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彩插 第一章 农田杂草的基本知识 一、农田杂草的概念 二、农田杂草的特性 1.繁殖能力强 2.生命力顽强 3.种子早熟易脱落 4.出苗不整齐 5.繁殖方式多样 6.传播途径多样 7.具有拟态性 三、农田杂草的危害 1.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2.传播病虫害 3.妨碍农事操作 4.影响人、畜健康 5.影响水利设施和河道航行 6.增加生产成本 四、农田杂草的演替 1.杂草繁殖器官的传播 2.土壤肥力 3.土壤湿度 4.土壤pH 5.轮作和种植制度 6.土壤耕作 7.除草剂的施用 五、农田杂草防除现状 1.杂草种群演替频率加快 2.杂草抗药性上升 3.除草剂药害 4.除草剂喷施器械滞后 5.高质量除草剂品种缺乏 第二章 农田主要杂草识别 一、木贼科 1.节节草(图1~图2)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横走,黑色。茎一形,无孢子茎和营养茎的区别;地上茎高20~70厘米,直径1~6毫米,灰绿色,粗糙;茎基部2~5分枝,中空,有棱脊6~20条,分枝近直立,细长,和主茎相等,鞘片背上无棱脊;鞘齿短三角形,黑色,有易脱落的膜质尖尾。孢子囊穗生枝顶,长0.5~2厘米,长圆形,有小尖头,无柄;孢子叶六角形,中央凹入,盾状着生,排列紧密,边缘生长孢子囊。 生于路边、水边或沙质地上。分布于全国各地。地上茎入药,能明目、清热、利尿、祛痰、止咳。 二、桑科 2.葎草(拉拉秧)(图3~图5) 一年生缠绕草本。茎和叶柄密生倒钩刺。叶掌状5~7深裂,叶缘具粗锯齿,两面具有粗糙的毛,下面有稀疏的黄色小腺点;叶柄长5~20厘米。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序圆锥状,腋生或顶生,花被片5;雄蕊5,比花被片短。雌花近球形,腋生,直径约1厘米;苞片卵状披针形,具白刺毛和黄色小腺点,每苞片内生有2朵雌花;花被片退化为全缘的膜质片,紧包子房;柱头2,红褐色。瘦果扁球形,黄褐色。花期7~8月,果期9~10月。 生于沟边、路旁或荒地,为小麦和玉米田主要杂草。分布于东北、华北、华南、华东等地区。茎皮纤维可做造纸原料。全草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三、蓼科 3.萹蓄(图6~图8) 一年生草本,平卧或直立。叶窄椭圆形或长圆倒卵形,长0.5~4厘米,宽1.5~10毫米,先端钝尖,基部楔形,全缘,两面无毛。托叶鞘膜质,2裂,下部带绿色,上部白色透明,具脉纹,无毛。花生于叶腋,1~5朵簇生。花被5裂,裂片具窄的白色或粉红色的边缘。雄蕊8,花丝短;花柱3,分离。瘦果,三棱状卵形,长约3毫米,黑褐色,表面具有明显的线纹,果稍伸出宿存花被。花期5~7月,果期8~10月。 生于路边、农田或荒地。南北各省份均有分布。全草入药,具有消炎止泻、清热解毒的功效。 4.红蓼(狗尾巴花)(图9~图11) 一年生草本。根粗壮。茎直立,粗壮,节部稍膨大,中空,上部分枝多,密生柔毛。叶宽椭圆形、宽披针形或近圆形,长7~20厘米,宽4~10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略成心脏形,全缘,有时呈浅波状,两面被毛,脉上毛较密。托叶鞘筒状,顶端绿色,扩大成开展或向外反卷的绿色环状小片,具缘毛。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苞片卵形,具长缘毛,每苞片内生多数的粉红色或白色花,花开时下垂。花被片5,椭圆形。雄蕊7,伸出花被;具花盘,成齿状裂。花柱2,柱头球形。瘦果近圆形,稍扁,长约3毫米,黑色,具光泽,包在宿存的花被内。花期7~9月,果期9~10月。 生于荒地、水沟旁或湿地。分布于东北、华南、华北等地区。果实可入药,具有活血、消积、止痛、利尿的功效。 5.酸模叶蓼(图12~图14) 一年生草本。茎直立,通常带粉红色,节部膨大。叶披针形或宽披针形,长4~20厘米,宽1~5.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具缘毛,叶脉和边缘均有斜生粗刺毛。托叶鞘筒状,膜质,无毛,先端截平。花由数花穗组成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苞片漏斗状,内生数花;花淡绿色或粉红色。花被常为4深裂,稀为5深裂,裂片椭圆形。雄蕊6,花柱2。瘦果扁卵圆形,两面平,黑褐色,具光泽,包在宿存的花被内。花期6~7月,果期7~9月。 生于水沟边、潮湿地或路旁,南北各省份均有分布。全草入药,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6.柳叶刺蓼(图15~图16) 一年生草本。茎直立,疏生倒钩刺。叶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 3~13厘米,宽1~2.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叶缘具缘毛。托叶鞘圆筒状,膜质,截平。花由数个花穗组成圆锥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序轴密生腺毛。苞片漏斗状,斜形,上部为紫红色,苞片内生有3~4朵花;花排列稀疏,白色或淡红色。花被片5深裂,裂片椭圆形。雄蕊7~8;花柱2,中部以下合生。瘦果圆形,两面凸,黑色,无光泽,包于宿存的花被内。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生于沟边、田边、路旁湿地。分布于东北、华北等地区。 7.卷茎蓼(图17~图19) 一年生草本。茎缠绕,具不明显的纵条,具分枝。叶近圆形或长圆状卵形,长2~6厘米,宽1~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心形或戟形,具三角形叶耳。叶柄的棱上具极细的钩刺。托叶鞘短,斜形,褐色,无毛。花序顶生或腋生,为间断的总状花序。苞片绿色,内生2~4朵花,淡绿色,边缘白色。花被5深裂,果时稍增大,外侧的裂片常具肋和狭翅。雄蕊8;花柱3,柱头头状。瘦果三棱形,无光泽,全包于宿存的花被内。花期 7~8月,果期8~10月。 生于山谷、山沟或田旁,常缠绕于灌丛或高草上。主要危害小麦。分布于东北、华北等地区。 8.巴天酸模(图20~图22) 多年生草本。根粗壮。茎直立,不分枝或上部有分枝,具棱槽。基生叶长圆状披针形,长15~30厘米,宽4~12厘米,先端圆钝或急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全缘,具波状缘,叶脉突出。叶柄粗,长10厘米。茎上部叶窄而小,近无柄。托叶鞘筒状,膜质,老时破裂。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花两性。花被片6,2轮;内轮3片,宽5~6毫米,果时增大,宽心形,全缘,具网纹,常为1片具有瘤状突起,有时3片均具长圆形的瘤状突起。雄蕊6枚。瘦果三棱形,褐色,具光泽,包于宿存的内轮花被内。花期5~8月,果期6~9月。 生于水沟、路旁、田边、荒地。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区。根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散瘀的功效。 9.齿果酸模(图23~图25) 多年生草本。茎直立,多分枝。基生叶长圆形,长4~10厘米,宽1.5~3.5厘米,先端钝或急尖,基部圆形或稍心形,具波状缘和长柄。茎生叶较小,具短柄。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序上通常具叶。花两性。花被片6,成2轮,黄绿色;外轮花被长圆形,内轮花被卵形,果时增大,具明显网纹,边缘具有长短不整齐的针状刺3~5对,常为3对,刺尖先端直伸或稍弯曲,每片都具有长圆形的瘤状突起。雄蕊6。瘦果三棱形,褐色,光滑,包于内轮花被内。花期5~6月,果期6~10月。 多生于荒地、水沟边或河边湿地。分布于北京、河北、河南、山西、四川、浙江等地区。根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止血、通便的功效。 四、藜科 10.藜(灰菜)(图26~图28) 一年生草本。茎直立,粗壮,具条棱及绿色或紫红色条,多分枝;枝条斜向外或开展。叶片菱状卵形至宽披针形,长3~6厘米,宽2.5~5厘米;先端急尖或微钝,基部楔形至宽楔形,上面通常无粉,有时嫩叶上有紫红色粉,叶缘具不整齐锯齿。花两性,花簇生于枝上部,排列成或大或小的穗状或圆锥状花序。花被裂片5,宽卵形至椭圆形。雄蕊5,柱头2。胞果完全包于花被内或顶端稍露;果皮薄,与种子紧贴。种子横生,双凸镜状,黑色,具光泽,表面具浅沟纹。花、果期均为5~10月。 生于田间、荒地、路旁,为麦田主要杂草。分布于全国各地。全草入药,具有止泻、止痒的功效。 11.小藜(市藜)(图29~图31) 一年生草本。茎直立,分枝,具条纹,株高20~50厘米。叶互生,具长柄,长圆状卵形,长1.6~5.2厘米,宽1~3.5厘米,通常3浅裂,中裂片较长,两侧边缘近平行,叶缘具波状齿或全缘,先端钝或突尖。花序穗状或圆锥状,腋生或顶生。花两性。花被5深裂,裂片宽卵形。雄蕊5,开花时外生;柱头2,线形。胞果包于花被内,果皮与种子贴生。种子横生,黑色,具光泽,表面具六角形细洼。花期4~6月,果期5~7月。 生于荒地、河滩、沟谷潮湿处。分布于全国各地。 12.灰绿藜(图32~图34) 一年生草本。茎平卧或斜升,自基部分枝,具条棱或紫红色条纹。叶互生,具柄,长圆状卵形或披针形,长2~4厘米,宽6~20毫米,先端急尖或钝,基部渐狭,叶缘具缺刻状锯齿,上面光滑无粉,下面被灰白色粉,中脉明显,黄绿色。花两性或兼有雌性。花于叶腋集成短穗,或顶生为间断的穗状花序。花被裂片3~4,浅绿色。雄蕊常为3~4,少有1或5;柱头2,极短。胞果顶端露出于花被外,果皮膜质,黄白色。种子扁球形,横生,稀有直立或斜生,暗红色或红褐色,表皮具细点。花期6~9月,果期8~10月。 生于盐碱地、水边或田边。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区。 13.猪毛菜(图35~图36) 一年生草本,株高30~100厘米。茎直立,通常由基部分枝,枝开展;茎与枝绿色,具条纹,光滑无毛。叶线状圆形,基部稍扩展下延,稍抱茎,先端具硬针刺,肉质,深绿色,有时带红色,长2~5厘米,宽 0.5~1毫米。花两性,生茎顶,排列为细长穗状花序。苞叶卵形,具锐长尖,绿色,边缘白色膜质;小苞叶2,狭披针形,先端具刺尖。花被5,膜质透明,披针形,果时背部生有不等形断翅或革质突起,有时为2浅裂。雄蕊5,稍超出花被,花丝基部扩展,花药长圆形;柱头2裂,丝形。胞果倒卵形,果皮膜质。种子横生或斜生,顶端截形,胚成螺旋状,无胚乳。花期7~9月,果期8~10月。 生于路边、田间、荒地及含盐碱的沙质土壤。分布于东北、华北、甘肃、四川、云南等地区。全草入药,具有降血压的功效。 14.地肤(扫帚苗)(图37~图39) 一年生草本,株高50~100厘米。根略成纺锤形。茎直立,多斜向上分枝成扫帚状,淡绿色或带紫红色,具多数纵棱。叶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2~5厘米,宽3~7毫米,先端短渐尖,基部渐狭,常具3条明显的主脉,边缘具疏生的锈色绢状缘毛;茎上部叶较小,无柄,1脉。花两性或雌性,常1~3个簇生于叶腋,构成穗状圆锥花序;花被近球形,淡绿色,花被裂片近三角形;翅端附属物三角形至倒卵形,有时近扇形,膜质,边缘微波状或具缺刻;花丝丝状,花药淡黄色;柱头2,丝状,紫褐色。胞果扁球形,果皮膜质,与种子离生。种子卵形,黑褐色,稍有光泽;胚环形,外胚乳块状。花期5~6月,果期7~10月。 生于田边、路旁和荒地。分布于全国各地。嫩苗可做蔬菜,果实称“地肤子”,具有清热和利尿的功效。 五、苋科 15.反枝苋(图40~图42) 一年生草本,株高20~80厘米。茎粗壮,单一或分枝,淡绿色,稍具钝棱,密生短柔毛。叶菱状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5~12厘米,宽2~5厘米,顶端锐尖或尖凹,具小凸尖,基部楔形,全缘或波状缘,两面及边缘具柔毛,背面毛更密。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由多数穗状花序组成。苞片和小苞片钻形,白色;背面具1龙骨状突起,伸出顶端成白色尖芒。花被片长圆形或长圆状倒卵形,白色,具1淡绿色细中脉,顶端急尖或尖凹,具凸尖。柱头3,长刺锥状,稀为2。胞果扁卵形,环状横裂,包于宿存的花被内。种子直立,倒卵圆形或近球形,棕黑色。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于田间、荒地、村庄附近的草地上,为玉米、大豆等作物田主要杂草。全草入药,具有治腹泻和痢疾的功效。 16.苋(三色苋)(图43~图45) 一年生草本,株高80~150厘米。茎粗壮,常分枝,绿色或红色。叶卵状椭圆形至披针形,长4~10厘米,宽2~7厘米;除绿色外,常呈红色、紫色、黄色或其他颜色;先端钝尖,稍有微缺;叶基沿叶柄下延;叶全缘或略成波状缘,两面无毛,背面叶脉隆起;叶柄长2~6厘米。花密集成簇,花簇圆球形,腋生,或集成腋生花穗,在茎顶侧集成断续状的顶生穗状花序,下垂。雄花和雌花混生。苞片和小苞片卵状披针形,透明,顶端具1长芒尖,背面具1绿色和红色隆起中脉。花被片长圆形,绿色或黄绿色,顶端具1长芒尖,背面具1绿色或紫色隆起中脉。雄蕊比花被片长或短;柱头3,细长,向外反曲,内侧有毛。胞果卵圆形,环状开裂。种子近圆形,黑色至黑棕色。花期5~8月,果期7~9月。 分布于全国各地。嫩茎、叶可作蔬菜。叶有各种颜色,可供观赏。全草入药,具有明目、利尿、解毒的功效。 17.凹头苋(图46~图48) 一年生草本,植株无毛。茎平卧上升,从基部分枝,淡绿色或紫红色。叶片卵形或菱状卵形,长1.5~4.5厘米,宽1~3厘米,顶端凹缺,具1芒尖,基部宽楔形,全缘或呈波状。花簇腋生,直至下部叶腋,生在茎端或枝端成直立穗状花序或圆锥花序。苞片和小苞片长圆形。花被片长圆形或披针形,顶端急尖。雄蕊比花被片稍短;柱头3或2,果熟时脱落。胞果近扁圆形,略皱缩而近平滑,不开裂。种子黑色,边缘具环状边。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于农田及荒地。分布于东北、华北、华南、西南等地区。嫩茎、叶可作蔬菜。 18.皱果苋(图49~图51) 一年生草本,植株无毛。茎直立,具不明显棱角,稍分枝,绿色或带紫色。叶卵形或卵状椭圆形,两面绿色或绿紫色,光滑,长3~9厘米,宽2~6厘米,先端凹陷,少有钝圆,具1芒尖,全缘或具微波状缘。圆锥花序顶生,由穗状花序组成,圆柱形,直立。苞片和小苞片披针形,顶端具凸尖。花被片长圆形或宽倒披针形,顶端急尖。雄蕊比花被片短;柱头3或2。胞果扁球形,绿色,不裂,表面极皱缩,超出花被片。种子近球形,黑色,具薄而锐的环状边缘。花期6~8月,果期8~10月。 生于农田、荒地。分布于全国各地。嫩的茎叶可作野菜和饲料。 六、马齿苋科 19.马齿苋(图52~图54) 一年生草本,植物体肉质。茎多分枝,平卧地面,淡绿色,有时暗红色。单叶,互生,有时为对生,扁倒卵形,先端钝圆或截形,全缘,肉质,长1~2.5厘米,光滑,无毛。花3~8朵,黄色,顶生枝端。总苞片4~5,三角状卵形,先端具细尖。萼片2,绿色,基部与子房合生。花瓣5,倒卵状长圆形,具凹头,下部结合。雄蕊8~12,基部合生。子房半下位,卵形。花柱单1,柱头5裂,花柱连同柱头长于雄蕊。果为盖裂的蒴果。种子多数,黑褐色,肾状卵圆形,表面密被小疣状突起。花期5~8月,果期7~9月。 生于菜田、农田、荒地和较湿的地方。分布于东北及北京、河北、河南、山东、甘肃等省份。全草入药,具有清热解毒和预防痢疾的功效,也是很好的野菜。 七、石竹科 20.繁缕(图55~图57)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株高10~20厘米。茎柔弱,多分枝。中部和下部叶有长柄,柄长1~2厘米,两侧疏生柔毛。叶片宽卵形或卵形,长0.8~2厘米,宽0.5~1.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无毛。花单生或成二歧聚伞花序。花梗长2~3毫米。萼片5,披针形,长3~4毫米,先端稍钝,边缘膜质,背部具毛。花瓣5,白色,较萼片短,2深裂几达基部或有时无花瓣。雄蕊10;花柱3。蒴果卵形,较萼稍长,6瓣裂。种子黑褐色,密生钝疣状突起。花期7~8月。 生于田间、路边或林边草地。分布于全国各地。有毒,家畜食后能引起中毒及死亡。 21.牛繁缕(图58~图60) 多年生草本,株高20~40厘米。茎二叉状分枝,下部无毛,上部被短腺毛。叶对生,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2.5~5.5厘米,宽1~3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微心形,全缘,有时有缘毛;下部叶具柄,长5~20毫米,具狭翅,两侧疏生睫毛;中上部叶无柄。二歧聚伞花序顶生;花梗长1~2厘米,花后下垂,密被腺毛。苞片小。萼片5,卵状披针形或长卵形,长4~5毫米,背部被腺毛。花瓣5,白色,较萼短,2深裂几达基部,裂片长圆形。雄蕊10;花柱5,子房长圆形。蒴果卵圆形,较萼稍长,5瓣裂,每瓣再二齿裂,具多数种子。种子近圆形,暗棕色,具刺状突起。花期5~8月。 生于低山、平原、水边、湿地。分布于东北、华北、华南地区。全草入药,有解毒、清热、消肿之效,鲜草捣汁服用可治痢疾及催乳,幼苗可食用。 22.麦瓶草(米瓦罐、净瓶)(图61~图62) 一年生草本,株高20~50厘米。茎直立,单生或分枝,密被腺毛。基生叶匙形,茎生叶长圆形或披针形,长4~7厘米,宽5~19毫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两面被腺毛,中脉明显。聚伞花序顶生,具少数花,花梗不等长。萼筒长,基部特别膨大,上部缢缩呈圆锥状,长2~3厘米,结果时下部膨大呈圆形,先端5裂,萼齿披针形,具30条显著的脉,脉间膜质,密被腺毛。花瓣5,倒卵形,粉红色,全缘或顶端微具细齿或微凹,基部渐狭成爪,爪具2耳,瓣片与爪间具2小鳞片。雄蕊10;子房长卵形,花柱3。蒴果卵形,6齿裂,包于萼内。种子多数。花期4~5月。 生于麦田、低山、平原或荒地,为麦田杂草。分布于北京、东北、西北、华东、西南等地区。全草可入药,有止血、调经活血功效。 八、十字花科 23.独行菜(图63~图65)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株高15~30厘米。茎直立,有分枝,具微小头状腺毛或无毛。基生叶狭匙形或倒披针形,羽状浅裂或深裂,长3~5厘米,宽1~1.5厘米,有柄,叶柄长1~2厘米。茎生叶披针形或长圆形,基部宽,无柄,呈耳状抱茎,边缘有疏齿或全缘;最上部叶线形,全缘或微有疏齿,无光泽。总状花序,顶生,果期伸长,疏松。花极小。萼片4,卵形,长0.8毫米。无花瓣,或退化成丝状,比萼片短。雄蕊2或4,蜜腺4。短角果,近圆形或宽椭圆形,扁平,宽2~3毫米,无毛,先端微缺,果瓣顶部具极狭翅。种子椭圆状卵形,长约1毫米,棕红色,近平滑,无边,子叶背倚。花、果期4~6月。 生于田间、路旁、草坪。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西南等地区。种子入药,有利尿、止咳、化痰功效,并有强心作用。 24.荠菜(图66~图68)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株高10~40厘米。茎直立,单一或从基部分枝,被单毛、分枝毛及星状毛。基生叶莲座状,羽状分裂,偶有全缘,长12厘米,宽约2.5厘米;顶生裂片较大,卵形至长圆形,长5~30毫米;侧裂片3~8对,长圆形卵形,长5~15毫米,浅裂或有不规则锯齿或近全缘;叶柄长10~30毫米。茎生叶狭披针形或披针形,基部箭形,抱茎,边缘有缺刻或锯齿。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果期延长可达20厘米。花白色,直径约2毫米。萼片长圆形,长1.5~2毫米。花瓣卵形,长2~3毫米,有短爪。短角果,倒三角形,长5~8毫米,宽4~7毫米,扁平,无毛,先端微凹。种子两行,长椭圆形,长1毫米,浅棕色,子叶背倚。花期4~6月。 生于麦田、荒地。分布于全国各地。全草入药,有止血、清热、明目、凉血作用。 25.球果蔊菜(风花菜、银条菜)(图69~图71) 一年生草本,株高25~80厘米。茎直立,有分枝,基部木质化,无毛。叶长圆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3~6厘米,宽1~2.5厘米,先端渐尖或圆钝,基部抱茎,两侧尖耳状,边缘呈不整齐的齿裂,无毛。总状花序,顶生。花黄色,直径约1毫米。萼片卵形,长约1毫米。花瓣倒卵形,长1.5毫米。短角果,球形,直径约2毫米,无毛,先端有短喙,果梗长3~4毫米。种子多数,卵形,长0.5毫米,红棕色,一端微凹,表面有纵沟。花、果期6~8月。 生于菜田、湿地、沟边、路旁。分布于东北、华北、华南及江苏等地区。 26.沼生蔊菜(蔊菜、水萝卜)(图72~图74) 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株高20~80厘米。茎斜上,有分枝,无毛或下稍有单毛。基生叶和下部茎生叶羽状分裂,长12厘米;顶裂片较大,卵形,具弯缺齿;侧裂片3~5对,边缘有钝齿,仅在叶柄和叶脉疏生短毛,其他部分无毛。茎上部叶披针形,不分裂。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黄色,直径约2毫米。萼片长圆形,长约2毫米。花瓣倒卵形,长2毫米。长角果,长圆形,微弯,长4~6毫米,宽约2毫米,无毛。种子卵形,长约0.5毫米,成2行排列,淡褐色,有网纹。花、果期5~7月。 生于湿地、草坪、路旁、田间。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西南、江苏等地区。种子油可食用及工业用;嫩植株可作饲料。 27.离子草(图75~图76) 一年生草本,株高8~30厘米,疏生短腺毛。茎斜上或稍铺散,有分枝。基生叶及茎下部叶长圆形,长3~4厘米,宽3~5毫米,先端急尖,基部渐狭,具深波状齿牙;叶柄长2~5毫米。中部叶有短柄。上部叶无柄,披针形,疏生齿牙或全缘。总状花序顶生。花紫色,直径3毫米。萼片淡蓝紫色,长4~5毫米。花瓣长圆形,长5~6毫米。长角果,细圆柱形,长3~5厘米,弯曲,具横节。种子近圆形,长1毫米,棕色。花、果期4~5月。 生于田间、草地或沟边。分布于辽宁、河北、山西、河南、陕西、甘肃、新疆等地区。 28.小花糖芥(桂竹糖芥)(图77~图79) 一年生草本,株高15~50厘米。茎直立,不分枝或分枝,有棱角,具伏贴二叉状毛。基生叶莲座状,无柄,平铺地面,大头羽裂,常早枯。茎生叶披针形或线形,长2~6厘米,通常全缘,两面具三叉状毛。总状花序。花浅黄色,直径约5毫米。萼片长圆形或线形,长约2毫米,内2片基部稍成囊状。花瓣倒卵形,长3~5毫米,具爪;侧蜜腺环状,外侧开口,中蜜腺小球形。子房无柄,花柱短;柱头头状,2浅裂。长角果,线形,四棱状,长1.2~1.5厘米,宽约1毫米。果瓣被星状毛。种子卵形,淡褐色,长约1毫米,子叶背倚。花、果期4~5月。 生于山坡、路旁、草地、林下。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西南等地区。全草入药,有强心作用。 29.播娘蒿(图80~图82) 一年生草本,株高10~70厘米,有单毛或分叉毛。茎直立,有分枝。叶轮廓狭卵形,长3~5厘米,宽2~2.5厘米,2~3回羽状全裂;末回裂片线形或线状长圆形,长3~5毫米,宽1~1.5毫米。下部叶有短柄,通常密被淡灰色分叉毛。上部叶无柄,近无毛。花浅黄色,直径约2毫米。萼片直立,线形,长约2毫米,外面被分叉柔毛。花瓣长匙形,长2~2.5毫米,具爪。长角果,线形,长2~3厘米,宽约0.7毫米,无毛,斜上或稍内弯,果瓣1脉。种子单行排列,长圆形,棕色,长0.8~1毫米,子叶背倚。花、果期5~7月。 多生于麦田、荒地、路边。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四川等地区。种子作葶苈子入药,有利尿、消肿、祛痰、定喘功效。 九、蔷薇科 30.朝天委陵菜(图83~图85)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株高10~50厘米。茎平铺或倾斜伸展,多分枝,疏生柔毛。基生叶羽状复叶,小叶7~13,宽倒卵形或长圆形,长0.6~3厘米,宽0.4~1.5厘米,先端圆钝,基部宽楔形,边缘有缺刻状锯齿,上面无毛,下面微生柔毛或无毛。茎生叶与基生叶相似,叶柄较短或近无柄,小叶常为3;托叶草质,阔卵形,常3浅裂。花单生叶腋,直径6~8毫米;花梗长0.8~1.5厘米,被柔毛。副萼片椭圆状披针形;萼片卵形,与副萼片近等长。花瓣黄色。瘦果,卵形,黄褐色,有皱纹。花、果期5~9月。 生于田边、路旁、荒地。分布于东北、河北、河南、陕西、甘肃、山东、内蒙古、新疆等地区。 31.委陵菜(图86~图87) 多年生草本。根粗壮,木质化,基部留有残叶。茎粗壮,高50~60厘米,多直立,密被白色柔毛。羽状复叶,基生叶丛生,小叶15~31,连叶柄长30厘米,小叶长圆状倒卵形或长圆形,长3~5厘米,宽1.5厘米,羽状深裂;小裂片三角状披针形,边缘稍外卷,上面绿色,有短柔毛或无毛,下面密生白色绵毛;叶柄被长绵毛;托叶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基部与叶柄连生。茎生叶与基生叶相似,但较小,小叶7~15。伞房状聚伞花序,多花。花梗长0.5~11厘米,被柔毛;花直径约1厘米。萼片三角状卵形,外被柔毛。花瓣黄色。瘦果,肾状卵形,有皱纹。花期 5~9月,果期6~10月。 生于荒地、山坡、路旁。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西南等地区。 十、豆科 32.黄香草木樨(图88~图89)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茎直,株高1米以上,有香气。羽状复叶,小叶3枚,椭圆形至窄倒披针形,长10~25毫米,宽3~6毫米,先端钝圆,基部楔形,边缘有锯齿,两面有毛。托叶三角状锥形。总状花序,腋生。萼钟状,萼齿三角形。花冠黄色。荚果,椭圆状球形,稍有毛,具明显的网状纹,长3~4毫米,直径约2毫米,含1~2粒种子。种子长圆形,淡绿黄色。花期6~8月,果期8~9月。 分布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区。茎叶可作家畜牧草和绿肥,为蜜源植物及保持水土的优良草种。 33.米口袋(图90~图92) 多年生草本。根粗壮呈圆锥状。茎短缩,全株有白色柔毛。奇数羽状复叶。小叶9~21,椭圆形、长圆形或卵形,长4~22毫米,宽3~8毫米,先端圆或稍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全缘,托叶披针形。伞形花序,自叶丛抽出,有6~8朵花,花梗极短,基部有1苞片,萼下有2小苞片。萼钟状,长5~8毫米,萼齿比萼筒短。花冠紫红色或蓝紫色,长12~14毫米。荚果,圆柱形,长1.5~2厘米,直径3.5毫米。种子多粒,肾形,有蜂窝状凹点。花期4~5月,果期5~6月。 生于田边、路旁、山坡草地。分布于东北、华北、陕西、甘肃等地区。全草入药,称甜地丁,有清热解毒、消肿的功效。 34.达呼里胡枝子(图93~图95) 草本状灌木。茎直立、斜升或平卧,有短柔毛。三出羽状复叶,顶生小叶披针状长圆形,先端钝圆,基部圆形,上面无毛,下面密生短柔毛。总状花序,腋生。花冠黄绿色,有时基部带紫色。荚果,倒卵状长圆形,有白色柔毛,表面有网纹。花期5~7月,果期6~9月。 生于山坡草地、荒地、田边或路旁。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西南等地区。可作牧草或绿肥。 35.长萼鸡眼草(图96~图98) 一年生草本。茎匍匐、斜升或直立,分枝多而密。三出掌状复叶,小叶倒卵形或椭圆形,长5~19毫米,宽4~10毫米,先端稍凹或截形,基部楔形,全缘,下面中脉及边缘上有须毛。花1~3朵簇生于叶腋,花冠紫红色。荚果,椭圆形或长圆形。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于山坡、路旁、田边或荒地。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区。全草入药,有清热解毒、健脾、利湿等功效。 36.野大豆(图99~图101) 一年生草本。茎纤细,缠绕。三出羽状复叶,托叶卵状披针形。叶片长卵状披针形,长2~6.5厘米,宽1~3.5厘米,基部菱状楔形,先端渐尖或稍有钝状。总状花序,腋生,淡紫色。荚果,窄长圆形或镰刀状。种子褐色至黑色。花期6~8月,果期7~9月。 生于潮湿的河岸、草地、灌丛及沼泽地附近。分布于东北、华北等地区。根、茎、荚果和种子入药,有利尿、平肝敛汗的功效。 十一、牻牛儿苗科 37.牻牛儿苗(太阳花)(图102~图104)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株高10~50厘米。茎半卧或斜升,多分枝,具柔毛。叶对生,叶柄长4~8厘米。托叶线状披针形,有缘毛。叶卵形或椭圆状三角形,长6~7厘米,二回羽状深裂;羽片2~7对,基部下延至叶轴。小羽片线形或有1~3粗齿,两面具柔毛。伞形花序,腋生,花序梗长5~15厘米,有2~5花。萼片椭圆形或长圆形,长6~7毫米,先端具芒尖。花冠淡紫色或蓝紫色。花瓣倒卵形,比萼稍长或近等长。雄蕊花丝较短,仅5枚有花药。蒴果,长3~4厘米,先端具长喙,成熟时5个果瓣与中轴分离,喙部呈螺状卷曲。花期4~5月,果期6~8月。 生于山坡、荒地、田埂、路边。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中及云南、西藏等地区。全草入药,有强筋骨、祛风湿、清热解毒等功效。 十二、蒺藜科 38.蒺藜(图105~图107) 一年生草本。茎由基部分枝,平卧,长1米左右,全株密生丝状柔毛。偶数羽状复叶,互生或对生,长1.5~6厘米。小叶5~8对,长圆形,长6~17毫米,宽2~5毫米,先端锐尖或钝,基部稍偏斜,近圆形,全缘,上面叶脉上有细毛,下面密生白色伏毛;托叶小,边缘半透明状膜质;有叶柄和小叶柄。花单生于叶腋。萼片5,宿存。花瓣5,比萼片稍长,黄色。雄蕊10,生于花盘基部,5枚花丝基部有鳞片状腺体。子房5棱,花柱单一,柱头5裂。分果,由5个分果瓣组成,扁球形,直径约1厘米;每果瓣具刺,背面有硬毛和瘤状突起,有种子2~3粒,种子间有隔膜。花期5~8月,果期6~9月。 生于荒地、田间、河床沙地,耐旱。分布于全国各地。果实入药,有平肝散风、行血解郁的功效。 十三、大戟科 39.铁苋菜(海蚌含珠)(图108~图110) 一年生草本,株高20~50厘米。茎直立,多分枝,有棱,具毛。叶卵状披针形、卵形或菱状卵形,长2~8厘米,宽1.5~3.5厘米,先端尖,基部楔形,缘有钝齿,两面叶脉上具短毛。叶柄长1~3厘米,有毛。托叶披针形,长1~2毫米。花单性,雌雄同株,无花瓣;穗状花序,腋生。雄花多数,生于花序的上部,带紫红色;苞片小,缘具睫毛;萼在蕾期合生,花期4裂;裂片卵形,膜质;雄蕊8。雌花生于花序基部,通常3花生于叶状苞片内;苞片三角状卵形,长约1厘米,合时如蚌,边缘有锯齿,背面有伏毛;萼3裂,裂片宽卵形;子房球形,有毛;花柱3,分枝,带紫红色;通常每苞片内仅有1果成熟。蒴果,近球形,直径约3毫米,表面有毛,毛基部有瘤状突起。种子卵形,长约2毫米。花期5~7月,果期7~8月。 常见于山坡、沟边、路旁、田野。分布于长江以南和黄河中下游地区、沿海和西南、华南等地区。 40.地锦(图111~图113) 一年生草本。茎纤细,多分枝,平卧,常带红色,具疏柔毛或无毛。叶对生,长圆形,长5~10毫米,宽3~7毫米,先端钝圆,基部偏斜,叶缘具细齿。叶柄短。托叶细锥形,羽状细裂。杯状聚伞花序,单生于分枝的叶腋,总梗短或无梗。总苞倒圆锥形,长约1毫米,顶端4裂;裂片膜质,长三角形,裂片间有腺体;腺体扁椭圆形,具花瓣状附属物。子房3室;花柱3,顶端2裂。蒴果,近球形,直径约2毫米,无毛。种子卵形,具灰白色细毛。花期6~9月,果期7~10月。 生于田间、荒地。分布于全国各地。全草入药,有清热利湿、止血功效。 41.斑地锦(图114~图116) 一年生草本。茎细弱,多分枝,平卧,紫红色。叶对生,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先端钝圆,边缘中部以上有细齿,基部偏斜,叶正面中部有紫色斑,叶被面有柔毛。花序单生于叶腋,有短柄。蒴果,三棱状球形。种子卵形,有棱,黄色或黄褐色。花、果期7~10月。 生于田间、草坪、荒地。分布于江苏、江西、浙江、湖北、北京、河北、河南等地区。全草可作化工原料。 42.叶下珠(图117~图119) 一年生草本,株高5~20厘米。茎直立,由基部分枝。叶互生,椭圆形、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5~15毫米,宽2~5毫米,先端钝,基部钝圆,全缘,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叶柄极短或无。托叶卵状披针形,长约1毫米,宿存。花单性,雌雄同株。花小,常单生叶腋,有时雌花和雄花同时生于1个叶腋;花无瓣,有花梗。雄花萼片6,花瓣状,腺体与萼片同数,雄蕊3。雌花萼片6,披针形,子房密生乳头状小突起;花柱3,2裂,花柱在果期宿存。蒴果,扁球形,直径3毫米,表面有小瘤,具3枚果瓣,每瓣具2粒种子。种子三棱形,背面浑圆,长约1毫米,表面具点状小突起。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于稍潮湿地。分布于东北及河北等地区。 十四、锦葵科 43.苘麻(青麻、白麻)(图120~图122) 一年生草本,株高2米以上。茎直立,上部有分枝,具柔毛。叶互生,圆心形,端尖,基心形,两面密生软毛。花单生叶腋,黄色。萼及花瓣皆为5。心皮多数,轮生。分果瓣,具喙,芒长5毫米。种子肾形,具星状毛。花期6~8月,果期8~9月。 生于田间、荒地。华北各地区广为种植,为重要纤维植物之一,可制绳索。 44.野西瓜苗(图123~图124) 一年生草本,株高约60厘米。茎斜升,具白粗毛。叶互生,下部叶5浅裂,上部叶3深裂,中裂最长,裂片具齿,下面具疏硬毛。叶柄细长。花单生叶腋,具长花梗,午前开放,淡黄色。副萼多数,线形,具缘毛。萼5裂,膜质。花瓣5,基部结合。花柱端5裂,柱头头状。蒴果,圆球形,有长毛。花果期6~7月。 生于路旁和荒地。分布于陕西、山西、河北及华中地区。 十五、堇菜科 45.紫花地丁(图125~图127) 多年生草本。无地上茎,根茎粗短,根白色或黄褐色。叶片舌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先端钝,叶基截形或楔形,叶缘具圆齿,中上部尤为明显。果期叶大,长达10厘米,宽4厘米,基部常成微心形。托叶基部与叶柄合生,叶柄具狭翅,上部翅较宽,小苞片生于花梗的中部。萼片5,卵状披针形,边缘具膜质狭边,基部附属物短。花瓣5,紫堇色或紫色,侧瓣无须毛或稍有须毛,下瓣连距长14~18毫米;锯细,长4~6毫米。子房无毛,花柱基部膝曲。蒴果,长圆形,无毛。花、果期4月中旬至8月。 生于路旁、山坡、荒地。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区。 十六、伞形科 46.蛇床(图128~图130) 一年生草本,株高20~80厘米。茎有分枝,疏生细柔毛。基部叶轮廓长圆形或卵形,长5~12厘米,宽3~6厘米,2~3回羽状全裂,一回羽片3~4对,二回羽片具短柄或无柄,披针形,最终裂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3~10毫米,宽1~2毫米,先端呈尾状尖,边缘白色有短柔毛。叶柄长4~8厘米。茎生叶与基生叶同形。复伞形花序,直径3~4厘米;伞辐8~17,不等长。总苞片7~10,线形,被纤毛;小总苞片9~11,线形。小伞形花序着花20~30朵,花梗长0.8~1.8毫米;萼齿不明显;花瓣白色,先端具内卷的小舌片。双悬果,椭圆形,长2.2~2.5毫米,背腹扁;分果棱具木栓质相等的狭翅。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于丘陵、低山及平原湿地。分布于全国各地。果实称蛇床子,能祛风、燥湿、杀虫、止痒。 47.田葛缕子(田黄蒿、旱芹菜)(图131~图133) 二年生草本,株高30~70厘米,无毛。茎直立,基部被淡褐色基生叶残迹。根纺锤形,肥厚。基生叶具长柄,叶片轮廓长圆状卵形,长7~15厘米,2~3回羽状全裂,最终裂片狭线形,长5~10毫米,宽0.3~0.6毫米,先端锐尖。叶柄长3~5厘米,边缘狭膜质,白色,基部成三角形叶鞘。上部茎生叶叶片简化,叶柄全成鞘状。花序直径3~8厘米,总苞片3~5,披针形,先端渐尖,边缘膜质,伞幅8~13,稍不等长。小伞形花序具10~20朵花,花瓣白色,先端具内折的小舌片,花柱基短圆锥形。双悬果,椭圆形,两侧稍压扁,长2~2.5毫米,褐色,无毛,果棱丝状。花果期5~10月。 生于草地、撂荒地、丘陵。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四川等地区。 十七、报春花科 48.点地梅(图134~图136) 一年生草本,全株被长柔毛。叶基生,通常10片以上,圆形或卵圆形,长宽均约5~15毫米,先端钝圆,基部微凹或呈不明显的截形,边缘有多数三角状钝牙齿。叶柄长1~2厘米。花莛通常数条自基部抽出,直立,高5~10厘米。伞形花序有花4~15朵。苞片卵形至披针形,长2~7毫米,先端渐尖。花梗纤细,长1~3.5厘米,混生腺毛。花萼杯状,裂片卵形,花时长2~3毫米,果时增大,长4~5毫米,星状水平开展,锐尖,有明显脉纹。花冠白色,直径4~8毫米,5裂,裂片倒卵状长圆形,长2.5~3毫米。蒴果,扁卵球形,直径3~4毫米,顶端5瓣裂。种子小,棕褐色。花期4~5月,果期6月。 生于果园、荒地。分布于东北、华北、内蒙古、四川、广东等地区。全草入药,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功效,可治咽喉痛。 49.狼尾花(图137~图138) 多年生草本,株高30~70厘米。根状茎细长,棕红色,全株密被细柔毛。叶互生,长圆状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5~10厘米,宽6~18毫米,先端钝或锐尖,基部渐狭,全缘,两面及边缘被柔毛。总状花序顶生,花时常弯曲呈狼尾状,长6~12厘米,果期伸长,花梗长4~6毫米。苞片钻状线形。花萼近钟形,长3.5毫米。花冠白色。蒴果,球形,直径2.5毫米。花期6~7月,果期9月。 生于山坡、灌丛或路边。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中、华东、西南等地区。全草入药,有活血调经、散瘀消肿和利尿功效。 十八、萝藦科 50.萝藦(图139~图142) 多年生草质藤本。有根状茎,具乳汁。茎圆柱形,缠绕他物上升,下部木质化,上部较韧性,幼时密生细柔毛,老时脱落。叶对生,宽卵形至长卵形,长4~10厘米,宽3~8厘米,全缘,先端短渐尖,基部心形,上面绿色,下面粉绿色。叶柄长3~6厘米,顶端有腺体。总状聚伞花序,腋生或腋外生,有花多朵。萼5深裂,裂片狭披针形,绿色,有缘毛。花冠钟状,白色带淡紫红色斑纹,裂片里面有毛,先端反卷。副花冠环状,5浅裂,兜状。雄蕊合生成圆锥状,包在雌蕊周围。花药顶端具白色膜片。花粉块黄色,相邻两药室的花粉块由花粉块柄和着粉腺相连,形成花粉器。子房上位,心皮2,离生。花柱合生并延伸至花药之外,柱头顶端2裂。蓇葖果,双生,纺锤形,长8~10厘米,直径2~3厘米,表面有瘤状突起。种子扁平,卵形,长4~5毫米,边缘有窄翅,顶端具白毛。花期6~8月,果期7~9月。 生于荒地、农田、山坡。分布于东北、华北、河南、陕西、甘肃等地区。全草及果实入药,有补益精气、通乳、解毒的作用。 51.地梢瓜(图143~图145) 多年生直立或半直立草本,株高15~25厘米。茎细弱,自基部多分枝,具柔毛。叶对生,线形,长3~5.5厘米,宽2~5毫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下面中脉隆起。叶柄长1~2毫米。伞形聚伞花序腋生,有花 3~8朵。花萼裂片卵状披针形,绿色,外面有毛。花冠绿白色,直径约3毫米;副花冠杯状,裂片三角状披针形。蓇葖果,纺锤形,先端渐尖,中部膨大,长5~6厘米,直径1.5~2.5厘米。种子暗褐色,卵形,长7~8毫米,顶端有白色绢毛。花期6~8月,果期8~10月。 生于田边、路边、河岸、山坡、荒地。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区。全草及果实可入药,能清热降火、生津止渴、消炎止痛。 十九、旋花科 52.圆叶牵牛(图146~图148) 一年生缠绕草本,植株被倒向短柔毛和稍开展的硬毛。叶为圆心形,全缘,柄长5~9厘米,被倒向柔毛。花腋生,单生或数朵组成伞形聚伞花序。花序柄比叶柄短或近等长,长4~12厘米,毛被与茎相同。苞片线形,长6~7毫米,被开展的长硬毛。萼片5,长椭圆形,长1~1.4厘米。花冠漏斗状,直径4~5厘米,紫红色或粉红色,花冠筒近白色。雄蕊5,不等长,花丝基部被毛。雌蕊由3个心皮组成,花柱稍长于雄蕊。子房无毛,3室,每室2胚珠,柱头3裂。蒴果,近球形,无毛。种子三棱形卵状,长约5毫米。花期6~9月,果期9~10月。 生于田间、路旁。分布于全国各地。种子入药,有祛痰、杀虫、泻下、利尿功效。 53.裂叶牵牛(黑丑、白丑)(图149~图151) 一年生缠绕草本,植株体具刺毛。茎细长,分枝。叶心状卵形,通常3裂,稀为5裂,中裂片基部向内凹陷深至中脉,被硬毛;掌状叶脉。叶柄常较花柄长。花序有花1~3朵。总花梗腋生,长2.5~5厘米,被长柔毛。苞片2,披针形。萼片5,披针形,先端向外反曲,3枚宽,2枚较狭,基部密被白色或金黄色柔毛。花冠天蓝色或淡紫色,漏斗状,筒部白色。雄蕊5,不等长,花丝基部稍大,被毛。雌蕊无毛,较雄蕊长,3室,每室2个胚珠。蒴果,无毛,球形。种子三棱形,微皱。花期6~9月,果期8~10月。 生于田间、路旁、荒地。分布于全国各地。种子入药,有泻下、利尿、消肿、驱虫功效。 54.田旋花(箭叶旋花)(图152~图154) 多年生草本,植株无毛。根状茎横走,茎平卧或缠绕,具有条纹和棱角。叶片卵状长圆形至披针形,先端钝或具小的短尖头;叶基大多为戟形,也有箭形和心形,全缘或3裂。叶柄较叶片短。花常单生于叶腋,有时为2~3朵,甚至多朵。苞片2,线形,远离萼片。萼片5,被毛,不等长;2外萼片稍短,长圆状椭圆形;内萼片近圆形。花冠漏斗状,粉红色或白色,5浅裂。雄蕊5,花丝基部扩大,具小鳞毛。子房2室,每室2个胚珠。柱头2,线形。蒴果,卵状球形或圆锥形。种子卵圆形,无毛,黑色或暗褐色。花期6~8月,果期7~9月。 生于田间、荒地或路边。分布于华北、东北、华东、西北、西南等地区。全草入药,有祛风、止痒、止痛功效。 55.打碗花(图155~图157) 一年生缠绕或平卧草本,植株无毛。茎具细棱,通常由基部分枝。叶片三角状卵形、戟形或箭形,侧裂片近三角形,中裂片长圆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叶基微心形,全缘,两面常无毛。花单生于叶腋,花柄长于叶柄。苞片2,宽卵形。花冠漏斗状,淡粉红色或淡紫色。雄蕊5,花丝基部具小鳞毛。子房无毛。柱头2裂,扁平。蒴果,卵圆形,宿存萼片与之等长或稍短。种子黑褐色,表面具小瘤。花期7~9月,果期8~10月。 生于荒地、田间、路旁。分布于全国各地。根入药,能健胃、消食、通便。 56.菟丝子(图158~图159) 一年生寄生植物。除寄生大豆外,还可寄生菊科、豆科、藜科、大戟科、茄科、苋科等多种作物和杂草。茎缠绕、纤细、黄色、无叶。花多数簇生,花柄粗壮。苞片和小苞片小,鳞片状。花萼杯状,5裂,中部以下连合,裂片三角形,顶端钝。花冠白色,壶状或钟状,顶端5裂,裂片向外反曲,宿存。雄蕊5,着生于花冠裂片弯缺的微下处,与花冠裂片互生。鳞片5,长圆状,边缘流苏状。子房近球形,2室。花柱2,柱头球形。蒴果,近球形,几乎全被宿存的花冠包围,成熟时整齐地周裂。种子卵形,淡褐色,表面粗糙。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于山坡阳处、田间、路边。分布于全国各地。种子入药,具有补肝肾、益精壮阳和止泻的功效。 二十、紫草科 57.附地菜(图160~图162) 一年生草本。茎通常从基部分枝,高5~18厘米,被贴伏细毛。基生叶倒卵状椭圆形或匙形,长0.5~3.5厘米,宽3~8毫米,先端钝圆,基部渐狭下延成长柄,两面被细硬毛。茎下部叶与基生叶相似,茎上部叶椭圆状披针形,先端钝尖,基部楔形,两面被细硬毛。无柄。花序长达16厘米,仅在基部有2~4苞片,被短伏细硬毛。花萼裂片椭圆状披针形,先端尖,被短毛。花冠蓝色,裂片钝,喉部黄色,具5个鳞片状附属物。雄蕊5,内藏。子房4裂。小坚果,四面体形,被细毛,具短柄,棱尖锐。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于田间、路旁、荒地。分布于东北、华北、新疆、福建、江西等地区。全草入药,具有清热、消炎和止痛的功效。 58.斑种草(图163~图165) 一年生草本,株高20~40厘米,植株密被刚毛。茎从基部分枝,斜向上。叶长圆形或倒披针形,基生叶和茎下部具柄,叶缘皱波状,两面被短糙毛。花梗长2~8毫米。花萼裂片5,狭披针形。花冠淡蓝色,喉部具5个鳞片状附属物。雄蕊5,内藏。子房4裂,花柱不向外延伸。小坚果4,肾形,具网状皱褶。花期4~6月,果期6~8月。 生于田间或路边。分布于北京、甘肃、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辽宁等省份。 59.狭苞斑种草(图166~图167) 一年生草本,株高15~30厘米,植株被硬毛。茎单生或丛生,斜升,常自下部分枝。叶为倒披针形或匙形,长3~7厘米,宽5~15毫米,先端钝或微尖,基部渐狭成柄,叶缘具波状小齿,两面疏生糙毛。花生于枝端叶腋,较密集,总状花序较短。苞片线形,下部的苞片长2~3.6厘米,宽2.5~7毫米。花萼5裂,裂片狭披针形,被糙毛。花冠紫蓝色,5裂,喉部具5个鳞片状附属物。雄蕊5,内藏。子房4裂,花柱内藏。小坚果4,肾形,密生小瘤状突起,腹面具有椭圆形的凹陷。花期4~6月,果期6~8月。 生于路旁、果园等地。分布于华北、山东、陕西、甘肃、青海东部等地区。 60.鹤虱(图168~图170) 一年生草本,株高20~40厘米,植株被毛,常多分枝。单叶,互生,叶片倒披针形,长1.5~5厘米,宽3~5毫米,紧贴细糙毛。总状花序,顶生,长达15厘米。苞片披针形,花具短柄,花萼5深裂。花冠淡蓝色,比萼片稍长,喉部具5个附属物。雄蕊5,内藏。子房4深裂,柱头扁球形。小坚果,卵形,长约2.5~4毫米,具小瘤状突起,沿棱有2~3行锚状刺,刺的先端具钩。花期4~6月,果期6~7月。 生于路旁、田间地头。分布于甘肃、陕西、河南、华北、东北等地区。果实为驱虫药,种子可榨油。 二十一、唇形科 61.荔枝草(雪见草)(图171~图173) 二年生直立草本。主根肥厚,向下直伸,具多数须根。茎高达90厘米,植株被向下的灰白色疏柔毛。叶片为椭圆状卵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先端钝或急尖,叶基圆形或楔形,叶缘具圆齿、牙齿或尖齿。轮伞花序具6花,密集成总状或圆锥花序。苞片披针形。花萼钟形,二唇形;上唇全缘,先端具3个小尖头;下唇深裂成2齿,齿三角形,锐尖。花冠淡红色、淡紫色、紫色或蓝紫色,稀为白色,二唇形;上唇长圆形,先端微凹;下唇3裂,中裂片最大,阔倒心形,侧裂片近半圆形。雄蕊2,着生于下唇基部,略伸出花冠。花柱和花冠等长,先端为不相等的2裂,前裂较长。小坚果,倒卵圆形,成熟时干燥,光滑。花期4~5月,果期6~7月。 生于山坡、路旁、沟边、田野。分布于安徽、江苏、浙江、北京、河北等省份。全草入药,用于治疗跌打损伤和无名肿毒。 62.夏至草(图174~图176) 多年生草本,株高15~35厘米。茎密被微柔毛,分枝。叶轮廓为半圆形、圆形或倒卵形,掌状3浅裂至3深裂。裂片具疏圆齿,两面密被微柔毛。轮伞花序具疏花。小苞片弯曲,刺状,密被微柔毛。花萼管状钟形,长约4毫米,外密被微柔毛,具5脉。齿近整齐,三角形,先端具浅黄色刺尖。花冠白色,稍伸出萼筒,长约6毫米,外面密被长柔毛,二唇形;上唇长圆形,全缘;下唇3裂,中裂片圆形,侧裂片椭圆形。雄蕊4,不伸出,后对较短。花柱先端2浅裂,与雄蕊等长。花盘平顶。小坚果,长卵状三棱形,褐色。花期3~5月,果期5~6月。 生于路旁、果园、荒地。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南、西北等地区。全草入药,具有养血调经的功效。 63.细叶益母草(图177~图179) 二年生直立草本,株高80厘米。茎常单一,多数从植株的基部发出,常不分枝。叶片掌状3全裂,裂片成狭长圆状菱形,其上再羽状分裂成3裂的线状小裂片,上面疏被糙伏毛,下面被疏糙伏毛及腺点。轮伞花序腋生,多花。苞片刺状,向下反折,被短糙伏毛。花萼管状钟形,长8~9毫米,具5条脉,萼齿5;前2齿靠合,稍开张,钻状三角形,具刺尖;后3齿较短,三角形,具刺尖。花冠粉红色或紫红色,长约1.8厘米,二唇形;上唇长圆形,直伸,全缘,外面密被长柔毛;下唇3裂,中裂片倒心形,侧裂片卵圆形。雄蕊4,前对较长,花丝中部疏被鳞状毛。花柱先端具相等的2浅裂,裂片钻形。小坚果,长圆状三棱形,顶端截平,基部楔形,褐色。花期7~9月,果期9~10月。 生于石质及沙质的草地、林下、路边。分布于华北、陕西北部地区。 64.薄荷(图180~图182) 多年生草本,株高30~100厘米。茎直立,具槽,上部被倒向微柔毛。叶为长圆状披针形、披针形或椭圆形,长3~7厘米,宽0.3~3厘米,先端锐尖,基部楔形至近圆形,叶缘基部以上具整齐或不整齐胼胝尖的锯齿,两面沿脉密生微毛或具腺点。轮伞花序,腋生。花萼管状钟形或钟形,萼齿5,披针状钻形或狭三角形,先端尖。花冠淡紫色,长4毫米,外被微毛,冠檐4裂,上裂片先端2裂。雄蕊4,常均伸出花冠外,前对雄蕊稍长。花柱先端具相等的2裂。小坚果,长圆形,黄褐色,无毛。花期7~9月,果期8~10月。 生于水旁潮湿地。分布于全国各地。幼嫩茎尖可做菜食用,全草入药,具有镇痉、发汗、解热的功效。 二十二、茄科 65.龙葵(图183~图185) 一年生直立草本,株高达1.5米,植株近无毛或被微柔毛。叶卵形,长2.5~10厘米,宽1.5~5.5厘米,全缘或有不规则的波状粗齿,两面光滑或被疏短柔毛。叶柄长1~2厘米。伞状聚伞花序,腋外生,由3~10朵花组成。总花柄长约1~2.5厘米,花柄长约5毫米。花萼杯状,直径1.5~2毫米。花冠白色,辐状,5深裂,裂片卵圆形。雄蕊5,花药的顶孔向内。子房卵形,直径约0.5毫米。浆果,球形,直径约8毫米,熟时黑色。种子近卵形,两侧压扁。花期7~9月,果期8~10月。 生于田间、荒地、路旁。分布于全国各地。全草入药,具有散瘀消肿、清热解毒功效。 66.小酸浆(图186~图188) 一年生草本。主轴短缩,顶端多二歧分枝,植株散而卧于地上或斜升,被短柔毛。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3厘米,宽1~1.5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歪斜楔形,全缘而呈波状或有少数粗齿,两面脉上被柔毛。花柄长约5毫米,被短柔毛。花萼钟状,裂片三角形。花冠黄色,长约5毫米,花药黄色。果柄细,长不及1厘米,下垂。果萼近球形或卵球状。浆果,球形,直径约6毫米。花期6~8月,果期7~9月。 生于田间、路旁。分布于河北、云南、四川、广西等省份。果实药用,具有清热解毒功效。 67.曼陀罗(图189~图192) 一年生直立草本,株高达1.5米,有时为亚灌木。叶宽卵形,顶端渐尖,基部为不对称的楔形,叶缘具不规则的波状浅裂。叶柄长3~5厘米。花单生于枝的分叉处或叶腋,直立,具短柄。花萼筒状,筒部具5棱角,5浅裂,裂片三角形,花后自基部断裂,宿存部分随果实而增大并向外反折。花冠漏斗状,下半部带绿色,上部白色或淡紫色,5浅裂。雄蕊5。子房卵形,不完全4室。蒴果,直立,卵状,表面具坚硬的针刺,稀为无针刺,成熟时为规则的4瓣裂。种子卵圆形,稍扁,黑色。花、果期7~10月。 生于田间、路边和荒地。分布于全国各地。叶、花、种子入药,具有镇痉、镇静、镇痛和麻醉的功效。 二十三、玄参科 68.地黄(图193~图195) 多年生草本,株高15~30厘米,全株密被灰白色或淡褐色长柔毛及腺毛。根状茎肉质肥厚,鲜时黄色。茎单一或基部分生数枝,紫红色,茎上很少有叶片着生。叶通常基生,倒卵形至长椭圆形,长2~10厘米,宽1~3厘米,先端钝,基部渐狭成长叶柄,边缘具不整齐的钝齿,叶面有皱纹,上面绿色,下面通常淡紫色,被白色长柔毛及腺毛。总状花序顶生,密被腺毛。花梗长1~3厘米。苞片叶状。花萼钟状,5裂,裂片三角形,长3~5毫米。花冠筒状而微弯,长3~4厘米,外紫红色,内黄色有紫斑,下部渐狭,顶部二唇形,上唇2裂反折,下唇3裂片伸直。雄蕊4,着生于花冠筒近基部。子房卵形,2室或1室。花柱细长,柱头2裂,裂片扇形。蒴果,卵球形,长约1.6厘米,先端具喙,室背开裂。种子多数,卵形,黑褐色,表面有蜂窝状膜质网眼。花、果期4~7月。 生于路旁、荒地。分布于东北、华北、山东、河南等地区。药用根茎部分,生地黄能清热、生津、润燥、凉血、止血;熟地黄能滋阴补肾、补血调经。 69.陌上菜(母草)(图196~图197) 一年生直立小草本,株高8~20厘米,基部多分枝,无毛。叶无柄,叶片椭圆形至长圆形,多少带菱形,长1~2.5厘米,宽6~10毫米,先端钝或圆,全缘或有不明显的钝齿,两面无毛,叶脉平行3~5条。花单生于叶腋,花梗纤细,长1~2厘米,比叶长,无毛。花萼5深裂至近基部,裂片线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约4毫米,外面被短毛。花冠粉红色或紫色,长5~7毫米,管长约3.5毫米,二唇形;上唇短,2浅裂;下唇长于上唇,3裂,长约3毫米。雄蕊4,全能育;前2雄蕊花丝附属物腺体状而短小。花药基部微凹。柱头2裂。蒴果,球形,与萼近等长,室间开裂。种子多数。花果期7~9月。 湿地杂草。分布于东北、北京、河北、河南、安徽、江西等地区。 70.通泉草(图198~图200) 一年生草本,株高3~15厘米,无毛或疏生短毛。茎直立或斜升,通常在基部分枝。基生叶少数或多数,有时成莲座状或早落,倒卵状匙形至卵状倒披针形,长2~6厘米,顶端全缘或有不明显的疏齿,基部楔形,下延成带翅的叶柄。茎生叶对生或互生,近似基生叶。总状花序生于茎、枝顶端,伸长或上部成束状,有花3~20朵,稀疏。花萼钟状,长约6毫米,裂片卵形,端急尖,脉不明显。花冠淡紫色或蓝色,长约10毫米,二唇形。子房无毛。蒴果,球形,无毛。种子小,多数,黄色。花期4~5月,果期6~7月。 生于农田、果园、沙质河岸湿地。分布于北京、内蒙古、宁夏、青海等地区。全草入药,有清热、解毒、调经之功效。 二十四、车前科 71.平车前(小车前)(图201~图203) 一年生草本。具主根。基生叶,长卵状披针形,长4~14厘米,宽 1~5.5厘米,无毛或稍被毛,纵脉3~7条。叶柄长1~11厘米,基部具较宽的叶鞘。穗状花序,直立,长约2~18厘米。苞片三角状卵形,边缘常成紫色。花萼4裂,长圆形或椭圆形,背部具绿色龙骨状凸起,边缘膜质。花冠裂片4,卵形或三角形,有时顶端具浅齿。蒴果,圆锥状,褐黄色,长2~3毫米,成熟时在中下部盖裂。种子长圆形,黑棕色,光滑。花、果期6~9月。 生于田间、路旁。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河南、湖北等地区。种子和全草入药,具有清热、利尿、凉血、祛痰的功效。 72.车前(图204~图206) 多年生草本。具须根。叶基生,叶片椭圆形或广卵形,长4~15厘米,宽3~8厘米,叶缘近全缘,波状或有疏齿至弯缺,两面无毛或被短柔毛,具5~7条弧形脉。叶柄长2~10厘米,基部扩大成鞘。花密生成穗状花序,长5~15厘米。苞片宽三角形,较花萼短。花萼裂片倒卵状椭圆形或椭圆形,先端钝,边缘白色膜质,背部龙骨状凸起宽且成绿色,边缘宽膜质。花冠裂片披针形或长三角形,先端渐尖,反卷,淡绿色。蒴果,椭圆形或卵形,长2~4毫米。种子长圆形,常为5~6粒,腹面明显平截,黑褐色。花期6~9月,果期7~9月。 生于田间、路旁、沟谷、河边。分布于全国各地。种子和全草入药,具有利尿和清热功效。 二十五、茜草科 73.茜草(图207~图209) 多年生攀缘草本。根黄赤色。茎四棱,蔓生,多分枝,茎棱、叶柄、叶缘和下面中脉上都有倒刺。叶通常4叶轮生,长卵形至卵状披针形,变异很大,长2~4厘米,宽1~1.5厘米,先端锐尖,基部心形。叶脉5,弧状。叶柄长1.5~2.5厘米。聚伞花序呈圆锥状,顶生和腋生。花小,具短梗。花冠淡黄白色,辐状,5裂。雄蕊5。子房无毛。果实肉质,双头形,常1室发育,成熟时红色。花果期6~9月。 生于田间、路旁、草丛。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四川北部、西藏、河南等地区。根可作红色染料,也可药用,有通经活血、化瘀生新的功效。 74.猪殃殃(图210~图212) 一年生蔓生或攀缘草本。茎四棱,棱及叶背中脉上生有倒钩刺。叶6~8个轮生,线状倒披针形,长1~3厘米,宽3~5毫米,先端常具刺状突尖,边缘有刺毛。花3~10朵,腋生或顶生成疏散的聚伞花序。花冠黄绿色。果实双头形,密生钩状刺。花、果期5~7月。 生于麦田、路边或荒地。分布于北京、东北、华南至西南等地区。 二十六、葫芦科 75.盒子草(图213~图215) 一年生草本。茎细长,攀援状,具纵棱。卷须分2叉。叶互生,戟形、披针状或卵状心形,3~5裂、基部心形。雄花序总状,腋生。雌花单生或着生于雄花序基部,花冠黄绿色。果卵形或长圆形,长1.5~2厘米,宽1~1.5厘米,上半部平滑,下半部有突起,成熟时近中部盖裂。种子通常2枚,暗灰色。花、果期8~10月。 生于水边、河滩岸边。分布于东北、河北、内蒙古、江苏、四川等地区。全草、种子和叶可入药,能利尿消肿、清热解毒。 二十七、菊科 76.阿尔泰狗娃花(图216~图217) 多年生草本,株高20~60厘米,全株被弯曲短硬毛和腺点。茎多自基部分枝,斜升。叶互生,线形、长圆状披针形、倒披针形或近匙形,长2~4厘米,宽2~4毫米,先端钝或锐尖,基部渐狭,无叶柄,全缘,两面或下面被毛,常有腺点。头状花序,直径1~3厘米,单生于枝顶或排成伞房状。总苞片草质,边缘膜质,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外层长3~5毫米,内层长5~6毫米。舌状花浅蓝紫色,长10~15毫米,管状花5裂,其中有1裂片较长。瘦果扁,倒卵状长圆形,长2~3毫米,被绢毛,上部有腺点;冠毛污白色或红褐色,为不等长的糙毛状,长达4毫米。花、果期5~10月。 生于山野、路旁。分布东北、内蒙古、华北、陕西、湖北、四川、甘肃、青海、新疆等地区。全草及根入药,能清热降火、排脓,根能润肺止咳。 77.狗娃花(图218~图220)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株高30~60厘米,被粗毛和腺点。基生叶倒披针形,长4~10厘米,花时即枯死。茎生叶互生,狭长圆形或倒披针形,长5~7厘米,宽3~6毫米,先端钝尖或渐尖,基部渐狭,全缘而稍反卷,两面疏被细硬毛或无毛,边缘有伏硬毛,无叶柄。上部叶较小,线形。头状花序在枝顶排成圆锥伞房状,直径3~5厘米。总苞片2层,草质,内层边缘膜质,线状披针形,有粗毛。舌状花30余朵,淡红色或白色,长10~20毫米,线状长圆形。管状花5裂,其中1裂片较长。瘦果,倒卵形,长2.5~3毫米,被密毛,冠毛在舌状花上的极短,白色,膜片状或部分带红色,糙毛状;管状花的冠毛糙毛状,白色或变为红色,与花冠近等长。花、果期6~10月。 生于干燥的山野及草甸。分布于东北、西北、四川、湖北、安徽、江西、浙江等地区。 78.小飞蓬(小蓬草、小白酒菊)(图221~图223) 一年生草本,株高50~100厘米。茎直立,具纵条棱,淡绿色,疏被硬毛,上部多分枝。叶互生,线状披针形或长圆状线形,长3~7厘米,宽2~8毫米,先端渐尖,基部狭,全缘或具微锯齿,边缘有长睫毛,无明显叶柄。头状花序,极多,在茎顶密集成长形圆锥状或伞房式圆锥状,直径约4毫米,有短梗。总苞半球形,直径约3毫米,总苞片2~3层,线状披针形,边缘膜质,几无毛。舌状花直立,白色带紫色,线形至披针形。两性花筒状,5齿裂。瘦果,长圆形,冠毛污白色,刚毛状。花、果期6~9月。 生于田间、路边、荒地。几乎分布于全国各地。全草入药,可治肠炎、痢疾等。 79.旋覆花(六月菊)(图224~图226) 多年生草本。茎直立,上部有分枝。基生叶和茎生叶花时常枯萎,长椭圆形或披针形。头状花序,直径2.5~5厘米,舌状花黄色,舌片线形。瘦果,有浅沟,冠毛1层,白色。花、果期6~10月。 生于湿润农田、草坪、路旁。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四川、贵州、广东等地区。头状花序入药,能降气、化痰、行水。 80.苍耳(图227~图229) 一年生草本,株高30~90厘米。叶三角状卵形或心形,长4~10厘米,宽5~12厘米,先端锐尖或钝,基部近心形或截形,不分裂或有3~5不明显浅裂,边缘有缺刻及不规则的粗锯齿,基出3脉,两面被贴生糙伏毛。叶柄长3~11厘米。雄花为头状花序,球形,直径4~6毫米,近无梗,密生柔毛,总苞片长圆状披针形,长1~1.5毫米,雄花花冠钟状。雌花为头状花序,椭圆形,外层总苞片披针形,长约3毫米,被短柔毛;内层总苞片结合成囊状,成熟的具瘦果的总苞变坚硬,绿色、淡黄绿色或带红褐色,连喙长12~15毫米,宽4~7毫米,外面疏生具钩的总苞刺,刺长1~1.5毫米,基部微增粗或不增粗,被短柔毛,常有腺点,喙长 1.5~2.5毫米。瘦果2,长约1厘米,灰黑色。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于田间、路边。分布于全国各地。带总苞的果实入药,能散风祛湿、通鼻窍、止痛、止痒。 81.豨莶(图230~图232) 一年生草本,株高40~100厘米。茎直立,上部二歧分枝,被开展的灰白色长柔毛和糙毛。基生叶卵状披针形,花期枯萎,中部叶卵形或菱状卵形,长3~12厘米,宽3~8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下延成具翅而长1~3厘米的柄,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齿,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基出3脉,侧脉和网脉明显,两面被平伏的短柔毛,沿脉有长柔毛。头状花序,直径1.5~1.8厘米,花序梗长3~5毫米,密被紫褐色头状具柄腺毛和长柔毛。总苞宽钟状,总苞片密被紫褐色头状具柄腺毛;外层5片,线状匙形,长7~12毫米;内层卵状长圆形,长3.5毫米。舌状花黄色,舌片先端3齿裂。管状花黄色。瘦果,倒卵形,长2.5~3.5毫米。花、果期8~9月。 生于果园、田间、荒地。分布于东北、河北、陕西、四川、贵州、云南、浙江等地区。全草入药,能祛风湿、利筋骨、降血压。 82.鳢肠(墨旱莲、旱莲草)(图233~图235) 一年生草本,株高60厘米。茎细弱,斜上或近直立,通常自基部分枝,被贴生糙毛;具淡黑色汁液。叶长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3~10厘米,宽0.5~2厘米,先端尖或渐尖,全缘或有细锯齿,两面密被硬糙毛。近无叶柄。头状花序,单生,直径6~8毫米,花序梗长2~4厘米。总苞球状钟形,总苞片绿色,草质,5~6个排成2层,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花托凸,托片披针形或刚毛状。外围舌状花雌性,2层,白色,舌片小,全缘或2裂。中央管状花两性,白色,顶端4齿裂;花柱分枝钝,有乳头状突起。管状花瘦果三棱状,舌状花瘦果扁四棱形,表面有疣状突起,无冠毛。花、果期6~9月。 生于水边湿地、田间、河岸。分布于全国各地。全草入药,有凉血、止血、消肿、强壮之效。 83.鬼针草(图236~图238) 一年生杂草,株高50~100厘米。茎直立,有分枝,下部略具4棱,无毛或上部分枝处略有柔毛。叶对生,具长叶柄,二回羽状深裂,长5~14厘米,小裂片三角形或菱状披针形,裂片先端尖或渐尖,边缘具有不规则的细尖齿或钝齿,两面均疏被柔毛。叶柄长2~6厘米。头状花序,直径6~9毫米,花序梗长1~5厘米。总苞杯形,基部有柔毛,总苞片线状椭圆形,先端尖或钝。托叶狭披针形。舌状花黄色,1~3朵,不育。管状花黄色,结实,顶端5齿裂。瘦果,线形,略扁,具3~4棱,长约 1~2厘米,有短毛;顶端冠毛芒状,3~4枚,长2~5毫米,具倒刺毛。花、果期8~10月。 生于田边、荒地、路边及山坡。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南等地区。全草入药,能祛风湿、清热解毒、止泻。 84.狼把草(图239~图241) 一年生草本,株高30~120厘米。茎直立,无毛,绿色或带紫色,上部分枝或有时自基部分枝。叶对生,叶柄有狭翅。中部叶通常羽状3~5裂,顶裂片较大,椭圆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边缘有锯齿。上部叶3深裂或不裂。头状花序,顶生或腋生,直径1~3厘米。总苞盘状,外总苞片 5~9枚,狭披针形或匙状倒披针形,叶状,长1~3厘米;内总苞片长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膜质,长6~9毫米。托片线状披针形,长6~9毫米。无舌状花。管状花长4~5毫米,顶端4裂。瘦果,扁平,倒卵状楔形,两侧边缘各有1列倒刺毛,长6~11毫米,顶端芒刺通常2枚,极少为3~4枚,具倒钩刺。花、果期8~10月。 生于水边或湿地。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南等地区。全草入药,能清热解毒、养阴益肾。 85.茵陈蒿(图242~图244) 多年生草本,或基部木质而成半灌木状,植株高40~100厘米。根纺锤形,垂直或斜向下伸长。茎直立,具纵沟棱,有多数直立而开展的分枝。不育枝发达,先端有叶丛。当年生枝黄色或褐黄色,初时被绢状柔毛,后变无毛。叶2回羽状分裂。下部叶裂片较宽短,常被短绢毛。中部以上的叶长达2~3厘米,裂片细,毛发状,宽仅0.3~1毫米,近无毛,先端微尖。上部叶羽状分裂,3裂或不裂。不育枝叶向上部渐长大,1~2回羽状全裂,裂片丝状线形,先端具1~2齿状裂片,密被绢毛。头状花序,卵形,长1.5~2毫米,直径约1.5毫米,下垂,极多数在茎顶排列成扩展的圆锥状。花梗短,苞片丝状线形。总苞无毛,总苞片3~4层,边缘膜质,背面稍绿色。边缘小花雌性,4~6朵。中央小花两性,2~5朵。花托凸起,无托毛。瘦果,长圆形,长约0.8毫米,无毛。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生于山坡、荒地、路边。分布于全国各地。幼嫩茎叶入药,能清热利湿退黄,多用于治疗黄疸型或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 86.黄花蒿(香蒿、臭蒿)(图245~图247) 一年生草本,株高40~100厘米。茎直立,具纵沟棱,无毛,多分枝。基部叶及茎下部叶花时常枯萎。中部叶卵形,长4~7厘米,宽3~5厘米,2~3回羽状全裂,呈栉齿状,小裂片长圆状线形或线形,先端锐尖,全缘或具1~2锯齿,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两面无毛或被微毛,密布腺点。上部叶小,常1~2回羽状全裂。头状花序,球形,直径1.5~2毫米,有短梗,下垂。苞叶线形,极多数密集成扩展而呈金字塔形的圆锥状。总苞无毛,2~3层;外层苞片狭长圆形,绿色,边缘狭膜质;内层苞片卵形或近圆形,边缘宽膜质。花筒状,黄色。边花雌性,10~20朵。中央花两性,10~30朵,均结实。花托长圆形,无托毛。瘦果,长圆形,长约0.7毫米,无毛。花、果期8~10月。 生于山坡、沟谷、荒地。分布于全国各地。全草作青蒿入药,能解暑、退虚热、抗疟。 87.艾蒿(图248~图250) 多年生草本,株高50~100厘米。根状茎细长,横走,具匍枝。茎直立,带紫褐色,密被灰白色蛛丝状毛,中部以上或仅上部有开展及斜升的花序枝。叶互生。下部叶花时枯萎。中部叶长6~9厘米,宽4~7厘米,1~2回羽状深裂或全裂,侧裂片2对,常楔形,中裂片又常3裂,裂片边缘有齿,上面被蛛丝状毛,灰绿色,密布白色腺点,下面密被灰白色或灰黄色蛛丝状毛或毡毛;叶基部急狭,或渐狭成短或稍长的柄,或稍扩大而成假托叶状。上部叶渐小,3裂或全缘,无柄。头状花序,长圆状钟形,长3~4毫米,直径2~2.5毫米,具短梗或近无梗,下垂,多数在茎顶排列成紧密而稍扩展的圆锥状。总苞片4~5层,边缘膜质,背面被绵毛。花带红紫色,外层花雌性,内层花两性。花托半球形,无托毛。瘦果,长圆形,长约1毫米。花、果期8~10月。 生于山坡、耕地及路旁。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西南等地区。叶入药,能散寒、止痛、温经、止血。 88.刺儿菜(小蓟)(图251~图253) 多年生草本,株高20~100厘米。具细长匍匐根状茎。茎直立,具纵沟棱,无毛或幼茎被蛛丝状毛,不分枝或上部有分枝。叶互生。基生叶花时凋落。下部叶和中部叶椭圆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长5~9厘米,宽1~2厘米,先端钝或尖,基部稍狭,或钝圆,无柄,全缘或有齿裂或羽状浅裂,齿端有刺,两面被疏或密的蛛丝状毛。上部叶渐变小。雌雄异株,头状花序,通常单生或多个生枝端,成伞房状。雌株头状花序较大,总苞长16~25毫米。雄株总苞长约18毫米。总苞片多层;外层苞片较短,长圆状披针形;内层苞片披针形,顶端长尖,有刺。雄花花冠长17~20毫米,雌花花冠长约26毫米,雄花花冠裂片长9~10毫米,雌花花冠裂片长约5毫米,花冠紫红色。雄花花药紫红色,长约6毫米。花序托凸起,有托毛。瘦果,椭圆形或长卵形,冠毛羽毛状。 生于田间、荒地。分布于全国各地。全草入药,有利尿、凉血、止血功效。 89.大刺儿菜(图254~图256) 多年生草本,株高50~100厘米。茎直立,具纵沟棱,上部有分枝。叶互生,长椭圆形,叶缘羽状浅裂或具大齿,齿端具刺。头状花序,通常单生或多个生枝端,成伞房状。花冠紫红色。瘦果,倒卵形,冠毛白色。 生于荒地及田边。分布于东北、华北等地区。有凉血、消肿、散瘀、催乳作用。 90.泥胡菜(图257~图259) 二年生草本,株高30~80厘米。茎直立,具纵棱,光滑或有白色蛛丝状毛。基部叶呈莲座状,具柄,倒披针形或倒披针状椭圆形,长10~20厘米,提琴状羽状分裂;顶裂片较大,三角形;两侧裂片7~8对,长椭圆状倒披针形;上面绿色,下面密被白色蛛丝状毛。中部叶椭圆形,先端渐尖,基部无柄,羽状分裂。上部叶线状披针形至线形。头状花序,多数,具花序梗。总苞球形,长12~14毫米。总苞片5~8层;外层苞片卵形,先端尖,背面顶端具鸡冠状突起,绿色或紫褐色;中层苞片长圆形;内层苞片线状披针形;中层以内总苞片顶端紫红色,背面小鸡冠状突起渐不明显。花冠管状,紫红色,长13~14毫米,管部比裂片长约5倍。瘦果,圆柱形,长约2.5毫米,具15条纵棱;冠毛2层,长10~11毫米,羽毛状,白色。花、果期5~8月。 生于路边、荒地、田野。分布于全国各地。 91.细叶鸦葱(笔管鸦葱、白茎鸦葱)(图260) 多年生草本,株高40~60厘米。根肥厚,基部有少数上年残叶。茎直立,中空,有沟纹,密被蛛丝状毛,后脱落几无毛。叶线形至宽线形,长10~30厘米,宽8~15毫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成有翅的长柄,边缘平展,具5~7脉,无毛或疏被蛛丝状毛。茎生叶基部稍扩大,抱茎。头状花序,在茎顶和侧生花梗顶端数朵排成伞房状。总苞圆柱状,长 2.5~4.5厘米,直径1~1.2厘米。总苞片多层,有蛛丝状毛或无毛;外层苞片三角形卵形,很小;中层苞片倒卵形;内层苞片线状披针形。舌状花黄色,干后红紫色,长20~35毫米,舌片先端具5齿。瘦果,圆柱形,长2.5厘米,上部渐狭,有多条纵肋;冠毛污黄色,长约2厘米,羽毛状,基部连合成环状。花期5~7月,果期6~8月。 生于路旁、荒地。分布于东北、河北、山西、山东、甘肃等地区。根可入药,能清热解毒、消炎、通乳。 92.桃叶鸦葱(皱叶鸦葱)(图261~图262) 多年生草本,株高5~10厘米,具乳汁。根粗壮,褐色或黑褐色。茎单生或3~4个聚生,无毛,有白粉。基生叶披针形或宽披针形,长5~15厘米,边缘深皱状弯曲,先端钝或渐尖,基部渐狭成有翅的叶柄。茎生叶小,近无柄,半抱茎。头状花序,单生茎顶,长2~3.5厘米。总苞筒形,长2~3厘米,宽8~13毫米;外层苞片宽卵形或三角形,最内层苞片披针形。舌状花黄色,长20~30毫米。瘦果,圆柱形,长12~14毫米,暗黄色,微弯,无毛,无喙,有纵沟;冠毛白色,长约15毫米,羽毛状。花、果期4~6月。 生于山坡草地、路边荒地。分布于东北、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地区。根入药,能清热解毒、消炎、通乳。 93.蒲公英(婆婆丁)(图263~图265) 多年生草本,株高10~25厘米。叶长圆状倒披针形,长5~15厘米,宽1~4厘米,逆向羽状分裂;侧裂片4~5对,长圆状披针形或三角形,具齿;顶裂片较大,戟状长圆形,羽状浅裂或仅具波状齿;基部渐狭成短柄,疏被蛛丝状毛或几无毛。花莛数个,与叶近等长,被蛛丝状毛。总苞淡绿色,外层总苞片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边缘膜质,被白色长柔毛,顶端有或无小角状突起;内层苞片线状披针形,长于外层苞片1.5~2倍,顶端具小角状突起。舌状花黄色,长1.5~1.7毫米,外层舌片的外侧中央具红紫色宽带。瘦果,褐色,长4毫米,全部有刺状突起,喙长6~8毫米;冠毛白色,长6~8毫米。花果期3~6月。 生于田间、荒地。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西南等地区。全草入药,能清热解毒、利尿散结。 94.苣荬菜(取麻菜)(图266~图268) 多年生草本,株高20~50厘米。具长匍匐根,地下横走,白色。茎直立,无毛,下部常带紫红色,通常不分枝。基生叶广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灰绿色,长10~20厘米,宽2~5厘米,先端钝或锐尖,基部渐狭成柄,边缘具牙齿或缺刻。茎生叶无柄,基部耳状抱茎,两面无毛。头状花序,在茎顶呈伞房状,直径约2.5厘米。总苞钟状,长1.5~2厘米,宽1~1.5厘米。总苞片3~4层,外层苞片椭圆形,较短;内层较长,披针形。舌状花80余朵,长1.9厘米。瘦果,长圆形,长约3毫米,褐色,稍扁,两面各有3~5条纵肋,微粗糙;冠毛白色,长约12毫米。花、果期6~9月。 生于田间、荒地。分布于我国北部。全草入药,能清热解毒、消肿排脓、祛瘀止痛。 95.苦苣菜(图269~图271)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株高40~80厘米。根纺锤状。茎不分枝或上部分枝,无毛或上部有腺毛。叶柔软,无毛,长椭圆状广披针形,长 15~25厘米,宽3~6厘米,羽状深裂、大头羽状全裂或半裂;顶裂片大,宽三角形;侧裂片长圆形或三角形,边缘有不规则的刺状尖齿;基部叶具短柄,柄基耳状扩大抱茎,叶耳尖。头状花序,整个在茎顶排成伞房状。总苞钟状,长10~12毫米,宽10~15毫米,暗绿色。总苞片2~3层,先端尖,背部疏生腺毛和微毛,外层苞片卵状披针形,内层苞片披针形。舌状花黄色,长约13毫米。瘦果,长椭圆形,压扁,长2.5~3毫米,褐色或红色,边缘有微齿,两面各有3条纵肋;冠毛白色,毛状,长6~7毫米。花、果期6~9月。 生于路旁、山野、荒地。分布于全国各地。茎叶可作饲料;全草入药,能清热、凉血、解毒。 96.山莴苣(图272~图274)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株高1~1.5米,无毛,上部有分枝。下部叶花期枯萎。中部叶披针形、长椭圆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0~30厘米,宽1.5~8厘米,羽状全裂或深裂,有时不分裂而基部扩大戟形半抱茎,裂片边缘缺刻状或锯齿状,无柄,基部抱茎,两面无毛或下面主脉上疏生长毛,带白粉。最上部叶片变小,披针形至线形。头状花序,多数在枝端排列成狭圆锥状。总苞近圆筒形,长13~15毫米,宽3~6毫米。总苞片 3~4层,先端钝或尖,常带紫红色,外层苞片宽卵形,内层苞片长圆状披针形。舌状花淡黄色。瘦果,宽椭圆形,黑色,压扁,边缘不明显,内弯,每面仅有1条纵肋;喙短而明显,长约1毫米;冠毛白色,长约8毫米。花、果期7~9月。 生于荒地、河谷、草甸。分布于全国各地(西北地区除外)。适于作青饲料。 97.抱茎苦荬菜(苦荬菜)(图275~图277) 多年生草本,株高30~80厘米,无毛。茎直立,上部有分枝。基生叶多数,铺散,长3~8厘米,宽1~2厘米,先端急尖或圆钝,基部下延成柄,有锯齿或尖牙齿,或为不整齐的羽状深裂。茎生叶较小,卵状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5~6厘米,先端锐尖或渐尖,基部扩大成耳形或戟形抱茎,全缘或有羽状分裂。头状花序,小形,密集成伞房状,有细梗。总苞圆筒状,长5~6毫米。总苞2层,外层通常5片,极小,卵形;内层8片,披针形,长约5毫米,背部各具中肋1条。舌状花黄色,长 7~8毫米,先端截形,具5齿。瘦果,黑色,纺锤形,长约3毫米,有细纵肋及粒状小刺;喙短,长为果身的1/4;冠毛白色。花、果期4~7月。 生于平原、荒地、山坡。分布于东北、华北等地区。全草入药,能清热、解毒、消肿。 98.山苦菜(苦菜)(图278~图280) 多年生草本,株高10~30厘米,无毛。茎直立或斜生。基生叶莲座状,线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5~15厘米,宽1~2厘米,先端钝或急尖,基部下延成窄叶柄,全缘或具疏小齿或不规则羽裂。茎生叶1~2,与基生叶相似,无柄,基部微抱茎。头状花序,多数排列成伞房状。总苞圆筒状或长卵形,长7~9毫米。外总苞片卵形,6~8枚,白色;内层线状披针形,7~8片,较长,长8~9毫米,宽约2毫米,绿色。舌状花20个左右,长10~12毫米,先端5齿裂,黄色或白色。花药绿褐色。柱头短,2裂,向外弯。瘦果,红棕色,长约4毫米,狭披针形,稍扁,有细条棱和细小刺状突起;喙长约3毫米。冠毛白色,简单,长4~5毫米。花、果期4~7月。 生于田间、荒地、路边。分布于我国北部、东部、南部等地区。全草入药,能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排脓。 99.续断菊(石白头)(图281~图283) 二年生草本,株高30~100厘米。茎直立,中空,不分枝或分枝,无毛或上部有头状腺毛。叶互生,长椭圆形或披针形,长6~15厘米,缺刻状分裂或羽状分裂,边缘有不等的刺状尖齿。头状花序顶生,5~10个集成伞房状。舌状花黄色。瘦果,长椭圆状倒卵形,稍扁,淡褐色或褐色,冠毛白色。 生于果园、农田、荒地、园林等地。分布于华北、山东、四川、江苏、浙江等地区。 100.牛膝菊(辣子草)(图284~图286) 一年生草本,株高30~50厘米。茎直立,有分枝,略被毛或无毛。叶对生,卵圆形或披针形,长3~6厘米,宽1~3厘米,先端渐尖或钝,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有浅圆齿或近全缘,基出3脉,稍被毛。叶柄长3~15毫米。头状花序小,直径3~4毫米,有长梗。总苞半球形。总苞片2层,宽卵形,绿色,近膜质。舌状花通常5个,白色,1层,雌性。管状花黄色,两性,顶端5齿裂。花托凸起。托片披针形。瘦果,长1~1.5毫米,3~4棱,黑色或黑褐色,被白色微毛;舌状花冠毛毛状,脱落;管状花冠毛膜片状,白色,披针形,边缘流苏状。花、果期7~10月。 生于路边、荒地、农田、果园。分布于北京、河北、河南、陕西、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区。花可入药,有清肝明目功效。 101.飞廉(图287~图289) 二年生草本,株高60~100厘米。茎直立,有纵沟棱,具绿色纵向下延的翅,翅有齿刺,疏被长柔毛,上部有分枝。下部叶椭圆状披针形,长6~20厘米,羽状深裂,裂片边缘具刺,刺长2~10毫米,上面绿色,具微毛或无毛,下面初时有蛛丝状毛,后渐变无毛。上部叶渐小。头状花序,2~3个簇生枝端,直径1.5~2.5厘米。总苞钟状,长约2厘米,宽1.5~3厘米。总苞片多层,外层苞片较内层的逐渐变短;中层苞片线状披针形,先端长尖成刺状,向外反曲;内层苞片线形,膜质,稍带紫色。管状花紫红色,稀为白色,长15~16毫米,狭管部与具裂片的檐部近等长,裂片线形,长约5毫米。瘦果,长椭圆形,长约3毫米,褐色,顶端平截;冠毛白色,长约15毫米,刺毛状,稍粗糙。花、果期6~8月。 生于荒野、路边、田边。分布于全国各地。地上部分入药,能清热解毒、消肿、凉血止血。 二十八、香蒲科 102.香蒲(水烛、蒲草)(图290~图292) 多年生草本,株高1.5~3米。叶线形,宽5~12毫米,下部为鞘状,抱茎。肉穗花序,长30~60厘米。雌花序与雄花序间隔一段距离,雄花序在上,长20~30厘米;雌花序在下,长10~28厘米,基部叶状苞片早衰。坚果小,无纵沟。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于池沼水边及浅水中。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西南、陕西、甘肃、青海等地区。花粉入药,有行瘀利尿和收敛止血的功效;茎叶可作编织和造纸原料;雌花称蒲绒,可做填充物。 二十九、泽泻科 103.野慈姑(图293~图295) 多年生草本。具地下匍匐枝,枝端有球茎。叶基生,叶片箭形,裂片卵形至线形;顶裂片长5~15厘米,有3~7脉,先端锐尖;侧裂片开展。叶柄长30~60厘米。花茎高20~80厘米,总状花序,基部有分枝。花多数,每3朵轮生于节上。雌花在下,花梗长1~2厘米,萼状花被卵形,长6~8毫米,反卷。花瓣长为萼的2倍,白色,心皮多数,密集成球状。雄花有雄蕊多数。瘦果,斜倒卵形,长3~3.5毫米,扁平,果实背腹均有翅。花期6~8月,果期9~10月。 常见于池塘、稻田。分布于全国各地。球茎可食用。 三十、禾本科 104.雀麦(图296~图298) 一年生草本,株高30~100厘米。茎直立,丛生。叶鞘被白色柔毛,闭合。叶舌长1.5~2毫米。叶片长50~30厘米,宽3~8毫米,两面都有白色柔毛。圆锥花序,下垂,长30厘米左右,每节有3~7个分枝,上部生1~4小穗。小穗幼时圆筒形,成熟后压扁,连芒长17~34毫米,含7~14花。颖披针形,边缘膜质,第一颖长5~6毫米,具3~5脉;第二颖长7~9毫米,具7~9脉。外稃边缘膜质,具7~9脉,顶端稍下生芒,芒长5~10毫米,第一外稃长8~11毫米,内稃短于外稃,背上疏生刺毛,花期5~7月,果期7~8月。 生于麦田、荒地、路旁,分布于北京、长江和黄河流域。 105.节节麦(图299~图300) 一年生草本,株高20~40厘米,多数单生,少数丛生。叶舌薄膜质,长0.5~1毫米。叶片微粗糙,上面疏生柔毛。穗状花序,圆柱形,含小穗7~10个,长约10厘米。小穗圆柱形,长约9毫米,含3~5花。颖草质,长4~6毫米,通常具7~9脉,顶端截平面具1~2微齿。外稃先端略截平,顶端具0.5~4厘米的芒,具5脉,脉仅于顶端显著,第一外稃长约7毫米,内稃约与外稃等长,脊上具纤毛。颖果,卵状长圆形,黄褐色,腹面具纵沟。花、果期5~6月。 生长在草地或麦田中。分布于山西、河南、北京、河北等省份。植株可作饲料。 106.画眉草(星星草、蚊子草)(图301~图303) 一年生草本,株高20~60厘米。秆丛生,直立或斜升,基部节常膝曲。叶鞘疏松抱茎,中部以下叶鞘长于节间,多少压扁,具脊,光滑或鞘口具长柔毛。叶舌为一圈纤毛,长0.5毫米。叶片长10~20厘米,宽2~3毫米。圆锥花序,比较开展,长15~25厘米,基部分枝近于轮生,枝腋间具有长柔毛。小穗成熟后暗绿色或带紫色,长2~7毫米,宽约1毫米,含3~14朵小花。颖不相等,膜质,先端钝或第二颖稍尖。颖果,长圆形。花、果期6~9月。 生于田间、荒地。分布于全国各地。治跌打损伤有效。 107.芦苇(图304~图306) 多年生水生或湿地高大草本。株高1~3米。具粗壮的匍匐根状茎,直径2~10毫米,节下通常具白粉。叶鞘圆筒形。叶舌有毛。叶片长15~45厘米,宽1~3.5厘米。圆锥花序,顶生,疏散,长10~40厘米,稍下垂,下部枝腋具白柔毛。小穗通常含4~7花,长12~16毫米。颖具3脉,第一颖长3~7毫米,第二颖长5~11毫米。第一花通常为雄性。外稃长8~15毫米,内稃长3~4毫米,脊上粗糙。颖果,长圆形。花、果期7~11月。 生于河岸、湿地。广泛分布于全国温带地区。根药用,有健胃、镇呕、利尿功效。 108.鹅观草(图307~图309) 多年生草本,株高30~100厘米。秆丛生。叶鞘光滑,外侧边缘常具纤毛。叶舌截平,长0.5毫米。叶片长5~10厘米,宽3~13毫米,光滑或稍粗糙。穗状花序,长7~20厘米,弯曲下垂。穗轴节间长8~16毫米,基部的节间长可达25毫米,边缘粗糙或具短纤毛。小穗长13~25毫米(除芒外),含3~10小花,小穗轴节间被微小短毛。颖卵状披针形至长圆状披针形,先端有时具短芒(芒长2~7毫米),具3~5脉,边缘具白色的膜质。外稃披针形,边缘具较宽的膜质背部和基盘都近于无毛,上部具明显的5脉;第一外稃长8~11毫米,先端具长芒,芒直伸或上部稍曲折,长20~40毫米,花、果期5~7月。 生于路边或湿润荒地。分布于全国各地。为优良牧草。 109.牛筋草(蟋蟀草)(图310~图312) 一年生草本,株高15~90厘米。秆丛生,基部常倾斜而膝曲,显著压扁,有时直立。叶鞘压扁而具脊,无毛或疏生疣毛,口部常具柔毛。叶舌长约1毫米。叶片长达15厘米,宽3~5毫米,无毛或上面具疣基柔毛。穗状花序,长3~10厘米,宽3~5毫米,2至数个簇生茎顶,呈指状排列,有时下部有单生的分枝。小穗含3~6花,长4~7毫米,宽2~3毫米。颖披针形,具脊。第一外稃长3~3.5毫米;具脊,脊上有窄翅;内稃片短于外稃,脊上具小纤毛。胞果,种子卵形,有明显的波状皱纹,包于疏松的果皮内。花、果期6~10月。 生于田间、路旁。分布于全国各地。全草入药,能活血、补气。 110.虎尾草(图313~图315) 一年生草本,株高20~60厘米,丛生。秆直立或基部膝曲,光滑无毛。叶鞘光滑无毛,背面具脊,最上叶鞘常包有花序,肿胀成棒槌状。叶舌长约1毫米,具小纤毛。叶片长5~25厘米,宽3~6毫米,平滑或上面和边缘粗糙。穗状花序,长3~5厘米,4~10个簇生于茎顶,呈指状排列。小穗长3~4毫米(除芒外),排列于穗轴的一侧,呈紧密覆瓦状。颖膜质,具一脉。第一外稃长3~4毫米,具3脉,在边脉上密生长柔毛,芒自顶端的下部伸出,长5~15毫米;内稃稍短于外稃,脊上有纤毛。不育花的外稃顶端截平,长约2毫米,芒长4~8毫米。颖果,长约2毫米。花期6~7月,果期7~9月。 生于路旁、荒地。分布于全国各地。 111.菵草(水稗子)(图316~图317) 一年生直立草本,株高30~80厘米,具2~4节。叶片长5~20厘米,宽3~10毫米,粗糙或下面平滑。叶舌长3~8毫米。叶鞘多长于节间,无毛。圆锥花序,长7~15厘米,分枝稀疏,贴生或斜生。小穗压扁,圆形,灰绿色,通常只有1小花,长约3毫米。颖草质,背部灰绿色,具淡色的横纹。外稃披针形,具5脉,长具小尖头。颖果。花、果期5~8月。 生于麦田、水边潮湿地方。分布于全国各地。 112.野燕麦(图318~图320) 一年生草本,株高60~120厘米。茎直立,光滑。叶鞘松弛,光滑或基部叶鞘具微毛。叶舌透明膜质,长1~5毫米。叶片长10~30厘米,宽4~12毫米。圆锥花序,开展,长10~25厘米,分枝具棱,粗糙。小穗长18~25毫米,含2~3花。小穗柄弯曲下垂,顶端膨胀。小穗轴节间长约3毫米,密生淡棕色或白色硬毛,具关节,易断落。颖草质,通常具9脉。外稃质地坚硬,第一外稃长15~20毫米,背部中部以下具淡棕色或白色硬毛;芒从稃背中部稍下处伸出,长24厘米,膝曲,下部扭转,芒柱棕色;第二外稃和第一外稃相等,具芒。颖果,被淡棕色,籽实可食用。 生于田间或荒地。分布于全国各地。 113.日本看麦娘(图321) 一年生草本,株高30~90厘米,具3~4节。秆多数丛生,直立或基部膝曲。叶鞘疏松抱茎,其内常有分枝。叶舌薄膜质,长2~5毫米。叶片质柔软,长3~12厘米,宽3~7毫米,下面光滑,上面粗糙。圆锥花序圆柱形,黄绿色,长3~10厘米,宽5~10毫米。小穗长圆状卵形,长5~7毫米。颖脊上具纤毛。外稃略长于颖,厚膜质,下部边缘合生。芒自近稃体基部伸出,长8~12毫米,伸出颖外,中部稍膝曲。花药淡白色或白色,长约1毫米。颖果,半圆球形,淡褐色。花、果期4~6月。 生于田边及湿地。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广东、广西、贵州、云南、陕西南部和河南等地区。 114.稗(稗草、稗子)(图322~图324) 一年生草本,株高50~130厘米。秆直立或基部倾斜,光滑无毛,通常丛生。叶鞘疏松裹茎,光滑无毛,无叶舌。叶片线形,长20~50厘米,宽5~20毫米,边缘粗糙,上表面稍粗糙,中脉宽而色白。圆锥花序,疏松,带紫色。穗轴粗糙,基部有硬刺疣毛。小穗密集排列于穗轴的一侧,单生或呈不规则的簇生;小穗一面平一面凸,近于无柄,除芒外长约3~4毫米。第一颖三角形,基部包卷小穗,先端尖,具5脉;第二颖先端渐尖成小尖头,具5脉。颖果,白色或棕色,椭圆形,坚硬。花、果期7~9月。 生于稻田湿地。分布于全国各地。 115.长芒稗(图325~图327) 一年生草本。外稃具长芒,芒长3~5厘米。花序稍紧密,暗紫色,花、果期6~9月。 生于稻田及水塘中。分布于全国各地。谷粒供食用或酿酒,茎叶纤维可作造纸原料。 116.止血马唐(图328~图330) 一年生草本,株高30~40厘米。秆直立或基部斜升。叶鞘疏松,具脊,除基部外均短于节间。叶舌长0.5~1毫米。叶片两面均疏生柔毛或背面无毛。总状花序,2~4枚,长2~8厘米。小穗1.8~2.2毫米,小穗柄无毛。第一颖微小,透明膜质;第二颖与小穗等长或稍短于小穗,与第一外稃均有柔毛,第二外稃黑褐色,边缘膜质,覆盖内稃。穗轴稍呈波状,两侧绿色部分稍宽于白色的中肋,边缘粗糙。颖果,谷粒成熟后黑褐色,花、果期7~10月。 生于水边或湿润地方,常与马唐混生。分布于全国各地。 117.马唐(图331~图333) 一年生草本,株高40~100厘米。叶片线状披针形,宽3~10毫米。总状花序,3~10枚,指状排列或下部的近于轮生。小穗长3~3.5毫米。第一颖微小,但明显;第二颖长为小穗的1/2~3/4,边缘有纤毛。第一外稃具5~7脉,脉上微粗糙,脉间距离不均匀;第二外稃色淡,边缘膜质,覆盖内稃。颖果,花、果期6~9月。 生于农田、荒地、路旁。分布于我国北部各省份。 118.金狗尾草(图334~图336) 一年生草本,株高20~90厘米。秆直立,于节部生根。下部叶鞘扁形具脊,上部叶鞘圆形,光滑无毛。叶舌毛状,长1毫米。叶片长5~30厘米,宽2~8毫米,基部钝圆,先端长渐尖,无毛,下面光滑,上面粗糙。圆锥花序,圆柱状。谷粒黄色或灰色,颖果。花、果期6~9月。 生于田间、荒地。分布于全国各地。是优质牧草。 119.狗尾草(图337~图339) 一年生草本,株高30~100厘米。秆丛生。叶鞘较松弛,具柔毛或无毛。叶舌毛状。叶片长5~30厘米,宽3~10毫米,通常无毛。穗状圆锥花序,每簇刚毛约9条,绿色、黄色或带紫色,花序颜色变化很大。小穗椭圆形,先端钝。第一颖卵形,具3脉;第二颖几乎与小穗等长,具5脉。第一外稃和小穗等长,具5~7脉,内稃较狭。谷粒长圆形,顶端钝,具细点状皱纹,颖果。花、果期6~10月。 生于田间、荒地。分布于全国各地。全草入药,能清热明目、利尿、消肿排脓。 120.荩草(图340~图342) 一年生草本,株高30~45厘米。秆细弱,无毛,基部倾斜。叶鞘短于节间,具短硬疣毛。叶舌为膜质,边缘具纤毛。叶片卵状披针形,基部心形,抱茎,长2~4厘米,宽8~15毫米,下部边缘通常具纤毛。花序分枝细弱,长1.5~3厘米,2~10个总状花序排列呈指状,穗轴节间无毛。有柄小穗退化只剩短柄;无柄小穗卵状披针形,灰绿色或带紫色。第一颖革质,具7~9脉,脉上粗糙,先端钝;第二颖膜质,与第一颖等长,船形,脊上粗糙,具3脉,侧脉不明显,先端尖。颖果,长圆形。花、果期7~9月。 生于较阴湿处。分布于全国各地。茎叶药用,治久咳、定喘。 121.白茅(茅根)(图343~图345) 多年生草本,株高30~80厘米。茎长根状,直立,丛生,具2~3节,节上具4~10毫米的柔毛。叶多集中于基部,叶鞘无毛。叶片长10~50厘米,宽2~8毫米,主脉明显,向背部突出,顶生叶片短小。圆锥花序,圆柱状。分枝短缩密集。小穗成对或有时单生,基部围以细长丝状柔毛;小穗披针形或长圆形。两颖等长,或第一颖稍短,边缘具纤毛,背面疏生丝状柔毛。颖果。花期4~6月,果期6~7月。 生于沙滩、山坡、路旁、草地。分布于全国各地。根状茎入药,称茅根,有利尿、清凉功效。 122.荻(图346~图348) 多年生草本,株高120~150厘米。根状茎粗壮,被鳞片,直立,无毛,具多节,节上具长须毛。下部叶片长于节间。叶舌先端钝圆,长 0.5~1毫米,具小纤毛。叶片长线形,长10~60厘米,宽4~12毫米。圆锥花序,扇形。颖果。花、果期8~9月。 生于湿地、田间、路边、果园。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区。根茎入药,能清热、活血。 123.虱子草(图349~图351) 一年生草本,株高10~20厘米。叶鞘短于节间,无毛。叶舌具长约1毫米的柔毛。叶片线形,长3~7厘米,宽2~4毫米,边缘具刺毛。花序密集成穗状,长3~5厘米。小穗通常2个聚生成簇而均能发育。第一颖退化,薄膜质,微小;第二颖革质,背部有5条肋刺,顶端无明显伸出刺外的尖头。外稃膜质,具3脉。颖果。花、果期7~9月。 生于路旁、荒地或农田。分布于东北、华北、四川等地区。植株可作饲料。 124.白羊草(图352~图354) 多年生草本,株高30~80厘米。常具短根状茎。秆丛生,直立或基部膝曲。叶鞘无毛,叶鞘常短于节间。叶片狭线形,长5~18厘米,宽 2~3毫米,上部的叶片较短,两面疏生柔疣毛或下面无毛。总状花序,4至多个在茎顶排列成伞房状或指状,长3~6.5厘米,细弱,灰绿色或带紫色。穗轴节间和小穗柄的中央具纵沟,两侧密生白色长丝状毛。无柄小穗两性,内含1两性花和1退化花,长圆状披针形。颖果。花、果期6~9月。 生于山坡、路旁,为低山阳坡优势植物。遍布于我国暖温带的森林、草原、夏绿林地带,主要分布于华北、西北等地区。 125.野黍(图355~图356) 一年生草本,株高30~80厘米。杆直立或基部蔓生。叶片无毛或被微毛,松弛裹茎。叶舌短小,具纤毛。叶片长5~25厘米,宽5~15毫米,边缘粗糙。总状花序,少数或几个,长1.5~4厘米,密生柔毛,常排列在主轴的一侧,形成圆锥花序。小穗卵状披针形,长4.5~5毫米。第二颖和第一外稃均为膜质,和小穗等长,被细毛。谷粒卵状椭圆形,颖果。花、果期7~9月。 多生于旷野、山坡、潮湿地方。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南等地区。植株可作饲料。 三十一、莎草科 126.球穗莎草(图357) 一年生草本,株高50~95厘米。秆散生,粗壮,钝三棱形,平滑,具少数叶。叶短于秆,宽4~8毫米,边缘不粗糙,叶鞘长,红棕色。叶状总苞苞片3~4个,比花序长,边缘粗糙。长侧枝聚伞花序复出,具3~8个辐射枝,辐射枝长短不同,最长的达12厘米。穗状花序无总梗,近于圆形、椭圆形或长圆形,长1~3厘米,宽6~17毫米,具极多数小穗。小穗多列,排列极密,线状披针形或线形,稍扁平,长5~10毫米,宽1.5~2毫米,有8~16朵花。小穗轴具有白色透明的翅。鳞片排列疏松,膜质,近长圆形,顶端钝,长约2毫米,棕红色,背面无龙骨状突起,脉极不明显,边缘内卷。雄蕊3个,花药短,长圆形,暗血红色。花柱长,柱头3个,较短。小坚果,三棱形,长为鳞片的1/2,灰色,具明显的网纹。花期6~8月,果期7~9月。 生于水边、湿地、路旁阴湿处。分布于东北、河北、河南、陕西、甘肃等地区。 127.黄颖莎草(图358~图359) 一年生草本,株高20~50厘米。秆丛生,稍细,锐三棱形,平滑,基部具叶。叶短于秆,宽2.5~5毫米,平展。叶鞘红棕色,表面稍带白色。叶状总苞苞片3~4个,苞片长于花序。长侧枝聚伞花序复出或多次复出,稍密或舒展,具5~7个辐射枝,辐射枝长短不等,最长达13厘米。穗状花序,卵形或宽卵形或近于三角形,长2~4厘米,宽1~3厘米,具多数小穗。小穗排列稍稀疏,斜展,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6~15毫米,宽约1.5毫米,具8~24朵花。小穗轴直,具白色透明的狭边。鳞片排列疏松,膜质,宽倒卵形,顶端圆,长约1.5毫米,秆黄色或白色,背面具龙骨状突起,脉3~5条,绿色,中脉延长出顶端呈尖头。雄蕊3个,花药长圆形。花柱极短,柱头3个。小坚果,倒卵形或三棱形,和鳞片近于等长,深褐色,表面具密的微突起细点。花、果期7~9月。 多生于河边、路旁或湿地,为田间杂草。分布于河北、东北、山东、四川、山西等地区。 128.旋鳞莎草(图360) 一年生草本,株高8~25厘米。秆密丛生,扁三棱形,平滑。叶线形,宽1~2.5毫米。苞片3~6,叶状,较花序长。长侧枝聚伞花序呈头状,卵形或球形,直径5~15毫米,具极多密集的小穗。小穗卵形或披针形,长3~4毫米,宽约1.5毫米,具10~20朵花。鳞片螺旋状排列,膜质,长圆状披针形,长约2毫米,淡黄白色,具3~5脉,中脉呈龙骨状突起,绿色,延伸出顶端,呈一短尖。柱头2,少为3。小坚果,狭长圆形或三棱形,表面包有一层白色透明疏松的细胞层。花、果期6~9月。 生于湿地。分布于东北、河北、河南、浙江、广东等地区。 129.水莎草(图361) 多年生草本,株高35~100厘米。根状茎长。秆散生,粗壮,扁三棱形,平滑。叶片少,短于秆或有时较长,宽3~10毫米,平滑,基部折合,上面平展,背面中肋形成龙骨状突起。总苞苞片常3个,叶状,较花序长一倍多,最宽到8毫米。长侧枝聚伞花序复出,具4~7个第一次辐射枝,辐射枝向外展开,长短不等,最长达16厘米,每1辐射枝上具1~3个穗状花序,每1穗状花序具5~17个小穗。花序轴疏生短硬毛。小穗排列稍松,近于平展,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8~20毫米,宽约3毫米,具10~34朵花。小穗轴具白色透明的翅。鳞片初期排列紧密,后期较松,纸质,倒卵形,顶端钝或圆,有时微缺,长2.5毫米,背面中肋绿色,两侧红褐色或暗红褐色,边缘黄白色透明,具5~7脉。雄蕊3个,花药线形,药隔暗红色。花柱很短,柱头2个,细长,具暗红色斑纹。小坚果,椭圆形或倒卵形,平凸状,长约为鳞片的4/5,棕色,稍有光泽,表面具突起的细点。花、果期7~9月。 多生于浅水中和水边沙地,有时路旁可见。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 130.翼果苔草(脉果苔草)(图362~图363) 多年生草本,株高30~70厘米,全株被铁锈色细点。叶片线形,顶端渐窄成针形,长6~30厘米,宽2~4毫米。叶鞘长6~13厘米。小穗多数聚生于茎顶,卵状圆筒形;下部具2~4片叶状苞片,其他苞片呈鳞片状。每穗顶端生少数雄花。雌花鳞片为阔卵形,具锈色条纹,顶端延伸成尖刺状。果囊长卵形,扁平,背面稍突起,具皱脉纹,上部有膜质翅。小坚果,卵形。花期6~8月,果期7~9月。 生于湿地或水边。分布东北、华北、西北到华中等地区。 131.白鳞莎草(图364~图366) 一年生草本,株高10~20厘米。秆密集丛生,细弱,扁三棱形,平滑,基部具少数叶。叶通常短于秆或有时等长。叶鞘膜质,淡红棕色或紫色。叶状总苞苞片3~5个,较花序长数倍,基部一般较叶片宽。长侧枝聚伞花序缩短成头状、圆球状,具有多数密生的小穗。小穗无柄,披针形或卵状长圆形,压扁,具8~30朵花。小穗轴具白色透明的翅。鳞片2列,稍疏而覆瓦状排列,宽卵形,顶端具小短尖,背面沿中脉处绿色,两侧白色透明,有时具稀疏锈色短条纹,具多数脉。雄蕊2个,花药线状长圆形。花柱长,柱头2个。小坚果,长圆形,黄褐色。花、果期 7~9月。 生于湿地或菜田,为田间杂草。分布于江苏、东北、河北、山西等地区。 132.球穗扁莎(图367~图368) 多年生草本,株高15~50厘米。根状茎短。秆丛生,细弱,钝三棱形,一面具沟,平滑。叶少,短于秆。叶鞘长,下部红棕色。总苞苞片 2~4个,细长,较长于花序。长侧枝聚伞花序,具1~6个辐射枝。每一辐射枝具2~20多个小穗。小穗密集于辐射枝上端,辐射展开,球形、线状长圆形或线形,极压扁。小穗轴近四棱形,两侧有横隔的槽。鳞片稍疏松排列,膜质,长圆状卵形,顶端钝,背面龙骨状突起绿色,具3脉,两侧褐色、红褐色或暗紫红色,具白色透明的狭边。雄蕊2个,花药短,长圆形。花柱中等长,柱头2,细长。小坚果,倒卵形,顶端有短尖,双凸状,稍扁,有光泽,褐色或暗褐色。花、果期6~9月。 生于田间、草坪及湿地。分布于东北、华北、华南、华东等地区。 三十二、天南星科 133.半夏(图369~图370) 多年生草本。块茎圆球形。叶基生,一年生者为单叶,心状箭形至椭圆状箭形;二至三年生为3小叶,基生柄端,小叶片卵状椭圆形至倒卵状长圆形。总叶柄长10~20厘米,基部具鞘,鞘内、鞘部以上或叶片基部具株芽。花序柄长于叶柄。佛焰苞绿色或绿白色,管部狭圆柱形;肉穗花序,雌花序长2厘米,雄花序长5~7毫米,其中间隔3毫米,附属器绿色变青紫色。浆果,卵圆形,黄绿色,先端渐狭为明显的花柱。花期5~7月,果期8月。 生于阴湿地。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南等地区。块茎有毒,经炮制后入药,具有开胃、健脾、祛痰、镇静的作用。 三十三、鸭跖草科 134.鸭跖草(图371~图373) 一年生草本。茎多分枝,基部枝匍匐而节上生根,上部枝上升。单叶,互生,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9厘米,宽1.5~2厘米,叶无柄,基部有膜质短叶鞘,白色,有绿脉,鞘口疏生软毛。总苞片有柄,心状卵形,边缘对合折叠,基部不相连,被毛。花蓝色,两性。萼片3,薄膜质,内侧2片基部相连。花瓣3,分离,侧生2片较大,近圆形。发育雄蕊3 枚,退化雄蕊3枚。蒴果。种子暗褐色,表面有皱纹。花、果期 6~10月。 生于田间、阴湿地。分布于全国各地。全草入药,具有清热、利尿和抗病毒的功效。 135.饭包草(火柴头)(图374~图376) 多年生匍匐草本。茎多分枝,长达70厘米,被疏柔毛。叶鞘具有疏而长的睫毛。叶宽卵形至卵状椭圆形,钝头,基部急缩成扁阔的短叶柄,叶片长2.5~7厘米,宽1.8~3.7厘米,近无毛。总苞片佛焰苞状,柄极短,与叶对生,常数个集生枝顶,基部常合生成漏斗状,长8~12毫米,疏被毛。聚伞花序有花数朵,几乎不伸出。萼片3,膜质,长约2毫米。花瓣3,蓝色,具爪,长约4~5毫米。雄蕊6,能育雄蕊3。蒴果,椭圆形,长4~6毫米,3室。种子长约2毫米,具皱纹。花、果期7~10月。 生于阴湿或林下潮湿处。分布于河北、华东、华南等地区。 三十四、百合科 136.薤白(小根蒜)(图377~图380) 多年生草本。鳞茎近球形,鳞茎外皮灰黑色,纸质。叶多为半圆柱形或条形,中空,上面具沟槽,比花莛短。花莛圆柱状,下部被叶鞘。总苞2裂,伞形花序,半球形至球形。花多而密集,或间具珠芽,或有时全为珠芽。花柄基部具小苞片。珠芽暗紫色,基部也具小苞片。花淡紫色或淡红色。花被片长圆状卵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雄蕊6,花丝基部合生并与花被片贴生。子房近球形,腹缝线基部具有帘的凹陷蜜穴。蒴果,近球形。花、果期5~7月。 生于山坡、荒地、果园等地。分布于全国各地。鳞茎含有大蒜氨酸、甲基大蒜氨酸、大蒜糖等,可药用治痢疾、慢性气管炎、胃炎。 第三章 化学除草的基本知识 一、化学除草的特点 化学除草是农田草害综合防治中的重要手段之一,为降低农田杂草危害和保障作物安全生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农田使用除草剂已极为普遍,化学除草面积逐年扩大。主要特点有以下几方面: 1.灭草及时、效果好,除草效果一般在90%以上,比人工除草彻底。 2.有利于增产,只要掌握了除草剂的正确使用技术,一般可以避免对作物的药害,即使有些轻微药害,也由于消灭了草害,改善了作物生长条件,增产十分显著。 3.化学除草可以节省大量劳动力,减轻劳动强度,工效高,平均每人每天可以完成作业面积几十亩[1],甚至上百亩,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4.化学除草持效期长。有些除草剂品种持效期长达几个月,甚至整个生长季节不用再除草。选择除草剂时除了考虑当茬的除草效果,也必须考虑除草剂对下茬作物的安全性。例如,38%莠去津悬浮剂对玉米安全,每亩用量超过300克时,对后茬作物小麦易产生药害。 5.由于栽培方式复杂,在不同温、湿度条件下,不仅杂草的发生时间与生长速度有显著差异,除草剂药效的发挥和药害的形成也有不同。例如,温室中温度高、湿度大,杂草发生早,除草剂药效高。相同剂量下,露地应用安全,而温室或大棚应用则易产生药害。 6.除草剂可与某些农药、化肥混用,达到除草、治病虫、追肥的作用。 由于田间杂草具有种群数量大、适应性广、生命力强的特点,必须正确使用除草剂,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同时,一些除草剂也能与一些农药、化肥混合施用,综合控制病虫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除草剂的杀草机制 1.抑制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是绿色高等植物体内各种生理生化活动的物质基础,光合作用是植物叶绿素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碳水化合物,同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很多除草剂正是由于抑制了光合作用,而使杂草死亡。主要是抑制了光合作用中的希尔反应,打断了电子传递过程,使叶绿素被氧化解体而叶子失绿,如绿麦隆等取代脲类除草剂使敏感的杂草致死就是这一原因。而2,4-滴丁酯等苯氧羧酸类除草剂,则是通过阻碍葡萄糖合成淀粉,使叶片中的糖分积累过多,致使光合作用无法进行,最终使杂草死亡。 2.干扰核酸代谢、蛋白质合成 许多除草剂进入杂草体内后,破坏了杂草的正常生理过程,抑制了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从而造成杂草死亡。例如,酰胺类除草剂异丙甲草胺、甲草胺、丁草胺等首先抑制三磷酸腺苷(ATP)形成,导致三磷酸腺苷不能正常合成,造成杂草死亡;苯氧羧酸类除草剂可使植物顶端的核酸代谢“冻结”,造成顶端生长抑制,又可使植物基部组织增加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造成生长异常甚至形成瘤状物;硫代氨基甲酸酯类除草剂抑制核糖核酸的合成,使芽鞘内的核糖核酸含量大大降低,抑制蛋白质的合成,阻碍细胞的伸长,造成细胞有效分裂紊乱;磺酰脲类除草剂是通过抑制支链氨基酸的合成而影响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干扰核酸、蛋白质合成的除草剂几乎包括了所有重要除草剂的类别。例如,苯甲酸类、氨基甲酸酯类、酰胺类、二硝基酚类、二硝基苯胺类、卤代苯腈类、苯氧羧酸类与均三氮苯类等。 3.干扰植物激素的作用 植物体内含有多种植物激素,对协调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在植物不同组织中的含量与比例都有严格的界限。有些除草剂可破坏或抑制激素的合成和运输,如2,4-D主要是影响吲哚乙酸的运输,杂草吸收2,4-D后,在体内发生置换作用,导致杂草死亡;甲草胺主要是抑制赤霉素合成,使发芽所需的营养输送中断造成植物幼芽死亡。还有些除草剂与植物中的激素产生对抗作用,使其丧失活性,导致杂草死亡。这些除草剂进入植物体后,就会使植物体内的激素含量和比例发生变化,打破原来的平衡状态,因而严重地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由于植物不同器官对药剂的敏感程度及积累药量的差别,受害植物常可见到刺激与抑制同时存在的症状,导致植物产生扭曲与畸形。 4.影响细胞分裂、伸长和分化 除草剂对植物的抑制作用往往表现于植物形态的变化,如出现畸形或不正常的生长发育等,其原因是除草剂抑制了细胞分裂、伸长和分化。例如,2,4-D作为除草剂,会使植物的生长迅速发生变化,分生组织细胞停止分裂,已经伸长的细胞停止长度生长,但继续进行辐射膨大,成熟的植株薄壁组织细胞膨大,迅速开始分裂,并产生愈伤组织和膨大的根基,根停止伸长,根尖膨大,丧失吸收水分与无机盐能力,最终导致植株死亡。二硝基苯胺类和氨基甲酸酯类除草剂能强烈地抑制细胞分裂,氟乐灵等除草剂可抑制分生组织和根尖细胞正常的有丝分裂。 除草剂对植物的干扰和破坏常常是几种作用共同发生,有些是直接作用,有些是间接作用。敌稗等除草剂是直接抑制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同时也抑制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二硝基苯胺类除草剂除直接干扰细胞有丝分裂、激素的形成与传导外,还间接影响蛋白质的合成。 5.干扰吸收和能量代谢作用 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能量,是通过呼吸作用取得的,植物在呼吸过程中,形成高能键碳水化合物,为生长发育提供所需要的能量。当植物呼吸作用的某些重要环节受到破坏,就会影响整个植株的生存,并导致死亡。 6.抑制微管与组织发育 植物细胞的骨架主要是由微管和微丝组成。它们保持细胞形态,在细胞分裂、生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很多除草剂直接干扰有丝分裂纺锤体,使微管的机能发生障碍或抑制微管的形成。如二硝基苯胺类除草剂与微管蛋白结合,抑制微管蛋白的聚合作用,导致纺锤体微管不能形成,使得细胞有丝分裂停留在前、中期,而影响正常的细胞分裂,形成多核细胞,导致肿根。 三、除草剂的吸收与传导 1.除草剂的吸收 (1)叶面吸收:凡苗后茎叶处理剂,吸收的主要部位是杂草叶片。除草剂通过角质层、气孔进入叶片。喷洒除草剂后,药液吸收情况取决于雾滴在叶表的黏着和展布情况,而黏着和展布主要受制于叶表皮细胞蜡质层的薄厚和胶质的特性。 除草剂雾滴在叶片上进入细胞,实质上是一种扩散作用,其扩散途径有:通过渗透作用进入;通过膨胀的果胶间隙进入;通过胶质、蜡质层进入;通过叶表面气孔进入。 角质层是除草剂进入植物体内的最主要障碍,它由蜡质、果胶和几丁质组成,其外层高度亲脂,向内逐渐变成亲水。对同种植物来说,角质层的厚度与除草剂的穿透量成负相关,即角质层越厚,除草剂越难穿过。嫩叶吸收除草剂量大于老叶就是由于嫩叶的角质层比老叶薄。 除草剂穿透角质层的能力受除草剂和外角质层蜡质理化性质的影响。如极性中等的除草剂比非极性或高度极性的除草剂易于穿透角质层,油溶性的除草剂比水溶性除草剂易于穿过角质层。 除草剂可从气孔直接渗透到植物体内。气孔吸收量的大小受药液在叶片的湿润程度影响大,而受气孔张开的程度影响小。气孔对除草剂吸收的主要限制因子是药滴的表面张力。药液穿透气孔,表面张力需小于30毫牛/米。然而,大多数农用除草剂药液的表面张力为30~35毫牛/米,很难通过气孔渗入。但有些表面活性剂的活性极高,如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可大大降低药液的表面张力。若在除草剂中加入这类表面活性剂,则可提高气孔的吸收量。 (2)根系吸收:根是土壤处理除草剂的主要吸收部位。溶解在水中的除草剂接触到根表面时,被根系连同水一起吸收。吸收过程是被动的,即简单的扩散现象。根细胞吸收除草剂的速度与除草剂的脂溶性成正相关,具有极性的除草剂进入根细胞的速度较慢,而脂溶性的除草剂进入根细胞的速度较快。根细胞对弱酸性的除草剂吸收受土壤溶液的pH影响,在低pH的情况下,吸收量大。 根系吸收主要在根尖的根毛区。药剂首先进入根系和皮层薄壁细胞的非共质体,然后经共质体移入中柱,再进入非共质体,在导管中随蒸腾流向上传导。 (3)胚轴与幼茎吸收:土壤处理除草剂除了被植物的根吸收外,也可被胚轴和幼茎吸收。在杂草出苗前,幼茎虽然也有角质层,但其发育的程度比地上部低,所以,它不是除草剂进入的有效障碍。出土的幼芽吸收除草剂的能力因植物的种类和除草剂品种不同而异。一般来说,禾本科杂草的胚轴和幼茎对除草剂较敏感。防除禾本科杂草的二硝基苯胺类、酰胺类、均三氮苯类除草剂均可通过未出土的幼芽吸收。将除草剂施于杂草幼苗伸长的胚轴或幼茎土层中最有效,因为这些部位没有蜡质层,除草剂易透过角质层而起杀草作用。除草剂对根、胚轴和幼茎的联合作用为加成作用,即某种除草剂对根和芽分别作用的毒力和对根芽同时作用的毒力相等。 2.除草剂的传导 (1)触杀型除草剂:触杀型除草剂喷洒在杂草茎叶表面后,能迅速杀伤细胞,很少向周围移动传导,只在接触到的部位起触杀或抑制作用。因此,使用这类除草剂时,药液浓度较大,药液量可适当增加,使整个植株喷洒周到,才能取得良好的除草效果,且在杂草幼苗期使用效果较好。 (2)内吸性除草剂:内吸性除草剂喷洒在杂草茎叶表面后,进入植株体内,随着光合作用产物沿着韧皮部中的筛管,运送到植物的顶芽、幼叶、根尖,使植物畸形生长而死亡。该类除草剂的最大特点是接触植物后能迅速传导到全株,杀草彻底。有些品种对多年生恶性杂草杀伤力强,如草甘膦,喷洒后24小时可传导到全株,1周可使杂草茎叶变黄失绿,最终枯死。该类除草剂的传导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共质体传导,另一种是非共质体传导,在植物体内通过共质体系统、非共质体系统以及胞间易位进行转移。 ①共质体内运转(活组织内)。除草剂被茎叶吸收后,随着光合作用产物在韧皮部运转,如2,4-D除草剂,叶面吸收后,向生长点运输。 ②非共质体系统运转(死组织内包括木质部)。木质部是非共质体,其功能是作为水、无机离子、氨基酸和其他溶质的传导通道。除草剂在木质部内传导有两种机制,一种是当土壤含水量高,相对湿度大时,水在幼小植株内可能会在根压作用下移动;另一种是相对湿度尚未达到饱和,由于水分蒸发产生拉力,作为土壤处理剂的除草剂是由根部吸收而通过非共质体传导的,因此,除草剂的吸收传导情况与水分代谢有密切关系。 发挥土壤处理剂的重要条件之一,是确保土壤中有足够的水分。例如,敌草隆被根系吸收后,主要向蒸腾作用最强的叶子运转,而新叶叶面蒸腾作用小,运转进去的除草剂也少,只有在植物水分亏缺的情况下,除草剂才通过木质部向下移动。 ③共质体和非共质体系统内均可运转。所有除草剂都有能力在木质部和韧皮部移动,只是有的除草剂在木质部的移动量大于在韧皮部的移动量,有的除草剂则在韧皮部的移动量大于在木质部的移动量。根部吸收的除草剂在到达内皮层之前可通过非共质体和共质体传导;由于凯氏带的阻隔,通过内皮层时,只能从共质体传导;通过内皮层后,则又可经非共质体和共质体传导。 (3)不同时期用药与除草剂的传导方向:早期施药,除草剂可随同化流从子叶或幼苗叶片向下传导,流向根部;中期施药,除草剂可随同化流从成熟的叶片同时向上、下两个方向传导,流向茎尖或根尖;后期施药,除草剂往往随同化流向花、果实及地下营养器官传导。所以防除多年生杂草,应该在叶片吸收量最大及营养繁殖器官养分储备量最小,或同化物再积累输向繁殖器官时进行防除,可以取得更好的根除效果。 某些具有触杀作用的除草剂,如敌稗进入叶片或根之后,由于迅速产生严重伤害,阻碍植株进一步吸收和传导,所以传导是有限的。为了彻底防治多年生杂草,施药时注意将药液喷施到下部叶片,使药剂传导到杂草的地下部分。因为,地下部的同化物主要来源于下部的叶片。为了有效地防治难防除的多年生杂草,一次用药量不宜过大,应分次低量喷施除草剂,以免一次大量喷施伤害叶片而不利除草剂的传导,从而降低对地下部的杀伤作用。如果采用某些有触杀作用的除草剂混配时,触杀型除草剂用量也不宜过大,否则会由于杂草的传导系统组织被破坏而中断除草剂的传导,使防除效果降低。 除草剂被植物根、叶吸收后,必须在植物体内移动,才到达作用部位。有些除草剂从进入点到作用部位所移动的距离很短,这类除草剂主要是苗前处理剂、茎叶处理的光合作用抑制剂。例如,百草枯不需要远距离移动,只要进入含有叶绿素的细胞就发挥活性。对很多苗后茎叶处理除草剂来说,长距离的传导才能更有效杀灭杂草,特别是多年生杂草。如果除草剂量不够,则杂草不能完全被杀死,只部分枯死或生长受到抑制,杂草很快可恢复生长。 3.影响除草剂吸收传导的因素 除草剂的传导速度和吸收数量,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大。温度高、光合作用强、空气湿度大,杂草对除草剂的吸收传导速度快;杂草幼嫩,对除草剂的转运能力强。 (1)杂草生育时期:茎叶处理剂的药效与杂草生育时期有密切关系。杂草在幼龄阶段根系少,次生根尚未发育充分,对药剂敏感,随着植株生长对除草剂抗性增强,因而药效下降。 (2)施药方法:正确的用量、施药方法及喷雾技术是发挥药效的基本保证。由于除草剂类型不同,其用量与施药方法差异较大,生产中应根据药效特性、杀草原理、杂草类型、杂草生育期以及环境条件选择适宜的施药方法。 (3)土壤条件:土壤质地影响除草剂在土壤中的吸附性与淋溶性,一般有机质含量高的黏土吸附除草剂的量多,有机质含量少或沙质土壤吸附除草剂的量少、淋溶多。除草剂药效和对作物的药害以沙土、壤土、黏土的顺序递减。多数除草剂随土壤含水量增加而药效提高,但药后雨量过大,会造成除草剂下渗,出现药害。整地粗糙,土块相互重叠形成大孔隙,杂草不仅从掩蔽的空隙中出苗,而且土壤表层易干燥,不利于除草剂发挥活性,同时增加了除草剂在土壤风化后的不均匀分布,降低单位面积除草剂的浓度。 (4)水质和介质反应:除草剂溶液的pH直接影响药效,在酸性条件下除草剂以分子态进入植株,速度快;在碱性条件下以离子态进入植株,速度慢。据报道,含尘量2%的浊水会降低除草剂的活性。 (5)气象因素: ①温度。温度可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速度,进而也影响除草剂在杂草体内运转代谢速率和方向。低温可降低除草剂的吸收;高温可增加除草剂的触杀作用,但要防止高温所产生药害。 ②水分。水分指空气相对湿度、土壤中的含水量和降水量。湿度与气孔的关闭有关,湿度大,有利于茎叶处理剂的吸收;降雨有利于土壤处理剂药效的发挥,水溶性除草剂比油剂或乳剂更易被雨水淋溶。 ③风。风影响蒸腾作用,从而影响对除草剂的吸收,大风结合高温、低湿可加速某些除草剂的作用。风易造成除草剂分布不均,从而影响除草效果,甚至造成周围敏感作物发生药害。 ④光。光不仅提供光合作用能量,而且光强、波长、持续期与光周期等因素也影响种子萌发和发育,从而影响植株对除草剂的敏感性。如除草醚、草酮在没有光的情况下不产生除草活性;氟乐灵具有易挥发和光解的特性,药后必须立即混土。 四、除草剂的选择性原理 1.形态选择 形态选择指根据植物的形态差异所产生的选择性。表现为根系分布的深浅、生长点位置、种子的大小、叶的性质等。禾本科植物生长点被多层叶包裹,叶片直立、狭窄,叶表面有较厚的蜡质层,喷洒在叶面的药剂易于滚落,不利于药剂的吸收和渗入。双子叶植物的顶芽和腋芽上有裸露的生长点,容易接触药剂而受害。另外,双子叶植物叶面角质层蜡质层较少,有大而光滑的叶片,展开为水平状,能容纳较多的除草剂,易受害。多年生植物的根系庞大且分布较深,而一年生植物根浅、根少,易直接接触药剂而受害。种子大小不同,其储藏的物质量也不同,发芽时吸水量不同也可影响对除草剂的吸收。利用种子大小的差异来进行土壤处理,可消灭小粒种杂草。 植物输导组织结构的差异,可引起不同植物对一些激素型除草剂的不同反应。双子叶植物的形成层,位于茎及根内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的分生组织细胞带,对激素型除草剂敏感。如2,4-D等激素型除草剂经维管束系统到达形成层时,能刺激形成层细胞加速分裂,形成瘤状突起,破坏和堵塞韧皮部,阻止养分的运输而使植物死亡。禾本科植物的维管束,呈星散状排列,没有明显的形成层,因而对2,4-D等激素型除草剂不敏感。 2.生理生化选择 生理生化选择包括生理学上的吸附量和转移量的差异,也包括生物物理过程,如细胞组分、吸附除草剂的过程和细胞膜的稳定性差异等。除草剂生理生化选择更重要的一点是利用除草剂在杂草和作物体内代谢作用的不同来达到灭草保作物的目的。 不同植物对药剂的吸收和传导有很大差异,吸收和传导除草剂量越多的植物,越易被杀死。如2,4-D、2甲4氯等除草剂,能被双子叶植物很快吸收,并向植株各部位转送,造成中毒死亡,而禾本科植物就很少吸收和传导此类除草剂。就同一种植物而言,幼小、生长快的比叶龄大、生长慢的植株对除草剂更敏感。例如使用禾草丹除草剂,稗草在幼龄期吸收药剂快,并迅速传向全株,但随着稗草苗龄增大,抗药力显著增强。 除草剂进入不同植物体内后可能发生不同的生化反应,包括解毒作用和活化作用。 (1)解毒作用:某些农作物能将除草剂分解成无毒物质而不受害,而杂草缺乏这种解毒能力则中毒死亡。如把敌稗喷到水稻和稗草叶片上后,由于水稻体内含有一种芳基酰胺水解酶,可将敌稗水解为无毒化合物,而稗草没有这种芳基酰胺水解酶,便中毒死亡;西玛津能安全地用于玉米田,是因为在玉米根系中西玛津能发生脱氯反应而解毒;棉花株内有脱甲基的氧化酶,可分解敌草隆,因而棉田使用敌草隆是安全的。 (2)活化作用:某些除草剂本身对植物并无毒害,但在有的植物体内会发生活化反应,将无毒物转化为有毒物而中毒,没有这种能力的植物就不会中毒。如防除小麦田野燕麦用的新燕灵,在野燕麦体内分解率高,因而受害,但在小麦体内分解率低,其分解物还能很快与糖轭合,而对小麦安全。 3.位差选择 土壤处理用的除草剂,主要通过杂草的根系或萌发的幼芽吸收而杀死杂草,但是根系在土壤中分布的深浅有差异,播种的深度和种子发芽的位置也不一样,可利用除草剂药层与作物根系(或种子)分布位置的“错位”而与杂草种子分布上的“同位”来达到灭草保苗的目的。如利谷隆在大豆播后苗前进行土壤处理,要适当增加大豆播种深度来保证大豆的安全,如果大豆播种太浅或药后遇到暴雨,因药剂淋溶而与大豆种子接触,由于位差选择被破坏而使大豆受害;氟乐灵在棉花播种前混入土中3~5厘米,因棉花种子分布在药层以下,出苗时子叶顶出通过药层,而根系下扎,因此对棉花安全;溶解度小而吸附性强的甲草胺、敌草隆、利谷隆等除草剂,易吸附地表而形成药膜层,杀死表土层0~2厘米处的小粒种子杂草,而对玉米、棉花、大豆等农作物安全,原因是这些农作物播种深度在5厘米左右,根系分布也深。 4.时差选择 时差选择是指利用杂草出苗和农作物播种、出苗时间的差异防除杂草,达到灭草保苗目的。如玉米田采用免耕覆盖播种,在玉米出苗前,选用草甘膦或百草枯对前茬残留的杂草进行灭生性处理,可有效地防除多种杂草。有的广谱性除草剂,药效迅速,残效期短,在生产中常利用这些特性,在农作物播种前,将地面所有的杂草杀死,等药效降解后再进行播种。如五氯酚钠用于稻田除草,在整好的水稻秧田按用量撒施,可清除田间杂草,5~7天后药效消失再进行播种,既可杀死杂草,又可保证对水稻安全。 5.局部选择 局部选择指利用恰当的技术给予某些除草剂以选择性,如玉米、果园等作物生长中后期进行行间除草,可选用百草枯或草甘膦进行定向喷雾。 除草剂的选择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任何一种药剂,过量使用或使用不当都可能对作物造成药害;同样,除草剂的药效也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药效,药效与药害都是以一定的条件为转移的。 五、除草剂的混用 1.混用原则 (1)除草剂混用必须有增效或加成作用,并有物理化学的相容性,不发生沉淀、分层和凝结,对作物安全。 (2)混用单剂的杀草谱要有不同,以增加作用部位,扩大杀草范围,但使用时期及施药方法必须一致。 (3)坚持速效性与缓效性相结合,触杀型和内吸型相结合,残效期长的和残效期短的相结合,在土壤中扩散性大的和扩散性小的相结合,农作物吸收部位不同的相结合。 (4)除草剂混用组合选择和各自的用量,要根据田间杂草群落、种类、发生程度、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农作物种类、农作物生育期等因素而确定,除草剂的混用量应为单剂用量的1/2~1/3,不能超过在同一农作物上的单用剂量,达到经济、安全、有效的目的。 除草剂混用的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大面积应用混配时,应按不同比例在不同条件下,先做小面积试验,取得可靠的除草效果及药害等数据,确定最佳比例,并待除草效果确定后,再进行大面积应用推广。 2.配方选择 配方选择要坚持“六看”,即:看草情对症下药;看苗情安全使用;看药性选好配方;看土质因地制宜;看天气抢晴处理;看要求严控水分。根据杂草种类和不同除草剂要求采用长效短效配合,互补药效期。使用化学除草剂要严格控制单位面积用药量,不要随意加大用药量,即使在除草剂安全剂量范围内,也要考虑成本和对环境的保护。除草剂混用时,要先使用溶液,然后用可湿性粉剂,最后用乳剂,避免不同剂型中出现不亲和性问题。 3.除草剂混用效果 除草剂混用要根据除草剂的特点、杂草种类、作物种类,进行科学混配,达到以下几方面效果。 (1)扩大除草范围,提高防除效果:将具有不同杀草谱的除草剂混配使用,其作用机制应互补,以达到防除更多种类杂草的目的。例如,莠去津与乙草胺混用,可明显地扩大除草范围。 (2)延长除草时效,减少用药次数:在使用除草剂时,应将持效期长的除草剂与持效期短的除草剂混合使用,发挥互补作用,不仅可以防除前期萌发的杂草,而且还可以基本控制作物全生育期的草害。 (3)减少药害,提高除草安全性:混用除草剂用量通常是单用除草剂的使用剂量的一半以下,就可以避免除草剂药害。如20%2甲4氯水剂单用,每亩用量为200~250毫升,25%灭草松水剂单用,每亩用量为200~250毫升;而两者混用则用量各为150毫升。 (4)降低防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除草剂混用,应做到减少用药次数和用药量,节省用工,降低生产成本。如麦草畏活性高,使用时稍有不当,就容易对农作物造成药害,而麦草畏与2甲4氯混合使用,可克服各自单一的弱点,在冬前小麦4叶期或春小麦拔节前混合使用,对猪殃殃的防效可达94%以上。 (5)抑制种群变迁,维持生态平衡:合理使用除草剂,还应起到抑制杂草的种群变迁,降低杂草产生抗药性的效果。同时,还要起到保护天敌,维持农业生态平衡的作用。 六、除草剂的使用方法 1.按施药对象分 (1)土壤处理:将除草剂喷施于土壤表层或通过混土把除草剂拌入土壤中,建立起一个除草剂毒土层,以杀死萌发的杂草。土壤处理药剂先在土壤中固定,然后通过土壤中的液相互相移动扩散或和植物的根、茎接触吸收进入植物的体内。除草剂的土壤处理除了利用生理生化选择性来消灭杂草外,在很多情况下是利用时差或位差选择性来灭草的。 (2)茎叶处理:把除草剂稀释在一定量的水中,对杂草幼苗进行喷雾处理,利用杂草茎叶吸收和传导除草剂来消灭杂草。茎叶处理剂主要是利用除草剂的生理生化选择性来达到灭草保苗的目的。茎叶处理剂的防除效果与温度、光照以及除草剂在植物体表面的湿润状况有很大的关系。 2.按施药时间分 (1)播前处理:在播种前进行土壤封闭处理,如大豆播种前,将氟乐灵喷洒到土壤中,然后进行浅混土,有利于杂草根系和幼芽吸收,同时减少了有效成分挥发和光解。 (2)播后苗前处理:作物播种后出苗前进行土壤处理。此法主要用于被杂草芽鞘和幼叶吸收向上传导的除草剂,对作物安全,如绿麦隆用于防除麦田看麦娘。 (3)苗后处理:杂草出苗后,禾本科杂草3叶期前,双子叶杂草3~5叶期,将除草剂直接喷洒到杂草植株上进行除草。灭生性除草剂如百草枯、草甘膦在杂草生长中后期进行茎叶喷雾作灭生性处理。 播前处理或播后苗前处理剂,如氟乐灵、异丙甲草胺等主要是通过幼根、芽、芽鞘吸收传导来除草,杂草出土后用药防除效果差。 七、化学除草药械 国内目前化学除草常用的药械可分为手动喷雾器、高压自动喷雾器、电动喷雾器和机动喷雾器四大类: 手动喷雾器。优点是价格低、维修方便。缺点是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不适宜大面积作业;药液有跑、冒、漏、滴现象,易中毒不环保。 高压自动喷雾器。优点是效率高,劳动强度低、可连续作业;易损件少维修率低;雾化达到或超过电动喷雾器,直喷射程达7~11米。缺点是要先把药水压进喷雾器才可喷雾。 电动喷雾器。优点是效率高(可达普通手摇喷雾器的3~4倍)、劳动强度低、使用方便。缺点是喷雾器连续作业时间的长短受电瓶的容电量限制决定;不同品牌型号的配件不通用。 机动喷雾器工作效率高、喷雾效果好,但是购机和使用成本高。 为保障除草效果,大面积化学除草最好采用喷杆动力喷雾机(喷幅12米),不仅工效高,而且喷药均匀,不容易出现重喷或漏喷现象,避免药害事故发生或影响除草效果。 第四章 常用除草剂介绍 一、苯氧羧酸类除草剂 1. 2,4-滴丁酯(2,4-D butylate) 其他名称:2,4-D丁酯。 化学名称:2,4-二氯苯氧乙酸丁酯。 理化性质:原药为无色油状液体,沸点为169℃(266.644帕),与水的相对密度为1.2428。制剂为褐色油状液,有酚臭味,难溶于水,易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挥发性强,残效期短。 毒性:2,4-滴丁酯对人畜低毒。大白鼠口服LD50为400~700毫克/千克。对蜜蜂敏感。 剂型:72%乳油。 药效特点:2,4-滴丁酯是一种内吸传导型的选择性激素型除草剂。在低浓度下,有刺激植物生长和减少落花落果的作用,在高浓度下抑制植物体内核酸代谢和蛋白质合成,造成有机营养输导受阻,而使杂草逐渐死亡。 适用作物田:主要用于小麦、玉米、谷子、水稻、甘蔗等禾本科作物田防除阔叶杂草。 防除对象:藜、蓼、荠菜、苍耳、萹蓄、马齿苋、反枝苋、葎草、播娘蒿、米瓦罐、铁苋菜、苘麻、野慈姑、鸭舌草等。 使用方法:小麦分蘖末期(4~5叶期),用72%2,4-滴丁酯乳油 35~50毫升/亩,对水30~40千克常规喷雾或1∶3比例进行超低量喷雾(即1千克药加水3千克)。低温和小麦拔节后用药,易产生药害,因此,春季气温应稳定在15℃时用药。玉米田适宜施药期为玉米4~6叶期用72%2,4-滴丁酯乳油35~50毫升/亩,对水30~40千克,均匀喷雾。高粱5~6叶期用72%2,4-滴丁酯乳油40~60毫升/亩,对水30千克均匀喷雾。水稻分蘖末期用72%2,4-滴丁酯乳油30~50毫升/亩,对水30千克均匀喷雾,水稻分蘖盛期前不宜用药。甘蔗用72%2,4-滴丁酯乳油150毫升/亩,对水30千克均匀喷雾。 注意事项:小麦、水稻在4叶期前及拔节后对2,4-滴丁酯乳油敏感,不宜使用。气温高、光照强、空气和土壤湿度大时有利于药效发挥。棉花、大豆、蔬菜等阔叶作物对2,4-滴丁酯乳油敏感,施药时应设100米以上的隔离区,且在无风的情况下喷药,避免挥发、飘移造成上述敏感作物产生药害。用过2,4-滴丁酯乳油的药械最好要专用,避免阔叶作物产生药害。不得与酸碱性物质接触,不能与种子及化肥一起储藏。出现中毒症状后,应立即催吐,可口服10%硫酸亚铁,每次10毫升,隔20分钟左右服一次,连服3~5次,勿用温水洗胃。 2. 2甲4氯(MCPA) 其他名称:Agritox,Bordermaster,Chiptox,Dikotex。 化学名称:2-甲基-4-氯苯氧乙酸。 理化性质:原药为白色结晶固体,熔点为118~119℃。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为825毫克/千克,而它与碱金属或有机碱生成的盐是易溶于水的,但能被硬水沉淀。碱金属溶液呈碱性并能腐蚀铝和锌。 毒性:2甲4氯对人畜低毒。大鼠急性口服LD50为700毫克/千克,小鼠为550毫克/千克;用含量100毫克/千克的饲料喂大鼠7个月,除肾脏轻度肿大外,未产生其他影响;给奶牛每天用药30毫克/千克,经21天后没查出任何病症。10毫克/千克的药量对鱼安全。 剂型:20%水剂,70%钠盐水溶粉剂。 药效特点:2甲4氯是一种激素类的内吸传导型除草剂,主要通过杂草的茎叶吸收。对禾本科作物安全,对阔叶作物敏感,能有效地防除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 适用作物田:水稻、小麦等作物田。 防除对象:异型莎草、三棱草、鸭舌草、泽泻、野慈姑、荠菜、蓼、猪殃殃、蒲公英、小蓟等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 使用方法:小麦分蘖末期,主茎4~5叶期,用20%2甲4氯水剂200~250毫升/亩,对水25~30千克均匀喷雾。水稻秧苗5叶期至移栽前7~9天,用20%2甲4氯水剂150~200毫升/亩,对水25~30千克喷雾。移栽后水稻分蘖末期用20%2甲4氯水剂200毫升/亩,对水30千克,均匀喷雾杂草茎叶,施药前1天排干水层,施药后隔天灌水。 注意事项:棉花、大豆等双子叶植物对2甲4氯敏感,应选择无风天气喷药,以免飘移造成周围敏感作物产生药害。2甲4氯为茎叶处理剂,应掌握在杂草生长旺盛期用药,对未出土及成株杂草防除效果差。禾本科作物幼苗敏感,3~4叶后抗性逐渐增强,分蘖末期抗性最强。水稻秧田使用,应掌握在拔秧前7~9天施药,超过10天施药,拔秧困难且易伤根。用过的喷雾器要彻底清洗,避免在其他作物上使用产生药害。 3.吡氟禾草灵(fluazifop-butyl) 其他名称:氟草除,氟草灵,稳杀得。 化学名称:(R)-2-[4-(5-三氟甲基-2-吡啶氧基)苯氧基]丙酸。 理化性质:原药为淡黄色无臭液体,20℃时与水的相对密度为1.21,沸点为170℃(66.661帕),在20℃时蒸气压为7.33×10-3帕。在水中溶解度为2毫克/千克,几乎不溶于水,可溶于丙酮、环己酮、己烷、甲醇、二氯甲烷、二甲苯等有机溶剂。在正常储存条件下稳定。 毒性:吡氟禾草灵对人畜低毒。大鼠急性口服LD50为3300毫克/千克,小鼠为1490~1770毫克/千克,家兔急性经皮肤LD50大于2420毫克/千克,大鼠急性经皮肤LD50大于6050毫克/千克。野鸭急性口服LD50大于17000毫克/千克。对蜜蜂低毒。 剂型:35%、15%乳油。 药效特点:吡氟禾草灵是一种高度选择性的苗后茎叶处理剂,对一年生及多年生禾本科杂草具有较强的杀伤力,对阔叶作物安全。主要通过茎叶吸收,并输导集中到生长点,抑制其生长,而使杂草逐渐死亡。 适用作物田:大豆、花生、棉花、油菜、甘薯、甜菜、马铃薯、西瓜、番茄、萝卜、豌豆、果树等多种阔叶作物田。 防除对象:马唐、稗草、狗尾草、牛筋草、狗牙根、看麦娘、芦苇、白茅等一年生及多年生禾本科杂草,对阔叶杂草无效。 使用方法:阔叶作物出苗后,禾本科杂草2~5叶期,用35%吡氟禾草灵乳油40~75毫升/亩,对水30~40千克,均匀喷雾杂草茎叶,能有效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在干旱、杂草较大或防除多年生禾本科杂草时,用药量可以适当增加到75~120毫升/亩。防除芦苇、白茅、狗牙根等多年生杂草,用量需增加到130~160毫升/亩。15%精吡氟禾草灵乳油与35%吡氟禾草灵乳油杀草谱、适用作物、使用方法相同,有效成分用量减半(商品量相同)。 注意事项:用于阔叶作物除草时,防止药液飘移到禾本科作物上,以免对禾本科作物产生药害。高温干旱条件下用药,杂草茎叶不能充分吸收药剂,除草效果差。低叶龄的禾本科杂草可用低量,超过5叶期时应适当增加用量,以保证除草效果。大豆田除草吡氟禾草灵与氟磺胺草醚混用,可扩大杀草谱。喷雾器使用后要清洗干净;本品为易燃性液体,应远离火源。 4. 高效氟吡甲禾灵(haloxyfop-P-methyl) 其他名称:精盖草能,高效微生物氟吡乙草灵,高效盖草能。 化学名称:2-[4-(5-三氟甲基-3-氯-吡啶-2-氧基)苯氧基]丙酸甲酯。 理化性质:沸点大于280℃,蒸气压0.328毫帕(25℃),溶解度水中8.74毫克/升(25℃),在丙酮、环己酮、二氯甲烷、乙醇、甲醇、甲苯、二甲苯中大于1千克/升(20℃)。 毒性:高效氟吡甲禾灵对人畜毒性中等,对皮肤、眼有刺激作用。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300毫克/千克,大鼠急性经皮LD50大于2000毫克/千克。北美鹑急性经皮LD50为1159毫克/千克。 剂型:108克/升乳油。 药效特点:高效氟吡甲禾灵是一种苗后选择性除草剂。茎叶处理后能很快被禾本科杂草叶片吸收,传导至整个植株,抑制植物分生组织而杀死杂草。落入土壤中的药剂易被根部吸收,也能起杀草作用,在土壤中半衰期平均为55天。由于吡氟氯禾灵结构中丙酸的α-碳为不对称碳原子,故存在R和S两种光学异构体,其中S体没有除草活性,高效氟吡甲禾灵是除去了非活性部分(S体)的精制品(R体)。同等剂量下它比吡氟氯禾灵活性高,药效稳定,受低温、雨水等不利环境条件影响少。药后1小时降雨对药效影响小。对苗后到分蘖、抽穗初期的一年生和多年生禾本科杂草,有很好的防除效果,对阔叶草和莎草无效。 适用作物田:大豆、花生、棉花、油菜等作物田。 防除对象:马唐、稗草、千金子、看麦娘、狗尾草、牛筋草、早熟禾、野燕麦、芦苇、白茅、狗牙根等一年生及多年生禾本科杂草。 用量:有效成分40~60克/公顷,防治多年生杂草如芦苇、白茅加至80~114克/公顷。 使用方法: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时,于杂草3~5叶期施药,亩用10.8%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25~30毫升,对水25~30千克,均匀喷雾杂草茎叶。天气干旱或杂草较大时,须适当加大用药量至30~35毫升,同时对水量也相应加大至25~30千克。用于防治芦苇、白茅、狗牙根等多年生禾本科杂草时,亩用量为10.8%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50~70毫升,对水25~30千克。在第一次用药后1个月再施药1次,才能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注意事项:禾本科作物对本品敏感,施药时应避免药液飘移到玉米、小麦、水稻等禾本科作物上,以防产生药害。本品使用时加入有机硅助剂可以显著提高药效。在有单子叶和双子叶杂草混生地块,应与相应的除草剂混用。 5.精喹禾灵(quizalofop-P-ethyl) 其他名称:精禾草克,盖草灵。 化学名称:(R)-2-[4-(6-氯喹喔啉-2-基氧)苯氧基]丙酸乙酯。 理化性质:淡褐色结晶,熔点76~77℃,沸点220℃(26.6帕),密度1.35克/厘米3,蒸气压 110×10-9帕(20℃),水中溶解度0.4毫克/升(20℃),有机溶剂中溶解度(20℃)丙酮650克/升,乙醇22克/升,己烷5克/升,甲苯360克/升,pH 9时半衰期20小时,酸性、中性介质中稳定,碱性介质中不稳定。 毒性:精喹禾灵对人畜低毒,对皮肤、眼有刺激作用。原药对大鼠急性口服LD50为1480~1670毫克/千克,对大鼠急性经皮肤LD50大于5000 毫克/千克。用含40毫克/千克的精喹禾灵饲料饲喂大鼠3个月,未使大鼠发生病变。 剂型:5%、8.8%、10.8%乳油。 药效特点:精喹禾灵是在合成喹禾灵的过程中去除了非活性的光学异构体(L-体)后的精制品。其作用机制、杀草谱与喹禾灵相似,都是通过杂草茎叶吸收,在植物体内向上和向下双向传导,积累在顶端及居间分生组织,抑制细胞脂肪酸合成,使杂草坏死。精喹禾灵是一种高效选择性的新型旱田茎叶处理剂,在禾本科杂草和双子叶作物间有高度的选择性,对阔叶作物田中的禾本科杂草有很好的防效。精喹禾灵与喹禾灵相比,提高了植物吸收率和在植株内移动速度,所以作用速度更快,药效更加稳定,不易受雨水、气温及湿度等环境条件的影响,同时用药量减少,药效增加,对环境安全。 适用作物田:大豆、棉花、蚕豆、油菜、甜菜、向日葵、亚麻、甘薯、豌豆、茄子、马铃薯、花生、草莓等60多种(包括各种果树)阔叶作物田。 防除对象:看麦娘、野燕麦、臂形草、雀麦、狗牙根、鸭茅、马唐、稗草、牛筋草、画眉草、秋稷、双穗雀稗、早熟禾、金狗尾草、狗尾草、千金子、芦苇等多种一年生及多年生禾本科杂草,对阔叶杂草无效。 用量:有效成分65~146克/公顷。 使用方法:用于大豆、棉花、油菜、甜菜等阔叶作物田,一般在作物苗后生长旺盛期,最好掌握在大豆2~3片复叶,棉花、油菜、甜菜等生长前期,田间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多年生禾本科杂草3~5叶期施药,用药量应根据田间杂草种类而定。一般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用10.8%精喹禾灵乳油40~75毫升/亩;防除多年生禾本科杂草,用10.8%精喹禾灵乳油75~90毫升/亩,均对水35千克左右,均匀喷雾杂草茎叶。 注意事项:精喹禾灵对禾本科作物敏感,喷药时切勿喷到临近水稻、玉米、大麦、小麦等禾本科作物上,以免对这些作物产生药害。精喹禾灵对禾本科杂草特效,对阔叶杂草无效,使用时要选择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田块。土壤干燥,杂草生长缓慢,施用精喹禾灵时应适当增加用量。喷雾一定要均匀,对杂草要全株喷透,喷药后3小时内不能降雨,以免影响药效。精喹禾灵与灭草松等除草剂混用时有轻微拮抗作用。喷雾器具使用后要反复清洗干净。 6.噁唑酰草胺(metamifop) 其他名称:K-12974,DBH-129。 化学名称:(R)-2-{4-[(6-氯-2-苯并)氧]苯氧基}-N-(2-氟苯基-N-甲基丙酰胺)。 理化性质:原药外观为浅褐色粉末,制剂为液体。熔点77.0~78.5℃。制剂在室温下能稳定存放3年。在土壤中主要通过化学和微生物两种途径降解,25℃时,正常条件下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40~60天。 毒性:唑酰草胺对人畜低毒。大鼠急性经口LD50 大于2000毫克/千克,急性经皮LD50大于2000毫克/千克;蜜蜂LD50大于100微克/只(有效成分)。 剂型:10%乳油。 药效特点:唑酰草胺为芳氧苯氧酸酯类(AOPP)除草剂,能抑制乙酰辅酶A羧化酶活性,从而抑制植物脂肪酸的合成。用药后几天内敏感品种出现叶面褪绿,生长受到抑制,有些品种在施药后2周出现干枯,甚至死亡。 适用作物田:水稻田。 防除对象:稗草、千金子、马唐和牛筋草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 用量:有效成分105~120克/公顷。 使用方法:水稻2叶1心以后,杂草3~4叶期使用最佳。一般亩用10%唑酰草胺乳油70~80毫升,对水30千克茎叶喷雾,草龄大或马唐较多的田块需适当加量至100毫升。 注意事项:误服后饮1~2杯清水漱口;切勿催吐;不要给神志不清的中毒者喂食任何东西,应对症治疗。 二、均三氮苯类除草剂 7.莠去津(atrazine) 其他名称:阿特拉津,Aatrex,Primatola,Gesaprim,Weedexa。 化学名称:2-氯-4-乙氨基-6-异丙氨基-1,3,5-三嗪。 理化性质:原药为无色结晶,熔点为173~175℃,20℃时蒸气压为40×10-3帕。25℃时,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3毫克/千克,在甲醇、氯仿的溶解度分别为18000毫克/千克、52000毫克/千克。在中性、微酸性及微碱性介质中稳定。但在高温下,碱和无机酸可将其水解为无除草活性的羟基衍生物,无腐蚀性。 毒性:莠去津对人畜低毒。大鼠急性口服LD50为3080毫克/千克,小鼠为1750 毫克/千克。对兔急性皮肤LD50为7500毫克/千克。以100毫克/千克和1000毫克/千克的饲料饲喂大鼠2年,无不良影响。对北美鹑、虹鳟、翻车鱼等低毒。 剂型:50%可湿性粉剂,40%、38%胶悬剂。 药效特点:莠去津是一种选择性的内吸传导型除草剂,能被杂草的根、茎、叶吸收,并进行传导,主要抑制杂草的光合作用,使杂草饥饿而死亡。 适用作物田:玉米、甘蔗等作物田。 防除对象:马唐、稗草、狗尾草、莎草、看麦娘、蓼、反枝苋、藜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及阔叶杂草。 使用方法:单位面积用药量应根据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质地而定。玉米播后苗前,土壤有机质含量1%~2%时,用40%莠去津胶悬剂175~200毫升/亩;土壤有机质含量3%~5%时,用40%莠去津胶悬剂200~250毫升/亩。沙质土壤用下限,黏质土壤用上限。玉米3~4叶期,杂草2~3叶期,用40%莠去津胶悬剂150~200毫升/亩,对水35千克,均匀喷雾杂草茎叶。 注意事项:桃树、葡萄、大豆、小麦、水稻等作物对莠去津敏感,不宜使用。有机质含量超过6%的土壤,不宜用莠去津作土壤处理剂。莠去津残效期长,亩用量不能超过100克(有效成分),喷雾应均匀,避免重喷,否则后茬作物易产生药害,最好与丁草胺、异丙甲草胺、二甲戊灵等混用。使用后的喷雾器具要反复清洗干净。 8.扑草净(prometryn) 其他名称:Gesagard,Caparol,G34161,Merkazin,Selsktin。 化学名称:2-甲硫基-4,6-双(异丙氨基)-1,3,5-三嗪。 理化性质:原药为白色结晶,熔点为118~120℃,20℃时蒸气压为1.33×10-3帕。20℃时在水中溶解度为48毫克/千克,易溶于有机溶剂。在中性和微酸性或碱性介质中稳定,在强酸或强碱条件下水解成无除草活性的羟基衍生物。不可燃,不爆炸,无腐蚀性。 毒性:扑草净对人畜低毒。大鼠急性口服LD50为3150~3750毫克/千克。对家兔急性经皮肤LD50大于10200毫克/千克。大鼠经2年喂养试验,无作用剂量为1250毫克/千克,对鹌鹑、鸭、翻车鱼、蜜蜂低毒;对金鱼、鳟鱼毒性中等。 剂型:50%、80%可湿性粉剂。 药效特点:扑草净是一种内吸传导型除草剂,主要通过杂草的根系吸收,抑制杂草的光合作用,使杂草死亡。 适用作物田:棉花、大豆、花生、马铃薯、韭菜、水稻、果树等作物田。 防除对象:马唐、狗尾草、牛筋草、稗草、马齿苋、藜、蓼、鸭舌草、眼子菜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以及莎草。 使用方法:大豆播后苗前,用5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150克/亩,对水35千克左右,均匀喷雾土表。棉花播后苗前,用50%扑草净150~200克/亩,对水35千克左右,均匀喷雾土表,药后1个月内不要破坏土层,以免影响除草效果。芹菜、洋葱、大蒜、韭菜、胡萝卜、茴香等播后苗前,用50%扑草净100克/亩,对水35千克,均匀喷雾土表。水稻移栽后4~5天,用50%扑草净60~100克/亩,拌细土20~30千克,稻叶露水干后均匀撒施,药后保水3~4天,以后正常管理。水稻移栽后20~22天,眼子菜由红转绿时,用50%扑草净30~40克/亩,或50%扑草净25克/亩加25%敌草隆可湿性粉剂25克/亩,拌细潮土20千克,加碳酸氢铵5千克,充分拌匀,稻叶露水干后均匀撒施。 注意事项:棉田使用扑草净时必须掌握在播后苗前,棉花出土后禁止使用,以免产生药害。有机质含量低的沙质土及地膜覆盖育苗不宜使用扑草净。避免高温施药,气温超过30℃时容易产生药害。施药后15天内禁止进行农事活动,以免破坏药层影响药效。水田使用扑草净一定要在秧苗返青后才可施药。喷雾器具使用后要清洗干净。 9.哌净合剂(piperophos+dimethametryn) 其他名称:威罗生,净哌磷混剂,Avirosan,排草净,哌草磷·异戊乙净合剂。 化学名称:S-2-(2-甲基-1-哌啶基)-2-氧代乙基]-O,O-二丙基二硫代磷酸酯+2-甲硫基-4-乙氨基-6-(1,2-二甲基丙氨基)-1,3,5-三嗪。 理化性质:哌草磷在室温下为油状液体,在达到沸点前分解。在20℃时在水中的溶解度为25毫克/千克,可与大多数有机溶剂相混溶。 异戊乙净原药为带有部分结晶的棕色胶黏液,纯品熔点为63℃,沸点为151~153℃(6.6661帕)。在20℃时在水中溶解度为50毫克/千克。 50%哌净合剂乳油为黄至棕色液体。20℃时与水的相对密度为0.92~1.02。5.5%哌净合剂颗粒剂为白至浅棕色颗粒,不易燃。 毒性:哌草磷对人畜低毒。大鼠急性口服LD50为324毫克/千克,大鼠急性经皮肤LD50大于2150毫克/千克,对兔皮肤无刺激,对兔眼睛有轻微刺激。 异戊乙净对人畜低毒。大鼠急性口服LD50为3000毫克/千克,大鼠急性经皮肤LD50大于2150毫克/千克,对皮肤无刺激,对眼睛有轻微刺激。 50%哌净合剂乳油对人畜低毒。大鼠急性口服LD50为940毫克/千克,大鼠急性经皮肤LD50大于3150毫克/千克,对兔皮肤有轻微刺激,对兔眼睛有中度刺激。 剂型:50%乳油,5.5%、3.3%颗粒剂。 药效特点:哌净合剂是一种选择性的水稻田除草剂,能有效地防除水稻田大部分禾本科及阔叶杂草,对萌动及3叶期前的一年生杂草具有较好的防效,杂草3叶期后防除效果差,持效期30天。 适用作物田:水稻田。 防除对象:稗草、牛毛草、鸭舌草、眼子菜、节节草、莎草等一年生杂草。 使用方法:主要用于水稻移栽田,水稻移栽后8~10天,用50%哌净合剂乳油150~200毫升/亩,混细潮土20千克,均匀撒施或5.5%哌净合剂颗粒剂1.5~2千克,结合施肥与化肥充分拌匀,施药时田间灌水3~5厘米水层,保水3~4天,以后正常管理。 注意事项:哌净合剂对萌动至3叶期以内的杂草有较好的防效,杂草3叶期后防效差。气温在22℃以上时每亩用量用低限,22℃以下用高限,高温易发生药害。 10.氰草津(cyanazine) 其他名称:百得斯,草净津,Bladex,Fortrol。 化学名称:2-氯-4-(1-氰基-1-甲基乙基氨基)-6-乙氨基-1,3,5-三嗪。 理化性质:原药为白色结晶固体,熔点为166.5~167℃。在20℃时蒸气压为2.13×10-5帕。25℃时在水中的溶解度为171毫克/升;乙醇中为45克/升,三氯甲烷中为210克/升,苯中为15克/升,甲基环己酮中为210克/升,正己烷中为15克/升。对热和光稳定,在中性、微酸性或微碱性介质中可以水解。 毒性:氰草津对人畜毒性中等。原药对大鼠急性口服LD50为182~334毫克/千克,对兔急性口服LD50为141毫克/千克;原药对大鼠急性经皮肤LD50大于1200毫克/千克,对兔急性经皮肤LD50大于2000毫克/千克。对大鼠和狗的2年饲喂试验表明无作用剂量分别为12毫克/千克和25毫克/千克。原药对白来亨鸡急性口服LD50为750毫克/千克,对北美鹌鹑急性口服LD50为400~500毫克/千克。 剂型:50%、80%可湿性粉剂,50%胶悬剂,15%颗粒剂。 药效特点:氰草津为选择性芽前、芽后除草剂,通过杂草的根和叶片吸收,主要是通过根吸收,药剂进入杂草体内,抑制杂草光合作用,使杂草饥饿死亡。除草活性与有机质含量、土壤质地有关,黏土、有机质含量高的田块适当增加用药量。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2~15天。 适用作物田:玉米、小麦、甘蔗、豌豆、马铃薯、棉花等作物田。 防除对象:早熟禾、马唐、狗尾草、稗草、牛筋草、蓼、打碗花、马齿苋、藜、荠菜、独行菜、龙葵、铁苋菜、车前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及莎草。 使用方法:土壤处理,玉米播后苗前,用80%氰草津可湿性粉剂 150~200克/亩,对水35千克左右,均匀喷雾土表。茎叶处理,玉米苗后至玉米4叶期,杂草株高低于3.5厘米,用80%草净津150~200克/亩,对水35千克,均匀喷雾杂草茎叶。药后降雨或灌溉可提高除草效果,茎叶处理气温在15~30℃时效果好。 注意事项:沙土、有机质含量低于1%的田块不能使用氰草津,以免对作物产生药害。玉米5片叶出现时禁止喷药,否则会产生药害。温度低、空气湿度大时对玉米不安全,药后遇中到大雨易发生药害。喷雾器具用后要清洗干净。 11.异丙净(dipropetryn) 其他名称:Cotofor,GS16068,Sancap。 化学名称:2-乙硫基-4,6-双(异丙氨基)-1,3,5-三嗪。 理化性质:原药为白色固体,熔点为104~106℃。20℃时在水中的溶解度为16毫克/千克,易溶于有机溶剂。 毒性:异丙净对人畜低毒。大鼠急性口服LD50为4050毫克/千克,家兔急性经皮肤LD50大于10000毫克/千克。对狗进行19周饲喂试验,其无作用剂量为400毫克/千克;鹌鹑和鸡的急性口服LD50大于1000毫克/千克。 剂型:80%可湿性粉剂,50%胶悬剂。 药效特点:异丙净为选择性除草剂,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及阔叶杂草。异丙净淋溶性差,施药前、后降雨或灌溉有利于提高除草效果。土壤有机质含量2%以下的田块具有较好的除草效果,超过2%的田块应加大用量,超过4%的田块不宜使用异丙净。 适用作物田:棉花、西瓜、大豆等。 防除对象:反枝苋、马齿苋、龙葵、牵牛花、苍耳、鬼针草、马唐、稗草、狗尾草、牛筋草等。 使用方法:棉花播种后2天内,用80%异丙净可湿性粉剂100~130克/亩,对水35千克,均匀喷雾土表;用于移栽棉花除草,在移栽前用80%异丙净可湿性粉剂130~150克/亩,对水35千克左右,均匀喷雾土表;西瓜移栽前,整好地,用80%异丙净可湿性粉剂130~200克/亩,对水35千克左右,均匀喷雾土表,药后即可栽植。 注意事项:异丙净的使用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密切关系,一般有机质含量在2%以下,药效最好,超过4%的田块不宜使用异丙净。异丙净使用前后有降雨或灌溉,土壤湿度大防除杂草效果好,土壤干旱会影响除草效果;施药后喷雾器具要清洗干净。 三、三嗪类除草剂 12.嗪草酮(metribuzin) 其他名称:赛克,立克除,甲草嗪。 化学名称:4-氨基-6-特丁基-4,5-二氢-3-甲硫基-1,2,4-三嗪-5(4H)-酮。 理化性质:无色晶体,略带特殊气味,熔点126.2℃,沸点132℃(2帕),蒸气压 0.058毫帕(20℃),密度1.31克/厘米3(20℃)。20℃时溶解度水中1.05 克/升,二甲基甲酰胺1780克/升,环己酮1000克/升,氯仿850克/升,丙酮820克/升,甲醇450克/升,二氯甲烷333克/升,苯220克/升,正丁醇150克/升,乙醇190克/升,甲苯50~100克/升,二甲苯90克/升,异丙醇50~100克/升,己烷0.1~1克/升。对紫外光稳定,20℃稀酸或稀碱中稳定,在水中可迅速光解。 毒性:嗪草酮对人畜低毒,对眼、皮肤、呼吸道有中度刺激作用。大鼠急性经口LD50约2000毫克/千克,急性经皮LD50大于20000毫克/千克。 剂型:70%可湿性粉剂,70%、75%水分散粒剂,480克/升悬浮剂。 药效特点:嗪草酮为选择性除草剂,有效成分被杂草根系吸收并随蒸腾流向上部传导,也可被叶片吸收在体内作有限的传导。主要通过抑制敏感植物的光合作用发挥杀草活性,施药后各敏感杂草萌发出苗不受影响,出苗后叶片褪绿,最后枯竭而死。嗪草酮可在播种前或播后苗前作为土壤处理剂,土壤湿度大有利于根系吸收,若土壤干旱,药后应进行浅混土。由于大豆苗期耐药性差,应采用芽前处理。土壤质地及有机质含量会影响除草效果及作物对药剂的吸收,黏质土及有机质含量高,药量要酌情提高,反之减少。温度对嗪草酮的除草效果及作物安全性亦有一定影响,温度高的比温度低的地区用药量低,嗪草酮在土壤中的持效性视气候条件及土壤类型而不同,一般条件下半衰期为28天左右,对后茬作物不会产生药害。 适用作物田:春大豆,马铃薯等作物田。 防除对象:蓼、反枝苋、藜、荠菜、萹蓄、马齿苋、鬼针草、狼把草、鸭跖草、苘麻、龙葵、苣荬菜、苍耳、繁缕、卷茎蓼、鳢肠、马唐、牛筋草、狗尾草等一年生阔叶杂草及部分禾本科杂草。 使用方法:有机质含量小于2%时,沙质土不宜使用,壤土用70%嗪草酮可湿性粉剂40~53.3克/亩,黏土用53.3~67克/亩;有机质含量2%~4%时,沙土用70%嗪草酮可湿性粉剂40克/亩,壤土用53.3~67克/亩,黏土用67~83.3克/亩;温度对除草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温度低用高限,温度高用低限。 春播大豆播后苗前用70%嗪草酮可湿性粉剂53.3~76克/亩,对水30千克左右,均匀喷雾土表;夏播大豆播后苗前用70%嗪草酮可湿性粉剂33~57克/亩,对水30千克左右,均匀喷雾土表。 马铃薯播后苗前用70%嗪草酮可湿性粉剂65~75克/亩,对水30千克左右,均匀喷雾土表。马铃薯苗后至株高10厘米时用70%嗪草酮可湿性粉剂40~60克/亩,对水30千克,均匀喷雾杂草茎叶。马铃薯株高10厘米以上时,耐药性逐渐降低,易产生药害。 注意事项:施药量过高或施药不均匀,施药后有较大降水或大水漫灌,会使大豆根部吸收药剂而发生药害,使用时要根据不同情况灵活用药。沙质土、有机质含量2%以下的大豆田不能施药。土壤pH 7.5以上的碱性土壤和降雨多、气温高的地区要适当减少用药量;药效受土壤水分影响较大,当春季土壤墒情好或施药后有一定量降雨时,则药效易发挥;施药前后持续干旱,药效差,可采取两次施药法浅混土。大豆播种深度3.5~4厘米,播种过浅也易发生药害。 13.环嗪酮(hexazinone) 其他名称:威尔柏。 化学名称:3-环己基-6-二甲基氨基-1-甲基-1,3,5-三嗪-2,4-(1H,3H)-二酮。 理化性质:无色无味晶体,熔点115~117℃,蒸馏时分解,25℃ 时蒸气压为0.03毫帕,86℃时为8.3毫帕。溶解度(25℃)水33克/千克、氯仿3880克/升、甲醇2650克/升、苯940克/升、丙酮792克/升、甲苯386克/升、二甲基甲酰胺836克/升,水性介质中pH 5~9稳定,低于37℃ 稳定,酸和强碱中分解,光下稳定。 毒性:环嗪酮对人畜低毒,对眼睛有严重的刺激作用。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1690毫克/千克,急性经皮LD50 大于5278毫克/千克。 剂型:75%、98%水分散粒剂,90%可湿性粉剂。 药效特点:环嗪酮主要抑制植物的光合作用,使代谢紊乱,导致死亡。植物根系和叶面都能吸收环嗪酮,主要通过木质部运输。进入土壤后能被土壤微生物分解,对松树根部无伤害。 适用作物田:森林防火道。 防除对象:杂草、灌木。 用量:有效成分1800~2250克/公顷。 使用方法:均匀喷雾残存灌木和杂草,可点射补足药量。应用本品时可添加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注意事项:环嗪酮药效的发挥与降雨有密切关系,最好在雨季前用药。对水稀释时水温不可过低,否则易有结晶析出影响药效。点射施药应使药液落在土壤上,以防药物被风吹走。溅入眼中或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15分钟以上,如误服应立即催吐。呕吐停止后服用活性炭,如果还没有腹泻,可在炭泥中加入山梨醇。失水和电解质严重紊乱时,需要补充口服液或静脉液。对症治疗,无解毒剂。 四、磺酰脲类除草剂 14.噻吩磺隆(thifensulfuron-methyl) 其他名称:阔叶散,噻磺隆。 化学名称:3-(4-甲氧基-6-甲基-1,3,5-三嗪-2-基)-1-(2-甲氧基甲酰基噻吩-3-基)磺酰脲。 理化性质:无色无味晶体,熔点176℃,蒸气压17×10-9帕(25℃),密度1.49克/厘米3,25℃时溶解度水中pH 5时为230毫克/升、pH 7时为6270(pH 7)毫克/升,己烷小于0.1克/升,二甲苯0.2克/升,乙醇0.9克/升,甲醇2.6克/升,乙酸乙酯2.6克/升,乙腈7.3克/升,丙酮11.9克/升,二氯甲烷27.5克/升。55℃下稳定,中性介质中稳定。 毒性:噻吩磺隆对人畜低毒,对眼睛、皮肤有刺激作用,一般不会引起全身中毒;可引起角膜浑浊,在7 天内能恢复。大鼠急性经口LD50大于5000毫克/千克,家兔急性经皮LD50大于2000毫克/千克。大鼠2年饲喂试验无作用剂量为25毫克/千克。二代繁殖无作用剂量为2500毫克/千克。在试验条件下未见致畸、致突变作用。野鸭LD50大于2510毫克/千克。蜜蜂LD50大于12.5微克/只。无解毒剂,对症治疗。 剂型:15%、20%、25%可湿性粉剂,75%水分散粒剂。 药效特点:噻吩磺隆为选择性内吸传导型磺酰脲类除草剂,是侧链氨基酸合成抑制剂。阔叶杂草经叶面与根系迅速吸收并转移到体内分生组织,抑制缬氨酸和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从而阻止细胞分裂,达到杀除杂草的目的。噻吩磺隆作为芽后处理剂,敏感植物吸收后几乎立即停止生长并在7~21天内死亡。加上表面活性剂可提高噻吩磺隆对阔叶杂草的活性。在有效剂量下,冬小麦、春小麦、大麦和燕麦等作物对本药具有耐药性。由于本药在土壤中有氧条件下能迅速被微生物分解,在处理后30天即可播种下茬作物。 适用作物田:小麦、大麦、燕麦等禾谷类作物田。 防除对象:播娘蒿、荠菜、繁缕、婆婆纳、地肤、藜、蓼、牛繁缕等阔叶杂草。 用量:有效成分22.5~33.8克/公顷。 使用方法:小麦、大麦、燕麦等禾谷类作物于苗后2叶期至孕穗期,一年生阔叶杂草苗期至开花前,每亩用75%悬浮剂2~3克,对水30千克,均匀喷雾杂草茎叶。 注意事项:施药适期为杂草生长早期(株高10厘米以内)和作物生长前期。对阔叶作物敏感,喷药时切勿污染以防引起药害。当作物处于不良环境时(如干旱、严寒、土壤水分过大及病虫害为害等),不宜施药。剩余的药液和洗刷施药用具的水,不要倒入田间;喷雾器具用后应反复冲洗干净。 15.醚苯磺隆(triasulfuron) 化学名称:1-[2-(2-氯乙氧基)苯基磺酰基]-3-(4-甲氧基-6-甲基-1,3,5-三嗪-2-基)脲。 理化性质:无色晶体,熔点186℃,溶解度水中为1.5克/升(pH 7),微溶于丙酮、二氯甲烷、环己酮、甲醇、正辛醇、二甲苯等一般有机溶剂。 毒性:醚苯磺隆对人畜低毒。大鼠LD50经口固体大于500毫克/千克、液体大于2000毫克/千克,经皮固体大于1000毫克/千克、液体大于 4000 毫克/千克。 剂型:10%可湿性粉剂。 药效特点:醚苯磺隆是内吸型除草剂,通过杂草的根、叶吸收,迅速传导到分生组织,发挥杀草作用。适用于麦田防除一年生阔叶杂草和某些禾本科杂草,对猪殃殃、三色堇防效很高。 适用作物田:小麦、大麦。 防除对象:播娘蒿、荠菜、藜、麦瓶草、碎米荠、地肤、蓼、萹蓄、牛繁缕、猪殃殃、三色堇等一年生阔叶杂草。 用量:有效成分18~24克/公顷。 使用方法:小麦冬前分蘖期施用为宜。每亩用10%醚苯磺隆可湿性粉剂 12~16克,加水25~30千克喷雾。 注意事项:该药施用时应尽量早用,做到喷雾均匀,不重喷,不超量施用。在长江以北地区,后茬是大豆、玉米等敏感作物的小麦田慎用该药。 16.吡嘧磺隆(pyrazosulfuron-ethyl) 其他名称:草克星,水星。 化学名称:3-(4,6-二甲氧基嘧啶-2-基)-1-(1-甲基-4-乙氧基甲酰基吡唑-5-基)磺酰脲。 理化性质:无色晶体,熔点181~182℃,密度1.44克/厘米3(20℃),蒸气压14.7微帕(20℃),溶解度(20℃)为水14.5毫克/升、丙酮31.7毫克/升、氯仿234.4克/升、己烷0.2克/升、甲醇 0.7克/升,50℃下可保存6个月,pH 7条件下相当稳定,酸或碱介质中不稳定。 毒性:吡嘧磺隆对人畜低毒,对眼睛、皮肤和黏膜有刺激作用。原药雌、雄大鼠和小鼠急性经口LD50均大于5000毫克/千克,雌、雄大鼠急性经皮LD50均大于2000毫克/千克,大鼠急性吸入LC50大于3.9毫克/升,对水蚤EG50大于700毫克/升,蜜蜂LD50大于100微克/头,野鸭和鹌鹑LD50分别大于292毫克/千克和250毫克/千克。水稻体内有物质能分解该药剂,对水稻生长几乎没有影响。药效稳定,安全性高,持效期 25~35天。 剂型:10%可湿性粉剂,75%水分散粒剂。 药效特点:吡嘧磺隆一种高效磺酰脲类选择性水田除草剂。有效成分可在水中迅速扩散,杂草根部吸收后传导到植株体内,阻碍氨基酸的合成,抑制茎叶部的生长和根部的伸展,然后完全枯死。对水稻安全。杀草谱较广,对阔叶杂草、莎草科杂草、稗草等防治效果较好。其药效不受温度影响,药效持久,一次性施用,能控制水稻生长期的多种杂草危害。 适用作物田:水稻秧田、直播田、移栽田。 防除对象:异性莎草、水莎草、鸭舌草、水芹、节节菜、野慈姑、眼子菜、浮萍、鳢肠等一年生和多年生阔叶杂草及莎草科杂草。对稗草有一定防效,对千金子无效。 用量:有效成分17~29克/公顷。 使用方法:一般在水稻1~3叶期使用,每亩用10%可湿性粉剂11~19克拌毒土撒施,也可对水喷雾。药后保持水层3~5天。移栽田,在插秧后3~20天用药,药后保水5~7天。 注意事项:秧田或直播田施药,应保证田间湿润或有浅水层,移栽田施药应保水5天以上,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该药对水稻较安全,但不同品种的水稻对吡嘧黄隆的耐药性有较大差异,早稻品种安全性好,晚稻品种相对敏感,应尽量避免在晚稻芽期使用。喷药时防止药液飘移或田间排水,以防对周围阔叶作物产生伤害。 17.苯磺隆(tribenuron-methyl) 其他名称:巨星,阔叶净。 化学名称:2-[4-甲氧基-6-甲基-1,3,5-三嗪-2-基(甲基)氨基甲酰基氨基磺酰基]苯甲酸甲酯。 理化性质:灰白色固体,熔点141℃,蒸气压0.036毫帕(25℃),密度1.5克/厘米3(25℃)。在45℃水介质,pH 8~10下稳定,pH小于7或pH不小于12时迅速分解,在大多数有机溶剂中不稳定。溶解度(20℃)水28毫克/升(pH 4)、50毫克/升(pH 5)、280毫克/升(pH 6),丙酮43.8毫克/升,乙腈54.2毫克/升,甲醇3.39毫克/升,乙烷0.028毫克/升,四氯化碳3.12毫克/升。 毒性:苯磺隆对人畜低毒。大鼠急性口服LD50不小于5000毫克/千克,兔急性经皮LD50不小于2000毫克/千克,对眼睛、皮肤均无刺激。 剂型:10%可湿性粉剂,75%干燥悬浮剂。 药效特点:苯磺隆为内吸传导型选择性苗后茎叶处理剂,可为植物的根、叶 吸收,并在体内传导。作用机制为抑制杂草乙酰乳酸合成酶和细胞分裂,使杂草蛋白质合成受阻,生长停滞,导致杂草死亡。药后1天杂草停止生长,7天嫩叶褪绿发黄,2~3周生长点坏死,3~4周全株枯死。 适用作物田:小麦、大麦、燕麦等禾谷类作物田。 防除对象:播娘蒿、荠菜、离子草、反枝苋、地肤、猪毛菜、藜、蓼等一年生阔叶杂草。 用量:有效成分13.5~22.5克/公顷。 使用方法:小麦2叶至拔节期,一年生阔叶杂草出苗至开花前,每亩用75%苯磺隆1.2~2克或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9~15克,对水50升,均匀喷雾杂草茎叶。杂草叶龄小时,低剂量即可取得较好的防效,杂草叶龄较大时,应用高剂量。 注意事项:配制好的药液应在24小时内用完,施药时应在杂草株高10厘米以内。苯磺隆活性高,用量少,药量要称准,配药应采用二次稀释法。本品不能用于阔叶作物田和间、套作有阔叶作物的麦田。气温21℃以上,土壤墒情好,防效最好;干燥寒冷(10℃以下)时,施药除草效果慢且低;冬麦区不能用药过晚,尤其不能在寒流来临前用药。安全间隔期为90天。施药后药械应充分冲洗干净,剩余药液不能倒入麦田或其他田中,也不能倒入池塘以防污染水源。 18.烟嘧磺隆(nicosulfuron) 其他名称:玉农乐,烟磺隆。 化学名称:3-(4,6-二甲氧基嘧啶-2-基)-1-(3-二甲基氨基甲酰吡啶-2-基)磺酰脲。 理化性质:无色晶体,熔点141~144℃,蒸气压小于7.5×10-5帕(110℃),密度1.4113克/厘米3,25℃时溶解度:pH 9的水中39.2克/千克,丙酮18克/千克,乙醇45克/千克,氯仿、二甲基甲酰胺64克/千克,乙腈23克/千克,甲苯0.370克/千克,己烷小于0.02克/千克,二氯甲烷160克/千克。 毒性:烟嘧磺隆对人畜低毒,对眼、皮肤、黏膜有刺激作用,一般不会引起全身中毒。大鼠急性经口LD50大于5000毫克/千克,急性经皮LD50大于2000毫克/千克;蜂LD50(接触)大于20微克/只,北美鹑口服LD50 大于2250毫克/千克。误服时要催吐,无解毒剂,对症治疗。 剂型:4%、40克/升悬浮剂,6%、75%水分散粒剂。 药效特点:烟嘧磺隆是磺酰脲类内吸传导型除草剂,可被植物的茎叶和根部吸收并通过木质部和韧皮部迅速传导,通过抑制植物体内乙酰乳酸合成酶的活性,阻止细胞分裂,使敏感植物停止生长。能有效地防除玉米田中多种一年生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及莎草科杂草。施药后3~4天杂草心叶变黄、失绿、白化,叶片由上到下依次变黄,一年生杂草1~3周死亡。玉米对该药有较好的耐药性,处理后出现暂时褪绿或轻微的发育迟缓,但一般能迅速恢复而且不减产。 适用作物田:玉米。 防除对象:稗草、野燕麦、狗尾草、金狗尾草、马唐、牛筋草、野黍、酸模叶蓼、卷茎蓼、反枝苋、龙葵、苍耳、苘麻、鸭跖草、狼把草、风花菜、刺儿菜、苣荬菜等一年生杂草和多年生阔叶杂草。 用量:有效成分40~60克/公顷。 使用方法:玉米苗后3~5叶期、一年生杂草2~4叶期、多年生杂草6叶期以前,大多数杂草出齐时施药,用4%烟嘧磺隆悬浮剂90~100 毫升/亩,对水30~40升,均匀喷雾杂草茎叶。 注意事项:不同玉米品种对烟嘧磺隆的敏感性有差异,其安全性顺序为马齿型大于硬质玉米大于爆裂玉米大于甜玉米。一般玉米2叶期前及10叶期以后,对该药敏感,甜玉米或爆裂玉米对该剂敏感,勿用。用有机磷药剂处理过的玉米对该药敏感,两药剂的使用间隔期为7天左右,不能与有机磷农药混用。磺酰脲类除草剂药效较高,且易产生药害,因此使用时应严格按照标签上的说明用药。 五、取代脲类除草剂 19.绿麦隆(chlortoluron) 其他名称:Dicuran,C2242。 化学名称:3-(3-氯-对甲苯基)-1,1-二甲基脲。 理化性质:原药为白色无味结晶,熔点147~148℃,20℃时蒸气压为4.8×10-6帕。20℃时,在水中溶解度为10毫克/千克,可溶于丙酮、氯仿、苯等有机溶剂。在常温下稳定,不易燃烧和爆炸,无腐蚀性,遇强碱强酸可分解。 毒性:绿麦隆对人畜低毒。大白鼠急性口服LD50为1626~2056毫克/千克,大白鼠急性经皮肤LD50大于2000毫克/千克。90天饲喂无作用剂量:大鼠为每天50毫克/千克,狗为每天23毫克/千克。对鸟类和鱼低毒,对蜜蜂无毒。 剂型:25%、50%、80%可湿性粉剂。 药效特点:绿麦隆是一种高选择性的除草剂,通过杂草根部吸收,破坏光合作用,使杂草饥饿而死亡。其对杂草种子萌发没有影响,只有当种子储藏的养分耗尽时才死亡,一般施药后10天开始见效。 适用作物田:小麦、大麦、棉花、玉米、谷子、花生等作物田。 防除对象:看麦娘、牛繁缕、繁缕、早熟禾、狗尾草、稗草、苋、附地菜、藜、荠菜、萹蓄等一年生杂草。 使用方法:小麦播后苗前或2叶1心期,用25%绿麦隆可湿性粉剂200~250克/亩,对水40~50千克,均匀喷雾土表,或拌细潮土20千克,均匀撒施土表。棉花播后苗前,用25%绿麦隆可湿性粉剂250克/亩,对水35千克,均匀喷雾土表。 注意事项:绿麦隆药效与气温及土壤湿度关系密切,干旱及气温在10℃以下均不利于药效发挥,干旱时应注意浇水。绿麦隆水溶性差,使用时应先将药剂加少量水搅拌,然后加水稀释。油菜、蚕豆、豌豆、红花、苜蓿等作物对绿麦隆敏感,不能使用。 20.敌草隆(diuron) 其他名称:DCMU,Di-on,Diurex,DMU,Dailon,Marmer。 化学名称:3-(3,4-二氯苯基)-1,1-二甲基脲。 理化性质:原药为白色无臭固体,熔点为158~159℃,50℃时蒸气压为0.413×10-3帕。25℃时在水中溶解度为42毫克/千克,在烃类溶剂中溶解度低,27℃时在丙酮中溶解度为5.3%。在空气中稳定,无腐蚀性,不易燃,遇强酸强碱分解。 毒性:敌草隆对人畜低毒。大白鼠急性口服LD50为3400毫克/千克。在高浓度时能刺激眼和黏膜。50%水浆物对豚鼠皮肤无刺激性。2年饲喂试验,对大鼠的无作用剂量为250 毫克/千克,对狗的无作用剂量为125 毫克/千克。 剂型:25%、50%、80%可湿性粉剂,5%、10%粉剂。 药效特点:敌草隆是一种内吸传导性的除草剂,主要抑制杂草光合作用,使杂草死亡。在低剂量的情况下可作为选择型除草剂,高剂量情况下则作为灭生性除草剂。 适用作物田:棉花、玉米、大豆、花生、橡胶、茶树、果树等作物田。 防除对象:马唐、狗尾草、稗草、反枝苋、蓼、藜、莎草等一年生禾本科及阔叶杂草。对多年生狗牙根、香附子等也有良好的防除效果,还可以防除水稻田眼子菜等杂草。 使用方法:棉花播后苗前,用25%敌草隆可湿性粉剂200~250克/亩,对水50千克,均匀喷雾土表。玉米、大豆播后苗前,用25%敌草隆可湿性粉剂200~250克/亩,对水35千克,均匀喷雾土表。水稻移栽后20~22天,眼子菜发生盛期,用25%敌草隆可湿性粉剂20~25克/亩加50%扑草净20~25克/亩,混细土20千克加5千克碳酸氢铵,充分拌匀,待水稻露水干后,均匀撒施,施药田灌3~5厘米水层,保水4~5天,一周内禁止田间作业,以后正常管理。果园除草,一般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杂草萌动高峰时,用25%敌草隆可湿性粉剂250~300克/亩,对水40~50千克,均匀喷雾土表。 注意事项:敌草隆对棉花、大豆叶有强烈的触杀作用,棉花出土后禁止喷雾处理,以免产生药害。小麦、谷子、十字花科、藜科蔬菜对敌草隆敏感,不宜使用,以免产生药害。果园使用时,防止药液飘移到叶片上。每亩用药量应根据土壤质地而定,沙质土用低限,黏土用高限。 21.氟草隆(fluometuron) 其他名称:Cotoran,Lanex,C2059。 化学名称:N-(3-三氟甲基苯基)-N′,N′-二甲基脲。 理化性质:原药为白色针状结晶,熔点为163~164.5℃。20℃时,在水中溶解度为105 毫克/千克,易溶于丙酮、乙醇、异丙醇等有机溶剂。在空气中稳定,遇强酸强碱易分解,无腐蚀性。 毒性:氟草隆对人畜低毒。大白鼠急性口服LD50大于8000毫克/千克,狗急性口服LD50大于10000毫克/千克。对兔经皮肤每天接触400毫克/千克(接触10天),无不良影响,对兔眼睛无刺激作用。大鼠以每天10毫克/千克,狗以每天15毫克/千克的剂量饲喂12个月,无不良影响。对鸟类、鱼类、贝类、蜜蜂安全。 剂型:50%、80%可湿性粉剂,20%粉剂。 药效特点:氟草隆是一种内吸传导型除草剂,主要是通过杂草的根系吸收,因此只能作为土壤处理剂。主要通过抑制杂草的光合作用,使杂草饥饿死亡。其对杂草种子萌发无影响,只有当杂草种子内养分耗尽才能杀死幼苗。氟草隆持效期长,棉田使用1次即能控制整个生育期内的杂草。 适用作物田:棉花、玉米、甘蔗、果树等作物田。 防除对象:马唐、稗草、狗尾草、牛筋草、早熟禾、看麦娘、千金子、繁缕、龙葵、铁苋菜、藜、马齿苋、反枝苋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及阔叶杂草。 使用方法:棉花播后苗前,用80%氟草隆可湿性粉剂100~125克/亩,对水50千克左右,均匀喷雾土表。玉米播后苗前用80%氟草隆可湿性粉剂100克/亩,对水50千克,均匀喷雾土表。 注意事项:氟草隆对棉花、玉米叶片有触杀作用,棉花、玉米出土后禁止使用。防止药液喷到玉米、果树叶片上,以免产生药害。沙质土壤使用,用量应适当减少。喷雾器具用后要反复清洗干净。 22.异丙隆(isoproturon) 其他名称:HOE16410,CGA-18731,Tolkan,Alon,Arelon,DP×6774,Hytane,LS69-1299。 化学名称:3-(4-异丙基苯基)-1,1-二甲基脲。 理化性质:原药为无色无臭粉末,熔点为155~153℃,20℃时蒸气压为3.33×10-6帕,25℃时在水中的溶解度为170 毫克/千克,可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对光、酸和碱稳定。 毒性:异丙隆对人畜低毒。大鼠急性口服LD50为1826~2417毫克/千克;大鼠急性经皮肤LD50大于2000毫克/千克。 剂型:50%、75%可湿性粉剂。 药效特点:异丙隆是一种选择性除草剂,通过杂草的叶片和根系吸收,影响光合作用,药后2~3周杂草死亡。 适用作物田:小麦、大麦、玉米、大豆、棉花、花生、豌豆、蚕豆等作物田。 防除对象:马唐、早熟禾、看麦娘、小藜、萹蓄、苋、繁缕、蓼等杂草。 使用方法:小麦或大麦播后苗前用75%异丙隆可湿性粉剂135~175克/亩,对水50千克,均匀喷雾土表;小麦3叶期至分蘖末期,田间杂草2~5叶期,用75%异丙隆可湿性粉剂90~130克/亩,对水35千克,均匀喷雾杂草茎叶。 注意事项:作物生长势弱或受冻害的,沙质重或排水不良或施用过磷酸钙的土壤不宜使用。 六、氨基甲酸酯类除草剂 23.禾草丹(thiobencarb) 其他名称:稻草完,Thiobencarb,Saturn,Bolero,Saturno,B-3015,IMC-3950。 化学名称:N,N-二乙基硫代氨基甲酸-S-对氯苄酯。 理化性质:原药为无色透明的油状液体,熔点为3.3℃,沸点为 126~129℃(1.066576帕),23℃时蒸气压为3.0×10-3帕,20℃时与水的相对密度为1.18。在水中溶解度为27.5毫克/千克(20℃,pH 6.7),易溶于二甲苯、醇类、丙酮等有机溶剂。在酸和碱性的条件下稳定,对热、光线稳定。 毒性:禾草丹对人畜低毒。大鼠急性口服LD50为1300毫克/千克,小鼠为560毫克/千克。大鼠急性经皮肤LD50为2900毫克/千克。用禾草丹喂养小白鼠与狗,每天饲喂分别为5.4毫克/千克和15毫克/千克,饲喂3个月,均无不良影响。 剂型:50%、80%乳油,10%颗粒剂。 药效特点:禾草丹是一种选择性内吸传导型除草剂,主要通过杂草的根和幼芽吸收,抑制杂草生长导致死亡。其对杂草种子萌发没有影响,只有当杂草萌发后吸收药剂时起作用。 适用作物田:水稻、小麦、大豆、花生、玉米、果园等作物田。 防除对象:稗草、牛毛草、莎草、马唐、牛筋草、狗尾草、鸭跖草、马齿苋、鸭舌草、蓼、藜、苋等杂草。 使用方法:播前土壤处理,一般在水稻秧田与直播田整好田,用50%禾草丹乳油200~250毫升/亩,对水30千克,均匀喷雾,施药时田间灌浅水层,保水3~4天,自然落干或排水播种;苗期处理,稻苗1叶1心至2叶1心,用50%禾草丹乳油150~200毫升/亩,对水30千克,均匀喷雾,施药时田间灌浅水层,保水3~4天,自然落干;水稻移栽后3~5天,稗草二叶期前,用50%禾草丹乳油200~250毫升/亩,对水30千克,均匀喷雾,施药时田间灌浅水层,保水3~4天。麦田使用,播后苗前用50%禾草丹乳油100~150毫升/亩加25%绿麦隆可湿性粉剂150克/亩,对水35千克左右,均匀喷雾土表。 注意事项:水稻秧田不宜在播后芽前用药,直播田不宜使用催芽种子,否则易发生药害。沙质土和漏水田不宜使用,旱田使用要确保湿度。禾草丹对3叶期以上的稗草防除效果差,使用时应掌握在2叶1心期以前。 24.禾草敌(molinate) 其他名称:禾大壮,草达灭,环草丹,Ordran,Hydram,R-4572。 化学名称:N,N-六亚甲基硫代氨基甲酸-S-乙酯。 理化性质:原药为黄褐色透明油状液体,有强烈的刺激性臭味,沸点为137℃(1333.22帕),25℃时蒸气压为1.17帕,20℃时与水的相对密度为1.06。21℃时在水中溶解度为900毫克/千克,可溶于丙酮、苯、异丙醇、甲醇、二甲苯等有机溶剂。水中稳定,无腐蚀性,但可溶解低密度的塑料,故不可用聚氯乙烯盛运。制剂为黄色油状液体,有臭味,在pH 8~10时稳定,不光解。 毒性:禾草敌对人畜低毒。大鼠急性口服LD50为795毫克/千克,小鼠急性口服LD50为720毫克/千克。对兔急性经皮肤LD50大于4600毫克/千克。对狗每天饲喂20毫克/千克禾草敌,经90天饲养,无中毒现象。对蜜蜂、鸟类与天敌无害。 剂型:71%、91%、96%乳油,5%、10%颗粒剂。 药效特点:禾草敌是一种内吸传导型的稻田专用除草剂,能被杂草根和芽吸收,抑制α-淀粉酶的合成而使杂草死亡。 适用作物田:水稻。 防除对象:稗草、莎草。 使用方法:苗前处理,先整好地,秧田和直播田播前用96%禾草敌乳油100~150毫升/亩,制成毒土10千克,均匀撒施土表并立即混土耙平,施药时田间灌浅水层,药后2~3天即可播种。苗期处理,秧苗3叶期以上,稗草2~3叶期,用96%禾草敌乳油100~150毫升/亩,对水喷雾或制成毒土撒施,施药时田间灌水3厘米左右,保水5~7天;稗草4~5叶期,用96%乳油150~200毫升/亩,对水喷雾。移栽田,水稻移栽后4~5天,用96%乳油125~150毫升/亩,混细土10千克撒施,施药时田间灌水层3~5厘米,保水5~7天,自然落干,以后进行正常管理。 注意事项:禾草敌挥发性强,制成毒土后应立即撒施,药后保水层7天。籼稻对禾草敌敏感,剂量不宜过高。禾草敌对稗草特效,对其他阔叶杂草及多年生杂草无效。 25.环草敌(cycloate) 其他名称:环草特,R-2063,Ro-Neet,乐利。 化学名称:N-环己基-N-乙基硫代氨基甲酸-S-乙基酯。 理化性质:原药为具有芳香味的清亮液体,沸点为145℃(1333.22帕),25℃时蒸气压为0.26帕。22℃时在水中的溶解度为100毫克/千克,可与大多数有机溶剂包括丙酮、苯、异丙醇、煤油、甲醇、和二甲苯混溶。性质稳定,无腐蚀性。 毒性:环草敌对人畜低毒。大鼠急性口服LD50为2000~3190毫克/千克;兔急性经皮肤LD50大于4640毫克/千克。对狗以每天240毫克/千克的剂量饲喂90天未发现中毒症状。对北美鹑LC50(7天喂食加工品)大于56000毫克/千克。 剂型:74%乳油,10%颗粒剂。 药效特点:环草敌为选择性土壤处理剂,作用机制是破坏杂草幼芽萌发和幼苗发育。环草敌挥发性强,药后要及时混土。 适用作物田:甜菜、菠菜。 防除对象:稗草、马唐、狗尾草、龙葵、藜、苋、马齿苋、鸭跖草、荠菜等杂草。 使用方法:用于直播油菜田,用74%环草敌乳油250~350毫升/亩,对水35千克,均匀喷雾土表,药后立即进行混土,混土深度5~7厘米,混土后进行播种。 注意事项:环草敌挥发性强,药后必须在20分钟内进行混土,混土要均匀。 26.灭草敌(vernolate) 其他名称:Vernam,卫农,灭草猛。 化学名称:N,N-二丙基硫代氨基甲酸-S-丙基酯。 理化性质:原药为黄褐色透明油状液体,具轻微刺激性臭味,在20℃时与水的相对密度为0.95,25℃时蒸气压为1.39帕。20℃时在水中的溶解度为90毫克/千克,可溶于多种有机溶剂。制剂在pH 8~10稳定,不光解。在室温下,保存10年不会变质,挥发性强,无腐蚀性。 毒性:灭草敌对人畜低毒。大鼠急性口服LD50为1500毫克/千克,家兔急性经皮肤LD50大于5000毫克/千克,大鼠吸入LD50为2.15毫克/升。小鼠与狗经90天饲喂,无作用剂量分别为每天32毫克/千克,82毫克/千克。在正常用药量下,对蜜蜂、鸟类与天敌无害。 剂型:72%、88%乳油,5%、10%颗粒剂。 药效特点:灭草敌是一种选择性土壤处理剂,用于杂草萌发前施药,杂草主要吸收部位为单子叶杂草的胚芽鞘,双子叶杂草的下胚轴。药剂进入植物体内,通过抑制敏感植物的蛋白质合成和干扰核酸代谢,进而抑制α-淀粉酶的合成,使其停止生长而死亡。灭草敌在土壤中主要被微生物分解,持效期在2个月左右,一般对下茬作物无影响。 适用作物田:大豆、花生、甘薯、马铃薯、甘蔗等作物田。 防除对象:稗草、野燕麦、狗尾草、马唐、野高粱、香附子、牛筋草、猪毛菜、马齿苋、鸭跖草、苘麻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部分阔叶杂草。 使用方法:大豆播种前,用88%灭草敌乳油150~200毫升/亩,对水40千克或混细土20千克,均匀喷雾或撒施土表,药后立即进行混土,从施药到混土的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混土深度为5厘米,混土一定要充分均匀,混土后即可播种,播种深度一般不能超过5厘米,否则易产生药害。花生播种前,用88%灭草敌乳油150~200毫升/亩,对水35千克,均匀喷雾土表,药后立即进行混土,混土深度为5厘米左右,混土一定要充分均匀,混土后即可播种;地膜覆盖花生,用88%灭草敌乳油130~150毫升/亩,药后立即进行混土,覆盖地膜,然后播种。 注意事项:灭草敌挥发性强,施药后应立即混土,最好施药与混土同时进行,以免挥发影响药效。对萌发的杂草具有较好的防除效果,对已出土的杂草防效差,使用前必须把已出土的杂草铲锄干净。播种深度不能超过5厘米,过深易产生药害。喷雾器具使用后要清洗干净。 27.野麦畏(tri-allate) 其他名称:燕麦畏,三氯烯丹,Fargo。 化学名称:S-2,3,3-三氯烯丙基-N,N-二异丙基硫代氨基甲酸酯。 理化性质:原药为琥珀色稠状液体或淡黄色固体,具有微酸臭味,熔点29~30℃,沸点为148~149℃(1199.898帕)。25℃时在水中溶解度为4毫克/千克,可溶于乙醇、乙醚、丙酮、苯、甲苯、二甲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中。在紫外光下稳定,不易燃,无腐蚀性。挥发性强,使用时必须与土壤混合,以防止气化损耗。 毒性:野麦畏对人畜低毒。大鼠急性口服LD50为1800毫克/千克。家兔急性经皮肤LD50为2225~4050毫克/千克,大鼠急性经皮肤LD50为2000毫克/千克。用未稀释的野麦畏进行喂饲试验表明,没有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对野鸭和鹌鹑进行8天喂饲,致死中浓度超过5000毫克/千克。对虹鳟鱼和蓝鳃鱼无毒。 剂型:40%乳油,10%颗粒剂。 药效特点:野麦畏是防除农田野燕麦的高效选择性除草剂,主要用于土壤处理。野燕麦在萌发出土过程中的芽鞘和第一片子叶吸收野麦畏,会影响细胞有丝分裂,抑制蛋白质合成,影响细胞的伸长,致使不能出土,最后死亡。 适用作物田:小麦、大麦、大豆、青稞、油菜、蚕豆、豌豆、亚麻、甜菜、玉米、向日葵等作物田。 防除对象:野燕麦、毒麦、黑麦草等。 使用方法:小麦、大麦播种前,用40%野麦畏乳油150~200毫升/亩,对水50千克或混细土25~30千克,喷洒或撒施土表,药后2小时内进行混土,混土深度5~10厘米;混土一定要均匀充分,混土后即可播种,播种深度3~4厘米,要求播种深度在药层以上。小麦、大麦等作物播种后至出苗前,用40%野麦畏乳油150~200毫升/亩,对水30~50千克,均匀喷雾土表,然后进行浅混土,混土深度1~3厘米。苗后茎叶处理,适用于有浇灌条件的麦区使用。小麦3叶期,野燕麦2~3叶期,用40%野麦畏乳油200毫升/亩,拌细土30千克撒施,随施药随浇水。大豆、甜菜播种前,用40%野麦畏乳油150~200毫升/亩,对水20~40千克或混细土25~30千克,喷洒或撒施土表,药后立即混土5~7厘米,然后播种。 注意事项:野麦畏具有较强的挥发性,施药后需混土,一般从施药到混土应在2小时以内。施药后混土要均匀充分,播前处理如遇降雨、土壤板结,要及时耙松表土,可减轻药害,有利于小麦出苗。在0℃以下储存,会析出结晶,使用时要注意摇振,使其溶解后方可使用。储藏时要密闭,置于阴凉处,以免挥发,乳油具有可燃性,注意防火。 28.新燕灵(benzoylprop-ethyl) 其他名称:Suffix。 化学名称:N-苯甲酰-N-(3,4-二氯苯基)-L-β-丙氨酸乙酯。 理化性质:原药为灰白色结晶粉末,熔点为70~71℃。25℃时在水中溶解度约为20毫克/千克。20℃时在丙酮中溶解度为70%~75%。20℃时蒸气压为4.66×10-6帕。对光稳定,在中性溶液中十分稳定,在酸性和碱性溶液中缓慢分解。 毒性:新燕灵对人畜低毒。大鼠急性口服LD50为1555毫克/千克;小鼠急性口服LD50为716毫克/千克;大鼠急性经皮肤LD50大于1000毫克/千克;家禽急性口服LD50大于1000毫克/千克。13周饲喂试验不引起中毒症状的饲料浓度:大鼠为1000毫克/千克,狗为300毫克/千克。 剂型:20%乳油。 药效特点:新燕灵是一种选择性的芽后除草剂,主要通过植物的叶片吸收,抑制细胞伸长。 适用作物田:小麦、春麦、蚕豆、油菜等作物田。 防除对象:野燕麦。 使用方法:小麦分蘖末期至第二节出现之前,田间野燕麦3叶期,用20%新燕灵乳油350~500毫升/亩,对水30千克左右,均匀喷雾杂草茎叶。 注意事项:新燕灵在田间潮湿的情况下防除野燕麦效果好;土壤干旱,应适当提高用量,以保证其药效。新燕灵对野燕麦具有较好的防除效果,对其他杂草效果差,对阔叶杂草无效。 七、酰胺类除草剂 29.苯噻酰草胺(mefenacet) 其他名称:环草胺。 化学名称:N-甲基-N-苯基-2-(1,3-苯并噻唑-2基氧)乙酰胺。 理化性质:原药外观为白色晶体,熔点134.8~135℃,蒸气压在100℃时为11毫帕,在20℃时,溶解度为水4毫克/升、丙酮60克/升、二氯甲烷200克/升、二甲基亚砜110~220克/升,对酸、碱、光、热稳定。制剂外观为白色均匀疏松粉末,pH 6.0~8.0。 毒性:苯噻酰草胺对人畜低毒。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5000毫克/千克,急性经皮LD50大于5000毫克/千克。 剂型:50%可湿性粉剂。 药效特点:苯噻酰草胺是一种选择性内吸传导型除草剂,主要通过芽鞘和根吸收,经木质部和韧皮部传导至杂草的幼芽和嫩叶,阻止杂草生长点细胞分裂伸长,茎叶部和根部生长点异常肥大,叶鞘、叶片变浓绿,植株生长受抑,最终变枯死亡。对移栽水稻安全,在水中溶解度低,在保水条件下施药,除草活性最高。土壤对本药吸附力很强,施药后药量大部分被吸附于土壤表层,并在土壤表层1厘米以内形成处理层,这样能避免水稻生长点与该药剂的接触,使其产生较高的安全性,而对生长点处在土壤表层的稗草等杂草有较强的阻止发育和杀死能力,并对表层的种子繁殖的多年生杂草也有抑制作用,对深层杂草效果低。 适用作物田:水稻。 防除对象:稗草、鸭舌草、水苋菜、异型莎草、碎米莎草、牛毛草等。 用量:有效成分375~450克/公顷。 使用方法:主要用于稻田除草,在苗前和苗后使用,可有效防除禾本科杂草,防除萌芽至2叶期的稗草有特效,对千金子、牛毛毡、泽漆、鸭舌草、节节菜、异形莎草、扁莎草、碎米莎草及多年水生莎草也有一定的防效。防除稗草、鸭舌草、水苋菜、异型莎草、碎米莎草、牛毛草,以毒土法施药。一般在水稻移栽后5~7天,稗草1叶1心前,每亩用50%苯噻酰草胺可湿性粉剂60~80克,拌细土15~20千克撒施,灌水层3~5厘米,保水5~7天。 注意事项:沙质土、漏水田使用效果差。稗草基数大的田块用推荐剂量上限,基数小的用下限。为扩大杀草谱,应与其他除草剂混用。施药后保持3~5厘米水层5~7天,如缺水可缓慢补水,不能排水,水层淹过水稻心叶、漂秧易产生药害。首次使用本品,应在农业技术部门指导下进行。 30.敌草胺(napropamide) 其他名称:大惠利,萘丙酰草胺,草萘胺,萘丙胺,萘氧丙草胺。 化学名称:N,N-二乙基-2-(1-萘氧基)丙酰胺。 理化性质:纯品无色晶体,原药棕色固体,纯品熔点74.5~75.5℃(原药68~70℃),蒸气压0.53毫帕(25℃),密度0.584 克/厘米3(松密度),溶解度水73毫克/升(25℃),20℃丙酮、乙醇大于1000克/升,二甲苯505克/升,煤油62克/升,己烷15克/升,与丙酮、乙醇、甲基异丁基酮混溶,100℃16小时未见分解,见光分解。 毒性:敌草胺对人畜低毒低毒,对眼睛和皮肤有刺激。大鼠急性口服LD50 大于5000毫克/千克,兔急性经皮LD50大于4640毫克/千克。无解毒剂,对症治疗。 剂型:20%乳油,50%可湿性粉剂。 药效特点:敌草胺为选择性芽前土壤处理剂,药剂随雨水或灌水淋入土层内,杂草根和芽鞘能吸收并迅速传导到茎叶部分,使根芽不能生长并死亡。该药杀草谱广,能杀死多种单子叶杂草和双子叶杂草。本品适用于茄科、十字花科、葫芦科、豆科、石蒜科以及果桑、茶园除草,对由地下茎繁殖的多年生单子叶杂草无效,因而能施用于绿化草地。土中半衰期约8~12周,在常用剂量下残效期可达2个月左右。 适用作物田:棉花、西瓜、大蒜、油菜、番茄、胡萝卜等作物田。 防除对象:稗草、马唐、狗尾、野燕麦、千金子、看麦娘、早熟禾、马齿苋、藜、猪殃殃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部分双子叶杂草。 用量:有效成分油菜田750~900克/公顷,西瓜田1125~1875克/公顷。 使用方法:直播田及苗床使用,番茄、萝卜、白菜、油菜、芸豆、向日葵等作物,于播种后,用50%敌草胺可湿性粉剂100~120克/亩,对水30千克左右,均匀喷雾土表。移栽田使用,于作物移栽前,用50%敌草胺可湿性粉剂150~200克/亩,对水30千克左右,均匀喷雾土表,然后即可进行移栽;也可于作物移栽后,田间杂草未出土前,进行土表喷雾处理。 注意事项:敌草胺对芹菜、茴香等有药害,不宜使用。西北地区的油菜田,在推荐剂量下,对后茬小麦出苗及幼苗生长无不良影响,但对青稞出苗和幼根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使用过敌草胺的田块要选择好后茬作物。用量过高时,其残留物会对下茬水稻、大麦、小麦、高粱、玉米等禾本科作物产生药害。亩用商品量在150克以下,当作物生长期超过90天以上时,一般不会对后茬作物产生药害。敌草胺对已出土的杂草效果差,故应早施药。施药时,对已出土的杂草事先予以清除,土壤湿度大,有利于提高防治效果。 31.乙草胺(acetochlor) 其他名称:禾耐斯,乙基乙草安。 化学名称:N-(2-乙基-6-甲基苯基)-N-乙氧基甲基-氯乙酰胺。 理化性质:原药为淡黄色液体,熔点大于0℃,蒸气压大于133.322帕,沸点大于200℃,不易挥发和光解。30℃时与水的相对密度为1.11,在水中的溶解度为223毫克/千克。 毒性:乙草胺对人畜低毒。大鼠急性口服LD50为3667毫克/千克,对皮肤和眼睛有轻微的刺激作用。 剂型:50%、86%乳油。 药效特点:乙草胺是一种选择性的芽前除草剂,能被杂草的幼芽和幼根吸收,抑制杂草的蛋白质合成,使杂草死亡。一般在土壤中持效期可达2个月左右。 适用作物田:大豆、花生、玉米、棉花、甘蔗等作物田。 防除对象:稗草、马唐、狗尾草、牛筋草、藜、苋、马齿苋、鸭跖草、菟丝子等。 使用方法:播前土壤处理,大豆播种前用50%乙草胺乳油100~150毫升/亩,对水50千克,均匀喷雾土表,施药后进行混土,混土深度2~3厘米,混土后即可播种。播后苗前处理,大豆、玉米、花生播种后出苗前,用50%乙草胺乳油100~150毫升/亩,对水35千克左右,均匀喷雾土表。 注意事项:杂草吸收的主要部位是芽鞘,乙草胺对萌动至出苗前的杂草效果好,对已出土的杂草无效。应用剂量取决于土壤湿度和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机质含量低的沙质土用低限,有机质含量高的黏质土用高限。黄瓜、菠菜、小麦、韭菜、谷子、高粱等作物比较敏感,不宜使用。 32.丙草胺(pretilachlor) 其他名称:扫弗特。 化学名称:2-氯-2,6-二乙基-N-(2-丙氧乙基)乙酰替苯胺。 理化性质:原药为无色液体,沸点135℃,20℃时蒸气压为0.13×10-3帕。20℃时在水中溶解度为50毫克/千克,极易溶于有机溶剂。土中半衰期20~50天。 毒性:丙草胺对人畜低毒。大鼠口服LD50为6099毫克/千克,大鼠经皮肤LD50大于3100毫克/千克。对鼠眼睛与皮肤有中等刺激。大鼠吸入4小时 LD50大于2800毫克/米3。 剂型:300克/升、500克/升乳油,50%水乳剂。 药效特点:丙草胺是一种具有高度选择性的水稻田专用芽前处理剂。杀草谱广,能有效地防除水稻田中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对杂草的种子发芽没有影响,可通过植物下胚轴、中胚轴和胚芽鞘吸收,根部略有吸收,直接干扰杂草体内蛋白质合成,并对光合及呼吸作用有间接影响。受害杂草幼苗扭曲,初生叶难伸出,叶色变深绿,生长停止,直至死亡。水稻对丙草胺有较强的分解能力,从而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适用作物田:水稻。 防除对象:稗草、千金子、牛筋草、牛毛毡、水苋菜、异型莎草、碎米莎草、鳢肠、繁缕、日照飘拂草、陌上菜、鸭舌草、节节菜等杂草。 用量:有效成分450~540克/公顷。 使用方法:用于水稻水直播田与秧田。水直播田与秧田先平整好畦面,田面要平整,整田后播种,要求播种的稻谷先浸种催芽,播种后隔 2~4天,用300克/升丙草胺乳油每亩100~120毫升,对水30千克左右或混细潮土20千克左右,均匀喷雾或撒施全田,施药时田间灌上浅水层,施药后保水层3~4天,以后进行正常水田管理。 注意事项:要求秧田与直播田一定要平整、干净。最后一次平整田与播种之间相隔不要超过3天,以防稗草先出土而影响药效。播种的稻谷要先浸种催芽,根芽正常,忌有芽无根。播种后施药,在北方地区,由于温度低,药剂吸收慢,早施会引起药害,应因地制宜,先进行试验,找出最适合的施用期,再在田间推广使用,一般可在水稻秧苗1叶1心期,田间稗草在1叶期以下施药。使用后喷雾器具要清洗干净。 33.丁草胺(butachlor) 其他名称:去草胺,灭草特,马歇特,丁草锁。 化学名称:N-(丁氧甲基)-α-氯-α′,6′-二乙基乙酰替苯胺,N-(2,6-二乙基苯基)-N-丁氧基甲基-氯乙酰胺。 理化性质:原药为浅黄色具有微芳香味油状液体。在25℃时与水的相对密度为1.07,熔点为5℃,沸点为156℃(6.661帕),在25℃时蒸气压为6.0×10-4帕,20℃时在水中的溶解度为20毫克/千克,室温下能溶于乙醚、丙酮、苯、乙醇、乙酸乙酯和己烷等大多数有机溶剂。在常温下不挥发,抗光解性能好。 毒性:丁草胺对人畜低毒。原药对大鼠、鹌鹑、野鸭急性口服LD50分别为2000毫克/千克、大于13000毫克/千克、大于13000毫克/千克;家兔急性经皮肤LD50大于13000毫克/千克。乳油对大白鼠急性口服LD50为3300毫克/千克,兔经皮肤LD50为4080毫克/千克。以1000毫克/千克饲料的丁草胺剂量,对大鼠和狗进行两年饲喂,没有产生任何慢性毒害作用。对人体皮肤和眼睛有轻微刺激性。 剂型:60%、85%、900克/升乳油,5%颗粒剂。 药效特点:丁草胺是一种内吸传导型的选择性芽前除草剂,主要通过杂草的幼芽和幼小的次生根吸收,抑制蛋白质合成,使杂草幼株肿大、畸形,色深绿,最终导致死亡。对萌动和2叶期以前的杂草具有较好的防效,2叶期以上的杂草防效差。可用于水田和旱地防除以种子萌发的禾本科杂草、一年生莎草及一些一年生阔叶杂草。丁草胺在土壤中稳定性小,对光稳定,能被土壤微生物分解。持效期为30~40天,对下茬作物安全。 适用作物田:主要用于移栽、旱直播水稻田,也可用于大豆、玉米、花生、十字花科蔬菜等作物田。 防除对象:稗草、马唐、看麦娘、千金子、莎草、泽泻、眼子菜、节节菜、水苋菜等杂草。 使用方法:水稻秧田、直播田在播种前2~3天,用60%丁草胺乳油75~100毫升/亩,对水30千克,均匀喷雾土表,喷药时田间灌浅水层,保水层2~3天,排水落谷。秧田,可在秧苗1叶1心至2叶期,稗草2叶期前,用60%丁草胺乳油100~125毫升/亩,对水30千克,均匀喷雾,药后灌浅水,不淹秧苗心叶,并保水层3~4天。水稻移栽后3~5天,稗草萌动高峰时,用60%丁草胺乳油100~125毫升/亩,对水30千克,均匀喷雾,喷药时灌浅水,或5%颗粒剂1000~1200克/亩,药后保水层 3~4天。十字花科蔬菜播后苗前,每亩用60%丁草胺乳油80~100毫升/亩,对水30千克,均匀喷雾土表。 注意事项:秧田与直播田使用60%丁草胺乳油,每亩不得超过150毫升,否则易产生药害,切忌田面淹水。对2叶1心期以内的稗草防治效果好,2叶期以后防效差,应掌握在秧苗1叶期以后,稗草2叶期以前用药。秧田与直播田,必须在秧苗1叶1心后用药,水层不能淹没秧苗心叶,否则会产生药害,药后遇暴雨要及时排水。丁草胺对人的眼睛及皮肤有刺激性,使用时应避免溅到眼睛或皮肤上。 34.异丙甲草胺(metolachlor) 其他名称:杜耳,都尔,屠莠胺。 化学名称:2-乙基-6-甲基-N-(1′-甲基-2′-甲氧乙基)氯代乙酰替苯胺。 理化性质:原药为无色无味的液体,沸点为100℃(0.133322帕)。20℃时在水中的溶解度为530毫克/升,可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异丙甲草胺不易挥发光解,淋溶性小,性质稳定。72%异丙甲草胺乳油为黄棕色液体,在20℃时与水的相对密度为1.04~1.06。可与多种除草剂混用。产品存放2年内稳定。 毒性:异丙甲草胺对人畜低毒。大白鼠急性口服LD50为2780毫克/千克,大白鼠经皮肤LD50为3170毫克/千克。大鼠吸入(4小时)LD50为1750毫克/米3。对皮肤有轻微的刺激性,对眼睛为刺激性。鸭急性口服LD50为2510毫克/千克,对蜜蜂接触毒性很低。 剂型:50%、72%、96%乳油。 药效特点:异丙甲草胺是一种选择性的芽前除草剂,对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具有较好的防除效果,通过杂草的幼苗基部和芽吸收,抑制蛋白质合成,使杂草在出苗前即可被杀死。 适用作物田:玉米、大豆、高粱、花生、甜菜、蚕豆、棉花、甘蔗、向日葵、油菜等作物田。 防除对象:稗草、马唐、金狗尾草、画眉草、牛筋草、千金子、狗尾草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对荠菜、马齿苋、苋、蓼、藜等阔叶杂草也有一定的防除效果。 使用方法:玉米、大豆、花生播后苗前,用72%异丙甲草胺乳油 100~150毫升/亩,对水30~50千克,均匀喷雾土表。药后15天内未有降雨过程,最好进行浅混土或喷灌1~2小时,以保证药效。异丙甲草胺对阔叶杂草防效差,禾本科与阔叶杂草混生的田块,最好与其他药剂混用,扩大杀草谱。 注意事项:异丙甲草胺对萌发未出土的禾本科杂草具有较好的防除效果,对已出土的禾本科杂草及阔叶杂草无效。 35.敌稗(propanil) 其他名称:Supernox,DCPA,Rogue。 化学名称:N-(3,4-二氯苯基)丙酰胺。 理化性质:原药为白色的结晶固体,熔点为92~93℃。60℃时蒸气压为0.012帕。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为225毫克/千克,25℃时在乙醇中溶解度为54%,异佛尔酮中溶解度为60%。对金属无腐蚀性,在酸和碱性介质中分解,在土壤中易分解,故不宜做毒土使用。 毒性:敌稗对人畜低毒。大白鼠急性口服LD50为1400毫克/千克,大白鼠急性经皮肤LD50大于1000毫克/千克。对人皮肤和眼睛有刺激作用。对鱼高毒。 剂型:20%乳油。 药效特点:敌稗是一种高度选择性的触杀型除草剂,对水稻安全,对稗草具有很强的防除作用。主要通过抑制光合作用,破坏稗草体内的水分平衡,造成细胞质壁分离而死亡。 适用作物田:水稻。 防除对象:稗草、牛毛草。 使用方法:秧田与直播田,稗草1叶1心至2叶1心期,用20%敌稗乳油750~1000毫升/亩,对水35千克,均匀喷雾杂草茎叶,喷药前1天晚上排干田间水层,露水干后进行喷药,喷药后24小时灌深水,水层深度以淹没稗草心而不淹没秧苗为准,保水层2天,以后进行正常管理。敌稗与2甲4氯混用可防除扁秆藨草及阔叶杂草。 注意事项:施药前田间必须排干水,施药时要求晴天,光照强,药后24小时必须灌深水,保水层2天,以保证药效。施药时气温超过30℃,水稻易产生药害,因此,遇上高温应停止施药。敌稗对2叶1心以内的稗草具有较好的防效,对3叶期以上的稗草防效差,使用时要掌握施药适期。敌稗不能与敌百虫等有机磷农药混用,并且使用前后2周也不能使用有机磷农药,以免产生药害。盐碱重的田块不宜使用敌稗,棉花、豆类、果树、菠菜等幼苗对敌稗敏感,作业时防止飘移到上述作物上。药液要随配随用,喷雾器具用后要反复清洗干净。 八、苯甲酸类除草剂 36.麦草畏(dicamba) 其他名称:Banvel,MDBA,百草敌。 化学名称:3,6-二氯-2-甲氧基苯甲酸。 理化性质:原药为白色结晶固体,熔点为114~116℃,蒸气压在100℃时为0.5帕。25℃时水溶度为4.5克/升,在二甲苯中的溶解度中等,易溶于乙醇和丙酮。其二甲胺盐的水溶度较大。原药在正常状态下稳定,具有抗氧化和抗水解能力。制剂为淡褐色液体,与水的相对密度为1.16~1.20(20℃)。对酸碱稳定。 毒性:麦草畏对人畜低毒。大鼠急性口服LD50为1879~2740毫克/千克,制剂为2155~3033毫克/千克;兔子急性经皮肤LD50大于2000毫克/千克。对兔的皮肤有中等刺激性,对兔眼睛能发炎和腐蚀。 剂型:48.2%二甲基胺盐水剂。 药效特点:麦草畏是一种具有高度选择性的芽后除草剂,通过杂草茎叶和根系吸收,在杂草体内上下移动,阻碍激素的正常生理活动,抑制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从而使杂草停止生长,最后死亡。 适用作物田:小麦、大麦、玉米、谷子、高粱等禾本科作物田。 防除对象:猪殃殃、大巢菜、繁缕、蓼、藜、葎草、卷茎蓼、猪毛菜、苍耳、苦菜、蒲公英、鳢肠、野大豆、小蓟、打碗花等一年生和多年生阔叶杂草,对禾本科杂草无效。 使用方法:麦田除草,春小麦3~5叶期,田间阔叶杂草基本出齐,用48.2%麦草畏水剂20~25毫升/亩,对水35千克左右,均匀喷雾杂草茎叶。冬小麦分蘖末期至拔节前,用48.2%麦草畏水剂25~30毫升/亩,对水35千克左右,均匀喷雾杂草茎叶。与2甲4氯或2,4-滴丁酯混用可扩大杀草谱,增强杀草效果。玉米5~6叶期至玉米株高60厘米期间使用,一年生杂草2~5叶期,多年生杂草株高10~25厘米,用48.2%麦草畏水剂27~40毫升/亩,对水35~50千克,均匀喷雾杂草茎叶。 注意事项:麦草畏对3叶期前及拔节孕穗期小麦生长有严重影响,使用时必须严格掌握用药适期和用药量。麦草畏活性高,单位面积用药量少,使用时必须掌握好用量,以免影响效果或产生药害。施药时要选择晴天,雨天、大风天气禁止喷药,以免淋洗或飘移影响药效。小麦和玉米生长旺盛期用药,可能会出现植株倾斜或弯曲,一般5~10天恢复正常。对豆类、棉花、蔬菜、果树等阔叶作物敏感,防止飘移造成上述作物发生药害。不同小麦品种抗药性有所差异,应用前要进行敏感性测定。 37.草灭畏(chloramben) 其他名称:豆科威,草灭平,ACP-M-728,ADBA,Naptol,Vegiben。 化学名称:3-氨基-2,5-二氯苯甲酸。 理化性质:原药为白色无臭结晶固体,熔点为200~201℃,100℃时蒸气压为0.933帕。25℃时在水中的溶解度为700毫克/千克,在乙醇中溶解度为172.3克/千克,其碱金属盐可溶于水。工业品是淡紫红色粉末,纯度为90%,熔点在195℃以上。对热、氧化和酸、碱性介质的水解稳定,但可被次氯酸钠溶液分解。 毒性:草灭畏对人畜低毒,雄性大白鼠急性口服LD50为5620毫克/千克;大白鼠急性经皮肤LD50大于3160毫克/千克。一次施药3毫克,对皮肤引起轻微刺激,并在24小时内消失。用含10000毫克/千克的饲料喂养大鼠两年无不良影响。 剂型:20%水剂,20%乳油,10%颗粒剂,21.1%铵盐水剂。 药效特点:草灭畏是一种选择性苗前除草剂,能被杂草的根系和叶片吸收,但在杂草体内传导能力较差,杂草吸收后,主要抑制细胞中线粒体对氧气的吸收,从而杀死杂草。一般杂草受害后,大部分杂草在出土过程中死亡,少量出土杂草表现为植株矮、无须根、长势停滞。土壤有机质对草灭畏吸附力强,因而会降低活性。土壤湿度大有利于药效发挥。 适用作物田:大豆、甘蔗、玉米、花生、菜豆、辣椒、甘蓝、番茄、向日葵、甘薯等作物田。 防除对象:稗草、马唐、狗尾草、牛筋草、猪毛菜、地肤、藜、蓼、龙葵、豚草、马齿苋、繁缕等一年生单、双子叶杂草。 使用方法:大豆播后苗前,用20%草灭畏水剂700~1000 毫升/亩,对水30~45千克,均匀喷雾土表,干旱情况下可进行浅混土。 注意事项:有机质含量超过3%的田块,应适当增加用药量。施药后遇暴雨,田间积水,不但会降低除草剂活性,也会对大豆易产生药害。施药后喷雾器具要清洗干净。 九、二苯醚类除草剂 38.氟磺胺草醚(fomesafen) 其他名称:虎威(Flex),除豆莠,氟磺草醚,PP021,闲锄伴侣。 化学名称:2-氯-4-三氟甲基苯基-3′-甲磺酰基氨基甲酰基-4′-硝基苯基醚。 理化性质:原药有效成分含量为95%,外观灰白色粉末状固体。熔点218~221℃,密度为1.28克/厘米3,蒸气压在50℃时小于0.1×10-3帕。在水中的溶解度取决于pH的大小,pH 7时为50毫克/升,pH 1~2则小于1毫克/升;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为丙酮300克/升、二氯甲烷10克/升、二甲苯1.9克/升、甲醇20克/升。酸性pH约为2.7(20℃)。能生成水溶性盐。 毒性:氟磺胺草醚对人畜低毒。大鼠急性经口LD50:雄性大鼠3160 毫克/千克,雌性大鼠2870毫克/千克;雄性小鼠4300毫克/千克,雌性小鼠4220毫克/千克。对皮肤和眼睛有轻度刺激作用。对鱼类和水生生物毒性很低,对鸟和蜜蜂亦低毒。 剂型:250克/升水剂。 药效特点:氟磺胺草醚是一种具有高度选择性的大豆、花生田苗后除草剂,主要通过杂草叶片吸收,抑制杂草光合作用,导致杂草枯萎死亡。喷药后4~6小时遇雨不影响药效,对大豆安全。 适用作物田:大豆、花生。 防除对象:铁苋菜、反枝苋、藜、蓼、苘麻、鸭跖草、龙葵、苍耳、鬼针草、豚草、荠菜、曼陀罗、裂叶牵牛、粟米草、萹蓄、马齿苋、地锦、猪殃殃、水棘针、酸浆、苦苣菜、蒺藜等阔叶杂草。也可用于果园、橡胶种植园防除阔叶杂草。 用量:有效成分200~375克/公顷。 使用方法:大豆2片复叶后,花生4叶后,杂草2~5叶期,每亩用250克/升氟磺胺草醚水剂60毫升,对水30~40千克均匀喷雾杂草茎叶。 注意事项:氟磺胺草醚在土壤中持效期较长,用量不能过大,每季最多使用1次,否则对后茬敏感作物谷子、高粱等有不同程度的药害,应严格掌握药量,选择安全后茬作物。氟磺胺草醚对大豆安全,但对玉米、高粱、蔬菜等作物敏感,喷药时应注意风向,防止药液飘移到临近敏感作物上造成药害。在干旱或不良环境条件下施药,大豆叶片有时会有轻度皱缩,一周后可恢复正常,不影响产量。在果园中使用,切勿将药液喷到树叶上。用药量较大或高温时施药,大豆或花生可能会产生灼伤性药斑,一般情况下几天后可正常恢复生长,不影响产量。 39.氰氟草酯(cyhalofop-butyl) 其他名称:千金。 化学名称:(R)-2-[4(4-氰基-2-氟苯氧基)苯氧基]-丙酸丁酯。 理化性质:原药为琥珀色透明液体,相对密度为1.2375(20℃),沸点363℃,熔点48~49℃,蒸气压1.173×10-6帕(20℃),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中,在各溶剂中的溶解度为乙腈57.3%,甲醇37.3%,丙酮60.7%,氯仿59.4%,不溶于水,制剂相对密度为0.989(20℃)。 毒性:氰氟草酯对人畜低毒。原药大鼠急性经口LD50大于5000毫克/千克,急性经皮LD50大于2000毫克/千克。对人皮肤无刺激作用,对眼睛有轻微刺激。无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 剂型:10%、100克/升、180克/升乳油,15%、25%水乳剂。 药效特点:氰氟草酯是芳氧苯氧丙酸酯类除草剂中唯一对水稻具有高度安全性的内吸传导型除草剂。只能进行茎叶处理,芽前处理无效,通过叶片和叶鞘吸收,韧皮部传导,积累于植物体的分生组织区,细胞的生长分裂不能正常进行,膜系统等含脂结构破坏,最后导致植物死亡。从氰氟草酯被吸收到杂草死亡比较缓慢,一般需要1~3周。 适用作物田:水稻田。 防除对象:主要防除稗草、千金子等禾本科杂草。还可防除、马唐、双穗雀稗、狗尾草、牛筋草、看麦娘等。对莎草科杂草和阔叶杂草无效。 用量:有效成分45~105克/公顷。 使用方法:水稻秧田在稗草1.5~2叶期,用100克/升氰氟草酯乳油30~50毫升/亩,对水30~40千克茎叶喷雾。直播田、移栽田和抛秧田在稗草2~4叶期,用100克/升氰氟草酯乳油50~67毫升对水30~40千克茎叶喷雾。防治大龄杂草时应适当加大用药量。 注意事项:氰氟草酯对水生节肢动物毒性大,避免流入水产养殖场所。其与2,4-D、2甲4氯、灭草松及部分磺酰脲类除草剂混用时有可能有拮抗作用,表现为氰氟草酯药效降低。 40.三氟羧草醚(acifluorfen-sodium) 其他名称:杂草焚,布雷则,Blazer。 化学名称:5-[2-氯-4-(三氟甲基)苯氧基]-2-硝基苯甲酸钠。 理化性质:原药为浅褐色固体,密度1.546克/厘米3,熔点142~160℃,蒸气压0.01毫帕(20℃),溶解度:23~25℃时水中120毫克/升;25℃时,丙酮中为600克/千克,乙醇中500克/千克,二甲苯中小于10克/千克,煤油中小于10克/千克。50℃时储存2个月稳定。在酸或碱介质中稳定,分解温度235℃。 毒性:三氟羧草醚对人畜低毒。大鼠急性口服LD50为1540毫克/千克,家兔急性经皮肤LD50大于3680毫克/千克,野鸭急性口服LD50为 4187 毫克/千克,对野鸭和鹌鹑进行人工喂食8天试验,LD50大于10000毫克/千克。对家兔的眼珠角膜与黏膜有严重的刺激。对鱼类低毒。虹鳟鱼LC50(96小时)为54毫克/千克,大翻车鱼LC50(96小时)31毫克/千克。 剂型:24%水剂。 药效特点:三氟羧草醚是一种接触性的选择性芽后除草剂,用于大豆田防除多种阔叶杂草。通过植物茎叶吸收,在光的作用下发挥除草活性。三氟羧草醚不能在土壤中被吸收到植物体内,土壤中的微生物能将三氟羧草醚分解成二氧化碳,不宜作为土壤处理剂。三氟羧草醚在土壤中半衰期为30~60天。 适用作物田:大豆。 防除对象:铁苋菜、反枝苋、豚草、藜、曼陀罗、野西瓜苗、田旋花、苍耳、苘麻、茜草、裂叶牵牛、龙葵、苍耳、马齿苋、鸭跖草等一年生阔叶杂草。 使用方法:三氟羧草醚在大豆田使用,一般在大豆1~3片复叶期,阔叶杂草2~4叶期,株高5~10厘米时,用24%三氟羧草醚水剂50~70毫升/亩,对水30千克,均匀喷雾杂草茎叶。单位面积用药量应根据杂草大小而定,杂草植株小用低限,否则用高限。大豆苗后禾本科杂草与阔叶杂草混合发生的田块,杂草2~4叶期,先用24%三氟羧草醚水剂50~70 毫升/亩,对水30千克,均匀喷雾杂草茎叶,3~5天后用35%吡氟禾草灵乳油50~100毫升/亩,对水30千克,均匀喷雾杂草茎叶。 注意事项:大豆和杂草生长在不良环境下,如干旱、肥料过多、低温、土壤中含盐、碱过多等时,不宜使用三氟羧草醚。使用三氟羧草醚后可能会引起大豆幼苗灼伤、变黄,高温下药害加重,但轻度药害几天即可恢复,对大豆产量没影响。喷药时要选择无风、晴天进行作业,药后6小时不能降雨,以免影响药效。大豆最佳用药期为1~3片复叶期,大豆3片复叶期后抗药性降低,易产生药害。三氟羧草醚对眼睛与皮肤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喷药时要注意防护。 41.乙氧氟草醚(oxyfluorfen) 其他名称:Goal,RH2915,果尔。 化学名称:2-氯-4-三氟甲基苯基-4′-硝基苯氧基-3′-乙氧基苯氧醚。 理化性质:原药为白色固态晶体,熔点为84~85℃,25℃时蒸气压为2.66×10-4帕。在水中的溶解度为0.1毫克/千克,在丙酮、环己烷、二甲基甲酰胺、氯仿的溶解度分别为72.5%、61.5%、75%、50%~55%。 毒性:乙氧氟草醚对人畜低毒。雄性大白鼠和狗急性口服LD50大于 5000 毫克/千克,对兔急性经皮肤LD50大于10000毫克/千克。对兔的皮肤无刺激作用。 剂型:24%乳油,0.5%颗粒剂。 药效特点:乙氧氟草醚是一种选择性的芽前芽后除草剂,具有用量低、活性高,防除多种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在土壤中的半衰期30~60天。 适用作物田:大豆、水稻、棉花、花生、甘蔗及果园。 防除对象:稗草、牛毛草、鸭舌草、异型莎草、陌上菜、豚草、牵牛、狗尾草、铁苋菜、龙葵、藜、蓼、苋、苍耳等一年生单、双子叶杂草。 使用方法:大豆播后苗前,用24%乙氧氟草醚乳油50~67毫升/亩,对水30~45千克,均匀喷雾土表。水稻移栽后4~6天,用0.5%乙氧氟草醚颗粒剂500~600克/亩,或24%乙氧氟草醚乳油10~15毫升/亩,拌细土15千克均匀撒施;也可将24%乙氧氟草醚乳油10~15毫升/亩,对水1.5~2千克装入盖上打有3个小孔的瓶内,均匀甩撒全田;药后保水层3~5天,以后进行正常管理。 注意事项:乙氧氟草醚用量少、活性高,对水稻、大豆易产生药害,使用时切勿任意提高用药量。大豆出苗后停止用药,大风、暴雨、田间露水未干时不能施药,以免产生药害。 十、二硝基苯胺类除草剂 42.氟乐灵(trifluralin) 其他名称:茄科宁,Flutrix,Treflan,Elancolan,Treficon,Trim,Basalim。 化学名称:2,6-二硝基-N,N-二正丙基-4-三氟甲基苯胺。 理化性质:原药为橙黄色结晶固体,熔点为48.5~49℃,25℃时,蒸气压为1.37×10-2帕,沸点为139~140℃(559.9524帕)。27℃时在水中溶解度小于1毫克/升,易溶于丙酮、二甲苯等有机溶剂。60℃时与水的相对密度为1.26。0℃以下会析出结晶,适当加温后会使结晶溶解,不影响药效。氟乐灵易挥发、易光解,但在土壤中能被土壤胶体吸附而固定,不易被雨水冲刷而流失或淋溶到土壤深层。氟乐灵在达到沸点前对热稳定,无腐蚀性。 毒性:氟乐灵对人畜低毒。大鼠急性口服LD50大于10000毫克/千克,小鼠为5000毫克/千克。家兔、鼠急性经皮肤LD50均大于2000毫克/千克。用2000毫克/千克和1000毫克/千克的饲料分别喂养大鼠和狗2年,未发现不良反应。对虹鳟鱼LC50(24小时)为0.098毫克/升,绿鳕LC50(24小时)为0.54毫克/升。对野鸭LD50大于2000毫克/千克,野鸡LD50为2000毫克/千克,对蜜蜂无害。 剂型:24%、48%乳油,5%、50%颗粒剂。 药效特点:氟乐灵是一种选择性的芽前土壤处理剂,主要通过杂草的胚芽鞘吸收,影响激素的生成和传递,抑制细胞分裂而使杂草死亡。氟乐灵对已出土的杂草无效。持效期较长,一般用药1次基本能控制整个生育期的杂草。 适用作物田:棉花、大豆、花生、油菜、马铃薯、向日葵、番茄、茄子及果园。 防除对象:稗草、马唐、牛筋草、千金子、早熟禾、画眉草、雀麦、马齿苋、繁缕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部分阔叶杂草。 使用方法:氟乐灵一般用于作物播种前,施药后立即混土,混土深度2~5厘米,混土一定要充分均匀,混土后即可播种,采用四随法:随打药、随混耙、随播种、随镇压。土壤有机质含量在20克/千克以下时,用48%氟乐灵乳油100~125毫升/亩,有机质含量超过20克/千克的,用48%氟乐灵乳油120~150毫升/亩,沙质土用低限,黏土用高限,棉田、苗床除外。 棉花苗床用48%氟乐灵乳油75~100毫升/亩,对水50千克左右,均匀喷雾土表。直播棉田及大豆田用48%氟乐灵乳油100~125毫升/亩,对水35千克左右,均匀喷雾土表,随即用机械或钉耙进行混土,混土后即可播种。蔬菜田用48%氟乐灵乳油75~150毫升/亩,对水35千克左右,均匀喷雾土表,混土深度1~3厘米,混土后隔天播种或移栽。 注意事项:氟乐灵易挥发、光解,因此必须边施药边混土,施药到混土时间不要超过6小时,否则会影响药效。对一年生未出土的禾本科杂草防除效果好,对阔叶杂草及已出土的禾本科杂草防除效果差。地膜覆盖田、叶菜类蔬菜田用48%氟乐灵乳油每亩不超过100 毫升,大田每亩不超过150 毫升,否则易产生药害。 43.二甲戊灵(pendimethalin) 其他名称:除草通,二甲戊乐灵,施田补,胺硝草。 化学名称:N-(1-乙基丙基)-2,6-二硝基-3,4-二甲基苯胺。 理化性质:原药为无臭橙黄色结晶,熔点为56~57℃,25℃时蒸气压为3.99×10-3帕。在25℃时与水的相对密度为1.19。20℃时在水中溶解度为0.3毫克/千克,可溶于氯代烃类及芳族化合物溶剂。在碱性与酸性条件下稳定,在37℃下储存12个月无损伤。无腐蚀性。 毒性:二甲戊灵对人畜低毒。大鼠急性口服LD50为1050~1250毫克/千克,兔经皮肤LD50大于5000毫克/千克。大鼠口服无作用剂量为每天100毫克/千克。北美鹌鹑喂药8天LD50为4187毫克/千克,野鸭喂药8天LD50为10388毫克/千克。对蜜蜂LD50为59微克/只。 剂型:330克/升乳油,30%悬浮剂。 药效特点:二甲戊灵是一种选择性的除草剂,用于多种旱田作物防除大多数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及阔叶杂草,对多年生杂草防除效果差。主要通过抑制植物的茎秆与根部的分生组织而起作用,杂草发芽或幼苗出土后不久便会死亡。苗后一般在一年生禾本科杂草与阔叶杂草2叶期前使用。 适用作物田:大豆、玉米、花生、棉花、百合科及伞形花科蔬菜田。 防除对象:马唐、稗草、狗尾草、金狗尾草、马齿苋、反枝苋、藜、蓼等一年生禾本科及阔叶杂草。 用量:有效成分蔬菜500~750克/公顷;玉米、花生、大豆1000~1500 克/公顷。 使用方法:玉米播后苗前或苗后,一年生杂草1~2叶期,每亩用330克/升二甲戊灵乳油200~300毫升,对水30千克,均匀喷雾。为扩大杀草谱,可与莠去津混用,每亩用330克/升二甲戊灵乳油100毫升加38%莠去津悬浮剂100毫升茎叶喷雾。大豆、花生播种前,用330克/升二甲戊灵乳油200~250毫升/亩,对水30千克,均匀喷雾土表,施药后进行浅混土,混土一定要充分均匀,混土后即可播种。 注意事项:土壤有机质含量超过2%的田块用高限,低于2%的用低限。大豆田播前混土施药的,或者土壤沙性重、有机质含量低的田块不宜使用二甲戊灵;玉米、大豆种子应播种在二甲戊灵的药层下,以免种子直接接触药剂而产生药害。二甲戊灵对2叶期内的一年生单、双子叶杂草防效好,杂草超过2叶期防效差,对多年生杂草防效差。 44.地乐胺(dibutalin) 其他名称:比达宁,硝苯胺灵,双丁乐灵,止芽素。 化学名称:N-仲丁基-4-特丁基-2,6-二硝基苯胺。 理化性质:纯品为橙黄色结晶体,溶于丙酮、甲苯、乙醇等有机溶剂,难溶于水。熔点42℃,沸点118℃(13.3帕),27℃时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04毫克/升。易挥发,在阳光下易分解,使药效降低。制剂外观为橙色或红棕色油状液体,无悬浮物和沉淀。 毒性:地乐胺对人畜低毒或无毒。小鼠急性口服LD50为3600毫克/千克。 剂型:48%乳油。 药效特点:地乐胺为选择性芽前除草剂。其作用与氟乐灵相似,药剂进入植物体后,主要抑制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从而抑制杂草的幼芽及幼根生长,导致杂草死亡。 适用作物田:棉花、大豆、玉米、花生、马铃薯、向日葵等作物田。 防除对象:马唐、狗尾草、牛筋草、稗草、菟丝子等。 使用方法:播种前或移栽前土壤处理,大豆、胡萝卜、育苗韭菜、芹菜、茄果类在播种前,用48%地乐胺乳油200~250毫升/亩,施药后混土。播后苗前土壤处理,用48%地乐胺乳油200~250毫升/亩,地膜花生用48%地乐胺乳油150~200毫升/亩。苗后或移栽后土壤处理,菜豆、豇豆、韭菜、黄瓜等苗后杂草出土前,用48%地乐胺乳油150~200 毫升/亩。茎叶处理,豆田菟丝子开始转株危害时,用48%地乐胺乳油100~200倍液喷雾。 注意事项:用药后一般要混土,混土深度3~5厘米。防除菟丝子时,喷雾要均匀周到,使菟丝子缠绕的茎尖充分接触药剂。 十一、有机杂环类除草剂 45.草除灵(benazolin-ethyl) 其他名称:高特克,乙酯。 化学名称:4-氯-2-氧代苯并噻唑-3-基乙酯。 理化性质:无色晶状固体,熔点79.2℃,蒸气压0.37毫帕(25℃),密度1.45克/厘米3(20℃),20℃时溶解度为水47毫克/升、丙酮229克/升、二氯甲烷603克/升、乙酸乙酯148克/升、甲醇 28.5克/升、甲苯198克/升,300℃以下以及在酸和中性溶液中稳定。 毒性:草除灵对人畜低毒,对皮肤和眼睛有轻度刺激作用。大鼠急性口服LD50大于3000毫克/千克,兔急性经皮LD50大于2000毫克/千克,对鱼毒性中等,野鸭LD50大于5000毫克/千克,对蜜蜂无毒。 剂型:30%、500克/升悬浮剂。 药效特点:草除灵是一种选择性芽后茎叶处理剂。施药后植物通过叶片吸收,输导到整个植物体,作用方式与2甲4氯丙酸相似,只是药效发挥缓慢,敏感植物受药后生长停滞,叶片僵绿、增厚、反卷,新生叶扭曲,节间缩短,最后死亡,与激素类除草剂除草症状相似。在耐药性植物体内降解成无活性物质,对油菜、麦类、苜蓿等作物安全。气温高则作用快,气温低则作用慢。可在土壤中转化成游离酸并很快降解成无活性物质,对后茬作物无影响。 适用作物田:油菜、麦类、苜蓿等作物田。 防除对象:繁缕、牛繁缕、雀舌草、反枝苋、猪殃殃等一年生阔叶杂草。以猪殃殃为主的阔叶杂草,应适当提高用药剂量。 用量:有效成分200~225克/公顷。 使用方法:油菜田杂草以牛繁缕、雀舌草为主时,用500克/升草除灵悬浮剂26.7~30克/亩,以猪殃殃为主时用药量为30~40克/亩。不同商品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可能不同,剂型亦有差别,使用时要认真查看农药标签,仔细阅读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以防效果不佳或产生药害。 注意事项:草除灵对芥菜型油菜高度敏感,不能应用;对白菜型油菜有轻度药害,应适当推迟施药期。草除灵为芽后防除阔叶杂草除草剂,在阔叶杂草基本出齐后使用效果最好。可与常见的禾本科杂草除草剂混用。用药时应戴手套和口罩,避免药液接触皮肤和眼睛。操作时不要吸烟或饮食。施药后,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服,清洗手和裸露的皮肤。 46.噁草酮(oxadiazon) 其他名称:农思它,Ronstar,恶草灵。 化学名称:5-特丁基-3-(2,4-二氯-5-异丙氧基苯基)-1,3,4二唑-2-酮。 理化性质:原药为无臭不吸湿的白色结晶,熔点约为90℃,20℃时蒸气压约为1.33×10-4帕。20℃时,在水中溶解度约为0.0007克/升,在乙醇、甲醇中约为100克/升,在环己烷中约为200克/升,在丙酮、苯乙酮、苯甲酮、四氯化碳、甲乙酮等约为600克/升,在苯、三氯甲烷、甲苯等约为1000克/升。在一般储存条件下稳定,无腐蚀性。在碱性溶液中分解。 毒性:草酮对人畜低毒。大鼠急性口服LD50大于8000毫克/千克,家鼠经皮肤无毒性剂量为8000毫克/千克。鼠的急性吸入LD50为200毫克/升。对蜜蜂无毒。 剂型:120克/升、250克/升、12.5%、25.5%乳油,30%可湿性粉剂。 药效特点:草酮是一种芽前、芽后除草剂,主要通过杂草幼芽或茎叶吸收,在光的作用下发挥杀草活性。对萌芽期的杂草防除效果最好,随着杂草长大而效果下降,对成株的杂草基本无效。 适用作物田:水稻、大豆、棉花、花生、甘蔗等。 防除对象:稗草、莎草、千金子、鸭舌草、节节草、苋、藜、大戟科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及阔叶杂草。 用量:花生田用250克/升草酮乳油360~450克/公顷,大豆田750~1125克/公顷,水稻移栽田450~750克/公顷。 使用方法:水稻旱直播田播后苗前,用12%草酮乳油100~150毫升/亩或12%草酮乳油75~100毫升/亩加60%丁草胺乳油75~100毫升/亩,对水50千克,均匀喷雾土表。水稻秧田1叶1心至2叶1心期(稗草叶龄同秧苗),用12%草酮乳油100毫升/亩,对水30千克均匀喷雾土表,施药时田间灌浅水层,保水层3天,以后正常管理。移栽本田,水稻移栽前1~2天或移栽后4~5天,用12%草酮乳油125~150毫升/亩,用瓶甩法(原瓶装甩施),施药时田间灌浅水层,药后保水层3天,自然落干,以后正常管理。花生田、棉田播后苗前,用25%草酮乳油75~100毫升/亩,对水30千克,均匀喷雾土表。 注意事项:草酮用于催芽稻种的秧田,必须要在播种前2~3天使用,若随播随用药,会对稻谷出苗有严重影响。苗期处理,秧田一定要平整,灌水层不能淹没秧苗,用药量一般不能超过150毫升/亩,否则会产生药害。草酮对2叶期以上的杂草防效差,使用时一定要掌握好适期。喷雾器具使用后要清洗干净。 47.野燕枯(difenzoquat) 其他名称:双苯唑快,Avenge,Finacen。 化学名称:1,2-二甲基-3,5-二苯基吡唑硫酸甲酯。 理化性质:原药为白色的固体,熔点为155~157℃。在水中的溶解度:25℃时为76%,37℃时为78%,56℃时为85%。微溶于低分子量的醇类和二醇类,不溶于石油溶剂。与水的相对密度为1.13。20℃时蒸气压为1.33×10-5帕。在光照下及酸性溶液中很稳定,在碱性溶液中不稳定,可使阳离子从溶液中析出。热储存稳定性极好,在120℃下放置169小时不会分解。 毒性:野燕枯对人畜毒性中等。雄性大鼠急性口服LD50为470毫克/千克,对雄性白兔急性经皮肤LD50为3540毫克/千克。对兔眼睛与皮肤有轻微刺激作用。对虹鳟鱼LC50(96小时)为694毫克/千克。对北美鹌鹑喂药8天LD50大于4640毫克/千克,野鸭喂药8天LD50为10388毫克/千克。对蜜蜂LD50为36.2微克/只。 剂型:64%可湿性粉剂,40%、25%水剂。 药效特点:野燕枯是一种防除野燕麦的苗后除草剂。主要被野燕麦的叶舌及叶基部吸收,在植物体内大部分向顶部移动,作用于生长点,破坏野燕麦的顶端和节间分生组织中的细胞分裂和伸长,从而使野燕麦停止生长,形成枯斑,最后死亡。田间湿度大,气温高,有利于发挥野燕麦除草效果。 适用作物田:小麦、大麦、黑麦等作物田。 防除对象:野燕麦。 使用方法:小麦、大麦苗后生长旺盛期,田间野燕麦2叶1心期至分蘖末期,用64%野燕枯可湿性粉剂100~125 克/亩,对水35千克左右,均匀喷雾杂草茎叶。喷雾时加入药液量的0.5%的表面活性剂能提高除草效果。为了扩大杀草谱,可采用与2,4-滴丁酯或麦草畏混用,使用剂量为64%野燕枯可湿性粉剂100克/亩加48%麦草畏水剂15毫升/亩,对水35千克,均匀喷雾杂草茎叶。 注意事项:按推荐剂量使用,有时会使小麦叶片暂时发黄,但很快会恢复正常,对产量没影响。不同小麦品种敏感性差异很大,使用前应做好敏感性试验。干旱不利于野燕枯发挥药效,而且会产生药害,因此在用药前最好进行麦田灌溉。施药后喷雾器具要反复清洗干净。 48.灭草松(bentazone) 其他名称:排草丹,苯达松,百草克,basagran,bendioxide,BAS35IH,H35I。 化学名称:3-异丙基-2,1,3-苯并噻二嗪-4-酮-2,2-二氧化物。 理化性质:原药为白色无臭结晶粉末,熔点为137~139℃,20℃时蒸气压小于1.33×10-6帕,与水的相对密度为1.22。20℃时在水中溶解度为0.05%,在丙酮、苯、氯仿、乙醇的溶解度分别为150.7%、3.3%、18%、86.1%。挥发性小,在紫外光下可产生一定的分解。制剂为棕色水溶液,与水的相对密度为1.21。50℃下,产品性质至少可在两年内稳定不变。 毒性:灭草松对人畜低毒。大鼠急性口服LD50为1100毫克/千克。大鼠急性经皮肤LD50大于2500毫克/千克。对家兔皮肤无刺激作用,但对眼睛有严重刺激。大鼠和狗经90天饲养试验的无作用剂量分别为1600毫克/千克和3000毫克/千克。对鱼低毒,鲤鱼LC50(96小时)为1060毫克/千克。对鸭急性口服LD50为2000毫克/千克。对蜜蜂无害。 剂型:50%可湿性粉剂,25%、48%水剂。 药效特点:灭草松是一种选择性的触杀型除草剂,主要通过杂草的叶片吸收,抑制杂草的光合作用,使杂草死亡。在稻田使用可防除多种多年生的莎草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对禾本科杂草无效,对水稻安全。 适用作物田:水稻、大豆、麦类。 防除对象:矮慈姑、鸭舌草、鸭跖草、节节草、异型莎草、苍耳、马齿苋、荠菜、播娘蒿、繁缕、曼陀罗、苘麻、猪殃殃、蓼等莎草科杂草和阔叶杂草。 使用方法:大豆苗后第一片复叶至第三片复叶期,田间杂草2~5叶期,用25%灭草松水剂150~200毫升/亩,对水30千克,均匀喷雾杂草茎叶。水稻直播田播种后30~40天,移栽本田在水稻移栽后15~20天,杂草3~5叶期,用25%灭草松水剂200~250毫升/亩,对水30千克,均匀喷雾杂草茎叶,施药前1天晚上排干田间水层,药后隔天上水,以后正常管理。小麦2叶1心至4叶期,用25%灭草松水剂200~250毫升/亩,或25%灭草松水剂150毫升/亩加20%2甲4氯水剂150毫升/亩,对水30千克,均匀喷雾杂草茎叶。 注意事项:灭草松对莎草及阔叶杂草防除效果好,对禾本科杂草防效差。施用灭草松后要求8小时内不能下雨,以免影响药效,晴天、高温用药效果好。水稻、小麦采用灭草松与2甲4氯混用为好。大豆田在干旱或低温雨涝时施药,可能会对大豆产生药害。 49.氯氟吡氧乙酸(fluroxypyr) 其他名称:使它隆,氟草定。 化学名称:4-氨基-3,5-二氯-6-氟-吡啶-2-氧乙酸。 理化性质:氯氟吡氧乙酸纯品为白色结晶体,熔点56~57℃,20℃在水中的溶解度91毫克/千克,在丙酮中51克/升。作为农药用的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1-甲基庚基酯),25℃时蒸气压为1.40×10-2帕,27.7℃时在水中溶解度0.9毫克/千克,在丙酮中大于4%,在氯仿和二氯甲烷中大于50%。常温下贮存稳定期为两年。工业原药为具有肥皂气味的白色晶体。 毒性:氯氟吡氧乙酸对人畜低毒。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5000毫克/千克,急性经皮LD50大于2000毫克/千克。兔急性经皮LD50大于5000毫克/千克,大鼠急性吸入(4小时)LC50大于296毫克/升。 剂型:200克/升、25%乳油。 药效特点:氯氟吡氧乙酸属吡啶类苗后内吸传导型除草剂。药后很快被植物吸收,使敏感植物出现畸形、扭曲。在耐药性植物如小麦体内,本药可结合成轭合物失去毒性,从而具有选择性。在土壤中易降解,半衰期较短,不会对后茬作物造成药害。 适用作物田:小麦、大麦、玉米、果园等。 防除对象:田旋花、繁缕、米瓦罐、卷茎蓼、马齿苋、荠菜、猪殃殃等阔叶杂草。 用量:有效成分150~210克/公顷。 使用方法:冬小麦返青后至拔节前,春麦3~5叶期,阔叶杂草2~4叶期,用200克/升氯氟吡氧乙酸乳油50~70毫升/亩,对水30千克,均匀喷雾杂草茎叶。玉米苗后,阔叶杂草生长旺盛期,用200克/升氯氟吡氧乙酸乳油65~70毫升/亩,对水30千克,均匀喷雾杂草茎叶。果园阔叶杂草生长旺盛期,用200克/升氯氟吡氧乙酸乳油65~70毫升/亩,对水30千克,均匀喷雾杂草茎叶,喷雾时采取定向喷雾,切勿将药液喷到果树叶片上。 注意事项:空气相对湿度低于65%、气温高于28℃、风速超过4米/秒时停止施药。在果园施药,避免将氯氟吡氧乙酸药液直接喷到果树上,避免在茶园、香蕉园及其阔叶作物附近地块使用氯氟吡氧乙酸。对鱼类有害,切忌污染水源。避免雾滴飘移到大豆、花生、蔬菜等阔叶作物上。本品对皮肤、眼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溅到眼睛里,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肥皂和清水洗净。如误服应送医院对症治疗,不能引吐。本品易燃,储存时远离火源和热源。喷过氯氟吡氧乙酸的喷雾器,应在彻底清洗干净后方可用于阔叶作物田喷施其他农药。 十二、其他类除草剂 50.草甘膦(glyphosate) 其他名称:镇草宁,Roundup,MON0573,MON1139,MON2139。 化学名称:N-(膦羧甲基)甘氨酸。 理化性质:原药为白色无臭结晶。25℃时在水中的溶解度为12000毫克/千克,不溶于一般有机溶剂。无腐蚀性。在常温下稳定。 毒性:草甘膦对人畜低毒。大鼠急性口服LD50为4320毫克/千克,家兔经皮肤LD50大于7940毫克/千克。 剂型:10%、41%水剂。 药效特点:草甘膦是一种灭生性的慢性内吸传导型除草剂,主要通过杂草的茎叶吸收传导全株,干扰苯丙氨酸及酪氨酸的生物合成过程,并使细胞核内染色体失常,使蛋白质的合成受到干扰,导致杂草枯死。草甘膦在土壤中能迅速分解失效,故无残效作用,对未出土的杂草无效。 适用作物田:果园、茶园、桑园、林木等作物田及休闲地、田边、道路边杂草。 防除对象:一年生及多年生杂草。 使用方法:主要用于作物播种前、杂草生长旺盛期,对水喷雾杂草茎叶。农田倒茬播种前防除田间已生长杂草,棉花现蕾期、玉米等作物生长期用药,需采用带保护罩定向喷雾,可用10%草甘膦水剂500~750毫升/亩,对水20~30千克,均匀喷雾杂草茎叶。由于各种杂草对草甘膦的敏感性不同,因此使用剂量也不同,一般防除马唐、狗尾草、稗草、牛筋草、藜、反枝苋、小飞蓬等一年生杂草,用10%草甘膦水剂500~1000毫升/亩或41%草甘膦水剂180~300毫升/亩;防除芦苇、白茅、小蓟、狗牙根、半夏、打碗花等多年生杂草,用10%草甘膦水剂1000~1500毫升/亩或41%草甘膦480毫升/亩;一般阔叶杂草在开花期前、禾本科杂草拔节至抽穗期,对水15~30千克,均匀喷雾杂草茎叶。休闲地或田边,杂草4~6叶期,用10%草甘膦水剂500~1000毫升/亩加柴油100毫升/亩或41%草甘膦480毫升/亩,对水15~30千克,均匀喷雾杂草茎叶。 注意事项:草甘膦对作物的幼株、叶片会产生药害,喷雾时切勿将药液喷雾到作物上。使用草甘膦时应选择晴天,药后8小时内降雨应补喷,否则会影响药效。防除芦苇、白茅等多年生杂草,应在第一次用药后20天再喷1次草甘膦,才能达到理想的除草效果。配制草甘膦药液时,按药液量加入柴油或0.1%洗衣粉,可增加触杀作用及黏附力,以提高药效。使用过的喷雾器要反复清洗干净,以免在其他作物上使用产生药害。 51.百草枯(paraquat) 其他名称:克芜踪,对草快。 化学名称:1,1′-二甲基-4,4′-联吡啶阳离子盐。 理化性质:原药为白色结晶,在大约300℃分解。易溶于水,微溶于低级醇类,不溶于烃类,在酸性条件下稳定,但可被碱水解。原药对普通金属有腐蚀性,但制剂中含有腐蚀抑制剂,因此不会腐蚀喷药机具。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土壤混合后,极易失去活性。制剂为灰黑色水溶性液体,无挥发性,不易燃烧、爆炸,在25℃时可储存2年以上。 毒性:百草枯对人畜毒性中等。大鼠急性口服LD50为150毫克/千克,小鼠为104毫克/千克,羊为70毫克/千克,狗为25~50毫克/千克,母鸡为262毫克/千克。家兔急性经皮肤LD50为204毫克/千克。狗2年饲喂无作用剂量为34毫克/千克。大鼠用170毫克/千克的饲料喂养2年以上未见重大病变。对鱼类低毒。人每日摄食允许的最高值为0.0007毫克/千克。浓溶液对眼睛有较长时间的刺激,可引起指甲暂时性损害。对蜜蜂安全。 剂型:20%、25%水剂。 药效特点:百草枯是一种快速灭生性除草剂,具有触杀作用,兼有一定的内吸作用,能迅速被植物绿色组织吸收,在植物体内产生过氧化氢而起毒杀作用。通常在施药后几小时内生效,对非绿色的树茎部分没作用。百草枯喷到土壤中迅速与土壤结合而钝化,无残留,也不会损坏植物的根部,因此百草枯只能杀死地上部分,对多年生的地下茎及宿根植物无效。 适用作物田:果园、茶园及林带作物或非耕地、田埂、路旁的杂草,对于玉米、甘蔗、大豆及苗圃等宽行作物,可采取定向喷雾处理。 防除对象:一年生的单、双子叶杂草,对多年生的杂草,尤其是靠地下茎生长的杂草,只能杀死地上部分,而对地下茎无效。 使用方法:果园、茶园、林带使用,一般在杂草基本出齐,处于生长旺盛期,用20%百草枯水剂100~200毫升/亩,对水30千克,均匀喷雾杂草茎叶,切勿将药液喷到作物叶片及嫩株上;当杂草长到30厘米以上时,用20%百草枯水剂200~400 毫升/亩,对水30~50千克,均匀喷雾杂草茎叶。玉米、大豆、甘蔗等作物田使用,可播前处理或播后苗前处理,也可用于作物生长中后期采用保护性定向喷雾防除行间杂草。播种前处理,一般用于防除播种前田间已出土的杂草,用20%百草枯水剂100~200毫升/亩,对水30千克,均匀喷雾杂草茎叶,药后即可播种;播后苗前处理,用20%百草枯水剂100~200毫升/亩,对水30千克,均匀喷雾杂草茎叶,作物出苗后禁止使用;作物生长中后期,玉米、大豆、甘蔗等作物的宽行内,杂草生长旺盛期,可用20%百草枯水剂100~200毫升/亩,对水30千克,针对行间杂草做茎叶喷雾处理,喷药时必须在喷雾器上安装挡板或保护罩,切勿将药液喷到作物茎叶上。 注意事项:百草枯不能与带阳离子的农药混用。百草枯喷到土壤中即失效,故只能做茎叶处理。对植物的绿色部分具有较强的触杀作用,在果园、大豆、玉米等作物上喷雾,一定要采取定向喷雾,切勿将药液喷到作物叶片及嫩株上,以免产生药害。百草枯毒性较大,对人畜有毒,喷药后7~10天内,禁止家畜进入施药田块。配药、喷药时要采用保护措施,必须戴橡胶手套、口罩,穿工作服,如药液溅入眼睛或皮肤上,要马上进行冲洗,工作完毕后要清洗干净。 52.禾草灵(diclofop-methyl) 其他名称:Illoxan,Hoe-Grass,Hoelon,禾草除,伊洛克桑。 化学名称:2-[4-(2,4-二氯苯氧基)苯氧基]丙酸甲酯。 理化性质:原药为无色、无臭的结晶固体。工业品为黄色无臭胶体。在40℃时与水的相对密度为1.30,熔点39~41℃,20℃时蒸气压为4.00×10-5帕。22℃时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000毫克/千克,易溶于乙醇、酯、石油醚中,难溶于丙酮和二甲苯。 毒性:禾草灵对人畜低毒。工业品对大鼠急性口服LD50为580毫克/千克,大鼠急性经皮肤LD50大于50000毫克/千克,鹌鹑和家鸭LC50大于20000毫克/千克。 剂型:28%、36%乳油。 药效特点:禾草灵是一种高度选择性的苗后除草剂,具有内吸和触杀作用,能被植物的根和叶吸收,但在植物体内传导性差。根部吸收禾草灵后,绝大部分药剂停留在根部,只有很少量传导到地上部分。叶片吸收禾草灵后损坏叶绿体并破坏细胞膜,使光合作用不能进行,并阻碍同化物向根部转移,使叶子和根停止生长,继而使杂草死亡。禾草灵对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具有较好的防效,而对阔叶杂草几乎无效。双子叶植物除棉花以外,其他均表现为安全。 适用作物田:小麦、大麦、大豆、花生、甜菜、马铃薯、亚麻、油菜、向日葵、胡萝卜、芹菜、豌豆等作物田。 防除对象:野燕麦、稗草、牛筋草、牛毛草、看麦娘、宿根高粱、马唐、狗尾草、毒麦、画眉草、千金子等禾本科杂草。 使用方法:禾草灵用于小麦、大麦、大豆、甜菜、马铃薯、油菜等作物田,最适宜施药时期是出苗后进行茎叶喷雾处理。一般在作物出苗后,田间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基本出齐,叶龄处于1~4叶期,用28%禾草灵133~200 毫升/亩,对水20升左右,均匀喷雾杂草茎叶。 注意事项:禾草灵不能与2甲4氯、2,4-D、灭草松、二硝基苯胺类药剂和氮肥混用。可先喷禾草灵,间隔1周后再用其他药剂和氮肥。禾草灵对谷子、甘蔗、玉米、高粱、燕麦、水稻、棉花等作物较为敏感、喷药时要注意临近的这些作物,以免飘移而产生药害。禾草灵在植物体内传导性差,喷雾时必须充分均匀喷雾杂草全株,同时要等田间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基本出齐,并处在4叶期以内,才能有较好的防效。禾草灵对一年生禾本科杂草效果好,但对双子叶杂草基本无效,使用时要注意选择以一年生禾本科杂草为主的田块。喷雾器具使用后要清洗干净。 53.丙酯草醚(pyribam benz-propyl) 其他名称:ZJ0272。 化学名称:4-[2-(4,6-二甲氧基-2-嘧啶氧基)苄氨基]苯甲酸正丙酯。 理化性质:原药外观为白色固体。熔点96~97℃,不溶于水,易溶于二氯甲烷、丙酮,部分溶于乙醇。 毒性:丙酯草醚对人畜低毒。大鼠急性经口LD50大于5000毫克/千克,大鼠急性经皮LD50大于2000毫克/千克。施药作业时,切勿接触眼睛,避免接触皮肤。误服时,要大量给予饮水、催吐,保持安静。 剂型:10%乳油,10%悬浮剂。 药效特点:丙酯草醚为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嘧啶类的新型除草剂。由根、芽、茎、叶吸收并在植物体内传导,以根、茎吸收和向上传导为主。 适用作物田:油菜。 防除对象:看麦娘、日本看麦娘、棒头草、繁缕、雀舌草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部分阔叶杂草。 用量:有效成分60~70克/公顷 使用方法:油菜田用10%丙酯草醚乳油600~700毫升/公顷,进行茎叶处理。施药后土壤需保持较高的湿度才能取得较好的防效。 注意事项:丙酯草醚活性发挥相对较慢,药后10天杂草才开始表现受害症状,药后20天杂草出现明显药害症状。该药对甘蓝型油菜较安全,在商品用量900毫升/公顷以上时,对油菜生长前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很快能恢复正常,对产量无明显不良影响。10%丙酯草醚乳油对4叶以上的油菜安全。在阔叶杂草较多的田块,该药需与防阔叶杂草的除草剂混用或搭配使用,才能取得好的防效。 54.烯草酮(clethodim) 其他名称:赛乐特,收乐通。 化学名称:(RS)-2-{(E)-1-[(E)-3-氯烯丙氧基亚氨基]丙基}-5-[2-(乙硫基)丙基]-3-羟基环己-2-烯酮。 理化性质:原药为黄褐色油状液体,蒸气压小于10微帕(20℃),密度1.14克/厘米3(20℃)。易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对光、热、高pH不稳定,可配制成任意倍数的均匀乳液。 毒性:烯草酮对人畜低毒,对眼睛和皮肤有轻微刺激性。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1630毫克/千克(雄)和2430毫克/千克(雌),兔急性经皮LD50大于5000毫克/千克。虹鳟鱼LC50(96小时)67毫克/升,对蜜蜂无毒,LD50北美鹑和野鸭大于2000毫克/千克。土中半衰期1~3天。溅到皮肤或溅入眼睛要用大量清水冲洗。 剂型:120克/升、240克/升乳油。 药效特点:烯草酮为环己烯酮类选择性内吸传导型茎叶处理剂,能被禾本科杂草的茎叶迅速吸收并传导至茎尖分生组织,在敏感植物中抑制支链脂肪酸和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使其细胞分裂遭到破坏,抑制植物分生组织细胞分裂,使植株生长延缓,最终导致杂草死亡。施药后1~3周内植株褪绿坏死,随后叶灼伤干枯而死亡,对大多数一年生、多年生禾本科杂草有效。对双子叶杂草、莎草活性很小或无活性。加入表面活性剂或植物油等助剂能显著提高除草活性。适用于多种双子叶作物田防除禾本科杂草。 适用作物田:大豆、油菜、棉花、花生等作物田。 防除对象:野燕麦、马唐、狗尾草、早熟禾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 用量:有效成分大豆田用72~108克/公顷,油菜田用54~72克/公顷。 使用方法:一年生杂草3~5叶期,多年生杂草分蘖后施用。用240克/升烯草酮乳油15~30毫升/亩,对水30千克茎叶喷雾。杂草植株较大或防治多年生杂草时均要适当增加药量。 注意事项:烯草酮为苗后茎叶处理剂,应按规定用量喷雾。不宜用在小麦、大麦、水稻、谷子、玉米、高粱等禾本科作物田使用。一年生禾本科杂草施药适期为3~5叶期,多年生杂草于分蘖后施药最为有效。 55.哌草丹(dimepiperate) 其他名称:优克稗,哌啶酯。 化学名称:N,N-五亚甲基硫代氨基甲酸-S-(α,α-二甲基)。 理化性质:原药为蜡状固体,熔点38.8~39.3℃,沸点164~168℃(100帕),蒸气压 0.53毫帕(30℃),25℃时溶解度为水20毫克/升、丙酮6.2千克/升、氯仿5.8千克/升、环己酮4.9千克/升、乙 醇4.1千克/升、己烷2.0千克/升。干燥时对光稳定,水溶液中pH 1~4 稳定。 毒性:哌草丹对人畜低毒,对眼、皮肤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摄食量大时,可能对胆碱酯酶有轻度的抑制作用。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946~959毫克/千克,大鼠急性经皮LD50大于5000毫克/千克,对兔皮肤和眼睛无刺激作用,对鸟类无毒,对鱼类中毒。 剂型:7%颗粒剂,50%乳油。 药效特点:哌草丹为硫代氨基甲酸酯类内吸传导型选择性除草剂,能被植物根、茎、叶吸收并向上传导。在水稻中可迅速降解,因而安全性高。该药作用原理是抑制类脂的合成及与生长素起拮抗作用,同时阻碍赤霉素的合成,进而导致蛋白质合成受阻,生长发育停止。对防治2叶期以前的稗草有效,适于水稻秧田、插秧田、水直播田、旱直播田防除稗草及牛毛草,对水田其他杂草无效。 适用作物田:水稻。 防除对象:稗草、牛毛草。 用量:有效成分1125~1950克/公顷。 使用方法:育秧田,播前或播后每亩哌草丹75~130克(有效成分计)对水25~30升喷雾。插秧田,插后3~6天,稗草1.5叶期前,每亩哌草丹75~130克(有效成分计)喷雾或撒毒土,药后保持3~5厘米水层1周。直播田,播后1~4天,每亩哌草丹75~130克(有效成分计)。 注意事项:哌草丹适用于以稗草为主的稻田,最好与其他除草剂混用,以扩大杀草谱。对1.5叶期以前的稗草防效好,应注意不要错过施药适期。 56.炔草酯(clodinafop-propargyl) 其他名称:炔草酸酯,顶尖。 化学名称:(R)-2-[4-(5-氯-3-氟-2-吡啶氧基)-苯氧基]-丙酸炔丙基酯。 理化性质:原药为乳白色晶体,熔点39.5~41.5℃,沸点100℃(2.67帕),蒸气压2.9毫帕(25℃),相对密度1.133(25℃),水中溶解度242毫克/升(25℃),能溶于乙醇、乙醚、丙酮等多种有机溶剂。分解温度105℃,在强酸强碱条件下分解,pH 4.5~7.0下稳定。 毒性:炔草酯对人畜低毒。大鼠急性经口LD501829毫克/千克,急性经皮LD50大于2000毫克/千克。兔急性经皮LD50大于2000毫克/千克,对兔皮肤、眼睛无刺激作用,兔的急性吸入LD50为2.325毫克/升。 药效特点:炔草酯属芳氧苯氧丙酸类除草剂,能有效抑制类酯的生物合成,为乙酰辅酶A羧化酶抑制剂。本品在土壤中很快降解为游离酸苯基和吡啶部分并且矿化物。从炔草酯被吸收到杂草死亡比较缓慢,一般需1~3周。 剂型:24%乳油,15%可湿性粉剂。 适用作物田:小麦田。 防除对象:主要用于防除野燕麦、看麦娘、燕麦、黑麦草、早熟禾、狗尾草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 使用方法:小麦2叶期至拔节期,杂草2~8叶期施药,每亩用15%炔草酯可湿性粉剂30~40克,对水15~30千克均匀喷雾。 注意事项:避免和激素类除草剂混用。冬前杂草小时用药效果好。配制农药时,准确称量药量和对水量,先配成母液再进行稀释。施药器械用后要立即用清水洗净。本品对鱼类和藻类有毒,对水虱基本无毒,对鸟类、蜜蜂、蚯蚓无毒。勿将制剂及废液弃于池塘、沟渠、河溪,以免污染水源。 57.二氯喹啉酸(quinclorac) 其他名称:快杀稗,杀稗灵,神锄。 化学名称:3,7-二氯喹啉-8-羧酸。 理化性质:原药为无色结晶,熔点274℃,蒸气压小于0.01毫帕(20℃),密度1.75克/厘米3,20℃时在各溶剂中溶解度分别为水0.065毫克/千克、丙酮2克/千克、乙醇2克/千克,在其他有机溶剂中几乎不溶,在pH 3~9时光、热条件下稳定。 毒性:二氯喹啉酸对人畜低毒,对皮肤、眼睛有刺激作用。大鼠急性经口LD50 2680毫克/千克,大鼠经性经皮LD50大于2000毫克/千克。大鼠急性吸入LC50(4小时)大于5.2毫克/升。对鱼类、蜜蜂无毒。 剂型:75%可湿性粉剂,75%悬浮剂,75%水分散粒剂。 药效特点:二氯喹啉酸是激素类防治稻田稗草的特效选择性除草剂,对4~7叶期稗草效果突出。其选择性强,施药时期宽,一次施药能控制整个水稻生育期的稗草,还能有效防除鸭舌草、水芹等杂草,对莎草科杂草防治效果差。该药剂能被萌发的种子、根及叶部吸收,具有激素型除草剂的特点,与生长素类除草剂的作用症状相似。受害稗草嫩叶出现轻微失绿现象,叶片出现纵向条纹并弯曲,随后叶子失绿变为紫褐色至枯死。水稻的根部能将二氯喹啉酸分解,因而对水稻安全。该药剂在土壤中有较大的移动性,能被土壤微生物分解。 适用作物田:水稻秧田。 防除对象:稗草、雨久花、田菁、水芹、鸭舌草。 使用方法:插秧田稗草1~7叶期均可施用,每亩用13.5~26克/有效成分,喷雾,药前将水排干,药后放水回田,保持3~5厘米水层;直播田秧苗2.5叶期以后施药,每亩用13.5~26克有效成分。 注意事项:二氯喹啉酸对稗草特效,在防治移栽田混生莎草及其他双子叶杂草时,可与苄嘧磺隆、灭草松、吡唑类以及激素型除草剂混用,在水稻直播田可与苯达松、敌稗等混用。浸种和露芽种子对该药敏感,故不能在此时期施药。不同水稻品种的敏感性差异不大。在移栽田按推荐剂量用药,不受水稻品种及秧龄大小的影响,机插有浮苗现象且施药又早时,会发生暂时性伤害。遇高温天气也会加重对水稻的药害;对伞形花科作物,如胡萝卜、芹菜和香菜等相当敏感,药液飘移物对相邻田块的这些作物易产生药害,施药时应注意。 58.精噁唑禾草灵(fenoxaprop-P-ethyl) 其他名称:骠马,威霸。 化学名称:(R)-2-[4-(6-氯-2-苯并唑氧基)苯氧基]丙酸乙酯。 理化性质:原药为白色无味固体,熔点89~91℃,蒸气压为530×10-9帕(20℃),相对密度1.3。25℃时溶解度水中 0.9毫克/升,丙酮大于500克/千克,甲苯大于300克/千克,乙酸乙酯大于200克/千克,乙醇、环己烷、正丁醇大于10克/千克。 毒性:精唑禾草灵对人畜低毒。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3040毫克/千克,大鼠急性吸入LC50大于0.604克/升(4小时)。对兔眼和皮肤无刺激作用。北美鹑急性经口LD50大于2000毫克/千克。对水生生物毒性中等,虹鳟鱼LC50(96小时)1.3毫克/升,对鸟类低毒。 剂型:10%、100克/升乳油,69克/升水乳剂。 药效特点:精唑禾草灵为芳氧基苯氧基丙酸类内吸型除草剂,是脂肪酸合成抑制剂。通过植物的叶片吸收后输导到叶基、茎、根部,在禾本科植物体内抑制脂肪酸的生物合成,使植物生长点的生长受到阻碍,叶片内叶绿素含量降低,茎、叶组织中游离氨基酸及可溶性糖增加,植物正常的新陈代谢受到破坏,最终导致敏感植物死亡。在阔叶作物或阔叶杂草体内,可被很快代谢。在土壤中很快被分解,对后茬作物无影响。 适用作物田:小麦、大豆、花生、油菜、棉花、甜菜、亚麻、马铃薯、蔬菜田及果园等作物防除单子叶杂草。加入安全剂Hoe070542后适于小麦田防除禾本科杂草。 防除对象:野燕麦、看麦娘、狗尾草、黑麦草、早熟禾、稗草、马唐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 用量:有效成分45~75克/公顷。 使用方法:小麦3叶期至拔节前,用100克/升精唑禾草灵乳油30~40毫升/亩,对水30升茎叶处理。大豆苗后2~3复叶期,用100克/升精唑禾草灵乳油35~45毫升/亩,对水30~45升茎叶处理。花生2~3叶期,杂草3~5叶期,用100克/升精唑禾草灵乳油30~40毫升/亩,对水30~45升茎叶处理。油菜3~6叶期,杂草3叶期施药,用量为 28~40毫升/亩,对水30升茎叶处理。 注意事项:威霸不含安全剂,不能用于麦田。骠马不能用于大麦或其他禾本科作物田。某些品种小麦入冬后使用骠马会出现叶片短时间叶色变淡现象。 59.五氯酚钠(sodium pentachlorophenol) 其他名称:Anirot-10x,Chlon,Penchlorol,PCP-Na,Timbertox。 化学名称:五氯苯酚钠。 理化性质:原药为无色结晶,具有酚的气味。熔点为191℃,100℃时蒸气压为15.99864帕,易挥发。30℃时在水中溶解度为20毫克/千克,在太阳紫外照射下,五氯酚钠水溶液可迅速分解失效。五氯酚钠水溶液呈碱性,遇酸易析出结晶,不易燃,在干燥情况下无腐蚀性。 毒性:五氯酚钠对人畜中等毒性。白鼠急性口服LD50为210毫克/千克,家兔急性口服LD50为350毫克/千克。用含3.9~10毫克/天的饲料喂养狗和白鼠,经10~28周无死亡。对黏膜有刺激,易引起打喷嚏和流泪,对皮肤有刺激,接触过久,会发生红肿、灼痛和脱皮。对鱼类、蛙类等水生动物高毒。 剂型:80%粉剂。 药效特点:五氯酚钠是一种灭生性除草剂,主要起触杀作用。能用于稻田除草,并可用于毒杀钉螺、蚂蟥等有害生物。五氯酚钠对萌动的杂草种子和杂草的幼芽防除效果好。由于五氯酚钠遇阳光易分解,一般施药后4~5天就可分解为无除草活性,故在水稻田播前使用是利用时差来选择。 适用作物田:水稻等。 防除对象:稗草、鸭舌草、矮慈姑、节节草、日照飘拂草、蓼等,对牛毛草有一定抑制作用,对扁秆藨草、野荸荠、眼子菜、四叶萍等基本无效。 使用方法:在水稻田使用,用于播前处理,一般在水田翻耕平整后,灌上水层,1~2天后,用80%五氯酚钠粉剂500~600克/亩,混细潮土20千克,制成毒土,均匀喷雾或撒施全田,施药后保水层5~7天,以后排除水层,用清水过洗1次,晾田1天,然后即可播种。用于移栽后处理,一般在水稻移栽后5~7天,水稻返青后,用80%五氯酚钠粉剂 500~600克/亩,拌细潮土20千克左右,充分拌匀,在稻叶露水干后,均匀撒施全田,施药时田间灌浅水层,施药后保水层5~7天,以后正常管理。 注意事项:播前处理,施药到播种的间隔时间应根据天气情况而定,一般在气温20℃以上连续晴天的,从施药到播种只需5天即可,对水稻安全;如遇连续阴雨天,则应相应延长间隔时间,或排水露田,加速药剂分解。盐碱重的田块,由于五氯酚钠不易分解,故一般不宜使用,否则会发生药害。水稻移栽后处理,对插秧过浅、秧苗瘦弱、沙性较重的田块不宜使用,不然易产生药害。移栽后处理只能采用毒土法,并必须要等稻叶露水干后才能施药。五氯酚钠对鱼类剧毒,靠近鱼塘边的稻田不宜使用。使用过五氯酚钠的稻田7天内不能任意排水,以免影响鱼类安全。五氯酚钠必须存放在阴暗干燥处,以免光解。配制的药液和毒土要及时用完,以免影响药效。五氯酚钠对人眼睛、鼻、皮肤有刺激作用,使用时要注意穿戴好劳防用品。 60.茅草枯(dalapon) 其他名称:Dowpon,Radapon,Barpon。 化学名称:2,2-二氯丙酸。 理化性质:原药为白色到黄色粉末,易吸湿。熔点为193~197℃,25℃时在水中溶解度为502克/千克,难溶于有机溶剂(甲醇、乙醇除外)。茅草枯钙盐和镁盐是水溶性的,所以在硬水中不沉淀。茅草枯钠盐易水解,尤其在温度较高时水解更快,因此水溶液不宜长时间保存。在120℃以上时,碱可引起脱氯化氢。溶液对铁有腐蚀性。 毒性:茅草枯对人畜低毒。大鼠急性口服LD50为7570~9300毫克/千克。大鼠以每日50毫克/千克的剂量饲喂2年,其肾平均重量略有增加,而以每日15毫克/千克的剂量时未发现有此影响。 剂型:87%可湿性粉剂,65%钠盐水剂。 药效特点:茅草枯是一种选择性的内吸传导型除草剂,通过杂草的根、茎、叶吸收,并传导到杂草体内其他部位,妨碍杂草的正常生命活动,药后2~3天,叶片开始枯焦,植株逐渐萎缩,最后死亡。 适用作物田:橡胶园、茶园、桑园、果园等作物田,也可用于棉花、黄麻等作物田。 防除对象:白茅、芦苇、狗牙根、马唐、狗尾草、牛筋草等一年生及多年生禾本科杂草。 使用方法:在杂草生长旺盛期,用87%茅草枯可湿性粉剂500~1000克/亩,对水50升,均匀喷雾杂草茎叶。用于棉花田除草于播种前或播种后出苗前,用87%茅草枯可湿性粉剂300~400 克/亩,对水50升,均匀喷雾土表。 注意事项:施药时应避免药液喷到果树、茶树的茎叶上,果树苗期及作物生长旺盛期不能施药,以免产生药害。棉花出苗后禁止使用。茅草枯在土壤中移动性较大,沙质土使用易产生药害,施药量应适当减少。茅草枯对金属有腐蚀性,喷雾器具使用后要及时清洗干净。 61.烯禾啶(sethoxydim) 其他名称:拿捕净,乙草丁,硫乙草灭,Nabu,NP-55。 化学名称:2-[1-(乙氧基亚氨基)丁基]-5-[2-(乙硫基)丙基]-3-羟基环己-2-烯酮。 理化性质:原药为淡黄色无臭味油状液体,在20℃时与水的相对密度为1.05,沸点大于90℃(5.33×10-3帕),20℃时蒸气压小于1.33×10-4帕。在水中溶解度(20℃):pH 4时为25毫克/千克;pH 7时为 4700 毫克/千克。可溶于甲醇、正己烷、乙基乙酸酯、甲苯、辛醇、二甲苯、橄榄油。 毒性:烯禾啶对人畜低毒。大鼠急性口服LD50为3200~3500毫克/千克,大鼠急性经皮肤LD50大于6.03~6.28毫克/升。对兔皮肤和眼睛无刺激作用。鹌鹑LD50大于5000毫克/千克。对蜜蜂无影响。 剂型:20%、12.5%机油乳剂。 药效特点:烯禾啶是一种具有高度选择性的苗后除草剂,能在阔叶作物上防除一年生及多年生的和本科杂草。具有较好的内吸传导性,主要通过杂草茎叶吸收,抑制细胞分裂,使杂草死亡,但对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无效。药液落入土壤中很快分解失效,对后茬作物无影响。 适用作物田:大豆、花生、棉花、甘薯、豌豆、油菜、胡萝卜、马铃薯、甜菜、西瓜、番茄等阔叶作物田。 防除对象:稗草、马唐、狗尾草、牛筋草、看麦娘、狗牙根、野燕麦、芦苇、白茅等一年生及多年生禾本科杂草。 使用方法:大豆、棉花、花生等阔叶作物苗后做茎叶处理,待田间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基本出齐,在杂草生长旺盛期进行喷药处理,单位面积用药量与杂草种类和叶龄有关。一般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杂草2~3叶期,用20%烯禾啶乳油65~100 毫升/亩,杂草4~5叶期,用20%烯禾啶乳油100~150 毫升/亩,杂草6~7叶期,用20%烯禾啶乳油150~175 毫升/亩,防除多年生禾本科杂草(3~6叶期),用20%烯禾啶乳油150~200 毫升/亩,对水30升,均匀喷雾杂草茎叶。 注意事项:烯禾啶落入土壤中很快失效,对后茬作物无影响,因此只能做苗后茎叶处理。单位面积用药量应根据杂草叶龄大小而定,一般叶龄小,用量低,叶龄大用量高。烯禾啶对禾本科杂草防除效果好,对阔叶杂草无效,如需防除阔叶杂草,可与灭草松、三氟羧草醚等配合使用,但不能混在一起用,要分次单用,一般间隔2~4天。烯禾啶的药效与土壤湿度有关,湿度适宜时用量可低些,干旱的情况下,适当增加药量。 62.环庚草醚(cinmethylin) 其他名称:恶庚草烷,艾割,仙治,Argold,Cinch。 化学名称:1-甲基-4-(1-甲乙基)-2-(外二甲基苯基甲氧基)7-二环(2,2,1)庚烷。 理化性质:原药为琥珀色液体,沸点为313℃±2℃。20℃时蒸气压为1.01×10-2帕,20℃时在水中的溶解度为63毫克/千克,可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20℃时与水的相对密度为1.014。25℃时pH 3~11水解稳定。在空气中发生光催化分解,因此储存时应避光,并与空气隔绝。 毒性:环庚草醚对人畜低毒。大鼠急性口服LD50为1600毫克/千克,家兔急性经皮肤LD50为2000毫克/千克。对皮肤有中等的刺激,对眼睛有轻度刺激性。对鱼类及其他野生动物低毒。 剂型:73.9%乳油。 药效特点:环庚草醚是一种选择性的芽前除草剂,主要用于作物播后苗前进行土表处理,能有效地防除芽前的一年生禾本科、莎草科及部分阔叶杂草,进行茎叶处理无效。药剂喷雾土表,能被土壤的胶体吸附,不易向下移动。杂草在出土的过程中,由根和幼芽吸收药剂,抑制杂草根、芽生长点的细胞分裂,使长出的杂草幼芽变黄色或红色,一般5~7天死亡。 适用作物田:大豆、棉花、花生、甘蔗、烟草、向日葵、芝麻、甘薯、马铃薯等及各种园艺作物田和各种移栽蔬菜田。 防除对象:稗草、马唐、狗尾草、早熟禾、牛筋草、野燕麦、雀麦、野黍、野豌豆、鳢肠、龙葵、藜、马齿苋、反枝苋、细叶蓼、地肤属、野荞麦、鬼针草属、荠菜、繁缕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 使用方法:用于棉花、大豆、花生等作物田,于播种后至出苗前,用73.9%环庚草醚乳油60~100 毫升/亩,对水35升左右,均匀喷雾土表。也可用于移栽棉花田,棉苗移栽后,田间杂草未出土前,用73.9%环庚草醚乳油60~100 毫升/亩,对水35升左右,均匀喷雾土表。本药对棉花安全。 注意事项:环庚草醚对已出土的杂草无效,使用前必须把已出土的杂草铲除干净。环庚草醚只能进行土表喷雾处理,进行茎叶喷雾对杂草无效。 63.苄嘧磺隆(bensulfuron methyl) 其他名称:农得时,londax。 化学名称:2-{[(4,6-二甲氧基嘧啶-2-基)-氨基碳基]-氨基磺基甲基}-苯甲酸甲酸。 理化性质:原药为白色略带浅黄色无臭固体,熔点为185~188℃。在20℃时蒸气压为1.73×10-3帕。20℃时在二氯甲烷、乙腈、乙酸乙酯、丙酮、甲醇的溶解度分别为11.7克/升、5.38克/升、1.66克/升、1.38克/升、0.99克/升。在微碱性(pH 8)水溶液中特别稳定,在酸性水溶液中缓慢降解,在乙酸乙酯、二氯甲烷、乙腈和丙酮中稳定,但在甲醇中则可能降解。 毒性:苄嘧磺隆对人畜低毒。大鼠急性口服LD50大于5000毫克/千克,兔急性经皮肤LD50大于2000毫克/千克。大鼠呼吸致死(4小时)LC50大于5毫克/千克空气。对兔眼睛有轻微刺激,但1天内即可恢复正常。对绿头鸭口服LD50大于2510毫克/千克,对绿头鸭、白喉鹑饮食LC50大于5620毫克/千克。鲤鱼LC50(48小时)大于1000毫克/千克,虹鳟鱼LC50(96小时)大于150毫克/千克。 剂型:10%可湿性粉剂。 药效特点:苄嘧磺隆一种选择性的稻田除草剂,能有效地防除一年生及多年生阔叶杂草和莎草,对稗草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苄嘧磺隆能被杂草的根和叶片吸收,叶片的吸收量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多,药剂被吸收后在杂草体内迅速传导,阻碍杂草体内的氨基酸、缬氨酸和异亮氨酸的物质的生物合成,从而阻止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杂草先是幼嫩组织过早发黄,然后叶片也逐渐萎缩或坏死。 适用作物田:水稻。 防除对象:泽泻、水苋菜、鸭舌草、陌上菜、节节菜、眼子菜、矮慈姑、异型莎草、碎米莎草、飘拂草、水莎草、牛毛毡等,对稗草、水芹菜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使用方法:在水稻秧田与直播田使用,需于秧田、直播田开沟、平整,田面与秧板畦面要求平、光,在整田后落谷,落谷后至田间杂草2叶期以内均可施药,一般防除田间一年生阔叶杂草和莎草用1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15~20 克/亩,防除多年生阔叶杂草和莎草用1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20~30 克/亩,均对水30升左右或混细潮土20千克左右,均匀喷雾或撒施全田,施药时田间灌上3~5厘米水层,施药后保水 3~4天,以后正常管理。 在水稻移栽田使用,水稻移栽后即可进行施药,一般防除一年生阔叶杂草和莎草并兼除稗草用1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20~30 克/亩,防除多年生阔叶杂草和莎草并兼除稗草用1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30~50 克/亩,均对水30升或混细潮土20千克左右,均匀喷雾或施撒全田,施药时田间灌上5厘米左右水层,施药后保水3~4天,自然落干,以后正常管理。 注意事项:苄嘧磺隆对杂草萌芽期至2叶期以内效果最好,杂草超过3叶期会影响除草效果。使用时田间要灌上水层,并保水3~4天,自然落干。对阔叶杂草和莎草效果好,对稗草有一定抑制作用,对千金子无效。使用时要确定防治类型。可与防禾本科杂草的除草剂混用来扩大杀草谱。喷雾器具使用后要清洗干净。 第五章 农田杂草化学防除技术 一、麦田化学除草技术 1.阔叶杂草防除 (1)越年生阔叶杂草防除:以播娘蒿、荠菜、离子草、米瓦罐等危害为主的地块,在小麦3叶期至返青拔节前,杂草2~4叶期,可选用75%苯磺隆干悬浮剂1.2~1.8克/亩,对水30~40升进行茎叶喷雾。或在春季小麦返青拔节前,可选用72%2,4-滴丁酯乳油40~50毫升/亩;或25%灭草松水剂200~250毫升/亩,对水30~40升进行茎叶喷雾。土壤干旱可先浇水后喷药。墒情好有利于提高防治效果。喷药应选择无风晴天时进行。使用2,4-滴丁酯乳油除草时,要防止药液飘移到小麦田周边的其他作物上,以免发生药害。 (2)一年生阔叶杂草防除:以葎草、藜、小藜、萹蓄、酸模叶蓼、苘麻等危害为主的地块,在春季小麦返青至拔节前,可选用75%苯磺隆干悬浮剂1.2~1.8克/亩或72%2,4-滴丁酯乳油40~50毫升/亩,对水 30~40升进行茎叶喷雾。防治效果与温度有关,在气温达15℃以上、无风晴天喷药,有利于杂草对药剂的吸收。 (3)多年生杂草防除:以打碗花、刺儿菜、苣荬菜等多年生杂草危害严重的地块,在春季小麦返青后,杂草出齐苗,可选用200克/升氯氟吡氧乙酸乳油50~70毫升/亩或40%唑草酮干悬浮剂4~5克/亩,对水 30~40升进行茎叶喷雾。 2.单子叶杂草防除 (1)野燕麦防除:在野燕麦2~4叶期,可选用40%野麦畏乳油200毫升/亩;或36%禾草灵乳油130~180毫升/亩或70%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剂3~4克/亩,对水30~40升进行茎叶喷雾。使用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剂时,应先用少量水将药剂充分溶解后,再加入所需水量进行喷雾,以保障防除效果。 (2)碱茅草防除:小麦播种后出苗前,可用25%绿麦隆可湿性粉剂300~400克/亩,对水30~40升进行土壤喷雾。小麦返青前,可选用25%绿麦隆可湿性粉剂300~400克/亩或5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100~150克/亩,对水30~40升进行土壤喷雾。 (3)看麦娘、菵草防除:在看麦娘3叶期至分蘖期,用6.9%精唑禾草灵水乳剂50~60毫升/亩、55%吡氟草胺·异丙隆悬乳剂180毫升/亩或70%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剂3~4克/亩,对水30~40升进行茎叶喷雾。使用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剂时,应先用少量水将药剂充分溶解后,再加入所需水量进行喷雾,以保障防除效果。 (4)雀麦、节节麦防除:小麦3~4叶期,杂草1~3叶期,可选用70%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剂3~4克/亩或3%甲基二磺隆油悬剂20~30毫升/亩,对水30~40升进行茎叶喷雾。 (5)芦苇防除:在小麦收割前7天,用41%草甘膦水剂500~600毫升/亩加0.3%885助剂25毫升/亩加柴油40毫升/亩,混合搅拌均匀后,对水 20~30升进行茎叶喷雾。喷药过早可造成小麦产生药害,喷药过晚药剂传不到根部,小麦即被收割,影响防除效果。 二、玉米田化学除草技术 1.播后苗前土壤处理 玉米播种后出苗前可选用330克/升二甲戊灵乳油200~250 毫升/亩、72%异丙甲草胺乳油100~150 毫升/亩或50%乙草胺乳油100~150 毫升/亩,对水30~40升均匀喷雾土表。为扩大杀草谱,在选用上述配方的基础上加38%莠去津胶悬剂100 毫升/亩混合使用,用量减半,即38%莠去津胶悬剂100 毫升/亩加330克/升二甲戊灵乳油100 毫升/亩。玉米播后苗前土壤处理的,要提高整地质量,施药后15天内没有降雨应及时进行浅混土(混土深度1~3厘米)或喷灌1小时,以利于提高药效。早春,在低温情况下或出苗期遇到大雨使用乙草胺除草,会有轻微药害,最好选用其他除草剂品种。另外,春季低温少雨,土壤墒情差,除草效果很难保障,应尽量采用茎叶处理。38%莠去津胶悬剂残效期长,应特别注意对后茬作物的影响,严格控制单位面积用药量(每亩用药量不能超过200 毫升/亩),避免对后茬作物产生药害。玉米田套种大豆等阔叶作物,禁止使用38%莠去津胶悬剂、4%烟嘧磺隆悬浮剂等除草剂。 2.苗后茎叶处理 玉米苗后3~5叶期,一年生杂草2~4叶期,多年生杂草6叶期以前,选用4%烟嘧磺隆悬浮剂90~100 毫升/亩,或22%烟嘧·莠去津油悬浮剂125~200 毫升/亩,或38%莠去津胶悬剂100 毫升/亩加50%乙草胺乳油15 毫升/亩加60%丁草胺乳油60 毫升/亩,对水40~50升均匀喷雾杂草茎叶。不同玉米品种对烟嘧磺隆的敏感性有差异,其安全性顺序为马齿型>硬质玉米>爆裂玉米>甜玉米。一般玉米2叶期前及10叶期以后以及甜玉米或爆裂玉米、玉米制种田对烟嘧磺隆敏感,应慎用。每季作物最多使用一次。大风天气禁用,严禁用弥雾机施药,避免周围敏感作物发生药害。喷雾要均匀,切忌漏喷或重喷,以免影响药效或局部产生药害。采用背负式喷雾器施药,最好选用扇形喷头,顺垄施药,定喷头高度、压力、行走速度,喷头不能左右摆动,以保证喷洒均匀。苗带施药量应根据垄距和喷幅即实际喷洒面积来计算。 禁止烟嘧磺隆、烟嘧·莠去津和有机磷杀虫剂混用,使用烟嘧磺隆、烟嘧·莠去津除草前后7天内禁止使用有机磷类杀虫剂,以免产生药害。 3.免耕除草技术措施 玉米采用免耕播种,土壤易杂草丛生,在玉米播后苗前可选用330克/升二甲戊灵乳油200~250 毫升/亩或72%异丙甲草胺乳油100~150 毫升/亩或50%乙草胺乳油100~150 毫升/亩加41%草甘膦水剂200 毫升/亩,对水30~40升均匀喷雾土表,既消灭了已出土的杂草,又控制了未出土的杂草。玉米出苗后严禁使用草甘膦进行化学除草,避免玉米产生药害。在土壤干旱的情况下,近期又无降雨过程,为确保除草效果,药后喷水10毫米或喷灌1~2小时,有利于提高除草效果。应在无风晴天喷药,要防止药液飘移到玉米田周边的其他作物上,以免产生药害。 三、水稻田化学除草技术 1.秧田化学除草技术 (1)秧田单子叶杂草防除:秧苗1叶1心后,稗草2~3叶前选用50%禾草丹乳油200~250 毫升/亩或96%禾草敌乳油100~150 毫升/亩,拌细土10~20千克撒施。采用禾草丹除草,用药前要排干水层,药后24小时上浅水淹稗心,用药期应在水稻秧苗1叶至1叶1心期后进行毒土处理,否则易产生药害。使用禾草敌除草应在稗草1~3叶期用药,药后保水,水深随稗草株高而加深,不能淹没秧苗心叶,保水不良防效差。 (2)秧田阔叶杂草防除:阔叶杂草主要种类有眼子菜、野慈姑、鳢肠等,秧田阔叶杂草发生期偏晚,个别田块发生量较大,影响秧苗正常生长,因此需要在秧苗生长中后期进行1次防除。水稻秧苗3~4叶期,眼子菜由红转绿时,其他杂草2~4叶期可选用48%灭草松水剂100~150 毫升/亩加20%敌稗乳油100~150 毫升/亩或20%2甲4氯水剂150 毫升/亩,对水30~40升喷洒杂草茎叶,用药前1天排干水层,药后1~2天复水,保水2天,以后进行正常管理。 2.移栽本田化学除草技术 (1)移栽后前期化学除草:水稻移栽后前期是各种杂草种子的集中萌发期,也是化学除草的最佳时期,此时水稻正处返青阶段,要严格掌握用药量和用药时间。早稻在移栽后5~7天,中稻在移栽后5天左右,晚稻在移栽后3~5天,选用12%草酮乳油100~150 毫升/亩,采用瓶甩法,药后保水层3天或96%禾草敌乳油100~150 毫升/亩,混细潮土15千克撒施,施药时田间灌4~6厘米水层,药后保水6~7天。用药时期应根据不同药剂特性、不同地区的气候适当提前或延后。药剂安全性能好、施药期间气温较高、杂草发芽和水稻返青扎根较快,可提前施药,反之应适当延后用药。 (2)中后期化学除草:水稻移栽后中后期,如有稗草、莎草、眼子菜、矮慈姑等杂草,可在水稻分蘖盛期至末期(移栽后15~20天),杂草3~5叶期,选用96%禾草敌乳油100~150 毫升/亩,混细潮土15千克撒施或48%灭草松水剂100~150 毫升/亩加20%敌稗乳油100~150 毫升/亩,对水30升均匀喷雾杂草茎叶,喷药前1天排干田间水层,药后1天上水正常管理。 3.水稻旱直播田化学除草技术 旱直播田主要以稗草、马唐、狗尾草、藜、苋、苘麻等杂草危害为主,播后7~10天达到第一个出草高峰,第二个出草高峰是在水稻生长中后期,主要以鳢肠、鸭跖草为主。 (1)播后苗前处理:水稻播种后出苗前可选用12%草酮乳油100~150 毫升/亩、60%丁草胺乳油100~150 毫升/亩或50%禾草丹乳油 200~250 毫升/亩,对水40~50升进行土壤封闭处理。采用上述配方进行土壤处理,一定要提高整地质量,土壤湿度大有利于药效发挥。 (2)苗后茎叶处理:稗草、马唐等禾本科杂草危害为主的地块,在稻苗1叶1心期,稗草2~3叶前,用50%禾草丹乳油150~250 毫升/亩,对水30升喷雾,用药后结合灌水可以提高药效。水稻4~6叶期,禾本科、莎草科和双子叶杂草混生田选用20%2甲4氯水剂150毫升/亩加20%敌稗150 毫升/亩或25%灭草松水剂150 毫升/亩,对水20~30升均匀喷雾杂草茎叶。双子叶杂草危害严重的地块,选用48%灭草松水剂100~150 毫升/亩加20%敌稗乳油100 毫升/亩。晴天高温用药,可提高防治效果。 四、大豆田化学除草技术 1.播前土壤处理 以马唐、稗草、狗尾草、牛筋草、画眉草、早熟禾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危害为主的地块,选用48%氟乐灵乳油100~150 毫升/亩或330克/升二甲戊灵乳油200~250 毫升/亩,对水35升均匀喷雾土表。使用氟乐灵除草剂,应在春播大豆播种前5~7天喷药,夏播大豆要求播种前1~2天施药。氟乐灵见光易分解,药后应立即混土,采用四随法,即:随打药、随混耙、随播种、随镇压。混土要均匀,混土深度为1~3厘米。稗草、马唐与马齿苋、反枝苋、藜、蓼等部分一年生双子叶杂草混合危害地块,采用330克/升二甲戊灵乳油除草剂,施药后进行浅混土,混土深度2~3厘米,混土一定要充分均匀,混土后即可播种。 2.播后苗前土壤处理 大豆播种后出苗前选用72%异丙甲草胺乳油100~150 毫升/亩、50%乙草胺乳油100~150 毫升/亩,或50%乙草胺乳油30 毫升/亩加60%丁草胺乳油120 毫升/亩,对水40~50升均匀喷雾土表。用乙草胺进行化学除草,在低温和大豆出苗期遇到大雨的情况下会产生药害,最好选用异丙甲草胺或乙草胺与丁草胺混用进行土壤处理。选用异丙甲草胺、乙草胺加丁草胺除草于大豆播后苗前均匀喷雾土表,防止重喷或漏喷,否则会影响除草效果或出现药害。播种后15天内无降雨,土表干燥,应进行浅混土,混土深度1~3厘米。 土壤处理药剂,使用时应根据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理化性质确定单位面积用药量,有机质含量低、沙质土壤用低剂量,反之用高剂量。 3.苗后茎叶处理 (1)禾本科杂草防除:大豆苗后1~3片复叶期,马唐、稗草、狗尾草、牛筋草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2~5叶期,用5%精喹禾灵乳油50~70 毫升/亩,对水30~40升均匀喷雾杂草茎叶。单位面积用药量需随杂草叶龄调整,杂草2~3叶期,单位面积用药量用低限;防除多年生杂草或杂草叶龄在5叶期以上时用高限;大风和高温天气严禁喷药,避免大豆及周围敏感作物产生药害。 (2)阔叶杂草防除:大豆2~3片复叶期,反枝苋、铁苋菜、苘麻、鸭跖草、龙葵、苍耳等阔叶杂草2~4叶期,可选用250克/升氟磺胺草醚水剂50~60 毫升/亩,对水30~40升均匀喷雾杂草茎叶。大豆1~3片复叶期,杂草2~5叶期用48%灭草松水剂100~150 毫升/亩,对水30~40升均匀喷雾杂草茎叶。大豆苗后,一年生阔叶杂草2~4叶期,用250克/升氟磺胺草醚水剂40~75 毫升/亩,对水30~40升均匀喷雾杂草茎叶。大豆3片复叶期以前,杂草2~4叶期(株高 5~10厘米),用24%三氟羧草醚水剂50~70 毫升/亩,对水30升均匀喷雾杂草茎叶。大豆3片复叶后抗药性下降,同时施药过晚对苍耳、藜、蓼、鸭跖草等杂草的防治效果明显下降。 精喹禾灵不能与氟磺胺草醚、灭草松、三氟羧草醚、咪唑乙烟酸等农药混用。氟磺胺草醚不能与其他农药混用。在干旱或不良环境条件下施氟磺胺草醚,大豆叶片有时会轻度抑制或皱缩,一周后可恢复正常,不影响产量。 (3)菟丝子防除技术:防除菟丝子等寄生性杂草,可选用48%地乐胺乳油250毫升/亩,拌细土30千克,结合灌水或中耕松土均匀撒于地表,防效可达100%;在大豆始花期,用48%地乐胺乳油100~200倍液喷雾,对菟丝子及一些杂草也有较好的防除效果。 五、花生田化学除草技术 1.露地花生田化学除草技术 (1)播前土壤处理:花生播种前1~2天选用48%氟乐灵乳油100~150 毫升/亩或330克/升二甲戊灵乳油200~250 毫升/亩,对水35升均匀喷雾土表。施药后立即混土,混土要均匀,混土深度为1~3厘米。 (2)播后苗前土壤处理:花生播种后出苗前选用72%异丙甲草胺乳油100~150 毫升/亩,或50%乙草胺乳油30 毫升/亩加60%丁草胺乳油120 毫升/亩,对水40~50升均匀喷雾土表。采用土壤处理,要精细整地,提高播种质量。播种后15天内无降雨,土表干燥,应及时喷灌1~2小时或进行浅混土,混土深度1~3厘米。除草剂的除草效果与土壤湿度关系很大,土壤湿润时,药剂易扩散,杂草萌发快而齐,除草效果好。土壤含水量低时,除草效果差。土壤质地对药效亦有一定的影响,沙质土壤对除草剂的吸附力差,应严格掌握用药量,以免发生药害;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对药剂的吸附作用和微生物分解作用越强,用药量应酌情加大。 (3)苗后茎叶处理:花生苗后1~3片复叶期,马唐、稗草、狗尾草、牛筋草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2~4叶期,用5%精喹禾灵乳油50~70 毫升/亩,对水30~40升均匀喷雾杂草茎叶。花生4片复叶后,反枝苋、马齿苋、铁苋菜、苘麻、藜、打碗花、小蓟、蓼、鸭跖草、龙葵、苍耳等阔叶杂草2~4叶期,可选用250克/升氟磺胺草醚水剂50~60 毫升/亩,对水30~40升均匀喷雾杂草茎叶。精喹禾灵不能与氟磺胺草醚、灭草松、三氟羧草醚、咪唑乙烟酸等农药混用。氟磺胺草醚不能与其他农药混用。 2.地膜覆盖花生田化学除草技术 地膜覆盖栽培花生田,在做畦或起垄后、覆膜前,将药剂喷于土表,药后及时覆盖地膜。单位面积用药量要低于露地栽培的花生田,一般减少药量1/3~1/4。花生采用地膜覆盖,整地质量、温度、湿度等各项因素都好于露地栽培,因此减少除草剂单位面积用药量,同样能达到很好的除草效果,且对花生安全。可选用72%异丙甲草胺乳油100毫升/亩或330克/升二甲戊灵乳油150~200 毫升/亩,对水35~50升均匀喷雾土表。 六、蔬菜田化学除草技术 1.伞形花科蔬菜田杂草防除 伞形花科蔬菜主要种类有:芹菜、香菜、胡萝卜、茴香等。主要杂草种类有马唐、稗草、狗尾草、牛筋草、藜、反枝苋、凹头苋等。 (1)播前或移栽前处理:选用48%采用氟乐灵乳油100~120毫升/亩或48%地乐胺乳油150~200 毫升/亩,对水30~40升均匀喷雾土表,施药后立即混土,混土深度2~3厘米,混土后隔天播种或移栽。 (2)播后苗前处理:用5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80~100克/亩,对水40~50升均匀喷雾土表。播后苗前进行土壤封闭处理,要保证土壤湿度、地面平整才能充分发挥药效。 (3)苗后茎叶处理:禾本科杂草2~5叶期用5%精喹禾灵乳油50~70 毫升/亩,对水30~40升均匀喷雾杂草茎叶。 2.豆科蔬菜田杂草防除 豆科蔬菜田常见杂草种类有马唐、稗草、马齿苋、反枝苋等。 (1)播前土壤处理:用48%氟乐灵乳油100~150 毫升/亩,对水 30~40升,均匀喷雾土表,施药后及时混土2~3厘米,药后5~7天即可播种。 (2)播后苗前处理:选用330克/升二甲戊灵乳油150~200 毫升/亩或72%异丙甲草胺乳油100~150 毫升/亩,对水30~40升均匀喷雾土表。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在做畦或起垄后、覆膜前,将药剂喷于土表,药后及时覆盖地膜。单位面积用药量要低于露地栽培田,一般减少药量1/4~1/3。 (3)苗后茎叶处理:苗后禾本科杂草如马唐、稗草、牛筋草等危害严重的田块,用5%喹禾灵乳油50~70 毫升/亩,对水30~40升,均匀喷雾杂草茎叶。 3.百合科蔬菜田杂草防除 (1)育苗韭菜、洋葱田:播后苗前用330克/升二甲戊灵乳油100~150 毫升/亩或5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80~100克/亩,对水30~50升,均匀喷雾土表。 (2)老根韭菜田:收割后2~3天喷药,使用药剂同育苗韭菜。生长期马齿苋、反枝苋、田旋花、打碗花等一年生及多年生阔叶杂草危害严重的田块选用200克/升氯氟吡氧乙酸乳油50~75 毫升/亩,对水30~40千克均匀喷雾杂草茎叶。空气相对湿度低于65%、气温高于28℃、风速超过4米/秒时应停止施药,避免雾滴飘移到其他敏感的阔叶作物上。 (3)移栽洋葱田:移栽前选用48%氟乐灵乳油100~150 毫升/亩或48%地乐胺乳油150~200 毫升/亩,对水30~40升,均匀喷雾土表,施药后及时混土。 (4)大蒜田:栽种后出苗前选用330克/升二甲戊灵乳油100~150 毫升/亩或5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100克/亩,对水30~40升进行土表处理。 4.十字花科蔬菜杂草防除 (1)播后苗前土壤处理:5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70~100 克/亩或60%丁草胺乳油80~100 毫升/亩,对水30~40升,均匀喷雾土表。十字花科作物出苗时间短,因此播种后应立即施药。 (2)移栽前处理:48%氟乐灵乳油100~150 毫升/亩,对水30~40升,均匀喷雾土表,药后及时混土,混土深度3~5厘米。沙壤土及有机质含量低于10克/千克的土壤每亩用药量用低限剂量,有机质含量高于30克/千克的土壤用高限剂量。 (3)茎叶处理:蔬菜生长期间,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危害较重的田块,可选用5%精喹禾灵乳油50~70 毫升/亩,对水30~40升,均匀喷雾杂草茎叶。 5.茄科蔬菜田杂草防除 茄科蔬菜主要包括茄子、辣椒、番茄和马铃薯等。这类蔬菜各地种植面积较大,田间杂草种类多,发生量大,生长快,危害严重。 (1)播后苗前处理:72%异丙甲草胺乳油100~150 毫升/亩或48%甲草胺乳油150~200 毫升/亩,对水30~40升,均匀喷雾土表。 (2)移栽前处理:48%氟乐灵乳油100~150 毫升/亩、330克/升二甲戊灵乳油150~200 毫升/亩或48%地乐胺乳油200~250 毫升/亩,对水30~45升,均匀喷雾土表。 (3)茎叶处理:马唐、稗草等禾本科杂草危害较重的田块,可选用12.5%吡氟甲禾灵乳油50 毫升/亩或 5%精喹禾灵50~70 毫升/亩,对水30~45升,均匀喷雾杂草茎叶。茎叶处理剂必须在蔬菜4片叶以后,杂草3~5叶期进行茎叶喷雾处理。 6.葫芦科蔬菜田杂草防除 葫芦科蔬菜主要种类有黄瓜、南瓜、冬瓜、苦瓜、西葫芦等。种植面积最大的种类是黄瓜。黄瓜对农药比较敏感,适宜的除草剂品种少,而且对施用的时期要求也严格。 (1)直播黄瓜田土壤处理:直播黄瓜田一般在播后2~3天内将除草剂喷于土表,可选用48%地乐胺乳油150 毫升/亩或330克/升二甲戊灵乳油80~120 毫升/亩,对水50升左右均匀喷雾土表。 (2)移栽黄瓜田处理:移栽黄瓜田要在缓苗后、株高15厘米左右,采取定向喷雾,避免药液喷到黄瓜植株上造成药害。可选用48%氟乐灵乳油100 毫升/亩或48%地乐胺乳油150~200 毫升/亩,喷药后最好混土。 (3)茎叶处理:葫芦科蔬菜苗后或移栽定植后,杂草长至3~4叶期,选用5%精喹禾灵乳油40~50 毫升/亩或15%精吡氟禾草灵乳油40~50毫升/亩,对水50升左右,均匀喷雾杂草茎叶。 西瓜、冬瓜、南瓜田等,通常可在移栽前,用48%氟乐灵乳油60~120 毫升/亩或48%地乐胺乳油150~200毫升/亩,对水30~40升均匀喷雾土表,喷药后最好进行混土,混土深度2~3厘米。土壤有机质含量3%以下的每亩用药量用低限,有机质含量5%以上的每亩用药量用高限。 防除移栽前田间已出土的杂草,可用41%草甘膦水剂150~200毫升/亩,对水15~30升,均匀喷雾杂草茎叶,防除一年生杂草用低限,防除多年生杂草用高限;或20%百草枯水剂150~200毫升/亩,对水30~50升,均匀喷雾杂草茎叶,杂草株高为10~15厘米时每亩用药量用低限,杂草株高30厘米以上时每亩用药量用高限。 七、棉田化学除草技术 1.露地直播田杂草防除 (1)播前土壤处理:用48%氟乐灵乳油100~150 毫升/亩,对水 30~50升,均匀喷雾土表,药后及时混土3~5厘米。沙土及沙壤土用药低剂量,黏土用药量可适当增加,但最高不能超过150 毫升/亩。 (2)播后苗前土壤处理:选用72%异丙甲草胺乳油100~150 毫升/亩,或330克/升二甲戊灵200~250 毫升/亩,或50%乙草胺乳油100~150 毫升/亩,对水40~50升,均匀喷雾土表。防止重喷或漏喷,以免影响除草效果或出现药害。播种后15天内无降雨或土表干燥,应进行浅混土,混土深度1~3厘米。 土壤处理药剂,使用时应根据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理化性质确定单位面积用药量,沙壤土及有机质含量低于10克/千克的土壤每亩用药量用低剂量,有机质含量高于30克/千克的土壤用高剂量。 (3)茎叶处理:以禾本科杂草危害为主的棉田,在棉花苗后,禾本科杂草2~5叶期可选用5%精喹禾灵乳油50~70 毫升/亩或35%吡氟禾草灵乳油40~75毫升/亩,对水30~40升,均匀喷雾杂草茎叶,能有效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在干旱、杂草较大或防除多年生禾本科杂草时,用药量可以适当增加。杂草2~3叶期,单位面积用药量用低限,防除多年生杂草或杂草叶龄在5叶期以上时用高限。大风和高温天气严禁喷药,以免棉花及周围敏感作物产生药害。 在禾本科杂草与阔叶杂草混生田,棉花现蕾后、株高30厘米以上时选用41%草甘膦水剂150~200 毫升/亩,对水15~30升进行定向喷雾。严禁将药液喷到棉花植株或叶片上,以免产生药害。单位面积用药量随草龄大小而不同,阔叶杂草4叶期以下时用低限,6叶期以上用高限。 2.地膜覆盖棉花田杂草防除 以禾本科杂草危害为主的棉田,可选用72%异丙甲草胺乳油100 毫升/亩或48%地乐胺乳油200毫升/亩,对水30~50升,均匀喷雾土表。单、双子叶杂草混合发生田,用5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100~150克/亩或25%草酮乳油75 毫升/亩,对水30升,均匀喷雾土表。棉花4叶期,禾本科杂草5叶期前,可用35%吡氟禾草灵乳油50毫升/亩,对水30~40升,均匀喷雾杂草茎叶。 八、果园化学除草技术 1.土壤封闭处理 果园除草应立足于苗前处理,把杂草消灭在萌芽阶段。以一年生禾本科杂草中的马唐、稗草、狗尾草、牛筋草及部分双子叶杂草如反枝苋、马齿苋、藜、蓼等危害为主的果园,在杂草出土前选用330克/升二甲戊灵乳油200~300 毫升/亩或72%异丙甲草胺乳油100~150 毫升/亩,对水50升左右,均匀喷雾土表。在干旱情况下应进行浅混土或浇水,有利于提高药效。以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危害为主的果园,4月用48%氟乐灵乳油100~150 毫升/亩,对水30~50升,均匀喷雾土表,施药后立即混土3~5厘米,有效期可达2~3个月。 新开垦的果园,行间套种大豆或花生等矮秆作物,可采用上述配方进行化学除草。桃树、杏树等抗药性较差,应防止药液飘移或熏蒸对树叶造成药害。 2.茎叶处理 土壤处理未能有效控制杂草危害或前期没有进行除草的果园,可选用20%百草枯水剂200~250 毫升/亩,对水50升左右,均匀喷雾杂草茎叶。百草枯为触杀型除草剂,防治一年生杂草效果好,对多年生杂草防除效果差,喷药时必须均匀周到,杂草茎叶充分接触药剂才能发挥药效。多年生杂草与一年生杂草混生的果园,最好采用41%草甘膦水剂150~300 毫升/亩,对水15~30升进行茎叶喷雾。草甘膦为内吸传导型除草剂,用于防除多年生杂草效果好,用水量不宜过多,以免叶面流失浪费;防除芦苇、白茅等多年生抗性杂草最好在8月中旬连续喷两次,第一次用药后间隔20天再喷1次草甘膦,才能达到理想的除草效果。百草枯、草甘膦属于灭生性除草剂,喷药时要采取定向喷雾,防止药液飘移造成果树药害。 3.矮化处理 山区、半山区易产生水土流失的果园,选用50%矮壮素水剂50毫克/升(有效成分)或15%多效唑粉剂300倍液,在杂草生长前期(3~5叶期)均匀喷雾杂草茎叶,将杂草控制在一定的高度范围。 4.封杀处理 在进行土壤封闭处理的同时杀灭已出土的杂草。6月以后高温多雨,杂草出土相对集中,常造成果园杂草丛生,为防止后期杂草危害,在土壤处理剂中加入灭生性除草剂,进行均匀喷雾,即消灭了生长期的杂草又控制了后期杂草危害。可选用330克/升二甲戊灵乳油200~300 毫升/亩或72%异丙甲草胺乳油100~150 毫升/亩,加41%草甘膦水剂150~300 毫升/亩,对水30~50升,均匀喷雾。 果园除草应根据不同的果园类型(苗圃、幼龄果园、老果园等),不同的果树种类(桃、梨、苹果、杏等),不同的栽培方式,不同的地理环境(平原、山区等),不同的杂草群落组合以及不同的土壤理化性质,来选择适合本地区的除草剂配方和技术措施,确保除草效果和果树安全。 九、紫花苜蓿田化学除草技术 1.土壤处理 防除一年生杂草,可在苜蓿播种后出苗前,选用72%精异丙甲草胺乳油100~140毫升/亩,或5%咪唑乙烟酸水剂80~100毫升/亩,或48%地乐胺乳油250毫升/亩,或80%唑嘧磺草胺水分散粒剂60克/亩加72%精异丙甲草胺乳油100毫升/亩,对水30~40升进行地面喷雾。土壤墒情差时可先浇水后施药有利于提高防效。不可随意加大除草剂使用剂量,否则对苜蓿出苗率和生长有影响。 2. 一年生杂草茎叶处理 在苜蓿3片复叶展开,一年生杂草3~5叶期,可选用5%咪唑乙烟酸水剂100~120毫升/亩,或25%灭草松水剂180毫升/亩加6.9%精唑禾草灵水乳剂60毫升/亩,或25%灭草松水剂180毫升/亩加15%精吡氟禾草灵乳油50毫升/亩,或25%灭草松水剂180毫升/亩加5%精喹禾灵乳油50毫升/亩,或25%灭草松水剂180毫升/亩加10.8%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50毫升/亩,或50%草除灵悬浮剂30毫升/亩加6.9%精唑禾草灵水乳剂60毫升/亩,或50%草除灵悬浮剂30毫升/亩加15%精吡氟禾草灵乳油50毫升/亩,或50%草除灵悬浮剂30毫升/亩加5%精喹禾灵乳油50毫升/亩,或50%草除灵悬浮剂30毫升/亩加10.8%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50毫升/亩,对水30~40升进行茎叶喷雾。土壤墒情差时可先浇水后施药有利于提高防效。 3.越年生杂草茎叶处理 越年生主要杂草为播娘蒿、荠菜、泥胡菜等。秋播田在苜蓿3片3出复叶展开,杂草幼苗期;或在春季苜蓿返青后,杂草幼苗期,可选用5%咪唑乙烟酸水剂120毫升/亩,对水30~40升进行茎叶喷雾。最高使用剂量不得超过140毫升/亩。秋季或春季应在气温稳定在15℃左右时进行喷药,有利于提高防效。温度低时防效差。 4.多年生杂草茎叶处理 多年生主要杂草为打碗花、刺儿菜、苣荬菜、芦苇、白茅等,这些杂草在苜蓿田内防除较难。应在翻地前杂草生长旺盛期进行防除,可选用41%草甘膦水剂400~600毫升/亩或10%草甘膦铵盐水剂1200~2000毫升/亩,对水30~40升进行茎叶喷雾。喷药后7天内不要放牧或割草,让药剂充分传导到根茎部彻底杀死杂草,7天后再翻地播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