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区域概况与玉米生长发育图解 一、区域概况 西北灌溉玉米区包括新疆全部和甘肃的河西走廊以及内蒙古的西部,属大陆性干燥气候,降水稀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为灌溉农业。其中,在新疆绿洲冲积扇边缘和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主要种植一年一熟春玉米,南疆部分地区实行小麦、玉米带田套种或复种,内蒙古西部很少种植玉米。本区也是我国玉米的主要制种基地。据2006—2008年统计,全区年均玉米播种面积925.5万亩,占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2.2%,总产量占全国的2.9%,平均单产521.6千克/亩,单产水平位居各产区之首。近年,随着畜牧业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该区玉米种植面积有扩大的趋势。 由于幅员辽阔,生态条件变化明显,新疆玉米种植区按≥10℃积温和无霜期划分为春播早中熟、春播中晚熟、春播和夏播三大玉米种植区。进一步根据成熟期有无冷害(≥15℃的终日)、7月(夏播为8月)平均气温(20~25℃为标准)、7月(夏播为8月)≥35℃最高气温的日数将每个区划分为适宜、较适宜、不适宜三个亚区(表1-1)。 表1-1 西北灌溉玉米区种植区划 二、生育期与生育时期 从播种到新的子粒成熟为玉米的一生。一般将玉米从播种到成熟所经历的天数称为全生育期,从出苗至成熟所经历的天数称为生育期,生育期长短与品种特性和环境条件等因素有关。 某一品种整个生育期间所需要的活动积温(生育期内逐日≥10℃平均气温的总和)基本稳定,生长在温度较高条件下生育期会适当缩短,而在较低温度条件下生育期会适当延长。 西北灌溉玉米区年无霜期平均155天,一般为130~180天,个别地区在200天左右;≥10℃活动积温平均为3304℃,90%置信区间为3024~3584℃。由于幅员辽阔,生态条件变化明显,各地玉米的生育期差别也比较大。春种品种以中熟和中晚熟为主,播种至成熟生育期一般在115~140天(图1-1,图1-2,表1-2)。采用地膜覆盖可增加有效积温,缩短生育期。 图1-1 西北灌溉玉米区≥10℃积温分布 图1-2 西北灌溉玉米区无霜期分布 表1-2 西北灌溉区玉米品种熟期类型 玉米一生中,外部形态特征和内部生理及代谢均会发生阶段性变化,这些阶段称为生育时期。当50%以上植株表现出某一生育时期特征时,标志全田进入该生育时期(表1-3)。 表1-3 玉米生育时期 表1-3 玉米生育时期(续)-1 三、玉米器官识别 玉米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其植株由根、茎、叶和雌穗、雄花序五个部分组成(图1-3至图1-5)。 玉米的根属须根系,分胚根和节根两种。胚根又称初生根或种子根,在种子萌发时,首先伸出主胚根,2~3天后从中胚轴基部盾片(内子叶)节上长出3~7条次生胚根。胚根是玉米幼苗期养分和水分的主要吸收及支撑器官。幼苗2~3叶时,从着生第一片完全叶节间基部长出第一层节根,一般有4条,靠近胚芽鞘节,又称胚芽鞘根。随着茎的分化与生长,节根层数增加,根量增多,一般有6~9层。大约在抽雄期以前,主茎基部接近地面的1~3节上开始长出支持根(气生根)。大约在6叶展开期节根开始处于根系主导地位。种子播深5厘米左右,有利于节根形成(图1-3)。 茎是植株的骨架,多数品种只有一个主茎。玉米的茎由许多节和节间构成。节数与品种生育期长短密切相关,我国大多数地区种植的中早熟、中熟和中晚熟品种,大约有17~25个节。茎基部的4~6个节比较密集,节间不伸长,位于地面以下,在这些节上着生次生根,有的长出分蘖。地上部茎节节间不同程度的伸长。节间生长的速度与栽培条件密切相关,温度高、养分和水分充足,则茎生长迅速。 叶由叶片、叶鞘和叶舌构成,每个茎节着生1片叶,叶鞘紧包着茎秆,叶片伸出,互生而相对排列成2列叶序。玉米叶片的生长与植株各个器官的生长发育有同伸关系。叶龄可作为玉米营养生长发育阶段的标志。玉米植株每展开1片叶,称为1个叶龄。上一叶的叶环从前一展开叶的叶鞘中露出,两叶的叶环平齐时为上一叶的展开期。 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雄花序着生在植株顶端,雌花序着生在植株中部叶腋内的节上,一般雄花序比雌花序早3~4天开花。雄花序又称雄穗或天花,由主轴和若干个分枝组成。雌花序又称雌穗,受精结实后成为果穗。雌花序的花丝露出苞叶,就是开花,也称吐丝。玉米雌穗由腋芽发育而成,穗位节以下每个茎节上的叶鞘内都有一个腋芽,一般最上部1~2个腋芽发育成果穗,其他的处于不同的分化阶段,最下部长出的腋芽成为分枝或分蘖。 图1-3 玉米的幼苗 图1-4 玉米植株 图1-5 玉米其他器官 附录3 玉米自然灾害评估 (一)涝灾评估(引自CornFieldGuide) ①水分饱和土壤中,植株需要的氧气大约在48小时内耗尽。 ②随涝灾时间延长,植株受害程度和死苗率增加;植株全部淹没比部分淹没受害重;6叶展前受灾较其后受害重。 ③涝渍发生后,土壤温度影响灾害程度,土温越高,受害越重。一般15℃或更低的土温条件下,植株可存活4天,温度升高,存活时间缩短。 ④洪涝退后,植株上的淤泥影响光合作用;涝渍损伤根系,使得植株抗逆能力降低。涝后形成的土壤硬壳影响出苗。 ⑤由于反硝化和淋失,大量土壤氮素流失。 ⑥涝灾后,易造成种子腐烂、幼苗枯死以及发生疯顶病。 是否毁种取决于死苗数和灾害发生时期,见表2-4。 (二)雹灾评估 雹灾对产量的影响可从植株和叶面积损伤两个方面估算,其中不同时期雹灾发生后叶面积损失比例对产量的影响如下表。6叶展期之前只要生长点未被打断,雹灾对产量的影响较小(附表3-1)。 附表3-1 雹灾后产量损失估算(%) (三)风灾倒伏评估 玉米倒伏方式包括茎倒、根倒及茎折。茎倒是玉米茎秆呈不同程度的倾斜或弯曲。常由于下部节间延伸过长、机械组织发育不良,或茎秆细弱、节根少,遇到大风或其他机械作用,茎的中、下部承受不住穗部或植株上部的重量而倒伏。根倒是玉米一侧根系拔起向另一侧倒伏,表现为茎不弯曲而整株倾倒,有时完全倒在地面,是玉米生长发育后期最常见的倒伏情况。常由于根系弱小、分布浅或根受伤,当灌水或降水过多时,土壤软烂,固着根的能力降低,如遇大风即整株倒下,部分植株恢复直立生长后呈鹅脖状。茎折是指玉米茎秆折断,主要是抽雄前生长较快,茎秆组织嫩弱或病虫为害,遇风引起的。一般前期氮肥用量大,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的地块容易发生茎折,有些品种易发生茎折。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是茎折,其次是根倒,茎倒对产量的影响最轻。据Corn Field Guide,玉米10~12叶展时发生根倒,一般减产不超过5%;13~15叶展时根倒减产5%~15%;17叶展后发生根倒减产超过30%(附图3-1)。 附图3-1 不同类型的玉米倒伏 玉米生育后期倒伏植株多表现为基部茎秆组织腐烂、中空,与生长季节遭受叶部病害、雹灾、干旱、涝灾、持续阴雨寡照、缺钾及虫害等逆境胁迫有关,将导致机收玉米严重损失。因此,吐丝后40~60天应注意观测基部节间的腐烂程度,确定机收的适宜时间。 附录4 复合肥用量估算方法与常用肥料品种及特性 一、复合肥用量估算方法 以玉米目标产量600千克/亩为例: 按亩产600千克需施纯氮15千克、五氧化二磷3千克、氧化钾5千克计算,若选用复合肥品种为含氮10%、五氧化二磷10%、氧化钾10%的三元素复合肥,以亩施纯量最少的五氧化二磷计算,计算步骤为: ①亩施五氧化二磷3千克需要三元素复合肥量为3÷10%=30(千克)。 ②30千克复合肥含纯氮量为30×10%=3(千克)。 ③30千克复合肥含氧化钾量为30×10%=3(千克)。 由上计算可知,施用30千克三元素复合肥只能满足五氧化二磷3千克需求,纯氮、氧化钾不能满足,需补充:纯氮:15-3=12(千克);氧化钾:5-3=2(千克)。 再选用氮肥、钾肥品种,根据需补充纯氮、氧化钾量计算相应实物量。 若补充氮肥选用尿素,则需补施尿素12÷46%=26.1(千克)。 若补充氧化钾选用氯化钾,则需补施氯化钾2÷60%=3.3(千克)。 二、常用肥料品种及特性 附表4-1常用肥料品种及特性 附表4-1常用肥料品种及特性(续)-1 常规肥料混配一览表 附录6 农药配比方法及浓度速查表 附录7 玉米种子质量标准及简单鉴别方法 一、玉米种子质量标准 种子质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种子的品种属性,二是种子的播种品质。品种属性指品种纯度、丰产性、抗逆性、早熟性、产品的优质性及良好的加工工艺品质等。播种品质是指种子的充实饱满度、净度、发芽率、水分、活力及健康度等。高质量的种子应当兼有优良的品种属性和良好的播种品质,缺一不可。 国家对玉米种子质量实施强制性标准(GB4404.1—200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粮食作物种子第一部分:禾谷类》,2008年9月1日实施),质量指标包括:纯度、发芽率、水分和净度四项。玉米杂交种纯度指标是≥96%、净度≥99%、发芽率≥85%、水分≤13%。质量指标是指生产商必须承诺和标注的。 二、玉米种子质量的简单鉴别 1.看种子的包装是否标准 正规的合格种子,其包装袋上应注明作物名称、种子类别和种子净重量。包装袋内外应附有种子标签,标签上注明作物名称、种子类别、品种名称和品种审定编号、产地和生产时间、产地检疫证明或证书编号、种子净重量、种子质量(发芽率、纯度、净度和水分)、生产商名称和生产许可证编号、联系地址和电话及注意事项等内容。 2.观看种子外形 如果杂交种中混入了异品种种子,则可以根据子粒类型的不同而鉴别。 3.目测种子的成色 玉米种子的颜色通常有红、黄、白、紫等,纯度越高的种子颜色越均一。购买时看种子有无光泽可判断种子的新陈,色泽鲜亮是新收获的种子,色泽较暗的可能是隔年陈种。 4.看种子包衣与外包装情况 看种子是否经过包衣加工,并且是定量小袋包装,外包装是否完整、规范、统一、清晰。 三、种子购买时的其他注意事项 1.看经营单位的可信度 农户购买种子不能贪图便宜,切不可在流动摊贩处购买,要到正规的公司或者委托代销点购买。 2.技术咨询 在购买新品种种子时,首先要问清该品种是否经过审定,未经审定的品种不能购买、使用;其次问清品种特征特性、栽培技术,并索要品种介绍等资料,认真咨询所购买的种子是否适宜当地种植。特别应该注意的是:外地引进的种子,即使是经过国家审定的品种也要经过本地区试验示范后确认适宜种植,才能购买、使用。 3.索要发票 无论在何处购买种子,都要向销售方索要购种票据,票据要详细注明所购种子的品名、数量、生产地等,并妥善保存。 4.保留样本和包装袋 播种时不要将种子全部用完,要有意保留一点作样本,以便对种子质量跟踪。 四、玉米种子活力鉴别法 1.外观目测法 用肉眼观察玉米种胚形状和色泽。凡颜色鲜亮有光泽的种子为当年产新种子,生活力强,可作生产用种。 2.红墨水染色法 以1份市售红墨水加19份自来水配成染色剂;随机抽取100粒种子,用水浸泡两小时,让其吸胀;用镊子把吸胀的种胚、乳胚一一剥出;将处理后种子均匀置于培养器皿内,注入染色剂,以淹没种子为度,染色15~20分钟后,倾出染色剂,用自来水反复冲洗种子。死种胚、胚乳呈现深红色,活种胚不被染色或略带浅红色,据此判断活种子数及所占比例。 3.浸种催芽法 将100粒用水浸约两小时吸胀,放于湿润草纸上,盖以湿润草纸,置于氧气充足、室温10~20℃环境中,让种子充分发芽。第4天记载发芽势,第7天计算发芽率。 发芽势=(3天内发芽的种子粒数/供发芽种子粒数)×100% 发芽率=(全部发芽的种子粒数/供试种子粒数)×100% 附录8 如何鉴别真假化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2011) (一)包装鉴别法 1.标志鉴别 国家有关部门规定,化肥包装袋上必须注明产品名称、养分含量、等级、商标、净重、标准代号、厂名、厂址、生产许可证代号等。如果没有上述标志或标志不完整,则可能是假冒或劣质化肥。 2.检查包装袋封口 对包装封口有明显拆痕的化肥要特别注意,这是有可能掺假的现象。 (二)形状、颜色鉴别法 ①尿素为白色或淡黄色,呈颗粒状、针状或棱柱状结晶体,无粉末或少有粉末。 ②硫酸铵除副产品外为白色晶体。 ③氯化铵为白色或淡黄色结晶。 ④碳酸氢铵呈白色颗粒状结晶,也有厂家生产大颗粒扁球形状碳酸氢铵。 ⑤过磷酸钙为灰白色或浅灰色粉末。 ⑥重过磷酸钙为深灰色、灰白色颗粒或粉末。 ⑦硫酸钾为白色晶体或粉末。 ⑧氯化钾为白色或淡红色颗粒。 (三)气味鉴别法 有明显刺鼻氨味的颗粒是碳酸氢铵;有酸味的细粉是重过磷酸钙;如果过磷酸钙有很刺鼻的酸味,则说明生产过程中很可能使用了废硫酸。这种化肥有很大的毒性,极易损伤或烧伤作物。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化肥虽是真的,但含量很低,属于劣质化肥,肥效不大,购买时应请专业人员鉴定。 第二部分 播种 一、播前准备 (一)品种选择 1.选择通过审定的品种 选择覆盖所在区域的国家或省审定的品种,注意品种的适应性、产量、品质、抗性(抗病、抗虫、抗逆)等综合性状的选择(表2-1)。 2.选择生育期合适的品种 选择生育期合适的品种(玉米收获时乳线消失、黑层出现),尽量避免光热资源浪费和成熟度不足等情况的发生。覆膜比露地栽培增加活动积温200~300℃,可选用比当地露地直播生育期长7~10天的品种。机械直接收粒地块应选熟期偏早品种。 3.选择优质种子 注意查看种子的四项指标(纯度、芽率、净度、水分)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国家大田用种的种子标准是:纯度≥96%、芽率≥85%、净度≥99%、水分≤13%。注意优先选择发芽势高的种子,单粒点播时要求发芽率更高。 4.注意品种搭配 一般一个产区优化组合3~4个品种,包括主栽品种、搭配品种和苗头品种或不同熟期品种,提高抵御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的能力,实现高产稳产。青贮玉米、糯玉米、甜玉米为延长采收期,可以选用不同熟期品种搭配种植(如中晚熟为主搭配晚熟和中熟)。 5.因地选种 选择株型紧凑、穗位适中、抗逆性强、耐密性好、穗部性状好、增产潜力大的品种。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和病虫害流行情况,尽量避开可能存在缺陷的品种;优选在当地已种植并表现优良的品种。 按以上品种选择原则,到正规营业网点购买种子,索取发票,并与包装袋一起保留好,若出现问题可以索赔。 表2-1 西北灌溉玉米区代表性品种 (二)种子处理 购买经过精选、分级和包衣的种子,如购买了未包衣种子,应进行如下处理。 1.选种 精选色泽光亮、子粒饱满、大小一致、具有本品种固有特征的子粒,除去病斑粒、虫蛀粒、破损粒、杂质和过大、过小的。 2.晒种 播种前一周选晴天将种子摊在干燥向阳的地上或席上晒2~3天,提高发芽率、杀死部分病原菌,减轻丝黑穗病的为害。 3.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 根据田间病虫害常年发生情况,明确防治对象,有针对性地选择包衣种子。在西北灌溉玉米区,种衣剂一般应含有能防治瘤黑粉病、丝黑穗病的杀菌剂和防治地老虎等苗期害虫的杀虫剂。如购买未包衣的种子,可用种衣剂、微肥拌种,但要选择正规厂商生产的种衣剂,一般在播前10~15天,用种衣剂和种子按说明书上的用量机械包衣,晾干、装袋。但不提倡直接购买杀虫杀菌剂简单包衣,以免造成药害,降低种子的活性和适应性(表2-2)。 表2-2 玉米常用种衣剂及防治对象 (三)播期确定 西北灌溉玉米区以春玉米一年一作为主,在新疆绿洲冲积扇边缘和甘肃河西内陆河流域种植一年一熟的春玉米,南疆部分地区实行小麦、玉米带田套种或复种。影响播期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土壤墒情、茬口和品种特性(表2-3)。晚播耽误农时,春播区过早播种又易感染玉米丝黑穗病和烂种缺苗。 表2-3 西北灌溉区玉米适宜播种与收获期 表2-3 西北灌溉区玉米适宜播种与收获期(续)-1 玉米播种出苗过程中,若遇极端天气条件(如低温、霜冻、冰雹、干旱、洪涝等)、病虫害以及管理不善等因素影响保苗,使田间植株密度低于预期密度的60%时,可以考虑重播、毁种或补种。重播要根据当地生产条件、估算产量与投入成本确定,并选择生育期相对短的玉米品种,或种植鲜食玉米、青贮玉米,适当增加密度,以减少产量损失;改种后可种植油葵、谷子、荞麦、豆类、高粱、籽瓜等生育期较短的作物。 (四)肥料准备 1.玉米的需肥量 玉米施肥的增产效果取决于土壤肥力水平、产量水平、品种特性、种植密度、生态环境及肥料种类、配比与施肥方式等。 玉米对氮、磷、钾的吸收总量随产量水平的提高而增多。在多数情况下,玉米一生中吸收的主要养分,以氮为最多,钾次之,磷最少。我国各地配方施肥参数研究表明,化肥当季利用率为氮30%~35%、磷10%~20%、钾40%~50%。一般正常生产条件下,西北灌溉玉米每亩可施磷酸二铵10~15千克,尿素20~35千克,氯化钾5~10千克或硫酸钾6~14千克。若选用复合肥,也可据此估算。在不同产量水平下,施肥量要有所调整(表2-4)。 表2-4 西北灌溉春玉米推荐施肥量 2.施肥注意事项 ①有机肥与化肥并重。施用有机肥既可持续提供养分,又是提高土壤质量的重要措施,因此有条件的地方均应提倡施用有机肥。另外,施用有机肥后,可酌情减少化肥用量。 ②氮肥总量控制、分期施用。一般采取前轻、中促、后补原则,即苗肥/拔节肥轻施,大喇叭口期重施,吐丝开花期补施,分别占总追施氮量的30%、50%和20%。磷、钾肥一般作为基肥施用,可结合秋整地或春整地施用。北方春玉米苗期低温,提倡施用适量磷肥(磷酸二铵)或复合肥作为种肥。 ③微量元素因缺补缺。西北灌溉玉米区部分地区可能缺锌或硼,建议根据土壤测试情况决定是否需要施用微肥(表2-5)。 表2-5 部分微量元素丰缺指标及对应施肥量 ④肥料的施用量及施用方法要合理。根据各地玉米产量目标和地力水平测土配方施肥,使用各级土肥站经测土推荐的配方和配方专用肥。 建议到固定农资营业网点购买化肥,索取并保存发票。 (五)水分管理 1.需水规律 玉米植株根深叶茂,而且生长期多处于高温季节,属需水较多的作物。玉米田间需水量指整个生育期由于生理活动、叶面蒸腾和地面蒸发所消耗的灌水、降水及地下水的总量,因品种、气候、土壤、栽培条件和产量水平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变幅。玉米生育期不同阶段需水呈单峰曲线,苗期较少,孕穗期(拔节—抽雄)增多,灌浆期达到高峰,以后逐渐减少(表2-6)。 表2-6 玉米阶段需水量 2.灌水时间 玉米是否灌溉可根据形态指标和土壤含水量确定:玉米叶片在中午出现萎蔫现象,黄昏前又恢复,即为轻度缺水,可以开始灌水。适宜的土壤含水量指标是从播种到出苗要求土壤田间持水量60%~80%,苗期55%~60%,拔节期70%,抽雄、开花期75%~80%,乳熟至蜡熟期60%~70%。除苗期外,各生育时期田间持水量低于60%就应及时灌水。 3.灌水方式 目前玉米田灌溉方式主要有沟灌、畦灌、喷灌和滴灌等。畦灌、沟灌设施简单,容易实行,但浪费水。喷灌和滴灌管理费用较高,但比畦灌、沟灌节水。膜下滴灌技术是把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与滴灌技术有机的结合和配套,节水、增产效果明显,近年发展较快(图2-1)。 近年在甘肃河西内陆河流域等地推广全膜沟播沟灌和半膜垄作沟灌等垄膜沟灌高效农田节水技术,灌水时提高输水速度,水流顺输水沟流淌,较普通田亩次节水20米3左右。 图2-1 玉米灌溉方式 (六)土壤准备 土壤准备包括灭茬、深翻、深松、旋耕、耙地、施基肥、喷除草剂等作业,有条件的地区尽量采用多功能联合作业机具。应大力提倡和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与深松作业。精细整地,质量达到“墒、平、松、碎、齐、净”六字标准。 1.前茬处理 西北灌溉玉米区前茬主要为玉米茬或大豆、小麦、马铃薯、甜菜、向日葵茬。前茬残留物根据具体情况作清除或粉碎还田处理。大豆属于软茬,可以灭茬后在原垄种植玉米或采取深松、耙茬、施肥;小麦茬可以在麦收后及时重耙灭茬灭草,或进行伏翻;玉米茬则采用先灭茬后深翻或耙茬整地及秸秆就地粉碎覆盖还田免耕播种等方式。覆盖地表秸秆长度过长时,播种前可用秸秆粉碎机粉碎(图2-2)。 图2-2 玉米收获后灭茬作业 2.耕整地技术 西北灌溉春玉米区多采用封冻前翻地和灌冬水,春季耙耱后播种。一般在前茬作物收获后,抓好整地时机及时粉碎秸秆、深耕晒垡或深松整地、蓄水。需要施农家肥的,应在松耕前均匀撒施后,结合松耕翻入土壤。深耕深度应达到25厘米以上,深松深度在30~35厘米,一般在立冬前冬灌,以达到蓄水保墒的作用。播前及时打碎地表土块,耙耱平整地表,为玉米生长创造一个深、松、细、平、肥、润的良好土壤结构。耕整地的要求:耕深一致,翻垡均匀;秸秆还田和绿肥地要切茬,翻埋良好;翻后要平,否则灌水量大。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些农场在秋天用重型圆盘耙或联合整地机整地,不翻;春季用圆盘耙、钉齿碎土轮等耙深10~15厘米,喷除草剂,达到待播状态。 没有冬灌的,如果墒不好,可采取第二年春灌。鉴于冬、春灌溉耗水量大、费劳力,目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些农场采用滴灌,在播后2~3天滴水出苗的做法。 图2-3 秋整地联合作业 深松、深耕可加速土壤熟化,增加有效养分;加深耕作层,利于根系发育;提高透水和保水能力,利于抗旱抗涝;同时还可消灭杂草和减少病虫害。采用大马力[1]拖拉机牵引大型耘耕机深松、耙茬和碎土一次完成,实现松耙联合整地作业,质量好,速度快,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图2-3)。需要注意的是,沙壤土则不应打破犁底层,以防漏水肥;翻地要防止湿翻,以防破坏土壤结构。 3.机械化深松技术 指利用机械疏松土壤,打破犁底层,不翻土,加深耕作层的技术(图2-4)。 图2-4 深松机械与作业 ①深松方式分为全方位深松和间隔深松。全方位深松是对整个耕层进行深松,一般采用V形深松铲,作业后地表无沟,植被破坏不大,但对犁底层破碎效果较弱,消耗动力较大。间隔深松是深松一部分耕层,另一部分保持原有状态。一般采用凿式深松铲,犁底层破碎效果好,但作业后地表有沟。间隔深松可形成行间、行内虚实并存结构,其深松部分通气良好、接纳雨水;未松的部分紧实能提墒,利于根系生长和增强玉米抗逆性,因此,当前我国深松以间隔深松为主。 ②深松可在秋季、春播前及苗期进行,深松可结合秸秆灭茬还田。西北春玉米区易发生春旱,秋季深松有利于纳蓄雨雪,但要注意及时镇压,以防跑墒。深松周期可根据土壤情况确定,一般2~4年进行一次。 ③深松深度的确定以打破犁底层为原则。一般地块的深松深度为30~35厘米,免耕地为25~30厘米。 ④深松属于重负荷作业,需用大中型拖拉机牵引,拖拉机功率应根据不同耕深、土壤比阻选配;深松机具的选用,应考虑耕作幅宽与拖拉机轮距相匹配,避免产生拖拉机偏牵引或漏耕现象。 4.灌好底墒水 在春季土壤干旱、风沙大的地区,凡有灌水条件的地方,应该灌好底墒水,保证春玉米适时播种,苗全、苗壮。灌底墒水最好是在入冬前结合深耕进行。冬季气温低,土壤水分蒸发较缓慢,冬灌后只要次年早春及早耙地保墒,土壤中就能保蓄大量水分。冬灌可以避免春灌降低地温,影响适时播种,还可以避免春季作物争水现象,并有利于减轻虫害。 5.基肥(底肥) 基肥最好是优质腐熟农家肥或翻压绿肥等有机肥;常用化肥包括尿素、磷酸二铵、碳酸氢铵、过磷酸钙、硫酸钾、复混肥、硫酸锌等,一般可在秋季或春季结合翻耕作业施入,达到土肥相融、全层施肥;肥料用量少时,也可采用沟施或穴施。底肥应有机—无机并重。一般情况,每亩施优质粗有机肥2~3吨或精制有机肥1吨左右;全部氮肥的30%~40%(如有种肥可相应减少用量)作基肥效果好。磷肥集中条施可防止水溶性磷被固定,较撒施提高肥料利用率10%以上;钾肥要早施、集中施,钾肥总量的70%可作基肥。 底肥深施有先撒肥后耕翻和边耕翻边施肥两种方法。前者的作业要求是:施量符合农艺要求,撒施均匀,尽可能缩短化肥暴露在地表的时间,及时翻埋,埋深大于6厘米,地表无可见的颗粒。边耕翻边施肥,通常将肥箱固定在犁架上,排肥导管安装在犁铧后面,随着犁铧翻垡将化肥施于犁沟,翻垡覆盖,排肥均匀连续,断条率<3%,覆盖严密,施肥量满足农艺要求。 6.播前土壤处理 每亩可用100克禾耐斯对水30~50千克,喷后及时深耙8~10厘米,以形成药土层。或用50%乙草胺乳油100~150毫升在覆膜前进行土壤处理防治杂草。 二、播种技术 (一)种植制度 (1)新疆绿洲冲积扇边缘和甘肃河西内陆河流域春玉米灌溉区主要种植一年一熟春玉米,并且以净作为主。 (2)甘肃河西内陆河流域有一定的小麦(或甘薯、马铃薯)—玉米带状种植面积。 (3)南疆有一定的小麦—玉米(青贮玉米)复播种植。部分地区发展小麦—玉米复播(套种)二熟三收制种植。 (4)甘肃河西内陆河流域近年发展了玉米带套种早熟马铃薯、油菜及蔬菜、香料(如大蒜、孜然、美国供豆、芹菜、花椰菜等)模式。 (二)合理密植(表2-7) 1.根据品种特性确定密度 株型紧凑、耐密和抗倒品种宜密,株型平展和抗倒性差的品种宜稀;生育期长的品种宜稀,生育期短的品种宜密;大穗型品种宜稀,中、小穗型品种宜密;高秆品种宜稀,矮秆品种宜密。一般中晚熟杂交种适宜密度为4000~5000株/亩;中熟杂交种4500~5500株/亩;中早熟杂交种5000~6000株/亩;早熟杂交种5500~6500株/亩。 2.根据土壤肥力确定密度 土壤肥力较低,施肥量较少,取品种适宜密度范围的下限值;土壤肥力高、施肥水平较高的高产田,取其适宜密度范围的上限值。 3.机械作业适当增加播种量 为避免机械损伤和病虫害伤苗造成的密度不足,需要在适宜密度基础上增加5%~10%的播种量。 4.根据管理水平确定密度 管理水平高、水肥投入多的地宜密植;反之,管理水平较低、水肥投入少的地宜稀植。 表2-7 西北灌溉玉米区种植密度推荐表 (三)机械播种 1.机械播种的方式 玉米播种方式较多,但最常用的有条播、穴播(点播)、精量播种等。穴播是将种子按规定的行距、株距、播深定点播入土中,每穴播2~3粒,可保证苗株在田间分布均匀,提高出苗能力。精量播种是指用精量播种机械将种子按精确的播深、间距,定点、定量播入土中。单粒精量点播为“一穴一粒”,播种密度就是计划种植密度,对种子质量要求高(发芽率应高于96%),因不用间苗,节本增效显著,是玉米播种技术的发展方向。免耕播种是在前茬作物收获后,不耕翻土地,原有的茎秆、残茬覆盖在地面,用专用的免耕播种机直接在茬地上播种。免耕播种可减少土壤耕作次数与能耗,减少对土壤的压实和破坏,减轻风蚀、水蚀,可保持底墒,降低生产成本(图2-5)。 图2-5 播种方式 2.播种技术要求 一次播种保全苗是实现玉米高产、稳产的前提。播种玉米时应考虑播种量、种子在田间的分布状态、播种深度和播后覆盖压实程度等农艺要求,先试播,调好播量、粒行距及划行器,调好施肥和下种系统,谨防断条,待符合要求后再进行大田播种作业。 ①种植模式。该区主要有等行距和宽窄行种植2种方式(图2-6)。 等行距种植。行距相等,一般为50~70厘米,株距随密度而定。其特点是植株在田间均匀分布,便于机械化作业。但在种植密度大、肥水足的条件下,封行后行间郁蔽,光照条件差,群体个体矛盾突出。等行距、均匀垄种植方式为西北灌溉玉米区主导方式。 图2-6 种植模式 宽窄行种植。行距一宽一窄,适宜于高密度、高肥水条件下和地膜覆盖栽培。目前多采用宽行距55~75厘米,窄行距30~45厘米,行距可根据机械作业和田间管理要求适当调整。 株距计算: 株距(厘米)=6670000(厘米 2)÷行距(厘米)÷密度(株/亩) ②足墒播种。一般播种时土壤含水量以达到田间持水量的60%~70%为宜,适宜春玉米播种的土壤重量含水量,沙壤土15%~18%,土壤含水量偏高时,要适度散墒后播种;含水量不足时,采用坐水造墒播种。 ③播量。根据品种特性、种子发芽率、种植密度要求等确定适宜播种量,要求排种量稳定,下种均匀。单粒播种要求每穴1粒种子,株距均匀,单粒率≥90%,空穴率小于5%。一般条播亩用种量为3~4千克,点播为2~3千克,精播1~1.5千克。青贮玉米播种量一般比粒用玉米播种量高30%左右。单粒播种、每穴1粒的需种量计算如下式,若每穴2~3粒,则需要扩大2~3倍。 玉米需种量(千克)=计划种植面积(亩)×计划种植密度(株/亩)×种子千粒重(克)/(种子出苗率×106) ④播深。根据土壤墒情、质地和种子大小等情况确定,以镇压后计算,一般播种深度3~5厘米。土质黏重,墒情较好,可适当浅些;土壤质地疏松,易于干燥的沙壤土,可适当深些;大粒种子,可适当深些,但一般不要超过6厘米。做到播种深浅一致,种子播入湿土。机械作业标准是播深误差不大于1厘米。 ⑤镇压。播后压实可增加上层土壤紧实程度,使下层水分上升、种子紧密接触土壤,有利于发芽出苗。适度压实在干旱地区及多风地区是保证全苗的有效措施。镇压时间视土壤墒情而定,在种子周围土壤含水率为田间持水量的80%左右(手握成团,落地可散)、表层土壤因风见干的情况下进行镇压(图2-7)。 图2-7 播后镇压 ⑥种肥。一般亩用复合(混)肥或磷酸二铵6~10千克(春玉米播种时遇低温可施用磷酸二铵做种肥),肥料要掩埋并避免与种子直接接触。播种施肥同时进行,肥料施在距种子5~6厘米的侧下方,严禁将肥料与种子混合播种。尿素、氯化铵、碳酸氢铵等不宜做种肥施用,以免烧种、烧苗。 ⑦其他要求。种子损伤率要小,播行端直,种子左右偏差不大于4厘米,行距一致,地头整齐,不重播,不漏播。下粒均匀,深浅一致。覆土严密,镇压确实。联合播种时能完成施肥、喷药、施洒除草剂等作业(图2-8)。 图2-8 玉米机械播种 (四)地膜覆盖种植 地膜覆盖具有保水、增温、增强土壤微生物活性,抑制盐分在地表聚集、抑制杂草等作用,可增加有效积温200~300℃,延长生育期7~10天,促进玉米生长发育,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在积温不足、降雨偏少的地区增产效果明显(图2-9)。 图2-9 玉米覆膜栽培 铺膜播种分先播种后铺膜和先铺膜后播种两种方式。先播种后铺膜,需在幼苗出土后人工及时破膜放苗;先铺膜后播种,需利用播种装置在膜上打孔播种,可机械覆膜扎眼播种一次性完成,播后及时将膜孔封严,保墒、保温(图2-10)。 目前生产中一般采用厚度0.008~0.01毫米地膜条膜覆盖,带宽100厘米,覆膜宽度60~70厘米,裸露地30~40厘米,膜面按40厘米左右行距点种两行玉米,分起垄和平铺两种种植形式。机械作业一般一次3膜6行或4膜8行。为防止大风揭膜,每隔2米左右压一条土带。收获后将残膜清除干净,集中处理(图2-11)。 图2-10 玉米机械化施肥覆膜播种作业 图2-11 清除残膜 (五)秸秆覆盖玉米免耕种植模式 在有秸秆覆盖的地表进行免耕播种施肥复式作业,一次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工序。由于直接在未经耕翻的茬地上工作,地表较硬,所以免耕播种须加装专门用来切断残茬和破土开种沟的破茬部件(图2-12,图2-13)。其中波纹圆盘刀能开出5厘米宽的沟,然后由双圆盘开沟器加深,能适应在湿度较大的土壤中作业,又能在高速作业中保证工作质量,其适应性较广。凿形齿或窄锄铲式开沟器结构简单,入土性能好,但易堵塞,土壤板结时容易破坏种沟,作业后地表平整度差。 图2-12 免耕播种机 图2-13 破茬部件 免耕播种机械不足及其质量差是我国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瓶颈,目前国内已研发出2BMFZ-4型牵引式、2BMFZ-2型牵引式、2BMFZ-2X型悬挂式等全秸秆覆盖、硬茬免耕播种和深松机械,在全秸秆覆盖地块免耕播种出苗情况良好,同时可减少玉米种植机械作业成本30%~50%(图2-14,图2-15)。 图2-14 麦茬免耕播种玉米 图2-15 玉米茬秸秆覆盖免耕种植玉米 三、苗前化学除草 在玉米播种后出苗前土壤较湿润时,趁墒对玉米田进行“封闭”除草。常用药剂如乙阿合剂、乙草胺等。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应于覆膜前将除草剂按剂量均匀喷于垄面。应仔细阅读所购除草剂的使用说明,既要保证除草效果,又不影响玉米及下茬作物的生长,严禁随意增加或减少用药量。喷药时应均匀喷雾,应不重喷、不漏喷,以土壤表面湿润为原则,利于药膜形成,达到封闭地面的作用。作业时尽量避免在中午高温(超过32℃)前后喷洒,以免出现药害和人畜中毒,同时要避免在大风天喷洒,避免因除草剂飘移为害其他作物(图2-16)。 图2-16 3WF系列高效低污染防飘移喷雾机 一般情况下,苗前除草剂安全性较高,较少产生药害。但是,盲目增加药量、多年使用单一药剂、几种除草剂自行混配使用、施药时土壤湿度过大、出苗前遭遇低温等情况下也会出现药害。常见药害表现为种子幼芽扭曲不能出土;生长受抑制,心叶卷曲呈鞭状,或不能抽出,呈D形;叶片变形、皱缩;叶色深绿或浓绿;初生根增多,或须根短粗,没有次生根或次生根稀疏;根茎节肿大;植株矮化等(表2-8)。 一般土壤墒情好、整地精细的地块宜采取苗前封闭除草;干旱、整地效果差的可选择苗后除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些农场采取播前喷洒除草剂。根据田间杂草种类选用适合的除草剂进行土表喷雾,喷后立即进行对角耙地混土,待播。 表2-8 常用玉米苗前除草剂及其使用注意事项 表2-8 常用玉米苗前除草剂及其使用注意事项(续)-1 表2-8 常用玉米苗前除草剂及其使用注意事项(续)-2 第三部分 苗期管理 一、苗期生长发育特点及管理要点 (一)生长发育特点 玉米从出苗到拔节这一阶段为苗期,该期以营养生长为核心,地上部生长相对缓慢,根系生长迅速。 (二)田间管理的主攻目标 保证全苗、匀苗,促进根系生长,培育壮苗,茎扁圆短粗,根深叶绿,为高产打下基础。 (三)生产管理技术 1.查田护膜,破土(膜)引苗 播后遇雨,覆土容易形成板结,导致幼苗出土困难,使出苗参差不齐或缺苗,所以在播后出苗时要及时破土。播种后经常到田间检查,先播后覆膜的地块,出苗后要及时破膜引苗,放苗孔越小越好,发现膜损要及时用土封住破处(图3-1,图3-2)。放苗时间应在上午或下午,避开大风天和中午大热天。 图3-1 雨后板结 图3-2 破膜引苗 2.间苗和定苗 采用机械条播的地块,4~5片可见叶时定苗。在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块,应适当延迟定苗时间,但最迟不宜超过6片叶。定苗时根据品种特性和要求留“壮苗、匀苗、齐苗”。如有缺苗可在同行或邻行就近留双株,缺苗比较严重或整行断垄的地方仍需补苗。 3.追施苗肥 播种时未施种肥地块,苗期可追施苗肥。大型农场因后期无法进行机械化作业施肥的也需要在苗期进行机械化追肥。苗肥一般在定苗后开沟施用或在5~7叶期结合中耕深施,避免在没有任何有效降雨的情况下地表撒施。施肥量可根据土壤肥力、产量水平、肥料养分含量等具体情况来确定,一般亩追施尿素5~10千克,磷酸二铵5千克或每亩追施尿素10~20千克,如果后期不再追肥,可配一定比例的长效尿素或缓释尿素(图3-3)。 图3-3 中耕深松施肥 中耕追肥作业机具要有良好的行间通过性能,无明显伤根、伤苗问题,伤苗率<3%,追肥深度5~10厘米,追肥部位应在作物株行两侧10~20厘米,肥带宽度大于3厘米,无明显断条,施肥后覆盖严密。施肥时还要注意防止化肥漏入玉米心叶中,烧伤叶片。 4.水分管理 玉米苗期植株对水分需求量不大,可忍受轻度干旱胁迫。苗期适度干旱可促进根系发育、促使植株生长敦实、降低结穗部位、提高抗倒伏能力,利于蹲苗。因此,苗期除底墒不足或天气干旱需要及时灌水外,一般情况下不需要灌溉。蹲苗应掌握“蹲黑不蹲黄、蹲湿不蹲干”的原则,必须“看天、看地、看庄稼”灵活掌握。当苗色深绿,长势旺,地力肥,墒情好时应进行蹲苗;地力瘦,幼苗生长不良,不宜蹲苗;一般沙性重,保水、保肥性差,盐碱重的地不宜蹲苗。制种田自交系生长一般较弱,不蹲苗。 苗期干旱较重时,可滴灌滴水,也可采用在苗侧机械开沟注水的行走式节水灌溉技术。即在拖拉机后挂开沟器,其后安装苗侧开沟注水装置,实现苗期开沟、施水、覆土作业一次完成。亩用水量6吨,可有效解决苗期干旱补水问题。 5.中耕除草松土 人工铲地或机械中耕可以疏松土壤,提高地温,加速有机质分解,增加有效养分,防旱保墒及铲除杂草,促进根系下扎。一般机力中耕1~2次,人工除草1~2次。第一次现行就可进行,深度15厘米,护苗带6~8厘米,谨防压苗、埋苗(图3-4,图3-5)。 图3-4 中耕作业 图3-5 犁底层 6.深松 由于长期使用小型农机具作业,全国玉米田平均耕层只有16.5厘米(图3-5),深松能够打破犁底层,提高玉米抗倒、抗旱等综合抗逆能力,有利于玉米高产稳产。秋季和春季未深松条件下,可在苗期深松,2~4年一次(图3-6,图3-7)。 图3-6 深松机具 7.及早去分蘖,避免损伤主茎 苗期分蘖大多从第3、4叶腋内长出,形成侧株,不能成穗,但长势旺,与主穗争夺养分和水分并遮光,在拔节或培土前应视情况及时掰除。以下情况容易产生分蘖: ①种植密度4000株/亩以下; ②土壤墒情好、肥力高、播种过浅; 图3-7 苗期深松作业 ③地膜玉米,前期生长旺盛,分蘖多(图3-8)。 图3-8 判断是否应掰除分蘖 (四)病虫害防治 西北灌溉玉米苗期田间病害以苗枯病(根腐病)为主,从种子萌芽到3~5叶期的幼苗多发,病芽种子根变褐腐烂,且可扩展到中胚轴,严重时幼芽腐烂死亡。苗枯病发生与种子带菌相关,且小粒玉米种子相对较重,严重地块甚至毁种。同时,春季低温多雨年份、沙质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土壤板结较重、重氮肥、少磷钾肥地块相对较重;播种过深、出苗期延长,也相对严重。害虫以地下害虫为主,包括地老虎、蝼蛄、蛴螬、金针虫。根腐病、红叶病及丝黑穗病也时有发生。种衣剂包衣是防治苗期病虫害的最佳办法,种衣剂中必须同时含有杀虫剂和杀菌剂。杀虫剂可选择含克百威、丁硫克百威、吡虫啉的种衣剂。杀菌剂可选择含福美双和戊唑醇等成分的种衣剂,是防治种传及土传病害的有效药剂,玉米苗枯病和丝黑穗病都是在芽期侵染,尤其在种子萌发到3叶期前为病原菌侵染高峰期,福美双和戊唑醇等药剂能抑制其侵染,减轻病害的发生或达到不发生的目的。在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的基础上,若田间仍出现地老虎幼虫,可在5月下旬用菊酯类农药连喷两次,间隔时间5~7天。通过增施磷、钾肥亦可减轻苗病的发生。建议在沙壤土上使用种衣剂用低限用量,在黏土上用高限用量,同时要针对气温及土壤墒情合理使用,使其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二、苗期生长异常 (一)出苗率低 在适宜条件下,春玉米播种后经10~15天即可出苗。正常幼苗的构造包括完整的初生根系(初生胚根及两个以上充满大量健壮根毛的次生胚根)、中胚轴、芽鞘、初生叶(图3-9)。 图3-9 玉米幼苗构造示意图 由于种子自身原因或在萌发过程中受到外界不良环境条件影响,出现种子霉烂、不能正常萌发和缺苗断垄、苗情质量差等现象,可以按照表3-1查找原因并作相应处理。 表3-1 玉米出苗率低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表3-1 玉米出苗率低的原因及解决措施(续)-1 (二)生理异常 1.缺素症及防治方法( 表3-2 玉米缺素症 表3-2 玉米缺素症(续)-1 表3-2 玉米缺素症(续)-2 ①根据植株分析和土壤化验结果及缺素症状表现正确诊断。 ②增施农家肥,养分供应全面。 ③采用配方施肥技术,补施所缺营养元素。可采用单元或多元微肥拌种、底施或叶面追肥。如微肥拌种,硼、锌、钼每千克种子用量2~4克。如施用锌肥,可用4克硫酸锌溶于70克温水中,将溶液均匀喷洒在1千克种子上,堆闷1小时,摊开晾干即可播种。缺锌也可亩施硫酸锌1.5~2.0千克(注意:一般土施微量元素肥料2~3年1次,不可连年施用)。 在缺素症发生初期,对症喷施叶面肥。缺氮用0.5%的尿素溶液,缺磷或缺钾,用0.2%~0.3%的磷酸二氢钾叶面喷施。缺镁可用0.1%~0.2%硫酸镁溶液,缺锌(花叶苗)可用0.1%~0.2%硫酸锌溶液,缺铁可用0.2%~0.3%硫酸亚铁溶液,缺硼可用0.1%~0.15%硼砂溶液或0.1%硼酸溶液,缺锰可用0.2%硫酸锰溶液叶面喷施,喷2~3次,每次间隔7~10天。缺铜可亩追施硫酸铜l千克或用0.2%硫酸铜溶液叶面喷施。 2.生理障碍与生长异常( 表3-3 玉米苗期生长异常 表3-3 玉米苗期生长异常(续)-1 3.遗传性病害 有一类因植物自身遗传因子或先天性缺陷引起的病害称为遗传性病害,病斑上分离不到病原菌,属于非侵染性病害,如遗传性条纹病、子粒爆裂病和生理性红叶病等。应避免用有遗传性病害的自交系作育种亲本材料(表3-4)。 表3-4 玉米遗传性病害 4.玉米植株畸形 主要表现为矮化、丛生、器官变态、卷叶、徒长、肿瘤等,主要由病虫害或除草剂药害造成,参见病虫害及除草剂药害图片。 三、苗期自然灾害 见表3-5。 表3-5 玉米苗期自然灾害及对策 表3-5 玉米苗期自然灾害及对策(续)-1 表3-5 玉米苗期自然灾害及对策(续)-2 四、苗期病害的识别与防治 见表3-6。 表3-6 玉米苗期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表3-6 玉米苗期主要病害及其防治(续)-1 五、苗期虫害的识别与防治 见表3-7。 表3-7 玉米苗期主要虫害及其防治 表3-7 玉米苗期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续)-1 表3-7 玉米苗期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续)-2 表3-7 玉米苗期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续)-3 表3-7 玉米苗期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续)-4 表3-7 玉米苗期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续)-5 表3-7 玉米苗期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续)-6 六、苗后化学除草 未封闭除草或封闭失败的田块,可进行苗后化学除草。 玉米3~5叶期是喷洒苗后除草剂的关键时期。苗后除草剂使用不当,容易出现药害,轻者延缓植株生长,形成弱苗,重者生长点受损,心叶腐烂,不能正常结实。药害产生主要原因是没有在玉米安全期(3~5叶期)内用药、盲目加大施药量、重叠喷药、高温炎热时施药、几种药剂自行混配、和其他作物混用除草剂药械后没有洗刷干净、误用除草剂、与有机磷农药施用间隔过短、品种敏感等。 一旦出现除草剂药害,要及时更换药桶,灌装清水喷雾冲洗受害部位;同时足量浇水,降低作物体内药物的相对浓度;追施速效化肥,促进作物迅速生长,提高植株自身抵抗药害的能力;严重时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如赤霉素(920)、芸薹素内酯等,促进植株生长,减轻药害;人工剖开扭曲叶片,助心叶展开。如果药害不严重,加强管理后,玉米可以恢复正常生长,如果心叶已经腐烂坏死,或者生长停滞,需补种或毁种(图3-10,图3-11,表3-8)。 图3-10 苗后除草加装防护罩 图3-11 苗期喷洒除草剂及喷后4天效果 表3-8 玉米苗后除草剂药害与使用注意事项 表3-8 玉米苗后除草剂药害与使用注意事项(续)-1 表3-8 玉米苗后除草剂药害与使用注意事项(续)-2 第四部分 穗期管理 一、穗期生长发育特点及管理要点 (一)生长发育特点 玉米从拔节至抽雄穗为穗期。此期营养器官生长旺盛,地上部茎秆和叶片以及地下部次生根生长迅速,同时雄穗和雌穗相继开始分化和形成,植株由单纯的营养生长转向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穗期是生长最旺盛的时期,也是田间管理的重要时期。 (二)田间管理的主攻目标 促秆壮穗,保证植株营养体生长健壮,果穗发育良好,达到茎粗、节短、叶茂、根深、植株健壮、生长整齐的长相,力争穗大、粒多。 (三)生产管理技术 1.追肥 进入穗期阶段,植株生长旺盛,对矿质养分的吸收量最多、吸收强度最大,是玉米一生中吸收养分的重要时期,也是施肥的关键时期。春玉米从拔节到抽雄是吸收氮素的第一个高峰,30天左右的时间吸收氮量占总量的60%。拔节期追施氮肥有促进叶片茂盛、茎秆粗壮的作用;大喇叭口期追施氮肥,可有效促进果穗小花分化,实现穗大粒多。该阶段主要是追施速效氮肥,如尿素、碳酸氢铵和硫酸铵、硫酸钾及氯化钾等。追肥量与时期可根据地力、苗情及前期追肥情况等确定。追肥时应在行侧距植株10~15厘米范围开沟深施或在植株旁打孔穴施或用施肥器注施,深度在5~10厘米,施肥后覆盖严密。如在地表撒施时一定要结合灌水,以防造成肥料损失。这次追肥时可在尿素中加入一定数量高效涂层尿素(约30%),控制并延缓速效氮肥的释放速度,延长尿素的肥效期。对于发生缺锌症状的地块,苗期及时喷施0.2%的硫酸锌液肥。 机械中耕施肥可显著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和作业效率。对追肥机具的要求见“追施苗肥”(图4-1,图4-2)。目前,兵团农场主要采用机械施肥,一般在玉米拔节期结合开沟培土,亩追尿素20~30千克,磷酸二铵10千克,施肥后浇第一水。 图4-1 小型中耕施肥机 图4-2 追肥作业 2.灌水 玉米拔节后,雌雄穗开始分化,茎叶生长迅速,对水分的需求量增大,干旱会造成果穗有效花数和粒数减少,还会造成抽雄困难,形成“卡脖旱”。穗期若天气干旱,土壤缺水,就应进行灌溉。采用沟灌,一般春玉米在6月20日前后灌头水,应灌匀灌透。头水后,玉米迅速生长,田间蒸腾不断加大,抗旱能力下降,应及时浇第二水,间隔以不超过15天为宜,如果第二水时间无保障,宁可推迟第一水。以后每隔15天左右灌一次。第一水每亩灌80~120米3,之后依次减少,平均每水50~60米3。近年,推广的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可节水30%。 3.中耕培土 培土可以促进地上部气生根的发育,有效防止因根系发育不良而引起的倒伏,还可掩埋杂草,培土后形成的垄沟有利于田间灌溉和排水。中耕和培土作业可与施肥结合在一起进行,一般在拔节后至大喇叭口期之前进行。培土高度以7~8厘米为宜。在潮湿、黏重的地块以及大风、多雨地区和年份,培土的增产、稳产效果较为明显。 (四)病虫草害防治 穗期是多种病虫的盛发期,主要有叶斑病(大斑病、小斑病等)、玉米蚜虫、叶蝉、红蜘蛛、玉米螟、棉铃虫等。主要防治措施为: ①重点防治玉米螟。采用辛硫磷、毒死蜱或Bt颗粒剂施入喇叭口内防治;或在成虫发生期利用性诱剂、杀虫灯、糖醋液诱杀成虫;或在玉米螟产卵高峰期人工释放赤眼蜂杀卵(图4-3)。一般当玉米螟中等偏轻发生时,采用赤眼蜂和白僵菌等生物防治措施,其中采用赤眼蜂防治可在玉米螟产卵初期开始第一次放蜂,5天后再第二次放蜂。采用白僵菌防治可在玉米喇叭口期向心叶内撒施(图4-4)。当玉米螟中等偏重发生时,可采用在玉米心叶末期即玉米螟成虫羽化盛期和产卵盛期进行喷洒农药防治。 图4-3 人工释放赤眼蜂 图4-4 药剂施于玉米喇叭口中 ②叶斑类病害可用50%百菌清、50%多菌灵、75%代森锰锌等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雾;玉米褐斑病和锈病发生严重时,可分别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和20%三唑酮乳油喷雾防治。 ③玉米蚜、叶蝉、红蜘蛛发生严重时,可用2.5%吡虫啉、20%哒螨灵可湿性粉剂喷雾防治。红蜘蛛、叶蝉早期点片发生时,立即喷洒杀虫杀螨剂阿维哒螨灵,在地头地边也打保护带封控,突击防治;红蜘蛛在田间大发生时,用敌敌畏、异丙磷(200克)加锯末(或麦糠)混匀,每隔2~3行撒于行间进行熏蒸,或喷施硫磺粉,或用热烟雾机喷施杀螨烟雾剂。 ④注意保护利用天敌控制害虫。保护好玉米田天敌不仅有利于控制玉米害虫,而且为翌年害虫天敌发生提供更多虫源。当玉米螟卵寄生率60%以上时,可不施药而利用天敌控制为害;当益害比失调,应采用生物药剂防治。 ⑤田间杂草前期防除效果不好的田块,可用草甘膦加防护罩定向喷雾防治。 今后应大力发展高地隙喷药机具或轻小型植保机械,开展专业化统一防治(图4-5)。 图4-5 高地隙变量喷药机 (五)化控防倒技术 化学调控技术是指以应用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为手段,通过改变植物内源激素系统,调节作物生长发育,使其朝着人们预期的方向和程度发生变化的技术。化学调控技术具有许多优点,技术简单、用量少、见效快、效益高、便于推广应用、对环境和产品安全。 1.化学调控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适用于风大、易倒伏的地区和水肥条件较好、生长旺盛、种植密度高、品种易倒伏的田块。密度合理、生长正常的田块可不使用。 ②增密种植,比常规大田密度亩增500~1000株。 ③根据不同化控试剂的要求,在其最适喷药的时期喷施。科学施用,掌握合适的试剂浓度,均匀喷洒在上部叶片上,不重喷、漏喷。喷药后6小时内如遇雨淋,可在雨后酌情减量增喷1次。 2.目前生产推广应用的玉米生长调节剂 ①玉米健壮素。一般可降低株高20~30厘米,降低穗位15厘米,增加根系,从而增强植株的抗倒、耐旱能力。在7~10展叶或1%~3%的早发植株已抽雄和50%的雄穗将要露头时(用手摸其顶部有膨大感)用药最为适宜。每亩用1支(30毫升)对水20千克,晴天均匀喷于上部叶。 ②金得乐。一般在玉米6~8片展叶时,每亩用1袋(30毫升)对水15~20千克喷雾,能缩短节间长度,矮化株高,增粗秸秆,降低穗位15~20厘米,从而抗倒伏。 ③玉黄金。在6~8片展叶时(玉米株高0.5~1.0米)使用,每亩用2支(每支10毫升)对水30千克喷雾,能降低穗位和株高而抗倒,减少空秆、小穗,防秃尖。 二、穗期自然灾害 见表4-1。 表4-1 玉米穗期自然灾害与对策 表4-1 玉米穗期自然灾害与对策(续)-1 表4-1 玉米穗期自然灾害与对策(续)-2 三、穗期病害的识别与防治 见表4-2。 表4-2 玉米穗期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表4-2 玉米穗期主要病害及其防治(续)-1 四、穗期虫害的识别与防治 见表4-3。 表4-3 玉米穗期主要虫害及其防治 表4-3 玉米穗期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续)-1 表4-3 玉米穗期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续)-2 第五部分 花粒期管理 一、花粒期生长发育特点及管理要点 (一)生长发育特点 玉米花粒期是指从抽雄至成熟。进入花粒期,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生长发育停止,继而转向以开花、授粉、受精和子粒灌浆为核心的生殖生长阶段,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 (二)田间管理的主攻目标 保证授粉良好;维持较高的光合作用能力,防止后期早衰和倒伏,促进子粒灌浆,保证正常成熟,争取粒多、粒饱,实现高产。 (三)生产管理技术 1.防止受旱 玉米在抽雄至吐丝期耗水强度最大、对干旱胁迫的反应也最敏感,是玉米一生当中的水分“临界期”。干旱发生的时间距离吐丝期越近,减产幅度也越大。吐丝期干旱主要是影响玉米正常的授粉、受精和子粒灌浆,使秃尖增多,穗粒数减少,千粒重降低,可根据天气情况灵活掌握灌溉。此外,在灌浆期,茎叶的可溶性有机物质,要靠水分才能大量向正在发育的子粒运送,因此也需要适当供给水分,后期不能停水过早。 2.高产田酌情追施花粒肥 抽雄吐丝期间追施的肥料称为花粒肥,主要作用是增强叶片光合作用和延长光合时间,促进子粒灌浆、防止后期植株脱肥早衰,提高千粒重。花粒肥以速效氮肥为宜,施肥量不宜过多,一般每亩可追施尿素5~10千克,在玉米行侧深施或结合第二或第三水随水冲施。采用滴灌地块,可随水滴施5~10千克滴灌专用肥或其他速效氮肥。对高密度、高产田和后期脱肥田块更应重视追施花粒肥。也可在玉米花粒期采取飞机航化作业,防治病虫害,同时补充粒肥,如用磷酸二氢钾200克/亩、速乐硼30~50克/亩、尿素100~200克/亩(图5-1)。 图5-1 飞机航化喷叶面肥与防虫 3.雌雄不协调时可进行人工辅助授粉 在玉米抽雄至吐丝期间,干旱、阴雨寡照以及极端高温等不利天气条件常会导致雌雄发育不协调,影响结实。此时,可在有效散粉期内采用人工辅助授粉提高结实率。可在两个竖竿顶端横向绑定木棍或粗绳,两人手持竖竿横跨玉米垄行走,用横竿或粗绳轻轻击打雄穗,帮助花粉散落。人工辅助授粉过程宜在晴天上午9点以后至下午2点以前进行。 (四)病虫害防治 花粒期是植株生殖生长旺盛和子粒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玉米植株根系吸收的营养及叶片光合作用的产物甚至植株本身的营养成分都向果穗输送,植株的抗性降低,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该时期是各种叶斑病的加重为害时期,玉米穗腐病在此时发生,瘤黑粉病、茎腐病、丝黑穗病以及疯顶病等多种病害在这个时期显症,也是红蜘蛛、蚜虫、叶蝉、果穗害虫为害的高峰期。此时,田间玉米植株高大郁密,加之夏季的酷热高温,现有的一般化学农药喷雾等技术措施虽有明显效果,但田间操作困难,防治成本相对较高,难以推广应用,所以,该时期玉米病虫害防治主要是利用抗病品种,辅助其他耕作、栽培措施,也可采用机具喷药防治。 在玉米大喇叭口期与抽雄初期结合防治蚜虫防治玉米螟,及采用触杀型与内吸型杀虫剂混合使用,用高低隙喷雾机、热烟雾机或飞机航化作业,效果较好。 二、花粒期生长异常 见表5-1。 表5-1 玉米花粒期生长异常与处理措施 表5-1 玉米花粒期生长异常与处理措施(续)-1 表5-1 玉米花粒期生长异常与处理措施(续)-2 表5-1 玉米花粒期生长异常与处理措施(续)-3 三、花粒期自然灾害 见表5-2。 表5-2 玉米花粒期主要自然灾害与对策 表5-2 玉米花粒期主要自然灾害与对策(续)-1 表5-2 玉米花粒期主要自然灾害与对策(续)-2 四、花粒期病害的识别与防治 见表5-3。 表5-3 玉米花粒期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表5-3 玉米花粒期主要病害及其防治(续)-1 表5-3 玉米花粒期主要病害及其防治(续)-2 五、花粒期虫害的识别与防治 见表5-4。 表5-4 玉米花粒期主要虫害及其防治 表5-4 玉米花粒期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续)-1 表5-4 玉米花粒期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续)-2 表5-4 玉米花粒期主要虫害及其防治(续)-3 第六部分 收获期管理 一、成熟标志 二、机械收获 三、青贮收获 四、秸秆还田 五、子粒降水贮藏 (一)收获前田间降水 (二)收获后降水 (三)穗贮和粒贮 1.穗贮的方法 可在庭院建小栈子(图6-10)或用铁丝、砖、秫秸、木板做墙,用薄铁、石棉瓦做盖,建成简易贮粮仓。 2.粒贮的方法 晒干脱粒,扬净入库。一般子粒含水量在14%以下可安全贮藏。贮藏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并经常检查,防止鼠害和霉坏变质。 图6-9 玉米烘干设施 图6-10 庭院小栈子 第七部分 复播、套种、制种玉米栽培技术 一、南疆小麦—玉米复播(套种)二熟三收制 (一)套种模式 南疆地区热量资源丰富,≥10℃活动积温为4000~4500℃,无霜期在200~240天。春季开春早,气温上升快而稳,小麦收割后,尚有≥10℃活动积温1800~2400℃,即有100~120天的无霜期可以利用。随着南疆林果业的发展,小麦、玉米与果树间作呈扩大趋势。南疆不同地区套种模式和作物种类较多,和田地区主要采用4套1(4行小麦,套1行玉米,即上年冬小麦播种时,播4行小麦,留20厘米玉米行,第二年5月上中旬套种1行玉米)、5套2(5行小麦套2行玉米,图7-1)和6套2(6行小麦套2行玉米)模式。现推荐几种较规范、容易机械化作业的套种模式,需要套种别的作物,可在此模式下根据当地条件灵活调整。 图7-1 小麦+玉米5套2模式 图7-2 套玉米+夏玉米模式 18∶4∶4模式:冬小麦幅宽2米,播18行;预留1.8米空行,春季套播4行中晚熟玉米;小麦收获后,覆膜复播4行早熟玉米。 27∶4∶6模式:冬小麦幅宽3米,播27行;预留1.8米空行,春季套播4行中晚熟玉米;小麦收获后,覆膜复播6行早熟玉米。 33∶4∶8模式:冬小麦幅宽4米,播33行;预留1.8米空行,春季套播4行中晚熟玉米;小麦收获后,覆膜复播8行早熟玉米(图7-2)。 (二)搭配品种 冬小麦选择早熟、优质、高产品种,适宜品种有新冬20、新冬22、新冬25等。 春播套种玉米选择中熟或中晚熟品种,提高丰产性能,适宜品种有SC704、新玉41、沈单10号、沈玉2002、户单1号等。 复播玉米选择品种有新玉9号、新玉10号、新玉13等。 (三)产量指标及经济效益 亩产粮食1000~1200千克,秸秆2.5~3吨。其中:小麦亩产350~450千克,春播套播玉米产量400~600千克,复播玉米产量300~350千克,或产玉米青贮3吨。 (四)栽培技术 1.冬前播种及管理 (1)整地与施肥 冬小麦前茬选择棉花、玉米或其他经济作物。于10月上中旬前及时收获前作,并于10月中旬茬灌底墒水,每亩灌水量100米3左右,待适墒后,每亩施有机肥2~4吨,尿素15千克,磷酸二铵20千克。深翻。耕深20厘米以上。 (2)播种 耕翻后及时整地,适墒立即播种。采用畦播,便于田间作业管理。小麦与预留空地要打埂做畦。小麦与预留空地配置按预定模式调整播种机,做到播行端直,留行准确。适播期下种量每亩15~20千克,播种较迟的播量增至25千克。 (3)浇冬灌水 11月中下旬浇好冬灌水,每亩60~70米3。 2.春季小麦管理及套播 (1)小麦管理 ①浇返青水:开春后在小麦畦内浇返青水,每亩灌水量60~70米3。 ②轻施苗肥:浇返青水前每亩追施尿素5~8千克。 ③重施拔节肥:浇拔节水前(二水)亩追施尿素8~12千克,根据苗情,一类苗追8~10千克,二、三类苗追10~12千克。 ④浇好拔节水:在冬小麦起身期至拔节期浇水,时间4月中下旬,灌水量每亩80米3左右。此次浇水要浇好预留空行,为套播做好准备。 ⑤化学除草:4月上旬小麦起身期,棉花出苗前进行化学除草,亩用二甲四氯200克,对水25~30千克喷雾化除。注意事项: A.防止药液飘移对双子叶植物(棉花、瓜、菜等作物)产生药害。麦田周围种植棉花、瓜、菜等作物的,化学除草要在双子叶植物出苗前进行。双子叶植物出苗后,化除要选择无风或背风天气喷施,并与农田防护林保持一定距离。 B.防止器械产生药害。注意喷雾器单独使用,喷过二甲四氯的喷雾器严禁再用于棉花、瓜、菜等双子叶植物田间作业。 ⑥过旺麦田,于起身期每亩用150克矮壮素化控。 (2)套播玉米 ①选用玉米品种及种子处理:选用中熟优质高产品种。播前种子要进行药剂拌种,防止地下害虫为害。种子用内吸式长效杀虫剂拌种。 ②预留行整地施肥:4月下旬5月初,预留行适墒时,每亩施有机肥1~2吨,尿素10千克,耕翻整地。 ③套播玉米播种:整地后播种。在预留1.8米空行内播4行玉米,行株距设置边行40厘米,中间宽行50厘米,两边距小麦20厘米,株距18~20厘米,每亩播量1~1.5千克,播深4~5厘米。 ④及时间定苗:3 5叶期及时间定苗,按株距18~20厘米留苗,亩留苗2500株左右。 (3)5月份以小麦田间管理为主 于小麦扬花期追施尿素15~20千克/亩。玉米不灌水,加强对玉米的中耕除草工作。 (4)浇底墒水 6月上旬,在小麦收获前5~7天,浇好夏播接茬作物的底墒水。 (5)套播玉米重施拔节肥 小麦收获后,玉米正处于大喇叭口期,玉米开沟追施或穴追化肥,每亩追施尿素15千克。同时,对小麦茬地施底肥,为复播做好准备。 3.复播玉米 (1)种子处理 选用早熟品种,药剂拌种,防治地老虎为害。种子用内吸式长效杀虫剂拌种。 (2)及时耕地施肥 6月中旬前后小麦收割后,及时施肥耕翻,亩施尿素10~15千克,施肥可与套播玉米追肥同时进行。接茬复播应抢墒抢时。播种量2.0~2.5千克,亩保苗4000~4500株。平均行株距设置:行距40厘米,边行距套播玉米60厘米,株距18~20厘米。每亩保苗4000株以上。 (3)免耕播种机抢墒播种 有免耕播种机的,小麦收获后,用免耕播种机抢墒播种,播深4~5厘米。带肥下种(尿素)5千克/亩,施肥深度5~8厘米,肥种分箱分播。 (4)定苗 复播玉米在2~3叶开始间定苗,5叶期定苗结束。 (5)灌头水 复播玉米6~7叶灌头水,墒情差的地块,定苗后应及时灌头水。 4.玉米共生期管理 ①正播玉米大喇叭口期每亩用20~40克玉米健壮素进行化控,防止正播玉米生长过高,以免以大欺小,影响复播玉米正常生长。 ②7月上中旬,复播玉米追施拔节肥,每亩追施尿素20~25千克,此肥可两作兼用。 ③麦收后,复播玉米灌水4~5次,每水间隔15天左右。 二、南疆小麦—玉米(青贮玉米)复播 (一)目标产量 两季粮食总产量1000~1100千克/亩。其中:小麦亩产400~500千克,复播玉米亩产500~600千克,或青贮玉米4 5吨。 (二)品种搭配 小麦品种以新冬20、新冬22、新冬25、新春6号为主。复播玉米品种选用新玉9号、新玉10号、新玉13、新玉29、新玉35、新玉54和承单19等。 (三)小麦栽培技术 按当地小麦技术规程。 (四)复播技术 ①小麦收获前7天左右浇麦黄水,1水2用,南疆一般在6月初。 ②播种前3~5天玉米种子用内吸式长效杀虫剂拌种,防治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危害。 ③麦收后及时拉运,清理田间麦草,每亩基施尿素10千克、磷酸二铵15千克,立即耕翻,边翻地、边整地播种,覆膜种植。 ④采用1.4米幅宽地膜,1膜4行,平均行距40~45厘米,株距25厘米,亩保苗5900~6600株;如作青贮用,株距10~15厘米,亩保苗8000~10000株。 ⑤3叶期开始间定苗,5叶期结束定苗。 ⑥出苗后进行中耕除草1~2次,中耕深度10~15厘米。 ⑦重施拔节肥。在灌水前机械条施化肥每亩25~30千克。 ⑧复播玉米6~7叶期及时灌头水。缺墒地块定苗后及时浇水,每次每亩浇水量80米3左右。以后间隔15~20天浇一水。共浇水4~5次。 三、制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一)田块选择 1.基地选择 应选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肥力均匀、集中连片、交通便利的地块,以及当地政府支持、农户积极性高、制种经验较丰富的地方作为制种基地。 2.安全可靠的隔离区 玉米制种田四周的隔离范围内严禁种植非父本以外的任何玉米品种,空间隔离区不少于300米。有较好屏障的可适当缩短隔离区。 (二)掌握品种特性,把好亲本种子质量关 1.掌握品种特性 认真了解父、母本的特征特性。 2.合格种子的主要指标 按国家种子标准,制种玉米合格种子主要指标:一级种子标准:净度99%以上,纯度98%以上,发芽率85%以上,水分13%以下;二级种子标准:净度99%以上,纯度96%以上,发芽率85%以上,水分13%以下。 3.人工粒选 把亲本种子中的霉种和破粒挑选出来,避免播种后出现缺苗断垄现象。 (三)整地、覆膜、播种 1.为防止早春干旱及春寒等气候影响,于冬前实施深耕整地 前茬收后,立即灭茬深耕,深度25~30厘米。并且及时耙耱保墒,一般在立冬前冬灌,以达到蓄水保墒的作用。为防止病虫害,玉米应实行2~3年的轮作。冬前结合深耕整地分层施入优质农家肥和一定量的无机肥作为底肥。 2.覆膜种植,宽窄行播种 覆膜种植可起到保水、除草的作用并可提前播种,有利于提高父本花粉的活性,提高受精率,并可延长灌浆时间,增加千粒重,保证种子成熟,为种子晾晒脱水做好准备。要根据当地7~8月份风向确定膜带行向。选用厚度为0.008毫米左右、宽度70~90厘米、无色透明的超薄膜,要求膜带行间距60~70厘米、膜面宽40~50厘米,机械或人工平铺地膜,要求做到“平、展、严、实”。杂草为害严重的地块整地起垄后用50%乙草胺乳油全地面喷雾,土壤湿度大、温度较高的地区每亩用50%乙草胺乳油50~70克,对水30千克;冷凉灌区用150~200克,对水40~50千克。 3.根据土壤墒情和地温确定播期 当土壤5厘米地表温度稳定达到10℃时开始播种,一般在4月中旬开始,4月25日左右结束。 4.播期调节 根据亲本材料的特征特性和所在制种基地的适应性、花期等搞好错期播种,确保父母本花期相遇良好。 5.种植规格 采用宽窄行种植模式,以父本材料的株高、雄穗分枝多少、小花的数量、花粉的多少等及母本的株高、穗位高度等确定父、母本播种行比,一般情况下宽行为60~70厘米,窄行40~50厘米,根据母本材料的特征特性确定株距。 6.亲本种子均进行包衣 亲本种子在晾晒、堆放、播种时要注意安全,防止人畜中毒。 7.破除板结 播种期遇雨田块及时破除板结,达到一次播种保全苗。 8.播深 播深根据土壤土质、墒情和种子大小而定,一般以3~4厘米为宜。土壤质地黏重,墒情较好,可适当浅些;土壤质地疏松,易于干燥的沙壤土,可适当深些;大粒种子,可适当深些,但一般不要超过6厘米。应当注意,在墒情、肥力较好的土壤播种过浅,会在苗期产生大量的无效分蘖。 9.播种要求 按精确播种技术要求,达到行距一致,接行准确,下粒准确均匀、深浅一致,覆土良好、镇压紧实,确保全苗;种子与种肥分别播下,严防种、肥混合。 (四)合理密植 一般自交系长势弱、双穗率低,单株生产潜力小,可通过合理密植发挥群体的生产潜力。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水平及自然环境,因地制宜确定种植密度。一般母本5000~5500株/亩,父本为700~1000株/亩。 1.根据株型确定密度 紧凑型、半紧凑型中晚熟制种玉米品种如郑单958,适宜的种植密度为5500~6000株/亩;平展型中晚熟玉米种植密度为4500~5000株/亩。早熟型品种可亩增加500~1000株。 2.根据土壤肥力、质地确定密度 土壤肥力高的地宜密植,土壤肥力低的地宜稀植;土壤质地轻、通透性好的宜密,土壤质地黏重、透气、透水差的黏土地宜稀植。 3.根据管理水平、水肥投入情况确定 管理水平高、水肥投入多的地宜密植;反之,管理水平较低,水肥投入少的地宜稀植。 (五)科学施肥 施肥量、施肥方法和技术要综合考虑产量指标、土壤肥力基础、肥料种类、种植方式、品种和密度、需肥规律等确定。一般全生育期亩施纯氮26~28千克(折尿素56~60千克)、五氧化二磷13~14千克(折磷酸二铵21~32千克)、氧化钾6~8千克(折硫酸钾12~16千克)、硫酸锌1.5~2.0千克,其中氮肥40%作为基肥,60%作为追肥,磷、钾肥全部作基肥,基肥结合春耕施入或在起垄时集中施入垄底。具体用量参考各地测土配方施肥推荐结果。 1.深施基肥 基肥最好是优质腐熟农家肥或翻压绿肥等有机肥,亩施优质农家肥5000千克,再加施一定量的氮肥、磷肥、钾肥。一般基肥中迟效性肥料约占基肥总用量的80%左右,速效性肥料占20%左右。基肥可全层深施,肥料用量少时,可采用沟施或穴施。 2.分次追肥 全生育期结合灌水追施氮肥2~3次,追肥以前轻、中重、后补为原则。 (1)提苗肥 当玉米进入拔节期时,结合灌头水进行第一次追肥,秆穗齐攻。一般早熟品种播后30天左右,中熟品种播后25天左右,晚熟品种播后35~40天追肥为好。宜采用尿素,数量占氮肥总量的30%左右。 (2)孕穗肥 玉米拔节至抽雄是施肥最大效应时期,宜采用速效氮素化肥,数量占氮肥总量的30%左右,结合开沟培土施入,灌水后可迅速发挥肥效。 (3)花粒肥 由于这个时期玉米植株高大,难以进行田间机械作业,使用滴灌灌水的地块,可随水滴施5~10千克喷滴灌专用肥或其他速效氮肥。其他地块可在上一次开沟追肥时加入一定数量高效涂层尿素,控制并延缓速效氮肥的释放速度,延长肥效期。如有脱肥迹象,可人工亩补施速效氮肥5~10千克。 (4)叶面喷肥 叶面喷肥操作简便,起效快,特别是对缺素症的防治有良好的效果。一般可结合打药等措施一起使用。 (六)节水灌溉 玉米苗期需水较少,孕穗期(拔节—抽雄)增多,开花期达到高峰,以后逐渐减少。根据当地气候特点,中晚熟品种灌水5~6次,早熟玉米灌4水。一般拔节期前后就应开始灌头水,亩灌量80~120米3,要求渗透均匀,不淹不漏。头水后根据玉米生长及气候情况每隔13~18天灌水一次,最后一水于乳熟中后期适量灌水,以延长叶片功能,增加粒重。总灌量300~400米3。 采用全膜沟播沟灌、半膜垄作沟灌等农田节水技术,全生育期灌水5~6次,灌水时提高输水速度,水流顺输水沟流淌,灌于垄面以下3厘米左右为宜,每亩每次灌水量控制在65米3左右,较普通制种田每亩每次节水20米3左右。 (七)田间管理 1.间苗、定苗 一般在3叶1心间苗,5叶1心定苗,母本拔除优势苗、弱苗,留特征特性及长势基本一致的苗,父本留大、中、小3类苗,以延长授粉时间。结合间、定苗,进行苗期初步去杂。随时观察病虫害情况,地下害虫较严重的地块要积极防治,定苗时间应适当推迟,以免因地下害虫为害造成缺苗断垄。结合间、定苗及时中耕除草。 2.注意搞好花期预测和调节 孕穗期要经常到田间观察了解,使用倒剥叶片法预测。一般情况下,大约3~4天出1片叶,母本比父本未出叶多2片,花期即可正常相遇。对于花期相遇困难的,可采取中耕、断根、喷洒植物生长调节剂等进行调节。 (八)去杂、抽雄、砍父本 母本去雄是制种工作的中心环节,是获得高标准杂交种的关键。去雄要做到及时彻底、干净、百分之百抽完。 1.彻底去杂 通过对苗期长相的掌握,根据叶色、株型等植株综合性状进行判定,在抽雄前分3次去杂,使田间达到母本杂株率不超过0.1%,父本杂株率不超过0.05%。 2.超前抽雄 在父母本花期相遇良好的前提下,推行一次性逐行摸苞带叶抽雄技术。抽雄前要坚决清理母本行的弱小苗,抽雄要坚持风雨无阻,全天集中进行。母本行要做到抽雄不见雄、不留残枝。抽出的雄穗必须装袋带出制种田深埋或带回家处理,不许乱仍,防止散粉。 3.父本散粉结束后,及时砍掉父本 这样做一是可彻底杜绝父本子粒混入母本中,尤其是机械收获,确保种子质量。二是能大大改善母本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增产5%~10%。 (九)适时收获,及时晾晒 1.适时收获 玉米完熟期子粒达到生理成熟,体积最大,干重最高,此时适时收获,可以获得最高的经济产量。 2.收获晾晒 种子成熟后要及时收获晾晒,杜绝大堆晾晒,防止种子脱水慢、受冻而导致出芽率降低。晾晒时,挑拣杂穗,清理落地粒和霉粒,严格按检验人员要求予以精选。 有条件的地方积极发展烘干设施。烘干时温度不超过40℃,烘至12%~13%水分(图7-3)。 图7-3 果穗晾晒与烘干 四、制种玉米密植化控高产栽培技术 (一)主要技术指标 1.产量指标 亩产500~900千克。 2.产量构成 母本亩保苗6500~8500株(紧凑型7500~8500株,半紧凑型6500~7500株),亩收获穗数6000~8500穗,每穗粒数250粒以上,千粒重280~400克。 3.生育期指标 4月上旬至中旬播种;4月中下旬出苗;5月底6月上旬拔节;6月底7月上旬抽雄;7月上中旬吐丝授粉;7月中旬至8月中旬灌浆;9月上中旬成熟。 (二)必备条件 1.气候 ≥10℃有效积温3200℃以上,无霜期155天以上。 2.种子 选用抗病、抗倒、耐旱,叶片数18~22片,生育期140天以内的种子。 3.施肥 中等肥力土壤,亩施氮、磷、钾总纯量35~40千克(自然肥80~90千克),氮、磷、钾比例为1∶0.5 0.6∶0.1 0.15。 4.田间管理 花期相遇,没有严重干旱、倒伏和病虫为害。 (三)栽培技术 1.播前准备 (1)制种组合选择 先小面积试验,摸清父母本在本区的生育进程、抗病性、耐旱能力、产量表现、父母本行比配置、花期调整等关键技术资料的基础上选择组合,制定技术要点。 (2)隔离区设置 隔离区南北300米以上、东西500米以上,区域内同期不能种植非父本以外的任何玉米品种,隔离区内应连片种植。 (3)选地与整地 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保水保肥能力强、含盐碱轻的壤土或沙壤土。实行秋翻冬灌,秋翻深度28厘米以上,整地达到齐、平、松、碎、净、墒6字标准。 (4)底肥 结合秋翻将氮肥的30%、磷肥的80%及全部钾肥进行深施。 (5)化除 结合第二遍整地,亩用90%禾耐斯乳油90~100毫升。 (6)种子准备 采用纯度98%、发芽率85%以上种子。晒种1~2天后机械、人工精选备用,并于播前10~15天进行包衣。 2.播种 (1)播期 当5厘米地温稳定在8℃时即可播种,一般在4月上、中旬开始播种。 (2)播种方式 根据机收的要求采用90厘米宽地膜,3膜6行,平均行距60厘米或70~80厘米4膜8行(平均行距50~55厘米)精量或半精量膜上穴播机播种(滴灌地可采用播种时膜下或开沟时铺设滴灌带),穴距10~13厘米。父母本行比一般1∶5 8。根据父母本特性,父本选用2~3个播期,人工分段分期播种。 (3)播量、播深、种肥 播量2.8~4千克,其中母本2.5~3.5千克,父本0.4~0.5千克。播种深度4厘米。播种时将氮肥的10%~20%和其余的磷肥做种肥。 (4)播种质量 下籽准确、覆土良好、播种端直、连接行准确。 (5)补种 每个条田播完后立即进行补种。 3.田间管理 (1)定苗 3叶1心至5叶1心定苗,母本定苗时去病、去大、去小、去杂株,父本留大、小苗。 (2)早中耕、深中耕、勤中耕 全生育期中耕4次,显行后头次中耕深度13~15厘米,定苗后二次中耕深度18~20厘米,第三次揭膜后中耕深度20~22厘米,第四次结合开沟追肥进行深中耕高培土。 (3)叶面追肥 苗期至拔节期,结合防病叶面追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2~3次。 (4)病虫防治 玉米螟防治技术:清除玉米根茬、秸秆,减少越冬代虫口数量,在玉米螟春季羽化时采用频振式杀虫灯或黑光灯诱蛾,降低越冬代成虫发生量,从而减轻一代幼虫发生为害;在玉米小喇叭口至大喇叭口期,每亩用乐斯本颗粒剂加3~5千克细沙充分拌匀后灌心,可有效防治一代玉米螟的为害。抽雄期每亩释放4万~6万头赤眼蜂可防治二代玉米螟。 (5)去杂、去劣 分别于3叶期、8叶期、抽雄前根据植株长势、株形、叶色等特征,分3次进行去杂去劣(图7-4)。 图7-4 玉米杂株 (6)开沟、揭膜、追肥 开沟前揭膜,残膜拾净率达到90%以上。开沟、培土时将其余肥料一次施入,开沟沟深16~18厘米,培土垄高25厘米以上。 (7)早灌水、勤灌水 全生育期灌4~7水,拔节期第一水,抽雄前第二水,授粉期第三水,灌浆攻粒期第四水,蜡熟期停止灌水。灌水质量:及时、适量、不淹、不旱。要特别注意授粉期不能旱,地表要保持湿润。滴灌地可根据不同时期玉米需水需肥规律,进行水肥一体化管理。 (8)花期调整 一般母本比父本同一生育阶段要保持多1~2片叶,否则要进行花期调整。花期调控宜早不宜晚,在苗期就要及早预测,采取“促慢控快法”,对生长慢的亲本早定苗、留大苗、早松土、早喷叶面肥等促其生长。 (9)化调 对母本植株较高的品种,在头水前5~7天、叶龄指数60%~70%、未展开叶7~8片时,根据亲本特性、自然条件,对母本喷施玉米健壮素20~40克/亩,对水20~30千克,做到不重喷不漏喷,严禁对父本喷施,喷施的剂量宁小勿大;对母本株高较低、土层薄、灌溉条件无保障的不宜施用。 (10)摸苞带叶去雄 去雄前先去一次小苗、弱苗。在母本雄穗打苞尚未出穗时,带1~2叶与雄穗一起拔掉,去雄要干净彻底,不留残枝。去雄结束后再彻底铲除一次晚苗、小苗。 (11)砍父本 授粉结束10天内及时砍除父本。 (四)质量管理 制种玉米生产应树立质量优先的理念,严格实行“定苗、去杂、去雄、砍父本、穗选”初检合格证等“五证”管理模式。 (五)收获 当果穗苞叶干枯发黄、子粒失水变亮、乳线消失后用自走式联合玉米收割机收割(图7-5)。玉米棒上场后及时去苞叶、花丝,摊晒,剔杂穗、病虫穗、霉烂穗,勤翻勤晒。子粒水分降到18%以内时进行机械脱粒。脱粒后再次翻晒或烘烤,当水分降至13%时用清选机清选,定量包装。 图7-5 机械收获玉米果穗 也可在母本子粒含水量35%左右时收获果穗,收获后进行果穗去杂,去除杂穗、病虫穗、霉烂穗后,立即烘干果穗,在90小时内将水分降至12%~13%,然后脱粒、精选、分级、包衣、定量包装。 附录1 西北灌溉玉米生长发育阶段特征及管理要点 附录2 玉米田间调查方法 (一)植株性状调查 1.植株高度 选取有代表性地段,连续调查10~20株,抽雄前测量植株自然高度,抽雄后测量从地面至植株雄穗顶部的高度,以厘米表示。 2.穗位高度 选取有代表性地段,连续调查10~20株,测量从地面至最上部果穗着生节位的高度,以厘米表示。 3.可见叶数 拔节前心叶露出2厘米,拔节后露出5厘米时为该叶的可见期。新的可见叶与其以下叶数相加,即为可见叶数。 4.展开叶数 上一叶的叶环从前一展开叶的叶鞘中露出,两叶的叶环平齐时为上一叶的展开期。新展开叶与其以下已展开叶数相加,即为展开叶数。 玉米生育中后期由于下部叶片脱落,难以判断叶位,可采用下列方法:每个茎节上生长1个叶片,基部4个节在根冠处通常难以区分,第五节大约距1~4节有1~2厘米,以此,通过辨认节位来判断叶位(附图2-1)。 附图2-1玉米基部茎节 5.见展叶差 见展叶差=可见叶数-展开叶数。 6.叶龄指数 叶龄指数=主茎展开叶片数/主茎总叶片数。 7.叶面积与叶面积指数 叶面积只计算绿叶的面积,叶片变黄部分超过50%时,即不予计算。逐叶测量叶片长度(中脉长度,可见叶为露出部分的长度)和最大宽度,单叶叶面积=叶片长度×最大宽度×0.75。单株叶面积为全株单叶叶面积之和,单位土地面积上的总叶面积则为平均单株叶面积与总株数之积。叶面积指数LAI=该土地面积上的总叶面积/土地面积。 8.群体整齐度 玉米群体整齐度一般指株高整齐度,用变异系数的倒数表示。选有代表性的玉米植株,连续测量15~20株,以地面至雄穗顶部的高度(厘米)计算株高平均值(X)和标准差(S),整齐度=X/S。 9.经济系数 指经济产量在生物产量中所占的比例,也称收获指数。经济系数(K)=子粒干重(克)/植株总干重(克) 10.倒伏度 植株倒伏倾斜度大于45°作为倒伏指标。倒伏程度分轻(Ⅰ)、中(Ⅱ)、重(Ⅲ)三级。倒伏植株占1/3以下者为轻,1/3~2/3者为中,超过2/3者为重。 11.玉米病、虫调查记载 病、虫株率=(病、虫为害株数/调查总株数)×100% 病情指数=[Σ(各病级×该病级的株数)/(调查总株数×最高病级数)]×100 (二)种植密度调查 距田头4米以上选取样点,计算出平均行距(米);连续测量21株的距离,除以20,计算出平均株距(米)。 玉米种植密度(株/亩)=666.7米2/(平均行距×平均株距) 田间速测法:调查6.67米2种植面积中的植株数,再扩大100倍即为1亩地植株密度。例,平均行距为40厘米,调查16.67米行长中植株数量,如为46株,则种植密度为4600株/亩。为保证准确度,调查时可选3~5行,取平均数(附表2-1)。 附表2-1 不同行距下1/100亩行长表 (三)大田测产 一般在玉米子粒灌浆的蜡熟期至完熟期进行测产。 ①丈量土地,确定种植面积。高产田内的渠道、人行道、建筑物等占地不得扣除。 ②随机选点。采取对角线五点取样法,即在田块四角和中央各随机取1个点,每个样点离地头5米以上。 ③收获密度测定。见种植密度调查。 ④空秆、双穗率测定。选取田中3~5行有代表性的种植行(垄),连续调查100株内空秆和双穗株数,获得双穗率、空秆率。穗粒数少于20粒的植株为空株,并且不计算在双穗率内,其子粒数也不计入穗粒数。 ⑤穗粒数测定。在样点处连续测定20个果穗的穗粒数,取平均数。玉米穗粒数=穗行数×行粒数。 其中,穗行数:计数果穗中部的子粒行数;行粒数:计数一中等长度行的子粒数(附图2-2)。 附图2-2 穗粒数测定 ⑥产量计算。以该品种常年千粒重计算理论产量。根据以往经验、子粒灌浆进程及预期成熟度等情况,按85%或90%折后即为估计产量。以5点的平均值为该地块的平均产量。 产量(千克)=收获密度×(1+双穗率-空株率)×穗粒数×千粒重(克)×0.85(或0.9)/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