能有重要作用同时它们也在对虾的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和转运中起重要作用。然而对于许多酶类在对虾体内的免疫机制还缺乏深入研究。通过对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感染群体的对虾多种酶类活性分析发现由于WSSV而致病的发病对虾的酯酶EST、过氧化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的水平都显著下降病毒感染引起O2和H2O2浓度增高病毒导致细胞严重损伤同时机体能量代谢失去平衡解毒及防御功能下降。对对虾进行了带毒或发病情况与其免疫指标的综合测定通过统计分析表明WSSV感染的发病对虾其酚氧化酶和碱性磷酸酶的相对活性大大下降而潜伏期或对虾群体发病后还生存的耐过对虾的酚氧化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酶活性较强对虾血淋巴抗菌活性、溶菌活性、血凝效价等与WSSV感染相关性不显著但WSSV感染发病可打乱溶菌活性与抗菌活性之间的相关性。对虾不同感染WSSV阶段酚氧化酶、碱性磷酸酶等相对活性有显著差异。平均大小顺序为潜伏感染虾样大于中度感染虾样中度感染虾样大于严重感染虾样。养殖池内潜伏感染WSSV的虾出现酚氧化酶活性下降将出现发病症状而在虾体中可维持高水平酚氧化酶活性的对虾可能成为发病群体内仍可生存的耐过虾。
(三)环境因素对对虾免疫因子变化的影响
1.温度
在适应的温度范围内,增加温度可提高对虾血细胞总量。
2.盐度
在适应的盐度范围内,较高盐度条件下对虾血细胞总量较高。
3.溶解氧
水环境低溶解氧状态最容易使对虾免疫系统功能受到伤害进而发生病原感染致病。然而在此缺氧状态下对虾酚氧化酶活性却增加Moullac1998
4.pH
pH突变对中国明对虾免疫力的影响是显著的。随着pH突变值的增加对虾的抗菌活力和溶菌活力逐渐下降酚氧化酶活力升高而且低pH与高pH突变对对虾免疫力的影响不同表现出对低pH突变适宜性差而对高pH突变有较强的免疫适应性潘鲁青2002
5.氨氮
在养殖系统中由于含氮有机物分解产生氨对虾养殖最重要的代谢产物也是氨因此养殖水环境中氨的数量特别是分子态的氨是最重要的水质参数。不同种类的对虾对氨态氮的耐受力不同。最近的研究表明氨对对虾的酚氧化酶原、抗菌肽等基因转录表达产生影响Moullac2000。孙舰军1999报道氨氮可降低中国明对虾与抗病力有关的酶活力如酚氧化酶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溶菌和抗菌等减少血细胞数量且对血细胞内部结构也有影响因而提高了对致病菌的易感性。实验组氨氮维持在2.5毫克/升相应的非离子氨量为0.1毫克/升对照组氨氮维持0.4毫克/升pH7.8实验20天左右氨氮对中国明对虾体长9.5厘米与抗病有关的酶活力的影响见表3。实验组PO、SOD、POD、溶菌和抗菌等的活力分别比对照组下降了19.1%、15.1%、21.4%、12.5%和36.6%血细胞数目则下降了66.4%。
表3 氨氮对中国明对虾与抗病有关的酶活力的影响
6.多糖类
在研究对虾免疫因子已经发现如β-13葡聚精、脂多糖和肽聚糖等在免疫生化过程中的激活作用。利用注射、浸泡、口服等方法对对虾使用多糖类同样可以提高对虾的免疫效果。如用粗提产物北虫草发酵产物的胞内杂多糖注射对虾体内可使中国明对虾血淋巴细胞吞噬率提高11.4%吞噬指数提高39.7%。溶菌酶活力、凝集素活性、血清的溶血活性等均有所提高江晓路等1999。用β-葡聚糖和多糖硫酸盐浸泡南美白对虾幼虾可使对虾血细胞和肌肉的负氧离子、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比对照组高2倍和1.4倍。48120小时后对虾总血细胞数和血液可溶蛋白超过正常值用这两种免疫刺激物单独浸泡也可增加血液呼吸暴发Campa—Cordova2002。在对虾感染WSSV的情况下使用口服肽聚糖对提高对虾血细胞总量有一定作用。
第二章 南美白对虾的苗种生产
一、育苗场的建设
(一)建场地理条件
在建场之前应考察地形测试水质审慎选择育苗场地。具体要求是①场址应在避风内湾山丘或高地上坐北朝南周围水质清净无工业及城市排污影响。水源水质应符合GB-11607的规定培育用水水质应符合NY 5052-2001的规定。②海水盐度不低于23pH稳定在8.0左右。③育苗场应靠近亲虾产区。④通电、通水、通信、交通方便,车船可以直接到达,淡水水源充裕。最好不要太靠近居民区。
(二)育苗场设施
1.育苗室
为温室结构建筑必须满足对光线和通风的要求。一般使用玻璃或透光率为70%以上的原色玻璃钢波形瓦覆顶并开设天窗使晴天上午10时室内光强度最低在5000勒克斯以上。室内房顶、窗设遮光帘以调节光照强度。北方育苗室墙壁通常为砖石结构最好用保温材料。建设高而宽的窗户最好为双层玻璃以利于保温、通风、采光。气候温暖地区也可建透明塑料薄膜覆盖的育苗室。
2.育苗池
宜为21的长方形水体2050米3池深1.21.5米。池壁顶面高于室内地面5070厘米。池四角抹成弧形池底向排水孔以2%的坡度倾斜。排水孔设在池中间或池的短边孔径随池子的大小而异一般不应小于110毫米。每个育苗池都应设有输水、充气和加温管道管道安装要坚固安全便于操作、维修。在育苗池池底排水孔外设置收集虾苗的水槽即集苗槽槽底应低于池底排水孔40厘米。集苗槽的大小可为1.2米×1.0米×0.8米长向垂直于育苗池壁集苗槽的池壁底设一排水管管径沟宽不小于250毫米。集苗槽排水设施亦可建成宽20厘米的多页插板闸门。
3.饵料培养室
包括植物性饵料培养室、动物性饵料培养室及卤虫孵化间,各个室均应是独立的生产间,尤其是植物性饵料培养和动物性饵料培养要严格分离。
1植物性饵料室 主要用于培养单细胞藻类要求光照度在晴天中午能达到10000勒克斯以上。因此须有玻璃或透光率强的玻璃钢波形瓦覆顶。培养室四壁须有较宽大的窗户屋顶开设天窗。室内建有单细胞藻类藻种间、二级培养池和三级培养池。两种池子的总水体数为育苗池的10%20%。二级培养池面积可为1.52米2池深0.5米左右三级培养池面积可为1015米2池深0.81.0米。二、三级培养池均应有人工光源、增温及充气设备。单细胞藻类二、三级培养也可采用塑料袋吊挂式、立柱式及其他封闭方式培养方法。
2动物性饵料室 以培养轮虫、枝角类等为主。池面积 1015米2池深1.21.5米。池内必须有充气和增温设备。其总水体数约为育苗池的10%20%。轮虫及其单细胞藻类饵料的培养也可在室外塑料大棚内进行。
3卤虫孵化间 卤虫冬卵的孵化要采用卤虫冬卵孵化器,放置在隔离的卤虫培养专用室内。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南美白对虾水产苗种人工配合饵料的开发和利用,增加有效的育苗水体,同时考虑到防病及操作方便,一些育苗场家,动、植物性饵料的培养已大大减少。
4.供水设施
包括蓄水池、沉淀池、高位水池、过滤池(或过滤器)、水泵及进出水管道、阀门等。在低盐度地区育苗,还应增加盐卤池及调配池。
1蓄水池 有蓄水和使海水初步沉淀两个作用。通过闸门纳入或用泵抽入蓄水池的海水经2448小时的沉淀后送往沉淀池。为达到较好的沉淀目的可隔为两池轮换使用。注意在育苗结束后蓄水池、沉淀池不可做养殖池使用以免污染池底。
2沉淀池 容水量一般为育苗总水体包括育苗池和饵料池日最大用水量的12倍最好建2个或分隔成2个以便轮换使用和清洗。蓄水池容水量为沉淀池的15倍。两池水深度均应在1.5米以上。
3高位水池 位于全场最高处利用势能自动供水。池底高于所有培育池顶部。一般过水用高位水池贮水量为5080米3通常设置为两个便于清洗。
4砂滤池或反冲式过滤器 开放式砂滤池,利用水的重力,自动过滤,该方式过滤速度稍慢,需要人力冲洗,但水质较好,经济适用。反冲式密闭加压过滤设备,体积小,过滤快,费用略高。
5.消毒设备
为预防病毒性病原,用水必须消毒处理。可选择紫外线消毒设施,或适宜的消毒剂。砂滤海水再经紫外线海水消毒器或精密滤器处理,或用药物处理,可作为亲虾培育、育苗、饵料培养和滤洗对虾受精卵用水。预防供水设备材料对水质的污染,严禁使用含铜、锌等重金属和含有毒物质的水泵、管道和阀门等部件。
6.充气设施
亲虾培育池、育苗池和动、植物饵料培养池等均应设充气设备。其主要设备为无油的鼓风机供气能力每分钟应达到上述总水体的2.5%。为能灵活调节送气量,可选用不同风量的鼓风机组成鼓风机组,分别或同时送气。同一鼓风机组中的风机,风压应该一致。
罗茨鼓风机风量大、压力稳定气体不含油污适合育苗场使用。根据水体及水深也可选用旋涡气泵或层叠式气泵以降低能耗。在选用鼓风机时注意风压与池水深度间的关系水深1.5米以上的育苗池应选用每平方厘米风压为0.350.50千克的鼓风机水深1.0米以内的育苗池应选用每平方厘米风压为0.20千克的鼓风机。
充气支管可用塑料软管管的末端装散气石。散气石宜为圆筒状长510厘米直径23厘米一般用80100号金刚砂制成。各育苗池所用散气石必须型号一致以使出气均匀。每0.60.8米2池底设置一枚散气石。此外也可于池底安装硬质塑料管散气管径1.01.5厘米管两侧每间隔510厘米交叉钻一孔径为0.50.8毫米的散气孔各散气管间距约0.50.8米。
7.增温设施
根据各地区气候和能源状况的不同采用不同增温方式。可使用锅炉蒸汽通过管道增温也可使用其他增温设施如电热器、工厂余热和地热水等增温。利用蒸汽增温每1000米3水体需用蒸发量为12吨/小时251.2502.4千焦)的锅炉,蒸汽经池中加热管增温,通常可用耐腐蚀、基本无重金属离子污染的不锈钢管为加热管道。
板式换热器可以有效地节约燃料消耗,尤其是越冬或水温低的季节生产时,可以充分利用地热资源或循环用水。
8.备用供电设备
增温、充气和供水都需有持续、充足的电力供应。因此,育苗场必须根据用电量自备发电装置。
9.水质分析室及生物监测室
为能随时掌握育苗过程中水质状况及幼体发育状况,育苗场必须建有水质分析室和生物监测室,配备所需的测试仪器,如水温计、比重计、酸度计、溶解氧测定仪、分光光度计、显微镜和解剖镜等。
二、种虾的选择与培育
(一)种虾的选择
南美白对虾人工繁殖使用的种虾有两个来源一是来自原产地的海捕种虾体型大小一般为5070克每次产卵量一般为20万粒以上另一种是人工养殖培育的种虾包括国内引进后的养殖虾和美洲有关公司养殖培育的SPF种虾体型相对较小一般为3550克。亲虾选择要求体质健壮、活力强、体表无寄生物。
选择健康种虾是培育优质虾苗的关键。运用人工优选的生物种群作为亲代再进一步从育成的子代中筛选出高品质或高产量或生长速度快或抗病力强的种苗而后次次去劣存优、代代繁衍改进的生物选育技术早已广泛应用于农牧业生产中而将此技术应用在虾类养殖上时间甚短且良种选育工作仅处于研究阶段。由于南美白对虾种虾可以人工培育通过特定的筛选及严格的防疫培育体系完全可以获得品质优良的健康种虾。在这方面美国夏威夷海洋研究所发展的SPF种虾培育技术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其整体流程大致如下
1首先从未受污染及无重大虾病发生记录的地区或曾发生过但经长期追踪检验证实已无重大影响的地区选择健康的幼虾送到初级防疫隔离区。幼虾在此初级防疫隔离区必须至少观察90天并于第1天、第45天及90天对所有幼虾进行活体采样检测检测的项目包括病毒性疾病的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黄头病毒YHV、桃拉病毒TSV、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性病毒IHHNV、对虾杆状病毒BPV、肝胰腺细小样病毒HPV以及一些细菌性的及寄生性的疾病。只有全程通过检测不带病原的幼虾才得以留下而一旦发现阳性反应的个体则予以销毁。
2通过初级防疫隔离区检测合格的幼虾则转移到二级防疫隔离区。二级防疫隔离区通常位于远离养殖区或与外界相对隔绝的地区。在这里幼虾经过几个月的培养成为种虾。这期间仍需每月进行一次检测。从虾苗养成至种虾通常需要912个月的时间。
3在二级防疫系统内用确定无病毒的种虾育苗生产出的虾苗经再次取样检测证实为SPF虾苗后便移到专门培育SPF种虾的种虾培育池或种虾场进行SPF种虾的商业化培育。种虾培育池或种虾场具有严格的安全防疫措施所用的饵料、器具及用水等必须严格消毒。
4在种虾的培育过程中定期的抽样检测是必需的。当种虾达到出售阶段时会再做最后一次的取样检测并请有较高且较好声望的有检测资质的单位或学者出具检疫说明书。
应该讲,种虾培育的整体程序并不复杂,难在执行程序的漫长过程中不得有任何疏忽导致病毒侵入,否则将前功尽弃。现在,我国已有多个研究单位进行了虾苗的培育研究,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部分科研成果已应用于生产,取得了较好效果。
(二)亲虾培育池与产卵孵化池
亲虾培育池的面积一般为2030米2水深1.2米左右长方形以半埋式为好除保温性要强外还要能够调节光线便于进排水、吸污、充气和进行日常管理。产卵孵化池多为长方形或正方形池底排水口设计要便于幼体收集或自动流入育苗池。在离池底10厘米处应设一个排水管口以备洗卵消毒时排出污水和输送健康的幼体用。池子面积35米2水深1米即可。
(三)亲虾成熟培育
1.亲虾培育
亲虾要求体长12厘米、体重20克以上身体健康无损伤。蓄养密度为810尾/米2水温2628℃盐度3035光照控制在500勒克斯以下。
在成熟之前一般多采用雌雄虾分别培养在亲虾性腺促熟过程中必须强化营养主要投喂新鲜的高蛋白动物性饵料如活沙蚕、鲜牡蛎肉、乌贼等日投饵量为虾体重的15%20%。
培育期间,因水温高,投饵量大,水中的排泄物、残饵及其他代谢产物等较多,易使水质恶化。为保持良好的水质,除不断充气外,还需加大换水量,新水经过滤消毒,并进行池底吸污。
2.性腺发育
1卵巢的发育分期 根据肉眼观察卵巢的大小、颜色和显微镜下观察性腺组织切片中卵细胞发育最大一期的面积将南美白对虾的卵巢发育分为6期。
期。为卵原细胞增殖期。卵巢纤细、无色、透明从外壳看不见卵巢。卵巢成熟系数为1.0%左右。从组织切片上可见背大动脉两侧各有一团直径小于10微米的细胞群由此细胞群逐渐发育为卵巢。
Ⅱ期。为卵母细胞生成期。卵原细胞经过多次分裂数量增加到一定时期后停止分裂发育为卵母细胞。卵母细胞呈强碱性直径4056微米无卵黄颗粒。卵母细胞数量增加体积逐渐增大透过卵壳肉眼可见透明的卵巢。卵巢成熟系数为2.0%左右。
Ⅲ期。为卵母细胞的小生长期。卵母细胞暂不分裂细胞核增大细胞质增多随着卵细胞增大卵巢体积也逐渐增大不再透明而呈浅黄色。卵巢的直径大于肠。卵母细胞直径75120微米外包滤胞细胞细胞核嗜碱性细胞质呈酸性细胞内刚开始积累卵黄透过甲壳清晰可见卵巢。卵巢成熟系数为5.6%。
Ⅳ期。为卵母细胞的大生长期卵黄积累期。卵巢褐色中国明对虾为浅绿色从头部遍及整个头胸部的背部和腹部。卵巢成熟系数为7.2%。卵径120200微米中国明对虾的卵径为250微米卵黄颗粒粗大滤胞层呈膜状紧贴卵母细胞。
期。为卵细胞的成熟期。卵巢宽大呈褐绿色轮廓清楚颜色加深。从外壳可见颗粒状的卵粒。卵径增至200240微米卵黄粒粗大核消失滤胞膜行将破裂临近排卵和产卵。卵巢成熟系数为9.0%。
Ⅵ期。南美白对虾为多次产卵。成熟卵子排出之后另一批卵母细胞再进入生长期、成熟。卵巢成熟系数为2.3%。
2精荚的发育 南美白对虾的雄性生殖器官由成对的精巢和输精管组成。每个输精管分为四个不同的区域:①狭窄的近端区;②末端尖形的增厚中端区;③末端长而窄的远端区;④由厚肌肉层包围的大而膨胀的末端壶腹。中端区又进一步分为形成精荚成分的上行支和侧翼的下行支。输精管中端区产生非细胞物质层包围精子的物质,壶腹最终形成精荚。
精荚的发育分期:
Ⅰ期:正常的白色精荚;
Ⅱ期:精荚部分为褐色;
Ⅲ期:精荚全为褐色;
Ⅳ期:精荚深褐色,呈致密的残基;
Ⅴ期:精荚黑褐色,体积变小。
实验发现南美白对虾的精荚是蜕皮间期在输精管末端逐渐形成的。蜕皮不能促进黑化的精荚释放。蜕皮间期精液的质量不变但是精荚的颜色却由透明16 天至珍珠色612 天然后变成白色1014天。圈养南美白对虾雄亲虾蜕皮是个连续过程与周期无关。
3.性腺促熟方法
成熟培育是南美白对虾人工育苗的关键。在圈养条件下,南美白对虾种虾性腺不易自然成熟,必须进行人工催熟。通常是摘除单侧眼柄与生态条件相结合,能够获得较理想的催熟效果。摘除眼柄的方法有镊烫法、剪切法、挤压法、结扎法等。其中以镊烫法和结扎法较为安全,而剪切法和挤压法虽然操作简单,但留下的伤口容易感染,术后种虾的死亡率较高。在对虾眼柄中,分布着一些特殊的神经分泌细胞(又称X器官),它能分泌一种抑制卵细胞发育的激素。这种激素与卵巢成熟激素之间具有颉颃作用,阻止或减少X器官的分泌就可促进性腺成熟。摘除眼柄,就等于破坏了眼柄中X器官,使神经分泌细胞失去作用。因此,生产中多采用摘除单侧眼柄的方法,促进雌雄对虾的成熟。
三、促交配与产卵
南美白对虾成熟卵巢的颜色外观为橘红色但产出的卵粒为豆绿色。头胸部卵巢的分叶呈簇状分布前叶大而呈弯指状紧贴胃壁向前侧方向眼区延伸腹部的卵巢一般较小宽带状充分成熟时也不会向身体两侧下垂。体长14厘米左右的南美白对虾其怀卵量一般只有10万15万粒。
南美白对虾与其他对虾一样切除单侧眼柄可促使其成熟一般切除眼柄后14周雌虾即可成熟卵巢产空后也可再次发育成熟。每两次产卵间隔的时间为23天繁殖初期仅50小时左右产卵次数高者可达十几次但连续34次产卵后要伴随1次蜕皮。亲虾产卵都在2100至黎明300每次从产卵开始到卵巢排空为止的时间仅需12分钟。
切除单侧眼柄初期的卵质量较好由无节幼体至溞状幼体的变态率较高。随着摘除眼柄时间的推移卵的质量下降受精率低变态率也降低表4
表4 切除单侧眼柄后,随着繁殖时间延长,南美白对虾亲虾的规格和繁殖效果的变化
雄虾精荚也可以反复形成但成熟期较长。据观察从前1枚精荚排出到后1枚精荚完全成熟一般需要20天。但摘除单侧眼柄后精荚的发育速度会明显加快取精荚后的2448小时即可重新形成一对新精荚47天逐渐发育为成熟饱满的精荚。
黑暗50勒克斯以内和低温20℃以下能有效抑制卵巢的发育特别是卵巢的发育正处于第Ⅲ期以前的更是如此。
促交配。将性腺成熟的雌、雄亲虾放入诱导池的比例一般为,雌∶雄=1111.5。但是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其交配率很低。决定交配率高低的主要取决于雄虾的成熟度和环境条件群众从生产中发现雄虾比较娇气交配前的移动、惊吓都会降低其性欲因此目前多采取将成熟的雌虾选至雄虾池交配的方法一可避免对雄虾的移动二可加大雄虾的比例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交配率。做法是于每日下午和傍晚将性成熟、卵巢变为橘红色的雌虾选入雄虾饲养池交配行动多在下午3时至晚11时进行交配后将带有精荚的雌虾及时捞至产卵池产卵动作应轻捷避免因雌虾弹跳使精荚脱落。刘永2002报道采取换水的办法改善水质可以提高交配率如用4个池子采用每天换一次水和换两次水的方法两天的交配率如表5。
表5 换水次数对南美白对虾交配率的影响
交配后的雌虾一般在0时至1时产卵。未经交配的雌虾只要卵巢已经成熟也可以正常产卵但所产卵子不能孵化。人工养殖体长14厘米以上雌虾平均产卵量在15万粒左右同一批亲虾随着生长和时间的推移产卵量会增加孵化率也会增加可能与体型和成熟度有关表6
表6 1 000尾雌虾在不同时期的产卵量与孵化率
雌雄虾均可多次成熟和多次交配、产卵。在繁殖季节里雄虾再成熟需57天雌虾一般需710天而且每次产卵前需重新交配。
四、受精卵孵化
(一)孵化容器
主要使用水体为12米3的圆柱形玻璃钢桶放置在计划进行苗种生产的育苗池靠走廊一侧的池壁上这样便于无节幼体就近虹吸入池操作减少无节幼体的损伤。虹吸管一般采用直径25.4毫米的无毒塑料软管和橡皮管其长度视虹吸落差和入池距离而定一般68米。
(二)受精卵的收集
主要采用从亲虾产卵池先虹吸排水后由排水管直接排水至100目的集卵网箱中的方式收集。
(三)洗卵
由于收集到的受精卵含有大量的残饵、粪便等污物因此需及时进行洗卵处理。洗卵处理分两步进行首先是用纱布过滤处理由于医用纱布吸附污物和渗透作用强于尼龙筛绢网因此先用双层医用纱布对收集集中起来的受精卵进行过滤处理在轻度冲洗过滤过程中可将受精卵全部滤入下面的接卵器中残饵、粪便等污物则截留在纱布上。第二步是在100目以上筛绢网中用沉淀过滤处理过的干净海水冲洗23次即可将受精卵投入高密度集约孵化容器中进行孵化。在受精卵的处理过程中操作要迅速、轻快以减少损失。此外洗卵所用海水的理化环境条件必须与亲虾产卵及孵化所需的一致。
(四)孵化密度及管理
根据受精卵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耗氧量再加之每个容器中放置2枚80100号气石不间断充气其孵化密度每立方米水体可放受精卵8000万粒左右。然后再投放适量的EDTA-2Na抗菌素0.5克/米3等水温控制在2627℃pH、盐度、氨氮等理化环境因子的控制应符合对虾育苗操作规程中的水质标准要求。另外放受精卵要在玻璃钢桶消毒洗刷干净加满水后进行。
(五)初孵无节幼体的处理
小水体高密度集约孵化出的无节幼体,经计数后,停止充气,选择上层的健康无节幼体进行培育管理。但应注意,集约孵化出的无节幼体密度大,不宜在玻璃钢桶中久置,以免造成损失。此外,无节幼体入池后,要尽快除去桶底死胚胎和污物,并将玻璃钢桶彻底消毒洗刷干净后继续使用。
此对虾受精卵孵化技术,不仅可充分利用水体,而且具有操作灵活、机动性强、管理方便、劳动强度低等特点。
另外有的育苗场家又在以上方法基础上作了相应的改进具体方法是在孵化池中安装12只网箱网箱由100目尼龙筛绢制成网箱大小与整个孵化池相一致进水11.2米,升温后,将收集好的卵放入网箱中孵化。孵出的无节幼体经计数后,停止充气,先用虹吸法将一部分幼体移至培育池,然后通过收缩网箱的办法,将幼体移进培育池中进行培育。在转池过程中,操作应尽量小心,并预先准备好培育池,水温、盐度的差异不能太大。
初孵无节幼体入培育池前要经过消毒处理。用23毫克/升的漂粉精消毒1分钟或1毫克/升的碘伏消毒1分钟再经消毒海水冲洗1分钟后放于消毒海水中培育。
五、幼体饵料的准备
(一)单胞藻类的培养
1.影响单胞藻生长繁殖的因子
主要有光照、温度、盐度、溶解气体、营养盐、pH和生物因子等只有各种因子在其适宜的范围内单胞藻才可能生长繁殖好。单胞藻和所有的绿色植物一样只有在光照条件下同时光照强度高于补偿强度时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各种单胞藻有不同的适光范围。各种单胞藻又有一定的温度、盐度、pH的适应范围和耐受限值超过耐受限值就会引起死亡。对于营养盐不同单胞藻所需要的种类和数量也有所不同所以要根据藻类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营养液配方。微藻在光合作用中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以游离二氧化碳为主水中的二氧化碳不足会影响光合作用的效率。单胞藻的生长繁殖除受环境的理化因子影响外还必须考虑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影响要防止细菌、原生动物等污染生物的污染。
单胞藻在其生长中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包括刚进行藻种接种的延缓期;接种后快速生长的指数生长期;随着培养液中营养的消耗,出现了生长相对下降的相对生长期;藻类生长达高浓度时,限制因素增加,转入静止期以及出现细胞数减少、细胞衰老死亡的死亡期。根据这一规侓,在藻类的培养中必须注意选用指数生长期的藻类作藻种,接种量要大,以保持其生长优势,并选择晴天,避免温度、盐度等的差异过大。
2.营养液的配制
营养液是由洁净的海水加入营养盐配制而成。营养盐有无机肥化肥和有机肥例如人畜的尿粪、贝与鱼的汤汁等。常用的无机氮肥有硝酸钠、硝酸钾、硝酸铵、尿素、硫酸铵磷肥有磷酸二氢钾等铁肥有柠檬酸铁等。若培养硅藻类尚需加入硅酸钠等培养金藻类加入维生素B1、B12等会促进其生长繁殖。
培养液的浓度以氮元素浓度为标准可分三级低浓度培养液的含氮量为515毫克/升中浓度为1630毫克/升高浓度在80毫克/升以上。氮磷铁三种元素的比例为1010.10.5。使用低浓度培养液,藻类早期生长繁殖效果好,但持续时间短,培养过程中需多次追肥;高浓度培养液对藻类早期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肥效期长,对藻类后期生长有促进作用,常用于保种培养;中浓度培养液介于前两者之间,在藻类的培养中最常用。
3.单胞藻的培养技术
单胞藻的培养可按藻种培养、藻种扩大培养和生产性培养的次序来进行。应选择色泽鲜艳、无沉淀、无明显附壁的藻液接种,凡有原生动物或其他杂藻污染的皆不能作藻种用。
1藻种培养 培养容器为300500毫升的三角烧瓶洗净并煮沸消毒加入新配制的培养液200300毫升。接入经严格分离而得的纯种或保存的纯种瓶口包以消毒纱布、棉花或滤纸置于适宜的光照和温度中培养及时摇动、充气。
2藻种扩大培养 将培养好的藻种逐步扩大接种入已消毒过的1000020000毫升无色细口玻璃瓶中培养。同样置于适宜的光照和盐度条件下及时摇动、充气。培养的容器还可因地制宜选用无色塑料瓶、塑料袋等标准是结实透光性好易于操作。
3生产性大量培养 可在室内也可在室外有封闭式培养和开放式培养两种类型。目的是为育苗生产提供饵料。培养的容器为大型水泥池、大型玻璃钢水槽和大型塑料袋等。先将培养容器消毒然后加入经沉淀、消毒处理过的海水将营养盐按配方计算总量溶化后入池最后按培养水体的1/21/5的量接入藻种。
4.育苗池内直接培养单胞藻
人工育苗进入企业化生产规模后,全靠专门设施培养单胞藻类,不仅占用水体,耗资大,而且也难以满足大水体育苗的生产需要。可在育苗池内通过施肥、接种来培养,进行定向的生态系育苗。
在育苗水体内施化肥的量一般为氮肥如硝酸钠、硝酸钾等25毫克/升磷肥如磷酸二氢钾0.20.5毫克/升对于硅藻类还需加施硅酸钠0.1毫克/升。12天施肥一次几天后视水色或根据对藻类的实测密度来调整施肥量使池内单胞藻的密度在孵化幼体时达到每毫升10万20万个细胞。
未经过消毒处理的育苗用水,一般都会含有在自然海区繁殖生长的单细胞藻类,根据检测看是否能作为幼体的饵料,通过施肥在池内繁殖起来。如果育苗用水中藻类组成比较贫乏,或者育苗用水经过消毒处理,就需向施肥的育苗池内接种藻种。
育苗池内藻类繁殖生长的好坏除与营养盐、水温、盐度、光照强度等因子有关外还与换水、充气有关。如果环境条件合适充气均匀换水适当藻类就可能很快繁殖起来。但要注意控制藻类的过分繁殖使水色过浓pH过高若遇这种情况就应及时停肥换去原水添加新水将池水的藻类密度调至适宜范围内。
(二)轮虫的培养与强化
1.轮捕轮养法(一次性培养法)
轮捕轮养法适合于20米3以下的培养池要求池子数量多一般为68个。培养周期多为4天左右接种密度为100150个/毫升采收密度可达200300个/毫升日增殖率达30%左右。该法的优点是培养密度较高,状态稳定;缺点是劳动强度大,必须每天都进行采收和接种操作。
2.连续培养法(间收法)
轮虫的连续培养法适用于20米3以上的水泥池多在培养池体积大、数量少的情况下采用。一般来说培养周期可达30天密度可维持在100个/毫升左右日采收率为20%左右。该法的优点是劳动强度低,每天只需采收所需要的轮虫和加入相应的藻类或淡水即可;缺点是培养密度低,稳定性较差,容易发生原生动物污染。
通常也可以把轮捕轮养法和连续培养法结合在一起培养轮虫。
3.室内培养
可采用间收法和连续接种培养法也可以两种方法兼用。培养水池可采用16米3的小型水池和2050米3的大型水池。使用单位应根据其培养方式、需求数量、培养时间等实际情况来决定采用水池的容量。另外也可以用虾、蟹育苗池培养轮虫。一般用连续接种培养法此法培育密度高采收密度在200300个/毫升),培养效率高,能维持较长时间的稳定培养,做到有计划生产。
间收法培养多用大型水池。具体操作方法是首先将含有小球藻的海水含小球藻2000万2500万个/毫升接种于培养池中然后加入淡水和海水调整海水比重至1.0171.018小球藻密度达1000万1500万个/毫升升温至2028℃。轮虫的接种采取连续接种法开始密度为100300个/毫升29天后增殖到200600个/毫升时大部分采收留下一部分作为继续培养的原种再加水加小球藻继续培养。当水池内小球藻被摄食、水色变淡时可继续投喂小球藻或投喂面包酵母和油脂酵母。投喂量控制在每100万个轮虫每天投喂酵母11.25克分23次投喂。
轮虫的采收可用位差虹吸法用250300目尼龙筛绢网接滤或用小功率水泵0.25千瓦、0.4千瓦抽取用网接滤或直接用250300目锥形网捞取。
4.室外大面积培养
单细胞藻培养池2个面积3000米2以上池深11.5米轮虫接种池34个每池面积7001000米2池深1.5米左右轮虫培养池45个面积20002500米2。每年3月上旬左右清理单细胞藻培养池中的杂藻然后先进水至水深4050厘米施尿素10毫克/升、过磷酸钙5毫克/升每周施肥2次待水色增深后减少施肥量。
轮虫培养池的清池可用浓度为500毫克/升的漂白粉全池泼洒23天后用250目筛绢过滤网进水至水深4050厘米然后施尿素10毫克/升、过磷酸钙5毫克/升再接种轮虫。待轮虫大量繁殖后不再施肥而从单细胞藻培养池中抽取藻液经150目筛绢过滤到轮虫培养池中使单细胞藻的含量维持在5万10万个/毫升。培养期间要经常检查轮虫的生长情况随时捞取水面上的漂浮物。采收时使用直径4050厘米的锥形网250目施捕或用小水泵抽取用网接滤。
5.高密度大量培养
用一般方法培养轮虫其增殖密度多只能达到200300个/毫升致使育苗饵料培养池所占的面积较大影响了南美白对虾育苗水体的有效利用。日本的科研人员吉村研治研究发现高密度培养轮虫时阻碍其增殖的主要原因是轮虫的饵料不足、溶解氧不足、氨氮毒性大因此采取了增加投饵密度用浓缩的海水小球藻、淡水小球藻强化增氧在培养水体中加入盐酸调控pH用以抑制氨氮上升等措施维持水温32℃、pH7.0左右每个轮虫小球藻的投喂量达到2.5万5万个/天,使轮虫的生产效率显著提高。
在这个培养系统中轮虫培养槽的底部呈圆锥形内置直径6厘米、长30厘米的特制氧气分散器进行充氧与此同时增强氧气充气能力50升/分钟。氧气分散器和氧发生器相连由氧发生器供氧。采用pH控制调节器由定量泵自动添加盐酸来调控培养水体中的pH以减轻氨氮的毒性。用定量泵24小时投喂小球藻为防止小球藻在贮存器中沉淀采取微充气活化藻液。用1千瓦钛加热器和恒温器控制水温并在加热器上装水量截止阀以确保安全。为了去除悬浊物使用“梅林垫”以便每天进行冲洗和更换。使用这种培养装置培养轮虫密度可以达到2.2万2.6万个/毫升每天每吨水体的产量可达到138亿个左右。如用间收法培养培养2天密度最高可达1.7万个/毫升每天每吨水体的产量达67.2亿个。
6.二次培养
轮虫的二次培养目的是为了强化营养。可采用小球藻和油脂酵母也可单独使用小球藻或油脂酵母。其培养时间和投饵量因各单位的采收时间和投喂方法不同而各有不同。在采收的当天投饵培养时间为26小时如第2天投饵要培养2448小时。油脂酵母的投喂量为每100万个轮虫投喂油脂酵母0.251克亦可根据培养时间适量掌握投喂量。这样的轮虫采收后仍需进行营养强化方可投喂。
7.营养强化培养
营养强化的目的是为了使轮虫大量富集高度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EPA和DHA以有效地提高苗种的生长速度、抗病力和成活率。
强化途径有两种一是用富含EPA/DHA的海洋微藻如三角褐指藻、等鞭金藻、小球藻、微绿球藻等投喂轮虫其中以小球藻、微绿球藻使用最为普遍二是用富含EPA/DHA的人工强化剂如乌贼鱼油日产、BASF-Aquaran日产、比利时鱼油和50DE烟台产、康克、裂壶藻、娅格马克等。
强化的方法是在强化用的容器中加入经消毒过滤的海水和经消毒处理的轮虫5001000个/毫升水温以20℃、充气量以3040升/分钟为宜然后加入市售的优质品牌强化剂添加量依据各厂家提供的指导浓度和饵料群体密度换算而定可分数次投入。经612小时强化后即可采收投喂。
(三)卤虫卵的孵化
卤虫卵出产于高盐度的咸水湖或盐田。卤虫卵的孵化可在小型水泥池或底部为圆锥形的玻璃钢罐内进行。在安有充气装备的孵化设备中每升海水可孵化13克卤虫卵水温控制在2530℃充气量宜大不宜小经过1824小时就可孵化出卤虫无节幼体。
对于卤虫无节幼体与卵壳及未孵化卵的分离,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一是停止充气,一部分卵和卵壳浮于水面,另一部分则沉于池底,幼体则多居中下层,用胶管从中下层吸取水分,经筛绢网过滤收集幼体。二是利用卤虫无节幼体的趋光性,把池子或孵化罐的一端或上端遮光,让其另一端或下端进光或加入人工光源,经一段时间后幼体从遮光处游到有光处,吸取后将水滤去,收集幼体。这两种方法在实际生产中,一次分离的效果都不甚彻底,要想分离彻底,在增加分离次数的同时,还应选择纯度高、孵化率也高的产品。也可以采取卤虫去壳卵孵化。
卤虫去壳卵处理去壳后的卤虫冬卵其孵化率可以提高并且去壳冬卵孵出的幼虫其所含能量较之未去壳孵出的要高10%。南美白对虾的糠虾1期幼体可直接摄食卤虫去壳卵并能正常地完成变态顺利地进入仔虾期。
卤虫卵外壳的主要成分是脂蛋白和正铁红素,这些物质可以在一定浓度的次氯酸盐溶液中溶化(即化学去壳)。
①去壳液配制使用次氯酸钠配制100克卤虫卵去壳液的组成是次氯酸钠液500毫升有效氯含量按10%计海水800毫升氢氧化钠13克充分搅匀静置沉淀取上清液待用。若用漂白粉用量为250克有效氯含量以20%计海水1300毫升加碳酸钠100克充分搅和后静置沉淀取上清液待用。
②去壳过程称取卤虫卵100克在海水或自来水中浸泡1小时用筛绢网捞出冲洗干净卵色呈浅咖啡色投入备好的去壳液中卵色变为灰白继而变成鲜橙色至此去壳完成。上述去壳过程最好能在15分钟内完成因去壳过程中水温有时会上升很快超过40℃卵粒孵化会受到影响。为此必要时要采取降温措施。
③中和残氯去壳完毕后即可用150目筛绢将卵粒捞出用海水冲洗后放入1%2%的大苏打溶液内,除去残氯。卵粒也可直接投喂。
④去壳卵保存用不完的去壳卵置入饱和食盐水中保存每升水加食盐300克。为避免阳光中紫外线杀伤卵胚最好避光贮存。
值得注意的是,卤虫去壳卵孵化时,最好使用专用孵化设备,加大充气量,防止去壳卵沉底,影响孵化率。
(四)人工配合饵料
在生产中,各个场家根据本地的资源条件,选择制备了适合南美白对虾育苗的多种饵料。主要有虾片类、黑粒类、微粒类及藻粉类等。南美白对虾的人工育苗全程可以使用人工配合饵料,并能顺利培育出健康苗种。
六、幼体培育
(一)幼体的选优
由于南美白对虾在未交配情况下也可产卵,而产出的卵子不能孵化,不久即腐烂会滋生大量病菌。为了提高幼体培育存活率,必须将健康幼体与死卵及不健康幼体分开,选取健康幼体培育。通常是利用幼体的趋光性,在不充气的条件下,待死卵及弱质幼体充分沉底,用塑料勺或筛绢网捞取上浮性及趋光性好的表层及上层幼体。为了收集到尽可能多的健康幼体,上述选优过程可重复多次。为减少对育苗池的污染,收集到的幼体必须进行充分清洗以去除污物并进行药物消毒处理。
(二)饵料
南美白对虾无节幼体阶段不摄食,靠自身的卵黄进行营养。进入溞状幼体阶段开始摄食微小的浮游植物等。与斑节对虾相比,南美白对虾的溞状幼体个体相对较小,摄食大个体浮游植物的能力较弱。单细胞藻类中的小型硅藻、绿藻和金藻类的一些种类,是溞状幼体的理想饵料。溞状幼体后期,可以摄食一些小型的浮游动物,如轮虫、贝类幼虫等。进入糠虾幼体之后,以动物性饵料为主,应增加轮虫及卤虫无节幼体的投喂量。在人工育苗中,单胞藻、轮虫及卤虫无节幼体等活饵料系列是培养健康虾苗的重要条件,应尽量满足供应。在活饵料不足时,可适当补充代用饵料如藻粉、虾片、各种微囊饲料及豆浆、蛋黄等。投喂代用饵料时一定要充分充气,并采用勤投少喂的原则,掌握合理的投喂量。
(三)水温
幼体培育阶段适宜的水温为2730℃水温降至25℃以下时幼体发育缓慢。变态至仔虾阶段后可适当降低水温以配合虾苗的放养。
(四)水质
适宜的盐度为2533仔虾期后可根据需要逐渐降低盐度pH7.88.6为宜。
(五)光照
南美白对虾育苗对光照无严格要求。一般无节幼体阶段保持相对较弱的光照强度,这样有利于幼体的均匀分布。进入溞状幼体阶段以后,可适当提高光照强度,有利于生物饵料的繁殖。
(六)病害防治
1.病毒性疾病
近几年在南美白对虾的苗种生产中,经常出现不明原因的虾卵孵化率低和幼体死亡率高的现象,幼体表现为不摄食、活力下降、趋光性差甚至消失,幼体不蜕皮、不变态,甚至身体挂脏,久之成批死亡。勉强培育出的仔虾体质较弱,体形纤细,有的肠道变红,难以养活。王克行等对此做了初步研究,发现在亲虾卵巢、畸形胚胎及患病幼体内存在着一种球状病毒及一种质型杆状病毒,在仔虾体内还观察到支原体的寄生。
防治此病除对卵子进行洗卵与消毒外还必须对无节幼体进行选优及消毒排除带病毒的不健康幼体及灭活死卵排于水中的病毒避免病毒对第一期溞状幼体的感染。用23毫克/升的漂粉精消毒1分钟或1毫克/升的碘伏消毒1分钟再经消毒海水冲洗1分钟后放于消毒海水中培育。
2.支原体及立克次氏体病
病原支原体及立克次氏体。支原体呈卵形或条状近卵形支原体直径约90250纳米弯条状支原体直径为90纳米长度约4501400纳米。该病原有两种繁殖方式一种是丝状分枝支原体以其分枝末端形成球状膨大然后出现缢痕脱落母体另一种是个体较大的球状支原体以其自身细胞膜内侧为子一代个体生长附着基点向内出芽生长繁殖后代。立克次氏小体有四种细胞类型原体直径100400纳米中始体是个体最大的球状体直径500700纳米中间体是原体与中始体之间的过渡型直径300400纳米繁殖体大部分为典型的哑铃状或棒槌状的二分裂体也常出现不均等多分裂点的马蹄形、环形和多分枝的繁殖体。
症状:幼体变软,肌肉白浊,肝胰脏及肠道呈微红或粉红色,肠呈粗细不均的结节状。停止摄食,胃蠕动减缓或停止,肝胰脏腹面白膜向后侧扩延,呈黄白色,包至肝胰脏后下半部。
诊断方法由于此病常与白斑综合症病毒病并发外观症状也与WSSV病有许多相似之处确诊时需通过电镜超薄切片观察。
防治方法除按对虾病毒病常规预防措施实施外可在饲料中添加0.1%0.2%的恩诺沙星或红霉素连续投喂3天。
3.菌血病
病原:主要为鳗弧菌、副溶血弧菌、溶藻胶弧菌等。除弧菌外,假单胞菌和气单胞菌也会引起症状与弧菌病相同的疾病。
症状:患病幼体游动不活泼,趋光性差,消化道内无食物,病情严重者在静水中沉于水底不久就死亡。有些病情进展缓慢的幼体,在体表和附肢上往往黏附许多单胞藻类、原生动物和有机碎屑等污物。
诊断方法诊断时不活泼或下沉水底的幼体在400倍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可看到细菌在幼体体内各组织间的血淋巴中活泼游动在身体比较透明的地方最容易看到。当幼体个体较大透明度差时可将幼体压破后观察。
防治方法育苗池使用前应彻底干燥认真清刷并以杀菌药物消毒。消毒时应将池水放满用30毫克/升以上的漂白粉有效氯含量为30%浸泡24小时。育苗用水要经沉淀、过滤及消毒。采集的受精卵要采取洗卵及消毒措施。饵料投喂要适量并采取少量多次的投喂方式定期检查池水中的饵料量增加活体生物饵料比例。注意充气与换水工作保持水质良好。每天要多次检查幼体发育及池水水质状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治疗要及时。全池泼洒12毫克/升吡哌酸等抗菌素一天1次连泼3天盐酸土霉素全池泼洒使池水呈3毫克/升的浓度连续使用3天。在幼体饵料中加0.05%0.1%吡哌酸投喂连喂35天。
4.体发光病
病原:主要为发光弧菌和哈维氏弧菌。在我国南、北方育苗场均有此病发生,在南方虾类育苗中此病危害较大,常常可造成整池虾苗死亡。此病的发生多在溞状幼体Ⅲ期以后,与水质不良有很大的关系。
症状:患病幼体不活跃,摄食不好,死亡率较高。夜间关闭育苗室电灯,可见育苗池水发光,病情较严重者可观察到幼体体内有发光亮点。
诊断方法取育苗池水在400倍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水中有数量较多的短杆状细菌。取身体内有白点的病虾镜检可以看到血淋巴中有细菌活动。
防治方法同对虾幼体弧菌病的防治方法。另外可使用“祛光散”全池泼洒使“A型”在池水中浓度达23克/米3每日一次连用3天。“B型”在对虾溞状幼体期及蟹溞状Ⅱ期使池水达到0.40.5克/米3的浓度每日2次。对糠虾幼体、仔虾期及蟹溞状Ⅲ期以后使池水达0.81克/米3的浓度每日23次。
5.对虾幼体肠道细菌病
病原:病原为一种革兰氏阳性杆菌,无鞭毛,无动力。分类地位尚未确定。
症状从外观症状看与对虾幼体弧菌病相同。镜检可看到消化道内无食物只有淡黄色的菌团有时充满消化道图5
诊断方法:将患病幼体做成水浸片进行镜检。疾病的初期,在低倍镜下首先发现在幼体的胃部有成团的淡黄色菌落。在高倍镜下可看到菌落内的细菌排列整齐、不动,菌落的外围有一层薄膜。以后随着病情的发展,菌落逐渐增大,伸至中肠内。将幼体压破后菌落也不散开,相连成片状。在疾病后期幼体的中肠内或组织中有时有细菌游动,估计是继发性感染的其他细菌。
防治方法预防措施是做好育苗池、器具及育苗用水的消毒工作。治疗方法①吡哌酸加水溶解后全池泼洒使池水成1克/米3的浓度每隔24小时泼1次连泼3次。同时按0.05%的比例加入鸡蛋中做成药饵连续投喂3天。②青霉素和链霉素合剂各占50%加水溶解后全池泼洒使池水成合剂的23克/米3的浓度每12小时泼一次连泼35天。同时投喂上述吡哌酸药饵连投35天。
图5 幼体肠道细菌病
6.对虾幼体屈挠杆菌病
病原病原初步鉴定为屈挠杆菌菌体细长大小为17.635.3微米×0.81.0微米。有34个弯曲革兰氏染色阴性能滑行运动。
症状:患病幼体活动能力很差,附肢及体表上附有大量细菌,在静水中下沉于水底,会造成幼体死亡。患病幼体消化道内无食物,但体内未发现细菌。
诊断方法:选活动能力较差的幼体做成水浸片,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幼体附肢、体表上附着屈挠杆菌,特别是在头胸部附着量更大。菌体一般用一端附着于幼体体表,另一端游离,有时脱落后在水中滑行运动。
防治方法预防此病的主要方法是幼体培育密度不要过大投饵量要适当保持池底清洁和水质优良。治疗时全池泼洒吡哌酸使池水成2.0克/米3的浓度泼1次24小时后就可痊愈。
7.真菌病
病原病原为链壶菌属、离壶菌属和海壶菌属的真菌。链壶菌的菌丝有分枝偶有分隔全实性细胞壁薄直径为7.540微米。菌丝成熟后从菌丝上长出细长的排放管穿过虾外壳伸到宿主体外。排放管长37500微米直径为410微米顶端形成一个直径为22.572.5微米的顶囊顶囊内有许多大小为10微米×12.5微米的肾形游动孢子。游动孢子排出后附着到新的宿主上长出新的菌丝。链壶菌的适宜生长温度为2535℃。离壶菌、海壶菌大致与链壶菌相似但均不形成顶囊游动孢子在孢子囊内已充分形成通过排放管端的开孔直接排放于水中。
症状受感染的卵很快就停止发育不会孵化。受感染的幼体开始时游动不活泼逐渐下沉于水底不动仅附肢或消化道偶然动一下。一般在发现疾病后24小时以内卵和幼体就会大批死亡在死亡的宿主体内充满了菌丝图6
诊断方法:将卵或游动不活泼的幼体做成水浸片,用显微镜检查很容易看到菌丝,特别是在比较透明的甲壳边缘和附肢部分。如果要鉴定真菌的属名,必须通过观察孢子的形成方法和排放管的形态。
图6 感染真菌的虾卵、溞状幼体
防治方法育苗池及用具在使用前要彻底消毒孵化及育苗用水要严格过滤消毒收集的受精卵及幼体要经过清洗及消毒后方可布池。全池泼洒氟乐灵使池水成0.010.1克/米3的浓度。全池泼洒克霉灵使池水成12克/米3的浓度连用3天。制霉菌素810克/米3全池泼洒连续用12次。
8.丝状细菌病
病原:以毛霉亮发菌为多见。
病状:该菌附着后,使卵子不能继续发育,幼体活力减弱,停止发育,蜕皮困难,最终沉底死亡。镜检时可看到大量菌丝附生于幼体体表或鳃丝上。
防治投喂适量的、营养丰富的饲料适当调整水温保持水质清净加大换水量促使幼体尽快发育蜕皮。此外全池泼洒0.5克/米3漂粉精或0.50.7克/米3的高锰酸钾也有一定的疗效。
9.缘毛类纤毛虫
病原:原生动物缘毛类纤毛虫,主要有钟虫、聚缩虫、单缩虫、累枝虫等。
病状游泳迟缓妨碍摄食生长减慢蜕不下壳最终下沉死亡。镜检时可看到大量虫体寄生于幼体体表或鳃丝上图7
防治保持水质清新早期发现时迅速更换新水卤虫及其他活饵料投喂时要消毒杀灭纤毛虫投喂适量的、营养丰富的饲料。可根据幼体的不同期别使用甲醛20毫升/米3硫酸奎宁5克/米3制霉菌素500万单位/米3水体。
图7 对虾聚缩虫病
10.黏污病
发病的育苗池一般密度过大幼体发育缓慢投饵量大水中污物多水质浑浊。镜检患病的幼体附肢及尾部刚毛上黏附大量的有机碎屑呈淡黄色并有单胞藻和鞭毛虫类的原生动物附着或鞭毛虫类的原生动物在体表活动图8
图8 对虾溞状幼体黏污病
可用0.8毫克/升高锰酸钾全池泼洒34小时后大换水。一般泼洒1次或第2天再用一次可治愈。
11.气泡病
幼体身体表面、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出现气泡的病症,皆称气泡病。该病起因于溶解氧过饱和或氮气,死亡率比较高。
该病多发生在高温、强光照、饲育水中藻类浓度过大pH过高的条件下由于空气突然呈过饱和状态多余气体难以立即从水中逸散所致。因而当估计到可能发病时应立即加强换水、通气、遮光、降温等。以上措施是目前生产中防止气泡病最有效的手段图9
图9 患气泡病的对虾溞状幼体
12.畸形症
孵出的幼体出现畸形主要有头胸甲的刺或缺或短小或颚足外肢的游泳毛发育不全在静水条件下畸形个体很难上浮应进行淘汰图10。畸形的出现可以认为有以下原因①亲虾捕捞、运输及以后管理中有问题比如亲虾培育和暂养期间水温变化较大可导致畸形。②水中重金属离子超标也可引发畸形此原因引起的畸形可在水体中保持25克/米3EDTA-2Na防治。
图10 对虾幼体畸形
第三章 南美白对虾的养殖
一、主要养殖方式
(二)半精养
这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半集约养殖模式是1993年前我国对虾养殖的主体模式其基本原理是建立一个适合对虾生长的生态环境。现在虾塘面积一般在2000030000米2产量一般为50100千克/667米2。在具体运作中要增大蓄水面积适当加高水位至1.52.0米减少换水量投放健康虾苗控制放苗量一般1530尾/米2严格清池适度肥水努力发挥基础生物的生态调控作用和饵料效果提高投喂饵料的质量严格控制投饵数量科学规范进排水使进排水严格分开、循环利用等严格水质管理综合运用势能、机械如增氧机、化学、生物等行之有效的水质调控手段抓好健康管理和综合防病的诸项措施。
(三)精养
1.高位池塘养虾模式
高位池养虾投喂人工配合饵料且对饵料质量有较高的要求。池塘面积较小一般在130010000米2要求虾塘能够完全排干水深2米以上设有进、排水系统、排污及增氧设备建蓄水池池底铺地膜。精养虾塘的放养密度较高一般在3075尾/米2产量300600千克/667米2高者可达1000千克/667米2以上。
2.工厂化养殖
虾池一般为在陆地修建的圆形或跑道式水泥池面积一般在3001000米2能自动排污充气常流水日换水量可达100%300%。此方式的放养密度大一般250400尾/米2产量一般可达35千克/米2。德国Mega Fisch公司室内高密度养虾产量可达13千克/米2以上。我国的广西、海南、山东等地也进行了工厂化养虾王克行2001年在3个0.7×667米2水泥池中养殖南美白对虾平均产量2.57千克/米2最高产量为3.86千克/米2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2002年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进行了“封闭式、循环水、健康养虾新模式的研究”平均产量为1376千克/667米280%以上的养殖用水循环利用,所排废水达到国家二类水质指标要求。不过,此种模式,投资成本高,技术含量高,风险也大。
在我国的华南地区年养殖23茬甚至4茬浙江以北地区年养殖12茬。近几年养虾投入加大养殖方式由粗养向精养、集约式发展。投喂配合饵料饵料系数低的为0.9一般为1.11.3每667米2利润达数千元至1万元以上。高产、高效益刺激了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和投苗量大幅度增长。
二、池塘养殖
(一)场地的选择
1.养殖场地的选择
养殖场地应选择风浪小潮流畅通、海水交换好容易排灌的中潮区并且不受暴雨、台风及工厂排污影响的海区。场地环境符合GB/T 18406.4-2001的要求。水源应符合GB-11607的要求。养成水质符合NY-5052的要求。
同时还应注意苗种与饵料资源较丰富,技术、劳力、物力充裕,通讯、交通方便,电力、淡水供应充足,建场省工省料。
对养殖密度大,已超过海区的负荷能力,使海水富营养化,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的地区不能继续建场。
2.场区总体布局
一个规模化的养虾场,在规划设计中应以虾池为主体,还要充分考虑进排水系统、扬水站、蓄水沉淀池、虾苗中间培育池、供电设施、冷藏保鲜车间、饵料加工车间、贮存车间、化验室等。总的原则是:各类设施应相对集中,便于管理,又互不干扰。合理利用自然条件,力求节约能源和劳力,降低养虾成本。
一个虾池群体应该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进、排水应严格分开,其出、入口的间隔越远越好。虾池的总体排布多呈“非”字型。
在水源的供给上应力求利用潮差纳水以降低能耗,所以半精养虾池多在潮间带建池,并根据各地的地形和海况特点,正确处理节约能源和保证虾池安全的关系,合理选定在潮间带的具体位置。养虾池的位置不应建在靠近低潮线或面向外海,应留出一定缓冲地带,以防大坝受到风浪的侵蚀。在南方地区,这种缓冲地带上的红树林不应清除,有条件的地方,还可种植红树,以增强缓冲效果。为提高产量,减少污染和疾病发生,并保证虾池安全,国内外养虾者还选择在潮上带建造小型精养虾池,完全依靠机械提水。我国琼、粤地区称“高位池塘养虾”。
在同一海湾内养虾场不能过于集中有人对半精养对虾养殖区养虾期间排水量和区域海水净化量进行了初步测算认为养虾面积一般不应超过海湾可养面积的8%10%。超负荷养殖必将带来区域的富营养化,破坏了生态平衡,使虾病频发,养殖效率下降。
(二)养成池的建造
1.池塘建设
1半精养虾池的建造 目前我国半精养虾池多系20世纪80年代开始相继建成结构基本合理在发展中国家对虾养殖业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在今后对虾养殖业的发展中也不失为较好的模式之一。
①池型和规格:鉴于多数对虾类有沿池边环游和分布的习性,建池时在相同面积条件下,应适当增加其边长,以避免对虾过于集中,故半精养虾池多取长方形。且流水畅通,建设施工也较容易。
池面积以2000030000米2宜一般不应超过60000米2。池水深以1.52米为宜。因半精养虾池多无充氧设施水深超过2米易影响风力充氧的效果。池水过浅小于1.2米),水体理化因子如水温、盐度受外界干扰过大,影响对虾生存和生长,且减少了水体,降低了土地的利用率,提高了建池成本。
②堤坝、水闸和环沟:在潮间带尤其在其中、低潮区建起的虾池群体,为了保证不受风浪袭击,必须修建防潮大坝,并在其合适的位置上修建进、出水大闸,作为供排水的通道。
防潮大堤也称主堤应设在能保证堤内养殖水面可以充分纳潮的合理位置。其高度要求为坝顶不允许越浪一般取平均高潮位以上1米。坝顶宽度应根据坝的结构、施工条件及交通要求坝顶可通车车辆的大小来确定一般大于56米。大坝的坡度迎海外坡一般为1213内坡11.512大坝迎海面外坡一般以插条石护坡。
虾场总进、排水闸是虾池群体进排水的咽喉是关键工程之一应选在压缩性小、承载力大的坚实的地基上。进、排应远离分设力求水源少受自身污染。总排水闸应建在养殖场最低处闸底低于总进水闸底的0.30.5米,但不低于历年最低潮位。总进水闸应建在方便进水,又远离排水闸处。
作为单个半精养虾池池堤一般为土质。顶宽23米坡比12。有的用水泥板护坡。堤顶高度一般高出虾池正常水位0.5米。
长方形或长条形的虾池进、排水闸各12个相对分设在短边上。进排水闸的闸宽应一致一般为1.2米。
池底多设环沟沟宽68米深0.30.5米沟壁坡度为11.512。环沟距池堤坡脚应大于10米。环沟不但增加了养殖水体还为对虾提供了避暑、避寒的场所。同时环沟挖出的土正可作为建坝的土料。
提水和输水设施:半精养虾池多采取潮差纳水和机械提水相结合的方式。建在潮上带的虾场,完全采用机械提水。
由扬水站的水泵将海水从引潮沟抽入蓄水池或进水渠渠首的出水池内。扬水泵宜采用低扬程、大流量的轴流泵或混流泵。扬水泵的安设位置以长远、安全、水质好、汲水时间长为宜。水泵日提水量应达到养殖池总蓄水量的10%20%。
为保护水源保证养殖用水质量预防病原传播在集中的对虾养殖区需要建设进、排水渠道协调各养殖场、养殖池的进、排水。进水口与排水口应尽量远离。新建虾场的排水口不得设在已建虾场的进水口或扬水站附近。根据水力学原理设计进、排水渠道的断面避免因流速过大冲损渠道或因水量过大溢出渠外。排水渠除考虑正常换水量需要外还应考虑暴雨排洪及收虾时急速排水的需要所以排水渠的宽度应大于进水渠其渠底一定要低于各相应虾池排水闸闸底30厘米以上。
2精养虾池建造 对虾精养虾池单池面积一般在13000米2以下。因对虾密度大池小水深2.03.0米对虾分布相对均匀。从池水合理流动及除污的角度考虑池形宜为正方形且四角成弧形也可为圆形。池壁铺设平面板或混凝土结构。池底平坦铺设地膜或混凝土结构不设环沟底四周略向中央倾斜。排水孔宜设在池中央由铺设在池底面以下50厘米左右的多条0.1524米硬质塑料管道排水。排水管池中央处连接有多个筛孔的盲管,对虾小时可以筛绢网封住,以免对虾逃逸。
排水管出口以连通器形式设在池堤之外以控制水位排出池底污物图11
长方形的虾池可以用设在短边上的排水管或排水闸门排水。池底倾斜方向不在池中央而在排水管(闸)的一边,以便于池水全部排出。
增氧机是精养虾池必备设施具增氧和动水双重作用。其布设位置应与池形配合以使池底尽可能大的面积无污物并避免搅起已沉积的废物。一般每池设4台功率12千瓦的水车式增氧机分设在四个池边距斜坡35米处环形排列车轮动水方向与池堤平行向同一方向顺时针或反时针转动以搅动池水使污物向池中央聚集以便于排出。在无电源地区可选用柴油机带动的增氧设备。每个养殖场必须设置备用发电机保证全天候不断电。
图11 排水孔设在中央的小型精养虾池
增氧机还可取钢梳式、叶轮式、充气式、喷水式等。但不同的增氧机动水方向不同,应根据虾池构造及相应排水方式而合理选用。
在底质差如池底污染或酸性土质或池水渗漏的虾池可在池底面铺上地膜。这种方法在泰国、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采用较多。中国海南省1998年采用地膜养虾面积达10公顷以上每公顷生产斑节对虾45009000千克。现在海南、广东、广西及其他南美白对虾养殖省区皆开展了地膜养虾。
铺设地膜的虾池单池面积130010000米2池深2.5米水深1.82米堤坡约11.5,池底要夯实,地膜厚而坚固,接口以缝纫机缝合(人工热黏合),铺满整个池底,并在池堤上压固,且与池底的增氧机水泥座充分黏合、封闭,严防漏水。膜上不放置任何物品,施肥后,藻类可长在膜上,形成藻床,使对虾生长良好。地膜式虾池排水也可以虹吸法将老水连同污物排出。
精养池的进水更要经过严格处理。应设蓄水池蓄水池具蓄水、沉淀、生物净化等多种作用。蓄水池对控制虾池环境十分有利尤其在水质不稳定或间歇供水的地方更为重要。精养蓄水池蓄水量应具有全部养殖所需水量的30%以上。提水设备的功率要求为能在46小时内把蓄水池注满。设置较大的蓄水池是预防病毒性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供水渠道容量宜大些可使水在供水渠道里得到沉淀、净化浮游生物在其内繁殖生长化肥或生石灰等也可在渠道中使用。尤其是当蓄水池水情有变不宜使用时水渠可起到暂时取代蓄水池的作用。也可铺设大口径水泥管道从低潮区将海水引入岸边的大口贮水深井再用电泵将海水提到进水渠道。供水渠道的高程应适当高些以使海水自流入虾池。排水渠道应比虾池最低点低3050厘米以便自流排水。废水最好经过处理后再排出虾场。可建废水处理池其面积一般为养殖池面积的8%10%。
2.虾池改造
由于近年来病毒性虾病的大量蔓延使中国已经开发的大量虾池及所确立的面积2000040000米2、每667米2产虾100千克左右的半精养模式经受严峻的考验。虾农根据各自的情况在原建的虾池上调整了养虾技术创造了新的经验。有的保留原虾池设施不变适当降低了集约化程度采取少放苗少换水少投饵乃至人工生态系的养殖方式降低成本提高了效率减少了病害的发生有的走集约化的路子把大池改小以充氧代替部分换水加大投入和管理高投入、高产出。
在虾池改造中多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适当减少实有养虾面积,在原建的虾池中增大蓄水面积,拿出部分虾池作为蓄水池,蓄存、稳定和净化水质,供养虾使用。二是将原来的虾池分隔改造,大改小,浅改深,增设充氧机,变半精养为精养。三是改善虾池周边环境,进排水进一步分开,并增大储水面积。有条件的要做好排污处理。将排出的污水集中,沉淀消毒处理后排出场外。水源缺乏的地方,废水经处理后可引入蓄水池,以备再用,建立封闭式循环水养虾模式。四是充分挖掘淡水水源,利用一次提前蓄存的海水或盐碱地地下渗出的高盐水,加淡水逐渐淡化,以供养虾使用。淡水可利用河水、水库水或地下井水。使用前必须进行严格勘查分析,避免造成污染。
3.蓄水池
蓄水池为存储养殖用水之用经沉淀、净化降低病原微生物及病原体数量改善水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因子参数使其达到对虾需要的养殖池用水标准。当水源水质经常发生变化如水源水质较差水源水供应较为困难需要调配盐度或采用循环用水蓄水池更是必需设施。通常蓄水池水容量为总养殖水体的1/3。为处理水方便35个养殖池可配备一个蓄水池。蓄水池尽量使用纳潮方式进水以节约能源。但也应有提水设备这是为了增加可纳水的时间尽可能多纳入水质较好的水提高水位。蓄水池内可放养少量滤食贝类、鱼类适当繁殖水草、挺水植物等。在疾病流行期蓄水池进水后应先用消毒剂处理。蓄水池必须有排水闸保证能完全排干以利每年清污消毒。蓄水池应设渠道或管道与养殖池相通用水泵向养殖池供水水泵的功能应与渠道或管道配套。
4.养殖废水处理池
如果采用循环式用水方式,养殖池的水排出后,应先进入处理池,经过净化处理后,再进入蓄水池。采用有限水交换系统用水,养殖后的废水,应经处理池净化处理后,排入排水沟。
5.设置防蟹屏障
在滩涂蟹类比较多的地区为防止携带白斑综合症病毒的蟹类进入养殖池传染病毒可在每个养殖池堤上围置高3040厘米的光滑塑料膜或薄板或密网作为防蟹隔离墙。
(三)养殖用水及养殖程序
1.养殖用水
现在一般养殖模式是放苗前向养殖池注满清洁的基本上没有病原的养殖用水后或养殖池注满水经消毒清野处理以后在放苗后的养殖过程中不再进行大水量交换。养殖用水流程为水源—蓄水池—消毒过滤—养殖池—废水处理池—海域。养殖前期、中期不换水为保持水位只添加水不排水。力求使用水质调控技术如使用增氧机、水质改良剂、有益微生物和调控单细胞藻类等措施保持良好稳定的水质。如水环境出现恶化必须换水时使用蓄水池水少量添加少量排放每天换水量不超过10%。养殖排、换水最好是和处理池、蓄水池相配合,循环使用排出的养殖池水。养殖用水要经过蓄水池沉淀、净化处理,或根据养殖使用水源状况作物理、化学等不同方式处理后,循环使用。经济简单循环式用水模式的流程为:水源—蓄水池—消毒过滤—养殖池—沉淀池—生物净化—消毒—过滤—养殖地。
在盐度较低的海区可利用冬季病原微生物比较少的季节储蓄海水在蓄水池长期沉淀蓄水净化。放虾苗前如盐度不超过32可作为养殖用水。如养殖水源的海水盐度在30以上为预防长期储蓄盐度升高可在养殖对虾放苗前一个半月将蓄水池清池后纳满海水经过两周以上净化供养殖池使用。在地表淡水丰富的地区可利用淡水调节养殖用水盐度。在养成期使用低盐度水有利于预防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
2.养殖程序
对虾养殖周期一般需要5个月左右。基本的养殖过程为水源进入蓄水池经沉淀、消毒、过滤后进入已消毒的养殖池首先肥水繁殖基础饵料然后放苗经过70120天养殖即可收获。收获时排出的养殖废水经沉淀净化处理达到排放的水质标准后排入海区。准备进入下一个养殖周期首先将收虾后的养殖池内积水排干然后封闭进行清除养殖场、虾池污物及杂物维修堤坝、渠道、闸门等清洗虾池底表泥沙并翻晒池底进行养虾池消毒后开始养殖。
(四)放苗前的准备工作
1.池塘的清整
1清淤 除新建池外,所有虾池(包括蓄水池)都要清淤。在收虾结束后将水排干,普查池底情况,曝晒一段时间后(表层干硬龟裂即可),采用机械或人力将淤泥清走。
2清理池底 清淤后用人工方式将池子耙一遍然后进一层水盖过全部池底放置35天后放掉。随后采用边进边排并同时用人工耙底土的方式进行清理作业使池底剩余的污物随水流出有条件的地方也可采用放开闸门使随自然潮汐冲洗的方式可节省人力。同时进行池坝、投饵台、进排水口处的整修工作。池底清理完毕后放水晒池直至放苗前一个月。
对于酸性土或潜在酸性土的池底,必须对土质进行改良。
3药物清塘 经修整后的池塘,还须进行清塘消毒,以杀灭南美白对虾养殖的病原体和敌害生物:捕食性动物,如凶猛鱼类及大型甲壳类等;竞争性生物,如争食性鱼类、小型甲壳类及争夺养分和生存空间的丝状藻类、水草等;致病性生物,如细菌、真菌、病毒及病毒的中间宿主等。
药物清塘的时间一般在放养前3040天进行。
目前,生产中常用的清塘药物有生石灰、含氯消毒剂(漂白粉、漂粉精和次氯酸钠等)、茶子饼、鱼藤酮等。水草特别多的池塘,也可采用除草剂清塘。
生石灰清塘生石灰不仅能杀死杂鱼、杂虾、病菌及寄生虫而且还可改良池塘底质是一种很好的清塘药物清塘时使池塘水深保持在510厘米每立方米水体用优质石灰375500克可干撒也可用水化开后趁热全池泼洒凡在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池堤处都要泼到并要泼得均匀。最好在泼后第二天再用耙子将塘泥和石灰搅和一遍以充分发挥石灰的作用。药性消失时间为710天。
含氯消毒剂清塘含氯消毒剂对于原生动物、细菌有强烈的杀伤作用故可预防疾病并可杀死鱼类等敌害生物使用时加水溶解然后全池泼洒泼洒方法同生石灰。使用用量为1520毫克/升有效氯。药效消失时间为12天。
茶籽饼清塘其主要杀伤鱼类及贝类等使用时将茶籽饼粉碎后用水浸泡数小时按每立方水体1520克的用量连水带渣全池泼洒12小时即可杀死鱼类药性消失时间为23天。
鱼藤制剂清塘:鱼藤制剂内含有的鱼藤酮对鱼类有强烈的毒性,对甲壳类毒性却甚微。
鱼藤酮乳油又称鱼藤精清池一般用含鱼藤酮5%的鱼藤精每立方米水体施药12克。但由于该药有效成分不稳定陈旧药品药效下降因此使用前应进行药效试验决定用量。
鱼藤根粉含4%5%的鱼藤酮清池时每立方米水体用干粉45克稍经浸泡后连水带渣一同撒入池中。本品价格便宜保管及使用都较方便是较理想的清池药物。同时鱼藤的鲜根也可用于清池并且其效果比干根还要好小根比大根效果好。使用时应将根切成小块在水中浸泡边泡边砸砸过再泡使鱼藤酮尽量浸出12天后把溶液洒于池中。每立方米水体用量鲜根比干根要酌情增加。
综上所述药物清塘还应注意以下事项先进水3040厘米放置35日使池底存留物质包括处于休眠保护状态的动植物被海水充分浸润清池应选择在晴天上午进行可提高药效清池前要尽量排出池水以节约药量在虾池死角积水边缘坑洼处洞孔内亦应洒药清池后要全面检查药效如在1天后仍发现活鱼应加药再清注意药性消失时间并经试验证实池水无毒后再放虾苗。
2.进水及饵料生物的繁殖
清塘药性消失后就可开闸进水。为防敌害生物入池须用80目筛绢滤水。注入塘内的水源应未受污染不含有害元素盐度为1634pH7.88.6溶解氧5毫克/升以上进水水深约为7080厘米。有条件的应对入池后池水用含氯消毒剂等消毒处理杀灭水中病菌。
池塘进水后,还需施肥培育虾苗的饵料生物。实践证明,施肥培养饵料生物并在池塘中移植桡足类、端足类(如蜾蠃蜚)、藻钩虾、拟沼螺、伪才女虫、卤虫等,可大大提高南美白对虾的苗种成活率,并可降低养殖费用。因此,饵料生物的繁殖是南美白对虾养殖中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基础饵料生物是指养虾池内自然生长以及人工移植后繁衍的各类对虾饵料生物的总称。通过采取向池中施肥、添换水甚至投喂一定食物等手段,创造有利条件,促进这些生物不断繁殖、生长,通常称为基础饵料生物的培养。在基础饵料生物的移植前,需对饵料生物进行检测,检测呈阴性的物种再移入池中培养。在养虾池中提早培养基础饵料生物,是充分利用池塘的生产力,解决对虾前期饵料,降低生产成本,促使对虾快速生长和减轻水质污染,预防虾病发生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技术措施,也是养虾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工艺环节。基础饵料生物可分为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两大类。前者主要是浮游植物、滤食性桡足类、卤虫、各类无脊椎动物幼虫、箭虫等;后者主要包括多毛类(如沙蚕)、端足类(如蜾蠃蜚)、有孔虫和微小型底栖生物群落等。
繁殖饵料生物的时间一般从放苗前1个月左右开始也可根据当地水温高低、水体的“肥瘦”情况及饵料生物的繁殖特点等灵活掌握。目前采用的方法一般是在清池后首先进水6080厘米而后向水中施肥促使单细胞藻类及桡足类等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放苗时使池水透明度稳定在3040厘米水色呈黄绿色、黄褐色等。肥料有发酵的鸡粪、牛粪等有机肥和硝酸铵、磷酸二氢钾等无机肥。新建的虾池以施有机肥为主每667米2可施2030千克。宜分23次投入施前需经过充分发酵以免污染池底老虾池则以施化肥为主每次施氮肥浓度为24克/米2磷肥0.20.4克/米2前期每23天施肥一次后期710天施肥一次。当池水透明度达到30厘米以下时停止施肥。有机肥具有肥效发挥慢但肥效期较长的特点。无机肥虽然肥效快但持效期较短。因此为了保持池内水色的稳定可采用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的施肥方法。
值得指出的是虾池中繁殖的单细胞藻类有些可被对虾直接摄食利用同时在养殖过程中也始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好处至少有三首先是单细胞藻类可直接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将营养盐等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生物被浮游动物等所食而这些动物又是对虾的优质饵料其次是可吸收氨氮和二氧化碳等代谢产物放出大量氧气增加池水的溶氧量通常虾池水中溶氧含量的90%左右是由单细胞藻类产生的改善池水环境这是对虾赖以生存和旺盛生长的重要保证第三是减少池水的透明度为对虾的栖息与生长创造比较安静的隐蔽环境等。陈1992报道金藻还可抑制弧菌的生长。因此可以说进行光合作用的单细胞藻类是养殖池内维持生态平衡、改进环境质量和提供其他饵料浮游动物营养所必需的池水中维持一定密度的单细胞藻类对养殖有利。一般认为透明度保持在4050厘米比较适宜。但在不少海域由于富营养化等原因海水内单细胞藻类的组成和比例发生了很大变化有时候有毒的赤潮种类——甲藻类的裸甲藻、膝沟藻等会占有优势它们对养殖对虾有毒害作用。因此在纳水时特别是首次纳水时一定要提前做好海水生物构成的监测防止盲目进水。一旦这些种类在池内形成优势必须将其排掉重新纳水施肥培养有益种类。
池水的颜色和透明度常作为反映浮游生物组成和生物密度以及海水质量好坏的标志。例如硅藻类为优势种时水体常呈褐色和黄褐色绿藻类为主时呈鲜绿色和黄绿色金藻类为主时则呈金黄色。这些颜色通常被认为是较好的水色应通过施肥和添换水等措施加以维持。施肥量和进水量的大小及次数生产中主要根据水色和透明度适当加以调节一般宜少量多次。不同的单细胞藻类的生长繁殖速度与水体内的氮、磷比例有密切关系。如一般认为氮磷之比为20301时能促进硅藻类的大量繁殖而11时则能促进鞭毛藻包括有毒甲藻的繁殖。为了防止后一种情况的出现在施肥时磷的比例不宜过大。如果施肥繁殖后正常的水色突然变清或出现异常水色可能是由于繁殖过度环境变恶有些单细胞藻类死亡下沉所致此时应彻底更新池水重新施肥繁殖。也可从邻近水色较好的池塘分水接种以缩短培养时间。
对于南美白对虾的淡水养殖应选用淡化至盐度13甚至盐度1以下、体长1厘米左右的虾苗对池水最好进行矿化处理适当调节盐度且放苗前最好试水。
3.底质改良
养虾先养水,养水先养土。众所周知,只要养虾,虾的排泄物、残饵和生物尸体就不可避免地积聚池底。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生活污水的排放,养殖海区的富营养化,也使池底容易污染。加上长期的养殖,抗生素类药物和各种消毒剂的广泛使用,也容易造成污染。以上污染源的存在,以及养殖时间的延长,底质污染就越来越严重,养虾就越来越困难。通常新开挖的虾塘,往往第一年养殖成功,但到了第二年,或更后的时间,发病率就越来越高,底质污染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20世纪90年代初以前养虾是采用大排大灌的方法只要有潮水进塘每天都实行排水和进水投喂的饲料也是鲜杂鱼虾之类饲料养虾也取得成功虾病流行危害程度小。但至今天情况却完全不同如果现在养虾也是采用以上方法多是要失败的因为现在的底质和水质等与当年完全不同。
以改良底质为中心的水质管理是当今养虾的最关键技术之一。虾池水质的变化通常由底质变化引起。水质变坏首先表现在池水中有毒物质如氨氮、硫化氢和亚硝酸盐等含量的增加pH和生物耗氧量超出正常范围溶解氧下降饵料生物数量减少有害生物如夜光虫、鞭毛藻数量增加。产生以上现象的根源是池底有机物沉积过多因得不到充分氧化而产生有害物质。换水只能改善池水而不能改善底质和消除产生有害物质的根源。改善水质首先要减少有机物的沉积增加溶解氧逐步消除沉积物。
以往改良底质的方法通常是使用各种消毒剂和抗菌素药物,而且用药量越来越大,但对改良底质和防治病害发生,作用不大。这是因为这些药物不仅将有害的病毒病菌杀死,而且也把有益微生物杀死。因为虾在健康状态时,在其内外环境中存在着一个相对稳定的微生物优势种群,组成正常的微生物群,既参与宿主的“生理系统”活动,又能很好地促进有益菌的生长,抑制有害菌的增生,形成抵御致病菌的第一道防线。此种状态的“合理共存”,同时又受生态环境中诸多理化因子和致病因素的影响。在常态下,虾、微生物和生态环境三者构成一个“动态平衡”,在一定的允忍范围内,此种平衡有相对稳定性,虾不易发病。而使用上述药物后,使水体、虾体表及体内有益微生物遭到破坏,降低或失去免疫力,病原体便突破首道“防线”,侵入体内,导致虾发病。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改良底质的方法,多是利用微生态学原理,使用新型的微生物制剂。目前在市面上使用最多的是光合细菌和各种微生物制剂。光合细菌放在虾塘中,能迅速消除水体中氨氮、硫化氢、有机酸等有害物质,改善水体质量,平衡酸碱度。微生物制剂包括有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草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多黏芽孢杆菌、乳酸杆菌、乳链球菌、假单胞杆菌、亚硝化单胞菌、硝化杆菌、硫杆菌等,是能利用有机物而对对虾无病原性的有益细菌。有益性细菌进入虾池以后,发挥其氧化、氮化、硝化、反硝化、硫化、固氮等作用,把虾的排泄物、残存饲料、浮游生物残体等有机物迅速分解为二氧化碳、硝酸盐、磷酸盐、硫酸盐等,为单细胞藻类提供营养,促进单细胞藻类繁殖和生长,同时自身迅速繁殖而成为优势菌种,抑制病原微生物的滋长。单细胞藻类的光合作用又为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微生物的呼吸、虾的呼吸提供氧气。循环往复,构成一个良性的生态循环,使虾池的菌相与藻相达到平衡,维持稳定水色,营造良好的水质条件。
有益细菌进入池塘中形成优势种群才能发挥其独特功效。一般在肥水时开始投第一次每次一般为每667米2施1千克以后每隔1520天投0.5千克在收虾前15天停止投放。在投放时应注意的是它是有生命力的活性微生物若池塘消毒施消毒剂时应在施消毒剂后57天再投放。在特殊情况下例如虾有病需要施消毒剂。在使用消毒剂后57天补施一次以维持池中有足够的有益细菌维持水中的生态平衡。有益细菌施用时应开动增氧机搅水23小时以使其均衡分布利于培养优势菌种。
(五)放苗
2.虾苗质量
应挑选体长1厘米以上、活力强的健康幼虾作为苗种。在选购虾苗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虾苗的质量做简单的鉴别
1选用不带病毒之虾苗 据张吕平等报告20042001年2月至2002年6月华南沿海南美白对虾虾苗带WSSV病毒率31%带TSV率为46.7%,因此,最好能将虾苗送有关部门进行检测,选用不带病毒之虾苗。
2发育状况 好的虾苗大小均匀,身体粗壮,无畸形。品质差的虾苗大小差异悬殊,身体消瘦或明显弯曲。
3活力情况 健康的虾苗活力强,沉底性及附壁性好,无侧倒现象,流水状况下自主性好。不健康的虾苗活力差,有侧倒现象或游动异常,自主性差。
4体色 健康的虾苗身体透明,体表光洁,肝胰脏颜色淡黄。不健康的虾苗体色异常(发红或白浊),肝胰脏颜色苍白或深黑。
5摄食情况 健康的虾苗肠道粗壮,无间断。不健康的虾苗肠道较细,有间断。投放少许饵料时,健康的虾苗反应敏感,有抢食现象,不健康的虾苗反应不敏感。
6耐干力情况 从育苗池内随机取出若干尾虾苗用拧干的湿毛巾将它们包埋起来10分钟后取出放回原水如果虾苗存活则是优质苗。
一般育苗场出售的商品虾苗均为小苗最好经过暂养使其达到23厘米后再放于养殖池中进行养殖。
3.虾苗运输
短途采用敞口帆布桶桶内装育苗用消毒海水1/3也可加入12克/米3的抗菌素。一个0.1米3容量的帆布桶在不充气时可装1厘米体长的虾苗10万尾如果充气可以加倍。水温23℃左右时6小时内成活率几乎可达100%。
长途运输用聚乙烯薄膜袋法。一个容量10升的袋内装消毒新鲜海水1/4可加抗菌素0.51毫克/升充氧3/4放0.81.0厘米的苗种500010000尾扎紧。气温23℃上下10小时成活率几乎可达100%。
4.虾苗计数
带水容量计数法将虾苗集中在已知容量的大桶内加水至预定刻度将虾苗搅匀后迅即用已知容量的烧杯自水中层或不同位置取样3杯计数根据容器与取样水量之比求出全桶的虾苗总数。
无水容量计数法:利用带有小孔的专用计数杯计数。方法是先将虾苗集于网箱或小水槽内,计数时用捞网捞取一杯虾苗,计数每杯的虾苗数,为准确可连取三杯,求出每杯的虾苗数,再以此杯为量具,量出所需的虾苗数。我国南方多采用此法。
带水重量计数法定量前先取10克左右的虾苗计数计算出每克的虾苗尾数。计数时可用容量10千克左右的水桶带水称取58千克再用捞网捞取虾苗沥去水分倒入桶内称取重量减去桶及水重即为虾苗重量。根据所取样标数计算出全桶内虾苗数。
无水重量法计数法:先称取一定重量的虾苗,用湿毛巾吸去水分,计数。然后用同样方法称出全部虾苗的重量,计算出虾苗总量。此法多使用于较大个体的虾苗。
5.虾苗入池
南美白对虾的幼虾从高温向低温、从低盐向高盐突然转移的适用能力较弱因此要提前调节水温和盐度。购苗单位应提前向育苗单位提出购苗计划提供欲放苗池的水温、盐度和pH等情况育苗单位应据此在仔虾期逐渐调节。由于育苗单位与购苗单位的地区差别育苗单位对水温、盐度的调节不能够完全满足购苗单位的要求所以运苗时也要注意调节温度运到目的地后可以采用逐级换水法调节。最后海水养殖放苗时温差不超过2℃盐度差不能大于5pH相对稳定。
对于淡水养殖要杜绝育苗场在南美白对虾出售的35天内以每天58甚至更高的梯度递减盐度至12后便作为淡化苗出售给养殖业户因为这种苗的放养成活率较低。通过南美白对虾的苗种淡化试验得出幼体淡化盐度幅度不宜过大。盐度在溞状幼体期不应低于25糠虾期不宜低于20仔虾期以每日3个盐度的幅度淡化效果较好。在淡化过程中南美白对虾在盐度5向1的过渡过程中淡化幅度宜低不宜高否则死亡率很高。养殖业户在选购淡化虾苗时应选择在盐度1以下水中稳定培育3天以上的虾苗用于养殖。否则须在暂养池或养殖池中加入出盐前的卤水或海水素调节适宜的盐度。
放苗时要选择风和日暖、水温高于18℃的天气在上风方向使虾苗缓缓进入池水中。
(六)中间培育管理
用于中间培育的虾池应配备足够的充氧保温设施,管理技术参照养成期并采取比养成池严格的管理方式。具体为:
1.放苗前的消毒要进满水进行用浓度为50毫克/升的漂白粉浸泡23天。
2.消毒后用80目筛网进水。有条件的可在进水口处设置消毒装置用碘消毒剂或含氯消毒剂对海水进行消毒经监测药效消失后接种单胞藻。
3.移植饵料生物时要注意选择品种,不要带入个体较大的动物和鱼卵。如果当地此时自然海水中无合适种类应该人工繁殖一些放入,饵料投喂前必须进行严格的检疫。
4.投喂优质饵料。每日68次日投喂量以鲜重计为对虾体重的15%100%。南美白对虾的幼虾对饵料的蛋白质要求高于成虾,因此要投喂专为幼虾制造的配合饵料和确定无病毒感染的鲜活饵料。
5.加强水质管理,根据水质监测报告和池内生物组成情况及时调节水质。采取的方式包括:换水、充气、投放水质保护剂和益生菌等。
6.中间培育池出苗后应重新清池消毒,才可用于继续培养虾苗。
(七)养成期管理
1.水质管理
1水质监测 在良好的水质条件下,南美白对虾摄食旺盛,发病率低,生长快;而不良的水质致使南美白对虾摄食量下降,甚至停止摄食,并助长细菌繁殖和有毒物质的积累,引起虾病发生。水质严重恶化时还能造成南美白对虾大量死亡,致使养殖失败。因此,水质管理是南美白对虾养成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养殖产量高低和成败的关键。
池塘的补偿深度由于光照强度随水深的增加而迅速递减水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其产氧量也随之减弱至某一深度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氧量恰好等于浮游生物包括细菌呼吸作用的消耗量此深度即为补偿深度此点的辐照度即为补偿点。补偿深度以上的水层称为增氧层补偿深度以下的水层为耗氧层。补偿深度的日变化与空气辐照度有密切关系晴天补偿深度最大阴雨天最小精养池塘的补偿深度一般不超过1.2米。在未有垂直动水设备的池塘,从光线在水中的透光率和补偿深度的观点来看,池塘过深是没有益处的。
池水的上下运动和分层:池塘海水有混合和对流的运动。由于这种运动,促使水的上下交换,有利于池塘的物质循环和水生生物的生存,可防虾的缺氧浮头。引起海水运动的能源主要是风力和温度。温度使池塘海水产生上、下层的密度差,形成池水的对流。风力除了产生波浪向池中充氧外,还可使池水上下层混合,把上层丰富的溶解氧传向底层。其混合作用的大小与风力、池向、池塘大小、堤坝高低等因素有关。
在海水池塘中,由于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有时降雨后会出现池水分层(呈层)现象,即雨水在上层,海水在下层,混合很慢,甚至在两种水之间出现明显的界面,阻碍了水的混合,这种情况是很危险的,常会因底层缺氧而使水中生物死亡。无风地区和小池塘容易发生此情况,应严加注意。为了加强池水的上下对流,防止池水分层,在池内使用增氧机搅水是非常必要的。
水温南美白对虾最适宜的水温范围是2532℃为了能保持合适的水温必须根据当地季节特点合理安排好养殖的生产季节。一年养两茬的话第一茬可以在34月放苗67月收获第二茬在78月放苗1011月收获。如果是一年养一茬的话可以在56月放苗89月收获。水温低于15℃时不摄食不生长。在养殖南美白对虾的过程中注意天气预报和天气变化要做好水温的调控并于每天的上午67时和下午4时各测量水温一次如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
当虾池出现高温时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调节一是提高虾池水位至1.5米以上保持虾池底层较低温度。二是增加排水量并使池水流动以扩散热量每天应换水1/3以上。在水温高峰期应及时交换池水并将虾池排水闸的底闸板提起510厘米使之一边进水一边小量排出底层水。这样既可以使虾池底层保持较清洁水环境又可以通过池水的流动达到散热降温的目的。三是准确掌握投饵量。投饵后应注意观察和检查尽量做到投饵量适当无残饵以免投饵过多造成池底积累残饵使水质受污染。
当水温降至对虾忍耐力以下时也应早采取措施进行调节一是提高虾池水位至1.51.8米,减少气温的影响,提高虾池保温能力。二是如果虾池水质较好,在满足对虾生长需要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排水量,减少池水散热,力求保持恒温。三是注意观察对虾摄食情况,认真掌握投饵量,防止投喂过剩。
溶解氧池塘中溶解氧的来源是通过换水、空气溶入及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三个途径取得的。在半精养池塘中主要是靠植物光合作用供应晴天时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可以占半精养池塘一昼夜氧总收入的90%空气溶入仅占10%左右。在水温较高的晴天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常使水中溶解氧达到200%的饱和度,所以白天不仅空气中氧进不到水中,而水中过剩的氧气还要向空气中逸散,只有到夜间光合作用停止时,水中耗氧因子消耗了水中的氧气,空气中的氧气才能溶入水中,而且在静水中仅溶于表层水中。换水也是只有海水中溶解氧高于池塘含量时,才具有增氧作用。但是,现在许多养殖海区的溶解氧含量比池内还低,在此情况下换水只能减少池水的溶解氧。
池塘中溶解氧消耗的因素主要是水中浮游生物、细菌和水中有机物氧化分解亦称“水呼吸”一般可占水中溶解氧总支出的70%左右。如前所述白天水中溶解氧过饱和时有一部分氧气还要逸散到空气中。再就是池底淤泥中有机物分解也要消耗大量的氧气而养殖对象鱼、虾、蟹所消耗的氧气所占的比率却很低在667米2载鱼量560千克的淡水池塘才仅占16%。一个虾池在夜间各种耗氧因素所耗氧的比例是南美白对虾8.6%其他虾类0.5%各种鱼类6.7%池底泥沙14.8%池水69.4%。其中池底和池水在夜间12小时的耗氧量高达85%而南美白对虾仅消耗8.6%。可见海、淡水池塘都一样,养殖对象所消耗的氧仅占很少的比例,大部分的氧气是被水呼吸掉。
掌握池塘中溶解氧的变化规律是搞好对虾养殖的基础,主要包括溶解氧的水平分布、垂直分布及昼夜的变化规律。溶解氧的水平分布与风向、风力有密切关系。风所形成的波浪和水花增大了空气与水的接触面积,促进了空气与水的气体交换,在水中氧气比空气中多时,风可促进水中氧气的逸散,又可促进上下水层氧的传递。相反,当水中氧气不足时,风又可增加空气中氧向水中的溶散。所以,池塘中因风向,使各处受风力影响不同,溶解氧的含量也不同,在一般情况下是下风处的氧气条件好于上风处,虾浮头首先出现在上风头附近。
溶解氧的垂直变化是很大的具有显著的垂直分布。主要是因为水中辐照度和浮游植物都有垂直的梯度变化浮游植物主要集中在1米以上水层更加阻碍了光在水中的穿透所以光合作用主要在0.5米以上水层进行。因此,白天表层氧常常是过饱和,而底层由于光照不足及存在大量消耗氧气的有机物,所以氧气常很低,甚至接近于零。池塘中溶解氧的这种强烈的垂直分布,对属于底栖生物的虾类是很不利的。从这一角度来看,在静水池塘水过深是有害而无益的。但是,水浅,环境容量低,又不可能多放苗,产量难以提高,是一个矛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要加强换水和上下动水,这既可降低浮游植物密度,又增强底层光的辐照,并减少水中有机物的含量,是提高虾池产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池塘中溶解氧的昼夜变化也是很显著的。随着光线的增强及辐照时间的延长池中溶解氧在白天逐渐增多夜间光合作用停止时则由于水呼吸及养殖对象的呼吸溶解氧又迅速下降至黎明前往往降至很低甚至造成虾窒息死亡。图12是4个养虾试验池的溶解氧昼夜变化曲线。
水中溶解氧是虾类赖以生存的首要条件,它不仅影响对虾摄食率、饵料利用率和增重率,严重缺氧时还会引起缺氧死亡,造成对虾养殖的重大损失。在溶解氧不足时,水环境理化条件差,对虾体质下降,致使一些流行病暴发。
池塘溶解氧是促进池塘物质循环和能量流通的重要能源。池塘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主要靠好气性微生物,溶解氧条件好,好气性微生物才能大量繁殖,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也就随之加速。有机物分解的营养盐类又可促进浮游植物的大量繁殖,大量的浮游植物又可产生大量的氧气,再次加速了有机物的分解,促使了池塘能量流通和加快物质循环,这种循环称为良性循环,对池塘生产有利。反之,当池塘物质循环的某一环节受阻,如浮游植物因过量繁殖而大量死亡时,池塘中失去造氧因素,溶解氧降低,大量的有机物被厌氧微生物还原(发酵),产生大量中间产物,如有毒的有机酸等,它们对水生生物包括虾类都产生不良影响,而且许多中间产物也是形成氧债的主要原因,使池水溶解氧条件进一步恶化。溶解氧的再减少更阻碍了池塘物质的良性循环,如此连环的影响,使池塘生态系受破坏,不能进行正常的生产,甚至造成虾类的死亡,这种情况即为恶性循环。恶性循环最重要的起因是超负荷生产造成的,池塘内形成过富营养化所致。所以,池塘产量高低不是人的主观意识决定的,而应从池塘水容量、换水情况、充气情况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才能制定出合理的生产计划。
图12 养虾池内溶解氧的昼夜变化
南美白对虾正常生长的池水溶解氧一般在4毫克/升以上。当水中溶解氧3毫克/升时南美白对虾不会窒息死亡但饱食之后会因溶解氧不足而吐出胃含物污染水质。南美白对虾窒息死亡点与水温有关系当水温为25℃溶解氧为1.67毫克/升时虾尚无危险。当水温27℃溶解氧1.62.0毫克/升时便会出现死亡。水温升至30℃溶解氧为1.84毫克/升时死亡率可达30%。而在多种因素影响下的虾池其溶解氧的临界点更高在夜间溶解氧降到2.7毫克/升时,也曾造成全池虾死亡的事故。
为了确保南美白对虾生长过程有足够的溶解氧必须采取下面的相应措施一是合理安排放苗密度二是根据放苗数量和虾的大小以及其他相关的因子合理投喂饲料的数量防止残饵过多而增加耗氧量三是加强换水通过灌入新鲜海水增加溶解氧放养密度较大的虾池中后期每天应换水1/31/2。四是在多雨季节防止池水出现分层现象若发现池水分层现象可使用水车或其他工具搅动池水进行消除五是配置增氧设备尤其是进行高密度精养时虾池中一定要配置增氧机。一般的原则是每667米2配1台1.5千瓦的增氧机,并最好安装水车式增氧机;六是使用增氧剂救急。当养殖池缺氧出现对虾浮头时,除了采取停止投喂饲料,增加换水量,使用增氧设备增氧等措施外,还可以使用增氧剂进行救急。
盐度南美白对虾最适盐度为1035。在养殖中后期如盐度过高不利于对虾的蜕壳而盐度骤降也会对南美白对虾造成不利的影响。在阴雨天大量的降水使淡水浮于表层常会出现池水分层现象造成底层严重缺氧。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应加强观测注意盐度的变化。每天上午和下午在测量水温时应同时测量盐度。在养殖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来调节盐度。
要注意收听天气预报,作好天气预测。在暴雨到来之前,先将池水灌满,防止在暴雨时,因池水过浅,大量雨水把池水冲淡,导致池水盐度骤降。大量的雨水也会使虾池和进水渠道甚至海区的中上层水变淡,影响养殖池中对虾生长。进水时可以利用进水闸板截住中上层淡水,不让其进入虾池。排水闸则只开启上层闸板,让中上层淡水排出,而让下部闸板截住虾池下层盐度较高的水,不让其流出。也可发挥水车或其他搅水工具的作用,使上下层水对流,达到消除盐度跃层的目的。
pH海水中氢离子H浓度摩尔/毫升的负对数称为pH俗称酸碱度是表示溶液酸碱性强弱程度的一个指标。pH等于7为中性大于7为碱性小于7为酸性。大洋海水的pH相当稳定大都在8.158.25。但从事海水养殖的池塘pH变化较大多在7.59.0在特殊情况下可低于2或高于11。
在生物呼吸及有机物分解过程中有CO2的生成和积累水的pH将随之下降。所以海水池塘由于浮游植物密度大白天表层光合作用强烈pH迅速上升夜间由于浮游生物及养殖生物的呼吸作用而使池中CO2增加使pH下降形成较大的昼夜差。图13是4个精养池pH的周日变化图。
由图中可看出第一不同池子的变化幅度不一样主要是因为浮游植物密度不一样所致。第二不管哪个池pH的周日变化规律其最低pH出现在早上日出之前最高pH出现在下午日落之前白天pH逐渐升高晚上逐渐降低。可以推知由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主要在中、上水层中进行表层的pH要高于底层。很显然池水的碱度越小 水中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越强烈则pH的周日变化越剧烈日较差随之增大。
图13 4个对虾养殖池pH周日变化
底质也可以影响池塘pH。如潜在酸性土壤在建池时含有FeS2的土层由其氧化生成的硫酸会不断溶入池水中使池水pH下降到4以下。另外池底有机物过多如残饵、排泄物、生物尸体等在分解过程产生有机酸而使pH下降特别是底泥和底层水这对对虾也是一个很大的威胁。
pH是一个重要的水化及生态因子对水质及水生生物有多方面的影响可概括为两方面一是影响水中物质的存在形式及迁移过程。pH的改变会使一些有毒物变为无毒物也会使一些无毒物变为有毒物质而影响生物的生存。例如pH升高可使无毒的NH4向有毒的NH3转化反之pH下降又可使无毒的HS生成H2S在而具有毒性。pH变化还可以使Cu2、Pb2等重金属离子转以络合物存在或被胶粒吸附絮凝减弱对海洋动物的毒性。二是pH超过一定范围时也会直接危害南美白对虾例如酸性虾池当pH降到 6.5以下时会影响饵料生物褐苔和绿苔的发育。pH高于8.7时会使对虾无节幼体死亡。在酸性水中虾类不爱活动新陈代谢慢摄食量减少消化率降低生长受到抑制降低成活率。同理pH过高高于10以上也会影响虾类生长。因此在生产中为了使养虾用水的 pH稳定在适宜范围常需加CaO或 NaHCO3、石灰石、珊瑚石粉等加强池中缓冲系统的缓冲能力。
对池底土壤pH较低的虾池在放苗前应对养殖池底进行整治使池底土壤pH达到7.5以上养殖过程中要勤换水将池底浸出的酸性盐及时通过排水闸排掉。并视池水pH情况及时投放生石灰一般每次用量为2025克/米3混水后施用为宜。
水色和透明度:池水水色是水中浮游生物种类和数量及悬浮物质等的反映,虾池水质的优劣可根据其水色和透明度来判断,而虾池水色又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地区、不同底质、不同饵料,水色不同,即使同一虾池其水色也随季节不同而不断变化。有的水色对虾养殖生产有利,有的则有害。因此,养虾者必须了解其变化产生的原因和规律,才能采取有效措施,调节好水质,以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
养殖池水要求水质和透明度相对稳定。水质应新鲜清澈无异味水质肥而不老活而有度爽而适宜。池水透明度养殖前期应控制在3040厘米中、后期应控制在5060厘米。
好的水色有茶褐色、浅褐色、黄绿色和淡绿色。水的茶褐色主要是硅藻的大量繁殖所形成的,而浅褐色水含硅藻量比茶褐色水较少些。在黄绿色水的养殖池中,含有较多的硅藻和绿藻;而淡绿色水中以含绿藻为主。
不良的水色有黑褐色、酱油色、乳白色、清澈或浑浊。黑褐色、酱油色这类水色主要是由于投喂饲料过量,残饵太多,其溶出物使褐藻、裸甲藻等大量繁殖所致。尤其是大量投喂杂鱼的虾池,更易发生这样的情况。在这类水中,对虾常发生疾病,严重的可造成死亡。这种水的透明度越低,危险性就越大。乳白色是由于池中藻类突然死亡,细菌大量繁殖造成的。其分解产物是有毒的,透明度越低,对对虾危害性就越大。清澈是由于浮游生物已经死亡,池水透明度高甚至可见池底,而浑浊是因泥浆和有机碎屑较多,这两种水色不利于对虾生长,并容易使对虾患病。
氨氮NH3 氨及其衍生物是水中一重要生态因子。它们对水生生物既有有害的一个方面,又有有益的作用,养殖者的责任是在掌握其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因势利导,限制其有害因素,使其转换为有益的物质,把生产搞得更好。
池塘中氨的来源有四个方面含氮有机物分解产生水中缺氧时含氮化合物被反硝化细菌还原水生动物的代谢产物一般以NH3的形式排出池塘施尿素后分解。氨易溶于水在水中生成分子复合物NH3·H2O并有一部分离解成离子铵NH4形成如下化学平衡
NH3·H2O NH4OH
分子氨与离子铵的总和称为总氨。它们在水中可以相互转化其比例数量取决于池水的pH、水温和盐度。当pH升高时NH3增多。水温升高NH3也相应增高盐度升高NH3含量略有下降。分子氨对水生生物是极毒的而离子铵不仅无毒还是水生植物的重要营养盐类。这主要是因为分子氨不带电荷不受细胞膜电荷的排斥很易穿透细胞膜进入细胞中发生直接的毒害作用。有报道水中积累的氨NH3会对养殖动物产生结构性和功能性的不良影响损害气体交换作用抑制基础代谢过程使养殖生物生长速率下降降低动物对环境的适应力对污染的耐受力及减弱对疾病的抵抗能力造成养殖对虾的死亡。邢殿楼1998曾介绍1994年68月大连普兰店湾养虾示范区因纳进严重超标的高氨氮外海水致使病毒病爆发流行对虾死亡。
不同温度、pH及盐度情况下相当于NH3-N 0.1毫克/升的总氨浓度作为对虾养殖中对总氨的控制浓度表8
表8 不同温度、pH及盐度中相当于0.1毫克/升非离子态氨的总氨氮值
氨与溶解氧相似也有昼夜与垂直变化这种变化在晴天尤为显著这主要与池水溶解氧、水温、pH变化有关。晴天中午前后表层非离子氨增多底层由于有机物分解使pH下降分子氨达最低值夜间由于表层pH下降及对流等原因上、下层水中非离子氨差大大缩小。所以白天中午前后开机搅水也是避免氨中毒的一个有效措施。
控制氨氮毒性主要有以下方法:
合理放苗,适量投喂饵料。养虾池中的氨大部分由生活在虾池中的生物所产生的代谢废物及残余饲料所形成。对虾及其他生物密度越大,其产生的代谢废物或残余饲料越多,则池中氨的产生和积累也就越多。因此,要降低养虾池中氨的浓度,必须做到合理放苗,适量投喂饵料。
适宜繁殖浮游植物。在浮游植物大量繁殖的养虾池由于二氧化碳被大量吸收池水的pH常达到9以上这就加剧了氨氮的毒性。因此当浮游植物繁殖过多而透明度较低时应采取措施进行控制。
保持较高的溶解氧。当溶解氧降低时,硝酸氮会被还原为氨氮,从而增加氨氮的浓度,同时,溶氧量的降低也增加了非离子态氨的毒性。因此,保持池水中充足的溶氧量,是减少氨的毒性的重要措施之一。
加大换水量。按照养殖前、中、后期的基本要求进行换水尤其是放养密度较大的养虾池中、后期每天应换水1/31/2。对发现氨氮浓度已超标的养虾池则应加大换水量。
硫化氢硫化氢H2S是在缺氧条件下含硫有机物经厌氧细菌分解而产生的。在富有硫酸盐的水中由于硫酸还原菌的作用使硫酸盐变成硫化物再变成硫化氢。
硫化物和硫化氢都有毒性,而后者毒性更强。在酸性条件下硫化物大多以硫化氢的形式存在。在池底污染较重的夏季,池底不仅缺氧并有大量有机酸存在,使底层水缺氧并呈酸性,所以含硫有机物分解产物主要是硫化氢。
硫化氢在氧气充足时被氧化而消失,如底质或底层水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活性铁,硫化氢会被转化为无毒的硫及硫化铁而沉淀。
硫化氢对虾类的毒性很大但毒理作用尚不清楚。茂野1975研究证明当水中硫化氢的浓度为0.12毫克/升时日本囊对虾失去平衡达4毫克/升时立即死亡。所以养虾池内最好不存在硫化氢。为防止硫化氢的产生应保持池底少受污染保持池底有充足的氧气是一个重要条件。在池底污染的情况下经常加入氧化铁减少硫化氢的产生。养虾池中的硫化氢H2S是由于池底积累了生物尸体、残余饵料和其他有机碎屑等有机物质化学还原而形成的。当硫化氢积累到一定数量时底泥变成黑色严重时还会散发出一种腐臭的气味。由于南美白对虾主要生活在池底层因此底泥或池水中积累的硫化氢对南美白对虾有严重影响。
控制硫化氢毒性的主要方法有其一合理放苗合理投喂饲料加大换水量可以减少对虾池底部的污染从而减少硫化氢的生成和积累。其二施用沸石粉、白云石粉或含铁的矿渣减少硫化氢的生成。沸石粉、白云石粉可按2030克/米3全池投放。其三使用高效优质饵料减少水质污染保持良好池底。
对于养殖池中的有机物污染问题,可向池内均匀泼洒一种或几种有益的微生物进行处理。近年来,我国山东等地也开始进行用光合细菌净化养虾池水的试验,证明在虾池中以适当的方式投适量的光合细菌,对净化水质有明显的效果。
营养盐类:池塘中的营养盐类是池塘生产力的基础,港养、生态系养殖主要是依靠池塘中或池水交换所带进的营养盐类,提供了养殖生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所以,池塘生产力的高低主要决定于该池塘及近海水中营养盐含量的高低,营养盐含量高,生产力也强。但以投饵为主的精养池塘则主要靠人工投饵提供产量,天然生产力也就显得微不足道。而且由于投饵及养殖生物代谢产物,造成池水过肥,在此情况下,海洋环境中的水越瘦,也就是说营养盐越少越好。
营养盐种类较多,包括氮、磷、钾、钠、硅、钙、铁、碳以及微量的锰、锌、铜、钴、镁、铂等,其中氮、磷是制约因子。因此,氮、磷的含量是决定池塘生产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条件。
氮是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主要元素之一。水中氮化合物包括有机态氮和无机态氮两大类。有机态氮主要是氨基酸、蛋白质、核酸和腐殖酸等物质中所含的氮可被某些藻类和某些生物直接利用。无机态氮主要有溶解氮气N3、铵态氮NH4、亚硝态氮NO2和硝态氮NO3。溶解于水中的分子态氮N3只有被水中的固氮菌和固氮蓝藻通过固氮作用才能转化为可被植物利用的NH4和NO3。一般浮游植物最先利用的是铵态氮其次是硝态氮最后才是亚硝酸氮。亚硝酸氮是不稳定的中间产物它和铵氮对水生动物都有一定的毒性。所以含氮化合物既是池塘中不能缺少的物质过多又是一个不利因素。
磷酸盐是池塘中不可缺少的物质。磷是生物体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生物体内的核酸、核蛋白、磷脂、磷酸腺苷和很多酶的组成中都含有磷,它对生物的生长发育与新陈代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重要的营养盐类。池塘中的磷的存在形式有溶解的无机磷、溶解的有机磷和颗粒磷三种形态。溶解的无机磷主要以 H2PO4和 HPO24的形式存在溶解的有机磷如卵磷脂等在水中可水解为磷酸甘油进而再水解为无机的磷酸或磷酸盐。颗粒磷酸是指悬浮于水中颗粒状的各种磷酸酯如多聚磷酸盐、羟基磷酸钙、浮游生物体内的有机磷以及被泥沙颗粒吸附的磷酸盐等。以上三种磷的总称为总磷。但植物能直接利用的是溶解的无机磷盐少数种类能利用多聚磷酸盐故无机磷酸盐称为有效磷。
池塘中磷的来源主要由施肥、投饵、换水、动物排泄、生物尸体分解和淤泥中释放而来。水中磷的消耗除了植物吸收外主要受土壤黏粒吸附、有机物质的螯合以及与水中钙、镁、铁、铝生成难溶于水的磷酸盐。水中有效磷的含量一般约为总磷含量的0.16%。在水中磷的循环中生物排泄起着重要作用浮游动物每日摄取食物中的磷有54%以活性磷的形式又排泄到水体中。
海水中的植物除吸收无机磷外,同时也可能通过磷酸酯酶的作用吸收有机磷,植物细胞内的磷通过食物链传递给植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通过动物的代谢活动,一部分直接以无机磷形式排入水中,另一部分可溶性有机磷和以粪块、外壳、尸体所组成的颗粒有机磷以及一部分植物细胞死亡所形成的碎屑,它们经过水解及细菌的作用逐渐降解为无机磷又被植物利用,形成池塘中的磷循环。但是也有部分磷与钙结合形成永久性的沉淀,离开了磷循环。
碳酸盐类包括碳酸氢盐与碳酸盐。由于碳酸盐溶解度低,因此水中主要是碳酸氢盐。碳酸盐不仅是水中的营养要素,也是保持水环境平衡的一个重要因子。
对于地下卤水或池塘渗水养虾应注意钾、镁等离子含量是否适宜对虾养殖。王淑生2001介绍钾离子含量达到正常海水的1/4以上时可以进行中国明对虾养殖。据生产实践控制钾离子的含量为正常海水的1/32/3为好。根据海水常量组成恒定性原则即不论海水中所溶解的盐类浓度大小如何其中常量成分浓度间的比值几乎保持恒定为减少调节钾、镁离子比值时的药品用量可采取加注淡水降低池水盐度的办法从而较大地降低了离子调节成本。
水色及透明度:池塘中的植物主要是浮游藻类和底栖藻类,有些海区的池塘还有刚毛藻、浒苔、石莼、沟草等,河口地区的池塘中甚至还有芦苇等淡水生物。优良的池塘是以浮游藻类为主体的。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特别是温度、盐度、水深的差别,其优势种的组成不尽相同。
以微型蓝球藻类为优势种的蓝绿色或黄绿色池水。如直径仅23微米的蓝球藻、节球藻及平裂藻等为主体的池水每毫升细胞数高达数百万个。该类群生物在繁殖盛期对养殖的虾类尚看不出不良的影响但是当繁殖过盛、发生藻败时常引起对虾的发病和死亡。近年已证明节球藻具毒性。
以硅藻为优势种的类群的黄褐色或褐绿色池水。常发生在高盐度的池塘中,如以角刺藻属的远距角刺藻及柔弱角刺藻等,有时菱形藻也可成为优势种。这种水色也较稳定,有利于虾的生长。
以金藻为优势种的褐或黄褐色池水。因金藻具有群聚习性,使水色多变或在水中呈云雾状,该种群也有利于虾的养殖。
以隐藻等鞭毛藻为优势种的池水,这种水色与金藻水有时相似,呈褐色、红褐或褐绿色。有时也聚集为云雾状。在精养池塘中有机质较多时,有利于兼性营养的鞭毛虫类的繁殖。
以甲藻为优势种的呈黄褐色、褐绿色不等的池水。有时以原甲藻为优势,有时以多甲藻或裸甲藻为优势,也会形成云雾状,由于甲藻的聚集会使水色多变。甲藻中某些种类具有毒性,如原甲藻、漆沟藻、裸甲藻类等,是一种不利于养殖的类群,应特别注意。
实际上池塘中浮游生物组成是多变的。在一个养殖周期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会有相适应的种类取得竞争的优势,成为池塘中的优势种。当其繁殖发育到一定阶段,有的也自行衰落。当这些生物败落时,沉于池底腐烂分解,引起水质和底质变坏,常常也影响到对虾的健康,造成对虾发病或死亡。
养殖期间池水透明度应维持在2540厘米。透明度小于 15厘米时不仅藻类密度过大也是藻类老化的一个预兆这种水体很脆弱很易发生藻类死亡沉淀。一旦产生这种情况对池中的养殖虾是很危险的。
2水质调控 水质是影响对虾生长发育,决定对虾产量及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科学地调节和控制水质是对虾养成中的一项重要的生产技术措施。水质调节的主要措施有:
添、换水控制水位在养殖前期即投苗后的2030天内可使用60目锥形网添水逐日向池内添水每天可添加 5厘米左右待池塘水位提高到1.52.0米可根据水质情况适时换水。在7、8月高温季节要加深池水并根据水质状况每23天换水1020厘米以上改用20目锥形网换水。养殖后期池底污染加重可根据水质状况维持或增加换水量改用网目为0.51.0厘米的聚乙烯合股线锥形网进水。通过添换水,还可调节盐度,促进对虾蜕壳和生长,并能补充一些饵料生物。
换水时要事先检查进水网是否破损网框是否松动。排水闸门安装1618目平板网及半径为610米的半圆形围网后者在排水闸内侧以防排水时对虾被逼到网上。换水时应先排出部分陈水再行进水也可边排边进。水质太差的虾池一次排水量不能太多以免使水太浅时含氧量下降造成对虾死亡。换水时应注意水源水质状况当水源水质恶化赤潮生物大量涌来要停止换水。在目前病毒性虾病尚无有效对策的情况下池内虾体携带病毒但未发作生存的可能性较大若换水过于频繁或一次添换水量过大使环境变化对虾类的胁迫作用加强加大了其应激反应的频率和强度从而减弱了对虾的免疫功能和抗病力极易诱发病毒病。因此虾农往往使换水量大大减少。有的投苗前一次加满水整个养成期不再换水。有的一次纳水后在病毒病易发期不换水相对安全期间或换些水。
在充气精养虾池之中,换水量也较正常时大有减少,但由于充氧的替代作用,也能维持较高的密度和产量。
机械增氧:机械增氧是精养式养殖中增加水体溶解氧,改良水质的重要措施之一,常用机械为各种增氧机。目前采用的增氧机,有充气式(即在电动鼓风机上接上送气管、散气筒或散气头)、水车式(也称搅水机,即以电动机带动直立的叶轮,以搅动表层水,产生水跃,达到增氧和对流的目的)、叶轮式(即电动曝气机)、钢梳式(刷子式)、喷水式(浮式曝气筒)、射流式增氧机及增氧船等。
图14 几种常用的增氧机
充气式增氧机是在排出的气泡上升过程中一部分溶入水中适合较深的虾池塘使用。喷水式增氧机使喷出的水呈降雨状落下与空气接触达到增氧目的只适于水浅的池塘。水车式增氧机适用于较浅水水深1.5米以内的虾池因水流具有方向易将废物集中于池中央以利排污且不会将池底污物泛起的特点故适于正方形或圆形对虾精养池。叶轮式增氧机增氧效果好动力效率高适于较深的池子工作时靠叶轮旋转搅动水体促使水层上下对流使整个水体的溶解氧趋向均衡但水流不定向对中央排污的池子不适宜且浅水中使用易搅起池底。射流式增氧机由潜水泵和射流管组成工作时水泵里的水从射流管内喷嘴高速射出产生负压而吸入空气水和气在混合室内混合后以45度角将空气直接充入水中且因其在水面下没有转动的机械不会伤害虾体很适于密度大的深水水深大于1.5米)虾池选用。
应该了解,增氧机的作用绝不是仅为了防止缺氧浮头,而更重要的是促进池内的物质循环、改善池塘的水质和底质条件,为养殖生物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防止疾病,促进生长,提高产量。为此,不能机械地每天定时开机,而是应根据天气、水质、底质及水化条件,有的放矢的开机。
在晴天时,由于热阻力的作用,池水不能上下对流,形成溶解氧和温度的分层,表层丰富的溶解氧不能扩散到底层。此时如开动增氧机,可促进池水的上下交流,利用表层的氧盈去抵还底层的氧债,改善池底条件,所以,在光合作用较强的中午前后开机是非常必要的。同理,傍晚开机,使上下水层提前对流也是无益的,它会增加耗氧水层和耗氧量。所以,一般应在午夜以后或黎明前开机增氧。阴雨天,由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减弱,造氧减少,加之气压低,减少了空气中氧向水中的溶解,池塘很易缺氧,此时,应及早增氧,以增加增氧机的充氧作用。当然,在虾浮头时更应及时开机。在池塘施肥后,特别是施有机肥及大量投喂活饵料时,都应增加增氧时间。当高温、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后死亡,池塘施药或换水困难等极易引起缺氧的情况下,运转时间要延长,甚至全天候运行。一般在投饵后对虾集中摄食时间,停止运行。以清理池底为目的的使用,一般在夜间开启。
综上所述,开机的原则是:晴天中午开,阴天清晨开,连绵阴雨半夜开。傍晚不开,浮头早开,无风多开,有风少开,高温多开,低温少开或不开。
化学方法:向虾池内投入某些化学物质,可达到改善水质和池塘底质的目的。这些化学物质被称为水质保护剂,目前市售的水质保护剂类型很多,常用的水质保护剂有:
生石灰又称氧化钙CaO除具有清池消毒和改良底质的作用外尚具有较好的改善水质作用。氧化钙遇水后生成的氢氧化钙[CaOH2 ]可提高和稳定海水的pH减少水中硫化氢的含量促进厌氧菌群对有机物的矿化作用。氢氧化钙与水中的二氧化碳作用生成碳酸钙CaCO3是一种比较好的海水缓冲剂。石灰还能与某些金属如铜、锌等络合从而减少其在水中的毒性。
养成期用生石灰改良水质、底质时用量为510克/米3并视水的pH的高低合理调节。
沸石是一种含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铝硅酸盐矿石含有硅、铝、铁、锰、钾、钠和氧等多种元素。沸石内含有很多大小均一的空隙和通道具特殊的理化特性用途十分广泛。在水产养殖中能有效地改良水质和保护池底环境。优点为对铵态氮NH4-N、有机质和重金属离子等有明显地吸附和选择性离子交换能力能有效地降解池底H2S的毒性影响CaO含量较高的沸石可调节水的pH能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
对虾养殖中作为水环境保护剂时的用量指100150目粒度一般为2035千克/667米2。严重污染池底为50500千克/667米2。撒布区以池底黑化较重或虾群集中处为主。注意不要与化肥或药物混合使用。还可在饲料中添加 1%2%,能促进消化,吸收代谢的毒物,有利于对虾生长和增强抗病力。
麦饭石是一种以氧化硅为主含多种元素和金属氧化物的矿石它与沸石一样含有众多的腔隙和孔道质地较松软。它能调节机体代谢吸收消化道内的毒素促进酶的活力。作为水环境保护剂在海水中有吸附杂菌、有机质、氨、硫化氢和调节pH的作用。用于对虾养殖生产改造池底每667米2可投100200千克净化水质每667米2可投50千克每1015天1次可连续使用。加工粒度应在100目以上。
膨润土又称斑脱岩属黏土类矿物盐主要由28面体型蒙脱石组成含量达75%以上。其理化特性为高铝、低铁、富含氧化物。分散性能和成胶性能都很好。透气性好、具强烈的吸水性入水后能迅速溃化成微小颗粒体积膨胀1030倍在水中呈悬浮和凝胶状能吸附和凝集水中的悬浊物使其沉淀和覆盖池底减弱池底底泥的耗氧量控制营养盐类的溶出速度。兼有良好的阳离子交换性能和黏结力可用于净化水质和改善养殖水环境。在养殖生产中主要是降低池水富营养化程度和沉淀悬浊物最终达到防止池内赤潮和解救对虾浮头的作用。所以投放要选准时机。一般提早或定期投放优于应急投放的效果。每667米2一次用量为50100千克。
钢渣指炼钢厂平炉余渣含多种金属氧化物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氧化亚铁、氧化铁、氧化钙等。氧化铁含量一般占25%左右。在养殖水体中可作为水质改良剂用以消毒池水除掉硫化氢等作用。在高温期内污染严重的池底每平方米池底可施12千克。
活性炭通常用煤、木屑、椰子皮壳等经高温炭化和活化而成的疏性吸附剂。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活性炭具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及离子交换吸附等作用。在水处理中可吸附水中胶体、悬浮体、溶解态的有机物、有毒气体及某些离子。于过滤器内使用由于其表面附着的矿化和脱氮细菌的存在可降低海水的化学耗氧量COD及硝酸盐等所以具机械、化学和生物过滤三大作用是过滤和净化水的理想材料。在对虾养殖中多用于过滤器中的过滤材料循环水槽的滤水层。在紧急状态下向水中撒泼可急救因中毒和缺氧出现的险情。饱和后的活性炭可用高温或酸、碱处理以恢复其活性再次使用。
过氧化钙CaO2为白色或淡黄色结晶性粉末粗品多以CaO2·8H2O的形式存在。化学性能不稳定入水后可缓慢地释放出氧和氧化钙。初生态氧具很强的杀菌力氧化钙又具有生石灰的功能所以过氧化钙有供氧、杀菌、缓解酸毒和平衡pH的多种作用。在对虾养殖中作为环境保护剂在水质不佳时当晚使用1015克/米3可预防浮头。当发生浮头时立即用1020克/米312小时后再追施半量可预防对虾死亡方法为直接撒施。为改善池底每天施用510克/米3效果很好。作为强氧化剂不可与药饵、维生素C等还原性物质混用。
双氧水H2O2过氧化氢溶液无色透明液体含过氧化氢2.5%3.5%。浓者含26%28%。由于可形成氧化能力很强的自由羟基可破坏蛋白质的基础分子结构从而具抑菌和杀菌作用。其制剂可用于改良池塘底质降低COD产生氧气作为虾浮头的急救剂。使用时可利用特殊的水底喷洒器喷洒入水底。
其他:如腐殖酸、腐殖酸钠煤矸石、三氯化铁等净水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氧化剂,过二硫酸铵[NH42S2O8]等生氧剂。
生物净化:
有益细菌制剂:有益细菌在对虾养殖上的应用,是无公害养殖的重要技术手段。在集约化精养对虾系统中,残饵、对虾新陈代谢产物等严重地污染着养殖水体,从而也为滋生病原体微生物繁殖创造了条件。单纯地使用物理化学方法处理水质,不但成本高,生产实践表明,预防疾病的效果也并不理想。过多的依赖化学药品,有时还会产生二次污染问题及食物安全问题。根据目前的技术投入,对虾在一个没有微生物的环境中,或者由于破坏了对虾周围的正常微生物群落,反而会影响对虾的生理状态,对虾不可能正常生长。已经有大量的事实证明,养殖过程中,使用微生物制剂,保护养殖水环境的正常生态功能,可以使对虾健康生长,有益微生物正常繁殖生长,可以有效地防止底质恶化,预防病原微生物增加。
当前在我国经常使用的作为环境保护剂的有益的微生物制剂有两大类:一类是利用光能的光合细菌,另一类是有益的化能异养细菌。
光合细菌是一类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的总称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体内具有叶绿素及胡萝卜素等光合色素能在厌氧和有光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从太阳光中获得能量但不产生氧气。目前在水产养殖生产中应用的是红螺菌科的种类它们兼有三种获能方式既能在无氧有光条件下由光合磷酸化取得能量又能在有氧无光条件下由氧化磷酸取得能量。还有部分种类能在无氧无光条件下以发酵或脱氮的方式取得能量。红硫菌和绿硫菌在硫化氢浓度很低时也能利用硫化氢作为供氢体。总之它们是利用小分子有机物作为供氢体和供碳源可以利用铵盐、氨基酸或氮气有的也利用硝酸盐和尿素为氮源。因此光合细菌投入虾池中能迅速消除水体中的氨氮、硫化氢、有机酸等有害物质平衡酸碱度改善池水质量。光合细菌蛋白质含量高并富含维生素B族、叶绿素及胡萝卜素等可以作为虾类的饵料并有改善对虾体色和增强机体抗病力的功能。
虾池使用的光合细菌应该使用培养基的盐度和养殖池盐度接近的光合细菌活菌量不低于10亿15亿个/毫升。光合细菌在养虾生产中作为水环境保护剂使用多采用拌砂法即在养殖中、后期按每公顷1575千克的用量与海砂搅拌泼洒于池中。也可在污染严重的池底集中投放每隔15天左右投放一次。也可将菌液加入配合饲料中做营养成分投喂或与饵料搅拌后趁鲜投喂。
投放光合细菌要注意,多菌种混合比单菌种投喂好,有机物腐败程度越高、污染越严重的池底投放效果越好,可与麦饭石、沸石等合用,效果较佳,不能与消毒剂联用,以免被杀灭。
化能异养细菌,人们常称之为微生物制剂或微生态制剂,是一些能利用有机物而对对虾无病原性的有益细菌,克服了光合细菌不能直接利用大分子有机物,不能分解生物尸体、残饵粪便等不足。我国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菌种有芽孢杆菌属、乳杆菌属、假单胞杆菌、硝化杆菌属、亚硝化单胞菌属等一些菌株。这些细菌是从自然界筛选、纯化培养而来的,经过强化、复壮培养,菌株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旺盛的繁殖能力,能适应各种不良环境条件。这些细菌有好氧的、厌氧的、兼性厌氧的,能分泌多种胞外酶,利用蛋白质、糖类、脂肪等大分子有机物、酚类、氨、有机酸等,分解为小分子,再由细胞吸收利用,一部分合成细菌细胞物质,一部分通过生物氧化用于产生细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使得有益细菌不断繁殖,同时把有机物质矿化生成硝酸盐、磷酸盐、硫酸盐等无机盐。
有益性细菌进入虾池以后,发挥其氧化、氮化、硝化、反硝化、硫化、固氮等作用,把虾的排泄物、残存饲料、浮游生物残体等有机物迅速分解为二氧化碳、硝酸盐、磷酸盐、硫酸盐等,为单细胞藻类提供营养,促进单细胞藻类繁殖和生长,同时自身迅速繁殖而成为优势菌种,抑制病原微生物的滋长。单细胞藻类的光合作用又为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微生物的呼吸、虾的呼吸提供氧气。循环往复,构成一个良性的生态循环,使虾池的菌相与藻相达到平衡,维持稳定水色,营造良好的水质条件。
有益细菌制品使用方法应按生产厂家规定的使用方法使用。如以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为主要菌种的一种环境改良剂—利生素综合了厌氧、好氧两种代谢机制。每克产品含菌量达20亿个。对虾池投放虾苗后35天开始使用首次养虾池每立方米水体施用1.5克以后每半月至20天再施用一次用量减半。需要注意使用活菌制剂不能同时使用消毒药品和抗菌药品。
单胞藻的定向培养通过合理施肥繁殖对虾池内的单胞藻类使之维持合理的种群密度和旺盛的生长状态是进行生态调控保证水体正常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键环节。按一般规律讲绿色、黄绿色较之黄褐色的单胞藻容易培养。随着单胞藻的繁殖、生长其颜色逐渐加深在某些情况下甚至由绿变褐。一般在低盐盐度小于20情况下单胞藻种类较多颜色为绿色。在较高盐度盐度大于25情况下组成种类较少易呈褐色。在养成早期单胞藻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营养或二氧化碳死亡后水面呈现大量的、稳定的泡沫池底废物积累水色透明也保持一定的水色。养成中后期单胞藻类的大量死亡主要是由于繁殖过密水色过深缺乏光照而引起。水质的突然变化大雨过后或大量换水也会引起突然死亡。合理施肥适量换水适时投入石灰等水环境保护剂保持正常的浮游生物密度是避免其大量死亡的关键措施。施肥应注意少施、勤施以调水为目的的施肥应以化肥为主且注意肥料种类。当水池内单胞藻种群结构不合理时还可采取换水后临池接种繁殖的办法。
2.南美白对虾的营养需求与投饲
充足优质的饲料不仅可满足南美白对虾快速成长的需要而且还具有健体防病之功能。南美白对虾对食物营养的需求是全面的对蛋白质的需求量各研究者报道的数值并相同Colvin等1997报道需30%以上Smith等1985报告是36%以上国内李广丽等2001研究指出饲料中适宜的蛋白质含量是42.37%44.12%且在能量蛋白质比为33.0千焦/克时南美白对虾生长最快饲料系数最低。在粗养或半精养池塘基础饵料一般都比较丰富南美白对虾对动物性饵料的需求并不十分严格可以利用植物性原料来代替价格比较昂贵的动物性原料从而节省饵料开支。但对于生长期较短的北方及缺乏甚至无天然饵料的精养、工厂化养殖池必须投喂优质饲料以促进其生长。Akiyama等1991指出南美白对虾对脂肪的需求量是6%7.5%并建议最高水平是10%。与其他虾类一样,南美白对虾对糖类的消化利用能力很低,因此, 当脂肪含量不足时虾类需利用蛋白质做能量消耗这是很可惜的。维生素C对提高南美白对虾抗逆力及存活至关重要。He Haiqi等1993报道南美白对虾对维生素C需求随着生长逐渐减少当体重达12克时其自身合成的维生素C就能满足其最低需要。因此对虾早期时向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非常需要添加量为310克/千克饲料。南美白对虾对维生素E的需求量为25100毫克/千克饲料由于与硒有协同作用需饲料中含硒0.5毫克/千克饲料。
准确地投饵是养好虾的技术关键但是投饵量的确定比较复杂虽然有一些养殖专家提供了参照投饵量和投饵公式大多数配合饵料的制造商也提供了一个参考用量但有许多因素影响着投饵量确定池内对虾的存活数量、密度体质不同生长阶段对虾的组成比例池内饵料生物和竞争生物的数量饵料本身的质量、天气情况、池水水质状况、底质状态和管理方式等等。因此在生产中应该结合对虾生长测量仔细观察对虾的摄食情况和池底残饵情况等及时调整投喂量。正常情况下对虾饱胃率达到60%70%为宜。如太低或太高应酌情增减。对虾的摄食情况反映了投放饲料是否适当,底质和水质是否正常,这些都直接影响对虾的生长和健康情况。选用适宜的优质饵料可以在保证对虾生长迅速的前提下降低饵料成本,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同时,适当地控制蛋白质的含量还可以控制氨氮的形成,保护水质。
观察对虾的摄食情况可以在池内设46个四角形小吊网投放饲料按平均量也投到小吊网中。如果饲料很快被吃光说明所投放饲料不足应增加投喂量。在虾池环境正常的情况下投喂1小时以后如有2/3以上的虾达到饱胃和半饱胃说明饲料量充足如果投饵后1.5小时没有残余饲料说明投饲量适当如果投喂后1小时饱胃和半饱胃虾达不到总数的1/2则说明投饲量不足应适当增加投饲量如果投喂1.5小时后仍有很多剩余饲料,则说明饲料太多,应认真进行检查和分析,找出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不同规格南美白对虾的参考日投喂量见表9。
表9 不同规格南美白对虾的参考日投喂量
投饵管理要做到相对合理,既要保证对虾吃饱,吃好,又要兼顾养殖环境和节约成本,投饵的技巧在于:
1养殖南美白对虾的日投喂次数多数人主张昼夜均投食坚持勤投少喂每天投饵次数不少于6次、一日多餐的投喂方式在生长速度方面远比一日12餐的投喂方式要快得多。但其摄食行为受饲料的近距离刺激影响较大所以应根据虾群分布状况在池内均匀投饵。叶乐、李卓佳等2005报道了投饵频率对体重0.24克南美白对虾生长、成活率和饲料效率等的影响。通过7周的饲养结果是投喂频率每日14次时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对虾增重率显著增加投喂频率由4次增至5次时对虾增重率略有下降但差异不显著。成活率与投喂频率也有关系每日1次投喂的成活率最低2次者最高25次的随频率增加而降低。投喂频率还与饲料系数和饲料效率有关日投喂3次者饲料系数最低蛋白质效率最高。但是水中氨氮和亚硝氮随投喂频率的增加而升高表10
表10 喂频率与南美白对虾生长、成活率、饲料系数之关系
2一日中黎明及傍晚应多喂中午及午夜应少投
3投饵1.5小时后空胃率高超过30%)时应适当增加饵料;
4水温低于18℃或高于33℃以上时少喂
5风和日暖时多喂大风7级以上暴雨寒流侵袭降温5℃以上时少喂或不喂
6对虾大量蜕皮的当日少喂蜕皮1天后多喂
7池内竞争生物多时适当多喂
8水质良好时多喂水质变劣时少喂
9池内生物饵料充足时可适当少喂。
3.日常管理
养殖池的管理人员要每天坚持巡池巡池应在黎明、白天、傍晚和午夜进行。黎明是对虾最易浮头的时间此时为一天中溶解氧最低、pH最低、氨氮最高的时间傍晚则正相反。因此每天两次的水质常规化验也在此时取样。如果对虾在傍晚有异常情况必须及时采取措施因为进入夜间会更加严重。对虾有在日出前和日落后沿着池边巡游觅食的习性因此早晚巡池也是观察对虾健康和摄食情况的机会。如果水质有问题池中的其他生物也会在池边活动。白天可以观测水色、透明度和池底情况水中的一些特殊气味或浮起物在水温最高的午后也更易于被察觉。白天也比较容易发现鱼害和鸟害。午夜要特别观察对虾有无浮头迹象。另外巡池时还应对闸门、网具、堤坝等注意检查遇上换水时要注意观察闸门附近情况。机械设备包括机械提水设备、搅水设备、增氧设备等应经常进行检查、保养和维修。
每510天取虾50100尾进行一次生物学测量内容包括体长从眼柄基部到尾节末端、胃饱满程度分饱胃、半胃、残胃、空胃、对虾健康情况活力、体色、有无病灶、蜕皮情况。生物学测量结合巡池是判断对虾生长趋势、决定下一步管理措施的主要手段测虾记录应妥善保存、及时分析。
4.防病防害
南美白对虾在条件不适时会感染虾病。虾病的发生是导致养殖对虾死亡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防治虾病应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南美白对虾从放大苗到收获养成期只有短短的34个月只要防病措施得当完全可以保证安全度过。以下措施应认真实行放养不带病原体、活力强的健康无病毒或抗病毒品系虾苗切实做好放苗前的清池消毒工作保证池底清洁保证蓄水池存水时间达到23天必要时使用漂白粉消毒处理使病原体失活投喂添加稳定性维生素和其他微量元素的优质配合饵料以增强虾体的食欲或抗病力保持水环境稳定保证充足的溶解氧不使对虾受到惊扰落实水质管理措施保证池水理化指标正常稳定必要时投放水质保护剂如沸石粉、活有益菌等不随便在养殖池中使用药物对虾病情况要勤观察、经常进行病原体检测根据需要使用合适的药物及时杀灭清除虾池中的有害动植物。
1白斑综合症病毒病
病原病原为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电子显微镜负染观察WSSV呈短杆状外面包有一层囊膜头部略圆另一端稍尖常具有一较长的“尾”。病毒粒子的宽度为70150纳米长度为250380纳米密度为1.181.25克/毫升核酸为环形超螺旋双链DNA分子量很大约300kb以上。病毒在宿主细胞核中进行复制但不形成包涵体图15
图15 白斑综合症病毒病
症状:患病南美白对虾不摄食,空胃。反应迟钝,游动无力,常缓慢浮游于水面或向池边游动。体色发暗或呈微红色,甲壳内表面有白色或淡黄色斑点,头胸甲尤其明显。甲壳易剥离,用手捏住对虾额角轻轻向后掀起,头胸甲很易脱落,且不粘连上皮组织。
诊断方法病虾出现外部症状并很快见数量较多的病、死虾即可初步诊断发生WSSV病。确诊的方法现在也有多种电镜观察法、T-E染色法、多抗及单抗ELISA法、核酸探针技术、原位杂交技术及PCR技术等。这些方法中有的需要操作者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的需用较昂贵的仪器设备有的技术较烦琐有的实验周期过长。目前使用较多的是核酸探针技术和PCR技术这两种技术目前都有了商品化的检测试剂盒它们以其特异、快速、灵敏、适于早期和大量样品的检测等优点成为当今病毒诊断中最有应用价值的方法。
防治方法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仅能尽量做好预防措施延缓或防止疾病的发生。主要预防措施有虾池及池水严格消毒池水深度要达2米以上使用增氧机尽量保证水环境良好与稳定使用高健康苗种投喂优质配合饲料适当添加Vc、葡聚糖、肽聚糖等增强对虾的抗病能力。
2桃拉综合症病毒病
病原由桃拉病毒感染引起图16
症状体型消瘦甲壳变软红须、红尾体色变暗、变红镜检发现红色素细胞扩散变红部分病虾甲壳与肌肉容易分离消化道特别是胃不饱满肠道发红并且肿胀发病初期大部分病虾在水面缓慢游动且靠边死亡头胸甲出现明显的白色斑点。死亡率高达80%90%。
防治措施以预防为主预防措施基本同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病。每100千克饵料添加板蓝根50克加三黄粉200克内服连喂一周。外用溴氯海因0.3克0.5克/米3全池泼洒第二天停药一天第三天再泼洒一次。
图16 南美白对虾桃拉综合症病毒病
3对虾红腿病
病原:主要为副溶血弧菌、鳗弧菌与溶藻胶弧菌。
症状病虾附肢变红色特别是游泳足最明显头胸甲鳃区呈淡黄色体色发暗黑色。血淋巴变稀薄血细胞减少凝固慢或不凝固。血淋巴、肝胰脏、心脏、鳃丝等组织器官内均可看到细菌图17
图17 患红腿病的对虾示游泳足变红、游泳足红色素细胞扩张
诊断方法:一般靠外观症状就可初诊,可简单进行血淋巴凝固时间观察。对虾在环境不良或受到刺激时附肢也会暂时发红,但鳃区不变黄色,在条件改善后附肢很快会恢复原状。确诊必须在显微镜下检查到血淋巴中有细菌存在。
防治方法虾池要彻底清淤放苗前要严格消毒。在高水温期要提高水位、延长增氧机开动时间、定期适量泼洒生石灰515千克/667米2和含氯消毒剂有效含氯量达0.5克/米3
抗菌素如吡哌酸、盐酸土霉素0.1%0.2%混入饲料中连续投喂57天。在投喂药饵的同时向池水中泼洒含氯消毒剂使池水中有效氯含量达0.30.6克/米3的浓度视池水中有机物含量的多少而定。在收虾前两周应停止投喂抗生素。
4烂眼病
病原为非01群霍乱弧菌。
症状:病虾伏于池边水底,反应较迟钝,有时浮于水面旋转翻滚。发病初期眼球肿胀,逐渐由黑变褐,以后溃烂。溃烂一般从眼球前部开始,严重者眼球脱落只剩眼柄。还有一种症状,眼球上先出现一个白色斑点,斑点逐渐变黄再变褐色,最后溃烂穿孔。当细菌侵入血淋巴后变成菌血症而死。
诊断方法:肉眼观察对虾眼球的外部症状即可初诊。确诊时必须取眼睛的溃烂组织和液体,在显微镜下检查是否是细菌感染。
防治方法:预防与治疗方法与防治对虾红腿病相同。在发病初期可先只使用全池泼洒含氯消毒剂的方法。
5烂鳃病
病原:有弧菌属,也可能有假单胞菌属和气单胞菌属。
症状外观病虾鳃部呈黑褐色病虾浮于水面游动缓慢厌食最后死亡。鳃丝呈灰色、肿胀、变脆从尖端向基部溃烂。溃烂坏死的部分发生皱缩或脱落。有的鳃丝在溃烂与尚未溃烂组织的交界处形成一条黑褐色的分界线。镜检溃烂处可看到有大量细菌游动严重者血淋巴内也有细菌图18
图18 患烂鳃病对虾的鳃组织,示烂鳃和黑色素沉淀
诊断方法:剪取一小部分鳃丝,先用灭菌海水冲洗干净,用镊子分散后做成水浸片,在低倍镜下观察溃烂情况,再用高倍镜观察鳃丝内的细菌,以免与因其他原因引起的黑鳃相混。
防治方法:同对虾红腿病的防治方法。
6甲壳溃疡病
病原:病原多种,弧菌、假单胞菌、气单胞菌、螺菌、黄杆菌等。
症状病虾的体表甲壳发生溃疡形成黑褐色的凹陷周围较浅中部较深。溃疡多数为圆形也有长形或不规则形。溃疡在体表各处都可发生以头胸甲和第13腹节较多。溃疡的深度未达到表皮者在对虾蜕皮时随之蜕掉如溃疡已深达表皮层之下蜕皮时溃疡处的新壳与旧壳往往发生粘连造成蜕皮困难严重者细菌侵入甲壳以下的内部组织引起对虾死亡图19
图19 患甲壳溃疡病对虾
诊断方法:一般目视外观症状即可初诊。但确诊必须取褐斑处物质用高倍显微镜检查细菌,以免与别的疾病混淆。
防治方法:亲虾入室时操作要仔细认真,防止亲虾受伤,严格对亲虾及用水的消毒工作。
全池泼洒吡哌酸使池水达1.52克/米3的浓度或泼洒盐酸土霉素使池水浓度达2.53克/米3。每24小时泼洒1次连续57天。在全池泼洒药物的同时将吡哌酸或盐酸土霉素混入饲料中投喂每千克饲料用药0.51克连续投喂12周。
7丝状细菌病
病原最常见的病原为毛霉亮发菌和发硫菌。毛霉亮发菌体头发状不分枝基部略粗一般基部直径为2.5微米尖端为1.52微米。菌体长度从几微米一直到500微米以上。菌丝无色透明。毛霉亮发菌的繁殖方法是产生分生孢子散入水中遇到适宜的基物时就附着上去发育成为新菌丝。毛霉亮发菌革兰氏染色阴性绝对需氧及氯化钠最适生长温度为25℃左右。发硫菌的外形和繁殖方法与毛霉亮发菌很相似但在菌丝细胞质内有许多含硫颗粒。菌丝有横隔菌丝外有一层纤维质鞘。它是一种专性化能营养生物所需的能量是来自H2S的氧化因此它的生长发育必须依存于CO2、O2和H2S。
症状丝状细菌附着在虾成体的鳃和体表各处。它仅以宿主作为生活基地用黏液样物质黏附在宿主上并不侵入宿主组织不会从宿主体内吸取营养成分属于体表附着物。也有人认为毛霉亮发菌内有一种内毒素可能对宿主有害。附着在虾鳃上时危害性最大往往附生的数量很多成丛的菌丝布满鳃丝表面菌丝之间还往往黏附着许多原生动物、单细胞藻类、有机碎屑等污物使鳃的外观呈黑色。这些菌丝和黏着物阻碍了水在鳃丝间的流通隔绝了鳃丝与水的接触妨碍了呼吸同时细菌和黏附物也消耗氧造成虾缺氧死亡。尤其在虾蜕壳时需氧量比平时大此病造成蜕壳困难引起死亡图20
诊断方法:养成和越冬期的虾患病时,需剪取部分患病虾的鳃丝做成水浸片镜检,一般在低倍镜下就可以观察到菌体。但要确诊必须在高倍镜下仔细观察菌丝的构造。
防治方法:预防措施主要是保持水质和底质清洁,放养前要彻底清淤消毒。放养密度且勿过大。投喂优质饲料、掌握适宜的投喂量,尽量减少残饵量。保证一定的换水量。
图20 对虾鳃上的丝状细菌,卵圆形的为固着类纤毛虫
可全池泼洒茶籽饼使池水成1015克/米3的浓度促使对虾蜕皮蜕皮后要大量换水。越冬期间可用25毫升/米3的福尔马林24小时后换水。
8对虾的镰刀菌病
病原病原为镰刀菌。镰刀菌的菌丝呈分枝状有分隔。生殖方法是形成大分生孢子、小分生孢子和厚膜孢子。镰刀菌属包括的种很多同一种的形态变异较大所以分类鉴定比较困难图21
症状:镰刀菌寄生在鳃、头胸甲、附肢、体壁和眼球等处的组织内,被寄生处的组织有黑色素沉淀,甲壳坏死、变黑、脱落,如烧焦的形状。在组织切片中可以看到变黑处是由许多浸润性的血细胞、坏死的组织碎片、真菌的菌丝和分生孢子组成的。上表皮一般完全被破坏。病虾游动缓慢,反应迟钝,濒死的个体侧卧于池底。
图21 对虾的镰刀菌病
诊断方法:从病灶处取受损组织做成水浸片,在显微镜下检查发现有镰刀形的大分生孢子才能确诊。有时只看到菌丝,可通过对菌丝培养形成大、小分生孢子。注意不要与褐斑病、黑鳃病相混淆。
防治方法对虾养殖池要严格消毒日本学者报告用二氯异氰尿酸钠6.2克/米3浓度在10分钟内可将分生孢子全部杀死。
在感染初期尚未出现明显症状时用制霉菌素每立方水体2000万单位可以抑制镰刀菌的生长发育降低死亡率。
9微孢子虫病
病原微孢子虫。孢子呈梨形、卵圆形、椭圆形或茄形等孢子小长210微米。内部构造必须在电镜下才能看清楚。对对虾危害较大的有微粒子虫、特汉虫及匹里虫等图22
症状:微孢子虫主要寄生在虾的肌肉中,使肌肉呈乳白色、不透明、组织松散柔软。在鳃和皮下组织则出现许多瘤状白色肿块。患病对虾消瘦,活动迟缓。
图22 微孢子虫
诊断方法:从外观症状可以初诊,但还有其他疾病也会使病虾肌肉变白,因此,确诊时还必须取病变组织在高倍显微镜下检查病原体。
防治方法: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加强预防措施,养殖池要彻底清淤消毒,养殖过程中保证池水清新、定期消毒,发现病虾及时捞出并销毁。
10固着类纤毛虫病
病原病原种类较多在养殖生产中出现最多的是聚缩虫、累枝虫、钟虫等。这些纤毛虫的构造大致相同都呈倒钟罩形。前端为口盘口盘的边缘有纤毛。虫体后端有柄用柄的基部附着在基物上图23
症状一般认为固着类纤毛虫是以水中的细菌或有机碎屑为生并不侵入宿主的器官或组织。但也有人观察到聚缩虫基部主柄穿过甲壳并在其内表面形成一个直径为1220微米的圆孔。但在体表大量附着时患病对虾似遍生绒毛头胸甲、附肢、鳃部甚至眼球上都大量寄生纤毛虫。由于纤毛虫的大量寄生影响了宿主的活动、摄食、呼吸、蜕皮会造成患病幼体的大量死亡。
诊断方法:从外观症状基本可以初诊,确诊时必须取病灶部分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虫体,并确认以纤毛虫类寄生为主。
图23 聚缩虫的显微结构
防治方法:对于固着类纤毛虫疾病预防胜于治疗,保持水质清新、有机质含量少,底质洁净、残饵及虾代谢产物积累少,是不发生固着类纤毛虫病的基本保证。在饲养过程中要保证饲料新鲜及不携带病原体。
可使用茶籽饼使池水成1015克/米3的浓度全池泼洒待对虾蜕皮后再大量换水。对于亲体可用25毫升/米3的福尔马林药浴24小时或100毫升/米3浓度的新洁尔灭药浴5分钟。35克/米3浓度的制霉菌素对治疗固着类纤毛虫病也有较好的疗效。
11其他生物寄生性疾病 壳吸管虫、莲蓬虫、楔形藻、菱形藻、颤藻、浒苔等都会附生在对虾的体表和鳃上,对对虾或幼体的游动、摄食、呼吸等造成影响,使之体质下降,引发疾病。这些疾病的发生都与水质、底质不良有关,优化养殖环境可避免或减轻疾病的发生。
12对虾白黑斑病 目前病因不详病虾腹部每一节两侧的侧叶上出现一个白斑随着疾病的进展逐渐变黑。此病感染率和死亡率可达90%以上。改善水质、投喂鲜活饵料及在饲料中添加0.1%0.2%Vc可对疾病起缓解作用。
13对虾肌肉坏死病 主要由不适宜的环境因素引起如水温过高、盐度过高或过低、溶解氧量低、放养密度过大、水质受化学物质污染等。对虾腹部肌肉特别是靠近尾部腹节中的肌肉局部变白不透明与周围正常肌肉有明显界限。以后变白区域迅速扩大到整个腹部这样的虾一般在24小时内便可死亡。发现此病后要尽快找出并消除致病因素改善环境条件可使症状较轻的对虾恢复正常。
14对虾痉挛病 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一般认为在水温过高时对虾受到刺激后容易发生此病。病虾腹部向腹面弯曲,身体僵硬,侧卧于水底。病轻者尚可游动,但腹部也呈驼背状。此病在沿海常有发生,可造成对虾死亡。在高温季节不要去惊动对虾,尽量避免此病的发生。
15对虾黑鳃病 此处所指的黑鳃病是由非生物引起的外鳃丝组织坏死变黑,镉、铜、高锰酸钾、臭氧、原油、氨、亚硝酸盐等物质的污染,均可引起黑鳃病。鳃丝坏死,失去了呼吸机能,轻者影响对虾的摄食和生长,一般在蜕皮时就会死亡。重者在水中溶解氧量不足时会大批死亡。在为了治疗疾病使用硫酸铜、高锰酸钾时切勿过量与长期使用。对利用地下海水的养殖池,必须注意水中镉、铜、锰等离子含量。
16营养不良及环境不良还会引发多种疾病如浮头与泛池、蓝藻中毒症、黄曲霉中毒症、维生素C缺乏症、畸形、软壳病等。
三、南美白对虾的工厂化养殖
(一)工厂化养虾的基本设施
1.水源和水处理设施
有地下咸水资源的地区可采用地下咸水,其最大的优点是病原体少。但应事先对地下咸水的化学组成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进行适当调整。使用海水养虾时,海水必须经过严格的过滤和消毒后方可使用。
海水循环利用时需对养虾废水进行物理、生化及生物的净化处理即废水首先经过过滤或沉淀去除大的固体物质第二步由微生物将水中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盐类第三步由浮游植物吸收掉营养盐类第四步由滤食生物吃掉浮游生物第五步由微生物进一步分解水生植物进一步吸收无机盐类第六步消毒后再利用。其中第24步可以同步进行也就是废水经过滤或沉淀后进入养贝池在此池中既有微生物的作用也有繁殖浮游植物的作用和贝类的净化作用。此种方式占地较多但可做到物尽其用不仅避免了养虾废水对近海的污染又使肥水得到了综合利用具有经济和生态学双重价值。
2.养虾池及暖棚
工厂化养虾池多种多样但使用效果较好的有两种即圆形、近圆形和环道式养虾池。其共同的特点是池水可以环行流动不仅可使池水条件均匀而且可将虾的粪便等废物及时排至池外保持池内清洁。养殖池面积一般在3001000米2。
为了提高水温,延长养殖期,还可建塑料大棚或具有透明屋顶的温室。
3.动水及增氧系统
养殖池内水的流动及增氧是高密度养虾的必需条件它不仅可使池内水质条件均匀还可把虾的排泄物集中于排污口排至池外保持池内水质清洁。动水有三种方法较大的池子以使用水车式增氧机为佳具有动水及增氧双重效果每667米2水面早期使用1台1千瓦的增氧机中后期增至2台小型虾池可使用拐嘴气举泵动水兼增氧利用罗茨鼓风机或其他无油鼓风机送气每分钟的供气量应达养殖总水体的1%以上水源充足者也可利用喷水推动池水流动喷水管由水面以上斜向喷入池内推动池水流动并可将空气带入水内流水养虾法的日供水量应达养殖总水量的45倍。也可根据已有条件以上两种或三种方法并用。
有工厂余热和天然热源的地方,可利用该热能提高水温,进行多茬养殖,提高虾厂的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
(二)工厂化养殖技术要点
1.用水处理
水源必须清净无病原体特别是应不含白斑综合症病毒病及其携带生物。海水必需经砂滤池或砂滤井严密过滤再经消毒后方可使用。海水消毒可1530毫克/千克的漂白粉,撒药后应经充分搅匀,做到彻底消毒。
盐碱地区可利用地下渗水或咸井水,地下水必须经充分氧化后才可使用。某些地区地下水化学组成不适宜直接放养虾苗,必须根据化验结果进行适当的调节,否则会影响虾苗的成活率,甚至导致死亡。
2.浸池与消毒
新建水泥池必须经过10天以上浸泡时间溶出碱性物质及其他有害物质。使用过的虾池也应浸泡数日经刷洗后用3050克/米3的漂白粉消毒并开动增氧机将药物搅匀做到彻底而严格消毒。
3.繁殖饵料生物
繁殖基础饵料生物是促进虾苗快速生长、降低饲料用量的有效手段。工厂化虾池可于放苗前1个月施肥繁殖浮游植物每立方米施尿素5克过磷酸钙2克以后每天施前一天量的1/2使透明度达30厘米左右再投入经检测不带病毒等病原体的活卤虫或卤虫卵等。
4.放苗
1虾苗选择 虾苗选择的关键是选用无病和不带白斑综合症病毒病的虾苗肉眼观测大小整齐体长0.6厘米以上越大越好。虾苗应活泼健壮无病弱苗和死苗溯水能力强体色透明不发红肝心区黑褐色。取虾苗试养12天死亡率不应大于5%。有条件者可取50尾虾苗送有关部门进行病毒检测选用不带白斑综合症病毒病之虾苗。最好选用夏威夷购进的第1代SPF亲虾繁育之虾苗。
2放养时间 最好水温升至22℃以上放苗或者先在有供热的池中暂养以延长养殖期养殖大规格的商品对虾。
3放养密度 每平方米放苗250400尾暂养后的大虾苗放养密度可减少20%30%实行三级养殖时第一级每平方米可放养虾苗10001200尾二级每平方米放养500800尾三级每平方米放养250300尾。
4虾苗的淡化 在低盐度或淡水中养殖南美白对虾时必须对虾苗进行淡水驯化。在育苗室淡化速度每日盐度降低不超过5降至5时便可直接向微盐池塘中放苗。在淡水池养殖应选择在盐度1以下水中稳定培育3天以上的虾苗亦可先向池塘内加入2030厘米的淡水再用出盐前的卤水或海水素调节至适宜的盐度放养虾苗经数日暂养后再逐日加入淡水。
5虾苗的中间培育 除直接放养外尚可对幼小的虾苗进行中间培育其好处是放养大规格虾苗的成活率较稳定便于养成期的管理而且可以延长养殖期在露天池尚达不到放养水温时可先将虾苗放在有塑料大棚或其他升温条件的池内暂养一个时期待露天池水温上升后再分池养殖以延长养殖期。中间培育的放苗密度可是养殖池的35倍。
5.投喂
工厂化养殖池放养虾苗密度大基础饵料生物较少必须投喂充足优质的饲料以满足南美白对虾快速成长的需要。投饵时间视池内饵料生物多少确定池内活饵料近吃完前即应投饵。早期最好投喂经检测不带病毒等病原体的淡水水蚤及卤虫或优质的0号配合饲料。投饵尽量做到少投勤喂一般工厂化养殖在仔虾期每日投饵1012次中后期每日46次日夜均等投饵或白天稍多于夜间。
投饵量可根据对虾平均体长参考表11中数字投喂。
表11 配合饲料日投饵量参考(千克/万尾)
投饵应全池均匀投撒。为了掌握投饵量每池应设数只饵料盘投饵时与池内一样投饵投饵1小时后提盘检查此时所投饵料应基本吃完虾的饱胃率和多胃率应达70%以上。如在投饵1.5小时后投饵盘上仍有剩饵就应减少投饵量或停投1次。亦可用小抄网抄起底泥检查饵料的剩余情况。投饵时应关闭增氧机1小时以免饵料被旋至池子中央或积于污沟内与排泄物堆积一起而不易被摄食。南美白对虾还具有嗜食性吃习惯了某种饵料时不愿摄食新的饵料所以在更换饵料时应逐渐更换避免浪费饵料和影响生长。
水中溶解氧下降、氨氮升高、水温下降均能影响对虾的摄食量,此时应相应地减少投饵。在虾病流行期间,应严禁投喂由海中捕捞的鲜活杂鱼虾。
6.水环境控制
在养殖的全过程中均应保证水质良好有充足的溶解氧最好能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一般不应低于3毫克/升。氨氮应控制在0.5毫克/升以下。硫化氢控制在0.1毫克/升以下。pH控制在7.88.6。透明度应控制在3060厘米室内流水养殖可以水清见底。
换水是改良水质的通用方法一般中后期每日换水30%100%或更多。增氧机早期一般中午开机2小时黎明前开机24小时并逐渐增加开机时间中、后期除投饵时停机外应昼夜连续开机。亦可使用鼓风机辅助增氧。在溶解氧过低时可使用过氧化钙、过碳酸钙、速氧、双氧水等抢救一般每667米2每次施用12千克。
池底的虾粪残饵、死虾是造成水质败坏的污染源保持池底清洁是搞好水质的前提条件。虽然养殖池都有排污设施通过连续或间断排污可以排放出大部分污物但池内总是存在一些死角区域应进行人工除污每日清刷池底1次将各死角区域的污物轻轻刷起推向排污口或者用虹吸管吸至池外。还可使用有益净水菌或光合细菌分解有机物抑制病原菌可在养殖中期开始投放每667米2用量为12千克10天后再投首次的1/2量以后视水质状况使用。使用有益菌后不应再使用消毒剂。
工厂化养殖池中有时会出现有毒藻类的大量繁殖如中溢虫、残沟虫、夜光虫、裸甲藻等产生有毒物质或败坏水质即便是无毒的藻类过量繁殖也是不利的因此应加以控制。常用的办法是通过大换水解决在不具备大换水条件时可按全池水量使用0.3毫克/升的硫酸铜向过密区局部泼洒,并将杀死之藻类捞出或用水泵吸出池外。
7.防病
南美白对虾的主要疾病有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病WSSV、肝胰脏细小病毒病HPV、桃拉综合症病毒病TSV及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IHHNV、红体病由嗜水气单胞菌、副溶血弧菌等细菌引起还有由细菌引起的烂眼病、烂鳃病、烂尾病等。南美白对虾的白斑综合症病毒病与细菌等并发感染时死亡非常严重这是目前威胁南美白对虾养成的主要疾病。
防病的基本原理是优化生态环境保证营养需求增强对虾体质增强对虾抗病能力杜绝或减少虾体和水环境中病原体的数量控制细菌或支原体等的并发感染池塘的严格消毒及使用无特异病原SPF虾苗是首要条件。高温期可利用ClO2或季胺盐类或含氯消毒剂定期消毒。利用药物饲料控制细菌或支原体等疾病并可减轻或推迟甚至避免白斑综合症病毒病的暴发如在早、中、晚期各用1个疗程的恩诺沙星药饵0.05%0.08%也可用罗红霉素0.01%0.05%药饵等1个疗程35天治疗时量可加倍。对虾出池前20天停用抗菌素药物。饲料中添加有益菌和维生素C可增强对虾体质抑制致病菌的繁殖防止虾病的发生。保持池水盐度和水温的相对稳定减少对虾适应环境剧变的能量消耗可防止疾病的发生和暴发。
四、南美白对虾收获
南美白对虾抗离水能力强适合活虾销售。因此可应根据市场需求分批分期出虾。分批出虾时可采用在虾池中设置一定网目的陷阱网的方式允许规格较小的虾从网孔逃出。不利于养殖的自然条件如水温降低、虾病发生、水质变劣等应及时采取放闸出虾的方式尽可能地将虾一次性收获完毕。工厂化养殖收虾比较容易根据需求量的多少可以采用旋网、抬网、拉网收捕。由于虾的密度较大在对虾基本达到商品规格后就应进行逐步间收以降低池内压力。一般应在水温10℃前收虾完毕。
五、南美白对虾活体运输
活虾运输是用海水与充气的方法可用汽车运输。如4吨货车可放8个活虾桶每个桶长90厘米、宽60厘米、深100厘米上顶有盖每个活虾桶可装810个活虾筛筛框用木制成盒形大小与桶规格相符合框用直径0.51.0厘米的网片做上下底高10厘米左右。每辆活虾运输车要配备充气机2台每个虾桶放35个散气石供给氧气。并配备一台小型汽油水泵供抽换水时使用。装虾时每个虾筛可装活虾1015千克每辆4吨车一次可运活虾500800千克。一般运输10多小时成活率仍可达90%以上。加冰适当降温,可获得更好的运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