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knowledge_base/agriculture/content/观赏鱼疾病.txt

2090 lines
463 KiB
Plaintext
Raw Permalink Blame History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ight be confused with other characters. If you think that this is intentional,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reveal them.

序言
第八章 甲壳动物引起的观赏鱼疾病
一、概述
甲壳动物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主要特征是身体异律分节,分头、胸、腹三部分,具几丁质的外骨骼,两对触角,附肢有关节,开管式血液循环。它们绝大多数自由生活于水中,海水、淡水及咸淡水中均有分布,多数对人类有利,可供人食用或做鸡、鸭、鱼的饵料等。但也有一部分甲壳动物可寄生在鱼类和其他动物身上,寄生后的危害主要是对鱼体组织造成机械损伤,从而为其他病原体入侵提供了条件,并释放毒素、代谢产物及腺体分泌物,从而强烈刺激、毒害鱼体,严重时可在鳃部大量聚集,导致鱼类呼吸困难或窒息死亡。尽管寄生在观赏鱼类中的甲壳动物种类不是很多,但寄生强度很大时也可造成严重死亡,从而给观赏鱼业带来相当大的危害。目前所知寄生于观赏鱼类的甲壳动物主要有桡足类、鳃尾类和等足类三等大类。
二、中华鳋病
[病原]
中华鳋属桡足类主要寄生在淡水观赏鱼的鳃上。只有雌性鳋的成虫才营寄生生活雄性鳋终身营自由生活雌性鳋的幼虫也营自由生活。雌性成虫比雄性成虫要大1倍多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乳白色。虫体分节明显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略呈三角形或半卵形有附肢5对其中第二对触肢特别强大由5节组成末端一节为锐利的爪用以钩住宿主组织以免被水流冲击而脱落头部与第一胸节间有一个显著的颈状假节。胸部6节第一至第四胸节的宽度约相等第五胸节及第六胸节狭小又称为生殖节。雌虫成熟时所产的卵在子宫内受精后被前列腺分泌物包裹形成卵囊然后一次同时经排卵孔排出体外挂在雌鳋的生殖节上肉眼很容易发现。腹部三节第一节与第二节、第二节与第三节间各有一短小的假节。交配主要是在雌鳋未寄生到宿主体上以前进行雌鳋一生只交配一次交配后雄虫营自由生活直至死亡。而雌虫寻找合适的寄主寄生一旦寄生成功虫体则骤长数倍因而雌鳋在寄生后可能还要蜕皮1次这主要是由于桡足类的体外包着一层伸缩性很小的几丁质外壳若不经蜕皮不能如此剧烈地增大。中华鳋生殖季节很长在江苏、浙江一带自4月中旬即开始产卵一直可产到11月上旬。刚孵出来的幼体虫体不分节叫无节幼体第一无节幼体正面观为鸡蛋形侧面观背部隆起如弓在背部近末端处有一突出的小泡这为鳋科无节幼体的特点在虫体前方中央有一中眼有3对附肢。经数天后蜕皮一次即成第二无节幼体最后从蜕皮4次后的第五无节幼体的体内发育成一个与无节幼体形状完全不同的幼虫一经蜕皮成第一桡足幼体此时已具剑水蚤的雏形蜕4次皮后成第五桡足幼体。
[主要症状和病理变化]
观赏鱼类轻度感染中华鳋时一般无明显症状,只有严重感染时才可引起鳃丝末端发炎,肿胀膨大成棒槌状,苍白而无血色,膨大处上面的鳃淤血或有出血点。病鱼食欲减退,呼吸困难,离群独游,当翻开病鱼鳃盖,肉眼即可观察到鳃丝末端附着有像蝇蛆一样的白色小虫,故称之为“鳃蛆病”。另外,中华鳋还可钩破病鱼鳃组织,造成很多伤口,除夺取其营养外,还为其他微生物的入侵提供了便利条件。随着病情加剧,病鱼则表现焦躁不安,呼吸困难,食欲减退直至废绝,并在水表层打转或狂游,尾鳍上叶常露出水面,因此又俗称为“翘尾巴病”,最后因窒息或消瘦衰竭而死。
[诊断要点]
用镊子掀开病鱼的鳃盖,沿腮腔边缘剪去,肉眼可看到腮丝末端内侧有乳白色的虫体时,即可作出诊断,但应注意,如只有少量中华鳋寄生时,对观赏鱼危害不大,应另找原因。
[防治措施]
1.预防措施
1用生石灰带水清池消毒可杀死水中的中华鳋幼虫、虫卵及带虫小杂鱼。
2加强饲养管理尽可能选择不带中华鳋幼虫的水源作为养殖用水并时常更换新水从而保持良好的水环境增强鱼体抵抗力。
3在鱼种放养时可选用下列药物进行药浴①每立方米水体用硫酸铜67克和硫酸亚铁23克药浴1030分钟②每立方米水体用高锰酸钾1020克药浴1030分钟。
4在发病季节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于鱼池内挂袋亦可有效预防该病。
2.治疗
1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两者比例为52全池泼洒每立方米水体0.7克,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22.5%敌百虫粉剂和硫酸亚铁合剂两者比例为61全池泼洒使池水药物终浓度达每立方米水体1.4克,有较显著的疗效。
32.5%敌百虫粉剂全池泼洒使池水药物终浓度达每立方米水体2.0克在水温24℃以上时也有同样效果。
4如池中混养有虾、蟹、蚌及其他水生生物时就不能用上述外泼药必须采用投喂下列任一种药物进行治疗①每千克饲料中加鱼虫清主要成分为马拉硫磷和杀虫增效剂22.5克拌匀后制成水中稳定性好的颗粒药投喂连喂23天②每千克饲料中加内服型克虫威主要成分为槟榔、雷丸、木香、贯众、苦参等中草药27克拌匀后制成水中稳定性好的颗粒药投喂连喂23天。
[诊疗注意事项]
1.鉴别诊断
注意与鱼鲺病、锚头鳋病相区别。与鱼鲺病的区别是,尽管二者均有跳跃现象,但只要掀开鳃盖观察就可发现中华鳋患病鱼只的鳃丝末端挂有许多白色小蛆状物,后者无此症状;锚头鳋病则肉眼可见大量锚头鳋的头部钻入鳞下和肌肉组织中,犹如在鱼体上插入小针,严重时鱼体上像披着蓑衣。
2.治疗用药
治疗时应注意配制敌百虫药液的浓度以防中毒鱼虫清的主要成分是马拉硫磷和OO-二甲基-S-12-二乙酯乙基)二硫代磷酸酯,因此使用时不可与碱性药物或氧化物质接触或混用,缺氧、浮头前后严禁使用。
三、锚头鳋病
[病原]
病原体为鲤锚头鳋Lernaea cyprinacea Linnaeus属桡足类。体色为无色或淡黄色身体细长如针长612.4毫米体宽0.60.8毫米。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但各部分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雄性锚头鳋终身营自由生活始终保持剑水蚤型的体形。而寄生在鱼体上的锚头鳋均为雌虫在开始营永久性寄生生活时体形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虫体拉长体节融合成筒状且扭转头胸部长出头角形似铁锚状深入地钻进寄主组织内角的形状和数目因种类不同而异有的背角和腹角长成交叉的X形有的背、腹角再分枝有的缺腹角。胸部和头胸部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一般自第一游泳足之后到排卵孔之前为胸部细长如管自前向后逐渐扩宽分节不明显。腹部短小在末端上有一对细小的尾叉和长、短刚毛数根。胸腹部之间有生殖节在生殖季节常带有一对细长的卵囊内含几十个至数百个卵。锚头鳋产卵囊的频率和卵孵化速度与温度密切相关较高温度产卵频率高孵化速度也快反之则低约在7℃以下就停止产卵、孵化。虫卵孵化成无节幼体就能在水中间歇性地游动有敏锐的趋光性经5次蜕皮后发育为桡足幼体再经4次蜕皮后成为第五桡足幼体。桡足幼体虽仍能在水中自由游泳但必须到鱼体上营暂时性寄生生活摄取营养否则就不能蜕皮发育数天后即死亡。交配在鱼体上进行雌性锚头鳋一生只交配一次交配后的雄虫离开鱼体后不久即死。交配后的第五桡足幼体就寻找合适宿主营永久性寄生生活。当寄生到鱼体上之后根据虫体的不同发育阶段可将雌性成虫分为“童虫”、“壮虫”和“老虫”三种形态。“童虫”状似细毛白色无卵囊“壮虫”虫体透明肉眼可见体内的肠蠕动在生殖孔处常有1对卵囊若用手触动虫体时虫体可以竖起“老虫”身体浑浊不透明变软体表常着生许多原生动物如累枝虫、钟虫等显得老态样子像这样的虫体不久即将死亡脱落。锚头鳋的繁殖适温为2025℃一般在1233℃均可以繁殖超过33℃非但不能大量繁殖成虫还会大批死亡。锚头鳋在鱼体上的寿命长短与水温有密切关系在夏季水温2527℃时锚头鳋在鱼体上的寿命仅1423天秋季寄生到鱼体上的锚头鳋的寿命要比夏季的稍长可在鱼体上过冬至翌年3月当水温12℃时开始排卵所以锚头鳋在鱼体上的寿命最长为57个月。
[主要症状和病理变化]
锚头鳋寄生在鳞片细小的观赏鱼体表时,可引起寄生部位周围组织红肿、发炎,形成石榴子般的明显红斑,寄生部位肿胀较明显;当寄生在锦鲤等鳞片较大的观赏鱼体表时,寄生部位的鳞片常被“蛀”成一个缺口,鳞片的色泽较淡,但寄生部位肿胀不明显,只是形成充血红斑;当寄生在幼小鱼体上时,锚头鳋的头胸部常能穿透宿主的体壁,进而钻入内脏,引起充血发炎,鱼体畸形弯曲,更会加速病鱼死亡。锚头鳋病的发生,有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不同的类型。急性感染时,由于大量的第五桡足幼体感染鱼体,破坏鱼肉组织,同时又大量吸收鱼体营养,使病鱼呈现急躁不安,时常用寄生部位在水草及石块上摩擦。取出病鱼仔细观察,肉眼可见大量锚头鳋的头部钻入鳞下和肌肉组织中,而身体大部暴露在鱼体外部,犹如在鱼体上插入小针,故称之为“针虫病”,并致使寄生部位红肿、发炎、化脓,继而组织坏死;随着病情的发展,病鱼逐渐表现为食欲不振,行动迟缓,身体瘦弱,并可在短期内造成死亡。慢性感染则因寄生数量较少,虽不会引起急促死亡,但因寄生部位组织被破坏,常引起其他鱼病乘虚而入引起并发感染,尤其是虫体露出鱼体皮肤外的部分,常有固着类原生动物如累枝虫、钟形虫及藻类植物和霉菌等附生,好似一束束灰色棉絮,鱼体上像披着蓑衣,因此亦有“蓑衣病”之称,不仅可使观赏鱼类失去观赏价值,同时锚头鳋又大量吸取寄主营养,使鱼体极度瘦弱,造成病鱼慢慢死亡。有时锚头鳋可寄生在鱼眼和口腔内,影响鱼的摄食。
[诊断要点]
由于锚头鳋的虫体较大,用肉眼检查就可作出诊断。可将患锚头鳋的病鱼取出放在解剖盘里,仔细观察病鱼体表、腮、口腔等处,若看到一根根似针状的虫体即为锚头鳋成虫;而“童虫”体细如毛发,白色透明无卵囊,需用放大镜观察;锦鲤锚头鳋寄生在鳞下,检查时仔细观察鳞片腹面或用镊子取掉鳞片即可看到虫体;但要注意,当只有少量锚头鳋寄生时,尤其是体型较大的观赏鱼,一般不会引起死亡,应另找病因。必要时用显微镜鉴定虫种。
[防治措施]
1.预防措施
1用生石灰彻底清池杀灭水中的锚头鳋虫卵、幼虫及鱼和蝌蚪带有的成虫。
2鱼池加注新水时用密眼网过滤防止锚头鳋幼虫随水流入鱼池。
3放养的鱼种如有锚头鳋寄生可根据水温和不同鱼种的耐受力每立方米水体用1033克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3060分钟待杀死成虫后再放养。
4在该虫繁殖季节用90%敌百虫晶体全池泼洒使池水药物终浓度达每立方米0.5克间隔2周1次连用23次。
2.治疗
1在水温1520℃时用每立方米水体20克高锰酸钾的溶液浸洗1.52小时在水温2130℃时用每立方米水体10克高锰酸钾的溶液浸洗1.52小时可杀死全部幼虫及大部分成虫。
2每立方米水体用90%晶体敌百虫0.30.5克对水全池泼洒以杀死池中的锚头鳋幼虫达到控制病情的目的但水温30℃以上禁止使用敌百虫且用药次数和用药与否应以锚头鳋成虫的寿命和形态来确定如鱼体感染的锚头鳋多为“童虫”可在半个月内连续施用2次如果多为“壮虫”则只需施药1次如果多为“老虫”则可以不施药待虫体脱落后即可获得免疫力。
3每立方米水体用菌虫双杀通用名为精制马拉硫磷溶液0.03克对水全池泼洒病情严重时隔日再用1次。
4若鱼体上只有少数锚头鳋虫体时可立即用剪刀将虫体剪断然后用5%的苯扎溴铵作100倍稀释后涂抹伤口或用1%浓度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涂抹虫体和伤口经过3040秒放入水中次日再涂药1次。如此处理后可使锚头鳋死亡并经46天鳋体腐烂而软化然后用镊子将虫体轻轻取出再涂药2次可使伤口很快愈合。切不可用镊子直接将虫体拔出来因锚头鳋的头部就像锚一样深深钻入肌肉内若强拉会损伤鱼体。
5在患病鱼池中每立方米水体施放经过发酵的猪粪或牛粪0.6千克,亦有较好的效果。
6每立方米水体投放新鲜猪半草0.20.4千克经过7天后鱼体上的锚头鳋会全部脱落病鱼迅速恢复健康。
7每千克饲料中加鱼虫清主要成分为马拉硫磷和杀虫增效剂22.5克拌匀后制成水中稳定性好的颗粒药饲连喂3天可有效杀死寄生在鱼体上的雌虫。如能同时外泼一次晶体敌百虫杀死水中的幼虫治疗会更彻底。
8每千克饲料中加内服型克虫威主要成分为槟榔、雷丸、木香、贯众、苦参等中草药27克拌匀后制成水中稳定性好的颗粒药饲连喂3天可有效杀死寄生在鱼体上的雌虫。如能同时外泼一次晶体敌百虫杀死水中的幼虫治疗就更彻底。
[诊疗注意事项]
1.鉴别诊断
注意与复口吸虫病相区别。两者同样呈现病鱼急躁不安的现象,但前者严重感染时鱼体似披蓑衣;后者还表现为在水面不安地挣扎,还有头朝下,尾朝上的显著症状,严重时,具眼球脱落成瞎眼等症状,易于判断。
2.治疗用药
注意敌百虫药液的配置浓度以防中毒且与碱性物质混用时要慎重因敌百虫与碱性物质反应可生成毒性更大的敌敌畏。普通敌百虫的触杀功能较弱有些锚头鳋虫体在用药后处于短期昏迷、麻痹状态短则几日长达十数日还可复苏继续危害。因此可选用中国水产科学院研制的“新敌百虫”该药是复配PHC-吡尔啶类增效剂的敌百虫,增强了药物触杀功能,提高了药物的渗透能力,使药物很容易透过虫体的几丁质外壳进入体内破坏其中枢神经系统和周边神经末梢,彻底杀死虫体,使之无复苏和生还的可能,为治疗该病的特效药物。
四、新鳋病
[病原]
病原为日本新鳋Neoergasilus japonicus及长刺新鳋Neoergasilus longispinosus。日本新鳋属桡足类雌性成虫营寄生生活头部呈等腰三角形两腰有两个波浪形的起伏第一胸节特大后缘几成圆弧其余四胸节急剧减少第五胸节特小宽约为长的5倍生殖节膨大成坛状宽大于长。卵囊中间粗两端尖细约为体长的1/22/3有卵45行卵较大而数量不多。第一游泳足特大内、外肢末端不包括刚毛可达第五胸节基节后缘有一向后伸展的三角形锥状齿位于内、外肢之间近内肢基部有一排三角形小齿在外肢第二节的外侧向后生出一袋状“拇指”表面光滑透明较外肢第三节长l/3原第三节被挤在内侧。长刺新鳋与日本新鳋主要不同点为头部半卵形后缘平直两侧为均匀的弧形没有波浪形的起伏。
[主要症状和病理变化]
新鳋主要寄生在观赏鱼的鳍、鳃和鼻腔。能引起病鱼身体消瘦发黑,在体表和各鳍条上,特别是在背鳍、尾鳍上和鼻孔附近,可见到许多小白点,有时鳃丝、鳃耙上也有虫体寄生,病鱼常有浮头现象。
[诊断要点]
虫体较大,用肉眼检查就可作出诊断。
[防治措施]
1.预防
禁止用湖水、水库水和池塘水来饲养观赏鱼类,以防感染。
2.治疗
1用1%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涂抹病鱼体表和鳍上的新鳋每天1次连续3天能有效杀死新鳋。
2病鱼用每立方米水体放20克高锰酸钾溶液浸洗水温1020℃时浸洗2030分钟水温2125℃时浸洗1520分钟水温在25℃以上时浸洗1015分钟可有效治疗新鳋病。
[诊疗注意事项]
鉴别诊断:注意与小瓜虫病相区别。尽管两者都有白点,但小瓜虫在侵入鱼的皮肤和鳃的表皮组织后,可引起宿主的病灶部位组织增生,并分泌大量的黏液,形成一层白色薄膜覆盖于病灶表面,而新鳋病则没有这种症状。
五、鱼鲺病
[病原]
病原体为鲺Argulus属于鳃尾亚纲Branchiura鲺科Argulidae。我国淡水观赏鱼体上寄生的鲺有十几种但最常见和危害最大的是日本鲺。虫体大而扁平体长一般为68毫米颜色多与寄主的体色相仿有保护作用。雌虫大于雄虫。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两侧向后延伸形成如马蹄状的背甲圆形或椭圆形常与第一胸节愈合在其腹面边缘布满倒生的小刺具1对被血窦包围的复眼。胸部4节具4对双肢型胸足为主要运动器官。腹部不分节为1对扁平椭圆形的叶片前半部融合是充满血窦的呼吸器官同时在腹部有1对吸盘吸附于鱼体上口部突出称为口尖将尖端由鱼鳞之间刺入皮下寄生于鳍、躯体表面、尾鳍根部、腹部和脊鳍根部等。雌性生殖系统有卵巢、输卵管和受精囊。副性器官在腹部腹面包括1对精锥和1个裙片及其后端的1对感觉突。雄虫有睾丸、贮精囊、输精管、射精管及副性器官。鲺每次产卵十粒到数百粒不形成卵囊直接产在水中的固体物上。产卵时雌鲺离开宿主独自在水中游泳寻得合适地方后即以吸盘紧贴附着物游泳足仍不断摆动虫体每收缩1次即产卵1枚精锥将卵刺一下而受精同时排出胶液遇水后卵粒即牢牢地粘在附着物上于卵的表面形成2条脊然后再产第二枚。鲺喜在静水及黑暗的环境中产卵正常状态下所产的卵排列整齐在水中垂直分布。孵化速度和水温高低有关一般水温高则孵化快。刚孵出的幼鲺体长只有0.5毫米左右体节与附肢的数目和成虫相同只是发育程度不同而已。背甲呈长方形前缘稍宽呈弧形并附有细刚毛腹部很小尾叉极为明显经67次蜕皮后即可发育为成虫。鲺的幼虫与中华鳋、锚头鳋的幼虫不同从卵中孵出后需马上找寻宿主在平均水温23.3℃时48小时内找不到寄主就会死亡。幼鲺多寄生在宿主的鳃和鳍待形成吸盘后才寄生到宿主体表的其他部位。鲺的寿命亦随水温高低而定水温高时生长快寿命短反之则生长慢而寿命长。当平均水温30.2℃时孵出的幼鲺19天即可产卵水温15.7℃时需72天当平均水温30℃时只能活36天16.2℃时可活135天。
[主要症状和病理变化]
鲺主要寄生在观赏鱼的体表和腮上但发生于鳍基者居多对于较大个体的观赏鱼有时会寄生在口腔内壁。由于鲺是“移动寄生”不同于锚头鳋的“定位寄生”可在鱼体上不断爬动并以尖锐的口刺、倒刺、大颚刺伤和撕破鱼体所寄生部位其毒腺细胞分泌的毒液对鱼体特别是幼鱼有极强的刺激性。病鱼呈现极度不安急剧狂游和跳跃百般挣扎、翻滚。有13条鲺寄生鱼体一侧时就会失去平衡。而且伤口能引起致病菌的并发感染使鱼体发炎、溃疡或引起水霉病的繁殖造成病鱼食欲大减鱼体消瘦常引起鱼种和幼鱼的大批死亡。
[诊断要点]
鲺的个体较大,用肉眼检查就可以作出诊断。但要注意,只有少量鲺寄生,尤其是对个体较大的鱼,一般危害不大,应进一步仔细检查其他病因。
[防治措施]
1.预防措施
1加强观赏鱼的饲养管理保持水质优良增强鱼体的抵抗力。
2用生石灰或茶饼清池可有效杀死水中鲺的成虫、幼虫和虫卵。
3每立方米水体用茶饼75克捣烂浸汁化水全池泼洒。
4每立方米水体用生石灰150克加37.5克的茶饼捣烂浸汁化水全池泼洒约10天后后药性消失放鱼。
5鱼只下池前用下列任一种药液进行药浴①每立方米水体放高锰酸钾1020克药浴1030分钟②每立方米水体放敌百虫10克药浴1020分钟。
6病鱼池要刷洗用生石灰或高锰酸钾消毒后换上新水病鱼经上述药物洗浴后仍可放回换过水的鱼池中并投放新鲜饵料以助其恢复体力。
2.治疗
治疗时的特效药物为敌百虫。
1用立方米水体5克晶体敌百虫的水溶液浸洗鱼体25分钟鱼体和鲺都被麻醉鲺很快从鱼体上脱落鱼体放入清水中很快即可恢复正常。如病情严重池中鲺的卵很多则在泼药后第一批卵孵出的幼虫成熟产卵前再泼一次药这样可以把池中前前后后孵出的幼虫及刚成熟但尚未产卵的成虫全部杀灭。
2用1%浓度的晶体敌百虫溶液涂抹鲺上约30秒钟后放入清水中次日再涂抹1次鲺死后会脱落。通常不能用镊子将鲺体强行拉下因为鲺有两个吸盘紧紧吸住鱼体这种方法只适用于个体较大的观赏鱼类被少数鲺寄生。
3每立方米水体用强效杀虫灵0.30.4克或阿维菌素乳油0.020.04毫升全池撒泼亦有较好效果若需重复用药1次间隔时间同敌百虫药物。
4把观赏鱼放入3%的食盐溶液中浸泡15分钟。
5每立方米水体用杨梅枝叶30克或樟树枝叶30克或茼蒿根30克扎成1把放入鱼池入水口处及四周浸泡。
6生态防治 ①将高水温鱼池内的病鱼转入低水温鱼池内养殖,或将低水温鱼池内的病鱼转入高水温鱼池内养殖;②将肥水池内的病鱼转入瘦水池内养殖;或将瘦水池内的病鱼转入肥水池内养殖。
[诊疗注意事项]
1.鉴别诊断
与其他鱼病的鉴别见中华鳋病。
2.药物使用
特效药物为敌百虫但应注意浓度不要过大以免造成中毒。如池中混养有虾、蟹、蚌等其他生物时则不能用上述外泼药可在每千克饲料中加鱼虫清主要成分为马拉硫磷和杀虫增效剂22.5克拌匀后制成水中稳定性好的颗粒药投喂连喂23天或每千克饲料中加内服型克虫威主要成分为槟榔、雷丸、木香、贯众、苦参等中草药27克拌匀后制成水中稳定性好的颗粒药投喂连喂23天。
第九章 观赏鱼普通病
一、概述
观赏鱼普通病是指由机械损伤、水质不良、缺氧、中毒和营养缺乏等因素引起的疾病。观赏鱼普通病病因极多,有的是单独一种因素引起发病,有的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鱼发病。临床上常见的观赏鱼普通病有机械损伤、浮头、气泡病、烂鳍病、中暑与闷缸、饥饿与营养缺乏症和中毒症等。普通病如果防治不当,也会给观赏鱼养殖带来重大损失,如浮头、中暑等普通病也可导致鱼大批死亡,即便是鱼体表损伤,若治疗不当,创口可被病原微生物侵入,从而感染其他传染性鱼病。因此,在饲养过程中,也应严加防范,尽量减少损失。
二、机械损伤
[病因]
用网捕鱼时,在拉网的过程中,由于网内空间渐小,造成鱼到处乱窜,互相碰撞受伤;用钩钓时,会出现钓伤或在强行摘钩时被捏伤;鱼蓄养时,一般都暂时使用暂养槽、网箱等,在运输时使用搬运箱,这往往造成饲养密度过大,鱼触及网箱壁或相互碰撞都会使鳍、眼或体表其他部位受伤;鱼在水族箱中密度过大,在投喂争食时也容易造成伤害,水族馆展缸中造景突出部分等也都是导致观赏鱼损伤的原因;此外,饲养种类搭配不当,可导致凶猛鱼的咬伤。
[主要症状和病理变化]
1.压伤
当压力长期加在鱼体某一部位时,因这部分组织的血液流动受到阻碍,使组织发生萎缩、坏死,如在底质坚硬的越冬池中,鱼以胸鳍和腹鳍的基部作支点靠在池底,长期受体重压力,会导致该部分皮肤坏死,严重时肌肉也坏死。
2.碰伤和擦伤
鳍、眼珠等部位易受到碰撞和摩擦,病鱼可见鳞片碰掉,折断鳍条,擦伤皮肤,还可以引起肌肉深处的损伤。
3.强烈震动
运输时强烈震动和长期摆动,会迫害鱼类神经系统的活动,使鱼呈麻痹状态,失去正常活动能力,仰卧或侧卧在水面。如刺激不过大,又及时解除,鱼类可恢复正常的活动能力。一般大鱼对震动的反应较小鱼强,因此在运输时以运鱼苗、鱼种为宜。
[防治措施]
鱼体受伤后进行治疗比较困难,因而需要以预防为主,平时注意观察,发现病鱼及时治疗。
1改进渔具和容器尽量减少捕捞和搬运在捕捞时应小心对待并选择适当的时间。
2创造适合观赏鱼生长的环境如鱼池壁应光滑越冬池的水底不宜过硬放鱼之前要用砂纸把造景的突起部分除掉。
3多数鱼对光较为敏感照明灯的突然开关会使鱼上跳或冲撞缸壁因此在调节照明灯时以及照明灯数量较多时注意不要一次性全部开或关而最好逐渐地开关。
4饲养时注意鱼群的密度不宜过大避免争夺空间发生争斗。
5观赏鱼混养时注意鱼体型不可有过大差别否则会发生强欺弱的情况。凶猛的鱼不要和性情温驯的鱼在一起饲养。
6鱼很多新发外伤很难发现所以新鱼引进后必须进行药浴。
7鱼受伤后可在损伤处涂1%高锰酸钾水溶液、漂白粉水溶液等注意涂药时应将头部向上也可在水中投入抗菌剂进行药浴严重时应肌肉注射硫酸链霉素每千克体重注射2万国际单位。
三、感冒
[病因]
鱼是变温动物其体温随水温变化而变化一般鱼体与水温相差仅0.1℃左右。但无论是热带鱼还是金鱼,对水温的变化都十分敏感,水温剧烈升高或降低都会刺激皮肤的神经末梢,引起内部器官活动的失调,从而引起感冒发生。
[主要症状和病理变化]
病鱼皮肤失去原有光泽,颜色变淡,体表黏液增多,鱼体色泽变得暗淡,懒于摄食,游动也欠活泼,甚至漂浮于水面或卧于水底,病情严重时,鱼常失去活动能力,在几小时或几天内逐渐瘦弱死亡。
[防治措施]
防治该病要注意加强饲养管理尤其在换水时要注意水温勿使温差过大同时注意新水和陈水要保持一定比例除非发生特殊性水质恶化才能将水全部更换。但在全部换水时要注意控制新旧水的温差鱼种不超过5℃鱼苗不超过2℃。买回的鱼如塑料袋中水温和水族箱中水温有2℃以上差别可将塑料袋放入水族箱中20分钟直到温度与水族箱里的温度相同为止。
如果发现鱼感冒应立即设法调节水温或将病鱼放入2830℃温水中静水静养也可放在1%的食盐水中短时间洗浴,然后置于绿水中静养有助于恢复。
四、浮头
[病因]
1.外源性浮头
该类浮头为水中缺氧所致。一般的热带鱼、金鱼、锦鲤要求的溶氧为每升水5毫克在通常情况下水中溶氧低于每升水1毫克鱼就会浮头低于每升水0.5毫克鱼就会窒息死亡。如果溶氧长期低于每升水4毫克即使鱼不死也会生长缓慢颜色变浅。在鱼的密度过大、水质较差、天气闷热、大气压低的情况下容易发生该类浮头。
2.内源性浮头
1血源性浮头
是由组织缺氧所致有些有毒物质如氰、氨和硫化氢会导致血液运氧能力下降或者使体内生物氧化反应中断。比如过滤系统不是很完善的水族箱里由于微生物对食物残渣和粪便的分解发酵产生硫化氢其容易在水族箱的底砂部分蓄积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毒在体表和鳃表面迅速溶解进入组织抑制某些酶的活性阻断生物氧化反应造成组织缺氧使细胞窒息无法完成重要的生化反应使鱼窒息而死。而且硫化氢还与鱼体组织中的钠离子反应形成有强烈刺激作用的硫化钠。每升10毫克的硫化氢可以在4小时内杀死所有的鱼类。锦鲤的致死浓度是每升6.3毫克金鱼的致死浓度是每升4.3毫克,热带鱼则更低。
2鳃源性浮头
分为生物性浮头和化学性浮头两类。其中生物性鳃源性浮头主要是由于大量寄生虫和细菌在鳃部寄生,对鳃造成破坏,严重影响鳃的正常气体交换功能。常见的有柱状曲挠杆菌引起的细菌性烂鳃病,隐鞭虫、鱼波豆虫(口丝虫)、斜管虫、车轮虫、小瓜虫、杯体虫、指环虫、三代虫等引起的寄生虫病。这些病原体会破坏鳃丝,破坏鳃上皮细胞,使鳃变形,并刺激使之产生大量的黏液,覆盖在鳃丝表面,严重影响鳃的正常气体交换,使鱼窒息。而化学性鳃源性浮头主要是由有毒气体、化学物质和重金属引起,如氨、硫化氢、重金属及酸碱中毒,这些物质有些是刺激鳃,产生大量的黏液,覆盖鳃丝,阻碍气体交换,引起缺氧;有些是直接在鳃上发生反应,比如说,硫酸铜在鳃上直接作用于琥珀酸脱氢酶等呼吸酶引起呼吸障碍。
[危害]
缺氧严重会导致观赏鱼窒息死亡,即使鱼并未死亡,如果水族箱经常缺氧,也会因经常浮头而形成畸形或生长发育不良。判断饲水是否缺氧严重,可以鱼是否易受惊吓为标准。如缺氧不严重,浮头的鱼一遇惊吓就会立即潜入水中,若水中缺氧严重,则浮头的鱼,既不怕人,也不怕水波惊动。
浮头危害严重与否与发生的时间有关。在室外池塘水体,如果浮头发生在黎明,一般危险不大,因为天亮后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就能迅速补充水中的溶氧,浮头现象很快就会消失;如果浮头发生在上半夜或下半夜,则表明水中缺氧严重,如不及时采取措施,鱼就会出现大量死亡。
再者观赏鱼对低氧的耐受力还与健康状况有关例如溶氧为每升2.63毫克时健康状态的鱼不会发生浮头而患鳃上寄生虫的鲤鱼就会发生浮头其原因是由于寄生虫的刺激鳃上黏液增多黏液阻碍了水和鳃丝的接触鱼氧气摄入不足发生浮头。
[防治措施]
预防鱼浮头必需加强饲养管理,采取综合措施。
1要适当控制水族箱中的饲养密度掌握科学的放养密度如2.5厘米的热带淡水鱼需要65厘米2的表面积高氧鱼如2.5厘米鲦鱼需要125厘米2的表面积。
2注意保持水质的清洁建立完善的过滤系统及时除去残余食物、粪便加快有害气体的消除。避免大量有机物消耗氧气同时有助于有害气体如硫化氢的消除。
3在阴天或天气闷热等气压较低的天气里要适当减少鱼的饵料投喂量避免投饲过多残饵造成水质败坏并适时注入新水。
4如发现浮头要根据情况及时或全部更换新水在水族箱中配备充氧器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5对有毒气体和重金属等引起的浮头可泵气换水重金属中毒注射解毒药通常用二巯基丙醇。
五、气泡病
[病因]
水中的溶解氧、二氧化碳、硫化氢、甲烷等气体太多,达到或超过饱和状态,就会因渗透压而进入鱼体;或者鱼将小气泡当作食物吞入体内,在肠道内形成气体。水中气体过饱和常见于以下几种情况。
1水中浮游植物过多强烈阳光照射水温高藻类进行光合作用旺盛可以引起水中氧气过饱和。
2池塘中施放过多未发酵的有机肥肥料不断消耗氧气同时产生大量的细小甲烷和硫化氢气泡引起气泡病同时这些有毒气体会对鱼体产生危害。
3水温升高春季是气泡病的高发期主要是春季气温开始回升原来不饱和的水就会变为过饱和。寒冷季节将水族箱置于向阳的暖气片上也会引起水温升高导致气泡病。
4在鱼苗养殖或运输过程中注入氧气过多导致过饱和。
5有些地下水含某些气体过饱和如氮气、二氧化碳、沼气等也会引起气泡病。
[主要症状和病理变化]
鱼体愈小愈易患气泡病随着鱼体长大发病逐渐减少。如水温31℃时水中含氧量达每升14.4毫克饱和度192%体长0.91.0厘米的鱼苗患水疱病而体长1.41.5厘米的鱼苗只有水中含氧量达每升24.4毫克饱和度为325%)时,才会发病。鱼苗或夏花发病后,身体失去平衡,游动困难,浮于水面,挣扎,逐渐衰竭死亡;成鱼发病,在背部皮肤、背鳍、尾鳍出现肉眼可见的气泡。治疗不及时,气泡破溃,局部细菌感染发炎,形成溃疡。
[诊断要点]
解剖观察,利用显微镜观察可见较小鱼体体腔内、肠腔内和鳃血管中有气泡,有的因栓塞而亡。
[防治措施]
严格控制池塘施肥和投饵量不用未经发酵的肥料向鱼池施肥池中腐殖质不宜过多要彻底清淤防止硫化氢和甲烷气体产生。鱼苗运输过程中不要急剧地向水中通气水族箱的氧气泵不要24小时连续运行。
放出池中部分老水,注入清水,发病轻的鱼能很快地排出气泡,恢复正常。也可使用食盐全池泼洒,改变鱼体表渗透压,使气泡溢出。
六、烂鳍病
[病因]
引起烂鳍病的病原菌常见有嗜水气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和鳗弧菌等。这些病原菌感染常发生于以下情况:
1鱼苗运输过程中鱼体表层划伤损伤了鱼体表层的分泌物组织引起病菌感染。
2对金鱼缸饲水更换太勤严重地刺激金鱼体表细胞的内分泌功能导致尾鳍软组织的腐烂。
3换水不及时由于水质的老化光照的过强引起各鳍膜内充满气泡导致各鳍膜破裂腐烂而引发细菌感染。
4水质不良pH起了急剧变化引起鱼体内分泌紊乱久而久之致使各鳍软组织腐烂最后受细菌感染。
5水族箱中鱼儿相互撕咬造成伤口感染所致。
[主要症状和病理变化]
病鱼体色发黑消瘦开始表现为鱼鳍充血背鳍、尾鳍或胸鳍外缘的上皮增生变白部分鱼的腹部、尾柄发炎、肛门红肿34天后鱼鳍开始腐烂造成鳍条残缺不齐尾鳍尤为明显。后期鳍烂掉露出骨头身体腐败死亡。
[防治措施]
预防本病发生重在加强饲养管理,保持良好水质,减少观赏鱼的应激,避免鱼体体表受到损伤。
发现病鱼应立即隔离,然后对水族箱全换水,彻底清扫,消毒。
对患病鱼进行药浴有很好的疗效。在发病初期用每立方米水体1克的高锰酸钾进行药浴处理一般经过34次药浴可以达到一定的效果。在每立方米水中放细盐50克连用23次也能起到杀菌消毒作用。
同时还要对病鱼进行精心饲养。水温恒定在20℃以上经40天的精心饲养可使腐烂的各鳍软组织重新生长发育完整在此期间必须多喂给动物性饵料鱼虫促进尾鳍生长。
七、中暑与闷缸
[病因]
温水性鱼类适宜生长温度为2328℃但进入夏季气温常会达到33℃以上有时中午前后还会高达40℃以上。在炎热季节若没有采取遮阳降温措施水温就会随气温升高而升高当水温达到3539℃时水中溶氧降低致使鱼忍受不住高温、烈日的刺激和缺氧而引起昏死。夏季室内有空调降温时直接用阳光晒过的自来水换水也会发生中暑。在闷热高温的情况下遇到阵雨或暴雨导致上下层水剧烈对流使池底污物上升尤其夜间藻类也消耗氧气导致水溶氧过低观赏鱼会缺氧导致闷缸死亡。
[主要症状和病理变化]
中暑或闷缸的鱼浮于水面,有的不断撞击缸壁,呼吸困难,体色逐渐变淡,有的嘴巴周围或鳍的毛细血管充血,久浮水面,逐渐死亡。
[防治措施]
防治原则是加强饲养管理,控制水温,保持良好水质,及时水中补氧。
1炎热季节室外饲养的或阳台上饲养的观赏鱼上午9时左右就应盖帘遮荫避免烈日暴晒引起中暑。
2定期将鱼池中污物清扫干净保持良好的水质。尤其在雨季来临前更要做好清污工作适当注入新水。雨后要立即吸去池底陈水约总水量的1/51/3注入新水防止闷缸。
3对尚未停止呼吸的鱼要立即换水降温也可在水中滴入23滴双氧水或用增氧泵增氧。刚刚停止呼吸的鱼亦可进行人工呼吸抢救方法是对准鱼口猛烈吹气数次然后对准鱼口泼水或用手捉住病鱼在水中前后晃动用手轻按鱼腹数分钟即能救活。
八、饥饿及营养缺乏症
(一)跑马症
[病因及症状]
鱼围绕池边成群狂游,驱赶也不散,呈赛马场跑马状,故称“跑马病”。跑马病多发于春末和夏初的观赏鱼苗种培育季节。若发病较久,可造成观赏鱼苗种的大批死亡。
在鱼苗饲养阶段天气阴雨连绵经过10多天的饲养池中缺乏适口饲料有时池塘漏水影响水质肥度鱼长期顶水体力消耗大也会引起跑马病。
[诊断要点]
根据症状容易诊断但应注意和车轮虫病的区别两者都有病鱼成群狂游的表现但对后者进行显微镜镜检可在病鱼体表和鳃上发现大量2040微米大小的虫体。
[防治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鱼苗密度不能过大鱼池不能漏水鱼苗在饲养10天后应投喂一些豆渣等适口的饲料。
2发生跑马病后用芦席从池边隔断鱼苗群游的路线并投喂豆渣、豆饼浆、米糠或蚕蛹粉等鱼苗喜欢吃的饲料不久即可制止。
(二)萎瘪病
[病因]
饵料不足,鱼得不到足够的营养,缺乏生长和保持自身体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致使鱼类发生此种疾病。常见于观赏鱼放养过密,长期疏于管理,停止投喂人工饲料过早,过早停止施肥造成水体中鱼类的天然饵料(浮游生物)数量少及鱼池中小鱼吃不到饵料等。
其次饲料中缺乏必需的维生素如叶酸、维生素E等或由于饲料中脂肪被氧化产生醛、酮、酸等有毒物质某些维生素被破坏引起饲料的营养价值下降适口性下降。
[主要症状和病理变化]
该病多为成鱼发病。病鱼体色发黑、身体瘦弱,背似刀刃,头大体细长,肋骨突出,病鱼往往在池边缓慢无力游动,晴暖天气常浮在水面晒太阳,对外界惊扰不敏感,这时鱼已无力摄食。患病的鱼初期死亡数量不多,由于病鱼体质差抗病能力不强,到春季随温度升高而发生大批死亡。尤其是在起捕、运输、暂养或放养等人为操作后死亡更加明显。
检查鱼体表一般没有大量病原体寄生,无腐烂病灶,无水霉,鳃呈苍白色,严重贫血。解剖鱼体体内无明显病症。
[防治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掌握放养密度,根据鱼群数量投放足够的饲料增加营养;越冬前更要让鱼吃饱长好,尽量缩短越冬期停止投饲的时间。当发现萎瘪病时,应立即添加饵料,增加营养,发病时间短可恢复健康。
(三)营养缺乏症
1.因蛋白质不足、过多或各种氨基酸不平衡所引起的疾病
饲料中的蛋白质是观赏鱼赖以生长的最重要物质是构成机体蛋白的基础。鱼类对蛋白质需求量是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的24倍。蛋白质缺乏不仅影响鱼增重而且还影响其生命活动。如鲤鱼缺乏维生素及氨基酸时会引起鱼的体质恶化平衡失调脊柱弯曲并严重影响肝、胰组织。
如果饲料中各种氨基酸含量不平衡,或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过高时,不但不经济,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害的。鱼类虽然有脱氨基和排泄氨的机能来处理生长和维持生命需要之外的过剩蛋白质的能力,但这是有限的,多余部分主要以氨的形式排入水中,而水中氨的含量是鱼类生长的限制因素,过量氨的积累可以导致鱼类中毒死亡。
2.由糖类不足或过多所引起的疾病
糖类是一种能量物质,可起到调节蛋白质的作用,同时也是构成鱼体组织成分之一。鱼类可利用糖类的程度远远低于畜禽,如饲料中糖的含量过高,超过了鱼类对糖类的需求限度,多余部分合成脂肪,将引起内脏脂肪积累,引起肝脏脂肪浸润,大量积聚肝糖,引起脂肪肝病,肝解毒能力下降,鱼类抗应激能力和抗病力差,不耐长途运输,死亡率增加。外观鱼体短,肚子大,解剖发现腹腔内积满脂肪,肝肿大,色泽淡,外表有光泽。
糖长期摄入不足,还可以引起代谢紊乱,生长速度下降,机体消瘦。
3.因脂肪不足或变质而引起的疾病
饲料中的脂肪是脂肪酸和能量的主要来源,鱼类因摄食必需脂肪酸不足而表现出来的各种生长异常,称为必需脂肪酸缺乏症。
缺乏必需脂肪酸将导致鱼生长缓慢,饲料效率低,产卵量和孵化率都下降,严重时鳍糜烂、心肌炎症、休克等。
如果饵料中脂肪含量过高可引起鱼体内脂肪沉积过多妨碍其生理机能。对于熔点高的脂肪鱼类不易消化如果长期或大量使用这类脂肪容易引发脂肪性肝病。同时脂肪容易变质氧化脂肪所产生的醛、酮、酸都有毒。实践证明鲤鱼摄食含变质脂肪的饲料可患背瘦病肌纤维发生萎缩和坏死严重时导致鲤鱼死亡。因此含脂肪较高的饲料原料必须预先将脂肪抽提出来用时再适量加入。为了防止氧化脂肪产生的毒性在饲料中须加入足量的维生素E。
4.缺乏维生素引起的疾病
鱼对维生素缺乏的反应比温血动物慢,它能较长时间在完全缺乏维生素饲料的情况下生存。导致鱼缺乏维生素的主要原因除了摄入量不足外,还有饲料中维生素拮抗物质的存在、抗生素对肠道细菌的抑制减少了维生素的合成。鱼类缺乏维生素的症状不典型,即使是同一种维生素缺乏,不同种类的鱼表现也有差异。
鲤鱼在缺乏维生素B时食欲会显著减退与温血动物一样消化道的分泌和活动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机能被破坏耗氧量显著降低生长明显延缓。当缺乏维生素B6还会引起痉挛、腹腔积水、眼球突出缺乏泛酸、肌醇、烟酸可引起食欲不振、生长减慢、肝和胰脏的脂肪增加形成脂肪肝。
鲤鱼缺乏维生素A时生长缓慢食欲不振皮肤出血鳃盖及边缘皮膜反曲、肥厚眼球突出。
鱼缺乏维生素C时鱼体畸形脊椎形成为S形影响鱼的生长和外观。
缺乏维生素E时发生瘦脊病肌肉纤维萎缩游动混乱胰岛腺B细胞和脑下垂体激素细胞机能低下血清蛋白增加。
5.缺乏矿物质导致的疾病
饲料中必须含有足够的矿物质,矿物质是构成鱼体的重要组成成分,其生理机能是多方面的,可促进生长,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在维持细胞的渗透压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软骨病由缺磷所造成。一般水中含钙量较高,鱼类可通过鳃吸收水中的钙,故在配制饲料时不再加钙,对生长的影响不大。但鱼类难以吸收水中的磷,因为水中的磷一部分被浮游植物所吸收,一部分以磷钙化合物沉积于水底,水中溶解的有效磷的含量极低。鱼体所需要的磷几乎全部来自于饲料,并且鱼体对于钙、磷是同步吸收的,如果饲料中缺磷,钙的吸收就会受到影响,会造成鱼体缺钙。鱼缺乏磷时,生长不良,头盖骨、鳃盖骨畸形,眼球突出,脊椎弯曲症,头骨由于变形而成方形,故称“方头病”。
鲤鱼缺镁时生长不良,死亡率高,游泳异常(痉挛),骨骼钙量增加。
鲤鱼缺铁时低血色素性、小球性贫血。
鲤鱼缺锌时,生长缓慢,皮肤、鳍易发生糜烂。
九、中毒症
(一)硫化氢中毒症
[病因]
硫化氢由鱼池中腐殖质和鱼池底部沙砾层的废物所产生硫化物对鱼具有毒性其中尤以硫化氢的毒性最强硫化物与鱼体内细胞中的色素氧化酶作用通过影响细胞氧化过程引起组织缺氧致使观赏鱼麻痹窒息死亡。在酸性条件下其主要存在形式硫化氢对鱼的毒害作用尤为强烈如在急性中毒试验中金鱼的致死浓度为每千克体重0.084毫克。
[主要症状]
鱼跃出水面呼气,中毒的鱼体表和鳃黏液增多,呈紫红色,呼吸困难,鳃盖和胸鳍张开,失去光泽,常浮于水面,昏迷而死。
[防治措施]
平时应避免大量硫酸盐进入养殖池,同时注意提高水中溶氧量。当池水中硫化物超标时,应立即开动压缩充气机大量充气,使水中氧量过饱和,以除去硫化氢,或泼洒氧化铁制剂,与硫化物结合形成黑色硫化铁沉淀,以除去水中硫化物。但最好的方法是大面积换水,清除砾石层的废物。
(二)重金属盐类中毒
[致病机理]
重金属离子与鱼鳃所分泌的黏液结合成为蛋白质的复合物,覆盖在整个鳃部并填塞鳃丝间隙,阻碍了鳃组织与水的接触面,使其不能进行气体交换,发生窒息而死。同时金属离子通过鳃的表面,进入鳃内或体内其他部位,与体内主要酶的催化活性部位中硫氢基结合成难溶的硫酸盐,抑制了酶的活性,妨碍机体的代谢。
[主要症状]
重金属中毒时可见鱼探出水面急促呼吸空气,眼部出血,眼球严重破坏,引起失明或残缺。新挖鱼池鱼患弯体病时,病鱼游动不自如、生长缓慢、鱼体瘦弱,严重时可引起死亡。鱼的鳃部受损害比较明显,甚至鳃叶部分脱落,鳃部分泌大量黏液形成絮状堆积物。
[防治措施]
加强水质的监测工作,严禁取用未经处理的污水或超过国家规定排放标准的水。时间长的鱼缸注意其中金属管或其他金属部件等的更换。
对污染水质进行综合治理水中重金属离子含量超标时可在每立方米水体中放二乙胺四乙酸二钠210克。
对于新挖鱼池的重金属中毒一般1足龄以上的鱼不易患弯体病所以新开鱼池第一年养1足龄以上的鱼第二年清塘换水后再养鱼苗、鱼种就不会再患弯体病了。
(三)农药中毒
[病因]
有机氯农药如六六六和滴滴涕DDT性质稳定半衰期长可在各种生物体内蓄积且有致癌作用鱼通过鳃很容易吸收水中的滴滴涕而在各组织中蓄积每升水体5毫克滴滴涕的残留量能使淡水鱼的鱼苗、鱼种完全不能发育。鱼类对有机磷农药比对有机氯农药更为敏感其毒害作用也更为明显可引起鱼类骨骼畸形。引起骨骼畸变和死亡的原因是由于鱼脑中胆碱酯酶的活力被有机磷所抑制如胆碱酯酶的活力被抑制达70%以上时鱼就难以生存。每升水体含敌百虫0.9毫克时,不仅对鱼的胚胎有致畸性,且对孵出的鱼苗也有催畸作用。对硫磷还破坏鱼的生殖机能。有机磷、有机汞均能破坏鱼类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机能,抑制神经能量的传递而封锁离子的输送。
[主要症状和病理变化]
轻度中毒时鱼主要表现为体色变浅活动异常游动缓慢鳃丝充血肌肉痉挛。严重时鱼异常兴奋浮出水面、漫无目的狂游不止有时跃出水面随后对周围刺激反应迟钝鱼体静卧和侧卧尾部缓缓摆动嘴巴慢慢张合体色严重变浅甚至变白失去平衡而死亡。鱼体背部至尾部体色变黑。中毒症突发性强死鱼一般集中在24小时内超过24小时以后很少死鱼。
眼部表现为眼球突出、眼底有充血或出血现象。鳃盖出血鳃颜色淡白有黑色污物鳃盖、口部张开从鱼翻白至死亡挣扎时间最长可达12小时。胆囊无明显肿大胆汁变淡肝脏呈点状充血变性易碎肝脏颜色变淡如土黄色肠道轻度发炎。
[诊断要点]
根据鱼中毒后狂游,跃出水面,逐渐反应迟钝,死亡,鱼背部变黑,肝脏土黄色等易于诊断。要注意农药中毒死亡的鱼和一般鱼死后的差别,一般鱼死后,腹鳍紧贴肚皮,嘴巴和鳃盖容易被拉开,鱼鳃颜色呈淡红色,用手掰鱼体易弯曲,有正常鱼固有的鱼腥味,很易引来苍蝇叮吮。而被农药毒死的鱼,腹鳍张开,很硬,嘴巴和鳃盖不易拉开,用手掰鱼体不易弯曲,失去固有的鱼腥味,气味异常,甚至带有农药味,苍蝇很少叮吮。
[防治措施]
1防止携带农药的雨水流入池内让鱼安全生长。
2发现农药和工业废水流入鱼池内应立即放水换上新水充氧解毒。
3一旦发现鱼类中毒应立即使用未污染水源给池塘或鱼缸换水或小心将鱼转入其他鱼池。
4施用碱性物质有机氯类农药和菊脂类农药遇碱会分解失效根据这个特点可以在中毒水域施用碱性物质如水深1米每666.7米2水面用1525千克石灰乳或30千克草木灰水溶液全池泼洒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如几口池塘共一水源可同时施用生石灰进行预防以防止进水口的池塘发生中毒后有毒水流入其他池塘。
5药物抢救。有机磷类农药中毒初期可用硫酸阿托品片剂全池泼洒按每千克鱼体重0.150.3毫克施用施药后鱼类中毒症状减轻即停药。未见好转的每3090分钟重复1次23次后如情况不见好转可逐渐增加用量至情况好转后减量或停药。此方法可短时间内缓解鱼类中毒症状恢复鱼的正常活力。
对有较大的经济价值中毒鱼类如有机氯中毒后可捕捞出立即注射镇静、抗惊厥药如异戊巴比妥钠每千克体重4050毫克配成4%5%的溶液用连续注射器进行胸鳍注射一次,然后就近放到无毒水域中去,能起到一定的解毒作用。
本书有关用药的声明
第一章 观赏鱼主要品种及养殖条件要求
一、观赏鱼的主要品种及其特点
(一)金鱼
1.金鱼的观赏价值及养殖历史
1金鱼的观赏价值
金鱼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观赏鱼,因其雍容华贵的体态、优美轻盈的舞姿和鲜艳秀丽的色彩,被誉为“东方圣鱼”、“水中芭蕾”,因此金鱼在我国从古至今深受人们的喜爱。古人将金鱼饲养于精美的瓷器或朴拙的陶缸中,静观鱼儿悠游水中,赏鱼怡情,尽得“借境调心”之妙,曾有“眼似真珠鳞似金,时时动浪出还沉”之描述(唐五代)。如今,金鱼已是许多家庭和公共场所人们喜闻乐见的观赏鱼类。人们将金鱼放养于装饰精美、水质明澈的鱼缸或水族箱,不仅获得了绝佳的观赏效果,也为居室和工作环境平添了几分情趣,给人以闲雅恬惔的感觉。
观赏金鱼要鱼景结合,以鱼衬景,以景显鱼,因此设置景观也是观赏金鱼的一个重要方面。景观设置主要包括灯光设置、水草和山石设置和品种搭配等几个方面。灯光设置除了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安排光源的强弱和色彩外,光线的照射方向对观赏效果也非常重要,如从正面射来的光线能使金鱼体色更加艳丽,红色鲜亮似火,白色纯洁如雪,透明的似晶莹剔透的美玉琥珀,珠鳞熠熠似繁星点点,而来自上方或侧面的光源在反映金鱼的体色上则效果较差。水草是装饰养殖水体必不可少的自然景观,水草种类较多,以选择形态、大小适宜,叶型美丽和常年碧绿的种类为宜,常见的种类有金鱼藻、苦草、黑叶轮藻、针叶草和箭头慈姑等。另外,在养殖环境中还可以精心点缀些山石(如鱼化石、斧劈石、沙集石等)和微型工艺品(如玉制或玻璃制亭台楼阁等),因此将养鱼环境合理布局,精心装饰将会起到“目近尺幅,神驰千里”的功效。
尽管金鱼品种众多、各有特色但广大金鱼爱好者对金鱼品种却有许多共同的追求与爱好近年来关于名贵金鱼评选方面出现了一些专门的论述制定了名贵金鱼评选标准。金鱼评选标准一般从鱼体的形态、色泽特征及发育优劣等方面进行判定。金鱼的形态特征包括其身长、体重、体型以及头、眼、各鳍鳞片形状和大小等具体单一变异形状的标准见表1-1。色泽也是观赏的一个重要指标金鱼颜色有红、橙、紫、蓝、墨、古铜、银白、五花及透明等多种色泽鲜艳而有光泽红者艳红、白者纯白、花纹细致、匀称清晰无杂斑者为上品。另外如果一尾金鱼整体发育良好健壮活泼各个部分匀称协调品种特征明显突出则为上品。
表1-1 金鱼体态鉴赏标准
2金鱼的养殖历史
金鱼养殖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我国古代文献资料中记载最早观察到金鱼存在的是晋代,晋代梁朝伍所著《述异记》中说:“晋桓冲游庐山见湖中有赤鳞鱼”,赤鳞鱼即现代金鱼的祖先——红黄色金鲫,到了南朝的梁代,人们开始动物“放生”活动,金鲫鱼因自然水域罕见,古人把它认为是非常神秘的东西,常常被当作放生的对象。到了唐代金鲫鱼已被人们放生于专门的池塘(即放生池)中进行养殖,并且还要举行盛大的放生仪式。这时期,金鲫鱼已经由自然生长状态转入家养生活环境中,而且此时金鲫鱼的形状与野生鲫鱼完全相同,只是体色不同而已。北宋时代,已经有了专门养殖金鲫鱼的金鱼池出现,宋人葛洪曾在《冷斋夜话》中记载:“西湖南屏山兴教寺池有鲫十余尾,金色。道人斋余争依槛投饼为戏。”此记载说明当时人们不但修建了金鱼池,而且还会观赏“为戏”金鱼了。到南宋时代金鱼养殖已经从半家化养殖进入了家化养殖环境。同时此阶段也出现了养殖金鱼专业技术,已知用红虫来喂养金鱼了,并了解了金鱼的繁殖过程。金鱼品种此时有金黄、银白、黑白花斑三种。
南宋以后至明代是金鱼由池养到盆养的过渡时代明代以后用盆、缸养殖金鱼的方法在全国许多地方逐渐流行起来因此这一时期被认为是盆养时代。在金鱼的进化发展过程中盆养时代是一个重要过程。盆养为金鱼提供了一个饵料充足、安全稳定的小环境生存环境的改变使得金鱼在形态、生理和发育等方面逐渐发生了变化在盆养后的近100年1547—1643年出现的新品种具有了蛋形、龙睛、双尾、五花等变异特征。
2.金鱼的主要品种及其分类
1金鲫种金鱼
金鲫种金鱼又称草种金鱼。它是金鱼原始类型,与金鱼的祖先——金黄色鲫鱼相似,是目前大面积观赏水域中的主要鱼种。外观体形似鲫鱼,身体扁平纺锤形,背鳍正常,尾鳍单一。金鲫种金鱼分两型:一类短尾为金鲫型;另一类长尾为燕尾型。
2文种金鱼
文种金鱼是中国金鱼中的“元老”品种之一。也是当代金鱼中最大的一个系列品种。一般身体较短头型有尖、宽两种鳞片有软、硬及珠鳞之分腹臌圆眼小平直不凸于眼眶外有背鳍尾鳍有四叶双开其中有长、短大、小两种俯视鱼体形状像文字而得名。体色多数为红、红白、蓝、紫、红黑、五花及透明软鳞即玻璃花等。文种金鱼品种繁多花色变化最多目前有50余个品种。名贵品种有鹤顶红、珍珠、虎头、琉金等。文种分六大类头顶光滑为文鱼型头顶部具肉瘤为高头型头顶肉瘤发达包向两颊眼陷于肉内为虎头型鼻膜发达形成双绒球为绒球型鳃盖翻转生长为翻转型眼球外带有半透明的泡为水泡眼型。
3龙种金鱼
龙种金鱼外形与文种金鱼相似不同处为眼球凸出于眼眶外。自古以来视龙种为金鱼正宗。龙种金鱼有50多个品种名贵品种有凤尾龙睛、红龙睛、白龙睛、黑龙睛、喜鹊龙睛、玛瑙眼、葡萄眼、灯泡眼等。龙种分七型头顶光滑为龙睛型头顶部具肉瘤为虎头龙睛型鼻膜发达形成双绒球为龙球型鳃盖翻转生长为龙睛翻鳃型眼球微凸头呈三角形为扯旗蛤蟆头型眼球向上生长为扯旗朝天龙型眼球角膜突出为灯泡眼型。
4蛋种金鱼
蛋种金鱼外形与鲫鱼有较大差异。体短而肥,眼球不凸出,背部平直无背鳍。名贵品种有红蛋、绒球蛋、凤蛋、水泡眼、狮子头等。蛋种分七型:尾短为蛋鱼型;尾长为蛋凤型;头部肉瘤仅限于顶部为鹅头型;头部肉瘤发达并包向两颊,眼陷于肉内为狮头型;鼻膜发达形成双绒球为蛋球型;鳃盖翻转生长为翻鳃型;眼球外带半透明泡为水泡眼型。
5龙背种金鱼
1草金鱼
草金鱼俗称红鲫鱼或金鲫鱼,它的形状与鲫鱼相似,体呈纺锤形,身体侧扁,平头狭窄,正常和圆形鳞片,单柄尾鳍且呈凹形、较短。色泽有红、白、花斑等,但以红色居多,常被公园放养,不怕人,游动很快,常随着人列队巡游,易训食,容易饲养。
2琉金
琉金的特点是脊椎拱起,体圆,鳍长。琉金头小,嘴过尖而且凸出的是次品,尾有樱花尾、四尾、三尾之分,左右比较对称。体色以红白相间、分布均匀的为上品,全身红色的红琉金,在市场上多认为是次品。
3狮子头
鱼体相对粗短,头宽,且整个头部包括嘴及两鳃盖均被发达而丰满的肉瘤包裹。眼睛较小,常凹陷于肉瘤中。有背鳍,尾大双开。体色有红、白、黑、红白、紫、蓝、五花等,以红色居多。生命力强,发育快。
4鹤顶红
此种金鱼全身呈银白色,但在头顶部生有红色方形肉瘤,似仙鹤顶冠。各鳍发达,尾长如裙,游动时裙尾摆拽,在金鱼爱好者心目中象征着幸福、福寿双全,深受人们喜爱。
5珍珠
此种金鱼头短嘴小,腹部膨大,有像球形、有像橄榄形,全身披着像粒粒珍珠一样的鱼鳞片,故而得名。颜色有红、紫、黄、白、五花等,以红珍珠和五花珍珠为多。
6龙睛
龙睛是金鱼的代表品种,体短、头平而宽,四叶尾鳍,其眼球膨大,眼仁乌黑明亮,突出于眼眶之外,似古代神话中龙的眼睛。常见的代表品种有红龙睛、墨龙睛、五花龙睛、紫龙睛、蝶尾龙睛等。
7望天
望天又名朝天龙它基本上保留着龙睛圆形尾、大尾四开的体型特点但眼球向上翻转180°瞳孔周围伴有三道金色光圈像似一直朝天望故叫望天。依据体色常见的代表品种有红望天眼、蓝望天眼、五花望天眼等。
8绒球
绒球因鼻孔膜特别发达变异形成一束肉质球而得名,有单绒球、双绒球、三绒球、四绒球,球形大小不一,有的小而松散,有的大而紧密。常见的有红绒球,玉绒球、五花绒球、黑绒球等。
9蝶尾
蝶尾是由龙睛发展而来,具有龙种鱼的特征,但尾鳍宽薄似蝴蝶,故称蝶尾,是近几年颇受欢迎的珍贵品种。流行的品种有红蝶尾、墨蝶尾、五花蝶尾等。
10水泡
这种鱼主要特征就是眼睛周围生有两个(近两年有人培育出四泡金鱼)半透明的充满液体的水泡,大的像鸡蛋,小的像鱼鳔,当金鱼游动时,水泡上下或左右颤动,让人怜爱,但这类鱼觅食及耐低氧能力差,因而饲养较难。常见的有红水泡、黑水泡、紫水泡、五花水泡等。
(二)锦鲤
1.红白锦鲤
红白锦鲤是锦鲤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种它和“大正三色”和“昭和三色”一起称为“御三家”其底色为白底之上附红色斑纹红白相映清晰明快。观赏的主要要求是其白色要雪白红色要油润鲜红具光泽红斑在身体的背部分布要匀称具美感斑纹的边际要整洁红斑和白色之间的分界线要清楚分明图1-1。本类型分为20多个品种。
图1-1 红白锦鲤
2.大正三色锦鲤
白底上有红、黑斑纹头部具红斑而无黑斑胸鳍上有黑色条纹图1-2。此品系可分为10余个品种。
图1-2 大正三色锦鲤
3.昭和三色锦鲤
黑底上有红、白花纹胸鳍基部有黑斑。头部必有大形黑斑。此品系下分10余个品种。大正三色锦锂与昭和三色都是红、白、黑三色组成。其区别为大正三色为白底上有红、黑斑昭和三色为黑底上有红、白斑。大正三色头部无黑斑而昭和三色有黑斑。大正三色的黑斑呈圆形块状而存在于体上半部昭和三色的黑斑呈线纹或带状存在于全身。大正三色的胸鳍全白或有黑条纹昭和三色胸鳍基部有圆形黑斑块。
4.乌鲤
全体黑色或黑底上有白斑或全黄斑纹分为45个品种。
5.别光
白底、红底或黄底上有黑斑的锦鲤,属于大正三色品系,细分为近十品种。
6.浅黄
背部呈浅蓝色或深蓝色鳞片外缘呈白色脸颊部、腹部及各鳍基部呈赤色。根据颜色分10余个品种。
7.衣
它也是锦鲤品种的一个大类系红白或三色与浅黄交配所产生的品种。该大类包括了许多品种。其特征是在锦鲤的红斑下有若隐若现的蓝色有如穿了一件秋蝉薄衣故称之为“红衣”。在红白的红斑下有浅蓝色的称之为“蓝衣”。细分为近10个品种。
8.变种鲤
这个大类包含了许多品种的锦鲤可以说还没有明确列类的锦鲤品种都归到这一类中所以说这是一个很复杂的大类。有黄鲤、茶鲤、绿鲤等20多个品种。
9.黄金
全身清一色金黄可分为20余个品种。
10.花纹皮光鲤
黄金锦鲤与其他品系不含乌鲤交配产生的品种。常见有10余个品种。
11.写类
它是锦鲤品种的一大类,有白写、黄写、绯写、德国写等,基本体色只有两色,其色斑与传统昭和三色相似。如白写类以白色为底色,上有大块的墨斑,有如大块的墨色写画在上面,故称为“白写”。墨斑进入头部,在头部的墨斑呈倒人字形分布。身体上有大块墨斑,胸鳍基部有半圆形墨斑,称为“圆墨”。光写为写类锦鲤与黄金锦鲤交配产生的品种。
12.金银鳞
全身有金色或银色鳞片的锦鲤。
13.秋翠
秋翠是浅黄和德国镜鲤杂交培育出来的品种,属于德国品系的浅黄。其背部和两侧的侧线上各有一条排列整齐的镜鳞,观赏要求主要以背部为翠蓝色,侧线下为橙红色者正宗上品;橙红色染上背部的称为“花秋翠”。
14.丹顶
丹顶头部有鲜红色或单一颜色的斑块,要求斑块前不到吻部,两侧不到眼眶,后不出头盖骨;身体上没有和斑块相同的色块,此斑块的形状以圆形和“鞋抽”型(前圆后方)为上品。红白丹顶即全身白色,头部有鲜红斑块,以斑块呈现圆形者为上品。
(三)热带淡水观赏鱼
1.小型热带鱼
1斑马鱼
又名蓝条鱼、蓝斑马鱼、印度鱼、斑马担尼鱼鲤科。原产于印度、缅甸、孟加拉、新加坡等地。成体体长46厘米。体呈纺锤形背部橄榄色体侧从鳃盖后直伸到尾末有数条银蓝色纵纹臀鳍部也有与体色相似的纵纹尾鳍长而呈叉形图1-3。饲养水温2023℃在水温1115℃时仍能生存对水质的要求不高。雄斑马鱼鱼体修长鳍大体色偏黄臀鳍呈棕黄色条纹显著雌鱼鱼体较肥大体色较淡偏蓝臀鳍呈淡黄色怀卵期鱼腹膨大明显。斑马鱼属卵生鱼类繁殖用水要求pH6.57.5硬度68°dGH水温2526℃78天的仔鱼开食此时投喂蛋黄灰水以后再投喂小鱼虫。斑马鱼饵料为鱼虫、水蚯蚓和颗粒饲料。另斑马鱼有自食其卵习性繁殖时应注意保护鱼卵。
图1-3 斑马鱼
斑马鱼不仅是观赏动物由于斑马鱼基因与人类基因的相似度达到87%,且其胚胎近乎完全透明,因此它又是广受重视的药物研究与发育生物学研究的模式动物。
2金丝鱼
又名白云山鱼、白云金丝鱼。分类上属鲤科原产于我国广东广州市郊白云山溪流。金丝鱼体全长34厘米梭形大眼。体色背部褐中带蓝腹部银白体两侧沿侧线有1条金光闪耀的金线这条金线的一端是黑眼珠另一端是与黑眼珠相当的黑斑。鳍较小背鳍、臀鳍后位尾鳍分叉背鳍与尾鳍鲜红色其余鳍透明图1-4。体上还有一些色彩但体色往往随环境条件变化而发生变化金丝则不变。变异种长鳍金丝鱼更美丽。金丝鱼的适应性强能耐低温可以适应1030℃的水温最适生长水温1825℃。爱食活饵料、动物性饲料。冬季也能接受干饲料。性情温顺活泼宜混养。常群游于中上水层。
图1-4 白云金丝鱼
3红绿灯鱼
又名红莲灯鱼、霓虹灯鱼、红绿霓虹灯鱼、红灯鱼分类上属脂鲤科原产南美洲亚马逊河上游支流。红绿灯鱼体形娇小仅有34厘米长但体色极为艳丽有热带鱼中“皇后”的美称是最受人们喜爱的一种热带鱼品种。鱼体侧线上方有一条从眼睛起延伸到尾柄的蓝色带纹背部以后转为黑色下方臀鳍前为银白色后为鲜红色。眼黑色眼眶银蓝色镶有黑边。各鳍无色透明而背鳍、臀鳍、尾鳍上饰有红色图案图1-5。游动时在不同光线折射下鱼体彩色闪烁耀眼夺目群游时十分美丽。红绿灯鱼性情温和而胆小喜群游生活适宜水温2224℃水质要求弱酸性软水饲水要保持清澈但不以大量换水环境要安静避免强光直射。投喂水蚤、线虫和干饲料均可。发育成熟的红绿灯鱼雌鱼腹部膨大而雄鱼体形较窄瘦。产卵期因雌鱼腹内怀卵鱼腹呈肥圆状雄鱼体形依旧。繁殖期间要注意给繁殖缸遮光同时繁殖缸内需铺满棕丝或塑料丝温度保持在2526℃一般受精卵经过3648小时便可孵化出仔鱼45天仔鱼开始游动此时只能喂蛋黄或体积小的水蚤。
图1-5 红绿灯鱼
4宝莲灯鱼
别名新红莲灯鱼脂鲤科原产地为巴西、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等地境内的河流。体长约4厘米。宝莲灯是自红绿灯发现以后最为瞩目的脂鲤科小型热带鱼。将宝莲灯和红绿灯相比较无论是体型、色彩、生活习性方面都非常相似两者区别主要在于红绿灯体侧的红色区域是从嘴部下方至尾部而宝莲灯鱼的红色则是从腹部中间开始至尾部腹部的红色也几乎覆盖了整个下半身。宝莲灯体形略大于红绿灯而且贯穿鱼体的蓝色荧光水平带较红绿灯宽且色泽更为鲜艳。雌雄鉴别和红绿灯一样很难辨别。只能在繁殖期和怀卵期通过外观的观察来辨别。还有就是背鳍和臀鳍的长度也可以观察出雌雄鱼的分别。
5头尾灯鱼
别名车灯鱼、灯笼鱼、提灯鱼、信号灯鱼脂鲤科原产地为圭亚那、亚马孙河流域。体长约4厘米体呈纺锤形侧扁尾鳍深叉状。各鳍均透明背鳍、腹鳍、臀鳍的边缘带存银蓝色荧光鱼体呈半透明的银青色尾基部有一个金色光亮斑点其眼睛的上半部为橙红色在光线照射下闪闪发光犹如两盏游动的灯故名“头尾灯”。容易饲养可与其他鱼混养。适宜水温为2130℃最佳水温2224℃饲养时配以水草观赏更佳喜弱酸性到中性水质。此鱼对饲料无特殊要求不论是人工饲料还是活饲料都很爱食。雌雄辨别比较容易。雄鱼臀鳍较长末端呈尖状背鳍中部有一白斑身体较瘦雌鱼臀鳍末端呈圆形背鳍无白斑身体较宽厚。繁殖比较容易繁殖水温为2426℃繁殖时将雌雄分开饲养1周在预计产卵的头一天黄昏将雌雄亲鱼放进铺有金丝草的繁殖箱中让亲鱼在黑暗中过夜一般在翌日黎明产卵。卵为黏性沉水受精卵经24小时孵化孵化后第二天始能游动。幼鱼约7个月可达性成熟。
6柠檬灯鱼
脂鲤科。原产为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成鱼体长45厘米。鱼体基色呈柠檬黄色腹部为银色眼上缘有一亮丽的红斑。体两侧中部有一条光亮耀眼的黄色条纹。背鳍高位于体背中部胸鳍小图1-6。柠檬灯鱼喜欢微酸性软水适应水温2130℃最适生长水温2326℃。喜群居食小型活饵料也能接受新鲜的或干饲料易饲养。性情温和不袭击其他鱼可以和其他小型鱼混养。雌雄区别成熟的雄鱼体色较深雌鱼腹部较宽大。
图1-6 柠檬灯鱼
7孔雀鱼
别名彩虹鱼、百万鱼、库比鱼鳉鱼科。原产地在委内瑞拉、圭亚那、南美洲的北部海岸和一些岛屿。成鱼最大体型仅约6厘米是最容易饲养的一种热带淡水鱼。孔雀鱼体形修长有极为美丽的长尾鳍游动时似小扇扇动。成体雄鱼体色艳丽基色有淡红、淡绿、淡黄、红、紫、孔雀蓝等尾部长占体长的23左右尾鳍上有13行排列整齐的黑色圆斑或是一彩色大圆斑。尾鳍形状多样。成体雌鱼较雄鱼大尾部长占体长的12以上体色较雄鱼单调尾鳍呈鲜艳的蓝、黄、淡绿、淡蓝色散布着大小不等的黑色斑点这种鱼的尾鳍很有特色。孔雀鱼适宜生长温度为2224℃水质pH7.27.4食性广性情温和可以和其他热带鱼混养。孔雀鱼属卵胎生鱼类。繁殖力强性成熟早幼鱼经34个月饲养便进入成熟期可以繁殖后代孔雀鱼每月产仔一次每次可产1080尾仔鱼一年产仔量相当多故有“百万鱼”之称。孔雀鱼繁殖水温保持在26℃pH6.87.4雌鱼产仔后要立即将其捞出以免吃掉仔鱼。孔雀鱼寿命很短一般只有23年。
8剑尾鱼
又名剑鱼、青剑、花斑剑鱼属鳉科。原产墨西哥南部及危地马拉。成鱼体长78厘米。剑尾鱼因其雄鱼的尾鳍上都延伸有剑状物故名“剑鱼”。雄鱼都较雌鱼体小。剑尾鱼中的红色系品种较常见体纺锤形头尖尾长遍体通红。性别特征分明雄性携长剑鳍有红点雌鱼无剑尾圆形尾背鳍无斑点图1-7。该鱼色系多杂交变异多样。剑尾鱼适应性强易饲养对水质要求不严能在弱酸性、中性或弱碱性水中正常生活、繁殖适宜水温为2025℃。喜食水蚤食性杂、食量大。剑尾鱼性情温和可以混养。
图1-7 剑尾鱼雄鱼
剑尾鱼属卵胎生鱼类。剑尾鱼繁殖力很强68月龄进入性成熟期每隔58周产仔一次每胎产仔鱼20200余尾适宜繁殖的水质硬度为69pH77.2水温24℃。体内受精受精卵在雌鱼体内孵化成仔鱼排除体外。
9玛丽鱼
又叫摩利鱼鳉鱼科胎生。原产地为北美洲的墨西哥、美国。成年雄鱼体长可达78厘米成年雌鱼体长可达1012厘米。体长而侧扁背鳍和胸鳍都很长胸鳍可长至腹部体色有红、黑、银、黄色等常见品种有黑玛丽、燕尾黑玛丽、高鳍金玛丽、三色玛丽、珍珠玛丽鱼、金玛丽、银玛丽等品系。饲养水温1824℃喜弱碱性硬水饵料以鱼虫为主也可摄食颗粒饲料。雄鱼较瘦小臀鳍为棒状尖形雌鱼较粗壮臀鳍圆形。繁殖水温2426℃雌鱼临产前腹部有一明显的胎斑每次产仔50150尾每月产仔一次。
10玻璃扯旗
别名红尾玻璃鱼、红尾水晶鱼、细锯鱼、锯脂鲤鱼属脂鲤科。原产地是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委内瑞拉、圭亚那等地。体长45厘米。体光滑近似透明全身银白稍带黄色可清晰地看到骨骼和内脏。头短小近圆形眼较大。鳃盖后缘有一小黑斑背鳍和臀鳍由白色、黑色和黄色三段组成尾鳍粉红色。饲养水温2226℃繁殖水温2628℃喜弱酸性软水。饵料以鱼虫为主。亲鱼性成熟年龄6个月雄鱼繁殖期间体色鲜艳体瘦小雌鱼个体略大体色浅淡。属水草卵石生鱼类每次产卵300400粒。受精卵经24小时即可孵化出仔鱼。
11黄金鳉
也称为LIN鳉鳉鱼科。原产于亚洲的印度与斯里兰卡。成鱼体长可达10厘米。LIN鳉身体呈现饱满的金黄色泽从眼睛后方延伸至各鳍并在鳍上反射出略带黄绿色的光泽。背鳍、臀鳍与尾鳍末端显红色图1-8。该鱼易饲养水质中性或稍微偏碱、或稍微偏酸均可以接受适宜饲养水温2225℃性格较凶猛喜吞噬与其一起混养小鱼。雌雄鉴别公鱼偏金黄色母鱼颜色较浅暗。繁殖也较为容易繁殖容器大小只要保证是亲鱼体长4倍左右即可孵化时需要充氧水温保持在2426℃卵孵化期间需提供半阴暗的光线最忌强光照射。1周左右时间即可孵出仔鱼。
图1-8 黄金鳉
12月光鱼
别名月鱼、满鱼、新月鱼、阔尾鳉鱼原产地墨西哥、危地马拉。雄鱼体长可达6厘米雌鱼可达9.5厘米。月光鱼体型短小、侧扁腹稍圆鳞片大尾扇形。鱼体褐色有的黑色体侧有少数蓝色斑点尾柄上有半月形黑斑纹。常见的月光鱼品种有红月光鱼、蓝月光鱼、黄月光、黑尾红月光鱼、黑尾黄月光鱼、帆鳍红月光鱼、红鳍金月光鱼、金头月光鱼、双鳍月光鱼、金头帆鳍月光鱼等。月光鱼对水质要求不严它喜欢弱碱性pH7.4水温以2225℃为佳月光鱼能与所有的热带鱼和平相处适宜混养它属杂食性鱼类既能吃动物性饵料又能吃植物性饵料。繁殖时雄鱼臀鳍呈尖状变为交接器官。雌鱼腹部明显膨胀肛门突出出现此临产征兆时应将临产的雌鱼移至繁殖箱。繁殖水温应保持在27℃左右月光鱼每次可产幼鱼2060尾多者可产100尾以上幼鱼生出后即可游动摄食适合喂小型鱼虫。幼鱼5个月可达到性成熟。
13虎皮鱼
又名四间鱼、品品鱼、黑四间鱼、红翩翩鱼属鲤科原产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和加里曼丹岛。虎皮鱼长46厘米体高侧扁略呈卵圆形。虎皮鱼体呈浅黄色背部为金黄色背鳍、腹鳍、尾鳍和吻部均为鲜红。鱼体上有4条黑色粗带状竖纹看起来似斑斓的虎皮故得名虎皮鱼图1-9。虎皮鱼喜高温高氧饲养水温在2428℃若水温低于18℃则会引起虎皮鱼患病死亡。其食性杂比较贪食喜食鱼虫等活饲料。雄虎皮鱼鳍上的红色比雌鱼的深繁殖期间雄鱼的鼻部及尾部会出现非常醒目的红色雌虎皮鱼鱼体比雄鱼宽而大尤其腹部膨大。繁殖要求水质pH6.47.4硬度57水温27℃。每尾雌鱼每次可产卵200500粒亲鱼有吞食卵的习性。受精卵经36小时左右孵化出仔鱼。
图1-9 虎皮鱼
14盲鱼
别名墨西哥丽脂鲤、墨西哥盲鱼、无眼鱼。原产地为墨西哥中部。鱼体长可达8厘米体型呈长形侧扁尾鳍呈叉形头较短眼退化鱼体呈乳白色有脂鳍各鳍颜色均与体色相同且透明。该鱼是一种生活在墨西哥一些长年不见光线的地下山洞中的小型热带鱼。刚孵化出的幼鱼有眼当幼鱼长到2个月左右眼睛才逐渐退化消失。盲鱼容易饲养喜欢弱碱性的硬水pH为6.87.0适宜生活在2529℃的水温里主要以动物性饵料如昆虫的幼虫和浮游动物为食。其雌雄不易区别只是雄鱼比雌鱼稍长雌鱼比雄鱼粗壮。繁殖比较容易繁殖水温2628℃。产卵前亲鱼长时间互相绕圆旋转产卵后亲鱼有吞食排出的卵的习性所以当雄鱼离开雌鱼时应立即将雌雄亲鱼同时转移出产卵箱。受精卵在26℃温水中经过24小时左右可孵化出幼鱼幼鱼再经过48小时左右可发育成能游动和摄食的幼鱼7个月性成熟一年可繁殖数次。
2.中型热带鱼
1神仙鱼
原产于南美洲秘鲁、巴西等地。属丽鱼科。一般成鱼体长1218厘米。神仙鱼体态高雅、游姿优美受水族爱好者欢迎的程度是任何一种热带鱼无可比拟的。神仙鱼鱼体侧扁呈菱形宛如在水中飞翔的燕子故在我国又被称为“燕鱼”。神仙鱼性格十分温和适宜水温2427℃。水质要求总硬度36、酸碱度pH6.57.0。性成熟神仙鱼雌雄特性十分明显雄鱼的额头发达饱满输精管细而尖雌鱼腹部膨胀产卵管粗而圆。神仙鱼属于自然配对的热带鱼类产卵数量视成鱼的大小一般为4001000不等。产卵后36小时仔鱼开始孵化。
神仙鱼有多种变种和亚种,在国内比较常见的有:红眼钻石神仙、金头神仙、云石神仙、三色神仙、斑马神仙、鸳鸯神仙、黑神仙、蓝神仙鱼等。
2七彩神仙鱼
别名铁饼、七彩燕等属慈鲷鱼科原产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流域。身体长度1520厘米。七彩神仙鱼体侧扁呈圆盘状口端位尾呈扇形从鳃盖至尾柄基部分布着9条间距相等的纵向条纹图1-10。七彩神仙鱼随品种的不同体色也不一样有以红色为主基调的红七彩以蓝色为主基调的蓝七彩等等并且在主基调基础上还有以红、黄、蓝、绿、黑、棕、白、紫色等形成的点缀色彩因此该鱼体色丰富多变花色繁多美不胜收素有“热带鱼王”的美称。
图1-10 七彩神仙鱼
七彩神仙鱼对环境要求较高不易饲养适宜温度为2630℃的弱酸性软水要求水质清澈水面开阔含氧量高杂食性以活食为主。性情温和可与其他鱼混养。性成熟年龄为1824个月雄鱼体色鲜艳雌鱼腹部膨大亲鱼自择配偶繁殖要求温度2830℃pH5.06.5的软水中繁殖缸内种阔叶水草。亲鱼怀卵量100300粒左右受精卵孵化期一般23天一周后仔鱼开始游动。幼鱼45天之前水质的pH不能有太大的波动。
3大铅笔鱼
别名五彩大铅笔鱼、红尾上口鱼、双管鱼、条纹彩色笔等。属于脂鲤科。原产地为美洲亚马逊河流域圭亚那等地。成鱼体长1215厘米。体形细长身体前部较粗圆后部稍侧扁背缘为浅弧形腹部圆头短嘴突出且鱼体颜色鲜艳有3条纵向条纹条纹互相平行排列各鳍基部均为红色尾鳍颜色为朱红色。游动时身体常与水面呈一个角度犹如斜插在水中的一支铅笔。大铅笔鱼适宜生长水温2227℃水质要求pH6.47.0。食性杂偏爱吃青苔和水草。此鱼性情活泼粗暴领域意识很强。雌鱼性成熟时腹部较膨胀雄鱼繁殖时鳍上的红斑更为鲜艳。繁殖要求水温以2628℃为宜产黏性卵受精卵须黏附在其他物体上孵化一尾亲鱼约产卵200粒12天可孵出幼鱼。
4地图鱼
又称猪仔鱼、尾星鱼 、黑猪鱼、星丽鱼。丽鱼科属。原产地为南美洲的圭亚那、委内瑞拉、巴西的亚马逊河流域。一般成鱼体长35厘米。地图鱼体形魁梧宽厚鱼体呈椭圆形体高而侧扁背鳍很长尾鳍扇形口大基本体色是黑色、黄褐色或青黑色体侧有不规则的橙黄色斑块和红色条纹形似地图图1-11。因体色暗黑又称黑猪鱼其尾鳍基部还有一中间黑、周围镶金黄色边的圆环游动时闪闪发光因此又叫尾星鱼。适合水温1825℃水质要求为pH7.07.5。性格十分凶猛有时会自相残杀。地图鱼容易饲养捕食敏捷比较贪食喜食动物性活饵料。地图鱼的雌雄鉴别比较难一般说雄鱼头部较高而厚背鳍、臀鳍较尖长身上的斑块和条纹较多较艳。雌鱼身躯较粗壮臀鳍较小体色没有雄鱼亮丽。繁殖水温以2628℃为宜。雌鱼每次产卵5001000粒。受精卵经48小时孵出仔鱼1周后仔鱼游水开始觅食。
图1-11 地图鱼
5红宝石鱼
别名宝石鱼、红花鲈。属于慈鲷科。原产地为非洲尼罗河流域和利比亚、尼日尔、刚果等国。成鱼体长1215厘米。该鱼体呈卵形侧扁。体色褐绿色背部黄绿色体侧侧线以下均为赤红色各鳍边缘红色腹部浅黄色全身尤其在鳃盖、背鳍、臀鳍上布满熠熠发光的蓝绿色的斑点整个鱼体像一块硕大的红色宝石。该鱼饲养较容易适宜水温为2026℃水质要求中性软水pH6.8左右。食量大爱吃红虫等活饵料。性情凶猛好斗。雄鱼体色鲜艳腹部深红背鳍、臀鳍末端尖长雌鱼腹部膨大腹部黄色或浅红色。雌鱼产卵250300粒3天后孵出仔鱼再经56天仔鱼开始自由游泳。
6血鹦鹉鱼
来自中国的台湾岛是人为用雄红魔鬼和雌紫红火口鱼杂交形成的一个新的鱼种。血鹦鹉最大体长20厘米。体色血红体幅宽厚尾柄短。嘴脸像鹦鹉大眼嘴巴小巧图1-12。血鹦鹉很容易饲养它对水质的适应力极强从弱酸性到中性的水质都可良好的存活。食性杂人工饵料、红虫、丰年虾、水虱等等几乎什么都吃而且总是整天的吃个不停。由于血鹦鹉是两种不同物种杂交所产生的新物种所以它们自身是无法繁殖后代的。
图1-12 血鹦鹉鱼
7泰国虎鱼
又名三间虎、南托斯鱼、暹罗虎鱼、细鳞拟松鲷。属松鲷科原产地为苏门答腊、婆罗洲、柬埔寨、泰国北部和中部。成鱼体长40厘米幼年的暹罗虎鱼的基本体色是白色有黑色条纹的色彩成年以后白色会逐渐变成黄色形成老虎一样的花纹是一种颇受欢迎的观赏鱼图1-13。泰国虎鱼适宜水温为226℃饲养水质需弱酸性至中性软水并要有一定的低盐度。喜好活动于有岩石或洞穴的水底层。性情活泼可爱但由于其为肉食性鱼类嗜吃活饵所以不能和小型鱼混养。本种鱼的体形大雌雄鉴别困难繁殖时要求较大的水流速度所以水族箱繁殖较为困难。
图1-13 泰国虎鱼
8黄金战船
属慈鲷科。产地为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成鱼体长3040厘米。该鱼体呈椭圆形全身金黄色体表鳞片边缘透着淡淡的红色有金属光泽。头大嘴大。胸鳍宽大金黄色背鳍前部较低后部挺拔臀鳍由后腹部一直延伸到尾柄背鳍、臀鳍、尾鳍金黄色。该鱼饲养水温要求2427℃水质为中性或微酸性软水。饵料有小鱼、小虾、小肉块等。亲鱼自行配对以石板或岩石作产巢。
9非洲慈鲷
种类繁多分为500多种隶属于20多个属均属慈鲷科。原产地主要为非洲东部的三大湖泊坦干伊克湖、马拉威湖、维多利亚湖。一般成鱼体长426厘米或更长。非洲慈鲷种类繁多但绝大多数具有独特形态和金属般光泽的色彩为许多爱好者追求的对象。非洲慈鲷许多种类生活在地球赤道附近环境中养殖时水温要求2328℃同时要营造高碱度pH7.28.0与高硬度911的水质环境。非洲慈鲷的繁殖因品种不同各有特点部分特异品种的口孵方式繁殖吸引不少水族爱好者。
10美洲慈鲷
美洲慈鲷是生活在中南美洲的慈鲷科观赏鱼类的总称。美洲慈鲷主要分布在从中美洲地峡往南的亚热带雨林到赤道雨林河域。在原生地区中南美洲慈鲷喜欢在水流和缓水质偏弱酸性pH5.56.5的林阴水域生活。它们体态丰腴、体型变化多端且体色斑斓艳丽。美洲慈鲷中有许多品种是观赏鱼中的明星例如有温驯、优雅、婀娜多姿的七彩神仙有相当凶暴的红魔鬼和花纹豹淡水石斑有游动相当迅速活泼的红珍珠有体型较大达50厘米以上的皇冠三间有体型较小的麒麟等另外还有以美洲慈鲷为基础人工培育的新品种血鹦鹉和罗汉鱼等。
11罗汉鱼
罗汉鱼是1996年由马来西亚的水族业者以美洲慈鲷为基础经过不断的杂交选育培育出的一个全新的鱼种。罗汉鱼基本上可分为花角、花罗汉、金花及珍珠罗汉4个品系。花角与花罗汉较为原始珍珠由于比较容易饲养因此深受人们喜爱金花则拥有变化较大等优点。正常情况下罗汉都能长到2030厘米。罗汉鱼经过不断改良选育后现今已经拥有宽阔的体形丰富的色彩和花纹高耸饱满的额珠体高与体长的比例更加接近于1111.5的最佳比例图1-14与人互动的灵性更强非常惹人喜爱。罗汉鱼较易饲养只要满足如下条件即可水质pH在6.87、硬度215、水温2628℃。罗汉对饵料要求较粗放活饵蚯蚓、小鱼等、冻饵冻虾、冻虫等、饲料条状、粒状等都乐于接受。另外由于罗汉鱼具有好斗性所以鱼缸最少也需要100厘米×50厘米×50厘米。
图1-14 罗汉鱼
3.大型热带鱼
1龙鱼
龙鱼是一类很古老的鱼分类学上属于骨舌鱼科又叫骨咽鱼科。龙鱼分别产于亚洲、南美洲、澳洲、非洲。龙鱼外形呈长条形成鱼体长达4050厘米以上象鱼长达2.5米全身闪烁着青色的光芒圆大的鳞片受光线照射后发出粉红色的光辉犹如我国传说中龙的形状不同的龙鱼有其不同的色彩。龙鱼适应的水温介于2429℃适宜弱酸性或中性水。龙鱼属肉食性鱼类从幼鱼到成鱼都必须投喂动物性饵料以投喂活动的小鱼最佳投喂的人工配合饲料多选用对虾饲料浮性
亚洲龙鱼包括红龙、金龙、橙红龙、白金龙、青龙、过背金龙等几种。红龙又叫红金龙它的幼鱼体色较浅为白色微红鳞片细小。但成鱼的体形硕大体长50100厘米腮盖边缘和鳃舌呈现出强烈的深红色圆大的鳞片边缘以及各鳍也有浓烈的艳丽红纹金色的鳞片闪闪发光是一种极具观赏价值的大型鱼类图1-15
图1-15 红龙鱼
澳洲龙鱼有星点龙和星点斑纹龙两种。星点龙产于澳大利亚东部,幼鱼极为美丽,头部较小,体侧有许多红色的星状斑点,臀鳍、背鳍、尾鳍有金黄色的星点斑纹,成鱼体色为银色中带美丽的黄色,背鳍为橄榄青,腹部有银色光泽。各鳍都带有黑边。
南美洲骨舌鱼科的鱼类主要有银龙、黑龙、象鱼(又叫海象、巨骨舌鱼)三种。银龙主要产于巴西亚马逊河流域,此鱼鳞片巨大、呈粉红的半圆形,鱼体呈现银色的金属光泽,熠熠生辉。背鳍、臀鳍向后生长,其基部很长,尾鳍短、胸鳍大。
非洲骨舌鱼只有一种称为尼罗河龙鱼分布于尼罗河中上游和热带西非洲外形类似于亚洲及澳洲龙鱼体色为橄榄色。天然水域中的尼罗河龙鱼可长达1米。
2短嘴皇冠六间鱼
大型脂鲤科鱼产于刚果河、安哥拉。体长45厘米橙色体表上夹杂6条黑色竖条纹寿命极长。适宜水温2527℃水质要求弱酸性或中性。性情凶猛不宜混养。喜啃食水草较易饲养。
3大头鬼
大型脂鲤科鱼产于亚马逊河、巴拉圭河。体长50厘米适宜水温2527℃水质要求中性。头大张口时可见满口利齿但性情极温和一般不攻击其他鱼类。属肉食性鱼类。可以投喂小型鱼虾为饵料。
4七星刀鱼
又名弓背鱼、东洋刀鱼原产泰国、缅甸、印度等地属驼背鱼科。体长8090厘米头尖背部弧线呈弓形。臀鳍等宽较长由胸鳍后方一直延伸到尾鳍像一把薄刃的快刀图1-16。体灰黑色体侧后半部各有7个镶着白边的黑色圆斑特别显眼。饲养水温2228℃喜微酸性软水。饵料有小活鱼、鱼肉、水蚯蚓等。性情温和可与个体相仿的鱼类混养。人工繁殖较困难。
图1-16 七星刀鱼
5象鼻鱼
又名鹳嘴长颌鱼原产地非洲西部刚果河属象鼻鱼科。体长2050厘米。头尖嘴小上颌向前延伸呈管状似象鼻而得名。背鳍和臀鳍上下对称似两把剪刀。尾柄骤然变成棒状尾鳍深叉形。全身黑色身体中央背鳍和臀期间有白色花纹尾鳍边缘白色。象鼻鱼的种类繁多不同品种在颜色、体形、头型、口型和尾柄长短等方面不同。象鼻鱼对水质要求不高喜中性或弱酸性软水适宜水温2429℃。象鼻鱼以红虫、水蚯蚓、小型甲壳动物、小杂鱼为饵料。
6红翅鲨
鳅科原产泰国。体长5080厘米椭圆形。体色青褐各鳍鲜红色非常美丽。头三角形嘴上有短须背部呈弧状流线体型。饲养水温2228℃水质要求不严。饵料有水蚯蚓、小鱼、鱼肉、颗粒饲料等。多在水族箱底层活动。
7雀鳝
又名尖嘴鳄鸭嘴鳄原产地北美洲的五大湖区属雀鳝科。体长4050厘米长筒形。嘴部前突上下颌有骨板有牙齿酷似鳄鱼嘴。体青灰色体表有暗黑色花纹。皮肤有硬鳞覆盖皮坚鳞厚皮肤粗糙。饲养水温2026℃水质要求不严。饵料有小活鱼、鱼肉、水蚯蚓等容易饲养。在水族箱中很难繁殖。
8恐龙鱼
原产非洲塞内加尔、赞比亚、尼日利亚、喀坦加的乍得湖、白尼罗河等成鱼体长60厘米。恐龙鱼是一种古老的鱼类在水族里有活化石之称。恐龙鱼头部比较短圆上腭比下腭长一点背上有多个611小背鳍故又叫做多鳍鱼。恐龙鱼适宜水温2226℃水质要求酸碱度为6.87.2,以小鱼、小虾之类的活饵为饵食。恐龙鱼的种类较多,有金恐龙、青恐龙、红花恐龙、黄花恐龙、刚果恐龙王和斑节恐龙等多种。
(四)热带海洋观赏鱼
1.海水神仙鱼
1女王神仙
分布于西太平洋珊瑚礁海域杂食性可喂以动物性、植物性饵料及人工饲料适宜于水温26℃、海水比重1.022、水量300升以上的水族箱最大体长可达25厘米图1-17
图1-17 女王神仙
2半月神仙
分布于红海珊瑚礁海域杂食性可喂以无脊椎动物性、藻类饵料及人工饲料适合于水温26℃、海水比重1.024、水量400升以上的水族箱最大体长可达40厘米。
3黄肚新娘
分布于西太平洋珊瑚礁海域杂食性可喂以无脊椎动物性、藻类饵料及人工饲料适合于水温26℃、海水比重1.022、水量100升以上的水族箱最大体长可达11厘米。
4金蝴蝶
分布于西太平洋珊瑚礁海域台湾特有的品种杂食性可喂以动物性、植物性饵料及人工饲料适合于水温26℃、海水比重1.022、水量200升以上的水族箱最大体长可达22厘米。
5黑宝马
分布于西太平洋珊瑚礁海域杂食性可喂以动物性、藻类及人工饲料适合于水温26℃、海水比重1.022、水量200升以上的水族箱。公鱼体表有明显的花纹最大体长可达20厘米。
6黄新娘
分布于西部太平洋珊瑚礁海域杂食性可喂以动物性、植物性饵料以及人工饲料适合于水温26℃、海水比重1.022、水量150升以上的水族箱最大体长可达12厘米图1-18
图1-18 黄新娘
2.蝶鱼类
1印度三间蝶
原产地为印度洋身体由白色及黄色构成有数条黑色条纹背部延伸两条黑色眼睛部分黑色图1-19。适合群养在400升及更大的水族箱。饲养要求温度2427℃、海水比重1.0201.025、pH8.18.4。肉食性,可以喂甲壳类、冻虾、丰年虫等。
图1-19 印度三间蝶
2网蝶
原产于斐济体黄色被条纹分割成网状身体。头部及尾部有黑色条纹图1-20。需要大于280升水族箱饲养需要藏身地方及与温和的鱼混养。饲养要求温度2427℃、海水比重1.0201.025、pH8.18.4。以切碎的动物性饵料喂养。最大体长可达29厘米。
图1-20 网蝶
3人字蝶
分布于印度洋及太平洋珊瑚礁海域肉食性可喂以动物性、甲壳类饵料及人工饲料适合于水温26℃、海水比重1.022、水量200升以上的水族箱最大体长可达19厘米图1-21
图1-21 人字蝶
4红海黄金蝶
分布于红海珊瑚礁海域肉食性可喂以动物性以及人工饲料适合于水温26℃、海水比重1.030、水量200升以上的水族箱最大体长可达19厘米图1-22
图1-22 红海黄金蝶
5澳洲珍珠蝶
分布于大洋洲珊瑚礁海域杂食性可喂以动物性、植物性饵料及人工饲料适合于水温26℃、海水比重1.022、水量200升以上的水族箱最大体长可达17厘米图1-23
图1-23 澳洲珍珠蝶
6月光蝶
分布于印度洋及太平洋珊瑚礁海域杂食性可喂以动物性、植物性饵料以及人工饲料适合于水温26℃、海水比重1.022、水量300升以上的水族箱最大体长可达21厘米图1-24
图1-24 月光蝶
3.小丑鱼
1公子小丑
分布于中国南海、菲律宾、西太平洋的礁岩海域体长1012厘米椭圆形。体色橘红体侧有三条银白色环带分别位于眼睛后、背鳍中央、尾柄处其中背鳍中央的白带在体侧形成三角形各鳍橘红色有黑色边缘图1-25。饲养水温2627℃海水比重1.0221.023海水pH8.08.5海水硬度7。饵料有丰年虾、海藻、切碎的鱼肉、颗粒饲料等。它喜欢躲在海葵中借海葵多刺的细胞保护自己与海葵形成共生关系。
图1-25 公子小丑
2黑双带小丑
分布于印度洋中的珊瑚礁海域体长1015厘米椭圆形。全身紫黑色体侧在眼睛后、背鳍中间、尾柄处有三条银白色垂直环带嘴部银白色经眼睛有一条黑带图1-26。饲养水温2627℃海水比重1.0221.023海水pH8.08.5水硬度79水质要求澄清。饵料有丰年虾、鱼虫、切碎的鱼虾肉、海水鱼颗粒饲料等。喜在海葵触手中起舞活动。
图1-26 黑双带小丑
3咖啡小丑
分布于菲律宾、中国台湾、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体长58厘米椭圆形。全身浅棕色眼睛后方有一条白色环带犹若套在脖子上的银圈。嘴银白色从嘴沿着背部到尾柄连同背鳍都是银白色图1-27。饲养水温2627℃、海水比重1.0221.023、pH8.08.5海水硬度78。饵料有藻类、鱼虫、丰年虾、海水鱼颗粒饲料等。喜欢栖息在海葵或珊瑚丛中。
图1-27 咖啡小丑
4.雀鲷鱼类
1三间雀
分布于印度洋及西太平洋珊瑚礁海域杂食性可喂以藻类、动物性浮游饵料及人工饲料适合于水温26℃海水比重1.022、水量100升以上的无脊椎水族箱最大体长可达10厘米图1-28
图1-28 三间雀
2黄尾蓝魔鬼
分布于西太平洋珊瑚礁海域杂食性可喂以藻类、动物性浮游饵料及人工饲料适合于水温26℃、海水比重1.022 、水量50升以上的无脊椎水族箱最大体长可达8厘米图1-29
图1-29 黄尾蓝魔鬼
5.粗皮鲷科
1鸡心倒吊
分布于太平洋珊瑚礁海域藻食性可喂以藻类、植物性饵料及人工饲料适合于水温26℃、海水比重1.022、水量300升以上的无脊椎水族箱最大体长可达28厘米图1-30
图1-30 鸡心倒吊
2宪兵倒吊
分布于中西部太平洋珊瑚礁海域藻食性可喂以藻类、植物性饵料及人工饲料适合于水温26℃、海水比重1.022、水量300升以上的水族箱最大体长可达25厘米图1-31
图1-31 宪兵倒吊
3大帆倒吊
分布于印度洋与太平洋珊瑚礁海域杂食性可喂以藻类、无脊椎动物性饵料及人工饲料适合于水温26℃、海水比重1.022、水量400升以上的水族箱最大体长可达40厘米图1-32
图1-32 大帆倒吊
6.皮剥鲀科
该科鱼均有一道可以自行竖立的背鳍没有腹鳍。身体的颜色各异嘴小牙齿坚固锐利。此科鱼食性非常杂可摄食甲壳类、小鱼、软体无脊椎类、藻类等。该科鱼以炮弹鱼为代表图1-33该鱼体长2030厘米身体呈长椭圆形嘴部黄色头部呈圆锥状一对眼睛长在背部的中间使它的头部占去全身的一小半外形很像一个炮弹。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海珊瑚礁中当遇到危险时会迅速钻入珊瑚礁洞中。该鱼肉食性非常贪食牙齿锐利无比能咬碎石珊瑚。其适宜水温为2628℃。可以喂鱼肉、虾肉、颗粒料和小鱼、小虾。不可同小型鱼或珊瑚虫、海葵等混养。
图1-33 炮弹鱼
该科鱼还包括小丑炮弹、玻璃炮弹、黄纹炮弹、蓝面炮弹、龙髯炮弹、鸳鸯炮弹、女王炮弹等。
小丑炮弹分布于印度洋及太平洋珊瑚礁海域本种鱼幼鱼体色为深褐色上布满白色大斑点吻为黄色背鳍下方有黑斑。成鱼体色变为灰褐色只有腹部有白色斑点背鳍下方有黄网状纹图1-34。杂食性可喂以动物性、植物性饵料及人工饲料适合于水温26℃、海水比重1.022、水量500升以上的水族箱最大体长可达50厘米。
图1-34 小丑炮弹
鸳鸯炮弹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体长2030厘米头部圆锥形灰白色似子弹头。眼睛位于头顶眼睛有一条暗黑色环带。嘴部有黄带。鳃盖后身体中央有一块大的暗黑色圆斑第一背鳍可自由伏卧第二背鳍基部有二条暗黑色环带到达身体中央黑斑臀鳍基部有78条黑白相间的环带到达身体中央黑斑。鱼体灰白色尾柄有点状黑斑。饲养水温2728℃、海水比重1.0221.023、海水pH79。饵料有冰冻鱼肉、水蚯蚓、虾、蟹等可咬碎石珊瑚也可啄食海星、海胆等。
二、观赏鱼养殖条件要求
(一)水环境
1.水温
水温是与养殖观赏鱼类关系最为密切的物理因子之一,它不但直接影响养殖鱼类的摄食、生长、性腺发育等生理活动,而且也影响其他环境条件,从而间接发生作用,差不多所有环境因素都受温度的制约。
不同观赏鱼类在不同生理状态下均有其适宜的水温要求。金鱼、锦鲤等鲤形目和鲶形目等温水性鱼类所能耐受的温度为0.538℃适宜水温为2332℃繁殖的适宜温度为2226℃摄食和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532℃低于10℃摄食下降生长缓慢15℃以上摄食量逐渐增加20℃以上摄食量和生长速度明显增加。鳉形目和鲈形目的鱼类如丽鱼科、攀鲈科和蝴蝶鱼科等生存水温多为1240℃生长适温为2032℃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为1532℃但不同种类略有不同。观赏鱼类中喜冷的种类极少稍耐低温的鱼类有月光鱼、剑尾鱼、胭脂鱼等。大多数鱼类喜暖温度在2533℃时摄食旺盛生长迅速1519℃时少食少动14℃以下时停食20℃以上时能正常摄食10℃左右时开始冬眠。大部分热带鱼类都能够在2426℃的温度下生存。所以在购买观赏鱼之前一定要搞清它们需要什么样的温度在养殖过程中一定要提供适宜的水温。
水温能够影响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及水族箱中一些污染物的毒性。在水族箱和池塘水体随着温度的升高氧气含量逐渐降低尤其是夏秋高温季节特别明显。这是由于随着温度的升高水体溶氧饱和度降低表1-2鱼类、细菌和植物等代谢增加消耗更多氧气容易造成氧气的匮乏。因此夏季池塘和水族箱水体容易出现“浮头”或“闷缸”事件。另外温度也能够影响自由氨和铵盐的比例在温度和pH较高的情况下能够产生更多的自由氨而自由氨是氨氮中毒性最强的形式。盛夏高温期在水体有机物含量较高情况下观赏鱼类容易出现氨氮中毒就是这个原因。
表1-2 不同温度下水中溶氧的正常饱和度
表1-2 不同温度下水中溶氧的正常饱和度(续)-1
水温的变化不但对水生观赏鱼类自身的影响非常大,而且对水族箱水质的维持也有影响,如温度的变化能够杀死过滤器上的细菌,导致污染物的积累增加,造成生物净化能力降低。因此,维持水族箱中温度的恒定是日常最重要的管理工作,实际养殖过程可使用自动调温加热器,换水时保证新加入水的温度要与水族箱中水的温度一致,不要把水族箱放在靠近门口、辐射、太阳能够直接照射到的地方及温度过高或过低的地方等措施,保持水温的恒定。当然,温度变化有时候对鱼类也是有益的,在一些特定的鱼种中,温度变化能够刺激其产卵,一定程度的物种类群数量增加有助于抗病,但是在改变温度之前必须得保证这样做不会有坏的结果。
2.水的酸碱度pH
水的酸碱度是指水中氢离子的浓度而pH是衡量水的酸碱度的单位。水的pH范围为014pH为7时水为中性pH范围低于7时水为酸性高于7时为碱性。不同水体的酸碱度pH存在差异通常海水的pH较高约为8.3。
不同生境条件下生活的鱼类对水体酸碱度pH的要求存在差异。大多数观赏动物喜欢生活在中性至弱碱性的水中适宜pH7.08.5。胭脂科、鳅科、丽鱼科和鲤科的某些底栖鱼类对酸性水的适应能力比较强。热带淡水鱼生活的主要酸碱度范围是在68.5但在pH49的淡水中也有热带鱼的踪迹。一些鱼类如非洲的裂谷丽鱼喜欢碱性的水即pH较高的环境其他的鱼类如铁饼丽鱼或侏儒丽鱼则喜欢pH较低的环境。水族箱中的鱼类一般是生活在pH59的环境中有些鱼类能够适应酸碱度变化很大的环境但是大部分都不能显示出其正常的体色而且更容易感染疾病。水族箱中“正常”的pH水平依赖于所要养殖的鱼类品种pH过高或过低均影响观赏鱼的摄食和生长。
天然水体氢离子的浓度主要取决于水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及其与碳酸氢盐的比例并与生物的生命活动有关表现出昼夜变化和垂直变化生活于其中的鱼类能够适应这种变化。而在养殖有植物的水族箱中随着二氧化碳的产生和消耗水体pH也存在同样的昼夜变化具体表现白天鱼类和水生植物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植物同时也利用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随着二氧化碳被利用没有足够的碳酸生产来维持比较低的pH碳酸盐和金属离子与酸结合使得酸性作用降低pH升高夜晚植物都停止了光合作用却继续进行呼吸作用对于鱼类、细菌和其他的有机体呼吸作用一直没有停止这就导致二氧化碳的大量生成因此能够产生大量的碳酸从而降低了水溶液的pH整个晚上都维持低pH环境。故在黄昏时pH最高而黎明时pH最低。
养殖实践过程中由于有机废弃物积累、呼吸作用及过滤过程中的产酸等都可使水族箱中的酸碱度降低水体pH的迅速变化或过度变化都会对观赏鱼产生损伤影响鱼类健康而当pH过高时会增加水体有毒的游离氨的浓度。因此要通过正常的换水设置投放含碳酸钙或碳酸镁的物质来增加水的缓冲能力等措施来保持水族箱水体pH的正常变化。
3.水的硬度和盐度
1水的硬度
水的硬度是指溶解在水中的钙盐和镁盐的数量。含钙丰富的水称为“硬水”而含盐类很少的水称为“软水”。一般水的硬度由临时硬度和永久硬度共同构成的其测量的尺度是硬度°dGH临时性的硬度是由于水中含有重碳酸钙而造成的通过煮沸可以除去永久性的硬度是由钙或镁的硫酸盐构成的不能通过简单的方法除去。水的硬度划分标准见表1-3。
表1-3 水硬度标准的划分
硬度是水质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多用于淡水。通常情况不同水体硬度差异较大,生活在其中的鱼类对养殖用水硬度要求也不同,大部分的热带淡水鱼类比较习惯生活在中性或偏酸性的软水中,一些鱼类喜欢硬水,而另一些鱼类则喜欢含矿物质较少的软水。
硬度和水的酸碱度有紧密联系一般硬水呈碱性而软水呈酸性。水的硬度也与水的缓冲能力紧密相关。水体的缓冲能力是指水体能够维持稳定的pH水平的能力水中含有能缓冲的成分一般由重碳酸盐和碳酸盐构成这些成分能够通过中和酸来降低氢离子的变化从而减少任何严重的pH变化硬水一般具有更强的缓冲能力。水族箱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有机物的长时间积累可损耗盐分和金属离子及与酸结合形成化合物使水的缓冲能力下降造成养殖用水变酸变软。因此观赏鱼养殖过程中要通过正常的换水或使用钙砾石、大洋岩石和石灰华岩石等含钙的岩石作水族箱基底物来维持水体较高的缓冲能力是必要的。
在一些特殊种类的观赏鱼养殖中,需要创造软水或硬水环境,其方法如下。
创造软水环境获得软水的一个典型途径是将反渗透水和脱氯的自来水混合并且运用pH缓冲液保证其酸碱度的稳定性。反渗透水0°dGH和自来水15等体积混合后加入pH缓冲液能够得到pH6.5的水其硬度是7.5。改变自来水和反渗透水的比率是根据自来水的硬度来进行的,从而使得结果有所改变。
创造硬水环境利用含钙的水底混合岩石能够增加水的硬度并维持水的缓冲能力。自制混合物包括盐、金属离子和微量元素能够增加并维持水族箱中的高pH和硬度。含钙的基底物质和岩石一般能够使水的pH高于7.8。
2水的盐度
水的盐度是对水中溶解盐总量的测量尺度一般用度°或者比重来表示。比重是水的重力的测量单位水中溶解的盐含量越高则水的比重越大。纯水的比重是1约1°海水的比重在1.0211.024约含35°的盐成分。大部分海洋水族箱的比重在1.0201.023。盐度影响水体溶解氧水平高盐度降低氧含量这就是许多海洋水族箱的水比重控制在1.0201.022的原因。
盐度对于淡水鱼类并不是非常重要而对海水观赏鱼类很重要养殖海水观赏鱼时要根据所养种类对盐度的要求调节水族箱水体盐度。除丽鱼科某些种类外大多数观赏鱼类均属狭盐性鱼类。一般热带海水观赏鱼类的适宜海水密度为1.0201.025在有珊瑚纲动物的水族箱中海水的密度最好在1.0231.025。半颚鱼、竹签鱼、射水鱼、蝙蝠鲳和黄鳍鲳等为半咸水或微咸水鱼类。一些生活在沼泽或河流入海口处的淡水水族箱鱼类喜欢的盐度为20°。
4.溶解氧
水体溶解氧是与养殖观赏鱼类关系最为密切的化学因子之一。溶氧是大多数水生生物包括鱼类在内生存的必需条件,水生生物都需要氧气来进行呼吸和产生能量。养殖过程必须保持水体充足的溶氧。
当水体溶氧不足时观赏鱼摄食强度、生长和饲料利用率等降低严重时出现浮头或窒息死亡同时使养殖池塘或水族箱中有机物不完全分解产生有机酸、氨、硫化氢等有害的中间产物造成水质恶化。一般在环境条件适宜水中溶氧量在5毫克/升以上时多数观赏动物都能正常生活但溶氧量在23毫克/升时摄食强度降低生长缓慢当溶氧量低于12毫克/升时,观赏动物开始浮头,甚至死亡。但不同种观赏鱼类间存在一些差异,如攀鲈科的鱼类具有鳃上呼吸器官,耐氧的能力较同规格的其他鱼强;在同样条件下冷水性鱼类需氧量比温水性鱼类和热带鱼类高,海水热带鱼类又比淡水热带鱼类高;同种鱼类,幼体的耗氧率比成体高,温度高时比温度低时高。丽丽鱼的鳃弓上富有迷宫状血管网黏膜,是辅助呼吸器官,当水中缺氧时,可游到水面上吞咽空气而进行呼吸。
水体过饱和的氧一般对观赏鱼没有什么危害,但饱和度过高有时会引起气泡病。盛夏季节,对于大尾鳍的金鱼尤其应该注意。
室外池塘水体溶氧含量存在规律性变化。一般水体90%以上的溶氧来源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少量来自空气中溶于水的氧而溶氧的消耗70%以上是浮游植物的呼吸作用和水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16%以上的为养殖鱼类的呼吸消耗。在水体溶氧正常的收支循环中溶氧含量存在明显的昼夜变化、垂直变化、水平变化和季节变化规律。从昼夜变化看从日出开始随太阳光照的逐渐增强光合作用产氧增多水中溶氧量也逐渐升高至下午23时溶氧达到最高值随光照和光合作用的逐渐减弱水中溶氧量也逐渐降低至夜间光合作用停止水中只进行各种耗氧过程故溶氧量迅速减少至翌日黎明前降至最低值。从季节变化看最高含量多出现在夏季和秋季低量一般也出现在夏季和秋季夏、秋溶氧高低差很大在水温较低的初春情况和夏秋季相反。但是在室内水族箱有限的水体其溶氧的来源主要靠充气水体溶氧含量失去上述室外池塘的变化规律。从自然水体氧的来源及改善水族箱水体生态来看在观赏鱼养殖中最好在水族箱中放置水草和补充光照。
另外,海水含氧量比淡水少,因此,饲养海水观赏鱼过多应注意缺氧造成的影响。温度过高,会减少水的溶氧量,并给鱼造成压力,因此,夏季养殖观赏鱼要注意缺氧。
5.水中有机物及透明度
1有机物
池塘水体中有机物的来源是饲养过程中投饵和使用农家肥及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粪便和排泄物、死亡的生物尸体所产生的。水族箱水体有机物主要来源于残余饵料和养殖鱼类的粪便和排泄物。这些有机物以溶解的、胶状的和固体悬浮物等状态存在。悬浮有机物包括有机碎屑、细菌和浮游生物其中有机碎屑和细菌占2/34/5而浮游生物只占1/51/3。有机碎屑和附着在碎屑上的大量细菌及水中的细菌群聚体不但可被浮游动物取食而且也是滤食性鱼类的天然饵料。水中溶解有机物是有机物质分解过程的中间产物包括糖类、有机酸、氨基酸和蛋白质等它们是水中营养盐的重要来源是细菌的营养物质也是鞭毛藻类的营养物质而且通过絮凝作用可形成较大的有机碎屑颗粒能被浮游动物、滤食性鱼类摄食。可见水中的有机物对提供鱼类及水生动物的天然饵料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有机物质含量是池塘肥水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有机物耗氧量在13245毫克/升被认为是肥水的指标105毫克/升以下属于较瘦的水。
但是有机物质在氧化分解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有机质过多,易恶化水质,并易引起鱼病,因此,必须控制水中合适的有机物含量,尤其是水族箱水体。在观赏鱼养殖管理中,通过正确投饵,及时清除残饵,加强换水和水循环,保证充足的溶氧和微生物硝化作用等措施可有效控制水中有机物含量。
2光照和透明度
光照是与鱼类关系很密切的重要物理因子之一。投入水中的太阳光是池塘中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光能来源。而浮游植物是池塘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等的食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又是池塘养殖鱼类的天然饵料。同时,浮游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同时还产生氧,是水体溶解氧的重要来源。光照也可提高池塘水温,有利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和鱼类的摄食生长。可见,光照是水体重要的生态因子,对其他水质因素具有重要影响。
养殖鱼类的一些生理和行为也受光照的影响。如光照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鱼类性腺的发育和成熟改变日照时间可引起一些鱼类性腺发育速度和产卵时期的改变。光对许多海洋无脊椎动物非常重要许多养殖在礁石上的无脊椎动物如海葵、硬体和软体珊瑚、共生藻类等当见到光时可为它们的宿主制造氧气和可食的物质。为了保持观赏鱼艳丽的体色和增加观赏性在水族箱中必须保证足够和合理的光照尤其是热带观赏鱼养殖。水族箱补充光照具有以下作用①是观赏鱼和水中其他生物正常生活所必需绝大多数鱼类的生长发育尤其是性腺发育需要一定的光周期变化如光线太强或太暗、长周期光照或长周期黑暗对鱼类的正常生长都是不利的②观赏鱼鲜艳体色的形成和维持时间的长短都与适宜的光照条件有一定的关系长期处于阴暗条件下的观赏鱼其体色容易失去光泽而变得灰暗甚至使某些鲜艳斑纹完全褪色而长期强光照体色会变得洁白而无色彩③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必须在适宜的光照下才能进行光合细菌需要足够的光线长期的阴暗环境会使植物枯萎光合细菌死亡。所以有人把“光”比喻成水族箱尤其是海水水族箱的“长生不老药”。在补充观赏鱼光照时必须考虑三点①光照时间根据所养鱼类确定适宜的光照时间养有无脊椎动物的海水水族箱应该有1214小时的光线照射②光照强度最小光强度应为1200018000勒克斯勒克斯是光电单位150瓦灯泡为水族箱产生10000勒克斯③光谱不同鱼类所需光谱存在差异一般光谱中蓝色光线对无脊椎动物非常重要因为共生藻类只能利用位于该部位的光可利用波长425650纳米。
透明度表示光投入水中的程度。水体中含有的各种微细物质能够强烈吸收光线而使水的透明度随着水深的增加而降低。透明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水中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的多少因此根据透明度大小结合水色可以大致衡量水的肥瘦程度。一般肥水透明度在2540厘米水中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较多水色较好透明度小于25厘米或大于40厘米表示水体过肥或过瘦。不同鱼类对水体透明度的要求存在差异。
6.毒物
1氯气Cl2
氯气是一种活性很高、毒性很强的气体加入到水中后氯气能够形成不同的复合物。一些氯气会以单体的形式存在但是大部分的氯气与水相互作用形成氯离子、氢离子和次氯酸次氯酸能够对鱼类和有益滤膜菌类产生危害。因为氯气是以气体的形式引入的所以相对来说不是很稳定搅拌、低pH和高温都有益于去除水族箱中的氯气和次氯酸。因为氯气的不稳定性它经常能够和含氮化合物结合形成复合物如与氨气化合形成氯胺氯胺比氯气要稳定对鱼类无毒但是它能缓慢地释放出浓度更高的次氯酸分解成为有毒性的氯气。
氯对所有鱼类都具有很强的毒性作用自来水中氯的含量较高能够对水生生物产生危险的毒害可使鱼类出现鱼体摇晃、颜色脱掉、减少呼吸、鱼鳃损伤和死亡等症状。在水族箱中鱼类依赖滤膜上的细菌因为这些细菌能够执行安置废弃物的作用。如果这些种类的细菌没有存在或已被氯气杀死如氨和亚硝酸盐等污染物就能够达到具有毒害能力的水平最终杀死水族箱中的鱼类。不经过过滤的水不会伤害到鱼类然而将鱼类直接放入含氯较高的水中则会受到伤害。自来水中氯气的含量一般是0.20.5毫克/升,这对大部分鱼类都是致命的。因此,在向水族箱中加入自来水之前,需先向其中加入脱氯剂,或将其静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
自来水除氯可利用家用脱氯剂能够在几分钟内清除自来水中的氯气。如果温度合适脱氯的水是能够安全地用在水族箱中的。另外可将自来水放在一个容器中并搅拌24小时这样会驱除其中的空气成分。
2氨气NH3和铵盐NH+4
氨气主要由分解的有机物质和鱼类废物生成对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有着极高的毒性。0.02毫克/升氨气浓度在较长的时期内对鱼类是有害的,在更高的浓度下,几个小时就会杀死鱼类。当氨含量高时,鱼类出现鳃损坏、呼吸困难、黏液层破坏、产生体内和体外出血、疾病、游泳不稳定、跳跃(逃避反应)、死亡等症状。造成水族箱高氨含量的原因主要有死亡的鱼类,过滤器被破坏,一次同时引入太多的鱼和过多的死亡有机物质等。
铵盐主要有亚硝酸盐、硝酸盐等一般铵不像氨气那样有很大的毒性。在水族箱中氨气能够很容易地转变成为铵NH+4。在沙粒和滤膜上生活的细菌能够使氨变成亚硝酸盐而亚硝酸盐没有像氨气那样的毒性但是对鱼类仍然有害。广泛分布在沙粒上和生物滤膜上的不同种类细菌能够将亚硝酸盐变成硝酸盐在高浓度时硝酸盐才会对鱼类有毒害作用。正常情况下氨气和铵盐的平衡受pH和水温调节。水中pH能够影响到两种形式的转换在低pH条件下氨能够更容易以铵盐的形式出现这就意味着水中pH越高就会有更高的毒性。温度也能影响氨的毒性高温能够导致更高的自由氨释放到水中。
理想状态下水族箱中氨气应能够一直维持在零点水平。为减少氨气可通过生物滤膜或化学滤膜过滤除去亦可每天从水族箱中抽出一部分水不要超过30%),同时使用脱氨器;如果在非常危险的情况下,就要将水族箱中所有的水都换掉,代之以新鲜的、加热过的并且脱氨的水。
3二氧化氮
氨在亚硝化单胞菌的作用下能够转变成为二氧化氮,在水族箱中,二氧化氮一般能够与水分子相互作用形成亚硝酸,也能够和钾离子形成与亚硝酸相似的亚硝酸钾,或者与钠离子相互作用形成亚硝酸钠。
二氧化氮的毒性比氨小得多但毒性依然存在在水族箱中造成的影响可能是致命的。二氧化氮的致命剂量根据种类而有比较大的差别一般情况下0.2毫克/升的剂量足够使鱼类致死。二氧化氮引起鱼类中毒的特点是活动异常和呼吸困难。其机理是二氧化氮能够破坏红细胞,也能够氧化血液中的离子,将血红蛋白变成高铁血红蛋白,从而使血液失去运输氧气的能力。鱼类能够把高铁血红蛋白变回血红蛋白,但是这种能力因鱼的种类不同而差别很大,这也是为什么有的鱼比其他鱼有更高耐受二氧化氮的能力的原因。因此,理想状态下其含量应是零。
二氧化氮主要在新用的水族箱中生成在刚刚引入鱼类或新启用的水族箱中二氧化氮会短期存在。常规检查二氧化氮的含量对于确定环境是否健康是至关重要的。在水族箱刚刚启用的12周内可能检测到少量的二氧化氮存在。如果连续检测到二氧化氮的含量是0.1毫克/升,则可能是给鱼类喂了太多的食物,或饲养的鱼过多,也可能是过滤器不能正常工作。
4三氧化氮
在亚硝化单胞菌将氨转化成为二氧化氮的同时硝化细菌也能够将氨转化成为三氧化氮。三氧化氮的毒性比二氧化氮和氨氮毒性都小得多但如果三氧化氮的浓度非常高也会对鱼类产生损害。对大部分鱼类三氧化氮的致死剂量为5250毫克/升,但是很多鱼都能耐受较高浓度的三氧化氮。三氧化氮浓度很高时对鱼类造成的影响是间接的,它能够降低鱼类的自然免疫力,从而导致抗压力功能的降低,最终导致疾病的发生。
三氧化氮并不能通过常用的过滤过程从水族箱中除去,所以会在水族箱中存在较长时间。控制三氧化氮浓度的最好方法是进行正常的换水,从而减少溶解的三氧化氮。有些自来水中含有三氧化氮,如果不能把它们除去,水质会变硬。碳和有益菌能够吸附在过滤器介质上,有助于从水族箱中除去三氧化氮,也能从自来水中除去三氧化氮。
三氧化氮一般作为硝酸盐的一部分而存在,如硝酸钾和硝酸钠。在一些面积很小,底部不能生成氧气的水族箱底部,厌氧菌能够通过反硝化过程,使氧气从三氧化氮中脱去,释放出氮气到水中,从而降低三氧化氮的水平。
三氧化氮是植物很好的营养源,在植物水族箱中,健康的植物能够将三氧化氮的水平维持在最低的水平。如果发现三氧化氮的含量在不断地升高,就要增加换水的频率,并且引入一些生命力强的植物,或者运用化学过滤器介质降低其含量。
暂无标题
总之,水是鱼类赖于生存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条件,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鱼类的健康。而水体中的各因素又直接影响到水质的好坏。但不同鱼种对水质的要求有所不同,因此水质的好与坏是相对而言的。所以,在观赏鱼养殖实践中,应根据所养鱼种对水体环境的具体要求(一些观赏鱼对养殖环境的要求见附录一),进行水质调节,为观赏鱼创造一个理想的生活环境。
(二)饲料及营养
1.食性
1肉食性
鲈形目的鱼类大多齿较发达,为肉食性,以小鱼、虾、软体动物和水生昆虫等为食。珊瑚礁中的热带鱼多以礁生的小型甲壳动物、附着贝类、海绵和浮游动物等为食。
脂鲤目中的食人鲳下颌发达,牙齿锐利,在原产地巴西亚马逊河流域主要以鱼、虾等动物性食物为食。
许多观赏鱼具有特殊的摄食方式。隆头鱼科的鱼类许多是“医生”,尤其是蓝带裂唇鱼。它们自由地穿梭于大鱼的鳃腔、口腔和咽喉之间,啄食寄生虫,而不被大鱼吞食。将隆头鱼与其他鱼混养在一起,可以清除鱼类皮肤、口腔、鳃腔和咽喉等处的寄生虫,又有利于隆头鱼的生长。
射水鱼从口中射出一股细水柱击落1米以内水面附近树枝草叶上的昆虫而食。
松球鱼下颚中常寄生夜光虫,夜里能发光,吸引小动物为食。
刺尾鱼科的副刺尾鱼饥饿时体色变淡,沉于箱底装死。
半水栖龟类多为动物性食性,如黄缘合龟、地龟等食蚂蚁、面包虫、猪肉等,但不食鱼肉。产于东南亚的马来淡水龟几乎专食软体动物。平胸龟等喜食活饵,如金鱼幼鱼、黄粉虫、蚯蚓、蜗牛、蟹等,也食死鱼虾和动物内脏,不食植物性饵料。多数龟类昼伏夜出,喜在水中摄食,但平胸龟等昼夜均食。它们用前爪和强大的上下硬腭将食物撕断,吞咽下去。
2杂食性
金鱼、锦鲤和丽鱼科、斗鱼科、鲤科及脂鲤目的大多数种类均属杂食性鱼类。金鱼口端位咽齿4/4鳃耙较发达肠长为体长的23倍喜食水草、藻类等植物性食物和浮游动物、碎鱼虾等动物性食物也能摄食鱼粉、饼粕和糠麸等制成的颗粒饲料。不同品种的金鱼肠长和食性因饲养方式的不同而有差异。如紫珍珠鱼的肠短于红水泡和鹤顶红的肠可能是前者长期摄食鲜活的水蚤和寡毛类等动物性食物所致。珍贵的金鱼品种长期摄食鲜活饵料消化系统发生了一定变异在投喂粗质饲料会因消化不良难以体现品种特征而误认为该品种难于饲养。
锦鲤摄食器官的结构适于摄食底栖动物,属杂食性偏动物性食物的鱼类,喜食寡毛类等底栖动物、水生植物碎片等,也食动物内脏、鱼粉、饼粕、糠麸及其制成的颗粒饲料。条鳅、花鳅和沙鳅等鳅科鱼类、野鲮等鲤科鱼类、铅笔鱼等脂鲤科鱼类主要以无脊椎动物为食,也食水生昆虫、贝类、藻类和植物碎屑。
蛇仔鱼(马头鳅)喜欢在暗处生活,利用其细长的身体,穿插在水草、岩石缝隙间,摄食其他鱼的残饵,清洁水质,十分适宜混养。吸石鱼常吸附在水族箱壁或水草上舔舐附生藻类,是水族箱中的“清洁工”,但同类之间易争斗,可与大型热带鱼混养。
大部分海水观赏鱼属杂食性珊瑚礁鱼类。它们以藻类或珊瑚枝上的海绵、珊瑚虫和浮游生物为食。有些是肉食性,捕食珊瑚丛和洞穴中的小型动物;有些种类专门啄食珊瑚虫和海葵的触手,在水族箱中须格外注意。大多数珊瑚虫滤食水中的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等。
一般来说,水栖龟类多为杂食性,如鳄龟科和龟科中的大多数种类常以各种鱼、肉和蠕虫等为主要食物,少量摄食植物性食物。如黄喉拟水龟和三线闭壳龟等取食范围很广,在自然界以昆虫、节肢动物、环节动物等为食,也食泥鳅、田螺、鱼虾和小麦、稻子、杂草等;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可投喂动物内脏、猪肉、混合饲料、瓜果蔬菜。黄喉拟水龟等喜在水中觅食,摄食时先爬近食物,双目凝视,然后突然伸长颈脖,咬住食物并吞下。若食物过大,则借助两前爪和脖颈的伸长将食物撕碎吞咽。四眼斑龟等虽也摄食上述食物,但不食白菜叶、土豆、浮萍和在水中浸泡时间较长后发白的瘦猪肉等,因此,适量和适时投喂十分重要。
3植食性
彩虹光唇鱼、鳑鲅、大鳞四须耙等鲤科鱼类和脂鲤目的长鼻六间条纹鱼、企鹅鱼、网球鱼、银鲳等以水草为主食,也摄食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颗粒饲料等。食藻鱼用口部的吸盘吸附在石块等表面,铲食藻类,也摄食切碎的菠菜、莴苣叶等蔬菜。鲈形目鱼类中的刺尾鱼和鹦嘴鱼中的大部分种类为草食性,主要以藻类为食。饲养这类草食性鱼类的水族箱中不宜种植水草。
凹甲陆龟、四爪陆龟等陆栖龟类多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如黄瓜、白菜和各种蔬菜、草类等但不食土豆、胡萝卜、莴苣和白菜叶等。凹甲陆龟为植食性也少量摄食瘦猪肉和牛肉但拒食蚯蚓、鱼、黄粉虫和虾。不同种龟类和同种不同发育阶段龟类的食量依食物种类和环境条件而异。一只重2.5千克的缅甸陆龟一次可吃34根香蕉或3根黄瓜而一只重500克的龟一次仅食1030克肉。龟的耐饥饿能力极强。龟在无食物的情况下可活数月但仍应适时适量投喂。
2.营养需要
1观赏鱼对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需求
蛋白质是由20种氨基酸组成的大分子物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生物维持其结构和功能所必需的营养物质。鱼类对蛋白质的需求主要用于①维持体内蛋白质动态平衡所必需的蛋白质的量即鱼类对蛋白质的最低需要量相当于氮的平衡趋于零点时饲料中蛋白质的量②鱼体最大生长或鱼体内蛋白质积蓄达最大量时所需的最低蛋白质的量。在鱼类养殖生产上蛋白质的供应要同时考虑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和蛋白质的质量两个方面。
鱼类在蛋白质的需要量和利用效率上都远远高于畜禽通常为畜禽的24倍但实际需要量随鱼的种类、食性等级、水体环境和发育阶段及生理状态而异。一般鱼类食性等级越高对蛋白质需求量越大肉食性或偏肉食性观赏鱼需要较高的蛋白质含量在40%以上杂食性观赏鱼35%左右即可偏素食性观赏鱼由于其肠道较长可让食物储藏较久蛋白质含量可低些约30%。肉食性或偏肉食性观赏鱼较喜欢动物性蛋白质偏素食性观赏鱼较喜欢植物性蛋白质杂食性观赏鱼两种混合即可。鱼体在不同的发育时期对饵料中的蛋白需要量也有较大差异如金鱼鱼苗所需的蛋白含量53%要显著高于幼鱼29%)。另外,同种鱼随着水温的增加,对蛋白质的需求量亦增大。
鱼类对蛋白质的需求实质上是对氨基酸的需求与畜禽相似均需10种必需氨基酸即精氨酸、组氨酸、赖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和缬氨酸。由于鱼类对补饲的单体氨基酸不能良好吸收很大一部分将直接排泄掉因此生产中必需氨基酸的补充要注意氨基酸的补给形式。
由于观赏鱼生活在一个封闭的、生存空间较狭小的水族箱系统中因此满足观赏鱼蛋白质需求的首要任务就是补充必需氨基酸其次才是供应那些非必需氨基酸和足够的氨基氮来维持机体的各种代谢活动。而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在满足其生长需求的前提下应尽量接近最大利用率以免过多的代谢产物主要是氨排放到水中造成生活环境的恶化表1-4和表1-5给出了一些观赏鱼对蛋白质的需求量和常规观赏鱼饲料中的氨基酸含量。
表1-4 一些观赏鱼的蛋白需求
表1-5 观赏鱼饲料中氨基酸含量(%
2观赏鱼对脂肪和脂肪酸的需求
脂肪是观赏鱼活动能量的主要来源尤其是对糖类利用能力有限的海水和冷水性鱼类其能量作用更为明显同时脂肪也是脂溶性维生素和固醇类物质在鱼体内转运的载体以及细胞和亚细胞结构生物膜上重要组成成分对鱼体正常生长和存活有着重要作用。鱼类对能量的需求不高且鱼类对脂肪具有较高的适应能力和极高的消化率尤其对低熔点脂肪消化率都在90%以上。因此,若饲料中脂肪含量过高会导致其在体内积累,引起脂肪肝等一系列营养性疾病,对鱼体造成不利影响;而且饲料中过高的能量会降低鱼类对蛋白质的摄入量,影响生长,所以在制作观赏鱼饲料时要注意蛋白质和能量的平衡问题。
另外在脂肪酸利用上鱼类不同于哺乳动物一般鱼类需要长链高不饱和脂肪酸但不同鱼类对必需脂肪酸需求具有选择性。一些海洋观赏鱼类不能自己合成二十二碳六烯酸也不能利用短链的前体物质如亚麻酸来进行合成因此必须在饲料里添加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而淡水鱼需要共轭亚油酸或者亚麻酸或者两者兼备。一般在观赏鱼饲料中应适量添加2%8%的脂类,可有效地满足其对脂肪酸的需求和节约部分蛋白质,一般应用鱼油和植物油较为适宜,并注意使用适量的抗氧化剂。
3观赏鱼对碳水化合物的需求
糖类是动物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同时也是构成动物机体的一种重要物质参与许多生命过程。糖类对于蛋白质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很重要动物摄入蛋白质并同时摄入适量的糖类可增加腺苷三磷酸酶形成有利于氨基酸的活化及蛋白质的合成使氮在体内的贮留量增加。虽然鱼类对碳水化合物的利用率普遍较低但糖类中的淀粉是较容易消化的物质纤维素虽不易消化但对肠道的蠕动有很大帮助尤其杂食性或偏素食性鱼类其纤维素含量是不可或缺的再加上碳水化合物是一种较便宜的能量来源饲料中含适量碳水化合物能有效地节约蛋白质和脂肪从而降低饲料成本。一般温水鱼类比冷水鱼和海水鱼更能利用饵料中的碳水化合物大多数植食性鱼类如金鱼和锦鲤可以利用其后消化道中的微生物来消化复杂的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的消化率因鱼种而异如金鱼可以达到70% 而月光吻口鱼仅仅只有50%。一般建议在饲料中使用15%左右的糖类饲料原料。
4观赏鱼对矿物质的需求
矿物质是鱼体必需的无机元素,它们是观赏鱼骨骼、牙齿及其他体组织的构成成分,可以构成软组织中某些特殊功能的有机化合物;矿物质也是生物体内酶的辅基或激活剂,可以维持体液渗透压和酸碱平衡,以及神经、肌肉的正常敏感性。观赏鱼饲料中的矿物质可提高鱼类对碳水化合物的利用,促进鱼体骨骼肌肉等组织的生长,提高食欲、增进鱼体健康,当缺少某一种矿物元素,鱼体将出现相应的缺乏症,如孔雀鱼的饲料中缺乏磷时会导致食欲不振、脊柱侧凸或前弯等症状。
到目前为止已知鱼类所需矿物质元素有14种之多其中鱼类可从水中吸取部分矿物质。在鱼体所需的所有矿物元素中磷是最重要的一种元素由于天然水环境中磷的含量很低鱼类基本不能从水中获取所以磷元素一般只能靠饲料供给。然而水中如果排放过多的磷会导致水体的严重污染致使水体富营养化。所以在饲料添加磷时要尤其注意添加量。表1-6给出了一些观赏鱼对矿物质元素的需求其结果与在食用鱼上得到的结论基本上是一致的表1-7为一般观赏鱼饲料中矿物质元素的含量。
表1-6 一些观赏鱼对矿物质元素的需求
表1-7 观赏鱼饲料中矿物质含量(百万分之一)
5观赏鱼对维生素和类胡萝卜素的需求
维生素是维持观赏鱼健康、促进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一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它虽不是构成鱼体的主要成分也不提供能量但它对维持观赏鱼新陈代谢和生理机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鱼类合成维生素的能力较差必须通过添加饲料。自然状态下由于鱼类所摄食的食物中蛋白含量较高所以鱼类对维生素E和B族维生素的需求量高尤其是维生素B1。由于鱼类骨骼骨化程度较低所以对维生素D不敏感需求相对较低。表1-8列举了常规观赏鱼饲料中维生素的含量。维生素包括水溶性和脂溶性两类水溶性维生素最容易因为散失而损耗因此在观赏鱼的饲料配制过程中要非常重视饲料营养成分的水溶性损失。
表1-8 观赏鱼饲料中维生素含量100克饲料
类胡萝卜素主要包括:β-胡萝卜素、玉米黄素、叶黄素、虾青素和角黄素等,它们是鱼类肌肉和皮肤中的一类重要天然色素,赋予鱼类肌肉和皮肤多种颜色。鱼类利用氧化的类胡萝卜素作为肌肉和皮肤着色剂,可是鱼类自身不能合成这些色素,只能从食物中获得,以满足自身维持体色的需要。对观赏鱼来说,体色是影响其市场价格的主要因素,因此在饲料中添加某些天然色素是必须的。金鱼和锦鲤对各种色素的吸收能力与鸡相同,吸收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玉米黄素、虾青素、叶黄素。研究表明,金鱼和锦鲤能轻易把玉米黄素代谢为虾青素,使自身呈现红色。金鱼只能将少量的β-胡萝卜素转化为虾青素,对叶黄素则根本不行。
6观赏鱼对能量的需求
能量不是营养物质它由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在体内氧化释放。鱼类对能量的需求相对较低远远低于畜禽等陆上动物只有它们的1/2到2/3。每天摄取适宜的能量对观赏鱼维持生命和正常代谢活动是必需的表1-9为一些观赏鱼的能量需求。一般观赏鱼饲料中的能量主要来源于蛋白质和脂肪而对碳水化合物的利用较低。如果饲料中能量相对于蛋白质来说不足时则饲料蛋白质不是用于观赏鱼的生长而是被转化为能量来维持生存如果能量过高会降低鱼的摄食量因而减少了最佳生长所必需的蛋白质和其他重要营养物质的摄入。因此能量与蛋白质等营养物质要维持一个较佳的比例才能最大限度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如果能量与蛋白的比例过高则可能造成观赏鱼体内脂肪大量沉积。
表1-9 5种观赏鱼的基本饲料要求
3.常用饵料
1天然饵料
鲜活饵料
活饵有水蚤、血虫、丰年虾、丝蚯蚓、小河虾、面包虫、蚕蛹等对观赏鱼而言活饵是最好的食物和营养来源其适口性好也比较符合观赏鱼自然摄食生活方式所含营养素以蛋白质、脂肪居高但其个体也含有70%以上的水分。活饵在实际使用中存在以下缺点:①不易长时间保存,喂食时还严重影响水质;②容易夹带寄生虫和细菌;③活饵的来源和供给不能被保证;④长期单独使用某一种生饵,容易造成鱼体营养上的不平衡,导致生病或死亡。
冷冻饵料
将鲜活饵料反复清洗、严格消毒杀菌后,再放入冰箱进行冷冻处理,即成冷冻饵料。冷冻饵料容易保存、使用方便,每次喂食时取部分冰冻饵料化冻后投喂。
干燥饵料
将鲜饵料经自然晾干或机器烘干制得的干燥型饵料,具有易于保存、运输方便的特点。但烘干过程中,营养物质大量损失,不能满足鱼儿生长发育的要求,并且干燥饵料适口性差,鱼不爱吃,使用价值低。
2人工合成饵料
薄片饲料
市面上有各种薄片与薄片锭状料,投入水中或粘贴缸壁即吸水软化,鱼只需慢慢吸食。薄片饲料较适合小型鱼使用,如孔雀鱼、短鲷、灯科鱼等,喂食方便,但残饵分散缸底不易清除,时间长容易造成水质污染。
膨化饲料
膨化饲料是在高温高压的机械设备下生产出来的不但可以达到完全熟化的目的也具有杀菌效果还可根据各类观赏鱼的上浮性或下沉性需求制造成浮性、半浮性、沉性产品。膨化饲料在水中至少可维持3小时以上的完整性其颗粒可大可小。这种饲料具有污染小、利用率高、投喂方便、储存方便、营养成分完全按人工配方配制等优点是目前观赏鱼饲养最理想饲料。
暂无标题
另外,鸡蛋黄也是一种常用饵料,常用作仔鱼的开口饵料,其营养丰富,使用方便。以牛心或去脂牛肉、维生素、酵母、蛋黄等混合绞碎、冷冻储存的汉堡加工而成的人工生饵,最适合七彩神仙鱼使用,用时切块投喂。但蛋黄和人工生饵容易污染水质,投喂时一定要控制好数量,并且要经常换水。
(三)饲养管理
1.提供符合要求的养殖用水
较大规模的商业性养殖场可利用水量充沛、符合渔业水质标准(见附录二)的江、河、湖、海及其附属水体的自然水源,经适当处理(如消毒、杀菌和调温)后可养观赏动物。采用含硫磺和氟等物质超标的地下水,需用好水稀释、混合,暴晒加温,符合渔业水质标准后再用。用自来水作水源需除氯。
2.合理放养
1选择适宜的养殖种类
初养观赏鱼最好选择耐低温、食性杂、适应性强、易饲养的种类,如温水性的金鱼、锦鲤、热带鱼中的孔雀鱼、剑尾鱼、黑玛丽、金丝鱼等。
选择标准①种纯而健康。要选择具有典型种质特征和特性的个体要问清楚个体的年龄仔细观察体质。②规格不能过大或过小应选择同批中个体较大、生命力强的个体否则选择个体太大可能已是老龄鱼而选择个体太小可能是一批鱼中最小者生命力最弱。③应选择体色鲜艳、体态肥满健壮、游泳活泼的个体。④以选购幼鱼为宜。幼鱼规格因成鱼个体大小而不同大致分为三类成体长只有几厘米的小型鱼类选23厘米的幼鱼成体10厘米左右的中型鱼类选45厘米的幼鱼大型鱼类选69厘米的幼鱼。
2合理搭配其他养殖种类
为增加花色品种和水族箱的景观,充分利用水体的饵料和空间,常混养不同种类、不同花色和体形的鱼。
原则:①应把对水质要求相似、性情温顺、食性和栖息水层互补的鱼类混养在一起。②花色和种类的搭配不宜过多,避免杂乱。③注意主养鱼和搭配鱼的比例。主养鱼类应占多数,搭养鱼类占少数;如果搭配鱼类占极少数,以偶数和雌雄成对为好。④要分清混养鱼类的行为特点。如不能让整日游窜不息的鱼类与安详爱静的鱼类混养在一起;吸盘鱼、食藻鱼和吻嘴鱼等能摄食水族箱中的残饵,舔食箱壁上的藻类,具有很好的清洁作用,在混养时应适当考虑。
3保持适宜的密度
观赏鱼的放养密度依水族箱的大小和设备条件、鱼的种类和规格及养殖者的经验而定。如水温适宜、水草茂盛、有充氧和过滤设备、养殖者有一定经验则可适当增加放养密度反之应适当降低放养密度。一般60厘米×35厘米×35厘米的水族箱可放小型热带鱼3040尾、中型鱼15尾、大型鱼57尾。40厘米×30厘米×30厘米的水族箱可放小型热带鱼20尾、中型鱼68尾、大型鱼45尾。大型海水鱼水族箱的放养密度为每吨水35千克。幼龟的放养密度依龟池的条件和养殖技术水平而定一般土池35只/米2水泥池58只/米2技术水平高的810只/米2一次放足以减少中间分养的环节和对龟的干扰。金鱼和锦鲤的放养密度如表1-10和表1-11。
表1-10 不同规格鱼池放养锦鲤的参考密度
表1-10 不同规格鱼池放养锦鲤的参考密度(续)-1
表1-11 水深30厘米直径70厘米的圆形水族箱中金鱼的放养密度
3.正确投饲
1定量
适宜投喂量应依天气和水质、观赏鱼的种类、规格和生理状况等因素来确定。一般来说用水丝蚓和水蚤等活饵喂金鱼等观赏鱼时日投喂的湿重量约为其头部大小的一团2龄鱼投喂的湿重约为头部大小的1/23龄鱼约为头部大小的1/3。如喂干饵麸皮、豆饼和配合饲料应根据鱼的食欲和消化情况来确定投喂量切勿过量因为活饵可暂时活一段时间干饵过量则会严重污染水质。如天气晴朗、溶氧充足、水温适宜鱼活动正常可适当多投喂连阴天、闷热、溶氧量低、鱼摄食量低可适当少投水质肥水温低可少投水质清瘦则应适当多投喂浮过头、患过病的鱼要少喂或不喂娇嫩珍贵的鱼类也要适当少喂。喂活饵的金鱼粪便呈绿色、棕色或黑色表明金鱼摄食适度消化良好粪便呈白色、黄色时表明鱼过饱不可再投喂。干饵和配合饲料以在12小时内吃完为宜。
2定时
视活饵种类而定。活饵多在太阳初升的上午一次喂完秋、冬季可推迟12小时投喂严冬时中午少量投喂。
3定质
根据所养观赏鱼,选择合适的饵料。一般水蚤等浮游动物是大多数观赏鱼类的最佳饵料,摄食这些饵料的观赏鱼多生长迅速、体质健壮、体态丰满、色泽鲜亮。像狮头、绒球、珍珠、水泡等金鱼珍品,如在发育时期能保证活饵,其品种特性则较喂其他饵料发育得好。水蚯蚓等饵料喂养观赏鱼的效果仅次于枝角类。新鲜的水蚯蚓呈鲜红色或深红色,紧密成团,一次喂不完,可放在浅水中低温保存,随用随取,死水蚯蚓不能投喂。
投喂人工颗粒饵料时,要注意饵料粒径的大小。而当不同体重的鱼吃同种饲料时,饲料的外形发挥重要作用,所投饲料颗粒必须足够小,能让那些小鱼容易吞咽,又要足够大,能让那些大一点的鱼识别到。
为能够保持观赏鱼鲜艳体色常常在配合饲料中添加类胡萝卜素等能够增加体色的物质。鱼类不能合成类胡萝卜素靠从饲料中获取。鱼类获取的类胡萝卜素在体内一部分转化成维生素A一部分在鱼皮层、肌肉和外壳等处沉淀改变鱼的色泽。饲料中的油脂、抗氧化剂和维生素E的含量等能保护色素免遭破坏有利于鱼类对类胡萝卜素的吸收。水质和鱼的种类、生理状况等也影响类胡萝卜素的消化吸收。
观赏龟投喂的“四定”原则。饲养四眼斑龟、三线闭壳龟、彩龟、红耳龟、黄缘盒龟、黄喉拟水龟等杂食性龟类时可投喂小鱼、肉、动物内脏和蚯蚓等动物性饵料和蔬菜等植物性饵料经过训食后也可投喂配合饲料首次投喂应将新鲜饲料和配合饲料掺合在一起捏成团放在水边连续投喂数次后待大部分龟适应后可直接投喂配合饲料投喂量一般为体重的5%左右4、5、10月宜在中午前后投喂69月宜在上午89时或傍晚6时左右投喂。平胸龟等肉食性龟类喜食活的鱼、蟹、蚯蚓、蜗牛等死鱼、虾和动物内脏也食但不食植物性饵料也不能投喂死蟾蜍因为蟾蜍的毒素会导致龟死亡投喂时需将大块的鱼肉加工成小块的长条状多数龟喜在水中觅食饵料可直接投在水中或食台上投喂量为龟体重的2%3%春、夏、秋季每23天投喂1次。饲养果龟、缅甸陆龟、凹甲陆龟、放射陆龟等植食性龟类时可投喂菜叶、苹果、香蕉、西红柿等瓜果蔬菜不食鱼肉和动物内脏等动物性饵料缅甸陆龟喜食西红柿等红色的食物对白色很敏感。
4.做好水质管理
做好水质监测是水族箱饲养管理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根据测定的数据和水质变化情况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预防病害和死亡的发生。日常水质监测的主要指标有水温、pH、盐度、溶解氧、氨氮浓度、亚硝酸盐、硝酸盐和细菌数等有条件的还要有针对性地测定某些重金属离子。
换水是调节水族箱水质的简单而直接的方法。换水量、次数和频率依水族箱的条件主要是过滤系统的效率、养殖种类、密度和方式等因素综合考虑。如果水族箱过滤系统完善养殖密度适宜投喂的饲料营养全面、投喂方法科学可每周换少量水3个月至半年全部换水反之就必须增加换水次数。大型水族馆的日换水量保持在1/71/20为宜即720天整个水体交换一次。一次换水量太少不足以改善水质水交换量过大会使水质变化过大引起鱼类不适。出现下列情况时应及时换水以避免重大损失水质发腥、恶臭水质浑浊不清鱼或龟有生病的症状鱼浮头或溶解氧下降剧烈。全部换水时应拔掉饲养器材的电源冷却后将鱼捞至与原水温相似的容器中再将水族箱的水排干洗刷箱、沙和装饰物等然后重新注水。部分换水采用虹吸法。新注入的水应适当处理使水质与原池水相似。
精心维护过滤系统。高效的过滤系统是保持水族箱内水质良好的清洁器。但是循环过滤系统经过长时间的过滤后滤层会堵塞影响过滤速度和效率沉积物在滤层中腐败分解产生H2S等有害气体污染水质因此必须精心维护过滤系统。以砾石和砂石为主要滤材需不定期地进行反冲和洗涤以保证水流的畅通必要时可以把滤层上的沉积物清除掉。经过多次的反冲洗涤和清除后滤层中颗粒较小的砂子会流失造成滤层的厚度下降结构改变影响过滤效果。此时要更换全部滤材。如果使用活性炭进行过滤则需要25个月更换一次。活性炭的寿命根据水族箱的水质和活性炭的质量而定。
5.加强巡视工作
巡视工作是观赏鱼饲养管理的重要一环。巡视时必须仔细认真,持之以恒,通过对观赏鱼的各种生活习性、健康状况、食欲活动等情况的观察分析,确切掌握鱼体的生长及健康状况。特别是盛夏季节,加强巡视,可及早发现问题,相机处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水族箱的巡视每日多在黎明时进行,巡视时要求慢步、息声地围绕水族箱一周仔细观察,并联系环境条件的变化,察看观赏鱼的动静是否正常。盛夏季节,如遇天气突变、气压特别低的时候,或是白天下午有雷阵雨及其他原因,观察工作要加强,提前的午夜开始,必要时在午夜至黎明往返多次巡视。如发现“浮头”现象,应参照水色、天气、放养密度等不同情况,分别采取换水、加水或分池稀养、增氧等措施,及时解救,避免“闷缸”的出现。如发现有个别观赏鱼离群独游、彷徨池边、行动迟缓,即可能是鱼病暴发的前兆,应立即将病鱼捞出,仔细检查,搞清病原,采取防治措施。
坑塘的巡视也应于每天的黎明时进行主要观察塘内观赏鱼的游动情况、精神状态检查鱼体有无生病征兆等。巡塘时应随手将漂浮在水面的死鱼、污物、饵料、残渣、树叶、杂草等捞出以防治污染水体。如发现塘鱼经常微微“浮头”或坑底积累的腐殖质太多又有产生硫化氢的迹象时则必须先排除坑塘底部的污水而后再补充等量的新水以保证水质清新。冬季巡塘要注意及时把冰眼打通保证空气中的氧气能不断进入冰层下面溶解于水体内满足观赏鱼呼吸之需同时要观察塘内水位变化要保证冰下水层不低于1米。
第二章 观赏鱼疾病防治基础知识
一、观赏鱼疾病的预防原则
(一)观赏鱼疾病分类及其发生的原因
1.观赏鱼疾病分类
观赏鱼的疾病种类很多一般将其分为两大类一类主要由有生命的动物、植物或微生物引起如由寄生虫、真菌、单细胞藻类、细菌及病毒等引起的疾病称为生物性疾病。其中由寄生虫引起的鱼病称为观赏鱼寄生虫性疾病包括单细胞原虫其特点一般是发病和传播较慢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防治也较容易。由真菌、细菌和病毒等引起的疾病大多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有较强的传染性故称之为观赏鱼传染性疾病此类鱼病不易防治。寄生虫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统称为侵袭性鱼病或生物性鱼病。另一类疾病称之为非生物性鱼病或生理性疾病主要是由水体环境中的机械、物理、化学等非生物因素引起或因鱼体生理机能失调所引起机体的代谢障碍或机能紊乱而导致此类鱼病的种类很多病因复杂危害较大涉及面也较广如因缺氧而引起的“浮头”和“泛池”、工业或生活污水引起的鱼类中毒等。但无论是哪一类鱼病只要加强管理做好生物安全和综合预防工作都完全可以避免其发生。若按疾病的临床症状和病程的长短观赏鱼疾病又可分为急性型、慢性型和潜伏型三种类型。急性型疾病是指观赏鱼在正常生活条件下很快由生理性行为转化为病理性行为其特点是发病急、死亡率高病程迅速由数天到12周如由黏球菌引起的白头白嘴病发病13天后即可使成千上万只鱼苗死亡慢性型疾病则病程稍长为2周至几个月大多无死亡高峰如慢性型鳃霉病潜伏型疾病是指观赏鱼体内存在病原体正常情况下体表不表现临床症状但当周围环境发生改变导致鱼体抵抗力下降时其体内的病原体开始大量繁殖以致引起疾病的发生因此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鱼体的抗病能力是预防和治疗这类疾病最为有效的方法。若按疾病侵害的部位来分可将观赏鱼疾病分为局部性疾病和全身性疾病。局部性疾病是指病理变化主要仅局限于身体的某一部分如皮肤病、鳃病、肠道病、眼病、肌肉病、肝病、肾病、胆囊病、鳔病等全身性疾病是指此类疾病影响到整个机体如泛塘、中毒、饥饿、营养不良、败血症等。
2.观赏鱼疾病发生的原因
1环境因素影响鱼类健康的环境因素主要有水温、水质、底质等。
①水温
观赏鱼类属于冷血动物,它能顺应周围环境温度而变化自身的体温,但对水温变化比较敏感。水温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观赏鱼的生长和生存,而且可以通过水温对其他环境条件的改变间接对观赏鱼类的养殖产生副作用。
当水温发生急剧升高时可造成观赏鱼类代谢速率快速增加对氧气的需求也在持续增加但水中的溶氧量却在减少以致造成缺氧而使观赏鱼发生行为改变如异常兴奋丧失平衡感特别是水温突然升到30℃以上会造成食欲下降、消化不良和抗病力减弱甚至死亡当水温较低时不仅会使观赏鱼产生的热能不足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且也可以使红细胞变性丧失可以携带氧气的红细胞对其呼吸产生不利影响。
不同种类的观赏鱼类对水温的要求也不一样一般最适生活水温为2228℃最适繁殖水温为2630℃养殖水体的昼夜温差以不超过45℃为宜繁殖期昼夜温差以不超过12℃为宜否则容易导致观赏鱼“感冒”甚至大批死亡。换水时新旧水温要保持平衡温差应控制在12℃。对于刚购入的观赏鱼最好将装鱼的塑料袋浸于准备放养的鱼缸或水族箱内待二者水温达到一致时再将鱼放入。在鱼苗运输过程中水温变化相差不超过2℃鱼种相差不超过3℃若温差过大就会引起大量死亡。
在寒冷季节,养殖金鱼或热带鱼的鱼缸最好放置于房间内的阳光充沛处,室温尽可能保持稳定。当气温过低时,要注意调节养殖水体的水温,常用的加温方法主要有暖气、灯泡和火炉等,但最好用自控式恒温电热管来控制水温。高温季节时,观赏鱼容易出现中暑和烫尾现象,鱼缸则需置于阴凉干燥处,防止强烈阳光照射。
②水质
水是鱼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条件,因此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观赏鱼的健康和生长。而水体中的各种因素又直接影响到水质的好坏,影响水质变化的因素主要有水体的酸碱度、溶氧、有机耗氧量、透明度、铵氮含量等理化指标。在这些适宜的范围内,观赏鱼生长发育良好,一旦水质环境不良,就可能导致观赏鱼生病或死亡。但不同鱼种对水质的要求又有所不同,因此水质的好与坏是相对而言的。
③底质
底质对利用池塘和大水体养殖的观赏鱼影响较大。底质中尤其是淤泥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与微量元素,这些物质对饵料生物的生长发育、水草的生长与光合作用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淤泥具有供肥、保肥和调节水质的作用,保持适量的淤泥层非常必要。然而淤泥中也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若堆积过多则会导致水体耗氧量急剧增加,往往会在夏秋季节造成池塘缺氧泛塘,使得鱼体的自身免疫力下降,严重时甚至会危害观赏鱼类的生命。实践证明,对养殖水体中的底质进行清除、消毒后,可有效降低观赏鱼类的发病率。
2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引起观赏鱼类发病的主要因素。
致使鱼体发病的生物,统称为鱼病病原体。其中由细菌、真菌和病毒等感染引起的鱼病,通常称之为传染性鱼病,由寄生虫、原生生物、甲壳动物等引起的鱼病,称之为寄生性鱼病;另外,还有许多敌害生物如鼠、蛇、鸟类、蛙类、凶猛鱼类、水生昆虫、水螅、青泥苔和藻类等,这些天敌一方面可以直接吞食观赏鱼而造成损失;另一方面,它们已成为某些观赏鱼寄生虫病的宿主或传播途径,例如复口吸虫病可以通过鸥鸟等传播给其他观赏鱼,华枝睾吸虫的传染源是犬、猫等动物。
鱼病病原体传染力的大小与病原体在宿主体内定居、繁衍及从宿主体内排出的数量有密切关系。当水体条件恶化,有利于病原体生长繁殖时,其传染能力就较强,对观赏鱼的致病作用也明显;如果利用药物杀灭或生态学方法抑制病原体活力来降低或消灭病原体,例如定期用生石灰清塘消毒,或净化水质等生态学方法处理水环境,就不利于病原体的生长繁殖,对观赏鱼的致病作用明显减轻,疾病发生的几率就会降低。因此,切断病原体进入养殖水体的途径,根据观赏鱼类的病原体的传染力与致病力的特性,有的放矢地进行生态防治、药物防治和免疫防治,即可减少观赏鱼类疾病的发生。
暂无标题
3人为因素人们在饲养观赏鱼类的过程中经常要给鱼缸或水族箱换水、加水、分箱、清洗和捕捞有时会因操作不慎使鱼蹦到地上或器具碰伤鱼体造成鳍条开裂、鱼体出血、鳞片脱落等机械性损伤。这样很容易使水中的细菌、霉菌或寄生虫通过伤口侵入造成伤口感染发病如烂鳃病和水霉病就是通过此途径感染的。购鱼、投喂、采集水草或从自然界中捞取活饵时由于消毒、清洁工作不彻底往往也会将病原体及害虫带入鱼缸危害观赏鱼类的健康例如小瓜虫病和烂鳃病等。
观赏鱼类基本上全靠人工投喂饲养如果投喂不当或饥或饱及长期投喂干饵料饲料品种单一营养成分缺乏缺乏动物性饵料和合理的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这样观赏鱼就会缺乏营养造成体质逐渐衰弱就容易导致各种营养性疾病如缺乏蛋白质会引起鱼类萎瘪病缺乏钙、磷等矿物质时会导致鱼类软骨病、弯体病等。当然若投饵过多或投喂不清洁的饲料往往可引起水质腐败促进细菌繁衍就会直接导致观赏鱼生病如细菌性肠炎病。因此在投喂时要坚持“定时、定位、定质、定量”的四定原则。一般配合饲料每天在900100016001700两次投喂较合适。投喂鱼虫等活饵可在上午一次投完对于仔鱼要保证缸内有轮虫、草履虫或蛋黄等开口饵料。注意投喂水蚯蚓时要将其放在穿孔的塑料小盒内悬吊于水中让鱼自由取食。若是喂其他切碎的动物性饵料宜放入“吊篮”内喂为好投饵要有固定的位置这样鱼集中摄食可减少浪费饵料一定要新鲜无腐败变质投饵量以满足鱼类生长所需营养又不过剩为度。日投饵量依据箱或池中鱼的情况一般为鱼体总重的2%4%和以投饵后3060分钟吃完为标准进行综合判断。具体投饵时还应根据季节、气候特征、水温、水质差异、鱼的摄食强度做适当增减切忌随意多投或少投几天不投或几天的量一起投。若外出不能每日投喂只需出门前按正常投喂与换清水确保水质清晰与氧气充足短暂的数天饥饿对观赏鱼健康无影响千万不要一次性投喂数天的饵料以免造成死亡。
合理的饲养密度是保证观赏鱼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通常情况下,观赏鱼的放养品种大多比较单一,因此放养密度也是比较小的。根据鱼类的生物学特性,分为上、中、下层栖息习惯,如果放养密度过大,则不利于鱼儿游动,还容易造成缺氧与饵料不足,加速水体污染和引起鱼的生长快慢不一,甚至出现互相攻击的行为,这些都会减弱观赏鱼类的抗病能力,容易患病。若混养时搭配比例不当,如底层鱼类与上层鱼类搭配不当,超过一般饵料基础与饲养条件,必然导致某些鱼类饵料过剩,造成浪费;而另一些鱼类饵料不足,以致营养不良,抵抗力降低,也为疾病的发生和流行创造了条件。
暂无标题
4鱼体自身因素观赏鱼类是否发病与自身的健康状况和抗病能力密切相关一尾自体健康的鱼能有效地预防部分鱼病的发生它们对外界疾病的反应能力及抵抗能力随年龄、身体健康状况、营养、鱼体大小等的改变而有所不同例如车轮虫病是苗种阶段常见的流行病而随着鱼体年龄的增长即使有车轮虫寄生一般也不会引起疾病的产生。鱼鳞、皮肤及黏液是鱼体抵抗寄生物侵袭的重要屏障健康或体表不受损伤的鱼病原体就无法进入像打印病、水霉病等就很难发生。病原微生物感染观赏鱼后通常会被体内的吞噬细胞所吞噬并吸引白细胞到达受伤部位一同吞噬病原微生物从而表现出炎症反应。如果吞噬细胞和白细胞的吞噬能力难以阻挡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速度时局部的病变将随之扩大超过鱼体的承受力而导致发病死亡。
(二)加强饲养管理、消毒、检疫与检测、隔离控制
1.加强饲养管理
加强饲养管理与观赏鱼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凡是加强管理,进行科学养鱼的饲养者,一般都能较好地控制鱼病的发生和流行。因为加强饲养管理可为观赏鱼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明显提高抗病能力,这是鱼病防治的根本问题所在。一般情况下,放养的观赏鱼最好是同一品种,规格相近,以便管理。如果鱼体规格差别较大,体质强弱不同,抗病力不一样,就容易发病。其次要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经常换水,清除杂物及污染,使观赏鱼生活在良好的水体环境中。同时要经常观察观赏鱼的活动状况,发现异常要及时采取措施。如果发现死鱼要及时捞出,并对其他观赏鱼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
2.消毒
水体是观赏鱼类的生活场所,其环境条件好坏与否直接影响着鱼病的发生及危害的严重程度,因此,每位饲养者应时刻想到观赏鱼随时可能发病,争取将病因消除于发病之前,而消毒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1鱼体消毒大量实践证明很多外表看起来非常健康的观赏鱼往往或多或少带有一些病原体如不及时杀灭将会传染给其他的健康鱼因此新购进的观赏鱼放养前、营业性饲养及容易发生水霉病、车轮虫病、小瓜虫病等疾病的季节都必须进行鱼体消毒。通常都采用洗浴法即将观赏鱼置于浓度较高的药液中进行短时间的药浴以杀死鱼体上的病原体。药浴时间长短依据鱼种、鱼体大小、体质强弱、水质、水温及药物浓度灵活掌握。每一次使用时先小批量试浴以保证安全。每次药浴数量不宜过多以免造成缺氧。药液配制后只能药浴一批鱼种不可复用否则药液稀释会影响消毒效果。药浴后将鱼连同药液轻轻倒入鱼池中不用捕捞以防擦伤鱼体。消毒药应根据杀灭病原体的种类进行选定目前进行鱼体消毒的最常用而效果很好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高锰酸钾药浴液 观赏鱼对此药没有异常反应可用每升水体1020毫克高锰酸钾的溶液药浴1030分钟可杀灭体表及鳃上的细菌、原虫形成包囊的及孢子虫除外和单殖吸虫等。高锰酸钾宜现配现用且药液用水应选用含有机质较少的清水背光进行药浴。
②漂白粉药浴液 依水温高低、鱼群活动力等灵活使用每升水体1020毫克漂白粉含有效氯30%的水溶液药浴1030分钟可杀灭体表及鳃上的细菌。
③食盐水药浴液 用2%4%食盐水溶液药浴510分钟可杀灭体表及鳃上的一些细菌和原虫形成包囊的及黏孢子虫除外预防如白头白嘴病、细菌性烂鳃病、白皮病、腐皮病亦可杀灭车轮虫、鲤斜管虫、鱼波豆虫、秀丽三代虫及某些原生动物。小金鱼和热带鱼中的斑马鱼、孔雀鱼等在盐水中若有挣扎、身体失衡、呼吸加快甚至翻肚等现象出现不必惊慌。但如果发现呼吸停止则应立即将所有鱼捞出放入清水中通常23分钟鱼体即可恢复正常可暂养在盆中投喂活水蚤。
④漂白粉和硫酸铜合剂药浴液 以每立方米水体中放入漂白粉10克和硫酸铜8克药浴1030分钟可杀灭体表及鳃上的细菌和原虫形成包囊的及孢子虫除外预防细菌和原生动物引起的皮肤病和鳃病。
⑤硫酸铜或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药浴液 用每升水体8毫克硫酸铜或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溶液药浴1030分钟可预防车轮虫病、鱼波豆虫病等。
⑥敌百虫 使用每升水体10毫克晶体敌百虫浸洗515分钟可预防三代虫病、指环虫病、鱼虱病及锚头鳋病等。由于使用该药浸洗时观赏鱼有游动迟缓呼吸频率减慢等麻醉现象因此常用来作为免疫注射时的麻醉药并同时杀死部分寄生虫病。此类药物效果显著在经济鱼类养殖和观赏鱼鱼场常用但是家庭养殖观赏鱼使用较少。
2水体消毒不管是水族箱还是池塘的水体经过一段时间饲养后都会积累很多的有机物及悬浮颗粒造成水质的恶化使得病原体逐渐增加。因此必须对水体进行定期消毒特别是在鱼病流行季节。水体消毒即是在养殖水体中遍撒药物在池塘养殖观赏鱼时最常用的药物是生石灰生石灰不仅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而且有良好的改善水质的功效。此外还有许多优良的水体消毒剂如漂白粉每升水体1毫克、二氯异氰脲酸又名鱼安每升水体0.3毫克、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每升水体0.7毫克、90%晶体敌百虫每升水体0.2毫克)等,这些药物均可用于鱼池和水族箱的水体消毒。
3食场消毒池塘养殖观赏鱼类的食场是其进食之处由于投饵等常有残饵碎渣及有机物碎屑经日积月累大量沉积可使水体腐败为病原体的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容易引起鱼病另外由于食场是鱼群最为密集的地方鱼类在摄食时剧烈地运动也为寄生物在鱼体中传播提供了机会。因此经常对食场进行消毒使食场及其周围形成一个药物区是最为有效的防病措施之一。一般方法是在鱼病的流行季节每个食场用漂白粉250克溶解于2030千克水中然后均匀地泼洒到食场区域。此外也可采用药物悬挂法进行食场消毒即是将药物装在具有微孔的容器如竹篓、塑料袋、布袋等悬挂于食场周围缓慢地溶解于水中来达到消毒的目的。可用于食场消毒的悬挂药物主要有硫酸铜、漂白粉和敌百虫等通常在喂食时应用悬挂的数量以不妨碍鱼群进入食场为度。本法也可用于流水养殖和水族箱养殖观赏鱼的消毒。
4工具消毒养殖观赏鱼的各种工具特别是在发病鱼池用过的工具如网具、捞具等往往成为传播鱼病的媒体因此在使用时都应事先消毒、浸泡、洗净后再用。消毒的方法可分别用生石灰、漂白粉、3%食盐水或每升水体10毫克高锰酸钾的溶液浸泡半天至1天尽可能做到彻底消毒。例如依附在养鱼工具的小瓜虫若消毒不彻底则可在不良环境下形成包囊并在包囊内不断分裂并随工具带入适宜环境成千上万的幼虫就会破囊而出使小瓜虫病再次发生。
5饵料消毒鱼病病原体可随饵料带入因此投放的饵料必须清洁、新鲜并经过消毒。植物性饵料如水草须在喂鱼前用2%食盐水或每升水体6毫克漂白粉的溶液浸泡1020分钟再让鱼摄食动物性饵料如螺蛳、小鱼虾等需拌入少量土霉素或金霉素即可投喂。粪肥施用前先要在池中堆沤发酵半月以上再在每1000千克粪肥中加200克漂白粉处理后方可使用。
3.检疫
观赏鱼类是大量病原体和寄生虫的宿主,尤其鲤科鱼类是严重疾病的主要传播者。因此,随着我国观赏鱼进出口量的增加,地区间的运输日益频繁,观赏鱼的检疫愈显重要,但目前国内的鱼病检疫工作还不够完善,因而给观赏鱼类疫病防治工作增加了很多困难。对于大多数寄生虫性鱼病的检疫,经过培训后较易实施,而对某些传染性鱼病的检疫,则需要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配合。
新引进来的观赏鱼若未经隔离消毒很容易把病原体带入水族箱中而检疫是防止新鱼把病原体带入的有效手段。可根据观赏鱼类的大小和数量而定设置几个检疫专用小水族箱容量3060升不等这种水族箱要装配外部过滤器、充氧设备和加热管一般隔离2周左右。定期仔细观察鱼类在检疫期的行为如有无受伤、淤血、呼吸急促、摩擦箱壁和脱鳞情况。检疫通常使用硫酸铜、甲醛、高锰酸钾、敌百虫等药物清除鱼体上的病原体并通过鱼体组织切片观察或利用培养液进行组织培养检查是否带有病毒性或细菌性疾病并及时处理。
4.隔离控制
观赏鱼类一旦发生疾病,无论何种疾病,均要立即将病鱼捞出,及早诊断,并进行隔离控制,以免疫情传播、蔓延;对重病鱼和病死鱼要妥善处理。
(三)观赏鱼疾病用药基础及药物预防
1.观赏鱼鱼药的概念及特色
观赏鱼鱼药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观赏鱼类疾病或者有目的地调节观赏鱼类生理机能的物质(含药物饲料添加剂),主要包括抗微生物药、抗寄生虫药、微生态制品、中草药、外用杀虫剂、消毒剂、营养剂和代谢改善剂及环境改良剂等。它属于水产用兽药门类,既有兽药的共同特点(例如可直接作用于鱼体),同时又具有其水生态环境中应用对象的特殊性、施药方法的不同及药效更易受到环境影响的特点,因此其防病治病和改善养殖环境的药物更具水产养殖环境的特色。
2.观赏鱼鱼药的主要作用
观赏鱼鱼药的基本作用,主要是用来杀灭和抑制造成疾病的病原体。比较理想的鱼药,应是对鱼类无明显毒害,但是能通过干扰病原体的新陈代谢来抑制它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从而有利于发挥观赏鱼体的抗病功能,达到消灭和排除病原体的目的。
1预防作用在养殖水体中包括室内观赏鱼缸和水族箱及室外大面积养殖池各种病原体随时都可能存在但是这些病原体只有达到一定的致病量后鱼类才会发病。如果在这些病原体尚未达到致病数量时就及早用较低剂量的药物进行预防、杀灭或抑制病原体的繁殖与生长观赏鱼就不会发病。
2治疗作用观赏鱼类患病后要及时科学诊断采用标准剂量来用药可以较好地杀灭和抑制病原体的生长繁殖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观赏鱼病的治疗作用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对因治疗即针对消除发病原因的治疗也叫治本例如可通过外用药物直接杀灭中华鳋、锚头鳋等二是对症治疗即通过改善疾病的某些症状来进行治疗也叫治标例如可用漂白粉等外用杀菌药物治疗肠炎病等但它只能杀灭水体中和鱼体表面的病原体减轻某些症状并不能彻底根治必须同时使用内服杀菌药物才能彻底治愈。
3.影响观赏鱼药物作用效果的因素
1药物因素
①药物的理化性质
观赏鱼药物的作用与其理化性质密切相关,因其可以影响药物的吸收和代谢。如重金属盐类易与机体蛋白质发生化学结合反应,使之沉淀,因而可发生刺激、收敛或腐蚀作用;对氨基苯甲酸是某些细菌的生长物质,磺胺类药物由于与其化学结构上的相似,能发生竞争性抑制,而表现其结构作用。当然,药物的制作工艺不同也可影响药物的效果。例如,粉碎细度、混合均匀度、制作温度等不同,药物的效果也有一定的差别。
②药物的剂量
药物的剂量是指给药时对鱼体产生一定反应的药量通常是指防治疾病的用量。因为药物要有一定的剂量被机体吸收后才能达到一定的药物浓度才能出现药物作用。如果剂量过小在体内不能获得有效浓度药物就不能发挥其有效作用。但是如果剂量过大超过一定限度药物的作用可出现质的变化对机体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毒性。因此要发挥药物的有效作用同时又要避免其不良反应就必须严格掌握用药的剂量范围。通常药物的剂量可分为最小有效量、极量、常用剂量、最小中毒量、中毒量、致死量。能产生效应的最小剂量称为最小有效量机体能忍受而不显中毒症状的最大剂量为极量常用剂量是指临床常用有效剂量范围药物已超过极量使机体开始出现中毒的剂量为最小中毒量引起机体中毒的剂量称为中毒量超过中毒量引起机体死亡的剂量称为致死量。剂量的选择范围一般是在最小有效量与极量之间这个范围称为安全范围。良好的药物一般应有较大的安全范围。如使用硫酸铜杀灭中华鳋时一般一次全池泼洒的用量最高不能超过每升水体0.7毫克相当于每升水体0.24毫克铜离子高于此浓度易引起观赏鱼的死亡但低于每升水体0.2毫克相当于每升水体铜离子0.07毫克)则无效。
③药物的剂型与给药途径
药物的剂型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是因吸收速率不同,导致体内浓度差别而引起的。一般药物的分子越小,越易被吸收,如水溶性药物比脂溶性药物更易于吸收,晶体型药物比胶体型药物易于吸收,液体药物比固体药物易于吸收。以口服剂型而言,溶液剂吸收的速度最快,散剂其次,片剂最慢。给药途径以注射法吸收的速度最快,口服法其次,浸洗法或泼洒法最慢。
④联合用药
联合用药是指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联合用药会使药物的性质和作用发生变化产生协同作用、拮抗作用甚至配伍禁忌。协同作用是指药物合用后所产生的作用大于两者单独使用时所发生的作用之和它又可以分为累加作用和增强作用。累加作用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联合应用时其药效等于各药物单独使用时药效的总和而单独使用时各种药物的药效是不能累加的增强作用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联合应用时其药效就大于各药单独使用时药效的总和如磺胺药与增效剂的合用大黄用0.3%氨水浸泡均可提高药效拮抗作用是指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联合应用时由于各种药物的作用相反致使药效降低或抵消从而导致总的药物效果降低称为拮抗作用如在使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时不能同时使用漂白粉、食盐等药品敌百虫不能与生石灰同时使用。配伍禁忌是指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观赏鱼药合并应用时会导致药物理化性质的变化从而影响疗效或产生毒性因此应严禁配伍。常用观赏鱼药的配伍禁忌见表2-1。
表2-1 常用鱼药的配伍禁忌
表2-1 常用鱼药的配伍禁忌(续)-1
表2-1 常用鱼药的配伍禁忌(续)-2
暂无标题
2病原体因素观赏鱼长年生长在较小的水体中其生长环境与外界交换能力差极易诱发各种疾病。一旦发病人们习惯用传统的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但这类药物反复使用会使病原体产生耐药性从而影响以后的用药效果乃至整个养殖环境。耐药性是生物与化学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凡需要加大药物剂量才能达到原来在较小剂量时即可获得的药理作用的现象称为耐药性又称为抗药性。一些病原体在反复接触同一种药物后其反应性不断减弱以至最后病原体已能抵抗该药物而不被杀灭或抑制如液化气单胞菌对低剂量的土霉素极易诱发耐药性以至于以后大剂量应用亦无效。耐药性的产生与长期反复地使用同一药物、施药技术不当和施药量过低有关如长期频繁使用敌百虫治疗锚头鳋可导致其耐药性不断提高。因此选择药物时宜采取几种药物交替使用或混用的办法以避免病原体产生耐药性。病原体的类型和数量也对药物的作用有影响一般革兰氏阳性菌比革兰氏阴性菌对药物敏感。同时病原体数量越多药物的作用就越弱。
暂无标题
3机体因素观赏鱼类对药物的敏感性依其种类而异如金鱼和热带鱼对漂白粉的耐受力就有明显的差异。但即便是同一种类在其不同年龄和生长阶段也存在差异如鱼苗和老龄鱼对药物比较敏感这是因为幼鱼机体的部分功能不健全而老龄鱼机体的功能又逐渐退化对药物的代谢反应下降。营养不良的观赏鱼体质较差对药物较为敏感对药物的忍受力也显著下降机体的机能状态也会明显影响药物的作用机能活动不同对药物作用的反应也不同如观赏鱼类属于冷血动物不会发烧因而退热药对其没有作用若机体肝功能受损可导致某些药物代谢酶的减少肾功能受损可造成药物蓄积因此在使用强力霉素等抗生素治疗传染性疾病时应慎用或减少用药量。
暂无标题
4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对药物的影响尤为明显特别是对外用药物的影响更为显著。药物的药效、毒性与水温有密切关系通常表现为水温升高药物作用增强同时对观赏鱼的毒性增强。例如各种消毒剂和杀虫剂的消毒、杀虫速度和效力就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加快和增强同时对观赏鱼的毒性也随之增强。因此当水温较高时应适当降低药物用量。很多药物在低温环境下水温低于10℃疗效明显下降如碱性绿在5℃和15℃池水中药效相差3.7倍。酸碱度对消毒剂和杀虫剂的影响表现为可以改变药物的溶解度、离解度和分子结构例如硫酸铜在酸性水体中可以保持较多的自由状态的铜离子其杀虫效果较强敌百虫在酸性水中较稳定在碱性高的水中易被碱化而分解成毒性更强的敌敌畏事实上大多数药物在碱性水中药效减弱如漂白粉有的甚至失效如土霉素、四环素。强烈的光照常常伴随出现较高的水温从而直接促进药物的化学反应增强。因此对室外大面积养殖的观赏鱼用药时如果有强光照宜在下午45时再用药。有机物在水中也可直接影响药物的作用一方面有机物在病原体表面形成一层保护层直接影响消毒杀菌效果并导致病原体逐渐对药物产生适应性另一方面有机物还可与药物作用形成络合物使药物的溶解度降低灭菌杀虫作用减弱有时还会产生副作用如漂白粉、硫酸铜、高锰酸钾等可与水中的有机物发生反应因此肥水池的用药量应适当提高否则会影响药效。一般来说水中的溶解氧越低药物对观赏鱼的毒性就越大如硫酸铜、漂白粉在低溶解氧水中比在高溶解氧水中具有更大的毒性和药效。水的硬度往往也会影响有些药物的毒性和药效如硫酸铜在硬水中会与碳酸盐作用生成蓝色的碱性碳酸盐从而降低药效。因此它在软水中比在硬水中具有更大的药效。
4.观赏鱼用药可能发生的不良作用
“是药三分毒”,如果用药不慎,就可能发生药物的不良反应,观赏鱼用药也不例外,常见的药物不良作用有副作用和毒性反应两种。副作用是指观赏鱼药在常用剂量时,伴随治疗作用而同时出现的一些与治疗目的无关或者与用药目的不符的作用,而且不利于机体的一切不适反应或作用。每种药都有副作用,但一般比较轻微,危害不大。副作用和治疗作用又可随着用药目的的不同而互相转化,例如,我们在治疗观赏鱼病时常用的抗生素、磺胺药物引起的细菌耐药性和组织残留等,就是副作用。毒性反应也叫毒副作用,任何鱼药都有毒副作用,只是有些药物毒副作用大,有些毒副作用小。例如,敌百虫和漂白粉的毒副作用通常较小,而硫酸铜和硝酸亚汞等药物的毒副作用就比较强。在正常情况下,按标示剂量正确使用时,观赏鱼药都是安全的。但是,当药物用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或个体敏感性较高,或水体及气候条件不利于用药等,都可能产生超过观赏鱼类本身耐受力而造成严重损害,甚至造成死亡。这种现象就称为毒性反应。如漂白粉、强氯精、高锰酸钾因遇阳光产生毒性反应,要在下午或阴天施用。
5.观赏鱼类常用药物及使用方法
1抗微生物药
①抗病毒药
由于病毒寄生在宿主细胞内,至今尚无理想的治疗病毒的药物。目前的抗病毒作用的药物,主要是阻止病毒侵入宿主和干扰病毒的复制。
伏碘
【理化性状】伏碘为黄棕色无定型性粉末有效碘含量0.6%1.0%,可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贮存稳定。
【药理作用】伏碘为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碘I的络合物。遇到组织中还原物时慢慢放出游离碘是一种缓释性较好的高分子药物。对皮肤刺激性小毒性低药效高。其杀菌谱广对病毒、细菌、真菌等都具有较好的消毒作用。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预防观赏鱼类的病毒性疾病。
【用法与用量】口服每千克观赏鱼体重日用药量1.62.0毫克有效碘拌饵投喂连续15天可预防病毒性出血病等病毒性疾病另外药浴、外泼亦可。
特种双链季铵盐络合碘
【理化性状】又称水产保护神,为棕红色液体,可溶于水。
【药理作用】克服了一般双链季铵盐杀灭病毒,特别是杀灭无囊膜病毒效果差及阳离子会大量吸附于观赏鱼类鳃上,引起窒息死亡的缺点;又克服了碘不稳定、易升华而失效、刺激性大、消毒力受有机物影响及碘会经皮肤吸附造成残留等缺点,具有季铵盐与碘的双重杀菌作用。季铵盐对菌体有很强的亲和力,通过吸附、溶解菌体胞浆膜,降低菌体的表面张力,增加胞膜的通透性,造成重要酶和营养物质的漏失,水渗入菌体使其破裂或溶解,释放出的碘分子,则氧化菌体蛋白的活性基因,并与蛋白中的氨基酸结合而导致蛋白变性和抑制菌体的代谢酶系统,促使病原体崩解死亡。
【临床应用】是一种新型高效杀菌、抗病毒的鱼类专用药物,广泛用于防治各种病毒性疾病及细菌性疾病。
【用法】可以外泼、药浴及内服。
二氧化氯
【理化性状】又称百毒净、三九鱼泰既是一种氧化剂又是一种含氯制剂。继第一代消毒剂漂白粉、第二代消毒剂优氯精、第三代强氯精后被称之为第四代消毒剂是世界公认并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确认的A1级广谱、安全、高效的新型消毒剂。二氧化氯含有效氯为226%是漂白粉含氯量25%32%的9.2倍是二氯异氰尿酸含氯量60%64%的4.2倍。易溶于水在水中溶解度是氯的5倍溶解后不发生水解且消毒作用不受水质酸碱度的影响。
【药理作用】二氧化氯能有效地杀灭水中的病毒、细菌包括芽孢体、真菌及噬菌体可氧化分解水中的肉毒杆菌毒素。在水中由于二氧化氯的有效成分分子与病毒的衣壳蛋白之间有吸附作用致使病毒颗粒表面聚集了高浓度的消毒分子从而加强了它的杀灭作用。二氧化氯在pH610范围内均能发挥良好效果。在施用过程中并不产生有机氯等有毒副作用的物质因此对观赏鱼无刺激作用不影响摄食和正常发育不损害浮游生物因此能改善水质除臭防腐是真正的绿色消毒剂。
【临床应用】广泛用于观赏鱼类养殖水体的水质处理、消毒及暴发性出血病、赤皮病、烂鳃病、肠炎、腐皮病、打印病、水霉病、竖鳞病和疖疮病等。
【用法与用量】使用稳定性二氧化氯前必须经活化处理一般用柠檬酸作为活化剂二氧化氯与柠檬酸11分别溶解而后混合活化515分钟后立即使用如果是全池泼洒可不断加水稀释均匀泼洒。一般多用于全池泼洒使池水浓度成每升水体0.51毫克。
【注意事项】药液不能用金属容器配制或贮存;切勿与酸类有机物、易燃物混放,以防自燃。
②抗菌药物
青霉素
【理化性状】由青霉菌培养液中分离而得,是一种有机酸,可以与金属离子或有机碱结合成盐,常有钠盐、钾盐、普鲁卡因盐和苄星盐,在水中极易溶解。
【药理作用】青霉素的结构与细胞壁的成分黏肽结构中的D-丙氨酰-D-丙氨酸近似,可与后者竞争转肽酶,阻碍黏肽的形成,造成细胞壁的缺损,使细菌失去细胞壁的渗透屏障,从而对细菌起到杀灭作用。对革兰氏阳性球菌及革兰氏阳性杆菌、螺旋体、梭状芽孢杆菌、放线菌及部分拟杆菌有抗菌作用。
【临床应用】适用于各种敏感菌所致的急性感染如菌血症、败血症、肺炎、创伤感染、钩端螺旋体病及放线菌病等是使用周期最长的药物它的位置在医学界尚无可替代。主治细菌性烂鳃病及其他细菌性感染。鱼苗、鱼种在长途运输时每50千克水加入40万50万国际单位青霉素可提高运输成活率。
【用法与用量】此药在水中易失效不适合倒入水中药浴可直接注射或直接喷洒于鱼体和鱼鳃。亲鱼产后受伤时为防止感染可每尾肌肉注射或腹腔注射10万20万国际单位。对鳞立病用青霉素使每立方米水体含1500万3000万国际单位。
【注意事项】有青霉素过敏者不要接触此药,以免发生危险!
硫酸链霉素
【理化性状】白色或微黄白色粉末或针剂,无臭,味苦,易溶于水。
【药理作用】链霉素主要与细菌核糖体30S亚单位结合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抗菌谱比较广对多种革兰氏阴性菌有效对一些革兰氏阳性菌也有效但不如青霉素。
【临床应用】用于防治亲鱼受伤感染每尾10万20万国际单位肌肉注射或腹腔注射。也可用于打印病、竖鳞病的治疗。
【用法与用量】同青霉素。
【注意事项】干燥保存,使用时根据用量计算。口服效果很差,注射方式较为常见。
硫酸庆大霉素
【理化性状】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无臭,有吸湿性。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丙酮、氯仿或乙醚。
【药理作用】本品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作用机制是与细菌核糖体30S亚单位结合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对各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及革兰氏阳性细菌都有良好抗菌作用。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肠炎、尾鳍充血等细菌性感染,以及促使亲鱼产后康复。
【用法与用量】全池泼洒100千克用水针剂40万国际单位片剂400毫克。每千克鱼体重注射用量为2万4万国际单位。
【注意事项】本品对肾脏有较严重的损害作用临床应用不可随意加大剂量抗菌作用受pH影响较大在碱性环境中的抗菌作用增强不可以与两性霉素B、肝素钠、邻氯青霉素的伍配使用因为会引起本品溶液沉淀近年来革兰氏阴性杆菌对庆大霉素耐药株显著增多。
卡那霉素
【理化性状】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几乎无臭、无味。极易溶于水。
【药理作用】作用机制是抑制菌体蛋白质合成,主要是干扰氨基酸-tRNA和核糖30S结合使70S始动复合酶固定下来从而抑制肽链的延长。这种结合是不可逆的故呈现杀菌作用。抗菌谱与庆大霉素相似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及阴性菌都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对嗜水气单胞菌、柱状粒球黏菌等鱼病原菌较敏感。
【临床应用】用于细菌感染、炎症、溃疡、柱状病、烂肠瘟对于发病严重已不摄食的鱼可每天腹腔注射卡那霉素5001000国际单位连续35天或直至症状消失。
【用法与用量】口服每千克体重50毫克连用7天。腹腔注射时每尾5001000国际单位。
【注意事项】本品毒性较大,故一般感染时不宜轻易使用。注意不能和碱性药物配伍,以免增加毒性作用。
土霉素
【理化性状】为灰黄色结晶状粉末,无臭,难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易溶于稀盐酸溶液。
【药理作用】本品为广谱抑菌剂,高浓度时有杀菌作用。作用机理是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临床应用】抗菌谱除常见的致病菌外,立克次体属、支原体属、衣原体属及非典型的分枝杆菌均敏感,对某些大型病毒、原虫也有一定作用。主治白头白嘴病、细菌性肠炎病、白皮病、烂尾病及细菌性烂眼病等。
【用法与用量】药浴时每升水体25毫克的本品药液浸洗鱼体30分钟。
【注意事项】近年来,细菌对土霉素的耐药性逐渐增加,疗效降低;在海水中应用时可与钙、镁形成络合物,而降低抗菌活性。
强力霉素
【理化性状】为黄色或淡黄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其盐酸盐易溶于水,水溶液较土霉素稳定,是一种长效、高效的半合成四环素类抗生素。
【药理作用】抗菌谱与四环素、土霉素基本相同本品能特异地与细菌核糖体30S亚基的A位结合从而阻止细菌蛋白质的合成达到抗菌目的。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敏感的革兰氏阳性球菌和革兰氏阴性杆菌所致的细菌性感染,如观赏鱼的弧菌病、大肠杆菌病和链球菌病等。
【用法与用量】每千克鱼体重用2030克连喂10天可防治链球菌病、鱼类弧菌病等。
氟苯尼考
【理化性状】又名氟甲砜霉素,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在二甲基甲酰胺中极易溶解,在甲醇中溶解,在冰醋酸中略溶,在水或氯仿中微溶解。
【药理作用】抗菌机理与甲砜霉素相同主要通过抑制细菌70S核糖体与50S亚基的结合抑制肽酰基转移酶从而抑制肽链的延伸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防治水生动物(鱼、虾、蟹、鳖、贝等)的各种急、慢性敏感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皮肤病、肠道病、烂鳃病等。
【用法与用量】每千克鱼体重用药1015毫克拌饵投喂1天1次连用35天。
【注意事项】本品应妥善存放,以免人畜误服,混拌后的饲料不宜久置。
红霉素
【理化性状】为白色或微黄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微有吸湿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氯仿、乙醚和丙酮。
【药理作用】作用机理主要是与敏感菌的核蛋白体50S亚基结合通过对转肽作用或mRNA位移的阻断而抑制肽链的合成和延伸影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抗菌谱与青霉素近似对革兰氏阳性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梭状芽孢杆菌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革兰氏阴性菌如螺旋杆菌、流感嗜血杆菌等也有相当的抑制作用。此外对支原体、放线菌、螺旋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及阿米巴原虫有抑制作用。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防治白头白嘴病、细菌性烂鳃病、白皮病及其他细菌性感染。
【用法与用量】遍撒使每升水体0.050.07毫克的浓度每千克鱼体重第一天用100毫克本品每克含100万国际单位第26天每天用50毫克制成药饵投喂1周可治肠炎。
【注意事项】细菌极易对红霉素产生耐药性故用药时间不宜超过1周。
磺胺类药物
在观赏鱼疾病防治中常用的磺胺类药物主要有磺胺嘧啶SD、新诺明SMZ、磺胺间甲氧嘧啶SMM、磺胺-5-甲氧嘧啶SMD如与抗菌增效剂甲氧苄氨嘧啶TMP、二甲氧苄氨嘧啶DVD等并用可增效数倍至数十倍。一般按磺胺类药物5份与抗菌增效剂1份配合。如市售复方新诺明SMZ+TMP、敌菌灵SD+TMP、复方敌菌净SMD+DVD可以试用。
磺胺嘧啶按每千克鱼体重内服0.080.2克连续喂1周可治细菌性肠炎、竖鳞病、赤皮病及六鞭虫病等。
磺胺二甲基嘧啶按每千克鱼体重每天用磺胺二甲基嘧啶100毫克制成药饵连喂1周可治细菌性烂鳃病、肠炎、竖鳞病和赤皮病等。
磺胺甲唑:又名新诺明,多与抗菌增效剂甲氧苄氨嘧啶合用,称复方新诺明,主要用于治疗观赏鱼类的细菌性烂鳃病、竖鳞病、疖疮病、细菌性肠炎等。
磺胺-6-甲氧嘧啶多用于治疗鲤科鱼类的竖鳞病、赤皮病及弧菌病拌饵投喂时按每千克体重50100毫克连用46天。
喹诺酮类药物
此类药物具有体外抗菌活性强、抗菌谱广及口服后吸收好等优点,使用后能很好地透过组织并渗透到细胞中,从而对细胞内致病菌起抗菌作用。观赏鱼类疾病防治上常用的主要是 喹酸用于治疗细菌性肠炎病、赤鳍病、弧菌病、疖疮病等拌饵投喂时按每千克鱼体重1030毫克连用57天。
③抗真菌药
制霉菌素
【理化性状】为淡黄色或浅褐色粉末有谷物香味。性质不稳定微溶于水略溶于乙醇、甲醇暴露在热、光、空气或潮湿状态下会变质。在微碱性介质中稳定pH912时不稳定。多聚醛制霉菌素钠盐可溶于水。
【药理作用】属广谱抗真菌的多烯类抗真菌药,作用机理是通过和胞浆膜结合,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使细胞失去钾离子等,从而抑制真菌生长。对水霉、绵霉、鳃霉、链壶菌、镰刀菌、鱼醉菌、丝囊霉菌等都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治疗观赏鱼类的水霉病、鳃霉病及比较少见的醉菌病、鱼类内脏性真菌病、虾类的链壶菌病、镰刀菌病等。
【用法与用量】浸洗每升水体1020毫克的制霉菌素溶液每天2小时连用3天。或者饲料中加入2%的制霉菌素口服。
【注意事项】本品应密闭保存于1530℃环境中口服后不易吸收血药浓度低因此一般不用于全身性的真菌感染。
克霉唑
【理化性状】又叫抗真菌一号、氯三苯甲咪唑、氯曲马唑。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弱碱性,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
【药理作用】为人工合成的咪唑类广谱抗真菌药。本品通过干扰细胞色素P-450的活性从而抑制真菌麦角固醇等固醇的生物合成损伤真菌细胞膜并改变其通透性以致重要的细胞内物质外漏可抑制真菌的甘油三酯和磷脂的生物合成也可抑制氧化酶和过氧化酶的活性引起细胞内过氧化氢积聚导致细胞亚微结构变性和细胞坏死。
【临床应用】本品对水霉、绵霉、鳃霉、链壶菌、镰刀菌、鱼醉菌、丝囊霉菌等深、浅层真菌都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毒性较小,口服易吸收。
【用法与用量】治疗水霉病时按照每升水体8毫克的克霉唑加上1%的食盐—小苏打合剂浸泡10分钟或每千克鱼体重口服使用1530毫克。
灰黄霉素
【理化性状】为白色或类白色细微粉末,无臭、味微苦,微溶于水。
【药理作用】灰黄霉素为非多烯类抗真菌药由于与鸟嘌呤结构相似因此能竞争性抑制鸟嘌呤进入DNA干扰DNA的合成抑制真菌生长。虽然对真菌无法杀灭但较长时间后可使菌丝完全脱落。
【临床应用】本品对深、浅层真菌均有效果,对水霉、绵霉、鳃霉、链壶菌、镰刀菌、鱼醉菌、丝囊霉菌等都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主要用于观赏鱼类的水霉病、鳃霉病的防治,此外,还可以治疗比较少见的鱼醉菌病、鱼类内脏性真菌病等。
【用法与用量】用量为每升水体10毫克的灰黄霉素浸泡或者每升水体8毫克的灰黄霉素加上1%食盐小苏打合剂浸泡10分钟或者每千克鱼体重口服1530毫克。
亚甲基蓝
【理化性状】又称为美蓝或次甲基蓝,深绿色,为有光泽的柱状结晶性粉末,无臭,露置空气中无变化。易溶于水和乙醇,能溶于氯仿,不溶于乙醚。
【药理作用】作用机制是与微生物酶系统发生氢离子的竞争性对抗,使酶成为无活性氧化状态而显示疗效。
【临床应用】为广谱性的抗真菌、驱虫剂。主要用于水霉病和小瓜虫病的防治。
【用法与用量】药浴每升水体23毫克遍撒间隔34天以同样药量再泼洒1次可治疗水霉病。
2抗寄生虫药
硫酸铜
【理化性状】又名胆矾、蓝矾,为深蓝色透明结晶块或蓝色结晶性颗粒或粉末,有金属味。露置于干燥空气中缓缓风化。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水溶液呈弱酸性。应密封置阴凉处保存。
【药理作用】铜离子能破坏虫体酶的活性,进而破坏虫体的物质代谢,可毒杀多种鞭毛虫、纤毛虫和一些甲壳动物。同时,还有中度的抑菌和制霉菌作用。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防治观赏鱼类的鳃隐鞭虫病、鱼波豆虫病、车轮虫病、斜管虫病、中华鳋病及烂鳃病、赤皮病等,也可用于杀灭吸虫的中间宿主椎实螺、扁卷螺等。还可杀灭水中的裸甲藻、水网藻、青泥苔等有害藻类。
【用法与用量】鱼种消毒每升水体810毫克药浴可用于防治原生动物病和细菌性鱼病用每升水体硫酸铜8毫克+漂白粉10毫克的溶液药浴2030分钟可预防细菌性和原生动物引起的疾病泼洒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药浴使池水浓度成每升水体0.7毫克,可预防原生动物及甲壳动物引起的疾病。
【注意事项】在施药前须准确测量池水体积不能经常使用以免影响鱼类摄食和生长在水质较肥的鱼池使用可适当地增加用量但生长季节以不超过每升水体1毫克为限以免产生药害锦鲤、金鱼等对硫酸铜敏感遍撒浓度应控制在每升水体0.5毫克。
硫酸亚铁
【理化性状】又名硫酸低铁、绿矾,为浅蓝绿色透明结晶性颗粒或粉末,无臭、味咸涩,有让人不快的金属味。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水溶液呈中性。
【药理作用】硫酸亚铁为治疗辅助用药,不能单独使用。与硫酸铜、敌百虫合用能增强药物的通透性,还有收敛伤口的作用。
【临床应用】常与硫酸铜、敌百虫合用,作增效剂使用。
【用法与用量】外用杀虫药与硫酸铜合用的比例为52与敌百虫合用的比例为1.20.2。可治疗鳃隐鞭虫病、鱼波豆虫病、车轮虫病、斜管虫病及中华鳋病等。
【注意事项】硫酸亚铁晶体在干燥的空气中易风化,在潮湿的空气中或水溶液中放置过久易氧化生成不易溶于水的三价硫酸铁,使溶液呈酸性,不能再供药用。因此,应密封置于干燥阴凉处保存。
高锰酸钾
【理化性状】又名过锰酸钾、灰锰氧,为黑紫色细长菱形结晶或颗粒,带蓝色金属光泽;无臭,味甜而涩;溶于水,易溶于沸水,水溶液遇有机物分解失效。高锰酸钾在空气中稳定,如与有机物或易氧化物接触,易发生爆炸。应放置在有色瓶内密闭保存。
【药理作用】高锰酸钾为强氧化剂,当遇到有机物或加热、加酸或碱等均可释出新生态氧而呈现杀菌、氧化、除臭作用。而且除臭作用比二氧化氢溶液强而持久,但其作用极易因有机物的存在而减弱,因此当水中的有机物含量过高时,则很快分解失效。低浓度时能与蛋白质结合成蛋白盐复合物,有收敛作用,但往往会损伤鳃组织。高浓度有刺激与腐蚀作用,多用于伤口洗涤。
【临床应用】作为杀虫剂和消毒剂使用,常用于治疗隐鞭虫病、鱼波豆虫病、斜管虫病、车轮虫病、嗜子宫线虫病、锚头鳋及新鱼鳋等。
【用法与用量】鱼种消毒每升水体高锰酸钾1020毫克药浴1030分钟可杀灭鱼类体表及鳃上的隐鞭虫、斜管虫、车轮虫和鱼波豆虫全池泼洒每升水体20毫克遍撒可杀灭斜管虫、车轮虫每升水体2030毫克浸洗1530分钟可杀灭三代虫、指环虫每升水体1020毫克可用于治疗锚头鳋、新鱼鳋等。
【注意事项】高锰酸钾不能在强光下使用,须背光进行。溶液宜现用现配,药浴时间不易过长,药浴用水应选用有机质含量低的水。高锰酸钾在碱性或微酸性的水中会形成二氧化锰沉淀,损伤鳃组织。
碘酊
【理化性状】为暗褐色的澄明液体,有碘和乙醇的特臭。
【药理作用】碘化物的抗微生物作用,是由于放出新生态氧以氧化原生质中蛋白质的有效基团,而且由它们的游离碘与蛋白质分子的氨基发生化合作用,使蛋白质变性。
【临床应用】可用于治疗艾美球虫病、嗜子宫线虫病等。
【用法与用量】口服每100千克鱼体重日用2%碘酊120毫升制成药饵投喂每天1次连喂4天。
【注意事项】易挥发,须装入有色瓶内,密闭置于阴凉处保存。
敌百虫
【理化性状】纯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工业品为块状固体纯度约为90%。稍有臭味,有吸潮性、挥发性和腐蚀性。易溶于水,也易溶于醚、乙醇等有机溶剂,宜现用现配。
【药理作用】敌百虫为广谱、高效、低毒有机磷杀虫药,常用作动物驱虫药。其驱虫、杀虫机理主要是能抑制虫体内胆碱酯酶的活性,使其丧失水解乙酰胆碱的能力,导致虫体内乙酰胆碱蓄积增多,从而引起虫体组织功能的改变,如肌肉兴奋、痉挛,出现神经性中毒或迟发性神经中毒症状,最后因麻痹而死亡。敌百虫除了以接触毒、胃毒和吸入毒的方式作用于虫体外,还具有内吸杀虫作用,可使水中食、吸过敌百虫的动、植物组织发生中毒或死亡。因此,对观赏鱼类体表、鳃上和肠道内寄生虫均有驱除或杀灭作用。
【临床应用】常用于防治黏孢子虫、棘头虫、指环虫、中华鳋、锚头鳋和鱼鲺等多种寄生虫和原生动物引起的观赏鱼病。
【用法与用量】口服每100千克鱼体重日用药90%敌百虫2030克制成药饵投喂每天一次连喂23天遍撒使每升水体0.20.5毫克用于治疗三代虫、指环虫、中华鳋、锚头鳋和鱼鲺等敌百虫与碳酸钠合剂10.6遍撒使每升水体0.10.2毫克,用于治疗三代虫、指环虫病等;亦可有效杀灭水蜈蚣等观赏鱼类的敌害。
【注意事项】敌百虫在碱性溶液中(或遇碱)不稳定,可经分子重排而产生敌敌畏,使毒性增加,在碱的继续作用下,敌百虫将继续分解而失效;敌百虫的毒性和药效因养殖方式、水质、鱼体大小等不同而异,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使用;敌百虫对虾类、腹足类的毒性极强,故在饲养有它们的养殖环境中不宜使用。
左旋咪唑
【理化性状】常用的为盐酸左旋咪唑,为白色或淡黄色的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极易溶于水,应密封保存。
【药理作用】左旋咪唑为广谱、高效、低毒、使用方便的驱虫药。其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胆碱样作用兴奋虫体神经节,产生持续性肌收缩,继而麻痹,从而使虫体排出体外。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防治饼形碘孢虫和鲤肌肉碘孢虫病。
【用法与用量】口服每千克饲料混入24克每日喂2次连喂6天。
石灰氮
【理化性状】纯品为白色粉末,在空气中有吸湿性,能溶于盐酸,在水中放出氨及乙炔。一般工业品为灰黑色的块或粉末,常含游离氧化钙、碳酸钙、硝酸钙等杂质。
【药理作用】为外用杀虫药。用于池塘消毒,可杀灭孢子虫及其包囊等,特别是杀灭碘孢虫的孢子效果较好。
【临床应用】外用清塘和药浴,主要用于杀灭孢子虫及包囊。
【用法与用量】养殖金鱼和锦鲤的池塘清塘消毒常用每立方米水体150克干法清塘用药可将在池底越冬的孢子虫的孢子彻底杀灭药浴时将药物配成浓度为每升500毫克的悬浮液浸洗鱼种30分钟可杀灭鱼体上60%70%的孢子。
暂无标题
其他常用的抗寄生虫药还有①吡喹酮味苦为无色结晶微溶于水易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为广谱、高效、低毒的驱虫药。对日本血吸虫、绦虫等有效。对其他吸虫也多有效。②硝酸亚汞为白色结晶状颗粒无臭味溶于水在空气中易水解或变成淡黄色遇热还原成高汞。每升水体2毫克的硝酸亚汞在水温15℃以上时药浴鱼体1.52小时或水温15℃以下时药浴23小时可防治小瓜虫、车轮虫等病每升水体0.10.2毫克的硝酸亚汞全缸遍洒也可防治上述病。由于本品遇金属器皿会还原失效所以配药和泼洒时都不要使用金属容器对人、畜、鱼均有毒所以用量要准确操作时要戴口罩。③硫酸二氯酚又叫别丁白色或灰白色结晶性粉末几乎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水溶液呈弱碱性反应。具有驱除和杀灭寄生虫的作用用于治疗线虫病、绦虫病、棘头虫病等。每千克饲料中混入0.2克连用56天。
3消毒剂消毒剂
福尔马林
【理化性状】又名甲醛为含37%40%的福尔马林水溶液,无色液体,有刺激性臭味,易溶于水、乙醇和丙酮。
【药理作用】本品是一种防腐消毒剂、强力杀菌剂和杀虫剂,不仅对一般细菌有杀灭作用,而且对芽孢细菌、真菌和病毒等也有效,其作用机理是与蛋白质起反应,使蛋白质沉淀。
【临床应用】本品广泛使用于多种观赏鱼类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对防治烂鳃病、肤霉病、鳃霉病、指环虫病、锚头鳋病等有一定效果,并可杀灭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和传染性胰脏坏死症两种病毒。
【用法与用量】每立方米水体2030毫升的浓度药浴或全池泼洒隔日1次直至完全控制病情为止。
【注意事项】福尔马林具有腐蚀性和毒性,对鱼体皮肤刺激性较强,并可引起鳃组织发炎。见光易分解,不宜与漂白粉、鱼康、鱼安、高锰酸钾、甲基蓝等氧化性药物混用。
戊二醛
【理化性状】是一种饱和五碳二醛纯品为无色或浅黄色油状液体有微弱的醛气味易溶于水和醇在酸性条件下稳定可长期贮存。消毒用的戊二醛通常为2%的碱性溶液。
【药理作用】戊二醛属高效消毒剂。杀灭微生物的机理还不清楚,可能是自由醛基与细胞表面或内部蛋白质或酶的氨基结合而引起一系列的反应,导致微生物的死亡。
【临床应用】用于观赏鱼类的养殖环境及养殖工具消毒,目前多与季铵盐溶液混配后做消毒剂使用。
【用法与用量】浸浴鱼体作用5分钟可杀灭细菌繁殖体作用10分钟可杀灭各类病毒作用30分钟可杀灭真菌而杀灭细菌芽孢需要3小时。
【注意事项】戊二醛对人体组织有中等毒性,对皮肤黏膜有刺激性和致敏作用,应避免接触;在使用过程中,不应接触金属制品。
漂白粉
【理化性状】漂白粉也叫含氯石灰是次氯酸钙、氯化钙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为灰白色颗粒性粉末有强烈的氯臭能部分溶于水其主要有效成分为氯一般有效氯含量为25%),暴露在空气中易吸潮分解并放出氯,使药用价值降低。
【药理作用】漂白粉中的主要成分次氯酸钙遇水产生具有杀菌力的次氯酸和次氯酸离子。次氯酸又可放出活性氯和初生态氧,呈现抗菌作用,并能破坏各种有机质,对细菌、芽孢、病毒及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杀灭作用。
【临床应用】是观赏鱼药中一种廉价和广泛使用的强大杀菌剂、消毒剂和水质净化剂。能预防和治疗多种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如对引起观赏鱼类的赤皮病、烂鳃病及打印病等的细菌有较好的杀灭作用。亦可用于鱼池、用具的消毒。
【用法与用量】鱼池或水族箱消毒一般带水清池每立方米水体20克以上的用量均匀撒入池中可防治观赏鱼类的赤皮病、烂鳃病等养殖水体消毒时每立方米水体11.5克全池泼洒鱼体浸浴时以每立方米水体10克的浓度在水温1015℃时浸洗2030分钟水温1520℃时浸洗1520分钟治疗白头白嘴病、白皮病及肠炎病时以每立方米水体1克全池均匀泼洒。
【注意事项】漂白粉受潮易分解失效;受日光作用也迅速分解,放出氧;对金属有腐蚀作用。故必须盛放于密闭陶器内,存放冷暗干燥处。一般在使用前最好先用漂白粉有效氯测定器或蓝黑墨水滴定法测定其有效氯含量后再计算实际用药量,以保证疗效。漂白粉能灼伤皮肤,大量使用时应戴橡皮手套。
漂白精
【理化性状】为白色粉末有氯臭易溶于水有少量沉渣含杂质少比较稳定受潮不易分解。水溶液呈碱性漂白精的有效成分与漂白粉相同含有效氯达60%65%是漂白粉的2倍多。
【药理作用】是一种广谱消毒剂,与漂白粉作用原理相同。也是遇水产生次氯酸,而次氯酸不稳定分解释放出活性氯和原子态氧,呈现杀菌作用。
【临床应用】与漂白粉的用途相同。
【用法与用量】漂白精的有效氯含量一般按65%计算全池泼洒常用量为每升水体0.10.2毫克。在用于鱼种消毒和工具消毒时,可以参照漂白粉的用量按有效氯含量折算。
【注意事项】与漂白粉的注意事项相同。
二氯异氰脲酸钠
【理化性状】又名优氯净、鱼康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有氯臭含有效氯60%64.5%化学性质稳定室内放置半年后有效氯仅降低0.16%。易溶于水,水溶液呈弱酸性。
【药理作用】为广谱杀菌消毒剂,杀菌力较强,其消毒的活性物主要为氯化尿酸,它在水中分解成次氯酸,而次氯酸有较强的氧化作用,极易作用于微生物和低等藻类蛋白,故对细菌繁殖体、芽孢、病毒、真菌孢子都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常用于清除水污染和防治观赏鱼类的多种细菌性鱼病。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防治观赏鱼类的烂鳃病、赤皮病、腐皮病、白头白嘴病、打印病及小瓜虫病和隐鞭虫病;也用于食场、工具消毒和清塘。
【用法与用量】全池泼洒每升水体0.30.4毫克可防治赤皮病和烂鳃病食场消毒时可定期泼洒用量视食场大小、水深、水质及水温而定一般使用100120克每10天1次先泼药后喂鱼。带水清塘每立方米水体用1015克10天后可放鱼。口服时每100千克鱼体重用药1.7克混入饲料中每天喂1次连喂3天可用于防治细菌性肠炎。
【注意事项】稳定性差,配制的水溶液不能久放,应现配现用。缺氧、浮头前后严禁使用;无鳞鱼的溃烂、腐皮病慎用。
二氯异氰尿酸及氯杀灵
【理化性状】二氯异氰尿酸又名防消散为白色结晶性粉末含有效氯60%64%微有氯臭化学性质稳定。其理化性状、作用与用途、用法、用量与二氯异氰脲酸钠相近但由于二氯异氰尿酸刺激性较大所以不易内服。而氯杀灵是以二氯异氰尿酸为主药的复合制剂其外观性状与二氯异氰尿酸相近含有效氯60%左右,兼有除臭和净化水质的作用。
三氯异氰脲酸
【理化性状】又名强氯精或鱼安为白色结晶性粉末含有效氯80%85%,具有氯臭味。化学性质稳定,微溶于水,遇酸或碱分解,是一种极强的氧化剂和氯化剂。
【药理作用】三氯异氰脲酸是一种高效、广谱、低毒、安全的消毒剂。在水中分解成异氰尿酸和次氯酸对细菌、病毒、真菌、芽孢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含量在每升水体0.070.1毫克时,能杀灭引起鱼病的黏细菌和气单胞菌属的细菌。
【临床应用】常用于清塘和防治细菌性疾病,如烂鳃病、肠炎、赤皮病等。
【用法与用量】带水清塘消毒使每升水体含510毫克1小时内可杀灭野杂鱼、虾、蚌、水生昆虫等10天后可放鱼防治细菌性观赏鱼病使用全池泼洒可根据水温确定使用量一般水温28℃时使每升水体0.5毫克水温2830℃时使每升水体用0.4毫克;水温>30℃时使每升水体0.3毫克。
【注意事项】水的碱度越大,药效越低,所以施生石灰影响三氯异氰脲酸的药效;另外,该药也不能与含磷药物混合使用;三氯异氰脲酸内服后的药理变化研究尚属空白,除能刺激食欲外,对治疗无益。
聚维酮碘
【理化性状】1-乙烯基-2-吡咯烷酮均聚物与碘的复合物,为黄棕色至红棕色粉末,在水和乙醇中溶解,是一种缓慢性释放较好的高分子药物,毒性小,储存稳定。
【药理作用】是一种广谱、高效、低毒的新型化学消毒剂,对细菌、病毒和真菌均有良好的杀灭作用。本品通过不断释放游离碘,破坏菌体新陈代谢,而使细菌等微生物失活。
【临床应用】用于养殖水体、养殖器具的消毒;可用于防治观赏鱼类的烂鳃病、疖疮病、腐皮病等。
【用法与用量】预防时可以每升水体60毫克的浓度药浴浸泡鱼卵或观赏龟类1520分钟治疗时每100千克鱼体重用含164191克有效碘的聚维酮碘混入饲料中投喂。
【注意事项】水体缺氧时禁用;勿用金属容器盛装;勿与强碱类物质及重金属物质混用;冷水性鱼类慎用。
暂无标题
其他常用的消毒剂还有①醋酸为透明无色液体有强烈特异臭味极酸。置于冷处16.7℃以下)固化,易溶于水、乙醇、乙醚等。本品对多种细菌及寄生虫有杀灭作用,亦可用作防腐剂。一般用药浴法给药。②氯胺-T为白色或微黄色结晶性粉末微有氯臭味苦易溶于水、沸水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氯仿。水溶液不稳定易分解放出次氯酸。是一种具有广谱杀菌能力的消毒剂杀菌作用主要是产生次氯酸放出活性氯。但是由于从次氯胺中释放较从次氯酸盐中释放为慢因此杀菌能力较小但作用时间较长可用于防治黏菌性烂鳃病。水体消毒时遍撒使每升水体2毫克的浓度内服时每100千克鱼体重用氯胺-T50克混入饲料中投喂。③新洁尔灭为淡黄色胶状物质吸湿性极强有特异臭味极苦。易溶于水、乙醇微溶于丙酮不溶于乙醚。水溶液呈碱性反应振摇时能产生大量泡沫。其作用机理为本品能吸附于细菌的表面改变细菌细胞壁和细胞膜的通透性使菌体内的酶、辅酶和代谢中间产物外漏妨碍细菌的呼吸及糖酵解过程并使菌体蛋白变性因而起到杀菌作用。药浴、泼洒或用具消毒时使用。
4营养剂和代谢改善剂
营养剂和代谢改善剂是指以改善养殖对象机体代谢、增强机体体质、病后恢复、促进生长为目的而使用的药物。通常以饵料添加剂方式使用。主要是指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因为它们一般都不能从观赏鱼体内合成,需从外界补充。包括亲鱼产卵营养强化剂和水草营养剂等。
5环境改良剂
生石灰
【理化性状】生石灰的化学名称为氧化钙,为白色或灰色的硬块,易吸收水分,水溶液呈强碱性。在空气中能吸收二氧化碳,渐渐变成碳酸钙而失效。
【药理作用】本品能提高水体碱度调节池水pH能与铜、锌、多功能铁、磷等结合而减轻水体毒性中和池内酸度增加二氧化碳提高水生植物对磷的利用率促进池底厌氧菌群对有机质的矿化和腐殖质分解使水中悬浮的胶体颗粒沉淀透明度增加水质变肥有利于浮游生物繁殖从而保持水体良好的生态环境并可改良底质提高池底的通透性增加钙肥为动、植物提供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因此是一种优良的环境改良剂同时本品与水混合时所生成的氢氧化钙能快速溶解微生物的细胞膜使其丧失生命力从而杀死池中的病原体和残留于池中的敌害生物等。
【临床应用】生石灰是一种常用的低价、高效水产消毒剂,不仅能够去除病菌和敌害生物,而且是一种环境改良剂,广泛应用在观赏鱼养殖中作为水体消毒、清池消毒、池埂周围消毒的药剂。
【用法与用量】在观赏鱼类养殖过程中以每立方米水体2030克的量全池泼洒每15天左右泼洒1次可较好地改变养殖环境减少鱼病的发生具体根据淤泥多少、土质酸碱度和养殖品种而定如锦鲤鱼苗种池用每立方米水体含生石灰30克和硫酸铵20克的量分别溶解后混合立即全池遍洒1周后试水无毒放养此法可提高苗种成活率每月用每立方米水体2030克的量全池泼洒23次可有效防治细菌性败血症、烂鳃病、白头白嘴病、赤皮病、肠炎病及嗜酸性卵甲藻病同时清除水中过多的微囊藻和蓝绿藻。
【注意事项】本品易吸水受潮,效果减低,因此应注意防潮;最好现配现用,在晴天用药,不宜久存;如底质为泥沙底、少淤泥的新池,养殖水体中的有机物本来就不多,若使用生石灰清池等,会使池中有机物的分解加剧,积存更少,肥力进一步下降,恢复甚为困难,故一般不用生石灰;对于钙离子、镁离子含量比较多的水体,一般也不宜施用生石灰,因为施用生石灰后增加了水体中钙离子的浓度,而这些钙离子将会把水体中的磷以磷酸钙的形式沉淀下来,造成水体缺磷,使水体中的氮磷比例失调,甚至限制水生植物的生长,最终影响到对养殖水体水色的调控。
硼砂
【理化性状】本品化学名称为四硼酸钠。为无色半透明的结晶或白色结晶性粉末,有风化性,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反应。
【药理作用】硼砂对多种革兰氏阳性与阴性菌、浅部皮肤真菌等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并略有防腐作用。对皮肤和黏膜还有收敛和保护作用。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改良水质环境,也可与其他药物合用防治细菌性疾病。
【用法与用量】当池水偏酸时按每立方米水体5克全池遍洒调节pH当累计浓度不超过每立方米水体20克的情况下可以反复使用每次以每立方米水体2克来调节pH直到达到要求。同时用每立方米水体1.52.0克的本品与乌蔹莓(一种中草药,见中草药部分)混合使用,可治疗白头白嘴病。
【注意事项】密闭保存;不能与生物碱、氯化汞、硫酸锌和其他金属盐混合使用;用药时减少投饵,以防水质恶化。
过氧化钙
【理化性状】为白色或淡黄色粉末或颗粒,无味。干燥品在常温下很稳定,但在水中可逐渐缓慢地分解,能长时间释放氧气。
【药理作用】是一种优秀的高效增氧剂和消毒剂。本品入水后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氧气能长时间增加水中溶解氧抑制观赏鱼类的浮头泛塘并使游离的二氧化碳与释氧过程中产生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所产生的活性氧和氢氧化钙有杀菌或抑菌抑藻作用并能调节水环境的pH降低水中铵氮、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有害物质的浓度使胶体沉淀并能补充观赏鱼类对钙元素的需要。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观赏鱼类缺氧浮头时的急救、高密度养殖中增氧、观赏鱼苗种活体运输等,也可治理赤潮生物。
【用法与用量】观赏鱼池发生一般浮头时以立方米水体15克使用较严重浮头以每立方米水体18克使用严重浮头用量为每立方米水体20克以上。高温季节以每天在低溶氧期前提早按每立方米水体1020克施入可减轻第二天凌晨鱼类浮头为次日上午观赏鱼的正常摄食创造条件。在钓鱼或防治鱼病的药饵中加入5%的本品,有很好的引诱作用。
【注意事项】贮存时注意干燥通风不与酸、碱混合使用对鱼类的安全浓度为每立方米水体50克施放时应远离投食场施药后应保持池水静止不要冲水和搅动。
暂无标题
其他常用的水质改良剂还有①碳酸钙为白色极细的结晶性粉末不溶于水遇酸溶解。主要用于浮游生物培养繁殖调节pH改良池水生态条件预防观赏鱼类烂鳃病等。以每立方米水体6075克全池遍洒每天1次连用几个晴天后池水透明度可达2030厘米使水下阳光照不到的水草而逐渐腐烂以除去鱼池中的水草使用每立方米水体57.5克的本品全池泼洒可防治观赏鱼类的小三毛金藻病。贮存于干燥处不可与酸混贮或混用。②碳酸氢铵又名碳铵为白色单斜或斜方晶体溶于水。主要用于改良水质清除水中杂草及防治观赏鱼类的小三毛金藻病。③硫酸铵为白色菱形结晶体易溶于水有吸湿性吸湿后可固结成块遇碱、水泥、石灰会分解放出氨可作为水质改良剂促进浮游生物繁殖促进滤食性鱼类生长。苗种放养前每立方米水体用本品20克和生石灰20克分别溶解后、混合、立即全池遍洒1周后试水无毒后放鱼可提高苗种成活率。每立方米水体用本品814克水温20℃左右全池泼洒可防治观赏鱼类的小三毛金藻病。作为高效氮肥在水体中所释放的铵离子能被浮游植物直接吸收被藻类利用提高观赏鱼产力。每立方米水体用本品10克全池泼洒后排掉部分水再加入部分新水5天后再按每立方米水体泼洒8克可有效治疗小三毛金藻病且有利于滤食鱼类生长。
6中草药
①增强免疫,防治疾病
增强观赏鱼类的免疫力是提高其抗病力有效方法之一,而中草药中所含多糖、生物碱、有机酸、苷类、挥发油等,均能提高机体组织、器官屏障防御功能。
②促进生长,降低饵料系数
促进生长降低饵料系数是由中草药多种功能共同作用产生的。神曲、麦芽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消化酶及未知促生长因子能促进观赏鱼类的消化吸收增加摄食量降低饵料系数黄芪、党参、刺五加等含有免疫多糖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麦饭石、沸石、膨润土等矿物存在均匀一致的微孔结构能释放K+、Na+等有益金属离子,置换有毒重金属离子,并吸附肠道中的病菌、有毒气体、毒素等,起到解毒、防病的作用,从而有效地提高饲料利用率。
③改良品质,提高观赏质量
中草药作为品质改良剂,可有效改良观赏鱼类的肤色。因为有鳍观赏鱼类不能合成类胡萝卜素,饲料中类胡萝卜素含量直接影响鱼类的体色,当饲料中类胡萝卜素含量不足时,鱼的体色、肌肉、鳍等就会变灰。而金盏菊、万寿菊、酵母、橘皮、辣椒等含有丰富的类胡萝卜素,在体内经生化反应转化为虾青素,贮存于体表、肌肉中,对观赏鱼类起到较好的增色作用。
④诱食作用
很多中草药如蚯蚓、山萘、八角、茴香、鱼腥草、旱墨莲等对观赏鱼类有明显的诱食作用,因为这些中草药含有大量芳香性的酯、醛、酚、小分子有机酸及含氮化合物等。
由上可见,使用中草药是一种理想的、绿色环保型的防治方法,现将观赏鱼类常用的中草药及临床应用简要介绍如下:
①观赏鱼用抗菌中草药
大黄大黄在观赏鱼类疾病防治中应用较为广泛被称之为“绿色鱼药”。又名锦纹、黄良别名将军、川军、马蹄黄隶属蓼科植物。采集时间为秋末冬初叶枯萎时或次春发芽前挖取地下部分除去粗皮切成瓣状或段状干燥而成。大黄以根及根状茎入药其有效成分为蕙醌衍生物其中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的抗菌作用最好有收敛、增加血小板、促进血液凝固等作用。为广谱抗菌药对细菌性烂鳃病、白头白嘴病等具有明显疗效亦可用于出血病等病毒病的防治。1%大黄煎煮液药浴5分钟或每千克大黄加20千克0.3%氨水浸泡12小时然后将大黄连同浸泡液均匀洒入池中全池泼洒量为每升水体1.53.7毫克可防治黏菌性疾病如与硫酸铜合用由于协同作用两种药物的用量均可减少大黄为每升水体11.5毫克、硫酸铜为每升水体0.5毫克大黄处理如前同样可防治黏菌性疾病。内服时将大黄碾成粉末混入饲料一次量每千克体重510克1日1次连用3天可防治黏菌性疾病。但绝对不能与生石灰合用否则降低药效。
黄连又名王连、叶连、川连、友连、鸡爪连本品为毛茛科黄连属植物其根状茎入药在1012月挖取晒干。根状茎细长柱状根茎为黄色有分枝密生须根。含有多种生物碱主要为小檗碱黄连素。性苦、寒具有清热解毒等性能具有广谱抗菌、抗原虫和某些病毒作用并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作用。每天用量为每立方米水体黄连0.3克、大黄0.3克、金银花0.3克、野菊花0.3克、薄荷叶0.3克、甘草0.3克、明矾0.6克、土茯苓0.6克煎汁后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用3天可防治观赏鱼类的白头白嘴病等细菌性疾病。
黄芩又名黄芩茶、元芩、经芩、山茶根本品为唇形科黄芩属植物多年生草本以根入药根含有5种黄酮成分及黄芩苷、汉黄芩素等。性苦、寒具有清热解毒、止血、广谱抗菌、调节机体功能及抑制某些病毒的作用。本品与大黄、黄柏按253的比例配合成的中草药称“三黄粉”用量为每千克鱼体重20克另每千克鱼体重加食盐6克拌入精料如麸皮等加水适量制成团状或颗粒药料投喂每天1次连用57天。可防治观赏鱼类的多种细菌性疾病特别对赤皮病、烂鳃病、肠炎病等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黄柏又名川柏、黄檗、檗木本品为芸香科黄柏属植物落叶乔木立夏至夏至间采收。在伐倒的树干上先横切再纵切剥下树皮趁鲜刮去粗皮晒干或切丝晒干。本品含有多种生物碱主要为小檗碱另含有苦味质。性苦、寒具有清热解毒等性能。具广谱抗菌作用、调节机体功能的作用及抑制某些病毒的作用可防治观赏鱼类的细菌性肠炎和病毒性出血病。本品常与黄芩、大黄按80%、10%、10%配比制成混合剂然后按每千克鱼体重10克混合剂+10克食盐的用量均匀拌入原料加工成药料投喂每天3次连用510天。
五倍子又名百药煎、百虫仓、倍子本品为漆树科漆树属植物包括盐肤木、青麸杨和红麸杨3种它们的叶或叶柄因受五倍子蚜虫的刺伤而生成的囊状虫瘿称五倍子。按虫瘿的形态可分为角倍和肚倍两种采集后用沸水煮35分钟杀死内部的虫体晒干后即可做药。本品角倍呈不规则囊状有若干瘤状突起或角状分枝表面黄棕色至灰棕色并具有灰白色软滑的绒毛碎后可见中心为空洞有黑褐色蚜虫尸体和白色的外皮及粉状排泄物壁厚12毫米内壁浅棕色平滑。质坚脆气特异味微涩而有收敛性。肚倍呈纺锤形囊状无突起或分枝。外面毛茸较少壁厚23毫米折断面角质样较角倍光亮。本品含有五倍子鞣质50%80%此外还含有没食子酸等。性酸、咸、平可止泻、止血因此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并对皮肤、黏膜、溃疡有良好的收敛作用能加速血液凝固而止血。用量为每立方米水体24克加水煮沸2分钟连汁带渣全池泼洒。可防治观赏鱼类的白皮病、白头白嘴病、烂鳃病、烂尾病、肠炎病等细菌性疾病。由于水解型鞣质对观赏鱼类的肝脏有很强的损伤作用所以在使用五倍子时宜外用不宜口服。
乌桕又名桕树、子树、虹树、木蜡树、木梓树、木油树、蜡烛树为大戟科乌桕属以叶、根皮、树皮入药。本品为落叶乔木具乳液叶片菱状卵形。叶含有异槲皮苷、鞣质、苦味质主含酚基有机酸根皮含花椒素等。性苦微温有利尿、解毒等性能。具有广谱抗菌、迅速导泻、消除腹水作用另外叶在体外有抑制吸虫作用根皮花椒素有杀灭肠虫的作用。鱼种分养时用1%乌桕叶煎液浸洗鱼体510分钟可有效地预防细菌性烂鳃病发病季节定期用乌桕叶扎成数小捆放在池中沤水隔天翻动一次可预防细菌性烂鳃病发生干乌桕叶每千克用20千克2%的生石灰水浸泡12小时后再煮沸10分钟以每升水体2.53.75毫克的量全池遍洒每天1次连用3天可防治观赏鱼类的白头白嘴病、烂鳃病等细菌性疾病。
穿心莲又名榄核莲、苦胆草、一见喜本品属爵床科穿心莲属植物以全草或叶入药在未开花蕾前采收为宜鲜品随采随用。为多年生草本叶中含穿心莲内酯和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并含有氯化物及磷酸盐。性苦微寒有消肿止痛、清热解毒等性能。具有广谱抗菌和促进白细胞吞食细菌作用。用法与用量为每千克鱼体重用干穿心莲33克或鲜穿心莲50克拌入饲料投喂每天1次连用57天可防治观赏鱼类的赤皮病、烂鳃病、肠炎病等细菌性疾病及锚头鳋病等。
地榆又名黄瓜香、玉札、山枣子本品为蔷薇科地榆属植物根部入药除茎基及须根洗净晒干或切片晒干。为多年生草本根含有地榆皂苷水解后生成地榆皂苷元还含有葡萄糖醛酸的三萜类皂苷和鞣质等。性苦、酸、微寒抗多种细菌及某些致病性真菌并可收敛止血促进蛋白质消化。每100千克鱼体重用鲜地榆草2.5千克干草0.5千克捣碎后与3千克干稻谷混合再加水46千克在锅中煎煮煮干后将稻谷和药渣放在食台上投喂每天1次连续4天为一个疗程可防治观赏鱼类的肠炎病等细菌性疾病。
马齿苋:又名马齿菜、马苋菜、长寿菜、马蛇子菜,本品为马齿苋科马齿苋属植物,一年生草本,以全草入药。全草含左旋去甲肾上腺素、多巴明焦性儿茶酚和少量多巴-L丙氨酸。此外还含有维生素、无机盐、有机酸等。性酸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等性能具抗菌、止血作用外用时可治疗疖疮肿毒。用法与用量为每千克鱼体重每天用鲜马齿苋1530克干草0.75克切碎后直接投喂每天2次连用6天可防治观赏鱼类的肠炎病等细菌性疾病。
金银花:又名银花、双花、二花、二宝花、忍冬花,本品为忍冬科,忍冬属植物忍冬的花蕾,以花蕾入药。夏季开花,初开时为白色,后变黄色,黄白相映,故名“金银花”。花蕾含黄酮类化合物为木樨草黄素及木樨草黄素-7-葡萄糖苷并含肌醇、皂苷等。性甘、寒有清热、解毒等性能具广谱抗菌和提高免疫力作用。按每立方米水体使用本品0.2克+白芷0.2克+干姜0.35克+甘草1.35克+白术1.35克煎汁后拌入豆浆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用3天可防治观赏鱼类的白头白嘴病等细菌性疾病。
大叶桉又名蚊仔树本品为桃金娘科桉属植物以叶入药为常绿乔木鲜叶含挥发油其主要成分为桉油精、百里香酚此外还含有苦味质、桉叶酸、鞣质等。性微苦、微辛有疏风解热、抑菌消炎、防腐止痒等性能具广谱抗菌、抑制某些病毒、杀虫驱虫作用消毒、洗涤伤口和短期药浴用。防治观赏鱼类的肠炎等细菌性疾病时用量为每千克鱼体重每天用干大桉叶10克粉碎后拌饲料投喂每天1次连用6天防治车轮虫病、毛管虫等寄生虫病时浸洗用量为每立方米水体3千克煎汁后给鱼苗浸浴1020分钟。
野菊又名野菊花、野黄菊、苦薏本品为菊科菊属植物多年生草本以叶、花、全草入药。本品含有挥发油、香豆精类及多糖等。性苦、辛、凉有清热解毒等性能具广谱抗菌、抗病毒作用。用量为每立方米水体按野菊花3克+白头翁1.8克+菖蒲3.6克+马尾松7.5克混合煎汁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用3天可防治观赏鱼类的白头白嘴病、赤皮病、白皮病等细菌性疾病。
大蒜本品为百合科葱属植物以鳞茎入药多年生草本全草具强烈臭辣味。其主要成分为大蒜辣素为一种植物杀菌素此外还含有微量的碘等。性辛、温有健胃、杀菌、驱虫、止痢等性能可抑制细菌、真菌及杀灭某些原虫并有健胃助消化作用。内服时每天用量每千克鱼体重按本品20克和食盐10克先将大蒜去皮捣烂加盐后均匀拌入精料如米糠、麸皮、少量面粉等投喂每天1次连用5天可防治观赏鱼类的肠炎病、烂鳃病、赤皮病等细菌性疾病浸洗用量按每立方米水体5千克将大蒜头捣碎后加水浸泡病鱼数次根据病情轻重而定每次浸浴时间依鱼的忍受程度而定可有效防治观赏鱼类的竖鳞病。和其他药物配合使用亦可防治病毒性疾病同时可用于驱虫灭虫等。
白头翁又名老头公、毛姑朵花本品为毛茛科白头翁属植物以根入药多年生草本。含白头翁素、翁灵、糖等。性寒有清热解毒性能具较强的抗菌、抑制原虫的作用。用量为每立方米水体白头翁1.8克、菖蒲3.6克、野菊花3克、马尾松7.5克混合煎汁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用3天可防治观赏鱼类肠炎、白皮病等细菌性疾病。
车前草又名车轮草、蛤蟆叶本品为多年生草本药用全草随时可采。用量为每千克鱼体重本品40克、铁马鞭40克、辣蓼40克切碎加水煎煮1小时药液冷却后按每千克鱼体重加磺胺噻唑0.1克拌和溶解加面粉调成糊状再拌入鱼类的适口饲料晾干后投喂每天3次连用35天本法特别对观赏鱼类的肠炎、赤皮病、烂鳃病有很好的疗效每立方米水体用本品10克、石膏10克拌入豆浆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用2天可有效防治鱼苗的气泡病。
乌蔹莓又名五爪金龙、五爪龙多年生蔓生草本全草入药。味酸、苦性寒具解毒消肿、活血止血的功效有较强的抗菌和抗真菌作用。本品常与硼砂制成合剂用量为每立方米水体本品3.74.5克、硼砂1.21.5克煎汁后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用36天可显著治疗观赏鱼类的白头白嘴病防治水霉病时每立方米水体用辣蓼草4.5克、乌蔹莓1克、枫杨叶3.6克和乌桕叶5.3克混合煎汁加水250毫升稀释后全池泼洒内服可与荠菜、空心莲子草、蒲公英各25%的比例合剂以当日投喂的干饲料量2%的比例煎汁拌入饲料中连喂7天可防治观赏鱼类的白板病和出血性肠炎病。乌蔹莓30%、千里光25%、地锦草30%、毛大丁草15%以每立方米水体20克干品煎汁连泼3天可防治观赏鱼类的白斑病、水霉病。
铁苋菜又名铁苋草、人苋、猫眼草、蚌壳草一年生草本全草入药。每千克鱼体重每天用干铁苋菜5克或鲜铁苋菜200克煮汁拌入饲料或制成药料投喂每天1次连用3天用于防治观赏鱼类的肠炎病、烂鳃病、赤皮病等细菌性疾病。
流苏子又名鱼黄藤、正鱼藤、细叶藤本品为藤本攀缘灌木以枝、叶入药每立方米水体每天用量为流苏子干粉0.75克、陆英0.37克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用3天可防治观赏鱼类的赤皮病等细菌性疾病。
马鞭草又名马板草、铁马草多年生草本春夏和秋季采集。全草入药含马鞭草苷、鞣质、挥发油、水苏糖、胡萝卜素、强心苷等。其性味苦、凉、无毒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利水消肿、杀虫杀菌等功效。马鞭草主治肠炎病每千克鱼体重每天用量为本品5克+车前草5克煎汁后拌和米糠捏成团状投喂每天1次连用56天。
蛇莓又名龙吐珠、三爪龙、蛇果草、三匹风多年生伏地草本全草入药春、夏季采集。在观赏鱼养殖上主要用于防治肠炎病内服用量为每千克鱼体重10克鲜蛇莓草加水适量煮30分钟煎汁后拌入米糠搓成团状投喂每天1次连用36天然后用量减半再连喂3天。
紫苏又名红紫苏、鸡苏一年生草本药用全草610月采集。防治观赏鱼类肠炎病时每50千克饲料中加入鲜草0.10.2千克煎煮取汁后拌入饲料中投喂每千克饲料用紫苏0.10.2千克煎汁后拌入饲料投喂每天1次连用36天可用于治疗观赏鱼类的烂鳃病。
韭菜又名扁菜多年生草本全草入药四季可采鲜用。用于防治观赏鱼类白皮病、白头白嘴病等用量为每千克鱼体重每天本品6克、食盐1克与豆饼一起磨碎投喂每天2次连用23天。治疗车轮虫病时每立方米水体用韭菜4.57.5克捣烂后加盐0.5克拌匀全池泼洒。
薄荷又名蕃荷菜、龙脑薄荷多年生草本夏、秋季收割两次茎叶为药。每立方米水体每天用量按30克鲜品投入水中让鱼食用可连续投喂防治观赏鱼类的赤皮病、烂鳃病、肠炎病等细菌性疾病用薄荷叶0.2千克土茯苓、甘草、金银花、野菊花、黄连各0.1千克加水7.5千克煮0.51千克药汁加水全池泼洒可用于观赏鱼类养殖场的白头白嘴病的治疗。
②鱼用抗病毒中草药
菊花又名甘菊花、金精、杭菊、药菊本品为菊科属植物多年生草本以头状花序入药花中含有挥发油及菊苷、腺嘌呤、胆碱、水苏碱及少量的维生素、氨基酸等物质。性甘、苦、凉具有清肝、解毒功效主要用于抑制病毒、抑制细菌、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在观赏鱼养殖上用于防治病毒性出血病用量为每立方米水体每天用本品0.1克、金银花0.1克、大黄0.56克、黄柏0.34克、食盐2克混合后研成细末加适量水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用3天。
虎杖又名花斑竹、苦杖、斑杖、大叶蛇总管、川筋龙本品为蓼科蓼属植物以根、根状茎或茎叶入药根在春、秋季挖切片晒干根状茎、茎叶在春夏采收。虎杖含有挥发油、香豆精等性辛、平有小毒。对病毒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有抗菌和止血化淤及生肌的作用。在观赏鱼养殖上用于防治病毒性出血病用量为每千克鱼体重每天用本品5克、苦参5克、金银花藤5克加水2千克熬煮取汁加面粉500克搅拌成糊状冷后拌草喂鱼每天1次连用3天。
水花生又名喜旱莲子草、空心莲子草、革命草、空心菜、水苋菜、螃蜞菊本品属挺水水生维管束植物一年生草本以全草入药在春、夏季采集晒干也可鲜用。将水花生粉碎成浆每千克鱼体重按每天100克水花生浆5克食盐均匀拌入粉料制成药料每天3次连用6天。也可同时拌入5克大黄粉及浮萍、麸皮、米粉等饲料原料制成药料投喂每天3次连用7天每千克鱼体重用本品1千克、大蒜50克、食盐50克与浸泡的豆饼一起磨碎投喂本法主要用于鱼种每天2次连用4天。以上两种方法均可防治病毒性出血病。
大青叶又名蓝靛叶本品包括十字花科大青属的菘蓝和草大青、爵床科马蓝属的马蓝和桐属的大青木路边青、蓼科蓼属的蓼蓝等3科、4属、5种。其中蓼蓝的叶在67月或910月采收外其他4种均在810月采叶晒干。本品的菘蓝、草大青为二年生草本为栽培种。马蓝为亚灌木生于山坡、路旁、草丛、林边较湿的地方。大青木为落叶灌木生于丘陵、山野、路旁或林边灌丛中蓼蓝为一年生草本多为栽培种。本品的菘蓝、草大青、马蓝、蓼蓝的全草均含有靛苷。大青木叶除含有靛苷外还含有大青素和黄酮类。性苦、寒有清热凉血、解毒等性能具抗病毒、广谱抗菌、解毒作用。在观赏鱼类养殖中主要用于防治病毒性出血病。每天每千克鱼体重用本品5克、仙鹤草5克、紫珠草2克、海金沙2克煮汁洒在青料上待水蒸发后再按每千克鱼体重用大黄9克、板蓝根9克磨碎并加入磺胺嘧啶0.1克千克均匀拌入精料如面粉、麸皮、豆粉等后洒在水气蒸发后的青料上投喂每天3次连用45天。
板蓝根:又名大青根、大蓝根、靛青根、蓝靛根,见“大青叶”所包括的植物类,它们的根称板蓝根,它们的叶称大青叶。其他内容同“大青叶”。
仙鹤草又名龙芽草、狼芽草、脱力草本品为蔷薇利科龙芽草属植物多年生草本以全草入药。野生品于夏季采收栽培种于开花前枝叶茂盛时割取全草晒干。本品含仙鹤草素、仙鹤草内酯、黄酮苷类、维生素C、维生素K1、鞣质及挥发油冬芽含酚性物质鹤草酚。性苦、涩、干具收敛止血、消炎止痢功效对病毒、细菌均有抑制作用冬芽具有较强的驱绦虫、杀原虫作用全草可止血。用法与用量见大青叶。
枫香树叶又名路路通、三角枫、枫叶为蔷薇科落叶大乔木夏季采集树叶为药。本品含有黄酮苷类、维生素C、维生素K1、鞣质及挥发油等。性苦、涩、干具收敛、止血、消炎、止痢等性能对病毒、细菌均有抑制作用在观赏鱼养殖中主要用于防治病毒性出血病及其他鱼类的肠炎、烂鳃等细菌性疾病也可用于清塘及清除青苔等。一般每千克鱼体重每天用本品50100克研成粉末经煎煮或用热开水浸泡过夜与饲料均匀混合投喂每天3次连用5天。
③鱼用抗真菌中草药
苦参又名苦骨、地槐、野槐、川参为豆科槐属植物灌木以根入药。野生品种为秋季挖根栽培品种于栽培23年后910月采根晒干或切片晒干。本品含有多种生物碱、黄酮类化合物。性苦、寒具清热性能抗常见致病真菌和原虫。防治观赏鱼类水霉病时用量按每立方米水体用本品0.26克+黄柏0.16克+青木香0.16克+金银花0.08克+菊花0.08克研制成细末加水全池泼洒。另外每立方米水体用食盐2.25克用布分几包包好每包500克吊挂于鱼池周围水下1530厘米处用量为每立方米水体1.5克加30克水煮沸后用小火煎2030分钟后连渣带汁一起泼入池塘每天1次连用3天可有效防治观赏鱼类的打印病、竖鳞病等。
辣蓼又名辣蓼草为蓼科蓼属植物包括辣蓼和水蓼以全草入药或根、叶入药四季可采晒干备用。一年生草本生于近水旁潮湿处。辣蓼含挥发油、鞣质及黄酮类化合物性辛、温具解毒、消肿等性能有较强的抗真菌和止血作用并对部分细菌有抑制作用。防治水霉病时用量为每立方米水体每天用本品4.5克、乌蔹莓0.9克、枫杨树叶3.6克、乌桕叶5.2克混合煎汁后加水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用3天防治观赏鱼类的肠炎病等细菌性疾病时每天每千克鱼体重用干辣蓼5克或鲜辣蓼200克煮汁拌入饲料或制成药料投喂每天1次连用3天当年观赏鱼鱼种在6月份即可投喂辣蓼用干粉 0.51克加适量清水煎煮然后将药液连同药渣一起拌料放在食架上喂鱼可预防烂鳃病。
菖蒲又名白菖蒲、水菖蒲、水剑草、石蜈蚣为多年生草本。地上根茎匍匐横生叶由根茎丛生线形绿色。肉穗花序。春、夏季采集全草。可防治观赏鱼类的水霉病、细菌性疾病并可驱杀鱼体上的锚头鳋等寄生虫。防治水霉病时每立方米水体每天用本品5克煎汁后按每立方米水体加入食盐1.5克、人尿6克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用3天防治白皮病、肠炎病等细菌性疾病时用量为每立方米水体本品1.5克、枫树叶7.5克、辣蓼4.5克、杉树叶3克煎汁后加人尿30克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用3天防治锚头鳋病时用量为每立方米水体本品34克、苦楝树根9克、桑叶15克、豆饼16克研碎混合全池泼洒。
艾叶又名艾蒿、五月艾为多年生直立草本春、夏季花未开而叶茂时采收茎、叶、根为药可用于防治水霉病、竖鳞病、白头白嘴病、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等。防治水霉病每天用量为每立方米水体本品3.75克、菖蒲2.25克煎汁后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用2天防治观赏鱼类的白头白嘴病、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等细菌性疾病每天用量为每立方米水体本品3.75克、菖蒲2.25克、食盐2.25克煎汁后全池均匀泼洒每天1次连用3天防治观赏鱼类的竖鳞病每天用量为每立方米水体7.5克捣烂加水浸泡取汁再按每立方米水体加入生石灰2.25克调匀后全池均匀泼洒每天1次连用3天。
④鱼用驱(杀)虫中草药
苦楝树又名苦楝、楝皮、森树为楝科楝属植物落叶乔木以根皮枝叶入药。本品主要含有川楝素、三萜类化合物、苦楝子酮、生物碱醇等。性苦、寒有小毒具驱肠虫作用用水或酒精浸泡本品后的浸泡液对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防治观赏鱼类的隐鞭虫病、鱼波豆虫病、车轮虫病及锚头鳋病时用量为每立方米水体每天4045克用打浆机打浆后全池泼洒或分成几捆沤水或煎汁全池泼洒本品和贯众、土荆芥等合用可有效驱杀鱼体内的寄生虫防治白头白嘴病时每天用量为每立方米水体15克。煎煮后用药液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用3天苦楝树叶、辣蓼、生石灰、尿、盐合剂治疗细菌性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并发症可先将苦楝树叶、辣蓼煎煮取汁后加生石灰、尿、盐合剂调匀泼洒全池。每立方米水体用苦楝树叶3克、辣蓼2克、生石灰16克、尿50毫升、盐1克。
贯众又名贯仲、凤尾草为鳞毛蕨科鳞化蕨属植物的粗茎鳞毛蕨多年生草本以根状茎及叶柄残基入药。本品主含绵马素间苯三酚衍生物、三萜类化合物、挥发油、树脂及鞣质等。性苦、凉有小毒具清热解毒、止血等性能可驱杀寄生在观赏鱼体上或水中的有害虫体并具有抗菌、抑制病毒、水体消毒等作用。用量为每千克鱼体重本品3.2克、荆芥1克、苏梗0.6克、苦楝树根皮1克取干品加入相当于药量2倍的水煎熬至原有水量的一半倒出药汁原药再煎熬一次两次药汁一起拌入饲料制成药料投喂每天2次连用6天可防治观赏鱼类的毛细线虫病、头槽绦虫病等寄生性鱼病。
槟榔又名榔玉、白槟榔、橄榄子孙、大腹子、宾门为棕榈科槟榔属植物为常绿乔木以种子入药。本品主含生物碱、鞣质、脂肪、红色素等。性苦、辛、涩、温具有强大的杀虫性能可驱杀多种蠕虫、黏孢子虫并对某些致病性病毒、致皮肤病真菌有抑制作用。按饲料量20%的用量取本品的干品研成粉末均匀拌入饲料投喂也可配以2倍于本品的南瓜子混合粉碎后拌入饲料投喂每天2次连用7天可防治观赏鱼类的多种寄生虫病。
雷丸又名雷实、木莲子、竹苓为多孔菌科卷边菇属植物以菌核入药。春、秋、冬季可采集。本品含有雷丸素蛋白酶等。性苦、寒有小毒可驱多种蠕虫、原虫。用量为每千克鱼体重本品1.5克、贯众1.5克、槟榔1.5克、鹤虱1.5克、大黄1克、甘草1克均取干品粉碎后加面粉制成药料投喂每天1次连用7天可防治观赏鱼类的多种寄生虫病。
使君子又名留君子、王棱子为使君科使君子属植物以种子入药落叶藤状灌木。本品主含使君子钾、有机酸、生物碱、脂肪油、糖类。性甘、温有小毒具杀虫性能可驱肠虫对水蛭杀虫效果好水浸液对常见的致皮肤病真菌有抑制作用。按饲料量25%的用量取新鲜本品配以2倍于本品的葫芦金捣烂煮水成汁均匀拌入米糠等精料中投喂每天1次连用4天其中第24天用药量减半。可防治观赏鱼类的九江头槽绦虫病和水蛭病等。
土荆芥又名臭草、杀虫芥、虱子草一年生草本以全草入药。本品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驱蛔素、对聚伞花素、萜类物质如土荆酮、柠檬烯等。其性味辛、温有毒具有杀虫等功效多用于防治观赏鱼类的毛细线虫等寄生虫病和细菌性疾病。本品和贯众、苏梗、苦楝树皮按6535组成合剂用量为每次用合剂5.8克每千克鱼体重加入总药重量3倍的水煎至原水量的1/3时倒出药汁再按上法煎第二次将两次煎出的药汁混合后拌入豆饼内喂鱼每天1次连用6天可杀死肠内的毛细线虫用本品20%、苦楝叶30%、野芋叶10%、紫花曼陀罗10%混合煎汁等于原药量的2倍给病鱼药浴可治疗小瓜虫病、车轮虫病等。
五加皮又名白勒树、五叶路刺为落叶灌木以全株入药随时可采可用于防治观赏鱼类的多种寄生虫病和锚头鳋病等。用量为每立方米水体120150克分成几捆用绳子捆扎于竹竿上使其茎叶浸在水中枝头露出水面经67天后寄生于鱼体上的锚头鳋可全部脱落。
石榴皮又名酸榴皮为落叶灌木或乔木秋季果熟后采摘。本品主含鞣质、蜡、树脂、甘露醇、树胶、菊粉、黏质、苹果酸、果胶和草酸钙、生物碱、单宁等。其性味甘酸、温、苦有毒用于驱杀观赏鱼类鱼体上的多种寄生虫和锚头鳋。浸洗用量为每立方米水体本品10千克、雷丸10千克将两种药加水煎熬45小时后稀释至用量浓度浸洗病鱼2030分钟放回池塘34天后寄生在鱼体上的寄生虫和锚头鳋会全部脱落。
杨梅又名山杨梅本品为常绿乔木以枝叶入药全年可随时采集。用于驱杀鱼体上的寄生虫及鱼鲺等。用量为每立方米水体本品3克、马尾松3克、樟树枝叶3克扎成几捆分别插在池塘中每天移动1次可防治观赏鱼体上的多种寄生虫及鱼鲺病。
目前,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多为粗制品,即将原料经粉碎后加到饲料中,这些原料粗纤维含量较高,木质化程度较高。由于植物细胞壁的包裹作用,观赏鱼类对这些粗制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很难利用,若添加量过高则会影响饲料的适口性,并影响饲料的消化吸收,因此应对其有效成分进行提取。另外,中草药的配伍较复杂,如果使用不当就会出现副作用,因此应根据观赏鱼类的习性、生长阶段、生理状况、养殖条件及季节进行合适配伍、调整。同时所涉及的配方要有针对性,这样才能发挥出中草药的功能。目前,大多数学者对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作用机理的研究仍沿着传统的中药理论,而对中草药间的配伍的化学研究报道较少,这远远不能解释药物的作用机理,因此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随着中草药在观赏鱼类疾病中应用范围的扩大,中草药与化学合成药物,抗生素使用相结合已较为普遍,二者结合可弥补彼此的不足,增强药效、降低毒性、减少用药量,同时还可降低产品中药物的残留,提高鱼类的免疫力,因此是观赏鱼类饲料添加剂发展的趋势之一。
7微生态制剂
①单一菌群微生态制剂
光合细菌目前在观赏鱼养殖业中研究得较多、应用较广泛的微生物制剂是光合细菌PSB。它是一类光能厌氧性微生物可分为6个类群即着色菌科、外硫红螺菌科、红色非硫细菌、绿硫细菌、多细胞绿丝菌和盐杆菌。光合细菌具有多种不同的生理功能如固氮、固碳、氧化硫化物和促进有机物充分分解等能将有毒物质如铵态氮、亚硝酸等吸收利用并吸收二氧化碳及硫化氢等促进有机物的循环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光合细菌在进行光合作用时不消耗氧气而是通过吸收水体中的耗氧因子如有机质和硫化氢等物质从而使好氧微生物因缺乏营养而转为弱势降低氧气的消耗而直接起到增氧作用另外通过上述作用可提高水体的透明度促进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增大放氧量而间接起到增氧作用光合细菌也可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其所含的蛋白质和矿物质较多能起到提高饲料转化率降低养殖成本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观赏鱼健康生长的作用因其个体较小施用于养殖水体中的群体可以被滤食性观赏鱼类摄取利用和为浮游动物提供饵料来源起到增加天然饵料的作用光合细菌施入水体后迅速繁殖成为水体中的优势细菌种群既改善了水质又抑制了有害病菌的生长和繁殖降低了有害病菌数量从而减少了观赏鱼类病害的发生同时硅藻、绿藻等观赏鱼类喜欢摄食的藻类成为优势藻类而已蓝藻等有害藻类受到抑制。
硝化细菌俗称a菌、硝化菌。广义上的硝化细菌是指凡能使水域中的铵氮氧化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细菌但严格的是指利用氨或亚硝酸盐作为主要生存能源以及能利用二氧化碳作为主要碳源的一类细菌。硝化细菌是古老的细菌之一广泛分布于土壤、淡水、海水及污水处理系统中却在自然界很少大量出现原因在于硝化细菌的分布会受到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氮源、温度、氧气浓度、渗透压、酸碱度和盐度等等。硝化细菌可分为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两大类群亚硝化细菌的主要功能是将铵氮转化为亚硝酸盐硝化菌的主要功能是将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铵氮和亚硝酸盐都是在观赏鱼类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毒物质亚硝酸盐还是强烈的致癌物质。由于亚硝化菌的生长速度比较快且光合细菌也具有降解铵氮的作用因此现代养殖已能成功地将铵氮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上。而对于亚硝酸盐由于自然界中的硝化菌生长极慢且还没有发现有其他的任何微生物可代替硝化菌的功能所以观赏鱼养殖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就成为阻碍养殖发展的关键因素。而最新研制成功的一种新型的纯化硝化菌制剂“硝化宝”是一种纯硝化细菌制剂又是一种以硝酸盐为营养来自身繁殖的有益微生物制剂它在降解毒性较大的亚硝酸盐的同时也可产生藻类可以利用的硝酸盐促进藻类的生长和水质净化缓解和治疗亚硝酸盐中毒症。
芽孢杆菌:芽孢杆菌为芽孢菌属的种类,革兰氏染色阳性,是一类好气性细菌。该菌无毒性,能分泌蛋白酶等多种酶类和抗生素。芽孢杆菌在观赏鱼养殖上的作用主要是净化、调节养殖水质和底质,去除养殖水体中的有毒铵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达到去污除臭、稳定水质、改善水中理化因子的目的。芽孢杆菌还能利用分泌的多种酶类和抗生素来抑制其他细菌的生长,消灭或减少病原体的影响,增强观赏鱼类的自身免疫力。
蛭弧菌:蛭弧菌是寄生在某些细菌并导致其裂解的一类细菌,对水体中的大肠杆菌和其他致病菌及铵氮和亚硝酸盐等有去除作用,因此能防止或减少观赏鱼类病害的发展和蔓延,改善体内外环境,促进生长。
酵母菌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蛋白的真核生物含有较高的营养成分如富含B族维生素、氨基酸且比例适当因此可作为观赏鱼类的饲料添加剂之一酵母菌是喜生长于偏酸性环境中的需氧菌可以在消化道内大量生长繁殖使其在与有害菌生存竞争中成为优势种群抑制了有害菌的生长。目前在水产养殖业中大量使用的有隐球菌属、酿酒酵母、面包酵母、假丝酵母和脂肪酵母等。近年来有人用作水质调节剂也取得了较好效果。
乳酸菌乳酸菌是一种厌氧或嫌气菌是能在pH3.04.5条件下生长的无芽孢革兰氏阴性菌通过降解碳水化合物生成乳酸和其他有机酸使观赏鱼类肠道内的pH下降从而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并对其免疫和抗病能力产生一定影响。乳酸菌合成的B族维生素和短链脂肪酸能中和鱼体内的有毒物质的毒性如抑制胺的合成等。乳酸菌是益生菌中应用最早和最广泛的微生物主要种类有乳酸杆菌、嗜柠檬酸串球菌等。
②复合微生态制剂
复合微生态制剂是一类多菌种的微生物制剂。在光合细菌研究开发的基础上,随着研究的深入,又开发出许多优于光合细菌的产品应用于观赏鱼养殖业。
益生素:是一种能全面改善水质的微生态制剂。其主要成分有芽孢杆菌、枯草杆菌、硫化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等多种微生物,能分解水中和池底的有机物,降解铵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改善池底的厌氧环境,抑制养殖水体中藻类的过量繁殖,保持养殖微生态的平衡。此产品多为粉剂型活性菌,贮存和使用较方便。
EM菌EM菌为有效微生物群的英文缩写是一种新型复合微生物活菌剂它能使光合菌、乳酸菌、酵母菌、芽孢杆菌、醋酸菌、双歧杆菌、放线菌七大类微生物中的10属80种有益微生物共生共荣可外喷涂于全熟化的颗粒饲料上被观赏鱼类摄食后能有效地降低有害物质的产生。
海肥菌:海肥菌是一种复合活菌肥,是针对海水养殖水族箱的特点,将有机肥通过接种有益菌株后培养、发酵制得的产品,主要菌群为光合细菌、芽孢杆菌,并复配海洋微藻所需的微量元素。海肥菌投放到海水中后,休眠菌能很快复苏和崩解,并以成数倍速度繁殖扩增,很快形成优势种群,迅速分解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消除水体中的铵态氮、亚硝态氮、硫化氢等有毒物质,并将其转化为海洋微藻类的营养源,促进硅藻、绿藻、金藻类等饵料生物的繁殖和生长,抑制有害藻类的繁殖,起到肥水、增氧、净化水质和产生免疫活性物质的作用,并间接地控制致病菌。
益水宝:益水宝是一种复合微生物种群,以枯草芽孢杆菌属的种类为主,含有多个共生菌株。成品为粉剂,菌群处于休眠状态,入水后即复活萌发和迅速繁殖。其作用与海肥菌大体相同。
生物抗菌肽:生物抗菌肽主要是由纳豆菌和乳酸菌复合而成的微生物制剂,它通过与有害菌产生拮抗作用来达到抑菌目的。纳豆菌和乳酸菌在观赏鱼类肠道内繁殖时,能大量分泌“纤溶酶”和“抗菌肽”,这两种分泌物能抑制肠道内的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作为水质改良剂使用时,能对水体中的弧菌有较强的杀灭作用。
(四)疫苗预防
1.鱼类疫苗分类
1传统型疫苗
①灭活疫苗
又称灭能疫苗,是指采用加热、使用灭活剂等理化方法将病原微生物杀死制成的疫苗,如鳗弧菌灭活苗、鲑弧菌灭活苗、暴发性出血病灭活苗、产气单胞菌灭活疫苗和病毒性出血病灭活疫苗等。其优点是安全、成本低廉、制备容易和抗体维持时间长等,但因部分抗原成分被破坏,故免疫力差。因此,研发具有各种佐剂的高效口服灭活疫苗,是当务之急。
②活疫苗
是指将微生物的自然强毒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处理或生物的连续继代后,使其对原宿主动物丧失致病力或只引起轻微的亚临床反应,但仍保存良好的免疫原性,以此毒株制备的疫苗。此外,从自然界筛选的自然弱毒株,同样可以制备弱毒疫苗。弱毒活疫苗已在哺乳动物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其获得的免疫力强而持久。在观赏鱼类中,也有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毒减毒疫苗、疖疮减毒菌苗及出血病细胞培养弱毒疫苗等几种疫苗的研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然而长期以来,为了避免用于制备活疫苗的病原菌在水体中扩散、毒力返祖及可能引起强烈的接种损失,故各国均未广泛使用鱼用活疫苗。
③单价疫苗
是指利用同一种微生物菌(毒)株或一种微生物中的单一血清型菌(毒)株的增殖培养物所制备的疫苗称为单价疫苗,如病毒性出血病灭活疫苗。
④多价疫苗
是指同一种微生物中若干血清型菌(毒)株的增殖培养物制备的疫苗,对同一种病原微生物的不同血清型有交叉保护作用,如出血病多价疫苗和鳗弧菌二价轮虫携带口服疫苗等。
⑤联合疫苗
简称联苗,是指应用不同种微生物分别制成疫苗,然后将其按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配制成的疫苗。目前,已有大量的商品化鱼用联合疫苗被广泛应用,如鳗弧菌-杀鲑气单胞菌二联苗,鲤弹状病毒-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二联苗、细菌性烂鳃-肠炎-赤皮病三联灭活苗、荧光假单胞菌-肠型点状产气单胞菌-鱼害黏球三联苗及海水鱼二联弧菌灭活疫苗等。
2新型疫苗
①合成肽疫苗
也称为表位疫苗是指应用人工方法设计、合成或以基因工程制备具有保护作用的类似天然抗原决定簇的小肽制成的一类疫苗具有制备容易、可大量生产、稳定、易保存、副反应少、价廉及使用安全等优点。如在鱼类杆状病毒中的G蛋白是一种重要的中和性抗原由500多个氨基酸组成因此将编码G蛋白的部分基因克隆入大肠杆菌或杀鲑气单胞菌的减毒株中表达通过浸浴法免疫可产生保护作用。合成肽疫苗近几年也已得到发展但还存在不少理论和实际上的障碍鱼用合成肽疫苗的研究基本上处于试验阶段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免疫途径及免疫效果等都有待进一步研究。
②重组活载体疫苗
是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病毒或细菌常为疫苗弱毒株构建成一个载体或称外源基因携带者把外源基因包括重组多肽、肽链抗原位点等插入其中使之表达的活疫苗兼有常规活疫苗和灭活疫苗的优点是当今与未来疫苗研制与开发的主要方向之一。鱼用的活载体疫苗如针对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和传染性胰脏坏死病病毒的抗原表位基因——G蛋白基因转入杀鲑气单胞菌的无毒株A440中通过活菌苗A440感染鱼类可产生针对这几种杆状病毒的保护性免疫。
③基因缺失疫苗
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强毒株毒力相关基因切除使其成为缺损病毒株而构建的活疫苗具有安全性好、不易返祖、免疫力坚强、免疫期长等优点因而是较理想的疫苗如鳗弧菌基因无标记缺失突变减毒活疫苗和杀鲑气单胞菌aroA基因缺失疫苗等。
④DNA疫苗
DNA疫苗又称基因疫苗或核酸疫苗是指将含有编码抗原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DNA直接接种于动物机体可被宿主细胞摄取并转录、翻译、表达出相应的抗原然后通过不同途径刺激机体产生针对此种抗原的免疫应答使动物获得保护力的一种新型疫苗。与常规基因重组疫苗相比DNA疫苗具有易于构建、制备和大量生产的优点。同时具有高效性如DNA疫苗以10100克尾的剂量免疫即可得到良好的免疫效果另外由于质粒本身具有佐剂的功效因此使用DNA疫苗免疫接种时不用加佐剂。目前对鱼用DNA疫苗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鲤春病毒等传染性病毒病的防治上。
2.免疫佐剂
是指在制备疫苗时能辅佐抗原增强疫苗对机体免疫力的物质。包括细菌性免疫佐剂如脂多糖化学性免疫佐剂如弗氏完全佐剂植物性免疫佐剂如人参皂苷和生化制剂类免疫佐剂如转移因子、免疫核糖核酸、胸腺激素、干扰素及白细胞介素等。在鱼类疫苗中利用佐剂使免疫效果不稳定的灭活疫苗更具效力因其可增加疫苗激活T淋巴细胞的功能诱导受免鱼体产生较高的免疫应答水平如灭活疖疮苗以浸泡方式给予免疫时仅有有限的保护性但当配以葡聚糖、明矾、矿物油等佐剂一同给药时疫苗则表现出更高的免疫保护力。但目前进行的鱼用佐剂研究大多只是探究其是否具有佐剂效应而很少涉及其作用机理对于鱼类免疫佐剂的作用机理还处在推测阶段尤其是在体内佐剂与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相互作用及信号通路的研究尚未开展而这些研究很大程度上又依赖于鱼类免疫系统研究在分子细胞水平上的发展。所以研究和开发能增强鱼类的非特异性防御能力的免疫佐剂也是鱼类免疫研究所面临的主要课题之一。
3.疫苗接种方法
1注射免疫
注射免疫包括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和腹腔注射。该法剂量准确诱导免疫应答能力强。免疫注射前先用0.5%食盐水溶液对鱼种进行510分钟消毒处理然后用鱼类麻醉剂如碘化甲烷三卡因、苯佐卡因、喹那啶等进行麻醉。一方面是便于操作另一方面减少免疫时出现的应激因素。当前最常用的是碘化甲烷三卡因它是美国食品和药物局允许使用于食用鱼的唯一麻醉剂该药易溶于水可直接放入水中用量为每升水体50毫克缺点是费用太高。苯佐卡因也是常用的麻醉剂之一可少量溶于酒精再加水稀释至每升水体25毫克即可。如有大量鱼需麻醉下进行注射则可以分组进行一组人员从池塘或水族箱中捞鱼放入麻醉水槽中另一组人员接种已麻醉的鱼放入隔离池中第三组人员配制及更换麻醉剂并准备更换针头和注射器等。该法对鱼苗和较小的鱼类并不适用最好在15克以上。皮下注射一般选择在背鳍前方厚的背脊上层结缔组织及其下较柔软的肌肉组织层的间隙注射时拔针头要轻防止药液渗出此方法优点是快速、操作容易、安全皮下接种部位不会伤害鱼的脏器和重要组织腹腔注射部位是腹鳍前沿进针时与体表呈25°角要防止伤及鱼的脏器此方法优点是抗原吸收最快肌肉注射同皮下注射部位一样优点是可以缓慢而稳定地吸收抗原。注射剂量根据鱼体大小而定规格10厘米以下的观赏鱼每尾注射0.5毫升稀释后的疫苗1017厘米的观赏鱼每尾注射0.51毫升17厘米以上的观赏鱼每尾注射1毫升实际操作一般采用腹腔注射法。
2浸泡免疫
浸泡免疫法是指将鱼放在一定浓度的疫苗液内进行浸泡通过皮肤与鳃的吸收而接受免疫接种。该法省时、方便能克服一鱼一针免疫防病烦琐的劳动过程是仅次于注射法的有效给药途径并且可适用于难以实施注射的鱼苗。该法多在每年秋末至翌年初春3月初前当水温稳定在1015℃时进行通常有两种方法即高浓度浸泡免疫和低浓度浸泡免疫。高浓度浸泡免疫是将疫苗做1050倍稀释采用较小容器将鱼浸泡510秒即取出这种免疫由于鱼体吸收抗原量过大易引起鳞片脱落和暂时不适。另一种是低浓度的浸泡免疫疫苗稀释5005000倍被免疫鱼浸泡在1小时以上。但是其吸收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且疫苗进入体内的机理并不十分清楚同时还要防止鱼类缺氧、氨中毒等。
3口服免疫
口服免疫是指将疫苗配合在饲料颗粒中,通过鱼的吃食而达到免疫。该法可减少劳动强度,避免对鱼体造成应激性刺激,操作方便,且不受时间、地点、鱼体大小的限制,可谓是一种理想的接种方法。然而,由于口服疫苗对于一些通过嗅觉觅食的观赏鱼类来说效果并不理想,而且与注射法和浸泡法相比,不仅存在其免疫效果较差的问题,而且疫苗的用量也比较大,原因是鱼的肠道在吸收疫苗前,胃内的消化酶已将疫苗分解破坏,失去了抗原性。为了防止疫苗的抗原性被破坏,包被疫苗和将疫苗与中和剂等一起投喂等方法值得深入研究,多年前就有了商品化的兽用微囊疫苗。目前在观赏鱼养殖中应用较多的是微囊弧菌疫苗、肠型点状产气单胞菌口服疫苗、鳗弧菌二价轮虫携带口服疫苗和油乳化口服微粒疫苗、鳗弧菌-迟钝爱德华氏菌-链球菌三联轮虫携带口服疫苗和油乳化口服微粒疫苗等。虽然大多鱼用疫苗的微囊化在观赏鱼养殖中还处在试验阶段,但如果获得成功并推广,那么口服免疫必将再度引起人们的关注。
观赏鱼用疫苗及其相关技术在近些年的研究与推广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随着疫苗种类的日益多样化,观赏鱼类的疾病防治逐步转向以免疫为主、使用抗生素为辅。由于鱼用疫苗具有使用后无污染、在鱼体内无残留、不会对鱼体产生耐药性等诸多优点,使得鱼用疫苗在观赏鱼病防治上的不可替代性得以展现。但是,也应看到在鱼用疫苗的使用过程中还有一系列问题尚未解决,例如寻找保护性抗原,寻找有效、方便的接种途径,疫苗免疫效果的判定,仔、幼鱼的免疫及如何将安全、经济、高效的疫苗及时、大规模应用到养殖生产中等。只有尽快解决这些难题,不断完善观赏鱼用疫苗,才能使观赏鱼养殖产业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二、观赏鱼疾病诊断原则及常用技术
(一)鱼病临床症状观察
1.肉眼观察
1体表观察
从鱼池或水族箱中捞出病鱼或刚死亡不久的鱼,置于白色瓷盘中,按顺序从头部、嘴、眼、鳞片、鳍条等部位仔细检查,对于较大的病原体如水霉、线虫、鱼鲺、锚头鳋等可清楚看见。同时通过仔细观察体色有无变化,鳞片有无脱落,有无竖立,黏液分泌是否过多,体表局部或全身有无充血、出血、炎症、水霉、溃疡、水泡状物或各种大型寄生虫等,肛门有无红肿或血黄色黏液流出等,以初步确定病情。一般细菌性因素引起的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充血、发炎、腐烂、脓肿及长有赘生物等,寄生虫病则表现为体表黏液增多、出血或长有点状、块状包囊等。
2体形观察
仔细观察观赏鱼体形是否弯曲,若有则多为营养缺乏、触电、中毒或药物浓度过大造成;腹部是否膨胀,如有则要分析,确定是由腹水、气体,还是怀孕引起;体形是健壮还是瘦弱,健壮多为急性病,瘦弱则多为慢性病。
3鳃部观察
首先目检鳃盖是否肿胀,鳃盖表面有无腐烂和变透明,然后打开鳃盖,观察鳃瓣颜色是否正常,黏液有无增多。最后用剪刀剪除鳃盖,观察鳃丝有无异常,是否有缺损、腐烂、污泥或其他物附着,末端是否肿大等。如果是细菌性烂鳃病,则鳃丝末端腐烂,严重的病鱼鳃盖内中间部分的内膜常腐蚀成一个不规则的圆形“小窗”;若是鳃霉病,则鳃片颜色发白,略带微红色小点;若是车轮虫、斜管虫、鳃隐鞭虫、指环虫、三代虫等寄生虫引起的鱼病,鳃片上则会有较多黏液;若是中华鳋、双身虫、狭腹鳋、黏孢子虫包囊等寄生虫,则常表现为鳃丝肿大,鳃盖胀开等症状;小瓜虫、孢子虫大量寄生时,肉眼即可见大量白点。
4行为观察
要仔细了解病鱼在水中的表现及行为,因为很多观赏鱼疾病只有观察它们在水中的表现才可以看到病症,一旦离开水面,就很难观察到。若观赏鱼表现精神不振,游动缓慢,长时间浮于水面或贴近墙壁,人靠近时也无明显反应,多是气泡病、斜管虫病、车轮虫病引起;若表现精神亢奋,游动不安,上浮下游,打转不止,有时腹部向上,有时沉入水底,鱼体失去平衡,可能患有水霉病或中毒;若观赏鱼表现食欲减退或废绝,离群独游,尾鳍无力下垂,背鳍不挺,则可能患有锚头鳋或瘦弱病;若表现不断用鱼体摩擦池壁、水草或装饰物,可能是由中华鳋、鱼鲺病引起。
5水环境观察
观赏鱼疾病尤其是在发病初期有时候很难对其进行准确诊断需要进一步了解其水环境的变化包括对水质、水温、肥度、硬度、水的透明度、pH和溶氧等进行了解和分析。很多观赏鱼病如小三毛金藻中毒、锚头鳋等的发生和流行与水温有着密切的关系pH偏高或偏低易引发不同的疾病水中的溶氧若低于观赏鱼类正常需氧标准易引发浮头水质过肥可引起水质恶化有害藻类孳生过瘦则可造成饵料不足引起营养不良症等。
(二)鱼病剖检技术
临床症状观察完毕后,即可对病鱼进行剖检来检查内部组织器官的变化。其方法是从肛门沿腹线和侧线剪开,除去一侧腹壁,打开腹腔,暴露整个内脏。先观察内脏体积、颜色有无异常,是否有大型寄生虫如绦虫、线虫等或甲壳动物类寄生,然后记录有无腹腔液及其浊度、颜色。取出全部内脏,并小心分开剥离,一般按下列顺序检查:心脏、肝脏、胆囊、胰脏、脾脏、肾脏、肠系膜、鳔、脂肪组织、脑、脊髓、肌肉、膀胱、胃肠道等,也可以根据临床症状和目检所得,重点检查其中若干部位。
(三)实验室诊断技术
1.采样
1要挑选活鱼或刚死亡的鱼
由于死亡过久的鱼尸体易发生腐败分解或干燥,病灶部位也会变得模糊不清,原来所表现的病变特征已无法分辨,尤其是体表的寄生虫也很快随之死去,且死后往往改变其形状或崩解腐烂,因此要尽可能选择症状比较明显的活鱼,并尽可能保持鱼体体表湿润,可用湿布包裹或尼龙袋充氧运输。
2送检的病鱼样品必须具有代表性
在很多观赏鱼疾病中,单一鱼病较为少见,往往是两种或几种鱼病并发或继发,如在患赤皮病的鱼池中往往伴生水霉病,指环虫病多伴生细菌性烂鳃病等,但是往往只有其中的某一种病对观赏鱼的危害最大,只有抓住主要病因,才能作出准确诊断,从而收到最佳的疗效。所以挑选能代表所患病症的典型病鱼对于正确诊治病鱼至关重要。
3送检的病鱼尽可能有一定的数量
一般送检的病鱼尽可能为35条防止出现以偏概全的情况影响对疾病的正确诊断。
4水样的采集
很多观赏鱼病的发生和水质的好坏有很大的关系,例如出血病、车轮虫病等,并且很多鱼病本身就是由于水质因素直接引起的。所以,送检时除了病鱼样品外,最好也采集一些原池水,以便技术人员对水质状况进行考察。
2.病原学检验
1微观检察诊断
主要利用显微镜、解剖镜和放大镜是在肉眼检查的基础上进行微观检查的技术。由于很多情况下观赏鱼病往往错综复杂,除一些症状比较典型、情况又较简单,凭目检可以作出有把握的诊断外,一般都有必要进行镜检。该法常用于较小的病原体,如小型寄生虫疾病、甲壳动物病及真菌性疾病等的确诊和其他疾病的辅助诊断。
镜检主要采用水浸片法、压片法和涂片法三种方法。水浸片法是最常用的一种。取一点受检的组织,如鳃丝、体表溃疡处、消化道的内含物、体表附着物或黏液等于载玻片上,加上一滴清水(或海水),用镊子将组织分散,加上盖玻片,稍加压平,即可观察。受检组织不能放置太多、太厚和互相重叠。压片法是采用一些柔软组织,如肝脏、胰脏、肌肉、心脏、肠壁等进行检查。取一小块组织于玻片上,轻轻盖上另一载玻片,轻压使受检组织压成一透明薄片,即可观察,无需加水。亦可用盖玻片加压,做成血片检查。涂片法适用于黏液性样品的检查,如血液、虾类肝细胞中病毒包涵体检查。
2细菌、病毒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对于细菌性病原体,涂片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即可初步判定,但确定其病原体种类则需要进行分离、纯培养及生化试验等一系列的细菌形态观察、培养特性、生化反应的测定;对于病毒性病原体,观察其形态需要使用电镜。
这些方法都比较费时,且需要一定的条件、设备和技术,在临床上很少使用,主要用于对疾病的研究工作。
3.免疫血清学诊断
1凝集反应技术
是指颗粒性抗原和相应抗体结合后在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反应可用于测定病鱼的抗体效价。该法不仅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灵敏度、准确性和重复性而且设备简单适用于基层单位检测。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葡萄球菌A蛋白协同凝集试验可用来检测观赏鱼类的主要细菌性传染病及病毒性出血病。
2荧光抗体技术
是在免疫学、生物化学和显微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项技术。是以荧光色素标记病鱼的抗原或抗体,与其相应的抗体或抗原相结合,在荧光显微镜下呈现一种特异性的荧光反应。该技术的优点是特异性强、敏感性高、检出速度快,已成为现代免疫学研究中广泛应用的标记免疫检测方法之一。缺点是非特异性染色尚未完全解决,结果判断的客观性不足,技术程序比较复杂。目前多用于观赏鱼嗜水气单胞菌、爱德华氏菌、弧菌及传染性胰腺坏死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实验室诊断。
3免疫酶技术免疫酶技术
是把抗原抗体的免疫学反应与酶的高效催化作用原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即把具有催化活性的酶类通过化学的方法和抗体(或抗原)结合起来成为酶标记物。这种酶标记物同时具有免疫学反应性和化学反应性,将其与待测的抗原或抗体结合,通过酶的活性降解底物呈现出颜色反应从而显示出该免疫学反应的存在。目前已制备出可检测出血病、传染性胰腺坏死病、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等病毒性疾病的免疫酶试剂盒。该法具有操作简便、不需要特别仪器设备、灵敏度高、结果可定量等优点,而且能同时进行多样本检测,无论在实验室,还是在养殖场,均具有推广价值。
4中和试验技术
该法是测定观赏鱼类的抗体或抗原中和抗原或抗体的能力。主要用于病毒鉴定和病毒性抗体的测定及查获无征象的带病鱼。
5对流免疫电泳技术
是一种琼脂扩散技术与电泳技术相结合的检测方法可用以有效分析鱼类免疫血清或抗原组分该法可在3090分钟内检出抗体。
6单克隆抗体技术
该法采用杂交瘤技术,可以获得识别不同抗原,从而能对传染性疾病和寄生虫病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断。鱼体内药物残留及受污染的情况,也可以利用抗生素或抗药的单克隆做定性或定量分析。与常规血清抗体相比,它具有特异性强、亲和性一致、能识别单一抗原决定簇、容易制备等优点,从而为鱼类免疫学诊断和血清试剂商品化生产创造了条件。
4.分子生物学诊断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其诊断技术也开始应用于观赏鱼病的疾病诊断由于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检测速度快等优点多作为疾病早期的诊断。如利用核酸探针技术来诊断观赏鱼的疱疹病毒病和传染性胰腺坏死病等应用PCR技术可快速检测鱼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锦鲤疱疹病毒、鱼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及鳗弧菌等。
三、观赏鱼病常用治疗技术
1.观赏鱼病治疗的总体原则
“随时检测、及早发现、科学诊断、正确用药、积极治疗、标本兼治”是观赏鱼病治疗的总体原则。
2.观赏鱼病的具体治疗原则
1先水后鱼
“治病先治鳃,治鳃先治水”。各种鳃病是引起观赏鱼严重死亡的最重要病害之一。对于观赏鱼而言,鳃比心脏更为重要,因为鳃不仅是观赏鱼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场所,也是钙离子、钾离子、钠离子及氨、尿素交换排泄物的场所。因此,只有尽快地治疗鳃病,改善其呼吸代谢功能,才能有利于防病治病。而水环境中的氨、亚硝酸盐及水体过酸或过碱的变化,都直接影响鳃组织,并影响呼吸和代谢。因此,必须先控制生态环境,加速水体的代谢。
2先外后内
先治理外部环境,也就是包括水体、底沙、鱼体表,然后才是对体内即内脏疾病进行治疗,也就是先治疗各种体表疾病,这也是相对容易治疗的鱼病,然后才通过药饵、注射等方法治疗内脏器官疾病。
3先虫后菌
寄生虫特别是大型寄生虫对观赏鱼体表有超强的破坏能力,而且伤口正是细菌入侵感染的途径,并由此会产生各种并发症,所以防治寄生虫就成为鱼病防治的第一步。
3.观赏鱼病常用给药方法
1全池遍洒法
该法是将整个鱼池的水体作为施药对象,在正确计算水量的前提下,选择适宜的施药浓度来计算用药量,然后把称量好的药品用水稀释,均匀泼洒到整个鱼池的水体中。观赏鱼饲养在含有药物的水中,受到药物的洗浴,可使病鱼体表、鳃及水中的病原体直接接触药液,以此来治疗鱼病。该法对杀灭水中及病鱼体表和鳃上的细菌和寄生虫具有显著效果,且操作简便,因此是预防和治疗观赏鱼病最常用的方法。但药物成本较高,而且应避免造成用药浓度过高,导致观赏鱼类死亡的严重后果,同时也要避免用药浓度太低,起不到防治效果。
2药饵法
又称内服法。具体方法是根据鱼类的病情,把相应的药物按饲料的一定比例加入粉料中混合制成颗粒药饵或将药物拌入颗粒饵料投喂,药物随着鱼类对饲料的摄食进入鱼体内,从而在体内发挥作用。此法对体内的寄生虫病、细菌性疾病及维生素缺乏等营养性疾病有较好的效果,其优点是疗效较彻底,药物浪费少,节省成本;缺点是对病情较重、已经停止摄食的鱼没有作用。
3浸洗法
又称洗浴法或药浴法。将观赏鱼集中在较小容器、较高浓度药液中进行短期强迫药浴以杀灭鱼体表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其具体做法是在准备好的容器内装入水测算出体积一次放入药量待药物充分溶解后搅匀测出水温然后将鱼放入药液中记好时间。在整个浸洗过程中应观察鱼类活动情况如发现鱼类呼吸困难或有浮头的迹象即可提前把鱼捞出直接放回池中或放入事先准备好的清水中。此法优点是用药量少且用量准确不影响池中饵料生物的生长。缺点是不能杀灭水中的病原体且转移病鱼时比较麻烦又易损伤鱼体从而加重病情。而在流水或换水方便的鱼池和水族箱可采取降低水位停止流水或减慢流速全池遍洒药液药浴一定时间后再恢复水位及流速效果更为明显。寄生虫病一般浸洗12次即可传染性疾病浸洗后最好再遍洒1次。
4注射法
发现观赏鱼患病后把一定量的药物通过注射器直接注入鱼体内使其在体内直接吸收从而达到治疗效果。此法多用于对亲鱼、名贵鱼类的治疗名优鱼投放时的免疫接种及不能摄食的重病鱼。注射方法可分为腹腔注射、肌肉注射和胸腔注射三种。腹腔注射多是将针头沿腹鳍内侧基部斜向胸鳍方向进入注射深度依鱼的大小而定一般为0.20.5厘米以不伤及内脏为准或是从腹鳍和侧线的中部偏上方注入。针管内的药物全部推出后要缓慢拔针可减少应激并避免药液随针眼漏出肌肉注射一般在背鳍基部的无鳞区与鱼体呈30°40°的角度向头部方向进针注入。注射深度根据鱼体大小以不达到脊椎骨为度。要选择对肌肉组织无刺激和影响的药物为佳。
5涂抹法
又称涂擦法,即在观赏鱼体表患处涂抹较浓的药液或药膏,以杀灭病原体,从而达到治疗效果,多用于对亲鱼、名贵鱼类及个别外伤和局部炎症的治疗。具体操作是将患病观赏鱼捕起,将药剂直接在伤口处涂抹。此法用药量少、方便、安全、副作用小,但缺点是不能大批用药,且应注意涂抹药物时将头部稍提起,以免药物流入口腔、鳃而产生危害。
6悬挂药袋
把装进一定量药物的透水袋(或竹篓)放入水中,使其慢慢释放药物,在池水中造成一定浓度的药物区域,使观赏鱼在能忍受的药物浓度范围内自由出入该区域,达到杀死其体表和鳃部病原体的目的。其优点是节省用药成本,操作方便,对水体的污染小,但杀灭病原体不彻底,只适用于预防和疾病早期的治疗。
7浸沤法
是将中草药捆扎成束,浸泡在鱼池上风处或进水口处,让浸泡出的有效成分扩散到池中,以杀灭或抑制观赏鱼体表和水中的病原体。此法药物发挥作用较慢,一般只适用于预防。
4.观赏鱼病治疗的注意事项
1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
栖息在水中的观赏鱼类,当对其投药治疗时,其治疗方法的选择,可根据病原体种类、病原体数量、机体状况、药物的理化性质、鱼池的条件、饲养密度、水体环境、病情轻重和鱼体大小而定。如细菌性鱼病病变部位多在鳃或体表,通常用药浴或涂抹效果较好;而病变部位在消化道或体内的则用口服或注射法效果较好;对水溶性药物一般用口服法或药浴法投药,而对不溶的药物只能口服而不能用药浴法;对于病程较轻的疾病,遍洒或口服方法即可达到药物的治疗效果;而病程较重的疾病,则要采用浸浴的方式单独处理,有的时候为了更快地发挥药效,需采取注射、涂抹或口灌的方法。
2对症下药
在治疗观赏鱼病时,首先要对病鱼作出正确诊断,针对观赏鱼所患的疾病,确定使用药物及施药方法、剂量,才能发挥药物的作用,收到药到病除的效果。否则,不但达不到防治效果,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更严重的是可能耽误了病情,致使疾病加剧,造成观赏鱼死亡。在观赏鱼养殖中,往往几种鱼病并发,尤其是部分寄生虫感染后,会继发性传染某些病毒性或细菌性疾病。在这种情况下,应采取“先急后缓、先主后次”的方针,即先确定危害严重的疾病,首先施用药物,当这种疾病好转后,再着手治疗次要疾病。如果治疗没有主次、先后之分,同时施用几种药物,有可能毒害观赏鱼类而造成死亡,尤其是个体较小、对水质比较敏感的热带鱼所受危害更大。另外,几种药物同时使用,相互之间可能发生理化作用,对治疗疾病失去效果。
3了解药物性能
用于治疗观赏鱼病的药物很多有外用消毒药、内服驱虫药、氧化性药物还有部分农药及染料类的药物。各种药物的理化性质不同对鱼病的治疗效果及施用方法也各不相同必须了解和掌握这些药物的基本情况。在治疗观赏鱼病中即使能对症下药用法也比较正确但是如果忽视药物的特性也可能起不到预期的治疗效果。例如漂白粉放置时间过长或保存不当其有效氯的含量会降低甚至失效因此要进行必要的测定后方能使用高锰酸钾是强氧化性药物在强光的照射下3分钟左右即失效因此需避光保存使用时要现配现用硫酸亚铁若变成土黄色或红褐色则会失去效果敌百虫和石灰同时使用时就会产生部分敌敌畏这是一种剧毒物质对观赏鱼类有极强的毒害作用。
4准确计算药量
防治观赏鱼病,首先,必须根据诊断结果,正确地测量养殖水体的面积和水深,计算出水体体积,准确地估算观赏鱼的重量,从而计算出用药量,这样才能既安全,又有效地发挥药物的作用;其次,养殖环境的变化,如水质的好坏等因素,对药物的作用和施药量也有一定的影响。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减少或增加用药量。另外,在遍洒药物时,最好在喂食后下药,同时要将药物完全溶解后施用,以免因饥饿而吞食溶解不完全的药物颗粒,造成观赏鱼类误食后中毒死亡。
5观察疗效、总结经
验在施用药物后要认真观察、记录注意患病观赏鱼的活动情况及死亡情况。在施药的24小时内要随时注意患病观赏鱼的动态若发现不正常情况及时采取适当措施严重时应立即换水抢救。如果一切正常则需观察并记录患病观赏鱼的死亡情况以利分析和总结防治鱼病的经验不断提高防治技术如果在用药后7天内鱼停止死亡则表明药物疗效显著如果死亡数比用药前减少表明有疗效如果死亡数不减或增加表明无效。口服药物饲料仅能治疗或预防病情较轻的观赏鱼对已丧失食欲的观赏鱼则没有效果全池泼洒药物治疗时病情严重的观赏鱼可能在用药后12天内死亡数量明显增加这属正常现象是药物刺激的必然结果。因此不能仅在用药12天后见到观赏鱼还在死亡就判断药物无效而改换其他药物也不能一天施一种药天天换药或者急于求成乱加15倍药量致使观赏鱼病情更加严重损失更大。
6严禁使用违禁药物
根据《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1—2002》规定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或具有“三致”致癌、致畸、致变态毒性的鱼药严禁使用对水域环境有严重破坏而又难修复的鱼药严禁将新近开发的人用新药作为鱼药主要或次要成分。但很多观赏鱼饲养者以为违禁鱼药的毒性残留只涉及食用鱼其实这是一种肤浅、片面、错误的认识因为观赏鱼用药尽管不直接加入人类食物链但却和环境息息相关对人类健康的损害不容忽视。其危害如下所示
观赏鱼疾病
因此,如果观赏鱼养殖场或饲养者不严格按照规范用药,对周边环境及人类健康的不良影响显而易见。选用鱼药时应严格遵守国家和相关部门的有关规定,以不危害人类健康和破坏水域生态环境为基础,尽可能选用“三效”(高效、速效、长效)、“三小”(毒性小、副作用小、用量小)的鱼药。现在绝大多数食用鱼养殖者已不再使用高毒、高残留的违禁药物,同样,用于观赏鱼的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的药物也应该尽快退出观赏鱼药物市场,这将有利于观赏鱼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第三章 观赏鱼病毒性疾病
一、概述
病毒是一类结构简单只含一种核酸脱氧核糖核酸DNA或核糖核酸RNA对抗生素不敏感营严格寄生生活的最微小生物。其大小与蛋白质分子接近通常为10450纳米。只有用万倍以上的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由病毒引起的疾病称为病毒性疾病。由病毒引起的观赏鱼病称为病毒性观赏鱼病。由于鱼类病毒病的治疗相对比较困难因此在观赏鱼类的养殖中更多的防治方法是改善养殖环境条件采取生态、免疫和药物等有效的预防方法增强鱼体自身的抗病力和切断传染源。生病后将病鱼及时隔离饲养阻止疾病蔓延防止传给健康鱼。从治疗的角度看主要是在掌握了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以后在病毒生活史中的某个薄弱环节使用有效药物抑制病毒生长乃至将其杀死使病毒的生活无法延续下去鱼病则不能发生达到治疗目的。
目前我国观赏鱼养殖中常见的病毒病主要有:出血病、鱼传染性胰腺坏死病、鱼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鱼痘疮病、鲤春病、斑点叉尾疱疹病毒病、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等。
二、痘疮病
[病原]
疱疹病毒HerpesvirusSano等1985建议定名为鲤疱疹病毒H.cyprini。病毒颗粒近球形20面体在胖头鱼肌细胞内包裹的病毒大小为190±27纳米核心113±9纳米为有囊膜的DNA病毒对乙醚、酸、碱、热不稳定复制被碘代脱氧尿嘧啶核苷抑制。能在鲤上皮细胞、MCT、鲤上皮瘤细胞等上增殖也可在鲤科鱼类的皮肤上皮细胞初代上生长复制适宜温度为1520℃不产生合胞体被感染细胞显示染色质边缘化核内形成包涵体约5天开始出现CPE病灶空泡化核固缩并缓慢脱落。
[主要症状和病理变化]
发病初期病鱼的皮肤表面出现许多白色小斑点覆盖着两层白色黏液随着病情的发展这些白色斑点的数目逐渐增多区域扩大患病部位的表皮逐渐增厚、增大有时厚度可达15毫米严重时可融合成一片形成表皮“增生物”。增生物表面原本光滑后来变得有些粗糙玻璃样或蜡样有时不透明颜色为浅乳白色、奶油色以至褐色决定于病灶部位的色素在有血管分布处则呈桃红色。增生物为上皮细胞及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的乳头状小突起分层混乱常见有丝分裂尤其在表层有些上皮细胞的核内有包涵体染色质边缘化增生物不侵入表基也不转移。这些增生物增长到一定程度后自行脱落于水中败坏水质脱落部位又会重新长出新的增生物。当“增生物”数量不多时对病鱼无多大危害如蔓延到鱼体的大部分就严重影响鱼的正常生长使鱼消瘦并影响亲鱼的性腺发育。
[诊断要点]
1.现场诊断
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
2.实验室诊断
1进一步诊断须进行增生物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增生表皮可见增生物为上皮细胞及结缔组织异常增生有些上皮细胞的核内有包涵体可作出进一步诊断。
2将病灶组织进行超薄切片用透射电镜观察病毒颗粒可作出诊断。
3进行病毒分离培养鉴定。
4可用PCR技术检验新鲜或冰冻的鳃组织、肾或脾。以垂死及刚死鱼的样本为佳。此外病理组织结合现场杂交种亦可用。
[防治措施]
1.预防措施
1严格执行检疫制度不从疫区购进鱼种。
2加强饲养管理进行综合预防将鱼养得健壮。
3在发病季节每月全池泼12次三氯异氰脲酸每立方米水体泼0.1毫升。
2.治疗方法
发现患病,应及早治疗,采取外泼与内服相结合的方法。
1如水质恶劣应先大量换水或泼水质、底质改良剂后再全池泼洒三氯异氰脲酸每立方米水体泼0.2毫升一个疗程泼消毒药24次每次间隔12天根据病情轻重决定泼药的次数及每次间隔的时间同时在100千克饲料中加三氯异氰脲酸0.51毫升拌匀后制成水中稳定性好的颗粒药饲投喂连喂510天。
2用每立方米水体加10克红霉素浸泡5060分钟对预防和早期治疗有一定的效果用每立方米水体加0.41克红霉素全池泼洒。10天后再泼洒一次有一定疗效。
暂无标题
另外,将病鱼放到含氧量高的清水或流水中饲养一段时间,体表的“增生物”会逐渐脱落转愈;流行地区改养对此病不敏感的鱼类;升高水温及适当稀养也有预防效果。
3.特别护理
1强化秋季培育工作使锦鲤、红鲤、金鱼在越冬前有一定肥满度增强抗低温和抗病力。
2经常投喂水蚤、水蚯蚓、摇蚊虫等动物性鲜活食料加强营养增强对痘疮病的抗病力。
[诊疗注意事项]
药物使用红霉素特点在于容易出现抗药性一般用药3天后基本就会失效约两个月以后才可再用。
三、病毒性出血病
1潜伏期
从病毒侵入鱼体到出现症状以前的一段时间叫潜伏期。在此期间内,鱼的外表无任何症状,活动与摄食均正常。潜伏期的长短与水温、病毒的毒力和侵入鱼体的数量、鱼体的抵抗力、水环境等有密切关系。如水温高(在该病的流行温度范围内)、病毒的毒力强,侵入鱼体的病毒数量多,鱼体的抵抗力低,水环境差,潜伏期就短;反之,则潜伏期长。检疫隔离期的长短是根据潜伏期的长短而定的。
2前驱期
本期时间很短,特征为病鱼已开始出现症状,但不够明显,出现的症状也还不是这种病所特有的。此时病鱼的体色发暗变黑,离群独游,摄食减少或停止。
3充分发展期
[病原]
水生呼肠孤病毒直径6570纳米含11个片段的双股RNA。病毒对氯仿、乙醚等脂溶剂不敏感无囊膜病毒耐酸pH3耐碱pH10耐热。能在草鱼肾细胞株CIK、草鱼吻突细胞株ZC—7901、草鱼吻突成纤维细胞株PSF等中增殖引起细胞病变。病毒复制部位在细胞浆最适温度2035℃不同地区存在不同毒株。
[主要症状和病理变化]
1.红肌肉型
主要症状为肌肉明显出血,全身肌肉呈鲜红色。
2.红鳍红鳃盖型
主要症状为鳍基、鳃盖严重充血,头顶、口腔、眼眶等处有明显出血点。
3.肠炎型
主要症状为肠道严重充血,肠道全部或局部鲜红色,内脏点状出血。
[诊断要点]
1.现场诊断
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
2.实验室诊断
1葡萄球菌A蛋白协同凝集试验
该法快速、特异、设备简单。
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该方法灵敏、准确、特异可用于做早期诊断。该方法的灵敏度至少比不连续对流免疫电泳法DCIE高400倍。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已制成试剂盒可供早期诊断用。
另外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简称点酶法也是一种快速、灵敏准确的方法。该方法操作简便不需要特殊的酶标仪灵敏度高比葡萄球菌A蛋白协同凝集试验的灵敏度高10倍比常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高20倍。在鱼已带毒但尚未显症时即可检出。可用于早期诊断、检疫和病毒疫苗质量检定是适合基层单位的快速、准确和易行的检测方法。
3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
该方法是检测鱼出血病灵敏最小可检测到0.1皮克病毒核酸1皮克1×10-12克、特异、快速而有效的方法更适合于大批样本的检测。该法不仅能够检测发病期具明显症状病鱼体内的病毒而且能够检测发病前期及发病后期外表正常的病毒携带鱼中的病毒可用于鱼出血病的早期诊断。
4免疫过氧化物酶技术
该方法快速、简便灵敏度比较高整个过程只需45小时。其特异性能满足早期检测和诊断的目的。
[防治措施]
1药物防治
①把病鱼放入每立方米水体含1020克的呋喃西林的药液或2%3%的盐水中浸泡1015分钟隔天一次持续1周②用大黄和枫香树叶0.250.5千克研成粉末经煎煮或热开水浸泡后配以饵料制成药物饵料喂饲病鱼连续5天同时在水族箱中连续2天使用浓度为0.6毫克/升的敌菌灵③用醋酸铜、氯化铜、硫酸铜溶液0.7毫克/升或大黄浸提液进行水浴治疗有较好效果④严重者在10千克水中加入100万国际单位的卡那霉素或8万16万国际单位的庆大霉素病鱼水浴静养23小时然后换入新水饲养同时充分照射阳光并降低水温至25℃以下持续10天左右可见疗效⑤云南白药。每100千克鱼用药10克加入20克热开水充分搅拌均匀至不成团状为止再加入淀粉煮成糊状拌青草投喂3天为一个疗程一般5天可愈。用药前停食12天。水族箱水过肥或老化需先换水1/3或施用生石灰使水药物浓度达20毫克/升。
2人工免疫预防
发病季节到来之前人工接种出血病防治灭活疫苗或免疫组织浆疫苗可产生特异性免疫力保护鱼安全度过当年流行季节。①浸浴法将出血病鱼的肝、脾、肾、肠、肌肉等制备的除菌组织浆中加0.1%福尔马林经32℃恒温水浴72小时灭活即为组织疫苗尼龙袋充氧0.5%疫苗液浸浴夏花24小时或每立方米0.5%疫苗液加0.5克的莨菪碱尼龙袋充氧浸浴3小时成活率可达83%92%。②注射法8厘米以上的鱼采用腹腔或背鳍基部注射每尾注射疫苗0.30.5毫升。
[诊疗注意事项]
1.鉴别诊断
1以肠出血为主的出血病和细菌性肠炎病的区别
活检时,前者的肠壁弹性较好,肠腔内黏液较少;病情严重时,肠腔内有大量红细胞及成片脱落的上皮细胞。而后者的肠壁弹性较差,肠腔内黏液较多;病情严重时,肠腔内有大量黏液和坏死脱落的上皮细胞,红细胞较少。
2出血病和细菌性出血病的区别
鱼细菌性出血病:发病后鱼体表充血,肛门红肿,腹部膨大,腹腔内积有大量腹水并有溶血现象。早期肠道内有少量食物,并且有充气的现象,多黏液,病鱼有时伴有眼球突出,鳞片竖起,同时鳃丝末端腐烂。
鱼病毒性出血病:病鱼体表各组织器官或组织出现斑点或块状出血,甚至全身出血,撕开表皮后可见全身肌肉呈现红色。鳃丝出血或苍白色,体腔有时有腹水,肠道内无食物,充血但不糜烂。
2.药物使用
硫酸铜毒性比较大用时注意比例适当庆大霉素的抗菌作用受pH影响较大在碱性环境中抗菌作用增强且不可与两性霉素B、肝素钠、邻氯青霉素等配伍合用卡那霉素毒性较大须慎用不宜与碱性药物配伍以免增强毒性作用。生石灰现配现用晴天用药效果更佳不宜与漂白粉、钙、镁、重金属盐、有机络合物等混用。
四、鲤春病
[病原]
此病是主要由病毒感染而引起的。病毒初步诊断为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VCV属弹状病毒科大小为90180纳米×6090纳米、有囊膜为单股核糖核酸病毒。病毒在氯化铯中的浮力密度为每毫升1.051.20克。在pH3时对乙醚敏感。病毒能在鲤性腺、鳔初代细胞云斑叉尾上皮样细胞株BB鲤上皮瘤细胞EPC鲤上皮细胞FHM、虹鳟性腺细胞株RTG2等鱼类细胞株上增殖并出现细胞病变。其中在鲤上皮细胞株和鲤上皮瘤细胞株上增殖最好。
[主要症状和病理变化]
1急性型
患病初期的病鱼皮肤和内脏有明显的出血性发炎皮肤红肿身体的两侧和腹部由于充血发炎出现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浮肿红斑鳍的基部发炎鳍条间组织破坏形成“蛀鳍”肛门红肿外突全身竖鳞鳃苍白全身浮肿随着病情的发展病鱼行动迟缓离群独游有侧游现象有时静卧水底呼吸困难不食不动最后尾鳍僵化失去游动能力不久死亡。急性型的病鱼一般214天即可死亡。
2慢性型
开始皮肤表层局部发炎出血表皮糜烂脱鳞而后形成溃疡肌肉坏死邻近组织发炎呈现红肿有时局部竖鳞鳍充血有自然痊愈的也有因此而死亡的。慢性型发病过程长可拖至4560天或更长一些时间。死亡之前常伴有全身水肿腹腔积水眼球突出有的出现竖鳞。
鱼感染鲤春病毒后潜伏期是1560天。不仅依赖于水温也依赖鱼体本身的健康状况在实验条件下用浸泡方法感染35克重的鱼体当水温保持在13℃时潜伏期仅7天。感染SVCV后1021天能在肝脏和脾脏中检查到病毒。
温度对检测病毒十分重要。812℃感染90%死亡体内病毒量多抗体滴度低。2022℃感染不死亡体内病毒量少抗体滴度高。
[诊断要点]
1现场诊断
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
2实验室诊断
常规的病毒检测是通过细胞培养分离病毒然后利用中和试验或免疫荧光、免疫过氧化物酶和酶联免疫吸附技术等进行鉴定。虽现在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SVCV逐渐发展起来但应用不多。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通过检测核苷酸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定病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用于口岸检测。Koutna等将RT—PCR和套式PCR相结合能够快速可靠地检测到细胞培养和感染的组织匀浆里的SVCV。目前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是利用逆转录PCR方法检测SVCV国家标准正在编制和审定当中包括了SVCV的逆转录PCR检测法。
[防治措施]
1加强综合预防措施严格执行检疫制度。流行地区改养对该病不敏感的鱼类。严防鱼体受伤受伤鱼不能用作亲鱼更不要将受伤鱼和健康鱼一起混养。
2产卵池要严格清塘消毒挖除污泥。
3对患病鲤鱼每尾体重150400克个体注射土霉素3毫克。
4每千克饵料中加土霉素1.8克做成颗粒饵料每50千克鱼每天投喂颗粒饵料1.5千克连喂8天。
5用每立方米水体加5克的高锰酸钾涂擦患处以加速伤口愈合减少细菌感染。
6或用每立方米水体加0.8克的40%的甲醛整个水族箱泼洒3天后再用每升水体加0.2毫克的此药再泼洒一遍。或用每立方米水体加0.81克的漂白粉整个水族箱泼洒。
7用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的疫苗进行注射、浸浴或口服。
8适时换水、增氧合理使用增氧机。
[诊疗注意事项]
药物使用:改变传统的用药习惯,交替使用各种药物,以防鱼体产生耐药性。福尔马林不能与漂白粉、高锰酸钾、生石灰等混合使用。高锰酸钾是强氧化剂,不稳定,常用于药浴和新鱼检疫,要现配现用。生石灰应现配现用,晴天用药效果更佳,且不宜与漂白粉、钙、镁、重金属盐、有机络合物等混用。
五、传染性胰脏坏死病
[病原]
传染性胰脏坏死病病毒IPNV属双RNA病毒属Birnavirus最明显的特征是胰腺坏死。病毒颗粒呈正20面体无囊膜有92个壳粒直径5075纳米基因组是双股RNA是已知鱼类病毒中最小的RNA病毒。在氯化铯中病毒的浮力密度为每毫升1.33克沉降系数为435S病毒颗粒的分子量为55×106全部衣壳蛋白重量为50.2×106RNA为4.8×106占病毒颗粒重量的8.7%RNA在蔗糖梯度溶液中沉降系数为14S。病毒的结构蛋白按大小可分为三个等级最大一个多肽重105000占整个分子量4%它是连结RNA的多聚酶中等大小多肽重54000占总重62%它是主要的壳粒蛋白抗体由它刺激产生两个内部的小蛋白分别重31000占总重28%和29000占总重6%。现已知IPNV有VR299、Sp、Ab、He株等这些株在血清学上、敏感性上及病原性上都有些不同。
病毒易在虹鳟性腺细胞株RTG—2、大鳞大麻哈鱼胚胎细胞CHSE—214、鲤上皮瘤细胞EPC等鱼细胞株上增殖出现CPE生长温度为427.5℃如在培养时温度慢慢地升高病毒能在30℃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1520℃。病毒在胞浆内合成和成熟并形成包涵体。病毒生长在RTG-2细胞株上24℃时5小时内产生新病毒而15℃时产生新病毒需8小时但此温度产生病毒量更多。病毒引起RTG-2细胞病变26℃时在感染9小时后出现20℃在感染18小时后出现4℃需几天后才出现20℃时23天就可看到空斑核固缩细胞变长相互分离并脱离瓶壁但对病毒抵抗力强的细胞核虽已固缩仍贴在瓶壁上因此空斑大多呈网状特别是空斑的边缘健全和变性的细胞相互混杂。
IPNV对乙醚及氯仿不敏感对甘油也很稳定能保存在50%甘油中数年以上pH的忍耐范围是410较能耐高温在60℃的生理盐水中30分钟才失活在过滤除菌的4℃水体感染力可保持56个月以上在10℃自来水中可保持7个月以上但在未经处理、且有藻类的水中14天后就不能检测到病毒大部分株能耐-20℃以下低温冷冻干燥后保存在4℃至少在4年内不丧失感染力。对酸不敏感pH3中30分钟侵染率为100%对碱敏感pH11时侵染率仅0.01%。氯、福尔马林、碘、臭氧在一定浓度和时间以及pH在一定范围内都具有杀病毒作用。
[主要症状和病理变化]
主要危害鱼苗和幼鱼。分急性型和慢性型。患急性型的病鱼体色无大变化肛门处拖着1条灰白色黏液便病鱼游动失调常突然离群狂游、翻滚、旋转间歇片刻后又重复做以上游动直到死亡从转动到死亡仅需12小时腹部紫红鳍基部有出血点。慢性病鱼体色发黑突眼腹鳍基部充血腹部膨胀有腹水肝、脾水肿并变白胰脏坏死消化道内无食物且充满黄色的黏液胃幽门部出血消化道的黏膜发生变性、坏死、剥离。
[诊断要点]
1.现场诊断
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
2.实验室诊断
1病理学检查
显微镜检查病鱼胰脏的组织切片,可以看到胰脏坏死,胞浆内有包涵体,电镜检查可见六角形病毒颗粒。
2病毒分离
用虹鳟性腺细胞细胞株RTG—2分离病毒15℃培养4天后染色可以看到空斑及细胞病变根据空斑及细胞病变特点可以作进一步诊断。
3免疫学诊断
①中和试验
由于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的血清型很多,作为诊断有必要使用多价抗血清。美国东部鱼病研究所已制成了多价抗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血清。
②补体结合法
采用已知病毒可溶性抗原以测定病鱼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此法的特异性较中和试验低,但由于补体结合抗原出现早、消失快,故可用于早期诊断。
③直接荧光抗体法
能迅速、正确地检出在组织及培养细胞内的病毒。用虹鳟性腺细胞20℃培养34小时就可以检出且血清型不同株间不会引起交叉反应。
④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在发病季节可以在34小时内确诊流行病是否由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引起鱼卵可以在48小时左右确定是否被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污染对外观无症状的病鱼可以在24小时左右检测血中是否有抗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的抗体。该方法具有速度快、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方便、可在野外应用等优点。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鱼病室病毒组已制备出试剂盒可供相关单位使用。
⑤免疫过氧化物酶技术
刘英等1995报道该方法特异性强、快速、简便可作为早期检测和诊断用。
⑥寡核苷酸脱氧核糖核酸探针检测
周建玲等1995报道采用生物素标记寡核苷酸脱氧核糖核酸探针检测有成本低、方法简便、检测速度快检测工作可在10小时内完成、对人体无危害放射性探针检测鱼病毒需2天以上的放射自显影时间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探针不稳定对人体有危害需特殊的实验室条件和污物处理技术等此探针不与同科的病毒发生交叉反应故有较强的种间特异性等优点。该方法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灵敏度较差探针不能鉴别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的不同血清型幸好迄今为止所有血清型的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都是致病的都是检测对象。
[防治措施]
1.预防措施
1加强综合预防措施严格执行检疫制度不将带有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的鱼卵、鱼苗、鱼种及亲鱼运入。国际动物卫生法典对虹鳟鱼类的进出口有所规定要求既无临床症状或病理剖解变化又在12个月内不再发现病情的鱼场才允许其进出口。此外还要求利用细胞培养的方法在鱼池水、出口鱼的鱼卵、精液及体腔内不再检出病毒。
2建立基地培育无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的鱼种严禁混养未经检疫的其他种类的鱼。
3发眼卵用每立方米水体中放1%聚烯吡酮碘聚乙烯吡咯烷酮碘、PVP—1液500毫升药浴15分钟。如水的pH高需加1%聚烯吡酮碘液6001000毫升。经该方法处理后的鱼卵孵出的鱼苗有时仍发生传染性胰脏坏死病可能是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还在卵内或在药液难以到达的卵表面的某些部位。
4用传染性胰脏坏死病灭活疫苗浸浴、口服或注射方法免疫易感鱼类的苗种。
5据报道2500尾体重0.4克的仔鱼投喂6毫克植物血细胞凝集素拌饲分2次投喂间隔15天对预防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有一定效果。
2.治疗方法
1外用药
①全水族箱泼洒三氯异氰脲酸每立方米水体放药0.2毫升。
②全水族箱泼洒二氧化氯每立方米水体放药1克先加柠檬酸活化
③用每立方米水体加0.8克的40%的甲醛整个水族箱泼洒3天后再每升水体加0.2毫克的此药再泼洒一遍。或用每立方米水体加0.81克的漂白粉整个水族箱泼洒。
2内服药
①每吨饲料中加5.56.4克聚烯吡酮碘,拌匀后制成水中稳定性好的颗粒药饲投喂。
②每千克饲料中加大黄、板蓝根等中草药200克拌匀后制成水中稳定性好的颗粒药饲投喂。
3低温饲养
一般在水温10℃以下可减少传染性胰脏坏死病的发生和降低死亡率。因此可将病鱼放在低水温的环境中饲养以控制疾病的发展或在发病季节将易感幼鱼放在低水温中饲养待发病期过后再迁回但这种方法较难推广。
[诊疗注意事项]
药物使用:改变传统的用药习惯,交替使用各种药物,以防鱼体产生耐药性。福尔马林不能与漂白粉、高锰酸钾、生石灰等混合使用。
六、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
[病原]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IHNV属弹状病毒科。弹丸形大小为60100纳米×120300纳米有15纳米厚的囊膜一部分病毒呈小型、球状单股核糖核酸对乙醚、甘油、氯仿、酸、热敏感420℃病毒能在鲤上皮细胞FHM、虹鳟性腺细胞RTG2等鱼类传代细胞中增殖并出现细胞病变CPE最适温度为1318℃。其CPE特征为细胞变圆、收缩形成葡萄串最后细胞崩解、脱落。
[主要症状和病理变化]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在812℃时为流行高峰暴发时首先出现稚鱼和幼鱼的死亡率突然升高。病鱼首先游动缓慢顺流漂起摇晃摆动出现痉挛不久即死。病鱼体色发黑眼球突出肛门处常拖着一条长而较粗的白色或棕褐色的假管形黏液粪便。贫血鳃及内脏颜色变淡肾脏及脾脏的造血组织严重坏死。肝、脾常苍白。口腔、骨骼肌、脂肪组织、腹膜、脑膜、鳔和心包膜常有出血斑点肠出血鱼苗的卵黄囊也会出血因充满浆液而肿大。消化道中缺少食物但胃内充满乳白色液体肠内充盈黄色液体在后肠和脂肪组织中发现淤斑状出血特别是大鱼成鱼一般没有腹水。病后残存的鱼脊柱弯曲。
[诊断要点]
1.现场诊断
根据流行情况及症状作出初步诊断即该病可引起患鱼肛门后面拖的1条黏液便比较粗长、结构粗糙。
2.实验室诊断
1切片观察
对病鱼的肾脏和胃肠道进行石蜡切片观察,如造血器官严重坏死,胃肠固有膜的颗粒细胞发生变性、坏死,可作进一步诊断。
2血涂片检查
在循环血液中出现许多不成熟的红细胞,有些红细胞多形、胞浆中有空泡、巨噬细胞的胞浆中有细胞碎片及空泡。
3进行病毒分离培养
用虹鳟性腺细胞进行病毒分离,观察在虹鳟性腺细胞上的细胞病变特征;细胞变圆、脱落,在空斑的中央通常是空的,边缘细胞相互牵连,堆积成葡萄状,空斑的边缘能部分或全部地看到这种现象。
4动物接种试验
采集病鱼的肝、肾、脾、胰等研磨成悬浊液,接种于健康鱼的腹腔中,进行观察。可见接种鱼不活泼,出现回旋,腹部膨大,眼球突出,体表变黑,鳃贫血苍白。
暂无标题
5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也已在该病中应用。
6可采用细胞中和试验
先用病料在细胞上分离培养制备待检抗原。然后取12稀释的标准抗血清0.5毫升与0.5毫升被检病毒抗原混合15℃感作1小时取0.2毫升接种细胞15℃下培养并设细胞对照和病毒对照。以实验细胞不出现病变为中和试验阳性。
暂无标题
7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IHN一步法RT-PCR检测试剂盒已研制出北京海森通生物科技责任有限公司研制能快速准确地检出待检病毒。
[防治措施]
1.预防措施
1加强综合预防措施严格执行检疫制度防止带病毒鱼卵、鱼苗及亲鱼混入。
2鱼的内脏必须煮熟后才可以作为鱼苗、鱼种的饲料。
3发眼卵用每立方米水体中放1%聚烯吡酮碘PVP-1液500毫升药浴15分钟。如水的pH高需加1%聚烯吡酮碘液6001000毫升。
4鱼卵孵化及苗种培育阶段将水温提高到1720℃可预防此病发生但鱼体内的病毒并未被消灭
5Ffyer等1976年报道用减毒疫苗浸泡48小时或腹腔注射均可使鱼产生抗病力至少可维持110天以上。群体免疫可用真空高渗法。
6据报道用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组织浆灭活疫苗浸泡免疫保护率最高可达75%。
72500尾0.4克重仔鱼投喂6毫克植物血细胞凝集素pHA分2次投喂间隔半个月对预防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有一定效果。
2.治疗方法
1外用药
①全池外泼三氯异氰脲酸每立方米水体中放药0.2毫升。一个疗程泼24次每次间隔12天。
②全池外泼二氧化氯每立方米水体中放药1克在泼洒前先加柠檬酸活化。一个疗程泼24次每次间隔12天。
2内服药
①每千克饲料中加大黄、板蓝根等中草药200克拌匀后制成水中稳定性好的颗粒药饲投喂连喂710天。
②每吨饲料中加10%聚烯吡酮碘液5毫升拌匀后制成水中稳定性好的颗粒药饲投喂连喂710天。
[诊疗注意事项]
诊断样品采集:有临床症状的鱼,取整条幼鱼,或成鱼的肾、脾、脑等。无临床症状的鱼,取肝、脾、脑等。
七、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
[病原]
该病毒属弹状病毒科、狂犬病毒属的埃特韦病毒。枪弹形大小为170180纳米×6070纳米单股核糖核酸有囊膜。病毒能在一些哺乳动物细胞株和两栖动物细胞株上生长但更易在鱼类细胞株上生长如大鳍鳞鳃太阳鱼尾柄成纤维细胞株、大鳞大麻哈鱼发眼卵上皮样细胞株、鲤上皮瘤细胞株、鲤上皮细胞株、狗鱼性腺细胞株和虹鳟性腺细胞株上生长最大滴度可达每毫升107空斑形成单位以上。感染病毒后的虹鳟性腺细胞变圆、核固缩并很快坏死崩解在15℃培养3天就能明显地看到空斑坏死的细胞像分散的颗粒留在空斑内与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不同的是没有抵抗细胞空斑边缘十分清晰。培养液的pH能影响细胞病变。
[主要症状和病理变化]
疾病分急性型、慢性型及神经型。
急性型发病迅速,死亡率很高。病鱼体色发黑,贫血,眼球突出、充血,眼眶周围及口腔出血;鳃的颜色变淡,或花斑状出血;鳍基部及皮肤有时也出血;骨骼肌、脂肪组织、鳔、肠等都出血;肾脏的颜色比正常的更红;肝呈暗红色,点状出血、淤血;脾脏肿大;脾脏及肾脏中有很多游离黑色素。
慢性型病鱼的病程较长死亡率较低。鱼体深黑色眼球显著突出严重贫血鳃苍白甚至水肿鱼体各处很少出血或不出血并常伴有腹水肝脏、肾脏、脾脏的颜色淡。病鱼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及血容比积仅为健康鱼的1/41/3。
神经型病鱼旋转游动,时而沉于池底,时而狂游、跳出水面,或侧游,腹壁收缩,在数日内逐渐死亡。
[诊断要点]
1.现场诊断
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
2.实验室诊断
1采用脱氧核糖核酸探针检测几小时内即可作出诊断。
2单抗点酶法检测每孔灵敏度达660纳克。
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空斑中和试验等都可用于诊断。
4可采用RT-PCR检测鱼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VHS一步法RT-PCR检测试剂盒已问世。
[防治措施]
日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进行预防。
1加强综合预防措施严格执行检疫制度。防止病鱼输入用碘伏水溶液药浴消毒发眼鱼卵浓度为碘伏5毫克/升。
2用每立方米水体加0.8克的40%的甲醛整个水族箱泼洒3天后再用每立方米水体加0.2克的此药再泼洒一遍。或用每立方米水体加0.81克的漂白粉整个水族箱泼洒。
3用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的疫苗进行注射、浸浴或口服。
[诊疗注意事项]
药物使用:福尔马林,有腐蚀性和毒性,可引起鳃组织发炎,降低水体溶氧,见光易分解,不宜与漂白粉、高锰酸钾、甲基蓝等氧化性药物混用。
第四章 观赏鱼细菌性疾病
一、概述
细菌性疾病是一类由细菌感染而引起观赏鱼类发生病理变化和死亡的疾病。细菌bacteria是一类形状细短结构简单多以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的原核生物是在自然界分布最广、个体数量最多的有机体。细菌的个体非常小目前已知最小的细菌只有0.2微米长,因此大多只能在显微镜下看到它们。细菌广泛分布于土壤和水中,或者与其他生物共生。细菌的营养方式有自营及异营,在合适条件下,细菌从外界摄取营养,进行分解代谢,获得原料和能量,同时进行合成代谢,合成菌体所需的成分,使细菌得以生长繁殖。鱼生活在水中,观赏鱼与生活的水体中存在的细菌处于直接接触状态,正常情况下,鱼能抵抗病原的侵袭。水的物理、化学特性经常发生变化,水体环境直接影响鱼体的体表健康和致病菌的致病能力。在水质恶化时,细菌能得到大量繁殖,或者鱼在抵抗力下降或体表受损时,细菌能侵入引起鱼的感染和发病。
鱼类细菌性疾病的最大特征就是病鱼出现程度不同的炎症表现,炎症部位有比较明显的症状特点。鱼的细菌性疾病通常以鱼病病症的显著特点来命名,如赤皮病、疖疮病、白皮病、打印病、白头白嘴病、竖鳞病、烂鳃病、肠炎病等。
鱼类细菌病的诊断包括对患病鱼的症状、组织病理、疾病发生的环境条件,甚至用药情况的综合观察分析后,经过致病菌分离、鉴定和回归感染等方法达到确诊。
细菌性鱼病的致病菌大多为条件性致病菌。对细菌性鱼病的防治也是以采取消除水体中的致病菌,加强饲养管理,增强鱼的抵抗力,防止拉网、捕捉或寄生虫寄生导致鱼体受损等综合措施。
二、烂鳃病
[病原]
国内对鱼类细菌性烂鳃病病原的报道有鱼害黏球菌Myxococcus piscicola、柱状屈挠杆菌Fleibacter columnaris、柱状噬纤维菌Cytophaga columnaris等。目前将黏球菌、柱状屈挠杆菌和柱状噬纤维菌列称为柱状黄杆菌Flavobacterium columnnre。该菌生长最适温度为28℃37℃时仍可生长5℃以下不生长培养基中氯化钠含量超过0.6%时不生长最适pH6.58好气。该菌在0.5%胰蛋白胨培养基上28℃下恒温培养24小时菌落颜色与培养基的颜色接近菌落较小12毫米48小时后菌落颜色加深为浅黄色菌层增厚菌落加大45毫米形成的菌落为假根状中央较厚边缘像树根样向四周扩散。在液体培养基中有团聚的特性振荡培养时试管壁上有一层黏状的菌膜。革兰氏染色阴性滑行运动。镜检菌体两端钝圆、细长、无鞭毛一端固定在鳃组织上另一端左右摆动较易辨认。经透射电镜观察为细长杆状两端钝圆一般稍弯曲有的弯成“U”形菌体大小为0.30.5微米×510微米大多成团存在个别散布或成双无鞭毛。过氧化氢酶反应和细胞色素氧化酶反应呈阳性不发酵和利用葡萄糖、乳糖等糖醇类不分解纤维素、淀粉、几丁质水解明胶、酪蛋白不水解酪氨酸产生硫化氢不产生吲哚。
柱状黄杆菌大量存在于带菌鱼、被菌污染的水及塘泥中。病鱼在水中可不断散布柱状黄杆菌,而柱状黄杆菌在水及塘泥中存活的时间与水温、水质等有关,但至今尚未完全查明。据报道,水的硬度越高,柱状黄杆菌在水中的存活期越长。柱状黄杆菌通过直接接触感染鱼体,尤其鳃受损(如被寄生虫寄生、机械损伤或有害物伤害等)时特别容易感染。
[主要症状和病理变化]
病鱼体色发黑,尤以头部为甚,俗称“乌头瘟”。病鱼游动缓慢,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呼吸困难,食欲减退;病情严重时,离群独游水面,不吃食,对外界刺激失去反应。发病缓慢,病程长者,鱼体消瘦。将病鱼捕起来,可以看见鳃盖内表面的皮肤往往充血发炎,病鱼鳃丝呈粉红或苍白,继而组织破坏,黏液增多,带有污泥,严重时鳃盖骨的内表皮充血,中间部分的表皮亦腐蚀成一个略成圆形的透明区,俗称“开天窗”。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鳃小片坏死脱落,鳃丝末端缺损,呈“扫帚状”,并附有杂物,鳃丝软骨外露;在病变鳃丝的周围常常附着坏死脱落的细胞、黏液、病原菌和水中各种杂物,当这些附着物主要是黏液和病原菌时,则呈淡黄色,鳍的边缘色泽常较淡,呈“镶边状”。由于鳃丝组织被破坏后造成病鱼呼吸困难,常游近水表面呈浮头状,病情严重的病鱼,在换清水后仍有浮头现象。病鱼往往因呼吸受阻,窒息而死,死亡率较高。
[诊断要点]
1.现场诊断
用肉眼观察,可见鱼体发黑、鳃丝肿胀、黏液增多、鳃丝末端腐烂缺损、软骨外露等该病典型症状,结合流行病学可初步作出诊断。
2.实验室诊断
1显微镜检查
取鳃上淡黄色黏液或剪取少量病灶处鳃丝放在载玻片上加上23滴无菌水或自来水盖上盖玻片后放置2030分钟在显微镜下观察能看到鳃丝边缘有长短不等的草丛状菌体群。菌体一端固定在鳃组织上一端似火焰状不停地摆动同时还可看到单个菌体的游动。另外显微镜检查鳃上又无大量寄生虫可基本确诊为患细菌性烂鳃病。
2酶标免疫测定法
据报道用酶标免疫测定法检测柱状黄杆菌不同菌株及患细菌性烂鳃病鳃上的淡黄色黏液原来纤细难辨的柱状黄杆菌均显棕色在光学显微镜下清晰易见而各对照组其他细菌及健康草鱼鳃上的黏液则都呈阴性结果。该方法有较高的特异性而且涂好的片子经自然干燥或微热烘干后用丙酮固定放入干燥器内置冰箱中保存保存时间达5个月其抗原性仍不受影响。
[防治措施]
1.预防措施
1清除塘底过多的淤泥以减少高温季节淤泥耗氧。
2合理放养避免因养殖密度过大造成池塘水质恶化。
3投喂营养均衡的膨化饵料以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因投饵造成的水体污染。
4适量补充维生素以提高鱼体的免疫力和抗病力。
5春季严禁使用未发酵的有机肥高温季节最好不施用有机肥。
6在易发病季节及时投喂防治烂鳃病药物及提高免疫力药物以防止细菌性烂鳃病的发生。
7泼洒枯草芽孢杆菌、光合细菌以促进水体有机物的分解利用减少有害水质的形成。
8及时更换池塘中部分老水以保证水质的肥、活、嫩、爽。
9晴天中午及时开启增氧机以保证整个养殖水体充足的溶氧采取综合措施保持养殖水体较高的溶氧以促进水体微生物将有害的代谢产物NH3、NO-2 、H2S转变成无害的NO-3、SO2-4保持池塘养殖水环境的相对稳定以减少因应激造成的鱼体免疫力下降。
10加强对养殖水体及鱼体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11及时杀灭鳃上的寄生虫。鳃上寄生虫尽管并不很多寄生虫的寄生并不直接引起鱼死亡但寄生虫寄生后损伤鱼的鳃组织这为柱状黄杆菌的侵入打开了方便之门。
2.治疗
1外用药
任选下列一种外泼13次。
①漂白粉含有效氯30%每立方米水体施入11.2克,先将漂白粉溶于水,滤去残渣后再全池均匀遍洒。
②漂粉精含有效氯60%每立方米水体施入0.50.6克。
③二氯异氰脲酸钠含有效氯60%每立方米水体施入0.50.6克。
④三氯异氰脲酸含有效氯85%每立方米水体施入0.40.5克。
⑤用青霉素或庆大霉素溶于池用药量为青霉素80万120万国际单位或庆大霉素16万国际单位溶于50千克水全池泼洒。
⑥每立方米水体0.4克聚维酮碘,于黄昏时全池泼洒消毒。
⑦大黄每立方米水体放2.53.7克先将大黄用20倍重量的0.3%氨水浸泡提效后再连水带渣进行全池均匀遍洒或每立方米水使用1.53克的五倍子煎汁全池泼洒。
2内服药
①每千克饲料中加复方新诺明23克搅拌均匀后制成水中稳定性好的颗粒药饲投喂连喂35天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
②每千克饲料中加磺胺-6-甲氧嘧啶23克拌匀后制成水中稳定性好的颗粒药饲投喂连喂46天第一天用药量加倍。每天投喂1次。
[诊疗注意事项]
1.鉴别诊断
1看病灶部位
细菌性烂鳃病鳃丝腐烂严重时鳃软骨外露并且常带有污泥鳃盖内侧表面充血中央表皮常被腐蚀成一个圆形透明小洞俗称“开天窗”。真菌引起的鳃霉病病鱼鳃部呈苍白色有时有点状充血或出血现象。此病常以暴发性的急剧死亡出现如镜检会发现鳃霉菌丝。由寄生虫引起的鳃病其病原有原生动物、黏孢子虫、指环虫和中华鲺等其中①原生动物它的大量繁殖和骚扰使鱼的鳃部产生大量的黏液严重影响鱼的呼吸因此浮头时间较长严重时体色发黑离群独游漂浮水面②黏孢子虫引起的鳃病一般在鳃的表皮组织里有许多白色的点状或块状包囊肉眼容易看到③指环虫引起的鳃病显著浮肿鳃盖微张开黏液增多鳃丝呈暗灰色④中华鲺引起的鳃病、鳃丝末端肿大发白寄生许多12毫米长白色蝇蛆状小虫故有“鳃蛆病”之称。
2看鳃丝颜色
由细菌性鳃病鳃丝呈黄白色,真菌引起的鳃病鳃丝呈红色,原生动物引起的鳃病鳃丝呈红色,黏孢子虫引起的鳃病鳃丝呈白色,指环虫引起的鳃病鳃丝呈暗灰色,中华鲺引起的鳃病鳃丝发白。
3看病情
由细菌和真菌引起的烂鳃病往往伴有赤皮病、肠炎病,三种病并发,而因寄生虫引发的烂鳃病一般不继发赤皮病和肠炎病。
4看发病时间
鳃病多发生在410月。其中由原生动物引起的鳃病多发生在79月中华鲺引起的鳃病多集中在610月。
5显微镜镜检
若鳃丝腐烂发白带黄色,尖端软骨外露,并沾有污泥或黏液,镜检见有大量细长、滑行的杆菌,酶标免疫测定呈阳性反应,则为细菌性烂鳃病;若鳃片颜色比正常鱼的白,并略带有红色小点,镜检可见病原体的菌丝进入鳃小片组织或血管和软骨中生长,则为鳃霉病;镜检中如寄生虫数量较多,则为寄生虫性烂鳃病。
2.药物使用
1选择正确治疗方案
①细菌和真菌性烂鳃病的防治
漂白粉含氯量28%32%每立方米水体1克全池泼洒重症间隔24小时同样药量再泼洒一次强氯精每立方米水体0.3克全池泼洒,重症可间隔一天以同样药量再泼洒一次。配合内服鱼血散、鱼健康等,制成药饵投喂。
②寄生虫引起的烂鳃病的防治
晶体敌百虫每立方米水体0.5克全池泼洒严重的间隔10天再以同样药量泼洒一次每立方米水体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0.7克全池泼洒强力灭虫精每立方米水体0.2克全池泼洒。
2忌用杀藻类及刺激性强的药物
杀藻类药物易造成缺氧。烂鳃病的治疗应选择刺激性比较小的消毒药。考虑到烂鳃后,刺激性强的消毒药会加重破坏鳃丝的完整性,反而加重病情。因此,建议用聚维酮碘、二氧化氯等温和型消毒剂。
三、赤皮病
[病原]
荧光假单胞菌菌体短杆状大小为0.70.75微米×0.40.45微米两端圆形单个或两个相连有动力极端13根鞭毛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阴性。普通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呈灰白色半透明24小时左右开始产生绿色或黄绿色的色素弥漫于培养基肉汤培养生长丰盛均匀浑浊微有絮状沉淀表面有光滑柔软的层状薄膜一摇即散24小时后培养基表层产生色素明胶穿刺24小时后杯状液化72小时后层面形成液化液化部分现色素马铃薯培养基中等生长、微凸、光滑、湿润菌落呈绿色培养基2天呈绿色。兔血琼脂呈β溶血。
荧光假单胞菌是条件致病菌,只有在鱼体受机械损伤或冻伤、或体表被寄生虫损伤时,才能乘虚而入,引起发病,能引起热带鱼、鲑科鱼类和多种鱼类的败血病和赤皮病。
[主要症状和病理变化]
病鱼行动缓慢,反应迟钝,有气无力地独游于水面。随着病情发展,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分出血发炎,鳞片脱落,尤以鱼体两侧及腹部最为明显。鳍的基部或整个鳍充血、梢端腐烂,常烂去一段,鳍条间的软组织也常被破坏,使鳍条呈扫帚状,称为“蛀鳍”。病鱼行动迟缓,反应迟钝,离群独游,如不及时治疗,会逐渐死亡。在体表病灶处常继发水霉病,也常与烂鳃病或肠炎病并发。
[诊断要点]
根据外表症状即可诊断。本病病原菌不能侵入健康鱼的皮肤,因此,病鱼有受伤史,这点对诊断有重要意义。因放养、捕捞、体表寄生大量寄生虫等原因造成鱼体受伤后,给病原菌造成可乘之机是发病的基础。同理,冬季由于冻伤也容易发生赤皮病。确诊需分离、鉴定病原菌。
[防治措施]
1.预防措施
1鱼体放养前用生石灰彻底清塘。
2选择优质健壮鱼种鱼种下塘前用每立方米水体放1520克高锰酸钾水溶液药浴1530分钟鱼种春放尽量改为冬放。
3加强饲养管理保持优良水质在鱼种捕捞、运输、装卸过程中尽量避免鱼体受伤在北方越冬池应加深水深以防鱼体冻伤投喂优质颗粒饲料增强鱼体抵抗力。
4发病季节每隔1520天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预防病害发生。
5发现鱼体表有寄生虫寄生需及时将寄生虫杀灭。
6发现鱼体受伤后应立即全池遍洒12次消毒药。
2.治疗
疾病早期全池泼消毒药13次即可治愈疾病严重时则需同时内服药饲药饲的种类及投喂次数均同细菌性烂鳃病。
1当繁殖用亲鱼患赤皮病严重时已停止摄食应进行肌肉注射硫酸链霉素每千克体重每次注射20毫克如在3天内尚未治愈可以再注射1次。
2氯代异氰尿酸复合剂泼洒浓度为每立方米水体0.30.4克连泼2天隔天再泼1次。如果网箱养殖发生此病将鱼虾安制成药饵饲喂每100千克鱼每天用药1520克预防时每10天喂药饵1次治疗时则连喂45天。另外网箱养殖也可挂药袋每天用药50克装入扎有小眼的塑料袋内沉于网箱中央水下0.5米处预防每10天挂袋1次治疗则需连挂45次。
3内服药常用土霉素、磺胺嘧啶或磺胺噻唑药饵。磺胺嘧啶或磺胺噻唑按每100千克鱼第一天用药10克第26天用药5克制成药饵连用6天。土霉素药饵按每千克鱼重用药0.35克制成药饵或拌入饵料中分6天投喂其中第一天用药量应加倍。
4每立方米水体用二氯异氰脲酸钠0.3克或双链季铵盐0.20.5毫升对水全池泼洒以巩固治疗。
[诊疗注意事项]
赤皮病为条件致病菌,只有鱼体皮肤受损伤后,荧光假单胞菌才能侵入鱼体,引起本病的发生。因此,本病的预防主要通过防止鱼体的皮肤受损伤和杀灭环境中的病原体。由于本病发生于鱼体皮肤受损时,且发病后抵抗力下降,很易继发水霉病,也常与烂鳃病或肠炎病并发,因此,在诊断时需要仔细鉴别,治疗时要注意防止继发感染或对并发感染疫病同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注意与疖疮病相区别。疖疮病的初期体表也充血发炎,鳞片脱落,但局限在小范围内,且红肿部位高出体表。
四、白头白嘴病
[病原]
由黏球菌侵入鱼体而产生。菌体细长大小为59微米×0.8微米。菌落淡黄色,边缘根状。
[主要症状和病理变化]
鱼种染病后,离群独游,且体色变黑,反应极为迟钝。病鱼从吻端至眼球处的一段皮肤色素消褪,失去光泽变成乳白色,由于大量黏球菌的存在,使口周围的皮肤糜烂,有白色絮状物黏附其上。隔水观看,可见“白头白嘴”症状,但将病鱼捞出水面观察,往往症状不明显。个别病鱼的颅顶和眼眶周围有充血现象,呈现“红头白嘴’症状。病鱼反应迟钝,有气无力地漂游在下风近岸水表层,头部露出水面,停留不动,体质逐渐瘦弱。病鱼唇似肿胀,口张闭失灵而造成呼吸困难,不久即死去。
[诊断要点]
1.现场诊断
本病可以根据流行特点和特征症状进行诊断。本病只感染鱼苗和夏花鱼种。病鱼有气无力地浮游在下风近岸水面,对人、声反应迟钝,可见明显的白头白嘴症状,若把病鱼拿出水面,白头白嘴症状又不甚明显。
2.实验室诊断
确诊可通过镜检进行。通常刮下病鱼病灶周围的皮肤放在载玻片上加23滴清洁水压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除看到大量的离散崩溃的细胞、黏液、红细胞外还有群集成堆、左右摆动和少数滑行的细菌。
[防治措施]
1.预防措施
1 鱼苗放养的密度要合理,养殖期间鱼种、鱼苗要适时分塘。
2 加强饲养管理,保证鱼苗有充足的适口饲料。
3 保持水质清洁,不施未发酵的粪肥,特别是牛粪要发酵后使用。
4 捕捞、搬运时要细心操作,尽量不伤及鱼体。如万一鱼体受伤,应及时全池泼一次消毒药。
5 鱼在下塘前鱼苗下池前按每立方米水体20克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或用2%浓度的食盐水溶液浸洗鱼苗515分钟。
6 发现鱼体表有寄生虫寄生,应及时杀灭。
2.治疗
1 发病初期可按每立方米水体1克漂白粉全池泼洒连用2天亦可用优氯净按每立方米水体0.3克全池泼洒。
2 二溴海因全池泼洒用量每立方米水体0.20.3克。
3 按每立方米水体24克五倍子或每立方米2.53.7克大黄,全池泼洒。
4 用五爪金龙乌蔹莓硼砂合剂。五爪金龙鲜草捣烂拌入硼砂溶液混合均匀后全池泼洒每立方米水体五爪金龙为57克每立方米水体硼砂为1.21.5克每天1次连用3天病情严重时连用5天。
5 盐酸金霉素药饵。每100千克鱼用药25克连用24天。
[诊疗注意事项]
1.鉴别诊断
本病的诊断抓住三点一是病鱼在水里显白头白嘴症状比出水面明显。病鱼有气无力地浮游在下风近岸水面处对人、声音反应迟钝可见明显的白头白嘴症状若把病鱼拿出水面白头白嘴症状又不甚明显。二是有似黏细菌的病原菌通常只感染鱼苗和夏花鱼种。刮下病鱼病灶周围的皮肤放在载玻片上加23滴清洁水压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可看到细菌。三是注意与车轮虫病和钩介幼虫病的区别。从病鱼的外表来看这两种病与白头白嘴病有一定程度的相似但病原体不同危害程度的差别也很大。车轮虫和钩介幼虫病来势不如白头白嘴病凶猛死亡率也没有这么高。镜检白头白嘴病患处黏液有大量滑行杆菌若见大量车轮虫或钩介幼虫则为寄生虫病。
目前只有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诊断。在诊断时必须注意与大量车轮虫寄生引起鱼苗及夏花的“白头白嘴”症状相区别。区别的方法是在载玻片上加1滴清水然后刮取病灶处的黏液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检查如看到有大量集群成堆、左右摇摆的细长细菌则可诊断为患白头白嘴病如有大量车轮虫等原生动物寄生则为患车轮虫等原生动物病。
2.药物使用
鱼种在患白头白嘴病的同时有时可能与车轮虫病并发如属此种情况可按每立方米水体用0.7克硫酸铜和2克食盐全池泼洒或每立方米水体用1.52克福美砷遍洒全池。但施用福美砷时应注意曾施用过硫酸铜的鱼池20天内不得施用福美砷。另外施药时最好鱼种饱食泼洒以免鱼误食引起死亡事故。
五、竖鳞病
[病原]
病原体初步认为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 caviae短杆状大小为0.60.65微米×0.30.4微米,单个排列,极生单鞭毛,有运动力,无芽孢。菌落圆形,边缘整齐,半透明、略黄而稍灰白。豚鼠气单胞菌既能在高温时导致出血性败血症,又能在低温时导致竖鳞病。当水质污浊、鱼体机械损伤、冻伤及鱼体抗病力弱时经皮肤感染。
[主要症状和病理变化]
发病早期鱼体发黑。体表粗糙,鱼体前部鳞片竖立,鳞囊内积有半透明液体。病鱼离群独游,游动缓慢,严重时呼吸困难,对外界刺激失去反应、浮于水面,严重时全身鳞片竖起,鳞囊内积有血性渗出液,用手指轻压鳞片,渗出液就从鳞片下喷出,鳞片也随之脱落;有时伴有鳍基充血,鳍膜间有半透明液体,顺着与鳍条平行的方向稍用力摸,液体即喷射而出。眼球突出,腹部膨大,腹腔内积有大量腹水。病鱼贫血,鳃、肝、脾、肾的颜色均变淡。鳃盖内表皮充血。该病较为直观,鳞片小的病鱼鱼体似锉,鳞片大的病鱼鱼体好似松球。随着病情的发展,病鱼呼吸困难、贫血,身体失去平衡,或倒转或腹部向上,游动迟缓、无力,持续二三天后死亡。
[诊断要点]
依据典型症状,如鳞片竖立,眼球突出,腹部膨大、腹水,鳞囊内有液体,轻压鳞片可喷射出渗出液,可作出初步判断。镜检鳞囊内的渗出液,见有大量革兰氏染色阴性短杆菌即可作出进一步诊断。
[防治措施]
1.预防措施
强化秋季培育增强鱼体质每10千克鱼体重按每天0.30.6克维生素E拌入人工饲料中长期服用可有效预防本病。竖鳞病是因鱼体表受伤感染引起的故在捕捞、运输、过数和放养等生产操作过程中要细心避免鱼体受伤放养的需用4%的食盐水浸浴鱼体510分钟。越冬鱼塘水体要深以防止鱼体皮肤冻伤。鱼池要彻底清池并使用生石灰等消毒。
2.治疗
1用每升水体中含2克食盐和3克小苏打的混合液浸洗病鱼1015分钟。
2内服氟哌酸每10千克鱼体重每天用药粉0.81.0克每天一次连服6天药粉拌入人工饲料中投喂。
3亲鱼患病可注射硫酸链霉素每千克体重1520毫克轻轻压破鳞囊的水肿泡勿使鳞片脱落用10%温盐水擦洗,再涂以碘酊,肌肉注射硫酸链霉素,有明显效果。
4盐酸土霉素 预防每100千克鱼体重用药0.51克制成药饵每天饲喂1次连用3天治疗每100千克鱼体重用药25克制成药饵每天投喂1次连用37天。
5每100千克饲料中添加氟苯尼考200克每天投喂一次连喂35天。
[诊疗注意事项]
鉴别诊断:竖鳞病与鱼波豆虫病都有鳞片竖立之症状,需用显微镜检查鳞囊液方可区别。镜检观察,前者有大量短杆菌,而后者有大量鱼波豆虫。
暂无标题
另外,金鱼的竖鳞病要注意与正常珍珠鳞区别。珍珠鳞金鱼的鳞片上有石灰质沉着,有光泽,给人以美的感觉。患竖鳞病的病鱼鳞片无光泽,病鱼通常沉在水底或身体失去平衡。
六、烂尾病
[病原]
不同资料报道的不同鱼种烂尾病的病原有差异。卢全章等1985报道引起鳗鲡烂尾病的病原体是嗜水气单胞菌徐伯亥等1986报道草鱼烂尾病的病原菌是温和气单胞菌张永嘉等1993报道引起紫红笛鲷烂尾病的病原菌是海水屈挠杆菌刘秀珍等1993报道引起尼罗罗非鱼烂尾病的病原菌是嗜水气单胞菌无气亚种林学明2004报道引起金鱼烂尾病的病原菌是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这些病菌均为条件致病菌广泛存在于水体中当水质恶化气候变化鱼鳞脱落皮肤损伤营养不良鱼体抗病力降低或发生寄生虫病时容易被感染。
[主要症状和病理变化]
此病多发生在尾鳍较薄的观赏鱼品种,尤以珍珠鱼较常见。病症最初不明显,不易发觉。浮头时,仔细观察,可见病鱼尾柄部位有斑点状白点。随着病情的发展,继而吃食减退,鳍条充血,尾柄部鳞片脱落、发炎、充血、肌肉坏死腐烂等症状,尾鳍及尾柄处充血、发炎,鳍条末端乳白色、蛀蚀,有的鳍条软骨间的结缔组织裂开、呈破扫帚状,严重时尾鳍可烂掉、尾柄肌肉溃烂、骨骼外露。由于腐烂而造成鳍条残缺不全,鱼体常失去平衡,离群独游,时浮时沉,头下斜,尾鳍斜露水面。
[诊断要点]
根据病鱼鳍条充血、鳍间组织破坏、鳍条散开、鳍条末梢蛀蚀,严重时尾柄肌肉溃烂,甚至整个尾部烂掉等特征症状可初诊。尾鳍充血,刮取尾部体表黏液涂片染色镜下观察,可见大量杆状细菌或短杆菌可确诊。
[防治措施]
1.预防措施
1养殖过程中始终要保持良好的水环境尤其是地面水泥池养殖其自身净化能力差更要经常注意水体消毒以免水体中温和气单胞菌过多繁殖。
2夏季应提高水体透明度适当遮阳防止烫尾。
3凡涉及鱼体的所有操作都要小心谨慎避免伤及鱼体和鱼黏膜。
4及时驱除寄生虫以免寄生虫叮咬伤及鱼体。
5鱼种分池放养时用每升水体中含4克食盐的水溶液浸浴病鱼510分钟。
2.治疗
1患病亲鱼每尾注射青霉素8万国际单位每瓶用1.52.0毫升生理盐水稀释或头孢拉定0.5克,于胸(腹)鳍注射。
2强氯精全池泼洒治疗浓度为每立方米水体0.40.5克。同时用此药制成药饵投喂每100千克鱼体重用药60克每天投喂1次连用3天。
暂无标题
如果尾鳍部分烂掉、残缺不全时应用剪刀剪去使鳍条平整然后用上述药物处理。通常经过1015天裂开的鳍条能够愈合剪去的也能再生但再生鳍条与旧鳍条会留下一条痕迹。
[诊疗注意事项]
1.鉴别诊断
注意与赤皮病进行区别。蛀鳍烂尾病病鱼表现为鳍条充血,鳍间组织破坏,鳍条散开,鳍条末梢蛀蚀,严重时尾柄肌肉溃烂,甚至整个尾部烂掉,故此病称烂尾病。另一种蛀鳍是由荧光假单胞菌引起,病鱼鳍末梢腐烂,鳍条间的软组织破坏,使鳍条显扫帚状,病鱼同时伴有体表发炎,鳞片脱落,此病又叫赤皮病。
2.药物使用
发生本病时采取注射敏感抗生素药物是治好患病鱼的关键。另外本病极易与真菌性疾病及其他细菌性疾病并发故要注意鉴别并采取针对性控制措施。无论采取任何治疗方案在处理前都应彻底排污使池水清洁处理后应及时使用光合细菌和水体改良剂或活力菌对池水进行处理这样才有可能避免烂尾病治好后几天内复发现象发生。同时施药过程中应根据水温、pH、病鱼规格大小、体质状况等决定用药浓度和时间并注意经常观察病鱼的活动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七、打印病
[病原]
本病病原为点状产气单胞菌的斑点亚种Aeromonas punctataZimmermannsub. punctata 1974。细菌形态呈短杆状0.60.7微米×0.71.7微米极端单鞭毛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阴性。R-S培养基培养1418小时菌落呈黄色在普通肉汤和琼脂平板上均能生长。发酵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甘露醇、蔗糖、半乳糖、糊精、丙三醇、甘露糖产酸、产气不发酵木糖、肌醇、山梨醇、卫矛醇。菌体繁殖的适宜温度为28℃左右pH311中均能生长。本病原是条件性致病菌鱼只有鳞片脱离损伤皮肤的情况下才能得病。
[主要症状和病理变化]
发病鱼的病灶主要发生在背鳍和腹鳍以后的躯干部分,其次是腹部两侧或近肛门两侧,少数发生在鱼体前部。发病初期,患处皮肤、肌肉发炎,接着开始腐烂,中间部分鳞片脱落,病灶部位与周围组织界限明显。腐烂表皮崩解脱落,露出真皮,出现红斑,病灶呈不规则圆形、卵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充血,好像在鱼体表皮上盖了一个红色印章,故俗称“打印病”。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病灶直径及深度均逐渐扩大,形成锅底形小洞,严重时肌肉烂穿,露出骨骼和内脏,病鱼很快死亡。病鱼食欲减退,游动缓慢,身体瘦弱,严重的眼球塌陷,终至衰竭而死。
[诊断要点]
根据本病的流行特点和病鱼在特定部位出现的特殊病灶可以作出初步诊断。确诊可选取病变典型的病死鱼无菌刮取病变部组织涂片镜检同时接种兔鲜血琼脂或普通营养琼脂分别置于室温2326℃和37℃恒温箱中培养进行细菌分离和生化鉴定。
[防治措施]
1.预防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勿使鱼体受伤。
2合理投饲为鱼提供充足的饲料增强其抗病能力。
3保持水质清新洁净经常加注新水定期按每立方米水体1克的漂白粉全缸泼洒消毒水体。
2.治疗
用双氧水擦洗患病鱼伤口除去腐烂的组织然后用高锰酸钾溶液擦洗患处一般每500克水加高锰酸钾1克同时按每立方米水体2.02.5克红霉素的溶液浸浴病鱼1020分钟每天一次连续35天直到病情好转。亦可每尾观赏鱼注射10万国际单位青霉素或盐酸四环素。改善饲养管理对病鱼增加营养增强其抵抗力。
[诊疗注意事项]
药物使用:应用抗菌类药物治疗该病时,应选择对病原菌敏感的药物。但考虑到本病病原地方菌株耐药性方面的差异,在有条件的鱼场应通过对所分离的病原菌株进行药敏测定后选择用药,以确保治疗效果。另外,选用的药物和消毒药应该刺激性和腐蚀性小,避免药物对鱼体伤口造成二次伤害。
八、疖疮病
[病原]
疖疮病的病原是疖疮型点状气单胞菌革兰氏染色阴性小杆菌大小为0.82.1微米×0.351.0微米。无荚膜极端单鞭毛生长适宜水温为2530℃。
[主要症状和病理变化]
此病发病部位不定,但以靠近背部较为常见。患病初期,病鱼在水面上层缓慢游动,不摄食,离群独游,鱼背部皮肤及组织发炎。随着病情发展,鱼体背鳍基部两侧和尾鳍基部有数个小范围的红肿脓疮向外隆起,病灶存在于皮下肌肉内,用手摸有柔软浮肿的感觉。其内部肌肉组织溶解、出血、渗出体液,有大量细菌和血细胞,以后发展形成溃疡口,露出肌肉,严重的露出骨骼。病鱼身体瘦弱,食欲减退,骨瘦如柴,直至衰竭而死。肠道充血发炎,肾脏软化、肿大呈淡红色或暗红色。肝脏褪色,脂肪变性。
[诊断要点]
临床检查发现鱼体躯干一处或多处有红肿、隆起或局部软化,组织坏死等明显病灶,并在病灶中检出革兰氏染色阴性、不运动的短杆菌,可初步诊断为疖疮病。凡在病灶或内脏中分离到细菌,并经细菌形态、染色特性和生化试验,符合疖疮型点状气单胞菌特征的,可确诊为疖疮病。
[防治措施]
1.预防措施
本病重在预防,应尽量避免鱼体受伤,降低放养密度,保持水质清新。
1做好清塘工作按每立方米水体20克生石灰带水清塘。发生过鱼疖疮病的池塘除做好消毒外还必须曝晒1015天。
2减少机械损伤杜绝带病、带伤鱼种或成鱼下塘。
3放养前鱼种或成鱼必须经过消毒后再投放可用每升水体含20毫克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0分钟或用3%5%食盐溶液浸泡1520分钟。
2.治疗
1内服抗生素
每100千克鱼体重用复合维生素12克、诺氟沙星25克混合拌510千克饲料投喂每天2次连用35天或每100千克鱼体重用三黄粉510克、磺胺嘧啶1015克混合拌510千克饲料投喂每天2次连用35天或每100千克鱼体重用大蒜素2030克、磺胺二甲基异唑510克混合拌510千克饲料投喂每天2次连用35天。
2外用消毒
每立方米水体用二氧化氯或二溴海因0.30.5克加水全池泼洒连续35天若病情严重第一天剂量加倍。消毒杀菌药使用一个疗程后隔2天每立方米水体用生石灰1520克化浆全池泼洒或每立方米水体用漂白粉2克加水全池泼洒。水质较肥时每立方米水体用浓缩戊二醛0.02毫升加水全池泼洒连用35天水质较瘦时每立方米水体用强氯精含三氯异氰脲酸40%50%0.30.5克全池泼洒连用35天。
[诊疗注意事项]
鉴别诊断:有些黏孢子虫寄生在肌肉中,也可引起体表隆起,患处的肌肉失去弹性、软化及皮肤充血。区别这两者,必须用显微镜检查病灶中心处的压片,前者可看到大量杆菌无黏孢子虫寄生,后者则相反。
九、溃疡病
[病原]
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为革兰氏染色阴性短杆状大小为0.50.8微米×1.51.8微米。两端钝圆单个或双个相连单鞭毛有运动力。V.P测定和吲哚试验为阳性。利用葡萄糖、麦芽糖、水杨苷、甘露醇产酸产气利用果糖、半乳糖、蔗糖产酸不产气不利用阿拉伯糖、侧金盏花醇、纤维二糖、卫矛醇、赤丝藓醇、肌醇、乳糖、棉籽糖、鼠李糖、山梨醇、木糖在537℃时均能生长在无盐培养基中能生长在6%的盐水不生长。在普通平板上能生长,在兔血平皿上形成β-溶血环。在普通平板上能生长出直径12毫米边缘整齐中央稍隆起表面光滑湿润有光泽的圆形菌落。淡橙黄至灰白色传代后为灰白色。
[主要症状和病理变化]
发病初期病鱼体侧、头部、腹部或尾柄部位出现数目不等的斑状出血血斑周围鳞片松动之后病灶部位鳞片脱落。表皮发炎溃烂周缘充血随着病情发展病灶扩大并向深层溃烂重度病鱼表皮真皮全腐脱露出肌层个别的甚至肌肉腐烂露出骨质。病灶中央红色近缘往往有一条清楚的白色组织线。溃疡面大小形状不一大的达10厘米×3厘米。严重时肌肉溃疡露出骨骼和内脏最后死亡。
[诊断要点]
本病多发于6月上旬至8月中旬大小鱼体均可发病发病期间的水温一般变化在2228℃。水温低于18℃时很少发生。锦鲤和金鱼都可发生。
特征性症状表现为体表有明显的充血溃疡,无特定部位,可遍及全身,鳞片脱落,肌肉外露,呈红色块状病灶。皮肤的坏死溶解逐渐扩大形成溃疡。主要发生于皮肤和肌肉组织。
确诊可从病鱼的肝、脾、肾分离细菌可接种于普通琼脂平板于25℃进行培养。分离的细菌可通过生化试验进行鉴定。
[防治措施]
1.预防措施
1鱼池必须清塘消毒放养密度要适当。
2鱼种放养前用4%的盐水洗浴510分钟。
3坚持经常换水保持水质清新。发病季节每半月泼洒1次生石灰每立方米水体20克左右
4日常管理操作要仔细认真避免鱼体受伤同时做好饵料、工具的消毒工作。
2.治疗
1氟苯尼考作为外用药以每升水体1.8毫克的浓度浸浴鱼体20分钟作为内服药按每100千克鱼用药25克制成药饵连喂6天。
2磺胺甲基异唑每100千克鱼体重用药1020克连喂6天。
3病鱼的溃疡灶可以使用环丙沙星、丁胺卡那及抗溃疡处理剂进行处理。
[诊疗注意事项]
1鉴别诊断
腐皮病(溃疡病)和打印病非常相似,处理方法也类似。区别在于病灶形状不规则,病灶无特定的部位,头部、鳃盖、躯干及鳍条等处均可发生,而且通常有多个,甚至几十个病灶,严重时背鳍脱落。
2药物使用
治疗不复杂的溃疡感染相对容易,可使用专门配制的含有喹酸的饵料,或者使用新型专用的抗溃疡处理剂。治疗可能受到原生动物或者皮肤吸虫造成的第二次感染的影响,第二次感染也应该治疗。食盐是有用的辅助处理剂。所有的设备都应该彻底消毒,保证绝对的干净。
十、红嘴病
[病原]
鲁克氏耶尔森菌属于肠细菌科革兰氏染色阴性杆菌大小0.50.8微米×1.3微米具周鞭毛能运动细胞色素氧化酶阴性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三糖铁产生碱性斜面赖氨酸脱羧酶阳性。有六种血清型以第一型分布最广泛。本菌在一般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很容易用TSA平板分离培养2448小时后能产生雪亮的灰白色菌落。
[主要症状和病理变化]
本病病程或长或短。急性病例没有临床症状就表现高死亡率,尤其是幼鱼感染时常无症状死亡。慢性经过病例更常见,病程有几周时间,引起持久的、低水平死亡率,最终导致高损失,慢性感染鱼受到应激时,能导致大规模、急性流行。
发病鱼的典型症状是鱼体颜色灰暗、昏睡、食欲减退、运动失调。腹部水肿,常出现在嘴、鳃盖、鱼鳍基部、肛门部位或体表皮肤各处有出血斑。急性感染后期常由于黏膜下充血,在口腔和鳃部呈现特征性发红而得名。单侧或双侧眼球突出,伴随有眼和虹膜出血,感染眼球通常破裂。耐过鱼失明、离群。剖检特征为深部静脉和毛细血管充血,在肝脏、胰和侧面肌肉组织有点状出血,脾脏肿大、易脆,呈黑色。后段肠管发炎,充满浓稠、淡黄色液体。鱼鳔呈现特征性的弥漫性出血。
[诊断要点]
临床症状很难与其他细菌和病毒感染区分开需要进行实验室诊断。可采集病变组织进行细菌培养分离。鲁克氏耶尔森菌很容易用TSA平板分离培养2448小时后能产生雪亮的灰白色菌落。使用凝聚试验或荧光抗体试验能用于血清型鉴定。
[防治措施]
1.预防措施
1防止病原传入
本病通常是在与发病鱼、带菌鱼和污染的水域接触中感染传播的。使用水源应保证没有野鱼和鸟污染细菌能通过粪便污染水源传入在淤泥中能存活2个月在海水中能存活4个月。在鱼卵液和精液中也存在但在鱼卵中确定不存在。鸟在本病传播上有重要作用因在食鱼鸟肠道中发现本菌。也可通过工具、船只传播。所以对这些外来物具进行消毒是必要的。
2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
所有能引起应激的环境改变均能增加感染的可能性;高温能增加本病的发生;水的重复使用也是一重要因素。因此,通过降低饲养密度、增强水流溶氧和减少应激等措施可减少本病的发生。
3免疫预防
红嘴病是第一个有商业菌苗预防的鱼病。1976年第一个商业化红嘴病疫苗研制成功。可口服或注射注射效果优于口服。通过沐浴方式也能达到相应的免疫效果且具有方便、快速、减少应激的优点。鱼可先在高渗NaCl溶液中浸泡后再浸泡于菌苗中进行免疫。低浓度疫苗稀释11000和长时间暴露6小时能提供最佳免疫保护效果。维生素C和维生素E能提高免疫效果。使用血清或Ⅱ型鲁克氏耶尔森菌菌苗免疫能提供交叉性保护免疫反应。免疫鱼可以因本病引起的损失减少抗生素治疗需要显著提高生长速度。
2.治疗
发生本病后可通过投喂药物进行治疗同时通过改善饲养管理等措施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土霉素、琥乙红霉素、喹诺酮类、氨苯磺胺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土霉素可按每天每千克鱼55毫克用药连续投药10天。
十一、细菌性败血症
[病原]
第五章 观赏鱼真菌性疾病
一、概述
观赏鱼类真菌性疾病是由真菌感染观赏鱼类而引起。真菌为真核生物,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不含叶绿素,无根、茎、叶之分,行无性或有性繁殖,营腐生寄生生活。真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存在于土壤、空气和水中,有些种类寄生在鱼体的伤口和鱼卵上。寄生于观赏鱼鱼体并引起疾病的真菌主要是藻状菌纲的水霉目、霜霉目和牙枝霉目的一些种类,如水霉、绵霉、鳃霉等。该病几乎见于各种观赏鱼类,从鱼卵、鱼苗到成鱼均可发生,不仅可导致商品价值降低,严重时可造成死亡。
二、水霉病
[病原]
寄生在我国观赏鱼体表及鱼卵上的水霉病病原体均隶属于藻状菌纲的水霉目、霜霉目和牙枝菌目的种类其中最为常见的是水霉科中的水霉和绵霉两属。它们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的淡水或半咸水水域及潮湿土壤中于死亡的有机物上腐生为环境中的常在霉菌。菌丝为管形没有横隔的多核体一端似根系样附着于鱼体损伤处分枝多而纤细可深入至损伤、坏死的皮肤及肌肉中具有吸收养料的功能称为内菌丝其他大部分菌丝体伸出鱼体之外称为外菌丝其菌丝粗壮分枝较少菌丝可长达3厘米形成肉眼可见的灰白色棉絮状物。当环境条件不良时外菌丝的尖端膨大成棍棒样其内积聚稠密的原生质并生出横壁与其余部分隔开形成抵抗恶劣环境的后垣孢子。在环境适宜时后垣孢子就萌发成菌丝或形成动孢子囊具繁殖作用。
水霉菌对温度的适应性极广在532℃内都能生长繁殖只是不同种类略有不同而已如水霉、棉霉的繁殖适温为1318℃。因此该病终年均可发生尤其是秋末到早春及阴雨连绵的黄梅季节更为多见。对鱼的种类没有选择性凡是受伤的鱼均可感染而未受伤的鱼则一律不感染在鱼的尸体上水霉繁殖特别迅速。
[主要症状和病理变化]
患病初期,肉眼很难看出病鱼有什么异状,仔细观察则能看到鱼体伤口处组织红肿,皮肤表面附着一层白色黏液。随着菌丝的生长,大量新繁殖出的菌丝呈白色或灰白色,一丛丛似灰白色棉毛状附着伤口处,故称“白毛病”或“生毛”,尤其黑色、红色观赏鱼最为明显,失去应有的体表光泽。病鱼表现焦躁不安,与其他固体物发生剧烈摩擦。随着水霉菌的生长,病鱼患处腐烂加剧,且鱼体负担过重,使其行动迟缓,游泳失常,食欲减退,极度消瘦,以致鱼体失去平衡而死亡。
在观赏鱼孵化过程也常发生该病,可见菌丝附在卵膜上,卵膜外的菌丝丛生在水中,故有“卵丝病”之称,因其菌丝呈放射状,也有人称之为“太阳籽”,并可逐渐覆盖其他鱼卵,严重时发霉的鱼卵会将霉菌传播给附近的健康卵,使胚胎在孵化过程中死亡,大大降低孵化率。
[诊断要点]
1.现场诊断
根据观赏鱼的活动和摄食情况,肉眼仔细观察鱼体或鱼卵上的白毛症状,即可作出初步诊断。
2.实验室检查
可将病变部压片,以显微镜观察,观察到水霉菌的菌丝体及孢子囊等时可确诊,必要时需经培养及鉴定以判别霉菌种类。
[防治措施]
1.预防措施
1加强日常饲养管理。定时、定量投喂及时清理排泄物和加换新水操作过程中尽可能避免鱼体受伤。有条件尽可能将鱼缸放置在通风透气的地方让其多晒太阳以提高鱼体自身抵抗力。同时注意合理的饲养密度以预防本病的发生。
2对刚购回的观赏鱼原暂养水源不要弃去用干净纱布过滤入观赏鱼缸再掺以适量自来水搅拌均匀即可。鱼在入缸前先用2%3%食用盐水溶液浸洗35分钟以防止水霉病发生。
3尽量不要使用受伤的鱼做亲鱼如果亲鱼受伤可在受伤处涂抹1%磺胺类软膏、5%碘酊或1%高锰酸钾水溶液注意涂抹时鱼体的头部应稍高于尾部严重时可腹腔或肌肉注射硫酸链霉素每千克鱼5万10万国际单位。
4根据活鱼卵有抗霉素存在及水霉菌腐生的本质鱼卵阶段用药物预防并不是十分必要主要是加强亲鱼培育选择晴朗天气进行繁殖提高鱼卵受精率创造有利于鱼卵孵化的条件避免卵的死亡。近年来采用的淋水孵化法则可明显减少水霉病的发生。
5五倍子全池泼洒使池水药物浓度达到每立方米水体4克或重铬酸钾全池泼洒使池水药物浓度达到每立方米水体540克但泼洒的鱼缸或鱼池经1周后换去一半池水可使受伤的组织很快愈合有效防止水霉感染。
2.治疗
1全池撒泼食盐和小苏打11合剂使水体成每立方米400500克的浓度。此合剂防霉效果好但用药量较大因此可在鱼池一端用不透水的塑料薄膜暂时拦成一个小池让鱼洗涤34天然后撤去薄膜使其自由散游全池。
2可用每立方米水体2040克亚甲基蓝的溶液每周浸洗病鱼2次每次1个小时每立方米水体用23克亚甲基蓝全池泼洒治疗水霉病隔2天再泼1次有显著效果。
32%5%食盐溶液浸洗34分钟或用0.5%0.6%的食盐溶液,进行较长时间的浸洗。
4对于个体较大的可直接在伤口上涂抹高浓度的龙胆紫或高锰酸钾也可用1%磺胺药物软膏涂抹病灶处12分钟后放入清水中漂洗去多余药物再投入暂养池中34天后再重复用药1次同时配合口服土霉素剂量为80毫克千克5天一个疗程效果更好。
5每千克饲料中加克霉唑0.6克,拌匀后制成水中稳定性好的颗粒药饲投喂,亦有不错的效果。
6病鱼也可进行手术刮除治疗术者须戴上一次性塑料手套一只手将发病鱼轻轻捞起另一只手用圆头镊子迅速而轻巧地将肉眼可见的菌丝体捏刮去再用湿的干净棉纱布轻轻擦拭病灶处然后将其置于2%3%食盐水溶液中浸洗35分钟。水霉菌丝一次手术去除不干净第二三天长出时再重复以上手术23次可将水霉菌完全清除鱼体在恢复期要尽量少喂食少触动多晒太阳。
[诊疗注意事项]
1.鉴别诊断
应注意与纤毛虫病和着毛病相区别。纤毛虫病为棕色或黄绿色绒毛;着毛病是较长的绿色丝状、弯曲且无规律的绒毛;而水霉病则是灰白色棉絮状的菌丝,菌丝的末端有球状孢子或由孢子联成的黑色菌块。
2.药物使用
孔雀石绿为特效药,但属于水产养殖禁用药物,因此在治疗时应禁用。
三、鳃霉病
[病原]
病原为鳃霉主要有血鳃霉和穿移鳃霉可产生无横隔的分枝菌丝和内孢子菌丝菌丝体直径为6.621.6微米孢子直径较小为4.88.4微米平均为6.6微米。孢子能生活在无寄主的水中,可直接侵入鱼体或被鱼摄食,后经肠淋巴管入血循环,最后在鳃血管内萌发,发育为菌丝体,菌丝向内不断伸展经一再分枝,贯穿于组织中,沿鳃丝血管分枝生长或穿入软骨,破坏鳃组织,引起血液循环障碍,造成病灶及形成血栓。
[主要症状和病理变化]
1急性
鳃霉病大多为急性发病后35天开始大量死亡延续510天死亡率在60%以上。
2亚急性
病程较长坏死部分还可再生死亡率为10%40%。
3慢性
症状明显,有时表现鳃的小部分坏死,个别呈苍白色,有些病鱼的鳃瓣末端呈浮肿现象。
[诊断要点]
1.现场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一步作实验室诊断。
2.实验室诊断
剪少许腐烂的鳃丝,加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有分枝状的菌丝存在,即可作出诊断。如有条件可对鱼池水质进行分析,看是否有大量有机质和水质恶化现象。
[防治措施]
1.预防措施
1经常保持水质优良、稳定适时加入新水避免水中有机质过多可减少发病机会。
2加强饲养管理投喂营养全面的优质饲料增强观赏鱼的抵抗力。
2.治疗
1发现鳃霉病的鱼池应迅速注入清水或将病鱼迁移至水质较瘦或流动的活水中可使病情明显减轻但要防止在转移时造成病原体进一步蔓延。
2全池泼洒漂白粉使药液浓度达每立方米水体1克或用硫酸铜全池泼洒使池水药液浓度达到每立方米水体0.78克,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3也可用52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全池泼洒使池水药液浓度达到每立方米水体0.7克。
[诊疗注意事项]
鉴别诊断:注意与细菌性烂鳃病、寄生虫如黏孢子虫、指环虫和中华鳋等引起的鳃病相区别。细菌性烂鳃病表现为鳃丝腐烂,严重时鳃软骨外露,并且常带有污泥,鳃盖内侧表面充血,中央表皮常被腐蚀成一个圆形透明的小洞,俗称“开天窗”;黏孢子虫引起的鳃病一般在鳃的表皮组织里有许多白色的点状或块状胞囊,肉眼容易看到。指环虫引起的鳃病显著浮肿,鳃盖微张开,黏液增多,鳃丝呈暗灰色,镜检可见长形虫体蠕动。中华鳋引起的鳃病,鳃丝末端肿大发白,寄生许多虫体,并挂有蛆状虫体,故有“鳃蛆病”之称。
四、卵甲藻病(打粉病)
[病原]
病原为嗜酸卵甲藻Oodinium acidophilum Nie属胚沟藻目、胚沟藻科、卵甲藻属适于生活在微酸性pH5.26.5水中。成熟个体呈肾脏形宽102155微米长83130微米中部有明显的凹陷没有柄状突起也没有伪足状根丝因而也叫“腰鞭毛虫”。体外有一层透明的玻璃纤维壁体内充满淀粉粒和色素体中央有一大而圆的细胞核嗜酸性卵甲藻以纵分裂法形成裸甲子或叫裸甲藻型动孢子在水中自由活动遇到观赏鱼就附着于鱼体上然后丢掉鞭毛静止下来开始其寄生生活逐步发育为嗜酸卵甲藻。
[主要症状和病理变化]
发病初期,观赏鱼浮于水面,拥挤成团,并在水面形成多个环游的小圈,或在装饰物和植物叶上蹭痒。由于病原体不断刺激鱼体,使其增生大量的黏液细胞,病鱼体表黏液增多,背鳍、尾鳍及体表先后出现白点,逐步扩大至尾柄、身体两侧及头部和鳃上,骤看和小瓜虫病的症状相似,但仔细观察(或用放大镜),可见白点之间有红色血点。病情加重时体表白点扩展连接成片,肉眼看去,好像涂了一层厚薄不平的米粉样,故有“打粉病”之称。此时病鱼行动迟缓,食欲不振,不时呆浮水表或群集成团,“粉块”脱落处,皮肤发炎溃烂,常并发水霉病,最后瘦弱而死。
[诊断要点]
1.现场诊断
根据症状和养殖水体pH可以作出初步诊断。
2.实验室诊断
刮取黏液和白点放在载玻片上,加少量水于显微镜下观察,可以发现大量呈肾形、外有一层透明纤维壁、体内充满淀粉和色素体、中间有一大而圆的核的嗜酸卵甲藻成熟个体,即可确诊。
[防治措施]
1.预防措施
1放养前对养殖水体进行严格消毒可全池泼洒生石灰使成每立方米水体20克待pH8后再投放。
2投喂水蚯蚓等动物性食料时可加喂少量芜萍增强抵抗力。
3发现病鱼及时隔离治疗可转移至微碱性水体pH7.28.0)中饲养,已无法救治的病鱼和死鱼要及时捞出。
2.治疗
1早期发现时可把病鱼养于嫩绿水中按25千克水中投放青霉素80万160万国际单位或庆大霉素16万32万国际单位停食或少食多晒太阳有一定疗效。
2成鱼可用2%3%的食盐水涂洗全身清水洗过后入干净嫩绿水中静养隔天1次数次即可见效。
3水族箱、小缸和小池等小水体可遍洒碳酸氢钠使每立方米水体1025克。
4在卵甲藻病发生时常有车轮虫病并发。可先治愈卵甲藻病再用药来治疗车轮虫病。
[诊疗注意事项]
1.鉴别诊断
注意与小瓜虫病相区别。小瓜虫病在病鱼皮肤、鳍条或鳃瓣上可见布满白色小点状的囊泡,不会连成粉块、无充血现象,在显微镜下观察小瓜虫会动而卵甲藻不会动。
2.药物使用
治疗时不能使用硫酸铜、硫酸亚铁等酸性药物;否则会加重病情。
五、其他藻类疾病的防治
(一)硅藻
[病原]
硅藻Diatom又称糊藻属硅藻门约有300个属11200多种大小3.54毫米一般以直径为2030微米的硅藻最为常见。硅藻是一类具有色素体的单细胞植物常由几个或很多细胞个体连结成丝状体及各式各样的群体。细胞核1个常位于细胞中央营养体无鞭毛精子具鞭毛为茸鞭型。硅藻形态多种多样有圆形、多角形、纺锤形、S形、新月形和弓形等可生长于淡水、海水、潮湿地表、岩石、植物和水箱壁等处并在固体表面滑行。根据硅藻的生活方式可分为底栖性硅藻和浮游性硅藻。在水族箱中常见的为底栖性硅藻如舟形藻Navicuta sp.、阔舟硅藻Navicuta latissima Gregory、月形藻Amphora sp.、卵形藻Cocconeis sp.和东方弯杆藻Achnanthes Orientalis Hustedt等。硅藻以分裂繁殖为主在自然界中硅藻的繁殖很快有些种类每隔4小时左右就能繁殖1倍甚至在几天之内就能生成亿万个后代在条件合适的鱼缸中也有这种情况发生。
[病因]
造成观赏鱼养殖水体硅藻发生的原因主要有①设缸时水族箱底砂未洗净是造成矽藻发生的主因尤其冬天设缸时最容易发生②设缸初期过滤系统尚未健全有益微生物未能正常生长繁殖③水中硝酸盐类过高④水中有机物分解不完全⑤光照因素。光照强度20003000勒克斯最适于底栖性硅藻生长该强度相当于40瓦的日光灯这也正是鱼缸中的正常光照强度因此鱼缸中很容易出现硅藻。通常硅藻在3℃以下就很难繁殖而水草和珊瑚礁生物一般生活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由它带来的硅藻在2427℃最容易繁殖这就是为何夏季水族箱中硅藻容易繁殖的缘由。
[诊断要点]
肉眼观察即可作出判断。
[防治措施]
利用以藻为食的鱼类、螺类或虾类来消灭,这是防除藻类的有效途径。如胡子异型和鞭尾鱼均是吞食硅藻最有效的理想鱼种。
(二)青苔
[危害]
青苔大量繁殖时严重消耗水体中的无机盐类,使池水中正常营养物质代谢遭到破坏,水质变得清瘦,鱼苗种所需浮游生物不能大量繁殖,影响观赏鱼类的摄食和活动,从而影响其生长,降低成活率;同时,大量藻体青苔附着观赏鱼体表,影响其生长和商品价值,当鱼苗或小鱼种钻入青苔后,常常被乱丝缠绕,不能游出而使其死亡;另外,青苔在池中死亡分解,产生硫化氢和羟胺等有毒物质,提高池中氨氮的含量,降低水中溶解氧,从而造成观赏鱼缺氧中毒死亡。
[诊断要点]
春季气温较高时,肉眼观察青苔的形状即可作出诊断。
[防治措施]
1.预防措施
1用生石灰彻底清池可杀灭青苔。清池后使池水保持在1米以上的深度使青苔不能大量繁殖。
2在纳水前对鱼池进行彻底消毒纳水后及时使水体呈现黄绿色透明度控制在2535厘米使饵料生物尽快繁殖起来从而控制青苔生长。
3在水温较低季节放鱼苗时不宜马上栽种水草作遮荫物以防带入青苔。
4及时换水避免水中有机物含量过高。
5投放鱼苗前每立方米水体用75克草木灰覆盖在青苔上使其得不到阳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大量死亡。
2.治疗
1青苔大量繁殖时可在晴天下午捞出池底的青苔然后根据池水的肥瘦施用75150克的有机肥。
2全池按每立方米0.71克的浓度泼洒硫酸铜着重在青苔密布处施药的同时用工具不断搅动青苔可有效将其杀灭。2天后换水以免造成青苔死亡后分解产生其他有害气体恶化水质。
3按每立方米水体用生石膏粉80克分3次在下午喂鱼后均匀全池泼洒投药后注水1020厘米每次间隔34天若青苔严重时用量可增加至100克此法一般不会使水体变瘦也不会造成缺氧因此杀灭效果较为显著。
4在藻体聚集处撒生石灰每平方米100150克通过突然改变局部水体的pH杀灭青苔。
5使用新型水质改良剂—苔藻净上海中鱼科技研究所研制每立方米水体用0.75克,一次即可杀灭。
6若用传统方法如硫酸铜全池泼洒法和草木灰覆盖法效果不理想时可使用漂白粉点杀法即选择无风晴天上午将漂白粉有效氯含量30%)加水稀释,按青泥苔顶部逐堆点浇,如有漏网之“苔”,隔天再补浇一次,利用漂白粉强烈的杀伤力使青泥苔变性发白,最后死亡,效果很好。
[诊疗注意事项]
药物使用使用药物灭藻时应选择连续晴好的天气并在上午进行用药后及时打开增氧机。如水质过清可适量施入一定量的尿素、过磷酸钙催肥。若灭藻的同时每立方米泼洒4.57.5克光合细菌等生物制剂效果更好。
(三)水网藻
[危害]
与青苔相似。
[诊断要点]
肉眼观察水网藻的形状即可作出诊断。
[防治措施]
与青苔相同。
(四)小三毛金藻
[症状与危害]
小三毛金藻可产生鱼毒素、细胞毒素、神经毒素和溶血毒素等多种毒素引起鱼类中毒。发病初期水中毒性较小时观赏鱼多在早上开始表现焦躁不安呼吸频率加快游动急促方向不定不久就趋于平静。反应逐渐迟钝鱼开始向鱼池的浅水角落集中少数鱼静止不动排列无规则受到惊扰即游向深水处不久又返回。鱼体分泌大量黏液胸鳍基部充血明显各鳍基部逐渐都充血鱼体后部颜色变淡反应更为迟钝而平静呼吸频率逐渐减少。随着中毒时间的延长自胸鳍以后的鱼体麻痹、僵直、尾鳍、背鳍、腹鳍都不能摆动只有胸鳍尚能摆动但不能前进触之无反应鳃盖、眼眶周围、下颌、体表充血红斑大小不一有的连成片鱼布满池的四角及浅水处一般头朝岸边排列整齐在水面下静止不动但不浮头受到惊扰也毫无反应这时呼吸极其微弱每分钟22次或更少濒死前出现间歇性的挣扎呼吸不久即失去平衡而死但也有鱼只死亡后仍保持自然状态。
[诊断要点]
1.现场诊断
根据发病时间、流行病学特点及症状可作出初步诊断。
2.实验室诊断
当水中小三毛金藻的密度超过每升3000万个时水呈淡黄褐色能引起观赏鱼死亡故实验室诊断时应使用显微镜计算其数量同时检查病鱼的鳃和内脏器官有无传染病的症状和寄生虫寄生。
[防治措施]
1.预防措施
1冬季和早春保持池水适当的肥度是预防小三毛金藻中毒的最好方法因水质较肥时有益藻类繁殖速度快可有效抑制小三毛金藻的孳生免其危害。
2当水中总氨含量超过0.25克/米3时小三毛金藻便不能在鱼池中成为优势种因此在水体透明度较高时可定期少量多次地向池中施撒铵盐类化肥、尿素、氮水、氮磷复合肥及有机肥使总氨稳定在0.251克/米3水体即可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
2.治疗
当发生小三毛金藻中毒症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治疗:
1对刚出现小三毛金藻中毒症状的观赏鱼可将其转移到水质较肥的鱼池中或注入新水可有效缓解中毒症状。
2按照每立方米0.71克的浓度全池泼洒硫酸铜第二天再全池遍洒0.3%黏土泥浆水利用黏土颗粒的极性吸附毒素可以大大缓解鱼类的中毒症状并在1224小时内使其恢复正常。但硫酸铜仅具有抑制小三毛金藻分泌毒素的机能或是减弱鱼毒素的活性但并不能将其杀灭当药效减弱时在一定条件下又可发病。
3当发现水中的三毛金藻的数量较多时可全池遍洒含氨20%左右的铵盐类药物如硫酸铵、氯化铵、碳酸氢铵每立方米水体20克或每立方米水体12克尿素使水中铵离子达每立方米0.060.1克,可使三毛金藻膨胀解体,直至全部死亡。但对氨敏感的鱼苗、鱼种要慎重使用。
[诊疗注意事项]
鉴别诊断:注意与泛池相区别。小三毛金藻中毒不呈现浮头现象,而是在水面下静止不动,并且水中的溶解氧含量较高,透明度较大,镜检水中有大量的三毛金藻,中毒鱼的鳍基部及鳃盖、眼眶周围充血。
第六章 观赏鱼原虫病
一、概述
1一般夏秋季节易流行
除鱼波豆虫、斜管虫等少数原虫可在较低水温1221℃增殖外多数原虫在夏秋季节随水温升高生长、发育和繁殖加速数量剧增导致鱼类生病。因寄生原虫侵害力具有差异性对鱼类的威胁程度也不同有些原虫虽然经常大量出现但并不对鱼类构成严重病害或死亡如锥体虫、舌杯虫、六鞭毛虫、肠袋虫有些原虫寄生数量不多时不会造成严重疾病流行如颤动隐鞭虫、内变形虫、半眉虫、微孢子虫有些原虫经常大量出现造成鱼类流行病引起鱼类大批死亡如鳃隐鞭虫、鱼波豆虫、小瓜虫、车轮虫、斜管虫、部分孢子虫但是无论何种情况当寄生原虫数量达到或超过其危害阈值时均会构成鱼类病害直至死亡。因此加强鱼病流行期的预防控制病原体数量于危害阈值之下是防治的基本策略之一。
2主要危害鱼苗、鱼种
除了六鞭毛虫、内变形虫、肠袋虫等危害性小的原虫及部分孢子虫外,多数原虫主要危害对象是鱼苗,且大多对鱼类无严格的选择性,可危及各种养殖鱼类。因此,在鱼苗鱼种培育过程中对原虫病的预防有更重要的意义。
3体外性原虫病多见且无明显症状
多数原虫如鞭毛虫、纤毛虫、吸管虫等,往往集聚于鱼鳃、皮肤等体表,刺激鱼体分泌过量黏液、损伤体表组织,并继发性引起细菌性感染,影响鱼类正常地呼吸、生长发育。从鱼病发生的症状来看,除小瓜虫病(具有点囊泡)、多数孢子虫病(具有胞囊)外,多数原虫病无十分明显的症状可供识别。因此,加强日常巡视,及时发现异常,及时诊断。
二、鱼波豆虫病
[病原]
由飘游鱼波豆虫Ichthyobodo necatrix引起的鱼病图6-1。虫体侧面观呈卵形或椭圆形腹面观呈汤匙形。大小为512微米×39微米腹面有1条纵的口沟从口沟端长出2条大致等长的鞭毛有时4根。1个圆形胞核位于虫体中部胞核后有1个伸缩胞。固着于宿主的虫体则呈梨形鞭毛不明显于组织上可上下左右摆动。固定标本为背腹扁平的梨形。生活史中仅有1个宿主无中间宿主直接传播、转移宿主。繁殖为纵二分裂。口丝虫最适流行温度在230℃虫体开始繁殖的水温为1220℃以2425℃、pH4.55.8时最容易大量繁殖。繁殖时以纵二分裂法,不需中间宿主,可直接传染转移宿主;在环境不适合时可形成具有抵抗力的胞囊,附着于鱼体或池底中。
图6-1 波豆虫(右为寄生在鱼体的波豆虫)
[主要症状和病理变化]
感染初期鱼体会发痒,在池底、池壁摩擦鱼体。病鱼皮肤上有一层乳白色或灰蓝色的黏液,使病鱼失去原有的光泽。在鱼体破伤处充血发炎,往往感染细菌或水霉,形成溃疡,使病情更加恶化。当虫体大量侵袭皮肤时,鳃上也出现大量虫体,由于鳃组织被破坏,影响鱼的呼吸,因此病鱼常游近水表呈浮头状。食欲减退,无精打采,缩尾夹鳍,群聚于池底角落,反应迟钝,鱼逐渐失去平衡,横卧于池底,最后衰竭死亡。
鱼波豆虫是侵袭皮肤和鳃的寄生虫,当皮肤上大量寄生时用肉眼仔细观察,可辨认出暗淡的小斑点。皮肤上形成一层蓝灰色黏液,被鱼波豆虫穿透的表皮细胞坏死,细菌和水霉菌容易侵入,引起溃疡。掀开鳃盖可见到鳃丝充血。寄生部位的组织由于虫体的活动引起坏死,脱落,并极易受真菌侵染,脱落的上皮细胞充塞在鳃小片之间或外缘形成浅层,使鳃器官丧失正常的生理功能,导致病鱼呼吸困难,因此最终而致死。
[诊断要点]
1.现场诊断
首先观察鱼儿有无群聚昏睡的情形发生,以及鱼体摩擦物体的现象。有一层乳白色或灰蓝色的黏液,鱼儿有无浮头现象发生。当锦鲤的黑色和赤色部分出现病灶时,较易被发现;但白色部分出现时,就不是容易辨别出来了。
2.实验室诊断
鱼波豆虫是一种显微镜下可见的原生动物鞭毛虫通常有两根鞭毛要清楚地看到它需要用300倍显微镜。取体表黏膜或鳃组织进行制成水封片进行镜检在显微镜下若观察到大量虫体即可确诊。
[防治措施]
1.鱼种过冬前,用下列方法之一浸泡预防
①2%食盐水浸洗515分钟或3%5%浸洗12分钟连续数天。②高锰酸钾按每升20毫克的浓度水温1020℃时浸洗2030分钟水温2025℃时浸洗1520分钟水温25℃以上时浸洗1015分钟。③硫酸铜溶液按每升8毫克的浓度浸洗2030分钟。
2.病鱼池或鱼缸采用如下方法之一处理
①每立方米水体用0.7克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遍洒。②每100升水体中用30万50万国际单位青霉素长期浸泡。③每升50毫克的亚甲基蓝浸洗半小时连续几次。④福尔马林稀释成0.05%浓度浸浴病鱼30分钟。⑤高锰酸钾8克溶于1米3水体中洗浴病鱼60分钟。⑥每100米3水体2.5千克苦楝树枝叶捆成束沤在水中710天更换1次连续34次。
3.家庭养鱼可试用加热疗法进行治疗
鱼波豆虫在25℃时感到不舒服在30℃时死亡。如果有可能在不伤害到鱼的情况下可以把水温升到30℃保持几个小时以除掉寄生虫。
[诊疗注意事项]
鉴别诊断注意与竖鳞病的区别。竖鳞病症状表现与波豆虫病存在差异一般竖鳞病发生早期鱼体发黑病鱼体表粗糙胸腹部或身体前部鳞片向外张开鳞的基部水肿形成竖鳞用手轻压渗出液即从鳞片下溢出鳞片也即脱落后期全身鳞片竖起、体表充血、眼球外突、腹部膨大、肌肉浮肿等腹腔内积有腹水肝、脾、肾等内脏肿大、色浅等。两种病的准确诊断需在显微镜下对病原进行鉴别一般活体鱼波豆虫在显微镜下虫体透明内有细小颗粒侧面成梨形、卵形或椭圆形侧腹面略似汤匙大多数情况以其2根鞭毛插入鱼皮肤和鳃的上皮细胞上虫体作上下、左右摆动。
三、碘泡虫病
[病原]
碘泡虫属于黏孢虫的一种是比较微小的一类寄生虫常见的有鲫碘泡虫Myxobolus carassii、圆形碘泡虫M.ratundus、异形碘泡虫M.dispar、库班碘泡虫M.kubanicum、鲢碘泡虫M.drjagini Achmerov、野鲤碘泡虫M.nbspkoi等。碘泡虫孢子呈卵圆形长10.812.0微米、宽8.49.0微米分极囊和胞质两部分。其中极囊2个长4.24.8微米、宽2.43.2微米,内有一根作螺旋状盘卷着的极丝。鲢碘泡虫的孢子为椭圆形或倒卵形,前宽而后稍狭,嗜碘泡明显。鲮鱼、鲤鱼碘泡虫病多为野鲤碘泡虫和佛山碘泡虫寄生引起的,鲫鱼、黄颡鱼碘泡虫病是由鲫碘泡虫、圆形碘泡虫和歧囊碘泡虫引起的。
关于孢子虫的生活史仍是当前国际上尚未解决的难题。吴宝华等1985认为鲢碘泡虫的生活周期可分为活动取食的营养体时期和不活动的孢子时期。前者的形状有多种变化主要机能是营养、生长发育和繁殖后者的形状结构比较固定主要机能是保护幼胚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和保护变形虫状胚体进入新宿主以保存种族。谢杏人等1993在我国发现鲤血液中1种与黏孢子虫生活史密切相关的生物体称“未明血液生物体Unidentified Blood Organism简称UBO”。活体“UBO”具有波动膜在血液中做无规则的扭动。她认为“UBO”很可能是野鲤碘泡虫的早期发育阶段。当血液中“UBO”大量出现时白细胞明显增加并出现“UBO”被单核细胞大量吞噬和消化现象这提示了利用免疫途径预防黏孢子虫病的可能性。谢氏并提出黏孢子虫生活史模式假说包括①胚胎逸出侵袭期②“UBO”无性增殖期③孢子形成期④孢子休眠期四个阶段。
[主要症状和病理变化]
1疯狂病
由鲢碘泡虫寄生于白鲢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引起。病鱼体色暗淡,极度消瘦,头大尾小,尾上翘;离群独游,急游打转,常跳出水面,复又钻入水中,如此反复多次而终至死亡。有的侧向一边游泳打转,失去平衡感觉和摄食能力而亡。慢性病鱼呈波浪形旋转运动,形似极度疲乏,无力游泳,食欲减退,消瘦。从鱼苗至成鱼均可患此病,死亡率高。
2野鲤碘泡虫病
由野鲤碘泡虫寄生于鲮、鲤、鲫鱼的体表、鳍和鳃等处引起。病鱼苗的体表和鳃瓣上有许多白色点状或块状的胞囊图6-3鱼体消瘦发黑游动无力可引起鱼苗大批死亡。
图6-3 圆形碘泡虫病
3异形碘泡虫病
由异形碘泡虫寄生于鲢、鳙鱼的鳃上引起。病鱼离群独游,消瘦,头大尾小,体表失去光泽,鳃瓣上有很多针尖大小的白色胞囊。
[诊断要点]
1.现场诊断
可根据观赏鱼所在的水体质量、症状表现作初步判定。
2.实验室诊断
1剖检诊断
①对于鲢碘泡虫病,可取病鱼的嗅球或脑颅腔的拟淋巴液,在显微镜下压片观察,可见大量成熟孢子或带单核的营养体;剖检可见肠内空无食物,肠呈透明状,肝脏、脾脏均萎缩,有的腹腔严重积水。②对于疯狂病,小脑迷走神经严重充血。鱼鳔后室常萎缩成颗粒状。迷走神经被大量碘泡虫营养体重重包围。病理切片显示病原体侵袭破坏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的外膜,并从破坏的外膜侵入内部或沿着微血管侵入神经组织破坏神经纤维,引起各种严重病变。
2免疫学诊断
间接红细胞血凝试验结果表明自然感染圆形碘泡虫的鲫鱼血清中存在循环抗体但感染强度与抗体水平不相关以圆形碘泡虫孢子的可溶性蛋白为抗原制备多抗ELISA和IFAT试验表明不同发育时期的圆形碘泡虫存在共同抗原并且具有黏孢子虫属特异性抗原。
[防治措施]
1.预防措施
1彻底清塘消毒发病水体鱼缸、鱼池
2禁止用鱼池水、湖水或水库水来饲养金鱼、锦鲤预防碘泡虫感染。
3加强饲养管理经常喂给水蚤、水蚯蚓、摇蚊幼虫等鲜活动物性食料增强鱼体抗病力。
2.治疗
目前治疗尚无良方,最好办法是销毁严重感染的病鱼,并对水族箱或池塘进行彻底的消毒。
1采用生石灰和石灰氮做器具消毒。同时用每升10毫克的高锰酸钾、2%食盐水或8%硫酸铜溶液对病鱼浸洗1520分钟可一定程度杀死鱼体上的碘泡虫。
2盐酸氯苯胍粉拌饵投喂每千克鱼体重用本品40毫克按5%投饵量计每千克饲料用本品0.8克连用35天苗种减半。
3据姜礼燔报道使用胺硫基烷复合剂治疗鲫碘泡虫病有效率达80%以上。
[诊疗注意事项]
药物使用用盐酸氯苯胍进行治疗时要严格按照推荐剂量使用严禁加量需搅拌均匀连续使用3天以上。
四、隐鞭虫病
[病原]
隐鞭虫为隐鞭虫属Cryptobia Leidy1846本属在我国淡水鱼已有10多种记录如泥鳅隐鞭虫Cryptobia misgurni Chen、鲇隐鞭虫C.asota Chen、鲤隐鞭虫C.cyprini Plehn、黄冈隐鞭虫C.hwangkangensis Chen Hsieh、青鱼隐鞭虫C.mylopharyngodoni Chen Hsieh、黄颡隐鞭虫C.pseudobagri Chang、重庆隐鞭虫C.chongqingensis Zho Ma、鲂隐鞭虫C.megalobrami Chen Hsieh、隐鞭虫C.sarcocheilichthysi Chen Hsieh、鳃隐鞭虫C.branchialis Nie、颤动隐鞭虫C.agitata Chen等。鳃隐鞭虫虫体呈叶状扁平前端较宽后端较狭从前端长出两根不等长鞭毛一根向前叫前鞭毛另一根沿着体表向后组成波动膜伸出体外为后鞭毛。虫体中部有一圆形胞核胞核前有一形状和大小相似的动核。在身体沿膜的基部分布有折光小体。动核细长或稍为弯折。颤动隐鞭虫虫体近三角形前后鞭毛从虫体前端长出波动膜不明显。胞核圆形位于虫体中部稍前动核棍棒状在胞核前面。以纵二分裂法进行无性繁殖。离开宿主后的隐鞭虫可以在水中生活12天这种自由状态下的隐鞭虫有可能从一个寄主转向另一个寄主。寄生在血液中的隐鞭虫需借助水蛭吸血传播。
鳃隐鞭虫对寄主无严格选择性观赏鱼、池塘养殖鱼类均能感染。但能引起鱼生病和造成大量死亡的主要是草鱼苗种尤其在草鱼苗阶段饲养密度大、规格小、体质弱时容易发生此病。每年510月份流行。冬春季节鳃隐鞭虫往往从草鱼鳃丝转移到鲢、鳙鳃耙上寄生但不能使鲢、鳙发病因鲢、鳙鱼有天然免疫力成为“保虫寄主”同时大鱼对此虫也有抵抗力。
[主要症状和病理变化]
隐鞭虫主要危害鱼苗和幼鱼。患鳃隐鞭虫和颤动隐鞭虫病的病鱼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当鳃隐鞭虫大量侵袭鱼鳃时能破坏鳃丝上皮和产生凝血酶使鳃小片血管堵塞黏液增多严重时可出现呼吸困难不摄食直至完全不吃食。病鱼长时间浮头并且离群独游于水面严重时体色变黑不久即死。鳃隐鞭虫病病程短死亡率高。感染鱼消瘦、迟钝、背部皮肤形成色素沉着。病情严重的病鱼呼吸困难发生溶血鳃血管内出现许多溶解的红细胞上皮呼吸细胞发生肿胀、坏死和崩解图6-4
图6-4 病理组织中的隐鞭虫包囊
[诊断要点]
1.现场诊断
鱼隐鞭虫病初期症状不明显,确诊依靠实验室诊断。
2.实验室诊断
检查时在洁净的载玻片上加1滴自来水然后剪取少量鳃丝或刮去体表少量黏液盖上盖玻片轻压后先后用低倍镜检查然后用高倍镜检查。离开组织的虫体在玻璃片上不断地扭动前进波动膜的起伏摆动尤为明显。固着在鳃组织上的虫体不断地摆动寄生多时在高倍显微镜的视野下能发现几十个甚至上百个虫体。即可诊断为此病。发现有大量的隐鞭虫寄生时再结合症状及流行情况即可作出诊断。寄生在血液中的隐鞭虫检查方法同锥体虫病。
[防治措施]
1放养前用硫酸铜溶液洗浴2030分钟药液浓度为每立方米水体8克。
2对入池前发现有隐鞭虫寄生的鱼苗用每立方米8克的硫酸铜水溶液或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水溶液药浴1530分钟或每立方米1520克的高锰酸钾水溶液药浴1530分钟或2%4%的食盐水药浴510分钟。
3当发生隐鞭虫病时用每升0.7克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遍洒。
[诊疗注意事项]
鉴别诊断:实验室诊断要注意与六鞭毛虫的区别。隐鞭虫外形与六鞭毛虫相似,经常被误诊。一般隐鞭虫更像水滴型,有两根鞭毛,呈投射状摆动,六鞭毛虫呈漩涡状运动。
五、球虫病
[病原]
病原是艾美耳球虫科的艾美球虫属Eimeria Schneider1875、文荣球虫属 Wenyonella Hoare1933及巴罗球虫科Barrouxiidae Leger1991的古西球虫Coussia Labbe1896的球虫。文荣球虫卵囊含4个孢子囊每个孢子囊内有4个孢子体。在我国记录的有鲤文荣球虫W. cyprinii Li Nie1种寄生于夏花鲤肠中发现于湖北黄陂其感染率高达90%以上。古西球虫卵囊内有4个孢子囊每个孢子囊内有2个孢子体具纵裂。鲫古西球虫寄生于鲫肝脏分布于湖北黄冈。此虫卵囊球形孢子囊整个轮廓像一圆底玻瓶在“瓶”口处有2个小乳头状突起。孢子体2个豆荚形。本种最大特点在于孢子囊一端有开口。
艾美耳球虫属的主要特征为卵囊内有4个孢子囊每个孢子囊中有2个孢子体图6-5。通常最容易见到的为艾美球虫的卵泡或称卵囊oocyst呈球形或椭圆形外被一层厚的、坚硬的卵囊膜内有4个孢子囊sporocyst。孢子囊呈卵形被有透明的孢子膜膜内包裹着互相颠倒的长形稍弯曲的孢子体或称子孢子sporozoite。每个孢子体有1个核2个孢子体之间尚有一孢子残余体spore residual body。卵囊之内尚有卵囊残余体Oocystic residual body和12个粒状极体polar body。卵囊上有1小孔叫卵孔microphyle卵孔上有1个盖叫做极帽但常不易见到。
图6-5 显微镜下的孢子化鱼艾美耳球虫
艾美球虫的发育只需一个宿主在鱼的肠管、胆管等处上皮细胞内进行包括无性世代和有性世代各世代均包括裂殖生殖、配子生殖与孢子生殖三个阶段。其中裂殖生殖和配子生殖是在体内进行的而孢子生殖是在体外进行的在外界环境中发育所需时间随虫种、温度和湿度而不同。寄生于青鱼肠中的青鱼艾美球虫及住肠艾美球虫的孢子的形成通常在宿主肠中完成陈启鎏1956。卵囊内有2个孢子囊每个孢子囊内有4个孢子体或卵囊内有4个孢子囊每个孢子囊内有24个孢子体。
寄生于我国鱼类的艾美球虫有30种左右。如青鱼艾美球虫、住肠艾美球虫、鳙艾美球虫、中华艾美球虫、鲤艾美球虫、船丁鱼艾美球虫等。艾美球虫主要寄生在鱼的肠道严重时肝、胆囊、肾等也有出现。主要危害1龄以上的青鱼尤以江苏省、浙江省一带饲养青鱼地区流行此病甚广。
[主要症状和病理变化]
球虫少量感染鱼体不显症状一旦严重感染病鱼鳃瓣苍白色腹部肿大体色发黑食欲不振游动缓慢渐渐死亡。剖开病鱼腹部剪开肠道前肠肠壁上有许多白色小结疖肠管特别粗大要比正常的大23倍。严重时肠道溃烂穿孔肠外壁也可形成结疖状病灶。严重感染的青鱼体发黑腹部膨大鳃瓣苍白游动缓慢丧失食欲。解剖病鱼可见肠管变粗肠壁发炎充血形成溃疡甚至穿孔前段肠管的肠壁上有许多白色小结节。
[诊断要点]
1.现场诊断
根据症状和流行情况可作出初步诊断。
2.实验室诊断
主要进行镜检。从病鱼前肠肠壁上刮取少量黏液或白色小结节内容物,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些小结疖,看到艾美球虫的卵囊群体时即可确诊。
[防治措施]
1用生石灰等彻底清塘消毒杀灭池底的孢子可预防球虫病。
2盐酸氯苯胍粉拌饵投喂每千克鱼体重用本品40毫克按5%投饵量计每千克饲料用本品0.8克连用35天苗种减半。
3用硫磺粉拌豆饼喂鱼每50千克鱼用药50克或按干豆粉0.5千克加药20克每天1次连喂4天。
4每100千克鱼每天用2.4克碘或市售2%的碘酊120毫升拌饲料投喂每天1次连喂4天。
六、小瓜虫病
[病原]
病原体属纤毛纲、膜口亚目凹口科、小瓜虫属、多子小瓜虫。这是一类体型比较大的纤毛虫。它的形态在幼虫期和成虫期有很大的差别。多子小瓜虫的形态大小随发育阶段不同而异。成虫卵圆形或球形略呈淡黄色有时因吞食的食物不同而呈暗灰色或青灰色长0.30.8毫米宽0.350.5毫米是大型的原虫全身密布短纤毛靠近前端腹面有一6字形的胞口体中部有一香肠状或马蹄形的大核球形的小核紧贴在大核上不易辨认胞质内还有很多伸缩泡和食物粒。幼虫淡黄色或无色卵圆形或椭圆形体长3354微米体宽1932微米体前端有一个乳突状的钻孔器全身披有等长的纤毛后端有一根长而粗的尾毛大核椭圆形或卵圆形小核球形。幼虫期最显著的特征是具有一根不甚活动的尾毛当活体缓慢游动时才能看清楚。成熟的小瓜虫脱离鱼体在水中游泳一段时间一般36小时停下来在原点转动不久身体分泌一种五色透明具有弹性的胞囊。胞囊沉没在水底或附着在水草及其他植物碎片上。虫体在胞囊内经二次分裂形成300500个多的达1000个以上纤毛幼虫。从胞囊内钻出的幼虫在水中急速地游动一旦遇到适宜的寄生部位就利用前方的钻孔器刺破黏液或上皮细胞而进入。进入鱼体后虫体胞口打通很快取食营养期自幼虫钻进皮肤或鳃上后在皮肤组织间不停地来回钻动吸收养料生长发育同时刺激寄主组织增生形成一个白色脓疱。虫体逐渐增大颜色加深最后长大为成虫。关于多子小瓜虫在寄主组织中除了从幼虫发育为成虫之外成虫有无繁殖的问题一直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不进行繁殖另一种则认为有繁殖发生。我国倪达书报道在刮取金鱼体内多子小瓜虫时曾发现正在分裂的个体。但在寄主体内的分裂一般只进行34次就停止了所以易被一些研究者所忽视图6-6
图6-6 多子小瓜虫生活史
小瓜虫繁殖最适宜的水温在1525℃当水温降低到10℃以下和上升到28℃时虫体发育即停止。此病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我国各地都有此病流行。当水温高至35℃左右时室外的水缸、鱼池不再出现病鱼而室内的水缸、小池仍有此病流行。对鱼的种类及年龄没有严格选择性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尤其当水温在28℃以上时幼虫最易死亡故高温季节此病较为少见。
[主要症状和病理变化]
观赏鱼因小瓜虫寄生而发病的病例较为普遍。小瓜虫寄生在鱼的皮肤、鳍条和鳃组织里剥取寄主的上皮细胞和血球为生。由于它在寄主鱼组织内不停地活动和钻营引起鱼类上皮组织出现病态的浮肿。鱼体感染初期胸、背、尾鳍和体表皮肤均有1毫米以下白点状分布此时病鱼照常觅食活动几天后白点布满全身鱼体失去活动能力常呈呆滞状浮于水面游动迟钝食欲不振体质消瘦皮肤伴有出血点有时左右摆动并在水族箱壁、水草、砂石旁侧身迅速游动蹭痒游泳逐渐失去平衡。病程一般510天。传染速度极快若治疗不及时短时间内可造成大批死亡。
[诊断要点]
1.现场诊断
根据外观症状可作出初步诊断。一般病鱼消瘦多漂浮于水面不游动或缓慢游动体表、鳍条、鳃上有0.51毫米的白色小点状突起个别重度病鱼全身皮肤和鳍条布满白点全身体表如同覆盖着一层白色薄膜黏液增多体色暗淡无光。
2.实验室诊断
用载玻片刮取病鱼尾鳍或体表白点涂片镜检,发现小瓜虫成虫在活动。根据目检和镜检结果,可确定病鱼患小瓜虫病。
[防治措施]
1.预防措施
1放养密度要合理
放养密度应根据鱼体大小、水温高低和季节变化而定。一般鱼体大少放养冬季多夏季少。一个120厘米×42厘米×50厘米的水族箱内温度较高的56月份可放养体长46厘米的金鱼2530尾79月高温期可放养1012厘米的金鱼810尾。若鱼缸内安装了增氧机或过滤泵则可适当多放。不过家养金鱼宜稀不宜密。
2加强饲养管理
最好投喂动物性活饵料增加鱼体对小瓜虫病的免疫力。使用发病的鱼缸、水泥池要刷洗干净再用5%食盐水浸泡12天清除杀灭小瓜虫及其胞囊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方可使用。
暂无标题
3目前还没有正式用于生产的小瓜虫疫苗但实验室疫苗已研制成功包括经冷冻和福尔马林处理后的死疫苗、小瓜虫活疫苗及小瓜虫基因疫苗等小瓜虫的免疫预防在不久的将来可能实现。
2.治疗
1因小瓜虫不耐高温一般25℃以上就会停止发育当水温升至2830℃时就会自然死亡。因此对患白点病的热带鱼来说治疗并不太麻烦。只需将水温维持在2830℃1周以后鱼体表的胞囊就会全部脱落。同时配备药物治疗通常治愈率可达90%以上。若治疗及时治愈率可达100%。
2中药防治可选用全池泼洒辣椒粉每升1.25毫克和每升0.75毫克生姜合剂使用时用开水泡3小时连泼2天效果较好。
[诊疗注意事项]
药物使用:硝酸亚汞、孔雀石绿可用于小瓜虫病治疗,但属于禁用药物,在该病的治疗中不要使用。硫酸铜对小瓜虫无灭绝作用,反而会刺激胞囊的形成,使病情恶化,不能使用。
七、斜管虫病
[病原]
斜管虫属于纤毛虫纲管口目斜管虫科斜管虫属Chilodonella Strand鲤斜管虫C.cyprini Moroff也有改用鱼居斜管虫C.piscicola Zacharias图6-7。此虫寄生于多种淡水鱼类如鲫、鲤、青鱼、草鱼、鳙、鲢、鲶、黄颡鱼、乌鳢、鳜等的鳃、皮肤、鼻腔等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活体大小为长4060微米、宽2547微米需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质一般无色透明有时有大量食物粒脱离寄生后游泳缓慢当虫体侧游时口管往往弯曲伸出体外常以身体前部做各种不规则的回转运动将死或已死的虫体一般变圆。固定和染色标本虫体腹面观呈卵形背面隆起腹面平坦前端较薄后端较厚且稍凹入。虫体背面前端左角有一行较粗而长的刚毛余者均无纤毛腹面左侧有9条纤毛线右侧有7条纤毛线其余部位均裸露。腹面有一胞口由1620根刺杆呈圆形围绕成漏斗状的口管末端紧缩成一条延长的粗线向左边做螺旋状绕一圈即为胞咽之所在。末端弯转处为胞咽。大核椭圆形位于虫体后部观察用苏木素染色的标本可见其中央有较大的核内体及周围不规则形的染色质块球形小核位于大核后部。胞质内有2个伸缩泡分别位于虫体前部偏左和后部偏右。斜管虫的无性生殖为横分裂有性生殖为接合生殖。在分裂过程中。原来的口管消失。长出新口管。繁殖适温为1218℃。初冬和春季为斜管虫病的流行季节。环境不良时可形成球形或卵形二薄层的胞囊。斜管虫靠直接接触或胞囊进行传播。
图6-7 斜管虫
[主要症状和病理变化]
斜管虫病分布广泛斜管虫适宜繁殖的水温是1218℃811℃仍可大量出现低至2℃还能繁殖。当鱼体抵抗力下降、饲养条件不良时多易发病特别是幼鱼及种苗更甚。室内水族箱中鱼类亦常生此病为一种常见的多发病。当水质环境不良时刺激鱼只的上皮组织增生脱落的组织碎屑层增加供应斜管虫充足的食物使斜管虫大量繁殖大量孳生的斜管虫附着于组织上于组织上爬行运动时纤毛更会刺激上皮组织刺激寄主分泌大量黏液使寄主皮肤表面形成苍白色或淡蓝色的黏液层。由于皮肤和鳃的组织受到破坏容易感染细菌细菌的侵入而引起烂腮、体表溃疡等病变影响鱼的呼吸功能。病鱼食欲差鱼体消瘦发黑呼吸困难病鱼游近水表呈浮头状。观赏鱼病鱼体色较深鱼体瘦弱体表有乳白色薄翳物质使鱼体失去原有色彩严重时鱼鳍条不能充分伸展。如果水温和其他条件合适病原大量繁殖23天内即有大批病鱼死亡。水族箱等小水体饲养的小鱼很容易被侵害甚至在长途运输过程中也发现因此虫引起大批死亡的情况。
[诊断要点]
1.现场诊断
根据临诊症状和流行情况,可作出初步判断。
2.实验室诊断
刮取体表黏液或剪取腮组织,以显微镜检查,观察寄生虫种类数量与组织变化,可见卵圆形或肾形、具一个卵圆形大核及若干平行排列呈斜管状的纤毛带虫体,综合临床症状即可确诊。
[防治措施]
1.预防措施
1适宜的放养密度。
2定期换水减少有机质的累积维持水质的洁净。
2.治疗
1每立方米水体8克硫酸铜浸洗鱼体30分钟。发病时用每立方米水体0.7克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遍洒效果良好。
2国外用2%食盐水或每立方米水体50克高锰酸钾浸洗5分钟。
3防治金鱼斜管虫病可用2%食盐溶液浸洗515分钟。也可每立方米水用20克高锰酸钾在水温1020℃时浸洗病鱼2030分钟水温在2025℃时浸洗1520分钟水温在25℃以上时浸洗1015分钟。
4每立方米水中溶入福尔马林1520毫升可治疗观赏鱼的隐鞭虫、斜管虫、小瓜虫、指环虫等引起的病此外对各种细菌和病毒都有杀灭作用。
八、车轮虫病
[病原]
能引起车轮虫病的车轮虫有89种隶属于纤毛虫类的车轮虫属TrichoctinaEhrenbeag和小车轮虫属TrichodinellaSramek-Husek。寄生在我国淡水鱼类的车轮虫近20种各种类型水体均有分布。在皮肤上寄生的主要有显著车轮虫T.nobilis、杜氏车轮虫T.domerguei、东方车轮虫T.orentalis。侵蚀鳃瓣的车轮虫有卵形车轮虫T.ovaiformis、微小车轮虫T.minuta、球形车轮虫T.bulbosa、鳗车轮虫T.anguilli等。车轮虫的身体侧面观像碟子状或毡帽状虫体隆起的一面称口面前面与其相对凹入面称反口面后面反口面观呈圆碟形由于齿环作车轮般旋转运动而得名图6-8口面上有向左或反时针方向旋转的口沟下接胞口。口沟两侧各着生一列纤毛形成口带直通前庭腔。胞口下接胞咽在其附近有一个伸缩泡。大核马蹄形或香肠形围绕前庭腔在其一端附有一个长形小核。反口面环生一圈较长的纤毛称后纤毛带在其上下各有一圈较短的纤毛分别称上缘纤毛和下缘纤毛。有的种类在下缘纤毛之后常有一圈透明的缘膜。反口面最显著且较稳定的结构是齿环和辐线。齿环由许多齿板御接而成。齿板由齿钩、锥部和齿棘组成不同种属车轮虫的齿体数目、齿钩形状、齿棘形状和辐线数目均有所差异故在分类学上有意义。鳗车轮虫的虫体直径22.332.2微米其齿环由1923个齿板组成以20个居多数。齿钩呈镰刀状末端较尖锐齿棘针状长度与齿钩相等。车轮虫借助纤毛带可静止不动地附着在鱼的鳃瓣或皮肤上也可以不断地来回滑动。同时也借助纤毛游泳前进。游泳时十分活泼常用反口面向前或向上像车轮转动的样子前进。
图6-8 车轮虫
车轮虫以纵分裂和接合生殖进行繁殖。在水温2229℃时每24小时为第一次分裂、成熟周期一般在18小时以后开始第二次分裂。白天很少有分裂体。分裂时在旧齿环外面形成新齿环后旧齿环消失。
[主要症状和病理变化]
水温在25℃以上时车轮虫大量繁殖每年58月为流行季节。在水体中有机物含量高低温也会大量繁殖。离开鱼体的车轮虫能在水中生活12天通过直接与鱼体接触而感染离开鱼体的车轮虫能在水中游泳并适时转移到寄主。亦可随水生生物和工具而转移寄主以致传播感染。水质不良、放养过密、饵食不足均易引起车轮虫病暴发。此病是由车轮虫寄生于皮肤和鳃部引起通常没有特殊病状。大车轮虫主要侵染皮肤及鳍部而小车轮虫主要是侵染鳃部。少量寄生时鳗鱼摄食及活动尚能正常大量寄生时常引起侵染处的黏液分泌猛增鳃丝充血在鳗体部鳃部形成一层黏液层所以常可见到鱼体上覆盖一层白翳在体表见到有细小出血点。食欲不振。由于大量虫体的侵染导致细菌的继发感染鳗体瘦游动缓慢呼吸困难最后死亡。但国外有些学者则认为车轮虫不会引起鱼类致病。
[诊断要点]
根据临诊症状和流行情况,可作出初步诊断。有条件可进行实验室诊断,若显微镜下观察到车轮虫,结合症状可确诊。
[防治措施]
1.预防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注意清塘消毒工作,掌握合理的放养密度,保持水质清洁,投喂新鲜鱼虫时要清洗干净。在流行高峰季节,定期使用双硫合剂预防。
2.治疗
若遇到发病可用以下一种进行治疗:
1每升水体高锰酸钾23毫克每天1次连续2天。
2每升水体福尔马林5070毫克每天1次连续2天。
3每立方米水体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0.7克全池泼洒。
42%食盐溶液浸洗15分钟以上或3%食盐溶液浸洗5分钟以上。也有用1/5000醋酸浸洗3050分钟。
5中药治疗可将2530克的苦楝树叶捣烂制成挂袋或取2克枫杨树叶碾碎后拌以活饵投喂可有效地杀死车轮虫。
6每升水体雷公藤、辣蓼、苦楝各10毫克及食盐23毫克上述药物混合煎煮后全池泼洒连续数天。
九、杯体虫病
[病原]
杯体虫隶属缘毛目、累枝科、杯体虫属Apiosoma Banchard1885此属在我国已有10余种记载常见种类有筒形杯体虫A.cylindriformis Chen、卵形杯体虫A.oviformis Chen Hsieh、变形杯体虫A.amoebae Grenfell、长形杯体虫A.longiformis Li等几种。杯体虫虫体易收缩当其充分伸展时呈高脚杯形而得名。虫体前端粗往后变狭。前端有呈圆盘形的口围盘其四周有由三圈纤毛构成的口缘膜。口围盘内尚有1个左转的口沟后端与前庭相接。前庭不接胞咽图6-9。口缘膜中间的2圈沿口沟两边随口沟环绕外面一圈直至前庭变为波动膜。在体中部或之后有1个圆形或三角形的大核。小核在大核之侧一般呈细长的棒状与体轴平行。在前庭附近有1个伸缩泡。体后端有1个附着盘具有弹性纤维丝。体表有细致横纹。虫体收缩时口围盘先收缩。口围盘纤毛作束状外伸于体外再渐缩入。身体顶端仅留一小孔。有时缩成茄子状。大小核形态和位置因种类而异筒形杯体虫的大核呈椭圆形或尖端向下的锐三角形小核短细棒状位于大核中部旁侧与体轴平行。卵形杯体虫的大核呈椭圆形或卵形小核大而呈卵形位大核下部附近。变形杯体虫的大核近似倒置三角形小核短细棒状位于大核中部或后部旁侧。虫体大小在长1480微米、宽1125微米之间。无性生殖为纵二分裂有性分裂为不等配的接合生殖。小接合子附着在大接合子口围盘附近两接合子的大核分解为许多染色块。
图6-9 杯体虫
杯体虫主要以水中有机颗粒为营养,对寄主没有直接危害作用,一些虫种能引起鱼病。虫体的传播,主要靠游动体。它在一定环境下,虫体的口围盘和附着盘均缩入而呈茄子状,体上具有比平时更长的细密纤毛。然后离开宿主,在水中游泳,遇到适当寄主可固着于鳃、体表及附肢等处寄生。
[主要症状和病理变化]
少量寄生时,危害不大,但当水体中有机质含量增多,换水量少时,虫体会大量繁殖,导致鳃区呈黄色或灰黑色,压迫组织,从而妨碍寄主正常呼吸,导致鱼种窒息而死。检查可见虫体成丛地寄生于鱼类皮肤和鳃。对于幼鱼,可能会对组织产生压迫作用,妨碍宿主呼吸,引起鱼种窒息死亡。严重的患处逐渐扩大,伤口伴随二次性的细菌感染,呈现潮红出血,鳞片脱落,患部出血溃疡,有水霉、藻类或其他原虫的附生。病鱼出现游动缓慢,呼吸困难。患病鲫鱼苗漂浮水面,多于塘边或下风口处集群。游动吃力,做缺氧浮头状。鱼体发黑,仔细观察可见其鳃盖后缘略发红,鳍条残损。虫体大量寄生于鳗鱼的皮肤和鳃部,特别是寄生于黑仔苗和幼鳗时能刺激鳃丝黏液分泌增多,导致鳃丝水肿,充血,呼吸困难。从行为上看大量寄生有杯体虫的鳗鱼会离群独游,减少摄食量,甚至不摄食。由于鳃部受损,为增加氧气交换量聚集在进水口处抢氧。
[诊断要点]
根据临床症状再进行显微镜检查确诊。将病鱼去除鳃盖置于解剖镜下发现鳃部分泌有大量黏液其上满覆虫体。体表和鳍处亦多有虫体附着尤以背鳍、尾鳍居多。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群聚会收缩运动的虫体16×40倍镜下进行观察活体可见整个虫体由游离端到固着端逐渐变得纤细表膜较为光滑呈胶质半透明状。当虫体充分伸展时其周边发达的口围纤毛不断地快速摆动使整个口围区从正面看去似一旋转的圆盘而且能看到波动膜在前腔中不停地震颤。除杯体虫外常可观察到口丝虫、斜管虫、车轮虫的混合感染及水霉与丝藻的附生。
[防治措施]
1.预防
尽量使池水保持清洁将水的透明度保持在50厘米以上时间应长达1周移池运输时小心操作防止鱼受伤或黏膜受损。
2.治疗
1用每升水体含高锰酸钾23毫克的溶液浸浴每天1次连续2天。
2每立方米用双硫合剂硫酸铜硫酸亚铁为520.7克每天1次连续2天。
3用0.003%福尔马林药浴12小时。
十、其他原虫病
(一)毛管虫病
[病原]
为中华毛管虫Trichophyrya sinensis是毛管虫属的纤毛虫类。虫体呈长形、卵形、圆形或不规则形大小变化也很大长3181.3微米宽1556.3微米。有的前端有1簇吸管称中华毛管虫有的在虫体上有23簇吸管或遍布全身如湖北毛管虫。吸管为中空小管末端做球形膨大吸管的数目随个体大小而不同虫体小吸管数少。体内有1个大核呈棒状或香肠形幼小的个体大核常呈卵形小核球形在大核的后端或一侧体内还有35个伸缩泡及食物粒。主要采用内出芽方式进行繁殖胚芽上有23圈纤毛胚芽在母体内慢慢转动离开母体后在水中自由游动。幼虫侧面观似小碟正面观圆形中间凹入似表面玻璃皿当遇到宿主时纤毛消失长出吸管发育为成虫营固着生活。接合生殖的情况偶然可见。
[主要症状和病理变化]
毛管虫病没有特殊症状。虫体寄生在鳃瓣上,身体的一端延长成柄状,伸入鳃丝的缝隙里,有时吸管的一端露出外面像一束花簇。虫体寄生在鳃小片上,破坏鳃上皮细胞,鳃丝鲜红并有大量灰白色黏液。疾病早期没有明显症状,随着病程发展,病鱼表现出厌食、消瘦、体表苍白、游动缓慢、鳃上黏液增多等症状。被虫体寄生的鳃或皮肤形成凹陷,病鱼有特殊腥臭味,独游于水面,呼吸困难而死亡。
[诊断要点]
毛管虫病没有特殊症状,虫体又较小,必须用显微镜检查进行诊断。注意,少量毛管虫寄生不会引起病鱼死亡,应进一步检查引起病鱼死亡的主要原因。
(二)半眉虫病
[病原]
半眉虫Hemiophrys属于纤毛虫类常见的一种叫巨口半眉虫。Hemiophrys macrostoma虫体卵形或棱形长3565微米宽2540微米巨口半眉虫的主要特征是腹面左侧有一条裂缝状的口沟占体长3/4体后有2个近卵形的大核2个大核之间有一小核不易辨认。右边均匀分布着纤毛左边裸露。寄生在淡水鱼的鳃及皮肤上。圆形半眉虫的前端有一束呈锥状的纤毛束位于虫体左侧有一个约等于体长1/3的胞口大核2个卵形一般位于虫体中后部一个球形小核位于两大核之间细胞质均匀伸缩泡816个稍规则分布于虫体胞质两侧有时可见大小不一的食物粒。运动方式为纵行或做同心圆旋转。巨口半眉虫大小为长3260微米宽2340微米。虫体左侧裸露右侧分布有均匀一致的纤毛。半眉虫以横分裂进行繁殖。半眉虫通常以其自身分泌的黏液把虫体包围起来形成包囊寄生外形如一粒枇杷一端黏附于鳃丝或表皮上。虫体蜷缩在胞囊内不断活泼转动半眉虫靠直接接触传播当寄生数量多时可使组织受损。
[主要症状和病理变化]
半眉虫寄生各种淡水鱼的鳃和皮膜,数量多时,可使鳃组织受到损害。
(三)单极虫病
[病原]
单极虫属的黏孢子虫我国已发现10种左右常见的致病种类如鲮单极虫和鲫单极虫特别喜欢侵袭鲤和鲫鱼的皮肤在鳞片下形成瘤状胞囊。
[主要症状和病理变化]
病鱼消瘦体色较黑竖鳞。鲮单极虫病原体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尾鳍或鳞片下的鳞囊中生长、发育、繁殖形成一个椭圆形鳞片状扁平胞囊往往使鳞片竖起。最大的胞囊可像乒乓球大小。在鲮鱼尾鳍上寄生的鲮单极虫孢子呈狭长瓜子形前端逐渐尖细后端钝圆缝脊直极囊占整个孢子2/33/4。鲤、鲫鱼的胞囊多在鳞片下严重的病鱼大部分鳞片下都有鲮单极虫胞囊呈浅黄色胞囊把鱼体鳞片竖起病鱼在水边缓缓游动那种全身鳞片竖起的病状使人望而生畏失去商品价值。
(四)尾孢虫病
[病原]
尾孢子虫也是黏孢子虫类,大胞囊由多个小胞囊融合而成,融合处壁发生纤维素样变,最后消失;胞囊均有宿主形成的结缔组织膜包围,其中主要为胶原纤维,并有少量纤维细胞及毛细血管;在大胞囊外面还有宿主增生的上皮细胞和黏液细胞覆盖。当孢子成熟后,大胞囊的壁也发生纤维素样变,胞囊破裂,孢子放出,最后整个大胞囊消失。只有当大量寄生时才会引起病鱼死亡,尤其当水中缺氧时。危害乌鳢的主要是中华尾孢虫,主要是危害夏花鱼种,严重时可引起病鱼大批死亡。
[主要症状和病理变化]
全国各地都有发生,尤以华南和长江流域一带为严重。尾孢子虫在乌鳢的各器官组织都可寄生,主要侵袭皮肤及鳍,形成淡黄色胞囊,胞囊无一定形状。多格里尾孢虫寄生在鱼的鳃丝及鳃弓上,形成白色大胞囊。蟾胡子鲇在苗种饲养阶段也常患尾孢虫病,在皮肤、鳃和鳍上形成很多椭圆形胞囊,严重时可引起病鱼死亡。
(五)淀粉卵涡鞭虫病
[病原]
淀粉卵涡鞭虫Amyloodinium ocellatum属于植鞭纲、腰鞭目、胚沟科、淀粉卵涡鞭虫属。寄生期的虫体为营养体其一端具有假根状突起营养体成熟后或在病鱼死后缩回假根离开鱼体落入水中分泌一层纤维质形成包囊虫体在包囊中遇到适宜条件水温2030℃pH7.38.2比重为1.0101.023并溶解有大量的硝酸盐用二分裂法反复进行多次分裂形成涡孢子。已形成的涡孢子冲出包囊在水中游泳遇到宿主鱼就附着上去去掉鞭毛生出假根再成为营养体开始其寄生生活。眼点淀粉卵涡鞭虫寄生初期虫体呈梨形到后期成熟的营养体近于球形其大小一般为20150微米最大者达320微米。虫体寄生于鱼的体表和鳃上多呈梨形、椭圆形或球形。显微镜观察其营养体细胞质浓厚内有很多颗粒不透明大小为20150微米。
[主要症状和病理变化]
淀粉卵涡鞭虫的营养体主要寄生在鱼类的鳃上,其次是皮肤和鳍,严重感染的鱼,肉眼看上去有许多小白点。鳃盖开闭不规则或闭合,呼吸频率加快,鳃呈灰白色。病鱼不吃食,游泳无力,有时喷水;鱼体瘦弱,有时向固体物上摩擦身体,有时急速跃出水面,而后侧卧水底。少数病例,发现虫体寄生在咽喉的黏膜下组织或肌肉中,甚至发现在肾脏或肠系膜等处。假根状突起可严重伤害鱼的上皮细胞,被寄生的细胞发生变性,周围的细胞浑浊、肿胀、增生、组织发炎、出血,甚至坏死崩落。在鳃上的虫体附着在鳃小瓣之间,寄生数量很多时成为淡灰色团块。虫体周围的鳃小瓣上皮增生、愈合,将虫体包围起来,严重者组织崩坏,软骨外露,呼吸机能发生障碍随即死亡。有时病鱼继发性感染细菌或真菌。
[诊断要点]
检查患病鱼体,可见虫体寄生在体表,引起组织发炎出血,严重者体表溃疡或烂鳍、烂尾;寄生于腮上,虫体周围的鳃小瓣增生、愈合。大量寄生,使鱼鳃组织破坏,软骨外露,呼吸困难而死,并且分泌毒素使鱼体产生应激反应,鳍条、腹部充血发红。
[预治措施]
放养、入池前要进行检疫发现病原时可用淡水浸洗23分钟对于病鱼要及时隔离治疗已无可救药的鱼和死鱼要立即捞出防止病原传播保持水源清洁投喂桡足类应用高浓度的高锰酸钾或漂白粉消毒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再用来投喂鱼苗。
第七章 观赏鱼蠕虫病
一、概述
观赏鱼蠕虫病是指由扁形动物门和线形动物门中的一些种类寄生鱼体所导致的疾病。常见的观赏鱼蠕虫病包括:指环虫病、三代虫病、复口吸虫病、四钩虫病、茎双穴吸虫病、嗜子宫线虫病、侧殖吸虫病和舌形绦虫病等。随着我国养鱼业和观赏鱼养殖的迅速发展,有些蠕虫病已经成了威胁鱼类养殖的重要疾病,如指环虫病、三代虫病、复口吸虫病等都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并且难以治疗控制。
蠕虫在鱼体的寄生方式有体外寄生和体内寄生两种形式。体外寄生的如指环虫和四钩虫寄生在鱼的鳃丝上,茎双穴吸虫、三代虫、嗜子宫线虫寄生在鱼体表,但嗜子宫线虫有时可进入胸腔和肾脏中。体外寄生的蠕虫可对鱼体造成机械损伤和损伤后的继发性细菌感染及夺取寄主营养等危害,寄生在重要器官如鳃丝上,可破坏鳃丝,刺激鳃丝分泌过多的黏液,妨碍鱼体呼吸,伤口处容易感染细菌,并发细菌性鳃病,对鱼有较大的危害,可引起鱼苗、鱼种大量死亡。但体外寄生的蠕虫病相对容易施药治疗。
体内寄生的如复口吸虫寄生在鱼的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和眼睛的晶状体内,侧殖吸虫寄生在鱼类肠道前部,舌形绦虫寄生在鱼体腔。寄生于鱼体肠道的虫体可夺取寄主营养导致鱼食欲下降和消瘦,虫体也可堵塞寄主肠道、损伤肠壁或分泌消化酶进行肠外消化引起化学性刺激及继发感染等。寄生于内脏内的可造成多种方式的危害,如舌形绦虫挤压内脏,复口吸虫在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移行导致严重的神经症状,进入眼中导致失明。寄生于肠道或内脏中的蠕虫难以药物治疗。
就生活史而言,一般单殖吸虫(指环虫、三代虫和四钩虫)生活史简单,无世代交替和宿主更替,一般通过卵、幼虫接触鱼类皮肤、鳃而寄生。其他蠕虫生活史较复杂,需要一至多个中间寄主,鱼可能是终寄主或中间寄主。鱼主动吞食含有幼虫的中间寄主或幼虫而感染肠道性蠕虫,其他内脏组织病也可以是同样的方式感染或可以是幼虫(如尾蚴)钻入鱼体皮肤、鳃而侵入。在观赏鱼蠕虫病防治上,可依据其生活史,切断某一环节来防治疾病的发生和流行。如清塘灭卵、灭幼虫,或消灭中间寄主(如锥尖螺、甲壳动物等)来阻断其生长发育的环节;发病鱼最好立即隔离饲养于其他水体,防止传染其他鱼,同时对其积极进行治疗。
二、指环虫病
[病原]
指环虫病病原体为指环虫指环虫属于指环虫科致病种类很多常见的有中型指环虫、坏鳃指环虫、鳃片指环虫图7-1、小鞘指环虫和弧形指环虫等。基本特征是体形扁平体长0.20.6毫米头部4叶4个黑色眼点呈方形排列。虫体后端有一成盘状的固着器内有大锚钩1对小锚钩7对用以钩住寄主组织造成寄主组织的损害虫体运动特点是像蚂蟥一样伸缩前进。
图7-1 鳃片指环虫
生活史指环虫是雌雄同体卵生吸虫精巢和卵巢都在虫体后部。指环虫为卵生卵大数少卵圆形在温暖季节能不断产卵和孵化。指环虫产卵的速度、卵的发育率和水温都有密切的关系。指环虫成虫在鱼鳃上产卵在适宜温度如2025℃时每15分钟就可产1个卵。卵在鳃上或水中很快就孵化成幼虫。幼虫不需要中间寄主就附着在鳃上发育为成虫。
[主要症状和病理变化]
虫体寄生于鱼的体表和鳃丝上吸取寄主黏液、表皮细胞和血液作为食物翻鳃金鱼可看见鳃上有乳白色虫体。患病初期鱼缸中部分幼鱼浮出水面鳃盖张开呼吸急促后期因虫体刺激鱼体和鱼鳃分泌大量黏液致使鳃丝失去鲜红色变得灰暗、苍白鳃部浮肿鳃盖张开。有时病鱼极度不安跳跃侧游上下窜动在水草丛中或缸边用鳃部摩擦企图摆脱指环虫的侵扰。随后病鱼呼吸困难食欲减退或停止摄食体色发黑瘦弱乏力游动缓慢终至衰竭而死亡。尤其是幼鱼常因指环虫的寄生而大量死亡。锦鲤全长在12厘米以内的当年鱼易患指环虫病大锦鲤有较强的抗病力虽有指环虫寄生通常不会死亡但生长发育受到较大的影响。
[诊断要点]
1.现场诊断
根据该病的流行情况、病鱼症状可作出初步诊断。如该病在春末至秋初容易发病,传染性强,传播迅速,条件适宜时可导致幼鱼大批死亡,病鱼呼吸急促,鳃盖张开,鱼体和鳃上有大量黏液,鳃部肿胀,颜色逐渐变灰暗、苍白。
2.实验室诊断
在载玻片上放1滴清水剪取少量鳃丝或刮取体表黏液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进行检查诊断当发现每片鳃上有50个以上指环虫寄生或在低倍显微镜下每个视野内有510只指环虫可确诊为患指环虫病。
如没有显微镜,也可肉眼仔细检查,隐约可见成群灰白色虫体,也可将病鱼的鳃剪下,把鳃上的黏液刮入水中,再用筷子将水中黏液打散,静止片刻,待沉淀后,将上清液轻轻倒去,再加入干净水,这样反复几次后,盘内的水就没有血色了,然后将水和沉淀物混匀后分倒在几个白瓷盘内,每盘中倒入薄薄一层,在光线明亮处仔细观察,如能看到有大量似蚂蟥般爬动的小虫,也可初步诊断为患单殖类吸虫病。
[防治措施]
1.预防措施
首先要加强饲养管理,增强鱼体体质,其次可用药物预防。
1每隔2个月定期内服1次复方甲苯咪唑片用量按每千克饲料添加57片连服35天可以起到较好的预防效果。
2鱼种放养前用每立方米水体20克高锰酸钾溶液浸洗水温1025℃时浸洗2030分钟水温2025℃时浸洗1520分钟以杀死鱼体上寄生的寄生虫。
3夏花培育阶段用晶体敌百虫全池遍洒一次使池水药物浓度达到每立方米水体0.2克。
2.治疗
指环虫病的治疗,先要处理水质,使水质保持清爽,氧气充足,促使鱼鳃部运动加速,这样有利于杀虫药在鳃部的接触频率;接着再下杀虫药;然后再用一次促使鳃部运动加速的药物高锰酸钾,使被麻醉的虫体脱落,最后大量换水将脱落在水中的虫体及药物排换掉,这样可避免未死的指环虫重新恢复而产生二次感染,造成杀虫没效果而导致耐药性的产生。
1鱼缸中可先用每升水0.3毫克的敌百虫处理12小时然后全部换水2天后用每升水15毫克的高锰酸钾浸泡30分钟然后换水2/3对指环虫可达100%的杀死率。
2用晶体敌百虫和面碱合剂比例为10.6全池泼洒使池水药物浓度达到每立方米水体0.10.2克。如疾病严重池中虫卵多虫卵杀不死则须隔1周左右再全池泼药一次。
3每升水0.005毫克的莫西菌素可杀死虫体。
4每升水0.1克的甲苯咪唑可治疗本病,如病情严重,第二天可再使用一次。
[诊疗注意事项]
1.鉴别诊断
诊断时注意病鱼有鳃盖张开的典型症状,但车轮虫病也具有相同的症状。车轮虫病有典型的“白头白嘴”、鳃丝鲜红症状;指环虫病鳃部明显浮肿,鳃丝呈暗蓝色。
2.药物使用
指环虫容易产生耐药性临床中用药注意选用敏感的药物或联合用药。再者指环虫每15分钟就可产生1个卵23天孵出只有等它孵化成虫才能杀死它因此必须连续再处理几次才能有效防治指环虫病。
三、三代虫病
[病原]
三代虫常见的病原体为中型三代虫、细锚三代虫和秀丽三代虫图7-2属单殖吸虫纲。虫体呈叶片状其长度一般为0.30.8毫米有一对头器没有眼点后固着器有1对中央大钩、8对边缘小钩、2根连接片。
图7-2 秀丽三代虫
生活史:三代虫为雌雄同体,胎生,因为其体内有第二代的胚胎,在第二代胚胎中又孕育着第三代胚胎,所以称为三代虫。由于三代虫具有幼虫繁殖的特点,刚产出的胎儿已具有成虫的特征,因此,无需经过中间宿主,当三代虫体离开寄主后,遇到新的适当的寄主,又重营寄生生活。
[主要症状和病理变化]
病鱼初期极度不安,时而狂游,时而急剧侧游,在池(缸)边撞擦,企图摆脱虫体的侵犯,病鱼逐渐体色变淡,失去光泽,精神呆滞,食欲减退,体质瘦弱,游动迟缓,呼吸困难,鳃组织及皮肤严重受损,有出血点,常常出现蛀鳍现象,鱼体表因受三代虫刺激而分泌黏液增多,形成灰白色黏液层。三代虫依靠锚钩钩住鱼体表皮组织,并利用头器的黏着作用在鱼体表、各鳍部移动,吸取寄主的养分,造成鱼体多处受伤,鳞片松动,体表出血,嗜水气单胞菌等条件致病菌从伤口继发感染,侵入体内大量繁殖,引起细菌性出血症,导致观赏鱼死亡。
[诊断要点]
1.现场诊断
根据症状及流行病学可进行初步诊断。该病主要在春秋两季发生,典型症状是病鱼极度不安,狂游,体表黏液增多,鳞片松动,体表出血。
2.实验室诊断
将鱼鳃、体表黏液、鳞片、鳍条制成临时压片用显微镜镜检在低倍显微镜下每个视野有510个虫体时可确诊为患三代虫病。
若无显微镜,也可将病鱼放在盛有清水的培养皿内,仔细观察,可见虫体活动,或将病鱼鳃及皮肤上的黏液刮下用眼睛仔细检查,具体方法同指环虫病。
[防治措施]
防治方法与指环虫病相同。
[诊疗注意事项]
鉴别诊断:当鱼体表溃烂时,仅仅靠目检,易误诊为细菌性溃烂病,而忽略寄生虫是导致病害的根源,所以最好取病鱼体表黏液、鳞片、鳍条,显微镜检查是否有寄生虫,从而做到正确诊断。
四、四钩虫病
[病原]
四钩虫属中的多种四钩虫体长0.7360.818毫米有2对中央大钩、1片联结片与1对扇形片及16个边缘小钩。3对或多对头器2对眼点。睾丸和卵巢在体中部1/3处。
[主要症状和病理变化]
在2530℃的适宜水温四钩虫大量繁殖四钩虫寄生在鱼鳃上用4个锚钩和许多边缘小钩钩在鳃组织中破坏鳃组织。初期病症不明显后期鱼鳃部稍有肿胀鳃丝灰暗或苍白。病鱼不安呼吸困难有时急剧侧游在水草丛中或缸边摩擦。食欲不振鱼体贫血、消瘦。其他表现与指环虫相似。
[诊断要点]
1.现场诊断
根据症状可作出初步诊断。典型症状是病鱼不安,狂游,呼吸困难,鳃部肿胀,颜色变暗、苍白。
2.实验室诊断
取病鱼鳃组织,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或显微镜观察发现虫体即可诊断。
[防治措施]
防治方法与指环虫病相同。
五、复口吸虫病
[病原]
病原是复口吸虫的尾蚴和后囊蚴。尾蚴无眼点,具咽、双吸盘、长尾叉,在水中静止时尾干弯曲成丁字形,在水体上层游动,有明显的趋光性,其寿命与水温有密切关系,虫体分体部和尾部,虫体中部有一个腹吸盘,尾部分尾干和尾叉。复口吸虫囊蚴扁平,卵圆形,分前体、后体两部分,前体有口吸盘、腹吸盘、黏附器,口吸盘两侧有一对侧器;后体短,有一个排泄囊,虫体还分布有许多呈颗粒状和发亮的石灰质体。
生活史图7-3成虫在鸥鸟等的肠道内虫卵随粪便落入水中卵在水中孵化成毛蚴毛蚴靠纤毛运动钻入第一中间寄主椎实螺体内毛蚴如找不到宿主在孵出后4小时开始死亡9小时全部死亡在螺的肝脏和肠的外壁发育为胞蚴胞蚴产生成百上千个尾蚴尾蚴从螺的体内逸出集中于水的上层呈现规律性的间歇运动时沉时浮有趋光性和趋表性如遇到第二中间寄主鱼就迅速叮上脱去尾部钻入鱼体进入鱼的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最后到达鱼眼睛的水晶体或玻璃体内逐渐发育成囊蚴当鸥鸟吞入了带有囊蚴的病鱼后囊蚴在鸥鸟肠道内发育为成虫。
图7-3 复口吸虫生活史示意图
[主要症状和病理变化]
急性感染时因尾蚴进入神经系统,导致中枢神经受到伤害,使病鱼出现神经症状。病鱼表现为在水面上作跳跃式挣扎,或在水中急速游动,待体力消耗殆尽后,则游动缓慢,头向下,尾向上,失去平衡,在水面旋转,或病鱼上下往返。病鱼还表现身体弯曲或呈现头部、眼眶周围严重充血,鲜红色,短期内出现大量死鱼。
慢性感染时鱼因尾蚴通过血液循环进入眼球内水晶体,导致眼球发炎,表现为眼角膜浑浊,呈乳白色,严重时失明或水晶体脱落而成瞎眼,鱼不能摄食,逐渐瘦弱死亡。
[诊断要点]
1.现场诊断
根据病鱼急速游动、水中翻身或在水中头向下、尾向上等异常游动、头部严重充血及眼球发白、浑浊可初步诊断。
2.实验室诊断
将有囊蚴的病鱼眼角膜剪开,压迫水晶体外溢,取水晶体后壁和眼球内壁之间的玻璃体置于载玻片上加盖玻片,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囊蚴活动。如无显微镜,也可将玻璃体放在盛有清水的培养皿内,稍加摆动,肉眼可见囊蚴游离在水中。
[防治措施]
寄生于鱼眼玻璃体内的囊蚴难以用药物杀灭,防治复口吸虫的最佳方案应该是扑杀第一中间寄主椎实螺和驱赶终末寄主鸥鸟,切断复口吸虫的生活史,从而达到根治的目的。
1用生石灰清池杀死螺类。全池泼洒硫酸铜使池水药物浓度达到每立方米水体0.5克,一天后再重复一次,可彻底杀灭椎实螺。
2驱赶鸥鸟。
3杀灭水中毛蚴及尾蚴每立方米水体投晶体敌百虫0.30.5克泼药12次。
4杀灭鱼体内复口吸虫的尾蚴每千克鱼体重用二丁基氧化锡0.25克拌料喂服连用5天。或每千克鱼体重用硫双二氯酚0.20.3克拌料喂服连用35天。
[诊疗注意事项]
鉴别诊断注意该病和可导致眼球发白的疾病的鉴别诊断如维生素B2核黄素缺乏、小瓜虫病、茎双穴吸虫病等。本病不仅导致病鱼出现白内障更典型的是病鱼还表现出快速游动、跳跃、在水面上失去平衡、头向下、尾向上等神经症状。维生素B2长期缺乏才会使鱼表现出厌食生长缓慢消瘦眼球晶状体不透明等症状。小瓜虫尽管也能侵袭鱼眼角膜严重时出现瞎眼但更主要的是小瓜虫常成群寄生在鱼的皮下、尾鳍和鳃部在鱼体表形成一个个白色脓泡严重时周身密布白点因此小瓜虫病亦称“白点病”。茎双穴吸虫大量寄生不仅可导致瞎眼还可在病鱼身上形成许多黑色的结节。
六、嗜子宫线虫病
[病原]
比较常见的病原体为鲤嗜子宫线虫、鲫嗜子宫线虫和藤嗜子宫线虫,其生活史相近。
雌虫血红色体长1013.5厘米两端稍细。体表有许多透明的乳突没有唇片和头乳突。食道较长前端膨大成肌肉球有发达的食道腺。卵巢2个位于虫体两端成熟时体内大部分被粗大的子宫所占子宫里充满卵和幼虫无阴道与阴口。雄虫寄生于鳔和腹腔内虫体细小如发丝体表光滑无色透明长3.54.1毫米。
生活史幼虫胎生成熟的雌虫钻破寄主皮肤钻出部分泡在水中由于渗透压的关系体壁不久破裂子宫内的幼体即散至水中雌成虫也随之死亡脱落。幼虫被中间宿主剑水蚤、近亲剑水蚤等吞食后在其体腔内发育鱼类吞食阳性水蚤而感染幼虫钻到鱼体腔中发育成熟为成虫雌虫、雄虫在鱼鳔上交配雌虫于秋季11月间迁移到鳞下定居进一步发育成熟。雄虫始终在鱼的鳔和腹腔中寄生对宿主危害不大雌虫有时也可进入鱼的胸腔和肾脏中引起肾脏充血发炎及腹水肿导致鱼死亡。
[主要症状和病理变化]
此病发生于产卵季节产卵亲鲤可因此病而死亡。观赏鱼常因从天然水体捞取大型浮游动物时将阳性剑水蚤等带入鱼池或鱼缸而感染发病。该病主要危害2龄以上的鱼雌虫在鱼体内寄生部位很广泛较常见于鳍条、鳞下、眼窝、鳃盖、腹腔、生殖腺等。病鱼鳞片因虫体寄生而竖起鳍条破裂鳞片基部充血发炎寄生处皮肤、肌肉充血发炎病鱼消瘦常继发感染水霉病和细菌性疾病从而加重病情。有时病鱼沉在水底伴有水肿现象。虫体寄生处的鳞片呈现红紫色不规则的花纹揭起鳞片即可看见红色线虫少量虫体寄生没有明显症状大量寄生时可引起病鱼死亡。
[诊断要点]
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即可作出初步诊断。雌虫于45月间发育成熟在秋季迁移春秋季节是该病的流行季节。病鱼主要表现鳞片竖起鳍条破裂寄生处皮肤、肌肉充血发炎。揭起鳞片可看见红色线虫。
[防治措施]
1彻底清池或清缸消灭幼虫及中间宿主。如果投喂活水蚤则用沸水烫死水蚤体中的线虫幼虫。
2每年5月下旬和6月上旬用生石灰清塘杀死幼虫或全池遍洒晶体敌百虫浓度为每立方米水体0.30.7克,杀灭幼虫及中间寄主。
3用细针挑破虫体所在病鱼组织将虫体挑出再用医用碘酒、1%高锰酸钾水溶液涂擦病鱼患处最好是逆鳞片而涂鱼的头部应稍高于尾部以免药液流入鳃中。也可用2%食盐水洗浴1020分钟。
[诊疗注意事项]
1.鉴别诊断
诊断时要和竖鳞病区别,患嗜子宫线虫病的病鱼鳞片隆起的程度较大,虫体寄生部位的皮肤肌肉充血发炎,患竖鳞病的病鱼鳞片竖起如松果球状,鳞片基部水肿呈半透明小囊状,挤则出水。
2.药物使用
治疗此病要彻底消灭池中幼虫及中间宿主,注意治疗时不宜采用生石灰全池泼洒的方法,因生石灰有肥水作用,有助于鲫嗜子宫线虫中间寄主的繁殖,不利于疾病治疗。
七、侧殖吸虫病
[病原]
侧殖吸虫病属复殖吸虫目前我国有东方侧殖吸虫和日本侧殖吸虫图7-4两种。虫体较小0.51.3毫米体近似椭圆形体表皮有小棘有口吸盘、腹吸盘口吸盘略小于腹吸盘腹吸盘位于虫体前1/3处或稍后口吸盘后接前咽、咽、食道和二根盲肠。雌雄同体睾丸一个长椭圆形位于体后1/3部分的中轴线卵巢一个圆形或椭圆形位于睾丸的右前方体中部之后两侧有块状卵黄腺阴茎和子宫末段开口于虫体一侧亦有小棘。卵梨形并具卵盖。
图7-4 日本侧殖吸虫
生活史:成虫寄生于鱼体肠道内,虫卵随鱼粪一起排入水体,卵在水中发育为毛蚴,毛蚴钻入中间寄主湖螺、田螺或旋纹螺体内发育成雷蚴和尾蚴,尾蚴可在螺体内直接发育成囊蚴,鱼吞食这种螺后,囊蚴在鱼肠道发育为成虫。尾蚴具有移行习性,可以从螺体内移出并集聚在螺的触角上,当鱼苗吞食了尾蚴后,尾蚴可不经囊蚴阶段而直接在鱼肠内发育为成虫,这是复殖吸虫的主要发育形式。
[主要症状和病理变化]
发病鱼苗体色发黑生长停滞游动无力群集于下风处病鱼闭口不食故称“闭口病”67天的发病鱼苗鱼体透明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到肠道中的吸虫。67厘米的鱼种发病除了鱼体消瘦外并无明显的症状。解剖时可见鱼肠道内被侧殖吸虫大量阻塞肠壁无食物因而造成鱼苗饿死。此病是鱼苗阶段常见的肠道病可引起大批死亡但对鱼种仅影响其生长并不造成大批死亡发病季节在56月。
[诊断要点]
1.现场诊断
根据症状、流行病学和剖检可作出诊断。67天鱼苗发病表现最为严重主要表现病鱼游动无力、闭口不食、死亡等解剖可见鱼肠道内有大量侧殖吸虫。
2.实验室诊断
将剖开的鱼肠在盛有0.6%盐水的培养皿中稍加搅拌,静置片刻,用肉眼或放大镜仔细观察,可见到灰白色虫体在蠕动。
[防治措施]
1防止和消灭鱼池中的螺类用生石灰清池以杀灭螺类中间宿主鱼池加水时进水处拦以密眼网以防螺蛳进入。
2鱼种患病后可用晶体敌百虫拌饲投喂每千克鱼每天0.3克连喂6天。
2加强饲养管理保持优良水质鱼种阶段须加强投喂随着鱼种的生长症状可自然消失。
八、黑斑病
[病原]
病原为茎双穴吸虫和其他品种的后囊蚴。这类吸虫的身体与复口吸虫比较相似,也分前后体,囊蚴的前体可见口、腹吸盘和黏附器,但前端两侧无侧器官;后体较长,并可见到雏形的生殖腺。
生活史茎双穴吸虫的成虫寄生在吃鱼的鸟类肠中如苍鹭、翠鸟等第一中间寄主是椎实螺。在其中有母胞蚴、子胞蚴和尾蚴各发育阶段尾蚴为叉尾型第二中间寄主是鱼类在鱼的皮肤中发育成囊蚴。水鸟因吃了携带幼虫的鱼而受到感染成虫生活在水鸟肠内。在水鸟的内脏里包裹着每一个幼虫的膜散开虫子在几周之后发育成熟。成虫产的卵随鸟的粪便中排出落入水中的卵发育成自由游动的幼虫幼虫寄生于水螺身上。几周之后寄生虫离开水螺并开始了寄生于合适的鱼类寄主的又一个周期。当寄生虫达到大约1毫米宽时每个虫子身体上生出一层黑膜在皮肤下形成独特的斑点。
[主要症状和病理变化]
发病初期病鱼只表现不安、呆滞及摄食减少等现象并未出现黑斑随着病情发展病鱼身体消瘦体表及鳍条、鳃盖、下颚等部位布满黑点达2毫米宽用手摸之有粗糙的感觉严重时可引起鱼体变形甚至椎骨弯曲。有时也出现在眼睛、肌肉、血管、鳃和嘴上。因为生活周期、环境条件复杂不会使黑斑病从一条鱼传染到另一条鱼。轻微的黑斑病传染对鱼没有什么伤害但严重时会伤害肌肉组织及使眼睛受到损害或失明甚至死亡。
[诊断要点]
1.现场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流行特点可初步诊断。典型症状是病鱼消瘦,在体表、鳍条、鳃盖、下颚等部位布满黑点,严重时出现鱼体变形。该病不会传染到其他鱼身上。
2.实验室诊断
将病鱼鳞片、鳍、皮肤上的胞囊轻轻取下然后用2枚小针将囊泡挑破虫体逸到水中显微镜检查鉴定是否为此吸虫的囊蚴。
[防治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给予营养丰富的饵料增强鱼的抵抗力。
2驱赶鸟类防止猎食病鱼、死鱼打破寄生虫的生长周期控制疾病传播。
3全池泼洒硫酸铜使池水药物浓度达到每立方米水体0.5克,一天后再重复一次,可彻底杀灭椎实螺。也可用生石灰等杀死螺类。
[诊疗注意事项]
1.鉴别诊断
该病诊断时注意和维生素B2核黄素缺乏、小瓜虫病、复口吸虫病相区别具体参见复口吸虫病部分。
2.药物使用
本病无有效治疗措施,只能依靠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鱼体抵抗力,消灭螺类,严防鸟类猎食病鱼、死鱼。
九、舌形绦虫病
[病原]
病原是舌状绦虫和双线绦虫的裂头蚴。裂头蚴身体扁平乳白色肉质肥厚呈带状不分节俗称为“面条虫”。虫体长度从数厘米到数米。舌状绦虫背腹面中线中各有一条凹陷的纵沟双线绦虫的背腹面各有两条纵沟。双线绦虫成虫的每节节片有2套生殖器。舌状绦虫的头节尖细略呈三角形每节节片有1套生殖器官。
生活史:成虫寄生于秋沙鸭、鹅、翠鸟和鸥鸟等的肠内,虫卵随鸟粪排入水体,在水中孵化出钩球蚴,钩球蚴被第一中间寄主细镖水蚤吞食后,在其体内发育成原尾蚴,含有原尾蚴的细镖水蚤又被第二中间寄主鱼所吞食,原尾蚴在鱼肠道内穿破肠壁,进入体腔发育为裂头蚴,含有裂头蚴的病鱼被最终寄主鸥鸟等鸟类吞食后在肠道中发育为成虫。
[主要症状和病理变化]
病鱼早期没有明显症状,严重时病鱼腹部膨大,用手触摸有坚实感,身体消瘦,常侧游或腹部向上,失去平衡,游动缓慢无力,解剖可见体腔内充满大量白色带状虫体,内脏几乎看不见,受压挤变形萎缩,将肠从腹腔中取出时,可见肠呈橘黄色线条状,肝脏也被绦虫穿过,繁殖机能丧失,有时虫体从腹部钻出,直接造成病鱼死亡。
[诊断要点]
根据症状和剖检可作出诊断。病鱼主要表现为身体消瘦,腹部膨大,失去平衡,侧游或腹部向上。剖开腹腔可以看到大量白色带状虫体,内脏因受挤压,几乎看不见。
[防治措施]
该病尚无有效疗法,重在做好预防措施。
1室外水池要想办法驱赶终末寄主鸥鸟以截断其生活史。
2彻底清池杀灭池中虫卵及第一中间宿主。
3发现病鱼及时捞出不能乱扔防止鸥鸟等吃入可煮熟后作为饲料。
4小水体可全池泼洒晶体敌百虫可杀灭水蚤和虫卵。用量为每立方米水体放药0.50.7克。
5病情严重时也可每千克饲料加吡喹酮1.22克拌匀后制成水中稳定性好的颗粒饲料投喂连喂2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