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knowledge_base/agriculture/content/海河口生物资源与环境.txt

1931 lines
337 KiB
Plaintext
Raw Permalink Blame History

This file contains invisible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invisible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are indistinguishable to humans but may be processed differently by a computer. If you think that this is intentional,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reveal them.

This file contain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ight be confused with other characters. If you think that this is intentional,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reveal them.

从书序
前言
第一章 海河口自然条件
一、地理位置
海河流域东临渤海西倚太行南界黄河北接内蒙古高原。流域总面积31.82万km2占全国总面积的3.3%。海河流域包括海河、滦河和徒骇马颊河3大水系、7大河系、10条骨干河流。其中海河水系是主要水系由北部的北运河、永定河和南部的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组成滦河水系包括滦河及冀东沿海诸河徒骇马颊河水系位于流域最南部为单独入海的平原河道。
二、水系形成
海河水系的形成与历史上黄河下游河道变迁以及华北平原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据考古调查在5000多年前天津市附近还是一片汪洋大海。经过以后的地壳变动沿海大陆架逐渐上升为陆地那时海河各支流及黄河均分流入海。这些河流发源于山区从山区冲下来的大量泥沙流至山前由于河槽纵比降减少流速减缓泥沙沉积下来逐渐在山前形成若干个冲洪积扇其中黄河的沉积作用最大。长期的沉积使各河冲洪积扇不断加大逐渐连在一起形成了河北平原。各河顺地势流向最低的天津市附近入海于是扇状的海河水系雏形逐渐形成。
海河水系的形成过程又是各河下游迁徙改道的结果。历史上的黄河下游河道曾多次南北迁徙据史书记载从春秋时期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2000多年中黄河决口改道1500多次其中重要改道26次。改道的范围北经海河河道南夺淮河河道入海黄河的每次改道都对海河水系的形成与变迁带来很大影响。
公元前602年黄河从浚县改道经河北省大名县、交河县至天津市东南入海。大致循现代的卫河、清凉江、南运河一线。当时黄河以北的呼沲河后称滹沱河、泒河后称沙河、滱水后称唐河、治河后称永定河、沽水后称北运河都经天津市附近的洼淀分流入海海河水系尚未形成。
公元11年黄河发生改道南徙至山东利津入海。海河水系曾一度摆脱了黄河的影响。公元206年曹操在进行统一北方的战争中疏凿了白沟、平虏渠、泉州渠、新河等几条运输渠道把河北平原上几条大河连接起来从而使分流入海的各河在天津市附近汇流入海初步形成了海河水系。
后来由于黄河的迁徙、改道曾几次侵夺海河水系。如1048年黄河从河南濮阳决口改道北流由河北青县和天津入海。从北宋以后海河水系受黄河的影响逐渐减小包括明万历年初黄河夺淮入海时期。1855年黄河又改道北徙在山东利津入海海河水系就很少受黄河的影响。
海河水系的形成除上述原因外还与人类活动有重要联系。公元605-610年隋炀帝在旧河道基础上先后修建了通济渠、永济渠及江南运河打通了一条以洛阳为中心东南达余杭今杭州、东北抵涿郡今北京的隋代大运河使东汉末期形成的海河水系又与人工河道联系在一起从而使海河各支流在天津附近入海的形势长期固定下来。此后为了防止水患历朝历代都曾先后修建过多条减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根治海河工程的过程中逐年开挖了永定新河、子牙新河、滏阳新河、漳卫新河、滏东排河等多条人工河道海河水系分布发生了巨大变化改变了过去各支流全在天津附近汇合后入海的形势而分别由减河入海。
20世纪末引滦入津工程的开通将滦河水系和海河水系联系起来。海河水系成为中国华北地区流入渤海诸河的总称也称海滦河水系流域东缘海岸线大约为山海关至老黄河口
三、地形特点
海河流域总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大致分高原、山地及平原三种地貌类型。西部为黄土高原和太行山区北部为内蒙古高原和燕山山区面积18.94万km2约占60%东部和东南部为平原面积12.84万km2约占40%。
四、行政区划
海河流域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内蒙古和辽宁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北京市、天津市全部属于海河流域河北省91%、山西省38%、山东省20%、河南省9.2%的面积属于海河流域内蒙古自治区1.36万km2、辽宁省0.17万km2的面积属于海河流域。
五、河系分类
海河流域水系的划分主要存在两种形式,一种是按类型分,另一种是按组成分。
按类型分,海河流域各河系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发源于太行山、燕山背风坡,源远流长,山区汇水面积大,水流集中,泥沙相对较多的河流;另一种是发源于太行山、燕山迎风坡,支流分散,源短流急,洪峰高、历时短、突发性强的河流。历史上洪水多是经过洼淀滞蓄后下泄。两种类型河流呈相间分布,清浊分明。
按组成分海河水系由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和南运河5条河流组成。其中①北运河为海河北支源于北京市昌平区北部山区上源名为温榆河通州区以下始称北运河在屈家店与永定河相汇至天津市大红桥入海河全长238 km流域面积5300 km2。②永定河为海河西北支上源为桑干河和洋河分别源于晋西北和内蒙古高原南缘两河均流经官厅水库出水库后始名永定河至屈家店与北运河汇合其水经永定新河由北塘入海全长650 km流域面积5.08万km2。③大清河为海河西支是上游5大支流中最短的干流。其上源北支由源于涞源县境的北拒马河和源于白石山的南拒马河组成南支则由漕河、唐河、大沙河和磁河等10余条支流组成均源于太行山东麓并汇入白洋淀出淀后始名大清河至独流镇与子牙河汇合全长448 km流域面积3.96万km2。④子牙河为海河西南支由发源于太行山东坡的滏阳河和源于五台山北坡的滹沱河汇成两河于献县汇合后始名子牙河全长超过730 km流域面积7.87万km2。⑤南运河为海河南支上游有漳河与卫河两大支流流域面积3.76万km2。漳河源自太行山背风坡经岳城水库在徐万仓与卫河交汇流域面积1.92万km2。卫河源自太行山南麓由淇河、安阳河、汤河等10余条支流汇集而成流域面积1.52万km2。漳河和卫河在徐万仓汇合后称卫运河卫运河全长157 km至四女寺枢纽又分成南运河和漳卫新河两支。南运河向北汇入子牙河再入海河全长309 km漳卫新河向东于大河口入渤海全长245 km。
六、气候特点
海河流域属于温带东亚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区虽濒临渤海但渤海为内海对气温影响不大因此大陆性气候显著四季分明气温变化较急骤。冬季受西伯利亚大陆性气团控制盛行西北风天气寒冷干燥、少雪春季受内蒙古大陆性气团影响气温回升快风速大气候干燥蒸发量大往往形成干旱天气夏季受海洋性气团影响多偏南风比较湿润气温高降水量多且多暴雨雨热同季但因历年夏季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进退时间、强度、影响范围等很不一致致使降水量的变差很大旱涝时有发生秋季为夏冬的过渡季节一般年份秋高气爽降水量较少。流域全年平均气温在11.412.9℃1月最低月平均气温在-5.43.0℃7月最高月平均气温在25.926.7℃。
海河流域年降水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各流域中是最少的流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多在400700 mm。降水的地区分布不均燕山南麓和太行山东麓降水最多年降水量为700800 mm形成一个弧形的多雨带。多雨带内又有几个多雨中心如蝉房、漫山、铁岭口、坡仓等地均位于多雨中心处年降水量在700 mm以上。燕山以北太行山以西距海较远又处于背风坡年降水量仅400600 mm如蔚县、张家口均在400 mm左右。河北平原各地年降水量为500600 mm但在冀县、衡水、深泽、束鹿一带仅400500 mm是海河平原降水量最少的地方。
海河流域降水的年内分配不均5-10月降水量较多可占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其中又以7月、8月为多这两个月可占全年降水量的50%60%。降水的集中程度,在东部沿海各省中也是最突出的。
夏季降水多以暴雨的形式降落大暴雨日降水量在100 mm以上与特大暴雨日降水量200 mm以上多出现在太行山东麓与燕山南麓。
海河流域降水的另一特点是降水年变率大平均年变率一般在20%以上。最大年变率可达70%80%最大年降水量与最小年降水量之比一般为23个别站可达56极偶尔可达10。
海河流域春季降水量只占全年10%左右春季降水变率大有的年份4-5月滴雨不下春旱现象经常发生。
海河流域年平均相对湿度50%70%属半湿润半干旱地带年平均日照时数在24712769 h年平均风速为2.3 m/s年平均陆面蒸发量470 mm水面蒸发量1100 mm。
七、水文特征
海河流域降水集中、年际变化大以及春旱秋涝等现象直接影响到海河的水文特征。海河流域处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降水又多以暴雨形式降落全年降水量往往是几次暴雨的结果。海河干支流水量主要依靠降雨补给降雨补给的水量约占年径流量的80%),因此,年径流量的时空变化与年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除降雨及融雪补给外海河还受地下水补给。流经太行山、燕山区的河流地下水多以泉水形式补给河流如滹沱河、滏阳河、漳卫河等均接受泉水补给地下水补给量一般占8%10%但个别河段地下径流丰富的可达40%地下径流少的仅占5%6%。流经平原区的河流如海河干流及5大支流中下游河槽多未下切至潜水位洪水期水位常高于两岸地面或补给河流极少占年径流量的6%以下),或不能补给河流。
海河年径流的地区分布基本上与年降水一致。在太行山和燕山迎风坡呈现一条与山脉弧形走向一致的径流深大于150 mm的高值地带。高值区的分布范围与多年平均年降水600 mm等雨线的多雨带基本吻合。在径流高值区内由于局部地貌和水汽输送方向等影响形成几个高值中心。如易县大良岗、灵寿县漫山及沙河县蝉房均为高值中心。这些高值中心年降水量750800 mm多年平均径流深为300350 mm。其中以磁河横山岭水库上游的漫山一带为最高年径流深达400 mm自高值带两侧分别向西北和东南逐渐减小向西北至桑干河、洋河上游年径流深降至50 mm以下最小者仅25 mm。向东南为河北平原有两个低值中心一个在定兴县东部的十里铺一个在冀县、南宫、衡水、束鹿周围年径流深在25 mm以下最小只有10 mm。其余地区年径流深大多在50150 mm。
流经太行山区及山前洪积扇的河流由于流域内多奥陶纪石灰岩岩溶地貌发育。当流域不闭合即地上、地下分水线不一致年径流量的分布往往出现异常现象。如滏阳河的临洺关、韩村站漏水严重年径流深只有59.1 mm但相邻流域的东武仕水库站由于有大量的外流域地下水的补给年径流深高达1225.7 mm比多年平均降水量大1倍多外流域补给水量占自产水量的9倍。
海河流域集水面积较小的支流径流的年际变化与降水的年际变化趋势相类似不同的是比降水的变化更剧烈地区间的差异更大。而集水面积较大的支流受流经气候区、下垫面及集水面积的影响径流的年际变化比较复杂。军都山、太行山山地及山前坡地是海河流域降水年际变化的高值区也是径流年际变化的高值区。年降水变差系数为0.400.50而年径流变差系数为0.801.00。年径流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为1025。在军都山以北太行山以西的地区是年降水与年径流年际变化的低值区年降水的变差系数为0.250.35年径流变差系数为0.400.60。年径流最大与最小值之比为35。燕山以南太行山以东的广大平原区是海河流域内降水年际变化的次高值区但径流年际变化却是海河流域最高的年降水变差系数为0.350.45年径流变差系数为1.01.5。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平原地势低平,土层深厚。平水年和枯水年蒸发渗漏多,不易产生径流;而丰水年产水量却很大。
太行山南段岩溶发育、径流年际变化出现两种反常情况一种是漏水地区变差系数高达1.501.75年径流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可达7080如崔阳河临洺关站另一种是有泉水补给的河流径流年际变化很小变差系数只有0.200.30年径流最大与最小值之比一般仅3倍如滏阳河东武仕及冶河地都等站。
海河各支流丰水年出现的年份有所不同。全流域同时出现洪水的概率较小一般南部几个支流为丰水年时北部几个支流是平水年相反北部几个水系为丰水年时南部几个支流都是平水年。如1963年南系大水而北系除北运河外均为平水年。
各支流枯水年出现的年份却比较一致。海河流域自1917年以来共发生变率小于0.4的特枯水年和变率为0.40.6的枯水年11年其中1920年、1930年全流域特枯1931年、1936年全流域枯水1965年、1968年全流域偏枯1941年南系特枯而北系枯水1927年、1945年、1972年全流域枯水而仅有12条河系偏枯或特枯1951年北系枯水南系偏枯而12条支流特枯。
海河干支流径流年内分配主要受降水年内分配的制约总的特点是径流年内分配较集中全年水量的50%80%集中在7-10月汛期的4个月内。但各河因径流补给形式、流域调蓄能力以及所处气候区的不同各河径流年内集中程度有所不同。
发源于燕山南麓、太行山东麓的蓟运、大清、滏阳各河流域调蓄能力较小。水量集中程度较大汛期水量占全年水量的70%80%。
发源于黄土高原和盆地区中游穿越山地流域面积较大又有相当比重的泉水补给的河流如永定河、滹沱河、漳河、卫河等汛期水量一般占全年水量的50%60%。
平原地区及流经山前严重漏水区的河流,绝大部分属间歇性河流,汛期有水,非汛期干涸,全年水量往往是几次(甚至是一两场)暴雨的结果。
以泉水补给为主的某些河段如桑干河马邑、绵河地都、滏阳河东武仕水库径流年内分配较均匀汛期水量一般占全年水量的40%或更少。
海河干支流的含沙量在全国各大河中仅次于黄河,由于各支流流经地区自然地理条件不同,含沙量又有差异。
发源于山西高原的支流如永定河、滹沱河、漳河等流域内黄土分布广泛加上植被覆盖度小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永定河是海河各支流中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永定河官厅站多年平均含沙量为52.2 kg/m3上源桑干河石匣里站为25.0 kg/m3洋河响水堡站为21.0 kg/m3永定河上游侵蚀模数为10002000 t/km2·a
滹沱河干支流多流经黄土高原和太行山区含沙量仅次于永定河小觉站多年平均含沙量13.9 kg/m3侵蚀模数为9001000 t/km2·a
南运河上源漳河观台站多年平均含沙量9.07 kg/m3侵蚀模数为700800 t/km2·a
发源于燕山、太行山的河流流域内多石质山地黄土性物质较少水土流失较黄土高原轻大清河支流拒马河紫荆关站多年平均含沙量2.92 kg/m3。大清河新盖房站1.4 kg/m3潮白河苏庄站为4.14 kg/m3北运河屈家站为2.54 kg/m3在海河流域中含沙量都比较小。
海河各支流泥沙的年内分配具有高度的集中性各河6-9月输沙量占年输沙量的94%以上其他各月输沙量很小。泥沙的年际变化很大各河最大年平均含沙量与最小年平均含沙量的比值一般都在1020最高的可达45。
第二章 海河口水域环境
第一节 海河口邻近海域环境
一、水体环境质量
pH
1.pH的监测意义
pH是水质监测的基本化学要素之一。海河口邻近海域的pH多在7.98.6绝大多数在7.98.3主要与水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有关。水温的升高或者表层植物的光合作用会使水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减少从而引起pH升高生物的呼吸或有机物的分解会产生二氧化碳这些将导致pH降低。所以自然水域的pH存在着日变化和季节变化。通过对海河口邻近海域pH的监测掌握了2012-2015年监测海域pH的具体情况。
2.pH的平面分布
通过2012-2015年每年5月、8月对海河口邻近海域pH的监测发现pH最高值出现在2012年8月KF64站位测定值为8.62最小值出现在2012年5月KF24站位测定值为7.66。其他时间段监测结果变化不大平均值在8.008.30。年际间平均值呈现高-低-高-低变化规律。由于受季节影响每年8月pH平均值比5月pH平均值略高。2012-2015年总平均值为8.11。2012-2015年海河口邻近海域pH分布为总体呈现北高南低的变化趋势。
3.pH的年际变化
海河口邻近海域pH年际统计结果表明pH最低值出现在2012年为7.66最高值也出现在2012年为8.62。2012-2015年监测结果的年平均值表明pH呈现高-低-高-低的变化趋势表2-2
表2-2 海河口邻近海域pH年际统计结果
(二)无机氮
1.无机氮的监测意义
海水中无机氮是指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和氨氮三者总和,是可溶解性无机盐氮。硝酸盐氮是氮化合物的最终产物;亚硝酸盐氮是氮化合物氧化还原的中间产物,不稳定,易氧化为硝酸盐氮;氨氮可氧化为亚硝酸盐氮,进一步氧化为硝酸盐氮。海水中的无机氮可通过水中的某些细菌,如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作用相互转化,且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海水中无机氮来源有陆源性径流的补给、大气降水、海水中生物的新陈代谢、海水与海底界面交换等。它直接影响海洋浮游植物的生长,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海洋生态系统效应。它是重要的营养盐指标,也是评价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子,尤其在第一代富营养化评价方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无机氮含量的高低直接反映水体质量好坏,影响天然渔业资源中的游泳生物、底栖动物、鱼卵、仔稚鱼等的生长,也直接对水产养殖业产生影响。
2.无机氮的分布
2012年5月渤海湾产卵场水域无机氮变化范围为0.2020.795 mg/L变幅为0.593 mg/L平均值为0.488 mg/L。最小值出现在KF83站位最大值出现在KF62站位所有站位100%超标。2012年8月渤海湾产卵场水域无机氮变化范围为0.4410.992 mg/L变幅为0.551 mg/L平均值为0.754 mg/L。最小值出现在KF64站位最大值出现在KF24站位。通过对2012年两次检测数据分析得出所有站位100%超标。
2013年5月渤海湾产卵场水域无机氮变化范围为0.5451.200 mg/L变幅为0.655 mg/L平均值为0.827 mg/L。最小值出现在KF84站位最大值出现在KF23站位所有站位100%超标。2013年8月渤海湾产卵场水域无机氮变化范围为0.1580.800 mg/L变幅为0.642 mg/L平均值为0.447 mg/L。最小值出现在KF64站位最大值出现在KF82站位。通过对2013年两次检测数据分析得出所有站位100%超标。
2014年5月渤海湾产卵场水域无机氮变化范围为0.4460.696 mg/L变幅为0.250 mg/L平均值为0.536 mg/L。最小值出现在KF84站位最大值出现在KF23站位所有站位100%超标。2014年8月渤海湾产卵场水域无机氮变化范围为0.1350.406 mg/L变幅为0.271 mg/L平均值为0.270 mg/L。最小值出现在KF24、KF25站位最大值出现在KF43站位。通过对2014年两次检测数据分析得出所有站位100%超标。
2015年5月渤海湾产卵场水域无机氮变化范围为0.2620.541 mg/L变幅为0.279 mg/L平均值为0.398 mg/L。最小值出现在KF84站位最大值出现在KF24站位所有站位100%超标。2015年8月渤海湾产卵场水域无机氮变化范围为0.3640.694 mg/L变幅为0.330 mg/L平均值为0.509 mg/L。最小值出现在KF84站位最大值出现在KF43站位。通过对2015年两次检测数据分析得出所有站位100%超标。
由数据可以得出2012-2015年无机氮整体呈现北部汉沽大神堂养殖区向南部天津港航道处逐渐降低的趋势、西部沿岸向东部外海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
3.无机氮的年际变化
由表2-3可以看出2012-2015年无机氮监测数值年最大平均值在2013年年最小平均值在2014年最小值出现在2014年最大值出现在2013年2013年变幅最大2015年变幅最小。对照《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4类海水无机氮≤0.2 mg/L进行比较无机氮最大值超标5倍。KF84站位出现4次最小值KF64站位出现2次最小值其站位相对其他站位离岸最远。KF23、KF24、KF43站位均出现2次最大值其站位相对其他站位离岸最近。
表2-3 2012-2015年无机氮含量年际统计结果mg/L
(三)活性磷酸盐
1.活性磷酸盐的监测意义
天津港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国际性、现代化、多功能港口也是我国北京和天津两大直辖市的主要出海口。港口资源是天津最大的优势资源刘宪斌等2007。近年来随着港口建设、海水养殖、海岸带旅游等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加强富含氮、磷营养盐的工农业生产废水、水产养殖废水及城市生活废水的大量排放使得渤海湾营养盐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导致渤海湾局部海域赤潮频繁发生秦延文等2005年
活性磷酸盐又称无机磷和无机氮一样都是海洋生物赖以生存的最基础的营养物质也是水污染控制的重要指标。活性磷酸盐的大量过剩可引起海域的富营养化诱发有毒藻华的出现。活性磷酸盐浓度偏高带来的富营养化是我国沿海水域最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海域富营养化与有害赤潮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已有研究结果表明水体的富营养化过程可对海域其他污染物的迁移转化产生显著的影响黄小平等2002
活性磷酸盐在海区含量值偏高的话海域养殖水体会富营养化水体透明度普遍降低也是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可能成为诱发赤潮的重要因素。因而近年来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问题在有关海洋生态系统的研究中日益受到重视韦蔓新等2007
活性磷酸盐是海洋中主要营养盐类是浮游植物繁殖和生长必不可少的营养要素之一也是海洋生物产量的控制因素之一它在全部代谢尤其是能量转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海洋中磷的分布及转化已被众多科学家所关注海水中的磷和氮共同参与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生物体死亡分解活体生物排泄以及沉积物与海水的物质交换构成了磷在海洋中的循环。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在河口及近岸海域溶解态无机磷与水体中悬浮颗粒物的相互作用很有可能是影响水体中磷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最主要的因子。活性磷酸盐是近海海洋环境主要污染物之一也是近海水环境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对天津海域的活性磷酸盐的监测具有非常重要意义刘宪斌等2007
2.海河口邻近海域活性磷酸盐分布情况
2012-2015年对海河口邻近海域12个站位的水域进行每年2次调查监测分别在5月下旬和8月下旬。
2012年活性磷酸盐均值为0.0109 mg/L变化范围为0.00400.0502 mg/L变幅为0.0496 mg/L。从5月和8月的监测结果来看活性磷酸盐从北部逐渐向南部呈现递减的趋势即从汉沽大神堂养殖区到天津港航道处为递减趋势从南部逐渐向北部至天津港为界呈现递增的趋势。
2013年活性磷酸盐均值为0.0114 mg/L变化范围为0.00400.0320 mg/L变幅为0.0462 mg/L。从5月和8月的监测结果来看活性磷酸盐从北部逐渐向南部呈现递减的趋势即从汉沽大神堂养殖区到天津港航道处为递减趋势从南部逐渐向北部至天津港为界呈现递增的趋势。天津港出口处出现1个高值区从天津港往东呈逐渐递减的趋势即离岸越远活性磷酸盐含量越低。
2014年活性磷酸盐均值为0.0079 mg/L变化范围为0.00400.0240 mg/L变幅为0.0200 mg/L。从5月的监测结果来看活性磷酸盐从北部逐渐向南部呈现递减的趋势即从汉沽大神堂养殖区到天津港航道处为递减趋势从南部逐渐向北部至天津港为界呈现递增的趋势。从8月分布图看天津港出口处出现1个高值区从天津港往南呈逐渐递减的趋势然后又逐渐递增。
2015年活性磷酸盐均值为0.0112 mg/L变化范围为0.00400.0530 mg/L变幅为0.0462 mg/L。从5月监测结果来看天津港出口处出现1个高值区从天津港往东逐渐递减的趋势之后又呈现出逐渐递增的趋势。从8月分布图看从北部逐渐向南部呈现递减的趋势即从汉沽大神堂养殖区到天津港航道处为递减趋势从南部逐渐向北部至天津港为界呈现递增的趋势。
3.海河口邻近海域活性磷酸盐年际比较
2012-2015年在海河口邻近海域设监测站位12个监测水域面积827 km2进行调查监测活性磷酸盐调查结果见表2-4。
表2-4 海河口邻近海域活性磷酸盐年际统计mg/L
从海河口邻近海域12个监测站位活性磷酸盐年际数据分析年际平均值的最低值出现在2014年0.0079 mg/L年际平均值范围为0.00400.0240 mg/L变幅为0.0200 mg/L。年际平均值的最高值出现在2013年0.0114 mg/L变化范围为0.00400.0320 mg/L变幅为0.0280 mg/L。
4.海河口邻近海域活性磷酸盐总体分布特征
从监测的海河口邻近海域12个站位的结果分析活性磷酸盐基本上是从北部逐渐向南部呈现递减的趋势即从汉沽大神堂养殖区到天津港航道处为递减趋势从南部逐渐向北部至天津港为界呈现递增的趋势。天津港出口处出现1个高值区从天津港往东呈逐渐递减的趋势即离岸越远活性磷酸盐含量越低。在天津港航道的出口活性磷酸盐的含量比较高在汉沽大神堂养殖区活性磷酸盐的含量比较高即离岸越远活性磷酸盐的含量比较低。总体来说受污染程度越大活性磷酸盐含量越高污染程度越小活性磷酸盐含量越低。
(四)化学需氧量
1.化学需氧量的监测意义
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是表征水体质量的最重要指标之一它是水体受到还原性物质污染程度的综合体现还原性物质污染物包括有机物、硫化物、亚铁盐、亚硝酸盐等。在这些还原性物质污染物中占比重最大的、最普遍的就是有机物因此化学需氧量往往又被指为衡量水中有机物质含量多少的指标。水体中化学需氧量的值越大说明水体受到有机物的污染就越严重。水体中的有机物的主要来源为生活污水包括粪便和洗涤污水等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工业废水如造纸、印染和化工等行业的废液排放以及动植物腐烂经分解后随降雨流入水体之中。
如果化学需氧量浓度很高的话,就会造成自然水体环境中水质的恶化。自然界中水体本身具有自净功能,其中,就包括降解有机物的能力,所以化学需氧量的降解也是水环境循环功能的一部分。但是分解化学需氧量肯定需要消耗溶解于水体中的氧气,而水体中的复氧速率比消耗氧气的速率慢,所以溶解于水中的氧气永远不能满足自净的要求,水中溶解氧就会下降至相当低的水平,使整个水体成为厌氧状态。在厌氧状态下的水环境,部分厌氧微生物开始滋生并且继续分解有机物,厌氧微生物本身是适应环境的沥青色,伴随着分解的过程中产生的硫化氢气体,所以就会导致整个水环境细菌滋生、又黑又臭。简而言之,化学需氧量含量过高的物质进入自然水体后危害就是破坏水环境平衡,导致几乎所有好氧生物的死亡,不仅仅对生存于水体中的生物带来威胁,如鱼类、虾类、蟹类等,而且还会经过食物链的传递,最后被人摄入,造成慢性中毒。如果人们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下,饮用如此状况的水质,那么对人体的健康就会产生极大的损害。而且,一般工业排放的废水化学需氧量往往较高,其中会存在很多挥发性刺激性的稠环芳香类化合物。而这些有机物会长期滞留在人体内难以被分解,损坏人体内重要的器官,如沉积在肺、肾等重要组织器官,破坏肝功能,造成生理障碍,甚至还能损害神经系统功能或者引起癌症等,对于孕妇,这些污染物质更是导致畸胎的罪魁祸首。因此,对于化学需氧量具有重要的监测意义。
2.化学需氧量的分布
天津海域2012-2015年化学需氧量调查表明年均结果呈现高-低-高-低、总体下降、2014年反弹的年际变化趋势北高南低的地理分布趋势。
3.化学需氧量的年际变化趋势
依据表2-5海河口邻近海域化学需氧量年际统计结果表明各年份平均值显示化学需氧量处于ⅡⅢ类水质。水平分布来看天津海域北部2012年为劣Ⅳ类水质2014年为Ⅳ类水质表明该海域接受的陆源污染物排放量更大源于潮白新河和蓟运河两条重要河流汇入该海域。
表2-5 海河口邻近海域化学需氧量年际统计结果mg/L
(五)油类
1.油类的监测意义
海河口邻近海域油类污染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海洋油类主要污染源为:近岸的工业污水、城市生活污水、港口设施作业废水排放、船舶航行作业、运输事故、溢油事故及采油废水排放等。通过监测,可掌握海河口邻近海域油类的污染状况。
2.油类的分布
通过2012-2015年每年5月、8月对海河口邻近海域油类的监测发现油类月平均最高值出现在2012年8月为0.049 mg/L其他时间段监测结果变化不大月平均值在0.0250.036 mg/L。由油类的监测结果来看油类无明显的变化规律。由于渤海湾产卵场内有大量船舶通过偶有漏油情况发生造成某些监测站位测定值明显偏高。
从2012-2015年的监测结果看最大值出现在2012年8月KF63站位为0.203 mg/L最小值出现在2012年8月KF84站位测定值为未检出。4年总平均值为0.033 mg/L。
3.油类的年际变化
2012-2015年海河口邻近海域油类年际统计表2-6结果表明油类平均含量总体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2013年平均值最高为0.0934 mg/L变幅为0.4800 mg/L2014年平均值最低为0.0263 mg/L变幅为0.0498 mg/L2015年比2014年略有上升。
表2-6 海河口邻近海域油类年际统计mg/L
(六)重金属
1.重金属的监测意义
随着城市工业的建设发展,越来越多高含量重金属的污水被排入环境,水域环境受污染程度逐渐增大。由于重金属污染潜伏时间长、毒性大、难去除,易通过食物链富集,因此,通过监测海河口邻近海域水体重金属指标,摸清此水域受污染状况,对环境的治理和保障食品安全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2.重金属的分布
海河口邻近海域2015年重金属监测结果表明5月铜含量从沿岸向外海方向逐渐降低8月铜含量在监测海域中部天津港航道出口处有1个高值区向周围逐渐降低5月锌含量自北向南逐渐降低8月在监测海域南部有1个高值区5月铅含量自北向南逐渐升高8月与此相反镉、汞含量均在一个较低水平波动5月和8月砷含量自北汉沽大神堂区域向南呈逐渐降低的趋势。
3.重金属的年际变化
2012-2015年海河口邻近海域重金属含量的年际统计结果见表2-7。2012-2015年铜含量总体呈现降低的趋势2012年为最高其次是2013年2014年铜含量最低。
2012-2015年锌含量总体呈现高-低-高-低锯齿状变化的趋势2012年为最高其次是2014年2013年锌含量最低。
2012-2015年铅含量总体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2013年为最高其次是2012年2014年铅含量最低。
2012-2015年镉含量总体呈现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2012年为最高2015年镉含量最低。
2012-2015年汞含量总体呈现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2012年为最高2013-2015年汞含量相差不大均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波动。
2012-2015年海河口邻近海域砷含量总体呈现高-低-高-低的变化趋势。2012年砷含量最高其次是2014年2015年砷含量最低。
表2-7 2012-2015年海河口邻近海域重金属含量年际统计结果μg/L
二、沉积物环境
(一)油类
1.海河口邻近海域沉积物油类的分布
由2012-2015年海河口邻近海域沉积物油类的监测结果来看在北部汉沽大神堂区域向离岸方向沉积物中的油类呈逐渐降低的趋势。
2.海河口邻近海域沉积物油类的年际变化
从表2-8数据可以看出海洋沉积物油类的监测数据在2012-2015年的变化趋势基本呈锯齿状上升的规律海河口邻近海域油类平均含量2012年最低为127.0 mg/kg2015年最高达355.0 mg/kg石油开采、船舶泄漏、渔船作业、运油船舶突发事件等都会给渤海湾带来油类污染。
表2-8 2012-2015年海河口邻近海域沉积物油类年际统计结果mg/kg
(二)重金属
渤海湾近岸海域重金属污染主要是由陆源污染所致。污染物进入海洋,受海洋水动力条件的影响和控制,会在水体与沉积物之间进行迁移。重金属具有来源广、潜伏时间长、不易被生物降解、毒性大且污染后难以被发现等特征,对水生生物和人体健康具有较大负面影响。
2012-2015年测得的重金属含量表明铜含量平均值2014年最高为21.28 mg/kg2013年最低为18.36 mg/kg锌含量平均值2014年最高为92.78 mg/kg2013年最低为34.81 mg/kg铅含量平均值2014年最高为20.96 mg/kg2012年最低为16.45 mg/kg镉含量平均值2012年最高为0.184 mg/kg2014年和2015年均最低为0.025 mg/kg汞含量平均值2012年为最高为0.151 mg/kg2015年最低为0.0262 mg/kg砷含量平均值2015年最高为12.00 mg/kg2012年和2013年均最低为9.50 mg/kg表2-9
表2-9 2012-2015年重金属含量年际统计结果mg/kg
渤海湾作为北方重要海湾,陆域区域内石油化工、汽车工业、生物医药与技术、食品、纺织等工业发达,这些产业生产的废水与渤海湾重金属污染息息相关。而渤海湾又是一个半封闭海湾,污染物扩散能力差,更加快了污染物在海底的积聚。海河口邻近海域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分布不规律,很可能是受不同的陆源污染和复杂的水文环境影响所致。
三、生物质量
(一)石油烃
1.石油烃的监测意义
石油烃主要是由碳和氢元素组成的烃类物质广泛地存在于石油之中总数约有几万种包括烷烃、环烷烃、芳香烃三类。近十几年来随着工业经济发展中国近海石油烃污染与海洋石油开采、海上石油运输和主要河流污染物排放有密切关系。石油开采中出现漏油、井喷及运输船舶漏油、河流排放物入海成为石油污染的主要源头。仅2002-2015年就有多起事故发生如2002年的马耳他籍“塔斯曼海”油轮在国内海域泄油事故使渔民最终获赔1000多万元2011年6月蓬莱19-3井喷溢油事故使海域受到严重污染。石油烃含量超第一、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21890 km2渤海就占5860 km2占总面积的26.8%。海上石油污染对海洋生态环境、渔业资源和海水养殖产生重要的影响。轻质油会漂浮水面,重质油会沉入海底,海水和沉积物环境受石油烃污染往往使海洋生物成为直接“受害者”,并会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影响水产品的质量,人食用后对人体健康安全产生危害。通过对海产品石油烃监测,可以了解水域石油烃污染程度,对有效降低污染和提高水产品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海河口邻近海域石油烃超标情况分析
2012-2015年每年的8月对海河口邻近海域的11个站位进行采样。依据《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NY 5073-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2006标准判定石油烃限量值为15 mg/kg超过此值即超标。
2012年采集样品有贝类、甲壳类和鱼类3种6个样品2个样品超标超标率约为33.3%。
2013年采集样品有贝类、甲壳类、头足类和鱼类4种9个样品1个样品超标超标率约为11%。
2014年采集样品有贝类、甲壳类和鱼类3种8个样品合格率为100%。
2015年采集样品有贝类、甲壳类和头足类3种10个样品1个样品超标超标率为10%。
2012-2015年共采集样品33个鱼类涉及4个物种具体为斑尾刺鰕虎鱼Acanthogobiu ommaturus、斑鰶、焦氏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均合格甲壳类涉及2个物种具体为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中国对虾均合格头足类涉及1个物种具体为火枪乌贼Loliolus beka合格贝类涉及6个物种具体为脉红螺Rapana venosa、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毛蚶、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 pinarum、凸壳肌蛤Musculus senhousia、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长牡蛎共采集5个样品超标1个KF44站位毛蚶共采集3个样品超标1个KF23站位凸壳肌蛤采集1个样品超标KF45站位缢蛏采集1个样品超标KF23站位其他均合格。
(二)重金属
1.重金属的监测意义
随着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大量含有重金属的废水排入环境。由水域环境污染造成生物体重金属含量超出限量标准,已经成为一个备受瞩目的话题。重金属在生物体内富集的途径,主要是通过摄食、体表渗透和鳃黏膜的吸附等。由于不同生物体的自身生理特性、饵料、栖息环境以及重金属的理化特性的不同,其富集重金属的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此,对生物体内重金属含量进行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2.海河口邻近海域重金属超标情况分析
海河口邻近海域生物质量依据《海洋生物质量》GB 18421-2001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2004a第一类标准值评价。生物体中重金属限量标准值见表2-10。
表2-10 生物体中重金属限量标准mg/kg
2012年监测了2个站位共计6个生物体样品其中只有铅、镉2个元素超标超标率分别约占总监测样品数的16.7%和66.7%。
2013年监测了6个站位共计9个生物样品其中铜、铅、镉元素均有超标超标率均约占总监测样品数的55.6%。
2014年监测了7个站位共计10个生物样品其中铜、铅、镉元素均有超标超标率分别占总监测样品数的60%、20%、90%。
2015年监测了5个站位共计8个生物样品其中铜、镉元素均有超标超标率分别占总监测样品数的50%、75%。
其中铜、铅、镉最高值均出现在2014年超标的样品分别是牡蛎、凸壳肌蛤、毛蚶都属于贝类而超标倍数分别达到了约4.47倍、9.1倍、45.8倍。
海河口邻近海域水产品采样情况及铜、铅、镉、汞和无机砷5种重金属含量见表2-11和表2-12。
表2-11 2012-2015年海河口邻近海域海洋生物体各监测站位采样情况
表2-12 2012-2015年海河口邻近海域海洋生物体重金属含量mg/kg
由海洋生物体重金属的监测结果可以发现,各类海洋生物体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具有一定的差异。但总体来看,虾、蟹、贝类重金属含量较高,鱼类体内重金属的含量较低。
(三)贝类毒素
1.贝类毒素的监测意义
世界各国的海洋渔业都遭受赤潮贝类毒素的侵袭制约近海渔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会影响海洋环境的健康状态我国也面临着相同的困境。绝大部分贝类是“非选择性”的滤食性生物在贝类的生长过程中极易摄食海水中的有毒生物使有毒生物的毒素在自身体内累积和转化从而产生对人类生命安全具有极大危害的毒素成为对人类健康十分不利甚至会引起中毒的水产品。贝类摄食的有毒生物主要为海水中的有毒藻类因此贝类生物毒素通常也称为藻毒素。根据不同的染毒介质和中毒后引发人体的临床症状世界卫生组织将赤潮藻毒素大体分为以下5类第一类是麻痹性贝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 PSP第二类是腹泻性贝毒diarrhetic shellfish poison-ing, DSP第三类是记忆缺失性贝毒amnesic shellfish poisoning, ASP第四类是神经性贝毒neurotoxic shellfish poisoning, NSP第五类是西加鱼毒素ciguatera fish poisoning, CFP。在这五大类毒素中PSP和DSP两类毒素在世界范围内分布最广、危害程度最大因此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据Azanza2001统计全球范围内因藻毒素引发的中毒事故中有87%是由麻痹性贝类毒素造成的5%的中毒事件是由腹泻性贝毒素引起的。无论欧美还是日韩等许多国家,已经将对麻痹性贝类毒素和腹泻性贝类毒素的监测规定到贝类经济产区中常规的工作之中。
麻痹性贝毒是一种极易溶于水部分溶于甲醇和乙醇不溶于大多数非极性溶剂如乙醛、石油醚的白色固体。它是一种生物碱容易从酸性溶液中萃取。来源于贝类摄食海洋中有毒藻类而在体内蓄积主要包括亚历山大藻属Alexandrium的A.tamarense、A.catenella、A.frmdyense、A.mlnulum、A.cohurticula、A.angustitabulatum及A.ostenfeldi等其他还有链状裸甲藻Gymnodinium catenatum和Pyodinium buhamensevar.compressum及4种淡水蓝绿藻刘智勇等2006。该毒素是一类神经肌肉麻痹剂由于贝类滤食水体中的有毒藻类而间接携带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李钧2005①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损害当人体食用感染了麻痹性贝毒的贝体后毒素会迅速地释放于各器官和血液中产生中毒现象。根据含量的不同短至几分钟长至数小时后人体四肢的肌肉、呼吸系统的肌肉产生麻痹现象严重的话会窒息死亡并伴随着头痛恶心、体温升高、表面皮肤长出疹子等中毒症状②会严重影响食用贝体产品的质量。麻痹性贝毒在贝体中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使其肉质松散、口感欠佳食用品质大大降低会对经济贝类养殖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③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会威胁到海洋渔业的健康发展。除贝体中会富集麻痹性贝毒外鱼类也可能摄食有毒藻体细胞分泌的有毒物质造成鱼类中毒和死亡现象。
腹泻性贝毒同样也是来源于有毒藻类,按结构可分为聚醚类毒素-大田软海绵酸OA及其衍生物鳍藻毒素DTXs、大环聚醚内酯毒素-蛤毒素PTXs、融合聚醚毒素-虾夷扇贝毒素YTXs被贝类滤食后蓄积在其体内性质非常稳定一般烹调加热不能使其破坏。其作用机制是参与酶系统反应可促进肿瘤的生成和发育。DSP常常会造成急性中毒事故但也有产生慢性中毒的潜在可能性。腹泻性贝毒中毒过程的主要特征大致为时间短、反应强烈。毒素在人体中的潜伏期较短通常在30 min至数小时中毒人员常会伴随恶心、腹泻、头疼、呕吐、腹部剧烈疼痛等症状待23d后可自然恢复健康Aune et al.1993。1977年日本暴发了大范围的DSP中毒事件1984年法国有500多例腹泻性贝毒中毒患者同年在挪威也发生1次由食用有毒紫贻贝引起的腹泻性贝毒中毒事件有300400人出现中毒症状。事件中大于90%的患者有腹泻症状80%的患者出现呕吐现象50%左右的患者腹痛另有部分患者伴随恶心、头痛等中毒症状华泽爱1993
2.海河口邻近海域赤潮期贝类毒素监测结果
2015年8月针对海河口邻近海域赤潮期贝类毒素应急监测工作调查人员赶赴神港、北塘渔港、大港三地现场完成样品采集共采集近海捕捞贝类及螺类5种8个样品分别为脉红螺、菲律宾蛤仔、毛蚶、青蛤Cyclina sinensis和缢蛏。每个样品足量以保证满足两种毒素检测实验的出肉率采集完成后迅速送至样品前处理室以清水冲洗贝类样品外壳待去除表面泥沙等附着物后再用解剖刀将其软组织与壳分离绞碎后将待检样品装于高密度食品级塑料袋中抽真空密封立即放入-20℃冰箱冻存备用表2-13
表2-13 所采样品名称及数量
检测结果见表2-14。
表2-14 两种毒素的检测结果
表2-14 两种毒素的检测结果-1
完成两种贝毒的小鼠注射实验结果均未有小鼠死亡。在8个贝类样品中两种毒素检测结论均为阴性。
麻痹性贝毒的结果均为175 MU/g。但在其中1个脉红螺样品的检测实验中小鼠注射后发现受试3只小鼠均表现出明显的行动迟缓、气息微弱等不适症状但规定时间内并未死亡故该结果并不属于国标规定小鼠死亡所代表的毒素检出结论。
腹泻性贝毒的结果均为0.05 MU/g。
偶尔一次的监督抽查采样,不足以客观、全面地反映海洋中生物体的质量安全情况。为了尽量减少甚至杜绝贝类毒素引起的群体中毒,应当建立定时、定点的监控体制,通过定期抽样检测贝毒结果,完善一段时期内的监测数据,在数据积累足够量的情况下,无论是从横向、纵向、同比、环比都能够有据可查,有规律可循。这样,既可以对贝类的食用安全提供质量保证,又可以根据贝类的情况侧面反映出海水的水质情况。所以,实施长期的贝类监控工作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迫切的。
第二节 重要内陆渔业水域水体环境
一、水体环境质量
pH
1.pH的监测意义
水质pH是水质的化学要素之一一般天津市自然淡水水域的pH在7.69.1绝大多数在8.28.8主要与水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有关。水温的升高或者表层植物的光合作用都会使水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减少从而引起pH升高生物的呼吸或有机物的分解都产生二氧化碳这些会导致pH降低。所以自然淡水水域的pH存在着日变化和季节变化。通过2012-2015年对天津市内陆主要自然水域pH进行监测掌握了监测水域pH的具体情况。
2.天津市重要内陆渔业水域pH的季节变化
图2-1至图2-4为2012-2015年天津市重要内陆渔业水域pH的季节比较。从4年的监测结果看不同季节各监测水域的pH无明显变化规律。由于水是很强的缓冲剂外来污染不会长时间对水体pH产生影响。结合采样时对水体的观察水体中的浮游植物大量繁殖时pH较高而水体中浮游动物大量繁殖、浮游植物含量较少时pH较低当水体清澈透明、其他有机成分很少时pH一般在8.08.5。
图2-1 2012年天津市重要内陆渔业水域pH的季节比较
图2-2 2013年天津市重要内陆渔业水域pH的季节比较
图2-3 2014年天津市重要内陆渔业水域pH的季节比较
图2-4 2015年天津市重要内陆渔业水域pH的季节比较
3.天津市重要内陆渔业水域pH的年际比较
天津市内陆水域2012-2015年pH调查结果表明2012年pH平均值最高值出现在潮白新河为8.64变幅1.39最低值出现在蓟运河为8.12变幅为0.82。2013年pH平均值最高值出现在北大港水库为8.64变幅为1.56最低值出现在蓟运河为7.97变幅为0.90。2014年pH平均值最高值出现在潮白新河为8.88变幅为1.59最低值出现在七里海湿地为7.95变幅为0.71。2015年pH平均值最高值出现在七里海湿地为8.79变幅为0.47最低值出现在独流减河为8.28变幅为1.41表2-15
表2-15 天津市重要内陆渔业水域pH的年际数据统计
(二)总氮
1.总氮的监测意义
氮元素作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物质流的基础是污染排放总量控制的主要对象主要通过地表径流及生产、生活废水等途径进入地表水体也是诱发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朱剑峰2013
总氮TN是水体中所含的有机氮和无机氮化合物的总和包括可溶性及悬浮颗粒中的含氮化合物主要为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氨氮等无机氮化物和有机氮化物王成2014
总氮是表征水体质量的最重要指标之一,水中总氮含量增加,一些生物(如微生物等)大量繁殖,消耗水中溶解氧,使水体质量恶化。天津地区湖泊、水库及河流等自然水域总氮的主要来源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废液排放;农田化肥的过度使用,随降雨流入水体之中;养殖过程中投入品的氮过剩。
氮是生态系统的主要生源元素,它们在食物链的传递过程中从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又从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不断循环,也是影响全球碳循环和气候变化的重要环节。在河口和海湾水域,受到集水区内城市污水排放的影响,富营养化屡有发生,有时甚至引发赤潮或出现贫氧现象,直接影响生态环境质量和生物资源。长期以来,有关氮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一直为人们所重视。
在养殖环境中如果总氮的浓度非常高养殖水体会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是当今湖泊、水库等自然水域的一大生态环境问题祈玥2015。水体富营养化破坏水域生态系统平衡降低水体透明度使水体严重缺氧及引发恶臭造成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使得近海及内陆水域江河、湖泊等的渔业资源严重衰退水域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下降、水域生态荒漠化的问题十分突出许多天然水域经济鱼类种群数量大幅度减少捕捞产量、个体重量下降各类水生野生动物栖息环境遭到破坏濒危程度不断加重破坏了水环境的生态平衡产生巨大的危害。
我国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其中氮、磷排放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为了控制水体富营养化改善水体环境氮磷排放控制已经逐渐得到重视我国在2007年开始了水产和种植业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十二五”环境统计中农业源中规模化畜禽养殖采用养殖数量和产排污系数进行了估算。“十三五”期间总磷、总氮有可能纳入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指标。排放监测和统计是“控源减排”的重要支撑然而我国总磷、总氮排放监测与统计基础还相对薄弱王军霞2015。因此加大对水环境总氮指标的监测是迫不及待的重要任务。
天津渔业发展与天津市内陆水域环境保护密切相关,天津市内陆水域环境的恶化会对渔业造成严重的损害,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是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有效措施。因此,水环境总氮指标的控制、监测,对改善渔业生态环境具有指导意义。
2.天津市重要内陆渔业水域总氮的季节变化
12012年总氮平均值 2012年5月、7月、9月各水域的平均值见图2-5。其中最小值为1.737 mg/L7月于桥水库最大值为13.350 mg/L5月蓟运河变化幅度为11.613 mg/L平均值为5.93 mg/L。
22013年总氮平均值 2013年5月、7月、9月各水域的平均值见图2-6。其中最小值为1.841 mg/L5月北大港水库最大值为10.923 mg/L5月独流减河变化幅度为9.082 mg/L平均值为4.96 mg/L。
32014年总氮平均值 2014年5月、7月、9月各水域的平均值见图2-7。其中最小值为1.153 mg/L7月七里海湿地最大值为9.827 mg/L7月龙凤河变化幅度为8.674 mg/L平均值为5.14 mg/L。
42015年总氮平均值 2015年5月、7月、9月各条水域的平均值见图2-8。其中最小值为1.277 mg/L7月于桥水库最大值为8.557 mg/L7月龙凤河变化幅度为7.280 mg/L平均值为4.10 mg/L。
图2-5 2012年天津市重要内陆渔业水域总氮的季节比较
图2-6 2013年天津市重要内陆渔业水域总氮的季节比较
图2-7 2014年天津市重要内陆渔业水域总氮的季节比较
图2-8 2015年天津市重要内陆渔业水域总氮的季节比较
3.天津市重要内陆渔业水域总氮年平均值的变化
从2012-2015年的监测结果分析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2评价天津主要陆地上的河流、水库等自然水域总氮的各监测水域全部超过评价标准。根据2012-2015年5月、7月、9月总氮的平均值检测结果看监测水域年平均值范围为4.105.93 mg/L。年平均最低值出现在2015年为4.10 mg/L年平均最高值出现在2012年为5.93 mg/L变幅最小的为2015年7.280 mg/L变幅最大的为2012年11.613 mg/L表2-16
表2-16 2012-2015年天津市重要内陆渔业水域总氮年平均值的变化mg/L
4.天津市重要内陆渔业水域总氮的年际比较
为进一步分析评价水域环境状况对2012-2015年天津市内陆水域的10个监测水域总氮的年际数据进行了统计列于表2-17并据此作图2-9。
表2-17 天津市重要内陆渔业水域总氮的年际数据统计mg/L
从10个监测水域总氮年际数据分析年平均值的最低值出现在2015年于桥水库1.874 mg/L年平均值范围为1.2772.590 mg/L变幅为1.313 mg/L次低值出现在2015年海河干流市区段2.263 mg/L年平均值范围为1.7132.690 mg/L变幅为0.977 mg/L。年平均值的最高值出现在2012年独流减河8.911 mg/L年平均值范围为5.39013.130 mg/L变幅为7.740 mg/L次高值出现在2014年龙凤河8.641 mg/L年平均值范围为7.8909.827 mg/L变幅为1.937 mg/L。其他的监测水域值居中图2-9
图2-9 2012-2015年天津市重要内陆渔业水域总氮的年际变化
5.天津市重要内陆渔业水域总氮的总体分布特征
对监测的天津市自然水域海河干流市区段、潮白新河、独流减河、蓟运河、北大港水库、于桥水库、七里海湿地、龙凤河、大黄堡湿地、洪泥河等10个水域的总氮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天津市自然水域总氮的年平均值2015年值最低变幅最小2012年值最高变幅最大天津市自然水域总氮的季节平均值最低值多出现于7月最高值多出现于5月和7月9月居中从水域分布来看于桥水库水域总氮的年平均值最低北大港水库值次低独流减河总氮的年平均值最高龙凤河值次高其他的监测水域值居中。
(三)总磷
1.总磷的监测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污染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水体造成水体生态环境的污染水体富营养化是当今湖泊、河流、水库的一大生态环境问题。水体富营养化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生物所需的磷等营养物质大量排入水中并在其中不断积累引起部分藻类和水生生物过度繁殖水中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造成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祈玥2015。磷是影响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营养元素之一杨荣敏2007是水体富营养化的限制因素程丽巍2007
总磷是水体中所含的有机磷和无机磷的总和,总磷是衡量水质的重要指标。天津地区湖泊、水库及河流等自然水域的总磷来源,主要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废液排放;农田化肥的过度使用,随降雨流入水体之中;养殖过程中投入品的磷过剩。
磷是生物体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磷元素直接影响包括人在内一切生物的生长发育。磷的存在形式多种多样,最常见的如人们大量使用的含磷洗衣粉与磷肥;工业上用磷酸盐矿石制取的磷单质以及一系列的含磷化合物,金属表面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磷酸盐废水排放,大量含磷化合物的使用与排放严重破坏了磷的自然循环,造成环境污染,其中,水环境与生物环境受磷的影响最为明显。
如果养殖环境中总磷的含量非常高,养殖水体也会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是当今世界水污染治理的难题,并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水体富营养化不但直接危害渔业和水资源的利用,严重地影响工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且加速水体淤积,使江河湖泊蓄水能力下降,导致洪涝灾害。
总磷是湖泊蓝藻水华暴发常见的限制性营养盐总磷含量高是湖泊富营养化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赵楠楠2015有时甚至引发赤潮或出现贫氧现象直接影响生态环境质量和生物资源。长期以来有关磷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一直为人们所重视。水中总磷是评价水体受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在水质理化检测指标中总磷是重要检测项目之一因此对天津市内陆自然水域的总磷的监测对揭示养殖水域富营养化发生及治理湖泊蓝藻水华具有非常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天津地区进一步加强内陆水域的污染防治和环境监管改善和提升水环境质量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
2.天津市重要内陆渔业水域总磷的季节变化
12012总磷平均值 2012年5月、7月、9月各水域的平均值见图2-10。其中最小值为0.029 mg/L9月于桥水库最大值为1.604 mg/L5月独流减河变动幅度为1.575 mg/L平均值为0.534 mg/L。
图2-10 2012年天津市重要内陆渔业水域总磷的季节比较
22013总磷平均值 2013年5月、7月、9月各水域的平均值见图2-11。其中最小值为0.016 mg/L5月于桥水库最大值为0.981 mg/L9月潮白新河变动幅度为0.965 mg/L平均值为0.290 mg/L。
图2-11 2013年天津市重要内陆渔业水域总磷的季节比较
32014总磷平均值 2014年5月、7月、9月各水域的平均值见图2-12。其中最小值为0.057 mg/L7月于桥水库最大值为6.430 mg/L5月大黄堡湿地变动幅度为6.373 mg/L平均值为0.972 mg/L。
图2-12 2014年天津市重要内陆渔业水域总磷的季节比较
42015总磷平均值 2015年5月、7月、9月各水域的平均值见图2-13。其中最小值为0.063 mg/L5月于桥水库最大值为1.247 mg/L7月龙凤河变动幅度为1.184 mg/L平均值为0.477 mg/L。
图2-13 2015年天津市重要内陆渔业水域总磷的季节比较
3.天津市重要内陆渔业水域总磷年平均值的变化
从2012-2015年的监测结果分析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2评价天津主要陆地上的河流、水库等自然水域总磷的各监测水域大部分超过评价标准。2012年超标率为90.5%2013年超标率为71.4%2014年超标率为100%2015年超标率为90.0%。由2012-2015年监测结果来看监测水域年平均值范围为0.2900.972 mg/L最低值出现在2013年为0.290 mg/L最高值出现在2014年为0.972 mg/L变幅最小的为2013年0.965 mg/L变幅最大的为2012年1.575 mg/L表2-18
表2-18 2012-2015年天津市重要内陆渔业水域总磷年平均值的变化mg/L
4.天津市重要内陆渔业水域总磷的年际比较
为进一步分析评价水域环境状况对2012-2015年天津重要内陆渔业水域的10个监测水域总磷的年际数据进行了统计列于表2-19并据此作图2-14。
表2-19 天津市重要内陆渔业水域总磷的年际数据统计mg/L
表2-19 天津市重要内陆渔业水域总磷的年际数据统计mg/L-1
图2-14 2012-2015年天津市重要内陆渔业水域总磷的年际比较
从10个监测水域总磷年际数据分析年平均值的最低值出现在2012年于桥水库0.078 mg/L年平均值范围为0.0290.119 mg/L变幅为0.090 mg/L次低值出现在2013年北大港水库0.080 mg/L年平均值范围为0.0470.107 mg/L变幅为0.060 mg/L。年平均值的最高值出现在2014年大黄堡湿地4.936 mg/L年平均值范围为2.3406.430 mg/L变幅为4.090 mg/L次高值出现在2014年龙凤河1.273 mg/L年平均值范围为1.1151.580 mg/L变幅为0.465 mg/L。其他的监测水域值居中。
5.天津市重要内陆渔业水域总磷的总体分布特征
对监测的天津市自然水域海河干流市区段、潮白新河、独流减河、蓟运河、北大港水库、于桥水库、七里海湿地、龙凤河、大黄堡湿地、洪泥河等10个水域的总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天津市自然水域总磷的年平均值2013年值最低变幅最小2014年值最高变幅最大天津市自然水域总磷的季节平均值最低值和最高值在5月、7月、9月都有出现从水域分布来看于桥水库水域总磷的年平均值最低北大港水库值次低大黄堡湿地总磷的年平均值最高龙凤河值次高其他的监测水域值居中。
(四)高锰酸盐指数
1.高锰酸盐指数的监测意义
“九河下梢天津卫三道浮桥两道关”。在21世纪伊始天津市内陆水域环境状况较差经常由于夏季汛期以后水体水质的恶化再加上高温天气使得水质富营养化状态急速加剧使河水中藻类、浮萍、水草等大量滋生有些景观河段中有大量的餐盒、塑料袋等白色垃圾丢弃物漂于水面河道两岸杂物、垃圾随处可见。甚至在一些河段、岸边设置的摊群、市场等将垃圾污染物直接排入河中废品回收站的部分废品已经堆积到河中还经常出现乱倒垃圾、沿河边大小便等污染水质的行为。种种现象导致水污染十分严重不仅河水污黑并且臭气熏天。自2000年后的10多年来海河流域水污染程度一直位居我国重污染的河流之首河流支干流断流现象严重可谓“有水皆污、有河皆枯”治理成为世界级难题也是国家环境保护部重点关注与督治的对象。“十一五”期间国家环保部“海河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与水质改善技术与集成示范”项目明确了海河流域治理三阶段目标。第一阶段到2010年为污染控制与负荷消减阶段实现COD 60150 mg/L、氨氮615 mg/L和DO低于1 mg/L第二阶段2011-2015年为负荷削减与水质改善阶段实现COD 4050 mg/L、氨氮35 mg/L和DO 35 mg/L第三个阶段2016-2020年为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阶段实现COD 2040 mg/L、氨氮12 mg/L和DO 58 mg/L最终完成河流水生生物由中污染向轻污染转变达到适应性鱼类35种及圆顶珠蚌Unio douglasiae等轻污适应性底栖生物出现的生态恢复目标。其中明确指出耗氧污染是首控污染类型。
高锰酸盐指数CODMn是我国饮用水水源地34项常规监测项目之一。在一般情况下水体中的污染物质主要包括部分有机物和无机还原性物质部分水体中还混有易挥发的有机污染物质但易挥发的有机质在常温下就可以从水体中挥发出去对于水体的污染性影响较小因此不必归在监测范围之内。高锰酸钾是一种氧化剂伴随着沸水浴加热能够与水体中的污染物发生氧化反应从而生成高锰酸盐。对于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也就能够确定水体中耗氧污染物的含量。但是利用这种测量方法所得出的结果并不是水体中有机物的总含量因为部分挥发性有机物并不能与高锰酸钾发生较为充分的反应。这种方法一般是用于对地下水资源或地表浅层水资源中部分有机污染物和无机还原性污染物的测量肖羽等2015
由此可见,无论是国家环保统筹治理还是地方环保自治,高锰酸盐指数都是首要的治理指标。
2.天津市重要内陆渔业水域高锰酸盐指数的季节变化
天津市重要内陆渔业水域2012-2015年高锰酸盐指数调查表明年平均值的最低值和最高值均出现于水库两个次高值出现于湿地河流居中。水库中以于桥水库数值最低年平均值范围为5.8910.52 mg/L北大港水库数值最高年平均值范围为28.6517.21 mg/L大黄堡湿地年平均值范围为19.0725.85 mg/L七里海湿地年平均值范围为20.2828.47 mg/L。河流中以海河干流市区段年际均值最低年平均值范围为9.8513.80 mg/L独流减河年平均值最高年平均值范围为16.4727.03 mg/L图2-15
图2-15 2012-2015年天津市重要内陆渔业水域高锰酸盐指数的年际比较
2012年5月、7月、9月高锰酸盐指数调查结果最小值为4.16 mg/L5月于桥水库最大值为36.78 mg/L7月七里海湿地变动幅度为32.62 mg/L平均值为16.57 mg/L图2-16
2013年5月、7月、9月高锰酸盐指数调查结果最小值为4.19 mg/L5月于桥水库最大值为34.96 mg/L5月七里海湿地变动幅度为30.77 mg/L平均值为15.16 mg/L图2-17
2014年5月、7月、9月高锰酸盐指数调查结果最小值为3.90 mg/L5月于桥水库最大值为47.78 mg/L9月北大港水库变动幅度为43.88 mg/L平均值为20.59 mg/L图2-18
2015年5月、7月、9月高锰酸盐指数调查结果最小值为4.63 mg/L5月于桥水库最大值为48.26 mg/L5月北大港水库变动幅度为43.63 mg/L平均值为18.20 mg/L图2-19
图2-16 2012年天津市重要内陆渔业水域高锰酸盐指数的季节比较
图2-17 2013年天津市重要内陆渔业水域高锰酸盐指数的季节比较
图2-18 2014年天津市重要内陆渔业水域高锰酸盐指数的季节比较
图2-19 2015年天津市重要内陆渔业水域高锰酸盐指数的季节比较
3.天津市重要内陆渔业水域高锰酸盐指数的年际比较
各年份平均值表2-20显示于桥水库情况最好海河干流市区段次之其余内陆水域均较差。其中以北大港水库、大黄堡湿地、七里海湿地最差。原因在于于桥水库作为天津市水源地、海河作为景观河道两者较为重要相应的保护措施更为严格北大港水库、大黄堡湿地、七里海湿地地处各条河流下游每年接受大量来水因而情况最差。
表2-20 天津市重要内陆渔业水域高锰酸盐指数的年际数据统计mg/L
表2-20 天津市重要内陆渔业水域高锰酸盐指数的年际数据统计mg/L-1
(五)油类
1.油类的监测意义
水质的油类是水质的化学要素之一。水中油类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含油废水的排放和石油及石油产品污染水体以及食用动、植物油和脂肪类等。从对水体的污染来说,主要是石油和焦油。水体中的动植物大量死亡时,也会对水体产生油类污染。油类是由上千种烃类和非烃类组成的混合体,其中,芳烃类有较强的毒性及致癌性,有些致癌烃类被鱼类、贝类富集后经食物链传递到人类,给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2.天津市重要内陆渔业水域油类的季节变化
从2012-2015年的监测结果看天津市主要陆地上的河流、水库等自然水域于桥水库除外油类含量多数为0.050.20 mg/L。
2012年5月、7月、9月的平均值见图2-20其中最小值为0.0124 mg/L5月于桥水库最大值为0.232 mg/L7月独流减河变动幅度为0.2196 mg/L平均值为0.106 mg/L。
2013年5月、7月、9月的平均值见图2-21其中最小值为0.0075 mg/L5月于桥水库最大值为0.215 mg/L5月七里海湿地变动幅度为0.2075 mg/L平均值为0.0687 mg/L。
2014年5月、7月、9月的平均值见图2-22其中最小值为0.0217 mg/L5月于桥水库最大值为0.458 mg/L5月洪泥河变动幅度为0.436 mg/L平均值为0.106 mg/L。
2015年5月、7月、9月的平均值见图2-23其中最小值为0.0274 mg/L5月于桥水库最大值为1.250 mg/L9月七里海湿地变动幅度为1.2226 mg/L平均值为0.105 mg/L。
图2-20 2012年天津市重要内陆渔业水域油类的季节比较
图2-21 2013年天津市重要内陆渔业水域油类的季节比较
图2-22 2014年天津市重要内陆渔业水域油类的季节比较
图2-23 2015年天津市重要内陆渔业水域油类的季节比较
3.天津市重要内陆渔业水域油类的年际比较
天津市重要内陆渔业水域2012-2015年的油类调查表明表2-212012年油类年平均值的最高值出现在七里海湿地为0.147 mg/L年平均值的最低值出现在于桥水库为0.0328 mg/L。2013年油类年平均值的最高值出现在独流减河为0.111 mg/L年平均值的最低值出现在于桥水库为0.0251 mg/L。2014年油类年平均值的最高值出现在洪泥河为0.141 mg/L年平均值的最低值出现在于桥水库为0.0382 mg/L。2015年油类最高值出现在独流减河为0.193 mg/L年平均值的最低值出现在于桥水库为0.0382 mg/L。于桥水库作为天津最大的水源地油类含量最低水质条件最好。
表2-21 天津市重要内陆渔业水域油类的年际数据统计mg/L
表2-21 天津市重要内陆渔业水域油类的年际数据统计mg/L-1
从2012-2015年天津市重要内陆渔业水域油类的监测结果看各条河流和湿地的油类含量无明显变化规律。从监测结果分析海河干流市区段受外界人为影响较大变动幅度最大于桥水库受人为污染程度较小油类含量较低处于国家评价标准的合格水平。其他监测的河流和湿地由于受到污水流入、养殖过程中人工投喂饲料、浮游生物大量死亡等影响均超出国家标准要求处于污染水平。
(六)重金属
1.重金属的监测意义
重金属在水体中只要微量浓度即可产生毒性效应,处于生物体内不同的重金属因水生生物的种类、发育阶段不同,具有不同的毒性,而重金属的赋存形态、环境因子的变化等影响毒性效应,但水生生物重金属的安全浓度值大体很低,经常作为剧毒类物质。由于水体中重金属浓度限定标准低,微生物不易将其分解,又通过食物链生物放大作用富集等特点,从而微妙地影响生态环境的多样性、水产经济动物的产量与质量。因此,对水质重金属进行监测,确定水体中污染物的分布状况,对于了解水域污染状况、综合治理和保障食品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
2.天津市重要内陆渔业水域重金属的季节变化
2012年天津市重要内陆渔业水域铜元素的平均浓度最高值出现在当年7月的独流减河为0.0112 mg/L。所监测的7条河流在5月均未检出9月的潮白新河、于桥水库、蓟运河、七里海湿地也均未检出独流减河于当年监测值变幅最大为0.0261 mg/L图2-24
图2-24 2012年天津市重要内陆渔业水域铜含量的季节比较
2012年天津市重要内陆渔业水域锌元素的平均浓度最高值出现在当年7月的独流减河为0.2189 mg/L。所监测的7条河流在5月均未检出9月的潮白新河、于桥水库、蓟运河、独流减河也均未检出七里海湿地于当年监测值变幅最大为0.3139 mg/L图2-25
图2-25 2012年天津市重要内陆渔业水域锌含量的季节比较
2012年天津市重要内陆渔业水域砷元素的平均浓度最高值出现在当年7月的北大港水库为8.5973μg/L平均浓度最低值出现在当年9月的海河干流市区段为0.2805μg/L。北大港水库于当年监测值变幅最大为14.925μg/L图2-26
图2-26 2012年天津市重要内陆渔业水域砷含量的季节比较
2013年天津市重要内陆渔业水域铜元素的平均浓度最高值出现在当年9月的北大港水库为0.0136 mg/L7月期间海河干流市区段、潮白新河、于桥水库均未检出。北大港水库于当年监测值变幅最大为0.0167 mg/L图2-27
图2-27 2013年天津市重要内陆渔业水域铜含量的季节比较
2013年天津市重要内陆渔业水域锌元素的平均浓度最高值出现在当年7月的独流减河为0.1964 mg/L于桥水库5月期间未检出7月期间海河干流市区段、蓟运河、七里海湿地均未检出9月期间于桥水库、独流减河均未检出。北大港水库于当年监测值变幅最大为1.1485 mg/L图2-28
图2-28 2013年天津市重要内陆渔业水域锌含量的季节比较
2013年天津市重要内陆渔业水域砷元素的平均浓度最高值出现在当年7月的潮白新河为13.6863μg/L平均浓度最低值出现在当年9月的于桥水库结果未检出。北大港水库于当年监测值变幅最大为16.24μg/L图2-29
图2-29 2013年天津市重要内陆渔业水域砷含量的季节比较
2014年天津市重要内陆渔业水域铜元素的平均浓度最高值出现在当年9月的潮白新河为0.0359 mg/L9月期间北大港水库、蓟运河、七里海湿地、独流减河均未检出。北大港水库于当年监测值变幅最大为0.0282 mg/L图2-30
图2-30 2014年天津市重要内陆渔业水域铜含量的季节比较
2014年天津市重要内陆渔业水域锌元素的平均浓度最高值出现在当年7月的大黄堡湿地为0.0305 mg/L所监测的7条河流在5月均未检出7月期间海河干流市区段、潮白新河、于桥水库、蓟运河、独流减河均未检出。大黄堡湿地于当年监测值变幅最大为0.0721 mg/L图2-31
图2-31 2014年天津市重要内陆渔业水域锌含量的季节比较
2014年天津市重要内陆渔业水域砷元素的平均浓度最高值出现在当年9月的北大港水库为19.6733μg/L平均浓度最低值出现在当年9月的独流减河结果未检出。北大港水库于当年监测值变幅最大为23.369μg/L图2-32
图2-32 2014年天津市重要内陆渔业水域砷含量的季节比较
2015年天津市重要内陆渔业水域铜元素的平均浓度最高值出现在当年7月的龙凤河为0.0100 mg/L所监测的7条河流在9月均未检出。于桥水库和北大港水库于当年监测值变幅最大为0.0068 mg/L图2-33
图2-33 2015年天津市重要内陆渔业水域铜含量的季节比较
2015年天津市重要内陆渔业水域锌元素的平均浓度最高值出现在当年9月的于桥水库为0.0682 mg/L5月期间洪泥河、龙凤河均未检出7月均潮白新河未检出。于桥水库于当年监测值变幅最大为0.1025 mg/L图2-34
图2-34 2015年天津市重要内陆渔业水域锌含量的季节比较
2015年天津市重要内陆渔业水域砷元素的平均浓度最高值出现在当年9月的北大港水库为11.4679μg/L平均浓度最低值出现在当年5月的于桥水库为0.6817μg/L。北大港水库于当年监测值变幅最大为18.74μg/L图2-35
图2-35 2015年天津市重要内陆渔业水域砷含量的季节比较
二、生物质量
(一)石油烃
第三章 海河口生物资源
第一节 浮游植物
一、种类组成
1春季航次调查
2夏季航次调查
浮游植物共计2门3纲7目15科20属42种。其中硅藻门17属37种占总种数的88.10%甲藻门有3属5种占11.90%。在硅藻门中角毛藻属的种类最多有12种圆筛藻属6种。
3秋季航次调查
浮游植物共计2门3纲7目13科16属26种。其中硅藻门13属21种占总种数的80.77%甲藻门有3属5种占19.23%。在硅藻门中圆筛藻属的种类最多有5种角毛藻属、菱形藻属、根管藻属各2种。
4冬季航次调查
浮游植物共计2门3纲7目12科15属28种。其中硅藻门14属27种占总种数的96.43%甲藻门有1属1种占3.57%。在硅藻门中圆筛藻属的种类最多有8种角毛藻属6种根管藻属2种。
图3-1 浮游植物种类数的季节变化
二、种类的季节变化
1春季浮游植物
主要以圆筛藻为主生态类型多为广布种广温广盐性。优势种有星脐圆筛藻、辐射圆筛藻、格氏圆筛藻、斯托根管藻、布氏双尾藻Ditylum brightwellii、细弱圆筛藻Coscinodiscus subtilis、中肋骨条藻、蛇目圆筛藻Coscinodiscus argus
2夏季浮游植物
主要以角毛藻为主生态类型多为温带、暖温带近岸种。优势种有旋链角毛藻、扭链角毛藻、劳氏角毛藻、窄隙角毛藻Chaetoceros affinis、丹麦细柱藻Leptocylindrus danicus
3秋季浮游植物
为近岸性的温带和热带种类优势种有笔尖根管藻Rhizosolenia styliformis、威氏圆筛藻Coscinodiscus wailesii
4冬季浮游植物
主要以尖刺菱形藻Nitzschia pungens、星脐圆筛藻、柔弱角毛藻Chaetoceros debilis为主生态类型以适温适盐的近岸种和广布种为主。
三、数量分布
1春季航次浮游植物
平均密度为5.04×104个/m3。其中硅藻门的平均密度为4.08×104个/m3占浮游植物总量的80.95%甲藻门的平均密度为0.96×104个/m3占浮游植物总量的19.05%。从数量分布看,浮游植物数量南部较北部海域多,深水区域大于近岸区域。
2夏季航次浮游植物
平均密度为417.44×104个/m3。其中硅藻门的平均密度为400.29×104个/m3占浮游植物总量的95.89%甲藻门的平均密度为17.15×104个/m3占浮游植物总量的4.11%。夏季浮游植物密度明显大于春季,浮游植物的密集区较春季有向北移动的趋势。
3秋季航次浮游植物
平均密度为269.59×104个/m3。其中硅藻门的平均密度为260.25×104个/m3占浮游植物总量的96.54%甲藻门的平均密度为9.34×104个/m3占浮游植物总量的3.46%。浮游植物生物密度分布不均匀,密集区出现在独流减河河口附近。
4冬季航次浮游植物
平均密度为39.85×104个/m3。其中硅藻门的平均密度为39.65×104个/m3占浮游植物总量的99.50%甲藻门的平均密度为0.20×104个/m3占浮游植物总量的0.50%。从数量分布看,分布趋势与春季相似,南部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较大,深水区大于浅水区。
四、生物群落多样性
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浮游植物的平均多样性指数为2.26多样性指数水平适中其中夏季最大秋季次之再次为春季冬季最小均匀度四季的平均值为0.62指数较低其中夏季最大冬季次之再次为春季秋季最小丰度指数的四季平均值为0.65,水平较低,其中夏季最大,秋季次之,再次为春季,冬季最小。
第二节 浮游动物
一、种类组成
1春季
共采集到浮游动物4类19种按种类数统计依次为桡足类10种52.63%幼体类7种36.85%毛颚类和十足类各1种5.26%)。
2夏季
共采集到浮游动物5类22种按种类数统计依次为桡足类8种36.36%幼体类7种31.82%水螅水母5种22.72%毛颚类和栉水母类各1种4.55%)。
3秋季
共采集到浮游动物4类12种按种类数统计依次为桡足类7种58.34%幼体类3种25.00%毛颚类和栉水母各1种8.33%)。
4冬季
共采集到浮游动物3类10种按种类数统计依次为桡足类5种50.00%幼体类4种40.00%毛颚类1种10.00%)。
从种类数来看夏季最多为22种冬季最少为10种春季高于秋季分别为19种和12种图3-2
图3-2 浮游动物种类数的季节变化
二、生物量及分布特征
1春季
浮游动物的生物量为254 mg/m3北部海域生物量较南部海域高。优势种为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
2夏季
浮游动物的生物量为376 mg/m3东部海域和西部近岸海域生物量较高。优势种为球型侧腕水母Pleurobrachia globosa、强壮滨箭虫Aidanosagitta crassa、卡玛拉水母Malagazzia carolinae和长尾类幼体。
3秋季
浮游动物的生物量为156 mg/m3南部近岸海域生物量较高。优势种为强壮滨箭虫和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
4冬季
浮游动物的生物量为5 mg/m3整个海域的生物量均较低。优势种为中华哲水蚤、强壮滨箭虫和真刺唇角水蚤。
三、生物群落多样性
浮游动物全年的多样性指数为1.326均匀度指数为0.755。从多样性指数看春季最高为1.756冬季最低为1.063夏季和秋季的多样性分别为1.394和1.089。从均匀度指数看冬季最高为0.878夏季最低为0.672秋季和春季的结果相似分别为0.727和0.742。
从种类数和生物量来看,均是夏季最高,从夏季到冬季递减,春季的种类数和生物量仅次于夏季。从组成的类群看,桡足类、幼体类和毛颚类是全年均出现的类群,栉水母出现在夏季和秋季,水螅水母出现在夏季。
第三节 底栖生物
一、种类组成
2012-2014年每年春、夏共6个航次调查海河口水域共计检出大型底栖生物110种。其中纽形动物2种扁形动物1种螠虫动物1种腔肠动物3种多毛类18种软体动物43种甲壳动物24种棘皮动物6种半索动物1种脊索动物11种。
2012年春季海河口水域共出现大型底栖生物53种隶属于扁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和脊索动物6个门。其中软体动物出现的种类数最多共27种甲壳类13种多毛类7种棘皮动物3种脊索动物2种扁形动物1种。
2013年春季海河口水域共出现大型底栖生物30种隶属于腔肠动物、纽形动物、螠虫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和脊索动物8个门。其中软体动物出现的种类数最多共15种甲壳类、多毛类和棘皮动物均为3种纽形动物和脊索动物均为2种腔肠动物和螠虫动物均为1种。
2014年春季海河口水海域共出现大型底栖生物59种隶属于腔肠动物、纽形动物、扁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和脊索动物8个门。其中软体动物出现的种类数最多共28种甲壳类14种多毛类6种脊索动物5种棘皮动物3种扁形动物、腔肠动物和纽形动物均为1种。
2012年夏季海河口水域共出现大型底栖生物31种隶属于螠虫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和脊索动物6个门。其中软体动物出现的种类数最多共14种多毛类8种甲壳类和棘皮动物均为3种脊索动物2种螠虫动物1种。
2013年夏季海河口水域共出现大型底栖生物38种隶属于螠虫动物、腔肠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和脊索动物7个门。其中软体动物出现的种类数最多共14种甲壳类10种多毛类8种棘皮动物2种脊索动物2种腔肠动物和螠虫动物均为1种。
2014年夏季海河口水域共出现大型底栖生物27种隶属于腔肠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半索动物和脊索动物7个门。其中软体动物出现的种类数最多共11种多毛类6种甲壳类4种棘皮动物和脊索动物均为2种腔肠动物和半索动物均为1种。
二、生物量和密度
海河口水域2012-2014年春季航次大型底栖生物的密度依次为1222.5个/m2、344.6个/m2、450.3个/m2密度由2012年至2013年急剧减少2014年又有所回升其变化趋势与长偏顶蛤Modiolus elongatus的密度变化趋势有关。海河口水域2012-2014年夏季航次大型底栖生物的密度依次为245.0个/m2、103.0个/m2、69.9个/m2密度自2012年至2014年逐渐减少。大型底栖生物密度分布极不均匀呈碎片化。
海河口水域2012-2014年春季航次大型底栖生物的生物量依次为54.68 g/m2、77.48 g/m2、150.21 g/m2生物量自2012年至2014年逐渐增加。海河口水域2012-2014年夏季航次大型底栖生物的生物量依次为297.56 g/m2、130.36 g/m2、11.75 g/m2生物量自2012年至2014年逐渐下降。2012-2014年大型底栖生物的生物量呈现不均匀分布。
三、优势种
2012年春季航次优势种为长偏顶蛤主要种为黑龙江河篮蛤Potamocorbula amurensis、红带织纹螺Nassarius succinctus夏季航次优势种为长偏顶蛤主要种为菲律宾蛤仔、棘刺锚参Protankyra bidentata
2013年春季航次优势种为凸壳肌蛤主要种为棘刺锚参、扁玉螺Neverita didyma、长偏顶蛤、伍氏蝼蛄虾Austinogebia wuhsienweni夏季航次优势种为凸壳肌蛤、长偏顶蛤主要种为棘刺锚参。
2014年春季航次优势种为凸壳肌蛤主要种有为脆壳理蛤Theora fragilis、扁玉螺、豆形胡桃蛤Nucula faba、红带织纹螺等夏季航次无优势种主要种为凸壳肌蛤、棘刺锚参、长偏顶蛤等。
调查期间大型底栖生物的优势种经过了从长偏顶蛤到凸壳肌蛤的转变过程主要种由2012年的2种逐渐增加到2014年的69种种群结构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
四、生物群落多样性
2012年多样性指数为1.37均匀度指数为0.56丰富度指数为0.902013年多样性指数为1.82均匀度指数为0.70丰富度指数为0.842014年多样性指数为2.01均匀度指数为0.73丰富度指数为1.14。调查期间大型底栖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丰富度指数2013年较2012年低但相差不大2014年明显高于2012年和2013年大型底栖生物的生境质量呈现逐年改善的趋势。
第四节 游泳动物
一、种类组成
2012-2014年6个航次调查共捕获游泳动物48种。其中鱼类28种占渔获物种类数的58.33%隶属于9目19科无脊椎动物20种隶属于4目13科。其中虾类12种占渔获物种类数的25.00%蟹类5种占渔获物种类数的10.42%头足类3种占渔获物种类数的6.25%。
2012年共捕获游泳动物41种。其中鱼类23种占渔获物种类数的56.10%隶属于7目15科无脊椎动物18种隶属于4目11科。其中虾类11种占渔获物种类数的26.83%蟹类4种占渔获物种类数的9.75%头足类3种占渔获物种类数的7.32%。
2013年共捕获游泳动物40种。其中鱼类24种占渔获物种类数的60.00%隶属于7目16科无脊椎动物16种隶属于4目13科。其中虾类8种占渔获物种类数的20.00%蟹类5种占渔获物种类数的12.50%头足类3种占渔获物种类数的7.50%。
2014年共捕获游泳动物35种。其中鱼类21种占渔获物种类数的60.00%隶属于5目13科无脊椎动物14种隶属于4目10科。其中虾类7种占渔获物种类数的20.00%蟹类4种占渔获物种类数的11.43%头足类3种占渔获物种类数的8.57%。
二、生物量
1春季
2012-2014年捕获游泳动物的平均生物量为8.81 kg/h。其中鱼类为1.77 kg/h总渔获量占20.10%甲壳类为6.18 kg/h总渔获量占70.14%头足类为0.86 kg/h总渔获量占9.76%。
2夏季
2012-2014年捕获游泳动物的平均生物量为23.54 kg/h。其中鱼类为5.87 kg/h总渔获量占24.93%甲壳类为14.74 kg/h总渔获量占62.62%头足类为2.93 kg/h总渔获量占12.45%。
3秋季
2012-2014年捕获游泳动物的平均生物量为33.20 kg/h。其中鱼类为3.21 kg/h总渔获量占9.67%甲壳类为27.27 kg/h总渔获量占82.14%头足类为2.72 kg/h总渔获量占8.19%。
三、生物密度
1春季
2012-2014年捕获游泳动物的平均密度为813.03个/h。其中鱼类为159.29个/h占19.59%甲壳类为612.96个/h占75.39%头足类为40.78个/h占5.02%。
2夏季
2012-2014年捕获游泳动物的平均密度为1831.58个/h。其中鱼类为691.56个/h占37.76%甲壳类为731.68个/h占39.95%头足类为408.34个/h占22.29%。
3秋季
2012-2014年捕获游泳动物的平均密度为1628.20个/h。其中鱼类为202.19个/h占12.42%甲壳类为1141.55个/h占70.11%头足类为284.46个/h占17.47%。
四、优势种
根据样品分析结果2012年优势种为口虾蛄、火枪乌贼、青鳞小沙丁鱼、六丝钝尾鰕虎鱼Amblychaeturichthys hexanema2013年优势种为口虾蛄、火枪乌贼、六丝钝尾鰕虎鱼、日本蟳2014年优势种为口虾蛄、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火枪乌贼、六丝钝尾鰕虎鱼。
五、生物群落多样性
2012-2014年各个航次游泳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度指数见表3-3。从表3-3数据可以看出游泳动物群落多样性不高且呈逐年下降趋势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全年平均值均为2012年2013年2014年。
表3-3 2012-2014年各个航次游泳动物群落多样性特征
六、主要游泳动物简介
焦氏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又名短吻红舌鳎俗名牛舌、鳎目等为亚热带和暖温带近海小型底层鱼类。隶属于脊索动物门、硬骨鱼纲、辐鳍亚纲、鲽形目、舌鳎科、舌鳎属。体呈舌形极侧扁两眼小均位于左侧。有眼侧赤红有3条侧线无眼侧无侧线。焦氏舌鳎为广泛分布在我国近海的底层鱼类。我国主要产于黄海至南海栖息在水深为2070 m的泥沙质海底在渤海水深10 m以浅的水域也有分布为北方习见种类。最大体长24 cm。主要摄食多毛类、虾、蟹、小型贝类、蛇尾类、幼鱼等。在渤海的种群3-9月在近岸索饵产卵在河口及沿岸浅水区10月以后回深海区越冬。
日本蟳[CharybdisCharybdisjaponica]别名海红、石蟹等经济种类。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软甲亚纲、十足目、梭子蟹科、蟳属。灰绿色或棕红色头胸甲略呈扇状长约6 cm、宽约9 cm前方额缘有明显的6个尖齿。沿岸定居性种类肉质细嫰、味道鲜美、生长迅速、成活率高、对环境适应能力强。一般生活在低潮线、有水草或泥沙的水底及潜伏于石块下。主要摄食甲壳类也摄食双壳类和鱼类。繁殖期为5-9月。
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别称中国明对虾俗称东方对虾图3-4。中国对虾属广温、广盐性、一年生暖水性大型洄游虾类雄虾俗称“黄虾”一般体长155 mm体重3040 g雌虾俗称“青虾”一般体长190 mm体重7585 g。底栖生物食性主要摄食甲壳类和双壳类并摄食一定数量的多毛类、腹足类和仔稚鱼。
图3-4 中国对虾
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别称皮皮虾、虾爬子等经济品种图3-5。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软甲亚纲、口足目、虾蛄科、口虾蛄属。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栖息在水深为560 m的水域常穴居在海底泥沙砾的洞中洞穴常呈U形徐海龙等2010。主要摄食双壳类和甲壳类也摄食鱼类和头足类少量摄食多毛类、腹足类和水螅类。产卵期主要在5-9月。
斑鰶Konosirus punctatus俗名扁鰶、鰶鱼等。近岸小型食用鱼类。体梭形侧扁腹有锯齿状棱鳞。背鳍最后一鳍条延长为丝状。体背缘绿色体侧和腹面银白色鳃盖后上方有1块明显的墨绿色斑点。浅海性鱼类以海湾和河口一带较多有时也进入淡水。产卵期为5-8月。主要摄食浮游植物也摄食浮游动物。
图3-5 口虾蛄
银鲳Pampus argenteus俗称平鱼、镜鱼、车片鱼、鲳鱼等图3-6。隶属于鲈形目、鲳科、鲳属。体侧扁近菱形头小。体背部青灰色腹部乳白色皆具银色光泽多数鳞片具细微的黑色小点。为近海中下层鱼类产卵期为6月。浮游动物食性主要摄食水母类、涟虫类、桡足类小拟哲水蚤、真刺唇角水蚤和端足类细拟长脚次要摄食多毛类幼体、腹足类幼体、大眼剑水蚤、长尾类幼体和仔稚鱼等。为暖温性近海中下层鱼类。产卵期5-8月。
图3-6 银鲳
中国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俗称鲈板、鲈子鱼等经济种类图3-7。隶属于鲈形目、鮨科、花鲈属。体长侧扁体背侧青灰色下部灰白色。体侧及背鳍鳍棘基部有若干黑色斑点斑点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少。中国花鲈为近岸浅海鱼类喜栖息于河口咸淡水处也可生活于淡水中性凶猛。主要摄食日本鳀Engraulis j aponicus、口虾蛄和小黄鱼次要摄食短蛸Amphioctopus fangsiao、鹰爪虾Trachysalambria curvirostris、其他甲壳类、黄鲫Setipinna tenuifilis、凤鲚Coilia mystus、黑鳃梅童鱼Collichthys niveatus、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斑尾刺鰕虎鱼、六丝钝尾鰕虎鱼和其他鱼类。产卵期8-12月上旬。
图3-7 中国花鲈
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俗称鲅鱼、燕鱼。隶属于鲈形目、鲭科、马鲛属。体延长侧扁尾柄细两侧在尾鳍基部各具3条隆起脊。体背部黑蓝色腹部银灰色。沿体侧中央有数列黑色圆形斑点。背鳍黑色。腹鳍、臀鳍黄色有黑色边缘。尾鳍灰褐色。中上层凶猛鱼类主要摄食日本鳀和其他鱼类次要摄食火枪乌贼、口虾蛄、其他甲壳类、青鳞小沙丁鱼、斑鰶和黄鲫。暖水大洋性鱼类。
梭鱼Chelon haematocheilus俗名红眼、肉棍子、赤眼梭等经济种类。隶属于鲻形目、鲻科、鲻属。近岸暖水性海产鱼类喜栖息于江河口咸淡水区及海湾内也可进入淡水。体细长前部为亚圆筒形后部侧扁背缘平直腹部圆形。头短宽、平扁背部平坦。主要摄食小型底栖生物、线虫、多毛类浮游生物的小型微型甲壳类硅藻、蓝藻、鞭毛藻及其他微型藻有机颗粒及碎屑细菌等。
斑尾刺鰕虎鱼Acanthogobius ommaturus别名矛尾复鰕虎鱼、斑尾复鰕虎鱼、矛尾刺鰕虎鱼俗名海年光、油光鱼、光鱼等。体延长前部呈圆筒形后部侧扁而细尾柄粗短。体呈淡黄褐色中小个体体侧常具数个黑色斑块。背侧淡褐色。头部有不规则暗色斑纹。暖温性近岸底层中大型鰕虎鱼类栖息于沿海、港湾及河口咸、淡水交汇处也进入淡水。喜栖息于底质为淤泥或泥沙的水域多穴居。性凶猛主要摄食各种幼鱼、虾、蟹和小型软体动物。产卵期3-4月常在淤泥的洞中产卵。
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俗名梭子蟹、海螃蟹等经济种类。隶属于十足目、梭子蟹科、梭子蟹属。头胸甲呈梭形稍隆起表面具有分散的颗粒。胃区具有疣状突起心区具2个疣状突起。暖温性、多年生大型蟹类。常潜伏于海底或河口附近性凶猛好斗。底栖动物食性主要摄食双壳类也摄食甲壳类少量摄食棘皮类、鱼类、头足类和腹足类。渤海三疣梭子蟹为地方性种群4月上、中旬开始生殖洄游主要在渤海湾和莱州湾近岸产卵。7-8月为越年蟹交配盛期9-10月为当年蟹交配盛期。
火枪乌贼Loliolus beka俗名鱿鱼仔。个体小胴部圆锥形后部削直体表具有大小相间的近圆形色素斑。沿岸性生活。主要捕食小虾类本身为鱼类的捕食对象。产卵期5-6月。
第五节 湿地植物
一、湿地植物区系的基本构成
1.植物科属统计
根据2009-2016年天津市水生生物多样性监测及评价项目调查天津地区的湿地植物区系在组成上以华北成分为主。天津地区的湿地植物区系组成比较丰富生活型齐全基本具有我国北部地区植物的各种常见种类植物资源相对比较丰富。特点是优势种多覆盖度大常成片生长较大面积地分布并组成以其本身为优势种或次优势种的植物群落。该地区植物以禾本科、菊科、豆科等为代表的草本植物占主要地位如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香蒲Typha orientalis、獐毛Aeluropus sinensis、羊草Leymus chinensis、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cemum、狗尾草Setaria viridis、金色狗尾草Setaria glauca、虎尾草Chloris virgata、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稗Echinochloa crusgali、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iflora、碱茅Puccinellia distans、阿尔泰狗娃花Heteropap pus altaicus、大蓟Cirsium japonicum、刺儿菜Cirsium setosum、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苣荬菜Sonchus arvensis、山莴苣Lagedium sibiricum、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打碗花Calystegia hederacea、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柳叶蒿Artemisia integrifolia、葎草Humulus scandens、独行莱Lepidium apetalum、萹蓄Polygonum aviculare、蒙古鸦葱Scorzonera mongolica、碱菀Tripolium vulgate、野大豆Glycine soja、糙叶黄耆Astragalus scaberrimus、狭叶米口袋Gueldenstaedtia stenophylla等。
调查共发现植物有72科387种包括种以下单位。其中裸子植物4科5种被子植物68科382种。被子植物中双子叶植物53科264种单子叶植物15科118种表3-4。野生植物种类最多的科依次为菊科、禾本科、旋花科、藜科、莎草科、豆科、十字花科、蓼科栽培种类最多的科依次为菊科、蔷薇科、豆科、葫芦科、禾本科、茄科、锦葵科、百合科、木犀科、杨柳科、松科。
2.植物生活型构成
调查发现湿地植物主要以草本植物为主乔木、灌木、藤本植物种类较少。其中草本植物包括一年生、二年生和多年生植物包括旱生、中生、湿生和水生等各种类型主要以野生植物为主。乔木和灌木中野生种类偏少只有柽柳Tamarix chinensis、酸枣Ziziphus j uj ubavar.spinosa、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枸杞Lycium chinense4种紫穗槐疑似栽培逸为野生的灌木其余的都是栽培植物。藤本植物包括缠绕藤本、攀援藤本和卷须藤本三小类共计25种如菟丝子Cuscuta chinensis、盒子草Actinostemma tenerum、葫芦Lagenaria siceraria等。
表3-4 天津市湿地植物的分类统计
二、植物区系地理成分构成
1.世界广布成分
根据调查统计天津地区湿地植物大多数种类属于世界广布成分如水烛Typha angustifolia、无苞香蒲Typha laxmannii、芦苇、稗草等都是本地区沼泽和沼泽草甸的建群种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角果藻Zannichellia palustris都是本地区水生生境中常见的世界广布种狗尾草、藜Chenopodium album、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现广泛传播并归化为世界广布种田旋花Convolvulus arvensis、荠Capsella bursa pastoris、野西瓜苗Hibiscus trionum、苦苣菜Sonchus oleraceus也都是本地区最常见的属于世界广布种的农田杂草。
2.泛北极成分
属于泛北极成分的有浮萍科的浮萍Lemna minor、眼子菜科的浮叶眼子菜Potamogeton natans禾本科的止血马唐Digitaria ischaemum、牛筋草Eleusine indica等均为潮湿地、河滩沼泽化草甸的建群成分蔷薇科的朝天委陵菜Potentilla supina是矮草盐化草甸的优势种或伴生种菊科的鬼针草Bidens pilosa、黄花蒿Artemisia annua蓼科的长刺酸模Rumex trisetifer都是泛北极植物。
3.古北极成分
属于古北极成分的主要有旋覆花Inula japonica、猪毛菜Salsola collina、罗布麻Apolynum venetum。水生沼生的古北极植物有龙胆科的荇菜Nymphoides peltatum十字花科的光果宽叶独行菜Lepidium latifoliumvar.affine、蓼科的萹蓄等都属于古北极成分的杂草类植物。
4.东古北极成分
属于东古北极成分的有平车前Plantago depressa、阿尔泰狗娃花等均为草甸伴生杂类草。
5.古地中海成分
属于古地中海成分的有禾本科的獐毛、藜科的地肤Kochia scoparia、蒺藜科的小果白刺Nitraria sibirica为滨海平原上的盐生灌丛在滨海新区、七里海湿地、大港湿地均有分布。
6.达乌里—蒙古成分
禾本科的羊草为中旱生到广旱生草原种豆科黄耆属的斜茎黄耆Astragalus adsurgens、糙叶黄耆白花丹科的二色补血草Limonium bicolor、百合科的兴安天门冬Asparagus dauricus都属于达乌里-蒙古成分的植物。
7.东亚成分
属于东亚成分的乔木有苦木科的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是一种喜暖的树种灌丛有酸枣中生草甸伴生植物有禾本科的荻Triarrhena sacchariflora、黄背草Themeda japonica菊科的茵陈蒿等。
8.西伯利亚成分
属于西伯利亚成分的有萝摩科的地梢瓜Cynanchum thesioides等。
三、植物区系特点
1.优势种多,覆盖度大
根据植被的野外调查可知主要湿地生境的野生植物种类大都属于零散分布但集中分布的优势种种类丰富、数量众多。优势植物在分布上常具有斑块状、条带状分布的特点最典型的种类如芦苇、香蒲、盐地碱蓬Suaeda salsa、碱蓬Suaeda glauca、地肤、萹蓄、大蓟、曼陀罗Datura stramonium、苍耳Xanthium sibiricum、黄花蒿、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茵陈蒿、翅果菊Pterocypsela indica、藜、皱果苋Amaranthus viridis、长芒苋Amaranthus palmeri、狗尾草、虎尾草、羊草、扁秆蔍草Scirpus planiculmis等。这些优势种类群集度高覆盖度大常常组成以自身为优势种或共优种的群落。
2.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多样
天津地区的湿地植物覆盖了中国15个植物区系地理成分中的13个即除了中亚成分和中国特有成分缺乏外其他地理成分均有分布。其中以世界广布的属种居多占26%其次是泛热带成分和北温带成分旧世界温带成分也占据了较大的比例占12%。其中北温带成分的种类仍是海河河口区的主体其他9个地理成分的属共占约18%。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组成的复杂多样,体现了区域生境扰动的多样性。
3.生活型齐全,生态类群丰富,盐生植物种类多
湿地区内植物包括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生态类群包括水生植物、沼泽和沼泽化草甸植物、盐生草甸植物等。海河河口区内盐生植物种类和数量均较丰富,盐生植物在保持水土、提供畜牧饲料、盐碱地植被恢复方面均占据重要的地位。
4.栽培及外来物种增加迅速
由于农业、渔业、旅游业的发展以及城市绿化美化的需要天津地区栽培及外来植物种类增加很快。根据调查的结果增加的植物种类大部分为园林绿化种类少数为新引进的园艺种类有70多种。
此外本次调查中发现3种此前天津没有记录的野生植物分布即长芒苋、大米草Spartina anglica和旱黍草Panicum trypheron。其中前两种均为原产美洲的植物在中国归化或入侵时间不长在天津及保护区内发现还属首次。外来物种的出现需引起相关重视。
5.近10年扰动增加影响了植物生存环境
由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近岸滩涂被侵占、一些湿地被开发旅游、开挖池塘、道路修建、湿地改旱地、河流底泥抽取、除草剂滥用等诸多扰动,对野生植物种类和数量均造成较大的影响。部分植物分布遭到压缩从而数量减少甚至匿迹,部分植物则获得过度扩张的机会。扰动,尤其是人为扰动,使得部分湿地内的植物结构及其多样性产生较大的变动。
四、主要植被类型
1.灌丛
1酸枣群落
优势种为酸枣高度为150250 cm。主要伴生种有猪毛蒿、益母草Leonurus artemisia、狗尾草、虎尾草、独行菜等。主要分布在地势较高的台地顶端或边缘。由于耕地拓展和农业活动酸枣群落的数量正在受到压缩。
2柽柳群落
优势种为柽柳高度为200400 cm。柽柳花期较长花色为粉红色在盛花期呈现出非常靓丽的景观。主要伴生种有益母草、狗尾草、中华小苦荬Ixeridium chinense偶可见有萝藦Metaplexis japonica、鹅绒藤Cynanchum chinense等藤本植物攀附其上。主要分布在湿地区内靠近水域之处如河边、池塘沿岸等。由于耕地拓展和农业活动柽柳群落的数量正在受到压缩。
3紫穗槐群落
优势种为紫穗槐曾为栽培植物后为野生。主要伴生种有蒲公英、独行菜、狗尾草、萹蓄等常见牵牛Pharbitis nil、鹅绒藤等藤本植物。主要分布在耕地、建筑物、公路周边。
2.灌草丛
灌木散生于草本植物之间,草本植物是优势种。
典型群落为酸枣鬼针草灌草群落酸枣不成为优势种而仅是散生于草本层中间。草本层的优势种为鬼针草高度80120 cm。主要伴生种有狗尾草、藜、猪毛菜、荠菜、独行菜等常见牵牛属植物。
3.草甸植被
1碱蓬-地肤群落
碱蓬和地肤两种藜科植物呈斑块状、条带状分布,常见分别独立成为单优群落,也常见两种构成共优种群落,有时密度极大。主要伴生种有藜、独行菜、蒲公英等,也见有鹅绒藤、萝摩、野大豆等藤本植物攀附其上。主要分布在道路沿线、耕地周围,分布极广,数量极多,生物量极大。由于种子丰富,出芽率和成活率高,没有天敌,有扩大分布的趋势。
2大蓟群落
优势种为大蓟高度为150200 cm。常形成单优群落盛花期群落呈现鲜艳的紫红色。主要伴生种有铁苋菜Acalypha australis、打碗花、砂引草Messerschmidia sibirica、狗尾草、益母草、龙葵Solanum nigrum等。常呈斑块状、条带状分布形成面积达10 m2以上的群落。大蓟为多年生植物常靠根状茎繁殖有扩大分布的趋势。
3曼陀罗群落
优势种为曼陀罗高度可达250 cm覆盖度85%左右。单株冠幅常可达2 m2分枝繁多叶面积宽大生物量极大。常形成单优群落主要伴生种有苘麻Abutilon theophrasti、斑种草Bothriospermum chinense、苍耳、狗娃花Heter-opap pus hispidus、蒲公英、鳢肠Eclipta prostrata等。较为常见常分布于耕地旁、垃圾堆周围等较为肥沃的地段。由于其种子丰富出芽率和成活率高没有天敌有扩大分布的趋势。
4苍耳群落
优势种为苍耳有的单株冠幅常可达1 m2分枝繁多生物量极大。常形成单优群落主要伴生种有鳢肠、狗尾草、虎尾草、马唐、画眉草Eragrostis pi-losa等。较为常见常分布于耕地旁、村庄附近等较为肥沃的地段。苍耳种子丰富繁殖较决生物量也较大可能有扩张的趋势。
5黄花蒿群落
优势种为黄花蒿。常形成单优群落也可与猪毛蒿形成共优种群落。主要伴生种有狗尾草、虎尾草、萹蓄、猪毛菜、长萼鸡眼草Kummerowia stipula-cea、画眉草、繁穗苋Amaranthus paniculatus、刺苋Amaranthus spinosus等。旱生、中生生境常见分布范围较广。
6猪毛蒿-茵陈蒿群落
常形成共优种群落。由于花期两者的叶色不同常形成浅灰绿色猪毛蒿和草绿色茵陈蒿相间的群落面貌很容易辨认。主要伴生种有无芒稗Echinochloa crusgalli var.mitis、狗尾草、金色狗尾草、小画眉草Eragros-tis minor、紫马唐Digitaria violascens常见鹅绒藤、菟丝子等缠绕其上。常可见于堤岸、人工林缘等偏旱生、中生生境。
7翅果菊群落
优势种为翅果菊。主要伴生种有车前P lantago asiatica、地黄、独行菜、藜、地肤、刺儿菜、碱蒿Artemisia anethifolia等。翅果菊分枝繁多生物量较大盛花期群落常呈现金黄色的面貌。该群落主要分布在道路两旁灌草丛中和耕地周边较为常见。
8狗尾草-虎尾草群落
狗尾草和虎尾草呈斑块状分布,常见分别独立成为单优种群落,也常见两种构成共优种群落。主要伴生种有金色狗尾草、稗、藜、地肤、独行菜、苣荬菜、萹蓄等,也见有田旋花、打碗花等藤本植物生于其中。主要分布在道路沿线、耕地周围,分布极广,数量极多,生物量较大。
9羊草群落
优势种为羊草高度为2545 cm。群落内少见其他植物生长。生长期内群落常呈现蓝灰色。常见于耕地和道路之间的过渡带常呈条带状分布绵延可达十数米至数十米。羊草生物量极大在景观上和牧业上均有利用空间值得加以重视。
10荻群落
优势种为荻,常见形成单优种群落。群落内少见其他植物生长。由于农耕、修路等人为活动,分布大量减少。荻具有较高的观赏和利用价值,应加以保护。
4.藤本植物群落
1葎草群落
优势种为葎草。葎草攀援于芦苇等草本植物之上群落的高度依赖于攀附物的高度。伴生种较少如藜、狗尾草、马唐等。此群落类型在湿地区内分布极广常见于芦苇荡中、道路旁、人工林缘和耕地周围。葎草为一年生大型攀援草本茎常可蔓延10 m以上叶繁茂其形成的群落面积较大常蔓延至十几米至几十米。葎草在群落中占有压倒性的优势常覆盖其他植物影响它们生长。由于葎草生物量大种子丰富繁殖迅速常入侵至庄稼地和村落。
2鹅绒藤-芦苇群落
优势种为鹅绒藤和芦苇。鹅绒藤依附于芦苇之上生长。由于鹅绒藤生物量大常压弯、扑倒所依附的植物使群落高度低于所依附植物。伴生种主要有大蓟、东亚市藜Chenopodium urbicumsubsp.sinicum、蒲公英等少数几种偶见其他植物种类。该群落类型分布广。鹅绒藤在群落中占有绝对优势因为是多年生植物繁殖迅速蔓延面积宽已对芦苇造成较大胁迫应引起注意。
3野大豆群落
野大豆为国家Ⅱ级保护植物,在天津地区的七里海湿地、北大港湿地、大黄堡湿地等分布较为广泛。该群落类型的优势种为野大豆。野大豆为缠绕植物,其群落高度常依赖于所缠绕的植物,常形成单优群落。伴生种主要有榆树、苘麻、苣荬菜、狗尾草、虎尾草、马唐等。
4牵牛属群落
优势种为牵牛属植物包括牵牛、裂叶牵牛Pharbitis hederacea、圆叶牵牛Pharbitis purpurea3种常缠绕于其他植物之上常形成单优种群落或23种共优群落。伴生种主要有藜、地肤、狗尾草、马唐、蒲公英等。该群落类型在天津湿地分布极为广泛常形成数十平方米的群落。生物量较大种子丰富繁殖迅速有扩张蔓延的趋势。
5.湿生、水生植物群落
1芦苇群落
优势种为芦苇群落高度200350 cm。主要伴生种有大蓟、东亚市藜、藜、地肤、扁秆蔍草、稗等常可见与葎草、鹅绒藤形成群落。值得一提的是芦苇群落中偶可见小面积分布的盒子草后者能见量已渐少。芦苇为七里海等湿地的优势物种数量最多、分布面积最广也是沼泽演替的终极物种。芦苇既是当地旗舰物种在构成群落、净化水质、保持水土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又是当地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
2水烛-水葱群落
常见为水烛和水葱形成共优种群落。主要伴生种为扁秆蔍草、芦苇等挺水植物,分布于开阔的水面芦苇较少之处。
3扁秆蔍草群落
优势种为扁秆蔍草。主要伴生种为地肤、萹蓄等,伴生种种类贫乏。扁秆蔍草群落多分布于滨水地带,如池塘沿岸、河流浅滩等地。
4大米草群落
优势种为大米草,常见形成单优种群落。群落内少见其他植物生长。由于近海海域生态修复,永定新河河口区、大港、汉沽近岸滩涂分布较多。
五、植物资源及其特点
1.盐生植物资源
天津地区盐生植物种类丰富分布较广数量较多。盐生植物在保持水土、提供畜牧材料、盐碱地植被恢复方面均占据重要的地位。重要的盐生植物包括①聚盐性植物如苣荬菜、大蓟、盐地碱蓬、碱蓬、地肤、华蒲公英Taraxacum borealisenense、乳苣Mulgedium tataricum②拒盐性植物如野大豆、紫穗槐、砂引草、红蓼Polygonum orientale、匙荠Bunias cochlearioides、旋覆花、碱菀、虎尾草、白茅、马唐、芦苇、水烛、水葱等③泌盐性植物如柽柳、猪毛菜、中亚滨藜Atriplex centralasiatica、东亚市藜、藜、獐毛等。
多数盐生植物是一些富含营养的家畜饲草资源。盐生植物如野大豆为国家Ⅱ级保护植物,广泛分布在大黄堡、七里海、北大港等湿地。野大豆是重要的抗盐种质资源和基因库,是当前国内外研究遗传育种的重要种质资源。野大豆是栽培大豆的近缘野生种,是栽培大豆育种的重要种质资源,在农业育种上可用野大豆进一步培育优良的大豆品种,并提高大豆的抗盐能力。其他重要的盐生植物如盐地碱蓬、碱蓬等也都是重要的抗盐种质资源,它们能生长在高盐浓度的土壤生境中,在生理上具有抗盐特性,其抗盐性接近于海水浓度。如果采用海水灌溉,经过选育和改良,其抗盐能力还可以提高,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可以直接用海水灌溉的经济盐生植物。
另外,盐生植物能够吸收和积累大量的盐分,是很好的盐碱土生物改良剂,常被用于盐碱地植被恢复,如苣荬菜、大蓟、乳苣、紫穗槐等。还有的盐生植物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可以开发用于园林绿化。
2.其他植物资源
1纤维植物
重要的纤维植物有芦苇、苘麻、马蔺Iris lacteavar.chinensis、罗布麻等这些植物除罗布麻外其他的种类数量均较为丰富分布也较广泛。其中芦苇是重要的水生纤维类资源植物它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同时对维持河口区的生态平衡、净化水域以及保护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多用于造纸原料及建筑用材。芦苇的根状茎、秆、叶及花序均可供药用其中根状茎名芦根是历史悠久的传统中药能清热生津、止呕、利尿根状茎富含淀粉和蛋白质可熬糖和酿酒又因根状茎粗壮、蔓延力强是优良的固堤、固沙植物嫩茎叶在抽穗前含糖分较高各种家禽喜食芦苇嫩笋可食并具有防癌、治癌等功效。
2药用植物
天津地区的湿地中具有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以不同的形式被用于各种场合。据统计有130余种约占调查草本植物种类的一半。常见的中药、草药植物有益母草、地黄、枸杞、车前、罗布麻、牵牛花、薄荷Mentha haplocalyx、曼陀罗、金银花、刺儿菜、茵陈蒿、苣荬菜、白茅、芦苇、香蒲、打碗花、红蓼、苍耳等。其中益母草是著名的妇科理疗和保健药品的原材料地黄具有清热解毒等功效香蒲的成熟果序则可用于治疗外伤出血等。
3食用和饲料植物
①野菜植物湿地周边居民最常采食的野菜植物有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地肤、碱蓬、荠菜、蒲公英、苣荬菜、乳苣、苋Amaranthus tricolor、萹蓄等。其中不少种类是传统的野菜植物如荠菜等。②野果植物主要有酸枣、龙葵、马泡瓜Lucumis melovar.agrestis酸枣和龙葵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制作果酱和饮料马泡瓜具有一定的食用价值。③畜牧饲料常见的饲料植物有碱蓬、野大豆、羊草、白羊草、狗尾草、虎尾草、马唐等。
4香料植物
可用作香料植物的主要为蒿属植物包括碱蒿、莳萝蒿Artemisia anethoides、黄花蒿、艾蒿Artemisia argyi、茵陈蒿、野艾蒿Artemisia lavandulaefolia分布较为广泛薄荷、藿香Agastache rugosa也是常见的香料植物但野外分布较少。
5蜜源植物
蜜源植物种类较少主要有酸枣、草木犀Melilotus officinalis、匙荠、蒲公英等。
6环保植物
①保持水土植物主要种类有獐毛、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羊草、白茅、芦苇、香蒲、水葱、大米草等禾本科植物②净化水质植物有红蓼、碱菀、芦苇、水葱、水烛、无苞香蒲、美人蕉Canmogeton distinctus、菹草等③污染指示植物有碱蓬、红蓼、牵牛花、菖蒲Acorus calamus可以监测环境中汞、有机物等的含量。
7野生花卉
可用作野生花卉的植物种类极为丰富,包括:①木本植物,有柽柳、紫穗槐等;②草本植物,有罗布麻、砂引草、打碗花、田旋花、碱菀、阿尔泰狗娃花、旋覆花、蒲公英等;③藤本植物,有圆叶牵牛、裂叶牵牛、萝摩等。
8木材植物
木材植物种类较少,主要有臭椿、刺槐、榆等,木材材质并不佳。最近几年大量栽种的速生杨品种,其生长迅速,材质松软,可以用作轻质木材。
六、植物濒危状况
1.胁迫来源
1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围海造陆占用近岸海域大量滩涂
天津市近10年的围海造陆虽然缓解了经济发展与建设用地不足的矛盾但破坏海岸自然景观环境破坏海洋生物链使海洋生物锐减造成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问题不少海湾的自然环境因不合理的围海造陆活动而改变严重损害了其栖息生物的生态环境导致原有生物群落结构的破坏和物种的减少。
2农业、牧业、渔业生产、旅游业占用湿地
①传统的农业、牧业生产,农田开垦、牧场建设和放牧等活动,直接占用湿地面积,导致湿地变旱地;农业、牧业发展带来的扩张,同样也占用了一定的湿地,使得湿地植被受到破坏。②一些芦苇湿地由于没有经济效益,被以各种方式承包进行鱼、虾和蟹的养殖。鱼、虾、蟹养殖需要大片水面,因而带来芦苇湿地的开垦和破坏。③一些重要湿地保护和修复工程缺乏专业指导和技术规范,对区内的原生湿地植被或野生植物群落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3环境污染
①农业面源,牧业、种植等点源污染。农田、耕地排放带有农药、化肥残留的废水,牧场、养鱼池排放携带病菌、药物和激素的冲洗水、牲畜粪便,给湿地水体带来过度的负荷。②附近村落人的生活污水无组织、不经处理的排放,同样给湿地水环境造成污染压力,村民生活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无组织、不经处理的排放,成为湿地环境恶化的重要源头。③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系统外的物质和能量负载,外来游客的活动代谢物转嫁到了保护区生态系统内,同样也极易带来环境污染。
4工程建设导致生境受损
海河河口区,由于河道修建、沟渠管理、工厂厂区建设,导致湿地生境人工化、破碎化程度加剧,直接侵占野生植物的生存空间或阻隔植物的繁殖通道,也对植物造成了负面影响。
5外来绿化品种对乡土种的影响尚待评估
由于城市景观、旅游业等绿化的需求,一些湿地区内采取了大规模、过度的绿化管理方式。
在利用湿地开展旅游、休闲、娱乐中进行野生植被刈除和外来植物引进栽植。非本地种取代乡土种,对湿地原生植物系统的冲击,其负面影响尚待评估。
2.野生植物受胁迫状况
1部分野生植物减少甚或消失
①分布面积缩减。分布面积严重缩减、数量剧烈减少的植物有地笋Lycopus lucidus、地黄、盒子草等。在以往的调查中发现上述植物为常见或较常见其分布和数量均较为可观。但近年来发现其分布地缩减明显仅在极为有限的地段可见其分布分布地周围已经或者正在进行农、牧、渔业建设或扩张。②未记录到的植物甚或消失。小果白刺、补血草属植物、黄耆属植物、鸦葱属植物、角蒿等在此次植物科考中没有发现暗示其分布已极度压缩甚或消失。
2部分“超级”植物获得绝对优势
在自然状态下,由于植物本身的特性及其他自然胁迫,物种本来就具有自然的演替过程。而近几十年来人为胁迫的增强,可能加快了演替的进程。如土壤干扰活动(开垦耕地、修建道路和建筑物等)、外来物种引进栽植、施用除草剂等活动,可能抑制部分植物的发展,同时,为部分植物的入侵和取得竞争优势创造条件,从而产生繁殖快、分布广、数量大、生物量极高的“超级”植物。
多年植物调查发现湿地区内出现20余种“超级”植物包括桑科的葎草蓼科的萹蓄藜科的碱蓬、地肤苋科的长芒苋萝摩科的鹅绒藤茄科的曼陀罗旋花科的牵牛属植物葫芦科的马泡瓜菊科的大蓟、苍耳、黄花蒿、猪毛蒿、茵陈蒿、翅果菊禾本科的狗尾草、虎尾草、羊草、马唐属植物以及莎草科的扁秆蔍草等。
取得压倒性竞争优势的“超级”植物常呈斑块状、条带状分布的特点,广泛分布于湿地区内各地。“超级”植物群集度高、覆盖度大,常常组成以自身为优势种或共优种的群落;由于在分布上处于扩张态势,对其他野生植物造成荫蔽和排挤,挤占了其他物种的生态位。“超级”植物的扩张和蔓延,可能导致野生植物种类、数量减少,植物系统稳定性降低等后果,需加以注意。
七、河口区典型植物
1.蒺藜科Zygophyllaceae
小果白刺见图3-8。
学名Nitraria sibirica
英文名Siberian Nitraria
别名:沙漠樱桃、酸胖、唐古特白刺
天津滨海新区重盐碱地、塘沽、汉沽、大港等地均有。具固沙阻沙能力,改良盐碱地、绿化、观赏。果实可食用,药用可健脾胃,滋补强壮,调经活血。种子可榨油。
图3-8 小果白刺植株
2.茄科Solanaceae
1曼陀罗
见图3-9。
学名Datura stramonium
英文名Jimsonweed
别名:醉心花、万桃花、闹羊花、曼茶罗、狗核桃
中国各地均有分布,北京、天津、河北常见。天津滨海新区道旁、盐碱地、荒地有野生。供观赏;叶、花、籽均可药用,具麻醉、镇痛功效。
图3-9 曼陀罗果实
2枸杞
见图3-10。
学名Lycium chinense
英文名Chinese Wolfberry
别名:枸杞红实、甜菜子、西枸杞、狗奶子、红青椒、红耳坠、地骨子、地骨皮蔓生灌木。属专性聚盐植物。朝鲜、日本、欧洲有栽培或逸为野生。天津滨海新区塘沽、汉沽、大港等地野生,并可在盐碱土上栽培。供绿化、观赏;果实药用;种子含油,可制润滑油或食用油。
图3-10 枸杞开花
3.藜科Chenopodiaceae
1中亚滨藜
见图3-11。
学名Atriplex centralasiatica
英文名Central Asia Saltbush
别名:软蒺藜、碱灰菜
一年生草本。属专性泌盐植物。分布于俄罗斯、蒙古国以及中亚地区。中国华北、西北、辽宁、吉林、西藏等地有分布。天津滨海新区塘沽、汉沽、大港等滨海盐碱地上普遍分布。具有观赏、改良盐碱地、饲料等作用;果实药用。
图3-11 中亚滨藜植株
2灰绿藜
见图3-12。
学名Chenopodium glaucum
英文名Oakleaf Goosefoot
别名:盐灰菜、黄瓜菜、山芥菜、山菘菠、山根龙
一年生草本。天津滨海新区盐碱地区有分布。幼嫩植株可作猪饲料;嫩苗、嫩茎叶可食用;全草入中药、蒙药。
图3-12 灰绿藜成株
3东亚市藜
见图3-13
学名Chenopodium urbicumsubsp.sinicum
英文名East Asian Goosefoot
别名:大灰菜、猪耳朵菜
一年生草本。中国东北以及内蒙古有分布。天津滨海新区塘沽、汉沽、大港等重盐碱土上普遍生长。供观赏、改良盐碱地;用作饲料。
图3-13 东亚市藜植株
4盐地碱蓬
见图3-14。
学名Suaeda salsa
英文名Saline Seepweed
别名:黄须菜
一年生草本。属专性聚盐植物。分布于亚洲、欧洲。中国东北、西北、华北及沿海各省份有分布,盛产于天津滨海新区塘沽、汉沽、大港重盐碱地区。可供绿化、观赏、改良盐碱地;幼苗及种子可食用;全草药用;可供工业用油、饲料和肥料。
图3-14 盐地碱蓬成株
5碱蓬
见图3-15。
学名Suaeda glauca
英文名Common Seepweeed
别名:盐蓬、碱蒿子、盐蒿子、老虎尾、和尚头、猪尾巴、盐蒿
一年生草本。属盐生植物。分布于中国东北、西北、华北和河南、山东、江苏、浙江等地。蒙古国、俄罗斯西伯利亚及远东、朝鲜、日本有分布。天津滨海新区重盐碱地塘沽、汉沽、大港地区均有。主要供绿化、观赏、改良盐碱地;用作榨油;嫩叶可食;全草入药。
图3-15 碱蓬果实
4.禾本科Gramineae
1芦竹
见图3-16。
学名Arundo donax
英文名Giantreed
别名:荻芦竹、江苇、旱地芦苇、芦竹笋、芦竹根、楼梯杆
多年生草本。属专性盐生植物。多生长在水沟、渠、河边,是优良的护堤植物。天津滨海新区东部塘沽、汉沽等地有栽培。秆为制管乐器中的簧片;茎是造纸和人造丝原料,可作青饲料;根状茎(芦竹)药用。
图3-16 芦竹成株
2虎尾草
见图3-17。
学名Chloris virgata
英文名Showy Chloris
别名:刷子头、盘草、棒槌草
一年生草本。属专性拒盐植物。遍布于中国各省份;北方居多。天津滨海新区塘沽、汉沽、大港地区盐荒地成片生长,为常见的禾草型盐生荒地杂草。可作饲料。
图3-17 虎尾草成株
3马唐
见图3-18。
学名Digitaria sanguinalis
英文名Herb of Common Crabgrass
别名:羊麻、羊粟、马饭、抓根草、鸡爪草、指草、蟋蟀草、抓地龙、蔓子草
一年生杂草。生于路旁、田野,是一种优良牧草,但又是危害农田、果园的杂草。产于中国西藏、四川、新疆、陕西、甘肃、山西、河北、河南及安徽等地;广布于两半球的温带和亚热带山地。天津滨海新区盐碱地区有分布。全草药用,明目润肺。
图3-18 马唐成株
4高羊茅
见图3-19。
学名Festuca elata
英文名Tall Fescue
别名:羊茅
多年生地被植物。属兼性耐盐植物。广布于欧亚大陆和北美洲。主要分布于中国北方地区、东北及新疆地区,各地普遍引种。天津滨海新区盐碱地区引种栽培。供观赏;大量应用于运动场草坪和防护草坪。
图3-19 高羊茅成株
5白茅
见图3-20。
学名Imperata cylindrica
英文名Pantropical weeds
别名:茅、茅针、茅根
多年生草本。属专性拒盐植物。原产旧大陆温带和热带地区。产于中国辽宁、河北、山西、山东、陕西、新疆等地区。天津滨海新区盐碱地区野生,分布广泛,是农田中常见杂草。可绿化、保堤固沙;根状茎可食;根、花药用;茎叶可用作饲料和造纸原料。
图3-20 白茅成株
6芦苇
见图3-21。
学名Phragmites australis
英文名Commom Reed
别名:苇、芦、芦芛、蒹葭
图3-21 芦苇植株
多年生大草本。属专性拒盐植物。为世界广布种。中国分布广,其中东北、华北以及内蒙古、新疆等地,是大面积芦苇集中的分布地区。天津滨海新区塘沽、汉沽、大港的滩涂、盐碱地、盐沼广为分布。可固沙固堤,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优良的饲料植物;用作造纸、建材等工业原料;全株药用。
7朝鲜碱茅
见图3-22。
学名Puccinellia chinampoensis
英文名Fineflowered Alkaligrass
多年生草本。属专性盐生植物。广布欧亚大陆。中国东北、华北盐碱地上有分布。天津滨海新区塘沽、汉沽、大港盐荒地呈丛生长。秆叶可作饲料,是放牧场的优良牧草。
图3-22 朝鲜碱茅结果
8狗尾草
见图3-23。
学名Setaria viridis
图3-23 狗尾草成株群体
英文名Green Bristlegass
别名:阿罗汉草、稗子草、狗尾草
一年生草本。分布中国各地原产欧亚大陆的温带和暖温带地区现广布于全世界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天津滨海新区盐碱地区有分布。草秆、叶可作饲料秋季的干草还可以作燃料生火烧水做饭取暖铺床全草加水煮沸20 min后滤出液可喷杀菜虫全草药用。
5.蓝雪科Plumbaginaceae
二色补血草见图3-24。
学名Limonium bicolor
英文名Twocolor Sealavander
别名:矶松、海蔓荆、燎眉蒿、补血草、扫帚草、匙叶草、血见愁、秃子花、苍蝇花
多年生草本。为盐碱地拓荒植物,属专性泌盐植物。分布于中国辽宁、陕西等地区。天津滨海新区塘沽、汉沽、大港等地有分布。花序洁白美丽,可做切花或干花材料,持久而不凋落;全草药用。
图3-24 二色补血草成株
6.菊科Compositae
1茵陈蒿
见图3-25。
学名Artemisia capillaries
别名:因尘、茵陈、绒蒿
半灌木状草本。生于低海拔地区河岸、海岸附近的湿润沙地、路旁及低山坡地区。分布于亚洲及俄罗斯等地区。主产于中国江西、江苏、安徽、湖北、浙江、陕西、河北、山东等地。天津滨海新区盐碱地区有分布。具有药用价值,幼嫩茎叶入药;可食用,幼嫩枝、叶可作菜蔬或酿制茵陈酒;鲜或干草作家畜饲料。
图3-25 茵陈蒿植株
2刺儿菜
见图3-26。
学名Cirsium setosum
英文名Common Cephalanoplos Herb
别名:小蓟、野红花、小刺盖、猫蓟、青刺蓟、千针草、刺蓟菜
多年生草本。分布于中国、朝鲜、日本及欧洲等地区。中国除广东、广西、云南、西藏以外均有分布,大部分地区均有野生。天津滨海新区盐碱地区有分布。全草或根药用;春、夏采幼嫩的全株可食疗。
图3-26 刺儿菜成株群体
3阿尔泰狗娃花
见图3-27。
学名Heteropap pus altaicus
多年生草本,广泛分布于亚洲中部、东部、北部及东北部,也见于喜马拉雅西部。
图3-27 阿尔泰狗娃花植株
4菊芋
见图3-28。
学名Helianthus tuberosus
英文名Jerusalem Artichoke
别名:洋姜
多年生草本植物。属兼性耐盐植物。原产北美洲17世纪经欧洲传入中国现中国大多数地区有栽培。天津滨海新区盐碱土地常有栽培。可食用并可加工制成酱菜可制菊糖和酒精美化环境用作青饲料或干饲料。
图3-28 菊芋成株
5中华小苦荬
见图3-29。
学名Ixeridium chinense
英文名China ixeris
别名:荼苦荚、甘马菜、老鹳菜、无香菜
多年生草本。在中国东北和内蒙古等地区返青较早而在晚秋季霜冻后也可短期存活。天津滨海新区盐碱地区有分布一般4月上、中旬返青4-5月为营养期5-6月为开花期6-7月结实其后为果后营养期10月上旬枯黄。全草药用。
图3-29 中华小苦荬成株
6苦荬菜
见图3-30。
学名Ixeris polycephala
英文名Herb of Sowthistleleaf Ixeris
别名:多头莴苣、多头苦荬菜
一年生草本。分布于中国南北各省区。中南半岛,尼泊尔、印度、孟加拉国、日本等地区广泛分布。具有饲用价值,嫩茎叶可做鸡鸭饲料;全株可做猪饲料;全草入药。
图3-30 苦荬菜植株
7乳苣
见图3-31。
学名Mulgedium tataricum
英文名Tatarica Lettuce
别名:紫花山莴苣、蒙山莴苣、苦菜
多年生草本。属专性泌盐植物。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蒙古国、伊朗、阿富汗、印度西北部广为分布。中国东北、西北以及河北、山西、新疆、河南、西藏等地有分布。天津滨海新区塘沽、汉沽、大港盐碱土荒地野生。供观赏。
图3-31 乳苣开花
8蒙古鸦葱
见图3-32。
学名Scorzonera mongolica
英文名:无
别名:羊角菜、羊犄角
多年生草本。分布于中国山东、河北、内蒙古、青海、甘肃等省份。中亚地区、蒙古国也有分布。天津滨海新区盐碱地区有分布。属盐生牧草,具有饲用价值。
图3-32 蒙古鸦葱成株
7.夹竹桃科Apocynaceae
罗布麻见图3-33。
学名Apocynum venetum
英文名Dogbane Indian Hemp
图3-33 罗布麻开花
别名:红麻、茶叶花、红柳子、羊肚拉角
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属专性拒盐植物。生长于河岸、山沟、山坡的沙质地。产于中国西北地区。天津滨海新区塘沽、大港等地普遍生长。供绿化、观赏;茎皮是一种良好的纤维原料;叶可以制药。
8.紫草科Boraginaceae
砂引草见图3-34。
学名Messerschmidia sibirica
英文名Narrow Siberian Messerschmidia
别名:紫丹草、西伯利亚紫丹
图3-34 砂引草开花
多年生草本。属专性拒盐植物。国外主要分布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中国东北、华北以及山东、河南有分布。天津滨海新区塘沽、汉沽、大港盐碱土沙地呈片状生长。供绿化、观赏;是中等偏低或中等的饲用植物;可提取其芳香油,还可做绿肥,也是较好的固沙植物。
9.锦葵科Malvaceae
1苘麻
见图3-35。
学名Abutilon theophrasti
英文名Chingma Abutilon
别名:白麻、青麻、椿麻、塘麻、车轮草
一年生亚灌木状草本。属兼性盐生植物。分布于越南、印度、日本以及欧洲、北美洲等地区。中国除青藏高原不产外,其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产,东北各地有栽培。天津滨海新区常见野生。可做编织材料;种子可作工业用润滑油;全草药用。
图3-35 苘麻成株
2野西瓜苗
见图3-36。
学名Hibiscus trionum
英文名Flower of an Hour
图3-36 野西瓜苗开花
别名:灯笼棵、打瓜花
一年生直立或平卧草本。属兼性盐生植物。分布欧洲至亚洲各地。产于中国各地,天津滨海新区盐荒地、田间常见野生。以全草、种子药用。
10.蝶形花科Papilionaceae
紫苜蓿见图3-37。
学名Medicago sativa
英文名Alfalfa
别名:紫花苜蓿、牧蓿、苜蓿、路蒸
多年生草本。属兼性耐盐植物。原产于伊朗,以及小亚细亚等地区,世界各地都有栽培或呈半野生状态。中国广泛引种栽培。天津滨海新区盐碱地有栽培。供观赏;用作饲料与绿肥;富含各类营养素,可药用。
图3-37 紫苜蓿开花
11.香蒲科Typhaceae
水烛见图3-38。
学名Typha angustifolia
英文名Narrowleaf Cattail
图3-38 水烛结果
别名:狭叶香蒲、蒲花、蒲草
多年生沼生草本。可在咸淡水池塘、沟渠中生长。产于中国东北、西北、华北,河南、江苏、湖北、云南、台湾等省份。天津滨海新区水边、池塘自然生长。花卉供观赏;幼叶根状茎可食;雌花可做填充物;叶片用于编织、造纸等;花粉药用。
12.莎草科Cyperaceae
水葱见图3-39。
学名Scirpus validus
英文名Sofustem Buirush
别名:莞、苻蓠、莞蒲、夫蓠、葱蒲、莞草、蒲苹、水丈葱、冲天草
多年生草本。可在半咸水池塘、沟渠中生长。分布于朝鲜、日本、澳大利亚以及美洲。中国东北、西北、西南各省份有分布。天津滨海新区湖边或浅水池塘自然生长。具有生态、观赏和药用价值。
图3-39 水葱植株
13.睡莲科Nymphaeaceae
莲见图3-40。
图3-40 莲成株
学名Nelumbo nucifera
英文名Hindu Lotus
别名:莲花、荷花
多年生水生草本。可生长在咸淡水池塘中。原产大洋洲及亚洲热带,中国广为栽培。天津滨海新区半咸淡水池中生长良好。供观赏、食用和药用。
14.龙胆科Gentianaceae
荇菜见图3-41。
学名N ymphoides peltetum
英文名Shield Floatingheart
别名:金莲子、莲叶荇菜、莕菜、驴蹄莱、水荷叶
多年生水生草本。能在咸淡水池塘、沟渠中生长。分布于北半球池塘、湖泊中。产于中国绝大多数省份。天津滨海新区池沼中有生长。用于绿化美化水面;一种良好的水生青绿饲料;全草药用;可作绿肥用;可作水生青绿饲料;全草药用。
图3-41 荇菜成株
15.鸢尾科Iridaceae
马蔺见图3-42。
学名Iris lacteavar.chinensis
英文名Chinese Iris
别名:马莲、兰花草、紫兰花、旱蒲、蠡实、荔草、剧草
多年生密丛草本。属兼性耐盐植物。朝鲜、俄罗斯及印度有分布,中国大部分地区普遍分布。天津滨海新区盐碱地中常见栽培。具有重要的药用、饲用和工业价值。用作水土保持、放牧、观赏;根、花和种子入药;种子可榨油制皂。
图3-42 马蔺成株
16.旋花科Convolvulaceae
1田旋花
见图3-43。
学名Convolvulus arversis
英文名European Glorybind
别名:箭叶旋花、中国旋花
多年生草质藤本。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及西南地区。天津滨海新区盐碱荒地、路旁、田间等地为杂草野花。为低等饲用植物;根、叶、花与种子均可药用。
图3-43 田旋花开花
2打碗花
见图3-44。
学名Calystegia hederacea
英文名Ivy-like Calystegia
别名:小旋花、兔耳草、燕覆子、蒲地参、富苗秧、扶秧
图3-44 打碗花开花
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属兼性耐盐植物。分布在埃塞俄比亚、马来西亚以及中国各地。天津滨海新区盐碱荒地、路旁、田间等地为杂草野花。用于园林美化;具有药用及食用价值;根状茎及花入药。
3圆叶牵牛
见图3-45。
学名Pharbitis purpurea
英文名Common Morning Glory
别名:毛牵牛、紫牵牛、牵牛花
一年生缠绕草本。属兼性耐盐植物。原产于美洲,世界各地广泛栽培和归化。中国各地种植或野生于荒地或篱间。天津滨海新区盐碱地区野生于路旁,或栽培于庭院、公园供观赏。种子具有药用价值。
图3-45 圆叶牵牛植株
17.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
地黄见图3-46。
学名Rehmannia glutinosa
英文名Adhesive Rehamannia
别名:生地、怀庆地黄、小鸡喝酒
多年生草本。属兼性耐盐植物。中国和国外均有栽培。分布于中国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江苏、湖北等省份。天津滨海新区常见野生或栽培。可食用、药用,鲜地黄为清热凉血药;熟地黄则为补益药。地黄初夏开花,花大数朵,淡红紫色,具有较好的观赏性。
图3-46 地黄成株
18.小二仙草科Haloragidaceae
狐尾藻图3-47。
学名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
英文名Watermifoil
别名:轮叶狐尾藻、布拉狐尾、粉绿狐尾藻、凤凰草
图3-47 狐尾藻开花
多年生粗壮沉水草本。在微碱性土壤生长良好。夏季生长旺盛。冬季生长慢,能耐低温,一年四季可采收。为世界广布种。多生长在池塘或河川。中国南北各地池塘、河沟、沼泽常有生长,常与穗状狐尾藻混生一起。天津滨海新区北大港水库常见。可作为观赏植物;全草可作为养猪、养鸭饲料;在鱼、虾、蟹池塘养殖过程中作为饵料,还可为水生动物提供避难和产卵场所。
19.金鱼藻科Ceratophyllaceae
金鱼藻见图3-48。
学名Ceratophyllum demersum
英文名Hornwort
别名:细草、鱼草、软草、松藻
多年生沉水草本。为世界广布种。中国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台湾等地区。天津滨海新区北大港水库有分布。可做猪、鱼及家禽饲料;人工养殖鱼缸布景;全草药用。
图3-48 金鱼藻植株
20.眼子菜科Potamogetonaceae
菹草见图3-49。
学名Potamogeton crispus
英文名Water Caltrop
别名:虾藻、虾草、麦黄草
多年生沉水草本植物。菹草的生命周期与多数水生植物不同它在秋季发芽冬春生长4-5月开花结果夏季6月后逐渐衰退腐烂同时形成鳞枝冬芽以度过不适环境。多生于池塘、湖泊、溪流中在中国分布较广。天津滨海新区北大港水库有分布。可作为鱼的饲料或绿肥也是湖泊、池沼、小水景中的良好绿化材料。
图3-49 菹草植株
21.蓼科Polygonaceae
1萹蓄
见图。
学名Polygonum aviculare
英文名Herbap Olygoni Avicularis
别名:竹、扁竹、扁茿、畜辩、扁蔓、地扁蓄、编竹、粉节草、道生草、扁竹、扁竹蓼、乌蓼、大蓄片
一年生草本。生田边路、沟边湿地。北温带广泛分布。中国各地均有分布。天津滨海新区盐碱地区常见。嫩叶具有药用价值。
图3-50 萹蓄开花
2西伯利亚蓼
见图3-51。
学名Polygonum sibiricum
别名:剪刀股、野茶、驴耳朵、牛鼻子、鸭子嘴
多年生草本。分布于中国、蒙古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及喜马拉雅山。生于路边、湖边、河滩、山谷湿地、沙质盐碱地。天津滨海新区盐碱地区常见。全草药用,利水渗湿、清热解毒。
图3-51 西伯利亚蓼成株
3巴天酸模
见图3-52。
学名Rumex patientia
英文名Patience Dock
别名:洋铁叶、洋铁酸模、牛舌头棵
多年生草本。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和山东、河南、湖南、湖北、四川及西藏。国外分布于哈萨克斯坦、蒙古国及欧洲地区。天津滨海新区盐碱地区均有分布。根具有药用价值,有小毒。
图3-52 巴天酸模成株
22.唇形科Labiatae
夏至草见图3-53。
学名Lagopsis supina
英文名Herb of Whiteflower Lagopsis
图3-53 夏至草成株
别名:夏枯草、白花夏枯草、白花益母、灯笼棵、风轮草、小益母草、假茺蔚、假益母草
多年生直立草本。生长在山沟水湿地或河岸两旁湿草丛、荒地、路旁。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以河南、安徽、江苏、湖南等省份为主要产地。世界分布在欧洲各地。天津滨海新区盐碱地区亦有分布。供观赏,可作花坛镶边材料和花境;全草药用。
23.萝藦科Asclepiadaceae
1鹅绒藤
见图3-54。
学名Cynanchum chinense
英文名Deceiving Swallowwort
图3-54 鹅绒藤开花
别名:祖子花、羊奶角角、牛皮消
多年生缠绕草本。分布于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山东、江苏、浙江、河南等地。天津滨海新区盐碱地区也有分布。茎中的白色浆乳汁及根入中药;全草入蒙药。
2萝藦
见图3-55。
学名Metaplexis japonica
英文名Japanese Metaplexis
别名:芄兰、斫合子、白环藤、羊婆奶、婆婆针落线包、羊角、天浆壳
多年生草质藤本。生长于林边荒地、山脚、河边、路旁灌木丛中。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华东和甘肃、陕西、贵州、河南、湖北等省份。在日本、朝鲜和俄罗斯也有分布。天津滨海新区盐碱地区也有分布。全株可药用。根补气益精;果壳补虚助阳,止咳化痰;全草强壮,行气活血,消肿解毒;茎皮纤维坚韧,可造人造棉。
图3-55 萝藦结果
24.柽柳科Tamaricaceae
柽柳见图3-56。
学名Tamarix chinensis
英文名Chinese Tamarisk
别名:垂丝柳、西河柳、西湖柳、红柳、阴柳
乔木或灌木。野生于中国辽宁、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等省份;栽培于中国东部至西南部各省份。日本、美国也有栽培。天津滨海新区盐碱地区也有分布。供观赏,常被作为庭园观赏植栽;编筐、耱和农具柄把;防风固沙、改造盐碱地、绿化环境;嫩枝叶药用。
图3-56 柽柳开花
25.十字花科Brassicaceae
播娘蒿见图3-57。
学名Descurainia sophia
别名:大蒜芥、米米蒿、麦蒿
一年或两年生草本。生于山地草甸、沟谷、村旁、田边。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华东、西北、西南,及亚洲其他国家。欧洲、非洲北部、北美洲也有分布。天津滨海新区盐碱地区亦有分布。种子药用,中药生用或炒用;蒙药生用。
图3-57 播娘蒿植株群体
第六节 原生动物
2015年5-12月期间分别在5月、7月、8月、9月、12月对天津市北大港附近海域表层海水及底泥进行了5次调查。在天津市北大港附近海域设置了3个站点范围在117°51'28.8″-117°54'14.4″E、38°54'28.8″-38°56'27.6″N。
调查期间观察到纤毛虫的种类和生物量见表3-5。在5个航次中表层水中共有29种纤毛虫被鉴定出来隶属寡毛目Oligotrichida、钩刺目Haptorida和丁丁目Tintinnida3个目。其中寡毛目Oligotrichida和丁丁目Tintinnida纤毛虫种类数最高分别占总量的58%和39%。
表3-5 天津市北大港附近海域表层海水中纤毛虫种类及其生物量
表3-5 天津市北大港附近海域表层海水中纤毛虫种类及其生物量-1
在北大港湿地设置高潮、中潮、低潮3个采样点分别于2015年4月、6月、9月和12月进行采样采集时间按照《海洋调查规范第6部分海洋生物调查》GB/T 12763-2007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2008a中浮游生物调查的时间进行。采集的方法参照李静2014、陈雪2014的方法进行。
把固定以后的标本放在OlympusBX51显微镜下观察同时通过结合活体纤毛虫的观察结果进行纤毛虫种类的鉴定与分析。纤毛虫的鉴定参照宋微波1999的研究以及徐奎栋2001的研究方法。生物量的计算方法参见姜勇2014挑出不低于10只的疑难种及不常见种的活体和固定样在OlympusBX51显微镜下进行了纤毛虫个体观察通过测量其体长度、宽度和厚度然后按照几何体体积计算的公式来计算纤毛虫的体积陈雪2014纤毛虫的虫体相对密度为1得出这一种纤毛虫单位个体的平均生物量的值。
在北大港湿地共发现了29种纤毛虫隶属于10个目、15个科、22个属。10个目分别为钩刺目Haptorida、管口目Cyrtophorida、异毛目Heterotrichida、前口目Prostomatida、合膜目Synhymeniida、钩刺目Haptorida、侧口目Pleurostomatida、寡毛目Oligotrichida、腹毛目Hyptorida、盾纤目Scuticociliatid。钩刺目拟迈氏冠须虫Stephanopogon paramesnili、蚤状中缢虫Mesodinium pulex、异弯直管虫Orthodonella apohamatus寡毛目具沟急游虫、丁丁急游虫Strombidium tintinnodes、旋游虫Spirotrombidumsp.。腹毛目缩颈半腹柱虫Hemi gastrostyla engmatica、条纹小双虫Amphisiella annulata、黄色伪角毛虫Pseudokeronopsis flava扇形游仆虫Euplotes vannus、红色伪角毛虫Pseudokeronopsis rubra、双核尾刺虫Uronychia binucleata、异佛氏全列虫Holosticha heterofoissneri管口目史氏伪裂口虫Amphileptiscus shii、单柱偏体虫Dysteria monostyla、裂沟侧环虫Lynchella dirempta、巴西偏体虫Dysteria brasiliensis侧口目余氏裂口虫Amphileptus yuianus、拟天鹅漫游虫Litonotus paracygnus、尹氏漫游虫Litonotus yinae、中华斜叶虫Loxophyllum sinicum、漫游裂口虫Amphileptus litonotiformis、海洋裂口虫Amphileptus marinus盾纤目海洋尾丝虫Uronema marinum、蠕状康纤虫Cohnilembus verminus前口目盐扁体虫Placus salinus合膜目钩状直管虫Orthodonella chilodon异毛目瓶囊虫Folliculinasp.、巨大突口虫Condylostoma magnum。优势种主要有扇形游仆虫、急游虫、海洋尾丝虫、旋游虫。纤毛虫的学名、体型及生物量如表3-6所示。
表3-6 天津市北大港湿地纤毛虫种类及其体型和生物量
表3-6 天津市北大港湿地纤毛虫种类及其体型和生物量-1
第四章 海河口环境影响及其评价
第一节 经济生物资源评价
一、评价方法及标准
(一)种类组成
一般种类数由中上层鱼类、底层鱼类、头足类、虾类和蟹类及大型底栖生物等的种类数量组成,是对区域经济生物的宏观概况描述。
(二)年龄结构
年龄结构是经济生物种群的重要特征,是指经济生物种群的最大年龄、平均年龄以及各年龄个体的百分比组成。一般可分为单龄结构和多龄结构,单龄结构是指一年生的个体,如中国对虾、中小型的头足类;多龄结构是由多个年龄的个体组成,如大多数鱼类种群。年龄结构受物种的遗传特性、生长环境条件及捕捞利用状况的影响,也是确定捕捞策略的参考指标。
(三)性比和性成熟度
性比是指鱼群中雌性个体与雄性个体的数量比例,通常用渔获物中的雌雄数比来表示。种群性比组成是种群结构特点和变化的反映,是种群自然调节的一种方式。
性成熟度通常用补充部分和剩余部分的组成来表示。补充部分为产卵群体中初次达到性成熟的个体;剩余部分则指重复性成熟的个体。
(四)多样性与优势度
选取α-多样性测度中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及优势度,采用以下公式计算:
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
Marglef丰富度指数
Pielou均匀度指数
优势度Y
式中N——所有物种的总个体数
S——采集样品中的物种总数
P——第i种的个体数与样品中的总个数的比值
n——第i种的总个体数
f——第i种在各站位出现的频率
Y——Y值大于0.02的种类为优势种。
二、评价结果
(一)种类组成
连续3年2012-2014年、每年4个航次的调查结果发现主要经济游泳动物包括六丝钝尾鰕虎鱼、焦氏舌鳎、黄鲫、口虾蛄、日本蟳、火枪乌贼等图4-1表4-1。其中口虾蛄的渔获量较大成为目前海河口经济生物的主要种类。
图4-1 海河口经济生物平均生物量比较
表4-1 海河口经济动物平均每网生物量kg/h
(二)六丝钝尾鰕虎鱼
1.渔获量分布
六丝钝尾鰕虎鱼2012-2014年渔获量平均值为10.11±4.63kg占鱼类总渔获量的33.09±17.21%。其平均每网生物量为0.9198±0.4242kg/h平均每网密度为127.4±58.6)尾/h图4-2、图4-3。站位出现频率为96.97±6.78%。2012年、2013年最高站位经常是2号、5号、6号站位2014年经常是3号、9号站位最低站位经常是2号、5号、7号、8号站位图4-4
图4-2 六丝钝尾鰕虎鱼渔获量统计
图4-3 六丝钝尾鰕虎鱼平均每网密度统计
图4-4 2012年六丝钝尾鰕虎鱼分布
2.群体组成
六丝钝尾鰕虎鱼3年体长分布范围为8198 mm平均体长87.75 mm。2012年以5170 mm、7190 mm体长组占优势2013年、2014年以7190 mm、91110 mm体长组占优势。六丝钝尾鰕虎鱼体重分布范围为0.20190.30 g平均体重8.90 g。2012年以1020 g体重组占优势2013-2014年以510 g、1020 g体重组占优势图4-5、图4-6
图4-5 六丝钝尾鰕虎鱼平均体长统计
图4-6 六丝钝尾鰕虎鱼平均体重统计
(三)焦氏舌鳎
1.渔获量分布
焦氏舌鳎3年2012-2014年渔获量平均值为4.901±4.582kg占鱼类总渔获量的16.50±17.30%。其平均每网生物量为0.4430±0.3791kg/h平均每网密度为44.76±55.00)尾/h。站位出现频率为86.46±11.44%。3年最高站位经常是2号、5号站位最低站位经常是1号、7号、8号、9号站位图4-7至图4-9
2.群体组成
焦氏舌鳎3年体长分布范围为50202 mm平均体长126.6±9.1mm。2012年以91110 mm、131150 mm体长组占优势2013年、2014年以111130 mm、131150 mm体长组占优势。焦氏舌鳎体重分布范围为0.7043.51 g平均体重11.20±2.39g。2012年以05 g、510 g体重组占优势2013-2014年以510 g、1020 g体重组占优势图4-10、图4-11
图4-7 焦氏舌鳎渔获量统计
图4-8 焦氏舌鳎平均每网密度统计
图4-9 2012年焦氏舌鳎分布
图4-10 焦氏舌鳎平均体长统计
图4-11 焦氏舌鳎平均体重统计
(四)黄鲫
1.渔获量分布
黄鲫3年渔获量平均值为1.227±1.410kg占鱼类总渔获量的2.838±3.245%。其平均每网生物量为0.1081±0.1223kg/h平均每网密度为13.09±18.80)尾/h。站位出现频率为38.30±36.04%。8号站位经常出现最大值。2012年最低站位经常是3号、9号站位2013年经常是1号、2号、6号、9号站位2014年未捕获到黄鲫样本图4-12至图4-14
图4-12 黄鲫渔获量统计
图4-13 黄鲫平均每网密度统计
图4-14 2012年黄鲫分布
2.群体组成
黄鲫3年体长分布范围为41174 mm平均体长63 mm。2012年以6180 mm、121140 mm体长组占优势2013年各体长组分别在不同时期占有优势。黄鲫体重分布范围为0.5237.59 g平均体重6.53 g。2012年以15 g、1520 g体重组占优势2013年以各体重组分别在不同时期占优势图4-15、图4-16
图4-15 黄鲫平均体长统计
图4-16 黄鲫平均体重统计
(五)口虾蛄
1.渔获量分布
口虾蛄3年渔获量平均值为105.00±47.63kg占总渔获量的63.76±15.94%。其平均每网生物量为10.19±4.28kg/h平均每网密度为586.9±251.7)尾/h。站位出现频率为99.18±2.71%。1号、3号、8号站位经常出现最大值最低站位经常出现在2号、5号、9号站位图4-17至图4-19
图4-17 口虾蛄渔获量统计
图4-18 口虾蛄平均每网密度统计
图4-19 2012年口虾蛄分布
2.群体组成
口虾蛄3年体长分布范围为35189 mm平均体长107 mm80150 mm体长组占优势。口虾蛄体重分布范围为0.7868.91 g平均体重18.17 g以530 g体重组占优势图4-20、图4-21
图4-20 口虾蛄平均体长统计
图4-21 口虾蛄平均体重统计
(六)日本蟳
1.渔获量分布
日本蟳3年渔获量平均值为18.98±24.37kg占总渔获量的9.944±9.902%。其平均每网生物量为1.741±2.191kg/h平均每网密度为47.94±62.40)尾/h。站位出现频率为82.30±23.43%。5号、6号、10号、11号站位经常出现最大值最低站位经常出现在3号、4号站位图4-22至图4-24
图4-22 日本蟳渔获量统计
图4-23 日本蟳平均每网密度统计
图4-24 2012年日本蟳分布
2.群体组成
日本蟳3年头胸甲宽分布范围为12.0074.30 mm平均体长38.91 mm3060 mm体长组占优势。日本蟳体重分布范围为1.03250.10 g平均体重41.8 g以1030 g体重组占优势图4-25、图4-26
图4-25 日本蟳平均体长统计
图4-26 日本蟳平均体重统计
(七)火枪乌贼
1.渔获量分布
火枪乌贼3年渔获量平均值为15.69 kg占总平均渔获量的9.281%。其平均每网生物量为1.411 kg/h平均每网密度为233.1只/h。站位出现频率为96.87%。3号、6号站位经常出现最大值最低站位经常出现在1号、2号、5号站位图4-27至图4-29
图4-27 火枪乌贼渔获量统计
图4-28 火枪乌贼平均每网密度统计
图4-29 2012年火枪乌贼分布
2.群体组成
火枪乌贼3年体长分布范围为1085 mm平均体长46 mm3080 mm体长组占优势。火枪乌贼体重分布范围为0.3637.52 g平均体重为7.56 g以210 g体重组占优势图4-30、图4-31
图4-30 火枪乌贼平均体长统计
图4-31 火枪乌贼平均体重统计
第二节 海河口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一、评价方法及标准
(一)水环境质量评价
渤海湾天津海域采用《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4评价内陆渔业水域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2评价。
(二)水质污染物状态评价
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水体污染物状态进行评价。综合污染指数法是国内外评价河流时应用范围最广、较为成熟的一种方法陆卫军等2009彭文启等2005魏颖等2011评价因子主要涵盖氮、磷和重金属元素等。综合污染指数包括环境因子的污染指数CI、平均污染指数ACI和综合污染指数ICI。污染分担率CR表示单项环境因子指数对综合水质污染的贡献大小污染分担率最高的环境因子即为水体的首要污染物。具体计算公式为
式中C——监测站位i处环境因子j的实测含量mg/L
Std——环境因子j的评价标准值mg/L
CI——环境因子j的污染指数无量纲
ACI——环境因子j的平均污染指数无量纲
CR——环境因子j的污染分担率。
ACI1则表明该环境因子已超标。
其中Std评价依据采用《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4中适用于海洋渔业的类水质标准值以及《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2中适用于内陆渔业的Ⅲ类水质标准值。
(三)水质富营养化状态评价
N/P为氮、磷两元素对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指标。一般海水中N/P为16:1。这个比值称为Redfield比值Hill1963。海水中浮游植物一般按照Redfield比值摄取营养盐高于或者低于这个值可以使环境中过剩的氮、磷营养盐不能被浮游植物所利用因而并未对富营养化有实质性贡献。基于以上原因采用郭卫东1998提出的富营养化评价模式表4-2对研究区域进行评价。
表4-2 潜在富营养化评价
(四)沉积物质量评价
依据《海洋沉积物质量》GB 18668-2002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2004b第一类标准值评价海洋沉积物中的石油类、铜、锌、铅、镉、汞、砷。
(五)生物质量评价
渤海湾天津海域生物依据《海洋生物质量》GB 18421-2001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2004a第一类标准值评价。天津市重要内陆水域生物依据《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NY 5073-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2006进行评价。
二、评价结果
(一)渤海湾天津海域生态环境评价
1.水环境质量评价
2012年渤海湾天津海域水质因子达标情况分析表明化学需氧量、无机氮、铅、汞因子达标情况较差而无机氮和汞尤为显著均达到 Ⅳ类、劣 Ⅳ类水质标准表4-3
表4-3 2012年渤海湾天津海域水质达标情况
2013年渤海湾天津海域水质因子达标情况分析表明化学需氧量、无机氮、活性磷酸盐、铅、汞因子达标情况较差而活性磷酸盐、无机氮尤为显著均达到 Ⅳ类、劣 Ⅳ类水质标准表4-4。与2012年相比5月化学需氧量、无机氮、活性磷酸盐、铜、锌达标情况劣于2012年汞优于2012年水质状况8月化学需氧量、溶解氧、活性磷酸盐、油类、锌、铅、镉达标情况均劣于2012年。
表4-4 2013年渤海湾天津海域水质达标情况
2014年渤海湾天津海域水质因子达标情况分析表明化学需氧量、无机氮、活性磷酸盐、汞达标情况较差而化学需氧量、活性磷酸盐、无机氮尤为显著均达到 Ⅳ类、劣 Ⅳ类水质标准表4-5。与2013年相比2014年5月活性磷酸盐达标情况劣于2013年铅优于2013年水质状况8月溶解氧、无机氮、活性磷酸盐、锌、铅、镉、汞达标情况均优于2013年化学需氧量劣于2013年。
表4-5 2014年渤海湾天津海域水质达标情况
2015年渤海湾天津海域水质因子达标情况分析表明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化学需氧量、铅达标情况较差而无机氮、化学需氧量、活性磷酸盐尤为显著均达到 Ⅳ类、劣 Ⅳ类水质标准表4-6。与2014年相比2015年5月铅达标情况劣于2014年化学需氧量、活性磷酸盐优于2014年水质状况8月无机氮、溶解氧、活性磷酸盐、铅达标情况均劣于2014年。
表4-6 2015年渤海湾天津海域水质达标情况
2.水质污染物状态评价
应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该水域水质情况进行评价依据污染分担率CR结果排序结果为2012年渤海湾天津海域水质中汞、无机氮、铅、化学需氧量、锌因子超标。其中汞为首要污染物表4-7
表4-7 2012年渤海湾天津海域污染分担率CR及平均污染指数ACI
2013年渤海湾天津海域水体中铅、无机氮、化学需氧量、汞、锌因子超标铅为首要污染物表4-8
表4-8 2013年渤海湾天津海域污染分担率CR及平均污染指数ACI
2014年渤海湾天津海域水质中无机氮、化学需氧量、铅、锌、活性磷酸盐、汞因子超标。其中无机氮为首要污染物表4-9
表4-9 2014年渤海湾天津海域污染分担率CR及平均污染指数ACI
2015年渤海湾天津海域水质中无机氮、铅、活性磷酸盐、锌、汞因子超标。其中无机氮为首要污染物表4-10
表4-10 2015年渤海湾天津海域污染分担率CR及平均污染指数ACI
3.水质富营养化状态评价
2012-2015年渤海湾天津海域水质富营养化状态表明活性磷酸盐是此海域的主要限定因子渤海湾天津海域水质总体呈现为磷限制潜在性富营养状态表4-11
表4-11 2012-2015年渤海湾天津海域水质水体中氮磷含量及关系
表4-11 2012-2015年渤海湾天津海域水质水体中氮磷含量及关系-1
4.沉积物质量评价
渤海湾天津海域沉积物质量达标情况分析表明油类、汞因子达标情况较差达到Ⅱ类沉积物标准表4-12
表4-12 渤海湾天津海域沉积物质量达标情况
5.生物质量评价
2012-2015年监测的海洋生物体中的石油烃、铜、铅、镉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汞、砷未超出标准要求。2015年贝类样品的腹泻性贝毒和麻痹性病毒检测结果为阴性。
(二)重要内陆水域生态环境评价
1.水环境质量评价
2012-2015年重要内陆水域水质达标情况表明高锰酸盐指数、总氮、氨氮、总磷因子超标严重总体呈现劣 类水质。总体来说于桥水库水质优于其他水域表4-13
表4-13 2012-2015年重要内陆水域水质达标情况
2.水质污染物状态评价
2012年应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各渔业水域水质情况进行评价依据污染分担率CR结果排序结果如下。
1河道 海河干流市区段、潮白新河、独流减河、蓟运河状况相似水体总氮、总磷、氨氮、油类因子超标。其中总氮为首要污染物。
2水库 北大港水库水质总氮、总磷、油类因子超标于桥水库水质总氮、总磷因子超标。其中北大港水库总磷为首要污染物于桥水库总氮为首要污染物。
3七里海湿地 水质中总氮、总磷、油类、高锰酸盐指数因子超标。其中总磷为首要污染物表4-14
表4-14 2012年重要内陆水域污染分担率CR及平均污染指数ACI
2013年应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各渔业水域水质情况进行评价依据污染分担率CR结果排序结果如下。
1河道 海河干流市区段、潮白新河、独流减河、蓟运河状况相似水体高锰酸盐指数、总氮、总磷、氨氮、油类因子超标。总氮为首要污染物。
2水库 北大港水库、于桥水库水体高锰酸盐指数、总氮因子超标。北大港水库首要污染物为高锰酸盐指数于桥水库首要污染物为总氮。
3七里海湿地 水体中高锰酸盐指数、总氮、油类、氨氮因子超标。七里海湿地总氮为首要污染物表4-15
表4-15 2013年重要内陆水域污染分担率CR及平均污染指数ACI
2014年应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各渔业水域水质情况进行评价依据污染分担率CR结果排序结果如下。
1河道 海河干流市区段、潮白新河、独流减河、蓟运河、龙凤河、洪泥河状况相似水体高锰酸盐指数、总氮、总磷、氨氮、油类、铜因子超标。总氮为首要污染物。
2水库 北大港水库、于桥水库水体高锰酸盐指数、总氮、铜因子超标较严重。北大港水库首要污染物为高锰酸盐指数于桥水库首要污染物为总氮。
3湿地 水体中高锰酸盐指数、总氮、总磷、铜、油类、氨氮因子超标。2014年七里海湿地和大黄堡湿地的首要污染物分别为高锰酸盐指数和总氮表4-16
表4-16 2014年重要内陆水域污染分担率CR及平均污染指数ACI
2015年应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各渔业水域水质情况进行评价依据污染分担率CR结果排序结果如下。
1河道 海河干流市区段水体高锰酸盐指数、总氮、氨氮、油类因子超标潮白新河、独流减河、蓟运河、龙凤河、洪泥河状况相似水体高锰酸盐指数、总氮、总磷、氨氮、油类因子超标。与2012年、2013年、2014年水质状况相似总氮为首要污染物。
2水库 北大港水库、于桥水库水体高锰酸盐指数、总氮超标较严重。与2012年、2013年、2014年水体状况相似首要污染物均为总氮。
3湿地 2015年水体中高锰酸盐指数、总氮、总磷、油类均超标严重。其中七里海湿地首要污染物为高锰酸盐指数大黄堡湿地首要污染物为总氮。七里海湿地2012年首要污染物为总磷2013年为总氮。2014年七里海湿地和大黄堡湿地的首要污染物分别为高锰酸盐指数和总氮表4-17
表4-17 2015年重要内陆水域污染分担率CR及平均污染指数ACI
3.生物质量评价
分别于2012-2015年5月、7月、9月对海河干流市区段、潮白新河、独流减河、蓟运河、北大港水库、于桥水库、七里海湿地、大黄堡湿地等8个内陆渔业水域中的水产品中铜、铅、镉、汞、无机砷以及石油烃进行了监测。结果显示2012-2014年监测的内陆水域生物体中的石油烃、无机砷、镉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2015年监测数据全部符合标准要求。
渤海湾是一半封闭内湾,水流缓慢,与外界水交换能力差,认为是受沿岸活动影响最为明显的海湾之一。渤海湾由于深入内陆,承受着来自京、津、冀等陆域的城市排污、工业污水、油气开发、船舶污染和养殖废水的压力。尤其随着现代工业的不断迅猛发展,以及海洋开发的不断深入,港口建设的不断加强,天津周边海域环境不断恶化。另一方面,天津入海河流流域内城市人口密度大,工业较为发达,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污染增加。
天津市重要内陆渔业水域污染物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作为行洪河道,汛期雨水污水一同排入河道,再加上一些工业及生活污水非法排入河道,致使河道水质下降,同时污染物沉积到河底,形成了污染沉积物,造成河道内在的污染源;由于天津市水资源非常紧张,周边地区农田大部分利用污水灌溉,而向河流补水的沿途河道均为当地的农田排灌两用河道,农田沥水和居民生活污水均排入河道,故河流补水的同时,水质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另外,水运、旅游、工业及民用垃圾等也给河流带来了污染。
总体来说,渤海湾天津海区和天津市重要内陆渔业水域环境质量不容乐观。建议一方面进行长期化监测,为该地区水域环境修复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数据;另一方面,加强环境保护举措,重视环境修复问题,标本兼治。
第五章 海河口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
第一节 海河口渔业利用现状
一、海河口生物资源渔获概况
海河口主要海洋鱼类渔获物有小黄鱼、小带鱼Eupleurogrammus muticus、梭鱼、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蓝点马鲛、长绵鳚Zoarces elongatus、日本鳀、中国大银鱼Protosalanx hyalocranius主要海洋甲壳类渔获物有中国对虾、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中国毛虾Acetes chinensis、口虾蛄、三疣梭子蟹、日本蟳和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主要海洋贝类渔获物有脉红螺、毛蚶、青蛤、缢蛏和方形马珂蛤Mactra veneriformis主要海洋头足类渔获物有中国枪乌贼Uroteuthis chinensis和章鱼[长蛸Octopus minor和短蛸]。海河口海洋渔业的渔获组成及主要渔获种类见表5-1。
表5-1 2010-2014年海河口近海海域不同海洋渔业种类渔获量t
表5-1 2010-2014年海河口近海海域不同海洋渔业种类渔获量t-1
海河流域河口淡水捕捞渔获物以鲢、鳙、鲤、草鱼和池沼公鱼H ypomesum olidus为主同时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和中华圆田螺Cipangopaludian cathayensis有一定产量。海河流域河口淡水渔业的渔获物组成及主要渔获物种类见表5-2。
表5-2 2010-2014年海河流域河口不同淡水渔业种类渔获量t
表5-2 2010-2014年海河流域河口不同淡水渔业种类渔获量t-1
海河口近海海域海洋渔获物组成中鱼类占绝大部分2013-2014年渔获物中的鱼类较2010-2012年间增加幅度较大其他渔获物种类在各年份有所变化但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图5-1。河口淡水渔获物总量在2010-2013年逐年增加但幅度不大2014年有所下降渔获物组成中鱼类占总渔获量的65%左右甲壳类占总渔获量的15%左右贝类占总渔获量的9%左右图5-2
图5-1 2010-2014年海河口近海海域不同海洋渔业种类渔获量
图5-2 2010-2014年海河流域各河口不同淡水渔业种类渔获量
二、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问题
(一)海域天然渔业资源严重衰退
近年来渤海自然水生生物资源呈严重衰减趋势鱼类资源由1982年的75种下降到2008年的30余种房恩军等2009。主要经济鱼类中的蓝点马鲛、黄姑鱼Nibea albiflora、中国花鲈、银鲳、小黄鱼等资源已经严重衰退小带鱼、真鲷Pagrosomus major等渔业资源濒临绝迹中国对虾野生资源基本枯竭但在大量放流对虾苗种的前提下尚保持不错的产量。天津市1999-2003年海洋渔获物总产量为34×104t王连弟等2005而2010-2014年海洋渔获物总产量为1.55×104t海洋渔业资源目前基本能保持一定产量。这其中增殖放流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而野生资源仍处于持续衰退的状态。
(二)天然海域水质污染持续存在
渤海是我国最大的近封闭型内海海河口位于渤海湾底具有宽阔的潮间带屏蔽能力强作用于水体的外动力弱导致水体更新周期延长污染物在水中富集系数较大。水体的交换能力差也不利于营养物质在水中扩散转移。同时海河五大支流汇合处和入海口的天津市大量工业废水、市政生活污水以及河流自身携带的污染物通过海岸线上分布的众多入海河口源源不断地涌向近岸海域严重影响着海水水质破坏了海洋生态环境。如蓬莱193油田发生的溢油事故等海上突发污染事件时有发生使本来就脆弱的海河口生态环境更是面临着非常严峻的考验。
(三)人为活动影响
捕捞强度过大仍是目前渔业资源衰退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渔民转产转业等政策的实施天津市海洋捕捞渔船由1986年的1万多艘降至2014年的637艘。虽然渔船数量有所减少但功率却由1986年的约1.4×105 kW增加到约1.6×105 kW。另外“三无”渔船昼伏夜出与执法人员打游击进行偷捕作业使稀少的渔业资源面临更大的捕捞压力。捕捞强度超过了资源更新能力使资源得不到恢复。另外大量的围填海工程压缩了海洋渔业资源的生存空间。
针对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问题,天津市颁布了《天津市渔业管理条例》等政策制度。同时,开展了增殖放流和人工鱼礁建设等修复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第二节 增殖放流
一、增殖放流的必要性及实施原则
(一)增殖放流的必要性
1.恢复渔业资源的需要
渔业是资源依赖型产业,渔业资源是渔业发展的物质基础。近年来,受水域污染、过度捕捞、工程建设等诸多因素影响,目前我国渔业资源严重衰退、水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传统优质品种在捕捞产量中的比重日趋减少,渔获物低龄化、小型化、低值化现象严重,捕捞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明显下降。资源衰退和水域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已成为当前制约我国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海河口海域浅海生物资源的兴衰对整个渤海渔业资源的变化影响很大。长期以来由于海洋工程、工业化发展、海洋捕捞等人为活动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有机物、石油、氮、磷含量急剧增加赤潮频繁发生使渔业资源的繁衍、生长及生物多样性面临严峻考验。生物种群的数量不断减少种群结构发生改变已发现有50多种主要经济鱼类、虾类、贝类资源锐减或衰退。此外渔业资源的过度开发使水域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尤其是近海渔业几乎濒临消亡。
海河天津市市区段水质污染比较严重各断面的水质均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2Ⅳ类和类的水平。海河水域原有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自净能力丧失富营养化进程加速表现为生物多样性明显下降种类趋向单一。因此亟须利用恢复生物资源的办法进行生态系统的修复。
2.生态环境修复的需要
人类活动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以碳计为5.5×109t其中海洋吸收了人类排放二氧化碳总量的20%35%大约为2.0×109t而陆地仅吸收7.0×108t唐启升和刘慧2016。碳汇渔业就是指通过渔业生产活动促进水生生物吸收水体中的二氧化碳并通过收获把这些碳移出水体的过程和机制也被称为“可移出的碳汇”。
碳汇渔业就是能够充分利用碳汇功能直接或间接吸收并储存水体中的二氧化碳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进而减缓水体酸度和气候变暖的渔业生产活动的泛称。换句话说凡不需要投饵的渔业生产活动都能形成生物碳汇相应地也可称之为碳汇渔业如藻类养殖、贝类养殖徐海龙等2016b、滤食性鱼类养殖、人工鱼礁、增殖放流以及捕捞渔业等。
增殖放流的幼鱼和贝类苗种不是靠投放饵料存活和生长而是获取海洋及内陆水域中的天然饵料而这些天然饵料是以含有氮、磷的营养盐为物质基础的。因此苗种在摄食天然饵料的同时也减少了海洋及内陆水域中的氮、磷改善了海洋环境张硕等2017。有研究发现藻类生长是以氮、磷为基础的在氮、磷含量高的海域进行不施肥的藻类增养殖是减少氮、磷污染负荷的有效手段。据统计1997年我国因对虾养殖排入海洋中的氮、磷量分别为9930 t、1838 t网箱养殖排入海洋中的氮、磷量分别为343.9 t、34.4 t贝类养殖利用海洋中的氮、磷量分别为21902 t、1750.5 t藻类养殖利用海洋中的氮、磷分别为10899.6 t、1204 t。由此可见贝藻的增养殖所利用的氮、磷量远远超过了水产养殖投饵造成的氮、磷排放量。淡水鱼类生态学研究表明鱼类在摄食各种动植物时将氮、磷等无机盐富集到鱼体。鱼类一般含氮2.5%3.5%、磷0.3%0.9%即每捕捞1 kg鱼就可以从水中取出2535 g氮和39 g磷表明鱼类是水域净化的主导要素田树魁2012。如果每年增加1000 t捕捞产量则可从水中取出2535 t氮、39 t磷。由此可以说明保护渔业资源实际上就是保护海洋环境。目前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已成为国内外在修复水域生态和恢复渔业资源方面常采取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我国现阶段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保护和提升海河生态价值的需要
海河是中国华北地区的最大水系中国七大河流之一。海河可说是天津人的母亲河也是天津市的象征。海河起于天津市西部的金钢桥东至大沽口入海全长超过70 km横贯天津市。天津人日常生活闲逛、休憩的地方都离不开海河两岸。
海河的价值体现在历史人文价值、沿岸美学和景观价值、两岸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其中,最根本的价值是海河的生态价值。而修复海河(天津市市区段)水域生态环境,是保护和提升海河的生态价值的需要。
4.公共卫生安全的需要
蓝藻水华发生的原因,是水体的富营养化造成的。由于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剧增、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含有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污水直接进入水体中,使水体呈富营养化。
蓝藻水华不但能使水体发臭,影响水体景观效果,更严重的是会产生毒素,给水域生态系统、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动物学实验发现藻类毒素可能有致畸、致突变的作用对游泳者也会造成皮炎和结膜炎裴海燕等2001。流行病学研究及动物实验显示微囊藻毒素MC对人体健康具有损害效应殷丽红等2005。对东部沿海某些地区微囊藻毒素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表明微囊藻毒素能够导致肝癌发病率增高鄂学礼等2006。研究证明微囊藻毒素可在水生食物链中积累能快速地从浮游动物传递到鱼童芳等2006。将食用微囊藻毒素的无脊椎动物饲养鲑可导致鲑死亡孟春芳2011。但迄今人类是否可能因食用那些含有藻毒素的鱼类而受到更大的毒害尚无直接的证据证实但有人认为饮用有藻毒素的自来水会引起肠道疾病。藻毒素对水体的污染而引起的人体潜在的健康危害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于桥水库是天津市饮用水的水源地海河是天津市备用饮用水源蓝藻水华一旦发生后果将非常严重。迄今为止上海等一些南方大、中城市的夏季饮用水中已经检测出藻毒素个别城市饮用水中藻毒素含量已经超过1μg/L。我国2006年发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7和世界卫生组织2011年发布的《饮用水水质准则》第四版均规定饮用水中微囊藻毒素的限值为1μg/L。
多数藻类毒素具有热稳定性和水溶性,仅经过自来水厂的一般处理不仅不能除去藻类毒素,反而经加氯消毒处理后,其致突变活性有可能增加。长期饮用含有藻毒素的饮水,对人类健康具有潜在威胁。所以,为了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必须加强对海河水域的治理。综上所述,为防止于桥水库、海河等水质继续富营养化,以渔净水、以渔保水,保证饮用水安全,提升海河景观价值,开展增殖放流是非常必要的。
5.发展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开展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是“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的重要措施。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国务院2006年批准发布了《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目标是到2020年我国要基本遏制渔业资源衰退同时水域生态环境得到初步修复。2006年天津市人民政府印发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的通知的实施意见》津政发[2006]115号将渔业资源增殖作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的一项重要措施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面实行捕捞限额制度捕捞生产与可持续产量相适应生态退化的水域环境得到明显修复濒危物种数目增加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重要水生生物资源利用进入良性循环水域生态环境整体得到改善水生生物多样性得到切实保护。每年增殖重要渔业资源品种的苗种数量达到20亿尾典型水域生态系统得到保护”。但目前的增殖规模同《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提出的近期目标和工作任务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水生生物资源增殖作为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天津市针对重要的、对地方渔业资源恢复效益显著的品种进行了增殖放流对推动天津市渔业资源增殖工作的深入开展、实现《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提出的近期目标是十分必要的。
天津市是中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是环渤海区域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天津市未来发展定位是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要实现城市发展定位,把天津市建设成和谐、宜居的生态城市,开展增殖放流、修复和治理渤海湾及内陆水域生态是非常必要的。
(二)实施原则
依托各地开展的渔业资源增殖工作基础优先选择技术成熟、管理规范、影响面大、效果显著的渔业资源增殖项目进行立项。确保增殖数量的同时注重提高增殖质量和增殖效果。严格执行农业部2009年颁布的《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规定》。
针对严重衰退的渔业资源品种、生态荒漠化严重水域,在放流安排上有所侧重,重点加大支持力度。以海洋特别保护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人工渔礁投放区为重点,着力解决重点水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及渔业资源状况。
在增殖品种选择、规模确定等方面,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增殖品种原则上为本地种的子二代以内苗种,各增殖品种之间要保持合理的数量比例搭配。在保证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等大宗经济品种放流的同时,加大鱼类、贝类等品种的增殖放流。
二、增殖放流概况
(一)放流品种概述
1.渤海湾放流品种
近年来天津市海洋捕捞作业的主要品种有蓝点马鲛、中国花鲈、梭鱼、银鲳、中国大银鱼、小黄鱼、方形马珂蛤、毛蚶、长牡蛎、脉红螺、中国毛虾、脊尾白虾、口虾蛄、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日本蟳、海蜇Rhopilem esculentum等。
渤海湾天津市近岸海域适宜放流的品种非常多有中国对虾、脊尾白虾、口虾蛄、三疣梭子蟹、梭鱼、海蜇、金乌贼Sepia esculenta、小黄鱼、黑棘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i、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银鲳、中国花鲈、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刀鲚Coilia nasus、黄姑鱼、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以及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等。但考虑渔业资源及生态环境改善兼顾天津市地方渔民利益优先选择当前技术成熟、能够规模化苗种生产、放流效果较好、经济附加值较高的种类。以下是近几年渤海湾天津近岸海域增殖放流主要品种。
1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 属广温、广盐性、一年生暖水性大型洄游虾类是我国分布最广的虾类。主要分布于中国黄海、渤海和朝鲜西部沿海。我国的辽宁、河北、山东及天津沿海是主要产区主要食物为有机碎屑、小型甲壳类、多毛类、底栖软体动物等。中国对虾增殖放流的功能定位为实现资源增殖、渔民增收及种群生态修复。
2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 属暖温性、多年生大型蟹类是中国沿海的重要经济蟹类。主要栖息于海底或河口附近以渤海数量最大。梭子蟹属于杂食性动物。三疣梭子蟹增殖放流的功能定位为实现资源增殖、渔民增收与生物种群修复。
3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 中国沿海各海域均有海蜇分布。海蜇水母体在海洋中浮游生活栖息于近海水域尤其喜栖河口附近暖水性喜生活于河口附近自泳能力很弱常随潮汐、风向、海流而漂浮。在我国海蜇渔业有悠久的历史。海蜇增殖放流的功能定位为实现资源增殖、渔民增收与生物种群修复。
4毛蚶Scapharca kagoshimensis 主要分布于中国、朝鲜和日本沿海。以我国渤海和东海近海较多。生活在内湾浅海低潮线下至水深10 m有余的泥沙底中尤喜在水流出的河口附近主要食物为硅藻和有机碎屑为渤海湾主要经济贝类之一。毛蚶增殖放流的功能定位为实现资源增殖、渔民增收与生物种群修复。
5青蛤Cyclina sinensis 大多分布在中国和日本栖息在河口或沙泥质的浅水区水深在45 m主要食物为硅藻和有机碎屑。青蛤增殖放流的功能定位为实现资源增殖、渔民增收与生物种群修复。
6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 我国东海、黄海和渤海均产为冷水性近海底层鱼类喜栖息于浅海岩礁间或海藻丛中。许氏平鲉较耐低温是我国北方常见种。许氏平鲉为肉食性鱼类属游泳摄食。许氏平鲉增殖放流的功能定位为生物种群修复与休闲渔业。
7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 我国黄海和渤海分布较多为冷温性底栖鱼类具有潜沙习性幼鱼多生活在水深10 m以上、有机物少、易形成涡流的河口地带。牙鲆增殖放流的功能定位为实现资源增殖、渔民增收与生物种群修复。
8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一种暖温性近海大型底层鱼类终年生活栖息在中国近海海区具广温、广盐和适应多变环境条件的特点在渤海栖息的半滑舌鳎可终年不离开渤海主要饵料为日本鼓虾Alpheus japonicus、鲜明鼓虾Alpheus distinguendus和泥脚隆背蟹Carcinoplax vestita。半滑舌鳎自然资源量少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是很好的增养殖品种。半滑舌鳎增殖放流的功能定位为实现资源增殖、渔民增收与生物种群修复。
表5-3至表5-7为2010-2014年渤海湾天津市海域增殖放流情况。
表5-3 2010年天津市海域增殖放流情况
表5-4 2011年天津市海域增殖放流情况
表5-5 2012年天津市海域增殖放流情况
表5-5 2012年天津市海域增殖放流情况-1
表5-6 2013年天津市海域增殖放流情况
表5-7 2014年天津市海域增殖放流情况
表5-7 2014年天津市海域增殖放流情况-1
2.内陆水域放流品种
适合在海河、于桥水库等河流、水库放流的鱼类品种有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草鱼、鲢、鳙、鲤、鲫、鳊Parabramis pekinensis、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乌鳢、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细鳞斜颌鲴Plagiognathops microlepis、松江鲈Trachidermus fasciatus和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等。淡水放流优先选择有利于内陆水域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和水域生态环境修复的品种湿地放流选择经济效益高、对生态环境修复效果明显的品种。
表5-8 内陆水域适宜放流品种、分布及功能定位
1Cyprinus carpio 亚洲原产的温带性淡水鱼属底栖性鱼类。鲤是偏动物食性的杂食性鱼类以腐屑碎片、藻类、浮游动物为主要食物无洄游习性。鲤增殖放流的功能定位为实现资源增殖及生态种群修复。
2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 栖息于平原地区的江河湖泊为典型的草食性鱼类。大量食用大型水生植物对水草滋生现象起到有效抑制的作用。草鱼增殖放流的功能定位为水质净化及资源增殖。
3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 属于大江河鱼类在天然条件下我国主要大江河干流均有其产卵场产卵季节亲鱼可游至产卵场繁殖。产卵期与草鱼相近无洄游习性。食物为浮游生物以浮游植物为主也食有机碎屑。适量人工增殖放流鲢对水域大型浮游植物的过度繁殖能产生抑制作用可控制海河蓝藻水华发生消除水体臭味鲢增殖放流的功能定位为水质净化及资源增殖。
4Aristichthys nobilis 在我国各大水系均有分布为我国重要经济鱼类。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也食一些藻类。增殖放流鳙不仅使浮游动物维持在一个适宜的水平还可以通过摄食关系间接地将能量提取出来同时使浮游植物得到适量繁殖从而提高水库、河流水域的溶解氧有利于水库、河流水域生物的生存和维护浮游动植物的平衡。鳙增殖放流的功能定位以净化水质、资源增殖为主渔民增收为辅。
5Carassius auratus 分布广泛全国各地水域常年均有生产。鲫适应性非常强是主要以植物为食的杂食性鱼。鲫增殖放流的功能定位以净化水质、资源增殖为主渔民增收为辅。
6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生活在湖泊中无洄游习性。团头鲂为草食性鱼类食性范围较广。团头鲂增殖放流的功能定位以净化水质、资源增殖为主渔民增收为辅。
7细鳞斜颌鲴Plagiognathops microlepis 在江河、湖泊和水库等不同环境均能生活。为底栖刮食性鱼类喜食腐泥、有机碎屑等有净化水质、改善生态环境的特殊功能是我国的一种重要经济鱼类。细鳞斜颌鲴增殖放流的功能定位以净化水质、资源增殖为主渔民增收为辅。
8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栖于淡水湖泊河流但在河口半咸水域繁殖栖于江河、湖泊的岸边。喜掘穴而居或隐藏在石砾、水草丛中。中华绒螯蟹在淡水中度过大部分时间但它们必须回到近海繁殖是湿地增殖的优良品种。中华绒螯蟹增殖放流的功能定位以资源增殖、渔民增收为主。但由于其穴居的习性不适宜在水库及具有人工堤坝的流域增殖放流。
(二)放流苗种的规格和数量
放流规格的确定主要参考国家放流技术标准、天津市地方标准及周边省市的放流规定。其中个别品种为避免疾病或保证成活率会采取特殊的要求来确定规格大小。如中国对虾考虑人工养殖条件下病毒病无法控制所以采取了小规格苗种放流。目前天津市海河口各苗种放流规格见表5-9和表5-10。
表5-9 2010-2014年天津市渤海湾增殖放流主要品种规格
表5-10 2010-2014年天津市内陆水域增殖放流各品种规格
(三)放流苗种的生产要求
用于增殖放流的人工繁殖的水生生物物种,应当来自有资质的生产单位。其中,属于经济物种的,应当来自持有《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的苗种生产单位;属于珍稀、濒危物种的,应当来自持有《水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的苗种生产单位。
为保持放流苗种的野生性状要求亲本在自然海域捕捞的野生亲体或国家级原种场保种亲本要求使用身体健康的原种或F1代作为亲本避免野生群体的遗传性状缺失。
应用于繁育增殖放流苗种的亲本,亲本数量要满足放流苗种生产需要;亲本应来自该物种原产地天然水域、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或省级及以上原种场保育的原种,且来源、培育、更新记录清楚完整。确有特殊情况无法自繁自育的,必须提供苗种来源单位的亲本来源及苗种繁育情况证明,且苗种来源单位符合有关的基本条件。
(四)放流时间和地点
1.渤海湾放流
主要放流地点选择在以下3个区域。
1塘沽 北塘至高沙岭之间近海、塘沽人工鱼礁礁区。
2汉沽 大神堂近岸、活体牡蛎礁、人工鱼礁附近海域。
3大港 唐家河马棚口近岸及附近海域。
放流地点选择主要因素:一是靠近天津市海洋特别保护区;二是以上海区天然饵料丰富,本身就是鱼虾类的产卵场,适合放流苗种生长。
渤海湾放流时间选择在每年5月上旬至6月下旬进行主要是由于该季节为渤海湾主要品种的繁育期。而且投放苗种后很快进入渤海休渔期6月1日便于管理。贝类放流主要考虑在每年3-4月或10-11月进行主要是由于该季节适合运输苗种成活率提高有利于增殖放流效果的提高表5-11
表5-11 2015年渤海湾主要品种增殖放流时间及放流地点
2.内陆水域放流
内陆水域放流地点主要包括大中型水库、小型水库、大型公园、小型公园、境内主要河道、景观河道以及湿地保护区等。其中大型水库有于桥水库、北大港水库、黄港水库小型水库有尔王庄水库、鸭淀水库、团泊水库大型公园有水上公园小型公园有南翠屏公园、北宁公园境内主要河道有子牙河、蓟运河、独流减河、潮白新河景观河道有海河、津河、卫津河湿地保护区有七里海、大黄堡湿地等。放流时间为每年4-11月。
(五)计数和放流方式
1.计数方式
1鱼类、虾类、蟹类 结合本地育苗单位及放流地点实际情况按照《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技术规程》SC/T 9401-2010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2011计数。
2贝类 依据水产行业标准《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技术规程》SC/T 9401-2010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2011计数。
2.放流方式
1中国对虾 虾苗专用运输网箱内加水、充气运输或塑料袋充氧包装到达适宜地点放流。
3鱼类 鱼苗专用运输网箱内加水、充气运输或在塑料袋内加水放入鱼苗后充氧包装到达适宜地点放流。
2蟹类 蟹苗放入泡湿的稻壳中混匀装入塑料袋充氧包装到达适宜地点放流。
4贝类 泡沫箱或聚乙烯网袋低温运输到达适宜地点放流。
5海蜇 采用充氧打包法装入塑料袋充氧包装到达适宜地点放流。
(六)增殖放流管理
1.增殖前期管理
在增殖苗种培育阶段苗种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现行的苗种生产技术规范进行生产生产中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和技术规范。对亲本选择、饵料、药品、养殖操作等严格执行农业部2009年颁布的《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规定》、无公害水产品管理办法及相关生产操作规程、技术标准做好养殖生产记录建立完善的生产保障体系和苗种可溯源制度。投放前对增殖苗种进行检验检疫及药残检验出具相关的检疫、检验报告确保增殖苗种的质量。
2.增殖期间管理
在投放增殖苗种过程中根据《天津市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规范》由天津市水产局组织相关部门依照农业部《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规定》和《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技术规程》SC/T 9401-2010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2011做好增殖苗种的规格测量、计数、运输、投放、验收等工作。成立增殖放流验收小组和增殖放流监督小组放流验收工作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进行并邀请科研单位、当地渔民群众参加。对渔业资源增殖过程实行公示制度向社会公示增殖区域、时间、品种、数量、规格等情况。
3.增殖后期管理
重点加强增殖区域内有害渔具的清理和水上执法检查工作依法打击各类偷捕和破坏增殖苗种的行为。加强对增殖情况的跟踪调查和效果评估科学评价增殖效果。每年12月底前对本年度方案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完善放流技术规范根据增殖放流跟踪调查结果及海洋生态环境调查结果形成渤海湾增殖放流效果评估报告。
三、增殖放流管理及效果评估
(一)增殖放流管理
1.相关管理制度
早在1979年2月10日国务院就颁布了《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开始重视水产资源的繁殖保护问题将渔业资源的繁殖保护纳入法制轨道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的实施进一步加大了依法保护渔业资源的力度2003年农业部发布了《关于加强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倡导和规范渔业资源增殖放流行为。
2006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提出要把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和海洋牧场建设作为养护水生生物资源的重要措施之一。2007年农业部落实中央财政“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示范项目”以推进全国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同年发出《关于加强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通知》并以实施通知各项要求为基础制定《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管理规定》。2008年11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加大增殖放流力度”并再次对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进行部署。2009年3月20日农业部发布的《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规定》在引导和鼓励增殖放流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的各项工作。2010年12月农业部印发了《全国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总体规划2011-2015年提高增殖放流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社会化水平。
2.主管部门和职责
农业农村部主管全国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的组织、协调与监督管理。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大对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的投入,积极引导、鼓励社会资金支持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和增殖放流事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水生生物增殖放流规划,并报上一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开展增殖放流活动应当公开进行邀请渔民、有关科研单位和社会团体等方面的代表参加并接受社会监督。增殖放流的水生生物的种类、数量、规格等应当向社会公示。单位和个人自行开展规模性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的应当提前15日向当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增殖放流的种类、数量、规格、时间和地点等事项接受监督检查。经审查符合《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规定》的增殖放流活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协助。应当报告并接受监督检查的增殖放流活动的规模标准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水生生物增殖放流规划确定。
增殖放流应当遵守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技术规范采取适当的放流方式防止或者减轻对放流水生生物的损害。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增殖放流水域采取划定禁渔区、确定禁渔期等保护措施加强增殖资源保护确保增殖放流效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辖区内本年度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的种类、数量、规格、时间、地点、标志放流的数量及方法、资金来源及数量、放流活动等情况统计汇总于11月底以前报上一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3.管理和宣传
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工作的组织建设,健全渔政监督管理机构设置,建设一支政治与业务素质高、保障能力强的渔政监督管理机构和队伍,优化执法装备建设,提高执法实力和水准。强化渔政监督管理机构的职能,加大依法保护和从严执法的管理力度。理顺各增殖放流区域与整个区域联动管理机制,建立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的统一监管机制和管理办法。在增殖放流水域采取划定禁渔区、确定禁渔期等保护措施,开展增殖放流水域统一执法、联合执法工作,严厉打击和依法查处滥捕滥采及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的一切违法违规行为。实施严格的违规处罚制度和渔业资源赔偿制度,对于蓄意违反规定的单位和项目,要予以严厉的行政和经济处罚。在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中要确保放流的生态安全性,严格控制放流品种和来源。用于增殖放流的水生生物应当来自持有《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的苗种生产单位,属于珍稀、濒危物种的,应当来自持有《水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的苗种生产单位。用于增殖放流的水生生物应当依法经检验检疫合格,确保健康无病害、无禁用药物残留。放流品种应为本地原种或子一代的苗种或亲体,禁止使用外来种、杂交种、转基因种以及其他不符合生态要求的水生生物物种进行增殖放流。
广泛、深入开展全民教育和宣传活动,充分发挥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和导向作用,大力宣传实施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的重要意义,使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与生态环境修复、保护意识真正深入人心,增强全社会的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与生态环境修复、保护的意识和法制观念,积极引导社会参与,形成国家、地方、集体、个人共同投资进行增殖放流的长效机制。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实行当地渔业主管部门管理和吸纳当地转产转业渔民管护的运作模式,积极引导公众参与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与生态环境修复保护工作,协调渔业合理开发,当地渔业主管部门联合当地旅游部门配合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工作,指导、鼓励、吸收转产转业渔民积极参与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工作和休闲渔业的适度开发,发挥群众的参与和监督作用。加强政务信息公开,创造条件方便公众查询,在制定重大环境政策、开展地方有关立法中,应召开听证会,或在媒体上发布,公开征求公众意见,定期公布水生生物资源的变动状况、水域生态系统的发展现状等信息,建立公众参与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监督制度,鼓励公众举报滥采滥捕、危害水域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违法行为,保障公众对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知情权和参与权。积极营造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的良好社会氛围,积极联合工程建设、环保、交通、媒体等部门参与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活动,发挥各部门的优势,加大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重要性的宣传,扩大影响,加强社会监督,不断提高全社会增殖和保护水生生物资源的意识。
4.监测和评估
增殖放流活动开展一段时间后应当进行效果评价。增殖放流效果跟踪包括定期对生物资源与环境调查和渔业生产社会调查研究放流水域环境主要是监测关键环境因子的变动规律包括水温、盐度、pH、溶解氧、氨氮、无机磷、油类、化学需氧量、铜离子等调查放流水生生物的种群变动规律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鱼类等掌握生物多样性的特征。利用调查数据重点分析放流种类的资源密度、种群结构、摄食状况及迁徙规律等相关信息。同时掌握各生物资源群体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变动分析增殖放流对水生生物群落的影响。
根据放流水域渔业生产作业方式的生产情况实施动态监测分别选取作业渔船委托船主详细填写放流期间的渔捞日志。渔捞日志由相关科研单位负责设计内容包括生产日期、渔获物组成、渔获物产量、渔获物规格等。渔捞日志每月收集1次。此外与放流水域渔业主管部门联系沟通获取放流水域渔业生产船只数量和渔获物产量的相关信息从而分析增殖放流对渔业生产的影响。
(二)增殖放流效果评估
1.评估调查时间与方法
中国对虾放流主要步骤为亲虾暂养、产卵、孵化及对虾变态发育苗种体长为10 mm。2014年5月进行放流地点为北疆电厂东大堤最南端117°57'48″E、39°12'13″N全长2850 m处。2014年6月2日、7月17日、8月16日分别租用调查船进行跟踪与回捕调查2014年6月20日、9月2日、10月12日在放流地点附近的市场回收放流中国对虾。将捕获的中国对虾样品带回实验室进行体长、体重等生物学测定按雌、雄分别分析其体重与体长关系并采用生长方程拟合其体长、体重与日龄的函数关系以此研究中国对虾放流群体的生长特性为天津海域开展中国对虾的增殖放流提供科学依据。
2.中国对虾生长特征
1中国对虾生长特性的计算 按雌、雄分别分析中国对虾体重与体长关系并采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拟合其体长、体重与日龄的函数关系研究中国对虾放流群体的生长特性。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
L=L ∞[1-e-]
式中L——指在某时间t时的长度
L ∞——渐近体长;
K——生长系数它描述了趋近渐近体长的速率
t 0#——体长为0时的假设年龄即假设动物一直按Von Bertalanffy生长函数进行生长。
对生长方程一次求导,得出中国对虾的生长速度。
2放流中国对虾体长与体重关系 以表5-12中测得的中国对虾平均体重与平均体长计算其体长与体重关系经计算中国对虾体长与体重呈幂函数关系。
雌虾W=3.0×10-6 L 3.267 R$2=0.977
雄虾W=3.0×10-6 L 2.780 R 2=0.929
由图5-4可看出在中国对虾体长小于120 mm时雌、雄虾体长与体重关系曲线接近于重合表明同等体长雌、雄个体重量差异不大在中国对虾体长大于120 mm时雌虾体重高于雄虾说明随着体长增加雌虾的生长速度高于雄虾徐海龙等2016a
表5-12 2014年中国对虾调查体长与体重
图5-4 渤海湾中国对虾体长与体重关系曲线
3放流中国对虾生长方程 国内学者通常把亲虾产卵时间确定为对虾的零日龄标记中国对虾的产卵时间为2014年4月10日。选择利用拉格朗日Lagrange抛物线插值内插法对中国对虾的平均体长和平均体重数据资料进行插值处理使其成为以10 d为间隔的等间隔数据然后利用Von Bertallanffy生长方程来拟合渤海湾中国对虾的生长参数。
依据拉格朗日抛物线插值内插法数据处理渤海湾中国对虾体长表5-13
表5-13 对虾体长插值结果mm
采用Walford作用法用L 对L假设中国对虾以10d为一个生长阶段作图图5-5、图5-6经检验两者存在显著性相关得出
雌虾L =0.948L+12.95R 2=0.968P0.01
雄虾L =0.741L+50.40R 2=0.841P0.01
图5-5 雌性中国对虾L 对L
图5-6 雄性中国对虾L 对L
这两个方程对应曲线通过原点45°与对角线y=x相交的点即L ∞求得渤海湾放流中国对虾雄虾最大体长为194.59 mm由体长与体重关系式推算出最大体重为69.32 g中国对虾的生长方程如下方程式
L=L ∝[1-e-]
W=W ∝[1-e-]3
式中t——日龄
L和W——t日龄时的平均体长和平均体重
L ∞和W ∞——平均渐进体长和渐进体重;
K——生长系数
t 0——假设的理论生长起点日龄。
依据表5-13数据资料进行线性回归计算拟合出体长与体重生长方程的参数。K 雄虾=0.006t 0雄=36.83K 雌虾=0.011t 0雌=21.36。
其体长与体重生长方程分别为:
雄虾L=194.59[1-e-0.006]R 2=0.888
W=69.32[1-e-0.006]2.780
雌虾L=249.04[1-e-0.011]R 2=0.989
W=202.18[1-e-0.011]3.267
由上式可知雄虾理论最大体长可达到194.59 mm体重69.32 g雌虾理论最大体长可达到249.04 mm体重202.18 g。根据生长拐点年龄式为t=lnb/k+t 0代入相应的生长参数得出雄虾的t=207.24 d雌虾的t=128.98 d表明放流中国对虾雌雄个体生长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由图5-7及图5-8可知雌虾的生长速度较快雄虾的生长速度较慢而且雌虾的最大体长及体重远远高于雄虾。
图5-7 渤海湾中国对虾体长生长曲线
图5-8 渤海湾中国对虾体重生长曲线
4生长速度 对体长、体重生长方程求一次导数可得体长、体重生长速度方程如下
雄虾dL/d =1.17e-0.006
dW/d=1.16e-0.006[1-e-0.006]1.78
雌虾dL/d=2.74e-0.011
dW/d=7.27e-0.011[1-e-0.011]2.267
图5-9 渤海湾中国对虾体长生长速度曲线
图5-10 渤海湾中国对虾体重生长速度曲线
由图5-9及图5-10可知放流中国对虾体长生长速度逐渐减慢而体重生长速度先增而后减慢由此可知中国对虾体长生长先于体重生长。
3.资源量评估
1评估方法 扫海面积法是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资源量评估方法谷德贤等2018适用于资源大面积调查结果的资源量评估。采用扫海面积法进行秋汛中国对虾的资源量预报。扫海面积评估法为
B=AN/ap
式中B——资源数量
A——渔场总面积渤海湾海域调查渔场总面积为3.5×109m2
a——每个调查网次的扫海面积为27780 m2
p——捕捞系数渤海湾取0.15
N——平均每网捕获中国对虾数量即相对资源量。
2评估结果 以2014年7月17-22日调查结果评估平均每站捕获中国对虾40.38个/h则2014年秋汛渤海湾海域中国对虾资源数量为3392万尾以秋汛期间中国对虾平均体重40 g计则资源量为1356.7 t。可捕系数取0.7则2014年渤海湾秋汛中国对虾可捕量为949.69 t。
3回捕统计与分析 中国对虾回捕率=B/S
式中B——对虾捕捞量
S——放流数量
回捕率=3392万尾/140109.8万尾×100%≈2.42%
历史资料表明中国对虾在渤海的放流回捕率为1.24%4.60%。与其相比2014年天津市海域中国对虾资源调查的回捕率相对较低。可能与沿岸遍布定置网中部水域存在流刺网和蟹笼等作业工具有关使得调查结果不能完全反映中国对虾真实的资源量。
4社会调查 在捕捞生产期间及主要放流资源回捕生产结束后选择塘沽和汉沽作为代表性渔业区域进行渔业生产调查。通过发放渔捞日志和随船取样监测方法了解不同功率类型、不同作业方式渔船的作业时间、作业渔场、渔获物产量、渔获物结构、航次产量、产值和直接成本等生产情况同时通过主要渔港和卸货码头调查各类渔船捕捞产量和渔获物结构评估各地渔船捕捞放流品种的平均单船日产量和月产量及产值和成本。并通过统计天津市的放流中国对虾数量及回捕结果计算渤海湾增殖放流中国对虾的产量、产值了解放流费用计算投入产出比。
①渔民收益情况。从2014年9月中旬开始笔者组织开展了海洋捕捞中国对虾抽样调查。抽样船6艘收到渔民填写调查表6份单船平均产量为519.5 kg单船平均产值为10.39万元扣除新购置网具费2万元/船、人工费2.6万元/船、燃油费2.4万元/船等平均单船纯收入3.39万元最高单船纯收入14.11万元。9月中国对虾每千克销售价格为220240元进入10月价格为每千克240280元。抽样调查显示仅中国对虾这一放流品种捕捞渔船平均增加纯收入3.39万元。
②投入产出比。2014年放流中国对虾的捕捞量为949.69 t。按平均价格200元/kg计算天津市放流中国对虾的产值达18993.8万元。
成本:主要为苗种费和管理费以及捕捞费用。
成本=苗种费+管理费+捕捞费
=60元/万尾×140409.8万尾+12万元+1260万元
=2112.659(万元)
投入产出比=2112.659万元/18993.8万元≈1:8.99
四、海河口增殖放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海河口增殖放流存在的问题
1.放流水域生态系统的研究薄弱
深入研究放流水域的生物种群结构、群落结构和营养结构,不仅可以确定合适的放流种类,加强种群动态监测,还可以研究放流水域生态系统的影响机制,保障增殖放流的健康发展。虽然近年来对中国对虾放流水域生态系统进行了一定研究,但是缺乏成熟的增殖放流监控体系,致使开展的规模生产性种苗放流缺乏科学指导,带有很大的盲目性,难以确保增殖生态安全,无法准确保护生物多样性。
2.放流苗种缺乏严格检测
放流苗种主要来源于当地养殖场,其种质遗传信息量缺乏严格的检验检测,大量长期放流必然对自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构成影响,甚至导致种群退化。应加强对放流苗种的检测力度,增加放流苗种遗传多样性的检验,选择含有较高遗传信息量的苗种进行放流。
3.放流规格仍处于探索阶段
确定放流种苗规格的因素主要有回捕产量和成本,还包括放流海区的影响。放流种苗规格越大,海区环境越好,成活率和回捕产量就会越高,但经过中间培育的时间就越长,投入成本就会越高。因此,确立不同海区成活率较高的最小规格,即海区最佳规格,是解决放流苗种的关键。目前,中国对虾的放流规格仍处于探索阶段,确立不同海区最佳放流规格需要进行长期的放流实验。
4.放流容量难以确定
放流容纳量是合理放流的关键。放流数量较少,不能充分利用水域生产力;放流数量过多,影响种苗生长,甚至破坏食物关系。故确定最大限度地发掘出水域生产潜力时放流的数量,即最佳放流生态容纳量,是至关重要的。有关放流容量的估算目前还没有统一的估算方法,目前一种方法是根据初级生产力等饵料生物和中国对虾生长速度资料,统计分析估算出放流数量,此种方法需要进行计算大量的生长速度参数,同时受到中国对虾自身生长限制的影响;另一种方法是参照放流海区历年该种类最大的世代产量,并根据不同补充量水平与回捕率,来确定相应年份种苗的放流数量,此种方法比较简单,缺少确切依据,只是理论上可行。目前,还有一种方法是应用初级生产力及各营养级间的转化效率(或称生态效率)估算,此种方法建立在生态动力模型的基础上,计算饵料供应速率和放流品种的摄食率,需要大量数据支持。因此,确定最佳放流数量是很困难的,主要是放流数量与种苗成活率、生长、饵料基础、饵料竞争种和敌害生物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5.放流中国对虾的判别存在技术困难
由于中国对虾的特殊性,区分野生虾与放流虾比较困难,比较准确的是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对中国对虾个体进行亲缘关系鉴定,但是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此外,是利用野生虾和放流虾生物学时间差的方法进行估算,而由于长期连续放流,野生群体与放流群体长期混合,获取野生群体生物学相当困难。
6.放流后的管理力度不够
目前,我国增殖放流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已成为制约增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缺乏统一的科学规划,增殖管理机构不健全。存在有害捕捞网具、养殖场和盐场纳水、环境污染等突发事件的影响,会导致中国对虾产量临时的变化。此外,中国在对虾捕捞产量统计上,存在偷捕、漏捕和作业渔区不确定等影响,导致其捕捞总产量具有一定偏差。
7.缺乏准确的评估
关于准确合理的评估,由于缺少对放流效果系统的调查研究,对相差较大的放流效果无法做出科学的解释,难以确定影响放流效果的关键因素及作用机制。这些问题的长期存在,将严重影响增殖放流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对今后放流工作的建议
1.加大对放流水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动态监测
海洋生态系统是海洋渔业产业的母体,其结构和功能特征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各种群的生存空间,只有了解掌握增殖放流水域生态系统的特点,才能准确制定诸如放流时间、放流规模等增殖放流策略。但长期的增殖放流实践表明,由于缺乏长期的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和调查,对放流水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认识不清,因此在此背景下实施的增殖放流,也就难以取得预期成效。
2.科学地制定放流策略
开展海洋生物资源增殖放流,必须充分考虑放流水域的生态因子(如捕食者、食物可获得性、是否容易到达栖息地、对食物和空间的竞争力、温度和盐度适应性等)和放流对象的生理条件、行为能力(诸如游泳能力、摄食能力、逃避敌害能力、集群习性、栖息地选择等)对放流成活率的影响。对这些因素的掌握与了解,是提高放流对象存活率、确保放流效果的环境保障和理论应用基础。因此,在进行规模化增殖放流之前,彻底认清上述因素对于放流对象成活率的影响方式,科学制定增殖放流策略,选择合适的种类和数量、地点和时间、规格和结构进行放流,是取得最佳增殖效果的必要前提。
3.增加在人工鱼礁建设区的增殖放流
人工鱼礁的建设可以改善传统渔场环境,为海藻繁殖、鱼类生存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条件。同时,人工鱼礁建设使重要渔场的拖网生产受到限制,客观上有效阻止了以底拖网为主导致的毁灭性的捕捞生产。因此,在人工鱼礁建设区适当增加恋礁鱼类及底栖贝类的增殖放流,可以有效恢复受损渔业资源群体,改善海域的生物多样性水平。
4.加大对增殖放流效果评估的投入
随着增殖放流活动不断频繁,发现存在一个很大的缺陷,即重投放规模、轻效益评估。在增殖放流过程中,过分强调种苗的生产数量和放流规模,每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于种苗繁育和投放。但是由于标记技术的限制、基础研究的滞后、放流策略和方法尚不成熟,致使增殖放流成效很难评估,许多增殖放流活动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增加对增殖放流效果评估的投入,合理制订增殖放流效果评价体系,科学地对增殖放流效果进行评价变得非常必要和迫切。
第三节 人工鱼礁建设
一、基本概况
(一)人工鱼礁的基本概念与功能
1.人工鱼礁的基本概念
在《人工鱼礁建设技术规范》SC/T 9416-2014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渔业资源分技术委员会2014采用“人工鱼礁”artificial reef作为专业术语。其定义为用于修复和优化海域生态环境建设海洋水生生物生息场的人工设施。而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英汉渔业词典》贾建三1995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渔业资源基本术语》GB/T 8588-2001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02中解释人工鱼礁artificial fish reef是为改善水域生态环境诱集鱼类栖息或繁殖在水中设置的固定设施。虽然关于人工鱼礁的定义目前具有多种解说但学者们的共识是人工鱼礁是为了改善海域生态环境为鱼类等水生生物的聚集、索饵、繁殖、生长、避敌提供必要的、安全的栖息场所以达到保护、增殖渔业资源和提高渔获量的目的。
其实最初的人工鱼礁是以诱集鱼类、形成渔场、以便于捕获为目的而且是以鱼类为对象所以叫做人工鱼礁或渔获性鱼礁又因为鱼礁作为捕捞技术的副渔具用来诱集鱼类进行捕捞生产所以曾使用“渔礁”fishing reef一词。后来随着人工鱼礁的发展鱼礁的用途和诱集的对象也在不断扩大鱼礁不仅仅用于诱集鱼类进行捕捞而且给鱼类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息繁殖场所起到保护、培育鱼类资源的作用因此就采用了“鱼礁”fish reef这一词语。又因为人工鱼礁不仅仅能诱集、培育鱼类而且它同时可以诱集、培育许多不同的虾类、蟹类、贝类、藻类等因此所谓“人工鱼礁”一词的“鱼”字目前已广泛地将生物对象扩大到上述水产生物上了。为了能全面地概括现代“人工鱼礁”的真正含义1988年在美国召开的第4届国际人工鱼礁会议上把“人工鱼礁”artificial reef正式改名为“人工栖息地”artificial habitat旨在扩大其功能范围即能积极提高当地海域的总体生产力发挥生态基质的作用以期能够在实质上提高基础生产量和生产值而不仅仅限于副渔具诱集鱼类之效果。
综上所述,现阶段人工鱼礁的概念可解释为:人工鱼礁是人们为了诱集并捕捞鱼类,保护、增殖鱼类等水产资源,改善水域环境,进行休闲渔业活动等而有意识地设置于预定水域的构造物。
2.人工鱼礁的主要功能
人工鱼礁不仅在修复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增殖和优化渔业资源、拯救珍稀濒危生物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在调整渔业产业结构和配合大农业改革、促进海洋产业的升级和优化,带动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方面也起着积极的作用。人工鱼礁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按系统工程要求做好工作,充分发挥人工鱼礁应有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对于促进海洋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修复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 人工鱼礁建设是一项海洋生态环境的修复工程其通过建造礁区增加生物覆盖诱集和聚集鱼类等在礁区觅食、繁殖、栖息促进初级生产力和次级生产力增加形成海上人工牧场和近海渔场促进海洋生态环境的修复和改善保障海洋生态环境呈良性循环。同时人工鱼礁在投礁海域可以阻碍底拖网等作业方式作业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该区域的地质地貌环境。目前海河口大部分人工鱼礁都是以修复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为目的建设的并且其生态修复效果随着礁区建成时间的推移逐步显现郭彪等2015
2保护珍稀濒危生物及生物多样性 人工鱼礁可以为产卵群体和仔稚鱼提供庇护场所将大大降低产卵群体的捕捞死亡率和提高仔稚鱼的成活率其在保护珍稀濒危生物和维护海区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为人工增殖放流的物种提供保护提高人工增殖放流的效果。因而将人工鱼礁建设、海洋保护区或水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人工增殖放流渔场建设相结合是保护珍稀濒危生物及生物多样性的一项有力措施。
3促进海洋渔业产业结构调整 《关于调整国内渔业捕捞和养殖业油价补贴政策-促进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财建[2015]499号中规定“按照海洋捕捞强度与资源再生能力平衡协调发展的要求将现有减船补助标准从2500元/kW提高到5000元/kW并对渔船拆解等给予一定补助推动捕捞渔民减船转产。同时支持开展人工鱼礁建设促进渔业生态环境修复。”建设人工鱼礁可以充分利用被淘汰的废旧渔船妥善地解决渔船再利用问题和增加渔民再就业问题为调整国内渔业捕捞和养殖业油价补贴政策促进渔业持续健康发展政策的实施提供一个有力的保障以更好地实现海洋渔业产业结构调整。
4促进和带动有关产业的发展 人工鱼礁建设可促进垂钓观光旅游业的发展同时带动地方餐饮娱乐等项目的开发与发展。转产转业的渔船可改装为垂钓游艇为渔船的转产提供一条新的出路扩大渔船再就业的途径。同时由于在礁区作业主要是垂钓和刺网等渔具这些渔具捕大留小可促进渔业资源的良性循环。
(二)国内外人工鱼礁发展趋势
1.国外人工鱼礁发展趋势
关于最早投放人工鱼礁的国家不同报道中有不同的说法刘同渝2003陈心等2006。但日本可以说是世界人工鱼礁建设的典型国家其特点是投入资金多投放鱼礁时间早对鱼礁研究深入贾晓平2012。日本政府于1932年就制定了“沿岸渔业振兴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开始逐年在其沿岸海域投放人工鱼礁至今日本环岛沿岸几乎都设有人工鱼礁区。1986年全国沿岸渔业振兴开发协会公布了“沿岸渔场整备开发事业人工鱼礁渔场建设计划指南”对鱼礁诱集鱼类生态、鱼礁渔场建设计划的基本要素、海域及社会经济条件调查、建礁计划确定、投礁效果调查分析、鱼礁渔场的合理利用、鱼礁渔场之范例等做了具体描述和规定从而促使日本人工鱼礁向标准化、规模化发展。目前混凝土和钢铁两种材料是日本建礁的主要材料其中混凝土礁占80%钢铁礁占20%。日本一直在研究开发人工鱼礁的新构型目前已开发了300多种不同形状的礁体。其中使用最多、最接近自然、效果最好的礁体为3 m×3 m×2 m的混凝土单体。日本目前重视发展贝壳型鱼礁和高层鱼礁。其中贝壳型鱼礁主要用于渔业资源增殖高层鱼礁因其高度高具有保留水域的功能适合深水海域。
美国是把人工鱼礁建设纳入国家发展计划的第二个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在东部海域投放了很多城市废弃物作为鱼礁如废汽车、废火车头、废车厢、废锅炉、废轮胎、废管道等。建礁范围从美国东北部逐步扩大到西部和墨西哥湾甚至到夏威夷。至1983年鱼礁区已达1200个投礁材料也更广泛废石油平台、废军舰、废货船都在投放之列。1984年美国国会通过国家渔业增殖提案并相应地对人工鱼礁建设提出了规定使人工鱼礁建设走上合理、健康发展的正轨。为促进人工鱼礁技术的有效利用美国商务部编制并公布了一个长期的国家人工鱼礁方案并于1985年获准实施该方案对人工鱼礁建设的各个方面提供指南。目前美国人工鱼礁建设明显倾向于游钓渔业被称为美国人民的娱乐事业。
韩国于1973年开始大规模建设人工鱼礁政府已投资4253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0亿元地方投资1063亿韩元约合人民币7.5亿元。2001年政府又增加投资29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亿多元地方投资0.5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000万元已建鱼礁区面积达1400 km2。其人工鱼礁的建礁材料大部分为混凝土。2014年年初韩国制定计划利用4年时间投入4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271.8万元)的专项资金投放人工鱼礁,以达到阻碍捕捞的目的。
欧洲各国人工鱼礁建设基本上投放于禁渔区,主要目的是防止拖网渔船的作业。其礁型材料主要以废旧渔船和轮胎为主,只有个别国家投放了少量混凝土构件鱼礁。
2.国内人工鱼礁的发展趋势
我国现代人工鱼礁的开发始于1979年当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局筹资在防城港近海投下26座小型鱼礁以后又逐年投放人工鱼礁。随后广东、广西、山东各地开始人工鱼礁建设试验并取得初步效果刘同渝2003。1984年人工鱼礁被列为国家经委开发项目成立了全国人工鱼礁技术协作组。1981-1987年广东省在多地开展了人工鱼礁试点工作先后投放礁体4654个空方为18227 m3。后来人工鱼礁的研究和建设由于资金等多种原因而中断贾晓平2012。直至2001年广东省政府经过研究随即组织有关单位实施并拨款8亿元建礁经费建造100个人工鱼礁区。山东、辽宁等沿海省份相继开始大规模人工鱼礁建设。至2010年全国已投放人工鱼礁3100万m3以上。
目前我国人工鱼礁工程设计与优化、生物附着与生态诱集、资源放流与增殖、生态与经济效应综合评估、示范区的构建与推广等方面取得了全面进步为我国人工鱼礁生态系统的建设提供了科技支撑。2014年农业部发布了《人工鱼礁建设技术规范》SC/T 9416-2014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渔业资源分技术委员会2014从人工鱼礁的分类、投放水域的选择、礁体设计、制作和投放方法、维护与管理、效果调查与分析等方面给予规定使我国人工鱼礁建设走向正规化。
(三)人工鱼礁建设的必要性
1.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保护渔业资源和促进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等政策和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
2006年国务院颁布实施《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这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国家生态建设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水生生物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战略举措对渔业资源保护、渔业生态建设和渔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再次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这说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已经是国人的共识。海洋生态文明和美丽海洋是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以人工鱼礁建设为核心的海洋牧场建设是修复受损海域、保护渔业资源、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利用的一条重要途径。
2.海洋渔业资源与环境现状的迫切要求
如前所述,目前天津市海河口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着天然渔业资源严重衰退、水质污染持续存在、人为活动破坏严重等问题。遏止水生生物资源衰退、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势在必行。另外,“蓝色农业”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前沿领域之一,成为未来解决人口、资源、环境所带来的困扰,向人们提供粮食、提供蛋白质和药物的战略领域,而发展以人工鱼礁建设为核心的海洋牧场是进军“蓝色农业”,养护和增殖水生生物资源、实现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举措。
3.符合海洋渔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历史要求
人工鱼礁建设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海洋牧场建设,是由粗放型、无序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向集约化、综合开发利用海洋资源转变,由掠夺性开发海洋资源的传统渔业向环境友好型、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渔业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其能在渔民转产转业、废旧渔船再利用、创造就业机会等方面发挥良性作用。《关于调整国内渔业捕捞和养殖业油价补贴政策促进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财建[2015]499号也明确指出“支持渔民减船转产和人工鱼礁建设”。这充分说明人工鱼礁建设是国家海洋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
4.符合全球海洋渔业进入全面科学管理时代的发展趋势
以人工鱼礁建设为核心的海洋牧场建设自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首先提出建设计划继而70年代在美国、日本等国家开始付诸实施以其在技术开发、生态经济效益、理论研究等领域所取得的新进展而被誉为面向未来水产业经济发展和生产管理方式变革的新趋势和新模式。
二、人工鱼礁建设基础性研究
(一)海河口海域流场数值模拟
1.海河口海域概况
海河口海域位于渤海湾内渤海是我国最大的浅海型内海渤海南北跨度550 km东西宽346 km海岸线长3700 km面积约7.7万km2渤海海峡宽仅106 km典型的腹大口小。平均水深18 m最大深度86 m是一个深入大陆内地的近封闭的浅海。近年来数值模拟的方法已广泛应用于研究海湾、近岸海域水动力问题。
2.水动力学模型的控制方程
1浅水长波方程 沿水深积分的二维水动力学控制方程为浅水长波方程
连续性方程/质量守恒方程
x方向动量守恒方程
y方向动量守恒方程
其中x、y为水平方向坐标mt表示时间sζxyt为水位mU、V分别为沿水深平均的流度在x、y方向的分量m/sp、q分别为流体在x、y方向的单宽通量[m3/s·m]Hxytxyt+hxyt为水深m/shxyt为相对于基准面的水深m/sS、U、V分别为单位水平面上的源项强度和该源项初始速度在x、y方向的分量[m3/s·m2、m/s、m/s]β为非均匀流的动量修正系数由流速垂向分布引起f=2ωsinθ为科氏力Coriolis force系数由地球自转引起ω=2π/24×3600≈7.27×10-5rad/s为地球自转角频率θ为纬度radg为重力加速度m/s2本书取g=9.81 m/s2ρ为水体密度kg/m3本书取ρ=1023kg/m3P ζ为自由水面处大气压强N/m2τ 、τ 分别表示自由水面剪切应力风应力在x、y方向的分量N/m2τ 、τ 分别表示水体底部剪切应力底摩擦应力在x、y方向的分量N/m2ε为水深平均涡黏系数m2/s
2底部摩擦应力 1919年Taylor提出了二次律公式认为摩擦应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水体底部的摩擦应力通常类比明渠均匀稳定流的结果其应力公式可写为Henderson1966
其中C为谢才系数Chezy roughness coefficient可直接给出也可根据曼宁公式得出
其中n为曼宁系数Mannings roughness coefficient其取值范围通常在0.0100.040。
另外可将底摩部的阻项线性化即认为与一次方成正比表示为Lynch1978
τ=kρHU=kρp
τ=kρHV=kρq
3风应力 通常认为风应力与水面上10 m处的风速成正比可用下式求得
其中,ρ=1.29 kg/m3为空气密度C为风应力系数W、W分别为风速在x、y方向的分量m/s
4动量修正系数 动量修正系数β是由于速度的垂向分布不均匀在积分后产生的修正系数在缺少实测资料的情况下动量修正系数β通常设为单位1或通过设定垂向流速剖面来计算。例如假定流速在垂向成对数分布
则可求得动量修正系数为:
其中,为摩阻流速,τ *为底部剪切应力,κ=0.4为卡门常数VonKarmans constant。另外垂向流速剖面若为七次函数seventh power law velocity profile则β=1.016若为二次函数quadratic则β=1.2。本书中取为β=1.0。
5垂向平均的涡黏系数 ε为水深平均涡黏系数也可认为是分子黏性系数和湍动扩散系数之和。对于二维流动也可以将其理解为侧向摩擦系数在正压浅海问题中由于侧向摩擦项的量级比垂向摩擦项的量级小得多所以常被略去。但在狭窄的近岸水域当水平尺度小至数百米到数千米的规模时水平摩擦力的作用已不能忽略。
计算涡黏系数的方法很多但至今尚无比较通用的方法。较为简单的计算方法可以用代数公式计算或设为常数较为复杂的方法有计算湍动能量和动量输运的k-ε方程的方法。本文计算的水体通常范围较大而且流速已沿垂向平均另外也没有大量的实测资料作为支持所以没有用较为复杂的方式计算。为简单起见本书采用Fischer1979公式计算垂向平均涡黏系数
其中C为涡黏系数。Fisher1979根据实验室条件下得到的数据得出C≈0.15。实际的河口、海岸水体的垂向平均涡黏系数要远比该值大本书均取C=1.0。
6大气压强 P ζ为自由水面处大气压强N/m2其大小受气象条件影响较大。但在局部范围内其空间变化往往不大本书P ζ设为恒定值取1个标准大气压。
3.水动力学模型初始条件与边界条件
对于水动力学模型在模拟初始时刻t=0应给定水位、单宽流量的初始值
ζxy0=ζ0xy
pxy0=p 0xy
qx,y0=q 0x,y
其中上标0表示初始时刻已知的全场数值。模型的启动方式可根据初始时刻水位、单宽流量的给定方式分为冷启动和热启动。冷启动初始时刻全场的单宽流量取零水位取为统一值最高水位、最低水位或平均水位热启动初始时刻全场的水位、单宽流量由试算或其他计算结果给出。如无特殊说明本书均采用冷启动的方法水位取平均水位。
水动力学模型在模拟计算过程中需要指定其边界条件。边界条件分为:闭边界(Γ 0条件和开边界Γ 1条件。对于像潮间带上的移动边界问题本书采用数值的方法进行处理。
在闭边界处流速采用无渗透、部分滑移边界条件。
无渗透沿边界法线方向n Γ)流速为零,即:
V|Γ0=V·n Γ=0
部分滑移:闭边界处,沿边界切线方向(τ 存在切向流速即V×τ ≠0。其切向流速沿法向的导数为
其中,α ∈[01]为滑移系数,其取值情况反映了边界处流速的滑移状态,有如下关系:
在开边界处可设置水位开边界条件和单宽流量开边界条件,即:
ζxyt|Γ 1=ζ*xyt|Γ 1
pxytΓ1=p *xytΓ1
qxytΓ1=q *xytΓ1
其中,上标(*)表示边界处已知值。
4.水动力模型的验证
2003-2012年对渤海湾的水动力、水质状况进行监测。2003年7月13日1400至16日1200对B1站位、B2站位、B3站位表5-14进行了同步连续观测。每个小时对其进行1次分层观测观测项目主要包括潮流、潮汐等共观测71 h。
针对渤海湾的全潮验证开边界上节点的水位时间序列作为边界条件对区域进行强迫驱动全场的初始水位和初始流速均设为零为避免初始条件对计算结果的影响计算开始时间较实测时间提前12 d从2003年7月1日0000开始计算以保证到达计算运行到采样时间的潮流结果稳定时间步长dt=30.0 s。
在计算中渤海湾地形采用2003年渤海湾当时的地形监测数据取B1站位、B2站位、B3站位的观测水位和流速监测站位具体坐标见表5-14。
表5-14 连续观测站具体坐标
图5-11至图5-13分别为B1站位、B2站位、B3站位的水深、沿水深平均的流速大小以及沿水深平均的流速方向的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的对比图。
从图5-11至图5-13可知B1站位、B2站位、B3站位的水深模拟结果与实测值比较整体上吻合较好。其中B1站位的水深模拟结果较实测值偏小原因是B1站位靠近岸线地形变化较大使得实测值与计算时采用的插值所得水深存在一定的误差。从图5-12至图5-13可知潮流的流速大小与流速方向的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很好。
图5-11 B1站位、B2站位、B3站位水深的模拟与实测结果对比
图5-12 B1站位、B2站位、B3站位沿水深平均流速大小的模拟与实测结果对比
图5-13 B1站位、B2站位、B3站位沿水深平均流速方向的模拟与实测结果对比
5.海河口人工鱼礁建设区域流场数值模拟结果
海河口人工鱼礁建设区域主要集中在滨海新区汉沽大神堂外海。为计算鱼礁投放区的流场特征,取现状的地形条件,利用验证后的模型,模拟渤海湾的流场,得到其典型时刻的流场。模拟结果显示在示范区,潮流方向为东南-西北向涨急和落急流速约为0.5 m/s。
(二)海河口人工鱼礁单体流场效应分析
1.采用的软件和计算条件
本研究采用的软件为Fluent通过物理建模、网格划分、数值计算得到模拟结果并采用Tecplot 360软件对模拟结果进行处理分析对相同水流条件下不同形状的人工鱼礁单体所造成的上升流和背涡流的体积进行探讨以期从整体上把握人工鱼礁海域的流场效应为定量评估人工鱼礁的生态效益提供依据。
在计算4种鱼礁的流场时计算区域布置相同长30 m、宽10 m、高7.5 m前3种鱼礁中心布置在计算区域的原点位置处原点位置处于X轴的1/4处即距离入口边界为7.5 m图5-14而第4种鱼礁计算区域相同但鱼礁布置在距离入口边界5 m处且X轴相反。
图5-14 计算区域布置及网格剖分
入口海流速度依据渤海湾的潮流场的数值模拟结果取为0.5 m/s。
分析流场效应时在计算上升流区域的体积时取该区域的垂向流速大于来流速度的5%在计算背涡流区域的体积时取该区域流速小于来流速度的80%为判据。
2.大窗箱型鱼礁流场效应分析
大窗箱型鱼礁结构如图5-15所示此种鱼礁“窗口”相对较大过流较为通畅图5-16为大窗箱型鱼礁立面剖面速度矢量分布图图5-17为整个计算区域立面剖面流速大小等值线图图5-18为鱼礁附近立面剖面流场速度大小等值线图图5-19为大窗箱型鱼礁水平剖面速度矢量分布图图5-20为整个计算区域水平剖面流速大小等值线图图5-21为鱼礁附近水平剖面流场速度大小等值线图图5-22为大窗箱型鱼礁水平、垂向截面压力云图图5-23为上升流和背涡流区域通过此区域可以计算出上升流和背涡流的体积。
图5-15 大窗箱型鱼礁单位mm
图5-16 大窗箱型鱼礁垂直剖面Y=0 m截面流场速度单位m/s
图5-17 大窗箱型鱼礁垂直剖面Y=0 m截面整个计算区域流场速度大小等值线
图5-18 大窗箱型鱼礁垂直剖面Y=0 m截面鱼礁附近速度等值线
图5-19 大窗箱型鱼礁水平剖面Z=0.75 m截面流场速度单位m/s
图5-20 大窗箱型鱼礁水平剖面Z=0.75 m截面整个计算区域流场速度等值线
图5-21 大窗箱型鱼礁水平剖面Z=0.75 m截面鱼礁附近流场速度等值线
图5-22 大窗箱型鱼礁水平、垂向截面压力
图5-23 大窗箱型鱼礁上升流和背涡流区域球形上升流长条形背涡流
3.大小窗箱型鱼礁流场效应分析
大小窗箱型鱼礁结构如图5-24所示。此种鱼礁若大窗为迎流面基本同大窗箱型鱼礁相似若小窗为迎流面过流面积较大窗箱型鱼礁小因此对流场的阻碍效应要大本部分计算考虑小窗为迎流面的情况。图5-25为大小窗箱型鱼礁立面剖面速度矢量分布图图5-26为整个计算区域立面剖面流速大小等值线图图5-27为鱼礁附近立面剖面流场速度大小等值线图图5-28为大小窗箱型鱼礁水平剖面速度矢量分布图图5-29为整个计算区域水平剖面流速大小等值线图图5-30为鱼礁附近水平剖面流场速度大小等值线图图5-31为大小窗箱型鱼礁水平、垂向截面压力云图图5-32为上升流和背涡流区域通过此区域可以计算出上升流和背涡流的体积。对比图5-22和图5-23大小窗箱型鱼礁当小窗为迎流面时上升流和背涡流区域的体积要大。
图5-24 大小窗箱型鱼礁单位mm
图5-25 大小窗箱型鱼礁垂直剖面Y=0 m截面流场速度单位m/s
图5-26 大小窗箱型鱼礁垂直剖面Y=0 m截面计算区域流场速度大小等值线
图5-27 大小窗箱型鱼礁垂直剖面Y=0 m截面礁体附近流场速度等值线
图5-28 大小窗箱型鱼礁水平剖面Z=0.75 m截面流场速度单位m/s
图5-29 大小窗箱型鱼礁水平剖面Z=0.75 m截面计算区域流场速度大小等值线
图5-30 大小窗箱型鱼礁水平剖面Z=0.75 m截面礁体附近流场速度等值线
图5-31 大小窗箱型鱼礁附近压力分布
图5-32 大小窗箱型鱼礁上升流和背涡流区域球形上升流长条形背涡流
4.卐型鱼礁流场效应分析
卐型鱼礁结构如图5-33所示此种鱼礁形状复杂四边对称无论哪个边为迎流面流场效应相似图5-34为鱼礁立面剖面速度矢量分布图图5-35为整个计算区域立面剖面流速大小等值线图图5-36为鱼礁附近立面剖面流场速度大小等值线图图5-37为鱼礁水平剖面速度矢量分布图图5-38为整个计算区域水平剖面流速大小等值线图图5-39为鱼礁附近水平剖面流场速度大小等值线图图5-40为鱼礁水平、垂向截面压力云图图5-41为上升流和背涡流区域通过此区域可以计算出上升流和背涡流的体积。
图5-33 卐型鱼礁结构单位mm
图5-34 卐型鱼礁垂直剖面Y=0 m截面流场速度单位m/s
图5-35 卐型鱼礁垂直剖面Y=0 m截面计算区域流场速度大小
图5-36 卐型鱼礁垂直剖面Y=0 m截面鱼礁附近流场速度大小
图5-37 卐型鱼礁水平剖面Z=0.75 m截面流场速度单位m/s
图5-38 卐型鱼礁水平剖面Z=0.75 m截面计算区域流场速度
图5-39 卐型鱼礁水平剖面Z=0.75 m截面礁体附近流场速度
图5-40 卐型鱼礁附近压力分布
图5-41 卐型鱼礁上升流和背涡流区域球形上升流长条形背涡流
5.双层贝类增殖礁流场效应分析
双层贝类增殖礁结构如图5-42所示此种鱼礁比以上3种鱼礁小类似卐型鱼礁四边对称无论哪个边为迎流面流场效应相似图5-43为鱼礁立面剖面速度矢量分布图图5-44为整个计算区域立面剖面流速大小等值线图图5-45为鱼礁附近立面剖面流场速度大小等值线图图5-46为鱼礁水平剖面速度矢量分布图图5-47为整个计算区域水平剖面流速大小等值线图图5-48为鱼礁附近水平剖面流场速度大小等值线图图5-49为鱼礁水平、垂向截面压力云图图5-50为上升流和背涡流区域通过此区域可以计算出上升流和背涡流的体积。
图5-42 双层贝类增殖礁结构单位mm
图5-43 双层贝类增殖礁垂直剖面Y=0 m截面流场速度单位m/s
图5-44 双层贝类增殖礁垂直剖面Y=0 m截面计算区域流场速度大小
图5-45 双层贝类增殖礁垂直剖面Y=0 m截面鱼礁附近流场速度大小
图5-46 双层贝类增殖礁水平剖面Z=0.6 m截面流场速度单位m/s
图5-47 双层贝类增殖礁水平剖面Z=0.6 m截面计算区域流场速度大小
图5-48 双层贝类增殖礁水平剖面Z=0.6 m截面鱼礁附近流场速度大小
图5-49 双层贝类增殖礁鱼礁附近压力分布
图5-50 双层贝类增殖礁上升流和背涡流区域球形上升流长条形背涡流
6.单体流场效应结果与分析
本书中背涡流区为迎流面之后速度较小的区域定义背涡流区为流速小于来流速度的80%的区域上升流定义为z方向流速大于来流速度的5%。4种礁型附近的上升流和背涡流区域分别见图5-23、图5-32、图5-41和图5-50。运用Tecplot 360软件对数值模拟的结果进行分析可以积分求得4种鱼礁背涡流区域和上升流区域的体积。相同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下各礁体的背涡流区体积和上升流区体积详见表5-15。
表5-15 4种礁体上升流和背涡流区域的体积m3
由数值模拟的结果可知在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下4种形状的礁体中卐型鱼礁礁体产生的背涡流区体积最大为86.54 m3。
比较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下4种礁型中卐型鱼礁的上升流体积最大为67.02 m3。
4种鱼礁中由于卐型鱼礁的底座长和宽都为2.05 m而大窗箱型鱼礁和大小窗箱型鱼礁的底座长和宽都为1.5 m。这3种鱼礁的高度都为1.5 m因此卐型鱼礁体积最大对流场的扰动最大因此其上升流和背涡流最大而大小窗箱型鱼礁迎流面开孔率较大窗箱型鱼礁小其上升流和背涡流比大窗箱型鱼礁的大。双层贝类增殖礁的长和宽都为1.2 m高度也为1.2 m体积最小对流场的扰动也最小因此其上升流和背涡流最小。
通过分析4种礁体的几何形状及其过流面积与对应的上升流和背涡流区域的体积可以得出
1无论是上升流还是背涡流都与礁体的形状、大小、迎流面开口大小有关。同样条件下开口越小上升流越强背涡流区越大体积越大上升流越强背涡区越大。
24种礁型中卐型鱼礁由于其尺寸比其他型礁略大的原因其上升流区和背涡流区的体积都最大分别为86.54 m3和67.02 m3。
(三)海河口人工鱼礁抗滑移抗倾覆技术研究
1.礁体质量
对以下内容开展研究对4种模型鱼礁进行数值模拟得出在相同来流速度的情况下不同鱼礁的受力情况根据模拟结果对4种礁体模型进行安全性研究和核算求得抗滑移系数S 1和抗翻滚系数S 2。
礁体的材料以钢筋混凝土为主参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11《港口及航道护岸工程设计与施工规范》JTJ 300-2000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2001对于海水环境中的混凝土设计年限为50年的混凝土结构强度等级需要达到C35参照《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DL/T 5057-200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能源局2009抗渗设计采用等级S8。
为了保证礁体结构的强度和性能尽量使混凝土的沙砾径不超过30 mm配筋标准参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11中的4.2.1条规定可采用国家现行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T 1499.1-2008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08 a中的Q235钢筋即HPB 235热轧钢筋和《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T 1499.2-2007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08 b中的HRB 335即20 MnSi热轧钢筋钢筋。
礁体配筋根据《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用表》中的规定在C35混凝土HPB 235钢筋的最小配筋率为0.336%在板厚150 mm时的配筋为Φ10@155504.0 mm2/m
查阅资料综合考虑之后取混凝土礁体的密度为2500 kg/m3。
依据礁体几何形状可以得出礁体的质量如表5-16所示。
表5-16 4种礁体的规格
2.礁体的冲击力
通过关于流场等的计算公式计算得到的礁体周围的压强分布通过积分可以得出鱼礁受到的水平方向的冲击力。大窗箱型、大小窗箱型、卐型和双层贝类增殖礁周围的压强分布分别如图5-22、图5-31、图5-40和图5-49所示。积分得到4种礁型受到的水平力如表5-17所示。
表5-17 4种礁体受到的水平冲击力N
3.礁体抗滑移抗倾覆分析
礁体模型不发生滑动的条件为最大静摩擦力大于波流的作用力即必须满足下式。依据贾小平2011研究成果鱼礁抗滑移能力可以用抗滑移系数来描述抗滑移系数S 1可以用如下公式计算
式中μ——水泥礁与底部的摩擦系数计算中取值为0.55
W——鱼礁自重
F 0——礁体所受浮力。
F max即F h。若S 11则礁体不会滑移。
鱼礁抗翻滚能力可以用抗翻滚系数来描述抗翻滚系数S 2可以用下式计算
式中M 1——重力和浮力对倾覆支边的合力矩
M 2——潮流作用下礁体最大作用力对倾覆支边的力矩
L max——水平方向的最大力臂。
L 1——竖直方向的力臂
在潮流作用下不发生翻滚的条件为重力和浮力的合力矩M 1大于潮流作用下礁体最大作用力矩M 2即S 21。
将所模拟的各礁型的受力代入安全性核算的计算公式可得礁体在0.5 m/s的来流速度下礁体模型的抗滑移系数S 1和抗翻滚系数S 2结果见表5-18。
表5-18 4种礁型抗滑移系数和抗翻滚系数
由表5-18可知当来流速度为0.5 m/s时各礁体的抗滑移系数S 1和抗翻滚系数S2均大于1安全性能表现良好。其中双层贝类增殖礁的水平力较小而体积和质量同比较大其抗滑移系数最高为34.35卐型鱼礁由于底座面积较大其抗倾覆系数最高为34.05。
(四)海河口人工鱼礁礁群配置及礁区布局组合流场效应分析
1.概述
已有的研究表明礁体造成的背涡流长度为礁体高度的24倍甚至更长礁体的间距对背涡流的影响范围同样会产生影响。根据礁区的流场效应选择合适的礁群配置组合模式能更好地发挥礁区的物理环境造成功能因此有必要对不同的礁群配置组合模式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研究共计4种的礁群配置分别见图5-51至图5-54所示。其中来流流向除图5-52所示的配置二为东南向西北外其余均为从北至南。
图5-51 礁群配置一
图5-52 礁群配置二
图5-53 礁群配置三
图5-54 礁群配置四
2.采用的软件和计算条件
根据渤海湾流场数值模拟的结果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应用软件Fluent来模拟渤海湾人工鱼礁区礁群的流场效应。通过分析给出适合渤海湾人工鱼礁区科学合理的礁群配置模式。
不同礁群配置方案对背涡流的影响范围同样会产生影响单位礁群的尺度为长20 m、宽20 m、高1.5 m。4种礁群的配置中礁群之间的距离均为100 m计算区域大小随配置中礁群数目和位置作相应变化。由于此4种礁群的几何布置都具有对称性其流场也为对称的计算区域取为图5-51至图5-54区域的一半来计算即可如对应配置一的计算区域可参见图5-55。不同礁群配置方案的入口海流速度仍然都取0.5 m/s。
图5-55 计算区域布置及网格剖分
分析流场效应时在计算上升流区域的体积时取该区域的垂向流速大于来流速度的5%在计算背涡流区域的体积时取该区域流速小于来流速度的80%为判断依据。
3.配置一礁群流场效应分析
配置一礁群布置如图5-51所示此种配置中礁群成三行四列布置。由于对称性计算区域选择其中一半来进行。图5-56为整个计算区域水平剖面流速大小等值线图图5-57为上升流和背涡流区域通过此区域可以计算出上升流和背涡流的体积。如图5-57所示位置靠前的礁群对后面的礁群有一定的缓流效果背涡流区域的判据为入流速度的80%,因此后面礁群的背涡流区域的体积要大。
图5-56 礁群配置一流场速度大小等值线
图5-57 礁群配置一上升流和背涡流区域
4.配置二礁群流场效应分析
配置二礁群的布置如图5-52所示此种配置中礁群呈“464”三列布置。由于该种配置方式为对称布置取其中的一半为计算范围。图5-58为整个计算区域水平剖面流速大小等值线图图5-59为上升流和背涡流区域通过此区域可以计算出上升流和背涡流的体积位置靠前的礁群对后面的礁群有一定的缓流效果中间列的礁群数目最多缓流效果最明显越靠后的礁群背涡流区越大。
图5-58 礁群配置二流场速度大小等值线
图5-59 礁群配置二上升流和背涡流区域
5.配置三礁群流场效应分析
配置三礁群布置如图5-53所示此种配置中礁群呈“12345”五行三角形布置。由于对称性取一半为计算区域。图5-60为整个计算区域水平剖面流速大小等值线图图5-61为上升流和背涡流区域如图5-61所示位置靠前的礁群对后面的礁群有一定的缓流效果但由于交错布置的缘故在流速方向上前后礁群的位置较第一种和第二种配置要远缓流效果前后积累效应不明显。
图5-60 礁群配置三流场速度大小等值线
图5-61 礁群配置三上升流和背涡流区域
6.配置四礁群流场效应分析
配置四礁群布置如图5-54所示此种配置中礁群呈“34543”五行正六边形布置。由于对称性取一半为计算区域。图5-62为整个计算区域水平剖面流速大小等值线图图5-63为上升流和背涡流区域位置靠前的礁群对后面的礁群有一定的缓流效果同样由于交错布置的缘故在流速方向上前后礁群的位置较第一种和第二种配置要远缓流效果前后积累效应不明显同配置三类似。
图5-62 礁群配置四流场速度大小等值线
图5-63 礁群配置四上升流和背涡流区域
7.结果与分析
4种配置礁群的上升流和背涡流区域分别见图5-57、图5-59、图5-61、图5-63运用Tecplot 360软件对上升流和背涡流区域求体积各种礁群布置方式的流场效应如表5-19所示。
表5-19 上升流和背涡流的体积
表5-19 上升流和背涡流的体积-1
通过比较以上结果可知由于单个礁群之间的距离较远垂直于来流的方向上相互间的流场影响和差别都比较小因此平均单个礁群上升流区域的体积差别不大而沿着来流方向上礁群间的影响范围受配置方式影响较大从几何上看配置一和配置二与配置三和配置四相比配置一、配置二礁群的前后距离较配置三、配置四礁群前后距离近因此对背涡流区的体积影响大因此配置一和配置二比配置三、配置四背涡流区域的体积大而配置一和配置二比较由于配置二单排布置的礁群数目多其对背涡流区域的影响要大因此配置二背涡流区域的体积较配置一的大从计算结果来看也是配置二情况下的单个礁群背涡流区的平均体积最大为2429.96 m3。
综上所述,总体上按配置二布置礁群带来的流场效应最大。
(五)礁群配置在不同来流方向时的流场效应分析
1.采用的软件和计算条件
与本节部分的计算条件相比本部分的计算条件仅是在流向上进行改变其余的计算条件保持相同。即单个礁群的尺度为长20 m、宽20 m、高1.5 m4种礁群的配置中礁群之间的距离均为100 m不同礁群布置方案的入口海流速度仍然都取0.5 m/s。
分析流场效应时与本节部分的判据也相同。即在计算上升流区域的体积时取该区域的垂向流速大于来流速度的5%在计算背涡流区域的体积时取该区域流速小于来流速度的80%。
计算区域大小随配置中礁群数目和位置作相应变化由于礁群配置一、礁群配置二的几何布置具有对称性其流场也应该是对称的计算区域取为如图5-64至图5-65区域的一半来计算即可。如对应礁群配置一的计算区域和网格剖分如图5-68AB所示而礁群配置三改变来流流向时单位矩形鱼礁区域的顶点迎着流向则单位矩形礁群为“楔形体”而且由于来流流向为北偏西60°而非西北向单位矩形鱼礁几何上与迎流面不具有对称性同时考虑计算效率计算区域如图5-68C所示同样礁群配置四也不具有对称性计算区域如图5-68D当单位矩形礁群的顶点为迎流面时单位矩形礁群为“楔形体”迎流面较大而当单位礁群的面为迎流面时则迎流面面积较小。当来流主流向确定后为分析单位矩形礁群迎流面的布局针对礁群配置三和礁群配置四布置矩形礁群的面为正向迎流面作为对比算例。考虑此时的对称性礁群配置三和礁群配置四的计算区域如图5-68EF所示。
2.礁群配置一流场效应分析
如图5-64所示此种配置中礁群呈四行三列布置。由于对称性计算区域选择其中一半来进行图5-69为整个计算区域水平剖面流速大小等值线图图5-70为上升流和背涡流区域通过此区域可以计算出上升流和背涡流的体积结果如表5-20所示。位置靠前的礁群对后面的礁群有一定的缓流效果背涡流区域的判据为入流速度的80%因此后面礁群的背涡流区域的体积要大。此计算区域内6个礁群的平均背涡流的体积为2259.74 m3。
与本节部分中改变流向前的礁群配置一相比结果见表5-19所示背涡流体积为2163.07 m3本部分的礁群配置一在来流方向上礁群的叠加数目要多1排礁群后排礁群缓流区的叠加效应明显一些。
图5-68 计算区域布置
图5-69 礁群配置一流场速度大小等值线图m/s
图5-70 上升流和背涡流区域
3.礁群配置二流场效应分析
如图5-65所示此种配置中礁群呈“464”三行布置。由于该种配置方式为对称布置取其中的一半为计算范围。图5-71为整个计算区域水平剖面流速大小等值线图图5-72为上升流和背涡流区域通过此区域计算出上升流和背涡流的体积如表5-20所示上升流的体积为526.11 m3背涡流的体积为1980.5 m3
与本节部分未改变来流方向时礁群配置二的结果平均单个礁群的上升流体积为498.27 m3背涡流体积为2429.96 m3相比在来流方向改变后由于单排礁群的数目要少后排礁群缓流效果要弱一些因此计算的背涡流的体积要小很多。
图5-71 礁群配置二流场速度大小等值线图
图5-72 礁群配置二上升流和背涡流区域
4.礁群配置三流场效应分析
如图5-66所示此种配置中礁群呈“54321”五行三角形布置。当迎流面为单个矩形礁群的面时由于对称性取一半为计算区域。图5-73为礁群正对来流方向时计算区域水平剖面流速大小等值线图图5-74为上升流和背涡流区域从图中可以统计出单个矩形礁群平均上升流区域的体积为535.20 m3而平均背涡流的体积为1731.43 m3。如图5-74所示位置靠前的礁群对后面的礁群有一定的缓流效果但由于交错布置的缘故在流速方向上前后礁群的位置较前礁群配置一和礁群配置二要远缓流效果前后积累效应相对要弱。
图5-73 礁群配置三不倾斜流场速度大小等值线图
图5-74 礁群配置三不倾斜上升流和背涡流区域
图5-75为礁群迎流面相对于来流方向呈60°倾斜角时整个计算区域水平剖面流速大小等值线图图5-76为上升流和背涡流区域统计出单个矩形礁群平均上升流区域的体积为829.59 m3而平均背涡流的体积为1469.75 m3。由于迎流面相对来流方向有倾斜角的缘故背涡流也不对称水流更容易绕过礁群从而缓流效果前后累计效应弱于不倾斜状态下的缓流效果。而且倾斜状态下迎流面相对来流方向倾斜角度越大水流越容易绕过并保持较大流速使缓流区越小。所以倾斜状态下礁群后的缓流区呈现出两侧大小不同的现象。
从以上两种结果比较来看,当单个礁群倾斜布置时,为楔形体,由于迎流面面积(为矩形礁群在垂直方向的投影面积)较大,因此平均单个矩形礁群的上升流体积要大很多;而由于楔形体绕流效果好,其平均背涡流的体积要小一些。
图5-75 礁群配置三倾斜流场速度大小等值线图
图5-76 礁群配置三倾斜上升流和背涡流区域
与本节部分中配置三在未改变流向的结果表5-19相比当单个矩形礁群正向布置时由于整个礁群布局为正三角形当来流方向改变和不改变时相当于涨潮和落潮其平均上升流和背涡流的体积基本保持相同。而当单个矩形礁群倾斜布置时由于迎流面面积的改变其平均单个礁群的上升流体积要大很多而背涡流的体积要小一些。
5.配置四礁群流场效应分析
如图5-67所示此种配置中礁群呈“34543”五列正六边形布置。当单个矩形礁群的面与来流流向正向布置时由于对称性图5-77为整个计算区域水平剖面流速大小等值线图图5-78为上升流和背涡流区域计算得出平均单个礁群的上升流的体积为511.42 m3而背涡流的体积为2299.29 m3。同样由于交错布置的缘故在流速方向上同礁群配置一、礁群配置二相比前后礁群的距离要远缓流效果前后积累效应要弱一些同礁群配置三类似。
图5-77 礁群配置四不倾斜流场速度大小等值线图m/s
图5-78 礁群配置四不倾斜上升流和背涡流区域
图5-79为礁群迎流面相对于来流方向呈30°倾斜角时整个计算区域水平剖面流速大小等值线图图5-80为上升流和背涡流区域计算得出平均单个礁群的上升流的体积为789.84 m3而背涡流的体积为2200.86 m3。如图5-78所示同礁群配置三类似倾斜状态下礁群后的缓流区同样呈现出两侧不对称的现象。
图5-79 礁群配置四倾斜流场速度大小等值线图m/s
图5-80 礁群配置四倾斜流上升流和背涡流区域
以上两种结果比较来看,当单个礁群倾斜为楔形体布置时,由于迎流面面积(为矩形礁群在垂直方向的投影面积)较大,因此平均单个矩形礁群的上升流体积要大很多;而由于楔形体绕流效果好,其平均背涡流的体积要小一些。
与本节部分中礁群配置四在未改变流向的结果表5-19相比当单个矩形礁群与迎流面为正向布置时由于改变流向后每排单个礁群的间距要小其缓流效果要好因此其平均背涡流的体积要大而上升流的平均体积差不多当倾斜为楔形体布置时同样由于礁群之间的间距小平均背涡流的体积要大而上升流由于其迎流面的面积大因此平均上升流的体积也大。
6.结果与分析
4种礁群布置的上升流和背涡流区域分别见图5-70、图5-72、图5-74、图5-76、图5-78和图5-80。运用Tecplot 360软件对上升流和背涡流区域求体积各种礁群布置方式的流场效应如表5-20所示。
通过比较以上结果可知,当迎流面面积相同时,垂直于来流的方向上,平均单个礁群上升流区域的体积差别不大,说明单个礁群之间的距离和配置方式基本不影响上升流的流速大小,其平均上升流的体积相差不大;而当单个矩形礁体倾斜为楔形体布置时,由于迎流面面积的加大,其平均上升流的体积要大,其体积的增加量与倾斜的角度有关系。
表5-20 来流方向变化后上升流和背涡流的体积
而沿着来流方向上礁群间的影响范围受配置方式影响较大从结果上看背涡流基本上受到单个矩形礁群的前后距离的影响较大而基本不受左右礁群的影响。从计算结果来看礁群配置四的单个礁群背涡流区的平均体积最大当单个礁群与迎流面正向布置时为2299.29 m3。
当礁群配置三和礁群配置四迎流面与来流方向有一定倾斜角度时,由于迎流面增大的缘故,上升流区域相比于不倾斜状态下要增大;由于迎流面与来流方向有倾斜角,使得来流更容易通过礁群,从而使得绕过礁群的水流保持较大的流速,使得礁群的缓流区域变小。从计算的结果来看,倾斜状态下礁群配置三、礁群配置四上升流区域的体积较不倾斜状态要大;而缓流区域的体积较不倾斜状态要小。
综上所述总体上按本部分礁群配置四布置的礁群带来的流场效应最大。综合不同礁群配置和来流方向来看本节部分中礁群配置二在由东南向西北来流情况下单个礁群由于礁群前后影响较大其单个礁群背涡流区域的平均体积最大为2429.96 m3流场效应最大。且此来流方向与项目实施区域的来流方向一致建议礁群布置时采用此种布置方式。
(六)人工鱼礁鱼类生态诱集技术研究
1.实验设计
1实验装置 实验利用室内5 m×6 m矩形水池进行池深1.5 m。如图5-81所示水池中央设置环形隔离板利用水泵产生的推力使水体循环流动隔离板两侧放置2片网栅将鱼隔离在实验区域内实验区为4 m×4 m的方形实验水体为净化海水水深0.9 m水温变化范围1823℃。
图5-81 实验水槽俯视平面
在对渤海湾潮流场的模拟中得知鱼礁投放区域的潮流场特征在此区域涨急和落急流速约为0.5 m/s本实验水流速度设计时参考此值区间进行。利用平行安装的2台潜水泵使水体产生循环流动中泵型流量60 m3/h小泵型号40 m3/h分别开启中、小2个泵对应产生的来流区平均流速分别为23.4 cm/s、19.1 cm/s和不开水泵的静水状态。水池上方约2 m的屋顶横梁悬挂安装有4个高清摄像头型号为AN 50W3 H实验区两端池底固定2个水下探头型号为GW0106分别用于垂直和水平方向的监控和观察6个探头均通过线缆连接放置在监控室的控制电脑可无干扰地监控并记录水池实验区的黑棘鲷行为。
流速使用ALEC QL1X3061流速仪对水池内多个定点的测量来确定实验区的流速分布。
2人工鱼礁模型的制作 根据海河口近年最为常用的4种鱼礁礁型大窗型鱼礁、大小窗型鱼礁、卐型鱼礁和双层贝类增殖礁结构参数采用材料为高密度塑料板混合铅块按一定比例制作实验人工鱼礁模型。模型制作完成后模型先置于海水中24 h以上备用。
3实验用鱼 根据海河口鱼类历史资料结合近年来海河口海域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主要品种选择中国花鲈、黑棘鲷和许氏平鲉作为实验用鱼品种。选取实验鱼种为苗种孵化车间中养殖的中国花鲈、黑棘鲷和许氏平鲉幼鱼各60尾先将其暂养于另一水池中3 d其间投喂饲料以配合饲料为主。待实验开始时随机选择3种鱼类各30尾体长810 cm进行实验。鱼苗培养时提前把鱼礁模型放置于培养池中使其适应环境避免实验开始时的应激反应。
4实验方法 通过悬挂在水槽上方的摄像头来观察中国花鲈、黑棘鲷和许氏平鲉幼鱼的趋礁行为。根据礁体影响区域为礁体宽度的12倍将摄像头的摄像区域确定为距离礁体放置区前后1.5 m范围而大于该范围的区域视为远礁区不做观察。实验时间固定为每天800-1100、1300-1600。实验开始后同时开启4台水上摄像头和2台水下摄像头对水槽内中国花鲈、黑棘鲷和许氏平鲉幼鱼的行为和分布进行实时监视每隔1 min截取1次图像。
5数据处理 诱集效率指数I为实验鱼在实验水槽出现在密集区的平均出现率P与其出现区域的面积S之间的比值周艳波等2011
式中I——诱集效率指数
P——实验鱼在鱼礁模型投放后密集区的平均出现率
R——密集区外缘到水槽中心点的距离
r——密集区内缘到水槽中心点的距离。
2.静水条件下4种鱼礁对3种鱼苗集鱼效果
在静水条件下4种鱼礁对于3种鱼苗的诱集效果不同大小窗箱型双层贝类增殖型卐型大窗箱型图5-82。同时发现3种鱼苗的恋礁效果也有明显差异许氏平鲉鱼苗恋礁强于其他两种黑棘鲷次之中国花鲈鱼苗最差。这与鱼苗的栖息性相关。
图5-82 静水条件下4种鱼礁对不同鱼苗诱集效率指数比较
将4种鱼礁两两组合组合1为卐型鱼礁和双层贝类增殖礁、组合2为大小窗箱型礁和双层贝类增殖礁、组合3为大小窗箱型礁和卐型鱼礁、组合4为大窗箱型礁和双层贝类增殖礁、组合5为大小窗箱型礁和大窗箱型礁、组合6为大窗箱型礁和卐型鱼礁。由图5-83可知鱼礁两两组合时以组合2大小窗箱型礁体和双层贝类增殖礁的效果最好。由图5-84至图5-86可知静水条件下鱼类在4种鱼礁的礁前礁后出现频次的差异不大。
图5-83 静水条件下鱼礁两两组合对不同鱼苗诱集效率指数比较
图5-84 静水条件下许氏平鲉在4种礁型礁前、礁后出现频次
图5-85 静水条件下许氏平鲉在4种礁型礁前、礁后出现频次
图5-86 中国花鲈在4种礁型礁前、礁后出现频次
3.流水条件一下4种鱼礁对3种鱼苗集鱼效果
因条件限制本实验只讨论了鱼礁间距为30 cm的情况幼鱼的趋礁性反应。水泵开启以后幼鱼先是产生应激性反应鱼头全部趋向于来流方向并随着流速的增大而不断向来流方向游动。当流速趋于稳定后许氏平鲉和黑棘鲷幼鱼恢复正常游泳状态并寻找合适的栖息点大约10 min以后幼鱼行动趋于稳定。但中国花鲈幼鱼基本还处于游走状态这与3种鱼苗的栖息特性有关。但是由于实验条件限制部分鱼苗在稳定后有一部分喜好栖息于水槽的四周底边对本实验中结果的计算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有水流的条件下幼鱼较静水条件更有趋礁性。通过本实验显示流水条件一开启1台水泵流速10.1 cm/s还是大小窗型鱼礁对鱼苗的诱集效果最好许氏平鲉和黑棘鲷鱼苗恋礁强于中国花鲈鱼苗尤其是在诱集效果较好的大小窗型鱼礁和双层贝类礁上其差异更加明显图5-87
图5-87 流水条件一下4种鱼礁对不同鱼苗诱集效率指数比较
图5-88 流水条件一下鱼礁两两组合对不同鱼苗诱集效率指数比较
由图5-88可知在流速10.1 cm/s条件下鱼礁两两组合组合方式同静水条件组合2大小窗箱型礁体和双层贝类增殖礁的效果最好但相比静水条件其优势不是很明显。
由于有水流的存在鱼苗聚集的区域明显较静水效果不同其礁后出现的频次高于礁前。这种现象在许氏平鲉和黑棘鲷幼鱼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图5-89至图5-91
图5-89 流水条件一下许氏平鲉在4种礁型礁前、礁后出现频次
图5-90 流水条件一下黑棘鲷在4种礁型礁前、礁后出现频次
图5-91 流水条件一下中国花鲈在4种礁型礁前、礁后出现频次
4.流水条件二下4种鱼礁对3种鱼苗集鱼效果
由图5-92得知在流水条件二流速23.4 cm/s下4种鱼礁对于3种鱼苗的诱集效果不同双层贝类增殖礁大小窗箱型卐型大窗箱型。同时发现3种鱼苗的恋礁效果也有明显差异许氏平鲉鱼苗恋礁强于其他两种黑棘鲷次之中国花鲈鱼苗最差。这在诱集效果较好的双层贝类增殖礁和大小窗箱型礁体上体现的尤为明显。
图5-92 流水条件二下4种鱼礁对不同鱼苗诱集效率指数比较
由图5-93可知在流速23.4 cm/s条件下鱼礁两两组合组合方式同静水条件组合2大小窗箱型礁体和双层贝类增殖礁和组合3大小窗箱型礁和卐型鱼礁的效果较好。
图5-93 流水条件二下鱼礁两两组合对不同鱼苗诱集效率指数比较
当水体流速为23.4 cm/s时不同鱼类幼鱼在礁前后出现的频次有所差异但整体上仍然是礁后出现的频次高一些。而大小窗箱型礁体的结果与整体结果相反图5-94至图5-96这可能是该礁体对水流的影响较大的结果这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图5-94 流水条件二下许氏平鲉在4种礁型礁前、礁后出现频次
图5-95 流水条件二下黑棘鲷在4种礁型礁前、礁后出现频次
图5-96 流水条件二下中国花鲈在4种礁型礁前、礁后出现频次
5.分析与总结
通过本实验研究发现4种鱼礁的集鱼效果有显著的差异。其中大窗箱型鱼礁的集鱼效果最差主要是因为其提供的遮蔽区域较少同时在有水流时其中心部位的流速会高于其迎面流速。大小窗箱型鱼礁在试验中是小窗面迎流其对水流的改变最大同时其提供的涡流和遮蔽处较多所以其对鱼苗的诱集效果最好。双层贝类增殖礁也能提供较多的栖息位置其诱集效果要好于卐型鱼礁和大窗箱型鱼礁。在人工鱼礁建设过程中考虑到海区物种的多样性应当以不同的鱼礁组合进行建设。根据本实验结果认为应该采用大小窗箱型鱼礁和双层贝类增殖礁的组合进行建设。一是能起到较好的集鱼效果二是能提供较多的鱼礁表面积有利于开展海区内的贝类增殖。
(七)人工鱼礁渔业资源增殖技术研究
1.研究方法
1调查站位与时间 2014年1月在天津市大神堂特别保护区南端投放1624块人工鱼礁单体其中大窗箱型鱼礁和大小窗箱型鱼礁各812块按照每个鱼礁间隔3 m按8×8或7×7方式组成一个鱼礁组14个鱼礁组组成一个鱼礁群共形成一片大约0.18 km2的鱼礁区域。在该区域设置5个调查站位同时在邻近未投礁海域设置5个站位作为对照区站位表5-21。调查时间为2014年6月11日、7月28日、9月22日共进行3次调查。
表5-21 调查站位位置
2调查方法 调查船为租用的天津市大神堂村88.26 kW渔业生产船。调查网具采用地笼网网长5 m、网高0.4 m、网宽0.4 m网目尺寸20 mm。每调查站位放置地笼网5个地笼口与潮流方向相反即东南方向放置时间为2 d。渔获物经冷冻保存带回实验室进行种类鉴定并测量各种类的体长、体重等生物学指标。
3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在渔获量变动分析中地笼网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为地笼网每天每网的渔获物重量单位为g/d·网。同时计算地笼网每天每网的渔获物数量个/d·网
采用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Jaccard相似性系数、Pinkas相对重要性指数、埃三极能值参数对获得的数据进行解析并使用SPSS 19.0进行统计处理。各个调查区域的指数均值采用双因子方差检验显著性水平为0.05。各指数公式如下:
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
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
Pielou均匀度指数
Jaccard相似性系数
Pinkas相对重要性指数
埃三极能值E=∑生物量×β×18.7 kJ/g
式中S——种类数
N——尾数
W——生物量
N和W——分别为第i种的尾数和生物量
F——出现频率
A——鱼礁区种数
B——对照区种数
C——鱼礁区与对照区的共有种
β——能值转化因子,在不同类型动物中有不同的数值。
根据章飞军2007的研究总结结合天津市大神堂海域渔获物的组成设定本研究各动物的β值如表5-22。
表5-22 不同动物的β值
2.结果
1渔获种类组成 将渔获物按照不同区域和不同时间进行归类表5-23
人工鱼礁区和对照区种类组成相似性系数从6月至9月呈下降趋势。两者相似性系数在7月和9月数值低于0.5达不到中等相似水平表5-24。NMDS分析结果表明6月除5号站位外人工鱼礁区其他站位种类组成与对照区明显不同7月人工鱼礁区种类组成与对照区明显不同而9月人工鱼礁区仅有1号和2号站位种类组成与对照区明显不同图5-97
表5-23 人工鱼礁区和对照区渔获物种类名录
表5-23 人工鱼礁区和对照区渔获物种类名录-1
图5-97 调查站位鱼类组成NMDS排序图
表5-24 人工鱼礁区与对照区种类组成相似性系数
2渔获物的群落多样性 经双因子方差检验区域和月份均未对种类丰富度指数产生显著性影响P0.05而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受区域和月份的影响显著P0.05表5-25
表5-25 渔获物群落特征各指标参数双因子方差分析P值
6月人工鱼礁区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显著低于7月和9月P0.05而对照区在各月份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6月和7月人工鱼礁区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显著低于同月份对照区数值P0.059月人工鱼礁区和对照区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5-26
表5-26 人工鱼礁区和对照区渔获物群落多样性指数比较平均值±标准差
表5-26 人工鱼礁区和对照区渔获物群落多样性指数比较平均值±标准差-1
3渔获物优势种分析 本研究采用相对重要性指数IRI作为判断优势种的标准为更清晰地表示出优势种的情况规定IRI1000为优势种表5-27。日本蟳除6月人工鱼礁区没有成为优势种外在其他各时间段的各区域都是优势种斑尾刺鰕虎7月和9月在人工鱼礁区和对照区均为优势种6月人工鱼礁区和对照区以及7月的人工鱼礁区隆线强蟹都在物种组成中占有绝对的优势其相对重要性指数均为最高尤其是6月人工鱼礁区隆线强蟹成为唯一的优势种。
表5-27 人工鱼礁区和对照区渔获物优势种组成
4人工鱼礁区和对照区渔获量比较 由表5-25可知经双因子方差分析发现区域对CPUE值产生了显著的影响P0.05月份的影响不显著P0.05但区域和月份对渔获物数量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P0.05)。
由图5-98A可知虽然6月礁区内平均渔获物CPUE比礁区外高50.52%但两者经t检验SPSS 19.0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7月渔获物CPUE经t检验发现礁区内显著高于礁区外P0.059月礁区内平均渔获物CPUE高于礁区外207.12%但由于礁区内各点位数值差异较大经t检验未发现礁区内和礁区外的显著性差异P0.05)。
经SPSS 19.0单因素方差分析可知虽然礁区内6月、7月、9月渔获物CPUE存在差别但统计分析未发现显著性差异P0.05。礁区外6月渔获物CPUE显著高于7月P0.059月渔获物CPUE与其他两个月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图5-98B
图5-98 CPUE对比分析
由图5-99A可知虽然6月礁区内平均渔获物数量比礁区外高126.24%但两者经t检验SPSS 19.0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7月渔获物数量经t检验发现礁区内显著高于礁区外P0.059月礁区内平均渔获物数量高于礁区外182.19%但由于礁区内各点位数值差异较大经t检验未发现礁区内和礁区外的显著性差异P0.05)。
图5-99 渔获物数量对比分析
经SPSS 19.0单因素方差分析可知礁区内6月渔获物数量显著高于7月和9月P0.057月和9月无显著性差异P0.05礁区外各月份渔获物数量的规律与礁区内一致但其整体数量较礁区内小图5-99B
5人工鱼礁区和对照区经济渔获量比较 在渔获物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一些价值很低或者没有经济价值的海洋生物如隆线强蟹、日本关公蟹等。本研究在剔除这些海洋生物后再次统计其经济海洋生物渔获量。
经双因子方差分析检验可知礁区和月份对经济渔获物CPUE和经济渔获物数量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P0.05表5-25
经t检验SPSS 19.0未发现6月礁区内经济渔获物CPUE与礁区外间显著性差异P0.05虽然7月平均经济渔获物CPUE礁区高于礁区外101.47%但经t检验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9月礁区内平均经济渔获物CPUE高于礁区外206.76%但由于礁区内各点位数值差异较大经t检验未发现礁区内和礁区外的显著性差异P0.05图5-100A
经SPSS 19.0单因素方差分析可知礁区内6月经济渔获物CPUE显著低于9月P0.057月经济渔获物CPUE与其他月份无显著性差异P0.05礁区外经济渔获物CPUE虽然较礁区内经济渔获物CPUE偏低但其各月份规律与礁区内规律一致图5-100B
图5-100 经济渔获物CPUE对比分析
由图5-101A可知虽然6月礁区外平均经济渔获物数量比礁区内高58.30%但两者经t检验SPSS 19.0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7月平均渔获物数量较礁区外高74.16%但经t检验未发现两者间显著性差异P0.059月礁区内平均渔获物数量高于礁区外183.71%但由于礁区内各点位数值差异较大经t检验未发现礁区内和礁区外的显著性差异P0.05)。
经SPSS 19.0单因素方差分析可知礁区内6月经济渔获物数量显著低于9月P0.057月经济渔获物数量与其他月份无显著性差异P0.05礁区外经济渔获物数量在各月份变化不大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未发现显著性差异P0.05图5-101B
图5-101 经济渔获物数量对比分析
6人工鱼礁区和对照区能量值分析 经双因子方差检验分析发现区域埃三极能值产生了显著性影响P0.05而月份影响不显著P0.05表5-25
经t检验SPSS 19.0分析发现只有7月礁区内外渔获物的埃三极能值是有显著性差异的P0.056月和9月礁区内外无显著性差异P0.05图5-102A
图5-102 埃三极能值对比分析
3.讨论
许多研究表明投放人工鱼礁可使大量生物聚集在鱼礁区起到聚集、养护和增殖渔业资源的效果。但人工鱼礁建设初期新投入海域的人工鱼礁暂时破坏了海底的地貌结构礁区海域原有的平稳流态受到扰动刘洪生等2009。孙习武等2010的研究也表明人工鱼礁投放后的前两年时间里鱼类和大型无脊椎动物群落都处于一个中度扰动的状态。本研究中人工鱼礁区和对照区渔获种类组成变化不大尤其是6月和7月人工鱼礁区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显著低于对照区优势种组成较为单一。这些结果均表明人工鱼礁投放初期渔业资源种群会受到一定程度扰动。一般情况下鱼礁投放后鱼礁区鱼类和大型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会在15年内达到一个新的平衡BohnsackSuther-land1985。9月人工鱼礁区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与对照区无显著性差异且优势种相同这些结果表明9月人工鱼礁区的群落结构特征基本由受扰动状态恢复到对照区水平。
人工鱼礁具有良好的维持固有种和为更多种类提供适宜生境的能力徐浩等2012。本研究9月人工鱼礁区调查种类中出现了一定数量的许氏平鲉。虽然许氏平鲉一直是天津市增殖放流鱼类的一个主要品种但近几年的资源调查中很难直接捕获。如果要证明许氏平鲉已经在人工鱼礁区形成一定种群尚需更长时间和更多频次的监测结果但该次调查的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从侧面反映出人工鱼礁对生物的聚集作用。不同月份人工鱼礁区的渔获数量和重量均比对照区高虽然大多数时间其结果未出现显著性差异。这些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人工鱼礁的生物聚集作用和渔业增殖效果。
礁体投放后对游泳动物群落的影响集中体现在增加了游泳动物的庇护场和饵料场从而大大增加了游泳动物在礁区的聚集但这种生态效益的完全体现需要一定的时间吴忠鑫等2012。由于2014年春夏季天津市海域隆线强蟹大规模暴发调查渔获物中大量的隆线强蟹严重遮盖了礁区生态效益的体现。基于此将隆线强蟹等经济价值很低或者没有经济价值的渔获物剔除重新计算分析对比了人工鱼礁区和对照区的经济渔获物。从结果来看对照区各月份经济渔获数量没有显著变化由于鱼类自身生长等因素影响其经济渔获物CPUE逐月增加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人工鱼礁区经济渔获数量随着礁区建成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这些结果充分说明人工鱼礁生态效益不是在人工鱼礁投放后立即显现的而是逐步显现的。
徐浩等2012对山东莱州朱旺港海区人工鱼礁区游泳动物调查发现建成2年和3年的人工鱼礁区与对照区CUPE值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但CPUE值是对照区的1.43倍和1.55倍这一研究结果和本研究的调查结果十分相似。吴忠鑫等2012对荣成俚岛人工鱼礁区也发现类似的结果这些研究结果也再次说明人工鱼礁生态效应的显现是需要时间的。据何国民的论著中介绍日本北海道大学左藤修博士的论证1 m3的人工鱼礁渔场比未投礁的一般渔场平均每年可增加10 kg渔获量何国民等2001。王宏等2009研究发现广东省汕头市人工礁区建成4年后其资源密度增加了25.63倍。上述研究结果均说明人工鱼礁生态效应的显现需要时间本研究结果表明经t检验鱼礁区内外平均经济渔获量无显著差异可能是调查时间和投礁时间间隔较短造成的。
“埃三极”理论指出在一般状态下生态系统将选择对系统的埃三极贡献最大的那种组织程度。这就是说生态系统的发展倾向于使本身的组织程度更高稳定性更好。一个生态系统在形成初期结构往往很简单物种数量稀少稳定性和组织程度都很差埃三极能值较低随着生态系统的发展系统物种多样性不断增加结构变得更复杂稳定性和组织程度大大提高埃三极能值也有所增加Salomonsen1992。本研究中礁区内外埃三极能值仅在7月有显著性差异其他时间均未出现显著性差异但礁区内埃三极数据均比对照区高。虽然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处于调整期但与之相对的对照区生态系统组织程度更低、稳定性更差。这一结果说明天津市大神堂海域生态系统较差这与乔延龙等2009的研究相符。人工鱼礁建设对该海域生态系统有所改善但由于人工鱼礁投放时间较短效果尚未完全显现。
三、人工鱼礁建设
(一)人工鱼礁礁型设计
图5-103 礁型
在满足强度、结构稳定以及航行安全的前提下提高礁体的高度、空方与表面积的比例使其具有最大几何效应。针对鱼礁投放海域主要养护与增殖对象生物栉孔扇贝、毛蚶、许氏平鲉、中国花鲈等的生态学特性2009年设计12种鱼礁礁型图5-103。其中2009年和2010年选取星体礁TJE003型和圆管礁TJC001型进行人工鱼礁建设。根据建设后人工鱼礁的集鱼效果、沉降和制作可行性等因素分析2011年在上述12种鱼礁中选取了3种鱼礁礁型TJB002型、TJE001型和TJB005型并重新设计1种双层贝类增殖鱼礁作为天津市人工鱼礁建设主要备选鱼礁礁型。这4种鱼礁分别被命名为大窗箱型鱼礁、大小窗箱型鱼礁、卐型鱼礁和双层贝类增殖型鱼礁。在2011年以后的不同建设项目中根据投礁具体位置的水深情况等因素对鱼礁进行等比例的扩大或缩小。目前天津市所有建设的人工鱼礁生态功能类型均属于资源养护型鱼礁。
(二)航标设置
为保证航行安全及确定天津市人工鱼礁建设的主要区域2010年天津市水产局在汉沽大神堂海域设置7个航标灯在航标围成的海域内进行人工鱼礁建设。7个航标的具体位置见表5-28。
表5-28 设置的7个航标灯信息
(三)人工鱼礁建设
2005年投放礁体渔船93条共计空方为2.16万m3建成礁区面积约2.3 km2。礁区位于驴驹河外海海滨浴场以东海水深5 m的水域。即最低低潮水深5 m最高高潮水深可达10 m以上平均高潮78 m。远离航道、地下电缆安全区和生产作业区底质较坚实水质无污染水域。礁区由以下四点连线围成折点坐标如下
A.38°49'27.10″N、117°47'42.11″E
B.38°48'55.22″N、117°48'10.64″E
C.38°48'32.90″N、117°47'29.89″E
D.38°49'04.78″N、117°47'01.36″E
2009年制作试验性礁体120个共计空方45 m3投放了90个建成面积约600 m2的试验性礁区剩余的30个在2010年投到海中。试验性礁区的折点坐标如下
A.117°59'23.86″E、39°07'31.36″N
B.117°59'24.86″E、39°07'31.36″N
C.117°59'24.86″E、39°07'29.36″N
D.117°59'23.86″E、39°07'29.36″N
2010年在大神堂外海投放了2800个礁体均为钢筋混凝土构件共计空方1.03万m3。建成面积约0.81 km2的海洋牧场示范区示范区的折点坐标如下
A.117°59'00″E、39°07'40″N
B.117°59'30″E、39°07'40″N
C.117°59'30″E、39°07'10″N
D.117°59'00″E、39°07'10″N
2011年在大神堂外海共投放礁体1178个共计空方0.43万m3。示范区的面积约0.22 km2由以下四点的连线围成
A.39°06'23″N、117°58'30″E
B.39°06'23″N、117°58'43″E
C.39°06'10″N、117°58'43″E
D.39°06'10″N、117°58'30″E
2012年天津市财政项目“天津市人工鱼礁建设”项目在大神堂外海共投放人工鱼礁1537个共计空方0.53万m3。建成礁区面积约0.32 km2由以下四点的连线围成
A.39°07'30″N、117°58'10″E
B.39°07'40″N、117°58'45″E
C.39°07'20″N、117°58'45″E
D.39°07'10″N、117°58'10″E
同年天津海域牡蛎礁区生态修复与生物资源恢复示范项目在大神堂外海共投放人工鱼礁684个共计空方0.23万m3。建成礁区面积约0.15 km2由以下四点的连线围成
A.117°58'00″E、39°6'00″N
B.117°58'00″E、39°6'10″N
C.117°58'20″E、39°6'10″N
D.117°58'20″E、39°6'00″N
2013年天津市人工鱼礁建设项目在大神堂外海共投放人工鱼礁786个共计空方0.304万m3。建成礁区面积约0.32 km2由以下四点的连线围成
A.39°06'55″N、117°58'10″E
B.39°07'00″N、117°58'45″E
C.39°06'40″N、117°58'45″E
D.39°06'35″N、117°58'10″E
同年天津市大神堂海洋特别保护区资源修复与生境评价技术研究项目在大神堂外海共投放人工鱼礁100个共计空方0.017万m3。建成礁区面积约0.0036 km2投放坐标点如下
A.117°58'340″E、39°07'230″N
B.117°58'344″E、39°07'230″N
同年农业部蓬莱溢油生物资源养护与渔业生态修复项目渤海生态修复汉沽示范区项目在大神堂外海共投放人工鱼礁1904个共计空方0.64万m3。建成礁区面积约1.44 km2投放坐标点如下
A.118°0'0.000″E、39°7'17″N
B.118°1'53.027″E、39°8'1.034″N
C.118°0'0.000″E、39°7'17″N
D.118°1'53.027″E、39°8'1.034″N
天津市大神堂浅海活牡蛎礁独特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项目于2013年和2014年分别投放人工鱼礁1624个和976个共计空方0.88万m3。建成礁区面积约0.36 km2由以下四点的连线围成
A.117°58'10″E、39°6'32″N
B.117°58'35″E、39°6'32″N
C.117°58'35″E、39°6'12″N
D.117°58'10″E、39°6'12″N
2014年天津市滨海旅游区海岸修复生态保护项目投放人工鱼礁2000个共计空方0.54万m3。建成礁区面积约0.33 km2由以下四点的连线围成
A.117°53'51.265″E、39°5'25.569″N
B.117°53'20.917″E、39°5'37.321″N
C.117°53'27.527″E、39°5'45.573″N
D.117°53'57.356″E、39°5'34.059″N
同年农业部蓬莱溢油生物资源养护与渔业生态修复项目渤海生态修复汉沽示范区项目和渤西处理厂新建管道项目渔业资源修复项目分别投放人工鱼礁898个和500个共计空方0.47万m3。建成礁区面积约0.33 km2由以下四点的连线围成
A.118°2'11.650″E、39°7'6.063″N
B.118°1'36.457″E、39°7'5.980″N
C.118°1'36.457″E、39°7'35.983″N
D.118°2'11.645″E、39°7'35.983″N
同年天津市人工鱼礁建设项目在大神堂外海共投放2380个礁体共计空方1.434万m3。建成礁区面积约1.34 km2由以下四点的连线围成
A.117°58'53.877″E、39°7'3.087″N
B.117°59'45.726″E、39°7'2.647″N
C.117°59'45.675″E、39°6'19.429″N
D.117°58'52.717″E、39°6'19.661″N
2005-2014年天津市海洋牧场建设共投放各种规格的人工鱼礁17580个共计空方约8.6695万m3建成礁区面积约7.9136 km2表5-29
表5-29 历年天津市人工鱼礁建设情况统计
表5-29 历年天津市人工鱼礁建设情况统计-1
(四)人工鱼礁建设资金投入
天津市人工鱼礁建设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天津市财政、农业部、国家海洋局等项目经费目前投入总资金为7038.46万元建设主体以天津市水产局为主。具体见表5-30。
表5-30 天津市人工鱼礁建设资金及主体等信息一览
表5-30 天津市人工鱼礁建设资金及主体等信息一览-1
四、人工鱼礁建设效果及评估
(一)概述
为全面及时掌握天津市人工鱼礁建设对海洋生物资源和海洋生态环境的作用效果农业部渔业环境及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天津受天津市水产局委托承担了2015年度天津市人工鱼礁区生态环境及礁体生物监测任务。对2009-2014年投放的人工鱼礁实施跟踪监测并进行人工鱼礁投放效果评估以期为天津市人工鱼礁建设提供技术支持。2009-2014年天津市在汉沽区海域累计投放人工鱼礁17487个形成礁区面积5.6142 km2。其中2009年投放两种类型的试验性人工鱼礁120个礁区面积600 m2010年投放礁体2800个礁区面积0.81 km22011年投放礁体1178个礁区面积0.22 km22012年投放礁体2221个礁区面积0.47 km22013年投放礁体4414个礁区面积1.9436 km22014年投放礁体6754个礁区面积2.17 km2。
2
2015年监测结果表明①2015年鱼礁区和对照区之间水质、沉积物、浮游动植物多样性指数等指标中除了沉积物中的有机碳指标鱼礁区显著低于对照区以外其余指标均无显著差异。②比较2013-2015年水质指标化学需氧量、无机氮、叶绿素a呈逐年降低趋势总氮、悬浮物呈增加趋势。③比较2012-2015年沉积物指标总磷、总氮2012-2014年无显著变化2015年显著升高有机碳2015年与2014年无显著变化较2012-2013年有显著升高油类年际间始终无显著变化硫化物2015年显著高于2012年与其他年份无显著差异。④比较2011-2015年鱼礁区浮游动植物多样性指数2015年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显著低于其他年份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除2014年和2011年、2013年差异显著外2015年和各年份间均无显著差异。⑤以2010年礁区为例2010年共投放礁体2800个至2015年礁体表面90%以上被生物覆盖附着厚度30 cm礁体沉降掩埋深度为6080 cm牡蛎[长牡蛎、密鳞牡蛎Ostrea denselamellosa]为优势种附着的牡蛎老化。估算2015年礁体生物总附着量约为274 t单位面积附着量为4.45 kg/m礁体附着量为97.9 kg低于投放23年的附着量。分析礁体生物附着趋势投礁23年附着量增长达到高峰值投礁34年又开始下降。⑥现场采集单面礁体生物经实验室鉴定发现大量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环节动物、腔肠动物、棘皮动物及脊索动物等。⑦2015年鱼礁区底栖生物生物量及数量远远低于对照区。比较底栖生物多样性指数鱼礁区优于对照区年际间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为2012年2015年2014年2013年。⑧2015年游泳动物渔获量、生物密度对照区优于鱼礁区仔稚鱼平均密度鱼礁区高于对照区。
2单块
(二)站位设置
根据中国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对人工鱼礁所在的海域进行物探扫测的结果在人工鱼礁区设置了5个监测站位同时在人工鱼礁区外辐射状设置了4个对照站位。监测站位位置见表5-31。
表5-31 监测站位位置
(三)监测项目及时间
1.监测项目
渔业资源:鱼卵(数量)、仔稚鱼(数量)、底栖生物、游泳动物。
水质盐度、水温、pH、透明度、悬浮物、溶解氧、无机氮、总氮、总磷、活性磷酸盐、化学需氧量、油类。
基础生物叶绿素a、浮游植物、浮游动物。
沉积物:油类、总磷、总氮、硫化物、有机碳。
生物质量(贝类):石油烃、铜、镉。
礁体生物及生物量估算。
2.监测时间
具体监测情况如表5-32所示。
表5-32 监测时间及主要工作
(四)监测技术依据
依据《渔业生态环境监测规范第2部分海洋》SC/T 9102.2-2007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07采样监测现场采集样品按照《海洋调查规范》GB/T 12763-2007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2008a2008b以及《海洋监测规范》GB 17378-2007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08a2008b2008c2008d执行监测项目的检测方法及引用标准参照表5-33执行。
表5-33 检测方法及引用标准
表5-33 检测方法及引用标准-1
(五)监测结果
1.水质、沉积物、基础生物监测结果
1海水水质 2015年人工鱼礁区和对照区水质指标无显著差异这与往年情况基本一致。2015年监测的水环境指标和2013年、2014年水环境指标做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5-34显示化学需氧量等指标2015年和不同年份间差异显著性各有不同。表5-34中所列均为2015年和往年有显著差异的环境指标。其中2013-2014年监测点水深差异显著2015年化学需氧量较2014年没有显著差异2015年较2013年有显著降低无机氮在3年间逐年显著降低总氮2015年较2014年显著升高但和2013年没有显著差异悬浮物在2014年显著降低但2015年又显著增加且显著高于2013年叶绿素a含量2015年显著低于2013年但和2014年没有显著差异。总体来说化学需氧量、无机氮、叶绿素a呈降低趋势总氮、悬浮物呈增加趋势。
2014年监测结果显示透明度、盐度、化学需氧量、无机氮、总氮、悬浮物、叶绿素a等指标在与2012年、2013年监测结果有显著差异2015年除增加水深减少透明度、盐度这两项外其余指标完全吻合。由此可见化学需氧量、无机氮、总氮、悬浮物、叶绿素a等指标在年度间存在稳定变化趋势即化学需氧量、无机氮、叶绿素a呈降低趋势总氮、悬浮物呈增加趋势。
表5-34 2015年人工鱼礁区和往年对比相差显著的项目和年份
2沉积物的比较 2015年人工鱼礁区和对照区沉积物监测指标中人工鱼礁区有机碳显著低于对照区其他指标没有显著差异。沉积物采样水深人工鱼礁区显著低于对照区人工鱼礁区的透明度也显著低于对照区表5-35。2015年与2012-2014年人工鱼礁区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水深和透明度在2012-2014年无显著变化2015年显著降低总磷、总氮在2012-2014年无显著变化2015年显著升高有机碳在2015年与2014年无显著变化较2012-2013年有显著升高油类年际间始终无显著变化硫化物在2015年显著高于2012年与其他年份无显著差异图5-104表5-36
表5-35 2015年人工鱼礁区和对照区沉积物差异显著项目对比
表5-36 2012-2015年人工鱼礁区沉积物差异显著项目对比
图5-104 水深、透明度、总磷、有机碳、硫化物和总氮的年际变化趋势
3浮游植物的比较
①物种数。2015年监测的浮游植物有硅藻门25种、甲藻门1种。
由图5-105可知对照区Y06、Y07、Y08、Y095-10月浮游植物物种数呈递减趋势人工鱼礁区J21、J23、J255-10月浮游植物物种数呈现递减趋势。
图5-105 2015年各监测站位浮游植物物种数对比
②优势种。2015年5月监测到的浮游植物优势种为甲藻门的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优势度Y=0.831和硅藻门的中肋骨条藻优势度Y=0.1068月浮游植物优势种为硅藻门的海洋曲舟藻Pleurosigma pelagicum优势度Y=0.170、薄壁几内亚藻Guinardia flaccida优势度Y=0.081、中心圆筛藻Coscinodiscus centralis优势度Y=0.049、日本星杆藻Asterionella japonica优势度Y=0.04510月浮游植物优势种为硅藻门的辐射圆筛藻优势度Y=0.967)。
图5-106 2015年各监测站位浮游植物总密度对比
③总密度。比较3个月各监测站位的浮游植物总密度图5-106显示8月各监测站位浮游植物总密度均最低对照区Y06、Y07、Y08、Y09除Y06站位外其他站位5月总密度均高于10月人工鱼礁区J21、J22、J23、J24、J25的J21、J25两个站位5月高于10月其他3个站位5月低于10月。
④多样性指数。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最高为5月的J21站位最低为5月的J24站位图5-107
图5-107 2015年各监测站位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对比
⑤变化趋势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对照区和人工鱼礁区浮游植物物种数、总密度、多样性指数没有显著差异。年际间对比显示2015年浮游植物物种数显著低于2014年但与2011-2013年物种数相比没有显著差异2014年物种数显著高于其他年份图5-108。各站点浮游植物总密际在年际间没有显著差异2015年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显著低于其他年份图5-109表5-37
表5-37 2011-2015年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标对比
图5-108 2011-2015年各采样点监测到的浮游植物平均物种数
图5-109 2011-2015年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
4浮游动物
①物种数。2015年监测的浮游动物有毛颚类1种、桡足类6种、水母类3种、幼虫类5种、糠虾类1种。
图5-110 2015年各监测站位浮游动物物种数对比
由图5-110可知对照区Y06、Y07、Y08、Y095-10月浮游动物物种数呈递减趋势人工鱼礁区J21、J22、J23、J24、J25除J25站位8月物种数最高以外其他4个站位物种数呈递减趋势。
②优势种。2015年5月监测到的浮游植物优势种为桡足类的中华哲水蚤优势度Y=0.522和毛颚类的强壮箭虫优势度Y=0.204、幼虫类的长尾类幼虫优势度Y=0.0668月浮游动物优势种为毛颚类的强壮箭虫优势度Y=0.339、幼虫类的碟状幼虫优势度Y=0.30410月优势种为毛颚类的强壮箭虫优势度Y=0.502)。
③总密度。比较3个月各监测站位的浮游动物总密度图5-111显示10月各监测站位浮游动物总密度均最低对照区Y06、Y07、Y08、Y09除Y07站位外其他站位5月总密度均高于8月人工鱼礁区J21、J22、J23、J24、J255月浮游动物总密度均高于8月。
图5-111 2015年各监测站位浮游动物总密度对比
④多样性指数。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最高为8月的J24站位。浮游动物3个月的监测中J24站位多样性指数一直最高。对照区除Y09以外其他3个站位都是逐月递减人工鱼礁区站位都是8月5月10月图5-112
图5-112 2015年各监测站位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对比
⑤变化趋势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2015年人工鱼礁区和对照区浮游动物物种数、总密度、多样性指数均无显著差异。
年际间对比除2014年和2011年、2013年差异显著外2015年和各年份间均无显著差异。
2.礁体生物监测结果
1打捞的礁体照片 图5-113至图5-117为2015年打捞的礁体打捞区域为2010-2014年投放的人工鱼礁区。
图5-113 2015年监测2010年礁体
图5-114 2015年监测2011年礁体
图5-115 2015年监测2012年礁体
图5-116 2015年监测2013年礁体
图5-117 2015年监测2014年礁体
2礁体生物种类及生物量估算 2015年6月9-10日雇佣天津航通潜水工程有限公司分别在2010-2014年投放人工鱼礁区站位117°59.257'E、39°07.269'N117°58.483'E、39°06.223'N117°58.170'E、39°07.234'N117°58.266'E、39°06.592'N117°59.217'E、39°06.584'N采集礁体生物。按年度吊上“回”字型礁体长、宽各1.5 m其中单面中空面积长、宽各0.50 m单面附着面积为2.0 m2共计11个面除去朝下触底一面。2010年礁区的礁体表面90%以上被生物覆盖附着厚度30 cm礁体沉降掩埋深度为6080 cm牡蛎长牡蛎、密鳞牡蛎为优势种。现场剥离单面礁体的牡蛎及其他生物经测算礁体生物总附着量见表5-38至表5-43。以2010年礁区为例2010年共投放礁体2800个估算2015年礁体生物总附着量约为274.12 t单位面积附着量为4.45 kg/m2单块礁体附着量为97.9 kg低于投放23年的附着量。分析2010年礁区表5-38显示2010年所投鱼礁礁体生物牡蛎附着量2010-2013年一直不断增加其中2012-2013年增幅最大但2013-2014年附着量下降至2015年降至97.9 kg/块。其余礁区也是类似趋势即投礁23年附着量增长达到高峰值投礁34年又开始下降。现场吊礁发现生长45年的礁体沉降浸泡腐蚀严重出水过程中大量淤泥及附着物剥离附生的牡蛎老化表5-48。现场采集2010-2014年礁区的礁体生物经实验室鉴定还发现大量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环节动物、腔肠动物、棘皮动物、脊索动物表5-44至表5-47图5-118至图5-121
表5-38 2011-2015年礁体生物牡蛎附着量统计2010年礁区
表5-39 2013-2015年礁体生物牡蛎附着量统计2011年礁区
表5-40 2013-2015年礁体生物牡蛎附着量统计2012年礁区
表5-41 2015年礁体生物牡蛎附着量统计2013年礁区
表5-42 2015年礁体生物牡蛎附着量统计2014年礁区
表5-43 2011-2015年单块礁体生物牡蛎附着量统计kg
表5-44 人工鱼礁区礁体生物种类2010年礁区2015年监测
表5-44 人工鱼礁区礁体生物种类2010年礁区2015年监测-1
表5-45 人工鱼礁区礁体生物种类2011年礁区2015年监测
表5-46 人工鱼礁区礁体生物种类2012年礁区2015年监测
表5-46 人工鱼礁区礁体生物种类2012年礁区2015年监测-1
表5-47 人工鱼礁区礁体生物种类2014年礁区2015年监测
表5-48 人工鱼礁效果区生物学统计
表5-48 人工鱼礁效果区生物学统计-1
图5-118 2010年礁体生物
图5-119 2011年礁体生物
图5-120 2012年礁体生物
图5-121 2013年礁体生物
3.渔业资源监测结果
1底栖生物
①人工鱼礁区底栖生物种类组成。5月在调查海域鉴定出底栖生物16种。其中多毛纲3种占种类组成的18.75%蔓足纲1种占种类组成的6.25%软甲纲1种占种类组成的6.25%蛇尾纲1种占种类组成的6.25%腹足纲5种占种类组成的31.25%瓣鳃纲5种占种类组成的31.25%。底栖生物优势种为棘刺锚参、扁玉螺、凸壳肌蛤其平均密度分别为7个/m2、5个/m2、90个/m2。
8月在调查海域鉴定出底栖生物12种。其中多毛纲2种占种类组成的16.67%软甲纲5种占种类组成的41.67%硬骨鱼纲1种占种类组成的8.33%蛇尾纲1种占种类组成的8.33%瓣鳃纲3种占种类组成的25%。底栖生物优势种为岩虫、寄居蟹、绒毛细足蟹Raphidopus ciliatus、六丝钝尾鰕虎鱼、棘刺锚参其平均密度分别为4个/m2、2个/m2、3个/m2、3个/m2、6个/m2。
②人工鱼礁区底栖生物生物量。5月调查海域底栖生物平均生物量为78.90 g/m2各站位波动范围为47.65119.60 g/m2分布较不均匀最低生物量出现在J21站位最高生物量出现在J25站位。底栖生物生物量主要以软体动物门为优势类群。
8月调查海域底栖生物平均生物量为53.56 g/m2各站位波动范围为3.35120.15 g/m2分布较不均匀最低生物量出现在J21站位最高生物量出现在J22站位。底栖生物生物量主要以节肢动物门为优势类群。
③人工鱼礁区底栖生物数量。5月调查海域底栖生物平均密度为132个/m2各站位波动范围为15440个/m2密度分布较不均匀。
8月调查海域底栖生物平均密度为26个/m2各站位波动范围为1075个/m2。
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人工鱼礁区的底栖生物组成、生物量、生物数量中,软体动物、节肢动物都占有绝对优势。
④对照区底栖生物种类组成。5月在调查海域鉴定出底栖生物16种。其中多毛纲5种占种类组成的31.25%软甲纲1种占种类组成的6.25%硬骨鱼纲3种占种类组成的18.75%蛇尾纲1种占种类组成的6.25%腹足纲3种占种类组成的18.75%瓣鳃纲3种占种类组成的18.75%。底栖生物优势种为凸壳肌蛤、脆壳理蛤其平均密度分别为188.75个/m2、500个/m2。
8月在调查海域鉴定出底栖生物12种。其中多毛纲1种占种类组成的8.33%软甲纲3种占种类组成的25%硬骨鱼纲2种占种类组成的16.67%蛇尾纲1种占种类组成的8.33%腹足纲3种占种类组成的25%瓣鳃纲2种占种类组成的16.67%。底栖生物优势种为异足倒颚蟹Asthenognathus inaequipes、寄居蟹、棘刺锚参、耳口露齿螺Ringicula doliaris、凸壳肌蛤其平均密度分别为8.75个/m2、5.00个/m2、37.50个/m2、32.50个/m2、23.75个/m2。
⑤对照区底栖生物生物量。5月调查海域底栖生物平均生物量为176.38 g/m2各站位波动范围为37.20497.60 g/m2分布较不均匀以环节动物门和软体动物门为优势类群。
8月调查海域底栖生物平均生物量为130.96 g/m2各站位波动范围为32.15273.75 g/m2分布较不均匀主要以软体动物门为优势类群。
⑥对照区底栖生物数量。5月调查海域底栖生物平均密度为785个/m2各站位波动范围为352035个/m2密度分布极不均匀。
8月调查海域底栖生物平均密度为122.50个/m2各站位波动范围为30205个/m2密度分布较不均匀。
表5-49至表5-52为2015年5月、8月人工鱼礁区与对照区底栖生物组成图5-122至图5-125为2015年5月、8月人工鱼礁区和对照区大型底栖生物生物量及其水平分布。
2015年人工鱼礁区底栖生物生物量及数量远远低于对照区。
表5-49 2015年5月人工鱼礁区底栖生物的生物量和密度组成
表5-50 2015年5月对照区底栖生物的生物量和密度组成
表5-51 2015年8月人工鱼礁区底栖生物的生物量和密度组成
表5-52 2015年8月对照区底栖生物的生物量和密度组成
图5-122 2015年5月人工鱼礁区和对照区大型底栖生物生物量及其水平分布
图5-123 2015年5月人工鱼礁区和对照区大型底栖生物密度及其水平分布
图5-124 2015年8月人工鱼礁区和对照区大型底栖生物生物量及其水平分布
图5-125 2015年8月人工鱼礁区和对照区大型底栖生物密度及其水平分布
从图5-126可见年际间底栖生物多样性指数2012年2015年2014年2013年从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底栖生物多样性指数人工鱼礁区均高于对照区人工鱼礁区2013年8月和2014年8月多样性指数相当但对照区2014年8月高于2013年8月。
图5-126 人工鱼礁区和对照区底栖生物多样性指数对比分析
2游泳动物
①人工鱼礁区游泳动物种类组成。5月拖网调查共捕获游泳动物19种。其中鱼类7种占种类总数的36.84%隶属3科7属蟹类4种占种类总数的21.05%隶属4科4属虾类7种占种类总数的36.84%隶属6科6属头足类1种占种类总数的5.27%隶属1科1属。游泳动物优势种为口虾蛄、日本鼓虾、日本关公蟹、六丝钝尾鰕虎鱼、焦氏舌鳎、火枪乌贼其平均密度分别为64714个/km2、5143个/km2、18514个/km2、7286个/km2、8971个/km2、4000个/km2。
8月拖网调查共捕获游泳动物21种。其中鱼类10种占种类总数的47.62%隶属6科10属蟹类4种占种类总数的19.05%隶属3科4属虾类5种占种类总数和23.81%隶属4科4属头足类2种占种类总数的9.52%隶属2科2属。游泳动物优势种为口虾蛄、日本关公蟹、斑鰶、六丝钝尾鰕虎鱼、火枪乌贼其平均密度分别为176171个/km2、52400个/km2、14840个/km2、64600个/km2、83520个/km2。
②人工鱼礁区游泳动物渔获量及其组成。5月调查捕获游泳动物重量为1094014 g/km2。其中鱼类231473 g/km2占总渔获物的21.16%蟹类198016 g/km2占总渔获物的18.10%虾类626403 g/km2占总渔获物的57.26%头足类38122 g/km2占总渔获物的3.48%。
8月调查捕获游泳动物重量为4231432 g/km2。其中鱼类698929 g/km2占总渔获物的16.52%蟹类771429 g/km2占总渔获物的18.23%虾类2169075 g/km2占总渔获物的51.26%头足类592000 g/km2占总渔获物的13.99%。
5月、8月人工鱼礁区平均每个站位游泳动物渔获量为1065 kg/km2。
③人工鱼礁区游泳动物生物密度及分布。5月捕获游泳动物平均个体数为114400个/km2。其中鱼类17571个/km2占总渔获物的15.36%蟹类20743个/km2占总渔获物的18.13%虾类72086个/km2占总渔获物的63.01%头足类4000个/km2占总渔获物的3.50%。
8月捕获游泳动物平均个体数为413249个/km2。其中鱼类87283个/km2占总渔获物的21.12%蟹类64600个/km2占总渔获物的15.63%虾类177086个/km2占总渔获物的42.85%头足类84280个/km2占总渔获物的20.40%。
5月、8月人工鱼礁区平均每个站位捕获游泳动物个体数为105530个/km2。
④对照区游泳动物种类组成。5月拖网调查共捕获游泳动物18种。其中鱼类5种占种类总数的27.78%隶属3科5属蟹类5种占种类总数的27.78%隶属4科5属虾类6种占种类总数的33.33%隶属5科5属头足类2种占种类总数的11.11%隶属2科2属。游泳动物优势种为口虾蛄、日本鼓虾、日本关公蟹、六丝钝尾鰕虎鱼、焦氏舌鳎、火枪乌贼其平均密度分别为58679个/km2、2786个/km2、2857个/km2、3786个/km2、4786个/km2、3200个/km2。
8月拖网调查共捕获游泳动物21种。其中鱼类11种占种类总数的52.38%隶属6科10属蟹类5种占种类总数的23.81%隶属4科5属虾类2种占种类总数的9.52%隶属2科2属头足类3种占种类总数的14.29%隶属2科2属。游泳动物优势种为口虾蛄、日本关公蟹、斑鰶、六丝钝尾鰕虎鱼、火枪乌贼其平均密度分别为217607个/km2、42893个/km2、102000个/km2、31643个/km2、173750个/km2。
⑤对照区游泳动物渔获量及其组成。5月调查捕获游泳动物重量为794043 g/km2。
其中鱼类85926 g/km2占总渔获物的10.82%蟹类77954 g/km2占总渔获物的9.82%虾类599709 g/km2占总渔获物的75.53%头足类30454 g/km2占总渔获物的3.83%。
8月调查捕获游泳动物重量为7296841 g/km2。其中鱼类1637588 g/km2占总渔获物的22.44%蟹类714286 g/km2占总渔获物的9.79%虾类3394967 g/km2占总渔获物的46.53%头足类1550000 g/km2占总渔获物的21.24%。
5月、8月对照区平均每个站位游泳动物渔获量为2023 kg/km2。
⑥对照区游泳动物生物密度及分布。5月捕获游泳动物平均个体数为79748个/km2。其中鱼类9056个/km2占总渔获物的11.35%蟹类3929个/km2占总渔获物的4.93%虾类63463个/km2占总渔获物的79.58%头足类3300个/km2占总渔获物的4.14%。
8月捕获游泳动物平均个体数为615363个/km2。其中鱼类149913个/km2占总渔获物的24.36%蟹类64821个/km2占总渔获物的10.53%虾类217679个/km2占总渔获物的35.37%头足类182950个/km2占总渔获物的29.73%。
5月、8月对照区平均每个站位捕获游泳动物个体数为173778个/km2。
综上所述2015年游泳动物种类数鱼礁区和对照区之间无差异平均每个站位的游泳动物渔获量、生物密度对照区优于人工鱼礁区。分析认为与人工鱼礁区内遍布人工鱼礁礁体及地笼有关影响了正常拖网调查作业未能真实反映资源量。
表5-53至表5-56为2015年5月、8月人工鱼礁区与对照区游泳动物组成图5-127至图5-130为2015年5月、8月调查海域游泳动物渔获数量及重量分布。
图5-127 5月调查海域游泳动物渔获物数量分布
图5-128 5月调查海域游泳动物渔获物重量分布
图5-129 8月调查海域游泳动物渔获物数量分布
图5-130 8月调查海域游泳动物渔获物重量分布
表5-53 2015年5月人工鱼礁区游泳动物的生物量和密度组成
表5-54 2015年8月人工鱼礁区游泳动物的生物量和密度组成
表5-55 2015年5月对照区游泳动物的生物量和密度组成
表5-56 2015年8月对照区游泳动物的生物量和密度组成
3鱼卵和仔稚鱼
①鱼礁区鱼卵和仔稚鱼种类组成。共鉴定仔稚鱼2种隶属2科2属其中鳀科1种鲻科1种表5-57
表5-57 2015年人工鱼礁区仔稚鱼种类组成
②鱼礁区仔稚鱼数量及分布。仔稚鱼密度范围为0.006.98个/m3平均值为2.236个/m3在J21、J23、J25号站位均采到了仔稚鱼最高值在J21号站位。仔稚鱼密度组成鳀科是10.16个/m3占90.88%鲻科是1.02个/m3占9.12%表5-58
表5-58 2015年人工鱼礁区仔稚鱼密度
③对照区鱼卵和仔稚鱼种类组成。共鉴定仔稚鱼1种隶属1科1属属鳀科表5-59
表5-59 2015年对照区仔稚鱼种类组成
④对照区仔稚鱼数量及分布。仔稚鱼密度范围为0.007.14个/m3平均值为1.785个/m3只在Y09号站位采到仔稚鱼。采到的仔稚鱼属鳀科为7.14个/m3。
2015年人工鱼礁区及对照区均未采到鱼卵。人工鱼礁区仔稚鱼平均密度2.236个/m3高于对照区仔稚鱼平均密度1.785个/m3高于2014年仔稚鱼平均密度人工鱼礁区1.54个/m3、对照区2.11个/m3低于2012年仔稚鱼平均密度人工鱼礁区12.09个/m3、对照区2.47个/m3。初步判断为采样时间不同海流、风浪及潮汐共同作用所致。
4.生物质量
采样时间2015年6-11月监测结果见表5-60。
表5-60 生物质量监测结果
评价标准执行《海洋生物质量》GB 18421-2001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2004a中的第一类标准铜≤10 mg/kg镉≤0.2 mg/kg石油烃≤15 mg/kg。由表5-60可知人工鱼礁区铜全部合格菲律宾蛤仔合格毛蚶低于二类标准镉≤2.0 mg/kg石油烃大神堂海域除一个站位的毛蚶超标外其余全部合格对照区除青蛤合格外毛蚶、脉红螺全部超标。
(六)结论
2015年人工鱼礁区和对照区之间水质、沉积物、浮游动植物多样性指数等指标中除了沉积物中的有机碳指标人工鱼礁区显著低于对照区以外其余指标均无显著差异。
比较2013-2015年水质指标化学需氧量、无机氮、叶绿素a呈逐年降低趋势总氮、悬浮物呈增加趋势。
比较2012-2015年沉积物指标人工鱼礁区水深、透明度在2012-2014年无显著变化2015年显著降低总磷、总氮在2012-2014年无显著变化2015年显著升高有机碳在2015年与2014年无显著变化较2012-2013年有显著升高油类年际间始终无显著变化硫化物在2015年显著高于2012年与其他年份无显著差异。
比较2011-2015年人工鱼礁区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2015年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显著低于其他年份。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除2014年和2011年、2013年差异显著外2015年和各年份间均无显著差异。
以2010年礁区为例2010年共投放礁体2800个礁体表面90%以上被生物覆盖附着厚度30 cm礁体沉降掩埋深度为6080 cm牡蛎长牡蛎、密鳞牡蛎为优势种。估算2015年礁体生物总附着量约为274.12 t单位面积附着量4.45 kg/m2单块礁体附着量97.9 kg低于投放23年的附着量。分析礁体生物附着趋势投礁23年附着量增长达到高峰值投礁34年又开始下降。现场采集单面礁体生物经实验室鉴定还发现大量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环节动物、腔肠动物、棘皮动物及脊索动物等。
2015年人工鱼礁区底栖生物生物量及数量远远低于对照区。比较底栖生物多样性指数人工鱼礁区优于对照区年际间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为2012年2015年2014年2013年。
2015年游泳动物渔获量、生物密度对照区优于人工鱼礁区。
2015年未发现鱼卵仔稚鱼平均密度人工鱼礁区高于对照区但远低于2012年水平初步判断为采样时间不同海流、风浪及潮汐共同作用所致。
(七)建议
对于渔业资源状况调查,建议在历年拖网调查基础上,加入地笼和流刺网的辅助调查,通过人工鱼礁区和对照区资源种类和数量对比变化进行分析。
建议增加社会效益的调查,通过对人工鱼礁区近年来捕捞产量、渔获物种类组成、渔船作业方式、渔民收入等方面的统计,为完善天津市人工鱼礁效果评估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五、海河口人工鱼礁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海河口人工鱼礁建设存在的问题
1.海河口人工鱼礁建设基础性研究不足
人工鱼礁的基础研究包括研究人工鱼礁建设海区及生态系统的海洋地质地貌、海洋物理、海洋化学和海洋生物等而且还要研究人工鱼礁的类型、功能与用途、礁体的材料和形状、选址原则与条件各种类型礁体的投放方法和时间放流增殖鱼类的种类和规格人工鱼礁的管理体制和规章以及管理机构设置等。虽然依托一些项目开展了关于海河口海域人工鱼礁建设基础性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这些研究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粗浅缺乏系统性和深度。与人工鱼礁建设投放资金相比人工鱼礁建设的基础性研究资金严重不匹配。截至2015年年底天津市各项目在人工鱼礁制作与投放的资金投入约为7038万元这些项目仅有少数项目配备了基础性研究经费约310万元。天津地区各类项目中基本没有资助过人工鱼礁建设基础性研究。因此加强海河口人工鱼礁应用的基础研究刻不容缓。只有从投放区域的海洋物理环境各种鱼礁在礁区海洋生态环境中的作用礁体投放后礁体自身及对周边环境、海洋生物的影响、礁体的管理等角度深入研究才能使制作和投放的人工鱼礁发挥其良好的效应。
2.建设资金缺乏
近年来,国家及天津市各级政府均加大了对人工鱼礁建设的投资力度,但是这些资金的投入大多都是根据项目的短期投资,缺乏长期的投资。没有长期的资金支持,很难保障礁区日常维护和管理以及礁区规模化建设工作。
3.缺少人工鱼礁区管理队伍
人工鱼礁投放后,礁区的管理成为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是人工鱼礁建设成败的关键。海河口人工鱼礁建设在投礁后,虽然进行了一定的跟踪监测和调查研究,但是人工鱼礁区的管理工作始终没有跟上。附近渔民在投礁区无组织地进行生产作业,礁区生物资源遭受严重的过度捕捞。同时,投放于海区的人工鱼礁的滑移、沉降与掩埋情况没有系统地掌握;各个人工鱼礁建设区域是否成功以及不成功的原因未知;等等。建设专业化的人工鱼礁礁区管理队伍势在必行。
(二)建议
1.加强人工鱼礁建设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
在进行人工鱼礁建设的项目中配备一定比例的基础性研究经费建议人工鱼礁制作投放经费与基础性研究经费比例在2:1较为合适。另外各级政府及科研管理部门在课题申请时重点资助人工鱼礁建设基础研究的课题。人工鱼礁建设实施单位积极利用各项目资金系统完整地开展海河口人工鱼礁建设基础研究。
2.广开投资渠道,力求投资多元化
人工鱼礁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宏伟公益事业,有必要把海河口人工鱼礁建设规划纳入天津市国民经济总体规划和基本建设重点工程建设计划。工程建设以国家、市政府投入为主,沿海区、县配套投入和社会集资相结合。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将经费纳入同级人民政府财政预算,并建立专项基金。同时,坚持“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集体和个人投资,广开集资渠道。
3.划定禁渔区,实施渔具限制和限额捕捞
为了更好地保护人工鱼礁区,使之发挥应有的效益,应该根据人工鱼礁的投放目的划定禁渔区,进行选择性管理。对于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增殖海洋渔业资源而在海洋自然保护区或者重要渔业水域投放生态公益型人工鱼礁的礁区,应划定为“全封闭型禁渔区”,可按照国家和省级关于禁渔区的管理规定实施管理,严禁在该区域内从事渔业生产、开发利用等活动。对于投放在重点渔场,以期提高渔获质量及渔业效益的准生态公益型人工鱼礁区,应划定为“限制捕捞型禁渔区”,由市(县)级以上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该型人工鱼礁区的资源状况,合理安排开发利用活动,并优先照顾使用捕捞选择性能较好的渔具(如笼壶、手钓、定置延绳钓、定置刺网和围网)的渔民进入礁区生产,不准许破坏性渔具(如拖网类和耙刺类)进入礁区作业,禁止电、炸、毒等破坏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比较严重的渔法。
4.建立专业的人工鱼礁区管理队伍
人工鱼礁区管理队伍应该由专业的人工鱼礁监测队伍和执法队伍组成。人工鱼礁监测队伍不仅要监测礁区内生物资源与水化学环境的变化情况,同时要监测水体中礁体的状况,对于发生位移等情况的礁体进行及时处理,避免礁体影响礁区以外海域的航行安全。人工鱼礁执法管理也许是最能体现政府重视人工鱼礁管理的行为,是实现人工鱼礁建设规划最直接的管理办法,也是保证人工鱼礁建设事业健康发展的管理措施之一。因此,建议各市(县)组建“人工鱼礁区执法队伍”,对人工鱼礁区进行巡逻。这种做法能够对可能违规者起到较大的阻碍作用,并对可能举报者产生较大的动力。
附录
附录一 浮游植物名录
附录二 浮游动物名录
附录三 大型底栖生物名录
附录四 游泳动物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