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knowledge_base/agriculture/content/农业机械化研究文选.2018.txt

2356 lines
858 KiB
Plaintext
Raw Normal View History

2023-12-14 14:26:13 +08:00
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发挥协会应有作用
一、几点认识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大环境越来越好
实践证明,良好的宏观环境是推动农机化发展的关键。
2004年6月25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2004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2018年10月26日修正以下简称《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明确了农业机械化的法律地位提出了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总体思路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2010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今后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发展目标做出了明确规划提出了重点任务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发展的政策措施。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从国家层面推动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发展最有分量的文件。
《意见》与《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共同构成了促进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框架,对依法推进农机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十几年来,各地在这个框架的指引下,积极推进农机化工作,成果显著:一是以实施购机补贴为重点,认真落实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二是以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努力提高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化水平;三是以组织农机跨区作业为抓手,不断提升重要农时、重点作物机械化生产水平;四是以促进节本增效为核心,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和装备;五是以提高人才队伍素质能力为关键,广泛开展农机化教育培训;六是以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及人身财产安全为中心,全面加强农机安全监管和质量监督。
从2004年开始中国农机化迎来了十多年快速发展的黄金期。
(二)以民盟中央的政策建议信为代表,各界积极推动农机化发展
近些年来,建设现代农业,特别是尽快实现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日益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不同角度的推动力量都在发挥积极作用。国民经济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实施不久,国内外经济形势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我国农机化发展也遇到新挑战和新问题。
为振兴实体经济促增长、保稳定2017年2月受中共中央委托在时任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主席张宝文先生提议下民盟中央组织开展了“以改革创新为引领加快推进我国农业机械装备制造转型升级”大调研旨在全面深入了解农机装备制造业的现状、发展特点和突出问题。
同年34月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配合民盟中央走访调研了大量农机生产企业、农机经销企业、基层农机管理和技术推广部门及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和大户完成了基础调研起草了调研报告。
以这个调研报告为基础,民盟中央向中共中央提出了《以改革创新为引领,加快推进我国农业机械装备制造转型升级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政策建议信。建议信受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汪洋副总理、马凯副总理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各部门认真研究《建议》中提出的问题和建议,提出解决办法和政策措施。该政策建议信直接推动了《指导意见》的出台。
(三)《指导意见》的出台进一步优化了农机化发展环境
《指导意见》明确提出2020年和2025年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发展目标充分体现了“全程、全面、高质、高效”的工作导向围绕装备结构、综合水平、薄弱环节、薄弱区域、相关产业机械化提出5类16项量化指标。
2025年的发展目标突出了种植业薄弱环节机械化指标首次提出了设施农业、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农产品初加工及丘陵山区机械化的量化指标。
《指导意见》是八年前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机化和农机工业发展《意见》的继续,对农机化和农机工业转型升级做了全面的顶层设计,精准度高,操作性强,为今后一个时期农业机械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学习体会
《指导意见》提出:“促进政府与市场良性互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从根本上依靠市场力量和农民的创造性……因地制宜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这是《指导意见》诸多亮点之一。
在此基础上,《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要求:“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行业自律、信息交流、教育培训等方面的作用,服务引导行业转型升级。”在国务院文件中对农机行业协会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在新中国历史上尚属首次。
1988年前后山西等地农民自发组织开展跨区机收迅速推广了小麦机械化收获技术。1996年农业部联合有关部委出台政策支持跨区作业推动农机作业服务市场化快速发展成为政府与市场良性互动的一个经典案例。
行业协会在促进政府与市场良性互动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深入推进农机装备产业和农业机械化管理领域“放管服”改革的大背景下,发挥市场在配置农机资源方面的决定性作用,行业协会工作日渐重要。这方面发达国家有很多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尤其在行业自律、信息交流、教育培训等方面,让协会走上前台,可以有效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行业转型升级。农机行业协会组织任重道远。
三、贯彻《指导意见》的设想
第一,要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健全完善行规行约,协调同行利益关系,维护公平竞争;制定行业发展急需的团体标准,探索建立行业准入和退出机制;健全质量评价体系,促进农机产品质量和性能的提升。
第二要加强信息交流。目前我国农机行业的三大协会中国农机化协会、中国农机工业协会、中国农机流通协会各有所长在联合或单独举办各类展会、演示活动等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农机化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等活动凝聚共识为农机化转型升级提供了宝贵的精神动力。今后协会将进一步加强对历史资源及先进经验、理念的研究策划组织更多高效活动载体引导行业破解当前面临的市场低迷、国四升级、成本上涨等问题实现转型升级。
第三,研究行业需求,提供教育培训服务。相比于其他机构,三大协会在举办论坛、技术讲座、技能竞赛方面有优势,举办了许多有影响力的活动。中国农机化协会创建了先农智库,为教育培训活动提供智库产品支撑。实践证明,教育培训特别是公益性活动是协会为行业服务的重要方向,应不断加大工作力度。
总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农机化和农机工业既要服务农业生产,又要服务于乡村治理。农业机械化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土地整理等方面大有用武之地。我们要和所有行业协会一起按照《指导意见》要求,调整思路,扎实工作,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八 国三升国四
农机升国四应先搞明白这10个问题
一、升级时间节点
根据2018年8月19日生态环境部发的第34号文件即《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公开显示压燃式发动机如柴油机为动力的非道路移动机械控制目标要求2020年达到国家第四阶段排放控制水平2025年与世界最先进排放控制水平接轨。
对小型点燃式小通机和大型点燃式为动力的非道路移动机械也给出了控制目标即小通机2020年前后达到国三水平2025年与世界最先进排放控制水平接轨大型点燃式动力到2025年与世界最先进排放控制水平接轨。
实际上意思已经很明确农用柴油发动机国四升级的时间表就是2020年而且国五应该是在2025年且标准可能达到欧IV或更高的要求。
但是具体是2020年的什么时候根据征求意见稿的官方说法是“自2020年1月1日起凡不满足本标准要求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及其装用的柴油机不得生产、进口、销售和投入使用”不过还不是最终稿仍需要讨论。
从生态环保部了解到的消息可能更趋向于2020年1月1日切换国四即从2020年1月1日开始上线监控系统最迟上半年就可以实施在线监控。
而农机行业很多企业特别是配用大于37kW发动机的主机企业更希望在下半年或者年底实施这样他们能够有2018年和2019两年的实际作业验证。
二、设计开发准备
根据笔者最近到农机主机企业的走访发现,很多企业对升级国四准备严重不足,甚至有的企业觉得,升级国四就是换一个发动机的事。
实际上,这次升级国四,对很多机型来说,都需要重新设计产品,以便应对车载终端和颗粒物捕捉装置。
原因很简单2月22日发布的“关于征求《非道路移动机械及其装用的柴油机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提到“装用37kW到560kW柴油机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应加装壁流式颗粒物捕集器DPF型式检验时恒定转速柴油机在稳态测试循环NRSC、非恒定转速柴油机在瞬态测试循环NRTC下的粒子数量其排放结果应不大于5×10 12#/kWh同时DPF再生时不能有明显可见烟”。
DPF是一个体积不小的家伙本身安装就比较复杂。对于拖拉机而言还稍微好点毕竟后处理可以放在机罩外侧但对于收获机械就有较大难度。而增加车载控制组件要求获取车辆位置和排放信息也需要考虑设计开发的改变以适应发动机的要求。
虽然有企业声称可以不用改动机型设计就可以升级国四但这种配套机型恐怕不会太多。同时对于机型要做的PEMS测试也需要完成这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
所以,升级国四不是换一个发动机那么简单的事。
三、车载控制组件
车载控制组件也有人叫车载自动诊断系统英文为On-Board Diagnostics缩写为OBD主要用于对车辆的监控保证车辆符合排放标准不符合排放标准时应报警、停用等并能够读取故障代码。OBD系统最大的作用就是监测尾气排放同时还能记录故障原因。所以对于农业机械来说每台机器都需要安装一套OBD系统一旦出现排放不达标的情况就需要及时处理标准中也给出了处理的缓冲时间和补报机制以应对农机的偏远作业要求。
这个时候,就需要对农业机械的标定非常严格。因为,相同的机器,在不同的作业环境下,可能会对排放产生影响,而检测的要求是一致的。也就是说,整机要在不同的环境中进行标定,才能够声明自己是合格品,还要控制用户自己不能篡改数据和设备,不然被查到罚款力度可能会很大。
但又有传言说可能不需要OBD了不知真假
四、检验鉴定问题
升级国四不是换一个发动机那么简单,前面已经说过一个原因,这里还有一个原因,即换用国四发动机是否需要重新鉴定的问题。
当然,根据上一次升级国三的情况来看,一是时间紧迫,二是标准繁多,最终简化了很多项目,为企业鉴定省去了不少麻烦。
这一次升级国四,恐怕还会遇到上次的两个问题,但这次的变化要比以前大的多,如果不重新出鉴定报告,似乎就说不过去了。
根据我们得到的消息目前鉴定的方向还没有更别提具体方案。如果需要大量的重新鉴定从目前进度来看详细标准至少要到2019年下半年才会出台不会早于排放标准的定稿这样时间是否够用
五、农机补贴问题
在升级国三的时候,曾经有人提过,是否能够给按时升级国三的企业一定的额外补贴,也就是将排放标准和农机补贴挂钩。但当时农业部给的政策是,给国二的补贴延长了结算周期,针对国三并没有特别的补贴倾斜。
国四升级相对成本增加更多,特别是使用成本也会相应增加。而农业机械主机企业,销售国四产品必定是要早于国家实施排放标准,由于成本增加等因素,是否有可能有补贴的倾斜?
根据前段时间农机补贴政策的变化来看,对新产品和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有所倾斜,如动力换向和动力换挡拖拉机,很多省给了上调补贴限值的做法,值得称赞。
如果按照这一思路,提早投放市场的国四产品,应会给予一定照顾,以避免到切换之日再投放市场。
六、处罚责任依据
之前说过国四要安装OBD也有传言说可能不会做强制要求。不管如何如果有意或无意地被查到这个处罚责任在谁
AVL提供的限值表
所谓有意,就是有企业主动问过,将国四发动机换成其他发动机,这种情况如何判定。
当然,这有可能是用户自己私自改装,也有可能是主机厂主动改装,如何分辨?如何处罚?
所谓无意比如在偏远山区工作无法获取信号而用户又不知道或者OBD失效也有有意失效的。面对这些情况虽然有缓冲时间和补充申报机制但总会有意外更多是有意的意外这个时候谁来判定责任判定是谁的责任
七、监督力度多大
有不少农机行业人士告诉笔者,说目前还有很多国二产品在销售,至今行业还没有一个受到处罚。
从这个角度说,是不是升级国三是失败的?而如果升级国四,面对各种篡改、各种意外,是不是还会像国三一样?
我们看到这次升级国四要加装OBD其实也就是想通过在线回传数据控制使之达标。如果依靠人工核查恐怕难度很大。一是受限于农机工作的广度二是稽查人员数量恐怕也不足。而对于很多诸如经常换牌子、换法人的企业你查到了又能如何呢
有人建议,把国三先升整齐了,给那些不守法的以代价,对国四升级将会有很大的好处。意思是要亮出监督这把剑。
八、成本增加多少
对于升级国四来说目前给出了两条路线一个是SCR选择性催化还原策略一个是EGR废气再循环装置策略。现在很多企业选择了EGR但这意味着更高的油耗和更短的DPF再生周期而选择SCR策略的要考虑尿素消耗的成本以及尿素质量等带来的损耗。
单纯从硬件上来说无论是SCR还是EGR策略本身就增加不少。有人测算说单台增加1万元左右还不包含测试费用和机型重新设计等费用。
而后期使用成本如油品过滤、停工等造成的损失单台增加的费用恐怕就远远不止1万元了。
在当前农民收益较低的时期,农机价格再提高,恐怕市场会更加惨淡。
九、使用可靠如何
升级国三的时候,我们已经遇到了很多问题,从早期的自然、发动机无力,到后来的油品问题、换芯问题等,最后造成很多所谓的“假国三”在市场上横行,大企业反而干不过小企业了。
如果升级国四,在本来一致性就不好的农机行业,会出现多少故障,没人敢判断。而且,农机的试验环境和实际工作环境差别十分巨大,无论采取哪种措施去测试,都难以跳过田间测试、小批量投放这些环节,除非有胆子大的不怕死的企业。
当前,农民最关注的还是农机要“用得住”,一方面农民要求确实不高,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的主机企业太不高明。如果因为升级国四带来批量问题,最终结果是谁的批量大,谁倒霉。
十、标准变化程度
欧盟、美国、中国、印度非道路排放法规工业及农业装备对比讨论中没有方案AVL假设斜体已经有草案日期型式认证
如果2020年1月1日开始实施国四那就意味着正好还有一年的时间。而这一年的时间还需要确定最终的标准相关的产品鉴定也要跟上。时间上可能真的不够。或许有人会说无论什么时候升级对于主机企业来说时间都是不够。但对于农机来说这个不够绝对不是借口。
针对以上10个问题我们都想探讨清楚。所以2019年1月1618日农业机械杂志社联合排放配套企业、主机企业和科研部门共同举办农机升级国四的一场研讨会希望邀请生态环保部门、农机鉴定部门等人员共同探讨农机升级国四到底该怎么搞。
文章来源“农业机械”微信公众号2018年12月28日
原标题《农机升国四这10个问题没搞明白会死很惨》署名农机君
非道路国四进入倒计时了吗
关注点一,国家对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防治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
2007年10月1日我国发布《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Ⅱ阶段GB 20891—2007标准。根据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8年第9号公告自2008年9月30日起执行非道路国标准2009年10月1日起执行非道路国Ⅱ标准。
在7年以后的2014年5月16日原环境保护部以2014年第36号公告发布了《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三、四阶段GB 20891—2014标准。2016年1月14日原环境保护部在发布2016年第5号公告“自2016年4月1日起所有制造、进口和销售的非道路移动机械不得装用不符合《非道路标准》第三阶段要求的柴油机农用机械除外自2016年12月1日起所有制造、进口和销售的农用机械不得装用不符合《非道路标准》第三阶段要求的柴油机。”以上两句话实际上一模一样不同的是农用机械执行国Ⅲ标准的时限向后延长了7个月。
回顾这段历程我们发现非道路从国一到国二经历了一整年的过渡期从国二到国三用了6年6个月其中农用机械是7年2个月。从《技术政策》看从国三到国四肯定将不足4年。
关注点二,覆盖范围无遗漏,各类型各功率段目标细分到位。
《技术政策》中所说的非道路机械包括工程机械、农业机械、林业机械、渔业机械、发电机组和机场地勤设备等;从搭载动力类型看,包括了压燃式(柴油机)、点燃式(汽油机)和新能源(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等)为动力的移动机械、可运输工业设备等。
相比常规道路的交通工具非道路移动机械应用领域广、功率更大、能源消耗更加突出对环境的污染也就更严重。因此《技术政策》对不同功率段的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排放控制技术采取的技术路线和排放限值分别做出规定。例如压燃式发动机37千瓦≤Pmax<56千瓦应推广使用EFI+TC+EGR+DOC+DPF大型点燃式发动机19千瓦以上应推广使用EFI实现空燃比的闭环控制加装三元催化器装用汽油发动机的鼓励采用低渗透油管、油箱和碳罐等燃油蒸发控制装置以有效控制蒸发排放。
关注点三,首次提出非道路移动机械全生命周期等概念,在生产阶段,提倡生态设计,鼓励生产企业提前达标。
《技术政策》中三个超前概念的提出,对于促进非道路移动机械技术升级,将起到积极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是全生命周期的概念。在非道路移动机械生产阶段,鼓励企业采用生态设计,开展模块化、无(低)害化、绿色低碳、循环利用等生态设计理念,综合考虑生产、使用、回收等全生命周期内的资源消耗及污染排放。
二是机内净化技术写进文件。机内净化就是指从有害排放物的生成机理及影响因素出发,以改进发动机的燃烧过程为核心,达到减少和抑制污染物生成的各种技术,即能够降低污染物生成量的技术总称。如改进发动机燃烧室结构、改进点火系统、改进进气系统、采用废气再循环技术等。机内净化技术被业界公认是治理排气污染的根本技术。通俗地讲,就是要从源头解决问题。
三是可以提前排放达标。鼓励生产企业通过机内净化技术降低原机排放水平提前达到国家下一阶段的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标准并分别给出技术路线装用压燃式发动机的安装壁流式颗粒物捕集器DPF、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SCR装用大型点燃式发动机的安装三元催化转化器TWC等排放控制装置装用小型点燃式发动机的安装氧化型催化转化器OC
另外,在鼓励研发的污染防治技术方面,新能源动力赫然其中。在发展方向上,《技术政策》给出了非道路移动机械超低排放、零排放的技术路线,鼓励优先发展中小非道路移动机械动力装置的新能源化,逐步达到超低排放、零排放。
关注点四,将非道路污染排放纳入政府监管范畴,而且是全方位监管。
《技术政策》要求地方环保主管部门将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排放纳入监管轨道,而且要从设计、生产、使用、回收全生命周期进行监管,形成监管闭环。
一是逐步建立在用机械使用登记制度。针对老旧非道路移动机械保有量大、排放超标严重的问题,《技术政策》提出要对具备改造条件的机械加装或更换符合要求的污染控制装置,以大幅降低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物。
二是加强排放在线监控和诊断。对于新生产的非道路移动机械,要增加排放在线诊断系统,能对相关部件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当监测到排放超标时,应采取报警、限扭、强制怠速运转等手段,限制其正常使用,督促用户及时进行维修处理。
三是推广排放远程监控技术。通过安装卫星定位及远程排放监控装置、电子围栏平台建设、数据库动态分析等方法,逐步实现对各类非道路移动机械的远程排放监控。《技术政策》为此还提出要求,企业应积极推进卫星定位和远程监控系统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对在城市中使用的非道路移动机械,要优先实施排放远程监控管理,而且赋予地方政府权利,可根据本地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划定并公布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类型和区域。
关注点五,车载排放诊断管理或将成为制度并常态化。
非常有看点的是,《技术政策》把车载排放诊断明确写进文件。从技术层面看,鼓励车载排放测试技术及测试设备的研究开发,为加强在用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监管提供技术保障;从应用层面来讲,这个装置其实也是政府环保部门加强监管的重要措施。
对于生产企业来说,车载排放诊断装置将与车载防治噪声的(消声、隔声和吸声)装置一样,或将成为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标配;对于车主来说,禁止任何单位或个人擅自拆除弃用,车主不得拆除、闲置或者擅自更改;对于机手来说,当系统报警后,就应及时对车辆进行维修,确保达到排放标准,否则将面临环保部门惩罚。当然,如果要求非道路移动机械的车载排放诊断系统,在线接入环保部门的监督管理系统,从技术上讲不存在任何障碍,这就看环保部门的决定和决心了。
关注点六,国四能否成为农机工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
国三的技术路线重点在“前端”即油供给系统及其进气系统的改进提升。比较典型的国三技术有高压共轨CRDI、电控单体泵、电控泵喷嘴、机械泵等其目的都是提高发动机的喷油压力改进燃料燃烧效率可以降低多数有害气体的排放水平。装载国三的拖拉机有个明显标志普通群众从外观就能看出来即空滤高了、粗了、大了这是满足发动机燃料充分燃烧的需求让发动机在工作时能够获得较低的进气阻力和较大的容灰量。较低的进气阻力对经济性有帮助而较大的容灰量能延长更换滤芯的周期。
但是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国三技术在降低CH碳氢化合物等的同时其高温高压又导致了NOx氮氧化物排放提升国四的核心是引入了发动机机外净化技术技术路线不仅在“前端”而且“后端”更重要包括燃油系统、控制系统、进气系统、滤清系统、尾气处理系统等发动机相关技术。现阶段国四的典型技术路线有两类电控+SCR选择性催化还原和电控+EGR废气再循环装置+POC颗粒氧化催化
国三与国四的技术路线有哪些不同呢我们只要掌握国四的“三个必须”一是国四必须是电控国三采用机械泵EGR也可勉强二是国四必须增加后处理装置SCR国三不需要三是国四必须增加OBD车载诊断系统国三则没有。这里重点说下OBD主要用于排放控制可以存储导致发动机排放超标的故障信息便于维修诊断而一旦OBD检测到发动机后处理故障或关闭将自动限制发动机输出扭矩就是车跑不动或很慢甚至锁死发动机。
现在问题清楚了。对于整机企业来说如果国二换装国三发动机只是增加了电子控制单元ECU的接入问题不需要增加整机结构即使厂家没有技术力量在发动机厂家技术指导下也不存在问题。但是如果国三换装国四发动机不仅涉及ECU的问题还增加了相关的传感器部件、在线诊断系统、排气后处理装置、废气再循环装置EGR这些装置将成为整机结构的组成部分相当于对整机结构的再设计这些发动机厂家就爱莫能助了都需要整机厂家独立来完成。看来农机工业史上最严峻的考验即将到来。
因此,国四能否成为农机工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还有待观察。
关注点七,农业机械能否再次“除外”?
笔者总结了以上六点,也不能避免以偏概全,请读者朋友好好阅读原文。本《技术政策》出台的意义,是让业界看清了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防治的控制目标、技术方向和政策措施,虽然是一个指导性、操作性、且实用性的文件,但绝对不可以有任何侥幸心理。
这里要说明一下,《技术政策》只是提出了实施非道路国四的时段目标,但并不是正式实施《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四阶段)》标准的官方公告。因此说,目前还不能说非道路国四进入倒计时,只能说箭在弦上。至于非道路国四的正式实施时间还有待国家生态环境部的正式公告。
当然对于农业机械国三升国四的问题农机行业也有不同声音。这部分意见认为在非道路移动机械中农用机械的比重很小年作业时长也有限。以联合收割机为例作业季节性强由于跨区作业逐年下降作业半径越来越小全年使用天数逐年减少平均每年使用时间大概在1520天相对于国三升国四的社会成本来说对环境的污染可以忽略。
这次,农业机械能否再次“除外”呢?概率或大或小,都值得业界关注,毕竟在国二升国三的时候我们有过一次“除外”,万一这次又是呢?
文章来源中国农机化信息网2018年10月8日
农机升国四会带来升国三时的混乱吗
一、发动机带来的整机价格上涨
在农机排放标准从国二升级到国三时据有关数据显示国三农用发动机平均价格要比国二发动机贵1.5万元。那就意味着同样配置的农机即便其他零部件不涨价整机价格最少也要平均上涨1.5万元,如果其他零配件也升级,那么就会更贵了。受这种价格因素的影响,临近国二农机“大限”之前,各个厂家、商家疯狂甩卖库存的国二农机,严重透支了第二年的农机销量,成为整个农机行业形势下滑的成因之一。
同样的道理,农机排放标准升级到国四,不论是技术路线,还是其他方面,价格普遍高于国三农用发动机,势必造成整机价格的再一次上涨。最令人担心的还是老问题,受近两年农机行业不景气的影响,很多厂家、商家都积压了一定数量的国三农机,在国三农机“大限”到来之前,还会疯狂甩卖吗?还会透支第二年、第三年的农机销售市场吗?如果事情真的发生了,势必还会造成排放标准升级后,农机行业依然继续下行的趋势。
二、整机稳定性再成焦点
农机排放标准升级后,除了价格是关注的焦点之外,与发动机配套的相关零配件的稳定性、发动机与整机构造的稳定性及农机手与新农机操作习惯的磨合,这三点又会成为行业的焦点。特别是整机构造的磨合,是需要作业季节磨合、反复试验的。
三、新发动机生产牌照下发时间再成焦点
笔者依然清晰地记得,国二农机“大限”到来之时的前几个月,环保部给发动机厂家的牌照才下发,因为时间过于紧凑,“大限”时间点还曾经向后延了几个月,算是给农机生产企业宽限了研发、磨合的时间。这次农机排放标准升级到国四,发动机厂家的生产牌照下发时间点又将成为整个行业的焦点。
现在已经是2018年7月了按照时间倒推发动机厂家的牌照下发时间最晚不能晚于2019年6月。再加上申请、审批等一系列手续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确定技术路线、申请许可证就要在2018年年底之前确定下来否则农机整机生产企业甚至是整个农机行业还会经历国三升级后的“混乱”。
四、数据采集智能设备或成焦点
农机排放标准再次升级不仅是为了绿色环保更可以促进农机产品向高端、智能方向发展。在国三排放标准发动机上就可以通过相关设备读取发动机ECU数据可以知道发动机运行、温度、油耗等情况。
2018年江西省率先要求自带动力的农机装备安装北斗定位装置引领农机企业向智能化迈出第一步。到了2020年国四排放标准实施时很可能是更多省份要求监测各类农机的发动机数据、作业亩数、作业质量等数据。或许那时候已经实施农机作业补贴政策了因此农机整机生产企业要趁着排放标准升级的起步阶段不仅要磨合整机的性能更要考虑数据采集等功能在农机上的实现。
文章来源农机360网2018年7月6日
原标题:《农机国四排放标准要来了,会带来升级国三时的混乱吗?》
再论农机行业排放标准国四切换
8月28日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就8月21日印发的《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以下简称“政策”回答记者提问对“政策”文件的背景、亮点、目标和要求等进行解读。其中对农机从业者最关心的排放切换时间节点问题给出了明确的回答即以压燃式发动机为动力的非道路移动机械控制目标要求2020年达到国家第四阶段排放控制水平2025年与世界最先进排放控制水平接轨。
据此乐观估计如果切换时间节点设定为2020年12月31日留给农机行业的时间也只有28个月了。如果之前没有做好相关准备的农机主机厂从现在开始就要对接发动机供应商做技术对接和匹配、整机试制和调试、小批量实地作业检验、技改升级、定型大批量生产以及加快对研发、采购、生产、营销、经销商等系统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和硬件升级虽说还来得及但时间确实很紧迫。
消息发布后笔者曾跟农机从业者A君沟通此事他有些不太在意。A君认为国二升国三就给农机单独延期了国三升国四肯定也会的。对此笔者认为此次国三切换国四给农机单独延期的可能性不大理由有二。
首先,从“政策”文件的征求意见稿和定稿的行文措辞对比看,可知主管部门决心坚定。征求意见稿中,语句多以“加快”“提高”“完善”“研究”等措辞引导,文章基调为“指导性文件”,而定稿中则多以“应”作为词眼。从法律和行政实践角度看,“应”其实对应的就是“必须”,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和强制力。加之,定稿中的政策目标更加明确,各项措施更加细化,展现了主管部门推进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升级的决心。
其次从宏观的政策环境和政策信誉看没有留下延期的余地。第一污染防治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被列入十九大报告。第二2018年5月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总书记强调“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是重中之重”。第三2018年7月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强化移动源污染防治”。以上这些都是在污染防治方面的国家意志体现不容轻视。此外政策文件也是要讲求信誉的。国二切换国三时已经让一部分“老实企业”吃亏了比如某企业按规定节点准备的下线产品都是国三机而竞争对手却是下线的国二机具有更强的价格优势。如果国三切换国四再单独为农机行业推迟那相关政策的信誉可真就破产了。
最后笔者认为严格的排放政策对农机行业长期发展利大于弊。一是有助于提高产业集中度。本轮升级会出清一大批“三无一有”企业即无技术实力、无品控能力、无服务体系能力有关系营销依赖症的企业。例如2015年笔者对华北某供应商调研现场发现他们正在装配一辆青贮机该厂属于典型的“三无一有”询问该公司负责人如何控制刀片品质其回答“我们干了十几年了拿眼看就行。”此次升级受打击最大的就是这类厂商。二是有助于拓展国际市场。排放标准作为重要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也是国内农机产品难以进入欧美市场的主要障碍。三是有助于提升企业技术储备意识。有不少农机企业以“在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作为宣传卖点实际情况其实大家心里都有数。通过两轮排放标准的切换以及2025远景目标的引导相信会让经受住考验的农机企业有所改变将技术储备意识从嘴上落到腿上。
文章来源《农机市场》2018年第9期署名张三丰
九 农机市场分析
L型农机市场走势下的战略选择从效率竞争转为能量竞争
一、整体环境——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
(一)经济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要求我们区分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更多的是讲求总量和速度,而经济发展更讲求内涵和质量。除特殊领域外,高速增长、低质量增长的模式都将结束。相信环保问题已经成为目前农机企业的重要压力,高污染高能耗,必然刹车。如果继续追求高速和低质量发展,罔顾国家大政方针和客观经济规律,很难取得生存的权利。
(二)政策支持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2018年中央1号文件要求必须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推进我国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加强科研机构、设备制造企业联合攻关进一步提高大宗农作物机械国产化水平加快研发经济作物、养殖业、丘陵山区农林机械发展高端农机装备制造。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农业经营者队伍。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实施智慧农业林业水利工程推进物联网试验示范和遥感技术应用。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畜禽粪污处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废弃农膜回收、病虫害绿色防控。加强农村水环境治理和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实施农村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扩大华北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范围。推进重金属污染耕地防控和修复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加大东北黑土地保护力度等。
同时还要注意《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要求优化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构建粮经饲统筹、农牧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格局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农机行业一定是要着眼大局改变以粮为纲的发展思路转型再出发逐步从平原农业向丘陵山地农业发力从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园艺作物、饲料作物发力从种植业向养殖业和加工业发展全面服务于种植业结构调整总体思路这是定海神针不可动摇千万不能脱离农业而发展农机。
其他如《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指导意见》《中国制造2025》及扶贫政策等对农机行业发展均为利好因素。
(三)农业发展
著名农业专家郭剑雄教授在《被发展的农业》中讲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过程大致可以区分为差异化明显的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存在于工业化初期甚或延及至中期。此时农业自身并不具备逃离马尔萨斯陷阱和实现“起飞”的条件其发展必须借助于“工业化”等外部力量的驱动。但是当经济发展越过工业化中期特别是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及后期——第二阶段时农业发展的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完全改变了农业发展的目标开始转向投资收益率与现代产业趋同的现代农业建设方面。目前我们的农业也正处在这种因素交织和叠加的综合期一方面是商品农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还需要继续培育另一方面是自给自足的农业正在面临更深层次的变革。种子、农药、农业机械等都是农业的投入品这种投入品实际就是资本。但是这都属于农业发展的外部因素真正的内在因素是农业从业人员的人力资本和知识水平。当初农机专家余友泰先生说的生物技术、工程技术、管理技术是现代农业的三个根基生物技术就是种子、农药、化肥工程技术主要是农业机械和装备管理技术必然依托知识为起点没有知识何谈管理没有管理谈何效益。这也是2018年中央1号文件里的表述农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亟需加强。
(四)国际农机行业的发展趋势
尽管行业变化波谲云诡但万变不离其宗只有价值创造这个不二法门。梳理10年间国际农机的并购情况尤其是2018年6月7日拜耳并购孟山都集团的案例给予我们深刻启迪。国际农机巨头约翰迪尔、久保田不断向上下游延伸发展从基础数据到决策系统从耕整机具到播种植保纵横捭阖跑马圈地。爱科集团也将精密播种等公司收入囊中甚至逐步渗入农产品储藏、深加工及养殖环节。
未来,农机巨头的竞争也从产品向价值链延伸,他们已经具备智慧农业的四大抓手,决策、数据、感知、执行,未来将继续完成能量吸附过程。世界知名农机具公司将面临更深层次的整合。农机巨头未来将继续与农化集团缔结合约,与种子及农药、化肥公司联合发力,进攻作物科学、植物营养与土壤科学。
二、农机市场——复杂多变
(一)总量问题
农机购置总值
一直以来农机行业判断市场形势都是使用国家统计局提供的农业机械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这个指标目前已经超过4500亿元。但是用这个数据来解析农机市场总量显然是错误的。解析农机市场总量使用“农业机械购置”这个指标更合适。在农业农村部公布的《全国农业机械化统计资料汇编》里有一个指标叫“农机化投入情况”农业机械购置属于其中之一。
梳理2005—2016年的农机购置总值从292.62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887.02亿元到达顶峰然后开始下降到2016年是818.94亿元即将跌破800亿元大关。这就是我们销售给市场终端的农机总价值顶峰时期不到900亿元再上升一个台阶充其量不过1000亿元的市场。这个农业机械购置投入总值包括了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投入、单位和集体投入、农民个人投入以及其他投入。这才是衡量农机市场的数据。
(二)阶段划分
之前的农机市场主要是卖方市场产品相对紧缺农机购置补贴的惠农政策刺激了需求的实现。但是未来的农机市场已经不再是短缺经济而是买方市场。投资不再是经济最强有力的驱动利用固定资产投资而推动规模生产的时代已经结束也就是说规模经济主导的产品短缺时代已经结束供过于求的现象是十分明显的。在目前的市场竞争中绝大多数都在抢夺客户资源抢单模式不是抢先响应市场需求而是抢夺竞争对手的用户资源。经典的4P营销理论的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四要素促销以及价格是大家的趋同选择渠道也在发挥重要作用产品因素一直处于被忽略地位。价格战包括放长账期的做法是屠杀利器同时也是最后的招数此花开尽更无花。
(三)主要问题或特征
1供给与需求矛盾。农业农村部农机化司副司长李安宁把这种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分别概括为“三高三低”“三多三少”。从作物上看三大主粮综合机械化水平较高棉油糖、果菜茶等经济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较低从区域上看北方平原地区机械化水平较高南方丘陵山区机械化水平较低从产业上看种植业机械化水平较高而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初加工、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小马力、中低端机具较多大马力、高品质机具较少单项应用的农机技术较多集成配套的农机化技术较少小规模自用型农机户较多大规模专业化农机服务组织较少。
2市场与技术矛盾。这个问题可以总结为一句话市场短缺的产品其技术还不完善正在试验、试错阶段供给过剩的产品其技术一般已经较为成熟步入瓶颈期。反之亦然如果一个产品的技术还不完善正在试验、试错阶段那么市场需求一定是急迫的如果技术较为成熟、缺少创新那么市场已经开始饱和、供给已经开始过剩。比如小麦机市场现在是成熟期了技术基本成熟未来可能有深度变化那么是纵轴流新平台在起主要作用移栽机市场目前产品技术思路尚未定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市场还在快速发展中大葱收获机械多种多样的结构市场还处在解决核心需求的初级阶段。
用这个原理思考秸秆打捆机、拖拉机市场,会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
3规模与营利矛盾。企业做竞争规模有好处。但企业与顾客之间规模没有太大的好处。很多企业都在追求大规模但规模的关键不是最大而是有效。是不是有效规模要看是否有价值客户贡献非价值客户贡献的规模没有意义我们过于关注规模了。农机行业中很多企业正在逐步做大规模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规模做大了利润做空了这个问题希望行业重视。
这次在日本北海道农机展上我们看到一家专业做山药种植和收获机械的公司十几个人创造年产值2000多万元小而美、小而精。像国内的青岛洪珠农业机械公司专业于马铃薯全程机械化十几年来聚焦于此取得了很好的业绩。像山东华龙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山东玛利亚农业机械有限公司、河北霸州海宝科技有限公司均在蔬菜移栽、大蒜播种、收获机初加工等蔬菜机械化领域聚焦发力也都在健康、有序发展。
4组织能量与产业发展矛盾。我们总听行业人说干什么产品都是一窝蜂。行业基本上是三年堆满一个细分领域比如深松机械及检测终端产品比如打捆机之后很可能是翻转犁市场。这说明目前的农机行业已经进入了深度调整时期粗放式发展时代已经结束这非常考验农机企业的组织能量问题需要我们具有农业、工业发展的历史纵深认知有企业经营管理等全方位的能力。在这个问题上目前的组织能量与产业发展不协调、不对称这是行业急切需要解决的。有很多企业管理能力超过了经营能力加强了管理却不能继续开拓市场管理成了显性成本还有可能降低了运营效率最终内控价值没有体现在经营结果改善上有很多企业决策层距离市场和用户太远错误判断市场趋势和产品定型等。我们总是期待风口殊不知风口就是浪尖浪尖不可持续。对于企业来说比风口更重要的是战略远见与领导能力。
尤其是在农机市场出现跌落、遇冷之时自2004年农机购置补贴实施以来农机行业积蓄的能量如何释放产量是可以消化的产能是难以消化的。如今农机市场尤其不缺的其实是资本资本找不到可以借鸡下蛋的实业进行投资。
5产业博弈加剧与共渡难关的矛盾。从整体上来看目前供应商与主机厂、主机厂与经销商、经销商与用户之间的博弈正在进一步加剧主要的表现形式是货款拖欠、渠道密植、赊欠购机等。很多大厂家的供应商因为账期等原因主动中止合作很多主机厂实施渠道下沉和密植策略对原来经销商的势力范围进行了切分有的还实行了渠道买断策略部分经销商主动让出大品牌的经销权很多用户以集体购机、货比三家为由要挟经销商赊欠购机等。产业链博弈加剧横向竞争加剧与目前的市场形势所需要的密切配合相矛盾甚至开启了行业所谓的“互害模式”没有抱团取暖、荣损与共的理念。
三、行业展望与建议
深刻把握未来行业L型走势勒紧裤腰带、系好安全带
我们要理清思路涤荡烟霭回归农业机械为农业服务的原点与根本回归理性审视要量的增长更要质的发展。世界农机的发展证明农机快速发展、野蛮生长后必然进入科学发展。1960—1975年日本呈大斜率的发展形态之后则进入理性发展进入21世纪后保有量不断下降。
未来的农机行业,需要我们学习著名学者许小年的判断,叫双带模式,勒紧裤腰带,系好安全带。未来拼的不是规模经济,而是有效规模;拼的不是范围经济(多业务、多产品并联运行),而是技术的有效积累与沉淀,精益求精的产品改进与技术升级,只有创新能够破此僵局。小麦收获机市场为什么出现拦腰一刀,因为需求基本稳定了,主要是存量更新,那么纵轴流技术的应用等于给行业升级了技术平台、切换了系统,未来还会小有看点。拖拉机也一样,亟待解决的是动力换挡与无级变速技术,依靠目前的机械换挡平台,就会步入前面讲过的技术成熟、供给过剩、市场萎靡的模式。需要警醒的问题是,农机行业几乎不存在什么互联网所谓颠覆式创新,只存在水滴石穿、久久为功。
要认真领会华为的企业管理理念,企业的最高目的就是活下去。我们要具有宏观的洞察能力,但不能过度关注宏观环境。我们在什么时候该穿什么衣服,并不会回顾当地有史以来的平均气温或者全球的平均气温,而是根据当下时刻的感受作出决定。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会很美好,但绝大多数人都死在明天晚上。
(二)充分认识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大势所趋,勇于创新服务模式
2018年中央1号文件要求统筹兼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扶持小农户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培育各类专业化市场化服务组织推进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帮助小农户节本增效。发展多样化的联合与合作提升小农户组织化程度。我国农业资源特征和城镇化现状决定了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会以“适度规模化”为主而规模化又是下一阶段农业生产力提升的基本前提因此必然要由具备规模效应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承上启下扮演“赋能”于中小农户的平台角色形成“农业龙头+服务体系+适度规模化农户”的协作结构。2017年8月《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得以更加快速的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是指贯穿农业生产作业链条直接完成或协助完成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作业的社会化服务。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于培育农业农村经济新业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意见》指出,推进农机服务领域从粮棉油糖作物向特色作物、养殖业生产配套拓展,服务环节从耕种收为主向专业化植保、秸秆处理、产地烘干等农业生产全过程延伸,形成总量适宜、布局合理、经济便捷、专业高效的农机服务新局面。鼓励服务主体利用全国“农机直通车”信息平台提高跨区作业服务效率,加快推广应用基于北斗系统的作业监测、远程调度、维修诊断等大中型农机物联网技术。鼓励开展农机融资(金融)租赁业务。打造区域农机安全应急救援中心和维修中心,以农机合作社维修间和农机企业“三包”服务网点为重点,推动专业维修网点转型升级。在适宜地区支持农机服务主体以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建设集中育秧、集中烘干、农机具存放等设施。在粮棉油糖作物主产区,依托农机服务主体探索建设一批“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为农户提供“一站式”田间服务。
农业机械是作为资本形式进入农业的工具和载体,其存在意义即为价值创造。在以往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农机用户靠拼脚力、吃线路,主要看作业面积,南征北战、四海为家(尤其是收获机械),这种模式主要是利用各地农机保有量的不对称性——农业机械的稀缺性来切分种植户的蛋糕。这个阶段,应该是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初级阶段,用审视的目光来看,虽然跨区作业也存在了熟客生意、口碑订单,但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资源稀缺导致的,一旦农业机械失去稀缺性,这种农机用户与种植户之间的脆弱关系立刻终结。
在目前土地规模化经营过程中,美来众联(刘石董事长)、山西农科院玉米所(邵林生研究员)等都有很好的土地托管的思路和试验,青岛盛跃惠民农机合作社开展大葱社会化服务成果显著。究其原因,还是掌握了上面提到的人力资本、知识储备的问题,当然还有资源储备。不要去给农民看说明书、讲道理,要带着农民去干,怎么干,那就要讲科学发展观了。只有深度介入种植户的生产,在技术上、管理和资源上全方位帮扶和指导,才能够实现大服务的概念落地。对于种植户来说,不要老说为我作业,我不需要作业,我需要你把我的地拿走去理财(理地),不但要耕种收全程、全面机械化一条龙作业,种子化肥农药农艺全统一,关键要帮我把粮食卖出去,有了收入了,扣除服务费(上面的服务打包结算),剩下的就是我的。在没有汽车之前,我需要一匹快马,有了汽车,我要快马作甚。同样,我的目的是打药,不是分别买无人机和农药,都有人帮我打药了,我还买什么无人机和农药?
顾客在哪里你的组织边界就在哪里。行业需要我们勇于自我革命善于自我进化。唯一能够生存的理由就是更好地实现价值创造、具备更全面的服务能力。从当前来看农机市场震荡的根源在于行业从追求效率、农机保有量、整体机械化率向追求效益、农机作业服务量、单台农机服务覆盖率转变。对于农机作业服务来说要近属地化要有增量的价值创造要把科技力量、行业资源深入到种植户的产业链中去要帮助他们把蛋糕做大再尝试着分蛋糕。新疆沙湾县的宏基农机合作社在理事长韩波同志的带领下成立了合作社联社坐拥三亿元的农机装备服务50万亩的耕地实现了棉花的优质、高产是规模经营的一面旗帜。像北京九方泰禾公司的吴建强围绕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也闯出了一条社会化服务之路。吉林省的迪尔经销商刘波同志在此方面也作出了重要探索。
农机经销商尤其要注意农资经销商对农业生产性服务的渗透和拓展,他们商业嗅觉灵敏,执行快速到位,是我们很重要的竞争对手及合作伙伴。在农资经销商及农业服务商眼里,植保无人机是流动的农资超市,农业机械是纯粹的作业工具,因为他们有较强的用户(种植大户)黏性。有位做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同志跟我说,前期他们不怎么整合农机资源,因为他们判断农机将会过剩,过剩了之后再来整合,他们更有话语权,推进更迅速。
(三)重视企业重组窗口,尤其高度重视技术储备型企业
行业形势遇冷,正是重组与兼并的时间窗口。行业重组为企业创造了很多的机会,农机各个行业都过于分散,行业重组势在必行。如果谁能抓住行业重组的历史机遇,就有可能在下一轮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那么我们的金融机构,也应该抓住这样的机会,配合企业进行行业的重组,尤其要高度重视技术储备型企业。未来农机行业,更大程度上是技术因素的竞争,而不是商业因素的竞争。
(四)产业协同作战,减少零和博弈,戮力同心、苦战过关
呼吁行业重视市场经济原理,产业上下游之间必须诚信经营、抱团取暖,减少零和博弈,供应商、主机厂、用户之间要互相预留利润空间,不能店大欺客、客大欺店,拖欠货款、渠道买断与密植、赊欠销售等问题要立刻解决,对产业链条之间不合理的诉求要予以反制。
关键还要解决竞争强度的问题,生产企业之间如何联合,如何补位,是一门学问。在日本的农机市场,洋马与约翰迪尔、井关与阿玛松等机具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开发市场,满足客户需求。未来的农机市场竞争,需要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基本出发点,同时基于市场与环节分工,基于专业化生产和服务,进行横向联合和补位。
(五)重视行业必需的能力匹配与知识储备,避免无谋浪战
农机行业发展进入深水区,亟须企业建立与之匹配的能力和知识体系,谋定后战,妙算而胜,科学发展。注意农机农艺融合发展,加强农田生产工程学应用,对待农机化进程有历史纵深感。要注意管理哲学,更要注意管理科学,对农机行业的洞察,需要综合考虑用户数量、组织能量、产量质量、市场容量,四者不可偏废。采取大数据平台等方式对区域内的农机保有量、作业覆盖率、单机作业面积等问题进行测算。黑龙江省农机公司在这方面有所创新。
农机流通企业一定要尽快形成农机营销与服务的综合性能力,不能停留在依靠办理补贴而销售农机的状态上。需求就是市场,销售就是沟通,定位决定价值,整合创造优势,赚钱才能生存。
(六)切实加强维修与服务能力,牢记农机作业的季节性特征
对于农机来说,维修技术、服务响应速度、配件保证能力,这都是根本所在,却是老生常谈常常谈、落到实处很少见。在当今时代,服务能力已经从关键成功因素变为关键存活因素,失去服务能力将意味着防线崩溃。尤其在农机市场向存量市场转变的过程中,后市场业务必须引起行业重视。
(七)基于行业之锚,对于经济作物机械等细分领域的研判
1小麦机市场已经完全是存量市场以雷沃、中联为主的寡头竞争用户对产品的价格敏感度源自于投资回报率的压力目前以低价格为主的竞争显然耐力不足。
2玉米收获机械行业既要关注茎穗兼收机型更要关注籽粒收获技术做好产品研发、试验、储备尤其注意玉米主产区生产全程托管的发展较为迅速。
3青贮机械用户成长性快于国内青贮机械的生产企业大型、高效的转盘式青贮机逐步成为市场主流。
4经济作物、园艺作物、丘陵山地机械未来的发展热点是行业的蓝海窗口值得行业关注。
5育种机械、小区机械蓝冰市场指待开拓的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崭新市场需要行业重视。
6马铃薯机械受马铃薯市场价格不稳定拖累或将遇冷。
7翻转犁市场最近几年突飞猛进可能出现保有量过多、作业量较低而导致市场需求下降尤其产品同质化严重堪忧。
8智能农机产品、信息化技术在良好收益的基础上在规模化种植组织和专业农机服务组织得到率先应用。
9二手农机业务近年来虽飞速发展但需冷静观察。二手农机市场本质驱动因素——产品残值并不突出其市场的规模与利润相对薄弱政策、法律法规风险也普遍存在。
(八)对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呼吁及建议
第一,尽快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既定相关政策,即“缩范围、降定额、促敞开”,对目前保有量已经饱和的拖拉机、谷物收获机等机械的购置应降低补贴额度,非关键重点环节机械的购置应退出补贴范围,以避免挤出效应的作用降低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效率;向经济作物、园艺作物、丘陵山地、绿色生产农机倾斜,力争敞开补贴。
第二,应加强数据统计和区域预警,对于区域保有量呈饱和状态的农机具,政府应通过公开渠道定期发布(或实时可查)相关保有量数据和最佳保有量范围数据,避免农户因不掌握本区域农机保有状况而盲目购置。
第三,建议对农机购置补贴向农机作业补贴发展进行可行性研究,探讨所需要的政策措施、技术手段及装备配备,以有效激励用户组织积极参与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
文章来源中国农机化信息网2018年8月15日
市场寒冬,我国农机工业如何扭转颓势
一、行业政策创新
(一)购置补贴政策创新
多年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进行了多次改进,但目前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例如由于实行分功率段补贴出现了虚标农机功率以及实际应用时机器的大功率段不能用等问题。这些问题大都在中小企业出现特别是拖拉机产业尤其严重。132.3千瓦180马力的拖拉机底盘装上161.7千瓦220马力的发动机就成了161.7千瓦220马力的拖拉机。这种情况并非个别现象而是小企业存在的普遍现象。作业时132.3千瓦180马力以上的动力根本不能用。
再例如玉米收获机按行数补贴造成不少企业将3行产品做成小4行4行产品做成小5行甚至小6行。
笔者认为,农机购置补贴应回到按产品价格比率补贴的方式,价格高的多补,价格低的少补。这样,有利于企业提高产品质量,防止和杜绝虚增功率和假增行数等问题。
如果真需要对高性能产品提高补贴的话,那就提高重型拖拉机和电液驱动型联合收割机补贴比率,而不是按功率和行数来区分。
重型拖拉机是笔者于2008年提出来的概念是指动力换挡或者自动挡的、能进行重型作业的大型拖拉机与拖拉机的功率无关。目前重型拖拉机有向低功率段延伸的趋势有的重型拖拉机功率已经降到58.8千瓦80马力以下。
总之,购机补贴应尽可能地使农机市场实现公平竞争,对企业产品公正对待,减少政策漏洞,让投机者无机可乘,无漏洞可钻。
(二)科研项目管理创新
多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开展农机科研项目,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也存在效率低下、成果难转化和资金浪费严重等问题。
目前科研经费的分配,主要看科研单位如何,其次看立项如何,严格来说是看项目谁申请,申请报告写得怎样。至于科研项目验收,更容易走过场,流于形式。
因此,农机科研体制改革,应从注重科研成果入手,采取公开透明的运行机制,激励真正的创新成果。
笔者认为,我国应用领域的科研体制,应从项目申批拨款制,逐歩转向成果评价奖励制。开始阶段可试点拿出部分科研经费,对科研院所、企业和个人的研究成果择优奖励,特别是对非政府资助取得的成果给予重奖。然后,逐步扩大奖励资金的比例,直到大部分或全部科研经费都转为成果奖励。
总之,国家和行业制定的农机政策和法律法规,要考虑能够规范市场秩序,使得企业在市场上公平竞争,并且有利于产业升级,鼓励企业的产品技术更新换代,保障行业健康发展。
二、发展路径创新
(一)电动农机的发展方向
电动农机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有省份早已提出要大力发展,国家也在科研项目上安排企业去开发。笔者这里只就有关发展方向和发展途径方面发表看法。
1电动拖拉机。电动拖拉机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新型蓄电池技术和电机传动及控制技术等随着这些技术的突破和逐渐成熟电动拖拉机的发展指日可待。
有一消息对电动农机来说是个大利好2017年9月东旭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宣布世界首款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产品“烯王”正式全球发售。东旭光电方面表示该产品不仅性能优异可实现15分钟内快速充电而且具有卓越的高低温性能和超长的使用寿命。据称充电10分钟可使汽车行驶1000千米。
目前,电动汽车技术已经比较成熟,正在大面积推广应用。从理论上说,在电动汽车的基础上,提高低速大扭矩性能,就可以研制出电动拖拉机。
如果我国大功率电动拖拉机研制成功,那就意味着,我们不需要再研发动力换挡或者自动挡机构了,我们拖拉机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就会得到极大提升。
2电动联合收割机。联合收割机与拖拉机比起来其显著的特点是需要多点动力传动。这对于电动来说只要增加电动机的数量即可解决这样既可以减少机械传动的数量又可以对工作装置的部位灵活配置可能对提高联合收割机的性能更加有利。
3其他电动农机。除电动拖拉机和电动联合收割机等重型农机外其他轻型自走式电动农机具可能更容易实现。例如电动耕地机、电动整地机、电动灭茬机、电动播种机、电动除草机、电动植保机和电动打捆机等。
如果将这些自走式电动农机具与传感器,视觉识别系统,电、气、液传动技术,远程控制技术,物联网等新技术结合起来,那就是一台台农田作业的机器人,其未来的发展前景非常乐观。
笔者认为,发展电动农机非常重要,目前个别省份提出,国家支持个别企业开展研发是远远不够的,应该上升为国家跨越式发展重点战略,由国家动员和组织相关部门,花大力气去研发,力争短期内取得突破,获得成功。
(二)水稻直播的发展方向
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是人们长期探索,并且想尽各种办法试图解决的技术问题。例如,插秧机械、抛秧机械和摆秧机械等,目前比较成熟和大面积采用的是机械插秧,其中高速插秧技术是最好的。
人们也长期探索水稻直播技术,但到目前为止,有些问题还没有比较好地解决。
水稻直播技术的关键之一是种子处理技术。《农业机械》杂志曾报道过久保田采用的铁粉包衣技术,可有效防止水稻直播后,鸟兽对种子的啄刨食,并且还有防治病虫害的作用。
发展水稻直播技术需要农机农艺相结合,不但要有农机技术人员参加,还要有农艺技术、种子技术等相关行业技术人员参与,共同研究探讨,共同参与测试、实验和实践,方可取得成功。
之所以说水稻直播技术非常关键和重要,是因为一旦研究成功并大面积推广,则可以淘汰目前大量应用的插秧机和其他水稻栽植机械。
从以上两个发展方向可以看出,发展路径创新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如果两个发展方向中哪怕其中一个获得成功,都可以实现农机有关子行业,甚至整个农机工业的弯道超车和跨越式发展。
三、企业发展战略与重点
(一)制定长远发展战略
长远发展战略关系到企业的长期发展和长远利益,而近期市场策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特别是农机企业在利润率比较低,企业积累比较少的情况下,必须处理好长远战略与近期策略的关系。
制定长远发展战略是每个农机企业必须重视的问题。从我国农机工业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很多企业没有发展好,就是因为没有做好这项工作。他们往往是走一步看一步,不重视甚至没有长远发展战略。市场形势好了,不知道干什么;市场形势不好的时候,想干什么又干不了。
企业制定长远发展战略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找准重点发力。例如在产品发展方向上,上述电动农机和水稻直播技术,只供有相当实力的大中企业选择,不具备相关实力的中小企业,可考虑研制用户急需的、比较效益好的小众农机产品,如研制生产经济作物机械等。
(二)找准发展重点持续发力
农机产品种类繁多,且我国目前仍处于低端产品阶段,有多种发展方向可供选择。很多农机产品市场有周期性和波动性,有时这种产品市场非常好,有时那种产品又供不应求。
所以,有些企业便“开发”(实际上是仿制)了多种产品,抱着东方不亮西方亮的念头,来应对市场。
整个农机市场处于上升期的时候,这种方式可能奏效;而整个农机市场处于下滑时,企业顾此失彼,疲于应付,最终会拖垮企业。历史上这样的案例不算少,现实中却仍有这样的企业在做类似运作。
找准重点持续发力而成功的企业也有不少。久保田在中国深耕半喂入收割机十几年,有了积累后才开始开发全喂入收割机、玉米收获机和拖拉机。
国内企业星光农机专注全喂入履带收割机近10年勇猛机械专注玉米收获机近10年都取得了成功都在开发其他新产品以获得更大发展。这些企业都是找准重点持续发力而获得成功的典型。
还有一位农民发明家研制马铃薯机械成功的例子他就是洪珠农机的掌门人吴洪珠。20世纪末他在农村艰苦的条件下研制成功第一台马铃薯收获机经反复改进终于赢得了用户开拓了市场。
前些年去洪珠农机采访,吴洪珠在村中自己家里的办公室接待了笔者,那时他刚刚从汉诺威展会回来不久,他那敬业务实的精神,以及对产品技术成功锲而不舍的精神,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从第一台马铃薯收获机诞生洪珠农机经过近20年的发展可以说已经成为我国马铃薯机械领域里的领军者。
四、企业开发新产品应注意的问题
(一)新产品开发不是模仿
我们的很多企业所谓“开发”新产品,就是把市场销售比较好的品牌产品,拿过来进行仿制,美其名曰“跟随战略”。这种做法,过去和现在都有很多企业吃了亏。开始的时候你模仿的品牌产品企业不理你,当你快要成气候的时候,它就会站出来告你侵权。
当然,更多的企业“开发”的产品没有专利权,也不会有人投诉,但这样的产品,你的仿制不会给你带来好的效益,只能提升被模仿企业的权威性。
因此,仿制不是新产品开发,最多是增加了企业的产品种类。这种做法可能带来企业的转型,但绝不会让企业实现升级。
(二)找准适销对路的产品
有人统计我国农机产品的种类有3000多种而国际上有7000多种。从这一点看在我国寻找开发适销对路的农机产品并不难。要找到适合企业生产的产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按作业品类选取。首先要选取能够取代较大劳动强度的机械。目前农村劳动力缺乏重体力劳动的农活很难完成致使相关农产品价格居高不下。例如薯类和根果类农作物的收获机械等。这种机械不但能够减轻劳动强度而且效益比较明显。其次要选取复杂劳动和精细作业的机械。这种作业虽然劳动强度不大但需要的人工多费时较长。这样的农活实现机械化作业可以节省作业费用和提高农产品质量。例如果品套袋机械蔬菜播种和栽植机械等。再次要选取需求量相对较大的产品。我国农产品种植面积和产量除稻谷、小麦和玉米3大作物外豆类、薯类和棉花位居其次糖料、油料、蔬菜、水果等也有大面积种植。这些作物有大量多品种的相关机械需求新产品开发大有用武之地。
2按政策指引选取。企业开发的新产品如果与国家目前的“三农”政策相配合则能够取得相关支持获得更好的发展。例如国家近期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等。
3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选取。企业根据自身加工制备、掌握的技术和现有的人才等条件选取相关或者相近的农机产品可以比较容易取得进展。
(三)制定新产品开发规划
开发新产品,特别是较复杂的农机产品,要求企业有相当的资金后盾,或者具有持续投入能力。
跨国企业有资金优势,新产品设计与研制阶段一般会秘密进行,产品试验阶段也不对外销售,直到产品基本成熟才投放市场。我们国内企业不可能做到这样,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做好新产品开发规划。
一般来说,国内中小企业开发新产品,要有一个能够盈利的产品做支撑,也就是利用现有盈利产品的利润,投入到新产品开发中去。
有一个盈利产品,这是最理想的状态。但往往企业在市场遇到困难时,才想起新产品开发的事情,这时候既缺少资金,员工和技术人员的情绪也不稳定,要想做好新产品开发工作很难。
因此,企业一定要有一个新产品开发规划,同时,这个新产品开发规划,要随市场和用户需求的变化不断修改完善。
星光、勇猛和洪珠这几个成功的企业,没有其他盈利产品支撑,仅靠开发的产品一边做市场,一边改进产品,靠多年的技术积累、人才积累和市场积累,最终获得了成功。
(四)慎重投放新产品
我国有大量的产品技术创新是由中小企业甚至个人来做的。我们看到的是那些成功者,而众多失败者我们可能没有看到。
事实上,产品技术创新的成功者占比很少,也就是说产品技术创新风险很大,这也是人们不愿意搞产品技术创新的原因之一。有这样一种说法,“不开发新产品等死,开发新产品找死”,这话说得有一定道理,举几个例子。
当年,新疆中收正搞得红红火火,这一年他们把所有的产品进行了改进。结果,经过改进的产品问题频出,大伤元气,被竞争对手一举超越。
1996年我们到内蒙古自治区开展农用车调查发现不少市盟的农机经销商有销售包头拖拉机厂四轮农用车的记录同时还有相同数量的退货记录。到包头拖拉机调查时才得知真相原来在这之前包头拖拉机厂开发生产了数百辆四轮农用车全部销售一空后因质量和安全问题遭遇全面退货。从那以后包头拖拉机厂就退出了人们的视线。
还有一种说法,“宁可开发产品找死,也不能等死,这样才会有希望”。
实际上,开发新产品找死的说法并不科学,只要科学投放新产品,是可以避免或者减少损失的,这里也举几个成功开发新产品的例子。
某生产配套割台的河南企业开始研制生产联合收割机。第一年生产了几台每台配备8名技术人员跟机开展服务第二年他们根据服务中机器所出的问题对收割机进行了改进生产了几十台每台配备4名以上的技术人员跟机服务第三年他们又改进了产品生产了上百台产品基本研制成功。
有一年跟随久保田企业采访用户。当时久保田市场销售的产品是488型半喂入收割机而现场我们看到了一台588型产品经询问才知道原来该用户是免费使用该机型只需要将该机器使用中的有关数据记录下来到期报送给久保田即可。这是久保田开发新产品的环节之一也是久保田开发新产品的态度。
在此奉告企业,新产品投放事关企业生死,请慎重行事。
(五)注重基础件的质量
农机产品的基础件是指机架和桥壳类作为其他部件支撑体的部件。一般来说,这类部件要求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
一般中小企业在新产品开发时,往往会忽略这一要求,可能没有进行负荷计算或计算不准确,也可能为了减少成本而减小尺寸或使用低质材料,致使机架强度不够。现实中,不少企业在这方面吃过亏。
前些年,到北京亨运通(现在的勇猛机械)参观他们的生产车间,王世秀董事长介绍说,他们的桥壳类等基础件都是自己做的。在看工人加工玉米收割机的机架时,笔者对王世秀说,这个部件很重要。他会意地说,看来你干过这行。
其实,笔者没有干过相关工作,但在编辑《农业机械》使用维修稿件时,曾遇到过类似情况。有一台使用多年的东方红-75型拖拉机在大修时更换了几乎所有的部件总成后仍然解决不了故障最后才弄明白是因长期使用拖拉机机架变形而造成的更换新机架后问题就解决了。
机架和桥壳类部件是其他传动部件等总成的安装基础,一旦基础件产生变形或不稳定,将使得安装其上传动件的位置关系发生变化,从而导致重大故障的发生。
记得多年前,某企业的背负式玉米收获机传动齿轮箱总出故障,更换新齿轮箱后也不能解决问题,可能就是机架变形的原因。
(六)关于新产品开发中的配套零部件
1做好新产品零部件规划。新产品开发和研制中要做好新机型和零部件发展规划以保障后续生产经营过程中为用户提供维修零配件的供应减少用户损失。
前些年,在山东采访时,有一用户抱怨说,前几年购买了一台某品牌的拖拉机,维修时在当地买不到配件,到生产厂家购买时被告知,这种机型早已停产,没有相关配件。从此,该用户再也不购买这种品牌的拖拉机了。
2与零配件企业合作。开发新产品过程中要与配套件企业加强沟通可能会收到好的效果。一方面配套件企业为了抢得先机可能免费提供试配部件另一方面还可以与配套企业合作研发一些部件既能加快新产品开发周期又能收到较好的开发效果。
十几年前,笔者采访星光农机时,总工张奋飞说,他们采购柴油机时,不但不跟配套企业砍价,而且还主动加价,并对柴油机提出新要求。其实,这就是在与配套柴油机企业开展合作。
(七)对新产品的试验改进
新产品开发出来以后,还有一个相当长的成熟过程,也就是新产品的试验改进过程。
跨国农机公司有雄厚的研发资金,可以研制成功后再投放市场,而我们的新产品开发,往往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不可能有那么多的资金投入,只能边投放市场,边进行改进。笔者也曾批评过这种让用户承担试验的做法,认为这很不公平。
但实践证明,如果在新产品投放后,加强服务,注重对新产品的逐步改进,不给用户带来较大损失,与用户一起承担新产品的试验也未尝不可。但前提是新产品一定要经过严格实验考查,相对比较成熟了,确保在新用户使用中不会出现严重故障,不会给用户带来大的损失,或者会补偿用户的损失。否则,会给新产品的品牌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
无论是新产品开发,还是成熟产品的生产,企业都要具备起码的产品检验设备和手段。农机行业著名专家高元恩说过,他到企业参观考察,除参观他们的生产设备外,必须要看看企业的检验设备,因为这才是企业真正的实力。
以上所述,是笔者的一点不成熟的认识,仅供农机行业同仁和相关企业参考。
文章来源“农业机械”微信公众号2018年12月3日
一叶知秋话农机
一、农机市场将会越来越规范
大浪淘沙的道理不用多说,农机市场通过多年的追逐后,表象上显示出一片混乱,实际则是主力产品和资源优势的轮廓效应明显,品牌产品对市场掌控能力越来越强劲,规模厂商对市场的控制力和细化管理落实能力不断提升,效果也越来越明显。具备一定实力的规模生产企业,从产品价格入手,逐步凸显出市场的竞争优势,产品与价格也不断提升。同时,产品质量越来越被生产企业重视,表现在:
1人们对农机市场终于有了一定的理性思维。生产企业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再也不是写在墙上的口号。滥竽充数的农机具年代将会逐步被历史改写尽管当下拼价格的势头依然强劲那都是一些小作坊在濒临绝路时的一些正常反应罢了。
2品牌产品的价格不断下调显示出品牌产品与实际成本不断改善对等。品牌农机具的价格贴近成本贴近市场贴近用户无形中对一些小作坊构成严重的威胁。过去极个别大企业着重于企业暴利化、产品老式化、营销高压化价格与产品严重不对称与市场严重不合拍无形中给予了一些家庭作坊的迅猛发展空间。
3笔者从最近的进货渠道中发现精控库存再也不是代理商的专利大多数生产企业也从市场中找到了方向感。他们对市场对代理商再也不是压库存、虚报业绩揠苗助长的现象了。他们冷静后对市场需求有了自己的判断比过去更加务实且更加尊重市场减轻了代理商压力的同时也缓解了生产企业的经营风险。
二、未来市场将是诚信者天下
历朝历代生意人总是不被人们看好无商不奸成了一成不变的标签。2018年2月笔者写了一篇关于某烘干机厂小作坊办公室、厂房全部都是租用靠承诺行贿专做全国烘干机招标项目生意的报道。经历了三个烘干机扶贫项目招标的前期跟踪笔者发现他们的业务经理都是以每台50008000元的好处费作为条件关键时刻都是由该厂法人一对一亲自对接。
笔者借助这个案例只想说明一点,生意人想要长远走在农机道上,还是要靠诚信经营,一时的得失与不择手段、耍小聪明,既害人也害己,不可取。笔者更相信今后的农机市场,必将是诚信农机生产厂商的天下。
三、土地流转给市场带来新变化
目前农机市场的细节变化越来越明显土地流转后散户少了专业合作社成为当下农机市场的主力。苏北平原再也不是小马力的天下1204属于起步购买马力段正常情况下1504/1604成为市场主流趋势1804/2004的比例不断攀升。
施肥喷药也不是过去的人工作业从12米/18米喷幅已实现了25米/26米超宽喷幅工作效率提高了数倍的同时操作田亩损失明显减小。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用户对农机具的品牌意识有了改善和提高很多合作社社长都是老农机老用户他们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过程改变了他们对农机产品质量的眼界他们吃过苦上过当买过杂牌机。
借用某合作社康洪社长的话说“不谈了杂牌机价格的确很低也能赊到帐。不用很好一用就坏出尽了洋相服务差就算了关键时刻掉链子连配件都没有。问题是种粮大户老板不能等数千亩地的确等不起季节更不等人。过去我们几人一下子买3台X马机脸全丢光了洋相出尽了。卖更不值钱而且没人要问题是现在的种粮大户老板对农机具有要求点名道姓不是品牌机连谈的机会都没有。”这就是一位基层农机合作社社长的心得体会。
叶落知秋话农机,农机人的品牌季节,也已经到来。无论是生产企业,代理商还是用户,大家对质量有要求,对品质有追求,对品牌有讲究。再也不是从前见毛就是鸭的年代了。笔者相信农机市场通过无序竞争的阵痛之后,将会淘汰一批不守信的,死掉一批赊账的,饿死一批砸价的,留下一批懂规矩、讲诚信、有实力的品牌生产企业和品牌代理商。
文章来源“农机观察”微信公众号2018年10月8日
寒冬下玉米机企业的战略抉择
2018年上半年的玉米机市场虽然启动较早但实际情况还要看下半年的成绩单。笔者认为继2017年玉米机市场步入寒冬后今年市场可能或略有抬头但仍不容乐观。
从玉米机企业的外部环境看,形势无疑是严峻的。主要风险有五。一是玉米种植面积大幅减少,且受粮食国际贸易格局影响,未来玉米种植面积回暖的可能性也不大。二是存量机器规模较大,“狼多肉少”之下,购机户投资回收期显著延长,导致需求端农户的购机能力和购机意愿下降。三是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致的上游原材料价格巨幅波动,吞噬了供给端玉米机企业本已微薄的利润空间。四是农机行业存在的高成长性、低行业进入壁垒等特点,带来的行业低集中度和弱竞争力。五是客户群体逐步成熟,产品需求结构在不断变迁,但是行业缺乏相应调整。
从玉米机企业的内部环境看也不容乐观。主要问题有三。一是玉米机企业普遍缺乏“顶层设计”公司管理层尤其一把手多数是从增量市场中成长起来的容易形成“机会主义”“多子多福”的路径依赖而忽视了对公司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等“顶层”的建设。换句话说他们还回答不了“公司为何存在”“公司未来怎样”“行为准则是啥”等问题。二是有形资源两极分化无形资源普遍缺失。有形资源主要指公司的厂房、设备、设施等一部分企业在头几年行情好时热血上脑将大部分盈利和投资方资金、银行贷款投入到固定资产中厂房和设备都很高大上同时也给自己背上了沉重的“乌龟壳”导致的结果就是每年要负担的贷款还本付息压力、股东方投资回报压力、资产折旧摊销压力这一切都让企业难以喘息另有一部分企业则比较“稳健”将“打地摊”进行到底一些最基本的设备设施都缺乏。极端的案例是笔者曾在2015年到访某供应商发现其连最基础的测量仪器都没有问“如何控制品质”企业主答曰“靠经验和感觉就可以”。无形资源主要指品牌、技术、专利等国内玉米机企业在这方面的缺失可谓众所周知无需赘言。三是管理能力普遍较弱“近亲繁殖”现象严重由于国内玉米机企业的经营场所多处于二三线及以下城市难以吸引专业人才导致企业选才任人的空间有限只好降低标准在附近招人长此以往就容易形成封闭的“小圈子”外来人才更难以融入和留下。对应地企业的资源运筹整合、制度规章文化、营销策划实施、产销平衡、质量控制、技术研发、信息化等管理能力难以得到持续地整顿和提升。
问题是,为之奈何?不外乎攻、守、退三条路而已。在本文,我们重点谈谈“攻”。
由于玉米机企业往往存在销售区域集中和产品品类单一的缺点导致销售季节性强现金流压力大对环境冲击敏感。例如根据某玉米机企业的招股说明书其98%的收入来自玉米机70%的营收来自东北区域市场而自2015年农业部推行“镰刀弯种植结构调整”以来东北的玉米种植面积已经削减3000万亩未来还将继续减少数千万亩这种系统性风险往往是专业型企业难以预见和不可抵抗的。对应地玉米机企业可以在品类扩张和区域扩张两方面下工夫。
农机行业具备典型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道理也比较简单同样的资源条件生产1000台和10000台的台均成本当然会有较大落差同一客户在买收割机的时候可能还会有买拖拉机或者打捆机一方面降低了客户成本另一方面还提高了客户黏度。具体到案例上笔者推荐玉米机企业家关注的德国科乐收公司的情况。
笔者对科乐收公司近10年的年度报告数据进行了简要分析下图为该公司近10年年报中披露的产品机构情况。
近10年科乐收产品结构变化趋势2008—2017年
第一从科乐收公司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总数上看呈现逐年增长趋势。如2008年的产品与服务总数为49种而2017年则为55种。科乐收公司的品类扩张战略值得学习其2017年新增加的轮式装载机品类看似新增其实该品类的技术、工艺、供应链等与其原有的伸缩臂装载机、拖拉机等领域几乎重叠。换句话说笔者建议玉米机企业家在扩张产品范围时应首选具备相关性的领域。例如星光农机从水稻收获向棉花收获和秸秆收获方向拓展就是属于相关性拓展。专注型企业的立业之本就是专注在某个细分领域上对此领域有着比其他竞争对手更深的理解。
第二从下图可看出科乐收公司近10年的海外销售比例10年均值为76.7%2017年达到近10年的峰值水平为79.1%即2017年科乐收公司营业收入为37.61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90亿元其中有230亿元的收入是在德国以外的市场实现的。
近10年科乐收公司海外销售比例2008—2017年
农业作为典型的周期性行业会面对作物的自然生长周期、气候变化周期、农产品价格周期、突发干旱洪涝自然灾害等系统性风险作为专注于某一作物的某一环节的专业型主机企业应加大海外市场开拓力度利用南北半球季节对调的特点以及国内企业对东南亚、非洲等不发达区域的技术梯度优势扩大海外销售比例平抑忙闲不均的波峰波谷现象实现全年均衡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因此笔者建议玉米机企业家不妨对标科乐收公司积极寻找海外渠道伙伴或者SKD伙伴扩大海外销售比例平抑周期性和系统性风险。
第三建议玉米机企业家勿轻言并购重组。即使有特别好的机会也要对是否具备资金实力和并购后整合能力进行详细地内外部评估。笔者曾对农机行业2007—2016年的并购重组行为进行了研究得到的结论是国内专业型企业的并购重组成功率仅26.2%。首先,笔者认为国内玉米机企业中值得并购重组的优质目标非常罕见。其次,对于专业型企业而言,在自身的管理输出能力和文化整合能力未修炼到位的情况下,轻言并购重组失败概率太高。再次,如果一定要搞并购重组,选择与主板上市公司合作成功率要稍高一些。
与第三点对应的是,玉米机行业进入低潮期的同时,确实也带来了低位介入的好机遇。如果有对该领域感兴趣的资本,现在不妨可以考虑下手了。具体来说,由于行业增速放缓,竞争加剧,多数的玉米机企业面临资金周转不灵、存货和应收账款增多的困难经营局面,需寻求拥有强大资金实力的合作伙伴进行并购重组。其中,会有一大批玉米机企业因为没有找到可依靠的合作伙伴而消亡,另有为数不多的一些优质标的被大鳄乘机围猎。
文章来源2018年《农机市场》杂志玉米机特刊署名张三丰
农机市场低迷态势持续 倒逼企业升级任重道远
一、低迷市场或成常态
有业内人士综合分析了我国农机化发展的新形势、新问题,认为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除非出现特别的刺激增长因素,农机市场低迷发展将是大概率事件。
第一从对农机市场增长影响最大的主流产品分析缺少支撑市场规模扩大的需求。自2004年国家实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开始农机市场进入快速扩张期。从存量的角度看经过十几年的增长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主流产品装备量庞大已能够满足生产需要今后将进入以产品更新、技术升级为主的市场。主流农机产品市场趋于饱和保有量继续扩张的可能性有限。
第二从增量的角度来看未来的主流农机产品市场规模基本取决于更新量的大小。由于适度规模经营的推进一些小农户退出农业生产实际更新量将小于理论推算值。再从农户投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价值分析保有量的增长使跨区作业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依据全国农机化统计年报的农机化作业量和农机拥有量分析2016年平均每台拖拉机完成机耕78.34亩、机播56.91亩每台稻麦联合收割机实际机收小麦238亩、水稻276亩每台玉米联合收割机作业776亩投资价值不大。
第三,主流产品之外的小众农机产品,担当不起行业增长的重任。随着我国进入全程全面农业机械化推进阶段,除传统的三大粮食作物外,马铃薯、棉花、油菜、花生、大豆、甘蔗和牧草生产的机械化,甚至连企业曾不屑一顾的葱姜蒜生产的机械化问题也提上了议程,今后一个时期肯定会有大的发展,并且可能形成局部的市场繁荣,造就一个热火朝天的小行业,但其对整个农机行业增长的影响有限,背负不起支撑整个行业增长的“重任”。品种繁多、总量有限的小众农机产品尽管单位利润较高,却大都难于实现大规模生产,只是农机市场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小众农机产品能够造就繁荣的细分市场,但仅是农机行业的一个波动因素,数个小众产品的高速增长可能也抵不上主流产品的些微下滑。
所以,尽管我国目前处于全程全面农业机械化推进阶段,很多领域具有明显的发展需求,一些领域还需要填补空白,发展潜力很大,但主流农机产品的存量决定了农机市场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将呈低迷态势。
二、倒逼行业创新升级
在论坛上,三位中外企业高层共同探讨了在艰难的市场环境下,企业该如何突围的问题。
爱科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董事总经理Alistair McLelland认为人口增长、土地减少人们对饮食的需求越来越高这将令科技成为驱动农机发展的动力科乐收农业机械贸易北京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林琼华则表示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将有助于农机行业跳出困局进入良性发展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卫江认为破局需要全行业合力跨关口创新促转型。
目前农机行业市场惨淡,业内专家认为农机行业已经由高速发展转入深化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升级的新常态,用户需求、竞争要素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转型和创新是今后农机企业的生存路径。农机市场的低迷,意味着农机销售量大斜率增长的时代成为历史,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农机企业挣钱更难了,真正考验农机企业家的时刻到了。客观上也将倒逼行业产业升级,提高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更好地满足农业生产的多方面需求,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国家实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来,以规模考证为特征、围绕补贴政策做产品的情况将得到改善。
低迷的农机市场倒逼主流农机产品加快行业整合、产业升级。主流农机产品市场变为更新为主的市场,尽管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农机产品需求的多样性,但对市场影响最大的客户主要变为农机合作社、农业生产企业、农业经营大户等,对产品的要求提高、市场规模缩小,必将产生过量产能与需求不足的激烈碰撞,必定经历一番洗牌,重新构建市场竞争格局。
随着农机补贴政策不断调整与完善,农机补贴资金将重点向农村合作社等规模农业主体及中高端、绿色、智能产品倾斜,具有品牌、技术、规模、服务优势的领先企业将迎来发展机遇,农机市场将从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变。
文章来源《中国工业报》2018年7月11日
悄然到来的农机行业变革,带给我们哪些反思
一、传统产品遭遇巨大冲击
众所周知,传统的农机市场和传统媒体,这几年都遇到了很大的问题。从媒体角度来说,纸质媒体方面,不管是我们的发行量还是广告收入,都进入了衰退期,就如农机行业的传统产品不再受到用户青睐一样。
而农机行业对媒体的理解,还不是特别深刻,特别是被互联网等新鲜概念的恶意引导,导致农机行业对传统媒体的偏见转嫁到媒体影响力上。
比如我们的言论观点形成的影响力,轻而易举地被盗版者窃取,和当前的农机行业状况几乎一模一样,辛苦研发的产品不如仿造者更快获得市场。原创者忙于原创,抄袭者只需要打市场,自然会产生劣币驱逐良币。
面对这些变化,我们发现,其实并不是我们不行了,而是我们把力量用错了地方。我们的优势是对行业深刻理解产生的影响力,就像我们很多农机企业的优势是产品研发能力一样。是不是研发能力不行了呢?和我们原创能力一样,不是不行,而是研发的产品不再适应当前的转变。
于是我们需要重新梳理产品、梳理团队构成以及运营策略。农机企业对媒体的要求是更直接、更有效地产生价值,这个价值可以是品牌影响力,也可以是价值信息,就像用户对农业机械需求的变化一样,从单一的购买使用转变成了使用有效益。
二、让服务对象获得价值
我们首先是扩大影响范围。把服务从原有的传统邮寄渠道转变成了全媒体渠道在不断扩大邮寄渠道的同时建立了以“知谷”为核心的APP、网站等自有平台渠道建立了以今日头条和微信公众号为主的大约50个第三方平台渠道使我们的信息全方位覆盖到读者并逐渐将读者拉回到自有平台。
有价值的信息聚拢有思想的行业评论经过互联网上用户的阅读量等验证和评论等修正又能变成更有价值的内容比如《2016—2017年欧美农机考察辑要》一书农机行业已经有很多人购买前几天有行业领导评价说这比很多基金出版的专著都要有价值建议咱们农机同行也买一本读读看不满意可以退款。
这只是获得传播价值的第一步。接下来把读者的真实需求,转化成企业的具体价值,即最后促成高效的互动,将高效所带来的价值分享给终端用户、企业,当然还有我们自己。
这些说起来容易,实际上做的过程困难重重。
三、3个突破性改变
第一个是重新建立人员等级,按级设岗,按岗用人,绩效考核,拉开差距;第二个是重新建立工作流程,原有的产品定人制改成了环节定人制,从内容生产、平台发布、运营和服务等环节选择用人,虽然人员建制还不全,但流程已经形成;第三个是尽力开拓渠道、开发产品。
这些改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至少保证了我们的内容生产能力和影响力,我们获得了腾讯颁发的十大科普微信公众号的奖项,也获得了今日头条“三农”领域最具影响力创作者称号。更为重要的是,农机企业对我们的认可越来越多。
我们的“知谷”APP多端数据同步已经完成接下来在资讯、问答、商城等领域的升级将会看到农机行业真正的互联网产品知谷的模样。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个论文编辑成长为了内容总监我们的一个杂志平面美编成长为了互联网产品经理和UI设计师我们刚加入三四年的员工成长为了行业明星记者我们的营销团队正在从写word文档变成写PPT写keynote。
和三年前相比,我们今天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相信,三年后和今天相比,依然还会有很大的变化。
改变,是走向更好的第一步。改变,也是悄然进行的变革。农机行业在改变,谁能领悟到这改变背后的变革,才能在痛苦中完成升级。
文章来源“知谷”APP2018年5月9日
看点不少,青饲料收获机市场向好
一、连续三年飘红,今年或延续小幅增长
据统计2017年全年国内青饲料收获机械市场销量4900台左右同比增长了13.4%属于整体农机市场中为数不多的上升品类之一。从2010年以来的青饲料收获机械市场销量统计情况来分析2010—2012年连续三年整体销量大幅增长2012年销量超过4600台同比增幅达102.2%与玉米机市场大爆发同步2013年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2014年整体市场复苏。自2015年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实施以来青饲料收获机械保增量逐年增长但是增量变化相对稳定呈阶梯式稳步上升态势。
鉴于国内青饲料收获机械销售季节和销售周期因素上半年市场销量代表性不足让我们先回顾一下2017年。
2010年以来国内青饲料收获机械销量变化图
纵观今年以来的发展环境有以下三大利好因素促使青饲料收获机械市场持续向好一是具有良好而持续的国家支持政策基础。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畜牧机械的补贴力度地方财政也是每年拿出专项资金进行累加补贴青贮收获机一直是重点补贴的对象。今年国家《2018—2020年全国通用类农业机械中央财政资金最高补贴额一览表》中明确规定对于割幅150厘米及以上到290厘米及以上青饲料收获机械予以0.42万12.96万元/台的补贴这个标准较之2017年0.351万10.8万元/台有所增加加上不少省份的地方累加补贴为青饲料收获机械市场提升提供了良好的政策驱动基础。二是畜牧产业兴起机械化提升不同步。有专家指出我国的牧草产业并不发达甚至可以说严重落后草种、草产品添加剂、机械等关键技术和装备严重依赖进口。“我国牧草收获机械化总体水平还相当低割草机、搂草机保有量仅为美国的1%打捆机保有量仅为美国的0.1%。”中国农机院呼和浩特分院院长刘贵林曾表示。另据海关统计2017年我国累计进口干草182万吨同比增加8%其中苜蓿干草进口140万吨同比增长0.8%燕麦草进口31万吨同比增加38%天然牧草进口11万吨同比增加48%此外苜蓿粗粉及颗粒进口3.8万吨同比增加18%全国20多亿头食草畜禽每年缺乏优质饲草两亿吨以上缺口巨大。而国内畜牧产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机械化程度大幅提升也就是近两三年的事情国外机械进口价格昂贵、国内专业制造严重不足成为该产业进步需要解决的短板。以上种种因素足以可见畜牧产业提升机会和空间不小饲料收获和加工机械前景看好。三是“粮改饲”种植结构调整玉米青饲料是主方向。众所周知自2015年以来国家开始推进“粮改饲”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按照草畜配套、产销平衡的原则大力发展以青贮玉米为主的优质饲草料产业。据相关统计2017年收贮优质饲草料3000万吨以上按照国家规划据《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要求到2020年饲草料面积发展到9500万亩其中青贮玉米面积要达到2500万亩以上基本实现奶牛规模养殖场青贮玉米全覆盖。2017年有记者报道种植青贮玉米比种植普通玉米每亩要多挣200300元。不管是政策支持还是用户收益导向都给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尤其是东北、华北的西部地区以及西北的东部地区半农半牧区域发展玉米青饲料产业正当时。
综上所述青饲料收获机械作为小众品类中呈上升趋势发展的代表之一有着其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需求基础可以预测2018年青饲料收获机械市场仍会延续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预计年度销量同比增幅或在8%10%左右有望达到5300台上下。
二、供给层次明显,高端、高价值产品被国外垄断
按照国家2013年1月1日起施行的《饲料原料目录》文件将青贮饲料划分为半干青贮饲料、黄贮饲料、青贮饲料三类青贮饲料主要是玉米青贮饲料、玉米秸秆黄贮饲料、苜蓿青贮饲料、苜蓿半干青贮饲料、麦类包括小麦、大麦、燕麦、黑麦等青贮饲料、高粱属牧草青贮饲料、黑麦草青贮饲料等。青贮生产工艺总体而言有两类一是田间收获、切碎、抛送的一体化收获加工贮藏工艺二是田间收获、运输、切碎的分段收获加工贮藏工艺。在集约化程度高、地势平坦区域以一体化收获加工为主在集约化程度低、山地或者不连片区域则以分段收获加工为主。由于中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气候的显著不同从春季4月到秋冬季11月均有青贮加工作业。
以青饲料收获机械作业对象分析其中作业比重最大的是玉米青贮作业区域涵盖了大家常说的“镰刀湾”及相关地区这些区域也是玉米青饲料收获机械的主要销售区域其次是苜蓿青贮苜蓿是奶牛等草食动物的重要优质饲草被誉为“牧草之王”根据苜蓿自然适宜性、区域生产条件及现状分为东北及内蒙古、西北、华北和南方四个区域其中甘肃、内蒙古、新疆、宁夏、黑龙江、河北6省的优质苜蓿种植面积占全国总种植面积的90%形成了甘肃河西走廊、内蒙古科尔沁草地、宁夏河套灌区等一批10万亩以上集中连片的优质苜蓿种植基地苜蓿青贮有依托于养殖企业的堆贮、窖贮和草捆大小不同的裹包青贮多种形式也可以利用青贮机进行直接收获再就是麦类青贮这类青贮饲料营养价值更丰富而成本相对较高燕麦青贮目前主要集中生产于河北西北部和南方的安徽、江苏、上海等地区小黑麦、黑麦、小麦等主要生产于江苏、河南、山东等地区黑麦草青贮产业主要集中在江苏、四川等省份。
与青贮产业快速发展同步国内青饲料收获机械发展近年来也是快步向前但是在市场竞争中存在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高端产品被国外品牌占据国内产品进入中低端、同质化竞争“红海”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有三一是国内畜牧机械产业起步晚尚属小众品类在工业设计、技术工艺、制造基础等环节基础积累和沉淀不够二是国内农机制造扎堆现象严重传统品类销量下滑个别企业盲目进入小众产品制造目前青贮机械制造企业超过200家就是很好的印证三是近年玉米收获机、小麦收获机市场“遇冷”诸多收获机制造企业相继转入青贮机制造由于核心技术和产品差异化不足相互模仿、抄袭现象层出不穷不同品牌产品特征不明显同质化严重从而进入无休止的价格竞争。现阶段国内400600马力高端青饲料收获机械市场被跨国高端品牌产品垄断这些大家伙的作业效率可实现100吨/小时整体产品性能成熟但是价格也昂贵国内规模企业中的一线品牌功率集中在100200马力价格适中整体作业表现中规中矩竞争层次和竞争格局皆未形成其他二三线国内品牌主要集中在中小型和悬挂式组合型产品领域作业可靠性一般且整体品质参差不齐。按照行业调查和用户体验统计国内青饲料收获机械制造水平仍处于不断上升阶段产品作业效率、可靠性、籽粒破碎、驾乘舒适度等方面与全球一线品牌还存在较大差距产品升级突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如果把话题进一步聚焦,单纯就青饲料收获机械国内制造企业而言,近几年出现了“叫座不叫好”的尴尬局面,主要症结还是产品不行,价格卖不上去,用户还不买账。在当今的农机市场竞争中,用户在关注价格的同时,更加把注意力放在反复衡量产品性能上,可以肯定地讲,国内品牌能够赢得市场竞争的最核心武器不是“低价格”,而是“高性价比”,既好用价格又合适,这样的产品和品牌必将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未来增长可期,国内制造面临升级大考
2010年以来国内青饲料收获机械销量变化及预测图
毋庸赘述,随着国内“粮食+经济作物+牧草”三元结构中牧草种植面积的增加和畜牧养殖规模化发展青饲料收获机械市场前景被普遍看好。同时考虑到规模化作业需求增加大型化趋势明显单机作业效率提升等因素市场保增量将呈稳健略增趋势预计未来一两年内年度销量将在50006000台运行。
在如此的市场背景下,国外品牌争相进入,如凯斯纽荷兰、克拉斯、约翰迪尔、科罗尼等正在加快在中国市场上的布局,针对内蒙古、新疆等市场采取大型化高端产品进入战略,以满足大型奶牛场、畜牧场规模化作业对饲料品质以及收获效率的期望,抢占高端用户,与此同时,针对中原、西北、南方等区域进行中小型牧草设备的市场渗透。事物发展总有着两面性,全球一线品牌性能好,但是也存在价格昂贵、服务周期长、维修难度大、配件供应不及时等弊端,用户在不得不选择进口产品的情况下,满意度一般,这也正好为国内品牌提供了成长和进口高端产品替代的机会。
但是,在权衡国内制造整体水平和竞争环境后不难发现,国内畜牧机械制造可谓“内忧外患”:一方面,高端产品技术壁垒高筑,尚未突破,市场顶端被国外产品垄断;另一方面国内制造扎堆中低端,产品附加值低且竞争激烈,死拼价格。行业专家分析,伴随着市场竞争回归原点,产品这一基础载体的重要程度越来越高,不管是国外企业还是国内企业,都必须在产品可靠性、耐用性、适用性、先进性、综合性、舒适性等方面精益求精,做到行业领先,这是最基础也是最根本的。与此同时,从企业发展层面讲,要进一步细分市场、精耕终端、提升服务、培育用户、满足市场需求,成为行业内耳熟能详的农机品牌,只有这样的企业,才能够走得更远。
着眼长远,国内青饲料收获机械市场发展前景看好,虽然需求体量不算庞大,但是总体价值不菲。打破高附加值高端产品垄断,国内制造面临竞争大考,我们必须直面在技术、工艺、制造、配套资源等方面的短板的基础上,形成立体化策略:规模企业要联合相关科研机构在高端产品研发和核心技术突破上下工夫,迎头赶上,抢占高端市场;同时,针对国内制造相对成熟产品,各相关企业必须立足实际,在做专、做精某一或某几个擅长产品型号上铆足力气,成长为细分产品领域的佼佼者,摆脱低价格竞争的“泥潭”。
文章来源农机360网2018年7月10日
农机企业:市场竞争中别忘了一只眼睛盯对手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快速发展的今天,缺乏对竞争对手系统研究,很难做到知己知彼,企业进行市场竞争就会遇到各种难题。加强竞争对手对标研究,找出自身竞争优势和不足,提高经营战略和竞争策略的实战性和针对性,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不可或缺的手段和举措。
市场如战场,胜负关键往往取决于竞争信息决策。正如孙子所言:“兵家之有采探,犹人身之有耳出也。”过度拘泥于传统竞争模式的智慧,缺乏创新性的竞争研究,不掌握行业变化、主要竞争对手的主要竞争策略,容易造成战略误判、战术错位,陷入发展泥潭或竞争陷阱。加强竞争对手研究,一方面,要认真研究竞争对手,找准竞争对手的优势和不足,知道和谁竞争、如何竞争,有准备地提高竞争的针对性。另一方面,要向标杆对象学习,向潜在的战略对手学习,借鉴、引用竞争对手当前增长的支撑业务和未来发展的引领模式的成熟做法和发展经验,规避战略风险,丰富企业竞争资源,提高自身发展能力。
当前,农机市场已经进入深度调整期,产业结构调整、产品升级、行业整合速度加快,企业发展的系统性风险因素增大。小处不察,大处难测,稍不注意便可能卷入竞争“漩涡”。由于缺乏相应地研究资源和研究能力,多数农机企业发展能力不足,出现“盲人摸象”现象,只能被动或凭感觉参与市场竞争。
一是竞争对手不断发生变化。产品、区域等行业竞争格局尚未稳定,受市场竞争、用户需求、产品供给等因素的影响,农机企业的竞争对手不断发生新的改变。近年来,三线、四线品牌企业凭借不断缩小自身产品品质差距,进行小底盘产品马力无序上延、切入盈利较高的果园机型等;依靠激进的价格竞争、铺货等措施持续冲击一线、二线品牌市场份额,改变了原有的竞争格局。
二是竞争态势研究型人员缺乏。农机企业普遍缺少高端竞争对手研究人才,甚至没有专门的组织承载。对竞争态势、竞争对象分析,多是进行简单地数据梳理、信息传递,难以掌握竞争对象的战略资源、发展布局及竞争对手的真实目的和策略背景。多数农机企业尚缺乏内部培养、外部委培、与一线人员交叉任职、资格认证、实战提升等途径,以构建起由研发、市场、采购、制造等优秀人才组成的专业竞争态势研究团队。
三是竞争格局研究能力薄弱。一些农机企业尤其是新进入企业,缺乏对竞争环境、产业趋势、竞争对手的研究,甚至连自身的战略目标、实施路径、有效资源和能力都没有掌握,对市场竞争难以掌握需求、顺应趋势。既不能深化“已知”,更不能探索“未知”,形成信息孤岛或“眉毛胡子一把抓”,难以对市场机遇进行有效把握,无法对系统风险及时化解,不能完全适应复杂竞争环境、市场高强度竞争对抗及评估。只有跟风、比攀,遇到战略风险便会茫然失措,陷入被动状态,自身的竞争优势得不到有效形成和发挥。
缺乏主要竞争对象研究,无法评估竞争对手当前和未来的发展目标、战略举措、未来方向,容易出现认知差错。只能进行无把握竞争、无价值竞争,造成战略盲动,把握不住先机和主动权,导致战略行动不能因势利导进行系统化解,战术混乱导致目标失控。面对竞争对手的突然挑战,缺乏完整系统的整体预案应对,容易出现组织反应迟缓、应变策略不足,被迫处处被动、处处救火,被竞争对手“牵着鼻子走”。
农机企业需要认识到竞争的趋势性和激烈状况,才能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农机市场的竞争逐步由价格竞争向价值竞争转变,传统农机企业在谋求做大做强,新兴农机企业开始追求做精做专,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和个性化特点。
一是通过资源优化、业务整合,实施结构调整,培育新的竞争优势。非主导产品、落后产能等退出或升级步伐加快。
二是提升高端产品制造能力。领先农机企业积极创新产学研用研发模式,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智能制造能力,全面提升产品品质。实施全球高端零部件战略采购、建立高端零部件供应商战略联盟等举措,实现资源互补。努力提升动力换挡拖拉机及其配套农机具等高端产品的制造能力,推动产业升级。
三是注重发展质量提高。实施战略重塑,回归企业价值原点。推进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制造型与服务型并重,由注重规模向注重利润发展,全面提升企业适应市场、满足用户、提升能力的竞争水平。
兵家十分重视作战对象的研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己不知彼,每战必殆。”尤其是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竞争业态下,各企业都在努力培育自身的竞争优势,更加需要进行对竞争对象的针对性研究。这既是企业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一是研究竞争规律。市场如战场,战争的规律同样应用于市场竞争规律,这是任何指导市场竞争的决策者不能不研究和不得不解决的问题。市场竞争规律需要分析阶段性特征、短期内特点和序时性任务。系统研究产业政策、统筹分析企业竞争资源和能力,仔细研究主要竞争对手、潜在竞争对手的发展战略、竞争能力、资源布局、营销模式和产品表现的优劣势,趋利避害,找出企业参与谋求竞争优势的“黄金点”,依据竞争环境实施资源优化、能力协同,提高企业的竞争主动权。
二是掌握分析竞争对手的方法。重视竞争信息的获取和研究,依法依规开展竞争对象研究,将复杂的信息猎取延续为具体化研究。就公开信息渠道而言,尽管各企业都在加强自身的竞争信息保护,还是能够通过多平台、多途径掌握。出于企业形象、产品形象宣传的需要,农机企业会通过各种展会、推进、媒体进行企业战略、产品展示等方面的宣传,明示相应的企业信息。出于企业发展的需要,竞争对象实施产业升级,会公开招标急需的制造设备、招聘相应的人才,传播相应的信息。同时,通过市场调研,掌握竞争对象的主要领导的决策思维模式、产品表现、渠道布局、竞争特点。
三是建立竞争平台研究及策略评审体系。完善竞争对象研究机制、检验评估机制和奖惩激励机制,健全研究成果检验评估的方法手段和标准体系。坚持任务式研究与规律性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理论指导与实践论证相结合。积极运用战略、市场等工具、模型和软件,向信息化、模块化、实战化方向发展,构建起灵活高效、实用先进的方法体系。运用综合手段,以市场实际竞争为背景,运用主要竞争对手的核心竞争要素,与企业进行全方位的市场竞争模拟对抗和绩效评估。
加强内部培养、外部委培、资格认证、实战提升等途径打造专业团队。消除短板弱项,把竞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作为突破口,促进企业进一步实施资源优化、人才配置和能力提升,推动发展产品、竞争产品、遏制产品与传统市场、薄弱市场、空白市场的协同发展。
文章来源农机360网2018年12月12日
2018年烘干机市场大滑坡原因分析
一、烘干机市场急转直下
2018年烘干机行业并没有如同业界预期的那样仿佛一夜之间遭遇了“滑铁卢”直至四五月国内部分企业销售额依然没有冲破“零魔咒”而更为可怕的是有了过往7年销量递增的惯性使然2017年下半年几乎所有企业都在盲目备库从而埋下了更大隐患。
2018年企业除了要面对艰难的市场还要承受巨大的库存压力于是“去库存—价格战—降成本—品质下降—销售难—继续价格战……”一系列恶性循环就此展开。2018年7月10日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召集几十家烘干机制造企业在北京召开谷物烘干机质量分析会当谈及烘干机市场问题时企业家们都叫苦不迭普遍反映销量下滑严重往年应收款数额巨大企业经营异常艰难行业整体进入寒冬期。经有关数据统计截至9月30日国内多家知名烘干机企业销量与去年同期相比有近70%的企业不同程度地下滑2018年的烘干机市场经过7年井喷式发展后又回到了原点。
经农业农村部农机主管部门统计目前我国粮食烘干机械化程度不足30%烘干机市场远远未饱和需求空间仍很大。那么2018年烘干机行业急转直下、市场大滑坡、企业经营困难等这些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下面是笔者走访和调查的一些情况。
二、外部原因分析
(一)企业为农民垫资补贴款背负巨大压力
粮食烘干机刚刚被列入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目录时,这是烘干机行业的政策东风,农机主管部门、购机客户和烘干机企业三方皆大欢喜,最初补贴资金直接补贴给烘干机企业,企业资金流转速度快,没有资金压力,客户享受了实惠;农业机械化得到了提升。
但是好景不长这种一站式的补贴方式让很多不法分子有空可钻利用补贴上的便利恶意套取国家财政补贴而且越演越烈一发不可收拾。2012年农业部规范调整烘干机购置补贴程序国家财政补贴直接补贴给用户不再补贴给生产企业。因为有前期的铺垫用户购买机器扣除农补款已经成为习惯这样企业需要垫付全部农补款才能完成销售而且慢慢演变成行业约定俗成的规则。
自从补贴程序调整后因为补贴资金存在滞后性每年生产企业都要背负30%左右的农补款在财务上形成应收账款多年积累以后这笔巨额的应收款犹如慢性毒药将一批企业送上了不归路2018年也许正是“毒药”效应显现最明显的一年。
(二)粮价市场化是把“双刃剑”
2016年国家实施了8年之久的玉米临储政策被“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市场化收购改革取代意味着国家粮食价格放开。没有了国家托底又缺乏国际竞争力加上丰收库存加大粮食价格开始大幅度下跌。在这种形势下以种粮大户、粮食合作社为主建设运营的粮食烘干中心就出现大范围亏损的情况让潜在客户打消了购机念头而准备扩建的老客户也持观望状态。
(三)环保杠杆带来用户成本压力
燃料消耗是粮食烘干中心的主要成本。2015年之前大部分粮食烘干机械使用的热源以煤为主具有价格便宜、热值高、购买方便、运输方便的优势。但是因为煤炭燃烧后排放含硫氮气体过高被列入禁止名单。造成的后果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存量用户按照现行环保要求不能继续使用改造成本过高而购买新设备又无能为力另一方面即使经过改造更换新型环保燃料使用成本也非常昂贵从而影响了用户使用和进一步购买的积极性准客户变成观望客户延长了烘干机企业的销售周期。
(四)经济下行波及上下游企业
粮食加工和粮食流通企业位于烘干机市场的上下游其日子好不好过决定着烘干机市场的发展。先不去考证经济危机“逢8”魔咒的真假但是2018年大环境不景气是事实粮食加工和流通行业同样受到影响流通领域资金需求量大。当资金吃紧时用户选择保守发展购买力下降也是导致烘干机企业举步维艰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烘干中心建设用地掣肘
粮食烘干设施建设无“地”可建。一组烘干机按3台计算需要占地1000米2左右。虽然烘干机械用地已经纳入了农业设施用地范畴但是其落实手续繁杂对于用地比例指标有特别限制粮食烘干中心建设用地就成为老大难问题很多客户有心购买但无地放机。
三、内部因素分析
(一)同质化竞争自毁前程
高速发展带来的后果是,同质化严重,鱼龙混杂,恶性竞争,良莠不齐。少数企业对产品不专注,对品质不敬畏,对客户不诚信,过分追求眼前利益。我们常说,打造“百年企业”,追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但放眼望去,又有几家企业能做到呢?
相对于其他大型农业机械粮食烘干机生产的技术含量较低。面对巨大的市场潜力和补贴优厚政策大约从2012年开始粮食烘干机企业一哄而上由于缺乏行业标准市场准入门槛过低企业之间相互抄袭相互拆台。部分厂家制造工艺水平低产品使用寿命短、可靠性差、安全性不够、烘干不均匀。客户只重价格不重质量市场缺乏有效监管导致大量低劣品牌混入市场质量参差不齐。因此2012—2017年是发展最快的5年也是市场最混乱的5年。
恶性竞争的结果,最终导致行业两极分化严重。一些坚持品质和科技创新的企业销量下降,经营困难;而一些无良企业没有能力研发创新,盲目抄袭同行,贪图利益,以次充好,产品大范围出现品质问题,将自己送上了断头台。其中的原因是,由于烘干机起步较迟,广大用户对鉴别烘干机品质缺乏经验,差企业浑水摸鱼把行业搞乱,而好企业得不到鼓励扶持,举步维艰。
(二)“低价中标”终酿恶果
应该说烘干机市场不缺利好因素。2017年10月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布《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服务要点试行目的是解决市场化收购条件下农民收粮、储粮、卖粮、清理、干燥等一系列难题为农民提供“代清理、代干燥、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的有偿服务发展“粮食银行”促进粮食提档减少损失增强农民市场议价能力守护粮食安全。作为政策配套国家财政部下拨300亿元支持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对符合粮食产后一体化建设项目条件的粮食加工和流通企业给予60%中央30%县区配套30%)的补贴,支持现代化粮食烘干中心的建设。
政策的执行情况如何呢通过为期6个月的走访调研笔者发现全国60%70%的县区均采用低价招标采购烘干中心设备例如一条平均成本价在100万元的烘干生产线最终成标价只有60万元300万元成本的生产线最终城标价只有210万。低价中标在媒体也不断报道但仍未得到遏制。如此价格将优质产品拒之门外中标企业只能是一些名不经传的小企业精品进不去次品一大堆产品质量怎么能得到保证呢
到了2018年年初后果开始显现全国范围内出现多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烘干机械无法使用的案例相信2019年这种现象将会更加普遍。若国家花重金支持打造的粮食产后服务中心都变成了花架子无异于给烘干机市场埋下了一个个“定时炸弹”进一步推波助澜让烘干机行业向病态畸形方向发展。
文章来源农机360网2018年12月3日
甘蔗全程机械化迫切需要专业的展览平台做支撑
一、本届甘蔗机械化博览会的有关情况
(一)博览会农机产品展览展示
参展国外企业近10家、国内企业160多家既有来自美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外企业如美国约翰迪尔、凯斯纽荷兰、爱科日本久保田、意大利马斯奇奥等世界知名农机生产企业也有广西柳工、洛阳辰汉、中国一拖、中联重科、雷沃重工、河北圣和农业机械有限公司、常州东风、湖北国拓重工科技有限公司、广西玉柴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沃得科技有限公司、广州极飞农业机械有限公司、深圳大疆等国内知名企业。展示机具以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设备为主同时展览动力机械、丘陵山区机械、果蔬茶特色机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畜牧水产养殖机械、粪污处理机械、秸秆综合利用机械以及整机设备所对应的零部件等。此外博览会还设立了四川、重庆、湖南双峰三个区域性展区以及糖业精品、科研成果等多个专业展示区。
(二)中国—东盟现代农业装备合作与发展论坛情况
同期举办的“中国—东盟现代农业装备合作与发展论坛”邀请了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多个东盟国家的外宾参加同时中国工程院陈学庚、赵春江两位院士以及农业农村部相关司局、试验鉴定、技术推广、全国拖拉机标委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农机生产企业、糖业集团公司、各级农业农机管理与推广部门种蔗大户和农机合作社等400多名嘉宾出席了本次论坛。
论坛开幕式上自治区人民政府黄胜杰副秘书长、农业农村部农机化司李安宁副司长、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刘宪会长、农业农村部农机试验鉴定总站郭京华副书记分别致辞。论坛期间中国工程院陈学庚院士、赵春江院士、农业农村部农机化司李斯华处长、中国农业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李道亮、菲律宾农业部助理部长戈尔戈尼奥·罗尔丹Roldan G. Gorgonio、农业农村部贸易促进中心张晓婉副主任、泰国农业与合作部农业司尤塔纳卡汉松Yuttana Khaehanchanpong博士、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李尚平教授、马来西亚农业机械设备协会会长刘伟奕LOW WEY YEE先后在论坛上作了发言。
(三)“一站式”服务情况
现场让利促销上牌办补活动是博览会期间的一个新的亮点也是国内农业机械类展览会的一项创举。活动主要内容是向企业倡议让利促销、向购机者办理牌证补贴、向观众提供政策咨询重在为现场销售机具提供上牌入户和办理补贴的“一站式”服务。活动期间共有21家88个产品参与让利促销累计直接销售甘蔗收获机、大马力拖拉机、粉垄机、无人植保机等机具台数36台、总价1932万元、让利近150万元现场接受观众咨询上万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万多份众多购机者纷纷现场学习使用广西农机购置补贴APP。
(四)博览会宣传报道情况
此次博览会共有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广西日报、南宁电台等28家媒体58名记者从多角度全方位对博览会进行了宣传报道做到电视有新闻、报纸有报道、电台有声音、网络有图文在行业范围内引起了高度关注、热烈反响。其中当代广西、今日头条、广西农机、农机360网、中国农机化协会、农机直通车等区内外新闻网站共刊播新闻130多条新华网、新浪网、腾讯网、网易、央视网等国内知名网站均转发了相关新闻关注网民达1.2万人次《中国农机化导报》《农业机械》《广西日报》《南国早报》等报刊刊发相关报道50多条读者达到5万人广西电台、南宁电台期间多次报道展会盛况消息特别是南宁电台通过BBRTV北部湾在线手机站首页新闻眼报道展会听众超过3万人广西电视台、南宁电视台以及区内各地方电视台报道或转播了该展会盛况20余次观看人数合计近7万人次中国农机化协会、广西农机、南宁农业等微信公众号共刊播了有关甘蔗博览会新闻100多条其他相关20多个微信公众号对有关新闻进行转载阅读人数达10万人。
二、对甘蔗机械化博览会的几点思考
(一)博览会是落实国家战略部署的具体行动
2017年6月国家农业部、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联合印发《推进广西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行动方案2017—2020年把推进广西甘蔗生产机械化、支持广西糖业发展确立为国家战略。行动方案要求三家协会“搭建交流合作平台举办甘蔗机械化供需交流会等活动促进技术、人才、经验交流推动甘蔗机械化发展”。2018年7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加快推进糖料蔗生产机械化发展实施方案2018—2022年进一步细化了政策措施。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和广西农机系统、广西糖业系统的大力支持和全力协同配合下连续举办了三届博览会对加强科技创新、加快新产品研发、推动产业升级进而提高广西乃至全国糖业竞争力促进蔗糖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二)各级各部门大力支持是办好博览会的关键所在
本届博览会得到了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国家发改委林念修副主任对博览会高度重视,对博览会的举办意义和要求提出过具体的指示。农业农村部张桃林副部长对博览会一直高度关注,首届博览会时专程出席博览会,今年在国家重要会议召开期间尽量协调派出农机化司李安宁副司长出席博览会。部鉴定总站、推广总站积极协调将全国性会议和活动放在博览会期间举行,进一步提高了博览会在全国的影响力。自治区陈武主席、秦如培常务副主席、方春明副主席多次做出指示和部署,要求把这次博览会办好办成功,要通过博览会推动甘蔗生产机械化程度的快速提升。
(三)部门形成合力是办好博览会的有力保障
本届博览会筹办期间,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自治区糖业发展办公室、南宁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农机化服务中心和广西农机化协会等承办单位紧密团结,密切配合,做到整个筹备工作责任到位、分工明确、组织有序,通过投入适当的人力、物力,高效率、严要求开展各项工作,确保了博览会成功举办。
(四)务实办会确保博览会取得真正实效
本届博览会坚持节俭办会的原则,不搞花架子,通过搭建甘蔗机械化博览会平台,直接为农机生产企业、农机经销商、制糖企业、甘蔗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甘蔗种植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和甘蔗机械大户服务,为加快甘蔗生产机械化进程服务。
文章来源《农机质量与监督》2019年2期
十 走出去
意大利农机行业的痛苦与挣扎
一、整体感观:巨头地位不容撼动,展示实力大于实用
众所周知意大利EIMA展会的侧重点在于“新奇特”产品系列全但科技含量未必足。本届展会更是如此从大田作物的全程机械化到经济作物的全面性几乎能够想到的可以使用机械完成的工作都有相应的机械产品。
在本届EIMA展会上大约2000家参展商意大利本土企业占比不到1/3而且国际巨头的渗透更加深入典型的高功率、高科技及大型化产品方面世界前五大巨头几乎全部垄断并有不断向全系列产品延伸的趋势。
拖拉机方面爱科旗下芬特高举高打维美德动作灵活约翰迪尔大功率R级拖拉机全线出击科乐收AXION系列大马力产品震撼亮相还有SDF赛麦道依茨法尔携旗下兰博基尼等品牌展出也深受用户喜爱。
相比之下,带有意大利基因的也就是凯斯纽荷兰旗下的纽荷兰拖拉机,以及爱科旗下诸如兰迪尼、麦克米克等拖拉机产品。
收获机方面无论是传统的谷物联合收割机还是青饲收获机基本也都被国际巨头们瓜分。如约翰迪尔不断加码在青饲机方面如今展出了9900系列产品芬特、科乐收也都拿出了标配800马力以上的巨型青饲机。
同样意大利本土能站住脚的也就是纽荷兰的谷物联合收割机而同级别和纽荷兰竞争的产品有科乐收的LEXION系列、约翰迪尔的S以及新推出的T系列产品。
拖拉机和收获机械在成熟市场均已被国际巨头们垄断,从农机工业发展的角度来说,意大利的本土企业们,最主要的还是在耕整地机械等方面占有大量的市场,但不再是用户的品牌之选。
这实际和中国情况类似,我们始终认为的本土企业为主、外资企业是补充的说法,恐怕和意大利一样,即将被残酷的现实打醒。当然,关于农机工业对比发展的内容,笔者将会在下一篇单独来写。
接着说意大利的情况,作为世界第二大农机展,展商实力几乎就是市场综合表现的缩影。无论从产品品质、科技含量来看,还是从展位规模、观众认可度来看,世界农机巨头们的竞争格局,几乎已经不可撼动,如有小的变动,也只是前五名名次的细微变化而已。
即便如此,每家巨头也都有自己的杀手锏,综合排名的变化可能也只是体现在产品领地的竞争上,颠覆性的事件很难发生。
所以,农机巨头们如今的竞争,在产品质量、配套服务方面,几乎已经趋同;更多的是在技术含量以及前沿创新方面,来向行业展示实力。
二、细微之处:行业创新步履维艰,家族企业勇扛大旗
相较于农机巨头们展示实力性的创新EIMA更接地气的技术提升在众多的家族企业中他们大部分都是经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以制造和销售机具为主现如今的企业规模基本为50人以下的小公司。
让意大利人头疼的是,他们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完美,抄袭成风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行业创新用步履维艰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笔者采访的一家做果园机具的企业艾德仕AEDES他们专门生产果园除草臂同时可以为果园生产提供全套的解决方案如剪枝、采摘平台等也面向中国销售。他们的代表产品具有物理回弹装置的割草臂在EIMA展会上几乎是随处可见。
AEDES的第二代接班人古庞兹Gunther Pircher告诉笔者面对模仿他们只有不断研发创新。听起来似乎很无奈但这就是事实。
不断研发创新这句话在全世界都一样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且不说创新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即便在创新方向这一条上可能因失误而死掉的企业就不计其数。本届EIMA展会上跨国农机巨头们的展位规模和方位变化不大但许多中小型家族企业的面孔与上届相比已经发生很大变化在产品结构上也有了非常大的改变由此可见一斑。
和上届在整地机械以及割草臂方面的同质化相比,本届展会各中小企业开始向诸如播种机、秸秆处理、撒肥机等方面转变。即便是在整地机械方面,各企业也开始往差异化方面改进。
以斯瓦蒂奇SELVATICI这家创建于1915年的家族企业为例他们虽然只有15名员工但在土地整理方面有较为大胆的创新即推出了铲土机以及和铲土机配合的复式作业机具。
据该公司米考MIRKO NANNI介绍当前土地整理以旋耕机、驱动耙、翻转犁和深松犁为主但相对于较湿的地块铲土机具有更好的工作效果。在工作深度和翻土效果上铲土机更优秀。
类似AEDES和SELVATICI这样的公司在EIMA随处可见。例如创始于1900年的阿欧德ALDO BIAGIOLI & FIGLI公司始终在土地整理方面维持自己的业务并不断丰富自身的产品线。
当然除了功能的创新EIMA展会上大大小小的家族企业们在产品技术含量提升方面也在不断加强。如液压和电控方面的应用除了体现出实用性对精准和精确作业也做出了更好的回应诸如播种机的多传感应用、山地拖拉机和小型割草机的遥控式无人驾驶开发都有相当的进步。
从EIMA展会可以清晰地看到尽管农机科技创新非常艰难但真正接地气的技术和功能创新更多来自于家族企业他们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尊严和植根土地的感情。
三、未来发展:科技优势逐渐显现,智能农业已经可期
创新很难,但如果要应对在可耕地面积变化不大而人口迅速增长的局面,科技进步无疑是解决粮食安全最好的方式之一。
显然,全球人口增速越来越快,农业生产对科技创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本届EIMA展会的口号就是“4.0—未来即今天”这个4.0不仅仅是农业装备制造方面的4.0也是农业生产方面的4.0。
虽然笔者并未看到这个4.0是如何定义和推演的,但智能化显然已经成为这一概念的有力脚注。
以非道路子午线轮胎领导者特瑞堡为例,他们从细微入手,着眼更强大的未来,在轮胎应用方面,提供了超乎想象的技术成果,如轮胎胎压的监测和调节、超宽轮胎和超低压轮胎的应用,对整机作业效率以及保护土地方面提供科技提升,并为土地可持续经营带来实际效用。
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纽荷兰带来了全新的甲烷动力拖拉机,他们使用甲烷代替传统燃料,并在农场使用碳循环的理念,达到零排放的目的。此外,整个凯斯纽荷兰工业集团,在清洁柴油、替代燃料以及电气化方面,也在不断探索。
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科技创新成果,并非只是概念,有些已经应用于实际。笔者曾经亲自驾驶过纽荷兰第一代甲烷动力拖拉机,也看到了他们氢燃料电池驱动系统的概念设计。
有人说,农业很落后,农业机械傻大笨粗。实际上,能够有效应对未来的核心武器,不是战争,也不是奴役,而是农业装备的科技进步。所以,笔者坚信,农业科技创新虽然艰难,但很有必要。
农机行业一个极具责任感的行业是为解决人类饥饿问题的关键装备也是在整个农业生产中最为脆弱的一环。EIMA展会上各企业的步履维艰体现的是意大利农机行业的痛苦和挣扎更是世界农机行业的一个缩影。好在我们通过EIMA展会看到意大利农机行业痛苦与挣扎的同时也看到了科技对抗农业衰落的成效。似乎一个真正的农机智能时代即将拉开序幕。
文章来源“农业机械”微信公众号2018年11月8日
日本国际农机展观展日记
第34届日本国际农机展在北海道带广落幕了这每4年举办一次的日本最大农机展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7月13日飞机从东京起飞经海上进入北海道远远地看到了大片的农田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降落的过程中笔者注意到北海道的农田虽然也有很多是规模成片但是与国内的北方地区相比并不能带来什么新鲜感。然而随着飞机高度进一步降低笔者逐渐发现几乎大小田块都有着非常精准的中耕道轮胎印不禁让人对日本的精准农业发展有了第一个直观印象。
机场去酒店的路上,很容易看到一些田地因为不规则,宽行机械播种形成的锯齿地块,并没有进行人工补种,很多小田块也同样如此。单纯考虑作业因素的话,这应该是全程机械化比较普及的一种体现,至少在耕种环节普遍应用了精准农业的技术。这个初始印象,与国内相对比,带来了第一个问题,仅仅是相对宽阔的土地,高投入的精准农业与农产品合理收益之间的结合,是怎么一步步走到今天的。笔者非常希望在日本期间得到更多的信息。
7月14日虽然展会已经开始两天了却是笔者观展的第一天。在官方的介绍中信息化与智能技术将成为本届展会的亮点。笔者重点参观了A、C两个区的展位大部分是农机经销企业。除了小标摊大概有60余家大中型企业是展商较多的两个区。从农产品品类上来说畜牧业主要是猪与牛种植业主要是小麦、水稻、玉米、大豆、马铃薯、甜菜、萝卜、洋葱等从品牌上来说国际一线品牌比较集中二三线产品品牌与技术的差距过渡比较平缓没有技术断档的感受而且产业合作深度融合小企业能有一技之长参与到大企业的产品体系中大企业也能有效地支持小企业的特色产品开发中型企业在特色领域可以支撑一些门类的产业体系并能有效补充和支持大、小企业的合作。例如Q-HOE与洋马合作的一台中耕除草机器就非常有代表性。一些本土的畜牧机械产品、经济作物产品技术特点鲜明用户广泛国际企业一头独大的现象不是很突出。
在产品特点上,一是精准农业和智慧农业技术基本普及,机具产品的农业互联网互联发展迅速。二是高效率多行移栽机械比较成熟,一些有别于欧美产品的畜牧机械等产品也比较适合中国市场。三是经济作物全程机械化产品比较完善,农机农艺融合度高。据笔者了解,大部分企业对于开拓中国市场比较谨慎,他们都对中国的广阔市场非常关注,但往往缺乏有效的信息渠道。
在零部件方面,参展企业不是很多,但也有一些零配件贸易商,从整机产品上可以看到一些零部件的展示。尤其是入土部件的数据可视化展示独具特色,虽然展示手段还相对粗糙,但是非常直观,很容易理解,这方面值得国内企业多多学习。
展会组织方面有几个方面特别值得关注。一是全民参与程度高全家老小观展会比较普遍特别是年轻夫妻带孩子观展的比较多。经了解得知这一部分是当地农民家庭实际情况的原因一部分是因为周末学校有对学生和家长做宣传还有一部分是很多父母将观展作为孩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安全防护非常细致大部分农机具做了专业防护比较高的驾驶室做了安全爬梯平台而且平台制作单位有铭牌信息标注在钢架上。三是餐饮品种比较丰富90%以上是现做快餐,但是质量很好,供应很快。
7月15日笔者主要与一些展商做了深入的交流包括机具企业松山NIPLO、山药机械TRUST、洋葱机械Q-HOE等。NIPLO年销售额180亿日元产品上折叠打浆机、筑埂机、偏置式多角度除草机等比较有特色。山药机械TRUST和洋葱机械Q-HOE情况都比较接近属于专业机械制造企业企业规模也比较小年销售额分别在2.5亿日元和2.1亿日元,但是全程机械化产品比较齐全,同时对农机农艺融合的技术掌握比较透彻,与大企业也开展技术合作。这些企业大多处于各种实际情况,还没有正式在中国开拓市场,或是还没有能力开拓国际市场,但均表示愿意与中国方面加强接触交流,尝试探讨沟通合作。
零部件方面轮胎企业扎堆参展ALLIANCE联盟、BRIDGESTONE普利司通、MICHELIN米其林、MITAS米塔斯等品牌一应俱全。这些品牌大部分都已经在中国设厂并开展销售。笔者还了解了三角履带总成厂家CAMSO的一些情况。据介绍目前大型三角履带在拖拉机和收割机上的应用主要是凯斯纽荷兰的产品而且今年也是刚刚进入日本主要销售区域是北海道价格上高出轮胎产品2倍左右田间试验效果优于轮胎产品但使用寿命和维修保养情况目前还不甚清楚。
下午笔者重点拜访了零部件贸易商HDC。社长柴田龙二介绍该公司从事农机零配件进口贸易50年。从20年前日本本土品牌开始转移零配件制造产业同时也开始大规模海外全球采购配件以来公司业务发展很快目前是日本最大的农机零配件进口商之一。他表示愿意参观中国国际农机展很希望从中国采购品牌企业的配套件或同质件。
7月16日因为行程原因只有半天的参观展会时间。重点是拜访ACESYSTEM社长菅原康辉接待了笔者。该企业有60%的业务是农机零配件进口40%的业务是零配件制造,流通方式包括主机厂配套和后市场供应两方面,也是日本最大的农机零配件供应商之一。自制产品方面主要是液压产品及液压控制技术方面,特别是液压平衡装置方面的软件硬件技术都很好,主流品牌均有配套。菅原康辉称,该公司参加过意大利博洛尼亚农机展和韩国农机展,希望去中国观看展会并参加活动。
7月1719日笔者分别在几个城市拜访了洋马北海道分公司、井关梦想农机研究所、松本DELICA工厂、日本全国农业机械商业协同组合联合会等单位。
通过对企业的拜访,笔者进一步理清了日本的农机流通体系构成。了解到了目前最先进的技术和产品,密播疏插、可变施肥、无人智能等技术和产品的展示与演示给人带来深刻印象。同时,笔者也对农机农艺融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特别是洋马的全国土壤样品墙、井关的水果蔬菜全程解决方案电子库、技术人员对新技术和产品的适用区域和物种等信息。这些都告诉我们,日本在农机农艺融合方面的研究绝非空谈,而是有大量的实验数据支撑;日本的企业管理和精益制造方面的一些特点,也在工厂参观中得到充分展现。
另外对初抵日本时的疑问日本农业生产中高成本新技术引进与农民收益的平衡问题得到了初步解答。首先日本农民收入较高普通农民的打工收入要超出种田收入大农场主的土地收入由于农协的统一管理和保护也基本稳定而有保障其次新技术特别是精准与智能技术的引进也是有全国或地方推广补贴的同时有分期支付的多种渠道在南方小田块区域单个农民更新机器超过20年的情况下也同样存在着作业服务组织可以推广应用新技术。这些与中国国内的一些政策与措施基本相近但是在整体的农业生产规划和农业组织的体系保障上还有更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7月20日带着满满的收获笔者按计划从东京返回北京。
文章来源《农机市场》2018年08期
韩国国际农机展不可小觑
10月31日至11月3日2018韩国国际农业机械、设备与科技展览会KIEMSTA 2018在韩国忠清南道天安市举行。记者受到主办方邀请还未来得及洗去参加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的风尘就马不停蹄赶赴韩国参观该展会体会到一番别样的感受。
KIEMSTA由韩国农业、食品和农村事务部主办天安市和韩国农业机械工业协同联合KAMICO承办。与中国国际农机展不同该展会每2年举办一次展场设在天安市一处公园内展馆也并非永久结构今年的展览净面积为2万余米2吸引了来自全球33个国家的460家公司参展其中海外公司77家。乍一看KIEMSTA展会规模有限但令记者震惊的是竟有超过29万人次的观众参观了展会其中包括约5000名海外观众。全部4天的展期除开幕式当天人流更多外其余3天基本平均直到最后一天下午观众人流方有稍减的迹象。无怪乎主办方在开幕式致辞中信心十足地表示KIEMSTA的规模与国际化程度与日俱增已成为世界知名的农机展会之一。
记者观察到本届KIEMSTA展会上虽然国际展商数量不少但唱主角的仍是韩国本土企业。世界农机巨头除久保田、洋马等日系企业展位尚有一定规模迪尔、科乐收、麦赛福格森、纽荷兰等多为本地代理商携为数不多的几款产品参展而中国、印度等国家参展企业则以零配件企业居多未见像中国国际农机展上大规模的国家展团出展。但另一方面韩国本土企业参展热情非常高涨不但综合排名居前的企业东洋、乐星、大同、亚细亚、HANSUNG等悉数参展并带来最新产品很多细分领域的佼佼者也各显神通同场竞技。特别是果蔬类机械在我国农机行业刚刚掀起这方面热潮的时候无论从产品的广泛性还是先进性来看韩国同行恐怕已经走到了我们前面。例如HANSUNG公司的升降平台适用于各种果树的修枝与采摘其喷雾机产品序列中最大功率达290马力喷射距离达150米风扇采用高科技的碳纤维和塑料材质耐用而轻便割草机可适用于各种复杂的地形。另外蔬菜收获、包装及移栽机械果实分选设备等都吸引了很多观众的目光。
韩国的主要农产品为水稻因此展会上的展品除上述果蔬机械外主要围绕水稻机械全程机械化展开。据介绍早在20世纪90年代韩国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就基本实现在耕整、插秧、植保、收获、烘干、后加工处理的各个环节均有本土企业生产的适用机械。其拖拉机主要为7090马力不过最近功率也有上延的趋势。展会上还看到拖拉机多功能化的特点大多企业不论前装还是后装总有几款带铲、带斗、带举升器或带挖掘机的展品并且以四轮驱动为多。水稻育秧、插秧、收获和烘干机械以及植保、排灌和粮食后加工机械也是展会的亮点。此外畜牧机械也占据了展会一席之地各种青饲打捆、贮藏、饲料搅拌设备层出不穷。展会还设立有二手农机展区韩国二手农机协会负责这一区域的组织工作。在二手农机的拍卖中有15台拖拉机找到了自己的新主人。
KIEMSTA 2018年同期还举行了“农业机械工程国际研讨会”“农业装备技术转让研讨会”等活动。据韩国农业部官员和KAMICO负责人介绍本届KIEMSTA展会与两年前相比无论在展会组织还是在展品内容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观众人数也因此得到提升现场成交数量6500多宗价值2.77亿美元。他们还表示此前欧洲几大农机展和中国国际农机展均邀请了为数众多的国际媒体参展韩国方面因此进一步了解了国际媒体的影响力因此此次邀请中国、日本、印度、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等亚洲国家的记者前来参观报道希望国际媒体在各自国家推介韩国农机产品和农机展会。本届KIEMSTA展会结束后主办方还特意向与会记者发放了调查表征求他们对展会的意见与建议。
此前KIEMSTA原名为国际农业机械博览会1992—2008年在首尔举办了9届。自2010年起展会搬迁至天安市并更为现名今年是其第14届展览。
文章来源《中国农机化导报》2018年11月26日
“一带一路”将拓展中外农机合作发展之路
一、俄罗斯农业咨询协会执行主席CHERNOVALEXEY
十一 农机人物
郭子超教我们做调研
笔底波澜调研来。在老爷子300多万字的文稿中大多数是调研报告最精彩最有价值的也是调研报告。
从20世纪8090年代到21世纪他的调研报告多次被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内部参考》《中纪委情况汇报》以及农业部、安徽省委省政府的内刊采用受到党中央、国家农机部和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重视并被胡耀邦、胡乔木、王鹤寿、杨立功以及张劲夫、黄璜、王太华、回良玉、张平等领导批示。
瞄准时代热点。他的调研报告充分显示出目光的敏锐和思想的深刻。1979年3月《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了一篇河南洛阳地区的读者来信反映分田到组、包产到户会给生产造成危害认为搞农机化是不利的。很多人都持这样的观点。有的权威人士也在报刊上发表谈话断言“中国不可能在一家一户的基础上搞农机化。”
当时的形势确实让许多人看不懂、看不透,产生迷茫、悲观情绪。有的生产队把拖拉机折价卖给农民,有的拆成零件分给农民,有的队甚至把拆散的零件扔进水塘,让农民下水摸,谁摸着是谁的。有人说“包产到户,无机无路”;也有人说“小毛驴青云直上,拖拉机离职休养”;农机供应系统的职工说,“包机到人,农机关门”。很多人对农机化的前景忧心忡忡,把农机化的前景比喻为玻璃瓶里的蝴蝶——前途光明,走投无路。但同时,又有少数农民开始联户购买拖拉机。
到底是好得很,还是糟得很?农机化的前途到底是明,还是暗?老爷子开始了广泛调查,听取、分析各方面意见。在调研基础上,写了题为《农业机械化的希望和前景》的调研报告,发表在《农业机械》杂志上,后又改写成新闻,发表于《农民日报》。文中,提出了四个与当时流行看法截然不同的观点和结论。
第一,农民拆、分、卖农机是正常的,是对过去官办机械化的扬弃,是对过去管理不善、维修费用高、增加农民负担,或是购买不适用机械行为的一种矫正。第二,农民集资购买农机是发展生产的选择,体现了农民的自主权。第三,由拆、分、卖农机到合(合伙购买)、修(修复旧机)、买(独户购买)农机是对生产工具的一次自发调整,其结果既对生产有利,也使农机化的发展更加扎实有效。第四,农民以不同的方式自主购买农机,说明农机化充满了希望和前景。
此后的发展轨迹证明他当初的判断完全正确。
注重政策性研究是老爷子调研的特色之一。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农民自发购置农机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但不少农民反映他们买农机时顾虑重重买了机械无处学技术领不到行驶证入不了户得不到计划供油。随着“大包干”的深入农业机械的持续增加这个问题越来越突出。
如何看待农民购机?应采取什么政策?老爷子在调查中反复思考。在一篇给省委的综合性调查报告里,提出在对农民购买使用农机的政策上应当采取“四个一样”,即一样培训技术、一样考核发证、一样供应油料、一样供应配件。省委农工部在《安徽农村》内刊上全文刊载这篇调查报告,并加了编者按,“这个调查报告很好。报告对农村出现的新事物给予了热情支持,提出了很好见解,并且对群众创造的宝贵经验作了及时总结,希望同志们认真读一读。”“四个一样”政策的实行,解除了农民的后顾之忧,全省农民购买农机进入高潮。
1981年9月原农机部组织12个省的农机专家和负责同志对安徽、浙江农村在实行联产计酬责任制后农机化工作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考察考察结束后在杭州召开全国农机化问题汇报会。老爷子在会上当面向国家农机部部长杨立功同志汇报了安徽农机化发展情况并详细汇报了对农民购买使用农机所采取的“四个一样”政策。针对农机部门过去对农民联户和独户购买农机不表态、不支持的做法杨立功高兴地说四个一样的政策好从政策上保护了农民办机械化的积极性各地都应该向安徽学习。”汇报会结束的第3天《人民日报》在头版发表报道标题就是《安徽“四个一样”的政策好》。
安徽允许农民购买和使用机械并给予政策扶持的创新做法比1983年中央1号文件的相关内容整整早了两年这也是改革开放初期民办农机化大潮初起之时安徽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的第一个新政策。
以人民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客观真实地反映问题。这不是什么高标准但要真正做到有时是要担当一定风险的。20世纪80年代国家农机部和交通部在相隔半个月的时间内就拖拉机的安全监理由谁发牌发证问题发出了两个针锋相对的文件都说拖拉机非由本部门考核发证不可。省里两个部门都立即转发并贯彻执行结果在基层引起了混战。农民迫于无奈只好两个部门都去考核一下。他们气愤地说上面各自为政下面百姓吃苦。
耳闻目睹农民的艰难,老爷子气愤难忍,奋笔疾书,在《两部业务扯皮,农民吃苦头》的调查报告里,火辣辣地写道:“仅半个月的时间内,国家两个主管部门就同一问题发出了两个观点不同的文件,是他们没有通气吗?否!双方的文件都抄送了。交通、农机两个部门在各地都有一套安全监理机构,其工作任务也有很多相同之处,长期以来各自行使着自己的职权。两个部门在一些共性问题上像是铺在枕木上的两股铁轨,拧不到一起。农民则像钢锯下的木头,任凭他们拉来拉去。这样相互扯皮,在基层造成什么影响呢?”请求国务院裁决,并提出拖拉机的安全监理工作哪个部门管都可以,只是不要再叫百姓吃苦了。
报告发给了新华社和中纪委,分别刊登在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和中纪委《情况通报》上,引起了国务院和中纪委领导同志的重视,几位领导同志很快作了批示,转给有关部门,妥善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可是消息传到农机系统后,看法各异,一种意见认为,农机人的调查报告没有站在农机部门的立场,反映问题时,怎么连自己的主管部门也被牵连了?一位负责同志还当面指责了他。回过头来看,这充分体现了老爷子的为民情怀和担当精神。
不仅自己调研不辍,还言传身教,培养后来人。
在安徽农机系统,老爷子有一大批学生,遍布市县农机局机关和监理、推广部门,其中绝大多数是领导和业务骨干,还有一些生产企业和销售部门的同志,大家拜他为师,学调查、学研究。
老爷子常把自己给省委党校学员授课时怎样做调查研究的讲义,讲给大家听,要大家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调研方法,树立对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善于发现和研究问题,精心选择安排材料,深刻提炼报告主题。
20世纪80年代安徽沿淮地区的凤台、怀远两个邻县的农村集市出现了旧农机交易市场这是农机化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新鲜事。对这一情况当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为了搞清它的来龙去脉判断其利弊走势老爷子决定进行一次系统深入的调研。出发前他作了认真准备拟定了调研提纲和14个问题。调研中从凤台到怀远又从怀远到凤台来回往返跑了近十天。在凤台桂集他先到市场上转一圈询问了一般情况然后装作买机子的样子和卖机人砍价。调研中开了近十个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各方面的人。弄清了买卖机械的原因和赞成反对双方的理由。这时只要写出报告调研就基本完成了。但是作为研究问题还仅仅是个开始。为了从理论和实践上回答这个问题他反复学习和研究了社会主义商品流通方面的知识和政策并到省工商部门请教。思考之后写了《怀远凤台两县农村出现旧农机交易市场》的调查报告详细地叙述和分析了它产生的背景、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农民的反映。报告寄给了省委省委办公厅很快在《安徽情况》增刊上登出。当时主管农业的省委书记王光宇同志批示“农机作为生产资料应该允许市场调剂不能限制也不能用增加税收的办法强行限制”。新华社在《内部参考》上也很快转载了这篇调查报告。胡耀邦同志看到这篇调查报告后批示“你们已经注意了这个问题很好”从此绿灯大开农机成为商品进入流通领域农民可以自由地买卖。
老爷子常说,文章是最具个性特征的特色产品,好的文章都要深深地打上作者的烙印。他做任何事情,从不苟且,都打上了他个人的烙印。
老爷子习惯于早起。下乡调研时利用这段时间逛逛当地的农贸市场。他常说从这里可以直接感知农业农村的变化。他的调查报告喜用善用百姓的语言、农民的打油诗来概括某种现象如早期的“拖拉机小红头下地赶集老婆孩子坐上头干起农活全不愁”“拖拉机挂拖斗一天几十挣到手”后来的“小麦生长230收多收少在两端种要精少播收要小联合”“国家示范农民看农民见利跟着干”等。
老爷子对安徽农机化所做的贡献,前没有“古人”,后难有来者,并形成了一个安徽农机化的“郭子超时代”。
1987年7月笔者大学毕业到省农机局工作从那时起直到他退休20多年中我一直在他领导下工作。下乡调查多数时候由我跟随深度浸染。老爷子是我最尊敬、终生感恩的人生导师。遗憾的是由于禀赋较差30多年过去了至今没有取得自己满意的成绩。
近些年来笔者有一个梦想时光倒回到20世纪80年代重拜他为师加倍努力地再学30年
其实对一个研究问题的人来说70岁并不老还年轻着呢但我还是要祝老爷子健康、快乐、长寿
文章来源《农机质量与监督》2018年第11期
信念如山 情系农机
一、先进技术 奋发图强
1994年毛罕平教授前往日本考察日本智能化的温室技术深深触动了他他认定我国也要有智能化的温室挖掘植物生物学潜力造福人民。怀着这样的信念毛罕平教授带领科研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艰辛的探索。亚热带地区独特的气候条件首先给他出了一道难题再者温室结构、环境条件、栽培技术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研究极具挑战性。为了取得科学的试验数据毛罕平教授经常在炎热夏天50°左右的温室内“蒸桑拿”在数九寒天通宵达旦地“喝西北风”终于开发出低成本、高可靠性的温室环境控制系统实现全天候的环境最优控制拿下环境控制技术这个“拦路虎”。
与引进温室相比制造成本降低40%以上运行能耗降低30%以上综合效益明显提高他的研究成果引领了我国温室环境控制技术与方法的发展打破了环境控制系统国外的技术垄断大大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通过积攒多年的能量终于以喷薄之势迸发出来2012年我国第一个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温室环境作物生长模型与环境优化调控》被他摘得由他带领的团队从2001年起共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2009年他领衔“温室关键装备及有机基质的开发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因此受到总书记等中央领导的接见。
二、教书育人 爱岗敬业
毛罕平教授始终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光荣使命和重要责任。先后指导了140余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为研究生和本科生主讲过《农业装备智能化技术》《农业生物环境控制学》等8门课程深受学生好评。在其所指导和培养的研究生中不少人毕业后迅速成长为专家学者、上市公司老总、管理部门领导等骨干人才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授课之余毛教授积极探索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农业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该小组全国只有9位著名专家对全国农业工程学科发展和研究生教育有较强话语权、江苏大学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全国只有2个该领域的国家重点学科另一个重点学科则由资深院士领衔他作为核心成员的“构建复合载体强化工程能力培养创新型工学研究生”教学项目获得2009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除课程教学外,毛罕平教授每年都承担学生的毕业论文指导工作。从选题、收集材料、初稿直到论文定稿,他都仔细推敲、悉心指导。他指导的毕业生中已有多人先后获得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优秀硕士论文及本科优秀毕业论文。
三、成果转化 硕果累累
毛罕平教授除了在大学校园内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外还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将科研成果推广到市场中。为使科技成果尽快变为生产力他经常深入农村田间地头与农民面对面交流深入工厂为企业排忧解难足迹遍布全国十多个省市区。及时把握不同区域的土壤、气候、种植特点等数据针对不同需求开发相关产品。他所领导的团队为企业开发的“温室有机基质”解决了长期困扰企业发展的醋渣资源化利用问题在镇江建立了当时国内最先进的智能化塑料温室成为样板工程推进了镇江的设施农业快速发展他研发的温室产品已在全国18个省市推广除了西藏所有的省市、区都能找到有机基质的“足迹”。不但如此他组织研发的温室和有机基质还出口到了多个国家和地区为更多的人送去了福音。他与江苏新时代农业科技公司、南通富来威、江苏沃得、上海千荟等省内外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技术服务等项目20多项研发的秸秆还田机、灌溉施肥机、温室控制系统的系列成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累计新增利税和节支总额31.4亿元为农民增收4.15亿元。
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毛罕平教授在科研方面已取得了累累硕果拥有授权发明专利46件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4件作为主持人先后承担和完成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基金重点、江苏省科技支撑项目等20多个项科研项目。有2项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0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四、忘我工作 积劳成疾
毛罕平教授的敬业精神为人称颂。由于肩负教学科研、行政和学科建设重任经常超负荷的忘我工作使他原本健壮的身体积劳成疾。2003年毛罕平得了急性胰腺炎医院下了病危通知在重症监护室20多天他下决心出院后一定再不拼命。但病愈出院后强烈的责任心、繁重的工作任务使他又继续开始忘我地忙碌起来。2010年12月初毛罕平左腿又被检查出患有肿瘤因无法确诊是恶性还是良性需要立即手术。恰在这时由他申请到的江苏大学第一个国家外专局重点引智项目在学校举行重要国际交流活动他偷偷地把手术通知书塞进包里又一次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从开始准备到荷兰专家离开整整20天后毛罕平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去医院手术。
正所谓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毛罕平教授信念如山、情系农机、无私奉献的精神得到了国内同行的认可。他兼职担任农业部设施园艺工程专家组组长、江苏省农机化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参与国家和江苏省科技发展和项目顶层设计为江苏省农机化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还担任了《农业装备技术》杂志主编、《农业工程学报》栏目副主编、《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rehensive Engineering》Part C执行主编、中国农机学会常务理事等社会职务以一名科技工作者的热情努力承担起农业装备科技知识的引导、创新、传播的社会责任。为此他荣获了江苏省“333工程”第一层次培养人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建设荣誉奖江苏省农机科技创新先进个人等荣誉。
毛罕平教授精湛的学术、敬业的精神、高尚的师德、扎实的作风,激励着身边的同事和学生,他代表着一种传承精神,是我国科技工作者精神的传承,也是当代社会中教师使命与责任的高度融合,他已成为了广大师生和业内人士心中的楷模。
文章来源《中国农机化导报》2017年4月6日
时代成就了我们 我们无愧于时代
一、时不我待 成就自我
由于“文革”动荡、教育逆转小学阶段的学习断断续续初中学习稳定了两年之后又乱了。“一技在身能抵千金”我在初中毕业后待业期间就学起了木工技术。1975年3月被安排到县供电所电器制修厂当工人当年被厂里评为生产标兵。半年后师傅调离我边学习边当班长承担起了全县电器、电力维修任务。
1979年2月通过考试我成为山东广播电视大学首届学员。在电大的3年多时间里我系统学习了电子专业和机械专业知识一个仅有初中学历的学员既要学习大学课程还要补习高中课程学习难度和学习强度可想而知。1982年6月我以优异的成绩从电大毕业被分配到技术科工作继续学习、实践。
1983年我到山东工业大学进修学习了半年学习归来后不久又被提拔为副厂长。1985年下半年我参加了为期半年的第四期全国厂长经理培训班系统学习了企业管理理论知识这次学习为我以后从事企业管理工作做好了知识储备。2000年6月我参加了中国人民大学脱产MBA培训班学习自己的眼界和思路更加开阔对企业的发展战略有了更深层次的研究。我边学习边拟定了企业发展史上的第一个“五年发展战略规划”这对指导企业未来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2004年9月我参加了国研斯坦福培训班成为中国企业新领袖培养计划首期学员。
当然几十年来我也从未间断其他专业知识、技术的学习自己在专业技术和企业管理领域也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和认可。1984年我设计的“全挂车可调向倒使的锁定装置”获实用新型专利解决了汽车全挂车倒车问题。1995年我获得了机械设计高级工程师职称。近年来先后获得发明专利4项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山东省首届“发明创业奖”特等奖、山东当代发明家、山东省机械系统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日照市科学技术最高奖等荣誉连续当选为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和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今年又荣获“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农机工业功勋奖章”。
二、一穷二白 摸索前行
我1975年3月参加工作1979年县里企业调整整合我所在的电器制修厂与县拖拉机站合并为拖拉机修配厂。县拖拉机站是在毛主席“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指示下于1961年成立的。我一辈子是农机人能为“三农”服务也是我一生的自豪。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对运输工具的需要也越来越迫切。我们预测到并决心抓住这一机遇拟定了开发农用三轮车的计划。在我们老厂长隋汝聪的指挥下我带领技术人员考察市场进行技术攻关于1984年10月试制成功了第一辆三轮车为企业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这一年我被组织任命为副厂长。
20世纪80年代企业基础差、底子薄几乎没有任何生产条件产品质量和市场销量一直没有太大的突破。1988年我们按照机械部行业整顿定点要求在国家农机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指导下建成了第一条三轮车装配线确立了基本的产品开发思路、管理制度、质量标准、检验手段以及相应的生产条件并通过了行业整顿定点验收。这不仅是企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对我个人来讲也是一次系统学习农机专业知识和历练管理能力的机会。
1990年我开始主管生产工作尽管当时生产条件很不完善但我充分调动各种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组织潜能生产效率成倍提高得到了职工的信任和上级组织的肯定。
三、重任在肩 奋力突破
农用三轮车经过近10年的发展和完善因其经济实用性好适合农村道路交通条件和农业生产特点极大地解放了农村劳动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物流在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产条件和生活质量、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农业生产方式的一场革命。很多农民因此改变了命运摆脱了贫困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我们也认准了这条道路。
1992年1月上级组织任命我任厂长这时的企业无论生产规模还是社会影响力在我们当地仍微不足道当时县内有正科级企业、副科级企业10余家五征没有级别固定资产仅有400多万元、员工400多人年利润只有40万元。为迅速改变规模小、效益低的被动局面我担任厂长仅3个月就决定实施建厂以来最大的技改动作在县里的支持下投资800万元新征土地60亩新建三轮车厂区这也是我们五莲县自1947年建县以来最大的技改项目。我还组织加快新产品开发五征是全国最早开发全封闭式三轮车的企业之一。同时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产品质量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1993年五征三轮车被中国质量管理协会和中国农机流通协会评为“使用可靠产品”并以故障率最低获得全国质量第一名这对我们是一次极大的肯定和鼓励。1993年企业销售收入突破1亿元1994年利润达到1330万元。1996年4月由国家机械工业部组织的机械行业部分产品在京展出五征牌多功能三轮车两进中南海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给予了五征莫大的荣誉同时也给予了五征极大的发展动力。
任何企业的发展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发展之路总是布满荆棘充满曲折和坎坷。1995年年底我们的产品因配套件出现批量质量问题加之当时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全面转轨国有企业的经营弊端已经显现产销量急剧下滑企业一度陷入困境濒临破产并被国家经贸委列为重点脱困企业。在当时那个环境下企业要发展必须进行改革。我当时压力很大但不改革、不进行大变革企业就没有了。我顶住压力模拟民营企业运行机制对企业进行了大刀阔斧、脱胎换骨的变革一是实施内部机构改革建立扁平化组织体系精减管理人员二是集中精力抓产品开发走差异化发展的路子三是转变营销方式变代销、赊销为现款提货四是加大技改力度提高零部件自制率。变革产生了成效而且令人惊喜。
1998年起死回生的五征如同大病初愈农用车行业又掀起了价格大战对企业经营无疑是雪上加霜但我们还是挺过来了而且愈发健壮。当年企业全面扭亏为盈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现在回想起来当初的变革真的是一场博弈。作为一个有30余年发展历史的县属国有企业在职工长期生活在“等靠要”、吃惯“大锅饭”的环境下对企业运行机制进行改革无异于一次革命需要莫大的勇气与改革的魄力。
四、转换机制 创造奇迹
2000年我们一鼓作气进行改革企业改制为全员持股的股份制企业解决了企业的产权问题经营者与职工成为企业所有者激发了广大干部员工的创业热情企业迈入健康持续发展的快车道开创了五征发展史上新的篇章这无疑是五征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革命。这一年我们制定并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规划通过转换机制、加强核心制造能力建设、提升研发能力产品影响力和市场竞争优势显著提升企业销售收入和经济效益实现了连续跨越式发展。当时全国有200多家生产企业竞争异常激烈五征在其他大企业纷纷落马的情况下从强手如林的行业中脱颖而出实现了以小搏大、由弱到强的转变被誉为中国农机工业的“五征现象”成为行业发展的“五征奇迹”。
曾经有近20年的时间三轮汽车市场销售非常火爆、供不应求成为农村和农产品运输的主力为农村和城乡物流发展奠定了基础。就是现在在全国农村就带动农民致富方面来说没有哪种产品的作用能超过三轮汽车。我们作为农机人为此自豪。2004年春节我写了一首《五征魂》抒发了当年的情怀五征淡出四十载倾心“三农”哺育怀一路风尘酸甜辣力搏群雄居后来。市场狂涛云涌起全球英豪论成败莲山铸就五征魂冲出神州闯世界。
五、转型升级 向现代化迈进
随着企业的发展,公司上下也产生了一种“小富即安”的思想,如何实现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成为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和企业领导班子也进行了多次反复地论证,认为必须走多元化发展之路,规避行业风险,最终决定利用在农用车产业形成的优势,向与农用车关联密切的汽车产业发展。当时,我心里很清楚,规划是一方面,但如何跨出第一步,非常不易。
2006年我们制定实施了第二个五年发展规划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努力向关联产业发展全力打造多元化产业结构和产业优势。这一年我多次去杭州考察经反复洽谈、协商最终并购了浙江飞碟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进入汽车行业。2007年第一辆五征飞碟载货汽车下线被戏称为“搅局者”。
暴风雨不止一次而且来得越来越汹涌。2008年下半年世界金融危机肆虐全球我们同样经历了严峻的考验最困难的10月产销量不及产能的一半。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市场形势我当时就横下一条心越是困难的时候越不能停止发展的脚步必须逆势而上变困难为机遇。我带领五征努力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品创新和提升装备水平等方面寻求突破积极积蓄发展优势。到2009年年初五征已摆脱了危机的影响。2009年春在世界金融危机仍在蔓延之时我们主动出击一举并购了具有50多年发展历史的原山东省机械厅直属企业——山东拖拉机厂在业内产生了重大影响拓展了农业装备产业链并借助山拖的产品、技术、市场基础为农业装备产业的发展夯实了基础。2009年我们自主研发的奥驰汽车获得“中国卡车年度车型轻卡奖”成为行业标杆产品五征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更加坚定了我们发展汽车产业的信心和决心。
从2011年开始我们五征进入了全面升级、向国际化迈进的阶段。我带领企业不断加快产业转型和产品升级、研发能力升级、装备制造能力升级和现代化管理水平升级企业加速向高质量发展迈进。2012年我们抓住国家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机遇进入环卫装备产业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2016年我们推出了缔途高端城市物流小卡车在业界引起高度凡响。2017年推出了缔途跑卡、双排轿卡、中卡、房车、新能源汽车全力满足了用户群体各种时尚需求与美国研发机构合作推出了3MX迈昂系列产品颠覆了三轮汽车沿袭了近40年不变的面孔和结构开发的雷诺曼大马力拖拉机可替代进口产品开发的青饲料收获打捆一体机实现了收获、切碎、输送、打捆一站式作业属国内首创发展前景广阔……
2012年是我担任企业负责人20周年我又写了一首《勇往前》“艰辛耕耘二十年曲折坎坷苦中甜众人添柴火焰高以小博大真不难。欧美亚非瞬息变卧薪尝胆出楼兰科技管理创新忙持续改善勇往前。”
六、不忘初心 为农不止
尽管国家改革开放已经40年方方面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特别是与工业化有着上百年历史积淀的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我们的压力感、紧迫感和危机感更是前所未有。
过去,我们靠变革创新,走出了一条“困境中崛起、危机中超越、创新中突破”的强势发展之路;今后,我会带领五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继续走好变革创新路,不断学习世界先进技术,努力消化吸收再创新。我们仍然需要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克服浮躁情绪,弘扬工匠精神,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义务,努力为亿万农民打造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生产工具,降低农业劳动强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路漫漫其修远,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我们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始终服务“三农”,初心不改!
文章来源:“中国农机化协会”微信公众号
改革开放给我带来毕生的荣耀
一、农机缘分
张焕民的父亲是沈阳拖拉机厂的工人焕民3岁随父亲到沈阳定居他的童年就是在拖拉机的轰鸣声中度过的。看着一台台崭新的拖拉机驶下生产线农机的种子在他的心田扎了根。1961年“瓜菜代”开始了张家的生活举步维艰为了一家老小的吃饭问题焕民的父亲以“支援农业”为由向组织提出申请举家迁回老家深泽。
在那个年代,农村的天空并不比城市晴朗,回到农村的张家又度过了几年艰苦的岁月。张焕民在学校里读书很用功,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放学后,几乎所有的课余时间都用在了帮父母干农活上面,点种、锄苗、割麦,焕民都是一把好手。亲身经历的繁重体力劳动,促使张焕民萌发了用机械代替人力,把乡亲们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苦劳作中解放出来的美好愿望。
1966年的秋天张焕民所在的公社筹建拖拉机站他顺利通过考试成了一名机手。由此张焕民的命运便和农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由拖拉机手到机务站长、乡管机员、县拖拉机站修配厂技术主管。
丰富的实践经验使张焕民有了更高的追求为了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张焕民还在年近40岁时去河北机电学院现河北科技大学深造了2年回到深泽后迅速和拖拉机站的老师傅马振虎一起创办了农哈哈的前身“深泽县农机实验厂”。
回头看看,张焕民从事农机行业仿佛是水到渠成、命中注定的。
张焕民
二、农哈哈三部曲
1949年出生的张焕民将农哈哈30余年坎坷曲折的成长之路归纳为“春、夏、秋三部曲”。
第一部曲:春之萌动,也就是作坊式生产、产品模仿阶段,代表产品是玉米条播机。
建厂之初农哈哈是个典型的三无企业没有生产场地占用了县农机监理站两间废弃的库房既是车间也是办公室没有启动资金大家东拼西借凑了3.6万元没有现成产品可供生产摊子有了可到底生产什么还是个未知数。在这种情况下张焕民和马振虎独具慧眼选择了农民迫切需求、国家大力推广的免耕播种机。其实当时市场上已有2行的播种机在销售农哈哈正是在此类产品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使之在结构上、功能上有了一定的进步。经过3年的努力逐步确立了农哈哈播种机在市场上的地位和有利形势。这一阶段虽然家底很薄、生产工具很落后但是因为有了一个适销对路的产品从而使企业蓬勃发展。
第二部曲灿若夏花也就是企业规模扩大、产品细分阶段。企业实现了一定的原始积累后农哈哈及时地进行了市场细分和深度开发。逐渐由单一品种的条播机发展成十几个系列有增加了施肥功能的、有小麦玉米两用的、有适应秸秆还田地使用的有为张家口、承德地区量身定制的有为满足河南市场需求开发的6行播种机等。正是有针对性地开发了多品种、多规格的产品创造性地满足了不同地区、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使农哈哈一举成为当时我国播种机行业规格最全、品种最多、产销量最大的企业。这个时候很多人看到生产播种机有利可图纷纷上马仿造。根据不完全统计鼎盛时期在石家庄周边地区这样的厂家不下百家可谓“烽烟四起”。
第三部曲:秋硕累累,也是农哈哈自主创新阶段,代表产品是仓转式精位穴播机和气吸式精量播种机。第一部曲是农哈哈创业的初级阶段,用播种机代替人工点种,解决了“用得上”的问题,这个时期农哈哈是一个产品打天下;在第二阶段中针对各地的不同农艺要求和种植习惯,农哈哈推出了品种繁多的播种机。而现在,农民对播种有了全方位的要求:机具外观要漂亮、株距要准确、要节省种子、不能缺苗、最好不用剔苗。仓转式一穴二粒,可以确保全苗,株距精确,适合当前我国种子发芽率不高的现状;气吸式一穴一粒,如果种子发芽率高用它最合适,连间苗的工序都省了。
变化中孕育机会,谁能抓住满足消费者需求这个难得的洗牌机会,谁就能取得竞争优势。而今,农哈哈于巅峰处再进,已经在精密播种领域占得先机。
张焕民
三、笃定农机具
思维缜密是张焕民的特点,这可能与他上学的时候一直喜欢数学有关。在企业专一化与多元化的问题上,农哈哈的做法也颇具新意。
创业之初,农哈哈一穷二白,一个播种机就干了十几年;对市场上热门的行业视而不见甘于寂寞,十几年下来,似乎不经意间,已经成长为播种机这个池塘里面的大鱼。
多元化是企业的发展战略之一,“买鸡”是对的,“下蛋”也是对的,但对于利润微薄的农机具企业来说,两条道路的选择关乎企业成败,是一条泾渭分明的阴阳界。农哈哈处于成长期,不仅企业没有“买鸡”的实力,而且业内也没有现成的“休克鱼”可吃,只能靠自己“下蛋”,然后“孵鸡”,然后再“下蛋”,虽然这种方式扩张速度慢,但成功率很高。
其实,关键是农哈哈找到的这个市场足够小,小到福田雷沃、东方红这一类的强手根本就没兴趣跟你争抢,农哈哈才可以在播种机这片土地上占山为王,做了一条小池塘里的大鱼。
资金多了,渠道宽了,农哈哈利用播种机所下的蛋去孵化玉米联合收获机,继而孵化出青饲料收获机、绞盘式喷灌机、粮食烘干塔等相关产品。多年来,农哈哈从没有涉足陌生的领域,而是始终在自己熟悉的农机具范围内摸爬滚打,围绕主业深入、稳固地架构企业的多元化框架。
张焕民
四、痴心不改
“我现在是50%的时间做产品开发30%的时间做管理20%的时间盯住市场。”张焕民如是说。而对于自己业余时间的支配张焕民却说“业余时间除了休息我有60%的时间是在加班40%就是看书了。”
张焕民读书,主要看一些经济、管理方面的著作,而且他特别善于分享知识。“看到一些好书,我就多买一些,分给大家看,我不喜欢命令别人,我希望我的团队都自己明白应当怎么去做,为什么要这样做,通过看书学习来统一思想认识”。这其中也映射出了他的管理风格。
张焕民认为农哈哈走到今天利润越来越薄甚至很多时候都在盈亏持平之间但是农哈哈的社会效益比其经济效益要大得多也重要得多“比如我们这两年大力推广的气吸式精量播种机每亩地仅需11.5千克种子比传统条播节省一半如果这项技术能够在全国普及以我国4亿亩玉米种子面积计算每年可节约粮食5亿千克这相当于100万亩耕地的总产量”。
“农哈哈的大部分产品都是保护性耕作的关键农机具,研发投入很多,而消费者都是还不富裕的农民,价格要低,质量要好,所以利润微薄就在所难免了。对于一个农机具生产企业来讲,要想在金钱上找到成就感非常困难,但能够做好一个利国利民的产品,使心血不至于白费,能够为当地百姓提供一些就业岗位,就是一个农机人的最大幸事了。”这是张焕民的心声。
古稀之年是秋实满枝头的季节。春美在花夏美在叶而秋美恰恰在那丰硕的果实秋天是真正收获的季节。作为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的张焕民出生于1949年已届古稀之年却雄心不老壮志犹在。
“我一直把农机具制造作为农哈哈经营战略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因为在所有农业机械中,只有农机具是作业部分,只有有了更丰富的、更多样化的农机具才能完成农田作业。”在张焕民看来,农机具行业的发展空间更大。当前,我国农业形式正向着多品种、小批量的方向发展,玉米、小麦、水稻三大主粮作物的种植面积逐渐减小,蔬菜、药材、林果的种植面积在逐渐扩大,这就给农机具企业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我们要不断丰富我们的产品,满足不同作物品种、不同作业环节的机械化需求。”
“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在农机行业黄金十年过去后农机具企业迎来了深度调整期也为农机具企业带来了很大的机遇我们农哈哈要加大研发力度以农民不断变化的需求为抓手着力建设自身创新体系加大研发力度加快研发进度不断创造满足用户需求的新产品。”在张焕民朴素的语言中我们看到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70岁的张焕民仍欲策马扬鞭率领农哈哈奔向下一个征程。
十二 扶贫攻坚
关于印发《农机化司2018—2020年扶贫及援疆援藏工作方案》的通知
农机产201828号
司内各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2018年农业部扶贫开发及援疆援藏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精神根据我部扶贫开发工作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司实际我们制定了《农机化司2018—2020年扶贫及援疆援藏工作方案》并经2018年第3次司站联席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落实。
2018年要按照“抓点促面、把准需求、对症施策、精准开局”的要求以我司牵头联系帮扶的四川省红原、理塘、昭觉3县9村以及湖南省龙山县茨岩塘镇包谷村、黑龙江省明水县为重点做好相关基础工作确保3年扶贫工作开好头、起好步。一是加强调查研究摸清重点需求。4月中旬至5月30日由司、站领导带队深入各相关县、村一线开展调查研究摸准需求提出重点举措建议。二是明确年度举措分类衔接落实。6月15日前依据调研情况编制完成分县具体帮扶方案并就有关举措、项目与相关司局、单位进行衔接落实。三是持续联系帮扶加强总结交流。明确专班专人抓帮扶措施落实跟踪对口联系县、村工作动态和要求及时调度了解扶贫工作进展情况协调帮助解决重点问题但要避免增加县村工作负担。年底前重点针对四川省3县9村的扶贫工作会同四川省农业厅等开展交流总结。
农业机械化管理司
2018年4月4日
农机化司2018—2020年扶贫及援疆援藏工作方案
一、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中央脱贫攻坚及援疆援藏决策部署,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认真落实部党组脱贫攻坚工作部署,汇聚系统资源,调动多方力量,立足实际,点面结合,强化协作,深入持续地开展产业扶贫,助力贫困地区农民群众脱贫增收。
二、目标任务
认真完成农业农村部扶贫工作要点和专门方案中各项农机化扶贫任务,一方面,充分利用现有政策和项目,积极指导贫困地区所在省份农机化主管部门,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农机化技术试验示范、农机深松整地等政策项目的支持力度,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农机化发展,助力脱贫攻坚。另一方面,集聚部属农机事业单位、有关农机科研院所、协会、企业等各方面资源,支持重点、定点联系贫困县、村发展壮大特色产业,促进产业扶贫,推进精准脱贫。
1深度贫困地区帮扶。落实《农业部支持深度贫困地区农业产业扶贫精准脱贫方案》和《“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特色农业扶贫行动》有关部署制定专门方案见附件1帮扶深度贫困地区提升农机化技术应用能力和机具装备水平做好牵头的扶贫联系县和联系产业的帮扶工作。产业发展处牵头司内相关处、归口管理事业单位和行业协会等分工负责
2定点扶贫。落实《农业部落实定点扶贫县帮扶责任方案》有关部署。一是强化科技帮扶。加强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来凤县和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龙山县4个定点扶贫县农机化发展的指导和支持每年专题研讨一次形成发展研究报告针对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思路及措施指导地方抓好落实。产业发展处牵头南京农机化所参与二是开展党组织结对帮扶。按照部直属机关党委有关要求制定专门方案见附件2扎实做好我司党支部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茨岩塘镇包谷村党支部的结对帮扶、联学共建活动协调落实帮扶项目、开展技术指导、解决实际问题等并明确包谷村为1名司领导班子成员个人联系点。综合处牵头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中心参与
3片区扶贫及农业援疆援藏。利用现有政策项目扶持指导新疆、西藏及四省藏区、大兴安岭南麓片区、革命老区等贫困地区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继续做好对口联系黑龙江省明水县的农机化扶贫工作。产业发展处牵头负责
三、帮扶举措
1汇聚系统资源。充分发挥司内各处和相关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的作用合力开展扶贫。成立农机化扶贫及援疆援藏工作领导小组农机化司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分管负责人任副组长有关单位领导和司内各处处长为成员统筹研究确定扶贫工作重大事项合力推进落实产业发展处负责日常协调联络工作司内其他处和各单位分工参与。农机试验鉴定总站、农机推广总站、南京农机化研究所、中国农机安全报社、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立足自身职责与优势积极参与扶贫工作。
2政策项目倾斜。指导贫困县所在省份农机化主管部门在农机购置补贴以及示范项目资金、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助任务安排上向贫困地区倾斜尽最大限度满足其需求。
3专家技术服务。围绕贫困地区主导特色农业产业针对机械化生产的重点和需求组织农机化技术专家赴相关地区开展机械化技术培训、咨询指导、机具现场演示等。
4培育壮大主体。在有条件的地方特别是定点联系县、村遴选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带头人以及种养大户参加技术培训指导开展农机作业服务和作业组织建设帮助提升其长期稳定收益能力带动促进提高当地农民学技术、用技术的意识、能力与本领加快实现精准脱贫。
5社会参与帮扶。引导和动员农机化社会团体、院校等积极参与帮扶发挥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联系企业广泛的优势推动开展社会帮贫倡导有实力的农机企业开展扶贫公益活动捐赠部分当地适用的农机装备以及开展结对帮扶。
6相关各方支持。围绕我部定点扶贫县、我司对口联系帮扶县、村特色产业发展所需加强与部内相关司局、相关科研院所的沟通协调做好相关政策项目的衔接落地、相关技术服务的牵线搭桥、特色农产品的扩大营销等工作。同时指导相关媒体开展扶贫宣传报道扩大相关县、村名特优农产品的知名度等。
四、工作要求
1提高思想认识。司内各处和各有关单位要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充分认识脱贫攻坚的严肃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强化责任担当将扶贫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积极组织推进。
2切实投入资源。明确专责处室和单位建立专人负责机制统筹调动各类措施倾斜支持贫困地区农机化和特色农业发展采取超常规举措给深度贫困地区“吃小灶”。根据我部差旅费支出管理相关规定向部财务司申请特殊专项经费用于保障司机关及相关人员实地调研、现场指导等差旅开支。
3强化作风建设。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廉洁自律各项要求切实加强作风建设树立农机化系统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坚决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做到真扶贫、扶真贫确保每项措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4做好宣传总结。注重积累典型素材及时总结好经验、好做法及时报送有关部门并提供至新闻媒体全面加强扶贫帮扶工作的宣传。司内各处和各相关单位于每年年底前将全年扶贫工作总结报送产业发展处汇总。
附件1农机化司“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特色农业扶贫行动帮扶方案
附件2农机化司党支部与包谷村党支部结对帮扶方案
附件1 农机化司“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特色农业扶贫行动帮扶方案
一、帮扶任务
按照《“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特色农业扶贫行动工作方案》要求采取超常规举措持续用力帮扶促进深度贫困地区特别是扶贫联系县加快脱贫。我部“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扶贫联系县共19个在每个县选择3个左右联系村选择12个联系产业。
农机化司负责牵头联系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3个贫困县每县选择3个联系村。红原县和昭觉县联系产业为特色畜禽理塘县联系产业为蔬菜。按照“一县一业、全程帮扶、重点打造、典型示范”原则通过采取符合当地实际的有效帮扶举措辐射带动深度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实现整体脱贫。
二、对口联系分工
集中全司和部属农机事业单位、相关行业协会及高等院校等方面力量,合力开展帮扶。
产业发展处总体牵头负责以下工作:一是与部有关司局、四川省农业厅及其所属相关单位的沟通联络,对接各方帮扶资源,协调推动帮扶举措落地;二是指导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中心组织开展农机爱心企业公益扶贫活动;三是指导中国农机安全报社组织开展相关宣传报道;四是组织开展季度工作进展情况收集报送、年度工作总结等。
生产管理处会同部农机推广总站具体负责联系昭觉县的帮扶工作3个联系村为解放乡火普村、洒拉地坡乡尔打火村、三岔河乡三河村科技教育处会同部农机鉴定总站具体负责联系理塘县的帮扶工作3个联系村为上木拉乡格中村、中木拉乡乃沙村、濯桑乡业务村安全监理处会同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具体负责联系红原县的帮扶工作3个联系村为麦洼乡滚塘村、邛溪镇热多村、瓦切镇曲登塘社区。各牵头处负责组织编制重点联系县村特色产业扶贫推进方案细化帮扶措施明确工作进度、时间安排和保障措施并抓好落实。
委托四川省农业机械研究设计院承担四川省深度贫困地区3县9村扶贫工作跟踪反馈、农机化技术机具应用指导服务、部省州县村上下联络沟通等工作。
三、针对“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的面上帮扶工作
积极指导“三区三州”所在省份农机化主管部门,加大农机购置补贴、示范项目资金以及农机深松整地等政策项目支持力度,加快推进农机化发展,促进提升产业发展质量。
1加大扶智力度。一方面围绕“三区三州”主导特色农业产业机械化生产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农机化科技创新专家组、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专家指导组有关专家走进“三区三州”相关市县开展机械化技术培训、咨询指导、机具现场演示等活动促进提高当地农牧民学技术、用技术的意识、能力与本领。另一方面根据当地实际需求邀请“三区三州”7省19县农机化技术管理人员走出来参加我司以及部农机鉴定总站、农机推广总站举办的有关技术培训。生产管理处、科技教育处分别牵头负责
2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支持力度。指导各相关省在分配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时优先满足“三区三州”市县的需求。同时继续在西藏和新疆南疆地区实施差别化农机购置补贴试点适度提高补贴标准允许西藏补贴购置皮带传动轮式拖拉机。组织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广西等省份进一步摸清相关市县补贴机具需求对在补贴范围内的机具购置补贴需求予以全部及时满足对暂不具备补贴资质且确有需求的产品通过农机新产品补贴试点等政策对有关省加以支持。产业发展处负责
3支持开展农机深松整地工作。支持“三区三州”适宜地区开展农机深松整地作业打破犁底层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指导相关省充分了解“三区三州”贫困市县深松整地需求对其作业补助需求予以优先满足。生产管理处负责
4组织社会帮扶。以四川省3县9村为重点动员和引导有实力的农机企业开展公益活动通过捐赠当地适宜机具、结对帮扶等方式开展社会帮扶。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中心负责
四、聚焦四川省3县9村的帮扶工作
根据《“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特色农业扶贫行动工作方案》要求结合“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面上帮扶工作安排司内各处及有关单位要按照对口联系职责分工总体围绕以下六个方面对红原、理塘、昭觉3县9村开展重点帮扶。
1推动项目落地。摸清当地蔬菜、畜禽养殖等特色产业发展所需项目积极协调部内相关司局和地方农业部门统筹整合各类涉农帮扶资金加大项目支持力度推动当地特色农业发展。
2开展技术服务。对接我部农业科技服务团在昭觉县的技术服务活动安排加强先进技术推广应用指导。协调在四川凉山、甘孜、阿坝三州开展农技员特聘计划试点。深入了解当地特色农产品生产需求协调有关部门支持建设生产、加工标准体系和质量监控体系。组织专家深入当地开展农机化技术推广应用。
3加强人才培训。遴选重点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合作社领办人、农业企业负责人等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农机化技术培训等活动。针对当地特色产业发展技术瓶颈组织专家赴当地对贫困户开展点对点、面对面技术培训。
4积极培育主体。动员组织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开展村企对接。安排专家指导当地农民合作社开展示范社创建。指导当地农村能人兴办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销售、贮藏、物流企业或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组织化程度和劳动生产率。指导完善农业产业带动精准脱贫的机制模式。
5助力市场营销。组织指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电商平台、互联网信息平台对接。指导打造特色农畜产品品牌帮助开展品牌规划、品牌培训、品牌产品推介等工作。深入了解特色产业发展实际协助创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
6强化典型示范。积极发现和打造具有示范影响力、带动力的脱贫增收典型村组、典型组织、典型人物加大宣传推介促进形成若干可复制、可推广的产业扶贫模式。
附件2 农机化司党支部与包谷村党支部结对帮扶方案
一、推动党组织联学共建
1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集中利用三年左右的时间组织全司党员干部到村调研满怀感情认亲戚千方百计做贡献。帮扶调研要深入基层一线摸清实际需求结合农机化工作实际找准帮扶切入点不要求面面俱到。进村前确定调研主题并报司领导班子审定调研后一周内提交情况报告推动解决调研发现的问题。明确一位司领导班子成员定点联系包谷村带领年轻干部驻村蹲点解剖麻雀了解实情。综合处牵头各业务处配合
2持续强化党性锻炼。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充分发掘包谷村及周边区域红色教育资源组织全司党员干部分批参观红军革命根据地旧址、纪念馆等重温入党誓词增强理想信念。精心选择并邀请12名合适的包谷村村干部、老党员到司机关讲专题党课分享农村发展经验增强做好农业机械化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综合处牵头各业务处配合
3督促用好专项党费。在包谷村党员群众活动场所改建结束后抓紧组织实施部直属机关党委划拨的10万元专项党费使用方案主要用于添置党员群众学习培训、发展电子商务等急需的设施设备。于2018年适时组织验收确保专项党费使用方向。综合处牵头
二、提高农机化发展水平
1加强人员培训。各业务处举办或委托举办的培训班每年预留24个名额根据课程内容结合基层实际定向用于培训包谷村及龙山县农机局有关人员使其进一步开拓思路、增强本领。力争3年内完成10人次培训计划并争取解决部分参训人员的交通费和食宿费等。各业务处牵头部农机鉴定总站、农机推广总站、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配合
2完善办社机制。针对包谷村兴泰农机合作社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组织合作社骨干、龙山县农机局有关人员到江苏、湖北等地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参观学习建立理事长一对一帮扶机制推动兴泰农机合作社提高办社理念完善运行机制扩大服务半径促进致富增收。生产管理处牵头中国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中心配合
3强化项目支持。积极利用相关财政项目支持湖南省龙山县农机局开展农业机械化产业扶贫工作并在包谷村开展机械化技术示范和现场演示等活动。协调湖南省农机局将农业部水稻、油菜全程机械化示范以及深松补助等项目继续向龙山县倾斜在包谷村设立示范点大力推进水稻、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产业发展处牵头综合处及其他处、部农机推广总站、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配合
三、助力帮扶村精准脱贫
1广泛凝聚合力。由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发布爱心倡议发动行业力量组织开展向包谷村捐机赠物活动帮扶慰问困难群众推进精准扶贫。通过《中国农机化导报》、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等平台对社会各界的爱心行动进行宣传报道提高参与度激发正能量。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牵头部农机鉴定总站、中国农机安全报社配合
2制定发展规划。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结合丘陵山区农业特点组织农机、农艺、科技等方面的专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包谷村农业发展规划推进特色优质农产品品牌建设积极开拓销售市场以产业发展带动增收。中国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中心牵头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配合
产教融合,探索农机化精准扶贫之路
一、找准切入点,提高精准性
我国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大致呈现如下特征一是贫困地区中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生态脆弱地区、边疆地区占主体经济发展落后二是贫困地区农业生产手段落后大多沿用传统的生产方式生产效率低下三是产业化程度低农产品附加值低四是贫困人口受教育程度低大多在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其中约20%的农村劳动力为文盲、半文盲。扶贫工作主要是要通过扶持产业发展,提高生产效率,提高贫困人口的文化素质,促进产业经济发展。
2015年为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破解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的“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难题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农业部决定在全国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以下简称“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以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棉花、油菜、花生、大豆、甘蔗等主要农作物为重点聚焦耕整地、种植、植保、收获、烘干、秸秆处理六个生产环节提升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和突破主要经济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瓶颈”。
南方水田区和西南丘陵山区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部分地区玉米、马铃薯也占一定比例经济作物主要包括油菜、花生、水果、蔬菜包括辣椒、大蒜、茶叶、中药材等这些地区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整体较低大多数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在50%以下有的甚至不到30%产后初加工机械化水平就更低普遍在10%以下。在早晚稻收获季节,这些地区大多处于雨季,传统的晾晒方式面临极大挑战,如果晾晒不及时或者不能及时烘干,极易滋生黄曲霉素,产生霉变,粮食数量、质量、品质甚至是人类健康均受到威胁,直接影响农民收入。对于经济作物而言,产后初加工也是提升其附加值的重要手段。
因此,针对这些地区农业生产特点和生产急需,选择产后初加工作为贫困地区及贫困人口农业生产增加收入的关键环节进行扶持,力求能通过加工方式、加工手段的改变,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助力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实现收入的增加。
二、产教融合,实现强聚力
中国农业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教育部直属高校是我国现代农业高等教育的起源地已有近113年的历史。长期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培养具有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熟练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综合能力强的拔尖创新人才。在一级学科水平评估中农业工程等6个一级学科蝉联全国第一。农业工程下属的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业装备工程、农产品贮藏工程等均属工学院教学科研范畴。工学院在农产品贮藏加工特别是粮食干燥方面具有较强的科研团队和科技成果在粮食保质干燥与储运减损增效技术开发、果蔬与中药材加工机械化及装备研发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中心在区域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扶持政策、机械化生产模式、农机装备系统和农机服务组织发展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研究基础拥有丰富的专家资源、研究成果和实践案例。
上海三久机械有限公司1993年成立于上海主要生产谷物干燥机。其母公司台湾三久机械有限公司成立于1966年专注生产谷物干燥机至今已有近52年的历史。公司秉承“道心之中有衣食衣食之中无道心”的经营价值观坚持生产高品质、生态环保、节本增效的干燥机强调服务社会、贡献社会为农民奉献最先进的干燥技术其产品在行业中享有良好声誉。该企业价值观非常符合中国农业大学“解民生之多艰”的校训理念。
因此中国农业大学携手上海三久机械有限公司实施赠机助产精准扶贫活动强强联合针对贫困地区期望通过捐赠烘干机助力当地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根据扶贫地区农业生产特点选择NEWPRO-60H和SKS-480G两种机型为主。其中NEWPRO-60H为立式直接加热低温循环式批处理量6吨适宜烘干水稻、玉米和小麦。SKS-480G为平床式小型烘干机可烘干水稻、玉米、小麦、核桃、花生、辣椒、油菜子、中药材等适合丘陵山区小规模生产。目前25台烘干机已经全部安装到位受到当地农民的热烈欢迎。
三、授之以渔,增强造血功能
此次赠机助产精准扶贫活动主要涉及7个南方丘陵山区省份的17个贫困县经济水平低贫困人口年人均收入基本在3000元左右远低于全国农民人年均纯收入水平有的县如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湖南龙山县均属于国家级深度贫困县。农机合作社少有的于2016年、2017年刚刚成立没有合作社发展经验合作社理事长文化素质不高对机械化技术与装备的知识储备不足靠当地农民自我奋斗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难度较大。可见扶贫不能仅仅是送物机器或者送钱资金针对性的技术指导、教育培训、跟踪辅导每个环节都必不可少要帮助农民真正掌握技术、提高能力具备自我造血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全面的系统工程。
2015年以来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中心与上海三久机械有限公司已联合举办多期公益性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培训班免食宿、免学费旨在提高农机合作社理事长的业务水平和技术能力特别是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产后处理技术及产品市场营销相关方面的知识受到一致好评。
因此双方计划2018年将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机合作社理事长的培训力度。一是利用中国农业大学及各有关方面的优势建立专家服务团队、技术帮扶团队、懂技术的农民队伍推动“输血”向“造血”转变通过培训贫困地区农机合作社理事长提高其劳动技能增强其自身发展的能力解决贫困户自我发展和脱贫不可持续的问题二是突出产业扶贫造血功能要把粮食及主要经济作物产后处理作为产业扶贫、脱贫攻坚的重点将贫困户连接到全产业链条上通过产业发展撬动扶贫格局帮助贫困户脱贫不返贫三要全程跟踪扶贫地区机械化进展特别是产后处理机械化发展情况及时进行发展辅导和技术指导四是尽力为贫困地区创造条件加强其与先进地区的交流与学习。
四、构建良好机制,实现精准施策
2017年的赠机助产精准扶贫活动得到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中国工程院农学部以及湖北、湖南、江西、广西、重庆、四川、云南等省及相关市县农机部门的悉心指导、大力支持与协助活动实施与相关部门对口帮扶点紧密结合实现了优势资源整合初步探索出一种产教融合、精准科技扶贫模式与机制。
一是把握发展方向和重点,聚焦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的薄弱环节。选择适宜的技术、质量好的产品,助力产业发展,实现精准扶贫。
二是产教深度融合,加大精准科技扶贫力度。发挥高校人才资源、科技成果资源、专家团队资源优势,联合生产企业,针对贫困地区进行生产技术、农机使用、组织发展、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持续增强其自身造血功能。
三是与各级农机部门紧密联系,提高农机化科技扶贫的精准度。将农业机械化置于全产业链发展中,特别是加快推进产后处理机械化进程,实现产业、科技、组织有机联系,最终实现全程、全面、高质、高效的发展目标。
在实施赠机助产农机化精准扶贫活动中,也遇到一些问题和情况。一些农机合作社反映他们购置的农业机械出现质量问题,如烘干机配置不符合常规要求、机上型水分计不合规、热源与鉴定证书不符、售后服务不及时、烘干稻谷质量不理想等,有的甚至使用一季已无法继续使用。这些都需要各方面加以重视,加强产品质量监控,给农民和农业生产提供合格的高质量农机产品。
总之,扶贫之路仍然任务艰巨,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文章来源《中国农机化导报》2018年2月13日
尽职履责 勇担重任农机化协会坚决打好扶贫攻坚战
一、提高认识,全体动员
协会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多次组织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系列讲话、农业农村部党组的工作部署,提高协会全体人员的认识,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全力作好扶贫攻坚工作。
协会制定了《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2018—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规划》及详细的工作方案明确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天辰同志主抓落实办公室副主任孙冬负责组织实施。
在尚无国家经费支持、自有资金不宽裕的情况下,会长办公会议决定,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经费专门用于扶贫工作。
2017年6月15日召开的在二届二次理事会上协会向会员单位印发了《中国农机化协会扶贫公益活动倡议书》倡导会员“用一台拖拉机、一辆农用车、一部农机具、一项农业生产新技术”提高贫困地区的农机化水平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倡议得到了会员单位的积极响应发挥了重要的动员作用。
二、“牵手贫困村,助推机械化”定向捐赠活动
2017年6月13日协会在甘肃省永登县通远乡团庄村举办了“牵手贫困村助推机械化”农业机械定向捐赠活动现场将总值近50万元的农机装备及库棚建设资金交到村民代表手中。
甘肃省永登县通远乡团庄村“牵手贫困村,助推机械化”农业机械定向捐赠活动现场
活动由协会主办,甘肃省农业机械质量管理总站、山东省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站协办。国内知名农机装备企业山东潍坊鲁中拖拉机有限公司、潍坊百利拖拉机有限公司、西安亚澳农机股份有限公司、青岛璞盛机械有限公司、甘肃高台县福祥机械制造销售有限责任公司等参加了活动。
团庄村地处干旱山区是2013年甘肃建档立卡贫困村2015年精准扶贫村。村里现有7个村民小组421户、1696人建档立卡贫困户69户、281人急需提升农机化水平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牵手贫困村,助推机械化”农业机械定向捐赠活动现场
活动中协会及参加活动各企业捐赠了山东鲁中1004型拖拉机1台潍坊百利604型、404型拖拉机各1台配套的深松机、旋耕机、液压翻转铧式犁、马铃薯种植机、马铃薯收获机、谷物播种机等农机具12台机库棚建设资金10万元合计价值约50余万元。
三、河北曲阳县定向捐赠扶贫
2017年下半年开始协会与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配合在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开展农机扶贫工作先后募捐机具近150台价值近百万元。2018年1月19日在河北省曲阳县召开了农机助力农业产业扶贫座谈会并举办农机捐赠仪式。
河北曲阳县“农机助力农业产业扶贫”捐赠仪式现场
曲阳县是农业农村部与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人民政府联合发起的“加快环京津贫困地区发展特色农业扶贫共同行动”中确定的28个重点帮扶指导县之一。该县地处山区农机化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农机鉴定总站与协会联合发出“定向募捐农机倡议书”各企业积极响应慷慨助力曲阳农机扶贫。
此次捐赠活动得到了久保田农业机械(苏州)有限公司、潍坊华夏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河北桑海热能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中农丰茂植保机械有限公司、上海三久机械有限公司和山东博胜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的积极响应。各企业现场捐赠了联合收割机、轮式拖拉机、全自动温控式箱式烘干房、悬挂式果林喷雾机、割灌机、喷雾器、箱式谷物干燥机,灌溉机等农用机械。
河北曲阳县“农机助力农业产业扶贫”座谈会
四、以大型活动带动欠发达地区发展
协会主办的各类大型展会类活动,尽量选择在欠发达地区举办。其中一个重要的考虑就是,利用会展平台,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
经过深入考察2017中国甘蔗机械化博览会最终选址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广西来宾地区举办。博览会的成功举办显著推动了当地甘蔗生产机械化水平提升。
为促进蔗区农户增产增收,云南迫切需要进一步提升甘蔗生产机械化水平。经过调研,协会提出了推进云南甘蔗机械化发展的系列方案。其中,协会与云南农业科学院合作开展的大型公益活动,将活动实施地选择在中缅边境欠发达地区,在推动当地甘蔗生产机械化发展的同时,带动了当地扶贫项目的顺利实施。
五、实地考察红原县,探索无人机补播新模式
2018年5月中旬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天辰、办公室副主任孙冬等随农机化管理司扶贫调研组赴四川省红原县进行调研。调研组先后前往邛溪镇、麦洼乡、色地镇、瓦切镇、安曲镇等地调研了热多村高产奶基地、红原县更攀农牧民专业合作联合总社、红原县利群牦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泽郎夺尔基种草大户、瓦切镇唐日村牦牛养殖合作社、曲登塘社区团结合作社、红原县哈拉玛牦牛健康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产业和集体经济基地。
调研组发现,当地每年要对山坡饲草地进行草籽补播。受地形原因限制,机械无法大面积作业,只能由人工进行撒播。因劳动强度大,加上当地劳动力紧张,许多山坡饲草地由于不能及时补播而影响饲草产量和质量,制约了当地畜牧业发展。
农机化管理司扶贫调研组赴四川红原县调研
经过认真研究协会决定由副会长杨林同志与农业航空企业联合筹划尝试利用无人机播种草种。5月底得知广州极飞科技有限公司开发了用无人机撒播水稻的技术后协会积极联系探讨在高原地区使用无人机撒播草籽的可能性。极飞公司非常重视这个提议立即着手研究制订解决方案。
2018年9月9日至11日协会副会长杨林同志带队再次随农机化管理司组织的扶贫工作组前往四川省红原县开展特色农业扶贫行动。
农机化管理司扶贫组赴四川红原县调研
扶贫工作组走访了位于红原县瓦切镇的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国家级优良牧草种子生产基地和瓦切镇唐日村牦牛养殖合作社,查看了当地的地形地貌情况、饲草生产情况和饲草作业机械化情况,与红原县农业畜牧水务局、瓦切镇政府、当地合作社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了利用无人机进行草原补种作业助推草原畜牧业扶贫的可行性,探讨了无人机草原补种作业相关事宜。大家一致认可无人机草原补种作业的可行性和潜在优势,初步确立用三年时间开展试验示范,推进无人机草原补种作业可持续发展。
经过3个月的研发改制和测试极飞公司的无人机产品已基本具备撒播披碱草籽的功能。目前极飞公司正全力进行样机的适应性测试力争明年四五月在牧草播种期进行大面积作业。
调研中还发现,当地不少合作社的机具配置不尽合理。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天辰同志组织相关专家,制定了不同规模合作社机械化配置方案,引导当地农牧机合作社优化资源配置。目前,系列方案已制定完成,并汇成技术资料提供给了帮扶县。
六、扶贫扶智,连续举办脱贫带头人培训班
2018年9月16日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联合山东农业大学举办的扶贫工作重点村支部书记培训班结束125名来自各省、区、县的贫困乡、贫困村的脱贫带头人经过为期6天的培训顺利结业。这是协会推动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相衔接的具体行动之一旨在通过“扶智”提升脱贫带头人管理理念带头干事创业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实现乡村振兴。
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联合山东农业大学举办扶贫工作重点村支部书记培训班
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联合山东农业大学举办扶贫工作重点村支部书记培训班
扶贫工作重点村支部书记培训班的现场演示培训活动
125名学员中有17名学员是协会对口帮扶区县的村第一书记、村干部、合作社社长、农牧场场主等。协会出资承担了这些学员的培训费用协会办公室王京宇同志全程陪同服务。
他们分别来自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中木拉乡乃沙村、理塘县濯桑乡业务村,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农牧局,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联合社、红原县瓦切镇达峨村、红原县牦牛养殖合作社,四川省农业机械研究设计院,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范家庄乡上下跑村、曲阳县孝墓乡孙家庄村,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通远乡团庄村,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包谷村等。
经过专家讲授,优秀村支部书记、第一书记典型经验分享,参观考察,主题研讨,交流互动等方式的学习,学员们深入领会了十九大精神,对中央实施的扶贫攻坚战略及相关政策有了全面了解,对扶贫工作重点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有了新的认识,掌握了电商、光伏、乡村旅游等产业扶贫的先进理念和方法。
学员们纷纷表示,非常感谢协会对他们的邀请和帮助,让他们有机会出来参加脱贫培训班学习,对他们做好脱贫脱困工作、努力实现乡村振兴有很大帮助。学员们希望今后还能继续参加这类培训,特别是农业机械讲座和现场演示类的培训活动。
培训班的成功举办坚定了协会将扶贫扶智工作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的思路。经与山东农大方面协商确定第二期培训班将于10月中旬开班继续组织对口帮扶区县脱贫带头人参加培训。
七、再接再厉,坚决打好扶贫攻坚战
(一)“扶贫扶智”,切断贫困根源
在总结前期成绩的基础上协会将“智力”扶持作为今后扶贫工作的重点方向利用自有资金并发动相关力量捐建“农村书屋”充分利用9个分会及“先农智库”的智力资源优势为帮扶对象提供更好的信息支持和更多技能培训机会并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
(二)“扶贫扶志”,引导贫困人口脱贫
协会拟联合山东农业大学等单位开设“脱贫宏志”班,邀请先农智库专家、脱贫致富成功典型等,共同帮扶重点地区脱贫带头人。通过对当地资源禀赋、发展潜力等方面的深入分析,明确脱贫方向、了解和掌握脱贫致富方法、坚定脱贫信心。
(三)发动社会资源,积极牵线搭桥
协会将加大对各分会及广大会员的引导,充分发挥协会桥梁纽带的作用,积极鼓励有社会担当且具有实力的分会、会员单位,为扶贫对象提供衣物、设施、技术、书籍、机具、资金、培训等多方面、多渠道的帮扶。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第一年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更是打好脱贫攻坚战役的关键之年。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将全面贯彻农业机械化管理司《2018—2020年扶贫工作方案》的要求按照《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2018—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规划》安排推动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相衔接夺取扶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
文章来源:“中国农机化协会”微信公众号
专家题词
一 综述
2018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白皮书
前言
2018年是乡村振兴战略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这一年在政策和市场带动下全国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加装备结构持续优化农机装备能力持续提升我国继续保持了世界第一农机制造大国和使用大国的地位。为做好相关研究工作《2018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编写组通过系统梳理2018年农业机械化领域的海量资料结合协会调研实践力求全面客观、真实准确地记录全年农机行业动态。《白皮书》旨在记载我国农机化演变过程对分析和总结农机行业发展规律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18年《白皮书》分为综述、新思路 新举措 新进展、展望和后记四部分。《白皮书》坚持纪实原则重点从求新、求变、求发展的角度记录2018年的行业现状、新变化以及引起广泛关注的事件并对2019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内容较前两年更加丰富和全面增加了乡村振兴与农机化发展、农机鉴定改革、先农智库、农机化标准和农机试验鉴定大纲、农机化改革开放40周年等内容。
综述
(一)国内宏观经济发展
2018年初步核算全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00309亿元比上年增长6.6%实现了6.5%左右的预期目标增速连续16个季度运行在6.4%7.0%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和韧性明显增强。经济增速位居世界前五大经济体之首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接近30%,是世界经济增长的积极贡献者。
2018年物价基本稳定。111月累计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2.1%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0.6个百分点主要是食品类价格有所回升所致前11个月累计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7%。核心通胀率保持稳定并有所下降。111月累计不包括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增长1.9%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0.3个百分点。
2018年就业形式稳中向好。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110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9万人超额完成年初目标。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各月均稳定在5%以下其中2559岁主要就业人群调查失业率为4.4%,均处于多年来的较低水平。
2018年工业生产运行总体平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工业结构持续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果不断显现企业盈利能力有所增强小微企业经营环境正在改善。2018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2%,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
(二)农业农村工作进展与政策方针
2018年我国种植结构调整优化粮食生产基本稳定。全年粮食总产量虽因夏粮、早稻减产有所下降但减幅不大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全年粮食产量65789万吨比上年减少371万吨减产0.6%。其中夏粮产量13878万吨减产2.1%早稻产量2859万吨减产4.3%秋粮产量49052万吨增产0.1%。全年谷物产量61019万吨比上年减产0.8%。其中稻谷产量21213万吨减产0.3%小麦产量13143万吨减产2.2%玉米产量25733万吨减产0.7%。粮食减产的主要原因为播种面积减少。初步统计2018年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1704万公顷比上年减少95万公顷。其中小麦种植面积2427万公顷减少24万公顷稻谷种植面积3019万公顷减少56万公顷玉米种植面积4213万公顷减少27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289万公顷减少33万公顷糖料种植面积163万公顷增加9万公顷。主粮生产全程机械化持续推进甘蔗收获机械化水平提升。
2018年全国棉花产量610万吨比上年增加44万吨增长7.8%。其中新疆棉花产量511万吨比上年增加54万吨增长11.8%新疆棉花产量占全国的83.8%较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全国棉花种植面积增加。2018年全国棉花种植面积5028万亩[1]比上年增加236万亩增长4.9%。我国最大产棉区新疆棉花种植面积比上年增加411万亩增长12.4%。大型采棉机械需求旺盛。
2018年精准扶贫进入攻坚阶段。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比上年末减少1386万人贫困发生率比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71元比上年增加994元名义增长10.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3%实际增速高于全国农村增速1.7个百分点圆满完成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增速的年度目标任务。深度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贫困地区增速0.1个百分点。深度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68元比上年增加935元名义增长10.7%比贫困地区增速高0.1个百分点。其中“三区三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96元比上年增加938元增长10.6%,增速与贫困地区增速持平。
2018年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实施农业质量年行动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强化科技装备支撑以信息化带动农村创新创业。调减非优势区水稻800多万亩、玉米400多万亩粮改饲面积达到1430万亩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超过3000万亩畜禽规模养殖比重比上年提高近3个百分点。农村“双创”蓬勃发展返乡下乡创新创业人员超过780万人新型职业农民超过1500万名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产值比达到2.3:1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过30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8000亿元引导返乡下乡人员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农产品网络销售额接近3000亿元。
2018年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有新突破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推进农业投入品使用减量增效化肥、农药使用量双双实现负增长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扩大到150个县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稳步提高河北、黑龙江、新疆地下水超采治理力度进一步加大。抓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0%新增204个县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支持168个县整县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建设100个农膜回收行动示范县。加强农业资源养护耕地轮作休耕试点超过3000万亩推进东北黑土地保护试点和耕地土壤污染管控与修复启动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区禁捕和黄河禁渔启动40个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
2018年农村发展呈现新气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启动实施。建立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机制大力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创建一批示范村、示范县。积极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和垃圾、污水治理全面摸清底数展示交流推介新产品新技术和典型范例模式加快推进农村户厕、公厕等建设改造和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推进乡村治理和乡风文明推动革除农村陋习培育和树立一批乡村治理典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中国农民正式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节日。
2018年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完成承包地确权登记面积14.8亿亩占承包地实测面积的89.2%。积极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托管面积达到2.4亿亩。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涉及近1000个县首次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颁发登记证书超过13万个集体经济组织完成改革任务。支持引导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各类新型经营主体超过300万家研究制定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政策文件。扎实推进农垦改革农垦土地确权率达到97.3%、登记发证率达到94.7%89.5%的农场完成办社会职能改革“两个三年”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强化农业农村法治建设做好党的农村工作条例起草工作推动将《渔业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14部涉农法律制修订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五年立法规划配合做好《农村土地承包法》《土地管理法等》修订工作。
2018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要打造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农业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和产业高地。为响应指导意见各地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正提上日程农业新模式火热农业新电商零售、AI人工智能养殖、共享农业等新模式走进大众的视野农业资本市场逐渐变得火热互联网+农业、田园综合体、乡村生态旅游、休闲农庄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2018年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到2022年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具体指标包括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政策体系、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等三大方面。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行大农业迎来新的投资热点各行业知名企业纷纷进军农业。阿里巴巴、京东、腾讯、百度、碧桂园、恒大等集团纷纷跨行布局农业中化农业、海尔、网易、联想等大型企业也在智慧农业、电商平台方面积极探索。
2018年在高层领导的持续关注下农机化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继民盟中央提出《以改革创新为引领加快推进我国农业机械装备制造转型升级》的专题调研报告得到中央领导的批示后2018年3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确定不再保留农业部将原农业部的职责以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的有关农业投资项目管理职责整合组建农业农村部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农业农村部。
(三)农机化行业发展与政策方针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农机工业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2601.32亿元同比增长1.67%规模以上企业利润大幅下降15.76%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在出口方面出口交货值下降2.17%出现疲软无力的现象。据农机工业协会统计2018年我国骨干企业拖拉机产量持续下滑。其中大中型拖拉机产量17.98万台同比下降20.79%小四轮拖拉机产量3.69万台同比下降79.14%手扶拖拉机生产7.23万台同比下降21.21%。虽然2018年农机行业整体低位运行但农机化生产薄弱环节的机具增长明显。青贮机产量同比增长8%左右畜牧机械同比增长12%左右花生联合收获机增幅超过50%;甘蔗收获机快速增长,马铃薯机械、果园机械、残膜回收机械等市场也不错,采棉机更是一机难求。
2018年国产采棉机在经历了多年的研发试验、改进完善后终于实现了产业化生产应用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打破了外资品牌的长期垄断。另外零部件领域近几年一直保持稳健的增长态势。这主要得益于外资企业加大本地采购力度、零部件出口能力增强、大企业产品质量整合升级以及后市场销售追求品牌化等因素的拉动。
2018年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加快推进先进绿色农机化技术广泛应用农机扶持政策规范实施惠及百万农户农机社会化服务继续发挥主力军作用农机安全生产形势平稳有序“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落地。农业机械化工作亮点纷呈成效明显全国农机总动力预计超过10亿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8%新推出了率先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的示范县152个组织完成农机深松整地面积1.55亿亩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直接受益农户163万户实施农机安全监理“放管服”措施8条创建平安农机示范县92个全国农机合作社发展规模7万个。
2018年全国实施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74亿元补贴购置机具191万台受益农户163万户。16个省区、市及计划单列市提出了35个次的新产品试点品目涉及农业废弃物利用处理、畜牧养殖、农产品收获及初加工、种植施肥、农用搬运、设施农业等方面的创新产品补贴资金规模约1.8亿元,有效促进了农机产品技术创新、研发、生产和应用,为满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机械化的新需求迈出了重要步伐。
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出台《2018—2020年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等系列文件召开全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工作座谈会全面部署启动新一轮政策实施工作修订完善《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办法》组织制修订《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实施细则》等多个配套文件简化办事流程方便企业申请鉴定推进全国农机试验鉴定管理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农机鉴定信息实现全面网上公开公布施行《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驾驶证管理规定》《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登记规定》《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驾驶证业务工作规范》《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登记业务工作规范》。积极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精神配合有关部门将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核发行政许可事项予以取消印发《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核发行政许可取消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通知》要求各地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加强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核发行政许可事项取消后的事中事后监管做好相关工作衔接维护农业机械维修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机械维修行业健康发展。
2018年12月1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三农”发展。12月21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明确新时期推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目标思路、6个方面的政策举措和18项具体任务和责任分工部署加快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指导意见就支持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作了重要部署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机化工作历史上的第一次具有开创破题的意义说明补齐丘陵山区农机化短板越来越得到国家的重视。重庆是我国丘陵山区的典型代表在经历了以小机器为主的较快发展时期后面临小机器饱和、劳动力断档、转型升级难以突破的“平台”式困境。反思发现影响农机化数量、质量提升的最主要矛盾是农田宜机化条件差。如果没有大中型农业机械的应用农业全要素效率提升就无从谈起。因此必须克服片面“以机适地”农田建设偏重沟涵路“田边工程”忽视“田间工程”的思维惯性和误区用“宜机化”牵住丘陵山区农机化的牛鼻子。
2018年中国农机化协会发起创办的开放性第三方研究和咨询服务平台“先农智库”正式成立标志着农机化智库建设迈出了重要一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张宝文6月6日向“先农智库”发来寄语提出殷切希望。张委员长在寄语中写到“大力加强服务能力建设打造出一个相对成熟的智库服务平台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推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做出新的贡献”。此前中国农机化协会先后完成智库类工作近40项在行业分析、团体标准建设、推进甘蔗机械化等方面成效显著。
新思路 新举措 新进展
(一)农机化系统机构改革陆续开展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确定组建农业农村部,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统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将监督管理农业机械化明确为农业农村部的主要职责之一,将农机执法队伍明确纳入整合组建的农业综合执法队伍。中央印发的农业农村部“三定”规定,明确设立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并赋予了重要职责。这些决策部署,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农业机械化的高度关心重视,体现了农机化工作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使命和责任,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和新舞台。
2018年31个省份的省级机构改革方案已全部获中央批复同意。在机构改革方案获批后各省区市正式步入省级机构改革的全面实施阶段。在机构设置上各省份除了总体与中央保持一致外一批因地制宜、体现当地特色的机构纷纷亮相。这次改革涉及多省农机管理部门机构和职能调整。例如江苏省农机局、安徽省农机局调整原农机局职能整体划入省农业委员会省农委主要职责并入新组建成立的省农业农村厅不再保留省农业委员会。山西省成立山西省农业机械发展中心不再保留山西省农机局的牌子。山东省农机局职责整合至省农业农村厅。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心挂牌成立不再保留广西农机局。陕西省鉴定站、推广站两站合并成立陕西省农业机械鉴定推广总站。其他各省也有不同程度的改革。
(二)乡村振兴与农机化发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机装备提出了新需求,农机化发展要适应新时期、新形势、新要求,推动农机装备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推动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升级,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2018年2月4日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发布。文件从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推进乡村绿色发展、繁荣兴盛农村文化、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强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坚持和完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部署并确定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其中推进我国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畜禽粪污处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废弃农膜回收、病虫害绿色防控等与农机化相关的内容名列其中为农机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指出推进我国农机装备和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加快高端农机装备和丘陵山区、果菜茶生产、畜禽水产养殖等农机装备的生产研发、推广应用提升渔业船舶装备水平。加快主要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提高农机装备智能化水平。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鼓励对主要农产品生产机具实行敞开补贴。
2018年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乡村绿色发展、推动农民增收节本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薄弱环节农机化技术创新》专项实施方案设置秸秆深耕还田、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残膜回收、有机肥深施、优势特色产业生产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等技术装备研究任务。同时针对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和人尿粪便等量大面广、利用率低等问题提出设立农村环境整治机械相关研究任务开展农村生活废弃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装备研发和集成示范。
(三)农机安全生产形势
2018年累计报告在国家等级公路以外的农机事故563起死亡74人受伤131人直接经济损失717.54万元。与去年相比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下降了32.1%、43.1%、42.04%和48.6%。其中拖拉机事故263起、死亡44人、受伤70人分别占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的46.7%、59.5%和53.4%。联合收割机事故280起、死亡22人、受伤57人分别占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的49.7%、29.7%和43.5%。其他农业机械事故20起、死亡8人、受伤4人分别占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的3.6%、10.8%和3.1%。
因操作失误引发的农机事故362起、死亡31人、受伤70人分别占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64.3%、41.9%和53.4%。因无证驾驶引发的事故147起、死亡51人受伤34人分别占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的26.1%、68.9%和26%。因无牌行驶引发的事故72起、死亡36人、受伤24人分别占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的12.8%、48.6%和18.3%。因未年检引发的事故126起、死亡49人、受伤41人分别占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的22.4%、66.2%和31.3%。
据公安部门统计2018年全国接报拖拉机肇事导致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2126起造成790人死亡、2105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662.9万元。与去年相比事故起数增加272起上升14.7%死亡人数增加3人上升0.4%受伤人数增加374人上升21.3%直接财产损失减少25.7万元下降3.7%。其中发生较大以上道路交通事故5起同比减少8起未发生重大道路交通事故。
全国拖拉机导致的交通事故中53.2%的肇事拖拉机没有号牌24.8%的肇事者没有驾驶证。其中黑龙江、安徽、江苏、湖北、广西等5个省无号牌拖拉机肇事最为突出占全国总数的46.3%吉林、湖北、广西、海南、新疆等5个省无证驾驶拖拉机事故最为突出占全国总数的48.6%。
全国拖拉机驾驶人肇事的违法行为中未按规定让行、违法会车、违法装载、逆向行驶、酒后驾驶等肇事突出同比分别上升20.1%、19.3%、28.2%、59.2%和555.3%违法占道、违法上路行驶、未保持安全距离等导致的事故明显减少同比分别下降38%、29.7%和13.7%。
(四)购机补贴政策进一步完善
2018年购机补贴政策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体部署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政策指向兴农惠民在“补什么”“补多少”“怎么补”“怎么管”等方面作出了调整。2018年补贴资金使用效率显著提高、补贴标准更趋合理、政策实施满意度不断提升、政策实施环境更加良好。
作为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最直接、最主要的手段2018年的购机补贴政策实行补贴范围内机具敞开补贴同时对中央财政资金补贴机具种类范围进行了调整优化重点增加了支持农业结构调整需求和绿色生态导向的品目剔除了技术已明显落后的部分品目。在前两年探索实践的基础上明确了各省可选择不超过3个品目的产品开展农机新产品购置补贴试点重点支持绿色生态导向和丘陵山区特色产业适用机具。2018年对16个省的新产品和10个省的无人机产品进行了备案。这些措施的实施推动集中资金保重点、促进市场公平竞争也有助于稳定农民购机预期增强了农民群众补贴实惠获得感。
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对各类农业机械的需求日益旺盛。2018年的购机补贴政策与时俱进在补贴机具资质条件上进行了改革拓展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促进全面质量管理的意见》明确将获得农机产品认证证书的产品列入了补贴机具资质采信范围。农业农村部、国家认监委联合下发通知明确了100马力[2]以下轮式拖拉机、甘蔗收获机、旋耕机、微耕机等4类农机产品纳入自愿性产品认证结果采信试点明确了承担采信工作的认证机构应具备的条件同时不再将“中国境内生产”作为补贴机具资质前提条件。补贴机具资质的拓展为破解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提供装备基础。
为进一步便民利民、提高服务水平2018年购机补贴政策以自主购机、定额补贴、先购后补、县级结算、直补到卡的方式实施。在具体的操作上突出政策实施的高效便捷启动了农机购置补贴手机APP、机具二维码、作业物联网“三合一”信息化办补试点。试点省份的购机者将可通过农机购置补贴APP实现网上补贴申请、查询补贴额、购机核实等操作确保购机者申领补贴资金“最多跑一次”同时在数据通过手机APP上传到辅助管理系统后系统会限时督促工作人员核实处理大大加快了补贴兑付的进度购机者可以在申请后60个工作日之内拿到补贴相比以前至少提前了一个月。
为努力提高社会知晓度农业农村部在2018年重点加大了购机补贴政策信息公开力度要求省级和县级农机化管理部门要全面建立农机购置补贴信息公开专栏全面、及时、广泛地公布政策的各项信息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指导各地专栏建设并适时开展检查实现了县级公开专栏建设100%。加快推进农机鉴定认证证书公开,通过“全国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管理服务信息化平台”,准确、及时、有效地组织上传公开农机产品鉴定认证结果、证书和主要技术规格参数信息,方便各省补贴机具的投档、社会查询和监督等工作。
(五)农机试验鉴定改革深入推进
2018年是我国农机试验鉴定工作的改革之年。各鉴定机构紧紧围绕农机化中心工作履职尽责扎实推进农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农机试验鉴定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和显著成效。
12月30日《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办法》公布。新《办法》的总体思路是以支撑、引领、服务农机化技术推广应用为宗旨以“放管服”为基本要求以稳定、优化现行鉴定制度和体系为保障以破解农机鉴定供需矛盾和补齐鉴定信息化服务短板为目标突出问题导向、改革创新、快出成果推动农机鉴定工作迈上新台阶。
新《办法》将现行办法34条修改成了32条其中修改26条删除3条新增1条未修改6条。新《办法》主要包含五大亮点
一是修订了鉴定分类和内容,畅通创新产品鉴定渠道。修订后保留了推广鉴定和专项鉴定,删除了选型鉴定,明确专项鉴定内容为考核、评定农业机械创新产品性能。
二是修订了鉴定内容和证书管理方式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取消了企业申请鉴定提交营业执照、产品定型证明文件对企业生产条件审查等要求将鉴定证书有效期满后续展调整为证书到期仍符合现行鉴定大纲要求的实行注册管理推行申请、受理、审核、发证、注册信息化管理大幅减轻企业负担。相应增加了证书注销的要求和情形同时明确企业书面承诺保证申请鉴定的产品为合格产品、资料真实有效对违反规定被撤证的严重情形5年内不受理鉴定申请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三是修订了鉴定分级、分工,避免交叉重复。取消了鉴定分部、省两个层级及平行制定鉴定大纲、开展鉴定的制度设置,明确农业农村部制定并公布推广鉴定大纲、各省农机化主管部门制定并公布专项鉴定大纲,农机鉴定机构依据和遵循鉴定大纲开展鉴定,证书全国有效,使鉴定分工更合理,优化了鉴定体系。明确农机鉴定大纲应当根据法规、标准的变化和农机产品技术发展情况进行修订、废止,不断适应农业生产和农机化发展需要。
四是修订鉴定机构服务和监督内容,落实政事分开。明确鉴定属公益性服务。取消了主管部门确定、公布鉴定机构及可鉴定产品范围的规定,将主管部门制发鉴定产品种类指南职能下放至鉴定机构,将监管通过鉴定的产品及证书使用情况的工作由行政部门负责改为由鉴定机构负责,取消了主管部门组织对通过农机鉴定的产品进行调查并及时公布调查结果的规定等,理顺主管部门和鉴定机构的关系,落实“谁发证,谁监管”的原则。同时,增加了相关规定,鼓励鉴定机构之间开展合作,共享资源,增强能力。
五是删除了不必要和与公益性鉴定工作无直接关系的条款,如鉴定机构从事仲裁检验等其他鉴定内容等。
随着新《办法》的出台,《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工作规范》《全国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管理服务化平台管理办法》等配套办法也在紧锣密鼓地起草中。
为积极配合做好部级推广鉴定结果公开的有关工作2018年农机试验鉴定系统大力推动信息化建设改革创新力度鉴定机构充分利用全国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管理服务信息化平台对鉴定结果进行整理、汇总、核对确保信息准确无误实现鉴定信息公开、透明并完成获证产品技术规格信息确认工作为农机购机补贴政策实施提供便利。8月1日全国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管理和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的数据抓取工作正式启动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
2018年农机试验鉴定系统还大力推动了专项鉴定工作的开展。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向农业农村部申报了“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机械装备技术应用与质量提升行动”创新项目落实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加快推进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相关机械装备的推广应用。贵州省鉴定站积极为新产品的推广鉴定能力做准备通过了包括植保无人飞机在内的10个农机产品的计量认证广东省鉴定站起草了《广东省农业机械新产品试验示范评审鉴定管理办法试行以规范农机新产品的试验示范评审鉴定工作加快农机化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
(六)农机科研新进展
2018年农机科研投入继续增加平台建设稳步加快。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农机装备”重点专项2018年度立项11个安排中央财政经费11942万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重点专项2018年度立项项目中涉及农机化的项目有“黑龙江低温黑土区春玉米、粳稻全程机械化丰产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辽宁半干旱半湿润区雨养玉米、灌溉粳稻规模机械化丰产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山东旱作灌溉区小麦-玉米两熟全程机械化丰产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等3个安排中央财政经费9021万元。
2018年农业农村部成立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薄弱环节农机化技术创新”专项文本编制专家组开展调研和文本起草。在研讨过程中中国工程院罗锡文院士提出农机化科技“3-2-3”发展思路中国农机科技创新和农业机械化发展到2025年、2035年和2050年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坚持全程全面机械化同步推进和农机1.0至农机4.0并行发展两项发展原则,落实薄弱环节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现代农机装备关键核心技术科技创新、农业装备智能化科技创新三项重点任务。专家组编制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薄弱环节农机化技术创新》专项实施方案,针对当前农业机械化技术难点和热点问题,建议在应用基础研究、薄弱环节关键技术研发、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农村环境治理与生活废弃物综合利用等方面设置研究任务。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逐步完善。一是成立热带亚热带作物机械化创新联盟。参加联盟的单位包括15家国家及省级科研院所、13家高等学校、12家企业、3家省级农机推广总站涉及15个省区涵盖9个热作省区以及重庆、湖北、江苏、山东、河北、河南等形成政府农机主管部门指导产学研推用紧密结合的全国性农机化科技创新平台加强农机化技术协同攻关。二是建设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科研基地。2018年全程机械化科研基地建设项目总投资6123万元其中中央投资5701万元地方投资422万元牧草全程机械化科研基地建设项目、蛋鸡健康养殖工程与装备科研基地建设项目、黄淮海产区花生全程机械化科研基地建设项目、苹果全程机械化科研基地建设项目等4个项目立项。三是大田种植数字农业试点。2018年大田种植数字农业试点建设项目总投资12411万元其中中央投资6100万元自筹资金6311万元河南省临颍联泰大田种植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项目、四川省大邑县大田种植农业数字化应用示范建设试点项目、江苏省镇江市水稻种植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项目、河南省温县大田种植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项目、黑龙江省宁安市马铃薯大田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项目等5个项目立项。
农业装备与技术取得丰硕成果。农机化相关技术装备4项创新成果获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牵头的“重型商用车动力总成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成果获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中国工程院院士、扬州大学教授张洪程领衔完成的“多熟制地区水稻机插栽培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项目成果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牵头完成的“羊肉梯次加工关键技术及产业化”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南京林业大学牵头完成的“林业病虫害防治高效施药关键技术与装备创制及产业化”项目成果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农机科研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部授予陈学庚院士“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称号。陈学庚院士及韩鲁佳教授等9名知名专家获得中国农业机械学会“中国农业机械发展贡献奖2014—2018”。青岛农业大学农业机械教师团队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农机化科技创新专家组成立以来围绕农机化重大科技问题开展决策咨询等工作。2018年全国农机化科技创新专家组针对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薄弱环节和农机装备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现状对未来我国农机化科技创新工作进行了系统谋划形成了《全国农机化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农机化新技术推广不断取得新突破。7月农业农村部在甘肃省山丹县举办重大引领性农业技术现场观摩交流活动公布2018年十项重大引领性农业技术玉米籽粒低破碎机械化收获、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油菜毯状苗机械化高效移栽等三项农机化技术入选。10月农业农村部在湖北省宜昌市召开全国果菜茶生产机械化现场推进会贯彻落实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推进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发展”的决策部署研究部署加快推进果菜茶生产机械化工作。这次会议是农业农村部第一次召开推进果菜茶生产机械化方面的工作会议。
(七)开展新时代农机职业技能和劳动竞赛
广大农业农村技能人才是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的实践者“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在农村振兴战略中农机技能人才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我国农业农村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的农机技能和劳动竞赛既是展示新时代农民新风貌、弘扬农业农村工匠精神的重要活动更是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举措。各地围绕新时期农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搭建适应新时代特点的竞赛平台注重培养和选拔不同层面的农机工匠人才。农机竞赛活动逐步形成了以国家和行业竞赛为主体区域竞赛相衔接的竞赛体系不断推动农机技能人才选拔培养机制的完善促进农机职业技能竞赛向纵深发展。在全国广大农机从业者中掀起了劳动和技能竞赛热潮。
9月1820日2018年中国技能大赛——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农机驾驶操作员和修理工技能竞赛在山东省日照市举办。大赛由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组织实施为国家级一类技能竞赛并被列为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展示活动之一。全国各省区、市农机化管理部门积极组织预赛及选拔推荐工作共有27个省级代表队的162名高水平选手参加了全国竞赛。赛项设置突出了农机行业特点模拟实际作业状态兼具技能比拼和观赏性农机驾驶操作员考核内容包括基本维护保养、机具挂接以及农机化作业中耕地、植保、收获等基本技能农机修理工在考核基本修理技能的基础上增加了电脑诊断仪诊断发动机故障、液压测试仪检测悬挂机构、转向机构的工作压力等维修新技术。每个赛项前5名选手经人社部核准后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并由农业农村部晋升相应职业资格第620名选手由农业农村部授予“全国农业技术能手”称号并晋升相应职业资格对获得第1名并符合推荐条件的选手由选手所在省区、市总工会在次年度五一集中表彰时按程序优先申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本届竞赛规格高、参与范围广、社会影响力大,是农机行业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重大事件。竞赛着眼于促进技能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以促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服务企业发展、弘扬工匠精神为目标,“以赛代训,以赛促训”,提高竞赛质量,创新竞赛形式,为千万农机技能人才打造技艺交流的平台。通过培训和竞赛,提高了广大农机手的素质,增强了农机从业人员的岗位自豪感,营造了认真学习技术、争做行业最需要技能人才的氛围。各省通过技艺切磋和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建立竞赛长效机制,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为推动农机装备发展、破解农业人才瓶颈和推进农业转型升级输送优秀人才。大赛的成功举办,在行业内掀起了热爱农机技能、钻研农机技能、崇尚农机技能的热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展现了新时代农民新风貌,弘扬了农业农村工匠精神,为做好新时代农业农村人才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开启了工作新局面。
11月1516日由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化农业总冠名的“中化农业杯·第五届中国农机手大赛”全国总决赛在北京举行。大赛不断扩大在农业和农机企业、农机合作组织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得到了农机手的广泛参与报名参赛人数屡创新高。比赛项目分为水田赛和植保赛融合了专业性、趣味性和实用性。通过大赛对以农机手为代表的新型职业农民技能人才的培育、选拔和激励不断提升农机手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由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陕西省农业机械安全协会联合组织的陕西省首届农机手跨区作业劳动竞赛活动从2018年3月30日至10月30日历时210天赛程横跨春耕生产、“三夏”“三秋”作业季节参赛机手1162名跨区作业范围遍及陕西、四川、重庆、河南等15省区、市100多个市、近230个县。这次劳动竞赛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效益优先突出创新和素质提升。竞赛以作业效益高、收入多安全生产无事故作业质量好、无投诉、无纠纷为内容及指标让参赛机手赛出了经营效益、安全生产和服务质量提高了农机手的安全作业意识和高质量作业水平涌现出一批跨区作业的技术能手。这次竞赛利用“互联网+劳动竞赛”的现代化手段创新了农机手跨区作业劳动竞赛的竞赛方式和载体。参赛选手在APP“跨区作业大赛”栏内填报作业面积、作业费收入发送发动机工作时间表、加油小票等照片也可上传反映跨区转移、作业现场、维修保养、生活场景的照片、小视频或简要文字。结合互助报案数据竞赛系统自动生成竞赛排名。此次劳动竞赛活动弘扬了安全、高效、文明的生产方式让机手有了安全生产的责任感诚实劳动的光荣感。
近年来农机竞赛均有农机企业提供装备、人员和技术服务支持积极协助主管部门和主办方开展比赛。与企业的紧密协作满足了农机竞赛多样化需求针对先进技术开展竞赛实现专业竞赛与产业对接促进农机技能竞赛向纵深发展。同时农机竞赛成为宣传农机展示现代农机装备水平推广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加强技能培训和交流推进农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载体。2018年常州东风农机集团有限公司从人员、产品轮拖、收割机车辆等各方面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农机维修赛项中职组”提供人员和技术服务支持。山东五征集团有限公司为首届“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提供了自走式玉米收获机、轮式拖拉机、旋耕机等装备。洋马农机中国有限公司和山东永佳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为“中化农业杯·第五届中国农机手大赛”提供了全喂入稻麦联合收割机新机型、乘坐式高速插秧机、自走式水旱两用喷杆式喷雾机为比赛用机。第三届湖北农机职业技能竞赛中国一拖集团连续三年参与农机维修与驾驶竞赛广州极飞科技有限公司参与植保无人机挑战赛全新引入了植保无人机项目的比赛。两家企业分别提供东方红804拖拉机和极飞P30植保无人机各一台作为比赛冠军奖品。
(八)农机市场进入深度转型期
2018年是农机市场极为艰难的一年整个农机市场进入深度转型期。农机主营业务增幅创下新低利润出现负增长。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2601.32亿元同比增长1.67%规模以上企业利润大幅下降15.76%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在出口方面出口交货值下降2.17%,出现疲软无力的现象。
工业企业亏损严重亏损额大幅度增长。统计显示2066家规模以上农机工业企业307家出现亏损较之2017年同期减少7家亏损面14.86%较之2017年同期缩小0.34个百分点亏损额高达39.22亿元同比大幅度攀升93.51%。在11个子行业中8个子行业亏损额超过两位数3个子行业亏损额增幅超过三位数3个子行业减亏。
2018年农机行业整体疲软但细分领域差距明显冷热不均。传统产品尤其是拖拉机和收获机行业下滑明显新兴产品逆势上扬即使是传统产品各细分品类、细分市场也表现不一。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行业整体处于调整期产品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
统计显示160家拖拉机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34.71亿元同比下跌3.52%。在11个子行业中排名倒数第一。实现利润-12.86亿元同比狂跌355.65%增幅排名倒数第一。企业亏损严重160家规模以上拖拉机企业41家出现亏损较之2017年同期减少了1家亏损面在11个子行业中最高达到了25.63%较之2017年同期减少0.62个百分点亏损额高达21.08亿元同比提高了283.42%创历史之最。市场调查显示我国累计销售各种型号拖拉机65.1万台同比下降48.72%。其中大拖、中拖、小拖分别销售6.9万台、23.7万台和34.5万台同比分别下降23.84%、16.22%和61.5%。大中拖和小拖占比47%、53%在大中拖中大拖占比22.55%中拖占比75.74%。
轮式谷物联合收获机市场出现断崖式下跌。市场调查显示2018年累计销售各种联合收获机24.62万台同比下降9.95%。其中轮式谷物联合收获机销售2.28万台同比下滑32.34%履带式谷物联合收获机6.79万台同比下滑22.4%占比分别下挫3.07和4.43个百分点。
2018年我国插秧机市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下滑市场调查显示全年累计销售7.65万台同比下降29.23%。其中步进式和乘坐式插秧机累计销售5.34万台和1.58万台同比分别下降21.35%和40.82%占比分别为69.8%和20.65%较之2017年同期分别增长6.99、下滑4.02个百分点。独轮式插秧机累计销售0.73万台同比大幅度下跌45.93%占比9.54%较之2017年同期下挫2.95个百分点。
2018年烘干机市场也出现断崖式下滑。销量1万台左右下滑幅度60%以上。从需求区域看销量前6的区域除湖北小幅下滑外其他均呈现大幅度滑坡其中多数区域呈断崖式滑坡江苏下滑幅度高达80%以上。烘干机市场属于补贴政策依赖性很强的市场之一,近年来市场的崛起主要是各个区域政策的拉动,市场增长缺乏扎实的基础。
2018年拖拉机、收获机、烘干机、插秧机等市场大型化趋势凸显。大中拖市场在整个市场大幅度滑坡的情势下160180马力、180200马力、200马力以上大拖市场同比分别大幅度攀升84.62%、368.42%和95.83%。联合收获机市场需求结构进一步向大型化方向发展且聚焦一个机型。这种状况在三大粮食作物收获机行业均有突出表现。喂入量89千克的轮式谷物联合收获机销售1.7万台占比高达74.56%较之去年同期猛增54.83个百分点喂入量56千克的履带式谷物联合收获机占比73.49%较之全年同期增长4.01个百分点4行玉米收获机累计销量2.28万台占比50.67%。
玉米收获机市场在经历了连续三年断崖式下跌后有所反弹。累计销售各种玉米收获机4.5万台同比增长13.64%。从自走式玉米收获机需求机型分析各个机型表现差异较大除3行机出现大幅度滑坡外其他机型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2行及以下机型、5行及以上机型出现大幅度增长。
2018年新疆采棉机需求旺盛。市场调查显示全国累计销售各种型号的采棉机800余台其中新疆市场销量达到790余台同比大幅度攀升80%以上。市场出现供不应求,一机难求的局面。
畜牧机械市场迎来战略机遇期工业快速发展市场稳步增长。统计显示2018年畜牧机械工业累计主营业务收入157.6亿元同比增长12.46%其增幅在农机行业11个子行业中位居第二。实现利润7.07亿元同比小幅下滑2.75%高于农机行业平均15.5个百分点。在整个农机行业利润大幅度滑坡的情况下畜牧机械制造业呈现稳定发展的态势。而与畜牧业制造密切相关的饲料加工设备制造业实现利润1.88亿元同比大幅度攀升97.14%。国内市场增势良好出口市场也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统计显示全年实现出口交货值17.12亿元同比增长17.43%在农机行业11个子行业中占比6.11%较之去年同期攀升1.03个百分点。市场调查显示2018年累计销售各种畜牧机械6.87万台同比增长8.62%。
2018年青饲料收获机市场延续了近年的基本态势稳步推进。市场调查显示累计销售各种型号青饲料收获机在4.5万台左右同比增幅在10%上下。近年与秸秆相关的打捆机、秸秆还田机市场呈现稳步增长、暗流涌动的发展态势。市场调查显示2018年累计销售打捆机1.4万台左右同比增长8%上下。销售秸秆还田机7.5万台同比增幅在10%上下。
(九)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加快推进
2018年全国农机化系统全面贯彻落实《农业部关于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的意见》和《2018年推进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发展重点技术推广行动方案》以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为抓手充分发挥推进行动专家指导组的技术支撑作用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全程机械化推进活动营造了持续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积极氛围有力地推动了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和推广应用。
2018年农业农村部安排专项资金在28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51个县市、区实施了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覆盖了粮棉油糖九大作物以及青稞、牧草、蔬菜等作物打造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基地推出了一批适宜当地条件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促进了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持续提升。在2016年和2017年推出150个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的基础上2018年又推出152个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达到302个。当前小麦、玉米、水稻三大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率均超过80%,马铃薯、棉花、油菜、花生、大豆和甘蔗等综合机械化率稳定提升,为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提供了支撑。
目前,水田耕整地在实现机械化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质量提升,激光平地技术、水田轻型履带式拖拉机的推广应用提高了耕整地质量,为提高机械化种植水平打下好的基础;水稻毯状苗育秧机插、中大苗机械化移栽、机直播等方式同步发展,机械化种植水平保持较快增长;喷杆式植保机械化技术、无人机植保技术在各水稻主产区的推广应用速度加快,显著提高了植保作业效率和质量;履带自走式全喂入轴流稻麦联合收割机可靠性、作业性能稳定提高,呈现向纵轴流、大喂入量发展趋势;水稻机械化低温烘干在经济发达地区发展较快,烘干能力持续提升。
2018年各玉米主产区继续推广应用深松整地技术在东北四省试点开展了深翻作业补助灭茬旋耕起垄、深松联合整地等高效复式作业技术在东北、黄淮海等平原地区的推广应用面积继续提高有力推动了秸秆还田和耕整地作业质量提升免耕精量播种技术进一步成熟基本解决了秸秆覆盖条件下免耕播种瓶颈问题部分地区还开展了密植机械化技术的探索高地隙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和无人植保飞机在平原玉米种植区推广应用加快提高了植保作业效率和质量自走式摘穗型、茎穗兼收型玉米联合收割机可靠性、作业性能持续提高适应丘陵山区的中小型玉米收割机进入市场籽粒收获在东北和黄淮海地区开展了试验示范农机农艺积极融合推出了适宜品种正在攻克关键装备技术各方给予了高度关注适应“粮改饲”需求玉米青贮收获技术在农牧交错区的推广应用加快为种植业结构调整和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018年小麦少免耕播种技术不断完善机械化免耕播种、机械化少耕种肥一体宽幅播种等技术加快推广应用提高了黄淮海麦玉两熟区玉米秸秆覆盖条件下的小麦少免耕播种质量小麦联合收获技术持续升级喂入量6千克/秒以上的收获机具成为主流机型,小麦收获作业时间持续缩短,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小麦收获秸秆还田一体化技术广泛应用,联合收割机带秸秆切碎装置成为基本配置,加之玉米免耕技术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小麦秸秆还田技术的普及,形成了以秸秆还田为主、其他方式为补充的机械化处理技术模式。
马铃薯在北方一季作区和中原二季作区重点推广了大、中型复式作业技术和机具,一次完成机械化联合耕整地、起垄、覆膜、施肥、精量播种作业,进一步提升了作业效率,提高了种植标准化水平,降低作业成本;在西南单、双季混作区重点推广了适宜丘陵山区的小型耕作机械和单行(垄)轻简型播种机械,重点解决“无机可用”的问题,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
棉花种植在耕、种两个环节的机械化作业已经具备较高水平机采棉进入发展快车道。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机采棉为导向的种植模式已经比较成熟残膜回收和秸秆处理方面的机具技术不断熟化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在兵团得到广泛应用。国产3行采棉机技术逐渐成熟、质量稳定提高、作业性能有较大幅度提升推广应用加快北疆地区和兵团棉花机采率超过80%南疆地区机采率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黄河流域棉区的机采棉试验示范也开始破题。2018年棉花专家组牵头有关单位在河北南宫市、山东无棣县和新疆巴楚县各建立范点重点将一次性完成种床整理、铺管铺膜、精量播种等工序的卫星导航膜上打孔精密播种技术以及水肥调节、化控技术向南疆地区和以河北、山东为代表的黄河流域棉区进行了示范推广取得了初步成效带动了棉花生产机械化整体发展。
目前,东北、西北春油菜产区已经基本实现机械化;长江流域冬油菜主产区“直播为主,移栽为辅”“联合为主、分段为辅”的机械化生产技术路线继续加大推广应用,取得了明显成效。高密度浅耕精量直播技术较好克服了传统低密度种植成熟度不一致、联合收获损失率高等问题;毯状苗机械化高效移栽技术在长江流域冬油菜产区开展了试验示范;人工撒播—机械开沟覆土轻简化栽培技术因具有省工、省时、高效的特点,在丘陵山区有一定面积的推广应用;油菜联合收获机及专用割台不断成熟,割台和脱粒清选损失明显下降。
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花生种植面积呈现上升的趋势。2018年花生种植、收获机械化技术取得较大进展耕整机械已逐步适应花生机械化作业需求适宜不同地区的机械化播种技术模式初步形成。在黄淮海产区夏花生精量播种关键技术逐步实现突破小麦秸秆覆盖还田条件下的洁区播种、免耕播种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在东北产区起垄覆膜直播机械化技术模式得到应用花生播种机械化水平提高较快。适宜不同地区的机械化联合收获、分段收获模式不断成熟机具性能和作业质量不断提升。
得益于我国种植业结构调整实施“米改豆”战略2018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增加且增加的面积主要在机械化水平较高的东北地区因此综合机械化率保持快速增长。大豆精量播种技术、机械化大垄栽培技术、深松整地起垄联合作业技术和机具在东北地区得到广泛应用种植标准化程度得到提高适宜黄淮海地区的小麦秸秆覆盖还田条件下的免耕播种技术得到突破技术应用面积增长播种质量进一步提升。纵轴流联合收割机技术不断成熟大豆割台、输送装置、脱粒清选装置等关键部件的研究取得进展在东北和黄淮海大豆产区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目前甘蔗种植的耕整地环节机械化率已经超过90%,在种植和收获机械化方面也取得了积极进展。复式联合作业播种机开始推广应用,可以一次性完成开沟、施肥、切断播种、喷药、覆膜、培土、镇压、铺设滴灌管等多道工序,种植模式也在逐步向适宜机收的宽行、密植方向发展;国产中型甘蔗切段式收获机研发取得重大突破,骨干企业产品技术不断熟化,适用性、可靠性、作业效率方面正在提高,实现了国产收割机“无机可用”到“有机可用”的跨越,保有量和作业量都在快速增长。广东湛江的政府补贴、企业让利、推广机构指导、合作社经营、糖厂及时收购的经营模式有一定的推广潜力。
2018年增产增效、绿色环保农机化技术在九大作物生产环节不断应用有力地促进了机械化作业水平、科技水平、安全水平的提升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支撑。
(十)绿色农机化
随着环境和能源问题日益引起全球的关注,研发出节约能源、少污染甚至无污染的绿色农业机械已成为行业研究的热点。
《2018年推进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发展重点技术推广行动方案》的制定加快了绿色农机化技术示范推广步伐促进了农业绿色发展。突出秸秆还田离田、农膜回收、有机肥替代化肥、畜禽粪污处理等重点工作明确了政策支持推动、技术规范引领、项目示范带动、培训交流促进等四方面的措施。农业农村部发布2018年农机化主推技术加快推广应用。在东北、华北等地建立保护性耕作示范点6月底举办京津冀保护性耕作机具演示活动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在新疆、甘肃、内蒙古等地建立残膜捡拾试验示范点支持残膜机具研发加快残膜回收机具完善熟化举办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培训班、全国设施农业绿色机械化技术培训班等一系列活动。
在农业生产作业中土壤保护、降低能耗是提升作物产量和绿色发展的重要措施。特瑞堡子午线轮胎工作中产生的负载变形可以完全被胎侧吸收确保轮胎胎冠接地面积最大且稳定。对比斜交线轮胎特瑞堡子午线轮胎可增加20%的牵引力、20%的驾乘舒适感受、30%的使用寿命并且降低20%的油耗以及20%的土壤压实度。在保证农户更高收益的同时降低对土壤环境的破坏和影响。特瑞堡研发的智能胎压调节系统已经应用于收获设备。集成于轮辋的传感器配合整车的中控系统该轮胎可根据收获机械空仓至满仓的不同载重状态实时进行轮胎的自动充放气保持车辆行驶过程中恒定的胎花印记并调节坡地行驶状态的车身平衡实现工作效率最大化并降低油耗。实验表明该系统可降低10.5%的土壤压实并提升5%的作物产量。
电动机械的低噪声、零排放或低排放、高效、节能以及能源多样化和综合利用等显著优点成为各国农业机械发展的主流。因此开展对农业机械的电动化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我国非常重视电动农业机械的发展2018年部分省将电动农机纳入新产品购置补贴试点。
我国的电动农业机械整体起步较晚但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还是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分别在播种、插秧、喷雾、微耕以及挖穴等方面开展了电动农业机械的研究和生产适用于丘陵地区和设施农业生产。2018年3月《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8—2020年农机新产品购置补贴试点工作的通知》对开展植保无人飞机等创新农机产品补贴试点作出全面部署。近年来在山西、甘肃等丘陵山区为主的地区电动农业机械成为农机市场“新宠”。在丘陵山区大中型农机施展不开而体积较小的电动农机方便灵活性尤为突出。部分农机制造企业针对丘陵山地农业生产实际和农业机械化发展研制出以蓄电池为动力配套的多功能田间作业机械、精量玉米穴播机、韭菜收割机经过前期试验机具性能已基本满足农业生产需求发展前景看好。目前山西26个企业已经生产出丘陵山区小型电动农机、果园电动农机、设施农业电动农机等五大类71个电动农机新产品。截至2018年年底山西已建设电动农机装备试验示范点56个引进耕整地机械、播种机、植保机等各类电动农机装备425台使用电动农机奖补资金4993.3万元帮助1.2万户农民购买1.4万台(件)电动农机新产品。
2018年10月23日由河南省智能农机创新中心牵头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研发的纯电动无人驾驶拖拉机“超级拖拉机I号”亮相洛阳。作为国内首款无驾驶室的纯电动拖拉机它的发布标志着国内农机装备迈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深度融合的发展阶段。
电动农业机械发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目前国内对电动农业机械的研究整体上还比较盲目,对田间作业规律的研究较少;电机的适应性不够明显,不能满足复杂的田间作业需求;电池问题亟须解决,迫切需要开发出大容量、小体积、性价比更高的新型电池;迫切需要开展电动农业机械控制系统的研究。
(十一)先农智库为政府和行业提供高质量咨询服务
2018年6月13日在山东兖州召开的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二届三次理事会上由协会发起创办的开放性第三方研究和咨询服务平台“先农智库”正式成立。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原司长李伟国和农机鉴定总站副站长刘旭为智库成立揭牌标志着中国农机化协会在智库建设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曾任农业部副部长的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张宝文向“先农智库”发来寄语提出殷切希望。
为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先农智库于2018年6月启动了“创·鉴”丛书项目。项目旨在通过对典型领域、案例、人物、企业等的深度研究、剖析挖掘其内在机理为相关主体提供决策参考。目前已完成的项目包括《创新魂》和《初心 匠心 雄心——勇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世秀口述回忆》两种图书。
2018年先农智库发起了2个课题项目。《我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历程回顾与展望》课题通过梳理15年来政策实施办法的演变历程总结成功经验分析现行制度办法存在的完善空间和发展方向力争对下一步改进提出可行性建议探讨下一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发展方向进一步提高政策制定的科学性为提升补贴的实施效果提供支撑《中国甘蔗产业竞争力》课题研究有望为推动我国甘蔗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及各相关主体高效创新提供新的参考体系。
先农智库为行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参加农业农村部农机化司组织的座谈会就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农机化工作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参加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机化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农机化形势分析会提交报告并发表意见和建议参加国家发改委与农业农村部共同召集的“甘蔗生产机械化推进工作第四次专题工作会议”提交有关研究报告并提出建议。先农智库还发布了《农业机械化研究文选2017面向社会开展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活动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
(十二)国际交流与合作
国际经济和制造业继2017年触底回升实现强劲复苏后2018年呈现回暖乏力、动能放缓的态势。国内制造业景气度减弱12月PMI指数自2016年以来再次跌落枯荣线以下或将进入新一轮周期性下行。
2018年中国制造业PMI指数经季节调整
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农机行业进出口总额123.27亿美元同比增长11.18%。其中进口额22.38亿美元同比下降1.78%出口额100.89亿美元同比增长14.53%。拖拉机包括轮、履及履带牵引车、手扶出口总量151519台同比增长20.40%进口总量1619台同比增长10%。联合收割机出口15662台比2016年下降了87.80%进口400台同比下降了56.62%。
“一带一路”国家是我重要农机产品出口对象。1996—2016年对“一带一路”64国农机产品出口额从10.4亿元增至136亿元增12.1倍占当年农机出口总额41%。其中出口额前四的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亚和泰国出口农机计近40%。
自“一带一路”国家进口农机产品的特征规模较小进口额1996年2.5亿元2016年7.9亿元占农机进口总额比重略升但仍低于10%适宜种类有限64国缺少国内需求的高端、大型、复试机械农业装备相应研发和生产能力进口国趋于集中2011年白俄罗斯、马来西亚、以色列呈进口来源国“三足鼎立”之势占比近70%2016年自以色列进口额占自“一带一路”国进口总额73.5%。
2018年中国农机化协会在推动农机产品走出国门方面做出新的尝试。召开国内首个“国际农机装备和新技术高峰论坛暨进口农业机械展示活动”针对我国农机装备产品品种不全、中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农机农艺融合不紧密等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问题充分利用陕西自贸试验区杨凌片区的优惠政策落实进口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加快引进境外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技术和机械装备活动展示了来自荷兰、意大利、西班牙、德国、捷克、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56种农业机具涵盖了农业生产的耕作、田间管理、收获、搬运、储存等生产环节。这些产品均是纯进口或采用国外先进技术在国内生产组装的产品其中蔬菜机械、果园机械、畜牧机械、草坪机械及农田基本建设机具等机械尚属首次在国内展会正式展示。本次进口机具展示会被业界称为“微缩版农机进博会”是杨凌农高会自创办以来首次设立的“进口农机展区”与在上海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相呼应成为“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农机行业答卷。
2018年中国农机化协会组织召开“2018中国—东盟农业机械展·中国甘蔗机械化博览会”特设糖业发展专区、林业采伐机械专区举办中国—东盟现代农业装备合作与发展论坛开展技术交流、产品推介活动开展农机“一站式”服务、政策法规宣传等活动。邀请了国内外170家农机及农机零部件生产、销售、流通等相关企业参展东盟国家相关领导、嘉宾和国内外专家学者等参会观展。本届甘蔗博览会的成功举办为中国—东盟打造一个区域性、国际化的农机经贸合作平台进一步深化中国与东盟国家农机化交流合作与发展共同推动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尤其是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实现各方合作发展、互惠互利共赢。
(十三)农机展会增速放缓
2018年我国农业机械展会增长势头放缓与去年相比展会数量和展览规模有小幅上升增速呈下降趋势。农机企业参展更加理性农业机械展会面临转型升级逐步向市场化、国际化靠拢。
农业机械展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一是企业利润下降受粮食价格下降、柴油机排放国二升国三、农机饱和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多种因素影响农机市场低迷国内大部分农机企业产销下降。许多农机企业为了节省开支极力压缩参展成本减少参展次数或降低参展面积。二是企业参展更加理性与往年相比2018年农机企业参展考虑因素更多比如展会时间、影响力、举办地、参观群体以及展会辐射区域等不再到处参加展会而是综合对比考虑之后选择13个优质展会参展。
近几年来,依靠行政力量推动和市场内需拉动,我国农业机械展会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期,展会数量和规模达到历史最高期,几乎每个省都有农业机械展会或有农业机械板块的综合性展会。但与国际知名农业机械展相比,我们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国外农机展产品展示新颖多样,技术先进,适用性强;展会整体规划合理,展馆利用率高;展会布局清晰,产品分类摆设,有效提高参观效率;展位设计独特,大到上千平米,小到标准展位,各具特色;配套服务设施齐全,观众体验度高。我国的农业机械展会管理多数停留在粗放型阶段,部分展会存在主题不明确,管理不规范,服务不到位等诸多问题。如何提升展会品牌影响力和行业竞争力,提升农机企业的参展体验,满足专业观众的获得感,是我国农业机械展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努力的方向。
随着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农业机械展也必将与国际接轨,对展会规范化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是展会管理更加专业,拥有一批专业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团队,对展会的各项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二是展会运作更加市场化,在当今的大形势、大环境下,农业机械展会也将面临洗牌,单纯依靠行政力量推动的展会将会被逐渐淘汰,采用市场化手段运营的展会发展更快、更好;三是展会配套设施更加智能化,智能化是展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多项高科技将被充分应用,从参展路线规划、产品介绍、配套活动内容,一直到餐饮、住宿、交通等,一部电子设备就能搞定,大大提升观展体验。
(十四)农机化扶贫持续稳步开展
随着我国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推进农机精准扶贫成为我国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重要手段。农机化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产学研推用各部门共同发力聚焦深度贫困重点地区扶贫帮困。2018年4月4日农业农村部农机化司制定《2018—2020扶贫及援疆援藏工作方案》创建工作机制明确责任措施加大帮扶力度。重点帮扶的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其中定点帮扶的黑龙江省明水县、结对帮扶的湖南省龙山县包谷村2018年实现脱贫摘帽。
农业农村部扶贫开发工作重点聚焦在农业产业扶贫、“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农业扶贫、定点扶贫、环京津扶贫、片区扶贫、农业援疆援藏等六大方面上。一方面,部农机化管理司充分利用现有政策和项目,积极指导贫困地区所在省份农机化主管部门,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农机化技术试验示范、农机深松整地等政策项目的支持力度,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农机化发展,助力脱贫攻坚。另一方面,也集聚部属农机事业单位、农机科研院所、协会、企业等各方面资源,支持重点、定点联系贫困县、村发展壮大特色产业,促进产业扶贫,推进精准脱贫。
协会随农机化司多次赴四川红原县调研,了解贫困地区实际状况和需求,组织行业专家、企业就该地区脱贫致富过程中的困难进行分析。协会发现由于地形原因,无法通过机械作业对山坡饲草地进行草籽补播,只能由人工进行撒播,制约了当地畜牧业发展。协会积极与农业航空企业联合筹划,探讨在高原地区使用无人机撒播草籽的可能性,尝试摸索利用无人机播种草种。
以科学技术支持带动帮扶地区农牧发展。协会针对红原县农牧机合作社机械配置不合理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组织相关专家充分考虑牧区草种种植情况、土壤地质情况,制定了不同规模合作社机械化配置方案,并汇成技术资料提供给帮扶牧业县,最大限度地引导当地农牧机合作社优化资源配置,同时也为牧业地区农业管理部门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协会联合山东农业大学举办扶贫工作重点村支部书记培训班和扶贫工作重点地区脱贫带头人培训班,旨在提升管理理念,提高服务意识,增强服务能力,带头干事创业,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参与培训班的学员是从各省、区、县的贫困乡贫困村,农机化司、农机鉴定总站、协会的联系点推荐出来的脱贫带头人。
部鉴定总站针对在林果业种植技术、农产品初加工、农机具配备与应用等方面开展的帮扶举措进行跟踪并了解实施效果。4月中旬邀请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所核桃树、枣树专家赴河北曲阳贫困村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对果树的剪枝定干、病虫害防治、土肥管理等技术进行详细讲解并手把手地向果农培训如何进行枝条修剪。聚焦贫困村特色产业向重点帮扶贫困村捐赠了一批温室蔬菜、果品种植及玉米青贮、牛羊养殖等方面的农村实用技术光盘为农民群众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提供了技术储备。
由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心等单位主办的“农机精准扶贫助推乡村振兴”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国家相关部委的领导,中国工程院院士,行业协会、国际组织的领导与专家,高校教授及部分省市农机管理部门、农机企业、农机合作社等方面的代表近百位嘉宾出席此研讨会,共同探讨与交流农机化精准扶贫的发展之路。中国工程院罗锡文院士、汪懋华院士、陈温福院士、陈学庚院士、赵春江院士分别发表意见和看法,把脉中国乡村振兴未来,为精准扶贫建言献策。
(十五)农机社会化服务欣欣向荣
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正式施行。为进一步适应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需求2017年1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由第83号主席令予以公布自2018年7月1日起施行。法案主要在三个方面作了修改和完善。一是取消同类限制扩大法律调整的范围。新法取消了有关“同类”农产品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中的“同类”的限制扩大了法律的调整范围同时以列举的方式明确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和服务的业务范围。二是进一步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和行为。比如新法明确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连续两年未从事经营活动的吊销其营业执照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登记机关报送年度报告并向社会公示。另外对法律责任等有关内容也做了补充和完善。三是增加了一章“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对联合社的成员资格、注册登记、组织机构、治理结构等作了规定法律规定三个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自愿的基础上可以出资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依法登记后取得法人资格登记类型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新修订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将会继续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和发展提供坚强的法律保障。
农机合作社已经成为了农业生产主力军。当前全国农机合作社数量达到7万余家占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的3%。2018年农业农村部发布了《关于开展2018年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申报工作的通知》农经发201810号经过合作社申报县、市、省级主管部门审核推荐共评定国家示范社2561家。其中农机合作社121家占4.72%,也侧面证明了农机合作社已经成为了农业生产主力军,在推动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推进生产要素集聚及先进装备技术普及、推动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示范带动小农户应用现代生产方式、承接农机化(农业)公益性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推进农业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示范社也为其他农机合作社树立了可学可比的样板,营造了规范办社、比学赶超、争创先进的良好氛围,为进一步打造农机合作社升级版,为推进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农业发展贡献了力量。
小农户和“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成为发展方向。2018年中央1号文件强调要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培育各类专业化、市场化服务组织推进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帮助小农户节本增效。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要求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培育新型服务主体加快发展“一站式”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以及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政策举措的出台为农机社会化服务提档升级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也为推进农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新理念、新动能。一批有较强实力的农机服务组织不断延长产业链拓展经营领域服务环节已经从耕种收为主向专业化植保、秸秆处理、产地烘干等农业生产全过程延伸有些农机服务组织拓展升级为农机作业公司、综合农事服务中心。
各地出台多项政策扶持合作社发展。各地继续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上向合作社等农机服务组织予以倾斜并鼓励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支持农机合作社优先承担深松、秸秆还田等作业项目为当地农民提供高质量的公益化、社会化服务。江西、福建、江苏等省财政连续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合作社机库及维修中心建设。湖南省实施“千社工程”“洞庭湖工程”省财政已投入3.2亿元扶持建设2189家合作社。吉林省设立奖补资金布局开展全程机械化新型经营主体农机装备建设“县县都有主力军乡乡都有领头羊”的新格局初步形成。黑龙江省2018年组织对已建成的现代农机合作社从受益主体、装备管理、制度落实等方面进行全面规范。安徽省安排扶持资金支持建设省级综合性全程农事服务中心。山西省在贫困县创建农机合作社资产收益扶贫试点探索出可复制推广的扶贫工作模式取得了合作社、贫困户和村集体“多赢”的阶段性成果。山东省推进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建设。四川省依托部、省级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积极组织农机合作社承担项目机械化作业任务并获得作业补贴100多家农机合作社受益。
2018年10月26日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大学生从业合作社理事长专业委员会成立。委员会以“互助、分享、共赢”核心理念争当“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农民合作社团队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贡献。工作委员会与哈工大惠达科技公司、中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联盟、国家航空植保科技创新联盟、北京数博智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现场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致力于为农业及农机服务组织的服务拓展模式创新引导和促进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密切结合农业农村实际健康发展。2018年11月10日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工作委员会在山东省高密市举办“合作社生产托管和风险防控研讨会”。研讨会从国内农机合作社发展历程和现状出发对农业生产从片段式托管到全程托管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托管风险等进行了集中研讨集中分析了高密市宏基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的“整建制村庄农业生产托管”经营模式并为高密市宏基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举行了揭牌仪式。
(十六)农机化标准和农机试验鉴定大纲制修订
2018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农业机械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36项工业和信息化部下达机械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52项农业农村部下达农业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20项。全年发布国家标准2项机械行业标准14项农业行业标准22项。
2018年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下达团体标准制定计划29项其中农用航空标准11项、设施农业标准9项、畜牧业标准6项、信息化标准3项。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批准发布团体标准40项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批准发布团体标准24项。
2018年5月全国农业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农业机械化分技术委员会和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农用航空分会在广州联合举办了《植保无人飞机质量评价技术规范》NY/T 3213—2018农业行业标准宣贯培训班推动了该标准的贯彻实施。同时印发了《关于贯彻实施新发布的农业机械化农业行业标准的通知》面向社会公布了28项新发布标准的解读材料明确了贯彻实施要求扩大了农机化标准的社会影响力。
2018年7月全国农机标委会农业机械化分技术委员会在西宁举办了农业机械化标准编写培训班。培训班宣讲了新修订的《标准化法》等相关政策文件解读了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讲解了农业行业标准制修订程序及要求介绍了全国农业机械和拖拉机标准化工作情况。进一步加强了农业机械化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标准制修订工作质量。
2018年3月21日部农机鉴定总站印发了《关于下达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大纲制修订计划的通知》下达通则和推广鉴定大纲制修订计划166项实现了对2018—2020年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种类范围内137个品目的全覆盖并增加了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相关农机产品的大纲制修订项目。
7月和9月部鉴定总站先后召开了两次审定会议对170项农机试验鉴定通则和推广鉴定大纲进行了审查审定通过《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编写规则》等6项通则和《农业轮式和履带拖拉机》等153项大纲。新版大纲体现了三个特点一是贯彻落实改革要求。按照国务院“放管服”改革和农机试验鉴定制度改革精神的要求进一步精简优化完善了相关产品的鉴定内容和试验方法更加注重突出公益性服务突出推广鉴定特色充分释放改革红利引导农机产品向安全可靠、节能环保、舒适耐用、优质高效方向发展切实解决农民和企业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二是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按照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要求充分考虑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推广需要把部分采用新技术的农机产品和复式作业机具纳入推广鉴定大纲适用范围。尽量反映各相关方的利益和诉求逐步解决部分农机产品“想用补不了”的问题促进先进适用农业机械产品的推广应用。三是助力农业绿色发展。贯彻落实《农业部关于实施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的通知》的精神和要求聚焦重点急需支撑服务秸秆还田离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节水灌溉、残膜回收研究制定推广鉴定大纲为相关产品敞开补贴创造条件推动高效节本、绿色环保、智能安全的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促进绿色高效农机化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为实施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提供物质、技术、装备支撑。
(十七)农机智能化
2018年农机在信息化和智能化方面的研发、推广和市场化应用则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互联网+农机”促生出的新业态、新商业模式运用为行业营造了新的利润增长点。为提升我国农机化水平促进农机工业转型升级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2018年我国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农机化的深度融合并取得了可喜的进步。
以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卫星定位技术、智能装备技术为核心的智慧农业工程科技作为国际上现代农业技术发展前沿已经被中国农机行业所广泛认同2018年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现代信息技术正加速向农业渗透并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科学管理水平数字农业领域工程科技的研究应用正在我国全面兴起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的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全球定位技术、智能装备技术等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过程的可控程度。数字农业相关技术正在向总线化、网络化、集成化、微型化和产品化方向发展。
信息化监管技术在全国农机深松作业监管过程中逐渐得到普及信息化远程监测的作业面积占实际补助面积的95%以上。黑龙江、内蒙古、河北、安徽、山东、吉林、辽宁、新疆、湖北、宁夏等信息化监测率均达到100%。农机深松作业监管市场领域从产品标准制定、市场准入等方面正在逐渐规范一些产品质量不过硬、技术实力差的生产单位正在逐渐退出市场。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惠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江苏北斗卫星应用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农机作业监管终端设备市场占有率在90%以上2018年新安装作业终端73000余套监控作业面积1.78亿亩,作业类型正在由单一的深松作业向深松、翻地、播种、秸秆还田、施肥、打捆、旋耕、插秧、收获、喷药、平地全程作业监管发展。“全程托管”“机农合一”“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等专业性综合化新主体、新模式正在快速发展,积极发展“互联网+农机”服务创新组织管理和经营机制进一步提升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动力和活力。2018年我国农机作业服务组织达到18.7万个其中农机合作社7万个全国农机社会化服务面积超过42亿亩次信息化远程监管手段正逐渐被应用各省市正在不断探索相关的模式以促进农机社会化服务更好更快地发展。
2018年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等国内骨干农机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大型农机企业密切跟踪发达国家智能化农机装备发展趋势在智能装备控制与导航技术、农业机器人、农业物联网技术、设施农业生产信息技术等关键技术环节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在一些重大关键技术上取得了突破形成一批实用化的技术和产品并通过关键技术的集成和示范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武汉国际农机展上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推出了农机北斗自动导航系统、农机作业远程监测系统、农机精准作业控制系统、智慧农机平台、智慧农场平台五大技术板块产品提供了耕种管收全过程精准农业智能装备与系统应用解决方案河南省智能农机创新中心自主研发了纯电动无人拖拉机——超级拖拉机1号。智能化农业装备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农机市场自动控制技术越来越普遍地应用在农业机械设备上。
2018年从政府到企业和科研院所都在积极推动智能装备控制与导航技术研发和应用。激光卫星平地机、拖拉机自动驾驶导航系统、小麦玉米播种监控装置、变量施肥机、精量喷药机、联合收割机监控等一批先进实用的技术装备产品大量出现并开始在黑龙江农垦、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内蒙古、湖北、河北、山东、河南、安徽等地开展了规模化推广应用。
随着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支持力度不断增加和相关技术研究突破我国农业机器人开发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果。在自动采摘机器人、自动嫁接、生物环境因素探测、自动导航、农产品分级、自动除草、喷药等方面均有涉猎。但是目前我国农业机器人相对落后欧美10年以上缺乏市场化的成熟产品销售在实际生产当中处于示范应用阶段。在育苗及移栽机器人方面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了蔬菜自动嫁接机以及智能移栽机可针对瓜茄类作物种苗进行嫁接作业效率达800株/小时。6月2日在江苏省兴化市举行了中国首轮农业全过程无人作业试验十二台无人操作的农机完成了耕整、打浆、插秧、施肥施药、收割等环节的生产作业通过与人工作业、普通机械化作业进行对比分析智能化设备的功能和作业性能指标形成具有市场优势的无人农艺和作业体系推动智能制造技术向农业生产的转变加速精准农业和无人农场建设孵化、推动一批技术成果向市场转移。
十八纪念农机化改革开放40周年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我国农机人发扬艰苦奋斗、锐意改革、无私奉献的精神坚持以创新驱动为引领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进步我国农机化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为了展示我国农业机械化在改革开放中取得的成就和贡献、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弘扬农机化行业人士不懈奋斗、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组织开展了“纪念农业机械化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活动得到了广泛响应。活动持续九个多月时间取得较大成效。总计收到稿件近200篇先后推送稿件近180篇。来自不同领域的作者精心撰写的不同题材、不同体裁的文章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充分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机化行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展现了农机从业者百折不挠、坚强奋进、开拓进取的精神面貌。据不完全统计活动期间经协会公众号推送的征文总阅读量达到10万15万次。农业农村部张桃林副部长、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张兴旺司长对协会组织的征文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希望协会发挥自身优势在讲好农机化故事、促进高质量发展、服务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
本次征文活动注重调动农机化行业各群体的参与意识以新颖的方式梳理并总结了中国农业机械化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和成就。征文中发生在农机行业人士身边的真实可信的故事既是作者个人的人生经历又刻画了改革开放40年巨变的心路历程使得行业人员纷纷拿起笔来书写自己对改革开放的独特经历和体验对于农机从业者起到了很好的相互激励、相互学习、提振士气的作用。
为大力推进我国农机行业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中国农机工业协会对改革开放40年来为中国农机工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企业和人物进行表彰。中国农机流通协会对改革开放40年“中国农机流通功勋人物”进行了表彰。
展望
2019年政策环境对企业来说继续向好。2018年年底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给低谷中的农机行业以极大的信心是行业发展的重大政策利好同时也为社会传递了积极的信号为推进农机化发展营造良好了的环境。2019年的中央1号文件更是蕴藏着农机的多种发展机会如重型农机、油菜种收机械、节水灌溉机械、畜牧机械、农业废弃物利用机械、薄弱环节适用农机和智能农机等。
2019年我国粮食生产既有有利因素的支持同时又面临着一些不利因素的严峻考验。有利因素主要为中央继续重视和加强对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中国粮食生产基本面良好为长期稳定粮食产量打下坚实基础粮食价格稳定运行玉米价格稳中有升小麦、稻谷将继续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等这些因素将对粮农的种粮积极性有所刺激。不利因素为稻谷和小麦先后调减最低收购价农民收益持续较低未见明显改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或进一步调减高产作物面积中美贸易谈判后中方或将自美国进口大量农产品有可能对中国粮食生产带来较大冲击。
制造业大幅减税农机企业或将受益。2019年将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增值税税率降至13%将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行业现行10%的税率降至9%。对于包括农业机械行业在内的大部分机械设备制造业,自身税负将直接降低,新的财税政策可能会使产品的含增值税销售价格下降,企业利润率不会有明显的提升,但产品降价也会带来产品销量的增加,企业最终利润也会增加。税负直降和资金占压的减轻,将拉动企业生产成本下降,为农机企业提供发展新动能。成品油税率和交通运输业税率的降低,有利于让物流成本和农机作业成本下降。
2019年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严峻国际环境具有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单边保护主义、民粹主义抬头国内的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
从农机市场方面看2019年转型的脚步不会停下来但各个子市场小幅调整是大概率事件。在没有重大政策转向和意外事件冲击的情况下总体市场转向降温通道不会出现剧烈的波动。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特殊时期依然会有特殊的事情发生。一些市场或扭转颓势小幅攀升一些市场或继续沿下行通道运行但降幅或收窄一些企业或演绎市场逆袭好戏一些企业或退出市场。农机工业和流通业景气指数仍然双双处于不景气区间预期在拖拉机、小麦收割机等传统大宗农机产品销量连续下滑的拉动下农机市场下行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2019年植保机械市场有望在“补短板、零增长、防疫情、绿防控和投新品”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在仍具有热卖潜质的无人机、自走式果园机的持续带领下进一步推动植保机械的转型升级。
随着我国畜牧业向集约化经营、规模化方向发展,对这些畜牧机械将产生巨大的市场需求。畜牧机械的种类比较繁多,包括草原建设与改良设备、饲草料收获储藏设备、饲草料深加工设备、畜禽饲养设备、畜产品采集加工机械以及检测仪器设备等。我国农业废弃物利用机械具有良好的发展机遇,比如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农膜回收处理机械、畜禽粪污处理机械等。未来,油菜种植、收获机械将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比如适应不同含水量水稻茬地的油菜高速精量播种机,适应不同油菜品种的高速精准移栽机;适应油菜两段收获割晒和有序铺收需求的割晒机,适应油菜两段收获捡拾和脱粒需求的捡拾脱粒机等。智慧农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智能农机装备,未来,智能农机将是发展的大趋势,所有的农机品类都可以装上“智慧大脑”。智能农机的市场是巨大的,因为它是多种产品市场叠加的效果。
我国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农业现代化进程正出现加速发展态势,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农机信息化智能化将实现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上的精准化、生态化、标准化,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将成为我国农业机械发展的新方向。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机器人等高新技术正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我国的农业发展,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政务方式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要实现农业生产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化经营方式的转变、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必须瞄准世界农业科技前沿,大力发展农机信息化智能化等工程科技相关技术。结合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为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和促进城乡统筹的重大需求,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应用为目标,建设以农业物联网和精准农业技术装备为重点的农业全程信息化和农业机械智能化技术装备体系,将能够加快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大幅度提高我国农业全程化精准生产的技术装备水平和管理智能化水平,实现技术创新,产业发展以及人才队伍相融合。
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机信息化、智能化。物联网、大数据、智能控制等技术在农机装备和农机作业上的应用既是发展趋势也是提升我国农机装备智能化水平的重大需求。农业机器人作为一种智能化农业作业装备是可以代替人工进行高效率、高质量作业的自动化机械是应对我国农业当前形势的重要手段之一。据权威机构预测2017—2021年人工智能在农业应用的年复合增长率为22.68%,主要应用领域是大田种植、设施园艺、户内种植、畜牧业养殖等。其中,应用最活跃的是农业机器人技术。建议有关部门通过政策扶持等方式,加大智能农机装备的推广力度,推动智能农机装备的创新发展,引导智能化农机装备技术的市场化应用,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
为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办法》农业农村部对《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编写规则》等通则和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予以公示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预期目标是新版大纲与新修订的《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办法》于2019年4月1日同步实施。新鉴定办法的发布将对解决新产品鉴定提供了途径能够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农机产业升级。
中央财政突出绿色导向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对保护性耕作、残膜回收、秸秆处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机械装备以及丘陵山区、特色产业的急需农机新产品有所倾斜。同时中央财政2019年安排病虫防治资金突出支持麦稻主产区重点支持黄淮海小麦主产区开展药肥混配剂喷雾、防病虫害、防干热风、防倒伏的“一喷三防”关键技术措施落实遏制病虫害发生。鼓励各地加强病虫监测预警组织开展应急防治融合推进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民对农机作业服务产生了全面而旺盛的需求。农机社会化服务的蓬勃发展,把农民从传统的人畜力生产方式中解放出来,既让传统农户享受到了机械化的便利,拓展了非农产业就业增收空间,也有效提高了规模经营主体的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实践证明,农机合作社等农机服务组织能够有效整合劳动力、装备、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以农机为载体加快先进生产方式普及应用,成为了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中坚力量、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引擎。农机社会化服务作为农业生产性、农村生活性服务的重要内容,是支撑乡村产业振兴、生态振兴、人才振兴的大产业。
综合分析当前的形势确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提档升级的总体思路和目标是以更好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高质量农机服务需求为目标以提高农机利用效率经营效益为核心以组织创新、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推进农机农艺农事融合、机械化信息化融合、农机服务模式与农业规模经营融合为重点培育发展各类农机服务新主体、新模式、新业态推进农机服务向农业生产全过程、全产业和农村生态、农民生活服务领域延伸优化创新链、扩大服务链、拓展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力争通过5年左右的发展基本形成总量适宜、布局合理、经济便捷、专业高效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支撑。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五个围绕”围绕优化农机装备资源配置积极促进多元农机服务主体融合发展围绕助推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探索发展“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等“一站式”成龙配套服务模式;围绕持续增强发展后劲,大力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制度规范建设和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围绕提升管理服务效率,加快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在农机社会化服务中的有效应用;围绕解决制约新型主体发展壮大的瓶颈问题,进一步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支持保障措施。
随着农民合作社数量的不断发展壮大,农民合作社联合社的成立与发展逐渐具备了成员基础,走向联合成为合作社发展趋势。政府应扶持和鼓励农民合作社之间的联合,提升农民合作社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合作社社员的收入水平。建议政府出台政策时,给予联合社充分的自主空间,从已有的或潜在的资源优势出发,因地制宜,从发展优势产业,整合多种有利因素,实现以联合促发展。农业农村部提出要推动服务业态创新,建设一批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为各类生产主体提供全过程、全要素的机械化服务。未来几年,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的模式将为成为发展趋势,通过机械化服务组织,把其他一些要素聚集起来提供服务,可以把农业生产资料、技术培训、市场信息通过合作组织进行聚集,打造共同平台,来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助推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2019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开展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深入推进农民合作社的示范社建设。2019年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空壳社”的清理整顿工作进行全面摸底重点对有问题的合作社核查具体情况依法依规分类进行清理整顿。农业农村部提出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行动在30个试点县开展“清理整顿一批、规范提升一批、提升壮大一批”行动释放了由数量向质量发展转型的信号。在全国范围内树立一批制度健全、运行规范、服务能力强、带动效果好的农民合作社典型引领农民合作社整体发展质量提升。
后记
2016年、2017年《白皮书》的发布受到了行业的广泛关注和普遍认可。2018年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在充分听取意见、收集各方面资料的基础上组织更为专业的力量编辑了2018年《白皮书》力图从更全面和客观的角度出发运用翔实的事实和数据资料对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进行全面回顾和梳理。
中国农机化协会牵头组织并撰写了《白皮书》的大部分章节,刘宪会长担任编写组组长,主笔撰写了综述部分并主持审核《白皮书》全文。刘宪会长担任编写组组长,协会办公室谢静主任担任副组长并负责全文的统稿和出版。曲桂宝副处长、朱礼好副处长、林立副处长、田金明副处长、徐子晟副处长、毛振强处长、白艳副处长、曹洪玮工程师、李雪玲工程师、曹光乔副所长、吴萍助理研究员、张进龙工程师、武广伟研究员、张华光副秘书长、张来雨副站长、张保伦副站长、程岚副站长、夏明副秘书长、孙冬部长、耿楷敏部长、谢静主任、权文格工程师、张斌工程师等同志参与了有关章节的编撰工作。王心颖处长、孙红梅主任等专家在编写过程中给予了帮助和支持。
我们致力于把《白皮书》打造成为具有行业价值和史料价值的重要资料奉献给行业和社会我们希望通过阅读这本资料能够让农机行业同仁及更多社会人士关注和了解中国农机化进展、进程和细节我们希望《白皮书》能为我国农机化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为行业探索和建设具有我国特色的农机化发展道路提供思路和方法。2018年《白皮书》的发布离不开编写组成员付出的辛勤努力和智慧同时也得到了来自农机管理部门、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农机化协会所属分支机构的行业领导和专家鼎力支持和大力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编辑过程中,编写组查阅了大量行业公开发布的文件、稿件,搜集了行业组织、企业的资料和数据,通过整理分析,提取有效信息,力图全方位、多角度、客观的反映行业年度发展情况。受水平、时间和能力所限,《白皮书》中一定存在很多没有察觉的疏漏和错误,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二 农机化重大问题研究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满足亿万农民对机械化生产的需要为目标,以农机农艺融合、机械化信息化融合、农机服务模式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相适应、机械化生产与农田建设相适应为路径,以科技创新、机制创新、政策创新为动力,补短板、强弱项、促协调,推动农机装备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推动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升级,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农机装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主要经济作物薄弱环节“无机可用”问题基本解决。全国农机总动力超过10亿千瓦其中灌排机械动力达到1.2亿千瓦农机具配置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机作业条件加快改善农机社会化服务领域加快拓展农机使用效率进一步提升。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0%,小麦、水稻、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基本实现生产全程机械化,棉油糖、果菜茶等大宗经济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体系基本建立,设施农业、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取得明显进展。
到2025年农机装备品类基本齐全重点农机产品和关键零部件实现协同发展产品质量可靠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品和技术供给基本满足需要农机装备产业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全国农机总动力稳定在11亿千瓦左右其中灌排机械动力达到1.3亿千瓦农机具配置结构趋于合理农机作业条件显著改善覆盖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农机使用效率显著提升农业机械化进入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时期。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5%粮棉油糖主产县市、区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丘陵山区县市、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5%。薄弱环节机械化全面突破其中马铃薯种植、收获机械化率均达到45%棉花收获机械化率达到60%花生种植、收获机械化率分别达到65%和55%油菜种植、收获机械化率分别达到50%和65%甘蔗收获机械化率达到30%设施农业、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率总体达到50%左右。
二、加快推动农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完善农机装备创新体系
瞄准农业机械化需求,加快推进农机装备创新,研发适合国情、农民需要、先进适用的各类农机,既要发展适应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的大中型农机,也要发展适应小农生产、丘陵山区作业的小型农机以及适应特色作物生产、特产养殖需要的高效专用农机。加强顶层设计与动态评估,建立健全部门协调联动、覆盖关联产业的协同创新机制,增强科研院所原始创新能力,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农机装备创新体系,研究部署新一代智能农业装备科研项目,支持产学研推用深度融合,推进农机装备创新中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协同开展基础前沿、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促进种养加、粮经饲全程全面机械化创新发展。鼓励企业开展高端农机装备工程化验证,加强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接,探索建立“企业+合作社+基地”的农机产品研发、生产、推广新模式,持续提升创新能力。孵化培育一批技术水平高、成长潜力大的农机高新技术企业,促进农机装备领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农业农村部等负责。列第一位者为牵头单位,下同)
(四)推进农机装备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支持农机装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强协同,攻克基础材料、基础工艺、电子信息等“卡脖子”问题。引导零部件企业与整机企业构建成本共担、利益共享的新型合作机制,推进新型高效节能农用发动机、大马力用转向驱动桥和农机装备专用传感器等零部件研发,加快关键技术产业化。推动整机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内部管理,提升智能化制造水平和质量管控能力,探索开展个性化定制、网络精准营销、在线支持服务等新型商业模式。建立健全现代农机流通体系和售后服务网络,创新现代农机服务模式。(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等负责)
(五)优化农机装备产业结构布局
鼓励大型企业由单机制造为主向成套装备集成为主转变,支持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构建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根据我国农业生产布局和区域地势特点等,紧密结合农业产业发展需求,以优势农机装备企业为龙头带动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推动农机装备均衡协调发展。支持企业加强农机装备研发生产,优化资源配置,积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机装备生产企业集团。推动先进农机技术及产品“走出去”,鼓励优势企业参与对外援助和国际合作项目,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资委、国际发展合作署等负责)
(六)加强农机装备质量可靠性建设
加快精准农业、智能农机、绿色农机等标准制定,构建现代农机装备标准体系。加强农机装备产业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支撑农机装备产业技术创新。建立健全农机装备检验检测认证体系,支持农机装备产业重点地区建立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提升面向农机装备零部件和整机的安全性、环境适应性、设备可靠性以及可维修性等试验测试和鉴定能力。对涉及人身安全的产品依法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大力推动农机装备产品自愿性认证,推进农机购置补贴机具资质采信农机产品认证结果。加强农机产品质量监管,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对重点产品实施行业规范管理。督促农机装备行业大力开展诚信自律行动和质量提升行动,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对质量违法和假冒品牌行为的打击和惩处力度,开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专项行动。(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等负责)
三、着力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
(七)加快补齐全程机械化生产短板
聚焦薄弱环节,加大试验示范和服务支持力度,着力提升双季稻地区的水稻机械化种植、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油菜机械化种植收获以及马铃薯、花生、棉花、苜蓿主产区的机械化采收水平。加快高效植保、产地烘干、秸秆处理等环节与耕种收环节机械化集成配套,探索具有区域特点的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大力发展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打造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样板。按规定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深耕深松、机播机收等生产服务给予补助,大力推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机械化。(农业农村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负责)
(八)协同构建高效机械化生产体系
加快选育、推广适于机械化作业、轻简化栽培的品种。将适应机械化作为农作物品种审定、耕作制度变革、产后加工工艺改进、农田基本建设等工作的重要目标,促使良种、良法、良地、良机配套,为全程机械化作业、规模化生产创造条件。支持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科技创新联盟、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充分发挥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区、返乡创业园的科技支撑引领作用,提高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能力,加强产学研推用联合攻关,推动品种栽培装备等多学科、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协同联动,加快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与示范。实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率先在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一批整体推进示范县(场),引导有条件的省份、市县和垦区整建制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农业农村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负责)
四、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农机装备与机械化技术
(九)加强绿色高效新机具新技术示范推广
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加快果菜茶、牧草、现代种业、畜牧水产、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初加工等产业的农机装备和技术发展,推进农业生产全面机械化。加强薄弱环节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研究和农机装备的研发、推广与应用,攻克制约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的技术难题。稳定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购买国内外农机产品一视同仁,最大限度发挥政策效益,大力支持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离田、精量播种、精准施药、高效施肥、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残膜回收利用、饲草料高效收获加工、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绿色高效机械装备和技术的示范推广。加大农机新产品补贴试点力度,支持大马力、高性能和特色、复式农机新装备示范推广。鼓励金融机构针对权属清晰的大型农机装备开展抵押贷款,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对购买大型农机装备贷款进行贴息。积极推进农机报废更新,加快淘汰老旧农机装备,促进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应用。积极发展农用航空,规范和促进植保无人机推广应用。(农业农村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民航局等负责)
(十)推动智慧农业示范应用
促进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智能控制、卫星定位等信息技术在农机装备和农机作业上的应用。编制高端农机装备技术路线图,引导智能高效农机装备加快发展。支持优势企业对接重点用户,形成研发生产与推广应用相互促进机制,实现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建设大田作物精准耕作、智慧养殖、园艺作物智能化生产等数字农业示范基地,推进智能农机与智慧农业、云农场建设等融合发展。推进“互联网+农机作业”,加快推广应用农机作业监测、维修诊断、远程调度等信息化服务平台,实现数据信息互联共享,提高农机作业质量与效率。(农业农村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资委等负责)
(十一)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能力
强化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机构的能力建设,加大新技术试验验证力度。推行政府购买服务,鼓励农机科研推广人员与农机生产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技术合作,支持农机生产企业、科研教学单位、农机服务组织等广泛参与技术推广。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田间日”等体验式、参与式推广新方式,切实提升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效果。提高农机公益性试验鉴定能力,加快新型农机产品检测鉴定,充分发挥农机试验鉴定的评价推广作用。(农业农村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负责)
五、积极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
(十二)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
培育壮大农机大户、农机专业户以及农机合作社、农机作业公司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支持农机服务组织开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事农机作业服务。落实农机服务金融支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机企业和新型农机服务组织的信贷投放,灵活开发各类信贷产品和提供个性化融资方案;在合规审慎的前提下,按规定程序开展面向家庭农场、农机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机融资租赁业务和信贷担保服务。鼓励发展农机保险,加强业务指导,鼓励有条件的农机大省选择重点农机品种,支持开展农机保险。农机融资租赁服务按规定适用增值税优惠政策,允许租赁农机等设备的实际使用人按规定享受农机购置补贴。农业机械耕作服务按规定适用增值税免征政策。(农业农村部、财政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银保监会等负责)
(十三)推进农机服务机制创新
鼓励农机服务主体通过跨区作业、订单作业、农业生产托管等多种形式,开展高效便捷的农机作业服务,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对于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农机服务,积极推进按规定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提供。鼓励农机服务主体与家庭农场、种植大户、普通农户及农业企业组建农业生产联合体,实现机具共享、互利共赢。支持农机服务主体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按规划建设集中育秧、农机具存放以及农产品产地储藏、烘干、分等分级等设施和区域农机维修中心。推动农机服务业态创新,建设一批“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为周边农户提供全程机械作业、农资统购、技术培训、信息咨询、农产品销售对接等“一站式”综合服务。继续落实有关规定,免收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运输联合收割机和插秧机车辆的通行费。(农业农村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交通运输部等负责)
六、持续改善农机作业基础条件
(十四)提高农机作业便利程度
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等方面制度、标准、规范和实施细则的制修订,进一步明确田间道路、田块长度宽度与平整度等“宜机化”要求,加强建设监理和验收评价。统筹中央和地方各类相关资金及社会资本积极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农田地块小并大、短并长、陡变平、弯变直和互联互通,切实改善农机通行和作业条件,提高农机适应性。重点支持丘陵山区开展农田“宜机化”改造,扩展大中型农机运用空间,加快补齐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基础条件薄弱的短板。(农业农村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市场监管总局等负责)
(十五)改善农机作业配套设施条件
落实设施农用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用地、农业生产用电等相关政策,支持农机合作社等农机服务组织生产条件建设。加强县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农机具存放和维修、农作物育秧育苗以及农产品产地烘干和初加工等农机作业服务配套设施。在年度建设用地指标中,优先安排农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用地,并按规定减免相关税费。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将晒场、烘干、机具库棚等配套设施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区域农机安全应急救援中心,提高农机安全监理执法、快速救援、机具抢修和跨区作业实时监测调度等能力。(农业农村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税务总局等负责)
七、切实加强农机人才培养
(十六)健全新型农业工程人才培养体系
加强农业工程学科建设,制定中国特色农业工程类专业认证标准。引导高校积极设置相关专业,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农业机械化人才。支持高等院校招收农业工程类专业学生,扩大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规模。加大卓越农林人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农机人才的支持力度,引导相关高校面向农业机械化、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构建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实施体系。推动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支持优势农机企业与学校共建共享工程创新基地、实践基地、实训基地。发挥好现代农业装备职业教育集团作用。鼓励农机人才国际交流合作,支持农机专业人才出国留学、联合培养,积极引进国际农机装备高端人才。(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等负责)
(十七)注重农机实用型人才培养
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加大对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带头人的扶持力度。大力遴选和培养农机生产及使用一线“土专家”,弘扬工匠精神,充分发挥基层实用人才在推动技术进步和机械化生产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购买服务、项目支持等方式,支持农机生产企业、农机合作社培养农机操作、维修等实用技能型人才。加强基层农机推广人员岗位技能培养和知识更新,鼓励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科技人员等返乡下乡创办领办新型农机服务组织,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一线农机人才队伍。(农业农村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负责)
八、强化组织领导
(十八)健全组织实施机制
建立由农业农村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的国家农业机械化发展协调推进机制,统筹协调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发展工作,认真梳理和解决突出问题,审议有关政策、重大工程专项和重点工作安排,加强战略谋划和工作指导,破除发展中的障碍。重大问题及时向国务院报告。(农业农村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负责)
(十九)强化地方政府责任
各省级人民政府要认真研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机装备的需求,充分认识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紧迫性,将其作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议事日程,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意见。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完善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等政府目标考核中的农业机械化内容,建立协同推进机制,落实部门责任,加强经费保障,形成工作合力。(各省级人民政府负责)
(二十)促进政府与市场良性互动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从根本上依靠市场力量和农民的创造性,及时发现和总结推广典型做法,因地制宜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更好地发挥政府在推进农业机械化中的引导作用,重点在公共服务等方面提供支持,为市场创造更多发展空间。深入推进农机装备产业和农业机械化管理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加强规划政策引导,优化鉴定推广服务,保障农机安全生产,切实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行业自律、信息交流、教育培训等方面的作用,服务引导行业转型升级。加强舆论引导,推介典型经验,宣传表彰先进,努力营造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良好氛围。(农业农村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负责)
国务院
2018年12月21日
文章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网站
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
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现场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8年12月19日星期三上午10时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请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司长张兴旺、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负责同志罗俊杰介绍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升级的政策措施的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袭艳春: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周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三农”发展的有关工作。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相关情况,我们今天非常高兴地邀请到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先生,请他为大家介绍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升级的政策措施,并回答大家的提问。出席今天吹风会的还有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司长张兴旺先生,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负责人罗俊杰先生。
下面,先请张桃林先生作介绍。
张桃林: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上好。很高兴与媒体朋友们见面,也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农业机械化和“三农”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村生产力的重要基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李克强总理强调要推进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发展加快我国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12月12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升级明确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下面我对政策措施的出台背景和有关内容作一简要介绍。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保持较快发展态势。2017年全国农机总动力达到9.88亿千瓦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66%规模以上农机企业发展到2500多家。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农机生产大国和使用大国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了从主要依靠人力畜力到主要依靠机械动力的历史性转变。
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对农业机械化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但总体上看,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发展还不平衡不充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农机装备有效供给不足,缺门断档和中低端产品产能过剩并存,机具的可靠性、适用性有待进一步提升;二是农机和农艺融合不够,品种选育、栽培制度、种养方式、产后加工与机械化生产的适应性有待加强;三是适宜机械化的基础条件建设滞后,存在农机“下田难”“作业难”和“存放难”问题。要破解这些矛盾和问题,需要加大工作力度,出台更多务实管用的政策措施。
按照国务院部署,农业农村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认真谋划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路举措,国务院常务会已审议通过。
张桃林:
在指导思想上,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农机农艺融合、机械化信息化融合、农机服务模式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相适应、机械化生产与农田建设相适应为路径,补短板、强弱项、促协调,推动农机装备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推动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升级。这里说全面机械化是指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领域开始全面拓展,即从粮食作物机械化向经济作物拓展,从种植业机械化向畜牧养殖业、水产养殖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初加工业机械化延伸,从平原地区机械化向丘陵山区机械化进军。
在发展目标上力争到2025年农机装备品类基本齐全产品质量可靠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全国农机总动力稳定在11亿千瓦左右。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5%粮棉油糖主产区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丘陵山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5%以上设施农业、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率总体达到50%左右。
在工作举措上,一是通过完善农机装备创新体系、推进全产业链协同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和加强质量可靠性建设,加快推进农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通过加快补齐全程机械化生产短板、协同构建高效机械化生产体系,着力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三是通过加强绿色高效新机具新技术示范推广、推动智慧农业示范应用,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能力,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农机装备与机械化技术;四是通过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推进农机服务机制创新,积极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五是通过提高机械化作业便利程度、完善农机作业配套设施,持续改进农机作业基础条件;六是通过健全新型农业工程人才培养体系、注重农机实用型人才培养,切实加强农机人才队伍建设。从上述六个方面入手,出台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工信部将按照国务院的总体部署,与有关部门密切协作,建立协调推进机制,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的装备和技术支撑。
下面,我和我的同事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
袭艳春:
感谢张桃林先生的介绍。下面进入答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所在新闻单位。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我们看到12月12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加快主要农作物生产过程的全程机械化为什么要特别强调这一点下一步会有哪些具体措施进行扶持谢谢。
张桃林:
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是农业现代化重要标志也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目前我们国家主要农作物是小麦、水稻、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的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超过80%。但是就这三大作物从全程机械化的角度来讲也不平衡比如水稻的机插机械化率还相对比较低玉米机收的水平上升比较快但相对其他方面要低一点。特别是我们过去重点推进耕作、种植、收获三个环节的机械化高效植保、秸秆处理、产地烘干比如稻谷烘干等环节的机械化水平还不高其他的农作物特别是经济作物的弱项比较多比如马铃薯、棉花、油菜等作物的机械化率只有30%左右甘蔗的机械化率更低仅3%左右。
党中央、国务院对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高度重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对此也提出了明确要求。上周国务院常务会议也做出了进一步部署,我们下一步要认真贯彻落实决策部署,采取措施来推进全程机械化,主要是三个方面:
一是聚焦短板弱项。瞄准农业机械化的需求,研发适合国情、农民需要、先进适用的各类农机,同时要加大先进机具和技术的试验示范力度,探索具有区域特点的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
二是创新协同机制。农业机械化牵扯到方方面面,包括地域、品种、种植栽培制度,还有产后加工等。我们提出要使良种、良法、良地、良机配套,也就是良田良制、良种良法、农机农艺融合配套,为全程机械化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是加强组织推动。深入实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这方面我们过去有一些示范基地,也有一批典型。我们要继续创建一批示范县,通过典型引路来示范带动农机化水平全程全面提升。
目前全国已有300多个县区率先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计划到2020年示范县的数量达到500个以上。谢谢。
经济日报记者:
我们了解到,近年来我国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较快,帮助很多小农户解决了机械化生产问题,能否为我们详细介绍一下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的现状,以及下一步如何推动其更好地发展?谢谢。
张桃林:
正如您所讲,这些年来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比较快,特别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请工难、用工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对机械化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现在农业劳动力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青壮年劳动力相对比较短缺,如果按照过去劳动方式、劳动强度,粮食生产面临比较大的挑战。大家都知道,我国农户经营规模水平都比较小,家家户户都去买农机也没必要,而且农田也比较分散,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化服务应运而生、蓬勃发展。
目前农机专业户已经超过500万农机合作社等作业服务组织差不多有20万个每年的作业服务面积累计超过40亿亩已经成为农业发展非常重要的支撑。农机化社会化服务既为广大小农户解决了耕种难的问题实际上也通过农机的载体功能把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进行更好地应用和推广。可以说农机化也促进了粮食农业生产的科技化水平同时通过农机化也促进了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我们认为农机化服务是一个引擎可以聚集先进的生产要素还可以带动其他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社或者服务组织的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加快推进农机化服务提档升级。一是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总结过去好的做法和经验基础上,培育壮大农机专业户、农机合作社和农机作业公司等各种形式的新型农机服务化主体。二是要推进服务机制进一步创新。我们鼓励农机服务的主体与家庭农场、种植大户、普通农户,以及农企构建联合体,促进机具共享、互利共赢,也更大限度地提高机具的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三是要推动服务业态创新。建设一批“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为各类生产主体提供全过程、全要素的机械化服务。我们通过机械化服务组织,把其他一些要素聚集起来提供服务,可以把农业生产资料、技术培训、市场信息通过合作组织进行聚集,打造共同平台,来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助推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四是加快“互联网+农机作业”应用。提升农机服务效率,扩展农机服务领域,推进农机服务向生产全过程、全产业链延伸,努力为农民生活、农业生态,包括农村能源、环保等方面提供机械化的高效率、高质量服务。谢谢。
中新社记者:
刚刚张部长提到,现在中国已经是世界上第一大农机生产大国和使用大国,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推进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请问我们在这方面还有哪些不足?下一步需要从哪些方面发力推进?谢谢。
张桃林:
这个问题请工信部罗俊杰副司长回答。
罗俊杰: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负责同志罗俊杰
谢谢主持人谢谢记者的提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建立起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机工业体系应该说在很短的时间内我们实现了从“牛耕人拉”到“机耕铁犁”的进步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总体看来我国农机制造的体系基本健全技术水平逐步提升开放合作也初显成效有力保障了我国农业机械化的稳步发展。刚才张桃林副部长介绍情况的时候也讲到了我国现在农机装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2500多家去年的产值规模达到4500亿元左右我们已经是世界第一大农机生产大国和使用大国。
但在发展过程中确实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先进适用的农机装备有效供给还不足,缺门断档和中低端产品过剩的问题并存,还有机具的可靠性和适用性有待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农机与农艺融合不够。当前,全球农机装备向大型复式、节能高效、智能精准的方向加速发展,在我国农村人口结构变化的历史大背景下,我们确实也面临着“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新问题。发展农机装备是重要基础,必须与农业机械化统筹规划,一体推进。为此,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决策部署,下一步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要聚焦短板弱项,建设创新体系。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抓紧解决主要经济作物薄弱环节“无机可用”的问题。下一步,我们要加大科研支持力度,突破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瓶颈”制约,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建立健全部门协同联动、覆盖关联产业的创新机制,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农机装备创新体系。同时,鉴于农机作业环境复杂、时效性强,对农机装备的可靠性、稳定性的要求非常高,我们鼓励企业加强研发后样机的工程化验证,深化农机农艺融合,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接,探索“企业+合作社+基地”等研发生产新模式,切实提高农机装备的质量,破解“无机好用”的难题。
二是推进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农机装备企业要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深度对接,协同攻克基础材料、基础工艺、电子信息等“卡脖子”的问题。同时,零部件与整机企业要“主配牵手”,共同构建成本共担、利益共享的新型合作机制。我们也鼓励大型农机企业向成套设备集成转变,支持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支持优势农机装备企业为龙头,带动区域特色产业集群的建设。
三是加强质量可靠性建设,促进智慧农业发展。我们将构建现代农机装备标准体系,加强农机装备产业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支持重点地区建立农机装备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促进新一代信息通讯技术在农机装备和农机作业上的应用,引导智能农机装备加快发展,推进“互联网+农机作业”。
四是推动开放合作,加强国际交流。大家也知道,全球十大农机企业已在我国设厂,并得到了很好的投资回报,我国的一些骨干龙头企业也纷纷走出国门。所以下一步要积极推进先进农机技术及产品“引进来”“走出去”,鼓励企业参与对外援助和国际合作项目,提升国际经营能力,融入全球的产业体系。我们也将积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机装备生产企业。
总体来说,要做的工作还很多,核心是要加快农机装备技术创新和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农机装备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谢谢。
光明日报记者:
我注意到,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特别提到持续改善农机作业的基础条件,支持丘陵地区农田进行宜机化改造。请问张部长为什么强调这一点?未来将如何推动这项工作?
张桃林:
谢谢您的问题,确实非常重要,这也是农机化发展当中需要破解的瓶颈问题。我前面提到,相对于平原地区,我们国家面广量大的丘陵地区农机化发展水平还相对比较低,还有不少制约因素,所以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在整个转型升级里把丘陵地区的农业机械化作为重要问题提出来,我想是非常及时的。
因为农田的条件也是农机作业的前提条件。当前农机化发展总体来讲北方快、南方慢实际上是平原快、丘陵慢。整个农机化主要农作物的机械化率是66%但是丘陵地区只有不到40%。第一个原因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丘陵山区农田基础设施状况与农机作业的需求不相适应,突出表现在有些地方田间缺乏农机作业最基本的条件——机耕道,机具要能够上山、下田才能作业。有些俗语说“牛进得去,但是铁牛(就是农机具)进不去”。第二个原因是因为丘陵山区的地块起伏变化相对比较大,而且地块特别是耕地地块相对比较分散,不是集中连片,破碎化的程度比较高,田块比较细碎、高低不平,所以农机作业难度比较大,对机具的要求很高。要改变这种局面,加快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需要我们从顺应机械化作业要求入手,改善农田基础条件。
为此,国务院常务会议也特别强调要支持丘陵山区“宜机化”改造,其实不少国家在推进农机化过程当中都将宜机化改造作为基础工程来做,像日本、韩国,他们丘陵山区机械化发展历程也都表明,机耕道建设和地块整合是重要的先决条件、前提条件之一。从国内来看,这几年我们也一直在探索、推进,尤其是重庆,我也多次到实地考察,重庆在宜机化改造方面做了有益探索,积极推进。现在,许多巴掌田、鸡窝地通过整理也能够进行大中型农业机械的作业,为丘陵山区开展标准农田建设、推进农业机械化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重点抓三项工作:一是修订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整理、土地综合整治等方面的制度标准,进一步明确田间道路,田块长度、宽度等宜机化的要求。我们最近在研究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田整治的问题,同时把宜机化作为非常重要的内容或者指标纳入进去。现在大家知道,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整理等方面的职能已整合到农业农村部,这对于下一步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做好工作是一个很好的机遇。二是统筹中央和地方各类相关资金以及社会资本,推动田块小并大、短并长、弯变直和互联互通,这些都是在这几年探索过程当中总结出的经验,为农机通行和作业创造条件。三是重点支持丘陵山区开展农田宜机化改造,加快补齐丘陵山区机械化基础条件这块短板。当然我们做这个还是要因地制宜,讲科学、讲效益,因为宜机化改造也要根据条件进行改造,还要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生态等诸多方面的影响,综合统筹来抓好这项工作。谢谢。
中国日报记者:
有两个问题。第一早在2004年中央提出了对农机购置的补贴这项政策对于提高农机化有什么作用第二上个星期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对国内外的农机购置一视同仁。这项政策如何落实对于外资企业来说会有怎样的机会
张桃林:
这个问题请农机化司司长张兴旺同志来回答。
张兴旺:
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司长张兴旺
谢谢你的提问。这两个问题各方面都特别关注。实际上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是关系农民群众福祉、关系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也直接关系农机产业健康发展的一个含金量非常高的政策。这项政策是在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富农强农惠农政策。应该说政策实施14年来为转变“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情况为以机械化为主的生产方式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到各地走一走看一看就会感受到老百姓非常拥护这项政策。政策实施14年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资金2000多亿元直接惠及的农户3300多万扶持农民和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购置农机具4000多万台。简单来讲就是“234”2000多亿元、3000多万农户、4000多万台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有几个基本数据在政策实施的14年里2004—2017年全国大中型拖拉机拥有量由110万台增加到670万台增加了5倍每百户农民拖拉机拥有量由6台增加到13台增加了1倍亩均动力由0.33千瓦增加到0.49千瓦增加了50%。同样的时间段里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由34%提高到66%,翻了一番。
今年年初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在全面总结过去工作的基础上对未来三年2018—2020年农机购置补贴的政策做出了进一步安排。按照上周国务院会议精神要稳定实施这一政策下一步重点要突出四个方面
一是要更加注重有效性。要着眼于农业各产业对于农机装备的新需求,包括农村生态方面对于农机的新需求,来优化补贴机具种类的范围,加大对短板机具、高端机具、智能装备,当然也包括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所需机具补贴力度,促进装备提档升级,让政策发挥最大效益。一方面是要强化绿色导向,大力支持深松整地、秸秆还田离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绿色高效装备的推广应用。另一方面要突出特色导向,要从中国国情出发,大力支持包括小农生产对于机械化的需求,还有刚才张部长讲到丘陵山区对于机械化的需求,包括上周国务院会议讲到甘蔗这样的特色作物对于机械化的需求,也要给予重点支持。
二是要更加注重便利性。这几年在长期探索基础上,真正操作层面采取了“定额补贴、自主购机、先购后补、县级结算、直补到卡”的操作方法,老百姓在购买农机以前,是不需要先提出申请资格的,买了以后,直接按照程序申请补贴就可以了。同时,这个开放政策不仅指向农民,还指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企业各类生产经营组织。对于符合补贴范围的机具,实行敞开补贴。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根据“放管服”要求,怎么样把好的政策更好地为农民提供便利化的服务,包括上门服务、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我们也在积极推动各地进行探索。
三是要更加注重开放性。也就是刚才你讲到对国内外农机产品是不是一视同仁。在整个制度设计上、安排上现在无论是国内生产的农机具还是国外进口的只要符合补贴资质条件农民购买以后都是可以申领补贴的。按照2018—2020年的操作办法所有符合补贴范围的进口农机产品也可以享受补贴。这样在政策层面上购买国内外农机产品已经做到了一视同仁要通过这样的举措深化农机对外开放促进公平竞争真正让老百姓得实惠。
四是要更加注重安全性。在实施过程中,要加强监管,不断提高政策的规范化、制度化和信息化水平,坚决依法惩处失信违规行为,严格防控系统性风险。对于在政策实行层面出现的跑冒滴漏情况坚决查处。通过这样的措施,保障政策的廉洁高效实施,不断提高政策的透明度和政策的实现度。谢谢。
张桃林:
简单补充一点刚才张兴旺司长把情况给大家作了介绍。农机购置补贴从2004年实施我是2008年到农业部工作的而且一直主管这项工作我亲身经历了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的支持强度在快速增加。农机购置补贴在推动我们国家农机化发展特别是实现从人力畜力向机械动力的历史性跨越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大家知道农机化在购置补贴过程中也经历了几个阶段而且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过程中由于链条长、层级多各个方面发展不平衡因此这个过程也是在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总的来讲现在农机购置补贴下一步按照国务院审议通过的意见来围绕农业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农业转型升级还要跟制造业转型升级协同推进。特别是围绕农业机械化的全程全面高质高效来进行购机补贴的创新和完善能够实现整个购机补贴政策的指向性、精准性、高效性和便利性在这些方面能够有更大的提高。
袭艳春:
再次感谢张部长,也谢谢两位司长,今天的吹风会到此结束。
文章来源:农业农村部网站
改革必须解放思想
一、摆脱政治农机的束缚,主动放弃在全国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的目标。
点灯不用油耕地不用牛可以说是新中国建立前就在亿万人心中扎根的对新生活的美好向往。20世纪50年代我们党确定了在实现集体化的基础上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路径而毛泽东同志的一个著名论断“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更是把农业机械化的地位推到了无以复加的高度农业机械化被赋予了浓重的政治色彩它与社会制度、理想信念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标志。尽管有中央高层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各级农机部门的勤奋工作但过高的目标、盲目的推动、一刀切的要求和不尊重客观规律、不讲求经济效益的种种做法仍然使农业机械化前行步履维艰。但是在政治统帅经济的年代目标引领的惯性是难以克服的以至于在20世纪70年代末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的目标根本无望的情况下仍然提出了“决战三年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口号从历史节点看那时已经萌发了改革开放。可见目标就是政治目标就是旗帜放弃目标就意味着否定。但是放弃还是如期到来了。1980年年初全国农机工作会议召开当年的2月9日原农业机械部在写给国务院的关于会议情况的报告中指出“原来要求1980年完成的几种主要农机产品的数量虽然大都可以达到或基本达到但要在1980年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显然是不可能达到的”“我们认为今后也不宜再单独提出那一年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要求”。国务院于7月初批转了这个报告表明对报告予以认可。据媒体记载1980年7月20日《人民日报》转载《农业机械》杂志发表的农业机械部部长杨立功答记者问对“现在为什么不提1980年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口号了”这个问题杨立功回答“现在看来这个要求是不切合实际的也是难以实现的。”“用25年时间实现农业机械化本来就不大可能”。杨部长与农业机械部报告的口吻一致既真实又大胆。现在我们讲1980年目标是“主动放弃”确有溢美之嫌更大程度上是不得已而为之。事实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质疑这在农业机械部的报告中已经涉及表述是当前社会上对农业现代化和农业机械化议论不少1980年目标的否科学客观但在毛泽东同志逝世后中央还是把实现这一目标作为毛泽东“遗愿”之一如果放弃这个目标还是需要很大的政治勇气的。事实证明放弃1980年目标是使农业机械化回归正途的关键。客观地说确定在一个时限内实现未经科学论证、不符合客观规律和中国国情的目标很容易产生急于求成、急躁冒进的情况对农业机械化的健康发展反而不利。如今40年过去了农机部门从未重新制定限时实现农业机械化的目标在指导思想上是汲取了1980年目标教训的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回归对于农业机械化发展全局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二、冲破不允许农民个体拥有农机的藩篱,把购买农机的自主权交给农民。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借鉴前苏联的模式从兴办国有拖拉机站起步继而转为集体兴办拖拉机站或者农机站。在一段时间内由于不少国有拖拉机站经营不善其中有一部分转为集体兴办中间又有集体回归国有的反复。国有和集体经营的体制从实践看构筑了农民个体与农业机械所有权之间天然的堤坝农民私人不准购置农机是天经地义的。农村改革前农民个体只能拥有简单的如镰刀、铁锨、锄头等简单的农具而拖拉机、播种机、收获机、插秧机等农业机械与农民是无缘的。从另一个方面说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农业机械也是按照计划分配给人民公社和生产队的农民个体既没有经济能力也没有购买渠道能够得到农机。从意识形态的角度看传统的经典理论是农民如果可以拥有和利用农业机械开展经营一定会滋生资本主义因素从而对社会主义制度产生威胁。农村改革后农民从集体那里承包了土地开始有了土地经营的权利也就是说农民利用承包的土地种什么、怎么种可以自己做主张当时形象的说法就是“交给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里就出现了一个绕不开的问题农民要生产可不可以个人拥有和使用农机这个问题在当时是有过激烈争论的。不赞成的自然搬出经典理论用主义定性的逻辑加以反对赞成的则从现实需要出发主张农业机械只是放大了的劳动工具给农民拥有购买农业机械的自主权有利于劳动者、劳动和劳动工具的有机结合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这个问题上实践走在了理论前面。正当一些同志争论不休的时候农民已经悄然开始拥有了自己的农业机械。一些农民先是从集体那里买下了旧的农机紧接着开始购买新的农机。我记得我在1982年大学毕业分配到农牧渔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局工作第一次出差就是到安徽省的怀远县调查农民个体购买农机的情况。当时这个淮河岸边的县小型拖拉机就达到了1万台以上被称为中国第一个拖拉机拥有量过万台的农业县。那时候怀远县道路上、田间里小型拖拉机如过江之鲫甚是热闹。农业机械的功能也不仅仅是农业生产工具同时具有运输工具、交通工具甚至身份显示的功能。哪家有了拖拉机就意味着哪家离万元户已经不远。当时农机部门的数字统计中就有了农机总拥有量和其中农民个体拥有量的栏目说明无论怎么争论农民拥有农机的自主权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时间不久中央肯定了农民购买和经营农机的做法用文件的形式表示农民可以购买和拥有小型农业机械对大型农业机械现阶段原则上也不必禁止。不禁止就是允许自此农民拥有农机合法化大大刺激了农民购买农机的积极性私人拥有农机所占比例迅速攀升。依笔者的眼光允许农民购置农业机械是40年来农业机械化改革中最具划时代意义的一举也是思想解放最具特征意义的一举开辟了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崭新道路。
三、突破农民使用农机开展经营的限制,增强了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活力。
毫无疑问农机是干农活的。然而在农民开始获得购置和经营农业机械自主权的时候说得绝对化一点农机主要指拖拉机主要不是用来田间作业而是用来搞运输的。这可能是在特定阶段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一大特色。当时的实际情况是农民购买的农机中以拖拉机为主而购买拖拉机又以搞运输为主。其实这很容易理解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农村经济很不发达农村道路的状况也不是很好很多地方甚至连公路也没有。在这种情况下单纯依靠正规的汽车运输根本无法满足农业和农村经济日益活跃乃至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对运输增长量的需求。比如随着农民经济情况的改善对建房产生了巨大的需求理所当然地增大了对建筑材料运输量的需求。当时活跃在乡村道路上的是大量的小型拖拉机这些拖拉机运输具有距离短、运量小、运输商品杂的特点不仅运送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也运送沙石、水泥、木材等建筑材料而且运送农村日用生活用品有点类似现在的快递小哥非常适合农村的特点。拖拉机搞运输弥补了当时公路网络运力不足的缺陷大大方便了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另一方面农民购买农机如果只是自用于农业生产利用率低购买农机的投资短时间难以收回。最讲实惠、最会算账的农民当然不会让几千元、上万元买来的机器“半年闲”甚至“一年闲”。效益好、致富快成为农民购买农机的直接动力。现在看来这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特殊阶段必然会出现的特殊现象。实际上拖拉机能不能上道路搞运输在前述农业机械部的报告中已经有所反映这个报告指出“要充分发挥拖拉机在农业运输中的作用”“不准拖拉机搞运输是不对的”。只是当时的拖拉机是归国家或者集体所有的农村改革后变为农民个人自主购买和经营拖拉机。农机部门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农民购买拖拉机主要用于农村运输并没有使农业机械化的初衷从根本上改变而恰恰适应了农村发展的实际需要符合我国的国情。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农民利用自有农机搞运输提高了农机经营的收益改变了长期以来农机只用于田间作业效益低下的局面增强了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活力。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农民的拖拉机搞运输应当予以支持。后来的实践证明农民利用拖拉机搞运输形成高潮后的更大高潮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1995年农机部门还没有把农用运输车列入统计项目而到1998年年底我国农村的农用运输车就达到了1000万辆。农用运输车爆发式增长直接把大部分拖拉机挤下了道路。当然即使在今天一些边远地区乃至乡村道路上仍然有零星的拖拉机运输。无论如何当时正是由于农机部门审时度势顺应了历史前进的潮流作出了鼓励农民利用农机搞多种经营的决断才使农业机械化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动力。
四、跳出惯性思维逻辑,顺势变革农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整体上看农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变革与改革初期以允许农民拥有和自主经营农业机械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所不同的是后者势头猛、速度快前者则绵延不断贯彻始终。允许农民自主选择、自主经营农业机械后农业机械化发展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对农机管理体制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从一定意义上说20世纪80年代初期流行的“包产到户农机无路”的议论主要指向可能不是农民而是农机部门。放弃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的目标农机部门没有了引领的旗帜工作将如何开展农业机械不再实行计划分配由农民自主购买农机部门还有什么作用过去农机部门管理的对象是国有和集体的农业机械民营为主以后农机部门怎样去面对千家万户如何进行管理实事求是地说这些问题涉及农机部门工作的指导思想、运行机制、管理体制、工作方式等绝不是一下子、一阵子就能解决的。我回想1982—1995年在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工作的13年中所起草的领导讲话、会议文件、参考资料等都会涉及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农业机械化的地位和作用。之所以我们不厌其烦地研究和宣传这些内容是想让领导层、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认可改革后的农机部门是非常重要的。每当面临机构改革的时候农机部门往往心里没底怕被改革掉。这些都是与改革初期农机巨变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农机部门在管理体制改革上下的工夫也就格外明显。
总起来看这方面的改革大致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回归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改变主要靠行政命令推动、一刀切、盲目追求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的倾向在指导思想上明确发展农业机械化要以经济效益为核心因地制宜、重点突破、循序渐进、稳步发展。多年来农机部门不再制定限期实现农业机械化的目标。前不久从实际情况出发适时提出“两全”指导方针即全面推进全程农业机械化也是符合实际的。二是在与工作对象的关系上从以管为主向以推进服务为主转变提出建立健全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概念明确这个服务体系自主开展多种经营服务农业、方便农民。目前我国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达到18.7万个从业人员208万人。其中农机合作社6.3万个从业人员145万人。三是在工作内容上强调以法制推进、政策扶持、技术创新为骨干。2004年《中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颁布实施同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开始实施标志着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也是农机部门长期努力、不懈奋斗、坚持改革的重大成果。十几年来国家投入购置农机补贴资金上千亿元带动了农民几千亿元的投入极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装备水平。近年来技术创新在两条战线同时展开即农机内部技术提升、农机外部强调农机与农艺紧密结合。通过技术创新使农机化更好地融入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农业现代化水平。四是突出安全生产社会化功能为农业机械安全作业提供保障。改革以来农机部门始终把安全生产作为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能确定安全生产目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如安全月、平安农机通过完善农机安全监理、农业机械鉴定、农业机械质量安全监督、农机化技术推广等体系为安全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总而言之40年改革历程40年波澜壮阔是思想解放推动了改革特别是在改革的重要关口农机部门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牢牢把握基本国情满足农业农村农民所想所需所盼顺应时代的潮流才使得农业机械化一步步走向辉煌。
需要补充的是,改革似乎有这样的特性,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也就是说,永远在路上。笔者在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一位负责人发表的关于深化农机化改革的文章中了解到,当前农机化领域深化改革的基调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是聚焦科技创新,增加农机技术装备有效供给;聚焦组织方式创新,大力提升农机作业服务供给效能;聚焦管理改革创新,着力提高农机化公共服务供给水平。
一篇读罢头飞雪。笔者完全赞同文章的分析和基本观点。但脑子里忽然有了一个感觉就是我们以为农机化改革已经40年了应该走了很远但细想起来似乎刚刚出发。40年前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到现在仍然没有完全破题。只举一个例子农业机械化的效率问题。在我国全面全程实现农业机械化究竟需要多大的投入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的目标落空当年我国机耕水平63%、机播24.7%、机收15%粗略折合的主要农作物生产综合农机化水平约为30%目前达到了70%增长近两倍。而在同期农机总动力保有量由1.47亿千瓦增加到12亿千瓦以上增长了7倍多。可见农机作业边际效率衰减到何种程度。真的是行百里者半九十。目前我国单位耕地面积农机动力投入约为0.5千瓦/亩美国是0.07千瓦/亩相差非常悬殊。我们的近邻日本则为0.33千瓦/亩但机械化水平远远高于我国。以现在为基点如果我们把机械化水平提高到80%以上,而且涵盖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贯彻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我国到底还需要多大的投入?
聚焦三大创新,推进农业机械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提高农机化效益,提高农机利用率。对全国而言,农业机械的数量不是越多越好,甚至可以说,农业机械化水平也不是越高越好。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任重道远啊。
文章来源:农机通网站
四十年遐想
——庆祝农业机械化改革开放40周年
最想说的是,感谢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一切。
1977年恢复高考对50后左右的人影响巨大我就是其中之一。1970年我从大城市上山下乡到偏远农村从事农业劳动对农业和农村生活有了切身的体验。
1979年我考入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开学伊始我兴冲冲地登上绿皮火车坐了21个小时硬座从古城西安到刚刚迁回原址的学校报到。京华金秋的辉煌和学校主楼前雄伟的毛主席雕像令人神往。我很中意选择的农机化专业对未来充满期待。因此参加开学典礼时有关领导宣布1980年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目标不宜再提真有点错愕不已。“1980目标”曾经作为响亮口号大张旗鼓地宣传我和周围人都知道也很认同对宣布舍弃感到迷茫。
毕业后才逐渐得知,这件事情不是那么简单。当年舍弃口号既有消除“两个凡是”的考量、经济方面无可操作性,也包含着部分同志对中国农业不宜搞机械化的认知:因为人多地少、劳动力充裕,联产承包后许多地方土地规模甚至比土改前还小,因为资源限制石油农业不适合中国等。
我是农机化发展低谷时分配到农业部农机化局的。工作期间经历了若干次机构改革,每次农机都受影响。机构规格意味着工作的重要程度,地位不稳成为农机同仁的一块心病。因此,对领导讲话和中央文件中关于农机化的内容十分在意,自觉学习,念念不忘。
一晃40年过去了如今我国农机化发展水平已经超越“1980目标”口号的内涵。回头细想觉得这个口号还是很值得回味的。新中国成立之初内忧外患百废待兴毛主席仍花工夫深入研究中国农业机械化问题甚至表示亲自当农机部的部长自有他老人家的道理。
史料记载了毛主席关于农业机械化的许多论述例如1955年7月31日毛主席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中提出估计在全国范围内基本上完成农业方面的技术改革大概需要2025年的时间。全党必须为这个伟大任务的实现而奋斗。
今天我们考证“1980目标”口号的形成和演变历史可以看出新中国领袖对农业机械化道路的探索和决策不会是一时的头脑发热。口号的初衷是改变几亿人搞饭吃的局面把农民从繁重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更是为了提升国力抵御外侮。
由于种种原因尽管党中央做了决议两届党主席大力提倡国务院召开三次全国性专题会议推动“1980目标”最终没有兑现。但在那个艰苦年代老一辈革命家仍然下决心搞农业机械化他们知难而进的非凡勇气令人敬佩。
改革初期农机化的状况有点儿一筹莫展。
1978年处于困境的农机化遇上了改革开放1980年5月邓小平同志在“关于农村政策问题谈话”中指出发展生产力第一个条件就是机械化水平提高。在党的领导下农机化改革不断深化40年来“边改边化”渐渐走出低谷探索了行之有效的实现途径。农机化峰回路转重新受到关注农机人的心情一天天好起来。
最具震撼力的改革举措是允许和鼓励民办机械化。1980年安徽6户农民集资购买大中型拖拉机及农具激起争论。反对者认为私人占有生产资料不符合社会主义公有制支持者的意见相反。最后结果是以中共中央印发《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国务院印发《关于农民个人或联户可购置机动车船和拖拉机经营运输业的若干规定》为准允许私人购置机动车船和拖拉机并经营运输业。
“松绑”政策开了好头也引发了新的争论,我旁听了大大小小的会议,人们对户营农机发表了不同见解。讨论中甚至有人认为户营农机可能导致雇工和剥削,姓资不姓社。后来农业部发了《关于加强农业机械管理工作的意见》,支持户营农机发展。农机产权制度和经营体制的改革一波三折,最终让农民决定要不要机械化、怎样实现机械化,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对农机化发展产生十分巨大推动。典型的例子是跨区作业的蓬勃兴起。
1988年前后山西等地农民利用南北地域间小麦成熟的时间差带着铺盖锅碗开着自家的收割机沿着小麦成熟的路线跨区收割获得了不菲的收益。1996年后农业部联合有关部委出台政策、提供便利支持跨区作业机收小麦“南征北战”蔚然成风。新型农机服务模式遍地开花。农机大户、合作社、专业协会、股份合作制农机作业公司、农机经纪人等各类服务组织如雨后春笋农机服务市场化快速发展。跨区作业扩展到耕种收管等农事作业各环节把大机器与小农户联系起来大大提高了农机利用率和效益。
作业服务市场旺盛需求使农机制造业枯木逢春。炎炎夏日,驰骋在金黄色麦浪中的“新疆-2”联合收割机格外醒目。这个机型诞生于尚不发达的新疆从研制到推广使用短短几年居然遍及小麦主产省区增加数量惊人。“新疆-2”陆续在四川、陕西、河南、河北、山东和天津陆续建立分厂“麻袋背着图纸去装着钞票回”。“新疆-2”的故事是农机装备研发、制造流通业市场化的一个缩影。
改革开放40年来农机制造和流通企业脱胎换骨重塑形象。形成民营企业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格局。农机工业对技术、人才和资本等生产要素吸纳能力明显增强产业集中度、产品技术含量、综合质量明显提高。农机企业股票上市并购国外企业到发达国家建立研发中心农机工业迅猛发展的景象恍如隔世。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农机制造大国。
中国的改革始于贫困农村。农业领域气势磅礴的改革创造了许多奇迹,最为世界瞩目的是解决了十几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应该说,农业率先改革带动了农机化的改革发展。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种养加”结合,促进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畜牧、运输、农田基本建设装备全面增长。土地制度的变革,人口自由流动,农民进城务工和城镇化率提升,使“以机换人”成为热词。
市场需求优先加速了农机农艺融合进程改变了行业管理部门“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改革释放的能量助力农机化发展宏观环境的改善。标志性事件是《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购机补贴政策出台。改革重大举措得到法律确认。2004年至今国家财政补贴资金保持14年增长。农机制造和使用的总规模超过万亿元。
我体会农业改革对农机化带动是第一位的改革开放40年如此未来也将如此。服从服务于农业改革发展是农机化工作者的“天命”。
改革开放加快了政府职能转变,推行“放管服”成效显著。国家标准化工作的改革,允许协会制定团体标准满足行业发展急需。改革让行业协会走上前台,为企业排忧解难提供技术指导,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公布市场景气指数,及时发出预警信息;创办农机互助保险,开辟事故应急救援新途径。秉承“市场导向服务当家”理念,行业协会以不断满足农机化行业新需求为己任,建立民间智库,汇聚智力资源;承担国家投资项目实施效果的评估,配合民盟中央开展行业热点问题大调研,向高层建言献策。农机化领域三大协会共同举办的国际农机展“世界知名,亚洲第一”,跻身到与德国汉诺威等国际著名展会的竞争行列。
对外开放拓展了农机人的视野。1978年12国农机展拉开了学习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农机化先进经验和技术的序幕。改革开放吸引国际知名品牌农机外国资本陆续登陆中国以“市场换技术”缩小了中国产品与国际水平的代差大批农机人走出国门考察学习欧美和日韩不同模式的机械化农业了解国际经验思考中国道路。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更多地融入国际社会认证认可活动日趋国际化农机领域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企业管理和检测实验室质量体系与欧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开展拖拉机试验和安全认证。同步引进国外现代企业管理方法和先进技术迅速提升了中国农机制造业的整体水平。40年来办的这些实实在在的事在改革开放前是难以想象的。
改革开放40年我们最为重要的收获是对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当年讨论《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我作为工作人员列席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聆听了领导和知名人士、专家的发言对立法必要性也不都是赞成意见甚至有人说人大立法没有必要找米下锅。业内人士也曾经犹豫搞机械化合不合时宜。40年来农机化从“官办”到“民办”再到“民办官助”的每个阶段都伴随不同观点的交锋。在行业内部农机科研教育、生产流通、鉴定推广、安全监理各环节的改革也有许多不同认识。
当年按照毛主席“每县都要有农机修理制造厂”的指示国务院提出“尽快做到大修不出县、中修不出社、小修不出队”的要求国家投入机床设备、钢材等物资支持建设县、社、队三级农机维修网。改革中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机维修网点应该继续由国家搞还是由制造者负责谁家孩子谁抱走我多次主持过不同观点争论的会议自己也说不清楚。今天看对错姑且不说争论本身就是好事说明思想不再僵化不再一切从本本出发。在认识层面区分真理和谬误有时是非常烧脑的事情。农机化改革40年最有价值的收获在于坚持了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认知探索了一条农民自主、政府扶持、市场引导、社会化服务的农业机械化实现模式。改革开放的神灯引导我们完成了前人难以完成的事实现前人未能实现的梦想
早在1924年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关于民生主义的演讲中就阐述了使用机器发展农业的巨大作用。1959年毛泽东主席明确提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著名判断。在他们所处的时代都是非常了不起的。我体会“根本出路”更深的含义是指出建设现代农业必须走机械化的道路即使在中国这样的“小农大国”也别无选择不管愿意不愿意早晚都要走这条路的。现在农机化在一些生产领域已经登台唱主角成为牵引农业生产方式变革的火车头。这些是否验证了“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判断的正确性呢
“1980目标”已经成为历史。没必要苛求前人也不必过多痴心于情缘把农机化地位和作用挂在嘴边计较机构职位多少。真正要牢记的是历史给我们的启迪。40年前农机化问题就如此引人注目众说纷纭说明它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也凸显出我们对农机化问题认识的肤浅、理论研究和通才培养的缺欠。农机化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牵一发而动全身。实践证明局部的认识和动作难以成功。必须紧扣改革开放的节拍选择发展目标摸索发展道路。
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把农机化改革开放引向深入是最好的纪念。
当前,中国农业机械化面临新的问题,经过十几年的高速增长,从饥渴期到正常摄入期,需要更理性的发展。问题表象是供给不够、质量不高、消耗大、效率低。背后隐含思想观念的陈旧,体制机制的桎梏,顶层设计的不完善和市场竞争的不规范。
好办的都办了,剩下都是比较难啃的骨头,需要更大的智慧和勇气,再次解放思想,再次转变观念!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基层创造性,继续加大政府指导。提高农机服务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农机化基础设施和相关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放手让市场配置资源,放手让行业协会承担更多事务,例如承担行业基础数据的收集、统计和发布,购机补贴技术依据的拟定,支持协会团体标准在农机鉴定、成果评价中的采用,为农机展会参与国际竞争,企业产品打入国际市场提供外交、法律、金融、贸易等方面的支持,在国际交往中让行业协会更多出面维护企业利益诉求。
目前农机化理论研究和教育培训滞后甚至脱离实践的现象虽然引起关注但没有根本性的改观农机化发展急需的能工巧匠和王牌机手长期短缺。某些科研人员心仪SCI《科学引文索引》富于论文贫于创新。名不见经传的民营企业研发出解决实际问题受到农民欢迎的“卡脖子”装备农机作业消耗大、质量差指导作业的农机运用学无人问津。
农机化的改革任重而道远。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农机化既要服务农业生产,又要服务于乡村治理。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加强制度创新。准确评估农业的有效需求,警惕“泛农机化”。重视亩均动力居高不下的问题,把控制农机总动力的增长提上议事日程,优化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机具配比;系统研究各类装备的配比、亩均动力、单位油耗等评价指标;防止新的问题一拥而上。支持农机流通和售后服务新业态,加强区域性的农机综合服务市场建设;维持市场秩序,遏制恶性竞争,保护核心专利技术;开发适用休耕土地“宜机化”改造的机具;重视扶持农业生产和乡村建设兼用的技术和装备;关注电动农机具和高智商农业机器人的研发应用;动、植物工厂的建设,行业大数据系统开发,推进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到黑龙江调研农业时深刻阐述了发展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农机化工作者备受鼓舞。最近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部署许多新的任务要求引导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为今后工作指明了方向。
遐想40年我作为亲历者和受益者万语千言难以表达内心的波澜。再次感谢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一切圆了我的农机化梦。
文章来源:“中国农机化协会”微信公众号
在农机鉴定工作改革贯彻研讨会的讲话
一、关于今年以来的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全国鉴定系统在农机化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农机鉴定和农机化质量工作改革推进座谈会精神,紧紧围绕推进农机化供给侧结构性调整,积极推动农机试验鉴定制度改革,不断开拓创新,坚持真抓实干,农机试验鉴定等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主业农机试验鉴定取得新成效。一是合力完成各项鉴定任务。今年以来全系统在推进鉴定制度改革和“农机产品测试检验费”停征的形势下齐心协力、勇于担当、凝聚合力出色完成了各项鉴定任务。截至目前共接收部级推广鉴定申请1643个受理1330个其中总站承担项目174个省站和专业站共承担1156项部级鉴定项目分配难、申请企业抱怨大的状况得到明显缓解。同时各省站还积极承担大量的省级推广鉴定和其他鉴定工作努力为当地农机化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服务。二是积极配合推进鉴定制度改革。今年以来全系统把积极配合部司推动鉴定制度改革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5月总站组织召开了全国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和农机化质量工作改革推进座谈会张桃林副部长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改革关乎鉴定发展方向更关乎企业发展和农民利益社会高度关注相关部门慎之又慎。目前《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办法》经部政法司几次讨论修改正报请已通过农业农村部常务会审议。同时总站正在组织起草《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实施办法》《全国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管理服务化平台管理办法》《部级国家支持的农业机械推广鉴定项目管理办法》等配套办法这次会上要再次对《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实施办法》初稿进行研讨。三是主动推动农机试验鉴定技术体系升级。大纲制修订工作是试验鉴定制度改革顺利推进的重要基础性、技术性工作。总站坚持制度改革与技术升级同步进行于7月、9月分别组织两次大纲制修订会议共审定通则和大纲170项审定通过158项。组织完成现行有效部级、省级农机推广鉴定大纲全文公开为2018—2020年农机新产品购置补贴试点工作提供支持确保改革后的农机试验鉴定工作科学规范开展。四是加快推进鉴定工作信息化建设。上半年大部分鉴定机构积极配合做好部级推广鉴定结果公开有关工作充分利用全国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管理服务信息化平台对鉴定结果进行整理、汇总、核对确保信息准确无误实现鉴定信息公开、透明并完成获证产品技术规格信息确认工作为农机购机补贴政策实施提供便利。在总站积极组织和各省站的大力配合下8月1日全国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管理和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的数据抓取工作正式启动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五是积极探索鉴定方式方法创新。今年以来全系统积极作为、不断创新加强鉴定方式方法研究。总站向部里申报了“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机械装备技术应用与质量提升行动”创新项目落实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加快推进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相关机械装备的推广应用。贵州站积极为新产品的推广鉴定能力做准备于今年7月申请通过了包括植保无人飞机在内的10个农机产品的计量认证。广东站起草了《广东省农业机械新产品试验示范评审鉴定管理办法试行以规范农机新产品的试验示范评审鉴定工作加快农机化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
2强化监管质量监督力度实现新突破。今年以来鉴定系统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切实推动质量监督等工作创新取得显著成效。各鉴定机构积极组织证后监督工作规范推广鉴定证书和标志使用。今年的部级推广鉴定证书有效期内监督检查任务中抽查证书的数量大幅增加到220张监督力度空前加大。按照《农业机械质量调查办法》要求根据《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下达2018年农业机械质量调查计划的通知》要求总站以及内蒙古、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山东、河南等省站积极承担了100150马力拖拉机质量调查工作目前该项工作正在抓紧进行中。全国共同加强农机质量投诉监督工作认真受理农民投诉积极协调解决投诉问题。总站还联合陕西、黑龙江、天津、广西等4省区、市农机管理部门开展了“农机3·15”消费者权益日活动取得良好效果。组织开展了购机补贴专项监督检查为购机补贴政策实施提供持续的技术支撑保障服务。
3强化服务标准化和信息化工作取得新提升。围绕两高两全持续增加公益类标准有效供给标准体系进一步优化完善。总站开展了《植保无人飞机质量评价技术规范》农业行业标准宣贯积极推动政府部门制定文件引用相关标准面向社会公布28项新发布标准的解读材料明确贯彻实施要求扩大了农机化标准的社会影响力。湖南站继续强化标准化工作今年上半年发布实施《起垄机》《循环运动式育苗设备》等4项地方标准。山西省成立了省农业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标志着山西省农机标准化工作迈出关键一步山西站作为秘书处完成了标委会的筹备工作。全系统继续加强信息化服务工作“互联网+”应用到农机鉴定、维修管理、职业技能开发等多项工作中。坚持做好农机化、信息化服务,中国农机化信息网继续保持在农机领域和部系统行业网站中点击量的领先地位,为农机化生产提供了优质高效的信息服务。积极做好全国农机化综合管理系统、农机化生产信息直报系统和购机补贴信息公开专栏,保障农业部应用系统和网站整合后,信息化服务农机化工作的力度不减,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4强化合作职业技能与维修工作呈现新亮点。总站与山东省农机局等单位联合承办了首届农业行业国家级一类大赛“2018年中国技能大赛——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农机驾驶操作员和修理工技能竞赛”弘扬了农机系统的工匠精神扩大了农机职业技能开发工作的影响力成效显著、亮点突出。举办了农机操作安全师资培训班、农机维修技能师资培训班、农机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培训班。研究开发插秧机维修培训教学视频课件举行农机职业技能培训课件评选及教学比赛活动举办农机维修服务能力建设培训班推动农机维修品牌化建设。开展国三发动机维修技术分析研究协助农机化司起草《2018—2020年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补贴实施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并举办了全国农机合作社辅导员培训班推进农机合作社示范社规范化建设。
总之,全系统在积极推动改革的同时,较好地完成了各项职责任务,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得益于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正确领导,得益于鉴定系统的团结奋斗、敬业奉献。在此,我代表鉴定总站,向长期关心农机试验鉴定系统工作的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领导和全系统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关于贯彻落实农机试验鉴定改革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
当前,我国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处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阶段。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农业农村要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新时代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业各领域对农业机械化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广大农民对农机装备的依赖越来越明显,这是时代发展的大趋势。我们农机鉴定系统一定要认清当前形势,既要坚守初心、牢记使命,进一步强化鉴定工作为推广、为农机购置补贴、为农机化发展、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效管理和技术支撑的信心和决心,又要勇于创新、开拓思路,不断满足农机化发展的新要求,不断适应乡村振兴改革创新的新形势,为农机化两高两全发展和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提供更加坚实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服务保障。
为了适应农机化发展的新要求新形势贯彻落实国务院“放管服”的改革精神适应当前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行政事业性收费改革实际情况去年我部组织开展了《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办法》等相关制度的改革修订工作推动农机试验鉴定工作改革。今年在推进鉴定制度改革的过程中相关机构也发生了重大变革农业农村部改组成立我部工作领域更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对农机化工作的要求更高。农业机械化管理司的“三定”方案也已经明确“组织实施农机试验鉴定”成为农业机械化管理司涉及监督管理的重要职责之一。各省农机化主管部门和相关事业单位改革也在积极推进。农机试验鉴定工作被纳入购机补贴事项的延伸绩效考核之中并且从今年开始考核。可以说改革为农机试验鉴定等工作提供了更宽的舞台也带来了新的压力和更大挑战。今年5月张桃林副部长亲临全国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和农机化质量工作改革推进座谈会深入分析了农机鉴定系统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并对鉴定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些要求仍然是指导我们当前和今后工作的目标方向和行动指南我们要继续深入贯彻执行。现阶段在贯彻落实改革要求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在不断满足企业发展新需求、新产品新技术推广新需求、深化改革的新要求、鉴定自身发展新需求等四个方面下工夫重点思考和解决以下问题。
1从企业发展新需求来看要解决经费总需求与总供给配套相对不足的问题钱不够。经初步测算取消推广鉴定收费后初步估计全行业每年减轻企业相应的试验鉴定负担几千万元。为保障鉴定工作正常开展各地积极争取财政支持申请了部分鉴定工作经费。目前我部以总站名义申请了近1500万的国家支持的农机推广鉴定项目费用主要用于全国范围内重点推广的农机产品试验鉴定引导和调剂缓解部分省鉴定能力的供需矛盾。但是由于政府拨付经费与鉴定刚需仍有差距整体鉴定工作经费仍相对不足。因此需要我们加强鉴定行业顶层设计加强鉴定需求分析和鉴定能力布局研究统筹鉴定行业资源继续争取财政和政策支持推动解决总需求与总供给配套不足的问题。
2从新产品新技术推广需求来看要重点解决鉴定业务范围涵盖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能力不足干不了、干不完、干不好。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对各类农业机械的需求日益旺盛农机工业科技创新步伐不断加快各类新型农机产品不断涌现鉴定业务范围涵盖不平衡不充分整体鉴定能力有效供给长期相对不足成为常态也是困扰行业发展的一大突出难题。鉴定改革后试验鉴定分为推广鉴定和专项鉴定。赋予专项鉴定新的含义通过开展专项鉴定来解决新产品鉴定问题开辟了新产品鉴定渠道。贯彻改革精神重点是要加强鉴定供给侧改革在鉴定制度、鉴定大纲不断升级的基础上切实提升新产品农机试验鉴定能力特别是进一步提升棉油糖等经济作物、畜牧养殖机械、加工业机械、设施农业机械、节能环保机械鉴定能力以及精准化、智能化高新技术产品的鉴定能力促进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同时进一步深化改革探索进一步开放共享社会资源合理采信具有相关资质的其他机构出具的符合鉴定大纲要求的检测报告鼓励开展合作鉴定努力破除束缚鉴定工作开展的桎梏。
3从深化改革的新要求来看要重点解决新旧配套制度转换难的问题。改革后根据行政职能农业农村部负责推广鉴定大纲制定工作统一、规范、协调原来的部、省两级大纲。鉴定总站作为技术支撑单位主要负责鉴定种类指南的发布、推广鉴定受理、鉴定实施、证书颁发和证后监督等工作。各省级农机化主管部门根据农机化发展和农业生产实际需要负责专项鉴定大纲制定工作解决新产品鉴定问题。制修订全国统一的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推动建立新型农机试验鉴定技术体系是贯彻落实改革精神的重要一环。鉴定办法发布后一大批部省两级大纲面临统一升级转化。虽然总站已经提前做好应对措施并分批组织开展了大纲审定仍然有两百多项大纲有待升级转化接下来的大纲制修订工作任务仍十分急迫和繁重。同时按照大力推进信息化的要求要提供高效便利的网络服务以及结果公开相关的信息化基础建设工作和配套制度建设亟待推进。
4从鉴定自身发展新需求来看要重点解决农机鉴定品牌度不够的问题。农机鉴定系统大多数是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农机鉴定系统的公共服务产品就是鉴定的结果鉴定的品牌价值就是农机鉴定系统社会价值的体现。当前农机鉴定系统对自身公共服务产品的品牌意识不足社会特别是农机用户对鉴定的认识不够鉴定品牌辨识度和认可度不高。改革后鉴定工作的主体就是整个农机鉴定系统。做好鉴定工作树立鉴定品牌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是农机鉴定系统的主要责任。我们要把推动改革作为振兴鉴定品牌的重要契机把实施品牌建设作为贯彻改革精神的重要举措推动鉴定工作持续健康发展。这次会上我们要对《农机试验鉴定品牌提升行动方案》初稿进行讨论就是要引发大家对鉴定品牌建设的思考探讨如何进一步加强试验鉴定等重要公共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以服务创品牌以品牌促发展。
总之,新形势新要求下,鉴定系统要认清形势,顺应改革潮流,勇于开拓创新,共同推动发展。
三、关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改革贯彻落实工作
2018年还有剩下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全面贯彻落实改革精神推动鉴定法规体系、技术体系和组织体系同步完善确保改革精准落地我们面临空前严峻的考验。在改革攻坚期和发展关键期鉴定系统要继续围绕主责主业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解放思想、不断探索勇于担当、狠抓落实积极推进农机试验鉴定等各项工作创新发展为农机化发展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服务。关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改革贯彻落实工作我谈几点意见。
1加强学习提高对自身新职责的认识。刚才农业机械化管理司范学民处长介绍了农业农村部和农业机械化管理司的新职能并提出了对鉴定系统新的期待和要求。在改革的新阶段鉴定系统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深刻理解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方向高度关注乡村生产、生活和生态方面乡村振兴战略的新需求高度关注购机补贴改革延伸绩效管理考核的新要求。总站要认真听取大家对《农机试验鉴定品牌提升行动方案》的意见在认真梳理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要求的基础上沿着鉴定为技术推广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完善方案并组织鉴定系统认真贯彻实施。同时要着力加强农机职业技能开发服务促进提升农机作业服务专业化水平支持引导合作社、农机手等农机经营主体延伸产业链条提升经营效益和就业质量。要发挥行业技术优势加强农机评价与应用标准基础研究增加农机农艺融合标准有效供给共同助推现代农业农村发展水平助力乡村振兴早日实现。
2勇于担当推动鉴定任务落实。鉴定系统要继续聚焦主责主业统一认识形成合力全力做好当前的各项鉴定工作推动鉴定任务落实确保鉴定工作不停、力度不减。各有关省级鉴定机构要积极完成已承接的部级推广鉴定项目同时要创造条件超前谋划切实抓好经费、组织和技术保障克服困难积极主动承担本省范围内的推广鉴定任务解决好本省辖区内农机生产企业的推广鉴定需求。各省农机鉴定机构之间要加强联动充分发挥鉴定系统的整体优势。鉴定能力不足的省份要从推动本省农机化发展需要和农业生产实际出发主动协调积极帮助本省企业落实鉴定任务承担单位。
3锐意创新推动鉴定改革落地。鉴定系统要以改革为契机根据新形势、新法规、新精神系统研究适应改革要求的机构设置、职能划分等重大问题及时对现行的农机试验鉴定的相关规章制度进行梳理全面推动改革落地生根。要抓紧配合做好鉴定相关制度、技术标准、鉴定种类指南和鉴定大纲的制修订落实本次改革的目标要求针对性解决职能定位、内容聚焦、程序简化、有效支撑中存在的问题。要做好改革宣贯、制度解释和过渡期协调工作。部令颁布后还将组织专门的培训班。积极按照改革的要求继续强化信息化建设推行网上申请、受理、审核、发证、注册管理不断优化鉴定管理和服务。总站在此期间还要进一步加强调研认真听取改革贯彻落实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上报有关情况并组织全系统共同推动解决实现改革前后农机试验鉴定工作平稳有序过渡。
4争取支持推动鉴定能力持续提升。全系统要积极争取政策和财政支持强化公益性职能定位加大高效、绿色、智能、安全农机新产品的鉴定技术研发和硬件投入共同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总站将进一步发挥行业指导作用加大对鉴定能力布局的研究和建设引导统筹开展部级鉴定国家支持推广的农机鉴定合理协调鉴定系统资源。鉴定能力相对较弱的鉴定机构要加强调研主动沟通汇报积极争取省级财政支持加强合作鉴定不断提高本省的鉴定能力。要加强行业培训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的队伍素质和能力。
5加强合作推动行业融合发展。要继续树立联合与融合的发展理念形成鉴定系统和各项业务工作互融互促的工作机制。要以试验鉴定为基础推动质量监督、农机维修管理服务、职业技能开发、农机化标准、信息化服务及认证等相关工作融合发展。要按照国家有关要求不断调整工作和服务方向把工作的重点更多转向加强标准制定、信息引导和事中事后监管发挥鉴定系统公益性服务整体效能。
6加强管理推动行业作风持续改进。改革新阶段农机鉴定系统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部署和要求强化政治纪律强化责任担当强化风险防控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危机感和自豪感积极推进改革创新主动履职尽责全面排查和管控廉政风险点切实有效地防范管理风险、技术风险、廉政风险。要进一步规范鉴定程序按照依法鉴定、科学鉴定、规范鉴定、廉洁鉴定的要求开展好鉴定工作。在改革的春风里更好地树立规范高效、公正廉洁的鉴定系统形象确保农机试验鉴定改革稳步推进、规范有序发展。
同志们,今年是积极推动农机鉴定工作改革,以及全面贯彻落实改革新要求的关键一年,全国农机鉴定系统要按照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和部司关于推进农机试验鉴定改革发展的要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攻坚克难、开拓创新,不断推进农机试验鉴定等工作实现新的历史性跨越,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以科技创新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
一、发展现状
(一)以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结构调整
屈家岭区近年来频遭洪涝灾害秋粮大面积绝收种植传统作物效益降低。当地发挥人才优势加快技术创新先后攻克了水产动物种苗繁育技术、优质安全高效饲养技术集成创新等难题调减了玉米、水稻种植面积近3万亩新增了蔬菜、花卉、果树等经济作物的种植。一是主推高效种养模式。2018年当地依托家庭农场、合作社等农业合作组织示范推广“稻虾”“稻蟹”“稻鳖”等稻田综合高效种养模式已推广应用面积5000亩每亩综合效益可达3000元以上。二是延伸蔬菜产业链条。今年当地蔬菜种植面积新增5000万亩种植总面积已达2.5万亩产品覆盖了种苗、蔬菜成品及浓缩果蔬汁、蔬菜系列罐头等深加工产品。三是发展特色经济作物。新增了200亩猕猴桃和5000亩玫瑰花种植基地打造了以加工黄桃为主的亩产值4000元以上的3万亩黄桃种植园。农业产业链条全面延伸产、供、销、加工一体化生产模式全面建立为农业发展增添新动能。
屈家岭2017年、2018年种植结构情况
(二)以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农业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主要取决于全要素生产率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要以科技创新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以生产技术创新提高农业土地生产率以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创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一是提升了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当地农机合作组织积极拓展全程机械化作业丰盛家庭农场率先突破了萝卜机收难题实现白萝卜种植全程机械化作业每亩节本增收600元以上纯利超过100万元。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三结合形成了实用性强、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从而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加快实现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二是提高了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基于北斗导航技术的精准作业模式在当地广泛应用起来。承担农机深松整地作业任务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基本都安装北斗深松监测设备实现对每个作业田块和机具的在线实时监测。三是创立了跨区作业服务品牌。当地的跨区机收作业始于21世纪初跨区作业服务地域逐年扩大东北、重庆、四川、江西、江苏、广东等地遍布屈家岭农机人的足印成功打造了“中国农谷跨区作业服务队”的品牌年均作业面积达75万亩收入4200万元。近年来当地跨区作业服务队充分利用互联网服务跨区作业实现了“信息多跑路农机多干活机手多收入”。
(三)以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屈家岭区尝试以绿色发展技术创新为依托建立农业绿色发展技术体系探索推广绿色低碳生态环保农业发展新模式更好地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一是狠抓秸秆综合利用。2017年共利用秸秆6.45万吨其中燃料化利用1.05万吨原料化利用1.3万吨基料化利用0.06万吨饲料化利用0.0038万吨肥料化利用4.0362万吨。2018年新增秸秆打捆机5台压包机2台秸秆收储场地17560平方米全年秸秆打捆离田40500亩有效实现了秸秆的综合利用。二是深入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在农业技术专家的指导下不断推进化肥、农药使用量的降低。如纳入监测的1200亩水生蔬菜标准化种植基地使化肥用量比上年减少30%农药用量比上年减少15%有机肥用量比上年增加20%亩增产15%以上亩增收10%以上每亩可节本增效1000多元。三是发展绿色养殖机械化技术。围绕机渔融合寻求突破和创新当地引进了智能一体化养殖先进设备实现了“投料、推水、增氧、吸污、智能监测、智能配电”一体化智能操作和养殖水污染物零排放真正做到了低碳、高效、绿色、健康养殖。
二、存在问题
(一)农业产业化层级有待提升
目前大部分农产品的加工链条偏短、精深加工不足导致农产品附加值低农业整体效益低。农产品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仍较突出。作为全国最早的北鹿南养试点之一当地目前梅花鹿养殖规模超过3000头养殖基地可产出鹿茸、鹿血、鹿鞭、鹿肉等多种原材料鹿产品加工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但精深加工技术装备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以形成更加完善成熟的加工体系产出品质更高、竞争力更强、种类更加丰富的相关产品。
(二)农业经营主体抵御风险能力较低
农业经营作为自然生产和经营生产的统一体,势必要受到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双重考验。近两年,当地遭受多次天气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农业生产经营者难以应对极端天气的冲击,几近颗粒无收,损失惨重。目前,尚没有形成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完整政策体系。比如在保险方面,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并且由于涉农保险风险高,保险公司受商业利益的驱动,参与涉农保险的积极性不高,在投保、理赔等环节设置一些门槛,理赔不到位、不及时。
(三)财政对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不均衡
农业科技创新的高成本、高风险制约了创新主体发展,农业科技的创新面临较大的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地方政府因财政收入少、经费不足等原因将农业科技服务部门推向市场,科技人员不得不全力以赴搞创收,无暇顾及科学研究;同时,财政资金投入分散,涉及面虽广,但都是蜻蜓点水、力度不够,反而造成了资金浪费。
三、对策建议
(一)培育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主体,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一是完善农业产业链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大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扶持力度,着力培育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农户自愿以土地经营权等入股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把分散的农民联结到产业化经营体系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二是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按照提质、规范的要求,分类指导、精准扶持,推进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分级建立省、市、县示范社名录,扶持规模适度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推进利益分配制度规范化,着力提升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经营管理水平。
(二)建立健全农业抗风险政策体系,实现财政保障与市场经营有机互补
一是创新政策性保险等金融服务机制。提高政策性保险的保费补助比例,扩大政策性涉农保险的种类、覆盖面,提高政策性涉农保险的赔偿比率和理赔速度。开展农业保险互助试点,引导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围绕主导产品开展互助保险。二是建立预警和应急联动机制。统筹协调农业农村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应急管理部、中国气象局、卫生防疫等部门,建立联合工作机制,提升气象监测能力,加强气象灾害预警,为农业生产提供系统的、多方位的气象、农情灾害监测、预报和预警服务。
(三)培养高素质涉农人才队伍,实现人才发展与农业发展有机融合
一是充分调动各类经营主体积极性,提升农业从业人员素质。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合力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使其成为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二是加快建立多元化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大力实施新型农业带头人培养行动计划,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家庭农场主、种植大户培训,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新型职业农民和农业工匠。
文章来源《农机科技推广》2019年第1期
说说跨区机收那点事儿
一、发明者——农牧渔业部农机化服务站
改革开放之后,如果问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的发明者是谁?应该非农牧渔业部农机化服务站(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的前身)莫属。
1986年6月农牧渔业部农机化服务站联合佳木斯联合收割机厂、四平联合收割机厂、北京联合收割机厂组成了一只拥有7台联合收割机的机队开始了异地机收小麦的尝试。
组织联合收割机跨区机收的初始目的,不是为了提高农业机械利用率,增加机手收入,而是为了推广机械化收获技术,帮助企业打开市场。
全党动员、决战三年1980年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失败后之前从东德引进的E512、E514联合收割机约翰迪尔1065、1075联合收割机经过消化吸收刚生产出来就生不逢时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土地经营细碎化、一次性投资大等不利因素进入市场困难很大。
以推广先进农机化技术为己任的农牧渔业部农机化服务站与急需开拓市场的生产企业一拍即合,决定利用小麦收获的时间差,开展跨区作业,向广大农民展示先进的机械化收获技术。
参加跨区作业的有佳木斯联合收割机厂的1065、1075四平联合收割机厂的E512、E514和北京联合收割机厂的北京—2、北京—3机手为企业人员发生的费用各自负担。跨区作业从郑州开始之后到石家庄最后到北京结束。郑州作业结束后通过铁路运输于6月12日到达河北省赵县。
按分工第二个点由当时石家庄市研究所的刘德基所长和我负责。记得那是个上午联合收割机收获作业很成功无任何故障发生。现场人声鼎沸很多当地农民来看稀罕但真正使用收割机作业的不多。联合收割机作业每亩收费8元。
联合收割机过后,地里蹲着黑压压一片人,仔细地数地上掉下的麦粒儿,观察收获损失大小。记得当时问正在往口袋里装麦子的户主对机收价格、损失的看法,户主说价格还可以,损失能够接受,最大的好处是省事,花点钱麦子就拉回家了。
6月21日作业队通过公路自行赶到北京我与邹漳合作撰写了《流动联合收割机队抵京郊开展麦收服务》发表在《中国农机化报》上1987年获得第一届首都产业报好新闻三等奖。
跨区机收好像在1987年又组织了一次当年我回到农机化管理司工作未参加以后就无疾而终了。曾经积极参与的三家企业也已成为历史的记忆。佳木斯联合收割机厂被分拆一部分被约翰迪尔收购一部分归江苏常发集团四平联合收割机厂、北京联合收割机厂则早已消失在历史的烟云之中。
二、推动者——全国农机化管理系统
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的真正兴起,功劳首先应属于那些带着发家致富梦走南闯北的农民机手,农机化管理部门在其中扮演了强有力的推动者角色,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究竟什么时候哪一个机手开着自己的联合收割机走出跨区作业的第一步目前尚无定论。但跨区机收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初可能是比较客观的看法。特别是1993年割幅2米、价格5万左右、特别适合较小地块作业的新疆—2联合收割机的出现有力地推动了跨区机手的发展。
到1995年经过几年的发展小麦机收市场已经形成且不断扩张跨区机收规模越来越大呈爆发式发展态势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这一年我在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政策法规处任副处长主管宣传和河北省农机管理局合作邀请人民日报社、中央电视台策划了跨区机收宣传活动。
6月初首先集中在河北省的邯郸市了解新闻机构需求确定如何配合人民日报社、中央电视台记者完成采访最终决定兵分两路分开活动。
我和郭俊英副局长陪着人民日报社记者潘承凡,先进入河南采访。
6月7日上午在河南省卫辉县遇到了一个由五六十台联合收割机组成的车队刚刚完成第一个点作业正在向第二个作业点转移。我们采访了河北省藁城县跨区机收队机队全部是清一色的新疆-2号。为了看机手如何吃饭我们曾在田间等了3个多小时。
河南机收接近尾声,我们随着向河北转移的一个个机队,又一路向北,感受了机队不断遭遇拦机、寸步难行的艰难,最厉害的地方,隔几百米就被拦一次。
在河北省临漳县漳河大桥北侧,我们遇到了几个农民截住了一台东北某厂生产的联合收割机,农民放行了。我们感到很奇怪,农民说这种机器不好使,老坏,等一会儿再截别的。
最后我们采访了河北省元氏县聊村一个年翻修400台联合收割机、交易额1300多万元的专业村。
在返京的路上我们研究了报道思路决定合作进行一次北方麦区联合收割机易地麦收连续报道潘承凡负责两篇即《初展身手新“麦客”》之一和《机手浩叹“行路难”》之三我负责一篇重点写联合收割机题目为《流动的工厂》。连续报道于6月2123日每天一篇开头在一版结束在二版。
另一路收获也很大,河北省农机管理局局长陈春风接受了中央电视台刘自力的采访,上了影响巨大的“新闻联播”,因此也成为代表农机化管理系统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宣传的第一人。
跨区机收的主体是渴望用联合收割机发家致富的农民机手,而跨区机收的辉煌则是由机手和全国农机化管理系统共同创造的。特别是县级农机管理部门,他们积极投身跨区作业。在采访中,我们看到很多县级局长亲自带队,把机手组织起来,带着他们走天下,在维修服务、安全作业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对推动跨区机收的发展功不可没。
后来出台的跨区作业农机免收过路过桥费政策,体现了国家对跨区作业的支持和引导。
可以说跨区机收是机手和农机管理部门自动找好定位、充分发挥市场基础作用、合理支持和引导的典范。
三、历史和未来——如是三问
历史在前进,时代在进步。
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农业机械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主要农机产品装备量不断增长彻底告别了农机短缺时代。目前跨区机收仍在继续规模再也不能同高峰时代同日而语但它会永远藏在我们的心中。
回顾跨区机收从兴起、扩张到高潮的历程,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其一,改革开放后跨区机收由体制内事业单位首先发起,但为什么是广大的农民机手把它推向了辉煌?
其二,如果说跨区机收是一个农机化新技术推广项目,则称得上投资少、见效快、效益显著。是什么让广大农民在很短的时间内接受机械收获,并导致联合收割机市场井喷式爆发?而很多推广项目为什么推而不广,项目一结束就变得无声无息?
其三,在农机化发展中,发挥市场基础作用和政府一定的扶持、引导都不可缺少。但一定的扶持、引导政策不可避免地将导致市场信号变形,如何控制引导或扶持的“度”?使市场机制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实现像跨区机收一样的引导效果。
1995年6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北方麦区联合收割机易地麦收采访之一——《初展身手新“麦客”》时增加了一个编者按“实现收获机械化一直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长期没能解决好。联合收割机一次性投资大利用时间短对广大并不富裕的农民来说真是没有钱买不起利用率低放不起。如今成千上万个新麦客在农机部门的组织下驾着联合收割机开展易地麦收。他们不仅为当地的农业生产做出了贡献而且大幅度提高了联合收割机的利用率。新麦客的出现意味着我国期待多年的农业机械化正酝酿着新的突破。”
目前,我国三大作物的机械化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农业机械化进入全面全程发展新时期,如何总结跨区机收的宝贵经验,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把好政策扶持、引导的“度”,促进农机化事业高效、高质发展,值得期待。
文章来源:“中国农机化协会”微信公众号
我与农机鉴定改革
我这个年龄段的人,大概算得上是与改革同行的一群人。改革发展了国家,富裕了人民,也改变了我的命运。
小学是在文革的后半期度过的。那个年代给我留下的印象是爱憎分明、革命工作第一的红色记忆,在我幼小的心田里播种下了理想、革命精神、艰苦奋斗的种子。
现在回头来看,小学的教育和社会环境对人的一生是至关重要的,它决定着一个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底色。这些是潜移默化的结果。
那时的日子简单、穷苦,却也快乐,也许是少年不识愁滋味吧。
我见到的第一个大型机器就是拖拉机。小伙伴们跟在拖拉机后面奔跑,看那铁犁翻卷起的像波浪一样的土壤,无比兴奋!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这么大的国家政策也进入了我们这些娃娃们的头脑里。
恢复高考是我遇到的第一个改革。
上初中时,国家恢复了高考制度,上大学成了许多人的梦想。头两年,我们村就有几个学生考上了大中专。我的数学老师刚给我们讲完什么是有理数,就去上大学了。那时,大学生,可是一个金光闪闪的字眼。看着他们暑假回到村里,站在大街上那充满希望、快乐和自信的身影,着实令人羡慕。
大概初二的时候,我们村也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了土地集体所有、一家一户种地的农业经营体制模式。
这是我接触到的第二个改革。这一改革的深刻意义还是工作以后逐渐认识的,当时并没有多少感觉。那时的注意力已经全部转移到听课、做题和考试上了。
参加完高考报志愿时,不知道怎么选择。我和班主任正在商量,恰好一位大学生暑假回校看望我的班主任,于是请他参谋给个建议。他问了我自己的估分后,建议报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现为中国农业大学),我就同意了。从此,我与农机化结上了缘。上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可能还是小时候追拖拉机跑的情结发生了些作用吧。
高考改革使我成为了一名大学生,从农村走进了首都北京。
1987年7月大学毕业我被分到了农牧渔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工作。1991年至1998年调入部机关工作1998年机构改革后又回到了鉴定总站。
这次机构改革是我遇到的第三个改革。
由于机关精简人员比例很高,要分流不少人。我是改革的受益者,为什么就不能为改革做一点贡献呢?我是这么想的,也服从了组织安排,并没有大的思想波动。机关工作培养了我的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提高了我的组织协调能力和文字水平,也使我对“三农”工作有了基本了解。
我国农机化发展经历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初期出现的低潮,国家对农业经营体制和发展农机化的主体进行了改革,农机化人也有过困惑。
但随着农业增产和乡镇企业发展农机化开始出现了农户自购自有自用小型农机的发展模式这一阶段以小型机械增长为主20世纪90年代中期出现了以小麦跨区机收为标志的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模式以中型机械增长为主进入21世纪后呈现出国家购机补贴政策拉动下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快速发展模式以大中型机械增长为主当前我国农机化发展进入了向全面全程攻关的新阶段。
改革开放40年我国农机化发展实现了两个历史性跨越一个是由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的跨越另一个是农业生产方式由人畜力为主发展向机械作业为主的跨越。2017年全国农机总动力近10亿千瓦规模以上农机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近4500亿元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66%,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我国已成为世界农机制造和使用第一大国。
这个成绩的取得,我们农机化人在改革初期是想不到的。前面提到我遇到的第二个改革——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仅没有阻滞农机化的发展,反而为农机化发展找到了一条有实际经济效益的发展之路。
农机试验鉴定工作是农机化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农业和农机化的改革和发展,农机试验鉴定工作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
2004年国家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2005年农业部制定了《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办法》这是农业部贯彻落实农机化促进法在总结过去农机试验鉴定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农机试验鉴定制度。
2006年我在鉴定总站质量监督处工作在领导安排下负责起草了《农业机械部级推广鉴定实施办法》2007年年初发布实施。这是第一个规范推广鉴定工作的部门规章明确了推广鉴定的八大内容和相关要求。
2015年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决定对农机试验鉴定制度进行改革当时我在鉴定总站科技外事处工作是主要参与人之一参加了这次农机试验鉴定制度改革的全部过程。
改革任务重时间紧大家加班加点努力工作当年就完成并公布了《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办法》农业部令2015第2号和《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实施办法》农业部第2331号公告。为了使改革的精神和要求尽快落地2016年组织完成了部级推广鉴定大纲全面修订工作。
2015年改革的重点是
1下放发证主体落实放管服改革精神强化鉴定机构主体责任
2明确农机试验鉴定的属性是技术推广工作特色是聚焦产品的适用性不同于产品质量监督和检验工作
3简化鉴定内容初次鉴定内容由原来的八大方面精简为四个方面并大力推行机型涵盖
4有效期满实行续展方式不需要重新鉴定
5企业自主使用标志。
这次改革的重要意义是明确鉴定机构为发证主体,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突出为购机补贴政策提供更好技术支撑,实现推广鉴定更加科学、规范、简化、可操作的有机统一。
这次改革是我遇到的第四个改革,与前三次不同的是,这一次我参加到改革顶层设计之中。
2016年9月我到鉴定总站鉴定二室工作。2018年我主持对《农业轮式和履带拖拉机》DG/T 001—2016部级推广鉴定大纲进行修订。
这次修订的总体思路:一方面继续做简化工作,同时推行单元鉴定,这可以减少企业的证书数量,减轻企业做鉴定的负担;另一方面强化了适用性评价,特别是将轮式拖拉机的能效等级作为适用性评价的内容之一,有利于引导拖拉机行业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主要解决供给侧的问题;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提高供给的结构、品种、质量及品牌,以满足市场需求。
国产农机产品普遍质量水平不够高,常常为农机使用者所诟病。农机行业中低端产能过剩,面临大调整、大变革的考验。每个企业都需要正确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真正树立起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理念,扎扎实实把产品做好,在大浪淘沙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这个潮流就是改革开放。
改革总是有难度的,会遇到各种阻力。这里面既有认识上的问题,也有理论上的问题,还有权力和利益调整的问题,矛盾错综复杂,所以邓小平说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我想,只要有利于解放生产力,有利于人民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就是好改革。
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正在开创更高水平的改革开放,不仅建设美丽富强的中国,而且着眼于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目标宏大,路径明确,前途光明。
让我们拥抱这样的改革开放吧!
文章来源:“中国农机化协会”微信公众号
陕西农机互助保险事故分析
一、互保事故万台率呈增长趋势
据统计2012—2017年农机总参保量18.55万台累计发生互保案件11770起万台事故率634.39万台伤人率113.03万台死亡率8.73。其中拖拉机事故3040起收割机8730起。伤2097人亡162人拖拉机亡106人收割机亡56人。
表1 6年万台事故率
收割机的万台事故率1646.95伤人率238.08死亡率10.56拖拉机的万台事故率229.29伤人率62.98死亡率8.00。收割机的万台事故率是拖拉机的7.18倍。
表2 拖拉机、收割机万台事故率
不难看出,各类农机事故的绝对值和万台率逐年增加。
伤人事故年度间波动不大,致人死亡事故年度间有较大幅变化。简言之,农机驾驶操作工作是高危职业。
二、违法违规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2017—2018年6月死亡事故原因中违法驾驶占比27.03%违规操作和他人因素分别占比24.32%违规停放和环境因素分别占比10.81%其他原因占比2.7%。
2017—2018年6月伤人事故原因中违规操作占比42.62%环境因素占比17.62%原因占比15.57%他人因素占比11.07%机械故障占比7.79%违法驾驶占比3.69%违规停放占比1.23%产品质量占比0.41%。
三、预防减少事故,必须各方用功
1研究联合收割机驾驶室驾驶座、安全防护网、安全标准研发安全作业自动报警装置提升农业机械的安全可靠性。
2重视农机事故农机肇事人及受害人的生理、心理状况调查找出规律性东西总结研究拖拉机作业机组、联合收割机危机处置及施救、逃生方法对驾驶操作人员进行安全实用技术培训。
3重视对单方机损事故的调查分析把产品质量原因导致事故的案件纳入农机质量调查统计范围。
4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农机安全生产及作业规范预防减少对农村老人、小孩的无故伤害。
5把机耕道、机耕田列入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真正建设机械化的高标准农田。
来源《中国农机监理》2018年第11期
中外插秧机历史与技术发展历程
一、插秧器械的历史起源
据史料记载我国早在汉代就开始实行了水稻育秧移栽的栽培方式。人工插秧的劳动强度是非常大的据统计插秧用工占水稻生产过程全部用工的8%16.8%。古人为缓解疲劳,同时对劳动者进行保护,创造了多种器械,其中尤以秧马和莳梧最为世人熟知。
1最早的插秧器械——秧马。北宋时湖北武昌民间使用一种和水稻移栽有关的农具称为“秧马”。苏轼曾作《秧马歌》史料记载其在多地进行过推广。根据宋代文人诗文集的记载提到有使用秧马的地点涉及今湖北武昌、江苏苏州、浙江台州与绍兴、江西上饶与南昌、福建福州等地。后来元代农学家王祯在写《农器图谱》时将其收入了农书并配上了插图进而又辗转进入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等农书之中影响广泛。
目前,古代秧马的功能在农业史学者间仍有争议,有的认为是拔秧工具,有的认为是插秧工具,但可以肯定的是,秧马是目前所知的最早用于水稻育插秧作业的器械。
2最早的插秧器械——莳梧。莳梧的最早记载见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直隶通州志》是最早见于记载的可分秧的插秧农具主要在江苏南通地区开始使用20世纪5060年代江苏南通地区还有使用。莳梧是古籍上的写法又被写作“莳芴”“莳武”“莳扶”其中莳扶一词最早出现在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蒋耀、林体强等在1957年《农业机械学报》第1卷第1期发表的文章《水稻插秧机设计研究》一文目前农业史学家一般称为莳梧。该文章是当代最早对莳梧分插原理进行详细介绍的文字和图像文中叙述的插秧机分秧原理正是得到了莳梧的启发。
古人记载莳梧形如“乙”字现在还能见到的莳梧呈“T”形。由三部分组成最下部分为插头部分俗称“莳梧脚儿”系由此插秧入土者为竹制削竹管成叉状中间部分为装插头部分为铁制最上部分为手柄弯似马鞍前端昂起如舟后边直立若钩。操作时左手执秧右手握上部前端分取秧苗插入土中。莳梧在历史上的影响力虽不及秧马但却启发了当代水稻插秧机的发明。是当代最早对莳梧进行介绍的文字和图像其分秧原理受到莳梧启发。
二、现代插秧机的发展历程
1中国技术曾经的“辉煌”——世界第一台插秧机诞生记。意大利、日本早在20世纪初开展过水稻插秧机研究但均未取得成功后经历一战、二战研究中断。1952年11月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农具系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前身成立由蒋耀等人组成的水稻插秧机研究组我国有组织的插秧机研究正式拉开序幕。1956年春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农具系研制出人拉单行铁木结构插秧机同年3月在浙江杭州召开的“全国水田农机具工作座谈会”上进行了演示插秧机研究开始受到关注和重视。会后2个月左右研制出畜力4行梳齿分秧滚动式插秧机命名为“华东号插秧机”这是世界上第1台成型的水稻插秧机。
1956年研发人员与华东号插秧机合影
“华东号插秧机”的研制成功在插秧机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一是开创了横向往复式移送秧的技术原理,一直沿用至今,此外还发明了梳齿式(功能如莳梧)纵拉分秧、滚动插秧的分插原理,成为当代纵向切块取秧、回转式插秧分插原理的雏形。
在随后的几年里我国掀起了插秧机研究的热潮。1956年4月29日在南京成立了水稻插秧机中心研究组由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农具系召集与负责汇集了全国插秧机研究人员开展攻关。1957—1960年插秧机研究组先后研制出56型、南—105型、南—105A型、南—105B、南—105C、南—105D型插秧机其中尤以南—105B型插秧机最为成熟并被推荐为定型样机至此我国畜力插秧机研究基本成型。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国家领导人对插秧机研究非常重视1958年朱德委员长亲临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重点考察了水稻插秧机的研究进展。
1960年前后随着手扶拖拉机在我国应用逐渐增多我国插秧机研究开始由畜力转向机动。早在1958年南京农机化所与上海市机械电子工业局、上海新中华铁工厂合作研制了上海—51插秧机该插秧机以日产小功率手扶拖拉机为牵引动力但因插深不稳定、行走直线性操作难、转弯半径大等问题而未有发展。1964年南—105E型插秧机研制成功采用了机动自走底盘行走底盘与作业部分的船体为铰链浮动连接单地轮驱动很好地解决了插深一致性差、转弯半径大等问题于1965年试制22台分发各地区适应性试验但由于存在震动纵向送秧和棘轮传动效果差等问题未进行推广。1965年南—10565型插秧机诞生1人上机操纵1966年又探索了1人操纵2人装秧的作业方式结果行走可靠、直线好船体两侧壅泥未加剧该机型为最终设计东风—2S机动插秧机提供了借鉴。
1966年受第八机械工业部委托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牵头组织了全国机动水稻插秧机的联合设计综合各机型优点最终设计研制成功东风—2S型机动水稻插秧机该机型采用2.94千瓦汽油机为动力单地轮驱动2人装秧幅宽2米10行梳齿分秧往复移动横向送秧叉式对准秧门间隙纵向送秧滚动直插。1967年11月东风—2S型机动水稻插秧机通过鉴定这是我国第一台定型的机动插秧机该机型在我国70年代大面积推广应用并于1978年“文革”结束后获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奖同时于1981年5月获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
东风—2S机动水稻插秧机
总的来说我国洗根苗插秧机发展历经20余年在它刚见雏形时就对国际上的同行形成了很大的吸引力而且整个发展过程对国外插秧机研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根据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所档案资料自1956年第一台插秧机面世陆续有日本、英国、印度、巴西、意大利、朝鲜、菲律宾、苏联、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缅甸联邦等国首脑政府官员和专家来所参观研制的水稻插秧机日本更是曾多次来人参观学习。1961年苏联通过外交途径索取南—105型插秧机图纸朝鲜还引进了东风—2S插秧机并加以改进后大量用于生产。刘少奇、朱德、周恩来、陈毅等国家领导人出访时都曾将南—105B型、东风—2S型插秧机作为国礼赠送给苏联、缅甸、印度尼西亚等20多个国家南京农机化所派技术人员随访并进行现场演示。南—105B型插秧机曾参加莱比锡博览会并在印度、缅甸联邦、斯里兰卡、苏联、加纳、越南民主共和国等多个国家展览。
日本最早的插秧机出现在1964年由小虎农机株式会社开发为洗根苗插秧机未大面积使用于1970年左右毯状苗出现后停产。1957年意大利农机专家圣彼德在参观了我国第一台插秧机后给出高度评价并认为中国的插秧机处于领先地位其分、插秧都由机器完成而意大利当时的技术仍需要人工分秧。可以说20世纪5060年代我国以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为代表的插秧机技术研究处于领先地位形成了系统的插秧机技术方案培养了大批插秧机研究人员提出的群体逐次分格取秧、直接栽插的秧苗分插原理一直沿用至今。
2谁是第一台水稻插秧机发明人提到第一台水稻插秧机不得不提到当时担任水稻插秧机研究组长的蒋耀先生。蒋耀1913—2014年世界首台水稻插秧机主要发明人国立中央大学农硕士、美国艾奥瓦州立大学硕士我国农业工程学科奠基人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奠基人获“中国农业机械发展终身荣誉奖”“中国农业机械50年百篇优秀论文奖”。
蒋耀早在1952年就开始了水稻插秧机研究在第一台水稻插秧机研制成功后撰写了《水稻插秧机设计研究》一文并于1957年12月在《农业机械学报》第1卷第1期第1页刊登。然而该文目前能检索到的署名作者为林体强、柯杰、钱以丰、赵伯桃四人蒋耀因在1957年反右运动中被批判并戴上“右派分子”帽子而失去论文署名权。当时蒋耀已按学报编辑部关于“下期继续刊载”的出版计划完成了论文《水稻插秧机设计研究》的原稿但由于失去了发表论文的机会只能停寄原稿论文《水稻插秧机设计研究》也就永远不能面世了。《农业机械学报》2001年第32卷第2期第124页刊登的“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启事”补正蒋耀同志为《水稻插秧机设计研究》一文的第一署名作者。
政治风波并没有阻挡蒋耀先生的插秧机研究热情他始终坚持在插秧机研究的第一线直至1962年蒋耀赴京参加全国农业会议在中南海获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接见单位宣布摘去蒋耀的“右派分子”帽子蒋耀正式回归插秧机研究组。
3育秧方式创新引发的插秧机技术革新——毯状苗插秧机。文革时期我国插秧机研究基本停滞且洗根苗秧苗无法规格化、标准化效率低等问题随着时代发展愈发凸显。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日本发明毯状苗带土育苗技术形成标准化、规格化秧苗插植的对象不再是秧苗而是以土块为载体的秧块采取左右顺序、前后推进的切块方式把小秧块插入土中的手扶式插秧机开始应用。毯状苗的发明把传统的插秧工艺引入工业生产理念引发了插秧机技术的革命。
1970年井关农机制造出两轮苗箱后倾浮筒式毯状苗手扶步进插秧机它是现代2行插秧机的原型于1971年正式上市。1972年根据插深的需要能够自动上下调节车轮的插秧机开始投入使用解决了手动调节的问题。1972—1973年有11种型号的步进式插秧机通过日本农机研究所的鉴定插毯状苗、浮筒滑行、曲柄式插秧机构强制插秧等主体技术基本定型。1970年日本第一代毯状苗乘坐式插秧机诞生插秧部分借鉴步行式插秧机行走部分借鉴拖拉机技术因此保证了插秧部分和行走部分的性能。20世纪80年代高速乘坐式插秧机问世非圆齿轮偏心齿轮—椭圆齿轮—非圆齿轮分插机构开始普及分插频率由200次/分提高至400次/分以上。
我国经历“文革”后于1976年开始逐步恢复插秧机研究。1977年邓小平提出水稻插秧机要专业化生产应分地区统一型号。受第一机械工业部委托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等单位联合设计在东风—2S基础上经统图及样机考核形成2Z系列统型插秧机提高了适应性。成果1983年获机械工业部三等奖。1979年我国开始转向毯状苗插秧机研究洗根苗插秧机开始退出历史舞台。
20世纪8090年是插秧机技术发展的黄金时期此时的分秧、取秧方式仍沿用我国最早提出的群体逐次分格取秧、横向往复移送原理但作业对象发生变化结构形式进行了创新。提出了非圆齿轮栽植机构、液压仿行等关键技术。此时我国与日本基本处于并跑阶段日本手扶插秧机技术在80年代基本成熟定型技术上基本没有较大的改进和提升。1986年日本农机研究所与井关农机共同开发制造高速插秧机插秧速度1.1米/秒,这就是现代高速插秧机的原型,高速插秧机开始普及。
1980年南京农业机械研究所结合我国2Z系列插秧机底盘研制了2ZT-9356型插秧机该机型曾在延吉插秧机厂、武进插秧机厂大批量生产影响广泛。1984年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从日本进口了1台久保田NR4—W型独轮乘坐式插秧机研究发现其结构形式是在我国赠送给日本的东风—2S独轮乘坐式插秧基础上改进而成主要增加了液压仿行、圆形方向盘、缺秧报警等。
综上,日本最先发明了带土毯状苗育插秧技术,引入规格化、标准化秧苗理念,通过育秧方式的创新带来了插秧机技术的革新,可以说是农机农艺结合的成功典范。同时,日本雄厚的工业基础,也支撑了其插秧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反观我国,由于十年“文革”的研究停滞、工业基础的薄弱,让我国原本领先的插秧机技术失去先机。
4当代插秧机技术发展趋势。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当代插秧机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国外以日本为代表的插秧机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整体技术水平已相当完善机插秧同步施肥喷施除草剂、机械化除草、变量施肥喷药等绿色生态种植技术近几年发展迅速。借助于我国农机工业10多年的黄金发展我国插秧机的生产制造已经达到较高层次。近几年国内学者针对我国水稻种植特色从机插壮秧培育技术、田间群体调控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研发了钵体苗移栽机、毯钵苗移栽机、多栽植臂插秧机、杂交稻单少本精准插秧机、长秧龄大苗插秧机、免耕插秧机等一批适应我国水稻种植特点的水稻插秧技术及装备。
总的来说,目前国内外插秧机技术已较为成熟,主要以常规粳稻毯状苗育插秧为主流技术,当前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作业效率提升、绿色生态种植、基于作物信息采集的变量作业、无人插秧机等方面。从我国插秧机技术发展来说,目前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一些我国种植模式特有的需求,包括钵苗移栽、长秧龄大苗移栽、毯钵苗移栽、免耕插秧、覆膜插秧等。
三、总结与思考
综上所述,现代插秧机分插原理起源于我国,我国插秧机早期的研究引领了现代插秧机技术的发展。插秧机发展历史告诉我们,在技术的研究与变革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农机农艺相融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借鉴莳梧发明第一台插秧机、毯状苗替代拔洗苗引发插秧机技术革命都是我们需要借鉴的成功典范。我国水稻种植区域广、品种熟制复杂,对插秧机技术的发展提了丰富的素材和研究课题,如晚稻大苗、杂交稻单少本、钵苗及毯钵苗栽插等。因此,我国插秧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必须紧密结合我国生产实际和特色需求,突破核心技术,掌握自主知识产权,与时俱进,变道超车。
文章来源《农业质量与监督》2018年第6期
三 转型升级
学懂弄通做实 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识《指导意见》出台的重大意义
《指导意见》高屋建瓴,作出了“我国农业生产已从主要依靠人力畜力转向主要依靠机械动力”的重大判断,明确了“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定位,释放了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化的重大信号,并明确建立“国家农业机械化发展协调推进机制”的重要举措,对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意义重大。农机化系统要深刻领会,切实增强荣誉感、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1《指导意见》做出了“我国农业生产已从主要依靠人力畜力转向主要依靠机械动力进入了机械化为主导的新阶段”的重大判断充分肯定了改革开放40年农业机械化发展取得的历史性伟大成就同时指明农业机械化进入了引领农业生产方式的新时期。
可以从四个方面认识把握。一是农机工业水平全国规模以上农机企业2500多家主营业务收入4500亿元能够生产14大类50个小类4000多种产品进出口总额近400亿美元其中出口270亿美元成为世界农机生产大国。二是农机装备水平全国农机总动力近10亿千瓦种植业亩均动力0.41千瓦超过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农机拥有量1.9亿台、原值近万亿元。三是农机作业服务水平全国农机户及服务组织4249万个其中农机合作社7万个。乡村农机从业人员超过5000万人。机耕、机播、机收、机械植保和机电灌溉作业面积合计超过63亿亩农机化服务总收入5400亿元成为农机使用大国。四是农业机械化水平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67%其中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80%。农业生产方式由千百年来以人力畜力为主转向以机械化作业为主。归结起来看,当前农业机械化渗入到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融入到农业产业链条的广泛领域,机械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农民的生产意愿和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农业机械化正在深刻引领品种选育、种养制度变革和农业经营方式转变的趋向。这一重大判断,也明确了农业机械化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新的发展起点,这也是《指导意见》制定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的主要出发点。
2《指导意见》明确了“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定位赋予了农机化工作新的历史使命。
《指导意见》开篇指出,“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村生产力的重要基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农业机械化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负有重要历史使命,必须加快发展。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认识把握。
第一推进农业机械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举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国家现代化的重大部署是“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农村生产力发展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必然会推动农村生产关系、生活方式、治理体系的转变对“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各方面都会产生巨大的推动。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重要支撑推进农业机械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题中之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新时期农业机械化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对推进农业机械化有专节部署。
第二,新时期农业机械化的广度、深度正发生深刻变化。随着农村劳动力加快转移、农业生产人工成本不断攀升、农民劳动观念深刻变化,农业生产各领域加快推进“机器换人”稳生产、提效率、降成本、增效益,农业生产方式加速向机械化生产转变,农业机械化的需求结构正发生深刻变化。产业方面:从主要作物的耕种收环节向植保、秸秆处理、烘干等全程延伸;正在从粮食作物加速向棉油糖等经济作物扩展,快速向养殖业、加工业拓展。区域方面:北方平原和旱作区等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的地方,正在加快提档升级,向全程化、大型化、智能化转变;南方水田地区、丘陵山区等发展相对滞后的地方,农业机械化需求全面、快速上升,尤其是特色优势产业机械化需求迫切。经营方面: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与规模经营加快融合,由产中向产前、产中、产后全程配套。新型经营主体更加注重获取高质量的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更加注重延伸机械化的价值链,更加注重高效率的作业服务和组织管理,“农机+农艺+农事”“互联网+农机”作业服务等加快发展。机具方面:对缺门机具和农机系列化的需求迫切,由关注价格向注重品牌、质量、舒适性转变,更加注重产品服务和可选、线上等购置体验,大马力、复式、智能等高端机具需求快速增长。技术方面:机艺融合、高效节本、绿色环保、智能安全、集成配套正在成为农机技术创新、研发制造、推广应用的基本导向。管理方面:管理领域、对象、内容、方式等深刻变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需要更多地运用市场化、信息化、法治化方式增强管理的精准性、协同性、有效性,越来越需要多个部门的协作和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作用,实现管理服务的高质量、高效率,提升公共服务的满意度。
第三,新时期农业机械化发展还不平衡不充分,还不能适应乡村振兴和农民的需要。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三高三低”。从作物上看,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主粮的综合机械化水平较高,棉油糖、果菜茶等经济作物的综合机械化水平较低;从产业上看,种植业机械化水平较高,而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初加工、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从区域上看,北方平原地区的机械化水平较高,南方丘陵山区的机械化水平较低。另一方面,“三多三少”。机具上,小马力、中低端机具较多,大马力、高品质机具较少;技术上,单项应用的农机技术较多,集成配套的农机化技术较少;主体上,小规模自用型农机户较多,规模化、专业化农机服务组织较少等。
总之,农业机械化发展成就巨大,但与发达国家仍有不小差距,发展还不平衡不充分,总量不足、结构不优与质量不高并存。进入新时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农业机械化向更宽领域、更高水平发展,农业机械化发展环境和需求结构深刻变化,必须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推进力度,推动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支撑。这是国务院出台《指导意见》的主要原因。因此,《指导意见》提出,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满足亿万农民对机械化生产的需要为目标,推动农机装备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推动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升级,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要求各省级人民政府要认真研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机装备的需求,充分认识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紧迫性,将其作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议事日程。
3《指导意见》释放了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化的重大信号并明确建立“国家农业机械化发展协调推进机制”为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化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010年《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国发201022号主要提出了重点作物机械化发展目标《指导意见》明确了种植业各主要作物、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业、设施农业机械化和重点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目标见表3释放了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化的信号通过目标导向引导社会预期凝聚社会共识引导推动农业机械化全面发展。
表3 国发201022号和国发201842号文件目标值对照
为加强新时期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的组织领导,《指导意见》明确,建立由农业农村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的“国家农业机械化发展协调推进机制”,统筹协调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发展工作,认真梳理和解决突出问题,审议有关政策、重大工程专项和重点工作安排,加强战略谋划和工作指导,破除发展中的障碍,重大问题及时向国务院报告。同时也明确省级政府建立协同推进机制,落实部门责任,加强经费保障,形成工作合力。
二、准确把握《指导意见》的精神要求
(一)遵循总指引
就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指导意见》提出的目标任务、政策举措,从根本上、总体上讲,都是结合实际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三农”思想。如树立和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发展,以人民为中心,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创造性,推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等。我们要以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指导学习和贯彻落实《指导意见》。
(二)贯彻总要求
就是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推动农机装备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推动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升级。这实际上是文件指导思想中提出的主要要求,也是我们贯彻落实文件的工作方向和切入点。可以从四个维度把握。
第一,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来看,农机化的需求侧表现为机具的作业服务,供给侧包括机具技术、土地条件、种养方式、技能人才、组织制度等方面。农业机械化的实现形式和最终体现,表现为农机的作业服务。机具有没有、好不好、配不配,土地条件适不适宜,种养方式能否适应机械作业,人才能否满足,政策是否有效等,都直接影响农机作业服务的效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与质量,取决于供给体系即供给侧要素配置的能力、质量、效率。
第二,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在于供给侧的能力、质量和效率不能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指导意见》指出“当前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农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部分农机装备有效供给不足、农机农艺结合不够紧密、农机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亟待解决,”讲的就是农业机械化供给侧的主要矛盾。一是农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表现为基础研究薄弱、原创性科技成果少,关键技术自给率较低,还有很多短板和薄弱环节亟待突破;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主体地位没有真正确立,产学研推用结合不够紧密,研发和成果转化效率不高;科技信用体系与权益保护机制作用发挥不够,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农机产品创制“重设计制造,轻试验检测”,质量标准体系不配套,工程化验证缺乏等。二是部分农机产品有效供给不足,表现为农机产能过剩与缺门断档并存,中高端产品不多,机具适应性、可靠性有待提高。在一些领域、一些环节还存在“无机可用”“无好机用”的问题。目前“供不适需”“有机难卖”矛盾开始显现。与部分创新产品、高质量产品畅销形成鲜明对照,传统、大宗、低端产品不同程度地“卖难”,市场不同程度下滑,一些产品产能过剩的矛盾尖锐,农机工业增速下降。三是农机农艺融合不够,一些产业品种、栽培、装备不配套,种养方式、产后加工与机械化生产不协调,制约了农机研发、推广应用和作业效率效益,集成配套的机械化生产体系和系统解决方案还不多。四是农机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许多地方特别是丘陵山区,田块比较细碎,机耕道路缺乏,加上种植经营分散,导致农机“下田难”“作业难”。机具停放库棚设施缺乏,“存放难”和“保养难”问题比较突出。新时期农机化发展中的这些突出矛盾问题,直接影响需求侧的质量、能力和效率,表现为“有机难赚”:大宗作业的机具饱和,跨区作业边际效益下降;“无机可用”:新产品有效供给不足,“想补没地买”“想要补不了”,新的作业领域“无机来赚”;“有机用难”:机具作业受立地条件、农艺适应性的影响越来越大,“能补用不了”。一些经营主体的机具“经营难”“存放难”“维修难”“请机手难”问题比较突出。最终体现为近年的农机作业服务面积与经营效益增速放缓。
第三,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切入点、着力点,推进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面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的强劲需求,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遭遇“堵点”“难点”“痛点”,一些制约发展的深层问题和矛盾开始显现,主要原因在于机具技术供给、农艺农田配套、政策管理改革创新等方面“供不足需、供不适需”,需要培育新动能,去除“堵点”“难点”“痛点”,释放农机化发展空间、潜力、活力。
顺应新形势新要求,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推进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的切入点、着力点,推进农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农艺与农机深度融合、农田建设与机械化生产相适应、农机经营服务提质增效和农机化管理改革创新,加快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提高供给质量更好适应需求,创新供给结构创造引领需求,推动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转型升级,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
第四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升级要义是全程推进、全面发展供给侧高质量应用侧需求侧高效能。全程推进、全面发展是目标是理念也是方法。要系统谋划品种、种养方式、土地、机具集成前茬、后茬工艺兼顾产前、产中、产后机具配套技术、主体、规模、机制统筹突破薄弱环节构建、推广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以全程促全面通过全程发展实现产业、地区机械化全面发展。这对我们工作面、工作理念、工作组织等各方面都提出新的要求。要把握两个阶段重点的工作目标到2020年实现三个基本即主要经济作物薄弱环节“无机可用”问题基本解决小麦、水稻、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基本实现生产全程机械化棉油糖、果菜茶等大宗经济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体系基本建立到2025年实现四个基本、两个跨越即农机装备品类基本齐全产品和技术供给基本满足需要覆盖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粮棉油糖主产县市、区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以及设施农业、畜牧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率总体达到50%左右,实现农机装备产业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农业机械化进入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时期。
供给侧高质量,我觉得主要是这几个方面:高质量的农机产品和服务、宜机化的高标准农田、宜机化的品种与种养方式、高素质的实用人才、适宜的土地经营管理模式。这些方面,《指导意见》都做了部署。如围绕农机产品和服务的高质量供给,从完善农机装备创新体系、推进农机装备全产业链协同发展、优化农机装备产业结构布局、加强农机装备质量可靠性建设等方面明确了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
应用侧高效能,指农机作业服务实现高效率、高效益、安全绿色和有优良的效果等方面。有优良的效果,包括在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衔接方面,在抢收、抢种、抗灾、抗旱等方面都充分发挥农机作业服务的作用,产生好的社会影响,得到各方面的认同。这体现了农业生产进入到以机械化为主导的新时期后,对农业机械化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
(三)把握总基调
《指导意见》围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确立了“补短板、强弱项、促协调”的总基调,突出问题导向谋篇布局,没有面面俱到,写法上也未循规蹈矩,而是按照补齐短板、增强弱项、促进协调的精神来谋划政策举措,通过对薄弱环节、关键领域和突出问题精准把脉和重点引导、扶持,有效引导社会预期和社会行为。这是我们学习领会文件精神要注重把握的一点。同时,“补短板、强弱项、促协调”也是我们贯彻文件精神部署和抓落实的重要工作方法。
(四)落实总抓手
就是科技创新、机制创新、政策创新,推进农机农艺融合、机械化信息化融合、农机服务模式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相适应、机械化生产与农田建设相适应。新时期农业机械化发展面临的农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部分农机装备有效供给不足、农机农艺结合不够紧密、农机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突出矛盾,有两个共性特征,一个是农业机械化供给侧的矛盾,另一个是解决这些矛盾主要要依靠农机化之外的部门。因此,必须要在更高的层面上,有更大的动力和明确的路径去推动解决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动力还是要靠创新,靠创新这个第一驱动力驱动。《指导意见》明确“三个创新”,主要是要通过科技创新推进农机农艺融合,破解机具、技术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加快农机产品研发升级,推动农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机制创新来破除体制机制的障碍,打破部门分割、产学研推用脱节等藩篱,促进农业机械化供给侧各方面同需求侧协同协调;通过政策创新,加强各个部门的政策联创联设,支持引导突破重点难点,形成合力。同时,“三个创新”围绕推进“两个融合、两个适应”进行,这就形成了推动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的总抓手。推进“两个适应、两个融合”,是我们推动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的战略措施、实现路径。实际上是以创新作动力,通过四条战略途径,奔向转型升级的彼岸。
一是推进农机农艺融合畅通崎岖路。2010年国发22号文件提出要“农机农艺协调发展”有关工作取得很大的进展特别是在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的机械化方面。但在品种、栽培、种养方式等方面仍有不少堵点、痛点、难点。特别是随着农业机械化向棉油糖、果菜茶等经济作物扩展向畜牧水产养殖业、设施农业等拓展新时期农艺与农机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凸显。这条路我们一直在拓展、在推进但是坑坑洼洼崎岖不平。所以《指导意见》提出要农机农艺融合从融合的角度推动品种、种养方式、产后加工等方面“宜机化”与机械化生产协调推进品种、栽培养殖和装备集成配套构建协调的机械化生产体系进一步把这条路给他畅通促进农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农业机械化升级并在政策、科技和机制创新等方面明确了系列政策举措。包括将适应机械化作为农作物品种审定、耕作制度变革、产后加工工艺改进的重要目标加快选育、推广适于机械化作业、轻简化栽培的品种支持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科技创新联盟、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鼓励企业开展高端农机装备工程化验证、探索建立“企业+合作社+基地”的农机产品研发、生产、推广新模式,充分发挥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区、返乡创业园的科技支撑引领作用,加强产学研推用联合攻关,推动品种栽培装备等多学科、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协同联动,加快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与示范,加强薄弱环节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研究和农机装备的研发推广与应用、攻克制约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的技术难题等方面。
二是推进机械化生产与农田建设相适应,打通堵塞路。就是要推动改善农田条件,特别是解决广大丘陵山区田块比较细碎,机耕道路缺乏,农机“下田难”“作业难”问题,开辟农业机械化新的广阔发展空间,释放增长潜力。《指导意见》明确要将适应机械化作为农田建设等工作的重要目标,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等方面制度、标准、规范和实施细则的制修订,进一步明确“宜机化”要求,加强建设监理和验收评价;要统筹中央和地方各类相关资金及社会资本积极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农田地块小并大、短并长、陡变平、弯变直和互联互通,切实改善农机通行和作业条件,提高农机适应性;重点支持丘陵山区开展农田“宜机化”改造。这方面,是文件的重要创新。
三是推进农机服务模式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相适应,开辟快捷路。就是要以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引领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规模经营主要分为土地集中式和服务集中式两种,其经营主体一般是新型经营主体,以机械化生产为支撑,通过他们示范引领、典型带动,起到加快推动的作用。既发展土地流转+全程机械化“机农合一”的土地集中式规模经营,又发展规模化农机服务+土地托管、订单作业、代耕代种等“机农联姻”的服务集中式规模经营,积极探索适宜模式,促使机械化与规模经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指导意见》从“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推进农机服务机制创新”“改善农机作业配套设施条件”“注重农机实用型人才培养”等方面,做了安排部署。特别是在推进农机服务组织创新、机制创新,解决农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服务主体用地、用电、融资等方面困难,以及在库棚建设、金融支持、税费优惠、作业补助和人才培育等方面,明确了系列政策举措。
四是推进机械化信息化融合,开通高速路。就是要在农机产品上与产品研发制造上、农机流通与售后服务上、农机作业服务与组织上、农机化管理上等各个方面,广泛运用互联网、移动通讯、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信息化的聚合效应、倍增效应、加速效应和增值、替代、优化等作用,发展新制造、新产品、新服务、新模式、新业态,增添新动能,发展智慧农机,加速提升农机产品与服务品质、农机作业服务效能与产业化水平、农机化管理服务效率与水平等,以信息化加速农机装备高质量发展和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同时,借助农机装备这个载体、桥梁,推进农业信息化,发展智慧农业。机械化信息化融合贯穿于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方方面面,《指导意见》重点强调要“研究部署新一代智能农业装备科研项目”“提升智能化制造水平和质量管控能力,探索开展个性化定制、网络精准营销、在线支持服务等新型商业模式”“加快精准农业、智能农机、绿色农机等标准制定”“建设大田作物精准耕作、智慧养殖、园艺作物智能化生产等数字农业示范基地,推进智能农机与智慧农业、云农场建设等融合发展”“推进‘互联网+农机作业’,加快推广应用农机作业监测、维修诊断、远程调度等信息化服务平台,实现数据信息互联共享,提高农机作业质量与效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田间日’等体验式、参与式推广新方式,切实提升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效果”等。
三、切实抓好《指导意见》的贯彻落实
(一)明确一个定位
就是农业农村部要牵头抓落实。《指导意见》18条任务分工除明确由各省级人民政府负责的1条外其余17条农业农村部12条牵头、5条参与。国家农业机械化发展协调推进机制也明确由农业农村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建立。农业农村部一要积极协调争取相关部门支持做好牵头任务落实二要配合有关部门抓好相关工作推动任务的落实三要积极组织文件的宣贯营造良好氛围四要借助协调推进机制推动做好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组织落实情况总结提出建议及时向国务院报告。各省级农业农村部也要按上述要求抓好落实工作情况及时向省政府和农业农村部报告。机构改革之后各省区、市农机化主管部作为农业农村部的内设部门要主动入位积极担当履行在农业农村部中的牵头职责积极协调、配合种业、种植、畜牧、渔业、农产品加工、农田建设、计财、经管、科教等有关内设部门和有关方面共同抓好相关工作的落实。同时也要主动与其他有关部门协调、配合积极推动省级政府制定《指导意见》的实施意见、建立协同推进机制、完善有关目标考核中的农业机械化内容和加强经费保障等工作为农业农村部牵头抓落实提供支持。
(二)落实九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抓好《指导意见》的贯彻落实,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升级,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机化工作的中心任务。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要重点从九个方面推进文件的贯彻落实:一是推动宣传贯彻,营造推进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良好环境;二是建立完善机制,推进农机农艺融合;三是加强统筹规划,推进机械化信息化融合;四是强化创新引领,推进农机服务模式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相适应;五是着力制度建设,推进机械化生产与农田建设相适应;六是加快补齐短板,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七是提升推广能力,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农机装备技术;八是积极开发渠道,加快培育壮大农机化人才队伍;九是推进改革创新,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有效供给能力。
(三)贯彻六个方面要求
也就是贯彻落实《指导意见》,还要切实注重把握六个方面的精神:一是注重“放管服”改革,特别是要重点优化公共服务,为市场创造更多发展空间,更好地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促进政府与市场良性互动;二是注重发挥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作用,推动农机服务机制、服务业态创新,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三是注重发展适应小农生产、丘陵山区作业的小型农机,推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四是注重典型示范引导,及时发现和总结推广典型做法,打造样板,充分发挥农民和基层的创造性;五是注重用好考核手段和协调推进机制,持续不断推动文件的贯彻落实;六是注重久久为功,结合农业农村全局重大工作谋划、推进文件的贯彻落实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
文章来源:农业农村部网站
基于北斗应用的大田种植机械化和信息化融合
一、农业生产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发展新需求
(一)农业生产发展面临的问题
农产品供给多而不优生产主体多而不强资源约束趋紧市场竞争力弱。从中国国家统计局2017年粮食产量公告及美国农业部2017年粮食产量概览公布的数据来看我国农业生产能力偏低农业生产主体效益不高。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问题依旧突出农作物亩均化肥用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化肥利用率、农药利用率均有待提高。
(二)农业生产发展新需求
一是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市场竞争力。全过程机械化,破解用工难、用工贵;机械化、信息化融合,降低投入品成本。二是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生产主体。三是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注重质量安全及耕地等农业资源环境保护等问题。
二、精准农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一)精准农业发展机遇
一是政策有支持:启动大田种植数字农业试点项目、智能农机装备研发等科研专项支持;购机补贴政策促进了装备普及;国家大力支持北斗民用。二是技术有基础:机电液一体化、水肥一体化、遥感及无人机信息采集、智能控制技术蓬勃发展;高精度导航技术、北斗系统升级完善;科研院所、主机厂商技术有积累,有国际经验。三是主体有热情: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落地应用;规模化生产经营主体谋求变革发展;相关企业和社会资本关注等。四是实践有探索:拖拉机自动驾驶应用方兴未艾;多地探索基于全程机械化的“智慧农场”;国家布局大田数字农业项目;深松作业监测设备快速普及应用等。
其中大田种植数字农业试点项目建设内容是以“北斗”定位为基础的农机精准作业系统、“天空地”一体化大田农情监测系统、农业生产精准管理决策系统和农业高效生产公共服务系统。2017—2018年批复实施共计10个项目以大田作物规模种植经营为主。数字农业相关规划正在编制符合农业生产发展需求和国家发展战略。
(二)精准农业发展挑战
一是应用基础薄弱。高精高信号基础设施缺乏规划,产品及技术应用标准缺乏,认识不到位。二是核心技术掌握不全。部分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关键设备依赖进口;装备不全、不配套、不稳定、价格高。三是产业体系缺乏构建。硬件设备缺乏软件平台配套,封闭式发展无法互联互通。四是数据资源有待开发。数据获取渠道少,质量不高;数据资源分散,挖掘不够;数据资源运用能力不足。
三、农业生产机械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
(一)精准农业体系构建包括硬件设备和软件平台两部分
硬件设备是各种农业传感器、农机装备传感器等感知设备和驱动器、执行机构等控制设备;软件平台则包含数据仓库与加工、运用大数据手段进行数据分析的分析系统和提供管理决策与精准调控依据的决策系统。
(二)精准农业体系发展方向
一是以农情监测与农机作业监测为基础的数字化监测;二是以自动化作业与变量作业为手段的精准化作业;三是以作业远程监控和大数据平台为支撑的智能化控制;四是以节本增效和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的的最优化管理。
(三)精准农业体系发展重点领域
一是智能装备:提升装备质量,装备产品标准化、产业化,提高装备集成度、兼容性、适用性;二是“天空地”一体化农情监测:生成环境、地力、墒情、作物、病虫害图层,形成数字农情底图作为客观依据;三是决策模型:信息技术促进农机、农艺融合,为在复杂农业生产系统中精准作业提供指导;四是远程管理:通过实时远程管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集中优势资源开展农业生产。
四、推进精准农业快速良性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系统谋划精准农业发展
这涉及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产品制造、检验检测、技术服务等方方面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还处于起步阶段,尤其需要做好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产学研用管的通力协作,用组合拳建设综合完备的精准农业技术体系、装备体系和服务体系,走出一条更经济、更高效、更可持续的精准农业发展之路。
(二)因地制宜、实用为先,找准精准农业发展的突破口
先旱田再水田,分步发展自动驾驶(耕作、播种、喷药)、变量作业和大数据管理,重点支持北斗农机前装应用和发展农机化大数据平台,加快布局发展农用北斗差分增强设施。发挥无人机高分辨率对地观测优势,发展农业遥感。
(三)加快研究与加快应用并举,探索适合国情农情的精准农业发展模式
加强基础应用理论和技术研究及全产业链智能农机装备研究。研发满足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多种智能装备,决策系统与智能装备高度契合。重点支持有基础有意愿的地区和生产主体开展精准农业建设。继续大力推进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针对不同地域、不同作物、不同经营规模,通过实践应用,加快形成真正有效益、可持续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和发展模式。
(四)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构建精准农业政策支持体系
着重在起步阶段采取精准农业装备购置补贴、区域综合试点示范支持、核心共性技术研发支持、公益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支持、纳入新型农民培训内容等措施,推动解决生产急需而一家一户、单个企业没法办或办起来不经济的事情,保护农民应用精准农业的积极性,加速精准农业在我国适宜地区发展。
(五)深化合作共赢意识,促进精准农业装备产业化
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强上下游全产业链协同配合,避免各自为政。当前我国精准农业领域的产品检验鉴定、认证基本空白,鼓励行业协会积极向发达国家学习、紧跟国际标准,制订适宜我国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为精准农业产品质量提升和扶持政策制订打下扎实的基础。
(六)推进行业大数据平台建设
通过农机获取数据是农业生产大数据的主要渠道。我国的农场与合作社配置的农机品牌往往五花八门,任何一个厂家平台无法管理所有农机具。应由专业力量开发运管有广大覆盖能力的农机大数据平台,避免低效重复建设,提高数据质量和数量,促进数据资源互联共享和深度挖掘应用,为持续提升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和绿色发展能力提供支撑。
文章来源《农机质量与监督》2018年第4期
聚焦“不平衡不充分”发力推进农机工业向高质量发展
一、当前“两不”的表现特征
1结构性矛盾突出与建设现代农业的需要不够适应。主要表现为“三高三低”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主粮综合机械化水平较高棉、油、糖等经济作物较低北方平原地区的机械化水平较高南方丘陵山区较低种植业机械化水平较高而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初加工、果菜茶、设施农业较低。“三多三少”小马力中低端机具多大马力高品质少单项作业技术多集成配套作业技术较少小规模自用型农机户较多大规模专业化服务组织较少。
当前农机工业结构性矛盾的深层次原因一是基础研究薄弱行业公共研究平台建设滞后基础技术和工艺研究薄弱试验检测条件和方法研究严重滞后。二是产业集中度低全行业平均利润4%以下全行业R&D研究开发投入较低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三是核心技术缺乏大型高效、多功能、智能化装备长期依赖进口智能化精准作业、静液压驱动、电液控制等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垄断价格居高不下导致采棉机、甘蔗收获机等大宗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缓慢成为农业机械化向高质量深层次发展的短板。四是企业运营管理粗放加工装配手段改进受限资源利用率和生产效率都低。五是技术标准和专利工作不能适应行业发展需要。
2低端产能过剩同质化竞争严重。粮食作物机械相对过剩经济作物和养殖业机械不足耕种收机械相对过剩收获后处理机械不足平原机械相对过剩山区丘陵机械不足。
3核心技术匮乏高端产品发展缓慢。一是有些产品尚处于空白如CVT、300马力以上高性能大马力拖拉机大型谷物收获机如作业幅宽10米以上喂入量12千克/秒以上。另外,高端机具配套的液压驱动系统、总线及控制系统严重依赖进口。二是关键核心零部件匮乏:高端农机具,如变量播种机械、液压驱动变量植保机械;大型采棉机,如采棉头、连续压模成型、缠膜卸模一体化,棉花在线测产;青饲料收获机,如液压驱动、自动浮动割台、金属探测、自磨刀、籽粒破碎;打捆机,如打结器。
4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核心竞争力不强。公共研发平台支持不够共性核心技术难以重点攻克农机与农艺融合不够利润率低创新投入难以加大研发经费<2%;人才缺失严重;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地位不强。
5基础技术研发力量薄弱。由于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逆向研发”困难重重先进农艺对农机的多样化需求让“拿来主义”越来越不好使。发展趋势是农业装备研究由应用级向基础级转变势不可挡。
6传统制造技术占主体生产效率较低。企业规模小装备水平偏低生产效率低行业平均利润率低自动化程度低加工精度不高检测手段落后新材料、新工艺推广应用滞后生产管理组织方式粗放。
7产品可靠性较低性能有待提高。产品故障率高MTBF平均无故障时间均低于发达国家作业效果难以保障漏播漏药粮食收获损失大安全环保性能差产品服务体系不完善。
二、插秧机发展前景
水稻种植成为水稻全程机械化最薄弱的环节。据统计全国2016年水稻综合机械化率为79.20%其中机耕99.31%机收87.11%而机播仅为44.45%,可见,在水稻机械化方面,机插水平较低,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12017年插秧机市场回顾。一是市场逆势上扬。统计显示全年累计生产插秧机10.9万台同比增11.69%销售9.89万台同比增长10.48%呈现出需求稳健增长结构不断优化的特点。二是机型向高端发展。据市场调查显示在手扶2行、4行、6行机型中4行占30%6行占39.2%在高速6行、7行、8行、9行机型中6行占17%8行占3%。可以看出手扶4行、6行和高速6行、8行已经是市场主流产品。
2市场逆势增长因素分析。第一刚需强劲三大粮食作物中唯有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偏低2016年约为45%左右,市场成长空间很大。第二,结构调整,玉米价跳水,而水稻价波动小基本稳健,在东北三省、内蒙古等区域,出现了较大范围的“旱改水”工程,种植面积扩容从而刺激了插秧机市场。第三,插秧机主流市场,包括东三省近年市场持续低位运行,较高的势能在去年得到释放。第四,水稻主产区加大了补贴力度,推动插秧机市场上行。第五,更新拉动,江苏等主流市场乘坐机取代手扶机的速度加快,是市场上扬不可忽视的力量。
3发展趋势。随着近年来农村土地流转、劳动力转移、规模化经营、人工成本高等因素的影响大力推进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的提高一定会成为主产区政府的工作重点插秧机也随之上升为战略性市场迎来发展的春天。重点产品表现在小型手扶式插秧机多功能或特殊功能化型如带施肥和施药器具的高速插秧机舒适化和智能化插秧机无人驾驶将从理论走向田间地头由于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基于导航系统的智能无人驾驶插秧机或将成为一条根本途径。
不可忽视的是,国内插秧机仍存在质量和技术方面的短板。发动机的性能和轻质化仍需努力;液压元品件等零部件加工制造和质量水平参差不齐。整机方面有:设计研发投入不足;智能化水平比较低;追求短平快,工匠精神不足;机插秧和育秧的农艺融合不够。
三、创新驱动,保障有效供给
当前我国农业正从传统向现代转变,只有农业全面机械化和全程机械化,才能不断提升农业的质量与效益。现阶段,农机工业的主要矛盾还是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新技术、新产品供给不足,大型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体制机制改革、科学管理有效供给不足,低水平供给过剩,无法满足全面、全程机械化对产品多样化的需求。
1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要求增加品种保障供给。目前除三大粮食作物田间作业机械外棉花、甘蔗等特色优势经济作物适应丘陵山地的专用机械产后储藏、商品加工、剩余物综合利用配套装备供给严重不足面广量大的经济类作物、畜牧养殖技术装备和丘陵山地特色农机缺货严重。在保障农牧业生产方面仍有不少核心技术产品需要开发主要战略性经济作物关键环节的农机装备需求更加迫切。
2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推进全面和全程机械化。从农机和农艺两个方面着手实现农机与农艺有效融合。在农艺方面要树立农艺积极向农机靠拢的理念为机械化作业创造条件在农机方面要确立农机主动服务于农艺的理念在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及服务推广等环节要适应农艺技术要求。
3强化公共平台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建设农机装备数字化并行协同设计平台、农机装备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及行业技术标准体系提高产品设计水平和鉴定能力通过多轮田间生产作业试验提升产品质量水平。建设可靠性检验检测公共平台开展动力机械、植保机械、耕作机械、收获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包括粮食烘干储运等可靠性检验攻克装备整机及核心部件可靠性试验与关键技术整体提升产品可靠性水平。
4加大高端产品研发适应农业现代化要求。“中兴事件”的启示是农业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需要的智能高端和大型装备完全依赖进口或由外企生产制造不但受到产业垄断其价格也将会高居不下。目前国内高端农业装备产业链尚不完善处于导入期向成长期的过渡阶段成本与售价依然偏高。受农民群体收入有限因素的影响用户购置高端农业装备的积极性仍然不高导致推广应用难以达到预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5发展大马力高端农机。一是继续加大各类高端农业装备产品的宣传、推广力度优化购置信贷业务强化售后服务体系建设。二是发挥购置补贴政策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建立长久有效的农机购置补贴机制加大对高端农业装备产品的补贴力度充分调动我国农户购置、使用高端农业装备产品的积极性。
四、发展思考
1抓住源头创新突破共性技术。树立大农业观建立部级协调机制农机与农艺深度融合种养加一体区域协同发展支持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促进关键核心零部件有效自给设立专项基金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组建共性技术研究联合体鼓励主机骨干企业与优势零部件企业在研发层面深度合作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府扶持、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业共性研发体系。
2着手全程布局全面补齐短板。主要作物、主要区域、主要环节实现机械化解决高端供给不足的问题。需要击破的薄弱环节九大作物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棉花、油菜、花生、大豆、甘蔗六个环节耕整地、种植、收获、植保、烘干、秸秆处理种养加一体化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水平发展空间大丘陵山区需求旺盛潜力很大尚存在瓶颈。
3以信息化手段统领农机产品全生命周期。提升设计水平参数化设计、并行协同设计、虚拟设计、智能化检验检测系统等提升制造水平柔性制造、虚拟制造、协同制造、定制服务等提升农情信息采集、导航及作业水平土壤、作物、病虫害信息导航智能化作业提升管理及调度水平农机作业调度使用与维护管理报废处理构建基于土壤—环境—农作物—农业机械的大数据服务平台。
4以市场化手段构建行业良性竞争秩序。继续发挥政策引导优势加大农机购置补贴、税收政策与专项支持力度扶优扶强推动产业优化升级遏制恶性竞争或提供质次价低产品加强专利核心技术保护遏制资源剽窃避免主机企业挤压零部件企业合理利润提倡成本共担、利益共享的新型合作机制加大对农业装备新产品示范应用支持力度落实首台政策鼓励主机企业对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褒奖工匠精神提升行业质量标准更加严格完善专利核心技术保护机制。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
浅析全程机械化驱动种植业绿色转型发展
一、全程机械化在种植业绿色转型中的重要作用
1全程机械化是稳固粮食综合产能、种植业结构转型的重要保障。确保农产品供给稳定根本在于巩固提升产能出路在于强化装备支撑。解决主要作物产能的问题迫切需要通过以农机为先进农艺技术载体挖掘增产潜力需要发挥全程机械化高效优势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有了全程机械化助力粮食产能才会有坚实基础种植业绿色转型才能有充足的底气。
2全程机械化是降低种植业生产成本、保障农产品安全、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关键举措。目前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地板”和市场价格“天花板”挤压矛盾凸显。加快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有利于充分发挥农业机械集成技术、节本增效、推动规模经营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提升种植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全程机械化绿色高效技术应用有效解决农产品农药残余等安全问题以绿色有机提高农产品品质不断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3全程机械化是促进种植业绿色发展转变发展方式的现实选择。农业资源偏紧和生态环境约束因素日益加剧迫切需要全程机械化。只有依靠先进装备和全程机械化集成技术实现保护性耕作、水肥药精准高效利用、秸秆等种养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等绿色农业和农机化综合解决农业用水、化肥、农药使用过量废弃物污染秸秆焚烧等问题“一控两减三基本”才能取得扎实成效种植业绿色转型才有强大动力。
二、全程机械化六大环节促进种植业绿色转型
全程机械化围绕耕整地、种植施肥、田间管理、收获、收获后处理、废弃物处理等种植业生产六大环节,聚焦节种、节肥、节水、节药、节能、节本、环保等种植业绿色发展七个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技术装备,促进种植业绿色转型。
1耕整地环节。通过深松机、联合整地机实施保护性耕作达到农业保水、保土、保肥解决土壤板结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提升土壤肥力。水田地区通过履带式拖拉机、履带式旋耕机等接地比大、防陷能力强、适应性好的农机保护土壤环境。激光平地机等农机利用信息化实现精准整地。
2种植施肥环节。免耕精量播种机是保护性耕作的核心机具能减少土壤扰动、实现节种节肥。通过水稻直播机减少育秧工序减少成本投入。通过精准施肥及有机肥制备设备能有效改善农业环境、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通过插秧机侧深施肥机、测土配方施肥机械、水肥一体化设备等减少化肥使用提高利用率。农业物联网技术在设施农业等农业生产方面进行信息化革命自动监测实现恒温、恒湿。
3田间管理环节。主要包括植保、灌溉、物理农业等环节。精量低污染喷药机械、无人植保飞机能根据农作物虫害状况进行检测分析自动改变作业速度、喷药量大小实现变量精量喷洒、科学精准用药。发展大型喷灌、滴灌等设备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机械智能化节水设备通过信息技术自动检测土壤和作物根系缺水状态进行自动和精量喷洒实现高效节水。物理农业技术利用具有生物效应物理技术操控植物的生长发育环境促使传统农业逐步摆脱化学品的依赖实现高产、优质、无毒农产品的环境调控型农业。
4收获环节。通过大型高效联合收割机实现收获阶段的节能减排减少收获损失保障颗粒归仓。推广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实现谷物脱净率高粮食品质好。玉米籽粒收获机能一次完成玉米收割、脱粒、清选、净籽等环节大大减少中间工序减轻劳动强度。通过发布水稻、小麦和玉米等作物的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指导意见有效指导农户和机手减少收获过程中的损失。
5收获后处理环节。通过提高干燥机械、仓储设备等农机产品性能降低因农机造成的收获、烘干、贮存等各个环节的损失率。提高烘干环节的智能化程度保证谷物烘干品质。通过果蔬烘干机和保鲜库等设备对果蔬类农产品实现较长时间保存提高品质错峰销售提升竞争力。大力发展热泵型、移动式烘干机使用清洁能源节能降耗。
6废弃物处理环节。废弃物处理主要包括秸秆和农膜资源化利用。秸秆粉碎还田机实施秸秆还田捡拾打捆机进行秸秆打捆穗茎兼收玉米收获机实现青黄秸秆饲料化利用通过生物质制肥机将养殖粪污和农作物秸秆混合通过高温厌氧发酵变成环保有机肥料。农机化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产业化格局。通过废旧地膜、农药包装废弃物机械化捡拾机实现基本回收再利用。
三、以全程机械化供给侧引领种植业绿色转型发展
深化农机化供给侧改革,以全程机械化为引领,为种植业绿色转型发展提供有效的政策供给、装备供给、技术供给和服务供给。
1建立精准型农机化政策供给。构建起有利于促进农业和农机化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补贴制度。农机推广鉴定、购置补贴等农机化政策向种植业绿色发展相关的农机装备倾斜。持续优化补贴范围加大对全程机械化绿色技术应用所需机具的购置补贴力度。开展全程机械化绿色发展急需的新产品开展补贴试点充分引导支持产品和技术创新。农机试验鉴定以绿色高效机具鉴定为重点补短板、强能力加快新产品试验鉴定。对秸秆综合处理等绿色农机作业实施合理的作业补贴形成以效促用的动力。
2推进绿色高端农机装备供给。种植业可持续发展需要与保护环境、节本增效、智慧农业相适应的绿色高端农机装备。通过《农机装备发展行动方案》、农机化科技项目等引导支持绿色高端农机装备发展。推进精量施肥、变量施药、精准灌溉、智能一体化等节能效果好的农机研发制造推动新能源在农机装备的研发应用减少燃油带来的污染排放支撑种植业绿色发展。推动卫星导航、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与农机装备结合开发具有信息获取、智能决策和精准作业能力的颠覆性农机装备实现种植业创新转型。
3提供农机农艺融合的系统性技术供给。以种植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机械化绿色发展作为技术创新方向。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不同区域优势作物、生产规模等因素推动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选用适宜的技术路线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全程机械化绿色生产模式典型引领、示范推广。坚持农机农艺融合、协同发展以先进适用的农机装备为载体以绿色增产的农艺技术为内容结合采用信息化技术开展跨部门、跨学科、跨领域协作攻关。
4保障便捷高效社会化服务供给。坚持政府引导、多方参与。以政府扶持为引导以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为主体广泛吸引其他社会部门参与汇聚各方力量形成合力推进全程机械化支撑种植业绿色转型的良好格局。大力推进服务创新探索开展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农机化服务。扶持培育农机服务组织开展全程服务薄弱环节托管式服务关键农时季节性服务试点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形成多元化、市场化服务模式。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发展”,为农机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加快推进全程机械化,促进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绿色”发展,是种植业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加大农机化政策支持力度,加强技术装备集成推广,鼓励农民使用绿色高效农机装备,为我国种植业绿色转型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文章来源《农机质量与监督》2018年第04期
2018武汉国际农机展外资的看点与本土的笑点
一、本土农机企业的笑点
2018年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现场
看热闹的我们大致就是这样吧。这句话,实际上源于农业机械杂志社社长于帅的一个朋友圈消息,在展会第二天,他在朋友圈这样写道:今天很早就迷糊到一句话,即外资企业承包了所有看点,本土企业总览了全部笑点。这句话有点绝对了,但不算过分。
为何这样说?
先看看拖拉机。农机君先后在室内展馆和室外特装逛了很多圈发现一个特别明显的事那就是拖拉机产品竟然连地摊企业都能做了而且轻易就能做到200马力以上。
更为可怕的是,我们的拖拉机企业很多没有自己的技术,也没有自己的品牌,大部分都是在模仿和抄袭,能发财发财,不发财就失败。
如果说各种野战军还能容忍,但把标志做成小鹿和迪尔的绿色,就有点让人笑话了。
再说收获机械。似乎我们的本土企业,只会在喂入量上做文章,或者就是剑走偏锋,玉米机做坏了,去干青饲机;土豆机做坏了,去干药草机。反正,能骗一个骗一个,能卖一台是一台。
这也绝对不是农机君的主观判断,在展会现场,农机君就亲耳听到老外在交谈的时候,对中国展会的耻笑,以及那哈哈大笑肆无忌惮的样子。
农机君很想上去揍他们一顿,但看到我们只是在外形尺寸、颜色和商标上的模仿,在技术上的毫无进步,似乎拳头也都软了。
要说本土企业的笑点恐怕100个段子也说不完。拖拉机的各种野还有迪尔津拖以及各种迪尔你不是来搞笑的是什么
二、外资企业的看点
德国采埃孚ZF集团
这两天,农机君参加了不少的企业活动。明显感觉到,国内企业忽悠居多,外资企业更加务实。
简单举例采埃孚,这是农机君参加的诸多外资企业活动之一,但给农机君的感觉是一如既往的安静祥和而不乏冲击力。
比如采埃孚宣布了一个非常重磅的消息说要在北京生产农业机械变速箱产品而这句话是非常平和地说出来的但这对于一个年销售收入超过380亿欧元农业机械业务超过4亿欧元的零部件巨头给中国农机企业带来的冲击将会有革命性地变化。
在采埃孚展位农机君也发现没有高昂激动的音乐也没有好看的模特小姐但几款变速箱和车桥产品已经让很多人迷恋起来。农机君也是一样特别是TPT20这样的产品如果一旦投入到中国市场可以预见未来中国拖拉机行业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模样。
再说久保田的展品。一款是直播机一款是未正式展出的1304拖拉机。这两款产品第一款是对自己的革命而第二款是真正将拖拉机的使用回归到本质。
我们很多人说抵制日货,还有人觉得脸上很有光。如果你真的爱国,那就想办法提升国产产品的质量,而不是因为价格守不住底线。
还有诸如科乐收针对中国设计的统治者370谷物联合收获机法国库恩、奥利地博田等展出的高端产品不但越来越适应中国市场还没有降低品质的底线对中国用户来说只是愿不愿意掏腰包的事而不是针对国内产品要不要骂娘的事。
如果说农机君参加的几个活动,恐怕你们不能信服。但现场的观众不会说谎,如果你注意到会观众你会发现,外资企业虽然吸引观众少,但会问得更加仔细,更有效果,而本土企业吸引观众的手法,无非是发奖品。
三、说说感想
农机展上的国产农机
很多人说,我们应该爱国,用国产农机。但是,很多用过国产农机的农机手会告诉你,虽然我们很爱国,但实在没办法,国产农机干活三天,维修两天,你让我们怎么爱国呢?
农业机械的作用是保证农业生产的效率,这个效率是指把农业生产的产出和销售做到最大化。
不管是在农业机械作业,还是农业生产方面,我们似乎更加注重短期利益,对于长期利益,或者可持续发展来说,我们显然照顾不到位。
对土地的保护,我们有多少地区开始使用拖车,大部分地区还是在使用重卡进地,这对土地的伤害非常严重,却用于很多甘蔗收获、青饲收获的宣传画面。
对用户收益的保障,我们多少企业做到了始终如一,保证用户作业的数量不会因维修故障而耽搁。更多的是因为品牌被否认后的换牌子策略。
本届展会,你可能发现很多新的品牌,特别是拖拉机,新品牌特别多。你可能不知道为什么?
农机君调查后发现,只是品牌换了,那些老板根本还是原来一拨人,只是品牌臭了,换个牌子销售而已。
最后农机君想问下大家,农业机械的本质是什么?人要吃饭,从事农业生产的人越来越少,发展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技术提高的途径,只有技术提高,才能保证粮食生产的安全。
如果我们的农机企业,不是奔着这个方向去发展,把农业当做生意,势必会造成行业的混乱和倒退。
恰恰相反,我们的本土企业没有坚守这条底线,而外资企业坚守了,他们的展出是亮点,我们就成了笑点。很简单,也很实际。
最后农机君想引用农业机械杂志社于帅社长的一句话:如果你不喜欢农业、也没有坚守农业的情怀,请你离开这个行业,不要捣乱,也不要陷入泥潭,这是对行业的负责,也是对自己的负责;如果你要决定干这个行业,那你就付出全部努力,孜孜不倦,为行业发展做出贡献。
农机君也只是突发奇想,看到本届展会的问题,不吐不快。但是,因为诸多利益关系,点到为止。如果不能理解,欢迎大家继续讨论。
文章来源“知谷”APP
原署名:农业机械行业理性分析师,农机君
外企的归外企、中国的归中国,中国农机并不可笑
一、国内农机企业不可笑,他们很努力
本届国际展以约翰迪尔、科乐收CLAAS、道依茨法尔机械有限公司、马斯奇奥青岛农机制造有限公司、久保田、洋马农机中国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多数多数并不是每家都好在华外资企业在布展方面均不乏亮点在下作为媒体人非常欣赏。但你不能因为他们做得好就一味贬低国内企业更不可因自卑或媚洋心态就忽视甚至刻意抹杀国内企业的努力。
实际上如果你真冷静地观察不论是从历史还是现实的维度看国内企业也亮点颇多。从2016年的国际展开始老朱就深切地感受到国内企业在往上走的转型升级方面的努力—这也不仅是本人的看法很多制造商和经销商都这么说。
从本届国际展来看,国内企业在大马力拖拉机、大型收获机、采棉机、免耕精量播种机、籽粒收获机、茎穗兼收机型、圆捆机、植保机械(包括无人机)、国四排放柴油机、农机精准农业、智能化驾驶等领域均表现出充分的进取心。实际上,近年来,国内农机企业在很多新兴领域不断推出新的机型,就从侧面印证了国内企业在供给侧进行改革、满足市场需求的努力。尽管有些产品还不尽如人意,但是他们对技术的追求和产品质量的升级是显而易见的。与外资巨头相比,我们是后来者,应给国内企业适度的体谅与耐心。
我们看行业,要看龙头企业、有代表性的企业,不能拿那些三四流甚至末流企业做代表,后者终将被市场的洪流所淘汰,代表不了中国农机的先进生产力。
二、在华外资企业并没有那么成功
国外企业在中国就行吗?如果他们都行,为什么他们做得不够好?实际上,国外农机企业在中国的表现,远不如他们国家的汽车领域的企业。
从目前看真正让国内农机行业推崇与叫好的企业恐怕只有久保田。但久保田真正胜在其领先的制造技术上产生的产品可靠性。同时久保田的一个厉害之处还在于对中国市场的吃透和对政策的谙熟利用譬如收获机不死守一片叫好的PRQ688跟着补贴政策和需求同步向大型化升级至988拖拉机由70马力升级至本届展会上展出的150马力7151机型产品型谱也向全程全面农机化推进。此外同属日本的洋马和意大利道依茨法尔由于重用中国团队和发挥自身优势目前也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
《笑点》一文还说“收获机械似乎我们的本土企业只会在喂入量上做文章或者就是剑走偏锋玉米机做坏了去干青饲机土豆机做坏了去干药草机。反正能骗一个骗一个能卖一台是一台。”以在下观之在喂入量上做文章并没有错啊这是跟随国家政策引导做出的调整、是适应用户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在华外资企业哪家不这样包括《笑点》一文举的科乐收在华推出的D370的例子。同时具体到企业经营本身就有一定的试错成分天才企业家毕竟是少数根据企业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调整产品与产业结构何错之有而且现在国家提倡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身就是对后进市场和薄弱环节进行的主动应变。就跟人一样在某一单位表现不出色换一个岗位或单位可能就如鱼得水了。
外国人并不比中国人聪明。他们的厉害之处,在于他们提前进入了农机制造的现代化。脱离国情、历史与现实的指责无异于“耍流氓”。
三、技术发展需与市场(发展阶段)相结合
从技术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的角度看,再好的农机技术与产品,现阶段的中国农民如买不起、用不起,也是白搭。这也是为什么外企在中国市场卖不过国内企业,或者他们的高端产品“曲高和寡”的重要原因。好技术是要花钱的。谁不想进入“高端俱乐部”?可是做高端产品,需要高端供应链、高端销售渠道和高端用户来支撑。农机工业作为实体制造行业,其供应链还需要基础原材料工业来支撑,这又不仅仅是农机行业的问题。空谈高端,没有任何意义。
不与市场结合的好,那是一种“伪好”。国内农机企业千万不能被某些论调乱了方向,不可空去追求高大上,不然你就会成为先烈。先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
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看,西方现代农机工业已经走过了上百年的漫长发展之路,而我们真正算起来也就三四十年。西方跨国农机巨头在中国投放的很多产品技术,其边际研发成本已经高度摊薄趋近于零,而国内农机企业真正发展也就近一二十年的事,现阶段如果投入巨大的研发成本去与外企巨头竞争,无异于以卵击石,我们还出不了农机行业的“华为”。
四、模仿式创新并没错,国外企业也一样
再谈模仿。不错,由于技术底子薄,目前很多国内企业在技术升级的过程中在模仿外资或其他同行的优秀产品,毕竟能有几家企业有实力去国外直接收购技术或企业?
国内农机行业稍微清醒一点的人士都会明白目前我们的短板所在与努力的方向。我们国家作为发展中国家,要想后来居上,一条重要的指导原则就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亦即走所谓集成创新之路。如何集成?就是利用别人的优秀先进的成果。这一点上,国内农机企业丝毫无需感到羞赧。当然,在当今时代,我们在模仿式创新过程中要聪明、文明地模仿,尽量避免侵犯别人的知识产权。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笑点》作者非常推崇的某日资企业的玉米收获机也是从模仿国内华北一家企业产品开始的,其在中国的员工就参与了这个过程,这在国内农机行业是“公认的秘密”。在日本,该企业并没有玉米收获机产品技术平台。单纯从产品本身看,这款“模仿”产品青出蓝而胜于蓝,但是由于其大量采用日本进口的零部件,导致其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即便达到上千台的销量仍然入不敷出,因此亦导致其投放市场的过程受阻,产品叫好不叫座。这也再次证实了好技术、好产品是需要花钱的观点。
五、不要一味对国内企业横加指责
说到这,对于我们的主管部门和媒体人来说,也要注意到国内企业的努力,千万不要一味横加指责国内企业不行、不努力,一副官老爷做派。很多行业管理者若去干企业,十有八九是干不过目前国内农机企业领导们的。
同时,我们主管部门的领导也要注意:中国的农机化事业需要国内企业来武装。这也是老朱一贯的观点。过去发展农机化主要靠的是国内企业,今后也如是。现在国家倡导全程与全面机械化、倡导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为那些农机化发展薄弱环节、薄弱领域提供产品,更需要国内企业。如果产生不了规模效应,国外企业是绝对不会在你中国搞产品开发的。他们所做的,是把在国外已经成熟甚至已经过时了的技术予以流布并使经济效益最大化。
正如某日资企业生产的玉米收获机质量好、售价高,可是成本也比国内企业高很多,即便农民愿意买,企业还不愿供应,因为多卖一台他亏得越多。国外企业,来中国不是来当雷锋的,首先是要赚钱的。一个人可以成为伟大的白求恩,但一家企业这样下去迟早玩完。就像这家日资企业,不赚钱,他们就会减少市场投放量。今后我们自己的企业强大了走出去,也是一样道理。
试想,我国玉米机收事业,如果不是国内企业的努力,那是不可想象的。东北市场没有勇猛、迪马、牧神,黄淮海区域没有雷沃、巨明、博远、金大丰、国丰和此前的金亿,丘陵山区没有金达威、巨明等企业,中国的玉米收获机械化肯定还有好长的路要走。另以甘蔗机械化为例,以约翰迪尔和凯斯技术之盛,并没有让中国的甘蔗收获机械化事业发生质的变化,今后要想发生质的改观,恐怕还是得靠中联重科、洛阳辰汉农业装备科技有限公司和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国内企业的努力。今后,棉花、马铃薯等作物的机械化同样主要靠国内企业。
正常的产业发展形态应该是以中端产品为主、高中低呈现橄榄形的分布状态,如同一个健康发展的社会一样,中产阶段要占多数、成为社会稳定的压舱石。从农机行业来说,我们的技术和企业以中端(与目前发展阶段相适应)为主,所谓存在即合理,目前的产业形态就是基本符合中国当前农机化发展模式的,饭要一口一口地吃,不能一口吃个胖子。随着社会的发展演进,行业集中度上升、产品向高端升级,这是需要一定时间窗的产业发展规律。而且,中国市场太大太复杂,还不能简单地拿国外的经验来套中国(农机化和农机行业)。从表面上看,中国市场企业一定会更多更散,这并不代表中国农机产业不理性。
特别要指出的是,当前农机行业遇到的问题并不简单在于农机行业本身,而是掣肘于农业和实体制造遭遇的系统性的问题(有时间再就此问题另写一篇)。
过去,我们的国内企业靠销售策略和服务策略与外资企业竞争,而目前已经进入品质竞争时代,下一步将进入技术的竞争。国内企业是非常明白这个道理的。我们搞媒体的人,需要谦虚地向身在其中的人学习,而不可自以为是、指点江山。这篇拙作也算想给国内企业正一下名,但是,并不代表我对其中一些企业的一些负面作法予以肯定与鼓励,该改的,一定要尽快改、努力改。
商业的本质不是情怀,而是满足用户需求。空有情怀是没有用的,对行业和企业负责的前提是先保证自己活着。对于我们的农机企业家来说,既要有理想(情怀),在实际运营中也不能理想化(情绪化)。
文章来源“第一农机财经”微信公众号2018年11月12日
观农机行业“崇洋派”和“自强派”互撕引发的三个小问题
一、一路走来,农机行业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
言至于此,我们不妨再问问自己——农机行业一路走到今天,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这个问题看似很“初级”、很“原始”,但是,我却认为这是一个不能随便妄下结论的基础性、本质性的问题。我认为,姑且只能把这种发展定义为一场行业的演化,眼前的种种表象不过是各种偶然与必然、主观与客观交织交融后的呈现。遗憾的是,对于这个本质性的问题,在崇洋派与自强派之间的论战中却鲜有触及。我认为,对于这场仍在进行中的演化,一不总结其历史得失,二不探究其运行逻辑,只是在乐观或悲观的前提预设下进行浮于表面的分析,从而得出一些毫无根基且一文不值的结论,不免流俗。
一个人的“流俗”可能不会对一个行业产生什么负面影响,不过,当这种流俗在行业内真的流传开来后,恐怕这个行业距离灾难也不会遥远了。迄今距陈寅恪先生及诸多先进倡导国民要学会“独立思考”已过数十载,然如今真正愿意坚持独立思考的又有几人呢?
二、为何我们造不出全球顶级的农机产品?
笔者再抛出一个问题——我们缘何造不出全球顶级的高科技农机产品?有人说,那是我们发展的晚,人家西方比我们起步早。假如这仅仅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那再给你个五十年、一百年,你敢打这个包票不?未来必然如何如何,实在是一个荒谬无比的逻辑。回顾整个人类的历史,也从来没有出现过一个绝对正确的预言家,即使有些预言得以应验,那也不代表预言家的逻辑就是正确的。可是我们农机业界的种种必然论调,不是教人无限自卑就是让人异常亢奋,把一些问题的讨论和思考搞得更像是宗教。
可能有人会觉得笔者的这种比喻有点夸张,可你要是多观察观察那些“鸡汤文、拍案文”的留言区中读者的表现,或许你就会明白了在下的担忧!再回到上面的问题,我们缘何造不出全球顶级的高科技农机产品?在下的结论,则是因为我们没有全球顶级的农机企业,更是因为我们没有全球顶级的农机企业家!
正如“崇洋派”只懂得崇西洋器物之好,拜西洋企业之强,而在西洋企业的匠心传承、经营之道上却多是不求甚解。“自强派”通常也只是搬出民族情操来关上大门窝里叫嚣,既没有历史观的格局,更谈不上全球化的韬略。笔者认为,在农机行业里,中西之间技术上的差距往往是显而易见的,但发展理念上的差距却不见得有多少真正的共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内,绝大多数的中国企业都是在不择手段的追赶技术,然而现实是技术差距被缩小了吗?有时往往是你追赶的距离不及人家创新的脚步,这样现实的尴尬难道还不需要认真的反思吗?笔者强调,思想理念上的差距,往往才是企业家之间的差距。
三、我们该以何论英雄和成败?
如把对这种差距的思考进一步引申,就又引申出一个问题——我们究竟应该以什么来论英雄?以什么来论成败?是不是钱赚大了就算是好样的?是不是个人或企业的成败就意味着其理念的成败?如果把高端顶级理解成是农机产品的一种表象,那表象背后的本质乃是全社会庞大而又复杂的分工和协作的结果。一个产品背后是一个协作体系,一个协作体系的有效运作并不和太多的技术问题相关,而在于他是一种人和人之间的互动。谈到这里,我们自然就应该重新反思一些普世价值的重要性,如平等、公平、诚实、守信。若离开这些基本的底线,小到一个行业,大到一个社会,又将何去何从?
当那些让人暗自窃喜的小胜利或暂时性胜利总是伴随着失德失道的代价,当一些普世价值都会成为你发展道路上的机会成本,那这行业是好了是坏了还用人多说吗?为什么造不出好产品的道理也就再简单不过了,道德水平越低,能构建出来的协作体系自然也不会有多高级。反之,道德水平越高,可以构建出来的协作体系也就很强大。在强大的协作体系下,孕育出顶级的产品自然就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
笔者一贯认为——当前农机行业的危险,在于我们仍然停留在表象问题的处理上,想解决的问题不但没有解决,反而滋生了很多无赖、流氓和文痞,这些毒瘤反过来只能是对行业生态产生进一步的侵蚀,从而把整个行业带入到一个万劫不复的境地!以上三个小问题,权当抛砖引玉,敬请诸君批评指正。
文章来源“农机观察”微信公众号2018年11月22日 原署名茶根儿
外资产品碾压本土品牌,国产农机前途堪忧
一、全程全面机械化提速
2012—2016年TOP50+涵盖的8大类产品种类基本相同但所占份额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2012年TOP50+入围产品包括12个拖拉机24%、15个谷物收获机30%、11个耕整种植机械22%、1个田间管理机械2%、1个烘干机2%、3个牧草捡拾打捆机6%、1个青贮饲料收获机2%以及其他6个小众产品12%)。
2012年TOP50+各类产品分布
2016年TOP50+入围产品包括10个拖拉机20%、11个谷物收获机22%、8个耕整种植机械16%、6个田间管理机械12%、4个烘干机8%、4个牧草捡拾打捆机8%、4个青贮饲料收获机8%以及其他3个小众产品6%)。
2016年TOP50+各类产品分布
从图中可以看出拖拉机和谷物收获机所占比例较高。虽然近几年由于农业种植结构以及农机产品结构的调整二者的份额从2012年的54%下降到2016年的42%,但它们依然是农机行业的龙头产品,是拉动行业发展的引擎,其技术水平也代表了行业的最高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5年来田间管理机械、烘干机、打捆机、青贮饲料收获机等入围产品增多这与我国大力推进全程全面机械化以及农机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呼应。大型喷杆喷雾机、烘干机、牧草机械、经济作物机械、喷灌机等产品发展迅速生物制料机、废弃物处理装置、物理杀虫灯等新兴产品也引起了行业的关注。
二、国产农机现状堪忧
将5年来TOP50+入围产品按照生产企业的性质进行分类,分为外资企业生产(含外商独资、中外合资)和国内企业生产。
2012—2016年TOP50+入围产品按生产企业分类
由上图可知2012年、2013年外资企业生产的产品分别有13个和12个入围而从2014年开始外资企业的入围产品数量上升到了17个占比达到34%。
外资企业入围产品数量不断增多,一方面说明外资企业针对中国用户需求开发出适宜的产品,并加快国产化步伐,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农机市场已经成为国际化的市场,国内产品原有的优势正在削减。
再从这5年来的年度金奖、技术创新金奖、应用贡献金奖和市场领先金奖的入围产品数量来分析国内外农机的差距。
年度金奖产品情况
由上图可知,在年度金奖(年度收割机、年度拖拉机)、技术创新金奖和应用贡献金奖等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类别里,外资企业生产的产品已经占据了半壁江山。要知道,这是我国几千家农机企业与几十家外资企业分析得出的结果。
国产农机产品,只在市场领先金奖领域里份额较高,而这部分产品大多是中低端产品,靠销量大取得领先地位。
外资企业入围的年度金奖产品,大多集中在高性能拖拉机、大型联合收割机、打捆机、植保机械、撒肥机、精量免耕播种机、联合整地机等类别,在这些方面,国产产品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三、配套件水平亟待提高
TOP50+评选活动除了推广整机产品之外为了鼓励为农业机械行业做出突出贡献的配套企业还特别设立了年度优秀配套件供应商大奖。2012—2016年共评选出45家配套件企业获此殊荣。
2012—2016年TOP50+优秀配套件供应商情况
从上图可以看出我国配套件行业的发展现状也令人担忧。2012年入围TOP50+的外资配套件供应商只占总数的20%而2013年以来所占比例逐年提高近两年甚至达到了70%。
这个结果一方面说明外资零部件企业随着外资主机企业进驻中国市场的步伐不断加快,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农机行业关键零部件依赖国外产品的问题比较突出。这些外资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主要包括发动机、驱动桥、变速箱、轮胎、液压系统、控制系统和传动系统等关键零部件。
关键核心零部件是农机产品的基础,直接决定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水平,也是农机制造工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体现。国产关键零部件的研发与试验研究迫在眉睫,比如新型节能环保发动机,转向桥及悬浮系统,农用传感器,导航及智能化控制装置,无级变速器,电液控制系统,高性能传动带,高性能打结器,以及静液压驱动装置等。
四、技术发展趋势
分析近5年入围TOP50+的产品,明显体现了行业技术进步和发展趋势。
1无级变速拖拉机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国内自主研发的首台最大功率拖拉机400马力突破了无级变速传动系统、智能化控制管理系统等重型拖拉机关键核心技术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能够实现全程范围的连续速度精确控制、变负荷控制、PTO动力输出装置输出速度恒定等功能整机达到了国际先进技术水平。
另外,在拖拉机产品上,无人驾驶技术、变频技术、动力换向技术等智能化技术不断得到应用。
2高效率、多功能收获机械向大型化、智能化、高效率、多功能方向发展。静液压驱动与控制、大喂入量脱粒分离、高效清选导航定位、智能监测及整机作业质量监测等技术逐步应用。
全喂入履带机的纵轴流、双滚筒技术,玉米的籽粒直收、穗茎兼收、青贮裹包收获等籽实与茎秆一次性收获等技术不断应用。
3喷杆自动悬浮平衡技术、穿透性防飘移喷雾技术、药剂精量注入技术、系统恒压技术、精准施药、变量施药等技术不断应用于高端植保机械产品。此外农用航空植保技术也得到空前发展。
4精量播种、移栽机械受到重视。以智能化技术为核心播种机械实现了种肥分施、单粒精播、化肥定位深施、播种质量监控等促进精量播种机技术升级定量送秧、精准分插、随动仿形等关键技术应用于插秧机、移栽机促进插秧、移栽机械向高速升级。
5青贮饲料收获机牧草收割、打捆、储运、加工等复合装备不断应用提高饲草料收贮效率和质量促进畜牧业发展。
6谷物烘干机在水分在线测量、真空干燥、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智能控制、多燃料系统开发、热风炉热效率提升等技术方面有所突破高效能、多燃料烘干组合、智能烘干机逐步被开发并应用提高了粮食、农副产品的烘干质量和效率。
7环境友好型设备得到应用和发展。如生物制料机、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装置、杀虫灯等都属于新兴环保型装备对于改善农村环境、充分利用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一些体会
中国农业机械年度TOP50+评选活动,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农机产业发展和竞争的态势,既有可喜的成绩,也有不足的缺憾。
总之我们应该正视存在的问题以及和先进技术水平的差距然后才能寻找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方法并实践以促进企业和行业的发展。这也是年度TOP50+评选的初心!农业机械杂志社将继续与业内同仁一起,为我国农机事业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文章来源“农业机械”微信公众号2018年4月27日原署名农机君
国产拖拉机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一、拖拉机工业发展历程
我国拖拉机工业是建国后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拖拉机工业伴随着国家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发展大致经历了市场导入期、平稳发展期、快速发展期、调整转型期四个阶段。
我国拖拉机工业改革开放40年来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市场导入期1978—1986年。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6年正值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特别是1981年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拉开了拖拉机行业走向市场的序幕。拖拉机产品结构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进行了重大调整“东方红”小四轮拖拉机就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在行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性意义。该时期拖拉机行业产销量由1978年的43.8万台增至1986年的78万台含手扶拖拉机年均增长率8.6%其中小型拖拉机年均增长率达到12.7%。
第二阶段平稳发展期1987—2003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完善行业中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种类不断增加品系不断扩大。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国有企业公司化改制取得积极进展民营企业数量逐年增加国际农机巨头纷纷在国内独资或合资建厂行业初步形成了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并立的多元竞争格局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在此背景下承接国家主导第二轮技术引进的行业企业呈现了两种发展道路一种是以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坚持对国外先进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发展道路。目前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已形成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多个技术平台以“东方红”大轮拖为代表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有力地推动了行业的技术升级。一种是采取寻求合资合作共建合资公司的发展道路快速获取了国际先进技术。如天津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和约翰迪尔上海拖拉机厂和凯斯纽荷兰中国管理有限公司盐城拖拉机厂和马恒达悦达盐城拖拉机有限公司等的合作。该时期拖拉机行业产销量先后于1987年、1996年分别跨上100万台、200万台的平台含手扶拖拉机期间虽也曾出现短暂波动但总体上看我国拖拉机行业呈现出平稳向上的发展态势。
第三阶段快速发展期2004—2014年。2004年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三农”工作陆续实施了一系列利好政策包括连续十五年发布了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1号文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实施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全面取消农业税等夯实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制度性基础有力地推动了拖拉机工业的发展。该时期受购机补贴政策引导深松深耕实施等利好拉动大中型拖拉机实现年均近30%的增长。该时期也常被业内称为行业发展的“黄金十年”。
第四阶段调整转型期2015年至今。2015年以来我国农机工业进入调整转型阶段主营业务收入由两位数增长回落至个位数增长。拖拉机行业发展由刚性需求拉动的增量市场持续向以更新需求为主导的存量市场转化。在此阶段受用户需求升级的引导农机产品向大功率、高效、节能、智能化方向发展的要求更为迫切产品结构优化调整、行业发展转型升级处于关键时期。
二、拖拉机工业发展成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成就斐然。2010年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首次超过50%,标志着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已经实现了由人力畜力为主向机械化作业为主的历史性跨越。拖拉机工业在此过程中做出了积极贡献。
发展规模位居全球首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产业规模实现跨越。中国已是世界农机制造第一大国其中拖拉机产品的产能和产量跃居世界首位。截至2017年末我国拖拉机行业产值655万元、保有量2317万台同1978年相比分别增长了10倍、12倍。二是产业体系日趋完善。经过40年的发展初步形成了集技术开发、主机制造、关键件制造、成套装备供应、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产业体系同时形成了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农机制造业体系。如以河南、山东、江苏等为代表的拖拉机产业集群。三是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40年来中国一拖、福田雷沃、中联重机股份有限公司、常州东风农机、五征集团、时风集团等行业重点企业坚持创新发展战略加快“走出去、引进来”的步伐持续加大技术、制造等关键领域投入形成了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参与全球竞争的实力为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主导下加快引进国际先进的研发理念和技术行业企业积极发挥创新主体作用结合发展实际形成了具有各自特色的研发模式产品核心技术不断取得重大突破为实现我国拖拉机技术从落后走向先进提供了有力支撑。在产品结构上以传统履带拖拉机为基础经过对国际先进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逐步形成了小、中、大、重不同马力段的全系列、多形态拖拉机产品产品结构不断丰富产品性能不断提升。在传动系统上由滑动齿轮、啮合套、同步器等机械换挡逐步发展到动力换挡无级变速技术也取得重大进展。目前中国一拖生产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动力换挡拖拉机累计销售万余台东方红—LW4004型400马力无级变速拖拉机作为最大的实物展品2017年亮相国家“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在动力系统上柴油机由自然吸气、增压升级到增压中冷、电控喷油的阶段并广泛采用电控高压共轨技术、后处理技术振动、噪声及油耗明显降低。行业顺利实现了国三排放标准切换目前国四排放升级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在液压系统上由手动操控的机械式力、位反馈系统升级到电控液压提升系统。在智能技术应用上随着拖拉机车载控制器、北斗全球定位系统、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发展拖拉机的自动化、远程控制、智能化等信息化控制技术开始大规模应用。今年8月东方红无人驾驶拖拉机闪耀亮相央视一套《机智过人》第二季并在人机比赛中胜出荣获“2018智能先锋”称号。
工艺制造能力持续提升。40年来伴随着产品技术的持续升级行业企业不断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在整机、关键零部件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陆续建设完成了一批具有技术先进、质量保障、绿色环保特征的重点项目为加快提升我国农机整体制造工艺技术水平发挥了积极示范和带动作用。以中国一拖为例铸锻、冲压工艺技术基本达到国外同类水平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广泛应用于关键零部件制造制造技术的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智能制造技术逐步推广应用促进和带动了我国农机工业整体制造水平。目前中国一拖被列为国家工信部《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新型轮拖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和“现代农业装备智能驾驶舱数字化工厂”项目分别被列入国家2016年、2017年度智能制造专项。
国际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随着国家开放力度不断加大40年来我国拖拉机制造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在产品出口、海外营销模式、并购重组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新成就展示出中国农机制造的综合实力中国农机品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一是出口规模和档次持续提升。伴随着改革开放海外业务范围已遍及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基本上形成了覆盖全球的营销服务网络。我国拖拉机产品出口规模稳步扩大、结构持续优化、品质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二是积极融入全球产业价值链。2011年以中国一拖收购法国McCormick工厂为标志开启了中国农机企业参与构建全球价值链、实施海外并购重组的先河。2014年起雷沃重工收购“高登尼”等国外农机品牌并设立欧洲和日本研发中心。中联重机在美国成立农机研究所在意大利设立欧洲研发中心。2015年中国一拖在中白工业园设立了东欧研发中心。中国农机企业通过跨国并购重组在积累了经验的同时有效增强了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三是海外经营模式不断创新。20世纪90年代之前海外经营的主要方式是产品出口模式单一、影响力有限。2000年以来随着我国开放力度持续加大农机产品品质不断提升出口规模不断扩大我国农机产品在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在此基础上近年来行业内重点企业开始探索“由提供产品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转变”的新型海外经营模式深度参与出口国的农业建设和经济发展探索了从产品“走出去”到项目“走进去”的模式转型路径。
企业发展新模式不断涌现。作为农机行业的服务对象每一次农村体制和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都催生了农机企业经营模式的重大调整。特别是随着信息化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加速推动了农机企业经营模式的创新和升级。近年来随着农村土地流转等政策的实施农业生产模式和农机社会化服务群体不断变化。在农业合作社、农业托管服务、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生产模式的带动下合作社、农场、农垦等数量已由2012年的1.5万个发展到2017年2.6万个集体用户数量逐年递增推动了产品需求趋向大型化、高端智能化。为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农机企业越来越多开始由提供单一产品向提供成套解决方案的新型经营模式转变。借助于信息技术、智能化在产品上的深度应用农机装备的信息收集、智能决策和精准作业能力显著增强也为这种模式的转型提供了技术支撑。如由中国一拖牵头组建的河南省智能农机创新中心研制成功的超级拖拉机1号集障碍物检测与避障、路径跟踪、农具操作、实时产品运行数据收集等功能于一体标志着我国农机装备迈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深度融合的发展阶段。
三、拖拉机工业发展展望和倡议
可以预见,未来现代农业的作业场景将是人工智能普遍应用于农业装备,人类的劳作身影在农田里会基本消失。农业将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将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将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未来农业发展愿景
但同时也要看到,目前我国拖拉机工业在可靠性、人机工程、智能化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实现美好愿景,担负起农机人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就需要我们不忘初心、创新求进、奋勇担当,加快全面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速度,不断提高服务现代农业的能力,走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坚持创新驱动,加快重点领域持续突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最大的隐患,而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只有自力更生。我们必须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中心环节,突破一批重点领域关键共性技术,走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要研制掌握动力换挡拖拉机、无级变速、自动驾驶、新能源(电动、氢能源电池)等技术密集型高端农机产品及其制造技术,突破无级变速、电控技术、液压驱动等为代表的关键零部件效能提升和可靠性技术。整体提升行业技术水平,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真正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
坚持开放合作,拓展发展空间。根据经济发展的全球非均衡性,实施本土化经营,在错层对接中扩大优势产能供给,统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探索“农业走出去”的新模式,协调行业资源共享,与农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结成产业联盟,实现“联合出海”。同时,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防控风险,确保走得出、走得稳、走得好。
加快商业模式变革,持续增强综合竞争优势。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和核心能力,通过战略合作、资本运作、业务协同等方式,组合并撬动业内相关的资源和能力,着力打造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平台商业模式,形成各具特色、满足不同农业作业需求的业务模式。同时,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开展融资租赁、农艺决策咨询、检验检测认证、在线定制,线上线下等业务,拓宽企业转型升级的渠道和方式。
增强政策引导作用,提升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对符合政策导向、代表技术发展方向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装备进行优先补贴,予以大力支持。对于农民购置大型农机给予融资支持,大力推广贴息政策,增强需求端购买能力。同时,鼓励行业重点企业实施资源整合,推进产业转型与提质增效,提高农机企业综合竞争能力。
加强交流合作,合力推动行业发展再上台阶。以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为载体,加大产学研合作交流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全行业自主创新的水平和能力;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为行业企业间的交流合作、共进共赢搭建好平台;加强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富有战略眼光、善于市场开拓、精于管理创新、社会责任感强的的企业家队伍,为行业发展奠定基础。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40年的改革开放全体农机人砥砺奋进、艰苦前行创造出了令世人瞩目的业绩。进入新时代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根本加快推动行业的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奋力谱写出新时代农机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文章来源:“中国农机化协会”微信公众号
原标题:《改革开放四十载 担当奋进新时代》
国际农机展上畜牧机械繁荣背后的思考
一、青饲料收获机依然是必争之地
实际上近两年在国际农机展上我们都能感受到青饲料收获机产品的持续火热。比如今年科乐收展出了AGUAR 870青贮机约翰迪尔展出了8500青贮机科罗尼带来BiGX 700和BiGX 480一大一小两款青贮机这几款产品在国际上都是顶尖产品。同时还有俄罗斯罗斯托夫农机集团、石家庄美迪机械有限公司、勇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中机美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五征集团、河北顶呱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深圳市科脉机械工程有限公司、曲阜圣隆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等企业也都展出了不同型号的青饲料收获机。这些企业中很多企业都拥有生产玉米收获机的技术和经验。其中勇猛机械带来了两款青贮收获机9QS-300型青贮机采用圆盘割台成功吸收欧洲技术切碎长度三挡可调籽粒破碎率达95%以上,使饲草营养成分提高,易吸收。不过,青贮收获机还不算机展上最多的产品,展出产品最多的依然是打捆机。
二、差异化打捆机产品有待开发
打捆机产品中数圆捆打捆机最多天津库恩农业机械有限公司、奥地博田农业科技青岛有限公司、麦克海尔、科罗尼天津机械有限公司、约翰迪尔、马斯奇奥青岛农机制造有限公司、威猛、山东优尼亚农业机械有限公司、上海世达尔现代农机有限公司、中兴马斯卡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新乡市花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德邦大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华德牧草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蚌埠玛斯特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北京轩禾农业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呼伦贝尔市瑞丰农牧业科技有限公司、呼伦贝尔市蒙力农牧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呼伦贝尔市蒙拓农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灵璧县泰顺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都带来了各自的产品。奥地博田的圆捆打捆机首次在中国亮相也标志着其正式进军中国市场。库恩、麦克海尔、科罗尼、威猛、约翰迪尔等外资品牌的打捆机凭借着产品技术、可靠性和打捆密度依然是观众关注的重点。其中约翰迪尔的F441R圆捆机也充分考虑了中国作业量大而集中、打捆物料种类多的需求特点进行了可靠性提升简化控制同时能够满足干半干牧草、青贮苜蓿等多种作物秸秆的收获。
大方捆打捆机展出的企业不多主要是该领域被爱科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科乐收、科罗尼、库恩等外资品牌垄断国内企业难以望其项背。爱科带来了麦赛福格森MF2270大方捆打捆机。小方捆打捆机今年参展的数量明显减少只有少数展商展出不过也有弗驰瑞特青岛农机科技有限公司带来的高密度小方捆打捆机让人眼前一亮他们展出的产品能够直接装载到拖车上运输产品做工考究。
打捆包膜一体机产品有麦克海尔、世达尔、甘肃省机械科学研究院等极少数企业展出但是却极受关注。其中麦克海尔展出的一体机售价80多万元展会现场就被买走了。世达尔展出的打捆包膜一体机可以固定作业也可以移动作业现场被围观得水泄不通很多用户有购买意向但因为新产品还没有正式上市世达尔并没有现场销售该展品。现场还有威猛展出的拆捆机和协集团展出的饲料加工机械这些产品在往届展会上并没有看到算是首次亮相也说明国际农机展的畜牧机械全领域产品正在不断完善、增加。但是也有很多牛场的经营者告诉笔者此次参加展会并没有看到挤奶、饲喂、牛舍清洁等方面的设备展出希望主办方明年能够多召集这类企业参展。
总的来说,打捆机产品参展数量很多,国产产品的品质整体有所提升,有的企业还升级了自润滑系统,这些都能看出行业的前行。但是逆向研发的产品仍然不少,差异化的、自主研发适合本土的产品并没有多少。
三、废弃物处理机械关注度升温
再来说说畜牧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机械主要是粪污处理固体有机肥抛撒车、液体有机肥施肥车。这类产品往届展会上数量不多大家印象较深的估计除了德国福林格就是法国弼丰Pichon前者是的德国品牌现在已经在青岛建厂后者由中垦瑞海农牧机械北京有限公司作为中国的经销商代理。2018年笔者在展会现场还注意到三家国内企业也带来类似产品分别是大连雨林灌溉设备有限公司、山东天盛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乌兰浩特市顺源农牧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其中大连雨林曾经是全球著名灌溉设备制造商美国林赛灌溉公司原中国的OEM原始委托生产生产企业其技术、工艺、质量、标准等方面经过美国的全方位认证如今转型生产固体有机肥抛撒车和液体有机肥施肥车。这也说明国内企业已经意识到粪肥机械化还田领域蕴含的巨大商机。
事实上无论是市场还是政策都为这类产品带来发展利好。2017年7月农业农村部印发《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动方案2017—2020年方案多处提到要利用专业化施肥机械将畜禽粪污施用到农田前不久国务院发布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也提到要大力发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促进养殖废弃物就近资源化利用。
四、畜牧机械行业是否会持续繁荣
从展会看,种类繁多的畜牧机械产品,不断涌入的新兴企业,不断创新升级的新产品,畜牧机械行业真的是一片繁荣。这种繁荣会持续吗?
2017年甚至更早之前就有媒体报道认为中国人饮食结构调整相伴而生的就是乳制品和牛羊肉制品的需求增加畜牧机械市场需求同样在市场和政策的双轮驱动下潜移默化地增长。
笔者同样认为,畜牧机械行业的增长是会持续进行下去的,尤其是涉及青贮玉米从种到收,再到后加工、储存、饲喂的机械。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从需求来看青贮玉米饲喂可以促进牛羊养殖增产增效。具体来说青贮玉米可以提高饲料乳蛋白等质量指标缩短了肉牛肉羊出栏时间降低了饲料成本2017年我国肉牛繁育的饲料费用得到同比下降。目前我国奶牛存栏约1500万头肉牛存栏约9000万头如果全部喂青贮玉米按照3亩饲喂一头奶牛、4亩饲喂一头肉牛需要种植青贮玉米约4.05亿亩,需求潜力如此之大。
其次从供给看在“粮改饲”种植结构变化过程中大部分试点区域种植青贮玉米比种植籽粒玉米每亩能够增收300元以上同时种植青贮玉米还可有效减少农民的耕作投入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因此农户种植积极性提高未来饲料种植面积加大机械化作业需求也会应运而生。
再次青贮饲料收储季节性强国产中小型机械效率比较低、效果比较差影响收获进度和青贮玉米的品质。进口大型收获机械效率高质量好但是价格也比较高导致全国机械化收储能力不足。有数据称“粮改饲”地区农机专业化服务组织发展已达到2000多家专业收储企业达到7%,耕种收储全程机械化作业水平大幅提高,相关畜牧机械更新换代需求在不断上升,比如青贮收获机,过去收获效率低、不带揉搓功能的产品将被淘汰。
总体来看,中国畜牧机械产业起步较晚,但需求潜力巨大,因此,需要中国畜牧机械企业瞄准国家发展战略规划要求,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正视存在的问题,在创新产品和适应下游饲料需求方面下工夫,制造出优质高效的畜牧机械,为推动青贮玉米产业和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文章来源《农机市场》2018年第12期
请给中国农机企业时间
连日来中国武汉国际农机展和意大利国际农业及园林机械展览会以下简称EIMA展的相继举办东西方两大展会在展示当前农机发展形势同时也让很多业内人士对比出了中外农机发展的差距。在此基础上有的媒体本着“爱之深责之切”的态度对中国的农机企业给予批评。一文激起千层浪一时间农机圈里的人也出现了很多不同的声音有的人附和文章的中心思想觉得中国农机企业的确不行有的人则认为文章过于偏激不应该全盘否决中国农机企业。笔者作为刚刚参加完EIMA展的观众在此也有一些感想。
不可否认EIMA展作为世界第二大农机展的确非常精彩。先进农机科技、琳琅满目的农机品种很多都是武汉农机展上所见不到的。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EIMA展上也有没有展出的农机产品比如国内常见的插秧机。笔者在EIMA展上一台插秧机都没有见到即便像久保田这样著名的水稻机械生产制造商都没有展出插秧机反而展出了大量的园林机械、牧草机械。我国顶尖的农机企业雷沃阿波斯集团在EIMA展除了展出拖拉机、马特马克播种机以外也展出了大量的果园机械、牧草机械这与其在国内展出的机械也不尽相同。究其原因就在于中国与欧美国家农业生产各有侧重。目前我国仍旧以生产玉米、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为主而欧洲畜牧业更为发达所以农机企业一定会根据各地不同的市场需求推出农机产品。因此我们不能仅仅通过两个展会的展品简单地对中国农机企业进行全盘否定。另外农机企业的发展是社会经济闭环中的一个环节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农机企业存在的问题。比如在EIMA展上一台约翰迪尔大型联合收获机价格约为30万40万欧元这对于经营农场的外国农场主来说并不算十分为难。而这台机器拿到我国价格就是两三百万人民币这对于目前尚处于小规模土地经营的中国农民来说确实不太现实。即便是对于一些颇有能力的农机合作社来说购入一台这样的机器什么时候回本、到底有多少利用率都是要考虑的问题。因此将中国农机企业的问题片面归咎于企业本身是片面的、割裂的。
当然不可否认我国农机产品与国外农机产品确实有着不小的差距而这也为我国农机企业的未来指明了方向。第一外国企业不怕“看”。在EIMA展上有一个现象很引人瞩目就是每家企业都会将参展机械的内部构造完全暴露在观众面前这一点在国内展会上是见不到的。难道他们不怕被其他竞争对手“偷师”吗原因就在于国外有完善的自主知识产权保护机制这样既避免了企业间相互抄袭带来的恶性竞争同时也激励着企业不断创新。第二避免产品同质化要重视对农机具的研发。通过EIMA展窥视欧美农机市场拖拉机、收割机等市场已经基本上被约翰迪尔等巨头企业瓜分但这并没有影响外国农机企业的多样性很多小企业专注于做某一类农机具并没有因此而被市场淘汰反而成为行业的翘楚。全世界有7000余种农机具而我国目前最多有4000种这样的差距给了我国农机企业更多的发展空间企业不一定要做大但一定要做精只专注于某种机具真的不丢人。第三提高农机企业社会地位增强农机企业的社会认同。在EIMA展上观众不仅有农民、经销商、媒体还有很多家长会带着小孩参观很多小孩都拿着相机把感兴趣的农机产品拍下来在他们眼中一台农机与一台跑车或者航空模型没有高低之分。还有很多观众会主动购买企业售卖的各种周边产品他们穿着印有阿波斯、约翰迪尔、久保田、科乐收等标志的衣服兴奋地拍照合影与穿着阿迪达斯、耐克没有任何不同这就是企业的社会地位与文化价值农机在国外并不“土”EIMA展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做农机的体面。
在国外很多农机企业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比如约翰迪尔从1837年创建至今有180余年的历史纽荷兰拖拉机也有100年的历史不仅这些大品牌很多小型农机企业同样历史悠久。反观我国“共和国长子”中国一拖也不过60余年的历史在世界农机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农机可以说正处于青少年时期。青少年的成长需要学习、需要鼓励、需要包容当然也需要适当的批评指正但绝不可以全盘否定。客观理性地看待我国农机企业利弊请给他们时间。
文章来源:《中国农机化导报》
竞争是农机企业生存的原动力
一、竞争是手段
人们习惯性地喜欢常态化的竞争。在实际生活中,成败决定于竞争手段,品牌产品以质量取胜,三四线产品以价格实惠为坐标。近几年,品牌机的压力并不小于三四线产品,对抗的结局最终基本是两败俱伤,谁也没有占到上风。现实的农机市场上,没有一家产品能一手遮天,不同客户群体代表了不同层次的厂商,竞争手段成了现实生活中的关键词。
笔者提笔时突然觉得,时常把过去各种手段的竞争归纳为市场乱,有些情绪化和怨天尤人,往往是把一些常见的竞争手段,视为阻碍行业发展和自己公司进步的理由与借口。市场竞争激烈角逐,标志着每一个企业通过优胜劣汰,将逐步建立一个规范有序的市场秩序。
眼下,竞争手段越来越多样化。生产企业惯用的手法是——简配增效,减员增收,简化服务,以实现求存梦。流通企业的一般做法是——让利促销,赊账经营,微利销售,无底线服务,以实现求活梦。
农机人的辈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又作了新的调整。“用户是上帝”不再是口号,极个别赊账用户辈分更长了,不是爷爷的辈分了,赊账时装怂,装诚信,装老实,一旦赊账成功三分钟身份就置换了。农机流通企业面对的是重重陷阱,无处不存风险,无时无刻不成为对手们攻击的目标。所以农机人赢在手段,成于细节,败在无底线竞争。
二、发展是目标
发展是每个企业的核心目标,打造百年老店是各位道友的心中梦想。由于现实市场中的不公平因素,违背了客观规律,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目标发展。现实市场并非文人墨客笔下的样本,笔者不喜欢胡乱瞎编。
1计划经济时代笔者经历了处处凭票、计划供应阻碍了百花齐放但是计划经济市场不乱产品不会过剩。
2市场经济体制在口号中产生各种补贴政策让市场又恢复到计划经济年代市场化仍然流行于形式。
3当下戏子们的“阴阳”合同一词很流行我们借用一下如果我们把现实下的农机市场改写成“阴阳”市场是不是更得体、更接近现实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真正的市场经济是完全交给市场的。现实的农机市场早已回归到新一轮的计划经济时代农机补贴与各种形式的项目招标早已将文中的市场经济环境变相改写。万家争鸣争的是政策争的是手段争的是关系争的是权利争的是相互勾结而并非真实的市场竞争。农机人在这种“阴阳”市场中谈发展相信大家底气都不是很足。谈生存都是泪流满面。理由很简单因为你无法掌控时下的市场经济主体一个扶贫项目县长要过问镇长要插手农办人员要干预他们要指定品牌指定代理商通过招标将程序“合法化”。在这种市场环境中农机人谈发展绝对是梦中梦。
三、生存是规则
无论是“阴阳”市场还是计划经济,企业的发展首先是生存,没有生存就无从说起发展。那么,当下农机人到底该如何活在当下,存活成为农机人的主题。
近两年市场走低,竞争无处不在,残酷的竞争将行业刷新洗牌,成为当下农机的一大快事。竞争能分先后,竞争能重新定位,竞争可以优胜劣汰,只有不断竞争,才能不断规范秩序,竞争将成为未来农机市场的最好手段。
近20年农机市场受到补贴政策刺激一哄而上迎来了百花齐放、万家争鸣、欣欣向荣的景象。当市场出现洗牌的时候生存成了农机人的话题。有些道友不断改善经营环境改变经营模式改变合作方式从松散型合作转变为紧密型合作从传统经营模式转变成优化经营品种从低价促销赊账逐步转变为理性经营从大而全到有意识的选择从竞争中学会自立从竞争中不断壮大进而从竞争中不断脱颖而出一批又一批懂经营会管理的标杆企业。
竞争成了农机人生存的必备神器,竞争可以在唤醒对手的同时,也不断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过去人们谈到竞争就色变,谈到竞争就伤感情,谈到竞争就你死我活。其实不然,竞争可以取长补短,竞争可以不断完善自己,竞争就是优胜劣汰。竞争的范围有很多,产品质量竞争,产品价格竞争,产品服务竞争,经营者的素质竞争,人品竞争,这些竞争最终都是企业的实力竞争。所以,竞争才是企业生存的原动力,竞争才是市场发展潜力的源泉,竞争才是农机人的生存规则。
以上观点不一定都成熟可行,也不可能都符合众友的口味,如有欠妥之处还望道友们批评指正。
文章来源“农机观察”微信公众号2018年11月11日原署名狼爷
五大关键制造工艺制约农机产品质量
一、冲压工艺技术
冲压制造工艺技术是农业机械装备应用最普遍的制造工艺之一。一些企业的冲压能力建设从高起点做起,进行技术升级和技术改造,取得了新突破。部分大型企业的冲压制造工艺技术代表了国内冲压制造技术的最高水平,并基本达到国外同类产品制造水平。
1精益制造的理念逐步增强。部分骨干企业开展冲压工艺技术创新从海外引进全球先进水平的紧凑型数控多边折弯中心、数控激光切管机等数字化生产装备实现对标准板材、管材的冲压、剪切和折弯快速、精准、高效地制造出高质量的金属板材工件。
2采用先进的冲压制造装备。采用先进的冲压制造装备提高自动化、柔性化生产制造能力针对冲压加工产品品种多、零件结构形状多样化的特点采用高效率、高精度的数控转塔冲压装备、高精度数控折弯装备和金属板材柔性加工线等数字化工艺装备和技术大大提升农机装备产品对平板件和冲压成型的生产柔性化需求满足钣金零件加工要求。
冲压作业
3向数字化与可控化发展。数字化及可控化是冲压工艺技术的发展方向。数字模拟技术的应用可显著提高冲压成品的实用性特征能够与数字化的制造系统实现高度集成与统一。另外配合智能化技术以及控制技术的应用冲压成形技术不仅可以应用于简单形状零件的成形操作也可应用于覆盖件类零件的成形操作。
4复合工艺技术的应用。冲压技术发展过程中复合技术应用越来越多不仅仅体现为毛坯模式而是直接完成对零件的制造。冲压工艺也从单个零件向整体性结构发展显著提高了冲压工艺技术的柔性制造优势。
冲压产品制造全过程得到重视,单一性的成形环节逐步向全过程性乃至全生命性的整体性系统方向发展,可实现冲压工艺的多目标、全局性综合优化。
二、焊接工艺技术
激光焊接技术广泛应用于收获机械、拖拉机、播种机械、烘干机械等农机装备中厚板材、切割焊接、管件的切割工艺中。部分企业不断改进和提升焊接技术,积极吸收汽车行业和其他行业的先进激光焊接工艺,焊接技术大幅度提高,在某些方面达到汽车领域的技术水平。
1焊接工艺技术研究和创新。十几年以前农机装备领域的焊接工艺技术比较落后质量不高特别是某些关键零部件焊接变形问题一直是困扰行业的瓶颈。经过不断研究创新通过大力推进电阻焊、塞焊、热熔钻等先进焊接工艺技术关键零部件变形问题基本解决。推行采用混合气体氩气+二氧化碳及其他)保护焊技术,有效提升了焊接质量。
2大规模采用数字化焊机装备。数字化焊机又称“焊接机器人”作业技术通过软件控制来实现通过相互独立的功能模块调整功能和性能。数字化焊机减少了传统焊机焊接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提升焊接质量保证焊接工艺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机器人焊接
3推进焊接自动线建设。部分企业大力推进焊接自动线建设确保关键焊接部位的焊接质量提高整体焊接效率和质量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和产业工人劳动强度的改善。
4柔性化与集成化。将各种光、机、电技术与焊接技术有机结合实现焊接的精确化和柔性化。建设柔性制造系统充分发挥装备的效能满足同类产品不同规格工件的生产需要。
焊接自动化系统集成技术包括硬件系统的结构集成、功能集成和控制技术集成。集成系统中物质流和信息流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促进其有机地结合。现代焊接自动化系统的结构都采用模块化设计,根据不同用户对系统功能的要求,进行模块化组合。
三、涂装工艺技术
1电泳涂装技术。1999年第一条电泳涂装生产线应用于国内农机装备行业改变了我国农机传统的喷涂工艺操作方式标志着农机涂装工艺技术开始与汽车生产涂装工艺技术接轨。电泳漆膜具有均匀、平整和光滑的优点在硬度、附着力、耐腐、冲击性能和渗透性能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涂装工艺。
2005年一些企业开始推行阴极电泳涂装工艺技术该技术具有漆膜厚均匀、防腐性好、涂料安全、涂料利用率高和烘干展平性好等特点特别适合作业环境恶劣的农机装备充分体现了农机涂装工艺发展的新水平。
2全程自动化技术。大型企业的涂装工艺技术已具备全过程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基本形成了采用集中化调漆和自动化供漆系统具有高效、节能和环保等特点。随着涂装工艺技术的发展及机器人喷涂系统的开始应用涂装工艺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喷涂流水线
3环保涂装工艺技术。随着环保政策的不断趋严农机行业的环保涂装工艺技术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选用涂膜固化低温化、快速化的涂料如双组分涂料烘干能源混合化和加热方式复合化加强隔热保温措施烘干室紧凑化减少换热器开发采用热泵技术提高能效回收低温热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喷漆室采用排风循环再利用技术等。
四、加工制造工艺技术
机械加工是指通过一种机械设备对工件的外形尺寸或性能进行改变的过程,按加工方式上的差别可分为切削加工和压力加工。机械加工常用的设备有车、铣、刨、磨床等。随着现代机械加工的快速发展,逐渐涌现出许多先进的机械加工技术方法。
1干式加工技术。干式加工技术就是指在机械制造加工过程中省去对冷却润滑液的应用简化操作工序。干铣削、干车削、干式螺旋加工、干钻削、干式齿轮加工等均属于干式加工范畴。
2机床加工技术。在机械制造加工过程中切削部位容易产生切削热若散热措施不当或不及时都可能导致机床受热失衡并诱发变形问题造成机床加工精度不足。因此现代机械制造中开始将循环冷却系统引入机床加工过程中以分散切削加工期间所产生的热量发挥良好的隔热效果。
精密车床
3低温切削技术。低温切削技术对常规意义上机械制造加工难度较大的材料如高锰钢、淬硬钢、钛合金等均有良好的适用性可通过配置低温冷风装置、氮气流装置的方式改进切削效果。
4“专机+加工中心”模式。加工制造工艺技术从“普通加工+专机”的模式,发展到“专机+数控加工中心”的模式,加工制造工艺水平大幅提升。
数控加工中心与传统机械加工装备相比综合机械加工能力优越效率是普通设备的510倍功能更全可把铣、镗、钻、攻螺纹和切削螺纹等功能集中在一台设备上节省大量时间和费用零件加工适应性强、灵活性好能加工轮廓形状复杂或尺寸难以控制的零件加工精度高、加工质量稳定可靠生产自动化程度高减轻操作者的劳动强度有利于满足生产管理自动化和柔性化的要求。
重型、大型拖拉机的变速箱箱体等关键零部件制造工艺复杂,加工精度高,制造难度大,普通机械加工设备很难达到要求。一些企业采用了高精度、高效率、柔性化加工中心和进口刀具,配合离线编程、在线测量、刀具自动化管理等技术的使用,使机械加工工艺实现了自动化、柔性化,满足多品种、系列化的复杂核心零部件的加工,确保加工质量,提升生产效率。
五、装配工艺技术
装配就是将各种零部件或总成按照工艺技术规范和质量要求,在特定的场地连接组合成完整产品的生产过程,也可以称为“使各种零部件、总成成为具有规定的空间位置关系的工艺过程”。
装配制造工艺是农机生产制造过程中最后的关键工艺,有效布置装配线设备、零部件、人员、物流方式和生产方式等,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近十几年来,农机装配制造工艺技术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生产车间
1流水线模式广泛应用。“装配流水线”就是将人和机器进行有效组合并按照物料、设备、产能和人员工作的要求同时体现设备的灵活性保证产品质量和产量被国内多数农机企业普遍采用。
2先进装配技术的应用。在农机产品装配过程中先进装配技术和设备的应用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如部分大型企业采用了自动化定扭矩装配工艺技术、清洁度控制技术、在线加载磨合和检测技术等先进装配工艺技术大幅度提升产品质量保证能力减轻员工劳动强度提高装配效率保障产品关键特性。
3生产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总装配线不仅结构复杂、功能繁多而且生产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同时总装配线工作过程中离不开有效监控以及对一些特定过程的跟踪。总装过程也可以看做是信息流动的过程。
由于总装线的这些特殊性目前的农机生产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借助计算机技术实现生产信息管理。生产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将人力从繁杂的数据中解放出来避免人为因素导致的各种失效、错误。如引入TPS丰田生产方式、Lean Production精益制造等管理技术强化制造过程精细化管理改变粗放的生产方式生产制造水平明显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获得质的飞跃。
生产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生产排程和物料配送;装配工艺和装配质量管理;数据采集和生产过程跟踪;防错和快速切换;与设备实现通讯;生成报表和大屏幕显示;以及生产线能力分析等。
文章来源:“农业机械”微信公众号
原标题《农机产品质量为何难以提高5大关键制造工艺需要吃透》署名晓琳
我们向久保田学什么
在我的眼里面,久保田一直有一些神秘感,一方面坚持完全的独资原则,另外现场参观也被层层限制。日前有机会近距离接触,一起看看我们有哪些差距?
久保田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生产技术。绝大多数的业内人士认为久保田的优势是产品技术,久保田资深的生产部长高林华却认为久保田的核心竞争力是生产技术。生产技术是制造技术与链接技术的结合。制造技术,是固有技术,生产工人应该掌握的,是一种标准化的技术,而且是可以在现场看得见的,例如加工、装配。而链接技术是目前国内的企业普遍缺乏的技术,而且对此认识不够。它是制造过程的管理技术,是产品技术与其他技术、管理之间的链接,是生产变化过程的协同,是为了保持生产均衡的一种技术与管理的结合。
有意思的是久保田从来没有避讳这一观点甚至还曾在农机行业会议上介绍了久保田农业机械苏州有限公司KAMS生产制造技术与理念。
与国内企业相比日企生产制造技术的优势是基本功扎实。日企制造技术的第一重点工作是推行员工作业的标准化标准作业书。与标准化、可视化相比精细化、持久化、多能化更是制胜法宝。日企的现场技术文件非常精细涉及安全以及对机器功能有影响的质量特性值在图纸等技术文件上也会标注工时一般以秒为单位无论基础性工作如5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晨会还是基本的经营理念等都能长年累月地坚持。日本企业比较重视工厂内部的在职岗位培训一般新员工要培训三个月才算合格并开始独立操作第一个月有老师傅监督第二个月师傅指导第三个月独立操作。
农机行业大规模生产的时代已经结束,精益生产转型已经迫在眉睫。国内农机行业大部分都是大批量生产模式,在市场下行阶段风险很大。未来农机行业,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是必然的趋势。同一品类产品中,同样型号,但针对每个地区、国家有细分的一个产品子目录是必然趋势。精益生产方式是二战后日本汽车工业遭到的“资源稀缺”和“多品种、少批量”的市场制约的产物,是当前工业界最佳的一种生产组织体系和方式。
无论竞争环境如何变化,品质的竞争是企业间最基本的竞争。当今的企业面临着多元化的竞争格局,供应链、商业模式、人才、资本等因素,无一不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而其中最基本、最核心的仍然是产品质量。产品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三不”原则:不制造不良品、不流出不良品、不接受不良品。执行的核心在于领导层的决心。
日企视现场为市场决胜的关键;“五现”是整个久保田集团管理方面的最高理念。“五现”主义是日本企业家古畑友三先生总结的现场管理哲学,其含义是“现场、现物、现实、原理、原则。”要求企业管理者应按“五现”思想进行管理,即到现场去,通过对现场的观察分析,正确了解现实,并确认是否符合原理、原则,然后及时作出决策,进行修正、调控,使之达到计划目标,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使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整体素质,使企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目的。
当然,我们不能被日本企业重视生产与现场迷住了眼睛,实际上一个优秀的企业在产品开发、市场营销、企业管理方面同样有竞争优势。国内农机企业如何尽快转型升级,向优秀的外企学习、快速超越产品模仿阶段,实现技术与管理的消化、吸收与再创新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
文章来源《农机市场》2018年9月刊“农机观察”微信公众号2018年9月24日
深思:农机企业基业长青需要什么样的核心竞争力
一、洞若观火的政策把握能力
从全球范围内看,农业从来都不是完全市场化,不同国家或多或少都有政策的干预和行政的影响,国内的农机产业与国家“三农”政策尤其休戚相关。
2004年以来紧跟补贴政策走的企业都赚的盆满钵满很多企业在这个黄金十年完成了原始积累接下来的后黄金十年企业走的顺不顺仍需看企业的政策把握能力。密切关注以下的政策走向
一是环保政策。“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富起来的中国开始由重发展转向重生活品质、生存安全。可以肯定地说今后国家的经济发展不会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2018年2月国家环保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征求〈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以下简称《意见》预计最晚2020年这个政策将会出台《意见》提到防治非道路机械污染的手段有加快排放标准升级、淘汰存量中的高排放机械、实施环保召回等。
环保政策对农机企业来讲是机会也是挑战,大企业利用国家政策来加快洗牌,心存侥幸的小企业不可避免将出局。在国家意志面前,任何人无谓的反抗和倒行逆施都只会加速企业的死亡,所以在此奉劝大家,不要心存侥幸,该出钱就出钱,该投入就投入,把企业改造成真正的绿色环保家园。
二是种植结构调整政策。约翰迪尔的企业宗旨“源于土地承诺未来服务于土地息息相关的人”约翰迪尔始终没有忘记衣食父母是土地及依附于土地的农民这种深入骨髓的文化和坚持成就了百年迪尔。对于国内农机企业来说要干好农机这个事业需要从盯着竞争对手转向盯着土地盯着农民真实的需求变化尤其是要密切关注种植结构调整政策2016年“镰刀弯”地区玉米调减5000亩就直接让玉米收获机销量腰斩2018年中美贸易战国家支持国内大豆产业发展大豆全程机械化设备开始吃香。
土地是需求的根,种植结构决定着农机的需求结构,做企业的,最简单的讲,企业生产的产品要和需求匹配,否则就只能落得项羽一样的衷叹:“天亡我,非战之罪!”
三是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行15年之久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农机行业影响之深之远无出其右。该政策后期走向才是企业需求重点关注的。
笔者判断该政策短期内不会退出但补贴重点、操作手法一定会有巨大的变化比如停止对拖拉机、联合收获机等传统农机的补贴或对保有量大的部分产品停止补贴、出口农机补贴、变销售环节的补贴为作业补贴、贷款贴息、加大新产品补贴等。从以往的经验看补贴政策的每次调整都对企业造生了深远的影响如2007年停止小麦机补贴就淘汰了50多家收获机企业而雷沃重工则乘机脱颖而出。
总结一句,在一个动态变化的非完全市场化的行业,政策把握能力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前预测到政策方向并超前布局的企业胜算最大。
二、超前一步的战略眼光
战略就是站在今天想明天的事,好的战略能让公司远离竞争,这就像《三体》里的降维打法一样,站在高维打低维十拿九稳,而站在低维打高维,连竞争对手是谁都搞不清楚。
在2004—2014年的“黄金十年”农机企业是不需要战略的只要不和农机补贴政策背道而驰企业都不会出问题因为战策即方向政策即战略。但现在补贴政策边际效益衰减很厉害利益均沾的政策就等于没有优惠所以企业才真正需要战略来胜出。
笔者认为,当下农机企业的战略主要是需要回答增长从哪里来的问题。增长一定来源于市场和产品,也就是要回答服务于谁,提供什么产品满足服务的市场。
那么该服务于什么样的市场呢?服务于需求升级的市场、未被满足的市场、可代替的市场、资源可优化的市场、长期被忽视的市场。针对这些市场设计针对性的产品,企业就能实现增生。
发展中的问题在发展中解决,而增长是治疗发展问题的良药,解决发展问题的办法就是企业战略。
三、与众不同的商业模式
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技术、产品、价格、服务等元素会越来越趋同,企业最终都会陷入效率之争。真正要与众不同,就需要改变商业模式,只有与众不同的商业模式才能让自己脱颖而出,另外只有创新的商业模式才能颠覆现有的竞争格局,比如滴滴出行就颠覆了出租车行业的竞争格局,过去是出租车和出租车的竞争,现在则是出租车和私家车的竞争。
未来农机企业需要在以下的商业模式中做出选择。
平台型企业。有人把当下的企业分为三个等级:三等企业做产品,二等企业做服务,一等企业做平台。企业的出路唯有升级成平台化,平台化的本质是把自己变成一个价值创造的平台,未来所有的公司、企业、组织都将平台化。
共享模式。未来使用比拥有更重要在生产领域企业将会接受轻资产运作企业之间会将设备、人力、管理等资源进行共享在流通领域会有大型的共享农机企业出现就像现在的滴滴出行一样用户无需自购农机有作业需求只需在APP上发个信息就会有服务组织来作业。未来已来2017年山东、江苏已经出现了共享农机。
合作和联盟体。企业将由个体走向联合,要么是上下游的结盟,要么是同类项之间的联盟,比如经销商结成采购联合体,而这些组织也已经在重庆、云南、江苏等地出现。
只有商业模式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这种商业模式如果有厚壁垒和高门槛的话就更妙了。
四、超越竞争对手的效率
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之所以取胜,是因为美国用了泰勒的管理原理,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让其一国生产的物质比其他所有参战国的总和还多,战争打的其实是资源,最终结果是美国用消耗战把法西斯拖垮拖死了。
在增长的市场,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产品供货能力上,而在需求饱和的市场,企业之间比拼的是管理,具体表现在效率上,因为管理出效率。
笔者认为,在机会大潮已退的当下,农机企业之间竞争的核心其实是效率之争,所有的竞争最终都体现在产品的综合性价比上。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农机企业的效率呢?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认为效率来自于分工;马克思·韦伯和亨利·法约尔的行政组织理论的观点是效率来自于分权;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坚持说效率来自于分利,来自于人的激活——满足人的需求,创造条件发挥人的潜力;互联网时代产业管理理论认为效率来自于协同。四个管理理论,解答四个效率:劳动效率、组织效率、人的效率、协同效率。
在当前管理中,分工不仅仅是内部管理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配合,分权不仅仅是内部分权和授权,更重要的是产业链各环节的资源分配,同样分利也不仅仅是摆平内部员工,重要的是在让产业链各环节都有利可图,这样才能达到整个产业链最佳协同效应,实现企业的竞争就是产业链与产业链竞争。
五、卓尔不凡的成本控制能力
企业要高度关注成本这个元素。有两个理由:一是做所有的经营都要依赖于投入;二是能否在这个行业中有相对优势,很大程度上拼的是成本,长期看尤其如此。
日本人汤之上隆在《日本制造业败北》里说,评价一个企业的实力有几个标准:实现高品质的技术实力,实现高性能的技术实力,以低成本生产的技术实力,以短时间生产的技术实力。他认为日本企业打败美国企业靠的是低成本生产的技术实力,而三星打败众多日本超级企业的绝招也是低成本生产的技术实力。
企业生命周期
在一个行业从长期看企业要存活下来就要有超出平均水平的成本控制能力。管理学家陈春花认为一个行业内企业数量和时间轴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四个发展阶段来说明初创阶段、规模化阶段企业数量一直上升规模化阶段后期企业数量达到顶峰开始有挤出效应约20%企业出局到集中阶段又有20%企业出局到均衡阶段还要淘汰20%最后的竞争就在剩下的40%企业之间展开。
一个行业要淘汰60%以上的企业,你如果要留下来,要么是增长速度超过平均水平,要么你的成本控制能力超过平均水平。陈春花认为行业生命周期的后三阶段都是拼成本,只有第一阶段不太在意成本,国内农机行业目前正处于由规模化向集中阶段过渡的时期,企业之间的竞争由机会转向综合实力的竞争,在同质化下,谁的成本控制能力强,谁就会有时间来换空间。
所以笔者建议在这个阶段,生产企业更需要重视精细化管理,尤其是要学习和引入日本的精益管理。
文章来源农机360网2018年7月1日
浅谈我国农机行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必要性
一、从模仿到创新,再到创造
受历史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农业装备领域的发展,与欧美等农业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距离。有差距并不可耻,抱着学习的态度,迎难而上努力追赶。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前期的模仿是在所难免的。据了解,日本工业制造就是先从模仿起家的,后来,在模仿的基础之上,加入了创新元素,逐渐走向制造强国。其他国家能做的事情,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思维模式下,中国也是可以去尝试的。
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已经几十年的时间了“改革开放”方针也已经整整40年了。我国农业装备领域几乎从零起步到现在接近70%的综合机械化率,“创新”在其中占了很大的比例。毕竟国外的农机在适应中国气候、地貌等情况时,是需要进行适应性改良的。这些适应性的改良,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产品局部的创新,各个局部创新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从量变到了质变,创新就成了创造,这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过程。
二、不为获利,只为保护
据了解,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存在着一批专门靠知识产权获利的团体。他们有一些是有研发能力的团体,将产品、技术、标准等知识产权申请下来,或是抢先申请,就靠着这些知识产权盈利;还有一些团体,根本就没有研发团队,干脆直接靠买卖各类知识产权而生存。国外的这类团体令我国的很多企业吃亏、受损。
中国古代传统教材《三字经》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可以体现出,我国是以“善念”文化为根基的,所以我国的《知识产权法》是以“保护”为中心,而不是“获利”的基调。在我国农业装备领域,很多产品的技术,与国外技术有一定的差别,为了防止以后被其他团体抢先申请知识产权,就完全有必要一边研发一边申请知识产权。不为获利,只是为了保护自己应有的权利。
三、保护意识,时刻谨记
其实,很多产品和技术,目标是一样的,但是实现的路径和方法却有很多种。这也就是很多发明专利在普通人眼中看着类似,但其内部结构却有着千差万别。以拖拉机为例,从外观看,如果将所有的拖拉机换成同一个颜色,普通人很难分辨出是哪个品牌的产品,但是,专业人士却可以从内部构造上区分开来。
俗话说:“高手在民间!”但是很多国内民间的发明人,很少意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同时又缺乏申请权利的知识,直接导致一些发明被别人抢先注册。这样的案例在各行各业都有,农机行业也不例外。所以,发明人或是发明团队,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在研发过程中,每当有创新,都要主动去申请知识产权保护。同时,也要注意规避已有的知识产权,尽量避免给以后带来侵权、诉讼的麻烦。
四、发展之需,强盛之基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社会的进步史,就是科技发展史。比如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器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创新和使用等,让人类社会又向前发展;还有人们称之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信息技术革命,都使人类社会得到跨越式的发展。因此,科技创新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推力。
当今时代,评判一个国家是否强盛,是从各方面综合考评的,其中一个重要考量项目就是知识产权。在很多国际人士眼中,知识产权,特别是发明专利,可以体现出一个国家的创新、创造实力。具体到农业装备领域,很多发明都能带动一个细分领域,比如辣椒去把机等发明,不仅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减少物料的浪费。
五、人才储备,必要之举
不得不承认,知识产权的申请、保护、诉讼,并不是普通人就可以独立完成的,是需要一定专业知识的人才能开展的。所以,一些大中型企业,往往会组建一个法务团队,专门负责知识产权相关事宜。我国的很多农业装备企业,大部分是中小规模的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投入较少,而且保护意识欠缺,很多都是到了诉讼阶段,才开始重视知识产权,有时候会造成一定的损失,有时候甚至是灭顶之灾。
基于各行各业在知识产权方面的教训,笔者认为,我国农业装备领域的企业,在研发过程中,就需要让懂得知识产权的人才介入。也就是说,产品研发团队,不能全是产品技术人员,还要有法务人员,每到一定的阶段,就要申报知识产权的保护。不仅如此,该法务人员还要主动了解与项目相关的已有知识产权,让研发过程尽量规避已有的知识产权。这类既懂得法律知识,又对产品技术有一定了解的人才,可能就需要从已有的技术人员中去培养。
文章来源农机360网2018年11月23日
向国外先进农机学习看齐永不停步
一、铭记载入史的农机展会
40年前的1978年中国确立走改革开放的路刚要起步农机行业便担当起改革开放的先锋。第一次由国家政府层次组织的国际专业展会邀请英国、法国、意大利、荷兰、丹麦、澳大利亚等12个发达国家农机制造企业参加的农业机械展览会史称北京十二国农业机械展于10月在首都北京盛大举行。共有320家制造厂商26大类、1320件国外农业机械参展。可以说当年12月召开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由此拉开了我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大幕奏响了中国大地春雨即将到来的前奏曲。中国改革开放引进国外技术从农业机械开始。
当时,笔者作为一名在校的大学生,第一次亲眼领略了国外先进的农业机械,最大的感受是,被国外先进农机震惊与震撼。
40年后的2018年春夏秋冬岁月嬗替也是在10月亚洲第一大行业展会——中国武汉国际农业机械展隆重举行。30多大类、数千种、上万台的国产农机产品展示出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农机第一大制造国的风貌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和观众参展参观。这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中国农机制造业全面崛起的标志。
今天笔者作为一个农机行业观察者参加中国国际农机展活动亲眼看到农机行业春色满园。40年“弹指一挥间”而农机行业又“恍若隔世”农机工业写下了震古烁今的篇章。为我国农机行业的快速发展与壮大感到骄傲和自豪。
二、坚持在追赶中学习看齐不停步
在领略中国国际农机展的同时深深感受到40年农机工业光辉的历程深刻昭示只有顺应历史潮流坚持对外开放持之以恒向外企学习借鉴才能与时代同行。
在看到国内农机工业壮大振兴、辉煌成就的同时还应该更清醒地认识到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不少农机产品上都带有学习借鉴外国先进农机产品的“基因”是毋庸置疑与参展的世界农机强企相比切不论中外企业之间有多少看点与笑点问题的讨论我们参展的农机产品同外企参展产品相比较在很多方面依然存在着不小的差距是客观事实农机产品质量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离跨入世界农机制造强国之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笔者通过对美国主机与配套机具农机企业的考察亲身看到和感受到这一点。
特别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2月12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三农”发展。其中会议提出的“对购买国内外农机产品一视同仁”是我国农机行业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部署也是对国内农机制造业的一个更大新挑战。
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只有坚定不移参与全球市场竞争,对照国外参展上的先进农机产品与技术,不断找差距、查问题、补短板,坚持不懈地向国外先进农机产品与技术学习,对标看齐,才能在改革开放新的格局下,真正增强和具备与国外先进产品同台竞争的能力及资本,赢得市场和用户。
三、寻找分析外企农机产品的看齐可学点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武汉农机展上先进外企,有很多地方是非常值得借鉴和学习的,而更有实际意义的,是要对标参展产品,从创新技术层面进行深入观察分析,挖掘出可学习借鉴之处,并结合国情,因地制宜,创新地应用到我们自己的农机产品开发、设计与制造上,努力追赶世界先进农机技术与产品。
学习点一:大马力拖拉机关键部件技术。近几年,在国内“大马力、小底盘”拖拉机的围剿下,外企靠技术领先赢得市场的战略仍然坚持不动摇。对标国际一流拖拉机制造企业的参展产品,国内大马力拖拉机制造技术也提升较快,但从拖拉机可靠性、基础零部件和材料、制造工艺、装备和生产一致性等方面,尤其是关键技术上,仍大有可学之处。
约翰迪尔中国公司的8R系列拖拉机融合了迪尔的全球领先技术大储备扭矩发动机全车配置10个电脑模块、20套软件双转速田间巡航集成ATI自动导航系统即插即用充分体现出迪尔智能大马力拖拉机的优越性能。凯斯3154型拖拉机配套达到国三排放的高压共轨发动机采用18+4的全动力换挡变速箱及动力换向手柄。爱科公司的麦赛福格森全球市场同步推出的高端拖拉机系列产品发动机采用涡轮增压中冷、高压共轨技术专业的液压三点悬挂装置及PTO动力输出装置提升了机械控制精度。久保田公司954型大马力拖拉机配备了完全密封式锥齿轮前桥可防止泥水、杂物侵入不易漏油配备了前后棱式换向装置使拖拉机前进后退操作更方便。
学习点二:大型联合收割机核心技术。目前我国主流中小型联合收割机产品,已经进入国际一流产品的行列;近些年青贮机产品研发的速度也相当快,部分产品在市场上得到用户认可。然而,多家国际农机巨头在大型联合收割机和青贮机产品方面的霸主地位,尤其是拥有核心关键技术的优势,充分彰显其技术的全面领先与产品品质的上乘,能充分满足农艺、畜牧生产标准要求。
迪尔公司S440联合收割机拥有先进的喂入系统先进的全轴流脱粒分离机构独特的三段式轴流脱粒分离系统其割台高度控制和位置记忆功能大幅度提高了不同长势和倒伏作物的收获效率。科乐收CLAAS公司CH80多谷物收割机采用切纵轴流专项技术拥有恒定的喂入角度不受割台升降的影响。
学习点三畜牧机械产品多方面领先技术。在展会的一个交流报告会上一位国内较大的牧草机械需求客户在报告中非常明确地讲到“现阶段我们使用的牧草机械90%还是要选购采用国外的牧草机械产品。”从展会外企畜牧机械的产品看,值得学习的看点很多。
本届展会来自外企在中国市场销售的畜牧机械产品有10多种包括打捆机、割草压扁机、搂草机、青贮饲料收获机、饲料搅拌车、缠膜机等。尽管这些产品并不能完全代表世界最先进的畜牧机械产品水平但就目前国内畜牧机械特别是牧草收获、青饲料收获机械这方面产品还是以参照国外技术原理仿效为主核心部件大部分依赖进口的现状来说国外产品从产品整体设计、结构功能创新到关键部件的制造、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都值得学习和借鉴。
学习点四不间断地在农机产品结构和部件方面进行改进、创新。迪尔在R230玉米联合收获机上使用了先进的仿形技术丹麦哈滴公司在HC6500喷雾机上使用了“双风”防漂移喷杆技术防漂移性能更好马斯奇奥秸秆粉碎还田机为保证碎秆效果在内壁均焊有齿状定刀以提高切碎能力洋马农机在半喂入联合收割机运用了独创的二次脱粒和清选系统凯斯4088联合收割机安装5米加长卸粮绞龙加上6行带秸秆切断底刀的玉米割台库恩公司针对不同土壤情况的MM153翻转犁上分别安装了镜面犁和栅条犁两种解决方案。
学习点五:采用不同类型机具组装成联合作业机的方案。为了减少进地次数,提高工作效率,国外公司在产品开发中,把多种耕整地机具、播种机、肥料撒施机及深松机等组合成联合作业机进行复式作业使用。
学习点六:应用电子信息智能技术。美国大平原公司的系列点播机在导种管上安装传感器,对整个导种管进行监控,确保种子畅通无阻地直达种沟。法国波尔图农业有限公司植保机全部采用电子调控系统,控制喷杆收张、喷洒、压力流速、每公顷喷洒量等各种作业参数。德国雷肯公司牵引式喷雾机通过电脑控制终端实现全自动控制设定,作业全程显示每公顷喷药量、已喷量、喷雾压力、行驶速度以及已喷药的面积等。韩国大同农机有限公司高速插秧机,使用了前轮独立传感装置,在任何的作业条件下,可以保持插植部的一致。日本洋马农机高速插秧机通过机身平衡与秧台平衡两部位传感器,控制电子开关瞬时调整油缸动作,锁定秧台平衡,使插秧机秧台作业过程中,始终处于水平状态。
学习点七:在农机具设计制造中采用新材料。在以钢材为主的前提下,多种新金属、复合材料、特殊钢材等在关键部件的应用量在明显提升。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改革开放永不停步”农机行业学习国外先进农机产品技术永不停步坚持合作发展永不停步锲而不舍、一以贯之、再接再厉必然创造出新的更大奇迹下一个40年的中国农机制造业定当有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成就中国定会成为世界上农机制造强国
文章来源农机360网2018年12月26日
四 全程全面发展
看胡萝卜产业如何把握“机”遇
一、北京:粮菜两茬 胡萝卜土豆全部机械化
7月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镇庄头村的金利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像往年一样完成了胡萝卜的播种。合作社理事长朱言利所要等待的就是11月胡萝卜的收获。“7月初播种胡萝卜种植密度为4.5万株/亩垄作根据土壤墒情适时灌溉11月中旬收获。冬季可实行土地休耕恢复地力涵养水源。”朱言利介绍道。近些年在京郊“马铃薯—胡萝卜粮菜两茬全程机械化生产”这种新型种植模式悄然兴起金利农机专业合作社就是率先尝试这种种植模式的合作社之一。
据了解“马铃薯—胡萝卜粮菜两茬全程机械化”作业包括耕整地施肥、播种、化学除草、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24个具体作业环节从这个角度看采用这种种植模式似乎比传统的玉米—小麦倒茬种植繁重了许多。对此朱言利的回答打消了大家的顾虑“现在种植胡萝卜并不会比之前种玉米和小麦麻烦市农机鉴定推广站也不断推广两茬种植24个环节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技术因此从播种到田间管理再到收获都采用机械完成。”正如朱言利所言从4月初播种马铃薯、覆膜垄作、根据土壤墒情适时灌溉到6月底收获马铃薯再到7月初播种胡萝卜11月中旬收获全部环节都实现了机械化作业。“我们有专门的胡萝卜播种机和收获机。灌溉采用指针式喷灌设备实现高效节水灌溉节省人工节约用水。”朱言利告诉记者。
据了解北京市农业局农机试验鉴定推广站在种植技术研究的基础上积极调研国内外先进高效的相关种植设备针对目前马铃薯及胡萝卜机械化生产中的难点进行定点攻克。针对每个环节作业要求配套相应的作业机具陆续投入使用了GRIMME马铃薯播种机、GRIMME马铃薯收获机、MASCHIO蔬菜播种机、ASA-LIFT夹拔式胡萝卜收获机等高效设备实现了从马铃薯播种到胡萝卜收获的全程机械化作业。
近年来,随着北京都市型农业发展,打造高标准农田已成为农业发展趋势,精准农业则是打造高标准农田的攻坚利器。在马铃薯与胡萝卜种植过程中,引进了北斗导航自动驾驶系统,该系统由北斗接收天线、显示器、控制器、液压阀、角度传感器和北斗基站组成。应用该系统的拖拉机在作业过程中可保证衔接行距稳定,同时可保证长时间精准作业,不会因为机手疲劳影响作业质量;农忙时期还可以昼夜作业,避免了因夜间光线不足而无法作业的问题,减轻驾驶员的工作负担,同时也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就产量而言胡萝卜亩产能达到4吨多产量远高于小麦和玉米轮作。”朱言利为记者算了笔账“胡萝卜每亩地产量4吨靠人工采收不吃不喝至少也需要8个人工短工每天至少100120元成本近1000元。且不说人工作业成本高赶上农忙时有钱也雇不到人。改用机器采收后机手和农机费用一天1500元可完成二三十亩农田的采收算下来每亩采收费用不过7080元成本大大降低。按以往的收购价格核算马铃薯+胡萝卜两茬种植比传统玉米、小麦倒茬种植模式增收2000元/亩左右。”对于该种模式的收益,朱言利非常满意。
京郊的胡萝卜采收机
二、青岛:占尽“地利”享受高校最新科技
青岛前后屯胡萝卜专业合作社的胡萝卜种植机
山东省青岛前后屯胡萝卜专业合作社以生产胡萝卜为主种植了3000亩胡萝卜。合作社成立以来采取统一购种、统一销售的管理模式以服务成员、谋求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为宗旨并不断加大对胡萝卜产业技术、良种的推广以及品牌的打造。合作社生产的胡萝卜不仅发往国内的上海、广州、武汉、常州等城市还出口韩国、日本、泰国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经过几年的发展已成为集种植、收购、加工、冷储、销售于一体的农民合作社。用合作社理事长李茂岳的话来说如果没有全程机械化也就没有合作社今天的规模。“以往农民收获胡萝卜都要在凌晨两三点钟来到田间拔秧、割秧再装包每人每天工作十七八个小时才能收三分地的胡萝卜。同时人工收获的费用也很高雇人收获平均一亩地劳务费800多元。”李茂岳告诉记者“要是这3000亩地全用人工的话你算算这得是多大一笔投入。”
机械化收获农作物是农业发展趋势然而想要使用农机收获胡萝卜并不是一件易事种植行距不同、扎根30厘米阻力巨大等都是大难题。不过好在合作社所在的青岛当地就有一所研发胡萝卜生产机械的高校——青岛农业大学这对于李茂岳来说可谓占尽了“地利”。
据了解从2012年开始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尚书旗和他的团队就已经开始着手研究胡萝卜的机械化收获。日前尚书旗团队就在青岛平度完成了一次关键性的胡萝卜机械化收获装备田间试验这台新研发的胡萝卜收获机的收净率能够达到98.2%。与尚书旗团队有着多年合作经验的平度市农机局相关负责人董道鑫告诉记者:“据我们了解,这台机器光在地里面进行试验,就有十几次了。这个设备的研发不是容易的事儿,一次次试验,一次次调整,最近的这次试验终于有了重大突破,再完善几个地方,预计秋天时就能成型了。”
在李茂岳看来,青岛农业大学的研发绝对接地气。“我们这边种植胡萝卜,每个村子里的种植模式都不一样,比如李家行距十几厘米,张家可能就二十几厘米。和尚书旗教授团队合作的青岛弘盛公司都可以为我们农户提供定制业务,量身打造适合自己的农机产品,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李茂岳说。
新型高效农机的不断加入实现了胡萝卜在田地里的全程机械化李茂岳并不满足延长胡萝卜生产的产业链成为他的新目标。2011年该合作社购买了农产品检测仪器实行严格的农残检测制度保证了每批胡萝卜上市前的质量安全建立健全了农产品生产记录档案及质量追溯体系使得合作社的运作日渐完善。2013年李茂岳又对冷风库进行了扩建改建了加工车间增添了5条胡萝卜机械化流水线日加工销售达到150180吨。到2017年年底合作社拥有1600吨冷风库加工生产车间1800米2。
“合作社从成立之初有103户参加现已发展到涉及前屯、后屯、狼埠、双河4个村庄470户户均年收入达10万元以上带动了周边30多个村庄的胡萝卜种植业发展。店埠镇胡萝卜种植面积达5万多亩并辐射到周边的夏格庄、姜山两个乡镇及即墨区和平度市带动了胡萝卜生产、加工、运输、营销、冷储等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创造了较好的生产效益和社会效益。”李茂岳自豪地说“实现这一切的基础就是胡萝卜全程机械化生产。”
三、陕西大荔:有账可算 机收胡萝卜省工省钱
陕西省大荔县拥有几百年栽植胡萝卜的历史和经验,大荔胡萝卜通过了国家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让传统种植产业华丽转身,已成为当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主要产业之一,是大荔县继冬枣产业之后新崛起的又一支柱产业。大荔胡萝卜产业发展得好,自然离不开机械化的支持。
回想起去年11月胡萝卜收获的场景大荔县朝邑镇霸村民耿永盛至今难忘。“胡萝卜也能用机器收割了而且速度是人工的5倍”耿永盛回忆道“一台单行胡萝卜收获机用铁齿轻松咬住胡萝卜秧拨出胡萝卜送上输送带经过自动切除分离叶子从后面丢入田间胡萝卜落入侧面筐中连拔带切超快的收获速度让我们这儿的胡萝卜种植户都忍不住赞叹。”
耿永盛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去年他种了600亩胡萝卜如果像过去那样找人工挖50个人得干30天才能挖完按照往年收获1亩胡萝卜人工费500元计算如果用机器也就15天左右光人工费就节省了近30万元。据悉大荔县的胡萝卜种植面积为10多万亩种植和收获一直都是靠人力来完成费时、费力。使用机械收获1亩胡萝卜仅需20分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2017年11月26日江苏常发农业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携手陕西省荔盛合作社、丹麦ASA公司在陕西省大荔县雨林镇胡萝卜种植基地成功举行了胡萝卜全程机械化收获演示会很多先进生产设备已经逐渐运用到农业丰产增收中常发CFH1304A大马力拖拉机搭配胡萝卜联合收获机20分钟就可收割完成一亩胡萝卜地最高时速可达3千米是人工作业效率的5倍大大地节省了人工成本。
据大荔县农机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县为发展胡萝卜产业,不断在推广新机具、新技术上下工夫。一是抓项目,重推广,提高新技术、新机具应用率。要求各区县要结合实际,聘请一些专家进行论证和立项,打造和包装一批蔬菜机械化方面的大项目,通过项目,引进先进适用的蔬菜生产新技术、新机械。二是抓示范,树典型,提高辐射带动面。要求各区县要综合考虑蔬菜生产机械化的技术基础和发展条件,按照“因地制宜,搞好示范,分类指导,循序推进”的原则,大力开展蔬菜生产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积极探索出一条适合当地胡萝卜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三是抓引导,重扶持,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要求各地方培育和发展蔬菜生产规模大、机制活、服务能力强的新型农业或农机服务组织,加大对蔬菜生产服务组织、科技示范户的扶持力度。未来,大荔县将继续通过政策扶持,积极引导,加快胡萝卜生产机械化发展。
大荔胡萝卜机械化灌溉
文章来源《中国农机化导报》2018年8月29日
青海:枸杞生产全程机械化之路还有多远
一、成本高用工难 倒逼机械化发展
每到抹芽、剪枝的关键时期,都兰县夏日哈镇沙珠玉村朝阳枸杞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承善都会想办法雇佣技术熟练的宁夏工人来完成这些工作。他说:“剪枝、抹芽这两样技术,当地人根本不在行,而施肥、病虫害防治则是由当地人完成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人工。”
张承善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耕地、浇水、锄草、抹芽、剪枝、施肥、病虫害防治、收获采摘这一系列工作下来每亩枸杞地投入的人工成本超过3800元其中采摘的成本差不多就占到了总成本的一半。
目前青海省枸杞种植面积50余万亩主要集中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青海枸杞生产主要依赖人工作业生产效率低、成本高导致枸杞产品竞争力弱。与此同时用工难、用工荒现象又时有发生。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推广枸杞生产全程机械化、标准化宜机模式逐步实现“机器换人”就成了必由之路。
青海省农牧机械推广站站长何彦武表示,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机械化,枸杞产业的优质高效发展更离不开机械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引进和推广枸杞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发挥好农业机械在枸杞生产中的作用,核心目的就是要降低枸杞种植成本,帮助农牧民增收。
针对机械化推广带来的节本增效问题许振林做过详细的测算采用机械化生产后中耕施肥环节效率较人工可提高24倍中耕除草环节效率可提高40倍植保作业环节效率能提高25倍每亩可节约成本1000元左右。
看着那些“大块头”李福文心里直打鼓。他告诉记者合作社种植枸杞3000多亩耕地和行间锄草目前全部使用一些简便轻巧的微型机械还有一些风送式喷药机与人工相比每亩地成本可以节省70%左右。但是株间锄草、采摘等环节还是要靠人工。
二、农机农艺融合难 标准化宜机模式少
现场会当天来自元盛生态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马宝林一直在和青海德健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陈刚争论“当地合作社和农户枸杞种植规模较小更适宜推广小型的机械。你们的这款小型旋耕机宽度最好不要超过80公分而且左右两端设计成三角形比较好不会破坏枸杞的枝条。”
青海省都兰县枸杞协会会长蒲青说,种植户有这样的争议和想法,其实核心问题在于传统的密植种植方式可以有效地增加产量。若是按照标准化宜机模式种植,枸杞植株数量势必减少,影响产量,即使机械化带来的成本降低,但对于种植面积仅有几百亩的小农户、合作社而言,“一减一降”究竟能不能增收,还需要仔细算账。
在农牧业机械推广部门看来推动枸杞生产全程机械化具体机械的问题都是小问题只要它们能进地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技术改进来解决而农艺与农机的融合才是真正难点所在。目前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普遍采用的是1.5米、2米或2.5米的密植保产栽植模式,虽然对产量提升作用明显,但造成的问题是大中型农机具无法进地作业。
“大中型机械的推广显然有难度。”许振林说“一是要加快推进标准化宜机种植模式借鉴成熟经验比如宁夏枸杞栽植模式行距要达到3米以上株距在1米左右给大中型机械预留通过空间不小于1.4米;二是根据我们目前实际情况,在加快‘宜机模式’下,研发引进专用生产机具。同时进行推广试验示范,‘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算’。”
有关专家建议,今后一段时间,青海推广枸杞生产全程机械化,首先要指导好老旧园区宜机化改造更新和新园区宜机化建设,解决好农机农艺融合的问题;其次要加快建设枸杞机械化示范基地和示范园区,通过引进先进、成熟的技术模式,促进试验示范,探索出适合青海实际的枸杞生产标准化宜机模式和统一的集成技术规范。
三、研发力量薄弱,采摘机械待攻关
目前,枸杞机械化生产技术与机具,国外也没有可借鉴引进的产品,几乎全部为国内的科技创新和自主研发。对于青海而言,要实现枸杞生产全程机械化,就不能避开两个问题,一是自身的机具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二是枸杞采摘机械面临的难题。
记者调查到,这些年,青海农机部门也联合过农机企业,投入了不少人力、物力、财力,经过多部门联合攻关,先后研发出了枸杞采摘机、追肥机和株间除草机等枸杞专业机具,但是在其性能和效率等方面还远远不能满足枸杞生产需要。总体而言,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仍是短板和弱项。
许振林说:“除了要加大资金投入外,还要集合自身实际,加大先进适用机具的研发力度。农机部门一方面要加强科技创新,自主研发,依靠联合攻关去突破关键技术和重点机具;另一方面要引进国外先进机具设备,再通过改进完善,变成适合本土使用的机具,共同促进青海枸杞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
由于枸杞生长具有“无序花序连续花果”的特点即开花、结果、成熟同时进行致使采收工作的难度较大。据调查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人工采摘枸杞鲜果的效率仅为60100千克/天人工费180300元/天,占据总生产成本的一半左右。
上个月李福文已经与四川雅安的一家劳务公司签订了用工合同承诺每采摘1千克枸杞鲜果支付报酬3.1元。李福文告诉记者每4千克鲜果可以晾晒1千克干果所以每千克干果仅采摘成本就得12.4元,要是可以机械采摘,一定能省不少钱。
记者了解到,为了能实现枸杞采摘机械化,青海、宁夏等地都做了许多尝试。宁夏农林科学院枸杞研究所机具研发部部长王孝说,通过这些年的研究、试验,枸杞采摘机械最大的问题就是枸杞破损率很高,需要不断地改进。
不过也有专家担心,枸杞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带动就业,促进增收作用很大,要是采摘机械的问题彻底坚决,会不会出现连锁反应?
文章来源《农民日报》2018年6月28日
河北:精准农业引领 全程机械化突破
一、先试先行 打造“河北特色”全程机械化
按照信息化和精准作业引领全程机械化的建设思路河北省农机部门依托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赵春江院士团队提供的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联合河北省农科院粮油作物所专家团队经过3年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具有河北特色的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基本形成。
“通过开展农机合作社‘智慧农场’主题示范活动,近两年合作社年年实现‘双丰收’,在经营方式和生产方式上都发生了深刻变革。”光辉农业机械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姚凤娟激动地说。
在农口资金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河北省资金规模不降反增。3年来省财政累计投入5200万元创建了24个全程机械化示范县打造了54个农机合作社“智慧农场”。
河北省农业机械化管理局局长戎美瑞告诉记者近年来按照农业农村部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要求河北省农机局积极争取财政对农机化的投入引导农机化发展资金在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上不断增加。赵县等8个县扎实开展创建工作荣获了“全国农机化示范县”的称号。
“三夏”期间这些农机合作社“智慧农场”在农机作业调度、机务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由过去人工记账、电话指挥转变为依托移动互联网使用电脑、手机APP等装备在“智慧农场”精准作业系统平台、“农机直通车·全国农机化生产信息服务平台”上实现现代化管理有效提升管理水平。
“我们分批次在省内设了多个应用示范县、示范合作社和示范田使合作社在肥料投入、农药投入、灌溉、播种量等关键的措施上得到了合理优化达到提质增效、稳步增产效果。通过推进全程机械化精准作业现在1亩田可节约成本20元左右若同时加上合理的肥水运筹既提高了作业效率又提高了作物产量每亩就可增加收入2030元。这样里外一算1亩地合作社就可增加效益3040元这是多么可观的一组数据”河北省农业机械化管理局副局长郭恒对记者算了一笔“激动人心”的账。
“光辉农机专业合作社愿意在省农机局和县农机部门的指导下,与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河北省农科院专家团队开展密切合作,继续做河北推行全程机械化和精准农业的先锋!”姚凤娟指着一块“‘十三五’国家重点研究计划项目智能化精准施肥及肥料深施技术及其装备示范应用基地”的牌子坚定地说。
心中有责方为艺。一批以信息化和精准作业为引领的全程机械化重大集成技术和装备投入农业生产,使河北省在全程机械化“补短板”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二、精准发力 让耕种收更省钱省力高效
精准播种、精准施肥、精准施药、高效节水是今年河北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中的8大试验示范技术中的重点。
在演示现场一台指夹式四行玉米清垄免耕施肥播种机使原本还铺着秸秆的麦茬地瞬间变成了一条规则整齐的苗床带让记者连连称奇走近观察后发现原来这款机器安装了前置粉碎机先对麦茬进行粉碎然后把粉碎的秸秆抛洒到玉米播种带两侧形成大概15厘米宽的播种带可一次性完成秸秆粉碎抛洒、免耕精量播种、除草剂对行喷洒、播后镇压等多个环节。
指夹式四行玉米清垄免耕施肥播种机桁架式淋灌机
“我们之前用的玉米播种机很简单,而且作业过程中机器性能很不稳定,开快了更容易出问题,播种不规则,经常漏播,亩株数少了,产量下来了。有了这台机子后就大不一样了,作业效率和播种质量大大提升。”姚凤娟感叹道。
“指夹式播种机是一种依靠取种指夹来实现柔性夹持排种的机械式播种机可以提高播种精度解决伤种严重和缺苗断垄等问题。关键是这种机具播种高速均匀、破损率低、对种子的大小外形要求不是很严格。每小时可行走8千米1天可以播种200300亩比常规播种效率提高50%。”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研究员籍俊杰向记者介绍道。随后籍俊杰指着播好的苗带对记者说“由于播种后形成了这条宽15厘米的无秸秆苗带可以有效减少玉米二点委夜蛾的虫害发生。同时因为另外3/4的土地仍然被小麦秸秆覆盖与秸秆还田相比还能有效防止水分蒸发更利于玉米的抗旱保苗。”
精准变量施肥是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王秀研究员的一项研究成果。王秀研究员告诉记者河北省农机局给我们提出要把精准施肥纳入到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中以此打通全程机械化的全作业链。去年我们着手在赵县光辉农机合作社开展试验。我们在系统中采用了PID控制技术通过综合运用GPS测速技术、电机控制技术、传感器监测技术和PGS技术根据不同时期对施肥量的需求实现精准变量施肥。施肥作业中用户肥量设定后该装置会根据拖拉机速度变化进行施肥量调节保证施肥均匀性。同时可以实现整个作业过程中施肥量的实时监测和远程传输。
高效节水也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之一,大水漫灌不是现代农业的特征。郭恒副局长表示,河北省将坚定信心,探索适应一年两熟类型区和规模化种植条件下的节水农业推广模式,通过精准高速机播+高效淋灌配套技术,再配以信息化技术,充分提升农作物对水分的利用率。
在精准施肥播种机后“登场”的是一架行走式桁架淋灌机,它正伸展着细长的“双翼”在田地中缓缓移动进行对行淋灌。
籍俊杰研究员告诉记者这台机器是对现在常规使用的卷盘式水枪喷灌机进行了“革命性”的改革解决了合作社浇地省工不省水的难题。经过两年多的不断改进单机可有效控制不少于300亩喷洒面积喷洒幅宽可达4070米浇地最大距离320米无需修建水渠和田埂又可节省水渠田埂。作业时能严格控制降水量节水省电同时保证喷洒均匀度相一致确保粮食稳产高产。在小麦灌溉作业季节一个1000亩的种植合作社使用2台行走式桁架式淋灌机一季可节省3万元。郭恒副局长补充道我们在技术体系上强调配套技术。尤其在夏玉米全程机械化上挖潜的力度更大效果更明显。这款机器与刚刚展示的精准施肥播种机配套使用水只浇在苗带上更加相得益彰。在一年两熟区常规顺畦垄灌溉和圆盘喷灌都在50立方米以上而这款机型亩用水只需要1520立方米比普通灌溉模式可节水50%以上,在提高灌溉作业效率和减少亩灌溉用水量方面真正实现了节本增效。
最后亮相的是自走式高地隙精准变量喷药机。只见其喷杆液压自动折叠展开,喷杆喷雾高度可自动调节。
“1.8米高地隙底盘设计能够适应河北一年两熟区小麦、玉米全生长期的农药喷洒要求。它采用电子集成控制技术通过综合运用GPS定位系统、电子液压控制系统集成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车辆行走速度传感系统实现化学农药喷洒自动变量控制。也就是说能保证单位面积的施药量是恒定值达到节约化学农药喷洒效果的目的。配合北斗导航定位装置在规模化作业时做到不重喷、不漏喷。”王秀研究员继续解释道“采用精准农药喷洒方法可以节约50%的喷洒药液,这是这两年来在赵县等地的成功实践。今年,配套农机精准变量作业物联网监测平台还能实时监测作业状态、喷药量、作业轨迹、作业图像等信息。”
综合应用现代高新科学技术,以获得农田高产、优质、精准、高效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和技术体系,一帮热血的农业工作者正推动农业机械化的重大进步。
自走式高地隙精准变量喷药机
三、测土配方深做“3S”文章
如何让这些智能农业装备发挥最大效用?如何让精准农业技术最大程度宜地化?那就是,必须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全面结合。
5波段多光谱传感器
“精准技术以3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导航卫星定位系统GNSS、遥感RS技术为核心根据作物生长的土壤性状、水肥状况、环境背景、气候条件的空间变异定位、定时、定量实施现代化的农事操作与管理以最少的投入或最节省的投入达到最高的收入并保护和改善环境高效利用农业资源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王秀向记者阐述道“此次在赵县等地我们应用的就是无人机遥感技术来分析指定地块的氮素养分分析每个地块的长势优劣然后根据生成的光谱形成配方在配肥车间进行配肥再由精准变量施肥机的变量控制系统接收北斗导航对速度的定位按指定肥量施到指定地块。”
为了让记者能进一步了解其中原理王秀团队的技术人员进行了实地展示将一台5波段多光谱传感器相机安装在无人机上技术员调整地面站利用卫星定位系统定位一块农田通过规划无人机工作路径即可合成长势成像最后采用光谱分析法测算土壤养分。
“精准施药、精准施肥、精准播种等一系列动作都可通过监控平台和手机APP同步展示方便农机合作社管理和机手作业时实时监测工作人员也很容易在地面站进行控制和追踪无人机的工作状态和轨迹。”王秀介绍道。
郭恒表示智能农业装备是精准农业技术实施的载体是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支撑。智能化使农业生产由定性到量化、由经验主义到科学运作而3S技术使农业管理由宏观变得微观、耕作模式由粗放生产转变为精准作业。用精细化、规模化提升各种资源的配置效率是实现合作社规模效益的必由之路。
“过去刚开始搞智慧农机我们局限于在拖拉机、联合收获机等主机上加装各种先进设备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农机生产者的管理质量这是1.0版。现在我们把解决方案重点放在拖拉机的后面针对作物从根本上解决对大田作物的水、肥、药、种的控制。现在我们河北省做的就是想帮助合作社指导具体的生产过程帮助合作社实施管理——怎样少施肥多产粮、怎样提高肥料利用率、怎样进行合理灌溉、什么时候喷药最合适、用药剂量多少……总结精准作业在实际情况中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真正用科学精准的方法将现代高新科学技术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形成技术模式具体指导生产实践这是2.0版。”郭恒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显然,河北省要做的,不仅是对管理方式进行更新,更像是掀起了一场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革命”。
四、给力物联网打造“智慧农场2.0”
两年前河北“智慧农场1.0”引入了精准施药、精准播种和高效节水技术开了精准作业先河引进精准作业大数据管理系统平台解决了联合收获机、拖拉机卫星定位导航等作业信息管理问题。在经过两年试验示范精准施药、精准播种和高效节水技术进一步完善精准施肥技术成功列入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后今年河北省在“智慧农场”创建中对精准施药、精准施肥、精准播种、高效节水4大作业环节技术再升级尝试将物联网系统和传感器、图像处理技术引入4大作业环节全方位对精准作业进行监控。
“这个河北省全程机械化精准变量作业物联网检测平台做到了四个集成一是传感物联技术实现喷药量、施肥量、灌水量、播量的自动采集与物联网数据传输二是北斗卫星定位技术实现作业机具实时位置监测、速度监测、作业面积计量、作业费用计算三是GIS技术实现基于在线地图的农机位置监测、作业状态监测、作业量统计、作业轨迹回放四是摄像头实现作业视频监测及远程图像抓拍上传。监控平台和手机APP同步实用展示方便农机合作社管理和机手作业时实时监测。作业统计生成农机作业报表进行打印。”郭恒向记者介绍道“通过这给力的物联网我们成功地打造了智慧农场2.0版’,未来农业生产会因物联网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么“高大上”的技术,操作起来是否能“接地气”呢?
在监测终端主界面上只见技术员轻轻按下F8键就可以在设置界面选择喷药、施肥等作业类型设置校正系数、作业单价、作业幅宽等。
“以喷药为例监测主界面可全面采集亩数、单价、总价、喷药量、总药量、作业幅宽、作业面积统计、作业时长等信息。而且作业操作非常便捷只需要机手作业前按F1键开始作业作业结束后再次按F1键结束作业。按F2键可切换到视频界面机手在驾驶室可方便查看喷药机械、施肥机械工作状态。”王秀边展示边介绍道。
物联网监测终端
“按照农业农村部的部署,在‘十三五’期间,河北深入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结合区域禀赋和本省机械化发展的实际,找准突破口,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以大田精准作业和信息化引领全程机械化,强弱项、补短板,初步探索了适应河北区域特色的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和解决方案。下一步,我们要持续发力,丰富主要粮食作物高效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完善精准解决方案,推动河北的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取得更大的成效。”河北省农业厅副厅长段玲玲如是说。
在能量满分的艳阳天,乘着金色饱满的麦浪,河北在精准作业的全程机械化道路上又“狠狠”烙下了一个印记。
五、后记
当记者又一次走进赵县,走进光辉农机合作社,心情是多样的。除了“故地重游”的亲切感,更多的却是一种新鲜感和意外感,一年时间,河北、赵县和光辉合作社在精准作业上的进步让人刮目相看。
据了解自5月启动项目以来所涉及的农机合作社倒排工期加快推进项目进程力争当年上项目当年见效果。今年的几个示范县排队等王秀团队进行精准变量施肥技术指导按新模式组织生产。如沧州的一个合作社联社有近万亩土地也只能排在第4名开外。
在与河北省农机局负责人的交谈中不难发现,现在可选择的技术体系和解决方案太少。精准施药和高效节水,从研究初步定型到改进机型,再到用户端使用和进一步熟化改进,有太长的路要走。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既要加强研究,应用方也需要对提供的现代农业解决方案进行筛选、比较,探索区域性的解决方案。
现在,河北就要着力解决研发成果少且力量不集中的问题,既支持研发创新,又支持集成应用,打造一批批可学习、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县。
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是一个较长时期的过程,但减成本、提效益、强管理的脚步一刻都不能停止。期待不久的将来,河北会再一次“惊艳全场”。
文章来源《中国农机化导报》2018年6月26日
山东:全程机械化“蒜”是突破了
一、大蒜机械化生产缘何发展缓慢
在金乡县司马镇张洼村的蒜地里蒜农闫梅给笔者算了这么一笔账“今年虽然大蒜价格很低但是人工费用并没有少多少。每亩人工挖蒜的费用在200300元每人每天才能挖3分地而且满手都是血泡第二天还得接着干。一亩地至少需要三四个人干一天才能收完而且大蒜一定要在一个多星期里集中收获要不就有可能烂在地里。雇人挖蒜一亩地要1000多元由于大蒜行情不好卖蒜钱甚至还不够人工费用。”
近年来受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影响大蒜生产环节人工费用已占到生产总成本的50%60%。除了人工费用高之外现在田间地头主要以4550岁的劳动力为主10年后这部分劳动力将无法种植劳动强度如此大的产品。这些因素使得大蒜种植综合效益降低种植风险增大严重影响了大蒜产业的健康发展。
水稻、玉米、小麦等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都已经实现了全程机械化,而且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为什么大蒜全程机械化发展进程如此缓慢?
金乡县农业局局长周利军说:“拿大蒜播种来说,大蒜播种机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大蒜种子形态不规则且颗粒较大,现有机械大蒜单粒取种困难;二是大蒜在种植过程中芽尖直立栽种控制困难;三是机器工作状态不稳定,故障率较高。这些原因都制约着大蒜的全程机械化。”
二、大蒜生产全程机械化难题正在逐步破解
4月16日农业农村部发布的《2018年推进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发展重点技术推广行动方案》中指出我国农业生产已经从依靠人力畜力为主转到以机械作业为主的新阶段农业各领域对农业机械化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广大农民对农机装备的依赖越来越明显。迫切需要加大农机化技术推广力度促进农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集成配套引领推动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2017年山东省政府办公厅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意见》作出了到2025年在全国率先建成“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示范省的工作部署。这些文件的出台都为推进大蒜生产全程机械化给予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也正是在这些政策的支持下大蒜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难题在逐步破解。
前不久金乡县兴隆镇胡口村西的一片蒜田里人头攒动热闹非凡20多人围着一辆轰鸣运作的机器还不时发出喝彩声。该村村民胡艳敏、胡艳民两兄弟正在试用自己发明的大蒜收获机。
据了解为了减轻收获大蒜的劳动强度节省种植成本从2012年开始胡艳敏、胡艳民两兄弟就着手研究、设计大蒜收获机。经过几年的苦心钻研、无数次的试验终于成功研制出效果好、效率高的大蒜收获机。他们研究的大蒜收获机可一次性完成大蒜的挖掘、去土、切杆、传输和装袋等连续性收获过程效率是人工的20倍。胡艳敏兄弟给这台大蒜收割机申请发明专利并在2016年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专利证书。目前该技术专利已被山东华源莱动内燃机有限公司买断并进行改进和批量生产不少用户纷纷签合同交预付款。
除了个人研发大蒜机械之外山东省玛利亚农业机械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利用世界上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设计、开发生产适应于中国大蒜生产所需的全产业链上的机械设备为大蒜种植收获环节提供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和为大蒜加工环节提供自动化解决方案。拥有和申请了近160项专利及发明2017年公司承担了“大蒜播种机”“大蒜收获机”两项山东省农机装备重大应用创新项目。其中主要产品均属国内首创已通过农业机械产品质量检测中心质量检测并拥有CE国际产品质量认证。
目前已经研发出了如大蒜播种机、大蒜收获机、蒜种分瓣分选机、大蒜分选机、大蒜加工生产线、蒜米加工机等大蒜生产全程机械。许多产品已经销往山东、河南、江苏、甘肃、云南等地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国外已远销秘鲁、西班牙、日本、美国、印度、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俄罗斯等国家,并得到国内外客户以及市场的高度认可。
去年世界首台高效精准大蒜播种机揭牌上市这台由山东农业大学、玛利亚农业机械有限公司等历时5年联合研制的智能大蒜精量播种机在精量取种、均匀播种、弹性覆土智能监控等大蒜种植关键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每天可播种大蒜50多亩相当于200多个人的工作量。
山东省农机局副局长韩永平告诉笔者这台高效精准大蒜播种机播种的质量非常高基本上正芽率都在90%以上,非常符合山东对大蒜种植农艺的要求。
高效精准的大蒜播种机研制成功,提高了大蒜的机械化水平,标志着大蒜种植机械化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对整个大蒜产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目前播种机已被定为山东省首台(套)技术装备产品。
“为中国大蒜产业的良性发展做出努力是每一位大蒜从业者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将继续坚持不懈地为大蒜种植收获全程机械化、为大蒜深加工环节自动化提供更完备的解决方案,实现大蒜种植收获全程机械化及大蒜制品加工全程自动化。”山东省玛利亚农业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辛丽说。
从2015年起山东启动实施农机装备研发创新计划组建了以山东农业大学和10多家科研院所、生产企业参与的研发团队把大蒜等经济作物装备研发作为解决生产装备短缺落后重点任务之一。同时把现有装备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全方位提升全省经济作物机械。
三、不断推进大蒜全程机械化向前发展
5月11日山东大蒜生产全程机械化现场观摩会在济宁市金乡县召开。来自济南、枣庄、潍坊、莱芜、临沂、德州、聊城、菏泽等地的大蒜种植户参加了这次观摩会。在观摩会上大蒜种植、飞防喷雾、浇灌、收获等生产关键环节机械化作业进行了现场演示。
“在作业季节每台播种机作业300亩作业费用150元/亩每台收获机作业500亩作业费用100元/亩机手就可纯收入9.5万元。相比人工播种350元/亩人工收获1000元/亩蒜农每亩可节约成本1100元左右。实现大蒜种收机械化生产机器生产效率是人工效率的20倍以上可节约劳动力50%如果形成年产1000台播种机和收获机的生产规模可提供就业岗位300多个。”在观摩会上农机专家针对大蒜机械化代替人工算了一笔账。
据了解山东省农机局与省财政厅联合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了“农机装备研发创新计划”先后确立了大蒜种植、收获等24个研发创新计划项目。山东省里还将在购机补贴、研发创新计划上对大蒜等特色经济作物机械进行重点支持。
目前大蒜产业已经形成了以金乡为中心的全国大蒜种植、储藏、加工、出口集散地“金乡大蒜”作为中国名牌农产品驰名中外产品出口168个国家和地区出口总量占全国的70%以上,单项农产品出口创汇居全国第一。在金乡县,大蒜行业从种植、田间植保、收获到分选、加工均实现了机械化操作。
“下一步,我们将在组织实施大蒜生产全程机械化创新示范工程项目,大力培育新型农机经营服务主体,规范高效落实农机强农惠农政策,做好智慧农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培养一批新型职业农民等方面做出努力,推进大蒜全程机械化向前发展。”金乡县农业机械管理局局长刘明亮说。
文章来源《中国农机化导报》2018年6月26日
浙江:多种“良方”破解水稻育插秧难题
一、江山:良种加良法种粮效益升
五 补短板 强弱项 促协调
浅析安徽省在用谷物干燥机质量状况
一、安徽省谷物干燥机发展概况
谷物干燥机的使用主要涉及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适用性、售后服务状况等方面内容。安徽省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关注粮食干燥机械化。1992年省政府曾经一次性拿出280万元专项资金在水稻产区建立粮食烘干厂希望以此示范带动烘干机械化发展。起初因谷物干燥机械大都是大型机组投入较大且与家庭经营模式不相适应进展缓慢。直到2000年随着性能良好的小型烘干机械的出现和农业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以及机械化收获水平提高、收获期集中谷物干燥机械逐渐受到农民青睐。省农机主管部门趁势将谷物干燥机械化作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重要一环加大了推广示范的力度机具数量逐年增加谷物干燥机械发展迅速。近年来全省谷物干燥机械保有量持续猛增从2008年的1053台到2012年达到3204台2016年年底则达到了9522台。
2008—2016年安徽省谷物干燥机械保有量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安徽省机械烘干粮食数量2010年仅66.4万吨2011年达到139.8万吨2012年244.4万吨2013年326.4万吨2015年则达到666万吨。谷物干燥机械化水平达到18.8%。
2010—2015年安徽省机械烘干粮食数量
在政策方面安徽省扶持发展谷物干燥机械化主要基于三个需要一是抵御阴雨灾害天气二是缓解晒场紧缺矛盾三是提高粮食品质。从2005年起安徽将谷物干燥机械作为非通用目录纳入购机补贴范围。2010年之前按照国家规定的最高补贴率30%进行补贴2010年起实行定额补贴2015年更是将其纳入重点补贴机具范围。据行业预测2017年安徽省谷物干燥机械保有量将达到1.1万1.3万台,谷物干燥机械化水平也将进一步得到提高。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安全性
谷物干燥机的安全性问题主要表现在安全标志和安全防护两个方面。
1安全标志。调查中发现存在标志粘贴不全、易脱落或缺损等问题。在除尘风机口、电机传动装置、排粮链传动机构、高温热源装置等位置均有未按要求粘贴安全标志的现象。部分安全标志由于材质较差出现了卷曲、破损等现象。
2安全防护装置。距离地面3米以上的爬梯未设置安装护圈的问题较为普遍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综合上述问题,部分产品仍然存在对安全警示标志的重视程度不够、安全防护安装不到位等问题。
(二)可靠性
从用户反映情况看,影响可靠性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1配套的部分热风炉质量较差故障率高。部分热风炉的加热管材质差易烧损影响正常烘干作业存在安全隐患。
2部分零部件质量较差。由于采用的轴、轴承、皮带等标准件质量差在排粮机构等频繁承受重载荷部位损坏频率高此外还有提升机体外壳磨损破裂、提升电机损坏等问题。
3产品结构设计存在缺陷。部分产品存在安全设计缺陷结构上缺少有效防护措施热风炉加热管破裂后火星直接被吸入机体内部引燃谷物导致“烧稻”事故。
4磨损故障出现频次高。谷物干燥机产品作业生产季节性强生产周期固定集中使用强度大。用户在使用时保养润滑等维护工作往往不到位导致了很多磨损故障的出现。
此外,用户还反映存在干燥机机体板材强度不够、耐磨性较差、满粮报警装置不工作、电控箱电路故障、水分测量仪故障、提升机有异响等问题。
(三)适用性
用户反映适用性有以下方面问题:
1干燥作业质量差。主要问题是烘干后谷物破碎率高。上粮搅龙及排粮机构的设计不够合理设置热风温度范围时片面追求烘干速率烘干时温度过高、升温过快导致谷物易破碎。同时调查中也发现有用户为缩短干燥周期、提高收益在作业时不遵照产品使用说明书要求的温度范围自行设置较高的烘干温度。
2降水能力较差。部分用户提出干燥机的降水速率较慢相比较同类型产品烘干周期过长。
3除尘效果不理想。部分产品未配置顶部除尘风机仅依靠热风机负压吸尘颖壳去除效果不理想影响作业效果。
4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不够。部分产品不能实时有效监控烘干过程并给出预警部分产品仅能实现温度控制没有超温报警等功能。
此外,存在水分测试仪精度差、满粮报警装置不灵敏、输送搅龙易堵塞、顶部上粮时易堆积等问题。
(四)售后服务状况
用户对企业售后服务不满意评价主要集中在“服务承诺兑现情况”和“售后服务的及时性”两方面“不满意”或“很不满意”占比均为5.0%。存在以下问题:
1售后服务不及时。部分企业产品故障率高维修频繁由于企业售后人员不足不能及时维修解决故障用户抱怨较多。
2服务承诺履行情况差。部分产品由经销商提供售后服务但不能对经销商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多数经销商不提供配套附属设备往往是用户自行向附属设备厂家购置与主机配套时使用效果等难以保障。
三、措施与建议
(一)政策建议
1加强推广鉴定获证产品的证后监督检查和市场抽查。此次调查中超过半数的生产企业对鉴定证章的管理不够重视。部分企业对安全标志、安全防护的重视程度不够。建议进一步加强监督抽查和市场抽查。
2组织专业技术培训。调查发现用户培训主要以企业服务人员和经销商组织的上机前培训为主随意性较大效果难以保证。用户培训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机器的使用效果和故障频率。建议各级农机职业技能鉴定站加强培训工作多组织专业性强、较为实用的专业技术培训。
3加强农机政策宣传、畅通质量投诉渠道。此次调查中未发现质量投诉情况但有用户反映不知道如何针对产品问题进行投诉。建议进一步优化质量投诉制度简化用户投诉处理过程可考虑搭建省级网上投诉受理平台同时做好相关政策宣传。
(二)生产管理建议
1重视产品质量安全。生产企业要认识到安全标志、安全防护、安全结构设计等安全措施的重要性规范质量管理。
2加大产品研发投入改进产品结构提高零部件质量。针对破碎率高、易堵塞、烘干效率低、除尘效果差等问题优化产品设计弥补产品缺陷。
3优化干燥机工程设计。部分作业现场空间过于局促、杂乱不利于安装、作业及检修同时存在一定的消防安全隐患。建议生产企业提供全程一体化烘干工程服务从工程设计、安装调试到后期附属设备配套、维修保养等全程服务。
4提高售后服务水平。建设高效、专业的售后服务队伍提高售后人员服务意识。加强对用户的安全使用及操作知识培训杜绝安全隐患。
(三)用户使用建议
1提高安全生产意识。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说明不随意去除安全标志及安全防护装置维护好灭火器等安全装备。
2加强对产品技术的学习掌握。积极参加企业或农机部门组织的技术培训仔细研读产品使用说明书及机体上的操作提示了解烘干作业的特点及要求科学设置烘干温度定期对机器进行检修维护。
文章来源《农机质量与监督》2018年第5期
甘肃省青饲料收获机发展现状及分析
一、生产企业基本情况
甘肃省生产青饲料收获机的企业有三家一是甘肃金科峰农业装备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产品有4QZY-30型自走式青贮饲料收获打捆机、4QG-50型悬挂式青饲料收获机和4QG-30型悬挂式青饲料收获机等三种型号该公司为甘肃省机械科学研究院下属机构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二是甘肃武威兴旺农机制造有限公司产品有4QX-6型青贮饲料收获机和4QZ-6型青饲料收获机等两种型号该公司目前是甘肃省最早生产青饲料收获机的厂家2012年开始试制割台型式为往复式的青饲料收获机现有青饲料收获机生产线一条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三是甘肃牛犇农业机械有限公司产品有4QG-8型侧悬挂式青饲料收获机、4QG-30型悬挂式青饲料收获机和4QZ-8型青饲料收获机等三种型号该公司是当地招商引资企业2016年引进甘肃省机械科学研究院4QG-50型悬挂式青饲料收获机和4QG-30型悬挂式青饲料收获机两个产品后开发了自走式4QZ-8型青饲料收获机该企业资金雄厚引进了一批高学历人才发展后劲十足。
二、产品现状及特点
产品按挂接方式主要分三种,结构及特点如下。
1自走式青饲料收获机。有独立的行走底盘割台型式为立式双滚筒割刀型式为锯齿圆盘秸秆切碎机结构为滚筒式具有生产率高、机动性能好、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合大中型奶牛场及农牧场使用。
自走式青饲料收获机
牵引式青饲料收获机
悬挂式青饲料收获机
自走式青饲料收获打捆机
2牵引式青饲料收获机。是以拖拉机为配套动力割台型式为立式双滚筒割刀型式为锯齿圆盘秸秆切碎机构为盘式具有使用成本低、收获后不占用动力等特点但由于该机型收获前要预先开头道需要接料车辅助作业接料过程中损失率大作业机组长而转变半径大等缺点。
3悬挂式青饲料收获机。割台型式为立式双滚筒割刀型式为锯齿圆盘秸秆切碎机构为盘式采用方向盘和驾驶座椅可调节至向后方向的轮式拖拉机配套具有使用成本低、收获后不占用动力等特点结构紧凑、转弯半径小但存在机具结构质量大、连接困难、拖拉机倒开难等不足。
4自走式青饲料收获打捆机。独立行走底盘割台型式为立式双滚筒割刀型式为锯齿圆盘秸秆切碎机构为滚筒式具有收获打捆联合功能打捆室为圆捆沿圆周方向布网损失率低机动性能好、适应性广等特点。缺点是生产率底、结构复杂、故障多、可靠性低。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1安全防护方面的隐患。牵引式机型没有安装示廓灯或标识、警示灯、反光标志等在道路运输中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另外普遍缺少前方有人感应报警器青饲料属于高秆作物尤其是甜高粱一般可达3米左右种植密度大在作业时前方如果有人机手不易察觉到容易发生伤人事件。
2没有籽粒破碎装置。目前所有机型都没有籽粒破碎功能这些机型设计是针对甜高粱考虑的不存在籽粒破碎问题而全株玉米就存在籽粒破碎问题如果未破碎会引起奶牛消化不好让饲料效率大打折扣。个别企业已引起足够重视建立了籽粒破碎试验台开始进行研究。
3刀片更换困难。秸秆切碎机构位于驾驶室下方向刀片磨损后存在更换困难的问题。
4没有压实功能。目前除了自走式以外其他机型都没有压实功能。秸秆切碎后通过抛料筒抛到接料箱或送料车中再由送料车送到附近的青贮池中由于送料车接取的青饲料没有压实松散的装在车中造成运输效率不高一台青饲料收获机收获时四五台运料车都不够用。如果饲料经过压实后再送到运料车中会大大减少抛料筒抛到送料车过程中的损失也提高了运输效率。
5可靠性不高。在作业过程中立式双滚筒将作物秸杆切割后喂入辊喂不进去堵塞时有发生或者秸秆切碎机构将饲料切碎后再送往抛料筒过程中产生堵塞的故障情况。各机型都存在故障次数多和堵塞后清堵过程长的问题可靠性不高。存在问题的原因是配套动力不够、喂入辊转速低、叶片式抛送器的叶片过小等。
6适用性不强。使用范围还有一定的局限性适用性不强收获青贮作物时机具能满足要求但收获黄贮作物时由于作物秸秆木质化根部韧性变大需要较大的切割力和转速难以满足要求收获机具的适用性有待提高。
总之,近几年我省青饲料收获机的研发取得了一定成绩,尤其在今年农机产品普遍销售不景气的情况下,青饲料收获机还能一枝独秀,新产品层出不穷,为我省畜牧业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当前,发展优质青贮饲料离不开青饲料收获机械,提高青饲料收获机械化水平在我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文章来源《农机质量与监督》2018年08期
中国农机化协会“先农智库”揭牌成立
2018年6月13日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以下简称“中国农机化协会”“先农智库”成立大会在协会二届三次理事会期间隆重举行。
先农智库成立大会现场
农业农村部农机化管理司司长李伟国、农业农村部机关服务局局长刘敏、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副站长刘旭、农业农村部农机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副站长涂志强、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会长刘宪、副会长马世青、副会长杨林、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天辰、中国农业出版社副总编辑宋毅、中国农机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洪暹国、中国农机流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吴军旗、中国畜牧业协会副秘书长王国梁、山东省农机局局长卜联祥联、山东省农机工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吴肇明、山东省济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任庆虎等出席此次理事会。中国农机化协会理事、各分会负责人农机部门相关领导、各大企业有关负责人及科研人员等近200人见证了这一时刻。会议由中国农机化协会副会长马世青主持。
农业农村部农机化管理司司长李伟国、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副站长刘旭共同为先农智库揭牌
先农智库成立大会签约仪式
中国农机化协会宣传培训部部长夏明向大会介绍了先农智库筹建情况。
农业农村部机关服务局局长刘敏宣读了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原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特意为先农智库撰写的寄语。
现场举行了12个合作项目的框架协议签约仪式。中国农机化协会刘宪会长代表先农智库与中国农业出版社副总编辑宋毅、中国农业大学何进教授、农业部南京农机化研究所张宗毅副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柳沙副教授等就《陈学庚传》出版项目、合作举办保护性耕作国际研讨会、倡议成立农机行业设计创新联盟等事宜共同签署协议。
中国农业出版社副总编辑宋毅、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柳沙、山东省农机工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吴肇明,作为签约方代表发表现场感言。
中国农机化协会会长刘宪表示,非常感谢各界对协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协会将统筹规划,深入实施智库战略,围绕“研究+出版+活动”三种基本要素,大力加强服务能力建设,打造出一个相对成熟的智库服务平台,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推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做出新的贡献。
文章来源“中国农机化协会”微信公众号2018年6月19日
酒泉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机械装备调查与思考
一、畜禽粪污产生情况
畜禽粪污污染主要指养殖业生产粪尿污染、畜禽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残留和来自畜禽场的废物包括洗刷用具、场地消毒和饮用后的污水死鸡、死猪、死羊等病死的畜禽孵化残余物如蛋壳、死胚、绒毛、粪等含有致癌性毒素的霉变饲料预防用各种疫苗空瓶和抗生药物的瓶、袋等屠宰场的废物、污水、下水、废气等。在污染源中最主要的是畜禽粪尿污染。据统计目前酒泉市肉牛存栏13.09万头奶牛存栏1.74万头总产粪污量是116.42万吨/年猪存栏21.52万头产生猪粪污65.40万吨/年羊存栏数是377.35万只产生羊粪污136.17万吨/年家禽共存栏322.36万只禽粪污排泄量为88.08万吨/年。合计每年产生畜禽粪污共406.07万吨。
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机械装备应用情况
(一)在用设备
目前在用装备类型主要有粪污收集、粪污处理、粪污施用三类机种。酒泉市共有30套成套设备其中酒泉市肃州区康多有机质生态有限公司、富农生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分别从江苏、山东、河南等地引进筛粉机、烘干机、造粒机、移位机、翻抛机、包膜机、自动化控制台等设备组装成套设备2台能利用各类植物秸秆、畜禽粪污运用高温好氧发酵工艺生产蔬菜所需有机肥料和基质酒泉市绿园种植养殖农场引进江苏建湖悦翔通用设备有限公司YX—6000型智能高湿好氧有机肥发酵塔1套敦煌市拥有26套畜禽粪污固液分离机系统金塔县鑫龙凤禽业有限公司拥有1套自动化履带式清粪系统。
调查表明,机械装备主要在畜禽养殖企业、生物质肥料生产公司和养殖大场大户中使用,仍处于起步阶段,并且呈现各个环节不平衡、不完整的特点,众多畜禽养殖规模小的散户使用的机械装备,多为当地小作坊生产的清粪板、运输罐、运输带等简单机械。从畜禽养殖主体看,畜禽养殖企业、大场大户水平较高,各个环节配套也完整;小散户水平较低,主要环节配套存在不平衡。从作业环节看,粪污清洗、运输、液固分离等环节水平较高,粪污资源化加工利用较低。从养殖畜禽种类看,牛、羊、猪等大畜利用较少,鸡、山鸡等珍禽养殖较多。从区域分布看,肃州区、敦煌市、金塔县三区(县、市)水平较高,其他四县市较低。
(二)典型应用
1酒泉康多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依托生物工程技术建成“生物有机肥料生产—有机蔬菜种植—烂尾菜、农牧生产废弃物及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生物有机肥料生产”现代农业生产循环模式。这套设备可将畜禽粪便及废弃物等经过快速腐熟生产成机肥年消纳粪污情况为猪粪1.8万吨、羊粪1万吨、牛粪5万吨、鸡粪1万吨、各类农业废弃物10万米3年产生物有机肥5万吨、复混肥5万吨、液态肥5万吨、基质3万米3、土壤改良剂3万吨年产生效益为实现销量1.1亿元上缴税金110万元。
2酒泉市富农生物农业有限公司。公司装备一条自动化肥料生产线采用先进的发酵技术工艺产品有机质含量可达到45%除了养殖园区外还收集和处理周边中小规模养殖场的粪便和沼渣。年产有机肥5万吨年营业收入为2400多万元实现利润216万元。
3酒泉市绿园生态种植养殖农场。2016年投资700万元投建粪污无害化处理设备购置生产工艺设备及其他辅助设备合计28台将其鸡场的鸡粪和周边粪污通过高温发酵和腐熟干燥工艺生产有机肥。项目效益显著可满足其农场有机肥的需求部分供给周边种植园区年产营业收入达1300万元正常年净利润达300万元。2018年在政府部门支持下又引进江苏省建湖悦翔通用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ysB—6000型智能高湿好氧有机肥发酵塔并投入使用。
4金塔县鑫龙凤禽业有限公司。拥有QLCD—4128层叠式蛋鸡笼养全自动化成套设备1套9LCy—3216育雏笼养设备1套采用自动化履带式清粪系统每列纵向输粪清粪带可直接把鸡粪送出鸡舍。这种比较现代化的清粪技术适用于饲养达到一定规模、密闭式鸡舍或有窗密闭式鸡舍以及48层层叠式笼养或35层阶梯式笼养设备。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问题
调查表明,酒泉市目前在用的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机械装备,都没有享受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均为业主自行购置。其中,金塔县鑫龙凤禽业购置的自动化履带式清粪系统、酒泉市绿园购置的有机肥发酵塔设备,仅享受了市、县(区)环保部门的政策补助;酒泉市玉玲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肃州区荣旺达养殖场、肃州区盛亮养殖场、瓜州县三道沟镇疏勒河生猪繁育场等畜禽养殖大场大户应用的清粪机、粪便输送带、粪污输送车、粪污输送罐等,均为当地小型作坊开发设计制造,没有通过农机推广鉴定。
(二)原因分析
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原因:一是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宣传不到位不详细。虽然多数养殖户对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有了解,但对列入目录的清粪机、粪污固液分离机等产品能享受资金补贴的知晓度还不高,对列入目录的品类也不了解,在环境保护部门要求配备粪污资源化处理设备时,想不到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来购置装备。二是本地研制开发的产品没有申请农机推广鉴定。如酒泉市肃州区总寨镇、果园镇等乡镇一些畜禽养殖户使用的清粪机、运送带、粪污输送罐、液态肥粪撒施机等产品,尽管市场价格低廉,但没有申请农机推广鉴定,不在省级目录内,就不能享受补贴。三是部门条块分割,国家资金补贴政策叠加效应差。农机、畜牧、环保部门没有建立统一的补贴工作机制,致使一些技术领先的成套装备得不到大面积推广应用。
(三)措施建议
1进一步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宣传力度。深入广大农村、畜禽养殖园区、畜禽养殖企业及大场大户对农机购置补贴进行一次宣传。同时各级农机部门做好粪污资源化利用机械装备选型推荐通过示范引领、典型引路等办法把国内先进的产品介绍给养殖户加快粪污资源利用机械化发展步伐。
2建议协调开展相关产品推广鉴定。要规范产品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针对部分产品暂无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困境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将撒肥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备、畜禽粪便发酵处理机等产品列入中国农机化协会团体标准制订计划打通团体标准向行业标准、国家标准转化的途径加强产品质量监管带动上下游产品的衔接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3引导本地产品申请农机推广鉴定。鼓励支持地方农机工业企业在新产品研发上转型升级研制开发节能、环保、先进、适用的产品引导帮助企业申请开展农机推广鉴定工作使产品尽快纳入省级补贴目录享受农机购置补贴加快推广应用步伐弥补产品发展短板。
4建立统筹使用国家其他部门资金和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联动机制。搞好顶层设计农机、畜牧、环保等部门加强部门之间合作选择辖区内养殖规模企业或大场大户购置应用国内领先的机械装备建立统筹联动机制通过资金打捆项目打包的方式充分发挥国家补贴资金的集中叠加效应发挥现代大型机械装备的技术优势实现粪污资源化、规模化、商品化建立农牧结合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促进绿色发展。
文章来源《农机质量与监督》2018年10期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何雄奎呼吁
一、作业效率高,环境污染少
“人工背负式打药设备一亩地需要23桶水大约5060升既费时又费力而且打药极不均匀手持喷杆左右摇摆式的这种喷药方法本身也是落后的。近年来人工背负式喷雾器虽然在改善升级但作业效率、防治效果都未取得实质性的变化直到高效大型的地面植保装备尤其是近年来快速增长的地面大型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的出现打药由人背机器变成了机器背人才真正让农民从繁重的打药作业中解放出来实现精准变量喷雾、减量施药同时还能确保农产品质量、减少农药中毒的情况发生。”何雄奎指着各种大型高效的植保装备向记者介绍。
可以说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高效、安全的植保机械与施药技术。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随着我国农业机械的快速发展我国植保机械有了很大进步地面自走式大型植保机械保有量、作业面积大幅增长是真正能进行精准变量喷雾、减少农药飘失、实现减量施药的安全高效的先进农机。据统计2017年全国大型植保机械的保有量达到200多万台作业面积达70亿80亿亩次。以主流机械喷杆式喷雾机为例目前市场占有率可达20%市场保有量达到60多万台生产企业有150余家。
地面喷杆式喷雾机虽然市场占有率不小那么和这几年大热的植保无人机相比又有哪些优势呢何雄奎告诉记者“无人机虽然很但是目前市场占有率极小防治面积不到1%而且农药极易飘失一些关键部件还存在问题。而喷杆式喷雾机由于对作物的适应性广泛是一款很受农民欢迎的打药设备每年的防治面积能达到50%以上。相对于植保无人机它具有效率高与飘失少的明显优点喷杆式喷雾机对作物喷施高度能达到50厘米喷杆喷雾高度可以按需要进行调节能满足不同高度作物的打药需求利用喷杆式喷雾机打药一亩地10升的喷量即可既省水又省药喷洒均匀可显著降低农药用量减少环境污染它的作业效率也相对较高每天可作业千余亩地而一台无人机每天作业量也就在300亩左右。”
二、较发达国家落后2030年
但何教授坦言我国喷杆式喷雾机和发达国家相比现状并不乐观。“最少落后2030年主要是缺乏相关标准与技术作业规范达不到欧美发达国家每一台喷杆喷雾机都能实现智能电控自动化作业的要求。”何雄奎解释从整体上来讲我国植保机械性能和施药技术水平落后无法满足当今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的要求还需要进一步努力才能赶上发达国家水平。
“药械是枪,农药是子弹。把敌人打死的打法就是施药技术,药的水平已经很高了,但是枪和打法的水平都不算高,这也就是说农民使用同一种农药,在发达国家施用和在我国施用效果就会大不一样。”何雄奎强调。
他向记者解释欧洲生产的喷杆式喷雾机每台机器上都安装了精准控制系统而且药和水的配比是有标准可循的这样可以实现均匀施药、变量施药。但中国缺乏这种标准如大型施药装备必须配有自动混药装置搅拌系统这是均匀施药的第一步没有混药系统就会导致悬浮剂沉淀于水箱底乳油悬浮于药箱水面农药也就喷不匀在欧洲每台喷杆式喷雾机上至少有3个水箱分别用来盛放药、水以及清洗药箱用水而国产设备通常只有一个水箱而且还缺乏搅拌系统由于地面不平整大型自走式地面喷杆喷雾机的喷杆宽度即喷幅高达1262米此类设备就需要安装地面仿形系统但是国产的设备也很少安装主要是因为较高的成本让部分企业望而却步欧美植保员必须通过专业培训然后才能持证上岗……
三、提升水平要“对症下药”
那么这落后的2030年该如何追赶呢对此何雄奎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使用农药要保证操作人员、农产品、环境的安全所以标准的设立至关重要。”何雄奎认为欧盟有类似的标准可以参照其标准有300多项包括药箱规格、均匀施药指标、清洗搅拌等各种专业技术参数等仅喷杆喷雾机的专业技术指标就有286个之多。
即使相关标准落地,机具自身的发展同样不可或缺。“机具落后,就要加大投入力度,解决关键技术问题。”何雄奎认为,包括喷杆式喷雾机的零部件、雾化装置、搅拌系统、仿行系统以及精准控制系统等车内的各项技术都需要聚力攻关。对于从事新技术、新产品研发的企业,国家要给予一定的鼓励和支持。
此外,他还建议,政府部门要对植保员进行专业培训,让农民更多地了解设备的使用技术。
原载《中国农机化导报》2018年4月8日
玉米机械粒收技术研究进展
一、引言
玉米籽粒田间机械收获能够减少果穗储运、晾晒、脱粒等作业环节不仅大大降低劳动强度节约成本而且还会减轻晾晒、脱粒过程中的子粒霉烂与损失促进土地规模化流转是我国玉米机械收获的发展方向和今后玉米生产流转方式的方向。美国、德国等玉米生产先进国家在20世纪50年代玉米收获作业以机械穗收为主70年代已全面采用大型联合收获机进行田间直接脱粒收获。近年来我国玉米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提高较快机械播种率达80%但机械收获率仍较低2015年达到63%且以摘穗为主直接粒收的比例不足5%,主要分布在新疆,黑龙江三、四、五积温带和内蒙古东北部玉米产区。玉米机械收获、特别是粒收水平低是制约我国玉米全程机械化的瓶颈。当前,玉米机械粒收技术总体还处于研发、试验、示范阶段,尽快破解影响玉米机械粒收的关键因素,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对于推动玉米机械粒收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玉米机械粒收技术研究进展
(一)破碎率偏高是当前我国玉米机械粒收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
籽粒水分含量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性状。籽粒破碎率、杂质率和田间损失率是评价玉米机械粒收质量的主要指标国标《玉米收获机械 试验方法》GB/T 21961—2008中规定籽粒破碎率应≤5%杂质率≤3%田间损失率≤5%。本团队自2010年起开始机械粒收技术的研究与示范至2016年已在全国16个省市区194个地块获得2450组机械粒收田间测试样本。统计表明当前玉米机械粒收破碎率均值为8.56%高于国标≤5%的要求其中破碎率≤5%以下的样本仅占31.92%杂质率均值为1.22%低于≤3%国标标准田间机收总损失率为4.76%接近≤5%国标标准。籽粒破碎不仅造成玉米收获损失,降低玉米等级,影响销售价格,而且增大烘干成本,增加安全贮藏的难度。这些都成为我国玉米机械粒收技术推广的重要限制因素。因此,破碎率高是当前机械粒收需要重点解决的核心问题。
对2450组样本测试结果表明收获时玉米籽粒含水率的分布呈正态分布平均值为26.65%,籽粒水分>25%的样本占58.78%≤20%的样本仅占9.92%。目前国际上普遍认为籽粒含水率18%23%时最适合机械粒收。显然当前我国玉米籽粒机械收获时含水总体偏高。相关分析表明籽粒破碎率、杂质率、落粒量与含水率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含水率与破碎率的关系r=0.558**n=2450最密切水分偏高是导致当前我国玉米机械粒收破碎率高的主要原因。因此收获时籽粒水分含量是影响玉米机械粒收质量、安全贮藏和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性状。
(二)机械粒收对玉米倒伏和茎腐病防控提出更高的要求
倒伏不仅造成落穗损失,也增加收获难度、影响机械收获速度,降低玉米生产效益,影响种植户对玉米机械粒收技术的采用。玉米生理成熟后田间站秆晾晒期间,雌穗重量达到最大,植株自然衰老导致茎秆和根系活性下降,使茎秆含水量、碳水化合物含量及机械强度下降,茎腐病加重,倒伏风险加大。以往针对生理成熟后田间站秆脱水阶段的倒伏研究较少,缺少种质资源和品种,成为限制机械粒收的重要因素。
机械粒收玉米对茎腐病、穗粒腐、玉米螟等主要病虫害防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玉米螟通过钻蛀茎秆,使茎秆易发生折断,钻蛀穗柄造成落穗损失。穗粒腐会随粒收过程污染收获籽粒,影响玉米品质。玉米茎腐病,又称青枯病、茎基腐病,是世界玉米各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土传病害,主要由腐霉菌和镰孢菌引起,在苗期从根系开始侵染,全生育期均能感染,一般在灌浆至乳熟期开始发病,乳熟期至蜡熟期为发病高峰期。茎腐病病原菌产生细胞壁降解酶,分解细胞壁中的纤维素,降解寄主细胞;同时孢子迅速萌发成菌丝并在根茎表面蔓延,穿透根表皮进入表皮细胞、皮层甚至寄主的维管束组织,使寄主维管束的纹孔膜堵塞而导致萎蔫症状,茎秆组织变得软弱甚至腐烂,极易造成茎折。提高玉米中后期根系和茎秆活力,保持茎秆一定的糖分含量,有助于减缓茎腐病发生。
玉米种植区环境条件对倒伏发生有重要影响,不同产区强对流大风天气发生的时期和程度对倒伏发生产生不同影响。茎秆发育阶段,高温、多雨、寡照天气不利于茎秆干物质积累和机械强度形成;雨养地区往往风雨同步,使土壤松软,加之大风,容易发生根倒,从不同产区看,黄淮海夏玉米区自然灾害重,倒伏率最高。此外,高温高湿是茎腐病发生和流行的主导条件,特别是雨后暴晴,土壤湿度大、气温剧升往往导致茎腐病的大流行而导致倒伏。
(三)当前玉米机械粒收技术推广的关键在品种
玉米机械粒收是一项涉及农机、品种、栽培、收储、烘干、销售的系统工程当前关键的制约因素在品种。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玉米育种以高产为目标在传统人工收获背景下采取了高秆稀植大穗、延长生育期获取高产的育种路线加上脱水性状的复杂性相关籽粒脱水研究进展较慢。目前在我国许多玉米产区生育期偏长收获时籽粒含水量通常在30%40%活秆成熟的现象还较为普遍导致难以实现机械粒收还会造成堆积晾晒过程中的霉变影响玉米商用品质。近年在东北早熟区和西北灌溉区KWS系列品种的推广、密植栽培对推动区域机械粒收技术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培育早熟、籽粒脱水快、收获时含水量低的品种成为各产区机械粒收技术推广的前提。
籽粒水分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在黄淮海夏玉米区生理成熟时郑单958籽粒含水率为27.19%30.51%而先玉335为24.61%26.78%较郑单958低2.58%3.73%生理成熟前后先玉335的脱水速率均快于郑单958。籽粒后期脱水速率受果穗和苞叶特性、植株农艺性状等影响而这些性状是可改良的性状。近年在市场需求的拉动和农业部的推动下广大育种工作者开始调整育种思路和技术路线2014年河南省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机械粒收品种的区试2017年迪卡517等4个品种已初步通过品种审定2015年农业部在黄淮海夏播区、东北春玉米区组织粒收品种区试2017年4月吉单66、德育919、迪卡517等8个品种已经通过国家品审会的初审。
(四)玉米籽粒联合收获机械是粒收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水分因素外不同收获机械及其作业也是导致籽粒破碎率、杂质率和损失率差异的重要因素。本团队在2013—2015年调查的4组不同类型机械收粒对比测试中有3组籽粒破碎率差异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的水平其中在黑龙江依安种植品种为德美亚1号含水率21.3%两台供试收获机收获的籽粒破碎率分别为1.94%和12.33%相差高达10.39个百分点。2015年在河南临颍种植品种为中种8号收获时含水率为25.0%利用福田雷沃谷神GE60同一型号8台相同机器收获结果籽粒破碎率变幅为4.47%9.92%极差达到5.45个百分点,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经研究表明,不同类型收割机,滚筒转速、凹板间隙、振动筛孔大小和清选风机风力大小等机械参数不同会导致不同的破碎率,即使是同一型号的收割机,因不同机器其间隙设置等参数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破碎率。因此,加强收获机驾驶人员的操作培训,选用适合的收获机械、根据收获地块玉米的品种、长势、籽粒水分等状况,及时调整作业参数是提高收获质量的重要措施。
当代先进的玉米联合收割机多采用轴流式脱粒系统有更高的脱粒效能。联合收割机的动力高的已达到434千瓦割幅超过12米谷仓体积达到12500升每小时能收获70吨粮食。同时配备先进的自动导航和驾驶设备以及粮食监控和评估装置使收获更精准、更高效。当前国际上制造玉米联合收割机的著名企业包括约翰迪尔、凯斯纽荷兰、爱科、科乐收等。我国的玉米籽粒联合收获机主要是在仿制并消化吸收国外技术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生产企业包括佳木斯常发佳联农业装备有限公司、吉林省四平东风联合收割机有限公司、雷沃重工、奇瑞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等生产的收获机割幅为38行不等机械性能和质量总体亟待提高。
(五)国外玉米机械粒收技术的发展与经验
国外有关玉米生育后期籽粒脱水、破碎率等机械粒收关键问题的研究及适合粒收品种选育目标和技术路线的转型主要集中于20世纪6090年代为大面积推广机械粒收技术提供了保障。1908年美国制造了第一台机械摘穗剥皮机可一次完成收割、摘穗和剥苞叶等功能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玉米机械收获。1921年澳大利亚的Allen设计了世界上第一台玉米籽粒联合收获机增加了机械脱粒功能并尝试在田间进行籽粒直接收获。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才把玉米割台与籽粒联合收获机结合实现了田间籽粒直接收获并且随着玉米割台被广泛接受玉米机械粒收技术迅速发展起来。据美国农业部资料显示1964—1968年在美国玉米带的艾奥瓦州、伊利诺伊州、印第安纳州、明尼苏达州等州玉米籽粒联合收获的面积从24%增加到48%其中玉米种植面积最大的艾奥瓦州在1966年机械粒收的面积为26%到1970年这一比例增加到46%,至此机械粒收技术在美国全面铺开。
美国在刚推广机械脱粒技术时因籽粒水分较为合适一般在20%以下机械损伤问题并不突出。但当烘干技术被广泛采用后收获玉米的籽粒水分范围扩大水分率为20%35%的玉米都能收获因水分高导致籽粒机械损伤过大、烘干成本高的问题才暴露出来。HenryW等1969年报道在相同籽粒水分条件下存放机械脱粒玉米因存在机械损伤在29%的机械损伤率条件下其霉变速度比手工脱粒玉米快23倍而且带有破碎的玉米烘干费用是无破碎的67倍。由于籽粒破碎严重美国玉米在出口贸易时曾经因等级下降农民遭受巨大损失。这些质量问题严重威胁到了美国玉米在国际市场的地位。为此美国和一些玉米生产技术先进国家开展了大量相关研究并逐步使破碎率高这一问题得到了解决。
三、建议
(一)玉米机械粒收技术发展重点与新的栽培理念
筛选早熟、适合机械粒收品种,研发推广破碎率和损失率低的收获机械,选择最佳收获期收获,建立烘干存贮设施,构建配套收储模式,应该是未来我国玉米机械粒收技术发展的重点。与传统生产相比,玉米机械粒收需建立新的栽培理念,即通过选用早熟、脱水快的品种,以生育期换水分,降低收获时籽粒水分,实现直接收获,并降低烘干成本,提高效益;通过早熟品种增密种植,以密度换产量,降低熟期缩短对产量的影响;将增密种植、高质量群体调控为核心的高产栽培与以机械粒收技术为核心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高度融合,实现玉米高产高效协同发展,提高玉米生产竞争力。
(二)早熟、脱水快、适宜机械化收获玉米种质创新与新品种选育
目前我国玉米早熟、脱水快的种质资源缺乏、各产区可供选择的粒收品种很少,需要加快早熟、脱水快、收获期含水率低、抗倒伏、耐茎腐病、适宜粒收种质资源的创新与新品种育种。同时,研究制定不同区域适合粒收的品种标准,明确杂优模式;基于各地光热水土资源时空分布,确定适宜粒收品种的鉴选网点与测试平台;引进欧洲、美国脱水快的资源;加速品种的选育、筛选与审定。由于不同品种籽粒内部结构、成分、硬度及相关籽粒形态性状不同,会影响籽粒破碎率,可以将抗破碎率作为品种选育的重要指标。
(三)农机农艺融合推进玉米机械粒收
在借鉴国外粒收设备基础上研发推广适合我国现状的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在玉米产区尽快统一种植行距加大驾驶人员的培训提高机械作业质量与效率。此外籽粒收获质量受品种、栽培措施、气候条件和机械及其作业综合影响机械收获评价要融合到每个环节农艺农机一体化研究为粒收品种育种和栽培提供指标、方法与手段。黄淮海夏玉米区适宜收获期较短大多数区域籽粒水分难以降到25%以下建议研发能在较高水分条件下25%28%)收获的机械,而西南山地玉米区需要适合坡地、稳定性能好的中、小型收获机械。
(四)玉米机械粒收生产技术体系的构建
玉米机械粒收是一项系统工作,生产技术体系方面需要作全面调整。籽粒破碎率、杂质率、田间损失率等收获质量与品种、气候条件、栽培措施密切相关,需要深入研究这些因素与收获质量指标之间的定量关系,为制定提高收获质量的措施提供依据。机械粒收玉米需要加强密植抗倒高质量群体构建,通过品种选择、水肥调控和病虫害防控,防止玉米早衰和倒伏,预防茎腐病、穗腐病发生;适时收获减少玉米倒伏和落穗风险;尽快研究制定不同区域机械粒收生产技术标准。在有条件地区,改革种植制度、发展与粒收技术相配套的新型种植模式,如黄淮海夏播区水热资源紧缺地区可改一年二熟为二年三熟,种植春玉米实现粒收;在西南玉米区应加大玉米净作面积的推广。
文章来源“智种网NOVOSEED”微信公众号2018年8月22日
东北农民花十倍钱买进口犁 国产农机需加强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最近新华每日电讯报道称,尽管价格十倍于国产犁,但德国某公司生产的翻转犁在我国东北地区深受农民欢迎,原因就在于农户觉得国产品牌品质差、效果不好。
虽然我国国产农机近年来在多领域取得了成就,但是仍然需要在原料采用、工艺水平、科技创新等方面继续发力,让国内农户能够早一日用上物美价廉的国产农机具。中国乡村之声记者李伟民认为,农民花十倍价钱买德国翻转犁,国产农机技术创新需发力。
李伟民:“干农活儿,离不开农具。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农具已经被各式各样的农机具所取代。和农具一样,农民都期待买到质优价廉、结实好用的农机具。但是目前我国国产的农机具却时常让农民感到不好用。”
有媒体报道,黑龙江的农民热衷于购买德国的一款翻转犁。这款五铧翻转犁,主要用于秸秆还田。这款进口犁的价格在十几万到二十万元不等,而同类型的国产犁的价格只要几万元。
农户的选择有他们的理由。他们说从翻扣效果上看使用国产五铧犁秸秆只能翻转一部分翻完后地上还有不少白花花的秸秆使用德国五铧翻转犁能把秸秆180°翻转到土下面翻转深度也够。
国产农机具质量跟不上,是很多农户无奈多掏腰包选择进口农机具的主要原因。
记者在内蒙古采访时,农户曾指着堆在角落里的国产打包机说,国产机器效率低,打包质量参差不齐,无法使用。几十万元的设备只能闲置不用,而上千万的青贮玉米收割机,国内更是没有相应的型号。从润滑油到螺丝钉,全部都要购买高价的进口货。记者在三江平原看到,农药喷洒作业的小小喷嘴,也需要购买进口产品。
与世界一流水平相比,我国农机工业仍面临“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中低端产品产能过剩”的困境,需要在技术储备、制造水平等方面发力突破。
一方面,相关部门应该继续保持对农机具研发生产的扶持力度,特别是要设立专项资金,开展对高端农机具生产企业的扶持;另一方面,应提高相关标准,加强对企业产品质量的把关,让品质不好的国产农机具尽早退出市场。另外,也应该对质量较好的农机具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曾有农户表示,国产农机购置补贴申领手续较为繁琐,这也阻挡了一部分农户选择国产农机具。
不可否认近年来我国农机具的进步步伐已经在大幅度加快如东方红动力换挡拖拉机及其配套农机具、东方红纵轴流收获机械等高端农机实现批量自主制造东方红400马力无级变速拖拉机研制取得实质性进展2017年河南豪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少林凭借“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与装备”斩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庚领衔完成的“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关键技术及装备的研发应用”项目也获此荣誉。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雷沃、东方红等国产大马力拖拉机早已成为众多农户的中意之选,不输进口品牌。可见,只要持续发力,有朝一日农户也能够用上质优价廉的国产农机具。
原载央广网2018年6月9日
青海:高品质牧草生产全程机械化加速推进
一、农机农艺融合,推动高品质牧草生产机械化
“这是法国库恩的一款撒肥机适用于颗粒肥的撒施它的撒施面积幅宽比较宽一般在1030米通过高速旋转的圆盘将肥料进行撒施。它一般用在整地前撒施底肥还会用在后期的追肥过程中结构很简单。这一款机子是这两年才引进的新设备拖拉机是道依茨法尔的260马力的四轮驱动发动机是动力换挡比较先进。最有看头的是后面这两部机子。这两部机子前面带着动力驱动棒后面带着镇压磙它的作用是在翻耕完成以后进行动力性碎土、平地后头进行镇压。大家记住在旱作农业区里镇压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千万不能被忽略。我们以前翻完地以后还要用多种工具而这个机子可以一次性完成。最难能可贵的是它和播种机进行了连接而且播种机后面是单行镇压这项技术恰恰是旱作农业区非常重要的一环。我们普通的播种机播完以后用其他的镇压器有效镇压不足出苗率一般低于90%但单行镇压以后出苗率可以达到95%以上……”伴随着实训现场的隆隆机声,青海省农机推广站研究员许振林专业而出色的讲解,让观摩者获益匪浅。
“单凭牧草这一块来讲,青海的综合机械化程度在全国已处于领先水平,今天展示的机具也是我省目前推广的技术含量比较高、在世界上也处于领先的农业机械。农业农村部决定在青海召开牧草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活动,旨在进一步加大农牧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推进力度,加快牧草生产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与推广应用,节本增效,促进牧草产业发展。”青海省农牧厅党组成员孙应祥介绍。
近年来,为推进我国畜牧饲草生产机械化进程,农业农村部将饲草生产机械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并在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西藏等省(自治区)开展了牧草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加快了畜牧饲草生产方式的转变。青海省结合本辖区牧草生产特点,制定了《青海省牧草(燕麦)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指导意见》,促进了饲草生产机械化作业水平不断提高,为发展畜牧业产业、增加农牧业收入做出了积极贡献,也为全国牧草示范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青海省农机管理局局长王建元表示,牧草收获相比农作物而言,技术上具有一定的难度,农作物多为收获果实籽粒,收获时间和方法容易把握,机械化技术成熟。而牧草收获时间过早或过晚都易造成收获后牧草营养价值高而产量低或营养价值低而产量高。另外,收获方法不当,也会导致收获后牧草的营养价值大量流失。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消费者对畜牧产品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畜牧业的发展倒逼牧草生产必须向高品质转型。”王建元说。
“燕麦的可消化纤维,在牛羊养殖、特别是奶牛养殖里,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据这几年科技研发成果披露,在奶牛饲料里添加一定比例的燕麦饲草,在提高乳制品品质的同时,会明显提高产量,这个结论也得到国内很多大型乳企的认可。那么,燕麦的品质通过什么方法来保障呢?最基本的三要素就是种子、收获的时间和收获的方法,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收获方法。只要解决好了收获方法,燕麦草的品质同样也会有明显的提高,完全可以替代进口的产品。”许振林认为。
二、牧草收获后,如何储存,是牧草生产中的瓶颈问题
“我们现在有两条生产线、两项集成技术:一条是青贮全程机械化的技术,就是在燕麦的现蕾期,也就是燕麦饲草在鲜绿的时候进行收获,收获后进行青贮加工;第二条是青干草的调制全程机械化,就是在现蕾期收获完了之后,经过压扁调制,摊晒、捡拾、快速干燥,进行打捆,运输销售。”许振林介绍。
实训现场的一款多功能伸缩臂叉车,几十种的功能令人赞叹。“所有能装载、能调装、能搬运的活儿这款机子基本都能干。而且田间的越野能力非常强,四轮可以同时转向,实用高效,当然它的价格也不低。”青海省农机推广站站长何彦武介绍。
饲草的品质提升之后怎样免遭“滞销”厄运的问题又摆在了眼前。“制约价格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物流成本即运费现在大方捆机帮了我们的忙。我们普通的小方捆装上一个33吨的半挂一般只能装十七八吨的饲草运费就显得高了。但是打成大方捆以后密度是小方捆的一倍一个33吨的半挂车可以装到2830吨。你看运费是一样的你装得多物流成本就下降所以现在往省外销售的燕麦饲草全部都是大方捆的产品小方捆基本不出省了。大方捆机这几年我们省进了不少像德国这款科罗尼的大方捆机虽然价格比较高但捡拾机构非常特殊捡拾速度非常快。据我了解在现在的大方捆机里它的工作速度可能是最快的一种。跑起来的话每小时十多千米的工作速度这是其他牧草机械都做不到的。”许振林坦言。当前生态畜牧业已经成为青海省农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草牧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研发和推广成为当务之急。
“为了做好这一工作省农机局、农机推广站不断加强新机具、新技术的引进试验通过行政推动典型引领与相关草业部门协作加强农机农艺的融合形成联动共促牧草全程机械化。在机具推广方面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大对重点机具的补贴力度。牧草机械已经连续多年都是在国家补贴的基础上叠加补贴。其中对深松机、饲料作物收获机械、饲料加工机械设备在中央资金补贴额的基础上可用省级资金按不超过中央补贴额的90%进行累加补贴,同时,对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和农垦企业予以优先安排。”孙应祥表示。
三、农机合作社,助力生产全程机械化
大面积饲草种植收获,相比一般农户,合作社的机械化作业水平和作业能力要高出很多,在推动牧草生产全程机械化方面,农机合作社的作用和效果尤为凸显。
哈勒景乡这片2000亩的饲草基地是湟中县鲍丰农机合作社流转的土地今年已实现从种植、田间管理到收获的全程机械化作业。实训现场的先进农机具有80%是鲍丰农机合作社的,这让理事长鲍奎很自豪。
“今天现场展出的拖拉机有道依茨法尔的2604美国约翰迪尔的1404拖拉机整地机械有法国库恩的183.0。库恩的播种机和驱动耙是联在一起进行复式作业这样播种的时候更高效而且播种后的地更平整出苗率更高保墒也很好。今年我们使用了更先进的农业机械种出来的燕麦草草产量明显增加而且抗倒伏能力也强。比较以前出苗率增加了20%也就是节省了20%的种子草的整体产量能增加到10%20%。”鲍奎介绍。
鲍丰农机合作社自成立以来,运用先进的农业机械开展农业生产规模经营,以流转土地进行规模生产和代耕代收服务为主。驾驶着拖拉机,鲍奎带领合作社实现了致富梦想。
据鲍奎介绍,合作社从过去以粮油作物的机械化作业为主,逐渐转到以饲草全程机械化生产为主。现在顺应国家的粮改饲政策,饲草种植的比例在逐年增加,这几年合作社在购置机具的选择上也在做着改变。
现代化的机具和先进的理念让鲍奎的脚步走得更远。2017年合作社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托管了5500亩地用来种植燕麦草。因为缺水含沙量高之前那片地里几乎不长东西。
鲍奎决定把这5500亩地平整成20亩一块的小地块并以每亩1520千克的密度进行种植而当地人一般以每亩2.54千克的密度种植产量都不高。当时很多当地人认为他疯了。因为按土壤和天气情况像他种植的这种密度水分肯定更加不足不可能有收成。鲍奎分析种植密度太稀疏更易加剧水分蒸发而且机械作业成本大因为燕麦草的生长时间比较短。他认为如果在6月底种植生长期正好赶在雨季利用一个雨季完全能长起来。果然收获之后燕麦每亩就赚了300元令当地人赞叹不已。
“因为我们利用现代化的农业机械,采用全新的种植方法、种植工艺,和他们当地完全不一样,所以我们的产量就上去了。”鲍奎说。
今年在往年机械作业基础上鲍丰农机合作社又和曲麻莱县碧天百草种植有限公司签订15万亩全程托管机械作业合同。
和鲍丰农机合作社不同海东市乐都区益生牧草种植专业合作社所采用的机具以中小型为主。理事长张得栋表示“我们当地没有这么大的集中连片的土地全部是山地农业机械用的都是小型的。跟过去不一样的是以前用的全部是微耕机现在都不用了现在用的都是拖拉机554是最小的因为太小的马力干不了多少活儿一天只能种个十几亩。我们现在用的机具一天能耕种六七十亩人工也划得来。合作社有4000亩地主要种植玉米和燕麦做草饲料全部是机械化作业自己种自己销售平时我自己一个人就可以了。农忙的时候雇些农机手最多时也就十五六个人。”
湟中县志宏种植专业合作社有2000亩饲草基地这几年种植燕麦草的效益挺好。在理事长傅云洁看来“效益好主要是用了新的农机具以前收割燕麦草的机具不带压扁压扁的草和不压扁的草明显有区别压扁的草晾晒时间缩短而且品质也会更好。以前我们的饲草基本上都在湟中当地的养殖户中销售现在我们已经销到省外了省外的价格也要比本地的价格高。”
傅云洁感慨,全程机械化给合作社带来的实惠很多,除了改变燕麦的品质,人工成本也省下来了。因为合作社种植的是山地,一般的播种机不太适合,以前都是人工撒种,现在用一款撒肥机,撒肥、撒种子都可以。牧草捡拾也可以用捡拾车,人工能省到一半以上。
“我们是山地进口的机子用得比较少国内生产的割草机、小圆捆机、小方捆机我们用得挺多。现在合作社一共有14台机具全部机械化。忙时雇46个农机手就行了种的时候一个月收的时候一个月一年两个月时间平时田间管理合作社自己的人手就够了。”傅云洁说。
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一员,已然成为推广农机化新技术、促进农机化事业发展的“排头兵”。有了他们,青海省牧草生产全程机械化向更高品质迈进的脚步更加踏实。
原载《中国农机化导报》2018年10月29日
国际农机装备高峰论坛暨进口农机展增色杨凌农高会
一、高峰论坛——加速先进适用农机技术装备的进口和应用
随着国内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日益深入,种植结构不断调整,农业产业化进程加速,广大农业生产企业、种植户对小众化、个性化先进、适用机具的需求不断提高。如何优质高效地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装备支撑和保障,成为摆在农机行业和地方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11月6日上午“国际农机装备和新技术高峰论坛”在杨凌国际会展中心酒店召开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会长刘宪致辞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李安宁副司长、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张晓婉副主任、联合国可持续农机化中心项目官员MARCO SILVESTRI先生、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管委会陈亚平副主任等分别就加快推动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农业贸易政策、形势和趋势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杨凌片区建设情况等热点话题发表精彩演讲。
专家们纷纷表示在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支持下特别是在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的带动下我国农机化事业经历了10多年的快速发展为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我国农机工业也取得了快速增长并于2012年成为全球农机装备第一生产大国。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机装备发展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产品品种不全、中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农机农艺融合不紧密等诸多问题短时间内难以解决不能有效满足用户的现实生产需要。充分利用陕西自贸试验区杨凌片区的优惠政策落实进口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加快引进境外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技术和机械装备既有现实需求也符合长远利益。
来自农业农村部农机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专家及部分企业代表、种植大户和农机服务组织代表,就依托一体化多元推广体系,加速落实进口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缩短境外先进农机装备、技术引进流程,农机产品引进来走出去等问题展开深入研讨,为破解机具引进过程中标准、技术和程序障碍出谋划策。
来自全国农机行业主管部门领导,行业知名专家、学者,全国农机试验鉴定、技术推广、安全监理等单位代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全国农机化科技创新专家组成员,国内外农机生产、流通企业、农机合作组织代表等众多业内外人士出席了论坛。
期间还举行了一系列配套活动包括中国农机化协会信息化分会工作会议暨团体标准研讨会、中国农机化协会先农智库《典型农机事故》课题组第三次工作会、中国农机化协会农机互保专业委员会筹备会、进口农业机械展示、先农智库《2018中国农机化发展白皮书》专家组会议、陕西省农机手跨区作业劳动竞赛颁奖典礼等活动。
“先农智库”是中国农机化协会发起创办的开放性第三方研究和咨询服务平台。曾任农业部副部长的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张宝文曾寄语先农智库:凭借强大的农业体系智力资源,融合相关业务,为行业提供系统、高效的智库类服务。
为更好地贯彻领导指示、履行使命,先农智库在本次活动期间,就相关课题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还与有关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研究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将在扩大开放、加快机具和技术引进方面设立更多课题项目。
二、进口农业机械展区:杨凌农高会的一抹亮色
本届杨凌农高会的一大亮点是“进口农机展区”。尽管面积不大,但却是主题较为鲜明的展区。杨凌农高会自创办以来,首次设立该主题专业展区,使得杨凌农高会成为国内首个呼应首届中国进博会的专业展会,凸显主办方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
在农高会的农业机械展区“进口农机展区”的标牌特别醒目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查看。这片不算大的展区内陈列着来自荷兰、意大利、西班牙、德国、捷克、日本、韩国及中国台湾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56种农业机具涵盖了农业生产的耕作、田间管理、收获、搬运、储存等生产环节。这些产品均是纯进口或采用国外先进技术在国内生产组装的产品相当比例的产品是首次在国内展会正式展示。其中包括蔬菜种植移栽机械、果园机械、畜牧机械、草地机械及开沟机、中耕植保等机械大多是目前陕西及周边省区农业生产中急需、而国内缺失或难以满足优质高效作业需求的技术装备。
从参展企业来看,既有境内外企业直接参展的,也有代理商代为参展的,更有陕西省农机部门在技术推广过程中发现的从境外购进先进机具的农业企业、种植大户、农机专业服务组织等过来参展。
据展区负责人介绍,为体现进口机具展区特色,主办方没有追求参展的产品的高大上,婉拒了部分国内市场趋于饱和的产品类型,立足于先进、适用,特别要求符合陕西等省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方向,以满足广大农业生产企业、种植大户最为紧迫的需求为标准来筛选展品,使得进口机具展区与杨凌农高会现有展览布局形成良好的互补关系,避免低水平重复展示,为农高会增光添彩。
展区内一台胡萝卜收获机吸引了众多人围观。为了参加此次进口农机展来自陕西大荔的荔盛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耿永盛专程驱车200多千米将自家合作社的机具带来参加进口农机展。
谈起参展的目的耿永盛表示一是为了向来参加杨凌农高会进口农机展的朋友们介绍、推广这台德国格立莫CM1000萝卜收获机确实是非常好用他准备再购买几台二是希望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呼吁有关部门关注和解决种植户在购买进口农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使他们可以尽早享受到进口农机具购置补贴减轻购机负担降低购机成本。
他说如果农民在购买这些进口农机具的过程中能够享受到国家实施的进口农机具购置补贴、关税优惠等方面政策那么他已经购买的两台进口胡萝卜收获机的费用实际上可以购买到3台。这些费用对农民来说非常重要。
陕西大荔特产——“沙苑红”胡萝卜种植是当地农民合作社等农业企业赖以生存的主导产业。为解决日益严峻的机械化生产需求耿永盛曾经自费赴山东青岛、广饶、寿光等地考察日本久保田萝卜收获机去法国考察西蒙牌收获机并引进了配套的农艺技术与世界接轨。当地从此告别了传统的人工收获节省人力45%大大降低了成本提早了采收时间免除了冻灾深得群众称赞。2016年6月底耿永盛又购买了这台德国格立莫胡萝卜收获机。
进口农机展区中,多数展品都类似这台胡萝卜收获机,富有特色。
据有关负责人介绍,之所以设立进口农业机械展区,主要是出于以下几个考虑:
一是贯彻国家扩大开放的要求。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推进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决策部署要求更好发挥进口对满足人民群众消费升级需求、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推动经济结构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2018年7月中央20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扩大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的意见》《意见》要求增加有助于转型发展的技术装备进口。
2017年4月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杨凌自贸片区是中国唯一以农业为主要特色的自贸片区以全面扩大农业领域国际合作交流打造“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为发展目标。
为贯彻落实中央有关要求充分利用杨凌自贸片区政策优势同时为本届农高会增添亮点2018年上半年杨凌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领导、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杨凌管委会办公室负责同志多次与中国农机化协会进行沟通协商并于5月发函委托协会在农高会期间举办论坛及进口机具展示活动。本届杨凌农高会的“进口农机展区”就是双方合作贯彻中央扩大开放指示的一大成果。
二是满足农业生产的现实需求。随着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日益深入农业种植结构在不断调整特色作物种植比重日益提升具备更高市场价值、更好地体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思想的品种和经营模式不断涌现。比如10月30日来自陕西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陕西加强设施化水平加快设施蔬菜发展”新闻发布会上的最新消息称截至2017年陕西设施蔬菜总规模达到219万亩产量680万吨面积产量稳居西北地区第一。在产业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能够满足生产需要的农业装备却寥寥无几。
数据显示我国胡萝卜种植面积占世界胡萝卜总种植面积的40%左右总产量则占33%以上,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大胡萝卜生产国。从近几年的情况看,胡萝卜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还在持续、快速地增长。
陕西省大荔县拥有几百年栽植胡萝卜的历史和经验,已成为当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主要产业之一。
长期以来,我国胡萝卜生产机械化水平严重落后,已成为制约胡萝卜产业成长的主要瓶颈。本届展会展出的胡萝卜收获机大受关注,原因即在于此。
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5A级农业综合性展会。通过参加每年一届的农高会来获得新技术成果或新见识已成为关中乃至陕西省周边省区农民、农业科技人员的一种文化行为。
借助农高会的平台,设立进口机具展区,集中展示农业生产中亟需的农业机械化技术装备,可以让农业生产企业、种植大户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境外类似作物生产中使用的技术装备,结合杨凌农业自贸区的政策优势,尽快缩短技术装备引进时间,满足生产需要。
文章来源:“中国农机化协会”微信公众号
六 丘陵山区机械化
重庆宜机化土地整治:跳出农机抓农机
一、宜机化土地整治前农机化发展道路的探索
多年来为了推进农业机械化山地、丘陵分别占其辖区面积76%和22%的重庆市进行了不懈的探索。20世纪90年代以前田间作业主要由人畜力完成手扶拖拉机犁耕机组、旋耕机组由于田间转移不便不能得到广泛应用。机耕船适宜于水田但无法用于旱地也未得到推广。其他作业机组及大中型农业机械更为罕见。90年代中期双轴螺旋水耕机的发明和应用对稻田的耕作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其旱地作业效果不佳其运用也极为有限。农机化技术主要局限在运输、抽水、打米、磨面、粉碎等作业上。
20个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重庆开始研制微耕机。经过不到10年的努力微耕机得到了用户的认同。2003年、2006年及2011年该市微耕机的推广量分别是2000台、14500台及114875台机耕率由2003年的11.30%迅速提高到2011年的60%。同时重庆以其良好的制造业尤其是小型通用汽油机制造业基础迅速兴起了微耕机制造业生产企业达100余家2011年产销量达70多万台占全国总产销量的70%以上,成为我国名副其实的“微耕机之都”,并由此带动了小型稻麦联合收割机、播种机、小型拖拉机、小型汽油机水泵机组等小微型农机的研发和制造。
2007年主要因其典型的丘陵山区地形及较为发达的制造业农业部批准在重庆市建设全国农业机械化综合示范基地希望重庆探索出一条适合丘陵山区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2011年重庆市出台了《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发展的意见》。与此同时农机购置补贴力度持续增大农机作业补贴快速跟进小型农业机械不断涌现。所有这些对促进农业机械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使该市的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从2007年的13.23%提高到2012年的33.05%及2016年的45%。
然而综合机械化率的提高主要在于微耕机的广泛运用而使机耕率较高该指标在2012年就达到74.13%但同年机播率、机收率分别只有3.6%和7.74%。耕种收机械化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机耕主要依赖微耕机但其效率低功能单一拥有量趋于饱和且操作者劳动强度大水稻插秧机田间转移困难育秧插秧协调欠缺联合收割机转移时间常常多于田间作业时间且所需人力更多。为此一些厂家想方设法地降低重量如降低喂入量有的机型喂入量低至0.3千克/秒以及降低含杂率要求以换取清选装置的重量减轻但即使如此最轻的联合收割机的重量也在300千克以上转移仍较困难。因此有的厂家计划将联合收割机分成拆装容易的两部分甚至三部分以便在转移时将其拆成几部分分别运输到达收割现场后又将其装配成整机。
多年来的实践表明在丘陵山区推进农业机械化仅依靠农机质量监督技术推广及农机设计制造的双轮驱动其效果是有限的。不解决地块狭小分散及田间道路缺失问题农业作业就只能依靠小微型机具及人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作业效率及降低劳动强度都很困难。因此重庆市2014年开始宜机化土地整治的探索2015年初步试验2016年正式推广。
二、宜机化土地整治的要点
1整治目标。将零碎、狭小、分散的块地整治成适宜大中型农业机械顺利高效作业的较大地块。
2资金投入。政府按每亩1000元、1500元及2000元的补贴标准进行资助鼓励和吸引社会投资。2016年市政府投入3300万元1亿多元社会资金紧随其后跟进。
3地点选择。选择道路通达、土层深厚、地块集中连片、排灌条件较好、坡度不大于25°且已经规模化流转并取得土地承包人同意的地块。
4整治标准。因地制宜地将小地块整治成水平条田、坡式梯田、缓坡地块及梯台地块等四类地块坚持地块能大则大能长则长以尽量提高机械作业效率的原则。整治后的地块面积至少2亩大多数5亩以上有的高达40余亩。
5道路修建。修建农业机械进出地块坡道、完善田间道路实现相邻地块之间、地块与道路之间顺畅衔接以满足大中型农业机械进出地块的需要。
6成果利用。充分利用其他政府部门主导的各类土地整治成果例如将原来修建的道路拓宽以便大中型农业机械能正常行驶修建道路以连接原有道路和地块。
7沟渠优化。根据整治后的地块坡向和其他相邻地块雨水排泄流向同时兼顾农业机械作业需要合理布局沟渠。深开围沟、背沟少开或浅开厢沟。
8土壤培肥。地块整治前剥离并堆积表层耕作土壤待地表整治成形后将其均匀铺盖其上或将生熟土混合后作为表土。通过秸秆还田、绿肥种植、粪肥施用等生态培肥方式结合深松、旋耕等农业机械化措施培肥熟化土壤提升地力。
9绿色轻简。土方就地就近挖填转运砾石就近集堆深埋。
三、宜机化土地整治对农机化发展的作用
宜机化土地整治后,大中型农业机械取代了人工作业,提高了综合机械化率;取代了小微型机具,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从而为彰显农业机械化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率的基本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提高劳动生产率。以重庆永川陶义农机股份合作社油菜耕、种、收三个环节为例。宜机化土地整治以前耕地由2人轮流操作6马力的微耕机进行由于作业时微耕机振动强烈操作劳动强度大每人每天仅能完成2.5亩种植没有实现机械化依靠人工移栽每人每天完成0.7亩收获虽然运用了久保田688联合收割机但因为田间转移费力费时每台机器必须配3人每天工作8小时但实际收割时间只有4小时每人每天作业2.7亩。土地整治后耕作由1人操作75马力拖拉机配带耕幅为2.3米的旋耕机完成每人每天完成30亩种植采用电动撒播机直播每人每天作业42亩收获仍采用久保田688联合收割机但一人即可完成作业每人每天作业37.5亩。耕、种、收劳动生产率分别是整治前的12倍、60倍及13.9倍。
2提高土地产出率。
1增加耕地面积。由于土地整治消除了田埂、厢沟及耕作死角可使耕地面积普遍增加3%5%有的甚至达到10%。
2利用撂荒地。由于宜机化土地整治近两年来仅在重庆市潼南区就有超过2万亩的荒废多年的田地重新种植了作物。
3提高地力。整治后的土地平坦土层增厚为高产稳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4提高复种指数。作业效率的提高缩短了头茬作物收获、二茬作物耕作及播种时间从而可提高复种指数。例如永川圆桂农机股份合作社就由土地整治前的一年一季水稻改为稻油轮作永川陶义农机股份合作社也由高粱—再生高粱—油菜一年三熟取代了原来的高粱—油菜两熟。
3提高资源利用率。
1提高农业装备制造资源利用率。制造农业装备时要消耗包括物质资源物料、设备、能源等、资金、技术、信息、人力等制造资源因此在使用农业装备时提高其利用率延长其服役期就是提高了制造资源的利用率。土地整治前丘陵山区依靠微小型农业机械这类机械利用率很低据统计在重庆使用的微耕机绝大多数每年工作时间不超过100小时使用寿命至多3年而大中型拖拉机一般年平均工作1500小时使用寿命6年。因此在整个寿命期大中型拖拉机的工作时间是微耕机的30倍。此外微小型机械大多功能单一如微耕机除旋耕作业外很难挂接其他机具进行诸如犁、耙、深松、播种、运输等作业。因此我国丘陵山区农用动力机械与作业机械的比值很低仅为1:1.16几乎一台动力机械配一台作业机械与1:1.6的全国平均值相比有很大差距更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1:6的水平。这意味着动力机械大部分时间闲置无用造成资源的浪费。宜机化土地整治后这一状况得到彻底改变除极少数自走式农业机械外大中型拖拉机配带不同机械进行多种作业成为常态动力机械的需求量大为减少。以潼南区章宏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例上述比值现已提高到1:4.1。
2提高农机作业时的能源利用率。由于整治后地块变大并且相互连通从而节省了原本机械在田间频繁转移及掉头时消耗的能源。
3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土地整治后因为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力可以减少70%80%,这将有效地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的紧迫问题。
四、结论
近两年来,重庆市实施宜机化土地整治措施,改地适机,跳出农机抓农机,取得的成效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这一经验很值得国内其他丘陵山区研究和借鉴。
原载《农机质量与监督》2018年第5期
老区人民的呼唤
一、赣州现状和发展前景
设施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是项目农业建设的有效载体是促进高效农业规模化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农业竞争能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赣州地处江西南部辖18个县、283个乡人口980万国土面积3.94万千米2其中耕地面积577万亩地貌属丘陵山区素称七山一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加庄园。主要农作物有水稻、果业、蔬菜等。赣南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光热充足降水丰沛生长季长冷暖变化显著具有发展设施农业的优越条件。全年有效积温10℃以上温度可达到6000℃无霜期长土壤总体地下水位较高10厘米土壤相对湿度在60%90%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13小时气温、水资源和热量状况适合农作物生长利于作物干物质积累和土壤有机质分解。
以赣州为中心200千米半径内有赣粤闽湘4省9个城市4000万人口有京九铁路、大广高速、厦蓉高速、济广高速、泉南高速、105国道、323国道、赣州机场交通便利快捷。
2016年赣州市水稻种植面积769万亩果园面积247万亩蔬菜及食用菌类180万亩粮食产量287万吨水果产量142万吨蔬菜及食用菌类产量299万吨瓜果产量23.38万吨。
蔬菜是赣州市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产业之一。近年来赣州市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咬定“把蔬菜打造成为产值过百亿的农业支柱富民产业把赣州打造成江南重要的蔬菜集散地”的产业定位突出丰富市民“菜篮子”产品、建设优质蔬菜外销基地、推进蔬菜产业扶贫三大任务作出了在全市发展百万亩设施农业的重大战略决策。在“六大攻坚战”的引领带动下赣州市蔬菜产业正处于快速蓬勃发展阶段扶持建立了一大批蔬菜基地“菜篮子”工程逐渐夯实。截至2017年年底全市设施农业面积累计达到20.37万亩其中日光温室9.63万亩、大小拱棚10.74万亩。建成了2个万亩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和19个高标准蔬菜示范基地。单体塑料大棚6万亩高标准连栋大棚2.85万亩。在设施农业栽培中广泛推广应用优良品种大棚蔬菜提早延后上市工厂化育苗、嫁接、测土配方施肥、滴灌等10多项无公害栽培技术设施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加快发展类型由以设施蔬菜为主向设施瓜果、设施花卉、设施食用菌等多领域扩展延伸基本实现了全年生产均衡供应。目前全市以辣椒、番茄、黄瓜、茄子、西瓜为主导的设施瓜菜年产量达到65万吨90%以上的产品质量达到无公害农产品标准有58个蔬菜品种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证书。
二、四举措驱动前进
政府高位推动工作落实。赣州市委、市政府和所属各县高度重视设施农业工作把设施农业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早谋划、早安排、早动手。赣州市政府2015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蔬菜产业发展的意见》2017年印发了《赣州市2017年蔬菜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明确了各县本年度发展蔬菜基地和钢架大棚面积指导性任务指标。加强督查考核制定了蔬菜产业发展考核办法、量化评价指标重点考核各地落实蔬菜发展计划、培育新型经营主体、蔬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领导重视程度和政策资金投入等情况。2018年力争建成规模蔬菜基地10万亩。
加强政策引导与奖补扶持。赣州市委、市政府因势利导适时出台了《赣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蔬菜产业发展的意见》《赣州市2017年蔬菜产业发展实施方案》《赣州市蔬菜产业扶贫实施方案》对投资发展设施农业在政策扶持上进一步作了明确规定继续强化服务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发展设施农业。市、县两级财政设立蔬菜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蔬菜基地标准菜田、生产设施、基本菜农进行奖补引领扩大蔬菜基地面积、推广发展大棚设施。
加快实用栽培技术推广应用。重点推广连作障碍治理、绿色防控、测土配方施肥以及土地耕整、水肥一体、田头预冷、设施环境调控等先进技术装备。加强与高校、蔬菜科研机构合作依托市农科所等平台和资源组建蔬菜产业技术研究团队加快选育推广适宜本地的蔬菜良种。加强与蔬菜主产区的技术联系坚持“请进来、派出去”通过课堂培训与基地实训相结合的方式每个县年内至少组织开展2期业务骨干、种菜主体集中培训大力培养本土农民菜技员和生产一线能手。今年以来组织实施了科技指导结对帮扶活动派驻技术人员到蔬菜基地蹲点开展技术示范、指导。多次举办培训班、现场演示观摩会让农民掌握设施农业生产技术提高技术到位率提升生产管理水平。
大力推进蔬菜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按照“五个一”产业扶贫思路发挥主体作用激活内生动力探索带动模式推动蔬菜产业扶贫政策落实到村到户到人。引导完善联结机制推广要素入股、就业务工、土地流转、订单生产等模式扩大现有基地带动贫困户覆盖面。落实“一对一”技术结对措施精准推送农时农事、生产技术、价格行情切实帮助解决蔬菜生产技术和销售等难题。2017年建50亩及以上规模蔬菜基地3万亩每个县新增2个蔬菜产业扶贫示范点覆盖或直接带动3万贫困人口通过蔬菜产业增收。
三、现存的主要问题
赣州市设施农业正处在快速蓬勃发展阶段,但受资金、技术、基础设施等因素的制约,从设施农业发展水平来看,存在着基地建设不科学、技术含量不高、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基地建设不科学。一是基地选址不合理。许多县(市、区)蔬菜基地没有进行前期勘测和选址规划,就盲目开工建设,根本不考虑地势、水源和风口等情况。二是排灌系统不科学。因赣南全年雨水丰沛,基地排灌系统是蔬菜基地建设的核心问题。据调研发现,赣南多数蔬菜基地或缺乏排灌设施,或排灌系统设计不科学,甚至出现雨水倒灌的现象。三是大棚建设不规范。许多基地大棚朝向错乱,棚间距过窄;夏秋茬遮阴、降温、排湿栽培和冬春茬保温、增光栽培等配套设施少。
技术含量不高。农户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接受并应用设施农业高产栽培技术能力较差,对发展设施农业的政策、技术、信息等理解深度不够;生产者蔬菜栽培管理技术不高,新技术、新成果入户率和到位率低;品种创新不足,病害预防不够,科学技术推广不够深入。
资金投入不足。一是设施农业的投入非常大目前赣州市建一亩砖钢结构温室投入14万元左右建一亩土钢结构温室投入9万元左右对收入相对较少的农民来讲还没有能力完全承担建设资金。二是设施农业贷款门槛较高贷款期限短额度小加上不能抵押农民联户担保能力弱信贷风险大因而银信部门放贷积极性不高。三是设施农业科技推广经费投入不足工作经费短缺许多成熟生产技术不能推广应用影响了设施农业效益的提高。
四、关于老区发展的几点思考
(一)如何加快南方丘陵山区尤其是革命老区的农业机械化发展
众所周知在革命战争年代南方丘陵山区的革命老区曾经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但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中享受的却比较少现行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侧重点仍然是北方、平原地区和水稻机械。以赣州为例赣州的人口占江西全省的1/5、面积占江西全省的1/4而2017年的农机购置补贴却仅占全省的1/25。如何让老区人们在农机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得到更多的实惠显得尤为迫切。
(二)根据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提出的农机部门围绕“五区一园”建设,推进服务转型升级的要求,农机部门如何在建设现代农业的征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在2017年的全国农机化工作会议上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指出围绕“五区一园”建设推进农机作业服务转型升级。建设“五区一园”是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抓手。农业机械化是园区建设的重要支撑和重要标志。园区建设也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各地农机化主管部门要主动入位以发展便捷高效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为切入点积极参与园区规划投入园区建设服务园区发展。一是培育园区农机经营主体支持引导合作社、农机手入园创业探索“机农合一”经营新模式开展规模经营延伸产业链条提升经营效益。二是探索新型的农机社会化服务模式依托园区推进“互联网+订单作业”、托管作业、承包作业等服务模式,扩展服务内容,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打造一批服务品牌,示范带动农机作业服务提档升级。三是打造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新高地,积极争取园区建设投入向农机倾斜,加强机耕道、场库棚、烘干仓储等配套设施建设。推进农业机械化资金、项目、技术、人才向园区聚集,支持园区现代农业建设。依托园区推进农机农艺农信融合,建立高标准示范基地,引领农机化技术和作业服务升级。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在如火如荼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和蔬菜大棚建设的浪潮中,由于缺少相关政策支持,农机部门几乎沦为看客。因此,笔者呼吁尽快出台对南方丘陵山区尤其是革命老区农机购置补贴的倾斜政策,试点区域差异化补贴政策,将大棚设施尽快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机部门在现代化农业征程中应有的作用。
原载《中国农机化导报》2018年1月24日
阳新农机化助力丘陵山区致富之路
一、十万农机驰骋百里富川
黄石农业看阳新。在阳新谈农业,找一个稍微懂行的人,就能在田间地头谈上大半天。阳新“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阳新要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必须做好做活富河沿岸现代农业工程这篇大文章。
在阳新农业科技园区荆头山农机专业合作社这个种了15年地、走多元化农业经营之路的“70后”青年农民陈平深知农业机械之于现代农业的重要性。“今年我种了400亩包菜前段时间栽菜秧请了300多人不算工钱一天盒饭钱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陈平从阳新县农机局打听到种菜秧有专门的机器400亩地用机械栽苗只要6个人就够了。算这笔账轻而易举机械成本相比人工成本低了几十倍。陈平的合作社今年在阳新种植了3700多亩水稻。作为农机合作社的重要服务项目还为周边地区2万亩农田提供机械服务。“很难想象这么大面积的田地要多少劳动力。全程机械化深刻改变了传统农业模式这种机械化普及度在阳新还在不断地深入。”他说。
发展大农业,只有充分解放思想,才能“跳起来摘桃子”。在阳新富川大地上,农业机械化之路正深刻改变人们固有的思维。传统农业从单家独户单打独斗,发展为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的现代化农业模式。
白沙镇珠林村85岁老农民马辉茂种了一辈子地他说“现在别人种一年的地我一辈子都种不完。”作为打工大县阳新每年有20万农民工外出务工大量农田经土地流转政策集中在种田大户以及专业种植合作社手中靠机械化耕作可以最大限度发挥出土地红利从根本上解决了“田地谁来种该怎么种”的问题。
扎实推进农机化“全面、全程、高质、高效”发展,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助力扶贫攻坚——在阳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一系列农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以奖代补,补齐短板,阳新农机事业获得了健康快速发展。
二、打造机械化种植“万千百工程”
阳新县属鄂东南低山丘陵区,处幕阜山向长江冲积平原过渡地带,西北、西南、东南部多低山,且向东、中部倾斜,构成不完整山间盆地。这样的地形结构,将阳新的农田分割为多则万亩,少则几十上百亩的田块。基于这一县情,阳新农机局科学提出了打造现代农业全程机械化种植模式“万千百工程”,以适应本地丘陵地区特殊的耕种环境。快速促进“粗放型农业机械化”向“精细型全程农业机械化”转变,不仅为从业者,更为广大农民和贫困户开辟了一条致富新路径。
经过几年打造,阳新农业机械化初步形成了“万亩机械化连片农业示范园顶天立地,千亩机械化连片农业产业园改天换地,百亩机械化连片小规模种植基地铺天盖地”概貌,在该思路引领下,伴随着土地流转政策的深入推进,这种“万千百”的种植模式正越来越明晰,效果越来越明显,叩开了阳新农业现代化转型之门。
当地种田大户李国现与几个合伙人投资600多万元建立农机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周围几千亩优质稻田连成一片。在这里阳新县农机局正开展人工插秧、人工撒播与直播机具之间的对比实验。实验结果一目了然机器直播比人工撒播每亩节约谷种约1.1千克种植效果远高于人工。此外还开发出直播机撒药和开沟排水实现了一机三用每亩又降低20多元人工费。综合而言这种“技艺融合”实现了每亩降低成本5070元。阳新县国现农机合作社负责人李国现高兴地说“对于种植成千上万亩水稻的大户而言这就是真金白银的收入啊
在打造标准化农机合作社、成功申报省级合作社以及购置多种农业机械的过程中每一环节李国现都得到了“实打实”的叠加政策补贴以及奖金——加起来超过了10万元。正是在阳新县政府鼓励发展农业全程机械化的一揽子优惠政策下阳新县农机专业合作社纷纷涌现农机装备质量和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农业机械配套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跨越式发展。
截至目前阳新各类农机户已达870余户农机大户已达185户已建立农机专业合作社32个累计发放农机购置补贴资金7783.98万元补贴机具43260余台受益农民10020余户农机总动力达到61.89万千瓦连续13年持续增长全县农业机械总台数达到105350台固定资产原值超过10亿元。
三、新型农民精准助推乡村振兴
随着国家惠农政策逐年加大并在阳新落地农民购机热潮空前高涨各类新兴农机合作社、农机协会、农机中介组织初步建立农机作业市场日趋规范作业效益稳定增长。2017年阳新实现作业、销售、维修、加工、运输等收入3.8亿元其中跨区作业收入950多万元。在阳新广袤的农业大舞台上一大批“田状元”、农机农艺融合种植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如雨后春笋涌现一方面很大程度推动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进程为民创造了财富另一方面在阳新县精准扶贫主战场扮演了重要角色。
过去20多年排市镇石坑村贫困户周平武一直是“漏斗户”每年青黄不接时不得已到处借米下锅填饱肚子连1000元的种子肥料钱都要找银行借贷。两年前他承包没人要的田垄种植水稻加入村里的农机合作社引进机械种田很快摆脱了“漏斗户”身份腰板挺直了说话声音也“大气”了。自己的口袋鼓起来后他还不忘带动10多名贫困户一起发展。在阳新一批批“周平武式”贫困户通过扎实创业靠农业机械不仅自己摆脱了贫困还帮助更多贫困者走上了致富路。
“以水稻种植为例每年5月播种7月除草8月除草防虫911月收割每一环节都要农机手以及人工。”阳新白沙方马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马先祥说合作社除了以贫困户为主的6名农机手农忙时节还要聘请至少40名贫困户下田做事。按农村劳力价格每人每天可得150元以上。笔者通过走访了解到阳新870多个各类农机户中大户达185户农机专业合作社32个。这支力量不仅直接吸附了一批贫困人口就业还带动了农机生产、销售、加工、维修、报废等多个产业链发展。
“搞农业,谁不主动对接机械化,谁就面临淘汰。”三溪镇种田大户、农机手伍正来说,在阳新农业机械现代化进程的力量正汹涌澎湃,在农业大舞台上的大戏方兴未艾,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阳新县农业机械化快速推进,一方面得益于该县农机局从农业实战中摸索出了符合阳新县情的耕种经验,编纂教材大力培训农业综合人才,引导农民从田间地头而来,再到田间地头去;另一方面,广大农民群众从过去被动培训到主动联系该县农业机械学校参加培训,思想和角色发生了深刻变化……
龙港镇科农农机专业合作社是阳新首家国家级农机合作社拥有200多台大小农机4套大型烘干机固定资产超过1600万元。负责人陈迪良这些年深感“沾了政策的光”他从一个月收入千元的打工仔变成年入20万元以上的农业能手为“两省三县四镇”提供专业农机服务有了忙不完的事业。他说依靠农业机械现在种1000亩地比过去种30亩都要来得轻松这样的新型职业农民身份对他而言既有为又有位。
“机器勤快,天公帮忙。幸福是靠奋斗出来的,只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农业也能干出一片天!”
文章来源《中国农机化导报》2018年9月18日
七 农事服务
在全国农机社会化服务提档升级现场会上的讲话
一、充分肯定我国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积极主动作为,大力引导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数量与质量并重发展。2017年我国农机专业户超过500万个乡村农机从业人员5128万人。农机作业服务组织18.7万个比2013年增长1.9万个。其中拥有农机原值50万元的服务组织数量达到4.67万个农机合作社数量达到6.8万个增加2.6万个入社成员数达到152万人。在全国初步形成了以农机作业服务为主以技术推广、技能培训、机具维修、配件供应、信息服务等为支撑功能较为完善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机作业服务组织装备精良化、全程化趋势明显大马力拖拉机、大型联合收割机等先进高端的农业机械大都集中在农机合作社部分合作社配备了高性能粮食烘干设备、农用植保无人机、粮食初加工设备等拥有标准化的机库、维修间等基础设施综合服务保障能力不断提高。
2服务领域与服务能力拓展提升。全国农机社会化服务面积超过42亿亩次。主要粮食产区农机合作社以不到1/3的农机拥有量承担和完成了60%以上的农机作业量,农机合作社已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农机服务组织不断延长产业链,拓展经营领域,服务环节已经从耕种收为主向专业化植保、秸秆处理、产地烘干等农业生产全过程延伸。一批有较强实力的农机合作社拓展升级为农机作业公司、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各地农机服务组织通过积极承担政府农机化示范推广项目、农机深松整地等作业项目,在保障项目实施、促进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同时,实现了自身的发展壮大。
3经营规模与经营效益显著增加。一方面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满足了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业劳动力兼业化、老龄化情况下的农业生产需要也使农民能够放心离乡就业、增加收入。另一方面通过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实现规模化使物质成本下降提高作业质量使产量增加、损失减少并大幅度降低农业用工成本支出。实践表明农机合作社通过土地入股、土地托管、承包经营、代耕代种、联耕联种等方式在不改变土地承包权的前提下在更大规模上促进土地统一经营实现规模效益。2017年全国农机化经营服务总收入达到5336亿元农机经营服务总利润达到2004亿元。山东省共有3000多家农机合作社开展了土地托管总面积达到1100多万亩全省合作社田间作业收入56亿元。
4作业服务与公益性服务相得益彰。各地注重将作业服务等经营性服务与公益性服务有机结合。农机服务组织在农业技术集成化、生产手段机械化、生产过程标准化打通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方面逐渐成为主要载体成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平台。据初步统计新增的高性能机具80%以上都由农机合作社率先购置并投入使用农机农艺新技术多数是通过农机合作社先行示范和传播推广。农机服务组织除开展经营性服务以外还积极承接农村扶贫等公益性服务。山西省两年来在贫困县创建125个农机合作社资产收益扶贫试点探索出可复制推广的扶贫工作模式取得了合作社、贫困户和村集体“多赢”的阶段性成果。
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在推动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过程中,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做法,归纳起来有以下四个方面。
1推动农机服务组织建设规范化。农业部及各省深入开展了农机合作社示范创建活动明确运营管理规范化建设要求营造比学赶超氛围引导农机合作社向“五有”型方向发展着力培育了一批设施完善、机制良好、制度健全、规模较大、效益显著的示范合作社。近年来全国共有220家农机合作社被评为国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黑龙江省2018年对已建成的现代农机合作社从受益主体、装备管理、制度落实等方面进行全面规范。江苏省通过制定标准、召开现场会、举办培训班等措施大力推进规范常用农机机务管理。
2引导农机服务组织向专业性综合化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积极开展订单作业、生产托管为小农户提供了农资采购、全程机械化作业、粮食仓储与烘干、加工与销售等多种形式、全方位生产型服务成为联系大农业和小农户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带动小农实现农业现代化。安徽省2017年安排1500万元扶持建设100个省级综合性全程农事服务中心2018—2020年再新建300个争取财政建设补助资金3.45亿元。截至2016年年底全国从事农业生产托管的服务组织22.7万个服务农户3656万户托管服务土地面积2.32亿亩,从事托管服务的很多都是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
3加强农机服务组织人才队伍建设。2017年印发了《农机合作社带头人培训大纲》推进培训组织管理规范化、方案设计系统化、培训内容实用化增强培训效果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每年支持培训农机合作社理事长超过1万名。农业农村部、有关行业协会及各地举办了形式多样的合作社示范社创新发展培训研讨活动着力提升合作社带头人能力水平。推动组建了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大学生从业合作社工作指导机构搭建交流平台吸引社会力量关注支持、号召大学毕业生以新理念新模式创业兴社打造一支引领合作社转型升级的“精锐”力量。
4加大农机服务组织发展政策扶持。加强了农机化技术推广、质量监督、教育培训、安全监理、信息宣传等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农机服务组织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为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创造了必要条件。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上向合作社等农机服务组织予以倾斜并鼓励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支持农机合作社优先承担深松、秸秆还田等作业项目为当地农民提供高质量的公益化、社会化服务。各地在解决合作社融资难、用地难、农机维修难等问题上采取很多有效措施。江西、福建、江苏等省财政连续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合作社机库及维修中心建设。湖南省实施千社工程、洞庭湖工程省财政已投入3.2亿元扶持建设2189家合作社。吉林省设立奖补资金布局开展全程机械化新型经营主体农机装备建设“县县都有主力军乡乡都有领头羊”的新格局初步形成。
总地来看,我国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呈现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模式多样化、服务手段专业化、服务内容综合化、服务机制市场化、服务对象稳固化、农资农机服务一体化、社社联合、社企联合、村社联合等新特征新趋势。各类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成为农业生产主力军,在推动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推进生产要素集聚及先进装备技术普及、推动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示范带动小农户应用现代生产方式、承接农机化(农业)公益性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推进农业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准确把握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目标和重要基础。当前我国进入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时期生产方式进入了机械化主导的新阶段。从各国发展农业现代化的经验来看规模化和机械化都是必经之路社会化服务分业分工是必然选择。我国农业具有典型的大国小农特点目前2.3亿农户中经营耕地10亩以下的农户2.1亿户即使2030年城镇化率达到75%预计仍将有3.6亿人口生活在农村农民人均也只有5亩地小农生产方式是我国农业发展需要长期面对的现实。在这样“超小规模”农业经营形态上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产业兴旺目标必然要在发展土地集中型规模经营的同时大力发展服务带动型规模经营以服务规模化弥补经营细碎化的严重不足、避免经营风险集中以生产机械化应对有效劳动力的日益短缺、用工成本的日益走高进而实现基于社会化服务的节本增效、提质增效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近年来中央文件多次对发展农业农机社会化服务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支持措施。2017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通过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多种方式加快发展土地流转型、服务带动型等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扶持培育农机作业、农田灌排、统防统治、烘干仓储等经营性服务组织支持供销、农机等系统发挥为农服务综合平台作用。2018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再次强调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培育各类专业化市场化服务组织推进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帮助小农户节本增效。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要求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培育新型服务主体加快发展“一站式”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农业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出台了系列政策举措。这些决策部署为农机社会化服务提档升级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也为推进农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新理念、新动能。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我国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兼业化,农业生产请工难、用工贵问题加剧,农民对农机作业服务产生了全面而旺盛的需求。以跨区作业为代表的农机社会化服务蓬勃发展,把农民从传统的人畜力生产方式中解放出来,既让传统农户享受到了机械化的便利、拓展了非农产业就业增收空间,也有效提高了规模经营主体的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实践证明,农机合作社等农机服务组织能够有效整合劳动力、装备、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以农机为载体加快先进生产方式普及应用,推动解决“谁来种地”“怎么种地”问题,成为了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中坚力量、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引擎。农机社会化服务作为农业生产性、农村生活性服务的重要内容,是支撑乡村产业振兴、生态振兴、人才振兴的大产业。
总地来看,随着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深入实施,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对“机器换人”、机械化服务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加快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央有明确要求、农民有旺盛需求、装备能力有扎实基础、服务模式有成功探索、政策支持有新加强,今后一个时期将是发展的黄金机遇期。
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在看到农机社会化服务取得的成绩、面临的机遇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服务组织化程度不高。农机合作社凝聚力、服务能力和规范程度、带动性有待进一步提升。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还不高,多数农机户还习惯于散兵作战,各服务主体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丘陵山区和贫困地区还有不少乡镇没有农机合作社。二是服务领域不宽,配套性不够。当前我国平原地区粮食生产环节农机作业服务领域相对发达,丘陵山区、其他特色作物及养殖业方面的农机服务相对薄弱。单项环节服务多,全程服务较少。农机租赁、金融、信息等服务刚刚起步,还不能充分满足广大农民的需求。三是服务市场规范化不够。相关服务标准、服务规范建设滞后,“约定有合同、内容有标准、过程有监管、质量有保证”的服务模式还不普遍,无法有效保障农户利益。四是实用人才缺乏。服务组织普遍缺少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有效机制,合作社熟练机手青黄不接、管理人才缺乏现象普遍,与农机企业、科研院所、公益性推广机构的深度合作有待加强。五是扶持政策还不够丰富。目前对农机服务组织的直接支持政策不多,融资难、用地难、维修难等问题还比较突出,现有政策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创新、完善,政策的精准性、配套性还有待加强。
各级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要站在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农机社会化服务提档升级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思路,主动作为,奋力提高我国农机社会化服务整体水平。
三、进一步明确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提档升级的目标任务
(一)围绕优化农机装备资源配置,积极促进多元农机服务主体融合发展。
当前,一些地区农机服务主体散小弱、传统机具重复配置、作业服务无序竞争现象比较突出。要着眼机具利用共享、作业对象稳固、服务综合配套,引导农机服务资源多层级多形式整合。既要引导农机专业户、农机合作社之间的合作,形成服务联盟、联合社、作业公司,又要引导农机服务主体与家庭农场、种养大户、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机农联姻”、订单作业、生产托管等形式稳定合作关系。同时,又要鼓励农机或农资产销企业及其他社会资本与农机服务主体合作,共同开展农机作业、专业维修、农机租赁服务,共享机具资源和市场资源,促进各类主体扬长补短、各类要素资源聚集整合,实现融合发展、协同发展、良性发展。引导农机服务组织利用自身装备优势,围绕市场需求开拓思路,把服务领域向当地特色优势产业、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村环境整治等农业生产、农村生态全过程延伸。
(二)围绕助推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探索发展“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等“一站式”成龙配套服务模式。
当前,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农户耕地互换并块、丘陵山地宜机化改造等模式推广,机械规模化作业条件正在加快改善。单打独斗的农机户,缺门少类的机械装备,耕种收单环节的服务供给,越来越难以满足广大农民及多种形式规模经营对全程机械化服务的现实需求,同时由不同主体提供的农机作业服务、农资供应等服务,既给生产环节集成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带来难度,又增加了服务层级和生产成本。应积极探索在粮棉油糖作物主产区,特别是村集体组织动员能力较强、社会化服务需求较集中的区域,依托有实力的农机作业服务主体升级建设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为农户提供全程机械作业、农资统购、培训咨询及贮藏加工、产销对接、金融对接等产前产中产后“一站式”服务。这种模式的核心是通过提供经济便捷的耕种收管等全程机械化作业托管服务,与一定区域农户建立信任关系、形成服务“黏性”,以集中连片的服务规模和标准化生产方式,大幅度降低作业成本,提高与有关企业进行农资采购、产品销售的议价空间,服务组织在帮助农民省心省钱增收的基础上,在不增加经营风险的前提下,获得综合效益。建这类“一站式”服务中心,要注意不是鼓励大购机具、另起炉灶,而是要通过模式创新,把区域内的现有农机资源整合进来统一开展服务、互补短板、互利共赢,防止对农机大户等从业群体形成挤出效应。
(三)围绕持续增强发展后劲,大力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制度规范建设和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
经过20多年发展我国农机服务主体及从业人员总体数量不少当前已经进入规范发展、素质提升的关键阶段。各级农机部门要培养建立专门的辅导员队伍长期跟踪指导农机合作社、作业公司等新型服务主体从组织架构、管理方式、规章制度、利益分配机制等入手提升规范化运营水平。发挥行业协会自律功能建立健全农机服务标准体系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环节制定服务标准和操作规范引导服务主体严格遵守服务承诺、履行服务合同。加强农机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支既精通农机驾驶、维修技术又懂农业、农艺栽培技术的新型农机能手。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执行《农机合作社带头人培训大纲》充分利用高等院校、农机企业等各类培训资源重点加强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培训让他们成为既懂生产又善管理的新型农机职业经理人。讲好农机故事搭建平台、创造条件支持农业院校师生到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开展社会实践。引导合作社采取技术入股、赠予股份等形式吸引和留住人才。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农机推广科技人员等返乡下乡创办领办新型农机服务组织打造一支引领农机社会化服务提档升级发展的生力军。
(四)围绕提升管理服务效率,加快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在农机社会化服务中的有效应用。
要加强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的顶层设计,研究制定农机装备制造、流通、监督管理、作业服务等信息化融合框架,推动农机信息数据格式标准及数据传输接口规范一致性,促进信息互联共享,为农机化大数据形成创造条件。大力推行“互联网+”农机服务方式完善“农机直通车”等农机服务、调度管理信息平台鼓励开发“滴滴”农机类APP为“有机户”和“需机户”牵线搭桥促进作业农机的有序流动和提供快捷便利服务。要加快发展农机作业过程信息化引导大中型农业机械配备导航定位、作业监测、维修诊断、自动驾驶等终端配套完善信息采集分析系统既可帮助机手实现作业精准化、轻便化同时可为相关政策实施提供远程监管手段还将有助于解决农机租赁、农机信贷、二手机交易业务中信息不对称问题促进相关服务发展。要用信息化手段助推管理精细化组织社会力量开发应用“农机合作社服务组织管理”APP帮助服务组织更好提高管理能力和农机利用效率。
(五)围绕解决制约新型主体发展壮大的瓶颈问题,进一步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支持保障措施。
要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确定的财政税收、基础设施建设、金融信贷等各方面的相关政策措施。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支持力度,对包括农机作业服务组织的各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购机应补尽补。针对融资难问题,积极推动大型农机具产权抵押贷款和生产服务订单融资;鼓励农机产销企业、金融企业单独或合作开展农机金融(融资)租赁业务,解决新型主体生产急用的大型机械购置更新不足的问题,通过融资租赁方式获得农机的实际使用者按规定享受农机购置补贴。针对用地难问题,推动制定出台补充规定,落实国家关于农机场库棚建设用地政策;在适宜地区支持农机服务主体以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建设集中育秧、集中烘干、农机具存放等设施;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机制,积极推广江苏泰州、上海松江等地经验,协调地方统一规划布局、出资支持建设集中烘干、维修等公共性农机设施,实行用地及设施所有权与实际使用权分离。将合作社示范社纳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经营直报系统,推行点对点对接信贷、保险和补贴等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符合一定资质条件的农机服务组织从事可量化、易监管、受益广的农业(农机化)公益性服务,当前要引导农机合作社等服务主体积极申请承担深松整地等作业补助项目、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项目、以生产托管为主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补助项目。注重典型示范引领,及时总结宣传新主体新模式新业态。积极协调争取对开展全程机械化服务达到一定规模的“五有”型农机服务组织、综合农事服务中心,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形式,鼓励其加大配套机具和设施投入,提高服务能力,打造服务品牌,从而推动农机服务组织整体建设和社会化服务跃上新台阶。
同志们,大力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件方向性大事,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紧抓机遇、乘势而上,扎实工作、务求实效,努力开创农机社会化服务工作新局面,为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2018年12月10日
四级托管 多方共赢
一、以粮补为杠杆的产业联盟托管
当前,玉米产业面临国外大量进口,国产大量卖不掉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国内玉米种植成本过高,市场竞争力弱。
一户种两三亩地,粮食生产是兼业,用不用良种良法,农民对此不敏感,经济效益也不明显。土地碎片化经营成为生产成本高的一个主要因素。
“用农业生产托管模式种植,首先实现规模化,再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进而推动产业升级,有效降低玉米种植成本,使国产玉米有国际市场竞争力,才是玉米产业的治本之路。”山西省农科院玉米所所长邵林生说。
农民没有获得感的农业生产托管很难迅速得到农户认可。基于此2017年山西省朔州市山阴县一家以社会化服务为主的农业企业以每斤高出市场23分钱的价格对农户的玉米代销代储吸引农户参与托管共托管230多户的6400多亩土地。企业还参股该县百川、喜丰、双赢等1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直接服务山阴县30多个合作社的生产。
按照托管合同,该企业为农户提供代购农资、代耕代种代收等“七统一”的优惠价生产服务。企业则从抱团实现的农资购买、农机服务等环节溢出的议价能力和规模种植实现的优质中获得优价等方面获取收益。
“托管粮补”的方式既解决了土地节本、增产的问题,还给农户带来了增产增收的获得感。
山阴模式2018年的托管面积达到了2.6万余亩,实现了土地规模化种植。但是,这里面有两个问题没克服,一是没有整村推进,区域内的碎片化问题没得到全面解决;二是企业主导的合作社,农户在产业链延伸上的收益增长空间不大。”邵林生说。
二、以县域为切入点的四级联合社托管
经过总结2017年秋天山西省农科院开始进行联合社托管模式的设计与实践在平遥、山阴、忻府区等地以县域为平台的切入点进行联合社的布局。
玉米所采取两步走的路径,第一步从上到下先选择人,采取先选择县级联合社理事长人选,县级联合社理事长再在适合托管的各乡镇选择乡级联合社理事长人选,各个乡级联合社理事长人选再在各村选择村级合作社理事长人选。第二步从下到上,进行从村、乡、县、省,各级合作社的联合抱团。
选择各级联合社负责人是建立体系的核心环节,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平遥把实践放在村级合作社负责人的选用上,优先选村支“两委”主要负责人,在乡级联合社人选上,重点考虑有影响力和能力的本乡镇某村的村干部。
平遥县所形成的联合社体系,把产业链条中最弱势的群体农户变为了一个最有话语权的群体,农户不仅获得与产业链上下游环节的议价能力,还获得了参与合作社剩余利润分配的机会。
“平遥实践的顺序是先建立生产关系再推进生产力发展。建立托管体系,不仅形成了新型生产关系,而且也构筑了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推进科技转化提高效益,推动产业实现现代化是顺理成章的事情。”邵林生说。
“所以,从农村综合改革的效果上看也是多赢,这样做不仅有利于促进农业节本增效和农业绿色生产,也有利于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有利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和推动生产服务业发展。”平遥县农委王江涛说。
平遥实践的成功坚定了山西省农科院做这件事情的信心。2018年6月16日山西省农科院玉米所牵头对近30个县的县级联合社人选进行了培训拟大面积推广这一模式。
当天,与会的县级联合社负责人还就酝酿成立省级联合社进行了探讨。在这一理念下,省级联合社主要发挥平台功能,负责农资统采分销、提供技术和信息等服务;县级联合社是主要的经营主体,发挥牵头作用,组建农业服务公司统筹县域农业社会化服务,承担和承接政府惠农政策、购买服务、农资仓储服务等业务;乡级联合社是县村之间的联络组织,构建乡镇层面的农业服务平台。村级合作社是最基层的组织实施者,也是四级托管体系中的基础环节。
三、联合社托管模式重构了生产关系
6月30日中粮集团的高管莅临山西平遥与山西和之瑞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农行平遥县支行进行对接建立“中粮集团—银行—县级联合社”三方合作的粮食银行性质联合体是三方谋求的目标。
3个月快速形成的平遥三级联合社托管体系在粮食销售方面获得了与大公司谈判的机会。
此前,山西省农科院玉米所与北京爱种网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达成利用大数据服务共同推进农业生产托管的意向。
今年以来,正大集团、中煤保险等下游企业也就如何与四级联合社体系对接并进行服务,与相关单位多方接洽,表达了深度合作的意向。
这表明,小农户通过生产托管实现的联合,正逐渐改变着其在分配、交换、消费等诸多关系上的弱势地位。而这个变化,正源于生产过程中相互关系的重构。
“通过共建共享的方式,建立四级联合社土地托管体系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组织起来,村级合作社内农户建立合作,乡县省联合社内同级合作社以合伙人制实现联合,是重构新型生产关系的核心。这种生产关系的重构,适应了我国的国情和农情,契合了现代农业生产力的发展需求。”邵林生说。
“还打破了科技转化的最后一公里瓶颈。”山西省农科院副院长王娟玲说。
建立起托管体系以后山西省农科院也就建立起了一个强大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他们计划5年内以省级联合社的平台整合500万600万亩土地进行玉米生产托管种植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提供模式支撑。
由此,新型生产关系的重构,对处在分离状态的农资、农机、农技、收购、加工等链条进行一体化整合,建立从产到销的全产业链,可大大提高产业的竞争力。
这意味着,山西省农科院创新的可快速复制的四级联合社农业生产托管模式,可以在不改变家庭经营的体制和不改变土地承包权、经营权的情况下,通过合作托管实现规模化经营,建立起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效衔接的体制机制。
文章来源《农民日报》2018年7月30日01版要闻栏目
打造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潍坊模式”
一、合作社发展遇瓶颈
农机合作社是随着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颁布而发展起来的,从最早的跨区机收为主,发展到流转土地进行适度规模经营,特别是近些年来,农机合作社在社会化服务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担负起了大部分的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作业服务,在整个农业生产服务全产业链中彰显出越来越重要的骨干作用,是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生产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但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农机合作社也面临着越来越沉重的发展瓶颈。
一方面,随着农机社会保有量的逐年增多,合作社在跨区作业中的比较效益开始逐年下滑,单机作业时间和作业面积越来越少,但机具转场的非作业损耗却在加大,再加上油料价格、机械的维修保养和人工成本上涨,机械的使用效率得不到充分地发挥。另一方面,土地流转在使土地成方连片、实现机械化规模作业的同时,也意味着农机合作社的前期投入成本较大,经济运行负担加重的问题日渐突显,土地流转的先发优势逐渐减弱,合作社难以从土地经营方式上取得突破。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就是目前的农机合作社大多处于“半年忙半年闲”的状态,严重制约了合作社的长远健康发展。
徐明军表示潍坊作为一个机械化水平较高的农业大市目前的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了92%,农机的社会化服务基础也相对较好,但同样存在主体不强、服务领域不宽、联合融合发展能力弱、公共服务和智慧化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而这种现状如果不改变,就难以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振兴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无法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农业机械化水平和质量不高也必然导致农业现代化打折扣。所以,引导、帮助合作社突破目前的瓶颈就成为地方政府和农机主管部门的必然选择。
二、政府出手绘蓝图
农机合作社作为新型农业经营组织的重要成员是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重要载体在农机合作社发展面临困境的当下潍坊市农机局积极作为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工作同时组织合作社负责人到全国各地学习取经终于形成了潍坊市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构想并得到了市政府的高度认可。今年10月潍坊市政府办公室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以推动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以建设“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为重点加快构建“覆盖全程、服务全面、运转高效、综合配套、保障有力”的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为打造乡村振兴“潍坊模式”升级版贡献农机力量。《意见》按照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全市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分两个阶段实施2020年全市建成农机合作社1000个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3%农机社会化服务总收入达到50亿元。全市50%以上的农业镇建成“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形成成熟的服务模式2025年全市建成农机合作社1200个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5%农机社会化服务总收入达到65亿元。全市的农业镇全部建成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服务实现全覆盖。
为实现上述目标接下来潍坊市将在培育壮大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拓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新领域、规范农机社会化服务运行机制、提升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加快搭建“智慧农机”服务平台、建设“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等方面发力。将支持鼓励农机合作社由单体经营向农机联合社方向发展提高效益壮大实力将加快发展农机作业服务公司发挥农机作业服务公司专业化技术优势开展规模化农机作业服务要以“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和“农业生产全面机械化”为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方向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补齐全程化农机服务短板突破全面农机服务瓶颈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质量效益逐步实现农机社会化服务全覆盖打通农业生产全链条服务通道通过全程化服务促进农业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要坚持“一社一策”原则按照服务专业化、运行市场化、服务品牌化的要求通过市场机制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诚信高效”的农机社会化服务运行机制。通过政企联动、企社结合对农机服务组织的带头人、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打造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通、热爱农机事业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人才队伍。通过实施“智慧农机”工程加快实现农机与农业、水利、林业、畜牧、供销、粮食等涉农信息的互联互通提升农机装备、作业生产、管理服务的智慧化水平。2018年年底潍坊市物联农机服务云平台信息资源整合到位、建成运营到2019年农机企业、农机合作社、农户与农机管理部门信息全面实现共享。
三、“潍坊模式”应运而生
如果说潍坊市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最大的亮点是什么毫无疑问非“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莫属。《意见》提出全市今年要建成10家“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到2020年建成50家。11月10日在高密揭牌的宏基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即是第一家正式挂牌。
徐明军表示,建设“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是农机局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提出的促进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健康发展的“潍坊模式”,可以破解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遇到的发展瓶颈,实现转型升级。所谓“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是以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包括农机专业合作社以及与其参股经营的农业服务企业)为运营主体,以开展全程机械化服务、综合农事、农副产品经营、农民生活为基本职能,以农业生产托管为基本服务模式,具备“三农”事务“一站式”解决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按潍坊农机局的规划“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的建设应把握经营性服务与公益性服务有机结合既要构建科学的盈利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又要兼顾社会服务有效融入体现公益性特点形成“中心”为1政府服务和其他社会化服务为N的1+N协同为农服务体系把为农服务的宗旨落到实处成为落实国家支农惠农富农政策的重要载体、科技应用的试验平台、培育职业农民的基地。另外“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要具备五个能力即具备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农机维修、农机保养、农机存放能力土壤检测实验和农资直供服务能力农副产品烘干、储存、保鲜、初加工、品牌升值和贸易服务能力初步具备信息化服务能力及农机化公共服务承接能力。
建设“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是潍坊市下的一盘大棋,它围绕“全程全面机械化”,将农业生产从耕种收、田间管理、产后加工及销售等所有环节集合到一个综合性的服务平台上,将以最经济的投入,推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为乡村振兴贡献农机力量。
文章来源《中国农机化导报》2018年11月19日
小农户:属性、类型、经营状态及其与现代农业衔接
一、引言
从今天的视角看我国数以亿计的小农户是20世纪80年代初农村微观经营体制改革的产物。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确立使当年人民公社体制下的全国450多万个生产队——最基础的经营核算单位苏星2007分割成2亿多以家庭为基本经营单元的小农户。小农户作为基本经营单元的再现不是历史的复归就发展的走向来说没有回到小农经济的旧时代。恰恰相反小农户是如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以及某些农业企业——孕育和生成的母体。可以说没有小农户自由宽松的发展就没有如今新型经营主体生成的空间。在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小农户必然发生职业分化并形成不同的类型。那么不同类型的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又以何种载体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这些问题必然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关注的重大政策命题。
二、现阶段小农户属性及其特征
如果仅就形式含义而言小农户是对经营规模的描述。通常是指因人多地少等禀赋而产生的以家庭为单位、集生产与消费于一体的农业微观主体张红宇2017。但在不同的经济时代小农户反映不同的生产力与生产方式属性。不必做更久远的叙述和比较仅从20世纪50年代初土地改革之后的农户来说就是一个处在传统农业之下、以人畜力为基本生产手段、自给自足或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而在今天我们所面对的小农户已经不再反映小农经济时代的固有属性无论是就其生产力水平还是就其生产方式而言都是如此。我国现阶段的小农户在一定意义上说它是农业资源禀赋的结果。据农业部统计2016年我国农村家庭承包经营的耕地面积为13.6亿亩承包经营户2.28亿户平均每户经营耕地面积不足6亩。就其生产方式性质而言今天的小农户已经不再从属于小农经济。准确地说现阶段的小农户是小规模经营他们的生产经营活动已置于现代农业阳光的普照之下内在基因中已经融进了不可切割的现代元素。小农经济作为一种生产方式不仅具有规模小的形式特征更为重要的是它具有传统农业的特征。
因此,传统农业下的小农户需要面对的市场风险很少,主要是自然风险,小农户的破产更多是由天灾人祸所致。在没有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农业基础设施的条件下,自然灾害对农户生计的冲击可能是致命的。在严重灾害发生的年景下,小农户面临着破产的风险。最后,小农经济由于缺乏市场交换活动,生产者之间很少有以商品交易为纽带的经济交往。人们的社会活动半径极小,缺乏社会流动性,人们之间的交往主要表现为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亲属之间交往和邻里之间的交往。
与传统农业的小农经济不同,现阶段我国的小农户在诸多方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
第一现阶段小农户的生产经营活动基于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工业装备应用的基础之上除极个别地方外典型的手工劳动基本退出农业生产畜力农具也很少使用农业基本走出了依靠世代经验积累种田的阶段。土地生产率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提高了近3倍。
第二,小农户是一个开放的生产系统,无论使用的生产资料还是生产出的产品,均高度依赖外部市场。现代科学技术的提升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为农业提供了良种、化肥、农药、农膜和其他生产工具,这些生产资料的使用,是他们获取较高的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的必备条件。这些生产资料都要从市场上购买,除种子来自农业领域之外,大量使用的化肥、农药、机械等来自于工业。尽管小农户的规模较小,但主要生产一种或两种产品,生产不是为满足自身消费,而是为了换取货币收入。因此,现阶段小农户的生产体现为商品化、专业化的特征,从属于商品经济范畴。
第三现阶段小农户家庭收入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家庭经营收入或说农业生产收入占家庭全部收入的比重显著下降。在农地资源禀赋较差且二三产业发达的地区家庭经营收入在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中所占比重已经下降到25%以下而工资性收入已经占到了60%以上。即便在东北这样资源禀赋相对优越的主要农区家庭经营收入比重也下降到了70%以下。由于这样的收入结构,以及农户土地的集体所有性质,使农户并不存在或很少存在家庭经营破产的风险。变化的趋势显示,小农户对农业的依赖程度越来越低。
第四,农户生产经营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农户生产经营项目在减少,以满足家庭消费为目标的小而全的家庭经营结构在较大程度上已经消失。除自给性较强的蔬菜生产外,其他满足日常消费的产品,农户大部分从市场购入,专业化、商品化生产程度显著提高。由此也使农户与外部的联系越来越多,封闭半封闭的家庭消费方式已经完全打破。
第五,由于前面的原因,农户的社会交往方式发生了改变,家庭外部经营组织开始出现,如各类专业合作社,农民技术协会。农户与外部经营组织的合作日益频繁,包括农业产业化经营,各种订单农业等。
由上分析可见,尽管我国现阶段农户土地平均经营规模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小,特别是农地资源禀赋较差的地区,土地经营规模更小,但从本质上看,已经脱离了传统农业小农经济的特征和属性。如果再用小农经济的尺度度量如今的小农户生产,可能会得出错误的认识和结论。我国小农户新属性的生成,说到底是以现代生产力高度发展为基础的社会经济结构与社会组织结构变化的结果。
三、小农户的农业经营状态及与现代农业的联系
不同类型的小农户因与农业利益关系不同使其在农业中的从业状态存在差别。全职型小农户虽然以农业为生,但他们中多数处于弱势地位,农业从业能力并不强。具体表现在:一是因其家庭收入水平低导致其再生产投入能力明显不足;二是对先进农业技术的接纳往往滞后于大农户或兼业型农户;三是偏重于自给性生产,有限的家庭预算使他们的商品购买力较低,家庭生产更倾向于自给自足;四是劳动边际生产率常常为零,因绝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家庭经营中,不计较劳动成本,有能力有时间尽可能提高自给性生产比重以减少货币支出。对不同类型的全职型小农户而言,自给性的生产能力及其劳动投入也不尽然。如懒散农户,不仅懒于外出打工,同样懒于利用有限的家庭生产资源以获取更多的收入。
对兼业型农户的农业从业状态要做区别分析。兼业农户内部具有较强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起码决定于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资源禀赋的差异。一个拥有1.5公顷承包耕地的农户和一个拥有3亩承包耕地的农户显然对农业外部兼业的依赖程度不同或说家庭经营资源对生活的支撑能力不同。同时由于资源禀赋不同家庭经营中对劳动力需求的程度不同从而使家庭劳动力分配的方式不同。如家庭承包耕地较多的农户需要投入的劳动较多对主要劳动力的依赖程度较强反之则较弱。这种差异往往具有地域的特征如东北地区的黑龙江省与吉林省人均耕地资源相对较多同南方人多地少的地区相比与农业的利益相关度高。二是外部就业环境的差异。在大城市附近地区在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起步较早的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以及与这些先行发展地区比邻的地区农户兼业化无论在时间的起点上还是在数量规模上都优于其他地区。比邻地区的优势在于向发达地区输出劳务存在地域的便利性流动成本和风险都较低。三是兼业农户在非农领域的从业能力这种从业能力一方面与从业者的受教育程度相关另一方面与从业者的劳动技能相关如具有瓦工、木工等技能的农民往往容易找到工作且报酬较高一个技能娴熟的技工报酬可能是普通力工收入的23倍。
小农户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弱质性与局限性似乎无可争议,但是,小农户在哪些方面和在多大程度上排斥了现代农业的发展还要做具体分析。
从技术的视角看,现代农业技术分为生物技术和机械技术两大类。
生物技术包括了种子、化肥、农药、农膜及先进的栽培方法等以提高单产为目标的技术。机械技术主要就生产手段而言,包括各类农机具,诸如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等。主要功能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作业效率达到数倍的提高。生物技术的物质载体具有无限可分的特点,可以细分到农业生产所需要的最小单位。因此,无论农户的土地经营规模多大,生物技术都可以无障碍地使用。
机械技术按其形态和功率,可区分大、中、小等多种类型,如拖拉机有大型、中型、小型,以服务不同规模的农户或家庭农场。小农户对大型农机的排斥,至少会产生两重负面效应:一是不利于降低产品成本,大型农机具工作效率高,与人工相比,具有成本更低的优势。现阶段我国农产品成本中人工费用占比过高是农产品失去竞争优势的重要原因。二是不利于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大型农机具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承载着小型农机具不具备的先进技术,因此,在无法应用大马力农机具的同时也排斥了先进技术的应用。
我国小农户的规模之小,还不仅限于总体规模之小,还突出表现在地块之小及每个农户地块布局的高度分散。这种高度分散的承包地分布状况,还会阻碍农田基本建设,尤其是农户自己投资进行的农田基本建设,会因地块分散而无法进行。
虽然小农户不存在接纳生物技术的障碍,但他们对先进技术接纳的敏感度和效率却与家庭农场相比存在差距。其中,全职小农户对先进技术的投资能力受到限制,难以对先进技术作出敏感的反应,推广应用的效率较低。对于兼业农户来说,由于来自农业的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重呈越来越低的趋势,使其对先进农业技术的认知热情也在下降,尤其是在农产品市场价格下行趋势下,对先进技术的投资热情会下降。
小农户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还有其他方面的限制,包括融资和信息的获取、生产资料的购买和产品的销售等。在融资方面,无论是小农户的信用贷款还是抵押贷款,与规模经营农户相比都处于不利的地位。现阶段我国一些地方开展的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和粮食直补抵押贷款,小农户因其可抵押物的规模太小,而无法获得需要的贷款。在生产资料购买方面,小农户因其购买数量的限制,难以像大农户那样获取相对优惠的价格。在产品销售方面,小农户也会因其规模的限制,无法像大农户那样与采购商建立稳定的销售关系,并获取价格和运输方面的优惠。
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的组织载体
积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得出一个不可动摇的结论农村家庭经营制度是一条不可突破的底线。家庭经营制度的确立并不意味着小农生存空间的确定性。在今天的发展过程中质疑小农、排斥小农、迫使小农放弃农业经营的行为屡见不鲜。如前所述小农与现代农业发展之间存在诸多矛盾小农绝不是可以“长命百岁”的理想化模式其减少乃至最后消亡是必然的。问题在于如何把握其消亡的历史进程和消亡的方式以及在其消亡前如何给他们一个合理的生存空间并将小农户的生产经营活动植入现代农业发展的框架之内。
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可以在技术和组织两条路径上求解。就技术而言,主要是为小农户提供小型或微型农机具,以满足小规模经营对农业机械化的要求。在这个方面,日本已经做到了较为精致的程度。即便如此,也难以改变小农户的低效率问题。因此,将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的最有效方式是发展具有整合功能的服务组织载体。从国内外农业发展实践看,服务组织载体可分为三类:
一是市场服务组织,在实践中的具体形式是,以市场契约方式由生产性服务组织提供从整地、播种到收获的各类生产作业,或提供全程委托式经营,较为常见的服务组织是农机服务大户和提供生产作业服务的公司;
二是农民服务组织,包括不同类型的农民合作社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三是产业服务组织,即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通常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引领,以建立加工原料基地为纽带,以契约的方式将农户纳入产业链的组织模式,实施产加销一体化经营。
市场服务组织作为整合小农户生产经营活动的组织载体在21世纪以来得到较为广泛的发展。其发展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农民外出打工数量规模的增大所形成的对生产性服务需求的增长。当农村青壮劳动力大批进城务工之后小农户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面临着用工荒以提供主要农事作业服务的生产性服务组织应运而生。同时国家农业机械化政策以较快的速度扶持起一批农机大户。这些农机大户主要是给农户提供从春播到秋收的各类生产作业服务其中大中型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的工作效率很快受到了广大农户特别是小农户的欢迎。以农机大户为载体的市场服务组织的服务形式不拘一格既有单项作业服务也包括从春播到秋收的全程委托作业服务。市场化的生产作业服务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小农户兼业经营的要求使兼业劳动力安心在外打工并具有机会成本低的优势。
在全程委托服务中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单纯提供生产作业的服务所有生产资料由委托者购买二是包干式全程作业服务服务经营主体按单位耕地面积计算作业费用和投入费用收获全部归委托者。在这种方式下服务经营主体以获取劳务收入为经营目标。全程委托作业模式是一种变相的租地经营模式。在地租较高的情况下每单位耕地的租金至少相当于单位耕地投入的物质费用总和甚至是物质费用的23倍。采取全程作业委托的服务模式使服务组织省略了数额较高的租地资金降低了市场风险。选择何种方式有的取决于服务经营主体的服务要求有的取决于委托者的意愿。两种服务方式各有优势单纯作业服务保留了小农户的生产资料的选择权和购买权具有较高的透明度。但由于经营规模较小小农户在购买生产资料和销售农产品方面往往处于不利地位。市场服务组织的可取之处在于在土地承包经营权不转移的前提下以提供服务的方式使那些小农户无力购买的不可分割的生产要素进入了小农户的生产过程如可以深耕的大马力拖拉机、效率很高的联合收割机等大型农机具。这些大型农机具以有偿服务的方式提供给农户体现了公平性和透明性而且农户具有较大的选择空间。在给小农户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服务组织获取了生产资料购买中的规模效益可以比小农户低的价格从批发商那里购买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由此给生产服务组织一个利润空间获得了双赢的结果。由于全程委托作业服务要在连片种植的作物区域内进行一般要以多个农户间的共识为基础。生产服务业的开展事实上推动农户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资源整合。但这种整合缺少稳定性和持久性。在农户分散决策的条件下常常会由于某些农户达不成共识使委托作业难以成交。市场服务组织的另一缺点是生产性服务以市场交易的方式存在对于服务提供者和服务接受者来说都存在交易成本过高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发展进程中的问题只能通过发展来解决。一方面作为市场服务组织要不断提高农事作业的服务质量增强农户对市场服务组织的信任感以此扩展他们之间的合作期限。另一方面作为服务需求者的农户在对服务组织认同的基础上也会选择稳定的服务供给者减少年际间的变化降低交易成本使服务契约关系趋于相对稳定。
与市场服务组织不同的组织载体是农民合作组织属于农民自我服务的性质。东亚的日本、韩国和我国的台湾地区都具有经营规模过小的特征它们通过农民合作组织的服务将分散的小农户整合到现代农业发展的轨道实现了农业现代化。截止到目前阶段我国无论是农民合作社还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其发展的质量难以让人认同。东亚国家和地区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大致经过20多年的时间就进入了功能完善的成熟阶段。在我国如果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农民合作组织崭露头角开始已有30余年如果从2007年第一部《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算起也10年有余。据我国第三次农业普查公报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全国在工商部门登记的农民合作社总数179万个其中农业普查登记的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为主的农民合作社91万个。就数量增长而言可谓壮观。然而令人质疑的是众多的合作社有名无实。有相当数量的合作社处于停滞状态又有相当数量的合作社没有惠及全体成员还有相当数量的成员被泛化潘劲2011邓衡山、王文灿2014。据粗略估计90%以上的合作社都未有为农民提供服务的业绩。即使在有经营业绩的合作社中多数被少数能人把持没能履行合作社法的基本规定。从农民合作社发展的现状可以判断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对生产力层面的重视程度远高于对生产组织和制度建设的重视程度农民的涣散及组织功能的微弱是我国农业发展的软肋。与市场服务组织相比农民合作社提供的服务是一种内部的制度安排是市场交易行为内化的结果。因此它更有利于以较低的运行成本将广大小农户组织起来共同分享现代农业技术装备带来的利益及其他多个方面的利益。值得考量的是我国第一部农民合作社法名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直接将农民合作社定位到专业领域或专业性质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对绝大多数小农户而言他们所从事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并非典型的专业化生产特别是对于广大从事大田粮食作物生产的农户来说更是如此。以东北地区为例农户一年间的市场交易活动基本上就是春买秋卖市场交易频度很低。对于至少80%的农户来说都是从事大田作物生产专业性合作社对他们并不适应。东亚国家和中国台湾的农民合作实践证明以小农户为对象的合作不能仅限于单纯的专业生产合作以地域为纽带、以村落文化为基础的综合性的农民合作才是满足农民多方面利益诉求的最有效的组织形式郭庆海2007
讲到地域综合性的农民合作必然要涉及我国现存的集体经济组织。集体经济组织的前身是人民公社体制下的生产大队及其所属的生产队人民公社的前身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高级合作社与初级合作社。如果从农民合作社固有属性来判断高级合作社已经将土地私有改变为土地公有失去了合作社的产权规定。建之于土地私有基础上的初级合作社属于农民合作的性质尽管初级合作社也实行了统一劳动的组织方式。遗憾的是初级社的存续时间十分短暂尚未得以完善便一哄而起地进入了以土地公有为基础的高级合作社。如果当年在尊重农民土地私有权与合作意愿的前提下以初级合作社为农民合作的主体形式我国农业发展可能就是另一番前景。20世纪80年代初家庭承包制度确立后农村微观经营组织的设计是“双层经营”即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家庭承包制在分散经营的层次上得到了充分的表达而统一经营的内涵是什么如何实施在实践中始终未能破题。关于集体经营组织的存在形式与统一经营的功能在1984年的中央1号文件中曾有描述“为了完善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体制一般应设置以土地公有为基础的地区性合作经济组织”。有文献评论我国过去的某些政策关于集体经济与合作经济的含义是混淆的韩俊1998那么1984年的中央1号文件是否是混淆的呢在此文件中还有一段话指出“地区性合作经济组织应当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组织为农户服务的工作上来”从今天来看这种功能定位无疑是正确的也恰是合作经济组织的核心功能。30多年过去了当年中央1号文件中指出的“地区性合作经济组织”在现实中几乎没有出现。某些地方尽管也出现了综合性的合作经济组织但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地区性合作经济组织”。本文所关注的“地区性合作经济组织”是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载体以该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为对象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如果在家庭承包经营之后集体经营组织能以合作经济的机制实现“统一经营”功能的创新那么今天整合小农户进入现代农业发展的轨道将会成为一个成熟的实践。
从世界各国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的实践看,合作经济是以农户产权为基础的合作,那么,在我国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框架下,发展以农户自愿为前提的新型合作经济是否存在理论上的悖论?事实上这个疑问在实践中已经解决了,因为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本身就是以集体土地所有制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它与地区综合性合作组织的区别仅仅表现在:一个是不受地域和原有集体经济组织的限制,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或经营使用权为基础的合作;一个是以一定地域内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为对象,同样也是以承包经营权为基础的合作。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载体发展农民合作的重要制度基础是我国实行的是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此制度恰恰是以土地的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的分置为特征。农户无论是参加专业性合作还是土地股份性合作都是凭借土地承包经营权,而非土地所有权。在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下,农户凭借土地承包经营权,在自愿的基础上可以参加以村级集体经营组织为载体的新型合作,这是以地域空间为纽带的合作。它可以将本集体经济组织内从事各类生产的农户在自愿的基础组织起来,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为依据(唯一不同的是非专业合作),实行合作经济的运行机制。其功能可以多元,涵盖生产、生活、文化、权益维护等多个方面。这是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为平台,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为合作基础,以本村农户为成员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再造,也是在家庭经营制度基础上重塑集体经济功能的具体实现形式,更是将我国数以亿计的小农户组织起来与现代农业发展衔接最有效的组织形式。
总括起来看,以上两种类型的服务组织,在服务功能得以发挥的前提下,至少可以帮助小农户在四个方面实现与现代农业的衔接。
其一,不可分割型生产要素的使用。通过市场服务组织或合作组织的服务,使小农户也可以分享大农户使用的大型农机具,分享现代技术装备创造的利益。
其二细碎化资源的整合。无论是市场服务组织或农民合作组织在提供农事作业服务时接受服务的农户在作物品种和种植方式、肥料的使用上基本一致即以细碎化的资源整合为前提。作为地域综合性农民合作组织还可以有进一步的资源配置行动特别是在大规模农田基本建设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七户长生1994
其三,流通利益的分享。由于服务组织将分散的小农户整合起来,集零为整,无论是生产资料的购买,还是产品的销售,都可以形成可观的流通规模,进而提升谈判能力,获取流通中贱买贵卖的利益。
其四先进技术的推广使用。在分散经营的条件下在信息获取的敏感性方面以及对先进技术的认知与接受能力方面小农户往往处于弱势地位特别是全职型小农户和兼业2型小农户表现得更为明显。在服务组织将小农户组织起来的条件下可以将小农户的接受行为转化为组织化的行为以较高的效率、较低的成本和风险使用先进的生产技术。
其五,产业组织的构造与合作。农民合作组织更有利于与加工企业和农产品流通企业开展产业一体化合作,促进“三产融合”,分享产业一体化的利益。而在分散的小农户条件下却难以实现,即使实现也会加大双方的交易成本。
两种类型的服务组织具有不同的运行机制,市场服务组织遵从的是市场交易规则,实行有偿服务,平等交换。农民合作组织是一种内部的制度安排,遵守的是农民合作社法的规定,以及以合作社法为依据的合作组织章程的规定,体现的是非盈利性的互利行动。两种服务组织都处于发展进程之中,尤其市场型的服务组织,尚处于幼稚阶段,无论是服务形式还是服务质量,都将在丰富多彩的实践中不断创新。它们各有自己的服务方式和市场定位,满足不同农户的多样性需求。如果农民合作组织得以充分发展,也许会缩小市场型服务组织的服务空间,特别是以合作经济机制实现集体经济组织的创新后,将会有效地将广大小农户组织起来。但是,小农户的服务需求也将不断变化,市场服务组织以其较强的市场灵活性也许会创造出更多的服务方式。同时,两种类型的服务组织可能也会出现合作。例如,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市场服务组织可能会向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农民合作组织从降低运行成本的角度,不必自己购置某些专项生产设备,而统一引入市场服务组织的服务。
作为第三种类型的服务载体——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在已经实现农业现代化国家取得了成功的实践。它内生于农产品加工企业是农产品加工企业实施纵向一体化的结果。我国现阶段的农业产业化于20世纪90年代初起步于山东省沿海地区之后在中央的推动下迅速铺向全国。2016年农业部第七次监测合格的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31家每个省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也都有数百家加在一起仅国家和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就数以万计。据相关报道截至2016年年底全国共有农业产业化组织41.7万个带动农户达1.26亿户已经达到第三次农业普查农业经营户的60%。对于如此乐观的数字不敢苟同若真有如此覆盖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的问题已经解决大半了。与前两种服务载体相比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是发展历史最长、国家关注程度最度、支持力度最大的经营组织形式。如从1990年开始农业产业化经营近30年国家累计投放巨额资金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数以万计的国家和省级龙头企业就是一个佐证。
发挥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引导和带动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的作用。
首先,要明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产业覆盖。从国内外的实践看,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带动农户方面并不具备“广谱性”,它天然“偏好”于畜牧业,其次是园艺特产、经济作物、专用粮食作物等上下游产业联系紧密、市场交换频率高的产品生产。而在大田作物生产方面,农业产业化经营则占很少的比例。显然,过分地渲染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户能力,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产业覆盖是有出入的。要科学认识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的产业覆盖,在那些具有较长的产业延伸领域重点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其次,要明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功能定位。从带动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的角度看,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主要释放三大功能,即技术传播、市场组织和规模整合。技术传播功能已经在畜牧业的经营实践中得到了生动的表达,在园艺和某些特种作物的生产中,农业产业化化龙头企业成为新技术传播的主要力量。市场组织功能着力解决分散的小农户进入市场难的问题,通常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组织中,农户的产前的要素购买和产后的产品销售均由龙头企业安排。这种安排,一方面是满足龙头企业产品质量标准的需要,另一方面是满足龙头企业原料供给的需要。在满足这两种需要的同时,解决了加入合作的农户的“买难”“卖难”问题,这是龙头企业内在经营理性外化的结果。规模整合的功能在于,千家万户的小农户通过与龙头企业的合作,在统一的生产标准之下,汇集而成较大规模的生产,在外部市场上形成一个统一的具有较大规模的生产主体动作与影响力,从而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再次要明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合作主体。在20世纪90年代直至21世纪之初“公司+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模式曾作为大力倡导的主体模式予以推广。后来的实践证明,“公司+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模式存在着交易成本过高的问题,而且农户与公司之间存在着谈判地位不平等的问题。因此,理想的合作模式应当是“公司+合作社+农户”。从发达国家经验看,农业产业化经营往往以农民合作社的参与更有效率,也更有利于小农户利益的公平性。这种模式的生成与成熟又以农民合作社的成长为条件,二者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农民合作社发展的空虚状态,必然导致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农民主体的弱势状态。从一定意义上说,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从龙头企业的经营理性而言,既不愿意也难于与规模过小的农户合作。因此,农业产业化无论是外延发展还是内涵发展,都将依赖于农民合作社的成长与成熟,使农民合作社成为龙头企业与小农户连接的纽带,否则,难以吸纳千家万户的小农户与其合作。
最后要解决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运行机制问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运行机制是一个长期以来应解而未解的基本问题。机制的核心设计是“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而在多年的实践中无论是“利益共享”还是“风险共担”都有若干摩擦的案例。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的弱化状态固然有多个原因但最值得关注的则是农业产业化历经近30年的发展至今尚未有一部可遵循的农业产业化立法最敏感的农民利益分配问题处于法律缺失的状态。运行机制的内核是利益关系唯有通过立法的形式为合作各方确立利益保护的屏障特别是对处于弱势地位的小农户确立法律保护的屏障才会使合作各方在一致的目标下融合成利益共同体。
五、结论
第一,现阶段我国小农户已经脱离传统农业小农经济的属性,尽管狭小的规模使其难以分享某些先进的技术与装备并在市场交易中处于弱势地位,但在其生成过程中已经植入了现代农业的某些基因。
第二,多种类型的农户是在工业化进程中分化的结果,而分化本身给小农户带来了新的就业结构和收入结构,由此也使小农户的农业经营质量发生变化。小农户的农业经营质量通常与家庭收入中来自农业的收入大小相关。
第三,孤立的小农户常常游离于现代农业发展的轨道之外,因此,要通过有效的服务载体将其与现代农业衔接。市场型服务载体和农民合作型服务载体有各自不同的服务方式与机制,并形成各自的市场定位。然而,服务载体的成长在目前还处于幼稚阶段,要努力构造它们自由发展的空间。
第四,推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衔接,并非要谱写小农户的田园牧歌。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大量以兼业化形态存在的小农户将继续演绎其分化的历史。因此,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这一政策命题之后,必然是小农户的退出机制问题。
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文章来源《农业经济问题》2018年第6期
农机社会化服务被革命在即:缺少深度服务能力与全面资源对接
自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颁布、农机购置补贴实施以来,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得到了迅猛发展,在这里面,农机购置补贴的巨大作用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时至今日,农村中农机用户及组织成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力量。
一般认为,现代农业具有三大抓手,分别是生物技术、工程技术、管理技术。目前来看,我国农业生产中的生物技术(农化、种子等)和工程技术(以农业机械装备为主)均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唯独作为底层结构的管理技术始终没有实质性突破。在这个问题上,笔者始终认为,生物技术和工程技术的快速进步,迅速地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但是,这两种力量均是农业部门的外部工业性输入,基本依靠资金购买产品和服务来获得,那么农业的发展始终缺少发挥内因和主体——农民的管理技术的拉动。
那么,进入我们农业机械的语境,笔者认为,农业机械是作为资本形式进入农业的工具和载体,其存在意义即为价值创造。在以往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农机用户靠拼脚力、吃线路,主要看作业面积,南征北战、四海为家(尤其是收获机械),这种模式主要是利用各地农机保有量的不对称性——农业机械的稀缺性,来切分种植户的蛋糕。这个阶段,应该是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初级阶段,用审视的目光来看,虽然跨区作业也存在熟客生意、口碑订单,但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资源稀缺导致的,一旦农业机械失去稀缺性,这种农机用户与种植户之间的脆弱关系立刻终结。
当前来看,随着农机保有量的迅速增加,实事求是地说,农业机械已经不再是稀缺资源,而属于农业生产过程中普遍存在和使用的生产工具。当前的主要问题是,作为资本进入农业的农业机械,难以预期完成投资回报,其主要原因即市场进一步饱和导致的作业面积下降。上面所说的,这种跨区作业属于收作业费、打游击战,攻城略地,但是如李自成一般,缺少牢固的根据地。反过来说,这种分用户蛋糕、赚不均衡资源(农机保有量)的钱的行为,导致农机用户和种植户之间的关系是浅白而脆弱的,同时也是对立的。在种植户看来,农机是来钱的,没有为我创造更多的价值,这种关系也是难以加深的。
讲到这里,实际上是点出了一个问题,在以往这个作业服务的过程中,仅仅是环节服务、快餐服务,干完活给钱,农机没有深入到整个生产过程中,农机人也没有深入到种植户的整个产业链中去。那么第二个问题又来了,农机人怎么深入,深入到哪里,能够为产业链提供什么服务?这是第二个问题,也就是管理技术的缺失:要么不知道要深入,要么不知道怎么深入。
这个问题,是个大问题。这里面实际上是整个农业的问题了,缺少管理技术,也就是人力资本、知识储备。在目前土地规模化经营过程中,美来众联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刘石老师)、山西农科院玉米所(邵林生老师)等他们都有很好的土地托管的思路和试验,究其原因,还是掌握了上面提到的人力资本、知识储备的问题,当然还有资源储备。不要去给农民看说明书、讲道理,要带着农民去干,怎么干,那就要科学发展观了。只有深度介入种植户的生产,在技术上和管理、资源上全方位帮扶和指导,才能够实现大服务的概念落地。对于种植户来说,不要老说为我作业,我不需要作业,我需要你把我的地拿走去理财(理地),不但要耕种收全程、全面机械化一条龙作业,种子化肥农药农艺全统一,关键要帮我把粮食卖出去,有了收入了,扣除服务费(上面的服务打包结算),剩下的就是我的。在没有汽车之前,我需要一匹快马,有了汽车,我要快马作甚!同样,我的目的是打药,不是分别买无人机和农药,都有人帮我打药了,我还买什么无人机和农药?
同志们,农业机械不再是稀缺资源了。正在剧烈变化的农业,就像达尔文一样给予了我们农机人冷酷而合理的退出机制:物竞天择、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唯一能够生存的理由,就是更好的价值创造,更全面更有深度的服务能力。当前来看,农机市场震荡的根源也在于,行业从追求效率、农机保有量、整体机械化率,向追求效益、农机作业服务量、单台农机服务覆盖率转变。对于农机作业服务来说,要近属地化,要有增量的价值创造,要把科技力量、行业资源深入到种植户的产业链中去,要帮助他们把蛋糕做大,再尝试着分蛋糕。
对于农机来说,当前也是一个全新的机遇,当生物技术的持续性发展的边际效益降低,颠覆性成果尚未显现,当前越发需要工程技术保证生物技术有效落地。君不见,国际农机巨头的几个标志性动作,并购机具公司,将产品线深入到耕整、种植、植保环节中,进一步的保证和提高产能(数量、质量并重),同时延伸到科技公司寻求农业大数据科技支撑。
笔者在《并购机具公司染指农业服务——国际农机巨头的战略新动向》指出约翰迪尔拿下了美国满胜Monosem播种机公司、美国海吉Hagie公司和意大利马佐蒂Mazzotti公司以上两者均为植保机械公司与孟山都公司旗下子公司气候公司TheClimate Corporation签署最终协议久保田并购了格兰集团Kverneland农机具、大平原Great Plains保护性耕作机具凯斯纽荷兰拿下了Kongskilde耕作、播种以及牧草与青贮领域的农具开发和制造解决方案爱科并购了Precisioning Planting精准播种机公司并与农业科技公司Aglytix和Farmobile缔结发展合作关系未来可能很快将与种业公司合力而为。追本溯源来进一步挖掘生物工程在技术工程保证下的效率和效益可谓为农业生产服务面面俱到独孤求败。然而中国的农机企业是不是还停留在玩铁的原始社会大家自己琢磨吧。
同志们,农机行业,尤其农机流通企业、用户群体这两个群体,要深度思考如何向种植户提供更加全面而深度的服务,寻找和培育价值创造的能力。概言之,需要管理技术保证资源配置合理优化,同时对接深度的产业链资源。
所谓战略,不是从过去推导未来,是从未来推导现在。能力总是需要塑造的,所谓“增益其所不能”。《大学》里说:“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路在脚下,思考并行动起来吧。决定我们未来的,不是我们已经掌握什么,而是我们应该掌握什么。
文章来源《农机观察》2018年6月4日
远去的耕牛
去年秋季里的一天父亲打来电话说家里的耕牛已经卖了。听到这个消息我很高兴。这两年耕整农田都是请大拖拉机用时短、效果好。耕牛在农忙季节里成了闲置都晓得养牛麻烦劝父亲卖牛。可是父亲坚持说“种田的人家哪能不养牛”在老一辈的眼里“狂风吹不倒犁尾巴”耕牛是农业的根本不能随便就卖掉的。牛是几户人家轮流饲养的按照股份的多少来分配喂养和使用的天数。我们家是这头水牛的最大股东一年里有137天父亲都要去照料它的饮食起居。父亲是从来都不会忘记喂牛的。这二三十年里耕牛已经替换了两三代父亲把一头又一头小牛犊养大又看着它们从强壮到衰老再到退役。现在父亲也老了。
说起这次卖牛,要归功于村干部的宣传动员。家乡在返湾湖边,因是血吸虫病重疫区,政府多年前就鼓励农民改变传统的耕种方式,“以机代牛”(用机器代替耕牛)。如果淘汰掉耕牛就可以减少污染,更好地保护水环境。
说起养牛的污染,大家自然想到的是在乡村里随处可见的牛粪。牛是没有环保意识的,它们总是目中无人,随地大小便,毫无顾忌地把体量巨大的粪便,排泄在道路上和水渠里。
人与水牛相生相伴了几千年,养出了感情,也养出了相同的毛病,都是血吸虫病的易感染者。在血吸虫的传播过程中,粪便是最主要的疾病传播源。牛粪对水环境的污染,也是血吸虫病难以杜绝的主要原因。如果农村里没有了散养的水牛,那将是血防工作的一大进步。
今年春节回家,看到村子里的牛棚都是空的,再也见不到一头耕牛了。小河小渠经过治理,变得坡岸整洁,河道通畅,水也清澈透明。为迎接“返湾湖湿地国际马拉松”赛事,新修的寻湖大道,宽阔笔直,两旁绿树成行,碧草青青。道路两侧的村居民房,经过改造,也焕然一新,一改往日“脏乱差”的景象。我的家乡,已是一个再也见不到“耕牛遍地走”的村庄。
在记忆中,春光明媚的日子里,生机盎然的田野上,麦苗青,菜花黄,紫云英开得灿烂,蚕豆花飘着清香。这田园诗画里,最不可少的应该是春耕。春耕的主角是农夫和耕牛,他们用田园牧歌唱出了乡村的幸福生活。
每回用牛的那天天还未亮父亲就过来叫醒我说牛已经喂过草了。我在黑沉的夜色里吃完早饭赶紧把犁耙等农具搬运到田里。当我把轭头套在老水牛的脖子上时天边才露出微微曙光。这情景让我想起了唐代诗人颜仁郁的《农家》“夜半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心里不免疑惑这是现代的农耕吗怎么和一千多年前的一模一样伸手摸了一下兜里的4G手机才知道我还没有穿越到大唐“诗国”。
小暑大暑是一年中最酷热的时节,正是棉花生长最快的时期,这时也需要给棉花追施大量的肥料。施肥是一个费时费力的农活,首先要在每一垄棉花的行间里犁出两条深沟,然后把肥料均匀地撒入沟中,最后再用犁把土回填到沟里。这个过程必须在晴天进行,只是暑天里的晴天,总是那么酷热。如火的骄阳下,无论做什么劳动,都会让人汗如雨下,全身湿透,只渴望迎面能多吹来些凉爽的风。此时最痛苦的应该是负重前行的老水牛,田里的棉花都有半人高了,遮不住暴晒的烈日,却挡住了吹向老水牛的凉风。老水牛步履艰难,浑身冒汗,喘着粗气,嘴里全是白色的泡沫,一副很难受的样子。水牛形体庞大,不易散热。长时间的负重劳动,热量集聚在身体里,温度超过正常的体温,摸着烫手,如同发着高烧的病人。这样就很危险,如果不及时降温,可能会危及耕牛的生命。
一解开老水牛脖子上的轭头,它就迫不及待地向河边冲去。一下跳到水里,把身子浸在凉爽的河水中,快乐地享受着这短暂的降温过程。在这样的天气里劳动,对农夫和耕牛都是身体耐受力的考验。一天忙下来,不知喝了多少水,流了多少汗。
我有记账的习惯关于农事的账本是从1998年开始的一直记到2015年。今年年初我把账本归纳整理了一番。我和妻子两个身体瘦弱单薄的劳力一年四季在家乡的土地上默默劳作。从最初的几亩地增加到后来的十几亩再往后种到几十亩地。这18年里我们从这片土地上一共收获了小麦25419千克、稻谷69589千克、棉花46060千克、油菜子26821千克、芝麻1464千克、玉米3902千克、黄豆139千克、黄麻125千克。这来之不易的收获也有耕牛的默默奉献它是我们最得力的帮手。但是2006—2015年这10年支出的账本里我找不到一条是为耕牛付出的。说来惭愧这些年我连一条拴牛绳都没买过所有的牛绳都是老父亲从编织袋上拆下化纤丝一缕一缕搓成的。农耕孕育了中华文明为文明的延续和发展供给了丰富多样的物质。也许有一天“牛耕田”将会成为一种文化遗产被保护起来。那一定是为了让后人知道耕牛曾经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一个很重要的伙伴。
文章来源中国农机化信息网2018年10月17日
为机手撑起用得上、靠得住、顶大事的“保护伞”
从7月18日召开的陕西省联合收割机安全互助保险创新试点项目立项成功的动员会上了解到农业农村部于6月28日下发《农业农村部关于支付2018年度农业组织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的通知》同意《陕西省联合收割机安全互助保险创新试点项目》立项资金总额465万元由陕西省省农机局主持省农机安全协会具体组织实施。这是陕西省农机互助保险自2012年起获得省级财政支持之后取得的又一大进展。
2009年陕西省在全国首创开展的农机互助保险受到社会各界关注政府支持机手欢迎取得了为农民解难、帮政府分忧的良好效果。10年来协会工作人员团结拼搏攻坚克难不断创新为我国农机保险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农机安全互助保险实行政府支持引导、行业宣传推动、协会组织运营、专家参与管理,依托国家设立的公益性的技术服务单位和农机专业合作社协办保险,组织动员广大农机手团结起来与事故灾害作斗争,集千家之力,解一家之难。会员交纳保费实行全省统筹、分县记账。每年会员交纳保费减去事故赔偿、业务费用等,有结余时以会员权益积分形式分配给未出险会员,可作为下年保费,亦可转让。独创了“事故定损补偿监督员制度”,各区县的定损补偿监督员可反映会员诉求,对查勘定损过程、方法、定损的依据、补偿结果进行监督,提出质询和建议,发挥会员在农机互保中的监督作用,确保定损补偿公平、公正、公开,维护互保会员的正当权益。
同时陕西省农机安全协会在财政资金使用方式也不断创新。财政资金专项用于参保联合收割机事故赔偿不提管理费用年度资金结余结转下年继续使用。2012年省财政给予互助保险保费补贴今年是农机互助保险开展第10年获得农业农村部金融支农创新项目支持体现了中央支持发展农业互助保险的精神。这是我们陕西农机系统多年辛勤努力创新的成果是广大农机手的喜事和重大利好。项目的实施将大幅提高驾驶人和第三者意外身故补偿限额使农机互助保险真正成为农民用得上、靠得住、顶大事的安全“保护伞”。
这次中央支持的陕西省开展联合收割机安全互助保险创新试点险种为“联合收割机安全互助组合险”。保障内容为1联合收割机机身损失最高补偿限额4万元2驾驶人和辅助作业人员各1人每人最高补偿限额10万元3第三者意外伤害最高补偿限额30万元。总保障额度达到54万元。“联合收割机安全互助组合险”保费1500元/台·年中央财政资金372元/台占总保费24.8%地方财政资金328元/台占总保费21.87%农机手自交资金800元/台占总保费53.33%。
项目实施期限自2018年7月到2019年12月分两年完成。目标是承保12500台联合收割机完成中央财政投资465万元其中2018年承保1400台完成中央财政投资52.08万元2019年承保11100台完成中央投财政投资412.92万元为25000名农机手安全生产提供风险保障67.66亿元受益农户12500户。
陕西省农机局计财处陈勇处长告诉记者:“省农业机械管理局组织开展项目资金审计,对项目进行考核验收。采取按比例抽样调查的方法,考核承保任务完成情况和参保机手权益保障情况,核查财政补贴资金使用是否专款专用,核查理赔定损是否规范、公正、公平以及调查项目知晓度和满意度。”
农机互助保险创始人、陕西省农机安全互助协会行学敏研究员说:“《农业法》规定‘鼓励和扶持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者组织建立为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服务的互助合作保险组织’。《农业保险条例》规定‘保险机构可以委托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等机构协助办理农业保险业务’。《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实施办法》规定‘高危行业领域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投保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农业农村部支持陕西联合收割机互助保险创新试点,是运用保险工具保障民生的重要举措,是发挥政策性农业保险‘稳定器’和‘助推’作用的重要体现,是财政惠农支农的引领示范。各农机互助保险经办单位应提高认识,坚定信心,切实落实好这项利农惠民政策。”
陕西省渭南市农机局李宏才副局长说:“农机互助保险这几年为政府分忧解难,帮事故机手解决燃眉之急,受到了机手的一致好评,很多机手都自愿参加,继续做好跨区作业跟踪服务,机手走到哪里,互保服务就延伸到哪里,为跨区作业会员提供事故救援、损失补偿、纠纷调解等零距离跟踪服务。将典型事故案例通报至机手微信群,用身边真实的事故、确实的补偿案例教育会员,提高广大机手安全意识,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
陕西省农机安协会要求各农机互保经办单位要走村入户发放财政支农惠农政策宣传资料,重点宣传享受财政补贴的“联合收割机互助组合险”,引导农机手、有机户参保,使财政惠农政策家喻户晓,让更多农民从中得到实惠。
要完善定损理赔制度,着力提高理赔兑现率、时效性和精准性。对责任明确、损失不大的事故,力争现场定损,在最短时间,以最简便的手续,为会员快速理赔,使其尽快治病疗伤,恢复生产。
继续同中国农机化协会联合开展310月为期8个月的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劳动竞赛让“发家致富靠奋斗安全生产记心头”成为广大农机手的自觉行动倡导优质、高效、安全的跨区作业理念弘扬健康、文明的生产方式让互助保险为农机手带上护身符撑起保护伞通过赛作业效益、赛生产安全、赛服务质量引导农机手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理念。
陕西省农机安全协会雷西军理事长说:“农机安全互助保险是一项开创性的新事物,必须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更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勇于实践,全力以赴解决农民急需、生产需要的安全保障问题。为此,我们要发展体系、建设队伍,增加装备、扩大实力、提升服务,把农机互助保险这件利民利农的好事干好,让政府放心,会员开心,为发展现代农业作出应有贡献。”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2018年7月23日