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knowledge_base/agriculture/content/中国生态系统定位观测与研究数据集.湖泊湿地海湾生态系统...

550 lines
36 KiB
Plaintext
Raw Permalink Blame History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ight be confused with other characters. If you think that this is intentional,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reveal them.

序言
前言
第一章 引言
1.1 台站简介
三亚国家野外海洋科学观测与研究站海南三亚站始建于1979年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海南三亚站位于海南省三亚市最南端的著名鹿回头旅游风景区——鹿回头半岛濒临珊瑚礁——红树林海区是我国唯一的热带海洋临海生物实验站。
三亚站址地理位置109°28E18°13N海拔高度1.55m站区所属气候带热带年均气温25.5℃年无霜期天数全年无霜年均降水量1279mm年均日照时数2588年均蒸发量1950.7mm;站区主要植被类型:灌木、人工乔木;站区主要土壤类型:珊瑚沙。
三亚站从1986年前后开始进行海洋生态与环境监测1996年起开始系统进行海洋生物资源、生态环境因子的调查和研究1998—1999年完成了热带三亚湾海洋生态与环境的系统监测和研究1999年被列为国家重点野外试验台站试点站2002年加入了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2006年正式成为中国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CNERN站。站内还设有“海南省热带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及与香港科技大学共建的“三亚海洋科学综合联合实验室”。
三亚站占地约14.7hm2现已初步建设成以综合型国家级海洋生态观测、研究和技术平台。站内建筑主要有综合实验楼、鱼贝养殖实验室、专家招待所、职工宿舍以及占地7000m2海水养殖池等设备设施。
三亚站有120km2的三亚湾水域观测场还有热带海湾气象观测场另外设有“珊瑚礁试验样区”和“红树林试验样地”已初步建设成以综合型国家级实验研究野外台站和技术平台为目标主要从事热带海湾生态系统主要环境因子、生物群落及其基本生态过程的长期监测、研究与数据管理深入开展热带海湾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动态特征及保护管理的研究和示范同时进行热带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海洋微藻的培养、生态生理研究、海洋活性物质的提取和分析以及海洋化学生态学等研究的台站。
1.2 研究方向
三亚站主要从事热带海湾生态系统,如真光层海域生态系统、红树林生态系统、珊瑚礁生态系统、海草床、海藻垫等生态系统的主要环境因子、生物群落及其基本生态过程的长期监测、研究与数据管理,深入开展热带海湾生态系统生物的结构、功能和动态特征及保护管理的研究和示范,同时进行热带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研究、海洋微藻的培养、生态生理研究、海洋活性物质的提取和分析以及海洋化学生态学等研究。
通过热带海湾生态系统的主要环境因子、生物群落及其基本生态过程的长期监测与数据管理,深入开展热带海湾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功能和动态特征及管理方法研究和示范,逐步建成具备开展海洋实验生物学、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研究能力的综合型国家级实验研究野外台站,为开展我国热带海洋生物学研究提供实验技术平台,是一艘不需返航的“热带海洋科学调查船”。
1.3 研究成果
三亚站自进入国家野外台站以来我站共发表论文230多篇、其中核心刊物论文219篇SCI收录106篇完成《三亚湾生态环境与生物资源》等专著包括论文集5册共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热带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利用技术”项目在内的各种奖励14项含3项合作共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17项。
三亚站现有科研项目13项其中国际合作项目2项、国家级项目8项。海南站与香港科技大学合作建立了“三亚海洋科学综合实验室”在热带海洋生物学领域进行长期合作研究。同时利用“海南省热带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的条件在海水珍珠开发、海水螺旋藻养殖和海洋生物资源利用方面为推动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
第二章 数据资源目录
2.1 生物数据资源目录
数据集名称
三亚站浮游植物群落种类组成
数据集摘要
记录三亚生态站的浮游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数量和生物量
数据集时间范围
1998—2006年
数据集名称
三亚站浮游动物群落特征
数据集摘要
记录三亚生态站浮游动物群落的种类组成、数量和生物量
数据集时间范围
1998—2006年
数据集名称
三亚站浮游细菌个体数和生物量
数据集摘要
记录三亚生态站的水体浮游细菌的个体数和生物量的季度变化
数据集时间范围
2004—2006年
数据集名称
三亚站叶绿素a含量
数据集摘要
记录三亚生态站2000—2002年叶绿素a含量的月变化和2005—2006年叶绿素a含量的季度变化
数据集时间范围
2000—2006年
2.2 水体理化数据资源目录
数据集名称
三亚站海水水色
数据集摘要
采用比色法记录三亚生态站各个监测点的水色
数据集时间范围
2004—2006
数据集名称
三亚站海水透明度调查
数据集摘要
采用透明圆盘法对三亚生态站各个监测点的海水透明度进行季度调查
数据集时间范围
2004—2006年
数据集名称
三亚站悬浮物
数据集摘要
采用质量法对三亚生态站各个监测点的海水悬浮物进行季度调查,每个监测点取表层和底层样品
数据集时间范围
1998—2006年
数据集名称
三亚站海水pH
数据集摘要
采用pH计法对三亚生态站各个监测点的海水pH值进行季度调查每个监测点取表层和底层样品
数据集时间范围
1998—2006年
数据集名称
三亚站海水总碱度
数据集摘要
采用pH法对三亚生态站各个监测点的海水总碱度进行季度调查每个监测点取表层和底层样品
数据集时间范围
2004—2006年
数据集名称
三亚站海水活性硅酸盐含量
数据集摘要
采用硅钼蓝法对三亚生态站各个监测点的海水活性硅酸盐含量进行调查2000—2003年监测小面站月变化1998—1999以及2004—2006年监测大面站季度变化每个监测点取表层和底层样品
数据集时间范围
1998—2006年
数据集名称
三亚站海水活性磷酸盐含量
数据集摘要
采用磷钼蓝法对三亚生态站各个监测点的海水活性磷酸盐含量进行调查2000—2003年监测小面站月变化1998—1999以及2004—2006年监测季度变化每个监测点取表层和底层样品
数据集时间范围
1998—2006年
数据集名称
三亚站海水亚硝酸盐含量调查
数据集摘要
采用重氮—偶氮法对三亚生态站各个监测点的海水亚硝酸盐含量进行调查2000—2003年监测月变化2004—2006年监测季度变化每个监测点取表层和底层样品
数据集时间范围
2000—2006年
数据集名称
三亚站海水硝酸盐含量调查
数据集摘要
采用铜—镉还原法对三亚生态站各个监测点的海水亚硝酸盐含量进行调查2000—2003年监测月变化2004—2006年监测季度变化每个监测点取表层和底层样品
数据集时间范围
2000—2006年
数据集名称
三亚站海水氨盐含量
数据集摘要
采用靛酚蓝法对三亚生态站各个监测点的海水氨盐含量进行调查2000—2003年监测月变化2004—2006年监测季度变化每个监测点取表层和底层样品
数据集时间范围
2000—2006年
数据集名称
三亚站海水总氮含量
数据集摘要
采用过硫酸钾氧化法对三亚生态站各个监测点的海水总氮含量进行调查2001—2003年监测小面站月变化1998—1999以及2004—2006年监测大面站季度变化每个监测点取表层和底层样品
数据集时间范围
1998—2006年
数据集名称
三亚站海水总磷含量
数据集摘要
采用过硫酸钾氧化法对三亚生态站各个监测点的海水总磷含量进行调查2003年监测小面站月变化1998—1999以及2004—2006年监测大面站季度变化每个监测点取表层和底层样品
数据集时间范围
1998—2006年
数据集名称
三亚站海水化学需氧量
数据集摘要
采用碱性高锰酸钾法对三亚生态站各个监测点的海水化学需氧量进行季度变化调查,每个监测点取表层和底层样品
数据集时间范围
1998—2006年
数据集名称
三亚站海水溶解氧含量
数据集摘要
采用碘量滴定法对三亚生态站各个监测点的海水中溶解氧含量进行调查2000—2003年监测小面站月变化1998—1999以及2004—2006年监测大面站季度变化每个监测点取表层和底层样品
数据集时间范围
1998—2006年
数据集名称
三亚站海水生化需氧量
数据集摘要
采用五日培养法对三亚生态站各个监测点的海水生化需氧量进行季度变化调查,每个监测点取表层和底层样品
数据集时间范围
2004—2006年
数据集名称
三亚站海水温度
数据集摘要
采用温盐深仪CTD法对三亚生态站各个监测点的海水温度进行调查2000—2003年监测小面站月变化1998—1999以及2004—2006年监测季度变化每个监测点取表层和底层样品
数据集时间范围
1998—2006年
数据集名称
三亚站海水盐度
数据集摘要
采用温盐深仪CTD法对三亚生态站各个监测点的海水盐度进行调查2000—2003年监测小面站月变化1998—1999以及2004—2006年监测季度变化每个监测点取表层和底层样品
数据集时间范围
1998—2006年
2.3 气象监测数据资源目录
数据集名称
自动站每日逐时气温
数据集摘要
在三亚站气象观测场,利用自动化气象设备观测每日不同时间气温的变化,得到每日逐时气温变化值
数据集时间范围
2005—2006年
数据集名称
自动站每日逐时相对湿度
数据集摘要
在三亚站气象观测场,利用自动化气象设备观测每日每个小时内相对湿度的变化,得到每日逐时相对湿度
数据集时间范围
2005—2006年
数据集名称
自动站每日逐时大气压
数据集摘要
在三亚站气象观测场,利用自动化气象设备观测每天逐时大气压的变化,得到每日逐时大气压
数据集时间范围
2005—2006年
数据集名称
自动站每日逐时海平面气压
数据集摘要
在三亚站气象观测场,利用自动化气象设备观测每天逐时海平面气压的变化,得到每日逐时海平面气压
数据集时间范围
2005—2006年
数据集名称
自动站每日逐时水气压
数据集摘要
在三亚站气象观测场,利用自动化气象设备观测每日逐时水气压的变化,得到每日逐时水气压
数据集时间范围
2005—2006年
数据集名称
自动站每日逐时降水
数据集摘要
在三亚站气象观测场,利用自动化气象设备观测每天中每个小时内降水量的变化,得到每日逐时降水
数据集时间范围
2005—2006年
数据集名称
自动站每日逐时10min平均风风向
数据集摘要
在三亚站气象观测场利用自动化气象设备观测每日平均风的风向得到每日逐时10mins平均风风向
数据集时间范围
2005—2006年
数据集名称
自动站每日逐时10min极大风速
数据集摘要
在三亚站气象观测场利用自动化气象设备观测极大风速的变化得到每日逐时10mins极大风风速
数据集时间范围
2005—2006年
数据集名称
自动站每日逐时10min极大风风向
数据集摘要
在三亚站气象观测场利用自动化气象设备观测极大风风向的变化得到每日逐时10mins极大风风向
数据集时间范围
2005—2006年
数据集名称
自动站每日逐时2min平均风向
数据集摘要
在三亚站气象观测场利用自动化气象设备观测每日风向的变化得到每日逐时2mins平均风风向
数据集时间范围
2005—2006年
数据集名称
自动站每日逐时2min平均风速
数据集摘要
在三亚站气象观测场利用自动化气象设备观测每日风速的变化得到每日逐时2mins平均风速
数据集时间范围
2005—2006年
数据集名称
自动站每日逐时1h平均风风向
数据集摘要
在三亚站气象观测场,利用自动化气象设备观测风向的变化,得到每日逐时平均风风向
数据集时间范围
2005—2006年
数据集名称
自动站每日逐时1h极大风速
数据集摘要
在三亚站气象观测场利用自动化气象设备观测每日极大风风速的变化得到每日逐时1h极大风速
数据集时间范围
2005—2006年
数据集名称
自动站每日逐时地表温度
数据集摘要
在三亚站气象观测场,利用自动化气象设备观测地表温度的变化,得到每日逐时地表温度
数据集时间范围
2005—2006年
数据集名称
自动站每日逐时5cm地温
数据集摘要
在三亚站气象观测场利用自动化气象设备观测5cm地温的变化得到每日逐时5cm地温
数据集时间范围
2005—2006年
数据集名称
自动站每日逐时10cm地温
数据集摘要
在三亚站气象观测场利用自动化气象设备观测10cm地温的变化得到每日逐时10cm地温
数据集时间范围
2005—2006年
数据集名称
自动站每日逐时15cm地温
数据集摘要
在三亚站气象观测场利用自动化气象设备观测15cm地温的变化得到每日逐时15cm地温
数据集时间范围
2005—2006年
数据集名称
自动站每日逐时20cm地温
数据集摘要
在三亚站气象观测场利用自动化气象设备观测20cm地温的变化得到每日逐时20cm地温
数据集时间范围
2005—2006年
数据集名称
自动站每日逐时40cm地温
数据集摘要
在三亚站气象观测场利用自动化气象设备观测40cm地温的变化得到每日逐时40cm地温
数据集时间范围
2005—2006年
数据集名称
自动站每日逐时60cm地温
数据集摘要
在三亚站气象观测场利用自动化气象设备观测60cm地温的变化得到每日逐时60cm地温
数据集时间范围
2005—2006年
数据集名称
自动站逐日太阳辐射总量及其累计值
数据集摘要
在三亚站气象观测场,利用自动化气象设备观测每日太阳辐射量的变化,得到逐日太阳辐射总量及其累计值
数据集时间范围
2005—2006年
数据集名称
自动站逐日太阳辐射极值及其出现时间
数据集摘要
在三亚站气象观测场,利用自动化气象设备观测逐日太阳辐射量的变化,得到自动站逐日太阳辐射极值及其出现时间
数据集时间范围
2005—2006年
数据集名称
自动站每日逐时1h极大风速
数据集摘要
在三亚站气象观测场利用自动化气象设备观测每日极大风风速的变化得到每日逐时1h极大风速
数据集时间范围
2005—2006年
第三章 观测场和采样地
3.1 概述
三亚站于1998年开始对三亚湾观测场进行连续采样监测1998—1999年三亚站常规监测主要是对三亚湾大面站进行季度监测其站号为B1、B2、B3……B122000—2003年常规监测主要是对三亚湾小面站点进行月度监测其站点号为H1、H2、H3……H112004—2006年根据在湾内的代表区域对调查站点重新进行取点其站点为W1、W2、W3……W12按照CERN的要求对所有站点进行季度监测。海湾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牺动物、细菌总数、叶绿素、海湾水物理要素、海湾水化学要素、水下光照等项目在所有测站均监测。水深10m以内站点采样层次设为表层和底层10m以上站点采样层次设为表层、中层和底层。
三亚站设气象观测场1个2005年开始正式进行热带海湾气象的自动和手动记录观测。
3.2 观测场介绍
3.2.1 三亚站气象观测场
三亚站气象观测场SYBQX01位于三亚站内109.475°E18.217°N海拔1.55m周围植被以人工珊瑚沙为主。观测场示意图如图3-1所示2005年开始正式进行热带海湾气象的自动和手动记录观测。
图3-1 三亚站气象观测场
自动气象监测项目包括:地温、气温、相对湿度、大气压、水气压、海平面气压、风向、风速、降水、日照时数、总辐射、反射辐射、净辐射、光合有效辐射、紫外辐射。观测频度为小时。
人工手动记录监测项目包括:降雨蒸发能见度。
3.2.2 三亚站三亚湾水域综合观测场
3.2.2.1 2004—2006年三亚站三亚湾水域观测站SYBW01SYBW12
2004年设立在三亚湾120km2海域设12个观测点长期使用。每个季度进行一次采样观测。
观测采样方法考查船GPS采泥器采水器透明度盘水质监测仪拖网光谱仪。
观测指标:水文物理,水化学,沉积物,微生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游泳生物,叶绿素和初级生产力。
观测目的:积累连续的时间序列基础资料,为预测演变趋势,为生态环境问题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海洋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研究、三亚湾水域及其热带珊瑚礁生态系统持续发展研究、海洋微型生物生态学研究。为海洋生态系统的能流分配、食物网结构、生产力的精确评估做出贡献,为国家宏观决策做贡献。
1三亚站W1号观测站SYBW01
站点经纬度109°29E18°14N。
观测站选址依据或代表性:该站点为三亚河入海口,并靠近鹿回头珊瑚礁保护区,为研究三亚河对海域的排放和人类活动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三亚站W2号观测站SYBW02
站点经纬度109°29E18°15N。
观测站选址依据或代表性W2号站为新建港口的附近对研究大的港口对海洋水域和生态系统的影响有重要作用。
3三亚站W3号观测站SYBW03
站点经纬度109°27E18°13N。
观测站选址依据或代表性W3号站位于半开放型三亚湾的内侧对研究外海与三亚湾的海水及物质流和能流等交换有重要意义。
4三亚站W4号观测站SYBW04
站点经纬度109°2530.0″E18°12N。
观测站选址依据或代表性W4号站是三亚湾靠近外海的外侧能了解外海海域的基本海洋生态环境特征是我们常规调查的最南端站点。
5三亚站W5号观测站SYBW05
站点经纬度109°27E18°16N。
观测站选址依据或代表性W5号站是靠近三亚湾滨海大道的近岸站点接近旅游渡假区和生活区此点可了解旅游开发对海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6三亚站W6号观测站SYBW06
站点经纬度109°2530.0″E18°1430.0″N。
观测站选址依据或代表性W6号站为三亚湾的中心区域也是三亚湾水域的重要通道设立此站有利于综合评价三亚湾生态环境状况。
7三亚站W7号观测站SYBW07
站点经纬度109°24E18°13N。
观测站选址依据或代表性:该站点靠近东瑁洲,位于东瑁洲与西瑁洲之间,位于东瑁岛珊瑚礁附近,可了解其生态环境状况。
8三亚站W8号观测站SYBW08
站点经纬度109°24E18°15N。
观测站选址依据或代表性W8号站也为三亚湾的中心区域是三亚湾水域的重要通道设立此站有利于综合评价三亚湾生态环境状况。
9三亚站W9号观测站SYBW09
站点经纬度109°22E18°13N。
观测站选址依据或代表性W9号站位于西瑁洲的南侧的珊瑚礁保护区同时更接近外海深水水域是监测珊瑚礁生态系统环境的代表性站点。
10三亚站W10号观测站SYBW10
站点经纬度109°22E18°16N。
观测站选址依据或代表性W10号站点位于三亚湾的西侧在登西岛的水上交通口同时靠近天涯海角旅游区的附近可了解其人为活动的影响和海洋水文和环境特征。
11三亚站W11号观测站SYBW11
站点经纬度109°20E18°15N。
观测站选址依据或代表性W11号站是三亚湾最西侧的站点是具有典型的热带海洋特征。
12三亚站W12号观测站SYBW12
站点经纬度109°24E18°1640″N。
观测站选址依据或代表性12号站是三亚湾最北侧的站点是具有典型的近岸热带海洋特征。
3.2.2.2 2000—2003年三亚站三亚湾水域观测站SYBH01—SYBH12
2000年设立在三亚湾小面积海域设12个观测点使用期限为4年。
观测采样方法考查船GPS采泥器采水器透明度盘水质监测仪拖网光谱仪。
观测指标:水文物理,水化学,沉积物,微生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游泳生物,叶绿素和初级生产力。
观测目的:积累连续的时间序列基础资料,为预测演变趋势,为生态环境问题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海洋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研究、三亚湾水域及其热带珊瑚礁生态系统持续发展研究、海洋微型生物生态学研究,为海洋生态系统的能流分配、食物网结构、生产力的精确评估做出贡献,为国家宏观决策做贡献。
1三亚站H1号观测站SYBH01
站点经纬度109°2820.2″E18°1438.5″N。
观测站选址依据或代表性:该点为三亚河入海口,并靠近鹿回头珊瑚礁保护区,为研究三亚河对海域的排放和人类活动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三亚站H2号观测站SYBH02
站点经纬度109°2853.8″E18°1356.9″N。
观测站选址依据或代表性H2号站为新建港口的附近对研究大的港口对海洋水域和生态系统的影响有重要作用。
3三亚站H3号观测站SYBH03
站点经纬度109°2831.8″E18°1257.0″N。
观测站选址依据或代表性H3号站位于半开放型三亚湾的内侧靠近三亚站园区的观测点观测频度最大。
4三亚站H4号观测站SYBH04
站点经纬度109°2845.06″E18°1314.4″N。
观测站选址依据或代表性H4号站是三亚站园区潮间带的一个站点作为潮间带水质检测的补充。
5三亚站H5号观测站SYBH05
站点经纬度109°2820.3″E18°1252.0″N。
观测站选址依据或代表性H5号站是靠近三亚湾鹿回头珊瑚礁保护区的一个站点对了解珊瑚礁的水质环境变化和环境特征有重要意义。
6三亚站H6号观测站SYBH06
站点经纬度109°2755.5″E18°1235.7″N。
观测站选址依据或代表性H6站为靠近三亚湾鹿回头珊瑚礁保护中心区域也是三亚湾水域的重要通道设立此站有利于综合评价三亚湾生态环境状况。
7三亚站H7号观测站SYBH07
站点经纬度109°2713.7″E18°1258.0″N。
观测站选址依据或代表性:该站点靠近东瑁岛,位于东瑁洲与西瑁洲之间,位于东瑁岛珊瑚礁附近,可了解其生态环境状况。
8三亚站H8号观测站SYBH08
站点经纬度109°2734.2″E18°1314.3″N。
观测站选址依据或代表性:该站点靠近东瑁岛,位于东瑁洲与西瑁洲之间,位于东瑁岛珊瑚礁附近,可了解其生态环境状况。
9三亚站H9号观测站SYBH09
站点经纬度109°2759.9″E18°1330.5″N。
观测站选址依据或代表性H9号站位于三亚湾的内侧靠近三亚市区可了解人类活动和外来海洋环境动力过程对三亚湾海水环境的影响。
10三亚站H10号观测站SYBH10
站点经纬度109°2732.4″E18°1403.1″N。
观测站选址依据或代表性H10号站点位于三亚湾的西侧靠近天涯海角旅游区可了解其人为活动的影响和海洋水文和环境特征。
11三亚站H11号观测站SYBH11
站点经纬度109°2705.7″E18°1341.9″N。
观测站选址依据或代表性H11号站是三亚湾东瑁洲和西瑁洲之间的三亚湾进出水通道处对了解海水交换和三亚湾的总体环境状况有重要作用。
12三亚站H12号观测站SYBH12
站点经纬度109°2511.6″E18°1339.6″N。
观测站选址依据或代表性H12号站是三亚湾西瑁洲东侧的站点对了解西瑁洲珊瑚礁保护区的水质环境和生物资源状况有重要作用。
3.2.2.3 1998—1999年三亚站三亚湾水域观测站SYBB01—SYBB12
1998年设立在三亚湾海域设12个观测点使用期限为2年。
观测采样方法考查船GPS采泥器采水器透明度盘水质监测仪拖网光谱仪。
观测指标:水文物理,水化学,沉积物,微生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游泳生物,叶绿素和初级生产力。
观测目的:积累连续的时间序列基础资料,为预测演变趋势,为生态环境问题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海洋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研究、三亚湾水域及其热带珊瑚礁生态系统持续发展研究、海洋微型生物生态学研究,为海洋生态系统的能流分配、食物网结构、生产力的精确评估做出贡献,为国家宏观决策做贡献。
1三亚站B1号观测站SYBB01
站点经纬度109°2841.88″E18°1439.012″N。
观测站选址依据或代表性:该点为三亚河入海口,为研究三亚河对海域的排放和人类活动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三亚站B2号观测站SYBB02
站点经纬度109°285.88″E18°1336.012″N。
观测站选址依据或代表性B2号站为新建港口的附近靠近鹿回头珊瑚礁保护区对研究大的港口对海洋水域和生态系统的影响有很好的对比和参考意义。
3三亚站B3号观测站SYBB03
站点经纬度109°2729.88″E18°1236″N。
观测站选址依据或代表性B3号站位于三亚湾鹿回头珊瑚礁中心保护区的内侧对研究外海与三亚湾的海水及物质流和能流等交换和珊瑚礁的环境有重要意义。
4三亚站B4号观测站SYBB04
站点经纬度E 109°2642″N 18°1130.012″。
观测站选址依据或代表性B4号站是三亚湾靠近外海的外侧能了解外海海域的基本海洋生态环境特征是我们常规调查的南端站点之一。
5三亚站B5号观测站SYBB05
站点经纬度109°2635.88″E18°16012″N。
观测站选址依据或代表性B5号站是靠近三亚湾滨海大道的近岸站点接近旅游渡假区和生活区此点可了解人类活动对海湾海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6三亚站B6号观测站SYBB06
站点经纬度109°2523.88″E18°15N。
观测站选址依据或代表性B6号站为三亚湾的中心区域也是三亚湾水域的重要通道设立此站有利于综合评价三亚湾生态环境状况。
7三亚站B7号观测站SYBB07
站点经纬度109°2418″E18°1359.988″N。
观测站选址依据或代表性:该站点靠近东瑁洲,位于东瑁洲与西瑁洲之间,可了解湾内其生态环境状况。
8三亚站B8号观测站SYBB08
站点经纬度109°2223.88″E18°130.012″N。
观测站选址依据或代表性B8号站为西瑁洲南侧的湾外侧的重要站点也是西瑁岛珊瑚礁保护区的区域设立此站有利于综合评价三亚湾典型生态系统环境状况。
9三亚站B9号观测站SYBB09
站点经纬度109°24E18°1623.988″N。
观测站选址依据或代表性B9号站位于三亚湾西侧的内湾站点可了解旅游等人类活动对海湾环境和生物资源的影响。
10三亚站B10号观测站SYBB10
站点经纬度109°220.12″E18°1529.988″N。
观测站选址依据或代表性B10号站点位于三亚湾的西侧外围可了解其人为活动的影响和南海外海海洋水文和环境及对湾内的影响。
11三亚站B11号观测站SYBB11
站点经纬度109°1959.88″E18°1435.988″N。
观测站选址依据或代表性B11号站是三亚湾最西侧的站点是具有典型的热带海洋特征。
12三亚站B12号观测站SYBB12
站点经纬度E 109°18N 18°1424″。
观测站选址依据或代表性B12号站是三亚河的入海口也是人类活动密集的地方渡口可了解三亚河对海湾营养盐和污染物输入的时空变化特征。
第四章 三亚站长期监测数据
4.1 生物监测数据
4.1.1 生物名录
表4-1 浮游植物名录
表4-1 浮游植物名录(续)-1
表4-1 浮游植物名录(续)-2
表4-1 浮游植物名录(续)-3
表4-1 浮游植物名录(续)-4
表4-1 浮游植物名录(续)-5
表4-1 浮游植物名录(续)-6
表4-1 浮游植物名录(续)-7
表4-2 浮游动物名录
表4-2 浮游动物名录(续)-1
表4-2 浮游动物名录(续)-2
表4-2 浮游动物名录(续)-3
表4-2 浮游动物名录(续)-4
表4-2 浮游动物名录(续)-5
表4-3 底栖动物名录
表4-3 底栖动物名录(续)-1
表4-3 底栖动物名录(续)-2
4.1.2 群落种类组成和特征
表4-4至4-17中浮游植物单位为丰度cells/L生物量g/m3浮游动物单位为丰度ind./m3生物量g/m3底栖动物单位为丰度ind./m2生物量g/m2
表4-4 2006年1月观测站群落种类组成
表4-4 2006年1月观测站群落种类组成-1
表4-5 2006年4月观测站群落种类组成
表4-5 2006年4月观测站群落种类组成-1
表4-6 2006年8月观测站群落种类组成
表4-7 2006年10月观测站群落种类组成
表4-7 2006年10月观测站群落种类组成-1
表4-8 2005年1月观测站群落种类组成
表4-8 2005年1月观测站群落种类组成-1
表4-9 2005年4月三亚湾观测站浮游生物群落种类组成
表4-9 2005年4月三亚湾观测站浮游生物群落种类组成-1
表4-10 2005年7月三亚湾观测站浮游生物群落种类组成
表4-10 2005年7月三亚湾观测站浮游生物群落种类组成-1
表4-11 2005年11月三亚湾观测站浮游生物群落种类组成
表4-12 2004年1月三亚湾观测站浮游生物群落种类组成
表4-12 2004年1月三亚湾观测站浮游生物群落种类组成-1
表4-13 2004年4月观测站浮游生物群落种类组成
表4-14 2004年8月三亚湾观测站浮游生物群落种类组成
表4-14 2004年8月三亚湾观测站浮游生物群落种类组成-1
表4-15 2004年10月三亚湾观测站浮游生物群落种类组成
表4-16 2001年4月三亚湾观测站浮游生物群落种类组成
表4-17 2000年三亚湾观测站浮游生物群落种类组成
表4-17 2000年三亚湾观测站浮游生物群落种类组成-1
表4-18 2004—2006年三亚湾观测站细菌个体数及生物量季度变化
表4-19 2004—2006年三亚湾观测站细菌个体数及生物量季度变化
表4-20 2004—2006年三亚湾观测站细菌个体数及生物量季度变化
表4-21 2000—2002年三亚湾观测站水体叶绿素a含量月变化
表4-22 2005—2006年三亚湾观测站水体叶绿素a含量季度变化
4.1.3 生物分析方法
表4-23 三亚站主要生物分析方法
4.2 水质监测数据
4.2.1 水体物理监测数据
表4-24 三亚湾观测站水体物理要素(年际变化)
表4-25 三亚湾观测站水体物理要素(年际变化)
表4-26 2000年三亚湾观测站水体物理要素月变化
表4-27 2000年三亚观测站水体物理要素月变化
表4-28 2001年三亚湾观测站水体物理要素月变化
表4-29 2001年三亚湾观测站水体物理要素月变化
表4-30 2002年三亚湾观测站水体物理要素月变化
表4-31 2002年三亚湾观测站水体物理要素月变化
表4-32 2003年三亚湾观测站水体物理要素月变化
表4-33 2003年三亚湾观测站水体物理要素月变化
表4-34 2004年三亚湾观测站水体物理要素季度变化
表4-35 2004年三亚湾观测站水体物理要素季度变化
表4-36 2005年三亚湾观测站水体物理要素季度变化
表4-37 2005年三亚湾观测站水体物理要素季度变化
表4-38 2006年三亚湾观测站水体物理要素季度变化
表4-39 2006年三亚湾观测站水体物理要素季度变化
4.2.2 水体化学要素监测数据
表4-40 三亚湾观测站水体化学要素(年际变化)
表4-41 三亚湾观测站水体化学要素(年际变化)
表4-41 三亚湾观测站水体化学要素(年际变化)(续)-1
表4-42 2000年三亚湾观测站水体化学要素月变化
表4-43 三亚2000年观测站水体化学要素月变化
表4-44 三亚2001年观测站水体化学要素月变化
表4-45 三亚2001年观测站水体化学要素月变化
表4-46 三亚2002年观测站水体化学要素月变化
表4-47 三亚2002年观测站水体化学要素月变化
表4-48 三亚2003年观测站水体化学要素月变化
表4-48 三亚2003年观测站水体化学要素月变化-1
表4-49 三亚2003年观测站水体化学要素月变化
表4-50 三亚2004年观测站水体化学要素季度变化
表4-51 三亚2004年观测站水体化学要素季度变化
表4-51 三亚2004年观测站水体化学要素季度变化-1
表4-52 三亚2005年观测站水体化学要素季度变化
表4-53 三亚2005年观测站水体化学要素季度变化
表4-54 2006年三亚湾观测站水体化学要素季度变化
表5-55 2006年三亚湾观测站水体化学要素季度变化
4.2.3 水质分析方法
表4-56 三亚湾观测站水体水质分析方法
表4-56 三亚湾观测站水体水质分析方法(续)-1
4.3 气象监测数据
4.3.1 温度
表4-57 三亚湾气象观测场自动观测气象要素——温度
4.3.2 湿度
表4-58 三亚湾气象观测场自动观测气象要素——湿度
4.3.3 气压
表4-59 三亚湾气象观测场自动观测气象要素——大气压
表4-60 三亚湾气象观测场自动观测气象要素——海平面气压
表4-61 三亚湾气象观测场自动观测气象要素——水气压
表4-61 三亚湾气象观测场自动观测气象要素——水气压(续)-1
4.3.4 降水
表4-62 三亚湾气象观测场自动观测气象要素——降水
4.3.5 风速
表4-63 三亚湾气象观测场自动观测气象要素——10min平均风速
表4-64 三亚湾气象观测场自动观测气象要素——2min平均风速
表4-64 三亚湾气象观测场自动观测气象要素——2min平均风速-1
表4-65 三亚湾气象观测场自动观测气象要素——1h极大风速
4.3.6 地表温度
表4-66 三亚湾气象观测场自动观测气象要素——地表温度
表4-67 三亚湾气象观测场自动观测气象要素——5cm土壤温度
表4-68 三亚湾气象观测场自动观测气象要素——10cm土壤温度
表4-69 三亚湾气象观测场自动观测气象要素——15cm土壤温度
表4-69 三亚湾气象观测场自动观测气象要素——15cm土壤温度-1
表4-70 三亚湾气象观测场自动观测气象要素——20cm土壤温度
表4-71 三亚湾气象观测场自动观测气象要素——40cm土壤温度
表4-72 三亚湾气象观测场自动观测气象要素——60cm土壤温度
4.3.7 辐射
4.3.7.1 总辐射
表4-73 三亚湾气象观测场太阳辐射自动观测记录表——总辐射
4.3.7.2 反射辐射
表4-74 三亚湾气象观测场太阳辐射自动观测记录表——反射辐射
4.3.7.3 紫外辐射
表4-75 三亚湾气象观测场太阳辐射自动观测记录表——紫外辐射
4.3.7.4 净辐射
表4-76 三亚湾气象观测场太阳辐射自动观测记录表——净辐射
4.3.7.5 光合有效辐射
表4-77 三亚湾气象观测场太阳辐射自动观测记录表——光合有效辐射
4.3.7.6 日照时数
表4-78 三亚湾气象观测场太阳辐射自动观测记录表——日照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